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心得体会范文(22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9 15:29:04
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心得体会范文(22篇)
时间:2023-11-19 15:29:04     小编:琉璃

总结心得体会是一个思考自己成长和进步的过程,有助于不断完善自己并提升个人价值。写心得体会时,可以借鉴他人的经验和观点,加以融合和总结,使文章更具独特性。请大家仔细阅读以下的心得体会征文集,或许能为你带来新的思路和启示。

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心得体会篇一

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虽已圆满落下帷幕,多个瞬间仍历历在目。其中,xxx总书记在参加青海代表团审议时强调:“高质量发展是‘十四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关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

“十三五”令人回味,“十四五”战局新开,我们当牢记xxx总书记的嘱托,全力以赴,共同划动民族复兴的巨轮,开启新的“征程”,向着更高更远的目标起航。要练就“十四五”高质量发展的“三板斧”,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为推动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共同奋斗。

坚守责任底线,捍卫生态红线,练就生态保护“第一斧”

环境是民生,青山是美丽,蓝天是幸福。xxx总书记在多场合多次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传递出的绿色发展理念直抵人心。纵观整个人类文明发展史,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如今杀鸡取卵、竭泽而渔的工业化发展方式已成为过去,而顺应自然、保护生态的绿色发展模式昭示着未来。我们不仅要让子孙后代享受到高速高质量的发展成果,还要让他们仰望得到星空,看得到青山,闻得到花香。生态保护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每一个中华儿女都应当将守护中华大地的担子挑在肩上,将筑牢生态屏障的责任装在心里,坚定不移地走好可持续发展道路。要切实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筑牢万里绿色长城,让绿水青山造福人民,让宜居生态泽被子孙。

瞄准科技前沿,提升创新能力,练就科技创新“第二斧”

从东方红一号升空到嫦娥五号采样返回,从原子弹试爆成功到东风洲际导弹亮相,我国的科技实力稳步提升,实现了很多从无到有、从0到1的突破。科学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然而,我国当前在科技研究的短板依然突出,顶尖人才和团队相对缺乏,芯片被卡脖子,5g被打压,关键技术受制于人的隐患逐渐显现,提升科技创新能力迫在眉睫。xxx总书记曾强调:“中国要强盛、要复兴,就一定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努力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要下好“先手棋”,在“十四五”期间瞄准世界科技前沿,抓住大趋势,紧贴新时代社会民生现实需求,加快提升自主创新能力。要打好“主动仗”,牢固确定人才引领发展的意识,着力夯实创新发展人才基础,形成天下英才聚神州、万类霜天竞自由的创新局面。

增进人民福祉,改善生活品质,练就民生保障“第三斧”

生活品质作为奋斗目标。要把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放在首位,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的民生之路。要聚焦民生热点、直击民生难点、化解民生堵点,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落到实处。

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心得体会篇二

以xx****为核心的党中央基于对我国发展的历史特点、时代特征和周期性规律的分析研究,指出我国将进入新发展阶段。“新”意味着新目标、新理念、新要求、新矛盾、新格局,这是对“十四五”时期乃至更长时期我国所处历史方位的总体概括,是我国发展历程中的一大跨越。

(一)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的形势特征,保持定力化危为机。一是机遇和挑战并存。从国际看,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环境日趋复杂,我们将在一个更加不稳定不确定的世界中谋求发展;从国内看,我国发展既拥有优势条件,也面临艰巨任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二是危中有机,危可转机。从河南省经济金融发展情况看,今年以来,金融运行稳中有进、稳中向好,金融改革持续推进,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工作取得突出成绩。但同时也不容置否,全省金融水平还存在发展程度低、短项突出、创新滞后、潜在风险较大等问题。因此,面对这样的形势和局面,要进一步坚定信心信念,既要时刻把握机遇、顺势而动,又能善于化危为机、趋利避害,确保新发展阶段河南省金融业始终稳步健康发展。

(二)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的目标任务,科学谋划发展规划。要准确认识把握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9个方面远景目标和“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6个方面主要目标,主动对标对表,综合考虑国内外形势和河南省经济社会发展条件,把握好战略和战术关系。要在总行党委的统一领导下,坚持系统观念、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科学建立符合河南实际、基层央行履职实际、体现创新精神的“十四五”时期河南省金融发展规划,谋划郑州中心支行未来五年的发展目标,突出完善基层央行治理与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战略重点与系统谋划相结合,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有新的更大进步、基层央行治理有新的更大提升。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要把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贯穿金融发展全过程,把提升金融发展质量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同时又要发挥金融服务的引导力、影响力,推动新发展理念在实体经济中得到有效贯彻落实。

(一)坚持创新发展理念,提高金融服务质效。践行新发展理念,要创新金融服务方式,完善金融支持创新体系,优化科技创新融资方式,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要高度重视金融服务和产品创新,加强数字金融建设,加大对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前沿技术成果运用,解决好金融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最后一公里”问题。要在做好全面风险管理和安全保障的前提下,稳妥审慎推进金融科技创新。

(二)坚持协调发展理念,推动区域平衡发展。解决区域协调发展问题是新时代面临的重大课题。一方面,由于金融业自身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异,要坚持系统协调发展,进一步完善制度建设和金融组织体系,积极构建多元化金融业态。另一方面,要引导金融机构积极关注区域协调发展中的重要环节,大力支持普惠金融、民营小微企业等领域,继续加大对中西部地区脱贫攻坚金融支持力度,更加注重发展机会的公平、资源配置的均衡。

(三)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支持经济可持续发展。发展以绿色信贷为核心的绿色金融是金融业贯彻绿色发展理念的重要举措。要建立绿色信贷长效发展机制,探索完善绿色信贷模式,丰富绿色信贷项目种类,引导金融机构从战略高度加强绿色信贷对节能环保产业的支持力度,推动绿色低碳发展。要推动绿色产业多渠道融资,扩大绿色产业融资总量,推进碳排放权市场化交易,增强绿色金融创新动力,降低生态环境风险。

(四)坚持开放发展理念,提升国际金融影响力。要根据我国不同金融市场发展水平,合理安排金融业的开放顺序和开放程度,适时推进金融业进一步双向开放。要积极营造竞争开放的金融发展环境,引导金融机构学习借鉴先进的经营理念、发展模式等,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以及国际组织在金融科技治理体系、规则制定等领域的合作。同时,要提高开放条件下经济金融管理能力和防控化解风险能力,维护好国家经济金融安全。

(五)坚持共享发展理念,提高金融普惠水平。金融作为实体经济的血脉,深化改革要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理念,大力发展普惠金融,加强金融扶贫力度,引导金融机构优化内部资源配置和绩效考核评价,加大对民营、小微、“三农”等领域的支持力度。要加强欠发达地区特别是县域、农村的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推广建立普惠金融服务站、惠农示范点等基础服务设施,着力打通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要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新发展格局的形成,将对我国供给体系、需求体系产生深刻影响,也对金融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持续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优化金融结构和金融服务质量,引导金融资源回归服务实体经济本源。要支持传统制造业升级、先进制造业发展,加大制造业中长期贷款投放,助力制造业加快迈向中高端。要聚焦金融系统深层次结构性矛盾,提高中长期融资和信用贷款比重,大力发展债券市场和多层次资本市场,继续推进注册制改革,完善退市机制。要立足实际,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数字普惠金融为重点,加大对河南兰考模式等成功经验复制推广力度。强化民营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推动“增量扩面、提质降本”,完善贷款担保和风险补偿机制,增强市场主体活力。以信用体系建设和数字技术为基础,加强自贸金融、绿色金融、科技金融发展力度,构建多层次、多渠道的金融服务体系,构建专业的供应链金融合作平台。

(二)立足扩大内需战略基点,提升金融服务水平。金融服务新发展格局要把金融助力扩大内需战略与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以高质量金融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要全面增强金融服务的普惠性,将更多金融资源投向经济发展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使金融服务与实体经济相互促进、健康发展。要贯彻好逆周期调节政策,安排好投融资总量、投向、节奏、价格,更好发挥金融在扩大最终消费、推动消费升级方面的积极作用。综合运用贷款、债券、债转股等多种工具,全力保障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国家重大战略项目融资需求。通过优化重大区域发展战略金融服务,推动城市群、都市圈一体化发展,满足新型城镇化投资和消费需求。

(三)坚持稳步扩大金融对外开放。金融要服务好新发展格局,就要稳步扩大金融对外开放程度,在坚持金融业务和金融机构持牌经营的前提下,全面实施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稳慎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坚持市场驱动和企业自主选择,营造以人民币自由使用为基础的新型互利合作关系。保持人民币汇率弹性,发挥好宏观经济自动稳定器功能,实现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的平衡。积极参与国际金融规则制定,加强与国际组织合作,推动建立多元、稳定的国际货币体系。

(四)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推进金融助力构建新发展格局,要求牢固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正确把握好推进高质量发展和防范金融风险之间的关系。要完善金融风险治理体系,加强对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金融控股公司与金融基础设施统筹监管,发挥宏观审慎压力测试在风险识别和监管校准中的积极作用。充分发挥金融委办公室协调机制职责,及时弥补金融监管空白,织牢织密金融风险防控网。要健全金融风险预防预警、应急处置和问责机制,对风险变化情况始终做到“心中有数”。要严肃市场纪律,金融机构、地方政府、金融监管部门要依法承担责任,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

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心得体会篇三

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基于对我国发展的历史特点、时代特征和周期性规律的分析研究,指出我国将进入新发展阶段。“新”意味着新目标、新理念、新要求、新矛盾、新格局,这是对“十四五”时期乃至更长时期我国所处历史方位的总体概括,是我国发展历程中的一大跨越。

(一)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的形势特征,保持定力化危为机。一是机遇和挑战并存。从国际看,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环境日趋复杂,我们将在一个更加不稳定不确定的世界中谋求发展;从国内看,我国发展既拥有优势条件,也面临艰巨任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二是危中有机,危可转机。从河南省经济金融发展情况看,今年以来,金融运行稳中有进、稳中向好,金融改革持续推进,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工作取得突出成绩。但同时也不容置否,全省金融水平还存在发展程度低、短项突出、创新滞后、潜在风险较大等问题。因此,面对这样的形势和局面,要进一步坚定信心信念,既要时刻把握机遇、顺势而动,又能善于化危为机、趋利避害,确保新发展阶段河南省金融业始终稳步健康发展。

(二)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的目标任务,科学谋划发展规划。要准确认识把握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9个方面远景目标和“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6个方面主要目标,主动对标对表,综合考虑国内外形势和河南省经济社会发展条件,把握好战略和战术关系。要在总行党委的统一领导下,坚持系统观念、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科学建立符合河南实际、基层央行履职实际、体现创新精神的“十四五”时期河南省金融发展规划,谋划郑州中心支行未来五年的发展目标,突出完善基层央行治理与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战略重点与系统谋划相结合,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有新的更大进步、基层央行治理有新的更大提升。

二、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稳中求进推动金融业高质量发展。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要把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贯穿金融发展全过程,把提升金融发展质量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同时又要发挥金融服务的引导力、影响力,推动新发展理念在实体经济中得到有效贯彻落实。

(一)坚持创新发展理念,提高金融服务质效。践行新发展理念,要创新金融服务方式,完善金融支持创新体系,优化科技创新融资方式,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要高度重视金融服务和产品创新,加强数字金融建设,加大对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前沿技术成果运用,解决好金融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最后一公里”问题。要在做好全面风险管理和安全保障的前提下,稳妥审慎推进金融科技创新。

(二)坚持协调发展理念,推动区域平衡发展。解决区域协调发展问题是新时代面临的重大课题。一方面,由于金融业自身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异,要坚持系统协调发展,进一步完善制度建设和金融组织体系,积极构建多元化金融业态。另一方面,要引导金融机构积极关注区域协调发展中的重要环节,大力支持普惠金融、民营小微企业等领域,继续加大对中西部地区脱贫攻坚金融支持力度,更加注重发展机会的公平、资源配置的均衡。

(三)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支持经济可持续发展。发展以绿色信贷为核心的绿色金融是金融业贯彻绿色发展理念的重要举措。要建立绿色信贷长效发展机制,探索完善绿色信贷模式,丰富绿色信贷项目种类,引导金融机构从战略高度加强绿色信贷对节能环保产业的支持力度,推动绿色低碳发展。要推动绿色产业多渠道融资,扩大绿色产业融资总量,推进碳排放权市场化交易,增强绿色金融创新动力,降低生态环境风险。

(四)坚持开放发展理念,提升国际金融影响力。要根据我国不同金融市场发展水平,合理安排金融业的开放顺序和开放程度,适时推进金融业进一步双向开放。要积极营造竞争开放的金融发展环境,引导金融机构学习借鉴先进的经营理念、发展模式等,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以及国际组织在金融科技治理体系、规则制定等领域的合作。同时,要提高开放条件下经济金融管理能力和防控化解风险能力,维护好国家经济金融安全。

(五)坚持共享发展理念,提高金融普惠水平。金融作为实体经济的血脉,深化改革要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理念,大力发展普惠金融,加强金融扶贫力度,引导金融机构优化内部资源配置和绩效考核评价,加大对民营、小微、“三农”等领域的支持力度。要加强欠发达地区特别是县域、农村的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推广建立普惠金融服务站、惠农示范点等基础服务设施,着力打通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

三、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提升金融支持经济社会发展水平。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要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新发展格局的形成,将对我国供给体系、需求体系产生深刻影响,也对金融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持续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优化金融结构和金融服务质量,引导金融资源回归服务实体经济本源。要支持传统制造业升级、先进制造业发展,加大制造业中长期贷款投放,助力制造业加快迈向中高端。要聚焦金融系统深层次结构性矛盾,提高中长期融资和信用贷款比重,大力发展债券市场和多层次资本市场,继续推进注册制改革,完善退市机制。要立足实际,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数字普惠金融为重点,加大对河南兰考模式等成功经验复制推广力度。强化民营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推动“增量扩面、提质降本”,完善贷款担保和风险补偿机制,增强市场主体活力。以信用体系建设和数字技术为基础,加强自贸金融、绿色金融、科技金融发展力度,构建多层次、多渠道的金融服务体系,构建专业的供应链金融合作平台。

(二)立足扩大内需战略基点,提升金融服务水平。金融服务新发展格局要把金融助力扩大内需战略与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以高质量金融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要全面增强金融服务的普惠性,将更多金融资源投向经济发展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使金融服务与实体经济相互促进、健康发展。要贯彻好逆周期调节政策,安排好投融资总量、投向、节奏、价格,更好发挥金融在扩大最终消费、推动消费升级方面的积极作用。综合运用贷款、债券、债转股等多种工具,全力保障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国家重大战略项目融资需求。通过优化重大区域发展战略金融服务,推动城市群、都市圈一体化发展,满足新型城镇化投资和消费需求。

(三)坚持稳步扩大金融对外开放。金融要服务好新发展格局,就要稳步扩大金融对外开放程度,在坚持金融业务和金融机构持牌经营的前提下,全面实施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稳慎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坚持市场驱动和企业自主选择,营造以人民币自由使用为基础的新型互利合作关系。保持人民币汇率弹性,发挥好宏观经济自动稳定器功能,实现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的平衡。积极参与国际金融规则制定,加强与国际组织合作,推动建立多元、稳定的国际货币体系。

(四)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推进金融助力构建新发展格局,要求牢固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正确把握好推进高质量发展和防范金融风险之间的关系。要完善金融风险治理体系,加强对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金融控股公司与金融基础设施统筹监管,发挥宏观审慎压力测试在风险识别和监管校准中的积极作用。充分发挥金融委办公室协调机制职责,及时弥补金融监管空白,织牢织密金融风险防控网。要健全金融风险预防预警、应急处置和问责机制,对风险变化情况始终做到“心中有数”。要严肃市场纪律,金融机构、地方政府、金融监管部门要依法承担责任,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

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心得体会篇四

近日,《求是》杂志发表了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面临新的内涵拓展,历经新的风险挑战,如何冲破观念障碍,纾解发展之困,考验着基层党员的历史担当。在迈向新目标,开启新征程中,基层党员需拥有精神新状态,以踏实奉献的爱国心、优质高效的为民心、砥砺琢磨的进取心,迎接“三新”变化,做好基层服务工作。

永葆“尚思为国戌轮台”的爱国心,立足“新”发展阶段。“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处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期,往回一步看,成绩斐然,往前一步望,更要乘胜前进。国家将权力赋予我们,我们就应担起为国的重任。在疫情防控阻击战中,无数名优秀党员主动请缨参加疫情防控,无论白天黑夜,还是刮风下雨,始终坚守在服务岗位上,他们用行动诠释了党员的责任和担当。年轻的基层党员,应以他们对标对表,甘于奉献,厚植爱国情怀,将责任之心融入工作,把满腔热血化为报国行。

秉持“俯首甘为孺子牛”的为民心,坚持“新”发展理念。“悠悠万事,唯民为大。”新发展理念的“根”和“魂”是为人民谋幸福,满足人民新的美好生活的需求。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作为城乡居民的“菜篮子”和“米袋子”,整治农贸市场是一项实实在在的民生工程。如何升级改造,如何完善经营,真正地“改出”幸福感,“圆就”居民梦,作为基层党员,要结合市场发展,考虑群众需求,优化空间布局,改善环境卫生,提高便民程度,做好服务型政府的延伸工作。

怀揣“千磨万击还坚劲”的进取心,瞄准“新”发展格局。“与天地兮比寿,与日月兮齐光。”当今世界,风云激荡,破解“卡脖子”的惠民难题,新发展格局强调集合优势资源,恢复主动地位。以群众满意度来衡量工作成效,助力基层治理。老旧小区改造是基层工作的难点和痛点,广泛征求民意,畅通民意渠道,接受群众监督,把老区改出新面貌,使居民过上新生活,让城市增添新魅力。基层党员在层层历练中积累经验,摸爬滚打中增长才干,才能在这场惊涛骇浪中,生存和发展下去。

在奔涌向前的浪潮里,让我们誓以“三心”迎“三新”,争当新时代的奋楫者,努力干出新业绩,铸造新辉煌。

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心得体会篇五

连日来,三个“新发展”——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引发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如何深刻认识新发展阶段、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着力构建新发展格局?围绕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有关专家学者。

新发展阶段——。

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我国将进入新发展阶段。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发展阶段,就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阶段。这在我国发展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进入新发展阶段,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的大跨越。”

“高度重视对发展环境的分析判断,再相应进行决策是我党领导经济工作的一大经验。”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张占斌认为,全会对新发展阶段作出了重要判断——“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

专家学者认为,进入新发展阶段,我们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从国内看,我们既拥有优势条件,也面临艰巨任务。

“进入新发展阶段后,我国要素禀赋条件等将面临深刻变化。”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党组书记、副主任马建堂认为,要素成本低、环境容量大、外需贡献多等传统优势正逐步减弱,“国内生产总值将超过100万亿元、中等收入群体超过4亿人等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将进一步显现。”

“我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制度优势显著,治理效能提升,经济长期向好,物质基础雄厚,人力资源丰富,市场空间广阔,发展韧性强劲,社会大局稳定,继续发展具有多方面优势和条件。”张占斌认为,展望“十四五”,我们即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明显提高,各方面任务十分艰巨而繁重。

从国际看,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但国际环境日趋复杂。特别是一段时间以来,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一些国家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盛行、地缘政治风险上升,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带来世界经济深度衰退,我们必须在一个更加不稳定不确定的世界中谋求发展。”国研中心产业部部长赵昌文说。

挑战萌生着机遇,压力催生着动力。进入新发展阶段,大挑战、新挑战中也孕育着大机遇、新机遇。张占斌认为,展望“十四五”乃至更长时期,我们不仅要善于顺势而为、把优势转化为动力,更要勇于逆势而上、善于转危为机,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善于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

新发展理念——。

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努力实现高质量发展。

发展理念是发展行动的先导。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过去5年,在新发展理念的引领下,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必须强调的是,新时代新阶段的发展必须贯彻新发展理念,必须是高质量发展。”不少专家表示,新发展理念是对发展规律的科学总结,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和战略引领性;进入新发展阶段,要从根本上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就必须坚持把新发展理念贯彻到发展的各领域和全过程,努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坚持创新发展。“‘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全会公报中的这一表述令人印象深刻。”张占斌认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面对国内外环境新变化,我们更加需要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支撑引领作用,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重大机遇,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

——坚持协调发展。“协调发展的要义在于增强发展的整体性协调性。‘十四五’时期,我国要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优化国土空间布局,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和新型城镇化,目的就是使城乡区域发展协调性明显增强。”赵昌文说。

——坚持绿色发展。“‘十三五’期间,我国污染防治力度加大,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同时也要看到,生态环保依然任重道远。”国研中心宏观部副研究员杨光普认为,未来5年我国要在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就要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深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坚持开放发展。“开放是促进发展的必然选择。”赵昌文认为,“十四五”时期,我们要在更高水平上扩大对外开放,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推进贸易创新发展,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

——坚持共享发展。“我国正在从中高收入国家向高收入国家迈进,但一些领域民生保障仍然存在短板,社会治理还有弱项。”张占斌认为,“十四五”时期,我们要使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就要从收入、就业、教育、健康、养老、社会保障等方面多点发力、协同推进,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新发展格局——。

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

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专家学者认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根据我国发展阶段、环境、条件变化作出的战略决策,是党对经济发展客观规律的正确把握和实践运用,是主动作为、不是被动应对,是长期战略、不是权宜之计。

构建新发展格局,符合经济客观规律。“大国经济一个共同特征是市场规模大、国内可循环。”赵昌文分析,近年来我国经济增长动力已逐步从过去依赖较大规模的出口转向以国内有效投资和消费为主,国内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有7个年份超过100%,内需已经成为经济增长的稳定器。

构建新发展格局,符合发展形势所需。张占斌认为,当前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新冠肺炎疫情带来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在传统国际经济循环明显弱化乃至受阻的情况下,强化国内大循环,有利于增强经济发展韧性,也有利于带动国际经济循环,实现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

展望“十四五”乃至更长时期,应如何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构建新发展格局?

——要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

扩大内需,供需要匹配。“未来5年,我们要将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以创新驱动、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提升供给体系对国内需求的适配性,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刘元春认为。在杨光普看来,当前消费需求正在逐步回暖,但回到正常水平仍需一定过程,“下一步要从增加居民收入、改善消费环境等方面继续发力持续推动需求回升。”

扩大内需,堵点要打通。“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关键是打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个环节内部和相互之间的障碍。”马建堂分析认为,要减少和消除制度、技术、成本等方面的制约,提供高质量产品和服务供给;健全体现效率、促进公平的收入分配制度,稳步提高居民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发展高效的流通和物流体系,减少各种交易环节和成本。

——要坚持对外开放、深入参与国际循环。

“我国经济已高度融入世界,并不存在封闭的国内大循环。我们要在更高水平融入国际经济循环体系的同时畅通国民经济循环,以国内分工和技术创新的发展推动国际分工和国际技术创新的发展。”

全面准确把握“三新”逻辑主线。

“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作为指导今后5年及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明确了“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重点任务、重大举措。贯穿规划纲要的逻辑主线是“三个新”: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新发展阶段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新发展理念是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是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新发展阶段回答的是“我们在哪里,朝哪里奋斗”的问题。改革开放40多年来,从“六五”计划到“十三五”规划,我们都是围绕着实现小康这一目标而奋斗的。党的十九大对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作出战略安排,提出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十四五”规划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规划,这是“十四五”规划的历史使命和基本定位。新发展阶段是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转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历史大跨越。

在新的发展阶段,我国发展环境面临深刻复杂变化。从外部环境看,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环境日趋复杂,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从内部环境看,中国经济要想实现高质量发展,也需要继续应对不少的风险和挑战。

新发展理念回答的是“按照什么样的理论来引领新阶段发展”的问题。我们要实现新的发展目标,必须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新发展理念是一个系统的理论体系,回答了关于发展的目的、动力、方式、路径等一系列理论和实践问题,阐明了我们党关于发展的政治立场、价值导向、发展模式、发展道路等重大政治问题,推动经济发展必须坚持新发展理念。

规划纲要的指导思想、原则、远景目标和“十四五”目标都体现了新发展理念的精神。规划纲要指导思想中提出,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规划纲要提出五大原则,其中之一就是坚持新发展理念,要把新发展理念贯穿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规划纲要提出的其他四大原则和2035年远景目标中也都体现了新发展理念。

新发展格局回答的是“我们怎么样实现新阶段新目标”的路径问题。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思想的又一次升华,是事关全局的系统性、深层次的变革,对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具有提纲挈领、纲举目张的作用。规划纲要专设战略导向一节阐述了构建新发展格局,并在全篇贯穿了这一战略导向。

理解新发展格局,需要把握三个要点:第一,构建新发展格局是把握发展主动权的先手棋,不是一个被迫之举和权宜之计。第二,加快形成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国内大循环,不是搞地区小循环、内循环。第三,构建新发展格局,就是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扩大内需、创新驱动、科技自立自强等战略部署统一到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框架中。理解新发展格局,还需要把握两个关键词:一个是“格局”,这是宏观的结构概念,是坚持系统观念的体现,所以新发展格局的内涵不仅仅是“双循环”;另一个是“循环”,要进一步畅通国内的生产、分配、需求之间的循环,并使国内国际双循环更好地相互促进。

实现增长目标质量重于速度。

按照党的十九大部署,到2035年,我国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国际比较的角度看,就是要用15年的时间,以2019年人均收入达到1万美元为起点,稳步迈向高收入社会,并力争达到中等发达国家人均收入水平。

“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到2035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但并没有设定五年gdp年均增速预期性指标。按现价美元计算,目前发达经济体的入门水平是1.8万美元,中等发达国家是3万至4万美元。我国目前人均收入是1万美元,如果按翻一番达到2万美元的目标,从静态来看,gdp增速每年至少应该在4.7%以上。中国与发达经济体之间按现价美元计算的人均收入水平差距缩小,一部分取决于实际增长速度和国内通胀水平,一部分取决于汇率水平的变动。汇率的变化涉及很多因素,从长期来讲,最重要的还是劳动生产率和全要素生产率。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就是所谓的经济增长质量。如果注重经济增长质量,提升劳动生产率和全要素生产率,在这个基础上,汇率实现合理升值,那么人均收入水平有可能接近或达到中等发达国家人均收入水平。

“十四五”期间,我国要着力发掘与中速增长期相配套的结构性潜能。具体而言,可以构建“1+3+2”结构性潜能框架。“1”是指以都市圈、城市群发展为龙头,为下一步我国的中速高质量发展打开空间。“3”是指在实体经济方面,补上我国经济循环过程中的三大短板:一是基础产业效率不高;二是中等收入群体规模不大;三是基础研发能力不强。“2”是指以数字经济和绿色发展为两翼,这是我国具备一定优势的新增长潜能。简单地说,“1+3+2”结构性潜能就是一个龙头引领、补足三大短板、两翼赋能。

下一步应该围绕这些结构性潜能,更大力度、更有成效地推动相关领域的改革开放。一是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土地交易收益优先用于农民社保,以现代化社保体系取代土地的保障功能,把稀缺的土地资源配置到更有效的用途上。二是深化空间和城市规划制度改革。市场应在空间规划和城市规划过程中发挥决定性作用,依照人口布局变化定期调整城市规划。三是基础产业领域进一步放宽准入,促进竞争。四是加快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逐步打通农村社保和城镇居民社保。五是深化高水平大学教育和基础研究领域改革,解决科技“卡脖子”问题。通过这些改革开放举措,推动结构性潜能成为现实的增长动能。

以制度型开放统筹发展和安全。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作为指导今后5年及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通篇贯穿着一条清晰主线,就是要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

规划纲要在指明战略导向和主要目标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具体任务,突出重点工作,同时注重各领域在短期、中期、长期发展目标上的协调衔接,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和系统性,关键是要落实好规划的部署。

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安全的保障。规划纲要首次设立安全发展专篇。如何理解和把握“统筹发展和安全”?统筹发展和安全并不代表封闭与保守,而是表明中国将会更加开放。一个国家越是关心开放可能带来的安全风险,从某种意义上说就越表明开放的门会越开越大。

随着综合国力的提升,我国与国际社会的利益攸关度越来越高,安全在发展过程中自然成为必须考量的问题。中国的开放水平不仅关乎自身发展,而且影响着众多国家甚至世界经济的复苏。当前,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有所抬头,国际局势的不确定性增加,一些国家甚至出现了与中国“脱钩”的声音。在此背景下,党中央提出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彰显了中国的气度和担当。

《政府工作报告》将“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促进外贸外资稳中提质”列为我国2021年八大重点工作之一。放眼“十四五”时期,规划纲要提出,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

制度型开放是实行更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核心。规划纲要提出的3个建设方向体现了全面开放新格局的内在逻辑,其中建立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是实现更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基础,也是高质量建设“一带一路”、参与全球经济治理改革与完善的内在要求。

只有把引进来和走出去建立在公正合理的制度安排基础上,不断加强各国在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方面的协调与整合,才能减少交往中的不确定性、降低交易成本、各国来自国际分工与贸易中的收益最大化,更好实现互利共赢目标。

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取得实质性进展。

“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突出显示了党带领人民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全局部署,大气磅礴地展现了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伟大愿景。其中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这是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战略,是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充分体现。

如何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取得更加明显的实质性进展?总的来看,要搞好顶层设计,研究制定促进共同富裕行动纲要,明确未来蓝图、政策改进、制度方向和实现路径。具体来说,一是要把新发展理念落实到位。构建新发展格局,推进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四化”同步发展,增强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产业链供应链竞争能力和超大规模消费市场潜力,逐步缩小城乡差距、区域差距。

二是要继续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牢牢把握“两个毫不动摇”,一方面推动国有经济做大做优做强,另一方面引领民营经济发展,发挥两个比较优势,相互合作、共同担负起中国经济成长的重任。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要选择一些地区、企业、部门开展试点,鼓励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三是要下决心推动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坚持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劳动报酬提高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基本同步,拓展居民收入增长渠道,完善创新要素参与分配机制,多渠道增加财产性收入。持续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完善收入再分配机制和第三次分配,鼓励公益事业发展。

四是要大力推动财税体制和金融体制改革。把财税资源和金融资源更好地统筹起来,为推动共同富裕贡献力量。特别是不能放任金融资本野蛮式生长,而是要增强其服务共享的能力,让其更好地为中低收入者和中小微企业服务,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五是要实施配套的经济社会政策。全社会要尊重劳动、崇尚劳动、热爱劳动。要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健全国家公共服务制度体系,优化收入分配结构,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

六是要突出重点并加强薄弱环节。把工作重点放在统筹就业、收入分配、教育、医疗、住房、养老等关系民生、关乎社会公平正义的事情上。发挥好政府再分配调节作用,加大税收、社保等调节力度和精准性,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转移支付要向困难群众倾斜。

以系统思维全面构建双循环新格局。

站在两个百年交汇期制定的“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充分体现了应对新阶段新挑战下的系统思维和整体谋划。围绕着全面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十四五”规划从系统思维出发,提出重点构建国内外系统的双循环。

在内部循环上,“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系统地从供给端、需求端、空间布局及产业链发展等多维度着手来构建国内大循环。从供给端来看,规划纲要提出要坚持科技创新驱动,推进形成金融、科技与产业的三角良性互动机制。在科技创新上,提出要持续加大基础研究,解决目前我国在部分关键技术领域面临的“卡脖子”难题;在企业创新上,提出要全面激活市场主体活力,健全科技成果产权激励机制等。

从需求端来看,规划纲要强调坚持以扩大内需为战略基点,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一方面以创新驱动,用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推进要素市场化改革,鼓励消费新业态发展,形成供给、分配、支出、消费和投资的大循环;另一方面“十四五”时期我国将多渠道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借助居民收入水平提升实现消费增长。

规划纲要还强调供给端和需求端循环在空间上实现高质量对接。我国区域辽阔,空间循环的核心在于城市群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建设。规划纲要强调以城市群为抓手来优化区域经济布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提出要将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到65%,发展壮大城市群和都市圈。

供需关系在经济价值实现形式上主要表现为产业链的发展。规划纲要强调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产业链现代化发展,提出发展现代产业体系,以坚持自主可控、安全高效来推动产业链的优化升级。促进产业链在国内的有序转移,优化产业链的区域布局等。

在外部循环上,规划纲要强调双循环的新格局是开放的格局。“十四五”时期我国将坚持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和更深层次的对外开放,着力建设更高水平的开放型经济体制,推进经济、贸易、投资、服务等于一体的制度型开放。同时,“十四五”时期我国还将持续加大双边及多边经贸合作,对内加快推进海关特殊监管区与自贸试验区的融合发展,对外积极构建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的改革。

以“新”用“心”何其不“兴”

xxx总书记在“开年第一课”讲话中强调:“进入新发展阶段明确了我国发展的历史方位,贯彻新发展理念明确了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指导原则,构建新发展格局明确了我国经济现代化的路径选择。”作为党员干部,就要坚定不移学习贯彻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以“新”为起点,用“心”去谋事干事,一定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新要求,以新启“智”、用心融“慧”,为党的伟大蓝图干起来。党和人民的事业发展到了一定的新阶段,也将会面临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在推动新的创新和新的工作中,党员干部就要用党的新思想新理论武装头脑,树立新发展思维,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出现的新规律,用新知识启智融慧,用心深入研究新情况,分析新问题,以新发展阶段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为抓手,不断提升解决新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切实以新的方法和措施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在“十四五”规划中,按党中央要求,以创新为突破口,抓好各项工作落实,切实在继续奋斗、勇往直前中干起来,如期实现党的伟大蓝图。

准确把握新发展理念新要求,以新植“根”、用心铸“魂”,让党和人民的事业兴起来。新发展理念就是要善于把准时机,用党的最新理论指导实践,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2021年是建党100周年,作为党员干部,要全面深入学习党的发展历史,牢记党的宗旨,始终把党的执政理念和发展理念根植于心、外化于行,始终维护党的领导核心,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在以新发展理念推动各项事业发展中,把职责和使命要求贯穿工作全程,用新发展理念开创性开展工作,用心密切联系群众,切实在服务好“最后一公里”中主动接受群众监督,在党和人民的事业中担当作为,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

准确把握新发展格局新要求,以新善“思”、用心善“为”,实现国内实体经济强起来。新发展格局就要联系国内国际发展情况,着眼新阶段发展要求,研究新发展中的问题,及时作出新的调整和对策。作为党员干部,就要有新发展格局的国际视野,才能把高质量发展的认识提升到新高度,着眼国内发展和考虑国际市场需求,为龙头企业的核心技术和科技创新做好服务保障,让“中国智造”在国际市场上具有较强的竞争力,促进国内实体经济发展,让中国的实体经济发展强起来,国家的综合实力显著提升,为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擘画宏伟蓝图。

以“新”用“心”何其不“兴”

xxx总书记在“开年第一课”讲话中强调:“进入新发展阶段明确了我国发展的历史方位,贯彻新发展理念明确了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指导原则,构建新发展格局明确了我国经济现代化的路径选择。”作为党员干部,就要坚定不移学习贯彻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以“新”为起点,用“心”去谋事干事,一定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新要求,以新启“智”、用心融“慧”,为党的伟大蓝图干起来。党和人民的事业发展到了一定的新阶段,也将会面临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在推动新的创新和新的工作中,党员干部就要用党的新思想新理论武装头脑,树立新发展思维,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出现的新规律,用新知识启智融慧,用心深入研究新情况,分析新问题,以新发展阶段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为抓手,不断提升解决新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切实以新的方法和措施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在“十四五”规划中,按党中央要求,以创新为突破口,抓好各项工作落实,切实在继续奋斗、勇往直前中干起来,如期实现党的伟大蓝图。

准确把握新发展理念新要求,以新植“根”、用心铸“魂”,让党和人民的事业兴起来。新发展理念就是要善于把准时机,用党的最新理论指导实践,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2021年是建党100周年,作为党员干部,要全面深入学习党的发展历史,牢记党的宗旨,始终把党的执政理念和发展理念根植于心、外化于行,始终维护党的领导核心,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在以新发展理念推动各项事业发展中,把职责和使命要求贯穿工作全程,用新发展理念开创性开展工作,用心密切联系群众,切实在服务好“最后一公里”中主动接受群众监督,在党和人民的事业中担当作为,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

准确把握新发展格局新要求,以新善“思”、用心善“为”,实现国内实体经济强起来。新发展格局就要联系国内国际发展情况,着眼新阶段发展要求,研究新发展中的问题,及时作出新的调整和对策。作为党员干部,就要有新发展格局的国际视野,才能把高质量发展的认识提升到新高度,着眼国内发展和考虑国际市场需求,为龙头企业的核心技术和科技创新做好服务保障,让“中国智造”在国际市场上具有较强的竞争力,促进国内实体经济发展,让中国的实体经济发展强起来,国家的综合实力显著提升,为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擘画宏伟蓝图。

近日,《求是》杂志发表了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面临新的内涵拓展,历经新的风险挑战,如何冲破观念障碍,纾解发展之困,考验着基层党员的历史担当。在迈向新目标,开启新征程中,基层党员需拥有精神新状态,以踏实奉献的爱国心、优质高效的为民心、砥砺琢磨的进取心,迎接“三新”变化,做好基层服务工作。

永葆“尚思为国戌轮台”的爱国心,立足“新”发展阶段。“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处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期,往回一步看,成绩斐然,往前一步望,更要乘胜前进。国家将权力赋予我们,我们就应担起为国的重任。在疫情防控阻击战中,无数名优秀党员主动请缨参加疫情防控,无论白天黑夜,还是刮风下雨,始终坚守在服务岗位上,他们用行动诠释了党员的责任和担当。年轻的基层党员,应以他们对标对表,甘于奉献,厚植爱国情怀,将责任之心融入工作,把满腔热血化为报国行。

秉持“俯首甘为孺子牛”的为民心,坚持“新”发展理念。“悠悠万事,唯民为大。”新发展理念的“根”和“魂”是为人民谋幸福,满足人民新的美好生活的需求。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作为城乡居民的“菜篮子”和“米袋子”,整治农贸市场是一项实实在在的民生工程。如何升级改造,如何完善经营,真正地“改出”幸福感,“圆就”居民梦,作为基层党员,要结合市场发展,考虑群众需求,优化空间布局,改善环境卫生,提高便民程度,做好服务型政府的延伸工作。

怀揣“千磨万击还坚劲”的进取心,瞄准“新”发展格局。“与天地兮比寿,与日月兮齐光。”当今世界,风云激荡,破解“卡脖子”的惠民难题,新发展格局强调集合优势资源,恢复主动地位。以群众满意度来衡量工作成效,助力基层治理。老旧小区改造是基层工作的难点和痛点,广泛征求民意,畅通民意渠道,接受群众监督,把老区改出新面貌,使居民过上新生活,让城市增添新魅力。基层党员在层层历练中积累经验,摸爬滚打中增长才干,才能在这场惊涛骇浪中,生存和发展下去。

在奔涌向前的浪潮里,让我们誓以“三心”迎“三新”,争当新时代的奋楫者,努力干出新业绩,铸造新辉煌。

xxxxx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力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不断把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推向前进。深入学习贯彻xx“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就要始终牢记现阶段的主要任务,坚持以新发展理念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

回顾我国经济发展历程,新状态、新格局、新阶段总是在不断形成、不断演进。随着经济总量不断增大,我国在发展中不可避免地遇到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从国内看,主要是经济发展面临速度换挡、结构调整和动力转换三大节点;从国际看,全球贸易进入低迷期,我国出口增速拐点已经到来。经济发展新常态呈现的新特点和新变化,既凸显了亟待化解的种种困难与矛盾,也孕育了我国经济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优化、结构更合理阶段演进的重大机遇。

面对挑战与机遇并存的经济发展新常态,我们不仅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把发展作为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还要因势而谋、因势而动、因势而进。当务之急是把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贯穿于发展实践之中,更加有的放矢地适应新常态、把握新常态、引领新常态。

坚持以新理念引领新常态,要把创新发展摆在第一位,把协调发展作为制胜要诀。通过创新发展,应对发展环境变化、增强发展动力、把握发展主动权,把创新作为更好引领新常态的根本之策;通过统筹协调局部和全局、当前和长远、重点和非重点的关系,补齐短板,在协调发展中释放潜力,增添后劲。

坚持以新理念引领新常态,既要尊重自然,也要顺应时代。在对待自然问题上,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着力推进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在对外开放问题上,要面对经济全球化潮流谋发展,不断增强把握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的自觉性和能力,切实提高对外开放质量和水平。

坚持以新理念引领新常态,尤为重要的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既要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不断把“蛋糕”做大;又要把不断做大的“蛋糕”分好,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让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得到更充分体现。

“非知之难,行之惟难。”坚持以新理念引领新常态,贵在行动。我们要以xxxxx“七一”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南,加快形成崇尚创新、注重协调、倡导绿色、厚植开放、推进共享的机制和环境,推动经济更有效率、更有质量、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地发展。

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虽已圆满落下帷幕,多个瞬间仍历历在目。其中,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青海代表团审议时强调:“高质量发展是‘十四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关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

“十三五”令人回味,“十四五”战局新开,我们当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全力以赴,共同划动民族复兴的巨轮,开启新的“征程”,向着更高更远的目标起航。要练就“十四五”高质量发展的“三板斧”,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为推动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共同奋斗。

坚守责任底线,捍卫生态红线,练就生态保护“第一斧”

环境是民生,青山是美丽,蓝天是幸福。习近平总书记在多场合多次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传递出的绿色发展理念直抵人心。纵观整个人类文明发展史,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如今杀鸡取卵、竭泽而渔的工业化发展方式已成为过去,而顺应自然、保护生态的绿色发展模式昭示着未来。我们不仅要让子孙后代享受到高速高质量的发展成果,还要让他们仰望得到星空,看得到青山,闻得到花香。生态保护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每一个中华儿女都应当将守护中华大地的担子挑在肩上,将筑牢生态屏障的责任装在心里,坚定不移地走好可持续发展道路。要切实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筑牢万里绿色长城,让绿水青山造福人民,让宜居生态泽被子孙。

瞄准科技前沿,提升创新能力,练就科技创新“第二斧”

从东方红一号升空到嫦娥五号采样返回,从原子弹试爆成功到东风洲际导弹亮相,我国的科技实力稳步提升,实现了很多从无到有、从0到1的突破。科学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然而,我国当前在科技研究的短板依然突出,顶尖人才和团队相对缺乏,芯片被卡脖子,5g被打压,关键技术受制于人的隐患逐渐显现,提升科技创新能力迫在眉睫。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中国要强盛、要复兴,就一定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努力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要下好“先手棋”,在“十四五”期间瞄准世界科技前沿,抓住大趋势,紧贴新时代社会民生现实需求,加快提升自主创新能力。要打好“主动仗”,牢固确定人才引领发展的意识,着力夯实创新发展人才基础,形成天下英才聚神州、万类霜天竞自由的创新局面。

增进人民福祉,改善生活品质,练就民生保障“第三斧”

生活品质作为奋斗目标。要把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放在首位,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的民生之路。要聚焦民生热点、直击民生难点、化解民生堵点,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落到实处。

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虽已圆满落下帷幕,多个瞬间仍历历在目。其中,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青海代表团审议时强调:“高质量发展是‘十四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关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

“十三五”令人回味,“十四五”战局新开,我们当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全力以赴,共同划动民族复兴的巨轮,开启新的“征程”,向着更高更远的目标起航。要练就“十四五”高质量发展的“三板斧”,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为推动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共同奋斗。

环境是民生,青山是美丽,蓝天是幸福。习近平总书记在多场合多次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传递出的绿色发展理念直抵人心。纵观整个人类文明发展史,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如今杀鸡取卵、竭泽而渔的工业化发展方式已成为过去,而顺应自然、保护生态的绿色发展模式昭示着未来。我们不仅要让子孙后代享受到高速高质量的发展成果,还要让他们仰望得到星空,看得到青山,闻得到花香。生态保护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每一个中华儿女都应当将守护中华大地的担子挑在肩上,将筑牢生态屏障的责任装在心里,坚定不移地走好可持续发展道路。要切实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筑牢万里绿色长城,让绿水青山造福人民,让宜居生态泽被子孙。

从东方红一号升空到嫦娥五号采样返回,从原子弹试爆成功到东风洲际导弹亮相,我国的科技实力稳步提升,实现了很多从无到有、从0到1的突破。科学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然而,我国当前在科技研究的短板依然突出,顶尖人才和团队相对缺乏,芯片被卡脖子,5g被打压,关键技术受制于人的隐患逐渐显现,提升科技创新能力迫在眉睫。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中国要强盛、要复兴,就一定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努力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要下好“先手棋”,在“十四五”期间瞄准世界科技前沿,抓住大趋势,紧贴新时代社会民生现实需求,加快提升自主创新能力。要打好“主动仗”,牢固确定人才引领发展的意识,着力夯实创新发展人才基础,形成天下英才聚神州、万类霜天竞自由的创新局面。

生活品质作为奋斗目标。要把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放在首位,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的民生之路。要聚焦民生热点、直击民生难点、化解民生堵点,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落到实处。

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深刻阐释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现实逻辑,对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的“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作出最完整、最全面、最精辟的概括,为推动“十四五”时期高质量发展,确保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在新发展阶段实现新的更高目标提供了思想遵循和行动指南,必须深入领会、全面理解和贯彻践行。

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是由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现实逻辑决定的。进入新发展阶段明确了我国发展的历史方位,贯彻新发展理念明确了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指导原则,构建新发展格局明确了我国经济现代化的路径选择。”总书记的重要讲话贯通过去、现在和将来,贯通理论、实践和发展,对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三者的关系作出清晰的定位,也系统分析了决定这三者的“三大逻辑”。

从理论逻辑来看,我们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我们党始终坚持和运用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正确认识党和人民事业所处的历史方位和发展阶段,是我们党明确阶段性中心任务、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根本依据,也是我们党领导革命、建设、改革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经验。

进入新发展阶段,就是我们党统筹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两个大局”,对当前我国所处历史方位作出的重大判断。新发展理念是在深刻分析国内外发展大势的基础上形成的,集中反映了我们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随着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历史性变化,必须贯彻新发展理念,引领和解决我国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构建新发展格局是应对当前我国发展环境和条件变化主动作出的重大战略抉择,通过构建新发展格局,加快推动一系列重大战略贯彻实施。这是因时而动、顺势而为,是符合我国社会发展内在规律的逻辑必然。

从历史逻辑来看,经过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40多年的快速发展,我们党带领人民经过不懈奋斗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跨越,这个过程都是我们党带领人民致力于国家现代化目标的历史过程。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到去年年末,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目标如期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在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我们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这标志着我国进入了一个新发展阶段。

面对新阶段新特征新要求,发展仍然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我们党领导人民治国理政,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要回答好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实现发展这个重大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对经济形势进行科学判断,对经济社会发展提出了许多重大理论和理念,对发展理念和思路作出及时调整,其中新发展理念是最重要、最主要的,引导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革。新发展理念回答了关于发展的目的、动力、方式、路径等一系列理论和实践问题,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思想引领。历史经验证明,办好自己的事,把发展的立足点放在国内,是一个大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经过改革开放40多年的坚实发展,我们已经形成广阔的国内市场,齐全的国民经济体系,雄厚的物质基础、人才储备和治理优势,我们需要在新发展阶段构建新发展格局,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塑造我国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从现实逻辑来看,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正处于关键阶段。任由国际风云变幻,但时与势在我们一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虽然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机遇和挑战之大都前所未有,总体上机遇大于挑战。我们必须准确研判形势,认清历史方位,抓住重要时间窗口期,着力解决社会主要矛盾,破解制约发展的各种体制机制弊端,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充分激发全社会活力和创造力。按照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擘画的宏伟蓝图,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立足自身发展,不断增强我们的生存力、竞争力、发展力、持续力,全力办好自己的事,锲而不舍实现我们的既定目标。

过去的一年,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战略高度,观大势、谋全局,在不同场合提出和阐释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全党的认识不断丰富、不断深化,也成为贯穿十九届五中全会关于规划建议的逻辑主线和核心要义。这次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的重要讲话,对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的思想内涵、相互关系和时代价值作出了最全面、最系统、最体系化的理论阐释,是在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现代化重要时点上,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宝库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

要从更宽广的时空视野上认识新发展阶段。习近平总书记以马克思主义战略家的眼光作出我国进入了一个新发展阶段的重大战略判断,明确指出,“新发展阶段是我国社会主义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新发展阶段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的一个阶段,同时是其中经过几十年积累、站到了新的起点上的一个阶段。”新发展阶段也是未来30年我们完成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目标历史宏愿的新阶段。这就预示着,在这样一个阶段,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上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我们仍然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和最大实际,继续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牢牢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这个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更加着力于发展,更加谦虚谨慎、艰苦奋斗,更加积极有为、始终洋溢着全社会的蓬勃生机活力,通过阶梯式递进、不断发展进步、日益接近质的飞跃的量的积累和发展变化,让我国社会主义从初级阶段向更高阶段迈进,最后全面实现国家现代化。“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全党全国人民必须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

要从更深厚的思想根基上理解新发展理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党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理念是行动的先导,从根本上决定着发展成效乃至成败。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新发展理念被证明是科学的思想引导。在新发展阶段,我们更要从政治视野、用政治眼光来理解新发展理念是一个系统的理论体系,将其作为我们党关于发展的政治立场、价值导向、发展模式、发展道路等重大政治问题来全面深刻把握。总书记指出的要从根本宗旨、从问题导向、从忧患意识三个方面把握新发展理念,清晰指明了要从思想根基上必须牢固树立正确的发展观、正确的现代化观,根本解决好发展“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问题。我们的发展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始终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坚守住了这个“根”与“魂”,我们的人民立场才能始终坚定、价值导向始终不会偏离;我们的发展模式才会更加集约、更加高效、更求质量;发展道路上我们才能不惧任何风险挑战,敢于斗争善于斗争,随时能够应对更加复杂困难,全面做强自己。

要从更高远的发展目标上推进新发展格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十四五’规划《建议》提出的一项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任务,需要从全局高度准确把握和积极推进。”新发展格局是适应我国经济发展阶段变化的主动选择、是应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变化的战略举措,是发挥我国超大规模经济体优势的内在要求,是塑造我国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的必然途径。构建新发展格局也是要贯穿于新发展阶段全过程,要按照“十四五”时期的主攻方向,着力畅通国民经济循环,实现高水平的自立自强,提升国民经济整体效能,以强大的国内经济循环体系稳固国内基本盘,以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以xxx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基于对我国发展的历史特点、时代特征和周期性规律的分析研究,指出我国将进入新发展阶段。“新”意味着新目标、新理念、新要求、新矛盾、新格局,这是对“十四五”时期乃至更长时期我国所处历史方位的总体概括,是我国发展历程中的一大跨越。

(一)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的形势特征,保持定力化危为机。一是机遇和挑战并存。从国际看,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环境日趋复杂,我们将在一个更加不稳定不确定的世界中谋求发展;从国内看,我国发展既拥有优势条件,也面临艰巨任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二是危中有机,危可转机。从河南省经济金融发展情况看,今年以来,金融运行稳中有进、稳中向好,金融改革持续推进,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工作取得突出成绩。但同时也不容置否,全省金融水平还存在发展程度低、短项突出、创新滞后、潜在风险较大等问题。因此,面对这样的形势和局面,要进一步坚定信心信念,既要时刻把握机遇、顺势而动,又能善于化危为机、趋利避害,确保新发展阶段河南省金融业始终稳步健康发展。

(二)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的目标任务,科学谋划发展规划。要准确认识把握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9个方面远景目标和“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6个方面主要目标,主动对标对表,综合考虑国内外形势和河南省经济社会发展条件,把握好战略和战术关系。要在总行党委的统一领导下,坚持系统观念、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科学建立符合河南实际、基层央行履职实际、体现创新精神的“十四五”时期河南省金融发展规划,谋划郑州中心支行未来五年的发展目标,突出完善基层央行治理与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战略重点与系统谋划相结合,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有新的更大进步、基层央行治理有新的更大提升。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要把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贯穿金融发展全过程,把提升金融发展质量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同时又要发挥金融服务的引导力、影响力,推动新发展理念在实体经济中得到有效贯彻落实。

(一)坚持创新发展理念,提高金融服务质效。践行新发展理念,要创新金融服务方式,完善金融支持创新体系,优化科技创新融资方式,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要高度重视金融服务和产品创新,加强数字金融建设,加大对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前沿技术成果运用,解决好金融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最后一公里”问题。要在做好全面风险管理和安全保障的前提下,稳妥审慎推进金融科技创新。

(二)坚持协调发展理念,推动区域平衡发展。解决区域协调发展问题是新时代面临的重大课题。一方面,由于金融业自身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异,要坚持系统协调发展,进一步完善制度建设和金融组织体系,积极构建多元化金融业态。另一方面,要引导金融机构积极关注区域协调发展中的重要环节,大力支持普惠金融、民营小微企业等领域,继续加大对中西部地区脱贫攻坚金融支持力度,更加注重发展机会的公平、资源配置的均衡。

(三)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支持经济可持续发展。发展以绿色信贷为核心的绿色金融是金融业贯彻绿色发展理念的重要举措。要建立绿色信贷长效发展机制,探索完善绿色信贷模式,丰富绿色信贷项目种类,引导金融机构从战略高度加强绿色信贷对节能环保产业的支持力度,推动绿色低碳发展。要推动绿色产业多渠道融资,扩大绿色产业融资总量,推进碳排放权市场化交易,增强绿色金融创新动力,降低生态环境风险。

(四)坚持开放发展理念,提升国际金融影响力。要根据我国不同金融市场发展水平,合理安排金融业的开放顺序和开放程度,适时推进金融业进一步双向开放。要积极营造竞争开放的金融发展环境,引导金融机构学习借鉴先进的经营理念、发展模式等,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以及国际组织在金融科技治理体系、规则制定等领域的合作。同时,要提高开放条件下经济金融管理能力和防控化解风险能力,维护好国家经济金融安全。

(五)坚持共享发展理念,提高金融普惠水平。金融作为实体经济的血脉,深化改革要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理念,大力发展普惠金融,加强金融扶贫力度,引导金融机构优化内部资源配置和绩效考核评价,加大对民营、小微、“三农”等领域的支持力度。要加强欠发达地区特别是县域、农村的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推广建立普惠金融服务站、惠农示范点等基础服务设施,着力打通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要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新发展格局的形成,将对我国供给体系、需求体系产生深刻影响,也对金融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持续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优化金融结构和金融服务质量,引导金融资源回归服务实体经济本源。要支持传统制造业升级、先进制造业发展,加大制造业中长期贷款投放,助力制造业加快迈向中高端。要聚焦金融系统深层次结构性矛盾,提高中长期融资和信用贷款比重,大力发展债券市场和多层次资本市场,继续推进注册制改革,完善退市机制。要立足实际,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数字普惠金融为重点,加大对河南兰考模式等成功经验复制推广力度。强化民营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推动“增量扩面、提质降本”,完善贷款担保和风险补偿机制,增强市场主体活力。以信用体系建设和数字技术为基础,加强自贸金融、绿色金融、科技金融发展力度,构建多层次、多渠道的金融服务体系,构建专业的供应链金融合作平台。

(二)立足扩大内需战略基点,提升金融服务水平。金融服务新发展格局要把金融助力扩大内需战略与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以高质量金融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要全面增强金融服务的普惠性,将更多金融资源投向经济发展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使金融服务与实体经济相互促进、健康发展。要贯彻好逆周期调节政策,安排好投融资总量、投向、节奏、价格,更好发挥金融在扩大最终消费、推动消费升级方面的积极作用。综合运用贷款、债券、债转股等多种工具,全力保障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国家重大战略项目融资需求。通过优化重大区域发展战略金融服务,推动城市群、都市圈一体化发展,满足新型城镇化投资和消费需求。

(三)坚持稳步扩大金融对外开放。金融要服务好新发展格局,就要稳步扩大金融对外开放程度,在坚持金融业务和金融机构持牌经营的前提下,全面实施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稳慎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坚持市场驱动和企业自主选择,营造以人民币自由使用为基础的新型互利合作关系。保持人民币汇率弹性,发挥好宏观经济自动稳定器功能,实现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的平衡。积极参与国际金融规则制定,加强与国际组织合作,推动建立多元、稳定的国际货币体系。

(四)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推进金融助力构建新发展格局,要求牢固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正确把握好推进高质量发展和防范金融风险之间的关系。要完善金融风险治理体系,加强对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金融控股公司与金融基础设施统筹监管,发挥宏观审慎压力测试在风险识别和监管校准中的积极作用。充分发挥金融委办公室协调机制职责,及时弥补金融监管空白,织牢织密金融风险防控网。要健全金融风险预防预警、应急处置和问责机制,对风险变化情况始终做到“心中有数”。要严肃市场纪律,金融机构、地方政府、金融监管部门要依法承担责任,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

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深刻阐释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现实逻辑,对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的“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作出最完整、最全面、最精辟的概括,为推动“十四五”时期高质量发展,确保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在新发展阶段实现新的更高目标提供了思想遵循和行动指南,必须深入领会、全面理解和贯彻践行。

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

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心得体会篇六

以“新”用“心”何其不“兴”

xxx总书记在“开年第一课”讲话中强调:“进入新发展阶段明确了我国发展的历史方位,贯彻新发展理念明确了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指导原则,构建新发展格局明确了我国经济现代化的路径选择。”作为党员干部,就要坚定不移学习贯彻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以“新”为起点,用“心”去谋事干事,一定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新要求,以新启“智”、用心融“慧”,为党的伟大蓝图干起来。党和人民的事业发展到了一定的新阶段,也将会面临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在推动新的创新和新的工作中,党员干部就要用党的新思想新理论武装头脑,树立新发展思维,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出现的新规律,用新知识启智融慧,用心深入研究新情况,分析新问题,以新发展阶段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为抓手,不断提升解决新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切实以新的方法和措施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在“十四五”规划中,按党中央要求,以创新为突破口,抓好各项工作落实,切实在继续奋斗、勇往直前中干起来,如期实现党的伟大蓝图。

准确把握新发展理念新要求,以新植“根”、用心铸“魂”,让党和人民的事业兴起来。新发展理念就是要善于把准时机,用党的最新理论指导实践,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2021年是建党100周年,作为党员干部,要全面深入学习党的发展历史,牢记党的宗旨,始终把党的执政理念和发展理念根植于心、外化于行,始终维护党的领导核心,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在以新发展理念推动各项事业发展中,把职责和使命要求贯穿工作全程,用新发展理念开创性开展工作,用心密切联系群众,切实在服务好“最后一公里”中主动接受群众监督,在党和人民的事业中担当作为,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

准确把握新发展格局新要求,以新善“思”、用心善“为”,实现国内实体经济强起来。新发展格局就要联系国内国际发展情况,着眼新阶段发展要求,研究新发展中的问题,及时作出新的调整和对策。作为党员干部,就要有新发展格局的国际视野,才能把高质量发展的认识提升到新高度,着眼国内发展和考虑国际市场需求,为龙头企业的核心技术和科技创新做好服务保障,让“中国智造”在国际市场上具有较强的竞争力,促进国内实体经济发展,让中国的实体经济发展强起来,国家的综合实力显著提升,为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擘画宏伟蓝图。

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心得体会篇七

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深刻阐释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现实逻辑,对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的“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作出最完整、最全面、最精辟的概括,为推动“十四五”时期高质量发展,确保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在新发展阶段实现新的更高目标提供了思想遵循和行动指南,必须深入领会、全面理解和贯彻践行。

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是由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现实逻辑决定的。进入新发展阶段明确了我国发展的历史方位,贯彻新发展理念明确了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指导原则,构建新发展格局明确了我国经济现代化的路径选择。”总书记的重要讲话贯通过去、现在和将来,贯通理论、实践和发展,对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三者的关系作出清晰的定位,也系统分析了决定这三者的“三大逻辑”。

从理论逻辑来看,我们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我们党始终坚持和运用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正确认识党和人民事业所处的历史方位和发展阶段,是我们党明确阶段性中心任务、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根本依据,也是我们党领导革命、建设、改革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经验。

进入新发展阶段,就是我们党统筹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两个大局”,对当前我国所处历史方位作出的重大判断。新发展理念是在深刻分析国内外发展大势的基础上形成的,集中反映了我们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随着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历史性变化,必须贯彻新发展理念,引领和解决我国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构建新发展格局是应对当前我国发展环境和条件变化主动作出的重大战略抉择,通过构建新发展格局,加快推动一系列重大战略贯彻实施。这是因时而动、顺势而为,是符合我国社会发展内在规律的逻辑必然。

从历史逻辑来看,经过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40多年的快速发展,我们党带领人民经过不懈奋斗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跨越,这个过程都是我们党带领人民致力于国家现代化目标的历史过程。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到去年年末,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目标如期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在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我们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这标志着我国进入了一个新发展阶段。

面对新阶段新特征新要求,发展仍然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我们党领导人民治国理政,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要回答好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实现发展这个重大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对经济形势进行科学判断,对经济社会发展提出了许多重大理论和理念,对发展理念和思路作出及时调整,其中新发展理念是最重要、最主要的,引导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革。新发展理念回答了关于发展的目的、动力、方式、路径等一系列理论和实践问题,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思想引领。历史经验证明,办好自己的事,把发展的立足点放在国内,是一个大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经过改革开放40多年的坚实发展,我们已经形成广阔的国内市场,齐全的国民经济体系,雄厚的物质基础、人才储备和治理优势,我们需要在新发展阶段构建新发展格局,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塑造我国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从现实逻辑来看,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正处于关键阶段。任由国际风云变幻,但时与势在我们一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虽然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机遇和挑战之大都前所未有,总体上机遇大于挑战。我们必须准确研判形势,认清历史方位,抓住重要时间窗口期,着力解决社会主要矛盾,破解制约发展的各种体制机制弊端,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充分激发全社会活力和创造力。按照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擘画的宏伟蓝图,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立足自身发展,不断增强我们的生存力、竞争力、发展力、持续力,全力办好自己的事,锲而不舍实现我们的既定目标。

过去的一年,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战略高度,观大势、谋全局,在不同场合提出和阐释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全党的认识不断丰富、不断深化,也成为贯穿十九届五中全会关于规划建议的逻辑主线和核心要义。这次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的重要讲话,对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的思想内涵、相互关系和时代价值作出了最全面、最系统、最体系化的理论阐释,是在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现代化重要时点上,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宝库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

要从更宽广的时空视野上认识新发展阶段。习近平总书记以马克思主义战略家的眼光作出我国进入了一个新发展阶段的重大战略判断,明确指出,“新发展阶段是我国社会主义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新发展阶段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的一个阶段,同时是其中经过几十年积累、站到了新的起点上的一个阶段。”新发展阶段也是未来30年我们完成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目标历史宏愿的新阶段。这就预示着,在这样一个阶段,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上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我们仍然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和最大实际,继续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牢牢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这个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更加着力于发展,更加谦虚谨慎、艰苦奋斗,更加积极有为、始终洋溢着全社会的蓬勃生机活力,通过阶梯式递进、不断发展进步、日益接近质的飞跃的量的积累和发展变化,让我国社会主义从初级阶段向更高阶段迈进,最后全面实现国家现代化。“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全党全国人民必须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

要从更深厚的思想根基上理解新发展理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党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理念是行动的先导,从根本上决定着发展成效乃至成败。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新发展理念被证明是科学的思想引导。在新发展阶段,我们更要从政治视野、用政治眼光来理解新发展理念是一个系统的理论体系,将其作为我们党关于发展的政治立场、价值导向、发展模式、发展道路等重大政治问题来全面深刻把握。总书记指出的要从根本宗旨、从问题导向、从忧患意识三个方面把握新发展理念,清晰指明了要从思想根基上必须牢固树立正确的发展观、正确的现代化观,根本解决好发展“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问题。我们的发展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始终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坚守住了这个“根”与“魂”,我们的人民立场才能始终坚定、价值导向始终不会偏离;我们的发展模式才会更加集约、更加高效、更求质量;发展道路上我们才能不惧任何风险挑战,敢于斗争善于斗争,随时能够应对更加复杂困难,全面做强自己。

要从更高远的发展目标上推进新发展格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十四五’规划《建议》提出的一项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任务,需要从全局高度准确把握和积极推进。”新发展格局是适应我国经济发展阶段变化的主动选择、是应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变化的战略举措,是发挥我国超大规模经济体优势的内在要求,是塑造我国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的必然途径。构建新发展格局也是要贯穿于新发展阶段全过程,要按照“十四五”时期的主攻方向,着力畅通国民经济循环,实现高水平的自立自强,提升国民经济整体效能,以强大的国内经济循环体系稳固国内基本盘,以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以“新”用“心”何其不“兴”

xxx总书记在“开年第一课”讲话中强调:“进入新发展阶段明确了我国发展的历史方位,贯彻新发展理念明确了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指导原则,构建新发展格局明确了我国经济现代化的路径选择。”作为党员干部,就要坚定不移学习贯彻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以“新”为起点,用“心”去谋事干事,一定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新要求,以新启“智”、用心融“慧”,为党的伟大蓝图干起来。党和人民的事业发展到了一定的新阶段,也将会面临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在推动新的创新和新的工作中,党员干部就要用党的新思想新理论武装头脑,树立新发展思维,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出现的新规律,用新知识启智融慧,用心深入研究新情况,分析新问题,以新发展阶段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为抓手,不断提升解决新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切实以新的方法和措施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在“十四五”规划中,按党中央要求,以创新为突破口,抓好各项工作落实,切实在继续奋斗、勇往直前中干起来,如期实现党的伟大蓝图。

准确把握新发展理念新要求,以新植“根”、用心铸“魂”,让党和人民的事业兴起来。新发展理念就是要善于把准时机,用党的最新理论指导实践,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2021年是建党100周年,作为党员干部,要全面深入学习党的发展历史,牢记党的宗旨,始终把党的执政理念和发展理念根植于心、外化于行,始终维护党的领导核心,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在以新发展理念推动各项事业发展中,把职责和使命要求贯穿工作全程,用新发展理念开创性开展工作,用心密切联系群众,切实在服务好“最后一公里”中主动接受群众监督,在党和人民的事业中担当作为,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

准确把握新发展格局新要求,以新善“思”、用心善“为”,实现国内实体经济强起来。新发展格局就要联系国内国际发展情况,着眼新阶段发展要求,研究新发展中的问题,及时作出新的调整和对策。作为党员干部,就要有新发展格局的国际视野,才能把高质量发展的认识提升到新高度,着眼国内发展和考虑国际市场需求,为龙头企业的核心技术和科技创新做好服务保障,让“中国智造”在国际市场上具有较强的竞争力,促进国内实体经济发展,让中国的实体经济发展强起来,国家的综合实力显著提升,为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擘画宏伟蓝图。

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深刻阐释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现实逻辑,对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的“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作出最完整、最全面、最精辟的概括,为推动“十四五”时期高质量发展,确保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在新发展阶段实现新的更高目标提供了思想遵循和行动指南,必须深入领会、全面理解和贯彻践行。

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是由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现实逻辑决定的。进入新发展阶段明确了我国发展的历史方位,贯彻新发展理念明确了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指导原则,构建新发展格局明确了我国经济现代化的路径选择。”总书记的重要讲话贯通过去、现在和将来,贯通理论、实践和发展,对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三者的关系作出清晰的定位,也系统分析了决定这三者的“三大逻辑”。

从理论逻辑来看,我们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我们党始终坚持和运用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正确认识党和人民事业所处的历史方位和发展阶段,是我们党明确阶段性中心任务、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根本依据,也是我们党领导革命、建设、改革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经验。

进入新发展阶段,就是我们党统筹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两个大局”,对当前我国所处历史方位作出的重大判断。新发展理念是在深刻分析国内外发展大势的基础上形成的,集中反映了我们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随着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历史性变化,必须贯彻新发展理念,引领和解决我国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构建新发展格局是应对当前我国发展环境和条件变化主动作出的重大战略抉择,通过构建新发展格局,加快推动一系列重大战略贯彻实施。这是因时而动、顺势而为,是符合我国社会发展内在规律的逻辑必然。

从历史逻辑来看,经过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40多年的快速发展,我们党带领人民经过不懈奋斗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跨越,这个过程都是我们党带领人民致力于国家现代化目标的历史过程。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到去年年末,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目标如期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在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我们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这标志着我国进入了一个新发展阶段。

面对新阶段新特征新要求,发展仍然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我们党领导人民治国理政,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要回答好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实现发展这个重大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对经济形势进行科学判断,对经济社会发展提出了许多重大理论和理念,对发展理念和思路作出及时调整,其中新发展理念是最重要、最主要的,引导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革。新发展理念回答了关于发展的目的、动力、方式、路径等一系列理论和实践问题,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思想引领。历史经验证明,办好自己的事,把发展的立足点放在国内,是一个大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经过改革开放40多年的坚实发展,我们已经形成广阔的国内市场,齐全的国民经济体系,雄厚的物质基础、人才储备和治理优势,我们需要在新发展阶段构建新发展格局,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塑造我国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从现实逻辑来看,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正处于关键阶段。任由国际风云变幻,但时与势在我们一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虽然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机遇和挑战之大都前所未有,总体上机遇大于挑战。我们必须准确研判形势,认清历史方位,抓住重要时间窗口期,着力解决社会主要矛盾,破解制约发展的各种体制机制弊端,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充分激发全社会活力和创造力。按照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擘画的宏伟蓝图,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立足自身发展,不断增强我们的生存力、竞争力、发展力、持续力,全力办好自己的事,锲而不舍实现我们的既定目标。

过去的一年,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战略高度,观大势、谋全局,在不同场合提出和阐释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全党的认识不断丰富、不断深化,也成为贯穿十九届五中全会关于规划建议的逻辑主线和核心要义。这次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的重要讲话,对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的思想内涵、相互关系和时代价值作出了最全面、最系统、最体系化的理论阐释,是在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现代化重要时点上,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宝库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

要从更宽广的时空视野上认识新发展阶段。习近平总书记以马克思主义战略家的眼光作出我国进入了一个新发展阶段的重大战略判断,明确指出,“新发展阶段是我国社会主义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新发展阶段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的一个阶段,同时是其中经过几十年积累、站到了新的起点上的一个阶段。”新发展阶段也是未来30年我们完成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目标历史宏愿的新阶段。这就预示着,在这样一个阶段,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上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我们仍然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和最大实际,继续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牢牢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这个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更加着力于发展,更加谦虚谨慎、艰苦奋斗,更加积极有为、始终洋溢着全社会的蓬勃生机活力,通过阶梯式递进、不断发展进步、日益接近质的飞跃的量的积累和发展变化,让我国社会主义从初级阶段向更高阶段迈进,最后全面实现国家现代化。“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全党全国人民必须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

要从更深厚的思想根基上理解新发展理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党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理念是行动的先导,从根本上决定着发展成效乃至成败。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新发展理念被证明是科学的思想引导。在新发展阶段,我们更要从政治视野、用政治眼光来理解新发展理念是一个系统的理论体系,将其作为我们党关于发展的政治立场、价值导向、发展模式、发展道路等重大政治问题来全面深刻把握。总书记指出的要从根本宗旨、从问题导向、从忧患意识三个方面把握新发展理念,清晰指明了要从思想根基上必须牢固树立正确的发展观、正确的现代化观,根本解决好发展“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问题。我们的发展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始终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坚守住了这个“根”与“魂”,我们的人民立场才能始终坚定、价值导向始终不会偏离;我们的发展模式才会更加集约、更加高效、更求质量;发展道路上我们才能不惧任何风险挑战,敢于斗争善于斗争,随时能够应对更加复杂困难,全面做强自己。

要从更高远的发展目标上推进新发展格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十四五’规划《建议》提出的一项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任务,需要从全局高度准确把握和积极推进。”新发展格局是适应我国经济发展阶段变化的主动选择、是应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变化的战略举措,是发挥我国超大规模经济体优势的内在要求,是塑造我国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的必然途径。构建新发展格局也是要贯穿于新发展阶段全过程,要按照“十四五”时期的主攻方向,着力畅通国民经济循环,实现高水平的自立自强,提升国民经济整体效能,以强大的国内经济循环体系稳固国内基本盘,以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xxxxx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力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不断把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推向前进。深入学习贯彻xx“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就要始终牢记现阶段的主要任务,坚持以新发展理念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

回顾我国经济发展历程,新状态、新格局、新阶段总是在不断形成、不断演进。随着经济总量不断增大,我国在发展中不可避免地遇到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从国内看,主要是经济发展面临速度换挡、结构调整和动力转换三大节点;从国际看,全球贸易进入低迷期,我国出口增速拐点已经到来。经济发展新常态呈现的新特点和新变化,既凸显了亟待化解的种种困难与矛盾,也孕育了我国经济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优化、结构更合理阶段演进的重大机遇。

面对挑战与机遇并存的经济发展新常态,我们不仅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把发展作为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还要因势而谋、因势而动、因势而进。当务之急是把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贯穿于发展实践之中,更加有的放矢地适应新常态、把握新常态、引领新常态。

坚持以新理念引领新常态,要把创新发展摆在第一位,把协调发展作为制胜要诀。通过创新发展,应对发展环境变化、增强发展动力、把握发展主动权,把创新作为更好引领新常态的根本之策;通过统筹协调局部和全局、当前和长远、重点和非重点的关系,补齐短板,在协调发展中释放潜力,增添后劲。

坚持以新理念引领新常态,既要尊重自然,也要顺应时代。在对待自然问题上,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着力推进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在对外开放问题上,要面对经济全球化潮流谋发展,不断增强把握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的自觉性和能力,切实提高对外开放质量和水平。

坚持以新理念引领新常态,尤为重要的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既要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不断把“蛋糕”做大;又要把不断做大的“蛋糕”分好,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让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得到更充分体现。

“非知之难,行之惟难。”坚持以新理念引领新常态,贵在行动。我们要以xxxxx“七一”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南,加快形成崇尚创新、注重协调、倡导绿色、厚植开放、推进共享的机制和环境,推动经济更有效率、更有质量、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地发展。

连日来,三个“新发展”——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引发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如何深刻认识新发展阶段、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着力构建新发展格局?围绕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有关专家学者。

新发展阶段——。

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我国将进入新发展阶段。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发展阶段,就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阶段。这在我国发展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进入新发展阶段,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的大跨越。”

“高度重视对发展环境的分析判断,再相应进行决策是我党领导经济工作的一大经验。”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张占斌认为,全会对新发展阶段作出了重要判断——“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

专家学者认为,进入新发展阶段,我们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从国内看,我们既拥有优势条件,也面临艰巨任务。

“进入新发展阶段后,我国要素禀赋条件等将面临深刻变化。”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党组书记、副主任马建堂认为,要素成本低、环境容量大、外需贡献多等传统优势正逐步减弱,“国内生产总值将超过100万亿元、中等收入群体超过4亿人等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将进一步显现。”

“我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制度优势显著,治理效能提升,经济长期向好,物质基础雄厚,人力资源丰富,市场空间广阔,发展韧性强劲,社会大局稳定,继续发展具有多方面优势和条件。”张占斌认为,展望“十四五”,我们即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明显提高,各方面任务十分艰巨而繁重。

从国际看,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但国际环境日趋复杂。特别是一段时间以来,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一些国家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盛行、地缘政治风险上升,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带来世界经济深度衰退,我们必须在一个更加不稳定不确定的世界中谋求发展。”国研中心产业部部长赵昌文说。

挑战萌生着机遇,压力催生着动力。进入新发展阶段,大挑战、新挑战中也孕育着大机遇、新机遇。张占斌认为,展望“十四五”乃至更长时期,我们不仅要善于顺势而为、把优势转化为动力,更要勇于逆势而上、善于转危为机,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善于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

新发展理念——。

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努力实现高质量发展。

发展理念是发展行动的先导。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过去5年,在新发展理念的引领下,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必须强调的是,新时代新阶段的发展必须贯彻新发展理念,必须是高质量发展。”不少专家表示,新发展理念是对发展规律的科学总结,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和战略引领性;进入新发展阶段,要从根本上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就必须坚持把新发展理念贯彻到发展的各领域和全过程,努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坚持创新发展。“‘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全会公报中的这一表述令人印象深刻。”张占斌认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面对国内外环境新变化,我们更加需要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支撑引领作用,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重大机遇,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

——坚持协调发展。“协调发展的要义在于增强发展的整体性协调性。‘十四五’时期,我国要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优化国土空间布局,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和新型城镇化,目的就是使城乡区域发展协调性明显增强。”赵昌文说。

——坚持绿色发展。“‘十三五’期间,我国污染防治力度加大,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同时也要看到,生态环保依然任重道远。”国研中心宏观部副研究员杨光普认为,未来5年我国要在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就要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深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坚持开放发展。“开放是促进发展的必然选择。”赵昌文认为,“十四五”时期,我们要在更高水平上扩大对外开放,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推进贸易创新发展,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

——坚持共享发展。“我国正在从中高收入国家向高收入国家迈进,但一些领域民生保障仍然存在短板,社会治理还有弱项。”张占斌认为,“十四五”时期,我们要使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就要从收入、就业、教育、健康、养老、社会保障等方面多点发力、协同推进,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新发展格局——。

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

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专家学者认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根据我国发展阶段、环境、条件变化作出的战略决策,是党对经济发展客观规律的正确把握和实践运用,是主动作为、不是被动应对,是长期战略、不是权宜之计。

构建新发展格局,符合经济客观规律。“大国经济一个共同特征是市场规模大、国内可循环。”赵昌文分析,近年来我国经济增长动力已逐步从过去依赖较大规模的出口转向以国内有效投资和消费为主,国内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有7个年份超过100%,内需已经成为经济增长的稳定器。

构建新发展格局,符合发展形势所需。张占斌认为,当前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新冠肺炎疫情带来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在传统国际经济循环明显弱化乃至受阻的情况下,强化国内大循环,有利于增强经济发展韧性,也有利于带动国际经济循环,实现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

展望“十四五”乃至更长时期,应如何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构建新发展格局?

——要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

扩大内需,供需要匹配。“未来5年,我们要将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以创新驱动、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提升供给体系对国内需求的适配性,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刘元春认为。在杨光普看来,当前消费需求正在逐步回暖,但回到正常水平仍需一定过程,“下一步要从增加居民收入、改善消费环境等方面继续发力持续推动需求回升。”

扩大内需,堵点要打通。“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关键是打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个环节内部和相互之间的障碍。”马建堂分析认为,要减少和消除制度、技术、成本等方面的制约,提供高质量产品和服务供给;健全体现效率、促进公平的收入分配制度,稳步提高居民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发展高效的流通和物流体系,减少各种交易环节和成本。

——要坚持对外开放、深入参与国际循环。

“我国经济已高度融入世界,并不存在封闭的国内大循环。我们要在更高水平融入国际经济循环体系的同时畅通国民经济循环,以国内分工和技术创新的发展推动国际分工和国际技术创新的发展。”

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虽已圆满落下帷幕,多个瞬间仍历历在目。其中,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青海代表团审议时强调:“高质量发展是‘十四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关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

“十三五”令人回味,“十四五”战局新开,我们当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全力以赴,共同划动民族复兴的巨轮,开启新的“征程”,向着更高更远的目标起航。要练就“十四五”高质量发展的“三板斧”,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为推动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共同奋斗。

坚守责任底线,捍卫生态红线,练就生态保护“第一斧”

环境是民生,青山是美丽,蓝天是幸福。习近平总书记在多场合多次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传递出的绿色发展理念直抵人心。纵观整个人类文明发展史,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如今杀鸡取卵、竭泽而渔的工业化发展方式已成为过去,而顺应自然、保护生态的绿色发展模式昭示着未来。我们不仅要让子孙后代享受到高速高质量的发展成果,还要让他们仰望得到星空,看得到青山,闻得到花香。生态保护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每一个中华儿女都应当将守护中华大地的担子挑在肩上,将筑牢生态屏障的责任装在心里,坚定不移地走好可持续发展道路。要切实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筑牢万里绿色长城,让绿水青山造福人民,让宜居生态泽被子孙。

瞄准科技前沿,提升创新能力,练就科技创新“第二斧”

从东方红一号升空到嫦娥五号采样返回,从原子弹试爆成功到东风洲际导弹亮相,我国的科技实力稳步提升,实现了很多从无到有、从0到1的突破。科学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然而,我国当前在科技研究的短板依然突出,顶尖人才和团队相对缺乏,芯片被卡脖子,5g被打压,关键技术受制于人的隐患逐渐显现,提升科技创新能力迫在眉睫。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中国要强盛、要复兴,就一定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努力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要下好“先手棋”,在“十四五”期间瞄准世界科技前沿,抓住大趋势,紧贴新时代社会民生现实需求,加快提升自主创新能力。要打好“主动仗”,牢固确定人才引领发展的意识,着力夯实创新发展人才基础,形成天下英才聚神州、万类霜天竞自由的创新局面。

增进人民福祉,改善生活品质,练就民生保障“第三斧”

生活品质作为奋斗目标。要把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放在首位,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的民生之路。要聚焦民生热点、直击民生难点、化解民生堵点,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落到实处。

发展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顽强拼搏、开拓创新,奋力开创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新局面,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国际影响力又上了一个大台阶。尤为重要的是,党的以来,以同志为的党中央毫不动摇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勇于实践、善于创新,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形成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深化改革开放、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这场变革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五大发展理念”创造性地回答了新形势下我们要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实现发展的重大问题,是顺应时代潮流、发展优势的战略抉择,是我们党关于发展理论的重大升华。党员干部要紧密联系维护和用好我国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联系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联系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深刻认识“五大发展理念”的重大意义,增强贯彻落实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我们要从四个方面理解“五大发展理念”:

“五大发展理念”体现着党的思想路线的本质要求。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全党必须坚持这条思想路线,积极探索,大胆试验,开拓创新,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不断研究新情况,总结新经验,解决新问题,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党章规定,党的建设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五大发展理念”体现了党的思想路线的本质要求,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就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树立与时代和实践发展相适应的思维方式,注重从实际出发、按客观规律办事,更好用新的发展理念引领新的发展实践。

“五大发展理念”贯穿着鲜明的问题导向。党的以来,发表系列重要讲话,深刻回答了新的历史条件下党和国家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贯穿着强烈的问题意识、鲜明的问题导向,体现了共产党人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展现了马克思主义者的坚定信仰和责任担当。在新形势下全面深化改革、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党员干部必须有发现问题的敏锐、正视问题的清醒、解决问题的自觉。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必须坚持以问题为牵引,着力解决发展动力、发展平衡、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内外联动、社会公平正义等问题,全力做好补齐短板这篇大文章,在破解发展难题中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

“五大发展理念”体现了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中国共产党除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党在任何时候都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同群众同甘共苦,保持最密切的联系,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不允许任何党员脱离群众,凌驾于群众之上。党在自己的工作中实行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党同人民群众联系问题是关系党生死存亡的问题。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落实好推动共享发展的政策措施,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

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虽已圆满落下帷幕,多个瞬间仍历历在目。其中,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青海代表团审议时强调:“高质量发展是‘十四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关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

“十三五”令人回味,“十四五”战局新开,我们当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全力以赴,共同划动民族复兴的巨轮,开启新的“征程”,向着更高更远的目标起航。要练就“十四五”高质量发展的“三板斧”,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为推动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共同奋斗。

环境是民生,青山是美丽,蓝天是幸福。习近平总书记在多场合多次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传递出的绿色发展理念直抵人心。纵观整个人类文明发展史,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如今杀鸡取卵、竭泽而渔的工业化发展方式已成为过去,而顺应自然、保护生态的绿色发展模式昭示着未来。我们不仅要让子孙后代享受到高速高质量的发展成果,还要让他们仰望得到星空,看得到青山,闻得到花香。生态保护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每一个中华儿女都应当将守护中华大地的担子挑在肩上,将筑牢生态屏障的责任装在心里,坚定不移地走好可持续发展道路。要切实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筑牢万里绿色长城,让绿水青山造福人民,让宜居生态泽被子孙。

从东方红一号升空到嫦娥五号采样返回,从原子弹试爆成功到东风洲际导弹亮相,我国的科技实力稳步提升,实现了很多从无到有、从0到1的突破。科学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然而,我国当前在科技研究的短板依然突出,顶尖人才和团队相对缺乏,芯片被卡脖子,5g被打压,关键技术受制于人的隐患逐渐显现,提升科技创新能力迫在眉睫。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中国要强盛、要复兴,就一定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努力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要下好“先手棋”,在“十四五”期间瞄准世界科技前沿,抓住大趋势,紧贴新时代社会民生现实需求,加快提升自主创新能力。要打好“主动仗”,牢固确定人才引领发展的意识,着力夯实创新发展人才基础,形成天下英才聚神州、万类霜天竞自由的创新局面。

生活品质作为奋斗目标。要把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放在首位,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的民生之路。要聚焦民生热点、直击民生难点、化解民生堵点,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落到实处。

全面准确把握“三新”逻辑主线。

“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作为指导今后5年及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明确了“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重点任务、重大举措。贯穿规划纲要的逻辑主线是“三个新”: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新发展阶段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新发展理念是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是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新发展阶段回答的是“我们在哪里,朝哪里奋斗”的问题。改革开放40多年来,从“六五”计划到“十三五”规划,我们都是围绕着实现小康这一目标而奋斗的。党的十九大对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作出战略安排,提出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十四五”规划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规划,这是“十四五”规划的历史使命和基本定位。新发展阶段是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转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历史大跨越。

在新的发展阶段,我国发展环境面临深刻复杂变化。从外部环境看,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环境日趋复杂,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从内部环境看,中国经济要想实现高质量发展,也需要继续应对不少的风险和挑战。

新发展理念回答的是“按照什么样的理论来引领新阶段发展”的问题。我们要实现新的发展目标,必须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新发展理念是一个系统的理论体系,回答了关于发展的目的、动力、方式、路径等一系列理论和实践问题,阐明了我们党关于发展的政治立场、价值导向、发展模式、发展道路等重大政治问题,推动经济发展必须坚持新发展理念。

规划纲要的指导思想、原则、远景目标和“十四五”目标都体现了新发展理念的精神。规划纲要指导思想中提出,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规划纲要提出五大原则,其中之一就是坚持新发展理念,要把新发展理念贯穿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规划纲要提出的其他四大原则和2035年远景目标中也都体现了新发展理念。

新发展格局回答的是“我们怎么样实现新阶段新目标”的路径问题。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思想的又一次升华,是事关全局的系统性、深层次的变革,对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具有提纲挈领、纲举目张的作用。规划纲要专设战略导向一节阐述了构建新发展格局,并在全篇贯穿了这一战略导向。

理解新发展格局,需要把握三个要点:第一,构建新发展格局是把握发展主动权的先手棋,不是一个被迫之举和权宜之计。第二,加快形成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国内大循环,不是搞地区小循环、内循环。第三,构建新发展格局,就是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扩大内需、创新驱动、科技自立自强等战略部署统一到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框架中。理解新发展格局,还需要把握两个关键词:一个是“格局”,这是宏观的结构概念,是坚持系统观念的体现,所以新发展格局的内涵不仅仅是“双循环”;另一个是“循环”,要进一步畅通国内的生产、分配、需求之间的循环,并使国内国际双循环更好地相互促进。

实现增长目标质量重于速度。

按照党的十九大部署,到2035年,我国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国际比较的角度看,就是要用15年的时间,以2019年人均收入达到1万美元为起点,稳步迈向高收入社会,并力争达到中等发达国家人均收入水平。

“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到2035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但并没有设定五年gdp年均增速预期性指标。按现价美元计算,目前发达经济体的入门水平是1.8万美元,中等发达国家是3万至4万美元。我国目前人均收入是1万美元,如果按翻一番达到2万美元的目标,从静态来看,gdp增速每年至少应该在4.7%以上。中国与发达经济体之间按现价美元计算的人均收入水平差距缩小,一部分取决于实际增长速度和国内通胀水平,一部分取决于汇率水平的变动。汇率的变化涉及很多因素,从长期来讲,最重要的还是劳动生产率和全要素生产率。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就是所谓的经济增长质量。如果注重经济增长质量,提升劳动生产率和全要素生产率,在这个基础上,汇率实现合理升值,那么人均收入水平有可能接近或达到中等发达国家人均收入水平。

“十四五”期间,我国要着力发掘与中速增长期相配套的结构性潜能。具体而言,可以构建“1+3+2”结构性潜能框架。“1”是指以都市圈、城市群发展为龙头,为下一步我国的中速高质量发展打开空间。“3”是指在实体经济方面,补上我国经济循环过程中的三大短板:一是基础产业效率不高;二是中等收入群体规模不大;三是基础研发能力不强。“2”是指以数字经济和绿色发展为两翼,这是我国具备一定优势的新增长潜能。简单地说,“1+3+2”结构性潜能就是一个龙头引领、补足三大短板、两翼赋能。

下一步应该围绕这些结构性潜能,更大力度、更有成效地推动相关领域的改革开放。一是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土地交易收益优先用于农民社保,以现代化社保体系取代土地的保障功能,把稀缺的土地资源配置到更有效的用途上。二是深化空间和城市规划制度改革。市场应在空间规划和城市规划过程中发挥决定性作用,依照人口布局变化定期调整城市规划。三是基础产业领域进一步放宽准入,促进竞争。四是加快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逐步打通农村社保和城镇居民社保。五是深化高水平大学教育和基础研究领域改革,解决科技“卡脖子”问题。通过这些改革开放举措,推动结构性潜能成为现实的增长动能。

以制度型开放统筹发展和安全。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作为指导今后5年及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通篇贯穿着一条清晰主线,就是要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

规划纲要在指明战略导向和主要目标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具体任务,突出重点工作,同时注重各领域在短期、中期、长期发展目标上的协调衔接,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和系统性,关键是要落实好规划的部署。

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安全的保障。规划纲要首次设立安全发展专篇。如何理解和把握“统筹发展和安全”?统筹发展和安全并不代表封闭与保守,而是表明中国将会更加开放。一个国家越是关心开放可能带来的安全风险,从某种意义上说就越表明开放的门会越开越大。

随着综合国力的提升,我国与国际社会的利益攸关度越来越高,安全在发展过程中自然成为必须考量的问题。中国的开放水平不仅关乎自身发展,而且影响着众多国家甚至世界经济的复苏。当前,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有所抬头,国际局势的不确定性增加,一些国家甚至出现了与中国“脱钩”的声音。在此背景下,党中央提出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彰显了中国的气度和担当。

《政府工作报告》将“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促进外贸外资稳中提质”列为我国2021年八大重点工作之一。放眼“十四五”时期,规划纲要提出,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

制度型开放是实行更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核心。规划纲要提出的3个建设方向体现了全面开放新格局的内在逻辑,其中建立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是实现更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基础,也是高质量建设“一带一路”、参与全球经济治理改革与完善的内在要求。

只有把引进来和走出去建立在公正合理的制度安排基础上,不断加强各国在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方面的协调与整合,才能减少交往中的不确定性、降低交易成本、各国来自国际分工与贸易中的收益最大化,更好实现互利共赢目标。

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取得实质性进展。

“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突出显示了党带领人民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全局部署,大气磅礴地展现了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伟大愿景。其中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这是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战略,是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充分体现。

如何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取得更加明显的实质性进展?总的来看,要搞好顶层设计,研究制定促进共同富裕行动纲要,明确未来蓝图、政策改进、制度方向和实现路径。具体来说,一是要把新发展理念落实到位。构建新发展格局,推进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四化”同步发展,增强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产业链供应链竞争能力和超大规模消费市场潜力,逐步缩小城乡差距、区域差距。

二是要继续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牢牢把握“两个毫不动摇”,一方面推动国有经济做大做优做强,另一方面引领民营经济发展,发挥两个比较优势,相互合作、共同担负起中国经济成长的重任。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要选择一些地区、企业、部门开展试点,鼓励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三是要下决心推动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坚持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劳动报酬提高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基本同步,拓展居民收入增长渠道,完善创新要素参与分配机制,多渠道增加财产性收入。持续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完善收入再分配机制和第三次分配,鼓励公益事业发展。

四是要大力推动财税体制和金融体制改革。把财税资源和金融资源更好地统筹起来,为推动共同富裕贡献力量。特别是不能放任金融资本野蛮式生长,而是要增强其服务共享的能力,让其更好地为中低收入者和中小微企业服务,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五是要实施配套的经济社会政策。全社会要尊重劳动、崇尚劳动、热爱劳动。要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健全国家公共服务制度体系,优化收入分配结构,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

六是要突出重点并加强薄弱环节。把工作重点放在统筹就业、收入分配、教育、医疗、住房、养老等关系民生、关乎社会公平正义的事情上。发挥好政府再分配调节作用,加大税收、社保等调节力度和精准性,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转移支付要向困难群众倾斜。

以系统思维全面构建双循环新格局。

站在两个百年交汇期制定的“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充分体现了应对新阶段新挑战下的系统思维和整体谋划。围绕着全面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十四五”规划从系统思维出发,提出重点构建国内外系统的双循环。

在内部循环上,“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系统地从供给端、需求端、空间布局及产业链发展等多维度着手来构建国内大循环。从供给端来看,规划纲要提出要坚持科技创新驱动,推进形成金融、科技与产业的三角良性互动机制。在科技创新上,提出要持续加大基础研究,解决目前我国在部分关键技术领域面临的“卡脖子”难题;在企业创新上,提出要全面激活市场主体活力,健全科技成果产权激励机制等。

从需求端来看,规划纲要强调坚持以扩大内需为战略基点,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一方面以创新驱动,用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推进要素市场化改革,鼓励消费新业态发展,形成供给、分配、支出、消费和投资的大循环;另一方面“十四五”时期我国将多渠道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借助居民收入水平提升实现消费增长。

规划纲要还强调供给端和需求端循环在空间上实现高质量对接。我国区域辽阔,空间循环的核心在于城市群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建设。规划纲要强调以城市群为抓手来优化区域经济布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提出要将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到65%,发展壮大城市群和都市圈。

供需关系在经济价值实现形式上主要表现为产业链的发展。规划纲要强调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产业链现代化发展,提出发展现代产业体系,以坚持自主可控、安全高效来推动产业链的优化升级。促进产业链在国内的有序转移,优化产业链的区域布局等。

在外部循环上,规划纲要强调双循环的新格局是开放的格局。“十四五”时期我国将坚持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和更深层次的对外开放,着力建设更高水平的开放型经济体制,推进经济、贸易、投资、服务等于一体的制度型开放。同时,“十四五”时期我国还将持续加大双边及多边经贸合作,对内加快推进海关特殊监管区与自贸试验区的融合发展,对外积极构建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的改革。

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心得体会篇八

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虽已圆满落下帷幕,多个瞬间仍历历在目。其中,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青海代表团审议时强调:“高质量发展是‘十四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关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

“十三五”令人回味,“十四五”战局新开,我们当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全力以赴,共同划动民族复兴的巨轮,开启新的“征程”,向着更高更远的目标起航。要练就“十四五”高质量发展的“三板斧”,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为推动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共同奋斗。

坚守责任底线,捍卫生态红线,练就生态保护“第一斧”

环境是民生,青山是美丽,蓝天是幸福。习近平总书记在多场合多次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传递出的绿色发展理念直抵人心。纵观整个人类文明发展史,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如今杀鸡取卵、竭泽而渔的工业化发展方式已成为过去,而顺应自然、保护生态的绿色发展模式昭示着未来。我们不仅要让子孙后代享受到高速高质量的发展成果,还要让他们仰望得到星空,看得到青山,闻得到花香。生态保护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每一个中华儿女都应当将守护中华大地的担子挑在肩上,将筑牢生态屏障的责任装在心里,坚定不移地走好可持续发展道路。要切实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筑牢万里绿色长城,让绿水青山造福人民,让宜居生态泽被子孙。

瞄准科技前沿,提升创新能力,练就科技创新“第二斧”

从东方红一号升空到嫦娥五号采样返回,从原子弹试爆成功到东风洲际导弹亮相,我国的科技实力稳步提升,实现了很多从无到有、从0到1的突破。科学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然而,我国当前在科技研究的短板依然突出,顶尖人才和团队相对缺乏,芯片被卡脖子,5g被打压,关键技术受制于人的隐患逐渐显现,提升科技创新能力迫在眉睫。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中国要强盛、要复兴,就一定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努力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要下好“先手棋”,在“十四五”期间瞄准世界科技前沿,抓住大趋势,紧贴新时代社会民生现实需求,加快提升自主创新能力。要打好“主动仗”,牢固确定人才引领发展的意识,着力夯实创新发展人才基础,形成天下英才聚神州、万类霜天竞自由的创新局面。

增进人民福祉,改善生活品质,练就民生保障“第三斧”

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心得体会篇九

我国将进入‘十四五’时期,这是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必须紧紧依靠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开启新征程,扬帆再出发。

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必须加强党的领导。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工作要求,也是十分重要的政治要求。越是形势复杂、任务艰巨,越要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和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越要把党中央关于贯彻新发展理念的要求落实到工作中去。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真抓实干把党中央决策部署贯彻到经济工作各方面。发挥好党的号召优势,同时各级党组织和领导干部要有很强的责任意识,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无论什么时候,该做的事,知重负重、攻坚克难,顶着压力也要干;该负的责,挺身而出、冲锋在前,冒着风险也要担。我们正处在十四五的开端,挑战多、任务多、风险大,要加强党的作风建设,以好的作风振奋精神、激发斗志、树立形象、赢得民心。

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要促进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今年年初,突如其来的。

疫情。

给经济造成巨大的冲击,武汉果断的封城,停止了一切的交通运输,也是出现发展放缓的隐忧。非常之时考验非常之智,我国加快治理与时代结合,促进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快构建基层网格和基层治理,在最短的时间内构筑了强大的疫情防护墙,最大程度的保证了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虽然我们在。

制度。

建设方面取得了成效,但不可否认,我们在。

工作。

中还存在薄弱环节,没有充分地发挥出制度优势。因此,要加快治理能力现代化,需要摆正基层位置,向基层下放权力,减轻基层负担,统筹基层资源,让基层能够提供精准精细化服务。

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必须与实际工作相联系。党员干部要自觉把工作纳入到构建新发展格局中统筹考虑和谋划,以更加坚定的思想自觉、精准务实的举措、真抓实干的劲头,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与工作相融合,增强我们的生存力、竞争力、发展力、持续力,以取得新成效。

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心得体会篇十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鲜明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五大发展理念对党史工作提出了新任务、新要求,打开了工作思路、开阔了视野,拓展了新途径、提供了新方法,对推进党史工作科学发展具有重大深远的指导意义。五大发展理念是发展行动的先导,是管全局、管根本、管方向、管长远的东西。牢固树立和创造性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是党史工作的一项长期任务,也是一个新题目、大题目。楚雄州党史研究工作如何有效落实五大发展理念,进一步提高党史研究科学化水平,笔者认为要从以下五个方面抓落实。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发展动力决定发展速度、效能、可持续性。党史工作牢固树立和创造性贯彻落实创新发展理念,要把创新作为引领党史工作发展的基点,摆在核心位置,贯穿和落实到各项工作中去,推动思想观念、重点领域、人才队伍等方面的与时俱进,不断提高党史工作的质量和效益。一要创新工作理念。党史工作创新发展,首要的是工作理念创新,而理念创新,必须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要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考察云南重要讲话、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的讲话,尤其是关于党的历史和党史工作重要论述精神为指导、为统领,学习、研究、记述、宣传好党的历史,及时将党对历史的最新判断和最新结论贯彻体现到党史著作的编写、专题研究、资料征编和宣传教育等各项工作中去,始终做到坚持"党史姓党"根本原则。二要创新特色亮点。党史宣传教育是楚雄州党史研究工作的一大亮点,要继续抓好创新。要创新青少年党史宣传教育的载体,加快推进《中共楚雄州历史常识读本》进校园工作,争取将每年30万元的教材印刷费列入财政预算,确保2017年全州每年3万多的初一新生全覆盖。要创新党史研究成果转化途径,勇于进取,攻坚克难,加快推进30集电视连续剧《滇中正罡》的定稿和拍摄工作,力争为建党100周年献礼。要在提升改造楚雄党史网站的基础上,开通楚雄党史网手机版,进一步扩大楚雄党史宣传教育的覆盖面。要创新中共楚雄党史微信的内容,打造党员干部群众感兴趣、推得开、记得住、受教育的宣传阵地。三要创新队伍建设。做好党史工作,关键在于建设一支绝对忠诚、绝对纯洁、绝对可靠的干部队伍。要建立健全激励机制,改善党史工作者成长环境,在政治上、工作上、生活上给予关心关爱。要创新体制机制,积极扶持中青年优秀骨干参与主持重大研究课题、承担重点研究项目,注重在完成重大任务中选拔和使用人才,为有志于党史事业者提供施展才华的舞台。要以实施精品工程为牵引,把党史人才凝聚起来,形成从资料征集、研究到开展宣传教育等服务一体化的人才支撑体系。

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既是发展的目标,也是发展的手段,还是检验发展的尺度。党史工作牢固树立和创造性贯彻落实协调发展理念,要用全面系统的思维和科学统筹的方法,把握关联性、协同性、平衡性,形成党史工作的协调互动机制,不断推动"党史工作一盘棋"发展。一要准确站位,放眼未来,以更好的状态做好党史工作。要找准党史工作在全局和大局中的位置,牢固树立高度自觉的大局意识,做到正确认识大局、自觉服务大局、坚决维护大局,始终把大局作为认识和把握党史工作、观察和处理党史问题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主动把党史工作放到全州大局中去思考、去研究、去谋划、去行动,定准坐标、找对座次,发挥作用。要坚持党史工作的可持续发展,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把握好当前发展和长远发展、阶段性目标和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做到兼顾各方、综合平衡,牢牢抓住党史工作具有根本性、长期性、基础性的工作。当前,要结合实际,制定好《楚雄州党史研究和党史工作2016—2020五年规划》,以宏伟的目标引领党史工作科学发展。二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以更高的要求做好党史工作。既要把党史工作同全州中心工作紧密结合起来,紧扣"四个全面""五位一体"战略布局,密切关注楚雄州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等事关全州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特别是要围绕楚雄州"一极一桥一品二区三基地"的发展定位,开展资政课题研究,为党委、政府科学决策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又要认真总结和运用党领导全州跨越发展以及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巩固和发展民族团结的历史经验,认真总结和运用从严治党的实践经验,从中汲取前进力量。三要突出重点、打造精品,以更优的质量做好党史工作。在党史研究方面,既要加强党史资料征编,继续抢救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史资料,继续征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史资料,在党史研究支撑上完备,又要坚持"一突出、两跟进",加强对楚雄州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历史的研究,系统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楚雄的成功实践和鲜活经验,深入研究这一时期与楚雄相关的重大党史事件和重要党史人物,努力推出一批党史研究新成果,特别要尽快出版《中国共产党楚雄地方史》和各县市地方史二卷本,在推进党史研究上突破。在党史宣传教育方面,既要抓好干部群众的党史宣传教育,用群众语言讲好党的故事、中国故事、楚雄故事,教育引导干部群众增强对党和国家的自信、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信、对党中央的自信,又要突出青少年群体的党史学习教育,使他们全面了解我们党走过的艰难历程、创造的辉煌业绩,增强爱党爱国精神。在党史遗址修缮保护方面,既要争取各级财政每年预算党史遗址修缮保护专项经费,又要把党史遗址保护和文物保护、革命烈士优抚、革命老区建设、红色旅游开发统筹起来,协调整合好文化部门的文保资金、民政部门的烈士褒扬资金、扶贫部门的革命老区发展资金、旅游部门的红色旅游开发资金,合力推进党史遗址保护修缮工作。在举办党史纪念活动方面,既要立足当前,认真做好建党95周年、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等纪念活动,又要着眼长远,特别要着眼于迎接明年党的十九大召开,着眼于2020年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着眼于2021年我们党成立100周年,做到早谋划、早部署、早行动,加强领导、精心组织,确保纪念活动取得预期效果。

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绿色凸显的是生态,强调的是环境,要求的是集约和节约。党史工作牢固树立和创造性贯彻落实绿色发展理念,要履行好职责、发挥好优势,守好意识形态领域党史这块重要阵地,营造积极健康、清新明朗的党史舆论环境和社会文化生态环境。一要坚定正确方向,牢固树立"四种意识".党史研究是一门具有鲜明党性的科学,承担着政治和学术双重使命。党史部门和党史工作者由党直接领导和掌握,承担着为党修史立传、修"红色家谱"的重任,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党史姓党、党史为党",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严格遵循党的两个历史问题决议的基本精神,时时、处处、事事向党中央看齐、向习近平总书记看齐、向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看齐,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坚定政治方向和政治立场,确保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二要坚持求是修史,筑牢对党绝对忠诚的政治品格。对党绝对忠诚,既是党员干部最重要的政治素养,更是党史工作的灵魂和生命线。党史工作者必须严格遵循党中央关于重大党史事件和重要党史人物的新观点、新论断、新阐述,善于从政治上观察和分析问题,牢牢把握党的历史发展主题和主线、主流和本质,正确处理好政治与学术、历史与现实、研究与宣传的关系,确保党史工作严格按照党的原则、制度和规矩开展。三要坚守舆论阵地,旗帜鲜明地向历史虚无主义"亮剑".每一名党史干部都必须强化阵地意识、责任意识,密切关注当前意识形态领域涉及党史的动态和问题,率先发声发力,牢牢把握党史舆论的话语权和主动权,既要增强正史宣传的影响力和渗透力,又要敢于同各种歪曲、诋毁党的历史的错误言论斗争,特别是对敌对势力歪曲和污蔑我党历史的出版物,要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组织党史专家有理有据予以批驳,对各种歪曲党的历史、抹黑人民英雄、散布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观点、错误倾向、错误思潮,要及时正本清源,还原历史真相,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

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开放要求的是在更大范围进行资源的优化配置和能量交换,强调的是在双向互动中获取最大效益。党史部门既是党史研究部门,又是各级党委主管党史业务的工作部门,牢固树立和创造性贯彻落实开放发展理念,要摒弃"闭门造车",解放思想,以开放的理念引领党史工作创新发展,建立起全方位开放的党史工作格局。一要上下联动,开放合作。加强党史系统内部的合作交流,建议中央和省委党史研究室领导多到基层党史部门调研检查工作,多为基层党史事业的发展指点迷津,沟通协调各级党委帮助解决一些实际困难和问题。同时,州委党史研究室要加强对县市党史部门的指导,以共同开展专题研究为牵引,促进党史研究、党史宣传教育力量的统筹整合,促进党史资源、党史网络平台的统筹整合,充分发挥党史工作队伍的主力军作用,充分发挥党史部门的整体效能,推动全州党史工作整体水平的提高。二要科学管理,规范发展。党史部门不仅要研究好党史,还有管好党史。涉及全州政治性、政策性、全局性和关系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的党史工作事项,党史研究室必须严格进行史实审查和政治把关。全州性党史题材出版物、影视作品、重要展览,纪念场馆陈列内容,重大党史事件、重要党史人物宣传,由州委党史研究室组织、协调或者参与负责史实把关审查,并对涉及党史内容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色旅游活动和党史资源的保护、建设、管理及开发利用提出指导性意见。三要整合资源,形成合力。要加强与党校、新闻媒体、大专院校、部队、旅游、教育、文化等部门的协作,争取全社会关心和参与党史工作,合力推进党史工作科学发展。要发挥好楚雄州中共党史学会的重要作用,组织会员共同开展重大党史课题的联合攻关,共同组织丰富多彩的党史宣传教育活动,使党史工作更加开放、更具活力、更有影响力。要加强与各部门专兼职党史工作人员、与热心党史工作的老同志、与广大党史爱好者,特别是全州各级各部门200多名党史信息员的纵向联系与横向合作,相互学习、相互配合,建立和完善开门办史的工作新机制。

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共享强化的是人民对发展成果的共同获得,强调的是发展成果的全面共享、全体共享、共建共享、渐进共享。党史工作牢固树立和创造性贯彻落实共享发展理念,要坚持党史工作为了人民、依靠人民、成果由人民共享的要求,加大党史研究成果的转化力度,把党的历史中蕴含的智慧、经验、警示,记载好、梳理好、研究好、总结好、呈现好,提供优质服务,让全党全社会共享党史工作的成果。一要用党的伟大成就激励人。既要讲好中国故事,特别是中国梦、中国心、中国道路、中国精神、中国力量、中国奇迹,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正确认识党的历史、科学对待党的历史,知党爱党,知史爱国,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进一步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朝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迈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同时,又要讲好楚雄故事,把中共党史和彝州地方党史结合起来,认真研究和大力宣传党领导彝州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取得的巨大成就,把党的历史转化为推动彝州跨越发展和从严治党的强大动力。二要用党的优良作风教育人。党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环境的奋斗、探索历程中,不断锤炼和形成了一系列优良传统和作风,及富有内涵和特色的革命精神、建设精神及时代精神,这些优良传统、优良作风和精神,是我们夺取一切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要激励和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和青少年大力弘扬我们党在各个历史时期锻造形成的光荣传统、优良作风和崇高精神,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切实做到在党爱党、在党言党、在党忧党、在党为党。三要用党的成功经验启迪人。要教育和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坚持以历史的眼光、世界的眼光、时代的眼光考察研究党的历史进程,深刻认识和把握我们党在各个历史时期创造积累的丰富经验,深入探寻党的事业发展的历史逻辑和必然趋势,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增强推动事业发展的信心和力量,获得做好工作的智慧和启迪。四要用党的历史教训警示人。要教育和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和青少年正确认识和对待我们党在探索中走过的艰难道路,深刻认识出现曲折、产生错误的社会背景、历史条件和思想根源,不断涵养敢于坚持真理、勇于修正错误的政治品格,善于从失误中汲取教训,勇于从挫折中不断奋起,正确应对各种风险挑战,避免和防止重犯历史错误,砥砺意志、奋发前行,不断开辟走向胜利的正确道路。

以“新”用“心”何其不“兴”

xxx总书记在“开年第一课”讲话中强调:“进入新发展阶段明确了我国发展的历史方位,贯彻新发展理念明确了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指导原则,构建新发展格局明确了我国经济现代化的路径选择。”作为党员干部,就要坚定不移学习贯彻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以“新”为起点,用“心”去谋事干事,一定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新要求,以新启“智”、用心融“慧”,为党的伟大蓝图干起来。党和人民的事业发展到了一定的新阶段,也将会面临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在推动新的创新和新的工作中,党员干部就要用党的新思想新理论武装头脑,树立新发展思维,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出现的新规律,用新知识启智融慧,用心深入研究新情况,分析新问题,以新发展阶段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为抓手,不断提升解决新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切实以新的方法和措施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在“十四五”规划中,按党中央要求,以创新为突破口,抓好各项工作落实,切实在继续奋斗、勇往直前中干起来,如期实现党的伟大蓝图。

准确把握新发展理念新要求,以新植“根”、用心铸“魂”,让党和人民的事业兴起来。新发展理念就是要善于把准时机,用党的最新理论指导实践,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2021年是建党100周年,作为党员干部,要全面深入学习党的发展历史,牢记党的宗旨,始终把党的执政理念和发展理念根植于心、外化于行,始终维护党的领导核心,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在以新发展理念推动各项事业发展中,把职责和使命要求贯穿工作全程,用新发展理念开创性开展工作,用心密切联系群众,切实在服务好“最后一公里”中主动接受群众监督,在党和人民的事业中担当作为,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

准确把握新发展格局新要求,以新善“思”、用心善“为”,实现国内实体经济强起来。新发展格局就要联系国内国际发展情况,着眼新阶段发展要求,研究新发展中的问题,及时作出新的调整和对策。作为党员干部,就要有新发展格局的国际视野,才能把高质量发展的认识提升到新高度,着眼国内发展和考虑国际市场需求,为龙头企业的核心技术和科技创新做好服务保障,让“中国智造”在国际市场上具有较强的竞争力,促进国内实体经济发展,让中国的实体经济发展强起来,国家的综合实力显著提升,为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擘画宏伟蓝图。

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虽已圆满落下帷幕,多个瞬间仍历历在目。其中,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青海代表团审议时强调:“高质量发展是‘十四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关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

“十三五”令人回味,“十四五”战局新开,我们当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全力以赴,共同划动民族复兴的巨轮,开启新的“征程”,向着更高更远的目标起航。要练就“十四五”高质量发展的“三板斧”,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为推动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共同奋斗。

环境是民生,青山是美丽,蓝天是幸福。习近平总书记在多场合多次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传递出的绿色发展理念直抵人心。纵观整个人类文明发展史,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如今杀鸡取卵、竭泽而渔的工业化发展方式已成为过去,而顺应自然、保护生态的绿色发展模式昭示着未来。我们不仅要让子孙后代享受到高速高质量的发展成果,还要让他们仰望得到星空,看得到青山,闻得到花香。生态保护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每一个中华儿女都应当将守护中华大地的担子挑在肩上,将筑牢生态屏障的责任装在心里,坚定不移地走好可持续发展道路。要切实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筑牢万里绿色长城,让绿水青山造福人民,让宜居生态泽被子孙。

从东方红一号升空到嫦娥五号采样返回,从原子弹试爆成功到东风洲际导弹亮相,我国的科技实力稳步提升,实现了很多从无到有、从0到1的突破。科学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然而,我国当前在科技研究的短板依然突出,顶尖人才和团队相对缺乏,芯片被卡脖子,5g被打压,关键技术受制于人的隐患逐渐显现,提升科技创新能力迫在眉睫。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中国要强盛、要复兴,就一定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努力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要下好“先手棋”,在“十四五”期间瞄准世界科技前沿,抓住大趋势,紧贴新时代社会民生现实需求,加快提升自主创新能力。要打好“主动仗”,牢固确定人才引领发展的意识,着力夯实创新发展人才基础,形成天下英才聚神州、万类霜天竞自由的创新局面。

生活品质作为奋斗目标。要把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放在首位,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的民生之路。要聚焦民生热点、直击民生难点、化解民生堵点,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落到实处。

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深刻阐释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现实逻辑,对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的“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作出最完整、最全面、最精辟的概括,为推动“十四五”时期高质量发展,确保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在新发展阶段实现新的更高目标提供了思想遵循和行动指南,必须深入领会、全面理解和贯彻践行。

把握“三大逻辑”

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是由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现实逻辑决定的。进入新发展阶段明确了我国发展的历史方位,贯彻新发展理念明确了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指导原则,构建新发展格局明确了我国经济现代化的路径选择。”总书记的重要讲话贯通过去、现在和将来,贯通理论、实践和发展,对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三者的关系作出清晰的定位,也系统分析了决定这三者的“三大逻辑”。

从理论逻辑来看,我们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我们党始终坚持和运用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正确认识党和人民事业所处的历史方位和发展阶段,是我们党明确阶段性中心任务、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根本依据,也是我们党领导革命、建设、改革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经验。

进入新发展阶段,就是我们党统筹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两个大局”,对当前我国所处历史方位作出的重大判断。新发展理念是在深刻分析国内外发展大势的基础上形成的,集中反映了我们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随着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历史性变化,必须贯彻新发展理念,引领和解决我国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构建新发展格局是应对当前我国发展环境和条件变化主动作出的重大战略抉择,通过构建新发展格局,加快推动一系列重大战略贯彻实施。这是因时而动、顺势而为,是符合我国社会发展内在规律的逻辑必然。

从历史逻辑来看,经过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40多年的快速发展,我们党带领人民经过不懈奋斗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跨越,这个过程都是我们党带领人民致力于国家现代化目标的历史过程。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到去年年末,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目标如期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在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我们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这标志着我国进入了一个新发展阶段。

面对新阶段新特征新要求,发展仍然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我们党领导人民治国理政,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要回答好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实现发展这个重大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对经济形势进行科学判断,对经济社会发展提出了许多重大理论和理念,对发展理念和思路作出及时调整,其中新发展理念是最重要、最主要的,引导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革。新发展理念回答了关于发展的目的、动力、方式、路径等一系列理论和实践问题,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思想引领。历史经验证明,办好自己的事,把发展的立足点放在国内,是一个大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经过改革开放40多年的坚实发展,我们已经形成广阔的国内市场,齐全的国民经济体系,雄厚的物质基础、人才储备和治理优势,我们需要在新发展阶段构建新发展格局,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塑造我国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从现实逻辑来看,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正处于关键阶段。任由国际风云变幻,但时与势在我们一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虽然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机遇和挑战之大都前所未有,总体上机遇大于挑战。我们必须准确研判形势,认清历史方位,抓住重要时间窗口期,着力解决社会主要矛盾,破解制约发展的各种体制机制弊端,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充分激发全社会活力和创造力。按照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擘画的宏伟蓝图,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立足自身发展,不断增强我们的生存力、竞争力、发展力、持续力,全力办好自己的事,锲而不舍实现我们的既定目标。

全面理解丰富内涵。

过去的一年,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战略高度,观大势、谋全局,在不同场合提出和阐释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全党的认识不断丰富、不断深化,也成为贯穿十九届五中全会关于规划建议的逻辑主线和核心要义。这次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的重要讲话,对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的思想内涵、相互关系和时代价值作出了最全面、最系统、最体系化的理论阐释,是在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现代化重要时点上,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宝库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

要从更宽广的时空视野上认识新发展阶段。习近平总书记以马克思主义战略家的眼光作出我国进入了一个新发展阶段的重大战略判断,明确指出,“新发展阶段是我国社会主义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新发展阶段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的一个阶段,同时是其中经过几十年积累、站到了新的起点上的一个阶段。”新发展阶段也是未来30年我们完成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目标历史宏愿的新阶段。这就预示着,在这样一个阶段,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上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我们仍然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和最大实际,继续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牢牢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这个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更加着力于发展,更加谦虚谨慎、艰苦奋斗,更加积极有为、始终洋溢着全社会的蓬勃生机活力,通过阶梯式递进、不断发展进步、日益接近质的飞跃的量的积累和发展变化,让我国社会主义从初级阶段向更高阶段迈进,最后全面实现国家现代化。“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全党全国人民必须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

要从更深厚的思想根基上理解新发展理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党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理念是行动的先导,从根本上决定着发展成效乃至成败。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新发展理念被证明是科学的思想引导。在新发展阶段,我们更要从政治视野、用政治眼光来理解新发展理念是一个系统的理论体系,将其作为我们党关于发展的政治立场、价值导向、发展模式、发展道路等重大政治问题来全面深刻把握。总书记指出的要从根本宗旨、从问题导向、从忧患意识三个方面把握新发展理念,清晰指明了要从思想根基上必须牢固树立正确的发展观、正确的现代化观,根本解决好发展“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问题。我们的发展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始终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坚守住了这个“根”与“魂”,我们的人民立场才能始终坚定、价值导向始终不会偏离;我们的发展模式才会更加集约、更加高效、更求质量;发展道路上我们才能不惧任何风险挑战,敢于斗争善于斗争,随时能够应对更加复杂困难,全面做强自己。

要从更高远的发展目标上推进新发展格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十四五’规划《建议》提出的一项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任务,需要从全局高度准确把握和积极推进。”新发展格局是适应我国经济发展阶段变化的主动选择、是应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变化的战略举措,是发挥我国超大规模经济体优势的内在要求,是塑造我国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的必然途径。构建新发展格局也是要贯穿于新发展阶段全过程,要按照“十四五”时期的主攻方向,着力畅通国民经济循环,实现高水平的自立自强,提升国民经济整体效能,以强大的国内经济循环体系稳固国内基本盘,以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深刻阐释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现实逻辑,对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的“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作出最完整、最全面、最精辟的概括,为推动“十四五”时期高质量发展,确保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在新发展阶段实现新的更高目标提供了思想遵循和行动指南,必须深入领会、全面理解和贯彻践行。

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是由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现实逻辑决定的。进入新发展阶段明确了我国发展的历史方位,贯彻新发展理念明确了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指导原则,构建新发展格局明确了我国经济现代化的路径选择。”总书记的重要讲话贯通过去、现在和将来,贯通理论、实践和发展,对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三者的关系作出清晰的定位,也系统分析了决定这三者的“三大逻辑”。

从理论逻辑来看,我们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我们党始终坚持和运用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正确认识党和人民事业所处的历史方位和发展阶段,是我们党明确阶段性中心任务、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根本依据,也是我们党领导革命、建设、改革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经验。

进入新发展阶段,就是我们党统筹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两个大局”,对当前我国所处历史方位作出的重大判断。新发展理念是在深刻分析国内外发展大势的基础上形成的,集中反映了我们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随着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历史性变化,必须贯彻新发展理念,引领和解决我国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构建新发展格局是应对当前我国发展环境和条件变化主动作出的重大战略抉择,通过构建新发展格局,加快推动一系列重大战略贯彻实施。这是因时而动、顺势而为,是符合我国社会发展内在规律的逻辑必然。

从历史逻辑来看,经过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40多年的快速发展,我们党带领人民经过不懈奋斗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跨越,这个过程都是我们党带领人民致力于国家现代化目标的历史过程。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到去年年末,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目标如期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在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我们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这标志着我国进入了一个新发展阶段。

面对新阶段新特征新要求,发展仍然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我们党领导人民治国理政,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要回答好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实现发展这个重大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对经济形势进行科学判断,对经济社会发展提出了许多重大理论和理念,对发展理念和思路作出及时调整,其中新发展理念是最重要、最主要的,引导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革。新发展理念回答了关于发展的目的、动力、方式、路径等一系列理论和实践问题,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思想引领。历史经验证明,办好自己的事,把发展的立足点放在国内,是一个大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经过改革开放40多年的坚实发展,我们已经形成广阔的国内市场,齐全的国民经济体系,雄厚的物质基础、人才储备和治理优势,我们需要在新发展阶段构建新发展格局,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塑造我国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从现实逻辑来看,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正处于关键阶段。任由国际风云变幻,但时与势在我们一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虽然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机遇和挑战之大都前所未有,总体上机遇大于挑战。我们必须准确研判形势,认清历史方位,抓住重要时间窗口期,着力解决社会主要矛盾,破解制约发展的各种体制机制弊端,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充分激发全社会活力和创造力。按照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擘画的宏伟蓝图,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立足自身发展,不断增强我们的生存力、竞争力、发展力、持续力,全力办好自己的事,锲而不舍实现我们的既定目标。

过去的一年,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战略高度,观大势、谋全局,在不同场合提出和阐释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全党的认识不断丰富、不断深化,也成为贯穿十九届五中全会关于规划建议的逻辑主线和核心要义。这次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的重要讲话,对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的思想内涵、相互关系和时代价值作出了最全面、最系统、最体系化的理论阐释,是在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现代化重要时点上,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宝库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

要从更宽广的时空视野上认识新发展阶段。习近平总书记以马克思主义战略家的眼光作出我国进入了一个新发展阶段的重大战略判断,明确指出,“新发展阶段是我国社会主义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新发展阶段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的一个阶段,同时是其中经过几十年积累、站到了新的起点上的一个阶段。”新发展阶段也是未来30年我们完成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目标历史宏愿的新阶段。这就预示着,在这样一个阶段,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上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我们仍然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和最大实际,继续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牢牢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这个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更加着力于发展,更加谦虚谨慎、艰苦奋斗,更加积极有为、始终洋溢着全社会的蓬勃生机活力,通过阶梯式递进、不断发展进步、日益接近质的飞跃的量的积累和发展变化,让我国社会主义从初级阶段向更高阶段迈进,最后全面实现国家现代化。“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全党全国人民必须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

要从更深厚的思想根基上理解新发展理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党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理念是行动的先导,从根本上决定着发展成效乃至成败。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新发展理念被证明是科学的思想引导。在新发展阶段,我们更要从政治视野、用政治眼光来理解新发展理念是一个系统的理论体系,将其作为我们党关于发展的政治立场、价值导向、发展模式、发展道路等重大政治问题来全面深刻把握。总书记指出的要从根本宗旨、从问题导向、从忧患意识三个方面把握新发展理念,清晰指明了要从思想根基上必须牢固树立正确的发展观、正确的现代化观,根本解决好发展“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问题。我们的发展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始终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坚守住了这个“根”与“魂”,我们的人民立场才能始终坚定、价值导向始终不会偏离;我们的发展模式才会更加集约、更加高效、更求质量;发展道路上我们才能不惧任何风险挑战,敢于斗争善于斗争,随时能够应对更加复杂困难,全面做强自己。

要从更高远的发展目标上推进新发展格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十四五’规划《建议》提出的一项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任务,需要从全局高度准确把握和积极推进。”新发展格局是适应我国经济发展阶段变化的主动选择、是应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变化的战略举措,是发挥我国超大规模经济体优势的内在要求,是塑造我国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的必然途径。构建新发展格局也是要贯穿于新发展阶段全过程,要按照“十四五”时期的主攻方向,着力畅通国民经济循环,实现高水平的自立自强,提升国民经济整体效能,以强大的国内经济循环体系稳固国内基本盘,以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近日,《求是》杂志发表了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面临新的内涵拓展,历经新的风险挑战,如何冲破观念障碍,纾解发展之困,考验着基层党员的历史担当。在迈向新目标,开启新征程中,基层党员需拥有精神新状态,以踏实奉献的爱国心、优质高效的为民心、砥砺琢磨的进取心,迎接“三新”变化,做好基层服务工作。

永葆“尚思为国戌轮台”的爱国心,立足“新”发展阶段。“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处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期,往回一步看,成绩斐然,往前一步望,更要乘胜前进。国家将权力赋予我们,我们就应担起为国的重任。在疫情防控阻击战中,无数名优秀党员主动请缨参加疫情防控,无论白天黑夜,还是刮风下雨,始终坚守在服务岗位上,他们用行动诠释了党员的责任和担当。年轻的基层党员,应以他们对标对表,甘于奉献,厚植爱国情怀,将责任之心融入工作,把满腔热血化为报国行。

秉持“俯首甘为孺子牛”的为民心,坚持“新”发展理念。“悠悠万事,唯民为大。”新发展理念的“根”和“魂”是为人民谋幸福,满足人民新的美好生活的需求。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作为城乡居民的“菜篮子”和“米袋子”,整治农贸市场是一项实实在在的民生工程。如何升级改造,如何完善经营,真正地“改出”幸福感,“圆就”居民梦,作为基层党员,要结合市场发展,考虑群众需求,优化空间布局,改善环境卫生,提高便民程度,做好服务型政府的延伸工作。

怀揣“千磨万击还坚劲”的进取心,瞄准“新”发展格局。“与天地兮比寿,与日月兮齐光。”当今世界,风云激荡,破解“卡脖子”的惠民难题,新发展格局强调集合优势资源,恢复主动地位。以群众满意度来衡量工作成效,助力基层治理。老旧小区改造是基层工作的难点和痛点,广泛征求民意,畅通民意渠道,接受群众监督,把老区改出新面貌,使居民过上新生活,让城市增添新魅力。基层党员在层层历练中积累经验,摸爬滚打中增长才干,才能在这场惊涛骇浪中,生存和发展下去。

在奔涌向前的浪潮里,让我们誓以“三心”迎“三新”,争当新时代的奋楫者,努力干出新业绩,铸造新辉煌。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在国家发展全局中占据核心位置,创新发展贯穿整个新发展理念。如何科学认识和把握创新发展理念?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我们提供了有力武器。

创新发展理念是对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创造性运用。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基本观点和重要概念,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和辩证法的基本思想。创新发展理念揭示了发展的辩证运动过程,是符合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基本原理的科学理念。创新发展理念运用时代语言,生动、客观、深刻地揭示了事物运动的本质、规律和特征。事物总是处于矛盾运动中,其基本方向是从量变转化为质变。创新发展遵循事物矛盾运动的基本规律,强调从量变到质变、从渐进到突变,又从新的量变到新的质变、新的渐进到新的突变,以至无穷。这种创新发展、辩证否定,正是一切事物发展的不竭动力和源泉。创新发展理念坚持唯物辩证的发展观,揭示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本质,肯定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意义。从这个意义上说,创新发展理念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在新实践中的创造性运用。

创新发展以遵循客观规律为前提。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发展是有规律的。不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的思想和行动,不会得到应有的、合乎规律的效果。违背客观规律,必然受到规律的惩罚。创新发展的思想基础,是对事物规律的科学认识和把握。人们只能认识规律、把握规律和正确运用规律,而不能违背规律,更不能否定规律。自然界的发展有自然规律,人类只有科学认识并正确运用自然规律,才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经济的发展有经济规律,只有遵循经济规律,才能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否则就会阻碍和破坏社会生产力发展。社会发展也是如此。创新发展的根本目的是适应自然界、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规律,破除不符合规律的观念和体制机制障碍,使我们的思想和行动更符合客观规律。

创新发展以发挥主观能动性为保障。创新发展必须遵循客观规律,但它并不否认人的主观能动作用,二者是对立统一的。不管是认识规律还是正确运用规律,都离不开人的主观能动性。人们认识规律、尊重规律,目的是为了适应规律、正确运用规律,更好地改造世界。也只有充分调动和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人们才能正确反映客观世界、创造性地改造世界。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能动的反映论,强调人的认识是自觉能动的过程。人的这种特有的能动的因素和能力,起着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巨大作用。创新发展理念凸显了人的认识和实践对推动事物发展、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动作用。实现创新发展,必须高度重视、充分调动和发挥人们的主观能动性。

在创新实践中实现创新发展。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的认识离不开实践,人对客观世界的改造更离不开实践。认识的能动作用,不仅表现于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之能动的飞跃,更重要的还须表现于从理性认识到革命实践的这一个飞跃。实践尤其是人们的创造性实践,是实现创新发展的唯一途径。创新发展的成果,需要在创造性实践中取得,甚至需要多次反复的实践。创新发展的成果和成效如何,还要在实践中检验,并在实践中再发展、再突破。实践和创新发展是一体的运动:实践是发展的动力,创造性实践是突破式发展的推动力量。我们的事业是人民的事业,亿万人民的伟大实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新发展最根本的力量源泉。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最根本的是要依靠人民群众在创造性实践中所激发、调动起来的无穷智慧和力量。

以“新”用“心”何其不“兴”

xxx总书记在“开年第一课”讲话中强调:“进入新发展阶段明确了我国发展的历史方位,贯彻新发展理念明确了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指导原则,构建新发展格局明确了我国经济现代化的路径选择。”作为党员干部,就要坚定不移学习贯彻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以“新”为起点,用“心”去谋事干事,一定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新要求,以新启“智”、用心融“慧”,为党的伟大蓝图干起来。党和人民的事业发展到了一定的新阶段,也将会面临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在推动新的创新和新的工作中,党员干部就要用党的新思想新理论武装头脑,树立新发展思维,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出现的新规律,用新知识启智融慧,用心深入研究新情况,分析新问题,以新发展阶段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为抓手,不断提升解决新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切实以新的方法和措施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在“十四五”规划中,按党中央要求,以创新为突破口,抓好各项工作落实,切实在继续奋斗、勇往直前中干起来,如期实现党的伟大蓝图。

准确把握新发展理念新要求,以新植“根”、用心铸“魂”,让党和人民的事业兴起来。新发展理念就是要善于把准时机,用党的最新理论指导实践,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2021年是建党100周年,作为党员干部,要全面深入学习党的发展历史,牢记党的宗旨,始终把党的执政理念和发展理念根植于心、外化于行,始终维护党的领导核心,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在以新发展理念推动各项事业发展中,把职责和使命要求贯穿工作全程,用新发展理念开创性开展工作,用心密切联系群众,切实在服务好“最后一公里”中主动接受群众监督,在党和人民的事业中担当作为,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

准确把握新发展格局新要求,以新善“思”、用心善“为”,实现国内实体经济强起来。新发展格局就要联系国内国际发展情况,着眼新阶段发展要求,研究新发展中的问题,及时作出新的调整和对策。作为党员干部,就要有新发展格局的国际视野,才能把高质量发展的认识提升到新高度,着眼国内发展和考虑国际市场需求,为龙头企业的核心技术和科技创新做好服务保障,让“中国智造”在国际市场上具有较强的竞争力,促进国内实体经济发展,让中国的实体经济发展强起来,国家的综合实力显著提升,为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擘画宏伟蓝图。

以“新”用“心”何其不“兴”

xxx总书记在“开年第一课”讲话中强调:“进入新发展阶段明确了我国发展的历史方位,贯彻新发展理念明确了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指导原则,构建新发展格局明确了我国经济现代化的路径选择。”作为党员干部,就要坚定不移学习贯彻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以“新”为起点,用“心”去谋事干事,一定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新要求,以新启“智”、用心融“慧”,为党的伟大蓝图干起来。党和人民的事业发展到了一定的新阶段,也将会面临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在推动新的创新和新的工作中,党员干部就要用党的新思想新理论武装头脑,树立新发展思维,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出现的新规律,用新知识启智融慧,用心深入研究新情况,分析新问题,以新发展阶段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为抓手,不断提升解决新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切实以新的方法和措施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在“十四五”规划中,按党中央要求,以创新为突破口,抓好各项工作落实,切实在继续奋斗、勇往直前中干起来,如期实现党的伟大蓝图。

准确把握新发展理念新要求,以新植“根”、用心铸“魂”,让党和人民的事业兴起来。新发展理念就是要善于把准时机,用党的最新理论指导实践,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2021年是建党100周年,作为党员干部,要全面深入学习党的发展历史,牢记党的宗旨,始终把党的执政理念和发展理念根植于心、外化于行,始终维护党的领导核心,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在以新发展理念推动各项事业发展中,把职责和使命要求贯穿工作全程,用新发展理念开创性开展工作,用心密切联系群众,切实在服务好“最后一公里”中主动接受群众监督,在党和人民的事业中担当作为,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

准确把握新发展格局新要求,以新善“思”、用心善“为”,实现国内实体经济强起来。新发展格局就要联系国内国际发展情况,着眼新阶段发展要求,研究新发展中的问题,及时作出新的调整和对策。作为党员干部,就要有新发展格局的国际视野,才能把高质量发展的认识提升到新高度,着眼国内发展和考虑国际市场需求,为龙头企业的核心技术和科技创新做好服务保障,让“中国智造”在国际市场上具有较强的竞争力,促进国内实体经济发展,让中国的实体经济发展强起来,国家的综合实力显著提升,为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擘画宏伟蓝图。

xxxxx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力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不断把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推向前进。深入学习贯彻xx“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就要始终牢记现阶段的主要任务,坚持以新发展理念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

回顾我国经济发展历程,新状态、新格局、新阶段总是在不断形成、不断演进。随着经济总量不断增大,我国在发展中不可避免地遇到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从国内看,主要是经济发展面临速度换挡、结构调整和动力转换三大节点;从国际看,全球贸易进入低迷期,我国出口增速拐点已经到来。经济发展新常态呈现的新特点和新变化,既凸显了亟待化解的种种困难与矛盾,也孕育了我国经济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优化、结构更合理阶段演进的重大机遇。

面对挑战与机遇并存的经济发展新常态,我们不仅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把发展作为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还要因势而谋、因势而动、因势而进。当务之急是把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贯穿于发展实践之中,更加有的放矢地适应新常态、把握新常态、引领新常态。

坚持以新理念引领新常态,要把创新发展摆在第一位,把协调发展作为制胜要诀。通过创新发展,应对发展环境变化、增强发展动力、把握发展主动权,把创新作为更好引领新常态的根本之策;通过统筹协调局部和全局、当前和长远、重点和非重点的关系,补齐短板,在协调发展中释放潜力,增添后劲。

坚持以新理念引领新常态,既要尊重自然,也要顺应时代。在对待自然问题上,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着力推进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在对外开放问题上,要面对经济全球化潮流谋发展,不断增强把握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的自觉性和能力,切实提高对外开放质量和水平。

坚持以新理念引领新常态,尤为重要的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既要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不断把“蛋糕”做大;又要把不断做大的“蛋糕”分好,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让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得到更充分体现。

“非知之难,行之惟难。”坚持以新理念引领新常态,贵在行动。我们要以xxxxx“七一”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南,加快形成崇尚创新、注重协调、倡导绿色、厚植开放、推进共享的机制和环境,推动经济更有效率、更有质量、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地发展。

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心得体会篇十一

随着科技进步和社会变革的不断推进,我们正处在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在这个阶段,我有幸亲身参与并感受到了许多改变和进步。在这里,我想分享一些我对这个新发展阶段的心得体会。

首先,我觉得新发展阶段突显了科技的重要性。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科技一直在不断发展,但是在新发展阶段,科技的发展突破了以往的局限,呈现出了巨大的潜力和影响力。例如,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和智能手机的普及,已经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我记得以前需要亲自去银行办理业务,现在只需要打开手机就可以完成,这让我感到十分方便和高效。科技的进步不仅在经济上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也在社会和文化层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其次,新发展阶段呼唤着全球合作和交流。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和国际间的联系日益紧密,各国之间的合作变得尤为重要。在这个阶段,我亲眼目睹了各国政府和民间机构之间的积极合作。例如,在应对气候变化和全球公共卫生危机等全球性问题上,各国都加强了合作,通过共同努力来解决共同面临的挑战。这种全球合作的精神和力量令人鼓舞,并且我坚信只有通过合作和交流,才能实现共同发展和繁荣。

第三,新发展阶段强调可持续发展。过去,经济的快速增长往往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然而,在新发展阶段,越来越多的人们意识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开始采取措施保护环境和资源。例如,各国政府和组织开始推动清洁能源的开发和使用,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促进循环经济和绿色发展。我相信只有通过可持续发展,我们才能实现经济的长期稳定和社会的可持续繁荣。

第四,新发展阶段注重个人的发展和创新。在过去,很多人过着机械重复的生活,缺乏创新和激情。然而,在新发展阶段,人们开始意识到个人的发展和创新对于社会的进步和个人的幸福至关重要。为了迎接新的挑战和机遇,人们愿意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在这个阶段,我见证了很多人因为发掘自己的潜力而实现了突破和成功。我也从中受益,意识到只有不断学习和创新,才能在这个快速变化的世界中立足。

最后,新发展阶段让我深切感受到了机遇和责任并存。虽然新的发展机遇给了我个人和社会带来了无限的可能性,但同时我也意识到自己有责任为社会做出贡献。在这个阶段,我积极参与各种社会公益活动,并努力为他人提供帮助。我相信只有在责任的基础上,个人的发展才能得到更好的保障。

新的发展阶段给我带来了很多启示和体会。我认识到科技的重要性、全球合作的意义、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个人发展的重要性以及机遇和责任的并存。我希望在未来的日子里能够继续努力,发挥自己的优势,为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的幸福作出贡献。

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心得体会篇十二

近年来,社会的快速发展使得我们期待已久的新发展阶段终于到来。这个新的发展阶段对我们个人、对社会以及对国家都有着重要的意义。下面我将从不同的角度谈谈我对新发展阶段的心得体会。

首先,个人发展的机遇与挑战并存。在新发展阶段,我们面临着更多的机遇和挑战。伴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我们将面临着更多新兴行业的机会,同时也需要不断学习和适应新的技能。此外,新发展阶段还给予了我们更多选择的机会。我们可以更加自由地选择自己的职业发展路径,不再受限于传统的行业选择。然而,尽管有了更多的机遇,我们也面临着更多的竞争和压力。只有不断充实自己,提升自己的竞争力,才能在新的发展阶段中立于不败之地。

其次,社会的发展需要我们每个人的积极参与。在新发展阶段中,社会的发展不再仅仅依靠政府的力量。每个人都有责任和义务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无论是从事专业工作,还是从事公益事业,都能够为社会带来积极的影响。此外,我们还需要积极参与社区建设,为社区的繁荣稳定做出贡献。只有我们每个人都投身于社会的发展中,才能够共同推动社会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然后,国家的发展将依托于人才的储备和培养。新发展阶段对于国家的发展来说有着重要的意义。在这个阶段,人才的作用将愈发凸显。国家需要培养大批的人才来适应新的发展要求。因此,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注重自己的个人发展,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只有我们个人能够不断提升自己,国家才能够在新发展阶段中保持持续的竞争优势。

最后,新发展阶段带给我们更多的机会和希望。新发展阶段的到来意味着社会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和希望。我们有更多的机会实现自己的价值和梦想。无论是在职场还是在生活中,我们都应该怀抱希望,勇敢迎接新的挑战。只有持续乐观向上的心态,我们才能够抓住机遇,迎接新的发展阶段。

总之,新发展阶段为我们提供了更多的机遇与挑战,需要我们每个人积极参与到其中。个人的发展、社会的发展以及国家的发展都需要我们的共同努力。我们应该抓住机遇,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为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与此同时,我们也要怀抱希望,勇敢迈向新的发展阶段。只有如此,我们才能够共同迈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心得体会篇十三

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在这个新发展阶段中,我深有体会地认识到了一些问题和挑战,同时也感受到了新的机遇和潜力。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的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我认识到了在新发展阶段中,创新变得格外重要。在过去的几十年中,我国经济一直以制造业为主导,但随着智能化和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传统的制造业正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这就需要我们加强科技创新,发展高端制造业和新兴产业,以提升经济质量和竞争力。作为年轻一代,我们要积极投身到创新创业中去,努力成为新时代的创新创业者。

其次,我认识到了在新发展阶段中,可持续发展和绿色发展成为了关键词。我们生活的这个星球正面临着严重的环境问题,包括空气污染、水资源短缺和气候变化等。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我们必须采取更多的绿色发展方式,如发展清洁能源、推动循环经济等。作为新时代的年轻人,我们要提高环保意识,积极参与到环保工作中,共同守护好我们的地球家园。

再次,我认识到了在新发展阶段中,人才成为了核心竞争力。高素质的人才是一个国家发展的重要基石,而在新时代,人才的需求和培养更加多样化和复杂化。我们要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不断学习和积累知识,培养创新创业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同时,我们也要关注教育的公平性,为每个人都提供平等接受教育的机会,确保人才的培养不受地域和阶层的限制。

最后,我认识到了在新发展阶段中,国际合作变得尤为重要。我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拥有广阔的市场和巨大的潜力,但与此同时,我们也面临着世界经济的波动和不确定性。在这个全球化时代,我们要积极主动参与到国际合作中,加强与世界各国的交流与合作,促进经济共赢和互利共赢。通过国际合作,我们可以学习借鉴各种先进经验和技术,拓展市场和资源,提升自身的竞争力。

总的来说,新发展阶段给我们带来了许多新的挑战和机遇。我们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创新、可持续发展、人才培养和国际合作是新发展阶段中的重要任务,我们要共同努力,为实现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个人成长作出贡献。希望每个人都能在新发展阶段中实现自己的梦想和价值,共同构建美好未来的中国。

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心得体会篇十四

在工作、学习和其他活动中体验或理解知识、技术、思想和理解。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欢迎品鉴!

xxx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力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不断把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推向前进。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就要始终牢记现阶段的主要任务,坚持以新发展理念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

回顾我国经济发展历程,新状态、新格局、新阶段总是在不断形成、不断演进。随着经济总量不断增大,我国在发展中不可避免地遇到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从国内看,主要是经济发展面临速度换挡、结构调整和动力转换三大节点;从国际看,全球贸易进入低迷期,我国出口增速拐点已经到来。经济发展新常态呈现的新特点和新变化,既凸显了亟待化解的种种困难与矛盾,也孕育了我国经济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优化、结构更合理阶段演进的重大机遇。

面对挑战与机遇并存的经济发展新常态,我们不仅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把发展作为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还要因势而谋、因势而动、因势而进。当务之急是把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贯穿于发展实践之中,更加有的放矢地适应新常态、把握新常态、引领新常态。

坚持以新理念引领新常态,要把创新发展摆在第一位,把协调发展作为制胜要诀。通过创新发展,应对发展环境变化、增强发展动力、把握发展主动权,把创新作为更好引领新常态的根本之策;通过统筹协调局部和全局、当前和长远、重点和非重点的关系,补齐短板,在协调发展中释放潜力,增添后劲。

坚持以新理念引领新常态,既要尊重自然,也要顺应时代。在对待自然问题上,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着力推进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在对外开放问题上,要面对经济全球化潮流谋发展,不断增强把握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的自觉性和能力,切实提高对外开放质量和水平。

坚持以新理念引领新常态,尤为重要的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既要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不断把“蛋糕”做大;又要把不断做大的“蛋糕”分好,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让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得到更充分体现。

“非知之难,行之惟难。”坚持以新理念引领新常态,贵在行动。我们要以xxx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南,加快形成崇尚创新、注重协调、倡导绿色、厚植开放、推进共享的机制和环境,推动经济更有效率、更有质量、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地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力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不断把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推向前进。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就要始终牢记现阶段的主要任务,坚持以新发展理念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

回顾我国经济发展历程,新状态、新格局、新阶段总是在不断形成、不断演进。随着经济总量不断增大,我国在发展中不可避免地遇到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从国内看,主要是经济发展面临速度换挡、结构调整和动力转换三大节点;从国际看,全球贸易进入低迷期,我国出口增速拐点已经到来。经济发展新常态呈现的新特点和新变化,既凸显了亟待化解的种种困难与矛盾,也孕育了我国经济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优化、结构更合理阶段演进的重大机遇。

面对挑战与机遇并存的经济发展新常态,我们不仅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把发展作为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还要因势而谋、因势而动、因势而进。当务之急是把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贯穿于发展实践之中,更加有的放矢地适应新常态、把握新常态、引领新常态。

坚持以新理念引领新常态,要把创新发展摆在第一位,把协调发展作为制胜要诀。通过创新发展,应对发展环境变化、增强发展动力、把握发展主动权,把创新作为更好引领新常态的根本之策;通过统筹协调局部和全局、当前和长远、重点和非重点的关系,补齐短板,在协调发展中释放潜力,增添后劲。

坚持以新理念引领新常态,既要尊重自然,也要顺应时代。在对待自然问题上,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着力推进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在对外开放问题上,要面对经济全球化潮流谋发展,不断增强把握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的自觉性和能力,切实提高对外开放质量和水平。

坚持以新理念引领新常态,尤为重要的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既要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不断把“蛋糕”做大;又要把不断做大的“蛋糕”分好,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让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得到更充分体现。

“非知之难,行之惟难。”坚持以新理念引领新常态,贵在行动。我们要以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南,加快形成崇尚创新、注重协调、倡导绿色、厚植开放、推进共享的机制和环境,推动经济更有效率、更有质量、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地发展。

 连日来,三个“新发展”——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引发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如何深刻认识新发展阶段、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着力构建新发展格局?围绕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有关专家学者。

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我国将进入新发展阶段。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发展阶段,就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阶段。这在我国发展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进入新发展阶段,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的大跨越。”

“高度重视对发展环境的分析判断,再相应进行决策是我党领导经济工作的一大经验。”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张占斌认为,全会对新发展阶段作出了重要判断——“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

专家学者认为,进入新发展阶段,我们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从国内看,我们既拥有优势条件,也面临艰巨任务。

“进入新发展阶段后,我国要素禀赋条件等将面临深刻变化。”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党组书记、副主任马建堂认为,要素成本低、环境容量大、外需贡献多等传统优势正逐步减弱,“国内生产总值将超过100万亿元、中等收入群体超过4亿人等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将进一步显现。”

“我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制度优势显著,治理效能提升,经济长期向好,物质基础雄厚,人力资源丰富,市场空间广阔,发展韧性强劲,社会大局稳定,继续发展具有多方面优势和条件。”张占斌认为,展望“十四五”,我们即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明显提高,各方面任务十分艰巨而繁重。

从国际看,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但国际环境日趋复杂。特别是一段时间以来,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一些国家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盛行、地缘政治风险上升,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带来世界经济深度衰退,我们必须在一个更加不稳定不确定的世界中谋求发展。”国研中心产业部部长赵昌文说。

挑战萌生着机遇,压力催生着动力。进入新发展阶段,大挑战、新挑战中也孕育着大机遇、新机遇。张占斌认为,展望“十四五”乃至更长时期,我们不仅要善于顺势而为、把优势转化为动力,更要勇于逆势而上、善于转危为机,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善于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

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努力实现高质量发展。

发展理念是发展行动的先导。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过去5年,在新发展理念的引领下,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必须强调的是,新时代新阶段的发展必须贯彻新发展理念,必须是高质量发展。”不少专家表示,新发展理念是对发展规律的科学总结,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和战略引领性;进入新发展阶段,要从根本上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就必须坚持把新发展理念贯彻到发展的各领域和全过程,努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坚持创新发展。“‘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全会公报中的这一表述令人印象深刻。”张占斌认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面对国内外环境新变化,我们更加需要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支撑引领作用,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重大机遇,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

——坚持协调发展。“协调发展的要义在于增强发展的整体性协调性。‘十四五’时期,我国要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优化国土空间布局,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和新型城镇化,目的就是使城乡区域发展协调性明显增强。”赵昌文说。

——坚持绿色发展。“‘十三五’期间,我国污染防治力度加大,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同时也要看到,生态环保依然任重道远。”国研中心宏观部副研究员杨光普认为,未来5年我国要在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就要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深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坚持开放发展。“开放是促进发展的必然选择。”赵昌文认为,“十四五”时期,我们要在更高水平上扩大对外开放,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推进贸易创新发展,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

——坚持共享发展。“我国正在从中高收入国家向高收入国家迈进,但一些领域民生保障仍然存在短板,社会治理还有弱项。”张占斌认为,“十四五”时期,我们要使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就要从收入、就业、教育、健康、养老、社会保障等方面多点发力、协同推进,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

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专家学者认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根据我国发展阶段、环境、条件变化作出的战略决策,是党对经济发展客观规律的正确把握和实践运用,是主动作为、不是被动应对,是长期战略、不是权宜之计。

构建新发展格局,符合经济客观规律。“大国经济一个共同特征是市场规模大、国内可循环。”赵昌文分析,近年来我国经济增长动力已逐步从过去依赖较大规模的出口转向以国内有效投资和消费为主,国内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有7个年份超过100%,内需已经成为经济增长的稳定器。

构建新发展格局,符合发展形势所需。张占斌认为,当前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新冠肺炎疫情带来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在传统国际经济循环明显弱化乃至受阻的情况下,强化国内大循环,有利于增强经济发展韧性,也有利于带动国际经济循环,实现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

展望“十四五”乃至更长时期,应如何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构建新发展格局?

——要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

扩大内需,供需要匹配。“未来5年,我们要将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以创新驱动、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提升供给体系对国内需求的适配性,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刘元春认为。在杨光普看来,当前消费需求正在逐步回暖,但回到正常水平仍需一定过程,“下一步要从增加居民收入、改善消费环境等方面继续发力持续推动需求回升。”

扩大内需,堵点要打通。“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关键是打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个环节内部和相互之间的障碍。”马建堂分析认为,要减少和消除制度、技术、成本等方面的制约,提供高质量产品和服务供给;健全体现效率、促进公平的收入分配制度,稳步提高居民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发展高效的流通和物流体系,减少各种交易环节和成本。

——要坚持对外开放、深入参与国际循环。

“我国经济已高度融入世界,并不存在封闭的国内大循环。我们要在更高水平融入国际经济循环体系的同时畅通国民经济循环,以国内分工和技术创新的发展推动国际分工和国际技术创新的发展。”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在国家发展全局中占据核心位置,创新发展贯穿整个新发展理念。如何科学认识和把握创新发展理念?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我们提供了有力武器。

创新发展理念是对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创造性运用。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基本观点和重要概念,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和辩证法的基本思想。创新发展理念揭示了发展的辩证运动过程,是符合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基本原理的科学理念。创新发展理念运用时代语言,生动、客观、深刻地揭示了事物运动的本质、规律和特征。事物总是处于矛盾运动中,其基本方向是从量变转化为质变。创新发展遵循事物矛盾运动的基本规律,强调从量变到质变、从渐进到突变,又从新的量变到新的质变、新的渐进到新的突变,以至无穷。这种创新发展、辩证否定,正是一切事物发展的不竭动力和源泉。创新发展理念坚持唯物辩证的发展观,揭示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本质,肯定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意义。从这个意义上说,创新发展理念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在新实践中的创造性运用。

创新发展以遵循客观规律为前提。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发展是有规律的。不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的思想和行动,不会得到应有的、合乎规律的效果。违背客观规律,必然受到规律的惩罚。创新发展的思想基础,是对事物规律的科学认识和把握。人们只能认识规律、把握规律和正确运用规律,而不能违背规律,更不能否定规律。自然界的发展有自然规律,人类只有科学认识并正确运用自然规律,才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经济的发展有经济规律,只有遵循经济规律,才能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否则就会阻碍和破坏社会生产力发展。社会发展也是如此。创新发展的根本目的是适应自然界、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规律,破除不符合规律的观念和体制机制障碍,使我们的思想和行动更符合客观规律。

创新发展以发挥主观能动性为保障。创新发展必须遵循客观规律,但它并不否认人的主观能动作用,二者是对立统一的。不管是认识规律还是正确运用规律,都离不开人的主观能动性。人们认识规律、尊重规律,目的是为了适应规律、正确运用规律,更好地改造世界。也只有充分调动和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人们才能正确反映客观世界、创造性地改造世界。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能动的反映论,强调人的认识是自觉能动的过程。人的这种特有的能动的因素和能力,起着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巨大作用。创新发展理念凸显了人的认识和实践对推动事物发展、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动作用。实现创新发展,必须高度重视、充分调动和发挥人们的主观能动性。

在创新实践中实现创新发展。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的认识离不开实践,人对客观世界的改造更离不开实践。认识的能动作用,不仅表现于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之能动的飞跃,更重要的还须表现于从理性认识到革命实践的这一个飞跃。实践尤其是人们的创造性实践,是实现创新发展的唯一途径。创新发展的成果,需要在创造性实践中取得,甚至需要多次反复的实践。创新发展的成果和成效如何,还要在实践中检验,并在实践中再发展、再突破。实践和创新发展是一体的运动:实践是发展的动力,创造性实践是突破式发展的推动力量。我们的事业是人民的事业,亿万人民的伟大实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新发展最根本的力量源泉。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最根本的是要依靠人民群众在创造性实践中所激发、调动起来的无穷智慧和力量。

以“新”用“心”何其不“兴”

xxx总书记在“开年第一课”讲话中强调:“进入新发展阶段明确了我国发展的历史方位,贯彻新发展理念明确了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指导原则,构建新发展格局明确了我国经济现代化的路径选择。”作为党员干部,就要坚定不移学习贯彻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以“新”为起点,用“心”去谋事干事,一定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新要求,以新启“智”、用心融“慧”,为党的伟大蓝图干起来。党和人民的事业发展到了一定的新阶段,也将会面临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在推动新的创新和新的工作中,党员干部就要用党的新思想新理论武装头脑,树立新发展思维,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出现的新规律,用新知识启智融慧,用心深入研究新情况,分析新问题,以新发展阶段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为抓手,不断提升解决新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切实以新的方法和措施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在“十四五”规划中,按党中央要求,以创新为突破口,抓好各项工作落实,切实在继续奋斗、勇往直前中干起来,如期实现党的伟大蓝图。

准确把握新发展理念新要求,以新植“根”、用心铸“魂”,让党和人民的事业兴起来。新发展理念就是要善于把准时机,用党的最新理论指导实践,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2021年是建党100周年,作为党员干部,要全面深入学习党的发展历史,牢记党的宗旨,始终把党的执政理念和发展理念根植于心、外化于行,始终维护党的领导核心,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在以新发展理念推动各项事业发展中,把职责和使命要求贯穿工作全程,用新发展理念开创性开展工作,用心密切联系群众,切实在服务好“最后一公里”中主动接受群众监督,在党和人民的事业中担当作为,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

准确把握新发展格局新要求,以新善“思”、用心善“为”,实现国内实体经济强起来。新发展格局就要联系国内国际发展情况,着眼新阶段发展要求,研究新发展中的问题,及时作出新的调整和对策。作为党员干部,就要有新发展格局的国际视野,才能把高质量发展的认识提升到新高度,着眼国内发展和考虑国际市场需求,为龙头企业的核心技术和科技创新做好服务保障,让“中国智造”在国际市场上具有较强的竞争力,促进国内实体经济发展,让中国的实体经济发展强起来,国家的综合实力显著提升,为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擘画宏伟蓝图。

未来5到15年,中国将怎样发展?这是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所要回答的主要命题。发展规划,与每个人都息息相关。它既是党中央的全局谋划,也是你我的生活指南。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于2020年10月26日至29日在北京举行。全会听取和讨论了习近平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习近平就《建议(讨论稿)》向全会作了说明。

作为中国共产党的一份子,作为中国人民,我们更要坚定不移的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并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沉着有力应对各种风险挑战。

全会提出了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这就是: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将大幅跃升,经济总量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将再迈上新的大台阶,关键核心技术实现重大突破,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得到充分保障,基本建成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成文化强国、教育强国、人才强国、体育强国、健康中国,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国家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建设目标基本实现;形成对外开放新格局,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明显增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中等收入群体显著扩大,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平安中国建设达到更高水平,基本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人民生活更加美好,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这些利国利民的举措给我们提出了方向,更指出了新的发展阶段、发展理念、发展格局,我们要时刻谨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新时代新阶段的发展必须贯彻新发展理念,必须是高质量发展。”更要牢记五中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指出的:“新发展阶段,就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阶段。”“进入新发展阶段,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的大跨越。”用饱满的热情与积极向上的心态迎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胜利。

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力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不断把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推向前进。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就要始终牢记现阶段的主要任务,坚持以新发展理念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

回顾我国经济发展历程,新状态、新格局、新阶段总是在不断形成、不断演进。随着经济总量不断增大,我国在发展中不可避免地遇到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从国内看,主要是经济发展面临速度换挡、结构调整和动力转换三大节点;从国际看,全球贸易进入低迷期,我国出口增速拐点已经到来。经济发展新常态呈现的新特点和新变化,既凸显了亟待化解的种种困难与矛盾,也孕育了我国经济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优化、结构更合理阶段演进的重大机遇。

面对挑战与机遇并存的经济发展新常态,我们不仅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把发展作为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还要因势而谋、因势而动、因势而进。当务之急是把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贯穿于发展实践之中,更加有的放矢地适应新常态、把握新常态、引领新常态。

坚持以新理念引领新常态,要把创新发展摆在第一位,把协调发展作为制胜要诀。通过创新发展,应对发展环境变化、增强发展动力、把握发展主动权,把创新作为更好引领新常态的根本之策;通过统筹协调局部和全局、当前和长远、重点和非重点的关系,补齐短板,在协调发展中释放潜力,增添后劲。

坚持以新理念引领新常态,既要尊重自然,也要顺应时代。在对待自然问题上,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着力推进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在对外开放问题上,要面对经济全球化潮流谋发展,不断增强把握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的自觉性和能力,切实提高对外开放质量和水平。

坚持以新理念引领新常态,尤为重要的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既要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不断把“蛋糕”做大;又要把不断做大的“蛋糕”分好,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让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得到更充分体现。

“非知之难,行之惟难。”坚持以新理念引领新常态,贵在行动。我们要以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南,加快形成崇尚创新、注重协调、倡导绿色、厚植开放、推进共享的机制和环境,推动经济更有效率、更有质量、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地发展。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一定的发展实践都是由一定的发展理念来引领的。发展理念是否对头,从根本上决定着发展成效乃至成败。面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复杂的国内外形势,面对当前经济社会发展新趋势新机遇和新矛盾新挑战,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鲜明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新发展理念符合我国国情,顺应时代要求,在理论和实践上有新的突破,对破解发展难题、增强发展动力、厚植发展优势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1.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树立新发展理念,首先要解决为什么人、由谁享有这个根本问题。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反映了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的内在要求,彰显了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确立了新发展理念必须始终坚持的基本原则。要着力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实现人民幸福作为发展的目的和归宿,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我们党来自人民、服务人民,党的一切工作,必须以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人民群众是发展的主体,也是发展的最大受益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就要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发展人民民主,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了人民是推动发展的根本力量的唯物史观。“人民是创造历史的动力,我们共产党人任何时候都不要忘记这个历史唯物主义最基本的道理。”只有坚持这一基本原理,才能把握历史前进的基本规律;只有按历史规律办事,才能无往而不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就要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充分尊重人民所表达的意愿、所创造的经验、所拥有的权利、所发挥的作用。尊重人民首创精神,自觉拜人民为师,向能者求教,向智者问策,从群众中汲取无穷的智慧和力量。紧紧依靠人民,广泛动员和组织人民投身到党领导的伟大事业中来。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了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要求。共同富裕,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目标,也是自古以来我国人民的一个基本理想。按照马克思、恩格斯的构想,共产主义社会将彻底消除阶级之间、城乡之间、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之间的对立和差别,实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真正实现社会共享、实现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实现这个目标需要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不能做超越阶段的事情,但也不是说在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方面就无所作为,而是要根据现有条件把能做的事情尽量做起来,一步步落实好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积小胜为大胜,不断朝着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前进。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止步于思想环节,而要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各个环节。要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通过深化改革、创新驱动,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生产出更多更好的物质精神产品,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提供各种有利条件,为各行业各方面的劳动者、企业家、创新人才、各级干部创造发挥作用的舞台和环境。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调整收入分配格局,完善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等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解决好收入差距问题,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2.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

发展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进程,发展环境不会一成不变,发展条件不会一成不变,发展理念自然也不会一成不变。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不是凭空得来的,而是在深刻总结国内外发展经验教训、分析国内外发展大势的基础上形成的,也是针对我国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提出来的,集中反映了我们党对我国发展规律的新认识。新发展理念,深刻揭示了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

新发展理念是针对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世界经济复苏低迷形势提出的治本之策。当前,世界经济在大调整大变革之中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趋势,原有增长模式难以为继,科技创新孕育新的突破。我国发展的环境、条件、任务、要求等都发生了新的变化,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战略机遇期的内涵已经发生深刻变化,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转方式、调结构的要求日益迫切。面对这种新变化新情况,再坚持粗放发展模式、简单地追求增长速度,显然行不通,必须确立新发展理念来引领和推动我国经济发展,不断开创经济发展新局面。

新发展理念是针对当前我国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和挑战提出来的战略指引。创新,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动力问题,在国际发展竞争日趋激烈和我国发展动力转换的形势下,只有把发展基点放在创新上,形成促进创新的体制架构,才能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发展。协调,注重的是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只有坚持区域协同、城乡一体、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并重、经济建设国防建设融合,才能在协调发展中拓宽发展空间,在加强薄弱领域中增强发展后劲。绿色,注重的是解决人与自然和谐问题,只有坚持绿色富国、绿色惠民,为人民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才能协同推进人民富裕、国家富强、中国美丽。开放,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内外联动问题,只有丰富对外开放内涵,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协同推进战略互信、经贸合作、人文交流,才能开创对外开放新局面,形成深度融合的互利合作格局。共享,注重的是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只有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才能真正体现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

新发展理念集中反映了我们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是我国发展理论的又一次重大创新。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们党总是根据形势和任务的变化,适时提出相应的发展理念和战略,引领和指导发展实践。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是硬道理,到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到坚持科学发展、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到坚持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每一次发展理念、发展思路的创新和完善,都推动实现了发展的新跨越。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着眼新的发展实践,深入推进党的理论创新,在发展目标、发展动力、发展布局、发展保障等方面形成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新发展理念,体现了对新的发展阶段基本特征的深刻洞悉,体现了对社会主义本质要求和发展方向的科学把握,标志着我们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遵循。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是管全局、管根本、管长远的导向,具有战略性、纲领性、引领性。新发展理念,指明了“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的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和发展着力点,要深入理解、准确把握其科学内涵和实践要求。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发展动力决定发展速度、效能、可持续性。对我国这么大体量的经济体来讲,如果动力问题解决不好,要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两个翻番”是难以做到的。坚持创新发展,是分析近代以来世界发展历程特别是总结我国改革开放成功实践得出的结论,是应对发展环境变化、增强发展动力、把握发展主动权,更好引领新常态的根本之策。抓住了创新,就抓住了牵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牛鼻子”。树立创新发展理念,就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新形势下,协调发展具有一些新特点。比如,协调既是发展手段又是发展目标,同时还是评价发展的标准和尺度;协调是发展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既要着力破解难题、补齐短板,又要考虑巩固和厚植原有优势,两方面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才能实现高水平发展;协调是发展平衡和不平衡的统一,协调发展不是搞平均主义,而是更注重发展机会公平、更注重资源配置均衡;协调是发展短板和潜力的统一,协调发展就是找出短板,在补齐短板上多用力,通过补齐短板挖掘发展潜力、增强发展后劲。树立协调发展理念,就必须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正确处理发展中的重大关系,重点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在增强国家硬实力的同时注重提升国家软实力,不断增强发展整体性。

2021年11月19日,主席在北京以视频方式出席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对话会并发表题为《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互利共赢》的主旨演讲,强调要深化命运共同体意识,持续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加快创新发展步伐,促进区域互联互通,实现包容和可持续发展,把愿景一步步转变为现实,为亚太人民造福。新发展格局的构建、互利共赢良好局面的实现,都离不开亚太经合组织成员,尤其是亚太工商界作为引领和推动经济增长重要力量的共同努力。唯有各方携手当好开放发展的推动者、创新增长的探索者、互利共赢的合作者、社会责任的践行者,才能让亚太成为发展“沃土”合作“家园”,把发展进步的阳光照进亚太人民心间。

畅通内外循环,当好开放发展的推动者。开放是国家进步的前提,封闭必然导致落后。无论是亚太经合组织成员,还是亚太工商界的中坚力量们,都应在畅通内外循环的过程中认真谋划、深下苦功,既要兼顾本国国内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又要加大对外贸易的力度,兼顾好进口与出口、兼顾好质量与服务。在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的进程中,深入交流、密切合作,为维护亚太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亚太经济繁荣复苏保驾护航。

大胆推动创新,当好创新增长的探索者。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当前,正处于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发展时期,越是这样的关键时期,越要注重科技创新。要自觉写好科技创新文章,全力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积极打造经济发展新动能,不断提升产业链水平。既推动组织创新,又重视技术创新,还关注市场创新,多角度、全方位打造创新体系,在最短的时间内推动科技成果向生产力转化,进而为亚太经济长远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坚持开放合作,当好互利共赢的合作者。从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到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世界形势,从全球抗疫到世界经济复苏,一次次团结协作的背后,都彰显了开放合作、互利共赢的重大意义。唯此,才能让世界经济强劲有力、平稳发展成为可能。一方面,亚太经济组织成员要如中国一样,高举开放合作大旗,积极主动不断深化对外合作,积极参与国际工作,在扩大交流中加强合作,在互利共赢中推动发展。另一方面,亚太工商界要主动肩负起自身职责,不仅做见证者、受益人,更做建设者、贡献人,为做强做大合作蛋糕,深挖潜力、达成共识。

积极共创共享,当好社会责任的践行者。回望这场全球抗击疫情阻击战,一路走来,有世界各国“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感人故事,有“风雨同舟、守望相助”的抗疫时刻,国与国之间的抗疫合作,向世界展示了“病毒无情人有情”。虽然目前依然处于全球共抗新冠肺炎疫情的重要时刻,但有理由相信只要继续加强合作、互通有无、携手与共,定能战胜疫情。在风险面前,要主动担当作为,加强交流合作,在共创共享中化解矛盾、破解难题,为亚太发展、全球发展凝聚智慧、贡献力量。

中国开放的大门将进一步敞开,同世界各国共享发展机遇;

中国的对外合作将不断深化,同世界各国实现互利共赢。

开放是国家进步的前提,封闭必然导致落后。亚太各经济体利益交融,命运与共,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我们要深化命运共同体意识,持续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携起手来,风雨同舟、守望相助,坚持开放合作,畅通内外循环,谋求共同发展,共创美好未来!

xxx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力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不断把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推向前进。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就要始终牢记现阶段的主要任务,坚持以新发展理念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

回顾我国经济发展历程,新状态、新格局、新阶段总是在不断形成、不断演进。随着经济总量不断增大,我国在发展中不可避免地遇到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从国内看,主要是经济发展面临速度换挡、结构调整和动力转换三大节点;从国际看,全球贸易进入低迷期,我国出口增速拐点已经到来。经济发展新常态呈现的新特点和新变化,既凸显了亟待化解的种种困难与矛盾,也孕育了我国经济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优化、结构更合理阶段演进的重大机遇。

面对挑战与机遇并存的经济发展新常态,我们不仅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把发展作为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还要因势而谋、因势而动、因势而进。当务之急是把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贯穿于发展实践之中,更加有的放矢地适应新常态、把握新常态、引领新常态。

坚持以新理念引领新常态,要把创新发展摆在第一位,把协调发展作为制胜要诀。通过创新发展,应对发展环境变化、增强发展动力、把握发展主动权,把创新作为更好引领新常态的根本之策;通过统筹协调局部和全局、当前和长远、重点和非重点的关系,补齐短板,在协调发展中释放潜力,增添后劲。

坚持以新理念引领新常态,既要尊重自然,也要顺应时代。在对待自然问题上,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着力推进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在对外开放问题上,要面对经济全球化潮流谋发展,不断增强把握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的自觉性和能力,切实提高对外开放质量和水平。

坚持以新理念引领新常态,尤为重要的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既要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不断把“蛋糕”做大;又要把不断做大的“蛋糕”分好,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让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得到更充分体现。

“非知之难,行之惟难。”坚持以新理念引领新常态,贵在行动。我们要以xxx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南,加快形成崇尚创新、注重协调、倡导绿色、厚植开放、推进共享的机制和环境,推动经济更有效率、更有质量、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地发展。

中心“服务发展,提质增效”纪律作风集中教育整顿动员会后,详细解读了单书记重要讲话内容,深感在当前开展“服务发展,提质增效”纪律作风集中教育整顿活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结合自身实际和存在的问题,对下一步在工作作风效能建设活动中需要解决和提升的问题进行了剖析。

在新的一年中,首先要紧紧围绕“服务发展,提质增效”这一主题,以此次集中教育整顿活动为契机,把作风效能建设摆在自身工作的突出位置,以作风建设带动整体工作的提升。按照中心党组制定的“服务发展,提质增效”纪律作风集中教育整顿活动方案”和“本职业务工作要求”加强学习、提升境界,强化自身争先意识、服务意识和创新意识。以开展“七查七看”活动为抓手,采用多种办法深入查摆问题,逐一对号入座,进行整改,确保问题找准找全,并在查摆问题的基础上制定相应的整改方案、整改措施,抓好落实,接受监督。

加强药库制度建设和服务意识的提高,强化责任意识、服务意识狠抓管理落实、树立全心全意为病人着想、为病人服务的工作宗旨,严把药品质量关,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把解决药品供需与建立药品长效管理机制结合起来,把抓好药房窗口前台服务质量、工作作风以及效能建设与当前纪律作风整顿与推动各项工作落实结合起来,为中心两个文明建设、为病患群众努力工作,用扎实的工作成绩全力推进中心各项工作取得更大的成绩。

全面准确把握“三新”逻辑主线。

“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作为指导今后5年及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明确了“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重点任务、重大举措。贯穿规划纲要的逻辑主线是“三个新”: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新发展阶段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新发展理念是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是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新发展阶段回答的是“我们在哪里,朝哪里奋斗”的问题。改革开放40多年来,从“六五”计划到“十三五”规划,我们都是围绕着实现小康这一目标而奋斗的。党的十九大对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作出战略安排,提出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十四五”规划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规划,这是“十四五”规划的历史使命和基本定位。新发展阶段是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转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历史大跨越。

在新的发展阶段,我国发展环境面临深刻复杂变化。从外部环境看,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环境日趋复杂,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从内部环境看,中国经济要想实现高质量发展,也需要继续应对不少的风险和挑战。

新发展理念回答的是“按照什么样的理论来引领新阶段发展”的问题。我们要实现新的发展目标,必须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新发展理念是一个系统的理论体系,回答了关于发展的目的、动力、方式、路径等一系列理论和实践问题,阐明了我们党关于发展的政治立场、价值导向、发展模式、发展道路等重大政治问题,推动经济发展必须坚持新发展理念。

规划纲要的指导思想、原则、远景目标和“十四五”目标都体现了新发展理念的精神。规划纲要指导思想中提出,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规划纲要提出五大原则,其中之一就是坚持新发展理念,要把新发展理念贯穿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规划纲要提出的其他四大原则和2035年远景目标中也都体现了新发展理念。

新发展格局回答的是“我们怎么样实现新阶段新目标”的路径问题。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思想的又一次升华,是事关全局的系统性、深层次的变革,对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具有提纲挈领、纲举目张的作用。规划纲要专设战略导向一节阐述了构建新发展格局,并在全篇贯穿了这一战略导向。

理解新发展格局,需要把握三个要点:第一,构建新发展格局是把握发展主动权的先手棋,不是一个被迫之举和权宜之计。第二,加快形成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国内大循环,不是搞地区小循环、内循环。第三,构建新发展格局,就是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扩大内需、创新驱动、科技自立自强等战略部署统一到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框架中。理解新发展格局,还需要把握两个关键词:一个是“格局”,这是宏观的结构概念,是坚持系统观念的体现,所以新发展格局的内涵不仅仅是“双循环”;另一个是“循环”,要进一步畅通国内的生产、分配、需求之间的循环,并使国内国际双循环更好地相互促进。

实现增长目标质量重于速度。

按照党的十九大部署,到2035年,我国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国际比较的角度看,就是要用15年的时间,以2019年人均收入达到1万美元为起点,稳步迈向高收入社会,并力争达到中等发达国家人均收入水平。

“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到2035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但并没有设定五年gdp年均增速预期性指标。按现价美元计算,目前发达经济体的入门水平是1.8万美元,中等发达国家是3万至4万美元。我国目前人均收入是1万美元,如果按翻一番达到2万美元的目标,从静态来看,gdp增速每年至少应该在4.7%以上。中国与发达经济体之间按现价美元计算的人均收入水平差距缩小,一部分取决于实际增长速度和国内通胀水平,一部分取决于汇率水平的变动。汇率的变化涉及很多因素,从长期来讲,最重要的还是劳动生产率和全要素生产率。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就是所谓的经济增长质量。如果注重经济增长质量,提升劳动生产率和全要素生产率,在这个基础上,汇率实现合理升值,那么人均收入水平有可能接近或达到中等发达国家人均收入水平。

“十四五”期间,我国要着力发掘与中速增长期相配套的结构性潜能。具体而言,可以构建“1+3+2”结构性潜能框架。“1”是指以都市圈、城市群发展为龙头,为下一步我国的中速高质量发展打开空间。“3”是指在实体经济方面,补上我国经济循环过程中的三大短板:一是基础产业效率不高;二是中等收入群体规模不大;三是基础研发能力不强。“2”是指以数字经济和绿色发展为两翼,这是我国具备一定优势的新增长潜能。简单地说,“1+3+2”结构性潜能就是一个龙头引领、补足三大短板、两翼赋能。

下一步应该围绕这些结构性潜能,更大力度、更有成效地推动相关领域的改革开放。一是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土地交易收益优先用于农民社保,以现代化社保体系取代土地的保障功能,把稀缺的土地资源配置到更有效的用途上。二是深化空间和城市规划制度改革。市场应在空间规划和城市规划过程中发挥决定性作用,依照人口布局变化定期调整城市规划。三是基础产业领域进一步放宽准入,促进竞争。四是加快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逐步打通农村社保和城镇居民社保。五是深化高水平大学教育和基础研究领域改革,解决科技“卡脖子”问题。通过这些改革开放举措,推动结构性潜能成为现实的增长动能。

以制度型开放统筹发展和安全。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作为指导今后5年及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通篇贯穿着一条清晰主线,就是要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

规划纲要在指明战略导向和主要目标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具体任务,突出重点工作,同时注重各领域在短期、中期、长期发展目标上的协调衔接,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和系统性,关键是要落实好规划的部署。

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安全的保障。规划纲要首次设立安全发展专篇。如何理解和把握“统筹发展和安全”?统筹发展和安全并不代表封闭与保守,而是表明中国将会更加开放。一个国家越是关心开放可能带来的安全风险,从某种意义上说就越表明开放的门会越开越大。

随着综合国力的提升,我国与国际社会的利益攸关度越来越高,安全在发展过程中自然成为必须考量的问题。中国的开放水平不仅关乎自身发展,而且影响着众多国家甚至世界经济的复苏。当前,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有所抬头,国际局势的不确定性增加,一些国家甚至出现了与中国“脱钩”的声音。在此背景下,党中央提出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彰显了中国的气度和担当。

《政府工作报告》将“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促进外贸外资稳中提质”列为我国2021年八大重点工作之一。放眼“十四五”时期,规划纲要提出,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

制度型开放是实行更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核心。规划纲要提出的3个建设方向体现了全面开放新格局的内在逻辑,其中建立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是实现更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基础,也是高质量建设“一带一路”、参与全球经济治理改革与完善的内在要求。

只有把引进来和走出去建立在公正合理的制度安排基础上,不断加强各国在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方面的协调与整合,才能减少交往中的不确定性、降低交易成本、各国来自国际分工与贸易中的收益最大化,更好实现互利共赢目标。

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取得实质性进展。

“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突出显示了党带领人民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全局部署,大气磅礴地展现了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伟大愿景。其中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这是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战略,是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充分体现。

如何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取得更加明显的实质性进展?总的来看,要搞好顶层设计,研究制定促进共同富裕行动纲要,明确未来蓝图、政策改进、制度方向和实现路径。具体来说,一是要把新发展理念落实到位。构建新发展格局,推进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四化”同步发展,增强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产业链供应链竞争能力和超大规模消费市场潜力,逐步缩小城乡差距、区域差距。

二是要继续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牢牢把握“两个毫不动摇”,一方面推动国有经济做大做优做强,另一方面引领民营经济发展,发挥两个比较优势,相互合作、共同担负起中国经济成长的重任。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要选择一些地区、企业、部门开展试点,鼓励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三是要下决心推动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坚持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劳动报酬提高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基本同步,拓展居民收入增长渠道,完善创新要素参与分配机制,多渠道增加财产性收入。持续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完善收入再分配机制和第三次分配,鼓励公益事业发展。

四是要大力推动财税体制和金融体制改革。把财税资源和金融资源更好地统筹起来,为推动共同富裕贡献力量。特别是不能放任金融资本野蛮式生长,而是要增强其服务共享的能力,让其更好地为中低收入者和中小微企业服务,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五是要实施配套的经济社会政策。全社会要尊重劳动、崇尚劳动、热爱劳动。要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健全国家公共服务制度体系,优化收入分配结构,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

六是要突出重点并加强薄弱环节。把工作重点放在统筹就业、收入分配、教育、医疗、住房、养老等关系民生、关乎社会公平正义的事情上。发挥好政府再分配调节作用,加大税收、社保等调节力度和精准性,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转移支付要向困难群众倾斜。

以系统思维全面构建双循环新格局。

站在两个百年交汇期制定的“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充分体现了应对新阶段新挑战下的系统思维和整体谋划。围绕着全面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十四五”规划从系统思维出发,提出重点构建国内外系统的双循环。

在内部循环上,“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系统地从供给端、需求端、空间布局及产业链发展等多维度着手来构建国内大循环。从供给端来看,规划纲要提出要坚持科技创新驱动,推进形成金融、科技与产业的三角良性互动机制。在科技创新上,提出要持续加大基础研究,解决目前我国在部分关键技术领域面临的“卡脖子”难题;在企业创新上,提出要全面激活市场主体活力,健全科技成果产权激励机制等。

从需求端来看,规划纲要强调坚持以扩大内需为战略基点,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一方面以创新驱动,用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推进要素市场化改革,鼓励消费新业态发展,形成供给、分配、支出、消费和投资的大循环;另一方面“十四五”时期我国将多渠道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借助居民收入水平提升实现消费增长。

规划纲要还强调供给端和需求端循环在空间上实现高质量对接。我国区域辽阔,空间循环的核心在于城市群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建设。规划纲要强调以城市群为抓手来优化区域经济布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提出要将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到65%,发展壮大城市群和都市圈。

供需关系在经济价值实现形式上主要表现为产业链的发展。规划纲要强调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产业链现代化发展,提出发展现代产业体系,以坚持自主可控、安全高效来推动产业链的优化升级。促进产业链在国内的有序转移,优化产业链的区域布局等。

在外部循环上,规划纲要强调双循环的新格局是开放的格局。“十四五”时期我国将坚持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和更深层次的对外开放,着力建设更高水平的开放型经济体制,推进经济、贸易、投资、服务等于一体的制度型开放。同时,“十四五”时期我国还将持续加大双边及多边经贸合作,对内加快推进海关特殊监管区与自贸试验区的融合发展,对外积极构建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的改革。

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虽已圆满落下帷幕,多个瞬间仍历历在目。其中,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青海代表团审议时强调:“高质量发展是‘十四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关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

“十三五”令人回味,“。

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心得体会篇十五

xx届五中全会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发展是第一要务,对发展做出了深入思考:“发展必须是遵循经济规律的科学发展,必须是遵循自然规律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是遵循社会规律的包容性发展。”

“天不言而四时行,地不语而百物生。”规律是事物之间的内在的必然联系,决定着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向,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正契合了三大规律,正如“创新”、“协调”之于经济规律,“绿色”之于自然规律,“开放”、“共享”之于社会规律。

五大发展理念来自于发展经验和教训的深刻启示,蕴含着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的实践因革演变。在发展问题上,我们既有成功经验,也有深刻教训。成功经验是坚持从实际出发,按客观规律办事;教训主要反映在脱离实际、凌空蹈虚上。一个时期以来,个别企业简单模仿、与创新趋势渐行渐远,一些地方片面发展、畸形发展,一些地方竭泽而渔、寅吃卯粮,一些大型企业孤芳自赏、无视国际趋势,一些地方与民争利、忽视民生,等等,带来了诸多矛盾和问题。

五大发展理念,集中反映了我们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是我国发展理论的又一次重大创新,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

五大发展理念,从根本上说,就是要把发展更好建立在把握规律、按规律办事的基础上,实现更有质量、更高水平的发展。

五大发展理念是针对我国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提出来的,贯穿着鲜明的问题导向。在实践中发现和解决问题,是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方法。五大发展理念以问题为牵引,解决我国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

注重解决发展动力问题。世界经济发展到今天,上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所提供的动能已经接近尾声,传统经济体制和发展模式的潜能趋于消退。“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放眼今日世界,一些国家和民族的发展之所以比较成功和成熟,是因为树立了正确发展理念,高度尊重知识、人才、创新,走上了创新和可持续发展的路子。目前虽然从总量上看,我国主要经济指标已居世界前列,但按人均算就排到后面了,我们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只相当于全球平均水平的70%、美国的1/7、欧盟的1/5,排在全球第80位左右,按联合国人类发展指数排序,我们在第91位。从综合发展水平看,特别是在创新能力、劳动生产率等方面,我国与发达国家仍有很大差距。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正在创造历史性机遇,催生互联网+、分享经济、3d打印、智能制造等新理念、新业态,其中蕴含着巨大商机,正在创造巨大需求,用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潜力也是巨大的。我们应该抓住机遇,把推动创新驱动和打造新增长源作为重点,加快新旧增长动力转换,创造新的有效和可持续的发展模式。

注重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我国在发展上取得卓越成就和丰富经验,也存在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特别是面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创新能力不强、发展方式粗放、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资源环境约束趋紧、收入差距较大、消除贫困任务艰巨等问题相当突出。高消耗、高污染、高投入的模式对中国而言难以持续,也会给世界经济带来风险。

注重解决人与自然和谐问题。“一个民族环境意识的高低是衡量一个民族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建设美丽中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内容。我国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已成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瓶颈制约。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注重解决发展内外联动问题。当前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世界经济深度调整,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明显加深。必须顺应我国经济深度融入世界经济的趋势,坚定不移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充分考虑国内国际经济联动效应,积极应对外部环境变化,更好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努力把我国开放型经济提升到新水平。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战略将促进中国与沿线国家的贸易与投资,促进沿线国家的互联互通与新型工业化,促进各国共同发展,人民共享发展成果。亚投行的金融新范式诠释了世界新金融的发展趋势,“一带一路”用合作共赢模式谱写了国际经济合作的鸿篇巨制。

共享发展注重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我国人民生活水平、居民收入水平、社会保障水平持续提高,但仍存在收入差距较大、社会矛盾较多、部分群众生活比较困难等问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还有不少“短板”要补。“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之天下也。同天下之利者,则得天下;擅天下之利者,则失天下。”我们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中有更多获得感,增强发展动力,增进人民团结,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

“舟循川则游速,人顺路则不迷。”人不能违背规律、改造规律,但人可以认识规律、掌握规律、运用规律。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与规律为伍的变革必然是深刻的变革,也是伟大的变革,更是给人民带来福祉的变革。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深刻的变革不会一帆风顺,不可能一蹴而就,必然会遇到困难和阻力,但中国变革的决心是坚定的,方向是明确的,不会有丝毫动摇。规律不可违,与规律为伍意味着选择了正确的道路,也是距离成功最近的道路。

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心得体会篇十六

随着全球化和市场经济的加速发展,中国正在走向一个全面进入中等发达阶段的时期,这是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国家也做出了相应的发展战略。从我个人的角度来看,这种新发展阶段的到来给了我们更多的机会和挑战,同时也带来了更多的责任和压力。在这里,我想分享一下我的心得体会。

第一段:机会无处不在。

随着中国经济的稳步增长和产业升级的发展,新兴的行业和领域正不断涌现出来,这个新的发展阶段给我们提供了大量的机会。比如,在互联网起步阶段刚刚开始的时期,我就选择了加入一个互联网公司,通过努力和进取心,我在公司里小有成绩,并得到了业内人士的认可。

同时,这个新阶段也带给我们了更多升职机会和个人发展的机会。在这个时代,创新和个性化非常受欢迎,有时不一定需要依赖传统良好的教育和背景,更多区别的将是个人独具的创新能力。

在我的成长经历中,我也深深感受到,应对新时代的机会和挑战并不仅仅取决于我们的口号,更多要注重他们的机会发生地;抓住机遇、放眼未来、勇敢实践、努力创新,就是我们应对这个新阶段的重要方式。

第二段:挑战需勇气面对。

虽然新发展阶段带来了丰富的机会,但同时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如何在这样一个环境中获得成功并不是那么容易,需要我们有足够的勇气和创新能力。因为这样的环境下,每个人都会经历更多竞争和压力,因而需要有足够强大的适应力和坚韧、才能快速融入和获得发展。

在这个过程当中,我遇到过自我怀疑、恐惧失败的情况,更曾经感到挫折。然而,随着时间和崭新事业的稳步推进,我深感到一个要点——关键在于我们如何应对挑战。

意识到这一点后,我们就需要寻找打破重围的方法,自我调整、充分思考、向更优秀的人学习、更主动地与人沟通等等,从多个方面持续提升自己。

第三段:责任值得肩负。

在新阶段的发展中,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肩负起更多的责任。因为实践证明,唯有负责任和坚韧的人,才能在这样的环境下获得成功。公司能走得更远,很大程度上,绝不仅因为公司有多么多么的天赐福泽,还因为成员能够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以及对社会负责。

我们必须意识到,我们所找到的机会和取得的成果,都是一种社会契约,是我们应该去实现的责任。我们的家庭、朋友、社区都应该成为我们负责的范围,我们应该以实际行动去履行。同时,我们也应该坚守自己的道德底线,守卫人心和良知。

第四段:追求某种质量。

追求某种质量是我们在新时代发展中面临的重要任务。尽管我们应该乐观地看待未来,但重要的还是要保持清醒和体谅。我们面临的是一个快速变化的环境,许多形态都在不断发生变化。

因此,我们应该努力处于一个不断变化的环境中,争取某种质量。这种质量,可以是智慧,也可以是创新,可以是安宁,也可以是尊重。只要我们能够集中注意力并构建起适合的方法,就一定能够取得成功。

第五段:和谐合作、共赢发展。

在新发展阶段中,我认为和谐合作、共赢发展是最关键的。不能再以农村或城市资源等区分一切,不能顾此失彼,也不能单枪匹马一人在战斗。

我们应该团结一心,合力克服困难以及解决困境。努力争取应有的财富、尊重自己、诚挚对待别人,才能在成长中有效地激发和展现我们的力量。如果我们能够描述一个真正融合在新发展阶段中的团队,这只能是一个相互认可、信任的团队,具有高度的智商、眼光、创造力和社会思考能力,是一个能对外输出未来的团队。

总结。

从以上所说的,我们可以看出一个成熟的团队,在新发展阶段能够合理应对不同的环境,并能有效地策划和推进其工作,从而为新阶段的发展做出贡献。新发展阶段的到来是一个好时机,带来了丰富的机会和挑战。我深信,只要我们积极进取、勇于创新、富于自信,就会在这个新的发展阶段中扬我国威,获得更多的成功。

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心得体会篇十七

新发展阶段是中国社会经济发展道路上的一次历史性变革,是指以创新、协调、绿色开发为核心的新发展理念、新发展动力、新发展格局等新发展要素的集合,是中国经济发展迈向高质量的重要标志。本文将通过探讨新发展阶段的内涵,分析其特点和意义,以及提出个人的心得体会。

新发展阶段的内涵可以概括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方面。创新是指推动经济发展模式转变、产品、技术、服务创新等;协调是指协调区域、城乡、经济社会等发展,协调能力是新发展阶段的重要特征;绿色是指推进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转型升级,保护生态环境和资源,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良性互动;开放是指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对外开放战略,加强国际经济与贸易合作,推动国际化进程;共享是指让发展成果更加平等地惠及全体人民,实现共同富裕。

新发展阶段的特点在于注重全面协调发展,重视科技创新和绿色发展,并将改革开放与现代化相结合,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着力培养新动能,强化国际合作和人民群众的共建共享意识。更为重要的是,新发展阶段推动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型,更好地满足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有助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在这个伟大历史时刻,我们不能只是被时代的浪潮和历史的进程淹没,而应该主动适应发展的需要,增强自身综合能力,积极学习创新知识,不断革新现有的思维模式和经验,努力开拓新的思路和方向,成为时代的新型人才。同时,我们应该树立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关注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促进社会公正,实现共同富裕。

第五段:结论。

新发展阶段是一个充满生机和希望的时代,是中国经济发展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新起点,更是一个引领全球发展的重要标志。在新阶段中,我们要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理念,积极适应新发展形势,不断突破自我,才能为伟大的祖国奉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成为历史发展的见证者和推动者。

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心得体会篇十八

近年来,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突破和进步。新发展阶段给我们带来了许多新的机遇和挑战,在这其中,我深感到了许多启示和感悟。以下是我对新发展阶段的心得体会。

首先,新发展阶段让我深刻认识到,创新是引领发展的关键。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我们国家取得了惊人的发展成就,与创新密不可分。新发展阶段给我上了一堂生动的创新课,让我认识到在新时代下,创新是我们国家取得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无论是科技创新、思维方式的创新还是管理模式的创新,都能够为社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其次,新发展阶段教会了我要有良好的心态。新时代是一个变革的时代,我们必须要适应新的形势和任务。在我个人成长的过程中,我亲身感受到了来自各个方面的压力和挑战。然而,我也学会了保持平和的心态去面对这些压力和挑战。新发展阶段下,我们要以积极的心态去看待问题,以乐观的心情去面对困难,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迎接未来的发展。

再次,新发展阶段让我深刻认识到,梦想是我们前进的动力。梦想是人生的航船,是前进的动力。新发展阶段提供了广阔的舞台,我深信只要有梦想,就一定能够在这个舞台上实现自己的价值。我曾经有一个伟大的梦想,希望能够成为一名科学家,为国家的科技发展做出贡献。在新发展阶段下,我更加坚定了这个梦想,我相信只要我努力,就一定能够实现自己的梦想。

最后,新发展阶段让我深刻认识到,责任是我们应尽的义务。新时代给我们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条件,同时也赋予了我们更多的责任。无论是对国家、对社会还是对自己,我们都有责任去承担,去奉献。新发展阶段培养了我具备责任心和使命感的品质,让我懂得了自己的义务和责任。我将始终保持一颗赤子之心,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在新发展阶段下,我深刻体会到了创新的重要性、良好心态的必要性、追逐梦想的动力性和承担责任的使命感。这些都是我在新发展阶段中得到的心得体会,并且这些体会将指导我未来的发展。我相信,在新时代的引领下,我会不断地积累经验、修炼自我,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不懈努力。只要我们抓住机遇,努力前行,我们定能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心得体会篇十九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全面深化改革,全球化进程不断加速,科技革命不断深入,未来的世界充满了无限可能。作为一名教师,我们需要深刻领悟新时代、新阶段的特点和要求,不断提升自身能力,为学生的成功铺路。

新发展阶段是什么?它代表着一个新的历史起点,是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的产物。我国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意味着我们的国家已经完成了工业化进程,转向以创新为主导的经济增长模式。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和经济结构转型的深入,我们需要更加智能、更加高效地管理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经济质量、效益和竞争力,顺应世界潮流,积极打造中国制造和中国智造。

实践新发展阶段,必须遵循诚信、合作、共赢的基本原则。学校作为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充分地发挥其育人功能,培养具有全球战略视野和全球竞争力的人才。我们需要将学生的培养置于本次发展的整体大局之中,努力搭建学校与社会的有效互动平台,促进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与创新,为学生的成长提供更多的机会和平台。

新发展阶段需要有强有力的领导,在教育领域,我们需要教育行政部门不断创新教育管理方式,吸纳各方面优秀人力资源和技术资源,起到推动教育发展的作用。领导需要立足本校发展现状,广泛调研、精准分析,以智慧引领学校持续稳定发展,为实现教育事业的更高水平作出重要贡献。

师资力量是教育事业的重要推动力量,我们需要拥有一支高素质、高学历的专业教师队伍,培养具备全球化视野和智能化素养的创新型人才。每个教师都应该随着新时代的变化,不断提升自身专业技能和教育实践能力,理清教育关系,解决教育难题,以个人的力量推动教育事业不断发展。

学生的成果是教育发展的重要体现,我们需要从学生的发展需求出发,致力于培养知识面广、技能全面、素质高尚的人才。在新发展阶段,我们的学生应该具备健康、博学、创新的素质,拥有自信、勇敢、不断进取的精神,具备全球化视野和胸怀的人才才能更好地适应和应对未来的挑战。

总之,新发展阶段吸取了历史发展的经验并顺应时代要求,具有广泛的含义和重要意义,教育事业也应该与时俱进,跟随新发展阶段的步伐,为培育更多优秀人才贡献自己的力量。

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心得体会篇二十

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和国际环境的变化,我国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作为一名普通的中国人,我深感自己应该对新发展阶段的内涵有清晰的认识和了解。以下是我对新发展阶段内涵的心得体会。

首先,新发展阶段内涵体现了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性。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实践证明,改革使中国实现了从封闭半边天、计划经济到开放发展、市场经济的历史性跨越。然而,我们还有很多改革的任务和工作需要完成。新时代的背景下,我们必须进一步深化改革,优化产业结构,推进经济转型升级,提高创新能力和竞争能力。只有通过全面深化改革,才能有效地适应国内和国际市场的需求,满足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

其次,新发展阶段内涵强调了稳中求进的重要性。方向已经确立,但是举措必须谨慎。当前世界经济风险不断,国内难题不少,发展过程中矛盾和问题也一定会出现。因此,必须坚持稳中求进的发展思路,掌握好发展的节奏和节律,既不能搞大跃进,更不能放松警惕,必须全面考虑发展的各种因素,把握好度。同时,还需要加强风险预防和控制的能力,以应对复杂多变的发展环境。

第三,新发展阶段内涵强调全文制度改革。改革的风口已经到来,而改革的关键是制度。只有坚持全面深化改革,不断推进全文制度改革,才能使发展更具有韧性和可持续性。改革后,能否真正转化为制度优势和发展活力,取决于制度的刚性和软性,更依赖于全社会积极参与、共同推进。因此,全文制度改革必须包括领域广、内容全、力度大、落地实的特点,才能为实现新发展阶段的改革目标奠定坚实的制度基础。

第四,新发展阶段内涵有利于解决人民群众的诉求。在当前全球化和世界多极化的大背景下,人民群众更加需要政府对民生问题的关注和解决。新发展阶段的内涵反映了政府对人民群众诉求和需求的关注和回应。政府要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推进以人民为核心的发展模式,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根本宗旨,以加强社会保障、改善环境和促进教育、卫生等民生事业为重点,让人民群众真正享受到发展的红利。

最后,新发展阶段内涵也关注国际发展环境和全球视野。当前,全球化深入发展,世界多极化趋势不可阻挡。在这个背景下,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要始终把握住国际发展环境和全球视野,深化参与全球治理,积极做好国际合作和对外援助工作,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联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同推进全球化和平与发展的进程。

总之,新发展阶段内涵体现了中国继续向前发展的内在需求和必要条件,反映了充分会聚国内外环境和各种因素的总体要求。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我们必须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更加强化民生关注,积极参与全球治理和国际合作,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心得体会篇二十一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快速发展,日新月异的新兴领域和科技让人眼花缭乱不已,其中不乏有许多发展迅猛的新机遇。这些机遇,引领着我们走向了新的发展阶段。在这个新的时代背景下,我深刻体会到了新发展阶段所带来的种种启示和体验。下面,我将会简单阐述我对新发展阶段的一些个人见解。

首先,新发展阶段是一个博大精深的时代。随着科技的飞速进步,各种前所未有的新兴领域展现在我们面前。这涉及到诸如人工智能、虚拟现实、无人机、以及下一代通信技术等方方面面,对我们的学习和发展带来了无限的机遇。作为新时期的青年,我深深感觉到,我们需要多探究、多开阔自己的视野,才能更好地把握住这个时代所带来的机会。

其次,新发展阶段给我们带来的不仅是探索新领域的机遇,它也在根本上改变了我们经济形态的基础。从过去单一制造业向着基于智能制造、绿色制造的方向进行大力转型,即所谓的“双倍增长”,这无疑是把中国的经济从传统的生产型经济向智慧经济转变的一种新尝试。如何让中国经济走入更加自由、无限、繁荣的方向,这是一个极具挑战和远见的路程,而新发展阶段则是这一历史任务的具体实现。我们年轻人需要主动掌握知识,积极跟随时代步伐,为中国经济发展注入自己独特的力量。

再者,新发展阶段引领范式创新的大潮。在技术革新的推动下,各种以上一代领域为基础的创新,正在激活着我们的思维和创造力。未来,我们将会在崭新的领地上,进行无数试验和创新,探索新的发展途径。这就要求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注重思维、注重理性、注重突破传统的束缚。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需要有更开阔的思路,有更创新的想法,敢于打破传统观念的边界。这样才能在新的发展阶段,具备一种先发优势,确保我们在未来的过程中,有所建树。

最后,新发展阶段,更是一个崭新的历史机遇。这个阶段,对于我们来说,具备了新的历史意义。既然是时代的洪流所带动的,就应该随着时代的要求去进步、求新、求变,紧跟时代前进的脚步,为中国的新发展阶段做出贡献。抛弃故步自封的传统观念和做法,按照时代的规律与变革,创新思维方式,倾听和学习不同的声音,将自己的生活和工作引往更富创意、创新、创造力的路线,实现更富创新的自我价值。

总之,新发展阶段是一个精彩纷呈的时期,拥有无限机遇,但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在这个新的历史机遇下,我们应该敢于拥抱变革,不断变革自身的思路、知识技能、态度和价值观念,不断前行,不断进步,积极为我们的国家和民族的繁荣发展做出贡献。我深信,只有这样,才能让自己成为时代发展的先锋者,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做出应有的贡献。

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心得体会篇二十二

20xx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开局之年,也是推进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古人有言,“提纲而众目张,振领而群毛理”。提纲挈领、把握关键,是做好任何事情的前提。新开局要有新作为,以什么样的理念引领发展,以什么样的方式推进改革,至关重要。

“新的发展理念就是指挥棒,要坚决贯彻”。在重庆调研内容'调研时的讲话,再次凸显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这五大发展理念的引领性作用,也为我们在新的一年如何开好局、起好步指明了方向。今年改革发展各项工作,就是要以五大发展理念为总指南、总抓手;今年的改革任务和重点,就是要在统筹贯彻新的发展理念上有新突破、新进展。

思想的高度决定了行动的高度。对于今天的中国来说,五大发展理念是针对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世界经济复苏低迷开出的药方,凝聚着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入思考,体现了“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的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在“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中,五大发展理念是价值层面的思想引领;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五大发展理念是实践层面的行动指南。以五大发展理念为指挥棒落实各项改革发展任务,以全面深化改革为方法论对接发展所需、基层所盼、民心所向,我们才能克难前进、臻于新境。

用好这个指挥棒,就要有“除旧布新”的改革勇气。越是对旧事物有依赖,越是会阻碍新事物的成长壮大。譬如“速度情结”,如果拘泥在高速增长中,难免会放松甚至忽视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等转型任务,就难以实现发展方式和发展质量的超越。没有不痛不痒的蝶变,也没有一帆风顺的转型,要实现壮丽新目标,就必须走出“舒适地带”、摆脱“路径依赖”。就像强调的,对不适应、不适合甚至违背新的发展理念的认识要立即调整,对不适应、不适合甚至违背新的发展理念的行为要坚决纠正,对不适应、不适合甚至违背新的发展理念的做法要彻底摒弃。

用好这个指挥棒,就要有“直面问题”的责任担当。五大发展理念是针对我国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提出来的,贯穿着鲜明的问题导向。以五大发展理念为指挥棒,就要直面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解决城乡、区域、“四化”发展不平衡问题,坚持协调发展是基本思路。化解商品房高库存,必须推进创新发展,加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力度。脱贫攻坚时不我待,有赖坚持共享发展,拒绝等靠要、图虚名。冲着问题去,问题才不会积重难返,跨越追赶的“机会窗口”才不会转瞬即逝。“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抓住时机进行战略性调整、结构性改革,是顺势应时、对焦问题的必然选择。

用好这个指挥棒,就要有“一体贯彻”的系统思维。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统一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在逻辑上相互联系、相互贯通,在实践中不可分割,不能顾此失彼也不能相互替代。正如专家指出的,五中全会《建议》把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并提,正是五大发展理念统筹一致的新意所在。解决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体坚持、一体贯彻五大发展理念,握指成拳形成突围合力,才能推动发展全局的深刻变革。

“前景令人鼓舞、催人奋进,但幸福不会从天降”。因循守旧必然无所成就,顺势而为才能大有作为。以五大发展理念为指挥棒,扎实笃定地办,驰而不息地干,我们一定可以书写出属于20xx的新篇章。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3385874.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