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的编写要灵活多样,充分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编写教案还要注重教学资源的更新与拓展,追求教学的多样化和个性化。教案是教师为实施教学活动而准备的一种指导性文件,教案的编写是教师备课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编写教案前,需要明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学习特点,教案应当包含明确的课时安排和教学活动设计。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案范例,供大家参考。如果你不知道如何开始编写教案,以下是一些范文供你参考。
如何备课写教案格式篇一
1.导入新课和设计导语应遵循的原则(1)符合教学的目的性和必要性。课堂教学的导入一定要根据教学目标精心设计导语,不要使导语游离于教学内容之外。
(2)根据授课内容设计导语。备课时可以从教学内容中抽出有概括意义的一个或几个问题,将其与学生熟知的或似知非知的事例联系在一起,设计出独出心裁的导语。由于每节教材内容有丰富而广阔的外延,涉及方方面面的知识和事物,课堂的起始设计可以从关联中寻找线索。
(3)导入要言简意赅或短小精悍。导入部分时间过长,使人有喧宾夺主之感。
(4)导入形式要丰富多彩。
2.教材中心的提炼技巧备课前应该先钻研教材,对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成竹在胸,切忌备课时,认为这也重要,那也重要,面面俱到,千头万绪。蜻蜓点水的结果只能是浅尝辄止。下面介绍几种提炼中心的主要方法。
(1)题目分析法。一篇文章的题目常能反映该篇文章的重点和中心所在。分析题目的含义(当然要结合课文内容),尤其要抓住“题眼”分析透彻课文的中心,教学重点自然突出了。如《高大的背影》,记叙妈妈背“我”去医院看病的路上,一位三轮车工人主动送“我”去医院的事。如果抓住“高大”一词来分析:“背影”为什么“高大”?它“高大”在什么地方?教学重点就突出了。
(2)篇中揭示法。有些教材一开始就揭示出该篇的中心,有的则在中间用中心语句提炼教材的中心,有的则篇末点题,抓住这些词语就能够提炼文章的中心。
(3)归纳总结法。先把教材分成段落或层次,根据各部分或层次的主要内容,分析它们在整篇教材中的位置和作用,从而概括出整篇文章的中心和重点。
3.备课的“模拟讲授”环节模拟讲授或训练作为备课的最后一个环节,往往被人忽视。其实,教案完成了,是纸上的东西。纸上谈兵不一定能取得实战效果。要实现两个飞跃,一是把纸上的东西变成脑子里的东西,成为印象,也就是把教案里的文字变成形象,印在脑海里,形成意识。第二个飞跃是把意识变为行动,也就是能够按教案的设想进行实际操作。有的教师写完教案,要看几遍,边看边想在课堂上如何动作,甚至对着镜子演示一番,像演员排练节目一样,若发现纰漏,则及时修改补充教案,直到满意为止,这是值得提倡的。如果写了教案就搁置一边,到了课堂上再临场发挥,就有点草率了。
4.备课“六忌”
(1)忌简单照搬。
(2)忌千头万绪。
(3)忌闭门造车。教师备课时,对学生的知识结构、认知能力等全然不顾,势必会降低教学效率。
(4)忌琐碎设问。有的教师一问到底,不管问题是否具有启发性,在不该设问处滥问,势必影响教学效果。
(5)忌漫无目的。教学目的不明确,备课时毫无目的,课堂上随意发挥,学生只会茫茫然,所得甚微。
(6)忌程式定势。根据小学生好奇求新求变的心理特点,教师备课时,必须因文而异,教法要富于变化,努力寻求新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教学单调乏味会直接影响教学效果。
5.导入技巧的运用紧扣课文设计一两个问题,最好能总领全文,或从侧面入手,对理解课文起关键作用。
例如:《司马光》一课,一位老师是这样导入的:小朋友,如果平时你和另一位小朋友玩耍时,他不小心掉进了一个盛水的缸里,你有什么办法把那位小朋友救出来?今天要讲的课文中的司马光就想出了一个非常好的办法。叙述故事导入:小学生爱听故事,通过讲故事可以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教《草船借箭》一课时,老师可通过讲述孔明以自己的大智大勇借到十万只箭的故事导入新课,学生兴趣一定很浓。歌谣导入:歌谣,特别是儿歌,在儿童教育方面的作用历来备受重视。在课堂教学中引进一些儿歌,并加以引导,可发展学生的想象力,符合“寓教于乐”的教育原理。谜语导入:如教《奇妙的“眼睛”》,先让学生猜一个谜:上边毛,下边毛,中间有颗黑葡萄。由谜语导入对“眼睛”的学习,过渡自然,学生兴趣浓厚。游戏导入:小学低、中年级宜采用这种方法。图画导入:通过图像导入新课,可以增强教学效果。如教《鹅》这首故事时,教师一笔画出了曲颈高歌的白鹅。无疑此时被画震惊了的孩子的情绪是异常振奋的,精神会格外专注,思维也会空前活跃,各种理解想象乃至灵感都会奔涌而至。音乐导入:多用于音乐渲染气氛的课文和直接是音乐歌词的课文。如《鸟的天堂》,教师可先放《百鸟朝凤》的乐曲。如上作文课,作文题为《我所喜欢的一首歌》,教师可在学生动笔之前先放几首优美动听的歌曲,并加以适当的点评。导入新课的艺术和方法还有很多,如笑话导入法、成语导入法、表扬导入法、观察导入法、诗词导入法、珍闻导入法,等等。切记生搬硬套,要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无论运用哪种导入方法,都一定要紧扣教学中心。
如何备课写教案格式篇二
当老师备课、写教案(文字教案,下同)是必不可少的。但备课又不完全等同于写教案,写教案只是备课的一项内容,教案可以千篇一律,使用同一的,但备课却有着凸显的个性,无法雷同。经验丰富的老师,有时不写教案也能上好课,而有的教师写了教案也不一定能把课上好,这里除了教师个人的素质差异之外,恐怕就是备课的原因了。上课的前提是备课,可以肯定地说,认真备好课才能上好课。常常听到一些教师感慨地说“这一节课我备几年(十几年)了”,这并不是故弄玄虚,而是经验体会之谈。教师是财富,备课是使教师成为财富的门槛。教师备课的过程首先是一个将学生、教材和教师自己进行多维整合的过程,是一个教师知识准备、心理准备(如策略与方法等)和情感准备的过程。
常见一些青年教师备课,他们将教参上的内容摘抄到教案本上,标上“过程”“步骤”之类的就算是备课了。——这样的备课没有多少教师自己的东西,充其量是一个对教参的梳理过程。虽然教案是写了,但课备得怎样却不好说,能否上好课就更是一个未知数了。有的学校将检查教案作为教学的头等大事来抓,殊不知是隔靴搔痒,虽然是“抓”了,却难以触及实质。时下(一定时期内)教材改变不大,写好一本教案就可以年年抄用,大家抄用,教师的备课往往就成了抄教案,或者抄教参,学生和教材反倒是成了“遗忘的角落”,无暇去顾及了。
备课首先是考虑学生,以便根据学生的实际有针对性地化解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其次是把握教材,“吃准”教材的知识点,考虑用什么方法来向学生传授这些必要的知识,学生通过怎样的途径来获得这些知识。第三是读教参,看知识点是否有遗漏,再做适当的补遗和扩充。这样备课,教师的业务水平才会不断提高,如果教师备课采取一种本末倒置的做法,图方便,图省事,不备学生,不备教材,照搬教参,自己的业务水平就不会长进,这样的教学就是捧着“圣经”在误人子弟,不仅教“死”了学生,自己也走进了教条主义的死胡同。如此使用教参也违背了编写者的初衷。
备课应有教师自己的东西,教案也应突出教参所没有的内容。不仅有对教参的割舍与放弃,也有具体的知识拓展与补充,以及传授的方法与步骤。新课标下编写的教材,在体例上有“从简”的趋势,不知是否与“减负”有关,但据界内的人士说,是为了“解缚”,为了放开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但让人疑惑的是学生不知道学(使学生懂得学还要有一个过程),而教师手头的教参却是日见其繁琐与完备,薄本变成了厚本,小本变成了大本。教材简化得像个读本,教参完备得像个百科全书,不知这样的一改,是“重”了学还是“重”了教,或许是教与学并重了吧。教育的新理念使我们对教育的本质已经有了清醒的认识,在教与学的天平上,添加砝码的应是学,而不是教,即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使他们始终处在“平衡——不平衡——新的平衡”的认知过程中,达到以教促学,以学促教,教学相长的目的,教学改革的重心无疑应放在如何促进学生的学上。可是我们的教材却偏离了这个重心,“简化教材”(如删除“预习指导”和“读中提示”)带来了学生学习上的盲目与懈怠,“丰富教参”(如将课文也编排进去)使教师因方便而产生了懒惰,又因教的繁琐(“指导”太多,教师怕遗漏知识点而难以应对考试)而使其劳累,苦不堪言。面对新教材,学生的预习便只能是读一读(如果缺少老师指导的话),至于读出了什么,学到了什么,学到了多少,就不得而知了。面对这样的情况,教师的备课就显得尤为重要。
就一般情况而言,我主张备课要详,教案要略,这样有利于教学机智的发挥。这里的关键是要“吃透”教材,嚼出点味道来,而不是叮住教参不放。通读教材,熟烂于心,是没有必要写详案的。我在备课时注意到,赵丽宏《为你打开一扇门》(苏教版,下同)中的“高智商的野蛮人”很令人费解,查阅教参也未能明确,如果不能解决好这个问题,就不好向学生交代(我们尝试“主问”教学法,倡导学生提问,学生也常常会提出自己的问题来),无法“解人之惑”。经过认真思考,虚心求教,集体研究,我们作了这样的解释,“高智商的野蛮人”是指在某一方面有专长,甚至有成就,但因缺少文学熏陶而情感匮乏、人性丑陋的一些人。虽然这未必准确,但总比没有好。再如《冰心诗四首》,教参在注释“妄弃”时,将“轻易丢弃”中的“轻易”误作“轻意”了(大概是04_05年本),如果备课时不加以订正,照搬照教,就会以讹传讹,贻误后人。由于我将备课的重心放在教材上,同样也发现了教材中值得商榷的地方,如,教沈复的《幼时记趣》,备课时发现“忽有厐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一句中的“拔山”,教材注为“搬开土山。拔,移,搬开。”其实,就我个人的理解,“拔”有超出、超越的意思,如“出类拔萃”这个成语中的“拔”即是此意,这里可以作“跨越”讲。从生活的角度看,多见癞蛤蟆爬行,跨越,未见其有过“手”上的动作,同时,“拔”作跨越讲,也突出了“庞然大物”威猛、迅疾、高大的特点。我们虽然还不能将这一点明确地讲给学生,但至少是我们已经先行注意到了这个问题。
备课的形式是灵活多样的,写教案,做卡片,书上批注都是备课,集体讨论备课和媒体网络备课更具有现代的改革气息,不仅将备课的触角延伸了,也使备课成为了一种“资源占有”和“资源共享”,成为了具有更为广泛意义上的教育传播。
我们不能将备课和写教案混为一谈,或合而为一,以为检查了教案就等于了解了备课的情况,以为有了教案,教师就一定能上好课。我们虽然还不能低估教案的作用,但更应该将教学的着力点放在备课上。教师备课应将重点放在学生和教材上,备学生备教材,而不是抄教参。这一点认识无疑是非常重要的。
如何备课写教案格式篇三
课程标准是国家课程的基本纲领性文件,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要求,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它体现了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规定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提出教学和评价建议。语文课怎么上,其根本指导方针全在新课程标准里面。所以认真地解读课标,领会课标的思想是提高备课质量的重要前提。就以阅读为例,课程标准对于第一学段(1——2年级)的要求是“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对于第二学段(3——4年级)的要求是“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对于第三学段(5——6年级)的要求是“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三个看似差不多的目标,其实仔细比较,各有侧重。一二年级强调的是“学习”,所以老师在教学时可以多采用范读、领读甚至教读的方法使学生达到目标。三四年级强调“用”,此时的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一定的朗读方法和朗读技巧,应该把读的时间充分地留给学生,教学时可多采用自由读,小组合作读、评价读等教学方法。五六年级强调“能”,此时学生由简单的模仿读、会读上升到掌握了一种朗读的能力,此时我们在课堂上则可以重视学生的个性化朗读,侧重于引导学生“你想怎么读?”“为什么要这样读?”总之,我们只有这样认真地研读了课标,才能让我们的心中亮起一盏明亮的航标灯。
二、钻研教材。
钻研教材是备课中最重要的一环,我们拿到一篇教材,不是立即去找教参,而是首先把自己当成一个读者,大声地朗读,反复地朗读,读出语文味,读出自己对文本的感受和理解,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指导课堂上学生的朗读,也只有这样,对于教材我们才有自己的认识和体会,而不是人云亦云,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其次是把自己当成作者,掌握这篇教材的“文意”(文章的主要内容)、“文脉”(文章的走向与线索)、“文旨”(文章的中心思想和主题)、“文言”(文章的语言)、“文法”(文章的表达方法)、“文体”(文章的体裁)。再次是把自己当成编者,认真学习教参,领会本学期、本单元、本课需要达成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这样才不会造成面面俱到而造成的教学的高耗低效。
三、了解学生。
(1)备课时应了解学生原有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哪些内容已经学过,还有多少学生没有掌握好,是否在讲新课之前安排一个复习环节,重点帮助哪些学生复习。教师可以通过分析家庭作业、课堂提问、阶段测验等方式了解学生原有知识和技能掌握情况。
(2)备课时还应了解学生已经具备了哪些学习能力、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哪些学习能力、习惯和方法需要进一步培养,哪些学习习惯和方法需要纠正。在教学过程中哪些学生接受能力强,哪些学生接受能力弱,如何区别对待,这也是备课时应考虑的情况。
(3)备课时还应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兴趣爱好、对任课教师的感情、班级风气等情况。怎样联系学生地思想实际发掘教材中的教育因素;怎样调动上、中、下三类学习水平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性;怎样创造适当条件帮助学习上和纪律上的后进生树立自信心,等等,所有这些也是备课时应该考虑到的。
只有对学生情况了解得比较清楚,备课时确定的教学目标才能恰当,既不过高,也不过低;教师所确定地教学重点和难点才能准确,才能符合学生地实际水平;教师所设计地教学步骤和方法才能比较好地调动不同水平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四、选择教法。
教师应熟悉了解多种教学方法、多种上课的类型和各种教学模式,知道他们的功能,这样才能在设计教学过程的时,根据教学内容的逻辑顺序、学生掌握知识的认知程序、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信息交流的活动形式,设计出一节课的教学步骤。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里提到过这样一个事例:前苏联一位资深历史教师上了一节公开课,课上得太精彩了,大家听得着了迷,连记录也忘了做。课后,一位同行迷惑不解地问这位历史教师:“你花了多少时间来准备这节课?不止一个小时吧?”这位历史教师回答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
如何备课写教案格式篇四
为全面提高公司女职工的综合素质,进一步普及女职工健康知识,促进女职工身心健康,从容应对现代社会的各种竞争和压力,更好地为××事业贡献力量,按照上级公司女职工委员会的要求,公司工会女职工委员会决定举办两场女性生理健康知识讲座,活动的具体方案如下:
一、活动主题。
第二场主题:“关爱育龄女性快乐轻松备孕”。
二、活动口号。
我健康、我快乐、我自信、我美丽。
三、活动时间。
20xx年11月8日(星期二)、11日(星期五)14:00—16:00。
四、活动地点。
××会议室。
五、参加人员。
公司全体女职工均可参加,以不耽误工作为前提,参加人员每场约为80人。
六、活动内容。
邀请资深专家来公司为广大女职工宣传女性健康知识、介绍日常工作中的防护方法及准妈妈备孕优生的注意事项,解答女职工日常工作生活中的健康疑问。
如何备课写教案格式篇五
1、学念儿歌,并尝试仿遍儿歌。
2、敢于在集体面前大声说话,表达自己的意思。
活动准备。
1、老师做示范用的画笔、大画纸。
2、供幼儿仿编用的图片若干。
3、幼儿用书第一册第四页。
活动过程。
2、老师现场画画,请幼儿说老师画的是什么?长得什么样?有什么特点?
(1)画出小熊、突出他的圆耳朵,小兔子突出她的短尾巴。
(2)老师画的好不好?本领大不大?请孩子们夸夸老师吧!
(3)老师把小朋友夸老师的话练成一个儿歌:“我的老师本领大,样样东西都会画。”
3、引导幼儿学习儿歌。
(1)老师说儿歌,幼儿倾听,让幼儿熟悉儿歌的模式“画只小熊圆耳朵,画只小兔短尾巴。”
(2)你们猜一猜老师还会画什么?(幼儿说出它的特点,老师画出,让幼儿将它编成一句儿歌,然后集体说一遍儿歌,多说几个。)。
(3)师幼共同将编出的儿歌朗读一遍。
4、出示图片(全是有特点的小动物图片)公鸡、小鸭。
(1)请幼儿观察他们的特征(从体形、声音、爱吃的食物)。
(2)请幼儿按儿歌的句型说一种动物,老师迅速画出来,激发幼儿的创作积极性。
如:画只公鸡喔喔叫、画只小鸭嘎嘎嘎……。
5、师幼共同朗诵儿歌对照老师画好的动物,师幼一起朗诵儿歌。
活动目标:
1、幼儿在游戏活动中了解人体主要关节的名称,感知关节与人体活动的关系。
2、初步懂得保护关节的重要性。
3、知道检查身体的重要性。
4、初步了解健康的小常识。
5、初步了解预防疾病的方法。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知道各关节所在的位置。
活动难点:了解人体主要关节的名称及保护关节的重要性。
活动方法:
1、通过游戏法,引导幼儿在游戏中探索发现关节,并认识各关节,知道关节在人体中的作用及各关节所在的位置,巩固关节的名称。
2、通过实践活动,让幼儿在实践活动中知道关节对人体活动和运动有很重要的作用,并结合图片的演示,让幼儿懂得保护关节的重要性。
活动准备:
1、沙包、毽子、皮球等运动器具,糖果,不同形状的标记。
2、人体关节课件,保护关节的图片。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手指操。
1、师:请小朋友先和老师一起做个手指操,活动活动我们的手,好吗?
(师幼一起做手指操)。
2、师提问:刚才我们做手指操的时候,身体的哪个部位在动呢?(引出指关节)。
3、出示指关节的图片,教师介绍,让幼儿认识关节。
师:我们身体上骨骼与骨骼相连接的部位,我们叫它关节。关节在我们的身体里起着很大的作用,它能让我们做各种弯曲和伸直的动作。我们每个人都离不开它。
二、游戏:动起来(引导幼儿在游戏中探索发现关节)。
1、教师向幼儿介绍游戏规则,提出要求:请小朋友在游戏的时候,找出自己身上的关节,并在关节的位置上贴上喜欢的标记。
2、幼儿分组游戏,教师巡视指导,关注幼儿在寻找关节的情况。(准备不同的运动器械:沙包、毽子、皮球)。
3、游戏结束,师幼互动,找出不同的关节,教师加以小结,引导幼儿认识身体的各个关节(结合人体关节课件进行小结)。
三、游戏:拍手歌(师幼一起做,巩固各关节的名称)。
你拍一,我拍一,转转你的肩关节,
你拍二,我拍二,弯弯你的肘关节,
你拍三,我拍三,转转你的腕关节,
你拍四,我拍四,扭扭你的髋关节,
你拍五,我拍五,拍拍你的膝关节,
你拍六,我拍六,转转你的踝关节,
你拍七,我拍七,玩玩你的指关节。
四、感知关节与人体活动的关系,认识关节的重要性。
1、实践活动:不弯曲手指关节,你能拿到老师手里的东西吗?(让幼儿尝试在老师的手里拿糖果,实在拿不到时就让幼儿两个人合作拿)。
2、师提问:小朋友的指关节不弯曲就很难拿到糖果,想一想:“人为什么要有关节?没有关节我们会怎么样?”
3、教师与幼儿共同小结:我们如果没有关节行动起来会很困难,有了关节活动起来很灵活方便,所以关节对人体活动和运动有很重要的作用,所以不要让关节受伤。关节是我们身体不可缺少的部位,我们要把它保护好。
五、看图片,使幼儿懂得保护关节的重要性。
1、教师播放图片,请幼儿判断,哪些图片是保护关节的行为?(幼儿从图片中知道怎样保护关节)。
六、延伸活动:
日常活动中引导幼儿观察讨论一些幼儿生活和游戏中推、拉、拽和不注意自我保护的现象,引起幼儿对这些现象和活动的重视,一起收集自我保护的资料,帮助幼儿提升自我保护方面的经验,增强自我保护的意识。
如何备课写教案格式篇六
1、学念儿歌,并尝试仿遍儿歌。
2、敢于在集体面前大声说话,表达自己的意思。
活动准备。
1、老师做示范用的画笔、大画纸。
2、供幼儿仿编用的图片若干。
3、幼儿用书第一册第四页。
活动过程。
2、老师现场画画,请幼儿说老师画的是什么?长得什么样?有什么特点?
(1)画出小熊、突出他的圆耳朵,小兔子突出她的短尾巴。
(2)老师画的好不好?本领大不大?请孩子们夸夸老师吧!
(3)老师把小朋友夸老师的话练成一个儿歌:“我的老师本领大,样样东西都会画。”
3、引导幼儿学习儿歌。
(1)老师说儿歌,幼儿倾听,让幼儿熟悉儿歌的模式“画只小熊圆耳朵,画只小兔短尾巴。”
(2)你们猜一猜老师还会画什么?(幼儿说出它的特点,老师画出,让幼儿将它编成一句儿歌,然后集体说一遍儿歌,多说几个。)。
(3)师幼共同将编出的儿歌朗读一遍。
4、出示图片(全是有特点的小动物图片)公鸡、小鸭。
(1)请幼儿观察他们的特征(从体形、声音、爱吃的食物)。
(2)请幼儿按儿歌的句型说一种动物,老师迅速画出来,激发幼儿的创作积极性。
如:画只公鸡喔喔叫、画只小鸭嘎嘎嘎……。
5、师幼共同朗诵儿歌对照老师画好的动物,师幼一起朗诵儿歌。
活动目标:
1、了解早睡早起和午睡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
2、学习制订起居计划,养成按时起居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
1、自制故事动画《淘气的小黄鸯》。
2、图片两幅,内容为:1、一个长得白白胖胖、健健康康的女孩;2、一个长得瘦弱矮小的男孩。
3、投影仪一台,自制钟表。
4、“我的作息表”,上有姓名、睡觉时间和起床时间三栏。
活动过程:
一、幼儿观看动画故事《淘气的小黄莺》,理解故事内涵。
师:小黄莺的歌唱得怎么样?可它为什么没有得到大奖?(引导幼儿明白小黄莺没有得到歌唱比赛的大奖是因为它迟到了)。
师:小黄莺心里怎么样?第二次小黄莺参加比赛没有得到大奖?为什么?
二、幼儿对比观察图片,感受按时起居和不按时起居对身体健康的不同影响。
师(出示图片一):这个男孩长得怎么样?为什么会长得又矮又瘦?
师(出示图片二):这个小女孩长得怎么样?为什么小女孩长得白白胖胖、健健康康?
师:你喜欢哪个小朋友?为什么?
师(小结):按时起居的好习惯有利于身体健康。
三、讨论入睡和起床的合适时间。
师(出示自制钟表):你们觉得晚上什么时间睡觉、早上什么时间起床合适呢?
师(小结):晚上大约8点上床睡觉,早上大约7点起床,这样比较合适。
四、幼儿学习制定自己的起居时间表。
师:以后你打算什么时间睡觉、什么时间起床呢?请在表格中的钟表图上画上指针表示时间。(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了解幼儿的制订情况。)。
五、延伸活动。
要求幼儿将制订好的作息表带回家贴在床边。请家长督促幼儿按作息表睡觉和起床,用笑脸图谱和哭脸图谱对幼儿能否按时睡觉和起床进行评价,鼓励幼儿做按时起居的孩子。
设计意图:
进入大班后,我发现班上部分孩子有迟到现象,还有部分中午回家吃饭的孩子下午游戏时常常萎靡不振、昏昏欲睡,有的甚至伏在桌上睡觉。经过了解得知,这些孩子迟到是因为前一天晚上睡得太晚,导致第二天早上醒得太迟;而一些孩子下午游戏时打瞌睡则是由于没有午睡,大脑没有得到充分休息。为了使孩子养成早睡早起和午睡的习惯,我设计并开展了这一活动。
活动目标:
1、感知行、列组成的空间的序列,能找到相应的方位并尝试表达清楚。
2、发展数学空间能力和快速反应能力。
活动准备:
1、课件。
2、红、黄两队十二格的格子各一个。
3、计分牌。
活动过程:
一、游戏一:熊大、熊二捉迷藏,感受9宫格的空间方位并尝试表述。
1、师:谁躲到了哪里?用一句话表述清楚。
2、引出横排、竖排,知道行和列。
3、继续感受9宫格方位。找到熊躲藏的位置并尝试表述:谁在哪一行或列的第几个,课件辅助帮助感知9的方位空间。
二、游戏二"光头强在哪里",寻找12宫格的空间方位并尝试表述。
红、黄两队幼儿各请一名幼儿,分别找到光头强的位置并能清楚表达空间方位。
进行3~4轮。
三、竞赛合作"12宫格种树"游戏,快速反应找到相应的空间方位师:光头强砍了树,小朋友帮助在森林中种树,看哪队中的又对又快。
幼儿分两组,幼儿作为树,看图示在12格的"土地"上找到相应的位置。
1、红队尝试看种树图种树。
2、黄队尝试看石头图,避开石头种树。
3、种树竞赛,三轮,计分。
4、提高难度,图出现五秒,幼儿通过记忆避开石头种树,竞赛计分。
四、结束师:感谢你们帮熊大、熊二种了树,大家一起开心地合个影。
活动目标:
1、幼儿在游戏活动中了解人体主要关节的名称,感知关节与人体活动的关系。
2、初步懂得保护关节的重要性。
3、知道检查身体的重要性。
4、初步了解健康的小常识。
5、初步了解预防疾病的方法。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知道各关节所在的位置。
活动难点:了解人体主要关节的名称及保护关节的重要性。
活动方法:
1、通过游戏法,引导幼儿在游戏中探索发现关节,并认识各关节,知道关节在人体中的作用及各关节所在的位置,巩固关节的名称。
2、通过实践活动,让幼儿在实践活动中知道关节对人体活动和运动有很重要的作用,并结合图片的演示,让幼儿懂得保护关节的重要性。
活动准备:
1、沙包、毽子、皮球等运动器具,糖果,不同形状的标记。
2、人体关节课件,保护关节的图片。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手指操。
1、师:请小朋友先和老师一起做个手指操,活动活动我们的手,好吗?
(师幼一起做手指操)。
2、师提问:刚才我们做手指操的时候,身体的哪个部位在动呢?(引出指关节)。
3、出示指关节的图片,教师介绍,让幼儿认识关节。
师:我们身体上骨骼与骨骼相连接的部位,我们叫它关节。关节在我们的身体里起着很大的作用,它能让我们做各种弯曲和伸直的动作。我们每个人都离不开它。
二、游戏:动起来(引导幼儿在游戏中探索发现关节)。
1、教师向幼儿介绍游戏规则,提出要求:请小朋友在游戏的时候,找出自己身上的关节,并在关节的位置上贴上喜欢的标记。
2、幼儿分组游戏,教师巡视指导,关注幼儿在寻找关节的情况。(准备不同的运动器械:沙包、毽子、皮球)。
3、游戏结束,师幼互动,找出不同的关节,教师加以小结,引导幼儿认识身体的各个关节(结合人体关节课件进行小结)。
三、游戏:拍手歌(师幼一起做,巩固各关节的名称)。
你拍一,我拍一,转转你的肩关节,
你拍二,我拍二,弯弯你的肘关节,
你拍三,我拍三,转转你的腕关节,
你拍四,我拍四,扭扭你的髋关节,
你拍五,我拍五,拍拍你的膝关节,
你拍六,我拍六,转转你的踝关节,
你拍七,我拍七,玩玩你的指关节。
四、感知关节与人体活动的关系,认识关节的重要性。
1、实践活动:不弯曲手指关节,你能拿到老师手里的东西吗?(让幼儿尝试在老师的手里拿糖果,实在拿不到时就让幼儿两个人合作拿)。
2、师提问:小朋友的指关节不弯曲就很难拿到糖果,想一想:“人为什么要有关节?没有关节我们会怎么样?”
3、教师与幼儿共同小结:我们如果没有关节行动起来会很困难,有了关节活动起来很灵活方便,所以关节对人体活动和运动有很重要的作用,所以不要让关节受伤。关节是我们身体不可缺少的部位,我们要把它保护好。
五、看图片,使幼儿懂得保护关节的重要性。
1、教师播放图片,请幼儿判断,哪些图片是保护关节的行为?(幼儿从图片中知道怎样保护关节)。
六、延伸活动:
日常活动中引导幼儿观察讨论一些幼儿生活和游戏中推、拉、拽和不注意自我保护的现象,引起幼儿对这些现象和活动的重视,一起收集自我保护的资料,帮助幼儿提升自我保护方面的经验,增强自我保护的意识。
活动目标:
1、观察花生果的特征,了解花生果的用途。
2、记录剥花生仁的情况,学习简单的统计数据的方法。
3、体验活动带来的乐趣。
活动准备:
1、花生人手10颗,点心盘和小碗人手一个,记录表人手一张。
2、花生类食品若干。
活动过程:
一、观察花生果的外形。
2、你是怎么知道的?请幼儿解释谜面。我们来看看,花生的外壳怎样?里面呢?打开后,里面有什么?学习花生仁(了解花生的外形特征)。
二、剥花生。
1、小朋友真棒,不但能猜出谜语,而且还能说出理由,那是不是每颗花生里面都睡了一个花生仁呢?那你来猜猜看,这颗花生里面有几颗花生仁?(幼儿猜测)是不是这样呢?我们怎样就能知道了?(剥开来看一看)。
2、你们知道花生里有多少花生仁呢?现在我们一边剥花生一边记录,怎么记呢?这里有一张记录表,上面有两排格子,这一排是告诉你要剥10次花生,下面这一排是让你填花生仁的颗数,如果第一次剥出2颗花生仁,你就在第一个格子里用2来表示,第2次剥出3颗来,你记在哪里呢?好的,小朋友在剥的时候要剥一次记一次,直到剥完为止,剥下来的壳放在中间的盆子里。不能边剥边吃哦!
3、请幼儿剥花生,一边剥一边进行记录。
4、教师巡回指导,提醒幼儿记录剥下的结果。
5、鼓励已剥完的幼儿说说游戏结果。
6、统计数据。
小朋友,花生都剥好了吗?你能不能把记录的结果告诉大家?
b、小结:好现在我已经把我剥的花生统计出来了。
d、幼儿统计,教师指导。
f、其他小朋友,你的呢?把你的记录表说给你的爸爸妈妈听听,告诉他,你的是哪种花生仁的最多?(下位交流)。
三、了解花生的用处。
1、小朋友真棒,通过统计,发现了2颗花生仁最多,那花生有什么用呢?
2、小结:小朋友说的真好,那花生仁除了可以吃,可以榨油,那它的壳和衣有没有用呢?让我们来听听花生自己是怎么说的吧!
3、原来花生的本领这么大,它浑身都是宝,你们记住了吗?
四、分享活动。
今天我们和花生玩游戏,还知道了,这么多关于花生的知识,现在我们一起来尝尝我们亲手剥的花生是什么味道的?孩子分享花生。
如何备课写教案格式篇七
一、备课本封面:主要包括学校、科目、教师姓名、班级和学段,备课本和教案书写基本格式。
三、末页:主要包括听课记录表。
四、教案基本格式题目:标明章、节或主题。
1、【教学目标】(三维目标可相契相合)知识目标——传授知识要求达到的教学目的。能力目标——发展智能要求达到的教学目的。德育目标——思想政治教育要求达到的教学目的。
2、【教学重点】。
3、【教学难点】。
4、【实验及教具】:指cai课件、投影仪、实验仪器和药品、挂图、模型、标本、音像等教学工具。
7、【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四)课堂小结上课结束前必须对教学重点和难点作简单小结。
四、教学反思在一章或一单元教学结束后写出教学反思,捕捉教学中最深刻、最难忘的亮点或不足进行反思,反思集中在:一是捕捉、感悟;二是吸取和改进。教学反思主要包括:教案的执行情况、经验体会、学生的反映、典型的错误、实验效果、改进意见等。
如何备课写教案格式篇八
备课包括钻研教材、搜集信息、了解学生、考虑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写教案等。写教案只是备课的最后一个环节——把钻研教材等方面的所思所得,把教学的目的要求、重点难点、教学过程和方法以及搜集到的有关教学的信息记录下来,是“备忘录”——供课前翻阅,以便把课上好。
观点二:隐性备课最重要。
我把备课分为隐性和显性两部分。如果说写教案是显性的,那么,钻研教材、查阅资料、搜集信息、备学生、思考教法则是隐性的了。
第一步:钻研教材。一篇课文摆在案头,先做什么?先理解字词句在课文中的意思,边读边画出生字、新词及含义深刻的句子。随着悟性的提高,有些关键词语,写得精彩之处,以及课文的重点、难点,也会很快抓住。抓住了,便做上记号。
第二步:朗读课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四五遍。这是钻研教材、语文备课重要的环节。朗读是活的,是跃出纸外的,赋予了作品生命力。备课时,我力求把课文读“活”。如我朗读《小稻秧脱险记》,小朋友听了无不手舞足蹈。朗读好了,钻研教材就成功了一大半。老师朗读水平有多高,学生就会有多高,并超过老师。师生朗读得精彩的课堂,必然是充满生机的、充满灵性的、富有情趣的课堂。
备“朗读”,一是多读,用心揣摩课文的意境、思想感情(包括课文人物的思想感情)。二是多听别人朗读,听录音。平时,我特别喜欢听广播电台的小说朗读、诗歌朗诵,这对提高我的朗读能力大有裨益。三是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
第三步:正确领会作者遣词造句、谋篇布局的意图。教材中所选文章都是精品,语言运用得准确、生动就更不要说了。对于作者推敲、锤炼文字的匠心,一定要细心琢磨、体会。每篇课文都有不同的谋篇布局方法,也要把握好,以便引导学生去感悟、去学习、去运用。老师领悟得深,学生才能领悟得深,甚至在老师的引导下,超常发挥。否则,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包括鉴赏能力)就会成为一句空话。
第四步:认真思考课后练习题的要求,有的要先做一做。例如,要求学生背诵的部分(或全文),我先背下来;要求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的课文,我先努力去做。如《水上飞机》一课,要求学生用“究竟”造句。课文中是这样写的:“小海鸥决心去问个究竟。”这里“究竟”当“结果”讲,即看个明白,看个结果。但词典里讲,“究竟”还当“追问”讲,“因有疑问,而追问”。如:“这种冰箱究竟省不省电?”我弄明白了之后,心里一亮,便有了底儿了,于是每个不同解释我都造了几个句子,这就取得了指导造句的发言权。但我造句的目的,绝不是让学生抄袭以应付考试,那样做,就把孩子教“死”了。
观点三:要思考教法。
在思考教法的时候,必然“备学生”、“备学法”。上边说了,课文钻研好了,教法往往也随之有了。即使教师在教学前没有找到什么好的教学方法,只要朗读好了,读出文章的妙处和味道来了,也能把课上得有滋有味、有声有色。有人请教一位台湾的教授怎样教语文,该教授说:“跟我读。”这话真是说到根本上了。
观点四:教案一定要写。
隐形实际上并不隐形,它指的是在写教案之前的准备工作。当然其中包括无形的思考。备课中最为重要的环节是显性备课。所谓显性备课指的是写教案。教案一定要写,但不要拘泥于形式。教学目标要记,过程要记,关键词语的处理及体会要记,老师要讲的重要的话要记;要求学生回答的问题、要求学生写的片断、造的句子,我先写一写,造一造;重要的参考资料也写下来。想每课都让学生喜欢,所以更多的是“备课于心”和“备课于书”。教案往往只写个过程,更细微的东西在书上。
观点五:讨论与自读尤为重要。
钻研教材时,我喜欢和同事讨论。同事间的讨论,特别是上公开课,很有作用,有时会使我豁然开朗。自己久思不得其解的问题,往往会被别人一句话点破。听别人上课,也有助于对教材的把握,即使上得不成功,但至少帮助你熟悉了教材。
如何备课写教案格式篇九
备课,上课,作业,辅导,评价是教学的五个环节,其中备课为首,可见其重要.备课是教师钻研教学大纲和教材,收集材料,研究教学方法,形成教学能力的过程.教师备课时需弄清为什么教、教什么、怎么教以及学生怎么学等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创造性地设计出目的明确、方法适当的教学方案即教案。
备课是教师进行教学实践活动的重要步骤,是形成教学能力的重要环节,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保证。备课是讲好课的基础与前提,是决定讲课成败的关键,备课越充分,讲课时底气就越足。
一、备课的基本内容。
教师在接受教学任务后,首先应查阅所教专业的培养目标与培养计划,明确课程的性质,由此分析课程在专业人才的知识结构和能力培养中所起的作用,确定课程的教学总目标。
(2)编制教学进度。
教师应熟悉课程标准,明确其中的教学基本要求,制定教学进度表。(3)撰写备课笔记。
教师需围绕课程标准,认真钻研教材,广泛阅读相关教学参考资料,确定教学的重点与难点,设计教学过程,明确采用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撰写出详细的教学方案即备课笔记。
课堂教学应该完成的任务包括知识目标与能力目标,整个教学工作必须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进行,因此每次课都要有明确的教学目的,并将它有效地落实到学生身上,从而使学生的学习有明确的目的,而“当一个人清醒地意识到自己的学习活动所要达到的目标与意义,并以它来推动自己的学习时,这种学习的目的就成为一种有力的动机”([美]奥苏伯尔语)。
(2)讲授的内容提要、重点、难点。
一门学科的知识结构,主要由该学科理论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组成,它不受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的影响而独立存在,并不断更新和发展。而把学科的知识结构变成教材的知识结构和教学内容,则要充分体现教学大纲和培养目标的要求。因此,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材,广泛阅读教学参考书,对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知识的来龙去脉与结构,都要搞得清清楚楚。在此基础上,根据教学目的,分析达到这些目的所需要的知识以及步骤,确定教学的内容并筛选重点和难点。
课堂教学最忌照本宣科,因此教师在备课时必须阅读一定数量的参考资料,根据教学需要选择和补充教学内容,只有这样才能做到“以一桶水教给学生一杯水”。
新开课的年轻教师由于对课堂教学节奏的控制缺乏经验,选择一次课的教学内容时要注意预留一些机动部分,以便在讲课时灵活选用。
(3)采用的教学方法、实施步骤。
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是备课的三大构成,了解学生是确定教学方法的前提。
学生的原有知识水平是达到教学目的出发点。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因此,教学必须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根据学生的认知结构。所谓学生的认知,就是学生在对已学过的教材知识结构进行加工理解的基础上,在自己头脑中形成的内化的知识结构。同时教师还要分析学生能力素质的现状,学生当前的能力水平也即是教学起点。
选择教学方法、设计教学方案,也就是在学生原有的知识和教学目的之间搭“梯子”、“架桥梁”。教师必须弄清楚新知识的讲解,是以学生头脑中原有的哪些知识为基础,固定在哪些已有的知识上,即在学生的认知结构中找到适当的同化点,这是因为学生对新知识的获得需要通过有意义的学习才能实现。而这种新旧意义的同化,进而形成更为高度分化的认知结构。所以,学生的学习过程,就是认知结构的建构与转换过程,如何进行教学设计来实现该过程是教师教学能力和水平的体现。
教学方法的选择是教学设计的重要内容,是教师和学生为达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而共同进行认识和实践活动的途径和手段。常用的教学方法包括以语言形式获得间接经验的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和读书指导法;以直观形式获得直接经验的方法,如演示法和参观法;以实际训练形式形成技能、技巧的教学方法,如练习、实验和实习等方法等。教学活动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往往需要将几种教学方法综合在一起使用。
(4)各教学步骤的时间分配。
教学过程的组织可以归纳成导入、讲授、总结三个基本步骤。
导入过程往往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常采用复习上次课的主要内容并强调重点的方式,一般不要超过15分钟。
讲授新内容是一次课的主体,分配时间应与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相吻合,并注意有张有弛。控制得当的课堂讲授过程如同一段音乐,通过节奏和韵律来体现出它的美妙。
总结是单元教学的结尾,主要帮助学生理清所学的知识纲要,概括教学重点和难点,强调学习要求,提出课后复习、预习要求,布置作业,一般10分钟左右。
时间分配计划仅仅是一个草案和预案,课堂教学是一个实时动态的教与学的双向过程,制订时间分配计划时应充分考虑到这点,并结合机动教学内容形成便于灵活调整的弹性计划。
(5)板书设计及教具、图表、幻灯和录像、计算机、投影仪等教学手段的使用。
板书是教师课堂讲解的主线,是教师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概括,是学生课后复习的指导。板书是教师上课与学生交流的书面形式,语言有时比较快就听过去了,而板书却停留一段时间让学生边看边思考。
教师备课过程中就应考虑好讲课时应该写什么,什么时候写,写在什么地方,怎么突出重点,同时设计出板书文稿,甚至什么时候擦黑板,擦哪些,保留哪些,都应在备课时考虑好。备课时的板书设计对新开课的年轻教师尤为重要。
教具、图表、幻灯和录像、计算机、投影仪是教师用来传递教学内容的媒介,选择合适的媒介可以改善教学效果,备课时要根据教学需要进行选择与准备。
(6)课外学习指导和作业,检测教学目标实现程度的具体措施和要求等。作业是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延伸,是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技能的形成必须借助作业练习来完成,而且要达到一定量的练习才能深入巩固知识。作业还是教学反馈的形式之一,教师从作业批改中发现教学中存在问题,并进行及时的补救。
因此,无论课程性质如何,都应该布置作业。作业要适量,作业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可以是课堂作业:如巩固性练习,教材后或精心挑选的辅导资料上的练习,也可以是课后作业:如课后阅读,上网学习。作业要在备课时确定好,不能到临下课时才匆匆选定。
如何备课写教案格式篇十
2、指导学生认真观察,能按一定的顺序将图意看明白。
3、能够根据图画之间的联系,发挥大胆丰富的想象编说故事,鼓励创新求异。
指导学生将故事编完整,说清楚,并展开丰富的想象。
一、激趣导入,创设情境。
同学们,老师带来了一幅图,请仔细观察。
二、初步了解图意。
(学生用自己的话说)。
三、教师指导看图,在小组里讨论。
选代表在班里讲讲。
四、学生写作文。
如何备课写教案格式篇十一
本课有九个词语和一首儿歌,词语是菜园里各种蔬菜的名称,儿歌描述了一些蔬菜的特点。本课的儿歌语言生动形象,琅琅上口,非常适合朗读训练。本课的重点是识字、写字。
1、认识14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认识一种笔画——“卧钩”和一种偏旁——“风字框”。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儿歌。
3、认识一些蔬菜、了解它们的特点。
会认字、会写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体会菜园里的“风光”与农民伯伯辛勤劳动之间的关系。
让学生认识蔬菜名称的汉字,了解有关蔬菜的特点是本课教学的重点。通过插图帮助学生认识一些蔬菜及名称;通过儿歌帮助学生了解有关蔬菜的特点。理解课文内容,菜园里的“风光”与农民伯伯的辛勤劳动之间关系是难点,根据低年级儿童喜欢动脑、直观、形象思维占优势的特点,让学生观看、看实物、摸实物等,用多种感官认识。
谈话导入——自主识字——熟读成诵——拓展延伸。
如何备课写教案格式篇十二
教学目标:
1、会认8个生字“怜、雏、禁、耀、瘙、痒、颊、苞”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春天的美景,体验投身到大自然怀抱中去的情趣。
3、热爱春天,愿意去观察、发现。
教学重点:
1、会认本课的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体会春天的美景,体验投身到大自然怀抱中去的情趣。
教学过程:
一、看图导入。
1、出示课文插图: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2、春天刚刚到来的时候,脚步轻轻,若隐若现,羞羞答答,躲躲藏藏。当我们发现春天的时候,心里一定会荡起一阵惊喜,体验到发现的快乐。让我们先读读课文,看看谁给我们带来了春天的消息。
3、出示课题:春的消息。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1、自由轻声朗读课文,想办法记住生字。
2、同桌互相认读生字,并交流记字的方法。
3、读词语。
牵引、爱怜、雏菊、禁不住、欣喜、雀跃、照耀。
绿苞、唤醒、沉睡、溪流、瘙痒、面颊、嫩绿。
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三、品读课文,体会感情。
1、自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读后说说你体会到课文中的'小朋友是怎样的心情?
2、指名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3、说说你体会到课文的小朋友是怎样的心情?(欢快高兴)。
4、你从哪些地方体会到的,找出有关的词句。
5、反馈。
6、春天已经来到,是谁告诉了我们这个好消息呢?
7、出示句子:
看到第一只蝴蝶飞,
它牵引着我的双脚;。
小花朵,你还认得我吗?
你看我又长高了多少!
来到去年叶落的枝头,
等待它吐出新的绿苞;。
再去唤醒沉睡的溪流,
听它歌唱,和它一起奔跑。
是谁瘙痒了我的面颊?
啊,身边又钻出嫩绿的小草……。
读读这些句子,说说又体会到了什么?引导学生体会小朋友与大自然之间和谐的关系,以及投身大自然中的情趣。
8、配乐朗读课文。
四、选读课文,自主积累,练习背诵。
1、展示读自己认为最美的句子或段落,说说自己读后的体会。
2、选择自己喜欢的词语、句子、段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积累。可以读读背背,可以读读抄抄,也可以试着默写。然后让部分学生展示交流自己积累的词句或段落。
3、练习背诵课文。
五、拓展想象,发现春天。
1、课件出示春天美景图:桃花盛开柳树发芽小溪解冻等。
2、用比喻或拟人的方式说说这些事物又是怎样告诉我们春天到来的消息的。
「转」。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如何备课写教案格式篇十三
教师引导提升理解,在交流的进程中渗透知识点的学习。老。
四、整体感知。师可以带动学生一起朗读全。
文。
学生朗读,学生初步了。
解这是一首大气磅礴、风流豪壮的作品,并带着这样的认识进入初步感知阶段,学生结合课下注释,标出生字读音,弄懂词的意思,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展示朗读的成果。找出你喜欢的句子,说出理由。
这个环节设计并没有播放录音或范读,主要是尊重学生的初读体验,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在教师的引导下提升理解,在交流的进程中渗透知识点的学习。老师这时可以带动学生一起朗读全文。
通过视听感观共同作用,调动学生形象思维积累,从主客观方面同时点燃学生形象思维的火点,使学生形象思维燃起熊熊烈火。
播放录音或范读,用多媒体出示《沁园春雪》相关背景图片,学生闭眼听读,联想优。
美画面,初步感受词的五、诵读体验。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形象之美,训练学生形。
象思维能力。
六、鉴赏。
七、质疑提升。习。
给学生搭建自主学习的平台,符合学生认知规律,问题要有梯度,使学生。
学生质疑,合作探究,跳起来能摘到果子。
师生共同学习。
学生对词的理解。
也可以是学生当堂提出。
和认识大大加深。
了,本课教学重点、教学难点也基本突破了。34。
板书设计:
上阕:北方雪景望惟余、顿失、银蛇、蜡象(具体)。
(写景抒情)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想象)。
引过渡(抒情)。
下阕:评古论今惜否定(议论)。
(议论抒情)数看今朝歌颂(抒情、议论)。
板书简洁,思路清晰,文章内容一目了然。
四、效果分析:(1)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在词中评说的这几位应该算得上是历代帝王中的佼佼者,历史上的英雄,他们都具有雄才大略,对中国历史的发展有过巨大的影响。诗人对历史英雄的委婉批评对后文写“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作用是教读的难点,学生不能确切理解作者的写作用意。他们疏于“文治”,在政治、思想、文化方面建树甚少,个人的才能也频有欠缺,作者用形象的文学语言对这些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加以委婉的批判。从而肯定了今天的无产阶级、今天的人民大众,他们才是推动历史前进的真正动力。同时,这种批评也是自己开创未来的一种自信、一种自励、一种抱负。(2)学生中可能出现的典型错误。
诵读的节奏把握不够准确,不能准确有感情地诵读全词,词的上阕诗人写“山”与“原”时写道“山舞银蛇,原驰蜡象”,为什么要赋予静止的“山”和“原”以动态?对此学生可能理解有误。最好引导学生通过诗画结合,发挥联想、想象能力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3)教学设计对培养学生思维和创新意识的作用。
八、反思和总结5。
2526272829。
梅城中学课堂教学设计梅城中学课堂教学设计。
如何备课写教案格式篇十四
尊敬的院系领导:
你们好。
我是xx系xx班的大一新生,我叫xxx,籍贯河南。现郑重提出转业申请,希望能够转到会计学学科专业。
20xx年高考后,经过了我的认真考虑,决定放弃复读,把所有的精力放到大学的学习上来,并综合自身的条件在各三本院校中选择了贵校,因为众所周知,贵校的管理在河南所有的三本院校中是有口皆碑的,所以我坚信,在贵校良好的学习氛围下,通过我自身的努力,一定会学有所成。
然而,由于我的分数和二本分数线还有一定的距离,我又倾心于会计学,但据我考察,贵校的会计学又是热门学科专业,报名人数很多,竞争很大,所以我没有十足的把握被贵校的会计学学科专业录取。但是,我从贵校的网页上看到了入校可以转学科专业的消息,心底又燃起了希望,于是还是毅然决然的选择了贵校作为第一志愿,并且服从调剂。
很幸运的是我得以被贵校录取,但同时又有些不幸的是没有被会计学录取。试着了解了一下xx,发现自己在这方面兴趣不大,没有太多学习它的欲望和动力。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自己对此也深有体会。当然学习也不仅只凭兴趣,但只要对某个学科专业有兴趣,这个学科专业又适合自己,并且投入精力学习,在学习中发现乐趣,相信最后一定会成功的。而面对一门自己毫无兴趣甚至不喜欢的学科,没有学习的激情,也无法找到好的学习方法,不但无法全身心的投入,反而会使自己的大学生活更加枯燥无味,最后的结果不仅学无所成,更重要的是浪费了青春,浪费了生命。如同在荒漠里找水,最后自己身心疲惫,还可能找不到水,就算最后找到了一点水,也只是解了燃眉之急,而最后的结局依旧是付出惨痛的代价。所以,学一门适合自己的学科专业十分重要,这不仅是对自己负责,而且将来也能更好的服务大众,回报社会。
在报志愿之前,通过对各种学科专业的了解,我对会计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会计学主要是培养具备会计、管理、经济和法律等方面的知识及能力,能在企、事业单位、政府等部门从事会计实务及教学和管理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社会对这方面人才也十分需要,未来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我对会计学的主要课程如管理学,经济学,统计学,经济法等也十分有兴趣,对数字的敏感程度也很高,而且十分想考注册会计师,在对考注册会计师十分重要的英语和数学这两方面也有不错的基础和极大的兴趣。所以综合各方面情况,经过我充分的思考,我认为会计学是一门十分适合我的学科,并下定决心将全身心投入到自己热爱的会计学学科专业中,我相信经过我的不懈努力,在会计学方面一定会学有所成,实现自己的理想,开辟一片光明的未来。因此,我向院系领导郑重提出申请,望各位领导老师能够批准,给我这次实现梦想的机会。最后,祝各位领导老师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此致
敬礼
申请人:
时间。
如何备课写教案格式篇十五
和大家分享这篇日志,我的看法是:
当老师备课、写教案(文字教案,下同)是必不可少的。但备课又不完全等同于写教案,写教案只是备课的一项内容,教案可以千篇一律,使用同一的,但备课却有着凸显的个性,无法雷同。经验丰富的老师,有时不写教案也能上好课,而有的教师写了教案也不一定能把课上好,这里除了教师个人的素质差异之外,恐怕就是备课的原因了。上课的前提是备课,可以肯定地说,认真备好课才能上好课。常常听到一些教师感慨地说“这一节课我备几年(十几年)了”,这并不是故弄玄虚,而是经验体会之谈。教师是财富,备课是使教师成为财富的门槛。教师备课的过程首先是一个将学生、教材和教师自己进行多维整合的过程,是一个教师知识准备、心理准备(如策略与方法等)和情感准备的过程。
常见一些青年教师备课,他们将教参上的内容摘抄到教案本上,标上“过程”“步骤”之类的就算是备课了。--这样的备课没有多少教师自己的东西,充其量是一个对教参的梳理过程。虽然教案是写了,但课备得怎样却不好说,能否上好课就更是一个未知数了。有的学校将检查教案作为教学的头等大事来抓,殊不知是隔靴搔痒,虽然是“抓”了,却难以触及实质。时下(一定时期内)教材改变不大,写好一本教案就可以年年抄用,大家抄用,教师的备课往往就成了抄教案,或者抄教参,学生和教材反倒是成了“遗忘的角落”,无暇去顾及了。
备课首先是考虑学生,以便根据学生的实际有针对性地化解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其次是把握教材,“吃准”教材的知识点,考虑用什么方法来向学生传授这些必要的知识,学生通过怎样的途径来获得这些知识。第三是读教参,看知识点是否有遗漏,再做适当的补遗和扩充。这样备课,教师的'业务水平才会不断提高,如果教师备课采取一种本末倒置的做法,图方便,图省事,不备学生,不备教材,照搬教参,自己的业务水平就不会长进,这样的教学就是捧着“圣经”在误人子弟,不仅教“死”了学生,自己也走进了教条主义的死胡同。如此使用教参也违背了编写者的初衷。
备课应有教师自己的东西,教案也应突出教参所没有的内容。不仅有对教参的割舍与放弃,也有具体的知识拓展与补充,以及传授的方法与步骤。新课标下编写的教材,在体例上有“从简”的趋势,不知是否与“减负”有关,但据界内的人士说,是为了“解缚”,为了放开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但让人疑惑的是学生不知道学(使学生懂得学还要有一个过程),而教师手头的教参却是日见其繁琐与完备,薄本变成了厚本,小本变成了大本。教材简化得像个读本,教参完备得像个百科全书,不知这样的一改,是“重”了学还是“重”了教,或许是教与学并重了吧。教育的新理念使我们对教育的本质已经有了清醒的认识,在教与学的天平上,添加砝码的应是学,而不是教,即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使他们始终处在“平衡--不平衡--新的平衡”的认知过程中,达到以教促学,以学促教,教学相长的目的,教学改革的重心无疑应放在如何促进学生的学上。可是我们的教材却偏离了这个重心,“简化教材”(如删除“预习指导”和“读中提示”)带来了学生学习上的盲目与懈怠,“丰富教参”(如将课文也编排进去)使教师因方便而产生了懒惰,又因教的繁琐(“指导”太多,教师怕遗漏知识点而难以应对考试)而使其劳累,苦不堪言。面对新教材,学生的预习便只能是读一读(如果缺少老师指导的话),至于读出了什么,学到了什么,学到了多少,就不得而知了。面对这样的情况,教师的备课就显得尤为重要。
就一般情况而言,我主张备课要详,教案要略,这样有利于教学机智的发挥。这里的关键是要“吃透”教材,嚼出点味道来,而不是叮住教参不放。通读教材,熟烂于心,是没有必要写详案的。我在备课时注意到,赵丽宏《为你打开一扇门》(苏教版,下同)中的“高智商的野蛮人”很令人费解,查阅教参也未能明确,如果不能解决好这个问题,就不好向学生交代(我们尝试“主问”教学法,倡导学生提问,学生也常常会提出自己的问题来),无法“解人之惑”。经过认真思考,虚心求教,集体研究,我们作了这样的解释,“高智商的野蛮人”是指在某一方面有专长,甚至有成就,但因缺少文学熏陶而情感匮乏、人性丑陋的一些人。虽然这未必准确,但总比没有好。再如《冰心诗四首》,教参在注释“妄弃”时,将“轻易丢弃”中的“轻易”误作“轻意”了(大概是04_本),如果备课时不加以订正,照搬照教,就会以讹传讹,贻误后人。由于我将备课的重心放在教材上,同样也发现了教材中值得商榷的地方,如,教沈复的《幼时记趣》,备课时发现“忽有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一句中的“拔山”,教材注为“搬开土山。拔,移,搬开。”其实,就我个人的理解,“拔”有超出、超越的意思,如“出类拔萃”这个成语中的“拔”即是此意,这里可以作“跨越”讲。从生活的角度看,多见癞蛤蟆爬行,跨越,未见其有过“手”上的动作,同时,“拔”作跨越讲,也突出了“庞然大物”威猛、迅疾、高大的特点。我们虽然还不能将这一点明确地讲给学生,但至少是我们已经先行注意到了这个问题。
备课的形式是灵活多样的,写教案,做卡片,书上批注都是备课,集体讨论备课和媒体网络备课更具有现代的改革气息,不仅将备课的触角延伸了,也使备课成为了一种“资源占有”和“资源共享”,成为了具有更为广泛意义上的教育传播。
我们不能将备课和写教案混为一谈,或合而为一,以为检查了教案就等于了解了备课的情况,以为有了教案,教师就一定能上好课。我们虽然还不能低估教案的作用,但更应该将教学的着力点放在备课上。教师备课应将重点放在学生和教材上,备学生备教材,而不是抄教参。这一点认识无疑是非常重要的。
如何备课写教案格式篇十六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你们好。因为学校新教师比较多,所以校领导让我今天讲一讲如何备课和书写教案的问题。我结合自己的体会并且借鉴博友的有关材料,讲以下几个内容。
第一部分,新课程下我们如何备课。
一、首先要提高对备课的认识。
课前的一切准备工作都称为备课。如:熟悉材料,研究新课标,收集材料,查阅有关资料,了解学情,准备教具,课前实验,选择教法、学法、设计习题等。备课其核心是课堂教学设计,它是衡量一个教师的教学工作是否认真的重要条件。备课是一个整体概念,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备课就是写教案。必须把备课当作教学工作中一项整体工程来对待。
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是教师职业的基本任务之一,也是重要的教学基本功,备课是加强教学的科学性、计划性、预习性、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重要环节。你备好了课,不一定能上好课,但是你要想上好课,却必须要备好课。从这个意义上讲,无论是青年教师,还是老教师都需要认真备课。
1、什么是备课?让我们先看看备课不是什么。
第一,备课不是“不得已而为之”。
“不得已而为之”和“有心为之”的区别在于前者是被动、而后者是主动的。备课的根本出发点是为了学生,是为了帮助学生进行更有效的学习。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师的人格是进行教育的基石。”朱熹云:“敬业者,专心致志以事其业也。”教师是神圣的职业。作为教师,要敬重自己的事业,热爱自己的工作。教师只有自觉地、主动地、全身心地投入到对教材、教法钻研中去,深入细致地了解学生,认真地、创造性地备课,才能做到“有心为之”。
不论是“简案”还是“详案”,都能帮助教师对教学进行一定的把握。但是,教案并非备课的全部。目前许多教师谈及备课时,表面上似乎关注的是备课,而下意识里却在谈教案。更有甚者,有的教师通过研究教案来分析备课。作为教师,必须正确把握备课和教案的关系,不能为写教案而写教案。
第三,备课不是把教材变成讲稿。
备课当然不能不备教材,但这只是万里长征迈出了第一步,还要想方设法驾驭教材,因为那只是个例子。在倡导主动、合作、探究学习的今天,教学仅仅转述教材内容的做法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设想相去甚远。
第四,备课不是老师自我讲授的安排。
如果我们要问学校里什么样的老师是最神奇的老师,一定有这样的答案:“刚说完最后一句话下课铃就响了。”“刚写完最后一个字时间便到了”。应当说,这些教师的确是很好地掌握了课程进度,时间安排似乎臻于完美,按照预期的设想,成功地完成了教学任务。但是,任务完成和达成目标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完成任务并非意味着目标达成。备课是为课堂教学而“备”,而教学作为学校教育的主要途径和形式,其目标并非仅仅是传递文化知识。课堂不是教师表演的舞台,教学不是教师的独角戏,备课不是老师自我讲授的安排。
2、那备课是什么呢?
第一,备课是教学设计。
教学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从系统论的角度来看,教学系统是一个由若干要素构成的开放的复杂系统,要使这个系统产生“整体系统”的作用,而不仅仅是“简单相加系统”,即要使教学的整体作用大于其构成要素的作用之和,就务必要在备课上下足功夫。教学设计就是运用系统的方法对人的因素和物的因素进行具体计划,从而预设教学的系统或程序,其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学习的有效生成。教师上课面对的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如何把他们和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环境有机结合起来,发挥系统的整体作用,需要教师提前进行深刻地思考。每一节课都应有其独特的任务和要实现的目标,教师必须对自己的教学目标有十分恰当和清晰地认识。只有当教师对自己选择与组织的教学内容进行精心设计、达到融会贯通的程度,教师讲授才有可能娓娓道来、左右逢源。
第二,备课是对教学资源开发、整合与利用的过程。
新课程改革的.目标直指时代要求,要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保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对教学资源合理开发、整合与有效利用是促进教学的有效手段。教学资源的内涵会随着社会、科技、经济和文化的发展而不断丰富。教学是一个复杂的活动,可供教学利用的一切事物,无论物质的、精神的,校内的、校外的,有形的、无形的,均可说是教学资源。教学活动不仅是一个认知活动过程,也是一个社会活动过程,教学资源的选择与配置,不应仅从认知的角度出发,还必须善于营造良好的人际关系及其情感氛围,使教学资源在促进学生心智方面得到和谐、同步发展,使兴趣、注意、爱好、意志等非智力要素与感知、理解、应用、实践、解决问题等认知水平和认知能力均得到同步和谐发展。“实际上,生活中蕴藏着巨大的甚至可以说是无穷无尽的教育资源,一旦教师将生活中的教育资源与书本知识两相融通起来,学生就可能感受到书本知识学习的意义与作用,就可能深深意识到自己学习的责任与价值,就可能增强自己学习的兴趣和动机,学习就可能不再是一项枯燥无味必须要完成的义务,而是一种乐在其中的有趣的活动。”
第三,备课是知识的内化与活化。
很多教师都有这样的感受:在经过多次重复同一课的教学之后,就觉得一切尽在掌握之中,备课根本就是多此一举。基于此,备课的策略也有所不同,年轻教师要“备详案”,经验丰富的教师便可以“备简案”或可以是“零教案”。很显然,这是对备课的误解。对教学内容烂熟于心、倒背如流并不意味着做到了对知识的内化、活化和转化。提到内化,人们强调更多的是让学生来内化,教师是否内化了教学内容或者能不能内化教学内容没有受到重视。不论经验多么丰富的教师,如果做不到“内化”,他只能是知识的奴隶,只能是“传声筒”。教学就是一个不断“内化”的过程,首先是教师对客观的教学内容进行内化,使其成为不断促进自己发展的支点;紧接着是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内化。如果教师没有内化自己的的教学内容,学生就很难做到知识内化。
内化在一定程度上是主观个体与客观内容相互作用的结果,但是教师对知识的活化却能有效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内化。知识的存在状态是静止的,是僵硬的,是没有感情的。活化就是让静止的、僵硬的和没有感情的知识变得动态、鲜活和充满感情。知识活化是教师想象力充分释放、创造力充分展现的过程。每一节课首先对老师是新的,然后才能对学生是新的,这样才能避免课程结果是对知识的复制。例如,同样一篇朱自清先生的散文《春》,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教法,效果自是各异。
第四,备课是对学生的研究与关注。
教师要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完成教学的进度,同时还要进行课堂观察。但是,这种观察只能把注意到的复杂多样的现象储存到大脑中,作为课后进行反思和研究的材料。因此,对学生生活世界和学习世界的真正关注与研究是在备课的过程中完成的。学生有哪些需要特别关注和引导的地方?学生之间到底有哪些差异?通过寻找这些问题的答案,教学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教学的最终目的在于培养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和谐发展。“因材施教”要求教师在看到学生的共性的同时要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学中学生的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在承认差异存在、尊重学习个体差异的前提下,超越个体差异,以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应是我们努力的新方向。”教学以人的发展为中心,知识的传递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教学的目的在于促进人的发展。与此相适应,一生只备一个教案的备课已经完全不适应现代教学的需要了。备课要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使他们在书本中找到生活世界的影子,把生活中无穷无尽的教育资源融入到书本知识之中;备课要关注学生的生命世界,以便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留有一定的自由时间和空间;备课要关注学生地位,构建民主、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备课要关注学生的心理世界,创设对学生有挑战性、激励性的问题或情景;备课要关注学生这一团体特有的、独有的文化,创建师生、生生有效交流互动的平台;备课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因地制宜,打破单一的教学组织形式。
第五,备课是教师再学习的过程。
“终身教育”口号的提出和“学习型社会”概念的初步形成,要求每个人时刻准备充电,以免被时代所抛弃。教师更应是如此。
“越教越熟”是否就是进步呢?有专家指出,恰恰相反,这正是教师原地不动的表现。教师年复一年反复研究同一本教材的内容,以至看起来能够倒背如流,运用得心应手。实质却是“井底之蛙眼中的那片天空”。不论是雨过天晴,还是风雷激荡,它眼中的那片天空永远是狭小而又宁静的。
一成不变的教学和“一本教案教一年”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教师只有想方设法不断地学习才能紧跟时代的步伐。教师要时刻关注教育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运用成熟的理论来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同时要借鉴其他教学工作者的教学实践经验。备课过程中,教师要跳出书本的囿限,追求先进的理念和方法,转换角度,更新内容,以更好地促进课堂教学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而服务。
一位教师在成功执教了一堂课之后,当别人问及他准备了多久时,他是这样回答的:我用我的一生来准备我的教学,而就这一堂课而言,我只花了15分钟。寥寥数语,道出了备课的真谛。一节课的时间只有短短的40分钟,但要使这40分钟真正发挥作用,需要老师付出几十倍甚至几百倍的时间和精力。
二、新课改下备课的新特点。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31601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