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担保物权异议之诉 实现担保物权的判决书(3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2-12 14:52:45
实现担保物权异议之诉 实现担保物权的判决书(3篇)
时间:2023-02-12 14:52:45     小编:zdfb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实现担保物权异议之诉 实现担保物权的判决书篇一

被申请人:______________,……。

(以上写明申请人、被申请人及其代理人的姓名或者名称等基本信息)

申请人_______________与被申请人_______________申请实现担保物权一案,本院于_____________年__________月__________日立案后,依法适用特别程序进行了审查。现已审查终结。

_______________称,……(写明申请人的请求、事实和理由)。

_______________称,……(写明被申请人的意见)。

本院经审查认为,……(写明准许拍卖、变卖担保财产的理由)。

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九十七条、《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三百七十二条第一项/第二项规定,裁定如下:_________________

准许拍卖、变卖被申请人_______________的……(写明财产种类和数量)。

申请费……元,由被申请人_______________负担。

申请人不服本裁定,应当在收到本裁定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本院提出异议。

审判长_______________

审判员_______________

审判员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年__________月__________日

(院印)

实现担保物权异议之诉 实现担保物权的判决书篇二

_____________人民法院

民事裁定书

(_____________)_______民特______号

申请人:______________

被申请人:______________

申请人_______________与被申请人_______________申请实现担保物权一案,本院于_____________年__________月__________日立案后,依法适用特别程序进行了审查。现已审查终结。

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九十七条、《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三百七十二条第一项/第二项规定,裁定如下:_________________

准许拍卖、变卖被申请人_______________的(写明财产种类和数量)。

申请费_________元,由被申请人_______________负担。

申请人不服本裁定,应当在收到本裁定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本院提出异议。

审判长_______________

审判员_______________

审判员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年__________月__________日

(院印)

实现担保物权异议之诉 实现担保物权的判决书篇三

实现担保物权案件

异议权利告知书

()商特字第号

本院已受理申请人与你方申请实现担保物权一案。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你方依法享有就案件事实和证据提出异议的权利。现将异议权利及有关事项告知如下:

1.被申请人提出异议的,应在收到申请书副本之日起__日内向人民法院书面提出,列明具体的异议理由并提供相应证据。逾期未提出异议的,不影响案件审理。

2.被申请人可就以下事项提出异议:

(1)主合同及担保合同的效力;

(2)依法应登记的担保物权是否已登记;

(3)实现担保物权的条件是否已成就,如主债务是否已届清偿期等;

(4)担保债务的范围与金额,如利息和违约金等费用的计算是否合理,主债务是否已获部分清偿等;

(5)被申请人认为不符合实现担保物权条件的其他情形。

3.人民法院将对申请人提出的实现担保物权申请、被申请人提出的异议以及双方提供的证据进行综合审查,并视情决定是否举行听证。听证将通知申请人、被申请人及相关利害关系人到庭接受询问,当事人应按要求如期参加或委托代理人参加听证。

听证程序中,当事人依法享有申请主持人、记录人回避等权利,有义务遵守听证秩序,无正当理由拒不参加听证或中途退出者,视为对自己权利的放弃。确因特殊原因无法出庭的,经人民法院准许,可以书面答复人民法院的询问。

×年××月××日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323070.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