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论文(精选13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8 03:48:31
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论文(精选13篇)
时间:2023-11-18 03:48:31     小编:ZS文王

感恩是一种美德,它让我们更加珍惜身边的人和事。怎样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呢?多参加语文活动,可以增强语文学习的乐趣和动力。

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论文篇一

民营经济是我国独有的一种经济形态和经济概念,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它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庞大的群体。并即将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就我县而言,发展民营经济在拉动县域经济增长,缓解就业、转移剩余劳动力等方面有重要作用。我县民营经济虽然已经初具规模,但与发达地区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为此,我们就如何加快我县民营经济发展解决发展中的中梗阻,使民营经济快速成长为拉动县域经济增长的主导产业等问题展开了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

目前,我县民营企业有户,从业人员人,注册资金万元。其中个体工商户户,私营企业户,规模以上私营企业户,生产加工型企业户,民营科技企业户。××年全县民营经济实现营业总产出万元,产值万元,实现增加值万元,占全县的,拉动县域经济增长个百分点,实现利税万元。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我县民营经济发展中存在很多问题。在体制上,民间投资仍以个体户和合伙制为主体,体现现代化管理的股份制企业在民营企业总量中只占一小部分,比例仅为:,其他大多数民营企业规模小,产权结构单一,投资积累能力不足。在投资方向上,民间投资往往盲目跟风,产业雷同,重复建设,行为短期化,偏好贸易而不愿埋头实业。在产品结构上,大多数以初级产品为主,技术含量不高,竞争力不强。从行业结构上看从事流通的多,加工型、外向型、科技型企业少。

在调查过程中我们深刻感受到,同样是发展民营经济,享有同样的国家政策,因为思想狭隘,发展畸形我县民营经济的发展十分缓慢,追溯根源主要有六个方面原因。一是开拓市场意识落后。我县许多的个体私营业主思想守旧,只愿意本地发展,不愿离土离乡,到外地开拓市场。在某一领域本地市场需求已经饱和的情况下,宁可在本地的市场中艰难的分得一杯羹,也没有到外地开拓市场的计划固步自封,严重阻碍了民营经济的发展。温州的民营经济发展经验中最关键的一点就是开放的市场意识,哪里有市场,哪里有商机,哪里就有温州人创业的足迹,温州人的经销网络几乎遍及全球的每一个角落。与这种创业意识和开拓精神相比,我县的经营者小富即安、老守田园的思想观念就十分突出了,并且有极强的地域代表性。二是投资领域单一。人们对于投资项目的选择,只注重眼前利益,看重投资少,见效快的行业,如餐饮业、娱乐业、食品业等服务性行业,这些行业进入壁垒比较低,是民间投资的热点。一旦某一行业出现高利益倾向,投资者便把资金纷纷投向这一行业。目前,我县娱乐业、服务业的民营经济数量已经饱和,但仍有不少人把投资方向定位在这两个行业,盲目投资再加上有限的消费需求,激烈的市场竞争必然会造成一些投资经营者经济上的损失以致从这个领域当中被淘汰,造成资本的浪费。三是发展新兴产业认识不足。目前,民间投资者投资的方向大多是正在收益的热门行业,缺乏独创精神和超前意识,对新兴产业常抱有怀疑的态度,在犹豫中就被别人抢占了先机,等意识到它的可投资性,别人早已经赚得盆满钵满。永远跟在别人的后面走抢占不到市场,也就会错过赚钱的机会。四是经营行为不够规范。个别经营户的守法意识淡薄,缺乏诚信,无证经营、违章违法经营、偷税漏税、假冒伪劣等问题屡屡发生。这不仅给国家和消费者带来了危害,而且也严重地损害了个体私营经济的声誉,影响了其快速健康发展。五是职工权益缺乏保障。有些私企中工人的利益往往得不到有效的保障。农民工不仅超时工作,而且工资不能按时发放,更谈不上福利待遇、工伤保险等,劳资双方缺乏沟通的渠道及合同约束,员工利益得不到有关法律的保护,出现意外往往引发经济纠纷。这样就难于吸引人才,影响民营经济的长远发展。

事实证明,民营经济发展的好的地区,城市经济能力及城市功能提升的也快,我县要实现撤县建市、建设松嫩流域富裕县的目标,就必须加快民营经济的发展。我县民营经济发展缓慢及出现的诸多问题其共性就是缺少政府的合理规划和引导。因此,我们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促进民营经济发展。

一是加强信息引导。民营经济发展要靠投资,投资能否获得好的收益主要在于投资决策。要选好投资方向,需要信息支持。因此民营经济发展必须重视信息,在决策前需要了解将要投资的行业和产品目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市场状况、供需情况、国内外主要厂家及其市场份额、产品的发展方向和更新换代情况、市场前景、生产厂家的发展计划等。其次,在掌握信息的基础上要对投资的效果进行可行性分析和论证,确认可行后再决策,可以减少投资损失。政府应该通过电视、广播、网络等各种形式,发布各类商业信息,信息内容要紧紧围绕百姓投资的需求及投资专家对一些行业指导性的分析和评论上,真正发挥政府信息引导功能,增强民营经济预测市场趋势、规避市场风险的能力。为民营经济投资的社会化创造条件,鼓励民间经济积极开展资本运营。二加大是政策扶持。民间资本积累起来是一笔不小的数字,但如何让百姓把自己手中的钱拿出来创业,参与县域经济建设,还需要政府通过政策合理引导。目前,许多优惠政策都是针对大型企业倾斜,对民营企业尚未形成完善的扶持政策。我们可以借鉴外地的经验,重点在资金融通,税收减免、土地租金优惠和相关土地开发等方面,制定吸引政策,并保持政策的长期性,稳定性。通过创造宽松有序环境、保护民间投资者的正当权益,鼓励民间自主创业。三是发展中介组织。在瞬息万变的市场中投资局势变化也很快,民营经济要找准发展方向,没有中介组织的服务是不行的。目前,我县有各类经济人人,行业协会个,这些已经满足不了民营经济迅速发展的需求,要培育、壮大各类中介组织,完善中介组织的服务、引导功能,把中介组织建成政府与企业的桥梁,建成民营企业可信赖的服务机构。四是依托区域资源。紧紧围绕产业结构调整建立和发展农产品加工和特色食品加工业的民营企业,充分利用丰富的农产品资源和劳动力,发展民营企业,通过办基地、拓市场、推广科技等多种形式,带动千家万户发展农业,壮大民营经济。五是减少发展成本。民营经济大多规模小,设备简单,技术要求不高,进入门槛低,正适合我县劳动力市场人才的`层次。所以应该把发展民营经济的重点放在劳动密集型企业上,利用廉价劳动力的优势,生产低成本、低技术含量的产品,利用低价格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独辟蹊径。六是更新投资观念。民营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源于民众强烈的致富欲望和自主创业精神,是典型的自主改革、自担风险,自求发展的经济形态。因此,要调动百姓求富思变的创造力,培育不靠政府靠市场,不找政府找项目的创业精神,形成通过自主创业实现再就业、实现脱贫致富的民营经济发展局面。

三、发展民营经济应注意的两个问题。

我们在努力壮大民营经济的同时也要澄清模糊认识,走健康发展的道路。

一是澄清企业要上规模的认识。从经济学上讲,企业一上资产规模,就成了大型企业,其资本有机构成就要上升,资本就要替代劳动力,就容纳不了劳动力就业,如果非得扩大规模,劳动力就业规模也要扩大,这样的企业最终会因劳动力成本上升较快侵蚀资本利润而难以为继。我县许多这样有一定资产规模,但就业劳动力很多,资本有机构成低的所谓上规模的国有企业的亏损,倒闭和破产,就是很好的例子。如果都让民营企业在资产方面上规模,那么这样多的劳动力到哪里就业呢?如果让他们在人数方面上规模,那么会不会像国有企业一样破产倒闭呢?民营经济绝大部分是中小企业,中小企业绝大部分又是劳动密集型企业,它的比较优势是劳动密集。如果硬是让他们舍弃自身的比较优势,而盲目上项目,扩大资产规模,力不从心地接收很多人就业,把规模搞大,那么大多数企业离破产和倒闭的期限也就不会太远了。

二是澄清技术上档次的认识。高新技术产业固然能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但需要顶级专业人才,而我县大部分劳动者属于低级技术、低级层次,把目光都投向技术密集型企业,不符合我县实际,我县大中专毕业以上的比例并不高,如果要大部分民营企业的技术档次都提高了,大部分劳动力也将面临再就业和转移就业。

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论文篇二

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由于种种原因,我国农业在发展中还存在诸多问题与困难。各级政府要从实际出发,针对农村经济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围绕优化市场环境、搞好服务指导、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等重点工作,加快科技创新,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促使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虽然近些年我国在向工业化国家发展,但是农业与农民是则是中国重要的组成部分,农业的发展,农村的建设,农民的生活水平,决定了我国经济的平均水平是否能够达到工业化国家的基本水平。

1.1、农村市场信息闭塞,农产品增产不增收。

市场决定生产,农产品也离不开市场,农业生产经营活动只有通过市场机制来调配,才能得以持续健康地发展。

1.2、农业标准化建设不容乐观。

大力发展农业标准化生产经营方式、提高农产品的竞争力、加快推进农产品标准化已成为农业经济发展迫在眉睫的问题。据了解,我国现行颁布的2万多项国家标准中,农业方面的标准只占10%左右,严重影响了农产品质量,也为与国际接轨带来极大困难,使农产品失去了国际竞争优势。

2.1、建立品牌声誉信任实施机制。

现代社会中声誉信任的取得非常重要,品牌声誉靠质量,必须以农产品质量为根基,品牌才有竞争力。应通过优质产品、诚信交易,将维护品牌形象形成自觉意识,并通过质量追溯系统,深化顾客与农业品牌之间的联系,建立起顾客对品牌的持久信任度,提高品牌的美誉度。

建立农民广泛参与的各种合作组织,有利于提高品质量、巩固品牌形象。当农产品市场价格和农民组织的声誉相关,而声誉又取决于他所提供产品的质量时,农民为获得较高的收益会参与组织合作,并可通过农民组织形式来约束农民的生产行为,减少农民的机会主义行为倾向,提高农产品质量。

2.2、以农产品特性为基础。

任何一个区域的农业产业总是和其过去的历史传统有着必然的联系,自然条件、生活习惯和人文精神等都会作为遗传因子影响到现代人的思想观念与活动方式。农业产业可以充分汲取当地的历史文化养分,利用所在这种历史形成的优势,通过文化积淀塑造品牌,形成具有一方特色的个性化品牌产品,从而获得市场和顾客的青睐。品牌赋予农产品一种与众不同的内涵,反映农产品的特性或功能,融入着农业文化情感,实现着与消费者的沟通,最终成为消费者最愿意接受、最可信赖的东西。农业产业品牌要根据农产品特性、消费者的心理及各种社会因素如价值观、文化传统等,塑造一个与目标市场有关的品牌形象。

2.3、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体制,做好农业技术推广。

农业科技机构应当通过转换机制、调整结构,建立社会公益及基础型科研机构,从事遗传育种、病虫害灾变规律及防治机制、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综合增产技术及规律、农业资源、生态环境等研究,建立起高效、开放、流动、竞争、协作的运行机制。建立农业知识、技术转化的新体制,成立以“县为中心、乡为骨干、村为基础、专群结合”的农业技术推广机构,进行试验示范和二次开发及转化工作,促进农业生产力的提高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完善技术咨询中介服务型科研机构,全面落实其研究、开发、经营、服务等各项职能,积极开拓第三产业,重点发展农业科技咨询业、信息业和技术服务业。农业部门建立多层次、多形式、制度化的农民成人教育体系,组织农民学习社会科学理论、现代科技知识和市场经营本领,向农民传授科技知识,发布农业信息,指导结构调整,研究市场营销等,培养具有现代素质的新型农民。

2.4、加强农业科技创新。

农产品的吸引力和竞争力是农业整体发展水平的最终体现,其决定于农产品的结构构成、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农产品的市场体系建设、农产品的科技含量、农产品的质量安全与卫生水平等因素。发展现代农业要以优质的原材料生产作为生存发展的基本前提和先决条件,而这一前提条件的要素包括:通过组织实施农作物种子工程、畜禽良种工程和水产良种工程,加强良种科技创新能力建设,进而构建政府扶持与市场推进互动的种养业良好体系。通过组织实施农业科技创新工程、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工程、现代农业示范工程和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扶持科研单位提高创新能力,进而构建高水平的农业科技创新与应用体系。

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论文篇三

简单分析了韶关市林下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韶关市林下经济发展的建议,以期为促进该市林下经济发展提供参考。

韶关市是全国的重点林区,全市林业用地面积为141.9万hm2,占国土总面积的78%,有林地面积126.4万hm2,森林覆盖率为74.38%,活立木蓄积量为8475万m3,是典型的山区林业大市。良好的自然条件和林业基础,为林业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近年来,韶关市大力发展林下养殖业、种植业、采集业以及森林旅游业,推动了地方经济发展。但是,调查发现,韶关市林下经济发展较慢,据不完全统计,2015年全市林下经济总量约为40亿元,远低于林地面积相近的清远市,也比不上林地面积小于韶关市的梅州市。针对韶关市林下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几点建议。

1.1规模小、品种单、缺乏主导产业。

以传统生产方式为主,品种大多是地方品种或老品种,引进优良品种较少,品种结构单一,林农的劳动能力和智力投入不足,种养技术多是沿袭传统习惯,管理水平不高,多粗放经营甚至失管,导致农产品数量和品质得不到有效保证,造成成本高,综合效益较差。

1.2市场规模化程度较低。

因在行业协会方面存在不足,导致林下种植业、养殖业对市场动态信息获取不及时,在品种选择以及种植、养殖技术方面缺乏科学的专业知识指导,且存在一定盲目性,导致在生产经营活动中,通常以零售为主,规模化欠缺,进而整体效益得不到长足提高与发展。

1.3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低。

由于劳动者在专业技能培训方面欠缺,众多农户仍沿用原来传统的种植、养殖方法,科学技术含量不高,导致养殖成本较高、收益较差,并不足以适应快速发展的市场经济。

1.4流动资金不充足,规模化欠佳。

调查结果显示,绝大多数农户对当地林下经济发展充满信心,但在产业初期通常存在融资难的问题,导致启动资金不足,对于一些初具规模的种植户、养殖户来说,在扩大产业规模方面同样面临流动资金不足的问题,导致规模扩张缓慢,表现出后劲不足的问题。

2.1政府主导,部门配合。

将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农户收入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成立发展林下经济领导小组办公室,设立专门的办事机构,配备专职人员,负责协调各有关成员单位把发展林下经济与产业结构调整、扶贫开发、科技推广等项目资金有效结合起来,大力扶持林下经济不断发展。财政应每年安排一定的专项资金用于支持林下经济的发展[1-2]。

2.2搞好宣传,营造氛围。

发挥宣传舆论的作用,对于利于发展林下经济的创新技术、成功模式、典型案例等应当大力宣传,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可以通过科普讲座、考察参观、技术论坛等方式不断激发全民对发展林下经济的热情。

2.3科学规划,统筹安排。

本着野统筹规划,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合理布局,讲求实效,发挥优势冶的原则,科学规划林下经济发展路线,统筹安排经济发展的任务与目标。在规划安排中,应将农业产业化、科技化、无公害化紧密相结合,多方位、多角度地发掘林下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优势与潜力[3]。

2.4扶持龙头企业,做好示范带头作用。

在发展林下经济进程中,应将扶持当地龙头企业作为突破口,大力推动野基地+龙头企业+产业大户+农户冶的发展模式,坚持产业化道路,不断深化产业链条,将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实现品牌示范效应,着重抓好林下种植养殖和林下生态旅游业。

2.4.1抓林下种植养殖,促进林农增收致富。大力发展林下种植业养殖业,以林药、林菌、林果、林花种植为主,充分利用当地丰富的生产资料,因地制宜地发展林花、林果、林菌,以及林药业。除此之外,利用林下空间大力推广立体养殖技术,涉及林畜、林禽以及林蜂养殖产业。拓宽融资渠道,加大资金投入。把发展林下经济与经济结构调整、扶贫开发、科技推广等项目有效联动起来,发挥野四两拔千斤冶的资金效益。加强技术支撑能力,不断提升产品的质量。为科研:所、高校、企业、农户之间的有效沟通、合作提供良好的平台,加快科技成果的产业化步伐。与此同时,积极推动组建各类专业合作社、行业协会、中介服务机构,加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提高经营者应对市场风险的能力。

2.4.2抓生态旅游,壮大第三产业规模。韶关市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数量多,面积大,整体生态环境优良,具备发展生态旅游业的良好条件。要推进以野生态、休闲、养生冶为主题,以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和自然保护区为主战场的生态旅游业发展,形成林业与旅游相互促进的双赢格局。根据韶关市森林生态旅游资源的特点和优势,编制高起点的森林生态旅游总体规划。制定优惠政策,开展招商引资。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和人文优势,提升景观质量和生态文化内涵,打造高品位、多样化的韶关特色森林旅游形象,提高市场竞争力[4]。

2.5强化服务理念,大力推动发展。

2.5.1强化科技服务技能。建议韶关相关部门牵头成立林下经济发展专业技术保障团队,将服务资源高效整合,深入实地进行技术辅导,加大专业技能培训,为农户解决实际中遇到的困难,在农户中培养出科技能人,成为农民技术骨干,带领周围农户共同解决生产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难题。与此同时,注重将林下经济的研究成果转化到实际生产中,并吸取外地成功的发展经验,最好新技术的试验、引进及推广。

2.5.2夯实资金保障工作。各级政府应当充分重视林下经济发展对流动资金的需求,建议每年列支一定的专项资金,为林下经济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项目予以资金保障。在不违反项目规划及要求的前提下,进一步加大对扶持资金的整合力度,尽可能与林下经济加以整合、捆绑,从而实现林下经济的长足发展。除此之外,政府应与金融部门联动起来,对林下经济的信贷支持予以重视,并在政策上予以保障。

2.5.3做好市场营销服务。发展韶关林下经济离不开良好的市场营销环境,应加强对市场经济动向的研究,成立专业的行业协会,积极发挥市场营销组织在林下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将市场行情信息第一时间传送到农户中去,为规避市场风险保驾护航,切实让林下经济做得好,发展得稳。

2.6落实责任制度,严明奖惩措施。

为了切实发展韶关林下经济,在将发展林下经济列为各级政府重点年度工作的同时,应当明确签订目标责任书,将绩效指标明确到个人,实现责任推进,并在年终考核中严明奖惩,力争在未来3~5年的时间里,实现韶关市林下经济的显著突破,切实实现农民增收、经济腾飞的目标。

[3]张光元.云南林下经济的发展现状及建议[j].林业建设,2013(2):7-11.

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论文篇四

伴随社会的进步,农村在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过程里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加快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对我国未来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本文探究了农村地区的能源建设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在中国,农村能源具有两方面含义:第一,基于能源角度,农村能源指的是基于农村地区的发展需求,就地开采可以使用的能源,这些能源包含了石油,煤炭,核能以及天然气等一些能源,同时还有太阳能,海洋能,地热能以及风能等一些自然性能源。不仅如此,还有一些生物能源。基于当前的发展来观察,一些非常规能源尚且不可以大规模使用,将这些能源称作补充能源或者说辅助能源。基于经济角度来讲,对于农村能源的建设包含有能源的开采与利用,同时还有能源的具体利用问题等。

农村地区具有丰富的能源,能源种类数目比较大,并且分布也较为广泛,这些能源可以再生。基于能源种类数目来看,不但包含有生物能源,例如说生物质能以及非生物性能源,同时还有地下能源,例如说地热能等。基于分布范围来讲,在我国地区到处都存在着一些可利用能源,分布十分广泛,然而由于各地区能源分布得不平衡,因此呈现出地域性。并且,能源具有不稳定性以及间歇性,能源之所以具备这些特性,是因为能源受到了该地区自然条件以及地域环境的影响,所以在开采的过程里,一定要注重多能互补。生物质能源以及自然能源均是可再生能源,这种能源是消耗不完的,并且对环境无污染,例如说太阳能。基于能源互换层次来讲,例如说可以将太阳能置换成生物质能,而水能则可以被置换成机械能。农村地区的能源主要分为如下几类:一,常规性能源,这种能源又可分为可再生能源以及不可再生能源两大类;其中可再生能源有水能与电能等,而不可再生能源包含了煤炭,石油,天然气能源等。二,非常规性能源,这种能源包含了一些传统能源,例如说畜粪以及秸秆等,另外还有太阳能与风能等一些能源。

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推动了农村地区的能源建设,同时为农村地区的能源建设做好了铺垫。但是,农村设施的改善及时地满足了农村地区能源建设的条件。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速度对农村地区的能源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速度较快,则会带动农村的能源建设速度,反之,则会阻碍农村地区的能源建设发展。不仅如此,能源发展速度和消费速度是一种正比例关系,能源消费水平反映了我国农村地区的现代化水平。伴随能源利用效率的提升,我国能源的消费量会慢慢减少。

通常来讲,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和能源数量是一种正比例关系。基于某种时空条件下,二者之间的关系会出现如下几种情况。首先,农村地区对能源数量的需求增长速度比该地区的经济发展速度慢快;其次,农村地区能源数量需求的增长速度和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速度一样;最后,农村地区能源数量需求的增长速度慢于该地区的经济发展速度。第一类情况往往产生于农村地区经济发展开始,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由于当时生产力的水平较低,管理技术落后,并且单位产品的能源消耗比较高。第二类情况往往会产生于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的中间阶段,在这个发展阶段,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在不断提升,使得他们对能源数量的需求也在不断提升。最后一类情况往往是产生于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的平衡期,在这个时期里,农村地区的生产水平已经达到了一个高度,并且管理技术也有了巨大地更新,而单位产品的能源消耗量也降低了不少,所以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已经不需要增长能源需求的数量,甚至有可能会减少。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对能源产品的质量和数量有着较高的要求,不同类甚至同类的不同产品均有可能会出现质量差异;假如能源产品的质量提升了,那么它们的利用率也就会提升,进而会带动经济效益的提升;而当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较快时,那么就会对能源质量有着更高的要求。农村地区的能源建设带动了各领域的发展,所以加快了农村地区能源需求数量的提升。

农村地区的能源建设不但包含了开发使用,同时还有节能以及服务工作方面。农村地区的能源建设对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第一,加快了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速度。能源为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地物质保障,使得农村经济实现了跨越性发展。第二,能源作为农产品结构的一个构成要素,基于本质来讲,农业的生产过程实质上就是一种能量转化过程。第三,能源建设为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巨大动力,确保农村发展保持着平衡态势。第四,提升了农民生活质量。第五,加快了农村地区的劳动生产效率。第六,推动了农村生产技术的更新。

[3]刘洪波.加强农村能源建设发展农村经济[j].农民致富之友,2013,09:177.

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论文篇五

发挥和引导以农户为主体,多渠道投资相结合的格局形成,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及各类股份合作企业。大力促进投资的有效利用,鼓励农民把资金集中起来,利用闲置资金最大限度地发展农业生产上,银行机构方面要放宽信贷政策,扩大信贷面以调动民间资本的积极投资。各级各部门引用资金或发展农业联营项目,向各种农业特色主导产业倾斜,对主导农业产品和市场潜力大的农副产品进行深加工,对农业型产业基地加大扶持力度。

2、农业经济离不开政策力度的支持。

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通过政策与体制创新,探索各种农业经营方式,寻找乡镇企业的优势,创造新条件,以优势龙头企业为核心,以本区域现有的品牌为基础,切实培养、组建和壮大符合经济规律的,加强乡镇企业的战略性,使发展较强的优势企业带动中小企业健康发展。

3、提高农民自身的文化素质,参加相关农业技术培训。

农业部门更要支持建立更多种层次,多种形式的农民成人教育体系,组织农民学习社会科学理论、现代科技知识和市场经营的能力培训,加大农业教育基础和体系建设,积极鼓励农村中青年群体抓住参加农大、夜大、电大等技术培训机构的学习机会,扩展教育、深入教育,培养具有现代农业生产与经营的新观念型农民,同时,应根据本地区农业特色,有针对性地推广农业实用技术,并开展多渠道形式的阶段性的技术与教育培训,培养出新一代具有当代先进科学技术与农业知识的新型高素质农民。

4、以市场为导向,加事农业产业化进程。

加速农业产业化的进程,通过对农业经济实行区域化布局与调整,进行专业化生产,集多种经营方式于一体的经营方式,以市场为依托,带动农业基地生产,与基地农户联合,开成种植、养殖深加工产业,形成以生产、供应、销售为一体的经营管理模式和市场化企业运作机制。

5、加大“品牌“效应,大力发展农业经济。

品牌赋予农产品一种与众不同的内涵,反映农产品的特性或功能,带入着农业文化情感,实现着与消费都的沟通,最终成为消费者最愿意接受、最可依赖的东西。农业产业的品牌意义,需要根据农产品的特性、消费都的心理及各种社会因素进行定义,如市场价格导向与文化传统等,塑一个与目标市场有头的品牌。目的在于如一提到蔬菜,消费都自然就会想到这个品牌的其它属性,如价格、品种、质量等。建立农民广泛参与一些各种合作组织或博览会,这对于提高农产品质量及巩固品牌形象有相当重要的熏陶作用,通过企业化的经营、管理,以农业人的身份人事农产品的生产、加工,使农民职业化。这种模式是建立品牌声誉制度的有效方式,有利于促进农业向市场化和市场化的方向发展。

6、做好农业技术的推广。

农业科技机构应当通过转换机制和调整结构,建立相关的科研机构,建立高效、开放、协作的运行机制,以从事农业相关的病虫灾害规律与防治的研究,进行农作物高产、高效综合增产技术的开发和农业资源发生、发展的规律等研究,以达到农业技术推广的真正目的。同时,成立以各省市级农业组织为中心的农业技术推广机构,进行试验示范和开发,促进农业生产力的提高和现代农业的持续稳定发展。完善技术咨询服务,全面落实其研究、开发、经营、服务等各项职能,积极开展第三产业的建设,以发展农业科技培训,信息技术服务为主。

7、提高土地的多种方式运用。

在农业经济中,提高土地产出率,增加农民的收入,提高土地利用率是最主要的运用方式,它主要是改良土壤,增加土壤的养分,从各种耕作措施和田间管理等都可以有效改良土壤,也有的地方进行种植植物进行改良土地,以改善土壤,增加土地的营养成分,以达到农民增产增收的目的,以增加土地的产出率利用率,促进农为经济的发展。

农业经济的发展,不仅有利于“三农”问题的解决,对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和促进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战略意义,更是从根本上有利我国农业长期战略的发展,我国是农业大国,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农业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需要各地方、各部门坚持农业经济的状况和农业经济的发展趋势,进而加快国民经济的增长。

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论文篇六

我国一直不断地在探索农业经济发展道路,文章总结归纳出了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四个主要政策阶段,将历史经验与当前实际相结合,总结了现阶段我国的农业经济发展应坚持的策略。

[]。

经济政策;农业经济;发展策略。

从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一直致力于通过改革来实现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而农业方面率先成了我国进行改革的重要领域和试点路线。在国家经济飞速腾飞的过程中,我国所取得的所有成就中又以改革开放所带来的成就最为举世瞩目,改革开放政策的正确施行,推动了我国的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为我国之后的经济改革之路累积了改革的经验,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现阶段我国要想走出一条独属于我国的农业现代化道路,必须坚持改革开放所推行的一系列策略。

(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颁布,标志着土地改革的浪潮开始在全国掀起,1950年6月我国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废除,让农民开始当家做主,说明了农业发展应当遵循其生产规律,要协调好生产与人民群众相互之间的关系。土地改革的成功,解放了我国农村生产力,提升了农民收入,促进了我国农业的发展,为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根本好转创造了条件。到了1952年我国的农产品产量大幅递增,极大地缓解了我国当时农产品供应不足的问题,稳定了物价和社会民心,为我国之后的工业化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

(2)十一届三中全会上提出的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政策标志着改革的春风由此吹遍了全国,我国开始将改革的重心由城市转移到农村。由于当时的人民公社制度作风浮夸严重违背了客观实际的发展,所以在被废除后迎来了由安徽凤阳小岗村率先试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这是我国人民基于现状而进行的一次飞跃。激发了农民积极参与的热情由农民自己实行包产到户和包干到户,明确了劳动者的责任,消除了农民的恐慌心理。改革极大地促进了我国农业经济增长和农产品供给量的全面增长,解决了当时很大一部分的农村人口贫困难题,稳定了人心,促进了社会稳定发展。

(3)1992年中国共产党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确立了中国开始从发展集体经济向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渡。政府在农业方面放宽力度,农产品供求开始由市场调节,提高了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农产品统购派购制度被取消,以粮为纲的农业单一结构被打破,农业生产开始向商品化、经营化转变。政府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发展多种经营模式,增加了大量就业岗位,拉动国家工业产值,活跃市场经济。这一时期我国农村的经济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农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明显提高,也极大地提高了我国农业的国际地位,活跃了中国的农业经济,使得中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高,中国农业的发展由此进入新时期。

(4)改革开放进入21世纪后,我国各方面的发展日新月异,特别是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开展,我国的农业经济又迎来了一个发展的新高峰,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进一步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寻求新的发展路径,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农业。可以结合农村各个地区实际特点,建设专有农业生态休闲旅游品牌和绿色农产品,既宣扬了民族特色文化又可以带动当地旅游观光收入。利用互联网与我国农产品产销进行完美结合,完善“一带一路”经济带的物流链和周边的基础设施,充分借助国际合作平台,节约农产品进出口时间和成本,提升效率,推动农业经济发展和我国农产品出口。“一带一路”倡议是推动我国农业与国际接轨的大好时机,应积极学习借鉴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农业发展经验,立足于当下国情,走出属于中国特色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

中国历史底蕴丰富,农耕技术水平高,劳作经验丰富,且中国国土幅员辽阔,耕地面积广阔,有着各个方面适宜发展农业经济的优势条件。但同时我国土地沙漠化、水土流失、温室效应、清洁能源日益减少、森林植被破坏等农业污染所造成的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中国农业发展目前面临严峻的环境挑战。在总结了过去的历史经验与当前实际情况结合的基础上,我国的农业经济发展现阶段应坚持以下策略。

3.1、完善土地政策。

社会在进步,形势在发展,不同时期的土地政策应当与不同时期我国的农业经济水平相适应,只有与时俱进才能满足社会的新要求、适应中国形势的新变化。应通过不断修订完善《土地管理法》和《农村集体土地征收补偿条例》等,强化农民主体地位,为实现城镇化目标而建设社会主义新型农村。严格控制耕地转为非耕地,加强农业生态环境管理,合理利用土地,适度控制土地开发。创新农业组织形式,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集约化,合理配置农村土地资源,促进使用权和经营权的分离以推动土地使用权的流转。

3.2、扶持经营主体。

改革开放以来,农民的收入水平不断提高,但与城镇居民收入水平相比仍存在不小差距。政府想要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就必须保障农民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不断深入深化农村改革,实现农村小康目标推动新农村建设,促进农村和农业发展。完善扶持政策,为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力量,继续贯彻落实“三农”政策,加大政府扶持力度,提高财政补贴支持农业经营,构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形成一个全社会支持我国农业改革发展的良好氛围。

3.3、坚持“四化”同步发展。

由于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原有的经济模式逐渐显现出了不足,逐渐跟不上我国农业发展的步伐,我国农业经济在遭遇瓶颈之际及时转变了发展思路。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上提出了要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以促进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及时为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四化”同步发展策略以我党的“三农”政策为指导思想,以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为着力点,为发展现代农业,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解决好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结构性矛盾与问题、实现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四化”是社会经济发展到高级阶段的必然产物,只有在城镇互动中实现同步和协调,才能实现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四化同步”发展战略的提出,既是我党立足于我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任务,又是促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行社会转型的重要机遇。

3.4、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立足于民,坚持走有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有别于传统农业,现代农业是用科学化手段、集约化方法、产业化目标、商品化特征,广泛运用科技手段以及现代经营方式来发展的新型农业。目前是探索中国特色新型农业现代化、构建新型中国农业政策体系的重要的过渡期,发展现代农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客观趋势。我国应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农业核心竞争力,巩固农业基础设施,提高农业机械化生产水平,不断建设完善强农惠农政策框架体系,形成农业产业化经营、规模化发展、区域化布局的新格局。

改革开放为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和优良的发展环境。应进一步完善土地政策,加大经营主体的扶持力度,坚持“四化同步”发展战略,科学规划、以科技兴农、调整农业产业结构,走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农业道路,才能始终保持决策的科学性、高瞻性、前沿性,达到我国农业经济快速发展的目标。

[1]胡跃高.农业总论[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0.

[2]传云.2017年中央1号文件解读[j].农机科技推广,2017(2):10.

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论文篇七

2013年度,街道农业人口为24614人,农村经济总收入为41505万元,比上年增长22.93%;总费用23032万元,比上年增长22.95%;农民人均纯收入8472元,比上年增长1420元,增幅为20.14%。第一产业总收入21319万元,比上年增长22.68%;第二产业总收入6027万元,比上年增长16.06%;第三产业总收入14159万元,比上年增长26.48%。第一、二、三产业占农村经济总收入的比重分别为51.36%,14.52%,34.11%,因此,小街是一个农业比重较大的街道。

2.1、产业结构单一,后续产业不足。

小街街道农民人均纯收入有所增加,比上年增长20.14%,但与整个国民经济发展水平有很大差距,农民增收难。由于小街街道人多地少矛盾突出,山区与坝区发展不平衡,部分群众的生活还很困难。农业是我街道经济的支柱产业,而街道办2013年农业收入较上年增长缓慢,而且农业收入主要是烤烟收入,农业产业结构单一,多元化的产业结构尚未形成,传统产业仍占一定比例;品牌意识和产业意识不强,农户缺乏敢闯、敢创、敢试、敢担风险的意识,小农思想、保守思想依然存在,难以把自然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形成大的支柱产业;在农业产业经营上难以形成产前、产中、产后的产业链,深加工等较少,产品市场占有率低,难以形成规模化和产业化的格局;农业组织化程度低,小农户面对大市场仍是目前小街街道农村经济的基本格局。为此,我街道应围绕农民增收这个重点,巩固和提升烤烟这一传统农业的同时,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蔬菜、林果、畜牧等产业,积极引进龙头企业,坚持以合作经济组织为载体,以农户为基础,尊重农户的市场主体地位,搞好规划引导、政策引导、示范引导、做好信息和科技服务,努力寻求经济增长点,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

2.2、村集体经济薄弱,集体事业亟待发展。

从集体收入来看,街道村组集体收入只占农村经济总收入的5.4%。可以看出我街道村组运转主要靠上级部门扶持。如此薄弱的农村集体经济既不利于集体发挥应有的统一经营的作用,又难以开展水、电、科教、卫生、交通等公益事业。为此,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予以完善:加快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鼓励村集体经济组织(即村委会)自主创业,积极争一取上级财政部门扶持资金,发展适合本村委会项目,进一步壮大集体经济;加快农村基层民主建设,使农民和基层十部双向互动,为集体的事业献计献策,出资出力,整体推进农村集体经济、社会的发展;完善“一事一议”制度,增强可操作性;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长远规划,使农村公益事业扎实推进。

2.3、经济结构调整亟待加强。

坚持发展生产、广辟财源、增强实力的原则,切实把经济结构调整和财源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导向作用,巩固和壮大农业主导产业地位,为加快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增加农民收入创造有利的条件;继续加强和改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多渠道增加农业投入,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2.4、科技与经济发展相结合有待加强。

牢固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力思想,不断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抓好科普村建设。建设好科技示范基地,加强科技对传统产业的引导、扶持和改造,努力开创科技与经济发展相结合的新路子。

为使我街道农村经济总收入、农民收入较快增长,农村经济得以健康发展,建议采取的措施为:加大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积极发展设施农业,增加农业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促进农民增产增收。围绕市场调结构,促增收。进一步加快市场体系建设步伐,及时为农民提供农产品供求信息,引导农民围绕市场调结构,生产出适销对路的优质无公害农产品,提高市场竞争一力,增加农民收入。加大对农业的扶持力度,在政策上给予引导、倾斜,在资金上给予支持、补助,在科技上给予示范、带动,集体扶持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提高农民群众的能力,带动农民增收致吊。

大力发展畜牧业,大力引进优良品种,调整种禽结构,大力发展养殖小区和养殖专业村,努力开拓畜产品市场。大力发展二、三产业,加快我街道工业园区的建设,转移农村劳动力,用减少农民的办法富裕农民,把增加就业渠道和创业门路作为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来抓。当前农民外出务工就业已成为目前街道农民增收最直接,最有效的来源。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制度,促进农村土地流转和农业规模化经营,使农民在土地上取得更大的收益,促进农民增收。鼓励农民自主创业,变就业增收为创业增收。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发展为主线,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中心,按照“工业强镇,农业稳镇,生态村镇”的思路,强化领导,加快发展,实现街道经济又快又好发展。

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论文篇八

西部如何贯彻西部大开发战略,紧紧抓住历史机遇,加快发展,用我们勤劳的双手去描绘西部最美的图画,这是当前摆在我们面前亟待需要认真研究的课题。

一、西部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东西部差距继续扩大。从新中国成立至1978年的30年,以现价计算,国民生产总值增长速度,东西部之比为7.08∶7.52。在近几年的国内生产总值比率中,占国土面积13.5%的东部地区占65%以上,而国土面积占全国56%的西部仅占13%左右。2.经济的二元化特征明显,结构性矛盾突出。西部地区,以能源、原材料、机械、电子、航天技术为代表的现代产业部门有了一定的发展,农村却以手工劳动、半手工劳动为主,农业的现代化和机械化水平远低于东部,经济的二元化特征十分明显;从产业结构看,西部地区第一产业所占比重偏大,第三产业发展不足;从所有制结构看,西部地区非国有经济尚未很好地发挥经济增长点的作用。3.文化教育科技事业落后,人口整体文化素质偏低。据第三次人口普查资料,每千人中青壮年中文盲、半文盲数,东部北京为125人,江苏273人,广东168人,西部四川为237人,贵州为323人,云南为339人,宁夏西海固地区高达435人。正由于此,西部地区长期陷于一种相对封闭状态,难以集聚科技人才,难以改变传统生产方式,进而形成一种贫困的恶性循环。4.生态环境恶劣、水资源缺乏、基础设施落后、社会服务体系不完善。由于大面积毁林(草)和滥砍滥伐,破坏了森林植被,导致土地沙化、草原退化和自然灾害频繁。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宁夏、内蒙古的荒漠化、沙尘暴,西南山区的泥石流与山体坍塌便是生态环境恶化的具体表现。同时西部地区绝大部分地区公路、铁路干线不成体系,通车里程十分有限,通讯、邮政设施缺乏,供水供电设施不足,给人民生活和社会生产带来不便,也不利于外向型经济的发展。

二、发展特色经济,是西部经济实现超常规、跳跃式发展的必由之路。

特色经济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发展市场经济中,利用比较优势和市场原则,通过竞争而形成的具有鲜明产业特色及企业产品特色的经济结构。发展特色经济,是改变过去西部地区粗放、低效发展传统模式、经济振兴崛起的有力支撑。因为西部地区,无论是整体推进,还是结构调整、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建设以及发展教育科技,对外开放,最终着眼点和落脚点在发展特色经济。

西部省区虽然资源优势有所发挥,并开始形成了某些支柱产业,但远未发展为较强竞争力、占有较大市场份额的区域特色经济,完全可以说,西部地区发展缓慢,很大程度上在于未能实现较快发展市场经济与较好地发挥资源优势的有机结合,把资源优势尽快转换为经济优势。

发展特色经济,有利于向资源的广度和深度进军,有利于防止和解决重复建设,实现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有利于形成商品优势,增强市场竞争力,有利于实施名牌战略,增强地区经济实力,有利于推进农村城镇化。

三、发展西部特色经济的思路。

1.基本思路。

抓住西部大开发历史机遇,立足现有经济基础,发挥潜在资源优势,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名特优新产品为龙头,以科技进步为依托,以经济效益为目标,实现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变,带动地区经济建设健康、稳步发展。

2.寻找特色产业发展突破口。

(1)立足产业先行优势,通过优势延伸强化特色,从全国的经济形势看,基础工业与加工工业失衡,能源材料生产严重滞后,西部地区开发应沿着重化工方向推进,更多地向能源材料及其制品业倾斜。应该说,西部众多能源、原材料产品稍加综合就可发展成为特新材料产品,不少特新材料再略加工就可成为高附加值的.元器件制成品和最终消费品,这种产业综合和优势延伸几乎是无止境的,大有文章可做,这既与全国产业结构调整战略相衔接,也有利于进一步发挥西部资源优势和已有重化工资产存量的作用。

(2)从西部产业的区位优势看,西部45个产业中具有区位优势的产业有23个,优势最明显的产业有7个,其中属于重化工的黑色金属资源采选、有色金属资源采选、采盐、木材采运、有色金属冶炼与压延5个,占70%,总体上看,西部重化工产业的区位优势大于其它产业。

(3)从市场需求看,能源原材料产品国内市场广阔,供不应求的趋势长期存在,在全国每年花500-600亿元大量进口工业原材料情况下,西部重点发展能源重化工业,也是西部地区积累资金的重要来源之一。

(4)选择知识含量合理的产业,一方面可以增加经济效益,另一方面又不会产生就业压力。甚至会增加就业,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例如,棉花种植业,运用高新生物技术,生产出带颜色的棉花,使该产品知识含量提高了,同时因种植复杂程度提高,扩大了就业。

(5)立足潜在资源优势,通过优势挖掘培植特色,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和产业升级,不少被原有优势掩盖的潜在优势不断突现出来,成为新型特色经济的现实基础。

综上述原则,西部有望利用既有的相对优势,就下述系列产业群培植竞争优势,抢占市场制高点,在国内外大市场争得一席之地:

(1)农畜产品特别是西部特有农畜瓜果山货土特产和中药材的加工与深加工工业。

(2)依托煤炭、

石油、天然气、水能多种能源俱备,形成强大的能源工业和石油化工、天然气化工、精细化工等。

(3)依托矿藏资源和丰裕能源,在一系列有色金属(铝、铜、铅、锌、钒、锶、锂、镁、钠轻金属)、稀土金属材料工业,新型合金与功能材料工业,超微细碳化硅、氮化硼、氮化硅等金属材料工业上,构建竞争优势。

(4)磷肥、钾肥、磷酸盐类和钾盐工业。

(5)依托西安、兰州、成都、重庆等特大城市的科技人才资源,在电子信息、光机电一体化、生物工程与新型医药工业的某些领域上抢占制高点。

(6)西部具有特殊魅力的旅游业。

(7)为高技术下局部战争服务的国际装备工业。

3.开发时序:由点到轴到网。

区域开发首先要由“点”开始,即在某一特定范围的区域开发之初,必须建立若干区位、自然和社会条件相对优越的“点”作为区域开发的依托和基地,这类“点”就形成了城镇。“点”与“点”之间必然发生人流、物流等经济社会联系,联系的途径就是交通线,这些交通线就成为区域开发的“轴线”随着区域开发的逐步深入,现有的“点”“轴”均得以扩大和发展,并沿“轴”产生新的“点”。新老“点”之间又形成新的轴线,从而整个区域形成了纵横交织的点轴网络,并有效推动整个区域开发不断深入与发展。

四、发展西部地区特色经济的对策。

1.加强领导,转变观念,提高认识。

2.对西部实行政策倾斜,带动西部特色经济发展。

(1)建议中央成立西部开发机构,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西部大开发法》、使中央实施的优惠政策有法可依。

(2)加大资金投入到以煤炭、石油、天然气、有色金属、高新技术和旅游为主的西部优势产业并相应制定优惠政策,重点发展这些行业。

(3)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制定税收优惠政策,充分发挥财税政策在扶持特色经济初期的扶持效应。

(4)灵活运用宏观金融政策,为西部特色经济提供有力的资金支付。一是采取倾斜政策,降低西部设立金融机构的条件,适当增加区域性商业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的数量和规模;二是在西安、成都设立西部开发银行以及其他政策性银行分支机构;三是设立西部开发投资基金、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基金、农业开发基金、旅游业发展基金;四是中央政策放宽外资银行在西部地区的经济范围,并在期货方面给予一定的扶持办法,积极创造条件,争取国外金融机构在西部地区设立分支机构。

(5)出台《西部地区非公有制企业法》,对非公有制企业的发展给予法律保护,并给予各种优惠政策。

(6)采取优惠的区位开发政策,如赋予省会城市省级经济管理权限,建议设立一定数目的开发试验区和资源综合开发区,在城市建制审批、城市户籍管理、人事档案管理等方面给予倾斜。

(7)赋予西部地区对外开放更大的自主权,以大开放带动大开发。

3.西部各省区制定优惠政策,并且用足用好,为发展西部特色经济发挥作用。

(1)非公有制企业方面的平等与优惠政策;

(2)招商引资的优惠政策;

(3)教育科技方面的优惠政策;

(4)吸引外来人才与调动现有人才积极性的优惠政策;

(5)企业家选拔、激励、淘汰方面的优惠政策。

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论文篇九

××××年,×××区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建设石化强区这一奋斗目标,坚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真抓实干,开拓创新,开创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新局面。

截止××××年末,全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亿元,比上年增长×××。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万元,同比增长×××;第二产业增加值×××××万元,同比增长×××;第三产业增加值×××××万元,同比增长×××。实现财政总收入××亿元。

×、城市型农业框架已经形成。

一是大农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园区已投资××××多万元,建设温室大棚×××栋,修筑××米宽主路××公里,砌筑围墙××公里,打井×眼,铁艺围栏××××延长米,栽植大樱桃、李子、杏等×类××多个品种果树××万株。二是大庆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完成了项目工程设计,现已引进北极寒鸭、中草药标准化种植、苗木快繁、美国三角叶杨等×个项目。其中,由田丰科技有限公司投资××××万元,建设了家畜性别优化控制繁育中心,建设研发楼××××平方米、牛舍×栋、种牛运动场××××平方米,现已投入生产。由大庆市春意园林有限公司投资×××多万元,建设了苗木快速繁育中心,建设办公楼××××平方米,现代化全日光温室××××平方米。由大庆建宇科技公司投资×××万元,建设了中草药标准化繁育中心,种植防风、龙胆草××亩,建设“××”型高效节能日光温室×栋、实验室×××平方米、办公室×××平方米。由农林局建设了特种玉米繁育中心,设有××个试验区,参试品种×××个,自交系×××份,繁殖亲本××××公斤,选育出优良组合×个。

××××年中,我区加快了载体建设步伐,万宝、兴化、萨东工业园区规模逐渐壮大,整体形象进一步提升。以项目建设为中心,加大了项目的开发和建设工作。完成省级以上立项×个,市级立项××个,区级立项×××个。发挥资源优势,成功上马了革及服装加工、宝创彩板、汇升塑料等一批石油化工项目。其中,宝创彩板改扩建项目,是××××年市级重点项目,建在万宝工业园区,项目已于××××年×月××日奠基,现已完成了三栋主体厂房基础和围墙建设,订购了扩建所需设备,彩板厂房正在预制。并申请了国家建材生产和安装一级资质,正着手组建钢结构建筑设计院;革及服装加工项目,由万峰公司投资建设,项目二期工程于××××年×月××日开工,完成了革车间、服装加工车间、办公楼等×××××平方米土建工程。××××年初,公司投资×××万元,从昆山购置了设备对革生产线进行改造,保证了一汽集团的供货,并在上海订购了服装加工设备;庆发种子生物处理及研发中心项目。该项目建成后,每年可对×××万公斤玉米、西瓜、蔬菜种子进行生物处理,可以辐射东北地区种业市场;丰收包装制品项目,完成了项目二期工程,新建设了×××多平方米厂房、××××多平方米的水泥地平。新增加了纸箱生产线,并订购了第三条箱纸板生产线和涂布纸生产线;玻璃钢系列制品项目,主要利用原×××镇向阳村闲置厂房××××平方米,新建生产车间××××平方米。该项目于××××年×月××日破土动工,现已投入生产,预计年实现销售收入××××万元,利税×××万元。××××年,万宝工业园区又新上项目×个,各项目现正在积极的建设中。

×、个体私营经济迅速壮大。

××××年,个体私营经济日趋繁荣,已有个体私营企业×××户;其它类型企业(有法人参股的有限公司、国有、集体、股份合作制)×××户;个体工商户(雇工在×人以下的)××××户,其中包括三轮车业主××××户。实现税收××××万元。本着“一事一议,特事特办”的思想,实行了“一站式”办公,一条龙服务等工作方法,积极从服务、政策、公平竞争等方面为个体私营经济营造宽松的发展环境,先后对个体私营企业无证经营、牌匾不规范及超范围经营的进行了清查整顿,启动了×××精品大厦、蓝岛商城等服务网点,进一步完善了市场体系,为私营企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拓宽了发展空间。

×、招商引资工作成效显著。

××××年引进项目××个,到位资金××××亿元。千万元以上项目××个,到位资金×××亿元;亿元以上项目×个,分别是××××亿元的革及服装加工项目,×××亿元的家畜性别优化项目,××亿元的×××镇房地产开发项目,×××亿元的××万吨年水煤浆项目,合计到位资金××××亿元。生产加工型项目××个,到位资金×××亿元;农业型项目×个,到位资金×××亿元;基础设施及房地产项目×个,到位资金××亿元。××××年招商引资企业共为辖区解决就业××××人,实现税收××××万元。

二、形势分析及发展目标。

×××区具有得天独厚的'石化资源优势,具有辖区企业基础设施优势,具有市政府北扩东移的区位优势,具有各类专家人才优势,具有政策宽松环境优势,具有储备多的项目优势,具有载体经济的规模优势,为此,×××区本着以“十六大”精神为指导,结合区情,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提出了“突出石化强区战略,大力发展区域经济”的发展思路,重点依靠石化产业使国内生产总值提前××年翻三番,计划××××年国内生产总值×××亿元基础上,到××××年翻一番,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亿元;到××××年国内生产总值实现××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亿元;到××××年翻三番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亿元;到××××年国内生产总值实现××××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亿元。

三、存在的问题。

我区在近几年的经济发展上,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客观地看,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经济发展还不平衡。在发展服务业上投入精力不足,第三产业素质不高,总量不够,在引导就业和再就业以及增加财政收入上的作用不明显。二是发展空间还不够广阔。许多前来投资的客商由于我们提供不出令人满意的位置而遗憾地离去。三是个体私营经济结构不尽合理。从整体上看户数多,够规模的少;个体户多,私营企业少;资源型多,科技型少;内向型多,外向型少。

四、下步工作对策。

在全面认识和分析形势的基础上,我们确定下步经济发展工作的总体思路是:遵循“因区作为,特色发展,实干兴区,加快建设石化强区”总原则,以区域优势和招商引资为依托,以增加财政收入和吸纳社会就业为根本,坚持数量与质量并重,规模与效益同步,内引与外联并举的方针,加大指导服务力度,强化监督管理措施,推进区域经济快速健康发展。根据这一指导思想,我们重点抓好以下三方面工作:

×、发挥地域优势,辟建经营空间。一是加快专业市场建设。抓住入世机遇,坚持市场发展多元化的原则,建设好农资批发、油品专营、建筑建材、货物运输、石化产品等专业市场,进一步提高市场的吸纳、拉动、辐射和引导消费的功能,为个体私营经济发展提供平台。二是加快载体建设。实施园区驱动战略、招商带动战略、盘活启动战备、人才牵动战略、环境推动战略。继续激活萨东工业小区,巩固兴化化工园区,壮大万宝工业园区,积极辟建×××科技园,为生产科技型企业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吸引更多的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进区经营。三是加快城市型农业建设。利用我区城市型农业在全省比较知名的优势,把城市型农业经济作为品牌经济。利用永泉荒地的资源优势,开发建设好××××亩国家级现代化农业示范基地,加快大农高效农业示范区建设,建成集旅游、观光、休闲于一体的高科技现代化示范基地。

×、规模特色发展,提高运行质量。一是重点扶持发展一批。对那些规模大、发展前景看好的企业,积极为他们争取政策、协调资金、使其不断扩大规模,提高档次,发挥龙头带动作用。二是通过兼并、购买、联营等方式壮大一批。鼓励企业承包、租赁、购买国有或集体企业,实现低成本扩张,达到集团化经营,形成规模经济优势。同时积极引导发展加工型、科技型、外向型企业,优化产业结构。三是在农村产业化进程中培育一批。结合我区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大力发展一批农副产品深加工个体私营企业,大力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深度开发绿色产业和特色经济,大力发展绿色食品,形成品牌优势。

×、强化服务意识,创造宽松环境。加大扶持力度,强化服务意识是我区今后一个时期促进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原则。要紧紧抓住这个根本要素,把优化环境作为发展经济的重中之重,常抓不懈,务求实效。一是提供信息服务。充分发挥政府上网、宏观调控、信息灵通的优势。通过各种渠道为企业提供准确、及时、可靠的市场动态和经营管理信息。二是落实各项政策。要用政策引导和刺激区域经济快速发展。在政策上继续实行“五放一增”,即放宽从业对象、放宽办证手续、放宽生产经营范围、放宽经营方式、放宽税收政策,吸引投资商入区发展,增加税源,壮大区域经济总量。三是优化舆论环境。解放思想有深度,发展区域经济才有速度。我们要利用各种媒体大力宣传,营造全民参与经济发展的良好氛围。

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论文篇十

[摘要]当前形势下,我国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表现出一些新势头,是对我国非公经济的发展方向的进一步深化。因此,如何解决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把握非公经济的发展趋势,对于进一步促进我国非公有制经济健康稳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十一五”期间,我国非公有制经济获得了较快发展,但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相比,其增长速度是下降的。从这种情况可以看出,我国非公有制经济当前发展面临着一系列矛盾和问题。

1.行政性垄断和政策制约现象的存在,仍妨碍着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十一五”期间,党中央、国务院制定颁布了一系列有关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方针政策。进一步明确了促进我国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各项政策措施,为我国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政策是好的,但在具体执行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上令难下行”的情况,各地方政府和企业主管部门展开资源配置权的争夺,不仅妨碍了非公有制企业的正常进入和市场的公平竞争,而且加剧了政策间的相互制约。非公有制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依然严峻。我国非公有制中小企业融资特点,第一,在各级政府部门的努力下,虽然短期资金融通难度降低,但长期权益性资本严重缺乏;第二,在现代金融体系中,大多数的金融机构主要面向大型企业,以非公有制中小企业为金融服务对象的中小金融机构发展滞后,服务范围、服务品种和服务质量难以满足企业需要;第三,一些执法和审计部门在观念上依然存在着所有制差别的问题,主要体现在贷款难易程度和贷款出现坏账的法律追究方面。在实际工作中的确存在着对国企贷款出现坏账时不予追究、对私企贷款出现坏账时就要追究法律责任的不公现象。在我国,98%以上的非公有制企业是中小企业,由于中小企业可用于抵押的不动产少、企业资信度低等问题制约,其贷款要求难以得到商业银行的认可。如何采取各种措施更好地解决非公有制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不仅是“十一五”时期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面临的难题,而且还将会继续影响和制约“十二五”时期非公有制经济的健康发展。企业过多重视横向兼并与重组,注重做大而忽视做强,这是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面临的一个巨大挑战。总结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一五”时期以来的经济实践,我们不难发现,在我国经济生活中存在这样一种倾向,即非公有制企业先追求做大、后重视做强的倾向。而且,在这个过程当中,多数得企业不约而同的选择了借横向兼并与重组做大、做强的战略。调查结果表明,横向兼并与重组虽然有助于企业规避市场竞争风险,有助于企业规模的平面扩张、企业资本规模的简单广化,然而却无助于企业核心技术的实质性提升和企业资本的根本性深化。

1.转变观念,完善政府职能,进一步推进国有经济布局的战略性调整。创造公平的市场环境,打破行政垄断,消除政策之间相互制约。要努力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已颁布实施的有关鼓励、支持、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政策,通过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系,在投融资、税收、土地使用和对外贸易等方面采取措施,保证实现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公平竞争环境。构建和完善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参与、平等竞争、共同发展的政策环境和市场秩序。加快社会主义法制建设,要完善保护非公有制经济的法律,使各经济主体的经济行为在法律的约束下进行,进一步排除企业进入壁垒,放宽市场准入条件,切实保证实现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形成多种所有制公平参与、平等竞争的良性竞争格局。针对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我们要进一步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围绕建立符合中小企业发展要求的融资机制这一中心,通过采取多种措施鼓励社会资本参与金融机构重组改造和推进民间金融合法化进程,促进中小金融机构发展有效化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因此,要尽快建立健全中小企业资信评估标准和评估机制,引导中小企业健全优化财务制度,提升这类企业的融资能力。

要进一步完善促进各类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鼓励机制体制创新,增强其发展的活力和竞争力。要引导家族式企业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形成民主决策机制和现代企业治理结构。鼓励家族企业实行产权结构改造,重点是对引导家族企业积极建立有效吸纳社会资本参与企业发展的体制机制的创新。使更多的社会资本进入企业的生产发展,为我国经济发展贡献力量,并且促进就业。进一步完善和加强知识产权保护,鼓励非公有制企业建立科学有效的薪酬激励机制,人力资本是第一生产力,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非公中小企业要加大人力资本投入,进而提高企业技术创新和市场开发能力。走出家族企业的发展“瓶颈”,发展成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现代企业。采取措施大力转变企业发展模式,鼓励非公有制企业依靠纵向兼并和重组实现企业规模的扩大和竞争力的提升。企业纵向兼并和重组以生产经营的专业化分工与协作为基础。企业应该变更先做大后做强的观念,应该先做强再做大,企业纵向兼并和重组则可以实现首先做强然后再做大。政府要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大力鼓励企业开展纵向兼并和重组,特别是鼓励大型的非公有制企业着力开展面向产业链上下游双向和价值链高端的兼并和重组。通过此种类型的兼并和重组推动企业产出结构的调整和技术结构的优化升级,形成企业产业之间关联度较高、产业链较长、市场竞争力较强的企业发展与扩张路径。当然,在企业规模扩张的过程中,还要特别注意探究企业规模扩张的适度边界,以避免企业借兼并与重组的机会谋求经济垄断形成新的超经济力量,妨碍市场的公平竞争和有序发展,扭曲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造成新的经济和社会资源浪费。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5月。

刘迎秋赵三英余慧倩:《论进一步促进我国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j].205月第3期(总177期)。

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论文篇十一

认真清理限制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规定,鼓励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的重要举措,是贯彻落实国务院《若干意见》的基础性工程,是推动我国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举措,是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统一、完善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法制环境的重要措施。做好清理工作,对于行政机关依法行政,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性和严肃性和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为全面做好我局关于限制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相关规定,我局进行了仔细研究、精心安排。一是召开会议,对相关文件在全局干部职工中进行了认真学习和贯彻传达,让全局干部职工深入了解、掌握了开展清理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对做好清理工作的重要意义得到了全面认识;二是确定了单位一把手负总责,由办公室牵头、其他科室负责人紧密配合进行清理的工作原则,成立了清理工作专门组织;三是确定了具体工作步骤、方式方法和最终工作目标,要求严格按照文件要求,做到认真落实,全面完成清理工作任务。

二、严格清理,认真处理。

在清理工作中,我局做到了严格按照清理工作要求,对清理出来的相关规定进行了认真处理,达到了清理工作目标要求。

一是按照现行规章、规范性文件以及文件在市场准入、社会服务、权益保护和政府监管等清理重点内容,认真查找我局自1998年以来所制定的涉及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规章、文件等,对照《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xx〕3号)进行了认真清理。几年来我局共制定了《关于规范我县计量器具管理和计量监督工作的通知》(x技监字〔1999〕01号等共计9件。

二是按照清理要求,结合实际,对清理出来的文件进行了废除、修改等处理。在清理过程中,我局共废止了规范性文件2件,其他文件废止1件。

三是按照清理要求,认真统计清理情况,并形成表格,为报送相关部门处理做好了准备。

总之,在此次清理工作中,我局做到了统一思想,提高认识,领导重视;做到了突出重点,明确要求,把握原则,措施恰当,按时完成限制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规定的清理任务。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局将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和县委、县政府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要求,结合部门职能职责,强化工作措施,加大工作力度,促进我县非公有制经济的全面发展,为促进我县经济社会的健康、稳定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论文篇十二

20,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省局的直接指导下,济源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有关发展中小企业、非公有制经济工作会议和全省民营企业表彰大会精神,以率先在中原地区实现全面小康社会为目标,以加快发展为主体,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工作为突破口,抢抓机遇,真抓实干,开拓创新,圆满完成了全年各项目标任务。

一、年工作回顾。

(一)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2004年,全市非公有制工业共实现生产总值98.1亿元,占全部工业生产总值的65.9%,同比增长47.9%,高于全市平均增长速度5.7个百分点;实现税收8.1亿元,占全部工业税收的92.5%,同比增长110.3%,高于全市平均增长速度37.2个百分点;从业人员18.6万人,占全市工业就业人口的28.8%,同比增长10%,高于全市平均增长速度2个百分点;完成出口交货值48.6亿元,占全市出口交货值的62.7%,同比增长104.4%,高于全市平均增长速度2个百分点。其中规模以上非公有制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41.1亿元,占全市工业企业增加值的88.7%,同比增长126.1%,高于全市平均增长速度70.3个百分点。

(二)主要特点。

1.项目建设有力地促进了非公有制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济源市委、市政府通过自以来在全市范围内强力实施的项目带动战略,达到了促进工业企业大上项目、上大项目,推动优势企业快速扩张,膨胀经济总量的目的,同时也为全市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2004年,全市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共实施固定资产投入在200万元以上的工业项目109个,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183770万元,同比增长49.8%.预计项目达产后,年可新增销售收入608743万元,新增利税91047万元。

2.产业特色日趋明显。目前我市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已初步形成了钢铁、铅锌、化工、能源(煤电、煤焦)、农副产品加工和新兴产业等六大特色产业群。新兴产业群涌现出了水刺无纺布、清源水处理等一批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的企业,传统产业如机械加工、矿用电器、水泥建材等继续保持了稳步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

3.企业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升。近两年,全市有300余家非公有制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了合作关系,共开发各类新产品90余种,其中获国家专利产品84项,高新技术产品39个,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8家,涌现了如纳米材料、生物杀虫剂等一批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产品。

4.非公有制企业综合素质明显提高。据统计,全市通过iso9000国际质量体系认证的非公有制企业已达到78家,并培育了一大批懂经营、善管理的优秀企业家,造就了济源钢铁公司、恒通化工有限公司、万洋冶炼(集团)公司等一批企业规模大、产品质量高、市场前景好的非公有制企业。

(三)主要工作措施。

1.坚持观念创新,以思想的大解放促进经济的大发展。

一是确立以工业化为主导的乡镇经济发展战略。我市工业立市、工业兴市、工业强市、工业富市的方针确立较早,市属工业发展较快,但乡镇经济如何发展一直没有很好定位,乡镇企业发展相对缓慢。为促进乡镇经济快速发展,去年以来,我市在聘请国内经济学资深人士,对乡镇区域经济进行战略研讨的基础上,确立了以工业化为主导的乡镇经济发展战略,提出了以发展为第一要务,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工业化为主导,以项目建设为支撑的发展战略,并通过各种形式的督导,要求乡镇主要领导把主要精力放在抓工业发展上。这一发展战略的确立,为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突出了重点,明确了努力方向,有效地把各乡镇、办事处的工作重心引导到了工业发展上来,各乡镇、办事处也纷纷把项目建设作为保持经济快速增长、增加后续财源、扩大就业、率先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重要一环来抓,对推动乡镇经济快速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导向作用。

二是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

府《关于进一步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决定》和全省民营企业表彰大会精神,为非公有制企业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为消除对非公有制经济的各种偏见、歧视和限制,做到一视同仁,我市对民营企业家做到了在政治上给地位、经济上给实惠,如选举优秀民营企业家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对外来投资的民营企业家进行定期体检,建立健康档案等。特别是全省民营企业表彰大会以后,济源市市委、市政府多次召开会议,市长段喜中、市委副书记、常务副市长薛兴国、副市长李军星多次就会议精神的贯彻落实要求各乡镇、办事处进行认真的安排布署。元月21日,市委、市政府在济源市篮球城召开了有5000人参加的.总结表彰大会,会上对20目标管理、工业发展、重点项目建设等工作的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进行了表彰。河南济源钢铁有限公司、豫港焦化有限公司、河南豫源化电有限公司、济源市太行水泥有限公司、济源市金利冶炼有限公司、济源市万洋冶炼有限公司等六家非公有制企业获得了工业项目投资先进单位的荣誉称号,河南济钢、豫港焦化、豫源化电分别获得了一辆帕萨特轿车的奖励,太行水泥、金利冶炼、万洋冶炼等企业分别被奖励普桑轿车一辆。河南济源钢铁有限公司、豫港焦化有限公司、济源煤业有限责任公司、河南恒通化工有限公司等4家非公有制企业由于对地方财政年贡献超过1000万元,获得了特别贡献奖,并分别获得了5万元的现金奖励,其他一些中小型的非公有制企业市委、市政府也根据他们对全市财政的贡献大小分别给予了奖励。三是强化非公有制企业的发展意识。我市多次邀请国内著名经济学教授举办经济学讲座,让非公有制企业的厂长(经理)了解国内外经济发展形势,增强发展经济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并组织非公有制企业的厂长(经理)到厦门、珠州、温州等地考察学习,达到了开拓眼界、增长见识、增强发展意识的目的。

2.坚持体制创新,着力激活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原动力一是坚持企业产权体制创新。按照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通过股份制、转让、破产等多种形式,从产权制度、经营机制等方面对乡镇企业进行了改革。通过改革,乡镇企业从传统的集体所有制转变为职工持股的股份制企业或私营企业,产权明晰了,责任感增强了,企业发展的主动性、积极性也大大提高。二是坚持财税管理体制创新。为调动乡镇政府服务经济发展的积极性,从开始,我市对乡级财政管理体制进行了改革,实行划分税种,核定收支,定额上解(或补助),增收全留,自求平衡的财政管理体制。由于这种增收全留的财政体制,体现了适当向乡镇财政倾斜的原则,极大地调动了各乡镇、办事处发展经济的积极性。各乡镇、办事处纷纷把主要精力放在招商引资上项目上,放在优化环境、服务企业发展上,对于促进乡镇经济快速发展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乡镇企业的改革为乡镇经济发展提供了充满活力的微观机制,乡级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则调动了乡镇政府发展经济的积极性,形成了加快乡镇经济发展的良好的宏观机制,二者整合起来,成为推动乡镇经济快速发展的强大动力,促进了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快速发展。

三是坚持投融资体制创新。一方面千方百计激活民间资金,引导民间资金投入到项目建设中。另一方面积极推动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建立和完善,采取政府出资引导,企业参与,市场化运作的办法,成立济源市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中心,并逐年扩大财政资金的投入力度和贷款担保的范围额度。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中心成立以来,累计为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提供担保资金1200余万元,成为银行投资的减压器和企业发展的助推器。四是坚持招商体制创新。为鼓励外来投资,加快经济发展,市委、市政府出台了一卡通优惠政策,依据外来投资额和外来企业纳税情况,分别为企业发放金卡、银卡,企业家除享受市民待遇外,在子女入学、就医、车辆通行、证照办理等方面享受特殊待遇,牢固树立了亲商、安商、富商的政府服务理念,营造了零障碍、低成本、高效率的投资环境。同时,市委、市政府还先后3次组织有关乡镇、局委及企业厂长(经理)到长三角、珠三角及大连、青岛等地落地招商,招商方式的创新也极大地提高了招商引资的成功率。3.坚持结构创新,推进非公有制企业结构优化升级一是在产业结构上创新,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产品档次和市场竞争力。积极引导发展铅电车、煤焦化等一体化经营,形成具有济源特色的产业支撑体系。坚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与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并重,突出抓好水处理剂、生物杀虫剂、纳米材料等产品的研究与开发工作。二是在组织结构上创新,坚持靠量的扩张做大,靠质的提高做强。市政府确定了一批非公有制企业为重点企业,通过政策、科技、项目扶持,使一批骨干企业迅速壮大。同时,积极引导和支持企业实行多种形式的联合,推动生产要素向优势产业、规模企业聚集,实现低成本扩张的目标。三是在布局结构上创新,培育区域特色经济。以规模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和特色行业为基础,形成以产业集中和以大项目为支撑的各类特色园区。目前,城东南的科技工业区已有国家级高新技术项目纳米材料中试基地、北京光电股份有限公司等20余家企业入驻,城北沿孔山一线已有恒通化工有限公司、太行水泥有限公司等企业和项目入驻,基本上形成了孔山沿线的十里工业经济长廊。

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论文篇十三

**乡共21个村,耕地31125亩,20工农业总产值2.2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400多元,乡村两级总债务2638.08万元,在城郊7个乡中属经济欠发达的乡。人口总数28027人,其中党员1086人,占总人口的3.87。按照我们设置的先进性评价指标测试,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得好的党员667名,占党员总数的6l,这说明**乡党员的主流是好的和比较好的。但是,对照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要求,当前农村党员队伍建设仍存在七个方面的突出问题:

势力活动之时。毛坪里村原任支书郭玉明工作一直不错,是乡党委推荐续任的支书人选。个别戴姓党员对郭不满,私下邀戴姓党员都不投郭的票。由于39名党员中戴姓党员占22名,致使郭玉明落选。岩桅子村党员魏某因不合理要求被村会计拒绝后,当即扬言:“你神得很,下次你选上了,我算你狠。”由于魏姓在党员中是大姓,结果换届时,这名会计果真没有被选进支委。该乡大观庙、蓼子坪村支两委,基本上是家族班子。七是法纪观念较差。少数党员无视党纪国法,有的侵占集体资产,有的贪污公款、偷税漏税、偷盗财物,有的打牌赌博、煽动群众上访,在群众中造成了恶劣影响。如岩桅子村一名党员任村治保主任、民兵营长期间,偷盗本村群众耕牛一头,被判刑。芦山村一名党员多次偷菜,多次被菜农捉住,这名党员还模仿村主任的笔迹签条子,在村里冲减自己的债务。伍家坪村一名党员任村主任、出纳期间,贪污1.6万元。玉带桥村原任支书成某十年没有交过一分钱的农业税和村提留,在6年时间内,侵占集体资金1.7万元。此外,**乡还开有大小茶馆300多家,每天参与打牌的人员少则近千人次,多则大几千人。不仅党员参与其中,而且有些茶馆就是党员干部开的。

部分农村党员的所作所为,严重影响了党在农民中的形象。这些年,该乡要求入党的人数呈下降趋势,新发展的党员不少是经过组织“暗示”或承诺,才写入党申请书。特别是个别劣迹党员长期留在党内,不仅为群众所不齿,就连一些正直的党员也因此而抬不起头。这是一个十分危险的信号。调查所到之处,不少共产党员急切的呼吁:“我们党早该整整了!”

病因:

一、党员队伍结构不合理,导致整体素质下滑。一是年龄老化。**乡897名农村党员中,46岁至59岁的党员437名,60岁以上的党员239名,46岁以上的老党员占了党员总数的四分之三。二是文化偏低。农民党员中,小学文化党员364名,文盲、半文盲党员27名,这部分党员占了党员总数的43.8。三是技能偏低。掌握一门实用技术和二门以上实用技术的党员分别为289名和89名,两者合计仅占党员总数的42。四是新时期入党的党员比例偏低。1992年l0月后入党的229名,仅占党员总数的25.53。就农村党员的现有结构而言,要担当领导现代化农业、带领农民建设全面小康的历史重任是十分困难的。尤其是“60不当家,70不理事,生活靠儿女”的老党员比重过大,带领群众致富是有心无力,这也妨碍了先进模范作用的发挥。

二、党不管党现象突出,导致党的组织涣散。集中表现在:一是基层组织不健全。该乡的村支部,多则五、六十名党员,少则二、三十名党员,但大部分村党支部没有设党小组。过组织生活常常是“大锅煮”,不少党员多年轮不到发言的机会。去年乡镇机构改革后,水电站等乡直站所至今未建立支部。二是活动开展不经常。“三会一课”制度基本荒废,具有党员特色的活动很少组织。由于长期不活动,党员意识明显淡化,党员中出现的问题,得不到及时的批评帮助。三是党员管理不严格。对那些长年不参加组织生活,不缴纳党费,不履行义务,不完成组织交办的工作任务的党员,党组织批评教育少,给予组织和纪律处分的更是少之又少。对外出务工党员,管理手段滞后,大部分党员外出后便杳无音讯,该乡99名外出务工党员,能和流出地党组织保持联系的仅5名。组织工作基础较为薄弱,在预备党员转正、组织关系转移、犯错误党员的处置上问题不少。大观庙村支书对支部有几名预备党员到现在还未弄清楚,该村还有1994年入党的预备党员。乡中学一名教师,因工作调动未及时接转组织关系,糊里糊涂脱离了党的组织。岩桅子村那位因偷牛被判刑的民兵营长,早已刑满释放,至今还没有开除出党,以致在老百姓中留下了“偷牛党员”的话柄,严重败坏了党的形象。

三、学习教育抓得不实,导致党员思想混乱。调查发现,不少党支部除组织党员参加乡党委组织的党员冬春训外,自己基本上不组织党员学习。即使遇到“三讲”、“四个观念”、“三个代表”教育等大的学教活动,有些支部也仅仅找些理论文章、上级文件学一学就算了事,很少结合思想、工作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地学习。再加上农民党员大多文化素质较低,对理论学习缺乏兴趣,学虽学了,但常常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不解决具体问题。由于学习缺乏深度,有的农村党员对党在农村现阶段的方针、政策,对wto对农业的挑战,对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对“三个代表”的实际内涵等一问三不知;有的甚至在一些大是大非问题上辨不清方向,为人民服务被看成“唱高调”,党员联户带创被看作“搞形式”,带头搞结构调整被看作是“充豪佬”,以至有些党员在某些场合不敢亮出党员的身份。当前,农村中部分部队退伍的党员(特别是参加过对越自卫反击战的党员)和卸职村干部中的党员怪话连篇、与党离心,也与放松学习不无关系。

四、约束监督机制不强,导致违纪问题时有发生。很多村没有建立党员议事会、民主理财小组等组织,导致了村支两委干部权力过于集中。无职党员和村民缺少相应的渠道和途径对其实施有效监督。这种制度上的缺陷,为某些人留下了可趁之机。对基层党员干部出现的问题,少数党组织总认为农村工作矛盾多、困难大,出现一些问题在所难免,或者单纯以完成上交提留论英雄,对所谓“枝节问题”不严肃批评教育,不认真调查处置,以致养痈遗患。再加上党内民主生活不正常、缺乏积极的思想斗争,小毛病逐渐演化成了大问题。

五、实际问题得不到解决,导致基层干部工作积极性降低。一是权益得不到保障。基层工作难免要得罪人,个别村民不能正视自己的问题,而是想方设法报复村干部。就在最近,毛坪里村支书谢纷利家里培育的可栽10多亩地的苦瓜秧,被别人蓄意用农药打死,间接损失近万元。岩桅子村支书魏建军养的一塘鱼苗,可卖几千元钱,也曾被别人放药毒死。对这类案件,公安部门不能及时查处,伤了村干部的心,毛坪里村年仅30出头的谢支书已经打起了退堂鼓。二是待遇得不到落实。按**区税费改革后转移支付的规定,村组干部工资村平为2.4万元。但该乡去年未完成税收任务,村组干部以及乡干部的工资全部被**区财政局抵扣了税款。去年春节前,乡里仅给各村发了元“意思”了一下,严重影响了基层干部的士气和稳定。在职干部两手空空,卸职干部的补贴更是没有着落,他们总觉得组织上对他们不公,对此颇有怨言。全乡在职村组干部和卸职村组干部分别有党员165名和473名,共占农民党员总数的71,这部分人的积极性受挫,势必对农村工作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三是欠款得不到偿还。据统计,**乡21个村共向党员借款252.1万元,涉及党员370名,占党员总数的41.9,借钱最多者高达83000元。由于现在各村都是“空壳村”,欠款根本无法用现金偿还。这些党员既出力,又出钱,还要挨家人的抱怨,觉得得不偿失,常常牢骚满腹,工作消沉。

对策:

一、必须敞开党员队伍流出通道。这些年来,我们党“出”的口子一直收得很紧,有些徒有其名的党员长期滞留党内,影响了党员队伍的先进性。鉴于这种情况,我们主张将“出”的口子完全敞开。究竟怎么敞,可以考虑以下办法:1、进行农村党员的重新登记,让那些与党失去感情、不愿重新登记的党员自行离党;2、加大对党内腐败分子和违纪分子的查处力度,将那些败坏党的声誉的党员清除出党;3、严格执行《党章》中“自行脱党”条款,对那些无正当理由连续6个月不参加党的组织生活、不交纳党费、不做党所分配的工作的党员作除名处理。在“吐故”的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党章》所规定的组织处理程序运作。尤其是党员重新登记,工作要做细做实,必须以思想教育为先导,必须充分尊重党员自己的选择权,必须同解决实际问题(包括补交税费等)结合起来。对已登记的党员还应重温入党誓词,重新“约法三章”,将登记的过程变成党员受教育的过程。我们相信,党员出口一旦完全敞开,在党的自然感到光荣,党外的肯定充满羡慕,党的先进性、战斗力、凝聚力必将大幅提升。这样,我们就有可能将减法做成加法。

二、必须优化党员队伍内部结构。在**乡,穷党员多,老党员多,半文盲党员多,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改变这“三多”,不能靠“一棍赶”,只能靠自我提高和新鲜血液的补充。一方面,要积极大胆地吸纳有致富能力的农民入党。在我党的发展历史上,党员发展标准一直是动态的,战争年代讲的是流血牺牲,土改时期讲的是苦大仇深,文化革命讲的是阶级成份,现在建设富裕型小康,当然要瞄向富裕型农民。这就要求基层党组织与时俱进,转变观念,改变以往只注重在村组干部中发展党员的做法,主动与先富起来并能帮助群众致富的农业生产“大户”交朋友,引导他们积极向组织靠拢。这些大户一般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具有较强辐射带动能力。当然,也要把住政治思想、道德品质关,不能让那些“为富不仁”或钱的来路不明者混入党内。另一方面,要积极大胆地吸纳有文化的青年农民入党。农业产业化、标准化、品牌化是未来农业发展的大趋势。现代农业呼唤具有一定科学文化知识、掌握现代农业技术的农民,特别是青年农民。有文化的青年农民,一般思路开阔,较少保守思想,敢于并且有能力接受新生事物。只要他们安心农业、农村,乐意服务农民,就要积极吸纳他们入党。他们的加盟,不仅能有效改善农村党员队伍年龄结构、文化结构,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还能为农村党组织带来新的'气息、新的活力。

三、必须抓好战斗堡垒的建设。农村富不富,关键在支部;党员行不行,就看带头人。村党支部特别是村支部书记的状况,对当地发展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建设坚强的战斗堡垒,首先,带头人要选准。现阶段支部书记人选,除了政治素质、工作能力、服务意识等方面的要求,还要有经济状况的要求,应尽量选拔富裕型党员担任农村党组织负责人。通常情况下,富裕与否是衡量个人能力大小的重要标志。让先富起来,并且自身物质要求基本满足的人当干部,不仅带领大家致富的点子相对较多,而且可能因更多地看重“社会名声”,而更能自觉地为群众服务,这也符合行为科学的基本规律。假如让那些经济条件差的党员担任农村党组织负责人,群众对其经济诚信度和工作能力反而不放心。其次,班子要配精。村支两委成员应尽量在群众口碑好的富裕型党员中挑选。组成人员力求少而精,大力提倡村支两委交叉任职、村干部兼任组长或分片包组。第三,村干部要管好。对村干部可以参照乡镇干部的管理办法,在工作上,实行目标管理,并定期督导、检查、考评;在任用上,推行竞争上岗的办法,激发队伍的活力,还可以考虑以乡或县(区、市)为单位公开选拔村级后备干部,并实行交流任职锻炼。在待遇上,要设法落实村干部工资,鼓励村干部多方筹资参加社会养老保险或购买商业保险,逐步实现村干部的“准职业化”。

四、必须搭建党员发挥作用的活动平台。活动出活力。没有活动,群众难以感觉到党员的存在,党员难以感觉到与非党群众的区别,党组织会显得死气沉沉。农村各级党组织要组织党员开展以“我为党徽添光彩”为主题的创先争优活动,并不断地赋予这项老活动以新的内容。譬如在带领群众致富方面,我们可以将那些未被群众认识的新品种、新技术、新项目先交党员农户探索示范,然后逐步推广;在为村民办实事方面,可以组织党员开展义务劳动,修筑村内各种公共设施;在引导农民走向市场方面,可以由党员牵头组织流通协会等经济合作组织。此外,还要继续开展“联户带创”等具有党员特色的活动。要通过这些活动载体,展示党员风采,扩大党的影响,重塑党的为民形象,吸引更多群众投身到建设全面小康的伟大事业中来。

五、必须建立行之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要使共产党立于不败之地,应当走“制度保先”的道路。在党内,要继续完善民主集中制,建立严格、科学、高效的党内议事程序和议事规则,凡属乡村的重要基础设施建、农业结构调整、公益事业、社会治安、财务管理和党的建设等涉及当地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事项,都应召开党员大会进行议决,充分听取全体党员特别是无职党员的意见,使每项决策最大限度地贴近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要继续坚持“三会一课”制度,特别是要建立健全农村党小组。根据党员多少,每村设3―5个党小组,经常召开党小组生活会,党员村干部参加,确保生活会质量。通过党小组生活会开展交心通气、批评与自我批评,及时清扫党员思想上政治上的灰尘,将各种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乡村党组织要加强党员的日常管理和监督。在班子建设、党员发展、党员转正、党员异动、党员处理、党员培训等方面形成严格的管理制度。针对当前农村流动党员急增的新情况,要建立好流动党员台帐,探索流动党员的管理模式,在流动党员相对集中的地方设立流动党小组或党支部,对分散的流动党员要实行定期向所在支部汇报思想制度,不让任何党员脱离组织的管理和监督。在党外,要大力推行党务公开。凡属涉及群众利益的事项,其决策理由、决策依据、决策过程、决策结果都要如实告知群众;对于村组干部的家庭经济状况、犯错误党员的处理结果、村里的财务收支情况等敏感问题,要通过一定形式在一定范围内公开,自觉接受社会监督。要建立并推行民主评议党员制度,每年以村民小组为单位,召开1―2次群众大会,对本组党员遵纪守法、发展经济、联户带创、上交税费、计划生育等方面情况进行评议,使群众评议党员的活动经常化、制度化。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2872088.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