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弟单位调研报告大全(21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9 13:55:12
兄弟单位调研报告大全(21篇)
时间:2023-11-19 13:55:12     小编:碧墨

在撰写报告时,我们可以参考相关的模板或范例,以便更好地组织和表达文本。如何撰写一份优秀的报告?下面是一些撰写报告的技巧和建议。报告是我们工作和学习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不断提升报告写作能力对我们非常重要。

兄弟单位调研报告篇一

印中指印刷中期的工作,通过印刷机印刷、检剔出成品的过程;

印后指印刷后期的工作,一般指印刷品的后加工包括裁切、覆膜、模切、糊袋、装裱、uv上光等。具体产品的要求不一样,所需要的工序是不一样。因此流程上也会有所不同。概况的说:越简单的东西,流程越小,所有时间就也短。工序更为简单,流程也相对较少,因此交货时间也更短。

按印刷版所用之版材不同,有木版,石版,锌版(亚铅版),铝版,版,镍版,钢版,玻璃版,石金版,美版,电镀多层版,纸版,尼龙版,塑胶版,橡皮版等。

木版,百版、玻璃版等,因不能弯曲,只能用於平床机印刷。

钢版,钢版多用於凹版印刷。其馀则为平版或轮转印刷机所用。合金版类有铅、锑、锡合金溶液浇铸之纸型铅版或铸为活字之排版。有镁,铝合金米拉可版(miracolplate),及、镍合金之蒙尼金属版(monelmetal)等。多层金属版有丁面底之双层金属版(bimetalplate)及丁面层钢底(甚至有用不钢材者)之三层金属版(trimetalplate)。

因版材不同,所用印刷机,印刷墨、印刷技术、及印刷效果亦互异。被印材料按被印材料的不同,有纸张印刷,白铁印刷、塑胶印刷,纺织品印刷,木板印刷,玻璃印刷等。纸张印刷为印刷品之最大宗,约占95%,无论凸版、平版、凹版、孔版均可适用,故称普通印刷。用纸张以外之被印材料,多属特殊印刷。印刷品用途因印刷业务之种类不同,用途亦异。如书刊印刷、新闻印刷、广告印刷、钞券印刷、地图印刷、文具印刷、特殊印刷等是。

书籍杂志之印刷,以往采用凸版印刷。近年多改用平版印刷。

新闻印刷,以往尽用凸版轮转机印刷,因其快速而印量大也。近为适应彩色需要,改用平版或照相凹版轮转机印刷。

广告印刷,含彩色图片、画报、海报等在内,大部份采用平版印刷,间或亦有用凸版,凹版或孔版印刷者。

钞券及其他有价证券印刷,以凹版印刷为主,亦须以凸版及平版辅佐,而尽其全功。

地图印刷则以照相平版为适宜。因其幅员大、精度高、套色多、印量少、而原稿又多为单色也。

文具印刷,如信封、信纸、请帖、名片、帐册、作业簿本等,必须成本低廉、大量印刷,因而品质较次,故多以凸版印刷为优先考虑。

包装印刷,小如各类碱甜菜蔬食品,糖果、饼乾、蜜饯、大如各型包装用之瓦楞纸箱以及室装潢布置用之壁纸等,均多以照相凹版印刷。

特殊印刷,如瓶罐、烫金、浮凸、软管、电子、电路、标贴、车票、箔片。

1、确认文档中有全部必需的文件,确认图片文件一定已包含在文档中,有时图象虽然可以显示,但实际上缺图或分辨率较低,所以请确认必需的图象并提供足够精度的图象文件在文档中。(图片分辨率不低于300像素/英寸)。

2、别忘记拷入必需的字体。

3、把所链接图片从rgb转为cmyk,否则出片后的菲林会出现色彩混乱现象。

4、当pantone专色转成cmyk后,请确认是否会达到同样的效果。pantone专色转成cmyk后,二者一般会产生一定的差异,部分pantone专色转成cmyk后,按照输出经验可达到同样效果,但那些processpantonecolor肯定是cmyk不能达到的,那么就只能用增加专色的方法来解决了。

5、图片双倍扫描,单倍输出,可以提高图片的扫描质量。

6、是否设好3mm出血?色彩是否按色标值设定好?

7、与菲林对应的印刷打样是印刷厂最省心的参照物。如果由于各种原因没有打样,请提供至少义愤打印件(彩色最好,实在没有,黑白的也好),印刷厂必须上述的二者之一来核对菲林。

1、如果显示器未能正确进行较色,那么电脑显示效果也会与已正确较色的电脑显示器有较大的差别。所以请专业技术人员及时调整显示效果也是很有必要的。

2、印刷材料的不同也会使印刷效果呈现差别。通常来讲:铜版纸比胶版纸的印刷效果色彩鲜亮的多。

3、菲林所对应的打样最接近印刷成品。电脑屏幕显示的印品效果比实际的印品明亮许多,不能作为同等的参照物,所以要以印刷打样为准。

封面烫银,扉页运用特种纸。

护封运用铜版纸。

封面使用有纹理的特种纸,烫金,字体采用uv。

封面采用白板纸,图形使用uv工艺。

封面运用烫银,图形字体等运用uv工艺,扉页为硫酸纸。

护封为胶版纸,封面运用硬纸板,环衬灰色胶版纸。

护封采用压纹纸,模切工艺,字体烫金。

兄弟单位调研报告篇二

在推进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完成人员聘用制“入轨”任务后,如何尽快健全和完善岗位设置和管理的相关配套政策,引导单位科学合理地设置岗位,实现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的转变,是当前各级人事部门必须认真研究解决的一个实践课题。新疆##回族自治州的实践和探索给人以启迪。

理清改革工作思路。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两个重要内容,一是人员聘用,二是岗位管理。为实现这两个目标,##州在20xx至20xx年第一轮改革实现聘用制入轨、推行分配制度改革目标的基础上,及时提出将改革工作重心转移到加强岗位设置和管理上来。20xx年出台了《关于推进自治州单位改革的意见》,将“健全以岗位管理为主的新型管理制度”作为20xx-2007年第二轮单位改革工作的主要目标和任务。

研究制定相关配套政策。结合自治州实际,20xx年州委、州政府制定出台了《自治州单位岗位设置和管理暂行办法》,对单位制定岗位设置和管理方案应遵循的原则、程序,以及方案的主要内容和应注意的事项等做出了明确规定。要求单位在制定新一轮人员聘用(任)实施方案前必须先审批岗位设置和管理方案,同时强化制约措施,对没有审批岗位设置和管理方案的单位,相关部门暂不办理职员、专业技术职务任职及工人等级晋升等手续,确保了岗位设置和管理工作顺利推进。

为实施岗位分类管理提供操作“平台”。单位岗位分为管理人员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和工勤人员岗位三大类,针对单位三类岗位及人员如何具体管理,20xx年州委、州政府制定出台了《##州单位职员管理暂行办法》、《##州单位专业技术岗位聘任制管理实施办法》和《##州单位工人岗位(等级)聘任制管理暂行办法》,对单位各类岗位的界定、工作性质、设置原则、条件、监督管理,以及本类岗位人员的任职资格、职务等级、职务晋升、聘任程序、考核培训、工资福利等做出统一、详细的要求,为顺利实施岗位分类设置及管理提供了有效的操作“平台”和政策依据。

岗位设置必须在核定的编制数和各类人员结构比例范围内进行。

“以编定岗”是岗位设置工作应遵循的基本原测。把编制管理与岗位设置有机结合起来,有利于单位科学合理配置在职人员,不断规范用人行为;有利于实现“因人设岗,盲目用人”向“因事设岗、按岗聘人”的转变,同时还可有效控制超编进人,减轻财政供养负担,岗位设置时必须充分考虑到单位现有岗位及人员状况,并妥善分流安置超编待岗人员。

在制定岗位设置和管理方案时,单位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和发扬民主的原则,应以原岗位设置情况和三类人员岗位现状为基础,通过职代会或职工大会对重新设置各类岗位的性质、工作量、工作内容进行科学分析和论证。

运作中,既要保证岗位的相对连续性,充分体现人岗相宜,又要避免岗位设置中的“盲目性”和混岗现象,为今后顺利实施方案,产生岗位效能奠定基础。对因机构合并、精简等原因造成的单位超编待岗人员,在岗位设置和管理中,应从安定团结和社会稳定的大局出发,可实行过渡岗管理办法,通过“只出不进”、“自然减员”、“内部退养”等方式逐步削减,平稳过渡。

岗位设置方案确定后必须实行“竞聘上岗”和“公开招聘”。

实行人员竞聘上岗是推行岗位设置管理制度的自身要求和“落脚点”,只有竞聘上岗,才能真正实现从“身份管理”到“岗位管理”的转变,才能有效调动聘用人员的积极性,以此达到因岗择人、按岗聘用的改革初衷和目的,否则,将事与愿违。

单位岗位因聘用人员退休、终止或解除合同等原因出现人员空缺时,除在单位或本系统内部通过竞聘上岗和轮岗交流的方式调剂解决外,应按照有关规定面向社会公开招聘,择优聘用,实现岗位与人员最合理、最优化的组合,形成岗位管理与队伍建设两者之间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良性局面。

兄弟单位调研报告篇三

印刷可分凸版印刷、平版印刷、凹版印刷和孔版印刷四大类。

其中最常见的就是平版印刷。

在调研中所看到的用于印刷工艺的机器大致如下:

四色印刷机就是分别把黄、蓝、红、黑这四种颜色精确的分别印在纸上,图片就被还原出来。印刷过程中通过调节pqc来调整油墨颜色密度。ps版是印刷用的铝版,具体的说就是在ps版上晒菲林。把菲林和ps版紧密贴合,再用紫外光曝光,这就是晒板机。印刷出来的纸张可用覆膜机覆膜,印刷、包装、书刊装订等生产从开料到印刷的成品及装订后毛本的裁切都需要切纸机进行裁切接着用切纸机切割。之后的工艺可以由三面切书机,折页机或配页机来达到我们需要的印刷产品的效果。如果是书籍印刷则需要配页机、锁线机、胶装机来制作书籍的毛本。而书籍的封皮则需要皮壳机等一系列的机器设备达到需求。

在此次调研过程中我还了解到书籍装帧的一些具体内容,常用的书籍装订的方法有平装、精装。平装装又称“简装”。它是总结了包背装和线装的优点后进行改革的一种常用书籍装帧形式。主要工艺包括折页、配页、订本、包封面和切光书边。一般采用纸质封面,方法简单,成本低廉,适用于篇幅少,印数大的书籍。精装书籍与平装相对。一般用硬纸、皮革、织物、塑料等做封面,有的书脊上包布,工艺要求较高。通常用于页数较多、经常使用、需长期保存、要求美观和比较重要的图书,它的封面和封底要求用硬质或半硬质的材料。

通过此次的调研我大致了解到印刷工艺的大致流程与后期的加工,这对于未来的学习与工作有很大帮助。

兄弟单位调研报告篇四

随着我国改革进程的不断推进以及经济的快速发展,机关事业单位的各项工作不断加重,原有的人员编制已经无法满足这些部门的高效运转,在这种情况下,很多机关事业单位开始临时聘用人员,从而满足实际工作开展需求。下面通过对xx县机关事业单位临聘人员进行调查统计,分析了xx县机关事业单位临聘人员的基本情况以及工作现状,同时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现阶段,xx县包括国土资源信息中心、儿童福利院、一包中心、民政局干休所、城管局、公安局、交通局以及城市规划局等在内的xx家机关事业单位,为了满足工作开展需求,临时聘用人员数量一共达到了xxx名。从总体来看,所聘用的临时人员主要分布在司机、门卫、水电工、管护人员、保安、炊事员、打字员、交通协管员以及城管监督员等一系类辅助性岗位上。当前,xx县机关事业单位临聘人员主要来源于社会底层人员,他们在工作上肯吃苦,能够服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大局,为xx县机关事业单位的正常运转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部分单位临聘人员的流动性较大,这些单位为了简化人员招聘程序,降低人工成本,仍然采用了直接招聘的形式。另外,临聘人员大多数来自社会底层,他们有着许多个人实际问题,迫切要求改变低收入、无保障的局面,这些问题都为临聘人员的管理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如果无法很好解决,甚至会影响到单位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具体来看,当前xx县机关事业单位临聘人员一共有xx人,其中男性临聘人员为xx人,占比达到xx%,年龄主要集中在40岁以上,占比达到了xx%;临聘人员主要以高中以下学历为主,占比达到了xx%,其次为大专,占比为xx%,本科及以上学历的临聘人员较少,占比仅为xx%;从收入方面来看,有超过xx%的临聘人员,月收入在1000~20xx元之间,有xx%的临聘人员月收入在20xx~3000元之间,月收入低于1000元的临聘人员占比为xx%,月收入超过3000元的临聘人员占比为xx%。通过分析可以看出,现阶段xx县事业机关单位临聘人员整体年龄较大,整体学历偏低,整体收入水平也较低,并且大部分临聘人员并未签订合同,也没有获得社会保险保障。

(一)现有编制严重不足,只能招聘临聘人员推动工作。

从现阶段的总体情况来看,随着xx县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xx县机关事业单位现有人员编制已经严重不足,难以满足当前各单位工作开展的需求,对机关事业单位工作开展的效率和质量产生了极大的限制。对此,由于编制的限制,很多机关事业单位向社会公开招聘临时员工,主要满足一些辅助性岗位的工作需求,从而缓解当前编制不足对工作开展的影响。

(二)临聘人员大多数承担大量工作。

总体来看,当前xx县机关事业单位临聘人员工作强度较大,用人单位对于他们的工作岗位并无明确要求,甚至成为了单位中的万金油,哪个岗位有需求就直接顶上,加班非常普遍。比如有某个单位技术岗位的临聘人员反映其工作量超过了编制员工的2倍以上,面临极高的工作强度,不仅对临聘人员的利益造成了极大的损害,同时导致很多部门出现了人浮于事的现象。

(三)临聘人员工资待遇比较低。

通过调查发现,当前xx县机关事业单位临聘人员的工资主要集中在1000~20xx元之间,而xx县的最低工资标准为xxxx元,可以看出xx县机关事业单位临聘人员工资处于较低的水平,并且,有很多临聘人员并未购买社会保险,这主要是由于临聘人员收入过低,不愿购买社保或者是由于单位不愿意为临聘人员购买社保。

(四)全县临聘人员管理不规范、随意性大。

从调查结果来看,当前xx县部分机关事业单位在聘用专业技术人员时,把关不严,无相应上岗证书而从事专业技术岗位的临聘人员数量较多,很多单位对临聘人员的管理不规范,随意性较大,只看到短期利益,忽视了长远发展,严重影响了政府的公信力,甚至还可能出现违规泄密的现象。

(五)临聘人员队伍不稳定。

xx县机关事业单位临聘人员由于主要来源于社会底层,其中很多人的生活较为困难,迫于无赖才会选择到机关事业单位临时岗位工作,而机关事业单位待遇收入较低,也不愿意为临聘人员购买社保,导致很多人员连基本的生活都难以维持,因此会选择离岗。而部分年轻临聘人员,由于找到更好的工作,也会选择离岗,这就导致xx县机关事业单位临聘人员流动性较大,临聘人员队伍整体稳定性较差。

(一)政府落实单位,严格控制临聘人员职数。

临聘人员由于大部分素质偏低,在参与政府事务过程中,其主体合法性以及工作能力会受到公众质疑,而一旦出现违规问题,临聘人员往往容易成为替罪羊。对此,政府应该转变职能,引入竞争机制,对临聘人员的数量进行严格控制,提高临聘人员的工作素质和工作能力,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

(二)把好入口关,规范人才入口,明确由某个单位审查批准招聘。

当前,xx县机关事业单位临聘人员的招聘较为混乱,各自为政,为了进一步规范临聘人员招聘工作,建议由县编委办、人社局以及财政局根据用人单位的正式编制数量、工作职能以及实际工作需求等方面的情况核定各单位的临聘人员招聘计划,并划拨专线资金,统一进行管理,规范临聘人员招聘管理工作。

(三)广而发布信息,吸引更多人为政府服务。

当前,用人单位可以通过内部推荐的方式进行临时工的招聘,也可以借助网络媒体、报纸等进行向社会公开招聘,但是需要保证公平、公正、公开的招聘原则,严格按照相关程序进行招聘工作,从而为单位吸引更多的人才。

(四)想方设法出台待遇,提高水平。

机关事业单位应该结合当前的经济发展水平、单位的实际情况以及物价水平来确定临聘人员的工资待遇,从而使临聘人员的收入能够维持生活需求。同时,机关事业单位应该通过横向对比,缩小临聘人员与正式员工之间的收入差距,并且为临聘人员购买社会保险,如果条件允许,还能够为临聘人员提供更多的福利,更好地发挥激励效果。

(五)解决特殊群体就业工作。

机关事业单位对临时工的招聘可以优先面向贫困家庭大中专毕业生、辅员退伍军人以及残疾人等特殊社会群体,这部分人生活压力较大,通过向这些人员提供临时工作,不仅能够满足他们的工作需求,同时还能为促进社会的稳定发展发挥较为积极的作用。

兄弟单位调研报告篇五

社保部门作为政府为市民提供社会保障服务的一个窗口单位,服务意识、服务水平和管理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到社会对他的认可和接受。单位文化品牌建设作为单位现代化管理的一个重要手段和有效载体,其功能发挥的成效直接影响到单位的整体公众形象。

当前,我们充分认识到单位文化品牌建设的重要性,树立起了单位文化建设的鲜明旗帜,以各类活动为载体,发展和丰富了文化建设的内涵。积极开展创建青年文明号,优质服务窗口,帼国文明岗等活动,激发职工工作的积极性,爱岗敬业,服务奉献。同时开展新春团拜活动和送温暖活动、读书活动、登山、羽毛球等体育活动,并定期组织员工参加体育比赛和文艺汇演等活动。这些文体活动培育了单位的文体骨干力量,既达到了锻炼身体、愉悦身心的目的,又很好地展示了团队精神,提高了员工队伍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但是由于单位的文化建设还处在不断探索的时期,也存在着一些不足:

(一)对文化建设的认识还不够深刻,尚未形成品牌。

有的单位还没有把文化建设提升到战略的高度予以认识和重视,没有把单位文化看作是促进单位发展的文化支撑和持久动力,仅把文化建设作为一项普通工作任务加以完成,缺乏单位文化品牌建设的观念和意识。有的单位搞文化建设热热闹闹,文化标语牌板和专栏画廊随处可见,文化建设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但是由于注重表面和形式,脱离单位实际,单位文化建设没有入脑入心,尚未形成文化品牌。

(二)实践过程中文化建设规划性不够。

表现在:一是单位领导对文化品牌的建设缺乏宏观设计,走一步看一步,没有根据单位和工作实际对文化建设进行规划和管理;二是很多单位没有形成基于品牌的工作和服务理念,单位各部门、层次的员工都不关心自己的所作所为对本单位品牌建设有什么影响,品牌文化价值观没有深入职工头脑;三是由于习惯于过去的做法,有的地方把文化建设的责任轻率地下放到基层单位,上级单位对对下级单位的文化建设全局缺乏力度。

(三)文化建设缺乏有效运作机制,无具体的统一行动口号。

各地区社保文化运作机制不一样,有的单位成立单位文化部具体操办有关事宜,有的则由党群工作部(宣传群工部)具体负责,有的则由各职能部门自主执行,所以文化建设形式百花齐放,千秋各异。由于文化建设涉及社保部门的各个层面以及各条各块,缺乏统一的运作机制和具体行动口号导致协调不力,整体推进的部署难以实现,文化建设的效果大打折扣。

(四)急功近利,文化建设投入少。

有的单位领导在重视单位文化建设的同时,以急切的心态对待文化建设的实践活动,以图在自己的任期内出现明显的文化建设的效果。我们知道,单位文化建设是有一个长期积淀的漫长过程,没有持久的耐心、专心、细心,没有细致的推动工作,是不可能实现良好效果的。

(一)健康和谐的单位文化有利于整体形象的全面提升。

社保部门的职工,既有大量的社保机构的相关工作需要管理、监督,更要面对本地区数十万的参保职工。特别是在一线的筹资人员和社保费用报销结算人员,他们的压力可想而知,常常要在严格执行政策和各方人情招呼的夹击中作出取舍。在繁杂琐碎中日复一日地机械操性工作,这些因素的叠加,就会给人员队伍建设带来一定的影响。因此。作为社保经办机构的管理者,必须尽最大可能发挥单位文化建设的功效,将单位文化建设作为管理者的一种追求贯穿于实际管理工作中,要做到“内强素质,外树形象”,不但要总结适合自己单位的服务宗旨、管理理念、职工精神面貌的特质,及时上升为全体员工行为准则和一致要求,而且要由此发扬光大,在管理者和职工以及单位之间形成相互理解、共存共荣的良性关系,才能全面提升单位的社会形象。

(二)成熟的单位文化有利于与服务监管对象的沟通。

社保部门面对的是参保单位和职工个体,各项政策执行的主动权常常在社保职工的手中,相对于明显处于弱势的参保职工而言,行为规范、服务至上的理念就显得尤其突出。良好的单位文化建设及业已形成的价值观,会自然而然地约束每一个职工的行为,引导大家,换位思考,尽自己的最大可能为服务对象提供优质的服务。

(三)高尚的单位文化有利于增加职工队伍的认同感。

单位文化是社保部门宝贵的、潜在的无形资产,每一个职工都希望自己所生存的环境是个健康、和谐、高尚的环境,只有通过良性氛围的营让职工产生一种对单位的依存和认同感,增强员工社保事业的忠诚程度,愿意为单位的一切正确行为作出自己的努力,才能起到凝心聚力的作用。

(四)社保文化建设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需要。

先进的单位文化是单位持续发展的精神支柱和动力源泉,是单位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单位和单位是人的集合体,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积极、先进、健康向上的单位文化对单位的经营管理、生产方式以及员工的行为习惯等潜移默化地发生着全面而深刻的影响。因此,在社保文化建设工作中,必须始终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一)实施文化品牌建设必须加强社保队伍建设,提高社保队伍整体素质,树立社保形象。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经济主体利益多元化,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观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为此,加强思想政治工作,进一步提高社保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引导社保人继续坚持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坚持实事求是,坚守社保职业道德规范,提高社保服务水平。从而讴歌社保人精神,展示社保人的精神,使社会各界了解社保、关注社保、支持社保和正确应用社保;才能使社保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才能促进社保文化的建设。

(二)实施文化品牌建设必须提供物质和制度上的`保障。

良好的物质环境与工作制度不仅在组织内外传递社保组织文化信息,而且会进一步巩固和发展社保组织文化,形成与时俱进的社保文化。从基础做起,建立健全基层社保机构和部门社保机构,使社保文化得以延伸,建立健全社保工作制度,建立规范化的实施办法及操作流程,使社保文化建设得到保障。同时改善和提高工作条件和工作环境,使基层社保工作者在良好的组织环境中高效地完成社保工作任务和工作目标,使得社保品牌能真正名副其实。

(三)实施文化品牌建设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理念。

作为社保主体的社保人,不仅是社保物质文化的创造者,也是社保精神文化塑造者。只有最大限度发挥社保人的主体作用,才能促进工作优质高效开展,推动社保文化建设的快速发展。在社保文化建设活动中,要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对需要帮助的个体除了按照国家政策给予经济上的关照外,还应从精神上给予关照。重视保障对象的思想动态及内心真实的需求,及时给予辅导及满足。只有理解人、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培养人,促进社保人的全面发展,才能使社保人真正做到“奉献社保”,真正把社保文化建设落到实处,把社保的品牌打响。

(四)实施文化品牌建设必须要加强宣传。

加强对社保品牌的宣传,首先,要充分发挥传媒的作用,以当地的主流报刊、杂志、电视作为传播社保文化的重要“窗口”和载体,加强社保文化的宣传;其次,利用社保信息、分析报告、内部刊物,进步加强社保文化宣传;再次,要高度重视互联网的建设、运用和管理,努力使互联网成为传播社会主义社保文化和社保知识的平台:最后,通过各种培训或会议,进一步向单位、基层传达什么是社保组织,使社保的价值深入人心,并由此指导和规范社保人的行为。

(五)实施文化品牌建设必须不断开拓创新。

十七大报告指出:“要推进文化创新,增强文化发展活力。在时代的高起点上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创新,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是繁荣文化的必由之路。”创新是社保文化建设的源泉;是适应新形势下社保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实施社保品牌战略的重要保障。建设社保品牌战略必须不断创新社保方法制度。通过社保管理体制改革,构筑起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保障社保信息的客观采集和高效运行,满足政府、公众和社会需要的社保行政管理机制,使社保工作朝着上级认可、领导认可、群众认可的目标前进。

总之,社保文化建设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一个观念的灌输,需要从各个领域、各个层次、各个方面、各个环节入手,才能达到观念文化建设的效果。随着社保事业的发展,社保文化建设还必须沿着社保部门长远发展的目标方向不断进行修正,以确保所建设的社保文化能很好地支持和促进社保向着理想目标发展。社保文化品牌建设贯穿于社保文化建设的始终,不是一个一句话、一个口号的提出就可以了,她需要社保人长期的坚持不懈——诚信服务、爱岗奉献,才能使社会各界了解社保、关心社保、支持社保和正确应用社保,才能促进社保文化不断前进。

兄弟单位调研报告篇六

实习期间,我实习的方向是新闻采编,以新闻采访为主,主要参与各级内参的写作。

由于是实习记者,我的工作要比正式记者的工作时间更加烦琐,但是实习期间总体感觉很舒服,整天都在有空调的办公室里工作,并不累,但也偶有例外要出去跑跑。

我在报社的时政专题部,任务主要是围绕时事新闻开展,而我涉及的面几乎都是外界所说的负面新闻。刚开始并不是太明白新闻正面和负面到底区别是什么?为什么要这么区分?怎么样使负面新闻产生的反面社会影响降到最低?通过认真地向其他有经验的同事学习,并从中观摩其工作过程,我更清楚了记者要做的工作:策划新闻选题,跟编辑部人员交流意见,编前会讨论决定选题方向,采访写作,听取部门编委会修改意见,编辑排版。

参与写作内参的工作,每天都是整理材料,接听投诉电话,核实新闻准确性,提交编委会审议决定要不要做,怎么样做。在实习过程中,部门主任老师和同事对我的工作帮助很大,教会了我很多东西,不仅是在采编这份工作上,在为人处事方面和接人带物方面也有很大帮助。在实习,在潜移默化中,我学会了计调的一些基本礼仪和工作事项,尤其是酒桌上的一些礼仪,也对新闻业务有了进一步认识。

最后,记者不仅要具有正常作业的采访手段,还要善于学习,及时掌握不断变化的社会新动态,以提高作业水平,以求更快,更准,如要掌握门户网站的主要新闻,从中寻找线索等。

报社的总编室里有一句话我印象很深:做媒体中的媒体,新闻中的新闻。我觉得这句话十分有道理。作为中国记者协会的机关报,它存在的意义不仅仅是做新闻,更多的要有鞭策,作用,要敢于做媒体的先锋。首先,新闻稿件必须有质量的保证。这可以分为四个方面:第一,必须符合新闻的内涵,即新近发生或将要发生的有意义的事情。对一件事情首先要考虑它是不是新闻,是一条怎么样的新闻。第二,必须从全局出发采写新闻。即这条新闻写出来会有什么样的影响,其中影响包括积极的和负面的,记者的作用是引导舆论导向,要想办法把新闻的负面效应降到最低。第三,要关注民生,贴近生活,替老百姓说话办事。在我看来,这是老百姓需要的新闻,也是媒体存在最重要的作用和必要性。同时,也是记者的职业道德所在。第四,必须要有新的突破,发现别的媒体不曾发现的而且与老百姓切身相关的新闻。现在的新闻无论从题材上还是内容上都有了很大的拓展,似乎再有创新突破很难,其实不然。很多好的线索好的新闻都隐藏在百姓们关心反映的小事中。很多记者都曾亲身经历过这种事情,或者听到老百姓抱怨、反映过这个问题,但是都没有引起他们的关注。新闻报却抓住了这个事件,把它写成了精彩的新闻。这篇稿件看似平常,内容写法上也很一般,但是反映的事情却是其他媒体忽视的,第一次有人把它的内幕写出来,给老百姓开了一张明白的“清单”,在内容上进行了突破创新,是很可贵的。

兄弟单位调研报告篇七

____市现有402个事业单位,其中,正科级事业单位37个,副科级事业单位53个,股级事业单位312个;从经费拨付情况分,全市全额拨款事业单位有282个,差额拨款的事业单位有26个,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有94个;具备法人资格应登记的事业单位有376个,已登记的事业单位314个,未登记的事业单位62个(其中农村小学未登记的有57个),不具备法人资格的事业单位有26个。

(一)存在的问题。

1、经营性事业单位法人年检流于形式。《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规定,事业单位应向登记管理机关报送上一年度执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条例》及其《细则》情况的年度报告。但在实际操作中,登记管理机关只能凭事业单位自己送来的年度分析报告进行审核,特别是经营性的事业单位,自己做帐,所以对报告所提供数据的准确性、情况的真实性、事实的客观性,难以把握。往往是要求事业单位填个表,盖个章,贴个花,就算年检了。年检工作只是走个过场,流于形式。

2、部分事业单位登记事项发生变化不及时变更。在年检中发现一些事业单位法定代表人、地址、开办资金等登记事项发生了变化,不及时到登记管理机关办理变更登记手续,有的单位干脆就隐瞒不报,有的不在规定时间办理变更登记,只有通过年检才发现有的单位相关事项发生了变化,甚至超过了半年以上,才到登记管理机关与年检一并进行。从而造成了登记事项失真,时效性差,不准确。

3、重资料,轻监督管理。《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规定,年检的时间是每年1月1日至3月31日。这个法定时间一过,也就标志年检结束,其他时间,主要是对事业单位实施登记和变更登记等业务,很少有时间去对事业单位实施监督。而年检在一个季度完成,又时值春节放假,对登记管理部门可以说是时间紧,任务重。要按照《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规定对每个事业单位实施有效监督,事实上不大可能。往往是年检变成了审查资料,忽视了深入单位监督管理。

4、年检工作是一厢情愿。在年检工作中,登记管理机关往往感到头痛的是法定年检时间结束了,仍然有少数单位是迎检无准备,送检不积极。少数单位是千呼万唤不送检,甚至认为年检是“多余”的,不接受年检,20__年度,__市7个行业协会,就有4个没有接受年检。

5、个别单位不按时年检。个别单位寻找种种理由,不在规定时间接受年检,有的甚至不来年检。

6、开办资金递减严重。单位管理不善,或者单位盖房、购车等原因造成资产递减严重。从资产负债表反映,一部分单位资金结余为零,一部分单位资金为负债。仅对事业单位20__年度年检中发现,全市应检255家,就有40余家事业单位资金结余为负数,有的高达1500万元左右,少的也有5000元左右,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国有资金外流的现象。

(二)原因分析。

1、宣传力度不够,认识上存在偏差。部分事业单位法定代表人和具体办事人员对《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事业单位法人知识读物》学习不够,对年检、变更、注销登记缺乏正确理解,导致一些人对事业单位法人地位认识不清,对登记事项发生变化不及时变更,不按时接受年检,事业单位解散或撤销后无人注销等问题。部分法定代表人认为年检、变更只是一种形式,没有从思想高度认识年检、变更、注销工作目的、作用、意义,有的认为变更登记麻烦、又要交变更登记费公告费,只好隐瞒不报,只有在发生法律纠纷、银行开户、办理车牌照等,才对证书的内容,有效期引起重视。

2、协调力度不足,配合上存在错位。20__年7月,中央编办会同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及国家人事部等15部委联合下发《关于〈事业单位法人证书〉使用问题的通知》后,各相关部门都表示要积极配合。但从实际工作的效果看,部分工作部门配合意识不够强,继续沿袭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制度实施以前的工作程序,将查验《证书》视为额外负担。有的甚至还有人情化的倾向,使查验《证书》在某些职能部门流于形式,给不参加年检的事业单位开了绿灯。

3、制约力度不足,监管手段疲软。根据《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规定,登记管理机关对事业单位的监管虽有一些明文规定,如:对没有参加年检的事业单位,可以停办其一切机构编制事项,吊销其法人证书,没收其法人证书及其印章,冻结其银行帐户,甚至罚款等。但在实际操作中,一是大部分事业单位承担着社会服务等公益性职能,是社会生活正常运转不可或缺的一环,无法也不可能停止其业务活动;二是缺少规范的法律文本对违反事业单位监督管理的事业单位进行规范合法处理;三是相当部分事业单位法人根本就不具备法人条件,无独立的帐户,经费开支与主管部门在一起,有的事业单位无人员、无办公地点,早已名存实亡,根本就没有开展业务活动等,因此,目前对事业单位的制约力度,监管手段就显得苍白无力。

不愿接受年检;有的是时间一长便遗忘了有的是资不抵债害怕追究责任;有的是原单位名称与上级管理部门名称有变化要求与上级管理部门单位名称一致后才来办年检;有的是长期没有开展业务活动名存实亡已停业多年;有的是接不到通知等原因造成了不能按时年检。

根据上述分析,笔者认为采取以下措施才能确保年检工作稳步开展。

1、加强宣传,营造氛围。

首先从加强《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事业单位法人知识读物》的理论宣传入手,使宣传工作持之以恒,常抓不懈,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广播电视、网络信息等多种形式,广泛开展宣传;二是着力抓好对法定代表人和相关人员的培训工作,把《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事业单位法人知识读物》作为必修课目的主要内容,以提高事业单位法定代表人和具体办事人员对年检工作的认识,使年检工作人人皆知,为年检工作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社会氛围。

2、加大监督管理,完善监督内容。

为了有效履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所赋予登记管理机关的各项法定职权,从目前实际运作情况看,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要明确监督检查对象,按《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要求将所有事业单位均纳入监管视野,对已登记的要监督其日常活动,纠正长期以来只登记疏于管理的作法;二是要全面履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中赋予登记管理机关通过年检及日常监管等手段对事业单位法人进行监督管理的职能,对未登记的或已停业的更要加大监督检查力度,该撤销的坚决撤销,该登记的坚决要求办理设立登记、变更登记。三是要依照《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相关规定,严格抓落实。如对开办资金递增或递减超过20%以上的,坚决要求进行开办资金变更登记;尤其是开办资金递减严重的,要责令整改;违法的要依法追究责任。并努力探索行之有效的监督管理手段;四是要加强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机构的自身建设,不断提高监管人员的业务理论水平。

3、加大改革力度,规范事业单位行为。

进一步完善机构编制管理和事业单位监督管理相配合机制,形成一种良性互动的工作关系。在事业单位监管过程中,发现的各种问题要及时通报机构编制管理部门,机构编制管理部门也要根据新形势与新任务的变化情况,依据监督管理机构掌握提供的情况,对哪些长期以来,未开展业务活动且无资金、无人员、无办公场所即空壳单位、资不抵债、名存实亡的事业单位,按照《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规定,实行转制、撤销、划出事业单位管理序列;对规模过小、职能萎缩,重叠的事业单位要结合单位改革进行必要的资源重组。

4、加大配合力度,落实《证书》使用制度。

登记管理人员要做到精通《民法通则》、《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相关的法律、法规,按照中央编办会同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等15部委联合下发《关于〈事业单位法人证书〉使用问题的通知》的要求,主动及时与各职能部门协商,请他们在开展业务活动中,要求各事业单位法人出示《事业单位法人证书》,变一家监管为大家共管,真正将《事业单位法人证书》变成事业单位合法存在的“身份证”,成为从事各种社会活动的“通行证”,实现由管理性年检向自愿性年检转变。使事业单位登记管理走上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

兄弟单位调研报告篇八

事业单位法人登记是对事业单位法人主体资格的确认,是《民法通则》规定的三种法人登记之一。事业单位法人证书是事业单位法人的“身份证”,也是其开展有关业务活动和社会活动的“通行证”。提高法人证书的使用效用,形成用证、验证的氛围,对开展事业单位法人登记和促进事业单位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近一段时间,笔者对xx县涉及事业单位法人证书使用的二十个相关部门一一进行了调查走访,和相关工作人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座谈,查询了他们的一些工作细节和资料。事业单位法人证书使用的现状令人担忧,如何提高证书的使用效用,是摆在各级登记管理机关面前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一、法人证书查验工作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在二十个相关部门中,只有人民银行、质量技术监督局、工商行政管理局三个部门重视事业单位法人证书的查验工作。人民银行在给事业单位开立银行基本帐户、质量技术监督局在给事业单位办理组织机构代码证时把事业单位法人证书作为前置条件,把关较严,工商行政管理局在给少数事业单位核发《营业执照》前严格查验了该事业单位法人证书的业务范围和经费来源情况。其余十七个部门在相关业务工作中均不够重视法人证书查验工作,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普遍对事业单位法人证书查验工作的认识不高,认为事业单位和行政机关一样,都是国家的(国有),从‘生’(设立)到‘死’(撤销)都是国家包办,行政机关不需要注册登记,事业单位也一样,因而查验事业单位的法人证书没有多大意义。二是少数部门没有明确法人证书查验工作的目的和要求,未开展此项工作,他们不熟悉中央编办等15部委联合下发的《关于事业单位法人证书使用问题的通知》精神,只按照各自线上的规定要求办事。三是少数部门在开展相关业务工作中有查验事业单位法人资格证件的要求,但没有严格执行,没有列入日程工作的安排,没有把法人证书作为一项重要的材料要求提交并存档,因而形成了“查不查验一个样,有证无证一样办”的局面。

二、法人证书查验工作操作上很不规范。开展了查验事业单位法人资格证件工作的相关部门在操作上也很不规范,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经验主义作风,明知道有查验法人证书的要求,但把要求置之脑后,凭经验和印象给人办事,常说的一句话“自已在这个岗位上干了很多年,那些单位是不是法人心里很清楚”。二是查验程序形同虚设,有的部门是要求提供事业单位法人证书的复印件,有的部门是要求在相关的表格中填写法人证书的号码和有关内容,但实际上提不提供、填不填写都无所谓。问及他们,他们认为对他们要开展的工作没有多大影响。三是滥竽充数,敷衍了事。提交的材料不准确,有几个部门要求提交的事业单位法人资格证件都是组织机构代码证,他们认为有代码证就应是法人机构,但我们认为组织机构代码证的前置条件是法人证书,但它不能证明一个机构的法人资格和相关内容。还有些部门查验事业单位的身份主要是看有没有县编委的批文,有批文就认可。提交的材料比较随意,个别部门要求提交事业单位的身份材料就是由本单位出具的证明。

三、法人证书查验工作缺乏监督和管理。涉及事业单位法人证书使用的部门有人民银行及各商业银行、国税局、地税局等中央军,有工商、技术监督、国土资源等省、市管部门,还有一系列县管部门,他们各自以线上的政策规定和要求为准。在法人证书查验工作上没有统一的要求和标准,操作的随意性很强,离中央编办等15部委联合下发的《关于事业单位法人证书使用问题的通知》要求甚远。目前,没有一个机构就此项工作对这些部门实施有效监管,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机关由于人员少、地位低,对其监管泛力。

一、加大宣传力度,搞高社会共识。

“我们办的事业单位法人证书好象没有什么作用?”,“事业单位是编委批文设立的,查验证书有什么意义呢?”笔者在实际工作中常常受到这样的责问和质疑,觉得有必要就事业单位登记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进行阐释,只有全社会都认识到其要义,才能使事业单位登记工作变成为一项自觉的行为。首先,要明确建立事业单位法人登记制度的重要意义。事业单位法人登记制度是我国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具有客观必然性,是对事业单位进行依法治理的需要;是保障事业单位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经济秩序的需要;是防止政府“越位”,促进事业单位发展的需要;是加强事业单位机构编制法制化建设的需要。我国的《民法通则》规定“具备法人条件的事业单位依法需要办理法人登记的,经核准登记,取得法人资格”。国务院颁布《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建立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制度,既是依法管理事业单位,也是健全我国法人登记制度体系,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一环。其次,要通过多种途径广泛宣传发动,搞高社会共识。一是通过报刊、杂志、电视、网络等媒体进行深度宣传,让《条例》精神贯穿到基层、深入到人心。二是建立并落实“事业单位法定代表人定期培训制度”和“相关部门协调会议制度”。开展事业单位法定代表人培训学习,是贯彻落实《条例》精神最直接最有效的措施之一,使法定代表人由了解法规政策条款转变为主动申报登记和年检的自觉行为。涉及事业单位法人证书使用的相关部门定期召开协调会议十分必要,相互学习和监督,依法管理事业单位的相关业务法动,提高法人证书的使用效用。

二、明确相关部门责任,建立监督制约管理机制。

首先,要明确相关部门的责任,养成查证用证的习惯,不能“有证无证一样办”。要认真落实中央15部委《关于事业单位法人证书使用问题的通知》精神,各相关部门要明确并履行好自已的职责。如银行、质监部门要在办理事业单位开立银行帐户和办理机构代码证时把事业法人证书作为前置条件;国土、房地产部门要在事业单位办理土地使用权证和申请减免有关土地使用规费、办理房屋产权证时要查验事业单位的法人资格条件;公安、司法机关在办理事业单位公章和办理诉讼事宜时要查验事业单位的法人身份和承担民事责任的能力;工商部门在给有关事业单位办理“营业执照”和物价部门在给事业单位办理“收费许可证”时要查验事业单位的业务范围,等等。建议中央各相关部委结合各线的工作实际出台具体的规范的查证用证的管理办法,使事业单位法人证书形成跟企业法人和社团法人一样的使用效用,“无证”就办不成事。其次,加强监督,建立并实施考核评估管理办法。由编委会协调和监督相关部门的查证用证工作,将此项工作纳入年度双文明考核工作中去,由编委会制定考核办法及实施细则,并组织考核工作,将考核成绩纳入年度双文明考核总成绩中,在年度评选优秀单位和优秀行政负责人活动中占有一定的分值。在考核中,对不查验证书的予以通报,对因未查验证书而出现不良的社会影响的应予以查处,并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在全社会形成查证用证的良好氛围。

三、加快事业单位改革步伐,完善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制度。一是要积极推行政事、事企分开,明晰产权,赋予事业单位法人真正的自主权我国的事业单位大都是在计划经济时代建立起来的,大都是行政机关的附属,基本没有赋予其自主权。因而不能具备真正意义上的独立的法人资格,进而影响到了事业单位法人登记的成效。要通过政事、事企分开,将行政职能划归行政机关,将经营性职能转为企业,凸显公益性和服务性职能,明晰产权。二是要规范和完善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制度。事业单位法人登记管理工作起步较晚,在立法和制度建设上相对于企业法人登记还有许多不完善不严密的地方,也是造成事业单位法人实效性不大的原因之一。要进一步明确事业单位参与法人登记的资格和条件,要将真正具有法人主体资格的事业单位登记起来,将不具备法人资格条件的事业单位拒之门外,避免“胡子、眉毛一把抓”现象,严格落实事业单位法人年审制度,提升事业单位法人登记的严肃性和法规性。通过法人登记工作自身将法人证书的使用效用彰显出来。三是落实事业单位法人的相关优惠政策,促进事业单位自我发展事业单位所具有的公益性和服务性是区别于企业和社团的显著标志,因此,对于事业单位法人在信贷、财政、税收等方面应有更多的优惠政策和措施,以支撑其发挥公益和服务的作用,让事业单位认识到办证是有用的,真正发挥事业单位法人证书的使用效用。

兄弟单位调研报告篇九

事业单位作为向全社会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载体和平台,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但事业单位发展中的问题不但影响行政效能和公共服务效率,也严重地制约了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目前事业单位分类的改革已全面展开,但分类推进事业单位的改革还面临不少问题。

当前,在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事业单位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些与市场经济不能并轨的问题,制约了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以及人民群众对提供公共服务、公共产品的需要,同时也制约了政府职能的转变。具体表现为:

一方面由于事业单位部门所有、条块分割的管理结构,导致在机构设置、编制配备出现不尽合理的地方。有些事业单位因不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职责任务、工作量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变化,职能萎缩,编制闲置,一定程度上存在机构庞杂、人员臃肿、人浮于事等现象。另一方面职能加强、任务增加部门的用编需求得不到调剂,特别是有利于推动经济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持社会和谐稳定等重点领域编制资源得不到动态调整,使得编制资源不能全面发挥其应有作用,阻碍了社会事业的发展。这些问题根源在于编制管理法津法规体系不尽完善。虽然近年来出台了一系列机构编制管理方面的条例和法规,但具体到事业单位机构设置、人员编制配备方面还是缺乏严格的控制措施。有些事业单位人员编制核定无操作标准和依据,只是根据当前的工作情况所谓的“量体裁衣”,致使主管部门要求设立事业单位编制核定时上下联系、左右攀比;有些事业单位设立以达标为要挟,以审批资金为“诱饵”,造成机构设置重复、职能交叉。不但增加财政负担,而且容易出现推委、扯皮现象。

部分事业单位不具备独立的事业单位法人的资格,其任务由行政主管部门下达,办公地点不明确,人员混用,财务不分,行政机关人员兼任事业单位法人。这样的事业单位不能实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只能靠财政“吃饭”、政府“喂奶”、主管部门“输血”生存。致使事业单位服务功能弱化、萎缩,不同程度地阻碍了事业单位根据自己的特点,按照社会需要和市场经济规律寻求自身发展的步伐。

一是有些事业单位享受着事业单位的待遇,却从事着与政府部门一致的行政管理事务,甚至还拥有比一般政府部门更大的行政权力。一些并非法定承担政府职能的事业单位,执行着由主管部门直接或间接转移过来的行政职能。二是有的事业单位本身拥有执法权力,全部或者大部分受国家财政资金的供养,却仍然从事经营活动,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三有些事业单位占用着国家资源,享受着财政扶持,却未充分有效地提供相应服务,积极公正地履行应尽职责。

按照事业单位分类的改革要求,对未按规定设立或原承担特定任务已完成的予以撤销;对布局结构不合理、设置过于分散、工作任务严重不足或职责相同相近的予以整合。部分事业单位将面临着撤并,人员编制核销、核减和安置。对应该撤销或整合的事业单位,很少有主管部门或事业单位自己主动提出进行撤销整合,而是以上级部门批资金、上项目等为理由,要求保持现有事业单位,或者一味强调本部门本单位的困难,反对撤销整合所属事业单位,加大了事业单位分类的改革工作难度。

事业单位分类的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关系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大局,涉及事业单位广大职工的切身利益,如果在改革过程中没有养老保险、人员分流安置等完善的配套政策支持,广大职工的切身利益得不到社会保障,必然会影响社会稳定大局,致使改革难以达到预期的目标。目前人事制度、收入分配、社会保障、财政管理、转企改制等配套政策迟迟未能出台,成为制约改革顺利推进的瓶颈。

根据县级事业单位不同的类型、性质、运行机制以及发展趋势,按照事业单位清理规范的要求,进一步搞好清理整合。一是坚决撤销。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原有的一部分事业单位,有的职能萎缩甚至消失,已经无所作为;有的运转艰难,既无社会效益,也无经济效益;有的依靠财政拨款养人,终日无所事事;有的名存实亡,长期无人员、无资产、不运作。对这此事业单位予以撤销,其人员按政策进行妥善分流和安置。二是合理合并。有些事业单位规模过小,有的职能相近或交叉。对这类单位应在统筹规划的基础上予以合并。三是调整布局。对条块分割、重复设置的事业单位,应统筹兼顾,科学调整布局,裁长补短,优势互补,优化人力、财力、资产等资源配置。通过清理整合,逐步界定和规范事业单位的职责任务、机构名称、人员编制和经费形式。

保值增值。经营类事业单位,按照事企分开的原则,借鉴国有企业改制的政策办法,搞好产权制度改革,实施改企转制,使其成为市场竞争主体和独立核算、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进一步增强自我发展的活力。

国务院《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规定,未取得《事业单位法人证书》的,不得以事业单位名义开展活动。近年来,事业单位法人登记工作虽然得以全面推进,但其他配套政策法规滞后,事业单位仍处于主管部门的附属地位,与市场接轨的“准入证”作用也没能充分发挥,制约了事业单位的市场化进程。许多事业单位习惯于按主管部门的行政命令办事,对社会和市场的需求主动参与的少,不愿意面向社会寻求生存空间,造成事业单位社会化服务功能的缺位。因此必须建立健全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探索建立理事会、董事会、管委会等多种形式的治理结构。

在事业单位的改革中,政府职能部门、政府主管部门和事业单位这三者虽然都主张进行事业单位的改革,但改革的目标和方向并不一致。一般来说机构编制、人社、财政等政府职能部门主要是加强规范化管理,尽量控制或减少财政供养人员。而事业单位主管部门则往往是站在事业发展,同时也站在维护本位利益的立场上尽量保留和发展一些事业单位,在改革中常常充当事业单位的代言人和事业单位的改革协调者等角色。事业单位自身则希望通过改革在既得利益不变的情况下,尽可能多地增加财政供给,同时又能获得自主权。这三者难以形成合力。所以只有在充分调研和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党委政府以壮士断腕的决心果断决策,才能在事业单位的改革形成合力。

改革必须注意维护社会的稳定和促进社会的和谐,不能给社会带来新的不稳定和不和谐因素,尤其不能象以往改革那样把“富余人员”推向社会。因此,需解决四个问题:一是根据国家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总体要求,积极推进事业单位的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全面建立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二是要解决好改革前后新老退休人员待遇的平稳过渡问题;三是进一步完善工作人员在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之间流动时社会保险关系的转移和衔接办法,切实解决人员身份转换以及医疗保险金、住房公积金等保障问题;四是要解决好人员分流安置问题,认真研究以单位、行业为基础的,多层次、多种形式的人员安置政策,对达到一定年龄或工作年限的职工,研究较为宽松的提前退休政策。

一是逐步取消事业单位行政级别,实现事业单位职级制,推行职员制;二是探索实行公共财政“购买服务”新模式,可由社会提供的公共服务,通过公开招标、向有资质的社会组织“购买服务”;三是改变财政供给方式,告别单纯“以人定费”的形式,从“养人”转变为“养事”;四是鼓励与支持社会力量办公益事业,对社会力量兴办公益事业的,在设立条件、资质认定、职业资格与职称评定、税收政策和政府购买服务等方面与事业单位公平对待。

在严格控制机构编制的前提下,按照“控制总量、盘活存量、优化结构、增减平衡”的要求,采取切实措施,核减职能减少、工作任务不饱和单位的人员编制。尽量把有限的编制资源向重大民生保障方面倾斜,向基层和一线倾斜,向关乎全局工作方面倾斜。

兄弟单位调研报告篇十

基层安全员作为地勘单位安全监管网络中的末梢神经和安全工作的兵头将尾,不仅是一线生产岗位的直接操作者,也是安全生产的基层管理者,是开展安全监督的基础和主体,是基层安全生产的把关人。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安全生产政策法规、规定和措施,都要通过安全员进行具体落实,基层的安全工作情况也要靠安全员向上级进行反馈,安全员起着联系上下之间、协调岗位之间的关键作用。基层安全生产的实际情况他们最清楚,安全工作的酸甜苦辣,他们体会最深。正是他们的奉献和付出,尽心尽力地履行着自己的那份责任才使目前的安全稳定局面成为可能。

(一)工作中存在执法缺位现象,管理体制亟待改革。

基层安全生产中执法缺位的现象是个深层次的问题,涉及到目前地勘单位安全员管理体制,必须引起高度注意。很多单位安全员的工资关系、劳资关系都在公司、分队(项目)里,公司、分队(项目)领导有权雇佣或撤换安全员。安全员是对公司、分队(项目)领导负责,而不是对单位安全管理部门负责。对现场隐患的整改,需要公司、分队(项目)领导签字,他若不签这个字,安全员有可能左右为难,出现既不敢得罪顶头上司又不敢向上级汇报的情况。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解决隐患需要人力、物力、财力支持,安全员没有人权,也没有财权,怎么去解决?此外,有些单位设备安全运行状况存在对内不对外、对下不对上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安全员即使发现了安全隐患,往往因不敢得罪自己的顶头上司,而疏于监督和整改。隐患解决不了就有造成安全事故的可能。

(二)业务素质参差不齐,人才结构不尽合理。

目前,地勘单位安全员队伍普遍存在综合素质低、安全专业知识缺乏、监督水平不高等现象。有的安全员身兼多职,没有精力抓好安全工作;有的安全员是半路出家,专业知识不合理,“边摸边学,边学边干”;有的安全员年龄偏大,学习新知识、新理论有一定的困难,日常主要是凭经验开展工作;有的安全员技能单一,难以驾驭日益复杂的安全生产局面,有些单位安全员培养不能满足需要,存在安全员队伍老的老、小的小,新老交替出现青黄不接的情况。总体来说,地勘单位基层安全员队伍发展呈不平衡状态,存在人才总量不足,专业人才素质不强,科技人才缺乏,法律素质不高,知识结构不合理等问题,这种情况严重阻碍了安全监督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三)安全员责权利不平衡,队伍的稳定性不足。

安全员是一个劳心又劳力的活,部分基层安全员既是一线生产人员又是安全管理人员。许多单位的安全员还是工人岗位,享受工人待遇,工资待遇与其他人员没有差距,奖金则受公司、分队(项目)效益制约,付出与所得不成正比。这种情况严重影响了安全员的工作积极性。与待遇偏低相比,安全员不受重视则是造成安全员队伍不稳定的一个重要原因。部分安全员转行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得不到一个展示的机会,觉得这个工作不太受重视,这个行当没前途,不能实现人生价值。

(四)部分安全员思想认识不足,责任心不强。

因各种主观和客观原因,存在部分安全员对安全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责任心不强的现象。造成安全监督不到位、安全管理真空等问题,影响到安全监督的权威性、严肃性和神圣性。有些安全员没有认清安全形势的复杂性和严峻性,不能保持清醒的头脑,对安全工作抱有侥幸心理、盲目情绪;有些安全员被“一切都会逢凶化吉、一切都是瞬间”的消极情绪所支配,对需要加强防范的重点部位、容易出事故的重要环节心中无数,对“安全责任重于泰山”这八个字的重要含义在认识上含糊不清,甚至是不在乎,抱着得过且过,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心态从事安全工作。这样的安全员从事安全工作本身就是最大的安全隐患。

(一)积极探索创新,改革现行安全员管理体制。

一直以来,由于地勘单位安全生产情况复杂,安全员的管理体制多种多样,一些体制不能充分发挥安全员的积极性和应有的作用,给安全生产带来一定的被动,如何充分调动基层安全员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就成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个别单位对此进行了积极地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总结这些有益经验,笔者提出改革现行体制的总体思路如下:在单位内部实行安全员垂直管理,从任命、责任考核到奖金分配都应由单位统一管理,基层安全员由单位统一委派,以此建立和树立安全执法的权威和力度。安全员不再对公司、分队(项目)领导负责,而是对单位安全管理部门负责。安全员的工资和奖金不受公司、分队(项目)领导及公司、分队(项目)效益制约,由单位按照安全员考核制度完成年度考核后按绩效发放。由单位安全管理机构行使对安全员的行政约束权,公司、分队(项目)领导如果撤换安全员必须经过单位安全管理部门批准。一旦发现安全员中有不称职者,可由单位直接罢免,而无须经过公司、分队(项目)领导的批准。

(二)加强教育培训,打造高素质安全员队伍。

基层安全员不懂技术和管理肯定是不行的,安全管理工作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需要较高的专业知识。要针对基层安全员队伍专业素质参差不齐实际情况,有计划、有重点地加强对基层安全员的教育培训,要按照分类分专业的原则,对症下药,梯度推进,最大程度地发掘安全员队伍的潜能,逐步推进他们的理论素养、操作技能和管理水平素质的全面提高。可采取多种渠道,多种形式,落实培养措施,利用现有的教育资源,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同时,充分利用单位自身的安全教育培训机构,采取在职学习、脱产培训、知识讲座等,为基层安全员充电;鼓励安全员通过多种途径和形式参加学习,积极支持有条件的安全员参加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为安全生产工作跨越式发展提供重要保证。通过教育培训使学习成为安全员队伍发展的内在需求,不断提升安全员的知识和专业水平。只有人人都接受教育培训,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安全员队伍,才能为实现安全发展提供组织保证。

(三)提高待遇和地位,保持安全员队伍的稳定性。

针对目前基层安全员待遇偏低、地位不高、受重视程度不够的实际,提高待遇是增加基层安全员工作积极性的重要手段。对工作做得好的,要在经济上给实惠,政治上给荣誉,岗位安排上给机会,以增强安全员岗位的吸引力,公司、分队(项目)安全员的待遇不应低于公司、分队(项目)领导助理。良好的用人机制是安全员队伍成长的前提和保障,要营造有利于安全员发展的机制和环境,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人才辈出的用人环境。建立和完善奖励制度,坚持以绩论能原则,重能力,重实绩,重贡献,使安全员干有目标、干有评价、干有奔头;领导的重视是安全员开展工作的重要和必要的保障,领导要充分理解和支持基层安全员,对他们的思想状况必须深入了解,从工作上帮助解决安全员的实际困难,从思想上打开安全员放手大干的包袱,使安全员真正感到受到重视,这个职业有前途,能够实现人生目标,积极自觉地投入到安全工作中去。

(四)提高安全员责任心,建立健全考核激励机制。

要提高安全员的责任心,必须做到“三个到位”。一是安全员的选拔要到位。注重从政治品德好、业务技能好、心理素质好、身体素质好的年轻职工中选拔培养安全员。通过组织考察、个人自荐、群众推选等多种途径选拔安全员,做到不拘一格,从源头上把好关;二是思想教育要到位。思想决定意识,要加强对安全员的思想教育和引导,使其树立安全工作“责任重于泰山”的理念,认识到自己工作的重要性,自觉消除妄自菲薄的心理,尽好自己职责。三是考核激励要到位。建立健全安全员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评价体系和激励与约束机制。具体来说,要完善安全员工作责任制,以目标责任书的形式明确责任、量化指标,做到行有方向、干有标准;建立健全考核评价体系,形成日常考核工作机制,把考核结果与个人经济利益和岗位晋升挂钩,做到奖罚分明,兑现及时;建立安全员评选评优工作,定期组织开展优秀安全员评比表彰活动,对其工作业绩给予鼓励、肯定,对有突出贡献的安全员要大力宣传表彰,形成“安全员工作光荣”的氛围,以此调动安全员做好本职工作的积极性。

(五)加快人才培养,保持安全员良性更替机制在基层安全员中存在着这样一种观点:安全员这个工作“好汉不愿干,赖汉干不了”,因为这个工作不是任何人一朝一夕就能掌握、能精通的,这需要一个经验和知识积累的过程,鉴于安全工作的复杂性和严肃性,培养一个合格的安全员至少需要三至五年时间。因此单位应把安全员培养作为人才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制订长期的培养计划,纳入人才发展整体战略之中,同步规划、同步运作、同步实施。可以采取以老带新、新老结合等方式,使接替者提前进入角色,尽快熟悉本职岗位,平稳完成安全员的更新接替。

安全员作为基层安全生产的把关人,角色虽小,但责任重大。地勘单位要想做好安全生产工作就必须充分调动安全员特别是基层安全员的积极性、能动性、创造性。夯实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工作,从而为起安全生产建立起一道坚实的屏障。

兄弟单位调研报告篇十一

为促进和推动自治州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进程,了解掌握试点工作情况,根据局党组的安排,6月1日―6月10日,局领导带领政策法规处、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处、工资处工作人员,通过听取汇报、座谈讨论等形式对州直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试点工作进展情况、存在的问题等进行工作调研,从调研情况看,所调研的十个事业单位不同程度地普遍开展人事制度改革工作实践,有的改革是单项的,有的改革是多项的;有的进行了岗位竞聘的改革,有的进行了分配制度的改革探索,有的进行聘用制度的改革;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工作有的进展较快,有的进展较慢。改革工作做得最好的是伊宁卫校,主要表现在改革的意识强、气氛浓、内容项目多、步子大、进展快,学校人事制度改革方案已制定,七月中旬以后将在全校逐步推行全员聘用制度。

各试点单位领导重视,认识明确,态度积极,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组织领导机构健全。所调研的八个试点事业单位均成立了组织机构,具体负责本单位人事制度改革试点工作。各试点单位领导班子对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认识比较明确,思想比较统一,思路比较清晰,认为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迫在眉睫,势在必行,对改革充满信心,态度比较积极。

1、积极推行中层领导竞争上岗制度。伊宁卫校20__年首先对学校行政管理人员、工勤人员进行了轮岗,20__年对校中层干部进行竞聘上岗,实行下聘一级,由科(室)负责人优化组合科室工作人员,提高了全体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效率;伊犁州中医院、伊犁州新华医院对中层干部实行竞聘上岗,一年一聘,年终考核群众满意度低者即可解聘。伊犁日报社对中层本文来自本站,海量精品免费文章请登陆查看缺岗实行竞争上岗,伊犁晚报社、伊犁电视台对全部中层岗位全部实行了竞聘上岗,通过推行竞争上岗制度,形成了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良好的用人氛围。

2、实行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公开制和择优聘任制。除教育系统外,各单位普遍实行了评聘分开,对取得资格人员进行认真考核,选择优秀者予以聘用。伊宁卫校、伊犁中医院对一些业务能力强,但专业技术职务低的专业技术人员实行低职高聘,对专业技术职务高而业务能力弱或敬业精神不强者实行高职低聘。伊宁卫校还破格给校内个别学科带头人给予内部“正高”待遇,较好地调动了专业技术人员的积极性。

3、积极进行内部分配制度改革。伊宁卫校制定了《岗位津贴管理办法》和《课时津贴管理办法》;伊犁州新华医院把职工工资的30%提出来进行二次分配,把分配的权限下放到各科室,建立了“岗位工资制”;伊犁电视台加强岗位管理制度,明确职责,推行部门内部成本核算,费用下达到各部门;伊犁日报社把40%的活工资,组版费、创收提成捆绑起来进行再分配,实行绩效挂钩;伊犁广播电视大学提出了“工资管生活、岗位管福利、效益管奖励”的内部分配目标。通过各种形式的分配制度改革,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大锅饭,拉开了收入分配上的差距,改变过去干多干少一样,干好干坏一样的状况,职工的精神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工作积极性和效率明显提高,形成了个个想法干好工作,努力争创一流业绩的局面。

4、伊犁州中医院、伊犁日报社、伊犁电视台根据业务发展的需要,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人才,引进急缺人才。伊犁州中医院近几年先后招聘了护士28名,引进人才16人,伊犁日报社,伊犁电视台也都结合本行业特点,以办好报,办好电视节目,出精品的宗旨,实行优化组合,面向社会公开招聘采编人员、节目主持人等急缺人才,对引进人才实行聘用制管理,和本单位职工享受同等待遇,提高单位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和工作水平,促进了事业的发展。

1、由于目前自治州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尚处于试点阶段,改革的大气候处于正在形成之中,尚未形成一个改革的大环境、大气候,一些事业单位怕过于冒进,遭到一些误解,给自身带来一些不必要的麻烦,不敢大胆推进改革。

2、分配制度改革是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关键,而现行全额预算事业单位执行的工资统发制度,活工资部分直接进入了每个人工资卡中,事业单位缺乏分配的自主权,无法进行调配,活工资实际上成了死工资,没有体现优劳优酬、绩效优先的原则,制约了事业单位内部分配制度的改革。

3、由于部分事业单位尚未完成定编工作,致使这些单位无法进行定岗、按岗聘任和竞聘上岗工作,进而制约了全员聘用制的推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工作的进程。

4、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积极性较高,但其业务主管部门对下属事业单位的人事制度改革工作支持关心的力度不大,认为那是人事部门的事,投入组织领导下属事业单位进行人事制度改革工作的精力很少,没有发挥好主管部门对下属事业单位改革的组织领导作用,致使事业单位的人事制度改革工作推动进度较慢。

5、由于在未聘人员如何安置方面没有很好的办法和疏通渠道,一些事业单位有顾虑、有畏难情绪,不敢大胆进行改革。

6、由于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工作还不到位,加上现行的用人制度的制约,事业单位用人自主权无法得以实现,造成事业单位急缺人才无法正常补充,引进的人才手续难以顺利办理。

7、按照事业单位管理办法,事业单位与职工应按照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在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基础上签订明确双方人事关系和权利义务的聘用合同,而劳动部门却要求自收自支事业单位也全部签订劳动合同,造成自收自支事业单位无所适从。另外,自收自支事业单位的伤病残鉴定和退休应由人事部门负责鉴定和审批,但劳动部门对人事部门的伤残鉴定和退休批复不予认可,将会直接影响新党办[20__]14号文件的执行。

1、借助自治区的《关于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实施意见》等有关文件的出台,认真组织好文件的学习,利用多种形式大力宣传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在全社会形成良好的舆论氛围,提高事业单位及其主管部门和全社会对改革的紧迫性,必要性的认识,增强改革的内部动力。

2、加强对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组织领导,尽快建立健全由主要领导挂帅、有关部门参加的改革领导组织机构,具体负责组织协调改革工作,人事部门要本文来自本站,海量精品免费文章请登陆查看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加强对改革的指导协调工作,及时帮助,指导改革。各行业主管部门要领导、组织好本系统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工作,充分调动改革单位的积极性,形成统一领导、统一规划、统一组织、统一协调的强有力的工作格局。

3、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同其他改革一样,必然要涉及许多人的切身利益,各事业单位和主管部门必须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但也不能裹足不前,要克服畏难情绪和等待观望思想,主动思考,主动研究,主动安排,周密部署做好工作。

4、严格执行国家“事业单位在国家规定的津贴总额内享有分配自主权,并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进行内部分配,合理拉开收入差距”的要求,由财政将“活工资”部分全部打入单位帐户,由事业单位按绩效自主进行分配,打破平均主义的大锅饭,还事业单位分配的自主权。

5、鉴于事业单位定编问题已制约了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工作,各县(市)一定要争取编制部门的大力支持和配合,尽快将各事业单位的编制核定,以保证事业单位按需设岗、以岗定责、按岗聘任、以岗管理。

6、按照事业单位管理办法,自收自支事业单位按照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签订明确职工与单位双方人事关系和权利义务的聘用合同,并进一步和劳动部门协调,自收自支事业单位的伤病残鉴定和退休由人事部门审批,保证新党办[20__]14号文件中关于文件中未聘人员提前退休精神得以执行。

7、疏通未聘人员安置渠道,各县(市)、各部门、各单位应想方设法疏通出口,解决人员能进能出的问题,采用依托技术、行业优势,通过兴办发展新的产业,转岗培训等多种方式,妥善安置未聘人员,认真贯彻执行新党办[20__]14号文件关于内部解聘、提前退休、病退、辞职等办法。

兄弟单位调研报告篇十二

我县共有事业机构457个,其中,全额事业单位390个;差额事业单位26个;自收自支事业单位32个;企业化管理事业单位9个,包含乡镇事业单位41个,全额事业单位40个,自收自支单位1个。教育系统事业单位203个。全县共有事业编制7126名,其中,全额事业编制5986名;差额事业编制693名;自收自支事业编制288名;企业化管理事编制159名,包含乡镇事业编制461名,全额事业编制461名,自收自支8名。实有在职人员10480人,其中,全额拨款8270人;差额拨款1205人;自收自支705人;企业化管理300人,包含乡镇实有在职人数431人,全额在职人数423人,自收自支在职人数8人。乡镇事业编制出现空编现象。

1、事业单位机构庞大,人员过于臃肿。我县事业单位财政供养人员占全县财政供养人员的85%,给财政带来巨大压力,与此同时,随着事业单位职能的弱化,一些事业单位人员整天无事可做,在编不在岗、混岗现象时有出现。2、事业单位人员结构不合理专业技术人员缺乏,一定程度影响了我经济、社会的发展。如:县卫生系统,在这一两年中,虽然通过面向社会招聘等方法,使医资、医技、医质有所提高,但人员结构不合理的问题仍旧比较突出,全县卫生系统,工勤人员就有123人之多,占全系统在职人员的10%,编外聘用人员有228人之多,占全系统在职人员19%。特别是乡镇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缺乏,培训不足,有些卫生院中防保人员为非专业人员,使各项预防保健任务的落实受到影响,给农牧民群众的生产、生活造成了隐患。诸如向卫生系统一样,县教育系统、文体系统以及各乡镇事业站所,也都因缺乏专业教师、专业演艺人员及技术人员等原因,使本职工作开展被动,工作效率及工作质量不高。

3、部分事业单位政事不分。一些单位名义上是成立了事业单位,但其实是一个单位的内部科室,需要用事业单位的名义就用,这种现象以党政机关所属居多。如水务局下属的防汛抗旱办、城建局下属的招标办等,以及一些大单位系统的培训中心(培训科)等,这些部门单位即以行政面孔行使行政权力,对社会进行干预,又以事业单位的名义进行经营,因其附属于不同政府机构的性质,造成了不同程度的行政性垄断,导致市场分割和资源浪费。

4、具有事业单位身份却不具备事业单位资格。目前我县有部分事业单位缺乏独立法人资格,投资主体单一,不能实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只能依附于行政主管部门,靠吃财政饭生存,尤其突出的是乡镇各事业站所。20__年,乡镇党政机构改革进行完后,各事业站所合属分为五大办公室,由一个乡镇的分管理领导具体负责工作,没有法定代表人或法定代表人由乡镇分管领导兼任,造成行政主管部门与事业单位财务不分、人员混用、办公地点不明确,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事业单位的社会化进程。

5、事业单位缺少活力。事业单位本来是人才、知识、信息,最集中、最活跃的地方,但实际上没有焕发出应有的生机,没有显示充分活力。根源在于事业单位很大程度上是在靠行政化运作,政府各部门对事业单位控制死,管得过多过细,管理方式和手段单一,致使事业单位没有市场竞争力。同时,因事业单位附属于政府机构,使得大量事业单位代行部分政府职能,造成政府职能不清,效率低下,财政负担繁重。

我们认为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是事业单位机构改革有力切入点。推进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是事业单位体制改革和机构改革的需要,通过事业单位登记这一管理制度的建立,为实现政事分开,推进社会化进程的目标,提供了法制保障,是落实事业单位离开主管部门的襁褓,走向市场,进人社会,为经济建设服务,为人民生活服务,实现自我约束和自我发展的重要手段。结合我县实际,我们对推进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为事业单位机构改革做好准备工作,提出几点建议:

1、进一步加强对事业单位的登记工作。确认事业单位具备与其法人资格相适应的开办资金、法人代表、办公地点、经费来源、独立核算的财务管理制度和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能力,确立事业单位经营管理主体的地位,使之取得受法律保护的“身份证”。清理不符合具备事业单位资格的单位,做好统计工作,为下一步的事业单位机构改革事业单位的富余人员分流提供准确参考数据。(截止目前,我县已登记事业单位218家,登记率占全县事业单位的47%。)。

2、加强对事业单位的动态管理,加大监督力度。随着社会经济。

环境的快速发展,事业单位的职责、人员、工作量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变化,原定的编制、经费等渐渐不适应实际情况的发展需要。做为事业单位管理部门,要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加大对事业单位的动态管理和监督力度。通过年度报告制度,实现对事业单位的“跟踪”管理,为建立科学的动态管理机制创造有利条件;通过证书悬挂、公告和查询等登记管理手段,将事业单位置于社会的监督之下,为公众监督事业单位提供必要条件。从而使其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早日走向市场,更好地为社会、群众做好服务工作。

3、积极探索事业单位分类管理办法,促进事业单位机构改革。对事业单位改革要坚持分类管理原则,从实际出发,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按事业单位不同性质、职责和任务,明确事业单位类型,找出最为适应市场发展要求的分类办法。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和事业单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要认真贯彻执行好《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通过加强事业单位登记管理,进一步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使事业单位早日要面向社会、参与市场竞争,打破传统的条块分割,为下一步的事业单位机构改革做好准备。

岗位,规定其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和工勤技能岗位占用编制的比例。通过科学的岗位设置和管理,对事业单位实行按编定岗、因事设岗、按岗聘用、以岗定薪、合同管理、总量控制的模式。逐步转变事业单位人员管理方式,严格按照单位需要和岗位进人,有效遏制人员膨胀。

许多事业单位领导人员多,技术人员少,外行的多,内行的少,使事业单位内部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后勤人员比例严重失调。

实行编制实名制是机构编制管理的一种新的尝试,它既是管编与管人的有效结合点,又是加强机构编制监督管理的有力突破口,它的实行,有利于形成机构编制、人员、财政预算相互配套相互约束的机制,有利于从源头上控制财政供养人员的增长,有利于加强社会监督,从而充分尊重和落实群众对机构编制管理工作的知情权和监督权。木垒县为落实编制实名制,做了大量而有成效的工作,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措施:

门的在职人员、财政部门的人员经费核拨情况“三相符”,为编制实名制管理的顺利实施奠定基础。

2、实名建立“双证”。继续完善《机构编制管理证》(称为单位证)。《管理证》实行双证管理,单位一本,编制部门一本,在《管理证》中规范完整地对在职人员及其所在岗位、占用编制类别逐一登记,并形成完善的办理程序,对领证、增人上编、减人下编、人员编制变更、办理时间进行严格规定,实现动态管理人员编制。

3、适时对外公示。建立单位证和个人证工作完成后,在编制部门的监督下,由所在单位进行对外公示,接受群众监督。

编制实名制管理的实施,促进了机构编制宏观与微观管理的有机结合,实现了静态管理向动态管理的有效转变,有利于强化机构编制管理和群众监督,使机构编制部门与组织、人事、财政等部门相互配套约束更加有效,防止了超编进人、混编混岗、“吃空饷”和随意调整人员编制等现象的发生,为实行“阳光编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兄弟单位调研报告篇十三

从“一支笔审批”到“多支笔会审”

------对改革当前行政单位经费“一支笔”审批的思考

当前,我国行政单位财务开支一般是实行单位负责人“一支笔审批”的办法,即:由单位负责人(或分管财务的负责人或者局长办公会)对有关的单据进行审核签,再由财务人员据以报销,我们征稽系统也是如此。应当承认,这种财务开支的审批办法,对于改变以前财务管理政出多门的状况,强化单位负责人对财务开支的责任,曾起到过积极的作用。但是也应该看到,随着形势的不断发展,这种高度集权式的审批机制,已经不符合《会计法》中提出的有关加强会计监督的要求,不利于会计人员监督作用的发挥,不利于“两权”的监督,不利于财务公开的顺利实施,不利于群众参与监督,财务管理形成了新的漏洞。如不及时加以改革,势必会进一步影响到廉政建设和党群关系,影响到《会计法》的顺利贯彻实施。

现代的财务管理制度不再青睐集权式的审批机制,而是要求建立和完善内部制约机制,实行多级审核和全方位的监督。按照中央的有关要求及财务公开和“两权”监督的原则,改革当前“一支笔审批”制度,成立由单位负责人、会计人员、职工代表三方组成的“财务开支审核小组”,由以前的“一支笔审批制”改为“多支笔会审制”。所谓“多笔会审”,即要求单位的每一笔开支(1000元以上),事先要预算填申报单,经局长办公会同意后方可开支;报销时,首先由会计人员审核开支单据的合法性及规范性;再由职工代表对资金流向的合理性、真实性进行审核签;再由单位负责人审批签;最后由会计核对入帐,经费开支由“暗箱操作”变成了“阳光作业”,这样既给群众一个明白,也还领导一个清白。会计人员审核是发挥会计监督职能,职工代表会审是财务公开的需要,单位负责人审批则体现其对单位经济活动决策的权威性和责任,以上三方签作为开支单据报销入账的必备条件,三者缺一不可。

这种“多笔会签”式的财务开支审批机制,通过多设关口、关口前移、层层把关、共同负责,达到民主理财、监督理财、科学理财,从本局的运行情况看,半年来拒绝白条89张,金额达14256元,拒绝非正式票据入帐24笔,金额为2.74万元,其主要有以下优点:

一、有利于健全和完善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保障《会计法》的顺利贯彻实施。《会计法》第二十七条规定:各单位应建立,健全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其中,重大对外投资、资产处置、资金调度和其他重要经济业务事项的决策和执行的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程序应当明确。局提出的加强“两权”监督中对行政管理权的监督中也提到了严格资金审批制度。“多笔会签”式的财务审批机制,作为完善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其优点就在于在经办、审核、监督、批准各个环节引进了“牵制机制”,做到了财务的决策和执行的相互分离和相互监督,由从以前的决策,监督的一体化改为多方位、多层次的监督。

二、有利于会计人员监督职能作用的充分发挥,堵塞财务管理漏洞。《会计法》第十四条规定: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必须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对原始凭证进行审核,对不真实、不合法的原始凭证有权不予接受,并向单位负责人报告;对记载不准确、不完整的原始凭证予以退回,并要求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更正、补充 但在“一支笔审批”的机制下,往往是先审批后审核,会计人员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其监督作用得不到充分的发挥。实行“多笔会签”的审批制度,把关口前移,先由会计人员对原始凭证的合法性和规范性进行审核,也就把好了财务管理的“第一道关口”,可以充分发挥会计人员的监督作用,防止违规票据入账,堵塞财务开支的漏洞,从而有利于调动会计人员依法理财的积极性,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

三、有利于推行财务公开,加强财务管理的群众监督。对于财务公开,党中央予以了高度的重视。但在“一支笔审批”的机制下,单位的财务公开往往成为墙报上专栏里的大数,财务开支透明度不高,群众监督的力度不够,党群之间缺乏必要的沟通,往往会产生很多的误解和矛盾。实行“多笔会签”的审批制度,群众直接参与到单位的经济活动中去,不仅可以增强单位依法理财、民主理财的观念,防止财务开支的“暗箱操作”,进一步堵塞漏洞,还可以在干群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增强群众的参与意识和主人翁意识,进一步增强凝聚力和向心力。

四、有利于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改善党群、干群关系。失去监督的权利是滋生腐败的温床。在当前的行政事业单位中,互相攀比,互相吃请、铺张浪费之风比较盛行。如何加强党风廉改建设一直是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实行“多笔会签”的理财机制,单位负责人对经济活动和资金流向的决策权不变,但对其执行的结果则是强化了会计人员的监督作用,增加了群众监督的层次。单位财务开支不再是“一把手”“一人说了算”,从而能够从源头上遏制不正之风,进一步改善党群、干群关系起到积极的作用。

五、有利于严格预算管理,节约经费支出。在经费管理上,行政单位普遍推行了预算管理,每笔费用开支是否必要,数额是否真实,有无正当资金来源,都必须按预算经会计、职工代表、单位负责人“多笔会审”。经费支出由原来的“先批后审、先用后报”变成了“先审后批、批了再用”,变事后反映为事前控制、事中监督,一些超标准、不合理、超预算的支出明显减少,不合理的财务支出行为在萌芽状态就得到了治理,堵塞了管理上的漏洞,改变了行政单位负责人“老板”式的花钱作风和大手大脚的习惯,减少了费用开支,避免了损失浪费。

兄弟单位调研报告篇十四

前言:迈进大学生活的最后一个年头,站在我面前的就是那个向往已久的工作社会,我的心已经开始飞进那里。我高兴,我兴奋,因为我终于可以在这个巨大的舞台上展现自我,我可以回报社会,我可以服务国家。但是我又害怕又胆怯,我常常会扪心自问:我们准备好了吗?是的,我们在校园里生活了数十载,而社会与校园是完全不同的两个世界,也许我们不能完全立刻适应这激烈残酷的社会。所以我选择一个过渡的桥梁把我们平稳的送上社会的大舞台,这就是专业实习。

我生活和学习的学校是重庆邮电大学,我们的大学是和通信有着紧密联系的学校,主要从事it行业的研究。众所周知,21世纪是信息化的时代,网络媒体的方便、快捷、迅速、已渐渐的成为人民生活的主流。it行业的发展前景也是十分的客观,我所学习的专业是市场营销,所以为了毕业后能够找到一份与自己所学专业对口的工作,我选择了一个it公司进行实习。在本次实习过程中,我不仅学到了学校里所不能学到的知识,而且也把在学校里学到的书本知识做了充分的实践,使我的各个方面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个人能力也有了长足进步。

一、企业的实习过程。

(一)实习单位简介。

xxx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6月7日,是一个民营企业,主要从事自主软件开发,该公司所开发的软件主要应用于商贸行业。目前企业拥有员工100多人,地址设立于重庆市沙坪坝区欣阳广场创意产业园。

(二)实习目的及任务:

1、巩固、联系、充实、加深、扩大所学知识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

2、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敢于创新,并能正确地将独创精神与科学态度相结合。

4、初步掌握专业设计工作的流程和方法。

5、养成严肃认真、刻苦钻研、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

(三)实习的意义。

实习是我们市场营销专业知识结构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并作为一个独立的项目列入专业教学计划中的。其目的在于通过实习使学生获得各专业的感性知识,理论联系实际,扩大知识面;同时专业实习又是锻炼和培养学生业务能力及素质的重要渠道,培养当代大学生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也是学生接触社会、了解各专业状况、了解国情的一个重要途径,逐步实现由学生到社会的转变,培养我们初步调查企业的能力、初步了解企业管理的基本方法和技能;体验企业工作的内容和方法。这些实际知识,对我们学习后面的课程及分专业乃至以后的工作,都是十分必要的基础。

(四)实习内容。

1、了解企业的概况及发展历程。

2、了解企业的经营过程,涉及企业经营者所考虑的一些问题。

3、了解企业是如何解决在经营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4、了解企业是如何解决创新与盈利之间的矛盾。

5、了解企业是如何逐步的提高自身核心竞争力的。

(五)实习安排。

8月1日开始实习,1日、2日和3日主要是在实习负责人的带领下参观一下公司,查看一些资料以此来了解公司的行业背景和发展过程对公司从整体上有一个认识,4、5、6日主要是观察和了解公司是如何运营的以及帮助公司的各个部门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7日通过前六天的实习对公司的运行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对公司在以后中的发展提出一些合理化的建议并把这些向实习负责人提出。

二、公司的总体情况。

(一)公司的主要业务。

人为峰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企业高端网站建设、推广、网络系统集成、广告策划、软件开发等相关业务的高科技信息公司。

(二)公司的特点与优势。

1、公司目前具备一支技术精湛、经验丰富并充满活力的专业技术骨干队伍,先后与新网,电脑报,课堂内外,腾讯,百度等国内众多知名媒体及互联网企业达成紧密合作关系,实现优势互补,不断拓展业务质量和领域,以此为您的企业提供优质的信息化科技产品和服务。

2、以人为本,尊重人才,尊重客户,是人为峰一贯秉承的理念:用心服务,不畏艰难,大胆创新是人为峰科技这支年轻团队勇征高峰的精神后盾。该团队熟谙企业信息化建设以及软件it领域的每一个环节,公司成立之初就已为xx科技企业集团、xx网通公司、重庆建委、长安集团、重庆大学、招商国旅,新加坡商会等众多大型企业及机构提供信息技术服务及网络社区平台运营推广,走上信息化、网络化营销的崭新之路。

3、web方向网络建设方面,公司一流的设计人员将按照您的要求嘉禾互联网自身特点为您量身打造一流站点,使您的网站在众多企业站点中脱颖而出,以此为您打开电子商务的大门。软件开发方向公司目前拥有电子商务销售软件,视频语音聊天软件,oa办公自动化系统,零售业erp等多款自主研发的软件产品,并不断提高我们针对房地产行业建筑三位动画、虚拟现实等软件外包服务的开发实力。

4、在努力提高业务质量的同时通过技术创新来不断的降低运营成本,以此来博得客户的信赖和支持,希望您满意的不仅仅是我们的价格,更是人为峰科技带给您的一流产品和服务!更是目前是西南地区少有的几家大规模idc服务器宽带业务提供商之一,并与全国的电信、网通形成紧密的业务合作关系,一流的技术服务和众多的合作伙伴成就了人为峰科技如此迅猛的发展速度。

(三)公司面临的挑战。

1、it行业是一个发展非常迅速的行业,要想在这个行业中处于不断的发展和壮大就必须要求企业的经营者有着很高的战略眼光,具有很强的企业经营知识。xx科技公司的经营者充分的认识到了这一点。通过这次的实习了解到一个企业的老板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风光,他们也是在不断的学习和提高中,要想是自己的企业不被别的企业所吞并,就要求企业的经营者不断的提高自己,以适应企业的发展。

2、一个企业要想发展和壮大就必须正确的解决企业创新和企业盈利之间的矛盾。有的企业要发展就必须进行创新,这样可以实现盈利,但是有的企业的发展壮大通过不断创新就没有实现盈利,这是一些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当然了人,但是该公司采用了科学的办法解决了创新和盈利之间的矛盾,人为峰首先对自身的情况进行分析并结合行业发展的要求有针对性的提出适合自身发展的创新方法,成功的解决了创新和盈利的问题,使自己得到了发展。

3、在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方面,人为峰充分的认识到自身的不足,积极的采取科学的方法来提高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该公司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采取办法:首先,公司明确自己的经营理念即以人为本,尊重人才,尊重客户,用心服务,不畏艰难,大胆创新。其次,公司在认识到自身的不足之后积极的想办法进行解决,例如和同行业中有实力的企业进行合作,从而实现优势互补,进而达到共赢的目的。最后就是充分发挥自己的产业优势,录用先进的人才,采用先进的战略进行企业的运作。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实施,人为峰逐步的提高了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三、通过实习对it行业的认识。

中国的网民数量已经突破了1亿,仅次于美国位居世界第二。互联网已经融入了人们的生活之中,成为获取信息、与亲朋好友交流的桥梁,在娱乐方面也发挥了重大作用。与此同时,各大门户网站为了吸引用户,在内容方面不断推新除陈,通过特色来争取用户的竞争日益激化。在用户数量增加的同时,门户网站也开始向多元化发展。

通过以上的资料可以看出it行业的发展是非常迅速的,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不断的满足各类消费者的需求已经成为了it企业不得不考虑的问题。所以,人为峰在发展自身核心业务的同时还要不断的进行技术创新,要逐步的向多元化发展的道路转移。只有这样才可以不断的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从而实现企业的不断发展。

四、对公司的几点建议。

加快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中国it大企业,是电子信息产业在新世纪发展的关键。通过营造有利于it企业做大做强的环境,引导企业定位全球,增强企业顺应市场需求的能力,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力。

(一)塑造诚信精神,提升企业信誉竞争力。

世界上长寿企业的发展史证明,良好的企业信用是企业价值和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标志。注重信誉是企业参与经济全球化的必需素质,也是现代大企业持续发展和成功的核心战略。中国it企业只有坚持诚信为本,将诚信摆在利润前面,才能真正做大做强,才能实现可持续成长。

(二)加快现代企业制度建设,提升制度竞争力。

中国it企业的体制和机制问题不解决,就不可能从根本上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在明晰产权的基础上,建立资本经营的委托代理机制,按公司法的规定设立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确定经理层,从而形成科学有效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

(三)加强组织创新,提升企业管理能力。

目前,中国一些大的it企业虽然“企龄”不长,但却过早地患上了大企业病,机构庞大,反应迟缓。必须加强管理创新,实现科学管理。it企业的管理创新,外部环境的变化,适时地进行组织创新和业务流程再造,把企业建成一个创新型、反应快速的学习型组织。通过科学管理,提高效率,创造效益,增强国际竞争力。

(四)以人为本,提升人才竞争力。

企业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为此,要重视人力资本投资,加大职工培训投入力度,给员工提供发挥才能的机会,探索有效的以人为本的管理方法和最大限度地激发人的创造潜能,培养高素质的企业经营管理专家。

(五)建立创新机制,提升技术竞争力。

it企业必须保持创新性并依赖于创新能力的不断提高,以便提供有竞争力的电子信息产品。因此要制定正确的科技发展战略,恰当选择实现跨越的领域,同时合理配置科技跟进与跨越两方面的科研力量。要促进现有技术升级,实现产业升级和产品换代,健全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加强“产、学、研”联合,尊重、保护知识产权。

(六)加强金融资本经营,提高融资能力。

中国的部分it企业已经积累了相当的财力来构建完善的产业链,特别是在金融服务领域和贸易服务领域,可以通过消费信贷、租赁、保险、信息服务等新型服务手段,壮大企业实力。但要注意金融资本经营可能带来的风险,比如不规范的关联交易的扩大,产业经营的风险有被转化成金融经营的风险,危害程度会迅猛扩大。

(七)实施经营与保护战略,提升品牌竞争力。

作为企业无形资产重要组成部分的品牌,是it企业竞争力的综合体现,也是国际竞争力的象征。中国it企业在开展跨国经营的过程中,要注重无形资产的输出和保护,要讲究自主知识产权,要逐步从产品输出发展到资本输出和品牌输出。

五、实习体会与感想。

“天下英雄皆我辈,一入江湖立马催。”从学校到社会的大环境的转变,身边接触的人也完全换了角色,老师变成老板,同学变成同事,相处之道完全不同。在这巨大的转变中,我们可能彷徨,迷茫,无法马上适应新的环境。我们也许看不惯企业之间残酷的竞争,无法忍受同事之间漠不关心的眼神和言语。很多时候觉得自己没有受到领导重用,所干的只是一些无关重要的杂活,自己的提议或工作不能得到老板的肯定。做不出成绩时,会有来自各方面的压力,老板的.眼色同事的嘲讽。而在学校,有同学老师的关心和支持,每日只是上上课,很轻松。常言道:工作一两年胜过十多年的读书。两个星期的实习时间虽然不长,但是我从中学到了很多知识,关于做人,做事,做学问。

在整个实习过程中,我有着许多的收获和欢乐,但也有苦涩和教训,这些成功的经验将激励我在以后的人生之路上取得更大成绩,失败的经历将使努力去改变自己不完美的地方,让自己在以后的日子作的更好,这一切将成为我生命中最宝贵的财富之一。

兄弟单位调研报告篇十五

今年上旬,参加了立白集团,安踏体育,以及戴尔公司的招聘会,对以下单位的用人要求做出如下总结。

一、用人单位对我校毕业生的评价与毕业生的自我评价与定位用人单位对毕业生使用后的评价和满意度,是非常有价值的数据,这些数据能够反映毕业生群体各方面情况是否适应用人单位的需要,以及适应程度如何,还能够影响这些单位现在和今后是否继续招聘相关院校的毕业生。

二、用人单位对我校毕业生各方面的评价。

1、个人品质方面在所调查的用人单位中,以上的单位对。遵纪守法。道德修养,诚信度。工作态度、敬业精神。这三方面均能达到。对“吃苦耐劳,克服困难的能力”,“团结协作能力(团队精神”。参加集体等活。显示用人单位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评价很高,很多单位对我校学生在工作中的朴实和踏实精神给予了肯定。

2、专业素质方面立白集团和安踏体育的为我校毕业生的专业素质和知识面很好和。其原因是我校通过拓宽专业口径,增加学科交叉,增设不同学科选修课。增强实践实习环节,让学生走出课堂,到单位进行实地实岗的生产实习,较好地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拓宽了知识面。

3、基础知识方面立白集团认为我校毕业生的计算机水平较好,但是戴尔公司认为学生的外语水平一般。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相关课程学习。毕业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已经不成问题。虽毕业生能拿到英语四、六级证书,但他们的实际应用能力仍欠缺,在听、说、写。译上存在着一定差距,因此在外语教学上应注重应用能力培养,特别要利用好专业外语与文献检索课程和科研实践及毕业研究锻炼学生的外文文献查阅、翻译和消化利用能力。

4、个人能力方面用人单位对我校毕业生评价为较好。用人单位不仅仅注重学生的实际业务能力,也越来越重视学生的理论水平。不仅仅重视学生的专业知识。更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学校应注重对学生的创新意识。科研能力与开拓精神的培养。提高他们的领导、应变、公关、交际、口头表达、写作等各方面能力,使毕业生不仅有较强的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同时也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能不断适应新环境和新形势的挑战。

三、用人单位看重的毕业生素质比较看重。以上的方面和结果如下:工作负责踏实、敬也精神,合作意识(团队精神)、奉献精神,创新意识与勇气均为各,人际交往能力和适应、应变能力各,竞争意识与挑战意识,人文素养,社会实践,社会工作经历和语言表达能力各生源户籍所在地。由此可看出,学校声望和户籍等不再成为影响学生就业的主要因素。

五、调查结果的启示。

1、加强素质教育现代社会需要邪种。诚信为本。才智并举,具有一定创新能力。的综合性人才。学生必须全面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干不败之地。学校要精心组织多种学生活动,如社会调查、社会服务、课外科技活动以及各类文娱、体育话动,融素质教育于活动之中,并注意与专业培养相结合。要注重发挥学生个体的不同特点,力求傲到让学生人人积极参与、人人从中受益。建立以提高学生创新能力为目标的大学生科技活动运行机制,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技能。

2、继续加大教学改革的力度素质教育是一项以知识传授、方法训练、能力培养和精神陶冶为实践内容的综合性系统工程,必须贯穿于专业教育、学科教育。首先。要继续进行专业结构和课程设置的改革,加强基础、拓宽知识面。其次。素质教育要从教学内容,方法与手段上得到充分的体现。要摒弃陈旧的教学内容,注意知识的更新,改变过去只重知识传授的做法,把发展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能力放在首位,重在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学习潜能。重点加强对于进行创造性活动有关的方法、能力的教育。第三,要加强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让学生在接触、了解社会实际的过程中,认识自身的优势和不足。尽快适应社会的需要。

强对毕业生进行思想教育(含艰苦创业教育)、理想教育、形势教育。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和心理咨询活动,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客观地进行自我评价,增强他们的心理素质和在人才市场上的竞争力,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合格人才。学校还应大力加强就业技巧指导,提高服务质量,为毕业生提供更多的就业信息。

兄弟单位调研报告篇十六

对贫困村派驻干部驻村帮扶,开展“走访帮促”,也是当前“美丽乡村”建设的迫切需要及要求,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单位驻村。

供大家参考欢迎大家借鉴。

**村有3个村民小组,面积5.8平方公里,可耕地1468.68亩,有村民325户,现有人口1119人,少数民族1010人,外出人口727人,低保94户共计232人,村干部2人,党员17人,2019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745元。该村地理陡峭多山,生态环境较差,缺水严重,经济基础薄弱,产业结构单一,村民文化素质较低,但民风纯朴,无较大矛盾纠纷。以农业种植为基本生活来源,农作物以玉米、小麦、油菜为主,养殖以家庭散养猪为辅,年轻人大多数出门打工。

在驻村工作中,我深入浅出地向群众宣传党的方针政策,特别是宣传党的十八精神,宣传党和国家的各项强农惠农政策,让政策真正能够为广大群众所知、为广大群众所用、为广大群众谋利;加强实地走访,充分了解目前村民的生产生活状况,并对一些村民提出的问题给予解答;积极配合当地村委班子,加强学习与交流,把理论融于现实当中。具体涵盖一下几个方面:

第一次为交流座谈会议,主要向群众介绍自己,讲述自己的工作性质,目的和意义,旨在与群众有一个面对面的认识。接下来4次主要向群众宣讲了党xx大会议精神、同步小康及省市县的各项会议指要、各项有关的惠农利农政策及其一些普遍的法律知识。后来的群众大会主要是为了现目前“美丽乡村”建设的政策和“两个硬化”工程,两个硬化工程的补助为每硬化户补助20个平方米,共计2吨水泥,9方石沙。召开这一会议一是为这项工程做铺垫,而是将这项工程的相关政策实打实地进行宣传,三是采取一事一议的办法,民主商讨出一条切实可行的。

工作方案。

同时由于当地村民居住的分散性,有几次会议开到了农户家里。

走访的目的一是为了了解和掌握村民的客观情况,二是为了更好地密切联系群众,形成调研,为后来的工作开展奠定基础。走访过程中认真对群众提出的问题和意见进行汇总,并尽最大努力地给群众出谋划策。足迹遍及135户人家,800多人次。其中包括党员同志17人,孤残老人14人(孤寡老人为3人,残疾人士为11人),空巢老人13人,孤儿1人,留守儿童10人,低保户91户228人,离任村干部6人,大学生1人,种植大户1户,其余为普通农户。

驻村工作当中,由于所派单位的性质,矛盾排查被安排在工作的前端,当然也是干部驻村的重要工作之一。后经过走访和调查,本村尚无巨大矛盾纠纷,邻里之间相处和睦。这与**村的民风淳朴有直接性的关系,也和当地的民族比列,历史延习及风俗礼仪有重要的联系。源于325户当中,只有5户汉族,故相处之中不易发生族别歧视等问题,同时当地苗族同胞重礼讲仪,团结和谐,不会主动招惹他人。甚至在经过走访和调查后了解到,**村近5年来尚无偷牛盗马等刑事案件发生。连一两起治安案件也没有出现过。

**村的基本情况当中,缺水问题一直是个严重的问题。在走访当中了解到,**村上沙坝组的村民吃水问题尤为突出。后经与当地村委班子商讨,组织当地村民寻找水源,发现距上沙坝组4000米位置处,有一水源地,位于山腰之上,海拔近800米左右,其流量较大,流速较快,且水源常年不干不断,周边只有两户村民在饮用,大多水流处于浪费状态。若经规划和构建,完全可供上沙组23户人口饮用。通过与上沙组村民的探讨,决定以构建小水窖的方式来解决当前吃水困难这一问题。当初拟定工程建设计划如下:

1,协调水源周边的两户居民,组织当地群众,以熊志发,罗朝亮为首,借鉴其他组和村的建水工程经验,整理水源,搭接水管(水管采用4分管,总计长度4000米左右),引水入户。

2,在距该组村民居住地500米位置构建以蓄水水池,长6--7米,宽3.5--4米左右,高4.5--5.5米,可溶120--150挑水。

3,村民集资,在条件范围内,尽最大力量每户投资150元左右。

4,村民出工,每户平均派出2个劳工人员,共计40人左右。

5,申请政府帮扶,衷心希望当地政府能在资金和技术上给予帮助。

6,完善和管理,责任落实到户。工程建成后以户为单位,每户对水利工程管理一月,出现问题及时进行追究和解决。

现目前该水利工程已基本竣工,与计划无异,上沙坝组村民饮用水问题已基本解决。

与村委班子分工合作,下到需硬化农户家丈量院坝面积和联户路长度,经统计所需硬化农户为187户,院坝面积为2400个平方,联户路总长7891米即7891个平方。

采取就近原则,结合农闲时间,在村委办公室或下到**村各个组召开村民大会,采取“一事一议”的办法,与群众商讨“两个硬化”工程的具体方式方法,主要的问题有以下几点:

1、石沙的供给;。

2、投工投劳的分配;。

3、驻村干部与村委班子的配合和分点;。

4、建设当中的安全问题;。

经过研究,**村的石沙由干部组织,村民自行制造供给。选取好采石点后,村民分大组进行造沙,并同时进行,驻村干部与村委班子成员到岗到点,适时组织和监督。平分下来,每个干部负责两个小点,同时相互帮助与配合,劳动力适时流转,确保建设劳力的充足。造沙过程中严格监督,遇危险迹象和紧急情况及时通知,及时处理,确保安全。

现目前就**村而言,高炉组,组,上沙坝组3个组村民的石沙已制造完成,其中高炉和两组的石沙已运到具体农户家中,待到水泥供给到位,便可开始具体操作。

驻村工作不单单是“同步小康”和“美丽乡村”建设的需要,它更关系着我们当合群众的血肉联系,也是马克思主义“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唯物主义理念。为此,县委各部门及领导尤为重视。2019年3月20日县委组织部组织了权限94名“驻村干部培训大会”,4月16日县委政府又组织了关于美丽乡村建设和两个硬化工程的“**县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宣讲大会”。同时院领导多次下到驻村点了解工作开展情况,并对驻村工作提出要求和指导。

马克思说过:“一切发展中的事物都是不完善的”。诚然,在实地驻村工作中,也深有体会地发现了一系列的困难和问题,就对**村而言,主要存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地理形势及生态较差,降雨少,降水量小,大多土地为砂质土壤,可耕作的面积少。

(二)、经济基础薄弱,种植和养殖结构单一。

该村基本以种植玉米为主,油菜小麦为辅,养殖为家庭散养猪和耕牛。种植规模小,收成低,一年算下来,出去成本和投资,所得的收入更是少得可怜,大多村民甚至是收入不够于支出,更加剧了生活的困难。

(三)、交通困难,导致农业生产成本高。

这是该村最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整个**村的人口居住并不聚集,在本就闭塞的交通环境下,使得运输和进出等更为困难。对于这样一个交通相对滞后的村,致富的瓶颈可见很大。在走访调查的过程中,村民们最迫切的问题就是能早点通公路。由于交通的不便利,给村民的生产生活带来了很大的麻烦,所以通路是农村致富的必要条件。

(四)、严重缺水,影响了农业生产的成效。

这也是该村较为突出的一个问题,平时当地居民在散居各处的格局下,只能以小水池的形式解决一两户人口的日常普通用水,牲口和家禽的用水则更为紧张。而对于生产用水,变只能是“望天吃饭”,无计可施。

(五)、大多青壮年均外出务工,留在家的大多是中老年人,这使得**村部分农户存在劳动力不足的情况。

在走访过程中,有一59岁的中老年人杨朝风,因子女全部外出打工,其原本做的大多数土地借丢荒不顾,原因在于劳动力有限,实无法耕种较宽土地。同时随着老龄化加剧,**村劳动力不足总人口的三分之一。新生儿的不断增加,可耕地面积在逐年减少,年龄结构比例严重失调。在325户1119人的村里,劳动力占总人口40%,独居老人占总人口的10%,从这些数据中显示出,全小组还有50%的老弱病残,这些没什么经济来源都要靠40%的劳动力来维持生活,因此就造成贫困不断加剧,而个别户头条件富裕的两极分化局面。

(六)、**村村民文化素质较低,思想观念和认知程度相对靠后。

大多数村民处于文盲或半文盲状态,稍微有点文化的年轻皆外出务工。经过统计和调查,**村一千多口人中,拥有大专文化的只有两人,且是最高文凭。这种的情况和局面,直接造成了知识的缺乏和获得与引进新知识的困难,同时严重阻碍了信息的传播和宣传。最终对经济的发展造成严重影响。

(七),政府投入不够,特别是资金、项目和指导性技术投入不够;缺乏企业的带动。

(八)、干部驻村能带给村民的大多是些政策和指导性思路,无实际速效的路子和实物。

这点在走访中尤为尴尬,老乡总爱问些问题,譬如:“这次你们下来带来了多少钱啊”?“我们村已经搞过很多次种植了,但是基本上都没有成功,你们看有什么好的路子,关键是政府能给多少钱支助我们”?再有就是“路何时修通”?“吃水问题到底什么时候解决?”……这些都是老百姓最为关心的问题,也是老百姓最为切身急需解决的问题,我们往往回答起来比较困难,原由对于驻村干部而言,这些问题,不是我们个人能够解决的,也不好给予一定肯定的答复。

上诉困难不单单只限于**村,甚至对于中国西部而言,大部分农村情况的缩影也都会有这些情况。这些问题的造成,与地域分布,经济水平,政治历史都有一定的关系。要解决起来,不可能起到立竿见影的作用,只能循序渐进,统筹兼顾,按步而行。就对我所驻的村来说,大致原因有以下几点:

四是大多农村的发展存在一定的被动性,某些地方很少积极思变,主动图谋发展;。

五是对于农村而言,存在着投入的不够和一定层面政策的滞后性;。

六是驻村工作的局限性,单一考政府的插入坏人帮扶远远不够。在除了切实联系群众,走访调查以外,大多工作完成往往限于政府政策带动。干部驻村做起事情来人微言轻,效率不高。一部分起步实施者尚处于开头阶段,经验少,困难重重(以**乡安卓村种植折耳根为列)。

七是缺乏企业的带动,发展是硬道理,但发展需要钱,需要技术和多方面的投入。政府给予的政策和扶持在没有企业的配合下显得势单力薄。

针对上述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虽然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采取多种措施进行调整,如鼓励发展种植业,组织兴修水利等。但政策到位,往往资金不到位、落实滞后,缺乏统一的规划和科学的管理,加上当地村民的素质较低。导致**村的面貌一时间难以改变。要彻底改变该村的面貌,并不是一朝一夕之事,必须经过长期不断的调研,反复研究,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结合该村实际理出几点发展建议,供相关部门参考:

将产量低,不易出成效的贫瘠砂质土地规划为退耕还林基地,并组织当地村民进行管理。一方面对退耕的村民给予补助,让其获得一定的收益,这样既不使土地因丢荒而荒废,同时有助于生态的恢复和保持。或鼓励当地村民用这一部分土地来种干果林木,同时加大扶持和帮组,做到一举两得。

要加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通过办夜校、利用周末时间在当地开展一些基本技能培训、技术知识的讲解,提高外出务工人员的各项技能,这样外出务工人员能够很快的适应新工作岗位、能尽快上岗。一方面减少了家庭生活紧张的压力,又能为在家农民腾出发展的空间,同时还能让外出的人增加一部分收入;另一方面解决了城市劳动力缺乏问题,加快了城市的经济发展,还使务工者开阔了眼界,掌握了信息,学到了一定的技术。回村后帮助发展村的经济,既解决了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也活跃了农村市场经济。

**村是一个少数民族众多的贫困村,观念落后,整体文化水平低。近年来,开展九年义务教育,在国家政策下,各级政府想尽办法让每个孩子都能上学,如给上学的孩子纳入农村低保等措施,免收学费,供给营养餐等。但少部分家庭仍对子女上学持放任态度,从不引起重视,导致全村受教育水平普遍偏低。要知道,多一个辍学儿童,将来就可能多一户贫困家庭。所以教育要强抓,狠抓,实抓,加大宣传,加强力度。

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鼓励一部分种植能手、种植大户发展养殖业、种植业,如杨朝亮杨朝康两人课鼓励发展其二户发展药材种植和畜牧养殖,他们有较好的种植经验与养殖理念。在驻村走访期间,发现部分家庭的旱地面积比较多,但由于坡陡、险峻难以种植粮食,针对这样的情况,下一步应该积极动员这些家庭种植核桃等经济林木。

交通是联通信息与物资的重要渠道,交通蔽塞直接影响当地的生产生活。从村委会到**乡中心步行至少要两个半钟头的时间,由于道路崎岖,坡陡险峻,进出村一直是一个难题。面对道路不通的问题,村民们也很苦恼,如今物价飞涨,各种生活用品在道路坎坷的情况下成本就很高,迫切的希望能够给予解决通村公路的问题。

吃水用水困难也关系这一个人的生存发展问题。在驻村走访过程中,经常看见大多村民以人背马驼的方式到很远的地方去取水,加上较为恶劣的地理条件,增加了取水的困难性和危险性。对于吃水用水问题,仍希望各级政府引起重视,应再接再厉,加大力度地切实解决这一问题。

政府可给予企业一些列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到农村去搞发展,以来结合农村大量的土地,而来可利用大量的农村劳动力,三来可处理一部分农民外出务工的情况,四来带给农村技术和资金,带动农村的发展。

宣传以提升干部驻村的社会知晓度,让跟多人了解,支持,多一份目光投到农村上来,同时加强监督,要严肃驻村干部的纪律性。加大投入一是能直接给农村带来惠利,二是给驻村工作多一些后盾和助推力量。多一些鼓励和支持,使干部驻村多一份兴趣,多一份积极,更好地全身心投入都驻村工作去。

总之,深入农村、深入基层能够更直接更全面的了解目前农村经济发展情况、农民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紧紧抓住国家xx大会议精神的契机、全市科学发展,后发赶超,同步小康创建任务的工作实施,结合客观实际,在各项政策的帮扶下,团结全村及其一切力量,发展相关民生工作,切实改变落后村庄的面貌,提高老百姓的生产生活水平,把农村经济发展起来,统筹城乡,加快发展,加速转型,推动跨越,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共努力!

兄弟单位调研报告篇十七

根据你办发《关于开展乡镇事业单位专题调研的.通知》,我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迅速行动,对我乡事业单位人员配备、履行职能、人员岗位兼职等基本情况、存在问题进行了深入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人员配备情况。

根据县编委办核定编制情况,我乡事业单位编制为6个,现在编在岗4人,其中农业服务中心2人,宣传文化服务中心1人,劳动保障所1人。1名同志编制在县安办,工资关系在我乡,1名同志编制在镇,借到我乡工作,另有1名同志由县住建局下派到我乡工作。现我乡共有事业单位工作人员7人。

二、履行职能情况。

我乡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都能够较好的履行职责,能够及时完成领导交办的任务。农业服务中心工作人员主要负责乡财政、惠农项目等,劳动保障所主要负责社保、医保、就业等相关工作,宣传文化服务中心主要服务文化等工作。

三、人员岗位兼职情况。

因我乡编制缺额,特别是公务员编制缺额,导致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有一定的兼职情况。,宣传文化服务中心主任兼综治办主任;,农业服务中心农经员兼财政所出纳,协助政府办公室工作;城乡环境办公室工作人员;城建员,负责城乡规划建设与管理,协助农村交通工作。兼妇女主任;另农业服务中心主任兼财政所会计;另无兼职情况。

四、存在的问题。

1.人员缺额,兼职较多。主要是因为我乡公务员在编在岗人员过少,导致事业单位兼职。

2.编制关系和工作岗位交叉,导致在工资、福利待遇管理上存在困难。

五、意见和建议。

1.乡宣传文化服务中心编制只有1人,而我乡文化工作任务繁重,建议能否增加1个编制(即增加1人)。

2.劳动保障所工作繁重,建议能否增加1个编制。

兄弟单位调研报告篇十八

为全面了解和掌握人民银行直属企事业单位党建工作情况,中国人民银行党校第28期春季干部进修班组成调研组,对中国银联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国银联)、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暨全国银行间拆借中心(下称外汇中心)、上海造币有限公司(下称上海造币)和昆山钞票纸业有限公司(昆钞公司)等人民银行部分直属企事业单位党建工作进行了全面调查。

在所调查的四家单位中,各单位党委能够高度重视党的建设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各项路线、方针和政策及人民银行总行的各项部署,切实履行党委的主体责任,发挥思想政治优势、组织工作优势和联系群众优势,围绕中心工作,从思想、组织、作风和廉政等各方面加强党的建设,有效发挥了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为系统和单位各项工作的改革发展提供了坚强的政治保证。

(一)强化工作机制,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各单位党委高度重视党建工作的地位和作用,坚持从系统全局的高度来谋划和部署党的建设工作。

1、明确党委书记为第一责任人,班子成员为分管工作直接责任人,党支部书记为具体责任人的党建工作责任体系。中国银联党委注重落实各级党组织和领导干部的具体责任。一方面抓责任分解,把党建任务落实到每一个班子成员。另一方面,为保证基层党建工作责任落实到位,明确分子公司党组织书记党建责任目标,将基层党建工作纳入“一把手”的综合考核范围。要求各级党组织“一把手”牢固树立“抓好党建是本职、不抓党建是失职、抓不好党建是不称职”的思想意识。通过压实责任、及时督导、定期考核等方式,进一步强化完善党建工作机制。

2、建立班子成员党建工作联系制度,完善一级抓一级,上下联动、齐心协力抓党建的工作机制。外汇中心班子成员分别联系业务对口支部,参加支部活动,与党群众保持沟通交流,加强对支部党建工作的指导和基层党员思想的了解。20xx年,党委书记先后参加8个支部12次党建活动。

3、加强考核监督,完善党建工作目标责任制。昆钞公司以党支部达标活动为载体,细化、量化考核指标,坚持对支部工作季度检查、严格考核。同时积极引导各党支部深入开展更符合部门实际,能够切实解决部门工作的难点和突出问题、更具针对性的创先争优活动和党内主题活动,进一步激发了党支部的工作活力。

4、扎实推进民主管理,形成科学民主的决策机制,营造健全、和谐的党内组织生活氛围。

一是认真落实民主集中制。各单位党委认真贯彻落实民主集中制原则,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方式,明晰职责权限,确定议事规则,科学进行决策。昆钞公司按照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和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变化及总公司总体部署,始终坚持在解放思想中创新发展思路,在与时俱进中完善工作措施,在实事求是中提升工作境界,与行政一道,深入研讨企业定位,发展模式等深层次问题,认真研究企业工作目标和工作思路,并根据企业发展要求积极引导公司内涵式发展,努力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推动了公司又好又快发展。

二是实行党务公开。各单位党委结合单位实际,相继制定了党务公开有关规定,对纳入公开目录的文件、简报和党务材料主动予以公开,确保党务公开工作稳步推进。

三是建立领导接待日工作制度,定期接待来访群众,认真听取干部职工的意见和建议,自觉接受干部群众的监督。

5、明确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确保班子协调高效运转。中国银联制定了《中国银联党委会议事规则》、《中国银联总裁办公会议事规则》,并一步优化授权管理。在《中国银联“三重一大”事项决策实施办法》的基础上,对公司各项授权进行全面梳理,并优化各项权限分配,明晰重大决策事项的关键审批程序和权限。通过授权管理,加大授权力度,明确了公司各级干部应有的授权和应负的责任,实现了权责匹配,有效提高了决策效率。

(二)强化理论武装,从思想上加强党员干部队伍建设

各单位党委坚持把理论武装作为党的建设的重要措施,着重从思想上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党员干部队伍,教育广大党员干部自觉在政治上、思想上和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牢固树立“大局意识、创新意识、法纪意识、协作意识和责任意识”,组织和动员广大党员干部全面贯彻落实单位党委的重大决策部署,全力推进单位的各项改革与发展。

一是坚持抓好各级领导班子的政治理论学习,不断强化党员干部的政治理论素养。各单位党委认真落实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制度,制定了相应的年度学习计划以保证学习制度的落实,及时组织学习党的重大理论成果、重大战略思想及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总行党委的重大决策部署,切实吃透精神,把握实质,明确方向。昆钞公司在坚持落实党委中心组集中学习和个人自学相结合的同时,还要求中心组成员把理论学习和和调查研究相结合、专家辅导和专题相结合的形式,进一步提高了党员领导干部的政策理论水平、决策水平和经营管理能力。中国银联班子成员每人联系两到三个分子公司,以问题为导向,直接到一线抓党建、解难题,注重找员工单独沟通,同服务对象直接交谈,以更好地了解情况,提高了基层党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是创新学习方式,提高学习效果。在坚持日常理论学习和集中教育活动的同时,各单位结合本单位工作实际和党员干部实际,采取广大党员干部喜闻乐见的方式,提高学习效果。昆钞公司通过自行编写学习材料,经常性地举办形势报告会、研讨会、党员轮训、道德讲堂、故事会、演讲等方式组织学习,每次学习后,党员均在《党员学习笔记》上进行记录,并要求撰写学习体会或感悟文章,每季度由党委职能部门进行集中检查,确保学习落实到位。外汇交易中心通过制定“党支部和党员年度学习计划”,组织开展读书、荐书活动,要求党员按季度确定学习专题、内容,为支部提供教材、资料、讲座视频等学习支持,利用“交易中心党建网”、“cfets悦读”微信平台和宣传板报,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岗位核心价值理念,提高党员的责任感和归属感。中国银联通过开展系列专题讲座、利用网络学院“党政学习”平台、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加强对党员的教育,激发了党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三严三实”活动开展以来,中国银联各基层党组织纷纷开展了“金点子”建言、微信读书会、读书日、主题征文等主题实践活动,引导党员干部更好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公司的核心价值理念。

三是加强对党务干部的培养。针对党务干部大部分年轻、“两肩挑”、缺乏党务工作经验的实际情况,各单位党委把党员干部的培养放在重中之中,建立和完善干部培训和锻炼工作机制,加强对党务干部的培养力度。一是建立干部交流制度,努力培养一批了解单位发展战略、市场意识强、复合型的干部。中国银联20xx年以来共交流干部12名。二是加强教育培训力度,提升各级党务干部理论素养。20xx年以来,中国银联通过集中轮训、专题讲座等形式,对各级党组织负责人进行了培训,引导各级干部运用理论指导实践、拓展发展思路、破解发展难题、推进改革创新、提升工作能力和水平。

(三)强化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党的基层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各单位党委高度重视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工作,在不断完善党的基层组织工作机制的同时,哪里有机构,就把党的基层组织延伸到哪里,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单位党委的重大决策贯彻落实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死角。

一是健全基层党组织,实行党的基层组织全覆盖。面对当前党中央提出的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新要求、新任务,各单位党委把强化基层党组织建设作为实现目标任务的重要措施。中国银联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分子公司党组织建设工作方案》等党建工作制度,按照党章和新时期中央的对基层党组织的规范化要求,制定了系统内部党组织建设的标准和要求。

二是明确基层党组织的工作目标。各单位党委为加强对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根据各单位工作实际,及时明确各基层党组织的目标任务,制定量化的考核标准,把日常监督和年度考核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在服务中心工作的引导和保障作用。

三是选好配好党的基层组织负责人。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如何,能否有效发挥作用,关键取决于党组织及其负责人能否发挥作用。各单位党委把选好配强党组织带头人作为提高基层党组织战斗力的重点。中国银联长期坚持德才兼备、注重实绩、能上能下的原则优化干部队伍,搭建团结、互补、有战斗力的党组织班子,并在每个党组织中明确纪检干部,加强对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干部的监督。

(四)强化制度建设,为基层党建工作提供科学化、规范化、程序化的保障

各单位党委高度重视党建工作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普遍制定和完善了“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党员党性分析和党领导干部民主生活、党员领导干部双重组织生活会等制度。外汇中心还制定了《党支部工作实施细则》、《领导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实施办法》、《中层干部管理办法》和《党支部目标考核管理办法》等各项规章制度。党建工作制度的不断完善,提高了党内政治生活质量,强化了党内政治生活制度的约束力和执行力,促进了制度效力和功能作用的发挥,增强了党组织的凝聚力,强化了内部监督,增强了党员制度意识,形成了遵守制度的良好氛围。

(五)强化党员队伍建设,确立正确的用人导向

党员是党的基本细胞,是党的基层组织的战斗力,是正确有效地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保证单位党委重大决策落实的主力军。因此,各单位党委着眼于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高度重视党员的培养和发展工作,坚持成熟一个发展一个和质量重于数量的原则,加强对入学积极分子的培养。昆钞公司在党员发展中坚持以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为主线,按照控制总量、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发挥作用的总要求,从公司青年职工多的实际情况出发,坚持“把党员培养成生产骨干,把生产骨干培养成党员”的“双培养”方针以及“一线、一流,青年、骨干”的发展重点,采取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的方法,认真做好党发展工作,切实提高党员发展质量。

中国银联在发展党员过程中严把“四关”:一把程序关。在申请人确定入党积极分子、确定发发展对象、接收预备党、预备党员转正工作中,认真执行“一培养、两票决、两预审、两公示”程序。一培养:既接收预备党员必须经过理论培训并考试合格;两票决,即对发展对象转为预备党员和预备党员转为正式党员,由全体党员进行无记名投票表决;两预审,既对发展对象实行党支部、基层党委从下至上,逐级审查;两公示,即接收预备党员、预备党员转正要进行公示,接受群众和党员的监督。二把入口关。严格遵循“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原则,将近两年至少有一次考核为优秀作为发展为预备党员的必要条件。三把培养关。规范相关制度,强化各党支部的责任意识,充分发挥党小组、联系人、党员和群众的培养督促作用。注重日常培训和熏陶,实行“n+1”结对帮扶制度,确定2名正式党员包抓培养1名积极分子,从思想、业务等方面进行系统指导培养。定期组织入党积极分子参加支部会议和列席组织生活会,切实加强对入党积极分子的理论培训和实践教育。四把结构关。在落实好年度发展党员调控计划基础上,重点发展高层次人才、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注重在生产一线优秀青年中发展优化党员队伍结构。五把督查关。严格发展党员工作纪律,坚持谁培养、谁发展、谁负责的原则,明确党委、党支部、培养考察人的责任,把从严要求落实到每一个环节,确保发展的党员都是先进分子,不断提高发展党员的质量。

(六)强化监督机制,建立和完善了干部反腐败和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格局

各单位党委严格落实党中央反腐倡廉和党风廉政建设各项规定,狠抓任务落实,形成党委统一领导、纪委组织协调、部门各负其责、群众参与监督的反腐败和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格局。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明确监督责任,切实履行监督职责。各单位党委把反腐败工作和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列入日常工作重要议事日程,坚持与中心工作同安排、同部署、同监督、同检查、同考核。及时签订《党风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责任书》,强化党委(党组)的主体责任和“一把手”第一责任人的责任,突出“管理好班子、带好队伍”重要职责。中国银联在20xx年通过“五个一”的工作思路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即一个信息系统、一支纪检监察队伍、一套考核机制、一套制度办法。通过召开党风廉政建设会议,确定全年党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任务,明确42项具体任务的责任内容和部门,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原则,层层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明确各部门的责任和工作目标。

二是强化日常管理,认真落实任职谈话、诫勉谈话、函询、谈心交心等经常性管理制度,对党员干部存在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咬咬耳朵”、“扯扯袖子”。为了将各项规定落到实处,各单位党委严格落实政策,通过考核评价、内部审计、重要情况报告、问责等措施,对各级党员干部特别是“一把手”进行全方位监督。同时各单位党委还能通过电话、邮箱、访谈等多种途径和形式,自觉接受群众监督。20xx年,中国银联进行任职谈话7人、函询2人,对个别违反组织原则、损害公司利益的党干部,及时免去领导职务,真正把干部监督的规定落到了实处。

三是修订廉洁风险防控指南,将各单位党委(党组)的“主体责任”和班子成员的领导责任明确列入职权目录,将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不力列为风险点。

(七)强化文化载体,围绕核心理念,营造和谐、高尚的文化氛围

各单位党委高度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工作,把文化建设融入到单位的管理中,利用各种形式和载体,发挥文化“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一是选树先进典型,树立学习标杆。各单位党委注重从基层党员和重大任务、特殊岗位及关键岗位中发现、选树先进典型,并积极进行宣传报道,总结提炼具有较大影响的各类先进人物、先进事迹。中国银联严格把控优秀党员评选程序和标准,坚持把政治素质高、党性观念强,带头贯彻民主集中制、促进党组织团结,能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并具有较强工作能力和较高专业工作水平,勇于开拓创新,在本职工作岗位上做出突出成绩、上一年度考核为优秀的共产党员,以保证优秀共产党员真正发挥先锋模范的引领示范作用,增强先进典型的感染力和引领力。

二是创新活动载体,积极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各单位党委结合各单位党员和工作的实际,开展各种形式的创先争优活动,凝聚了人心,为党员干事创业提供了平台。昆钞公司党委根据单位年轻人多的特点,组织各党支部开展了“一岗一区、党员双责”,“攻坚克难、党员争先”,“党员突击队”,“党员奉献日”等活动,拓宽了党支部发挥作用的渠道,起到了基层党组织在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方面的作用,达到了信息在一线了解,问题在一线解决,感情在一线沟通,能力在一线培养,作风在一线转变的要求。

三是重塑企业精神,强化企业理念。把文化建设融入企业管理是各单位强化经营的重要措施,充分发挥了文化建设在企业经营和管理中的导向、约束、凝聚、激励、辐射和品牌功能。昆钞公司在职工中积极倡导“成事之胸怀、成功之愿望、成人之美德、成就之能力”和“合心谋事、合力共事、合作共赢、合和发展”的“四成四合”精神,并以此来指导公司的组织建设、队伍建设和班子建设,为青年职工干事创业营造了良好的工作环境和人文环境。

(一)党建工作的重要性在认识上存在弱化现象。在所调查的四家单位中,大部分单位已经实现了向现代企业制度的转化,面对新形势下的公司治理结构,企业的一切工作重心都要围绕实现经济效益来开展,对党建工作的地位和作用认识不足等问题在各单位普遍存在。主要表现在:一是在对待学习上,被动学的多,主动学的少,满足于上级的部署和安排,上上辅导课、听听报告、看看录像片或电影,更热衷于外出参观考察,把集中学习代替了自学,把自学变成了不学,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不高。二是对党建工作存在偏见。认为党建工作占时间、费人力、耗钱财,企业只要搞好生产就行了,党群部门可有可无,造成党务工作滞后于业务工作,党组织的核心领导作用和政治保障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三是党务干部得不到合理使用。大部分党务人员为兼职人员,由于在使用干部时主要倾向于业务素质和能力,业务强的干部有前途,因而兼职从事党务工作的干部在工作中把主要精力用在对业务技术的钻研上,而对党务工作则敷衍应付,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工作中存在底气不足、做事不硬等问题。因而各单位中普遍存在着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

(二)党务人员以兼职人员为主,缺乏必要的党务工作经验和党建工作知识。在所调查的四家单位中,从人员构成来看,无论是领导干部还是党务部门的党务工作人员,绝大部分为兼职人员。由于实行“一岗双责”工作制度,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党组织发挥作用的途径和方式,也解决了党务工作和业务工作相脱节的“两张皮”现象,实现了党务工作和业务工作同安排、同部署、同检查、同监督、同考核的有机结合,但在实际工作中,既懂业务又懂党务的“多面手”并不普遍。在领导班子成员中,大部分都是业务干部出身,在选配提拔干部时,虽然能够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原则,但在操作上和选拔对象上主要还是注重业务素质和业务能力。因此,在各单位中,热爱党务工作、事业心强的专职党务干部普遍缺乏。在职能部门及其党务人员中,由于受上级核定的编制限制,加上各单位以追求经济效益为中心,虽然也都设立了党务部门,配备了党务人员,但党务部门基本都是与其他业务部门合署办公,党务人员自然也就由业务干部兼职了。

从基层党组织设置来看,由于坚持了基层党支部按单位和部门设置或跨部门设置,使党的基层组织得到了延伸,充分有效地发挥了党的基层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保证了党建工作服务于业务工作,但在实际工作中,党支部书记或副书记和其他党务干部,基本上也是由单位或部门负责人兼任,真正既懂业务又懂党务的基层党务工作者更是一个突出问题。

(三)党建工作在内容和方式方法上过于传统,缺乏吸引力和创新。从调查情况来看,目前多数单位的党建工作仍沿用传统的工作方法。一是以会议形式和转发文件布置工作,以看材料和听取汇报来检查落实情况,工作是否真正落实,落实效果怎么样,缺少有效的手段和措施。二是工作方式上以说教为主,内容和形式上过于呆板,缺乏灵活性和创新性。三是思想教育工作缺乏针对性。要求多,解决实际问题少,只讲奉献和大局,不讲索取和利益,忽视了人的客观需求,特别是对表达正当诉求的回应不及时,没有解决问题的有效措施和方法,因而在人们心中产生抵触情绪。

(四)党员思想意识多元化,思想政治工作面临挑战。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和网络的普及,党员获取信息的渠道多元化,因而党员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思想状况更趋多元化和复杂化。特别是在对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和教育中,各级党组织虽然能够严把程序关和入口关,但如何采取更加有效的教育方式,使入党积极分子真正能够端正入党动机,确保他们不仅形式上入党,更能够从思想上入党缺乏有效的方式和方法。而传统的思想教育方法简单、形式单调、创新不足,不能很好地适应党员队伍的思想实际,特别是青年党员尤为严重,党员队伍的思想教育工作面临新的挑战,需要在拓宽领域、创新方式和增强效果等方面加以探索,寻求更为有效的思想教育方式。

(一)加强理论灌输和教育,提高对党建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从目前党建的政策要求上来看,党建工作要与业务工作目标同向、部署同步、工作同力、考核同行,在实际工作中,各单位的也能够坚持业务工作部署到那里,党建工作就服务延伸到哪里,业务工作和党建工作交汇在业务工作最薄弱环节,实现有机的结合、深度融合、相互促进,业务工作有实有虚,党建工作从虚到实。然而,在实际工作中各单位或多或少对业务工作实的、存在的问题,很少从思想观念、工作作风、执行能力等方面去找原因,谈客观的多,讲主观的少;谈外部的多,讲内部的少,党建工作在业务问题外面打转。因此,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作为一项长期教育和灌输的重要内容,加强对党员干部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的教育,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提高对党建工作的认识,落实好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等一系列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要求,破解实与虚的问题,使党建真正融入到业务工作中。

(二)创新党建工作载体,提高党建工作技术含量。基层党组织是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上级党组织重大决策的前沿阵地,既要结合业务发展“抓班子、带队伍、促业务”,更要聚焦业务工作的薄弱环节,以此作为党建工作的切入点和突破口,从业务工作的'薄弱环节折射出党员在思想、作风和能力方面的表现,有针对性地开展党建工作。因此,必须结合业务工作,创新工作载体,采取丰富多样的形式,以灵活多样的方法,认真思考和谋划,提高党建工作的技术含量和党的基层组织工作的水平,在推动业务工作上展现党建工作的价值和成效。

(三)加强对党建工作的研究,保持党建工作的与时俱进。加强基层党建工作,不仅需要思想认识正确到位,更需要面对党员队伍出现的新情况、新变化、新趋势,创造性地搭建工作平台,寻求有力抓手,增强党建工作的吸引力、凝聚力。在加强党员队伍建设的同时,更需要党建工作的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和创新,改变“应景式”的工作方法和以文件落实文件的工作套路,因此,加强对党建工作的创新研究,实现党建工作的与时俱进是当前做好党建工作的重大课题。

(四)加强党务工作队伍建设,提高党建工作能力。党务工作者不仅是党的骨干力量,也是业务工作的骨干力量。正确的目标战略、合适的方法路径和能干的党务工作队伍“三位一体”,才能有效地贯彻好党的政策和上级党组织的重大部署,使任务得到落实、问题得到解决、成效得以显现、经验得以总结。党建工作如何支持和保障业务工作顺利进行,不仅需要方略和顶层设计,需要战略思想、规则部署、方案措施、视野思路,更要有一支规模稳定、忠诚尽责的党务工作队伍,需要一支既懂业务技术,又懂党务工作政策的党务工作队伍。特别是以业务为主、以效益为先的基层党组织,面临着的挑战和问题日趋复杂和多样化,加强对党务工作队伍的培养和教育,不断提高党务工作的能力和水平尤为重要。

兄弟单位调研报告篇十九

为促进和推动自治州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进程,了解掌握事业单位制度改革试点工作情况,根据局党组的安排,6月1日—6月10日,局领导带领政策法规处、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处、工资处工作人员,通过听取汇报、座谈讨论等形式对州直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试点工作进展情况、存在的问题等进行工作调研,从调研情况看,所调研的十个事业单位不同程度地普遍开展人事制度改革工作实践,有的改革是单项的,有的改革是多项的;有的进行了岗位竞聘的改革,有的进行了分配制度的改革探索,有的进行聘用制度的改革;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工作有的进展较快,有的进展较慢。改革工作做得最好的是伊宁卫校,主要表现在改革的意识强、气氛浓、内容项目多、步子大、进展快,学校人事制度改革方案已制定,七月中旬以后将在全校逐步推行全员聘用制度。

一、认识到位,领导重视,组织保证。

各试点单位领导重视,认识明确,态度积极,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组织领导机构健全。所调研的八个试点事业单位均成立了组织机构,具体负责本单位人事制度改革试点工作。各试点单位领导班子对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认识比较明确,思想比较统一,思路比较清晰,认为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迫在眉睫,势在必行,对改革充满信心,态度比较积极。

二、各试点单位积极探索,大胆实践,结合自身实际和行业特点做了大量的改革试点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1、积极推行中层领导竞争上岗制度。伊宁卫校首先对学校行政管理人员、工勤人员进行了轮岗,对校中层干部进行竞聘上岗,实行下聘一级,由科(室)负责人优化组合科室工作人员,提高了全体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效率;伊犁州中医院、伊犁州新华医院对中层干部实行竞聘上岗,一年一聘,年终考核群众满意度低者即可解聘。伊犁日报社对中层本文来自文秘之音,海量精品免费文章请登陆查看缺岗实行竞争上岗,伊犁晚报社、伊犁电视台对全部中层岗位全部实行了竞聘上岗,通过推行竞争上岗制度,形成了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良好的用人氛围。

2、实行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公开制和择优聘任制。除教育系统外,各单位普遍实行了评聘分开,对取得资格人员进行认真考核,选择优秀者予以聘用。伊宁卫校、伊犁中医院对一些业务能力强,但专业技术职务低的专业技术人员实行低职高聘,对专业技术职务高而业务能力弱或敬业精神不强者实行高职低聘。伊宁卫校还破格给校内个别学科带头人给予内部“正高”待遇,较好地调动了专业技术人员的积极性。

3、积极进行内部分配制度改革。伊宁卫校制定了《岗位津贴管理办法》和《课时津贴管理办法》;伊犁州新华医院把职工工资的30%提出来进行二次分配,把分配的权限下放到各科室,建立了“岗位工资制”;伊犁电视台加强岗位管理制度,明确职责,推行部门内部成本核算,费用下达到各部门;伊犁日报社把40%的活工资,组版费、创收提成捆绑起来进行再分配,实行绩效挂钩;伊犁广播电视大学提出了“工资管生活、岗位管福利、效益管奖励”的内部分配目标。通过各种形式的分配制度改革,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大锅饭,拉开了收入分配上的差距,改变过去干多干少一样,干好干坏一样的状况,职工的精神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工作积极性和效率明显提高,形成了个个想法干好工作,努力争创一流业绩的局面。

4、伊犁州中医院、伊犁日报社、伊犁电视台根据业务发展的需要,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人才,引进急缺人才。伊犁州中医院近几年先后招聘了护士28名,引进人才16人,伊犁日报社,伊犁电视台也都结合本行业特点,以办好报,办好电视节目,出精品的宗旨,实行优化组合,面向社会公开招聘采编人员、节目主持人等急缺人才,对引进人才实行聘用制管理,和本单位职工享受同等待遇,提高单位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和工作水平,促进了事业的发展。

三、各试点单位虽结合自身实际做了一些改革工作,取得了一些成功的经验,但总的来看,改革工作还只是部分的,而不是全面的,还不够深入,不够系统,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还面临着一些矛盾,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1、由于目前自治州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尚处于试点阶段,改革的大气候处于正在形成之中,尚未形成一个改革的大环境、大气候,一些事业单位怕过于冒进,遭到一些误解,给自身带来一些不必要的麻烦,不敢大胆推进改革。

2、分配制度改革是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关键,而现行全额预算事业单位执行的工资统发制度,活工资部分直接进入了每个人工资卡中,事业单位缺乏分配的自主权,无法进行调配,活工资实际上成了死工资,没有体现优劳优酬、绩效优先的原则,制约了事业单位内部分配制度的改革。

3、由于部分事业单位尚未完成定编工作,致使这些单位无法进行定岗、按岗聘任和竞聘上岗工作,进而制约了全员聘用制的推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工作的进程。

4、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积极性较高,但其业务主管部门对下属事业单位的人事制度改革工作支持关心的力度不大,认为那是人事部门的事,投入组织领导下属事业单位进行人事制度改革工作的精力很少,没有发挥好主管部门对下属事业单位改革的组织领导作用,致使事业单位的人事制度改革工作推动进度较慢。

5、由于在未聘人员如何安置方面没有很好的办法和疏通渠道,一些事业单位有顾虑、有畏难情绪,不敢大胆进行改革。

6、由于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工作还不到位,加上现行的用人制度的制约,事业单位用人自主权无法得以实现,造成事业单位急缺人才无法正常补充,引进的人才手续难以顺利办理。

7、按照事业单位管理办法,事业单位与职工应按照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在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基础上签订明确双方人事关系和权利义务的聘用合同,而劳动部门却要求自收自支事业单位也全部签订劳动合同,造成自收自支事业单位无所适从。另外,自收自支事业单位的伤病残鉴定和退休应由人事部门负责鉴定和审批,但劳动部门对人事部门的伤残鉴定和退休批复不予认可,将会直接影响新党办[]14号文件的执行。

四、建议及措施。

1、借助自治区的《关于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实施意见》等有关文件的出台,认真组织好文件的学习,利用多种形式大力宣传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在全社会形成良好的舆论氛围,提高事业单位及其主管部门和全社会对改革的紧迫性,必要性的认识,增强改革的内部动力。

2、加强对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组织领导,尽快建立健全由主要领导挂帅、有关部门参加的改革领导组织机构,具体负责组织协调改革工作,人事部门要本文来自文秘之音,海量精品免费文章请登陆查看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加强对改革的指导协调工作,及时帮助,指导改革。各行业主管部门要领导、组织好本系统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工作,充分调动改革单位的积极性,形成统一领导、统一规划、统一组织、统一协调的强有力的工作格局。

3、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同其他改革一样,必然要涉及许多人的切身利益,各事业单位和主管部门必须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但也不能裹足不前,要克服畏难情绪和等待观望思想,主动思考,主动研究,主动安排,周密部署做好工作。

4、严格执行国家“事业单位在国家规定的津贴总额内享有分配自主权,并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进行内部分配,合理拉开收入差距”的要求,由财政将“活工资”部分全部打入单位帐户,由事业单位按绩效自主进行分配,打破平均主义的大锅饭,还事业单位分配的自主权。

5、鉴于事业单位定编问题已制约了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工作,各县(市)一定要争取编制部门的大力支持和配合,尽快将各事业单位的编制核定,以保证事业单位按需设岗、以岗定责、按岗聘任、以岗管理。

6、按照事业单位管理办法,自收自支事业单位按照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签订明确职工与单位双方人事关系和权利义务的聘用合同,并进一步和劳动部门协调,自收自支事业单位的伤病残鉴定和退休由人事部门审批,保证新党办[2005]14号文件中关于文件中未聘人员提前退休精神得以执行。

7、疏通未聘人员安置渠道,各县(市)、各部门、各单位应想方设法疏通出口,解决人员能进能出的问题,采用依托技术、行业优势,通过兴办发展新的产业,转岗培训等多种方式,妥善安置未聘人员,认真贯彻执行新党办[2005]14号文件关于内部解聘、提前退休、病退、辞职等办法。

兄弟单位调研报告篇二十

1、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抓好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一是20xx年中央批准下发了《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纲要》,明确了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方向。同年,中央组织部、人事部下发了《关于加快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意见》,要求建立岗位管理制度,全面推进聘用制。20xx年8月31日又出台了《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试行办法实施意见》。20xx年底人事部召开了全国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座谈会,要求各地加快进度,尽快入轨运行。20xx年7月,省里召开了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实施工作会议。对全省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进行了部署。二是事业单位岗位管理制度是按照科学合理、精简效能的原则,通过事业单位实行岗位总量控制和最高等级控制,组织引导事业单位因事设岗、按岗聘用、以岗定薪、合同管理,实现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由固定用人向合同用人的转换。三是建立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制度,是对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的重大改革和创新,也是推进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迫切需要,对于充分调动事业单位各类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增强事业单位生机与活力,促进经济和社会事业又好又快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实施中的政策和原则。

(1)实施范围:岗位设置管理的实施范围与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实施办法所规定的范围是一致的。从单位看,经机构编制部门批准设立,包括经费来源主要由财政拨款、部分由财政支持以及经费自理的事业单位均纳入实施范围,使用事业编制的社会团体参照执行。从岗位和人员看,事业单位的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工勤技能岗位,以及在这些岗位上工作的正式工作人员,都要按照岗位设置管理的有关规定进行管理。

(2)岗位类别:根据国家确定的事业单位通用岗位类别,事业单位岗位包括三类,即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和工勤技能岗位。

(3)岗位等级:

a、管理岗位等级设置:管理岗位分为10个等级,由高到低分为一到十级职员岗位。管理岗位最高等级职员岗位设置,按照机构编制部门核定的机构规格确定。

b、专业技术岗位等级设置:专业技术岗位分为13个等级,包括高级岗位、中级岗位、初级岗位。高级岗位分为7个等级,即由高到低分为一到七级,其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正高级岗位包括一到四级,副高级岗位包括五到七级,中级岗位分为3个等级,即由高到低分为八到十级;初级岗位分为3个等级,即由高到低分为十一到十三级,其中十三级是员级岗位。

c、工勤技能岗位等级设置:工勤技能岗位分为技术工岗位和普通工岗位,技术工岗位分为5个等级,即由高到低分为一至五级;普通工岗位不分等级。

(4)岗位结构比例:

a、主体岗位占岗位总量的结构比例,《实施意见》进行了原则性的规定,即:主要以专业技术提供社会公益服务的事业单位,应保证专业技术岗位占主体,专业技术岗位一般不低于单位岗位总量的70﹪;主要承担社会事务管理职责的事业单位,应保证管理岗位占主体,管理岗位一般不低于单位岗位总量的50﹪;主要承担技能操作维护、服务保障等职责的事业单位,应保证工勤技能岗位占主体,工勤技能岗位一般不低于单位岗位总量的50﹪。

b、专业技术岗位的结构比例。专业技术高级、中级、初级岗位之间的结构比例,全省的控制目标为1:3:6。省、市、县三级专业技术高级、中级、初级岗位的控制目标为:省属事业单位3:3.4:3.6,市属事业单位2:3.7:4.3,县(市、区)及以下事业单位0.6:3.4:6.全省专业技术高级、中级、初级内部不同等级的结构比例控制目标为:二级、三级、四级岗位之间的比例为1:3:6,5级、6级、7级岗位之间的比例为2:4:4,8级、9级、10级岗位之间的比例为3:4:3,11级、12级岗位之间的比例为5:5。岗位结构成宝塔形上小下大。

c、工勤技能岗位的结构比例。工勤技能岗位一级、二级、三级岗位的总量占工勤技能岗位总量的比例全省控制在25﹪左右,一级、二级岗位的总量占工勤技能岗位总量的比例全省控制在5﹪左右。

(5)岗位条件:

岗位的条件由基本条件和具体条件构成,其中基本条件由国家制定,任何人员上岗都必须符合岗位基本条件的要求,具体条件由主管部门和事业单位根据岗位的实际需要制定,同一等级的岗位在不同的单位其具体条件可以不同。

(6)岗位聘用:

事业单位聘用工作人员应根据岗位的职责任务和任职条件,在岗位有空缺的条件下,按照公开招聘、竞聘上岗的有关规定择优聘用。聘用条件不得低于基本条件。事业单位首次进行岗位设置和岗位聘用,岗位结构比例不得突破现有在册的正式工作人员的结构比例,不得突破现有的职务数额,不得突击聘用人员,不得突击聘用职务。竞聘上岗后应签订聘用合同书,然后部分人员即可按规定相应调整个人工资。

目前我市有事业单位 268个,编制总数16973个,实有人数24088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 17749人(高级926人,中级4407人,初级8629人,未聘3787人),管理人员 1735 人,工勤人员4604人。

为了切实搞好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各单位一要加强领导,积极稳妥地开展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工作,各单位要确定领导和专人负责,要确保事业单位改革的平稳进行。二要加强宣传与学习,把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的目的、政策规定,步骤和要求讲深讲透,使广大干部职工充分了解这次岗位设置管理的深刻意义、基本内容和工作步骤。三要认真搞好调查摸底,因为这支队伍是公务员队伍的7.5倍,而且,编制情况、职称结构、领导职数,行业归属和层级分布等情况较为复杂,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关系到事业单位广大工作人员的切身利益。是一项十分艰难的任务,要充分认识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复杂性和艰巨性,确保按期完成工作任务。

兄弟单位调研报告篇二十一

x村位于x乡的东北部,面积x平方公里,辖x个村民小组x户,x人。

x年,脱贫攻坚活动开始,统计建档立卡贫困户x户x人,其中低保户x户,五保户x户,其他贫困户x户。

“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我局“脱贫攻坚”工作组与村两委共同努力、集思广益,通过实施脱贫攻坚“六大工程”制定相关措施,帮助贫困户脱贫。

一是安全饮水工程。

在x新建集中供水设施一处,其他平困户则采取维修水池,架设水管,解决安全饮水工程。

二是扶贫安居工程。

结合国家扶贫搬迁相关政策,为x户贫困户新建住房。

三是基本生活水准提升工程。

对需进行基本生活水准提升的贫困户,通过“阳光超市”八大件资助,合作医疗报销等形式解决。

四是基本生产生活条件改善工程。

进行道路改造,采取国家项目补助以及村集体和村民自筹形式解决。

五是家庭子女成长培养工程。

确保贫困学生顺利完成学业,采取村民自筹,村集体以及帮扶单位慰问形式解决。

六是户户增收工程。

采取劳动结业培训,扶持发展特色养殖,景观植物种植等形式增收。

经过村集体和驻村工作组共同近两年的努力,现成功帮助其中一半贫困户脱贫。

要全面完成脱贫攻坚,全村脱贫的工作目标,主要还存在以下问题:

1、文化程度低,致富技能少。

未脱贫人口多数为初中以下文化。相当一部分贫困人口思想观念陈旧,传统小农意识根深蒂固,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落后。生活上往往靠帮靠救济,脱贫意识极其薄弱。几乎没有懂现代农业专业技术的人员,缺乏自我发展的能力和动力。

2、地理位置偏远,交通不便。

x村位于x县最北端,与南x交界,距离x乡二十余公里,距x县城五十多公里,每天只有一趟班车往返。资源贫乏,生产生活资料严重匮乏,即使有资源也多因交通闭塞、信息不畅,难以得到有效开发。

3、抵御灾害病残风险能力差。

部分贫困户经济状况差,主要收入又源于自给自足、靠天吃饭的农业生产,若遇自然灾害,无法抵御,导致种植业减产减收,养殖业遇瘟疫,就可能造成贫困。有的贫困户家中有长期生病或重大疾病患者,不仅不能通过劳动获得收入,还需要高昂的医疗费用,导致难以脱贫。还有的贫困户由于家中子女正接受高等教育,学费、生活费数目大,导致家庭负担重。

4、劳动力匮乏,收入水平低。

现有贫困人口很大部分为户口与子女分离的老人、残疾人、常年病人等,大多年纪大、身体差,完全丧失或部分丧失劳动力。生产缺技术、缺资金、缺门路,不管是发展种植业还是养殖业均比较困难,家庭经济收入主要依靠责任田。日常生活比较艰难,即便想要发展产业也是“有心无力”。

1、加强就业培训。

一是介绍有条件的贫困户参加县人社局及相关企业的业务技能培训,掌握就业技能。

二是结合村民实际开展各种短期技能培训,采取就近就地原则,分散办班,分类指导,增强学习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2、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针对贫困户地理位置偏远,地形复杂交通不便,生存条件差的问题。加强道路硬化、安全饮水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户生产生活条件。

3、是加强产业扶持。

坚持特色种植、养殖,大力扶持农户香菇种植和黑山鸡养殖,采取村集体提供种子、种苗、技术等手段帮助贫困户进行种植和养殖。

将有条件的贫困户纳入到黑山鸡养殖合作社中来,做好销售服务工作,扩大销售范围,确保贫困户增收。

4、加强政策保障。

一是积极整合农村合作医疗、大病救助等医疗政策。同时加大贫困户就医看病时农村合作医疗、大病救助以外费用报销的政策支持力度,确保农户看的起病,减少因病致贫现象的发生。

二是着力抓好“雨露计划”等贫困户学生读书优惠政策。加大对高级教育阶段的贫困学生家庭的补助,同时积极与教育部门衔接,合理组织安排贫困学生勤工俭学,大力推进贫困助学贷款等优惠政策,减轻贫困学生家庭负担。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3354803.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