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生态系统实习报告(汇总1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9 08:04:13
城市生态系统实习报告(汇总18篇)
时间:2023-11-19 08:04:13     小编:灵魂曲

报告可以提供全面的信息和数据,以支撑决策和解决问题。最后,要注意报告的呈现形式和交流方式,选择合适的场合和方式进行报告的呈现和分享。学习如何写好报告是一种重要的职业技能,有助于提升职业竞争力。

城市生态系统实习报告篇一

(一)贯彻执行党和国家关于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规章,拟定城市管理方面的规划和计划,组织领导、指导、检查、监督、实施全市城市管理执法工作。

(二)行使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方面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行政处罚权,经政府批准强制拆除不符合城市容貌标准、环境卫生标准的建筑物或设施。

(三)行使城市绿化管理方面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行政处罚权。

(四)行使市政管理方面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行政处罚权。

(五)行使城乡规划管理方面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部分行政处罚权。

(六)行使环境保护管理方面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对社会生活噪声污染和建筑施工噪声污染的行政处罚权,对大气排放有毒有害烟尘和气体的行政处罚权,对在公共场所焚烧杂物的行政处罚权。

(七)行使工商行政管理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部分行政处罚权。

(八)行使公安交通管理方面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对侵占城市道路行为的部分行政处罚权。

(九)负责对街面流动售犬、违反携犬外出和溜犬规定,以及因养犬而破坏市容环境卫生等行为的查处工作;捕捉养犬重点管理区内的街面无主、遗弃的犬只,送交犬只留检所处理。

(十)参与城乡规划、园林绿化规划、市政公共设施、城市交通规划和失去消防设施规划及相关城市管理内容的建设规划的审议、论证。

(十二)在城市道路范围内,与公安部门共同规划临时停车点、停车泊位。

(十三)负责全市的环境卫生管理工作,负责城市建筑垃圾的处置、核准,对市区道路、河流、小区保洁工作进行业务指导和考核管理。监督检查市容环卫责任区工作的落实。

(十四)编制城市照明管理具体规划(包括景观照明规划),组织城市照明设施建设的设计、审批与实施,负责指导、监督城市照明设施的管理、维护与修缮等工作。

(十五)承办市政府交办的其他事项。

这让我很惊讶,城管居然有那么多的职责,它包括了环卫所,和工商局,公安局等相互协作。那么多的工作要做,那他们肯定很忙,这和我映像中政府部门悠闲的工作不一样啊!怀着这样的疑惑我开始了我的暑期实践。

在实践过程中,我被分到城中中队。在城中中队的日子里,我逐渐清晰了城管基层的工作内容,也亲眼见证着这样一只每天忙碌着的可爱队伍。在烈日下,他们坚守着他们的岗位,在街上巡查;在清晨早查时,他们打不还手,骂不还口,不抱怨;在自己的权限范围内,尽力给予大家方便。每天,除了例行的巡查外,在后勤部,我们热心的民众电话经常响起。有些问题需要我们和其他部门进行协调,有些需要城管去户外解决的中队里就会迅速分配人手去解决。这些天里有市民反映违规搭建的,噪音扰民的,非法经营的……很难想象,城管进行24小时不间断的值班。

在这次实践过程中,团委还给我们安排了几次小活动。在宣传环保的垃圾分类回收活动中,我了解到垃圾分类回收的重大意义以及回收工作的任重而道远;在参观了西郊环卫所,我了解了政府竭力提供辛苦工作的的环卫工人舒适的休息环境;在游长江的活动中,我领略了长江的壮阔,延岸造船厂的繁华。

令我映像最为深刻的是体验城管活动,虽然只有仅仅半天,却让我记忆深刻,我跟随了一名城管体验他的日常工作。我看到城管不厌其烦的劝道水果店主将水果放置在店内,不能超出店外非法经营,可是店主很敷衍,嘴上说着好,可是就是不行动,最后城管和我只能自己动手一箱一箱搬。我以为这样问题就解决了,可是令人失望的是,的给我们巡街返回,那个水果店主已经把水果又搬出来了。城管告诉我,对付这些非法经营的店主,他们每天都要进行无数次的劝导。在这之前,我在网上了解到百姓对城管的评价很低,认为他们仗势欺人,素质低下,动辄就会挥手打人,在这次实践活动中,我觉得作为一名城管实在太不容易了!他们素质低下?不,我了解到仅仅基层的城管90%以上都有本科学历。他们动辄挥手打人?不,他们面对民众的激烈行为,都不动手。在我实践过程中,我们中队进行过一次早查,在这次早查中,小贩在我们城管要扣押货物时,反抗撞坏了我们队两辆巡逻车,我们对违法的小贩开出的罚款仅仅300元左右,并且全部返还了扣押的货物。

通过这次的暑期实践,不但锻炼了我的沟通能力,教会我宽容,大度,更让我对城管有了全新的认识,他们的工作虽然是那么的艰辛,可是他们是多么的可爱,他们的付出是多么的伟大!正是有了他们,我们的城市才是如此的美好!

城市生态系统实习报告篇二

增进我们对于城市生态系统的基本要素、城市人与环境关系的认识,以及了解人们对于环境的真正需求。

2.实习路线及内容:xx年4月5日,早八点,在北大逸夫二楼前集合出发,经图书馆至燕南园,停留进行观察调查;经静园至翻尾石鱼;从北大西门出至蔚秀园及承泽园,解散进行调查;在海淀公园调查后,经六郎庄、北京城市绿化隔离带、京密引水渠,从南如意门进入颐和园,沿昆明湖南岸、颐和园北岸、万寿山北坡一路观察,听取老师讲解;约14:30实习结束。

3.实习达到的目标:通过老师的讲解以及自己的观察,将课堂上讲授的知识同实际联系起来,发现原来我们身边有许多细节都被我们忽略了,一些习以为常的事情背后还有大文章。通过实习,也认识了一些动植物,增加了知识。

在图书馆前回望,通往东门的那条路,左边是繁忙的建筑工地,右边是教学楼,仅有的那片可怜的草坪是看不到的。虽还是春天的早上,但还是给人一种热的感觉。也许因为是新建不久的,路两旁几乎没有一棵树。北京春季多风,有时还会夹杂着工地上的土,形成一个小型“沙尘暴”,令这条路有些让人望而却步,尤其是在夏天,大家都要低头疾走,当然这种情况在出了东门以后也没有得到缓解。缺乏绿色,也使这条路让人感到很暗淡,有些过于严肃。不能说这条路上完全没有绿色,还有一片草坪。关于它我问了问周围的同学,有的说没什么感觉,有的说它晚上还不错,还有的说刚来的时候觉得绿油油的挺好,后来就没注意了。我觉得这和人的心情有关,刚入学当然觉得什么都好,后来也就没心情注意了,还是“低头疾走”要紧。晚上其实是草坪里的灯好看。这么说来它存在的意义似乎不大,不如种些树,因为在地学楼前,我觉得弄成一个小型的实习场地,大家可以分辨分辨岩石,认识认识植物,比在屋子里印象要深刻。老师还提到如何设计这条路以配合图书馆及周围景物的问题。

了解并认识了一些植物,如耐践踏的车前草,开着紫色小花的二月兰,堇菜和蒲公英等。这些野生的植物不需要人们特殊的照顾,自生自灭,但是生生不息,二月兰谢了,三月兰花开,种类更加丰富。

与园外相比,园中的人工雕琢很少。墙角,路边都长着野花。注意到园中很少有铁栅栏,草地的边界都是由一种植物,再在上面简单的架一根竹竿组成的。植物都是活的,长叶开花后应该很漂亮。我想这个效果是铁栅栏无法拥有的。在里面还看到三只野猫,两白一黄。

有一位40多岁的叔叔在自家门前的地里给玉簪花分株,访问中他说这一小片地里的植物都是他种的。问他住在这里同住在楼房哪个好,他说当然是这里好,因为这里人的密度小,活动空间大,还可以种花草。在询问一位住在园中30多年的老大爷时,他指着园中的一个花坛说,那里以前是一个游乐场,现在修了反而少了个娱乐的地方。在问及住在此处还有什么不如意的时候,被访的人一致对园内的公厕表示不满,说不仅环境差了,而且人也杂了。有一位50年代就居住在这里的老奶奶说这里的植被乱七八糟的,自己想种点花,又会被人折走。

据老师介绍,这里以前是一片苹果树林,但为修草坪被砍掉了。静园的草坪可以任人践踏,目前黄绿相间,野草为绿。

有一个插曲令我印象深刻。一个人正在湖边的长椅上看书,突然身边开始喷水,吓的差点跳起来,原来是给草坪浇水的时间到了。我觉得这是设计的一大失败。设计要处处为处在其中的人着想,也许坐椅与喷头不是一起建的,但后来添加的应考虑到整体,不能将一个一个设施隔离起来。

水是清的,水源是地下的自来井,居民也不多,后来盖房子,把水填了,把山推了,自来井不出水了,活水变成死水了,清水自然也混了,臭了。当问及对小区内的植物有何看法的时候,大家的意见也是出奇的一致,说现在太乱,草乱七八糟的,还是要搞搞绿化,弄利落点好。问她们野花难道不好吗,回答是花期太短,不象种的花那样开的长,也没有那么多种类,而且也没有种的花花朵大,好看。

还是以自己观察和同别人的交流为主。在公园中没呆多久就感到很晒,问在公园中健身的人,也反映这里的树阴太少了,夏天只能很早或傍晚来。一个看着孩子玩耍的阿姨说,这里虽说很晒,但离家比较近,有一些健身设施,孩子也爱到这里玩,有总比没有要好。我观察到,这里树少,天空比较空旷,反而成了放风筝的好地方,公园也因地制宜,门口就有卖风筝的。其实没树也有别样的乐趣。公园中有残疾人康复区,儿童区和老年人健身区,区内都有适合不同人群的健身设施。而且每区的地都是用橡胶铺的,软而不滑,这是在很多小区或公园里面被忽视掉的。

城市生态系统实习报告篇三

认知地点:成都。

认知时间:20xx/8/11~20xx/8/25。

指导老师:周华。

姓名:田建平。

学号:20xx1020218。

日期:20xx/9/18

长安大学?建筑学院?城乡规划。

目录:

随着中国新型城镇化全面推进,大城市引导中小型城镇发展越来越重要,

因此在经过三年的课本知识学习之后,我们对对城市应该有总体宏观概念,应。

该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对城市布局、功能结构等方面全面了解极其重要,走进。

城市,亲身体会是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

二.实习目的。

城市认识实习是城市规划专业的重要实践环节之一,通过此次实习可以巩。

固和深化所学的理论知识,并为后继学习累计感性认识。通过对具有代表性城。

市热点问题的实地考察和调查,获得城市规划的感性认识,进一步加深对规划。

专业的理解。

1、了解一座城市的基本概况、性质、规模和规划结构布局等;

2、调查城市市中心、城市商业中心、文体中心、会展中心等大型公共建筑群体。

设计对功能与空间的处理手法;

3、调查城市代表性居住区的功能结构、公共设施等的布局和处理手法:

4、了解该城市景观特色构成、城市绿化,主要树种、建筑小品、雕塑、城市景。

观、环境状况、地方特色等;

5、凋查了解重要广场或特色街区的社会人文环境、功能组织及空间构成情况;

6、了解该城市道路系统、交通枢纽站点、道路断面设计、交叉口、停车场、车。

行及人行交通等概况:

7、调查历史街区现状及保护开发清况。

四.实习计划与安排。

1.出发前期对成都市基本概况通过查资料得到初步了解,对城市总体有一个全面。

清晰的认识。

2.制作出行路线,以及日程安排,进行出行预算。

3.做出具体路线图,并且进行最优化,在节省时间的基础上最大限度的了解一座。

城市。

4.进行车票以及住宿的的预定。

五.日程记录。

20xx年8月11日乘k879次列车于次日11时左右到达成都火车站,寻找住所。

以及准备成都市地图。

8月12日14时开始正式对成都市认知调查,住所为横陕西街,距离人民公园大。

约300m,因此遵循就近原则,首先对人民公园做以具体调研。

8月13日对天府广场以及广场地下空间进行调研。

8月14日对春熙路商业中心进行认知调研。

8月15——8月17日对宽窄巷子、锦里武侯祠进行调研。

8月18——8月19日对成都地铁以及城市道路进行调研。

8月20——8月21日对府河音乐花园住区进行初步调研。

8月22——8月23对两个火车站以及主要汽车站进行调研。

8月24日对调研资料进行初步整理并且补充调研。

8月25日返程。

1.成都市概况。

候特点(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均气温16℃,年降雨量1000mm。成都气候的另一个显著特点是“多云雾,日照短”、空气潮湿,冬春两季干旱少雨,冰雪灾害较为罕见。

交通、通信枢纽,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旅游中心城市。

级市,常住人口14047625人(其中农业人口800万)。

六走廊”的多中心、组团式、网络化城镇发展格局。

2.市中心、商业中心,文体中心,会展中心等大型。

公共建筑群对功能空间处理手法:以春熙路为例。

春熙路街道,覆盖北新街以东、总府路以南、红星路以西、

东大街以北、南新街、中新街以及临街区域,面积大约20。

一,由春熙东路、春熙西路、春熙南路、春熙北路四条步。

行街组成。春熙路广义上也指由它为中心发展成的春熙路。

是成都老城区三大商圈之一。(1)业态。

平洋百货、王府井百货及伊藤洋华堂等大型购物商。

场和多种类型的大小商业店铺,可以满足不同层次。

消费者的爱好及需求,在多样化购物场所分布这一。

点上做得比较成功,但是由于社会的发展,市民的。

消费需求逐渐从单纯的购物行为向多方面延伸,形。

成了购物加娱乐的多方面休闲心理,由于缺乏休闲。

娱乐场所,因此有部分人群感觉不是很满意。

(2)交通组织。

城市生态系统实习报告篇四

1、了解车辆结构、了解车辆各部件及检修现场;了解供电及接触网。

2、了解城轨交通通信系统组成;了解6502继电联锁及计算机联锁系统;了解转辙机、信号机;了解cbtc。

3、了解轨道交通车站环境,根据要求设计车站布局;掌握轨道交通运营职能部门的工作职责以及相关流程;了解车站环控设备及行车组织及调度。

4、了解地铁工务分公司的主要设备及线路维护过程。

实习地点为上海申通地铁集团有限公司龙阳路及张江基地,实习设备为现场设备。

1、上海城市轨道车辆基本车型,车辆结构部件;车辆零部件及车辆检修现场;供电设备及接触网。

2、上海城市轨道信号基本结构;城轨交通通信系统组成;6502继电联锁及计算机联锁系统;转辙机、信号机;cbtc。

3、上海城市轨道运营基本原理;车站环控设备;行车组织及调度。

4、上海城市轨道交通地铁工务分公司的主要设备及线路维护过程。

1、实习内容

(1)了解车辆结构、了解车辆各部件;

(2)了解供电设备;

(3)了解接触网;

(4)分析车站的主要特点,以及是否能够适应突发事件(火灾、爆炸、投毒等)发生。

(5)能够对现有行车调度指挥工作提出建议和设想;

(6)能够对行车调度指挥流程进行概括和分析;

(7)了解地铁的轨道结构的组成。

(8)了解地铁的隧道与高架线路的优缺点。

(9)了解信号

(10)了解信号传输技术

(11)了解车辆及检修现场;

(12)了解城轨交通通信系统组成;6502继电联锁及计算机联锁系统。

(13)了解车站环控设备;行车组织及调度。

(14)了解地铁工务分公司的主要设备及线路维护过程。

2、实习方式

实习方式:

学生的实习地点在上海地铁申通集团有限公司;采用跟随实习指导教师学习形式进行;每班学生分2组进行,按照实习要求和内容进行相关实习。

实习安排:

实验中心主要负责安排实习和现场技能教学,负责实习预安排、评阅实习报告、进行实习工作总结。

6月26日,我们来到上海申通地铁集团有限公司龙阳路基地进行现场观察学习实习,实习中**老师为我们介绍了城市轨道交通通信系统的相关设备及知识。通过接触我们了解到了城市轨道交通通信信号的主要组成部分、atp系统怎样监控列车在轨道上运行状态,观看并了解了转辙机、信号机的结构及其工作原理,知道了信号灯的分类和不同灯光的信号灯所表达的不同信号观看了道岔的结构。

6月28日,我们来到上海申通地铁集团有限公司张江路基地实习,张江路基地原先是地铁站,后来被作为实训基地。首先老师带我们参观了列车供电系统控制室和监控室,介绍了供电设备的组成部分它们之间的关系、作用和操作步骤,并详细讲解了牵引站接线图。

城市生态系统实习报告篇五

我们于早晨8:00从北大逸夫二楼前出发,经过光华楼、图书馆、燕南园、李大钊铜像、蔡元培铜像,到达未名湖南岸,看到翻尾石鱼,出北大西门,穿过蔚秀园、承泽园、海淀公园、柳浪庄、北京城市绿化隔离带,到达颐和园南如意门,观看门外的京密引水渠,之后从颐和园南如意门进入颐和园,到达昆明湖南岸,沿西堤到达万寿山和东宫门,结束实习。沿途就绿化、建筑等自然和人文景观做了一定的调查,获得了一定的资料,也得出了一些自己的思考和结论。

1、关于一条有争议的路。

走进北大东门,可以看到的是一条宽阔笔直的大路。作为北大少有的几条宽阔笔直的大路之一,它是一条争议颇多的路,路边整齐的人工保养得很好的草坪宣告着现代化和国际化的全新的北大。这条路周围集聚着北京大学比较现代化的建筑群——理科一号楼、二号楼、逸夫一楼、逸夫二楼、逸夫苑、理科教学楼等等。而在这条路的尽头又是富有传统韵味的仿古式楼群。

很多人认为,路面的宽阔与笔直与周围建筑的仿古式屋顶不大协调。除了整齐的人工草坪,路的两面是栽种得整齐得近乎过分的小树,而路的尽头则是生长多年的高大而遮荫的大树,不协调的感受更加强烈。

这大概就涉及到了所谓的“视觉适应性”。在很多时候,我们很少考虑特定的环境,只是单纯地去套用一种种看上去很好很先进的模式,而忽略了特定环境对建筑等人为设施的特殊要求。

也许这也是规划中的一个问题。就如同北大校园中随处可见的新式建筑与老式建筑的交相辉映,也许不能算是完美的选择。

2、校园里的世外桃源——燕南园。

燕南园是北京大学燕园众多园林中较小的一个,园中只错落着十几幢精致雅洁的二层小楼和平房小院,这里是北大教授一个住宅区。人们常说,“北大的名教授不一定都住在燕南园,但燕南园住的都是名教授”。单说50年代,燕南园里就住着马寅初、汤用彤、周培源、冯友兰、朱光潜、陈岱孙、侯仁之、林庚诸先生,后来又搬进来王力、魏建功等先生。冰心女士执教燕京大学的时候也曾经在此生活过。这足以反映其内涵的深厚与文化积淀了。

那么,除了书香,对于久在这里居住的人们来说,它又意味着什么呢?

在实习过程中接受采访的主要是60岁以上的老人,在这里居住时间都超过了35年。他们普遍认为,燕南园有着良好的居住环境,首先它位于一个台地上,地势比周围都高,这是一个良好的地理环境。而其间各色的植物,又为园子提供了一个协调的生态环境。作为极具特色的住宅园林,燕南园吸引着各方来客,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的师生还曾经在此写生,研究其建筑特色。

然而燕南园也有其不足之处。被采访者普遍指出的有以下几点:

其一是来游览观光的人群打破了原有的宁静和洁净,过路的汽车扬尘和制造噪音,给园内的环境带来了很大程度的破坏。

其二是公厕的问题。公厕占用的土地是过去孩子们的游戏场,而由于疏于管理,公厕的建设不仅消灭了孩子的游乐,也对环境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其实在燕南园中,每户独立的住宅中都有独立的卫生设施,公厕的设立只是为园外小商小贩提供了便利。作为北大校园中少见的几个室外公厕之一,它的设立自然有其道理,然而选址在富有文化底蕴和深厚内涵的燕南园,选址在老教授们读书治学的燕南园,或许并不是很合理。

其三是办公与住宅的矛盾。正如一位被采访者指出,燕南园中有的住宅已经被学校划归某些行政机构,行政机构的办公进一步打破了园子的宁静,不能不引起深思。

3、苹果园的变迁——静园草坪。

著名的静园草坪过去是一片苹果园,作为草坪,它取代的是过去的东草坪的地位。曾经的东草坪就在现在的新图书馆的位置,它曾经是很为学生们所喜爱的一片浪漫草坪。有一名北大学生这样写道:“东草坪是北大老图书馆东边的那块地儿。这里曾经是高晓松那帮拿把破吉它到北大糊弄小女生的主儿极尽能事的舞台,更是我们北大人读书休憩的好地方。很多北大的情侣相识、相约、相恋在东草坪,他们对这块草地的感情更深厚。……李嘉诚说:这块地儿空着怪可惜的,我给你们点儿钱,再修半截图书馆吧。一年后,这里再没有一人一张报纸一本书的景象了,一座比最高人民法院还庄严肃穆的建筑淹没了本来该发生的好多故事。”

后经学生强烈要求,原先的苹果园就被改成了草坪。草坪的浪漫又恢复了,然而那片校园中不可多得的果园却永远地失去了。多少总是有些可惜的。

兼容,或许真的很难。这些年来,北大为了接纳越来越多的求学者,为了与国际接轨,很多原有的自然和人为的独特的风景都只能让位给新的建筑,这引起了无数老北大人的感怀。而发展总是要有的,关键是怎样发展,如何在适宜的地方做到寸土寸金地利用土地,而在另一些地方留下我们的骄傲。如果有一天,未名湖开始缩小,或者未名湖周围矗立起了新式的建筑,那才是我们真正的悲哀。

4、匠心独具——通向未名湖的小径。

北大的校园北部可以说是古韵十足,像中国的传统园林,在优美的浪漫中又给人以思想和历史的沉重感。“北大的生活更接近于传统的文人士大夫。”一位总是喜欢留连于未名湖畔的清华学生说。这种文人士大夫气,从那一条条通向未名湖的小径也可以体现出来,它的荫蔽和静谧,构成了北大独特的风景。

幽静的小径边生长着各色的植物。引人注目的是雪松下的石头,它独特的用途使人耳目一新。松针下部的蜡质物是酸性物,下落到土壤中会使土壤受到酸化影响,土质变差,以至于到了刮风的时候会有尘土飞扬。而石头可以防止扬尘,从而保证了这里路面与空气的清新与洁净。

而路旁的传统建筑的大屋檐则为麻雀等鸟类提供了良好的生活环境,鸟鸣声不绝于耳。在这里,人与自然真正融为一体,是一道不可多得的风景。

5、蔚秀园与畅春园。

有着悠久历史的燕园,是我们的骄傲。

“北京大学燕园校区,早在金代就成为京郊著名的风景区。到了明代,大规模构筑园林,至清代成了封建帝王的“赐园”。民国期间成为燕京大学校园。校园的用地中包括了八个古园遗址,即“勺园”、“淑春园”、“鸣鹤园”、“镜春园”、“朗润园”、“蔚秀园”、“承泽园”及“治贝子园”等。在位置上与圆明园毗邻,在内容、造园风格上与圆明园之万春园中的若干园中园有类似之处。不同于宏丽的皇家园林,也有别于咫尺山林的私家园林而独具一格。后历经沧桑,诸多古园或随同圆明园一起付之帝国主义列强之火,或被军阀侵占变卖,不少已经夷为平地。……淑春园、朗润园、鸣鹤园、承泽园为幸存者,其中的山丘水面尚为完整,这是校园历史悠久的见证,也是宝贵的文物。

“1920年北京通州协和大学、北京协和女子大学及北京汇文大学合并,建成燕京大学,校长司徒雷登从军阀陈树藩手中以六万银元买到了淑春园和南部的勺园故址作校址,由美国建筑师h。y。mrphg负责校园规划设计,并于1921年动工,1929年基本落成。校园最初用地40公顷,学生800人。1928年至1931年先后征得朗润园、鸣鹤园、镜春园、蔚秀园、承泽园为教工宿舍福利区,同期还购得治贝子园为燕大农学系实习场地。北京大学未名湖燕园建筑功能与环境统一,建筑艺术与环境协调。采用传统民族风格的个体建筑与古老园林风格相协调,纵横交替的建筑轴线布置与园林环境相互渗透,建筑组群母题的应用构成和谐的韵律。建筑与山水、道路、树木相溶合的空间序列,使人产生多种美的感受。”

回顾,让我们拥有更多了解的渴望。今天作为教工住宅区的几个园子,又是怎样的呢?

那么,长期在此居住的住户的反应又是如何呢?

湖附近的住户对此处的反映多是“脏乱差”——垃圾随处可见,湖边的平房排放废气严重污染环境。湖水主要来自万泉河,冬天不放水,到了夏天又因受污染而臭气熏天,蚊虫成群。

至于住宅距离湖边稍微远一些的住户,则认为除了管理不善之外,这里的生活还差强人意。而且位置比较方便,距离颐和园、香山、北大本部都很近,比较适宜居住。一个学者模样的老人说,“大学里能有北大环境的很少”。一个看上去有八、九十岁的随儿子一起生活的老人说:“环境还可以,一天比一天好”。

6、未名湖的湖心岛与翻尾石鱼。

湖光塔影,让人留连忘返。未名湖景色出众,已经成为北大风景的标志。环湖的杨柳婀娜多姿,枝条低垂,温柔地拍打着水面,博雅塔的倒影在水中隐隐浮现。横卧在湖中的有石舫,点缀着塔景的是湖中的小岛。幽静的湖心岛是未名湖上的一颗珍珠。翻尾石鱼,则是湖中一道独特的风景。

从老师那里,才知道了其背后的故事。小岛原先是芦苇等植物旺盛生长的优良环境,是一个生态极其协调的小环境,与翻尾石鱼一道构成一道独特的风景。然而在百年校庆时,学校为了更好地进行介绍和说明,在小岛上设立了一块说明牌,由此吸引了大量游客上岛,人的影响使得芦苇的生长受到了极大的影响,直到芦苇完全从小岛上消失。

好在学校已经认识到这点,今天看到的说明牌,已经从小岛上转移到湖边。具有自恢复性的生态系统,在得到长期发展的条件后,应该可以恢复到原先的状态。不久的将来,我们可以重新拥有一个优良生态的小岛,然而并非所有的错误都可以得到补救,有时候,一个不很英明的决定是可以造成很大的遗憾的。规划的长远性由此可见一斑。只愿小岛的故事能够带给我们一些启示。

城市生态系统实习报告篇六

3分析与讨论。

5参考书目。

1.1实习目的:

增进对于城市生态系统的基本要素、城市人与环境关系的认识,增强对城市的感性认识,发现城市中不合理的地方并能将课本中的知识运用于实践。

时间:xx年4月5日。

路线:从北大地学楼出发,沿着燕南园,翻尾石鱼,从北大西门出到蔚秀园,穿过承泽园到海淀公园,经六郎庄,直至北京城市绿化隔离带,从颐和园南如意门进入颐和园,沿昆明湖南岸到万寿山北坡。沿途观察当地的建筑,植被,动物,土地以及人的活动,并向遇到的人展开一些调查,获取到一些有用的信息。

1.3实习效果和教训:

1.3.1实习效果:

总结实习的所得,实习的主要目的都达到了。这次实习使我对于城市中人与环境,与其他生物的关系有了感性的更进一步的认识,并因此使得自己以后思考问题能站在一个更为全面的角度。

1.3.2实习教训:

但由于是第一次实习,实习经验还不是很足,特别是到了颐和园后,由于颐和园的秀丽风光并且有些累了,有些放松,所以遗漏了许多细节,使得这次实习并不是很圆满。同时这个教训也应该谨记,争取在下次实习时能做得更好!

本部分将以路线和我所见所闻为线索,详细的概括在实习中所见到的各个方面。

2.1燕南园:

燕南园是北京大学的“世外桃源”,我们去时正好是在春天“乍暖还寒”,万物复苏的时候,燕南园一片绿色。其中的楼房大都建于50年代,带有西方建筑的风格。在一个垃圾周围,我们看到了一种叫做车前草的耐践踏的植物。在燕南园里我还看到了一片在这嘈杂的城市中难以见到的一片绿地,里面自然生长着的植物,说得出名的说不出得名的大概有十多种,这与我们在公园中所见到的人工的单一的草坪是截然不同的。而在这绿地中我还同时看到了蚯蚓粪。在园中,我访问了一位正在修剪树枝的女士。当问及对住在燕南园的感受时,她的语气充满了自豪,她说到:“这么好的地方,有这么多的古树,这么多的植物,有时候还有许多小鸟,在哪找的到?!”同时她还表示在燕南与别墅中,她愿意选择燕南。也许别墅中也会有树,然而她认为那里的环境过于人工化远不及燕南的自然环境舒服。在离开燕南的时候,我回头看到这处于一片碧绿的楼房中有些的墙壁上爬满了一种我叫不上名字的植物,与这古香古色的建筑形成了对照,给人以一种古朴之感,这的确是一个“世外桃源”!

2.2静园及其附近:

静园的草还带有些黄色,静园原来是一片苹果园,因为修盖新图书馆而将这苹果园该成现在的样子,以给学生提供一个休闲娱乐的地方。然而不知道什么原因,静园中的人并不多,不大的静园反而给人一种空旷的感觉。静园后面的园子到是已经呈现出一片绿色,高大的雪松形成一片绿荫,给人一种与静园不同的感觉。然而很遗憾的是,由于是人工草坪所以不许践踏。在南北阁的屋檐下,我们发现了小鸟以及它们所筑造的窝。

2.3未名湖及其附近:

从静园出来,我们沿着小山坡间的路到未名湖。这条路很安静,偶尔可以看到一两个人在这静谧的山坡上大树下看书。未名湖边的柳树已经发芽,随风飘舞,给人以“杨柳依依”之美感。粉红的桃树也已经开花,夹杂于万绿之中。在未名湖旁,老师带我们去看了在翻尾石鱼旁边的一块小沙滩,沙滩上有着许多小草,中间有一条路。这个沙滩与翻尾石鱼连成一体,是未名湖中一道美丽的风景线。然而老师告诉我们小沙滩上原有一块介绍翻尾石鱼的碑,是后来才移到沙滩前面。

2.4蔚秀园:

我们从西门出直接进入蔚秀园。进入蔚秀园,我看到的是有些萧条的景色,还有一个充满脏水的河,河边有些野草。在这小河旁边,我访问了一位老太太。老太太告诉我,她还是喜欢住在这里面,虽然水很臭。在臭河的一边,我们看到了一个自然的小山包,上面有一个亭子。走上小山包,便看到了一幅在城市中及其难见到的画面,一群老太太在剪野菜,还有两个十一二岁的小男孩,亭子中是一对情侣在看书。此时大概已经9点半,太阳已经有些大了,然而,由于山包上的大树遮挡了阳光,使得这里成为了一个极好的乘凉之地。那两个小男孩告诉我,他们觉得挖野菜挺好玩的,觉得住在这里面有这么一个其他地方没有的小山包,他们玩的东西玩的花样比其他人更为丰富。当我走近这些老太太时,却诧异地发现她们竟然是将这些野菜连根拔起,而她们并不认为这会对这小山包造成破坏。而矛盾的是,这些老太太告诉我们她们都很喜欢这个天然的而非人工的小山。

2.5万泉文化公园:

进入万泉文化公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小型儿童游乐场以及其后的一片草地。因为是周末,玩的小朋友比较多。但是,也有不少父母带着他们的孩子在草地上玩。一对带着孩子在草地上玩耍的父母告诉我他们经常带他们的孩子来这玩,因为这视野开阔,空间大,空气新鲜,而他们更为喜欢带孩子在草地上玩,因为游乐场的器械容易使孩子摔伤,而他们的孩子也更喜欢在草地上玩。但让他们不满意的是,广场中的树太少了,亭子也很少,在夏天的时候没有足够的乘凉的地方。告别了快乐的一家子,我却发现在离他们不远处立着一块牌子,上面写着“请勿践踏”四个大字。

接着,我到了公园的广场。从上向下望,广场并非很大,有着不少人在广场中滑冰。广场中央有一个喷水池但并不喷水。在广场的左边,设计师们刻意搁置了一些横放或者竖放的大石柱,让我觉得有些冷峻,石柱上坐着一些老人,其中有的用书遮挡着太阳。在广场的周边,等距放置着一些美观的圆球,广场的外围有着一弧形的比广场地面略低的“河道”,但其中并没有水。我访问了一对坐在广场右边的老年夫妇,他们觉得这个广场树太少,以致于没有一个乘凉纳荫的地方。在提及有人在草地上玩耍时他们认为那些在草地上玩耍的人素质太低,既然已经是不允许了,就不应该这样做;这种不遵守公共道德,应该给予指责。这个回答让我感到很惊讶。

2.6到颐和园的途中:

途中,我看到的是一幅与城市截然不同的景象。这里的建筑没有了城市的现代化和整洁,有些凌乱,肮脏,带有些乡土气息,应该是处于城乡过度带。同时还看到一片正在建设的工地,老师告诉我们这里原来是著名的京西稻区。后来因为北京缺水,而农业又是耗水最大的用户,所以将农田除去了,而代之以正在建设的绿化隔离带。

2.7颐和园:

在颐和园南如意门前,昆玉河的两旁是用水泥铸成的堤坝,看起来很干净,然而却没有了河流的弯曲美和自然美。在桥上,我们访问了一对中年夫妇,他们告诉我原来昆玉河的两岸是自然的河堤,但是由于没人管理,很脏,而现在好多了,如果以前也有人管理的话,也如现在一样干净的话,他们还是更喜欢以前自然的河堤,有着自然美,不象现在显的有些生硬。

最后的一站是万寿山。老师带我们看了一个几百年前的保持水土的工程。这儿的山并非如其他一般呈一坡状,而是一层一层的呈阶梯状,感觉有点象梯田。这样做加强了雨水下渗,减缓了沙下流的速度,从而使得山坡上的水土得以有效的保持。在山的另一边,我们看到了侧柏。侧柏适应于碱性环境,耐干旱,能够自己生长无须人工管理,然而现在由于人工的干预,已经使的它的生长受到影响。

本部分将对2中所描述的情况和提出的问题给出自己的理解和分析。

3.1人对自然的需求:

城市生态系统实习报告篇七

一直期待去这些地方,不管是受到舆论影响还是别的因素,一直想要自己真正踏上中国之中的这片富裕的土地。去的目的当然是进行建筑认知,只是去过后,我想谁都会有一些小小的失望,这种感觉是有原因的。

刚到南京,对于这座忧伤的城市,我充满着好感。马路上汽车主动的让路,不是很拥挤的市中心,很有生活气息的街道、小巷,当然还有当地人的热情和礼貌都很让自己触动。当然这些不是本文的重点,重点还是在于建筑的认知,主要是三个:世界第七高楼;中山陵;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后文将会一一分析。

下一站就到了苏州,这是失望的开端吧。虽然说南京也是一代古城,但是由于历史原因,我们可以理解它现代的一面,现代建筑也是无处不在。对于苏州,我认为本应该是很有内涵和南方水乡风情的地方,当置身于现代建筑的包围之中,迷失在混凝土森林中的时候,总觉得这些小小的园林是如此的可怜和不适合这个生活节奏快的城市中存在,而我们在园林中也难以体会到那种古时候的闲适,相反,感觉是在被游览,人如此的拥挤,令人不适,而且在园林中无法加快节奏,后面会分析下园林空间的本质,从而理解下必须放慢节奏的原因。到了最后我们拜访了苏州博物馆,近距离接触大师的杰作,会把它和园林结合到一起进行分析,同时也会对它进行独立的分析,在苏博里面第一次体会到大师对于空间的精确把握,以及对于各种因素恰当的取舍,在苏博里面经常会听到的一句话是“这是谁设计的?”我想这是一个建筑师的最高荣誉吧。以至于在简介中都会说明是贝律铭设计的这座建筑,已解决大家的疑惑。苏州期间我们到过由安德鲁设计的文化中心,一个荒凉唐突和奢侈的建筑,完全丧失了尺度,把人压缩成了渺小的生物,对于园林的理解更是匪夷所思,因为园林从来不是用来观赏的,而是要穿行于其中的。对它不会做过多的分析,因为它让人头痛和混乱。

最后就到了上海,这座世界级的大都市,而此刻失望却是进一步的上升。也许是陷入了一种心理上的状态:人们习惯于从完美的东西中寻找瑕疵,并表示难以接受;而从糟粕中发现的一点闪光点,却会让我们痴迷。总之对于上海也是一种失望,并对生活在那边的人们表示同情,从没有见过压力如此大的城市,也没有见过注射如此多激素的一座城市。高房价换来只是高地段,而不是高品质,当然买房本来主要买地段,可是地段应该反映生活品质,而非炒作之物。当然还有各种高价格却没有高品质的东西,也许上海赚钱更多,我的观察其实也没有那么多,想一下低的生产力怎么可能产生高的收入呢?当然去上海主要还是世博会,在这边不会做太多的分析,下文会有详细的分析。另外还会有外滩,南京路的一些分析。

下面就深入的了解这些。

南京绿地广场紫峰大厦选址位于南京南鼓楼区鼓楼广场,东至中央路,西至北京西路。鼓楼周边区域有玄武湖、北极阁、鼓楼、明城墙等历史文物古迹;该地段是南京城区的中心点及城市的制高点,周边远景尽收眼底:东可眺望紫金山、西可望长江、南有雨花台、北有幕府山。整体设计高度达450米,总楼层89层,其高度在全世界已建成和在建的摩天大楼中位居第七。由美国著名设计单位som与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合作设计。

从外立面的装饰来看,紫峰大厦分别由绿、蓝两组玻璃勾画出蟠龙模样的外立面。由于紫峰大厦本身定位较高,其外立面玻璃的安装方式也和常见的平板式不同,像龙鳞一样呈纵横交错的锯齿状;设计、安装这种新型幕墙玻璃的方法,目前是世界上唯一的。而且这种装饰创造了一种良好的效果,配合建筑整体圆滑的形体,有一种横向旋转整体向上的动感,效果很好。其形体也不像其他的很多的大厦一样单调,其裙楼部分形成一个商业群,在接近它的时候,注意力就会在这些商业建筑上,避免了冷漠。越往上越逐渐收缩,整体稳定感强。

在此最想说的是它在整个南京市中的标志性。并非一座只要足够的高的建筑物就能成为一个城市的标志物,标志性的获得主要在于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位置应该处在一个城市最重要的地段,这样当人们受到它的吸引最终来到它脚下的时候或者在来到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到这座城市的气息,反映出这座城市的生活面貌。除了地段,标志性的获得还应该在城市的各种角度能够看到它,这样不论身处城市何处,都会产生一种莫名的归宿感,而不会迷失在城市中,迷路时,也不会感到恐惧。最后就是其象征意义,这点是最难达到的,尤其是对于现代主义运动下的建筑,由于装饰的消失,要想非常到位的反映一定的意义是变得如此之难,能够辨别出不同类型的建筑已经很不错。但是达到也不是不可能,况且在现代生活中,这种意义已经不是那么的重要。再回到这座建筑,在前面介绍中已经介绍了它的地段,无可匹敌的黄金地段,能够从整体上统领整个南京市,也可以反应出南京国际性的步伐;第二点,由于其高度比以前最高的建筑都要高出整整一倍多,所以基本不存在建筑遮挡问题,在南京相对开阔的地段都会看到它的身影,一个让人感觉良好的身影。最后一点就是其象征意义了,这点这座建筑是没有做到的,只有上面刚刚提到的外立面的特殊装饰,多少会体现出一些文化的感觉,但却不足以产生象征意义,它所能表现出来的只是一种向上的进取精神,和很弱的商业气息。关于标志性的最好体现应该是欧洲古城中的标志物-----大教堂,它集中体现了上面的三点,尤其是能达到一种象征神的意义,其中甚至超越了文化的概念,具体怎样体现不是本文的目的。另外的'一个现代的例子是纽约的曼哈顿,它是作为一个整体来成为纽约的标志,或来象征的,以象征贸易金融的全球集散点中心,当然我们知道,上海的外滩也是在努力变成那样的一种地方,现在也已经做得差不多了,只是商业和金融并没有过去,因为上海自身缺少一些内在的真正实力,这也显示出了建筑是反映环境的,让它引领一种社会状态,最后所达到的只是一种表面工程和昂贵的维护费用(代价),虽然这座城市完全可以支付的起。只能说上海做好了成为世界金融中心的硬件准备,现在缺少的就是软件方面的了。就像在一个不信教的地方修建教堂,必然会遭到冷漠,但要是最终能够让民众都信教,那么建筑的力量也就显示出来了,通过其象征意义。建筑必须是一种辅助。

中山陵是中国近代伟大的政治家、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国父孙中山先生(1866~1925)的陵墓及其附属纪念建筑群。中山陵坐北朝南,面积共8万余平方米,中山陵的主要建筑有:牌坊、墓道、陵门、石阶、碑亭、祭堂和墓室等,排列在一条中轴线上,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风格。当时,孙中山先生的葬事筹备处广泛征集陵墓设计方案。结果,建筑师吕彦直设计的“自由钟”式图案荣获首奖。吕彦直还被聘请为陵墓总建筑师。这组建筑,在型体组合,色彩运用,材料表现和细部处理上,都取得很好的效果,色调和谐,从而更增强了庄严的气氛。整个墓区平面如铎形,取“木铎警世”之意。钟顶为山下半月形广场,广场南端的鼎台(现改为中山先生的立像)为钟纽,钟锤就是半球形的墓室。“鼎”在古代是权力的象征,因此整个大钟乃含“唤起民众,以建民国”之意。陵坐北朝南,傍山而筑,由南往北沿中轴线逐渐升高,依次为广场、石坊、墓道、陵门、碑亭、祭堂、墓室。整个陵墓的都用的是青色的琉璃瓦,青色象征青天,也符合中华民国国旗的颜色——青天白日满地红。青天象征中华民族光明磊落、崇高伟大的人格和志气。青色琉璃瓦乃含天下为公之意,以此来显示孙中山先生为国为民的博大胸怀。从牌坊到祭堂,共有石阶392级,8个平台,落差73米。392级石阶象征当时中华民国人口3亿9千200万。陵墓入口处有高大的花岗石三门牌坊,上有中山先生手书的“博爱”两个金字。石坊后是长达375米、宽40米的墓道。前行为陵门,它以青色的琉璃瓦为顶,门额上为孙中山的手迹“天下为公”四个大字。碑亭,一块高约6米的碑石上刻着“中国国民党葬总理孙先生於此中华民国十八年六月一日”的鎏金大字。中山陵一共有三百九十二级台阶。在台阶上置放有各种铜鼎,其中几个被当年侵略南京的日本军队的炮弹打中,留下很深的凹洞。处在山顶最高峰的祭堂,有三个拱门,上书中国国父孙中山先生所创导的三民主义分书“民族”、“民权”、“民生”。堂中有中山先生大理石坐像一座,高4.6米,逼真生动,是世界名雕刻家保罗兰窦斯基的杰作。殿堂四周有反映中山先生革命事迹的浮雕。祭堂东西护壁大理石刻着中山先生手书的遗著《建国大纲》和胡汉民等人书写的《总理遗嘱》。堂后有墓门二重,两扇前门用铜制成,门框则以黑色大理石砌成。上有中山先生手书“浩气长存”横额。二重门为独扇铜制,门上镌有“孙中山先生之墓”石刻。进门为圆形墓室,直径18米,高11米。中央是长形墓穴,上面是中山先生汉白玉卧像,瞻仰者可围绕汉白玉栏杆俯视灵柩上的卧像,此像系捷克雕刻家高棋按遗体形象塑造,十分逼真。下面安葬着孙中山先生的遗体。墓穴直径4米深5米,外用钢筋混凝土密封。(此段来自网络)。

中山陵可以说是一个杰作,原因在于它融合了三个方面,即:西方建筑,中国古建,和园林布局,更加让人佩服的是恰当用到陵墓设计中,也就是说赋予了它一定的意义,这对于陵墓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当时才33岁的吕彦直设计的图案获首奖,平面呈警钟形,予以深刻,象征着《总理遗嘱》的精神,即‘唤醒民众’,以完成孙中山未尽的事业。整个建筑庄严、典雅、朴实坚固,符合中国观念,而又糅合西方建筑的精神,在中国建筑史和文化艺术史上均有很高的地位。”让我们结合图片中分析其中这些方面的融合。对于总平面的设计,我认为在摘自网络的那些就足够。

很久都在考虑怎样将中西方的建筑融合到一块,毕竟文化的融合是一种必然的趋势,我想这个陵门给我们提供了一种方式,而这也是基于当时一些知识分子对于西方文化的认识基础上设计的,甚至有一些后现代的感觉。陵门的最下部是台基,而在台基上建筑是中国古建的基本手法之一,可是它的尺度更大,使人不太能联想到古建台基;在往上是连续的三个拱门,这个可以非常肯定的说是西方传统建筑中的元素,属于古罗马,而且处理的本身很简洁大气,体现出古罗马本身的精神,也符合陵墓建筑的形式要求,内部也是罗马的十字拱,与外部的大屋顶没有关系。在往上的就是一排雕花,抽象的石质斗拱,以及一个标准的古建大屋顶。“天下为公”的位置也相当于古建中的牌匾所在的位置。这样的一个众多元素的东西,我们并没有感到它很唐突,可笑,或者滑稽。它本身的想法可能很简单,就是一种融合,但是最终所得到结果却是令人满意的,不得不敬佩设计师的才华。但我们该如何理解这座建筑呢?首先就是各部分的尺度很到位,将所有的这些各种元素修改尺度,让它们合到一起的时候整体会有一种和谐的感觉。再就是不管是什么元素统一用同一种材质,处理成同一种内在的形式感,那就是简洁朴素大气肃穆,于是人们内在的将他们联系到一个整体,而不会专注于某一部分,因为每一部分的简洁不足以吸引我们的目光。从中我们了解到一种处理这种文化融合的建筑的途径,就是a+b服务于c,c就是我们所要的主题。当然要想处理好肯定要下一番功夫的,因为,稍不注意就会变得别扭。

陵园中的建筑基本都是基于这样的一种想法,这样无论是在拱形门加上中国立柱和雕花的雀替,还是一些类似城楼的建筑物,同时很西方的建筑的存在都变得很自然和恰当,就不一一的分析,因为本质是一样的。现在要看的是其中一些南方园林建筑的影子,而且我猜测是建筑师身处那种环境无意识的一种设计或者是后人加上的,这些主要表现在一些细部上。运用一些图片来说明。

这些在园林中常见的元素在这里也存在,后面园林分析的时候会说到。

这也是当代的一座著名的建筑,由何镜堂先生设计,对于这座建筑,倘若去掉其中的历史因素(虽然这是不可能的)来看的话,我觉得只能称之为一座标准的现代建筑,但是不足以称之为一个大师的作品。里面元素混杂,流线也不是那么的清晰,建筑里面尺度太小,外面的院子尺度又太大,而且总是围着一堆石子绕来绕去,还是强调忽略石子的寓意,只看建筑,如果要是一定要说的话,那么换上纯白的石子是不是更震撼呢,想象一下这种与枯木的对比吧。整体是两部分的,但是相隔那么远,形式差别那么大,很难让人将他们联系到一起去。最后的和平广场,我想人们只顾是否会不小心跌落1.5m的台阶下,还有谁会想到和平?为了和平,我们只能走旁边的小门,难道我们冥想的结果就是和平只能看看,是不能直接过去的?另外和平塔上的雕塑也。。。整个广场也只是用来看的,所有的行人都在沿着广场一边在行进,那片墙给了他们依靠,那么这么巨大单调的广场在这边是什么,难道只是在说,这是一个广场,名字叫和平,没下文了。。。因为已经到了出口---一个停车场!

可是我们不能抛弃其中的历史因素,这是现在主要讨论的问题,当然在审视这个问题的时候就不要再找建筑的什么问题了。我想任何建筑在如此重大的一个历史事件面前,都必须做出让步,也就是说,建筑必须服务于表现这个事件,让人们知道,并且记住这个惨绝人寰的事件,并且受到相应的启发,当然这个启发肯定不应该是和平,而应该是自强。在馆里面一片黑暗,如进入到了一个洞窟,里面全是日本的罪行,这些不是看看就可以,而是需要反思,深深的反思,黑暗的环境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反思环境,而最后的反思空间的设置我觉得也是非常合理的,只是处理的太差。首先它应该是一个停留空间,其次不要用那么多的镜子来晃我们的眼睛,我们需要只是一个停留的空间,甚至是一个可以拜祭的空间,只要有黑,有停留就行了,其他的一切都是那么的多余和没有必要。历史需要真实而非作秀,这段最真实的历史就足以震撼所有的人,在滴水的那个东西以前的空间是非常好的,完全让我们沉浸在历史中,反思,伤心,愤怒。而二楼的所有设计就是一个失败,那里的历史不是这个建筑所要讲的,也不要把一些政治家的思想在进一步强加于我们的普通大众的身上,我们每个人有自己的判断,不需要建筑师来告诉我们该想什么。实际上我不得不怀疑一下,这个建筑中有多少是某个研究生的设计,因为其中不乏非常到位的,而有一些却不尽如人意。我认为这个二期是仓促之作。不过能看的那部分的触动,我想已经足够,也足够自己的反思。

首先对于苏州园林表示同情,由现代建筑运动最终产生的国际主义风格的影响力之大远远超出我的想象,对于苏州市有很大的期望的,只是这种风格让我不知所措,甚至有些难以接受,感觉这些小小的园林是城市荒漠中的珍珠,它所代表的只是一件观赏品,而不再是一种生活状态。苏州的生活状态是高节奏,经济快速发展,和浓厚的现代商业味道,也许对于它的理解我一开始就是错的。那么就让我们忘记观前街之类的,专注于园林和苏博的硕果仅存吧。

作为一个整体,而不是单个园林来分析的原因是这些园林空间排布手法本质是一样,这里所谓的本质指的就是只要这样做就可以做出某种空间的味道,而不在于是用什么材料,或者运用什么建造技术。首先我们会整体上分析下这种空间;然后会从一些细部结合照片来反映园林的典雅的氛围的形成。

转了几个院子,包括南京的总统府,我觉得基本所有江南园林都是同一种空间路线。无可否认,在这种空间中迷路是如此的容易,而可能你所在的位置与你所认识的路只有一墙之隔。这种路线的设置就是最大可能的在一个小的面积中产生长的路线,而在所有路线的中心处设置主要的风景,通常会是一个池子,旁边上有亭子、太湖石等共同组成一个这样的中心观赏场所。围绕这个空间是一层又一层的小路、廊子、亭子、榭等建筑。这样形成一个类似于同心圆的层级结构。将这样的一个层级结构作为一个整体单位的话,几个单位拼到一起,所产生的就是更加绕的空间流线,而且在最一开始你就要做出选择,究竟是先到这个单元还是先到那个单元,还好导游图上会提示我们首先到最主要的空间中。因为往往不同的单元是用功能来做划分的,也是不同的人居住做不同事的地方,不过都会给他们一个视觉中心。留园就是两个主要单元构成的。另外在每个单元中还有这种类似空间排布围绕着天井,从而将室内外完全的融合到一起去,室内外的融合是园林最大的特点正是这样表现了出来。一些主要的建筑物,如亭子,x楼,x阁等,则是用来停留的,不然这么转下去会很累的,他们往往都是在视线最好的地方,或者临水,或者在假山之上。另外从亲身经历来看它们也是一个良好的躲雨赏雨的地点。所有的这些空间都是由廊子联系到一起,廊子应该分两种,一种是纯粹的可以过人的相对比较宽的廊子,还有一种是贴在建筑周边,在建筑的屋檐下的相对较窄的廊子,因为有了墙体的依靠,是一种可以停留观赏的空间,当然观赏完了可以直接就进屋了。我想当时的人们肯定不是按照这种思路来设计的,或者说根本就没有所谓的设计思路,所有的一切都是将一种生活方式的转化为一种建筑空间,所运用的建筑元素与其他的古建没有本质差别。而现代的我们丧失了这种生活方式,再来看待它的时候就是出于分析理解它的位置,我们无法再重复那种生活,就只能搞明白那些存在于古人头脑中那些无意识的想法究竟是什么。这样我们后人就不会盲目的将古建用到我们当下的生活中,创造出那么一些不伦不类的建筑,虽然也许是标准的古建,可以越真就越脱离现实。最基本的真理就是,经济基础都变了,(建筑)文化还要回到过去吗?我们的想象力原来是如此的匮乏。

这是由两个单元组成的园林空间结构简图,其中的黑色线条代表着交通流线,而小圆形则是一些建筑物,中间是水池。

最底下是入口,入口经常曲折,叫藏富,也是一种欲扬先抑的手法,一定程度的增加空间的趣味性。

这某种程度上是留园的的结构简图,下面对比下留园的平面图。

园林另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室内外的紧密联系。关于室内外联系这方面,我觉得主要是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视觉上,首先要有一个视觉中心(外环境),接着要很容易的看到它,并形成良好的效果,主要是一些洞口和窗户,我想对于刚才所讲的层级结构,人眼所见的将是一个层次非常丰富的环境效果。第二个方面是行为,也就是说不只是眼睛能够看到,而是最终要能够到达,视中心的不同,到达的难易程度不一样。普通的天井就与人的行为很贴近,而对于最中心的池子,最后达到也是应该的,因为那是全部参观的动力所在。在空间中就表现为过渡空间,过渡空间的主要目的决不仅是通过,而且也应该一个停留空间,在其中我破门首先看,而后再考虑是否要参与其中。还是以留园为例子,看下一些照片。

层次感丰富的视觉(精神)融合:

不论你走到哪里,都会发现有一个窗子面向一个优美的人造环境,而最常见的一个姿态便是依窗眺望,这就是建筑对于人的行为的影响,或者建筑对于人的内在需求的一种满足。

那些风景或者可以触手可及,或者可以直接进入。

从总的感觉来谈园林的话,我想用来形容太湖石的“薄、漏、瘦、透”来形容园林的话也是再恰当不过的了。

分析这个建筑总感觉压力很大,因为很难知道当时的贝老自己的想法是什么。不过我们可以换一种审视的角度,不在去探究这个建筑设计的思想是怎样形成,而只是在说建筑是怎样设计的,只是在分析这个已经建好的东西。这样,虽然变得简单了一些,可是怎么都不会面面俱到,最后,决定着重分析这座建筑的一方面,那就是它的形式来源,必然我们会想到的就是,它其中苏州园林建筑元素的的运用,因此这也算是是中西结合的一个例子,有的评论称之为后现代主义,虽然我不是很认同。作为对比,前面说过的另外一个中西结合的例子就是中山陵,它的处理方式是一种“a+b服务于c”的方式,而在这个建筑中没有c,因为这就是一个博物馆,仅此而已,没有什么纪念意义。其实这样增加了难度,但是只要将建筑定位于“不高不大不突出”的话就又可以尽情发挥了,而这个原则的提出我认为是很厉害的。

新馆色调以传统的粉墙黛瓦为基本元素,在错落有致的建筑布局中,用色泽更为均匀的深灰色石材做屋面和墙体边饰,与白墙相配,清新雅洁,给江南建筑符号增加了新的诠释内涵。在建筑构造上,屋面形态的设计突破了中国传统建筑“大屋顶”在采光方面的舒服,玻璃、开放式钢结构可以让室内借到大片天光。新馆还有园艺的创新,造景设计从古典园林的精髓中提炼而出,由池塘、假山、小桥、亭台、竹林等组成的创意山水园与传统园林有机结合,创造性的延续了一代名园拙政园。(本段来自博物馆宣传材料)。

上面一段把基本的造型来源说的差不多了。还是通过一些图片来一目了然就好了:

要是说这个建筑有什么缺点的话,我想那就是把太多的元素非常恰当的处理到一起了。当然这是优点,但是这么做多少会磨灭一些建筑的个性,而这其实也是贝老所追求的,所以我认为这虽然不是他最好的建筑,但的确是一个杰作,值得我们认真的学习。

可以看出来,全文没有从一般的建筑分析角度入手,我想那套方法不可能适应每一种情况,再者,如果都用这种方法的话,那么最终的结果基本上都是一样的,你想啊,开头和过程一样,结果也必然是大同小异,有什么差别的话就在于分析的多少了。而这中重复时没有必要的,我想,写出哪怕一点新得东西,都比长篇大论一些每个人都在重复的观点想法思路要更好一些,因为前者是一种进步,而后者只是在原地跑步。

所写的是自己想法中认为基本正确的一些观点,但是任何观点都有缺陷,希望老师指正。

对于终点站上海就略去了,我认为,那么短的时间,自己无法理解这座城市,甚至理解世博会都感到困难,因此,所有的观点保留。

城市生态系统实习报告篇八

7月1日——7月6日99资城1、2班在淄博张店、博山、淄川、临淄4个区进行了实习。

根据实习要求和学校的实际情况,本次野外实习地点选择在全国唯一的族群式城市——淄博。淄博是一座古老文明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以石油化工为主体的多资源工矿城市,世上东升的重工业基地。淄博具有城乡交错、工农结合、大局相对分散、局部有区域集中的族群式城市格局。形成了一种全国少有的城市模式,被誉为"淄博模式"。族群式城市的特点、现状及对城市建设、经济建设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也是城市与区域综合野外实习地点的较好选择。

具体安排如下:

时间地点内容。

7月1日张店区实习总动员,参观住宅小区规划建设。

7月2日博山、淄川博山区特色城市规划,经济发展特点,第三产业。

7月3日淄博市开发区淄博市开发区发展与规划,经济现状特点,龙头企业的作用(椰风公司、兰雁集团、新华医疗器械厂、热电集团)。

7月4日临淄区参观齐鲁石化公司。

7月5日学校淄博市规划局杨继明局长作"淄博市城市建设与管理"的报告。

7月6、7日学校实习总结,撰写报告。

通过这次实习,使我们了解了城市体系;在现有体制下,如何规划和管理开发区使之能达到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使我们对城市和区域规划的模糊的理论变得清晰起来。通过城市与区域综合实习,使我们达到理论联系实际,加深和巩固课堂所学知识。通过五天的实习,我们对城市的总体规划、城市的二、三产业分布与结构、城市旅游、城市开发区建设与管理等有了深刻的认识,从中学到了书本上没有的知识,为以后走上工作岗位积累了一定的知识与经验。

改革开放特别是近十年来,我国许多城市以及许多县城都设立各种形式的开发区,以突破城市发展的旧有模式,为城市的发展开辟新的途径。综观各地的开发区的发展情况,成功者有,失败者也有。我们在成功的、失败的案例中我们都可以看到他们都有一个共同问题,那就是如何引进资金及投资项目。可以这么说,开发区成也资金败也资金。本文通过在淄博高新技术开发区的实习中及参考有关资料后了解到的有关招商引资的情况,对开发区招商引资的途径作一下探讨。

我们在开发区成功的、失败的案例中我们都可以看到,一个开发区要想成功地进行招商引资必须至少具备四个方面的条件:

一是开发区有良好的区位条件;

二是开发区有良好的投资环境;

三是开发区有良好的政府行为及服务;

四是开发区有良好的优惠政策。下面我对以上四个条件分别进行论述。

城市生态系统实习报告篇九

经过一周的实习参观,我对城市有了较深刻的认识,对城市有了更深入的思考。指导老师为我们深入浅出地剖析城市,我当时顿感茅塞顿开。对城市的认识有了新的标准。

城市规划应从整体、长远的角度出发城市是人们工作和居住的地方。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人们的生活水平大幅提高,低矮,破旧的棚房被大量拆除,取而代之的是高楼大厦。随着房地产商加紧开发的脚步,城市的面貌被一天天地改变,直到面目全非,步入城市只能感觉到钢筋混凝土的森林。我国几千年来发展的城市文明一下子湮没在现代的钢筋混凝土之中。城市应该是时间,历史的见证,在我国大多数城市里几乎很难找到历史的痕迹,这不能不说是现在文明发展的一大遗憾。改革开放以后,我们城市的一些领导,一心只为了经济的增长,gdp的稳升,大肆鼓励房地产商开发,而缺乏整体规划,而房地产作为规划的实施单位,也没有规划意识,一味蛮目的开发,毫无章法。导致现在诸多城市的杂乱无章,给城市带来了很多不便。另外,造成国家资源的浪费。如福州中州岛的开发,就引来许多人的指责,在一个交通繁忙,拥挤的交通主干道两侧开发商业性建筑,丝毫没有考虑其对交通的影响。由于交通的不便,到现在为止,都几乎没有商家愿意入住,以致开发的建筑空置,是对国家资源的严重浪费。若能在此建设一个公园,让被繁忙工作压得透不过气来的人们有一个放松的地方,也给城市一个透气的空间。另外,在现在城市建设中,还缺少对历史文物古迹的保护意识。由于缺乏整体规划,以致历史正在一点点被抹杀。如北京的紫禁城,被高楼大厦给团团围住,周围的高楼远远超过了紫禁城高度,昔日的辉煌,高耸威严,已丧失在混凝土森林中。

现在,我们应该认真做出城市今后几年的发展规划,严格控制开发力度,我们必须从长远的利益来看,着眼未来,才能真正做出优秀的,成功的规划。城市道路建筑与交通系统是构成城市的主要元素,交通是人们完成社会与经济活动的前提。城市道路不仅是城市交通的通道,而且是城市居民活动的重要空间,是组织城市景观的骨架,它应该成为居民观赏的重要场所。同时城市道路又是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应该成为体现城市景观和历史文脉的宜人的公共空间。道路按其在城市道路系统中的地位,交通功能分为快速路,主干道,次干道,支路。城市快速路一般与原有路网分离开来,是高层的道路系统。快速到完全为交通功能服务,是解决城市长距离快速交通运输的动脉。因此,在快速路两侧不宜设置吸引大量人流的公共建筑物的出入口。如福州的二环路也属于快速路,但快速路在承担城市长距离交通运输的同时,也吸引了附近的大量车流,机动车都试图通过快速路达到提高速度,节约时间的目的。不想适得其反,快速路成为移动的停车场。快速路的建设带动了两侧土地的升值,公共建筑拔地而起,可远离快速路的土地价值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回包。快速路两册往往建有大型的公共建筑,是人流集散中心。大量人流的出入给快速路的使用带来了不必要的影响,这和快速路的建设初衷是完全背离的。因此,应采用辅路与主路分离的原则,将辅路单独设置成双通行路。并与主路平行且保持一定距离,可以和城市次干路或城市支路结合使用。这样原来的线性空间就变成了交通网络化的空间。城市道路的网络化避免了快速路对城市龙件连续性的破坏,也为城市用地的内向型原则提供实现的可能。道路两侧建筑不能沿着道路开发,而应沿着干路网络内向发展。从而突出干路交通功能,而快速路两侧的空闲用地可以配合绿化,下面还可以用做社会停车,实现快速路与城市空间的融合。福州城市总体规划“东扩,南进,西拓”作为福州新世纪城市化发展的重点,全面推进新区建设,努力实现城市的滚动发展。

金山新区,鼓山新区,江滨板块,洪山,快安等新区均快速发展,城市品质日益提高。福州市区发展的新格局是以中心城为依托,以空港,海港为导向,沿江向海东进南下,有序滚动发展形成一城(中心城),三组团(马尾,长安,琅歧)的布局,市区规划面积161.3平方公里,规划人口200万。福州市规划理念是大力开发城市新区,合理调整城市空间布局,加强经贸城市功能,调整城市用地结构,改造中心城,二环线以内工业用地,发展第二产业,重点建设仓山,盖山,快安工业区,优化城市功能布局,开发鼓山新镇,金山新区,快安儒江居住区,疏解旧城区的过高人口密度,提高居住环境质量,加强外围组团见者,激素马尾开发区,快安工业区,以长安港区,带动长安组团,以建设琅歧大桥客货码头,鼓山旅游,带动琅歧组团发展,实现福州市区沿江东进向海发展战略。

我们在做城市规划时必须贯彻规划的基本原则:节约和合理利用土地及空间资源,并贯彻于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的始终。城市建设用地应充分挖掘现有用地潜力,有效利用非耕地和提高土地利用率。城市总体规划应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相协调。要确定分地区和分阶段城市人口和用地规模控制目标,并严格按此实施。从现在到xx年是福州城市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实现三步发展战略的关键时刻,二十世纪基础打好了,二十一世纪发展才有后劲。近期建设应为远期发展打好坚实的基础。市域、市区、中心城都应选择条件具备的几个片区,集中项目、集中投资、集中力量,建设一片、成效一片、收益一片,形成设施配套齐全、高起点、高标准、环境优美、达到一定规模的新型发展地区,成为世纪之交福州发展的“龙头”。发挥机场和海港优势,加快周边地区开发,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抓紧建成几项关系全局的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形成良好的投资环境,加速外向型经济的发展,为新一轮创业打下坚实基础。加快建成水口电站、大目溪水电站,缓解城市用电紧张状况。建成福泉高速公路,提高104、316、324三条国道和三条省道福州段的等级,并建成国道之间的联络线,形成便捷、畅达的对外公路交通网。整治闽江口航道,扩大闽江口内港区规模,配套建设长安港区,重点发展外海港区。建成福州长乐国际机场一期工程(已于1997年6月完成),并抓紧实施机场专用道路工程,使城市与机场的交通更为安全、便捷,使机场能更好地为福州地区的经济发展服务,成为城市整体发展的一个重要部份,发挥其应有的效益。继续保持福州中心城邮电建设在全国的领先地位。建成15个电信母局及3个模块局,使市话容量增加到58万户,主线普及率达到40部/百人。新建、扩建4处邮政枢纽、7个邮电分局、6个邮电支局,基本满足城市对邮电事业的需求。新增供水能力35万吨/日,污水处理能力25万吨/日。实行环境综合整治,使城市环境得以改善。建设红庙岭垃圾处理场及日产能力150吨的堆肥厂,处理能力50吨的特种垃圾焚烧厂。建设城市绿化环,沿江、沿河绿化带,以及城区十个以上公园,使人均公共绿地达到6平方米以上,达到国家园林城市的标准。建设城市形象工程,改善城市面貌,提高城市环境质量。完成四个城门改造工程。进一步拓宽改造福马、福古、福厦、福飞等四条主要对外交通道路,对四个城门进行成片综合开发,使进入城市的四个通道都形成现代化的面貌。完成闽江北港北岸防洪堤路(江滨大道)工程。增加城市东西通道;提高市区防洪能力,使之达到200年一遇标准;结合建设沿江绿化,开发建设江滨地区;改善福州城市沿江形象。建成几个大型公共设施工程。重点建设省革命历史博物馆、省博物馆、福建会堂、省体育馆新馆、福州市电视中心大楼、国际会展中心、市博物馆、青少年活动中心、市体育馆等省会城市标志性工程,提高城市建设中的文化含量。完成内河整治工程。建成大腹山、新西河引水冲污工程,加强对流入河道的污水进行处理,全面改善市区43条内河水质。建设市区周边的绿化生态圈和公路两侧绿化带。集中建设闽江北港两岸,特别是江滨大道的绿化。继续建设温泉公园、金牛山公园、高盖山公园、西河公园、东湖公园、黎明公园、浦下公园、金鸡山公园等。福州软件园规划在我们参观园区之前,园内工程师给我们讲了一些关于园内的整体规划。福州软件园地处福州市西北隅风景秀丽的五凤山麓,规划面积为3.3平方公里,1999年2月经科技部评审认定为“国家火炬计划软件产业基地”,并被列入福建省重点建设工程项目和福建省产业化基地重点项目,同年3月破土动工。

xx年6月,园区“创业楼”迎来了30家首批入园的软件企业。xx年12月,软件园产业一期建成并交付使用,与之配套的公寓楼、园林景观等工程也全部完工,便利店、中西式快餐店、公交车站等生活服务设施一应俱全,园区建设初具规模。与此同时,省市及周边地区的优秀软件企业不断涌入,达到入园企业150家,入驻企业42家,并在当年创下技工贸收入15亿元的业绩。xx年9月,经福州市政府批准,“福州市研究生培训服务工作总站”在园内正式挂牌成立,由此,长期困扰企业发展的人才吸纳与培养问题得以缓解。

xx年6月,“国家863软件专业孵化器福州基地”项目申报通过科技部专家组的评审,并获立项。xx年12月,软件园产业二期全面竣工,同时规划用地1700亩的产业三期工程开始建设,至此,园区已开发面积1.1平方公里,累计完成投资3亿元。xx年12月,福州软件园被信息产业部、人事部授予“全国信息产业系统先进集体”称号,这标志着福州软件园已经跻身全国软件产业强手之列。

截止至xx年4月,福州软件园已有入驻企业176家,福建省4家列入国家规划布局内的重点软件企业全部入驻软件园,福州软件园的产业集聚效应已基本形成。另外,他还为我们讲叙了在规划中我们必须考虑的一些问题,具体地讲解了规划的整个流程,他还告诉我们规划与现实之间的巨大差异。

城市生态系统实习报告篇十

我们郑州**学院03级城市规划专业7月6日——7月13日在苏州市和上海市进行城市认识实习。

根据实习要求和学校的实际情况,本次实习选择江南水乡之都苏州市和。

国际都市上海市内进行,此次调查的主要内容有:

1、苏州园林为代表的江南私家园林在建筑形式、造园布局、植物材料应用上的地方特点,其主要功能、主要服务内容及对全城人口的活动影响。

2、苏州市以及上海市城市规划展览馆的规模、位置和主要服务半径,从中了解各市整体的规划历程。并了解苏州市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在处理新城开发与旧城保护时所采取的成功手法。

3、苏州工业园区的区位选址、开发建设和规划布局,园区内建筑的规模、形式、风格,以及、与旧城的关系。

目的:对苏州和上海的城市建设与规划产生一个初步的印象与框架,并对其中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

通过这次实习,使我们了解了苏州传统造园中假山布置“瘦、透、露、皱”的四字精髓,同时体会了中国古典园林中所蕴涵的浓浓的文人情思(园林文学)以及古建中的牌匾、对联中诗文、书法对环境氛围的烘托、点睛的作用(如苏州拙政园“与谁同坐轩”的意境体会);也使我们了解了走在中国前沿的上海市的城市建设和规划。

1、苏州园林。

苏州古典园林历史绵延20xx余年,在世界造园史上有其独特的历史地位和价值,她以写意山水的高超艺术手法,蕴含浓厚的传统思想文化内涵,展示东方文明的造园艺术典范。实为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在1997年12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遗产委员会将苏州古典园林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有谓“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苏州素以园林美景享有盛名,这些园林可分为宅地园林,市郊园林和寺庙园林三大类。苏州园林多为宅地园林,由贵族、宦官、富商等所建,精致优雅。这些园林反映出历代园林的不同风格,同为中国园林艺术的代表作。

走进苏州园林,你就走进了一幅画卷,不论在哪个角度,哪个方位,你的眼前都是一幅完美的图画,可谓是没有一处不用心,没有一处不尽美。下面我就重点讲下我们所去的拙政园。

城市生态系统实习报告篇十一

1.实习目的:通过自己的所见所闻,以及同当地居民或公园游客的交流,增进我们对于城市生态系统的基本要素、城市人与环境关系的认识,以及了解人们对于环境的真正需求。

2.实习路线及内容:20xx年4月5日,早八点,在北大逸夫二楼前集合出发,经图书馆至燕南园,停留进行观察调查;经静园至翻尾石鱼;从北大西门出至蔚秀园及承泽园,解散进行调查;在海淀公园调查后,经六郎庄、北京城市绿化隔离带、京密引水渠,从南如意门进入颐和园,沿昆明湖南岸、颐和园北岸、万寿山北坡一路观察,听取老师讲解;约14:30实习结束。

3.实习达到的目标:通过老师的讲解以及自己的观察,将课堂上讲授的知识同实际联系起来,发现原来我们身边有许多细节都被我们忽略了,一些习以为常的事情背后还有大文章。通过实习,也认识了一些动植物,增加了知识。

1.逸夫二楼经图书馆至燕南园途中:

在图书馆前回望,通往东门的那条路,左边是繁忙的建筑工地,右边是教学楼,仅有的那片可怜的草坪是看不到的。虽还是春天的早上,但还是给人一种热的感觉。也许因为是新建不久的,路两旁几乎没有一棵树。北京春季多风,有时还会夹杂着工地上的土,形成一个小型“沙尘暴”,令这条路有些让人望而却步,尤其是在夏天,大家都要低头疾走,当然这种情况在出了东门以后也没有得到缓解。缺乏绿色,也使这条路让人感到很暗淡,有些过于严肃。

不能说这条路上完全没有绿色,还有一片草坪。关于它我问了问周围的同学,有的说没什么感觉,有的说它晚上还不错,还有的说刚来的时候觉得绿油油的挺好,后来就没注意了。我觉得这和人的心情有关,刚入学当然觉得什么都好,后来也就没心情注意了,还是“低头疾走”要紧。晚上其实是草坪里的灯好看。这么说来它存在的意义似乎不大,不如种些树,因为在地学楼前,我觉得弄成一个小型的实习场地,大家可以分辨分辨岩石,认识认识植物,比在屋子里印象要深刻。

老师还提到如何设计这条路以配合图书馆及周围景物的问题。

2.“世外桃源”——燕南园:

(1)老师在园内一片草地中讲解:

了解并认识了一些植物,如耐践踏的车前草,开着紫色小花的二月兰,堇菜和蒲公英等。这些野生的植物不需要人们特殊的照顾,自生自灭,但是生生不息,二月兰谢了,三月兰花开,种类更加丰富。

(2)自己在园中的观察:

与园外相比,园中的人工雕琢很少。墙角,路边都长着野花。注意到园中很少有铁栅栏,草地的边界都是由一种植物,再在上面简单的架一根竹竿组成的。植物都是活的,长叶开花后应该很漂亮。我想这个效果是铁栅栏无法拥有的。在里面还看到三只野猫,两白一黄。

(3)同园内居民的交流:

有一位40多岁的叔叔在自家门前的地里给玉簪花分株,访问中他说这一小片地里的植物都是他种的。问他住在这里同住在楼房哪个好,他说当然是这里好,因为这里人的密度小,活动空间大,还可以种花草。

在询问一位住在园中30多年的老大爷时,他指着园中的一个花坛说,那里以前是一个游乐场,现在修了反而少了个娱乐的地方。

在问及住在此处还有什么不如意的时候,被访的人一致对园内的公厕表示不满,说不仅环境差了,而且人也杂了。有一位50年代就居住在这里的老奶奶说这里的植被乱七八糟的,自己想种点花,又会被人折走。

3.静园:

据老师介绍,这里以前是一片苹果树林,但为修草坪被砍掉了。静园的草坪可以任人践踏,目前黄绿相间,野草为绿。

4.未名湖:

有一个插曲令我印象深刻。一个人正在湖边的长椅上看书,突然身边开始喷水,吓的差点跳起来,原来是给草坪浇水的时间到了。我觉得这是设计的一大失败。设计要处处为处在其中的人着想,也许坐椅与喷头不是一起建的,但后来添加的应考虑到整体,不能将一个一个设施隔离起来。

5.蔚秀园:

主要是同居民进行交流。大家似乎还是抱怨的比较多,都反映小区中的一个死水沟蚊蝇滋生,臭气熏天,垃圾成堆。据了解,这个水沟以前水是清的,水源是地下的自来井,居民也不多,后来盖房子,把水填了,把山推了,自来井不出水了,活水变成死水了,清水自然也混了,臭了。当问及对小区内的植物有何看法的时候,大家的意见也是出奇的一致,说现在太乱,草乱七八糟的,还是要搞搞绿化,弄利落点好。问她们野花难道不好吗,回答是花期太短,不象种的花那样开的长,也没有那么多种类,而且也没有种的花花朵大,好看。

6.海淀公园:

还是以自己观察和同别人的交流为主。在公园中没呆多久就感到很晒,问在公园中健身的人,也反映这里的树阴太少了,夏天只能很早或傍晚来。一个看着孩子玩耍的阿姨说,这里虽说很晒,但离家比较近,有一些健身设施,孩子也爱到这里玩,有总比没有要好。

我观察到,这里树少,天空比较空旷,反而成了放风筝的好地方,公园也因地制宜,门口就有卖风筝的。其实没树也有别样的乐趣。

公园中有残疾人康复区,儿童区和老年人健身区。

城市生态系统实习报告篇十二

1.实习目的:通过自己的所见所闻,以及同当地居民或公园游客的交流,增进我们对于城市生态系统的基本要素、城市人与环境关系的认识,以及了解人们对于环境的真正需求。

2.实习路线及内容:20xx年4月5日,早八点,在北大逸夫二楼前集合出发,经图书馆至燕南园,停留进行观察调查;经静园至翻尾石鱼;从北大西门出至蔚秀园及承泽园,解散进行调查;在海淀公园调查后,经六郎庄、北京城市绿化隔离带、京密引水渠,从南如意门进入颐和园,沿昆明湖南岸、颐和园北岸、万寿山北坡一路观察,听取老师讲解;约14:30实习结束。3.实习达到的目标:通过老师的讲解以及自己的观察,将课堂上讲授的知识同实际联系起来,发现原来我们身边有许多细节都被我们忽略了,一些习以为常的事情背后还有大文章。通过实习,也认识了一些动植物,增加了知识。

1.逸夫二楼经图书馆至燕南园途中:在图书馆前回望,通往东门的那条路,左边是繁忙的建筑工地,右边是教学楼,仅有的那片可怜的草坪是看不到的。虽还是春天的早上,但还是给人一种热的感觉。也许因为是新建不久的,路两旁几乎没有一棵树。北京春季多风,有时还会夹杂着工地上的土,形成一个小型“沙尘暴”,令这条路有些让人望而却步,尤其是在夏天,大家都要低头疾走,当然这种情况在出了东门以后也没有得到缓解。缺乏绿色,也使这条路让人感到很暗淡,有些过于严肃。不能说这条路上完全没有绿色,还有一片草坪。关于它我问了问周围的同学,有的说没什么感觉,有的说它晚上还不错,还有的说刚来的时候觉得绿油油的挺好,后来就没注意了。我觉得这和人的心情有关,刚入学当然觉得什么都好,后来也就没心情注意了,还是“低头疾走”要紧。晚上其实是草坪里的灯好看。这么说来它存在的意义似乎不大,不如种些树,因为在地学楼前,我觉得弄成一个小型的实习场地,大家可以分辨分辨岩石,认识认识植物,比在屋子里印象要深刻。老师还提到如何设计这条路以配合图书馆及周围景物的问题。2.“世外桃源”——燕南园:

(1)老师在园内一片草地中讲解:了解并认识了一些植物,如耐践踏的车前草,开着紫色小花的二月兰,堇菜和蒲公英等。这些野生的植物不需要人们特殊的照顾,自生自灭,但是生生不息,二月兰谢了,三月兰花开,种类更加丰富。

(2)自己在园中的观察:与园外相比,园中的人工雕琢很少。墙角,路边都长着野花。注意到园中很少有铁栅栏,草地的边界都是由一种植物,再在上面简单的架一根竹竿组成的。植物都是活的,长叶开花后应该很漂亮。我想这个效果是铁栅栏无法拥有的。在里面还看到三只野猫,两白一黄。

(3)同园内居民的交流:有一位40多岁的叔叔在自家门前的地里给玉簪花分株,访问中他说这一小片地里的植物都是他种的。问他住在这里同住在楼房哪个好,他说当然是这里好,因为这里人的密度小,活动空间大,还可以种花草。在询问一位住在园中30多年的老大爷时,他指着园中的一个花坛说,那里以前是一个游乐场,现在修了反而少了个娱乐的地方。在问及住在此处还有什么不如意的时候,被访的人一致对园内的公厕表示不满,说不仅环境差了,而且人也杂了。有一位50年代就居住在这里的老奶奶说这里的植被乱七八糟的,自己想种点花,又会被人折走。静园:据老师介绍,这里以前是一片苹果树林,但为修草坪被砍掉了。静园的草坪可以任人践踏,目前黄绿相间,野草为绿。

城市生态系统实习报告篇十三

开学之后,我们进行了两周的课程认识实习,先后参观了曲江水厂、规划院、咸阳机场、钟鼓楼广场、大雁塔广场、兴庆公园、莲湖公园、高新科技开发区、北郊经济开发区、东南西北四条大街、书院门以及陕西省图书馆、美术馆、体育馆等地。

西安曾是十三朝古都,经历代王朝兴衰,城市规划布局也日见完善。自从公元前11世纪,周原地区的周人把活动中心移至今西安城西南沣河流域。文王在沣河西岸建立丰京,其子武王后在沣河东岸建立镐京,统一华夏,开创了西安长期作为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历史。到唐代整个城市布局已经很严整,分区也明确,并充分体现了以宫城为中心,官民不相参和便于管制的指导思想。城市干道系统有明确的分工,设集中的东西两市。整个城市的道路系统、坊里、市肆的位置体现了中轴线对称布局。坊里制在唐长安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坊中巷的布局模式以及道路的连接方式都相当成熟,并且在坊中考虑了城市居民丰富的社会活动和寺庙用地。唐以后,长安城不复为都,发展受到一定影响,但仍不失为一个重要的地方性都会。明初改奉元路为西安府,"西安"由此得名。明太祖将次子朱木爽封为秦王,镇守西安。明将五代、宋、元的长安城向北、向东加以扩展,形成今天西安古城的规模。清代在西安城的东北隅修建了满城,占有今北大街以东、东大街以北。其他街巷一如明代。

现代的西安城市也基本沿用古代布局,轴对称的东南西北四条大街,市内规划分为九个区、四个县,进行了多次规划,城市布局日益成熟。通过实习,使我们城市规划有所认识,对所学课程——城市规划原理有了初步了解。

城市基础上设施是指为城市服务的各种市政公用的设施,包括供水、排水、供电、电信、供热、供燃气等设施,水厂作为供水的设施,对城市有着重要的意义。城市基础服务设施的规划,对整个城市有着重要的影响。

曲江水厂位于西安市南郊,水厂总用地203亩;单位水用地0.225米2/米3;单位水造价172元/米3;设计水处理成本0.06元/米3;单位水耗电0.0177度/米3;总建筑面积12840米2;绿化面积占全厂面积40%。曲江水厂是黑河引水工程的一部分,而黑河引水工程是一个系统工程,从水源、89公里输水暗渠、水厂至城市管网,都是利用水源与市区的自然地形高差,采用重力流;工程分两期建设,一期工程水厂原水来自黑河,水源没有调节功能,原水水质直接与雨量大小有关,暴雨季节水质浑浊,二期工程黑河建库,原水经水库自然沉淀,水质常年变情。根据一、二期原水水质不同的特点,一期工程水厂处理工艺以沉淀、过滤为主;二期工程采用直接过滤的工艺,设计中有意将一期工程中的沉淀池尺寸与滤池相同,二期工程只需简单将沉淀池改造为滤池,就可满足二期工艺要求,在不增加水厂占地的前提下,使水厂规模达到80万米3/日,并将一、二期工程有机地结合起来,体现了新颖、创新的设计思路。曲江水厂建成投产不仅缓解了西安市供水紧张状况,满足了城市居民的用水需求,提高了供水水质;而且对振兴西安市经济,改善旅游环境,有效控制了因地下水超采所造成地裂缝的不良现象,以及在西部大开发中,改善西安市投资环境等方面起到了显著的社会与经济效益。

曲江水厂建成投产不仅缓解了西安市供水紧张状况,满足了城市居民的用水需求,提高了先引进先进的气水反冲洗滤池及工艺技术与设备,出厂水质及技术经济指标在国内同行业名列首榜,并有显著的社会与经济效益。总体效果达到了国际先进、国内一流的水平,为国内同行树立了典型工程的现象。

西安咸阳国际机场是1984年批准建设,1991年9月1日投入运营的国家一级民用机场。机场位于陕西省西安市西北、咸阳市东北面的黄土塬上,经机场专运线至西安市中心47公里,距离咸阳市13公里。场区占地500公顷,地势平坦,净空良好。

机场一期工程设计年旅客吞吐量200万人次,目前已处于严重饱和状态。1999年12月,机场二期扩建工程正式奠基,20xx年8月开工建设,20xx年9月16日正式投入运营。机场二期扩建工程总投资15亿元,新老航站楼总面积10万平方米,客机坪面积32万平方米,停机位32个,共有15座登机廊桥,可保证年旅客吞吐量1000万人次,飞机起降10万架次,货邮吞吐量13万吨。可供波音747等大型飞机安全起降,满足20xx年前陕西省航空业务发展需要。

城市生态系统实习报告篇十四

前言: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大学生素质和能力的培养愈来俞显得重要,并越来越引起教育部门和用人单位的关注。为进一步加强实践环节,20xx年10月上旬,我校安排了为期七周的生产实习,其目的在于使学生了解城市规划编制工作的编制程序及各阶段的内容及编制深度,初步掌握规划设计文件的编制方法,培养学生从事实际规划设计的能力,巩固课程学习中所掌握的知识,并补充课堂教学的不足,现就将本次的实习情况总结和汇报如下:

唐山市某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是一家刚刚起步的私营公司,迄今为止成立时间仅一年多,但在这一年多的时间中,某规划设计院秉承“事实求是,艰苦奋斗”的管理理念和“以人为本,与时俱进”的设计理念完成了多项总规,控规和详规的编制工作,并成功的从丙级单项姿质升级到丙级姿质,目前公司全体职工正在以更高昂的姿态更积极的行动准备资质的再次升级,预计到20xx年能更上一层楼。公司下设设计所两所,拥有国家注册规划师4名,国家注册建筑师2名,国家注册结构师2名,高工数名,设计师若干。

10月8日,我与徐xx,孟xx等三人正式开始了在某规划院的实习工作,考虑到我们的实际情况,公司将我们三个都分到了一所,并按照学校的要求为我们每人分派了一位指导教师,我很荣幸x院长能担任我的指导教师,x院长是原唐山市建设局局长,虽然在用计算机画图方面有点跟不上,但在专业理论方面却能给我以极大的启示,在实习期间我在x院长身上学到很多课本以外的东西,这些东西足以受用终生。

实习期间,我们三人在各自导师的带领下,承担了某市某乡6个新农村的规划编制任务;参与了某市某镇总体规划,某管理区控规的编制任务;承担了某县喜峰南路街景设计,某开发区小区详细规划等几个修规的编制任务。

(一)新农村建设。

工程简介。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载体,是在农村建设和谐社会的一个有力支撑,是改变千百年来农村落后的生活习惯和农村脏乱差的人居环境,推进农村城镇化的一场伟*。

按照唐山市和某乡新农村创建工作安排,我公司受某乡政府和各村村两委委托,承担该乡新农村规划编制任务。我们三人共完成6个村的规划编制工作,分别是西小寨村、河南庄村、东祈尔村、西二十里铺村、三官庙村和黄台村。

规划期限:近期:20xx年——20xx年远期:20xx年——20xx年。

主要文本包括:村庄概况、现状条件分析、规划依据规划编制指导思想和原则、规划范围、规划期限、村庄性质与规模、规划目标、新农村建设规划、防灾规划、环保节能规划、分期建设、实施规划的保障措施等。

主要图纸包括:村域规划图、村庄建设现状图、村庄建设规划图、村庄工程规划图、村庄近期建设整治规划图等。

实习体会。

在承担某乡6个新农村的规划编制任务中,我系统的学习了河北省建设厅颁发的《河北省新农村建设村庄规划编制导则》,并根据在学校做新农村的经验出色的完成了实习任务,受到裴院长的好评。期间,我对新农村建设规划的认识更深刻了,也学到了很多学校里没有学到的东西,比如,在文本中加入了财政预算的内容,这是我以前从来没有接触过的,我只能从头学起,好好的向所长及裴院长请教;再如,做实际的工程必需对现场地形特别熟悉,这样做起设计才游刃有余,有的放矢,也最符合实际。下面我将我在新农村建设规划中学到的一些专业理论整理如下:

1、新农村建设的方针:“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2、村庄规划要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基本目标,立足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环境“脏、乱、差”;保护文化遗产、延续历史文脉;防止自然灾害、注重村庄安全;一切从农村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分步实施,防止大拆大建。

城市生态系统实习报告篇十五

2、发扬艰苦朴素作风,培养自己克服困难的意志。

1、熟悉华东线路流程。

2、激发学生内在导游潜能,为毕业后工作打下基础。

1、无锡灵山景区—三国城影视拍摄基地。

2、苏州虎丘—寒山寺。

3、车游南浦大桥—外滩—城隍庙。

4、湖州南浔古镇。

5、杭州万松书院—西湖。

华东线旅游是我国现在最热门的旅游线路之一,这条线路每年仅接待外国的游客就多达3000万人,而接待的国内游客更是不尽其数。如果一个导游能成功带好华东旅游线,那么在他的导游生涯一定能起到很好的推波助澜作用。作为导游界新人的我们也格外重视华东线旅游。然而不亲身经历一次华东线怎么能让自己有深刻的体会呢,相信学校也是出于锻炼我们并开发我们的内在潜能为目的,开展了此次实习。你是否适合导游这个行列,是否能带好华东线,是否能设计出好的旅游线路,这一系列的问题都希望通过此次实习有解答,而在出发前我也通过学长学姐了解了往年华东线实习的事项,明确了实习的目的,行程,费用,一些注意事项和我们出发前需要做好的准备。

华东实习是从南京-无锡-苏州-上海-杭州-南京这样一个小圆,共有八大景点,四个购物店,活动内容非常丰富,而总费用分两种,有导游证380元/人,无导游证580元/人,四天三夜只包五餐,这就需要我们带足食物,因为到一个陌生的地方,你未必方便去吃饭或购物,同时旅游景区的消费也是相当的高。我们是去实习的,必要的纸笔,书籍是必须携带的,最重要的是要做好吃苦的心理准备。

太湖明珠——无锡。

3月19日早晨6:00旅游外语学院旅游专业300多名同学都在经贸学院北大门门口等待旅游大巴的到来。我班共43人分在1号车上,车上依旧是一名导游一名老师,很幸运去年皖南实习时是和王辉老师同一辆车,今年也一样。导游是一位活泼的07届学姐,笑容很灿烂。车子缓缓开离金陵,我们的第一站是无锡。无锡地处太湖之滨,风景绝美秀丽,历史千年悠长,是在江南蒙蒙烟雨中孕育出的一颗璀璨的太湖明珠;公元前11世纪,周太王长子泰伯为让王位偕弟仲雍,东奔江南,定居梅里,筑城立国,自号“勾吴”,开创了吴国历史。据说因境内锡矿枯竭取名无锡,无锡总面积4786平方公里,总人口431万,下辖两个市七个区,定香樟为市树,梅花、杜鹃为市花并确立《太湖美》为市歌。无锡出了很多名人,著名的二胡曲《二泉映月》的曲作者盲人阿炳就是无锡人,《围城》作者钱钟书等等,我国五大淡水湖之一的太湖水域也流经无锡,我们在无锡实习参观游览的景点是国家五a级旅游景区,无锡市灵山景区和无锡中视影视基地景区(三国城,水浒城,唐城)。

首站我们来到了无锡市灵山景区,作为神州五大佛之首的灵山大佛,不仅是88米的高度令人叹为观止,宗教文化上的博大精深,同时也是担负着带动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内相关产业共同发展的重任。

我们来到灵山景区时临近正午,很不巧没能赶上九龙灌浴的奇观,在九龙灌浴广场,我们可以看到一座含苞待放的巨大莲花铜雕矗立在前方,巨大的荷花由四个威武的大力士托起,底部衬托着白色的圆形大理石水池,九条飞龙和八个形态各异的供养人环绕着巨大的水池。不能品味泉水喷薄欲出的`感觉,但可以感受到进入景区的那份静谧。位于佛手广场行道的左侧是天下第一掌,是按灵山大佛右掌复制,且形状大小完全一致的铜质手掌,在灵山,有“摸佛手有福气,摸佛脚有灵气”的说法。这是因为这只右手的印上是“施无畏印”,佛教的说法是寓意除却众生痛苦,抚慰众生心灵,佛掌心的千辐轮,是佛的三十二相之一。恰逢灵山景区在维修,大佛只能仰望,我们便只能摸摸佛手,增添佛气。

随后我们来到灵山梵宫内,灵山梵宫是无锡灵山胜景中的景点之一,坐落于烟波浩淼的无锡太湖之滨,钟灵毓秀的灵山脚下,气势恢宏的建筑与宝相庄严的灵山大佛比邻而立,瑰丽璀璨的艺术和独特深厚的佛教文化交相辉映。灵山梵宫建筑气势,布局庄严和谐,总建筑面积达7万余平方米,高三层的梵宫采用退台式建筑布局,以南北为轴线,东西呈对称分布,建筑面宽150米,进深180米,顶部为错落有致的五座华塔,后侧为曼陀罗形态的圣坛。

来到莲花变色穹顶大会厅内观看大型音乐会,剧场上方是高度达30多米的巨大穹顶,1500盏金光灿灿的莲花灯瞬间开启,刹那间千万盏明灯拱聚的穹顶,仿佛星光灿烂的天穹,仰望中,恍若置身浩翰的宇宙之中,绮丽而唯美。灯光变幻中,一场情境、意境、心境交融的《觉悟之路》演出在如梦如幻的美妙景象中拉开帷幕。天籁妙音间,一幕幕或神奇壮观或虚幻奇美的场景在时空变换中交替,人随其中,穿越过去、现实和未来的亿万年隧道,经历地狱、人间和天堂的世界转换,心灵在长廊楼阁和花草树木的恬淡中行走,在瞬息变幻的电光火石和狂风暴雨中历练,在时而飞升的万千彩蝶和神圣的菩提树下感悟生命??当穹顶缓缓打开,一束金光穿云破雾,从“天际”直泻而下,这是心灵的撞击。

下午车子开往我们的第一家购物店-紫砂博物馆及紫砂研究中心,在这里副馆长为我们讲述了店的规模,设施,及将来我们做导游后如何将游客带到店里,并欣赏了店中各种特色茶壶,让我们大开眼界,不过价格也是相当贵。我只能限于欣赏而已了,出了购物店去吃了午餐,餐标是10人一桌,15元/人,八菜一汤,用餐时导游忙前忙后,怪不得说导游人员的身体素质一定要好,不过铁打的身体也经不住不规律的饮食和不间歇的讲解。

下午用过午餐,我们稍作休息便出发前往无锡中视影视基地,是中国十大影视基地之一,由三国城,水浒城和唐城构成。由于时间紧迫,我们只能匆匆游览了三国城,进入三国城首先看到城门楼,这里是当年居中诸葛亮智设空城计的拍摄场景。门楼后的广场中间有着一尊鼎,它不仅是三国城的象征,同时又寓意魏蜀吴三国鼎立的意思。这尊大鼎全部由生铁做成,重15.8吨,高5.17米,其重和高是世界鼎之最。在汉鼎的左侧为周长400米的跑马场,导游事前就向我们介绍了下午4:00推出的大型古战争演示“三英战吕布,参演的主要演员和40匹骏马都曾参加电视《三国演义》拍摄的。

往汉鼎后走便来到桃园,这里竹片的围栏让我们想到当年桃园结义时的精彩场面。通由小径我们便来到了吴王宫,这里是三国城最高的建筑,宫门前闽楼高达21米,走进宫门是王宫的宫殿,重檐歇山顶是〈三国演义〉中刘备招亲的地方,出了吴王宫还可以参观火烧赤壁特技场。出了三国城还可以看到门口有卖无锡两大特产之一的惠山泥人,泥人有粗货细货之分,在这里卖的多是粗货,小的一对福娃1元,大的5-8元,采用磨具印胚,手工彩绘,造型单纯,用笔组犷色彩明快。当然也少不了无锡的特产酱排骨,糕点等等。

出来三国城,我们的无锡之旅也就结束了,我们便直奔苏州,无锡到苏州走沪宁高速有42公里约1小时到达,晚上便住宿在苏州。

城市生态系统实习报告篇十六

学生姓名:

学号:

完成时间:12月6日。

前言: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大学生素质和能力的培养愈来俞显得重要,并越来越引起教育部门和用人单位的关注。为进一步加强实践环节,20xx年xx月上旬,我校安排了为期七周的生产实习,其目的在于使学生了解城市规划编制工作的编制程序及各阶段的内容及编制深度,初步掌握规划设计文件的编制方法,培养学生从事实际规划设计的能力,巩固课程学习中所掌握的知识,并补充课堂教学的不足,现就将本次的实习情况总结和汇报如下:

唐山市某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是一家刚刚起步的私营公司,迄今为止成立时间仅一年多,但在这一年多的时间中,某规划设计院秉承“事实求是,艰苦奋斗”的管理理念和“以人为本,与时俱进”的设计理念完成了多项总规,控规和详规的编制工作,并成功的从丙级单项姿质升级到丙级姿质,目前公司全体职工正在以更高昂的姿态更积极的行动准备资质的再次升级,预计到20xx年能更上一层楼。公司下设设计所两所,拥有国家注册规划师4名,国家注册建筑师2名,国家注册结构师2名,高工数名,设计师若干。

xx月xx日,我与徐xx,孟xx等三人正式开始了在某规划院的实习工作,考虑到我们的实际情况,公司将我们三个都分到了一所,并按照学校的要求为我们每人分派了一位指导教师,我很荣幸x院长能担任我的指导教师,x院长是原唐山市建设局局长,虽然在用计算机画图方面有点跟不上,但在专业理论方面却能给我以极大的启示,在实习期间我在x院长身上学到很多课本以外的东西,这些东西足以受用终生。

实习期间,我们三人在各自导师的带领下,承担了某市某乡6个新农村的规划编制任务;参与了某市某镇总体规划,某管理区控规的编制任务;承担了某县喜峰南路街景设计,某开发区小区详细规划等几个修规的编制任务。

(一)新农村建设。

工程简介。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载体,是在农村建设和谐社会的一个有力支撑,是改变千百年来农村落后的生活习惯和农村脏乱差的人居环境,推进农村城镇化的一场伟大革命。

按照唐山市和某乡新农村创建工作安排,我公司受某乡政府和各村村两委委托,承担该乡新农村规划编制任务。我们三人共完成6个村的规划编制工作,分别是西小寨村、河南庄村、东祈尔村、西二十里铺村、三官庙村和黄台村。

规划期限:近期:20xx年——xx年远期:xx年——xxxx年。

主要文本包括:村庄概况、现状条件分析、规划依据规划编制指导思想和原则、规划范围、规划期限、村庄性质与规模、规划目标、新农村建设规划、防灾规划、环保节能规划、分期建设、实施规划的保障措施等。

主要图纸包括:村域规划图、村庄建设现状图、村庄建设规划图、村庄工程规划图、村庄近期建设整治规划图等。

在承担某乡6个新农村的规划编制任务中,我系统的学习了河北省建设厅颁发的《河北省新农村建设村庄规划编制导则》,并根据在学校做新农村的经验出色的完成了实习任务,受到裴院长的好评。期间,我对新农村建设规划的认识更深刻了,也学到了很多学校里没有学到的东西,比如,在文本中加入了财政预算的内容,这是我以前从来没有接触过的,我只能从头学起,好好的向所长及裴院长请教;再如,做实际的工程必需对现场地形特别熟悉,这样做起设计才游刃有余,有的放矢,也最符合实际。下面我将我在新农村建设规划中学到的一些专业理论整理如下:

1、新农村建设的方针:“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2、村庄规划要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基本目标,立足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环境“脏、乱、差”;保护文化遗产、延续历史文脉;防止自然灾害、注重村庄安全;一切从农村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分步实施,防止大拆大建。

城市生态系统实习报告篇十七

通过设计院的实习,了解规划设计师的基本工作程序、工作方法、职业素质要求,毕业后能更好适应市场的发展和社会的要求,同时,也是检验学生在校的学习下的成果,弥补课堂学习之不足,提高综合设计的技能,以达到专业培养的目标。

1.了解设计院的工作程序,规划设计师的基本工作内容和工作方法。

2.了解设计院不同专业相互合作方式,学习规划设计师的职业素质、及协调能力。

3.结合实际工作,学习运用计算机绘图,进行规划设计方案绘制。

了解有关规划设计的法规、规范、标准。结合实习工作,在实习单位的指导老师的具体安排下,学习运用计算机绘图,进行规划设计方案图的绘制。

单位:宜昌金东山建设发展有限公司。

第一次到公司实习,刚来的时候心理很没底,不知道怎样与别人相处。实习几天后发现,与同事相处并不难。当你遇到不明白的地方时,你就要多问,在问的同时,就增添了你和同事交流的机会,这样,不仅问题解决,也很快融入了集体。在这里,要勤学好问,多与人交流,要以诚待人。不过,在这方面我还有继续努力的空间。在设计院这段时间,充分的让自己了解的更多,更全面。通过与其他同事的交流,间接的了解一些规范、控规方面的内容,以前只是理论上研究,现在在设计院通过图纸,实际的工程去接触,别有一番味道。

我去的时候被分到一个控规的项目里面,对于控规在学校几乎就没有怎么详细设计过,自己也只是看过这方面的寥寥的几本讲控规的书,很陌生。实习么只能做些基础的,统计一下用地平衡表,和控规中分割的各个地块的面积,把上一轮的要改的指标改了一遍,第二周就赶上要提交这一轮方案的成果,赶方案加班我就是改改上一轮的图则,看似简单的问题但是会时不时地出问题,总是被项目负责人一眼就看出来了。有时看似很简单的问题,但是还是会出点错误,我就不知道是为什么,幸亏这个负责人很和蔼给我说说我再改改就行了。

另外,我还在空余时间按做了杂工用cad描图,画等高线:用ps做平面型态:用sk拉建筑模型:用excel统计指标等等。

就这样五个月就这样的在一刹那间结束了,总结这几个月下来的收获,很大很大。

首先,在生活方面,增长了我了为人处事的能力。在现实的社会中,复杂的人际利益关系就像是一张张的网,连接着这个社会中的每个人,而当你能够把这张网不断地进行扩张,并且保持其完好的状态,就有在社会中立足的基础和取得发展的机会。也许我们不必将这个关系看得太复杂和过分重要,毕竟我们才刚从学校里走出来,要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也需要一定的时间慢慢积累和沉淀。由于这次实习时间短暂,因此并没有多少时间让我对规划院的同事进行详尽的交流,一般只能够把握在每天的吃饭过程中以聊天的方式促进了解。除此之外,在我实习的这段时间里,还有两次聚餐,我也积极参加了,这多少也会增加我与同事之间的交流。能够在短时间之内认识到了一批设计人员。我想这在我人生当中都是一批宝贵的财富,它使我结识了更多的朋友,增长了更多的社交经验,它是我步入社会的奠基石,也是我人生的一个起点。

另外在生活方面,我也学会了独立的生活。虽然自从上初中就开始住校,包括上大学没学期回去一次这都锻炼了我的独自生活的能力。但是,以前有同学陪着周围的环境比较的熟悉,并且吃住都有学校安排好的,但是这次不同了吃住都要自己想办法解决,自己要跑路找地方住,只有找到住的地方才能安心的工作。

其次,在学习方面,实习就是实践学习,也就是把学生生涯中所学到的知识融会到工作实践当中的非理论学习。能够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运用,就是实习的最终目的。在规划设计院的实习工作中,我很深刻地体会到这一点。二个月以来,我用到了几乎所有我在学生生涯中学习过的电脑软件作为开展工作的工具,甚至一些我还没有学过和接触过的电脑软件,都有机会让我碰上了。作为一名学生,能够操作使用电脑软件就已经达到学习目标;而作为一名设计人员,能够快速熟练地运用和操作各种电脑软件才能够满足工作上的要求。

最后,在画图中要保持一颗认真地心不要去应付,设计丝毫马虎不得,所有的图纸要用统一的坐标,统一的线宽,统一的风格等,这样才看上去美观。还有就是在用cad的时候图层要按规定的建,不能乱建图层,因为工作的不是你一个人,你的.工作可能下一个人还要接着干。另外我渲了个十几平方公里控规的平面型态,以前做的大的也就是公园规划渲的那个平面图,这个大的一个平面图不知道怎么才能找到快捷的方法,在同事的帮助下我很快的渲完了。在下一轮改的时候我半天就把它搞定了觉得很轻松。

我更多是学到了规范,搞规划不是像在学校那样自己随心所欲的,要在规范的范围内进行规划,要在甲方的建议和想法中进行规划!要综合考虑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综合因素。

在控规中比如说,建筑要后退道路红线多少米?这不是死板硬套的去套,不能一律的主干道退15米,次干道10米,支路5米,这要看地块的用地性质,建筑高度等综合的定下来的,可能次干道也要退15米。建筑的高度要和街道的宽度,周边建筑的尺度等一致。最为重要的是容积率的确定,他关系大经济利益,只有确定了你开发地块的建筑大致高度,然后结合你要想营造一个什么样的空间(也就是建筑密度)最终确定建筑容积率,但是这个容积率是在一定的范围内确定的,这个范围的上限是:在保证居民生活舒适的前提下,满足日照等条件下算出来的最大值;下限是:满足开发商能盈利的前提下创造的最低容积率,这个容级率和当地的土地转让价,建安费,基础设施费,开发费等有关(旧城改造中这个计算至关重要)。另外在控制指标中还留有一定的弹性,例如制定奖励政策,如果开发商可以提供一个公共空间的话,就可以在原有的基础上增加一定的容积率,鼓励开发商创建开放空间从而达到“双赢”的目的。再如,在最后附上土地兼容表,增加规划的弹性,不至于像法律一样。在控规中,限制机动车开口的方向,一般不要再拐角处开口,在拐角的方向上要有一段的距离才能开口,这个距离要根据道路的等级和用地性质来决定,最后还要对建筑色彩,建筑体量等进行控制等内容。

另外,在总规中的规范更应该是熟记在心头,人均建设用地,道路密度,居住道路等各种用地得比例,变电站的容量,消防栓设计的间距,公共厕所的千人指标,各种类型的管道配备的管径??要想比别人高出一筹就应该记住这些常用的指标,当别人都在查规范的时候你已经设计好的,这就是经验,这就是为什么应届毕业生不好找工作的原因,在这个项目中有个有趣的事就是,在镇级的变电站一般只规划到35kv的变电站的位置,变压到10kv输送到各个社区和单位,让后在各个社区和单位根据需要变220v或者380v,但是这个镇的领导就是说它们用的是20kv的变电站然后再这轮中根据他们的要求把变电站改称了20kv的变电站。另外在改图的过程和平时的交流中我也学到了在总规的道路设计时,尽量的少得在省道国道以及快速路上开口,尽量减少城市中的道路与这些路的交叉口。在控规中要尽量的减少这些地块向这些路开口。另外,在一般情况下给水,电力,雨水排在道路的东边和南边;污水,燃气,电信排在道路的西边和背边。

在空余时间我还看了大量的论文,对城市规划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感触最深的是在规划中要从经济学角度看待规划,不管是城市总规,控规,修规,包括现在的经济味道很浓的战略性规划和区域规划,一切都向着经济发展的方向发展,另外还有社会,文化等各方面的都涉及到,城市规划是一个综合性学科。另外,随着技术的进步,先进的技术也被用到城市规划当中,比如gis现在在城市规划中对地形的分析已经很常用了,它可以分析限建区,禁建区,以及可建区,还能对坡度,坡向,高程等做出自动分析。但这只能在二维空间上的利用,现在已经向三维空间发展,在以后的发展中他将发挥出更大的功能。

总体来说,我觉得这次在设计研究院的实习还算是比较满意的。首先,这次实习达到了我设定给自己的最低要求:初步了解到规划设计院的架构设置和工作流程、工作环境,设计人员的日常工作开展情况,以及认识到一些从事规划设计工作的规划师、景观设计师等等。其次,我还提高自己对电脑制图软件的应用水平,并学到了一些以前从来没有学过的制图软件。除此之外,在多次的修整制图的过程当中,让我加深了对城市规划设计的认识。对于这次实习,同样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一是实习时间较短,三个月的时间不足以对规划的所有业务都有一个完整的了解,对于规划也是浅尝辄止,没能接触到更多业务类型;第二,参与的工作都是较为简单的,没有涉及规模较大,业务繁杂的大中型设计;第三,对于课本学习内容有所遗忘,以至于在实践过程中时常不知如何解决。此外,自己的电脑软件操作水平有限,再进行工作的过程中往往遇到相当大的难度??对于以上问题,还需要在今后有机会的实习过程或者工作过程中注意改进和解决.

总之,这五个月的实习使即将进入大五学习的我受益匪浅!相信我能够充分吸取这次实习的经验和教训,在日后的工作中能够完善自我,尽自己最大的能力成为能够对社会做出贡献的年青人。最大感触是让我更加了解了城市规划,让我放开了眼界,用专业的眼光去看待这个世界。

城市生态系统实习报告篇十八

一、调研地点:

北京市。

二、调研时间:xxxx。

三、调研目的:

通过综合调查与实践实习将感性认识深入实践,将所学课程在实践中得到巩固,将规划的思想、方法和步骤等内容得到掌握。将学生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培养,同时也对城市规划管理和规划实施认识有更好的认识。

四、调研地点:

北京的发展空间布局被定为“两轴-两带-多中心”,其中的两轴指的是北京传统中轴线和长安街沿线构成的十字轴。在这种模式下,南北中轴线与东西长安街构成的“大十字”轴,是未来北京城市功能结构中至为重要的政治文化核心轴线,它控制和组织了未来北京东西南北的各大城市主要功能片区;南北7.8公里传统中轴线与东西朝阜大街构成的“小十字”轴,是体现北京历史文化遗产中心轴线,它对北京名城的整体保护、古都神韵的展现具有重大意义。北京作为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社会都城,其城市规划体现了封建社会都城的典型特征。

1、国家大剧院:

国家大剧院外部:形状呈半椭球形,为围护钢结构壳体。前后两侧有两个类似三角形的玻璃幕墙切面,椭球壳体外环绕人工湖。整个建筑漂浮于人造水面之上,行人需从一条80米长的水下通道进入演出大厅。其内部:采取下沉式大剧院造型,出入口利用台阶结合树带形。水体下为底层场馆,主体分为三部分,中间为歌剧院,两侧为戏剧厅及音乐厅。

但是我认为,北京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古城,以古建筑来展示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而大剧院位于天安门广场的一侧,其外形应设计为符合中国文化的造型,而非半球状的异形体。但是总体而言,大剧院造型新颖、前卫,构思独特,是传统与现代、浪漫与现实的结合。

2、天安门广场。

天安门为北京中轴线上的一个放大节点,内部有人民英雄纪念碑、升旗台、以及毛主席纪念馆,有四周城市道路围合,与天安门都位于中轴线上,两次为沿轴线均衡对称布置的人民大会堂以及人民政协。其建筑本身也是规整的对称式设计,结合中国古代建筑,庄严肃穆,令人肃然起敬。

3、后海片区。

a、恭王府。

颜色以复古色为主,建筑以中国古典大红色为主,辅以绿色等,集我国古典建筑特色于一身,气势宏伟,据说此地为北京最好的一块风水宝地。其整体格局也是轴线式对称布局,形成典型的北京四合院居住景观,公共基础设施完善,内部绿化多为高大乔木,其后花园有很多连廊、漏窗结合竹子等很好的运用了障景、组景,从而分别不同的空间。园林为皇家园林与四家园林结合设计山树水等软质与硬质景观结合。

b、什刹海。

包括后海和北海,其中水体有收有缩,收缩有度,没有破坏大水面的水体景观。四周为围栏,有滨河步行道及休息设施和绿化景观,其建筑小品与其周围建筑风格相协调。一侧为一条古香古色的商业步行街,主要提供餐饮、休闲娱乐等商业服务。

c、北海公园。

3、园博园。

北京园博园位于丰台区永定河以西地区,展区占地267公顷,园博湖占地246公顷,总占地513公顷,以“园林城市,美丽家园”为主旨,秉承“文化传承,生态优先,服务民生,永续发展”的理念。园区规划布局“一轴、两景区、三地标、五展园”形状为带状,各出入口沿道路开设,内部道路分级明确,以曲线路网为主。其内部绿化层次丰富,有典型的重复构成及渐变构成。结合草地来设置停车场,用绿化分割每个车位。有最潮的绿化雕塑,包括建筑形状及人形等,并赋予其一定的文化内涵。锦绣谷东西长450m,南北宽160m,深20m,充分利用现有地形,因地制宜,并利用石块等建筑废弃物来变废为宝,设计成为景观,充分体现绿色生态理念。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3237060.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