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文学论文选题(实用12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9 06:35:13
比较文学论文选题(实用12篇)
时间:2023-11-19 06:35:13     小编:文锋

简而言之,一种特殊的情感体验是由各种因素所产生的一种情感反应。写出一篇较为完美的总结并非易事,需要我们不断地反思和修正。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总结范文,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上的灵感和参考。

比较文学论文选题篇一

摘要:当前,无论是在西方还是中国,和谐都成了学者研究的对象。

和谐其实属于美学的一个概念。

它随着社会的变化而不断的被人们赋予新意义。

不管它的含义怎么变化,都离不开其最基本的特征,那就是“美”。

和谐美这一概念很早就已经产生,它蕴藏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之中,也存在于西方的传统文化。

本文旨在通过中西传统文化的分析来探讨和谐美,寻求和谐的真谛,和构建和谐的途径。

关键词:社会;和谐;美;中西传统文化。

几千年以来,中国社会传统文化的和谐观和美学思想是相统一的。

关于和谐经典词句非常之多,比如蕴涵和谐意识的“声一无听,物一无文”,追求和谐的“以和为贵”,以及总结生活政治经验的“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由此可见,古人早已经认识到人对美的感受需要从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人与大自然和谐去体验。

只有和谐才能产生美,没有和谐的实现,美也就无从谈起。

也就是说美即和谐,和谐即美。

中国的传统文化的精髓包括儒家、墨家、道家、法等几乎所有的流派都认为和是美的思想根源。

而各个流派的侧重点又不一样。

儒家主要侧重于政治品行方面,认为完美的人格是“克己复礼”,而完美的社会体系是以血缘为纽带来维系的;墨家重视物质利益,他们认为完美的社会是注重自我与利益的和谐统一;道家则从人与万物的关系上,提出“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他们认为人与大自然的和谐才是美的最高境界;而法家则从人与社会的关系上,认为美就是个体和社会目标的和谐统一。

他们强调人们应该遵循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并按照客观规律去办事情。

由此可见,虽然中国的传统哲学有许多的流派,并且对社会和谐的认识侧重点都不一样,但是在“和”的思想都是一致的,都认为个体与客体应该相互统一。

也就是说,无论是从入世的人伦、义利之和的角度上,还是从出世的自然之和的角度上来说,和谐即为美的审美思想都已经与中国古人的现实生存状态互渗相融,成为其探寻世界、内省自身的一种独特的生活方式。

因此,古人对所处的社会而进行的审美评价就离不开和谐了,且对理想社会的审美构建也离不开和谐了。

比如《论语为政》里对尊崇“和为贵”的社会给出了肯定:“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也就是说只有重视和谐、以和谐为追求的社会才是是美的;《左传襄》对“八年之中,九和诸侯”的和谐社会也给予了赞誉:“八年之中,九和诸侯,如乐之和,无所不谐”,也就是说只有政通人和、民族和睦的社会才是美的。

因此,我们不难发现,中国传统文化的社会和谐观与美学思想是相统一的。

那么,这种传统的和谐社会理想或者说美的社会理想的具体蕴含又是怎样的呢?接下来将对其进行探讨。

首先,在和谐的社会也就是美的社会里,社会各要素,各部分之间应该是和谐的。

《中庸》说:“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其意思是指通过合理的方法,迈向美好的愿望,达到事物发展的理想境界。

由此可以看出,社会和谐应该是社会内部各组织,各要素管理合理,运行有序,并且各种事物具有良好的生长、发展环境。

同时,和谐的、美的社会既要拥有丰厚的物质还需要有健康愉悦的精神世界。

其次,在和谐的社会或者说美的.社会里,人与人之间是相互接纳,和睦共处的。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里,虽然存在着许多的不平等,比如君臣之间,但是这种不平等的等级制度通过家族,血缘,亲情等手段使社会关系又达到了稳固。

对于通过这种方式达到的社会和谐,我们应该批判的去继承那些和谐的,美的东西。

也就是社会成员之间要象兄弟姐妹一样相互爱护,只有这样社会才能到处洋溢善良和互助的氛围。

第三,和谐的社会或者说美的社会在思想文化上也应该是开放的,多样性的。

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用“和”与“同”相对立,用“和”反对绝对统一,主张思想上相互包容,兼张并蓄。

只有这样才有利于各种文化思想的共生共荣,共同发展。

中国的传统文化推崇和谐为美,那么西方传统文化的美又是什么呢?经过探寻发现,西方传统文化也把和谐视为美的真谛。

同时西方古典学还认为和谐美是美的基本形态。

最早提出“美在和谐”的是古希腊最早的哲学流派的创始人、哲学家毕达哥拉斯。

他认为美即是数的和谐。

他指出“整个天体就是一种和谐,一种数目”,他甚至更进一步明确表述:“什么是最智慧的――数”,“什么是最美的一一和谐”[1]。

古希腊辩证法的奠基人,著名哲学家、美学家赫拉克利特,主张“美在和谐”,他认为美就是对立物的统一。

他说:“互相排斥的东西结合在一起,不同的音调造成最美的和谐;一切都是斗争产生的。

”“自然追求对立,对立产生和谐”,“自然是由联合对立物造成最初的和谐,而不是由联合同类的东西。

”“对立造成和谐,如弓和六弦琴”,“不同的音调造成最美的和谐”。

[2]。

古希腊的“和谐美”对后世的影响深远且巨大。

印度著名诗人、美学家罗宾德拉纳特泰戈尔就是一个典型的“和谐美”论者。

在他的思想体系中,哲学、伦理学及宗教思想的基石就是以和谐为核心的世界观。

他认为,在天地万物之间,各种事物有秩序的运行即是和谐美。

而违背规律的的行为就是违背和谐的,就是不美的。

因此,在泰戈尔的世界中,万物都安然自处,居于永恒的和乐统一之中。

人与神,神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然,自然物与自然物都是有限与无限的和谐统一;精神与肉体,科学与心灵也都达到和谐统一。

只有实现了和谐,也就实现了美。

因此,无论是在古代中国,还是在古老的西方,虽然地域不同,民族不同,但是“和谐”都体现着一种共同的文化精神。

因为“和谐”是人们对美的追求,对人生社会理想的追求。

在社会里,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甚至自然与自然应该处于一种和谐的状态。

在这样和谐的社会里,人们的关于和谐的审美观才能够得到不断的发展和提升。

故,和谐社会的本质其实就是美的社会。

参考文献:

[1]张伟.走向现实的美学――《巴黎手稿》美学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2]曹利华.中国传统美学体系探源.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9。

比较文学论文选题篇二

摘要:餐桌礼仪体现一个国家风俗文化内涵。通过比较我国和其他东西方国家餐桌礼仪,能够更好的了解东西方各国的风俗习惯,增进双方之间的交流,从而更好的进行跨文化的交际。

关键词:东西方餐桌礼仪跨文化交际。

一、前言。

进入21世纪以来,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快速发展,中国与东西方各个国家之间的交流也越来越多。并且由于地区差异,不同的民族、国家形成了不同的饮食文化,餐桌礼仪也就成为跨文化交际中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的餐桌礼仪有着悠久的历史,至少在周代,饮食礼仪就已形成一套相当完善的制度。清代受西餐传入的影响,一些西餐礼仪也被引进,中西餐饮文化的交流,使得餐饮礼仪更加科学合理。在现代中国人的完整生活秩序中,餐桌礼仪仍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西方餐桌礼仪起源于法国梅罗文加王朝。时至今日,餐桌礼仪还在欧洲国家继续传留下去。日本、韩国是我国一衣带水的友好邻邦,同中国一样,是有着悠久历史礼仪之邦。日本人和韩国人对于礼节的重视程度比国人有过之而无不及。本文将从座次安排、餐具使用、就餐氛围等方面对东西方各国餐桌礼仪进行比较,以便在跨文化交际中能恰当地、得体地进行交际,从而避免因为不恰当的方式或行为造成误解和交际障碍。

二、东西方各国餐桌礼仪差异。

1.席位安排礼仪。

(1)中餐餐桌礼仪。

中国餐桌座位的设置十分讲究。《礼记》中讲“天地位焉”,意为天地万物各有其位,不容紊乱。在我国,宴会中座位通常是以面向南为上,以面向北为下,形成了“南尊”、“北卑”的传统观念。传统做法除以南北为尊卑外,在民间吃饭,首座可以是主人就坐,但当有前辈、领导、师长等或年龄比主人高或认为是重要客人的时候,首座必须请最长者、最重要的客人就坐,主人可以陪伴在最重要的客人左右。然后是左为上,右次之,再后的排列顺序是左右,以次类推,逐个排列下去,最后一个是背对门的座位,也可以是主人或者买单的人坐,这样买单时进出就不会影响其他的客人。主人必须注意的一点是切不可让客人坐在靠近上菜的座位。如果是圆桌子,则对着大门的是主座现代较为流行的.中餐宴饮礼仪,第一主宾坐在主人的右边,第二主宾坐在主人的左边或者第一主宾的右边。男性往往与女性分桌,女性安排在次桌或次要座位。若家中请客,女主人往往在厨房和餐厅之间穿梭忙碌待所有的菜品上桌才就座陪客。

(2)西餐餐桌礼仪。

西餐宴会中,一般使用马蹄形或长形餐桌,其中女性一直占据了重要位置。晚宴的程序一般是这样的:女主人宣布晚宴准备就绪,之后男主人引宾客依次就座,男女主人分坐两端,然后按男女主宾和一般客人的次序安排座位,即男女穿插安排以女主人的座位为准。主宾坐在女主人的右上方,主宾夫人坐在男主人的右上方。以右为尊,左为次。入座方式为从左侧入座,男士应拖拉餐椅,协助女士入座,以显示女士优先的绅士风度;若家庭宴请,男女主人都应始终陪同。就餐者入座后,姿势要端正、自然,后背微靠椅背,不要坐在椅子边沿。在正式宴会中,英美和法国排位法不同。英美排位法为:左右两端为男女主人,男主宾坐在女主人的右边,女主宾坐在男主人的右边。男女主人的左边是次宾,陪客一般坐在中间位置。而法式长桌的排坐法正好相反,男女主人坐在中间,对坐。女主人右边为男主宾,男主人右边为女主宾,男女主人的左边为男女次宾,陪客尽量坐旁边。正式宴会中,坐席座次的高低依距离主桌位置的远近,左高右低。男女交叉安排,即便是夫妻也不例外。

(3)日韩餐桌礼仪。

日本人在用餐时,通常要摆上一张矮桌,然后男子盘腿而坐,女子则跪坐。韩国人非常重视餐桌礼仪。而韩国的一般家庭使用的为矮脚的小桌,用餐时,宾主席地盘腿而坐。若与年长者同坐,坐姿要端正。而且在长辈面前应跪坐在自己的脚底板上,绝对不能把双腿伸直或叉开,否则被认为是不懂礼貌或侮辱人。在韩国较传统用餐习惯中有“男女七岁不同席”的说法,即男子和女子如果超过七岁就不能坐在一起。中国和韩国作为崇尚儒教的国家对这个都很重视,这也是男女有别观念的体现。

2.餐具的使用礼仪。

(1)中餐餐具的使用和摆放。

中餐的餐具主要有筷子、碟、碗、勺子等。在正式的宴会上,水杯通常放在菜盘的左上方,酒杯放在菜盘右上方。筷子是吃中餐最常用的餐具。使用筷子也是有讲究的,中餐进餐时不可玩弄筷子,也不可用筷子向人指指点点或打手势示意,也绝对不可吸吮筷子或把筷子插在米饭中。筷子使用过程中,运用的是以中指的关节作为支点的杠杆原理,通过食指控制筷子的运行,在协同中完成整个的吃饭过程。在中国几千年的文化传承过程中,筷子作为一种文化一直保留了下来,成为中国文明的一种象征。

(2)西餐餐具的使用和摆放。

西餐的餐具主要有刀子、叉子、碗、盘子、碟子等。都有各自的用途。用餐前先把餐巾打开平放在大腿上,用餐结束后把餐巾大略折好放在桌子上即可。在西餐桌上通常摆放不只一副刀叉,原则上是从外向内取用,左手持叉,右手持刀。刀用来切割食物,叉同于送食物入口。据游修龄教授研究,刀叉的最初起源和欧洲古代游牧民族的生活习惯有关,他们的马上生活随身带刀,往往将肉烧熟,割下来就吃。后来走向定居生活后,欧洲人以畜牧业为主,面包之类是副食,直接用手拿,主食是牛羊肉,仍然用刀切割肉食。而且西方人用刀叉也只不过四五百年的历史。在使用刀叉时也有一些禁忌。如:手里拿着刀叉时不能指手画脚;发言或交谈时,应将刀叉放在盘上才合乎礼仪;忌用自己的餐具为别人夹菜;餐具掉落不要弯腰拾捡;等等。

(3)日本餐具的使用和摆放。

(4)韩国的餐具使用和摆放。

韩国传统食具包括筷子和匙。筷子以金属制成,多呈扁平而长;匙亦多为金属制。特别的是,韩国人一般吃饭、喝汤都用匙来进行,筷子多用以夹菜作为辅助工具。

中国人、日本人都有端起碗吃放的习惯,但是韩国人认为这种行为不符合礼仪规范。吃饭的时候也不能用嘴接触饭碗。至于碗盖,可以取下来随意放在桌上。左手就必须放在桌子下面。右手一定要先拿起勺子,从水泡菜中盛上一口汤喝完,再用勺子吃一口米饭,然后再喝一口汤、再吃一口饭后,便可以随意的吃任何东西了。勺子在韩国人的饮食生活中比筷子重要,它负责盛汤、捞汤里的菜等,不用时要架在饭碗或其他食器上。筷子在不夹菜时,传统韩国式做法是放在右手方向的桌子上,两根筷子要拢齐,三分之二在桌上,三分之一在桌外,这是为了便于拿起来再用。

3.就餐氛围和餐桌话语的差异。

(1)中餐的用餐氛围。

中国餐饮一般采用圆桌共餐的形式,这种就餐方式往往能够制造和谐融洽的气氛。古往今来,中国人也非常习惯在饭桌上表达感情。孟子曾经说过,“食色,性也。”可见中国人常以食为人生之乐,讲究排场,并追求热烈的气氛。当然这种大声喧哗的就餐方式已经日益为现代就餐礼仪所摒弃。在用餐过程中中国人喜欢在酒席上劝客人进食,生怕客人吃不饱、吃不好,不断用自己的筷子往客人的盘子里夹菜,还不停地说:“多吃点,多吃点”,这样才能表明主人的热情和诚意。在宴请结束时,主人往往会说:“今天没什么好菜招待大家。菜做得不好,请多包涵,等等。”不难得出,中国人遵循“贬己尊人”的原则。可见,从餐桌礼仪可以看出中国延承至今的文化传统和民族特色。

(2)西餐的用餐氛围。

西方人用餐习惯是在长条桌上进行,实行分餐制,每人各自点菜,各持一份。餐食在厨房被分装到每一只餐盘中,由服务员从厨房端出,再快速礼貌地送给每位客人。用餐时他们一般是轻声细语,低声交谈。他们举杯喝酒时,也要说祝酒词,但一般是利用上菜间隙致祝酒辞,祝酒时力求做到话语简短、幽默诙谐。所以在西餐厅,很难看到大声喧闹。用餐时,不替他人取菜,不吸烟,不劝酒。西方盛宴一般只有四到五个菜,以恰好吃完或者稍有剩余为最佳。如果在家里,最好吃完所有的菜,这样女主人会很高兴,认为这样是大家喜欢她做的菜,对她烹饪手艺的一种认可。面对丰盛的宴席,主人会说已经倾其所有来招待大家。

(3)吃日本料理的用餐氛围。

在日本,人们大都是份儿饭。而且,日本人在用餐之前及之后都要高声表达两种感受,用餐前要说“いただきます”“itadkimasu!,意思是欣赏这顿饭食;用餐后要说“ごちそうさまでした”“go-chiso-samadeshita!”意思是感谢款客者预备这顿极美味的饭食。用餐时,日本人一般不给人夹菜,不管是客人还是家里人,自己吃自己的。日本人的用餐礼仪看起来很严厉,但日本人容许狼吞虎咽式吃法。例如,吃寿司,日本人习惯赤手拿着寿司浸一浸豉油,然后直接放入口中他们不会用筷子吃寿司;又如,吃面,日本人直接从汤碗把面吸啜入口,且必会发出声音,应为这表示面食味道很美,也是对厨师表示赞赏。招待客人忌讳将饭盛过满过多,也不可一勺就盛好一碗;忌讳客人吃饭一碗就够,只吃一碗认为是象征无缘;一般来说,日本人认为将上桌的饭菜全部吃净是想对方表示礼貌。

(4)吃韩国料理的用餐氛围。

韩国人在吃饭时长辈先拿勺筷,晚辈再拿勺筷,和中国人遵守严格的座次一样,都是等级观念的反映。喝泡菜汤时不要端起碗,用勺子舀汤时不发出声音并且要慢慢喝。喝水和茶等饮品时也尽量不发出声音。打喷嚏和咳嗽时要避开,用手或毛巾掩着。长辈还在用餐时不能离开座位,筷子不要放在饭碗上或桌上,要等长辈吃完之后才能放下,一块吃完后要说“我吃好了”。而且,用餐时还要注意在和别人一起吃饭时,不能吃的太快或太慢,要和别人保持同步,并且在吃饭时不能随意中途离席。这种礼节给人展示出韩国对别人的关心和照顾。

三、结语。

东西方各国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千姿百态的文化习俗。而他们不同的餐桌礼仪是不同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通过对东西方各国餐桌礼仪差异的分析,不仅能够了解东西方各国之间不同的文化传统,加深对东西方文化的理解,还可以使得我们在跨文化交际中,能够做的得心应手,待人接物恰到好处。从而尽可能的避免文化习俗的不同带来的不便,使得跨文化交际能够更加有效的进行。

参考文献:

[1]玛格丽特维萨.餐桌礼仪:文明举止的起源[m].北京:新星出版社,2007.

[2]欧玲,主编.西方礼仪文化[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8。

[4]吴康.日本人与筷子.日语知识,2001,(9).

比较文学论文选题篇三

档案文献编纂是主动提供档案信息利用的重要形式,而选题是档案编纂工作绕不开的环节。

俗话说题好文一半,选题的得当与否直接关系档案编纂效率以及档案编纂成果的长久利用。

因此,有必要对对档案编纂选题进行一番研究,以此认清档案编纂选题的内在规律,避免因选题不当造成事倍功半的结局。

一、关于选题。

(一)选题的概念。

选题在现代汉语中的意思为:选择题材和名称,亦指选定的题目。

选即为挑拣之意;题即为写作或讲演内容的总名目。

案例:《辞书研究》1988年第1期:“加强对大、中型辞书选题的管理,已是当务之急。”《光明日报》1988.5.6:“优化选题,必须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综合考虑。”选题由6个基本组成部分构成,即:题目、作者、出版意图、读者对象、基本内容、写作要求。

它是编辑工作的基础。

选题是出版机构与社会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在编辑出版工作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档案文献编纂选题是指根据社会需要和馆藏档案的状况,对汇编题目进行选择的过程,就是选题过程。

社会发展对档案文献的需求是多方面的,既有学术文化方面的需求,也有经济建设、思想教育方面的需求,而且需求的轻重缓急不同,表现形式也不同。

由于档案部门不能一下满足各方的所有需求,所以必须科学地选择题目。

(二)选题动因分析。

1.可选对象较多。

在拟编辑图书、编纂档案等出版物时,由于可选主题对象较多,而编纂成果只能反映某个主题,限于主客观条件,只能选择众多选题中的一个进行编纂,因此会有个“挑拣”的过程。

2.既定的社会需求。

在编辑图书、编纂档案等出版物时,必然围绕社会需求来开展工作。

既定的社会需求,是客观存在的社会现象,档案部门编纂工作的开展只能围绕这一特定的社会需求选题,并开展相关编纂工作。

社会需求作用于编纂部门,编纂部门作用于海量的备选题目中择其一进行编纂出版活动,这一作用的直接后果就会产生“选题”的过程。

3.有限的馆藏。

档案文献编纂的根基在于馆藏,无馆藏不编纂。

编纂工作始于选题,而选题基于馆藏,有限的馆藏使得工作人员必审慎规划选题,根据现有馆藏提炼选题,以避免出现“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之尴尬,选题动因便源于此。

4.有限的编纂力量。

对于特定的编纂部门,其编纂力量是有限的,必须考虑物力、财力、人力因素,完成某个选题的时间跨度、所需财力、人力都要全面衡量,也就是对某个选题进行完成的可能性分析。

因此就有个“选题”的问题。

(三)选题的环节。

1.发现选题。

选题不是凭空设想捏造出来的,选题是深入生活、贴近民众、博览群书、勤思敏想后的提炼升华。

发现选题需要敏锐的眼光、睿智的头脑、至公天下的心胸。

在平日的生活当中,要有一种选题意识,要善于发现研究的盲区、大众议论的焦点,并以主人翁的精神去承担社会责任。

有了选题就要对选题进行一定的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选题的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如何。

选题的目的是为社会大众服务的,首先是能创造多少社会效益,能为相关单位带来多少经济效益,这些都需要进行充分论证。

第二,选题的受众面有多少。

面向普通社会大众还是面向一定区域内的小众还是特殊群体,都要做详细调查。

第三,选题需要的工作量有多大。

承担该项选题需要花费成本是否承受的起,包括人力、物力、财力成本。

3.优化选题。

选题是一项系统工程,在开展选题相关工作时需要不断优化,对选题进行重新评估。

不断修订和优化编辑策划的选题通过以后,选题策划工作并没有结束,还有一个不断修订和优化的问题。

所谓修订和优化,一方面是使选题的清晰度进一步提高,可操作性进一步增强;另一方面是根据市场的变化,适时地对选题的内容进行调整。

二、几种领域内的选题对档案编纂选题的启示。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在对待档案文献编纂选题上要拓展视野,开阔眼界,借鉴其他学科或领域的有关选题方法,或能受其启发,这样会对档案编纂选题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避免走弯路,误入歧途。

(一)央视纪录片选题对档案编纂选题的启示。

纪录片是以真实生活为创作素材,以真人真事为表现对象,并对其进行艺术地加工与展现的,以展现真实为本质,并用真实引发人们思考的电影或电视艺术形式。

纪录片的核心为真实,这一点与档案文献的真实性是相通的,也就是说纪录片的制作也是基于真实的原始材料汇编而成,其呈现的形式是影像视频,其本质也是一种文献编纂形式,基于这一点认识,档案文献编纂选题可以借鉴纪录片的选题思路,以此开阔眼界,进而提高档案部门开展档案文献编纂的效率和质量,为档案文献编纂选题指明方向。

通过央视纪录片的选题,我们可以获得以下启示:第一,选材要丰富,要有反映某主题的坚实材料,材料要真实可靠,来源广泛。

第二,选题角度符合大众口味,受众面要广阔。

第三,选题要贴近生活,服务民生。

(二)浙江省档案馆编研成果对档案编纂选题的启示。

在浙江档案信息网,可以检索到《记忆浙江・》《浙江省档案馆馆藏名人手迹》《浙江省档案馆指南》《矛盾墨迹》《余杭记忆》《施光南》《龙泉司法档案选编》等编研成果82项。

透过这些编研成果,获得的档案编纂选题启示:第一,基于馆藏,服务地方。

《记忆浙江・2014》《余杭记忆》即是很好的例证,基于浙江档案馆丰富的地方档案馆藏,编纂颇具地方特色的编纂成果,选题符合馆藏又贴近现实。

第二,突出特色,彰显个性。

开展档案编纂要立足地方特色(人物方面、地理方面等),即要有鲜明的地方特色,为地方服务。

第三,以点带面,着眼全局。

开展档案编纂工作不能一味求大求全,从地方从小处着手选题一样可以取得好的效果。

(三)学术论文选题对档案文献编纂选题的启示。

一篇好的学术论文,很大因素在于论文的选题,选题是否符合当前业界对涉及话题的要求,选题是否新颖,选题的现实可行性等方面都对论文的成败起到关键作用。

研究生毕业论文起于开题报告,而开题报告正是对选题进行反复论证,是否有研究的必要、其创新点在何处等都要进行论证。

选题基于自己的研究方向,选题基于社会的客观需要,选题基于研究的可行性。

受此启发,档案文献编纂选题可从以下方面考虑:一是选题前,要做好编前研究,做好分析,测评拟选题目的必要性。

二是选题中,要做好评估工作,测评开展该项选题的可行性。

三是选题后,要评价其创新之处,其新颖性如何。

档案文献编纂选题是开展档案编纂工作的首要环节,是编纂工作绕不开的坎,业界对此问题进行了长期探索,其存在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当下档案文献编纂选题的学科领域存在失衡问题。

科技类档案编纂成果少,人文历史类偏多,选题仍过多地集中在发展成熟的人文学科,自然学科较少。

第二,档案文献编纂选题对档案利用者研究不够,对社会需求调查太少。

过去档案编纂选题对利用者的研究不够,档案选题工作需要充分考虑档案利用者的需求。

当下档案文献汇编选题与社会需求脱节,编辑部门及人员没有了解和充分把握档案文献编纂选题与社会热点的关系。

针对上述档案文献编纂选题存在的问题,需采取如下策略:第一,做好档案编纂选题的学科统筹工作,加强科技档案的编纂工作,创造更多的科技类编纂产品,为科技研发做好服务工作。

第二,开展调查研究,搜集社会热点,关注民生百态,做好档案用户的需求分析,充分利用网络主动探寻社会热点,分析社会发展态势,准确做出预测。

【参考文献】。

比较文学论文选题篇四

选题最好能建立在平日比较注意探索的问题的基础上,写论文主要是反映学生对问题的思考,详细内容请看下文。

论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立法的改进与完善。

我国慈善行为实施研究。

商业特许经营中特许人民事责任研究。

试论网络服务提供商的著作权侵权行为及其责任。

旅游。

合同。

违约责任问题研究。

医疗损害民事责任研究。

单独立法下的人格权立法内容选择研究。

网络环境下著作权合理使用制度问题研究。

商标确权国际比较研究。

短信息领域侵权及法律规制研究。

论我国法定夫妻财产制。

我国反垄断法宽恕制度研究。

外资并购境内企业的反垄断法规制研究。

社会主义法治化进程中的司法生态建设研究。

我国篮球职业化探索与发展研究。

比较文学论文选题篇五

3.关于我国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研究。

4.关于我国积极性财政政策思考。

5.促进社会教育公平的政府责任研究。

6.浅议新形势下中国财政支农政策选择。

7.优化我国财政支出结构的政策选择。

8.当前县乡财政面临的困难和对策探讨。

9.我国积极财政政策风险及其防范。

10.缩小地区经济差异的财政政策建议。

11.我国公共财政体制教育投入的现状分析及改革对策。

12.试论我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3.我国财政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对策研究。

14.实现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对策选择。

15.加强农村基础设施投资的对策研究。

16.我国建立绿色税收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7.深化农村综合改革的重要意义及对策探讨。

18.完善我国国债市场的对策研究。

19.我国财政支农存在的问题及制度选择。

20.浅析财政支农对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意义。

21.加强财政支农资金管理的对策研究。

22.加强地方财政支出管理的对策研究。

23.优化地方财政支出的对策研究。

24.我国财政教育支出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25.我国财政分权体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浅析。

26.浅谈我国分税制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

比较文学论文选题篇六

问题表述:。

问题回复:。

给一篇你参考:

学生姓名:

所属系别:

专业名称:

指导导师:

一、论文题目:试论企业管理中的个性化激励。

二、选题的背景、目的和意义: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到来,越来越多的企业卷入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间的竞争本质上是“人”的竞争。人是企业的灵魂,是一切企业竞争力的原动力,是一切企业利润的源泉。如何激励企业中员工,从而发挥其自身的潜力,是企业管理者必须面对的问题和掌握的技能。现在有不少企业管理者已经开始重视对企业员工的激励工作,建立起一套激励体系,并已经取得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不少未解决的问题。如:由于所有制差别、行业差别、员工身份差异,尤其是文化的差距所产生的影响。应该如何针对上述差异,采用个性化的激励手段进行有效激励,是激励工作中的难题,仍待研究解决。因此,研究探讨企业管理中的个性化激励问题是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领域的研究成果及现状。

早在十九世纪,马克思提出“人的主观能动性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榜样力量是无穷的”。因而一直以来,马克思主义管理学者都十分重视对人的激励研究,并创造性提出许多激发人们潜力的方法,特别在精神激励方面取得了丰硕理论和实践成果,集中体现在“发扬当家作主的主人翁精神”。

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激励理论取得卓有成效的进展,出现了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麦格里格的x理论与y理论和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这些早期激励理论提出了一些激励方法,并在实践中得到一定程度的应用。随着统计学发展和管理实践的丰富,具有相当确凿支持性材料的当代激励理论不断产生。主要有爱尔德弗的erg理论、麦克莱兰德的需要理论、认识理论、公平理论、期望理论。这些理论在企业管理工作中的应用使企业的人员激励工作上了一个新台阶,都在不同的范围内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是当今企业广泛采用的激励理论。

四、研究思路和方法。

本文拟分为三部分撰写。第一部分:概述激励的含义、意义及分类,分述主要的激励理论以及对激励理论的思考。第二部分:通过审视不同所有制企业对人员的激励方法,详细阐述与分析激励理论在所有制差别、行业差别、员工身份差异和文化差距等条件下的应用,总结当中所取得的成效及不足。第三部分:承接第二部分的分析,总结企业管理中个性化激励的作用意义,提出个性化激励的基本内容、做法以及原则、要求。第四部分:总结全文。

本文拟采用以下的手段和方法:

1、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相结合,列事实,摆依据,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引用分析等方法。

2、主要通过图书馆、网上浏览及实地调研等方法收集材料。运用人力资源管理学、组织行为学、企业管理学、领导学及统计学等相关知识来撰写。

五、研究的时间安排。

1、6月28日至6月30日:撰写开题报告。

2、7月4日至8月31日:进行企业调研,在图书馆及网上搜集相关资料。

3、9月1日至9月18日:分析整理资料,写出论文纲目。

4、9月24日至10月23日:撰写完成约一万字的论文初稿。

5、10月24日至11月23日:根据导师的批改意见修改完成论文第二稿。

6、11月24日至12月16日:论文定稿,准备答辩。

比较文学论文选题篇七

税法一词在英文中为taxationlaw,《牛津法律大辞典》解释为“有关确定哪些收入、支付或者交易应当纳税,以及按什么税率纳税的法律规范的总称。”税收是国家或者政府为了实现公共职能、满足公共需求,凭借政治权力,依据法定的标准和程序,无偿、强制的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分配方式。税法即是国家调整税收法律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在经济法部门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国内理论界对税法的概念有所争议,有的学者将税法定义为“国家制定的各种有关税收活动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包括税收法律、法令、条例、税则、制度等”;有的学者则认为税法是“由国家最高权力机关或者其授权的行政机关制定的有关调整国家在筹集财政资金方面所形成的税收的法令规范的总称”。

税法的原则反映税收活动的根本属性,是税收法律制度建立的基础。税法原则包括税法基本原则和税法适用原则。

税法基本原则是统领所有税收规范的根本准则,为包括税收立法、执法、司法在内的一切税收活动所必须遵守。

税收法定原则又称为税收法定主义,是指税法主体的权利义务必须由法律加以规定,税法的各类构成要素皆必须且只能由法律予以明确。税收法定主义贯穿税收立法和执法的全部领域,其内容包括税收要件法定原则和税务合法性原则。税收要件法定主义是指有关纳税人、课税对象、课税标准等税收要件必须以法律形式做出规定,且有关课税要素的规定必须尽量明确。税务合法性原则是指税务机关按法定程序依法征税,不得随意减征、停征或免征,无法律依据不征税。

2.税法公平原则。

一般认为税收公平原则包括税收横向公平和纵向公平,即税收负担必须根据纳税人的负担能力分配,负担能力相等,税负相同;负担能力不等,税负不同。税收公平原则源于法律上的平等性原则,所以许多国家的税法在贯彻税收公平原则时,都特别强调“禁止不平等对待”的法理,禁止对特定纳税人给予歧视性对待,也禁止在没有正当理由的情况下对特定纳税人给予特别优惠。

3.税收效率原则。

税收效率原则包含两方面,一是指经济效率,二是指行政效率。前者要求税法的制定要有利于资源的有效配置和经济体制的有效运行,后者要求提高税收行政效率。

4.实质课税原则。

实质课税原则是指应根据客观事实确定是否符合课税要件,并根据纳税人的真实负担能力决定纳税人的税负,而不能仅考虑相关外观和形式。

税法构成要素是税收课征制度构成的基本因素,具体体现在国家制定的各种基本法中。主要包括纳税人、征税对象、纳税地点、税率、税收优惠、纳税环节、纳税期限、违章处理等。其中纳税人、课税对象、税率三项是一种税收课征制度或一种税收基本构成的基本因素。

纳税义务人。

纳税义务人简称纳税人,是指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包括自然人和法人,是缴纳税款的主体,直接同国家的税务机关发生纳税关系。

与纳税义务人相联系的另一个概念是扣缴义务人,是指依照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负有代扣代缴、代收代缴义务的单位和个人。

课税对象。

课税对象也称课税客体,是指针对什么样的标的'物进行课税。这是划分不同税种、区别一种税不同于另一种税的主要标志。

税率是税法规定的每一单位课税对象与应纳税款之间的比例,是每种税收基本法构成的最基本要素之一。税率是国家税收制度的核心,它反映征税的深度,体现国家的税收制度。一般来说,税率可分为比例税率、累进税率、定额税率三种。

按各税法的立法目的、征税对象、权益划分、适用范围、职能作用的不同,可作不同的分类。一般采用按照税法的功能作用的不同,将税法分为税收实体法和税收程序法两大类。

税收实体法主要是指确定税种立法,具体规定各税种的征收对象、征收范围、税目、税率、纳税地点等。包括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资源税、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印花税、车船税、土地增值税、城市维护建设税、车辆购置税、契税和耕地占用税等,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营业税暂行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都属于税收实体法。

税收程序法是指税务管理方面的法律,主要包括税收管理法、发票管理法、税务机关法、税务机关组织法、税务争议处理法等。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

税收征税法理。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五十六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依照法律纳税的义务。”的规定,制定税收征收管理的相关法律。

更多知识。

税务登记知识。

一、什么是税务登记。

1、税务登记又称纳税登记。

2、是税务机关对纳税人的生产经营活动实行法定登记的一种管理制度。[)。

3、是纳税人依法履行纳税义务的法定手段。

4、税务登记就好比生产、经营的‘税务户籍证’。

5、税务登记证分为正本、副本。

6、正本应悬挂于生产经营场地显眼处,亮证经营。

7、副本则是办理日常涉税业务的基本资料(减税、免税、退税、领购发票等)。

8、丢失及时申请补办。

二、税务登记的分类。

1、税务登记分为企业的税务登记和个体工商户的税务登记。

2、税务登记是实施税收管理的首要环节和基础工作,也是纳税人必须履行的义务。

3、法律上确定了征税对方的权利和义务关系。

4、纳税人凭税务登记证件办理涉税事宜。

三、为什么要办理税务登记。

税务登记用途:开立银行账户,申请减、免、退税,申请办理延期申报、延期缴税,领购发票,申请开具外出经营活动税收管理证明,申请办理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认定手续,办理停业、歇业,其他有关税务事项。

四、如何办理税务登记。

1、办理时限办理工商营业执照后的30天内。

2、受理机关生产经营地或纳税义务发生地的主管税务机关。

3、对逾期不办理的,税务机关有权期限改正并处以罚款;逾期不改正的,可提请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吊销营业执照。

4、办理所需材料:工商营业执照,有关合同、章程、协议书,组织机构统一代码证书,法定代表人或业主的身份证、护照或其他合法证件,房产产权属证明文件和兔子房屋租赁合同,税务机关要求提供的其他有关证件、资料。

5、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外出经营,在同一地累计超过180天,应当在营业地办理税务登记手续。

6、上述在同一地累计超过180天,只纳税人在同一县实际经营或提供劳务之日起,在连续的12个月内累计超过180天。

7、纳税人申报办理税务登记时,应如实填写税务登记表。

8、税务登记表有三种不同款式,分别对应单位纳税人、个体经营户以及临时税务登记的纳税人。

比较文学论文选题篇八

2、国际小学教育阶段母语教学改革的趋势。

3、小学新课程实施现状分析与完善的研究。

1、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校本课程开发的问题与建议。

2、新课改下小学教科研现状及思考。

3、开展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基本策略和有效途径。

4、小学语文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5、小语教学与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的培养。

6、当代小学生学习特点研究。

7、小学生学习类型及分类指导研究。

8、小学生语文(数学)学习困难的成因、预防及矫治研究。

9、小学数学研究性学习的方法、模式、途径及评价的研究。

10、小学生课外学习指导研究。

11、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研究。

12、小学数学(语文)合作教学模式研究。

13、小学作文教学走向生活的研究。

14、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的优化研究。

15、新课程理念下小学师生关系的研究。

16、创造性使用小学新教材的策略研究。

17、自主学习与小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研究。

18、小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研究。

19、小学数学(语文)教学中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

20、小学数学教学中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21、小学数学教学中直觉思维能力的培养。

22、小学数学(语文)教学中的合作学习。

23、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探究学习。

24、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练习设计。

25、小学数学(语文)教学中的情境设计。

26、小学数学中概念的教学。

24、小学数学中计算的教学。

25、小学数学中空间与图形的教学。

26、小学数学中统计与概率的教学。

28、小学数学中实践与综合应用的教学。

29、小学数学(语文)教学中情感的教学。

30、小学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

31、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策略。

32、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模式。

33、小学生数学语言教学的研究。

34、小学生数学学习评价的研究。

35、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调查研究。

36、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

37、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38、现代教育理论对小学数学教学的启示。

1、在新课改中促进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

2、新课改呼唤教师间的合作。

3、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有效方式、方法研究。

4、构建富有特色的小学教师文化研究。

5、名优小学教师品质特征及培养途径的研究。

6、关注小学教师个人需要,促进其自主发展对策研究。

7、科研型小学教师的心理品质及“研究型”小学教师的培养研究。

8、培养小学教师反思能力的方法与途径研究。

1、新形势下小学班集体建设研究。

2、现代小学班主任的工作艺术、方法及专业化发展的研究。

3、优秀小学班主任工作个案和工作规律的探索与研究。

4、小学班级活动创新思考。

1、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研究。

2、浅论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德育功能。

3、浅论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心育功能。

3、小学教师素质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

4、小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及测评研究。

6、学校、家庭和社区的“德育一体化”实践研究。

7、小学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操作策略研究。

8、小学生心理素质的发展与学业成就的关系研究。

1、科技教育与小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培养研究。

2、小学学科教学渗透科技教育研究。

3、小学艺术教育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

4、通过艺术教育培养小学生审美能力的研究。

1、学校、社会、家庭形成良性互动教育机制的研究。

2、如何开发和利用家长教育资源的研究。

3、影响小学生健康成长社会因素的研究。

4、成功家庭教育的个案研究。

1、小学学科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整合研究。

2、网络环境下小学教与学模式的研究。

3、信息技术在小学教育中应用的有效性研究。

1、关于小学语文(数学)教学评价的思考。

2、小学生个性发展评价研究。

3、小学生成长记录袋的应用研究。

4、小学综合实践课的评价研究。

5、创新教育评价研究。

比较文学论文选题篇九

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以双汇发展“瘦肉精”事件信息披露为例。

从战略管理的视点看成本控制的发展。

浅谈上市公司关联交易。

我国某施工企业会计核算问题及对策。

我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资产质量分析与比较研究。

加强资产管理的有效途径-------以焊剂制造企业为例。

上市公司利润质量评价的探讨。

宾阳县黎塘饮食服务公司。

比较文学论文选题篇十

1.直接市场营销有关问题的研究(题目)。

2.关系营销、权力营销、绿色营销、服务营销等有关问题的研究(方向)。

3.网络营销、数据库营销等有关问题研究(方向)。

4.企业客户管理的方法与策略研究(方向)。

5.品牌定位与品牌延伸问题研究(方向)。

6.企业营销渠道网络的开发与管理研究(方向)。

7.企业销售政策的比较研究(题目)。

8.企业营销渠道模式设计与调整问题研究(方向)。

9.企业市场开拓方法、策略研究(方向)。

10.促销手段与沟通技巧研究(方向)。

11.市场营销调研策划、实施(应用)(方向)。

12.企业营销策划(应用)(方向)。

13.企业广告策划(应用)(方向)。

14.企业新产品开发策划(应用)(方向)。

15.企业形象策划(应用)(方向)。

16.企业促销策划(应用)(方向)。

17.企业公共关系活动策划(应用)(方向)。

18.中国企业跨国营销战略研究(方向)。

19.企业产品组合优化有关问题的探讨(方向)。

20.企业品牌策略与管理问题研究(方向)。

21.企业定价策略与销售政策协调研究(题目)。

22.企业定价与其它营销策略的整合研究(方向)。

23.营销的民族文化特征与营销策略运用(题目)。

24.消费者行为实证研究(方向)。

25.4c营销理论及其应用研究(方向)。

26.整合营销传播的应用问题研究(方向)。

27.广告效果测定方法实证研究(方向)。

28.广告媒体的比较研究及媒体组合问题(题目)。

29.企业广告管理模式研究(题目)。

30.品牌定位与广告策略研究(题目)。

31.现代营销中的公共关系策略研究(方向)。

32.企业营销研究模式与管理(方向)。

33.企业战略营销问题研究(方向)。

34.企业销售管理模式与管理对策研究(题目)。

35.批发业营销战略、策略研究(题目)。

36.连锁企业的营销问题研究(题目)。

37.超级市场的发展与营销问题研究(方向)。

38.连锁商业发展中面临的新问题研究(题目)。

39.物流配送中心的发展模式与发展对策(题目)。

40.不同业态的商业企业营销比较研究(题目)。

41.商业规划、布局模型与应用研究(方向)。

42.外国零售商业的进入对我国零售业的影响与对策分析(题目)。

43.跨国公司在我国的投资特点及对我国企业的启示(题目)。

44.中国行业市场竞争模型分析(方向)。

45.市场流通新格局与企业发展研究(方向)。

46.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有关问题研究(方向)。

47.新的营销手段、方式的应用研究(方向)。

48.居民消费结构变化与营销战略、策略分析(题目)。

49.启动内需的对策研究(题目)。

50.居民投资趋向与心理分析(题目)。

51.中国特色的综合商社发展研究(方向)。

52.流通现代化的特点与对策研究(题目)。

53.非赢利组织的营销问题研究(方向)。

54.宏观市场营销的有关问题研究(方向)。

55.专业市场(服务业、餐旅业、技术市场、金融、房地产)营销问题研究(方向)。

56.企业期货贸易有关问题的研究(方向)。

57.企业电子商务开展的难点与对策研究(题目)。

58.不正当竞争的表现及其治理对策研究(题目)。

59.小城镇发展战略问题探讨(题目)。

60.三峡经济区乡镇企业发展问题研究(方向)。

61.三峡库区移民与扶贫问题研究(方向)。

62.重庆旅游市场发展战略研究(方向)。

63.重庆“十五”商贸发展战略研究(方向)。

64.三峡库区脱贫致富途径研究(题目)。

65.三峡库区城镇化问题研究(方向)。

66.三峡库区“对口支援”的现状、问题与对策(题目)。

67.重庆商贸发展中的政府行为研究(题目)。

68.重庆企业名牌战略问题研究(方向)。

69.企业资产评估的有关问题研究(方向)。

70.企业收购与兼并的有关问题探讨(方向)。

71.企业债务的有关问题探讨(方向)。

72.社会保障体系有关问题研究(方向)。

73.国有中小企业改革模式研究(题目)。

74.企业破产有关问题研究(方向)。

75.现代企业管理有关问题研究(方向)。

76.企业产权制度改革有关问题研究(方向)。

77.股份合作制问题探讨(题目)。

78.知识经济发展对市场营销的影响与对策分析(题目)。

79.知识经济的冲击及企业发展对策探讨(题目)。

80.企业营销信息系统的开发与管理问题研究(方向)。

81.信息技术对现代商业的影响与对策研究(题目)。

82.数量经济方法在市场营销中的应用研究(方向)。

83.企业营销组织设计有关问题研究(方向)。

84.现代企业物流管理模式有关问题研究(方向)。

85.新型现代化物流中心与管理模式问题研究(方向)。

86.企业风险管理有关问题研究(方向)。

87.企业文化建设有关问题研究(方向)。

88.企业人力资源开发问题研究(方向)。

89.新型企业营销管理者的素质研究(题目)。

90.企业领导行为模式比较分析(题目)。

91.企业资本运营有关问题研究(方向)。

92.大型企业发展战略有关问题研究(方向)。

93.中小型企业发展战略有关问题研究(方向)。

94.企业创新与发展问题探讨(方向)。

95企业创新与再造的有关问题研究(方向)。

96.企业投资项目策划与管理问题研究(方向)。

97.民营企业发展战略问题探讨(题目)。

98.中国企业国际化问题研究(方向)。

99.房地产市场发展状况、问题与对策研究(题目)。

100.多角化战略与竞争优势(题目)。

比较文学论文选题篇十一

教育研究课题的选择,对我们教育科研工作者而言是关键的一步。这是因为课题的选择引导着研究方向,并制约整个研究工作的进行以及研究的价值。所以选好一个教育研究课题就显得很重要。

1.将教育实践活动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直接转化为研究课题。教师可以把那些重要的、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转化为研究课题。例如,怎样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长期困扰教育界的中小学课业负担过重问题产生原因是什么?这一问题怎样才能得到解决?教育教学中怎样促进学习困难学生的转化?学生厌学是一个相当普遍的问题,这种状况是怎样形成的?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有着怎样的关系?怎样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等。从这些突出的现实问题中提出课题进行研究最能充分发挥教师自身的优势,能直接的提高教学质量。

2.从教学实践的疑难、矛盾和困境中发现研究课题。

教师可以从教学实践的疑难、矛盾和困境中发现研究课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常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疑难、矛盾与困境,并且没有现成的成功解决方法可供借鉴。这种疑难或困境至少有以下几种类型:

(1)教师的理想与实际存在着差距。(2)教学情境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目标之间存在着冲突。如教师从“培养学生创造力”的指导思想出发,在教学中布置较有挑战性的作业,但这种做法却导致一部分学生跟不上功课,产生挫败感,最终厌学。(3)教师与领导、同事、或家长对教育教学存在的不同甚至对立的看法。如有的教师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做出新的尝试,以改变原来的“填鸭式”教学,但周围同事或学生家长却不认同,认为他在出风头,会影响学生学习。(4)教学中存在着比比皆是的“两难困境”。例如顾及到了单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就有可能妨碍了学生集体;关注到了学生的兴趣,规范性就很可能被削弱;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教师的引导角色就可能无法实现了。

上述的疑难、矛盾和困境都可成为教师的研究课题,教师在研究的过程中找出化解问题的方法,从而走出困境,提升教学效果。

3.从具体的教学场景中捕捉研究课题。

教师可以从具体的教学场景中捕捉研究课题。中小学教师与专业研究者的一个重要区别就在于,教师一直生活在教育教学实际的现场,是在现场中感受教育事实,生发教育理念,提升教育智慧的。而教育现场是教育问题的源发地,是问题产生的土壤,进入教育现场的教师对教育现场所做的任何真切而深入的.分析,都可能滋生大量的有待研究的课题。

二、选题的原则。

(一)科学原则。

所谓科学原则,就是指我们在选题时,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实践研究,都必须符合已经为人们所认识的教育规律,都应建立在客观事实的基础上,实事求是。

(二)价值原则。

教研课题的选题来源及原则从事教育教学工作有指导作用和参考意义。

(三)可行原则。

选题,首先要考虑的是价值原则,这是一个基本原则,是不可忽视的。但是,仅仅从客观需要上来考虑选题是不够的,还必须从主、客观方面考虑是否具备展开研究的条件,只有这样,才能选择恰当的课题。可行原则是指主观和客观条件的可行性。

(四)创新原则。

创新原则指要选择有新意的课题。这里的“新”有三层涵义:一是全“新”,指他人没有研究过或很少研究的课题;二是“半新”,指他人虽研究过但未完全解决的课题;三是“推陈出新”,指他人已研究解决过的但仍可深化发展甚至相悖的课题。

比较文学论文选题篇十二

·浅谈开展幼儿园礼仪教育实施策略。

·有效沟通在幼儿园管理中的运用。

·培养孩子的良好发言习惯。

·学前儿童学习第二语言:英语。

·幼儿古诗教学的几种方法浅探。

·浅谈乡村语文课外阅读的思考。

·运用多媒体要注意“因教施材”

·农村小班化教学中对话方式的转变。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3207470.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