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的读后感(实用1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9 11:39:11
唐诗的读后感(实用18篇)
时间:2023-11-19 11:39:11     小编:琴心月

读后感是读书之后个人对书中内容所表达的思想、感受以及对作者观点的评论和自己对此的看法的一种写作形式。读后感是读者同作者的一种精神交流,它能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吸收书中的知识,提高自身的思辨和表达能力。通过读后感,我们可以进一步挖掘书中的内涵,培养自己的审美情趣,并和他人进行交流,相互启发,加深自己对所读书籍的理解。在写读后感时,我们可以对作品中的情节、人物和结构进行分析。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读后感范文,供大家参考。希望通过这些范文,大家能够了解不同角度和不同风格的读后感写作,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和思维能力。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些优秀的读后感吧!

唐诗的读后感篇一

这个假期我读了《唐诗三百首》,读完后,我觉得里面的《赋得古原草送别》让我印象非常深刻,这是伟大的诗人白居易的作品。

白居易是唐代伟大的现实诗人,也是唐代三大诗人之一,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王’和诗魔之称。

《赋得古原草送别》这首的意思是:多么茂盛的原山草啊,春天茂盛,秋天枯萎,岁岁循环不已,野火虽将那大片枯草烧的精光,一旦春分化雨野草的生命便会复苏,以迅速的'长势重新覆盖大地。虽然古道成慌,但青草滋生是它恢复青春,行路人看见齐齐芳草而想起了离愁别苦,似乎着每一片草叶都包含别情。

在生活中也有这样的例子,如果我家下有一株小草,一次,我在窗前画画,突然就下起了倾盆大雨。我透过窗户,看到了一株抬头挺胸的小草,它正在跟风雨战斗,风嗷嗷地说:“哈哈,小草你是抵挡不了的,我比你强多了,哈哈哈!”小草轻轻的发出声音,坚强地说:“我不怕,我一定会战胜你的。”“小草,你就别做白日梦了吧!”风洋洋得意地说,风呼呼吹着不一会儿小草断掉了。这时,我还以为小草就这样完了,第二天早上,我起了一个大早,吃完饭后,飞快的跑到楼下,我很惊讶,小草活了,这时我情不自禁的吟诵到,“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所以,我们也要像小草一样不向困难低头。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唐诗的读后感篇二

还记得几百年前有一个这样的朝代,它经济发达,音乐、美术、书法等艺术昌盛。唐诗就是在这样的年代被创造出来的,绘尽了盛唐繁华色。

唐时“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诗歌能够作为博取功名的工具,也能成为筹光交错的闲谈之语。

且听风雨几许,看一半往事入斜阳。手不释卷,几盏昏灯,几杯薄酒,一弯明月,一曲歌,一枝柳都被唐诗勾勒的美的醉人,远不止这些,那清夜无尘,月色如银的夜里,吟唱着诗文的诗人更是这部书的主角。

《长安古意》里大街小巷的繁忙,帝都的壮丽辉煌,市井倡家的轻歌曼舞,其繁华浓艳的景象被渲染到了极致。而这背后对豪门贵族骄奢淫逸的讽刺,对当时社会腐败、堕落,黑暗的刻画。也难怪如闻一多先生所说:“这不是一场美丽的热闹,但这癫狂中有战栗,堕落中有灵性。”得后世知己如此,想必千年前的卢照邻也不负写下此篇的心意吧。

唐诗里不得不提的李白,也给了我们极大的震撼。从小时候就开始背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到如今的“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还有“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他的浪漫,他的放荡不羁全部都挥洒在这盛唐的诗篇中。他永远活得像个孩子,永远的举酒畅饮,而后“诱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

还有王右丞,王维。被人熟知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还有别忘了“渭城朝雨绝尘”中送别的他;唱着“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只。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的他;“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他。王维登得朝廷,下得尘世。可谓“庙堂有梦,江湖有酒。”我穿越千年愿与其共饮月色,赏木未芙蓉花。

晚唐不复繁荣鼎盛,潘镇割据,战乱四起,昏君当政。唐朝似乎一夜之间便损了容颜,凋了花瓣,徒留满腔悲愤与无奈给杜甫。杜甫一生沉痛于山河破碎中。不管是“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悲痛,还是“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的愤恨与同情,亦或是“漫卷诗书喜欲狂”的欣喜,都与国之沉浮相关。他这一生,看过繁华,遇过落魄,唯一念念不忘的就是他的国,他的家。

唐朝啊,依照浮生梦,少不了“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的孟郊,少不了“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的李商隐。他们的名字一一在我眼前浮现,他们的一生或平凡,或坎坷,或荣华,或潦倒,但这都不碍于他们的才华横溢。

温酒一杯浅唱,美梦一场隔世。我恍若看到那初唐的清新,而后便是中唐的繁盛,再就是令人悲凉的晚唐。那个朝代,男儿风流倜傥,女子恣意娇美,不管是胸怀大志还是纸醉金迷,都陶醉其中。再回长安酒意里,唯愿梦不醒,再读大唐梦。唐诗三百首,歌尽天下繁华梦。

唐诗的读后感篇三

选了很多关于唐诗的作品,出于种种的原因,最终还是选取了自我最熟悉的这部作品,也就是《唐诗三百首》。

在我们国家,我想就应没几个人不明白它,也就是说它已经成了一部家喻户晓的作品。中国是诗的国度,唐诗又是中国古典诗歌的高峰。在唐代三百余年的历史中,涌现了许许多多的著名诗人,比如我们从小学时就比较熟悉的李白、杜甫、白居易、孟浩然,还有著名的边塞诗人王维等。当然此外也有很多相对不出名的诗人,就是所有的这些诗人,使得我们历史上的唐朝成为诗的鼎盛时期,也有了这天人人称道的唐诗。

从小我们就明白“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也在一进入校园就接触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白居易的“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杜甫的“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等,相信这些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以前的我还以为《唐诗三百首》真的只有三百首,其实并非如此。

《唐诗三百首》一书的命名,是沿袭“诗三百”的说法,有着要继承《诗经》传统的含义。它一共分为8卷,入选诗篇按诗体分为五古、七古、五律、七律、五绝、七绝六类,乐府诗附于个体之后。说三百首,其实只是个概数,实际上书中一共收录了310篇诗作,原本是为了儿童开蒙而选编的一个“家塾课本”,因为针对的对象是理解潜力较弱的少儿,因此该书借鉴了《千家诗》易于背诵的特点,因此不一样年龄阶段的人都能理解。我想这也是它能在人群中广泛传播的原因之一。

在我看来,唐诗之所以魅力经久不衰,受到越来越多人的欢迎,除了它具有的简单易懂的特点以外,还与它向人们展示出来的那个极其繁荣昌盛的社会背景,它自身语言也意蕴无穷,有时还会使人充满期望与力量等原因有关。唐代经济繁荣,政治昌明,外交发达,这些都为唐诗的发展带给了很好的条件。唐朝的统治者们酷爱诗歌,也常鼓励别人进行创作。诗歌在唐代的科举考试中尤为重要,那时实行了以诗取士的政策,这样一来就使诗歌和功名利禄紧紧地联系在一齐。诗歌写得好坏关系着一个人的政治前途,因此,它受到了社会的广泛重视。

另外,我觉得在读唐诗的过程中会得到一种力量,会让自我的心灵得到一种超然的释放。每读一次,都是心灵的一次沉淀。当我们受到挫折时,想想李白“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豁达与坚持,想想杜甫“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喜悦和幸福,就会从失望甚至是绝望中获得坚持下去的勇气,从而更加坚定我们的信念!总之,我认为多读诗不仅仅能够增长我们的知识,还能够陶冶情操,提升内在气质。

总而言之,阅读唐诗真的是很有必要的,而《唐诗三百首》又是其中较为精华的部分,因此,没读过的人们赶紧抛开一切杂念,潜心阅读吧!

唐诗的读后感篇四

今天的“诵千古华章做少年君子”诗词吟诵会让我感慨万千,我不禁想起自己那本读了千万次的书——《唐诗三百首》。

《唐诗三百首》是一本不很厚的书,但每回读,总是感觉沉甸甸的。那一首首诗歌,丰富,风格鲜明,让人爱不释手。

唐诗的那种大气与苍凉带给我们的心灵许多震撼,让许多人心向往之。古人留给我们的太多太多,值得我们用一生去领悟。古人的人生不能抄袭,但可以借鉴;古人的人生不可以复制,但可以创造。

读这本书,能提高我们的诗歌鉴赏能力和文学素养,能陶冶自己美好的情操。让我们用一颗诗意的心去看待生活,体验人生。

唐诗的读后感篇五

唐诗宋词是中国文学史上两颗璀璨的明珠。其中不乏“美言”可以让我们回味、品读、学习。

张若虚的“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用拟人手法把月光写得有情有意。思妇因月而思念,欲通过卷帘、拂水把这恼人的月光赶走,可月光似乎故意和思妇作对一样,帘卷而月不卷,水拂走而月不走。月光似乎了解思妇的内心想来陪伴她,所以思妇赶不走它。这就是美言的妙处。

王维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运用动静结合、以动衬静的手法,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空灵、寂静的山间夜色美景图:皎洁的月光,汩汩流淌的清泉,浣女的喧闹声,满池塘的莲叶……山间夜色在王维的笔下描绘的令人神往,这就是美言的妙处。

李白的“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用排山倒海般的气势写出了人生的可悲。时间就如东流的黄河水,一去不复返,生命也是这样,青春逝去追悔莫及。作者用夸张的手法写黄河之水滔滔从天上奔涌而来,而人生与黄河比起来就显得渺小多了。人生短暂、生命易逝的悲哀被这句诗渲染的淋漓尽致,这就是美言的妙处。

苏轼的“十年生死两茫茫”更是为我们道尽了生离死别之苦。人生最远的距离莫过于阴阳相隔。十年,一个在人间,一个在阴间,不通音讯,十年的相思,十年的生活所经历的苦,十年的孤独寂寞,在这“茫茫”之中已包含无尽了,这就是美言的妙处。

唐诗的读后感篇六

今年,我校开展了“好书伴我行”的读书活动,同学们都读了很多有用的书,正是这些书把我们山区的孩子的野性“收”了回来,把我们带进浩瀚的天地,领略了人世的真谛,让一贫如洗的我们得到一笔精神的财富。

我就是这时与书结下了不解之缘的,我在短短的一个月左右就熟读了《唐诗三百首》,为此老师还准备让我去参加全县小学生“读诗、背诗、吟诗”比赛呢?这本书中的内容可谓包罗万象,大千世界,人世百态,尽在其中。我想把它比作一个花园,今天我摘取其中一些描写情感方面的诗句来说说吧!

——母子情。“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每每读到孟郊的《游子吟》时,诗中诗人将一位慈母的形象展现在我们面前。就会自然而然地想起自己的母亲:早晨很早起床为我做饭,每天变着花样的菜让我带到学校,说我读书累,要让我跟上营养;上学的时候书包里总是带一壶热水,妈妈让我在课间喝;看着我大口吃饭,妈妈总是满脸的笑容……,正是书中的教导,使我铭记:我要好好学习,做一个懂事的儿子回报妈妈的爱。

——朋友情。“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让我明白了人生得一朋友不容易,即将毕业的我们也许以后不在一个学校读书。所以我们要在这小学阶段仅剩的一点点的时光中该团结一致,友好相处,快快乐乐地度过这仅剩的时光,让这段时光成为我们一生中美好的回忆吧!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让我明白朋友虽然分别了,但是再遥远的距离也阻不断朋友之间的感情。

——思乡情。无论是李白《金陵酒肆留别》中的的“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还是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都让我明白了故乡是我们炎黄子孙的生源地,游子无论生在何地,都不能遗忘这份亲情。台湾虽然没有归母亲的怀抱,但同胞们那份眷念之情,是永远也抹不掉的,这份情永远都会印烙在每个人的心灵上。无论怎么洗刷都不会消迹,就如莲藕一样,藕虽然断了,但是丝未断......

《唐诗三百首》中同类型出色的诗作还有很多,这本书不仅把我引进了一个色彩缤纷的诗的世界,还开拓了我的视野,丰富了我的知识。同学们,让我们一起走进唐诗吧!

唐诗的读后感篇七

清晨,朝出的辉光映出了东方的鱼肚白,在门前那棵榆树下,坐在宽大的树桩上,轻轻翻开膝盖上的那本《唐诗三百首》,心情总会变得宁静与神圣!

树皮厚重,书面墨黄,油纸的香味扑面袭来,夹杂着文字视觉的震撼,让我深深的沉浸其中。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幼稚的诗仿佛是一首歌,欢快而明朗,我看后不以为然,这么简单直接的诗谁不会写,谁不会吟?再往下看,越看越为震惊,原来这是骆宾王还是个娃娃时随口说出的!那时的我,应该还是稚气未脱,光着脚丫子,在田里跑来跑去直至染上一层灰。那想着写诗?想到这里,我不禁为自己感动惭愧,二骆宾王的这一首诗,不正如唐朝初年一样吗?虽跌跌打打,但却透出一丝丝的生机勃勃,乐观向上。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读到这里,一股磅礴的气势在我眼前浮现,我仿佛看到了诗人望着庐峰在阳光照耀下升起的紫烟,在万丈瀑布前感到自己深深的渺小,觉得这瀑布,好似是银河坠落而形成的。这就是诗仙的诗啊!也只有他,才能领悟瀑布的精髓,感受到银河的气魄。这需要的,不仅仅是一份景,而更是一份情,一份寄情与山水的心啊!其实生活中不乏美,只是缺少发现美得眼睛。那片借风在天空翱翔的枯叶,那多生长在野谷县崖峭壁中的美丽小花,那只盘旋在你脚边的可爱小苗,谁不能说她们不是美呢?都说盛唐的时代造就了李白,但我却认为李白的豪迈造就了盛唐!

在“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的战火纷飞岁月里,杜甫,一代诗圣,却被囚禁在城内,不得外出,“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又是何等说不出的苦奈,唐代也逐渐走向了衰亡。而一切的缘由,归咎于当时统治者的不理朝政,谎于正业。这令我一阵羞愧,如不是懒,我何至于成绩下降的那么快?看来是时候反省了!

我关上书本,看了看天色,真有几分“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的意境了!”

唐诗的读后感篇八

如果说中国是诗的国度,那么唐诗就是中国诗歌发展史的高峰和瑰宝,唐诗三百首的读后感。唐诗,虽然只有短短的几行字,却凝聚着几代中国人的精神力量。那简洁而又生动的语言,似乎在向我们诉说着中国曾经的历史文化。

可以说《唐诗三百首》是近两百多年来流传最为广泛,风行海内外,历久不衰的一种唐诗选本。作为展示唐诗精品之作,它具有以下几个鲜明的特点:

第一、所选的诗体式全面。五言的古诗、律诗、绝句以及七言的古诗、律诗、绝句、乐府,均分门别类地选取了最具代表性的名篇佳作。

第二、所选诗的作者不胜枚举。既有李白、杜甫、王维、白居易、杜牧、柳宗元、刘禹锡、李商隐等“大家”,也有不少王侯、僧侣、歌女,甚至无名氏等“小家”。

第三、所选的诗琅琅上口,易于成诵。如《游子吟》(孟郊)、《草》(白居易)、《春晓》(孟浩然)、《静夜思》(李白)、《江雪》(柳宗元)等。这些诗意境优美,咏吟谐和,上至垂暮老人,下到黄发孩提,都能张口吟诵几首这样的千古绝唱。

第四、所选的诗取材广泛,不拘一格。既有描写自然风光的,如杜甫的《望岳》;也有展示田园风情的,如孟浩然的《过故人庄》,读后感《唐诗三百首的读后感》。既有揭露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如杜甫的《兵车行》;也有表达诗人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如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既有描写归家时的复杂心情,如贺知章的《回乡偶书》;也有描写君王爱情的悲剧,如白居易的《长恨歌》……从市井风情到边塞风光,从生活琐事到国恨家愁,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这本书是应有尽有。

每一首诗出自不同诗人的笔下,它像海上的照明灯,风雪中的煤炭,时时帮助着我们,温暖着我们;它像老师,不论在学习上还是工作上,时刻教导着我们,激励着我们。每一首诗都是那样耐人寻味,每一首诗那样含义深刻。拿起《唐诗三百首》再次细细品读,我发现:每一首诗都是一个寓言故事,都在告诉我一个深刻的道理。品读书中的古诗,能让一个迷路的人找到光明的路,能让心灵流浪者重新找到生活的方向。

总之,我觉得《唐诗三百首》这本书将唐代诗歌的精华,永远地留在一代代中国人的心中。我很感谢这本书的编者,为我们奉献了一本很好的精神食粮。作为一个中国人,让我们一起“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吧!

唐诗是中国诗歌发展的峰巅,是一代文学的标志。

唐诗的读后感篇九

喜欢读情意绵绵的唐诗,喜欢写清浅的文字,如同心中的深情与古老的`诗作缠绵,留下柔软的感动。在多少次清苦的梦里,我便是唐诗里的一缕精魂,蜿蜒在每一句诗、每一份情间,我多么想真正的走入唐诗的背后,邂逅一位款款走来的诗人,彼此倾慕,把心中柔情泼墨于纸上,看天外云卷云舒,一起度过温柔的岁月。如果说经济是一个国家昌盛的根源,那么文学便是一个民族傲立于世界的根本。唐诗就是中国文学的精髓,是先人们留给我们的丰厚财产。20xx年,牵挂着亿万个中国人的心的诺贝尔文学奖终于花落这个千年的文明古都,了却了国人的夙愿。这固然值得我们骄傲,但我们的文学、我们的传统文化精神,只是为了得到某个奖项么?放眼今之华夏,“小悦悦事件”、“丁锦昊事件”无一不是道德的迷失,追根溯源,却是文学迷了路。纵观各大畅销书排行榜,穿越、言情高居前列,甚少见真正的发人深省的严肃读物,为什么人们不再深入阅读,只是一味追求情节带给我们的快感?如果只一味追求经济发展而忽视了精神文明建设,我实在不敢想象那会变成一个什么样的社会!

唐诗的读后感篇十

对自然的仰慕,对英雄的壮举,对友人的思念。我无法用言语来形容,所以只好借《唐诗三百首》中的诗句来代替我那无法形容的诗句。让我们一起吟诵并感悟唐诗三百首吧。

轻轻地翻开《唐诗三百首》,和王摩诘一起畅游在山水之间,一轮皎洁娇美的圆月在松枝间穿拂,如水的山间软泥上缥缈着点点精巧的光斑,如碎碎的宝石镶嵌在大山的锦缎上,自然而不虚浮,淳朴而不媚俗。一沵清泉静静地流淌,柔柔地穿梭在林间,不时地撞击在石壁上,蜿蜒成圈圈涟漪,完美诗意地荡漾开来。在溪畔的静夜中氤氲成心中淡淡的思绪。

缓缓翻开《唐诗三百首》,和王勃一起沉浸在友人的思念之中。“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是他的祝愿,“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他的心声,“无论去与往,俱是梦中人”是他的思念,那对朋友的思念,那对朋友的不舍,在长河中聚集在一起,永远乐会消逝。

静静翻开《唐诗三百首》,和李白一起应对人生挫折。“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是他的挫折,“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是他的感叹,“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是他的信念。那缕坚贞的信念,是他的心中留下了永远的烙印。

《唐诗三百首》让我欣赏如此温柔的山水之气,美哉!

《唐诗三百首》让我感觉到朋友之间浓浓的友情,幸哉!

《唐诗三百首》让我体味如此伟大的人生之挫,妙哉!

沏一杯菊花茶,捧着唐诗三百首,窗外有阳光照过窗帘,蓦然回首,细细欣赏那温柔的山水之气,感受那浓浓的思念之情,体味那伟大的人生之挫,倏然,忘记了今夕今日。

感恩,在生活中是无限存在的,有时是你对朋友一句简单的问候,有时是你对待别人伸出手臂的过程,有时是你对陌生人的一个微笑。仅有懂得感恩的含义,才能学会感恩。

唐诗的读后感篇十一

我自小就很喜爱中国古诗词,还曾经获得过广州市小学生诗词大会的冠军,并常常为此沾沾自喜。今年暑假,在读完《唐诗为镜照汗青》这套书后,我才发现自己以往了解的更多只是皮毛,本书令我仿佛打开了诗词世界一扇新的大门,让我跳出诗词表面去了解诗人的经历和背景,以及他们所带出的那段或光辉灿烂或悲壮惋惜的中华文明历史。

以唐诗为引子,本书以轻松、幽默的笔调描写了一个个隐藏在唐诗背后的故事。假如唐诗是一树繁花,那么背后的人物就是绿叶,而时代背景则如同枝干。有了绿叶的衬托,唐诗的花朵才显得更加繁茂;有了枝干输送的养分,唐诗的花朵才能永保旺盛的生命活力;而正因为唐诗繁花般的渲染,才更令无数中华儿女对当时的大唐盛世魂牵梦萦,激动不已!

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本书出现的第一个人物——李世民。作为唐代“贞观之治”的开创者,他为唐诗的兴起奠定了稳定的政治土壤。对于这位一代明君来说,他为人所熟知的唐诗作品仅有一首,那就是《赠萧瑀》: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勇夫安识义,智者必怀仁。”

这是一首在酒宴上赠给忠臣萧瑀的诗,本质上也是唐太宗对治国的一个自我总结。虽然就吟诗作对而言,这位明君的成就并不高,但世人却会永远记得他统下的“贞观之治”。而正是有了“贞观之治”,才有了无数华夏子孙梦中追忆的盛世大唐,那一个个耳熟能详的诗人才能纷纷在适宜唐诗生长的土壤中粉墨登场:

王勃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李白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杜甫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李商隐的“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唐诗的繁盛,几乎与唐朝的强盛是同步的。而本书中所出现的唐诗,都是伴随着诗人的生平背景所浮现,再由此发散到各种关联的人物和事件,用诗人们的经历为我们串起了整个唐朝的脉络和全貌。

例如我最喜爱的一位诗人——被后世尊为“诗魔”、“诗王”的白居易。在本书中便是先从唐朝大名士顾况的生平说起,接着笔锋一转,点出白居易正是凭借顾况的提携才登上唐诗舞台的中央。顾况从最初看到白居易的名字,调侃道:“白居易?长安米价方贵,居亦大不易啊。”,而在读完《赋得古原草送别》后又击节称赏:“有才如此,居即易矣!”作者向我们娓娓道来这段为人熟悉的典故,带出了白居易的登场和他这首千古名作的创作背景。

“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本篇通过介绍唐宣宗李忱为白居易所写的这一悼诗,不仅为我们点出白居易诗词的两大特点:一是用词浅显易懂,童子老妪皆能明白,二是广为流传,当时不仅在中原,连塞外也深受欢迎;而且还由此引出了本人最喜爱白乐天的两首作品——《长恨歌》、《琵琶行》。而后又在解读这两首脍炙人口的名篇时,再为我们叙述了唐玄宗、杨贵妃那段凄美的爱情故事和那场使大唐由盛转衰的“安史之乱”,以及白居易被贬至江州的背景、经历等等。其中,还穿插着白居易的《忆江南》、《钱塘湖春行》、《卖炭翁》等传世之作,让我这位不折不扣的白居易粉丝看得手不释卷、意犹未尽。

作者正是通过这种或事件或诗作的关联,将全唐大部分的名家和名作都展示了一遍。在作者的笔下,唐诗仿佛一丛绽放在历史枝头的繁花,而那些曾经鲜活的人物,那些耳熟能详的故事,及其所存在的历史背景,则如同枝叶一般,花叶互映,花枝交错,构成了一个真实完整而又别具美感的唐诗体系。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时至今日,唐诗这树繁花依旧生机勃勃,芬芳吐艳。我们也要看到,时代早已在不断地变迁。正如本书题目——《唐诗为镜照汗青》给我们所启示的,以史为鉴,继往开来,我们要把唐诗乃至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发扬光大,循着伟大的历史和民族的灵魂去创造更辉煌的未来!

唐诗的读后感篇十二

孔老夫子言:“诗,能够兴,能够观,能够群,能够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吟诗作对,一般都是文人墨客的表达交流的寄托所在。《唐诗三百首》,名头之高妇孺皆知,灵动拗口的唐诗,悠悠一千多年的传唱,已没有随着时光的流逝,变得艰涩。泰半久远,我借光阴为引线,在若隐若现的记忆中寻觅那唐代性格各异、出色出众的才人们,花香漠漠落花盈盈。

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手持绿玉杖,朝别黄鹤楼。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庐山秀出南斗傍,屏风九叠云锦张。

——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他独自漫游山中,心里十分清静,放下繁杂的思虑,让奔腾的念头停歇下来,任它随清流远去。意识得到控制,整个天地入眼清明。很多人会觉得,这是的他,应是受了现实很深的冲击,带着强烈的失落心意归隐山中。产生这种见解实则是基于先入之见构成的无意识的强加,认定一个人的归隐总包含着对现实的不满和遗憾。

我认为,终其一生,李白都是个进取入世的人不会轻易失望失落,他有自在悠然的内心,磅礴的才华和见识。野心催逼他,于是促使他施展其才,就像不能阻止大鹏去展翅遨游九天外,同样不能勉强李白只能看到脚下的一块地方。

他是个精彩的人,善于发现身边的完美,无论是楼前的流水,怀中的美酒,还是窗前的明月光,入他眼来都别有意趣,他有世人无法企及的才华,哪怕最平常景物,经由他描摹,亦会动人心弦。

里边医生都无法进入政治的漩涡中,有太多人为他抱怨不公,可这样的结局对一个天性浪漫的伟大诗人而言,委实是最好的结局。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李商隐《无题》。

他生在晚唐,错过了最繁华荣胜的时期,又身处牛李党争的政治漩涡钟,终身潦倒,郁郁不得志。当时唐朝式微,正逐步走向没落,可是除了咏史诗外,李商隐诗绮丽之处,丝毫不露末世悲凉之意,倒是颇有开元遗风。能不让自身遭遇霸占思想的人是可敬的。唐诗浩如烟海,李白杜甫双马横绝,其余众人峰峦叠嶂,各有拥趸。情势则是李商隐当之无愧独占鳌头。进而放眼晚唐诗人,仍似李商隐的成就为翘首。

李商隐以感情诗称著于世,我想这与他的情感经历是分不开的。不然,如何能隔了千年,依旧扣人心弦他以往有一段影响了他一生的初恋。他与宋华阳的恋情最终以杯具收场,是李商隐的心结所在,也是他的感情。

唐诗的读后感篇十三

学前班时,好奇怪,一位年轻帅气的男老师教我们全校同学跳舞,跳的舞蹈歌曲歌词是一首诗,叫做《游子吟》。几遍跳下来,老师为了让我们跳得更好,便解释歌词给我们听,提到想念妈妈时,我们班好多同学放声大哭,只有我“光下雨不打雷”——眼泪夺眶而出,一声不吭。我知道此时此刻我和我的同学们心里想的是什么。老师为了止住我的泪水,送了一本有拼音和好看图画的小学生《唐诗一百首》给我。并告诉我书里有这首诗,想妈妈的时候拿出来看一看。

在我朦胧的记忆中,小时候的妈妈给我的印象是那么善良,勤劳。我最喜欢围在忙碌劳作的妈妈的身边。记得有一次,我跟着妈妈到田里收黄瓜。妈妈忙得汗流浃背,不停地往箩筐里装黄瓜。刚满六岁的只能摘到不高处的黄瓜,也帮妈妈装满了另外那个箩筐。就这样来来回回,终于搬完了田里的黄瓜。开水烫过后,半生熟的黄瓜在楼顶上铺满了一地金黄。妈妈拿来菜刀和砧板,黄瓜在妈妈熟练的刀功下均匀地分成四掰。黄瓜被切成四掰后,敞开肚皮铺在太阳底下曝晒。我给妈妈递黄瓜,每递一个黄瓜,妈妈就对我微笑一下。我顿时觉得妈妈的微笑比这一地太阳底下的金黄还灿烂。

一个慵懒的午后,微风吹起的窗帘打在窗棱上的响声惊醒了在妈妈怀里甜睡着的我。我发现我的身边放着一件蛋黄的体恤衫。奶奶步履蹒跚地走进来说:“小春,你妈妈将你们晒的黄瓜皮挑到圩上卖,货好,有个老板给了个好价钱,你妈妈还给你买了一件新衣服。喏,像黄瓜皮一样的颜色。你妈妈还说,她去广东打工了,叫你乖乖地。去读学前班可不能哭鼻子哟!”

我一头扎进那件蛋黄色的`体恤衫里,越控制不哭,眼泪越刹不住车,心里一阵一阵被刺痛。我真不想长大,长大了妈妈就要远离我,要到远方打工维持生计。我的脑子里清晰地映出妈妈那阳光底下甜甜的微笑!

念到三年级上册时,在语文百花园地的学习内容中我又和这首诗相遇了,还更巧是那位十分帅气的男老师教我们。他跟我们讲:熟读唐诗“一”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书中有描写“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的母亲,有“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无私奉献的老师,有“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壮志爱国的将士……其中是《游子吟》这首诗让我爱上阅读这本书。每次念到这首诗时,每一个字让我颤抖呜咽痉挛哽咽。于是,我找来这本《唐诗一百首》和那件蛋黄的体恤衫,用袋子装好,放在我的枕头底下。想念妈妈时便拿衣服出来看一看,把书念一念。

有人说:人总是在漫漫的人生道路上苦苦地寻找自己精神的乐园。每一次的新发现,都会带来无限的感激与惊喜。

一首诗撩拨我内心深处那根我不愿触碰的心弦,但又偏偏激起那血脉相连的亲情思念——妈妈,你现在在哪里?我愿我快点长大,承担起家庭的责任,让妈妈不再那么辛苦,永远微笑着陪伴我。从此,我带着对妈妈的微笑的思念,深深把头埋在收集这首诗的《唐诗一百首》中,寻找那无限的感激与惊喜,伴随着我没有妈妈陪伴的童年。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唐诗的读后感篇十四

暑假里,我读了《唐诗三百首》这本书。

唐朝的诗歌是中国文学的精华,流传下来的有几万首,我读的版本是清朝一个叫衡塘退士的人编的。唐朝的重要诗人和主要作品基本上都包括在内。这里面既有古诗也有乐府诗,既有绝句也有律诗,既有五言的也有七言的。诗的内容也十分广泛,有写景的、也有写人的、还有写山水田园、边塞风情、思念之情的。

我比较喜欢的诗有王维的《山居秋暝》。这是一首写山水的名诗,描写一个世外桃源的美丽画卷,令人心旷神怡。我还喜欢崔颢的《黄鹤楼》,这首诗受到很高的评价。据说李白登上黄鹤楼看到了崔颢的诗,大为叹服,说:“眼前有景到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李白都不敢比,可见崔颢这首诗写得多么好。还有一首诗也很有意思。有个叫朱庆馀的人,他快要考试了,心里没底,不知道自己的文章水平高不高,能不能通过,就写了一首《近试上张水部》的诗,呈送给大诗人张籍,想听听他的意见。在这首诗里,他把自己的文章比作刚结婚的新媳妇,生动形象。

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我要坚持读唐诗背古诗,也想将来自己会写诗。

唐诗的读后感篇十五

小时候,妈妈总是在我耳边唠叨,让我多读唐诗。上了小学,老师更是常常叮嘱我们背唐诗。他们的话我没太上心,每次都是随意的读读。直到寒假,我走进新华书店,从那琳琅满目的书架上,一种直觉让我拿起一本《唐诗三百首》,它触动了我的神经,竟让我爱不释手,如饥似渴的读了起来。我忽然明白了老师、家长的良苦用心,“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这本书让我感受到了诗的魅力,唐诗真是古代诗歌艺术的顶峰啊!

《唐诗三百首》这本书收集的唐诗内容广泛,走进它,就仿佛走进了唐代的历史,勾起我许多联想,激起我无数共鸣。有的诗是赞美山川田园的,李白的《望庐山瀑布》让我又一次身临其境,仿佛看到了“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壮观景象。祖国的山山水水让我心潮澎湃,我想和“诗仙”对酒当歌,一同遨游。有的诗写边塞将士的英勇气概,如卢纶的《塞下曲》和王昌龄的《出塞》又让我重温历史,回味大将军李广那富有传奇剑法的一生,领悟他英勇的气概。有的诗记叙民间疾苦和人民愿望,抒发个人志向和奋斗精神。陆游的《示儿》带给我一种强烈的爱国主义热情,那时候的人们生活在战火硝烟之中,他们都希望中国早日统一,好过上幸福安宁的日子。我们现在生活在和平年代,流血少,流汗应该多,要更懂得珍惜美好的生活。想到今年发生的举世瞩目的汶川大地震,让全世界看到了中国人民、华夏儿女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伟大精神。我一定要好好读书,肩负起历史的使命。有的诗表达人与人之间的.美好情感,如李白的《赠汪伦》让我感受到了李白和汪伦之间浓浓的深情厚谊。我也禁不住,提笔写了一首送别我表弟昊楹的诗:“胡猛乘车将欲行,忽闻路边踏歌声。杨柳梧桐高千尺,不及昊楹送我情。”弟弟感动的说:“我也要读《唐诗三百首》,学做诗人。”

《唐诗三百首》里,一首首诗作,就像一面面镜子,能反映社会生活,启迪人们思考。不仅如此,更重要的是提高了我的读书能力、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从李白那里,我懂得了浪漫主义风格的诗,他的诗气势豪放,想象奇特,夸张大胆,不愧为“诗仙”。“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的诗清新自然,活泼生动,大多以田园风光、自然景物为内容。以后我写文章,可以学习他们的写作手法。还有杜牧,通过读这本书,我知道了他不仅诗文写得好,而且还精通行兵法,有政治才能,这本书给我上了一堂生动的历史课。

小小的一本《唐诗三百首》伴我度过了整个寒假,我很喜欢它,它使我受益匪浅,我将反复诵读。我诚挚的欢迎和我同龄的同学常常走进平桥区图书馆,读自己喜爱的书,交自己能够一生受用的朋友!

唐诗的读后感篇十六

余秋雨先生在《中华文脉》一书中曾言“唐诗对中国人而言,是一种全方位的美学唤醒:唤醒内心,唤醒山河,唤醒文化传代,唤醒生存本性。”我深以为然。唐诗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是中国诗歌的高峰,而《唐诗三百首》更是唐诗中的精华,唤醒了我对诗歌背后的中华文化以及思想内涵的好奇。唐诗,告诉了我许多。

《唐诗三百首》是我的启蒙读物之一。幼时不懂内涵,只觉得平平仄仄的声韵念起来好听,父母慢慢教,诗倒也背了几首。从“鹅,鹅,鹅,曲项向天歌”到“抬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从“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到“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唐诗之美已经深深地刻在了我的脑海之中,并不只因为其朗朗上口的读音,更因为年少时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已经将这浅显的话语转化成了一幅幅动人的场景,古人的一言一行,景物的美不胜收,已然令懵懂的孩儿心生向往。殊不知,在这抑扬顿挫的声韵里,一个新世界也就此打开。

一路奔跑着成为少年,读过的书渐渐多了,走过的路也渐渐远了,这时翻读《唐诗三百首》也渐渐有了不一样的体验。唐诗是多样的,诗意存在于大千世界之间:长烟落日,黄河远去,羌笛声声呜咽,诉说着塞外没有春意的凄苦;明月照松,空山新雨,江南流水四季自是一番姹紫嫣红;机中织锦,碧纱如烟,泫然欲泣的女子在月夜思念远行的夫君;楼前雨露,长安城里,五陵年少胯下的白马发出欢乐的嘶鸣……千百年前的画面就这样通过一首首唐诗浮现在我眼前,按照遥远的文字指点,自己竟然也能完成最豪放的想象、最幽深的思念、最入微的观察、最精细的倾听……不曾想过,年少懵懂的自己,竟然也能与高山共俯仰、与白云同翻卷、与沧海齐阴晴。唐诗让我认知了自己,更让我领悟到了万物有灵,天地之美。

手中的诗篇泛黄,少年的青涩逐渐褪去,一路与诗歌相伴而行的青葱岁月,我又获知了许许多多。提起唐朝的诗人,怎么也绕不过李白杜甫等人。而仔细品读,你会发现动人的不仅是词句,还有诗歌背后的情感与品格。

李白,他一生不以功名显露,以布衣之身藐视权贵,肆无忌惮地嘲笑等级秩序,批判腐败的政治现象。为此他曾发出内心的呼声: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又如《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既为屈死的贤士仗义抗争,也表达了对朝廷的失望和蔑视。然而诗人的乐观精神又足以使他超越和战胜忧患意识。这位伟大的漂泊者从悲伤中走出,选择用他的诗笔展现大唐的山水,来丰富当今人们的精神世界。

杜甫,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他热爱生活,热爱人民,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他嫉恶如仇,对朝廷的腐败、社会生活中的黑暗现象都敢于批评和揭露。他同情人民,甚至甘愿为解救人民于苦难做自我牺牲。所以他的诗歌创作,始终贯穿着忧国忧民这条主线,由此可见杜甫的伟大。面对人民的苦难,“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他静静倾听,长长叹息,默默流泪,向世间发出沉痛的悲叹。他的笔墨,唤醒了当时乃至后世之人的家国情怀。

唐诗三百首,是繁花云霓,也是心灵归宿。年岁依旧在增长,对诗的领悟,未完待续……。

唐诗的读后感篇十七

在我刚会说话时,妈妈教我“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那时的我,不明白这是什么意思,只知道妈妈说一句我说一句。

在我上幼儿园时,老师教我们“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那时的我,知道了这是李白的诗。

在我上一年级时,老师教我们“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老师告诉我们:母亲知道了子女要出远门,很久很久也不会回来,就为子女缝制衣衫,母亲怕子女衣衫破了没有人给缝,就细细的、密密的结结实实地缝衣衫。母爱是伟大的,子女竭尽一生的心意,也难报答母亲给予子女的爱。正是从那时起,我喜欢上了唐诗,唐诗在我的心中留下了挥之不去的光影.....

我每每读着唐诗,都有一种让我身临其境的感觉:当我读着“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让我深陷秦汉时期关塞的战争,我仿佛看见无数的将士战死在边疆不能回家。当我读着李白的”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时,我又懂得了古人能在沉郁中振气,坚定了“长风破浪”的信心,重新鼓起沧海扬帆的勇气。可偏偏我们为什么不能呢?于是,我痛下决心,刻苦学习。终于,我品尝到了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滋味。我渴望苏轼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我又向往王之涣的: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唐诗短而精,也正因为此,我倘佯在唐诗的殿堂里,我细细的品味着前人留下的精神盛宴。每次读着唐诗,我都会或多或少的有些冲动,也许这就是唐诗它给我的的魅力所在吧!唐诗,在我心中激起了一圈一圈的涟漪。

我爱——唐诗!

唐诗的读后感篇十八

常言道:“熟读诗书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诗。”唐代,作为我国古代诗歌发展的鼎盛时期,涌现了许许多多有名的诗人,写出了无数脍炙人口的佳作篇章,为人传诵至今。《唐诗选》,正是唐诗传播的重要渠道之一。

《唐诗选》,它齐集了唐代李白、杜甫、白居易等负有世界声誉的伟大诗人的诗篇。其中囊括了唐代开宗立派、影响久远的大家,不下二十人。其余特色显着、在文学史上有一定地位的诗人,也有百人之多。唐代诗坛多种艺术风格的争奇斗艳,诗歌体制的完备成熟,形成了百花齐放的伟观,可以和思想史上战国时代的百家争鸣,前后媲美。是一本展现我国文学遗产中最灿烂、最珍贵的文化瑰宝的珍贵读物。

轻轻打开《唐诗选》,翻动那一页页洋溢着书香的页面,随着时间的推移,在不同的诗人大家之间转换,跟随着他们的脚步,领略唐朝的江山社稷,观赏唐朝的壮丽河山。留恋唐朝的山清水秀,感受唐朝人民的风俗世情,品味唐朝的美酒佳肴,倾听唐朝的钟磬袅袅,欣赏唐朝舞女舞衣翩跹……慢慢品读完这本书,会发现,我不仅仅是在看一部诗集,更是在游走一段历史,是在阅读唐朝由盛转衰的整个过程,在阅览一部集大家之成的思想录。

看张若虚,在那个月明风清的春夜,在花团锦簇的江水边,看到江潮连海,月共潮生,江潮浩瀚无垠,仿佛和大海连在一起,气势宏伟。这时一轮明月随潮涌生,景象壮观。月光闪耀千万里之遥,哪一处春江不在明月朗照之中!江水曲曲弯弯地绕过花草遍生的春之原野,月色泻在花树上,象撒上了一层洁白的雪。月光荡涤了世间万物的五光十色,将大千世界浸染成梦幻一样的银辉色,浑然只有皎洁明亮的月光存在。由此一时感发,大笔一挥,写下来《春江花月夜》这首名篇,被称为是“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描绘了一幅无与伦比的春江花月夜图,成就了张若虚,展现了一幅早起唐朝逐渐走向兴盛的美好画卷。

说起唐朝,不能不说到的一名诗人,就是诗仙李白了。从“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从“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到“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从“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到“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的诗,可以说伴随着我们走过了十几年的求学之路,他的气势磅礴、绚丽,照亮世俗人间,他的乐观开朗,不畏权势,深深折服这我的心,他的潇洒随性,更是个性十足。这些,都在他的诗歌里面展露无疑。而李白的诗,也正好展现了盛唐时期的人民,学子们的生活,展现盛唐时期的繁荣昌盛,人民安居乐业,学术之风盛行,诗歌不仅仅是为了考取功名,也更是为了休闲娱乐,诗歌的发展,达到了一个高峰时期。

唐朝,还有另外一个诗人,在《唐诗选》中,和李白一样,也占据了重要的地位,也是我们必须了解,也从小就有所了解的诗人,他就是杜甫。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时期,所以,他的诗歌里面,流露的感情,不像李白那么豪放,欢快,乐观,向上,而更多的,是一种忧国忧民的辛酸,“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以及对国家发展的担忧之情。杜甫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史诗”,正是因为杜甫,用他那惜字如金,“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文字,“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记录了在唐朝后期,整个社会的动乱历史,展现了人民的疾苦,“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感慨当时朝廷官员的迂腐“纨绔不饿死,儒冠多误身”,抒发自己的志向:“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表达自己对于乱世战争频发的无奈:“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表达自己对于英雄早逝的遗憾:“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当然,其中也不乏一些精彩的描写美景丽日的篇句:“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两个黄鹂鸣翠柳,一样白鹭上青天”。阅读期间,让人不得不感慨杜甫的用字功底,不得不感叹社会的动荡与变迁,不得不伤感战争带来的灾难。

无论是张若虚,还是李白,又或是杜甫,他们都是慢慢唐朝的代表,是唐朝鼎盛诗歌的代表。在《唐诗选》中,作者精选了这些诗歌,带领我们品味唐朝的巅峰之作,带我们玩转其中,使我们流连忘返,久久不可忘怀。《唐诗选》,就像一条涓细的河流,轻柔地淌过我们的指尖,拂过我们的心间,带领我们到了一个绝妙的世界,领略不一样的风景,感受文化的世界。置身其中,仿佛能听到鸟语,闻到花香,品到佳肴,真是美妙绝伦。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3308984.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