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角教案反思(专业17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9 15:35:17
自然角教案反思(专业17篇)
时间:2023-11-19 15:35:17     小编:ZS文王

优秀的教案能够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积极参与学习。编写教案时,教师需要对每个教学环节和教学步骤进行详细规划。下面是一些教案范文以及教师对教案编写的心得体会,供大家参考和借鉴。

自然角教案反思篇一

《自然之道》这篇课文以作者一行人在海岛上所闻、所见、所做、所想为线索,描写了小海龟群离巢入海被食肉鸟啄食的惊心动魄的冲突场景。揭示了大自然万物都有生存之道,躲避灾难之本能的秘密。我在课前进行教学设计时,力求主线明确,目标定位准确,按照从整体一部分一整体的结构进行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我力图让学生通过自主读文、抓住重点词语。感情朗读、换位思考。悟中想象等过程,理解文章内容。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在这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曾多次让学生走进文本,走进文本的角色内心,与角色同忧、同喜、同悲、同乐。例如:在故事高潮时,幼龟们得到错误信息,于是成群的幼龟从巢口鱼贯而出?我先引导学生从“成群”“争先恐后”“鱼贯而出”等词语体会幼龟之多,爬行速度之快,且有秩序之后,再引导学生想象:如果你是巢中的幼龟,你是怎么想的?学生也是争先恐后。鱼贯而出。“哇!外面很安全,快爬呀!”“快,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呀!”听着学生们一句句如同真实般的描述,我知道孩子们读懂了,悟中明白了,也证实了这种想象教学也是一种手段,而且收到了良好的实效。

一堂课下来多多少少都会有一些缺失,我觉得以下两点是做得不够的:

一是板书与教学脱节。总是讲过之后,才想起要板书,和教学内容严重脱节,这也暴露了自己在这一方面的不足。可能平时的教学中自己懒散惯了,以至连板书也跟不上了,以后要在这方面加强练习。

二是评价是学生学习和发展的催生剂。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形式对学生进行评价,无疑会唤起学生的信心,激励起学生的求知欲。但是在课堂上我的评价语言相当困乏,激励不起学生的兴趣。像这样的缺点还有很多。仔细审视一下,不难发现,这些都是平时明白的道理,但往往是明白于心而未能成于行。在今后的教学中,还需要不断矫正自己,不断充实自己。

总之,教学是一门艺术,要上好一节课,就是不断地对自己教学进行“精雕细刻”,还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的进行“再加工”“再创造”。而这个过程就是一个不断提高的过程,我将在教学实践中努力锻炼自己,使自己的教学水平不断高。

自然角教案反思篇二

一、学生分析:

学生喜欢户外活动,对大自然中的一些事物,能用自己的感官,进行观察,但这种观察大部分还停留在表层,需要教师给予一定的指导。由于学生的生活面各不相同,因此,教师有必要在学习中,对学生的活动情况进行安全教育。

二、教材分析。

本课由“走进大自然”、“和大自然一起玩”两部分组成。以儿童身处大自然中由五官引起的直接感受引入,从他们看、听、闻、触摸等各种途径的真切体验出发,展现大自然的美好;小调查“七彩的大自然”旨在通过观察了解“校园内的植物有多少种颜色’’这一可操作的活动,帮助儿童关注身边的、同时又是最易于疏忽的自然环境,体会自然的神奇与伟大,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一、教学目标。

1.动用感官,欣赏大自然的美好,增强自己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知道大自然中的植物有各种各样的颜色和形状,感受大自然的神奇。

3、学会简单的调查和统计方法。

二、课前准备。

1、课前发动学生通过郊游、逛公园等途径去感受大自然、欣赏大自然。

2、准备一些游戏的用具。

课型:活动课。

一、游戏导入,初步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1、猜一猜。

出示一段音乐,闭上眼睛,请你猜一猜,这是什么声音?(流水声、下雨声、鸟叫声)。

2、摸一摸。

用手在盒子里摸,猜一猜,这是什么?(树叶、石头、花)。

3、说一说:你们在哪些地方看到过它们?

二、指导学生观察事物的方法。

1、大自然是什么颜色的?

2、大自然在我们的校园里撒下了多少种颜色?

3、到底有多少种颜色呢?引出去实地看一看。

4、我们应该怎样去调查呢?

5、讨论、交流(引出分类、统计)。

6、除了颜色,你还想调查一些什么?

7、怎样尽可能快地将你的调查完成呢?(合作)根据学生交流的情况,制定各个小队的调查计划。

三、校园小调查:切实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分成几个小队,每队推选一个小朋友负责安全和纪律。要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文明行为教育。

观察活动要求指导:每个小队记录发现的事物,教师要指导儿童如何调动自己多方面的感观(如眼睛、鼻子、耳朵、皮肤等)进行观察,有条理地分类记录自己的感受。视觉感受中包括颜色、形状、大小、花纹等;嗅觉感受包括了气味的浓淡、种类等;听觉感受包括声音的来源、音质、节奏等。皮肤的触觉感受又包括了光滑程度、颗粒的粗细等。

完成调查记录表。

四、深入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活动汇报。

各小队用自己独特的方式来汇报自己的新发现,如:侧重于视觉感受的小队可用相机拍摄的照片来展示大自然的绚丽多彩;侧重于听觉感受的小队可用录音机录下各种声音来反映大自然的勃勃生机;也可以用节目、诗歌等形式来汇报自己的观察成果,教师可创设一定的情境烘托出大自然的美好,以增强感染力。

五、小结活动情况,对于在观察中表现出来的好的地方及时加以表扬,对于做得不够的地方,及时指出。

六、设计说明。

采用学生喜欢的游戏的形式,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大自然的哪些事物让自己感受到美好,使学生有一个感性的感念。可能一片叶子、一些水声,让学生的记忆的闸门打开,带领学生比较顺利地进入记忆的提取。

以感受、体验为主,引导学生主动观察大自然现象的特点,用一颗童心去寻找新的发现,避免填鸭式传授给学生。要尊重并鼓励孩子眼中的每一个细微发现,引导孩子发现大自然的美好和神奇。

学生在调查的时候,可能会出现不知道调查什么好,因此,严格地按计划行动,可以让学生在最有限的时间里,获得最多的内容。因此,课中的计划的制定必须是全员参与,让有相同愿望的同学组成一组,对于一些能力比较弱的,教师可以参与到其中,随时可以做一些响应的指导。

活动后,要有充分的时间做活动的总结,这有助于学生深入地体验活动的乐趣,即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增强自己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自然角教案反思篇三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使学生发现大自然的美,并结合自己的认识和联想,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

2、通过课堂活动的参与培养学生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在活动过程中感受发现美的愉悦,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

欣赏、感受、了解大片段的美,增强环保意识,激发热爱大自然、热爱家乡、热爱祖国之情教学难点:

如何启发引导学生用简短的语言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及爱护的方法。

课前准备:师准备一些自然风景的图片。

生准备油画棒、彩色水笔等绘画工具。

课堂教学:

一、引导、欣赏阶段:

1、问:小朋友们,爸爸妈妈经常带你们到大自然去玩吗?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风景有哪些?请小朋友来说说。

2、生发言。

3、师小结:大自然的风景里藏着许许多多的颜色和形状,你能把它们找出来吗?

4、师引导学生从图片中找颜色如树的绿、天的蓝、太阳的红、沙的黄等;另外启发学生说说景物中隐藏着的形状和形状,生表达不清师可提示。

5、美丽的风景需要大家一起来保护,你会用什么办法来保护它呢?

二、发展、创作阶段:

1、大自然中有这么美丽的景色,你们想不想把他们画下来?

2、用我们的油画棒和彩色笔就可能做到,你们找找哪些颜色可以用来画大自然的景物?(组织学生找出颜色并说说可用来画什么)。

3、学生创作:小朋友们用自己喜欢的颜色画一画你喜欢的景物,也可以画课本里图本中的景物,可以一边画一边小声说:我用什么颜色画什么东西,它是什么形状的,用什么线来画等。

4、生创作,师指导。

三、欣赏、展评:

1、请小朋友向大家展示自己的画,说说自己画的是什么?

2、师出示一些绘画风景,引导学生说说自己喜欢哪一幅,为什么?

3、师小结:我们在美术课中可以学习很多种画画的方法,不同的方法画出的景物者有美的方面,小朋友画的也是美的,希望大家今后认真的学,勇敢的画。

四、布置下课课用具。

没有油画棒的小朋友一定要买,跟彩色水笔一起结合用。

五、下课。

自然角教案反思篇四

设计意图:

自然测量活动是幼儿较感兴趣一项数学活动内容,也是一项操作性很强的活动,幼儿要在一次活动中较为正确地掌握自然测量的方法,并同时知道测量工具与测量结果之间的关系是不太容易的。

活动目标:

1、幼儿通过自己的尝试活动学习自然测量,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并学习记录的方法。

2、探索用不同长度的量具进行测量,知道量具的长短与测量的结果有关。

活动准备:

1、知识准备:课前组织幼儿进行自由探索活动,引导幼儿用笔代替尺子测量教室内的桌椅,自由尝试测量及记录的方法。

2、教师用记录纸、记录笔、小棒、磁带。幼儿人手一份动物挂饰(兔、猫、鸡、狗等)及测量用具。

幼儿分组材料:吸管棒、笔、小木棒、线、积木、铁丝、抹布、记录纸等。

3、将教室布置成“小熊乐园”的环境。(乐园大门、小火车、小熊家等)。

活动过程:

一、教师以到“小熊乐园”参观引题,结合自由探索活动小结幼儿尝试测量活动的结果,引导幼儿学习正确的测量方法。

1、师:小熊请小动物们到“小熊乐园”参观学习,看看“小熊乐园”是怎么建造的,学会后回到森林里建造自己的乐园。“你们听,小熊乐园的火车来了,让我们坐着火车去吧!

(幼儿做开火车律动入室)。

四、延伸活动。

1、引导幼儿在生活中利用各种不同的工具进行测量活动。

2、寻找哪些工具进行测量更方便。

活动反思:

《自然测量》活动是幼儿较感兴趣的一项数学活动内容,也是一项操作性很强的活动;而且,我为幼儿也准备充分的材料,能做到人手一份。所以,幼儿在活动中主动性及积极性都很强,探索活动中个个都表现地很投入,许多平时比较不爱动手的孩子在此次活动中也显得活跃多了。幼儿通过多次的自由探索活动,已能掌握比较准确的测量方法了;幼儿在测量中,各项能力也得到了发展,特别是动手能力及探索能力。

自然角教案反思篇五

2、知道爱护自然、保护环境和生态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

一、感受大自然的神奇,美丽。

1.谈话导入:大自然是一位神秘的魔术师,今天它带我们走进了它神奇的'怀抱。(出示图片)。

2.观看了上面的图片你有什么想说的呢。(指名交流,评论)。

3.师小结:同学们说的真好,大自然这位魔术师就是这么有魔力,你瞧,它把四季也变得不一样了呢。(出示四季图片,师解说图片内容)。

游戏:练一练。(找出四季对应的图片)。

二、认识大自然带来的灾难。

1.出示海啸图片,认识海啸,了解海啸。

2.出示沙尘暴图片,认识沙尘暴,了解沙尘暴带来的灾害。

3.出示泥石流图片,认识泥石流,了解泥石流的危害。

过渡:除了上面的这些自然灾害现象,还有更多的自然灾害,让我们一起去看看。

4.播放视频。

过渡:当自然灾害来临的时候,我们该如何学会逃生呢。

二、遭遇自然灾害如何逃生。

1.出示海啸逃生方法。

2.出示地震逃生方法(指名说,请生上台表演室内地震时的逃生护体的正确做法)。

3.出示泥石流逃生方法。

4.说说你最害怕哪些自然灾害。(指名说,并谈感受)。

过渡:大自然在给我们带来很多美好的同时也会给我们带来灾难,那我们该如何和大自然相处呢,让我们一起听听安全小广播是说的吧。

三、保护大自然,就是保护我们自己。

1.播放安全小广播视频。

2.教师谈话小结。

3.带着全班呼号:保护大自然,就是保护我们自己。

自然角教案反思篇六

这是一篇议论性的散文,对于初二学生来说并不很好理解,好在课文思路清晰,教学中我根据作者的写作思路,设计了以下一些相关的问题:

1、为什么说人类宣称征服自然是不自量力的想法?

2、从哪几方面理解人类的智慧在大自然面前并不值得骄傲?

3、怎样理解大自然的智慧是无与伦比的?

4、人类的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的关系是怎样的?

5、课文最后得出了什么结论?为什么能得出这样的结论?

6、找出文中的反问句,举一例说说它的作用。

正是基于以上的一些问题,使学生在读课文时有了方向,在朗读一遍之后,又让学生迅速浏览进行勾划,学生的阅读效率有了明显的提高。当然在学生读课文之前有必要先把问题作以简单的说明。

前面的博文曾论及学习文章时要让学生入境,而要让学生入境首先老师自己要入境,本文说理性很强,那么教师首先要让自己信服,要明白其中的道理,并且要想法设法找一些佐证,要能真正地为作者的观点叫好,但带着学生学完之后又能走出课文。而要让学生入境,本文则要侧重于联系一些材料证明课文中的一些观点。而要让学生入境,好的导语设计是必不可少的,这样从一开始就能让学生走进课文,在此过程中还要不断的强化这一条主线,让学生慢慢地得到一些问题的答案,或者是获得一些知识。当然学习过程中不时的穿插一些有趣的话题或引人深思的问题也是一种让学生提高学习兴趣的办法,比如本文得到大自然创造了巧妙绝伦的艺术品,但苍蝇蚊子是这样的艺术品吗?学生对这一问题还是颇感兴趣的。

总之,不同的课文有不同的特点,最重要的是要深入把握教材,了解学生的学情(要了解学生的学情就要让学生养成预习提问题的习惯,事先收集归纳,以此设计好教学,可课下预习,问题由课代表收集,提前交回),这样才能设计好教学,实施好教学。

自然角教案反思篇七

本学期的教研课已经落下帷幕,回想自己从选课、备课、磨课到最终上课展示的过程,组内老师不管是教师课堂评价语还是教学环节、板书设计等多方面,都给予我悉心的指导与帮助,使我深地感受到团队的温暖与力量。

在钻研教材的基础上,我们团队力图合理利用教材和层层深入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诵读、思考、体验中学会学习。

为了突出重点,充分展开学生的自主探究,从根本上摆脱冗长的情节分析和烦琐的提问应答。我采用了直接导入的方法,并请学生回顾课文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整体感知,并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归纳并随机板书,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使学生初步了解概括主要内容的一般方法,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

学习语言不是一种纯客观的认识过程,而是一种带有浓厚主观色彩的感性和理性认识相统一的感悟过程。在语文教学中,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必然会经过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认识与体察过程。

课文中向导的话是学生理解的难点。教学中,我先从引导学生品读小幼龟侦查巢穴外面情景的神态、动作入手,使学生感受到小幼龟的机警与谨慎;进而引导学生理解游客焦急急切的合理与向导的“若无其事”的反常,通过理解词意“若无其事”,创设情境,使学生联系生活,结合语境再次体会向导“若无其事”的正常,从而初步感受向导所说的:“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这番话的意思。当课文学习到后面的内容,即向导和作者以及同伴们奋力拯救幼龟后,带着震惊与深深地自责再回读向导说的话,相信此时学生的感悟会更加深刻,从而更好地与作者在情感上产生共鸣。

文本有限而想象无限,许多文本会留下较多的空白,给读者以尽可能多的想象空间。在阅读教学中,借助“文本”的“留白”而展开想象的超文本阅读为学生的想象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教学课文的第5—8自然段时,我采用以读带讲、读中想象、感悟的方式,体会文中的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在教学中,我先让学生默读,并试着用文中的语句概括这几段的主要内容;接着引导学生边读边感受、边读边想象,成功地对文本进行补充,使得群鸟叼食龟群的画面在学生的想象中更具震撼力;最后通过小练笔选择不同角色的不同想法,更让学生感受到违背自然规律带来的恶果是无法弥补的。从这些教学设计中我们可以发现,课文的空白处成了学生驰骋想象的空间;而学生在丰富的想象中,实现了对文本的更深刻地认识。

在这节课中,让我觉得遗憾的地方很多:首先在指导学生朗读人物的不同心情的语句地方比较仓促,尤其到5—8自然段的情感升华部分,学生情感投入欠缺;其次,不能机智灵活地处理课堂教学环节,致使文章表达方法及推荐好书环节没有进行;再次,在课上,自己还太过“强势”,总想牵着学生说出我想要的答案,留给学生主动学习探究的时间过少,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落实得不到位。

教学是一门艺术,要上好一节课,就要不断地对自己教学设计进行“精雕细刻”,还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进行“再加工”、“再创造”。而这个过程就是一个不断提高的过程,我将在教学实践中努力锻炼自己,使自己的教学水平不断提高。

自然角教案反思篇八

《敬畏自然》是八年级下期语文三单元的第一篇文章。语文课程标准把七至九年级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学段。八年级下期继续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并处于一个承前启后的关键时期,在本册第三单元共有五篇文章,五篇文章都注重空间上的广袤性与思维上的哲理性,并以不同的形式表达了人们对生存环境的忧虑与思考,《敬畏自然》是本单元第一篇文章,意在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人与自然的关系,明白人类应与自然和谐发展。应敬畏自然、爱护自然。

这是一篇以议论为主的散文。主要谈论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作者对观点的阐释是层层深入的,首先否定了人类“征服自然”的口号,认为这实在是自不量力的妄想,因为与大自然相比,人类的智慧实在算不了什么,人类的许多认识很幼稚,而大自然的智慧却是无与伦比的。接下来作者进一步强调人类的智慧也是大自然所赋予的,是自然智慧的一部分,人类与大自然其他事物其实是兄弟关系。因此,我们应该敬畏自然。虽然作者的某些说法不无偏激之处,但对自然保持敬畏之心,也许不是一件坏事,至少可以使人们对自然存有几分小心,不敢妄动胡来。科学的发展使得人们解除了对自然的畏俱,也使人类过高估计了自己的力量,解除了对自然的敬畏之心的人类,总是为着自己的私利由着自己的性子胡来,最终损害的还是我们人类自己。

我在教这篇课文时主要从两个方面引导学生学习。一是思考作者的观点,并参照自己对待自然的态度作一番检讨。作者立意高远,眼界开阔。能从长远的眼光和大宇宙的角度来思考问题,但是也有一些说法还可以商榷,可以引导学生思辨、质疑。二是作者的语言。课文中的许多句子有着丰富的哲理性和思辨色彩,应该认真揣摩。另外,作者通过拟人、比喻、反问等修辞手法把抽象的道理说得通俗易懂,也值得认真学习。

为让学生学有所获,贯彻新课程标准上提出的“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对本课的教法我充分考虑学习的主体,即学生的实际情况。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学生在课堂上注意力高度集中的时间一般只有20分钟左右,如果较长时间不改变教学方法,学生的注意力就会分散,所以教学的第一点就是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并进行适量变化,让学生保持较高的学习兴趣及较高的注意力。我在教学之初采用情景导入法,先让学生看《自然灾害》的视频资料,看后让学生谈感受,这种方法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接下来我又根据教学内容,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如文章中有部分字词是必须掌握的,我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与问答法解决,针对教学重点,我采用情景激励法、投影展示法、分析法、比较法及引导法,针对文章难点,主要考虑采用点拨法、分析法、提问法、诠释法等,由于使用了恰当的教学方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当然,无论采用什么教学方法,最终还得落到学生身上,新课程标准提出要“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与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学生课堂上的学法重点就在体验学习与探究学习上,整体把握课文时我采用默读法、圈点勾画法,既教给学生方法,又使学生了解了课文内容。探究学习时,我采用问答法,最后由学生发言、总结。这样巩固知识、培养能力,让学生能有一点收获、有一点提高、发展。

新课标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据此,我在学生学完课文内容后,让每一位学生以《环境保护从我做起》为题写一篇作文,让学生真正懂得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必须从我做起,从而,增强了每位同学的环保意识,既培养了学生动手写作的能力,又使学生受到了思想教育。

总之,这节课我能紧扣课标,采用灵活多变的.教法和学法,使学生在短短的四十五分钟内,受到了一次很好的思想教育,轻松地完成了本课的教学任务。

自然角教案反思篇九

这是我第一次接触这篇课文,所以拿在手上多读了几遍。当我读第二遍时,我的内心就被文本所蕴涵的人生哲理所震动。今天,在课堂上边教,我的思绪边飞。这篇课文不仅让我懂得了我们应该遵循自然规律,还应懂爱,会爱。人往往因为爱,但不懂方法而造成被爱所伤害,甚至毁灭。

这是一个令孩子们感兴趣的故事,因为小海龟离巢进入大海正是他们的学习和生活中缺少的知识。但是,透过故事的表面去挖掘、理解文章所揭示的自然之道,却是孩子们难以理解的。“自然之道”、“自然规律”,这是一种以成人化的辩证思维来诠释的自然道理,如何更好地使用文本、引导学生通过感性的思维、通过语文的方式、运用更适合儿童理解的语言呈现出来,是教学本课的一个难点。因此,在教学本文时,我是通过以下几方面来进行的。

一、联系生活,激发兴趣。上课开始和学生交流:“每天太阳从东方升起,西方落下;树木春天发芽,秋天落叶;人白天工作学习,晚上休息......”来理解这就是自然规律。让学生讨论“人们如果不按照这样的自然规律来生活将会怎样?”来理解违反自然规律将会给人们带来什么不良影响。通过讨论,为了解海龟的自然规律做下铺垫。

面不安全,幼龟们又怎么做?在学生理解了幼龟的生存规律后,也就明白了同伴们的做法是违反了幼龟生存的自然规律。

三、抓人物情感的变化。让学生交流同伴们爱不爱海龟?从哪些语句看出?他们希望海龟过上什么样的生活?但结果怎样?通过讨论,让生明白:爱要懂得方法,否则会适得其反!

自然角教案反思篇十

进入第三单元的学习,从内心深处不太喜欢这一组课文的教学,因为它们都是说明文,文章缺少美感。那么,如何上好说明性课文呢?通过一个单元的教学,深有所悟:在教学中,应制定一个合适的的教学目标,目标不要太多,太花哨,而要集中一点以攻之。下面就《自然之道》一课的教学目标制定,谈谈在教学中如何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进行教学,才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自然之道》通过一个真实的故事告诉我们应遵循自然规律,避免好心办坏事。这是一个令孩子们感兴趣的故事,因为小海龟离巢进入大海正是他们的学习和生活中缺少的知识。但是,透过故事的表面去挖掘、理解文章所揭示的自然之道,却是孩子们难以理解的。“自然之道”、“自然规律”,这是一种以成人化的辩证思维来诠释的自然道理,如何更好地使用文本、引导学生通过感性的思维、通过语文的方式、运用更适合儿童理解的语言呈现出来,是教学本课的一个难点。

曾经听过周边的老师讲过这一课,也看过网上很多教师执教的课堂实录,综合分析,均是抓住“我们做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来作为文章的切入点,引导学生由此理解我们救幼龟反而还幼龟的过程,从而体会违反自然之道最终事与愿违的道理。

各种课堂实践有其成功和失败之处,那么针对我的课堂、我的学生,我又应该运用怎样的方式进行教学呢?很显然,“我们做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作为文章的切入点非常清晰,可以牵一发而动全身。但是,当我站在孩子们的立场、以他们的心理来走进故事,就会发现这个切入点不适合儿童的思维方式,因为首先它是倒装的,其次它太富有理性。对孩子们来说,他们更感兴趣的是小幼龟从龟巢进入大海的整个过程,他们的内心及情感更愿意随故事情节的曲折变化而起伏,在起伏中他们会懵懂地感受到一些道理。因此,我舍弃了成型的套路,切合文章的实际,立足我的教和学生学的实际,最终确定了 “抓住我和向导心情的变化”这一线索,引导学生融入人物的情感波动中,使自己成为文章的主角共同关注小幼龟的命运。

在课堂中,我引导孩子们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学生默读全文,勾画出能体现我和向导心情语句,并以批注的方式进行概括。在交流过程中,引导学生体会我们刚刚发现幼龟时的心情,抓住“突然”感受我们当时的惊喜之情,感受小幼龟的“欲出又止”,感受我们那种备感新奇的心理。接着引导学生发现之后我们的情感变化,感受嘲鸫突然而至时我们内心的焦灼,与向导的若无其事形成鲜明的对比,从而为向导的“极不情愿”以及“自然之道”的揭示做下铺垫。在我们的反复催促下向导将一只幼龟抱向大海,此时,学生情感再次沉浮,由救一只幼龟后的平静转为害一群幼龟后的震惊和懊悔。在血色夕阳下,在幼龟被食肉鸟啄食的悲惨情景的想象中,学生的思考再次聚焦向导若无其事的那句话“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在情感的强烈变化中,在内心的强烈挣扎中,孩子们终于主动地去思考:幼龟离巢进入大海的自然之道是什么?我们违反了自然之道结果是什么?在疑问与思考中,在引导与点拨中,孩子们走进角色进行了真正的心灵体验与行为的审视,而这种体验与审视并不是教师强加于他的,而是发自内心的渴望,发自震撼后的思索。

抓住词句进行感悟是体会人物情感的主要方式,而这种情感通过加工转换成朗读予以升华。在本课中,我抓住了这样几个朗读训练点:1、感受我和同伴们的紧张和向导的若无其事。我和同伴焦急地看着眼前的一幕,其中一位焦急的对向导说:“你得想想办法啊!”向导却若无其事的说:“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2、感受因我们的无知导致一群幼龟丧生时的震惊、后悔莫及。“天啊!”我听见同伴说,看我们做了些什么?在朗读中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倾听他们发自心得的呼唤与感慨,孩子们将自己化作了太平洋海岛上的实地观察者与事件的参与者,他们由对幼龟离巢的好奇转为了对自然现象的探究与自然规律的深入思索,当他们将自己的感受用朗读传达出来时,他们真正做到了用心去真实的感受,那一声声抑扬顿挫,若急若轻的朗读就是这一真实感受的见证。

一堂课下来,我深切的感受到,课堂的主人永远是学生,他们是课堂实效性的主宰者,走进孩子们心灵,引导他们用心真实地去感受,是提高课堂实效性的真谛。

自然角教案反思篇十一

今天上完《自然之道》这节公开课,我的感触很多,主要是有很多遗憾。

这篇课文的词语众多,每一个语句值得推敲,是一篇极好的写作范文。所以,在教学本课的时候,学习目标定在理解文章的重点词句,体会人物的感变化,体会大自然的启示;学习作者抓住语言、神态、动作进行描写的方法。

首先,为了能让学生进一步的体会文中人物感情变化,我让学生们分角色进行学习,进一步体会人物的感情变化。通过学生按角色查找文中的有关自己角色的句子,很容易找到自己角色的情感变化,并在小组里交流,学生们都准确的找到自己想要的答案。小组汇报时运用我给出的汇报提示,流利的回答出了准确的答案,培养学生回答问题的完整性。

最后,可能是我把重点定在分析词句上,尤其是小龟的动作上,想让学生通过图片,产生对小龟的一种保护欲望,来渲染朗读的效果,感受到作者写幼龟和食肉鸟动作的细致入微,以及幼龟有办法进行自我保护,不需要我们人类干预他们的生活。但是却用时过长,不但学生的感悟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反而拖长了时间,致使后面的重点没有突出。

这次的教学,给了我很多启示,也明确了我的努力方向:第一、我在设计时,零碎的问题太多,不能达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作用。应该紧扣中心设疑,引发学生思考、阅读、探究、争论。第二,朗读显得单薄。朗读使课堂教学充满情趣,是阅读教学的一种重要表现手段,教师应运用情景渲染,示范朗读和引导学生联想、想象等手段,促使学生领悟课文情感,生成内在语,激发朗读兴趣,所谓读文悟道披文入情,读得不充分,不能透彻理解文本内容,使教学显得不厚重。 以上是我的反思,意在改进教学,今后我会认真研读文本,根据本班学生特点,合理设计教学过程,使教学日臻完善。

二〇xx年x月xx日

自然角教案反思篇十二

改进之处:

1、自己在上课时还存在一些不好的习惯。自己说话的语速太快,学生回答问题时,自己比学生还急,总想强学生的话,替学生说,代学生总结。其实想想就算换成我们,针对一个问题也不太可能在一时之间就组织好语言,说得头头是道,要允许学生思考。另外,存在说半句话让学生接话的现象,看似实在启发学生,其实并不是那回事。

2、在设计教学环节时,零碎的问题太多,不能达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作用。应该紧扣中心设疑,引发学生思考、阅读、探究、争论。以突出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学习能力的培养。

3、朗读显得单薄,方法不够灵活多样。朗读使课堂教学充满情趣,是阅读教学的一种重要表现手段,教师应运用情景渲染,示范朗读引读、指名读和引导学生联想、想象等手段,促使学生领悟课文情感,激发朗读兴趣,所谓读文悟道披文入情,读得不充分,不能透彻理解文本内容,使教学显得不厚重。

4、评价是学生学习和发展的催生剂。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形式对学生进行评价,无疑会唤起学生的自信心,激励学生的求知欲。但是在课堂上我的评价语言相当困乏,激励不起学生的兴趣。这也是这节课学生主动参与性不高的主要原因。

我想我可以将我的教学进行一些改进:学生先将课文大意复述一次,由此引出“愚不可及”,让学生从课文中寻找蠢事的具体的表现,组织小组学习,再进行交流汇报,自由拓展更多的对自然之道的理解。并尝试让学生自己去学会欣赏本文的表达特点,学生提出要点,老师补充,让学生根据要点,自己找文中的句子,进行评点,言之有理即可,老师稍加点拨。

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今后我还要在平时的教学中多加磨练。

自然角教案反思篇十三

《自然之道》是本单元一篇精读课文。讲的是作者和同伴及一个生物家向导,结队来到南太平洋的加拉巴哥岛旅游,观察幼龟是怎样离巢进入大海的。他们看到一只探头出穴的幼龟被钞鸫啄咬时,不顾向导的劝阻,要向导把幼龟抱向大海,接着,成群的幼龟得到了错误的信息,以为外面很安全,就从巢中鱼贯而出,结果许多幼龟成为食肉鸟的口中之食。虽然我们拯救了一些小龟,但任然感到十分震惊和后悔。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如果不按自然规律办事,往往会产生与我们的愿望相反的结果。

在3班和4班的教学都完成后,才发现自己的不足。如,教学目标的制定是否合理,教学过程中重难点环节的突破是否采用了具体、有效的办法、策略等等。

其实在进入第三单元的学习时,从内心深处不太喜欢这一组课文的教学,因为它们都是说明文,文章缺少美感。那么,如何上好说明性课文呢?通过一个单元的教学,有所悟:在教学中,应制定一个合适的的教学目标,目标不要太多,太花哨,而要集中一点以攻之。

就本篇课文来说,我是这样做的:

首先,感受违背“自然之道”:上课开始,我让学生通读课文,然后找出这件愚不可及的事到底是什么事,抓“愚不可及的蠢事”,以“蠢,蠢事,愚不可及的蠢事”为主线感悟情与理的冲突,以达到对自然之道不仅要认识,而且要遵循的这种想法。

其次,明白遵循“自然之道”:向导极不情愿的抓起那只??我就抓“极不情愿”解读向导为主线,引导学生辨析自然法则与道德法则冲突时应该怎么选择才是正确的。

要看清情况,了解清楚规则,顺应“自然之道”,选择正确的方法。我们不是不能改变事实,而是要依照规则改变。

回顾整个教学过程和教学设计,不足主要在环节的衔接上,设置的问题出现过于突然,没有进行很好的烘托和自然的过渡,没有放手让学生自由提出问题的探究学习。

语文教学总是遗憾的艺术,如何让教学的设计更灵活的应对学生的需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作为经验不足的青年老师,仍需要在平时的教学中多加磨练。

自然角教案反思篇十四

1、理解课文第三自然段中的重点词语。

2、通过品析词语,感悟作者用词准确、精妙,使学生领悟读书之道。

师:刚才每个同学都静心地读书思考了,谁把你画的句子读一读?

师:和他画得一样的同学请举手。很好。你们都找得很准确。

请你们再读一读这两句,体会一下这是一只怎样的幼龟?

你们是从哪些词语体会到的,找出关键字词?

师:相机板书:探 欲出又止 踌躇不前(好,同学们找得非常好。)

师:这里的“探”字,我能不能把它换成“伸”字呢?

师:大家都认为不行。它们有什么区别,谁能上来表演“探”和“伸”的动作。

师:这就是你的巢穴躲进去吧,同学们要认真看,他的哪一个动作是“探”,哪一个动作是“伸”。(生表演)

师:谢谢你的精彩表演。刚才他表演的第一个动作是?

师:对,“探”。那“探”和“伸”又什么不同呢?你来说(生答略)

师:哦,“探”只是把头伸出一点点,试探,那他与后面的哪一个词呼应啊?“侦察”。是呀,这只幼龟就像一个小小的侦察兵,它特别的---警惕,这从侧面反映出食肉鸟怎么样呢?动作敏捷,所以幼龟怕成为其口中之食是吧。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食肉鸟,有哪些?

嘲鸫、鲣鸟、海鸥。它们都是食肉鸟,在同学们的眼里也许他们是美丽的,可爱的,然而,他们却是幼龟的杀手,可怕的天敌。

师:所以这时这只侦察兵幼龟“欲出又止”,它之所以想出去,是因为什么?(他要回到大海。他在侦察外面是否安全。)

幼龟之所以又不想出去,是因为什么?(害怕外面有食肉鸟。)

师:这个“欲出又止”与后面哪个词意思相近,前后呼应?

“踌躇不前”是什么意思?你来说(生答略)犹豫不敢向前,体会得很好。

如果你正在场亲眼目睹了这一情形,你会怎么办,会救这一只幼龟吗?

教学中的亮点:选准了关键词,也抓住了关键的句子,通过关键词的理解来领会句子的含义,让学生在表演中体会“探”和“伸”的不同,更好的理解幼龟的小心和谨慎。

反思这一节课的教学有以下不足:本节课让学生从关键字词中体会了幼龟的小心谨慎,但并没有把这种理解带入到朗读中,让学生入情入境的朗读。

上课前我在教案上进行了精心准备,但在备学生这一块还做得不够。没有很好预设出学生会怎样想,怎样回答,导致学生的回答与自己的教学设计有所出入,影响了课堂进程。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应做好各方面的充分准备。

在关键词的讲解上形式做到了多样,吸引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更好理解了幼龟的小心谨慎,但在朗读方面做得还不够,应在理解的基础上对学生的朗读要求有所提高,学生学生没有达到朗读的要求时可再请其他学生读或老师范读,以达到朗读的提高。

在评价学生时,老师应做到评价语切实有效,并起到对学生激励的作用,不断优化自己的评价语。

最后教师应加入过渡性语言,联系到课文主题,使学习内容上得到升华。

自然角教案反思篇十五

回想自己从备课到上课的过程,觉得受益匪浅。在细读文本、广泛搜集资料的基础上,我力图践行“生本”课堂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自然之道》是语文s版六年级上册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讲的是作者和同伴及一个生物家向导,结队来到南太平洋的加拉巴哥岛旅游,观察幼龟是怎样离巢进入 大海的。他们看到一只探头出穴的幼龟被嘲鸫啄咬时,不顾向导劝阻,要向导把幼龟抱向大海,接着,成群的幼龟得到错误的信息,以为外面很安全,就从巢中鱼贯 而出,结果许多幼龟成为食肉鸟的口中之食。虽然“我们”拯救了一些幼龟,但仍然感到十分震惊和后悔。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如果不按自然规律办事,往往会产生 与我们的愿望相反的结果。

这堂课的教学带给了我很多的思考,我认为有这样两个方面的可取之处。

有人说,教学是一门缺憾的艺术。我想,有收获、有遗憾,才有不断地提高。经过这堂课的锤炼,我在的教学之路上又迈出了扎实的一步。

这篇课文讲的是“我”和几个朋友来到南太平洋加拉巴哥岛上,想实地观察幼龟是怎样离开巢穴进入大海的。出于好心帮助了一只幼龟,结果却给成千上万只幼龟带来了灾难,使不少幼龟成了食肉鸟的口中之物。这件事告诉我们:爱护动物就要了解它们,了解自然法则,只有遵循自然界的规律,才能把事情办好。

在教学过程中,我力图让学生通过自主读文、感情朗读、对比体验等过程, 理解文章内容。我觉得本节课最大的亮点是学生的自由辩论:一部分学生以原告——绿色海龟家族身份控告旅行团,并说明控告的理由;另一部分学生以旅行团成员身份为自己申辩;一名学生以审判长身份结案。在课堂上,我给学生搭建了一个充分发表见解的平台,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时间非常充分。学生们敢于大胆发言,课堂上出现了争辩的场面,有的同学认为向导做的对,以此来让这些旅行者不再犯同样的错误,有的同学说向导做的不对,不能以牺牲几十只幼龟的生命为代价来让人们觉醒,还有的同学认为向导的做法既有对的地方,也有不对的地方,可以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仅拓宽了学生的视野,而且也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述能力。 在审判长定案的环节,我还为他捏了把汗:如果他判得不公平或有一方不服怎么办,但令我意想不到的是审判长竟然当机立断宣判:旅行团成员由于违背了自然规律使海龟家庭受到了严重的损失,但由于他们也是出于好心,所以旅行团成员要向海龟家族公开道歉。真是思维敏捷,表达清楚呀,看来我的担心是多余的。

1、自己在上课时还存在一些不好的习惯。自己说话的语速太快,学生回答问题时,自己比学生还急,总想强学生的话,替学生说,代学生总结。其实想想就算换成我们,针对一个问题也不太可能在一时之间就组织好语言,说得头头是道,要允许学生思考。另外,存在说半句话让学生接话的现象,看似实在启发学生,其实并不是那回事。

2、在设计教学环节时,零碎的问题太多,不能达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作用。应该紧扣中心设疑,引发学生思考、阅读、探究、争论。以突出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学习能力的培养。

3、朗读显得单薄,方法不够灵活多样。朗读使课堂教学充满情趣,是阅读教学的一种重要表现手段,教师应运用情景渲染,示范朗读引读、指名读和引导学生联想、想象等手段,促使学生领悟课文情感,激发朗读兴趣,所谓读文悟道披文入情,读得不充分,不能透彻理解文本内容,使教学显得不厚重。

4、评价是学生学习和发展的催生剂。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形式对学生进行评价,无疑会唤起学生的自信心,激励学生的求知欲。但是在课堂上我的评价语言相当困乏,激励不起学生的兴趣。这也是这节课学生主动参与性不高的主要原因。

我想我可以将我的教学进行一些改进:学生先将课文大意复述一次,由此引出“愚不可及”,让学生从课文中寻找蠢事的具体的表现,组织小组学习,再进行交流汇报,自由拓展更多的对自然之道的理解。并尝试让学生自己去学会欣赏本文的表达特点,学生提出要点,老师补充,让学生根据要点,自己找文中的句子,进行评点,言之有理即可,老师稍加点拨。

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今后我还要在平时的教学中多加磨练。

自然角教案反思篇十六

《自然之道》这篇课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讲了一个发人深省的故事。作者及同伴及一个生物学家向导,结队来到南太平洋加拉巴哥岛旅游,观察幼龟是怎样离巢进入大海的。他们看到一只探头出穴的幼龟被朝鸫咬啄时,不顾向导劝阻,要向导把幼龟抱到大海。接着,成群的幼龟得到错误信息,以为外面很安全,就从巢中鱼贯而出,结果许多幼龟成为食肉鸟的口中之食。虽然我们拯救了一些幼龟,但仍然感到十分震惊和悔恨。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如果不按自然规律办事,往往会产生与我们的愿望相反的结果。

小绿龟的命运牵动着“我和同伴”及“向导”的心,也清晰的展现出各自思想感情的变化。引导学生理解感悟文章的思想感情时,我采取了联系上下文、联系对比、换位思考和抓重点词等多种方法,来引导学生理解感悟,体会人物的情感:“我和同伴”因好心而焦急进而发展到震惊与后悔;“向导”由心平气和进而发展到发出十分难过的悲叹。引导理解感悟的方法和学生理解感悟的过程,可以从下面三个教学片断中可见一斑:

教学片段一:联系上下文理解感悟

引导学生朗读第4自然段后,找出描写人物心理活动的词语。学生找出了“紧张”、“焦急”。

师:此刻“我们”为什么会紧张、会焦急呢?

师:要理解我们此刻的情感,结合上文理解。

师:(指名读文)“一只幼龟把头探出巢穴,却欲出又止,似乎在侦察外面是否安全。正当幼龟踌躇不前时,一只朝鸫突然飞来,他用尖嘴啄幼龟的头,企图把它拉回沙滩去”

师:你们是怎么理解的?

生:“我们”之所以紧张和焦急,是因为我们为幼龟的安危担忧。

生:说明“我们”有保护动物的善心。。。。。。

教学片断二:采用联系对比理解感悟

眼前发生的惨剧让大家感到很“震惊”。是怎样的惨剧呢?为什么作者不用“吃惊”而用“震惊”呢?教学环节中,我采取了采用联系对比的方法引导学生理解感悟。我让学生认真看课文插图,追问学生:

师:你们看到了什么?

生:金黄的沙滩上,有许多幼龟放心大胆地爬出巢穴,正努力奔向大海。大海里有他们日夜思念的妈妈。

师:你们还看到了什么?

生:天空中还有很多食肉鸟正铺天盖地地扑来,那些幼龟马上就要变成它们的美食了。

师:你还看到了什么?

生:那些幼龟似乎在叫喊:妈妈,快救我呀!我遇到敌人了@你的宝贝马上要成为敌人的美食了。。。。。。

师:原来是这么可怕的情形啊!怪不得“我们”会“震惊”呢!。。。。。。

教学片断三:换位思考和抓重点词方法理解感悟

学习课文第8自然段时,我采取换位思考和抓重点词方法引导学生理解感悟文章情感。

生:那是它们叫的声音很大很大。

生:为什么要欢乐地叫呢?

师:是啊,如果你是那些食肉鸟,此刻你是怎么想的?

生:啊!真爽啊!几天没吃东西了,这些幼龟真是美味啊!(生还在抹自己的嘴巴,感觉很惬意、很满足的样子)

生:啊!这些幼龟真嫩啊!吃了它们,真算是没有白活一场啊!

生:真过瘾啊!真好吃啊!。。。。。。

生:谢天谢地呀!今天吃饱后,我又可以管几天了。。。。。。

师:向导此刻为什么是“悲叹”呢?如果把“悲叹”换成“感叹”,你觉得怎样啊?

生:不好!书上的肯定好些。

生:我感觉到向导此刻很后悔了。他后悔自己把那只幼龟抱走。他肯定在想:我怎么这么糊涂啊!我真是徒有生物学家的虚名。

生:“悲叹”有悲哀、伤心的意思。看到这么多的幼龟都葬身食肉鸟之腹,想到感到很伤心。。。。。。

生:作者看到这些悲惨的情形感到很内疚。向导是个生物学家,他知道幼龟的生活规律,由于自己极不情愿地将那只出来侦察的幼龟抱放到大海里,致使众多的幼龟遭受灭顶之灾,他不能原谅自己。。。。。。

生:老师,“悲叹”比“感叹”更能表达出向导伤心、难过的心情

生:老师,我还知道向导说的这句话该怎么读呢!

师:好啊,请你把向导的话读给大家听。

生:(深情朗读向导说的话)。。。。。。

自然角教案反思篇十七

课堂上,让学生们找文中描写神情和动作的词语和句子。

学生找到“极不情愿”,这句是写文中的向导在“我和同伴”要求下极不情愿把“侦察兵”幼龟放回海里。我问学生:“为什么是‘极不情愿’呢?”学生说:“因为向导知道这样做的后果是大批的幼龟被食肉鸟吃掉。”

”为什么向导明知道这样是错的,还要做呢?“我接着问道。(这是备课时预设的环节,旨在让学生讨论向导做法的对错,锻炼学生独立思考和对是非的独立判断能力。预设中,学生应该会答到向导是因为不忍,或者不好拒绝游客,所以极不情愿地帮助侦察的幼龟。)

问题提出,有学生举手了:“是因为向导想让文中的‘我和同伴’自己认识到错误。”

听到这里,我有些意外,更有些惊喜。这说明学生在利用自己的生活经验考虑问题。

我当时给他这个回答一个很高的评价。

我想,课堂最重要的,不是语文词语句子简单的罗列,而是触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在课堂上有思维的碰撞,有所得,这也许就是我们教师应该寻求的目标。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3388228.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