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规范管理制度论文(专业16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9 05:44:16
企业规范管理制度论文(专业16篇)
时间:2023-11-19 05:44:16     小编:温柔雨

总结可以帮助我们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学会运用丰富和准确的词汇,可以使文章更加生动和有说服力。这些总结范文展示了不同领域的总结方式和表达技巧。

企业规范管理制度论文篇一

企业的管理者应充分认识到会计职能的重要意义,为了能强化会计核算主体、核算范围以及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意识,首先应做到以下几点:一是企业应在充分明确会计机构职责和权限的基础上依法设立完善的会计机构,建立健全的会计人员岗位责任体制。二是为了充分贯彻执行会计制度的法律法规、保证企业会计工作的顺利进行,应全面提高企业内部会计管理的制度化建设。三是加强会计档案保管、档案销毁手续等程序。企业在对会计档案整理立卷、装订和保管等方面必须严格按规定执行。对于保管期已满的会计档案,应严格按照以下程序销毁:填制审批表,建立销毁清册,通过审批。

2.2建立和健全企业内部会计管理体制。

内部管理制度是会计核算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有效实施主要包括以下内容:首先,内部管理制度主要包括稽核制度和内部牵制制度,其中内部稽核制度在会计管理制度中占有重要地位,它主要包括:稽核工作的组织形式和具体分工;稽核工作的职责、权限;审核会计凭证和复核会计账簿、会计报表等。内部牵制制度由于它内容的特殊性,即包括企业款项、财物收付、结算及登记等,为了达到一种相互制约的作用必须由两人或两人以上分工处理。其次,成本核算和财务会计的分析制度必须建立和充分完善。其中,成本核算必须做到真实准确、全面完整,因为它奠定了财务分析活动的基础。而财务分析在会计核算中更是具有重要地位,不可或缺。中小企业只有建立健全完整的财务会计分析制度,才能充分掌握和了解各项财务计划和财务指标的达成情况,这对财务预测的整改、财务工作计划的.实施、企业财务会计活动规律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只有这样才能使财务会计工作得到不断提高。

中小企业由于规模小,方便管理,所以有着大企业所不具备的灵活性;中小企业可以应用自身的灵活性以及最新内外部信息来建立一个适合自身的健全的会计核算体系。设计会计凭证传递的程序以及财务处理程序等业务流程,必须遵守内部控制、外部监测、高效运作的原则;各部门相互配合,相互监控会计核算流程。现在的会计人员总是忙于繁重的数据录入,而重组会计核算结构,可以使会计人员只是对会计信息的监督和控制,从而减轻会计人员工作量。并且中小企业必须重视信息化管理,不仅运用会计数据,而且可以大力应用信息科技来重新规划企业的组织、制度以及作业流程。整合企业的多元资源,利用网络来进行会计实践;为使企业资源利益最大化,可以通过信息系统最佳规划与分配。为了实现对企业财务和业务的一体化管理,以及全面的监督控制,必须综合企业的经营目的、管理模式与风险概念来建立一个健全的规范管理流程,只有这样才能使企业会计和经营价值最大化。

2.4全面加强会计核算监督工作。

我国的会计核算监督主要包括国家监督、社会监督和企业内部监督,这是一个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的体系。为了全面加强会计核算监督工作,可以从以下方面做起:一是结合我国企业目前的实际情况,建立适合自身发展的监督体制。比如可以通过设置独立于企业财务机构之外的内部审计机构使有条件的企业创建更加适合自身发展的监督机制,并安排专门的内审人员履行内部监督职能。二是在内部监督的基础上结合外部监督使企业达到更理想的监督管理。为了达到这一效果,国家财政部门应通过加强宣传会计法,加大执法力度,指导和督促企业依法建账并对外提供真实、完整的会计信息,依法查处会计工作中的违法违纪行为等方式为企业监管提供有力条件,除此之外,为了建立公平的纳税环境、税务代理人制度、增加税务申报速度、为企业会计核算的规范化创造良好的条件,税务部门也应整改查核方式,确保扫除和查处逃漏税的不法企业。

3结论。

综上所述,中小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组成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在维持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由于近年来金融危机的影响、自然灾害频发等多种原因,中小企业内部亏损严重。加之中小企业会计监督体系不健全,与新形势的结合存在误差,因此更加剧了会计信息误差较大、财务账目造假的现象。为了提高我国中小企业会计核算的精确化和高效化,确保企业的各项管理体制顺利进行,企业可以采用先进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形成科学、完善的会计核算体系并整改会计核算方法,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中小企业的会计核算的精准度。

企业规范管理制度论文篇二

会计核算体系是由会计机构设置、会计核算方法、会计核算流程组成的,是中小企业进行一切生产经营活动的根本依据,因为企业的未来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主要取决于中小企业会计核算是否规范化。因此,目前每个企业最关心的热门问题就是尽可能运用先进的核算技术降低市场经营风险,加强企业会计核算体系的规范化管理,从而实现中小企业利润的最大化。

1.1企业会计核算的基础工作不规范。

当前企业会计核算中的最大问题就是企业的会计核算基础过于薄弱,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某些企业在建账过程中存在建账不规范、违规操作等现象。很多企业设立的账目非常混乱,甚至有的企业设立多套账目。除此之外,许多工作人员由于自身因素会使会计信息数据严重失真,这是他们为了牟取私利,常常人为操纵利润和预提费用等导致的。二是会计机构的设置不完善。某些企业未按《会计法》的规定设置会计机构和任用会计人员,这导致会计基础规范化工作的开展受到严重影响。三是一些企业由于会计人员的流动性大、更换频繁等导致前后账簿交接不清,这在一定程度上不仅使会计核算的及时性、准确性受到影响,更使会计基础工作的规范化大打折扣。

1.2会计核算的制度不健全。

当然在会计工作方面国家制定了诸多法律法规,然而很多中小企业负责人内部控制观念淡薄,他们往往不会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来制定有利于会计工作的内部制度,使得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这种情况会导致会计核算缺乏完整的会计核算系统。有的企业管理者甚至只凭个人理念来评价和判断企业的运营状况和经营成果,结果造成个别公司企业内部管理出现散乱的现象,这会使得公司企业内部的控制力度严重缺乏、会计信息严重失真。

中小企业会计核算的流程主要为:会计凭证的整理、填制、账簿的登记、编制会计报表等。这个会计核算流程在日常工作中渐渐被当成一种必不可少的工作流程,尤其在当前竞争压力加剧的时代背景下,由于它效率低下,不能及时根据需要与顾客沟通等缺点,不但阻碍了中小企业的发展,甚至在一定程度上雪上加霜,在前进中显著地影响了企业的盈利机会、削弱了企业的经营能力,财务会计人员如果在这样的会计核算流程中专职专守,职务单一,会严重影响企业的长久发展战略。

1.4应全面加强会计核算的监督体制。

目前,许多企业会计核算工作的职能减弱、监督工作不到位,这主要有以下原因:一是企业领导在企业运营过程中,忽视了企业的内在建设,而将重点工作投入到产品的生产和销售等外在方面。二是由于会计人员受制于管理者而不得不按管理者的意图办事,接受企业管理者对会计工作的非正常干预,这使得会计人员的职能丧失,从而导致会计核算无法对企业管理实施监督作用。

企业规范管理制度论文篇三

基于以上所述,企业要正视会计核算中存在的问题,依据自身实际,采取有效措施,在会计核算规范化上做文章。3.1夯实制度建设。企业实施规范化的会计核算需要严谨的会计核算制度做保障。为此,企业要注重会计核算制度建设,要做好制度的设计,规范会计事项、程序和方法,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做出周密、严谨的设计;做好会计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明确会计人员的职责安排,建立不相容的职务分离制度,合理设置工作岗位,明确权限,形成制衡机制;做好企业内部审计制度建设,保证内部审计制度的有效性和时效性。3.2提升会计人员素质。会计核算人员是做好会计核算工作的主体,是最为关键的因素。为此,企业要培养高素养的会计核算人员,企业要鼓励、督促会计人员做好继续学习和专业培训工作,使会计人员掌握财务法律法规,提高实务操作能力;企业要积极开展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培养会计人员良好职业操守、坚定职业信仰、规范工作作风。加强监管实施会计核算,做到会计核算的规范化,需要企业经营者以身作则。企业经营者不能够在制度之外享有特权,不能违规,做制度的破坏者,应当做制度监督者,保证会计部门、会计人员依法履责,杜绝授意、指使、强令会计人员违法办理会计事项;企业经营者要身正为范,监督会计核算人员规范操作,保证制度实施。

4结语。

市场经济下的企业要严格依照市场规律,遵循现代企业制度,充分认识到会计核算作为企业会计重要的管理工具,在严格履行财务制度、预算定额和定价指标等方面所起到的,重要的作用,要正视企业会计核算中存在的问题,积极探索企业规范化实施会计核算的科学措施,从而更好地搞好财务管理,确保企业正常运行和发展。

作者:姚玉琪单位:河北大学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李志强.中小型企业如何走出人才困境[j].业界视野,(5).

企业规范管理制度论文篇四

《细则》第二条中关于“企业”的范围的概念阐述为“国营企业、城乡集体企业、联营企业、私营企业”以及“中外合资和合作经营企业”,未包含“个体工商户”、“民营企业”、“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等新的所有制形式。

(二)结算起点过低。

《条例》第五条第八款规定“结算起点定为1000元”,即支付1000元以上现金就要履行应当以支票或者银行本票支付;确需全额支付现金的,经开户银行审核后,予以支付现金。24年过去了,物价指数、经济水平和货币形势等和当时相比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而1000元的结算起点已经不符合现实情况。这一现实情况给一些国有企事业单位在支付现金管理过程中,造成了极大的不便,如果执行《现金管理条例》,这样难免会延误办事效率,给现金管理带来困难,为此,一些单位就没有完全履行或应付履行《现金管理条例》。审计部门在实施审计监督过程中,也不便操作。这就导致在现实中,执行单位不便执行,监督单位不好监督。

(三)开户银行对开户单位的现金监督管理不到位。

《条例》中第九、十、十一条规定的开户银行对单位库存现金限额的核定、坐支现金额度的审批等,但在目前情形下很难操作。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逐渐开放,银行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在这种环境下,开户银行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对开户单位不敢检查,发现问题更不敢处罚;在执行大额现金支付管理制度时,一些开户银行流于形式,没有落实专人负责,账表记录不完整,少登、漏登或有意不登情况时有发生。更有甚者,有些开户银行对开户单位支现用途的真实性和合理性根本不把关,不审查,不登记,敞开放行。

(四)对于大额现金缺乏有效管理。

近年来,一些不法分子通过大额提取现金,从事偷税漏税、洗钱、贩毒、行贿、诈骗、携款潜逃等犯罪活动。由于《条例》的滞后,在引导转账结算、减少现金使用、监管大额提现行为、防止利用现金交易进行洗钱风险等方面尚未加以规定,导致一些金融犯罪活动脱控。目前,多数金融机构对大额现金支付的监控采用手工操作方式,尚未建立大额现金支付数据库和实时监测系统,很难掌握开户单位在本系统,特别是本辖区的大额现金支取情况,增加了反洗钱、防风险工作的难度。

(五)开户银行对开户单位实施处罚权利难以实现。

《条例》第二十条和第二十一条及《细则》第二十条中要求,开户单位若违犯《现金管理暂行条例》,开户银行有权责令其停止违法活动,并根据情节轻重给予警告或罚款,但由于《条例》中规定的开户银行对开户单位实施处罚权利缺少必要的法律依据。开户银行对开户单位实施库存现金监督管理缺乏现实基础。

(六)《条例》未对现金替代性金融工具加以规定。

随着金融工具的不断创新,个人支票、个人本票、网上银行、个人结算账户等结算工具的推出和普及,可以替代现金的结算功能。但由于但《条例》及《细则》未及时进行修订,未对这些新型结算工具的使用和管理加以规定,导致假借名目支取现金挪作他用的现象难以监管。

(一)国内研究现状述评。

目前我国现金管理基本规章制度仍是执行1988年10月1日国务院颁发的《现金管理条例》及人民银行制定的实施细则,《现金管理条例》及人民银行制定的实施细则的施行,至今已有二十四年了,对鼓励开户单位使用非现金支付工具、限制使用现金支付工具发挥了一定作用,对维护全国支付清算秩序、金融秩序和征税秩序有正面影响。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和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现金管理的思路、重点、模式、措施已经滞后于经济和社会发展,现金管理制度已经不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冯卓茹(1995年)从六个方面提出了改革现金管理制度措施。简锦恩(2004年)认为现金管理制度的基础已经发生了根本性变迁,现金管理制度蕴含着变迁的契机。丁平、孙岩(2004年)分析了现行现金管理制度的缺陷:现行现金管理制度在监管对象上产生了空档;商品流通的发展、交易行为的复杂化都对现行现金管理制度形成了较大冲击;以银行信用卡为代表的新型电子货币兴起,对现行现金管理的监管手段提出了挑战;银行经营机制的转换也对现行现金管理制度形成了冲击。丛春琦(2006年)分析了现金管理在制度建设、结算渠道、金融机构经营方式、制度落实、监控手段、信息滞后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现金管理制度进行改革的建议。师自国(2010年)从保证市场的公正性、效率性和维护诚信的市场体系的角度,论述了加强现金管理的必要性,阐述了现金交易的轨迹隐匿性概念及其社会危害性,并从现金管理的主体、对象、目标、内容等方面提出了完善我国现金管理制度。姜志勤、李江峰(2012年)分析行政事业单位违反现金管理规定的主要表现形式,得出结论,应及时修改现金管理制度有关法规条款。国内研究表明,现金管理制度和法规滞后于经济发展使现金管理工作处于无法可依的状态中,会对国家宏观金融政策的实施,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有效传导以及保持人民币币值的稳定形成较大的冲击。因此,亟待加强和完善法规,尽快修改《现金管理条例》,从法律、法规上来重新确定人民银行在现金管理中的地位、职责、权利和义务,避免人民银行在现金管理中唱独角戏,使现金管理走上法制化的轨道,使企事业单位和金融机构都能认识到现金管理的重要性,自觉维护企业各项支付结算法律法规。

(二)国外研究现状述评。

美国现金管理制度,以规范现金存取及现金交易为出发点,由此培育出美国公民非现金结算交易的生活习惯,为完善我国现金管理制度提供了成熟市场经济国家的经验借鉴。在美国,现金管理的职能由联储及财政部下属的金融犯罪执法网络(fincen)、国税局、雕刻与印刷局(bep)和造币厂(usmint)共同完成,并没有一个单独的机构来管理现金。在法律制度方面,美国没有专门的控制现金流通,鼓励转账结算的法律法规。联储颁布的某些规范支票和电子支付的法律法规使得转账结算变得更加安全、高效和成本低廉,对转账结算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如今,美国已建成以《联邦储备法》为核心的一整套的现金管理系统,包括联储q法则、《21世纪支票清算法案》、《银行保密法》、《国税法》、《2001年消除国际洗钱与反恐法》等。美国制定严格的现金管理制度,有效的防止了洗钱等金融犯罪,并且对行贿等犯罪也起到了抑制作用。张浩(2009年),分析了美国现金管理法律制度框架,介绍了美国目前规范现金存取和现金交易的相关法律制度,为完善我国现金管理法律法规提供了成熟市场国家的经验借鉴。卢静(2011年)发现美国现金管理制度,以规范现金存取及现金交易为出发点,由此培育出美国公民非现金结算交易的生活习惯,为完善我国现金管理制度提供了成熟市场经济国家的经验借鉴。国外研究表明,我国由于缺乏类似美国这种严密的监管体系,国内一些政府官员能够收受上万元甚至几十万元的现金贿金,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我国现金提取的监管体系不完善,监管体系作用无法发挥造成的。由此可见,重新构建我国现金管理体系非常必要。

(一)现行支付结算系统的完善为现金管理制度改革提供了技术条件。

近年来,银行积极疏通支付结算渠道,改善金融服务环境,促进了经济发展。从技术发展实际来看,我国支付结算系统已逐步完善,银行柜面转帐、网上支付、手机支付等支付手段基本能满足人们日常交易结算需要,减少现金使用,基本不存在技术障碍,现行支付结算系统的完善为现金管理制度改革提供了技术条件。比如,理论上说,无论单位与个人,1000元以上的交易通过转帐完成与无技术问题。

(二)逐步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实现现金管理制度改革必要条件。

内部控制制度,是指单位为了加强内部管理,实施的一系列规章制度。该制度管理的主要对象是单位的管理层和基层员工,通过制度规范单位员工的行为。内部控制制度,有利于规范企事业单位中工作人员的行为,使其遵循规章制度办事,能有效地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比如财务的工作,只有进行规范化的管理才能保护财产安全。有利于加强监督,管理层对基层的监督,让这种监督有章可循,明确责任和义务。有利于将企事业单位的管理纳入制度化、规范化、系统化的管理模式,实现企事业单位中财务管理的优化。逐步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为现金管理制度改革铺平道路。

(一)宣传支付结算知识,转变人们的思想观念。

目前,从技术发展实际来看,我国支付结算系统已逐步完善,减少现金使用,基本不存在技术障碍,事实上障碍来自人们的思想观念!是旧的观念在作怪,一是不习惯于对新技术、新的支付手段的运用;二是好象只有手持现金才是真的拥有财富。为此,各金融机构应加大支付结算业务宣传力度,提高金融服务意识,普及结算知识,使社会公众全面了解支付结算系统的方便性、安全性和快捷性,推动支付结算业务发展,较好地满足了大众对金融服务日趋多元化的需求,达到减少现金使用,有效控制利用现金进行各种不法交易的目的。

把掌控现金流向、打击洗钱等违法犯罪活动作为现金管理的重要目标之一。把现金管理的重点由以控制现金投放为主,逐步向以防范和打击利用现金进行违法犯罪活动为主转移。通过加强现金管理,规范现金收支行为,监控各类经济主体的大额现金存取和可疑资金交易,实现通过现金管理监控现金流向、有效预防打击违法犯罪。

1.拓宽现金管理的对象将个人及单位均纳入现金管理范畴;把中国境内开立账户、进行现金支取活动的所有企事业单位和个人,纳入到现金管理之中,使存款人在银行进行的现金存取业务全部纳入人民银行的监督和控制之中,从而加强现金流动的`管理。2.调整增加结算起点限额根据目前经济状况和物价水平,重新核定结算起点,建立采购与通胀率挂钩的现金结算起点的调整机制,实行弹性结算起点金额制,或实行固定结算起点金额制。如可将原结算起点1000元放宽到5000—10000元。3.减少现金使用范围,增加现金替代工具使用的规定应进一步减少现金的使用范围,在金融条件具备的发达地区,尤其是城市企事业单位,结算起点之上的向个人支付款项通过支票、汇票、本票、向个人结算账户转账等方式支付。同时,增加对个人支票、个人本票、银行代发、网上银行、个人结算账户等现金替代工具使用的规定,要加大对结算工具的宣传力度,增加公民的金融意识,提高使用结算工具的自觉性,引导转帐结算,减少现金使用,以达到有效控制利用现金进行洗钱等不法交易的目的。4.适当放宽现金的使用范围适当宽限现金使用范围,如因采购地点不固定、不便利,生产或市场继续,抢险救灾,以及其他特殊情况和必须使用现金的允许使用现金。5.实行大额现金交易申报制度规定任何人向银行业金融机构一次性或当日累计支取大额现金达到一定金额的,应填写支取现金用途申报表,并由金融机构定期汇总、统一上报人民银行。建议建立全国性大额现金支取监测数据库,对大额现金交易实施有效监测管理;加强现金出入境监测,在出入境环节对大额现金的流出、流入进行审慎的监测,匹配现金的源头、数量及用途。

(四)科学设置现金管理职能。

(一)重新定位开户银行在现金监督管理中的作用。

根据现实情况调整开户银行对开户单位现金监督管理的规定及开户银行对开户单位违反现金管理规定进行处罚的规定,以明确银行对开户单位现金管理的监督责任。

(二)增加国家职能机构在现金管理监督中的作用。

1.明确现金管理的主体。建议明确由人民银行统一负责现金管理工作,取消开户银行对现金的行政管理职能,规定商业银行负责对日常现金收支监测、登记,并定期向人民银行报告大额及可疑现金交易信息。

2.各级工商、税务机构要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强化对开户单位的稽核和检查,履行经济警察职责。同时完善税收管理法规和工商管理法规,对违反《条例》的,如收入不缴存开户银行,用现金采购原材料的,对个人直接发放现金的,可一律视同偷税行为处罚。对违法行为的处罚要从重,提高单位的违法成本。

企业规范管理制度论文篇五

我国许多地区的家畜繁殖改良工作不规范,不仅没有形成家畜良种化的体系,而且进行家畜繁殖改良工作的环境也较差,所以严重影响了家畜品种的优良度。我国许多地区不注重对优良品种的保护,进而导致优良基因的流失,所以对家畜进行杂交后的品种品质有所下降,有违对家禽繁殖进行改良工作的初衷;我国部分地区进行家畜繁殖改良工作时,未能清楚的记录配种信息,从而出现了家畜的近亲配种等现象,严重影响了家畜繁殖优良品种。因此,我国各个地区进行家畜繁殖改良工作时,要充分注重规范化管理。

2对改良工作进行规范化管理的对策。

对家畜的繁殖改良工作进行规范化管理,需要优化配种站的布局,调整其结构,为培育家畜繁殖优良品种提供有利的环境;也需要提高配种工作人员的素质,确保配种工作人员的服务质量;更需要对家畜优良基因的选择,这是确保家畜繁殖优良品种的关键。

2.1加强配种站的基础设施建设。

我国政府要给予一定程度的支持,完善配种站的基础设施建设。配种站要想培育家畜优良品种,需要保证配种站有固定的房屋,并且做到将各个工作室合理分开,而配种站的工作人员需要对各个工作室进行定期消毒,充分为配种工作提供良好的环境条件。

2.2政府对家畜配种站进行合理规划。

充分考虑地理环境、交通等因素,进而对配种站进行合理设置,一定要保证对配种站的合理布局,使其结构与家畜的存栏数量相适应,进而能够更有保障对家畜配种站进行合理规划。

2.3配种站的工作人员要具备从业资格证书。

我国从事家畜配种工作的人员,需要获得国家认可的从业资格证书,进而持证上岗,有利于提高我国的配种站员工整体素质,也有利于使工作人员更好的为工作服务。工作人员拥有较高的素质,才能积极培育家畜的优良品种,促进畜牧业的快速发展,也为养殖户带去更多的经济收益。

2.4对家畜配种的种畜选择。

要严格按照国家标准和要求执行,进而为工作人员培育优良家畜品种提供有利条件。对配种资料进行有效记录,防止近亲繁殖等现象的发生;配种站的工作人员使用的种畜,需要有合格证明以及家畜的系谱和其父辈的遗传基因等相关资料;配种人员自行购进种畜的相关资料,需要向相关部门进行汇报,经过允许后方可使用。家畜的种畜对优良家畜品种的培育有极大的影响,所以进行种畜选择时要严格按照国家统一标准执行。

2.5对配种站的相关制度进行完善。

目前,我国县级以上的配种站,其制度相对较为完善,但是县级以下地区的多数配种站没有健全的制度。配种站的配种工作十分重要,能够极大程度影响着优良品种的.培育,因此配种站应该完善相关制度,并且要求工作人员严格遵守其规章制度。

2.6配种人员需要严格按照操作标准进行操作。

我国对配种站工作人员的具体配种操作工作有严格的操作规程,所以工作人员需要严格遵守,既有利于降低母畜疾病的发生几率,又有利于确保家畜繁殖优良品种。对种畜以及繁殖品种的相关信息进行详细记载,并且按照相关要求和规定对其资料进行保存以及汇报相关部门。

2.7对配种站工作人员进行有效培训,进而提高工作人员的学习能力。

相关部门要对各级配种站的工作人员进行统一技术培训,进而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水平;加强各个配种站组织之间的工作交流,工作人员将较好的工作经验进行分享,有利于使工作人员提高技能水平。通过对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和开展交流活动,有利于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素质。

2.8相关部门依法开展对家畜繁殖改良的规范工作。

目前,我国制定了一些关于家畜繁殖改良工作的法律规定和条例,有效规范了从事家畜改良工作人员的行为。但是,我国相关部门需要进一步做好规范家畜繁殖改良的宣传工作,增强工作人员的法律意识,能够更好实现规范化管理家畜繁殖改良工作。

3结语。

文章对家畜繁殖改良工作缺乏规范化管理引发的问题进行了有效分析,并提出了几点使家畜繁殖改良工作进行规范化管理的对策。通过对家畜繁殖改良工作进行规范化管理,能够促进畜牧养殖业的更好发展。

企业规范管理制度论文篇六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企业也将面临着更大的发展空间和严峻的竞争压力,众所周知,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离不开资金的管理,因为资金的运营方式从另一方面全面展示了企业经济活动的轨迹,因此加强资金的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现金是企业资金中流动性最强资产,我们经常形容说:“现金是企业的血液。”它对企业的持续性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它的有效循环将使企业充满活力。但是在现实中,许多企业在现金使用管理上也出现了诸多管理问题,如资金调度不合理、营运不流畅,可能使企业陷入财务困境和资金冗余;管控不严,可能导致企业资金被挪用、侵占等行为。这样的问题存在已经严重地阻碍了企业现阶段的正常生产以及今后可持续发展,同时给社会经济的开展也带来了一定的阻力,现本人想根据自己实际工作的经验谈谈个人的看法。

从定义上看企业的现金是单位为了应付日常的、必要的、零星琐事而暂时留存的、少量的没有存入银行的货币资金。它的目的在于起着一般等价物的作用,加强现金的管理其意义在于合理地保持资金的流动性,促进企业的良性持续发展。

众所周知要想管理好现金,首先对现金使用过程中产生弊端的原因进行分析,从而才能更好地加以改进。

(一)随意使用现金,并且交易十分频繁。

我国的现金管理条例以及企业的内控管理办法明确规定,企业的现金使用范围一般是用于企业支付工资、奖金、收购农副产品,支付各种福利、日常的少量管理费用等零星开支。除此之外,企业之间的各种经济往来必须使用银行转账结算。但是现实工作中一些企业为了个人间的利益,专门使用现金进行货币交易。如有的企业产品十分紧俏,在销售时经常提出非现金不销售。这样做的目的就是加速本企业资金的循环,避免产生坏账等管理的困惑;有的企业为了节省资金,提出当场现金交易,一次性付全款的销售模式,其目的是为了大量地减少货款的支付,缓解本企业的现金使用量。上述这种大量地使用现金,表面上看是暂时缓解了企业的经营状况,但是从长远看,因为企业没有掌握好最佳的现金持有量,从而影响了企业的机会、管理、短缺等成本的最佳组合,不利于企业的投资决策安排、长期发展战略的实现,同时也阻碍了企业的正常生产与发展。

(二)企业之间相互坐支现象十分严重。

我国会计法也明确规定了日常收支的账务处理方式,企业之间不能用“以收抵支、以支抵收、相互混淆”的错误核算方式。应该使用收支两条线的做帐方式,其目的就是为了监督企业的偷税漏税违法行为,合理地督导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但是大量企业为了逃避银行的信贷债务以及税务机关的执法监督,从而进行大量的银行体外的现金循环活动。企业之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勾结着进行这种暗箱坐支行为,并且互为对方保密。这种看似彼此都得到了利益,但是该行为影响了国家的货币回笼,使国家的货币量得不到真实的反映与有效的严格控制,最终影响国家的宏观经济调整策略,从而影响着各个企业的经济政策,最后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乃至企业的后续发展与壮大。

(三)保险柜里白条多于现金。

所谓的白条就是它不具有法律效应,现金的收支没有合法发票和收据,用白纸写了收条或者欠条。虽说不具有法律效应并且是国家三令五申严禁操作的行为,但是在如今企业中却大量存在,企业领导为了公私应酬打白条、内部职工出差借款或者购进少量货物,为了账务处理简单打白条、有些企业职工私人用款也暗地打白条、出纳利用时间差个人用款长期白条占用企业的现金等等,上述行为在金额上少则几百元,多则上万元,甚至几十万、几百万;在时间上,少则几天,多则无日期,最后导致企业资金无法追回,最终企业陷入困境,这样的案例在全国时有发生,举不胜举。血的教训告诫我们在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的同时,给国家带来了巨大的灾难,更为企业和社会都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它严重地阻碍了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活动和社会安定团结的和谐氛围。

(四)小金库存在于企业的大多数。

小金库俗称企业的账外公款,它的形成是企业以个人的名义将企业的公款存入银行,因为个人储蓄有着“随存随取,存取自由”的方便条件,所以这就保证了企业的一切不合理的收支使用方便,银行为了自身的利益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这就导致了小金库现在数额上不断增加,有的企业可以自由支配的资金上千万;在时间上更是源远流长,久治不愈。并且是越演越烈,出现扩张的趋势,手段是越来越隐蔽,方法是越来越先进。严重地影响了国家的经济正常运转。

(一)建立健全出纳的岗位责任制度,全面提升相关业务人员的综合素质。

出纳工作是财务工作的第一环节,也是最重要的岗位之一,它是做好财务工作的第一关,所以出纳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将关系到整个财务工作质量,因此企业内控管理规范规定将爱岗敬业、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作为考核出纳人员上岗工作的首要标准。正因为如此,所以企业应该将责任心强、品德兼优的财务人员安排在出纳这个重要的岗位,并定期组织他们进行继续教育培训和参加各种有助于业务技能提高的活动,让他们与外界环境多多接触,增强他们的责任心与使命感。同时也能自觉地抵制各种违法行为,对于这种重要的岗位,企业也要倍加关注,实行专人管理,杜绝那种兼并代管理方式方法,并且要经常进行轮岗制度。这样以来既可以避免舞弊行为的发生,也能合理有效地做好重要岗位相互牵制。同时更提高了财务人员的综合业务能力。

(二)正确合理地利用现金,合理确定最佳储存量,提高现金的利用率。

首先加强企业领导以及有关责任人员对现金的含义理解以及现金在企业中的作用,让他们懂得合理恰当地持有现金为企业带来的益处和过多以及过少持有现金给企业带来的生产成本的增长和机会成本的增加以及企业缺乏现金而出现资金断裂从而进入瘫痪状态的严重后果;其次通过案例告诫他们企业大量地使用现金给企业带来的资产流失以及个人带来的不安全感;再有综合地讲解合理地使用现金既可以促进各个企业的经营运转,同时也可以有效调剂各个企业资金短缺的恶性循环局面。这样不但为企业的良性循环注入了动力源泉,也积极推动整个社会的经济朝着正规方向迈进;最后国家也应该修改一些陈旧的现金使用规定,如库存现金持有量和现金交易的限额等等,使现金的管理适合当今社会市场体系下的经济发展规律,从而达到企业的正常运转的现金需求量。

(三)建立健全现金的监督体系。

众所周知,无规矩不成方圆,所以凡是都应该有章可循、有据可依,这是做好一切事物的前提,现金管理也应该制定科学完善的全过程的管控制度,它是做好现金管理的依据和准则。所以首先在企业内部要成立资金管控部门,尤其加强现金的管理,平时审核现金的日清月结情况,查看帐实相符情况,监督企业的白条情况,并对出现上述问题一定严格处理,做到责任到人,该罚的罚,该奖的奖,一视同仁,同时将奖惩结果公布于众,这样既帮助了个人,又教育了大家,又堵塞了许多重大隐患,更有利于现金管控工作的进行。另外企业外部的监管部门也应该联合执法。如税务部门、财政部门、审计部门、法律部门等深入企业,仔细地抽查企业的往来账账户的业务流程和企业与银行之间的现金流入流出状况,这样可以有效地查处企业之间的坐支情况和据此偷税漏税的情形,同时还可以审查企业与银行勾结私设小金库的情况,再通过法律部门的审核,可以及时地堵塞企业坐支、私设金库、白条抵账等非法违法现象,并且能将上述重大隐患及早地消灭在萌芽状态,这样对企业、对社会、对国家都是有利无害的,更是促进企业的战略目标的实现。

总之,在当今的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要想占领市场、持续地生存与发展,就必须做好资金的管控工作,尤其是做好现金的使用管理工作,因为做好现金的管理工作是提高资金使用率、加速资金的周转速度、确保有效的现金发挥最佳的作用的重要途径与手段。更是企业实现成本最小化、利润最大化、整体最优化的重要措施。

[1]徐妍.论企业现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商场现代化,2011。

[2]徐正辉.深化企业内部财务管理[j].财经界,2012。

[3]徐勇.关于加强企业现金管理与对策[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

企业规范管理制度论文篇七

成功的企业在企业管理制度实施方面具有共同的特点,那就是规范性的管理制度编制或创新(新的企业管理制度编制过程实际就是一种创新的过程)以及规范性管理制度实施的效果等因素较其他企业成功,而且是在不断的、稳定的创新、优化过程中,循环性升级式地提高规范性管理制度的实施质量,保持和增强科学、高效的企业管理制度体系的运转效能;换句话讲:在竞争中拥有竞争优势的企业或在某一段时间成功的企业,其内部的企业管理制度及其所含的规范、规则因素的总合一定也是具有较强的优势;企业间如在某一方面存在差距,一定是与此方面的相关管理制度及其所含规范、规则等的总体实施效果存在一定的差距;企业间如在同一产品、市场领域里的竞争存在优、劣势之分,一定是企业间在整体企业管理制度及其规范、规则因素的总体表现方式、表现效果存在差距。谋求生存、希望形成与保有竞争优势、追求成功的企业家及企业高级管理工作者有必要充分认识并合理运用企业管理制度的规范性、创新性的特征及其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来保证与促进企业管理制度在企业规范性地实施,发挥其在企业中应有的地位与作用。

一、企业管理制度具有规范性,而且只有具有一定的规范性才能发挥企业管理制度的作用。

1、 企业管理制度本身就是一种规范。企业管理制度是企业员工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共同须遵守的规定和准则的总称,企业管理制度的表现形式或组成包括企业组织机构设计、职能部门划分及职能分工、岗位工作说明,专业管理制度、工作或流程、管理表单等管理制度类文件。企业因为生存和发展需要而制定这些系统性、专业性相统一的规定和准则,就是要求员工在职务行为中按照企业经营、生产、管理相关的规范与规则来统一行动、工作,如果没有统一的规范性的企业管理制度,企业就不可能在企业管理制度体系正常运行下,实现企业的发展战略。

准、流程或程序、规则性的控制、检查、奖惩等因素组合而成的,在很多场合或环境里,规则=规范+程序。从一个具体的企业管理制度的内涵及其表现形式来讲:企业管理制度主要由编制企业管理制度的目的、编制依据、适用范围、管理制度的实施程序、管理制度的编制形成过程、管理制度与其他制度之间的关系等因素组成的,其中属于规范性的因素有:管理制度中的编制目的、编制依据、适用范围、管理制度的构成等;属于规则性的因素有:构成管理制度实施过程的环节、管理制度实施的具体程序、控制管理制度实现或达成期望目标的方法及程序;形成管理制度的`过程,完善或修订管理制度的过程,管理制度生效的时间、与其他管理制度之间的关系。

3、 规范实施企业管理制度是需要规范性的环境或条件的:第一,编制的制度是规范的,符合企业管理科学原理和企业行为涉及到的每一个事物的发展规律或规则的;第二,实施规范性的制度全过程是规范的,而且是全员的整体职务行为或工作程序是规范的;只有这样,企业管理制度体系的整体运作才有可能是规范的,否则将导致管理制度的实施结果呈现不规范的状态。

二、企业管理制度的规范性是在稳定和动态变化相统一的过程中呈现的。

企业管理制度的规范性是要求企业管理制度呈稳定和动态的统一的,长年一成不变的规范不一定是适应的规范,经常变化的规范也不一定是好规范,应该根据企业发展的需要而实现相对的稳定和动态的变化。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企业管理制度应是具有相应的稳定周期与动态的时期,这种稳定周期与动态时期是受企业的行业性质、产业特征、企业人员素质、企业环境、企业家的个人因素等相关因素综合影响的。企业应该依据这些影响因素的变化,控制和调节的企业管理制度的稳定性与动态性。导致规范性的企业管理制度动态变化时的因素一般有三种情况:

变化相应会引发组织结构、职能部门、岗位及其员工队伍、技能的变化,继而会导致使用、执行原有的企业管理制度中规范、规则的主体发生变化,企业管理制度及其所含的规范、规则因素必然须因执行主题的变化而相应改变或进行修改、完善。

2、 产品结构、新技术的应用导致生产流程、操作流程的变化,生产流程、操作程序相关的岗位及其员工的技能必然要随之变化,与之相关的企业管理制度及其所含的规范、规则、程序等因素必然须因此而改变或进行修改、完善。

3、 因为发展战略及竞争策略的原因,企业需要不断提高工作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增加市场份额,当原有的管理制度及其所含的规范、规则、程序成为限制提高生产或工作效率、降低生产成本等的主要要素时,就有必要重塑企业机制,改进原有企业管理制度中不适应的规范、规则、程序。

三、规范性企业管理制度的良性动态变化必须是与企业管理制度相适应的创新结果。 企业管理制度的动态变化需要企业进行有效的创新,也只有创新才能保证企业管理制度的具有相对的稳定性、规范性,合理、科学、把握好或利用好时机的创新是保持企业管理制度规范性的最佳途径或唯一途径。

1、 企业管理制度是企业管理制度的规范性实施与创新活动的产物,通俗的讲:企业管理制度=规范+规则+创新;这是因为:一方面,企业管理制度的编制须按照一定的规范来编制,企业管理制度的编制在一定意义上讲,是企业管理制度的创新,企业管理制度创新过程就是企业管理制度文件的设计、编制,这种设计或创新是有其相应的规则或规范的。另一方面,企业管理制度的编制或创新是具有规则的,起码的规则就是结合企业实际,按照事物的演变过程依循事物发展过程中内在的本质规律,依据企业管理的基本原理,实施创新的方法或原则,进行编制或创新,形成规范。

2、 企业管理制度的规范性与创新性之间的关系是一种互为基础、互相作用、互相影响的

关系。良性的循环关系是两者保持统一、和谐、互相促进的关系,非良性的关系则是两者割裂甚至矛盾的关系。作为企业来讲,应该努力使企业管理制度的规范性与创新性因素之间的关系呈良性关系,也就是:规范性的因素是创新的产物,现行的企业管理制度里规范性的因素是前期企业管理制度创新的目标,同时,又是下一轮创新的基础。只有这样,企业管理制度才能在规范实施与创新的双重作用下不断完善、不断发挥其保证与促进企业发展的作用。

企业规范管理制度论文篇八

作为企业经济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现金管理属于企业经济管理工作,乃至整个企业的运营发展,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推动了企业经济目标的顺利实现。其管理工作的基本特点,可概括为以下几点:

1.计划性特点。现金管理思考和计划企业未来发生的各种经济管理问题,包括个人和部门,以及在执行某项具体任务的时候,对任务的进一步完善,提出了预测性探索,明显体现出其计划性的特点。譬如企业对未来收入的预测、对业务活动的干扰和影响进行评估等、对未来现金状态的估算、对未来利润和亏损的预算等。通过全面现金管理,可以从预测的结果中判断现有运营计划、业务计划等方案的可行性与否,然后进行修改和完善。由此可见,现金管理可以为企业各项工作的开展,带了前瞻性的估量,提醒企业如何有条不紊地行事。

2.协调性特点。企业各个部门,乃至员工之间都离不开协调管理,现金管理在企业的协调工作当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现金管理要求每个参与的人员都对本部门现金管理方案的内容进行充分了解。另外,部门之间的现金管理也并非独立分开,要以团队的精神,共同去实现现金管理目标,参与者需要配合其他部门,做好本部门现金管理工作,避免其他部门与本部分管理数据的冲突,顺利完成企业现金管理的任务。

3.其他的特点。为了鼓励企业员工更好地完成现金管理工作,在管理任务中,分阶段给出任务目标,即只要完成计划的企业任务,就能给出规定的提成,并结合规定的业务时间期限,确保各项费用不会超出预算管理的范围,就能够获得相应的业绩认可、物质鼓励等。与此同时,企业现金管理方案的编制,要求管理层和各个部门之间达成一定的共识,在共同协商方案细节的基础上,减少现金管理中的障碍性问题。现金管理类方案的编制,管理层还需要通过调查等方式,了解企业员工在现金管理工作中的需求、建议、意见等,通过沟通交流,让企业各个部门在现金管理各个方面都有着共同的目标。

根据上文提到的企业现金管理基本特点,笔者对相关管理的程序进行总结,分为目标层面管理、战略层面管理、财务层面管理和其他层面管理,以体现出现金管理在企业经济管理中的作用,具体的管理内容如下:

1.目标层面的现金管理。首先是将企业未来的经济管理计划目标,通过现金管理的价值形式等信息综合反映出来,将企业的经济管理战略目标,落实到行动方案当中,在企业经济管理过程中明确表现出来,并对差异进行调节,指导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如何趋利避险,全面落实企业的战略目标。其次是定量反映企业现金管理的方针、目标和计划,分解企业的总体目标,然后落实到各个部门当中,使得企业的各个目标都有自己的工作目标,在实现所在部门工作目标的同时,共同实现企业的整体目标。再次是现金管理编制,协调企业内部各个部门之间的工作,在遵从企业总体目标的前提下,互相配合调整本部门的工作,达到各个部门目标之间的协调一致,减少部门之间的矛盾,以公平、效率、兼顾为基本原则,共同实现企业的总体目标。最后是现金管理贯穿于整个经营活动当中,通过事前布控、事中调节纠正、事后分析考评,实现各个部门之间的现金管理活动统一掌控。

2.战略层面的现金管理。根据企业外部环境的信息和内部条件分析,得到企业在某段时期之内的战略目标和完成目标的具体措施。该管理程序当中,主要负责的部门是公司战略管理部门,在规划当中,对企业现金管理提出了量化需求,并结合企业的组织和文化变革,整合了企业传统经济管理战略目标。企业战略目标的现金管理任务,分为长期管理、中期管理和短期管理,以此量化理解企业现金管理的目标和行动,并协调目标的连续性和协调性。期间,企业各个部门在现金管理任务中,属于裙带关系,这些管理关系的维护,需要借助于完善的经济管理结构。企业经济管理结构体现出现金管理责任的分离,以及所有现金管理权力的控制,需要利用全面现金管理手段,解决其中存在的管理问题:首先,现金管理在确定企业的战略目标之后,可以指导企业的运作,避免管理权力过度集中,而造成经济管理工作受到过度干预;其次现金管理所建立的相关契约关系,要结合现金管理计划的执行和考核情况进行综合性评价,可以有效减少管理的成本,有利于管理效率的进一步提升;再次是现金管理将计量的指标提前制定之后,就可以明确内部管理人员的职责和权力,并将掌权人的权力和职能进行分散,有利于企业内部民主化管理的完善;最后是现金管理中,将管理目标和实际目标的差异作为标准,对企业的现金管理情况进行评价,以此起到企业经济管理的激励作用。

3.财务层面的现金管理。在经济管理体系当中,有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基本制度,支撑整个公司的正常运作;第二个层次是现金管理制度,是财务管理体系中的核心管理内容,贯穿于企业长期的战略经营活动当中,确保企业的战略能够如期落实;第三个层次是第二个层次的战略补充,主要是因为现金管理的风险不能够完全控制,需要借助内部控制和风险防范系统,为企业经济管理提供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全面落实企业的内部风险控制。企业的现金管理,可以根据内外部环境的变化进行战略目标的调整,确保每个阶段目标和总体目标不至于脱节,并在实施的过程中,及时监督和反馈现金管理的细节,监控日常经营的各个环节,以便及时发展和找出问题根源。在评价现金实施效果的阶段,利用平衡计分卡的方式,客观评价企业、部门、员工对现金管理战略的实施效果,根据贡献值为奖惩措施的落实提供客观的评价依据。

4.其他层面的现金管理。在企业的经济管理工作当中,现金处于核心的地位,企业的现金结构存在的问题,譬如管理权集中的过度干预、两权分离等,不同程度上损害了所有者的利益,因此在经济管理结构中融入现金管理,通过经济管理结构的约束力,对企业的现金管理行为进行预先约束,有利于企业进行现金管理,解决经济管理当中存在的结构性问题:首先是通过进一步扩展企业现金管理的范围,将财务关系从原先的激励约束关系,扩大到普通员工等之间的利益关系;其次是企业现金管理权限配置问题的优化,包括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和控制权;再次是企业现金管理效率的提高,现金管理约束经济管理权限的财务行为,控制经营者的能力、动力、约束力,确保提高财务效率;最后是现金管理导入企业之后,在市场预测的基础上,进行反馈、适应、调整,编制出的现金管理方案方可实现企业资源的最有配置,提高企业的科学管理水平。

文章通过研究,基本明确企业现金管理的方法,但考虑不同企业现金管理条件的复杂性和多变性,因此以上方法在实际企业经济管理工作中的应用,还需要紧扣企业经济管理的实际情况,予以灵活地参考借鉴,以及结合企业经济管理的发展要求,进行因地制宜地补充和完善。

企业规范管理制度论文篇九

中小企业没有完全按照会计制度的要求设立相应的会计机构和配备会计岗位,有的企业甚至不聘用专职的会计,聘请外部国企或大型私企、会计师事务所的人员等,每月定期来一两次做账。有的企业将记账外包给代理记账公司,代理记账公司只负责每月按收到的发票记账和代理申报纳税。中小企业中也有一部分也设置了会计机构,但是会计岗位设置缺失,管理层次混乱,人员分工不明确,使设置的会计机构形同虚设,不能完全发挥会计核算和监督的职能。

2.2会计信息完整性缺失。

根据有关问卷调查研究中得出,中小企业中有80%的企业存在两套账。两套账,即内账和外账,外账主要应付税务机关的检查,内账主要用于内部会计记录核算。一些企业甚至设置更多套账簿,以应对不同需要,如“亏损账”是用于应对国家税务机关的检查,“盈利账”用于满足银行部门的各种贷款指标,“补贴账”用于企业需要政府补贴时,显示符合政府补助资金的要求。有的企业销售收入或固定资产不入账,形成大量“账外资金和账外资产”。

2.3会计核算流程不科学。

很多中小企业目前还是传统手工做账,多数没明确的会计核算流程,部分企业有会计核算流程,但会计核算流程设置不科学,在会计核算流程上随意性较大,大多数中小企业出纳员负责归集整理收付款原始凭证,半个月一次或月底前交给会计编制记账凭证。使用财务软件记账的中小企业电算化核算流程设置上也存在着各种问题:有的企业手工做好凭证,然后再输入财务软件中,有的电算化核算时缺少与之相匹配的职能分工和财务软件操作流程;有的企业一名会计同时担任制单、稽核、复核、记账、审核、系统管理员等多种角色的职能,会计核算流程设置不科学,也直接导致了会计核算不规范。

3.1经营权与所有权界限不明晰。

中小企业的经营权与所有权的分离不如大企业那么明晰,企业的产权与老板个人家庭财产界限很难分清,尤其中小企业中的民营企业,投资者就是经营者,企业财产与个人家庭财产经常发生相互占用的情况,有的公司老板随意从公司账上支出资金用于个人和家庭支出,有的企业不开发票收入直接存入老板个人账户,而且大部分中小企业的老板和管理者常常干预会计工作,指示会计人员按他们的意图进行会计核算,影响会计人员正常实施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

3.2经营理念和管理方式落后时代。

就中小企业总体的状况而言,还没有充分认识到会计核算在企业精细化管理中的作用,尤其是管理会计的观念还没有被企业所有者和经营者充分认识。主要表现为经营理念落后、管理方式单一、生产经营粗放、财务管理薄弱、组织制度建设缺失等。这些问题的存在制约着中小企业的发展。中小企业如何转变经营方式,如何向管理要效益,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建立规范的会计核算并提供高质量的会计信息,对提高中小企业经营管理水平是重要的基础工作。

3.3会计人员素质较低,知识更新较慢。

中小企业会计人员主要有两方面来源:一部分是原国有和集体企业中分流出来的老会计,对新会计知识接受能力相对较弱,知识更新较慢;另一部分是刚毕业的大学生,大多数仅有部分会计理论知识,缺少相应的实践经验和对业务知识的掌握。中小企业会计人员远不能适应现代会计核算的要求。当今我国处于一个转型的社会,财务制度、会计准则不断修订,知识更新对于财务人员的重要不言而喻,但是中小企业由于考虑资金等原因,会计人员很少参加培训和更新会计知识,甚至对新法规新知识缺乏了解,使得许多理论上完善的会计方法及管理会计上的会计技术无法实施,或在实施时大打折扣。

3.4会计核算监督管理机制不健全。

现有会计核算监督管理机制,没有形成一个有效的法制环境,尽管《会计法》《现金管理条例》《小企业会计准则》等相关法规对企业会计核算行为作了许多规定与限制,但中小企业不像大企业那样要向投资者、债权人和社会公众提供财务会计报告,因而接受监督和检查的机会较少,在当前信用秩序紊乱和信用体系尚未完全建立之前,中小企业会计核算不规范也难以从根本上解决。另一方面,中小企业的经济性质和所处地位的特殊性决定了一部分中小企业,想尽一切办法游走在国家法律制度的边缘,利用国家监管机制的空隙,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3.5整体社会信用水平较低的社会和市场环境。

中国现代会计之父潘序伦先生指出:“立信,乃会计之本。没有信用,也就没有会计。”但在经济利益的驱动和不完备的社会制度下,各种欺诈与虚假现象充斥着中国市场,不讲信用已经渗透到了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在这样的社会和市场环境下,中小企业的会计人员难于顶住各个方面的压力与干扰而洁身自好,会计核算不规范,甚至会计信息失真就成了必然现象。

4以资金管理为纽带规范中小企业会计核算的建议。

4.1以资金监管为纽带,健全强化外部监督机制。

工商、税务、银行等各部门应联合组建外部监管网络,将中小企业的资金收支及经济业务全面地置于监管机制之下。10月,金税三期工程完成在全国范围内的上线运行,大数据已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与各行业的结合越发紧密,实施发票系统、账务系统、企业管理系统、纳税申报系统、银行系统支付的无缝链接,理论上已经不是障碍,在技术上已经具备条件,建议规范中小企业会计核算的工作从以下几方面开展。

4.1.1加快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法律制度建设。

近年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单位经营管理模式发生了深刻变革,对会计基础工作提出了新要求。财政部制定发布的《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为各单位做好会计基础工作提供了重要的政策依据,现行《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已不能很好地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目前,财政部正在修订与完善《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希望尽快出台一部适合现行会计实操的新《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尤其结合中小企业特点和发展状况,应推出适合中小企业自身特点的规范标准和要求。

4.1.2加强中小企业资金监管制度建设。

目前中小企业大量采用现金交易,坐支现金非常普遍,国务院修订的《现金管理条例》在中小企业中执行力度和效果较差,为适应新的经济形势和环境,加强外部资金监管,财政部门和银行部门应修订或制定资金监管制度,将企业全部经营资金及经营者个人资金纳入监管范围,严格禁止违规大量使用现金的业务活动,要求企业在银行账户的资金流水与会计账簿资金流保持一致,推广普及资金往来使用企业网银结算。

4.1.3建立会计核算质量评价等级制度。

首先,建立由财政部门为主体,有审计、税务、银行等部门参与的会计核算质量评级监管机构,以使其发挥对提高会计核算水平的作用。其次,是要建立会计核算质量评级公告制度。通过财政部门网站每年及时发布会计核算质量评级结果,使社会各方获得更多的`会计信息,同时也可以充分发挥社会监督的作用,推动会计核算水平的提高和会计信用制度的建立。

4.2以资金管理为纽带,完善企业内部会计核算体系。

在经济全球化的竞争环境里,中小企业要生存、要发展,经营者的思想观念必须转变。企业由传统家庭作坊型向现代生产管理型转变,建立现代化管理体系,企业内部应以资金收付款管理为纽带,建立健全企业各项规章制度和会计核算体系,会计职能从单纯的事后核算型向管理会计型转变。

4.2.1建立健全企业各项规章制度和内控制度。

中小企业应制定或完善企业费用报销、采购审批付款等制度和流程,并建立要求符合企业自身特点的内控管理制度,充分发挥制度管理的作用。自我评定是企业内部控制管理的新模式,企业自身成立评估小组,定期对企业内部的控制系统进行评估和反馈,确定评估任务,明确评估责任,正确运用评估成果,能更好的发现企业内部控制的漏洞和缺陷,并不断完善内控制度。

4.2.2以资金管理为纽带,规范付款审批流程。

中小企业应建立付款审批制度,加强对企业各项支出的管理,体现会计核算的严格执行和规范运作。会计人员负责归集和稽核企业的原始凭证和相关内控记录,在审批程序中规定财务上的每一笔支出应按规定的程序进行审批,对不符合企业会计制度和会计核算规范的付款,要求补齐原始凭证和资料后再付款。从而推动企业的资金管理、采购管理、费用支出、成本核算及发票管理等制度的执行和规范化。

4.2.3建立先记账后付款为核算原则的会计核算流程。

一般来说,大公司都是会计先做账出纳后付款,中小企业大部分是出纳先付款,然后将单据交给会计再做账,原始凭证的真实性和记账的及时性很难保证。规范中小企业的会计核算,可从建立科学的会计核算流程入手,按审批权限批准后并且原始凭证齐全,会计稽核、记账后,方可办理付款手续。会计作为专业稽核人员,对票据合规合法性、付款资料齐全的规范性等进行审核。科学的会计核算流程,简单一句话:先收款后记账、先记账后付款。在“现金为王”的思想下,以资金管理为纽带,不仅仅是规范中小企业会计核算,完善企业内部会计核算体系的重要环节,而且在提高企业资金管理水平,会计职能向管理会计方向转变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如前所述,中小企业会计核算问题的存在受企业管理理念和会计人员素质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以资金管理为纽带对会计核算进行规范的过程,离不开企业管理理念的转变和会计人员业务素质的提升。随着中小企业由创业阶段向成长阶段的发展,管理理念要与时俱进,重视会计业务人才的培养,使现代化的管理模式和方法能够得以实施,真正发挥会计职能助推企业发展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谢冰.中小企业会计电算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经营管理者,(2).

[3]郭翼翔.中小企业会计规范化建设问题与对策[j].财会学习,(1).

企业规范管理制度论文篇十

会计诚信就是在会计工作中诚实守信,讲求会计职业道德,严格按照会计准则进行核算,提供反映本企业经营状况的信息资料。会计诚信不只是会计人员的个人行为,也包括企业行为。在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中,由于一些配套法律、法规的滞后,使得一些扰乱社会经济秩序的问题未能得到及时处理。会计领域同样受到影响,会计信息虚假,会计舞弊,严重影响了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

1.会计工作大环境影响会计诚信。小微企业会计人员不够稳定,流动性大,同时存在大量兼职会计人员情况。人员招聘时,往往要求熟悉税法和会计核算技巧,很少过问会计诚信问题。财务会计人员在工作中,需要承受社会大环境影响,以及来自企业管理层的意志和态度。少数小微企业管理者出于企业业绩和个人利益的考虑,指使会计人员做假账,提供虚假经营信息。如果不听从指令,将面临下岗的危险,会计人员的权益得不到保障。

2.会计法规规章落实不到位影响会计诚信。实际会计工作中,会计的法律规范很多,对不同的违法、违纪情形都有明确的处罚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第六章第四十三条规定,伪造、变造会计凭证、会计账簿,编制虚假财务会计报告,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不构成犯罪的,除予以通报外,可以对单位处以五千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相关责任人处以三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等等。实际工作中被追究责任和被处罚的很少。各单位都制定会计核算制度、规章,悬挂在墙上,但一些企业尤其是小微企业很少得到落实。

3.会计工作过程混乱影响会计诚信。会计工作不同于其他经济管理活动,是采用特定方法和程序,对各单位经济活动进行核算和监督,提供会计信息,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会计工作系统性、逻辑性极强,从会计凭证的审核填制、会计账簿的登记,最后到会计报表的编制,都有严格的规范和程序。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就会给整个会计工作带来影响。由于小微企业自身特点,造成会计核算不规范,不能及时取得票据、编制记账凭证和登记账簿,不能及时对账结账。一些行政管理部门需要数据时,随意编造,查无实据。

4.会计从业人员素质不高影响会计诚信。提高会计工作水平,提高会计诚信度,会计从业人员素质是一个重要方面。会计信息是会计工作的最终成果,从小微企业实际情况出发选择会计处理方法,并保持会计核算方法的相对稳定,是保证会计信息可靠性的先决条件。在小微企业中,代账、兼职会计人员很普遍。从业人员来历复杂,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各异,工作中不按照会计工作流程进行会计核算,手续不完善,采集数据随意性大,工作责任心、责任感不强。

企业以真实会计信息为依据的决策,才能符合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才能正确引导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促进企业的发展。同样,整个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也离不开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提高会计诚信水平,需要快速推进,加紧落实。

1.建立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建立良好的诚信社会环境,让诚信观念蔚然成风。政府联合职能部门担当起会计诚信监管责任,避免小微企业会计信息舞弊获得经济利益。要奖励诚信、务实,坚持原则和制度的会计人员,及时发现和处理弄虚作假、欺世盗名的行为,让提供虚假会计信息,误导工商、税务、投资者、债权人的'企业暴露在人们面前。提高虚假会计信息的惩罚力度,使造假者付出沉重代价,失去再次造假的侥幸心理。

2.抓好会计法规制度的落实。好的法规制度不落实不执行,就成为一纸空文。除了小微企业自身加强法规制度的制定和落实外,协调好审计、工商、税务等行政管理部门工作,发现问题相互通报,及时公布处理结果,该批评的批评,该处罚的处罚。消除各部门之间的壁垒,杜绝个别小微企业从经济利益出发,不同报送对象报送不同会计信息的情况。推行会计诚信等级制度,制定一些奖励或优惠政策,促进企业的诚信建设。

3.完善会计核算工作。完善小微企业的会计核算工作,严格按照会计核算程序处理日常业务。做好出纳与会计的岗位分工,票据的审核、保管都需要会计人员完成,不能相互替代。根据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及时登记各类账簿,在进行账证核对、账账核对、账实核对的基础上,及时编报财务会计报告,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真实准确的数据。同时推广注册会计师对企业会计信息的监管职能,指导、督促小微企业改进日常的会计核算工作,纠正财务报告的不实之处。注册会计师对企业会计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应负有连带责任。

4.提高会计人员素质。企业是最基本的经济单位,是会计信息的来源地。作为国民经济重要力量的小微企业,是会计诚信监管的重点。小微企业的经营管理者需要有长远意识,改变小微企业会计人员业务素质参差不齐的现状,对财会人员应该及时培训和学习深造,提高业务素质。同时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提高职业道德水平,遵纪守法,爱岗敬业,及时淘汰不合格会计人员,保障会计工作质量。总之,小微企业要加强会计机构建设,不能让会计从业人员总是处于临时拼凑状态。搞好小微企业的会计工作,无疑会促进企业管理水平的提升,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提高企业竞争力。小微企业兴衰有如大浪淘沙,变幻莫测。要改变小微企业的短期经营行为带来的企业经营管理水平低下,只注重经济利益,忽视自身建设和社会效益的情况,或者夸大经营业绩,隐瞒经营成果,盲目浮躁现象。

企业规范管理制度论文篇十一

企业与企业之间的信用关系建立在信用的基础上。在信用的基础上,企业可以申请向银行借贷,可以获得商品但不需要马上缴费。在我国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企业运营过程中存在无法预料的风险因素,主要包括交易风险和经营风险等。这些风险对企业的发展都会产生严重的制约。在经济全球化的大环境下,企业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因此信用成为市场最重要的取胜法宝之一。根据大量实践证明,符合实际需要的信用管理制度的建立非常重要,能够控制运营和交易过程中的各种信用风险,保证企业的健康和持续发展。

企业信用的核心是企业。企业信用指的是企业和其他涉及利益的企业的信誉。企业的信用内容主要包括商业信用,资金信用等。企业高层要意识到信用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建立必要的信用管理体系,形成企业独特的文化和价值观。企业信用管理的基础是建立科学有效的政策,对各部门业务活动进行调整,从而保证分险得到有效控制,也就是企业采取科学有效的管理手段控制客户的.各项信用风险。信用管理和其他管理不同。企业整体发展战略规划的项目之一就是信用管理,企业应该对此加强重视。根据市场的变化情况调节信用管理的方式,将风险降到最低。例如对于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等问题,采取科学信用管理手段可以达到良好的管理效果。企业以追求最大的经济效益为运营目的。因此进行科学合理的信用管理是非常重要的。信用管理要形成系统化的管理模式,需要全面系统性的策略完成信用管理工作,保证企业运行和交易过程中风险的降低。

企业规范管理制度论文篇十二

局党组在办公和经费严重不足的情况下,专门腾出一间房子作为党员活动室,并依据标准活动室配齐了电视、dvd、党建电教片以及制作完善了各种规章制度,有力的保证了党建活动的正常开展。

三、强化队伍建设。

结合学习活动和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组织全体党员干部系统学习了十七大报告和十七届三中全会报告,通过集中学习和自学每个党员都撰写了不少于5000字的心得体会文章,同时在建党82周年之际通过全体党员无记名投票评选了4名成绩突出的党员给予了表彰,有力的调动了全体党员干部学先进、争先进的积极性。

四、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强机关作风建设。

全体党员学习了胡锦涛在第十七届中央纪律委员会上的讲话和县纪委第三次全体会议精神,制定了加强机关纪律作风建设(行风)工作方案。推进了党务、政务公开工作,充分利用网站、党务政务公开栏公布了我局公开事项。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企业规范管理制度论文篇十三

(一)符合全球信息化的发展趋势。对于信息化飞速发展的当下,互联网技术以及基于互联网的各项交互技术例如远程访问,云计算,云储存等已经深刻的影响了全球的会计行业。《工作规范》突破了传统意义上对于会计行业的认知和要求,强调了会计行业在网络环境下的规范和安全,加强了对于网络环境下的会计工作的监管,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对于我国会计行业的长久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对于我国进一步全面深化会计信息化改革具有指导意义。《工作规范》共有五章,其中所含内容对现今会计软件和供应商,企业会计信息化工作以及制度和财政部门监督管理做出了明确要求。其中,《工作规范》明确提出由财政部主管全国的企业会计信息化工作,地方会计信息化工作由县级以上地方政府所属财务部门主管。明晰了主管单位,从而避免出现主管责任不明确造成的有关部门管理混乱或推诿责任的问题。《工作规范》对于会计软件和供应商的要求,对会计软件市场做出了规范,避免市场要求不统一造成生产标准不一致,节约了大量社会资源。而《工作规范》对与企业会计信息化工作的明确要求更是为我国深化会计信息化改革指明了道路,具有十分实际的指导意义。

(三)有利于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本次出台的《工作规范》中尤为关键的一点就是对会计资料无纸化的要求做出了新的规定。《工作规范》对企业会计资料无纸化的新要求突破了传统对于会计文件资料的规定,有效减少了会计行业对于纸张的`消耗,节约了大量资源,同时也降低了会计行业信息交流的难度,降低了会计行业人力成本,对我国生态环境建设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二、《工作规范》存在的创新点。

(一)会计软件应当具有符合国家统一标准的数据接口。长期以来会计软件数据接口的不统一不仅使得会计行业内部混乱,也使会计行业之间难以有效的沟通交流。,财政部、审计署和上海市财政局基于xbrl原理发布了《信息技术———会计核算软件数据接口》这一标准,并于后来申报为了国家标准。目前基于这一标准,全国会计信息化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正致力于会计软件数据接口的标准制定工作。xbrl是一种新兴的电子财务报告格式,它可以对相关的财务信息增加标记,从而达到对财务信息的快速处理和转换。而且它还有一个优势就是能跨平台使用,能够有效降低信息交流和使用的成本。xbrl已经在世界范围内迅速发展,美国证监会,东京证交所,上海证交所等多个国家的主要证券机构都参与了xbrl技术的应用。《工作规范》对xbrl技术提出明确要求,顺应了时代潮流,对于我国会计行业的发展有充分的认识和理解。

(二)提高会计信息系统与经营环境的契合。第二十三条强调了开展会计信息化工作,不仅要考虑系统建设本身,更重要的是企业的经营环境、管理模式、组织架构、业务流程与会计信息系统的契合。企业信息系统的建设实施过程,往往也是会计工作变革的过程。变革的关键是建立建全适合企业自身的制度体系、操作手册,明确职责权限,以达到相互牵制、相互制约进而使会计信息系统能有效运行,发挥预期效益。

(三)强化会计信息系统与内部控制体系的有机结合。目前主流的会计信息系统都已经实现审计流的功能,这给建立内部控制提供了有利条件。企业可以通过将具体的控制规则嵌入会计信息系统,由会计信息系统实现自动审核功能,也可以通过建立内部控制信息系统,通过内部控制信息系统建立流程管理、风险管理、控制点管理、自我评价管理、缺陷整合管理和内部控制报告等核心模块及功能,并将内部控制信息系统与业务系统、会计信息系统进行有机的结合,实现对业务和事项的自动防范和监控,减少人为操纵因素,进而提高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效率和效果。

(四)实现信息的集中管理、共享和业务的集成。第二十四条、第二十八条强调了企业会计信息系统与业务系统的有机整合,通过“信息的集中管理、共享和业务的集成”实现一体化管理,最大程度上降低企业管理成本,提高效率,消除信息孤岛,实现企业内部信息资源共享。信息化的优势在于信息的共享和集中,企业经营管理发展到一定层次,必然要求信息更高层次的共享和更大范围的集中。

企业规范管理制度论文篇十四

摘要:我国处于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诚信的企业必然会赢得市场。因此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要生存和发展,需要建立良好的信誉。因此企业信用管理工作的开展非常重要,管理体系的构建是开展管理工作的基础。管理层需要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开展管理活动,将信用风险降到最低。笔者根据相关工作经验,主要探析建立企业信用管理体系的相关问题,供大家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企业信用;管理体系;降低风险。

0引言。

企业与企业之间的.信用关系建立在信用的基础上。在信用的基础上,企业可以申请向银行借贷,可以获得商品但不需要马上缴费。在我国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企业运营过程中存在无法预料的风险因素,主要包括交易风险和经营风险等。这些风险对企业的发展都会产生严重的制约。在经济全球化的大环境下,企业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因此信用成为市场最重要的取胜法宝之一。根据大量实践证明,符合实际需要的信用管理制度的建立非常重要,能够控制运营和交易过程中的各种信用风险,保证企业的健康和持续发展。

企业信用的核心是企业。企业信用指的是企业和其他涉及利益的企业的信誉。企业的信用内容主要包括商业信用,资金信用等。企业高层要意识到信用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建立必要的信用管理体系,形成企业独特的文化和价值观。企业信用管理的基础是建立科学有效的政策,对各部门业务活动进行调整,从而保证分险得到有效控制,也就是企业采取科学有效的管理手段控制客户的各项信用风险。信用管理和其他管理不同。企业整体发展战略规划的项目之一就是信用管理,企业应该对此加强重视。根据市场的变化情况调节信用管理的方式,将风险降到最低。例如对于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等问题,采取科学信用管理手段可以达到良好的管理效果。企业以追求最大的经济效益为运营目的。因此进行科学合理的信用管理是非常重要的。信用管理要形成系统化的管理模式,需要全面系统性的策略完成信用管理工作,保证企业运行和交易过程中风险的降低。

上文已经分析到建立企业信用管理体系的必要性。企业应该通过合理的渠道和手段建立信用管理体系,保证企业信用度和对客户信用管理水平的提升,从而使其在市场竞争中拥有自身的优势。以下具体探析建立企业信用管理体系的措施。

(1)加强企业信用风险的管控。企业信用风险的控制是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企业应该按照自身的实际情况,通过抵押应收账款的方式进行融资,保证拖欠资金成本的下降。同时企业可以加强对良好金融机构资信条件的利用,可以采取应收账款让售的方式进行融资,这样就会使企业的风险下降。企业可以向保险公司转移无法预料的重大风险和损失。具体来说,可以采取产权滞缓转移,诉讼,仲裁和坏账损失税前扣除等方式,在符合法律法规要求的基础上,将企业损失降到最小。此外,企业清收责任的明确是非常重要的。在此基础上可以对员工实行的业绩考核制度,建立对账回执制度,并落实好这一工作,将应收账款的管理力度加强,避免企业出现坏账等风险。

(2)通过内部授信审批制度的建立提升企业信用度。内部授信审批制度的建立是提升企业信用度的重要条件之一。这一制度指的是企业交易决策过程中需要执行的程序和信用审批方法。审批方法主要有“交易审批制度”“信用申请审查制度”“信用额度审批制度”等制度。这项制度的核心是严格审查客户赊销条件,并对信用额度进行控制。企业贸易往来中总会有一些新客户和信用度不高的客户。对于这些客户可以通过条件销售和担保赊销等策略,保证企业信用度的提升。

(3)政府要不断规范企业的信用管理体系。在市场竞争中,企业为了发展需要不断提升信用质量。市场中信用垄断是不允许的。因此,政府相关部门,可以将信用作为市场上的商品,通过法律,政策等宏观调控的方式进行规范和管理,保证信用在市场上需求量的提升,从而保证信用在企业交易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不断提升企业在市场上的占有率。此外,政府可以建立数据范围,数据分类等技术标准。在加工,存储和报告等环节都要建立统一的行业标准。这些统一标准对数据的组合利用和统一检索平台的构建都是非常有利的。此外,这一标准的建立也能和国际化的管理体系保持一致。

(4)建立健全对客户资信的管理。客户资信管理制度实际上是一种评估制度,属于对信用等级的科学评估。客户资信管理制度需要做好准备工作,即收集客户资料,并将这些信息整理成完整的档案,作为开展工作的重要参考。信用管理人员在企业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需要有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人员开展信用管理工作。管理过程要具有专业化和科学化的特点。企业与客户交易的过程既要有最大化的收益,而且要最低限度的控制信用风险。企业在评价企业的信用等级时,需要按照相关流程进行评价。具体可以按照以下流程进行评价。

第一,要做好评级准备工作。信用管理部门要对客户信息进行收集,并按照实际情况对评级工作进行布置。第二,对客户的资信调查也是重要的工作环节。通过调查可以充分掌握业务开展,财务,竞争等情况。第三,需要对客户的信用级别情况进行评价。在这项工作中需要工作人员加工各项资料,并划分客户的信用级别。第四,级别的审核也是重要工作内容之一。工作人员可以根据规定权限审核信用评级结果。第五,加强对客户的监控和跟踪。信用管理人员需要保持对客户较高的关注度。一旦发现客户的情况发生变化,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信用级别的调整。第六,监督检查客户的情况。评级工作是信用监控委员会的重要环节,管理人员对评级业务开展情况和评级结果要及时检查,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

(5)建立信用管理组织机构。健全的管理部门和组织机构是建立信息管理体系的重要条件。组织机构的建立可以充分发挥部门的作用。组织机构作用的发挥需要每一个工作环节责任人的落实到位。现阶段,我国企业信用管理组织机构上的类型包括矩阵式,职能型,混合型等形式,企业高层对信用管理部门的设置持忽视态度。因此建立信用管理部门是非常必要的。企业高层在建立组织管理机构的过程中需要遵循开放性和对立性的原则,根据管理部门运作情况,发现问题第一时间进行调整,加强对各个组织结构的优化,加强与其他各个部门的协调和合作,保证信用管理工作的顺利推行。

(6)通过培训等方式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企业信用管理的主体就是管理人员,他们的专业素养和综合素质决定着企业信用的管理水平。现阶段我国企业这方面的管理人才比较欠缺。我国相关部门和企业应该加强重视,可以通过定期举办培训和讲座等方式宣传信用管理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淘汰一些过时的管理理念和基础知识,不断更新管理人员的知识体系。此外,在讲座和视频宣传中,要渗透信用管理工作的职业道德,在真正开展工作时能够保质保量完成工作任务。

3结语。

综上所述,企业信用管理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催生出来的管理内容。企业要发展和壮大,信用管理体系的建立是必不可少的。企业要不断探索,寻求建立企业信用管理体系的科学措施。文章首先概述企业信用管理,再从“企业信用风险的管控,内部授信审批制度的建立、政府对信用管理体系的规范、客户资信管理的健全,信用管理机构的建立和管理人员综合素质的提升”等方面探析建立企业信用管理体系的措施。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对企业信用管理体系建设水平的提升有所帮助。

主要参考文献:

[2]李萍。b2b交易中的企业信用评价模型研究[j].盐城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xx(2)。

[3]宁玮,耿旭,程威,等.网络环境下企业信用管理体系构建研究[j].决策与信息,20xx(2):228.

[5]吴晶妹。信用管理概论[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xx.

企业规范管理制度论文篇十五

在管理活动中,作为管理主体的人和作为管理客体的人是相互关联而存在的。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是对立统一的关系。由此观之,大学教学管理制度应当是协调大学教学管理过程中学校与院系、管理者与教师、管理者与学生之间关系的基本规范与准则。那么,大学教学管理制度的建设与改革就是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学校与院系之间、教学管理者与教师之间、教学管理者与大学生之间的关系促使这些矛盾的冲突减到最小实现彼此关系的动态协调。

集权与分权的矛盾是处理管理者(上级)与管理者(下级)之间关系的一对基本矛盾。它涉及如何合理划分校部(包括教务处等)与院系在教学管理方面的职责与权限,从而既发挥学校层次在教学管理上的统筹、规划、协调、指导等职能又充分保障院系在教学管理方面的自主权和履行相应的职能,从而增强中、基层教学管理的活力,提高大学教学管理的效率。

1.学术管理要求体现分权的理念。

(1)大学组织的性质和特点要求分权管理。大学组织内部的无序远远超过有序人员机构间的联系十分松散韦克把这类组织称之为“松散的结合系统科恩、马奇和奥尔森则把这类组织称之为“有组织的无序状态”(organizedana-chies)可见,大学组织的管理运作与政府和企业等运作原理大不相同大学产出的是人的知识、能力和研宄成果而不同学科、不同知识领域的研宄取向、研宄成果的价值等都不同,难以将它们统整到一个具体的目标之下。大学具有学术管理和行政管理的双重属性;在某种程度上大学管理的学术性重于行政性。学术管理强调分权管理,强调民主管理。

(2)知识的不断分化和更新要求实行分权管理。有效的决策必须拥有一定的相关知识,决策者掌握的相关知识越多,决策的有效性就可能越高。在不同组织、不同条件和不同环境下,决策所需要的知识的绝对数量和相对数量都是不一样的^f.a.哈耶克(hayek)指出,决策的有效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决策权威和有关这种决策的重要知识的匹配知识分化的结果需要决策权分散化。当今时代,科学技术发展迅猛知识更新和分化的速度加快这种新趋势为学术组织的决策增加了难度。对于任何一位决策者而言,由于受自己认知和智力水平的限制(有限理性”),他(她)不可能掌握决策所需要的全部知识和信息在学科门类较多、规模较大的大学这样的组织校长和其他高层管理者不可能成为各专业、各学科的“学术权威”。如果他们对自己不熟悉的学术(教学和科研)问题进行集中决策必然会因为缺乏相关的专门知识和信息而违背学术活动的规律导致相关决策的失误,阻碍学术(含教学)的发展为了使决策收益最大化高层决策者需要在组织内部分割和转让决策权,使决策权与可利用的知识相匹配。

(3)大学教学决策的成本特点要求实行分权管理按照现代管理理论和组织理论,集权和分权的程度是由决策的总成本决定的。决策总成本是由于目标不一致引起的成本(这里称之为“目标成本”)和由于缺乏信息所导致的成本(这里称之为“信息成本”)的总和。在极端集权管理的情形中,目标成本为零,而信息成本却非常高。同样在高度分权管理的情形下,信息成本很低而目标成本很高。要确定集权与分权的最优程度,需要对信息成本和目标成本进行权衡以使两者之和(即总成本)最小。大学教学管理的学术性决定了其在决策成本上的两个相互联系的特点:一是大学教学决策的信息成本相对较高;二是大学教学决策的目标成本相对较低。

前面的分析表明大学教学管理适宜采用分权管理,大学教学管理体制改革需要体现分权的理念。因此,大学领导和学校职能部门要重视对院系的授权,让拥有本专业和学科知识的人自主地做出本专业和学科范围内的决策让离广大教师和学生更接近的院系作出本院系的教学决策。在学科门类较齐全、学生规模较大的大学在那些多校区、多校园的大学其教学管理尤其需要强调分权管理这样可以减少大学领导及其职能部门人员的工作负担,使他们有更多的精力思考和解决更重要的宏观教学决策问题可以使院系拥有自己管辖范围的相应权利容易调动院系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管理效率和效益;可以弥补高层领导和管理者在相关问题上的知识缺陷,更好地发挥院系及教授等学术权威的作用。

但是,分权是有限度的超过一定的限度就会产生“失控”现象。大学各职能部门和各个院系为了自身发展的需要,会在资源占用和分配上背离学校的总体目标(尽量多地占用学校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为本部门、本院系的发展服务)。教学管理上的过度分权,可能会使院系的自主性和独立性过分膨胀有可能产生各自为政和本位主义导致大学教学管理系统的失衡和紊乱所以大学教学管理制度的建设和改革要在集权与分权之间保持适当的张力,从制度上避免分权管理潜在的弊端。在大学教育规模不断扩张、学科专业不断分化、大学校区和校园不断增多的背景下,大学教学管理体制既要保障校部对全校教学工作的统筹、规划和宏观管理,又要保障院系在所管事务上有相对充足的自主权和自由度以激发院系及广大师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控制与自由的矛盾集中反映大学教学管理制度中教学管理者与教师、教学管理者与大学生之间的关系。也就是要解决大学教学管理制度如何既保障“教”和“学”的自由又能对教学活动实施有效控制并最终实现教学管理目标的'问题。

1教学管理要求体现自由的理念。

大学教学管理制度需要体现的自由理念也就是柔性管理、弹性管理的理念。这是由大学生个性和创造性发展以及大学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决定的。

学习自由是大学生个性和创造性的基石。按照古希腊哲学家的观点个人只有在自己“自主”时才是真正“自由的”或充分“发展的”。德国教育家雅斯贝尔斯认为,大学生是能够独立自主地把握自己命运的人,他们应该获得学习的自主和自由不应该完全听命于规章制度。因而大学不能寄希望于依靠刚性的管理制度来“强迫”学生学习,强迫学生发展。

教学自由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保障大学教学过程不仅仅是知识传递的过程更是一个知识再生产和再创造的过程。对教师教学活动的管理也要体现自由的理念大学教师的教学活动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和独立性,其方法不太确定,情景变化无常,工作成果难以客观评价。因而对大学教师教学工作的管理,固然需要管理制度来规范但更需要依靠广大教师的自觉和自律,要赋予大学教师教学活动的自由保障其专业自主权。

大学教学管理制度中自由理念的体现要求制度的安排把握好刚性与弹性的度妥善处理好教学控制与教学(学习)自主的矛盾,力争形成“既有纪律又有自由,既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的良好局面。一方面大学的教学活动需要相关的制度来规范。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大学作为一种规范型的组织,为了保证教学最基本的秩序,为了提高教学管理的效率为了实现教学管理的基本目标,必须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不能盲目地、随意地管理也不能放任自流。在管理过程中,任何人(包括教师和学生乃至管理者本身)都应当自觉遵守教学管理制度自觉维护教学管理制度的权威性。同时,当一定的制度所规范的行为己经成为组织成员高度自觉的行为时,组织成员的行为自由就不会感受到这种约束和限制。故大学不仅要加强教学管理制度的建设,还要通过制度的制订、执行和完善,使之逐渐成为广大师生员工自觉的行动成为大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另一方面大学教学管理制度需要具有一定的弹性,大学教学管理的学术性特点要求教学管理制度必须具有某种程度的灵活性。大学教学活动具有文化的特性,它要求相应的管理制度也具有一定的弹性要求制度体现对师生的人文关个不,整齐划一、等级森严、过于强制的管理制度将会禁锢师生思想的开放,扼杀大学教师的学术创造力和大学生的个性发展。因此大学教学管理制度要体现“人本”理念和“柔性”原则也就是要体现教学自由的理念。

因此现代大学教学管理制度应尽量避免一般管理制度的“刚性化”和“标准化”,追求“柔性化”和“个性化”,要注重其隐性的制度文化,注重“柔性”教学管理规范的设计和建设。即尊重由内在心理约束的、大学成员共同认可的惯例或习俗维护大学组织的文化特性和文化精神。从根本上讲就是要弘扬大学文化精神,加强良好教风、学风和校风的建设以形成一种能够充分激发师生教与学积极性的组织规范体系。

管理与服务主要集中反映大学教学管理制度中教学管理者与教师、教学管理者与学生之间的矛盾。这里试图解决的是教学管理制度如何保障教学管理者既当好“指挥官”,又当好“服务员”;既履行管理职责,又履行服务义务的问题。

1.学校管理要求体现服务的理念。

人本管理理论为分析现代学校管理提供了有力的依据为建设柔性的大学教学管理制度提供了理论支持。现代大学教学管理必须体现服务的理念,它是由大学教师管理的特点、大学生身份的转变等因素决定的。

(1)大学教师管理的特点要求体现服务理念。大学教师是一个特殊群体,其特殊性表现在:教师具有较高层次的需要;教师具有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双重身份;教师从事独立性较强的脑力劳动等。大学教师的这些特点,使其在本质上超越了被理性主义视为可以通过制度和利益机制进行诱导和控制的“经济人”的范畴也不只是停留在行为学派所认为的“社会人”阶段而推进到了以追求价值观、信仰和自我实现为中心的“文化人”的阶段。大学教学管理应当尊重教师的这些基本特点树立“以教师为本”的思想,在教学管理制度中体现为教师服务的理念。

(2)大学生身份的变化要求体现服务理念。在计划经济体制下,高等教育是一个“卖方市场”,高等教育的运行机制是“以教定学”。即大学提供什么样的教育,学生就接受什么样的教育。随着市场体制的确立以及信息社会的到来,我国高等教育正在由“卖方市场”变成“买方市场”,高等教育的运行机制初显“以学择教”的趋势。大学生需要什么样的教育,大学就设法提供什么样的教育。未来的大学正逐渐变成“教育超市”,大学生正逐渐成为这个“教育超市”中的选购者。这就要求大学教学管理以服务为本把为“教”设计的教育变成为“学”设计的教育,为大学生的发展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2.教学管理制度中管理与服务矛盾的调适。

大学管理与服务的职能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因此,大学教学管理者的权利与义务应当对应。“服务”是“权”、“责”统一的基础“权力”是服务的工具,“责任”是服务的体现“权力”越大服务的“责任”越大。服务决不意味着管理者身份的降低而意味着其职责范围的扩大和管理职能的延伸意味着管理中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地位的平等。因此仅仅通过制度明确大学教学管理者的权力和职责是不够的还要通过必要的法律程序明确其相应的管理义务。只有在制度上明确了教学管理者应该为师生完成教学任务做些什么事憶做到何种程度,做不到或做不好应该受到怎样的处罚等,才能约束大学教学管理者履行管理义务,做好相关的教学服务工作。华东师范大学与级学生签订“学生教育管理与学生自律承诺书”,以具有法律效力的合同形式确定了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关系这就是一个很好的尝试。

可以说在新形势下,教学管理制度实质上是一种“教学服务制度”或“学习服务制度”。相对于现行大学教学管理制度缺少服务性的状况,新的教学管理制度应更多地体现服务性的特性,尊重并尽力满足师生的教学需要为师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

企业规范管理制度论文篇十六

我国在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无论是企业还是普通的个人的信用意识和信用道德观念都不是很强,对信用的重要性认识也不足,只把信用理解为存在于道德层面上的一种品质,而没法真正认识到信用其实是一项资源是一种财富。很多的企业更是只重视眼前的既得利益,而忽略了对自身信用水平的管理工作,直接导致许多企业信用销售坏账严重,拖欠账款的情况严重而且拖欠时间长。结果便是我国企业整体的信用管理水平低下。可见我国中小企业对信用的理解还不够深刻,对信用水平的高低也不够重视。

2.专业人员缺失。

信用管理其实是一门复杂的学科,原因是它涉及了市场、财务、商法、统计、计算机和管理等多方面的知识,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和技术性。这就要求从事信用管理工作的人员不仅要具备足够的专业知识和技术方法,还必须有丰富的工作经验。但是由于各种客观原因的限制,中小企业中总是缺少这样的专业人员,这也是中小企业信用管理水平不高的一个重要原因。

我国在信用方面的立法相对于欧美地区的一些国家来说显得就比较落后,在国家层面上我们尚且没有统一的关于社会诚信管理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出台,这种情况导致的结果便是我国整体信用体系的法律基础薄弱。对于信用管理的立法必须要做到严格详尽,因为征信、信用评估、信用担保等这些信用管理体制运行的全过程都需要完善的法律法规进行保障。然而法律法规的缺失,导致这个运行过程的质量得不到保障,所以失信违约的情况就比较常见。

4.信用数据的市场开放度低且信用信息渠道不畅通。

我国的征信数据都主要分布在银行、工商、税务等这些部门,这些数据能比较真切的反映一个企业的信用水平,具有很高的价值。然而这些部门之间无法做到完全的数据共享,互通有无,加上信用数据的市场开放度很低,缺少统一有效的信用信息检索平台和市场信息共享机制,这就意味着要想得到一个企业比较真切的信用信息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另一方面,各个商业银行对企业都有自身的一套信用评级法则,这些评级法则相去甚远直接导致不同的商业银行对同一个企业的信用评级差异巨大,究其原因不难发现这也是由于各商业银行之间的信息渠道不通畅,信息开放度低导致的。所以提高信用数据的市场开放度、打通信用信息渠道、使零散的杂乱的信息高度整合就显得很有必要。

5.信用信息的公开管理问题。

最可靠的信用信息其实就在银行、工商、税务等这些部门,可是要得到这些信息却并不是那么简单,原因不仅是前面提到的信用信息渠道不畅通,还有一个原因是这些信息的公开管理的问题。对信用信息的征集会涉及到一个很尴尬的问题,便是会不会触及商业机密。由于目前我国的法律没有对信用信息和商业机密做出明确的界定,这就导致需要征信的企业在收集信息和拥有信息的企业在提供或者出售信息时,因为无法把握商业机密和公开信息之间的关系畏首畏尾而无法收集到或者提供最有效的信用信息。如果这个问题不能得到很好的解决,那么将会对我国整体信用体系的建立造成很大的阻碍。

随着中国进入世界贸易组织(wto),我国企业要想进入国际市场,信誉便是首要的保证。首先企业的管理层要改变自身的管理意识,改变过去只重视利益而忽视信用水平的情况。其次各个部门也应该积极响应提高对信用管理的重视,销售部应该详尽的给客户讲解企业的信用政策,并且严格的按照政策来进行交易;财务部门也应该踏踏实实的做好应收账款的回收和现金支出等方面的工作;采购部门也应该认识到,一旦企业有了好的信誉那么就可以向供应商争取更多的信用优惠;监督部门更是应该在调查、审核、批准、监控和追收环节上严格把关,监督好各部门信用执行状况。企业全员都树立好信用管理意识,对企业百利而无一害。

中小企业要想有一个高的信用管理水平,在其拥有了好的信用管理体系后,信用管理人员整体素质高低决定了中小企业的信用管理的水平。企业应当通过各种途径加强其人员的素质和能力,例如:企业应该招聘符合信用管理工作要求的人员;企业应当根据自身实际的业务情况来对新进的信用管理人员进行岗位培训,以帮助这些新员工尽快了解企业和融入企业;定期组织企业的信用人员进行再培训以帮助其不断提高工作水平和学习新的信用管理方面的知识。

3.建立健全关于企业信用的法律法规。

我国关于中小企业信用的法律法规还不健全,一个中小企业就算拥有再好的信用管理体系,如果没有相关的法律法规来确保外部环境的公平守信,那么一切都只是徒劳。所以政府应该加快立法进程,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信用的`法制化环境,为中小企业构造一个利于其健康发展的大环境,让中小企业在遇到信用问题时有法可依。

4.提高信用数据的市场开放度,建立健全中小企业的信用信息管理系统。

我国信用信息数据的市场开放度很低,而且信息的质量和获取信息的便利度都不高,和发达国家相去甚远。其实如果想要了解一个企业的信用水平,最有说服力的信息是来自银行登记的信贷记录、付款记录、财产抵押情况、工商登记注册信息、法院诉讼情况等。所以我国应该建立健全一个信用信息系统,这个系统可以包括企业信用体系数据库和个人信用体系数据库。从而通过这个系统来整合大量信用信息和构建一个方便其它企业查询的全国性的信用信息查询平台。

由于目前国家也没有对可公开征信数据的标准进行明确规定,所以商业机密和可公开的信用数据的界定还不是那么明显。所以完善企业信用信息披露制度就显得至关重要。政府必须加快立法明确规定商业机密和可公开的信用数据的界限,并且出面干预强制性要求这些保管信用数据的单位有偿或者无偿的公开这些数据。这是增加信用市场透明度,提升信用信息可靠性的关键。也有助于推动对中小企业信用管理体系的建设。

6.学习推广国际上先进的信用管理技术。

学习和推广国际上先进的信用管理技术对中小企业的信用管理体系建设会起到积极的作用。欧美许多发达国家的信用管理技术比我国先进很多,因为这些国家在这方面比我国发展得早,多向这些发达国家学习可以使我国在建设信用管理时少走弯路。中小企业可以通过吸收、借鉴这些先进的技术和方法以求创新形成最适合自己的方法和模式,从而提高中小企业信用管理水平。

三、结语。

近些年来,中小企业已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但是有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是我国的中小企业大部分都不重视信用管理体系的建设,或多或少都有信用不佳的问题。在这个越来越重视信用的时代,良好的信用水平对中小企业而言绝对是有利的,失信对中小企业的发展是特别不利的,所以中小企业都应该尽早构建适合自身的信用管理体系来提高信用水平。在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这些本土的中小企业应当重视对自身信用水平的管理,寻求长远的发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乘势而上以自身的快速发展来推动辽宁整体的经济发展。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3189877.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