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应当包含详细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步骤和教学评价等要素。教案的分享和交流对于教师的成长和教学改进具有重要意义,教师可以通过分享教案获得更多的反馈和建议。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案范例,供大家参考借鉴。
湘教版三年级教案篇一
教材分析:
《小萝卜头的故事》通过小萝卜头捉虫子、放虫子的所思所想,体现了小萝卜头固然身陷逆境,但他珍爱生命,渴望自由、对解放后的'生活充满希望。小萝卜头这种善良、乐观、向上、渴望自由的精神是他人性的闪光点。这也是他短暂人生的超人之处。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重点语句的含义。
2、了解小萝卜头虽身陷困境,但是对自由生活有着无限的追求和向往。解析小萝卜头对小虫子“一捉一放”的心理变化。
3、由“骄傲”(例中学)“若有所思”(实践悟)两个词语展开想象,填补课文空白,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教学重难点:
由“骄傲”、“若有所思”这个词语展开想象,填补课文空白。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情导入。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位吃着霉米饭长大,不知糖是什么味儿的小朋友,他就是我们的同龄人——小萝卜头。今天就让我们继续关注小萝卜头,感受他那不一般的生活!
2、谁来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设计意图:以情导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回顾课文内容,帮助学生梳理课文思路。
二、品读文章,例中学。
1、找学生读学案第一部分的要求。
2、学生默读,师巡视并提出默读要求。
设计意图;默读是三年级学生的起始阶段,培养学生正确的默读习惯。
3、汇报展示:
预设:
(1)小虫子外形的描写读中悟,指导朗读。
(2)小萝卜头两手轻轻捧着那只小虫子,唯恐伤害了它。(小萝卜头动作的描写,体会小心翼翼。)。
(3)入春以来,这种虫子很多,常常撞进铁窗,陪伴着常年呼吸不到自由空气的人们。
(失去了自由的人们看到飞来的小虫很亲切,小虫们似乎也很懂事,知道来陪伴这些禁锢已久的人们。)。
(4)又飞来一只,他们并排在一起,故意在人面前骄傲地爬着。
抓“骄傲”“并排在一起”两个词,体会小虫子可能在想什么?
小虫可能在想:我有(),你没有()。我能(),你不能)。我可以(),你不可以()。
师小结方法:
设计意图:给学生支架填补课文空白,降低了难度,多样选择拓展了学生的想象空间。
三、填补空白,实践悟。
1、小萝卜头这么喜欢小虫,为什么又把它放了呢?
预设:
他正要关上盒子的时候,突然瞥见那只虫子,在盒子里不安地爬动。啊,它失去了自由。小萝卜头若有所思地停住了手。
(学生也可用自己的话说)。
2、“若有所思”这个词语展开想象,填补课文空白。
3、学生练写。
4、展现学生作品。
5、师小结。
设计意图:体验情感,由动嘴说到动笔写,写作是阅读知识的巩固和发展,这是一个知识迁移的过程。
四、布置作业,迁移用。
“小萝卜头大概刚下课,他把每天读的书放在楼栏杆旁,双手抓住比他还高半头的楼栏杆,踮起脚,看白公馆墙外的群山。”
小萝卜头可能看到了什么?可能想到了什么?动笔写一写。
湘教版三年级教案篇二
3、情意目标: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两步应用题结构的把握以及数量关系的分析。
二、游戏激趣、明白结构。那么,让我们来做个游戏,你们看老师手中有很多花,现在给第一个学生2朵,给第二个学生3朵,你能说出老师手中花的朵数吗?如果老师说,比第一个学生多8朵呢?或说,是两学生的花的总数呢?你能说出来吗?师生共同领会:一道完整的应用题要有:条件、问题和数量关系。
三、师生互动、学习新知。国庆节就要到了,我们来做些花布置教室吧!出示黄花25朵,紫花18朵,请学生提出想要知道的问题,并解答。如果添上“做的红花比黄花和紫花的总数少3朵,做了多少朵红花?”请同学们四人一小组讨论:这一题中知道些什么,求的是什么;用你们小组最喜欢的方式把题意表示出来。[手势、图形、线段];请你们互相说一说,题中哪句话最能表示出问题和条件的联系;学生尝试解答,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
四、尝试创造、加深理解。小组协作、师生合作,改变题中的第三个条件即“做的红花比黄花和紫花的总数少3朵”你们能编出怎样的应用题,请试试看;学生汇报创造的成果。
五、巩固练习、学以致用。完成课后“做一做”;同桌合作互相分析其中一道题。
六、阅读课本、学会发现。请你们阅读今天学习的内容,你有什么收获,有什么新发现。
湘教版三年级教案篇三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不含括号的混合式题的运算顺序,自主、熟练的计算含有乘除混合的三步计算式题。
2、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认真审题、仔细验算的良好习惯。
使学生掌握混合运算顺序,能熟练地进行计算。
帮助学生利用知识的迁移,探索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一、口算引入
1、计算:140×3+280 400—400÷8以上各式中都含有哪些运算?它们的运算顺序是什么?使学生明确:当只有加减或乘除法时,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当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要先算乘法或除法,再算加法或减法。学生练习,指名板演。
2、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混和运算。
板书:不带括号的混和运算。
二、教学新课
1、学习例题。
学生列式:12×3+15×4或15×4+12×3
(2)学生分小组讨论上述问题并汇报。
(3)师:在没有括号的混合运算中应该先算乘除,后算加减。学生在书上完成。
2、试一试:150+120÷6×5。
学生在书上独立完成,指明说一说是怎样计算的?在计算120÷6×5,为什么应该先算120÷6,而不先算6×5呢?你们是按怎样的运算顺序计算的?通过刚才两道混合运算的解答,你能总结一下没有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顺序是怎样的吗?使学生明确:在一道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的混合式题里,应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乘除连在一起,或加减连在一起,要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三、巩固练习
1、“想想做做”1。学生独立完成,展示个别学生作业。注意强调运算顺序和书写格式。要明确:在没有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式题里,要先算乘除后算加减法。
2、说出运算顺序,并口算出计算结果。
48÷4+2×4
48÷4+20÷4
48—4+2×4
48+4+2×4
3、“想想做做”
4、学生先列式解答,再交流、汇报思考过程和解题方法。
四、课堂小结
五、布置作业。“想想做做”
湘教版三年级教案篇四
边长是()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
边长是()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
2.比一比:1厘米和1平方厘米各有什么不同?
3.说一说:1分米和1平方分米,1米和1平方米各有什么不同?
4.填合适的单位。
(1)课桌面宽3()。
(2)黑板面的大小3()。
(3)王刚身高150()。
(4)教室的地面的面积是50()。
5.下图中每个小方格代表1平方厘米。用数方格的方法,说出图中每个图形的面积。
答案。
1.1分米1米。
2.1厘米(长度单位)1平方厘米(面积单位)。
3.略。
4.分米米厘米平方米。
5.红色:6平方厘米绿色:4平方厘米。
湘教版三年级教案篇五
一、填空题:
1、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都有自己的(想法)和(喜好)。
2、正因为每个人有(不同)的想法,不同的(喜好),才有了多彩的图画。
3、正是由于我们班的同学们(各不相同)。大家共同组成的班集体,是那么(丰富多彩)、充满活力。
4、我们都是班里的(骄傲)。
5、有时由于我们对同一件事情的(想法)、(感受)和(选择)不同,有时也会发生冲突。我们应设法(避免)和(解决)冲突。
6、我们每个人和别人接触时,都会对人有这样那样的(看法),从不同的(角度)看同学,得出的结论也不一样。
7、每个同学身上都有(不同)的特点。所以看问题的角度就(不同)。
8、当我们和同学的意见不相同时,要换个(角度)看同学。
9、把自己的快乐,自己的想法,拿出来和大家(分享),将会得到(更多的快乐)。
10、“倘若你有一中(思想),我也有一种(思想),互相交换之后,我们每个人将各有(两种)思想”。这是(萧伯纳)说的话。
11、你有一个快乐,拿出来和别人(分享),变成了(两个)快乐。
12、我们要把自己(心爱)的东西拿出来与大家(分享)。
13、把各自的想法相互(交流)一下,你就会又形成(新的想法)。
14、我们生活、学习在(班集体)里,大家朝夕相处,同(学习)、同(快乐)。我们每个人(各不相同),大家在一起应该(友好)相处。
下一页更多精彩“人教版三年级品德下复习资料”
湘教版三年级教案篇六
(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初步渗透不变中有变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用两种方法解答连除应用题.。
难点:理解第二种解法的意义.。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启发谈话: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连乘应用题,请大家看这道题.。
(投影出示复习题)。
三年级同学参观农业展览.他们平均分成2队,每队分成3组,每组15人.一共有多少人?(用两种方法解答)。
15×3×215×(3×2)。
订正时请同学分别讲清算式的意义.。
(二)学习新课。
三年级同学去参观农业展览.把90人平均分成2队,每队平均分成3组,每组有多少人?
默读题,找出已知条件和问题,分析题中数量关系.。
(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
学生回答时,老师出示线段图投影片.。
请同学在作业本上解答,几个同学写在玻璃片上,订正时用.老师在学生做题时,行间巡视,个别指导,做到胸中有数.订正时,每人看着投影说出每个算式的意思.(老师板书)。
(1)平均每队有多少人?
90÷2=45(人)。
(2)平均每组有多少人?
45÷3=15(人)。
(1)一共分了多少组?
3×2=6(组)。
(2)平均每组有多少人?
90÷6=15(人)。
这两种解法的解题思路,请同学分小组说一说、互相启发,有什么问题可以提出请别人解答.(让每个同学都有机会把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
师:如果真的理解了解题思路,那么我们想一想怎样列综合算式.请写在自己的作业本上.(几个同学写在玻璃片上)。
订正时,老师板书.。
第一种解法:第二种解法:
90÷2÷390÷(3×2)。
=45÷3=90÷6。
=15(人)=15(人)。
同时讲清每种解法的思路:
第一种解法:用90÷2表示求每队有多少人,再除以3是求每组有多少人.。
师:我们用什么方法来检查呢?
(用一种解法检验另一种解法)。
做一做:(投影出示)。
商店卖出7箱保温杯,每箱12个,一共收入336元,每个保温杯多少元?(用两种方法解答,再检验)。
师:默读题、审题.先用分步计算,再综合列式.用两种方法解答.(根据班上好、中、差三种类型同学,分别给他们玻璃片,订正时老师选用)。
第一种解法:第二种解法:
336÷7=48(元)12×7=84(个)。
48÷12=4(元)336÷84=4(元)。
336÷7÷12336÷(12×7)。
=48÷12=336÷84。
=4(元)=4(元)。
答:每个保温杯4元.。
订正时,请同学说明解题思路.。
这道题做得对不对,请两个同学互相叙述一下检验的过程.。
(三)巩固反馈。
1.三年级有2个班,每班有43个同学,一共栽树258棵,平均每个同学栽树多少棵?
选择正确的列式写在作业本上.。
a.258÷2÷43b.258÷(2×43)。
c.258÷43÷2d.258÷(43×2)。
订正时请说明解题思路.。
2.对比练习.。
(1)百货商店卖出3箱上衣,每箱20件.每件12元.一共卖了多少元?
作业:第104页第1题.。
小资料〔解答应用题的检查和验算〕。
解答应用题的验算,比较常用的方法有以下两种:
二是对有不同解法的应用题,可以选用另一种解法求解,看两种解法的答案是否相同.。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板书设计。
湘教版三年级教案篇七
教学目标:
1、能从为什么会这样地角度对周围事物提出问题。
2、能在教师指导下,认识和体验科学探究学习的基本过程。
3、能对周围常见的现象产生好奇。
4、开始对科学课的学习产生一定的兴趣。
5、能从周围自然现象和生活实际中发现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
1、引起科学探究的兴趣,激发学习科学的热情。
2、培养提问题的意识,训练提问题的方法。
教学准备:电吹风、乒乓球、纸片、饮料瓶自制的漏斗、自来水龙头。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谈话:科学课是学什么的?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亲历科学。(板书课题)。
2、学习新课。
认识图标:书上都有哪些图标,他们是什么意思?
学生讨论汇报。
评:丰富感性认识,为读懂课本做准备。
演示实验:用电吹风向上吹乒乓球。看了这个实验你有什么问题?
学生回答。
评:产生问题,激发学生提问的欲望,转入课题。
指导学生学习提问。
指导提问:观察每幅图的自然现象,你又想到了什么有关的问题?用为什么会或是怎么回事儿的方式提出了,写在记录本上。
巡回观察发现好的问题。
课堂交流汇报:鼓励学生向全班同学汇报自己的问题,肯定、鼓励发言者。表扬积极参与者,表扬能写出三个以上问题的学生。
通过认识电视机,练习题问题。
关于电视,你产生过哪些问题?你知道哪些问题?以小组为单位的进行讨论,把问题写在记录本上,问题越多越好。巡回指导。
评:培养学生信息交流意识。
学生回到讨论结果,肯定和表扬各组成绩,表扬优秀小组。
指导学生尝试科学探究。
出示制片学习实验方法:向2片纸中间吹气,会有什么现象发生?
实验1:学生实验吹纸片,指导学生记录。
指导猜测:请你猜1猜可能有什么现象发生?把你的猜测写在记录本上。
实验验证:发放材料每人做三至五实验,比较试验结果与自己的猜想是否相同。巡视指导。
课堂交流,检查实验结果,进行实验操作个别指导,保证成功率。
评:鼓励学生提问。
尝试解释实验现象:你能试着说1说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实验结果吗?把解释写在记录本上。进行简单交流,不进行对错评价。
评:体验与他人交流的快乐。
课后小记:本可通过实际教学,是学生大体上知道了科学课所包含的内容,以及学习科学课的方法,能够针对生活中常见的观察提出问题、猜想,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湘教版三年级教案篇八
教学目标:
1、能借助工具完成观察人物。
2、能用勾画、填充轮廓图的形式记录观察的结果。
3、能意识到观察是要认真仔细,抓住事物的显著特征,发现合作的好处,能说出人体的4大组成部分。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谈话:你了解自己的身体吗?让我们一起来观察吧?
2、学习新课。
指导学生进入观察自己的身体。
你有什么办法观察自己的身体有几部分构成?学生讨论,把想到的方法写在记录本上,汇报讨论结果。
学生观察记录活动:以小组为单位,同学之间互相帮助,在纸上用笔画出身体的轮廓。画好后请你观察,你的身体有哪几部分组成?学生汇报观察结果。
比1比,小组中谁最高?谁最重?想1想用什么方法可以知道谁最高,谁最重?把测量的结果标的轮廓图上。学生讨论,汇报交流结果。
评:多种实验工具是简单的测量变得更加富有挑战性。这就大大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指导学生观察身体的显著特征。
世界上有没有两个完全一样的人?请大家互相观察自己同学有哪些不同之处?看谁找到的多?把观察到的特征标在轮廓图上。学生观察比较活动,汇报观察结果。
讨论:想1想,在每个人的一生中,这些特征哪些是会改变的,那些是不会改变的?学生讨论,汇报讨论结果。
展示自己的轮廓图:说1说自己观察和测量的结果,你能根据图上的信息猜出是谁的轮廓吗?学生分组进行交流。让学生保存课堂上自己观察和测量的材料。
评:培养小组合作精神。
指导学生观察指纹。
小组活动:将每个组的同学将右手食指的指纹印在书上。请你们比较小组每个同学的指纹,看看你会有什么发现?把你小组成员的名字写在书上,把你们的发现也写在书上。汇报小组观察比较结果。
讨论:每个人的指纹都不同,指纹的这种特性能帮助人们做什么?你有什么办法知道关于指纹更多的知识,学生汇报讨论结果。
清你保存好自己的轮廓图,并且记录自己每年的成长情况。
3、全课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认识事物的方法?表扬学生上课的情况。
4、板书设计:2、认识自己。
头
颈
人的身体分为:躯干。
四肢。
课后小记:本科学生能够通过测量,观察的方法来认识自己,教学效果好。学生的学习兴趣高,基本上能够掌握测量的方法,并且能够亲自测量,能够分组画出自己的轮廓。
湘教版三年级教案篇九
1、爸爸妈妈对我们的(关爱)体现在生活中的许多地方,我们要体会到家人对我们的(爱)。
2、进一步了解到呵护一个小生命是多么(不容易)!并且我们的成长凝结了家人的(心血)。
3、家人(呵护)我长大,他们为我的健康成长付出了许多(心血)。
4为了使我们(愉快健康)地成长,爸爸妈妈不知花费了多少(精力)。
5、家是我们的(第一所)学校。在家中得到家人的关爱,学到了(知识)、(本领)和(做人)的道理。
6、我们的父母长辈对我们寄予(希望)!他们为我们的成长付出了很多(辛苦),我们要学会(感激)他们。
7、在平常多与爸爸妈妈(谈心),多(了解)他们,多(理解)他们。
8、我们和爸爸妈妈(生活)在一起,但是,很多时间,我们对他们并不是(很了解)。
9、我们的成长离不开我们的(家庭),离不开我们的(父母),我们应该(尊重)、(关心)、(孝敬)父母长辈。
10、父母也和我们一样,有很多(愿望),也有自己的爱好和烦恼。
11、了解到学校、社会对自己的(关心和爱护),他们为了保证我们(健康、愉快地)成长,给我们提供了很多服务。
12、我们每天大部分时间生活在(学校)里,为了保证我们(健康地成长),学校有许多人在为我们服务。
13、学校里的(老师)和(其他工作人员),都为了保证我们的学习和安全,提供了许多服务。
14、我们在成长过程中不仅得到了来自(家人)、(学校)的爱,也得到了来自(社会大家庭)的爱。
15、我们国家的法律中有许多对儿童实行(特殊保护)的条文。
16、凡年满(6周岁)的儿童,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应当入学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
17、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不因父母(离婚)而消除。离婚后,子女无论由父或母直接抚养,仍是(父母双方)的子女。父母对子女仍有(抚养)和(教育)的权利和义务。
18、老师和学校其他工作人员为我们工作(很辛苦),我们要(尊重)和(感谢)他们。
19、我们要(读懂)爸爸妈妈的心。争做他们的(乖孩子)。
湘教版三年级教案篇十
1、在日常生活中,有各行各业的人在为我们(服务)。
2、体会到假如没有他们的(辛勤服务),世界将是(一团糟),在我们的社会中,人与人是(相互依赖)、(互相服务)的。其中和我们每天接触最多的,是为我们(提供服务)的人。
3、我们来观察我们一天的生活,会发现有许多人在为我们(服务)。
4、我们能够在社区(方便)、(愉快)地生活,离不开那些为我们服务的人们。
5、通过学习和生活体会到为我们服务的人们的(工作辛苦)。
6、我们去问问周围为我们服务的人的(感受),体会他们的(苦)与(乐)。
7、我们每天都在(享受)着别人的服务,我们要(尊重)为我们服务的人。而尊重为我们服务的人(不仅仅)是说声“谢谢”。
8、服务员为我们端茶倒水的时候,我们要表示(谢意);医生为我们看完病的时候,我们要说声(“谢谢”);演员为我们演完节目时,我们要表示(谢意);电梯工为我们打开电梯门时,我们要说声(“谢谢”)。
9、假如没有(清洁工)和(其他劳动者),我们的生活会非常脏乱。
10、邮递员叔叔说:“我的工作虽然十分(辛苦)。不过看到大家拿到(信)和(报纸)高兴地样子,我也很(高兴)。
11、理发师使人们变得更(神气)。苦难家庭服务热线给(困难家庭)送去温暖。演员给人们带来了(快乐)。气象员让人们(提早知道天气变化情况)。裁缝为人们(穿衣)提供了方便。
湘教版三年级教案篇十一
1、识记本课生字7个,联系上下文理解“死寂、循声、纳闷”。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联系课文内容理解“唉,本该是我们的星期四,现在整个儿成了邻家的星期四。”
3、结合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悉尼人们热情友好及高度的环保意识的赞赏。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联系课文内容理解“唉,本该是我们的星期四,现在整个儿成了邻家的星期四。”
一、课题引入。
1、今天是星期四。(板书:星期四)这个星期四对于我们学校来说是一个特别的日子,知道为什么吗?(有澳洲的校长来我校参观。)。
3、多美的一座城市,我们要学的故事就发生在那儿,而且也和星期四有关系。(板书:35邻家的)一起来读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课文。
打开书,自己轻声读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说说文中的星期四是什么特别的日子?
每个星期四是悉尼市区收垃圾的时间(板书:收垃圾的时间)。
三、再读课文。
1、学习第一节。
(1)、为了这个星期四,悉尼人做些什么呢?谁来读读第一小节。
(星期三晚上,家家户户都把垃圾推到门前路边,按可回收、不可回收等类别,分开摆放。)。
(2)、这一小节中有读不明白的地方吗?
预设不懂之处:死寂的意思。
在这节中找找“死寂”的一个近义词和反义词。(宁静、热闹)能联系课文理解了吗?
补充介绍:悉尼人和我们的生活习惯不同,空闲不会在社区中晒太阳、聊天,社区中很难遇见人,因此作者会感觉(宁静得近乎死寂),只有放垃圾的日子才有些人气。
2、学习课文2、3、4小节。
(1)家家户户都按时放好垃圾,那明明是每个人的星期四,为什么作者偏偏说是邻家的星期四呢?请你们小组合作读读课文2、3、4小节,看看邻家的每次出现是在什么时间什么情况下,每次说了些什么?根据课文内容完成表格。
邻家出现在什么时间和情况下每次说些什么。
迁入新居的第一个星期三夜晚明天是收垃圾的时间,一周一次,别忘了。
一个星期三“我”回家晚了别忘了明天是星期四。
出远门三星期,每个星期三明天是星期四。
(2)交流。
(3)谁来读读邻家的话,说说发现了什么呢?
(邻家的话强调的都是明天是星期四,是倒垃圾的时间。)(板书:多次提醒)。
(4)看表格引读:我们迁入新居的第一个星期三夜晚,邻家女主人就提醒我们:(明天是收垃圾的时间,一周一次,别忘了。)一个星期三“我”回家晚了,又来提醒(别忘了明天是星期四。)我们出远门三星期,邻家(每个星期三都留条告诉明天是星期四。)。
(5)对于这样的悉尼人,你有什么看法吗?(板书:热情、环保意识强)。
(6)对啊,邻家多次提醒作者放好垃圾桶,他的环保意识、责任心是多么得强啊,作者对邻家的三次描写中,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哪一次,来读一读,简单说说理由。
读到第三节,出示第三节:一起读读这句话。啊!为了这个星期四,连“汪比”都给动员起来了。
自己能用“为了……连”说一句话吗?
这节中有两个词“循声”、“纳闷”,一起来读读这一节,联系上下文说说它们意思?
3、学习第5节。
(1)邻居的多次提醒使我不由得发出感叹。(出示读:唉,本该是我们的星期四,现在整个儿成了邻家的星期四。)。
(3)作者不仅感叹,还不由得生出长久不易平息的联想来。他会联想到些什么呢?
(3)作者心情是复杂的,他的感触很多很多,再来读一读这一节。
四、总结全文。
1、学习了课文,你们一定明白为什么悉尼那么美丽、整洁了吧。(有时间结合你收集到的课外资料说一说)。
2、《邻家的星期四》让我们充分感受到了悉尼人高度的环保意识,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希望这些环保意识也能扎根在我们心里,让我们的生活环境也能越来越美丽。
本周是学校的信息周,带着任务,上了一堂课,说实在的,对于组织教学,设计教学过程,与我校的几位青年教师相比,真是有些惭愧。细细反思执教的《邻家的星期四》一课,有喜也有忧。
1、在落实目标的过程中使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在教学的实施过程中,我始终把本单元的单元目标“继续学习理解词句”放在重要的位置上。教学时,我根据文本的特点与学生的实际对不同的词句采用了不同的教学策略,如:“死寂”一词,学生先是运用查字典的方法来理解,只是照本宣读,然后我引导学生从句子中找出“死寂”的一对反义词,让学生用一对反义词来理解。“循声望去”一词的教学,学生在预习时对于“循”字查过字典,解释为“遵循、依照”,于是便引导学生进行词素理解。又如“栅栏”只要求看课文的插图来理解即可。“平息”的理解先是让学生找一个近义词,接着让学生联系生活想象作者会联想些什么,在此基础上,体会作者“不易平息”的心情。理解词语与课文内容相结合,同时采用多种教学策略,帮助学生理解,并使学生掌握了理解词语的多种方法,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受到较好的效果。
2、突破教学重点,分散教学难点,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因为课文所讲述的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较远,所以理解“唉,本该是我们的星期四,现在整个儿成了邻家的星期四。”也成了本课的教学难点。为了突破难点,在教学过程中,梳理文章脉络后,我直奔重点段落,抓住重点句、关键词组织教学。在学生读通重点段落的基础上,让学生找出邻家小狗两次不同的叫唤,并设计了一个说话训练:小狗起先冲着我叫仿佛在说:“”当女主人微笑提醒后又是一阵欢快的叫唤,似乎在说:“”文中两处描写小狗“汪比”的不同的叫唤声,为何一次是“一个劲地”,一次是“欢快地”,文中没有写出来,这就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设计这样一个展开想象的填空,让学生联系上下文,体会小狗“汪比”两处呼唤的不同含义,不仅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进一步体悟到文本所要表达的主题思想,感受女主人的热情及对星期四收垃圾事件的高度关注。
3、指导复述,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语文研训员杨老师说过,阅读教学要有九字要点,那就是:读进去,留得住,用得出。课堂上,学生根据所给的提示“在什么情况下,邻家怎么做?”,默读课文的2、3、4小节,老师在学生的交流的基础上,梳理出这样的板书:“第一个周三夜晚热心告诉;晚归的周三夜晚微笑提醒;出远门的三个星期贴了三张纸条”老师引导学生根据板书用自己的话把三件小事连起来说一说。由于注意了铺垫,由默读到划短语到交流,步步推进,有层次感,因此学生的复述相对还是比较流畅的。
但是,整堂课上,我自己觉得对学生不敢放手,总是死死地抓紧学生。如在学习重点段落,即课文的第三节,由小老师来领读四次词语,我抽了三个学生来读,明明是对学生的不放心。又如,在用自己的话把三件小事连起来说一说这一环节,发现还有比较差的学生不会说时,又放到小组里,同桌练说,因此浪费了不少宝贵的时间,以至于在最后的说话练习中,只能草草收场,无法对文本进行更深入的挖掘。
湘教版三年级教案篇十二
教学目标:
进一步巩固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计算,通过具体练习,帮助学生区分各种情况,克服相近内容的互相干扰,能正确估算并计算、验算。
教学重点:一步巩固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计算。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p13.3。
出示第一组题,学生独立进行口算。
指名口答。
讨论:上下两题之间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口算时有什么区别?
出示第二组题,同桌互相交流进行口算。
讨论:上下两题之间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小结。
2、p13.1。
出示题目,要求学生进行估算,说出商是几位数。
再要求计算。
集体反馈。
小结。
3、计算并验算。
536÷4321÷3872÷3。
学生分组完成,集体评讲。
讨论三题在计算时的不同。
小结。
4、p13.5。
引导读懂表格,理解题意。
明确要求谁拍的最快,谁拍得最慢必须要知道每人每分钟拍球的个数。
学生独立完成。
班级交流反馈。
二、课堂练习。
1、口答。
说出下面各题中商是两位数的,商是三位数的,商中间有0的,商末尾有0的。
563÷4303÷5426÷6912÷3。
259÷6856÷8700÷5214÷7。
2、拓展题。
3、填上合适的数。
5、在一道没有余数的除法算式中,被除数、除数、商的和是135,商是3,那么被除数=(),除数=()。
三、全课总结。
四、作业:
湘教版三年级教案篇十三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学习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照样子写叠词。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春天槐乡的美丽景色清香、甜美、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思想情感。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春天槐乡的美丽景色,感受槐乡给孩子们带来了快乐。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春天槐乡的美丽景色,感受槐乡给孩子们带来了快乐。
课时划分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照样子重叠词语。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春天槐乡的美丽景色清香、甜美、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思想情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初读课文扫请生字。
1.大声读课文,把生字读准确。
2.小黑板检查生字、词。
3.分段读课文。
三、学习第一段。
1.看图师:现在我们来欣赏下这美丽的槐花。
3.指名读。读了这句你能说说它是什么句?把什么比作了什么?
4.指导朗读。你们喜欢槐花吗?谁来读读。从这句花里读懂了什么?
(板书:花多色白花形可爱)。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槐乡五月的美丽景色,以及槐乡孩子勤劳能干、热情好客、纯朴可爱的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春天槐乡的美丽景色清香、甜美、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思想情感。
突破点。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春天槐乡的美丽景色,感受槐乡给孩子。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春天槐乡的美丽景色,感受槐乡给孩子。
教学过程。
一、背诵古诗,创设情境,导入课文。
1.春光明媚的五月是鲜花盛开的季节,你能背诵描写春景或物的古诗吗?(宿新市徐公店,村居等)。
2.春天是令孩子们最兴奋的季节。读了《美丽的槐乡》,你已经有了哪些收获?给我们印象最深的就是槐乡之美和槐乡孩子的美丽可爱。
出示句子: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是槐乡孩子的季节。
二、自由读一读课文,看看你最喜欢读文章的哪个地方?你最喜欢什么呢?自由板块式学习课文(根据学生的选择,学习课文)我们来自由读第二小节。
1.自由读第二小节。
2.你读懂了什么?(槐花香气扑鼻)那些词中体会到的?(熏醉、美滋滋、卧在、)。
3.课文那些句子写了槐乡孩子热情好客?
板书:热情好客。
4.指名读。
师:谁知道槐花饭是怎样做的?(指名回答。)。
5.在槐花芬芳的季节里,槐乡孩子热情好客,槐乡旅游胜地,假如有外地的小朋友来到我们这里,你会怎样招待他们。
6.四人小组讨论。
7.交流。
三、学习第三小节。
1.思考:你看到了什么?课文的哪一自然段写了这幅图的内容。
2.自由读第三小节。
3.槐乡的孩子又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板书:味甜纯朴可爱。
4.指导朗读。
你能读出他们纯朴可爱吗?
四、学习第四小节。
师:槐乡的五月是怎么样呢?我们来齐读最后一小节。
为什么说五月是槐乡孩子的季节?
(因为,五月的槐花盛开了,形态可爱,香味诱人,这时候孩子们非常高兴,他们采花做饭,享受花香,用槐花饭来招待客人,装扮自己,所以,五月是孩子们的季节。)。
课文的最后一段是文章的什么?
五、总结课文。
槐乡是洁白无暇的花,是芬芳四溢的花,是装孩子并让孩子大饱口福的花,槐乡的孩子是勤劳能干的孩子,是热情好客的孩子。作者巧妙地把槐花与槐乡孩子融为一体,写花又写人,自然地抒发出作者对槐乡的喜爱之情。
教学目标:
1.理解诗句,能进入诗人描绘的春色盎然的意境。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这首诗。
3.体会诗人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感受他愉悦的心情。
教学重点:
进入诗歌所描绘的蜂飞蝶舞的春天生机盎然的意境,体会诗歌中蕴涵的诗人之情感。
教学准备:
春天画面的图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我们来认识唐朝一位了不起的诗人,人称“诗圣”,他写的诗被称为“诗史”。这位诗人的名字叫杜甫,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一首描写美丽的春景的古诗《江畔独步寻花》。(板书课题)。
二、初读,指导读正确、有节奏感。
1.老师下面要来小组读诗比赛,要求是:响亮、正确、有节奏。想获得为本组争光的机会吗?那就练习读几遍。
2.指名读,随机纠正字音、节奏。
3.齐读。
三、精读,入诗境,悟诗情。
1.诗我们已经读了好几遍了,同学们,诗人来到江边,看到哪些景物?
板书:花蝶莺。
2.这些景物中你最喜欢什么?能不能结合诗句,发挥想象,把仿佛在眼前的情景用老师这里的句式说一说,结合理解词语“花满蹊”“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啼”。
啊,_______(景物)真_______啊,你看_______。
例:啊,花真多啊,你看,把小路都遮得严严实实的了。
啊,花真多啊,你看,把花枝都压弯了。
啊,花真美啊,你看,红的似火,白的如雪,黄的胜金……。
啊,花真香啊,你看,把小蝴蝶小蜜蜂都引来了呢。
3.教师放课件,边放《春到江边》的音乐,用优美的语言把学生带入意境。
(好一派繁花似锦的美景啊,你们看,杏花开了,远远看去,就像天边粉红的彩霞;桃花呢,笑得小脸粉粉的;梨花挤满枝头,仿佛一夜间枝头坠落了满树的白雪,香气四溢,引来了蝴蝶在花丛翩翩起舞,黄莺飞落枝头,自由自在地唱起动听的歌。
美吧,这情景让蝴蝶醉了,黄莺醉了,我们也醉了。下面同学们用自己有感情的朗读、表情、动作让老师感受到你们的陶醉吧!
4.赛读。
四、深化,体会诗情。
2.是不是该把诗题再读读,读出诗人心情的欢愉。
3.让我们用自己的诵读读出诗人对春天美景的喜爱吧。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理解为什么“夏天是万物长大的时期”。
2、体会作者的表达特点,明白最后一句话的含义。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4、认识9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教学重点::了解作者写作的顺序,学习作者运用浅近的语言表达情感的方法。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但是秋天的硕果累累是需要在夏天里用力的生长得来的,没有夏天的生长就不会有秋日的丰收,今天我们共同体会“在夏天里成长”。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范读课文。
2、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指名读,喜欢读那一节就读那一节。
三、学习生字新词。
1、认读词语。
2、指导写字。
四、用词说话。
1、出示词语,请学生朗读。
2、结合课文,用其中的一个词语或几个词语说一句或几句话。
五、朗读课文。
1、学生朗读课文,纠错。
2、同桌配合读课文。
3、指名读课文。
4、小组配合读课文。
5、其他形式朗读课文。
六、作业设计书写要求会写的字。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在夏天里成长》。
板书课题。
二、指名读文。
老师找4名同学逐段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听读,用心感受。
你看到了哪些事物在夏天里长大?
你从中感受到什么?
三、细读课文、仔细品味。
1、文章的第一句是文章的中心句,整篇文章都是围绕这句话来写的。
2、读第二自然段,仔细品味。
(1)这段主要写了什么?
(2)写了哪几样生物?
(3)作者是如何来写的?他们都有什么变化?
(4)为什么选择这几样的事物来写的?
3、读第三段,这一段有提到了什么在夏天里生长?
4、读文章的第四段,仔细品读。
你体会到了什么?
文章仅仅是告诉我们要在夏天里努力生长吗?
四、教师小结。
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在夏天里有力量的生长着,希望同学们能够在自己人生当中的夏天里同样有力量的生长,等到了秋天才会有好的收成!
五、作业设计。
感悟文章。
植物人也一样。
动物要赶时候。
夏天是万物山水赶热天。
长大的时期铁轨尽量地。
马路用力量的长。
湘教版三年级教案篇十四
教学目标:
1、学习一位数除整十数除法的两种验算方法;。
2、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学会对一位数除两位数的除法进行验算。
教学重点:除法的验算方法。
教学难点:两种验算的算理。
教学准备:挂图、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出示商品的画片,做游戏:这里有3元一块蛋糕,
请同学们来想一想,做一做;。
1、买这样的一块蛋糕要多少钱?买两块呢?
二、新课学习。
1、一起讨论:怎么样证明36÷3=12是正确的呢?12×3=36。
2、试一试:这些除法算得对吗?9÷3=363÷3=2194÷2=473、65元可以买多少块蛋糕?65÷3=21(块)„„2(元)。
想一想:你能验算吗?21×3+2=65(元)你是怎么想的?
三、巩固练习:
1、与同座位同学合作,互相验算。
2、独立完成想想做做第1、2题。
3、一边说一边做第一4、5两题。
湘教版三年级教案篇十五
借助理解反映翠鸟外形和活动特点的句子,进一步读懂课文内容。
二、教学重点、难点。
抓住描写翠鸟外形和活动特点的句子,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三、教学过程。
(一)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并让学生说出各自然段的主要意思,检查复习。
这是一篇讲读课文,主要介绍了翠鸟的外形和活动特点。全文共有四个自然段,第1自然段介绍了翠鸟的外形特点;第2、3自然段描述了翠鸟的活动特点,并讲述了翠鸟捕捉小鱼的过程;第4自然段介绍了翠鸟的家在陡峭的石壁上,并表达了“我们”对翠乌的喜爱之情。
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读课文,弄清各段大意,从而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抓重点句,读懂课文内容。
1.指名读第1自然段,想一想这段共有几句话?其中哪几句话介绍了翠鸟各部分羽毛的颜色?让学生边读边想将有关内容在文中画出来。
2.出示思考题:
翠鸟各部分的羽毛是什么颜色?什么样子的?
3.指名回答:
本段共有六句话,其中第2~5句介绍了翠鸟各部分羽毛的颜色。
4.出示重点句:
“它的颜色非常鲜艳。头上的羽毛像橄榄色的头巾,绣满了翠绿色的花纹。背上的羽毛像浅绿色的外衣。腹部的羽毛像赤褐色的衬衫。”
(1)指名读句子。
(2)讨论:这四句是按什么顺序描写的?
经过讨论,要让学生弄清这四句话按总分段式描述了翠鸟各部分的羽毛的颜色。首先总体描述翠鸟的羽毛颜色非常鲜艳,然后从上到下,有条理地介绍了翠鸟的头、背、腹各部分羽毛的颜色。层次十分清楚。同时在描写中,作者特意用“头巾”、“外衣”、“衬衫”来打比方,表达了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
(3)指名读第1自然段第1句话,让学生想一想这句话介绍了什么?
这句话包含两个意思:一是讲翠鸟爱停在苇秆上;二是突出写翠鸟有“一双红色的小爪子”,而且这双小爪子能“紧紧地抓住苇秆”。这就为下文翠鸟能停在苇秆上“一动不动”作了铺垫。
(4)指名读第6句话,想一想这句话主要介绍了什么?
这句话突出介绍了翠鸟“透亮灵活的眼睛”和“又尖又长的嘴”,同样为下文翠鸟能在疾飞中叼起小鱼作了铺垫,同时这样一番描写,把一只羽毛鲜艳、小巧玲珑的翠鸟形象展现在读者面前,表达出作者的喜爱之情。
(5)出示图片,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叙述翠鸟的外形特征。
(6)教师将翠鸟的图片分解为头、背、腹、爪子四部分,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将图片按从上到下的顺序一边说一边依次贴出,使图片还原,也可采用此种方法练习背诵。
(三)学习第2、3自然段。
1.指名读第2自然段,想一想本段有几句话?主要写的是什么?第2自然段有两句话,主要介绍翠鸟的两个活动特点:
(1)爱贴着水面疾飞;(2)一动不动地注视水面,等待游到水面上来的小鱼。
2.抓住重点词语,理解句意。
(1)出示重点句:“翠鸟鸣声清脆,爱贴着水面疾飞,一眨眼,又轻轻地停在苇秆上了。”
(2)指名读句子。
教师通过这个问题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理解句义。“疾飞”是指飞得很快的意思。翠鸟在“疾飞”中,眨眼间又轻轻地停在细软的苇秆上,这说明翠鸟飞行时动作十分敏捷。“贴着水面疾飞”说明翠鸟飞得低而快:“一眨眼,又轻轻地停在苇秆上了”说明停得急而轻。这句话充分表现出翠鸟行动迅速而敏捷的特点。
3.抓重点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句意。
(1)出示重点句:
“它一动不动地注视着泛着微波的水面,等待游到水面上来的小鱼。”
(2)课堂讨论:什么是注视?翠鸟为什么能“一动不动地注视”?
教师通过这个问题引导学生联系上文理解句义。“注视”是指集中注意力地看。联系上文翠鸟能“一动不动地注视”是因为它那“一双红色的小爪子紧紧地抓住苇秆”。表现出翠鸟在等待游到水面上来的小鱼时,既专心又机警。
4.指名读第3自然段:
(1)课堂讨论:翠鸟怎样捕捉小鱼?
(2)指名读有关句子。
(3)出示填空练习:
翠鸟(蹬开)苇秆,(像箭一样)飞过去,(叼起)小鱼,(贴着)水面往远处飞走了。
(4)讨论括号中所填的词语说明了什么?
经过讨论,要让学生弄懂这句话活灵活现地写出了翠鸟捕捉小鱼的经过。“蹬开,飞过去,叼起,飞走”这一系列的动作,可以看出翠鸟动作熟练、连贯、非常迅速,都是在瞬间进行的。这时,教师可引导学生联系下文“只有苇秆还在摇晃,水波还在荡漾”,进一步体会翠鸟动作的迅捷。苇秆摇晃是因为翠鸟蹬开水面,水波荡漾是因为鱼儿被叼出水面。这“摇晃”和“荡漾”持续的时间都不可能长,而就在这极短的时间里,翠鸟叼着小鱼飞的无影无踪,可见翠鸟动作迅速敏捷,准确,不落空。
(5)为什么翠鸟能这样迅速准确地捉到小鱼呢?让学生联系上文找出有关句子。
(6)出示句子,让学生选择带点词的意思。
“尽管它这样机灵,还是难以逃脱翠鸟锐利的眼睛。”
(7)出示带点词的意思,让学生采用出示反馈牌的方法选择正确的解释。
(8)讨论句义。
在这句话中,作者先说小鱼“机灵”,再说“难以逃脱”,借以反衬出翠鸟的目光极其尖锐,说明翠鸟在观察露出水面的小鱼时十分机警,再联系上文,翠鸟长着“一双透亮灵活的眼睛”、“一张又尖又长的嘴”,这样捕捉水面上的小鱼当然是既迅捷而又准确不落空了。
(四)联系上下文体会句间联系。
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采用句式训练的方法,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弄清句间联系。
例:
1.翠鸟停在苇秆上一动不动地注视着水面是因为它有________。
2.翠鸟目光锐利是因为它有________。
3.翠鸟能在疾飞中叼起小鱼是因为它有________。
通过这样的句式练习让学生认识到翠鸟捕鱼本领高超,不只是因为身体某一部分的特点,而由于它外形各部分特点整体发挥作用的结果。
湘教版三年级教案篇十六
教学目标:
1、继续复习有关年、月、日的知识,能够正确地观察日历,回答问题。
2、复习可能性的相关知识,进一步感受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不确定的,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
3、复习有关搭配的知识,能够按照题意进行正确搭配。
4、能够根据已知信息,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通过复习加强巩固,进一步训练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
在以前的复习中,我们都复习了哪些知识?
本学期我们学的内容除了刚才说到的,你认为还有哪些知识我们应该再复习整理?
我们一起来整理回顾这些内容,看谁解决这样的实际问题最棒!最棒的同学我们可是有奖励的!
我们一起来比一比、赛一赛好吗?
二、巩固探究。
1、回顾整理有关年、月、日的知识。
同学们,你还记得有关年、月、日的哪些知识?
出示第16题:一年365天,合几个星期零几天?
请同学们自己试着做一做。
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2、解决实际问题:
出示92页第18题的图片及文字。
请同学们认真看图,谁能说一说这幅图是什么意思?告诉了我们什么?
你是怎样设计住房方案的?
3、复习“搭配中的学问”
出示第20题:我们刚才解决了住宿问题。现在我们在一起来解决穿衣的问题好不好?
这是我们学过的搭配中的学问。你能不能自己试着解决呢?
如果解决得好、搭配得棒,我们将评选它为“出色设计师”。
自己解决,评选“出色设计师”。
4、回顾整理“可能性”
出示第19题,指名读题,自己解答,指名回答。
5、整体回顾:
在这一学期中,你学到了什么知识?
你还有什么想知道的问题?
三、小结:这节课,我们复习了什么知识?
四、作业:作业本上的作业。
湘教版三年级教案篇十七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直观演示、操作、观察、分析、概括等方法,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
2、理解分数各部分名称,会正确读写几分之一。
过程与方法:
通过动手操作等实践活动,直观地认识几分之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初步体会分数来源于生活,运用于生活。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能力、概括能力和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探索意识和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
初步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
教学难点:
能正确理解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叙述几分之一的意义。
教学准备:
各种图形的纸片若干、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出示:今天是小胖的生日,小丁丁带了一个蛋糕来为他祝贺,他们俩会怎么分这个蛋糕?(对半平分)。
每人能分到几个蛋糕?(讨论)。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一)认识。
1、(交流,汇报)小胖和小丁丁每人能分到几个蛋糕呢?(半个)。
2、半个蛋糕请你用你喜欢的方式表示。
3、在数学中,我们可以用分数来表示。指导的读法和写法。
4、这里的表示什么意思?
小结:把这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个蛋糕的。所以小胖和小丁每人能分到个蛋糕。
5、动手操作。
(1)在圆形、正方形、三角形等纸片中选一个你喜欢的图形,动手折一折,找出它的,涂上颜色,并说一说。
(2)那么空白部分又占这个图形的几分之几?
(3)看图说一说。
a、把一个圆形纸片折成了同样大小的2部分,每一部分都是圆形纸片的,是(。
)个圆形纸片。
b、把一个三角形纸片折成了同样大小的2部分,每一部分都是三角形纸片的,是(。
)个三角形纸片。
c、学生自己选一个图形说一说。
(4)观察比较两个图形的涂色部分都是它们的,大小是否相同?
(一个正方形、圆……都是一个整体,因为整体大小不同,所以所得到的二分之一的大小也不同。)。
(二)、认识。
1、小胖和小丁丁正准备切蛋糕时,小巧和小亚也来祝贺小胖的生日了,于是他们决定四个人平分这个蛋糕,那又该怎么分呢?每人再拿出一个圆形纸片替代蛋糕,动手折一折,分一分。(可以同桌商量)。
(1)交流方法。
(2)每人能分到多少蛋糕?你是怎样想的?
(3)说一说是什么意思。会写吗?一起来书空一下。
2、动手操作。
(1)你能从另外一些图形中找到吗?(每人再选一个图形,折一折、涂一涂,并且同桌说一说你是怎么得到它的的,然后全班交流。)。
(2)在这些图形的空白部分中有没有它的?
(3)看图说一说。
a、把一个正方形纸片折成了同样大小的4部分,每一部分都是正方形纸片的(。
),是(。
)个正方形纸片。
b、学生自己选一个图形说一说。
(4)正方形和圆形纸片的涂色部分同样都是它们的,大小相同吗?为什么?
湘教版三年级教案篇十八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学习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照样子写叠词。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春天槐乡的美丽景色清香、甜美、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思想情感。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春天槐乡的美丽景色,感受槐乡给孩子们带来了快乐。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春天槐乡的美丽景色,感受槐乡给孩子们带来了快乐。
课时划分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照样子重叠词语。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春天槐乡的美丽景色清香、甜美、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思想情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初读课文扫请生字。
1.大声读课文,把生字读准确。
2.小黑板检查生字、词。
3.分段读课文。
三、学习第一段。
1.看图师:现在我们来欣赏下这美丽的槐花。
3.指名读。读了这句你能说说它是什么句?把什么比作了什么?
4.指导朗读。你们喜欢槐花吗?谁来读读。从这句花里读懂了什么?
(板书:花多色白花形可爱)。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槐乡五月的美丽景色,以及槐乡孩子勤劳能干、热情好客、纯朴可爱的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春天槐乡的美丽景色清香、甜美、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思想情感。
突破点。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春天槐乡的美丽景色,感受槐乡给孩子。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春天槐乡的美丽景色,感受槐乡给孩子。
教学过程。
一、背诵古诗,创设情境,导入课文。
1.春光明媚的五月是鲜花盛开的季节,你能背诵描写春景或物的古诗吗?(宿新市徐公店,村居等)。
2.春天是令孩子们最兴奋的季节。读了《美丽的槐乡》,你已经有了哪些收获?给我们印象最深的就是槐乡之美和槐乡孩子的美丽可爱。
出示句子: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是槐乡孩子的季节。
二、自由读一读课文,看看你最喜欢读文章的哪个地方?你最喜欢什么呢?自由板块式学习课文(根据学生的选择,学习课文)我们来自由读第二小节。
1.自由读第二小节。
2.你读懂了什么?(槐花香气扑鼻)那些词中体会到的?(熏醉、美滋滋、卧在、)。
3.课文那些句子写了槐乡孩子热情好客?
板书:热情好客。
4.指名读。
师:谁知道槐花饭是怎样做的?(指名回答。)。
5.在槐花芬芳的季节里,槐乡孩子热情好客,槐乡旅游胜地,假如有外地的小朋友来到我们这里,你会怎样招待他们。
6.四人小组讨论。
7.交流。
三、学习第三小节。
1.思考:你看到了什么?课文的哪一自然段写了这幅图的内容。
2.自由读第三小节。
3.槐乡的孩子又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板书:味甜纯朴可爱。
4.指导朗读。
你能读出他们纯朴可爱吗?
四、学习第四小节。
师:槐乡的五月是怎么样呢?我们来齐读最后一小节。
为什么说五月是槐乡孩子的季节?
(因为,五月的槐花盛开了,形态可爱,香味诱人,这时候孩子们非常高兴,他们采花做饭,享受花香,用槐花饭来招待客人,装扮自己,所以,五月是孩子们的季节。)。
课文的最后一段是文章的什么?
五、总结课文。
槐乡是洁白无暇的花,是芬芳四溢的花,是装孩子并让孩子大饱口福的花,槐乡的孩子是勤劳能干的孩子,是热情好客的孩子。作者巧妙地把槐花与槐乡孩子融为一体,写花又写人,自然地抒发出作者对槐乡的喜爱之情。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理解诗歌内容,体会大自然的美,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爱护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重难点:培养热爱大自然,爱护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课时目标:
1、学会本课“盈”等10个生字,掌握“渴求、盘旋、滑行、绿盈盈”等词语。
2、感受大自然的和谐统一,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体会作者渴望人与自然和睦相处的思想感情。
3、有语气地朗读全诗并背诵。
重点:感受大自然的和谐统一,体会作者渴望人与自然和睦相处的思想感情。
课时划分:2课时。
导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初读课文,感受大自然的和谐统一,激发学生对小动物的喜爱,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设计:
一、导课:
(学生会说到:花儿如何会放风筝?花儿放的风筝是什么?……)。
二、初读课文,感悟课文:
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看看这些问题能否解决?
1、学生自由读文,同时划出自己不认识的生字词。
2、解决不认识的生字词,检测学生的识字情况(可以分组朗读,或者接读课文)。
3、指导学生对读的同学做评价。
老师评价学生的读文情况。
刚刚在看到这个题目时,同学们都有个问题:花儿放的风筝是什么?
那现在我们就来找找,请同学们快快地读读课文,看看能否找到答案。
学生谈到哪里,老师要引导学生来想像学习,全诗共有4个小节,写了两方面的内容。
第一小节:写出来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表达了孩子们的愉快心情。学生边读边想,
天,是这样蓝,
风,是那样轻,
第二到四小节:描写了远处的花、蝴蝶、蜻蜓,也描画了我们一起享受大自然赐予的一切美好,描画了一幅快乐、祥和的景象。
彩色的蝴蝶,
长尾巴的蜻蜓,
分小组读课文,让学生边读边想像,并讨论:花儿也会放风筝,花儿放的风筝是什么?
在这里,学生要明白:花儿会放风筝的原因,写出了花儿和小动物的快乐,抒发了作者渴望人和大自然中的一切生灵和睦相处和谐统一的美好愿望。
学习了本诗后你想说些什么呢?
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爱护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三、作业:画一幅美丽的图画(表现春天的美好)。
四、板书设计:
花儿也会放风筝。
天是这样蓝。
风是那样轻。
彩色的蝴蝶。
长尾巴的蝴蝶。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进一步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导学过程:
一、今天让我们来进一步学习课文:
同学们觉得这篇课文美吗?想不想再读一读呢?请同学们边读边想,一会把你脑海中出现的画面描述给大家:(学生读文)。
说说你都看到了什么?(学生谈谈自己想像中的画面。——激发学生热爱春天,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二、发挥学生的想像力及语言表达能力,对学生进行口语表达方面的训练:
指导学生一起看第三小节:
有的在花枝上飞高飞低,
有的在半空中盘旋滑行……。
让学生合理想像,补充:有的在……。
指导学生一起看第四小节:
不对,不对,那不是风筝,那是——……让学生进行扩展。
三、指导学生写生字:
盈:注意中间的“又”字;。
蜻蜓的“蜓”上面是“壬”;。
瞧是左右结构的字。
四、作业:
1、有表情地背诵全诗。
2、说说花儿还会放什么风筝?
教学目标:
1.理解诗句,能进入诗人描绘的春色盎然的意境。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这首诗。
3.体会诗人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感受他愉悦的心情。
教学重点:
进入诗歌所描绘的蜂飞蝶舞的春天生机盎然的意境,体会诗歌中蕴涵的诗人之情感。
教学准备:
春天画面的图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我们来认识唐朝一位了不起的诗人,人称“诗圣”,他写的诗被称为“诗史”。这位诗人的名字叫杜甫,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一首描写美丽的春景的古诗《江畔独步寻花》。(板书课题)。
二、初读,指导读正确、有节奏感。
1.老师下面要来小组读诗比赛,要求是:响亮、正确、有节奏。想获得为本组争光的机会吗?那就练习读几遍。
2.指名读,随机纠正字音、节奏。
3.齐读。
三、精读,入诗境,悟诗情。
1.诗我们已经读了好几遍了,同学们,诗人来到江边,看到哪些景物?
板书:花蝶莺。
2.这些景物中你最喜欢什么?能不能结合诗句,发挥想象,把仿佛在眼前的情景用老师这里的句式说一说,结合理解词语“花满蹊”“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啼”。
啊,_______(景物)真_______啊,你看_______。
例:啊,花真多啊,你看,把小路都遮得严严实实的了。
啊,花真多啊,你看,把花枝都压弯了。
啊,花真美啊,你看,红的似火,白的如雪,黄的胜金……。
啊,花真香啊,你看,把小蝴蝶小蜜蜂都引来了呢。
3.教师放课件,边放《春到江边》的音乐,用优美的语言把学生带入意境。
(好一派繁花似锦的美景啊,你们看,杏花开了,远远看去,就像天边粉红的彩霞;桃花呢,笑得小脸粉粉的;梨花挤满枝头,仿佛一夜间枝头坠落了满树的白雪,香气四溢,引来了蝴蝶在花丛翩翩起舞,黄莺飞落枝头,自由自在地唱起动听的歌。
美吧,这情景让蝴蝶醉了,黄莺醉了,我们也醉了。下面同学们用自己有感情的朗读、表情、动作让老师感受到你们的陶醉吧!
4.赛读。
四、深化,体会诗情。
2.是不是该把诗题再读读,读出诗人心情的欢愉。
3.让我们用自己的诵读读出诗人对春天美景的喜爱吧。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理解为什么“夏天是万物长大的时期”。
2、体会作者的表达特点,明白最后一句话的含义。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4、认识9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教学重点::了解作者写作的顺序,学习作者运用浅近的语言表达情感的方法。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但是秋天的硕果累累是需要在夏天里用力的生长得来的,没有夏天的生长就不会有秋日的丰收,今天我们共同体会“在夏天里成长”。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范读课文。
2、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指名读,喜欢读那一节就读那一节。
三、学习生字新词。
1、认读词语。
2、指导写字。
四、用词说话。
1、出示词语,请学生朗读。
2、结合课文,用其中的一个词语或几个词语说一句或几句话。
五、朗读课文。
1、学生朗读课文,纠错。
2、同桌配合读课文。
3、指名读课文。
4、小组配合读课文。
5、其他形式朗读课文。
六、作业设计书写要求会写的字。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在夏天里成长》。
板书课题。
二、指名读文。
老师找4名同学逐段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听读,用心感受。
你看到了哪些事物在夏天里长大?
你从中感受到什么?
三、细读课文、仔细品味。
1、文章的第一句是文章的中心句,整篇文章都是围绕这句话来写的。
2、读第二自然段,仔细品味。
(1)这段主要写了什么?
(2)写了哪几样生物?
(3)作者是如何来写的?他们都有什么变化?
(4)为什么选择这几样的事物来写的?
3、读第三段,这一段有提到了什么在夏天里生长?
4、读文章的第四段,仔细品读。
你体会到了什么?
文章仅仅是告诉我们要在夏天里努力生长吗?
四、教师小结。
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在夏天里有力量的生长着,希望同学们能够在自己人生当中的夏天里同样有力量的生长,等到了秋天才会有好的收成!
五、作业设计。
感悟文章。
植物人也一样。
动物要赶时候。
夏天是万物山水赶热天。
长大的时期铁轨尽量地。
马路用力量的长。
教学目标:
1、会认、会写5个一类生字,会认2个二类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激发想象力。
2、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感悟诗歌大意,学习通过换词理解字词的方法。
3、通过学习诗歌,培养学生对夏天的喜爱之情。让学生体会到暑假生活的愉快。
教学重点、难点:
1、学习通过换词理解词语的方法,让学生体会到暑假生活的愉快。
2、有感情朗读诗歌。
教学准备:图片、多媒体课件、实物展台。
教学时数: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初读课文,学习5个生字。
教学过程:
一、录象导入:
二、初读课文:
1.听老师读课文,注意生字的读音。
2.自由朗读课文,说说这首诗歌主要写了什么?
三、学习生字:
1.以小组为单位,以你们自己的方式读课文,然后在小组内交流学习生字情况。
2.学生汇报。
屈:形声字屈从屈服委屈屈打成招屈指可数。
掘:形声字掘土发掘挖掘。
堆:形声字,堆放堆积堆砌土堆雪堆。
固:固定固然固守固体固执。
加固坚固牢固凝固顽固。
造:形声字,造反造福造化造就造句创造。
3.做猜字游戏巩固生字。
四、朗读课文:
学习生字后,把生字再放入到课文中,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理解课文内容。
2、完成课后练习。
教学过程:
一、指名读第一节,其他学生看夏日海滩的图片。
二、自由读第一节,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三、以小组为单位学习第二节。
1、先读一读这节诗歌。
2、用换词的方法理解“掘、堆、拾、造”,比较哪个词用得好,为什么?
3、说说他们在这美丽的海滩上做了什么?
4、你能根据诗中所描述的景色编出一个动人的故事吗?
五、齐读诗歌,体会暑假生活的快乐。
六、完成课后练习。
1、做一做。
(1)填词(此题学生可以自由发挥)。
(金黄)的海滩(坚固)的城墙。
五彩的(贝壳)快乐的(暑假)。
(2)找朋友。
一轮初升的太阳一条长长的小河。
一段美好的时光一座美丽的假山。
(3)理解词语。
此题已在第二课时完成。
2、讨论。
(1)课文是怎样讲述“暑假是快乐的”?
(2)暑假里,你想做什么?
七、作业:
1、在虚宫格中认真书写5个一类生字。
2、试着把你的暑假生活写成一首小诗歌。
3、把这首诗歌有感情地朗诵给家长听。
湘教版三年级教案篇十九
1、闹闹寻宝。
(1)课件演示。
(2)学生交流多种寻宝路径。
2、导入新课。
(二)探究新知。
1、学习例3。
(1)出示指南针。
(2)全体到操场。
(3)提问:谁能说出校园的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4)教师指着校园厕所,问:厕所在什么方向?
(5)用指南针验证。
(6)师生返回教室,回顾刚才学习过程。
师根据回顾的内容板书:
(7)观察东北、西南这两个方向在什么位置。
(8)由此推出西北角、东南角的位置。
师板书:西北北东北。
西东。
西南南东南。
(9)说一说校园西北和东南方向分别有什么建筑物。
2、巩固新知。
(1)集体拿出小动物卡片。
(2)游戏:给小动物找家。
(3)按要求把熊猫馆、爬行馆、水族馆、飞禽馆分别安置在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方向。
(4)同桌互查。
(三)课堂作业新设计。
1、请学生指出教室的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方向。
2、看一看自己座位的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方向的同学分别是谁。
3、教材第7页的“做一做”。
(1)说明题目要求。
(2)集体参与,分组学习。
把自己家的位置在黑板上标出来。
4、教材第9页练习二的第1题。
观察情境图,说一说,十字路口四周的店铺分别在什么位置上。
(四)思维训练。
教材第9页练习二的第3题。
(1)教师读题,学生理解题意。
(2)按要求独立完成。
(3)订正。
湘教版三年级教案篇二十
1、 指导学生在windows画图程序中绘制简洁的图案。
2、 指导学生采用windows画图程序进行复制、粘贴,组成一幅漂亮的`图 案。
3、 引导学生通过创意和操作感受电脑美术课的乐趣和设计制作成功的喜悦。
采用windows画图程序创作一幅漂亮的图案(花草树木)。
教学难点:
创作方法的了解和掌握(画图程序界面上各种工具的使用)。
教具准备: 电脑演示示范作品以及电脑软硬件设施。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导入:
1、组织教学,确保每台电脑能够正常运行。
2、复习学过的图画程序操作方法及本课的图案知识、设计、排列、重复等造型知识内容。
二、 发展阶段
1、教师示范:
以清晰的演示复习图画程序界面上的各种工具的用途,当场示范电脑绘画中图案绘制、复制、粘贴、翻转和旋转、拉伸等创作方法。
2、师生共同完成一些电脑绘画方法的操作。
3、学生进一步熟悉软件中的各种工具。
4、学生创作。
学生选用自己喜欢的电子画笔和颜色,通过想象与构思,利用工具箱中的各种工具设计并画出老师要求或自己想创作的形象。并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复制、粘贴、翻转和旋转、拉伸的操作,制作出具有一定内容的图案。
作业要求:大胆、自由地创意和绘制。
5、学生作业品评
学生完成作业后,在屏幕上互相评价、欣赏 ,并评出最有创意的作品。
三、收拾整理
指导学生按照正确的步骤安全地关闭电脑,整理桌面、地面。
四、课后拓展
(略)
湘教版三年级教案篇二十一
知识与能力:读懂诗歌内容,知道大自然的语言指的是什么。
过程与方法:读中感悟,体会大自然语言的神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语言的兴趣。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知道大自然的语言指的是什么,领略大自然语言的妙不可言。
教学难点:学生对大自然的现象缺乏感性认识,有些句子较难理解。
1、课件。
2、查找有关“三叶虫”化石、“喜马拉雅山脉”的文字或图片资料。
3、观察大自然,搜集有关“大自然语言”的资料。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欣赏四季美景。
现在是春暖花开的季节,自然界的一切都显示出无限的魅力,请孩子们跟老师一起去欣赏几个画面。出示课件(四季)。
2、揭示课题。
看了这些画面你想说什么?
是呀,大自然多么美丽多么神奇呀!它包罗万象、丰富多彩,每一处景物,每一种动物,每一种植物都是属于大自然的,都是大自然的代言人。孩子们,别以为人才会说话,大自然也有自己的语言呢,刚才你们说的都是大自然的语言。(板书:大自然的语言)。
3、质疑课题。
二、粗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听诗配画朗读课文。
带着这些问题,让我们一起去听一听大自然的语言,认真听,仔细看,你听懂了什么?(诗配画范读)。
2、全班交流。你听懂了什么?
3、自由轻声地读这首小诗,想办法读准字音。
孩子们听懂了这么多东西,很了不起!如果我们再去把这首小首多读几遍,你会读懂更多的东西。
4、试着用“大自然用_________,告诉我们_________”的句式和同桌说一说自己读懂的内容。
5、谁愿来说给大家听一听?根据学生的回答,师适机板书:简笔画(略)。
三、精读课文,重点品评。
1、学生自由读自己最喜欢的小节,体会大自然语言的神奇。
孩子们读懂的大自然的语言真多呀,在大自然这么多的语言中,你最喜欢哪一种语言呢?你最喜欢哪一种语言就去读哪一小节,边读边想你为什么喜欢它。(学生自由读自己喜欢的小节)。
2、全班交流,重点品读。
你喜欢大自然的哪一种语言呢?找出来读给我们听听。
以第四小节为例指导学生朗读。
(1)现在我们请出大自然的这种语言。
(2)你来读一读。
(3)你为什么喜欢?
出示课件:反问句:蝌蚪在水中游泳,不就像黑色的“逗点”?
这句话还可以怎么说?“蝌蚪在水中游泳,就像黑色的“逗点”。”但是在这里却不这么说,而是用反问的语气,我们一起来试着读一下反问的语气。
(4)蝌蚪就像我们学过的逗号一样,这多神奇呀!这么活泼的小蝌蚪代表了一种大自然的语言,春天来到人间,又是多么让人欣喜。自己悄悄练习读一下,能不能把这些神奇,欣喜的感觉找到。谁想来试一试?全班读。
(5)谁愿意再来读一读你喜欢的大自然的语言,并说说你为什么喜欢它。
3、领略大自然的语言,配乐朗读诗歌。
大自然的语言啊,真是丰富多彩!现在让我们一起去领略大自然的语言吧!随着美妙的音乐朗读这些神奇的语言。
四、拓展延伸、仿写练笔。
1、全班交流自己还知道的大自然的语言。
2、欣赏画面,感受大自然语言的神奇。
你们真会观察,真会发现!大自然的语言无处不在,只有会观察、爱学习、勤思考的人才能发现。老师把大自然的好多语言都请到我们的课堂上了,让我们一起去欣赏大自然的语言吧。
3、欣赏老师创作的小诗,指导仿写。
多美呀!多神奇呀!现在老师不禁诗兴大发,想写一首小诗。可是我们应该怎么写呢?孩子们先一起观察一下课文,看看课文中是不是每一个小节的写法都是一样的?你发现了什么?通过观察我们知道了大自然的语言有很多,我们可以用不同的方式把它写出来。
下面老师就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写了一首小诗,你们想不想欣赏我写的小诗?你们听着。展示诗。
4、拿出纸笔写一写大自然的语言。
你愿不愿意像老师一样也用你喜欢的方式写一写你收集到的大自然的语言。我们先用一小节写出一种大自然的语言。大家拿出纸笔来,写一写吧。
5、写好的孩子有感情地读一读自己写的小诗。
6、全班交流。
7、现在请下面的孩子读课文的开头和结尾,中间的部份就请台上的孩子按顺序读自己写的小诗。配乐朗读。你们听听,我们班的孩子共同创作了一首小诗呢,孩子们都成小诗人了。
五、总结课文、提出希望。
你们写得多好呀!你们都是会观察、爱学习、勤思考的孩子,才会懂得这么多大自然的语言。
老师希望你们这样坚持下去,和大自然对话,成为大自然的好朋友,去发现更多大自然的秘密。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32217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