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是对自己所做事情的一个交代,也是对自己的一个检视。写总结时,我们要用简练明了的语言,使读者能够轻松理解和接受。阅读总结范文可以扩大我们的思维视野,为我们的写作带来新的灵感和想法。
创客教育教学设计篇一
1、发现生活中常见事物的相同排列规律,尝试用不同的材料与方式表现同一种模式(abab)。
2、体验数学活动的趣味性,发展迁移性思维。
【重点与难点】尝试用不同的材料与方式表现同一种模式(abab)
1、生活中模式照片:太阳钟、椅子、 护栏;
2、生活中的材料:剪刀、雪花片、固体胶、塑料桶、笔、彩纸等。
出示照片,看照片发现排列规律。
小结:是按两个一组、一个一个间隔排列的。
(一)寻找生活中材料进行排序。
1、讲解规则:
2、幼儿操作
3、分享交流:
关键提问:你选择了什么材料?是怎么排的?
小结:材料不同,但排列的方式都是相同的,都是按两个一组、一个一个间隔排列的。虽然我们只用了一种材料,但只要改变材料摆放的位置,也可以来表示间隔排列的规律。
(二)利用身体进行模式表征
要求:用我们的身体来表示两个一组、一个一个间隔排列的规律。
小结:原来,用材料和我们身体的各部分都能表示两个一组、一个一个间隔排列的规律。同一模式可以用不同的方式来表示。
寻找故事中一一间隔的模式
关键提问:故事里有没有两个一组、一个一个间隔排列的事情?
附故事:
山姆在家里玩排一排的游戏。他把所有玩具都倒在地上,一个一个排上去。妈妈叫:“山姆,吃饭了。”山姆说:“再等一分钟。”山姆接着排玩具,玩具排到了卧室门口。玩具排完了,山姆找到了书柜上的许多书,接着一本一本排上去。“山姆,吃饭了。”“再等一分钟。”山姆接着排书,书也排完了,山姆找到了小汽车,接着一辆一辆排上去,小汽车排到了客厅。“山姆,吃饭了。”山姆还想排:“再等一分钟。”小汽车排到了浴室的门口不够了,山姆找到了洗澡的玩具,接着排上去。“山姆,吃饭了。”“再等一分钟。”洗澡的玩具不够了,山姆找到了鞋子,接着排上去。“山姆,吃饭了。”“再等一分钟。”山姆还在排,离门口只有很小一段距离了。“山姆,吃饭了。”“再等一分钟。”山姆实在找不到可以排的东西了,他躺了下来,头正好碰到了门口。“山姆,吃饭了。”“再等一分钟。”妈妈跑出来一看,“哇!山姆,你真了不起!”山姆高兴地说:“妈妈,你看我把玩具都排好了!”
创客教育教学设计篇二
认识平面图形(综合实践课)。
任教班级:启智四班(一年级)。
教学内容:复习巩固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
课型综合实践课。
1、知识目标:在操作活动中使学生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能根据他们的特征从具体的情景中识别这些图形,感受这四种平面图形在生活中的普遍存在。
2、能力目标:通过观察、实物辨别、操作、游戏等活动培养学生初步观察、想象和语言表达的能力、动手操作能力。
3、情感目标:使学生感到数学课堂是有趣的,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激发学生参与数学课堂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难点:四种平面图形的区分及特征辨别。
1、通过看、找、认、画、拼等手段,增强感性认识。
2、通过创设现实情景,使学生在实践操作活动中体验学习。借助多媒体课件的动画演示,引导学生观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加深对这些图形的认识。
3、课前稳定情绪,多利用奖励措施吸引学生注意力,尽量将课件演示内容活动情境化(用操作活动来帮助理解课件内容)。
课件演示法、情境创设法、游戏法、代币法(奖励刺激)。
多媒体课件、立体图形实物若干、图形纸制品若干、学具(数数棒)、奖励用品若干。
活动一:变魔术。
在讲桌上一字排开四种物体共4个,用纸盒围在讲桌上,用盖印章的方法,在纸上用物体变出平面图形,展示给学生。
师:谁知道怎么变出来的?谁想来印?
一名学生上来变魔术,出示印好的图形,下面学生猜由什么物体印的,初步巩固三角形,正方形,圆形,长方形(也可分组让所有学生都参与动手的过程)。
师:老师想知道,同学们还记得这些图形的名字吗?让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吧!
(设计意图:此活动利用学生的好奇心设计了一个由立体图形变出平面图形的魔术,导入新课,意在激发学生兴趣和参与热情。)。
活动二:记记画画。
教师出示纸制图形、实物,结合课件演示,让学生通过感观回顾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圆形的名称既特征,识记图形特征的同时带学生一起说话练习,并带学生书空,画一画每个图形。
活动三:折、剪,图形互变。
教师演示课件,结合纸制图形,让学生来辨认图形,同时也变化形式,轮流让学生辩认,加强学生辨别四种图形的能力。
(变化形式:用课件演示,将正方形对角剪开和水平线剪开后,让学生辨认剪开后的图形,同时也可实物操作让学生辨认。)。
活动四:找朋友。
准备:教师边讲边用课件演示,并且先示范一次,让学生清楚活动操作程序后开始。
1、分发给学生图形纸片,让学生找到黑板上相对应的图形并粘贴上去。轮流让学生找朋友。
2、事先在墙上张贴好几种图形,并空缺一些,空出的部分让学生从盒子里的各个图形中挑出相对应的补到墙上!
(设计目的:此活动在培养学生观察和动手能力的同时,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平面图形的特征,巩固提高学生对四种图形的辨认能力。)。
活动五:摆图形。
1、用小棒摆出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
课件先演示一遍摆法,教师再在黑板上用贴的形式示范一次,接着让学生用小棒自己尝试,也可让学生上讲台摆,其它同学在桌子上摆,教师进行个别辅导。
2、用图形摆成小人用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摆放成一个小人。
(说明:此活动对启智学生而言,难度较大,课堂上一时学不会,视课堂情况灵活处理。如果课堂完成困难,可另做练习课,或者安排作业:给学生每人发放一个礼品袋,袋内装有平面图形若干,用里面的图形拼摆出一个小人)。
(设计目的:通过动手摆的操作活动,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同时也是对各学生课堂知识掌握情况的检验,为下一堂课的学习内容做铺垫。)。
回顾所学内容(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圆形),带领学生再次认识各个图形。总结课堂学生表现,进行食物奖励。
教学设计思路:本堂课首先用富有儿童情趣的“变魔术”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自觉融入课堂。整堂课围绕活动展开,将“教学活动化,让学生学习动态的数学”作为课堂教学的理念。通过丰富多样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充分实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借助多媒体课件的动画演示,直观形象地引导学生观察,既富趣味性又具生动性。注重让学生通过操作活动亲身体验学习过程,突破本课重、难点,将知识生活化,切合智力障碍孩子的认知特点。
创客教育教学设计篇三
教学目标 :1、知道学校的名称和自己是一年级几班的学生。
2、初步学会大胆地向老师、同学介绍自己的姓名、家庭住址及自己的爱好。
3、懂得要尊敬老师、团结同学,培养学生见到老师、同学主动问好的习惯。
教学重点:进行礼貌教育,学会礼貌用语;能作自我介绍,学会说完整的句子。
教学难点 :让学生初步认识到怎样做一个好学生,引起他们的兴趣和欲望。
教学过程 :
一、谈话揭题。
小朋友们,从今天开始,你们有两个名字,一个是自己的姓名,另一个就是大家共同的名字,那就是——小学生(出示带拼音的课题)。跟老师读“我是小学生了”。当了小学生,说明你们已经长大,能懂得更多的道理,能学生更多的本领,这是光荣的。
二、认识校名、年级、班级。
开学第一天,大哥哥大姐姐把小红花戴在你的胸前,这说明,全校的老师和同学欢迎你们来到我们这所学校。我们这所学校的校名谁知道?(请学生回答)。
1、出示带有拼音的校名小黑板。
3、教师边画边讲年级与班级。
4、说一说:
我是( )小学( )年级( )的学生。
谁能看着小黑板,看着图连起来大声、清楚地说一遍?(请预先准备好的学生讲)。
三、自我介绍。
我们这个班有( )小朋友。大家今后要一起学习、一起生活、一起玩耍,那就得互相认识一下。
1、示范引路。
谁来介绍一下自己的姓名,家住哪里?(请先预习过的学生示范,教师评议)。
2、介绍爱好。
(1)起来介绍。
现在请小朋友把自己的姓名、家住哪里,自己喜欢什么连起来讲给全班小朋友听。讲的时候人要站正,声音要响亮,说话要清楚,用普通话讲。(请预先准备好的同学先讲,教师评议)。
(2)“开头车”介绍,比比哪列火车开得好。
4、课堂小结。
四、说、演、练,体会情感。
1、报名说一说。
2、创设情境,进行表演。
五、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知道了自己是××学校.一(×)班的小学生,在学校里,老师教我们学文化,学做人的道理,老师爱小朋友,小朋友也爱老师。我们每天见到老师都要问好,同学之间也要讲文明、讲礼貌,团结在一起快乐地学习。
创客教育教学设计篇四
2、通过学习,知道玩飞镖的`注意事项,避免受到伤害。
cai课件、一套飞镖玩具。
1课时。
一、情景导入。
1、教师出示:一套玩具飞镖。
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把靶子贴在门背后)。
2、飞镖时很多小朋友爱玩的玩具。小猫多米的“爹地”也送给多米一个玩具飞镖,多米开心极了,每天都在院子里练习。请看大屏幕:(播放多米练习飞镖的动画)。
(1)你能讲述一下刚才播放的故事吗?指名学生说一说。
(2)多米在干什么?基尼在干什么?指名学生说一说。
(3)发生了什么?这样做行吗?有什么危险?学生相互说一说。
(4)教师小结:飞镖头很尖锐,如果不注意方法,就特别容易带来危险。我们一定要安全玩飞镖。(板书课题:安全玩飞镖)。
二、智慧屋。
1、玩飞镖很快乐,但要注意安全,你知道怎样做吗?
2、分组讨论:享受飞镖的乐趣,要注意那些事项?
3、学生汇报,教师补充完整。
4、教师归纳:
cai课件依次出示7条注意事项;学生读一读。
5、记一记。
安全玩飞镖。
小小飞镖很尖锐,随意乱扔很危险。掌握方法大人陪,安全体验添趣味。
三、介绍飞镖运动。
cai课件文字介绍。
四、解决生活问题。
1、生活中你还喜欢那些玩具?
2、想一想,你的玩具可能存在那些安全隐患?学生互相交流,然后回答。
3、教师归纳总结:除了飞镖以外,还有弹弓、弓箭等玩具页可能给我们带来危险。所以,在玩玩具时,一定要牢记注意事项,安全玩耍!
五、做一做第62页:我的收获。
六、玩一玩。
教师组织学生玩一玩飞镖,玩的过程中注意强调注意事项。
七、课堂作业。
第61页第二题:写一写。
创客教育教学设计篇五
“忠、孝、诚、信”自古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再加上一个“爱”字,把这五个字与心相通,就是“忠心、孝心、爱心、诚心、信心”,这五心贯穿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是我们每个人为人处事的基本准则。
初次听闻“五心”的时候,我也同大家一样,不免有些好奇:是谁提出的“五心”思想呢这“五心”之间到底有什么关联呢通过对“五心”思想的学习,并结学雷锋活动的开展,“五心”的深刻内涵在我的心中日渐明朗。其实,“五心”就是雷锋精神的具体体现,雷锋精神就是对中华传统美德的最好传承。
学校作为传播中华文明、中华美德的重要阵地,有责任、有义务努力抓好“五心”教育,在构筑社会主义精神高地的实践中率先取得突破。所以,我们要把“五心”教育作为学习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并以此教育为契机,引领广大中小学生懂得爱祖国、爱人民、爱社会主义,懂得孝敬父母、关爱他人,懂得自强不息、坚定信心、做最好的自己。
下面结合“五心”教育的实践谈谈我的一些体会。
一、忠心献给祖国。
我们都常说:有国才有家。自古以来,有多少仁人志士都把忠心献给了祖国,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尊严和安宁,舍生取义,义不容辞。我们都深深地知道:国家是我们的“大家”,只有这个“大家”好了,我们的“小家”才能好。回想我们祖国的过去,看看我们祖国的现在,想想我们祖国的未来,无论什么时候,我们都要维护我们的这个“大家”。其实,爱国、关心祖国的发展变化、竭心协力为祖国的发展贡献力量就是对祖国最好的忠心,就是为我们这个“大家”最好的回报,就是对自己人生价值最好的体现。所以,忠心献给祖国不是口号,而是我们每个人都能切实做到的实际行动。
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我充分语文课、品德与社会课中的一些内容,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让学生在课本学习中感受到爱国爱家的重要性。
二、孝心献给父母。
“百善孝为先”,孝敬父母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父母给了我们的生命,父母照料了我们的生活,父母呵护了我们的成长。可是,当我们长大成人懂事时,父母却老了。生命就是这么特别,总是在生老死别的轮回中不断向前发展。所以,当我们已长大,当父母已老去的时候,就是我们应该承担责任的时候了。我们不仅要让父母在晚年的生活中生活无忧,还要让他们思想上愉快。其实父母不要我们给予他们多少物质上的富足,他们需要的是精神上的满足。尽管工作再忙,我们也要常回家看看,经常打电话问问他们的生活情况,有时间多陪陪父母,就是对父母最好的孝道。
创客教育教学设计篇六
1、熟悉校园,老师,同学。熟悉班级上课形式。
2、学习十二字行为规范要求,为以后养成良好的行规习惯打基础。
教学重点。
1、知道学校的名称和自己是一年级几班的学生,知道教室的位置。
2、向老师、同学介绍自己的姓名及自己的特长、爱好。
教学难点。
1、整体认知“十二字行为规范”
2、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介绍自己认识新朋友。
一、谈话揭题。
1、小朋友们好!欢迎大家来到大张庄小学读书,我是这个学校的老师,我姓李,大家可以叫我“李老师”(请同学齐声向老师问好,老师也应答“小朋友们好!”或“你们好!”
二、认识校名、年级、班级。
全校的老师和同学欢迎你们来到我们这所学校。我们这所学校的校名谁知道?(请学生回答)。
1、出示带有拼音的校名小黑板。
2、教师按拼音正确地把校名念一遍,请学生跟老师念,请个别同学念。
3、教师边画边讲年级与班级。
4、说一说。
我是()小学()年级()班的小学生。
三、
自我介绍。
我们这个班有这么多小朋友。大家今后要一起学习,一起生活,一起玩耍,我们要互相认识。
1、老师示范自我介绍。
我的名字叫什么?我最喜欢什么?
2、学生轮流说。
红花奖励做得好的同学。
第二环节认识我们的学校。
到教室外站队,按高矮顺序排队,依次排座位。
一、学习要求:
1、通过参观校园,感受到名校园的美,生活在其中的快乐。
2、在参观过程中,熟悉校园环境,了解校园常规,争做名校园的名学生。
二、学习过程:练习集合:
刚才大家在教室的表现真好,现在老师想带你们去参加校园,大家想去吗?
1、学习集队。(要求:快、静、齐)、请女孩子安静地由矮至高排一列纵队,男同学静坐观看。
3、孩子离座按要求排队。
1、听到“齐步走”的口令,大家安静地向前行走,不说话,注意对齐前面、旁边的小朋友。
2、下楼梯时要向右走,(老师说明原因)不跑步,不从扶手上滑下去,要注意安全。
3、走到楼梯的最后一级台阶时,第一排学生要停下来稍作停留,以保证队伍的整齐有序。
组织学生上厕所。
1、帮助学生认识男女厕所,说明要求:下课后要抓紧时间上厕所;上完厕所后要洗手;不在厕所周围玩耍。
2、让学生上厕所。
(四)参观校园。
1、认识白线,注意上下楼梯靠右行。
2、见到老师问好,有礼貌。
3、校园文化、楼道文化,评比栏和宣传栏。
4、参观办公室,告诉学生喊“报告”,老师同意才能进。
5、参观饮水处,学会饮用方法。不洗手、不挤不插队、不乱扔、不用嘴巴直接含,节约用水不浪费。
6、参观厕所,清楚要求。认清标志,手纸入篓,不在厕所攀爬疯打聊天。
7、参观操场和体育乐园,明确要求。不准自己进入,要有老师安排带入。所有运动器械需在教师同意及教师看护下接触。
四、放学训练。
1、整理好自己抽屉和座位附近垃圾,依次扔入垃圾篓,把椅子放入桌内。
2、集合整队。做到“快静齐”。口令“不说话,把手牵,安静走到巷子口,大家一起说再见。”
3、行进中“沿白线,靠右行”。
第三环节我们这样上学。
一、现在我们要学习怎样做一名合格的、优秀的小学生。
二、了解“十二字行为规范”
请同学们向后看黑板上的十二个字。会认读的同学读给大家听师带领大家齐读逐字讲解,初步感知全班再次齐读。
三、演示导行部分口令静息。
请座好——头正、身直、肩平、脚并拢学习课间操向前伸手向后仰头向左弯腰。
向右伸手配音乐练习。
第四环节学习儿歌《我会做》。
一、出示儿歌。
《我会做》。
进学校,笑一笑,右边走路不乱跑。校园教室真美丽,纸屑入袋才干净。上课座正不乱动,先听再说不插嘴,耳听眼看举手说,发言站直声响亮。可见常把笔盒看,铅笔橡皮在不在。放学之前站路队,不说话,把手牵。安静走到巷子口,大家一起说再见。只要同学都做好,我们班级人人夸,每天我都要做到,三好学生我来当。
二、师范读,讲解。
三、师带读,学生跟读,配动作。
四、尝试背诵记忆。
五、将抽象的要求编成具体的儿歌,形象生动,直接导行,帮助孩子记忆并形成习惯。再次练习站队,准备站队——教室门口整队——下楼,校门口整队——门外一年级放学区内集体再见。
我的名字是„„。
我们的学校是道明外国语学校。
创客教育教学设计篇七
1、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乐意与同伴游戏。
2、初步感知空间方位概念,能用前、后方位词描述物体所在相应的位置,提升辨别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学习以自身或客体为中心区分前后空间方位,理解物体前后方位的相对性、可变性、连续性。
活动重点:初步感知空间方位概念,能用前、后方位词描述物体所在相应的位置,提升辨别和语言表达能力。
活动难点:学习以自身或客体为中心区分前后空间方位,理解物体前后方位的相对性。
活动准备:人手一份操作材料(兔子、企鹅、青蛙、鸭子)、环境创设(房子道具、玩偶等)。
师:“小朋友,现在我们来做一个游戏,当老师说到一个词时请你说出它的相反词。”
教师依次说出大小、上下、长短、高矮、前后。
1、师:“小朋友,刚才的游戏,我们最后说到了哪个相反词?”
师:“小朋友,你知道在我们身体上有哪些器官、部位是在我们身体的前面?有哪些器官是在我们身体的后面?”
幼儿自由回答,教师及时作出肯定或更正。
小结:我们身体前面有鼻子、眼睛、嘴巴,我们的身体后面有屁股。
2、师:“请小朋友仔细观察一下,除了我们的身体器官、部位外,你的身体前面还有什么?”
(幼儿自由回答)。
师:“你的身体后面还有什么?”
(幼儿自由回答)。
师:“咦,小朋友有没有发现一体机在小朋友的前面,可是老师说一体机在老师的后面,为什么一体机位置发生了变化?谁来说一说?”
(发散幼儿思维,自由回答)。
小结:原来我们面对的方向不一样,所以我们前后的物体也不一样,物体的前后是有相对性的。
3、师:“现在听老师说名称,请小朋友说出它们在你的前还是后。看谁说的又快又对。”(如:教师说钢琴,幼儿回答前)。
1、师:“请两位小朋友说一说你的前面坐着谁?你的后面坐着谁?”
2、师:“请小朋友告诉老师,xx的前面是谁?后面是谁?”
(幼儿自由回答)。
师:“请小朋友看一看在你前面的这座房子,它的前面有谁?房子的后面有谁?”
师:“看一看后面的那座房子,它的前面有谁?房子后面有谁?”
(教师将前面的房子调换方向)师:“现在在看一看房子的前面有谁?房子的后面有谁?”
师:“为什么房子前后的小动物发生了位置的变化?有谁说一说?”
小结:原来房子面对的方向不一样,所以房子前后的小动物就会发生变化。物体的前后是有可变性的。
3、师:“现在小动物都跑来要跟小朋友做游戏,邀请小朋友根据要求帮助小动物站好队。”
教师说出动物名称所在位置,幼儿操作。如:企鹅面对自己站在最前面,企鹅的后面是鸭子,鸭子的后面是青蛙,小兔在青蛙后面。
师:“队伍要有变化了,青蛙的前面是企鹅(企鹅站在青蛙的前面)。”(教师变换动物站队的次序,引导幼儿操作)。
师:“现在请所有的小动物向后转,请问青蛙的前面是谁?后面是谁?(教师说出前后让幼儿说出动物名称)。”
师:“现在请企鹅站在小青蛙的前面兔子的后面。(教师变换要求,重复练习)”
1、幼儿变换位置,感知物体前后的可变化性和连续性。
师:“现在我们一起玩一个变变变的游戏。请小朋友听清老师的。
要求快速说出他们的相应位置。”
问其中一名幼儿前后各是谁?变换座位后再问前后各是谁?反复几次游戏。
师:“为什么这位小朋友刚才前后的人和现在前后的人不一样了?”
小结:中心发生了变化,所以前后的事物也就发生了变化。当人或事物向前或向后移动的过程中还具有连续性。
2、师:“请小朋友轻轻起立站在椅子前面,现在将小椅子推进桌子里面站在椅子的后面。”
师:“面向老师向前一步走,向后退一步”。
师:“请小朋友按要求站成两列,请xx站在老师的前面,xx站在xx的后面,xx站在xx的后面,xx站在xx的前面xx的后面。”
师:“其他小朋友迅速站在xx的后面,现在请小朋友跟随老师到外面休息一下吧!”
创客教育教学设计篇八
1.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乐意与同伴游戏。
2.初步感知空间方位概念,能用前、后方位词描述物体所在相应的位置,提升辨别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学习以自身或客体为中心区分前后空间方位,理解物体前后方位的相对性、可变性、连续性。
活动重点:初步感知空间方位概念,能用前、后方位词描述物体所在相应的位置,提升辨别和语言表达能力。
活动难点:学习以自身或客体为中心区分前后空间方位,理解物体前后方位的相对性。
活动准备:人手一份操作材料(兔子、企鹅、青蛙、鸭子)、环境创设(房子道具、玩偶等)。
师:“小朋友,现在我们来做一个游戏,当老师说到一个词时请你说出它的相反词。”
教师依次说出大小、上下、长短、高矮、前后。
1.师:“小朋友,刚才的游戏,我们最后说到了哪个相反词?”
师:“小朋友,你知道在我们身体上有哪些器官、部位是在我们身体的前面?有哪些器官是在我们身体的后面?”
幼儿自由回答,教师及时作出肯定或更正。
小结:我们身体前面有鼻子、眼睛、嘴巴,我们的身体后面有屁股。
2.师:“请小朋友仔细观察一下,除了我们的身体器官、部位外,你的身体前面还有什么?”
(幼儿自由回答)
师:“你的身体后面还有什么?”
(幼儿自由回答)
师:“咦,小朋友有没有发现一体机在小朋友的前面,可是老师说一体机在老师的后面,为什么一体机位置发生了变化?谁来说一说?”
(发散幼儿思维,自由回答)
小结:原来我们面对的方向不一样,所以我们前后的物体也不一样,物体的前后是有相对性的。
3.师:“现在听老师说名称,请小朋友说出它们在你的前还是后。看谁说的又快又对。”(如:教师说钢琴,幼儿回答前)
1.师:“请两位小朋友说一说你的前面坐着谁?你的后面坐着谁?”
2.师:“请小朋友告诉老师,xxx的前面是谁?后面是谁?”
(幼儿自由回答)
师:“请小朋友看一看在你前面的这座房子,它的前面有谁?房子的后面有谁?”
师:“看一看后面的那座房子,它的前面有谁?房子后面有谁?”
(教师将前面的房子调换方向)师:“现在在看一看房子的前面有谁?房子的后面有谁?”
师:“为什么房子前后的小动物发生了位置的变化?有谁说一说?”
小结:原来房子面对的方向不一样,所以房子前后的小动物就会发生变化。物体的前后是有可变性的。
3.师:“现在小动物都跑来要跟小朋友做游戏,邀请小朋友根据要求帮助小动物站好队。”
教师说出动物名称所在位置,幼儿操作。如:企鹅面对自己站在最前面,企鹅的后面是鸭子,鸭子的后面是青蛙,小兔在青蛙后面。
师:“队伍要有变化了,青蛙的前面是企鹅(企鹅站在青蛙的前面)。”(教师变换动物站队的次序,引导幼儿操作)
师:“现在请所有的小动物向后转,请问青蛙的前面是谁?后面是谁?(教师说出前后让幼儿说出动物名称)。”
师:“现在请企鹅站在小青蛙的前面兔子的后面。(教师变换要求,重复练习)”
1. 幼儿变换位置,感知物体前后的可变化性和连续性
师:“现在我们一起玩一个变变变的游戏。请小朋友听清老师的
要求快速说出他们的相应位置。”
问其中一名幼儿前后各是谁?变换座位后再问前后各是谁?反复几次游戏。
师:“为什么这位小朋友刚才前后的人和现在前后的人不一样了?”
小结:中心发生了变化,所以前后的事物也就发生了变化。当人或事物向前或向后移动的过程中还具有连续性。
2. 师:“请小朋友轻轻起立站在椅子前面,现在将小椅子推进桌子里面站在椅子的后面。”
师:“面向老师向前一步走,向后退一步”。
师:“请小朋友按要求站成两列,请xx站在老师的前面,xxx站在xx的后面,xxxx站在xxx的后面,xxxxx站在xxxx的前面xxx的后面。”
师:“其他小朋友迅速站在xxxx的后面,现在请小朋友跟随老师到外面休息一下吧!”
创客教育教学设计篇九
1、认识校园安全隐患。
2、掌控安全科学知识,培育学生“挚爱生命,安全第一”的意识。
掌控安全科学知识,培育学生“挚爱生命,安全第一”的意识。
一、校园中存有的安全隐患。(如为学生列出一些现象)。
1、学生集会、集体活动、课间活动的安全隐患。
2、学生饮食、用餐的安全隐患。
3、学生交通安全隐患。
4、校园隐性危害的隐患。
二、学生集会、集体活动、课间活动中应该注意的安全事项。
上下楼梯必须特别注意什么?
1、不要因为赶时间而奔跑。
2、在人多的地方一定必须牵不好栏杆。
3、整队下楼时要与同学保持一定距离。
4、上下楼梯时不要将手放到兜里。
5、不要在楼道内弯腰拾东西、系鞋带。
6、上下楼梯靠右行。
集体活动中要一切行动听指挥,遵守时间,遵守纪律,遵守秩序,语言文明。
课间活动应特别注意什么?
1、室外空气新鲜,课间活动应当尽量在室外,但不要远离教室,以免耽误下面的课程。
2、活动的强度必须适度,不要搞频繁的活动,以确保稳步上课时不烦躁、精力分散、精神饱满。
3、活动的方式要简便易行,如做做操等。
4、活动必须注意安全,切勿之岸闪避,必须防止出现拉伤、刮伤等危险。
三、学生饮食、就餐的安全注意事项。
吃过期、腐坏食品,有害的'药物(例如杀虫剂、鼠药等)必须放到安全的地方。
禁止购买用竹签串起的食物:油反复使用,竹签容易伤人,食品卫生得不到保证,油炸食品有致癌物质。
四、交通安全注意事项。
行人靠右走,过马路要走斑马线,注意观察来往车辆,红灯停,绿灯行,遵守交通规则。
搭乘公交车注意事项:
1、车停稳后,方能上下车,上下车时注意秩序,不要拥挤。
2、乘车时,必须站稳脚跟扶牢,不要把身体任何部位张开窗外,人多时,必须特别注意看护不好自身物品,谨防扒手。
3、注意公共场所礼仪,时刻牢记“寿春品牌,当我责任”。不要大声喧哗,保持环境卫生,主动为老若病残让座等。
骑著自行车须知。
1、要学习了解、自觉遵守道路交通法规。
2、维持车况较好,车铃、刹车齐全有效率。
3、行驶中要遵守交通信号灯,不得抢穿红灯。
4、横越并无信号灯的十字路口,必须“一慢、二看看、三通过”。
5、必须在规定的非机动车道内行驶;在无分道标志线的道路,必须靠边行驶。
6、高速行驶时不要随意抢占市场机动车道、不要多车中间高速行驶。
7、行驶时要集中思想,不要带着耳机收听广播、音乐。
8、在拐弯时必须看清楚后面去车,先低头起身,不要忽然拐弯、斜行拐弯。
五、其他校园安全的注意事项。
1、如何正确对待老师的批评,甚至误解?
勇于自我反省,认真反思。如果真是老师误会,必须和老师好好交流。切勿情绪化,甚至作出什么出格的行动。
1、你与同学发生矛盾怎么办?
自己的所作所为也必须存有安全意识。青少年时期难冲动,难感情用事,因此,在同学间碰到矛盾时,一定必须淡定,必须理智,切勿用拳头替代用笔,给自己和同学增添不当的后果。
2、如何加强教室安全。
必须特别注意教室的安全。学生上课返回本班教室一定必须锁好门窗,必须将钱和贵重物品拎在身上,无法给小偷存有可以之机;不要把球带回教学楼,在教室楼的走廓上打,这种犯罪行为既违背了校规,又存有着非常大的安全隐患,换言之一想要,若把玻璃窗凌空,玻璃片飞进哪一位同学的眼中,哪后果就是不堪设想的。
3、为什么不能提前到校?
校门没有上开,一些学生在校门出现矛盾,无人协商可以导致不必要的危害。
在校门外拥挤,会造成意外伤害。
4、当自己深感身体不尽早,怎么办?
及时告知班主任或任课教师,与家长取得联系。
5、你不重新认识的人自称为就是你家人的朋友,必须将你接回,你怎么办?
先让班主任与家人取得联系再视情况而定。
6、安全小常识。
临危逃生的基本原则:
维持镇定,趋利避害;学会打火,维护自己;想方设法,不断求助;忘记电话,随时求助:
“”————火警。
“”————报警。
“”————急救。
“”————交通事故报警。
打电话时要说清地点、相关情况、显著特征。
六、小结。
生命是美好的,生活是多姿多彩的,而要拥有这一切的前提是安全。所以我们一定要时刻加强安全意识,努力增强自我防范能力,作到警钟长鸣!
创客教育教学设计篇十
专业:生物教育。
准考证号:010109105180导师:程双怀。
摘要:本文是对“生态系统”这节课的教学设计。本节课的教学设计采用情境导入、资料分析、合作探究、启发式教学、图片展示、讨论交流和概念图等方式。创设问题情境导入新课;在探究过程中。
总结。
出生态系统的概念;通过资料分析、合作学习和概念图,形成生态系统组成的有关概念;通过引导学生观察与思考生物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引出食物链和食物网及相关知识;通过进一步探究,得出“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的结论;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淡水生态系统中的一条食物链,播放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系统实例的课件,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帮助学生形成保护生态系统的意识。希望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设计,能够使学生获得重要的生物学知识,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能力、自主学习能力、表达交流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和环保意识。
关键词:教学设计;生态系统;合作探究;自主学习;概念图。
1教学内容及教学对象分析。
1.1教材内容分析。
本节教材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新课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章第四节“生态系统”中的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之后进行的;是认识人与环境对立统一的关系、建立生态学基本观点的前提;也是学习后面单元内容的知识基础[1]。本节教材主要介绍了生态系统的概念、组成,食物链和食物网,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形成保护生态系统、保护环境的意识等内容。通过本节内容的教学使学生掌握生态系统的概念、组成,了解食物链和食物网,认同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认识生物和生物圈与人类的关系,确立保护生态系统、保护环境的意识,并且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点。由于本节教材叙述性内容较多,知识性比较强,属于“概念学习”的课型,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该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方法,比如注重问题情境的创设、学生活动、探究性学习、启发式教学和归纳式学习等,注重教师主导地位和学生主体地位相统一,使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1.2学情分析。
初一学生形象思维发达而抽象思维欠缺,生物知识有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之前已经掌握了生物特征及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这些都为本课的学习做了铺垫。生态系统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这一概念,教师可以与学生共同分析一个具体生态系统中生物与环境间的相互关系;课中的一些知识点,如: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等难以理解掌握,需要学生进行知识迁移和综合分析。新课标倡导“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所以在教学中应考虑学生的差异性,从学生的主体性出发,注重增加学生感兴趣的实例,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活动,促进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养成,并且在和谐的氛围中探究完成教学任务,让学生主动学习,学有所获。
2.1知识目标。
(3)明确人作为消费者,也是生态系统的一员,应该注重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生态学原理。
(4)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
3教学重点和难点。
3.1教学重点。
(1)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组成(2)正确书写并分析食物链。
4课时分配:2课时5课前准备。
5.1教师的教学准备:搜集有关生态系统的图片或资料、生态系统的视频资料;制作好本课的多媒体教学课件;准备组织和引导活动;将学生分组(每四人一组),并且安排学生活动。
5.2学生的学习准备:搜集生态系统组成和环境受到破坏的图文资料;以小组为单位对一个地域(池塘或农田)内的生物、各生物间的关系及影响这些生物生存的因素进行调查,调查结果整理后供上课讨论时用;记录一天中所吃的食物种类。
6教学理念。
本节课本着体现新课标“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的教学理念和课程改革提出的“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理念,力求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利用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生态学原理和环保教育[2]。课堂教学既要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也要关注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也要倡导“因材施教”的理念。
7教学策略。
以往教师通常采用直接讲述法来完成教学活动,这样不利于学生理解掌握知识,也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养成和学习能力的提升。所以本节课主要运用探究式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和引导法为主,辅以讲授法、提问法和讨论法,并且应用概念图策略加深学生对相关概念的理解,在教学中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充分利用多媒体,将抽象的概念和理论变得形象、生动,变学生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3],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观察思考、自主探究、分析讨论和表达交流得出结论,并且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从而达到教学目标。
8教学实施过程。
8.1课程导入。
教师开场利用多媒体播放优美的音乐和各色各样的生态系统画面,并提出下面三个问题引导学生思考:(1)前几节课我们学习了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那么,同学们能根据自己的理解,说说生物与环境之间有着怎样的关系吗?(2)各个生态系统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3)用自己的语言概述生态系统的概念,并列举实例。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并回答之前提出的三个问题;学生分组讨论并回答总结生态系统的概念;教师认真的倾听学生的回答并给予适当点评;最后教师根据学生的总结,引出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列举实例:一片树林,一块农田,一片草原,一个湖泊等等,都可以看做一个个生态系统。
上述设计旨在学生通过解决问题来获得知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方式的养成和学生小组之间合作学习的能力,并且加深对生态系统概念的理解。
环节过渡:(教师提问)那么同学们想一想,这些生态系统是由哪些成员组成的呢?
8.3生态系统的组成。
学生观察、讨论和分析后,可以总结出:在生态系统中,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这些有机物不仅养活了植物自身,还为动物的生存提供食物,因此,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动物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它们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因而叫做消费者;细菌和真菌将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物质,归还土壤,供植物重新利用,因而称为分解者。教师分别让同学们进行角色扮演(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让学生更好的理解三者的作用和它们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之后教师提问:“有了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等生物,是不是就可以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是不是还缺少什么部分?”,提问后用多媒体播放生态系统的图片,以利于学生思考,最后教师和学生一起总结出:生态系统的组成还包括非生物部分,如阳光、空气、水等。教师用多媒体出示一个未完成的概念图(关于生态系统的组成),让学生完成。并要求学生完成书中27页的练习1(3分钟内)。
教师讲述:在生态系统的组成中,我们学习了动物和植物间是相互依存的关系,那么,下面我们来探究一下植物与动物间的关系。教师播放有关动物和植物之间关系的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分析、讨论动物和植物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并让学生小组合作尝试着完成课本25页的“观察与思考”,然后用课件展示正确的4连接图,引出食物链的概念: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形成了食物链;并且列举生活中的实例。之后让学生讨论以下两个探究问题:(1)连接的食物链有多少条?它们是互不相关的吗?(2)假如蛇的数量大量减少,那些生物的数量可能发生变化?发生怎样的变化?学生数食物链,小组讨论蛇的数量减少对其他生物数量的影响。学生探究讨论,可以总结出:各食物链之间是紧密联系、相互影响的,并且食物链中某一生物数量的变化会引起其他生物的数量发生相应的变化。教师根据学生的总结引出食物网的概念:一个生态系统中,许多条食物链交错连接,形成食物网。教师补充数食物链条数的方法:从绿色植物数起,按箭头指向依次下去,直到最高的生物级别,而不能中途停止。
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我们自己在食物网中处于什么位置?根据课前准备中记录的一天所吃的食物种类,写出每一种食物的组成成分分别来自哪一种动物或植物,对于动物,请接着列出它们的食物。在另一张纸上写出这些生物的名称,想一想这些生物还能吃哪些生物,或被哪些生物所吃,把那些生物的名称也写上,并用箭头连成一个食物网。探究结果:可以看出我们人类自己在食物网中处于最高位置。
上述设计旨在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学生小组间合作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养成;通过探究性学习,促进学生良好的学习方式的养成和科学探究精神的培养。
8.5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教师引导学生探究:同学们想一想,随着时间的推移,生态系统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它是否稳定呢?并探究以下两个问题:(1)在草原上,当雨量充沛、气候适宜时,草木生长得十分繁茂,由于有了充足的食物,兔的数量急剧增加。兔的数量会不会无限制地增加呢?(2)在草场上适度放牧,草场会由于牧草的不断生长而基本维持原状,但如果放养的牲畜太多了,草场会发生哪些变化呢?学生探究、讨论后回答。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将探究问题的结果补充完整:(1)兔的数量不会无限制的增加,因为当兔的数量增加时,食物就会缺乏,天敌也会增加,兔的数量就会减少,又引起草木的繁茂,以此循环下去。(2)如果草场上放养的牲畜太多,就会严重破坏草场植被,再也长不出草来,最后造成土地沙化。在学生理解后,教师和学生一起总结出: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虽然在不断的变化,但是在一般情况下,是保持相对稳定的;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如果外界干扰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
5学生认真观察插图,分析讨论后得出结论:(1)有毒物质会在人体内积累而不易排出,最终危害人类的安全。(2)因为环境中的有毒物质具有化学性质稳定、不易分解的特性,会在生物体内积累而不易排出,并随着营养级的升高而不断积累[4]。教师播放生态系统被破坏的实例的课件,并列举一些实例,比如:生活在南极洲的企鹅体内发现ddt、日本的水俣事件。学生观看课件,小组讨论、交流,并列举身边类似的实例。教师总结:人类活动会通过食物链影响生态系统,而人类位于食物网的最高位置,这样有毒物质最终会积累在人体中,从而危害到人类自身。所以,同学们要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保护生态系统、保护自然环境,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最后,教师和学生一起进行环保倡议:将垃圾扔进垃圾桶、减少塑料袋的使用、将旧电池放入回收箱里、不使用一次性筷子等等。
教师提示本节课的知识内容已经学完了,先让学生根据课本和笔记,回顾所学的内容,学生进行自我小结,并让学生浅谈通过此课的学习,自己的收获、体会。学生自由发言,进行归纳总结。教师对学生的发言进行点评和适当的补充。
此小结设计旨在培养学生自我总结归纳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第四节生态系统。
1、生态系统的定义: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
2、生态系统的组成。
(1)生物部分:生产者(植物)。
消费者(动物)。
分解者(细菌、真菌等)(2)非生物部分:阳光、空气、水等。
3、食物链和食物网。
(1)食物链: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2)食物网:多条食物链交错连接所形成。
6、课堂小结。
10作业布置。
(1)完成课后练习。
2、3。
6(2)阅读课后补充的短文:林业工人的新任务(28页),并写一篇读后感(字数不限)。
(3)做一个课外探究:模仿生物实验室中的水族箱,根据学过的生态系统的知识,自己动手做一个水族箱,加深对生态系统的认识。
11教学评价与反思。
总体来说,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较好,能够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课程改革精神,按照原先的设计意图完成了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倡导探究性学习、启发式教学、学生自主学习和概念图策略,结合多媒体展示,引导学生分析资料、讨论和交流;学生在课堂上学习思维活跃、积极自动地参与活动,并且能够联系生活实际,做的学以致用;所以在知识、能力和情感价值观方面都达到了应有的教学目标。
本节课中教师提出的问题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启发性,学生通过分析、思考就可以回答出来,并且经过构建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
但是在某些细节方面还需改进,新课标倡导“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所以,在课堂上教师不仅要组织好学生的活动,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要多留心学生,注重因材施教,多倾听学生的回答和发言,对于学生的一些不完整的表述,教师要及时的引导学生发挥并作适当的补充。另外教师不应该严守原先的教学设计,而应该根据课堂上的实际情况随机应变来更好的完成教学活动。要使所学的知识能够应用于现实生活,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列举生活中的实例,多多联系生活中的事物。
参考文献。
创客教育教学设计篇十一
《学前教育学》作为学前教育专业的必修主干课程,是以《学前卫生学》、《学前心理。
学》《教育学》等基本理论及最新研究成果为基础,帮助学生掌握现代幼儿教育思想,全面。
理解幼儿园教育工作的一般规律,以达到提升学生教育理论素养素质,形成运用理论联系实。
是理论性与实践际,分析教育现象,解决教育问题的能力为教学目标的一门教育应用学科,性并举的基础理论课程。本课程在我院开设已有几十年的历史。
本课程最初称为《幼儿教育学》,是根据国家教育委员会颁布的《幼儿师范学校教学计。
日制学前教育专业缺乏适宜的《学前教育学》教材的现状,我们根据高职院校全日制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需要,以构建高职高专层次学前教育专业《学前教育学》学科体系为目标,初步对《学前教育学》课程进行了涉及教材、教学方式、教学环节、教学手段等领域的改革,努力构建完整的课程体系。
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初步掌握了本学科较为系统的知识和理论;
学会用所学的理论。
能知识去评价教育教学活动;能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去观察、分析教学现象和幼儿学习活动。
帮助学生了解幼儿教育实际,培养他们热爱幼教事业的思想,学会审视、分析当前幼儿教育。
~~。
实践中的问题。具备从事幼儿园教育所必需的教育技能和综合应用能力。
二.课程沿革。
多年来,我们根据高职学生的特点,积极进行课程改革研究,在完善课程体系、选用合使该适的教材、改革实践教学和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和探索,课程的建设取得了明显的教改成果,使该学科成为一门受到学生喜爱的学科。
1、注意教学内容的更新,构建相对完善的学科体系。
学前教育学是一门相对年轻的学科,由于建国以来我国长期实行两级师范教育体制,专。
科层次的学前教育学的教材建设相对来说是一个空白。
鉴于这一情况,我们根据高职学生的在教学中不断地尝试、探。
性和丰富性,夯实了学生的教育理论基础。
2、坚持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教学原则,积极改进实践教学。
生的直接经验,并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在课堂上通过师生、生生讨论的形式来帮助学生学以。
致用。
3、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使课堂教学的质量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教学中,我们非常注意利用现代教学手段,经过学习、培训,目前我们所有主讲教师及。
了解最新辅导教师均能熟练运用多媒体技术制作精美的课件,教师们还常常上网浏览信息,教改动态和教育研究成果,并充分利用其他的现代教育手段如录像、录音等设备,播放专家的讲座、幼儿园课堂教学实录等,使课堂教学的形式更加多样化,内容更具趣味性、直观性,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并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教学实践充分证明,我们在教学中的种种改革和探索是富有成效的,得到了校内外专家。
充实完善自己的一致肯定,在学生中产生了较好的反响。教师们也在教学改革中不断进步,的知识结构,整个学科队伍整体素质得到了较大的提升。
分专业教学用书的内容,结合当前本课程发展的实际状况,通过有机整合与大胆的尝试,创造性地构建起了以基本原理为根基以注重实践运用为目标的内容体系。
解当今幼儿园发展的新动态,了解社会对幼儿教育的新需求,根据学生个性不同、就业需求不同给予不同满足,体现课程设计的开放性。
~~。
针对幼儿教育实践中的突出问题结合教育理论进行合理的分析,提出实际的解决办法,并较好地处理了本课程与其他实践课程的关系;以提高学生教育实践能力,引导学生学习。
三、教学目标。
职业能力。
目标观察能力。
专业知识目标。
专业技能目标。
价值取向目标。
了解观察的基本要求、方法,把握儿童的心理特点和身。
学会观察和分析一个教育活动中幼儿发展行为的表现,探讨并能提出教育对。
策。
热爱尊重幼儿,树立科学的儿童发展观和教育。
观。
社会交往。
能力。
心发展规律,形成对幼儿行为敏锐的观察力。了解与幼儿及家长交往基本。
要求。
1、在见习实习中观察幼儿园教师在各。
种教育场景中与幼儿交往的情景,掌握幼儿教师的教育、交往技巧。
2、创设场景,初步体验与幼儿、家长。
沟通的技巧。
1、分析一个教育活动计划的构成要素。
和内涵要求。
力、反思、评价能力。
了解幼儿园课程要素的构成和内容,学习掌握幼儿园教学、游戏、一日活动的组织方法与要求,理解幼儿园班级管理的要求。
认真思考、质疑的品质、学习表达和交流研讨,初步形成教育实践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与儿童学习的关系,反思和评价教师的教育技巧和实践能力。
3、观摩和参与实训半日活动,学习幼儿园班级管理和半日生活的组织内容。
与要求。
环境创设能力及评价能力教育资源的利用能。
力综合应用。
了解幼儿园环境创设的原则和规划要。
求。
了解家园合作、社区合作的意义和方。
法。
理解幼儿园教育目。
形成科学的环境。
观。
形成生态学视野下的大教育观。
例,学习评价家园合作、社园合作的方。
法。
调查一个幼儿园幼儿。
“四育”发展的形成专业基础理。
~~。
能力。
标、发展内容和实施途径、工作评价的要求,初步形成幼儿园教育工作及其规律的认识。
情况,学习分析评价幼儿园教育现象,形成运用理论分析解决实际教育问题。
能力。
论及职业素质。
知识延伸及学习拓展能力。
了解学前教育思想发展史、主要教育理论流派及其思想主旨理念、了解国际上著名的幼儿园课程模式与当前的园本课程研究。
爱。
扩大专业视野,提升专业理论素。
养。
四、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知识模块顺序及对应的学时。
章次第一章第二章。
课程内容绪论。
讲授学时。
64。
实践学时。
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第七章第八章第九章第十章第十一章。
幼儿园班级管理和幼儿行为辅导。
早期亲子教育。
544436554。
12。
212332。
~~。
合计5418。
总学时。
五、教学、实践环境与教具设备的设计。
1.实践性教学环境与条件:实践性教学环境的建设主要在于为学生联系可以观摹和实。
习的教育实践基地。目前,我们建立的实践基地有。
摩室,满足校内实践教学的需要。
2.网络教学环境及资源:目前,本课程实行多媒体教学,拥有一套相对完整的多媒体。
教学资料,对于提供教学效果具有积极的意义。学院也购买了一套清华同方知网,并有专门的电脑中心,学生可以随时上网查阅专业信息、为学习专业知识提供支持。
同时,学生还可。
以通过电子邮件、qq与教师进行经常性的交流,及时消除自己在学习上遇到的一些问题和。
困惑。
除了到托幼机构的真实教学环境见习、实习以外,还充分利用校内的儿童心理观察室、幼儿游戏模拟式、蒙台梭利工作室、奥尔夫音乐实验室等实训场所,让学生训练相关技能。
(2)将校内教学与校外教学结合起来。
进来”传经送宝或开展座谈,开阔学生的视野。
六、教学反思:
~~。
创客教育教学设计篇十二
教学(上)。
【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教学、教学模式、教学原则、教学组织形式的概念,了解教学的基本任务、教学活动的本质特征、教学模式的分类、教学原则应遵循的要求、班级授课制的主要特征与评价,以及教学组织形式改革的趋势。
第一节。
教学的意义与任务。
一、教学的定义。
所渭教学.乃是教师教、学牛学的统一活动。在这个活动中,学生不但掌握了一定的知识和技能,同时,身心获得了一定的发展,并形成了一定的思想品德。在学校教育活动中。教育目的的实现和教育任务的完成,主要是凭借教学活动实现的。
二、教学的任务。
(一)关于教学任务的传统表述。
先前我国理论界关于教学任务的研究,主要是在学习前苏联教学论和总结自己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传统的关于教学任务的认识,主要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
(1)传授和学习系统的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2)在这个基础上发展学生的智力和体力。
(3)在这个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共产主义世界观和道德品质。
(二)近些年以来我国关于教学任务的不同表述。
目前,在国内由国家教育行政部门推行的以及由各种学术团体发起的课程与教学改革中,在任务和目标的表述上做了许多改革,表现之一就是不再恪守国内的传统,采用了类似发达国家的方式,将思想感情和能力的培养置于教学任务中居前的位置,同时将学习知识的任务放在靠后的位置。显然,这样的变化,意在改变长期来在我国中小学教学活动中过于强调知识,以至忽视了思想感情和能力培养的倾向。
第二节。
教学活动的本质及模式。
一、关于教学活动本质的界说。
教学活动对学生来说是一种认识活动,因此它应该服从人类认识活动的一般规律,如认识是人脑的反映,认识过程是一个从感性到理性。再由理性到实践的过程的规律等等。教学活动作为一种相对独立的认识活动,既要受到这些认识规律的制约,又表现出了它自己独特的特征。教学活动就其本质而言,是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
(一)教学认识过程是一种学生的认识过程。
在基础教育阶段,教学认识主要指中小学生的认识,这是教学认识最具决定性的特征,下面几条特征也要受到这一决定性特征的制约。
(二)教学认识过程是一种间接性的认识过程。
学生的认识在总体上是去认识人类已知的事物,在认识的对象和方式上都具有间接性的特点:
首先,认识的对象是间接的。学生学习的知识不是本人亲身获得的,而是现成的、前人的认识结果,主要表现为书本知识和理论知识。是数十年、数百年、数千年问由前人逐渐积累起来的,经过长期、反复的实践检验的真理性知识。
其次,认识的方式是间接的。学生不是直接同事物打交道去获得对于事物的认识,而是通过读书、听讲、观察等方式接受现成的知识,然后通过作业、实验等方式应用。
由于教学认识的这种间接性,使得教学活动获得了在一般认识活动中所没有的巨大优越性,这就是教学认识的高效率,学生可以在短短的几年时间掌握人类几千年认识结果中最重要最有价值的内容。应当指出,教学活动虽然是以间接认识为主,却不等于无视直接经验。而且,是否善于利用学生的直接经验,是否能够将间接经验转化为学生的直接经验,或者与学生的直接经验联系起来,对于教学活动的成功是举足轻重的。
(三)教学认识过程是一种在教师领导下的认识过程。
在教学活动中,学生的认识是在教师领导之下进行的,学生的任何学习活动都不可能没有教师的指导而孤立存在。教师的领导作用的发挥必须注意以下两点:承认学生的主体地位,领导的方式应当是多样化的。
(四)教学认识过程是一种有教育性的认识过程。
教学是教育活动的主要途径。任何历史时期,任何国家和社会的教育都会将自己的根本利益及其要求体现在教育目的中,教学认识必然要为某种教育目的的实现服务。因此,教学认识的教育性不能够像其他认识活动中那样偶然地、自发地发挥作用,而是成为经常的、自觉的追求,成为必须有意识、花力气去实现的东西。教师必须努力保证教学认识的内容和形式、过程和方法都与教育目标方向一致,必须努力使得学生从教学认识中产生的情感、形成的价值观等是积极的、向上的,是与社会要求和教育目的相一致的。
三、
教学模式。
(一)教学模式的概念。
按照一般的意义,模式是某种事物的标准形式或使人可以照着做的标准样式。根据国内外有关教学模式的研究和相应的定义,教学模式的概念可以这样表述:以某种教学理论为指导,以一定的教学实践为基础形成的,教学活动的各个成分按照一定的要求和程序整合而成的、比较固定的和具有典型性的教学实践形式。教学模式是认识和把握教学活动多样性的关键。
(二)教学模式的种类。
由于研究者的出发点和关注点不同,对于教学模式的分类也十分多样,有些比较注重模式的概括性,有些则更注重模式的具体差别。
1.关于教学模式的概括化研究。
我国有的学者指出,教学模式的具体形式虽然多种多样,但从根本持征上,大致可以概括为三种类别,即师生系统地传授和学习书本知识的模式,教师辅导学生从活动中自己学习的模式,折衷于两者之间的教学模式。
2.关于教学模式的全面化的研究。
在西方,关于教学模式的研究最为全面、完整,最有代表性,从而影响也最为广泛的是美国学者乔伊斯和韦尔的成果,这些成果集中反映在《教学模式》一书中。在这本关于教学模式的专著中,他们提出了信息加工类、个人类、社会类、行为修正类4类教学模式,共有25种:
信息加工类的教学模式包括:概念获得模式、归纳思维模式、探究训练模式、先行组织概念模式、记忆模式、认知发展模式、生物科学探究模式。
个人类的教学模式包括:非指导性教学模式、群辩法模式、意识训练模式。
社会类教学模式包括:课堂会议模式、直率性训练模式、群体调查研究模式、角色扮演模式、法理学探究模式、研究室训练模式、社会探究模式、社会模拟模式。
行为修正类教学模式包括:相倚性管理模式、通过操作方法的自我控制模式、训练模式、掌握学习模式、减轻紧张模式、脱敏模式、使教与学的特点相适应的模式。
第三节。
教学原则。
一、教学原则的概念。
教学原则是根据教育、教学目的,反映教学规律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一般地说,教学活动越是能够符合教学原则,教学活动就越是容易成功。反之,教学活动越是脱离教学原则的要求,教学活动就越是可能失败。
二、介绍几种教学原则体系。
(一)我国中小学常用的教学原则体系。
目前我国中小学常用的教学原则体系,是在前苏联凯洛夫教育学的原则体系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中基本的有五条即下面讨论中的前面五条,但其内容已由我国教学理论和实际工作者结合我国的教学实践有所发展,并补充了一些新的原则。
1.直观性原则。
指根据教学活动的需要,让学生用自己的感官直接感知学习对象。是针对教学中词、概念、原理等理论知识与其所代表的事物之间相互脱离的矛盾而提出的。一般说,直观的具体手段有以下三种:实物直观、模象直观、语言直观。
在教学中贯彻直观性教学原则,对于教师有以下基本要求:
(1)要恰当地选择直观手段。
(2)直观是手段而不是目的。
(3)要在直观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认识。
2.启发性原则(启发自觉性原则、自觉性原则)。
指在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积极性,使得学生能够主动地学习,以达成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是为了将教学活动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统一起来而提出的。
在教学活动中贯彻启发性原则,对于教师有以下基本要求:
(1)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
(2)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3)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3.系统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
指教学活动应当持续、连贯、有系统地进行。是为了处理好教学活动的顺序、学科课程的体系、科学理论的体系、学生发展规律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而提出的。
在教学中贯彻这一原则,对于教师有以下要求:
(1)按照教学大纲(课程标准)的顺序教学。
(2)教学必须由近及远、由浅人深、由简到繁。
(3)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4.巩固性原则。
指在教学中要不断地安排和进行专门的复习,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能够牢固地掌握和保存。是为了处理好教学中获取新知识与保持旧知识之间的矛盾而提出的。
在教学中贯彻这一原则,对于教师有以下基本要求:
(1)在理解的基础上巩固。
(2)保证巩固的科学性。
(3)巩固的具体方式要多样化。
(4)保证学生的身心健康。
5.量力性原则(可接受性原则)。
指教学活动要适合学生的发展水平。是为了防止发生教学低于或高于学生实际程度而提出的。
在教学中贯彻这一原则,对于教师有以下基本要求:
(1)重视学生的年龄特征。
(2)了解学生发展的具体特点。
(3)恰当地把握教学难度。
6.思想性和科学性统一的原则。
指教学要在科学的方法论的指导下进行。是为了将教学中科学知识的传授学习与思想品德教育统一起来而提出的。
在教学活动中贯彻这一原则,对于教师有以下要求:
(1)坚持正确的方向。
(2)严格遵守职业道德。
(3)实事求是。
(4)讲究教学艺术。
7.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指教学活动要把理论知识与生活和社会实践结合起来。是为了解决和防止理论脱离实际、书本脱离现实而提出的。
在教学活动中贯彻这一原则,对于教师有以下要求:
(1)重视理论知识的教学。
(2)注重在联系实际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能力。
(3)联系实际应当从多方面入手。首先,应当尽可能广泛地让学生接触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其次,应当尽可能地结合本地区的特点;最后.应当注重中小学生发展的实际。
(4)帮助学生总结收获。
8.因材施教原则。
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当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是为了处理好集体教学与个别教学、统一要求与尊重学生个别差异而提出的。
在教学中贯彻这一原则,对于教师有以下要求:
(1)充分了解学生。
(2)尊重学生的差异。
(3)面向每一个学生。
第四节。
教学的组织形式。
一、教学组织形式的概念。
教学组织形式是教学的空间结构和时间序列的统一。教学组织形式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教师以什么样的形式将学生组织起来,通过什么样的形式与学生发生联系,教学活动按照什么样的程序展开,教学时间如何分配和安排等问题。
二、班级授课制及其意义。
(一)班级授课制的由来及发展。
目前在世界范围内,最普遍采用的教学组织形式是班级授课制。在古代教育中,无论在东方还是西方,教学组织形式主要是个别教学,即使孔子"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仍然是通过个别教学进行教育的,每个弟子之间在原有程度、学习内容、学习进度上各不相同,没有一致的要求和规定。工业革命之后,社会提出了普及义务教育的要求,教育的规模和效率都必须扩大和提高,个别教学因无法满足这样的需求,表观出明显的不适应,于是班级授课制应运而生。
(二)班级授课制的主要特征。
班级授课制的特征主要包括三个方面,有人用班、课、时三个字来概括。
班:把学生按照年龄和知识水平分别编成固定的班级,即同一个教学班学生的年龄和程度大致相同,并且人数固定,教师同时对整个班集体进行同样内容的教学。
课:把教学内容以及实现这种内容的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展开的教学活动,按学科和学年分成许多小的部分,分量不大,大致平衡,彼此连续而又相对完整,这每小部分内容和教学活动,就叫做一"课",一课接着一课地进行教学。
时:把每一"课"规定在统一的单位时间里进行。单位时间可以是50分钟、45分钟或30分钟,但都是统一的和固定的。课与课之间有一定的间歇和休息。
(四)对班级授课制的评价。
1.班级授课制的优越性。
(1)班级授课制使得教学获得了巨大的效率,一位教师同时向几十个学生教学,使得教育的普及成为可能。
(2)有利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便于有计划地教学活动,循序渐进地开展教学。
(3)由于学生是按照年龄和程度编成班级,水平接近,有利于他们之间的互相交流和启发。
可以说,没有班级授课制,就会影响义务教育的普及。因为它具有这样一些突出的优越性,尽管不断受到批评和加以改革,仍然表现出长久的生命力,而且许多改革实际上是对于班级授课制的发展,而不是彻底的否定。
2.班级授课制的局限性。
(1)不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学生比较多地是接受教师所传授的现成知识。
(2)为学生提供的实践性学习、探索性学习的机会比较缺乏,因此不利于学生多方面的发展。
(3)不能很好地适应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的多样化,比较固定化,缺少灵活性。
(4)强调统一性,难以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不利于因材施教。
(5)每个学生实际上分别地对教师负责,彼此之间没有分工与合作,因此学生的互相交流和启发难以保证。由于具有这样一些局限性,人们一直在致力于班级授课制的改革。
三、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
近代以来,班级授课制成为中小学最基本的教学组织形式,但人们并没有停止有关新的教学组织形式的探索。而这些探索又相当集中地围绕着对于班级授课制的改革展开,人们一直在努力,试图在保持克服班级授课制优越性的同时能够有效地克服它的局限性。
(一)分层教学(分组教学、能力分组)。
分层教学,是将学生按照智力测验分数和学业成绩分成不同水平的班组,教师根据不同班组的实际水平进行教学。在西方一些国家尤其是美国十分流行。一般在中学,有些学校在小学高年级实行。
1.分层类型。
通常在每一年级有a、b、c、d、e五个水平,a组为最高,b组次之,余此类推。就一般情况而言,a组和d组人数都比较少,大多数学生在b、c两组。在美国20世纪80年代的合流运动(mainstream)之后,弱智学生进入普通学校与正常学生一同学习,许多学校的e组实际是这些学生。还有一些学校只有二或三个等级。
2.分层依据。
以美国部分州为例,主要依据智力测验分数、学习成就、教师意见、家长意见决定。
3.分层范围。
通常在主要科目实行分层。比如,数学、英语、科学、社会。
4.分层管理。
一般实行弹性机制,分层不是固定的,每学期或每学年要进行调整,层次变化的主要依据是学生的学习情况,比如进步显著,可以上调,学习吃力,则可以下调。
因为是按照科目分组,实际上所有科目都在a组或所有科目都在d组的学生很少,多数学生是不同的科目在不同层次的组中学习。
优点是由于增加了智力测验和成绩作为依据,同一层次内学生的基础和水平较一般班级授课制条件下更为整齐,因此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都更加便利。
由于不同科目各自分组,能够比较好地适应学生的兴趣和差异。
缺点是在管理上比较复杂。
(二)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是以异质小组为基本形式,以小组为主体,以小组成员合作性活动为机制,以小组目标达成为标准,以小组成绩为奖励依据的教学组织形式。
小组合作学习的基本要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组间同质,组内异质。
通常由4~6名在性别、学业成绩、个性特征、家庭及社会背景等方面具有异质性的学生组成。由于在每个小组内体现了合理差异,从而在全班各小组之间形成了大体均衡、可资比较的小组联合体,使各小组在大致公平的前提下进行合理竞争。同时,由于组内各成员之间在各方面的差异与互补,又有利于各小组成员之间互助性合作活动的开展,最终促进组内每个成员的认知、社会交往、个性和积极情感的全面提高。
2.设立小组目标。
学习目标为小组而不是个人设立。这样,改变了班级授课制条件下教学偏重竞争的课堂气氛,形成合理的组内互教互助、组际公平竞争的良性机制。而对小组目标,全体小组成员会形成一个"利益共同体"。每个学生能够体会到:一个人的成功并非真正的成功,只有在小组的其他成员也达到学习目标的情况下,自己才能达到目标。学习不再是自己的事。因此,成绩好、能力强的,会积极帮助其他组员,学习较差的,由于集体荣誉感和自尊心也会尽自己最大努力学习,尽量使所在小组不因自己失败而被拖后腿。这样,小组成员彼此之间的关系是荣辱与共的相互依赖关系。
3.实施小组评价与奖励的机制。
与小组目标的设立相互联系的,是小组合作学习得以顺利进行的动力源泉。在小组奖励面前,每个小组成员都尽力为集体的成功而工作,积极承担集体义务,从而推动小组合作学习顺利进行。保证以小组为单位实施评价,使得小组成员之间不是你输我赢的关系,而是大家输或大家赢。这种机制可以有效地调节小组合作,促进成员争取小组目标的实现。
4.个人责任的明确。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每个人都必须为自己的学习负责,学习成效的大小同个人是否尽责直接联系在一起。要在两方面确保责任到个人:
(1)通过将小组任务分解到个人,或全班任务先分解到小组,再分解到个人的方法,使组内每个成员都承担了小组任务中的特定部分,一个人完不成承担的任务,不仅会影响自己的成功,也会对小组或全班完成任务带来不利影响。
(2)在单元检查、小测验和竞赛中,不再允许依靠组内其他成员的帮助来证明个人掌握学习内容、达成教学目标的程度,每个组员必须靠自己力量独立完成测验。统计小组总体成绩之前要先计算个人成绩。
5.均等的成功机会。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只要自己努力,有同伴之间的帮助,每个学生都可以做得很好,成功的机会是均等的。小组合作学习经常采用"个体提高分"的计分方式:个体本次测验的分数比上次测验高出来的分数。
在发达国家基础教育各阶段已经普遍实行,许多国家在教育法中规定的每班学生人数。通常在15~25人之间。近年来,我国的一些大城市也开始了小班教学的尝试。小班教学是社会和义务教育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是为了满足社会成员对于教育公平性、公正性的进一步要求:不仅享有受教育的权利,而且得到高质量的教育。可以预见,在今后几十年内,小班教学会成为我国义务教育的主要发展趋势之一。
从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实行小班教学有几个问题应当给予注意:
1.取消教师分科任教或延缓教师分科年限。在多数实行小班教学的国家和地区,通常采取教师包班的方式,而不是分科任教。在小学阶段尤其普遍,甚至在一些班额仍然较大的国家和地区如日本和我国台湾,在小学也是教师包班。在小学阶段,各门课程的文化科学知识都是基础性的,具有合格学历的小学教师完全能够胜任。教师包班,为教师了解每个学生提供了分科任教所无法比拟的便利,也为教师有针对性地对每个学生因材施教创造了分科任教条件下难以得到的充分条件。发达国家之所以先后将班级授课制改为小班教学,正是立足于学生发展所做的选择。
在我国部分地区的小学,还存在着复式教学。复式教学是指把两个或两个以上年级的儿童合编在一个班级,采用直接教学和布置、完成作业轮流交替的方式,在同一节课内由一位教师对不同年级学生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在复式教学中,教师为某个年级学生授课称为直接教学,同时布置其他年级学生从事各种作业和练习称为间接教学或自动作业。
【学习要点】。
1、识记教学的定义。
2、识记教学的任务。
3、领会教学活动的本质。
4、识记教学模式的概念及分类。
5、识记教学原则的概念。
6、识记直观性原则、启发性原则、系统性原则、巩固性原则、量力性原则、思想性和科学性统一的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因材施教原则的含义,并领会贯彻这些原则对教师的要求。
7、识记教学组织形式的概念。
8、识记班级授课制的特征,领会对班级授课制的评价。
9、领会教学组织形式改革的趋势。
创客教育教学设计篇十三
教学目标:
能力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知识目标:
学会本课7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9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认识2个偏旁部首。情感目标:
了解小熊是怎样找到朋友的,知道“这儿”好在哪里,教育学生从小要懂得爱护环境。教学重难点:
1、学会本课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今天,我们要继续学习第十五课--《这儿真好》(齐读课题)。
2、读了这篇课文,我们知道故事中的主人公是一只—小熊。
[显示]。
一座荒岛孤零零梦见天空云儿飘来飘去。
连忙种呀种许多漫山遍野绿叶成阴。
高兴极了不停地说。
(1)给你一点时间,把这些词语先读给自己听一听。
(2)各个声音响亮都很自信,看来,要把这些词语读准确难不倒大家。可要明白了词语的意思,并把它们念好,可就有点难了,谁愿意来试一试的?你觉得我能把哪个词语读得特别好,就把小手举得高高的,给我打个招呼,好吗。(指名读:你想读哪个词?)。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
过渡:小熊该走了,我们一起把他送回家吧,哎小熊他住在哪儿呀?
(生:小熊住在一座荒岛上。)[出示第一自然段]。
1、这是第一自然段告诉我们的,小朋友你们就把自己当成是这只小熊,投入地读一读这一段话,体会一下小熊孤单一人生活在荒岛上的感受。
2、刚才你们是自己读给自己听,现在谁愿意来读给大家听。(一人读)。
师:我仔细听了,这个词他读得真好(点出:荒岛),让我知道这个岛上什么都没有,真是荒凉极了。出示荒岛的图片,带领学生说说为什么叫荒岛。
你听得仔细吗,他还有哪儿也读得很棒?
3、引导学生讨论。
生:“孤零零”这个词他读得也很棒,让我感受到小熊生活在荒岛上很孤单,很寂寞。(点出:孤零零)。
生:他把“梦见”读出来了,让我知道小熊连做梦都想找到朋友。(点出:梦见)。
生:可能提到“每天”“许多”
三、
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1)谁来对着云儿问一问?(你要让云儿知道你很想很想找到朋友。)(你要急切地催着云儿给你出主意呀)(听出你这么着急,云儿肯定会帮你)(如果我是云儿一定很同情你。)。
(2)让我们一起来帮着小熊问一问。(生齐读)。
2、云儿不说话,飘来飘去变成了一棵树。[出示图片及第一句话]云儿的主意有点怪,他的意思你猜出来了吗?(生:他是要让小熊在岛上种树,岛上有了树,那些爱生活在树林里的小动物就会跑来和他做朋友了。)(多请几人)。
3、小熊和大家一样聪明,他也明白了[出示第二、三句]师引读:他在岛上—种呀种,(想一想这个词应该怎么读?生:读得慢一点,让大家感觉到小熊种树种得很辛苦,那就请你来读一读。一起来)种了—许多小树苗。(他种得可真多。)。
4、一年,两年,小树苗--长大了,小岛变了样。[显示图片]小朋友快瞧,在小岛上你们看到什么了?(生看图自由交流)小岛上真是[显示两个词语]—漫山遍野,绿叶成阴(指名读,齐读)(要让大家感觉到山上山下到处都是树)(树叶长得可茂盛啦,就像撑开了一把把绿色的大伞)。
四、学习。
四、五、六自然段。
1、漫山遍野、绿叶成阴的小岛可真美。
2、(1)看一只小鸟飞来了,他说--(小鸟可喜欢这儿啦,谁再来夸一夸。)。
生:自由发挥。
(2)瞧,又有谁来了?生:小鹿,小象,小猴划着船来了。(提醒次序,完整)。
师:小象一来到岛上,他也乐坏了,一个劲地说,你听到他说什么了?
师:小猴跳上小岛高兴地说,他会说什么呀?
生;自由发挥(就把自己当成小动物直接说)(注意提醒表情、语气、联系小动物的生活习性展开合理的联想)。
可是上来表演就看不到屏幕上的台词了,所以要请小朋友先把小动物们说的话背出来。一边背可以一边配上表情,加上动作。自编自演试一试。
(1)生戴头饰表演,师旁白。
(2)引导点评小熊很兴奋,很热情。
(3)再请第二组上台表演,生齐旁白。(说旁白的重要性)。
五、小结。
1、荒岛变成了一个漫山遍野,绿叶成阴,动物成群的地方,我想无论谁去那儿都会夸—这儿真好。(指名读课题)加感叹号,谁真心喜欢这个美丽如画的地方的,再来夸一夸?(指名读,齐读)。
2、小朋友拿起书,让我们一起再来把这个有趣的故事读一读。
3、小组讨论:种树与找朋友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此处,学生通过讨论,就能懂得因为满山遍野长满了绿树,改善了小岛的环境,使小岛不荒,小动物才会到小岛上居住,小熊因此找到了朋友。在此处进行环保渗透,使学生感悟改善自然环境,会使许多小动物有生存环境的道理。)。
南沈灶小学:朱旭。
创客教育教学设计篇十四
在教育信息化日益深入发展的今天,要想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不仅需要具备较高的政治素养、专业素养,同时还需要具备一定的教育技术素养。
教育技术素养是指在教育技术理论的指导下,运用信息技术解决教育教学中实际问题的能力、意识、态度和责任。其中,意识、态度和责任是内隐的,它直接影响和决定着教师运用教育技术的成效;能力是外显的,它体现了教师运用信息技术解决教育教学问题的才干;而教育技术的理论则是在教育教学中如何应用信息技术的指导思想和方法。由于教师的教育技术素养是通过教育技术能力来体现的,所以在此次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中以“教育技术能力”的提高为中心,来设计、安排培训的目标、内容和方法。
在以往的教学改革中,曾经对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进行过多次变革和试验,但其结果并不尽如人意;近几年来,随着信息化环境的改善,又开展了许多有意义的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取得了一批值得推广的研究成果。但是从全国来看,形势并不乐观,从教育信息化的投入/产出比来分析,可以看出绩效是相当低的。究其原因,影响教育信息化的根本因素不是硬件投入不足、也不是教学资源缺乏,而是广大教师对于教育技术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了解得太少,对信息技术在教育中应用的理解有偏差,不知道如何正确地把信息技术与自己所教的课程有机地结合起来。因此,对教师进行教育技术基本理论与方法的培训,是提高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有效途径。
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理论的核心,是指导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依据。在《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大纲》中,教学设计的理论与方法贯穿始终,形成培训的主线。这一点构成了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特点,也是与以往信息技术培训有所不同的分界线。在实施培训的过程中,一定要抓住“教学设计”这条主线,才能顺利达成培训目标;也只有以“教学设计”为核心,才能有效地提高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
教学设计是依据对学习需求的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使教学效果达到优化的系统决策过程。它以学习理论、教学理论和传播理论为基础,应用系统科学理论的观点和方法,调查、分析教学中的问题和需求,确定目标,建立解决问题的步骤,选择相应的教学活动和教学资源,实施并评价其结果,从而使教学效果达到优化。
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首先要依据学习需求,确定教学设计要解决的实际问题。比如是对一门课程(或一个单元)的设计,还是对一节课的设计,还是对一个主题活动的设计。然后进行教学目标的分析、教学内容的分析、教学对象(学习者)的分析、教学策略的选择、教学资源的选择与开发、教学过程的设计、教学评价的设计,形成完整的教学设计方案。然后进行教学实践和评价、修正。
作为学科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该首先对自己所承担的课程进行总体设计,即进行课程教学设计,提出这门课程的目标体系,标出适合课堂教学的知识单元和适合学生自主学习(进行主题活动)的知识单元,然后分别进行基于课堂教学的设计(课堂教学设计)和基于主题活动的设计(自主学习教学设计)。只有这样,才能够根据教学内容的内在联系,科学地安排教学全过程,真正提高学科教学的质量;而不只是孤立地设计一些观摩课或公开课,摆摆样子。
在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初级培训中,因只有50课时,所以只能要求被培训的教师重点完成一节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设计方案,并选择、加工或开发这个方案中所需要的媒体和资源。通过这项真实任务的完成,使被培训的教师初步了解教学设计的基本方法,促进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过程的认识。
教师通过参加培训,将初步了解教学设计的理念,学习教学设计的方法,在完成学习任务、形成学习成果的过程中,体会教育技术对教学的支持作用,加深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认识;在任务驱动、师生互动、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体验信息化环境下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的变化。
由教育部师范司组织审定的两套培训教材都提供了大量的资源、案例、模板和量表,为学习教学设计提供了极大的方便。资源部分包含了大量文本材料和多媒体材料,为受培训的教师提供学习的支持;通过案例分析,可以使受培训的教师得到启发,加深对教学设计的理解;培训教材中提供的模板,可以使受培训的教师比较容易地进入教学设计过程,在做中学,在实践中逐步提高;书中的量表给出了不同类型的评价样板,为受培训的教师在教育新理念指导下的教学评价设计提供了参照。
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是提高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有效途径,可以采取集中培训、分散培训、校本培训等不同的方式进行。集中培训的优点是可以排除干扰,在短时间内高质量地完成培训任务;不足之处是受训教师没有充足的时间消化培训内容,学习负担较重。分散培训可以利用双休日上课,平时完成培训作业。每周培训一个单元,有利于教师的消化吸收,又不耽误教学工作;前提是当地必须有合格的培训教师,能够指导学科教师的学习;而且,培训的时间拉长,对培训工作的组织有一定的难度。校本培训可以联系本学校的实际,把培训和教研结合在一起,既有利于教师的提高,又有利于学校工作的改进。校本培训是一种好的培训形式,但是必须要具备有经验的指导教师才能有所收获。
不论采取哪种培训方式,都要加强领导、严密组织,以教学设计为核心,以信息技术为支撑,以真实的任务驱动,小组合作完成。通过培训,不仅使学科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得到提高,而且对新的教育理念和新的教学方式加深理解,运用于自己的教学工作中。
创客教育教学设计篇十五
一、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1.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
本部分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2.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3.试卷内容结构教育技术学部分。
50%教学系统设计部分50%4.题型结构。
(1)名词解释题: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2)简答题:6小题,每小题10分,共60分。
(3)分析论述题:4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
二、考试要求与考试内容。
考试要求:
1.系统掌握教育技术的基本理论及理论基础中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模式,了解教育技术(电化教育)的发展历史和发展动态,理解教育技术学的学科性质和研究方法。
2.掌握教育技术的五大范畴(设计、开发、运用、管理、评价)、两大领域(理论、实践)、两大研究对象(学习过程、学习资源)理解。
3.了解教育技术学在分析、解决教育与教学问题中的基本思想、操作方法。
和发展前景。了解教育信息化、信息化教学、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网络课程、知识管理等领域的新发展。
4.具有现代教育技术的设计、开发、运用等方面的基本能力。考试内容:
包括:教育技术的基本概念(aect199。
4、aect2004定义),教育技术的领域、范畴、研究对象,教育技术学的学科性质、研究方法、研究取向。教育技术学的哲学基础和一般科学理论基础。
包括:教育技术发展的含义、模型、特点、新进展,国外教育技术的发展演变,中国教育技术的发展状况。
第三章。
学习资源。
包括:学习资源概述、媒体资源、因特网上的教育信息资源、网络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
第四章。
学与教的过程包括:学习过程、教学过程第五章教学系统设计。
包括:教学系统设计概述、教学系统设计的理论和模式、以“教”为主的教学系统设计模式、以“学”为主的教学系统设计模式、教学系统设计的进展。
第六章。
教学系统开发。
包括:教学系统开发概述、现代教学媒体材料的开发、网络课程的开发、智能教学系统的开发、集成化教学系统开发。
第七章。
包括:教育技术运用概述、教学资源的应用、基于web的网络教学系统的应用、信息化教学应用、绩效技术。
第八章。
包括:教育技术管理概述、教学资源管理、教学过程管理、项目管理、知识管理。
第九章。
教学资源与教学过程评价。
包括:教育技术的评价范畴概述、教学资源的评价、教学过程的评价、网络教学评价、计算机辅助评价研究的新进展。
第十章。
包括:现代教育技术与创新人才的培养、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改革、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建构新型教学结构。
考试要求:
1.系统掌握教学系统设计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模式以及学科性质和应用范围。
2.理解、掌握不同教学设计理论和模式的主要内容和相关方法。
3.能运用教学系统设计的相关理论来分析不同层次的教学产品和教学设计案例的特点、方法和步骤,并进行相关的教学系统设计。考试内容:
(一)教学系统设计概论1.教学系统设计的基本概念。
学习需要的含义;分析学习需要的基本步骤和方法;解决问题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教学目标概述;教学目标分类理论;教学目标的设计与编写方法。
(三)以教为主教学系统设计(下)1.教学内容的分析。
主要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的选择和有机结合。3.教学媒体的选择与运用。
教学评价概述;教学设计成果的评价指标;教学设计成果的形成性评价。
(四)以学为主的教学系统设计1.建构主义与以学为主的教学系统设计。
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的原则、方法与步骤;以学为主的id理论研究中易出现的几种偏向。
3.自主学习策略与协作学习策略的设计4.学习环境的设计。
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评价的特点;学习文件夹一种有效的评价方法;网络教。
学评价。
(五)“主导——主体”教学系统设计。
1.“主导——主体”教学系统设计的理论基础及方法。
以学为主id的学习理论基础;以教为主id的学习理论基础;两种理论的互补性与“主导——主体”id的理论基础;“主导——主体”教学设计的方法与步骤。
2.网络课程脚本的“主导——主体”教学设计流程。
网络环境对教育、教学的意义;网络课程脚本的“双主”教学设计流程;计算机网络环境下的学习者特征分析;网络课程的评价标准。
(六)教学系统设计的应用(上)1.电视教材的设计。
电视教材概述;电视教材教学设计的一般方法。2.多媒体教学软件的设计。
多媒体教学软件概述;多媒体教学软件的设计过程;多媒体教学软件的脚本编写。
3.网络课程的设计。
网络课程概述;网络课程的构成;网络课程的设计原则、编写过程。4.网络课程设计案例。
(七)教学系统设计的应用(下)1.多媒体教学过程的设计。
分析教学内容,确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媒体,创设教学情境;指导自主学习,组织协作活动;确定教学要素关系,形成教学过程结构;设计测量工具,进行学习评价。
2.典型的多媒体教学过程设计案例。
多媒体组合课堂教学案例:小学数学《圆的认识》的设计;基于局域网的教学课例:初中语文《周总理,你在哪里》的设计。
三、主要参考书。
何克抗、李文光编著,《教育技术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2009年版。
何克抗、郑永柏、谢幼如编著,《教学系统设计》,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
创客教育教学设计篇十六
活动目标:
1.让幼儿知道基本的饮食卫生常识:餐前要用肥皂洗净双手,生食瓜果须洗净去皮,不贪食街头小吃。
2.初步培养幼儿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活动准备:
1、洗干净的苹果一只,水果刀一把。
2、洗净去皮苹果每人一小块,放在干净盘内。
活动过程:
1.边讲故事边启发幼儿思考洋洋为什么肚子疼。
(1)有一天幼儿园放学了,妈妈来接洋洋回家。路上,洋洋的`肚子饿了,他吃了羊肉串。
(2)回到家洋洋又吃了苹果。苹果是从哪里拿出来的?(菜兜里的)。
(3)吃了羊肉串和苹果以后,洋洋怎么啦?(难受、肚子疼)。
(4)洋洋去了医院,你们知道医生对洋洋说了什么?
(教师可代替“医生”告诉幼儿:路边摊位上的小吃不干净,不能吃;没有洗、没有削皮的水果也不能吃。)。
2.进一步启发幼儿讨论还有哪些类似的东西不能吃。如,路边的糖葫芦、小水饺、无遮盖的点心等。
3.现场示范:瓜果洗净去皮。
4.请幼儿洗手、吃苹果。
总结:
吃东西前要有洗手的好习惯。
创客教育教学设计篇十七
1、让学生在好书推荐活动中认识《爱的教育》一书。
在活动中,潜移默化地进行读书方法的指导,
1、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形成初步的鉴赏能力。
2、在活动中,引导学生学会感受爱、奉献爱。
同学们,很高兴能有一节课的时间与你们共同静静地读书了。我们曾经学习过《争吵》一课,同学们都知道这篇文章选自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的名著《爱的教育》。但你们知道吗,这是一本风靡世界的书,亚米契斯能将生活中的爱心故事记录下来,装订成册,那是一部很感人的书。整部小说以一个小学生的眼光审视着身边的美与丑、善与恶,完全在用爱去感受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让读者感受到爱无处不在,只要用心感受!今天,老师就要带大家去读一这本将爱表现得淋漓尽致的《爱的教育》。
1、了解封面。
(1)出示书的封面。
(2)请你认真看一看书的封面,告诉大家,从书的封面,你了解到了什么?
(3)你还想了解什么呢?
2、了解大体内容。
(1)出示内容简介。
《爱的教育》是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耗时近十年写的一部极富感染力的儿童小说。它通过一个小学四年级学生安利科写的日记,抒发了人类最伟大的感情——爱。书中讲述了发生在安利科身边各式各样感人的小故事,父母、姐姐在他日记本上写的劝诫启发性的文章,以及10则老师在课堂上宣读的精彩的每月故事。它告诉我们:一个人从小不仅要学好各种文化知识,还要学习比这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对祖国、对家乡、对人民、对父母、对师长、对同学、对周围所有人的爱与尊重。书中的每一个故事都让人动情,字里行间洋溢着儿童的纯真与情趣。
(2)请你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读一读,再告诉大家,你从中了解到了什么?
(3)交流。
(1)初步的阅读方法指导。
师:拿到这么一本厚厚的书,你打算怎样下手去读呢?
(2)师总结:先看序言,再读目录,然后阅读正文。
4、从序言中你了解到了什么?(出示课件:内容简介、作品影响。
1、看一下目录你最熟悉那些故事?
2、交流、故事大概内容。
3、走进人物感受教育出示幻灯。学生交流。
4、欣赏精彩片断。
5、谈阅读感受。
6、读后感激趣。
过渡:这确实是一部震撼人心的作品!译者夏丐尊先生备受感动流着泪读完全书,并决定要将此书介绍给中国的读者。本书的作者也说过:“每一个读过此书的人,都会受到灵魂的震撼。”下面,再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部分读者的阅读感受。
出示读后感,生静静阅读。
1、了解获取书的途径。
师:大家想一想,我们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来看到这本书呢?
(1)指名说。
(2)师总结:买、借阅、上网……。
2、初步的阅读方法指导。
师:拿到这么一本厚厚的书,你打算怎样下手去读呢?
(先看序言,再读目录,然后阅读正文。)。
3、自读序言。
4、阅读书的目录。
自由读,同桌交流,了解书中有哪些小故事。
5、阅读正文。
(1)推荐阅读。
过渡:大家的阅读热情真高啊!有些同学已迫不及待地想读故事了。为了满足一下大家的阅读欲望,老师先给大家推荐一篇故事——《意外事件》,请同学们通过目录找到那个故事认真读一读。
(交流故事大概内容、阅读感受。)。
(2)自由阅读。
过渡:这个故事非常感人,其实这本书的每个故事都很感人,它写尽了人世间种种感人肺腑的爱!下面,请你看目录,找一个你比较感兴趣的故事读一读。
(全班进行简单交流。)。
这部作品人物美、故事美,正因如此它在世界上拥有众多读者。今天我们只欣赏了它最生动的几个情节,最主要的几个人物,最美的几处景致,它还有更广泛、更深刻的内涵等待我们去发掘。随着年龄的增长,文学修养的提高,再过半年,一年,五年,再读这部书,相信同学们一定会有更多、更深的感受!
最后,老师送给同学们一段话:
世界上最动人的皱眉是读书苦思时的刹那;
世界上最舒展的一刻是读书时那会心的微笑;
让我们拿起书,以书为伴,畅游在多姿多彩的课外阅读中,让课外阅读成为我们终生的承诺!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在童年时期,记忆是很灵活、很敏感的,如果你善于使用它,它就会成为你的第一个助手。学生在早年记住的东西,常常永远不会忘记。”
因此,阅读应是以引导、激发孩子的兴趣为起点,唤起孩子阅读的主动性、创造性。而课外阅读作为阅读教学的一种有效手段,是课外语文活动中最重要、普通而经常的形式。《爱的教育》这本书是以日记的形式来记录的,并且是以一个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口吻来写的,很是贴近生活。所以学生阅读起来较为从容,易于接受,易于理解。学生易于从这本书中捕捉到属于自己的生活,从而把阅读内容和自己的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这样就消除了由于材料陌生产生的阅读障碍。只有如此,学生才能产生阅读的愉悦和兴趣,从而扣开阅读之门走进阅读的世界。
设计教学过程时,紧紧抓住这本书的主题:“爱”字,从情感入手,阅读过程中始终围绕爱阅读,抓住文中的精彩片段进行展开。突出了师生之爱、母子之爱、同学之爱、祖国之爱,自身也努力投入情感,尽可能地把学生也带入了书中爱的境界里。
我努力创设一种开放的环境,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人物进行学习、交流、畅谈体会,将教师的指导和学生自主阅读相结合。使教师的作用不再是用各种问题去考学生的阅读效果,也不是强性要求学生应读什么,不应读什么,而是通过各种方式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和思考,指导学生阅读课外书籍。
今后,我将会继续加强宣传,通过家长会、班级博客等方式让家长明确课外阅读的重要性,能积极配合教师督促学生开展课外阅读,鼓励家庭进行亲子共读,积极开展“小手拉大手,同读一本书”“我给爸爸妈妈讲故事”等亲子共读活动,鼓励家长与孩子共读一本书,共同探讨书本中的一个话题。使广大家长成为书香活动的倡导者、参与者和建设者,将家庭引入到热爱图书、享受阅读、热爱母语、享受经典的行动中来,为孩子创建了良好的家庭读书氛围。
创客教育教学设计篇十八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积累好词佳句。
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蕴含的意思。
3.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懂得珍爱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理解三个事例中蕴含的道理。
多媒体课件。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第19课《生命生命》。(板书课题)
出示杏林子对生命感悟的一句名言,指名学生读,说说读了这句话,你有什么疑问?(为什么说生命是一桩奇迹)这节课我们就带着这个问题来细细地品读课文。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回忆课文是由哪些事例来感悟生命的?
2.再读三个事例,看看哪些语句让你感受到生命是桩奇迹?划下来。
3.交流:
(1)感受“飞蛾求生”:
关键句:“但它挣扎着,极力鼓动双翅,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跃动,那样强烈!那样鲜明!”
说说你从这句话中感受到了什么?是从哪些词感受到的?
想想飞蛾此时心里在想什么?
一只飞蛾平均能活9天,为了这短短的9天,它在拼命挣扎着,无论怎样危险,无论是否成功,它都没有放弃。伸出手,想象你的手中就有一只极力鼓动双翅的飞蛾,体会它强烈的求生欲望,带着自己的感受来读句子。
(2)体会“瓜苗生长”:
关键句:“那小小的种子里,包含着一种多么强的生命力啊!竟使它可以冲破坚硬的外壳,在没有阳光、没有泥土的砖缝中,不屈向上,茁壮生长,即使它仅仅只活了几天。”
读句子,说说在你心中这是一粒怎样的瓜子?从哪儿体会到的?
读句子,让大家感受到这是一桩奇迹。
(3)感悟“倾听心跳”:
关键句1:“有一次,我用医生的听诊器,静听自己的心跳。那一声声沉稳而有规律的跳动,给我极大的震撼,这就是我的生命,单单属于我的。”
读句子,思考:为什么作者说心跳给了她极大的震撼?
带着你的感受再来读读这句话。
关键句2:“我可以好好地使用它,也可以白白地糟蹋它。”
“糟蹋”是什么意思?
在生活中你见过哪些糟蹋生命的现象?
怎样才算好好地使用生命呢?
4.杏林子是怎样好好地使用自己的生命的呢?我们来认识认识她。
(出示杏林子照片)从照片看,你觉得杏林子是一个怎样的人?
(出示杏林子资料)听老师介绍杏林子的生平,说说看杏林子创造出怎样的生命奇迹?
5.齐读最后一自然段,说说你对这句话是怎么理解的?
6.你还知道哪些人也让自己有限的生命创造出了无限的价值?
1.再来看课题,你发现课题有什么特点?去掉一个行吗?为什么?
2.指导读课题。
作者领悟到生命是飞蛾求生的挣扎,生命是瓜苗从砖缝中冒出的勇气,在你的眼中,生命还是什么呢?打开你的记忆,把五彩的生活放进来,以“生命是什么”为主题写一首小诗。
【在充分读书的基础上,学生对文本有了深入、个性化的解读,我为学生提供了升华文本的空间,引导学生把自己对生命的感悟写成一首小诗,尽管语言稚嫩,却意味深长。
生命生命
飞蛾求生
奇迹瓜苗生长珍惜光彩有力
倾听心跳
创客教育教学设计篇十九
教学目标:
1、认识扇形统汁图的特点和作用,能从扇形统汁图读出必要的信息,为决策服务。
2、结合教学渗透理想主义教育,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使学生感受统计的意义和作用。
3、通过对数据的科学分析,培养学生逻辑推理、抽象概括的能力。
教学重点:
认识扇形统汁图,能从扇形统汁图读出必要的信息。
教学难点:
结合统汁图正确进行数据分析,为决策服务。
教学过程:
一、提出学习目标。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生1:我喜欢跳绳。
生2:我喜欢足球。
生3:我喜欢打乒乓球。
生4:我喜欢短跑。
……。
生1:制成统计表。
生2:制成条形统计图。
……。
2、提出学习目标。
(1)认识扇形统汁图的特点和作用。
(2)从扇形统汁图能读出什么样的信息。
二、展示学习成果。
1、小组内个人展示。
学生独立自学教科书第106~107页上的内容和做一做(教师相机进行指导,收集学生的学习信息,特别是引导小组内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探讨)。
2.全班展示(以小组为单位)。
(1)汇报扇形统汁图的特点和作用。
(2)从扇形统汁图能读出什么样的信息?
(生自由说)。
(3)牛奶中的数学问题。
看图,并计算出,每天喝一袋250克的牛奶,能补充营养成分各多少克?
(4)错例展示。
(每一小组在展示过程中,其它小组均能进行质疑。)。
三、激发知识冲突。
边展示边引发知识的冲突,让学生更深层次的进行思考:
1.针对同学的展示,学生自由质疑问难。
四、拓展知识外延。
1、生活中的数学。
(1)、练习二十五第1题:自主看图,说一说李明同学一天的作息安排是否合理,从中你能提出哪些合理化建议。(引导学生说说怎样安排时间才合理,才能做到劳逸结合)。
(2)、练习二十五第2题:自主看图,说一说从图中得到哪些信息,在小组内交流。(使学生体会到父母的辛苦和对自己的爱,激发学生对父母、对家庭的爱)。
2、小小统计员。
(1)统计自己家中每月的生活费支出情况,根据所学知识试着制作成扇形统汁图。
(2)进行数据分析,为家庭开支的使用提出合理化建议。
创客教育教学设计篇二十
1、体会父母对子女的无私关爱,能有所感动,在此基础上学会珍惜,明白孝敬父母要从现在做起。
2、感知老师的关爱,因而激发学生努力学习的激情。
3、发掘更多值得感恩的素材,升华感恩的心。
小学五年级。
重点:体会父母对子女、老师对学生的无私关爱,学会感恩。
难点:感动于父母、老师为孩子所做的一切。
课件,《天亮了》和《感恩的心》视频。
一课时。
1、导入:同学们,请问你的生日是在什么时候?你们从出生到现在过了多少个生日了?哇,原来你们已经11岁啦,原来你亲爱的爸爸妈妈已经陪伴你走过了十多个年头啦,从我们来到这个世界,爸爸妈妈日夜操劳,我们心存感激,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体验和感悟《感恩的心》。
2、提问学生是否了解自己的父母:
(1)爸爸的生日是什么时间?
(2)妈妈的生日是什么时间?
(3)爸爸最喜欢的运动是什么?
(4)妈妈最喜欢什么颜色?
(5)妈妈每天几点起床?几点休息?
(6)爸爸每天工作多少个小时?
(7)妈妈穿多大码的鞋子?
(8)爸爸穿多大码的裤子?
设计意图:通过8个问题,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对来养育自己11年的父母是如此不了解,而父母对自己的一言一行是如此的了解,从中体会父母的爱。
过渡:看来大家对爸爸妈妈的了解还是挺多的,因为,他们为了我们的幸福成长无时无刻不在关心着、呵护着,他们是我们最亲的人――下面请同学们看一组图片,要边看边想,爸爸妈妈曾经为我们做过什么事情?(配乐出示图片,)。
1、看了这些图片,你想起了爸爸、妈妈曾经为你们做过的哪些事情呢?四人小组交流再回答。(学生交流)。
2、学生回答。(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小结,再出示心形)。
3、父母之爱淡如茉莉,平凡却经久,为了我们,父母从不会吝啬他们的爱,总是在默默地付出,在需要的时候为了孩子他们甚至可以献出生命!
学生交流汇报,老师用图片来总结生活中可以为父母做的事情,父母那份沉甸甸的爱,无法衡量,值得我们用一生去回报。
设计意图:通过视频《天亮了》感受父母对孩子的爱是世上最沉重的爱,是不惜奉献一切的爱。父母那份沉甸甸的爱,无法衡量,值得我们用一生去回报。
1、请学生谈谈和老师之间的故事,及时点评和提炼。
2、学校无小事,事事是教育,老师的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句简单的话语都体现了老师的关爱,她期待着我们天天快乐成长,天天进步。老师不仅在学生上、生活上关心我们,在必要的时候,老师也可以为我们献出宝贵的生命。
3、你想对你的老师说的点什么?谈谈该怎样回报老师的关爱。
设计意图:通过最美教师---张莉的事迹,谈生活中老师对我们点点滴滴的爱。
1、除了父母、老师外,你还要感恩哪些人呢?
2、关于感恩的名言、诗词、警句。
3、十一月是感恩节,你想把你“感恩的心”送给谁?为什么?
4、学生写心愿卡。
5、学生分享心愿。
设计意图:通过写心愿卡,让学生此时的心情的到释放,引导他们学会感恩,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身边每一个帮助过你的人。
小结: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要学会感谢父母,感激他们,给我们生命。让我们来道人世、感谢老师,交给我们知识,让我们成为有用的人、感谢朋友,给我们的友谊,使我们在人生的旅途上不再孤单,感谢挫折,使我们再一次次的失败中变得更加坚强、感谢敌人,是我们不断前进,不断完善自己。
创客教育教学设计篇二十一
一、辨析题(每题6分,共30分)。
1、行为主义和认知主义学派都认为学习是学习者经过一定的练习后出现的某种变化,且这种变化应当能够保持一定的时期。
2、这是王老师和小男孩小明的对话。王:“你有妹妹吗?”小明:“有”。王:“你妹妹叫什么?”小明:“花花”王:“花花有哥哥吗?”小明:“没有”。按照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小明处于感知运算阶段,且他的思维体现了单维思维的特征。
3、在确定运用何种教学媒体的过程中,有些教师会从媒体的种类与功能两个维度进行比较,并通过某种评价尺度来反映其间的关系,从而发现适用于特定的教学情景的媒体,这种媒体选择模型一般称为评价法。
4、演奏中,没种音调有一定的音高和响度,在旋律背景中,音调的主观音高或响度取决于它邻近音调的关系,用两种不同的旋律演奏时,同样的音调感觉会完全不同,这反映了知觉的整体性特征。
5、在肯普提出的椭圆结构教学设计过程模式中,强调教学设计是一个灵活的过程,各要素呈现游离状态,表明了教学设计可以从任何一个要素开始,并且可按任何顺序进行。
二、比较题(比较下述概念的异同,每题8分,共40分)。
1、(动作技能学习中的)集中练习与分配练习。
2、言语信息与智力技能。
3、沉思型与冲动型。
4、有意注意与无意注意。
5、发现教学法与讲解式教学法。
三、简答题(第一题10分,第二三题各20分,共50分)。
1、什么是最近发展区,研究最近发展区有何意义?
2、在进行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常常要考虑学生该学习什么和怎么学的问题。如果让你向高中学生教授“如何利用网络获取信息”,你计划让他们学习什么和怎么学习?陈述你的基本做法。
3、在教学过程中,比较常用的程序包括传递—接受程序、引导—发现程序、示范—模仿程序和情境—陶冶程序等,简述这四种教学程序的基本过程,并结合布鲁姆的教学目标分类学说分析它们分别适用于实现哪种领域的教学目标。
四、综合应用题(30分)。
我国目前在小学、初中与高中阶段都在开设《信息技术》课程,如果要求以“表格信息加工”这一教学主题为例,为三个不同阶段的学生进行学习活动设计,你将如何考虑?请写出你的设计简案。
创客教育教学设计篇二十二
2016年4月14日至20日,我有幸到北京参观学习,非常感谢领导给我的这次外出学习的机会。在几天的学习中,我们认真聆听了教授们精彩的专题报告,观摩了北京市景山学校吴俊杰老师的创客教育课堂,参观了中关村的梦想实验室和清华大学的创客教育实验室,积极参与教授的互动交流。在这几天里,每天的感觉是幸福而又充实的,因为每一天都要面对不同风格的名师、教授,每一天都能听到不同类型的讲座,每一天都能感受到思想火花的冲击。现将在潜移默化中学到、感悟到以下几个方面与大家分享:
创客教育是创客文化与教育的结合,基于学生兴趣,以项目学习的方式,使用数字化工具,倡导造物,鼓励分享,培养跨学科解决问题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一种素质教育。
对于学生而言,创客教育不是某方面知识的应用,而是要实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体系建设,让创新教育落到实处,它既是学生个性发展的内在需求,也是时代发展的大势所趋。我们所倡导的创客教育,是培育学生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动手制作的综合能力,初步融合了科学研究、技术制作、艺术创作的全过程,能够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索精神、批判性思维能力、自主创新能力、合作研究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艺术创作能力等。
其次,作为创客教育的平台,创客空间是要为创客们创新应用的实现提供有力的帮助和支持,而不是简单完成一个专业人才的培训。同时,创客们的团队合作,在交流中进行智慧的碰撞,得到大家的智慧结晶最终变成创新的理论成果,然后在创客空间里,将创意变成现实。
最后,创客教育的目标:让学生从内心体会创新与分享的快乐,进而形成健康的人格,成就一个幸福的人生。
田宝华局长说“创客教育课程的研发与设计,我们仍然也必须要强调:以忠实落实国家课程方案为基础,比如小学的科学、艺术课程,比如从小学三年级到高中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这些都是创客的基础。创客教育课程的研发与设计,应该遵循不同年龄段的能力成长差异,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实践操作载体,以满足不同阶段学生的能力基础和成长需求”。
所以:五年级以下以“动手、动脑”为基本诉求,在审美品位方面有意识的打下一些基础;可选择纸艺类课程、粘土类课程、少儿科学实验课程等。五六年级以“创意、创作”为基本诉求,在创新和制作方面可以提出更高要求;可选择建筑木艺类课程、激光雕刻课程、三模(车模、航模、船模)制作课程等。
从课程设计的出发点来看,小学阶段,有必要以“产品设计”为主导向,培养小学生“关注”的习惯和“探查”事物的能力,开发求知的本能。
还要建立有效的创客空间,创客空间是创客教育实施的地方,要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贯穿创客空间的整个建设过程。创客空间是青少年中的牛人把创意变成现实的地方,创客空间是一个异想天开的地方,在这里可以创想无边,学生的梦想可以在创客空间实现。
三、今后的努力方向。
当创客精神与教育相遇,“创客教育”便诞生了。可以说,创客教育集创新教育、体验教育、项目学习等思想为一体,契合了学生富有好奇心和创造力的天性。它主要以课程为载体,在创客空间的平台下,融合科学、数学、物理、化学、艺术等学科知识,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创客教育的关键点是,如何把创客空间整合到现有的教育项目中。创客空间是创客们制作、交流、共享知识和资源,以及项目协作的场所。对于学校来说创客空间不仅如此,还是课程实施的环境。教师要学会把课堂变成一个充满活力的创客空间,鼓励学生创建物品、发明工艺、分享创意点子。创客课程主要有以下一些要素:动手做是最重要的,开放和分享,大胆尝试,注重美学,打破年龄歧视,强烈的个性化学习,技术是基本要素,学生自己掌控学习等。
要让学生人人成为创客,教师必须先于学生成为创客。每一个学科课程都应该是创客课程。教师要提升课程整合的能力,学科内学习需要整合,学科之间需要整合,要让学生学科学习过程要成为知识创造的过程。教师要从一个知识的传授者蜕变为一个创客型教师。其实,基于推进创客教育的要求,学校的每一位教师都应该是创客型教师。
北京一行虽然短暂,但如果我们能以人之长,补己之短,发挥优势,讲“落实与坚持”用于教育、教学、教研工作的各个方面,努力在日常教学中扎实地推进,执着地践行,相信也能打造富有个性特色的课堂及创新教育。
创客教育教学设计篇二十三
1、初步了解学校生活的一些侧面,感受老师的亲切,并学习简单的礼貌用语。
2、初步了解语文课的学习内容和形式,感受语文学习的生动有趣。
3、初步了解读书、写字的姿势和书写的`执笔方法为今后养成良好的读书、写字习惯打好基础。
了解学校生活、学习礼貌用语;掌握读书写字的正确姿势。
了解学校生活、学习礼貌用语;掌握读书写字的正确姿势。
教材放大挂图、录音机、磁带(国歌)。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小朋友,会唱《上学歌》吗?(请学生上前唱一唱)。
现在我们是一年级的小学生了,你们高兴吗?那小学生活和幼儿生活究竟有什么不同呢?下面老师就带大家一起去瞧一瞧!
二、出示挂图,指导观察。
三、互动交流,学习内容。
2、交流今天,我第一次见到老师怎样说,怎样做?老师怎样对我说?我的心情怎样?
四、联系实际,运用新知。
五、模拟练习,深入内容。
教师创设情景演练,使入学教育形象化、具体化。
1、教师和学生模拟每天第一次见面时的相互问候。
2、播放国歌,师生共同模拟向国旗行注目礼。
六、拓展学习。
1、学生用一、两句话说说自己的感受。
2、把所学的演给爸爸、妈妈看。
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小朋友们,你们在学校里看见高年级的大哥哥大姐姐他们写的字、画的画了吗?他们做得好吗?其实你们更能干,只要你们肯努力学习,你们会比他们更有出息。
二、出示挂图,指导观察。
学生自主观察画面,讲述画面内容,教师引导学生按一定顺序观察,提问。
1、同学们在上什么课?
2、这些字你认识吗?谁愿意把这些字读给大家听?
3、教师总结学习汉字并不难,学了汉字,我们就能自己看书、看报、写文章,就会学到更多的知识,只要你认真,你还能成为作家呢!
三、看图说话,运用语言。
2、相互交流观察所得。
3、师生共同总结看书、写字的姿势。(教师用放大的挂图帮助学生理解,并通过自己正确的姿势引导学生。)。
四、模拟训练。
学生练习,教师逐个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五、拓展性学习。
把刚学到的常规知识说给爸爸、妈妈听,并请求他们督促。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29278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