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霸王别姬读后感(通用20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8 12:20:03
2023年霸王别姬读后感(通用20篇)
时间:2023-11-18 12:20:03     小编:雁落霞

读后感是对阅读过程的总结与思考,通过它可以让人更好地理解与领悟书中的感悟和智慧。编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读后感需要我们全面理解书籍内容,捕捉其中的核心思想。以下是为大家准备的几篇优秀读后感范文,供大家参考。希望这些范文能够给大家带来启示和灵感,写出自己的精彩读后感。读后感的写作是一个锻炼思维和表达能力的过程,通过不断地思考和总结,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作品,也能够提升自己的思考和分析能力。希望大家都能够从中受益,写出一篇精彩的读后感。

霸王别姬读后感篇一

童年是纯真的,每个人小时候都有对自己最原始的观点和定位,但又是容易受外界影响的。当蝶衣被送入戏班后,因为对自己男儿身的认同,屡次使自己无法入戏进入虞姬的角色,无法唱出“妾本是美娇娘“这句台词,受到了同门的压力和师傅的责打,等到终于在压力下突破了对自己男儿身认同的坚持后,蝶衣顺利入戏,从此一发不可收拾,成为名红一时的角。蝶衣从此开始了他入戏的一生,无法再从角色里脱身出来。因为对自己虞姬角色骨子里的认同,对段小楼开始了隐晦却又忠贞不渝的爱情,开始了对京戏艺术一生的坚持,也开始了因为无法完全脱戏入世而导致的在外人看起来的固执和生命的悲剧。当然,蝶衣的悲剧也并非完全因为入戏过深导致的,段小楼尽管能够轻松的出戏入戏,但还是无法避免时代带来的悲剧。而那爷的油滑事故尽管能在大风大浪里勉强安身立命,尽管剧情没有交代那爷的结局,但八成也是经受了肉体和精神的折磨,除非那爷心理素质过硬,估计能留个善终。

回顾过去50,至少是有详细历史记载的近代200年,从鸦片战争开始,每隔一段时间就有一场浩劫,原因各异,悲惨相同。不知道下一场又是什么时候。人性不变,一切都是枉然,官方的目的也不同,但表现出的人性之恶估计差别不大,对具体每一个人带来的异化也会是大同小异。

霸王别姬读后感篇二

四面楚歌,军心涣散,在危急时刻,霸王欲带爱妃虞姬一起离开,虞姬忍痛割爱,于是自刎。无奈之下,大王独自离开。这一幕幕惊心的场面,让我们凄然泪下,虞姬的勇气值得我们钦佩,霸王与爱妃的深厚情感又使霸王迟迟未独自离开。

读后使我联想到无数君王爱美人,虚度光阴,最后江山不保。商纣沉迷于美色,整日过着骄奢淫逸的生活,被妲己迷得神魂颠倒,朝中民心涣散,最后被周武王所灭;唐玄宗沉溺于美色,不理朝政,最终也荒废了江山。相比之下,霸王与虞姬之间的爱有理有度,霸王深爱着虞姬,虞姬深爱着霸王,面对敌人的包围,虞姬处心积虑,不惜牺牲生命让霸王独自离开,虞姬是一位值得爱惜的女子,不愧为大王所爱。

当我们听到霸王欲带虞姬走时的那段感人肺腑的话,他发出了这样的感慨:“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力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姬虞姬奈若何。”于是,有人认为大王之所以失去江山是他的那种儿女情长,优柔寡断的性格造成的。倘若项羽果断些,离开虞姬后不再那么犹豫不决,坦然地面对事实,渡过江东,而不是无言面对江东父老,最终选择自刎。也许历史又是另一番局面。可是,古往今来,有这样一句话,不以成败论英雄。回想当年,年少时的霸王雄姿英发,羽扇纶巾,作战勇猛,人人称赞。李清照这样高度评价他: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霸王别姬读后感篇三

今晚看完了电影《霸王别姬》,一百六十几分钟的电影,一个世纪的距离,从清末明初,该部影片改编自作家李碧华的梨园小说《霸王别姬》,说的是名伶段小楼和程蝶衣以及一位叫做菊仙的妓女之间的恩怨情仇,段小楼与程蝶衣不过是艺名,真正的名字是小豆子和小石头,主演是张国荣(哥哥)、张丰毅和巩俐。

蝶衣已经到了人戏不分的境界,他这一辈子就是为了唱戏,他爱的就是他的师兄,他的霸王,从一而终,他已经为戏痴,为戏狂,起先让我心痛的就是为了唱旦角,他居然不能够承认自己是男儿身,“我本是男儿身,不是女娇娥”硬是被改成了“思凡”,“我本是女娇娥,不是男儿身”。他的母亲本就是个下九流的妓女,听到儿子没有唱戏的天分却还是硬逼着要让他学唱戏,不惜弄伤他,将他多出的手指斩去,按着母亲的想法,想着也是觉得自己的儿子跟着自己没成就,可一个妓女生的孩子有谁会要,还有其他什么出路?让我心痛的是蝶衣作为旦角,居然和男人发生多次关系,先是一个张公公,再是一个官僚袁世卿。戏子当初真的是毫无地位。

蝶衣天生就该唱戏,最后结局时他已经恢复男儿身,可在他恢复男儿身的时候也就意味着他再也演不了虞姬了,与段小楼的爱恋斗不过镜花水月,一切成空,客他不愿梦醒,既然不愿醒不如就长睡,这个时候等待着他的也就是死亡了,段小楼也是知道的,蝶衣为戏而生,也就会为戏而死,所以在最后他露出的那一笑应该也是欣慰的,蝶衣终于解脱了,而他也明白了蝶衣对自己,自己对蝶衣种.种纷乱的感情。

段小楼他的人戏分得很是明白,他会去妓院,找妓女,哪怕是娶了妓女,他也乐意,他是正常的男人,在他定亲的晚上,他第一次说道“那只是戏”,后来在程蝶衣被取代的时候,蝶衣问他虞姬为何会死,他说了第二次“那只是戏”,可想他并不为戏痴,为戏狂,舞台上他是威风凛凛的霸王,可是舞台下他却是非常贪生怕死,舞台下的他完全没有霸王一丝自刎乌江的豪气,他自认自己不是霸王,所以一旦有事他都会屈服,不管是什么事情,他都会屈服。

菊仙本是花满楼的头牌,她不过就是为了自己的幸福着想,她也是一路跟着段小楼过来的,她明白程蝶衣对于段小楼的感情,起先她对于程蝶衣是不怀好感的,但是后来,在程蝶衣给日本人唱了堂会被段小楼吐了一口唾沫的时候,她帮蝶衣擦脸,在蝶衣戒毒难耐的时候,她安慰着程蝶衣,在程蝶衣被取代虞姬伤心的时候,她亦是在关心着他,或许她只是一个女人,她也说了,她只想安安分分,然后生个孩子,与段小楼一辈子在一起足够了。她也是个刚烈的女子,哪怕是出生青楼,她进了段家门她就把自己当成段家人,一旦段小楼不再承认她是段家人,她宁愿穿着嫁衣死在段家。

这部电影最让人气愤的就是那头白眼狼小四,捡回的那个孩子,翅膀硬了,什么都还没学会,没有那个实力和功底想成角儿,就已经准备抢师傅的饭碗,他的师父程蝶衣就算是成了角儿,但是面对自己的师父,哪怕师父再怎么罚照样还是认了,他这小毛孩子,不过是被程蝶衣骂了几句就嫉恨,继而想要取自己的师父而代之。

古时戏班训练手段严苛残忍,与程蝶衣一起逃跑的戏童小癞子因惧怕刑罚在吃完了自己想吃的冰糖葫芦后上吊自尽,程蝶衣想明白了师父说的“人,得自个儿成全自个儿。要想人前显贵,必得人后受罪”。

之后看到那个张公公那段到是挺解气,最后他的下场就是沦为一个卖烟的,从前一切的繁华都不过是一场过往云烟,一切都将烟消云散。

霸王别姬读后感篇四

《霸王别姬》,这个电影名字早就听说过了,是和我同时代的人(90后)群都应该知道的。他是一部好电影,但我一直没看,第一,我不喜欢戏曲,因为觉着俗气,第二,我喜欢好莱坞,那种刺激电影眼球的东西,它是快餐,能吃饱就行,心里带点震撼就是我的就觉得值了。文艺片,费时间,心里也怕遇上一部不和自己口味的,欣赏不了或者根本无法欣赏的所谓大导演的文艺和智慧,那真自讨没趣儿。但霸王别姬可以消除这个顾虑,他的评分几乎在所有视频网站上都高达9点几,是最高的。也就说明他是经典,有电影所讲的和观众认知相共鸣的东西。他能看懂,而且能引起你的思考。

这部电影是用国粹来反应中国的社会。但我看完之后,首先能回忆起来,一直在心里不散去的是那个叫做蝶衣的戏子,虞姬的扮演者,还有他的昆曲,他在台上的一颦一笑,每一个碎步,每一个兰花指都充满风情。除了张国荣,我觉得没有人可以演这个角色。他是林黛玉,娇弱,细声细气,除了唱戏,他就是一个什么都不会的可怜女人,国民党的台下戏谑她,她羞耻的下了台,看到梨园的人和国民党的闹事者打架,他蹲在帷幕后面唯有怯怯的注视,但他也蛮横、坚守,他觉得自己就是师哥永远的虞姬,别的什么东西,不管是妓院女人和自己的师哥好上了,还是后面虞姬的角色被人抢了去,他都异常的愤怒,无理,甚至是威胁,他表演虞姬专注异常,日本和观众打成一片,他还是沉浸在一个人的虞姬里,像月光下的天鹅,最终沉浸在灯光下,和舞台融为一体。

他舞台是虞姬,生活中也是虞姬。他对艺术的极致,现实的混淆,是在旧社会的束缚蚕食下慢慢形成的。师傅为了让他们一帮梨园小子学吸,骂、打、揍、鞭,近乎没有人性,那是旧社会下旧思想下,下九流艺人为了方寸生存之地,自己的活法。他是被迫的,是被母亲逼上这条路的,一个被生命抛弃的人,但也是被生命眷顾的人,他天生清秀,像女孩子,嗓子也好,梨园也就他一个人可以唱虞姬,他对虞姬,对京剧的爱,对戏班子的爱,对师傅的尊敬,是在种种外力的威胁下妥协的,他和那帮小兄弟都认为只有师傅的教法才能学戏,只有挨揍才能成“角”,他们吃过太多无所谓的苦,但心里却把这些强加的苦当做是报答的恩,因为他和师哥一样都是旧社会里没有社会地位的人,他们没有父母,没有家庭,而宁可被打,也是学了一门吃饭的手艺,也比没人管,最后死在大街上强。虽然戏院的生活就像地狱,但也是他们可以勉强称之为家的地方。

而对于蝶衣,这个少年给公公唱虞姬而最先出名的戏子,比戏班的同龄忍受了更多的苦和屈辱,他被变态的公公玩弄,被亲生母亲卖到戏班,他从小没有安全感,除了从艺术中得到快乐,从师兄中找到安全,他什么有没有。而这部电影另一个主人公,也就是蝶衣的师兄强,因为蝶衣这个复杂,而且被张国荣诠释的几乎完美的角色,在我的脑海里印象并没有那么深刻。

他和蝶衣性格正好相反,他务实,没有羁绊,莽撞,乐观,懂得享受世俗的乐趣,但同时又有自己的人格魅力。他不滥情,对一个踏实的家庭有期许,他对妓女秋凤是深深爱着的,从民国到新中国成立都是秋凤,一直陪伴着他,替他分忧。这个从小在青楼受男人戏谑女人,她的性格是刚硬的,这一点与段小楼不谋而合,而他的选择,对师弟的袒护,也是他在两个“女人”之间踱步的愁,幸运的是,即使是秋凤劝说他离自己的师弟远一点,他也始终没有放弃蝶衣,这个不适合在现实生活中生存的戏痴,这一点还是我一直感觉到宽慰的。

我感觉一部好电影,真的就是一个人物刻画的问题,事情在变,时间再变,故事终究讲的是人性,是人。而人们看完之后,至少是我看完之后,脑海里有映像的是人,不是故事。蝶衣是我看过的最矛盾的角色,他另男生也怜惜,另女生也痴狂,他舞台上是王的妃子,台下是一个现实与戏不分,心里扭曲,脆弱的不成样子,最后吸大麻度日的可怜人。生活与他是合何物?只有京剧,只有霸王,才是他生存的意义,用陈凯歌的来讲,这样的人,在现实的打压下,不死才怪。而影片最后,他与师哥再次重逢,拔剑自刎,真的是触动到了我,感觉有块石头放下了,因为他不必再受苦了,不必在幻想中守护自己的霸王了,他的生命终了,对他来说也是一种解脱。这是一种圆满的悲剧,他没有给我丝毫的不舒服,而是松了一口气,这出戏真终于可以就此做罢了。对于一些有“贪念”和完美主义倾向的观众而言,程蝶衣,还是做观众心中永远完美无缺的虞姬好,就活在我们心里,留做个意念好。

另外这部电影,给人震撼,真的是用几十年中国的铁事来剥落一个时代人的伤痕。拍中国的历史,拍,拍国民党和共长党争权,然后用显微镜透视社会底层劳苦民众,面对更朝迭代,自己内心的恐惧,挣扎和迷茫。我感觉只有冯小刚和陈凯歌可以下这方面敏感而难以处理的题材方面做的很好。因为他们都是经历过那个时代的人,而我是90后,了解那段历史也只能是在历史教科书上,听任教材编者所述的只言片语,不能再脑海中勾勒出一幅幅具体的画面。一个时代决定一个时代的人思想,我们生在和平年代,对旧社会的无理、混沌感觉不可思议,而他们对我们亦是如此。那个台戏就是朝代更迭的文物,而整个梨园因为封闭保守,外界的风吹草动都在这个宁静的空间被放大。军阀混战时期,戏台子小面人头攒动,人们睁着嚷着要看戏,那是普通民众在那个动乱,人心叵测的年代可以得到自己心灵宽慰的方式。日本人进城,台下坐的是日本军官和日本兵,舞台上同样还是《霸王别姬》,但台下的中国人背后明晃晃的刺刀使人再也没有当初看戏时该有的安心,热闹,整个戏院沦为为政治服务的工具。国民党统治下的时期,台下一群国民党军官,挥舞着手电筒,流氓一样戏谑着虞姬,在那个社会没有秩序和尊重可言,只有金钱和强权。共产党解放北京,到这儿来听戏,才悄悄彰显出了民主和自由,导演还加了一个细节,虞姬唱错词,段小楼忙给台下各位赔不是,本以为台下会像以前那群恶棍一样找事,但是却听到解放军在唱军哥。这个细节,足以说明这世道变了。(这个系列真的设计的太巧妙)。

我也看过陈凯歌导演在北影的关于这部电影的回忆录,他说蝶衣是整部电影的魂,而他的死是注定的。他还说,张国荣演程蝶衣就是他的宿命,因为他在就是程蝶衣,影片十年后,张国荣自杀,地点就是陈凯歌第一次见张国荣讨论剧本的那个酒店,历史真的是很有趣,甚至有些东西在他开始就昭示着他的结局。总之,程蝶衣和张国荣,真的深深震撼到了我。

还有一点就是这部电影的跨度,也深深震撼到了我。军阀混战到新中国,没有点历史知识,是不能体会到中国社会的跌宕起伏的。我原以为,这个故事是时间推着人物在走,因为从标题看,北洋军阀时期,七七事变,抗日胜利,平津战役,新中国解放,,再到以后,每个标题都是中国历史进程的节点,不同年代的人民生活,幻如隔世,颠沛流离。但后来证明我错了,因为陈凯歌说这是一个人物性格推着时间在走的顺序,关于这一点,我看来还只能再看一边,或许会有更深刻的体会。下面是陈凯歌在北影关于这部电影的分享,看完以后,应该就没有对这部电影的疑惑了。

霸王别姬读后感篇五

正因为虞姬的自刎,才使末路英雄西楚霸王的悲剧更添一抹亮丽的色彩。

我分明看见那个早晨的阳光刚刚照亮山头。她就用剑那么轻轻地一抹,那喷薄而出的鲜血便如同灿烂的朝霞映红了半边天空。她便慢慢的'倒下了,倒在满是鲜花的江畔。她在耀眼的阳光照耀下像羽毛般轻飘飘地漂浮起来,融入了那片霞光里。好像空气一样慢慢散开去,长留在这片山水间了!只有那血红的朝霞还在东方的天空绽放。

我突然明白项羽为什么宁死也不肯再过江东。因为他的心已随她而去。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虞姬已经走了,他一个人独活着还有什么意义?!

那一刻我看到他的心碎成一小片一小片···。

醒来泪水早已湿了枕巾,胸中好像堵了什么东西。

难道这是对我的预言吗?

霸王别姬读后感篇六

一切已过,英雄也有江水这归处,也许这是一种荣耀。长江边李清照是否为项羽叹息,“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是否亦是多少人的感言?抑或是毛泽东之类“不可沽名学霸王”的批判?这些我们无从知道。只要我们谦虚谨慎、踏实做人、以史为鉴,这便足够了!而对于这位英雄,我们只能用携带着惋惜的赞语道:“再见,霸王!”

霸王别姬读后感篇七

程蝶衣,张国荣饰,是一个戏子,主要角色是京戏《霸王别姬》中的虞姬,段小楼是西楚霸王项羽。段小楼是程蝶衣的师哥,两人从小就在一起练戏,唱戏,感情很深。小时候,蝶衣叫小豆子,小楼叫小石头。

程蝶衣饰演虞姬,到了炉火纯青、真假不分的地步,对他来说,他愿意终生都是虞姬,只要可以陪在他的师哥身边。这出戏,只能和师哥一起唱,除了师哥,不管和谁,都不是霸王别姬。

“小尼姑年方二八,正青春被师父剃去了头发,我本是男儿郎,又不是女娇娥……”这是昆曲中《思凡》的一段,本来应该是“小尼姑年方二八,正青春被师父剃去了头发,我本是女娇娥,又不是男儿郎……”可是不管挨多少打,吃多少苦,小豆子就是错,就是改不回来,后来,小石头拿着烟斗在小豆子嘴里一阵乱捣之后,流着泪的小豆子终于开口唱自己是个女娇娥了。

也许,对于小豆子来说,这一句的改变意味着他心底里最后的一点尊严和领地彻底的失去了。从此后,他都演旦角,从醉打金枝中的公主,到牡丹亭里的小姐,再到霸王别姬里的虞姬,在戏里,他就是个女人。他的戏,让成千上万的人疯狂。第一次,他唱虞姬的戏,在清末太监张公公的府里,那一次,也是第一次,他被不男不女的张公公变成了禁脔。也在那一次,他看见了那把好剑,那把他的师哥夸个不停的剑。

另外我还想说的是,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不容触碰的暗伤,一旦被揭破,后果不堪设想。影片公认的经典片段就是少年蝶衣在那爷面前唱思凡时,仍执意唱到我本是男儿郎,而非女娇娥。大家最多想到蝶衣的固执,可并没有想到为什么在这一点上固执。我的观点是,在他的少年期间,被妈妈打扮成女孩,被周围所有的人误认为是女孩,这就是当时他心中的暗伤,他固执的需要别人接受自己是男孩的事实,哪怕次次都因此被师傅暴打,这是他心中的执念。到后来,这个执念被自己最亲近的人——师兄打破了,在母亲抛弃他之后,师兄小楼成为他的精神支柱,他不能违背小楼的意志,于是,他屈服了,同时他也战胜了自己心中的执念,治好了那个暗伤。从此,他演起了花旦。另外一个例子就是菊仙,她婚前的职业是妓女,这是她心中的暗伤,她最不想触碰的就是这一段,因为这个,她也不能确定小楼到底爱不爱他,当小楼说不爱他的时候,她的心碎了。心碎,人死,可见,每个人的心里都有弱点,只要击破这个弱点,他可能不堪一击,或者,破而后立。

当我看完这部电影我久久无法平复我在思考为什么我仿佛无法冷静。

这也许就是这部经典的魅力。

总之,生活本身就是一场纷纭复杂大戏。不是每个人都能找准自己所要扮演的角色,也不是每个人都能演好自己的角色。在社会的大舞台上,有不少人像程蝶衣那样,因为各种原因而迷失自己,生活在镜像界中;也有人象张国荣那样,极易受周围环境影响迷失自己,情绪郁积自杀而亡。但是,无论如何都不要迷失自己,在这场戏中每个人都需要找准自己的所要扮演的角色,演出自己的精彩,实现自己的价值。

霸王别姬读后感篇八

小豆子和小石头长大成角后艺名为程碟衣和段小楼。打小小豆子就对小石头有了感情,后来愈演愈烈,只是蝶衣一直藏在心中,而小楼也没留意到。最懂蝶衣的人是袁世卿,他赞叹蝶衣演的虞姬已经雌雄不分了,他对蝶衣有着红颜知己的感觉。

菊仙,段小楼的妻子,剧中的一个悲情人物,当段小楼被当做众矢之的的时候,他为了明哲保身,说出不爱她,和她划清界限。最后,菊仙穿着出嫁时的服装,上吊自杀了。

袁世卿,懂戏。他头一次看见蝶衣演的虞姬就深深爱上了他,后来曾几次邀蝶衣去他家中,给了蝶衣一把真剑。蝶衣最后所演的虞姬和他自己就是死在这把剑下。

围绕着京戏的沉沉浮浮,蝶衣的情感流露,菊仙的一心付出,小楼最初的霸气与放荡不羁,及后来的低声下气和最后的尊严尽失,只剩下一张人皮。霸王不在,虞姬已死,结局同片名一样,最终的戏还是那出霸王别姬。沧桑与逝去,不变的感情。

从一部戏讲出了人生,以人生入戏,戏如人生。

在结尾处,蝶衣拔剑自刎,小楼转头那句:蝶衣,小豆子。看来他还是喜欢小豆子多些,那些小时候的点点滴滴,一起挨打,一起暖被子,一起训练,一起唱戏。那样的人生,那样的精彩,那样的难忘。

铮——。

红得如同天边残阳般浓烈。江东的平原上,似有人在呼唤——虞姬——虞姬——。

霸王别姬读后感篇九

灰暗的老北京,狭窄的巷,高高的墙,关老爷子的科班,花满楼里新捧出的花魁,大宅院里仆妾成群,豪华与奢靡。服侍过慈禧太后穿红肚兜的李公公,观戏成迷的袁四爷,黑白红的面谱流转,威风的长翎乱颤,轻柔的水袖长舞,娥眉明宛,丹唇轻启。老北京,老文化,奢华贵人享乐的富贵乡,从艺人演绎出的锦绣地,没有外界力量的强行介入,还是依着几百年如一的脚步,似江南六月里绵延不绝的梅雨,带着霉菌的蚀味还是不改烟雨迷蒙里的古色古香。

容得下霸王与虞姬的老北京,纳下了英气与柔美的老胡同,包缆了千百年的荣与辱,是传统与艺术的天堂。“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科班关老爷子使尽生命最后的气力,唱的是项羽的豪迈与悲壮,屋宇明媚,光阴流转,霎时四周静寂无声,只听见身躯落地的声音。有美人红袖添香的暖,乌骓马至死不弃的忠,项羽号令万军的烈,侠骨与柔肠,霸气与威猛,这才是中华文化里英雄最完美的诠释,于是英雄人物的死成了中华文化里难以愈合的伤。关老爷子死在了京剧里,死在了霸王的悲剧里,死在了苦心经营一辈子的技艺里,做到了他用来教导徒弟的那句话“从一而终”,这样的死法也值了。

台上的虞姬情意缱绻,忘却了世界,以我的绝世容颜才配得上你的英勇神武,他是她的霸王,她是他的虞姬,就让时光定格,这样一辈子,一辈子在戏里。台上演得热烈,台下观得深沉,老北京绵延了几百年的看客文化,融在了评书人那里,融在了茶肆酒馆里,衣袂遗香,品一杯茗茶,轻启褶扇,打着节拍,虽是享着荣华富贵,却也不是庸俗。戏楼之外,店小二招呼着客人,黄包车夫依然载着贵妇人满城颠簸。俗与雅,贫与富,虽是对立的鲜明,生活却依然错落有致,井井有条,没人喊着要革命,没人喊着要造反,此时的老北京,在暴风雨来临的前一刻,依然是不露声色的歌舞升平。

铜蹄铁马的时代,袁四爷拿起画笔为蝶衣勾了凤眼丹唇,惊艳了眼前有绝世容貌的蝶衣,疑是虞姬转世,一笑万古春,一泣万古愁,此境非你莫属,此貌非你莫有,而楚霸王早已挥起长刀,却也分不清是戏里戏外。

不理性的年代,是以出卖了人的良心和人性为代价的。一人振臂万人应,挖祖坟,烧人屋宇,毁文物,烧书籍。领袖之下的红卫兵,狂热得近于狂妄,也不知到底是爱国还是误国。

且不论小楼的变节,牛鬼蛇神的罪名,烟熏火燎,不说肉体的折磨,单是精神上的磨难就已超出了正常人所能承受的范围。只是不曾被人捶打的菊仙,花满楼里的皇牌,亲眼看着至爱丈夫口吐出“婊子”那两个字,已是苍白的像一张纸。

一个王朝的兴起与灭亡,掌权者的野心与游戏,永远都是凌驾于众人之上,服从于自己的逍遥。当一种新的文化代替旧文化,滋生心中大半辈子旧文化的认同者,却怎么也放不下。传统与艺术的颠覆,慢条斯理与非理性的巨大反差,带给蝶衣的打击又是何等的巨大。

小楼是俗人,爱情与兄弟虽是苦心经营,待到自己所能掌控的范围之外却也是拿得起放得下。菊仙与蝶衣却没有小楼来的潇洒,因此生活的也更加痛苦,出卖良心的背叛与指控,奈何却是出于心中至爱之人,幻灭的凄楚与苍凉,永远是心中隐隐的痛,任以后的时代、人物如何的慰藉,都是消失不掉。

对于蝶衣,男儿郎与女娇娥的身份颠倒了一辈子,始终都是爱着小楼,生活在戏里,不疯魔不成活。风雨早已过数年,奈何它斑驳人的良心和时间,却还要留下印记。小楼老了,没有了当年台上楚霸王的风采,已是挥不动大刀与长矛。恋上小楼一辈子的蝶衣,为爱折磨了一辈的蝶衣,却早已是心如死灰,不如归去。

依稀耳旁还有蝶衣对小楼的哭诉,“我要跟你唱一辈子的戏,少一年,一个月,一天,一个时辰,都不叫一辈子……”看这样的电影终究是要流眼泪的,还要掺上几颗泣血的红豆,男人恋上男人原本就是一种悲剧,疯魔之于现实也是格格不入。现实本就是铺满灼热煤渣的环形道,粗糙得不忍触碰,奈何有人还要于煤渣路上硬栽上几棵樱花树,制造出唯美爱情与艺术人生的幻境来,于是就有了樱花落,伤心满天涯的悲剧。沧海月明,鲛人落泪,落尘的人世注定成就不了蝶衣的梦。

完美只是存在于唯美之人的心里,而纯粹的艺术境界,超脱现实性别界限的美丽爱情,却也只是一场凄美的梦,梦醒后,该面对的还得面对,人总得生活在现实里。

虞姬的舞步仍是绝美,蝶衣乃是虞姬的真身,奈何肉身的小楼,解不了她对他的一往情深,奈何肉身的小楼,终究不是气壮山河的楚霸王。

一曲霸王别姬唱得凄美,曲终:人亦终。

霸王别姬读后感篇十

《霸王别姬》这部电影中,程蝶衣这个角色,无疑是最厚重的。程蝶衣自小被母亲割去了多余的手指去学戏,暗示了程蝶衣由雄化雌的命运,颇有封建文化精神阉割的象征意味:要想生存,要想唱戏,不但得泯灭个性(特殊的六指),还必须泯灭自己的自然性征。低贱的出身,带来的深深自卑,使他愤然烧掉母亲留下的袍子,以向师兄弟们表示与生身母亲“划清界限”。小时候在戏班子里,因为身段好,被选去演“虞姬”,屡次的背错对话,也挨了不少打,大哥小楼告诉他:“你背的时候就把自己想象成是女的。”在那一次,他顺利的把虞姬的对话完整的、动情的背下来的时候,就注定了他的人生。他的师傅曾经说过:“人,得自个儿成全自个儿。要想人前权贵,必得人后受罪!”师傅关于《霸王别姬》的教诲,则令他彻底认同了自我成全、从一而终的道理,每次演戏,他都演得出神入化,追求完美,其实是变相地强化了个人必须归属于集体信仰的神话般的最高意识形态,之后,蝶衣一步步地“悟”戏,“由雄化雌”——从意识到潜意识都逐渐认同自己作为旦角的女性身份。片中蝶衣自然性格、自然性怔的泯灭和小癞子肉体的死亡从某个角度上有揭露京剧文化精神内部的虚伪、残暴之意(离开体制、背叛体制者不会有好下场)。

戏班子里近乎非人的苛刻训练,以及张太监对程蝶衣的凌辱都进一步强化了他对自身女性身份的认同,也可说是由倔强叛逆转变为妥协归属乃至全身心奉献给传统文化精神。于是,程蝶衣终于彻底被京剧所代表的文化精神所“化”,从此一辈子也跳不出来。影片是以小豆子(程蝶衣的幼时的名字)学演《思凡》这场重头戏来展现昔日天真苦命的小豆子向舞台上千娇百媚、无尽风流的程蝶衣转变的身份之异化的过程的。由此,我们也看到在旧社会,历史、文化是如何与命运相联手给一个人的人格打下了永难磨灭的烙印。以上是程蝶衣继其低贱的出身后,个人悲剧命运的潜伏和始发阶段。

霸王别姬读后感篇十一

太阳,月亮,星辰,也许有朝一日能共存天际。时空颠转,刺裂的时差与脑中的乱码,坠入一段过去,一段颠沛流离。

罢,终是到了最后的时刻。我望着你,没能逃过命运,绻居于此气数已尽。我的英雄,我的太阳,还是没能成为天下的英雄,光耀九州。

谁人都评说你太高傲狂放,不知退让,后人皆叹你鲁莽冲动,草率无知。但你可知我跨越历史长河而来,是只为一睹你真容与雄姿,贪婪一番你与她的深情。

是雨吗?快了吧,掩埋了她,一代名姬香消玉殒。你脸上仍有泪,和着她浓艳的新血,真想,替你拭去。乌江边,你将永远沉睡于此,从金戈铁马沙场驰骋,落得万世杂冗是非错断。

戎马一世,你的'血,是热的,有你作战的飒爽,有你重情惜爱的浓烈。因你的壮烈,我跨越千古而来为你送行,一颗赤诚的恋慕之心,此刻,伏惟尚飨。我的英雄,泪中是对你的不甘。

命途遥遥无期,成王称雄自在梦中,与她相拥,日月相守相伴,我愿化作星辰,默然凝视相望。

暮雨落乌江,寒一幕壮烈。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我的英雄,悼词一首,作最后怀念。

霸王别姬读后感篇十二

戏台演了半生千秋,程蝶衣一人入戏痴魔成了疯。奈何这台上台下,历史变换全都通透,真正的戏中人,唯程一人耳。

幼时学戏看那角儿戏场内外光鲜亮丽,正是清王朝糜烂纷奢的光景,演员扮相华贵,场下人声鼎沸,雍容的盛世似还能长存,实则也如戏角新老代代交换一般,是王朝覆灭前仅存的荣光。所谓戏台,演的是悲欢离合,映的是时代变革。

从程第一次以名角的身份登场起,来来回回,在那戏台子上演了许多回。初时大清仍辉煌。京戏在市民文化消遣中的巨大消费力无可取代。人民有需求,戏场内外人山人海,翘首盼着见一眼角儿的曼妙身段情态,张望急着听一嗓子西皮二黄。大清尚在经历黑暗前最后一缕微光。

而后日军进城,戏场子也因日军将领的现身而静肃三分。堂会一曲《牡丹亭》,不论日军作为听众是否真心喜爱这中国戏曲,他们报之以的尊重和欣赏,在影片的后半程都再难寻。当众人的目光纷纷投向热闹的戏台上时,戏台之下,不同观众的不同情状,更是当时时代人格的真实写照。暂不提后事如何,这一张日军官兵庄重静坐赏京戏的剪影,实打实的凸显了日本整体的文化素质。

再将戏台子的故事后拉。从军阀将领们聚众听戏,却听不出程因吸食大烟吸坏了嗓,甚至齐声叫好开始,京戏便一步一步走向无可挽回的死局,它被摧残,被摆弄,被改头换面。再少人执着于一颦一笑一音一容,也无心耽于戏腔声色。国民素质低下,文化素养落后。戏台子上的热闹不退,而观众席里的人换了一回又一回。一伙缺失文化依托的观众,正恰如**中没有凭依的家国。

然后,解放战争结束,又是戏台上下,从农村出身毫无文化修养的兵士举着手电戏弄演员。一曲红歌胜过万千姹紫嫣红。没有人在乎审美和欣赏,所有人要的是实在的胜利,实在的功勋,实在的土地。

___期间,四旧不复,文化不存,对于京戏,比前文更甚,且莫谈尊重和欣赏,仅存的不过糟践和唾弃。样板戏称上,繁饰不可取,浮华亦不可用。百年传承的文化,顷刻间幻灭不存,前时仿若大梦一场。人人自危,此时程才惊觉,这时代从不等人,虞兮虞兮奈若何,戏中虞姬就义赴死慷慨,戏外虞姬执念不改。戏里人生戏外唱,他不过是时光大浪淘沙的陪葬品。最后的最后,台上只他一人入了角色之中。

何止台上,前尘了了,浮生世事,只他是戏中人。

影片的高明之处并不仅于一代人的悲欢离合,动静变幻光影之中,细微之处是对时代的透析,小小的一个戏台,演了程的一生,也演了历史的进退浮沉。

再看来,人去楼空茶凉,历史变迁不过一场戏,到头一场空。

霸王别姬读后感篇十三

“婊子无情,戏子无义。婊子合该在床上有情,戏子只能在台上有义。”

这句话让我觉得悲伤,尤其是在看完之后。实际上,婊子有情,戏子有义。菊仙抛开钱财离开烟花之地,粗布衣衫,光着脚去找段小楼,她是奔着爱去的。程蝶衣和段小楼之间纠缠的情义是以一辈子为单位的,小石头给小豆子的温暖,程蝶衣记了一辈子。可是社会,世俗,人心是挡不住的。

这夜,蝶衣只觉得身在紫色,枣色,红色的狰狞天地中,一只黑如地府的蝙蝠,拍着翼,向他袭击扑过来,他跑不了了。

在得知菊仙和段小楼准备定亲时,程蝶衣气愤难过,他甚至不能表达自己的爱意,大家不理解他,认为他不大气。

他去了袁四爷府里。

也只有这把宝剑才是属于自己的。其他什么也没了。他在去的时候,毋须假装,已经明白,但他去了。今儿个晚上,自己从一个男人手中蹒跚的回来,不是逃回来,是豁出去,他坚决无悔的报复了另一个男人的变心。

这布满霉斑的生命,里外都带三分假,只有眼前的一个男人是真,他是他生命中——最重要的男人。没有他,他不会更堕落了。

他十分的疲累,拼尽余力气,毫无目标的狂号。

“你们骗我,你全都骗我!”

他一生都没有如意过。他被骗了!

他这一生都没有如意过,用一生这样长的时间去形容。段小楼为了菊仙放弃了程蝶衣,他说的话字字刺在程蝶衣身上。蝶衣经历这剧烈的震本站荡而绝望忧伤,不能成寐,鬓角一夜变白。

菊仙:

她青春,妍丽,自主,风姿绰约的。自己赎的身又自己了断,溺水的人连仅有的一块木板也滑失了。一段情缘镜花水月,他只是一个生求安宁而不得的女人洗净了铅华,到头来还是婊子。

看到后面点时,我并不是很喜欢菊仙。她像一个市井小妇并不大气,总是明里暗里讽刺伤害程蝶衣,可是最后我想起来了,她是美的,是有单纯的爱的,她也是个想逃出暗无天日日子的人。菊仙自杀后,我对他就有了对陈蝶衣的那种悲悯。

社会:

灾难过去了,那些作恶的人呢,那些债呢,那些血泪和生命呢?

你头上,即使你无罪,他说有便是有,可以说你的头发不对,你的衣服不对,你曾经不经意干的事不对,说你有歪心思,说你该死。

很多人死在了那场人祸里,平静下来的代价是血泪,没有人可以偿还这样的痛苦,只有时间,不,仅是时间,也抚平不了这样的伤痛。

多年后他们重逢,蝶衣大概没有爱恨的力气,只觉得累。

这样是不是好的结局,谁又知道呢。

写完了总觉得想哭,他们太不容易了。

那样一个时代,那样一种爱。

霸王别姬读后感篇十四

无意间看到《轮椅上的梦》这本书,触动了我的心灵。它是怎样的一本书,引发了我内心无比狂热想读的激情。于是,我就开始读这本书了。

读《轮椅上的梦》我的心情起伏不平,有过许多感动。青春的岁月随风而逝,无论在过去,现在还是将来,它都会珍藏在心中。接触了主人公“方丹”,她的顽强、对生活的热爱、以及与朋友之间真挚的友谊,我在想:这本书就是我想要的。是的,生活就像一阵狂风暴雨,在历史的进程中,谁也无法预料自己的命运。我们必须接受心灵的摧残,过去是生活改变了我,现在我也要开始改变生活,毕竟“道路是自己选择的,谁也不可能代替别人走完全程”。方丹的这句话令我倍受震撼,我要改变,像她一样,变得不再是那个整天坐在窗前的小女孩,期待不是我要追逐的,我的心仿佛飞起来了,这本书带我飞入梦想,飞入属于我的天空。

我不由产生了疑惑,这本书的作者是张海迪,一个五岁就患脊髓病,导致高位截瘫的小女孩。一开始,她的人生就与众不同,无法上学,只能在家里自学,直到15岁,还是跟着父母四处奔波,她经历了在她那个年龄阶段不该有的遭遇,但是她却发奋图强,成为了无数人心中的楷模,这本书也就是她的文学作品之一。相比她而言我幸运多了,我们是在甜水里长大的,不用背负时代的使命。或许正因为这样,张海迪才用自己的故事讲述这部自传体小说,讲她是如何战胜困难,实现她的作家梦,一个在课堂上用来做鼓励对象,才倍受关注的小女孩。她始终没有放弃自己的梦想,因为她坚信努力了,就能使自己变得更强大。她怀揣着“活着就要做个有用的人”的信念,回答了亿万青年关心的人生价值观。

在动笔之前,我曾想我要写什么,我会写谁,这么想的话我的心情有点惆怅,不过张海迪也就是书中“方丹的”形象,是我读这本书的精神支柱。书中写到方丹从一个生活,到认识许多朋友,她与朋友之间的情感纠纷,展示了那个年代的纯真友谊。但我读到她搬到陶庄的生活,更令我赞叹。离开了朋友、父母、独立一人来到了陌生的乡村,周围的环境让她不适应的有了想轻生的念头,但她却安慰自己这是新的生活。我的情况和她一样,离开了曾经生活的地方,来到了学校,这一切是我感到畏惧,曾经我害怕、失望、伤心过,不过在老师、朋友以及家长的鼓励下,我学会了坚强,我时常告诉自己,不能放弃,不能让那些爱我的人失望。所以在这两年的大学生活,使我改变了很多。虽然不能有主人公那样遭受,但我却深深体会了。

书中写到方丹因为有了农庄人送的轮椅,她才成为了一个教师,一个指引孩子们希望与前进,默默奉献的教师;她才有自信生存下去,为那些丧失了生活勇气的人们,建立了沟通的桥梁;她才能四处奔波,即使是在冰天雪地,也一心想着孩子们稚嫩的童颜;我想在陶庄的生活是美好的,方丹曾写信告诉她的朋友,她很快乐,特别是当了教师,完成了她自己无法上学的希望,因为只有她了解,除了自己,陶庄人是不知道外面的世界,他们不懂得知识就是力量。方丹她发现了自己生命的更深力量,而此时的我们呢?是不更应该抓紧时间,努力学习,就像她说的“活着就要做个有用的人”如此顽强的信念,正是我们当代年轻人的榜样,即使自己的生活是多么不幸,我们也要学着微笑,学着付出,因为有付出了才有收获。

我很勇敢,我不哭,即使是坐在轮椅上,我也要坚强的活下去。时间是什么?时间就像秋天的落叶,冬天的雪花,飘飘洒洒。方丹始终传承着她的信念走下去。有位哲学家说:倘若有一万个人,一字排开,只有勇于向前跨出一步的那个人才能成功。事实上,跨出一步并不难,难得是你是否有勇气跨出去。我想这也是轮椅上的梦这本书蕴含着意味吧!不过小说的结局却十分悲催,一夜之间,“她”失去了一切,朋友的离去以及陶庄人死亡,使她沉默了,为什么命运总是造化弄人?为什么要多去这些年轻人的生命?这是方丹头一次,如此的平静,她的平静让人害怕。最后她离开了,离开了那座村庄,她感概人生最重要的不是身在何处,而是置身何处。方丹虽然离开了,但她的精神却始终活在陶庄人的心中。

或许,因为这本书看久了,我时常怀着自己是否正处于这一幕剧中。我想我该演什么角色!不管我走近的是正剧还是悲剧,不管是什么,我都希望自己成为“方丹”拥有她那顽强的精神。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霸王别姬读后感篇十五

《霸王别姬》展现的是中国一个个真实的年代,讲述了从民国初期,横跨了国民党时期,抗战,解放,等一系列历史,包括人们生活状态,京剧文化,这对中国的那些年代是一个很好的复现。在不到三小时的影片里,观众感受到这段期间内政权交替的频繁。片中程蝶衣和段小楼二人也渡过了风风雨雨。此片借助人物的命运,以小见大,窥视了一个国家的兴衰荣辱。

影片中存在日本侵略我中华那一段时期的剧情,而且日本都邀请了戏中的主角去给他们唱戏,可见日本人也喜欢我国的京剧艺术。但剧中,程蝶衣去为日本人唱了留下了骂名。《霸王别姬》中的程蝶衣是个悲剧人物,因为没有人能理解他,理解他对这种艺术的痴迷程度,他给日本人唱戏不是为了献媚,而是希望通过外族人将这种京剧艺术传播出去,并且不希望这种艺术衰落,这方面,他和《梅兰芳》中的邱如白又有相似之处。在他们的眼里,唱戏不是为了赚钱,不是为了名气,是因为他们自己的爱好兴趣,从而上升到痴迷,为之献身。也许就因为这些人,京剧文化艺术,在当时那动荡年代也能如此盛行。他把自己完全献身于京戏,实际上是献身于京戏《霸王别姬》所代表的永恒的中国文化精神。

这部电影把我们的人生宏观融入到时代的大变迁上,又微细到一个演员的爱恨情仇中,从而敲击我们对社会对爱情对人生对一切真实与虚假的的思考。

剧中程蝶衣的形象所表达的精神在今天也仍有意义,这其实就是一种坚韧的无私奉献精神,无论是奉献给学术,奉献给艺术,还是奉献给人民,这都需要这种巨大的精神力量。

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历来重视文化建设,改革开放以来,虽然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但是也始终坚持物质与精神文明的两手抓,而且取得举世公认的成就。中国在努力进行经济建设的同时,正在进行一系列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的改革,以适应经济的发展,这是一场以上层为主导进行的改革。建立完善新的政治法律制度,就必定要有在背后支撑这制度的价值理念,我们现在的价值理念是为人民大众谋福利,其实就是要符合人民的要求,人民的要求是什么,就是人性本善的“仁”的法则,就是自然法的法则,这其实与中国传统儒家以及西方文化都相通。这些价值理念,让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和历史文化中去寻找什么是最符合人性的经济,什么是最符合人性的制度。

霸王别姬读后感篇十六

“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近日忽觉忧伤来袭,郁郁终日,独饮,独思,独醉。开始怀念轻易被感动的时光,即便是幼稚单纯的哭泣。于是,这样的夜晚,终于再次沉浸于《霸王别姬》,隐隐觉得要在这一段婉转痴情中寻觅一物,以慰空寂,然而并不知心心念念的是何物。黛玉弹琴需净手焚香,只为不负此琴。而我,洗漱,关灯,盘膝而坐,只为不负这情,这痴,这红尘旧事。

哥哥的妩媚婉柔已无力再评,美艳如他,一笑一颦都是千转百回的心事。蝶衣自幼孤苦,为了将他卖至京剧班,母亲竟在严寒冬日举刀砍断他多余的手指。柔弱的孩子握着满是鲜血的手,口口声声喊着母亲的时候,门外除了纷飞大雪,早已空无一人。每每看到这个场景,心里便会阵痛。想起后来蝶衣一度消沉,吸食鸦片,身心俱痛时失声哭喊的依然是母亲,生之痛楚,人之脆弱可见一斑。也许上苍总会怜惜娇柔灵秀之人,所以多劫多难的童年里遇见了大气刚强的他。戏里他是霸王,他是虞姬,生活里他是他唯一的依靠,唯一痛惜他,弥补他心灵缺陷的人,所以他的心早已跟定了他,要跟他唱一辈子戏,从一而终。

熬过冰天雪地的童年,他们终于名扬京城,他的美丽,他的骄傲,他小小的开心都沉醉在师哥坚强的庇护里。蝶衣为小楼画眉,他的心里眼里都是疼惜和爱慕,那是他最喜欢的时刻,只要小楼愿意,他就是他的虞姬。然而,“我本是男儿郎,又不是女娇娥”,这句他常说错的台词成了他一生无法弥补的悲哀。小楼遇见了他生活里的虞姬,他要和菊仙开始属于他们的幸福。而蝶衣望着他心里的霸王,固执地说道“不行!说的是一辈子,差一年,一个月,一天,一个时辰,都不算一辈子”,这是谁给谁的承诺?谁又许了他一辈子?他只是他戏里的虞姬,他可以照顾他,怜惜他,但他不是他生命里最重的那个人。这个总是轻笑沉默的蝶衣却固执地相信生命里唯一的东西,那是他从小刻在心里的“从一而终”,他心里沉积的似火真情被小楼一言否定,在旁人眼里他只是疯魔之人。他的眼神从娇媚变为无边的落寞和孤寂。曾经以为只要小楼要他,他可以如虞姬一般与霸王生死与共,为他快乐,为他悲伤,为他度过人生每一次磨难。然而如今,他只是落寞,他的款款深情落入俗世的污流里,没有归宿,没有回声。他的追随只是一个人的独自沉醉。

然而,蝶衣并不曾说恨,一如他从未说出口的爱,他只是本能的厌恶菊仙,他以为是她偷走了他的霸王。其实都是这样善感痴情的人,谁对谁错,谁赢谁输,又有谁说得清楚。他还是固执地坚持自己的爱,倾其一切去维护他,帮助他,即便小楼一次次辜负他的深情,一次次令他心如刀割。直至最后,虞姬的角色被小四夺走,当小楼拉着他决意弃之不演的时候,他是那么骄傲而甘愿地随他而去。他要的就是他的霸王至死不降的傲气,他可以跟他同生共死,管他山崩地裂。然而,小楼终究是妥协,蝶衣寂寂地离开舞台,听着他的霸王那句一如往日的:“来也!”他的心早已破碎成灰。

他依然没想到最后疯狂地揭发他,批判他的是他心中一辈子追随的霸王,他变得茫然,是他疯狂还是这世界疯狂?心不再是心,爱不再是爱,他不再是他。他一生坚持相信的东西变得如此荒谬可笑,连霸王都脆弱不堪了,还有什么可以坚持?结局如此悲戚沉重,所有人眉目之间都是现实的痛苦和疯狂。小楼说蝶衣“不疯魔,不成活”,他没有他的执著和狂热,他只想获取凡世中一点点的幸福,如他所说“在这人世上,在这凡人堆里,咱们可怎么活”,而蝶衣,他心心念念只说“我这辈子就是想当虞姬”,他宁愿玉石俱焚,天崩地裂,都不愿放弃对艺术,对心,对爱的坚持。这样的痴迷,这样的深情终究只能落得沉痛的寂寞。他们的情感是不对等的,没有心智上的契合点,所以他们抓不住彼此,只能看着另一个人沉沦。电影的最后,蝶衣选择华丽地死在舞台上,死在他的霸王身边。他望着他,依然是恍惚,依然是痴迷,然而这样绝美的离去足以让他的霸王一辈子去怀念和追忆。他选择以虞姬的方式死去,以此来告诉世人,他生生死死,今生今世都只想做霸王的虞姬。

是世界太清醒,还是痴人太疯魔?想这茫茫情海,如此痴傻之人再哪里去寻。一部红楼,洋洋洒洒,出现频率最高的也不过是“情”、“痴”二字。古时元好问著诗,道逢捕雁者云:“今日获一雁,杀之矣。其脱网者悲鸣不能去,竟自投于地而死。”连雁都懂得从一而终,生死与共,而今人今事又是何等凄凉。“恨人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欢乐趣,别离苦,是中更有痴儿女。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为谁去”,这样的诗词如今读来却只能是无边的怀念。

霸王别姬读后感篇十七

项羽与虞姬的故事可谓是家喻户晓,从小《霸王别姬》的故事就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为他们两人的爱情故事所感动。项羽每次出征打仗必然会带上虞姬,虞姬的鼓励也是项羽可以在战争中以少胜多的因素之一。虽然项羽身份显贵,还自立为西楚霸王。可项羽始终只爱虞姬一个,而虞姬也只衷情于项羽,男才女貌传为了历史的一段佳话。

张爱玲在文章中把故事设定在项羽失败的前一夜,运用了许多的环境描写,来展现古时战争的场景与氛围。在人物刻画上,张爱玲对项羽更多的是运用外貌描写和语言描写来刻画这一英雄形象,并且是通过虞姬的“眼睛”来进行展现的。而对于虞姬的人物刻画上却侧重于心理描写,全文便是通过虞姬的心理流动来推动文章向前发展的。在战争胜负难料的时候,虞姬的心里想如果项羽战争打赢了成为了“天下主”,那么项羽会不会移情别恋喜欢上别的女人,自己会不会变成宫中的一件物品或者是摆设,独自在冰冷的宫廷中慢慢的老去、死去。因此在虞姬的潜意识里,希望项羽失败,那么这位身旁的大英雄就永远只属于她一人。当虞姬走出军营看见山下刘邦的军营,听到了“四面楚歌”的哀怨之声,她意识到项羽真的会输得一败涂地,还有可能丧掉性命,她又不忍看到项羽失败了。张爱玲在文章里极力的表现虞姬的这种矛盾心理。

当项羽意识到自己会失败,便决定把虞姬送给刘邦。因为项羽知道刘邦是一个贪财好色之徒,凭虞姬的美貌应该会对她不薄,项羽不忍自己心爱的人陪她一同送死。当虞姬明白项羽的用意后,她知道了,他永远是属于她的。为不拖累项羽,虞姬做了一个悲壮的决定,在项羽面前自刎而死,死在心爱人的怀中,那么她也永远只属于他了,忠贞不二,至死不渝。

霸王别姬读后感篇十八

前几天我在《儿童文学》上看到一篇文章《霸王别姬》。

这篇文章主要讲述的是关于爱的故事。那飞驰的妈妈为了保护自己的儿子被不受控制的大货车撞倒,失去生命,这是爱;曼诗虞和老师同学们知道那飞驰失忆后帮助他,这是爱;曼诗虞的爸爸——那飞驰的主治医生没有用药物或物理磁疗的方法,而是用让他回到自己熟悉的生活去,让大家重新唤回他的记忆,这是爱。一点一滴的爱慢慢汇聚,那飞驰的记忆终于恢复了,让我很感动。

讲亲情、友情的文章很多,但都没有像这篇文章一样如此感动我。那辆失控的大货车本应撞向小轿车右边座位上的那飞驰,但他妈妈知道躲避不了,就拼命把车往右拐,让大货车撞上自己。

母爱很伟大。但完这篇文章,我突然有股冲动,想去看看霸王别姬。

霸王别姬读后感篇十九

读张爱铃的文章,总感觉有一种下着雨的黄昏的凄美,有着独特的冷香。读了她的《霸王别姬》,尤有感触。

现在有句话,叫做性格决定命运。太史公在《史记》中,以异常尊敬的笔法去刻画他心目中的英雄,给他至高无上的地位,同时,又以史家的严谨,毫不避讳项羽的失败。项羽失败,败在他的身份。身为楚国名将项燕之后,英勇孔武,力拔山河,生在秦末那个风起云涌的时代,历史慷慨地赋予给他展示自我,挥洒豪情的机会,这是他的幸运。但是,他不幸遭遇了刘邦。两千多年后的今天,我写下这些文字的时候,深深的为项羽感到气恼。他的对手,实在是不入流,而一代英雄偏偏败在了这个不入流的家伙手上。不管后来刘邦的《大风歌》多么大气,豪迈,但是,我就不肯给他撕去流氓的标签。沛公、汉王、高祖,不过是这个老流氓的部下,子孙给他戴的高帽。成王败寇,让人齿令心寒。项羽因为当初的一念之仁,因为那份英雄惜英雄的情意,更因为那份光明磊落的心胸,落得个失去挚爱,江东自刎的下场,真是可叹可悲!

楚汉之争,实际是贵族和流氓的较量。项羽是贵族,贵族的身份,是一种象征,与生俱来,生死不移。他骄傲高贵,英气逼人,包括他的刚腹自用,都是贵族身份在无意之间赋予他的。而刘邦,出身市井,本身就没有太多的束缚,再加上成天跟贩夫走卒、屠户酒家打交道,习得一身流氓习性。所以,当事事讲规矩礼仪的贵族,碰上了从不会按套路出牌的流氓,绝对捞不到便宜。而且,当时的刘邦已经年逝半百了,阅尽沧桑,精通人情世故,手段老辣。项羽呢?死的时候才三十二岁,与刘邦较量的时候是个二十七八岁的毛头小子,力拔山河,却一派天真,率真而没有城府。结局如何,一目了然。

项羽是极刚极刚的男人,虞姬是极柔极柔的女人。刚强的项羽失去了虞姬,会变得硬脆,稍加打击,立即粉碎,虞姬失去了项羽,就像藤蔓一样,没有了依靠,没有了依靠的大树,匍匐倒地,很快死去。

假如当初虞姬没有自刎,而是好好活了下来,她的命运会如何?作为失败者的家眷,虞姬就会没入汉宫,成为刘邦众多嫔妃中的一个,依照她的国色天香,刘邦定会非常宠爱她,所以,她很可能会被吕后迫害致死。佳人薄命,倒不如死在项羽之前,死在最绚烂的一刻,那么她从前淡然的笑靥,曼妙的舞蹈,也会永远停留在最好的时刻,永远不老。

虞姬正如张爱铃所写,若进霸王得胜为五,她得到些什么呢?她将得到一个“贵人”的封号,她将得到一个终身监禁的处分。她将穿上宫妆,整日关在昭华殿的阴沉古暗的房子里,领略窗子外面的月光,花香,和窗子里面的寂寞。她要老了,于是他厌倦了她,于是其他的数不清的灿烂的流星飞进他和她享有的天宇,隔绝了她十余年来沐浴着的阳光。她不再反射他照在她身上的光辉,她成了一个被蚀的明月、阴暗、忧愁、郁结、发狂。当她结束了为他而活着的生命的时候,他们会送给她一个“端淑贵妃”或“贤穆贵妃”的封号,一只锦绣装裹的沉香木棺椁,和三四个殉葬的奴隶。这就是她生命的冠冤。她又厌恶又惧怕她自己的思想。张爱铃似乎虞姬附身,又或许同是女人的缘故,使她能如些细腻得刻画出她当时心里的忧愁和烦恼。

虞姬只是个女人,国家大事,天下存亡对她来说也比不上霸王脸上那丝阴郁的表情来得重要。项羽在别人的眼中是霸王、是英雄,但在虞姬的眼中他只是她的丈夫、她的爱人,她只为爱他而活。在她的世界里,项羽才是中心,死亡和失败对她来说都无关紧要,失去丈夫的宠爱对她才是致命的。虞姬不是神仙,料不到今后种种,但她的选择对了。她死时飞溅的鲜血有如花朵盛极一进的明艳动人。

相传,虞姬自刎后,她的血水浸润了她身下的土地,世间有了一种叫做“虞美人”草的植物。说虞美人草听到《虞美人》的曲子,就会挥动枝叶,仿佛应拍起舞。传说再美丽,也不过是在安慰虞姬这薄命的红颜,不过是为千千万万同情虞姬抑或是项羽的人们,寻到一点点心里的平衡吧!

霸王别姬读后感篇二十

昨天朋友推荐《霸王别姬》让我看,160分钟通宵看完。好困,粗略的写下观后感:人生如戏,既有入戏,也能出戏,戏终人散。程蝶衣是入戏,到了人戏合一的境界,并且能从一而终,但不能出戏。段小楼能入戏且能出戏,他的情感粗犷,对程蝶衣有感情,是一种很粗犷的爱,但给人的感觉没有程蝶衣对其他的深刻,原因是段小楼是一个直男,他对程蝶衣的爱是同门师兄弟之间的爱,长时间在一起陪伴产生的感情。而程蝶衣对段小楼的爱,就是程蝶衣把自己幻想成虞姬对楚霸王的爱,这种爱不能够和他人分享,只能独自占有。可以说,程蝶衣是一个很自私很具有占有欲的人,他的性格有很大的缺陷(和他是否是同性恋无关,如果你认为不是缺陷,在时他对菊仙的无耻揭发可以证明是人格缺陷),可能因为张公公当时鸡奸了他,由于这个原因他才显得在人际交往中有很大问题,童年中的阴影一直充斥在在他心中,小赖子的冰糖葫芦、大宝剑,男儿郎,女娇娘等等。这部电影的确挺不错的,观众们一般都会将关注点放在张国荣饰演的程蝶衣身上,而程蝶衣,对戏的痴迷,爱到极致最后变态的贯穿师傅教诲“从一而终”的自杀。他其实除了对师兄的爱还有爱心,在路边捡了小四把他抚养长大,虽然最后小四成了一只反咬自己的白眼狼。这教育我们要对你当时的选择承担责任。(你们是否有过和妈妈吵架的时候她要骂养了一只白眼狼的感觉。。。。。)。

菊仙,这个女人一开始我不怎么喜欢她,因为她是第三者(程与段之间),而且喜欢多管闲事,人家明明能救还让程耍起小性子差点都不想去救人了。(在此应该响起明明就的歌声)。

但是后来,斗蛐蛐的段小楼砸这砸那都不生气,劝架的时候流产,开会用伞暗示段小楼别乱说话,的时候为了维护段与程的关系捡起那把大宝剑。。。。但是好心终究没能换来好报,还被程蝶衣侮辱:“妓女,__楼头牌,臭婊子。”连和自己同床共枕十余载的老公段小楼都要和她划清界限,让她产生绝望,最后把那把象征虞姬和楚霸王爱情的宝剑扔在程蝶衣面前,心里凄凉的难以复加,自己一点都没有做错,他们为何还要这么对我。如果说程蝶衣是一个诚实的人,那么菊仙就是一个真实的人,身份是卑微的妓女但是人品绝对是电影中最好的那一个。得女如此,此生足矣。

那个片段给我的感悟:在人人自危的情况下,在死亡面前不管是最好的朋友啥的都会被出卖,如果不出卖就只有死路一条,这种检举揭发私德的制度真是令人作呕,但是最好还是要慎独,对人还是要有所保留,尤其是对自己不相信的人。

老电影都是如今大红大紫的大腕儿啊。另外陈凯歌水平不错。不得不让本丸口交称赞。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3031858.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