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婚姻故事》评价篇一
20__年8月29日,在意大利威尼斯,电影《婚姻故事》入围第76届威尼斯电影节主竞赛单元。
影片一开始,鲍姆巴赫就力图展现这对夫妻之间所缺乏的交流。他们相对无言,用笔写下对方的优点,却并不知道对方写了什么。他们在纽约破烂肮脏的地铁里沉默不语,冷漠地回到家中。妮可关上房门,流泪不止。
这时的妮可或许就是约翰逊本人,而查理大概也是鲍姆巴赫本人。鲍姆巴赫从来没有否认这部影片的“私人性”,“我的父母离婚了,这在我之前的影片《鱿鱼和鲸》里就描述过。我自己也离婚了,我身边很多朋友也离婚了。当然,我和这个主题是有关系的。于是我开始记录关于离婚的故事,我采访了很多有离婚经历的人,其中也有律师。最让我惊讶的是,所有人都有着同样透彻的痛苦,它会在很多方面改变你的生活和现实。让我感兴趣的,不仅有大家的故事,还有大家的情感,而这种情感的共通性甚至很难描述出来。”
事实上,鲍姆巴赫过于谦虚了。《婚姻故事》最优秀的地方正是把那种相爱之人不得不分离的、复杂的共通性表现了出来。这从斯嘉丽·约翰逊的表演里就能看出。妮可的眼泪就是约翰逊对自己婚姻的感慨。她与导演就夫妻争吵的场景讨论了很久,但她都不记得了,她只是在房间里流泪,要一杯酒,然后开始倾诉她那不成功的婚姻。于是,最终我们看到了那个夜晚回到家里,在冷淡对话后,躲进房间里哭泣的妻子妮可。“这就好像是事先写好的一样,我和诺亚分享了一种共同的经历。”她在采访里这样说。
查理和妮可的关系,并非终结于情感的破裂,而是因为不断清晰、强烈的自我在婚姻关系里的难以妥协。影片开头的冷漠逐渐变化为一种渴望被理解的诉求。妮可带着儿子暂时回到洛杉矶,参演一部电视连续剧。她和查理的交流更少了。一直以来,她都不清楚自己的需求,她按照查理的安排生活,但她越来越不希望自己只是一个男性才华的附庸品。两人之间的关系原本混沌不清,既有庞大自我的傲慢、抱怨,也有单纯的爱慕、欣赏。正当妮可在两者之间摇摆不定时,鲍姆巴赫用婚姻制度本身的荒诞打破了原本还抱有希望的情感。
影片里有三位个性鲜明的律师。妮可的律师张扬、爱炫耀、对男性充满敌意。在这位“女性好朋友”律师的教唆下,妮可一步步道出了自己对查理细枝到末节的不满。离婚并不是不满累积到了临界点,而是因为离婚本身让这样的不满显得尤为致命。当妮可走进律师办公室的时候依然是犹豫的,她不断地强调查理不是坏人,然而,一旦她被律师鼓励着开口——律师的职业就是引诱她说出那些最致命的愤恼——查理逐渐成为了一个毫不体贴的自私鬼,一个从未爱过别人的艺术家,直到最后成为一个出轨的男人。
另一边,查理在收到律师信以后也咨询了相当优秀的明星律师,得到了更加残酷、现实的建议。他不想就此与妮可为敌,所以选择了一个“充满人情味”的律师,但却被妮可的律师逼上了不得不说出妮可最坏的一面。婚姻关系至此也就变质了,它不再只是单纯的情感关系。离婚一方面把妮可真正的需求勾勒了出来,另一方面也让两人原本心存的对彼此的善意和情感情感显得弥足珍贵。
于是,当俩人准备要真正对簿公堂前,他们需要用争吵去痛苦地承认对彼此的爱意,以挽救被法律搅得分崩离析的关系。《婚姻故事》里最有趣的地方在于,鲍姆巴赫深谙在夫妻关系里,查理是不是真的“爱无能”并不重要,俩人的感受才是最真实的。妮可只要觉得她的自我人格不受重视,那就是真相。
影片里一场出彩的争吵戏,清晰无误地重现了亲密关系里冲突的起因与发展:缺乏交流,隐藏自我,委屈求全,寻求交流,难以交流,自我放大,恼羞成怒,回避愧疚,回归儿童,不被满足,迁怒于人,刻薄伤害,后悔伤心。
不得不说,亚当·德赖弗的扑克脸特别适合演绎这种平时无法表述情绪,而一旦爆发就能把墙锤破的男性伴侣。他对于自己所承受的压力没有实感,所以也没有精力去探寻妻子真正想要的东西。鲍姆巴赫用两个细节来展现查理这个角色在关系里的疲倦与懒惰。
他收到离婚律师信以后去洛杉矶带儿子过万圣节,打开门时看到妮可,问她怎么染了头发,妮可告诉他这就是原本的颜色,而查理则说:“我比较喜欢再长一点的发型。”他们离婚以后,查理再次拜访洛杉矶,看到工作回来的妮可,问她表演什么角色,妮可告诉他,她事实上是导演。查理露出一个万分意外的表情,哑口无言。尽管妮可从前就表现出对导演的企图。
《婚姻故事》把一段破碎的关系表现得异常细腻。导演最难能可贵的是作为男性,对整个事件具有一种清晰的反省。他没有让妮可变成歇斯底里的疯子,也没有让查理变成抛妻弃子的混蛋。他们谁都没错,只是他们的自我无法与另一个人的自我相处。影片最后的落点依然在情感关系里最单纯、动人的一面上——妮可叫住了抱着儿子的查理,弯腰给他系上了松开的鞋带。
《婚姻故事》评价篇二
这部感情片以极其客观视角反映了最真实的复杂世界,没有所谓的好人与坏人,难分是非。看完电影的那天晚上,我甚至难以入眠,脑中都是他们的深情、不得志和难以周全。不断重演那些平实、而又扎心的对话。
夫妻都是演艺人士,女人是电视和话剧演员,男人是话剧导演,共同经营一个小剧场,他们还有一帮可爱的剧院演员们,都是朋友。他们看似天造地设,互相深爱。
电影以两人为彼此写的信开场,他们在对方眼里都是温暖且充满色彩的、有无数的优点、甚至互相崇拜。他们精准的描绘着对方的才华、性格、哪怕生活小小细节,毫不吝惜赞赏。但这是他们离婚前,婚姻调解咨询师让他们写的。女人拒绝念出来,他们失去了交换信件的机会。接下来女人带着他们的孩子离开纽约,去洛杉矶拍摄一部电影。她没有按照约定的那样——双方私下商量敲定离婚方案。也许是偶然,她遇见了nora,一个优雅、懂她、且异常犀利的律师。她把婚姻所有的委屈、对自己在婚姻中状态的不认可、希望独立的心声都倾泻而出,决定通过聘请nora来解决。虽然她的本意还是希望与男人在分手后的未来和平相处,也不贪图财产。男人措手不及地收到了女人方面的律师函,被迫也请了律师——是一个心气不高、过于谦让的老头。后来为了夺得孩子未来在纽约长大的抚养权,男人不得不把老头律师换掉,高价换成了nora的劲敌,虽然双方都知道律师费是在烧掉孩子未来的学费。两个人表面上把纷争交给律师,见面还是客客气气,但整个过程双方内心被撕裂,最终还是针锋相对直接扒开、面对彼此最不堪的一面。
剧终,识字不久的孩子在床头拿起那封信,磕磕巴巴的读着。那是一个万圣节的下午,男人来女人家陪孩子一起过,刚刚还撞上了女人的新男友。男人接过孩子手里女人离婚前写的那封信,陪孩子读道“首次相见几秒钟内,我就爱上了他……,虽然我们分开、离婚,我也会永远爱他”,男人读着信的下巴开始颤抖,镜头虚化的远处是女人路过那间房,依在门框从他们身后望着。就在刚才男人告诉她,他还是选择搬来洛杉矶生活。万圣节party后,女人例外的让男人陪孩子过夜,尽管那不是属于他监护的时间。女人俯下身,帮男人系上了散开的鞋带,系好后转身走向新男友已经落坐的车里。
这部电影看得我好难过。在一段关系中,互相曾是彼此的一束光,是让自己变得更好的动力,是新知与灵感的源泉,彼此了如指掌。却随着、时间与经历,在每个人的立场上都构建出一个强大的解释系统,以及基于此的完整世界,双方的世界互不相融对,从大事和琐碎都各执一词。
女人年轻时在某电影里展示出的才华已受到外界认可,在她的世界里这些名气和承载的梦想在婚姻中一再消融。她最后卑微到,哪怕自己的一个想法受到导演丈夫的采纳,都感到莫大的肯定;卑微到,拿到外面给她的小角色时,希望得到丈夫认可却换来讥讽;卑微到,数次和男人提起想回到洛杉矶生活,也曾得到过加州的工作邀请,但这些心愿从未被丈夫认真聆听并做入规划。她试图说服自己接受,放下事业的野心和自尊,相夫教子,但她做不到。而在男人眼里,她从来都是是难以开心与满足的。从他们决定结婚,男人就觉得被拖进了她逃避上一段感情的防空洞;他不能相信,视为是俩人共同事业的小剧院根本没被女人当成归宿;他不明白他们居住了十年的纽约的家,为什么在nora律师口中成了临时外出工作之地,而洛杉矶反而是女人和孩子长久的家;他不愿理解,而并非不知道女人希望拥有自己一番事业的心底挣扎,
这部电影的绝望在于,两人并没有什么误解,也充满了对彼此的爱,只是双方都基于“自我”选择性地接受,他们的矛盾“你死我活”,但不是金钱,不是简单的抚养权,而是追求自我——在这世界上我是谁,我在孩子的心中会是谁。疲倦的是对方都没有按照自己的意志行事。
我很难概括对nora的印象。一方面,中年的她无比时尚优雅,穿着10cm的高跟鞋,有精致的茶饮和零食;她柔软的一面也令人敞开心扉,脱掉高跟鞋,跪坐在沙发上,她是女人最好的听众和最温暖的闺蜜。但另一方面,她专心搜集所有的证据,把控整个案子的叙事风格;她要赢,哪怕抚养权已经定了在加州,时间分配上还是要争成女人55/男人45。女人并不希望占这个上风,但是nora要赢。她咬牙切齿,以女权主义的姿态批判社会对于女性和母亲角色的不公对待。她是个好律师,却在本来隐晦、ongood terms的离婚夫妇间赤裸裸撕开更大的伤痕,虽然她的客户——女人得到了她想要的在加州的抚养权。
男人的第一个律师离过三次婚,他懂得和平分手时大家对情谊的尊重。他没有为捍卫男人做足功课:不知是无能、还是基于男人对保留情谊的诉求,而故意向nora放水。他在现场中断双方的谈判,私下对男人说,孩子会长大,他未来可以去东海岸上大学,那时候你们还可以重拾父子关系;老律师说,何况如果真的上庭,法官也几乎不可能按照男人的意志判决。男人在这段时间已经感到孩子有些远离他,也发展出新的朋友和爱好。男人怕自己失去孩子,怕孩子在未来仍然旷日持久的青少年成长中情感更加疏离、最终抛弃他。男人觉得纽约抚养的底线在崩溃,他没想到自己本着的正常诉求和双方平和解决的共识在法律系统中会这么不堪一击,脆弱和无助让他他换了律师。nora和女人都觉得他不该换的,他赢不了这一局——何况之后上庭烧进去更多的律师费,把孩子也牵扯进更多的法律程序。但他为坚守底线已经不惜代价。nora说这个系统鼓励卑鄙的手段和人,男人的新律师把女人描绘成一个靠出卖色相在电影界出名、嗜酒成性、偷窥男人邮件的下三滥女人。
在庭后,女人来到男人的临时公寓,空空荡荡。本来希望再次谈和解,却演变成互相指责、嘶喊的爆发。女人引用朋友的话,指责男人无比的自私。男人歇斯底里“我希望某天醒来知道你被公交车撞死”,旋即掩面痛哭缩成一团倒在地板上,女人抱住他。他们互相深深理解。虽然致歉,但第二天司法程序照旧。
我不禁一寒,亲人、爱人或是朋友再有情谊,在底线问题上无法避免诉诸于卑鄙的手段对簿公堂。底线是什么呢,是广义的自我吗?是没有任何人有名义要求自己牺牲吗?是现代社会把成功定义的那么狭隘而具体吗?多么遗憾啊,现代化中不可调和的自我与社会的关系。
想起前几天看的另外一则脱口秀,一个在伦敦生活的印度女人讲她和北欧老公的婚姻。她骄傲又讽刺地说出了多少夫妻有耻于承认的真实心理——最重要的就是“谁赢了”。荒谬而真实,多少人是需要在比较中获得优越感,哪怕是,哦不,“尤其是”在现代的婚姻中与配偶争“赢”。
那天读到一句话,不明觉厉地受到了启发,对抗美国的个人主义,需要欧洲大陆的世界主义。我还不知是否认同,至少知道隐忍的传统主义和牺牲精神的集体主义应该也不是我想要的出路吧。
《婚姻故事》评价篇三
进入亲密关系也常常意味着出让和放弃一部分自我,这几乎无法避免,但当只有其中一方不断地妥协和退让,毫无底线地一味牺牲自己迁就对方,那么这样的关系几乎无法长久维持下去。
人际关系学家在研究亲密关系时指出:“在不同的亲密关系中,有些人始终比其他人更珍视公平,但这些人对亲密关系的总体满意度不如那些不太注重公平的人。但无论是哪类人,公平在某些领域尤为重要。
在家务劳动的分配和照料小孩这两个敏感问题上,保证公平是明智之举。如果这些杂务由双方平均分担,夫妻们往往会对婚姻感到满意,因为当平均分担了家务重担,夫妻一方都可能会欣赏另一方的贡献,并且会有更多的休闲时间来进行共同活动。”
这就证明了电影中的女主角妮可感觉到不公平,其实是有据可循的。而这种不公,会对亲密关系造成巨大的压力。所以婚姻专家对当代夫妻的告诫一般是:“男人要多做家务、照料小孩、维系爱情,这样才能拥有幸福快乐的妻子。”
所以随着女性社会地位的提升,男性想要维持一段亲密关系,可能需要付出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做出更多的改变,才能更好地适应这样的变化。
很高兴在电影的结尾还能看到婚姻温情的那一面:
查理读到妮可写他优点的那封信时忍不住落泪,妮可看见抱着孩子的查理鞋带掉了,弯下腰去为他系上.....庆幸经历了一场恶战,看到了彼此最丑陋一面的两个人,却仍然相信爱。
婚姻虽然不是一种全然感性的关系,但也不是全然理性的算计,过于计较公平得失和过于迁就忍让之间,其实还有很长一段距离:
正是对这段距离的准确拿捏,才保证了婚姻长久维系下去的可能性。而关系中的每一个人,都要为此做出自己的努力。
《婚姻故事》评价篇四
暑假里,我和妈妈还有几个小伙伴一起去看了电影《蓝精灵》,蓝精灵爸爸宁可自己死也不愿意让他孩子死的精神感动了我。
蓝精灵也有自己的家园,他们的家园里有许多蘑菇,所以他们的村子叫做蘑菇村。他们一家人在一起快乐地生活,
有一天,一个叫做"笨笨"的蓝精灵被邪恶的格格巫追赶,因为格格巫如果把蓝精灵身上的精华提取出来,格格巫的魔法就会变得很厉害。
别的蓝精灵为了救笨笨,来到了人类的世界,格格巫也跟着来到了人类世界。蓝精灵小队和人类成了好朋友。
凭着他们的聪明智慧、团结协作,他们一次又一次地躲过了格格巫的追击。可他们的爸爸为了救他们的孩子,却被格格巫抓住了。
格格巫一抓到蓝精灵就马上提取蓝精灵的`精华。在他们的爸爸快死去的时候,天空升起了蓝月亮,蘑菇村所有的精灵都来到人类世界救蓝爸爸。
其中笨笨抓住魔法棒的那一刻深深令人感动。当格格巫快要用魔法棒抓住所有蓝精灵的时候,坐在遥控飞机上的蓝精灵夺走了那根魔法棒,大家都欢呼起来。但是,那个蓝精灵一失手,魔法棒掉了下来,大家楞住了。离格格巫最近的是笨笨,大家都以为最笨的笨笨是无法完成这个任务的。笨笨发誓一定要抓住魔法棒。他跳起来,在空中抓住,拯救了所有的蓝精灵。
就这样,蓝精灵凭着亲情的力量战胜了格格巫,又回到了精灵世界。
《婚姻故事》评价篇五
《小q》改编自《再见了,可鲁》,与日版《导盲犬小q》源于同一个ip,它是继承了《再见了,可鲁》催泪基因的完美影改作品。
据说这是受《再见了,可鲁》原作者认可的最佳电影改编版本,想必原著党看了后也会很满意吧。
没想到在小说感动3亿亚洲读者之后,影版《小q》又感动了全中国,从原著《再见了,可鲁》到文艺青年偏爱的《导盲犬小q》,这部港产的《小q》在竭力提出一件问题:狗狗为我们付出了这么多,而人类又能为它们做些什么呢?
这是一个关于人与导盲犬的故事,从一条奶狗小q的视角,经历身份转变,遇见不同的主人,最后完成它的使命离去,表现了命运之波折,狗生之艰辛以及感情之坚固。
当年小女孩芷乔把小q带回了家,芷乔和它结拜、给它玩荡秋千、送它星星灯,当然她也从未错过小q的任何一次导盲犬训练,小女孩甚至“未持证上岗”亲自当起了小教练。
事实上,小女孩是有私心的,因为导盲犬在寄养家庭的时间只有一年,如果小q通过考核就会被送往需要导盲犬的家庭。
但最后的那次考核出乎小姑娘意料,她的胡乱训练法并没有奏效,小q还是完成了所有动作。
此时的小q看着眼前的女孩,坚定了自己的责任,内心独白“对不起了小主人,我是一只导盲犬”两种无法共通感知的语言,却能让观众感受到人狗间复杂的羁绊。
从小我们就被告知,狗是人类最忠诚的朋友,它永远不会背叛自己的主人。
此次小q所做出的选择不算背叛,是使命驱动它必须成长为一只合格的导盲犬。
它不止要给小孩子带来快乐,更多的是帮助真正需要它的人。
小q后来分配给了李先生。
李先生暴跳如雷,是个有视觉障碍的倔老头。起初他对小q的态度是恶劣的,不按时喂它狗粮带它上厕所,还一通抱怨:一天拉五次,上个厕所都让人帮,你要怎么帮我呢?
在李先生眼中“铲屎铲尿”不是属于他的新生活,他甚至还有了把小q扫地出门的想法。
小q可能不理解人类的世界,但它想尽一切办法用自己的方式爱着李先生。但李先生一度认为,他没的选,但小q可以选,它可以过更好的生活,遇到比他好的主人。
李先生无法接受生命中平白无故出现的小生命,小q似乎早已做好了准备。
虽然每一阶段的成长环境不同,但每段生命中的使命都是与生俱来的。正如影片所表现的:除了负责引路,照顾主人的安全,最主要的还是要帮主人找到新的生活。
狗狗能告诉我们怎样去爱,教人类活在当下、珍惜当下、不要沉湎于过去或未来。
李先生的妹妹李宝儿曾一语道破他的心结,一直以来他不是不满意徒弟们,不是他们做不到标准, 而是连你都找不回自己。
人到中年最重要的是要与自己和解,能在新的环境中迅速找到自己的定位。
这也是《小q》与普通“狗片”不一样的地方,它由小q成长环境的变化,上升到“人”的态度,由一位即将失明的边缘人群,上升到对特殊群体的观察和反思。
不过让一个成年人接受和面对真正的自己,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并不是一件容易事,只有他尝到了这件事给他到来的便利和快感时,才会敞开心扉。
那么李先生第一次接受小q是在什么时候呢?是小q第一次带他出门,拯救了险些被汽车撞到的李先生。
这段生命插曲,让李先生发现,在这个没有色彩的世界上,竟然还有令他牵挂的事物。
相信《小q》对心理修复、家庭关系缓和、盲人对生活态度的转变同样让人热泪盈眶。
在影片后半段,李先生要去国外治病,故意用球把小q支开,让憋了一肚子的苦水宣泄出来。尤其是李先生的那句:
等它回头发现我走了 会不会生我气。
戳中内心的最后一层防线,我仿佛看到了生活中的自己,因为现实原因不得不暂时放弃内心所爱。
成为导盲犬是这些特殊工作犬的选择,而不是任务。
正因如此,这些导盲犬才有了充分的理由赖在主人身边,影片的致敬意味已经足够鲜明了。
在全国约有1700万盲人,而导盲犬却不到200只,这部电影可以说是导盲犬群体和盲人群体的希望,对于那些身边有盲人的家庭来说,也是一种希望。
但对于社会上的很多人来说,还是第一次听说导盲犬,从来没见过导盲犬,甚至当今社会上还有很多抵制和排斥导盲犬的不和谐声音。
比如:盲人携导盲犬出行时常在公共场所遭到拒绝。
《小q》就是现阶段推动全社会支持导盲犬的重要一步,影片呼吁大家愿意与导盲犬同行,影片不仅存在科普意义,也呼吁更多人了解导盲犬,关注导盲犬,推动导盲犬事业发展,推动社会普及度。
《小q》算得上是一部惊喜之作,我相信低迷已久的市场会给有共情的现实题材电影以正向的回馈。
更重要的是,在“狗片”市场降温明显的当下,又找到了一个更细分的市场“导盲犬”,让观众看到忠诚与爱,以及社会现实的启示。
影片虽然因诸多原因两次调档,但相信《小q》值得观众期待。
《婚姻故事》评价篇六
看完一直在思考打四星还是五星,冲动之下还是给了这部电影的评价。因为它就像收到的一封私人的小诗,有些粗劣的文笔,却浸润着满满的深情,字里行间诉说着,我曾如此信任依赖的你。
它说的是友情,是刚开始或多或少的某种吸引,到后来的泪和笑,到慢慢的熟悉、理解、信任,以及最后的无条件的爱。
这是一部很纯粹的电影,说的也很简单:单纯的友谊。但电影的妙处却在于故事动人、感情真挚,毫不过分和做作。每一个小细节,每一个小笑点,都那么纯粹干净自然,却真真正正能让人笑得出来。譬如黑人男主driss对女秘书magalie孜孜不倦地追求,却最后发现她是女同志那一幕,真是让人忍俊不禁。可即便这样,当看到driss走出phillip家的大门,礼貌地叫人把车开走,教育"弟弟"这是做人的原则,阔步走回自己命中注定的生活时,还是忍不住眼眶湿润。这就是友情,driss最开始或许是为了钱才和phillip做朋友,可当他完成了使命,却仍旧谨记自己的作为朋友的原则的时候,这就已经不再是利益的驱动,而真正是友情让他产生的改变。
电影让人想起《遗愿清单》,却走的更远,说的是基于不同而产生的更为强烈的化学反应。一个残疾富人,一个贫穷黑人,两个世界的千差万别,却因为友谊碰撞出各种玄妙的火花。这得益于法国人天生的浪漫艺术特质,故事讲述起来哀而不伤,反而满溢着幸福的微笑,这点说起来又好像《抗癌的我》,可是无疑电影的各个元素都还要更上一层楼,做到了精致完美。
不得不说电影的配乐,大量的钢琴乐优雅却富有情调,一点点撩拨人的心弦,在最后driss为phillip安排的海边餐厅约会处达到高潮。而摄影,也是一样美好,航拍的镜头配合音乐,将法兰西的美景呈于银幕之上,令人神往,再加上这一份坚如磐石的友谊,谁不会为之动容?
我想每个人都至少有这么一个挚友,你和他/她在人生的拐点遇到,惊叹于彼此的不同或者相似,有过不少平淡无奇却值得纪念的时光,ta会将心比心,为你的哀伤扼腕,为你的快慰击节,更会在ta的心里,为你留下那么一块永恒的位置,任白云苍狗,风云变幻。
只叹今生,得缘遇见你。
不得不承认,driss是个很自信,很有感染力的男人。
影片一开始,面试那一段,driss这个小混混就把其他应聘者都比了下去。
看看那些有着各种文凭的“知识分子”是如何回到玛格丽的提问的 :结巴的结巴,找不到词的乱讲。还记那句“很老,很老的妇人,她真的是……”,我还以为他会说个别的词,结果:“她真的是……很老。”废话!。还有什么“帮助残疾人重返社会”(法语里“重返社会”这个词是劳改犯专用的……),你这个大富翁是不是“享受住房补贴?”这些回答真是逼人骂道:这群白痴。
《婚姻故事》评价篇七
星期五,我和妈妈一起看了《蓝精灵2》。这是一部动漫喜剧电影,但我觉得它还是一部关于爱和友情的`电影。
这部电影主要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巫师格格巫原来是森林里的一个大坏蛋,可是现在他住到了巴黎,并利用他的龙头魔法杖,把自己变成了全世界公认的魔法大师!不仅如此,他还制造出两个“调皮精灵”梅克西和海库斯。他们俩很像蓝精灵,可是皮肤却是灰色的,格格巫想把他们变成真正的蓝精灵——皮肤是蓝色的,可是他发现只有蓝妹妹念的“咒语”才有用。于是,格格巫“绑架”了蓝妹妹,并把她带到了巴黎。无奈之下,蓝爸爸带着三个蓝精灵到人类世界营救蓝妹妹,最后不但带回了蓝妹妹,还带回了已经变成了蓝精灵的梅克西和海库斯。因此,这个故事有了一个完美的结局。
电影里有一句蓝爸爸对蓝妹妹说的话,也是对我感触最深的一句话:“你从哪里来的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以后想要做什么样的一个人。”我觉得这体现了真正的大爱。
是啊,世界上有那么多“流浪”的人,看到他们的人并不知道他们是从哪儿来的,但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在干什么,以及他们以后要干什么。
在蓝爸爸营救蓝妹妹的过程中,他的人类朋友帕特里克和他爸爸格雷斯也给他们提供了很大的帮助,我觉得在电影的这一部分淋漓尽致地体现了伟大的友情。
这部电影非常好看,以后有机会我还会再来的!再见,蓝精灵们,再见!
《婚姻故事》评价篇八
艰难处境下的小人物的被迫
出东门,不顾归;来入门,怅欲悲。盎中无斗米储,环视架上无悬衣。拔剑东门去,舍中儿母牵衣啼:“他家但愿富贵,贱妾与君共哺糜。上用沧浪天故,下当用此黄儿口。今非!”“咄,行!吾去为迟!白发时下难久居。”乐府诗中的这首《东门行》,朴素平凡地写出了一个艰难的家庭的唯一出路与归宿,生活的急迫让人无法再坚持原本心中的固有的价值观念,人们被逼着前行、被推着往恶性发展。看到吴海在钟振江的欺瞒与谎言下,一步一步地接受了“骗保”的要求,心中很是难受!他把那装着新鲜海南空气的瓶子奉在高台上,他一声声对烟味的呐喊,他偷菜跑代驾满脸尘土……吴海的形象,是普通大众生活中简单到不能简单的一个人物,说着方言,教育自己孩子以“诚实”等等。而自己好友钟振江自私自利,不惜以加重吴悠哮喘的病情来制造谎言去“感化”吴海,从此,吴海感恩戴德地走上了违反自己内心所愿的道路。
此情此景,不免让人泪目!父母对孩子的养育,这意味着多少的心血与难熬,这中间包含了多少的不可说与痛苦……想想自己接近二十,这二十年的光阴,父母有时如何筹备的?“不如一囊钱”的焦虑与苦楚又是否经常萦绕在他们脑中?他们是否想过放弃与后悔?但是他们还是依旧爱我,越来越深……不觉泪落。
小人物的喜与悲或许更动人心弦。《受益人》中采用方言,正面或侧面表现着一个又一个平凡世界中小人物的悲欢离合、爱恨愁苦……巴金先生的《憩园》中,有一位姚颂诗(姚国栋),他说:“你为什么尽写些小人小事呢?我也要写小说,我却要写些惊天动地的壮剧,英雄烈士的伟绩!”与之相反的黎先生,写下的小说尽是小人物。狄更斯也是!我常常在想,小人物的命运纠纷与贵族大人物的没落欢喜,那个更好?尽管没有可比性,但我总是偏爱后者,同为小人物,故惺惺相惜。高贵的东西固然让人欣赏崇敬,但总觉得疏远!这种感觉好比学《诗经》时,我会倾向于背诵接近“十五国风”,而总对“颂”望而却步。
年龄背后的故事
“两个福贵的脚上都沾满了泥,走去时都微微晃动着身体。我听到老人对牛说:‘今天有庆、二喜耕了一亩,家珍、凤霞耕了也有七八分田,苦根还小都耕了半亩。你嘛,耕了多少我就不说了,说出来你会觉得我是要羞你。话还得说回来,你年纪大了,能耕这么些田也是尽心尽力了。’老人和牛渐渐远去,我听到老人粗哑的令人感动的嗓音在远处传来,他的歌声在空旷的傍晚像风一样飘扬,老人唱道——少年去游荡,中年想掘藏,老年做和尚。炊烟在农舍的屋顶袅袅升起,在霞光四射的空中分散后消隐了。”
这是余华《活着》里面的一段,我很喜欢的一段。
当所有亲人一个个离去,当往事一幕幕浮现在眼前,当自己的余生似乎可以看尽的时候,自己是否能像福贵那样,依然保持这般心态……我想我是不能的。“变老”这个永久的话题,往往让人触目惊心,但却是不得不面对。
柳岩所饰演的岳淼淼,面对直播镜头,卸下自己的面具,说出自己“三十八岁”时,她的眼中,无奈与释然,电影中的淼淼,为了自己的爱自己的家,愿意放弃一直以来的职业,最后一次向粉丝坦白,其实她的心中,更多的应该是如释重负吧!她拉下直播的背景布,她向大家说出自己的遭遇,向大家告别,她是幸福的,至少她是这样认为的。三十八岁的年纪,对于女孩子来说,并不年轻!淼淼在自我打拼承受苦难后遇到了吴海,尽管是伪装过的,她在他一步步的“关心”下爱上了他,最后尽管发现还有一个“吴悠”的存在,她也愿意!
虽然我反感将电影角色与现实演员相联系,但不得不说,岳淼淼在很多方面很像柳岩,很多细节方面也是。那如果是柳岩,她说出了自己“三十八岁”,她是怎样的心情,她的眼中会依然是无奈吗?这是我更感兴趣的。“不幸的人各有各的不幸”,人们的情感难以相通,感同身受也未必容易达成,演员心中的痛,或许能恰如其分地道出几分吧……
不易生存下的相互取暖
吴海最后义无反顾地冲向岳淼淼,便足以说明一切了。
背后有警察的追赶,前方有道路的阻碍,而心中却是另一个人,那个人在等着他,等着他去寻找去珍惜……这一幕,我又想起了《天气之子》中的一幕,“即使全世界都与我背道而行,此刻你也会在此直面于我”,困难重重,但你就是心中信念,就可以继续前行,就可以不顾其他而毫无牵绊!
我多次想过,如果不执行那个计划,就这样生活,尽管还没有说破欺瞒与谎言,但是他们三人,在简朴而温馨的网吧二层小房间内,活着也是充满欢乐的。
我没有想到过岳淼淼会如此好地对待吴悠——这个与她无血缘关系的孩子。她给他买生日蛋糕,为他准备净化器、带他玩直播……他们之间,像好朋友!可是吴海还是要去执行他们原定的计划,我所想的,他们各自投入的情感是真的有差别的,吴海还只是把一切当作计划的一部分,而岳淼淼已是“女之耽兮,不可脱也”!爱的不对等造成的一方承受忍耐,淼淼便是这一方,她会去吃辣椒去赢得滑板车,她会自己去找房子换新鲜空气的环境,她做的,已经是为了这个家呀!
到最后一幕,淼淼还是说着:“这里的房子治好了自己孩子的哮喘”。这是何等的心怀。
小说家往往具有悲天悯人的情怀,电影的制作人应该也是如此。电影的结尾,总归是圆满,尽管过程中多是悲喜交集、多是“含泪的微笑”。
《婚姻故事》评价篇九
1. 塞西杀死妻子凯瑟琳和律师谢加,因为两人要控告自己,但为什么桑迪娅的父亲没有下文了,他才是最想控告塞西的人。只要桑迪娅父亲还在,证据可以再次搜集,律师太多了,本片就有两个。唯一的解释是“3天破案期限”,若没有足够证据塞西可以回去英国。塞西临走前也和德夫说:你没有证据,英国政府是不会配合的。如果桑迪娅案证据确凿,英国政府会配合吗?再次回到塞西的杀人动机,为了逃避桑迪娅自杀案,但最重要的证人他没有杀,桑迪娅的父亲。
2. 如果没有德夫警官,塞西怎样脱罪,实际上两个木讷的警官已初步怀疑是“丈夫杀妻”。塞西很可能自作聪明。
3. 塞西看到短信后才知道谢加的存在,才知道妻子预谋已久。这一幕写的很细致。应当是塞西用妻子的手机给谢加发短信,约在他家里会面。所以谢加一反常态提早回家,才会撞见妻子偷情,然后塞西直到23:00之后才能动手。
小问题:谢加将妻子手机扔到下水道,销毁短信证据,但谢加的手机依然在?
4. 玛雅为什么两次赶走来访者?女仆或许帮不了她,但奇拉格可以和塞西争斗,这是最大的问题。如果怕女仆知道自己偷情,那么奇拉格呢。而且为什么放丈夫谢加进屋,原因是没想到塞西会杀人,丈夫又怒气冲冲吗?
5. 是谁报的警,说塞西在谢加的公寓,应该是塞西自己。但时候报警,在哪里报警,用谁的电话,这都没有解释。用谁的的电话很重要。
6. 最后的关键是23:00后下的大雨和谢加鞋上的污渍,但塞西构思嫁祸给玛雅,想要除掉谢加时,还没有下雨。唯一的可能性,下雨后才决定嫁祸和杀人,但有些牵强。唯一的解释,影片开始提过孟买雨季到了,下雨是平常事。
7. 片中多次强调塞西身高6英尺,是为了让鞋码吻合,让“换鞋”的桥段成立。凶手将重要证据穿在身上,这个桥段非常高明,但为什么换鞋?
法医鉴定谢加死于20:00-23:00之间,大雨是在23:00之后下的,自相矛盾。首先肯定的是,塞西是在下雨之前来到谢加府邸的,他的鞋子肯定是干净的。假设一,法医鉴定准确,谢加死在下雨前,也就是两个人的鞋子都是干净的,为什么要换鞋?假设二,如果谢加死在下雨之后,的确有必要换鞋,但死亡时间如何解释?前面说过,塞西看到短信才知道谢加,两人根本没有见过面,他怎么知道谢加的身高?两人的鞋码可能相差很多,而且大可以在谢加府邸找一双鞋。也许是印度人的平均升高,而且只有脚知道鞋合不合适,这个可以对付过去。但鞋子上有可能残留dna,而且通过鞋子的使用状况,也可以推断出穿鞋人的行走特征,现在的侦破手段可以做到。唯一的解释,影片多次讽刺,印度警察的懒散做派。
8. 德夫为什么不让机场警察拦截塞西,非要亲自去呢?唯一的解释,也是印度警察懒散。其实只要谎称接到炸弹威胁电话,飞机很有可能返航。
9. 玛雅和奇拉格的结局,笔者推测他们会被无罪释放。从两次新闻发布会可以看出,印度警方出尔反尔是常事,但他们同样尊重法律和正义,所以笔者推测两人会被释放。
虽然是破案期限只有3天,事实上前2天一直在浪费时间。分别审问玛雅和塞西,但为什么不把问题全部问完?这也是印度人拖沓的工作作风造成的吗?
塞西去谢加府邸躲藏,这是最大的漏洞。塞西的车子翻了,跑到哪里不好,非要跑到有门卫把守的公寓。一栋楼这么多单位,偏偏去找谢加。门卫一直不在岗,也说明印度人懒散惯了,警察却听信他的证词,认为谢加没有出去过。玛雅就算隐瞒偷情丑闻,塞西在家里翻找文件,显然是有目的而来,这为什么不和警察说。塞西在家里待了这么久,玛雅就不觉得奇怪。明明看做是两个毫不相干的案子,为什么不查凯瑟琳的死因。直到塞西逃走,才想到凯瑟琳死因蹊跷。塞西临走前为什么要毁尸灭迹,是因为法医有可能找出证据吗? 那么法医是不是工作失?
《婚姻故事》评价篇十
电影的主题是校园霸凌,比较沉重,很能引起人的思考,观后每个人都要想想自己的以前或者未来。但沉重背后也有温柔的一面,男女主之间的守护,这份感情的纯粹多次当观众泪目。
一个因为意外,看到一些实情,因为不想颠倒黑白被欺负。一个从小到大,一直生活在阴暗里,心里却一直坚信有份美好。他俩相遇,一个保护美好,一个保护那个保护美好的人。但实则都在保护这个世界丑恶下面唯一的美好。
全篇看似念念是那个最需要保护的人,让人感觉心疼。但我想说,那个叫小北的孩子,他更需要爱,他更需要人保护,他也只不过是看似坚强。他俩在家那段,痛苦又带着美好。小北躺在床上侧身留下的眼泪,有说不出的痛苦和坚毅,那是一个看似坏小伙却比那些懂事的好孩子都要好的孩子,不忍为他留下揪心,疼爱的眼泪。
最后顶下罪名,也只为保护那个保护美好的女孩,让她幸福。可是他从头到尾都一直善良,守护这个世界他想要的美好,却没有给他这样的保护。倔强得让人心疼,此时已泣不成声。如果可以,我选择保护那个叫小北的男孩,告诉他这个世界还有很多美好,你坚守的那份美好也有很多人去保护。
人物都很立体真实,每个人都有他善的一面坏的一面,坏人也有善的一面,而且也有作恶原因。校园欺凌,孩童青春时期的经历影响着每一个少年。这个世界是不堪的,有欺凌有辱骂,但这个世界更可以是美好的相信的,可以有少年的我们守护彼此,有温暖的家庭爱护着,有大爱的社会包容着。
这个世界可以是大爱,是包容,是给予,是相信,是美好……
《婚姻故事》评价篇十一
什么是英雄?
我相信很多人的第一反应都会想到电影中那些飞天遁地无所不能的超级英雄。他们亦或因为奇遇有幸获得了超能力,或是拥有超越常人的大脑以及富可敌好几国的钞能力。可我们不能忘记,在现实生活中,也是有英雄存在的。
他们和你我一样,都是普通人,却能以肉体凡胎创造奇迹、拯救生命。
这些人的故事,本身就是一部最燃的英雄大片!川航机长刘传健就是这样一位创造了奇迹的英雄,虽然他的传奇经历就发生在一年多以前,但是已经被改编成了电影搬上了银幕!
这部电影就是《中国机长》,将在9月30日登陆国庆档。
20xx年5月14日,重庆飞往拉萨的川航3u8633航班如往常一样正飞跃青藏高原,在9800米的高空巡航,驾驶舱副驾驶侧的右挡风玻璃毫无征兆的爆裂,脱落。驾驶舱瞬间失压,能击穿耳膜的狂风灌进,气温骤降到零下40摄氏度,人在这种状态下根本无法生存,而两位飞行员当时还穿着极其单薄,飞机的仪表盘都已被狂风掀翻。副驾驶员半个身子更是被吸出窗外,刘传健根本来不及拉住他,还好安全带将他拴在了机内。
冷风利如尖刀,这时已不再是形容,而是事实,从下图副驾驶着陆后的上衣和长裤残片我们就可见一斑。在这种危机之下,机长刘传健依然保持了极端的冷静,成功让飞机备降成都双流机场,机上119位乘客安然无恙,两位驾驶万幸仅受轻伤,一位空乘被重达150斤的餐车砸伤了腰部,但这已是创造了国际飞行少有的奇迹。是不是只是听着形容就感觉令人热血沸腾?这样的故事简直就是天然的电影剧本!在《中国机长》最新发布的“紧急呼叫”预告中,便能管中窥豹的了解到影片对于事件的高度还原,废话不多说,先来看看预告,感受一下这份身临其境的紧张。
预告一放出,无论是在豆瓣还是微博,都是好评如潮,网友的评价中出现频率最多的字眼就是“好燃”和“泪目”。
这款预告之所以能将时间的凶险展示的如此淋漓尽致,和它精缩呈现了片中各个角色的多样角度有着不小的关系。
在新闻报道中,我们了解到的多是机长的驾驶舱视角,而在影片里,我们能近距离的感受当时飞机上乘客的恐惧与惊慌,以及了解到机组其他成员在事发之时又做了哪些事,从更加丰富的角度呈现了飞机上的惊魂时刻。
影片更是将副驾驶飞出机舱的惊险场景都还原到了我们眼前。
直接的危机场面,加上乘客的惶恐不安,有人痛哭,有人呕吐,有人丧失理性,让观众即便在知道事件会有一个完满结局的情况下,依旧紧张的手心捏把汗。预告中还突出呈现了事发时不断与刘传健联系的民航管制中心管制员的一声声呼叫,李现扮演的管制员一次又一次喊出飞机的编号,却无法得到回应,就如同一个倒计时一般,失联时间越长,状况便越危险,越是让人心里没底。
在现实中,也的确是管制员的快速应变为飞机的安全降落提供了保障,他们要在联系不到刘机长的情况之下,仅凭雷达讯息,清空飞机前往备降机场航道上所有可能经过的航班。角色原型:西南空管局管制中心区域管制中心管制员罗天宇(李现饰演)
光是机场附近的区域就有8架飞机的航线临时变动,在8633着陆前,因为没有办法确认将在哪个跑道降落,机场塔台更是协调清空了所有跑道。整个过程中,管制员对8633的呼叫从未间断,不仅是为了尝试重连,同时也是不停将地面现状和航道情况报给机组人员,哪怕是可能压根没有人能收到。预告中张涵予饰演的刘机长和李现的对话,也完全还原了事发当时的录音,刘机长语气的淡定至极和逻辑清晰,与当时的凶险程度和其他人的惊恐形成了鲜明对比,可能正是因为有这样一颗强大的心脏,刘机长才可以当机立断化解了这场看似无解的危机。张涵予成功诠释出了这种波澜不惊的沉稳与老练,只是看着他的脸就让人有种安心和靠谱的感觉。
预告中其他空中飞机在收到管制员帮忙呼叫的请求后,不同口音的呼叫声音顿时让人心头一暖!
飞机周遭虽然只有一望无际的天空,下面只有连绵不断的山脉,但这一刻机上的人并非孤立无援!
8633上有尽职尽责的空乘,有临危不乱的机长,地面上也在为迎接降落做着万全准备,空中的伙伴也在一刻不停的尝试通话。
在预告的最后,备降成都机场的地面保障部门,消防、医疗也是全员出动,等待8633的归来。
在这款预告中,我们还能看到《中国机长》对于事件的呈现角度之详尽,甚至还包括了机组成员和机上乘客的家人与朋友,他们就像是此刻我们这些观众,忧心忡忡的密切关注着事态,却也无法帮上什么忙。在事件过去之后,刘传健机长曾被央视邀请参加《开讲啦》节目,主题是“从平凡到非凡”。刘机长在讲述自己的传奇经历时表现的异常淡定,就像他是在讲述别人的不凡故事。直到节目尾声,一位小姑娘哽咽着像刘机长表示感谢时,刘机长也一时间湿润了眼眶。这位姑娘事发时正和自己的男友一起坐在8633的机舱中,体验了一把生命的大起大落。
她说虽然自己第一次和刘机长面对面,但除了父母外,刘机长是她生命中最重要的人,因为刘机长给了她第二次生命。两人激动相拥时,我明白了虽然两人从未谋面,但一起意外让他们拥有了同样不可磨灭的记忆。当刘机长提到重新回到岗位后有什么感受时,他说:“我觉得我的责任更重了,对生命的理解更进了一层,我觉得我们更应该敬畏生命。”我们大多数人可能这辈子都无法亲身经历这样的危机与奇迹,无法体验到当事乘客和刘机长那跌宕的感受,但《中国机长》给了我们身临其境体验这样一次死里逃生的奇迹之旅的可能。这样一部影片的存在,可以让我们更加真切的感受刘机长等奇迹们为什么能成为英雄。
9月30日,让我们走进影院,在向这些平凡又非凡的英雄致敬同时,也能够跟着《中国机长》一起,重新审视一下生命的分量。
《婚姻故事》评价篇十二
关于爱情。电影一开始营造的氛围太美好了,一屋两人三餐四季,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有你有狗、有房子有生意就是最大的安全感。任何一个平凡人所能想到的幸福不过如此吧,哪怕我一个观众看完之后也只想让时间停在这一刻。梅琳达出现的时候,我脑子第一反应是,哎?要开始了吗?什么出轨第三者堕胎离婚的戏码又开始了吗?结果一直到最后也没进这个套路。电影里每一个角色,都是温暖镶边,像多少年后回忆一生,我们会自动过滤掉那些糟心的人和事,只为那些值得的亲爱的人留一个位置。如果说梅琳达是二人生活的辅助,那林太太就是二人爱情的港湾。两个人很巧合地租了林太太的房子,很巧合地在一个阳光很好的下午,你吹着笛子我给你拿了一个橘子,很巧合地发现之前在北京也见过,很巧合地在赌场赢了那场以结婚为赌注的赌博,这大概就是爱情最可爱的样子吧。
因为一旦你笃信对方就是对的人,当初的每一个偶然都像是命中注定。而在这看似平静的幸福之流底下,一直埋着一条暗线:罗芸说她是运气不好不会跟任何人结婚,林太太在二人结婚之夜思念逝去的丈夫,罗芸感叹说“半道上剩下的那个人,苦啊”,我猜到了什么但不忍心往下想。我只知道在他们的爱情里,有一个词叫坚定。也许是因为没有别的更优秀的男人女人出现,也许是选定了一个人之后就再也没有余光去注视别人,起码在这场回忆里,他们的眼里只有彼此,他们的生活辛苦又平凡,守护着两个人最普通但也最恒久的爱情。太多作品歌颂爱情的轰轰烈烈、死去活来,似乎已经没有人在乎这种磐石蒲苇一般坚韧如丝的爱情。这种爱情,像不像木心的诗,像不像我们父母的爱情?如果对爱情有更多这样静水流深的诠释,年轻人恋爱当中会不会少一些矫情做作和无理取闹?如果人人都能明白爱情本该坚定,会不会少一些渣男渣女式的轻浮?影片温暖治愈,我的脑子里不自觉出现了这些奇怪的思考……
关于生活。梅琳达的出现是影片气氛的调节剂,也是一个对比鲜明的存在。不管是林太太还是隋东风罗芸,他们虽生活在国外,但还是过着中国人最传统的日子。谋生是为了生活,总说我们攒攒钱就能去干什么,结果到最后还是把谋生过成了生活的全部。这谋生,是有所爱相陪,是有无尽期待,已经是我们最好的满足。梅琳达不做老板,只是一个服务生,她攒了钱就离开去非洲、去挪威、去看这个广阔的世界,然后她支教、打工、再回来当服务生,开始下一个攒钱出去看世界的轮回。我们没有办法评判哪种生活方式更好,但我们似乎都会自然而然地选择前一种。在我们眼里,“流浪”总是比“安稳”要可怕的词汇。但每每看着电影听着故事的时候,我们似乎又会在心里默默打上一个问号。这问号的时效,也差不多就是那个电影那篇故事的长度,故事结束了,生活回来了,问号也就消失了。
我们总寄希望于未来,现在不花钱是为了将来,现在不享受是为了将来,只有罗芸知道自己大概没有多久的将来了,于是她问“你有没有想过换一种生活”,于是她许愿“把我们的餐馆毁掉”。隋东风是好男人的典范,他一直说再等等,等我们攒攒钱,就带你去想去的地方。所以我们到了什么程度的将来,才会允许自己改变生活方式呢?更可怕的可能是等到时间真的到了,可是遵循了一辈子的生活方式却改不掉了吧?
关于变故和离别。我不觉得这个电影里,狗狗患了癌症,林太太也在睡梦中安详离开,罗芸后来得病去世,是所谓的套路。我们日常生活里的变故能有哪些?生老病死,人之常事,谁没有经历过自家或朋友家失去宠物,谁没有经历过自家或朋友家亲人离世?人世一遭总有这样一个终点,哪怕拥有再温暖的一生,也逃不过这最后的结局。没有撕心裂肺痛哭流涕,也没有医学奇迹和灵魂重生,我们看到的就是人生最常见的变故与离别,悄无声息但无法抗拒。 变故总是破坏一个平衡态,让我们重新达到另外一个平衡态。一生中的前半段,“变故”普遍是随着自己的努力而来,让平衡态越来越好,到了一生中的后半段,“变故”更多的是随着时间和命运的安排而来,平衡态伴着叹息变得越来越孤独无力。但等我们回想起罗芸(或我们自己)这温暖的一生,总觉得,爱情依然美好,活着还是有希望。
那就好。
《婚姻故事》评价篇十三
定档引发轰动,破空而出震惊网络
自《调音师》在国内取得成功之后,中国观众对于印度悬疑片的期待值以几何倍数增长,但在之后的半年内,印度电影特别是悬疑片在国内鲜有声音,所有人都在期待下一部《调音师》的出现。在万众期盼下,《天作谜案》破空而出宣布定档,引发全网轰动。在不到24小时的时间内,电影官方微博的阅读量便超过984万,吸引了超过34万人参与到讨论互动当中,预告片单平台的播放量超过112万,微博kol自发安利覆盖群体更是超过1亿人,可见观众对于影片的期待。
无歌舞不开挂,剧情震惊更甚《调音师》
对于国内观众而言,《调音师》已经成为了印度悬疑电影的一个标杆,每当出现一部新作品,必然要拿来与其比较一番。相较于《调音师》,《天作谜案》在剧情上更加烧脑,节奏上更为紧凑,形式上更为创新,放弃了印度电影传统的歌舞桥段,开挂剧情。影片在经典的“罗生门”式结构的基础上进行了大胆创新,聚焦于一起双重谋杀案,以两位嫌疑人提供的不同证词作为故事展开的方式,在105分钟的时间内进行了一场全程反转的高能推理,无数次的推倒重建令观众大呼过瘾。
猜不到凶手更猜不到结局,上演印度影史最震惊结局
不断地推倒重建,不断出现新的线索和证据,令《天作谜案》朝着最不可预料的方向发展而去,被观众称为是一部“猜不到反转、猜不到凶手”的悬疑神作。值得一提的是,《天作谜案》在结尾处采用了极为大胆的处理,堪称是印度影史最具突破性的一次。在今年北影节期间提前看过影片展映的观众,给予了影片结局极高的评价:“最后想到要反转却想不到是这样巧妙的反转!”“这种骚操作,我还是第一次见。”“最后的转折太高级了,一切都是高智商的样子。”“早就想到结局会来一个惊天反转,但没想到竟然是这样的反转!”从观众们纷纷发出的赞叹可以看出,最后的结局定然是这部高能推理之作的点睛之笔。
继承经典,推陈出新,全程反转,顶级烧脑!年度必看悬疑经典电影《天作谜案》即将于10月25日登陆全国各大院线,带领观众开启新一轮的悬疑推理热潮。
《婚姻故事》评价篇十四
由陈思诚编剧、执导,王宝强、刘昊然主演的电影《唐人街探案3》曝光“闹东京”版预告。延续电影《唐人街探案2》片尾的线索,唐仁、秦风此次空降东京。
预告一开篇,二人就受邀来到日式泡汤馆,被一群黑帮按在水中泡澡,唐仁操着标志性口音抢答问题的画面,十分好笑。
伴随着日本侦探野田昊“welcome to tokyo”的欢迎语,由唐仁、秦风领衔的“亚洲侦探联盟”也正式开启了东京之旅。
在预告片彩蛋中,面对身形魁梧的相扑选手,上一秒还战斗值满格的唐仁,下一秒就被反派ko,倒在了秦风怀中,此时却还不忘留下“遗嘱”:“帮我照顾好小林酱、泰国的阿香、还有美国的英英。
一股唐探式喜剧熟悉感扑面而来的~
电影将于20xx年大年初一公映。
陈思诚导演在采访中表示:“东京是推理热土,有很多经典的侦探人物诞生在这里,这次来到日本,我们想要做一个本格的案件,推理也会有所升级。”
据悉,电影《唐探3》此行来到东京,不仅将本格与密室融合,打造了一个高难度案件,还解锁了很多东京名景。
陈思诚导演直言:“东京是一个信息量非常丰富的国际都市,此次拍摄克服了很多难题,在秋叶原、涩谷、新宿等地都有拍摄,拍了很多世界影史上几乎没拍过的地方。”
陈思诚导演还表示,要在电影中带给大家沉浸式的东京体验。“《唐探3》中的大场面特别多,但这种场面感,它是沉浸式的,要把更真实的东京情景展示给观众。”
对此,陈导坦言,“为了打造繁华街头的真实感,这次用到了大量的群众演员,加在一起会有上万人。”
是不是对这部电影更期待了呢~
《婚姻故事》评价篇十五
徐峥“囧系列”最新力作《囧妈》发布“宝藏妈妈的囧途”特辑,正式官宣黄梅莹为“囧妈”本人扮演者,“囧妈”一角终于曝光。
黄梅莹曾出演《渴望》、《金粉世家》等耳熟能详的影视作品,她的加盟令人颇感惊喜。特辑中,黄梅莹所饰演的“囧妈”卢小花与徐峥就是否去莫斯科演出一事争执不休,笑料百出。轮番投喂、金句不断的囧理论、另类的囧脑洞,让徐峥也难以招架。
据悉,作为八一制片厂正师级的演员,此番加盟《囧妈》亦是黄梅莹息影五年,再度回归的作品,她表示:“我已经很多年不演戏了,看了剧本以后真的我非常喜欢,也非常惊喜,我觉得我跟剧本中的人物产生了很多的共鸣。”影片将于20xx大年初一全国上映,笑顺开年。
黄梅莹感慨道:“没有想到在我这样的年龄能够遇到徐峥,我原本已经放弃了对表演艺术的奢望,但是作为一个演员来讲,潜意识里还是有一种遗憾。我觉得是徐峥帮我弥补了这个遗憾,帮我圆了这个梦。”
不同于以往端庄知性的角色形象,黄梅莹在《囧妈》中颠覆出演了一位十足的“囧妈”,囧行为、囧理论层出不穷。之所以选择黄梅莹饰演“囧妈”这个角色,徐峥表示:“见到黄梅英老师的时候,跟她聊了聊她的生活,我发现她的经历太像我妈妈了,跟我们戏里这个人物也很像,她的年龄气质各方面都太合适了。”而看到最终呈现的效果时,徐峥也不得不感慨:“至今我也想不出来第二个人,比她更合适!”
“囧系列”表面看是公路喜剧,实则每一部都在传递对于人生的感悟以及思考,而此次选择“妈”这个题材,探讨亲子关系,徐峥坦言:“每个人在生命起点的时候都和妈妈最为贴近,人生到了某个阶段,我们总习惯性地回望,而我发现当我跟妈妈的关系改变的时候,我看待世界的角度也变了。”
《婚姻故事》评价篇十六
《南方车站的聚会》是刁亦男导演继《白日焰火》后的另一部与犯罪有关的电影。作为今年唯一一部入围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的华语电影自五月份戛纳首映后也是备受关注。这次有幸在多伦多电影节上观看了这部电影,非常喜欢。
这部戏中的演员表演都属于非常克制和低调的,这应该是和导演的风格有关,是导演的要求。但这并不影响整体的观影体验,反而会有一点耳目一新的感觉。群众演员的大量使用也是这部戏非常突出的特点,戛纳时对导演的采访中提到,几位主演在开拍之前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不光是学习方言,对生活状态和环境的体验也做了相当充分的准备,所以主要演员和群众演员之间是非常默契的,没有丝毫的违合感,使得影片整体的效果非常舒服。看到一篇外网剧评说聚会中刘爱爱就带着一张扑克脸,但最后你会发现她的扑克脸孔不止一张。很有趣也很形象的比喻。
男主角胡歌的表演非常精准,对他来讲也是一个全新的突破。这不仅仅是指角色的类型,更重要的是表演的方式。胡歌是中国家喻户晓的电视剧演员,20xx年前《仙剑奇侠传》中的李逍遥和4年前《琅琊榜》中的梅长苏,都是中国电视剧领域中难以超越的经典形象。电视剧角色一般都是有大量台词来表达人物的情绪,性格和各种冲突,而这部将近2个小时的电影中胡歌总共台词量估计就几十句而已。沉默寡言的周泽农一多半时间是靠着他的眼神和肢体的细微动作来表达自己的情绪变化,非常考验演员的表演功力。胡歌在这部戏中的表现令人耳目一新,完全不会让人对他过去的任何角色有代入的感觉,看着大荧幕上的周泽农,不会想到这是胡歌这个演员,因为可以感受得到胡歌已经把自己放空,在自己的身体里装进了周泽农的灵魂。
《南方车站的聚会》讲述的是一个逃亡的罪犯被警察追捕悬赏,他想找到一个可靠的人举报自己拿到赏金并将赏金交给自己的妻子。在这个过程中他遇到了陪泳女刘爱爱,和刘爱爱产生了一段爱恨情仇。最后他牺牲了自己让刘爱爱拿到了赏金并交给了自己的妻子。
整部电影讲述的故事并不复杂,但表现出来的人性和人物关系却并不简单。友情,亲情,爱情,兄弟道义,虽然都是偷车贼,皮条客,陪泳女这样的小人物之间的,但也能感受到导演试图在表现的人性的根本。人性本身其实并无伟大低贱之分,人性的光辉也并不都是通过伟大的人物才能体现得出来。小人物有小人物的生存方式,也会有自己的道德闪光点。这点在女主刘爱爱这条故事线上体现的尤为明显。她作为一个从事着几乎是最底层职业的女性,为了生计她不得不出卖自己的肉体,可她有着自己的善恶观和是非观。她最初帮助周泽农的目的并没有那么高尚纯粹,在帮助的过程中也有摇摆不定和无奈的时候,但这不妨碍她在被周泽农感动之后作出正确的选择。桂纶镁在这部刁亦男的作品中的表现度要好过《白日焰火》,因为这部戏刘爱爱的性格和人物关系更加复杂,属于比较利于演员发挥的一个角色。
作为一部黑色电影,这部戏中的中国特色非常明显,是一部值得刷上几遍的影片,很多细节需要慢慢回味和体会才能感受到导演的用心。说实话,在多伦多看的只有英文字幕,我感觉我对影片的理解并没有完全到位,希望12.06国内上映后我有机会看到中文字幕版的《南方车站的聚会》,相信还会有新的理解,也是很期待了。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3497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