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好的教案能够帮助教师提高教学效果,使学生更加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教案的编写需要注重教学原则和方法的运用,确保教学有效。下面是一份优秀的教案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
高二语文课教案篇一
一、教学目标:
1、理解“树”在文章中的象征意义;
2、理解认识树与人相互依存的关系;
3、体会并感受作者内心对生命的感悟与倾诉。
二、教学重点。
“树”的象征意义的理解。
三、教学难点。
1、树与人的相互依存的关系。
2、文中诗意的语言和感伤的情感基调。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上节课内容。
l三棵树在文章中究竟指哪三棵树?
苦楝树苗、石榴树、枇杷树。
l作者是由什么引到这三棵树呢?
一趟长途列车的终点站名。
(二)分析文章内容。
那么究竟这三棵树有什么特点呢?作者在对待树的得失中的情感又是怎样的呢?下面我就请同学通过展示自己的作品来谈一下.
1、三棵树的特点。
苦楝树――幼小无依。
枇杷树――含蓄深沉。
石榴树――热烈奔放。
(教师补充讲述“鸟儿、孩子”)。
(提示:作者驱赶鸟和孩子,果树迎接它们的到来,没有怨言、执着的付出,不会埋怨)。
那么两相对比的话,我们在果树的身上可以看到一种什么精神?
(提示:对人平等无私奉献的精神)。
2、作者的情感脉络。
迫切希望得到――隐痛缺憾。
欣喜满足――迷惑不舍。
(教师补充:在教材中划出这些地方,并着重处理词语“隐痛”和“弥补生命的裂痕”,谈谈你是如何看待的?)。
提示:隐痛――词义――作者没有真正的拥有过(提示:隐痛和缺憾;隐痛很显然不是锥心的痛,也不是生生的痛,似乎只有在想起的时候才会有痛的感觉,原以为自己并没有因为树的离去而有太多的悲伤,但是只有在经历之后才发现苦楝树的离去是“痛”是缺憾。)。
人与树的关系就是人与自然的关系。
3、重点语句。
l我生命中应该有三棵树的。你如何理解这句话?
提示:火车站――三棵树。
真正只拥有了两棵树。
希望生命完整。
l讲解三棵树和人的生命形态的关系。
苦楝树――幼小无依――幼年。
石榴树――热烈奔放(成年――壮年)。
枇杷树――含蓄深沉(成年――中老年)。
象征手法。
l我在这里,我在水里。
苦楝树的确是作者努力想要拥有的第一棵树(夭折)。
没有它感觉人生有了缺憾,因此作者还要不断的寻找下去。
有缺憾的人生是完整的人生,作者渴望完整,因此还要寻找。
(“完整”和“完美”)。
(三)结合导读总结课文。
1、作者与三棵树的关系(主要内容)。
2、人与树的.依存关系。
3、对生命的思考。
(苦楝树是作者拥有的第一棵树,它的孤苦无依,它的不幸夭折,似乎和作者的童年有不尽相同的地方,童年的作者连拥有一棵树的愿望都显的那么奢侈,天井大小的地方只能望天,由此可见作者的童年生活不会比苦楝树好到哪里。
就如我们的手指一样,尽管有的手指外观并不让你满意,但是只有五个手指全部拥有才是完整的,缺少任何一个都是残缺的,因此作者希望拥有的是一个完美的人生。)。
作者通过对童年记忆中火车站名“三棵树”的思考延伸到自己生命中曾经拥有的三棵树,表现作者对生命的思考和对人与自然依存关系的眷恋。
(四)拓展。
请对照苏童在本文中渗透的思想情感,结合你自己的经历谈谈你人生中目前为止最珍视的东西。
(五)作业。
课前一分钟演讲:假如我是一棵……树。
作者邮箱:yangyang688967@。
高二语文课教案篇二
1.让学学生动脑、动手、动口,在学生活实践中学语文。
2.学写铅笔字,认识“走之底”的写法。
投影片。
一、教学第三题
1.你们喜欢体育比赛吗?是什么?你们喜欢哪些体育明星呢?
2.带来照片吗?我们班今天就来搞个“小小体育窗”的展览,把你们带来的照片贴在展览板上,再介绍一下。
3.谁来当当这次展览的`主持人呢?
4.自己在下面可以准备一下,同座位可以相互说说,补充一下。
5.请班上能力强的一位学学生上来当主持人,在他的穿针引线下,学学生依次上来介绍,老师学生共同评议。
6.老师总结。
二、教学第四题
1.指名读题。
2.这三个字有什么相同之处?
3.那么怎么写好走之儿呢?可发认真观察一下。
4.老师讲解“走之儿”怎么写好。
5.老师范写学生字,学生描红、仿写。
6.反馈检查。
高二语文课教案篇三
知识目标:
1、学会五个生字,正确读写“白帝城、江陵、猿声”等词语。
2、朗读、背诵并默写古诗。
技能目标:学习利用注释,展开想象,读懂古诗。
情感目标:想像诗歌所描绘的景象,感受诗人的心境,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和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1、通过理解诗句,感受诗的意境美。
2、理解诗中重点词句,读懂古诗。
直观法、合作学习、情境感受。
1、多媒体课件。
2、让学生课前查阅与这首古诗相关的资料。
1、背诵《绝句》,说说诗意。
2、回忆上节课学习《绝句》的方法,课件展示学习步骤:
(1)熟读古诗。
(2)理解诗意。
(3)想象意境。
(4)练习背诵。
3、师:今天,我们继续用上一节课的学习方法学习一首唐代诗仙李白的《早发白帝城》。
师:这首诗的题目《早发白帝城》,谁知道它的意思?
早:早上。
发:出发。
白帝城:地名,在今重庆奉节城东白帝山上,位于长江三峡一带。城居高山,地势险要。(课件展示地图)。
1、自学生字词,自由朗读本诗,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2、利用注释读懂本诗,体会诗中流露出诗人怎样的心情;
3、画出不理解的地方,通过查阅工具书,尝试自己解决问题。
1、汇报各自自学情况;
2、将不懂的问题在小组内提出,通过结合各自课前查阅的资料一同解决问题;
3、体会诗人当时的心情。
1、指名学生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汇报朗读。
2、这首诗写的是什么内容?
3、从一、二两行诗中,你读懂了什么?(诗人从哪里出发、要到哪里去、距离多远、需要多少时间?)复习“夸张”手法的运用。
4、这两行诗是什么意思?(早晨离开了仿佛在彩云中间的白帝城,千里迢迢的江陵一天就可以到了。)。
5、指导朗读一、二行诗。
6、你对后两行诗是怎么理解的?
7、这两行诗表现了行船之快,我们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轻松、愉快)。
8、指导朗读,学生试读。
1、利用课前查阅的资料交流:为什么诗人会觉得船行得特别快?(顺水行舟;作者愉快的心理使然。)。
2、正因为如此,所以诗人在第一句就写道“朝辞白帝彩云间”。为什么诗人说白帝城仿佛是在彩云中间呢?(地势高;作者心情高兴。)。
3、展开想象:诗人在得到赦免的消息后,他会想些什么呢?你能想象出诗人顺流而下,行船经过三峡,见到长江两岸奇丽的景色时,那种欣喜的样子吗?学生自由描述。
4、让我们一起来感受诗人喜悦的心情吧!课件播放音乐,学生带表情齐声朗诵。
5、背诵。刚才老师发现这首古诗同学们读得很熟,甚至有很多同学已经会背了。下面请所有能背的同学背给大家听听。
6、老师也想当场背一背,邀请刚才没背过的同学和我一起来,行吗?
这首诗通过对行船的轻快和沿途壮丽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重获自由后轻松喜悦的心情。整首诗气势奔放,情景交融,极富浪漫主义色彩。
1、背诵并默写古诗。
2、课外找一两首李白的诗读一读、背一背。
高二语文课教案篇四
精读课文:
21、《古诗三首》。
22、《寓言二则》。
23、《西门豹》。
体会古诗的诗情画意,了解西门豹的智慧与才干,理解预言讽喻的意思,了解神话故事中的大禹公而忘私的精神,受到中华民族文化的熏陶,产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情感。
本单元要学习分角色朗读课文、背诵古诗;提出不懂的问题;了解每篇课文的内容,体会的思想感情。
体会古诗的诗情画意,了解西门豹的智慧与才干,理解预言讽喻的意思,了解神话故事中的大禹公而忘私的精神,受到中华民族文化的熏陶,产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情感。
本单元要培养学生用指定的词语造句的能力;
培养学生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能力,背诵课文的能力;
培养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读了课文后把自己的感受写出来的能力;
培养学生联系课文的内容理解句子的意思的能力。以前学生都接触过,此单元需要继续学习,掌握方法。
学生已经能用普通话正确的朗读课文,但在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上还需要练习。已经掌握了把课文分成几部分的方法,但还要多练习。能提出不懂的问题,但字词方面上比较多,还应交给学生方法。
高二语文课教案篇五
1、认识本课生字13个,会写奶、妈、午、合、放、收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学习使学生懂得关心长辈、体贴长辈、帮助长辈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认识生字,注意读正音;正确朗读课文。
通过学习使学生懂得关心长辈、能帮长辈做力所能及的事。
1、生字卡片,语文插图和全家福照片一张。
2、用小黑板写好课文中人物的语言以及难读的长句。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13个生字棉、照、晒、被、盖、午、收、脱、躺、合、眼、睛、摆。
2、能够借助拼音正确、完整地朗读课文。
3、通过朗读课文让学生有关心长辈的愿望。
教学重点:初读课文和识字。
教学难点:指导朗读。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课件、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1、师板书阳光,你知道哪些关于阳光的知识?
2、今天我们要来学习一篇关于阳光的课文《棉鞋里的阳光》,齐
读。学习棉
3、读了课题,你有什么想问的?
4、学生自由发言。师:下面让我们一起到课文中找答案吧。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边读边画出难读的字词。
2、小组同学互读互听,并想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
3、各小组挑选一名同学按自然段接读课文。
4、其他同学边听边画:课文中有哪几个人物?哪些字音读时要
提醒大家注意?
三、互相交流,认读生字
1、小组交流:哪些字音读时要提醒大家注意?
2、指名学生指出读音要注意的字词,让他领读,其他同学跟读,如:晒(shi),容易读成晒(sh)等。
3、老师在卡片中相应出示学生所指出的字词。
4、老师范读,领读,小老师范读,领读,多形式认读。
5、师生共做识字游戏《小白兔摘蘑菇》看看哪只小白兔最厉害,
摘到蘑菇最多?
四、再读课文,发现感知
1、生字回到课文中能不能读好?老师领读课文,学生跟读。
2、读了课文,你们发现了什么或知道了什么?
(课文中有小峰、妈妈、奶奶)
3、根据学生回答,出示课文人物的语言。
4、分角色朗读妈妈、奶奶、小峰的`话。
5、一边读一边说一说:读了他们的话,你想说些什么?
五、提出问题,自读自悟
1、读了课文,自己想提出什么问题?自己问自己答。
2、全班交流。
3、读了课文,你们还能提出哪些问题,让同学来回答?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要求会写妈、奶、午、合、放、收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有关心长辈的愿望,学会体贴长辈。
教学重点、难点:认字和写字。
课前准备:生字卡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识字
1、出示生字卡片,全班齐读,说说你是怎么记的?指名汇报。
2、分男女生读,男生读生字,女生组词或女生读生字,男生组词。
3、小火车,同桌的小朋友一个读字音,一个组词。
4、小老师领读。
5、让学生挑选自己会认的字读给大家听或挑选会人的字说词语。
6、做听音找卡片游戏。
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学生自由练读。
2、小组练读,以给画面配音的形式分角色读。
3、指名分角色朗读。
三、指导书写
1、今天我们要学习写好6个字,会读吗?
3、引导学生说说写这几个字时有什么发现?
4、学生练写,教师巡视,着重指导写好奶、午、两个字。
5、请学生把自己写得最漂亮的字给大家看,互相评价。
6、出示小黑板,分别用午、放、收组词,看谁写得多。
四、实践活动:回家去做一件体贴长辈的事。
7棉鞋里的阳光
妈妈给奶奶晒被子
爱奶奶(尊敬长辈)
小峰给奶奶晒棉鞋
课程标准指出,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课堂生成资源的利用,在这节课中,我很好地利用了课堂随时生成的资源,通过朗读感悟,让学生更深地懂得如何尊敬长辈,发扬中国的传统美德,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识字方面,学生先后用了换一换、加一加演一演等识记方法,气氛浓厚。例如:有学生上台演了:合、眼睛、摆、盖、脱、躺等。识字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高二语文课教案篇六
1、认识9个生字,会写文、得、快、法、相、和、亮等字,学习部首禾,积累云彩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善于思考解决问题的习惯。
1、识字、写字。
2、理解课文内容,从李小文的做法中受到启发:留心观察勤于动脑
教学方法:讲读法、情境法、表演法
1、布置学生观察夜晚的景色。
2、生字词语卡片。课文的相关图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教师:小朋友们,回去认真观察夜晚的天空了吗?你们都看到了什么?(学生自由反馈自己观察的结果)
2、导读:有一群小朋友,他们也认真观察了夜晚的天空,还发现了月亮和云彩的秘密呢!(教师板书课题)
3、出示生字亮和彩,引导学生借助拼音认读。(强调彩的读音)
4、指导读课题,特别是轻声词语月亮和云彩。
二、初读感知,认读生字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倾听,注意教师的停顿以及情感表现。
2、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
3、全班齐读,反馈读的情况。
4、教师适当地评价。
5,指名读,其他同学圈出生字新词。
6、反馈图画生字新词的情况。
7、学生自由读拼音。认读生字。
8、指名读,学生评议,教师再强调。
9、用生字进行组词说句练习。
10、游戏:运用摘云彩和月亮的方式,检查熟读生字新词的`情况。
11、再读课文,读文中巩固生字的认读。
三、图文结合,理解课文
1、教师导读:同学们,大勇和小文等几个小朋友发现了月亮和云彩的什么秘密呢?请你们自由读课文,想一想。
2、学生自由反馈。
(1)月亮在云彩里穿行,一会儿暗,一会儿明。
(2)大勇发现月亮比云彩跑得快。
(3)小文发现云彩比月亮跑得快。
3、品读,理解。
(1)教师指名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想像月亮在云彩里穿行是什么样的。
(2)教师出示云彩和月亮的图片,请学生演示一会儿暗,一会儿明,帮助理解穿行和一会儿暗,一会儿明。
(3)请学生试用一会儿,一会儿说句子。
(4)教师导读,看着月亮在云彩里穿行,大勇说:。
(5)讨论,小朋友们相信大勇的话吗?说出你的理由。
(6)集体交流。(理解相信)
(7)教师导读:可是小文却有不同的看法,他说:。
(8)大伙一开始相信小文的话吗?(不相信)
(9)不相信,会露出怎样的表情或是说什么?(指名上台表演,并说一说。)
(10)小朋友们,如果小朋友们不相信你,你的心情会怎样,会怎么做呢?
(11)小文是怎么做的呢?请同学读课文4、5自然段。
4、了解判断云彩、月亮谁快的方法。
(1)小文是怎么做的?(指名读一读,教师出示图片:树杈。)
(2)结果,大家发现了什么?(指名反馈)
(3)齐读课文第5自然段。
(4)出示句子,大家一起读一读。
李小文是对的,云彩确实比月亮跑得快。
(5)引导理解确实。
(6)如果你们是那几个小朋友,会怎么夸小文呢?(学生发挥想像自由地说一说)
四、自由朗读课文,教师注意引导学生读出不向的角色
第二课时
一、巩固生字,积累词语
1、出示含有生字的五角星卡片。学生认读并带读。(出色完成任务的送颗五角星给她(他))。
2、大家齐读生字。
3、用生字口头组词。
4、教师出示词语:云彩、穿行、树杈,大家一起读一读。
5、用这些词说句。
二、反馈观察情况,总结全文
1、学生自由反馈用小文的办法观察云彩和月亮的情况。
3、教师总结,李小文真是一个观察认真,又善于动脑筋的孩子。
三、扩展延伸
1、教师导言,激发兴趣:我了解到,上节课的课后我们班的小朋友不仅观察了夜晚的天空,还收集了许多关于云彩和月亮的知识或故事呢!
2、学生自由反馈收集到的资料。
四、角色朗读,背诵课文
1、教师提出角色朗读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主分配,自由朗读。
2、以小组为单位。反馈角色朗读的情况,组间互相评议。
3、学生推荐各组的优秀学生,集体分角色朗读课文。
4、熟读成诵。
五、指导写字
1、教师出示课后田字格中的生字,指名认读,并组词。
2、大家一起读一读。
3、引导学生观察这些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4、集体反馈,强调注意点。
5、认识部首禾并指导书写。
(1)区别禾与禾,说说变化,强调要点。
(2)学生跟着教师写一写。
(3)展示部分作业,进一步规范禾部的书写。
(4)学生练习,教师巡视辅导。
6、学生写生字,教师巡视辅导。
7、集体评议作业。
高二语文课教案篇七
1、知道什么是种子。
2、了解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温度、水分、空气和阳光,获得一些简单的植物学生长的知识。
3、能用自己的话说说种子怎样才能钻出地面。
4、在读中感受春天的美好。
5、能够上网搜集有关种子的图片。
1、读好指定的词语和句子。
2、读出土地妈妈对孩子的关爱。
理解种子在土壤里发芽的过程及条件。
学学生:
1、有关种子的图片或自己的画。
2、各种植物的种子。
教老师:
1、多媒体课件《种子的学生长过程》。
2、有关种子的诗歌。
一、激趣导入。
老师:现在是什么季节?
学生答。
老师:你是怎么感受到的。
学生:自由说。
老师:几阵春风,几场春雨,万物都醒来了,谁还在睡懒觉?快看一看。
学生答。
老师:对呀,就是种子小朋友!
板书课题:5种子,齐读(引导学学生用喜欢的方法记种字字形。认识新偏旁禾木旁)。
老师:你知道哪些植物种子的名字?
学生出示图片或图画作品并说一说。
老师:让我们到课文里看一看他们吧!
二、初读感知。
1、自读课文,不认识的字多读几遍拼音。
2、指名读词语。
春雨/一()春雨春风/一()春风。
阳光/一()阳光。
化成/冰雪化成水珠。
收藏。
3、老师:我最喜欢收藏卡通图片,你喜欢收藏什么?
学生答。
4、老师:冰雪化成水珠去干什么了?指导读句子。
冰雪早化成水珠交给土地妈妈收藏去了。
5、再读课文,要求:不丢字、不加字。
6、个别学生分段读课文。
老师:漫长的冬天过去了,种子们在干什么?
三、细读悟情。
老师:学学生自己读课文,看看种子在干什么。
1、学生汇报,老师:你从哪知道的?(第二段)。
你还知道什么?读一读。
出示句子:
它拧着一个个小鼻子,轻轻地呼唤着:醒醒吧!我的淘气的孩子们。
老师:想想拧是一个怎样的动作?土地妈妈是怎样呼唤的?想想它是怎样拧种子宝宝的?试读这句话。指名读。
导:种子终于醒来了,它有哪些活动呢?
2、自己读第三自然段。
(1)个别学生读第三段,其他学学生做动作。
(2)欣赏课件,(种子学生长过程)一遍看,二遍做动作,三遍背一背。
(3)不看课件背一背。
老师:种子钻出了地面,它看到了怎样的世界,它的心情会怎样?学生读第四自然段,指名读,老师学生合作读。
老师:种子在湿润的空气里快乐的学生长,带着你的感受读读第五自然段。
3、学生自由读第五自然段。
4、回归整体:有语气地朗读全文。
四、延读拓展。
我们的种子也和我们见面了,(出示教老师准备的种子幼苗)(1)认一认它们都是什么种子的幼苗。
(2)说说为什么要种下这些植物的种子?
五、总结。
春天是一个万物复苏的季节,是一个欣欣向荣的季节,到田野里走一走,看一看,你会有意想不到的发现。
六、板书设计:
5种子。
打伸揉揉伸出探。
七、作业:
到公园、野外去寻找种子幼苗。(有条件的学学生可用数码相机拍下来)。
高二语文课教案篇八
1.欣赏歌曲《青花瓷》,同时欣赏青花瓷图片。
这首别致的歌曲,赞美的是——青花瓷。
由英文中“中国”“瓷器”同为一个读音“china”引入:瓷器是咱们祖国的象征之一,而青花瓷又是瓷器里的最美丽的精品。你了解青花瓷吗?(交流课前阅读的相关资料。阅读课后的“学习链接”。)。
2.歌曲里头有一句歌词是“如传世的青花瓷自顾自美丽”,到底这传世的青花瓷为什么这么美丽呢?当我们学习了今天课文《青花》,就明白了。
1.课文主要写了哪些人物?记叙了他们什么事情?
(快速浏览课文后回答。)。
2.出示第五自然段中的“我开始了苦苦寻觅”一句。看看哪些段落写“我”苦苦寻觅的由来。哪些段落写“我”苦苦寻觅的过程。
给课文分段。
3.轻声朗读课文的两个部分,把生字读准。指名读生词。正音,并说说自己理解的词语。
两鬓班白:鬓脸旁边靠近耳朵的头发。头发已经花白了。
锲而不舍;锲,刻;舍,放弃,停止。镂刻不停息,比喻持之以恒、坚持不懈。《荀子·劝学》中讲:“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反义词有:半途而废;一暴十寒;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等。
嬉戏:游戏;玩耍。
瑕疵:微小的缺点。
纷至沓来:纷,众多;沓,重复。接连不断地到来。注意“沓”不要写成“踏”。
迷惘:由于分辨不清而感到不知怎么办。
窥破:窥,从小孔或缝隙里偷偷地看,暗中察看。暗中看出来或觉察明白了。
郑重其事:郑重,严肃认真。对事情采取慎重认真的态度。一点儿也不马虎、不敷衍。
如饥似渴:像饿了想吃饭、渴了想喝水那样。形容非常迫切的情状。
茅塞顿开:茅塞,被茅草塞住;顿,顿时,立刻。原来心里像被茅草塞住一样,现在一下子打开了。比喻突然一下子明白了。也作“顿开茅塞”。
3.齐读课文,说说两部分的主要内容。
第一部分(1——4自然段)默默期盼,父亲要儿子寻找残缺青花。这是故事的前因,写得比较简洁。
第二部分(5——16自然段)苦苦寻觅,儿子终于得到祖传配方。这是故事的结果,写得很详细。
美丽的青花,一代代艺人的骄傲和满怀的心事都凝聚在上边。到底父亲要儿子找到什么东西呢?下节课再一起琢磨!
熟读课文。抄写生词。
听写生词。
回忆课文的条理。
(一)研读“默默期盼”
2.交流。
(1)抓住“独树一帜”体会父亲的“手艺高”。
(2)抓住“完美”设计悬念。(什么是父亲心里的“完美”?)。
(3)找出第三自然段描写父亲动作、外貌、语言等方面的语句,反复品读,体会父亲对儿子寄予厚望,用心良苦。理解我对父亲的行动、神态的不解。
3.齐读第三小节。
(二)研读“苦苦寻觅”
1.默读读5-16自然段,思考并找关键语句写批注:
(1)“我”怎样寻觅“祖传秘方”?主要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2)每次我觉得成功了的时候,心情怎样?父亲是什么表现?
(3)研究父亲不同表现的原因。
2.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地方交流。
(1)理解第五自然段的两个设问句的作用。(承上启下)。
(12——16)自然段为第三层,写“我”自制青花,父亲看到后,“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原来父亲眼中的“完美”,是青花瓷器艺人一代代的“在超越中得到的传承”。
3.齐读第二部分。
4.小结:父亲的默默期盼,经过儿子的苦苦寻觅,终于获得了完美的结局。原来“修复和复制都不是青花的归宿,完美的青花,应该在在超越中得到的传承”
父亲从“不满意——冷眼——笑容”,实际上是表现了他要求儿子去创新瓷艺……。
1.读一读。
我的青花像一尾欢快的游鱼,在清澈的溪流中唱歌。
人间瑰宝——青花瓷。
其瓷——胎骨细腻,晶莹柔润;
其花——清新明丽,幽静雅致;
其釉——光亮洁净,白中泛青;
其色——青翠欲滴,永久不褪。
2.回忆课文内容和思想感情,练习说话并填空。
我赞美独树一帜的人间瑰宝——青花瓷,我更赞美。
高二语文课教案篇九
1、知识目标:
(1)了解文章叙述、议论、抒情与描写有机融合的表现手法。
(2)了解中国人为我国航天事业做出的不懈努力。
(3)学会找关键词关键句子和段落抓有效信息。
2、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爱国心。
1、了解文章叙述、议论、抒情与描写有机融合的表现手法。
2、学会找关键词关键句子和段落抓有效信息。
多媒体教学法、自主学习法、问题探究法、提问法。
(一)导入。
图片提问,神舟飞船的情况(学生自己介绍)。
(二)字词闯关(给加横线的字词注音)。
(三)自读课文,分析课文。
1、结构分析:
主体:(4~26)飞天航程。
结语:(27~30)迎来了飞天梦圆的时刻。
2、怎样理解标题的含义?
可以认为是实指“神舟五号”飞船发射的过程。中国的航天梦经过几代人的努力终于取得了成功,也喻指这一航程。
3、自读课文,整体感知,作者表达的是怎样的情感?
自豪、赞美。
4、本文导语部分有什么特色?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是描述,也是评论。既有对飞船升空的情景精细描绘,又有对这壮举的评论。生动感人,有情感。
5、中国实现飞天梦的历程中,有哪几个关键性的事件?
(1)1958年,毛泽东发出“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的指示。
(2)1960年中国第一枚火箭成功发射。
(3)1970年中国成功地将自己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送上天空。
(4)1992年,中共中央作出实施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战略决策。
(5)长征系列火箭发射久经考验。
(6)“神舟”系列飞船的成功发射。
6、中国人飞天航程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1)首先要有可靠性高,大推力的运载火箭。
(2)安全返回技术。
(3)研究出具有良好的生命保障系统为太空中的航天员提供安全舒适的工作环境。
(四)理文章线索。
文章用倒叙手法写出了“神舟”五号载人航天飞船发射成功,然后按照是时间的顺序回顾了中国飞向太空的历程,最后落笔到“神舟”五号的研制、发射上,首尾照应,重点突出。
(五)写作特点。
1、以倒叙为主要叙事结构。以时间为顺序,脉络清晰,首尾呼应,这是本文写法上最显著的特点。
2、语言凝练,具体生动。
(六)作业布置。
编写中国航天大事纪(世界航天大事纪做参考)。
高二语文课教案篇十
1、了解课文内容,体会个人与集体的关系。
2、了解标点符号的用法,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
3、认识14个生字和1个部首,会写8个生字。
4、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把握角色感情。
教学重点:多种方法识记汉字,了解标点符号的用法。
教学准备:实物投影、生字卡片、幻灯片。
教学课时:三节。
教学内容:初步了解课文,认识一二类生字。
1、老师出示标点符号认读。
2、揭示课题,板书课题。
3、朗读课题,提出思考问题。
(一)老师的课文:这篇课文写的什么内容?
(二)学生简略回答问题,相互补充。
要求:
1、遇到不认识的字,自己想方设法解决。
2、一边读一遍画出二类生字。
1、认读二类生字。
2、分析一类生字:
考:上下考试考场考卷中考高考。
略:左右简略省略号忽略(字音)。
拄:左右形声字形近字:柱住注驻。
与手有关拄拐棍。
重:翘舍音多音字重要重视轻重。
弓:象形字弓箭拉弓弹弓。
引:左右引路指引引导。
芝:翘舍音,上下芝麻灵芝。
章;上中下文章章法规章章节。
1、指名读课文:读准字音。
2、自读课文:画出自然段。
教学内容:朗读、感悟课文。
教学过程:
1、认读生字卡片。
2、组词扩词,说话。
1、指名朗读课文:想象都哪些标点符号进行争吵?
2、第1段:说说感叹号、小问号、小顿号长得什么样?
3、第2、3、4、5、6段:都谁发了言,怎样说的?
4、第7段:你知道他们为什么争吵吗?谁发表了意见?
1、分角色朗读。
2、小组编课本剧。
标点符号听了书的意见后,他们会怎样做。
作业:将课文内容将给爸爸妈妈听。
教学内容:活动与练习。
教学过程:
认读生字。
分角色读课文。
文章反驳美妙蹦跳。
不可开交断断续续。
1、在书中找找有哪些标点符号?都长得什么样?叫什么?
2、不认识,想办法。
3、说说你与标点符号的故事。
观书有感。
[宋]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诗意:半亩地大的水塘宛如一面镜子,天上的亮光和云彩的影子都清晰地照入镜子中。如果要问它为什么能够这样清亮,这是因为源头有清新流动的水不断流入的缘故。)。
五、作业:预习下一课。
板书设计:
感叹号感情强烈。
小问号引起思考。
标点符号的争吵小逗号把句子断开。
省略号语句深奥。
句号最后总结。
高二语文课教案篇十一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7个生字词,两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步了解足球运动的起源及发展概况,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教育学生从小热爱运动。
1、学会本课的生字,并能正确、美观地书写。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并能正确、美观地书写生字。同时认识2个偏旁部首。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世课文插图2)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
对,今天,我们就来听听足球的自我介绍。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读课文
1、借助拼音自读课文。
2、要求:边读边画小节号、生字词,把生字字音读准。
3、再读课文,要求:字字读准,句句读通。
4、检查自学效果
出示生字词
(1)自己读读词语,哪些生字的字音值得注意?
(2)正音:庆、功、皇、门、祝。
(3)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4)把生字词带入到课文中,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5、出示:我出生在/很久很久以前的中国,那个时候/只有皇帝过生日/才用我来庆祝。
(1)谁能来读读这个句子?你是怎样停顿的?
(2)指导读句子
6、文中还有长句,用老师的方法来读读。
7、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师生共议。
8、齐读课文。
三、教学生字
1、出示生字卡片,复习巩固生字读音。
2、教学示字旁、巾字底
3、自学课后笔顺表,并描红。
4、反馈:检查运、带的笔顺。
5、指导写字:纪、带。
6、老师范写生字,学生描红、临写。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学习课文,初步了解足球运动的起源及发展概况,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抽读生字卡片。
2、给纪、祝扩词。
二、新授
1、自读第一自然段。
(1)读换后,你知道了什么?
(2)年纪一大把喽是什么意思?
(3)齐声有感情朗读课文。
2、自读第二自然段。
(1)为什么足球的年纪一大把呢?
(2)谁通过查资料知道:足球最早出现在什么时候?
(3)足球那么风行全世界,原来可是我国的.祖先发明的,你想说什么?
有感情朗读课文。
3、指名朗读第三自然段。
(1)课文告诉了我们什么?
(2)你能感受到足球是最流行的运动吗?说说看。
(3)为什么足球能给人们带来欢乐呢?
(多媒体显示:20xx年10月7日,我国男足冲出亚洲,走向世界,举国欢腾的场面。)
4、让我们带着这种感情读读课文。
四、总结课文
1、指名读得最好的几个同学读课文。
2、你能做个足球向别人介绍自己吗?
同桌互相介绍。
3、指名介绍,评析。
板书设计:历史长
17、我叫足球
给别人带来欢乐
教学后记:1、有部分学生还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通过学习本课,懂得了足球的意义所在。了解更多的有关足球的知识。
高二语文课教案篇十二
1、合从缔交(“从”通“纵”)。
2、制其弊(“弊”通“敝”,困乏,疲惫)。
3、陈利兵而谁何(“何”通“呵”,呵问)。
4、倔起阡陌之中(“倔”通“崛”)。
5、赢粮而景从(“景”通“影”,像影子一样)。
6、百有余年(“有”通“又”)。
7、外连衡而斗诸侯(“衡”通“横”)。
8、始皇既没(“没”通“殁”,死)。
【词类活用】。
a.名词作状语。
1、天下云集响应(像云一样)(像回声一样)。
2、赢粮而景从(像影子一样)。
3、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像用席子)(像用包布)(像用口袋)。
4、内立法度(对内)。
5.外连衡而斗诸侯(对外)。
6、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向南)(向西)(向东)(向北)。
b.名词作动词。
1、过秦论(指出过失)。
2、瓮牖绳枢(用破瓮作,用草绳系)。
3、执敲扑而鞭笞天下(用鞭子打,用竹杖打)。
4、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称帝称王)。
5、履而制六合(登上)。
6、序八州而朝同列(引,招致)。
c.动词作名词。
1、追亡逐北(逃亡的敌兵,败北的敌兵)。
d.形容词作动词。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变小变弱)。
e.形容词作名词。
1、自以为关中之固(险固的地方)。
2、因利乘便(有利的形势)。
f.使动用法。
1、却匈奴七百余里使……退却。
2、约从离衡使动用法使……离散。
3、序八州而朝同列使……朝拜。
4、外连横而斗诸侯使……争斗。
5、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使……灭亡。
6、会盟而谋弱秦使……弱。
7、以弱天下之民使……弱。
8、以愚黔首使……愚蠢。
高二语文课教案篇十三
这两则故事均选自《庄子・秋水》,讲的都是庄子与惠子的故事。《惠子相梁》表现了庄子和惠子截然不同的生活志趣。故事富有趣味性,情节发展出人意料,人物形象对比鲜明,比喻巧妙贴切。《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表现了两人可以相与游玩、辩论的朋友关系。它虽然由庄子和惠子的辩论组成,但轻松、闲适,让人感受到日常生活中的诗意并为之感染。
教学本文,目的不在于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庄子》一书的思想,把握其艺术特征,而在于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增加他们对传统文化经典的了解。教学中,应引导学生欣赏《惠子相梁》的趣味性,把握比喻的深意;感受“游濠梁”所反映的庄子生活的诗意,了解庄子的志趣。
1.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丰富文言知识。
2.了解《庄子》及庄子生平、思想。
1.欣赏《惠子相梁》的趣味性,把握比喻的深意。
2.感受“游濠梁”中反映的庄子生活的诗意,了解庄子的志趣。
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增加他们对传统文化经典的了解,提高文化品位。
1.理解“惠子相梁”中的比喻,把握故事的主旨。
2.感知惠子和庄子思想、性格、气质上的差异,理解庄子的志趣。
1.理解两则故事的寓意。
2.引导学生鉴赏庄子寓言的艺术特点。
1.比较法2.延伸拓展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
[课时安排]:1课时
资料助读;自读课文,疏通文句,把握文意,过好语言关;引读提高,理解两则故事的寓意,过好寓言关;感知惠子、庄子的不同表现,过好思想关;美点寻踪,欣赏两则故事;延伸拓展,了解庄子散文的艺术特色。
先秦诸子散文,虽然主要是政论文,但也是文学艺苑中的奇葩异蕾。《沦语》平实质朴,富含哲理;《孟子》文笔雄健,铿锵有力;《荀子》行文气魄雄浑;《老子》清远深邃;《墨子》质朴;《庄子》恣肆。今天,我们一同欣赏《庄子》散文中的片断。
庄子(约公元的369~公元前286),名周,战国时宋国蒙人,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庄子生活在一个社会矛盾极其尖锐的时代,做过漆园吏。他不满现实,不与统治阶级合作,据传楚王曾以千金相邀为相,被其拒绝。庄子对后人的影响主要是《庄子》一书。
《庄子》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其文汪洋恣肆,想象丰富。气势壮阔。《庄子》共33篇,分内篇、外篇、杂篇。内篇7篇为庄子所作,外篇15篇和杂篇11篇一般认为是其门人和后学者的伪作。庄子的想象力极为丰富,语言运用自如,灵活多变,能把一些微妙难言的哲理说得引人入胜。鲁迅先生称赞“其文则汪洋辟阉,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汉文学史纲》)。郭沫若也评价说:“以思想家而兼文章家的人,在中国古代哲人中,实在是绝无仅有。”(《庄子与鲁迅》)因而他的作品被人称之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
1.学生白读课文,借助课文注释和工具书翻译。
2.多媒体显示课文参考译文。要求学生与自己的译文对照,找出错误的地方,并思考译错的原因。
1.惠子相梁
惠施做了梁国的国相,庄子去看望他。有人告诉惠施说:“庄子到梁国来,想取代你做宰相。”于是惠施非常害怕,在国都搜捕三天三夜。庄子前去见他。说:“南方有一种鸟,它的名字叫鸩鹑,你知道吗?鸩鹑从南海起飞飞到北海去,不是梧桐树不栖息,不是竹子的果实不吃,不是甜美如醴的泉水不喝。在此时猫头鹰拾到一只腐臭的老鼠,鸩鹑鸟从它面前飞过,猫头鹰仰头看着鸩鹑,发出‘吓’的怒斥声。现在你也想用你的梁国来‘吓’我吧?”
2.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
庄子与惠施在濠水的桥上游玩。庄子说:“白鱼在河水中游得多么悠闲自得,这是鱼的快乐啊。”惠施说:“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呢?”庄子说:“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呢?”惠施说:“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是可以肯定的!”庄子说:“请从我们最初的话题说起。你说‘你哪儿知道鱼快乐’的话,说明你已经知道我知道鱼快乐而在问我。我是在濠水的桥上知道的。”
3.教师归纳总结重要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
(1)惠子相梁 (2)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3)非梧桐不止 (4)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5)于是鸱得腐鼠 (6)鱼出游从容 (7)是鱼之乐也
学生明确:(1)相:名词用作动词。做宰相。 (2)同:国都、京城。(3)止:栖息。 (4)安:疑问代词,怎么。 (5)于是:在这时,与现代汉语中表意不同。 (6)从容:安闲自由;现在多指“在危险面前冷静不慌忙” (7)是:这。
1.理解两则故事的寓意,过好寓言关。
提问:(1)庄子讲鹌鸨故事的用意是什么?
(2)庄子坚持认为“出游从容”的鱼儿很快乐,表现了他怎样的心境?
学生思考,明确:(1)鹌鸨的故事里,鹎鸨比喻志向高洁之士。鸱比喻醉心利禄猜忌君子的小人。庄子将自己比作鹌鸨,将惠子比作鸱,把功名利禄比作腐鼠,既表明了自己的立场和志趣,又极其辛辣地讥讽了惠子。庄子没有直言痛斥惠子。而用讲故事的方式绕着弯子骂人,收到既尖锐痛快又余味不尽的效果。
(2)庄子认为鱼“乐”,其实是他愉悦心境的投射与外化。
教师引申:《庄子・秋水》中还有这样的故事:楚王打算让庄子做国相。派人去请他。庄子却借乌龟的故事表示。他宁愿在荒泽草野间过自由自在的生活。《庄子》从不干巴巴说教,而是通过一个个生动形象、幽默机智的寓言故事说理,把哲理和诗情艺术地交融在一起。
2.比较庄子与惠子思想、性格、气质等方面的差异,理解庄子的人生态度,突破思想关。
学生讨论明确:《惠子相梁》中,惠子利欲熏心,薄情寡义,以自己的心思猜度庄子,却不知庄子清高自守,视爵禄如“腐鼠”,避之惟恐不及。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中,惠子好辩,重分析。对于事物有一种寻根究底的认知态度,重在知识的探讨。庄子智辩,重观赏,对于外界的认识,带有欣赏的态度,将主观的情意发挥到外物上而产生移情同感的作用。如果说惠子带有逻辑家的个性,那么庄子则具有艺术家的风貌。
教师总结:庄子心境旷达,视荣华富贵如敝屣,他有着高雅的生活情趣。《秋水》一文所宣扬的是庄子一贯的'思想,即人的生死、寿夭、祸福、穷通、贵贱、贫富、得失、成败等等都是完全相对的东西,并且是人力所不能左右的,应一切顺其自然。庄子鄙视功名富贵,追求快乐自由便是这种思想支配下的心灵选择。
引申:庄子思想虽有消极虚无的一面,但其根本目标却在于要使人的生活和精神达到一种不为外物所束缚、所统治的绝对自由独立的境界。多少年来,庄子思想曾给乱世中饱经沧桑的心灵以莫大的安慰,即使在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也有它独特的作用。
教师分发文字资料,资料内容如下:
(一)
逍遥游(节选)
北冥有鱼,其名曰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 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二)
秋水(节选)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矣渚崖之间,不辨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阅读上面两个片断,体味《庄子》散文的艺术特色。
学生思考,明确:《逍遥游》意象雄奇,想象神奇,文风恣肆。
《秋水》文采斐然,百川灌河的浩淼,“两淡渚崖之间不辩牛马”的声势,河伯“欣然自喜”的天真得意,皆历历如在眼前。
教师总结:从我们了解的《庄子》散文的四个片断来看,《庄子》散文善于通过寓言故事说理,想象神奇,语言灵动而有气势,幽默、诙谐,是诸子散文中的精品。
这两则故事集中表现了庄子的思想和《庄子》散文的寓言特色,形象生动,耐人寻味,如甘醴似琼浆,让人百品不厌。希望大家课后阅读《庄子・秋水》,全面了解庄子,包括他的人生观、政治观、社会观,探究庄子与孔孟的区别。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谈淡你的理解。
庄子送葬,经过惠子的坟墓,回头对跟随他的人说:“楚国郢人捏白垩土,鼻尖上溅到一滴如蝇翼般大的污泥,他请匠石替他削掉。匠石挥动斧头,呼呼作响,随手劈下去,把那小滴的泥点完全削除,而鼻子没有受到丝毫损伤,郢人站着面不改色。宋元君听说这件事,把匠石找来说:‘替我试试看。’匠石说:‘我以前能削,但是我的对手早已经死了!’自从先生去世。我没有对手了,我没有谈论的对象了!”(《徐无鬼》)
提示:惠子死后,庄子再也找不到可以对谈的人了。在这短短的寓言中,流露出纯厚真挚之情。能设出这个妙趣的寓言,来譬喻他和死者的友谊,如此神来之笔。非庄子莫能为之。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高二语文课教案篇十四
宝玉命袭人、晴雯等丫头们仔仔细细地将房内查找了一遍,可还是不见玉坠的踪影。湘云笑宝玉骗她,宝玉急了,又命丫头们找了一遍,可仍旧没有找到那个玉坠。晴雯细想了一回,她记得宝玉把玉坠放在梳妆台上的,可此时梳妆台上的确没有玉坠。宝玉便问今日可曾有嬷嬷进房来,秋纹道宝玉的乳母来过。宝玉平日里最讨厌他这个乳母。他这个乳母仗着自己奶过宝玉便眼往天上瞧,根本不顾宝玉房里丫头们的感受,来到宝玉房内,见到什么喜欢就拿什么,那日还将宝玉特意留给袭人的奶茶吃了。宝玉恨这个乳母,早就想赶她走,可多次被袭人劝住。
宝玉听说他的乳母来过,便认定是他的乳母拿了玉坠,急命小厮们去拿她。很快,宝玉的乳母来了,哭着赌咒她没有拿玉坠。宝玉不信,还要搜她的房子。那乳母担心平素里拿的东西会被发现,死活不肯让宝玉搜她的房子,硬是要到贾母处评理。宝玉便要随她去,却被袭人劝下。袭人说小小的玉坠不值得惊动贾母,又命小丫头们再去找一遍。
这边宝玉的乳母哭着闹着要寻死,小丫头们拦住了。宝玉命小丫头们散去,随他乳母去死。因为宝玉认为他的乳母太可恶了,比起他房内的丫头们真是天壤之别。宝玉寻思:“女人怎么一经嫁了人,沾了男人的气息就变得如此浊臭……”
正当宝玉寻思时,四儿跑来说那玉坠找到了。原来那玉坠夹在了梳妆镜后边的缝里。宝玉的乳母见玉坠找到了,便愈发地要去贾母处闹。宝玉见错怪了她,也一时感到羞涩,便上去赔不是。袭人又给了乳母一串钱,让她打点酒,压压惊,这才打发走了乳母。
湘云这时在一旁笑个不停,说宝玉太武断了,不喜欢他的乳母就怀疑她是个贼,定要告诉老祖宗,治治宝玉。宝玉忙劝她不可这样,又甜言蜜语了一番,湘云才答应不去告状,还笑道:“谁偷了宝玉的玉坠,原来是那镜后的缝贼。”众人都笑得不得了,不在话下。
高二语文课教案篇十五
文本解读:
1、吃透教材。教材是解读文本的“本”,任何解读都要以教材为本,忠实于教材。
2、超越教材。即教材“二次开发”。主要是指教师依据课程标准对既定的教材内容进行适度增删、调整和加工,从而使之更好地适应具体的教育教学情景和学生的学习需求。
在文本解读基础上,形成教学思路,确立教学设计,并最终形成教案(教案可以是纸质稿也可以是电子稿、教学后记可以发表在自己的教育博客)。
要求:备有效课、备优质课。鼓励年级“集体备课,资源共享,个人加减,课后反思”的备课模式。
课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是提升教师教研能力的实验室。本学期我们将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艺术性作为我们语文组教师课堂追求的理想课堂目标。教研组的汇报课、观摩课、推门课都尽可能朝这个目标努力。全体教师还要努力加强教学基本功训练。(诵读能力、课堂教学语言、课堂应答语、板书、现代化教学辅助手段的`运用、调控课堂能力)。
1、日记。
2、读书笔记。
3、大作文。
1、用笔:同一次作业用笔颜色统一,同一种类作业尽可能用笔颜色统一。
2、书写:端正、规范、工整。
3、更正:老师标示的错字词要及时更正,一个错字或词语写两遍。
4、家长签字:习字册、练习册、试卷交家长签名。
1、日记:时间、天气、内容。手抄报大假期、黄金周布置(主题明确、布局合理,内容充实、图文并茂、有家长评语、有班级、有主编姓名。四年级以上a3纸,四年级以下a4纸)。
2、读书笔记:书名、作者、好词摘抄、好句摘抄、好段摘抄、感想。(可灵活掌握)。
3、大作文:每学期大作文次数不少于教材单元数,三年级以上为必做作业。
5、背诵:凡是要求背诵的课文,要求学生一定要过关。过关要签名(家长、老师或班干)。
6、课堂练习:教师要精心设计课堂练习,“,
1、本学期在段考前后举行作业标兵评选活动,具体通知定。
2、作业不及时交的同学,第二天要利用时间及时补做。作业态度不端正的同学,作业要求重做。
1、教师要及时批改学生作业。对学生错误要明确标示。杜绝作业批改知识性错误。
2、要求细批细改。对的划勾,错误的划点,杜绝大勾大叉。
3、作业批改标准程式:正误标识、等级、日期、批语(批语有针对性,要求人性化)单元教学结束后都要组织一次测试,测试具体时间由教师安排,测试必须全批全改,并做好分数登记。测试卷要求家长签名。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做好学生个别辅导,做好培优补差工作。
为全班上交。备检作业为日记、读书笔记。检查形式为教师互检;两次(段考前、段考后各一次,每班按通知上交,教研组检查);优秀作业评选(段考后,具体由通知定)。
4、教案检查主要形式为抽查和优秀教案的交流学习。12周、18周教师将自己的一篇优秀教案交教研组装订成册以供交流。
高二语文课教案篇十六
本教学设计注重学生读的实践,用丰富多彩的方式,巧妙地引导学生品读、赏读课文,让学生在读中理解,在读中体验,在读中感悟。另外,在本教学设计中,围绕“亲情”这个主题,通过扩展性阅读,在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的同时,让学生加深对“亲情”的感悟和理解,从而进一步拓宽语文学习的渠道,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喜欢礼物吗?从小到大,你都收到过哪些礼物,是谁送给你的呢?(学生畅谈)。
2.这些礼物,寄托着亲人的关爱和期盼,它们将陪伴着你度过快乐的童年。我们的学习小伙伴冬冬也和你们一样,收到过很多亲人的礼物。她把自己的感受写成了一首小诗,题目就是《礼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板书课题)。
(由学生的实际生活引入,激发学生阅读课文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遇到困难的地方多读几遍。
2.读给同桌听一听,让同桌指出自己的不足,并根据同桌的评价再读课文。
3.把自己读得最满意的地方读给全班同学听听。
(教师相机指导学生认读生字新词,并理解有关词语的意思。)。
4.再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课文短小浅显,易于朗读,易于理解,因此,课堂上不需要做过多的讲解,而应放手让孩子们朗读。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既强化了对课文内容的感知,又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三、品读课文,理解内容。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生自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诗歌描写的画面。
(2)分小组朗读,并派代表在班上读。
(3)班级赛读,评选班级“朗读能手”。
2.质疑、讨论:
(1)“小小的礼物,寄托着亲人的关爱和期盼”,亲人期盼什么?
(引导学生抓住每节诗的内容展开讨论,教师相机指导,让学生领会每件礼物寄托着家人的关爱和期盼,也知道“我”从每一件礼物中所领悟到的生命的灵动,时间的宝贵,自然的秀美,知识的广博,世界的精彩。)。
(引导学生明白,春天是充满希望的季节,播种希望,才能有所收获。亲人送给“我”的礼物中包含着亲人对“我”的期望和深切的教诲,它们就像“春雨绵绵”无声地滋润着“我”的心田,引领着我一步步成长。)。
3.鼓励学生把自己喜欢的部分背下来,评选“背诵能手”。
4.回忆一下亲人们平日里对你的关爱,仿照课文前四自然段说一段话,把你的感受用诗歌表达出来。
(自己练说,小组内说,指名说,教师相机指导。)。
(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质疑、释疑,掌握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能力。另外,把思想教育融于语言文字训练之中,含而不露,使学生在读、思、说的教学活动中受到情的激发、智的启迪、美的熏陶。)。
四、扩展阅读,培养能力。
亲人的关爱让我们感到无比的温暖和幸福,那我们如何回报亲人的爱呢?读一读下面这篇《树的故事》,把你的感受跟大家说一说。
小组讨论:
(1)你们能为爸爸妈妈做些什么?
(2)如果你要送给亲人们一件礼物,你会送什么?
树的故事。
很久以前,有一棵大大的苹果树。一个小男孩每天都喜欢来这儿玩。他爬到苹果树上吃苹果,躲在树阴里打个盹儿……他爱那棵树,那棵树也爱跟他玩。
时光流逝,小男孩渐渐长大了,不再来树下玩了。
一天,男孩回到树旁,一脸忧伤。树说:“和我一起玩吧!”男孩回答:“我已经不是小孩子了,我不再爬树了。我想要玩具,我想有钱来买玩具。”树说:“抱歉,我没有钱……但是你可以摘下我的苹果拿去卖,这样你就有钱了。”男孩手舞足蹈,把苹果摘了个精光,开心地离去了。
男孩摘了苹果离开后,就再也没有回来。树很难过。
一天,男孩回来了,树喜出望外。树说:“和我一起玩吧!”“我没有时间玩。我要做工养家,我要盖房子来住。你能帮我吗?”“抱歉,我没有房子,但是你可以砍下我的树枝来盖房子。”男孩把树枝砍了个精光,开心地离去了。
树心满意足地看着男孩的背影,然而,从那以后,男孩再也没有回来。树再次寂寞和难过。
一个盛夏,男孩回来了,树雀跃万分。树说:“和我一起玩吧!”“我很伤心,我越来越老了,我想去划船,让自己悠闲一下。你能给我一条船吗?”“用我的树干去造一条船吧。你可以开开心心地想划多远就划多远。”男孩锯下树干,造了一条船。他划船而去,很久没有再露面。
终于,多年以后,男孩又回来了。
树说:“抱歉,我的孩子,可惜我现在什么也没法给你了。没有苹果给你吃……”男孩回答道:“我也没有牙去咬了。”
“没有树枝给你爬……”
“我老得再也爬不动了。”
“我实在什么都给不了你了……我惟一留下的就是我的枯老的根了。”树流着泪说。
“我实在再也没有什么需要了,只是有个地方歇一下就好了。经过了这些年,我太累了。”男孩回答道。
“好吧,老树根是歇脚的最好地方了。来吧,坐在我身上歇歇吧。”
男孩坐了下来,树开心得热泪盈眶……。
这是我们每个人的故事。树就是我们的父母。
当我们年幼时,我们喜欢跟妈妈和爸爸玩……当我们长大后,我们离开他们……只在当我们有求于他们或遇到麻烦的时候,我们才回家。无论如何,父母总是一如既往,有求必应,想方设法让我们开心。
(拓宽学生阅读视野,扩大学生的阅读量,提高学生阅读的能力。)。
五、作业超市,自主选择。
任选以下两项作业内容,独立完成。
1.摘抄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2.读一读,背一背诗歌。
3.参照课文前四自然段写一段话。
4.写一写你读了《树的故事》后的感受。
高二语文课教案篇十七
2、会用库仑定律进行有关的计算;
3、知道库仑扭称的原理。
2、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观察现象、分析结果及结合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研究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对点电荷的研究,让学生感受物理学研究中建立理想模型的重要意义;
2、通过静电力和万有引力的类比,让学生体会到自然规律有其统一性和多样性。
1、建立库仑定律的过程;
2、库仑定律的应用。
库仑定律的实验验证过程。
实验探究法、交流讨论法。
引入新课同学们,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这让我们对电荷间作用力的方向有了一定的认识。我们把电荷间的作用力叫做静电力,那么静电力的大小满足什么规律呢?让我们一起进入本章第二节《库仑定律》的学习。
活动一:思考与猜想。
同学们,电荷间的作用力是通过带电体间的相互作用来表现的,
因此,我们应该研究带电体间的相互作用。可是,生活中带电体的大小和形状是多种多样的,这就给我们寻找静电力的规律带来了麻烦。
早在300多年以前,伟大的牛顿在研究万有引力的同时,就曾对带电纸片的运动进行研究,可是由于带电纸片太不规则,牛顿对静电力的研究并未成功。
(问题1)大家对研究对象的选择有什么好的建议吗?
在静电学的研究中,我们经常使用的带电体是球体。
(问题2)带电体间的作用力(静电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请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大胆猜想。
定性探究电荷间的作用力与影响因素的关系。
实验表明:电荷间的作用力f随电荷量q的增大而增大;随距离r的增大而减小。
(提示)我们的研究到这里是否可以结束了?为什么?
这只是定性研究,应该进一步深入得到更准确的定量关系。
(问题3)静电力f与r,q之间可能存在什么样的定量关系?
你觉得哪种可能更大?为什么?(引导学生与万有引力类比)。
活动二:设计与验证。
实验方法。
(问题4)研究f与r、q的定量关系应该采用什么方法?
控制变量法——(1)保持q不变,验证f与r2的反比关系;
(2)保持r不变,验证f与q的正比关系。
实验可行性讨论、
困难一:f的测量(在这里f是一个很小的力,不能用弹簧测力计直接测量,你有什么办法可以实现对f大小的间接测量吗?)。
困难二:q的测量(我们现在并不知道准确测定带电小球所带的电量的方法,要研究f与q的定量关系,你有什么好的想法吗?)。
(思维启发)有这样一个事实:两个相同的金属小球,一个带电、一个不带电,互相接触后,它们对相隔同样距离的第三个带电小球的作用力相等。
——这说明了什么?(说明球接触后等分了电荷)。
(追问)现在,你有什么想法了吗?
实验具体操作定量验证。
实验结论:两个点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力,与它们的电荷量的乘积成正比,与它们距离的二次方成反比。
得出库仑定律同学们,我们一起用了大约20分钟得到的这个结论,其实在物理学发展史上,数位伟大的科学家用了近30年的时间得到的并以法国物理学家库仑的名字来命名的库仑定律。
读过牛顿著作的人都可能推想到:凡是表现这种特性的相互作用都应服从平方反比定律。这似乎用类比推理的方法就可以得到电荷间作用力的规律。正是这样的类比,让电磁学少走了许多弯路,形成了严密的定量规律。马克·吐温曾说“科学真是迷人,根据零星的事实,增添一点猜想,竟能赢得那么多的收获!”。科学家以广博的知识和深刻的洞察力为基础进行的猜想,才是最具有创造力的思维活动。
然而,英国物理史学家丹皮尔也说“自然如不能被目证那就不能被征服!”
1785年库仑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用自己设计的扭称精确验证得到了库仑定律。(库仑扭称实验的介绍:这个实验的设计相当巧妙。把微小力放大为力矩,将直接测量转换为间接测量,从而得到静电力的作用规律——库仑定律。)。
1.内容:真空中两个静止点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与它们的电荷量的乘积成正比,与它们的距离的二次方成反比,作用力的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
2.数学表达式:
(说明),叫做静电力常量。
3.适用条件:(1)真空中(一般情况下,在空气中也近似适用);
(2)静止的;(3)点电荷。
(强调)库仑定律的公式与万有引力的公式在形式上尽管很相似,但仍是性质不同的两种力。我们来看下面的题目:
例题1:(通过定量计算,让学生明确对于微观带电粒子,因为静电力远远大于万有引力,所以我们往往忽略万有引力。)。
(过渡)两个点电荷的静电力我们会求解了,可如果存在三个电荷呢?
(承前启后)两个点电荷之间的作用力不因第三个点电荷的存在而有所改变。因此,多个点电荷对同一个点电荷的作用力等于各点电荷单独对这个点电荷的作用力的矢量和。
例题2:(多个点电荷对同一点电荷作用力的叠加问题。一方面巩固库仑定律,另一方面,也为下一节电场强度的叠加做铺垫。)。
(拓展说明)库仑定律是电磁学的基本定律之一。虽然给出的是点电荷间的静电力,但是任何一个带电体都可以看成是由许多点电荷组成的.。所以,如果知道了带电体的电荷分布,就可以根据库仑定律和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出带电体间静电力的大小和方向了。而这正是库仑定律的普遍意义。
本堂小结(略)。
1、课本第8页的“科学漫步”栏目,介绍的是静电力的应用。你还能了解更多的应用吗?
2、万有引力与库仑定律有相似的数学表达式,这似乎在预示着自然界的和谐统一。课后请同学查阅资料,了解自然界中的“四种基本相互作用”及统一场理论。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28986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