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是一种表达个人情感和思想的方式,通过它,我们可以展示自己对作品的独特理解和感受。写读后感时,可以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和语言表达方式,提高文章的文学性和逻辑性。以下是一些经典的读后感,与大家一同分享阅读的快乐。
今日简史读后感篇一
不得不说赫拉利的三部曲《人类简史》《未来简史》《今日简史》是难得好书,为什么说其为好书呢?首先作者的背景,作者为学术派出生,学术派一般写的书籍深度够深,不像许多快餐书籍,基本上只是凑热点,或者起一个特别响亮的名称,但实际上并未对问题刨根问底,达到一定深度,许多只是图一时的热点和迎合大众的需要;其次本书探讨的范围较大,《人来简史》中主要探讨了,人类从猿类进化成智人所经历的进化进程,以及人类建立起社会这个产物,人类发明的各种工具等等,讲述的非常精彩;《今日简史》这本书呢,其实主要讲述的当今社会人类或者大众可能面临的挑战,这种挑战产生的原因,以及如何应对这些挑战等等,选题本身较为符合当前的形式;再次,本书的翻译质量确实很高,台湾的一个教授翻译的本书,质量确实没得说。
1.当年面临挑战哪些挑战。
人工智能和算法会导致大部分人丧失选择权,算法会导致所有的社会规则运行全部回依靠算法来解决,我们所有看的和想的事物全部由算法来决定,普通人将会盲目的遵从算法制定的规则来运转,比如我们的购物、吃饭、看病等等最基本的衣食住行除了住以外都会依靠算法来运转,购物依靠算法来推荐、交通依靠无人车来替代、饮食依靠传感器监测自动推荐等,而人工智能将会代替绝大部分人的工作,我们常见的低端重复性工作,比如服务员、售货员、收银员、厨师等等完全可以依靠机器来替代,将会导致大面积的失业,这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生命科学技术带来的是医疗的改变,精准医疗有可能实现,比如通过传感器随时监控身体内部的指标变化,或者通过纳米机器人随时清楚体内的垃圾,而延长生命或者不死才是最令作者担忧的,由于富人或者政客通过手上的财富或者权利,轻而易举的即可获取生命延长权,而普通人只有默默衰老死去,这也是可能会引发社会伦理或者不公平,人类大部分的矛盾都是由于分配不公而引起的,如果连平等的生死权利也将通过权力和财富来分开,这样会引起社会伦理的崩塌,也是作者所担忧。
作者分析以上挑战,仍心存忧虑,为社会普通大众所担忧,毕竟社会中精英分子只是少数,如果社会运行所有的话语权、生命权都被精英分子所掌握,那么绝大多数人可能世代摆脱不了被“奴役”的命运,作者同情普通大众,在后来中也指出了普通大众如何去应对这种挑战。
2.如何应对挑战。
作者对如何应对这些挑战也做了详细的分析和解答,但是否正确虽然未知,但确实给人的印象深刻。首先避免全球化,当前的全球化使得政治、经济面临的危机前所未有,特别是跨国公司、跨国组织可以通过经济手段进行全世界的“剥削”,特别是所谓的社交媒体、电子商务,社交网络可以通过全球化的互联网对舆论、社交、媒体起到影响和控制作用,传统的媒体越来越失去其控制力了,当今的社交网络甚至可以操纵选举,因为可以通过算法或者内容让网民只看到他们所能看到、所想看到的,完全屏蔽掉他们不能看到的和不想看到的内容,就像各国政党都非常重视宣传和媒体一样,而如今舆论和媒体的掌握力全部落到了这些社交网络科技公司了,比如facebook、twitter等,他们通过各种推荐算法,吸引各个阶层的读者,避免全球化则意味着切断与其他国家的联系,经济上完全独立,而在当今的社会中,走闭关锁国的倒车,显而易见很难实现。其次,普通大众应当学会如何学会控制自己的欲望、虚心面对自己的想法、控制住恐惧。为何要控制住自己的欲望,因为当今的媒体通过视觉、听觉的刺激,让普通大众感受到欲望,专门刺激消费,再通过算法推荐,让人不自然而然的陷入了所谓的购物狂魔、中年焦虑等等诸多社会问题,从而形成了恶性循环,要避免这种状况,必须控制自己的欲望,学会自律,学会锻炼身体,方能避免人为创造这种环境。当代快节奏的生活使得人们不善于“思考”,习惯于依赖,很少人想过要遵从自己内省的想法,我们习惯于被算法控制,但实际上算法终究只是算法,它并没有禁锢我们的思想和行为,只是我们习惯于依赖,盲目的从众,很少虚心直面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终究是一个字形容“懒”,“懒于思考”,习惯算法和规则安排的一切,当然现代化的社会分工必然形成专业化,我们每一个人不能精通每一个行业,但是我们在做选择时,一定要虚心的深入思考,遵从自己内省的真实想法,方能不被算法控制。
今日简史读后感篇二
人类有两种能力,身体能力和认知能力。自工业时代,机器的大面积兴起,取代了一部分的原有劳动力,结果是提升了生产效率,但没有对人类的就业造成不可逆的威胁。
而且,就算机器的生产效率更高,人类的另一大优势,强大的认知能力,依然远超机器。直到21世纪,人工智能的发展已经到达不容忽视的地步,并且已经在越来越多的人之技能上超越人类,包括理解人类的情绪。
两次有名的人机大战的结果也都是机器占了上风,国际象棋和围棋,作为人类智能的集大成者,都人工智能轻易战胜,是否意味着,人工智能在许多其他领域也能轻易超过人类?这也是近些年越来越被人们讨论和重视的。
生活中,我们中的大多数人都很相信自己的“直觉”,行事也很依赖个人经验。要是告诉你,这所谓的“直觉”,其实只是“辨识模式”罢了,你会不屑一顾还是冷静思考这个发现。
优秀的司机、银行经理和律师,对路况、投资或谈判交涉并没有什么神奇的直觉,只不过是辨识了某些一再出现的模式,于是能够躲过漫不经心的行人、拒绝无力偿还的借款人和识破图谋不轨的骗子。
直觉依赖的是,善于走捷径的大脑,会根据不完整的信息快速拼接出答案。在无知议题中,你已经知道了,我们的大脑总是倾向于相信,自己知道的更多,相信直觉也就不足为奇。
只不过,这种走捷径的方式,很可能已经不适用于现在的都市丛林。
对比人类智能,人工智能拥有两种特别重要的能力:“连接性”和“可更新性”。它可以实时全球联网,而且更新速度和更新所要花费的资源也很少。
举个例子,你要了解一种未曾接触过的的疾病,通过网络搜索,或者就医询问主治医师,得到的答案的时效性(时间不等人),很难比得上联网的人工智能。
特别是你想深入了解,目前常用的论坛上,可能都是几年前的消息,并且你也很难说服自己去相信。或者说,相信的成本你未必承受得了。
即便你身边有医生朋友,在大数据面前,人类的学习能力还是敌不过人工智能,你又如何确保你得到的信息是有效和可靠的。而人工智能的两大特性却能克服你的这个焦虑。
这个事实,也对目前的医疗行业,提出了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对于各类疾病的治疗,或许依靠人工智能会事半功倍。这是否意味着,医疗行业的大量工作要被人工智能取代。
可能你也听说了,重复性的工作容易被取代,因为效率优先原则。但是,养老、创意类产业将很难被人工智能取代。
作者预测,2050年的就业市场的特点很可能在于人类与人工智能的合作,而非竞争。创造新的工作、让劳动者接受再培训而重新就业,并不是能够一劳永逸的方法。
看似离你我的生活遥远的预测,仍需你我主动去了解,宁可信其有的认知逻辑,必然使得你我中的大多数,认真思考这一可能出现的窘境。
尽管大方向上,正面临着人类大规模失业的危险,作者更担心还是,数据算法会夺走人类目前握有的权威。因为,这样一来,可能造成人类对自由主义这套故事彻底失去信心,而开启一条通往数字独裁的道路。
今日简史读后感篇三
《今日简史》虽然在说今天发生的事情,但关心的却是未来。旧的世界秩序正在被挑战,新的秩序尚未建立,如何迎接当前人类命运的挑战,成为全世界人民的共同问题。正如默克尔在2019年新年致辞所说,现在全世界正在被美国总统特朗普、英国脱欧事件代表的民粹主义和孤立主义所困惑,难道人类社会在世界二战后建立起来的新秩序也最终仍被新的民粹主义所替代,难道人类社会又可能重回民族孤立、互相攻伐的暗黑年代。德国作为哲学家的故乡,默克尔对当前欧洲的担心不无道理。
自由主义是一个关于普通人的故事,但是科技正在颠覆自由主义,试图把未来变成生化人、网络算法的世界。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将会改变人的思想,通过优化算法,科技可以控制人心,让人类再无自由可言。人工智能抢走人类的工作,使社会形成庞大的无用阶级,而小部分精英通过生物革命改造自己的身体,进化成为智神,人类的不平等升级为两个物种之间的不平等。人类正在失去自己的旧故事,而新的故事还没有到来。
以自由主义构建的世界观存在诸多漏洞,各国应该怎么坚持自己的特色道路,携手迎接未来人类命运?每一个普通人,由于案牍的事务太多,我们很难有闲暇时间考虑这样的问题。当稍稍能挤出一点时间,可能就在喝杯咖啡的时候,一想到世界发生的各种各样的事件,正在潜移默化可能影响着我们生活的时候,人们不禁有一种莫名的焦虑。
《今日简史》的作者尽管没有提出应对这些挑战的答案,但是,它却明确告诉我们,当下人们的焦虑可能源于某种人类对未来世界的不明确性,我们是否能坚信着,只要人类的同理心仍在,我们还是能够携手共同合作和面对这些问题,共同编写属于人类未来的故事,这也是作者最想要说的,也是每一个人从书中所得到的收获。
今日简史读后感篇四
那位因《人类简史》一炮走红的以色列大历史教授,在继16年出版了《未来简史》之后,又带来一本新作。中信出版社将其翻译为《今日简史》,妥妥的标题党,因为英文原标题直译过来是『二十一世纪的二十一个重大议题』。
这几本简史共用一个核心概念:故事。
《人类简史》说,人类,准确地说是智人,之所以能走到如今统治地球、飞向太空的这一天,靠的就是讲故事的能力与认同故事的本能。
《未来简史》说,智人终将进化为智神,但只是对很少一部分智人而言。
《今日简史》说,在二十一世纪过去十多年之后,那个畅销全球的自由主义的故事正在经历理想幻灭,地方故事又开始兴起。无论是民族主义,还是威权主义,抑或是虚无主义,都是对自由主义故事的叛逆,但又都无力替代自由主义全球性故事的地位。
原因是新一轮信息技术革命和生物技术革命开始撼动自由主义故事的根基,自由主义故事暂时未能找到应对之策,故而跌落神坛。值得玩味的是,恰恰是自由主义故事带来了如今的信息和生物革命。
人工智能的兴起,某个中心权力高效有序的控制一切再次成为可能;生物科技的研究表明,人类自由意志只是一个幻觉,我们的'情绪也好,观念也好,道德也好,思想也好,统统都不过是生物算法,不过是某种遵循特定规律的复杂计算而已。这开始动摇自由民主政治的核心支撑:分布式决策与管理比集中统辖更高效,因为个体具有自由意志,联合起来的多个个体必然比单个或极少数个体更少犯错。
面对这些宏大议题,我们这些普通人,要么是恐惧,要么是无力,总之确实是幻灭了。我们开始低欲望,开始佛系。
我想说的是,这并不代表我们想要的变少,只是我们想要改变的变少,几乎不再想着改变些什么,过好自己的小生活就挺好。天上下雨地下滑,自己跌倒自己爬。
会和现在一样吗?不会。会有怎么样的变化呢?()谁也说不准。有没有什么应对之策呢?有。
先来看我们这一代(大多数)经历的变化:
从小接受填鸭式教育,学了一堆死知识。
在快要步入社会,快要就业时,才知道死知识不值钱,活知识才是硬通货。
很自然的,对于我们的孩子,我们大部分人的教育重点顶多能放到解决问题这个高度上。不出意外的话,孩子未来长大后,会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不再是硬通货。
那硬通货会是什么呢?
错了,如果关注硬通货的话,我们和我们的父辈别无二致。
硬通货不该是我们关注的焦点,就像现在,解决问题是硬通货,但其实出得依然是苦力,赚得依旧是死钱。明白了吗?这和旧社会用死知识赚钱并无本质的区别。
我们要做的是要把眼光再放大一些,把教育重点放在孩子提出问题的能力上,并引导孩子超越提出问题本身。
那你会不会疑问,为什么不直接将重点放在超越提出问题上呢?
原因有二:
我们本身是一帮擅长解决问题的人,教孩子关注提出问题就已是极限。
我们能给孩子成长所营造的整个客观环境也不支持步子迈太大。
总之,千万不要再以为解决问题是核心竞争力了,那只是基本条件。如果想不明白这一点,请接着想。
不过,我还是给一个小提示:「死知识-解决问题……」这条路径对应的是认同故事,而「活知识-提出问题……」这条路径对应的是讲故事。
最后,这些不过是我个人一些小感想,不喜勿喷,但欢迎交流。
今日简史读后感篇五
当品味完一本著作后,相信大家都增长了不少见闻,何不写一篇读后感记录下呢?那么你真的会写读后感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尤瓦尔·赫拉利今日简史读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读完了尤瓦尔赫拉利的这本著作《今日简史》,这本书是在作者前俩部著作《人类简史》和《未来简史》的基础上对人类命运的走向做了一些预测与分析,反思了当下全球人类所面临的发展问题,人工智能和生物科技的结合正在创造人类社会新的故事序章,理想的幻灭,旧的故事倒塌只是时间问题,从而折射到现实社会中则是:ai 与智人隐性竞争的结果就是未来等你长大可能没有工作。
大数据的高度发展和深入应用会产生数据霸权和社会公平的矛盾,未来不同国家的主体都会面临新的政治挑战,自由与平等的议题争议:谁该拥有数据。从而导致全球新的政治挑战,不过这会不断驱使人类文明走向世界大同,国族主义已经无法单一解决社会问题,新的无国界社群组织会重构部落再起,这是人类生物属性的价值体现。
宗教作为人类文明发展的催化剂会依然延续下去,只是形式会做新的调整,因为人类的精神世界依然需要一片沙漠里的绿洲。科技具有俩面性,在ai时代里,永远不要低估人类的愚蠢,战争依然存在,人性的'贪婪必然造就新的压迫与反抗。
地球不是绕着人类转,曾经的地球是由恐龙主宰,然而现在呢, 只是物种转换了角色而已,难道还会有人类之外的角色替代智人, 答案在上帝那里。科技颠覆会产生绝望与希望,所以人类依然要谦逊,在没有达到移民火星的星际穿梭之前,地球生态的好坏影响着人类后代的发展。
写到这里不得不提一个人,就是ace x之父埃隆马斯克,他人生的最高目标则是做着人类大规模移民火星的庞大工程,海上火箭回收技术已经成为现实,马斯克的火星之梦代表了人类在星际旅行上已经踏出了坚实的一步。未来不要妄称神的名义制造人类自己新的道德困境,在当下世俗主义社会里,要面对不完美,后真相时代依然需要虚构的故事建立合作,智人本身就是一个后真相物种。
未来不是科幻电影,我们都会直面一个无法逃离的母体,意识和智能在新科技面前不再混淆,心智是可以被科技操控的 ,《黑客帝国》的电影场景会真实再现于人类社会,没有真实世界,母体之外还是母体 .
教育是改变中唯一不变的事,传统与未来只是时间线上的一种人为界定,知识无疆界。人类依然会面临新的生存问题,人生的意义在于我们会用语言和文字继续编织新的故事,自由主义不再是人类文明的核心议题,心智和大脑是俩个议题,我们需要重新认识自己,迄今为止我们对自身意识的了解仍然一无所知,禅修只是一种最基本的辅助工具而已。
建议读完赫拉利的《未来简史》和《人类简史》之后阅读此书会有一个思维层次上的认知连续性,也比较容易理解此书里作者的一些观点和思考。也许有人会感觉这本书内容不精彩,你要明白这不是小说故事,而是作者的一些人生思考和对人类社会议题的一些分析探讨。精彩在他的《未来简史》和《人类简史》已经深有体现。
今日简史读后感篇六
前几日在书店角落看到《今日简史》,抱着随手一翻的心态看的。但是越看到后面越入迷,这本书居然开始让我这个相当冷漠的人也开始思考关心人类的命运。
书中的命题非常多,宏观且浩大。我只能从我自己的角度来讲一些其中对我来说印象深刻的点。
1、人类深以为感到骄傲的自由意志可能根本不存在。
我们每个人都认为自己是独一无二的,无可取代。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我们能够自我思考,自我创造。但作者用尖锐的语言一刀见血地指出“人类没有选择欲望的自由,单纯就是几十亿个神经元交换生化信号后的产物。”看到之后有点不敢相信,但事实好像就是如此。随着生物领域和科技的发展,我们越来越发现人体并没有那么的神秘。你以为你做出的一切选择都是由“我”这个主观意识决定的,但其实它们可能只是简单的生化反应。只是速度让你快到感觉不到而已。
2、人的情绪和感觉并不是我们自认为的“自由选择”。
随着生物技术和机器学习不断进步,要操控人类最深层的情绪和欲望只会变得更简单,“跟着感觉走”就会越来越危险。因为到最后你甚至发现不了你所以为的完全由自己做出的决定,实际上已经完全被控制了。就像现在我们购买的各种繁多而无用的物品,你以为是你做出的选择,实际上可能都是广告商的策略。
3、算法正在攻击人类。
要想知道宇宙真相、人生意义、自己的身份,最好的出发点就是开始观察痛苦、探索痛苦的本质。人生的重大课题可能不是寻找人生的意义,而是如何摆脱痛苦。而各种痛苦最深层的根源可能就是自己的心智。
可能到了最后的最后,我们人类拥有面对未来世界的唯一武器,就是我们的心智,我们的自由意志,就像三体人所惧怕的那样。
今日简史读后感篇七
最近被《今日简史》这本书颠覆了世界观。
原来我所生活的人类社会,充满虚构的故事,人生是没有意义的,所谓意义也是靠人类最擅长的,靠说故事支撑起来的。我原以为”往外跑“就能冲出小盒子,但其实还是会有更大的盒子。
国家、货币、宗教、企业。这都是一个个虚构的故事,多人相信了便成”事实“,即使有小部分人不相信,但只要还生活在这个圈子也离不开它。科学是用数据说故事,如果追溯起来,科学起源于宗教,因为最初的科学研究就是教会拨款的。
目前世界各地区越来越和平,并非智人变得”善良“了,而是自从有了核武器,战争就成了一种高成本低利润的交易。相比以前的战争,胜利方能拥有的战败方肥沃的土地和工业所需要的原材料,而现在的国家,使经济高增长更多是无形的科技技术,例如:硅谷真的有摸得着的矿产吗?在未来数据的争夺比土地的争夺更具诱惑。
别小看智人擅长说故事的本领,正因为会说故事才能使智人成为目前世界的主宰。智人在原始时代从来都不是靠个人的力量和猛兽搏斗取得胜利的,而是靠团结。关于讲故事,最早是部落的神话,使部落的智人有共同的信仰,能组织合作和接受分工,共同维护部落的安定。
人生不是虚构的故事。
如何了解自己的心智?有个工具――冥想。
作者每日花上两小时冥想。
很多人看到冥想都会想到宗教色彩,而作者说的是“内观冥想”,在冥想的时候,什么也不想,坐着然后闭着眼(当然你要睁着眼也可以啦),只关注自己的吸气和呼气时的感受就好。
作者的冥想老师不断告诉学生“观察心智的时候,必须抛开所有二手信息、宗教教条和哲学猜想,一心专注于自己的体验和真正遇到的各种现实。不要谈论理论或哲学,请把问题集中在与你实际修行相关事情上。
就我实践而言,真的很难,因为诱惑太多,不用几分钟我的大脑就会想其他事情,而无法只专注于自己吸气和呼气时的感觉。
从宏观的角度来说,人类所说的”永恒“就是虚构的。
今日简史读后感篇八
尤瓦尔·赫拉利的“简史三部曲”的收官之作——《今日简史》已由中信出版社售卖,我很开心的抢到了一本,更开心的是在早餐王子陈厚的组织下,可以有微信群进行读后交流,喜上加喜。本篇就是与小伙伴交流之用,不到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读完序言后,我开始认真的思考自己为什么要读这本书。对于讨论人类当下存在的问题、未来的走向、历史的演变,对个体来说,总是没有明天的面包来的实际。那些仰望星空的人,必然是衣食无忧,脱离了生存困扰。我乃一介小民,闲时看一看他们写的书,了解一下大人物们怎么想的足矣。阅读可以拓宽视野,但睡醒了依然是柴米油盐。从没有考虑过哪个文明主宰世界、如何应对恐怖组织、民族主义能否解决不平等和气候变化问题,这些,距离我太遥远。
而作者却强调,在当代各种重大变革与个人的内在生命之间,其实有着重要的关联。他说:恐怖主义既是全球性的政治问题,也是一种内部心理机制。恐怖主义要发挥效用,靠的是按下我们内心深处的恐惧按钮,劫持数百万人的想象力。同样“个人即政治”是个旧话题,在这个科学家、企业和政府都想侵入人类大脑的时代,这套老生常谈却远比以往更邪恶。细思极恐,信息爆炸带来的很可能是思想绑架,我可不想被别人操纵还不自知。
诚然,这本书不可能教一位孟买贫民窟里的妈妈如何找到明天的午餐,也不可能教伦敦医院的病人如何躲过死神,但它可以引导我们去思考世界上正在发生的大事,各种事件背后的深层含义是什么?与我们有什么关联?比如气候变化可能会让孟买贫民窟完全无法住人,让地中海掀起巨大的新难民浪潮,全球的医疗保健陷入危机。
特朗普上台,和某小镇的公务员没啥直接关系,但有可能这位公务员正在犹豫要不要送孩子去美国留学,留学后美国就业情况如何,回国后涉外行业是否景气。这么一考虑,感觉着很有必要翻看这本《今日简史》。就比如我吧,刚刚翻了目录,就很想跳到第2章《等你长大,可能没有工作》,看完后准备推荐给刚上高中的儿子。
这是很简单的道理,随着大数据算法飞速发展,很可能导致数字独裁,也就是权力集中在一小群精英手中,大多数人不仅被剥削,还可以有更糟糕的局面:如草芥般无足轻重。
我想摆脱这样的局面应该不容易,但是清楚总比糊涂要好很多。因为你就算选择忽视这场“人类未来”为主题的辩论,历史也不会对你更宽容。就算你因为忙着让孩子吃饱穿暖而缺席,还是躲不过最后的结果。
在一个信息爆炸却多半无用的世界,清晰的见解成了一种力量。我想学习这种力量。
今日简史读后感篇九
作者在这章预示了一个“可怕”的未来,即几十年后(2050),大部分人在工作上可能变得无足轻重,被算法和机器取代。在ai逐渐发达的今天,这已经不是像20世纪初预言纽约到北京只需10多个小时那么天方夜谭,而是正在发生的事实。无人驾驶汽车、卡车,ai理财专家、法务专家,医疗助理机器人,无不慢慢在成熟中。甚至连最难被取代的创意类工作(例如,作曲家),也已经看到了通过算法机器人取代的可能。
作者提供了两个解决问题的思路,一个是“全民基本收入(ubi)”,即政府对控制算法和机器人的富豪阶层和企业征税,然后用这些税来cover其他人群的生活需求。另一个是“全民基本服务”,即共产主义社会描述的情形。
第一个方案无法解决贫富差距的问题。也就是说,无论穷人对现在的不公平多么愤怒,未来的不公平都将更加变本加厉!对于贫穷国家、贫穷地区、贫穷阶层的人来说,这已经是一个事实。
第二个方案虽然对于人来说会更公平,但非常理想化,按照中国现在的发展水平来说,基本就是幻想。谁也不知道在算法和机器统治人类之前,这会否实现。
因此,如果你没有成为跃升数字统治阶层的野心,对于自己和下一代的未来,那么最好的出路可能就是寻找一个能够保障全民最低福利的地方,一直生活下去。
今日简史读后感篇十
反对作者对于人工智能和算法的偏颇意见和对于未来的过度悲观。在我认为,自由意志本身就是自我做出选择的权利,不管是否相信算法都是人类个人的选择,很难想象有人会必须被迫服从算法,算法永远是作为参考,更不用说算法是来源于对大多数人的分析,有相当的可信。我完全难以理解他对于网飞的推荐制度和谷歌地图的批评,选择电影时的推荐参考和导航到底对自由意志有什么损害,没有导航难道要凭自己的直觉找路吗还是说我们不应该参考推荐而是要在无数电影里面瞎找最后选一个烂片浪费时间?他的担忧实在是难以引起共鸣。作为一个非人工智能专业人士,我还有一点对于他绘出的未来图景的怀疑。
如果真的如他所说,一切事情都不再有人类的参与,人工智能的参与甚至可以入侵到音乐艺术,医生律师都不再被需要,那么是不是人工智能将自己学习研发自己,又怎么会像他说的一样创造出任何岗位呢,精英阶层和政府真的能够存在吗,那么人类的存在是否失去了意义,人类会接受这样一种未来吗。我看来是不太可能的,人类或许应该控制人工智能在为人类服务上,否则当人类面临大规模失业,科技进步将无人享用。而如果人工智能并不像他说的一样,而能够在正确的控制下将其带来的社会经济进步转化为普遍的社会福利,那么失业其实并不值得恐惧,毕竟很多人并不期待继续今天自己从事的工作,或许人工智能带来的是更轻松有选择的生活。
他对于人类情绪力量的轻视也是难以接受的,即便是神经元的反射活动也是千人千面,在我看来就是自由意志,人工智能学习得到的将永远不会符合所有人,就连大多数人也不太可能,我始终不会认为自己可以用少数模式来认识世界和他人,我也不认为人工智能可以做到。
今日简史读后感篇十一
作为尤瓦尔赫拉利三部曲之三的《今日简史》是一部承接之作,它既建立在《人类简史》的视野之上,又承接了《未来简史》对未来的思考,如果你看过《人类简史》和《未来简史》,那你很容易能理解《今日简史》的逻辑以及所提及的当今社会面临的问题和机会。
如果让我用一句话概括《今日简史》的内容,我会说:在全球21个重要的领域中,旧“故事”瓦解过快,而新“故事”还没来得及确立。
故事。
先来说说“故事”是什么,用大词来说叫做“想象共同体”,用通俗的话来说就是“大家都认同的事”。
《人类简史》里面说到人类的第一次革命叫认知革命,可能是因为一次偶然的基因突变,智人拥有了说胡话的能力。可能大部分的动物(包括当时的其他人种)都有自己的语言,但它们最多只能用来描述现实事物或亲眼所见的事物,比如说河边有狮子,而智人却可以说:狮子是我们部落的保护神。
当整个部落的人都认可了这句话之后,狮子就变成了他们脑中的想象共同体。这种故事的传播简单高效,一旦越来越多的人听到并认可之后,基于这一点的共同认可,他们就更容易产生信任,发生协作。
智人消灭其他人种,就是因为智人能够组织起比其他人种更大规模的协作,从而战胜了比我们更加强壮的其他人种。
一段神话、一家公司、一个国家都只是我们的想象共同体,但是它能有效组织起来的协作规模我们已经有目共睹了,这就是我们智人力量的源泉。
旧故事和新故事。
一旦理解了故事,我们就明白了这一条逻辑。世界发展变化过快,旧的想象共同体正在被推翻,而新的想象共同体还未确立。
理想。
二十世纪,全球最重要的三大故事:法西斯主义故事、共产主义故事和自由主义故事,这三个故事本来号称可以解释过去、预测未来。
但先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法西斯主义被打败,然后苏联解体共产主义受挫,最后是自由主义挺身而出占领世界,现在全球人民都弥漫着各种自由、平等的理想。
每一次旧的故事被摧毁,新的故事就会产生,然后世界又会再一次依赖此故事建立协作,从而让世界继续运转。但这一次,自由主义已经在面临巨大的困境,而我们还没有找到好的解决办法,也没有新的故事产生,这就给我们人类造成了巨大的考验。
上面说的只是“理想”这一个议题,这本书里面还有其他的二十个议题:就业、自由、平等、社群、文明、民族、宗教、文化、恐怖主义、战争、谦逊、神、世俗、无知、正义、真相、未来、教育、意义、自己。我们可以再说几个:。
自由。
自由:面对大数据人工智能的发展,我们的行为越来越容易被操控了,一旦算法的决策能力超过我们自己的决策能力,我们甚至甘愿过着机器人说什么就是什么的日子,这时还有自由吗?一旦在自由和生命面前做选择,我们也只能选择生命。
宗教。
宗教:宗教发展的多是为国家服务,提供人们的身份认同,帮助国家更好的管理人民,比如印度教、、儒家等等。全球化让全世界的人都连在了一起,但现在还没有一个宗教可以做到为全球所有人提供身份认同。
战争。
战争:人类从历史上学会的教训就是:人类重来不吸取历史上的教训。世界太过复杂又联系太过紧密,可能仅仅一些愚蠢的小想法,最终却会酿成巨大的灾难。仅仅是觉得有可能会发生战争,就可能开始军备竞赛,就可能真的会发生战争。
无知。
无知:你每天都在用手机,但你却无法独自一人创造出手机,我们现在几乎所有的需求都依赖于其他人的专业知识,但我们个人其实知道的知识很少,将来还会越来越少。而互联网的出现却让我们有一种错觉,我好像知道这个世界每天发生的事。
······。
面对以上等等这些问题,我们又该如何自处呢?
机会。
问题就是机会,我们人类正是靠着解决一个又一个的问题发展起来。而这本书就像一个坐标、一张地图,指向了我们前进的道路,也指出我们的机会,二十一个议题的二十一个机会。
未来可能会出现意义公司,它会满足你的人生意义;可能会出现平等公司,它解决了我们不平等的境遇,让每个人都有机会;可能会出现自由公司,它保证了我们的自由决策不被他人操纵和控制。
自我。
但不论未来会出现什么公司,我觉得对个人而言,最重要的可能是清楚自己要什么,也是这本书的最后一个议题:认识自己。
未来的意义公司、平等公司、自由公司你也许可能无法同时享有,可能想要有意义就要放弃自由、想要自由就要放弃平等、想要平等就要放弃意义,知道自己要什么才知道应该放弃什么。
不过,可能连认识自己这一点,神经科学家和大数据算法也会比我们自己做得更好。
总结人类靠着想象共同体,才能组织出来的大规模协作。当今世界的很多“想象共同体”正在被瓦解,而能够保证协作的“新想象共同体”还没有出现。这既是问题也是机会。
今日简史读后感篇十二
在古代,区分贵族和平民的因素是拥有土地的多少;到了现代,拥有生产工具的多寡,产生了资本家和无产阶级。听起来,没有半点平等的味道。
但就在最近这一二十年,科技的进步带来的巨大平等效应,已经深入你我生活的方方面面。网购、团购、共享服务等,让大多数人享受到科技带来的便利之外,还让你我感受到了持续的平等感。这种无差别的错觉,似乎在向你我呼喊:“平等正扑面而来。”
然而,事实真的像你我感受到的这样,简单清晰吗?不是的。作者反而认为,21世纪可能会产生历史上最不平等的社会。底层原因,正是由于科技的进步。
最近几年,哪怕你不关注科技类新闻,大数据这个概念恐怕你也不会陌生。相信你也见证了,拥有海量数据的科技公司,到达的市值,一浪高过一浪。“拥有数据就拥有未来”这一结论,呼之欲出。
这就是你我身处的21世纪,数据的`重要性已然超越土地和生产工具。数据的控制权,变成了科技巨头们争相追逐的香饽饽。目前数据巨头们的商业模式如出一辙:靠提供免费信息、服务和娱乐来吸引我们的注意力,再把我们的注意力转卖给广告主。
只是现在,数据巨头们更加看重的不再是广告收入,而是他们在赚取广告收入的同时,不断获取的数据。最坏的结果是,长期来看这可能使你我不再是用户,而变成商品。
长期来看,只要取得足够的数据和运算能力,数据巨头就能代替你我的大脑,来为我们做出更合理的选择,甚至直接操控我们,甚至可能重新设计生物或无机的生命形式。
先不说未来,就连当下也有相当人群,生活中已经离不开网络。毕竟,付出一点个人数据,不用排队就能享受到那么多便利,一般人几乎很难抗拒这种免费的得到。或许在不久的将来,选择断开网络连接,保险机构就会拒绝投保,雇主就会拒绝雇佣,医疗机构也会拒绝提供服务。在健康和隐私的这场大战中,健康应该会轻松胜出。
于是,所有可能预见的情形,最终归结为一个问题,如何规范数据的所有权?作者坦言,这可能需要所有律师、政治家、哲学家甚至诗人,一起协作解决。
作为地球村的一员,在不影响个人正常生活的前提下,你我或许也可以加入其中,参与讨论,为了人类共同的未来,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今日简史读后感篇十三
《今日简史》这本书单看标题就让我感触颇多,“今日”的故事或在进行或未发生,怎么就已经成为“历史”,开始立传了?其实不然,历史一般讲述的是过去发生的事实,而站在今天的角度回溯过往,我们会发现历史亦是一种对当下的映射。也就是说,历史和现实是相通的,有了整个人类过去的关于文明的传承、积累和进步才得以缔造我们当今的世界。简单地说,这本书就是作者以史为鉴,立足当下,透视未来,从历史的经验性中去解读21世纪的人类命运大议题。
首先梳理一下该书的结构,五个章节,21个议题,探讨了当今世界最值得思考的问题,涉及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发展带来的颠覆性认知,民族、宗教和文化差异造成的冲突,战争与恐怖主义威胁带来的生存挑战,生活在“后真相时代”的我们如何寻找真相以及如何做出改变应对挑战并更好地生存下去。这些话题可以归结于科技颠覆、政治挑战和个体价值的冲击和重塑三个维度,尽管很宏大,也不是轻而易举就能回答的,但都与我们休戚相关,值得我们去重视。
书中的精彩内容无须更多赘述,且稍作分析并浅谈几句体会吧。身处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我们去谈论人类命运的相关议题,当然要聚焦于人本身。21世纪会是一个重大变革的时代,尽管各种社会问题浮出水面,但科技的日新月异还是加速了整个社会前进的步伐,再加之大数据革命与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似乎有种错觉,我们今天比以往任何时代都要来得不真实,社会很浮躁,周围的一切都让人迷茫。大众认知水平的局限性加之媒体的催化作用,使集体陷入“情绪在前、事实在后”“认知在前、真相在后”的困境。于是有了“后真相”一词,它作为传播学概念,意思是诉诸情感及个人信念,较客观事实更能影响民意。
如何走出这个困境并没有一个现成固定的答案,但显而易见还是要唤醒本能的自我意识吧。尽管当今社会制度下的自由民主具有局限性,人们内心尚存对于自由的渴望,渴望作出些改变,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好。诚如作者所说,做决定再艰难,仍要选择自我讨论而非自我压制。
历史的发展是非线性上升的过程,每个时代都是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我们这个时代需要的就是转折和改变,时代变革需要每个个体做出自我改变,再反馈社会,推动进步。所以,愿彼此尊崇自己的内心,选择改变而非墨守成规。
今日简史读后感篇十四
读完了尤瓦尔赫拉利的这本著作《今日简史》,这本书是在作者前俩部著作《人类简史》和《未简史》的基础上对人类命运的走向做了一些预测与分析,反思了当下全球人类所面临的发展问题,人工智能和生物科技的结合正在创造人类社会新的故事序,理想的幻灭,旧的故事倒塌只是时间问题,从而折射到现实社会中则是:ai与智人隐性竞争的结果就是未等你长大可能没有工作。
大数据的高度发展和深入应用会产生数据霸权和社会公平的矛盾,未不同国家的主体都会面临新的政治挑战,自由与平等的议题争议:谁该拥有数据。从而导致全球新的政治挑战,不过这会不断驱使人类明走向世界大同,国族主义已经无法单一解决社会问题,新的无国界社群组织会重构部落再起,这是人类生物属性的价值体现。
宗教作为人类明发展的催化剂会依然延续下去,只是形式会做新的调整,因为人类的精神世界依然需要一片沙漠里的绿洲。科技具有俩面性,在ai时代里,永远不要低估人类的愚蠢,战争依然存在,人性的贪婪必然造就新的压迫与反抗。
地球不是绕着人类转,曾经的地球是由恐龙主宰,然而现在呢,只是物种转换了角色而已,难道还会有人类之外的角色替代智人,答案在上帝那里。科技颠覆会产生绝望与希望,所以人类依然要谦逊,在没有达到移民火星的星际穿梭之前,地球生态的好坏影响着人类后代的发展。
写到这里不得不提一个人,就是spaex之父埃隆马斯克,他人生的最高目标则是做着人类大规模移民火星的庞大工程,海上火箭回收技术已经成为现实,马斯克的火星之梦代表了人类在星际旅行上已经踏出了坚实的一步。未不要妄称神的名义制造人类自己新的道德困境,在当下世俗主义社会里,要面对不完美,后真相时代依然需要虚构的故事建立合作,智人本身就是一个后真相物种。
教育是改变中唯一不变的事,传统与未只是时间线上的一种人为界定,知识无疆界。人类依然会面临新的生存问题,人生的意义在于我们会用语言和字继续编织新的故事,自由主义不再是人类明的核心议题,心智和大脑是俩个议题,我们需要重新认识自己,迄今为止我们对自身意识的了解仍然一无所知,禅修只是一种最基本的辅助工具而已。
建议读完赫拉利的《未简史》和《人类简史》之后阅读此书会有一个思维层次上的认知连续性,也比较容易理解此书里作者的一些观点和思考。也许有人会感觉这本书内容不精彩,你要明白这不是小说故事,而是作者的一些人生思考和对人类社会议题的一些分析探讨。精彩在他的《未简史》和《人类简史》已经深有体现。
今日简史读后感篇十五
一本书怎么才能称的上好书?评判标准有很多。此时此刻,本人的评判标准是:我有很强烈的愿望想跟大家推荐它(确切的说应该是它们)——以色列历史学家尤瓦尔·赫拉利的简史三部曲《今日简史》,《人类简史》和《未来简史》。后两本书之前就已经拜读,当时看完就觉得惊艳。今天在飞机上读新鲜出炉的《今日简史》,那种当初看前两部简史的欲罢不能,恨不得鼓掌喝彩的感觉又回来了。
俗话说:有了快感你就喊。现在我感到好爽好爽,必须吆喝一下。推荐大家去购买阅读,五星好评。
爽完后,冷静下来。我尝试给大家解释一下这本书为什会让人感觉爽。作者博古通今,看问题的视角很宏大,且独辟蹊径,具有大智慧,文章深入浅出,浅显易读,似乎是上天之神派来的写手。
他让你看明白了很多过去看不到或者看不明白的事情,而且极有深度。如果我们的聪明是天生的话,那么,智慧则属于后天开悟。尤瓦尔·赫拉利的简史三部曲,经常会让你有豁然开朗,眼前一亮的感觉。在这恍然大悟中,我们可能在智慧之路上又前进了那么一点点。
发之前再想想:其实作者讲的很多都是常识。只是我们平常人的知识水平和知识结构很难发现这些常识。
补充个题外话:移动互联时代,我们和海量的信息可以随时随地的互动互联。手机上的各种软件占领我们的闲暇时间。这是一把双刃剑,我这里想说说不好的部分。那就是很多人(包括我)已经很少有时间进行阅读和深度思考。而飞机上,反而提供了一方净土。没有网络,不能打电话,不能吹水。这个时候反而有时间去阅读,去思考。
反过来想,我们是否应该有意识给自己多创造这样的环境?
今日简史读后感篇十六
无知,第15个议题,也是“真相”主题下的首个议题。作者最想告诉你我的一句话是“你知道的比你想象的少。”
关于无知,最让人耳熟能详的,莫过来自苏格拉底的“我唯一知道的,就是我一无所知。”
相信在你过去的生命历程中,曾不止一次地,经历过下述场景:遇到某个自认的专业人士,信誓旦旦地向你讲述一些,他认为正确的言论,给的理由却站不住脚,因此,你也很难为之所动,结果就是浪费了自己的时间,听了一些人云亦云,甚至不知所云的话。
很大程度上,你我也都曾扮演过上述场景的讲者或听者。而这类情况得以“顺利”发生的原因,书里明确指出,是因为人类大脑的想象,总是倾向于相信自己知道更多。
拥有这样的想象,也是有好处的。很大程度上,人类能够延续到今天,也正是靠着这样的想象。书中将这种想象描述为“知识的错觉”。这种错觉带来的好处是,它让我们继续愉快地生活,并让一切有迹可循,有效避免无谓的努力。
正如作者在他的《人类简史》里开的一个脑洞,公司是一种“想象共同体”,一旦想象被实体化,就拥有了实在的生命力。人类大脑也就不会去怀疑它的真实性。这方便了我们更高效地完成协作,推动历史的进程。
显然,这是一种非理性,尽管我们中的大多数,都倾向于自认为很理性。行为主义经济学家和进化心理学家已经证明,大多数人类决策基于情绪反应和思维捷径,而非理性分析。由此可见,理性其实是一种反人性的思维方式。
书中举了一个实例来证明这种“知识的错觉”。我们每天都会使用到的拉链,很多人都相信自己对它很了解,毕竟每天都在用,事实是,很少有人能说清楚它的作用原理。
这种常见的错觉,源自我们容易把存在于他人大脑中的知识,简单地看成是自己的。生活中更常见的一个现象是“收藏”,看到什么感兴趣的知识内容,点击收藏,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这种知识的错觉,也有一个很大的弊端,它会让人有一种倾向,倾向于只结交思想相近的朋友,结果是让自己已有的各种观念得到不同程度的强化,而鲜少遭遇挑战。毕竟,大脑可不喜欢被否定。
这种倾向,还对应着一种叫做“群体思维”的东西。这一思维的一大特征就是“少数服从多数”。看过《乌合之众》的话,你应该对这种群体思维的效果并不陌生。这种思维追求的并不是世界的真相,只要一切看上去是好的,只要没人嘲笑自己的无知,真相其实并不重要。
对于这种倾向,书中举的实例是“权力”。即便是至高无上的权力,也不是为了看清现实而存在,因为没有可以浪费的时间,也就无从探寻真相。权力就像是一把锤子,它能看到的几乎全是钉子。
巨大的权力,很快会形成一个黑洞,会让接近它的一切事物变得扭曲,自然看不清真相,因为没人会告诉你真相。更因为你没有那么多时间去知道真相。权力的最终目的,是改变现实。
最后,面对这越来越复杂的世界,作者还是给出了一个可能的最好的做法,就是回到2000多年前的苏格拉底式思维,勇敢地承认自己的无知。因为至少这样,我们还能较为快乐地度过这为数不多的人生。
今日简史读后感篇十七
如果我们考虑世界向何处去的问题,可能会出现一种技术异化的数字霸权世界,出现自由主义社会的终结,并带来全球一体化社会的瓦解。但是,正如同作者的历史观认为,研究历史的目的是为了实现人类的自由,是试图在历史规律的束缚中探索出新的可能性。如果这样的想法是可能的话,我们则可以对世界秩序的演化有新的憧憬,未来世界也可能会出现另一种全球化。
在自由主义世界秩序崩溃后,退回到国家主义是对全球问题和全球责任的一种逃避。其不仅不足以解决问题,同时也将恶化问题。这可以从当前新冠疫情成为全球公共卫生危机中得到征兆。面对全球气候变化、全球生态危机和核挑战等的危机,退回到维斯特伐利亚体系已经难以应对全球挑战,难以构筑未来的世界秩序。如果说国家主义是解决部落之间冲突的一种更高层面的共同体的解决办法,在应对全球挑战的世界秩序塑造中,则需要超越国家的部落主义,形成一个全球共同体。通过国际合作的机制来应对生态威胁、核威胁、气候变化等。
强国家主义只会形成战争和以邻为壑,回到国家主义是一种玩火自焚的办法。国家主义的强化只会恶化全球发展和全球合作,世界的未来需要通过立刻行动来解决全球问题,需要有超越国家主义的新的全球化的机制。
当前全球自由主义世界秩序的退潮已经无法成为继续团结全球化的思想基础,而国家主义与团结全球化的理想却背道而驰,宗教的力量也仍然无法团结整个世界。因此人类的未来的出路,以及世界向何处去,迫切需要重新建立新的全球主义的准则。
今日简史读后感篇十八
原来我所生活的人类社会,充满虚构的故事,人生是没有意义的,所谓意义也是靠人类最擅长的,靠说故事支撑起来的。我原以为”往外跑“就能冲出小盒子,但其实还是会有更大的盒子。
国家、货币、宗教、企业……这都是一个个虚构的故事,多人相信了便成”事实“,即使有小部分人不相信,但只要还生活在这个圈子也离不开它。科学是用数据说故事,如果追溯起来,科学起源于宗教,因为最初的科学研究就是教会拨款的。
目前世界各地区越来越和平,并非智人变得”善良“了,而是自从有了核武器,战争就成了一种高成本低利润的交易。相比以前的战争,胜利方能拥有的战败方肥沃的土地和工业所需要的原材料,而现在的国家,使经济高增长更多是无形的科技技术,例如:硅谷真的有摸得着的矿产吗?在未来数据的争夺比土地的争夺更具诱惑。
别小看智人擅长说故事的本领,正因为会说故事才能使智人成为目前世界的主宰。智人在原始时代从来都不是靠个人的力量和猛兽搏斗取得胜利的,而是靠团结。关于讲故事,最早是部落的神话,使部落的智人有共同的信仰,能组织合作和接受分工,共同维护部落的安定。
人生不是虚构的故事。
今日简史读后感篇十九
终于看完了尤瓦尔赫拉利的简史三部曲的最后一部。当初看第一本人类简史的时候就被惊艳到了,尤瓦尔赫拉利提出了很独创的观点,风格也有些像我很喜欢的作家凯文凯利,于是一本接一本地读了下来,感觉第二本未来简史并没有想象中的好看,很多观点也都是别人说过的,也没有凯文凯利的犀利和惊人。第三本今日简史,我没有报多大的希望,以为是个凑数的作品,但读完了反而很有惊喜。
回顾历史是容易的,展望未来也不难,难得就是认清自己,认清当下。
三本书读下来,可以看清尤瓦尔赫拉利的理论在逐步完善,第一本中惊鸿一瞥一点而过的想法,在第三本里渐渐有了完整的理论和观点。作为读者,参与了作者思想完善的过程,还是挺开心的。
作者作为一个犹太人,但似乎对自己的民族有一种近乎是避嫌一样的故意轻视。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33794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