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家园读后感(专业16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9 05:48:05
寻找家园读后感(专业16篇)
时间:2023-11-19 05:48:05     小编:影墨

通过写读后感,我们可以把自己的思想和感受与他人分享,也可以借此机会思考和探索自己的内心世界。写读后感时应注重自我表达,与他人的读后感进行对比和交流,以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总结是在一段时间内对学习和工作生活等表现加以总结和概括的一种书面材料,它可以促使我们思考,我想我们需要写一份总结了吧。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总结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总结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寻找家园读后感篇一

先说安兆俊。也许他的儿子安泰、安石还在世吧,那他们真的应该感谢高尔泰先生。如果不是高尔泰,他们的父亲——曾经的历史学家安兆俊,不会为人所知,只会如夹边沟其他3000多名“犯人”一样,被猎猎北风湮没在酒泉茫茫的戈壁滩中,尘归尘、土归土、灰归灰。被时间的洪流裹挟着,如我们一般平凡,什么也不会留下。

幸好他认识了高尔泰。

文学的魅力便在于此。同样是方块字,不同的排列组合,可以书写历史,可以记录科学,可以追寻精神,可以形成政治……可是翻开我们的历史书,能留下姓名的,政治家有多少,军事家有多少,科学家有多少,文学家有多少。恐怕没人不会“劝君更尽一杯酒”,却鲜有人背出“春秋五霸”。前者让我们知道了王维有个好朋友叫元二;后者楚庄王却在历史中蜕变成了一个象形符号。这便是认识文人的好处。

所以当年的安兆俊遇见了高尔泰,更幸好高尔泰活下来了,记下了他们有且仅有的“两面之缘”。

我时常佩服高尔泰的记忆之精准,仿佛40年的岁月不曾流失,每一个细节都纤毫毕现。于是我们能通过文字,知道安兆俊是怎样摆放收集好的《工人快报》,是怎样保存妻子儿子的照片,是怎样倚靠拉车低沉地唱歌,是怎样通过眼神给“我”鼓励……所有的细节,都是来自那“两面之缘”。

如果说这样的描写还仅仅停留在安兆俊是一个与众不同的“犯人”的话,那么最后通过别人转述的细节,安兆俊便成了一个真正的大写的“人”。

或许今天很多时候,我们都能通过各种报道看到很多热爱生活、尊敬生命的人,我们很容易产生共鸣,因为我和他们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可是所处的时代不同,我们不可能体会夹边沟农场的阴郁。在所有“犯人”有着集体意志、集体思维的情况下,“人”的行为就显得那么格格不入。毫不讳言,我看到安兆俊蘸喝的水搽脸、一口一口喝汤的情节时,心中的震撼无以复加,几乎落下泪来——这才是“人”,才是尊重生命,尊重生活;才是“君子以立不易方”,才是“困而不失其所亨”!

没有光辉伟岸的事迹,没有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的壮举,没有“为天地立心”的抱负,甚至没有为世人悲悯的情怀,可是,历史学家安兆俊,却用一言一行真正活出了“人”的样子!

我偶尔会想,看这些闲书,在现实中有什么用呢?我并不能改变我的生活,甚至不能改变我的思想。但看多了这些前辈在困境中的抉择,我至少能在今日物质至上的生活中,偶尔保留一点真心,面对选择做一点洒脱的决定,也算不辜负我今晚的热泪,和熬夜写的笔记。

寻找家园读后感篇二

杰克和吉米是两只小田鼠,他们各自都有着很远大的'理想和抱负。杰克的理想是走遍全世界,去欣赏最美丽的风景和惬意的生活。吉米的理想是拥有一个很大的农场,在那种满绿油油的庄稼。

它们找到传说中的智慧老人。智慧老人给他们每人一粒种子,并说只要谁找到保存种子最好的方法,谁就能实现自己的理想。说完智慧老人就消失了。

几年以后,智慧老人找到了两只小田鼠问他们种子的情况。杰克告诉智慧老人他把种子放在锦盒里,每天拿出来看几次,不让它受到任何损害。智慧老人摇着头像吉米走去。只见吉米摸着头上的汗指着绿油油的庄稼,兴奋的说,我把种子种在地里经常浇水施肥,每年都可以得到很多同样的种子。

智慧老人捋着胡须对吉米说,你已经找到实现理想的途径了。杰克百思不得其解,我把种子保存的最好,为什麽却没找到呢?智慧老人告诉他理想就像这粒种子一样,如果整天守着它,不去行动,总有一天会坏掉的。杰克惭愧的低下了头。

通过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理想就像种子一样,如果你不把它种到地里,辛勤的耕耘,灌溉,理想是永远也不会变不成现实的,如果我们已经有了理想,就要通过自己行动去努力实现哦。

寻找家园读后感篇三

《笑猫日记》又出新集啦,我的知消息后,立刻买来了这本《寻找黑骑士》。

这本书的主角是:笑猫,球球老老鼠和三宝。它讲述的是这样一个故事:日子一天有一天地从指尖滑过,不知不觉间,小猫们慢慢长大了,它们都到了该交朋友的年纪。在翠湖公园小树林的交友会上,胖头、二丫和三宝都没有交到真正的朋友,三只小猫懊恼不已。有一片树叶在秋风中飘落时,三宝告诉笑猫,它决定离家远行,他要去寻找它最好的朋友——黑骑士。于是,笑猫和球球老老鼠陪伴三宝踏上了这段不断寻找、思考和发现的成长之旅。在寻找过程中,它们遇到了在南郊的势利眼黑狼、东郊的忘恩负义的黑狮和北郊的自卑并爱撒谎的黑狐,可威武的黑骑士究竟在哪里?直到有一天,它们在西郊遇到了调琴师的导盲犬,它就是黑骑士。终于,它们在中秋节那天相认了。三宝他们费尽了千辛万苦终于找到了它真正的好朋友。

读完这本书,我受益匪浅。三宝为了找他真正的朋友,克服了种种困难,终于找到了它真正的朋友,它这种遇见困难不退缩的精神值得我学习,我也要把这种精神放到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不怕苦,不怕难,认真学习!

从书中,我也明白了交什么样的朋友,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一个人交什么样的朋友,就会变成什么样的人。真正的朋友会在你遇到困难时帮助你,在你难过时第一个来安慰你,在你迷路时为你引导正确的路,不会恶意的欺骗你、伤害你的人。所以我们一定要学会珍惜身边的每一个朋友,或许,他们会成为我么一生最好的朋友。我喜欢这本书《寻找黑骑士》。

寻找家园读后感篇四

《寻找鱼王》这本书很有意思,整个暑假我都沉浸在故事情节中难以自拔。

故事的一开始为我们描绘了一个宁静的山村。村里少雨,很少能见到鱼,更别提吃鱼了。所以说吃鱼对于村里人来说是一种奢求。一天主人公的爸爸带回来三条泥鳅,那味道吃起来让主人公难以忘怀。自此,“鱼”这种东西就留存于他的心中,让他一直怀念。

有一天,男孩发现老师在偷偷钓鱼,当鱼上钩时惊讶的叫出声,然后只好退学。随后父亲拜托一位“鱼王”亲自教授主人公捕捉大鱼的技巧,男孩拜拜这位“鱼王”为“干爸”。在学习的这段时间男孩感觉“干爸”并没有交给他多少东西,但是其中的一句话却让男孩有所成长――“长辈人牵手走三里,自己走七里。一辈子十里。”老人死后男孩又到“干爸”所说的老太太家中学习,老太太教会男孩憋气、游泳的功夫。在学习的过程中,一次男孩发现了传说中的鱼王。从而明白一直存在于传说中的鱼王是守护水根的守护神。

这真是一个具有传奇色彩的故事呀。在这个故事中,且不论宁静、优美的山村生活令我向往,就是主人公学习如何捕捉大鱼的经历就让我回味无穷。对于小山村来说吃鱼是一种奢望,但是吃鱼对于我们来说却习以为常。这是为什么呢?我想了想觉得正是因为不常见、稀有的东西会更让我们觉得珍惜吧,就像老师教给我们的成语“物以稀为贵”一样。

我们在生活中也有很多渴望、奢求的东西,我们就应该像主人公一样,努力、勇敢地追求,哪怕付出艰辛的努力也在所不惜。

寻找家园读后感篇五

我很喜欢、很向往的一种状态,叫做安详。

安详是一种心境,幸福是一种体验,只有安详的心境才会有幸福的体验。这个季节,窗外的寒气似乎让伊宁市的冬天也显得格外寒冷。我窝在家中,放着轻音乐,再次品读着郭文斌老师的《寻找安详》,心中倍感踏实和幸福。

如今随着生活压力的日益剧增,人们往往忽略了自己眼前的幸福和目标。读到郭文斌老师的《寻找安详》时,感动和幸福充溢着内心。《寻找安详》,通过宁静平和的语言、清静如水的文字为我们铺开了一条回归常识的路,一条找回安详的路。读着这本书,让我有了幸福温暖胸怀的安详之感。

《寻找安详》就是想给现代人指出一条回家的路,是一条能够让生活和回家并行不悖的路,而且是不管你现在在任何方位,都可以随时切入的路。安详既是一条回家的路,又是家本身。安详是文学,但已超越了文学。安详正想告诉当代人,安详不在别处,安详正好在柴米油盐里,柴米油盐正好是安详着陆的地方,正好是安详的道具和道路,只要你从中学会转身,安详就在身后,甚至就在转身之间。可以说《寻找安详》又是一部《论语心得》,旨在给迷失于现代物质中的人治疗“心伤”。这也是他提倡安详主义的目的`之一。

寻找家园读后感篇六

《寻找家园》,在精神的荒芜中,寻找灵魂的家园!

一口气读完高尔泰的《寻找家园》,掩卷沉思良久。

眼前似乎站着一个执拗倔犟的老头,邋邋遢遢,沾满油彩的衣服遮不住一种拒绝媚俗和奴化的气质。

算一算,高尔泰今天已是望七之年了,叫一声“老头”不为过。

可读他的文章,总觉得他和“老”毫无关系,这期的《读书》上有介绍他的一篇文章《来自另一个世界的孩子》,是的,他还是个赤诚的孩子,无论年齿多大,向往自然与自由的天性不改,动荡、孤苦与劳役没有改变他自由的灵魂。

在那篇回忆少年生活的《时来运转》中,高尔太回忆自己逃避学校乏味的教学,一个人跑到校外的荆棘丛中,用茅草搭一个鸟窝,藏进去自由自在地看书。

“躲在鸟窝里看书,是大快乐。沿着一行一行的文字,我从铁铸的现实中逃遁而去。大考小考班主任成绩单全没了,有的是海阔天空万水千山;宇宙洪荒远古的传说奇幻突兀,神仙精灵奇士佳人雄丽高寒。”

这样有大快乐的鸟窝,高尔泰至今没有找到,在这个国度,苦难是向往自由者的宿命。

我不认识高尔泰,1989年我进兰州大学时,他已于三年前因“资产阶级自由化”离开兰大南下四川。

高尔泰在师生里面,仅仅成为一个民间传说。

他为什么要走,如何走的?那些高高站立在讲台上的老师是不屑讲述的,高尔泰在课堂上唯一的被提起,是上《中国革命史》的党总支书记,说海外有人“肆意攻击兰大逼走了高尔泰”。

年轻老师却私下给我们讲高尔泰逃离兰大的凄凉与落寞,而且有名有姓地说到某位系主任、搞自然辩证法的权威是排挤高最出力的人。

一些研究生告诉我有关他的许多逸闻趣事,如不修边幅,如脾气很怪,不通人情世故,经常一个人跑到食堂打饭,像梦游一样,旁若无人地买一盆面条,弄点咸菜就对付过去。

这些话当然只能悄悄地说,因为当时高尔泰又锒铛入狱了。

他的名字几乎成了校方的禁忌,可年轻的师生一刻没有忘记他。

一位丹阳籍的师兄以和高尔泰同乡而自豪,他将《美是自由的象征》推荐给我,说你要是这本书都没看过,别谈什么美学。

“美是自由的象征”那几个字像声声滚雷,击中了我的心。

特殊的日子我们迈进大学,等待我们的是革命传统教育、是反自由化的灌输,是军训,“自由”两字业已染上原罪。

那时年纪尚小,对学理了解尚浅,吸引我的是那本书诗一样的语言而处处能感受到的澎湃激情,——原来学术文章也能写得这样好看。

高尔泰在《老实人》中提到的杨梓斌先生,当时还有三尺讲台任其驰骋,我选修了杨先生的《孔子的哲学》,主要是为了混学分。

当时不知道杨先生和高先生的交情,劫后余生的杨先生也绝口不提高尔泰。

杨先生也是个天真的人,近六十岁了,花白的头发,有时笑起来还像个孩子。

他偶尔说起在劳改营的九死一生。

好几次他和死囚犯一起绑进刑场,他以为自己也会被枪毙,开始吓得尿裤子,可经过几次陪杀场,自己也麻木了,希望什么时候干脆给一子弹,了结了倒好。

他近50岁才有儿子,当时他的儿子上小学。

他对儿子的开蒙读物便是《论语》、《孟子》,等他儿子上小学三年级时,已将《论语》倒背如流。

有次讲到宝贝儿子和他老丈人的斗嘴。

他老丈人好像是个老干部,自己看电视时,要求外孙去里屋做作业,小孩一本正经地给姥爷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讲到这,杨先生一脸的得意。

高先生自去异国他乡后,这十多年,他的声音基本上在大陆知识层中消失。

即使在他任教的兰大等校,后来的学子有几个人还知道高尔泰?大四实习的时候,我好像在兰州宁卧庄宾馆见过他画的画,挂在墙壁上,是画敦煌莫高窟的,悲凉而雄浑。

前年一次采访中,同行有位记者是四川师大毕业的姐姐,途中不知怎地两人谈起了高尔泰,她非常激动,因为她和高尔泰熟悉。

她感慨已经好久没有人提起这个名字了。

自此在一大帮人中间,两人觉得很亲近。

十五年来,终于我们能在大陆捧读高尔泰的新作。

(说新作也不完全,许多篇章早散见于一些报刊或互连网上。

)感谢花城出版社,感谢林贤治等先生。

书分上下两卷,《梦里家山》和《流沙坠简》,一多写欢乐自在的童年、少年,一多写成年后的坎坷流离;一多写江南的明媚秀丽,一多写西北的荒凉广袤。

沈三白先生的《浮生六记》中,特意将《闺房记乐》和《坎坷记愁》排列在一起。

悲愁与欢欣,原本挨得很近。

尝遍了人生的大悲大喜的高尔泰先生,在大洋的那边,回望故国,恐怕心态已超越了对悲欣的感触。

造化弄人,让他以带罪之身,在敦煌莫高窟面壁那么多年,是幸还是不幸?在困苦的日子,他得到了爱情,有了家庭,可幸福是那样短暂,爱的人又那么快地离开尘世。

上天是惩罚他还是磨砺他?想起白居易过李白坟的感叹:“自古诗人皆薄命,就中沦落不过君。”这段故事,也许藏在高尔泰先生心中最隐秘最软弱的地方,他不愿回忆。

书中只能星星点点地提到。

哪个人不爱自己的故乡。

高尔泰这本书命名《寻找家园》,就说明这点。

他一直在寻找自己的精神家园。

书的两部分一写生长自己的故园,一写成就自己的第二故乡。

可是,爱家园的人必须离开家园,只能吟诵“蝴蝶梦中家万里,杜鹃枝上月三更”之类的诗歌,想象故乡遥望故乡。

愚蠢的国度愚昧的时代,最优秀的人总被放逐或自我放逐,法国曾经放逐过雨果,德国曾经放逐过海涅,苏联曾放逐了索尔仁尼琴。

杨小凯先生刚刚死在异邦,真得不愿意看到高尔泰先生终老异国他乡。

大学时看过高先生的一篇文学评论的,是评丛维熙的伤痕小说《雪落黄河静无声》。

小说的主人公在劳改营里和另一位同命运的女士相爱,可当他知道这位女士在饥饿的60年代初,曾经做过叛逃他国的计划,因为对祖国的“忠贞”,这位主人公离开了他爱的人。

高尔泰质疑了这种“忠贞”。

当自己被侮辱、折磨时,难道选择逃离就不是对祖国的忠贞么?这种忠贞实则带有“虽桀纣之君视之为尧舜”的奴性。

没想到高先生最终也选择了逃离。

高尔泰是一只灵魂不老的自由鸟,他爱自己的故园,但如果故园只有鸟笼子,那么只有飞走。

虽然有“日暮乡关何处是”的怅惘,但自由的天空能容纳浓浓的乡愁。

《寻找家园》是作者一生跌宕起伏的命运写照,是一个时代、一个民族悲痛的缩影。

政治挂帅的天空是灰色的,人影瞳瞳鬼火粼粼,瓦瓮之声甚嚣尘上,然而却是吾国几千年历史的重复,文人每每遭遇政治的戕害。

也许高尔泰是顽固的石头,傲骨嶙峋,于这种大环境下的遭遇更为深刻。

读他的散文便可以感觉蓝火在沙漠上流动,无序的噩梦和看不见的鬼手随时伺机而动。

人性的卑劣处处可循,他是一个孤独的孩子,无意中卷进一个黑洞,心灵尚在悬崖呐喊,声音更为凄烈,因而他的家园是漂泊的,虚无的,他用一生去寻找。

读完《寻找家园》,犹豫了很久,要不要写读书笔记,因为觉得任何评论性的言语都苍白且多余;但若不记下心中翻涌的这些感触,似乎便不能继续前行,似乎便辜负了这一段沉重的经历,这些睿智的文字。

《寻找家园》一书,从开篇至末尾,朴实平淡的语句,波澜不惊的语调,但却让人感到扑面而来、惊心动魄的凄惨,作者几十年来跌宕起伏的生涯,全部展现在字里行间。

1955年于江苏师范学院毕业,分配至甘肃省兰州市第十中学任美术教师。

1957年二月,因在北京《新建设》杂志上发表论文《论美》而遭到批判,后反右运动中被打为“右派”。

冬天被开除公职,发配到位于甘肃省酒泉地区境内的“地方国营夹边沟农场”进行劳动教养。

1959年在兰州为甘肃省博物馆创作十年大庆宣传画,而免于一死。

1962年春天解除劳动教养,经时任敦煌文物研究所所长的常书鸿帮助,于6月到敦煌文物研究所工作。

1966年因文化大革命爆发遭到批判斗争。

后在五七干校劳动。

1977年平反。

1978年春天调至兰州大学哲学系,主持美学专业。

年底调至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

1982年回到兰州大学任教。

1984年因时任四川师范大学中文系主任苏恒的邀请来川师任教。

后又先后在南开大学和南京大学任教。

1989年六四事件之后,在南京大学以“反革命宣传煽动罪”被羁押,先后被关押在南京娃娃桥监狱和成都四川省看守所。

1990年以“结束审查”名义释放。

1992年6月经“黄雀行动”悄然离开成都, 7月11日抵达香港。

1993年辗转抵达美国,现居拉斯维加斯。

读完这本书,让我最大的感受是,作为一名旁观者,由于阅历和认识的缺陷,我们是读不出作者心中的苦难,读不出他那平静的心境。

这也不是就凭文字就能表达出来的。

这本书没有任何说教的成分,只是单纯地向读者展开了一幅描写灾难、凸显人性、记录历史的画卷。

诗人北岛曾评论高尔泰为“证人”这是一部散文,也是一部历史。

是中国知识分子作为一个群体所经历的悲惨历史,也是高贵的人性之光在最黑暗的时代坚定闪耀的历史。

我们看到了替他隐藏日记的给过他鼓励温暖的右派分子安兆俊,在那艰苦的环境中仍然没有失去生活的热望,他每天吃不饱没有力气,也要蘸着开水擦洗头脸,抢不到饭儿剩下汤汤水水,他也要找个地儿坐下一勺一勺人模人样的吃…..这样一个自我修持的人,“他是坐着死的。”还有爱惜衣服胜过爱惜自己的龙庆忠,反右运动中单位名额不够被凑数“凑”上去的,这是个歌颂生活很阳光的人,他以此来安慰远方的母亲,依然逃不脱随即翻检的命运,死去衣服几易其主。

参加过二万五千里长征爱摆架子找乐儿的上官锦文,拼死力干活不假颜色的饿死累死的郭永怀,饿得发慌电线杆般怠工的张元勤,积极响应组织号召说话正确得可怕的唐素琴…..这些右派分子,无一逃脱政治运动这头巨兽的吞噬,失去意义的生存,无休止的精神摧残,扛得住的苟延残喘,扛不住的就只有死去。

我印象深刻的.是每晚把裤子叠好放在枕头下,双双皮鞋擦得发亮,每天早晨在留声机上放一张舞曲唱片并配合韵律完成洗涮动作,脚步声清亮快速的教职工孙学文,他有满满三大箱书,他有划红线批注的习惯,而且见解不俗,他开朗无忧乐观的性格在紧张机械的生活中始终精力充沛,我们猜测这样一个人,如果他活着谁知道会为这个国家发挥多大的价值效应,他是被打成右派之时精神彻底崩溃跳楼自杀的。

书的封面是一片开裂、焦渴的土地,远处是吞噬一切的黑暗和血色的黄昏,就同书中所说的故事一般,浸透着泥土的沉重、朴实、芳香与苦涩。

流浪者与羔羊啊,迷失在戈壁滩上,渴望随着风沙,逃出这片荒原!

最后,正如北岛说的那般:星星般的弹孔中,将流出血红的黎明!

美学家高尔泰的《寻找家园》一书,从开篇至末尾,朴实平淡的语句,波澜不惊的语调,但却让人感到扑面而来、惊心动魄的凄惨,作者几十年来跌宕起伏的生涯,全部展现在字里行间。

寻找家园读后感篇七

那天,妈妈带我去买书,其中,我买了一本寻找黑骑士。

这本书讲的是:笑猫和虎皮猫的孩子长大了些,到了该交朋友的时候了,在交友会上它们分别交到了朋友。三宝的朋友叫“山姆”,虽然勇敢,但并不孝顺,所以,三宝和山姆绝交了。二丫和一只叫“爱娃"的猫交朋友,爱娃的`毛黑黢黢的,走路的时候还耸着肩,拧着脖子,还半眯着眼睛,爱娃连说话也不好好说,她那哼哼唧唧的声音像是从鼻孔里钻出来的一样,爱娃觉得二丫的名字很土,毛也不好看,想让二丫改名,但听完笑猫的话后二丫知道了自己名字的意义,便放弃了改名的打算,第二天,笑猫家来了一只黑猫,笑猫问了才知道,原来那只黑猫是二丫,虎皮猫当场被气晕了,二丫吓得跑了出去,它又遇见了菲娜,就把事情告诉了它,菲娜听后告诉它自己从来没有认为过二丫很土,它觉得二丫身上还散发出虎皮猫的高贵,二丫醒悟了,马上跳进河里洗干净,并和爱娃绝交了。而胖头交的则是酒肉朋友,它每天都从家里带些吃的出去,后来笑猫开导胖头,胖头第二天便没有带吃的出去,结果,胖头和它的酒肉朋友也绝交了。三宝开始怀念公爵和黑骑士了,虽然公爵牺牲了,但却永远活在三宝心里,但黑骑士仍下落不明,三宝决定去找黑骑士。一路上,他遇见了很多瘸腿的黑色拉布拉多犬,谁才是黑骑士呢?最终,三宝认为在自卑并爱撒谎的黑狐、调琴师的导盲犬、势利眼黑狼和忘恩负义的黑狮中只有导盲犬像黑骑士,果然,黑骑士就是导盲犬。

看完这本书,我的感悟是:交友不慎抱憾终生。物以类聚,猫以群分。龙交龙,凤交凤。叫什么样的朋友,就有什么样的未来。

寻找家园读后感篇八

我最喜欢的三个童话作家之中有一个是杨红樱,她善于写感人的作品。这一次我给大家介绍她的《寻找黑骑士》。

三只小猫去聚会上找朋友。老大胖头找了一个吃货做朋友,天天出去吃,带自己家的食物一起吃。吃完就晒太阳、睡大觉。爸爸发现了,来帮助他把这个不好的朋友甩掉。

老二二丫,交了一个她觉得很酷的朋友,为了做一个很酷的猫,把墨汁泼在自己身上,成为一只黑色的猫,最后在爸爸的劝导下也抛弃了这个朋友。

老三三宝在在爸爸的引导下去找他的老友黑骑士(详情请见:《那个黑色的下午》)。在过程中,遭遇了几个不同的人,这更加坚定了他想找回黑骑士的信念。比如,在工厂差别对待的看门狗,一只会认死理的的猫,这些都是作者用来与黑骑士形成鲜明对比来衬托黑骑士的纯净品德。

最后,大家也猜到了,它找到了黑骑士,它成为了一只钢琴师的导盲犬。他和三包一见如故(本来就是好朋友),叙了好一会旧呢。这个故事也给了我启发,坏朋友要马上抛掉。杨红樱的《笑猫日记》一套中我最喜欢看这一本了。这简直就是像她说的一样,是一碗心灵鸡汤。

寻找家园读后感篇九

罗素在书中一以贯之地倡导非自我中心主义,他认为一个人要是过分地关注自我,就好比把自己囚禁在自身欲望的牢笼中难以自拔,并由此产生无尽的痛苦和烦恼。而“非自我中心”的视角则会使自己与他人的对立消失,个人与社会的对立消失,使主观与客观的对立消失。一旦人们除了自己也对身外之人或身外之事产生了真心地关注和付出,精神就会摆脱禁锢而变得开朗起来,幸福的感觉就有可能真正来到身边。据说,以前曾经有几个年轻人去问希腊的哲人苏格拉底怎样才能找到快乐?苏格拉底的回答是:“你们想知道答案的话,先去海边的山上伐木,然后造一艘大船,完成后我自然会告诉你们。”那几个年轻人真的去做了,付出了许多汗水,看着自己造的大船,他们已经知道了怎样才能找到快乐。这就是罗素所说的“跳出自我,把热情和兴趣向外发展”,幸福的感觉会自然来临。

另外书中还有这么一句话:“每个人都愉快地接受爱,又自然而然地奉献爱,由于这种相互幸福的存在,每个人便会觉得世界其乐无穷。”不断地付出和得到爱,幸福是平淡生活的体会、是点点滴滴的`快乐,是大多数人都能拥有的。而且,幸福并不在于金钱的多少,也不在于名誉的多少;不在于是否荣华富贵、人前显赫,也不在于是否粗茶淡饭、平实无奇。一个普通的人,如果读懂了自己,读懂了生活,他就会找到幸福的真谛,同时也会感到:幸福近在咫尺,触手可及。

寻找家园读后感篇十

书中说道,“当一个人内心存有安详,仅仅从一餐一饮,半丝半缕中,就可以感受到世界上最大的幸福。否则,即使他拥有世界,也可能和幸福无缘”。世界说安静即安静,说浮躁即浮躁,全看你如何看,全看你内心是什么样子的。丰富而充盈的内心世界会使人更自信更坚韧。我常常敏感,总是怕说错话办错事,别人一不满意就会陷入愧疚、自责、技不如人的负面情绪里,浮躁的内心需要读书,静心。书里说:我们当下就应读安详之书,做安详之事,而我们平时熟视无睹的《论语》《老子》《庄子》《坛经》之类的经典之书,都是一剂良药,都是安详之书。每天都要去读读,是否读懂并不重要,关键是读,一遍一遍地读,使自己始终处在一个氛围之中,你想不安详都难。想想自己,真是读之少之甚少。

郭文斌先生在书中不止一次提到:“三心”就能走遍天下,感恩心,敬畏心,慈悲心,三心的原点就是一个“爱”字,而在很多时候,我们的“爱”都迷失了方向。正是因为丢失了“爱”,呈现在生活中的'是一个一个的“假”我,带着面具的我们活得该多累!虚荣、不能坦然接受身边所有的一切。想想小时候吃颗糖便开心好久,和小朋友疯玩不肯回家被妈妈批评却依然乐哈哈;如今,和别人攀比,难接受自己的不完美,难接受自己的不会说话;怀念小时候的快乐……总是通过别人的肯定寻找幸福,如果一个人向外寻找幸福,生生世世也找不到幸福。所以回归本真,做个易满足的“孩子”,简单的生活,相信我的幸福会多一点。

大地无言,万物生长;日月无语,昼夜放光;高山无声,巍峨耸立。我们如能把身心融入这一切,就会听到快乐的声音,长久乐,乐长久……安详就会驻于你心。

读安详之书,做安详之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活在当下,止于至善……。

寻找家园读后感篇十一

寒假里我读了一本很吸引人的书,它很像童话,却很真实。

书的封面是在大海深处,有一条巨大的鱼,旁边有一个男孩围绕着它,我带着问号走进了这个故事。

故事主要讲了一个很穷的小村子里有一个捉鱼能手,他能够吃上鱼,就称“鱼王”,但是总让别人产生嫉妒,有一个小男孩的父亲,以前学过一点捕鱼的技巧,但是没有坚持下去,小男孩为了完成父亲的愿望,就去寻找“鱼王”,在这期间遇到了很多困难,他都不放弃,我很佩服他勇敢冲的精神,为了自己的目标永不放弃,值得我们学习。

我想到自己,在学跳舞的时候,总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一开始觉得还是蛮有趣的,但是做学基本功的时候就觉得这疼那疼,一个学期结束后我就不想去了,和我一起学的同学都能跳一支完整的舞蹈了,真是有点惭愧。

在这本书里有一个人,我很不喜欢,他就是老族长,因为只要村里有什么好的东西,大家都要留给他,不给他还要生气,但是大家遇到困难的'时候,他又不帮助大家,让有一种不劳而获的感觉,我们可不能像他这样。

故事中的小男孩虽然年龄和我差不多的,可是经历了很多,我想都不敢想的事情,这本书有很多地方我现在还不是很理解,我在看这本书时要妈妈帮我解释了很多地方,还有一点是要保护生态环境,大家都能做到这一点,就能保护好美好的家园。

我很喜欢《寻找鱼王》,我想等我大一些之后,可能又会有不少感悟吧!

寻找家园读后感篇十二

q:

开复老师,您好!

开复:

首先我强调一点,人是唯一会寻找意义的动物,这样的心路历程十分可贵,不过孔子说“思而不学则殆”,也就是说光想不学习是危险的。很多大学生都提到过“我们感到很茫然”,或许茫然就是一个寻找自己或寻找意义的过程。青少年处在摸索自我的人生阶段,是脱离依赖的角色、迈向成人的阶段,思考人生意义是必要的,但不能偏废。

生命的意义是什么?我只能告诉你:(1)我不能帮你回答,因为每个人生命的意义是不一样的,(2)如果一个人没有生命的意义,每天只是追逐金钱、名利,或者是打发时间、虚度光阴,那么他会活得非常痛苦,(3)在找到生命意义之前,其实生命的意义就在于寻找意义的过程。

下面我举几个“生命意义”或“理想”的例子。

我的理想是“最大化我的影响力”,也就是希望当我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世界因为有我而更好。如果两个世界中一个有我一个没有我,那么希望有我的那个世界能够变得更好。这就是我找到生命意义后的感想。有个别同学误以为“影响力”代表的是个人的势力或权力,或要做惊天动地的事请。其实,我所说的“影响力”与势力或权力毫无干系,只要人的一生对这个世界有些许贡献,就对这个世界施加了“影响力”。人生在世,如白驹过隙,转瞬即逝,每个人都不想虚度此生,如果在即将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回首往事,心里能够有一种“世界因我而更美好”的欣慰和自豪,人生就具有了足够的“影响力”,就是一个有价值的人。

管理资料。

他说makeadifference就是要make有我的世界differentfrom没有我的世界,这就是人生的意义。

当然,每个人的意义都可能不同。

我有个朋友认为“人活着是为了幸福”。他觉得只要你幸福了,那你就是一个充实的人、活得有意义的人。毕竟在现实生活中,注定只能有少数幸运的人拥有权力、地位、财富、鲜花和掌声。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只有他们才能够品尝到幸福。事实上,他们中有相当一部分人过得算不上幸福,每个普通人都有权力、也能够拥有自己的幸福!我另一个朋友,他小时候便立志为改变人类而努力。结果,他发现自己没有能力做到,就转而为改变自己的国家而努力。但他仍然没有做到,就又更改成为自己的城市、为自己的小区、为自己的家庭谋求改变,直到“为改变自己”而努力,他才认识到,只有从改变自己入手,才能改变家庭,进而改变小区、城市、国家,乃至改变整个人类。努力使自己生活幸福,然后努力感染周围的人,使他们也都感到幸福。这是每个人都可以做的,也是世界上最伟大、最可贵的事情。

我还有一个朋友认为人生的目标是“让家人快乐”,也有朋友希望“创立中国立足世界的国际品牌”。

我的母亲认为人生的目标是“让七个子女都成为良好的世界公民”。我的父亲的理想是“为历史留下真实的记录”。

也许你找到的生命意义是“体验人生”,我觉得很好,很真诚,也很有意义。人生苦短,让自己走过这一生的每一天都能够感恩,感谢得到机会每天都能学习、进步,感谢能够享用美好的食物,欣赏美丽的景色,认识要好的朋友。

我们的人生目标必然随年龄、人生阶段的不同而不断地修正,我认为如果你确定,你就应该义无反顾地去追随着这个目标而行动。当然,如果有一天你改变了你的想法,那你当然应该具备足够的弹性去修改、完善它。

寻找家园读后感篇十三

放弃,不是躲避,不是懦弱;放弃,是一种豁达的处事态度。试想想,一个人一生要经历多少人与事,不懂得放弃那些已经失去、不可挽回的东西,又如何能把握住真正属于你自己的东西呢?如果你发现你的世界里惟一的那扇大门不再为你敞开,就不必再在门前徘徊,或撞得头破血流终不醒悟。

要学会放弃,然后转身寻找一个为你开放的天窗,在那儿你同样能望见满天的星斗……。

寻找家园读后感篇十四

暑假里,我看了《寻找鱼王》,这本书讲述了是一个山里的孩子为捕鱼出门拜师学艺的故事。它给我们带来了许多的启示。

从前,有一户山里的村民,由于山里经常有大旱,所以鱼成了山里最珍贵的东西。这位山里人的孩子寻找山里的鱼王,这位旱手鱼王年纪以经八十多了,老人同意收孩子为徒。

老人给孩子讲了一个故事,故事讲的是:旱手鱼王和水手鱼王的关系很好,旱手鱼王跟水手鱼王学艺,水手鱼王故意把旱手鱼王带到这个水塘,最后旱手鱼王被鱼咬死了。

过了一个多月,老人走了。老人让孩子去找水手的女儿。最终,孩子学会了游泳。老人带着孩子去找真正的鱼王,原来鱼王是一头大鱼,老人说:“没有鱼王就没有鱼。

这本书不仅教育我们不能贪心,如果人会贪心那么后果不堪设想。它也让我们知道了世界上万物都是平衡的,如果我们恶意的破坏它,就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同时,我知道了大山里的家庭是那么的贫困,连一条鱼都吃不起,想必他们的生活是多么的艰苦。只有富予的家庭才能吃的上一条鱼,但现在我们城里的孩子直接去买就可以吃到既大,又新鲜的鱼了。

书中有一个情节非常让我欣引,就是真正的鱼王竟然是一条大鱼,更神奇的是如果没有这条鱼就没有万物。我觉的在书里真正的鱼王是那条大鱼,而现实生活中的鱼王是像“老人”一样,是一个不贪心,也不会为了挣钱去破坏环境的人。

读完《寻找鱼王》这本书后,我从书中知道了许多的道理,我推荐大家看一看这本书。

寻找家园读后感篇十五

每个人都会有属于自己的理想,每个人都想实现自己的理想。可是真正为理想而奋斗的人却并不多,大多数人只是用嘴巴说说,却并没有付出行动。

读了巴金爷爷的《寻找理想》后,让我明白了好多道理,这篇文章鼓励了我们要坚定理想的存在和脚趾,树立追求集体的幸福的繁荣的高尚理想,并为之终身奋斗。巴金爷爷的“理想是那么鲜明,看的见,而且于我们血肉相连。”让我刻苦铭心,让我知道了一个人树立的理想与社会集体联系紧密,奋斗的目标,很明确看的见,有时候理想的实现要付出血代价,所以说理想和我们血肉相连。而巴金爷爷的追求就是集体的`幸福和繁荣,这句话体现了巴金爷爷是一个多么无私伟大的一个老爷爷啊!而巴金老爷爷的这句“光辉的理想像明净的水一样洗去我心灵上的尘垢,我的心里又燃起了热爱生活,热爱光明的火。火不灭我也不会感到‘内部枯燥’……”更是加深了我对他的尊崇。晚年的巴金爷爷受到理想的鼓舞为理想奋斗,一个人有了理想,他对生活就充满希望与热情,人活着才充实,生命才有意义。这是我从巴金爷爷的这句话上读懂的道理。

既然一个老爷爷都能做到这些,那我们为什么做不到呢?为理想而奋斗,为自己而奋斗,实现自己的理想,成为一名对社会有用的人,加油!相信自己一定能行!

寻找家园读后感篇十六

这个暑假,我看了一本书,书的名字叫做《寻找鱼王》,他是作家张炜的新作,我看了之后颇有感触,给大家讲一讲。

本文讲述的是一段失传已久的大地故事,一个男孩生命之初的奇幻旅程。男孩的爸爸在年轻时就想当渔夫,可是当渔夫必须要找到“鱼王”,“鱼王”是会抓鱼的人,可是鱼王并不好找。鱼王分为两种,一种是“旱手”,一种是“水手”。旱手能在陆地上挖出新鲜的鱼,而水手能在水中自由的游游去,可以在水中捉鱼。那时候鱼十分不好找,旱手就发挥了作用,水手只有在发大水时才有用。男孩也想捉大鱼,他的爸爸很支持他,带他去见了年轻时不肯接受爸爸的.老师,老师一开始不同意,后在爸爸苦苦央求下同意了,爸爸让男孩以后认老师为爸爸,孩子于是留在了老头家。女孩的爸爸是老头的杀父仇人,但是小时候他和她是青梅竹马,互相喜欢了对方,但是由于那次事件后,老头一直躲着她和她的父亲,这是男孩从他的故事中知道的,女孩的爸爸也是个鱼王,是个“水手”,他把自己本领也交给了女孩,男孩最后找到了老太太,在老太太的讲述中,男孩知道了水也是有根的,最后男孩知道了真正的鱼王并不是人,而是保护着水根的一条大鱼,而老太太正是守护着真正鱼王的人,如果鱼王死掉了,那地球上的水就会枯萎。同时,他也见到了鱼王,并和老太太一起守护它。

我从这本书中到了追求自己的真理,不断努力,不放弃,总有一天会成功。并且还告诉了我们世上万物须以大自然的平衡为主,不然的话所有的时间万物都会遭致毁灭。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3191153.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