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我们在一起教案反思(精选1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0 04:39:36
美术我们在一起教案反思(精选18篇)
时间:2023-11-20 04:39:36     小编:雅蕊

教案的编写要注重教学资源的多样性和创新性,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材料和实践机会。教案的编写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交流能力。创新教学方法,编写精心教案,旨在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成果。

美术我们在一起教案反思篇一

一、活动目的:

1、引导幼儿正确表现人体各部分的结构关系和发型、服装的细节特点,巩固画正面人的技能。

2、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和绘画表现能力。

二、活动准备:

1、请配班老师配合上课。

2、带花边的纸或一次性纸餐盘若干、彩笔。

三、活动过程:

1、引出教师节,导入活动,引起幼儿兴趣。

2、引导幼儿观察教师特征。

幼儿观察、回答。

教师:我们看看王老师的胳膊在身体的什么部位?腿在身体的什么部位?胳膊和腿是怎么动的?再看脸上眼睛的位置等。

幼儿回答。

3、交代要求,幼儿作画,教师指导。

教师:我们可以画一位老师,也可以画两位老师。要把老师的头发和服装的详细的特点画出来,先画头,再画身体,最后画胳膊和腿,大家都很喜欢王老师,要把老师打扮得漂漂亮亮的。

幼儿作画,教师巡回指导。

(1)帮助能力弱的幼儿掌握人体的结构关系和各部分的比例。

(2)鼓励能力强的幼儿可以画老师的侧面。

4、评价作品,结束活动。

教师:我们来找一找,哪几张画画的是王老师?哪几张画画的是耿老师?你是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老师非常喜欢,这是我们教师节收到的最好的礼物,谢谢小朋友们。

四、活动延伸:

开展照相馆游戏,为顾客照像(画像)。

教学反思。

通过教学,让我认识到了孩子们得表达能力其实很简单,他们口中的“美”和“漂亮”是他们表达自己认知和情感的重要方式,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应在激发幼儿自由表达和个性创造方面多进行研究,已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如果让我重新上这节课,我会多找几位教师一起当幼儿的绘画模特,同时多给幼儿一些观察的时间。

小百科:老师又作教师、师长、导师等,是一种职业,古已有之,指传授学生知识的人员。

美术我们在一起教案反思篇二

活动目标:

1、学会用绘画的方式,表现自己所喜欢或参加过的运动项目。

2、借助图片和人物动作的表演,用简单的线条表现不同人物的动态。

3、体验将美术作品编成小故事的成功感。

4、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5、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据所观察到得现象大胆地在同伴之间交流。

活动准备:

幼儿晨练!录象、体育项目图片(正面和侧面形态)、黑色勾线笔、绘画纸人手一份,油画棒若干。

活动过程:

1、请幼儿观看录象,并进行自由讨论。

教师:你看到小朋友在做什么?他们在做哪些运动?

2、观察运动图片,感知人物的动态。

----教师:图片上的小朋友在做什么运动?他的四肢是怎样的?

----请个别幼儿上来模仿图片中的运动,做一个身体动作给大家看(正面或侧面的形象),引导幼儿观察四肢的姿态。

----教师简笔画的'方式在黑板上描绘出小朋友锻炼的身姿。

3、幼儿尝试画出自己所喜爱或参加过的运动项目,教师巡视。

鼓励幼儿自由选择,画出一种自己喜欢的运动项目,教师进行个别指导,鼓励幼儿在画纸上画出自己和同伴一起参加运动的情景。

4、迁移幼儿已有经验,引导幼儿用完整的语句讲述运动场上,小朋友积极参与运动锻炼身体的情景。

观看录像有点吵闹,所以我在放录像之前提了要求。让孩子带着问题去观看,去寻找。

活动反思:

在美术活动的讲评时,我尝试改变策略,让评价活动不再以老师为主角,而是注重体现幼儿的主体性,用信任的眼光尊重他们的看法,让幼儿大胆表达自己在活动中的体验,变换采用幼儿个体的、幼儿与幼儿之间的、以及师生间的多样化的评价方式。通过这些积极互动的方法,鼓励他们在美术作品中大胆的展开想象,自由的展现自我,释放出各自的与众不同,在欣赏自己和他人作品的快乐中,激发幼儿和老师、和同伴之间的共同交流与分享,在轻松、友善、鼓励、肯定的氛围中,互相学习,相互发现,在共享成功的喜悦中共同成长。

美术我们在一起教案反思篇三

1、经由过程回想旧事,引发幼儿对幼儿园生存的留念。

2、勇敢表述本身的设法主意和情绪。

重点:表示出对幼儿园的留念。

难点:幼儿能先容故意义、冲动的事。

:纸、水彩笔、蜡笔、幻灯片,玩具。

一、我们的故事。

1、旁观大(一)班全部成员的照片。

2、回想在一路的旧事。

a、谈谈高兴、风趣的事。

我们大一班的小朋友已经在一路生存三年了,另有的小朋友已经四年了呢,在这段日子里哪件事让你以为很风趣,很快活的?(幼儿自由评论辩论,个体先容)。

b、谈谈故意义、冲动的事。

(幼儿先容)。

3、小结:幼儿园教育随笔。

在这么长的时候里我们产生了很多事,有快活的,有故意义的,另有很动人的,我们就像一个各人庭。让我们在家庭里康健发展。

二、我们的朋友。

1、幼儿园里另有许多朋友在体贴着我们的各人庭,让我们以为越发暖和,你们知道吗?

2、和幼儿园一些朋友互动。(老伯伯、杨先生、沈先生、小班的朋友)。

(1)先生对我们提盼望。

(2)我们对弟弟妹妹提盼望。

3、小结:

在我们幼儿园的生存里,另有很多很多大一班以外的朋友在体贴着我们,资助着我们,和我们在一路。我们在一路的日子真暖和啊!

三、我们的留念。

这里有许多质料,你们可以把指模、脚迹印下来,在上面记。

幼儿手工制作录一些故意义的工具。让我们把优美的回想都留在诸翟幼儿园。

1、留念墙互动。(音伴)。

2、在留念墙边留影。

3、展现照片,分享。

美术我们在一起教案反思篇四

活动目标:

1、学习用撕纸的办法装饰鱼。

活动准备:

小鱼画纸、彩色手工纸、固体胶。

活动过程:

一、出示范画。

师:我们来看看这条彩色鱼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

幼:小鱼画纸、彩色手工纸、固体胶。

二、学习制作彩色鱼。

1、首先将彩色手工纸撕成长条形,撕的时候要细心点,尽量撕成大小差不多的长条。

2、用固体胶将撕好的长条手工纸粘贴在小鱼画纸上,贴的时候从小鱼尾部开始,一条一条往下贴。

3、贴完一列往鱼头方向再贴一列。

4、每一列鳞片重叠一部分。

三、幼儿自己动手制作。

1、教师指导幼儿撕成大小差不多的长条。

2、粘贴时从尾部一列一列贴,贴的时候从上往下一条一条贴。

四、展示作品,评画。

1、请幼儿自己评画,师作小结。

2、将幼儿作品展示在手工作品栏。

活动目的:

1、引导幼儿选择合适的圆形纸折各种各样的鱼身、鱼尾及水草等,进一步培养幼儿看图折纸的技能,巩固折、压、拼贴的技能。

2、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及交往合作的能力,提高幼儿对美的感受力与表现力。

活动准备:

1、有关鱼的碟片。

2、颜色各异大小不一的圆形蜡光纸若干,蓝色背景图5张。

3、小鱼、水草图示2幅,示范图1张。

活动过程:

一、看碟片,引起幼儿兴趣。

1、小朋友,你们知道谁生活在水里吗?

2、好,我们一起去看看吧!(看碟片提醒幼儿仔细观察鱼的颜色、形状及水草)。

3、你看到了什么?它是什么颜色的?"它长得什么样?

二、引导幼儿欣赏观察示范图。

1、老师做了一幅图,你们看美不美?美在什么地方?

2、你们知道这幅图是怎么做出来的吗?

三、引导幼儿看图折纸。

1、你最喜欢哪条鱼,它是怎么折出来的?请你把这条鱼的图示找出来。

2、老师示范第一种折法。

3、小鱼喜欢在水里游来游去,它们还喜欢在水里捉迷藏呢!那水草怎么折呢?

4、水草折好后是一段一段贴上的。

四、提出合作要求。

1、有的小朋友折要折很长时间,那怎么办呢?

活动反思:

幼儿手工活动能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创造能力。每个幼儿都有创造的潜力,手工活动也是一种需要他们手、眼、脑并用,并把自己观察到的信息通过手的塑造而转化成艺术作品。

鱼是幼儿生活中常见的动物,幼儿对鱼的外形特征已有足够的了解。能说出自己看到过的鱼的形状、颜色、花纹。本活动是在观察的基础上让幼儿学习塑造鱼的主要特征,巩固团、搓、压、捏等技能。

在活动中我引导幼儿尽情地大胆表现自己,较好地发展了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鼓励幼儿捏出自己喜欢的鱼和富有个性的鱼。活动中幼儿能大胆参与活动,他们利用团、揉、压、捏等技能塑造了鱼的主要特征,在塑造鱼尾巴和鱼鳍时,幼儿能利用工具塑造出不同的线条、花纹。他们在玩泥的过程中捏出了自己喜欢的鱼,也提高了幼儿手指的灵活性。本活动真正体现了以幼儿为主,在玩中学,学中玩,以幼儿为主体的活动过程,让幼儿体验了成功的快乐。

美术我们在一起教案反思篇五

活动目标:

1、运用借形想象的方法,尝试在桔皮上创造性地进行添画。

2、通过借形想象,能大胆想象添画出动物的具体特征。

3、体验创意美术中特殊材料创作的乐趣及合作的'乐趣。

活动重难点:

活动重点:运用借形想象的方法,尝试在桔皮上创造性地进行添画。

活动难点:能够尝试合作的方式,大胆表现动物的具体特征。

活动准备:

1、幼儿已有剥桔子的经验。

2、彩纸、记号笔、油画棒、胶。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一)谜语故事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1、出示桔子,导入主题。

师:脱下红黄衣,七八个兄弟。紧紧抱一起,酸甜各有味。(打一个水果)你们来猜猜是什么呢?对啦!就是桔子。

2、播放课件讲故事,激发幼儿兴趣。

(二)讲解剥桔子,并示范邀请动物朋友。

师:接下来在我们邀请动物朋友之前有一位神秘的人物要来给我们讲一讲要如何邀请动物朋友。

二、基本部分:

(一)出示桔子皮,引导幼儿从不同的角度观察桔子皮的形状像什么?

(二)根据幼儿回答教师示范进行添画,变成动物。

师:大家在添画的时候要先添画出眼睛,再添画出动物的特征和身上的花纹,最后还可以添画上背景。

(三)欣赏范画。

师:看,我这里还变出了很多小动物呢?(有的可以在桔皮上直接添画;有的可以延伸到纸上,把它添画完整;有的还可以变成两个)。

(四)幼儿作画,老师巡回指导。

师:那你们把桔皮变一变,看看哪一组邀请的动物朋友最多,记住了,每组都可以围着桌子转,从不同的角度来邀请动物朋友。

三、结束部分:

1、集体欣赏作品,总结评价。

师:看看我们都邀请了哪些动物朋友?

2、师:今天我们用桔皮变出了这么多动物!我们去把这么有趣的事将给你们的小伙伴听。

活动反思:

幼儿通过大脑的思考、判断、筛选把自己的想象借辅助材料变成了一幅幅精美的图画,有趣的故事,可爱的玩具,一幅幅作品使幼儿的个性得以发展和张扬。这一过程使孩子们充分获得了创造的成果,体验了创造的乐趣,孩子的创造力得到了升华。同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创造性,这也是发散思维到聚合思维的发展过程。

美术我们在一起教案反思篇六

活动来源:

春天是一个多风的季节,聪明的孩子们很快便发现了这一秘密,于是我们便生成了《风》的主题活动,在风的探密中,孩子们发现不同的风会吹动不同材质的'东西,如:头发、衣服、国旗、黄土等,而且在这过程中他们有了表现风中事物的愿望。

活动目标:

1、能表现出风中人物和简单景物的动态的一致性。

2、能用多种形式表现出风起时的天气状况(发黄、有尘埃)。

3、培养幼儿与他人分享合作的社会品质及关心他人的情感。

4、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活动准备:

1、带幼儿连续观察风中人物、事物的一些变化。

2、教具:若干有头发、穿着衣服的娃娃;国旗;柳树等。

3、油画棒、画纸、毛笔、水粉。

活动过程:

一、与幼儿到操场进行户外游戏,并引导幼儿发现自己的头发、衣服以及周边事物的变化。

二、回到教室,进行谈话活动。

1、我们在做游戏时你有什么感觉?

2、你都看见风中什么发生了哪些变化?(土地、树、衣服等)。

三、幼儿分组摆弄教具,感受风中不同事物的变化。

1、请各组的小朋友用手里的这些事物摆出风中场景。

2、引导幼儿发现风中事物的一致性。

四、幼儿进行绘画,教师个别指导。

1、提示:可以用多种材料来表现当时的空中是什么样的。

2、引导幼儿自己想办法来解决绘画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求助于同伴、老师;摆弄自己手中的教具等)。

五、游戏:大风吹。

2、选出一名幼儿做大风,其他幼儿自己来选择画面中的事物,音乐响起,大风吹,根据音乐的强弱幼儿自动调节风吹弯度以及风的大小。

活动评价:

1、始终以游戏贯穿整个活动当中。

2、可操作的教具使幼儿可以更直观的感受到风吹时事物的变化。

活动反思:

活动是严谨的,知识具有科学性,所以科学活动的目标一定要具有针对性,材料一定要多样性和可操作性,语言一定要简洁性和明确性,环节一定要清晰性和明了性。这样的科学活动才更有价值性。

美术我们在一起教案反思篇七

教学目标:

1.了解并表现老牛和小牛的不同特征。

2.能表现出老牛和小牛在一起的场面。

教学重难点:

重点:画出老牛与小牛的不同特征。

难点:能表现出老牛和小牛之间的亲密关系。

教学准备:

(学生)收集的牛的`图片和文字资料、常用的绘画工具材料。

(教师)牛的图片、录像资料以及各种美术作品、课件。

教学过程:

1.小朋友,请看图片,这是一幅什么画?指生说:……。

2.你从哪里看出来的?指生答:……(角、鼻子)。

3.哪你试着画画看?指三位学生上来画。师讲评。

4.牛的头还可以画成哪些几何形状?生说师画。

(1)先我们来看这是俩头什么牛?它们在一起干什么?(牦牛、在寻找食物……)。

(2)我们再看这是什么牛呢?它们在一起干什么?(奶牛、学挤奶……)。

(3)我们看第三幅是什么牛呢?它们在一起干什么?(水牛、学游泳……)。

(4)我们看第四幅是什么牛呢?它们在一起干什么?

7.师:老牛和小牛在一起会做些什么呢?指生说并上来摆:在逃,在想问题、在跳舞、在休息……)。

8.好,今天啊我们就要通过你的画笔来体现牛的快乐生活啦!

9.学生作业(音乐)。

10.作业讲评(1).师生贴画!(2).师生共评!我们一起来看看,哪头牛画的最好,最幸福?指生答:(3).你的牛最幸福,你来说说看你画的是一个怎样的故事?(指生讲)讲得非常好,画的也非常好,我们把掌声送给他!

11.教师小结:这节课呢我们了解了老牛和小牛,它们在长相上有很多的不同,并且尝试了用不同的手段来表现不同的牛,使同学们画出了许多有趣的牛的作品,牛的家里还有许多趣事,让我们回去通过你们的观察,我们下次再把它画出来。

教学反思:

整个这节课幼儿兴趣高涨,始终处于主导地位,教师只是一个引路人,把幼儿带到绘画的过程中,让幼儿在不知不觉中学会了画大牛和小牛,并且也体会到了与家人一起生活的幸福感,在熟悉的歌曲中结束一节课。如果我们每位美术美术教师每节课都能这样的话,长此以往,处在萌芽状态的幼儿的想象力和美术潜质就能淋漓尽致地发挥出来,进而美术教育的目的也便能达到了。

美术我们在一起教案反思篇八

知识与能力目标:分析作品,体会人物画作品中主题的表现,并能把握常见的人物动态表现绘画。

方法与过程目标:理解怎样处理利用人物组合关系和画面构图来加深作品情感的表达,并尝试记录和表现与家人朋友在一起的生活故事。

情感与态度目标:大胆尝试运用人物画表现手法叙说故事、记录生活、表达愿望,传递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人物的面部表情和人物动态的掌握。

组合人物画的布局和构图空间、人物层次空间和疏密强弱空间等关系。

欣赏、归纳、尝试表现。

教师教学活动设计。

学生学习活动设计。

一、感受体验。

欣赏中国岡《童年》。

教师小结:人物情感的表现可以不需要语言的衬托,利用人物的面部表情和身体的姿势动作即可以反映人物性格和内心活动。

二、对比研究。

1、欣赏《悄悄话》和《又是一个2分》。

老师提示:两幅画都描绘了得知考试成绩回到家的小学生及其家人。画家通过家庭成员不同面部表情和身体姿势揭示人物的心理状态,表明人物间的关系,使画面呈现出截然不同的气氛。

2、欣赏《祖孙四代》并说说画中四人间的关系,你是从哪些细节知道他们的关系的?

3、欣赏《我们要去捉狗熊》。

小结:画面的人物组合形式,人物与背景的相互衬托,构图的运用都可以丰富和加深画面情感的表达。

三、教师演示。

利用线骨架和体块连接描绘动态。

要点提示:重点讲解平衡、重心线、动作和姿态。学生讨论并临摹老师示范的动态形象。

四、活动体验。

学习活动一:仔细观察你的家人,试着画面他们在不同姿态下的草图。

五、作品展评。

展示学生作品,教师总结。

学生尝试从表情、姿态来分析作品主题。

请同学们分析并填写下表:作品、人物组合、神情、姿态。

分析从相貌、姿态的处理表现家庭人物的地位和关系。

学生分析画面中不同人物在行走过程中的不同表现,并上台模仿动作演练。

尝试创作体验。

学生自评互评。

教学反思。

美术我们在一起教案反思篇九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点击课本,出示“雷锋图像”。

2.学生观看图像,谈一谈对雷锋的了解。

(1)介绍雷锋的生平。

(2)讲雷锋的某一个故事。

(3)背雷锋的日记。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1.借助拼音读课文,勾画生字词。

2.出示生词卡片,学生读卡片上的字。

(1)开火车读。

(2)齐读。

3.借助工具书和联系课文理解词语。

(三)再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自由读课文,找出文中有几小节?

2.指名读,思考:寻找雷锋。

美术我们在一起教案反思篇十

活动目的:

1、学习通过观察分析,用绘画表现人体各部分的结构关系和发型、服装的特点。

2、加深对老师的情感。

活动准备:

1、请配班老师在教室里摆一个造型,每个幼儿都能看的到。

2、操作材料“我们班上的老师”、水彩笔。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引起兴趣。

师:小朋友,今天,我们知道再过几天就是教师节了你们想怎么给老师庆祝呢?

你们想送老师什么礼物?不如用笔当照相机给老师照张相吧。

2、引导幼儿观察老师的特征。

(1)、老师是什么样的头发(长发、短发、直发、卷发还是扎辫子)。

(2)、脸型是什么样的?眼睛、鼻子、嘴巴长在脸部的什么部位,有什么特点?

摆放的,衣服是什么样式的,什么颜色的,衣服上有什么特点?

3、交代要求,幼儿作画,教师指导。

1、请幼儿看操作材料“我们班上的老师”,在空白处我们可先画脸部,再画身体,最后画胳膊和腿的姿态。

2、最后给老师穿上漂亮的衣服,再给老师打扮一下。

3、注意引导幼儿较好的表现人体各部分的关系。

4、启发幼儿仔细观察老师身上的细节如:老师身上有什么饰品…………。

5、画好之后还可以在旁边稍加装饰。

4、活动结束。

(1)评价作品:我们大家一起看看小朋友都是给哪位老师照了相片?

(2)小结:小朋友真棒,给老师照的照片真好看,你们回家后也给爸爸妈妈照张相吧!

美术我们在一起教案反思篇十一

活动目的:

1、引导幼儿正确表现人体各部分的结构关系和发型、服装的细节特点,巩固画正面人的技能。

2、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和绘画表现能力。

3、加深幼儿对老师的热爱之情。

活动准备:

1、请配班老师配合上课。

2、带花边的纸或一次性纸餐盘若干、彩笔。

活动过程:

1、引出教师节,导入活动,引起幼儿兴趣。

2、引导幼儿观察教师特征。

幼儿观察、回答。

教师:我们看看王老师的胳膊在身体的什么部位?腿在身体的什么部位?胳膊和腿是怎么动的?再看脸上眼睛的位置等。

幼儿回答。

3、交代要求,幼儿作画,教师指导。

教师:我们可以画一位老师,也可以画两位老师。要把老师的头发和服装的详细的特点画出来,先画头,再画身体,最后画胳膊和腿,大家都很喜欢王老师,要把老师打扮得漂漂亮亮的。

幼儿作画,教师巡回指导。

(1)帮助能力弱的幼儿掌握人体的结构关系和各部分的`比例。

(2)鼓励能力强的幼儿可以画老师的侧面。

4、评价作品,结束活动。

教师:我们来找一找,哪几张画画的是王老师?哪几张画画的是耿老师?你是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老师非常喜欢,这是我们教师节收到的最好的礼物,谢谢小朋友们。

活动延伸:开展照相馆游戏,为顾客照像(画像)。

美术我们在一起教案反思篇十二

雷锋叔叔虽然早已离开我们,但是它的精神已发扬光大。我们少年儿童一直都在向雷锋同志学习,学习他诚实、勤劳、爱学习和关心别人等品质。所以现在涌现出许多“活雷锋”,就好像雷锋叔叔没有死,天天都和我们在一起。

教学设计示例。

美术我们在一起教案反思篇十三

教学目地:

1学会本课14个生字,会认6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有要求学会的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通过读文,学习雷锋精神,座城市、勤劳、爱学习和关心别人的孩子。

教学重、难点。

有感情朗读课文和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教学准备。

雷锋挂图多媒体.课件小品。

教学过程。

一、英语值日。

二、倒入新课,激发读书兴趣。

美术我们在一起教案反思篇十四

活动目标:

1.感受作品中色块大小对比以及三原色搭配所带来的美。

2.通过对比欣赏遮住黄色色块的画面和完整的画面,感受作品中不对称的均衡风格。

活动准备:

1.投影仪1台。

2.幼儿用书:《红黄蓝构成》。

3.教学挂图:《蒙德里安的作品》。

活动过程:

(一)教师出示教学挂图,引导幼儿欣赏蒙德里安的作品《红黄蓝构成》。

1.引导幼儿描述观察后的初步感觉。

2.教师:今天老师要请大家欣赏一位大画家的画,看看他的画和我们以前看的画有什么不一样。

(二)师幼儿共同欣赏画面,引导幼儿观察画面的线条、色彩。

1.教师:画面上有哪些线条?它们在一起变出了哪些形状?

2.教师针对幼儿的回答,进一步引导幼儿欣赏画面。

教师:画面上的格子一样吗?有哪些不一样?画面上有哪些颜色?让你想到了什么?(比如蓝色可以想到大海、夜空,是冷色;红色想到太阳、火,是暖色等。)。

3.引导幼儿发现画面色彩搭配的美。

教师:如果我们把红颜色换成蓝色好吗?为什么?

4.引导幼儿对比欣赏遮住黄色色块的画面喝完整的画面,感受作品中不对称的均衡风格。

(三)引导幼儿再次完整地欣赏作品。

1.教师:你喜欢这幅画吗?为什么?请你为它起个名字吧。

(四)教师简单介绍画家蒙德里安。

1.教师:蒙德里安是荷兰的一位大画家,他的画不像我们以前看到过的作品,上面有动物、人或者是花。这幅画上面只有一些线条和色块,但这样简洁的图案也很好看。

活动延伸:

1.区角活动:在美工区提供幼儿用书,引导幼儿在欣赏经验的基础上为大小不同的.个子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

教学反思:

作为教师要善于发现幼儿的不同特点,给予每一位幼儿以激励性的评价,充分挖掘作品中成功的东西,给予积极的肯定,使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到手工活动的乐趣,从而增强自信心。

美术我们在一起教案反思篇十五

本课是一首歌颂雷锋事迹、弘扬雷锋精神的诗歌。全诗共六节,第一节和第二节以问答形式,回忆了雷锋冒雨送迷路孩子回家的事;第三节和第四节也以问答形式,回忆了雷锋背送大娘的事;第五节和第六节,写雷锋精神在今天少年儿童身上的具体体现。

诗歌以问答形式,从雷锋的光辉事迹写到今日具有雷锋精神的少年儿童,让人读来感到亲切自然。

学习生字新词,有感情朗读课文和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是本课教学重点。

教学建议。

(一)课前准备。

生字、新词片卡,课文朗读录音带。

带有毛主席题词的雷锋画像,“学习雷锋好榜样”的歌曲磁带。

(二)识字、写字教学。

1.识字教学。

注意下列字的读音。

锋、终:是后鼻音。

曾:声母是c,不是ch,韵母是后鼻音。

泞:声调是四声,不是二声。

荆:韵母是ing,不是in。

踏:右部下边是“曰”不是“白”。

瓣:注意左边“辛”字竖要变为撇。中间是瓜字。右边是“辛”,竖不变。

滴:注意右下同字框里是“古”。

记忆字形时,要让学生利用学过的偏旁和部件,逐步培养自学生字的能力。

2.写字教学。

注意指导以下字的书写。

踏:右下边的“曰”字要写扁一些。

瓣:笔画较多,左中右三部分要尽量写得紧凑,防止把字写得太宽。

寻:下面“寸”字一横要写长,托起上边部分。

顺:左右两部分要写得紧凑,并且宽度大致相等。

锋、娘、踏、滴、珠、终:要写得左窄右宽。

(三)词句教学。

本课有几个词语学生理解起来可能有困难,如“泥泞”、“荆棘”、“终于”等,教学时要注意适当点拨、讲解。

前四节要结合“抱着、冒着、背着、踏着”等重点词句,体会雷锋做好事付出的艰辛。教师还可以补充介绍,使学生认识到雷锋精神的伟大。

第五节中“终于找到了”,要结合前几节中“长长的小溪”、“弯弯的小路”和“四处寻觅”来体会寻找的困难;“雷锋叔叔原来就和我们在一起”,要结合第六节和自己身边的事例来理解,雷锋精神早已体现在我们一代少年儿童身上。

学完课文后,应让学生读一读、写一写下列词语:

踏着花瓣露珠汗滴终于叔叔。

雷锋寻找顺着大娘迷路背着。

(四)朗读、背诵指导。

句式相似,词句反复是这首诗歌的语言特色。教师可重点指导朗读一、二两节,其余四节让学生自己朗读。朗读时可做如下指导:

“长长的”朗读时要稍重、稍慢,读出寻找的艰辛。两个“你在哪里”,第二个要比第一个语气加重、语调拖长,读出对雷锋叔叔的呼唤和寻觅。

小溪说的话要以回忆的'口吻,满含深情地叙述。“抱着、冒着”要读得清晰有力,两句之间稍作停顿,读出雷锋叔叔做好事的艰辛。

根据诗歌问答式的特点,可采取同桌间、小组间、男女生间和师生间多种方式的对读,读出诗歌的韵味和情感。对自己喜欢的部分要达到熟读成诵。

(五)课时安排。

教学本课可用2课时。

词语解释。

足迹脚印。

荆棘指山野丛生的带刺儿的小灌木。

晶莹光亮而透明。

诚实言行跟内心思想一致(指好的思想行为);不虚假。

勤劳努力劳动,不怕辛苦。

课文理解。

课文讲了“我们”寻找雷锋叔叔的足迹,结果惊喜地发现雷锋叔叔原来就和我们在一起,他和诚实、勤劳、爱学习和关心别人的孩子在一起。说明孩子们正在向雷锋叔叔学习,雷锋精神世代相传。

重点句理解。

美术我们在一起教案反思篇十六

活动目的:

1、引导幼儿正确表现人体各部分的结构关系和发型、服装的细节特点,巩固画正面人的技能。

2、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和绘画表现能力。

3、加深幼儿对老师的热爱之情。

4、感受绘画的趣味性,体会创作的`快乐。

5、激发幼儿感受不同的艺术美,体验作画的乐趣。

活动准备:

1、请配班老师配合上课。

2、带花边的纸或一次性纸餐盘若干、彩笔。

活动过程:

1、引出教师节,导入活动,引起幼儿兴趣。

2、引导幼儿观察教师特征。

幼儿观察、回答。

教师:我们看看王老师的胳膊在身体的什么部位?腿在身体的什么部位?胳膊和腿是怎么动的?再看脸上眼睛的位置等。

幼儿回答。

3、交代要求,幼儿作画,教师指导。

教师:我们可以画一位老师,也可以画两位老师。要把老师的头发和服装的详细的特点画出来,先画头,再画身体,最后画胳膊和腿,大家都很喜欢王老师,要把老师打扮得漂漂亮亮的。

幼儿作画,教师巡回指导。

(1)帮助能力弱的幼儿掌握人体的结构关系和各部分的比例。

(2)鼓励能力强的幼儿可以画老师的侧面。

4、评价作品,结束活动。

教师:我们来找一找,哪几张画画的是王老师?哪几张画画的是耿老师?你是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老师非常喜欢,这是我们教师节收到的最好的礼物,谢谢小朋友们。

活动延伸:开展照相馆游戏,为顾客照像(画像)。

小百科:老师又作教师、师长、导师等,是一种职业,古已有之,指传授学生知识的人员,有各种教育类型(如语文、数学等),班主任也为老师之一;也泛指在某方面值得学习和能够给大家带来一定正确知识和指导,有能力的人。

美术我们在一起教案反思篇十七

活动目标:

1、学习在鸡蛋上添画五官,并运用各辅助材料进行装饰。

2、能将五官画在鸡蛋上,并运用绘画粘贴技能装饰头发和身体。

活动重点:

1、学习在鸡蛋上添画五官,并运用各辅助材料进行装饰,制作蛋娃娃。

活动难点:

1、正确在鸡蛋上添画五官。

2、大胆运用辅助材料进行装饰,制作与众不同的作品。

活动准备:

1、每位幼儿一个完整的鸡蛋,底座。

2、彩色水彩笔、纸折的小帽子、毛线编的头发、双面胶、剪刀、胶棒、干花等辅助材料。

3、范例若干。

活动过程:

一、出示范例,引导幼儿欣赏,激发兴趣。

1、引导幼儿回想鸡蛋的什么样子的。

师:你们都吃过鸡蛋,那谁能说一说鸡蛋长的是什么样子呢?

师:老师今天带来了一些不一样的鸡蛋,你们来看一看说一说它们都有哪些不一样呢?

2、提问:你最喜欢哪个蛋娃娃?为什么?

师:请你说说看,你最喜欢哪个样子的蛋娃娃,它用了哪些东西来装饰呢?

(引导幼儿从五官、表情、辅助材料的'运用来描述。)。

二、教师讲解示范,幼儿动手操作。

1、先添画五官,设计脸部表情。

(眼睛、眉毛、鼻子、嘴、腮红等,考虑是笑的、哭的、还是生气的等表情。)。

师:这些蛋娃娃都是已经做好的,现在要请小朋友们自己动手做一个属于你自己的蛋娃娃了。

师:我们要先给你的蛋宝宝画上好看的表情,可以是笑的,哭的,生气的,等等各种不一样的表情。

2、运用辅助材料进行装饰。

(粘上辫子、戴上帽子,可以用干花等装饰。)。

师:蛋娃娃的表情有了,它还需要一些装饰,可以仿照老师的示范,也可以自己想象,运用桌上的材料给蛋娃娃做出一些特别的装饰。

三、欣赏活动,提高审美情趣。

1、把做好的蛋娃娃放置在架子上大家进行互相欣赏、介绍。

师:请小朋友来说说看你觉得哪个蛋娃娃最特别,你最喜欢呢?

活动反思:

幼儿对事物的认识具有形象性、具体性的特点,喜欢直接参与尝试,对操作体验型的活动尤为感兴趣。本次科学活动正符合了孩子们好动手、喜探究的心理特点。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幼儿动手操作、主动活动的兴趣和创造意识。材料的提供上既注意材料的平常性,又充分注意了材料的层次性、开放性,幼儿可以尝试用不同的材料、不同的方法,主动探索,体验成功的快乐。

美术我们在一起教案反思篇十八

1.会读写“雷、锋、寻、迷、顺、娘、踏、瓣、珠、滴、终、于、勤”13个生字。认识“曾、瞧、泞、荆、棘、莹、寻、觅”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自己喜欢的部分。

3.通过读文,知道雷锋叔叔做的一些好事,知道要向雷锋叔叔学习。

德育目标。

让学生了解雷锋做过的一些好事,知道要以雷锋叔叔为榜样,向雷锋叔叔学习,做—个诚实、勤劳、爱学习、关心他人的好孩子。

教学重点。

1.会读写本课的13个生字。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自己喜欢的小节。

教学难点。

1.理解“寻找雷锋的足迹”实际是指寻找一种雷锋的精神。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每年的三月是学雷峰月,有谁知道雷峰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1.雷锋叔叔已经牺牲了,为什么说他和我们在一起呢?请大家先自己去读一遍课文,边读边把课后的生字划出来,多读几遍,读准字音,读熟练。

2.学生自由读,认读生字。

3.检查自读生字情况。

(1)指名读。读得好的当回小老师带读。

(2)开火车读。

(3)全班读。

4.认读“曾、瞧、泞、荆、棘、莹、寻、觅”8个字。要求学生会读,读正确。

5.指名读,请其他学生正音。

6.全班齐读。

三、指导朗读,了解课文大意。

1.自由读课文,找出文中共有几个小节?

2.指名读,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课文中寻找雷锋的足迹共找了几次?每次结果怎样?

3.指名回答。(3次,前两次没找着,最后一次找到了)。

四、学习课文的前两部分。

1.默读课文,找出这两部分的共同点。

2.指名说共同点,指导读1、3小节。

3.四人一小组自选一部分学习。提出不懂的问题,同学商议解决。

4.汇报学习情况:第一次往哪儿找?结果怎样?第二次呢?

5.“我们”真的在找雷锋叔叔的足迹吗?(是找雷锋的精神)。

6.指导读1、2、3、4小节。

五、学习课文的第三部分。

1.小声读5、6小节,边读边思考;第三次往哪儿找?结果呢?

2.指名回答。

3.雷锋叔叔和什么样的孩子在一起?你想不想做这样的孩子?

4.指导朗读5、6小节。

六、朗读全文。

七、背诵。

1.大家读得这么好,能背下来吗?请挑选自己喜欢的一部分背。

2.请四人小组背。

3.指名背。

4.开火车背。

第二课时。

一、检查背诵。

1.开火车背。

2.指名有感情地背。

二、指导写生字。

1.出示要写的13个字。学生观察讨论:哪些字好记好写。

2.学生提出难写难记的字。老师指导。

“瓣”字的笔顺要多次书空,让学生记牢。写的时候注意左边的“辛字旁”最后—笔是撇,中间是一个“瓜”字而不是“爪”字。

“滴”字注意笔顺。左边的部件与“商”字要区别。

“勤”字的笔顺也要多次书空,让学生记牢。写的时候注意左边的上面不是草字头,左边的下面是三横。

3.学生自己练习,老师指导。

三、课后扩展。

板书设计。

沿着小溪。

顺着小路。

乘着春风。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3503971.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