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商中间有的除法教学设计(汇总17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8 10:39:21
三年级商中间有的除法教学设计(汇总17篇)
时间:2023-11-18 10:39:21     小编:翰墨

写总结是一种自我反思的机会,可以促使我们提升自己。在写一篇较为完美的总结时,我们要注意语言的精炼和表达的准确性。掌握一些好的总结范文可以帮助我们提高总结的质量。

三年级商中间有的除法教学设计篇一

除法估算是教学中的难点,虽然学生早已接触过估算,但是“除法估算”难度较大,因为除法本身就是逆向运算,在这个基础上又算,对于小学生来说算是有难度的。估算不像四则运算那样有“法”可依,这样上至少不会偏离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学生在学计算的过程中结果也是“硬碰硬”。而估算就不同了,比如71÷8≈大部分学生把71看成70,但估算不出来。只有不少部分学生把71看成72了。还有一部分学生把71看成80来估算。这样一来答案又是多样的。这里教师应该怎么样去引导学生呢?一些接受能力差一些的学生学到这里,已经有些搞不清了。

这时候,我让同学们在小组内交流怎么估算,小组交流汇报后,通过我的点拨得出:除法估算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1、把被除数看成接近它的几百几十的数。

2、便于口算。

这样的总结对于学生的估算有一定的帮助。然后出示113÷4≈时,先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估算方法,学生依照以往的经验首先想到的是把113看成110,让学生实际口算110÷4学生口算起来也不简单,有的学生进一步想到了用120÷4进行估算,我让学生说一说是怎么想到这种好方法的,进而又练习了几个这样的题目,每个题目都让学生说出是怎样想的。和学生练习几道题目后,学生总结出了这样的方法:431÷7≈,可以先想420接近431,还便于口算,所以把431看作420,最终约等于60。这个办法学生接受的比较快,大部分学生都能掌握。

三年级商中间有的除法教学设计篇二

教学目标:

1、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0除以任何不为0的数结果都等于0。

3、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增强自主探索的意识,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教学例1。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出示情境图,问:从图上知道了什么?平均每只兔能采到几个蘑菇,算式怎样列?

平均每只猴能摘到几个桃,可以怎样列式?

2、解决问题。

三只小猴摘桃,可树上一个桃也没有,那你觉得每只小猴能摘到几个桃呢?

“一个都摘不到“那么0÷3等于多少呢?

如果是4只小猴摘桃结果会怎样?5只呢?9只呢?……算式怎么列?结果呢?

问:仔细观察这些算式,你有什么发现?

引导得出: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根据乘除法的关系,帮助学生理解为什么除数不能是0)。

二、巩固练习。

想想做做1。

学生独立完成后指名回答。

小结:0除以或乘以任何不是0的数结果都等于0。

三、教学例2。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出示例题图,问:你从图上知道些什么?

问:要求“前3天平均每天生产鸡蛋多少千克“怎样列算式?

2、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谈话:306÷3等于多少?先估算,再算一算。

了解学生的方法,有选择地请学生把他们的方法写在黑板上。

问:306÷3的商大约是多少?你是怎么估算的?

重点学习笔算的方法及书写格式。

学生试做,指明不同的计算扮演:(1)按一般顺序计算的。(2)商的十位直接上0的。

分析引导:(1)哪种计算简便,。(2)商的十位上为什么写0(因为0除以3得0),这个0能不写吗?为什么?让学生明确0有占位的作用。

四、完成“试一试”

1、出示题目,让学生说说商是几位数。

2、学生在书上独立完成,指名板演。

3、让板演的学生说说计算过程。

5、小结:如果被除数的个位上是0,除到被除数的十位正好除完,可以直接在商的个位上写0。

五、全课总结。

小结:如果被除数的中间或末尾有0,除到0前边的一位正好除完,就直接对齐被除数里的0,在商里写0。

六、巩固提高。

1、想想做做2。

出示题目,让学生说说每题的商是几位数。

再独立完成,指名板演。

选两题让学生说说计算过程。

2、想想做做3。

指名分别找出3题的错因,并改正。

七、课堂作业。

想想做做4、5。

三年级商中间有的除法教学设计篇三

“生活即教育。”这句话是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说的。也说明了学习应该是学生自己的实践活动。以往教科书上枯燥的'例题让学生失去了学习数学的兴趣,而我们现在应该更加关注学生会关心什么、经历了什么、对什么感兴趣、在生活中想要发现些什么。因为生活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数学课堂,将学习和学生们的生活充分融合起来,让他们在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中去寻找、发现、探究、认识和掌握数学。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学得积极主动,才会学得兴趣盎然。

2、估算与生活。

估算的内容在生活中随处可见,有着极其广泛的应用,在日常生活中,对量的描述,很多时候只要算出一个与精确数比较接近的近似数就可以了。这堂课的教学,让学生把自己的经历和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结合起来,因此培养了学生的素质和能力。

三年级商中间有的除法教学设计篇四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除到被除数的某一位不够商1就商0这种除法笔算方法的过程,并能正确计算。

2、培养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3、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成功的体验中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过程:

一、教学例题。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出示例题图,问:从图上知道了什么?

要求“后4天平均每天生产鸡蛋多少千克”,算式怎么列?

2、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谈话:432÷4商是几位数,大约等于多少,请同学们先估算一下。

指名回答。

要求用竖式计算。教师巡视学生的计算情况。

评讲:十位上的3除以4不够商1怎么办?商十位上的0能不能丢,为什么?

小结:做笔算除法时,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不够商1,就在那一位的上面写0。为了防止漏写0,最好在笔算之前或笔算之后再估算一下商的位数或大致结果。

二、完成“试一试”

出示题目,先说说商是几位数,再计算。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

统计正确率,帮有错误的同学分析错误原因,再订正。

三、巩固提高。

1、想想做做1。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选两题让学生说计算过程。

统计正确率,指导有错的学生分析错误原因,再订正。

2、想想做做2。

学生在书上独立完成,要求:先找出错在哪里,再改正。

谈话:对于这节课所学的内容,你觉得在做笔算除法时要注意些什么?

三年级商中间有的除法教学设计篇五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位数除三位数笔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其教学目标首先是让学生理解“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的道理,然后再运用它进行计算,并掌握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方法。本节课我首先复习了有关0的'加减法及0占位的知识,为后面新知的复习做好铺垫。

在教学例5时,我采取让学生自己看图讲故事,从而引出0÷3=0,进一步发现“0除以任何数都得0”,在次基础上我又出了一个5÷0=?,学生思考片刻后发现根本找不出这个数,因为没有一个数和0相乘能得5。所以学生再次将刚才得出的结论进一步完善。

对于例6的教学,我则采取的充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首先让学生自己试算,然后请两名学生就自己的算法进行讲解,再让其他学生对他们的两种不同算法进行比较,从比较中发现简便算法更优化。

本节课的练习我也是分层设计,首先进行基本的计算练习、然后是判断改错、最后是思维拓展。思维拓展题的设计不仅将本节课的气氛推向**,更为下节课的教学做好了铺垫的准备。

三年级商中间有的除法教学设计篇六

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是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除了除法计算是本单元的重中之重以外,利用估算作为一个有效策略来解决问题也是本单元的一大特色。在新修订的教材中,估算已然成为计算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从低年级开始对于学生估算意识的培养一直是大家努力的方向,但本单元除法的估算和以前的四舍五入的估法有一些区别,以前的估算以乘法为主,借助乘法口诀或者整十整百数的好算的特点,将其中的乘数估成比较接近的整十整百数再进行计算,如49×8,将49估成离它最近的整十数50,然后再计算50×8=400。

但是除法的估算不能只考虑离被除数比较接近的整十或整百数,还有整除与否的关系,例如,401÷7,如果按照乘法估算的原则估成接近的整百数,那就得将401估成400,再计算400÷7,可是根据具体的情况看,400÷7不能整除,这样估算的结果并不简便,估算的意义也就相应的不大了。再比如500÷7,500本身就是个整百数,按照以前估算的方法就不用再估了,可是500并不能被7整除,所以要将500估成490,再计算490÷7=70。

因此,在本单元关于除法估算的教学中,一定要把握好两个原则:一是要比较接近被除数;二是要能够整除,只有同时满足这两个条件,除法的估算才能顺利进行,才能体现出估算的`意义。

三年级商中间有的除法教学设计篇七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区分和巩固商中间有0和商末尾有0的除法计算方法;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

2、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算理、掌握算法,帮助学生复习验算和估算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仔细观察、积极思考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三年级商中间有的除法教学设计篇八

“商中间、末尾有0的除法”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的最后一部分内容。属于“数与代数”的知识领域的数的计算。例6是其中“被除数哪一位上的数是0且前面没有余数时要在商这一位上写0”的情况。在这一例题之前,教材先安排了“基本的笔算除法”和“除法的验算”内容。因此,在学习本例题之前,学生对“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的算理、算法已经基本掌握,因此有了一定的基础。“商中间、末尾有0的除法”只是除法中的特殊情况,是除法计算法则的补充,也是这一单元的难点内容。关键是让学生亲历“0占位”的思维过程,为以后四年级学习“除数是两位数或多位数”的除法奠定基础。

从学生的知识水平看,他们已经学会了口算除法、估算除法,掌握了基本的笔算除法,并会进行除法的验算。从学生的生活经验看,他们对于“商中间、末尾有0的除法”的计算方法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理解得不够深入。教学中学生可能只是盲目地按照所讲述的例子模仿着进行计算,因此教学中要鼓励孩子们大胆探索,在体验学习中理解算理。

1、掌握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让学生经历主动探索的过程,理解算法,提高学生节约意识。

3、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以及仔细、认真的计算态度。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计算方法。(在除的过程中要商0的情况即:被除数哪一位上的数是0且前面没有余数时要在商这一位上写0。)。

教学难点:理解算理,关键是0占位及简便写法的书写格式。

机会,为他们创设一个发展的空间。因此,本节课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基本上采用“自主探究式”的教学模式,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主要采用了以下方法:

1.复习引入法。

2.自主探究法。让学生通过亲手尝试计算,在对比中,理解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的算理,关键是理解0占位以及简便算法的书写格式。

3.练习法。叶圣陶先生说:“凡是能力总要在实践中得到锻炼。”所以学生在学习了“商中间、末尾有0的除法”之后,分别进行有针对性的练习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使他们真正理解消化。

多媒体课件等。

环节一、复习引入。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口算、笔算练习,既复习了旧知,唤醒了学生的知识经验,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观察例题图,结合具体情景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信息和问题的能力。

环节二、探究新知。

我在教学新知识这部分内容时主要分两个层面进行。

第一个层面是通过例题教学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例题教学时分两步进行,先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进行估算,确定商是三位数,比100大一些。估算的目的是让学生体会商中间的0是必要的,也是合理的。如果漏了商中间的0,那么商就不是三位数,就不比100大一些。在此基础上先让学生尝试解决,给学生留够足够思考和自主尝试时间,我在班内进行巡视指导,及时掌握学生探究的情况,当学生出现问题的时候,组织学生讨论,当被除数十位上是0÷3时,商的十位怎么写。学生解决完问题以后继续做。然后让学生把两种正确的情况板书在黑板上,让学生试着用竖式计算,学会竖式的一般写法,让学生感受到这样列竖式计算很简便,产生要学好这种方法的需要。学生在写竖式时,好多采用原有写法,但也有用简便写法。要鼓励学生用简便写法,并逐步掌握这种写法。

学生分别说计算方法,引导学生观察有什么不一样?重点说简便算法,同桌讨论商中间的0是怎么来的?不写这个0行不行?学生充分的交流以后教师小结:根据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哪一位的上面,我除了三次所以商也得是三次,十位上的0必须写,它起占位的作用。在教学中组织学生充分感知“0作为被除数”的问题,发挥学生的小组合作精神,通过共同探讨,辩论质疑,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间的协作,实现师生之间的多向交流反馈。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提高学习兴趣。最后在学生理解好算理以后学生完整的说计算过程。紧接着做两道练习题。教师小结:在除的过程中遇到被除数中间有0,而且前面没有余数,可以直接在这一位上商0,否则就得把0落下来继续除。

【设计意图】:教师让学生真正经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过程。通过问题“说一说十位或个位0÷3?”不商零行不行,既能清楚的了解学生的已有知识基础并唤起学生的记忆,也给一部分知识比较丰富的同学提供了展示自己的机会。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发现问题和合作交流”中学习数学。为学生提供了“做数学”的平台。

第二个层面通过观察、对比升华,归纳总结。

引导学生用简便算法,指名汇报说计算过程。观察、对比并思考:今天我们学习的笔算除法和以前的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从而引出课题:商中间、末尾有0的除法。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不同的学生由于生活经验的不同,呈现出来的计算方法也不同,在不同中,使学生发现了相同,在做数学中感知了商中间、末尾有0的除法。学生在活动中经历了猜想、独立思考、小组讨论交流,经历了由具体到抽象,由生活到数学的全过程,也是数学化的过程。

环节三:巩固新知,拓展应用,

练习是学生领悟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我遵循有潜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设计了以下不同层次的练习:

2.提升练习:通过改错,找出出错原因,防止计算出错。

3.解决问题:将除法应用到解决问题当中,巩固商末尾有0的除法。

【设计意图】通过基本题、变式题、拓展题等题型的设计使学生巩固新知、运用新知,又通过对练习中生成的问题的及时探讨,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在对知识的灵活运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等能力,为学生的后续学习储备力量,使学生学有后劲。

环节四:课堂总结,课外延伸。

引导学生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来反思本节课的教学历程,畅谈自己的收获。从而提高学生的反思能力与自我评价能力。

总之,本节课力求做到:导入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探索中能够提升学生的思考,练习中能够发展学生的思维,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能力得到提高、习惯得到培养。

【设计意图】:回顾本节课的知识,如果学生提出其他有意义的问题,可以激发学生自主探究欲望。

三年级商中间有的除法教学设计篇九

除法估算是教学中的难点,虽然学生早已接触过估算,但是“除法估算”难度较大,因为除法本身就是逆向运算,在这个基础上又算,对于小学生来说算是有难度的。估算不像四则运算那样有“法”可依,这样上至少不会偏离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学生在学计算的过程中结果也是“硬碰硬”。而估算就不同了,比如71÷8≈大部分学生把71看成70,但估算不出来。只有不少部分学生把71看成72了。还有一部分学生把71看成80来估算。这样一来答案又是多样的。这里教师应该怎么样去引导学生呢?一些接受能力差一些的学生学到这里,已经有些搞不清了。

这时候,我让同学们在小组内交流怎么估算,小组交流汇报后,通过我的点拨得出:除法估算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1、把被除数看成接近它的几百几十的数。

2、便于口算。

这样的总结对于学生的估算有一定的帮助。然后出示113÷4≈时,先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估算方法,学生依照以往的经验首先想到的是把113看成110,让学生实际口算110÷4学生口算起来也不简单,有的学生进一步想到了用120÷4进行估算,我让学生说一说是怎么想到这种好方法的,进而又练习了几个这样的题目,每个题目都让学生说出是怎样想的。和学生练习几道题目后,学生总结出了这样的方法:431÷7≈,可以先想420接近431,还便于口算,所以把431看作420,最终约等于60。这个办法学生接受的比较快,大部分学生都能掌握。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三年级商中间有的除法教学设计篇十

教学内容:例3和练一练,练习十第1-6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一位数除两位数(十位上除后有余数)、商是两位数的除法笔算的方法,能正确地笔算一位数除两位数。

2。培养学生初步的分析、概括的思维能力。

教学重、难点:培养学生初步的分析、概括的思维能力。

教学具准备:小黑板、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新。

1.笔算42÷2。

指名1人板演,其余做在练习本上。

让学生说一说42÷2的笔算过程。

2.引入新题。

现在我们知道,笔算除法要从高位算起,除到哪一位,商就写在哪一位上。如果我们把42÷2改写成52÷2,(板书:笔算52÷2)被除数十位上的数能一下子被2除完吗?像这样的题怎样笔算呢,这就是今天要学习的一位数除两位数的笔算。(板书:一位数除两位数)。

二、教学例3。

1.用小棒演示。

(1)提问52÷2可以表示把多少平均分成2份?如果用小棒来分一分应该先摆多少根小棒?(演示摆出5捆带2根)。

请大家自己分一分。分过后让学生汇报自己的分法。

说一说,继续分下是要怎么办?

剩下的1个十能不能直接平均分成2份呢?

(3)谁来告诉大家,用小棒算52÷2是怎样分的?(指名几人口答)。

指出:52除以2,用小棒可以这样算,先用5个十除以2,每份得2个十,还剩1个十;指剩下的1个十和2合起来是12,再用12除以2,每份得6个一。所以52除以2,得26。

2.教学笔算。

(1)根据刚才算的.过程,52÷2也可以用笔算。(板书竖式)。

商2个十,这样2乘2得4(板书:4)分去4个十,十位上的5减4还得1个十。(板书:1)。

追问:十位上减下来的1表示什么意思?

所以,把个位上的2移下来,和十位上1合起来是12,再用2除。(板书课本上的旁注)12除以2得几?(板书:6)2乘6得12,(板书:12)12减12得0,(板书横线和0)正好除尽。

追问:十位上剩下1以后是怎样除的?

提问:请哪位同学告诉大家,刚才是怎样笔算的?(指名几人口述)。

3.提问:52除以2和复习时42除以2,在计算时有什么不同?

指出:这两题都是一位数除两位数。一位数除两位数笔算时,如果十位上有余数,把余下的数和个位上的数合起来继续除。

三、巩固练习。

1.做第48页“练一练”。

指名3人板演,其余学生分三组,每组做一题。

提问:当十位上有余数时,接下去要怎样算?

集体订正。选择两题说计算过程。

2.做练习十第1题。

学生分三组练习,每组做两道。做在练习本上。

3.做练习十第2题。

小黑板出示,让学生说一说哪里有错误,怎样改正。在小黑板上改正。

四、课堂小结。

五、布置作业。

练习十第4—6题。

三年级商中间有的除法教学设计篇十一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集中巩固加强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计算方法的掌握,促进加减、连加连减之间联系。

2、联系生活实际,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分析生活中的情景。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巩固计算:

2、出示练习十二第4题,请学生在书上直接写出得数。

集体校对,选择第2竖行的三道题,说说你是怎么计算的?

3、小结这样的题我们可以按照怎样的计算顺序来计算?计算中要注意什么?

从左往右计算,第一步计算后的得数要记在脑子里,继续计算。

二、联系生活,拓展思维。

1、出示练习第5题,看图,你发现了什么数学问题?公交车乘客上下车中的数学问题。

学生介绍。列式计算,并说出这个算式求的是什么?

3、学生汇报,教师引导。

4、根据学生提供的信息,整理成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计算题。

5、小结:鼓励同学们用明亮的眼睛观察,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三、综合练习,加强应用。

1、引入:刚才同学们都很好,我们已经这些知识结成了好朋友,知道什么的情况下要用到这些知识,下面我们一起和它们来做游戏。

出示练习第6题。横行,竖行上的三个数相加,各得多少?

第2个图还可以斜着计算。

2、第7题,这个游戏是怎么玩的,请同学们自己观察,去发现。有困难那的可以小组讨论。

3、挑战聪明题;要拿出8角钱,你能想出集中拿法?比一比,谁想到的方法多。(7种结果)。

四、学习小结:这节课你又长了什么本领?

一、课后小记:

学生思维活跃,学习兴趣比较浓厚。在联系生活中的运用时,由于学生的生活经验有限,联系实际的举例比较牵强,诸如自己创设的情景比较多,如妈妈拿出8只梨,我吃了一只,爸爸吃了2只,盘里只剩下5只梨。

聪明题学生想到的方法较多,但由于没有实际的操作,一开始有很多同学没有理解题目的意思,想到8的组成去了。对一年级的学生来说这样的题一定要有实际材料操作。

三年级商中间有的除法教学设计篇十二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

2.能力目标: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初步概括能力。

3.情感目标:

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应用,增加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与难点:

难点:让学生理解算理,掌握除法算式的演算格式。

教学过程:

一、沟通旧知,建立联系。

1.口算。

600÷627÷3240÷8160÷4。

2.笔算。

9÷337÷9。

二、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出示p19植树情境图,让学生说图意。

2.引导观察:图中告诉我们哪些信息?根据这些信息可以提出什么问题?怎样列式?

(根据学生的回答师板演)。

42÷252÷2。

3.师:42÷2等于多少(生:42÷2=21)。

你是怎么想的?

(生:40÷2=202÷2=120+1=21)。

同学们会口算出答案,那么怎样用竖式计算呢?(揭示课题)板书:一位数除两位数。

三、自主探索,领悟算法。

1.教学例142÷2=21。

(1)用竖式计算,你们会吗?试试看。

学生独立计算后,反馈。

(2)比较一下,你喜欢哪一种算法?说说理由。

学生发表意见:(学生多数会喜欢地一种算法,简单、竖式短,很少有学生喜欢第二种也就是课本例题的形式)。

师:其实第二种方法有自己的优势,它能让大家很清楚地看出计算过程。

(3)师边用电脑演示边讲解:笔算除法的计算顺序和口算一样,要从被除数的最高位除起。请哪位用第二种方法做的同学上来讲解一下。(师配合补充)。

(4)让学生质疑。

(还会有一部分学生会提出第一种竖式也很清楚地看出计算过程.)。

师:现在就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列竖式算52÷2。

2.教学例2:52÷2。

(1)学生独立计算后反馈。

(2)你们同意哪一种算法?

学生讨论后得出:第一种是先口算出26的,应该用第二种方法才正确。

(3)师:让我们借助小棒来验证(师生共同摆小棒,师边演示边讲解)。

师指第二个竖式,被除数十位上余下的“1”,这个1是怎么来的?表示多少?指商个位上的“6”,这个6是怎样得来的?同桌互相说一说。

(4)我们再看一看电脑是怎样算的?(电脑演示)谁愿意当小老师把电脑演算的过程再说给大家听听?(指名学生叙述计算过程)。

(6)指导看书质疑。

3.练习反馈p20做一做1。

三年级商中间有的除法教学设计篇十三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能熟练,正确地口算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2、使学生感受到除法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能根据倍的意义,解决有关倍数关系的实际问题。

教学建议:

这是口算除法和估算练习课,对于练习课我们尽可能发挥学生多种感官作用,在课前可采用口算、视算、听算等多种形式练习,帮助学生掌握口算的基本方法,特别是对于第二题题组类型16÷2,160÷2,1600÷2,要加强对比。5~8是解决实际问题,在解题当中应让学生体会到除法在生活中的.运用。

值得注意的是在练习中,教材首次出现了“已知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实际问题既第六题。这应值得引起我们的高度关注。新课程实验教材对传统的应用题教学作了重大的改革,把应用题教学纳入了问题解决的范畴,目标更为拓展,呈现的方式也不再是一题一例分类型的出现。在解决的过程中更注重根据基本概念的意义来解决实际问题。如练习三的第6题,一定要让学生深刻理解“一只东北虎的重量大约是一只鸵鸟的4倍”这句话的意义,最好能把两者的数量用线段图具体化。在教学中,还可以补充“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应用题,培养学生认真读题仔细分析数量关系的良好的解题习惯,避免套搬模式。

练习三第7题是综合练习,是需要经过两步计算才能解决的实际问题。在教学时要注意以下两点:(1)学生是否有条理地分析题意并解答。(2)在计算过程中,涉及口算的内容,能否用口算解决。对于第一点的落实,在教学中必须注意学生的语言表述,通过学生叙述解题的思考过程,使学生思维外化,达到训练的目标。

三年级商中间有的除法教学设计篇十四

1、通过分小棒、草莓的操作活动,使学生理解余数及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并会用除法算式表示出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的能力。

2、借助用小棒摆正方形的操作,使学生巩固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并通过观察、比较、探索余数和除数的关系,理解余数比除数小的道理。

3、借助直观操作和有趣的习题,使学生经历发现知识的过程,感受学数学、用数学的快乐并喜欢数学。

二年级学生已经能够正确地运用表内乘除法进行计算,并且能够熟练地解决有关乘除法问题。本节课课前已经让学生准备学具和预习,已经对有余数的除法有了一定的了解。在教学中要通过学生动手操作这个环节,让学生理解“从总数分走了一些,还剩的不能继续分,只能剩余”,从而理解余数的产生和意义。还要让学生知道分后剩余部分即余数必须小于除数的道理。

1、教学重点:

理解余数及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探究并发现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2、教学难点:

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多媒体课件、小棒、卡片。

(一)复习铺垫。

1、复习表内除法。

表内除法口算。

师:同学们已经学过表内除法了,并且学的非常棒,老师这里有几道没有写得数的除法口算题,想请同学们一起来回答一下,读算式并直接说出它的得数。(鼓励)。

2、复习表内除法的含义。

教师:下面我们来解决一个数学问题,同学们喜欢吃草莓吗?儿童节到了,有一个班的同学们打算在班级联欢会上摆一些果盘,他们买了一些草莓,准备每2个草莓放一盘,现在有6个草莓,可以摆几盘呢?同学们可以用小棒代替,摆一摆。6根小棒,每两根分一份,能分几份?(巡视指导)。

教师:同学们是不是像屏幕上这样分的,那同学们能不能把刚才摆的过程用一个算式表示出来吗?请把算式写在练习本上。(请两名同学到黑板示范)。

教师随学生汇报板书,6÷2=3(盘)(强调单位的书写、算式每个部分的名称)。

教师:你能说说为什么选择用除法来列式呢?

生:因为是平均分。

教师:6÷2=3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生:这个算式表示“6个草莓,每2个一盘,可以摆三盘”

1、在动手操作中感受平均分时会出现有剩余的情况。

教师:同学们在摆果盘的时候发现原来有7个草莓,现在每2个摆一盘,能摆几盘呢,请同学们再次用手中的小棒摆一摆。7根小棒,每两根分一份,能分几份呢?(巡视指导)。

在摆的过程中,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剩一个草莓。

教师:这一个草莓为什么不能摆到盘子里?

生:因为题目中要求每2个摆一盘,剩下1个不够摆1盘。

师:我们把不能再分的数叫做余数。(板书:余数)。

教师:你们能把刚才摆的过程再用一个除法算式表示出来吗?请写在练习本上。(请两名同学到前面示范)。

生:学生写出除法算式。7÷2=3(盘)……1(个)。

教师:省略号后的数字,我们把它叫余数。为了分清余数和商,我们要在余数和商的中间用6个小圆点隔开,我们把这样的除法叫做有余数的除法。(板书:有余数的除法)。

教师:谁来把刚才写出来的算式读给大家呢。

生:学生汇报。(大家再一起读一遍)。

师:那这个算式表示的意义是什么呢?

生:这个算式表示“7个草莓,每2个一盘,可以摆三盘,剩余一个”

(3)通过习题巩固认知。

p60。

(三)探索发现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1、观察课件,找出规律。

有的同学用小棒摆出了这样的规律图,请你接着写出13根,14根,15根的算式。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如下问题:

(1)除数都是多少?

余数都是多少?

余数可能是4吗?余数可能比4大吗?

为什么?说说你的想法。

(2)余数和谁有关系?有什么关系?

板书:余数小于除数。

(3)拓展———摆五边形,三角形。

2、通过习题巩固认知(课件)。

(四)总结。

师: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有什么收获?

三年级商中间有的除法教学设计篇十五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掌握制扇区形统计图的一般步骤,并能正确制作扇形统计图。

2.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概括能力。

3.渗透“实践第一”观点。

教学过程:

1.以旧引新。

(1)回答。

圆周角的度数是什么?条形统计图的特点有哪些?折线统计图的特点有哪些?

(2)板画。

两一个半径为30厘米的图形。

2.新授。

(2)出示准备题,思考。

1)扇形统计图是用什么图形来表示的?结合准备题想一想这个整圆表示的是什么?(全班学生的人数)。

3)观察图中这个班级的学生参加小组人数最多的是哪个组?最少的是哪个组?

4)你能够说出扇区形统计图有什么特点吗?(师生共同总结出扇区形统计图的特点,并出示事先写好的小黑板,并找一名学生读)。

5)请你用量角器量一量书上图中每个扇形对应的圆心角各是多少度?量完以后算一算每个圆心角的度数占整个圆周角的百分之几?你又看到了什么?(这个百分数与统计图中的百分数相同)。

阶段小结:要想知道每扇形的面积有多大,占整个圆面积的百分之几,只要知道这个扇形的圆心角的度数占整个圆周角的百分之几就可以了,因此在制作扇形统计图时首先要知道部分数量占总数量的百分之几,然后再根据这些百分数算出每个扇形的圆心角度数,就可以画出各个扇形了。

(3)讲解例5。

出示例5并思考。

1)找学生读题,想一想制作扇形统计图,第一步先算什么?怎样列式?(边讲解边板书:84+24+12=120(公顷),粮食作物:84/120=0.7=70%;棉花:24/120=0.2=20%;油料作物:12/120=0.1=10%.每步追问,并核对三个百分数相加是否是100%)。

2)第二步再算什么?(板书并核对三个度数相加是否是360°)。

3)第三步怎样做?(板画图中根据圆心角度数顺次画出三个不同的扇形)。

4)最后一步怎样做?(标明相应的名称和百分数,把各个扇形用不同的线纹或颜色区别开来,并提醒学生写上统计图的名称和制作日期)

5)师生共同总结一下制作扇形统计图的步骤。

6)阶段练习:完成教材70页中的“做一做”。(都是巡视,个别指导,找学生板画)。

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扇形统计图有什么特点?它的制作步骤是什么?

3.巩固练习新课标第一网。

(1)完成教材70页练习十四中的第一题。

(2)完成教材70页练习十四中的第二题(直接画在书中,并追问图形中不小格相对应的圆心角的度数是多少?你是臬算的?)。

(3)完成教材70页练习十四中第三、四题。

4.全课小结(略)。

第六课时。

练习课。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条形统计图表,折线统计图表及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及制作步骤,进一步明确各种统计图表的适用范围。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

3.渗透“实践第一”的观点。

教学过程:

1.讲述练习。

上几节课,我们一同学习了统计图表,通过这节课的练习,要求大家掌握各种统计图表的特点和制作步骤,进一步明确各种统计图表的适用范围,并能正确制作它们。

2.复习提问。

(1)统计图表有几种?绘制统计图表前必须先做哪些工作?(搜集资料、整理数据)。

(2)统计图表的纵栏目和横栏目怎样确定?怎样画才能做到美观大方?

(3)制作统计图表一般分哪几个步骤?应注意些什么?

(4)统计图有哪几种?积肥什么特点和作用?

(6)制作统计图一般分几个步骤?

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经过整理,总结归纳如下:

意义:把搜集的资料经过整理,填在一定格式表格内,用来反映情况、说明问题。

种类:单式统计表。

统计表复式统计表。

统计图意义:把统计资料中的数量关系用图形表达出来。

之形象具体,给人印象深刻。

条形统计图容易看出图中数量的多少。

折线统计图清楚地表示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

扇形统计图清楚地表示出各部分同总数之间的关系。

练习:

完成教材71页练习十四的第6题。

让学生自己动手先绘制统计表,再绘制成折线统计图。教师巡回指导,发现问题及时指出纠正。强调栏目的分项及统计图的纵轴比例尺的画法。

总结各种统计图应用的不同范围。

全课小结(略)。

三年级商中间有的除法教学设计篇十六

活动内容:

本单元的主题活动使办“英雄”小报。通过学习本单元的课文使学生知道了英雄即指做出事惊天动地的人,也指在平凡的工作中做出不平凡的事迹的人。

活动目的:

从寻找古今中外的英雄人物、了解他们的英雄事迹的过程中,使自己的心灵受到震撼,对他们产生敬仰之情,同时树立崇高而美好的理想。

教学构想。

综合活动是以学生为主,充分放手让学生自己去体验,准备材料,自己设计手抄报,写成文后,大家共同讨论,提出修改意见,然后再自行修改。

教学准备:

电脑课件。

教学时间:

3课时。

学生学习过程:

一、准备。

指导学生在学习本单元课文之前谈谈对“英雄”的理解,并列举出,心目中不同时代的英雄:如董存瑞、罗盛教、雷锋、张华、焦裕禄、杨利伟等等。

指导学生寻找有关英雄的资料,途径:可以从报纸上剪下,可从书中摘抄,也可以上网查找,还可以自己亲自采访撰稿等等。

二、确定学生小报的主编,可以是自己一个人,也可以小组一块编写。

2.注意所选的文章体裁要力求不同,记叙文、诗歌、散文、格言、读后感……,做到图文并茂。不能图多文少,也不能只有文章,没有图片。

3.指导学生把所有查找的材料,根据小报主题、文体、字数进行筛选,做到版面设计活泼、新颖、主题突出。

三、交流。

1.要求学生拿出自己办的或几个人办的小报,先在小组内交流,然后选出好的在班内交流,请大家评价。从版面设计、书写、内容等不同角度来评价。

2.注意学生在交流时可以讲一个小报中的英雄人物的事迹。

四、延伸。

把所有的小报张贴在教室四周的墙壁上,课下请同学们参观、评价。

可以请同学写一个小片段,如《读英雄人物有感》。

作业设计:

预习第七单元。

板书设计。

综合实践。

学习英雄好榜样。

三年级商中间有的除法教学设计篇十七

(一)知识技能:

1、在具体情境中理解“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的含义,并能正确口算有关0的除法。

2、初步理解并掌握商中间和末尾有0的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笔算。

(二)过程方法:

1、经历探索商中间和末尾有0的笔算除法的计算过程。

2、在对比中发现竖式的简便写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能主动思考、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良好学习习惯。

2、渗透学会关心他人的思想教育。

理解并掌握商中间和末尾有0的除法的笔算方法。

1、理解“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的含义。

2、掌握商中间和末尾有0的笔算除法的简便写法。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引入课题

1、口算:

2、出示:0÷5=?设置悬念

3、引入课题

板书:有0的除法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一)理解“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的含义

1、创设故事情境,激发兴趣,引入主题图

唐僧师徒4人去西天取经,途中酷暑难耐。走着走着,孙悟空看到了一片西瓜地,他买来了4个西瓜,准备分给大家吃,你们看(课件出示主题图)。孙悟空说:“4个西瓜平均分给4个人,每人吃1个。”猪八戒抢着说:“师兄,这样分不好,你们去休息吧,我来分。”猪八戒把西瓜分成了很多小块,他一边分一边尝,嘴里还不停地说:“真好吃!真好吃!”吃着吃着他就忘了分西瓜的事,一口气把西瓜全吃光了,然后躺在地上睡着了。孙悟空和沙僧非常生气,孙悟空气愤地说:“啊?你全吃光了,我们3人怎么分呀!”

小朋友们,你想对猪八戒说什么吗?(猪八戒你太贪吃了,你应该分给大家吃。我们要学会关心他人,帮助他人,有什么好吃的或好玩的要学会与别人共同分享,不要只顾自己舒服而不管别人的感受。)

2、引导学生根据图意,列出除法算式

除以3等于多少呢?如果把0个西瓜平均分给48个人呢?谁会列式?等于几呀?

3、引导学生发现并理解“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

请你认真观察上边的两个除法算式(0÷3=0和0÷48=0),你发现了什么?由此我们可以得出: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为什么要强调“不是0”呢?也就是说被除数可以是0,但除数不能是0,为什么要规定除数不能是0?等明年你们读到四年级就知道了,这个知识点在四年级下学期的数学书里。

还记得课前的那道关于0的除法吗?现在你知道0÷5等于多少了吗?那0÷27呢?

(二)探索商中间和末尾有0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1、创设活动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2、引导学生探索商中间和末尾有0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1)我们先算张明每分钟跳多少下。怎样列算式?你会算吗?赶快拿出草稿纸试试看。谁愿意到黑板上来算一算?怎样才能知道你算的结果对不对呢?我们一起来看大屏幕(课件动画演示笔算过程)。

(2)刚才我们算出了张明每分钟跳203下,接下来我们算李红每分钟跳多少下。怎样列算式呢?你还会算吗?赶快动手试试看。谁愿意到黑板上来算一算?怎样才能知道你算的结果对不对呢?我们一起来看大屏幕(课件动画演示笔算过程)。

3、引导学生观察商的特点,揭示课题

小朋友们,请你们仔细观察,看看它们的商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你们观察得真仔细,他们的商都有0,一个是商的中间有0,一个是商的末尾有0,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商中间和末尾有0的除法。板书:商中间和末尾有0的除法小朋友们,在笔算这种除法时要注意什么呢?(课件出示温馨提示:在笔算除法时,如果遇到被除数哪一位的数是0(而且前一位没有余数),就直接在这一位上商0。)

小朋友们,刚才我们分别算出了张明和李红每分钟跳绳的次数,下面我们来比一比,看看他们谁跳得快。

三、课堂回顾,总结提高

四、课堂练习,内化新知

五、课后延伸,拓展应用

p30练习七第1、2、4题。

板书设计:

商中间和末尾有0的除法

609÷3=203

720÷4=180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3000675.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