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居二年级教案大全(14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8 05:03:11
村居二年级教案大全(14篇)
时间:2023-11-18 05:03:11     小编:紫衣梦

教案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组织和展示教学内容。教案的编写应注意课堂教学的时间限制,合理控制教学活动的长度范文中的教学步骤和教学资源可以为您的教学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村居二年级教案篇一

教具准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出示词卡,学生认读。上节课我们在美好的春色中认识了这些生字,学会了这些词语。老师也被这美丽的景色陶醉了。

二、学习生字。

烟:形声字,依据火字旁,了解它的本义,主意它的书写。

学习学生交流识记的方法。放:主意反文旁的书写。

三、背诵古诗。

1、早春的山村,草长莺飞,杨柳依依。孩子们也将自己心爱的风筝放飞。多美的春景图呀!它不仅吸引了诗人高鼎,也迷住了大家。我相信这一首古诗你一定能背下来。

2、生自由背。

3、集体配乐吟诵。

四、课堂练习。

1、把生字宝宝送回家。

2、指导课后练习。读一读;多音字“长”读写词语。

五、作业。

书写生字,背诵古诗。

板书设计。

村居》。

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

村居二年级教案篇二

1、你们学过很多古诗了,能想想哪些是写春天的吗?请你背给大家听。

2、今天我们又要来学习一篇写春天的古诗。

3、这首诗是高鼎写的,这是诗人居住在乡村写下的一首诗,所以题目是《村居》。

二、图文结合、初知大意。

1、出示插图,说说你看到了什么?(草儿萌芽,柳树被风轻拂,孩子们正在放风筝。)。

2、这首古诗写的就是这美丽的景色。请大家自己去读读吧。

三、学习生字。

1、正字音。注意“趁”是翘舌音,前鼻音,“纸”是翘舌音。

2、指导书写。

趁:走字底,最后三撇要写得短而倾斜。

纸:右边是“氏”不要加一点,易和“低”字相混。

3、学生自由练习,老师巡视指导。

4、出示要求认读的四个字。开火车读。

四、感情朗读,了解诗意。

(一)学习一、二句。

1、指名读第一句。其他同学想想这句诗写了些什么?

2、指名说,老师补充。(二月,青草茁壮的成长,黄莺飞来飞去)。

3、齐读第一句。指导停顿:草长/莺飞/二月天,

4、春天的乡村还有什么迷人的景色呢。我们继续读。

5、全班读第二句。

6、看课件师配音说:看,河堤上的杨柳,在茫茫的春烟中像喝醉了一样吹拂摇荡着。

7、谁再来看着课件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8、学生看课件自由说。

9、这么让人如痴如醉的景色,我们该怎么读好?

10、指名反复读。老师指导。(河堤/杨柳/醉/春烟。)。

11、全班齐读一二句。

(二)学习三、四句。

1、指名读。

2、老师解释“纸鸢”就是指风筝。

3、四人一小组去读这两句,读完后互相讨论:读了这两句后,你好像看到了什么。

4、指名朗读。老师相机指导。(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5、男女比赛读。

6、小组派代表说说,读了这两句,你好像看到了什么。

五、背诗练说。

1、自由背诵。

2、小组比赛背诵。

3、我们学完了这首古诗,你好像看到什么情景呢?请你说给同桌听。

4、指名上台说。

5、小结:诗人短短的几句诗就写出了乡村春天的美丽景色。他写得好,你们也说得很好。

村居二年级教案篇三

2.了解诗意,体会诗中描绘的情景。

3.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难点 学会生字、背诵课文是重点。难点是体会诗中描绘的情景。

课前准备 生字卡片、挂图(或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读背自己知道的描写春天景象的古诗。

教学时数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学的这首《村居》就是诗人高鼎描写春天农村景致的佳作。

二、创设情景,整体感知。

出示挂图(绿草、飞鸟、河堤、杨柳、农房、炊烟、儿童、纸鸢等)或多媒体课件。

三、自学古诗,读准字音。

1.请同学们自己轻声读读这首诗。要求读准字音,对照拼音把生字多读几遍,并记下来。

2.检查3个生字和4个要求会认的新字的读音。提示:

平舌音的字:散、醉。

翘舌音的字:趁、纸。

后鼻音的字:莺。

3.同学之间相互听读古诗,纠正读音。

4.指名读古诗,全班听评是否读得正确。

5.全班齐读古诗。

四、进入情境,指导朗读。

1.请同学读古诗,提出你想问的问题。

2.引导看图,体会诗境、质疑,指导朗读。

“草长莺飞”小草吐绿,莺儿飞翔,形容春天的景象。

“二月天”指春天。

“拂”轻轻地擦过。

“春烟”春天里农家的炊烟。

“醉”沉迷,陶醉。

指名说说从这两行诗中好像看到了什么情景?

指导朗读:(“”表示轻读)。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草长莺飞,杨柳拂堤,春烟袅袅,春天的农村真美呀!小孩子们可不愿错过这大好春光,他们正忙着干什么呢?(他们放学后早早回家,忙着在春风中放风筝呢)。

“纸鸢”风筝。

“东风”春风。

“趁”利用(时间、机会等)。

指导朗读:(“?”表示重读)。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五、想象画面,朗读背诵。

1.分组练习朗读。让我们设身处地,边读边想象诗中描绘的情景,自己反复朗读,再在小组内轮读,相互评议。

2.自由背诵这首诗。

3.指名背、齐背。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回忆诗中描写了春天农村什么样的情景,并说一说。

2.朗读课文。

二、指导认字形,并写字。

1.指名读生字(开火车读。抽卡片读等多种形式)。

烟  趁  纸。

2.师生共同讨论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生字。

烟:左右结构,左边是“火”,右边是“因为”的“因”。

趁:与“珍”比较,用换偏旁的方法识记。

纸:左右结构,左边是“纟”,右边是“氏”,下面不能多写一点。

3.鼓励学生用生字组词语,尽量多组几个。

4.指导写字。

烟、纸,左窄右宽。趁,“走”字最后一笔捺画要写得平、长一些,“ ”的下面三撇要写正。

三、完成课后练习第2题。

(教师巡视,及时肯定或纠正学生的书写)。

四、背诵课文。

五、完成课后练习第3题(说完后可以试着写下来)。

六、扩展练习。

春天的农村还有哪些景象?请同学们利用星期天到农村去走一走、看一看、画一画、写一写,办一份手抄小报。

板书参考。

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

探究活动。

举行一个诗歌朗诵比赛。先在小组里比,再在全班里比。

村居二年级教案篇四

生字。

1.正字音。注意“趁”是翘舌音,前鼻音,“纸”是翘舌音。

2.指导书写。

趁:走字底,最后三撇要写得短而倾斜。

纸:右边是“氏”不要加一点,易和“低”字相混。

3.学生自由练习,老师巡视指导。

4.出示要求认读的四个字。开火车读。

四、感情朗读,了解诗意。

学习一、二句。

1.指名读第一句。其他同学想想这句诗写了些什么?

2.指名说,老师补充。(二月,青草茁壮的成长,黄莺飞来飞去)。

3.齐读第一句。指导停顿:草长/莺飞/二月天,

4.春天的乡村还有什么迷人的景色呢。我们继续读。

5.全班读第二句。

6.看课件师配音说:看,河堤上的杨柳,在茫茫的春烟中像喝醉了一样吹拂摇荡着。

7.谁再来看着课件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8.学生看课件自由说。

9.这么让人如痴如醉的景色,我们该怎么读好?

10.指名反复读。老师指导。(河堤/杨柳/醉/春烟。)。

11.全班齐读一二句。

学习三、四句。

1.指名读。

2.老师解释“纸鸢”就是指风筝。

3.四人一小组去读这两句,读完后互相讨论:读了这两句后,你好像看到了什么。

4.指名朗读。老师相机指导。(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5.男女比赛读。

6.小组派代表说说,读了这两句,你好像看到了什么。

五、背诗练说。

1.自由背诵。

2.小组比赛背诵。

3.我们学完了这首古诗,你好像看到什么情景呢?请你说给同桌听。

4.指名上台说。

5.小结:诗人短短的几句诗就写出了乡村春天的美丽景色。他写得好,你们也说得很好。

六、板书设计。

村居。

草长/鸟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

村居二年级教案篇五

《清平乐•村居》是苏教版语文第九册第七单元的一篇课文。这是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写的一首描写农村生活的著名词作。作者通过对农村清新秀丽、朴素恬静的环境描写以及对翁媪和三个儿子形象的刻画,抒发了对乡村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向往之情。

整首词没有一句使用浓笔艳墨,只是用纯粹的白描手法,描绘了农村一个五口之家的环境和生活画面。在写景方面,茅檐、小溪、青草,这本来是农村中司空见惯的东西,然而作者把它们组合在一个画面里,却显得格外清新优美。在写人方面,作者能够把这家老小的不同面貌和情态,描写得惟妙惟肖,活灵活现:翁媪饮酒聊天,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小儿卧剥莲蓬。通过这样简单的情节安排,就把一片生机勃勃、和平宁静、朴素安适的农村生活,真实地反映出来了。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给人一种诗情画意,清新悦目的感觉,这样的构思巧妙,色彩鲜明,给人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目标预设】。

1.知识目标:认识3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初步了解词的有关知识;理解这首词的内容,想象这首词所描绘的情景。

2.能力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田园生活的意境;背诵课文。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田园生活的喜爱,及受到美育的熏陶。

【重点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感悟田园生活的意境;感情朗读课文,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引导学生融入课文,感受江南乡村的清新秀丽、安宁祥和之美,领悟作者那忧国忧民的壮烈情怀。

2.理解这首词的意思,想象词所描绘的情景,并写下来。【设计理念】。

古诗词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瑰宝,既可言志,又可传情,诗情画意浓缩在方寸之间。诗中有画,读诗时要想象诗中的画面;画中有诗,读诗时要欣赏诗中精妙语言对画面的描述。这一课的设计中,充分运用画面想象是教学的一大亮点,而想象是依托文本的想象。将诗句的读厚,演化为画面的丰实。指导学生想象由显性画面(景物)到隐性画面(人物情感),使想象具有层次性。让学生在充分想象中,悟诗意,读诗情,品诗境。

【设计思路】。

本课的教学设计,按以下五个环节进行。1.原型启发,营造氛围。

教学以画导入,教师运用多媒体出示课文的插图,伴着悠扬的古琴曲,给学生创设了一份恬静的田园氛围,形成了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良好课堂氛围。

2.读通全词,整体感知。

学生边听课文范读边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全词,运用自读、默读、齐读等方式,读准字音,读通课文,读出节奏。3.多边互动,质疑探索。

四人小组进行合作探究,借助插图内容或查工具书,弄清下列字及词语的意思:“茅檐”、“锄豆”、“卧剥”、“醉里”、“吴音”、“相媚好”、“翁媪”,再运用多媒体以动画的形式再现词中的景象--“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通过这些动画结合词的内容来帮助理解本词,感受田园的意境。让学生在读中思考,在读中讨论,在读中探究,在读中感悟,教师相机点拨,从而实现能力和情感目标,真正做到读懂课文。

4.熟读背诵,领会词境。

学生借助“意义识记”的方法,结合课文插图再现诗境,进行尝试诵读,在组织游戏背诵,从而达到积累内化。这样的设计,使学生乐学、趣学、善学,享受到学习的乐趣。

【教学过程】。

一、原型启发,感知词文美。

3.这幅画是根据宋代诗人辛弃疾的词《清平乐·村居》画的。

村居指名读,正音。乐(yue)(多媒体出示全词)4.师配古筝曲范读全词。

师:大家都沉浸在词的美妙意境中了!也想来读一读吗?(生自由地诵读,师指名多人次朗读)。

1、词牌。

2、字数。

3、段落„„)。

(在学生的交流中教师点拨:词又叫长短句,词牌:词在古代都配上音乐来唱的,不同的词牌他的韵律和节奏也不一样。)。

5.师:古诗每句字数相同,整齐划一;而词却是字数不等,读来倒另有一番丰富多变、节奏明快之感呢。想读吗?(配乐齐读)。

(设计意图:古诗词,不管是何种句式,都平仄有序,简短精炼,风格明朗,读来琅琅上口,抑扬顿挫,儿童都很喜欢。此处设计,正是基于学生欣赏画面基础之上,将此浓厚兴趣迁移至学习词中来。随后,在听范读感受、多遍自读自悟中,体验发现词不同的语言表达形式、词牌名与题的关系特点。所有词的形式特点,均由学生在朗读比较中发现、体验而得,老师所做的,只是梳理与丰富,并使孩子们在一次次饶有兴味的朗读中,逐渐体会到词独有的韵律之美。)。

二、想象描绘,体味意境美。

1.(多媒体出示插图)师:瞧,这就是作者笔下的村居风景。联系生活实际,结合插图,说说你已经读懂了哪些字、词、句的意思了呢?(生自学、思考、批注,小组学习汇报。师指名课堂交流)。

2.还有哪些字、词、句不明白的吗?(引出“无赖”“相媚好”两个词语的教学)。

(1)借助生活经验来解决:无赖是什么意思呢?(不讲道理,不听话„„有贬义之意)那一个无赖的孩子怎么会说最喜呢这不是很矛盾吗?那你觉得在这里“无赖”是什么意思呢?(顽皮,调皮)在生活中其实我们的父母也经常会用这样看似批评的话表达对我们的疼爱之情,你能想起来吗?(读出无赖)。

(2)由“媚”字展开教学,媚字左边是一和女右边是一个眉,好象是说年轻女子的眉毛,美吗,好吗?那课文中谁会说谁好呢?(翁说媪)是吗?引出“相”——互相?指名解释:互相夸奖对方的好。他们会怎样夸奖对方呢?师:多么宁静优美的村寨,多么悠闲自得的田园生活啊!同学们,让我们就随着作者的描述,一起走进这如诗如画、清新恬静的乡村生活画卷中,谁能将看到的四周环境、人们的生活场景,入情入境地描述一下呢?(学生先自己互相说,教师点拨后指名说)。

3.师:多么恩爱的老两口,多么悠闲自得的田园生活啊!同学们,让我们拿起手中的笔,一起去描绘如诗如画、清新恬静的乡村生活,把你最感兴趣的一个小画面写下来?(学生写后交流,教师相机点拨评价)。

4.师:陶醉在乡村生活中的仅仅是翁媪两人吗?辛弃疾也被这样的乡村生活深深地吸引,发出了“白发谁家翁媪”的感叹,表达出对这种生活的向往。(多媒体出示有关辛弃疾的相关资料及写作背景)。

作为一名爱国词人,想想中原的老百姓,看看眼前的情景,作者会是一番怎样的感触?(引导学生带着这样的感情诵读全词)。

(设计意图:这首词短短46个字,充分展示了乡村恬静优美的自然环境,人们平和无忧的生活画卷,意境深远,情意悠长。在学生结合画面及已有生活经验读懂词句含义之后,便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仿佛走进这生活画卷,去亲身感受,并用语言描述。这样抛弃了繁琐古板的分析和诗句的死记硬背,在个性化的阅读体验中,各自感受着诗词独有的意境之美。)。

三、情境表演,体验情感美。

师:多美的意境啊!这宁静悠闲的生活的确让人向往。愿不愿意当当老公公、老婆婆,体会一下真正的田园生活?想象一下,带着酒意操着吴语的老夫妇会亲热地聊些什么呢?(学生表演)。

师:表演之中,你充分感受到了什么?同学们已充分感悟到了作者在词中所寄寓的浓浓的情与淡泊名利的生活志趣了,真了不起!

(设计意图:此环节让孩子们扮演着一对老夫妇,坐在茅屋前,带着酒意神聊,再现当时的情景。学生亲身体验到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对乡村生活的喜爱与向往之情,对名利的淡薄,对自然真实、恬静有趣的生活的向往及其追求,体验到作者的思想情操之美,接受心灵的洗涤。)。

四、体悟意蕴,定格画面美:

是啊,究竟是谁陶醉了呢?为什么而陶醉呢?请同学们自己把这首词读一读。(交流)。

这对老夫妇醉了、作者被眼前的村居生活陶醉了„„我们读书的时候,是谁在陶醉?谁能把这种感觉读出来(配乐)真好!来,让我们再一次把这首词读一读,能背的背,把我们的对这和美乡村生活的陶醉、沉醉、迷醉读出来!

五、歌曲填词,感受旋律美。

一幅幅精彩的画面,一段段生动的语言,老师忍不住想放声高歌。因为在古代每首词都有固定的曲调,都可以用来吟唱,老师把这首词填进了一首熟悉的曲子,同学们想不想听听。(多媒体播放清平乐村居歌曲)。

六、作业入境,领悟恬静美。

)的乡村生活?

七、课后拓展,再现词意境。

展开合理的想象,将《清平乐》扩写成300字的短文。

村居二年级教案篇六

《村居》是冀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的一篇文,是清代诗人高鼎所作。全诗如一幅美丽的风景画,诗人抓住早春二月的特点,以精练的语言勾画出一幅春光明媚、生机勃勃的“春景图”:景、人、事融为一体,充满了生活情趣,字里行间透出诗人对春天来临的喜悦和赞美。

二、设计理念。

充分依托文本,在咬文嚼字中引导学生想象意境。

2倾听——描绘——诵读——吟唱,各环节循序渐进,对文本的理解梯次加深。

三、教学目标。

有感情的朗读全诗,试着吟诵本诗。

2在想象中理解诗词的意境。

3懂得春天的美好及自己所处年级的美好。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利用多种形式理解诗歌意境。

难点:吟诵本诗。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我们学过许多描写儿童的诗词,谁能给大家说一说?

2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描写儿童的诗---《村居》,从题目中你发现了什么吗?村居:在乡村里居住时见到的景象。

二、聚精会神学古诗。

齐读古诗。

2作者高鼎简介。

高鼎,清代后期诗人。字象一,又字拙吾,仁和(今浙江省杭州市)人。高鼎生活在鸦片战争之后,大约在咸丰年间(181~1861),其人无甚事迹,其诗也多不合那个时代,一般人提到他,只是因为他写了一首有关放风筝的《村居》。著作有《拙吾诗稿》等。

3美读全诗,深化理解。

(1)草长莺飞二月天。

a这句诗告诉我们了什么信息?时间?事物?草儿怎样生长?黄莺怎么在天上飞?

(农历二月,村子前后青草渐渐发芽生长,黄莺飞来飞去。春的使者已经来到人间,它们在说什么呢?“春天来啦,春天来啦”)。

(2)拂堤杨柳醉春烟。

拂堤杨柳:杨柳枝条很长,垂下来,微微摆动,像是在抚摸堤岸。

醉:迷醉,陶醉。春烟:春天水泽、草木等蒸发出来的雾气。

a什么是拂?你能做一下拂的动作吗?在这里是杨柳自己抚摸堤岸吗?是风。什么样的风?春天里的温暖的风。这里是把杨柳怎么化了?拟人化了!

b我们还学过哪些描写柳树的诗句?

我们小孩子都不能喝酒,不能体会喝醉酒的感觉,大家见过喝醉的人吗?

是什么样子的?(模仿一下),这里为什么说杨柳醉春烟呢?

d.因为杨柳在春风中摇摇晃晃,像喝醉酒了一样。你被什么陶醉过吗?那是什么样的感觉?这里描写醉的仅仅是柳树吗?还有谁?(诗人)。

e.诗人看到这万物复苏、欣欣向荣的景象,自然也是陶醉其中。这里的点睛之笔就是“醉”字,诗人用了一个“醉”字,写活了杨柳的娇姿;写活了杨柳的柔态;写活了杨柳的神韵。

让我们陶醉在这两句诗中,再来读一遍。

(4)儿童散学归来早。

散学:放学。

a人物出现了,是谁?他们干什么去了?放学的时间如何?

(早)。

b所以这句的意思是:村里的孩子们早早就放学回家了。他们回家要去干什么?(放风筝)。

忙趁东风放纸鸢。

东风:春风。

纸鸢:鸢:老鹰。泛指风筝,它是一种纸做的形状像老鹰的风筝。

a忙是什么意思?(急忙,赶忙)。

b这句的意思是:赶忙趁着东风正起的时候放风筝。

儿童正处在人生早春,儿童的欢声笑语,兴致勃勃地放风筝,使春天更加生机勃勃,富有朝气。儿童、东风、纸鸢,诗人选写的人和事为美好的春光平添了几分生机和希望。

4最后用自己的话说说诗歌大意。

你从诗人描绘的画面中感受到了什么?

(对春天来临时的喜悦和赞美,对儿童的喜爱与欣羡。)。

三、五颜六色画古诗。

多媒体展示提前拍摄的学生给古诗配的画作(配古典音乐)。

2评比班级“金画笔”“银画笔”,并给予奖励。

四、南腔北调吟古诗。

吟诵。

a刚才我们知道诗中的孩子们上学去了,他们学习什么呢?四书、五经、三字经、弟子规以及一些诗词等。他们学这些东西的时候主要是吟诵,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这一古人的与众不同的读书方式。

b复习上节学的吟诵方式。

多媒体出示吟诵调子,按节奏朗读。

d在读的基础上跟老师一起吟诵。

e自己创作吟诵调子,班级展示。

五、堂小结。

春天是充满希望的季节,作者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春光明媚,生机勃勃的“春景图”,让我们感受到了春天的美好。看到诗中儿童在春天的无限生机中放飞风筝,你有没有心动呢?让我们一起放飞梦想的纸鸢,在春天里自由徜徉!

六、板书设计。

勃勃生机的春天。

村居。

儿童是希望,是憧憬。

村居二年级教案篇七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3个生字,认识4个生字。了解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想象诗中描绘的情景,练习口头表达。

教学重点:学会本课生字,熟读、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

1.你们学过很多古诗了,能想想哪些是写春天的吗?请你背给大家听。

2.今天我们又要来学习一篇写春天的古诗。(板书课题)。

3.这首诗是高鼎写的,这是诗人居住在乡村写下的一首诗,所以题目是。

二、图文结合、初知大意。

1.出示插图,说说你看到了什么?(草儿萌芽,柳树被风轻拂,孩子们正在放风筝。)。

2.这首古诗写的就是这美丽的景色。请大家自己去读读吧。

三、学习生字。

1.正字音。注意“趁”是翘舌音,前鼻音,“纸”是翘舌音。

2.指导书写。

趁:走字底,最后三撇要写得短而倾斜。

纸:右边是“氏”不要加一点,易和“低”字相混。

3.学生自由练习,老师巡视指导。

4.出示要求认读的四个字。开火车读。

四、感情朗读,了解诗意。

学习一、二句。

1.指名读第一句。其他同学想想这句诗写了些什么?

2.指名说,老师补充。(二月,青草茁壮的成长,黄莺飞来飞去)。

3.齐读第一句。指导停顿:草长/莺飞/二月天,

4.春天的乡村还有什么迷人的景色呢。我们继续读。

5.全班读第二句。

6.看课件师配音说:看,河堤上的杨柳,在茫茫的春烟中像喝醉了一样吹拂摇荡着。

7.谁再来看着课件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8.学生看课件自由说。

9.这么让人如痴如醉的景色,我们该怎么读好?

10.指名反复读。老师指导。(河堤/杨柳/醉/春烟。)。

11.全班齐读一二句。

学习三、四句。

1.指名读。

2.老师解释“纸鸢”就是指风筝。

3.四人一小组去读这两句,读完后互相讨论:读了这两句后,你好像看到了什么。

4.指名朗读。老师相机指导。(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5.男女比赛读。

6.小组派代表说说,读了这两句,你好像看到了什么。

五、背诗练说。

1.自由背诵。

2.小组比赛背诵。

3.我们学完了这首古诗,你好像看到什么情景呢?请你说给同桌听。

4.指名上台说。

5.小结:诗人短短的几句诗就写出了乡村春天的美丽景色。他写得好,你们也说得很好。

六、板书设计。

4

草长/鸟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

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居住农村亲眼看到的景象。全诗字里行间透出诗人对春天来临的喜悦和赞美。教学中,从旧知导入 ,即复习了所学知识,又点明本课又是一篇写春天的诗。结合图片让学生初步理解诗意,为有感情朗读做准备。

加强课堂训练意识,重视读与说的结合,突破难点。传统的语文教学注重教师的传授,对课文的重、难点往往是一而再,再而三的反复讲解,但教学效果却未必令人满意。本教案设计是通过想象诗中描绘的情景,练习口头表达,进行说话训练,从而突破难点。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3个生字,会认4个新字。

2.了解诗意,体会诗中描绘的情景。

3.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难点 学会生字、背诵课文是重点。难点是体会诗中描绘的情景。

课前准备 生字卡片、挂图(或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读背自己知道的描写春天景象的古诗。

教学时数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新课,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学的这首就是诗人高鼎描写春天农村景致的佳作。

二、创设情景,整体感知。

出示挂图(绿草、飞鸟、河堤、杨柳、农房、炊烟、儿童、纸鸢等)或多媒体课件。

三、自学古诗,读准字音。

1.请同学们自己轻声读读这首诗。要求读准字音,对照拼音把生字多读几遍,并记下来。

2.检查3个生字和4个要求会认的新字的读音。提示:

平舌音的字:散、醉。

翘舌音的字:趁、纸。

后鼻音的字:莺。

3.同学之间相互听读古诗,纠正读音。

4.指名读古诗,全班听评是否读得正确。

5.全班齐读古诗。

四、进入情境,指导朗读。

1.请同学读古诗,提出你想问的问题。

2.引导看图,体会诗境、质疑,指导朗读。

“草长莺飞”——小草吐绿,莺儿飞翔,形容春天的景象。

“二月天”——指春天。

“拂”——轻轻地擦过。

“春烟”——春天里农家的炊烟。

“醉”——沉迷,陶醉。

指名说说从这两行诗中好像看到了什么情景?

指导朗读:(“——”表示轻读)。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草长莺飞,杨柳拂堤,春烟袅袅,春天的农村真美呀!小孩子们可不愿错过这大好春光,他们正忙着干什么呢?(他们放学后早早回家,忙着在春风中放风筝呢)。

“纸鸢”——风筝。

“东风”——春风。

“趁”——利用(时间、机会等)。

指导朗读:(“·”表示重读)。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五、想象画面,朗读背诵。

1.分组练习朗读。让我们设身处地,边读边想象诗中描绘的情景,自己反复朗读,再在小组内轮读,相互评议。

2.自由背诵这首诗。

3.指名背、齐背。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回忆诗中描写了春天农村什么样的情景,并说一说。

2.朗读课文。

二、指导认字形,并写字。

1.指名读生字(开火车读。抽卡片读等多种形式)。

烟  趁  纸。

2.师生共同讨论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生字。

烟:左右结构,左边是“火”,右边是“因为”的“因”。

趁:与“珍”比较,用换偏旁的方法识记。

纸:左右结构,左边是“纟”,右边是“氏”,下面不能多写一点。

3.鼓励学生用生字组词语,尽量多组几个。

4.指导写字。

烟、纸,左窄右宽。趁,“走”字最后一笔捺画要写得平、长一些,“ ”的下面三撇要写正。

三、完成课后练习第2题。

(教师巡视,及时肯定或纠正学生的书写)。

四、背诵课文。

五、完成课后练习第3题(说完后可以试着写下来)。

六、扩展练习。

春天的农村还有哪些景象?请同学们利用星期天到农村去走一走、看一看、画一画、写一写,办一份手抄小报。

板书参考。

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

探究活动。

举行一个诗歌朗诵比赛。先在小组里比,再在全班里比。

村居二年级教案篇八

一篇写春天的古诗。(板书课题)。

3.这首诗是高鼎写的,这是诗人居住在乡村写下的一首诗,所以题目是《村居》。

二、图文结合、初知大意。

1.出示插图,说说你看到了什么?(草儿萌芽,柳树被风轻拂,孩子们正在放风筝。)。

2.这首古诗写的就是这美丽的景色。请大家自己去读读吧。

三、

村居二年级教案篇九

1.能准确识读生词,认读轻声。能正确、规范地书写8个生字,听写课后8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

培养学生运用方法理解诗句的能力。

体会诗人的情感,体会出作者对春天的热爱之情。

1.学会本课生字。

2.了解诗歌大意,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

1.初步掌握学习古诗的方法,并能利用手中的学习工具自学古诗。

2.体会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感情。

第一课时

(一)揭题、释题、了解作者

1.同学们想一想,你以前会背哪些古诗?谁想起来,就请你站起来背给大家听。(学生起来背)

2.真好!看来大家非常爱学古诗。今天我们再学一首,这首古诗啊,内容和春天有关系。你们喜欢春天吗?(喜欢)清朝有位诗人高鼎特别喜爱春天,他用写诗的形式来表达对春天的喜爱。这首诗是诗人居住在乡村写下的一首诗,所以题目叫《村居》。

3.板书课题,拼读课题,释题:

村:乡村。

居:居住。

村居:在乡村居住。

(二)图文结合、初知大意。

2.这首古诗写的就是这美丽的景色。请大家自己去读读吧:

(1)学生练读。

(2)指名读,正字音:

注意“妆”是翘舌音,后鼻音,“剪”前鼻音,“醉”、“裁”、“丝”是平舌音,“莺”、“咏”后鼻韵母。

(三)导读古诗,感受诗意。

1.现在你们看看图,再读这首诗,读一句,想一想,你猜猜这首诗是什么意思?把每句诗的意思猜出来。猜出来后告诉周围的同学,再听听其他同学怎么说。大家互相帮助,把这首诗学好。

(学生自学)

2.学习一、二句:

(1)(多媒体出示第一、二句诗的画面)谁来说第一句?指名说,大家补充。

(二月,青草茁壮成长,黄莺飞来飞去)

(师点拨:这是古诗常用的方法,古人写诗常常不按照正常顺序写,为了押韵,读起来朗朗上口。)

(3)齐读第一句,指导停顿:

草长/莺飞/二月天,

(4)指名讲第二句,重点理解:

拂、醉(河堤上的杨柳,在茫茫的春烟中像喝醉了一样吹拂摇荡着。)

(5)指导读:

河堤/杨柳/醉/春烟。

(让学生充分地说:早春二月,小草长出了嫩绿的芽儿,黄莺在天上飞着,欢快地歌唱。堤旁的杨柳长长的枝条,轻轻地拂着地面,仿佛在春天的烟雾里醉得直摇晃。)

(7)这么让人如痴如醉的景色,我们该怎么读好?

(8)指名反复读。老师指导。

(9)配乐全班齐读一二句。

3.学习三、四句:

(1)指名读三、四句,读后,你好象看到了什么?

(孩子们放学回来的早,趁着刮起的东风,放起了风筝。)

(2)(多媒体出示孩子放风筝的画面)

指名说诗意,理解“纸鸢”。

听到同学们动听的读书声,课文里的生字很想跟我们交朋友。看,它们是谁?

1.交流识记字形。出示:诗村童

加一加:“诗”“讠+寺”;“村”是“木+寸”,“童”是“立+里”。

1.教师指导书写。

出示“诗村童”的田字格课件

“诗”的左右结构,左窄右宽,“村”左右结构,左右等宽,“木”的捺变成点。

“童”上下结构,注意下面“里”的笔顺:

教师在黑板的田字格上板演,并让学生伸出手指,跟老师一起比划书写。提醒学生注意把握字的上下比例,把字写匀称。

3.学生练习写字。

学生练习。教师巡视,个别指导,纠正写字姿势。个别作业展评。

第二课时

(一)知诗人,解题意:

师:同学们,还记得我们学习古诗的方法吗?(共分四步:a.知诗人,解题意,b.释词语,明诗意,c.想意境,悟诗情,d.拓展阅读。)这节课我们就用这四步学诗法来学习《咏柳》。

1.关于作者,你知道多少?

2.学习生字“咏”、“柳”。题目“咏柳”是什么意思?

3.作者是怎么歌颂柳树的呢?请大家轻声读一遍古诗。什么意思呢?下面我们来进行第二步。

(二)释词语,明诗意:

1.利用手中的学习工具,以小组的形式来理解诗意。

2.汇报自学情况。

第一句: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a.妆:(课件演示妆的演变过程),意思是装饰,打扮。

一般都是谁打扮?那么本诗是说谁打扮?

b.绦:用丝编成的绳带。丝绦:形容一丝丝像丝带般的柳条。

这句话的意思是:柳树像碧玉装扮成的美女一样,千万枝柳条像她那绿色的丝带。

第二句: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裁:用部首查字法查“戈字部”。裁剪,用刀或剪子把片状物体分成若干部分。

这句话的意思是:知道这细嫩的柳叶是谁剪裁的吗?就是那像剪刀的二月春风啊!

(三)想意境,悟诗情。

1.再来读第一句话,说说你眼前出现的是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似一位姿态婀娜的美人出现在我们面前,那千条万缕的垂丝,也随之而变成了她的裙带。上句的“高”字,衬托出美人婷婷袅袅的风姿;下句的“垂”字,暗示出纤腰在风中摇摆。

谁能通过诵读把这美妙的画面读出来?

它正是自然活力的象征,是春给予我们美的想象。

3.此诗借柳树歌咏春风,把春风比作剪刀,说她是美的创造者,赞美她裁出了春天。让我们借作者的诗文,读出我们心中对春的赞美。

(四)横纵观,拓视野:

春天正向我们走来!让我们吟着春天的诗,与春天撞个满怀……

请在下面的三首诗中,选一首喜爱的背诵下来,并说说理由。

出示古诗:朱熹的《春日》、杜甫的《绝句》(迟日江山丽)和叶绍翁的《游园不值》。

(五)识记生字,指导书写。

a.交流识记字形。

(课件出示)出示生字田字格课件:碧妆绿丝剪

有什么办法记住它们?

加一加:“王+白+石”是“碧”,“纟+录”是“绿”,“前+刀”是“剪”,“纟+纟”是“丝”。

换一换:“将”去掉右边部分,换成“女”,就是“妆”。

b.指导书写。

1.教师在黑板上板演,并让学生伸出手指,跟老师一起比划书写。(提醒学生注意把握字的上下比例,把字写匀称)

2.学生练写。

教师巡视,个别指导,纠正写字姿势。个别作业展评。

(六)总结提升,拓展延伸

1.今天我们学习《咏柳》这首诗,你一定有很多的收获吧!把你的了解、想法和你的好朋友说一说。

2.柳树像一位婀娜多姿的女子,赶快拿出你的纸和笔把它画下来吧!

村居二年级教案篇十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认识“火”字旁,掌握两个多音字“散”、“长”。

2.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3.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到春天的美好,体会到诗人对春天的赞美之情。

教学重点:会认11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认识“火”字旁;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掌握两个多音字“散”、“长”。

教学准备:课文挂图,生字、词卡片或相应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出示图画,谈话引入。

(出示图画)乡村二月,天气暖和起来。春光明媚,风和日丽,青草生长,黄莺飞舞。春风的吹动下,垂柳的枝条正拂着堤岸。白天渐渐长了,孩子们放学回来得很早,一个个借着东风放起了风筝。清朝有一个叫高鼎的诗人,看到这样美好的情景,写下了一首诗,名字就叫《村居》(板书课题),请大家来读一读。

二、熟读背诵古诗。

1、“村”“居”是我们这课要学的生字,你给它们组个词吗?

2、跟老师来一起读读这首古诗吧。

3、自己练习读一读,注意读准字音和停顿。“长”在本课读zhang,它还有一个读音是什么?(chang)咱们来给这两个读音分别组组词吧。在这首小诗里,有很多个“长”,和同桌一起读读,读准“长”的发音。

4、指读、齐读。

5、质疑:关于这首诗,你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6、你能不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古诗的意思。

练习:给意思相同的词语连线。

回来风筝放学。

散学归来纸鸢。

7、在初步理解的基础上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三、定位联想,识记生字。

1、读一读黑板上的字,如果忘记了哪个字的读音,就想一想它在古诗中的位置,肯定会帮你读出这个字的。

2、按顺序读黑板上的字,打乱顺序读黑板上的生字。

3、现在我们打开书,再读读这首古诗。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1、有感情地背诵古诗。

2、开火车读生字组词。

3、读一读黑板上的词,看谁读得又快又准。

二、识字、写字。

1、认识“火”字旁,指导书写。

2、指导书写“因”:(出示“因”。)看拼音,读读这个字。组词。注意先里面后封口的笔顺规则;大字的捺变点。

5、写其它的字。

村居二年级教案篇十一

预设目标:

1、教育学生要热爱春天,热爱大自然。

2、展开丰富的想象,扩充古诗的内容,能口头作文,或是书面写作。

课前准备:收集有关春天的成语及诗歌(古诗、儿歌、歌曲等)。

教学过程:

一、趣味拼图,导入新课。

多媒体课件出示:柳树太阳房子云朵孩子风筝燕子。

游戏:智力拼图。

1.让学生点击鼠标,移动图片,将以上事物拼成一幅图画。

2.给这幅图取名。(例如:美丽的春天等)。

二、学习《村居》。

有一位诗人,他也和同学们一样,特别喜欢春天,于是,写了一首关于春天的诗,想考考你们,看看你们当中,有谁的小脑瓜最聪明,能读懂读好这首诗。

1.出示《村居》:说说,看到这个题目,你知道了什么?有什么想问的问题?

自学古诗,要求:读通古诗。认为比较难读的句子,难记的字,在古诗中做上记号。

2.再读古诗,要求:能找出古诗中所描写的景物,并说说自己最喜欢的是什么景物?并相机学习相应的诗句。方式:学习小组合作,探讨。

以小组为单位,交流学习所得。

指导朗读古诗。同学们把春天说得那么美丽,让老师听一听,你们朗读得是不是也非常得美。朗读时,我们该注意些什么问题呢?(指名读——齐读)。

3.朗读得真不错!有同学说,老师我觉得单是朗读还不能把自己心里的快乐给表达出来,我还想动动自己的小手、小腿,给这首古诗配上动作,你们愿意试一试吗?(自由活动——指名表演比赛读——评价)。

三、拓展《村居》。

1.朗读了这首古诗,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2.你觉得屏幕上的图画还可以添加上那些景物,可以使它变得更美?(绿绿的小草,各种颜色的花朵……)。

四、课外作业:

1.朗读古诗比赛。

2.收集其他描写春天的古诗进行交流。

3.合作给古诗配画。

村居二年级教案篇十二

2.口头扩词(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自主识字)。

诗诗人( )闻见闻( )( )

古古人( )( )

3.背诵《春晓》,回顾学法。

(1)借助拼音读古诗,学生字。

(2)朗读体会诗意。

(3)熟读成诵。

二、随文识字,体会诗意

1.(课件展示主题图)说一说人看到了什么?图中画的是城镇还是乡村,从哪看出来的?(主题图中显示题目与作者,认读“村、居”,口头扩词,理解题目。)

2.(课件展示古诗,生字“醉、烟、童、散、忙”用红色字显示)借助拼音初读古诗,画出生字。

3.(课件展示朗读)

学习一、二句

(1)指读第一句,说一说,这句诗写了什么?(齐读,指导停顿:草长/莺飞/二月天)

(2)春天的乡村还有什么迷人的景色呢?(读第二句,认读“醉,烟”。)

(3)这么美丽的景色我们该怎么读?(齐读一、二句。)

学习三、四句

(1)自由读,同桌之间说一说自己读懂了什么?

(2)指名读(认读“童、散、忙”,理解“纸鸢”)。

(3)请你谈谈自己放风筝时的心情,把自己想象成图中那几个刚散学归来的小孩,请你欢快地读三、四句,读出心中的喜悦。

4.质疑:诗中哪一句最不好理解?

三、感情朗读,背诵古诗

1.去掉拼音熟练读,比赛读。

2.配乐背诵,边读边想象在美丽的春天里快乐的生活。

四、指导书写

出示生字“处、知、忙”,观察字的结构,课件展示笔顺,教师范写“处”字,学生描红、临写。

五、扩展活动

1.你还知道哪些写春天的古诗?

2.请你也来编一首描写春天的小儿歌吧!

村居二年级教案篇十三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3个生字,认识4个生字。了解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想象诗中描绘的情景,练习口头表达。

教学重点:学会本课生字,熟读、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你们学过很多古诗了,能想想哪些是写春天的吗?请你背给大家听。

2.今天我们又要来学习一篇写春天的古诗。(板书课题)。

3.这首诗是高鼎写的,这是诗人居住在乡村写下的一首诗,所以题目是《村居》。

二、图文结合、初知大意。

1.出示插图,说说你看到了什么?(草儿萌芽,柳树被风轻拂,孩子们正在放风筝。)。

2.这首古诗写的就是这美丽的景色。请大家自己去读读吧。

三、学习生字。

1.正字音。注意“趁”是翘舌音,前鼻音,“纸”是翘舌音。

2.指导书写。

趁:走字底,最后三撇要写得短而倾斜。

纸:右边是“氏”不要加一点,易和“低”字相混。

3.学生自由练习,老师巡视指导。

4.出示要求认读的四个字。开火车读。

四、感情朗读,了解诗意。

学习一、二句。

1.指名读第一句。其他同学想想这句诗写了些什么?

2.指名说,老师补充。(二月,青草茁壮的成长,黄莺飞来飞去)。

3.齐读第一句。指导停顿:草长/莺飞/二月天,

4.春天的乡村还有什么迷人的景色呢。我们继续读。

5.全班读第二句。

6.看.课件师配音说:看,河堤上的杨柳,在茫茫的春烟中像喝醉了一样吹拂摇荡着。

7.谁再来看着.课件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8.学生看.课件自由说。

9.这么让人如痴如醉的景色,我们该怎么读好?

10.指名反复读。老师指导。(河堤/杨柳/醉/春烟。)。

11.全班齐读一二句。

学习三、四句。

1.指名读。

2.老师解释“纸鸢”就是指风筝。

3.四人一小组去读这两句,读完后互相讨论:读了这两句后,你好像看到了什么。

4.指名朗读。老师相机指导。(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5.男女比赛读。

6.小组派代表说说,读了这两句,你好像看到了什么。

五、背诗练说。

1.自由背诵。

2.小组比赛背诵。

3.我们学完了这首古诗,你好像看到什么情景呢?请你说给同桌听。

4.指名上台说。

5.小结:诗人短短的几句诗就写出了乡村春天的美丽景色。他写得好,你们也说得很好。

六、板书设计。

4村居。

草长/鸟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

《村居》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居住农村亲眼看到的景象。全诗字里行间透出诗人对春天来临的喜悦和赞美。教学中,从旧知导入,即复习了所学知识,又点明本课又是一篇写春天的诗。结合图片让学生初步理解诗意,为有感情朗读做准备。

加强课堂训练意识,重视读与说的结合,突破难点。传统的语文教学注重教师的传授,对课文的重、难点往往是一而再,再而三的反复讲解,但教学效果却未必令人满意。本.教案设计是通过想象诗中描绘的情景,练习口头表达,进行说话训练,从而突破难点。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3个生字,会认4个新字。

2.了解诗意,体会诗中描绘的情景。

3.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难点学会生字、背诵课文是重点。难点是体会诗中描绘的情景。

课前准备生字卡片、挂图(或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读背自己知道的描写春天景象的古诗。

教学时数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春天,万物复苏,景色优美,许多诗人都曾留下过赞美的诗篇。谁愿意背几首给大家听听?

今天我们学的这首《村居》就是诗人高鼎描写春天农村景致的佳作。

二、创设情景,整体感知。

出示挂图(绿草、飞鸟、河堤、杨柳、农房、炊烟、儿童、纸鸢等)或多媒体.课件。

三、自学古诗,读准字音。

1.请同学们自己轻声读读这首诗。要求读准字音,对照拼音把生字多读几遍,并记下来。

2.检查3个生字和4个要求会认的新字的读音。提示:

平舌音的字:散、醉。

翘舌音的字:趁、纸。

后鼻音的字:莺。

3.同学之间相互听读古诗,纠正读音。

4.指名读古诗,全班听评是否读得正确。

5.全班齐读古诗。

四、进入情境,指导朗读。

1.请同学读古诗,提出你想问的问题。

2.引导看图,体会诗境、质疑,指导朗读。

“草长莺飞”――小草吐绿,莺儿飞翔,形容春天的景象。

“二月天”――指春天。

“拂”――轻轻地擦过。

“春烟”――春天里农家的炊烟。

“醉”――沉迷,陶醉。

指名说说从这两行诗中好像看到了什么情景?

指导朗读:(“――”表示轻读)。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草长莺飞,杨柳拂堤,春烟袅袅,春天的农村真美呀!小孩子们可不愿错过这大好春光,他们正忙着干什么呢?(他们放学后早早回家,忙着在春风中放风筝呢)。

“纸鸢”――风筝。

“东风”――春风。

“趁”――利用(时间、机会等)。

指导朗读:(“・”表示重读)。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五、想象画面,朗读背诵。

1.分组练习朗读。让我们设身处地,边读边想象诗中描绘的情景,自己反复朗读,再在小组内轮读,相互评议。

2.自由背诵这首诗。

3.指名背、齐背。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回忆诗中描写了春天农村什么样的情景,并说一说。

2.朗读课文。

二、指导认字形,并写字。

1.指名读生字(开火车读。抽卡片读等多种形式)。

烟趁纸。

2.师生共同讨论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生字。

烟:左右结构,左边是“火”,右边是“因为”的“因”。

趁:与“珍”比较,用换偏旁的方法识记。

纸:左右结构,左边是“纟”,右边是“氏”,下面不能多写一点。

3.鼓励学生用生字组词语,尽量多组几个。

4.指导写字。

烟、纸,左窄右宽。趁,“走”字最后一笔捺画要写得平、长一些,“”的下面三撇要写正。

三、完成课后练习第2题。

(教师巡视,及时肯定或纠正学生的书写)。

四、背诵课文。

五、完成课后练习第3题(说完后可以试着写下来)。

六、扩展练习。

春天的农村还有哪些景象?请同学们利用星期天到农村去走一走、看一看、画一画、写一写,办一份手抄小报。

板书参考。

4村居。

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

探究活动。

举行一个诗歌朗诵比赛。先在小组里比,再在全班里比。

村居二年级教案篇十四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3个生字,认识4个生字。了解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想象诗中描绘的情景,练习口头表达。

教学重点:学会本课生字,熟读、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你们学过很多古诗了,能想想哪些是写春天的吗?请你背给大家听。

2.今天我们又要来学习一篇写春天的古诗。(板书课题)

3.这首诗是高鼎写的,这是诗人居住在乡村写下的一首诗,所以题目是《村居》。

二、图文结合、初知大意

1.出示插图,说说你看到了什么?(草儿萌芽,柳树被风轻拂,孩子们正在放风筝。)

2.这首古诗写的就是这美丽的景色。请大家自己去读读吧。

三、学习生字

1.正字音。注意“趁”是翘舌音,前鼻音,“纸”是翘舌音。

2.指导书写。

趁:走字底,最后三撇要写得短而倾斜。

纸:右边是“氏”不要加一点,易和“低”字相混。

3.学生自由练习,老师巡视指导。

4.出示要求认读的四个字。开火车读。

四、感情朗读,了解诗意

学习一、二句

1.指名读第一句。其他同学想想这句诗写了些什么?

2.指名说,老师补充。(二月,青草茁壮的成长,黄莺飞来飞去)

3.齐读第一句。指导停顿:草长/莺飞/二月天,

4.春天的乡村还有什么迷人的景色呢。我们继续读。

5.全班读第二句。

6.看.课件师配音说:看,河堤上的杨柳,在茫茫的春烟中像喝醉了一样吹拂摇荡着。

7.谁再来看着.课件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8.学生看.课件自由说。

9.这么让人如痴如醉的景色,我们该怎么读好?

10.指名反复读。老师指导。(河堤/杨柳/醉/春烟。)

11.全班齐读一二句。

学习三、四句

1.指名读。

2.老师解释“纸鸢”就是指风筝。

3.四人一小组去读这两句,读完后互相讨论:读了这两句后,你好像看到了什么。

4.指名朗读。老师相机指导。(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5.男女比赛读。

6.小组派代表说说,读了这两句,你好像看到了什么。

五、背诗练说

1.自由背诵。

2.小组比赛背诵。

3.我们学完了这首古诗,你好像看到什么情景呢?请你说给同桌听。

4.指名上台说。

5.小结:诗人短短的几句诗就写出了乡村春天的美丽景色。他写得好,你们也说得很好。

六、板书设计

4 村居

草长/鸟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

.教案点评:

《村居》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居住农村亲眼看到的景象。全诗字里行间透出诗人对春天来临的喜悦和赞美。教学中,从旧知导入,即复习了所学知识,又点明本课又是一篇写春天的诗。结合图片让学生初步理解诗意,为有感情朗读做准备。

加强课堂训练意识,重视读与说的结合,突破难点。传统的语文教学注重教师的传授,对课文的重、难点往往是一而再,再而三的反复讲解,但教学效果却未必令人满意。本.教案设计是通过想象诗中描绘的情景,练习口头表达,进行说话训练,从而突破难点。

.教案示例二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3个生字,会认4个新字。

2.了解诗意,体会诗中描绘的情景。

3.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难点 学会生字、背诵课文是重点。难点是体会诗中描绘的情景。

课前准备 生字卡片、挂图(或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读背自己知道的描写春天景象的古诗。

教学时数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春天,万物复苏,景色优美,许多诗人都曾留下过赞美的诗篇。谁愿意背几首给大家听听?

今天我们学的这首《村居》就是诗人高鼎描写春天农村景致的佳作。

二、创设情景,整体感知

出示挂图(绿草、飞鸟、河堤、杨柳、农房、炊烟、儿童、纸鸢等)或多媒体.课件。

三、自学古诗,读准字音

1.请同学们自己轻声读读这首诗。要求读准字音,对照拼音把生字多读几遍,并记下来。

2.检查3个生字和4个要求会认的新字的读音。提示:

平舌音的字:散、醉

翘舌音的字:趁、纸

后鼻音的字:莺

3.同学之间相互听读古诗,纠正读音。

4.指名读古诗,全班听评是否读得正确。

5.全班齐读古诗。

四、进入情境,指导朗读

1.请同学读古诗,提出你想问的问题。

2.引导看图,体会诗境、质疑,指导朗读。

“草长莺飞”——小草吐绿,莺儿飞翔,形容春天的景象。

“二月天”——指春天。

“拂”——轻轻地擦过。

“春烟”——春天里农家的炊烟。

“醉”——沉迷,陶醉。

指名说说从这两行诗中好像看到了什么情景?

指导朗读:(“——”表示轻读)

草长莺飞 / 二月天,拂堤杨柳 / 醉春烟。

草长莺飞,杨柳拂堤,春烟袅袅,春天的农村真美呀!小孩子们可不愿错过这大好春光,他们正忙着干什么呢?(他们放学后早早回家,忙着在春风中放风筝呢)

“纸鸢”——风筝。

“东风”——春风。

“趁”——利用(时间、机会等)。

指导朗读:(“· ”表示重读)

儿童散学 / 归来早,忙趁东风 / 放纸鸢。

五、想象画面,朗读背诵

1.分组练习朗读。让我们设身处地,边读边想象诗中描绘的情景,自己反复朗读,再在小组内轮读,相互评议。

2.自由背诵这首诗。

3.指名背、齐背。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回忆诗中描写了春天农村什么样的情景,并说一说。

2.朗读课文。

二、指导认字形,并写字

1.指名读生字(开火车读。抽卡片读等多种形式)。

烟 趁 纸

2.师生共同讨论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生字。

烟:左右结构,左边是“火”,右边是“因为”的“因”。

趁:与“珍”比较,用换偏旁的方法识记。

纸:左右结构,左边是“纟”,右边是“氏”,下面不能多写一点。

3.鼓励学生用生字组词语,尽量多组几个。

4.指导写字。

烟、纸,左窄右宽。趁,“走”字最后一笔捺画要写得平、长一些,“ ”的下面三撇要写正。

三、完成课后练习第2题

(教师巡视,及时肯定或纠正学生的书写)

四、背诵课文

五、完成课后练习第3题(说完后可以试着写下来)

六、扩展练习

春天的农村还有哪些景象?请同学们利用星期天到农村去走一走、看一看、画一画、写一写,办一份手抄小报。

板书参考

4 村 居

草长莺飞 / 二月天,

拂堤杨柳 / 醉春烟。

儿童散学 / 归来早,

忙趁东风 / 放纸鸢。

探究活动

举行一个诗歌朗诵比赛。先在小组里比,再在全班里比。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2896239.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