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立群读史记读后感(优秀17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8 10:52:15
王立群读史记读后感(优秀17篇)
时间:2023-11-18 10:52:15     小编:BW笔侠

读后感是读完一本书后对书中内容、主题、结构、人物角色等进行总结和思考的一种文学评论形式,它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书中的故事。我刚刚读完一本好书,感触颇深,或许该写一篇读后感了吧。这本书真是让我百感交集,读后的心情非常复杂,不知道如何用言语来表达。写读后感时,我们可以借鉴他人的观点和思路,以便更全面地评价和分析书籍。如果你正在为写读后感而苦恼,不妨看看下面的范文,或许能为你解决困扰。

王立群读史记读后感篇一

《史记》这本书振奋了我们的精神,让我们学到了很多东西,启发了我们的人生,还彻彻底底地改变了我们的心灵,看完史记,是时候写一篇史记读后感了。你是否在找正准备撰写“王立群读史记读后感100字”,下面小编收集了相关的素材,供大家写文参考!

作为炎黄子孙的我们是荣幸的,这是一个有着优秀传统的神秘国度,这是一个物华天宝的泱泱大国,这是一个人杰地灵的礼貌古国。先贤给我们留下了浩如烟海的古文典籍,作为后世子孙的我们在茫茫书海中寻觅古贤人的踪迹,感慨以往的惊心动魄,思量以往的纷纷扰扰,而作为华夏儿女的我在品读《史记》之后,也真切地感受到3500多年历史中充塞的豪迈、悲壮与辛酸。可是在少年不识愁滋味的同时更体会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持天下秩序,国家需要周武王这样一位领袖。恰恰相反,淮南王刘长醉心权势,不满已有的封地,引发战乱,最终也可是是不成气候的过江龙。

历史风云,世间百态,一次次迷离了我的双眼;百转千回,人情冷暖,一点点冰封我的思绪。可我从不曾怀疑这个缤纷的世界,重耳在外流亡十九载,却终登帝位,名垂青史;勾践卧薪尝胆,最终报了灭国之仇;孙膑膑足,撰述了《孙膑兵法》;吕不韦流放蜀地,留下了《吕氏春秋》有生亦有死,有正亦有邪,有战争亦有和平,事物总有两面,我深信上天的公正。古今多少事,皆付笑谈中。

读了《史记》,我最深的感触是“得民心者得天下”,在这些真实发生过的历史故事里,令我印象最深刻有几个。

一个是暴君商纣王,他虽然拥有好的口才,但他把这个才能用于拒绝大臣的进谏,他有强壮的身体,但他把这些力量都用于狩猎、玩乐之中,读到这,我的心隐隐刺痛,为商朝感到悲哀,明明商纣王有这么好的资本,完全可以好好地治理国家,让国力越来越强大。最令我吃惊的是,当忠臣比干劝说他的时候,他却“灵机”一动,想出一个“好”主意,他对比干说:“我听说圣人的心有七个孔,难道你是圣人么?我要看看你的心有几个孔!”说着,他就拔出剑,剖开了比干的胸膛,把比干的心脏当着众臣的面挖了出来!读到这一段的时候,我对商纣王如此暴虐的行为深恶痛绝,可以想象,当时的百姓多么痛恨这个商纣王。当周国的首领—周武王和纣王交战时,纣王的百姓、奴隶们竟然发过来攻打商纣王。结果当然不用说了,周武王赢得了民心,大胜而归。这个故事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得民心者得天下”道理!

《史记》的第四十二章也讲述了类似的道理,郑国的国君与妻子姜氏生下了两个儿子,但姜氏偏爱二儿子,厌恶大儿子,因为她生大儿子时难产。当长子生继太子位时,姜氏就不高兴,她想让二儿子段继位,于是在生登基时强迫生把京邑封给段,然后,让段在京邑暗中操练兵马,然而这一切长子生都看在眼中,但他不动声色。段听说他没反应,便进一步与母亲商量他篡位的奸计,准备内外呼应。读到这,我的心不由紧缩,生怕二儿子段会得逞。结果并非如此,生在段攻打京城时,拿出最精锐的兵马和段决一死战,结果生大胜。段的荒淫无度使百姓非常厌恶他,所以最终生保住了王位!

《史记》中类似的历史事件很多,他们都让我领悟到一个真理:正义永远能战胜邪恶,得民心者得天下!

司马迁的《史记》,贯通祖国三千余年的辉煌历史,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是一部经典之作。

该书是中国古代最著名的古典典籍之一,记载了上自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元狩元年间共三千年璀璨的礼貌,生动的描述了三千年大大小小的一些史事。读过这本书,让我深深得感受到了祖国文化的伟大,令我心存敬意。史记的生动描述一向鼓励我们的写作,以及我们祖国的发展,史记一出来,可谓是洛阳纸贵啊。

一部伟大的作品,总会有辉煌的成就。《史记》这一部伟大的作品,是祖国文化史上的一颗明珠。司马迁笔下的人物个个栩栩如生,有着鲜明的个性。生动的语言,优美的文字让读者读起来仿佛置身于一个个优美的意境中。随着情节的起伏,我的心境也在为之而改变。喜着主人公的喜,忧着主人公的忧,感受着主人公的感受。简便幽默的语言,紧张刺激的情节,仿佛把我带到了那个遥远的时代。各个时代的背景特色;各个国家的风土人情;各个民族的风俗习惯,在《史记》中表现得淋漓尽致,绘声绘色。

《史记》,鲁迅誉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是一本令我们每个中国人都应当细细阅读的经典!是一本既生动趣味又能增长知识的值得一看的好书!

王立群读史记读后感篇二

今天开始休假,在开车回老家的路上听《王立群读史记之汉武帝》,其中我觉得很值得思考和学习的观点有以下几个。

栗姬无疑曾经是个好运的女人,年轻貌美的时候就交给汉景帝,深得宠爱,又在薄皇后无子无宠的情况下,生下的黄长子被立为太子。看起来她的地位是无可动摇的,她的心里也一定是这样想的,再加上她单纯,幼稚,没有什么心机和政治头脑,于是为了吃醋而对常给老公进献美女的长公主冷漠,为了吃醋在皇帝病重托付的时候出言不逊。

运气好的人最容易犯的错就是,以为自己会一直幸运,因为自己的幸运不会被别人抢走。而运气不好的人往往从更卑微的处境起步,但是更懂得筹划与经营;运气不好的人也更懂得舍弃可以不计较的,专注努力抓住最关键的。王娡就是很会经营,她是在生下一个孩子之后离婚改嫁,嫁给了汉景帝,生活的阅历一定已经给了她超过栗姬的成熟和智慧,有着一种与单薄的年轻貌美不同的成熟魅力。王美人的孩子是汉景帝的第10个儿子,但是她步步为营最后让自己的儿子成了太子,并且汉景帝晚年能够为了让她的儿子做一个平安太子而花费那么多心思。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要帮助儿子pk赢比他年长的9个皇子,又要防止新得到皇帝宠爱的美女和皇子不会取代他们母子。

能笑到最后的人也必须是个不与命运里改变不了的部分做无谓斗争,懂得抓住重点去改变你自己能够改变的方面的人。栗姬纠结得是和皇上之间的所谓专一的,山盟海誓,海枯石烂的爱情,她用无用的怨恨去与改变不了的命运做无畏的斗争,怨恨咒骂汉景帝,长公主,汉景帝宠爱的其他美人,汉景帝的儿子们。与栗姬犯了同样错误的就是同样结局悲惨的汉武帝的皇后陈阿娇。而王娡是更看得清自己的处境,她不纠结于争风吃醋,步步为营地争取能够支持自己的人,把处境向有利于自己的方向转变。薄太后和吕太后都曾经面对被丈夫冷落的艰难处境,但是她们都懂得适时忍耐,适当谋划自己的人生。

蒙曼对武则天的一句评价就是,“一般人是有好机会也不一定能抓得住;能人是有机会就能抓得住;而强人是没有机会也要创造机会的人”。

他要面对的是后宫里机关算尽的几代人,包括窦太后,他的姐姐长公主,他宠爱的美人们,他的儿子们;还有前朝有着各自价值观和打算的大臣们。他默默地看着后宫,朝臣等一切的明争暗斗,默默地按照自己的打算随机应变地利用可以利用的资源,所有的这些人都成为他手里这盘大棋局的棋子,可见他是个深谙权术的人。

不是每件事你都要各自折腾,四处亲历亲为的,你要学会用脑子,合理规划和利用资源。懂得如何经营,比使蛮力要重要的多。不是你越辛苦,做的越多,就能得到的越多,离你的目标就越近。选择,方向,或者叫策略比你的努力要重要的多。

王立群读史记读后感篇三

1、做人就不要做事,做事就不要做人!

2、细节的最高境界是追求完美,在这个过程中你要做的就是比对手多走一步。

3、伟人的五个特质:智力、监督力、自信、主动(积极)、果决。

4、帮助你成长的都是你的敌人。

5、君视臣如草芥,臣视君如寇仇。

6、一个人能否成气候,不在于表相是否柔弱,而在于有没有一颗强悍的内心。

7、管理是一种严肃的爱,培训是最好的福利!

8、一把钥匙只能开一把锁,每个人都有他的用处,就看怎么用。

9、第一次犯错是不知道,第二次是不小心、第三次一定是你故意的!

10、强大的民族和强大的企业都是教育出来的,而不是天生的。

11、一流企业定规格,二流企业拼品牌,三流企业搞服务,四流企业杀价格!

12、执行力是从上贯彻到下,手不要总往下面指。

13、先管住,再理顺!主要是管人——给人以足够的认可(面子),自主发挥潜力。

14、故事的荒谬可以是滑稽,但人生的荒谬往往是残酷。

15、性格决定命运,气度影响格局。

16、聪明的人是从人家的眼泪中吸取教训。

17、只注意小事,就会失去创造力。只看问题,不看目标。

18、逆境帮助生存,危机提高警觉,困境刺激思维。

19、小隐隐于野,中隐隐于市,大隐隐于朝,超隐隐于网。

20、真正厉害的人不是自己累死,而是要让手下做事情累死,这个才叫本事。

21、凡是你想不到,没有做的事情,你的敌人都告诉你。

22、一个人只会独善其身是不行的,应该把底下的人也搞得很好。

23、兵随将转,无不可用之才。作为一个管理者,你可以不知道下属的短处,却不能不知道下属的长处。

24、中央电视台选“百家讲坛”讲师有两个标准,一是要年纪老,一是要长得丑。像我一张脸惨不忍睹,不会分散听众的注意力,听众(观众)注意的是我讲的内容。

25、一个主管如果只会压制自己,这个叫做怕(怕事);如果只会纠正自己,叫做乱(乱了天下);只会节省自己,叫做贱。伟大的韩非子讲的。

26、管理就是让大家知道你的规划,理解你的规划,理解你的实施计划和要求,同时让利益联系你我他。

27、从管理的角度来讲,两点之间最短的距离不一定是一条直线,而是一条障碍最小的曲线。

28、小人和君子,只是对人才的一种道德的判断,并非是对人才能力的一种判断,小人不一定无才,君子不一定有才,而且一人之身,既有小人的基因,也有君子的基因。

29、麻雀木油变成凤凰,未尝不是一种解脱,人们常说,得饶人处且饶人,悬在别人头上的利剑,也许有一天会落到自己的头上。术的。

30、人生3大悲哀:读一个没有兴趣的科系;做一个没有兴趣的工作;嫁一个没有兴趣的男人。

31、一个人一生能不能成就一番事业,就像老鼠一样,关键看他在什么平台上。这就是李斯非常有名的“老鼠哲学”。

32、一个人要想有所作为,要想让人生有些光彩,必须具备四个行,第一自己要行,第二要有人说你行,第三说你行的人得行,第四你的身体得行。

33、一个人不会听话,通常都不会讲话。一个人只会讲话不会听话,叫做强辩。一个人会听话才会讲话,叫做善于思考。

34、麻雀没有变成凤凰,未尝不是一种解脱,人们常说,得饶人处且饶人,悬在别人头上的利剑,也许有一天会落到自己的头上。

35、赞扬本身是一门大学问:赞扬与自己实力相当的人,是胸怀宽广;赞扬不值得赞扬的人,是借力打力;赞扬比自己更强大的人,是勇敢无畏。

36、我把老年人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一年不如一年;第二个阶段:一月不如一月;第三个阶段:一天不如一天。

37、世上有5种人:只琢磨事,不琢磨人的人,这种人为的是事业。只琢磨人,不琢磨事的人,这种人为当官。只琢磨钱的人。这种人为了发财。既琢磨事又琢磨人的人,这种人能成大事。既琢磨事又琢磨人还琢磨钱的人,这种人了不得了。

38、人一但飞黄腾达,你是睚眦必报,还是既往不咎,考验的是一个人的气量,但是在冥冥之中,似乎也牵引着个体的轨迹,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命运之环,总是如此,相成又相悖,这就是历史的规律。

39、人才只有在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单位的上升期、鼎盛期得到重用,才能发挥出最大效益,才能被时人与后人牢牢记住。再优秀的人才,如果出现在“无可奈何花落去”的时代,都无法将效益发挥至最大化。

41、管理从思想上来说是哲学的,从理论上来说是科学的,从操作上来说是艺一个人要想有所作为,要想让人生有些光彩,必须要具备四个“行”:第一,自己要“行”;第二,要有人说你“行”;第三,说你“行”的人得“行”,第四,你的身体得“行”。

42、其实人啊,是一个既健忘又善记的,人是这样一种动物。有的时候非常健忘,什么时候健忘呢?有恩于己健忘。什么时候记得可清啊?有恩于人记得可清。这是人的天性。其实人要做好一个社会的人恰恰应该颠倒过来,有恩于人忘记他,有恩于己一辈子记住它。这是违背人性的,但是恰恰这样做了你就能够把人际关系处理好了。

【人物经历】。

1965年,王立群参加高考,感觉考得很好,报的志愿是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但由于政审的原因,他没等发榜就到开封市一家小学当起了代课教师。在小学教书的7年时光中,他教过语文、数学、书法、美术,甚至还教过音乐。为了教音乐,他用一星期时间学会了脚踏风琴。此后,他又在中学教了7年书。

1977年恢复高考时,王立群已经32岁。按当时的规定,超过30岁的考生必须是1966、1967、1968三届的高中生,因为这三届没有参加过高考。王立群是1965年毕业的高中生,参加过高考,不符合报考条件,错失了高考机会。1978恢复招收研究生,王立群当即下了考研的决心,并决定就近报考河南师范大学(今河南大学)中国古代文学专业。高中生直考研究生困难很多,一是没有教材,二是没学过大学课程,三是工作繁忙。“当时最头疼的是外语,我高中时代学的是俄语,丢了,重新捡起来非常不易。”王立群说,他向单位同事借了一套西安交通大学的工科《俄语》教材,啃了大半年,竟然考过关了。提起当年的政治考试,王立群有点兴奋:“当时没有政治经济学教材,刚好开封市委组织部发了3本政治经济学宣传小册子,很薄,我一天啃一本。第四天,我看了艾思奇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政治课一共复习了四天,考了91.5分,是我考得分数最高的一门课。”

顺利考上研究生和后来进入《百家讲坛》一样,都是王立群人生中的重要转折点。

王立群读史记读后感篇四

在这个漫长的寒假里,我读了很多本书,但最喜欢的还是那套《少年读史记》。

这套书共有五册,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呈现了一篇又一篇《史记》里所记载的新鲜事,从尧、舜两帝的禅让故事到大汉帝国风云录,我感受到了沙场上战士的勇猛与绝世英才的风范。我最喜欢的是其中一册《少年读史记.辩士纵横天下》,从这本书中,我认识了许多历史人物,像以养士而出名的孟尝君,像纵横家张仪,像作法自毙的公孙鞅……但是,我最喜爱的却是孙膑的故事。

孙膑系出名门,是曾写过《孙子兵法》孙武的后代。孙膑和同门师兄弟庞涓一起在鬼谷子那儿学过兵法,也曾帮齐国大将田忌赢得赛马比赛,后来孙膑和庞涓都受到了魏惠王的重用,但庞涓心生嫉妒,认为孙膑比他更有作为,所以命人挖掉他的膝盖骨,还在他的脸上刻字,目的是想让他一辈子也见不了人。孙膑知道后,在围魏救赵的战争中,用妙计大败魏军,也趁机用万箭射死庞涓,复了大仇。

从这则故事里,我看出了孙膑的机智勇敢,还看出了他对活着的信念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我想正是这样,当司马迁遭受磨难与宫刑,不愿存活于世之时,是孙膑的奋斗故事激励了他,才使得他克服困难,勇敢地活了下来,最后完成《史记》这样的惊人大作。

其实呢,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的“孙膑”。就像此次疫情中的张定宇院长,知道自己身患绝症,生命留给他的时间不多了,但他并没有因此放弃生命,依然奔赴在前线,他说:“我必须跑得更快,才能从死神手中夺回更多的病人。”你瞧,多像“孙膑”啊!其实,还有许多成功人士经历了磨难、挫折,但他们抱着满怀希望,最后成功迈过。

这套书让我受益。即使我们不能出门拥抱春天,但我依然能在历史的长河里畅游,看遍春秋战国时期的烽火烟云,去解析前人的智慧,所以,我要谢谢你,《少年读史记》!

王立群读史记读后感篇五

1、人生3大悲哀:读一个没有兴趣的科系;做一个没有兴趣的工作;嫁一个没有兴趣的男人。

2、真正厉害的人不是自己累死,而是要让手下做事情累死,这个才叫本事。

3、君视臣如草芥,臣视君如寇仇。

4、只注意小事,就会失去创造力。只看问题,不看目标。

5、从管理的角度来讲,两点之间最短的距离不一定是一条直线,而是一条障碍最小的曲线。

6、一把钥匙只能开一把锁,每个人都有他的用处,就看怎么用。

7、伟人的五个特质:智力、监督力、自信、主动(积极)、果决。

8、聪明的人是从人家的眼泪中吸取教训。

9、做人就不要做事,做事就不要做人!

10、管理是一种严肃的爱,培训是最好的福利!

11、管理就是让大家知道你的规划,理解你的规划,理解你的实施计划和要求,同时让利益联系你我他。

12、一个主管如果只会压制自己,这个叫做怕(怕事);如果只会纠正自己,叫做乱(乱了天下);只会节省自己,叫做贱。伟大的韩非子讲的。

13、一个人只会独善其身是不行的,应该把底下的人也搞得很好。

14、凡是你想不到,没有做的事情,你的'敌人都告诉你。

15、强大的民族和强大的企业都是教育出来的,而不是天生的。

16、一流企业定规格,二流企业拼品牌,三流企业搞服务,四流企业杀价格!

17、一个人不会听话,通常都不会讲话。一个人只会讲话不会听话,叫做强辩。一个人会听话才会讲话,叫做善于思考。

18、先管住,再理顺!主要是管人——给人以足够的认可(面子),自主发挥潜力。

19、兵随将转,无不可用之才。作为一个管理者,你可以不知道下属的短处,却不能不知道下属的长处。

20、帮助你成长的都是你的敌人。

21、执行力是从上贯彻到下,手不要总往下面指。

22、逆境帮助生存,危机提高警觉,困境刺激思维。

23、细节的最高境界是追求完美,在这个过程中你要做的就是比对手多走一步。

24、性格决定命运,气度影响格局。

25、第一次犯错是不知道,第二次是不小心、第三次一定是你故意的!

26、管理从思想上来说是哲学的,从理论上来说是科学的,从操作上来说是艺一个人要想有所作为,要想让人生有些光彩,必须要具备四个“行”:第一,自己要“行”;第二,要有人说你“行”;第三,说你“行”的人得“行”,第四,你的身体得“行”。

27、人生是一个漫长而艰辛的接力赛,有时领先,有时落后,但是你只要在路上,就有机会,及时行乐,就像是一支兴奋,它能够点燃幸福的华彩,也能加速生命的衰败,所以人还是要适当的有一些节制。

28、一个人一生能不能成就一番事业,就像老鼠一样,关键看他在什么平台上。这就是李斯非常有名的“老鼠哲学”。

29、赞扬本身是一门大学问:赞扬与自己实力相当的人,是胸怀宽广;赞扬不值得赞扬的人,是借力打力;赞扬比自己更强大的人,(独木舟)是勇敢无畏。

30、一个人要想有所作为,要想让人生有些光彩,必须具备四个行,第一自己要行,第二要有人说你行,第三说你行的人得行,第四你的身体得行。

31、故事的荒谬可以是滑稽,但人生的荒谬往往是残酷。

32、小人和君子,只是对人才的一种道德的判断,并非是对人才能力的一种判断,小人不一定无才,君子不一定有才,而且一人之身,既有小人的基因,也有君子的基因。

33、小人和君子,只是对人才的一种道德的断定,并非是对人才能力的一种断定,小人不一定无才,君子不一定有才,而且一人之身,既有小人的基因,也有君子的基因。

34、人一但飞黄腾达,你是睚眦必报,还是既往不咎,考验的是一个人的气量,但是在冥冥之中,似乎也牵引着个体的轨迹,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命运之环,总是如此,相成又相悖,这就是历史的规律。

35、小隐隐于野,中隐隐于市,大隐隐于朝,超隐隐于网。

36、人一但飞黄腾达,你是睚眦必报,还是既往不咎,考验的是一个人的心胸,但是在冥冥之中,似乎也牵引着个体的轨迹,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命运之环,总是如此,相成又相悖,这就是历史的法规。

37、中央电视台选“百家讲坛”讲师有两个标准,一是要年纪老,一是要长得丑。像我一张脸惨不忍睹,不会分散听众的注意力,听众(观众)注意的是我讲的内容。

38、世上有5种人:1、只琢磨事,不琢磨人的人,这种人为的是事业。2、只琢磨人,不琢磨事的人,这种人为当官。3、只琢磨钱的人。这种人为了发财。4、既琢磨事又琢磨人的人,这种人能成大事。5、既琢磨事又琢磨人还琢磨钱的人,这种人了不得了。

39、我把老年人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一年不如一年;第二个阶段:一月不如一月;第三个阶段:一天不如一天。

40、人才只有在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单位的上升期、鼎盛期得到重用,才能发挥出最大效益,才能被时人与后人牢牢记住。再优秀的人才,如果出现在“无可奈何花落去”的时代,都无法将效益发挥至最大化。

41、人才只好在一个民族、一个国度、一个单位的上升期、昌盛期得到重用,才能发扬出最大效益,才能被时人与后人牢牢记住。再优良的人才,如果出现在“无可奈何花落去”的时期,都无法将效益发扬至最大化。

42、麻雀没有变成凤凰,未尝不是一种解脱,人们常说,得饶人处且饶人,悬在别人头上的利剑,也许有一天会落到自己的头上。

43、一个人能否成气候,不在于表相是否柔弱,而在于有没有一颗强悍的内心。

44、麻雀木油变成凤凰,未尝不是一种解脱,人们常说,得饶人处且饶人,悬在别人头上的利剑,也许有一天会落到自己的头上。术的。

王立群读史记读后感篇六

窦婴实际上是在元光四年的十二月二十九日,也就是元光四年十二月的最后一天被处死的。那么窦婴之死,是武帝初年非常重大的一个事件。因为汉武帝初年第一个被杀的宰相就是窦婴。到底他的死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我们这一集做一点分析。

先讲第一个原因,窦婴之死的原因非常多。第一个原因,是窦婴自身的原因,窦婴自身的因素呢,最重要的,也就是第一条,就是受灌夫的拖累。因为在田蚡婚宴上,灌夫借酒劲指桑骂槐骂田蚡,结果导致自己被抓。这件事情发生以后,灌夫可以说是危在旦夕,窦婴就挺身而出去营救,所以被灌夫拖累,这是窦婴之死的第一个原因。

第二个原因就是遗诏事件。在东朝廷辩后,事情虽然不了了之,但王太后用绝食要挟汉武帝把窦婴下狱,窦婴为了救自己,这才拿出了景帝遗诏,但皇宫中却没有副本,这样,窦婴就因为景帝遗诏罪被杀。

那么,除了这些因素之外,还有什么原因导致窦婴最终被杀呢?首先,田蚡有责任,窦婴最后被杀跟田蚡的关系很大,东朝廷辩的时候,他公开地说窦婴谋反,这是很恶毒的。

其次,大臣们有没有责任呢?大臣们的“失语”,是慑于太后的威势,大臣们不敢说话,也有责任,但是大臣们很无奈。再次,王太后在窦婴之死的问题上有很大的责任,在东朝廷辩的时候,大臣们为什么“失语”呢?是因为太后的权势啊,而最后她又拒绝吃饭,用绝食,要挟、威胁汉武帝,所以她有很大的责任。最后一个人,汉武帝。在窦婴之死中间,汉武帝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汉武帝是同情窦婴的,但是他最后处死了窦婴,汉武帝是恨他的舅舅田蚡的,但是他却重用了田蚡,所以汉武帝,他的冷酷跟自私,也是导致窦婴最终被杀的重要原因。

王立群读史记读后感篇七

1、人生3大悲哀:读一个没有兴趣的科系;做一个没有兴趣的工作;嫁一个没有兴趣的男人。

2、真正厉害的人不是自己累死,而是要让手下做事情累死,这个才叫本事。

3、君视臣如草芥,臣视君如寇仇。

4、只注意小事,就会失去创造力。只看问题,不看目标。

5、从管理的角度来讲,两点之间最短的距离不一定是一条直线,而是一条障碍最小的曲线。

6、一把钥匙只能开一把锁,每个人都有他的用处,就看怎么用。

7、伟人的五个特质:智力、监督力、自信、主动(积极)、果决。

8、聪明的人是从人家的眼泪中吸取教训。

9、做人就不要做事,做事就不要做人!

10、管理是一种严肃的爱,培训是最好的福利!

11、管理就是让大家知道你的规划,理解你的规划,理解你的实施计划和要求,同时让利益联系你我他。

12、一个主管如果只会压制自己,这个叫做怕(怕事);如果只会纠正自己,叫做乱(乱了天下);只会节省自己,叫做贱。伟大的韩非子讲的。

13、一个人只会独善其身是不行的,应该把底下的人也搞得很好。

14、凡是你想不到,没有做的事情,你的敌人都告诉你。

15、强大的民族和强大的企业都是教育出来的,而不是天生的。

16、一流企业定规格,二流企业拼品牌,三流企业搞服务,四流企业杀价格!

17、一个人不会听话,通常都不会讲话。一个人只会讲话不会听话,叫做强辩。一个人会听话才会讲话,叫做善于思考。

18、先管住,再理顺!主要是管人——给人以足够的`认可(面子),自主发挥潜力。

19、兵随将转,无不可用之才。作为一个管理者,你可以不知道下属的短处,却不能不知道下属的长处。

20、帮助你成长的都是你的敌人。

21、执行力是从上贯彻到下,手不要总往下面指。

22、逆境帮助生存,危机提高警觉,困境刺激思维。

23、细节的最高境界是追求完美,在这个过程中你要做的就是比对手多走一步。

24、性格决定命运,气度影响格局。

25、第一次犯错是不知道,第二次是不小心、第三次一定是你故意的!

王立群读史记读后感篇八

1、一个人要想有所作为,要想让人生有些光彩,必须具备四个行,第一自己要行,第二要有人说你行,第三说你行的人得行,第四你的身体得行。

2、赞扬本身是一门大学问:赞扬与自己实力相当的人,是胸怀宽广;赞扬不值得赞扬的人,是借力打力;赞扬比自己更强大的人,是勇敢无畏。

3、小隐隐于野,中隐隐于市,大隐隐于朝,超隐隐于网。

4、小人和君子,只是对人才的一种道德的判断,并非是对人才能力的一种判断,小人不一定无才,君子不一定有才,而且一人之身,既有小人的基因,也有君子的基因。

5、人生是一个漫长而艰辛的接力赛,有时领先,有时落后,但是你只要在路上,就有机会,及时行乐,就像是一支兴奋剂,它能够点燃幸福的华彩,也能加速生命的衰败,所以人还是要适当的有一些节制。

6、麻雀没有变成凤凰,未尝不是一种解脱,人们常说,得饶人处且饶人,悬在别人头上的利剑,也许有一天会落到自己的头上。

7、人才只好在一个民族、一个国度、一个单位的上升期、昌盛期得到重用,才能发扬出最大效益,才能被时人与后人牢牢记住。再优良的人才,如果出现在“无可奈何花落去”的时期,都无法将效益发扬至最大。

8、故事的荒谬可以是滑稽,但人生的荒谬往往是残酷。

9、一个人一生能不能成就一番事业,就像老鼠一样,关键看他在什么平台上。这就是李斯非常有名的“老鼠哲学”。

10、一个人要想有所作为,要想让人生有些光彩,必须要具备四个“行”:第一,自己要“行”;第二,要有人说你“行”;第三,说你“行”的人得“行”,()第四,你的身体得“行”

11、人才只有在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单位的上升期、鼎盛期得到重用,才能发挥出最大效益,才能被时人与后人牢牢记住。再优秀的人才,如果出现在“无可奈何花落去”的时代,都无法将效益发挥至最大化。

12、一个人能否成气候,不在于表相是否柔弱,而在于有没有一颗强悍的内心。

13、世上有五种人:一、只琢磨事,不琢磨人的人,这种人为的是事业。二、只琢磨人,不琢磨事的人,这种人为当官。三、只琢磨钱的'人。这种人为了发财。四、既琢磨事又琢磨人的人,这种人能成大事。五、既琢磨事又琢磨人还琢磨钱的人,这种人了不得了。

14、中央电视台选“百家讲坛”讲师有两个标准,一是要年纪老,一是要长得丑。像我一张脸惨不忍睹,不会分散听众的注意力,听众(观众)注意的是我讲的内容。

15、人一但飞黄腾达,你是睚眦必报,还是既往不咎,考验的是一个人的心胸,但是在冥冥之中,似乎也牵引着个体的轨迹,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命运之环,总是如此,相成又相悖,这就是历史的法规。

16、小人和君子,只是对人才的一种道德的断定,并非是对人才能力的一种断定,小人不一定无才,君子不一定有才,而且一人之身,既有小人的基因,也有君子的基因。

王立群读史记读后感篇九

1、一个人要想有所作为,要想让人生有些光彩,必须具备四个行,第一自己要行,第二要有人说你行,第三说你行的人得行,第四你的身体得行。

2、一个人不会听话,通常都不会讲话。一个人只会讲话不会听话,叫做强辩。一个人会听话才会讲话,叫做善于思考。

3、强大的民族和强大的企业都是教育出来的,而不是天生的。

4、一个人一生能不能成就一番事业,就像老鼠一样,关键看他在什么平台上。这就是李斯非常有名的“老鼠哲学”。

5、我把老年人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一年不如一年;第二个阶段:一月不如一月;第三个阶段:一天不如一天。

6、第一次犯错是不知道,第二次是不小心、第三次一定是你故意的!

7、赞扬本身是一门大学问:赞扬与自己实力相当的人,是胸怀宽广;赞扬不值得赞扬的人,是借力打力;赞扬比自己更强大的人,是勇敢无畏。

8、先管住,再理顺!主要是管人——给人以足够的认可(面子),自主发挥潜力。

9、管理是一种严肃的爱,培训是最好的福利!

10、管理从思想上来说是哲学的,从理论上来说是科学的,从操作上来说是艺一个人要想有所作为,要想让人生有些光彩,必须要具备四个“行”:第一,自己要“行”;第二,要有人说你“行”;第三,说你“行”的人得“行”,第四,你的身体得“行”。

11、中央电视台选“百家讲坛”讲师有两个标准,一是要年纪老,一是要长得丑。像我一张脸惨不忍睹,不会分散听众的注意力,听众(观众)注意的是我讲的内容。

12、逆境帮助生存,危机提高警觉,困境刺激思维。

13、管理就是让大家知道你的规划,理解你的规划,理解你的实施计划和要求,同时让利益联系你我他。

14、人生是一个漫长而艰辛的接力赛,有时领先,有时落后,但是你只要在路上,就有机会,及时行乐,就像是一支xx剂,它能够点燃幸福的华彩,也能加速生命的衰败,所以人还是要适当的有一些节制。

15、伟人的五个特质:智力、监督力、自信、主动(积极)、果决。

16、自强,不仅仅是超越别人,更应是超越自己;不息,不仅仅是指在逆境中的奋斗,更是指在漫长的人生中坚持不变的信念。

17、人一但飞黄腾达,你是睚眦必报,还是既往不咎,考验的是一个人的气量,但是在冥冥之中,似乎也牵引着个体的轨迹,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命运之环,总是如此,相成又相悖,这就是历史的.规律。

18、一个人只会独善其身是不行的,应该把底下的人也搞得很好。

19、人生3大悲哀:读一个没有兴趣的科系;做一个没有兴趣的工作;嫁一个没有兴趣的男人。

20、一个人能否成气候,不在于表相是否柔弱,而在于有没有一颗强悍的内心。

21、细节的最高境界是追求完美,在这个过程中你要做的就是比对手多走一步。

22、兵随将转,无不可用之才。作为一个管理者,你可以不知道下属的短处,却不能不知道下属的长处。

23、真正厉害的人不是自己累死,而是要让手下做事情累死,这个才叫本事。

24、只注意小事,就会失去创造力。只看问题,不看目标。

25、小人和君子,只是对人才的一种道德的判断,并非是对人才能力的一种判断,小人不一定无才,君子不一定有才,而且一人之身,既有小人的基因,也有君子的基因。

26、从管理的角度来讲,两点之间最短的距离不一定是一条直线,而是一条障碍最小的曲线。

27、人才只有在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单位的上升期、鼎盛期得到重用,才能发挥出最大效益,才能被时人与后人牢牢记住。再优秀的人才,如果出现在“无可奈何花落去”的时代,都无法将效益发挥至最大化。

28、性格决定命运,气度影响格局。

29、一流企业定规格,二流企业拼品牌,三流企业搞服务,四流企业杀价格!

30、故事的荒谬可以是滑稽,但人生的荒谬往往是残酷。

31、帮助你成长的都是你的敌人。

32、凡是你想不到,没有做的事情,你的敌人都告诉你。

33、一个主管如果只会压制自己,这个叫做怕(怕事);如果只会纠正自己,叫做乱(乱了天下);只会节省自己,叫做贱。伟大的韩非子讲的。

34、聪明的人是从人家的眼泪中吸取教训。

35、君视臣如草芥,臣视君如寇仇。

36、小隐隐于野,中隐隐于市,大隐隐于朝,超隐隐于网。

37、一把钥匙只能开一把锁,每个人都有他的用处,就看怎么用。

38、执行力是从上贯彻到下,手不要总往下面指。

39、做人就不要做事,做事就不要做人!

40、麻雀没有变成凤凰,未尝不是一种解脱,人们常说,得饶人处且饶人,悬在别人头上的利剑,也许有一天会落到自己的头上。

41、强势人格是内在的傲骨,而不是外在的傲气。

王立群读史记读后感篇十

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播出了王立群教授的《王立群读史记》。看了第一讲后,就深深地被王立群教授诙谐幽默的语言、博大精深的知识、深入浅出的演绎吸引住了,为附庸风雅,我匆匆地买来了一套精装版《史记》。

《史记》是我国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位列“二十五史”之首,全书分12本纪,10表,8书,30世家,70列传,共130篇,五十二万余字,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开始到汉武帝太初四年(前1)约30间的历史,它的叙事简明生动,非常得吸引人。我敬佩司马迁能把《史记》写得那么深动,敬佩《史记》当中的每一个英雄人物,敬佩中国拥有那么丰厚悠久的历史。直到今天,我虽然因各种原因还没有把《史记》读完,但收获还是不小的。

《史记》是历史的“实录”,具有非常高的文学价值。它的文学价值表现在运用真实的历史材料并且成功地塑造出众多性格鲜明的人物。在人物塑造上,司马迁真正做到了将历史、人物和主题统一起来,这样既写活了历史,人物也栩栩如生,看完了每一篇故事,好像每个人物就出现在我们的眼前。他还非常善于通过人物的言行举止来完成对人物性格的'刻画。在《史记》这本书中,让我印象最深的历史故事是:《五张羊皮的故事》。这则故事主要讲了:春秋战国时候,爱惜人才的秦穆公为了赎回具有聪明才干的百里奚,用五张羊皮去跟楚人交换他,最后,秦穆公赎回了自己最喜欢的大臣百里奚。读了这个故事后,我懂得了一个道理:凡事都要换一个角度去思考,就像文中的秦穆公一样,他如果用重金去赎回百里奚的话,楚人觉得秦穆公很看重他,一定不会轻易交换。但是如果用五张羊皮去交换的话,楚人必定会很轻视百里奚而同意交换。聪明的秦穆公就换了一个角度去思考问题,最终如愿以偿。我觉得我们应该向秦穆公学习,为达目的而采取迂回的策略。

总而言之,在《史记》这本书中,我了解到了中国伟大的五千年的历史,同时,我还懂得了不少的知识,收获了不少。我认为,《史记》这本书真是值得一看。

王立群读史记读后感篇十一

《史记》是司马迁的一部纪传体史书,对历史非常感兴趣的我没事就喜欢看下这里面的故事。今天我来说说商鞅的故事。

商鞅是卫国国君的后代,因为古代男子的姓氏规则,所以商鞅也叫做卫鞅。我们学过历史都知道商鞅变法改变了秦国的实力。让秦国成为当时战国七雄中最强大的国家。其实在商鞅在秦国变法前,已经有魏国的李悝变法,和楚国的吴起变法。但是他们的变法虽然在一段时间内让这些国家强大起来,但是不久因为得罪了贵族利益集团,最后都失败了。商鞅来到秦国前,秦国的国君是秦孝公。当时商鞅在魏国相国公叔痤门下担任门客,公叔痤病重,当时的魏惠王问公叔痤有什么人可以继承公叔痤来辅佐他。

公叔痤向魏惠王推荐了商鞅,当时商鞅并没有特别大的功绩。所以魏惠王对公叔痤的话不是很信任。公叔痤又补充了一句,如果不用商鞅的话那么就应该杀了他。最后公叔痤去世,而魏惠王既没有用也没有杀。

商鞅听说秦孝公非常重视人才,于是商鞅进入秦国,在和秦孝公交谈之后秦孝公非常认可商鞅,于是采用了商鞅的变法策略。在秦国商用变法让秦国采用严苛的法律,并且普通百姓可以用战功升级。后来秦孝公死后,秦国有人举报商鞅谋反,商鞅听到消息以后准备逃亡魏国,然而当他风尘仆仆准备赶到旅馆休息的时候,遇到旅馆人员要求登记。因为商鞅自己立法一定要登记,所以为了安全商鞅只能悻悻离去。后来商鞅被抓住,最后被处以极刑。

读完商鞅的故事我觉得商鞅是一个非常有才华的人,他对秦国统一六国有巨大的作用,如果没有他可能战国时代还要持续几百年吧。在我们现在这个年代,我们要不断调整自己,认证面对生活。

王立群读史记读后感篇十二

在这个愉快的寒假中,我读了一本书,名字叫,《史记》。

《史记》是汉朝的司马迁编写的,里面记载了汉朝以前的朝代变化,其中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李广和屈原。

李广一生身经百战,箭法十分准。而且也从来不摆将军架子,如果缺水少粮,士兵还没喝完水,他就不喝,士兵还没吃上饭,他也不吃;因此,得到了士兵们的尊敬,士兵都愿意为他拼命。再想想我们,当了一个干部,就光指挥别人干事,自己却什么事也没有,而且,一遇到紧急状况,只顾自己,哪会为别人着想?李广与下属平起平坐的精神令我敬佩。

屈原是一位大夫,他出淤泥而不染,虽然遭小人陷害,却依然爱国敬君,后来,因为走投无路,只好抱起一块大石,跳进江中。他出淤泥而不染、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精神和他美好的品质令我敬佩不已,如果换做我们,大家都做什么,我也做什么吧,没有主见。记得有一次,上课铃响了,老师久久没来,几个调皮的同学站起来做鬼脸,这一闹,全班都热闹起来,再也没人趴在桌子上静息了,看来,我们要向屈原好好学习,做一个有主见有自己想法的人,不要别人做什么自己就做什么。

《史记》让我认识了历史上的一些好人与坏人,让我了解了历史,更重要的是让我明白了道理,我以后会向上面一些优秀人物学习,做一个佼佼者!

王立群读史记读后感篇十三

书是人们扩大知识面的一种东西。在我的一生中,我最爱读的一本书是《史记》。《史记》的作者是司马迁。

《史记》原名《太史公书》,是我国第一本纪专体通史。全书共130篇,包括12本纪,8书,10表,30世家,70列传五个部分,一共52万字,记载了从黄帝到汉武帝年间长达3000年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历史,全面而深刻地反应了我国古代的社会面貌。

《史记》的作者是司马迁,字子长,20岁时出外远游,游遍名山大川,考察古迹,采集传说,为后来编写《史记》作了很好的准备,并终于征和二年(前91年)完成了全书的编写工作。

在《史记》的所有故事中,我最喜欢读《高祖本纪》。下面是《高祖本纪》的一个故事:

高祖到东恒去,途中路过柏人县,赵相贯高等人暗设埋伏,想要杀害高祖,高祖本来也想在柏人留宿,可是转念一想,“柏人”字音与“迫人”相同,就没有住在那里。代王刘仲弃国逃亡,到洛阳投案自首,高祖废掉他的王位,改封为合阳侯。

《史记》是司马迁用生命完成的,值得我们读一读。

王立群读史记读后感篇十四

《史记》之韵味,非桂花树凋零的悲哀,也非纳兰性词的凄凉,它的韵味,是甜香赛芝兰之悠长,踏雪寻梅的不变的情怀。

读《史记》之韵,读出司马迁的韵味,那是任何一个时代都光芒绽放的灵魂,带着一丝不羁,带着万般男儿忍辱负重的尊严,书写了一个属于他自己的春秋,反复咀嚼,齿留余香。

对《史记》的感动,不仅仅在于它灵动的文字与丰富的情节故事,更重要的是他所蕴含的人格魅力与精神的升华。正是因为这种力量对《史记》的认识,也进入了一个精神的境界。

司马迁作《史记》,是用灵魂与命运作斗争,用自己的精神作出一部千古流传的史记。

细细聆听《史记》叮咚的琴韵,内心却经历了跌宕起伏的感动。

王立群读史记读后感篇十五

读《史记》我总会想到这一本书的作者司马迁,司马迁用自己余生写成了这本流传千古的史书,他用《史记》想未来的人们证明了中华民族在古代的辉煌昌盛,以及文明的发达。是这本书也改变了他一生的命运,在此书中上有三皇五帝,下写秦到汉朝的故事,我虽然讨厌秦始皇的霸权,但却喜欢汉武帝刘彻那坚忍不拔,野心勃勃的信念。在此书中,我认识了许多英勇的将才,例如:周亚夫、李广、卫青、霍去病。这四个人都是汉文帝至武帝时的名将,尤其是周亚夫。

周亚夫治军一向严谨。皇帝的车架去了,连门口的士兵都要去过问,盘查,这样的将才,匈奴怎可轻易进犯。周亚夫曾用三个月的时间,就平定了一吴王刘濞为首的七王之乱,可见其英勇。

再说李广,李广一生只为国家,得到的奖赏自己从来不要,他的箭法极高,有着“飞将军”的称号,百步穿杨对他来说简直就是探囊取物一样简单。匈奴人十分渴望他能加入匈奴阵营。可他却从来不干这种卖过的耻辱。

卫青和霍去病,他们是舅舅和外甥的关系,卫青早期就立下了赫赫战功,他的外甥霍去病也不逊色。初出茅庐就捉住了匈奴首领单于的叔叔,获得了冠军侯的称号。后来更是舅舅和外甥各领人马与匈奴相抗衡。为打败匈奴立下了汗马功劳。

此书中,还有很多精彩的内容,希望每一位中国人都来读一读。

王立群读史记读后感篇十六

史记,乃我国记传体通史,原作者司马迁对《史记》的写作意图概括为三句话:“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我认为史记的第一册里大多是文言文,里面讲了炎帝和黄帝之间的战争,黄帝胜,随后开始教养天下之人,并开始平定江山。这样过了一代又一代,天下渐渐的又开始分裂,有燕国,楚国,魏国等等国家的出现,但最后又被收复,正所谓后久必分,分久必合。

第二册里,现实讲了很长很长的高祖功臣侯者年表,随后讲了礼书第一,乐书第二,律书第三的等等意义深刻的做人道理,后面讲了每一个大家庭名次,我最爱的燕家排名第四。

在第三册里,开头还是讲了大家庭的名次,又讲了孔子的故事,还有各个大臣的故事,屈原贾是我的最爱,我觉得他是大英雄,他拥有很大的勇气。

在最后一册里讲了大将军韩信的许多故事,比如他和汉王的情意,最后又四处躲着汉王,又讲了项羽的叛变,讲了项羽的种种经历,和他的死。又讲了许多立下汗马功劳和叛变成功的人。

王立群读史记读后感篇十七

说到《史记》,我相信大家都听说过。在暑假里,妈妈给我买了这本书,我爱不释手的读了又读。从书中知道了“舜的传奇和大禹治水”、“卧薪尝胆”、“完璧归赵”、“将相和”、“纸上谈兵”等经典故事。

大禹大家都知道吧!他用了三十年的时间把洪水治退了,在治水途中,他三过家门而不入,我们要学习大禹这种坚持不懈、专心致志的精神。他舍小家,顾大家,一心为了人民的安忧,工作了那么长时间,我们可以做到吗?大禹的这种行为验证了只要坚持就会胜利的这句话。我们如果可以坚持一项事业干三十年,我相信,终有一天会成功的!

我从完璧归赵中学到了要用智慧去战胜别人,凡事要勤思考,不能冲动,只要这样才可以完成使命和任务。其中蔺相如就很机智,用和氏璧去威胁对方,对方就拿他没有办法了。

将相和,廉颇不顾国家的安危,自己让蔺相如下不了台。我从这个故事中,知道了做事要三思而后行,要顾全大局,可不能为了自己的利益不顾国家的安危啊!

读了这些经典故事,我又有了新的见识,不仅要学习他们的经验,还要学习他们的精神,从而使自己成为对国家有用的人。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3005039.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