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作品蛙读后感大全(14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8 03:55:37
莫言作品蛙读后感大全(14篇)
时间:2023-11-18 03:55:37     小编:翰墨

阅读后的感悟和思考是读者与作者之间的心灵契合,是书籍启发与读者思考的结晶。怎样写一篇令人满意的读后感?这需要我们全面把握书中的主旨和感受。这些读后感范文或许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赏析不同类型的作品。

莫言作品蛙读后感篇一

我是一边躺在床上一边淌着眼泪看完这部小说的。我从来没想过看中国作家的小说能把我看过,毕竟古典小说里面的桥段在电视剧里看多了便麻木了,顶多为了古典小说的艺术成就动容;现当代小说虽然看得有点纠结,但是不至于掉眼泪,毕竟看张爱玲我没哭,看张恨水我没哭,琼瑶什么的我根本不看也不屑于看。看村上片山本多乔伊斯蕾秋的小说倒是让我在纯洁的故事情节中湿润了眼睛。

昨儿看莫言的《蛙》,看到王仁美死的时候眼泪居然不知不觉的便流了出来,我一直觉得大师是什么,大师就是不动声色的让你情不自禁。莫言平淡的语言,看似水到渠成的情节,看似顺理成章的死亡——他做好了铺垫,没有一件事情来的突兀,依旧让我情不自禁。这部小说里面,我最欣赏的也是唯一欣赏的便是王仁美——可能是因为她的寿命相对较短,还没来得及表露出人性的阴暗丑陋部分便魂归九泉,留下美丽的侧影在人世间,在蝌蚪的心里,虽然蝌蚪不久就和小狮子结了婚。说实话,这部小说里面最让人难以认同又最难以让人反对的便是姑姑。姑姑这个人物形象塑造得非常典型,她酒神就充满了矛盾,年轻时候还好,矛盾不够尖锐,但是她的经历越多,活的时间越长,自身的矛盾便越突出。年轻时美丽善良天不怕地不怕,充满了正义感,中年的时候简直就是中了愚忠的毒药,并且这毒药已经深入骨髓,浸透到姑姑每一寸肌肤,每一滴血液,每一次脉搏,无孔不入的毒药让她自身的矛盾不断突出,最后的结局是从东北向女神的位置跌落到东北向瘟神的位置,她的毅力让人佩服,但是她的手段却让人咋舌,不得不称奇,却万万不敢忍痛,手下毕竟有几千条生命啊。在姑姑眼里,出了锅门的是生命,享有国家的权利,没出锅门的呢就不值得一体,两个字:做掉!坚决做掉,没出锅门的也是生命呀,又不是简单的精子和卵细胞,更不是水里的蝌蚪,那也是命。姑姑知道,但是她在计划生育的号召和愚忠的磨合下,用许多莫名其妙有义正言辞的借口取了那些可怜虫的生命,同时还带走了许多母亲的生命。王仁美,王胆,哪一个该死?现在说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但是事实却证明在死的规矩下还死了一大片人。姑姑老的了时候被自己手中愈加浓烈的血腥味搞得神经兮兮,理所当然,人一定要为自己做出的事情付出代价,不管是自以为是的正义,还是忠肝义胆。毕竟这个世界上的存在是客观的,而人很多时候都生活在自己的主观世界里。

小狮子这个形象我就更不喜欢,或许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我觉得她对姑姑的好就是献殷勤,她其貌不扬,还对蝌蚪有情,但是蝌蚪明显不喜欢她的粉刺,所以他就对蝌蚪的姑姑下手。姑姑就是她的党。姑姑说他不喜欢王肝,是因为王肝为了追求小狮子甘愿出卖朋友,甚至出卖自己的亲妹妹,她还说王胆和王仁美都是王肝害死的。这一点我要为王肝打抱不平,他对小狮子一见钟情还情人眼里出西施,把小狮子看做东北乡里一枝花。谁都知道爱情这个东西的力量是无可限量的,王肝巴心巴肝的对小狮子好,为了他甚至不惜出卖朋友和亲妹妹,他不爱他的亲妹妹吗?作者只是省略了王肝在爱情和亲情之间的挣扎,爱情有错吗?没错,因为小狮子愿意为蝌蚪孤独一身——虽然不一定真的孤独一生,连姑姑都嫁给了赫大手,她小狮子还不定怎么样呢,所以爱情没错,那就是王肝错了。多亏姑姑这个看王肝,撮合了小狮子和蝌蚪,以至于王肝看破红尘,认识不值得被爱的,人要爱自己,想怎么爱就怎么爱。

蝌蚪这个任务形象娿塑造得非常好。在他身上矛盾没有表现得多么强烈,但是很明显他身上的矛盾也非常多,应该非常强烈的矛盾为什么变得无声无息了呢?因为任性的弱点,他带着不断流失的善良生活在姑姑的阴影之下,基本上他的命运掌握在姑姑手里。结婚,生孩子,移居北京,二婚等等。蝌蚪就是典型的那种将错就错的性格,他意识到了自己的缺点和事情的荒谬之处,但是他知道自己的软弱,想改却不会改,因为等待姑姑或者小狮子或者任何一个朋友给自己一定借口,说白了就是做好准备等待别人给自己一个台阶下,只要别人给出了这个台阶,不管是谁,他都是理所当然的走下来。或许,这个世界上大多数人都是蝌蚪这样的,姑姑这中烈性子较少,王仁美这中胆大无心眼的人更少,将错就错的人占绝大多数。

欣赏莫言的小说就是以为他笔下的人物没有单纯的哪一种,毕竟像王仁美那号人物短命,连在小说中都死的特别早。人性的弱点是谁都无法避免的,只是说真实是什么,真实就是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莫言作品蛙读后感篇二

我读了莫言的作品《透明的红萝卜》,对于这篇文章,我有很多的感想,老铁匠在那种年华老去,将为小铁匠取而代之的悲惨命运下的苦苦挣扎,也是文章的动人之处。

这里我就选录文中表现最激烈的两处:

“打得最精彩的时候,……也是老铁匠最悲哀的时候,仿佛小铁匠不是打钢钻而是打他的尊严。”“正当老铁匠要为手中的钻子淬火时,小铁匠耸身一跳到了桶边,非常迅速地把右手伸进了水桶。老铁匠连想都没想,就把钢钻戳到小伙子的右小臂上。……小铁匠‘嗷’地号叫一声,他直起腰,对着老铁匠恶狠狠地笑着,大声喊:”师傅,三年啦!‘……老铁匠在雾中说:“记住吧’”钻子的淬火权掌握在谁手中,谁就是今后的支配者,小铁匠的挑战和老铁匠的顽守在这里演绎地淋漓尽致。

文中老铁匠的歌,也是一首失落的挽歌。而这首歌正是在小铁匠向黑孩表示他可以收他为徒时唱起的。能否收徒弟是技艺是否完成的标志之一,小铁匠的这种公然挑战,到底使老铁匠凄凉了。“恋着你刀马娴熟,通晓诗书,少年英武,跟着你闯荡江湖,风餐露宿,受尽了世上千般苦——”“……你全不念三载共枕,如去如雨,一片恩情,当作粪土。奴为你夏夜打扇,冬夜暖足,怀中的香瓜,腹中的火炉……你骏马高官,良田万亩,丢弃奴家招赘相府,我我我我是苦命的奴呀……”一个似乎在说,三年啦,我还要处处受制于你这个没用的老头,该让我独立了;而另一个则心寒地哀叹着,这三载来,我在你身上花了多少心血,现在你翅膀张硬了,倒要把我这个恩人一脚踢开了。“三年”和“三载”的暗合正是小铁匠与老铁匠分别在自己立场上,对这种暗暗较量所做的注解。

莫言作品蛙读后感篇三

《红高粱》是一个具有神话意味的传说。整个小说在一种神秘的色彩中歌颂了人性与蓬勃旺盛的生命力。因此,赞美生命是该书的主题。“是要通过人物个性的塑造来赞美生命,赞美生命的那种喷涌不尽的勃勃生机,赞美生命的自由、舒展。

首先,《红高粱》自身有一条完整的故事线,但这条叙事线大部分由文字感受来完成。作者着重歌颂一群有着传奇色彩的人群。“他们杀人越货,精忠报国,他们演出过一幕幕英勇悲壮的舞剧。”他们之中,有余占鳌,有刘罗汉,也有戴凤莲。

其次,当我们面对《红高粱》时,就会感知到《红高粱》都被那辉煌的红色所浸透。红色是太阳、血、高粱酒的色彩。莫言用他独特而强悍的.语言,与众不同的文体安排,在高梁地里生动深刻地展现了那一时期的血与泪,强烈刺激着情感麻木的现一代人,演绎也什么是伤与痛,什么是真实与历史,什么才是人生,怎样铸就自己的一生,没有思想与作痛相溶合的摸爬滚打,怎能造就一部传奇。

第三,《红高粱》的空间环境与造型描写,都在努力寻求一种色彩的单纯化和空间的神秘与阔大。一切琐细的对比协调和过渡都被抛开,造成一种崇高神圣和神秘生命的生存空间。

莫言作品蛙读后感篇四

《蛙》为中国当代作家莫言重要作品,出版于20xx年,《蛙》以新中国近60年波澜起伏的农村生育史为背景,讲述了从事妇产科工作50多年的乡村女医生姑姑的人生经历,也反映出中国计划生育的艰难历程。该书秉承了作者乡土文学的一贯风格,以细腻的笔触、朴实的文字落脚于中国社会的一隅。

《蛙》接近历史现实的书写,主要讲述的是乡村医生“姑姑”的一生。“姑姑”的父亲是八路军的军医,在胶东一带名气很大。“姑姑”继承衣钵,开始在乡村推行新法接生,很快取代了“老娘婆”们在妇女们心中的地位,用新法接生了一个又一个婴儿。“姑姑”接生的婴儿遍布高密东北乡,可丧生于“姑姑”之手的未及出世的婴儿也遍布高密东北乡。姑姑一面行医,一面带领着自己的徒弟们执行计划生育政策。让已经生育的男人结扎,让已经生育的怀孕妇女流产,成了“姑姑”的两件大事。《蛙》是一部写实主义作品,它真实地反映了计划生育国策当年在山东高密东北乡的艰难推行过程。万心矛盾地拥有着两种身份:一种是乡村医生,一生接生婴儿近万名,人称“送子娘娘”;另一种是坚决执行计划生育国策的计生干部,人又称之“杀人妖魔”。对于万心来说,却必须做到统一,她的一生因而活在无法逃脱的极度矛盾和痛苦之中。读《蛙》,读者会时时感到残酷:一是小说情节和人物命运的残酷,另一是莫言客观冷静地书写他人灵魂深处极致痛苦的残酷。

《蛙》延续了莫言对小说结构、叙述语言、审美诉求、人物形象塑造、史诗般反映社会变迁等方面的执着探索,在整体上达到了极高艺术水准,也是近几年中国原创长篇小说中最重要的力作之一。

莫言的长篇小说《蛙》的中心词是“计划生育”,但这只是浅层表象,在这一中心词背后,隐藏着的是莫言对生命(生殖、繁衍)的由衷敬畏和顶礼膜拜。

莫言作品蛙读后感篇五

第一次听说《蛙》这本书是在莫言获得诺奖之后,那时候就感觉莫言这种有乡土气息的作家很合我的胃口,想多看一点他的书,但当时上中学,没那么多时间。就找了一些他的短篇小说看,都很有味道。前些时候在图书馆偶然发现了这本《蛙》,就立即借走看完了。说实话,看完这本书的感触很大的。

文章主要讲了有个八路军父亲的姑姑,医术高明,在农村推广新法接生,于是在胶东一带很有名气,虽然从“姑姑”手中接生的还在有几千名之多。但是丧生在“姑姑”手中的婴儿也遍布高密乡。她一边接生,一边带领她的徒弟们实行计划生育,让已经生育的男人结扎,让已经生育的`怀孕妇女流产,成了“姑姑”的两件大事。

年轻时的姑姑强悍,有干劲儿,很有能力,根正苗红是我对她的第一印象。那时的她嗓门大,胆子大,仿佛全世界没有他干不成的事。村民们爱戴她,只要是她接生,产妇及她的家人就心里有底。但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她动员村民们去做节育手术,逼迫那些怀孕超生的去做流产,有无数的婴儿夭折在她手里,甚至还有许多母亲也命丧于此。村民们开始怨恨她、诅咒她。读后感但她一直立场坚定,即便是自己的亲人,也一视同仁。甚至,自己的亲侄媳妇儿都是死在她的手里。她有过后悔,有过对自己工作的怀疑吗?我想肯定是有的。我相信一些没经历过计划生育,或没有在那个年代的农村生活的人是很难理解为什么那些人会冒着家破人亡,颠沛流离的代价去超生。其实我到现在也还是不太理解。我们都看过赵本山和宋丹丹演过的《超生游击队》那些令人匪夷所思,令观众开怀大笑的段子,其实都是真实存在的。

我妈说孩儿就是宝,不嫌多。她那一代人基本上都是这个思想。

再来说说姑姑这个人物设定吧。作者采用前后对照,把姑姑这一人物形象写的非常饱满。我就是个学生,也不了解啥写作手法,我就来说一下对姑姑这个人物形象内心的理解吧。首先,姑姑是一个原则性很强的人,他为了自己的工作,亲手杀死的自己的亲侄儿媳妇儿。当然这只是个意外,就是因为这件事,所有的矛盾都在姑姑身上爆发了。为计划生育工作奉献了整个青春的姑姑,直到中年才找了一个手艺人结婚。姑姑的晚年是在忏悔中度过的。

通过这本书,帮我们了解到了那个年代计划生育政策黑暗的一面,但如果不是那些计划生育工作者们的腕铁手段,是知道现在的中国会是什么样子。现在百姓的思想转变了,中国正在步入人口老龄化社会,政府也开放了二孩儿,但那个时代我们不能就此忘记。

莫言作品蛙读后感篇六

很多人误以为莫言是凭借该作品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其实莫言获得的是终身成就奖。在20时,《蛙》甚至还未有英语版和瑞典语版。事实上,诺贝尔文学奖既可以表彰一部作品,也可以表彰一个作家的终身成就。以以往的获奖情况来看,诺奖似乎越来越趋向于终身成就奖。略萨,特朗斯特罗姆,年莫言,门罗,都是表彰他们的终身成就,并非某一部作品。

红高粱。

莫言1985年发表《透明的红萝卜》,自此引起文坛关注。小说描写了一个无名无姓的黑孩子,他坚忍地活在苦痛的现实中,以一种自虐的方式表示自己的强大。作品成功写出了一个孩子的内心世界,以及由此折射出来的外部世界。

1986年发表的中篇小说《红高梁》,为莫言的成名之作。书中创造了莫言的文学王国“高密东北乡”,通过“我”的叙述,描写了抗日战争期间,“我”的祖先在高密东北乡轰轰烈烈、英勇悲壮的人生故事。《红高梁》曾荣获第4届全国中篇小说奖,被译成近二十种文字在全世界发行。据此改编的电影《红高梁》获第38届柏林电影节金熊奖。

《蛙》是莫言酝酿十余年、笔耕四载、三易其稿,潜心打造的一部触及国人灵魂最痛处的长篇力作,初版于。小说由剧作家蝌蚪写给日本作家杉谷义人的五封书信、四部长篇叙事和一部话剧组成,在艺术上极大拓展了小说的表现空间。整部作品以从事妇产科工作五十多年的乡村女医生姑姑的人生经历为线索,用生动感人的细节和自我反省,展现了新中国六十年波澜起伏的“生育史”,揭露了当下中国生育问题上的混乱景象,同时也深刻剖析了以叙述人蝌蚪为代表的中国知识分子卑微、尴尬、纠结、矛盾的灵魂世界。本书献给经历过计划生育和在计划生育年代出生的千千万万读者。本书获得中国最高文学奖——第八届“茅盾文学奖”;20被《南方周末》评选为20“文化原创榜年度图书虚构类致敬作品”,并入选多项年度好书排行榜。

丰乳肥臀。

《丰乳肥臀》是莫言早期创作中的一座高峰,也是篇幅最为饱满的一部长篇力作。小说从抗日战争一直写到新中国改革开放之后,以汪洋恣肆的笔触对波澜壮阔的历史进行了描绘。书中的母亲艰难孕育了上官金童和他的八个姐姐,众多儿女组成的庞大家族不可抗拒地被裹挟卷入了20世纪中国社会动荡不安的历史进程。小说通过描写家庭来反映中国社会的变迁,表现了莫言对于女性的同情和赞颂。同时小说书写了人类不可克服的弱点和病态人格导致的悲惨命运,具有拷问灵魂的深度和力度。本书获首届“大家·红河文学奖”。

檀香刑。

一场可歌可泣的反殖民抗争,一桩骇人听闻的血腥酷刑,一段缠绵悱恻的动人爱情,一曲惊天地泣鬼神的猫腔表演,一部真正来自民间、充满声音的长篇小说!

《檀香刑》是作家莫言沥胆苦心磨砺出的长篇小说。在这部结构精巧、语色浓郁的作品中,真实地再现了清末山东半岛发生的一起民间反殖民的斗争事件。带头领导这起反殖民斗争的民间艺人孙丙最终被施以“檀香刑”。作品以“施刑”为主线,展示了中国王朝政治没落中的诸多惊心动魄的事件,包括戊戌变法、义和团、外国殖民者的强取豪夺等等。

小说围绕着檀香刑的实施,将封建王权和权力斗争的残酷性和非人道性表现得淋漓尽致,也凸显了专制权力作用于个体上的历史机制,成功地折射出专制权力赖以存活的黑色土壤和阴暗法则。

小说刻画了一大批鲜活的人物形象,富有浪漫气质的戏班班主孙丙、具有正义感的高密知县钱丁、从京城刑部大堂告老还乡的刽子手赵甲以及他们的女儿、干女儿、儿媳妇孙眉娘、残酷而狡猾的政客袁世凯等等。

【莫言其文】。

面对着这样的时代,一个作家应该保持冷静的心态,透过过剩的媒体制造的信息垃圾,透过浮躁的社会泡沫,去体验观察浸透了人类情感的朴实生活。只有朴实的、平凡人民的平凡生活才是生活的'主流,在这样的生活中,默默涌动着真正的情感、真正的创造性和真正的人的精神,而这样的生活,才是文学艺术的真正的资源。

作家当然可以也必须在自己的创作中大胆地创新,大胆地运用种种艺术手段来处理生活,大胆地充当传统现实主义的叛徒,与巴尔扎克、托尔斯泰对抗,但巴尔扎克、托尔斯泰为代表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对现实生活所持的批判和怀疑精神,他们作品中贯注着的对人的命运的关怀和对现实的永不妥协的态度,则永远是我们必须遵循的法则。我们必须具备这样的对人的命运的关怀,必须在作品中倾注我们的真实情感,不是为了取悦某个阶层,不是用虚情假意来刺激读者的泪腺,而是要触及人的灵魂,触及时代的病灶。而要触及到人的灵魂,触及到时代的病灶,首先要触及到自己的灵魂,触及到自己的病灶。首先要以毫不留情的态度向自己问罪,不仅仅是忏悔。

一个作家要有爱一切人,包括爱自己的敌人的勇气,但一个作家不能爱自己,也不能可怜自己,宽容自己。应该把自己当做写作过程中最大的、最不可饶恕的敌人。

在这个“娱乐至死”的时代里,在诸多的娱乐把真正的文学创作和真正的文学批判和阅读日益边缘化的时代里,文学不应该奴颜婢膝地向人们心中的“娱乐鬼魂”献媚,而是应该以自己无可替代的宝贵本质,捍卫自己的尊严。读者当然在决定一部分作家,但真正的作家会创造出自己的读者。

我们所处的时代对于文学来说,也正如同狄更斯的描述,“这是最坏的时候,也是最好的时候”,只要我们吸取土行孙和安泰的教训,清醒地知道并牢记着自己的弱点,时刻不脱离大地,时刻不脱离人民大众的平凡生活,就有可能写出“深刻地揭示了人类共同的优点和弱点,深刻地展示了人类的优点所创造的辉煌和人类弱点所导致的悲剧,深刻展示人类灵魂的复杂性和善恶美丑之间的朦胧地带并在这朦胧地带投射进一线光明的作品”。这也是我对所谓伟大作品的定义。很可能我们穷其一生也写不出这样的作品,但具有这样的雄心,总比没有这样的雄心要好。

莫言作品蛙读后感篇七

假期闲来无事,拜读了莫言先生的《蛙》。这是一部长篇小说,小说将书信,小说叙事和话剧融为一体,塑造了一个农村女医生的形象,以对生命强烈的人道关怀,贴近生活的史诗般的叙述,反应了中国成立后近六十年波澜起伏的农村生育史。不管各种媒体是如何炒作宣传这本书的,我觉得这是一部写人,表现人性的小说。

首先,作品语言干干净净,很少旁枝逸出。作者花了大半笔墨描写了一个高密县东北乡的普通妇产科女医生——“我的姑姑”的带有传奇色彩的人生经历。而记叙这样一个鲜为人知的身份,又能微言大义,通过“姑姑”内心的挣扎,反映人内心的矛盾变化,人性充斥在作品的每个文字当中。其次,作品的布局构思颇为新颖。全书采用书信体结构,话剧形式的结尾。莫言说:“写了十几万字以后,我就觉得太复杂了,给阅读带来障碍,我想应该尽量地使这部作品回到朴素的叙述。所以最终采用书信体的结构,但是在最后末尾还是用了话剧的形式,把朴素的叙述让它插上两个翅膀,因为这个话剧里面注入了很多超现实的元素。因此在结构方面,我觉得也是有一些新意,所以这部作品尽管不能完全排除掉自己的某些过去重复(的东西),但是还是有一些创新的东西。”全书五个章节分别由四封长信和一部九幕话剧组成。写信式的讲述不仅方便了作者的写作,也接近了时空的距离以及作者与读者的距离。话剧则是对信件部分另一种角度的重新叙述和有效补充,它把莫言对生命的敬畏与膜拜情结向更纵深处推进,整部小说也因之更加富有意味和张力。

我认为整部小说最精彩的部分是是文章最后的独幕话剧,它以整部小说的叙事为背景拉开帷幕,将一段长故事大历史浓缩在小小的舞台上,将文中人物的性格、形象,内心的纠结和挣扎从感性的的语言文字转化为集体形象的舞台表演,从而使这个故事更能触及读者的灵魂。这是一部具有荒诞色彩的,融合了诙谐、戏谑、调侃、反讽、嬉闹、灵魂独白、戏中戏等文体风格的话剧。在剧本中,生下孩子的陈眉因为孩子被抱走而精神失常,到处寻找自己的孩子,甚至闯进公安派出所去诉冤。“我”一家子给生的孩子“金娃”办满月宴席时,陈眉闯进来抢走“金娃”,跑进一个以民国时期县衙大堂为背景的电视戏剧片拍摄现场。经过“县长”一番颇具讽刺意味的断案后,“金娃”回到了小狮子的怀抱。在话剧的最后一幕,姑姑展开了内心的剖白:她经常回想起那些因计划生育而死去的女人和她接生过的孩子。

整个话剧的诡异和脱离现实的表现力,明显得使话剧游离在了历史之外,作者通过这个途径将纯粹的事件上升到了生命和文学的高度,从而体现了生命、政治、文学之间的意义。同时,通过读整部小说,我们可以感受到虽然作者一直在写家乡的故事,但却跳出了故事本身,站在人类和人性的角度去写人,我想这应是许多小说家追求的目标吧。

莫言作品蛙读后感篇八

作为文学院的学生,我不得不拜读一下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的长篇小说《蛙》。当我读《红高粱家族》、《蛙》、《食草家族》、《十三步》等作品的时候,我为其充满速度的叙述、斑斓的意味、锋利的究诘和卓越的语言才华而兴奋不已。

小说的名字叫《蛙》,如果没有看过书,光看这个题目,想必是怎么也不会和妇产科医生联系到一块儿去的。听说莫言取这么个貌似奇怪的题目显然有着深刻的寓意,这在作品中也作了充分的阐释:首先,蛙和“娃”读音相同,而主人公“姑姑”从一个受人敬重、人见人爱的“送子娘娘”到计划生育实施后,被无数人唾骂和诅咒的“杀人魔头”,说到底,她的一生都在和娃娃打交道,她的爱恨情仇,都和孩子有关;其次,青蛙和叫声和孩子的哭声狠相似,都是“哇哇”的声音,这让后期的“姑姑”一听到蛙声,想起那些还未出生就被自己扼杀在子宫里孩子,立刻变得毛骨悚然,神神叨叨,备受煎熬。就像“姑姑”独白说的那样:我的双手,一半是芳香,一半是腥臭。

这是部直面中国近几十年来有关计划生育政策的小说。说起计划生育生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我们不得不感慨一下。

以前有个澳大利亚网友,他说,每10个加他的好友,就有4个中国人。我说,大概你特别受中国人欢迎吧。他说,我不这么认为,我认为,大概是因为中国人太多了。当时,我几乎忘了中国人几十年来为计划生育所作出的努力和牺牲。

读罢该书,犹如在中国人的心灵长廊进行了一番巡礼,禁不住重新探寻一下人类的孕育到出生的生命旅程。正如书中所说,历史是只看结果而忽略手段的,就像人们只看到中国的万里长城、埃及的金字塔等许多伟大建筑,而看不到这些建筑下面的累累白骨。

小说中一个最典型的人物。这个人是全书的主人公——姑姑,名字叫做万心。万心卫校毕业,一辈子跟妇女打交道。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她是接生员,无论多么困难的分娩,只要经她接手,就会转危为安,就连母牛难产,大家都请万心出马,那时候,她是四里八村妇女的大救星,活菩萨。到了八十年代,她一下子由天使变成了魔鬼。张拳的老婆因她溺死水中,她侄子万足的老婆王仁美被她大义灭亲引产失败大出血死了,袖珍美人王胆在被她追赶的途中所幸生下女孩陈眉,但王胆的命也没保住当时人口膨胀得厉害,国家不实行计划生育,可能带来灭顶之灾,万心就是计生工作的推土机,开到哪儿都压死一片,虽然讲法不容情,但我还是极端地厌恶这个时期的万心,以至于厌恶到要放弃读下去的地步。万心那种惨绝人寰的围追堵截实在是太血腥了,有谁愿意欣赏这样一个灭绝师太赶尽杀绝的表演呢?妇女工作本是最神圣的,可是,万心却被时代扭曲成了一个杀人恶魔,后来她途经芦苇地,被无数的蛙围攻,撕碎衣服,咬破耳朵,喷射黏液甚至是精液,再后来,她夜夜失眠,猫头鹰的叫声被她幻化成蛙的惨叫,她觉得这是那些无辜的生灵来讨债了。“蛙”,就是“娃”啊,万心的这双手,接生了上万个娃,又残害了多少个娃啊!如果她不仅仅是一个妇女工作者,如果她能在当嫁的年纪嫁掉,在该生的年纪生产,她的心就不会这么硬,这么冷。可惜,她年轻的时候与那个英俊的飞行员擦肩而过,后来在她徐娘半老的年纪里,戏剧性地嫁给了郝大手,一辈子接生了上万个孩子,却没有一个属于她,这也许就是对她作恶的报应吧?万心,愿你来生做一个完整的女人。

小说中一段纠结的感情。这段情不是秦河对万心的忠诚,不是陈鼻对王胆的呵护,不是万足对王仁美的愧疚,而是王肝对小狮子的单恋。十二年的时间,王肝给小狮子写了五百多封情书,可以想象,王肝是怎么把一颗惴惴不安的心装进信封,等待小狮子的回信,可是,没有,直到小狮子嫁给万足,也没有给王肝回过只言片语,因为王肝的信小狮子一封也没看到,信全被万心扣下了。没有回信,王肝依然痴痴地写下去,从第一封到第五百多封,这是怎样的痴情啊!令人费解的是,头发蓬松,塌鼻方口,满脸粉刺的小狮子,在王肝的眼里竟然是“小狮子真美啊!”就是这么一个其貌不扬的灰姑娘,让王肝远远地看见就激动地眼含泪花浑身颤抖,让王肝情愿跪在地上亲吻小狮子留下的脚印,当他得知小狮子嫁给万足之后,他没有痛不欲生,反倒很冷静地说:“爱情就是生一场重病,现在病好了!”看来,爱情是不拘于形式的,比如婚姻。

小说中一场无法忘却的过往。这部作品是从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的高密东北乡写起的,农村的落后贫穷,虽然我生在90年代,没有亲身经历那时艰辛的种种,但从长辈的口中我也了解很多。比如吃,爷爷奶奶说他们那时候几乎顿顿吃煎饼,能抹点猪油或者卷点红糖白糖,就算是十分奢侈了,至于钙奶饼干,那更是不可多得的人间美味了。如果能捡到飞机上投下来的压缩饼干,真是好运气了,更多的时候,见到的是印刷十分精美的传单,飞行员降落伞,还有在手腕上画手表,每家每户发布票。还有那个时代村里的一个接生婆,会安胎,会接生,会打针,还会算卦,巫婆一样神乎其神。

莫言作品蛙读后感篇九

《蛙》是莫言酝酿十多年、笔耕四载、三易其稿、潜心创作的第十一部长篇小说,12月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与他的其他重要长篇作品,如《酒国》等相比,《蛙》延续了这些作品对小说结构、叙述语言、审美诉求、人物形象塑造、史诗般反映社会变迁等方面的执着探索,在整体上达到了极高艺术水准,也是近几年中国原创长篇小说中最重要的力作之一。

这部小说的主要内容是:以新中国近60年波澜起伏的农村生育史为背景,通过讲述从事妇产科工作50多年的乡村女医生姑姑的人生经历,在形象描述国家为了控制人口剧烈增长、实施计划生育国策所走过的艰巨而复杂的历史过程的同时,成功塑造了一个生动鲜明、感人至深的农村妇科医生形象;并结合计划生育过程中的复杂现象,剖析了以叙述人蝌蚪为代表的知识分子卑微、尴尬、纠结、矛盾的精神世界。

小说结构新颖而缜密,由剧作家蝌蚪写给日本作家杉谷义人的五封信构成。前四封信附有关于当了50多年妇科医生的姑姑的长篇叙事,当中也加入了蝌蚪本人的生活故事;第五封信则附有一部关于姑姑和蝌蚪自己的话剧。因此,这是一部将书信、元小说叙事和话剧巧妙地融合杂揉为一体、拓宽了小说艺术表现空间的作品;是莫言创作中的又一次具有开创意义的艺术尝试。

莫言作品蛙读后感篇十

随着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其作品也一时洛阳纸贵,闲来无事抽空看了其代表作《蛙》,这部被誉为是莫言“酝酿十余年、笔耕四载、三易其稿,潜心打造的一部触及国人灵魂最痛处的长篇力作”,读后感受颇多。接下来本站小编为大家整理了莫言蛙读后感,欢迎阅读!

以前的诺贝尔奖老让中国人添堵,现在莫言获奖中国人终于可以激动一把了,其作品自然也是水涨船高,洛阳纸贵,全国人民趋之若鹜,争相阅读。我自然也难免俗,拜读了莫言的名作《蛙》。该文讲述一位杰出的妇产科医生姑姑在国家计划生育政策执行中曾经铁面无私,严格执法,导致无数未出生的或者已经出生的生命丧生,甚至母子俱丧,全家遭受灭顶之灾。到了晚年,姑姑回想自己的罪过,无限悔恨,只得以捏泥人来进行心灵的自我救赎。

作为每个普通人,传宗接代似乎自古以来就是理所当然的,所谓“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显然并不仅仅是个封建残余的理念问题,而是人的生存权的一种体现。即使在动物界,生存也是最高法则,为了繁衍生息,有的雌性动物甚至把雄性吃掉,繁衍需求显然高于个体生命的存在。生存权的研究早在多年前就是中。

国学。

者对付外国学者的一个利器,成就了不少中国学者。但是,在计划生育的政治任务面前,繁衍权似乎远远没有完成任务更重要,所谓“上吊不解绳儿,喝药不夺瓶儿”,无数的家庭在这种极端残酷的高压政策下家破人亡,姑姑作为一个出色的妇产科医生,为了保证完成任务,曾经将孕妇赶到河里淹死,曾经将无数即将分娩的生命扼杀,她自叹双手“沾满了腥臭的鲜血”。

尤其是在中国的养老制度还不健全的时候,这种计划生育制度存在残酷性的同时还充满了欺骗性。一开始宣传说:没有孩子不要紧,国家给你养老送终。后来,又说:养老不能单靠国家,要自己承担一部分。再后来又说:养老金缺口太大,要延长退休年龄。真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反正道理都在你那里。人民群众哪有说理的地方。现在看看,过度严厉的一对夫妇一个孩的政策已经造成了较为严重的社会问题,失独老人、空巢家庭、老年社会的提前到来等等社会问题都将接踵而至。

多少年来,舆论一直在呼吁官员的官员的财产公示制度,但都是光听楼梯响,不见人下来。

可见舆论的要求、群众的福祉、社会的责任在一些掌权者的脑海里实在是无足轻重。这一段时间cctv一直在做是否幸福的调查,问莫言是否幸福,莫言说:“我现在是忧虑重重,怎么可能幸福呢?”这种感受可能全国绝大多数都是感同身受吧。750万元的诺贝尔奖,在北京仅仅能买个120平方的房子,还可能因为没有北京户口而泡汤,诺贝尔奖获得者尚且如此,我们一个汗珠子摔八瓣儿、土里刨食的普通老百姓自然只能是望洋兴叹了。怪不得cctv记者问到一个老者是否幸福的时候,他似乎耳聋,说:“我姓曾。”

幸福可能是每个人的愿望,但是不如意总是如影随形,从政治到经济,从社会到个人,但愿这样的不如意越来越少些吧!

随着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其作品也一时洛阳纸贵,闲来无事抽空看了其代表作《蛙》,这部被誉为是莫言“酝酿十余年、笔耕四载、三易其稿,潜心打造的一部触及国人灵魂最痛处的长篇力作”。

小说是乡土中国六、七十年波澜起伏的生育史为背景,并以作者姑姑为原型讲述了主人公“姑姑”这个山东高密地区妇产科医生传奇而复杂的一生,并通过“蝌蚪”揭示了当代中国知识分子灵魂深处的尴尬与矛盾,闪烁着对生命强烈的人道关怀和敬畏。

小说中的“姑姑”是一位身份复杂的乡村医生,她一生坎坷的命运贯穿了整部小说。“姑姑”的身份特殊,是因为抗日时期她曾与父亲勇闯平谷日本驻军地,而后因男友叛逃到中国台湾惹上了一身骂名;年轻时她是计划生育国策的支持和执行者,老年时她面对“我”的超生或者说是代孕却睁只眼闭只眼。文中可笑的是“姑姑”曾是高密东北乡的送子观音,但而后却成了当地计划生育政策的基层工作者,她又不得不在自己无奈的叹息声里中止一个个幼小生命的成长发育,被视为杀人的魔王,在那场与那些想超生的妇女们的艰苦卓绝的战斗与争夺中,结果造成她的侄媳王仁美、张拳的老婆死去,或许陈鼻老婆王胆的死与她没有根本关系,但是也与她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小说是带有悲剧性的,其实她是珍视、敬畏生命的,对强制性人工流产的做法有意见却无能为力,内心遭受了痛苦的折磨和煎熬,而姑姑从本性上说是对生命充满了尊重和关爱。然而到了晚年的“姑姑”充满了不安与自责,天不怕地不怕的她却被蛙吓着。在她看来蛙声是那些被她堕掉的成千上万个婴儿的哭啼声和控诉,那些蛙是回来索命的,为自己所做的一切感到惭愧与后悔,而自己也因为蛙与自己身份不符的捏泥艺人结婚,到最后有些精神疯癫,而小说最后那句台词“万心,你不得好死!”是对她生命意义的一种拷问和问责!

小说中的另一主人公“蝌蚪”,为了个人的前途,最终决定把自己的妻子和差不多足月就要降生的孩子推上手术台,最终导致两人的死亡。而后来却因为姑姑的劝说娶了自己好友王肝苦苦追求的对象“小狮子”,完全没有自己的一点主见。名义上是为了照顾自己年幼的女儿,实则是满足自己的私欲,被小狮子“荡漾起伏”的胸给征服了,还说什么对王仁美有多爱,真的是多么的可笑。后来到了五十出头的时候又因为代孕更体现出其重男轻女的思想,尽管是小狮子背着他去弄的,可是到孩子出生后发现是个儿子后那个喜悦与前面的愤怒形成强烈的反差。其实小说中的那些超生的人都是想生个儿子来传宗接代,这折射出的是对那一代甚至是现在社会依然存在的重男轻女这一不良风气的一种唾弃和一种拷问!特别是对蝌蚪这一知识分子的不屑与讥讽嘲笑。

小说中那些小人物特别是张拳老婆、陈眉,前者为了能逃脱姑姑的魔掌,跳入水中就是想生下肚里的孩子,忍受着痛苦盼望着孩子能早点生下来,然而却逃不过死亡的命运。而陈眉的出生就预示着她是一个悲剧人物,母亲日思夜想想替陈鼻生一个儿子不顾自己的身体健康,最后生下陈眉后便逝去。而她父亲沉痛在她母亲死去的悲痛中将其遗弃给姑姑抚养,即使以后被父亲接回去抚养后也逃不过父亲的痛骂与折磨,长大后与姐姐在工厂里打工却遭遇大火毁容并失去姐姐,最后沦落到为别人代孕的地步,这是多么地惨痛。其实小说中那些近似疯癫的人比如晚年的陈鼻、郝大手、秦河都是某种社会畸形的代表,他们用疯癫的方式来反映这个社会存在的某些阴暗,只能用这种无声的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想法。

而小说中出现的代孕现象也是一种对现实的揭露和批判,因为目前社会也的确存在这一现象,什么地下卵子市场等,这都说明那些陈旧的思想还没有剔除干净,这是一种畸形的变态心理的反应,作者呼吁的是一种平等和人性,以及唤醒我们对这一现象的思考。

小说从始至终都一直贯彻的一条线就是对生命和人性的敬畏,阐释了生命的坚韧与坚强:生命的坚强与脆弱会因环境而变,因此人性的诸多因素也并非一成不变。作者在自我剖析和反思中萌生了对生命的期待与虔敬,也是对自己心灵的一次洗礼,折射着我们民族伟大生存斗争中历程的困难和考验,闪耀着母爱的伟大和对人性的思考!这些都是值得我们思考与琢磨的,也是我们需要的!

莫言的《蛙》应该是去年深秋就要读的,当时朋友推荐给我,我正忙着读毕飞宇的《推拿》,就耽搁下了,要不是莫言获诺奖,我也许还想不起要去读它,现在再读,就有点追风的嫌疑了。大概是“书非借不能读”的缘故,我在忙碌的工作间隙里,竟然只用了两三天的时间,就把书读完了。

合起书来,想想初读印象,大概可以用九个字来概括吧:一个人、一段情、一场梦。

一个人。

这个人是全书的主人公——姑姑,名字叫做万心。万心卫校毕业,一辈子跟妇女打交道。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她是接生员,无论多么困难的分娩,只要经她接手,就会转危为安,就连母牛难产,大家都请万心出马,那时候,她是四里八村妇女的大救星,活菩萨。到了八十年代,她一下子由天使变成了魔鬼。张拳的老婆因她溺死水中,她侄子万足的老婆王仁美被她大义灭亲引产失败大出血死了,袖珍美人王胆在被她追赶的途中所幸生下女孩陈眉,但王胆的命也没保住……当时人口膨胀得厉害,国家不实行计划生育,可能带来灭顶之灾,万心就是计生工作的推土机,开到哪儿都压死一片,虽然讲法不容情,但我还是极端地厌恶这个时期的万心,以至于厌恶到要放弃读下去的地步。万心那种惨绝人寰的围追堵截实在是太血腥了,有谁愿意欣赏这样一个灭绝师太赶尽杀绝的表演呢?妇女工作本是最神圣的,可是,万心却被时代扭曲成了一个杀人恶魔,后来她途经芦苇地,被无数的蛙围攻,撕碎衣服,咬破耳朵,喷射黏液甚至是精液,再后来,她夜夜失眠,猫头鹰的叫声被她幻化成蛙的惨叫,她觉得这是那些无辜的生灵来讨债了。“蛙”,就是“娃”啊,万心的这双手,接生了上万个娃,又残害了多少个娃啊!如果她不仅仅是一个妇女工作者,如果她能在当嫁的年纪嫁掉,在该生的年纪生产,她的心就不会这么硬,这么冷。可惜,她年轻的时候与那个英俊的飞行员擦肩而过,后来在她徐娘半老的年纪里,戏剧性地嫁给了郝大手,一辈子接生了上万个孩子,却没有一个属于她,这也许就是对她作恶的报应吧?万心,愿你来生做一个完整的女人。

一段情。

方口,满脸粉刺的小狮子,在王肝的眼里竟然是“小狮子真美啊!”就是这么一个其貌不扬的灰姑娘,让王肝远远地看见就激动地眼含泪花浑身颤抖,让王肝情愿跪在地上亲吻小狮子留下的脚印,当他得知小狮子嫁给万足之后,他没有痛不欲生,反倒很冷静地说:“爱情就是生一场重病,现在病好了!”看来,爱情是不拘于形式的,比如婚姻。

一场梦。

这部作品是从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的高密东北乡写起的,农村的落后贫穷,在我的记忆里模模糊糊若隐若现,书中许多描写,使我不禁想起儿时的一些事情,就像唤醒了沉睡已久的梦。比如吃,虽然我没有吃煤块的经历,但是,小时候关于吃的记忆,我还是很清晰的。那时候几乎顿顿吃煎饼,能抹点猪油或者卷点红糖白糖,就算是十分奢侈了,至于钙奶饼干,那更是不可多得的人间美味了。如果能捡到飞机上投下来的压缩饼干,真是好运气了,更多的时候,见到的是印刷十分精美的传单,至于传单的内容,早就忘得一干二净了,飞行员降落伞,还有在手腕上画手表,每家每户发布票,小孩子吹避孕套当气球玩,哪个女人子宫下垂到体外等等这些记忆都被唤醒。还有那个时代村里的一个接生婆,我的表嫂,会安胎,会接生,会打针,还会算卦,巫婆一样神乎其神。

写到这里,感觉自己的思想浅陋贫乏,文笔生涩干巴,罢了,咱又不去争诺奖,在乎那些干什么呢,自娱自乐吧。

莫言作品蛙读后感篇十一

坐在车上没事干,翻看了一下前一段时间很火的莫言的《蛙》,首先选择看这本书呢,我也承认有一定的跟风因素在里边,莫言拿了诺贝尔奖,然后大家都拿他的书来看,我原本一直都坚定自己决定不看的,但是那天到了图书馆,又恰好看到了这本书,就借了回来看,看名著,于我而言呢,是了解看看当时的社会环境是什么样的,看看在那个时代,人是怎么生活的,其实,之所以可以成为名著,相信一定不仅仅是因为它反映了当时的现实,我觉得最重要是它也可以映衬将来,也就是作为读者所生活的时代,如果名著仅仅反应作者的时代,那么那些名著一定早就落伍啦。

读着莫言写的《蛙》,书中的主角是姑姑,对于姑姑这个人,怎么说呢,将她的一生都奉献给了娃娃,国家支持生育的时候,她帮人们接生,国家实施计划生育的时候,她就用她自己接生的双手来打胎。我很佩服她,她对共产党的命令是深信不疑,坚信党的每一个决定即便受到了身边所有人的质疑,当自己的亲人因她而死了,她也没有放弃。所以我很佩服这样一个人,当然就像姑姑她自己说的那样,如果每个共产党员都像她那样认真执行党的每一个任务,那样的话,中国的发展将会更加顺利。其实好像说的挺对的,想当初要是中国的人口无法收到控制的话,那么到现在发展也是要受到限制的哦。

也许是受到了诅咒,认真执行任务的两个主要人物都没有机会生小孩子,小狮子是书中那个“我”的第二个老婆,一心想要为“我”生一个儿子,但是始终是没有,后来索性就采用比较现代化的一个办法代替怀孕。真的是太不可思议了,为了生一个儿子,居然可以接受这样来的小孩。也许这就是时代造就的吧。

相比而言,我比较喜欢的还是“我”的第一个老婆王仁美,虽然说这个人比较神经大条,但是怎么说呢,她怀了第二胎,“我”好言相劝之后,还是决定了打胎,只可惜后来没有保住命,唉!

这本小说中几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个简单的理想,有自己的一份坚持,姑姑的坚持就是“我是一个共产党员,我要用心的执行党分派下来的任务”,是啊,年轻的时候,姑姑是轰轰烈烈的坚持着,但是老来呢?她开始怀疑自己了,认为自己的双手沾满了鲜血,同样,和姑姑一起的小狮子,年轻时和姑姑一条心,但是老了之后,居然做起了完全相反的事情,为了得子,不惜找人代替怀孕,是不是有点讽刺的味道呢?你说这样的人,等到了很老的时候,最最值得自己回忆的事情是什么呢?是自己引以为荣的计划生育的执行呢?还是最后逆反计划生育的代替怀孕事件呢?他们为国家做的事情,国家感激他们,但是作为一个人,如何过得了自己那一关呢?也许真正的伟人是可以将两者合二为一的,就像为了统一全国而犯下大量杀生的那些帝王,我想知道,这些帝王们在回忆过往的时候,有没有为自己做的这些事情后悔过呢?也许在大时代的背景下,个别人做的个别事情是无法影响时代的前进步伐的,但是这于一个人而言又代表什么呢,所以说在时代背景下看某一个人,或者某一群人都是可以忽略不计的,说到这里突然间觉得人真的好渺小哦。

百度了一下关于这篇小说的介绍,说是体现了人文关怀,如果是这样的话,作为一个人呢,是不是应该在事业,想要成为一个伟人之前,先作为一个人来想一想呢?一个伟人,到了晚年发现有一个儿子流落在外,这样的事情不在少数,最后说自己最遗憾的事情是对不起谁谁谁,何苦呢?最终的,我们还是只能作为一个个体存在,既然说人对于时代来讲是渺小的,但是每个人对于自己都是唯一的,与其让自己在一个无限大的空间里承担一个可有可无的伟人,何不考虑一下在自己这个简单的世界里成就无憾的自己呢?哎,也许要是每个人都先成就了自己,那么可能就来不及成功了吧,我也弄不清楚到底应该谁先谁后。要是真的像我说的那样,那么岳飞,戚继光这些民族英雄有何以存在呢?我也不知道了。也许这些人的小我和大我是统一的,所以就无所谓以何种形式存在了吧。

莫言作品蛙读后感篇十二

《蛙》是莫言酝酿十多年、笔耕四载、三易其稿、潜心创作的第十一部长篇小说,2009年12月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与他的其他重要长篇作品,如《酒国》等相比,《蛙》延续了这些作品对小说结构、叙述语言、审美诉求、人物形象塑造、史诗般反映社会变迁等方面的执着探索,在整体上达到了极高艺术水准,也是近几年中国原创长篇小说中最重要的力作之一。

这部小说的主要内容是:以新中国近60年波澜起伏的农村生育史为背景,通过讲述从事妇产科工作50多年的乡村女医生姑姑的人生经历,在形象描述国家为了控制人口剧烈增长、实施计划生育国策所走过的艰巨而复杂的历史过程的同时,成功塑造了一个生动鲜明、感人至深的农村妇科医生形象;并结合计划生育过程中的复杂现象,剖析了以叙述人蝌蚪为代表的知识分子卑微、尴尬、纠结、矛盾的精神世界。

小说结构新颖而缜密,由剧作家蝌蚪写给日本作家杉谷义人的五封信构成。前四封信附有关于当了50多年妇科医生的姑姑的长篇叙事,当中也加入了蝌蚪本人的生活故事;第五封信则附有一部关于姑姑和蝌蚪自己的话剧。因此,这是一部将书信、元小说叙事和话剧巧妙地融合杂揉为一体、拓宽了小说艺术表现空间的作品;是莫言创作中的又一次具有开创意义的艺术尝试。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莫言作品蛙读后感篇十三

当我读这本书的几天里回了一趟老娘那里。老娘一遍给我做饭一遍絮絮叨叨的说起,好像这一阵国家有风声要放开计划生育了。

我随口说了一句,是啊,我觉得你们亏本了。

老娘说,可不,气死了,每天想起这个就生气。

我说算了算了,要是真把我送走再生个儿子,你们肯定得宠,到时候什么脾气就不一定了,还能像我这么贴心啊。

老娘嘟囔一句这倒是。

可我自己想,这是什么世道呢?

当年奶奶家极力让我老娘生二胎,对外宣称我挂了,就是想再添一个能续香火的男丁。老娘死活没干。因此和丈夫及婆家的关系急转直下,就差没离婚了。于是,除了我爸,二叔生了俩,三叔生了俩,四叔生了俩。终于最小的是个男的,于是催我老娘无论如何生二胎的紧张气氛就被缓和了。

但是,跟只生了一个孩子就被强制带了环还各种发炎各种掉落导致意外怀孕并且流产好几次还要继续被强制带环的我娘那一辈,就算算上那些少的可怜的“独生子女费”,也是强的多了。

事物也许都有正反面吧,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当年我一个人享尽了父母的爱(也许母80%父20%),但也算是被宠大的一代。且不说我那二叔,要离婚结果出了车祸,一段时间人不人鬼不鬼的而且两个女儿都因为自己的亲娘恨他。现在虽然再婚并且生活的很好,但也付出了代价。我那三叔,不知做了什么事情,被打出自己的家,结果在奶奶家突发脑梗去世了。我那四叔,前妻虽然为了他生了二胎,却被小三无情的顶替了。我那小弟弟长在后妈的家。有后妈就有后爸,从小就倔强暴力,到了现在也没有好多少。新四婶又生了个女娃。这次没生俩。差强人意的生活着。我的爸妈是他们那辈男丁唯一家庭完整的原配家庭了吧。也许这就是一个娃的好处----离婚了不好分。

绕远了。总之这本书呢,和后来看的《丰乳肥臀》差不多是一个意思。郭嘉让你往东,你就得往东,郭嘉让你往西,你就得往西,也许这一辈子,就在来来回回的渡河中,渡过了。

莫言作品蛙读后感篇十四

前些日子,爸爸从六合带回一本小说,小说名叫《蛙》,我心想,蛙有什么值得看的?我们农村里青蛙多得是,可当我看完这本书之后,发现完全不是那么一回是。

《蛙》描述的是姑姑——万心由——一名助产士最后成为一名计划生育工作者,她专门与那些想超生的妇女们之间的斗争。结果使得如她的侄媳王仁美和张拳的老婆家破人亡。最后,晚年的姑姑充满了不安与自责,每当夜晚,她听到蛙的叫声仿佛是成千上万个婴儿的哭啼声和控诉。为自己所做的一切感到惭愧。

记得四年前我还在上幼儿园的时候,妈妈也有同样的遭遇,妈妈因超生而东躲西-藏。我从小就一直待在妈妈身边,从未离开过她的怀抱,我整天以泪洗面,后来生了一场大病,爸爸回来帮我挂了十天水。后来听大人们说弟弟没保住,而且房子又被拆了。妈妈回来以后我一点没怪她,相反,我觉得妈妈是伟大的勇敢的!

妈妈是幸运的,书中的王仁美因大出血而死亡,然而上天眷顾她的生命没有轻易离去。妈妈回来时明显瘦了许多,她看见别人的孩子总要抱一抱,我知道妈妈是在想念夭折的弟弟,每当这时我就心如刀割。20xx年一个新生命降临在我家,这个家又充满了朝气!

中国作家莫言的小说《蛙》由四封信一个剧本构成,讲述了“我的姑姑”一位平凡的乡村妇产科医生六十年来落实计划生育的故事,描绘了一幅新中国波澜壮阔的`生育史。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2874494.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