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是对曾经经历过的事情进行深入思考和梳理的过程。写总结可以适当使用图表、统计数据等可视化形式,以增加可读性。以下总结范文包含了一些典型问题和思考,我们可以从中寻找自己的共鸣和切入点。
西师版认识三角形教学设计篇一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7。
5、76页的例。
1、例2。【教学过程】。
一、交流欣赏,引入新课。
学生交流。
师:老师也搜集了一些生活中的三角形,我们一起来欣赏(课件播放)。师:看到三角形可以用手比划比划,运动运动。师:通过刚才的交流与欣赏,你有什么感受?师:三角形在生活中随处可见。
生交流。
师:看得出,同学们对三角形都有自己的思考。我们的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这节课我们就先来研究三角形的一些基本特征。
1.三角形有什么特点?
2.如何给三角形下一个定义?什么样的图形叫作三角形呢?
3.什么是三角形的高和底?
师:我们先来研究前两个问题。请看学习要求:
二、操作思辨,学练新知。
(一)三角形的特点1.我会学。
师(出示)请同学们在学习单上画一个三角形,边画边想,三角形有什么特点,然后和同桌说一说什么样的图形叫做三角形。(师同步在黑板上画一个三角形)。
2.特点。
师:刚才同学们都画了三角形,如果都放在一起比一比,你们画的都一样吗?再看老师画的这些,一样吗?哪儿不一样了?(形状、大小)(最多3人)。
师:尽管这些三角形形状、大小各不相同,但你们能看出这些三角形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生:三角形有三个角、三条边、三个顶点。师:同学们,通过观察比较:发现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角、三个顶点。(出示)。
(二)定义1.说一说。
师:带着对三角形的认识,你能给三角形下个定义,你觉得什么样的图形叫做三角形?(让有代表性的同学到前面来)。
师:还有谁想说?
师:梳理一下,有几种意见:
(1)有三个顶点、三条边连在一起的;(2)有三条边、三个角的(3)有三条边、三个角三个顶点的;师:我们逐一来评判一下。
师:那按你们的想法,老师举个例子,一起来看:第一不是线段的,只关注边。第二是射线的。生:没有围起来。
师:三条边应该怎样?同学们用动作表示一下。(强化一下动作)第三三角旗子,强调要首尾相连围成的。
3.用字母表示。
师:同学们,为了表达方便,通常用字母a、b、c分别表示三角形的三个顶点,黑板上的这个三角形就可以表示成:三角形abc。(板书)。
师:现在,我们解决了前两个问题,对三角形的认识是不是更进一步了。
(三)三角形的高。
1.初步体验高(1)初步感知。
师:请看,方格纸上有4个点。从这4个点中任选3个作为顶点,都能画一个三角形吗?
师:哪三个点不能?
师:那看来三角形是有高度的,那这个三角形的高,你们认为是指哪一段的距离?(生指)。
师:原来这个三角形的高呢?请在方格纸上用尺子快速地画下来。(2)第一次认高。
师:这个三角形的高在哪?谁来指一指,你是怎么画的?
师:把他所指的画下来,就是这样的一条线段是三角形的高,是吗?都这样吗?
师:(倾斜)那这条线段是吗?怎么就不是了?(垂直线段)。
师:用三角尺上的直角来量一量,从顶点a出发,向它的对边画的这条线段确实是和对边bc垂直。你们的判断是对的,像这样的垂直线段,我们就说它是三角形bc这条边上的高。
师:那这条线段不是垂直线段,把它去掉。
师:结合刚才的操作,谁能试着说说什么是三角形的高?生:交流。
师:同学们,再次友情提醒,我们在给一个概念下定义的时候,语言表述要严谨,尽可能简洁。(如果不行)看看书上是怎么说的?自学学习单下面的内容:重点地点可以用笔画一画。
师:书上是怎么说的?(课件出示:高、底)(3)变式认高。
师:下面,我们变换三角形的位置,再来感受一下,这条垂直线段还是三角形bc这条边上的高吗?(如有争辩:不统一,就要看书上怎么说的?我们学了知识就要会用啊!)。
生交流。师肯定。
师:再看,这条垂直线段还是bc边上的高吗?bc边就是和它对应的底。师:现在,还是吗?(显示)我们,高和它对应的底就像一对形影不离的好朋友。师:再变换位置,还是吗?(显示)。
师:我们看,三角形的高和底,和生活中常说的高和底一样吗?(交流)师:(演示揭示概念)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对边的垂直线段是三角形的高,这条对边是三角形的底。为了和边区别,以后画高时一律用虚线。
2.画高。
师:请同学们在练习纸上,画出三角形指定底边上的高。(课件出示题目:我会画)(在黑板上标出底)(巡视)。
师:画好后,同桌互相说一说画法,有错的及时订正。师:谁做小老师到前面来展示一下,说一说。(切换:展示)师:这位同学表达得非常好!
师:(在黑板上演示画法)画高时,只要用三角尺上的一条直角边先和这条底边重合,使另一条直角边过这条底边所对的顶点,这样画出的垂直线段就是这条底边上的高。(标出高)。
师:刚才,有画错的吗?学习中难免会出错,找到原因,及时纠正,就好了。师:从a点出发,能向它的对边画出一条高。
师:如果从b点出发,怎样向它的对边画高?(指名)这条垂直线段是哪条边上的高?
师:如果把ab边作为底,应该从哪个顶点来画它的高?(演示:另外两种画法)。
师:我们看,从三角形任意一个顶点出发都可以向对边画高,任意一条边也都可以作为底,来画出它的高。
师:三角形有几条高?(三条高)。
三、
总结。
回顾,拓展延伸。
师:(课播放)请看:这是被践踏的草坪。小草依依,踏之何忍?我们可不能这样。不过,让我们深思一下,为什么很多人喜欢从草坪上穿过呢?(课件动态呈现)。
被踩踏的草坪。
生:比较近。
师:你能从数学的角度来分析一下吗?有兴趣的同学课后去思考一下。
西师版认识三角形教学设计篇二
教学目标:
通常学习,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三角形的概念、特性,按角分三角形的分类,理解并掌握三角形高的意义,并会正确地作三角形的高。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三角形的概念、特性和分类。
教学难点:
掌握三角形高的意义和画法。
教学过程:
一、教学三角形的概念和特性。
2、画一画:请你在纸上任意画几个三角形。
3、议一议:请你用自己的语言来说说什么样的图形叫三角形?
4、(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小结得到):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封闭图形叫做三角形。
重点理解:三条线段、围成、封闭这些词的意义。
看一看:三角形有()个顶点,()条边和()个角。
出示:
(1)用力拉一拉,你发现什么?(三角形不会变形)。
(2)说明:三角形的这种特性,叫做三角形的稳定性。
(3)请你说一说,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三角形的稳定性。
二、教学三角形的分类和高。
出示一些三角形:
(1)你能不能给上面的三角形分分类?并说一说你是根据什么来分的。(如果学生分不出,可做适当的`引导。)。
(2)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得出:
1、6一类:三个角都是锐角:叫锐角三角形;
2、4一类:有一个角是钝角:叫钝角三角形;
3、5一类:有一个角是直角:叫直角三角形。
(3)可用下面的图来表示这三种三角形的关系:
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
师画三角形的高。
说明:从三角形的顶点向它的对边(或对边延长线)画一条垂线,顶点到垂足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这个顶点的对边叫做三角形的底。
注意:(1)高要用虚线表示,并且标上垂直符号;
(2)底边的延长线也要用虚线表示。
讨论:(1)一个三角形可以作几条高?
(2)请找出直角三角形的底和高。
(3)作哪类三角形的高时,需要延长底边?
三、练习。
1、p75第1、2题。
四、总结: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西师版认识三角形教学设计篇三
1使学生理解三角形的意义,掌握三角形的特征和特性。
2经历度量三角形边长的实践活动,理解三角形三边不等的关系。
3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动手操作、培养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让学生树立几何知识源于客观实际,用于实际的观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掌握三角形的特性。
懂得判断三角形三条线段能否构成一个三角形的方法,并能用于解决有关的问题;
找一找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形状或表面是三角形?请收集和拍摄这类的图片。
1让学生说说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形状是三角形的。展示学生收集的有关三角形的图片。
2播放录像。
师:接下来来看老师收集的到的一组有关三角形的录像资料。
3导入新课。
师:我们大家认识了三角形,三角形看起来简单,但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有许多用处,看来生活中的三角形无处不在,三角形还有些什么奥秘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板书:三角形的认识)。
1活动。要求:(1)每个小组利用教师事先为其准备的三根小棒,把小棒看成一条线段,利用这三条线段摆一个三角形。比一比,看哪一个小组做得最快!
(提供的小棒有一组摆不成的。)。
2学生拼图时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请同学一起来观看做得有代表性和做得有特色的图案,(展示学生所摆的图)。
师:那你认为怎么样的图形才是三角形?到底这几个图是不是三角形呢?同学们可以从书上找到答案!请学生阅读课本的内容。
板书:三条线段围城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因此判断图案(2)(3)(4)不是三角形。
判断:下面图形,哪些是三角形?哪些不是三角形?
3教师问:除了三角形概念,书中还向我们介绍了什么?
(2)三角形表示法;
(3)三角形的高和底。
1课件出示自行车、屋檐、吊架等三角形的图片,为什么这些部位要用三角形?
2解决这个问题,下面我们先做个试验:
出示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的教具,让学生试拉它们,并思考,你发现了什么?
3要使平行四边形不变形,应怎么办?试试看。
4那些物体中用到三角形,你知道为什么了吗?三角形的这种特性在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在今后学习数学的`时候,我们应该多想想,怎样把数学中的有关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1师:在我们围三角形的时候,有一组同学的三条线段围不成三角形,看来不是任意三个小棒就可以围成三角形,这里面也有奥秘。
2学生小组活动:(时间约6分钟)。
下列每组数是三根小木棒的长度,用它们能摆成三角形吗?(学生每回答一题后就利用电脑动画进行演示:三条线段是否能组成三角形)。
(1)6,7,8;
(2)5,4,9;
(3)3,6,10;
你发现了什么?
3学生探讨结束后让学生代表发言,总结归纳三角形三边的不等关系。学生代表可结合教具演示。
教师问:我们是否要把三条线段中的每两条线段都相加后才能作出判断?有没有快捷的方法?(用较小的两条线段的和与第三条线段的大小关系来检验)。
4得到结论: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电脑显示)。
教师问: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那么,三角形的两边之差与第三边有何关系呢?
感兴趣的同学还可以下课继续研究。
6(1)有人说自己步子大,一步能走两米多,你相信吗?为什么?
(由学生小组讨论后回答。然后电脑演示篮球明星姚明的身高及腿长,以此来判断步幅应有多大?)。
7有两根长度分别为2cm和5cm的木棒。
(1)用长度为3cm的木棒与它们能摆成三角形吗?为什么?
(2)用长度为1cm的木棒与它们能摆成三角形吗?为什么?
(3)在能摆成三角形,第三边能用的木棒的长度范围是。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三条边、三个角、三个顶点。
特性:稳定性。
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西师版认识三角形教学设计篇四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59页60页。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三角形,知道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能用字母表示三角形;理解三角形底和高的对应关系,会在三角形内画高初步了解三角形的外高。
2、在找一找、画一画、说一说的过程中感知三角形的表象,在画高的过程中感受三角形底与高的相互依存关系。
3、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作图能力,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积累抽象概括及画高等数学活动经验。养成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的好习惯。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4、通过使用ipad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体会在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学习可以无处不在。
教学重点:
理解三角形的概念、认识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
教学难点:
能准确画出三角形的高。
教具、学具: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ipad、三角尺。
学生准备:课前在网上搜索,生活中拍摄与三角形有关的物体图片。三角板,铅笔,白纸。
教学过程:
一、理解三角形的概念。
1、初步感知。
今天要学什么呢?(课件出示“猜一猜,打一几何图形”)。
你知道了什么?(板书图形)。
课件出示谜面:形状似座山,三竿首尾连。拐角尖又尖,学问不简单。
指名学生读一读。
你猜可能是什么?它是人类智慧的象征。今天我们将一起来认识三角形。
从古到今三角形在我们的生活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课件出示古金字塔和安康汉江三桥画面。(课件出示抽象画面中的三角形)。
打开ipad,小组交流你搜集的有关生活中三角形的图片。指一指三角形都在哪?指名小组汇报,说一说搜集的结果。
2、画图理解概念。
现在知道三角形是什么样了吗?在练习纸上画一画吧。(师在黑板上画)。
跟同桌或小组里的同学说一说,你是怎么画的?什么样的图形叫三角形?
画好以后在你画的三角形的上面写上自己的名字,用ipad拍照后发班级qq群,大家互相欣赏,举手评价,学生评价时老师点击放大该学生的作品。
课件出示判断:
来看看下面这些图形,哪些是三角形?这些为什么不是?(相机板书:3条线段,每相邻两条线段的端点相连)。
3、尝试概括定义。
说一说,什么样的图形叫三角形?
课件出示:由3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你觉得这里的“围成”是什么意思?(完善板书)。
二、认识各部分名称。
练习:找个同学上来指一指黑板上这个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
都理解了吗?再找个同学上来指一指:这回老师说你来指好吗?“那个顶点”,学生指哪个都摇头.
2、用字母表示。
师:为什么现在他指不对了呢?
师:为了更好的区分它们,我们可以用字母a,b,c分别表示这三个顶点。这个顶点就读作“顶点a”读,(指b,c)这个是?这样一来这条边就叫ab边。(指另外两条)。这个角就是——角a.
师:整个三角形就可以叫做——三角形abc.真会类推!快动手把你的三角形也用字母表示出来。
练习并过渡:(课件出示同底不等高的三角形)现在会用字母表示三角形了吗?
师:这是个三角形家族,如果用abc表示这个蓝色的三角形的话,这个绿色的三角形可以表示为ab——d.这个红色的就是——三角形abe.
观察这些三角形,你有什么发现?(一个比一个高,一个比一个大)。
师:看样子三角形也是有高的,而且这个高还影响着三角形的.大小。
你的感觉到底对不对呢?请打开课本60页,在书中去找一找。
谁来读一读?
改一改上图中错误的高。
5、学习画高。
全体学生尝试独立画自己所画的三角形的高。
老师拍典型图片,用ipad展示,画得好的同学汇报自己的画法。同桌用三角尺互查,画得是否标准。总结用三角板画高的方法。
(可能会有画三条高的,进行展示)课件出示三条高,理解高和底的对应关系,知道三角形有三条高。
练习画高:会画高的同学把手举起来我看看!都会画呀!请打开课本60页,完成下面的“做一做”.(课件出示)。
用ipad展示,指名学生推送作品。在学生的作业点评中巩固画高的方法,理解直角三角形两条直角边互为底和高。
三、了解形外高。
课件演示过a点做bc边的垂线ae.观察你觉得ae是哪些三角形哪条边上的高?了解钝角三角形的形外高。
四、培养空间观念。
今天我们对三角形进行了更为深入的学习,生活中有三角形吗?
来学校的路上我发现了一个三角形,想知道是什么吗?大家说是直接出示图片还是给一些线索大家来猜一猜?课件出示:高40厘米,底50厘米。这个三角形可能是什么?先把你的想法与同桌比划比划,再全班交流。
西师版认识三角形教学设计篇五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标实验教材数学四年级下册第80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什么样的图形叫三角形,知道三角形的特征和按角分类的方法,掌握三角形的特性。
2.能够识别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关知道它们三者之间的关系。
3.渗透观察比较、抽象概括和迁移推理等数学思维方法。培养学生发现欣赏的意识,感受生活中数学,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过程:
(1)(课件演示)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些图片,仔细观察:看看这些事物中都有我们学过的哪些图形?(欣赏两遍)。
(三角形、圆形、梯形……)。
这节课我们来重点研究三角形。
(2)(准备小棒)现在想想三角形是什么样子的?听要求:请用手中的小棒快速地摆一个三角形。(生动手摆三角形,同时老师在黑板上画三角形)。
2.三角形的特性。
(1)师拿出准备好的插接长方形,问:这是什么图形?
师拉动长方形,问:你发现了什么?
(长方形变化了,说明它不稳定)。
(2)拉一拉刚才的三角形,你发现了什么?
(没有变化,说明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板书:稳定性。
刚才我们动手摆了三角形,还知道了三角形具有稳定性,你认识三角形了吗?
出示:
根据刚才的学习谁能用一句话简单地说说什么是三角形?
(重点引导学生理解“围成”)。
板书: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三角形。
2.三角形的各部分名称。
猜测:围成三角形的每条线段叫什么?(边)三角形一共有几条边?(3条边)。
每两条边线段的交点叫什么?(顶点)三角形一共有几个顶点?(3个顶点)。
仔细观察三角形除了有三条边,三个顶点之外,还有什么?(3个角)。
谁能说说三角形有什么特征?(三角形有3条边,3个顶点,3个角)。
生回答师板书。
三、三角形的分类。
1.分类。
看要求:(课件演示)给这些三角形分类:
要求:
(1)给每类三角形取个名字。
(2)小组说说为什么这样取名?
生运用学具小组合作,老师巡回指导。
生汇报,师总结板书:
锐角三角形1个?3个?
直角三角形1个。
钝角三角形1个。
3、小游戏:
猜角游戏师只露出一个角,生猜这是什么三角形?
说说什么是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
四、小结: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知识?
考考你:
选择:
(1)由三条()围成的图形叫三角形。
a直线b射线c线段。
(2)()的三角形叫锐角三角形。
a有一个角是锐角b有两个角是锐角c有三个角是锐角。
判断:
(1)有三条线段的图形一定是三角形。
(2)任何三角形里都有两个锐角。
(3)直角三角形中只有一个角是直角。
(4)有位同学看到三角形中有一个锐角,就说这个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
西师版认识三角形教学设计篇六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和观察比较,使学生认识三角形,直到三角形的特性及三角形高和底的含义,会在三角形内画高。
2、通过实验使学生知道三角形的稳定性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
理解三角形的定义,掌握三角形的特性。
难点:
不同三角形的高的画法。
教具准备:
ppt、三角板。
学具准备:
小棒、白纸、铁丝、三角形、稳定性学具。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教师出示三角形,提问:这是什么图形?学生回答后板书课题。
2、在哪看到过这种图形?(生举例)。
1、师:想不想自己动手做一个三角形。拿出老师为你们准备的学具做一个三角形。(学生动手操作)。
展示学生的作品:
生1:用小棒摆的一个三角形。
师:你们对他摆的三角形有什么想说的吗?
生:他摆的三角形小棒与小棒处没有粘牢。
师:你愿意上来让这个三角形变得更完美些吗?
生2:用白纸折了后剪出来的一个三角形。
生3:用铁丝折的一个三角形。
师刚展示,就有学生在下面提意见:那不是三角形?
生:它没有封口。
师:其他同学的意见呢?
师动手捏住铁丝的两头问:这样是一个三角形了吗?
2、师:现在我们说也说了,做也做了,那谁能说说什么样的图形式三角形呢?同桌交流。
3、学生回答,教师不断完善。得出三角形的定义:由三条线断围成的图形叫三角形。
4、提问:什么叫围成?学生齐读三角形的定义。
5、师:接下来让我们当一回小法官,判断一下上面的图形式不是三角形。(ppt出示)。
5、自己动手画一个三角形。教师也在黑板上画一个三角形。
(反思:关于三角形的知识学生在三年级的时候就已经接触过,关于三角形的定义作业本中也曾以判断的形式出现过,因此备这节课的时候,一直在犹豫,是直接以提问形式出现:“关于三角形的知识,你都知道哪些?”还是先建立表象,再得出定义。最终还是采用了第二种方法。课堂中学生表现出来的问题,也都掉进了自己预设的陷阱中:如用小棒摆的三角形连接点超出了,用铁丝围的三角形连接点没围住,教师抓住了学生的这些生成进行及时的反馈,一步一步让学生理解什么是“围成”,突破了教学中的第一难点。)。
三、教学三角形个部分的名称、(承接上面的环节)刚才有人提到了三角形的边,谁来指指这三角形的边在哪儿?(学生上来指)。
师手指三角形的顶点问:“这叫三角形的什么”?手指角问:“这又叫三角形的什么?”
教师边说边板书:咦,原来三角形有三个顶点、三条边、三个角。
2、在刚才自己画的三角形中标出各部分名称,然后和同桌说一说。
3、小游戏:师:每一个顶点都有它对应的边,现在我们来做一个小游戏,老师指定点,你们来指出它对应的边。
师:给你的三角形也起个名字吧!
师:让我们认识一下你画的三角形。
(反思:上学期教学画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高时,发现学生顶点和对应的边很会搞错,因此这儿设计了了一个小游戏,本意就是为学生在下面一个环节画高做准备,但就像云外天所说,如果把这个环节与后面的画高结合起来进行教学,课堂就更精彩。)。
2、师:为什么设计师都到用三角形而不用别的图形呢?(引出三角形的稳定性)。
3、师:真的是这样吗?想不想动手来验证一下(学生拿出学具进行操作)。
(反思: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本是个很好的教学设计。但是学生在进行学具操作时,教师过于心急,对学生的操作有太多的指导,导致这个环节失去了原有的功效)。
五、画高。
1、老师这儿有一个三角形,从一个顶点出发向对边画了好几条线段(ppt出示)哪一条最短?为什么?引出高。
2、那什么叫高呢?教师边在ppt上演示,边介绍:从一个顶点出发,到它的对边画一条垂直线段,这条垂直线段就是三角形的高,这条边叫三角形的底。
3、看书,书中是怎样介绍三角形的高和底的。
4、锐角三角形:教师演示画高,学生在自己画的三角形上画高。
师:刚才我们是从一个顶点出发向它的对边画了一条高,如果从另外的顶点出发,你会画高吗?想想三角形的高有几条?为什么?(学生画高,投影仪上展示学生的作品)。
5、直角三角形:出示学生自己画的直角三角形:刚才有同学遇到了困难。像这样的三角形怎样画高?(学生回答并在练习纸上画出以最长的那条边为底边的三角形的高)。
6、钝角三角形:教师出示:像这样的三角形也有三条高,今天我们只画斜边上的高。学生动手画高,展示作品。
六、应用。
1、师:今天我们又重新认识了三角形,你能说说你又了解了三角形的哪些知识?
2、出示:小红家的椅子用了很多年了,已经摇摇晃晃,你能帮他修好吗?
反思:
这个环节教师稍微进行了一下拓展,因为例题中只出现画锐角三角形的高,而且关于角的分类是安排在例4。但从学生的掌握程度来看,学生还是掌握的较好。画锐角三角形的高的过程中教师也发现了一个问题:很多学生画的锐角三角形的三条高没有相交于一点,因时间关系,教师只是点了一下,在画高的细节上教师还应强调。
西师版认识三角形教学设计篇七
通常学习,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三角形的概念、特性,按角分三角形的分类,理解并掌握三角形高的意义,并会正确地作三角形的高。
理解并掌握三角形的概念、特性和分类。
2、画一画:请你在纸上任意画几个三角形。
3、议一议:请你用自己的语言来说说什么样的图形叫三角形?
4、(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小结得到):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封闭图形叫做三角形。
重点理解:三条线段、围成、封闭这些词的意义。
看一看:三角形有()个顶点,()条边和()个角。
出示:
(1)用力拉一拉,你发现什么?(三角形不会变形)。
(2)说明:三角形的这种特性,叫做三角形的稳定性。
(3)请你说一说,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三角形的稳定性。
二、教学三角形的分类和高。
出示一些三角形:
(1)你能不能给上面的三角形分分类?并说一说你是根据什么来分的。(如果学生分不出,可做适当的引导。)。
(2)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得出:
1、6一类:三个角都是锐角:叫锐角三角形;
2、4一类:有一个角是钝角:叫钝角三角形;
3、5一类:有一个角是直角:叫直角三角形。
(3)可用下面的图来表示这三种三角形的关系:
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
说明:从三角形的.顶点向它的对边(或对边延长线)画一条垂线,顶点到垂足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这个顶点的对边叫做三角形的底。
注意:(1)高要用虚线表示,并且标上垂直符号;
(2)底边的延长线也要用虚线表示。
讨论:(1)一个三角形可以作几条高?
(2)请找出直角三角形的底和高。
(3)作哪类三角形的高时,需要延长底边?
三、练习。
1、p75第1、2题。
四、总结: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西师版认识三角形教学设计篇八
1.联系实际和利用生活经验,通过观察、操作、测量等学习活动,认识三角形的基本特征,初步形成三角形的概念,初步认识三角形的底和高,感悟三角形底和高相互依存的关系。
2.在认识三角形有关特征的活动中,体会认识多边形特征的基本方法,发展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
3.体会三角形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图形,并在学习活动中进一步产生学习图形的兴趣和积极性。
【教学重难点】。
一、走进生活,导出课题。
提问:生活中,你在哪些地方看到过三角形?(结合举例出示自行车图等)。
揭示:三角形在生活中的运用非常广泛。今天这节课我们进一步研究三角形。(板书课题:认识三角形)。
二、动手操作,了解特征。
1.激趣:想动手做一个三角形吗?首先,我们要明确活动要求。出示要求:(1)用你手中的工具,想办法做出一个三角形。
(2)小组成员比较所做的不同的三角形,看看有什么共同点。
2.操作:学生分组活动,教师巡视。
3.交流:指名某组代表上台利用实物投影介绍,别的小组补充。(材料:小棒、三角尺、方格纸、点子图、白纸)。
4.感受围成提问:刚才有同学是用小棒摆三角形的,那么摆一个三角形至少要用几根小棒?出示开口和出头的两种摆法:这样行吗?不管是摆还是画三角形,都要注意三条边首尾相连。(可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进行)。
提问:我想来画一个,你有什么需要提醒我的吗?师在黑板上画三角形。5.概括特征。
得出:三个顶点、三条边、三个角。板书三角形各部分名称。
出示课件:判断下面哪些图形是三角形。
6加深认识:大家请看,方格纸上有4个点,从这4个点中任选3个作为顶点,都能画一个三角形吗?你有什么发现?哪三个点可以,哪三个点不可以,为什么?请在书上画一画,和同桌互相说一说你的发现。有小组已经完成了,请你给大家说说你们小组的发现。
(b.c.d三点不可以画一个三角形,因为这三个点在一条直线上。)所以我们发现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个点不能画一个三角形。
三、自主探究三角形的底和高。
2.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小组交流,指名说一说量的是哪一条线段,和下面的横梁在位置上有什么关系。
如果我们把人字梁所表示的三角形画下来,就可以这样表示出它的高和底。(课件出示三角形的高和底)。
完成教材第76页“试一试”,指名学生上展台演示画的过程。
出示活动二:(1)在图中给出的线段(4厘米长)为底边,画一个高是2厘米的三角形。(每一小格的边长看作1厘米)(2)小组交流画法,比一比哪个小组画的多。
学生独立画完后,在小组交流。全班展示。
在交流中明白:和底边相距2厘米的直线上的任意一点,连接这点与底边形成的三角形,都要符合要求。指出三角形的高可能在三角形内,也可能是三角形的一条边,或是三角形外。
四、巩固练习。
完成检测反馈:画出三角形底边上的高。
交流时小结:在直角三角形中,把一条直角边看作三角形的底,另外一条直角边就是这个三角形的高。
五、全课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对三角形又有了哪些认识?
西师版认识三角形教学设计篇九
1、使学生理解三角形的意义,掌握三角形的特征和特性。
2、经历度量三角形边长的实践活动,理解三角形三边不等的关系。
3、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动手操作、培养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让学生树立几何知识源于客观实际,用于实际的观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懂得判断三角形三条线段能否构成一个三角形的方法,并能用于解决有关的问题;
一、联系生活。
找一找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形状或表面是三角形?请收集和拍摄这类的图片。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让学生说说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形状是三角形的。展示学生收集的有关三角形的图片。
2播放录像。
师:接下来来看老师收集的到的一组有关三角形的录像资料。
3导入新课。
师:我们大家认识了三角形,三角形看起来简单,但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有许多用处,看来生活中的三角形无处不在,三角形还有些什么奥秘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板书:三角形的认识)。
三、师生互动引导探索。
1活动。要求:(1)每个小组利用教师事先为其准备的三根小棒,把小棒看成一条线段,利用这三条线段摆一个三角形。比一比,看哪一个小组做得最快!
(提供的小棒有一组摆不成的。)。
2学生拼图时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请同学一起来观看做得有代表性和做得有特色的图案(展示学生所摆的图)。
师:那你认为怎么样的图形才是三角形?到底这几个图是不是三角形呢?同学们可以从书上找到答案!请学生阅读课本的内容。
板书:三条线段围城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因此判断图案(2)(3)(4)不是三角形。
判断:下面图形,哪些是三角形?哪些不是三角形?
3。教师问:除了三角形概念,书中还向我们介绍了什么?
(2)三角形表示法;
1课件出示自行车、屋檐、吊架等三角形的图片,为什么这些部位要用三角形?
2解决这个问题,下面我们先做个试验:
出示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的教具,让学生试拉它们,并思考,你发现了什么?
3要使平行四边形不变形,应怎么办?试试看。
4那些物体中用到三角形,你知道为什么了吗?三角形的这种特性在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在今后学习数学的时候,我们应该多想想,怎样把数学中的有关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三)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1师:在我们围三角形的时候,有一组同学的三条线段围不成三角形,看来不是任意三个小棒就可以围成三角形,这里面也有奥秘。
2学生小组活动:(时间约6分钟)。
下列每组数是三根小木棒的长度,用它们能摆成三角形吗?(学生每回答一题后就利用电脑动画进行演示:三条线段是否能组成三角形)。
(1)6,7,8;(2)5,4,9;(3)3,6,10;
你发现了什么?
3学生探讨结束后让学生代表发言,总结归纳三角形三边的不等关系。学生代表可结合教具演示。
教师问:我们是否要把三条线段中的每两条线段都相加后才能作出判断?有没有快捷的方法?(用较小的两条线段的和与第三条线段的大小关系来检验)。
4得到结论: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电脑显示)。
教师问: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那么,三角形的两边之差与第三边有何关系呢?
感兴趣的同学还可以下课继续研究。
6(1)有人说自己步子大,一步能走两米多,你相信吗?为什么?
(由学生小组讨论后回答。然后电脑演示篮球明星姚明的身高及腿长,以此来判断步幅应有多大?)。
7有两根长度分别为2cm和5cm的木棒。
(1)用长度为3cm的木棒与它们能摆成三角形吗?为什么?
(2)用长度为1cm的木棒与它们能摆成三角形吗?为什么?
(3)在能摆成三角形,第三边能用的木棒的长度范围是。
四、反思回顾。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西师版认识三角形教学设计篇十
教学内容: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三有形p59、60、61。
教材简析:《三角形的认识》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第一课时,本课是六年制数学第二学段“空间与图形”中的学习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经认识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对三角形有了直观地认识,已经能从平面图形中分辨出三角形。本节课主要是帮助学生在原有的感性认识基础上,理解三角形的意义,掌握它的特征,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其他几何图形的有关知识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1、在原有的认知基础上,通过自学书本、观看视频讲解,逐步认识三角形,知道三角形各部分名称并概括出三角形的定义;学会用符号语言表示三角形。
2、认识三角形的高和底,会画三角形的高。
3、联系生活实际、通过实验操作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及其应用,感受到三角形的三边长度固定,形状大小就确定的稳定性的本质。
4、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生活。
教学重点:三角形的概念,感知稳定性。
教学难点:高的画法和意义。
教学预设过程:
一、谈话引入。
1、孩子们,三角形,你认识了吗?(认识了)。
相信大家已经进行了自学,认真看过学习视频了,那今天这节课我们要做些什么呢?
二、汇报自主学习导学单。
1、画三角形、揭示概念。
(1)请小老师上台画三角形。
(2)什么叫三角形呢?师板书:由3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3)哪位小老师给大家介绍一下,你对“围成”二字的理解呢?
强调出:三角形每相邻两条线段的端点相连。
2、学会用符号语言表示三角形。
为了表达的方便,现在可以给这个三角形取个名字了吧!
引导说出:三角形abc,师标出字母abc。
说一说角a角b角c,各条线段的名称。
3、认识三角形的高和底,会画三角形的高。
(1)汇报导学单上高和底的概念。
(2)“三角形高的认识”学习视频回顾。
(3)找出黑板上三角形的3组顶点与对边。揭示板书:3条高。
(4)同桌交流导学单上画高的过程。
(5)指名板演:作高。
4、三角形的稳定性及应用。
(1)交流导学单上第5小题。师板书:稳定性。
(2)拿出学具,拼摆三角形及四边形。
(3)同桌互相交换,拉一拉,谈发现;前后排的同学转过来比一比,谈发现。
(4)说一说生活中哪里有应用到三角形的稳定性呢?
三、巩固练习、应用新知。
1、快速找出对应的顶点和对边。
2、请画出下面三角形中指定底边上的高。
三角形的认识――姜微微。
(1)实物投影校对。
(2)直角三角形中,两条直角边互为高和底。
(3)利用第3个三角形找一找外高,指一指。
3、实践操作。
四、课堂总结1、[课件演示]画一个三角形及一条底边上的高,旋转三角形。
师:孩子们,让我们静静地看大屏幕,静静地回忆。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西师版认识三角形教学设计篇十一
本课教学设计思路:唤起内驱,激发兴趣,让学生享受自由呼吸的课堂,感受三角形的特点引发思考。感知三角形的本质属性并表达出来。体会三角形的高和底的相互依存性。
本课教学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一课时内容,是本单元的起始部分,也是三角形认识的第二学段,内容包括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三角形的特征、定义、高和底的含义,三角形是平面图形中最简单最基本的多边形,学好本课将会为以后学习平面几何、立体几何打下基础。
数学课标解读中说:图形与几何的学习有助于学生更好地认识和理解人类的生存空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初步发展空间观念,学会推理;有助于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所以在教学时我善于强调现实背景,联系生活经验和活动经验,经常运用观察、操作、推理想象(猜想)、作图设计等手段。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和应用意识。
1、知识与能力:联系实际和利用生活经验,通过观察、操作、测量、联想等学习活动,认识三角形的基本特征,初步形成三角形的概念,初步认识三角形的底和高,感悟三角形的底和高的相互依存的关系。
2、方法与途径:在认识三角形的基本特征及底和高的活动中,体会认识多边形特征的基本方法,发展观察能力和比较、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
3、情感与评价:认识到三角形是日常生活中的常见图形,在学习活动中进一步产生学习图形的兴趣和积极性。
4、现代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重点:认识三角形的基本特征,认识三角形的底和高。
教学难点:懂得底和高的对应关系,会画三角形指定边上的高。
教学准备:小棒、三角板、导学案、多媒体课件等。
一、猜谜引入,激发兴趣。
谈话:同学们,我们玩一个猜图形游戏好不好?
四条边一样长,四个角一样大,方方正正什么形?
没有角,像个车轮转转转,像个钟面圆又圆什么形?
三个角尖尖的,三条边直直的,三角三边紧相连什么形?
提问:你在生活中的什么地方见过三角形?
出示:关于三角形的图片并欣赏。
揭示:同学们都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看来三角形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三角形的世界,来认识三角形。(板书课题《三角形的认识》)。
二、探索新知。
活动一:认识三角形。
1、激趣:想动手做一个三角形吗?首先,我们要明确活动要求。
出示要求:(1)用你手中的学习材料,做出一个三角形。
(2)小组成员比较所做的三角形,看看有什么共同点。
2、操作:学生分组活动,教师巡视。
3.交流:指名某组代表上台介绍,别的小组补充。(材料:小棒、三角尺、方格纸、点子图、白纸)。
4、画:闭上眼睛想一想你心目中的三角形是什么样子的,画在展评单上。
5、概括特征:
得出:三个顶点、三条边、三个角。
板书:三角形各部分名称。
出示课件:判断下面哪些图形是三角形。
6、理解意义:什么样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7、感受围成:以小组为单位选择自己的伙伴感受围城是什么意思?
拓展延伸:由4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什么形?五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呢?由几条线段围成的图形是6边形?我们利用这样的方式就可以认识更多的多边形。
活动二:理解三角形高和底的含义。
自学课本66页,同伴交流,组内探讨,完成展评单上的活动二,比一比,哪组同学最会学习。
1、从三角形的一个到它的作一条垂线,顶点到垂足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这条对边叫做三角形的.
2、思考:一个三角形可以画几条高?
3、独立完成:画出每个三角形底和高。
交流小结:在直角三角形中,把一条直角边看作三角形的底,另外一条直角边就是这个三角形的高。
完成检测反馈。
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对于三角形的知识,你还有那些问题和疑惑?
这节课我们明确了三角形的特征:三个角、三条边和三个顶点,知道了高是从顶点出发画出来的,研究了顶点的特性,下节课我们还要继续探究三角形的其他奥秘。
板书设计:
(略)。
西师版认识三角形教学设计篇十二
p.22、23、24(想想做做)。
这部分内容主要让学生认识三角形,包括了解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第22页的例题主要帮助学生初步形成三角形的概念。第23页的例题着重让学生通过操作活动,体验和了解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认识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1、使学生联系实际和利用生活经验,通过观察、操作、测量等学习活动,认识三角形的基本特征,初步形成三角形的概念,了解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2、使学生体会单侥幸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图形,并在学习活动中进一步产生学习图形的兴趣和积极性。
学具盒、尺等。
一、导入。
出示例题图,问:在图上我们可以找到一种很常见的图形,是什么?(三角形)。
生活中的三角形随处可见,说说哪些地方也能看到?
揭示课题:认识三角形。
二、做三角形。
1、我们可以用不同的方法来得到一个三角形,利用手边的材料,比比谁的方法多?
交流。
(1)用小棒摆。讲评时注意:小棒摆的时候一定要首尾相接,不能有多出来的部分。
(2)在钉子板上围。讲评时注意:只要有三个顶点,如果发现边不够直的话,需要把三角形调整得大一些。
(3)用三角板或尺上的其他三角形直接描画。
(4)在纸上分别画围起来的三条线段,也能得到一个三角形。
2、三角形各部分名称。
一起动手画一个三角形,说说各部分的名称:3个顶点、3条边、3个角。
三、三边关系。
1、是不是所有的三根小棒都能围成一个三角形?
用学具盒里的小棒分别摆一摆,是不是都能围成一个三角形呢?
学生摆完后交流:
(1)同一种颜色(一样长)的小棒肯定是能摆成一个三角形的。
(2)一红两绿这三根小棒是不能围成一个三角形的。
小结:看来并不是所有的三根小棒都能围成三角形。那为什么会围不成了呢?
2、探究不能围成三角形的原因。
说说你用一红两绿三根小棒怎么就围不成三角形了呢?
西师版认识三角形教学设计篇十三
1、使学生理解三角形的意义,掌握三角形的特征和特性。
2、经历度量三角形边长的实践活动,理解三角形三边不等的关系。
3、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动手操作、培养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让学生树立几何知识源于客观实际,用于实际的观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掌握三角形的特性。
懂得判断三角形三条线段能否构成一个三角形的方法,并能用于解决有关的问题;
一、联系生活。
找一找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形状或表面是三角形?请收集和拍摄这类的图片。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让学生说说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形状是三角形的。展示学生收集的有关三角形的图片。
2、播放录像。
师:接下来来看老师收集的到的一组有关三角形的录像资料。
3、导入新课。
师:我们大家认识了三角形,三角形看起来简单,但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有许多用处,看来生活中的三角形无处不在,三角形还有些什么奥秘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板书:三角形的认识)。
三、师生互动引导探索。
(一)三角形的意义:
1、活动。要求:(1)每个小组利用教师事先为其准备的三根小棒,把小棒看成一条线段,利用这三条线段摆一个三角形。比一比,看哪一个小组做得最快!
(提供的小棒有一组摆不成的。)。
2、学生拼图时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请同学一起来观看做得有代表性和做得有特色的图案(展示学生所摆的图)。
请同学们一起做裁判,看看哪些是三角形?
师:那你认为怎么样的图形才是三角形?到底这几个图是不是三角形呢?同学们可以从书上找到答案!请学生阅读课本的内容。
板书:三条线段围城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因此判断图案(2)(3)(4)不是三角形。
判断:下面图形,哪些是三角形?哪些不是三角形?
3.教师问:除了三角形概念,书中还向我们介绍了什么?
(2)三角形表示法;
(3)三角形的'高和底。
(二)三角形的特性:
1课件出示自行车、屋檐、吊架等三角形的图片,为什么这些部位要用三角形?
2解决这个问题,下面我们先做个试验:
出示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的教具,让学生试拉它们,并思考,你发现了什么?
3要使平行四边形不变形,应怎么办?试试看。
4那些物体中用到三角形,你知道为什么了吗?三角形的这种特性在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在今后学习数学的时候,我们应该多想想,怎样把数学中的有关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三)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1师:在我们围三角形的时候,有一组同学的三条线段围不成三角形,看来不是任意三个小棒就可以围成三角形,这里面也有奥秘。
2学生小组活动:(时间约6分钟)。
下列每组数是三根小木棒的长度,用它们能摆成三角形吗?(学生每回答一题后就利用电脑动画进行演示:三条线段是否能组成三角形)。
(1)6,7,8;(2)5,4,9;(3)3,6,10;
你发现了什么?
3学生探讨结束后让学生代表发言,总结归纳三角形三边的不等关系。学生代表可结合教具演示。
教师问:我们是否要把三条线段中的每两条线段都相加后才能作出判断?有没有快捷的方法?(用较小的两条线段的和与第三条线段的大小关系来检验)。
4得到结论: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电脑显示)。
教师问: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那么,三角形的两边之差与第三边有何关系呢?
感兴趣的同学还可以下课继续研究。
6(1)有人说自己步子大,一步能走两米多,你相信吗?为什么?
(由学生小组讨论后回答。然后电脑演示篮球明星姚明的身高及腿长,以此来判断步幅应有多大?)。
7有两根长度分别为2cm和5cm的木棒。
(1)用长度为3cm的木棒与它们能摆成三角形吗?为什么?
(2)用长度为1cm的木棒与它们能摆成三角形吗?为什么?
(3)在能摆成三角形,第三边能用的木棒的长度范围是。
西师版认识三角形教学设计篇十四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三有形p59、60、61。
《三角形的认识》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第一课时,本课是六年制数学第二学段“空间与图形”中的学习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经认识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对三角形有了直观地认识,已经能从平面图形中分辨出三角形。本节课主要是帮助学生在原有的感性认识基础上,理解三角形的意义,掌握它的特征,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其他几何图形的有关知识打下基础。
1、在原有的认知基础上,通过自学书本、观看视频讲解,逐步认识三角形,知道三角形各部分名称并概括出三角形的定义;学会用符号语言表示三角形。
2、认识三角形的高和底,会画三角形的高。
3、联系生活实际、通过实验操作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及其应用,感受到三角形的三边长度固定,形状大小就确定的稳定性的本质。
4、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生活。
三角形的概念,感知稳定性。
高的画法和意义。
1、孩子们,三角形,你认识了吗?(认识了)。
相信大家已经进行了自学,认真看过学习视频了,那今天这节课我们要做些什么呢?
(1)请小老师上台画三角形。
(2)什么叫三角形呢?师板书:由3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3)哪位小老师给大家介绍一下,你对“围成”二字的理解呢?
强调出:三角形每相邻两条线段的端点相连。
2、学会用符号语言表示三角形。
为了表达的方便,现在可以给这个三角形取个名字了吧!
引导说出:三角形abc,师标出字母abc。
说一说角a角b角c,各条线段的名称。
3、认识三角形的高和底,会画三角形的高。
(1)汇报导学单上高和底的概念。
(3)找出黑板上三角形的3组顶点与对边。揭示板书:3条高。
(4)同桌交流导学单上画高的过程。
(5)指名板演:作高。
(1)交流导学单上第5小题。师板书:稳定性。
(2)拿出学具,拼摆三角形及四边形。
(3)同桌互相交换,拉一拉,谈发现;前后排的同学转过来比一比,谈发现。
(4)说一说生活中哪里有应用到三角形的稳定性呢?
1、快速找出对应的顶点和对边。
2、请画出下面三角形中指定底边上的高。
(1)实物投影校对。
(2)直角三角形中,两条直角边互为高和底。
(3)利用第3个三角形找一找外高,指一指。
3、实践操作。
西师版认识三角形教学设计篇十五
一、复习导入。
1、复习锐角、直角、钝角的有关知识。(课件出示)。
2、如果把角的两边截成线段,再把这两条线段连接起来,变成了什么图形?(三角形)。
3、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面是三角形的?
4、欣赏有关三角形的图片。(课件演示)。
5、看来在我们生活中三角形无处不在,三角形还有些什么奥秘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板书课题)。
二、新授。
1、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呢?
2、这节课我们打算研究三角形的概念、特征、性质以及它的分类。
3、三角形的概念。
(2)(课件演示)刚才你们围成三角形的同学,你们的小棒是不是这样一根接着一根围起来?如果把小棒看成是三条线段,谁能用一句话说出怎样的图形叫做三角形?(板书)。
(3)(课件出示)刚才不能围成三角形的小组,你们的图形是不是这样?所以说是不是只要三条线段就一定能围成三角形呢?(不一定,要围起来)(突出“围成”)。
4、三角形的特征。
(1)请同学们自学资料中的内容,找出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
(2)提问。
(3)数一数,三角形有几条边?几个角?几个顶点。(板书)。
5、三角形的特性。
(1)我们再来看一组图片,为什么这些部位要用三角形?不要着急,我们先来做一个实验。
a、拿出四边形纸框拉一拉。再拿出三角形纸框拉一拉。
(2)我们三角形有一个很重要的特性--具有稳定性(板书),这些部位就是应用了这个特性。
6、三角形的分类。
(1)出示一组三角形。
a、学习直角三角形。
b、学习钝角三角形。
c、指出锐角三角形,并讨论:什么样的三角形叫做锐角三角形?
(4)用一张白纸剪出一些三角形帖在纸板上,要求每人最起码剪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各一个。
(5)讨论(思考题)(机动)。
7、小组总结,自我评价。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些什么?把你在这节课学到的知识告诉你们组的同学,然后通过这个评价表进行自我评价。
西师版认识三角形教学设计篇十六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三角形具有稳定性,知道三角形的稳定性在实践中有广泛的应用。
理解三角形的特性、三角形高的画法。
三角形高的画法。
找一找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形状或表面是三角形?请收集和拍摄这类的图片。
1、让学生说说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形状是三角形的。展示学生收集的有关三角形的图片。
2、播放录像。
师:接下来来看老师收集的到的一组有关三角形的录像资料。
3、导入新课。
师:我们大家认识了三角形,三角形看起来简单,但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有许多用处,看来生活中的三角形无处不在,三角形还有些什么奥秘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板书:三角形的认识)。
1、活动。
要求:(1)每个小组利用教师事先为其准备的三根小棒,把小棒看成一条线段,利用这三条线段摆一个三角形。比一比,看哪一个小组做得最快!
(提供的小棒有一组摆不成的。)。
2、学生拼图时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请同学一起来观看做得有代表性和做得有特色的图案(展示学生所摆的图)。
师:那你认为怎么样的图形才是三角形?到底这几个图是不是三角形呢?同学们可以从书上找到答案!请学生阅读课本的内容。
板书:三条线段围城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因此判断图案(2)(3)(4)不是三角形。
判断:下面图形,哪些是三角形?哪些不是三角形?
3、教师问:除了三角形概念,书中还向我们介绍了什么?
(2)三角形表示法;。
(3)三角形的高和底。
(二)三角形的特性:
1、课件出示自行车、屋檐、吊架等三角形的图片,为什么这些部位要用三角形?
2、解决这个问题,下面我们先做个试验:
出示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的教具,让学生试拉它们,并思考,你发现了什么?
3、要使平行四边形不变形,应怎么办?试试看。
4、那些物体中用到三角形,你知道为什么了吗?三角形的这种特性在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在今后学习数学的时候,我们应该多想想,怎样把数学中的有关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三)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1、师:在我们围三角形的时候,有一组同学的三条线段围不成三角形,看来不是任意三个小棒就可以围成三角形,这里面也有奥秘。
2、学生小组活动:(时间约6分钟)。
下列每组数是三根小木棒的长度,用它们能摆成三角形吗?(学生每回答一题后就利用电脑动画进行演示:三条线段是否能组成三角形)。
(1)6,7,8;(2)5,4,9;(3)3,6,10;。
你发现了什么?
3、学生探讨结束后让学生代表发言,总结归纳三角形三边的不等关系。学生代表可结合教具演示。
教师问:我们是否要把三条线段中的每两条线段都相加后才能作出判断?有没有快捷的方法?(用较小的两条线段的和与第三条线段的大小关系来检验)。
4、得到结论: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电脑显示)。
教师问: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那么,三角形的两边之差与第三边有何关系呢?
感兴趣的同学还可以下课继续研究。
6、(1)有人说自己步子大,一步能走两米多,你相信吗?为什么?
(由学生小组讨论后回答。然后电脑演示篮球明星姚明的身高及腿长,以此来判断步幅应有多大?)。
7、有两根长度分别为2cm和5cm的木棒。
(1)用长度为3cm的木棒与它们能摆成三角形吗?为什么?
(2)用长度为1cm的木棒与它们能摆成三角形吗?为什么?
(3)在能摆成三角形,第三边能用的木棒的长度范围是。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西师版认识三角形教学设计篇十七
学科领域:数学,并涉及劳技、语文、美术、信息技术教育。
智能领域:语言、数学逻辑、视觉空间、身体运动、人际沟通。
适用年级:小学三年级第一学期(实验教材)。
所需时间:1课时。
2、理念概述。
通过运用多元智能理论指导日常教学,促进每一个孩子的发展,一直是我校的教研特色。本学期使用的上海市数学二期课改实验教材,实际是对数学教师教学技能的考验和磨炼。如何用好这本教材,领会新教材的意图并在课堂教学中进行体现,要通过不断的钻研。在“几何小实践”这个单元中,涉及了“三角形分类”的知识。选择这个知识点进行教学设计,并在设计时融入了多元智能理念和信息技术的支持作用,与单纯的数学知识讲授相区别。通过设计丰富、多样的智能学习活动,充分调动、发挥和培养学生各方面的智能潜力,同时,利用信息技术对知识点的探究结果用演示文稿来呈现,加深学生对三角形分类的认识。通过动手、判断、辩论、再次讨论、得出结论、再次动手操作的一系列环节,使学生在反复体验的过程中形成对三角形按边分类的正确、完整的概念,使得他们的智能水平在平常的学习中得到潜移默化的提升。
3、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按边之间的关系给三角形分类并用信息技术进行汇报。
(2)通过动手折叠,探索等腰、等边三角形的性质。
(3)通过探究与活动,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比较和概括的能力。
(4)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动手操作,培养学生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5)培养学生的多元智能发展(注:这是贯穿我们日常学科教学的长远目标)。
对应的新课标:上海市二期课改三年级数学(实验版)第三单元教学目标。
4、教学准备。
(1)学生基础:认识三角形;知道三角形的稳定性在生活中的应用。
(2)根据学生学习状况及主动性合理分配学习小组。
(3)设计学生探究的模板。
(4)制订教学评价和智能发展评价量规。
5、所需教学环境及资源材料。
(1)具备投影功能的多媒体教室(或网络教室)。
(2)计算机及因特网、音响。
(3)上海市小学数学二期课改(实验版)提供的资源课件片断(三角形初步认识)。
1、导入新课。
本环节涉及:数理逻辑、视觉空间智能。
(1)教师播放学生课前收集的三角。
形建筑和物体图片,确定要探究的教学主题。
(2)学生认真观察图片,说出三角形的一些基本特征。
本环节涉及:语言、人际沟通、身体运动、视觉空间智能。
(1)教师做示范,并提出学生动手做一些三角形。
(2)学生思考:怎样分工合作才能搭出各种不同的三角形。
(3)学生小组合作搭三角形。
(4)学生交流研讨。
本环节涉及:语言、数理逻辑、人际沟通、视觉空间智能。
(1)教师演示电脑课件,提出任务:将做好的三角形分类。
(2)学生小组合作,按自己的想法初步进行分类。
(3)师生间互相交流(电脑演示学生分的结果)。
(4)教师提出更高要求:将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放入集合圈。
(5)学生用拍手来表示赞成和反对:在“涉及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时,学生间会对其是否属于等腰三角形产生意见分歧,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并用辩论赛的形式由学生自己找出正确答案。
(6)师生共同总结。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和板书来揭示三角形按边分类的结果(三条边不相等的三角形、等腰三角形以及特殊的等腰三角形叫等边三角形)。
(7)巩固练习(利用多媒体课件,及时对学习的新知识进行巩固)。
4、折一折,画一画。
本环节涉及:数理逻辑、视觉空间、身体运动智能。
(1)教师取出一个三角形,要求学生动脑筋来判断这是什么三角形。
(2)学生动手操作后发现是等腰三角形,并且是一个轴对称图形。
(3)教师通过电脑演示验证学生的判断,得出判断等腰三角形的最简便方法。
(4)教师再次取出一个三角形,让学生利用好方法进行判断。
(5)学生动手操作后发现是等边三角形,而且有三条对称轴。
(6)教师通过电脑演示验证学生的判断,进行巩固练习。
5、小结并拓展。
本环节涉及:数理逻辑、语言言语智能。
(1)教师利用课件,组织学生回忆本节课学习内容。
(2)学生交流表达自己在本节课的学习收获。
(3)布置作业:(拓展)用长方形剪一个等腰三角形。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35727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