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总是充满了各种琐事,我们需要通过总结来梳理并提升生活效率。总结的内容要具体、明确,避免空泛和概念不清的描述。下面是一些关于总结的样例,可以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思路。
纸的发明教学设计篇一
1.了解蔡伦造纸的方法和意义。
2.感受祖先的聪明才智,培养民族自豪感。
学习重点了解蔡伦造纸的方法和意义。
学前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教学环节导案学案达标检测。
一、品读第4自然段。(用时:20分钟)1.要求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第4自然段,概括这段话的主要内容。
2.引导学生简述蔡伦造纸的过程。
3.根据原文,思考交流:蔡伦改进的造纸术为什么能传承下来?1.自由读第4自然段,了解蔡伦发明纸的过程及其发明的纸的优点,小组交流讨论。
材料:树皮、麻头、稻草、破布。
过程:剪碎(切断)、浸、捣乱、捞、晒。
优点:原料易得、价格便宜、轻便好用。
2.简述蔡伦造纸的过程。
3.抓住蔡伦改进的造纸术的优点回答问题。
二、了解发明意义。(用时:10分钟)1.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概括其主要内容。
2.联系第一自然段,感受纸的发明对世界文明的影响和贡献之大。1.纸的发明意义重大:传到朝鲜、日本;传到阿拉伯和欧洲;影响了全世界。
三、拓展延伸。(用时:10分钟)1.结合生活实际,说说纸的发明给我们带来了哪些便利。
2.再读课文,完成课后习题第一题。
3.作业:收集资料了解中国古代其他的三大发明。1.交流纸给我们带来的便利。
2.再读课文,完成课后第一题,深入了解纸的发明过程。
3.收集资料了解指南针、火药、印刷术的发明过程。6.选取一个古代发明,说说它的发明过程。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本次教学按时间的先后顺序,先帮助学生理顺纸的发展过程,再了解发明的意义。教学思路清晰,最后的拓展延伸,不仅扩展学生的思维,还激发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纸的发明教学设计篇二
1、掌握本课的生字词语,理解课文内容,读懂惠特尼发明的标准化的想法和做法,感知标准化对于现代化大工业生产的重要意义。
2、认识分号对掌握要点的作用,初步掌握分号的用法。
3、提升不断探索和勇于创新的精神。
课文的第二部分是全文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重点。引导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读书活动,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惠特尼发明标准化的想法和做法,感知标准化对于现代化大工业生产的重要意义。
学生预习课文、查找一些重大的发明人和相关的发明资料。
1、师:发明是什么意思?(发明是创造出新的事物或方法)。
生:答(略)。
2、师:你知道哪些发明家发明了哪些事物?
生:答(略)。
3、过渡:齐读课文第一段。
生:答(略)。师板书:他指惠特尼,发明了生产方法:“标准化”。
2)、再读课文第一段,说说这个开头有什么特点?(排列和转折)。
3)、仿写一个排列和转折的开头方法。
1、出示生字:械、捍、惠、损、纫。
1)、指名读;齐读。
2)、组词并解释意思。
3)、找形近字、同音字进行比较。
2、默读课文,指名说说课文主要内容。
3、提出不懂的问题。
4、师筛选有价值的问题。(预计出现的问题:什么是标准化?标准化有什么特点?标准化的想法和做法是在什么情况下产生的?原来制作毛瑟枪的方法和标准化制作的方法有什么不同等。)。
(带着学生提出的以上问题理解课文。)。
1、毛瑟枪是谁发明的?
2、师:毛瑟枪不是惠特尼发明的,可惠特尼的发明就和它有关。
3、齐读第十自然段。“枪不是他发明的,造枪的技术不是他发明的,他甚至连一个零件也没发明。”
生:齐读“惠特尼发明的是一种“方法”——“标准化”:成批生产同一种零件,然后统一组装成成品……变成批量化生产了。”
4、引导讨论理解:
1)、什么是标准化?(第十自然段)。
2)标准化有什么特点?(第八自然段引导从制造、生产、修理等三个方面进行比较、区别。)(体会分好的用法、作用、和好处,谁能运用分号写一个句子?)。
3)、标准化的想法和做法是在什么情况下产生的?
4)、原来制作毛瑟枪的方法和标准化做法有什么不同?边读边画出有关的语句,在小组内读一读画出的句子,交流这两种做法的不同之处。
5)、经过刚才的比较,你们知道“标准化”到底是一种怎样的做法吗?(引导学生自己总结,也可以从课文中找出有关的语句回答。)。
6)、这种方法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什么好处?请联系生活谈谈。
惠特尼的发明多奇妙呀!它启发我们,发明创造不只表现在有形的物品上,还表现在科学的“方法”上。
1、从课文中选出需要加强练习的词语15个以上,每个抄写5遍。
2、预习《寓言二则》。
纸的发明教学设计篇三
教学分析:
教材分析。
课文讲述了不锈钢的发明经过,虽然初衷与结果不相吻合,但这项“歪打正着”的发明,意义却十分重大。
学情分析。
学生对科学存有浓厚的兴趣。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培养学生理解和朗读能力。
3、激发学生对科学事业的崇敬与热爱。
教学重、难点:
2、感悟作者表达准确、语言简洁的写作方法。
教学方法:
讨论法。
第一课时。
一、引入。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导入新课。
(1)可以从资料入手,请学生介绍搜集的有关不锈钢的资料。
(2)初读课文。
一是请学生自由读课文,强调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二是请学生把课文中出现的生词用笔划出来,读一读。
(3)深入精读。
了解不锈钢的特点、主要成分及用途。
理解“歪打正着”的意思。
回归全文。
可以引导学生小结,说说从不锈钢的发明过程中想到里什么。
板书设计:
防腐耐高温。
歪打正着的世界发明。
第二课时。
一、积累内化。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在课本上写下自己的阅读感受,三言两语即可。
二、迁移练习。
1、识字写字。
要注意把写字指导到位。
“治”引导学生与“冶”区别、“诺”的读音要准确。
2、读下面的句子,体会加点词语在表达方面的作用。
3、除了课后出示的两个句子外,还可以引导体会其他句子。
布诺雷本来是研制枪膛用钢,结果研制出了不生锈的钢,所以,人们戏称不锈钢是布诺雷“歪打正着”的一项发明。
三、语文实践。
阅读发明家的故事。
四、作业。
板书设计:
防腐耐高温。
发明经过。
不锈钢(stainlesssteel)是不锈耐酸钢的简称,耐空气、蒸汽、水等弱腐蚀介质或具有不锈性的钢种称为不锈钢;而将耐化学腐蚀介质(酸、碱、盐等化学浸蚀)腐蚀的钢种称为耐酸钢。由于两者在化学成分上的差异而使他们的耐蚀性不同,普通不锈钢一般不耐化学介质腐蚀,而耐酸钢则一般均具有不锈性。
历史起源。
不锈钢的发明和使用,要追溯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英国科学家亨利·布雷尔利受英国政府军部兵工厂委托,研究武器的改进工作。那时,士兵用的步枪枪膛极易磨损,布雷尔利想发明一种不易磨损的合金钢。布雷尔利发明的不锈钢于19取得英国专利权并开始大量生产,至此,从垃圾堆中偶然发现的不锈钢便风靡全球,亨利·布雷尔利也被誉为“不锈钢之父”。第一次世界大战时,英国在战场上的枪支,总是因枪膛磨损不能使用而运回后方。军工生产部门命令研制高强度耐磨合金钢的布雷尔利,专门研究解决枪膛的磨损问题。布雷尔利和其助手搜集了国内外生产的各种型号的钢材,各种不同性质的合金钢,在各种不同性质的机械上进行性能实验,然后选择出较为适用的钢材制成枪枝。一天,他们实验了一种含大量铬的国产合金钢,经耐磨实验后,查明这种合金并不耐磨,说明这不能制造枪支,于是,他们记录下实验结果,往墙角一扔了事。几个月后的一天,一位助手拿着一块锃光瓦亮的钢材兴冲冲跑来对布雷尔利说:“先生,这是我在清理仓库时发现的毛拉先生送来的合金钢,您是否实验一下,看它到底有什么特殊作用!”“好!”布雷尔利看着光亮耀眼的钢材,高兴地说。实验结果证明:它是一块不怕酸、碱、盐的不锈钢。这种不锈钢是德国的毛拉在19发明的,然而,毛拉却并不知道这种不锈钢有什么用途。
布雷尔利心里盘算道:“这种不耐磨却耐腐蚀的钢材,不能制枪枝,是否可以做餐具呢?”他说干就干,动手制作了不锈钢的水果刀、叉、勺、果盘及折叠刀等。
纸的发明教学设计篇四
《他发明了什么》是北师版五年级上册“方法”主题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这篇故事性的说明文说明了“标准化”生产方式的发明经过以及标准化在现代大工业生产中的意义。启发我们“发明”既可以是有形的“物”,也可以是无形的“方法”。
教学重点:对比发明“标准化”之前和之后的造枪方式,体会标准化生产的重大意义。
二、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从开学之初就一直在练习写课文的阅读提纲。针对结构比较清晰的课文,学生基本能够自主写出提纲的主体部分;针对结构稍显复杂的课文,学生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继续练习。
教学难点:继续练习写较复杂的提纲。
三、教学目标。
(一)写摘录笔记,独立识字,认字4个,写字9个。
(四)继续练习写提纲,学习分号的用法。
四、教学方式。
(一)听写导入。
师:课前大家已经预习过这篇课文了,现在我们就来看看谁预习得最认真,效果最好!请大家把听写本拿出来,现在开始听写词语!(枪支、师傅、政府、紧迫、尼龙、欺骗、配合、挺身而出)。
生:听写词语。
师:现在同桌交换,迅速翻书订正,时间一分钟!(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听写正确率和易错字,加以强调;引导学生解释本课重点词语“挺身而出”的意思:挺直身体站出来,形容面对艰难或危险的事情,勇敢地站出来)。
生:修改,反映易错字。
(二)初读感知。
师:现在请大家默读课文,时间三分钟,开始!(板书课题,巡视学生默读情况)请同学们齐读课题“他发明了什么”!本文中的他指谁?(惠特尼)惠特尼发明了什么?(一种组织管理的“方法”--“标准化”)什么是标准化?(四个要点:1.成批生产2.同一标准的零件3.统一组装4.使原来只能一个个生产的产品,变成批量化生产)。
生:默读课文,回答问题。
师:惠特尼的发明与瓦特、爱迪生、贝尔、莱特兄弟等人的发明有什么不同呢?(看不见、摸不着)--请大家齐读课文第1自然段。对于这种看不见、摸不着的发明,作者是怎样评价它的?(多么奇妙啊!)--请大家齐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请大家划出句子中的关联词,你从这个关联词中读懂了什么?(发明,既可以是有形的物品,也可以是无形的方法),所以它其实与我们的第一自然段是什么关系?(首尾呼应)。
生:齐读课文,思考回答问题。
(三)细读探究。
生:从文中提取信息,回答问题。
师:在惠特尼发明“标准化”这种方法以前,人们是怎样造枪的?(第3自然段)那么在惠特尼发明这种方法之后,人们又是怎样造枪的?(第8自然段)这一自然段说明了惠特尼的诀窍是什么?(制造标准化产品)什么是标准化产品?(1.规格相同2.可以互换)标准化产品的好处是什么?(1.便于制造2.便于组装3.便于修理)注意,作者在说明这三个好处的时候是用什么符号隔开的?(分号)分号有什么作用?(用两个分号隔开,表示有三个要点,并且这三个要点之间是并列的关系)。
生:读课文,提取文本信息。
师:惠特尼的发明有什么意义呢?(第11自然段)--标准化产品,能够大量快速地生产,它的意义仅仅局限于当时完成制造枪支的任务吗?它还开辟了工业生产的新时代!这里举了一个螺栓的例子说明了什么?(标准化已经渗透到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并且已经国际化了)。
生:齐读课文,思考。
(四)小结课文。
师:所以说,惠特尼的发明是多么奇妙啊!它启发我们,发明创造不只表现在有形的物品上,还表现在科学的“方法”上。
生:跟随教师提示,齐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五)补充提纲。
学生在教师板书的基础上补充本课的提纲,教师进行引导和帮助。
(惠特尼)他发明了什么(一种组织管理的方法:标准化)。
(2-4)时间、地点、起因看不见、摸不着。
(5-9)惠特尼的发明(首尾呼应)。
(10)总结惠特尼的发明奇妙。
(11)发明的意义。
发明前。
(对比)。
发明后。
分号:表示要点之间的并列关系。
纸的发明教学设计篇五
教材分析:
概述20世纪的科学发明之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说不尽的舒适和便利。
学情:
学生喜欢科普知识文章。
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认识课文中的七个生字。
2、培养学生理解感悟能力。
3、了解课文内容,感受科学家的智慧和伟大。
重、难点:
学习课文内容,了解这些发明的重要作用,学习文章表达方法。
学法:
自主探究。
教法:
讨论法。
时间:
流程:
一、导入与初读。
学生初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其间穿插生字的认读,从整体上了解文内容。
二、领悟内容。
(1)重点引导学生了解这些发明对人们生活的改变,给人们带来的便利。
(2)请学生自主选择感兴趣的.发明朗读感悟。
(3)体会用词的准确,语言简洁准确是科技类课文方面的特点。
三、积累迁移。
课文中有些字的字音容易读错,可让学生先自主交流认读,注意提醒“纽”、“杉”“械”等字的读音。
四、实践拓展。
五、作业:自选。
板书设计:
在二十世纪有许多科学发现。
1、拉链2、集成电路3、飞机4、飞艇。
20世纪5、水中呼吸器6、石膏绷带7、尼龙。
10大发明8、火箭9、电视10、电冰箱。
纸的发明教学设计篇六
这篇课文是具有故事性的说明性文章,教学时,我指导学生通过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重点理解文中惠特尼发明的标准化的想法和做法,感知标准化对于现在化大工业生产的重要意义。教学中,我将惠特尼的标准化做法和铁匠师傅自己一件件打制零件,自己安装的做法的不同结果进行比较,从而深刻感受到标准化的重要意义。进一步启发学生理解:发明创造不只表现在有形的物品上,还表现在科学的“方法”上。学生在自读课文的基础上,结合课文后的资料和自己在刻下查找的资料,自己探索问题,培养了学生自学的能力。这节课基本上以学生为主,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充分自学、交流,谈自己对文章的理解。课文的内容不难,学生容易理解,重点是让学生体会毛瑟枪制作的艰难,为后面理解课文打好基础,使学习水到渠成。
把课堂归还学生。
因为有感于五年级的学生在课堂上由于过于理性而渐趋沉默。我试着把课堂交给我的学生。
一开始,我在课堂上把课文《他发明了什么》进行拍卖:“谁想来讲一讲这篇课文?”很多学生狐疑地望着我,不知道老师的'葫芦里卖的什么药。沉默,顷刻张凌晗第一个举起了手,林子涵第二个举起了手,“好!第一个抓住机会的是张凌晗。你来讲《他发明了什么》,林子涵你来讲《寓言两则》。”望着他们两个有些激动又自豪的小脸,我心里也心潮澎湃。
经过一番精心的准备,下午第二节课的铃声打响了,“张老师”站到了讲台上,有几分稚嫩有几分紧张有几分自豪有几分激动,开始了她的课前谈话:“同学们,首先说点题外话,(有点玄)我非常感谢那些帮助我的同学。为了帮助我讲这节课,很多同学都给了我帮助,(激动得有点语无伦次了)有的同学预祝我成功,有的同学主动借给我资料。我非常感谢大家……”可爱的“老师”竟然无语凝噎,摘下眼镜擦了擦眼睛,教室里就响起了掌声。
不知不觉中,一阵清脆悦耳的下课铃声打响了,大家都有点意犹未尽。课间休息中,很多学生都围住我,要求报名讲下一篇课文。最幸福的是张凌晗,她张开双臂,仿佛要拥抱这美好的世界,“噢——”她微笑着像个天使:“我又一次感觉世界上的一切是那么美好!”
纸的发明教学设计篇七
教学内容:人教版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十册基础训练6“写一种你想发明的东西”。
学习目标:
1.学习课文作者是怎样按照一定的顺序把思想内容表达清楚,怎样展开合理想象,丰富作文内容的'。
2.写一种你想发明的东西,要写清楚你想发明的东西是什么,它是什么样儿的,有什么用途。要把句子写通顺,不写错别字。
习作指导:
一、以谈话、实例激趣、揭题。
1.谈话:同学们一定读过大发明家爱迪生的故事吧!他从?
四、激励性总结。
其实,搞小发明就这么容易,它并不是高不可攀的,只要大家平时留心观察生活现象,进行认真研究,提出自己认为较好的解决方案,并付之行动和努力,你的小发明就会成功。如果长期坚持,你当“发明家”的梦想就会成为现实。
五、课后作文。
请你联系实际,大胆想象,按一定顺序,写一种你想发明的东西。要写清楚你想发明的东西是什么,它是什么样儿的,有什么用途。题目自拟,写完后认真修改。
---------------------------。
纸的发明教学设计篇八
教学目标:
2.引导学生理解文明对话的作用、必然性,自觉地成功地进行文明对话。
教学重、难点:
本文思辨性较强,推导过程严密,须着重引导。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可从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亦或从近代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入手亦或直接进入(如《发明与发现的国家》是《中国科学技术史序言》中的核心部分,着重的论述了作者涉足中国科学与文明的历史研究的原因,揭示自己从事这方面研究的指导思想。
二、作者简介:
李约瑟(1900-1995),英国生物化学家、科技史专家,国际科学史联合会主席(1972-1975)。著有《中国科学技术史》(7卷34分册)、《用历史的观点看待中国传统的科学》等。
china),请人为中译本题写书名时改为现名。在英语中的“科学”(science)与“技术”(technology)有着明确区别,而且在其论述中也是把“科学”与“技术”、“科学发现”与“技术发明”等区分开的,作者在本书中所探究的是,如何评价中国古代科学与文明所取得的成就以及促进其发展的内在原因,并非简单地停留在技术应用层面上。我们应该从作者的原书名去理解他的写作理念。
三、朗读课文,注意字词。
回溯()云翳()伽()利略伽()马刀伽()蓝。
四、研习课文:
1.李约瑟是一位具有人道主义情怀的科学家,他为什么要研究中国的科学与文明呢?
提示:科学史地位--西欧中心主义者的错误观点--缘由主题。
(重要)古代地中海各民族中国未被发现。
肯定新月地带、印度民族(偶然性)。
作者抽丝剥茧般的娓娓道出原委,揭示出全书的主题。
2.全书的主要内容--著名的李约瑟难题,着重分析,让学生们明白相互之间的联系。
提示:1、2段,17世纪前后中国对于科学作出了怎样的贡献。
7段在中国的早期社会,为什么科学技术能够得到广泛的应用?
8段中国为什么能产生有机自然观?
“有机自然观”也就是中国道家的清静无为,天人合一的思想。中外对比展开分析。
从这八个问题中提炼出作者的评价:(1)中国古代科学停留在经验阶段并只有原始论;(2)尽管中国在理论和几何方法体系方面没有创造出“希腊奇迹”,但中国在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的许多方面都走在具有较高理论和方法论水平的欧洲人和阿拉伯人的前面;(3)尽管中国在15世纪以前有着许多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并能使之有效地加以运用,但中国始终未能创立出“近代科学”
3.我们应怎样评价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历史贡献?结合3、4两段。
提示:引导学生找出书的宗旨,以及作者的人生信念,我们应以务实公正的态度去看待历史,去评价科学技术史。不仅仅是对中国的如此,对一切民族的都应如此。
五、小结。
本文是一篇以议论为主的书序,缘由主题--内容--宗旨--指导思想(板书加讲解),通过本文的学习,我们应学习作者摆脱一切偏见,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
纸的发明教学设计篇九
这篇课文是一篇故事性的说明文。文章写的是二百年前美国独立不久,政府为了捍卫主权,急需定制4万多支毛瑟枪,一位叫惠特尼的青年挺身而出,发明了“标准化”的生产方式,在当时有限的.制造工艺下,与总统签定了生产合同。从而显示出标准化在现代大工业生产中的意义,揭示了“发明创造不只表现在有形的物品上,还表现在科学的‘方法’上”的道理。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理解惠特尼的发明与瓦特、爱迪生、贝尔等人发明的不同之处,学习惠特尼不断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
(3)、知道分号的作用。
2、从课文中找出带有分号的语句读一读,体会分号的作用。
1、抓住重点段(课件出示第10自然段),引导学生理解:什么是标准化?
2、这种标准化做法究竟有哪些好处呢?引导学生从制造、生产、修理等三个方面进行比较、区别。课文又是怎样说的呢?指名读句子(第八自然段),体会分号的用法、作用和好处。
4、师总结:
是啊!惠特尼的发明多奇妙呀!它启发我们,发明创造不只表现在有形的物品上,还表现在科学的“方法”上。
假如你是200年前的惠特尼,会怎样对总统和参观的人进行解说,介绍自己的做法?假设自己是总统和参观的人又会问些什么。(小组练习后表演)。
《他发明了什么》中,他指的是他发明了,你要学习惠特尼的精神,他的发明启发我们。
必做作业:课后题1、2.
选做作业:《语练》。
惠特尼-------标准化。
创造不只表现在有形的物品上,还表现在科学的方法上。
纸的发明教学设计篇十
课时划分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观看实物,导入新课。
1、教师出示电话:同学们这是什么?
2、它有什么作用呢?(指名问答)。
3、教师:电话是亚历山大?贝尔在1876年设计成功的。
4、学生出示资料,介绍亚历山大?贝尔。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教师导读:那么电话是怎么发明的呢?请同学们自读课文《电话的发明》。
2、教师出示有关阅读要求。
(1)画出本课的生字词。
(2)找出文中你不理解的词语。
(3)课文中哪些自然段具体介绍的是电话的发明过程。
3、检查反馈生字学习的情况。
(1)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读一读。
(2)教师强调部分生字在读音和书写上的要点。
(3)学生开火车读生字。
(4)用生字组词练习。
(5)教师出示生字词语卡片,学生读一读。
4、反馈不理解的词语,联系课文内容或是查词典,理解部分词语的意思。(偶然、哭笑不得、顿时、喜不自禁)。
5、读课文。
三、弄清文章的条理。
1、指名反馈:哪些自然段具体介绍的是电话的发明过程。
2、让学生按起因、发展、结果把发明电话的过程分成三层。
3、指名反馈。
起因:产生发明电话的新奇设想。
发展:具体写贝尔经过艰苦的实验、研究、发明电话的过程。
结果:电话进入了人们的生活。
四、感情朗读课文,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巩固旧知,导入新课。
1、出示生字词语卡片,指名读一读。
2、全班读一读。
3、指名分段读课文。
二、提纲导读,合作学习。
1、贝尔决定发明电话是受什么的启发?
2、课文讲了贝尔发明电话的几件事?
3、互相讨论,说一说贝尔是怎样研究和发明电话的?
4、说说贝尔是一个怎样的人?
5、学了这篇课文,你们的心里有什么感想?
三、反馈交流,理解课文。
(一)了解起因,感悟发明在于大胆地设想。
1、指名反馈:贝尔决定发明电话是受什么的启发?
2、指名读课文第2自然段,其他思考:从中你们想到了什么?
3、指名反馈。(引导学生体会一切的发明创造来自于生活,源于人类大胆的幻想。)。
(二)体会实验的艰苦,贝尔的执着。
1、指名反馈:课文讲了贝尔发明电话的几件事?
(1)一次实验失败,贝尔哭笑不得。
(2)拆船板做音箱。
(3)硫酸溅到人腿。
2、从这几件事情中,你觉得发明的过程是怎样的?你们是从哪些具体的语句中体会到的?
3、引导学生从关键的语句中体会实验的艰苦,人物的精神。
纸的发明教学设计篇十一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11个生字和生词。会写田字格里的10个生字。
2.通过小组讨论对课文内容及情感进行分析,体验。
从秋儿为完成妈妈交给的任务,克服恐惧独自在家的经历中,受到启迪,学习做个勇敢的孩子。
3.反复阅读,读悟结合,理解课文,体验情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纸的发明教学设计篇十二
围绕本课教学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以下教学效果:
1、引导学生学习《纸的发明》时,我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主学习生字词,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遇到疑难,小组合作、探究,自行解决问题。这样,把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进一步激发了他们的自主性和积极性。讨论中学生自己思考,互相答辩,主观能动性得到了发挥。
2、在学生反复研读课文,并对课文有了自己的认识和理解的基础上,我又适时地引导学生深入把握作者纸的发明过程进行讨论;由于课前学生对课文进行了反复的诵读,所以,学生对文章内容理解的非常透彻,这让我看到了学生的巨大潜能。
3、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重点词句“学富五车”的意思。把握课文主要内容,领悟本文的中心思想。原来的问题过于注重结果,却忽略了方法与过程,修改后则使这两者有机地整合在一起了。切忌设问不等于问答案,而是问能力。能力训练,开发潜能,是设问的最终目的。
4、拓展延伸。你还知道哪些有关纸的知识,办一张手抄报。
二、成功之处。
在上这节课的时候,我最大的成功之处是:
1、多种形式的、读使学生在读中理解、感悟、体验、明理。多角度地体验性朗读,丰富了学生的内心世界,升华了他们的情感体验。
2、采用体验性阅读教学,运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进行体验,唤醒了他们的创造潜能,促进了他们思维品质的发展,提高了他们理解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
三、不足之处。
因为教学环境不是完全封闭的,更何况课堂教学是师生的双向交流活动,教师应对的是活生生的人,学生的思维发展、情感交流的状况,教师也不可能完全预见到、最后,我想说,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教学机智是教师素质的画龙点睛之笔。让我们不断地在实践中学习、摸索、思考、积淀,不个断地充实自己、追求个性、构建风格,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纸的发明教学设计篇十三
教学目标:
1、学习15个生字。
2、了解贝尔研究和发明电话的过程,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敢于探索的精神。
教学处理:
本文课文中涉及到很多术语,学生理解有困难。采用略读的形式,只要求学生了解贝尔发明电话的过程,并积累文中的一些词汇。
预习要求:
1、自读课文,借助字典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了解课文的内容。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电话在我们的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电话到底是谁发明的?是怎样发明出来的呢?我们今天就一起来读一读《电话的发明》这篇文章。
二、自读课文,学习生字,了解课文大概内容。
1、自由读课文,想办法认识生字。
2、学生以同桌为单位,认字表生字互相检查并组词。
3、默读课文,从课文中你知道了些什么?
4、交流关于贝尔的资料。
第二课时。
一、理解课文,引导讨论。
1、理请层次。
哪个自然段写的是贝尔发明电话的原因?(第二自然段)。
哪个自然段写的是遭遇失败?(第四自然段)。
哪几个自然段发明成功?(5--8自然段)。
2、读第二自然段。
贝尔是怎么想到要发明电话的?你觉得贝尔是个什么样的人?
3、读第四自然段。
“沃特森苦笑不得,他们的实验又失败了。”这个“又”字说明了什么?
4、读5--8自然段。
理解“欣喜若狂”
5、讨论:电话进入了我们的生活,给我们带来了哪些方便?
二、、指导写字。
文章来源莲。
纸的发明教学设计篇十四
教学建议:
这篇课文塑造了一个极具启发意义的形象----秋儿,秋儿的经历,学生们熟悉,因而秋儿的胜利对学生的启迪也是非常深刻的,它可以启示孩子们怎样面对责任,怎样面对恐惧,怎样做一个勇敢的人。在教学中,使学生产生与文章的情感共鸣则尤为重要了,教师要重视文章中的心理描写,启发学生通过对秋儿心里的揣摩感受秋儿心理变化的历程。
纸的发明教学设计篇十五
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贝尔研究和发明电话的过程,激发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
4、在阅读中想像贝尔搞实验研究的艰苦状况,懂得科学探索之路是伟大而艰苦的。
5、说一说电话给人们带来的方便。
重难点、关键。
1、了解贝尔发明电话的过程。
2、在学文中体会贝尔热爱科学,刻苦钻研,勇于实践的精神。
课时划分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观看实物,导入新课。
1、教师出示电话:同学们这是什么?
2、它有什么作用呢?(指名问答)。
3、教师:电话是亚历山大?贝尔在1876年设计成功的。
4、学生出示资料,介绍亚历山大?贝尔。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教师导读:那么电话是怎么发明的呢?请同学们自读课文《电话的发明》。
2、教师出示有关阅读要求。
(1)画出本课的生字词。
(2)找出文中你不理解的词语。
(3)课文中哪些自然段具体介绍的是电话的发明过程。
3、检查反馈生字学习的情况。
(1)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读一读。
(2)教师强调部分生字在读音和书写上的要点。
(3)学生开火车读生字。
(4)用生字组词练习。
(5)教师出示生字词语卡片,学生读一读。
4、反馈不理解的词语,联系课文内容或是查词典,理解部分词语的意思。(偶然、哭笑不得、顿时、喜不自禁)。
5、读课文。
三、弄清文章的条理。
1、指名反馈:哪些自然段具体介绍的是电话的发明过程。
2、让学生按起因、发展、结果把发明电话的过程分成三层。
3、指名反馈。
起因:产生发明电话的新奇设想。
发展:具体写贝尔经过艰苦的实验、研究、发明电话的过程。
结果:电话进入了人们的生活。
四、感情朗读课文,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巩固旧知,导入新课。
1、出示生字词语卡片,指名读一读。
2、全班读一读。
3、指名分段读课文。
二、提纲导读,合作学习。
1、贝尔决定发明电话是受什么的启发?
2、课文讲了贝尔发明电话的几件事?
3、互相讨论,说一说贝尔是怎样研究和发明电话的?
4、说说贝尔是一个怎样的人?
5、学了这篇课文,你们的心里有什么感想?
三、反馈交流,理解课文。
(一)了解起因,感悟发明在于大胆地设想。
1、指名反馈:贝尔决定发明电话是受什么的启发?
2、指名读课文第2自然段,其他思考:从中你们想到了什么?
3、指名反馈。(引导学生体会一切的发明创造来自于生活,源于人类大胆的幻想。)。
(二)体会实验的艰苦,贝尔的执着。
1、指名反馈:课文讲了贝尔发明电话的几件事?
(1)一次实验失败,贝尔哭笑不得。
(2)拆船板做音箱。
(3)硫酸溅到人腿。
3、引导学生从关键的语句中体会实验的艰苦,人物的精神。
教学建议:以学生的自读自悟为主,教师根据具体的句子进行引导,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课文内容。
例如:“经过两年的艰苦实验,他们终于做好了一台电话样机”
(1)引导抓关键词语,说说自己的体会。
(2)鼓励想像,说说他们两年中遇到的种种困难。
(3)感情朗读。
四、总结全文。
1、指名反馈:贝尔是怎样研究和发明电话的?
2、指名反馈:从发明的过程中你觉得贝尔有什么值得我们学习的?(学生结合课文的内容自由发言:坚持不懈、热爱科学、大胆想像、敢于实验探索。)。
五、拓展延伸。
1、小组交流:说说电话给人们带来了什么便利?
2、集体交流、反馈。
3、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移动电话的发展给人们带来的方便,从而鼓励学生不断地努力,争取科学上的再进步。
纸的发明教学设计篇十六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讲述了一位名叫聪聪的小朋友,搞创造发明的事。他在生活中遇到种种麻烦事情以后积极思考,经过大量的研究和实验,发明了一种万能胶水,可惜这种胶水暂时无法使用。
选编本课的意图,一是告诉学生,思考生活中的问题是发明创造的源泉,从而自觉实践,大胆创新;二是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课文学习的重点是理解聪聪是怎样想到要发明万能胶水的和他是怎样做的。
教法建议。
1.课文的故事内容比较简单,学生容易阅读理解。可以引导学生根据“阅读提示”,将课文多读几遍,了解聪聪怎样想到要发明万能胶水和他是怎样做的。在此基础上,组织讨论:聪聪发明的万能胶水为什么暂时无法使用,他的想法最终能够实现吗?突破理解的难点。
2.课文中的一些句子对理解全文至关重要,需要着重引导学生理解。
以上围绕三个句子所提出的问题没有唯一的答案,只要学生谈得合理都应该给予鼓励。
3.朗读时,要注意故事的情节发展和聪聪的心情变化。课文的前半部分,聪聪在生活中遇到的`种种麻烦事情并引起他的思考,要读出他担心、好奇、盼望的语气;他决定发明一种万能胶水以及研究、实验的经过,要读出他充满自信的心情;在宣布发明结果而又无法演示时,要读出焦急、生气、无奈但又无比佩服的语气。
4.课后可以组织学生搜集更多的发明创造的故事或尝试开展某种发明创造活动。
纸的发明教学设计篇十七
1.了解蔡伦造纸的方法和意义。
2.感受祖先的聪明才智,培养民族自豪感。
学习重点了解蔡伦造纸的方法和意义。
学前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教学环节导案学案达标检测。
一、品读第4自然段。(用时:20分钟)1.要求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第4自然段,概括这段话的主要内容。
2.引导学生简述蔡伦造纸的过程。
3.根据原文,思考交流:蔡伦改进的造纸术为什么能传承下来?1.自由读第4自然段,了解蔡伦发明纸的过程及其发明的纸的优点,小组交流讨论。
材料:树皮、麻头、稻草、破布。
过程:剪碎(切断)、浸、捣乱、捞、晒。
优点:原料易得、价格便宜、轻便好用。
2.简述蔡伦造纸的过程。
3.抓住蔡伦改进的造纸术的优点回答问题。
二、了解发明意义。(用时:10分钟)1.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概括其主要内容。
2.联系第一自然段,感受纸的发明对世界文明的影响和贡献之大。1.纸的发明意义重大:传到朝鲜、日本;传到阿拉伯和欧洲;影响了全世界。
三、拓展延伸。(用时:10分钟)1.结合生活实际,说说纸的发明给我们带来了哪些便利。
2.再读课文,完成课后习题第一题。
3.作业:收集资料了解中国古代其他的三大发明。1.交流纸给我们带来的便利。
2.再读课文,完成课后第一题,深入了解纸的发明过程。
3.收集资料了解指南针、火药、印刷术的发明过程。6.选取一个古代发明,说说它的发明过程。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本次教学按时间的先后顺序,先帮助学生理顺纸的发展过程,再了解发明的意义。教学思路清晰,最后的拓展延伸,不仅扩展学生的思维,还激发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纸的发明教学设计篇十八
第一课时。
一、生活情景导入。
师:孩子们,你有过独自一人在家的经历吗?你当时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如果没有,假如让你独自在家你会怎么想?怎么做?)。
生答。
师:有一个叫秋儿的小姑娘也有过和你们一样的经历,今天我们就以来读一读她的小故事吧!
板书课题:重要电话。
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导入课题,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自然地进入学习情景。
二、初读课文。
1.生初读课文,明确读书要求: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书,把字音读准,画出生字,把句子读通顺。
2.生自读课文。
3.同桌互读课文,互纠字音。
4.排火车指名读课文。在学生读书过程中适时指导读音。
5.认读生字生词,指导书写。
6.师:这篇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呢?
7.生答。
8.师小结。
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采用多种方式读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培养学生整体把握文章的能力。
第二课时。
一、合作探究、研读课文:
1.师:读了这篇课文,你觉得秋儿是个怎样的小女孩?从哪看出来的,画出文章中有关的内容,读一读,谈一谈自己的感受。
2.小组交流。
3.班内交流。
教学预设:
1.秋儿是个胆子很小的.女孩。(2、4、5、6、7自然段)。
相机指导学生对秋儿心理描写的体会,指导朗读。
2.秋儿是个听话懂事的好孩子。
3.秋儿是个能克服困难的孩子。
…………。
要找到相应的句子反复读一读。
4.师:秋儿终于战胜了恐惧,那她等的是一个怎样重要的电话呢?
生答。
师:妈妈为什么要打这个重要电话呢?
生答。
发表学生的个性化想法,教师巡视,了解学生说的情况,及时发现学生中有价值的见解。
让学生多读,提倡个性化的朗读,读出秋儿的害怕及心里的矛盾。让学生在充分的朗读中体会秋儿心里的变化,发现秋儿身上的优点。
引导学生全面的理解文章。
二、拓展延伸:
师:秋儿是一个勇敢的孩子,那你们觉得的什么是勇敢呢?
生畅谈自己的想法。
从秋儿这件事上受到启迪,学习做一个勇敢的孩子。
鼓励学生战胜自己的恐惧与不足,不断进步。
指导书写:
1.读单字、词语、句子,认读生字。
2.交流记字的好方法。(可以和原来学过的字对比记忆)。
3.描红书写,之后小组互评指出优点和不足。
通过互评,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并提高识字写字兴趣。
纸的发明教学设计篇十九
这是一篇科普知识短文,主要讲了纸的发展历程,揭开了只有蔡伦改进的造纸术传承下来的原因,并从中感受到造纸术对人类社会的巨大影响。反思我的教学过程,有以下几点感受:
一、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
语文学习方法指导的方式是影响学习方法掌握的重要外部因素,教师在教学过种中,应有较强的指导学习方法的意识,有坚实的语文知识基础,能凭借学习内容,把指导学生学习语文内容与如何学习统一在同一过程中,寓学法于教学之中,久而久之,学生领悟各种学习方法。
二、注重自主学习,强化合作探究。
这一课的教学要点是让学生弄清纸的发展历程,初步了解我国的四大发明之一——造纸术。这既是这节课的重点,又是难点。因此,我抓住本课课后的主线问题“想想每个自然段的意思,再照样子填写下面的表格”组织学生探究交流。在这一环节教学时,我对课本上的表格进行了改造,运用填表法,以小组合作方式,自主学习。在汇报的同时,注重引导学生的语言训练,体会用词的巧妙,不应该是机械的重复,培养学生有思维的想问题,表达自己的想法。
三、抓住课文的关键词句进行拓展。
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抓住“造纸术的发明,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拓展交流,引导学生简单了解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加深了对文本的认识。
纸的发明教学设计篇二十
围绕本课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以下教学效果:
1.引导学生学习《纸的发明》时,我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主学习生字词,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遇到疑难,小组合作、探究,自行解决问题。这样,把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进一步激发了他们的自主性和积极性。讨论中学生自己思考,互相答辩,主观能动性得到了发挥。
2.在学生反复研读课文,并对课文有了自己的认识和理解的基础上,我又适时地引导学生深入把握作者纸的发明过程进行讨论;由于课前学生对课文进行了反复的诵读,所以,学生对文章内容理解的非常透彻,这让我看到了学生的巨大潜能。
3.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重点词句“学富五车”的意思。把握课文主要内容,领悟本文的中心思想。原来的问题过于注重结果,却忽略了方法与过程,修改后则使这两者有机地整合在一起了。切忌设问不等于问答案,而是问能力。能力训练,开发潜能,是设问的最终目的。
4.拓展延伸。你还知道哪些有关纸的知识,办一张手抄报。
二、成功之处。
在上这节课的时候,我最大的成功之处是:
1.多种形式的读使学生在读中理解、感悟、体验、明理。多角度地体验性朗读,丰富了学生的内心世界,升华了他们的情感体验。
2.采用体验性阅读教学,运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进行体验,唤醒了他们的创造潜能,促进了他们思维品质的发展,提高了他们理解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
三、不足之处。
因为教学环境不是完全封闭的,更何况课堂教学是师生的双向交流活动,教师应对的是活生生的人,学生的思维发展、情感交流的状况,教师也不可能完全预见到最后,我想说,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教学机智是教师素质的画龙点睛之笔。让我们不断地在实践中学习、摸索、思考、积淀,不断地充实自己、追求个性、构建风格,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四、改进措施。
如果我再重新上这节课的话,我会这样做:
1.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2.初读课文,扫清生字词障碍。
(1)自读课文,标出文章的段落,勾画出本文的生字与不认识的字词,通过工具书去认识和理解它们。
(2)教师检测学生自主学习生字词的情况。指名学生分段朗读课文,其他学生听读,教师正音。随机抽取学生朗读生字、组词、造句,出现错误时,及时纠正。
3.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2)要求学生深读课文,找出文中自己喜欢的句子,说一说为什么喜欢它?思考每一段之间的联系。
(3)要求学生再次深读课文,概括每一段的内容,小组讨论本文是按什么顺序来描写的?
4.拓展练习:写一篇小练笔《纸的自述》。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35687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