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应该具有清晰的结构和逻辑,使听众易于理解和接受所传达的信息。一个好的报告应该能够提出明确的问题和解决方案,并给出相应的分析和建议。希望这些报告范文能够为您提供写作的灵感,并能够对您的报告写作有所帮助。
乡镇医疗卫生调研报告篇一
我镇人大主席团利用一个多月的时间,深入各村各代表组,以召开座谈会等形式,交流分析探讨乡镇人大工作情况,分析讨论了乡镇人大工作中面临的困难和存在的问题。通过讨论分析,现将对乡镇人大工作情况调查研究的情况汇报如下:
一、乡镇人大基本情况。
我镇现有11个建制村,乡镇人大代表54名,其中党员代表33名,占代表总数的61%;非党代表21名,占代表总数的39%;妇女代表15人,占代表总数的28%。
二、乡镇人大开展工作情况。
每年都能按时召开一次代表大会,会议准备充分,程序合理,代表参政议政积极踊跃。在闭会期间,坚持每两个月召开一次主席团会议,研究人大工作,开展三察、一评议活动,都能组织代表开展视察、调查、执法检查3到4次,每年开展1次代表评议七站八所工作。通过代表小组活动,乡镇人大主席团成员分片联系走访代表沟通联系多,能够及时将代表和群众的意见反映给党委、政府,以引起重视。代表视察、建议能够在规定的人代会召开后三个月内答复代表。
三、乡镇人大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改进意见。
经过调研,我们认为当前乡镇人大工作存在以下问题:
1、代表素质不能适应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
2、代表履职的积极性、发挥作用的主动性还不高;。
3、人大自身建设不够,党委对人大工作有待进一步重视,各级各方面的人大意识,民主政治和依法行政的意识不强。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要改变这种情况:一是各级各方面要重视和支持人大工作。要不断树立人大意识,民主政治法制意识,充分认识人大所起的作用,支持人大开展好工作。二是逐步建立代表竞选机制,不断提高代表素质。代表竞选是代表发挥代表作用,积极参加代表活动,履行代表职责,提高代表素质的重要基础手段和重要支柱。三是完善人大工作制度,建立健全人大目标管理考核机制,建立健全对代表培训,代表述职活动的考核制度,促进代表积极开展活动,履行职责,充分发挥代表作用。
总之,通过调查研究,我们认为,人大工作随着我国政治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逐年都有提高,尤其是随着全国人大以及上级人大工作的逐步深入而发展较快。但是一些深层次的问题仍需国家立法加以解决。人大在目前状况下要进一步采取多种措施,调动代表参政议政积极性,积极开展代表活动,履行人大的职权,把人大工作搞好。
乡镇医疗卫生调研报告篇二
根据上级文件要求,镇党委高度重视成立了以镇党委书记林同志为组长的乡风文明建设工作调研组,制定了xx镇乡风文明建设调研方案,于8月上旬深入全镇12个村(社区)开展专题调研。通过走访、召开座谈会、院坝会等形式,广泛听取村(社区)干部、党员和村民代表的意见和建议,对如何全面推进乡风文明建设工作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现将本次调研结果报告如下:
通过调研走访,群众普遍认为开展以干净整洁为主题的乡风文明建设是群众直接受益的民生工程,对改善群众生活环境、提高群众文明素质有重要意义。
一是有利于推动群众养成清洁卫生的良好生活习惯。要做到家家清洁卫生、户户干净整洁,必须按照乡风文明建设要求,对照“三定、三勤、三看”和“四个一”标准,从每个家庭做起、从每个人做起,改变脏、乱、差的现状,改正不讲卫生、不爱整洁的陋习,让干净整洁成为人的自觉行动,长期坚持推动养成为人人讲清洁卫生的良好习惯。
二是有利于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通过抓干净整洁,让人人参与其中,持续推进、久久为功,从而使人民从打造美好生活环境的物质层面上升到追求崇真、向善、向美的精神层面,在乡风文明建设中互帮互助、邻里和睦、尊老爱幼等典型传统美德将得到很好的继承和弘扬。
三是有利于发挥四大作用。在乡风文明建设中镇党委要发挥领导核心作用,牵头揽总、安排部署、宣传引导,全面推进此项工作。各村(社)党组织要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广泛动员、组织实施、攻坚克难,统筹抓好本村(社)乡风文明建设。各党代表、人大代表、妇女专干等党员干部要发挥先锋模范任用,积极响应、示范带头、对结帮助,带领推动乡风文明建设。要切实发挥制度约束作用,建立完善评比表彰、执纪问责、考核奖惩等机制,结合实际制定村规民约,让制度保障乡风文明建设。
乡风文明建设工作开展以来,镇党委政府采取“以点带面、点面结合”的方式启动开展了乡风文明建设工作,通过树立典型、打造示范点等有效途径,不断加大软、硬件投入,扎实推进乡风文明建设,取得了一定的工作成效,探索了一些有益经验。但目前全镇乡风文明建设总体效果与先进乡镇相比,差距还比较大,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思想认识不足,群众参与不积极。基层文化设施建设投入不足,思想教育跟不上,部分群众思想观念落后,对乡风文明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认为农村的生活就这样,现有的方式生活了几十年,多年的习惯难以改变,因此对乡风文明建设参与的积极性不高,长期形成的陋习和思想引领滞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文明风气的形成。
(二)责任落实不力,工作推进不平衡。全镇乡风文明建设工作开展以来,存在“光打雷、不下雨”、观望等待等问题,个别村(社)干部重视、工作抓得紧的乡风文明建设推进效果较好,其他大多数村乡风文明建设只抓了少数示范户,面上基本没动。
(三)宣传引导不够,氛围营造不浓厚。乡风文明建设虽然在镇村(社)干部中进行了安排布置,但深入基层、向广大群众宣传引导、动员部署不够,工作氛围营造不浓厚,群众对乡风文明建设的知晓率低。
(四)措施实效不强,工作机制不完善。在乡风文明建设推进中,有的村(社)想把工作抓好、抓实,但却像“老虎吃天,不知从哪儿下口”,采取的有效措施不够,针对公共区域环境如何治理、工作责任如何落实、党员干部及代表任用如何发挥、如何抓点带面等问题,解决的办法不多,机制建立不完善。
(五)经费投入不多,卫生设施不到位。目前全镇有垃圾清运车辆1台,30余个垃收集圾箱和20余个垃圾桶主要布置在场镇周边,大龙、豆包两边山上村组无垃圾清运设施,垃圾清运及处理困难,由于公共卫生设施建设滞后,农村脏乱差现象仍有存在。
针对存在的问题,从以下几个方面推进我镇乡风文明建设。
(一)抓思想引领。话不说不白,理不讲不明。开展乡风文明建设工作符合中央有关精神,是区委区政府的要求,也是人民群众健康生活的需要,更是对广大村民文明素质的提升。各级党组织要把开展乡风文明建设的重大意义向群众讲深讲透,把党委政府的决定变成群众的自愿行动。
(二)抓氛围营造。一是召开会议发动。各村通过党员大会、村民代表大会、院坝会等,学校要组织召开师生大会等把乡风文明建设工作发动起来;二是开展活动推动。中心卫生院开展卫生知识进村宣讲活动,文化服务中心开展送文化下村活动把乡风文明建设工作推动起来;三是大力宣传鼓动。通过悬挂宣传标语,开设宣传栏,利用手机报,印发致全镇妇女的一封信、致家长的一封信等把乡风文明建设工作氛围造起来。
(三)抓示范带动。机关干部、村(社)组干部、党员、党代表、人大代表、妇女代表要做好示范引领,一级做给一级看、一级带着一级干。一是党政机关、镇属单位带头,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开展门前“三包”。二是村(社)专职干部和妇联主席带头做到办公室和家里的院坝、房前屋后的干净整洁。三是组长、党代表、人大代表、妇女代表带头做到院坝、房前屋后的干净整洁。
(四)抓责任落实。把乡风文明建设工作当着“一把手”工程来抓,做到书记抓、抓书记,书记是第一责任人。一是镇里成立以党委书记为组长的乡风文明领导小组,加强组织领导。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的推进和检查评比等工作,各村(社)相应成立工作机构。二是机关、村组、镇属和驻镇单位干部要以“三定”“三勤”“三看”“四个一”为标准,实行包村、包组、包户,责任落实到人。三是组干部要包片,负责本组的环境卫生和干净整洁;党员、党代表、人大代表要包户,主要帮助弱残家庭。
(五)抓资源整合。充分发挥群团,特别是妇联及卫生院、学校、水利水保片站等单位在乡风文明建设中的作用。一是中心卫生院包1个村,并且每月至少到一个村(社)组织开展1次宣讲活动;各学校负责所在区域的小组;水利水保片站包1个组。二是机关、学校、中心卫生院要成立志愿者队伍,帮助弱残家庭,乡风文明办公室统筹安排志愿者队伍每月开展1次活动,主要是河道清漂或打扫公共区域卫生。三是各村(社)组织力量对本辖区内的陈年垃圾以及河道、道路、集中居住点等公共区域的环境卫生进行整治。平时产生的垃圾由村里负责处理,镇建管环保办公室负责协助。
(六)抓制度机制。投入保障机制,本着少花钱多办事,花小钱办大事的要求,一是建立工作保障机制,镇里以以奖代补的方式适当给予补助,每个村可在自有资金中适当安排一些工作经费,但必须用于表彰奖励和开展乡风文明工作中的其他开支,不得挪着他用。二是建立激励表彰机制,每季度评比各村1名组干部、10户居民户予以奖励,奖品以纪念品、小礼品为主,不搞现金奖励;每季度对村进行评比,评选6个做得好的村(社)按得分予以一、二、三等奖奖励,奖励资金从镇里以奖代补资金中开支。三是考核评比机制,镇里对各村实行专项考核。镇里每月对村一检查一评比,乡风文明办公室动态组织3—5名党代表、人大代表、妇女代表参与评比。每月得分累加排名作为每季度和年终考核的依据。四是各村(社)自行制定对组、户的评比办法,每月对做得差的要在公示栏进行曝光,或召开本组村民会对其进行批评教育帮助。
(七)抓执纪问责。班子成员要对联系村和分管领域内落实好乡风文明建设工作“一岗双责”,机关和村(社)干部也要落实奖惩。一是在经济上,对机关干部津补贴或绩效工资的10%进行考核;二是在纪律上,对乡风文明建设工作落实不力的进行约谈、诫勉谈话,对村(社)进行通报批评。
乡镇医疗卫生调研报告篇三
乡镇是我国政府管理“五级结构”的最末端机构承担着贯彻上级政策、管理乡镇农村、沟通城乡的重要责。有道是“上面千根线,下面一根针”,足见乡镇管理的复杂性和重要性。乡镇管理是以乡镇政府为核心的乡镇组织依法管理乡镇范围内社会公共事务的活动,推进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全面小康社会,难点在农村,重点在乡镇,工作着力点也在乡镇。乡镇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和水平,直接关系着一个县区、一个市的整体发展水平和综合实力。
统的七所八站。站所一般3—5人。
乡镇管理属于基层管理的范畴,其特点主要表现为:
乡镇管理的综合性特点主要表现在:
第一,管理对象和内容十分庞杂。每一个乡镇都设有党、政、武、企、群众团体等机构,领导政治、经济、文化、人口、等工作。
第二,从管理方法的运用上看,乡镇各项管理工作的开展,各项事业的发展,必须把各项工作加以综合,采取综合性的具体措施和办法,才能把各项工作推动起来,从而收到明显的效果。
第三,从管理职能上看,由于乡镇工作的直接性和综合性的特点,综合协调和合作是非常必要的。乡镇党、政、经各部门只有相互配合,相互支持和帮助,才能使乡镇管理朝着预期的目标发展。
乡镇处于我国政权系统的最基础一级,乡镇管理处于广大农村第一线。承担着贯彻上级政策、管理乡镇农村、沟通城乡的重要职责,具体地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并使之具体化,把方针、政策、法律、规和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因此,乡镇管理必须直接面对乡镇各个部门或行业,必须从实际出发,解决生产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要求。
综上所述,在现行体制下,乡镇政权的运作和管理特征集中体现为:
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法规以及上级党政机关的指令和要求都要通过乡镇来贯彻执行,并具体落实到农民群众中去。
计划生育等行政工作。
除村民自治组织外,它没有下属行政组织,基本上是直接同农民群众打交道。
不象县以上领导机关那样功能完备、机构齐全。
乡镇管理体制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管理职能越位。管了许多本应由市场、企业和中介组织管的事。二是服务功能错位。上级将名目繁多的指标分解下达给乡镇,并签订目标考核责任状,有些指标采取“一票否决制”,与乡镇主要负责人政绩“挂钩”。乡镇领导不得不将主要精力投放在落实各项指标上,没有足够精力为农民服务。三是社会职能缺位。尤其是免征农业税后,由于财力制约,大部分乡镇只能维持工作运转,无力承担公共设施建设,影响了公共事务管理职能的整体水平。《地方人民政府组织法》规定,乡镇政府的职权为七项。但在实际工作中,前乡镇承担的工作内容十分庞杂,可概括为八大类近50项,乡镇工作事无巨细,包罗万象,面广、量大、事杂,将有些应由社会承担的职能纳入乡镇管理范围,将有些应由农民做的事情由干部来做,成为“全能政府”、“无限责任政府”。越位、缺位、不到位的情况较严重,有些应该做的工作没有精力去做,而有些不该做的工作却疲于奔命。
站所的设置大而全,而且带有计划经济体制的色彩。不适应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的要求。乡镇不论人口多少,规模大小,站所设置千篇一律,这种状况增加了财政开支,降低了工作效率。有的站所上划由上级主管部门垂管,又受乡镇属地管理,乡镇和部门之间缺乏有机配合与协作,形不成人才、资金、设施、技术的优势互补。同时还普遍存在“三多三少”的现象,即管理型的干部多,服务型的干部少;“万精油”式的干部多,掌握专业技能的干部少;生产型的干部多,经营型的干部少,制约着乡镇功能的有效发挥。
得着的看不见”。由于乡镇和站所主管部门权责重叠交叉,乡镇责大权小或有责无权,县直部门权大责小或有权无责。《宪法》规定,乡镇政府是我国最基层一级政权,但《行政处罚法》等法规没有赋予乡镇政府执法资格疑似乡镇在法律规定方面职权残缺,存在着“责任大、权力小”和“任务多、要素少”的现象。如禁止农用车载客、安全生产、农村环保等,乡镇没有执法管理权,但工作还得干,只有“违法行政”。由于职能的弱化,工作手段和方式只能靠单一的教育和说服,而现在利益多元化的状况下这种手段是越来越不被认可,很多情况下是无效管理。
在对经济发展的协调中,最常见的是作为为企业发展征地的主体嵌入,让群众理解为的负面行动,阻力前所未有,《物权法》出台更加剧了企业征地发展与群众利益的对立,单有的说服已经完全丧失了功能并且容易让乡镇政府卷入具体行为是否具有合法性的质疑,甚至卷入法律纠纷旋涡,难于在对经济的发展支持与老百姓的利益维护中有所作为,陷入干部无能、政府无用的信誉危机。
财权、物权为在县区业务部门,事权留在乡镇,存在着“见到人的管不到人,管到人的见不到人”和“有责任的没法管,有权管的没责任”的现象,造成乡镇职能虚化,责任增大,自主权缩小。一些站所上划后,大都承担着本行业的行政管理职能,肢解了乡镇政府的行政职权,难以发挥应有的行政效能。同时,乡镇政府往往包办了企业、事业单位的事;党委政府也很难把党务和政务分开。条块分割,权责分离,乡镇政府很难统筹、协调,不能有效地配置管理要素,进而充分履行职能。另外,有法律地位但没有执法权。
乡镇财政实际上是转移支付财政,自身没有财政能力,收钱无门,挣钱无路,要钱无缘,要想干事、干成事、不出事,实在苦恼。由于债务较多,负担较沉重,偿还难度大,不同程度地影响到乡镇的正常管理工作。同时,乡镇偿还能力有限,主要依靠县区财政加大转移支付额度。并且为了发展和完成上级下达的任务,旧债尚未还清,又累欠新债,有的乡镇不得已向社会集资,向农村信用合作社借贷。花钱去路多,收钱来路少,乡镇领导穷于应对,甚至无可奈何,不能全身心地投入管理工作、服务活动和事业发展。
上述问题的存在,不能归咎于哪级组织、哪个领导,其成因是复杂的。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党的十五大,经过20年的农村社会主义改革和建设,农村管理体制、管理对象、管理任务、管理方式等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既有现实的原因,又有历史的原因;既有社会条件的原因,又有自然条件的原因;既有体制机制的原因又有资金等管理要素匮乏的原因;既有乡镇自身工作的原因,又有上级组织的原因。这也是目前需要认真思考并逐步进行解决的问题。当前,我国正处在发展的关键时期,新情况、新问题大量涌现,乡镇管理必须创造性地回答和解决农村现代化建设所面临的现实矛盾和问题。
乡镇医疗卫生调研报告篇四
乡镇妇联是与农村妇女联系最直接、最密切的妇联组织,是妇联全部工作的基础和增强活力的源泉,其职能作用的发挥程度关系到妇女工作的成效,更关系到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问题。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和市场经济的冲击,**县各乡镇男劳力纷纷外出务工经商,在田间地头劳作的大多为妇女,妇女成为我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主力军,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这种形势下,乡镇妇联工作就显得十分重要,如何准确定位,以充分发挥乡镇妇联在农村妇女工作中的主心骨作用,已成为乡镇妇联工作发展中一项重要的课题。
从目前情况来看,这些年乡镇妇女工作虽然取得了不少的成绩,但是从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角度来看,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现状。
一是重视不够,工作开展难。由于乡镇中心工作繁重,妇联工作大多是党政领导分管工作中的一项,相对其它那些层层考核或“一票否决”的中心工作来讲,妇联工作缺少硬任务;把妇女工作当成是软任务和务虚的工作,认为妇联工作可抓可不抓、做多做少都无关紧要。因此导致党政领导工作忙时,“中心工作先行,妇联工作让道”,将妇联工作置于“边缘化”地位。另外乡镇妇联组织虽已建立健全,但主要任务是配合中心工作,妇女工作成了“副业”。部分乡镇妇联没有将工作融入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仅仅是组织妇女群众搞一点文体活动,或是配合乡村妇女群众进行学习和培训,调解一些家庭邻里纠纷等,开展活动的规模小,内容单一,难以充分调动广大妇女群众的积极性。
二是兼职过多,职能发挥难。首先,由于乡镇党委所承担的中心工作任务相当重,这些工作又有严指标、硬任务,因此,无暇顾及妇女工作,导致妇联机构形同虚设。其次,有的乡镇妇联干部一人兼职两项或多项工作,如兼任计生、民政、统计、办公室等多项繁琐的工作,由于时间和精力有限,常常顾此失彼,工作处于被动应付状态,使妇联工作流于形式。另外,乡镇干部基本上全部驻村,驻村工作包罗万象,妇女工作都是在中心工作之余开展,又不能把妇女工作与农村各项工作有机结合起来,造成妇女工作重点不突出。
三是投入不足,工作保障难。乡镇妇联要在提高女性素质及女性维权等方面提供服务,创造条件,都需要有一定的经费作保障;《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章程》也规定各级妇联的行政经费、业务活动和事业发展经费主要由政府拨款,列入各级财政预算。但由于财税体制改革后,乡镇财政普遍困难,乡镇中心工作经费都难以保证,更谈不上保证妇女工作经费。由于缺少基本工作经费,乡镇妇联无法开展提高女性素质、家庭文明建设、女性维权等工作,各种活动和培训开展得不够,使妇女工作缺乏生机和活力,有组织无活动的现象比较普遍,导致基层妇女组织的职能弱化,凝聚力下降。
四是素质不高,工作创新难。我县的乡镇妇女干部整体素质较过去虽有一定的提高,但其工作与新形势发展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一是部分妇女干部由于资历浅,没有工作经验,接受系统学习培训少,因而虽有工作热情,但缺方法,缺点子,不能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工作打不开局面。二是部分妇女干部对自己所承担的工作职责认识不到位,认为妇联工作比较虚,不容易显政绩,因而把主要精力用于乡镇中心工作,不钻研妇女工作业务,使妇女工作陷于被动状况。三是部分妇女干部缺乏积极主动争取党政重视的意识,对于上级妇联安排的正常工作,不主动向领导汇报,有好的意见和建议也就得不到领导的支持和采纳。四是部分妇女干部工作作风不扎实,深入基层少,没有用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调查、了解农村妇女面临的困难及其需求,更谈不上认真的去思考妇女工作的方法与手段,不能为妇女提供应有的服务,影响了妇联工作的正常开展。
一是要健全党建带妇建的工作机制。党建带妇建,根本在“建”,关键在“带”。要把妇联基层组织建设和党建工作一起规划,一起部署,一起推进,要争取把妇女工作纳入党政重要议事日程,建立定期研究妇女工作的例会制度。将妇女工作纳入党建工作年度目标管理考核体系,其党政领导自然会主动思考、积极指导、尽力支持妇联工作,让妇联组织在新形式下更好的实现“党政所急,妇女所需,妇联所能”的工作宗旨,更好的服务全局。要多渠道、多形式落实乡村妇女干部的政治、经济待遇,适当提高工资待遇,或适当减少所兼工作项目,稳定基层妇女干部队伍。
二是要营造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宣传氛围。要进一步提高各级党政领导对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认识,更好地将性别意识纳入决策主流,特别要纳入到党校培训的重要内容,使各级党政领导干部特别是高层领导干部通过培训,从思想上和行动上有所提高,以便在实际工作中加强对妇女工作的重视和支持。
三是要进一步加强妇联干部队伍的能力建设。当前,乡镇妇女工作任务繁重,要求妇女干部知识面要广,工作能力要强,而且群众越来越需要服务型、引导型、示范型的干部,因此,必须加大对乡镇妇联干部的培训力度。积极与党校、组织部门联系,争取把乡镇妇联干部的培训纳入各级党校干部培训和农业、科技等部门的培训计划,协调党校办主体班时,规定乡镇妇女干部所占的比例或举办专门的乡镇妇女干部培训班,并积极创造条件,组织妇女干部参加妇联系统业务培训及外出学习考察。要引导、教育乡镇妇女干部处理好专兼职工作的关系,明晰自身工作的主要职责,充分发挥兼职的优势,提高工作效率。
四是要推动妇联工作的创新发展。要把妇女工作放到全面建设新农村大局中去把握,把工作定位到发展城乡经济,引导城乡妇女增收致富上来,不断推动妇女工作的创新与发展。要着眼于加快农村发展,在统筹城乡发展上想办法、做文章,将城乡妇女工作进行对接和有机的融合,构建“城乡互动、统筹发展、共同进步”的妇女发展工作格局,推动乡镇妇联工作迈上新的台阶。
乡镇医疗卫生调研报告篇五
刑释解教人员的安置帮教工作是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维护社会稳定,保护刑释解教人员的合法权益,对刑释解教人员回归社会后进行帮助和继续教育的重要举措。是在各级党委`政府的统一指导下,各有关职能部门协调配合,齐抓共管,司法行政机关具体组织实施,动员社会各界解决落实刑释解教人员回归社会后各项帮教措施的一项重要工作。对于预防和减少重新犯罪,维护社会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近年来,随着*镇经济的不断发展,政治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镇安置帮教工作得到快速发展。为了更好地开展安置帮教工作,*镇成立了安置帮教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安置帮教工作站。各社区、居委会以及*牧场都成立了帮教小组。截止今年上半年,*镇共有安置帮教对象*人,*人接受帮教,*人脱管,*人重新犯罪。已解除帮教的刑释解教人员和现帮教对象共有*人生活困难。
总起来看,随着*镇经济的不断发展,政治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安置帮教工作方式的不断改进和完善。安置帮教工作得到长足发展进步。但是,也存在着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衔接工作有脱节,主要表现在司法所和派出所之间相互协调不够,在安置帮教工作上不能很好地统一协调起来。各居委会与当地派出所衔接不好,居委会的帮教工作很被动,不能及时主动地掌握新刑释解教人员的基本情况。
(二)安置工作存在较大的难度,刑释解教人员回归社会后,基本上自谋职业。对符合最低生活保障条件的,最低生活保障金的发放还有待落实。
(三)在帮教方面,尽管各社区、居委会的帮教小组成员已经尽了很大努力,但对其帮教对象做到“三包”“五清楚”仍然有很多不足之处。
(四)在管理方面还存在着档案资料不足、档案管理不规范。对刑释解教人员中流动人口的管理还存在死角,刑释解教人员脱管*人中,有*人去向不明,其中*人是流动人口。
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很多,归纳起来有以下几方面:
第一,相关工作人员对安置帮教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历史上,我们的行政机关重管理轻服务,对刑释解教人员重点针对其重新犯罪后的处罚力度,而在工作上往往忽视对其思想生活上的帮教,预防和减少其重新犯罪的动因。
第二,*镇的基层司法所刚刚建立,许多工作还需进一步开展提高。过去司法助理员都是兼职人员,对司法工作存在着业务上不是很熟悉,其本身工作又很繁忙,往往对安置帮教工作做得不是很细,历史上欠帐较多。
第三,*镇经济发展还相对滞后,现阶段就业压力很大,刑释解教人员的安置就更加困难。由于经费有限,司法所办公条件和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的待遇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安置帮教工作是一个社会系统工程,需要有明确的指导思想,需要各有关部门密切配合、通力协作。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如下建议:
(一)加强领导,明确分工,统一协调好安置帮教工作。只有在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加强安置帮教工作,才能统一协调好综治办、司法所、派出所、各社区居委会的相关工作。与民政部门协调好,落实符合最低生活保障条件的刑释解教人员的最低生活保障金发放工作。
(二)认真抓好基层司法所建设。司法所是安置帮教工作的具体实施机关,把司法所建设抓好,才能通过司法所具体实施好安置帮教工作。
(三)对相关工作人员加大安置帮教工作的培训力度。相关工作人员对安置帮教工作从思想认识上重视起来,才能保证开展好工作。
(四)采取有力措施,提高安置率和帮教率。现阶段,我镇经济情况,很难做好,由政府直接安排安置工作。可考虑给予一定优惠条件,鼓励私营企业,农牧场主雇佣一部分刑释解教人员。
乡镇医疗卫生调研报告篇六
由于乡镇财政实行集中核算,代理记账制,再加上乡镇工作的特殊性,所以乡镇监督检查工作开展基本上流于形式,并未按上级要求进行自我监督检查。对乡镇各部门的检查主要是依靠上级部门进行的重点检查,针对目前乡镇财政的实际情况,建议设立乡镇财政监督员,同时加大对乡镇监督指导,形成上下联动的监督机制,确保监督工作的开展。
一般预算收入、返还性收入、省级转移支付收入、专项补助收入等。20xx年台儿庄区镇街总收入16466万元。其中,一般预算收入(税收)6646万元,占40.36%,返还性收入704万元,占4.27%。一般转移性收入8013万元,占48.66%。税收收入中增值税、营业税为主体税种,乡镇收入整体收入质量不高,税收成本偏高。存在空转、买卖税款现象。对乡镇财政收入质量检查重点和难点是空转、买卖税款,以及税种入库的级次及真实性。
在编人员工资及福利支出由区级统一代发全区平均工资大约2300元编外人员工资及福利有各乡镇自行发放平均大约900元乡镇公务支出及商品服务支出由乡镇财政直接列支出监管不严不规范存在超标违规开支现象特别是目前乡镇未实行政府采购资产采购混乱大部分乡镇固定资产未记账容易造成国有资产流失。
招待费、办公费支出比例过大,容易产生违规违纪现象其次是利用项目工程虚列支出,套取国家资金检查重点是招待费、办公费及项目资金特别要加强对项目施工方的延伸检查,确保国家项目资金的安全使用从支出部门看,支出重点难点是教育、计生,教育全区实行集中核算,计生单独报账,二者无法实施有效监督。
乡镇资金管理滞后,存在漏洞很大,容易造成国有资产流失,今后监督重点是,财政资金的绩效检查及乡镇国有资产监督管理。
目前全区各村财务由乡镇经管站统一记账管理,财政所对经管站本身的账务进行代理记账,并未对各村级账务进行监督,存在监督缺位的现象况且目前村财乡管基本上成了一种报账式,代理记账式的管理模式,起不到监督作用。
二0xx年十月十四日。
乡镇医疗卫生调研报告篇七
要的现实意义。
一、我县农村公共卫生建设的现状。
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重视下,农村公共卫生管理体制和服务网络日益完善,疾病防控工作不断强化,妇幼保健工作水平明显提高,爱国卫生运动深入开展,卫生监督执法力度逐步加大,基本医疗服务得到改进,整个农村公共卫生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一)深入实施农民健康工程,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初步形成。我县坚持以农村卫生、社区卫生和公共卫生为重点,深入实施“农民健康工程”,抓规范、建网络、铺摊子、打基础,农村医疗卫生服务工作得到优化。一是农村公共卫生工作初显成效。20xx年初,根据我县的具体情况,将现有农村医疗卫生资源进行了整合,在全县共设置了9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8个社区卫生服务站,确定了303名驻村责任医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承上启下作用显现,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全面展开,社区卫生服务站已基本能承担三大类十二项中的各项任务。到目前为止,我县责任医生进村入户率达95.3%,共为23.57万名农民进行了健康体检,体检率达72%以上;建立了农民健康档案,建档率达80%以上,其中梳理出高血压、糖尿病、肿瘤、冠心病等慢性疾病对象21035人,年上门随访人均4次以上,上门随访率达95.3%。二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平稳运行。我县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体制通过政策调整和各部门的共同努力,农民参合积极性大大提高,参合率从20xx年的72.9%,提高到20xx年的85.4%。今年1至10月,全县共发放报销款1250万元,其中1万元以上有150人,共有10300名住院患者、28万人次门诊患者享受到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实惠。全省城乡社区卫生工作暨农村合作医疗会议后,今年我县的筹资标准提高到70元/人,争取“”末人均筹资达到100元的标准。同时,信息化建设有望在年底前完成,《xx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五年发展规划(20xx-20xx年)》正在草拟中,《xx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暂行办法》已由县长办公会议通过,将于明年1月1日开始实施。三是农民健康体检工作有序进行。由县新农医管委会统一领导,各乡镇政府组织宣传发动,体检对象是持有20xx年发放“健康体检券”的农民、全县0--7岁儿童及中小学生。各定点单位制订体检计划,抽调骨干医生,规范填写体检表,及时作出体检结论,并反馈给农民。从20xx年10月到20xx年9月,已完成了23万多人次的农民健康体检任务。其中0-7岁儿童和中小学生63643人次,成人174148人次,占参加新农合农民的82.38%,占全县农民总数的59.86%。
(二)坚持防治并举,预防保健工作得到加强。近年来,围绕农村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我县不断加强传染病防治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控制与管理,不断深化做好霍乱、结核病、性病、艾滋病及夏季肠道传染病等各项防治工作。针对我省部分县、市发生的霍乱疫情,为提高我县对霍乱的防控能力,卫生部门制定了《20xx年xx县霍乱防控应急演练方案》,成功开展了霍乱应急实战演练,进一步提高了全县各公共卫生机构和医疗机构的应急反应、协同配合和快速救治能力。全县7个乡镇卫生院的接种门诊达到了市级规范化门诊标准,儿童计划免疫工作规范有序,“四苗”接种率始终保持在95%以上。20xx年11月29日,建筑面积3898.7平方米,预算总投资825万元的县疾控中心新大楼工程正式落成搬迁,大大改善了我县公共卫生管理和服务条件,将为我县提升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提高疾病预防控制水平发挥更加有益的作用,标志着我县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上了一个新台阶。
(三)以专项整治为重点,卫生监督执法取得明显成效。近年来,在全县范围内组织开展了以专项整治为重点的农村卫生监督执法工作,通过一系列的卫生执法行动,及时查处了一些有损于农民群众利益的卫生违法行为,有力地整顿和规范了食品卫生、公共卫生和农村医疗市场秩序,保障了农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在“两会”、黄金周、省残疾人艺术表演、高考等重大活动和节日中专门制定方案,周密安排力量,认真落实各项检查和指导措施,圆满完成卫生安全保卫工作。到今年10月底,共出动卫生执法人员232人次,对县城218家餐饮单位、71家食堂进行486家次的全面监督检查,取缔38家,当场处罚案件80起,立案查处13起,罚没款1.8万元。县城持卫生许可证经营的餐饮单位达201家,持证率92.5%;建立原料进货索证的餐饮单位和食堂261家,比例达90%;289家餐饮单位和食堂销售使用的猪肉来自定点屠宰企业,比例达100%;实施食品卫生量化分级管理100%。同时,根据《xx县城乡卫生监督体系建设实施意见》关于“在县卫生监督所下设卫生监督分所”的要求,以每2--4个乡镇或6--12万人口设置一个派出机构的标准,拟在、舒洪、新建、直属设置四个卫生监督分所。目前卫生监督分所已正式成立,进一步推动卫生监督向农村的延伸。
(四)以母婴健康工程为抓手,妇幼保健工作不断深入。积极实施“母婴健康工程”、“妇女健康促进工程”,大力开展妇女病普查、围产期保健、婚前医学检查、新生儿疾病筛查、听力筛查和“三项监测”等工作,有效地提高了全县妇女儿童的健康水平和新生儿素质。在新农合体检中推开对农村妇女病的免费普查工作,达到省厅要求的80%检查率。孕产妇系统管理率92.35%,高危孕妇县级筛查率86%,妇女病查治率2.12%,婚前保健咨询率85%,产前筛查率19%,新生儿疾病筛查率91%,新生儿听力筛查率60%。
(五)以创省级文明县城为载体,农村生活环境得到一定改善。进一步巩固“创卫”成果,深入开展卫生镇、村、户和卫生先进单位创建活动,推动爱国卫生向纵深发展;全面巩固灭蟑成果,今年10月顺利通过市爱卫办“灭蟑先进城区”的复查;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求,开展“亿万农民健康促进行动”;继续深入开展农村改水、改厕工作,提高农村自来水受益率、卫生厕所普及率、粪便无害化处理率,努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高农民的整体健康水平。
二、农村公共卫生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一)财政投入不足,制约了农村卫生事业的发展。一是基础设施建设薄弱。乡镇卫生院由于缺乏必要的投入,医疗器械短缺、设备简陋、老化问题相当普遍,离农民健康需求还有一定的距离。二是卫生院负担重,农村卫生人员工资待遇低。由于设备简陋,医疗水平上不去,导致卫生院普遍效益差,职工收入低。
(二)农村卫生技术人才较为缺乏,结构不合理。就整体而言,我县卫生技术队伍存在总量不足、素质不高、队伍不稳等问题。从人员结构看,乡镇卫生院多以中专毕业的卫生技术人员为主,缺少大专以上层次的卫生技术人员。其业务素质普遍较低,受到多种因素制约:一方面,在岗人员业务深造的机会少,医疗水平难以提高;另一方面,乡村卫生院基础设施薄弱,条件差,待遇低,不仅缺乏吸引人才的优惠条件,连职工的正常工资都无法保证,难以留住高素质人才,一些如外科、妇科、放射、检验、b超等短缺专业的人才更为缺乏。
(三)农村卫生条件普遍较差,广大群众卫生防病意识不强。由于我县经济水平总体不高,村集体经济薄弱,用于改善村庄环境、保障群众生活安全的基础设施投入十分有限。截止20xx年底,全县自来水普及率虽已达到81.62%,但绝大多数供水点均未实行常规消毒;卫生厕所普及率虽已达到80.2%,但大多数没有三格式化粪池,粪便无害化处理率低。另外广大群众受经济条件、文化水平及传统观念的影响,卫生意识淡薄,对常见传染病和群体性食物中毒的预防措施知晓少,生活习惯普遍较差,喝生水、吃腌制食品、熟食生吃等现象十分普遍,“不干不净、吃了没病”观念严重,“小病能拖则拖、大病能捱就捱”,及时就诊率低。种种问题的存在,一旦有传染源出现,极易造成疾病暴发和流行。
三、进一步加强我县公共卫生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根据农村卫生事业要与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原则,以及建立起符合xx大报告中关于“全民医疗总覆盖”的要求,必须采取切实措施,进一步加强我县农村的公共卫生建设。
(一)坚持科学发展,进一步加大政府投入力度。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在大力推进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加快社会发展。就卫生事业而言,要进一步加大政府对卫生事业的投入,努力加快我县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尽快建成覆盖城乡、功能完善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卫生监督体系和医疗救治体系。要切实加强农村卫生机构基础设施建设。县政府应积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逐步加大对农村卫生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为建设农村卫生保健的长效防治机制提供财力保证。对于乡镇卫生院,也应分阶段安排一定比例投资。按照统筹规划、分类指导、分步实施、加快进度的原则,完成好乡(镇)卫生院房屋设备的改造和建设任务。
(二)坚持统筹发展,努力构建疾病预防、妇幼保健和卫生监督体系建设。建立以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为主体、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枢纽、社区卫生服务站为基础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进一步加强妇幼保健工作,加大重点人群的监测力度,开展妇女病普查、围产期保健、婚前医学检查、新生儿疾病筛查及“三项监测”等工作。积极争取其他卫生监督分所建立,争取到20xx年建成以县卫生监督所为主体、各派出机构为补充的卫生监督体系。
(三)坚持协调发展,努力解决好农民的基本医疗问题。虽然近年来我县积极实施了农村合作医疗工作,但是大病保障型合作医疗制度还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民的基本医疗问题,农村“有病不看、看不起病”的现象还不同程度存在,农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还比较突出。我县一些传染病、地方病、职业病和一些严重疾病仍然不同程度地危害着他们的身体健康。因此,必须进一步重视和加强农村卫生工作,完善合作医疗制度,大力开展城镇社区卫生服务,努力解决农民和城镇居民的基本医疗问题。
(四)坚持可持续发展,努力改善农村卫生条件。要广泛开展全民爱国卫生运动,加强农村公共卫生设施建设,整治农村环境卫生,消灭“四害”,改变“脏、乱、差”面貌,消除危害人群的各类环境因素,改善社会公共卫生状况,努力降低传染病发病率,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深入开展“亿万农民健康促进行动”,采取多种形式普及疾病预防和卫生保健知识,引导和帮助农民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破除迷信,摒弃陋习,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五)坚持改革创新,努力解决卫生事业发展中深层次的问题。一是要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公共卫生是政府社会管理职能的重要内容,政府必须充分发挥在公共卫生领域的职能,把卫生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加大投入力度,改进医疗卫生体制,逐步完善卫生监督体系,加强公共卫生事业。作为卫生行政部门其职能要逐步转移到管理公共卫生上来,努力在严格行业监管、维护良好的医疗秩序、为群众提供基本医疗服务上见成效。二是明确创建卫生强县工作目标,推进我县卫生事业快速发展。按照我省卫生强省、强县的目标和要求,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增加专业技术力量,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各项指标均要达到省厅有关要求。三是整合全县医疗卫生资源,研究制订科学规划。结合我县实际,整合现有的医疗卫生资源,研究制订合理规划,积极探索有效的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以便更好地为农民群众服务。
(六)坚持因人施教,努力提高农村卫技人员综合素质。认真落实“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加快卫生院技术人才培训进程。一是提高乡镇卫生院长的管理水平。农村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实施,对卫生院院长的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调动卫生院职工的积极性,如何统筹安排各项工作等,都与院长能力的好坏直接相关。二是增强卫生院职工的整体素质。认真抓好驻村联村责任医生轮训工作,积极培养一批“一专多能”的复合型农村卫技人才,为全面落实农民健康工程提供技术保障。
乡镇医疗卫生调研报告篇八
xx镇共辖17个村,1个居委会,总人数3.5万余人,总面积97.5平方公里。我镇城乡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做到早动员、早部署,全镇人民积极参与城乡环境卫生大整治工作,经过一段时间的集中整治,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为推进城乡统筹发展,进一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共同打造宜居、和谐、幸福的“永兴梦”,我镇特组织了专人对全镇环境卫生整治阶段性工作进行了调研。
20xx年1月21-25日,在镇长侯xx的带领下,镇环境卫生整治领导小组成员及全镇县代表、乡代表,重点对xx镇居委会、xx村、天堂村、天禾塘村、曹子芳村、小浦村等6个村(居委会)的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情况进行了实地调研,与这6个村(居委会)的“支村两委”班子成员进行了座谈交流,听取了汇报,并随机选了90名村民进行了调查,广泛征求了村民的意见。
为全面了解xx镇农村环境整治现状以及存在问题,调研组设计了《xx镇村庄整治及农村环境问题调查问卷》,于20xx年1月21日在以下村进行了实地问卷调查与走访。分别为xx镇居民委员会、xx村、天堂村、天禾塘村、曹子芳村、小浦村等6个村(居委会)。调查对象总数为90人(其中女性37人)。被调查对象的年龄段大约在16-72岁之间,主要群体是中老年人,其中25岁以下(包括大、中学生)27人,占总人数的30%;26-35岁11人,占总人数的12.2%;36-45岁10人,占总人数的11.1%;46-55岁22人,占总人数的24.5%;56岁以上20人,占总人数的22.2%。被调查对象的学历分布主要是集中在初中及以下学历,其中初中及以下学历46人,占总人数的51%;高中学历26人,占总人数的29%;大专及以上学历18人,占总人数的20%。
调研小组根据我镇实际情况设计了《xx镇环境卫生整治调查问卷》,问卷共15个项目。调研中发放问卷90份,回收问卷90份。通过对调查问卷进行统计、分析、整理,得出本镇村民对数月来我镇的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的满意度总体上是“基本满意”的。满意度调查具体结果如下:
在全面开展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中,我们发现村民的环境卫生意识比较差。长期以来,由于受传统习惯和落后观念的影响以及缺乏宣传教育,村民公共卫生意识和环保意识普遍比较差,与城镇居民有一定的差距。村民不但垃圾乱丢杂物乱放,而且对村中的“脏、乱、差”长期视而不见,这种观念和陋习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是格格不入的。
一是农村长期来缺乏环境卫生方面的宣传教育。在环境卫生整治工作推进过程中难免会发现“上边热、下边冷”的现象,部分村干部和村民对环境卫生整治工作不够积极主动,认为农村就是农村的样子,环境卫生整治工作自我要求过低,对开展农村环境卫生整治活动缺乏足够认识,从而造成了在整治过程中的群众性、基础性工作难以深层次推进。二是村庄布局规划滞后。我镇大部分村庄布局规划不尽合理,整体布局散乱,没有综合考虑排水、排污、绿化、杂物堆放、家畜饲养等农村实际问题,给农村综合整治工作带来很大难度。三是乱堆乱放、垃圾成山等历史遗留问题普遍存在。大部分村普遍存在房前屋后乱堆乱放现象,且不同程度存在乱倒建筑、生活垃圾现象,山头、沟渠存留有大规模垃圾堆现象,这些问题也影响了我镇环境卫生的整治效果。四是农村市场集市重点地带长期来缺乏配套的卫生清运制度与管理。以往农村市场等地带经常出现卫生责任互相推诿、环境卫生无人管理的现象,导致这些地方往往成为环境卫生死角,长期得不到根治。
环境整治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是一项长期工程,涉及到方方面面,需要很大的投入,而我镇是地理位置比较偏远,经济条件比较差,财政财力困难,农村环境治理资金远不能满足建设要求,因此在落实配套整治资金过程中存在很大难处。各村的垃圾集中收集处理池已经建设完成,也开始投入使用,但是农村生活垃圾的分类收集、中转、处理以及运输等多个环节尚未步入正常轨道。而垃圾清运、保洁,环卫设施建设及维护,环卫设备购买、更新及日常维护等等仅靠一次性的投入是远远不够的。
农村环境卫生整治是一项系统工程,而非一项一劳永逸的工作,必须建立健全一个统一管理机制。一是缺乏农村环境卫生管理总体规划。长期来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我县大多数乡镇都没有对农村的环境卫生的总体规划进行统筹,农村环境保护条件不充分,工作很难全面、协调、有序地开展。二是农村环境卫生保洁队伍力量薄弱。农村保洁队伍的参差不齐以及机械装备的缺乏,有的村挑选保洁员是出于对老弱病残人员的照顾,而不考虑此类人员能不能担负起职责;有的村虽然配备了专职保洁员,但是疏于管理,缺乏监督考核,干好干坏一个样。三是农村环保宣传教育未深入。受人力、资金等条件限制,保护农村环境的宣传教育还没有真正深入到农村。
改变农村面貌,改善农民生活环境,关系着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关系着城乡一体化的进程,关系着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成效,关系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各级党委、政府责无旁贷。要把农村环境卫生问题当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大事来抓,要认识到农村环境卫生差不仅会影响农村的村容村貌,而且有可能造成土壤与地下水污染,危害生态环境。要改变农民长期形成的不良生产、生活习惯,需要长期的宣传、教育、引导和管理。
第一,进行经常性地宣传教育。可以以发放宣传单、流动广播、墙体喷绘和树立宣传栏等形式,进村入户,加大城乡环境卫生整治工作的目的意义、措施方法的宣传教育力度,有针对性地开展卫生和健康知识的常态化宣传普及,引导群众自觉保护环境,增强卫生观念,使环卫知识真正深入人心,彻底把村民“要我干”的观念转换成“我要干,干得好”的自觉。
第三,以典型促发展。可以在开展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中涌现出来的好的工作经验、工作成效、典型人物、典型事例加以宣传推广,营造浓厚的工作氛围和良好的工作环境,树立和推广典型,促使我镇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乡镇医疗卫生调研报告篇九
按照上级要求,我乡认真研究部署,深入调查研究,取得了实效,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扶贫项目实施规模小,资金缺乏。我乡由于交通条件制约,存在企业少,投资潜力不足等不利因素。一方面不利于创造工作岗位,为贫困户提供稳定持续的工作岗位。另一方面,不能有效吸引企业厂商对我乡贫困户对口帮扶,不能有效提供资金支持。
(二)贫困户内生动力不足。很多村存在“懒汉”型贫困户。在身体条件允许情况下,未能开展力所能及的产业农业活动,以挣取维持生活的费用。相反,整天戴着贫困户的帽子,习惯性地向政府索要补贴及各项优惠,在村里形成较差影响。
针对以上存在问题,现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提升扶贫项目实施规模,注入扶贫资金。充分利用平赞高速贯通的优势,坚持“走出去”发展战略,制定各项优惠政策,下大力度招商引资,为我乡扶贫项目开展奠定有力的环境基础。
(二)加强政策宣讲,扶贫还需扶志。继续加大走访力度,对确实存在的坐享其成贫困户,要进行重点关注、持续跟进。一方面,宣讲相关政策,另一方面,尽全力寻找适合贫困户自身条件的工作岗位,提升贫困户收入水平。
(一)井元公路纵贯全乡,沿线共涉及8个村庄,由于年久失修,道路破败不堪,雨天泥泞晴天扬尘,周边群众出行极为不便,尤其是公路两侧居民,更是苦不堪言。
(二)由于我乡经济基础差,群众生活水平不高,思想观念保守,还存在乱占、乱盖现象,集体的地方占住了,就是自己的,从不注重房前屋后环境卫生,导致户容户貌较差。
(三)部分村干部思想保守,不敢硬碰硬,对于老百姓的不良习惯,作为干部没有去引导改变,反而认为理所应当,甚至自家的户容户貌也存在类似现象。对于环境整治工作,还停留在清扫表面,而路边堆积的杂物视而不见,村内违建的猪圈厕所清拆不彻底等,导致群众怨声载道。
针对以上存在问题,现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是注重宣传,改变老百姓思想意识,村干部、党员要以身作则带头改变户容户貌,树立榜样作用,以此辐射全村。
二是加大资金投入力度,环境整治工作是持久战,要坚持的好,运行的好,资金链不可或缺,上级应加大资金投入力度,维护好资金链,并及时足额发放,提高环境整治积极性。
乡镇医疗卫生调研报告篇十
南充市作为川东北区域中心城市,处于广安、达州、巴中、广元、遂宁五市包围中心,自古就有“西通蜀都、东向鄂楚、北引三秦、南联重庆”的区位优势,商贸服务业一直是南充传统的优势产业,在川东北地区具有较强的幅射力,是承接区域性商流、人流、物流、信息流等的要冲和商品集散地,也是川东北地区经济、商贸、金融、科技和文化中心和重要的交通枢纽。小龙物流园区是南充市委政府为充分发挥南充的区位优势和商贸优势,积极对接川东北地区和成渝经济区的开发、承接两个特大城市的辐射,促进南充市的迅速发展而特别打造的现代交通枢纽和商贸物流中心,有着其它地区不可攀比的独特优势。所以,园区是承载物流业发展的理想场所。
二、调查方法。
三、正文。
1.相关概念。
物流中心:是指处于枢纽或重要地位、具有较完善的物流环节,并能实现物流集散和控制一体化运作的物流据点。是以交通运输枢纽为依托,建立起来的经营社会物流业务的货物集散场所。由于货运枢纽是一些货运站场构成的联网运作体系,实际上也是构成社会物流网络的节点,当它们具有实现订货、咨询、取货、包装、仓储、装卸、中转、配载、送货等物流服务的基础设施、移动设备、通信设备、控制设备,以及相应的组织结构和经营方式时、就具备成为物流中心的条件。这类物流中心也是构筑区域物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2.区位。
(1)自然。
(2)社会。
1)交通。
小龙物流园区依托位于高坪区的南充火车东站建设,初步规划面积3平方公里。该区域水、陆、空立体交通网络发达,地理位置优越,处于成(成都)、南(南充)、渝(重庆)经济圈金三角区,有达成铁路最大的货运站,是4条高速公路的交汇点,距机场2公里,距南充港5公里。
高坪区地处南充市城区东大门,与市中心仅一江之隔,5座嘉陵江大桥将城区与市中心紧密连为一体,国道318线、成南、南(安)、南渝以及绕城高速公路汇接于此,辐射全境,达成铁路有全线最大的二级货运站位于境内小龙镇,建设中的兰渝铁路在此与达成线呈“十”字交汇;嘉陵江横贯全境,水运上通广元,下达重庆与长江相汇,直达武汉、上海,四通八达的立体交通网络已经形成。
2)市场。
自古以来,南充就是川东北商贸物流重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一直位居川东北之首,具有商贸物流发展的传统优势按照《南充市物流规划》初稿的基本思路,我市的物流建设确立了“一个中心、两个节点”的目标,即小龙物流中心,南部、营山物流节点,主要辐射范围为川东北五市和川渝交界区。此外,还初步对市辖三区进行了功能设计,即高坪以物流为主,顺庆以零售商业为主,嘉陵以批发市场为主。
近年来南充经济取得较快发展: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新突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速达20%左右,稳居川东北之首、全省第三。商贸流通企业竞争实力提升方面,全市1万平方米以上的商场达到50个,其中2万平方米以上的大型商场13个,大部分为国内外零售业巨头。大型批零市场建设方面,全市2万平方米以上的各类商品批零市场达到18个,其中,川北农产品批发市场已成为全国50强。商业特色街区建设方面,全市各类特色商业街区已达24条,总长度超过3万米。现代物流业发展方面,川东北农产品交易中心、食盐配送中心已经建成,烟草配送中心、医药配送中心正加快建设。总投资近40亿元,规划面积5平方公里的小龙物流园区已全面启动。对外经贸发展方面,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已突破4亿美元大关,跃居全省丘陵地区第一。
乡镇医疗卫生调研报告篇十一
(一)文化程度全面提高。
从200x年开始,x县分配x余名大学、中专毕业生到乡镇工作,200x年以后我县又多批次在毕业大学生中招录人员,安置转业、退伍军人400余人,进入乡镇干部队伍。目前,全县1341名在职乡镇干部中,大专学历1104人,占总人数的82%。由于大量高学历人才的注入,有效改变了乡镇干部文化素质低的现状。乡镇干部也由过去的干得多,想得少,逐渐转化为“理论思考多,付诸实践少”,这也给基层工作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二)年龄结构更加合理。
当前,我县乡镇领导有x人,其中45岁以下的领导x人,占乡镇领导总数的x%。45岁以下的乡镇干部(含乡镇领导)x人,占乡镇干部总数的90%,绝大多数乡镇干部年富力强,处于青壮年时期。由于年龄结构和成长环境等原因影响,当前较多的乡镇干部没有农村生活经历,或在农村生活的时间较短,往往表现出“岸上指挥多、俯下身子干事少,眼光向上多,心系群众少”,与农民和村社干部在思想沟通上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三)工作上的认真程度不够。
一些干部在乡镇工作时间较长后,往往认为自己劳苦功高,年龄偏大后,总想有朝一日换个岗位,到县级部门去轻闲一下;一些年青干部认为自己具有年龄优势,文化程度较高,在乡镇工作有点“曲才”的感觉。因此,总会导致部分乡镇干部不能正确估价自己,不能处理好工作关系,抱有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昏昏沉沉混日子的态度,对待工作不热心、不尽心、不细心、不用心、不安心。
乡镇干部在深入基层开展调查研究较少,工作方法简单,对干部群众反映的问题避重就轻,思考不够,采取的对策措施少,不能及时处置;有的干部虽然身在基层,却心在机关,到村社开展工作总是走马观花,根本不深入农户,不向农民了解实情,指导工作点子不多,汇报工作长篇大论,推进工作力度不大。
在乡镇干部队伍文化素质全面提高,年龄结构更加合理,待遇不断上涨的格局下,乡镇干部的教育,乡镇的管理工作却出现了更加复杂的格局。细细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主观上,与某些乡镇干部学习不够、服务意识淡化、创新能力不强有关;客观上,与乡镇工作转型、乡镇干部管理弱化,乡镇领导的素质和能力不强等息息相关。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乡镇工作转型,让部分干部不会干事。
一些干部普遍认为乡镇工作就是跟群众打交道,主要靠“和稀泥”,“搓汤圆”,工作没有技术含量,一看就懂,一学就会,根本没有认识到乡镇工作的艰巨性、复杂性。因此,乡镇干部从主观和客观上放松了学习和技能提高。特别是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乡镇主要工作内容也从七十年代指导生产;八十年代催粮催款,刮宫引产;九十年代引企业,谋发展;到如今构建和谐,讲科学发展。
工作已经从管理向服务转变,从为民作主向由民作主转变,从微观向宏观转变,从“取”到“予”转变,从“硬”向“软”转变。巨大的转型让一部分乡镇干部感到“老办法不能用,新办法用不成”,以致工作上找不到方向,无处下手,无从使劲。
(二)激励机制缺少,让部分干部不愿干事。
由于受领导职数及干部选用体制的限制,乡镇干部发展空间极为有限。我县在乡镇建制调整时,将27个乡镇并为13个,乡镇干部领导职数大大减少,去年乡镇干部换届选举,全县仅有10多名乡镇一般干部走上领导岗位,基本上是百里挑一;同时,由于“洋博士领导”和“空降兵领导”的不断增加,让一些自身素质优良的乡镇干部,经过较长时间的努力后,又时常面临年龄、学历等诸多因素的制约,因而走上县管领导岗位的更是凤毛麟角,导致了乡镇干部政治前景变得短暂而且脆弱。
所谓,甚至放任自流的消极态度。一部分组织纪律较强,自觉性较高的同志也进入了“凭良心办事”、“凭兴趣办事”,随波逐流的状态。
乡镇医疗卫生调研报告篇十二
一季度,乡镇企业累计完成增加值47364万元,较上年同期的61550万元,减少14186万元,同比下降23.05%;其中:工业增加值完成27757万元,较上年同期的46315万元,减少18558万元,同比下降40.07%;其中:规模工业增加值12986万元,较上年同期的29169万元,减少16183万元,同比下降55.48%;上缴税金6512万元;较上年同期的10013万元,减少3501万元,同比下降34.96%;主营业务收入127856,较上年同期的132094万元,减少4238万元,同比下降3.21%。
一季度,煤炭产量为131.29万吨,较去年同期的177.05万吨净减少45.76万吨,下降25.85%。由于受市场价格、市场需求、煤矿整合及其安全整治等因素影响,彝良、镇雄、威信等主要产煤大县有百分之五十以上煤炭企业处于停产或半停产。
在各级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关心和支持下,经过30年的努力,**市乡镇企业的发展已有了一定的基础,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是:
一是乡镇企业整体素质不高、产品科技含量低、市场竞争力弱、融资困难、企业负担重。
二是乡镇企业产业结构矛盾突出。一产业带动农业产业化的龙头企业不多、规模小、技术含量低;二产业科技含量低、优势产业不突出、缺乏竞争力。
三是乡镇企业统计工作问题。各县区经贸局(乡镇企业局)基本上虽都有乡镇企业统计人员,但有的兼的工作多、工作设备、工作经费不足等原因造成工作质量参差不齐;乡镇一级统计人员基本没有,工作很困难,造成了统计资料报送的质量问题(如少报、漏报、缺报等问题)。全省农产品加工业统计工作开展一年多来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各县区工作参差不齐,漏报、缺报较严重。一些县报表收集非常困难。
一是进一步推进我市乡镇企业持续、快速、健康、协调发展,努力确保省下达的乡镇企业六项发展目标任务的顺利完成。
二是严把统计报表质量关及做好经济运行的监测分析。
三是进一步提高企业对开展企村结对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意义的认识,提高结对质量、抓典型、抓重点、抓督查,保结对效果及成果。抓宣传,推广结对经验等措施,以确保全年工作责任目标的顺利实现。
四是努力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工作。
五是继续抓好乡镇企业转移农村劳动力和蓝色证书培训基地建设,完善教育培训工作统计制度。
六是做好项目储备及项目管理工作。要强化项目储备机制,要把项目储备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紧抓实;要对省重点扶持的项目,进行实施情况的督促检查,追踪问效,加强沟通反馈。
(一)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围绕《**省优势农产品加工推进工程》,依托**丰富的生物资源和具有加工潜力的优势农产品,在优势产区、产业带扶持一批企业,着力打造特色鲜明的农产品加工业。鼓励企业通过定向投入、定向服务、定向收购等方式,建立和创新企业、基地和农户之间的利益联接机制,重点加快发展马铃薯制品、天麻制品、魔芋制品、苹果、蚕丝、茶叶、畜牧业及其副产品等主要产业的发展。坚持分类指导、扶优扶强,培植重点骨干企业,打造名牌产品。
(二)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进乡镇企业加快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引导和促进全市乡镇企业积极应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装备,改进生产工艺,加快产品升级换代。支持乡镇采掘、矿冶业引进战略合作伙伴,进行嫁接改造,延伸产业链,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和产品附加值。积极推动乡镇煤矿整合,提高单井产量能力,壮大规模。积极推进以提升企业的技术装备水平,提高新产品开发能力,加快传统产品的升级换代为重点,以增强市场竞争能力为目标,努力提高乡镇企业推广应用先进实用技术的水平,开展技术创新示范活动,提高企业技术转化和创新能力。
(三)积极发展配套产业和农村服务业。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和乡镇企业“东西合作”的机遇,支持企业发展特色产业,参与优势产业和重点产业发展。发展配套产业,开发配套产品。加大乡镇企业与大企业、大集团的合作力度,生产为大中型企业配套的原料、半成品等。
大力发展物流、包装、贸易、餐饮等农村服务业及劳动密集型企业。发展独具地方特色的乡村旅游业,积极开发旅游产品和民族文化产品。围绕农产品的加工与流通,大力发展企业化运作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重点扶持发展一批服务领域广、组织化程度高、经营机制灵活、带动能力强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鼓励发展提高农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质量的各种服务产业和文化产业。
(四)协调解决乡镇企业融资难题。积极协调银行(信用社)与企业的合作,争取银行(信用社)对乡镇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努力改善银行对乡镇企业的结算、财务咨询、投资管理等金融服务。努力拓宽乡镇企业的直接融资渠道。争取财政给予适当的资金扶持。
(五)引导乡镇企业聚集发展。以现有产业群和骨干企业为基础,引导乡镇企业向基础设施较为完善、资源相对集中的工业园区、工业小区和小城镇集中发展;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形成产业集群,提升集约化和专业化生产水平。
(六)加速乡镇企业的人才引进和人才培养。引导乡镇企业坚持以人为本,走人才兴企之路。鼓励社会各类专业技术人才、经营管理人才和大中专、技校毕业生到乡镇企业创业;大力培养一批具有创新意识、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企业家队伍。积极开展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提高企业职工的素质。对引进高层次人才产生显著经济效益的企业和人员予以表彰奖励。
(七)加强对乡镇企业发展工作的指导和服务。切实加大相关政策的督促落实和科学发展的指导工作力度,引导乡镇企业提高自身素质,依法规范经营管理行为。推动乡镇企业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增强诚信意识、加强企业内部管理,健全安全、劳动、财务等管理制度。积极帮助其协调解决生产经营中出现的重大问题。认真落实乡镇企业经济发展责任目标,充分调动发展乡镇企业的积极性。不断完善乡镇企业发展的工作协调机制,加强各部门之间协作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共同推动乡镇企业加快发展。重视财务、统计工作,稳定队伍、加强财务统计人员的继续教育工作,提高其业务素质,提高统计信息质量。建议市政府每年安排一点专项经费作为乡镇企业统计人员培训费、调研费、报表印制等费。
乡镇医疗卫生调研报告篇十三
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是一项系统性、社会性、长期性、动态性很强的工作,必须常抓不懈、警钟长鸣。为全面掌握全县各乡镇(街道办)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明确今后工作的重点,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有效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和应对突发安全生产事故的能力,确保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由我局孙局长带领科、科工作人员,通过现场实地察看、翻阅资料、座谈会等方式,对全县11个乡镇(街道办)安全生产工作现状进行了调研,基本摸清了现状,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全县11个乡镇(街道办)所辖区域内共有行政村()个,其中,危化品生产经营企业59家,非煤矿山企业26家,建筑施工企业13家,烟花爆竹经营单位7家,有一定规模的公众聚集场所近()家。近年来,各乡镇(街道办)对安全生产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有了较大提高,安全生产工作摆上了重要议事日程,初步构建了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体系,建立了安监机构,安全专(监)职管理人员均参加了市、县举办的培训班,做到持证上岗,安全生产各项政策基本得到落实,安全监管制度日益健全,安全工作职责履行较好。
县委、县政府历来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近年来更充分认识到基层安全生产形势的严峻,要求各集各部门全力抓好基层安全,确保全县安全生产形势平稳。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的指导下,在乡镇(街道办)各部门的配合下,严格依法行政,承担辖区内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各乡镇(街道办)党委、政府认真学习一系列关于安全生产工作的会议精神,充分认识到搞好安全生产工作是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重要举措,是建设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必须始终坚持安全生产工作与经济社会各项工作同步规划、同步部署、同步推进。同时广泛开展安全生产宣传教育活动,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的理念逐步深入人心,“关爱生命、关注安全”的社会氛围日益浓厚。街道办利用会议、广播、宣传栏等多种形式,开展安全知识进学校、进社区活动,形成“人人知安全、人人要安全”的良好氛围。隆坊镇大力普及安全法律法规和安全知识,强化全员“责任重于泰山”的安全生产意识,实现从“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的思想转变,并基本确立了安全发展的指导思想。
各乡镇(街道办)切实把安全生产工作纳入议事日程,实行主要负责人亲自抓,分管负责人具体抓,其他领导配合抓,切实履行“一岗双责”,同时定期分析安全生产形势,研究安全生产工作措施,着力解决安全生产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各乡镇(街道办)基本成立了安全生产监管机构,配备了安全管理人员,安全生产工作体系基本健全。田庄镇设立了镇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共有4名安监人员,其中专职2名、兼职2名;店头镇设立了镇安监站,共有3名安监人员,其中专职2名、兼职1名,其他乡镇也设立了安监机构,配备了人员不低于2名,基本解决了基层安全“有人管”的问题,安全生产监管、检查、指导和协调等职责基本履行,安全监管薄弱现状逐步得到改善。
各乡镇(街道办)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基本到位,各项管理制度均制牌上墙。店头镇狠抓基础资料建设,对辖区内危化品生产、经营和使用情况,重大危险源点等情况,开展普查登记,建档建册,为安全生产规范化管理打下坚实的基础。
1、安全隐患排查治理有序开展。各乡镇(街道办)基本能做到定期对辖区安全隐患进行排查,特别是注重元旦、春节、“五一”、国庆、两会及重大活动期间的安全隐患排查与治理,对已发现的重大隐患,建立档案,做到“一患一档”,能立即整改的立即整改;不能立即整改的,落实专人、资金、措施,限期整改销号,及时消除了安全隐患。侯庄乡等乡镇,定期安全隐患排查制度已初步形成,排查记录规范、完整,查出的问题有整改通知书、有反馈,安全排查逐步由临时性、突击性向经常性、持续性转变,从而把握了安全生产工作的主动权。
2、开展重点行业和领域的安全专项整治。各乡镇(街道办)的相关职能部门积极配合县局开展了非煤矿山、危化品生产经营、烟花爆竹经营、特种设备、道路交通、建筑施工、消防、中小学安全、公众聚集场所等行业安全专项整治活动,做到整治有组织领导、有实施方案、有推进措施,并取得了初步成效。
目前全县11个乡镇(街道办)虽已基本成立安监机构,安全监管体系建设较以前有所加强,但不少乡镇安监机构设置不规范。基层安监机构的不健全、不完善,导致了安全监管职责不明确、责任不易落实,影响了安全生产工作的实际成效,远不能适应基层安全发展的需要。
目前各乡镇已基本配备安全专、兼职安全管理人员,但工作仍无法做到正常、有效开展,主要原因有:一是部分乡镇安全监管机构只有1-2人,连一般性工作都无法开展,只能疲于应付,很难适应量大面广的安全监管工作要求;二是不少乡镇安监人员兼有多职,工作安排随意性大,不能专职于安监工作,只能临时性突击开展安全检查,维持基本的运转,工作缺乏长期性、系统性和连续性;三是一些基层安监人员业务素质不高,存在情况生、知识缺、业务疏、能力弱等问题,造成“不会管”现象;四是部分乡镇安监人员开展安全生产检查过程中由于没有行政执法权,讲话底气不足,仅靠说服教育,难以达到执法检查目的,甚至在检查过程中往往遭到当事人不配合,工作难度大;五是待遇低,安监工作压力大、责任重,却没有相应的岗位补贴,种种原因,造成了基层安监人员人心浮躁,基层安监队伍很不稳定。
乡镇医疗卫生调研报告篇十四
根据今年协商计划,区政协组织区农经委、文广局和有关镇负责同志,围绕加快我区乡村旅游业发展课题,在深入镇村调研的基础上,结合我市及外地先进经验,并邀请有关专家学者进行论证,形成此调研报告。
我区乡村旅游业起步于上世纪90年代末,随着产业结构调整优化,服务业与农业的融合日趋紧密,乡村旅游业有了一定的发展基础。
1、乡村旅游业已经起步。全区现有乡村旅游景点9处,其中: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星级企业(园区)4处,其中5星级1处(万源龙顺度假庄园);4星级2处(双街现代农业科技园、青水源农业生态园);3星级1处(北辰郊野公园都市渔业园区)。此外,红光鹿苑特色旅游科普教育基地、春田花花柚子园休闲农庄为市级乡村特色点,还有新增未命名景点1处(柳青度假庄园)。2019年乡村旅游景点接待国内外游客115万人次,接待过夜游客26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7600多万元。其中,万源龙顺度假庄园接待游客、旅游收入约占全区总数的2/3,接待过夜游客约占90%。
2、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历史文化资源是乡村旅游业发展的灵魂。北辰历史悠久,人文资源丰富。北运河是北辰的母亲河,历史上曾是漕运枢纽、皇仓重地,南北文化交融、御驾临经之地,形成了特有的运河文化,留下了桃花寺、北仓廒、双街古街、桃花口驿铺、蔺家古渡、陆军第一讲武堂等历史文化节点,康熙填词桃花口,乾隆下榻桃花寺的故事广为流传。皇仓所在之地,为安土乐业、文明教化之所,从北辰走出了御史谏官赵之符、晚清名将曹克忠、清末著名乡绅黄金祥、革命先驱安幸生、教育家张伯苓、登高英雄杨连弟、蛙王穆祥雄、表演艺术家郭振清、歌唱家张振富等众多历史文化名人。此外,北辰民间民俗文化独特,文化遗产有序传承发展,拥有刘园祥音法鼓、闫记酱制品制作技艺等市级“非遗”项目17个,这些都是发展乡村旅游业的潜在资源。
3、休闲养生资源独具特色。北辰郊野公园作为全市最大的郊野公园,为市民提供了一个极佳的旅游休闲娱乐场所,目前已经成为天津北部的天然氧吧,可以围绕生态旅游开发旅游项目。双口“小五堡”坐落于津西北果品基地,连片的大枣、苹果、桃、梨等果园远近闻名,可以围绕果品打造特色旅游品牌。我区东部拥有大兴和永金两个水库以及西堤头镇都市渔业园,可以围绕打造“渔家乐”旅游做好水资源利用文章。我区特色饮食小吃丰富,天穆酱牛肉、闫记烧鸡、老穆羊汤、双街贴饽饽鳌鱼、大杨庄素烩、南王平八大碗、堤头水溜丸子等是我区有名的特色小吃。双街的鲜品食用菌、葡萄和草莓,青水源和鼎牛农业科技示范园的无公害蔬菜种植等,使游客体验特色农产品从种植、采摘到餐桌的全过程。岔房子的丹参、知母、天南星、桑椹等特色中药材,也具有很高的旅游开发价值。我区传统医学资源积淀深厚,北辰中医医院、北门医院,以及每个社区卫生院的国医堂中拥有大批的中医药方面的专家,加之我区拥有丰富的温泉地热资源,具有发展“食疗、药疗、医疗、水疗”相结合的特色养生保健旅游的潜力。
4、区位优势明显。我区地处京津“双城记”的核心位置,在对接京津两地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境内拥有便捷的交通,6条高速公路和8条国省干道纵横交错,未来5-2019年将有11条轨道交通、84座站点逐步落地,使北辰与市中心区融为一体。我区现有户籍人口37万,居住人口近百万;我市常住人口1400多万,北京常住人口2100多万,这些都是我区发展乡村旅游业潜在的旅游人口资源。随着市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私家车的增多,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在不断转变,以享受环境、回归自然为主要目的的生态旅游、以休闲放松为主要目的的度假旅游和参与性旅游需求将大幅度增加,我区乡村旅游前景广阔。立足天津,面向京冀,辐射周边,在两小时的车程内有着巨大的客源市场。
通过调研我们发现,我区乡村旅游业虽然有一定的基础,但放在全市特别是环城四区来比较,我区乡村旅游业所创造的产值是最低的。据了解,2019年,xx区接待国内外游客63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8.5亿元,服务业总产值为367.5亿元,占gdp的43.2%,xx区接待国内外游客13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亿元,服务业总产值为333.2亿元,占gdp的47.1%,xx区接待国内外游客182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0亿元,服务业总产值为388亿元,占gdp的41.8%,我区接待国内外游客115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7600万元,服务业总产值为305.2亿元,占gdp的35.2%。我区发展旅游业与先进地区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主要原因是:
1、发展乡村旅游业的意识不强。长期以来,我区没有像先进地区那样把旅游业作为支柱产业和龙头产业来培植,认为旅游业体量小、投入大、周期长、回报慢,对gdp和财政的贡献度不高,未将发展旅游业提上重要议事日程,没有真正形成发展合力。因而我区乡村旅游业虽起步较早,但未能及时把握机遇,获得应有的发展。我区至今仍没有较为完善的乡村旅游业专项发展规划,在整体布局上缺乏深层次的研究谋划,旅游资源没有转化为经济价值。各镇在发展乡村旅游方面受陈旧观念的影响,满足于一些固有资源,修修补补、小打小闹,整体和深度开发水平低,许多旅游项目没能及时充实内涵、扩大外延。例如,双街现代农业科技园偏重采摘,挖掘文化特色不够;西堤头镇春田花花柚子园、青康园等乡村旅游项目季节性强,闲置时间长。特别是缺乏对现有旅游资源的整合,没有形成完整的旅游线路。
2、配套扶持和管理政策不完善。目前,我区没有制定相应的土地、财税、投融资、人才引进培养等扶持政策。现有乡村旅游景区仍处于开发阶段,整体素质不够强,总量规模不够大,质量效益不够好,缺乏统筹布局科学安排一日游或两日游的线路,没有形成连片发展的态势。在投入上与先进地区相比差距较大,服务设施简陋,道路、停车场、卫生间等硬件配套设施建设滞后,餐饮、住宿、休闲、购物场所档次不高。乡村旅游品牌知名度不大,缺少具有吸引力的精品旅游景区。例如,“小五堡”地区发展乡村旅游虽然较早,但由于周边道路、停车场等公共配套设施不完善,导致项目建设没有持续性,布局杂乱、项目单一,加之管理又没有跟上,村民之间恶性竞争,目前已处于停滞状态。
3、文化和旅游结合不够紧密。运河文化中的皇仓文化是北辰独具唯一性、排他性的文化资源。目前,我们对历史文化内涵挖掘特别是对皇仓文化和民俗文化等重要文化旅游资源缺乏深层次开发和高品位打造,宣传促销力度不够,文化旅游总体形象不够鲜明,导致旅游产品开发水平低,特色不突出,同质化竞争较普遍。例如,天穆杯小品、北仓杯青歌赛、广场舞、文学创作和北辰现代民间绘画是我区五大文化品牌,但是一直没有把这种优势与旅游产品开发紧密结合,也没有进行充分的宣传展示。
4、管理和服务人才短缺。目前,我区乡村旅游业一直以来管理部门职责不明确,力量也不足,没有具体的发展计划、目标和考核。至今区级管理部门没有一名专业型的干部,各镇也没有人具体负责旅游工作。从而造成管理部门对我区乡村旅游业基本情况掌握不清,发展思路不明,缺乏整体布局和专业指导。旅游人才建设“短板”现象突出,高级职业经理人、公司化运作的管理人才紧缺,旅游服务质量的提升受到很大制约。各乡村旅游企业经营者素质普遍不高,缺乏必要的管理知识,服务人员以当地村民为主,多数未受过正规培训,缺少专业化的管理团队,不能为游客提供周到、便利的服务。乡村旅游业信息化建设总体水平较低,宣传推介不够,服务手段落后,尚未建立完善的旅游电子商务营销体系,缺乏与电视、网络、报刊等媒体和旅游公司的深度合作。
当前,在经济运行进入新常态后,旅游业依然呈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对于转方式、调结构、稳增长、防风险都具有积极而重大的意义。据了解,2019年全国旅游总收入为3.25万亿元,增长11%。目前,我市已经将发展乡村旅游业作为“十三五”规划的重中之重,我区要抢抓机遇,乘势而上。要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要求,把发展乡村旅游作为xx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抓手,作为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重点方向,作为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坚持以地域文化为核心,以乡村资源为基础,以服务城镇居民为目标,以休闲观光度假为内容,以农兴旅、以旅助农、农旅结合、农文结合,加快北辰乡村旅游发展。按照上述发展思路,我们建议:
1、加强领导,统一思想认识。一是把旅游业作为北辰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来抓。要主动融入、积极对接全市“十三五”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尽快研究制定加快我区乡村旅游产业发展规划和相关扶持政策,规划既要考虑我区现有资源特点,还要注重市与区之间、区与区之间、本区内各个景点之间的差异性,避免同质化竞争。二是进一步加强我区乡村旅游业的领导,区级成立旅游业发展工作委员会,以分管旅游业的副区长为组长,发改委、农经委、工经委、商务委、建委、市容委、规划局、国土局、财政局、水务局、公路局、运管局、新闻中心、文广局等有关职能部门为成员单位,委员会负责研究制定相关政策,指导、协调有关部门解决发展中遇到的重大问题。下设委员会办公室(文广局),负责旅游业日常工作,内设专业科室,其中专设乡村旅游发展科,负责乡村旅游发展的日常工作推动。双街、双口、青光、大张庄、西堤头等镇设立乡村旅游发展办公室,负责乡村旅游具体工作。三是聘请全国知名的高水平专业设计公司,吸收先进地区经验,对我区乡村旅游资源进行科学定位和全面评价,搞好旅游业总体发展规划和乡村旅游业专项规划,指导我区在“十三五”和今后一个时期乡村旅游业的发展。
2、因地制宜,打造精品点位。按照科学规划、示范引领、培育精品、分步实施的思路,重点打造“一核、一带、七片区”乡村旅游精品。“一核”,即以北运河文化旅游区为核心;“一带”,即北辰郊野公园休闲观光带;“七片区”:一是以北仓镇桃花寺为中心的历史文化旅游片区,二是以龙顺庄园为中心的休闲度假旅游片区,三是以双街镇现代农业科技园为中心的农业科普旅游片区,四是以大张庄镇鼎牛农业示范园为中心的农业体验旅游片区,五是以双口镇“小五堡”为中心的农家乐旅游片区,六是以青光镇龙源马术休闲度假庄园为中心的高端旅游片区,七是以西堤头镇都市渔业园为中心的渔家乐旅游片区。要深入挖掘运河文化,赋予其更为鲜明的历史文化和时代特征。引导经营主体依托特色农业,丰富和完善文化内涵,将民间音乐戏曲、花会表演、传说故事、民俗运动、地方特色饮食等蕴含的浓厚历史文化元素引入其中,使农业生产、乡村旅游和文化创意融合发展。此外,要集中整合我区现有旅游资源,将乡村旅游与工业旅游、近代教育旅游,以及正在规划建设的文化公园、堆山公园等串点连线,打造我区一日游或多日游精品旅游线路,提升我区旅游整体吸引力。
3、突出特色,打造北辰品牌。一是重点打造运河文化旅游品牌。以恢复北仓镇桃花寺为重点,精心打造北运河文化旅游核心区,进一步拓展思路,拓宽视野,将运河文化进行整体宣传,充分展示运河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使之成为独一无二的、有影响力的北辰旅游文化品牌。本着皇敕寺庙,明清风格,恢复兴建桃花寺,复原康熙、乾隆等历史名人题字、题词,在运河沿岸和景观周边栽种品质好、花期长的桃树,再现“十里桃花千年渡”的盛景。在北运河畔规划建设运河文化博物馆,开辟漕运历史、皇仓廒舍、历代英杰、抗击外侵、古代石雕等展区,兴建明清风格的商业设施,使之成为我国北方运河文化的一个重要亮点。二是重点打造北辰郊野公园生态休闲旅游品牌。充分利用北辰郊野公园“大绿、野趣、生态、亲水”的特点,引入花卉展示、植物观赏、观光农业、水上运动、青少年夏令营、自行车骑行、渔家乐垂钓、房车基地等项目,突出原汁原味,主打户外运动与休闲,建设具有北辰文化和郊野特色的亲水休闲项目。三是重点打造民俗文化旅游品牌,充分展示我区特色民间花会、茶馆相声、八极拳表演、北辰现代民间绘画和各类宗教文化等特色文化产品,以及天穆酱牛肉、闫记烧鸡、老穆羊汤、双街贴饽饽鳌鱼、大杨庄素烩、南王平八大碗、堤头水溜丸子等特色小吃文化,使游客充分体验北辰浓郁、朴实的乡村氛围,打造特有的地方民俗文化品牌。
4、加大扶持,改善旅游环境。一是完善资金扶持政策。在财政税收、金融信贷、科技创新等方面制定优惠政策。区政府要设立专项发展资金,主要用于景区周边道路、公交站点、停车场、卫生间、供水供电、应急救援、游客信息服务、环境维护以及安防消防等基础设施建设扶持。二是创新投融资体制。坚持政府引导、企业主导、市场运作、社会联动的思路,加大资金投入,有效撬动社会投资,拓展融资渠道,对有发展前景的旅游项目,放水养鱼,帮助其做大做强。三是按照规划出台我区乡村旅游开发名录,定期向社会发布,带动招商引资,合理引导社会资源参与乡村旅游业的开发建设。
5、培育人才,壮大旅游企业。实施人才兴旅战略,统筹做好旅游行政管理、企业经营、专业技术、高技能和乡村旅游实用等“五支人才队伍”建设,整体提升乡村旅游人才的综合素质。完善行政管理人才的竞争机制,建立健全政府、培训机构和用人单位相结合的培训机制。建立和完善旅游职业资格和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度。要突出市场主体地位,鼓励民间资本和社会资本依法采取多种形式合理开发、可持续利用各类旅游资源,引进国内一流的大型旅游管理公司、旅行社,适时组建北辰旅游投资开发有限公司,从事乡村旅游开发和产业整合,充分发挥推动产业发展的市场主体作用。支持服务外包,通过公开招标委托旅行社代理交通、住宿、餐饮以及会务等服务。支持和培育旅游中介服务组织,创造条件在重点点位组建专业化的乡村旅游景区经营管理企业。加强对乡村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注重引导景区周边村民的参与,进一步提高服务水平和档次,以满足游客的需要。
6、整体包装,全方位宣传推介。一是树立统一的品牌形象。组织专家和学者集思广益,打造我区统一的旅游宣传口号和旅游标识,在各高速路口、进区道路口,统一设置广告牌和引导牌,并邀请全国知名人士为景区题字;编印我区旅游精品线路图和观光休闲旅游指南手册;摄制反映我区乡村旅游景区的宣传片,集中进行营销推介。二是加强与新闻媒体的合作,借助央视、天津卫视、人民日报、中国旅游报、天津日报、今晚报等媒体进行形象宣传。邀请相关专家和专业文化机构,合作开展大型实体演艺项目、竞技比赛(如自行车、马拉松、水上竞技),征集创作(如楹联、诗词、旅游口号、摄影)等主题活动,打响北辰乡村旅游品牌。三是充分利用现代媒体和网络,创建我区旅游信息网站,开通微信、微博,建设智旅游,搭建北辰乡村旅游公共服务信息平台,努力扩大我区乡村旅游的影响力,提高知名度。
乡镇医疗卫生调研报告篇十五
为认真贯彻落实有关文件精神,全面掌握、了解我乡关工委组织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切实加强关工委基层组织建设,xx乡采取一听二看三走访形式,调研我乡基层关工委组织建设工作,全乡共建基层关工组织33个,其中有“五老”人员参与关公工作的6人。
一、做法和经验。
(一)党委政府重视,基层关工委组织建设整体推进步伐加快。乡党委政府重视支持关工委工作,加快了基层关工委组织建设整体推进步伐。在推进基层关工委组织建设中,选配好乡关工委常务副主任是关键,我乡把身体许可、有威望、有能力、热爱关心下一代工作的老同志充实到乡关工委常务副主任岗位上。同时也为村级关工组织配有老同志为领导成员。
(二)基层关工委经费保障基本落实。落实经费保障是做好关心下一代工作的必备条件之一。我乡按照文件要求,积极抓好落实,党委书记当即召开会议会办,解决了13个村的经费。
(三)协调整合资源,基层关工委样外教育阵地建设得到加强。校外教育辅导站是实行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的有效载体,也是基层关工委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重要平台。我乡按照“推进基层关工委组织阵地建设”的要求,立足一室多用,资源共享,发挥“五老”优势,实行村校联办、家庭创办等形式,提高校外辅导站覆盖面。
(四)创建“五好五有”,基层关工委组织建设水平不断提高。xx乡明确目标,制定措施,进一步加大开展“五好五有”创建工作力度。一方面,对原有“五好”基层关工委进行回头看,查漏补缺,保证不掉队;另一方面,对其他基层关工委强化指导,加大投入,确保早日达标。
二、存在问题。
关工委组织建设工作发展势头良好,成效较为明显,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基层关工委“五老”参与不够。有些村居虽然建立了关工委组织,但关工委组成人员没有“五老”参与,影响了“五老”作用的发挥。二是基层关工委工作机制仍需进一步完善。有的村级关工委工作缺少计划安排、活动记录、台账资料。三是校外教育阵地建设需要进一步强化。
三、下步工作意见。
(一)工作机制再完善。要进一步加强基层关工委各项制度建设。建立健全学习培训、调查研究、评比表彰制度,努力把基层关工委建设成为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群众组织。要建立详实的活动台账资料档案。对于参加校外教育活动的青少年,尤其是农村留守儿童和孤弃残儿童的思想状况、学习生活、“五老”结对帮扶等方面内容,分门别类进行整理立卷归档。要进一步开展“五好五有”基层关工委创建活动,带动和促进面上工作。
(二)“五老”队伍再壮大。关工委是以“在职同志为主导、老同志为主体”的群众性组织。要在党委政府领导下,采取宣传发动、典型引导、表彰激励等形式,进一步动员更多的“五老”参与基层关心下一代工作。尤其是一些虽建立了关工委组织,但无“五老”参与的村更要针对存在的薄弱环节,深入调查摸底,既要动员原乡、村级退下来的老干部参加,也要吸收乡村老党员、老教师、老农技和老政法人员参加。
(三)校外教育水平再提高。要进一步加强校外教育辅导站建设,不断充实完善内容,切实提高办站吸引力。要在中心校外辅导站基础上,积极鼓励引导“五老”志愿者创办家庭校外辅导站,逐步形成中心校外辅导站,联办校外辅导站、家庭校外辅导站的关心下一代的社会教育网络。
乡镇医疗卫生调研报告篇十六
乡镇干部交流是指对在乡镇机关的工作人员进行的有计划调换职位岗位。干部交流工作是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干部人事工作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生动体现。实践证明,实行干部交流,有利于干部成长,有利于队伍建设,有利于事业发展。根据区委组织部《20xx年全区组工调研重点课题实施方案》的要求,8月中旬,我校抽调骨干教师组成调研小组,对独山、单王、石婆店等乡镇进行了一次深入细致的调研,现将有关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截至20xx年7月底,我区22个乡(镇)街共有一般干部104人,其中男性83人,占79%,女性21人,占20%。30岁以下34人,占32%;31-40岁5人,占4、8%;41-50岁34人,占33%。大学学历47人,占45%;大专学历28人,占27%;中专学历29人,占28%。
本次调研活动中召开座谈会三场,发放问卷调查表50份,收回有效问卷调查表48份。
从座谈和调研情况看,绝大多数被调查者认为干部交流非常必要,约占85%;61%的被调查者认为交流干部的年龄应年轻一点,最好在35岁以下;56%的被调查者认为,交流干部应该以副科级职务为主。
(一)认识方面:
1、提拔交流满意,平职交流不满意。
2、乡镇交流到区直单位满意,区直单位交流到乡镇不满意。
3、事业企业单位交流到公务员单位满意,公务员交流到事业企业单位不满意。
4、普遍存在想调入到经济条件好的乡镇或靠城区近的乡镇工作。条件差的乡镇交流到好的乡镇满意,条件好的乡镇交流到差的乡镇不满意。
5、对一般干部交流的目的性、重要性认识不足,存在“本位主义”思想。往往只从狭隘的利益出发,愿意接收保留素质好、能力强的一般干部,而从本乡镇推荐交流出去的一般干部往往是“差”的、“弱”的或者有“毛病”的干部,将干部交流调整当作对干部的一种组织处理,给干部交流调整涂上了消极的色调。
(二)组织领导方面:
1、区直单位与乡镇副职双向交流太少。
2、条件好差乡镇之间干部交流力度不大。
3、对交流干部的跟踪、培养和提拔力度不够。
4、干部交流缺乏正常化、制度化。
5、有一定程度上的不正之风,存在用人不透明、不公正现象。
6、干部交流缺乏人性化,对家庭确有困难的同志关心照顾不够。组织领导对交流干部的夫妻分居、子女抚养、老人赡养、家庭住房等实际问题解决的不够。
(三)工作方面:
1、区直单位交流到乡镇的干部没有乡镇的工作经验,往往只顾自己的分管工作,不理解乡镇的工作难度,只会发号示令,不大符合实际。
2、交流频繁会影响干部工作的积极性,存在临时观念,工作不够认真。同时领导干部交流频繁对乡镇的连续稳定发展不利。
3、发展思路好,情况熟悉,群众拥护党的领导干部交流走了影响当地的发展。
(四)家庭生活方面:
1、部分离家较远的交流干部,家庭父母子女难以照顾,给家庭生活带来不便,工作不安心,存在间断性,工作时间得不到很好保障。还有的乡镇住房困难。
2、不同乡镇待遇不一样,影响交流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影响其家庭生活。特别是从经济发达的乡镇交流到贫穷乡镇的干部,福利待遇相差很大,心理上存在不平衡。
3、偏远乡镇交通不便,特别是副职以下干部,双休日下班回家的交通难解决,并且交通花费较高。
4、干部交流对女同志困难很大,家庭照顾不上,子女缺乏管教等。
活力出自流动。“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是事物发展的规律,也是干部成长的一条重要规律。干部长期在一个地方工作,虽然有情况熟悉,便于开展工作的一面,也易形成固守老套套、老框框,视野不宽,对新情况、新事物缺乏敏感性,产生自满情绪和惰性,工作干劲下降等不利因素。其次,有些干部工作时间长,在工作过程中得罪了一些人,造成工作在本地难以开展,实行干部交流调整,改变工作环境,使他们跳出原有的工作圈子,尤其是人情圈子的束缚和影响,更有利于开展工作。其三,干部交流调整是优化干部队伍结构有效途径。经过干部交流调整可以优化干部年龄结构,改善文化层次、合理搭配专业特长,解决男女比例、干部老化、工作懒散、内部不团结等弊端,整合优化人力资源。因此,加强干部交流调整对干部队伍建设是有益的。针对我区乡镇干部交流的现实情况,提出如下建议。
工作顺利进行。同时采取多种形式,对干部交流的目的和意义进行广泛的宣传,以最大限度地帮助广大干部提高对干部交流工作的认识,从而自觉接受组织安排,以高昂的斗志和崭新的精神面貌迎接新的工作考验。
2、明确原则,形成制度,确保乡镇干部交流调整有序进行。干部交流调整要达到预期的目标,取得预期效果,必须坚持明确的指导原则,即:严格程序、依法办事的原则;合理流动、人尽其才的原则;分期分批、适度调整的原则;突出重点、抓好后备的原则和多方兼顾、主动关心的原则,使干部交流更加规范。同时要建立起一整套相对完整的制度来做保障。因此,要着眼逐步建立干部交流调整工作的长效机制,建议制定《裕安区干部交流调整工作的实施办法》,对干部交流调整的原则、范围、对象、程序及工作纪律等方面进行具体规定,使干部交流调整成为一项经常性的工作。
3、突出重点,选好对象,确保干部交流的实效性。干部交流的根本目的在于不断改善干部队伍的年龄、知识和能力结构,全面提高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这就要求在实施干部交流的过程中,必须突出重点,确保被交流干部在新的工作岗位能有所收获,建功立业,同时也不影响其原单位的工作效能。
机关综合部门一些管钱、管物权力相对集中的岗位上的干部的交流。
在交流方向上,要重点抓好干部的横向和纵向交流。增进机关与基层的沟通、理解和工作的协调共振。让一批年轻干部到艰苦环境中去锻炼成长,培养他们驾驭各种复杂局面的能力。特别是加强向偏远乡镇交流,将发展快的乡镇经验传授到较差的乡镇,以达到取长补短,优势互补,带动差的乡镇经济快速增长,促进平衡发展。
在交流属性上,要重点抓好回避交流和换岗交流。这种交流可以使干部尽快摆脱各种复杂关系的干扰,放开手脚大胆工作,进一步拓宽知识面,得到更多的、比较全面的锻炼。
4、全面清理,规范手续,严格控制区直机关借调乡镇工作人员。区直机关从乡镇借调工作人员,既占原单位编制,又占岗位,削弱了乡镇工作能力,给乡镇工作增加了很大的压力。并且被借调的人员大多是乡镇工作扎实、能独挡一面、年轻的骨干。建议在全区范围内开展一次借调人员清理工作,对借调人员进行分类分析,对确因工作需要借调的,由组织、人事编制等部门办理手续,进一步完善干部借调管理制度,明确管理权限,加强对借调人员的考核管理。
公开、透明发放,提高干部的积极性,鼓励一般干部到边远乡镇工作。对少数家庭、身体等方面确有实际困难的干部,根据工作表现和干部培养需要又必须交流的,应考虑尽量就近交流,并对其家庭生活等实际困难给予关心和照顾,以便其安心工作。
8、严肃纪律,严格要求,确保乡镇干部交流调整落到实处。
干部交流调整工作是一项严肃的组织工作。在干部交流调整调配过程中,各级党组织都要注意广泛听取意见,充分发扬民主,集思广益,每个层次、每个环节都要做到“集体讨论,会议决定”,决不能搞个人说了算,不能搞本位主义。交流调整方案一经确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改变,并严格执行有关工作纪律。对无正当理由拒不执行组织交流决定的要给予免职或降职处分。确保干部交流调整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使我区干部交流工作更好地服务和服从于我区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
乡镇医疗卫生调研报告篇十七
要建设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着实搞好乡镇机构改革、农村义务教育体制和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而乡镇机构改革又是最关键的一步。底xx市完成了乡镇街道机构改革。全市乡镇街道区划调整后,又顺利完成了乡镇街道机构编制调整工作。目前,我市乡镇街道机构改革的效果怎样?乡镇街道机构编制管理还存在哪些问题和矛盾?我们最近到全市15个乡镇街道办事处,与领导班子成员,一般干部和事业站所负责人共200余人座谈和发放调查问卷的方式,对这些问题进行了调查,有了一些了解和认识。
我市现共有12个乡镇、3个街道办事处、138个行政村,32个社区居委会。乡镇街道机关行政编制为249名,后勤事业编制18名,财政所行政编制51名,编制合计318名,实有人数376名。乡镇街道“七所八站”事业单位共有120个(不含学校、卫生院和国土建设站),事业编制共347名,实有人数为346名。自以来,我市乡镇街道机构改革和区划调整后机构设置工作取得的主要成效有:
(一)机构精简到位,机构设置规范。全市乡镇街道在近年的机构改革和调整中,由的18个乡镇街道机构,减为现在的15个乡镇街道机构,精简17%;内设机构由126个减少为现在的83个,精简了34.1%;每个乡镇街道事业单位(除财政所、中小学和卫生院以外)由原来的10个减为8个,精简了20%。在机构改革和区划调整后的机构设置工作中,我市按照清理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及市场经济规律的要求,把职能重复、交叉或相近的机构合并,提高了工作效率。如将乡镇事业单位的农技、水利等站合并为农业水利服务站。初步实现了精简、高效、规范的目标。
(二)人员编制压缩,人员结构优化。乡镇街道机关行政编制由327名减为249名,减少65名,编制压缩了23.9%;乡镇街道事业机构编制由566名减为347名,减少219名,编制压缩了38.7%。全市乡镇街道领导职数的配备,按照三类乡镇不超过9名、四类乡镇不超过7名的标准进行配置。15个乡镇街道共精简领导职数17名,精简14.8%。与此同时,乡镇街道干部在年龄、文化、专业等方面初步得到了优化组合,人员结构比较合理。
(三)政府职能转变,关系初步理顺。按照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和“一件事由一个部门主管”的原则,界定了乡镇党委、人大、政府的职能分工,强化了政府“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的职能。初步理顺了市直主管部门派驻乡镇街道机构管理体制的关系。确定各乡镇站所共设8个,各街道站所共设8个。其中农业水利服务站、动物防疫站、农村合作经济与统计管理站、文化体育服务站、计划生育服务所等5个站所的人、财、物权均放到乡镇街道,以乡镇街道管理为主,市直部门进行业务指导和依法监督。乡镇街道林业管理站、国土建设管理站、广播电视服务站则实行市、乡镇街道共管,以市为主的管理体制。
自我市乡镇街道机构改革和完成乡镇街道区划调整后机构设置工作以来,尽管取得了以上的成效,但随着政府职能不断转化、市直一些部门职权重新回收和免征农业税等情况的变化,我市乡镇街道机构编制管理出现了一些新问题和矛盾,主要是:
(一)乡镇机构职能承担过多与职权过小的矛盾。在管理农村公共事务时,乡镇机构承担了过多的职能。过去,要粮、要钱、要命(计生)被看作是乡镇机构的中心工作,通过多年的改革与努力,这些职能已经减弱,但乡村社会的许多公共事务还压在乡镇机构头上。维持乡村社会治安,发展乡村基础设施,调节民间纠纷,发展各项农村社会保障事业和公共服务机构,组织农业生产,推动农村政治活动等等,都是乡镇机构躲不开的任务。乡镇(街道办事处)“一票否决”和“帽子工程”也越来越多。如计划生育、安全生产、综合治理、交通整治、国土执法、城建规划等工作。然而,乡镇机构却没有相对应的职权或职权过小,工作难度相当大。如修通了乡村公路后,交通安全出了问题的“板子”是打在乡镇的,而乡镇机构都没有道路交通的执法权,对于车辆超载、人货混装等问题的处理,只能说服教育,没有行政制止手段。村民的车辆即使在国道上或市区街道出了交通安全问题,帐也算在乡镇,有的乡镇就是这样被亮黄牌和“一票否决”的。这些情况使乡镇十分压头。一些乡镇的党政一把手把乡镇机构这种状况,概括为“职责比天大,权利比针小”。
构或专职人员,是上级领导考虑资金拨付的重要原因。签于这种情形,乡镇机构为了扩大资金来源,维持机构运转,不得不“建庙招和尚”。如乡镇机构改革后,各乡镇机关只设一个综合性办公室,加挂计划生育办公室牌子。而实际上,各乡镇机关为了应对上级各部门的工作和利于资金的争取与拨付,一般还另设农业组、综治组、计生组、财税组等,人员不够,还得从“七所八站”长期抽人,与乡镇机关干部捆绑在一起。尽管如此,工作经费或项目资金也难以按正常标准和时间内得到拨付。因此,不少乡镇党委书记和乡镇长说:“乡镇做为一级政府,却没有一级财政。所以,经费、资金问题成了乡镇的头等问题。每年我们至少有一半的精力要花在找钱上面。不然,就很难正常运行”。在针对乡镇街道的273份调查问卷中,有69.5%的乡镇街道机构人员包括乡镇党政干部认为,目前乡镇街道机构运转上突出问题是:财政投入不足,经费渠道不畅,乡镇街道负债较重。据调查统计,截止底,全市乡镇街道办事处债务总额为2547.64万元。其中,工程道路欠款267万元,银行借款631万元,单位和个人借款80万元,欠市财政周转金580.64万元,欠市财政资金447万元,其他欠帐542万元。这些债务中,有因上级下达的建设达标的硬任务而形成的债务;有各乡镇街道在经济发展中因历史遗留而形成的债务;也有自身管理不善、控制不严、超越自身财力乱贷乱借乱花钱而形成的债务。由于负债较重,财力薄弱,各乡镇运转十分艰难。以丹青镇为例,市财政除工资外全年拨付相关经费38万元,而全年除工资外的日常办公、计育、接待、中心工作及乡、村干部福利等必须开支共计75万元,缺口达37万元。其他乡镇年均缺口资金也在30万元左右。因此,乡镇主要领导通常要花费1/3以上的精力筹措资金,加之每年还要花费大量精力应付各种检查、评比和会议,导致没有更多时间和精力去履行职能。
(三)市直主管部门与乡镇街道责、权、利的矛盾。我市乡镇街道机构改革和机构调整后,初步理顺了市直主管部门派驻乡镇街道机构管理体系的关系。将农业水利服务、动物防疫服务、农村合作经济管理、文化体育服务、计划生育服务等5个站的人、财、物、事权均放到乡镇街道,以乡镇街道管理为主。乡镇林业管理站和国土建设管理站则实行市、乡镇共管,以市为主的管理模式。后,以乡镇街道管理为主的5个站中,计划生育服务站和动物防疫站的人、财、物权先后实际收归市直业务部门;乡镇广播电视的财权、物权也在市广电局系统资产重组的改革中划归广电网络公司。还有乡镇派出所等实行“条条管理”,仅把事权放在乡镇。由于责、权、利不能统一以及人、财、物、事权的剥离,使乡镇街道在机构编制人员管理方面处境尴尬:
一是想要的人调不进来,调进的人又对不上口;
二是仅事权放在乡镇街道,实际工作中要钱没钱,要人没人,多是乡镇街道自己临时调配。所以乡镇机关人手十分紧,只得打乡镇事业单位人员的主意,把他们一起纳入干部统一管理。
三是人员管理难到位,工作推进力度小。如退耕还林是许多乡镇的一项重要工作,具体应由乡镇林业管理服务站推进,但林管站是以市管理为主的机构,其人员也不由乡镇直接管理。由于责任落在乡镇政府身上,所以这项工作从头到尾,都是乡镇政府组织干部直接具体抓落实。又如遏制和减少农民占用田地修建房屋的行为,是乡镇国土建管站的一项重要职责。但责任实际也同样落在乡镇政府身上。对这种“以条为主管理”的机构和人员,乡镇很难管理和调遣。一些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无奈的说:“有利、有权的上收了,包袱甩给乡镇背,人权、财权、物权收回去了,事情和责任却留给了我们”。
(四)乡镇机构满编与“政策性超编”的矛盾。“严格控编,空编进人”是机构编制管理的一项基本原则。我市在乡镇机构编制管理方面是卓有成效的。无论是乡镇机关行政编制,还是乡镇事业机构的事业编制,总体上都是按编进人和异动,没有超编现象。然而,一些原允许设有“金库”的乡镇,因有自己的财政,在人员异动特别是在安排复退军人等“政策性超编”问题上比较有弹性。起我市取消了“金库”乡镇,这部分“政策性超编人员”因一时纳不进市财政,已成为原“金库”乡镇的严重负担,也给乡镇街道撤并后带来了比较严重的遗留问题。
(五)乡镇干部与市直部门干部待遇不均的矛盾。乡镇工作量多,任务繁重,条件大多艰苦,作为与市直部门干部同吃“财政一锅饭”的乡镇干部,理应享有同等的待遇。但由于种种原因,一是乡镇干部没能象市直部门干部那样享受住房政策待遇。在住房问题上,乡镇干部不仅连续3次错过相关优惠政策(房改房、货币化房改、集资建房),而且没有享受住房公积金补贴政策。对此,基层干部意见很大,许多人“奋斗一辈子,老了无房子”。据对全市14个乡镇街道的586名干部职工的调查统计,共有278人无房,无房率高达47.4%。二是养老保险金欠交严重。由于历史原因,所有乡镇均存在欠交事业单位人员养老保险金和医疗保险金问题,导致他们不能顺利办理退休手续及退休生活无保障。据统计,全市各乡镇共有99人欠交养老金182万元,滞纳金559.8万元。三是提拔交流机制不活,工作积极性不高。通过调查走访,乡镇街道干部普遍反映事业上“出路少、希望小”,政治前途渺茫。一方面,乡镇街道干部年轻时苦干几年指望得到组织提拔。另一方面,乡镇领导班子特别是党政一把手由市直单位选拔下派比例过高,如全市15个乡镇办事处现任30位党政一把手中,从市直单位选拔下派的24人,占80%,让一些长期在乡镇工作的优秀青年干部失去成长机会,也不同程度地影响这些干部工作积极性。乡镇干部还普遍认为目前的干部交流机制不活。首先是纵向交流有限。对大多数基层干部而言进城希望不大,除换届时有极少数人调入市直部门外,大部分人一辈子工作在乡镇,其次是横向交流机会少。突出表现在经济条件差和边远乡镇干部难以交流到经济条件好或城郊乡镇。特别是编制已下放到乡镇的七所八站干部的交流几乎为零。据对14个乡镇街道(镇溪街道办事处除外)586人的调查中,内未交流的244人,占41.6%。未交流的263人,占44.9%。
(一)坚持责、权、利一致的原则。不管是理顺条块及行政层级之间关系,还是划分财权、物权、人权、事权,或是界定部门之间的职能分工,或是解决乡镇基层干部待遇,都应坚持这一原则。如市直部门将一些职能、事权下划到乡镇机构时,还应适度下放财权、物权和人权,让人、财、物、事权有机地结合起来。对于“条块结合、以条为主”管理的乡镇街道事业机构,其人员和业务经费由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统一管理,其人员的考核、调配、晋升要充分听取服务区域乡镇街道的意见;所在乡镇街道要配合上级业务主管部门做好事业站所人员的管理。上级业务主管部门应强化对乡镇街道事业站所的管理和指导。这样才能确保乡镇街道机构有效运转和乡镇街道干部积极性的充分发挥。
(二)合理设置乡镇街道机构,人员编制“弱减强增”,在编制总额内适度调整。按照科学合理、集中力量的原则,扩大乡镇街道事业机构的规模。比如按行业跨乡镇街道设置区域性的中心机构,或是在整合现有乡镇街道事业机构的基础上,按相近专业综合设置有关事业机构。对于职能弱化的机构,在撤并同时可以考虑减少编制。如当前和今后乡镇财政所人员编制平均每乡镇2—3名就能正常运转,过来的情况是每个乡镇平均4—5名,多的超过7名。现在完全可以减少,将编制人员调剂到需要加强的机构中去;乡镇计划生育办机构和人员可与乡镇卫生院合并,乡镇卫生院加挂计划生育办牌子。农业技术推广、安全生产监督、矛盾纠纷调解这类实际不断强化的职能,可以考虑适度增加编制。
(三)建立科学的公共财政制度。任何财政资金的使用方案,必须由相应级别的人民代表大会决定,减少行政部门领导干部对资金使用的自由裁量权。通过这样的制度,减少乡镇为争取资金而发生的“跑部钱进”的现象,增大乡镇机构在使用资金上的自主权,让乡镇领导干部将主要精力用在履行职能上。就目前来讲,一是逐步加大对乡镇街道转移支付力度。根据各乡镇街道的实际情况,合理测算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和工作正常运转等基本财政支出需要,市财政要通过一般性转移支付方式,逐步加大对乡镇街道的投入,确保工作正常运转。二是合理界定乡镇街道财政支出责任,强化财政预算管理。对于上级政府委托乡镇街道承办的事务,要对口安排足额资金,不留缺口;对于共同受益的项目或事务,要充分考虑乡镇街道财政承受能力,确定合理的资金负担比例,不能把压力都推给基层;财政预算方面,在乡镇街道工作运转支出需要没有保证的情况下,财政资金对其他领域的投入要适度调减,更不能挪用于其他工程项目建设。三是加强收支管理,分类扶持,逐步消化债务。要强化乡镇街道财政收支管理,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切实做到政府一支笔、财政一本帐,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减少资金浪费和损失;要政府根据各乡镇街道的欠债情况和还债能力,本着兼顾效率与公平原则,每年安排适当资金专门用于乡镇街道还债,同时,建立还债奖励机制,鼓励乡镇街道筹资还债。
(四)通过积极发育农村民间组织,简化乡镇机构职能。“社会管理,公共服务”是乡镇机构的主要职能,在农村税费改革不断深入,免征农业税的今天,这些职能更加突出。如果注重积极发育农村民间组织,包括农民的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由这些组织承担一部分公共管理工作,甚至一些农村基础设施的管理和经营,也可以完全依靠农民自己的组织来实现。有了这些民间组织的介入,乡镇机构的职能就可以大大简化,其工作人员也可以大大减少。现在一些发达地区就是大量依靠民间组织来处理农村公共事务的,很值得借鉴。
(五)严格控制编制,实行编制实名制管理,注重人员交流。对于乡镇机构编制管理,要始终坚持“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严格控编,把好关口。乡镇街道机构全面实行编制实名制管理办法,其人员异动,包括乡镇街道领导干部调任,都在编制数和领导职数内进行,做到空编进人,满编不办进编手续。要建立机构编制管理与财政预算管理相互配套协调的约束机制。组织、人事等部门要注重乡镇机构人员的岗位交流、异地交流,特别是要为乡镇一般干部和乡镇事业单位人员提供交流的环境和机会,以利于他们的成长和锻炼提高。要让乡镇干部享有市直部门干部同等的待遇,切实解决乡镇事业单位人员的后顾之忧。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36737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