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应该包括教学过程的详细描述,以及教学时的提问和引导方式。其次,教师需要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下面是一些精选的教案范文,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掌握教学设计的方法和技巧。
连乘试讲教案篇一
1、意识到时间的宝贵,认识合理安排时间的重要性。
2、学会合理科学地分配时间,能把学到的时间管理策略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3、学生养成良好的时间观,对自己负责。
1、把课上所学到的时间管理方法用于学习生活。2、学生养成良好的时间观,对自己负责。
(一)热身活动:撕纸人生。
1、讲述规则(每个学生分发一张纸条,手上的纸条代表一生)(1)假设你可以活100岁。你现在13岁,请撕去13岁之前的纸头。(2)假设你读书到23岁,请你把23岁到100岁的时间撕去。
(3)现在你剩下的就只有13岁到23岁的十年时间:请你将13岁到23岁的纸头折成三等分,撕去三分之一,因为我们有三分之一的时间在睡觉,再死掉三分之一,因为我们在学校上课,请同学们看一下最后纸条的长度。
2、完成活动。
3、交流讨论。
师:我们以为我们有很多课余时间,却发现原来他只有这么短。需要好好利。
用。光有理念还不够,让我们具体来看看有哪些hold住时间的好办法。
4、提出主题。
今天就让我们讨论下如何hold住自己的课余时间。既然讨论课余时间,那我们首先来看一下课余时间有多长。
(二)主体活动活动一:小明的故事1、活动规则:
2、完成活动。
3、分享交流。
师:小明的时间是否合理应用了呢?为什么没有合理应用自己的时间呢?生:没有,因为小明不肯安静的写自己的`作业。活动二:小组讨论1、活动规则:
师:你是怎样战胜拖延的呢?生:给自己制定切实可行的日计划、周计划,按照题型规定自己每天要完成的数量,最后获得老师的称赞,非常开心。
生:可以将任务分成不同的阶段,完成一个阶段时,给自己一个奖励,从而激发自己积极性。
……。
(三)总结升华。
人生每段路会途经各种风景,hold住课余时间,是管理时间的一大步,管理好时间,是走好人生的重要一步,希望我们每个人都拥有缤纷多彩的人生之树。
连乘试讲教案篇二
知识目标:
1、品味诗歌语言,了解诗人的情感。
2、了解诗歌的写作顺序和感情线索。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
2、反复诵读,使学生掌握诵读诗歌的要领和技巧。
3、提高学生欣赏诗歌的能力。
情感目标:
使学生增强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并立志刻苦学习,以报效祖国。
1、反复诵读诗歌,体会诗人对祖国真挚的热爱之情。
2、体会诗的意境,培养学生阅读鉴赏诗歌的能力。
本课教学的指导方针是“以读代讲”,即通过诵读体会诗意。共分为四个步骤:
1、深情地朗读;。
2、细腻地品读;。
3、优美地解读;。
4、丰富地联读。
自主*探究*探究。
(一)大声地朗读这首诗,注意朗读时的节奏、重音和感情,并试着做标记。
(二)这首《乡愁》诗,“借助时空的变化来层层推进诗情的抒发”,结合诗的内容,写出“时”、“空”在文中的体现。
(三)这首诗中,作者用了哪些形象来表现乡愁?在笔记本中抄下这些比喻句。
(四)这首诗除了在整体上具有“结构美”和“音乐美”,在细节上也有许多细致精妙的地方。请你任选一个角度,用这样的句式写话:“余光中的《乡愁》诗美在……例如……”。能写几句写几句。
[示例]余光中的《乡愁》诗美在整齐划一的结构上。例如:全诗的四节诗的每一节都分四行,相对应的每一行,句式相同,字数相同。
(五)诗歌的语言简洁凝炼,但却能传达出丰富动人的意境。这首诗的每一节都构成了一幅独特的画面,下面是老师对第一节诗所表现出来的画面的解读。读一读,然后模仿着写写看(一组的同学写第二节,二组的同学写第三节,三组的同学写第四节;写有余力的同学可全写)。
[示例]。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解读]。
“一个十五六岁的少年,端坐在木桌前。如豆的灯火映照着他那双湿润的眼。窗外,清冷的月光如泻。
他还在恭敬地粘贴着。他粘贴的哪里仅是邮票,他粘贴的是母子身处两地遥相思念的亲情!他邮寄的又哪里仅仅是信,他邮寄的是‘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拳拳赤子之心!
谁说‘少年不识愁滋味’,这正是一个少年——如烟如梦的乡愁啊!”
(六)请你从古诗词中查找几句抒写乡愁的诗句,并注明作者及题目。读一读,背下来。
(七)把自己阅读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记在笔记本上,在小组内探究交流。
连乘试讲教案篇三
1、意识到时间的宝贵,认识合理安排时间的重要性。
2、学会合理科学地分配时间,能把学到的时间管理策略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3、学生养成良好的时间观,对自己负责。
1、把课上所学到的时间管理方法用于学习生活。
2、学生养成良好的时间观,对自己负责。
(一)热身活动:撕纸人生。
1、讲述规则(每个学生分发一张纸条,手上的纸条代表一生)。
(1)假设你可以活100岁。你现在13岁,请撕去13岁之前的纸头。
(2)假设你读书到23岁,请你把23岁到100岁的时间撕去。
(3)现在你剩下的就只有13岁到23岁的十年时间:请你将13岁到23岁的纸头折成三等分,撕去三分之一,因为我们有三分之一的时间在睡觉,再死掉三分之一,因为我们在学校上课,请同学们看一下最后纸条的长度。
2、完成活动。
3、交流讨论。
师:我们以为我们有很多课余时间,却发现原来他只有这么短。需要好好利。
用。光有理念还不够,让我们具体来看看有哪些hold住时间的好办法。
4、提出主题。
今天就让我们讨论下如何hold住自己的课余时间。既然讨论课余时间,那我们首先来看一下课余时间有多长。
(二)主体活动活动一:小明的故事。
1、活动规则:
2、完成活动。
3、分享交流。
师:小明的时间是否合理应用了呢?为什么没有合理应用自己的时间呢?
生:没有,因为小明不肯安静的写自己的作业。
活动二:小组讨论。
1、活动规则:
前后桌四个同学为一组,讨论:如何拒绝拖延?拒绝拖延有什么方法呢?
2、完成活动。
3、分享交流。
师:你是怎样战胜拖延的呢?生:给自己制定切实可行的日计划、周计划,按照题型规定自己每天要完成的数量,最后获得老师的称赞,非常开心。
生:可以将任务分成不同的阶段,完成一个阶段时,给自己一个奖励,从而激发自己积极性。
……。
师:当我们面对拖延时,可以采取以下方法进行克服:
(1)分阶段;
(2)作计划。
(3)树立自信。
(三)总结升华。
人生每段路会途经各种风景,hold住课余时间,是管理时间的一大步,管理好时间,是走好人生的重要一步,希望我们每个人都拥有缤纷多彩的人生之树。
连乘试讲教案篇四
【知识与技能】。
自主探究小数乘小数的算理,能正确确定小数乘法中积的数位,能正确的进行笔算。
【过程与方法】。
在探究计算方法的过程中培养运用迁移的数学思想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体验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问题,从中获得价值体验。
【教学重点】。
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小数乘法中积的小数位数和小数点位置的确定。
(一)导入新课。
1、口算下列各题。
6、4×()=641、25×4=()1、6×5=()。
2、列竖式计算。
4、65×24=6、25×35=。
3、出示例题。
(1)同学们,最近我们要给学校宣传栏刷油漆,你能帮忙算算需要多少千克油漆吗?
(2)在计算需要多少千克油漆之前,需要先算出什么呢?
(3)板书(或用ppt课件演示):2、4×0、8=......
(二)探究新知。
1、尝试计算。
(1)同学们,请观察这个小数乘法算式,它与我们上节课学习的小数乘法有什么不同?(两个因数都是小数。)。
(4)指名学生口答,教师适时板书(或ppt课件演示)学生的讨论结果。
2、理解算理。
引导学生得出:先把第一个因数2、4乘10变成24,积就乘了10;再把第二个因数0、8乘10变成8,积就又乘了10,这时的积就乘了100。就应把乘得的积192除以100,得1、92。
3、进一步明确算理(两个因数的小数位数不同)。
(1)计算出了宣传栏的面积后,怎样计算需要多少千克油漆呢?
(2)板书(或用ppt课件演示):1、92×0、9=......
(3)这道题也可以先按整数乘法计算吗?积里的小数点应该点在哪里呢?
4、小结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1)组织学生回顾、讨论小数乘法是怎样计算的。
(2)引导学生总结:先按整数乘法算出积,再点小数点。
(三)巩固提高。
1、计算下面各题。
3、7×4、6=4、87×6、43=5、4×1、07=。
(四)小结作业。
小结: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作业:0、85×0、08=。
连乘试讲教案篇五
大班幼儿随着年龄的增长,对户外游戏活动的兴趣越来越浓,特别是对有一定难度和挑战性的游戏很感兴趣。在及时捕捉到了孩子们的兴趣点之后,设计本次户外游戏活动,培养孩子在游戏中的合作意识及合作能力,让幼儿体验游戏的快乐。
1、训练幼儿快跑中身体动作的协调性及躲闪的动作的灵活性,发展幼儿身体的平衡能力。
2、培养幼儿能在游戏中合作意识及合作能力,让幼儿体验游戏的快乐。
彩色布条平整的场地音乐光盘。
一、幼儿听音乐《欢乐小兵》做热身运动。
二、游戏开始:
1、幼儿想想怎样玩布条。
幼儿自由找朋友,分散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2、教师请幼儿示范玩法,把布条塞进裤腰,让对方揪出布条。
3、教师讲解玩法规则:幼儿自由分组,5----6人为一组,教师数“一二三”,幼儿开始在指定的范围内四散跑开瞅准机会揪对方揪尾巴,但不得推拉,先揪下对方尾巴为胜,幼儿进行游戏。
4、教师提问:怎样不被对方捉住尾而自己却能捉住别人的尾巴?鼓励幼儿快跑躲闪身体灵活动作要快。
三、自由玩布条。
1、幼儿探索布条的新玩法。
2、教师提问:你们知道,布条除了有这些玩法,还有其他什么有趣又好玩的方法吗?自己去和好朋友一起玩一玩。
3、互相交流分享各自发现的.新玩法。
将幼儿探索的新玩法揪尾巴的游戏,回家后请家长与幼儿一起玩,共同体验游戏的快乐。
在学习和了解了幼儿园教师面试试讲教案的信息之后,相信同学们对考试的信息更加的了解了,那么大家一定做好准备去提高自己的能力。
连乘试讲教案篇六
1.作者先用两个比喻,从“积土”、“积水”推论到“人的积德”,正面论述积累的作用,说明学习上的成就是不断积累起来的。接着又用“不积跬步”、“不积小流”两个比喻从反面说明如果不积累就不能达到远大目标。这是本段第一个层次,说明学习要积累。下面就分两层说明如何做到积累。作者用四个比喻正反对照:先用“骐骥”、“驽马”对比,说明主观条件的好坏,不是学习的决定因素,坚持不懈才是学好的关键;又用“锲而不舍”,“锲而舍之”对照,说明只有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才会有所成就。这是本段第二个层次,说明做到积累就要坚持不懈。最后一个层次,作者用“蚓”和“蟹”两个比喻正反对照,说明做到积累还要专一。后面两个层次说明:做到积累的两点保证,两者缺一不可。综上所述,作者在本段中又分三个层次,是从学习的方法和态度这个角度来论述中心论点的。
2.知识点积累:
焉:兼词,“于之、于此”。
无以:没有用来……的东西或方法。
蚓无爪牙之利:之,宾语前置的标志词。
连乘试讲教案篇七
教师资格证考试面试试讲和答辩,因此编写教案设计是每个面试考生都会遇到的,所以对于每一位考取教师资格证的考生来说都一定要会写教案设计,教案设计大致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一.课题(说明本课名称)。
二.教材分析。
三.教学目标(或称教学目的.,说明本课所要完成的教学任务)。
四.课时(说明属第几课时)。
五.教学重点(说明本课所必须解决的关键性问题)。
六.教学难点(说明本课的学习时易产生困难和障碍的知识点)。
七.教学过程(或称课堂结构,说明教学进行的内容、方法步骤)。
八.作业处理(说明如何布置书面或口头作业)。
九.板书设计(说明上课时准备写在黑板上的内容)。
十.教具(或称教具准备,说明辅助教学手段使用的工具)。
在教案书写过程中,教学过程是关键,它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一)导入新课。
1.设计新颖活泼,精当概括。
2.怎样进行,复习哪些内容?
3.提问哪些学生,需用多少时间等。
(二)讲授新课。
1.针对不同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
2.怎样提出问题,如何逐步启发、诱导?
3.教师怎么教学生怎么学?详细步骤安排,需用时间。
(三)巩固练习。
1.练习设计精巧,有层次、有坡度、有密度。
2.怎样进行,谁上黑板板演?
3.需要多少时间?
(四)归纳小结。
1.怎样进行,是教师还是学生归纳?
2.需用多少时间?
(五)作业安排。
1.布置哪些内容,要考虑知识拓展性、能力性。
2.需不需要提示或解释?
连乘试讲教案篇八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4、85页,学习连乘问题。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经历用两步连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探索过程,在具体情境中理解用连乘解决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感受从已知条件出发或从所求问题出发进行思考都能有效地确定解题思路,并能用连乘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灵活组合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进一步发展数学思考。
3、情感与态度目标。
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探索的意识,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和主动性,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能对获取的信息作出正确分析,用连乘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难点:理解数量之间的关系。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点子图。教学过程:
一、激活经验、初步感知。
1、谈话导入。参观花卉市场。
2、创设情境。
多媒体呈现学生观赏花卉种植区的情境:3种颜色的花同样多,各摆了5行,每行8盆。
3、收集信息。
师:从图中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选择出示:3种颜色的花同样多,各摆了5行,每行8盆。
4、提出问题。
师:根据这三条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出示:3种颜色的花一共摆了多少盆?师:完整地读一遍。
3种颜色的花同样多,各摆了5行,每行8盆。3种颜色的花一共摆了多少盆?
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1、组织探究。
师:在解决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用学具摆一摆,好不好?如果用一个红点来表示一盆花的话,你觉得应该怎么摆?(每行摆8个,摆5行,这是一组,共摆这样的3组。)。
师:现在你会解决这个问题了吗?想一想,先求什么,再求什么?已经想好的同学,请在作业纸上列式计算。(学生独立解决,教师巡视,找生板书。)。
师:已经完成的同学,可以看一下你的小伙伴,他是怎么做的。
2、汇报交流。
(1)师:请小勇士分享自己的想法。生1:先求每种颜色的花有多少盆,8×5=40(盆),再求3种颜色的花一共有多少盆,40×3=120(盆)。师:评价小伙伴。
师:谁和他做的一样?那你们是先求的什么?一起说。
师:再求什么?也就是求的什么?用什么方法计算?
(生。
2、生。
3、同桌互相说:先求每种颜色的花有多少盆,也就是求5个8相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8×5=40(盆),再求3种颜色的花一共有多少盆,也就是求3个40相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40×3=120(盆)。)。
师:谁会列综合算式?生说师写:8×5×3师:要进行(脱式计算)。8×5×3=40×3=120(盆)师:说说你的想法。(分步——综合)。
师:先求3种颜色的花一大行有多少盆?也就是求的什么?(数形结合)用什么方法计算?
师:再求什么?也就是求的什么?用什么方法计算?(生。
5、生6说)。
师:谁听明白了?谁还想来说一说?师:综合算式你会吗?生说师写:8×3×5=24×5=120(盆)。
师:说说你的想法。(分步——综合)。
(3)如果学生还有其它算法,比如:5×3=15(行)15×8=120(盆)。
教师应该让学生说一说他的计算依据。
师:别忘了写答语。答:3种颜色的花一共摆了120盆。
3、对比、小结。
一、方法二和方法三。)(2)师:你最喜欢哪种方法?
4、出示课题。
师:今天我们是用什么方法解决的这个问题呀?
师:这三种方法,思路不同,算式不同,但各数之间都是用乘号连接的,像这样的算式,我们叫连乘,这样的应用题,叫连乘应用题。(板书课题:连乘应用题)齐读课题。
三、尝试应用,理解深化。
1、师:请大家把这道题做在作业纸(点子图)上。(学生独立分析并解决问题,教师巡视。)师:跟大家分享一下你的想法。(生1:4×5×2)。
师:评价一下,你觉得你的小伙伴说的怎么样?师:谁还有不一样的想法?(生2:4×2×5)(生3:5×2×4)。
师:不管用什么方法,最后都是求2个书架一共放了多少本书?
2、自主练习第1题。
师:你能列综合算式解决这个问题吗?(2)学生独立解答。
师:完成的同学,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你的想法。(3)集体交流评议。师:谁愿意分享?
师:还有不同的算式吗?(生)师:猜猜他的想法!师:还有不同的想法吗?
3、课本86页,自主练习第2、3题,课下完成,并比一比谁的方法多!
四、回顾总结,体验价值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师:回忆一下,刚才是怎么解决连乘应用题的?
(收集信息——提出问题——分析(思考)数量关系——用不同策略解决问题)。
师:用今天学到的知识可以解决生活中的许多实际问题,希望同学们课后留心观察,找出数学问题后进行解答,再想想从中学到了什么。
板书设计:
(左)(右)。
=120(盆)=120(盆)。
答:3种颜色的花一共摆了120盆。
连乘试讲教案篇九
1、学会计算分数的连乘,知道分数连乘的简便算法和计算时约分的简便方法。
2、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和计算能力,提高分数乘法计算的'熟练程度。
教学重难点。
分数连乘的简便算法和计算时约分的简便方法。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备注。
一、复习。
二、新课教学。
1、p1312题口算。
2、笔算9/149/10。
问:分数乘法怎样计算?怎样约分计算比较简便?
1、教学例4。
(1)出示例4。
问:这样的乘法算式你能算吗?
(2)讨论计算过程。
问:有没有不同的算法?
(3)比较不同算法。
问:两种算法各是怎样算的?
你认为哪种算法比较简便?怎样计算比较简便?
2、归纳方法。
问:今天的分数乘法,和以前计算的分数乘法有什么不同?在计算时它是怎样乘?
三:巩固练习。
1、做练一练。
2、做练习二15、16题。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分数连乘怎样算比较简便?
五、作业。
练习二第13、14、17。
课后感受。
在三个数一起约分的过程中,特别提醒学生注意约分是分子和分母约。
连乘试讲教案篇十
教学目标:
1、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两步乘法解决问题,感受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
2、让学生从多角度解决同一个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思维。
3、使学生感受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体会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
师:今天谢老师非常高兴能和我们班的同学一起来学习数学。在上课之前,老师问了本校的其他老师说我们班的同学上课特别积极,老师特想在这节课上看到大家的风采。看谁的耳朵最会听老师和其他同学的发言,看谁的脑筋动得最快并且能举手发表自己的意见。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一个方阵。
生1:横着排的有5人。
师:在数学上,我们把横着排的叫做行。板:行。
师:那有几行?每行几人?板:每行有5人,有4行。
生2:竖着排的有4人。
师:在数学上,我们把竖着排的叫做列。板:列。
师:那有几列?每列几人?板:每列有4人,有5列。
生:一个方阵有20人。
师:很棒,你还看出了一个方阵的人数。
师:紧接着又走来了一个相同的方阵,看着这两个方阵,现在你能提一个数学问题吗?
生:2个方阵一共有几人?
3、探究方法。
师:这个问题你能自己解决吗?
(安静独立地思考,把算式写到本子上;写好后,思考你是先求什么,再求什么跟你的同桌说一说)。
师巡视一圈,同时听取和指导完善学生说的过程。
4、汇报交流。
(1)师:谁来说说你是怎么算的?(生说算式师板,再说思路)。
生1:54=20(人)。
202=40(人)。
师:那你的这个算式是先求哪部分,再求什么?
生:先求一个方阵的人数,就是54=20(人),再求2个方阵的人数,就是202=40(人)。
师:你能上来圈一圈吗?
师:谁听懂了他的解题思路再来说一说?(生说师同步媒体演示)。
师:大家都都听懂了他的解题思路吗?一起来读一读这个方法的解题思路。(生齐读)。
(2)师:除了这种方法,谁有不同的算法或思路?
生1:25=10(人)。
104=40(人)。
师:那你的这个思路是先求哪部分,再求什么?
生:先求合并后一个行的人数,就是25=10(人),再求4个这样一行的人数,就是104=40(人)。
师:你能上来圈一圈吗?第一步先求哪部分?
师:谁能根据这幅图把刚才这名同学的思路再说一次?(生说师同步媒体演示)。
师:大家都都听懂了他的解题思路吗?一起来读一读这个方法的解题思路。(生齐读)。
(3)师:还有另一种方法吗?
生1:42=8(人)。
85=40(人)。
师:42=8(人),表示你先求哪部分?(生:先求合并后一个列的人数)师移动方阵。
师:你能上来圈一圈吗?第一步先求哪部分?
生:先求合并后一个列的人数,就是42=8(人),再求5个这样一行的人数,就是85=40(人)。
师:谁听懂了他的解题思路再来说一说?(生说师同步媒体演示)。
师:大家都都听懂了他的解题思路吗?一起来读一读这个方法的解题思路。(生齐读)。
【预设】:若学生出不来第三种方法,则师出示。
师:你能上来指一指吗?你可真聪明!
(4)师:那我们能把这2条算式,写成一条综合算式吗?
生1:452=40(人),生2:254=40(人),生3:245=40(人)。
5、对比提升。
(1)师:通过刚才的小组交流,我们得出了这样3种方法。(课件出示3种方法)。
(2)观察这三种方法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相同点预设:答案相同,都用乘法计算(揭题: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用连乘解决问题)。
不同点预设:方法不一样。方法怎么不一样?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小结:真了不起!,同一个问题,能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采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
三、联系实际,巩固提高。
师:学习了方法,就来解决具体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师:这么多鸡蛋会有多少个呢?(课件出示堆成一堆的鸡蛋)。
(1)师:要解决这个问题。这里有信息吗?你能用简洁的语言给大家介绍一下这张图片的内容吗?独立解题。
(2)师:如果用一个正方体换掉鸡蛋,你能用多种方法解决这个正方体的问题吗?
生1:从上面看先求一层的正方体个数,45=20(个),203=60(个)。
生2:从侧面看先求一层的正方体个数,34=12(个),125=60(个)。
生3:从前面看先求一层的正方体个数,35=15(个),154=60(个)。
(同步媒体演示,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
小结:真棒!同一个问题,不仅能自己收集信息,还能采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在数学中有很多题目是类似的,只要你掌握其中最本质的方法,其实我们的数学就这么简单。
40个队,每队有20位运动员;每人要3个面包,2瓶矿泉水,共要多少个面包呢?
(1)40202=1600。
(2)40203=2400。
(3)32040=1600。
师:怎样改一改其他两个也是正确的。
小结:在解决问题中,选择有价值的信息非常重要。
师:在信息中,你觉得那个是需要特别提醒其他同学的?
小结:我很佩服大家,不但能用乘法解决问题,还能灵活的找出题中隐含的信息。
四、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老师也非常高兴与同学们一起还学会了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先求一部分,再求整体。
连乘试讲教案篇十一
1、知识与能力目标:学习本课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积累语言,运用语言。
2、过程与方法目标:在自读自悟中懂得时间的来去匆匆。
3、情感与态度目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懂得要珍惜时间。
一、复习古诗,谈话激趣:
1、师:同学们,我们学过一首古诗《长歌行》,能背下来吗?这首诗主要告诉我们什么?(珍惜时间)。
3、师:通过预习,我们知道了些什么,预习要求中我们做什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先让我们大声地自由地读读课文,看看作者在文中向我们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用笔划出来。在读的过程中遇到不懂的词语或句子,也请你用笔划出来。学课文的时候我们再解决。(学生自读课文,读中感悟。)。
2、师:现在谁能告诉老师,作者在文中向我们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
生: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板书:一去不复返?)。
3、师:这个句子还出现在别的地方,你能找出来吗?
生:它还出现在结尾。
4、师:作者在文章的开头和结尾都提出了同样的一个问题。这又说明了什么?
生1:前后照应。
生2:说明作者一直在考虑时间为什么一去不复返。
5、师:对,我们不但要会读,还要学习思考。在读书的过程中,你还碰到了哪些难以理解的词语或句子?(学生汇报交流难理解的句子或词语。)。
6、师:通过读书,我们对课文已经有了初步了解,那么现在谁能告诉老师课文是怎样写我们的日子匆匆而逝的?(第二、三自然段的有关片段和句子,师指导有感情朗读,在读中理解其意义。)。
句子: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
7、教师范读:
是啊,时间就这样无声无息地流逝了,想到这些,作者心里好受吗?现在,请同学们给老师一个表现自己的机会,让我读读这一自然段,看我能不能把作者的心情读出来。(读后评议:老师读得怎么样?为什么?)。
8、教师引:还有别的句子写到时间是如何匆匆而过的吗?
三、精读课文第三自然段,运用语言:
1、师:作者在第三自然段具体写出了时间是怎样的去来匆匆和稍纵即逝的,让我们一起来看这一段,谁愿意读这一自然段?愿意读的同学就站起来读,其余学生边听边思考:朱自清认为哪些时间是匆匆过去的?请你把相关的词语或句子划出来。
2、现在谁能告诉老师,作者认为时间是浪费在做哪些事上?板书:在的时候,从过去。
3、引导学生积累语言:
你认为这些句子写得好吗?愿意再读读吗?请你们放声读,看能不能把它背下来。
4、师:怪不得作者说:“太阳他有脚啊。”
5、引导学生运用语言:朱自清先生告诉我们:时间就是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在你我不注意的时候悄悄溜走的。像以上所说的洗手、吃饭、睡觉的时间是必要的,可朱自清却认为这些时间是浪费了,可见他有多么珍惜时间。想想我们自己,你是不是觉得自己在日常的生活中也有许多时间白白地浪费了,比如:在的时候,从过去。
(让学生仿照以上句子的结构说出几句话。)。
四、品读第四自然段。
1、作者在第三自然段中具体地写出了日子是怎样的去来匆匆和稍纵即逝。他甘心这样度过每一天吗?你从哪儿可以看出?(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的回去罢?但不能平的,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
2、我们还可以从这一段中的其它句子看出作者的自责吗?(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
3、事实真的像作者所说的他什么都没有留下吗?这里老师可以告诉你:朱自清是我国现代著名诗人、散文家。他是毕业于北京大学,在清华大学等几所著名大学当过老师。他留下的著作很多,即使这样,他还认为自己做得不够,可见他对自己的要求是多么严格啊。
五、选读句子,体味语言美。
1、这篇课文语言非常美,我相信大家一定爱喜欢读它。我相请同学们挑出自己最喜欢的句子读一读,并想想你为什么喜欢它?(学生品读自己喜欢的句子,并说出为什么喜欢它。)。
2、你喜欢它吗?你能把它背下来吗?
六、作业。
匆匆。
一去不复返?
在的时候,从过去。
白白走这一遭啊?
连乘试讲教案篇十二
1.掌握小数的连乘、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并能按运算顺序正确计算结果。
2.理解整数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对于小数同样适用。
3.提高学生的类推能力,培养学生知识间存在着内在联系的.思想。
课前谈话:前面我们学习了小数乘法,通过学习我们发现小数乘法与整数乘法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新知识,看哪位同学学得快,掌握得好。
(一)复习旧知。
1.出示投影,先回答问题,再计算。
(1)12×5×60(2)30×7+85(3)250×4-200。
教师提问:每个式题各含什么运算?是什么式题?每题的运算顺序是什么?
学生回答后,在练习本上计算结果。
订正:(1)3600(2)295(3)800。
教师说明:小数的这些运算顺序跟整数是一样的。
教学意图:本环节通过三个式题复习整数连乘、乘加和乘减的运算顺序,并向学生说明小数的运算顺序跟整数一样,为下面学生将整数运算顺序迁移到小数作准备。
1.初步尝试。
出示例6:
全班学生默读题目后,指名让学生说出怎样列算式,教师板书。然后让学生独立尝试把这道题做完,教师指名板书计算过程:
0.45×0.18×300。
=0.081×300。
=24.3(千克)。
答:一共可榨油24.3千克。
连乘试讲教案篇十三
1、学会计算分数的连乘,知道分数连乘的简便算法和计算时约分的简便方法。
2、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和计算能力,提高分数乘法计算的熟练程度。
教学重难点。
分数连乘的简便算法和计算时约分的简便方法。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备注。
1、p1312题口算。
2、笔算9/149/10。
问:分数乘法怎样计算?怎样约分计算比较简便?
1、教学例4。
(1)出示例4。
问:这样的乘法算式你能算吗?
(2)讨论计算过程。
问:有没有不同的算法?
(3)比较不同算法。
问:两种算法各是怎样算的?
你认为哪种算法比较简便?怎样计算比较简便?
2、归纳方法。
问:今天的分数乘法,和以前计算的分数乘法有什么不同?在计算时它是怎样乘?
1、做练一练。
2、做练习二15、16题。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分数连乘怎样算比较简便?
练习二第13、14、17。
课后感受。
在三个数一起约分的过程中,特别提醒学生注意约分是分子和分母约。
连乘试讲教案篇十四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读懂含义深刻的句子,感悟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懂得珍惜时间的道理。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段。
1、课前查找有关朱自清生平事迹的介绍。
2、搜集有关珍惜时间的名人名言、故事。
1、出示课题,释题。“匆匆”是什么意思?
2、根据课题,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如课文中讲的是什么匆匆?是怎样的匆匆?等等。
3、把课题“匆匆”扩展成一个完整的句子。
1、自由读课文,想想每一段分别讲了什么内容。
2、小组讨论交流,概括出每一段的主要内容。
3、全班交流,理清文章结构。
1、学习第1段。
学生自由朗读,说说你喜欢哪些句子?为什么?
开篇三个排比句,写出了自然界一些周而复始的现象。由此,提出问题,引人深思,激发兴趣。
2、学习第2段。
读句子“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个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头涔涔”“泪潸潸”是什么意思?从这段话中,你体会到了些什么?
3、学习第3段。
学生自由读课文。
小组讨论:
文章是怎样具体描写日子来去匆匆的?
你有哪些不懂的地方?提出来大家讨论解决。
你读懂了些什么?想想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这样的情况吗?谁能照样子补充上几句?
全班交流。感受时间来去匆匆。
4、学习第4段。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资料展示:朱自清生平事迹以及“五·四运动”后的社会背景。
(引导学生围绕“我们不能白白地浪费日子,不能白白地浪费时间,浪费生命,不能什么也没做,什么贡献也没有”来说体会,谈感受。)。
读到这里,你想到了些什么?
(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谈珍惜时间,珍爱生命,有所作为。)。
6、同学之间交流珍惜时间的名人名言,名人故事。
1、读完这篇课文,你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
2、在品读课文时,除了读懂课文内容外,我们还应注意些什么?(从阅读内容想开去,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去思考。)。
1、课外阅读朱自清的散文。
2、把你喜欢的语句抄写在积累本上。
3、仿照课文写法,写写你对时间的感觉。
连乘试讲教案篇十五
知识与技能:掌握连乘、连除的运算顺序。
过程与方法:在基本应用的基础上,学会数学化能力。从单乘单除迁移到连乘,在分步计算的基础上过度到两步计算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连乘、连除的每一步意义;锻炼发散性思维。
从单乘迁移到连乘,在分步计算的基础上过度到两步计算的过程。
一、课前练习。
二、新知学习。
(用多媒体或投影片展示包装车间包装奶粉情景)师:今天老师带大家参观一个地方:奶粉包装车间。
1、师:装了3箱奶粉,一共有几听?小组讨论、汇报。
师:你们是这么想的?为什么用乘法计算?(先算出一箱有几盒,再算出6盒有几听)生:先求出一箱有2盒,3箱有3×2=6(盒),再求出1盒有4听,6盒有6×4=24(听)板书:3×2=6(盒)6×4=24(听)。
2、师:通过分开的几个算式来完成所求,这叫分步计算。不过数学中,聪明的人会把分步计算转换为综合计算,也就是把两个式子合并成一个式子。谁来试试?(3×2×4)师:这道题是连乘的类型。(板书:连乘。)那应该怎么计算呢?(电脑演示)让我们在这个基础上看一下小巧是怎么做的?板书:3×2×4=6×4=24(听)答:一共有24听。
师:连乘的算式,它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板书:连乘的运算顺序:从左到右)。
【小结:通过例题知道连乘的算式,它的计算顺序是:从左到右】。
3、练一练p74×2×9。
5×6×2。
师:怎样计算?为什么?(连乘的算式,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生:学生独立练习,汇报。
4×2×9。
5×6×2=8×9。
=30×2=72。
=60。
2、师:两个式子也可以合并成一个式子,谁来试一试?学生汇报。
(板书:32÷4÷2)师:这道题是连除的类型。(追加板书:连除)连除的算式又如何计算?并讲清每一步的算式意义。(按从左往右次序除)。
板书:32÷4÷2=8÷2=4(箱)。
答:32听奶粉可以装4箱。
3、师:连除的运算顺序也是:从左到右(追加板书)。
4、练一练p7独立完成核对。
81÷9÷9。
三、拓展练习。
1、说说下面算式的运算顺序。
72÷8÷3。
8×3×2。
100÷10÷1072÷8+3。
8-3×2。
100+10-10师:在计算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3、下图是由珠子串起来的花朵。(先讨论,再独立完成)。
(1)这幅图共用了几颗珠子?(2)100颗珠子可以串几朵花?
四、小结。
师:今天你学到了什么?(列综合算式,并进行计算。)。
五、布置作业。
1、算一算。
2×2×2。
2×3×7。
72÷8÷3。
64÷8÷49+36÷4。
4954。
2、应用题。
(1)1箱装2盒月饼,一盒装3块,24块月饼可以装几箱?
(2)水果店运来3车水果,每箱里装2只水果,每车装4箱。一共运来多少只水果?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36030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