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是拓宽视野、增长知识的重要途径,我们应该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情感表达需要我们关注自己和他人的情感需求,并尊重彼此的差异。以下是一些相关的总结范文,供您参考。
浅谈艺术的来源论文篇一
课堂提问是传授知识的必要手段,是训练思维的有效途径。高质量的课堂提问,可以说是一门教育艺术。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我们认为,用辩证的观点,对课堂提问作逆反处理,应该说是一种比较聪明而新颖的方法,恰当地运用。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文即以中学语文教学为视角,对“辩证与逆反”的提问艺术进行讨论。
深与浅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中学生的生活阅历尚不丰富,认知水平尚处在“初级阶段”,因而课堂提问必须符合中学生的接受状况。若问题的难度过大,学生一时无从回答,势必导致思维“卡壳”和课堂“冷场”,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学生智能的发挥。所以对一些过于艰深的问题,我们不妨作比较浅易的处理。例如,教《故乡》最后一段:“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这话具有深刻的哲理,”学生较难理解,我们可以从浅处进行提问:鲁迅先生所指的“路”,只是简单的地上路吗?(当然不是。这路还包含人生之路,社会之路。)那么“路”和“希望”之间有何联系呢?(路是靠人走出来的,希望也是靠人奋斗得来的。)那么这句话的深刻含义是什么呢?(希望本是没有的,只要我们为之奋斗,便有了希望。)这样,一个深奥的问题解决了,像这样的提问,我们称之为“深题浅问”,所谓“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是也。
与上述情形相反,有些问题尽管重经,但看似浅显,往往为学生所忽视。我们提问时就要引导学生作深入探究,才能得其三昧。例如《祝福》中写祥林嫂改嫁后,夫死子殇,再回鲁镇时,“大家仍然叫她祥林嫂”。这里似乎没有问题,浅得很,稍不留意就滑过去了。但我们如果深入探究,就可见作者的匠心。一为什么改嫁后的祥林嫂,人们并不改称她为“贺嫂”或“贺六嫂”,却仍叫她祥林嫂呢?鲁迅先生特别另作一段而突出之,难道仅仅是陈述鲁镇的礼仪习俗吗?通过讨论,学生便知晓、这正表现了旧社会对改嫁妇女的鄙视与奚落。“仍然”二字,意味深长,蕴含着浓厚的封建道德色彩,也为后文所谓“二夫阴间争妻”埋下优笔。像这样的提问,挖掘文字深层内涵,我们称之为“浅题深问”,亦即叶圣陶先生所说的“一字未宜忽,语活悟其神。”深题浅问,要化难为易、举重若轻,忌肤浅粗糙、浅尝辄止。浅题深问,要选准切口、探幽索微,忌无中生有、牵强附会。
直与曲为人贵直为文贵曲。语文教学也要避免直来直往地讲析与灌输,要让学生“跳一跳”而后摘到树上的果子。就课堂提问而言,要善于转弯抹角、改头换面,留有思考的余地。著名特级教师钱梦龙先生十分讲究这种“曲问”艺术,他在执教《愚公移山》时,有两个典型的'范例:一是“愚公年且九十”的“且”字,钱先生没有直向其意,而是问:“愚公九十几岁?”学生稍感疑惑之余,顿悟“且”为“将近”意,愚公还没到九十岁,只是将近九十。二是“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的“孀”字与“遗”字,钱先生也没有直解其意,而是问:“邻居小孩去帮助愚公挖山,他爸爸同意吗?”这样就使“孀”“遗”二字之义迎刃而解。如果说学生掌握知识的最佳动力是兴趣,那么曲问便是巧妙撩拨学生兴趣的艺术魔捧,通过它,产生了“错综见意,曲折生姿”的功效。
直题须曲问,曲题也可直问。例如《孔乙己》一文的最后有句话:“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这看似矛盾的话,就是一个很“曲”的问题,我们不妨这样直问:为什么说孔乙己“大约”死了?(无人关注过孔乙己的生死,“我”也没有得到孔乙己死了的确切消息。)为什么说孔乙己“的确”死了?(孔乙己的性格以及所处的社会环境,注定他必死无疑。)结论:鲁迅用看似矛盾实则精当的语言,揭示出封建社会和科举制度的罪恶。可见,通过直问,理清是非,晓畅易懂、达到“减头绪、立主脑、脱窠臼”的目的。
直题曲问,要独辟蹊径,以曲求伸,忌故弄玄虚、艰涩隐晦。曲题直问,要平中见奇、简洁明了,忌袋底抖尽、一览无余。
零与整课堂提问要让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才能进一步提高学生思考的欲望,刺激和诱发学生探索的触须不断地深入与拓伸。因此,我们对一些庞大复杂的问题,为了避免学生失去兴趣,就要拆成几个小问题。例如教《祝福》,关于作品的题旨这个大问题,我们可以分几步来提问,逐层剖析:a.祥林嫂第一次到鲁家,祝福时她有怎样的表现和精神状况?b.祥林嫂第二次进鲁家,祝福时她的表现和精神状况又如何呢?c.祥林嫂在捐门槛后,祝福时她的表现和精神状况怎样?d.祥林嫂最后是在什么样的心境中惨死在祝福声中的?这样提问,让学生抓住“祝福”这个特殊时节,把握课文的线索,认识到祥林嫂“舒畅愉快――疑惑苦闷――痴呆麻木――凄惨绝望”的心理变化过程,由此进一步认识到“祝福”所寓含的主题及社会意义。宋人周辉云:“文章所以奇者,能以多为少。”整题零问,也就是这个道理。
反过来讲,一些简单零碎的问题,如果多次机械提问,则会使学生感到乏味,甚至可能挫伤其思考的积极性。我们提问时,要善于抓住关键,牵一发而动全身。例如教《马说》,有许多问题可问,不如总提一个问题:唯物主义观点是先有物质后有认识,而韩愈却说先有伯乐“识马”而后有“千里马”,这是不是错误的唯心主义观点呢?要回答这个问题,就涉及对全文内容和结构的理解。再如教《祝福》,在剖析祥林嫂心态变化后,可以提出“祥林嫂是怎么死的?冻死?饿死?自杀?还是……”这个似拙实巧的问题,从而又一次带出对课文的细致研究。清人李渔说:“意则期多,字推求少”,零题整问,也正是如此。
整题零问,要由远及近、循序渐进,忌支离破碎、杂乱无章。零题整问,要厚积薄发、以约求丰,忌笼统架空、纲目脱离。
需要指出的是,课堂提问的深与浅、曲与直、零与整,不是绝对的,也不是固定不变的;我们要善于从教学的实际出发,因情而异,随机而变,才能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注[l]见《陶行知文集・创造的儿童教育》。
[2]见《礼记・学记》。
[3]见《语文教学二十韵》。
[4]见袁枚:《随园诗话》。[5][7]见李渔:《闲情偶寄》。
[6]见周辉:《清波杂志》。
浅谈艺术的来源论文篇二
课堂提问是一门艺术,它需要教师认真研究教材,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针对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知识水平与心理特点,精心设计提问,使教与学的双边活动更自然生动、更活泼多样。然而,作为一名教学一线的普通教师,在自己的初中美术课教学实践和多次参与一些教学交流活动之后,我觉得对照新的《美术课程标准》,针对当前初中美术课的课堂教学,还是有必要就课堂提问提出一些问题与同行们商榷。
一、课堂提问究竟要达到什么样的目的和效果。
从表面上看,教师可以通过课堂提问发现问题,启发学生思考,但这样的理解毫无疑问是浅层次的,仅仅出于这样的理解而设计的课堂提问必然过于简单而生硬。在认真研究《美术课程标准》之后,我们完全可以让课堂提问实现更深层次的目的,达到原来意想不到的效果。
1、课堂提问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提高学生对课堂的参与意识。新奇有趣的提问,能启迪学生的智慧,激发学生探求问题答案的强烈愿望,提高学生对课堂的参与意识。如上《商品包装的色彩搭配》一课时,有位老师按部就班地先提问:商品包装色彩搭配的目的是什么?这一提问没有在学生中产生明显的反响。有几位学生举手,老师选了其中的一位让他回答,其答案大体上是对课本上有关文字的复述。为了避免出现这样的结局,我在上这一课时,先用白塑料瓶装了一些果汁,然后提问:“我这里的果汁虽然很好喝可很难卖出去,大家帮老师出出点子,给它设计出色彩诱人的包装,行不行?”问题一提出,学生们都感到非常有趣,齐声说:“好!”紧接着我先布置大家讨论:要想果汁的包装色彩诱人,在设计的时候要考虑到哪些问题呢?学生们热烈讨论。对于商品包装色彩搭配的目的这一问题我则留到快下课时才提问。结果这节课在这种探究的气氛中轻松展开了。
2、课堂提问应该有助于建立起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美术课堂上,教师要做学生的朋友,与学生建立起平等互动的关系,善于从学生角度出发,提炼选择有启发性的问题,创造良好的艺术学习气氛,为学生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所以,课堂提问的设计要以学生发展为本,注意趣味、层次、灵活。此外,提问应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兼顾不同层次的学生,使学生有信心回答问题,并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受到启发。
3、课堂提问可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教师在进行课堂提问时就要注意提问的时机和提问的语气语调,以及掌握好提问的方式与技巧,在提问后给予适当的评价,通过设疑、激趣、引思,发展学生思维,引导学生层层深入地主动探究。
二、为什么课堂提问有时成了变相的`讲述。
《美术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应注重教学活动中学生的积极参与,努力激发学生的主体精神,克服以往以教师讲述为主的弊端。我们的一些教师出于对新课标理解的偏差,只是从表面上将基本知识与技能的讲述变成了一个又一个的提问,例如在设计《单色版画》一课的教案时,有一位老师先从印章的原理引入,紧接着就提问:如果我想要印一幅画,可以怎么做?学生在对单色版画还缺少必要的了解的情况下,对这一问题的回答要么是感到十分困难,要么就是十分单调地回答:“像印章一样印出来。”其实这位老师倒不在乎学生怎样回答,而只是用提问的形式开了个头,下面便开始了他关于单色版画制作方法的讲述。并且其过程也是以提问开始,如:什么是版画?制作单色版画的工具材料有哪些?单色版画的制作方法如何?等等。这样的课堂提问,既不考虑学生的知识能力基础,又不考虑学生的生活经验。它只是为了完成教师既定的教学任务而设计,其实是一种变相的讲述,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因而,这样的提问根本不能发挥学生的主体精神,吸引学生的积极参与,而只能导致学生反感。
由于我们现在的教师大多受过高等院校的专业化技能训练,有时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会不知不觉地把老师教自己的一套或多或少地搬到初中美术课堂上来。可是,我们的学生并不是美术专业的学生,现在的《美术课程标准》也一再提醒我们要把握好教学内容的难度,避免把一些理论和技能讲得过分专业。因而在设计课堂提问时,我们应认识到过分专业化的提问不仅是多余的,而且会使大多数学生忘而却步。
四、你的提问脱离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吗。
五、在课堂上,学生有向老师提问的习惯吗。
长期以来,初中美术课堂上存在着这样的几种情况:教师讲得太多,学生没有时间提问;教学内容过于简单,学生没有疑问;教学内容超过学生的接受能力,学生没法提问;课堂教学缺乏民主的氛围,学生不敢提问或还没有养成提问的习惯。其实,只要我们以宽容的态度对待学生们的提问,他们是能勇敢地提出问题的。
我认为:准确生动而又富有启发性的提问,能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对美术课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双向的课堂提问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语言表达的能力,并能加深师生间情感的交流与沟通,顺利开展师生的双边教学活动。希望老师们都能恰如其分地运用课堂提问,使我们的初中美术课堂异彩纷呈,充满勃勃生机!
浅谈艺术的来源论文篇三
从那些优秀的国画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出,中国绘画是十分重视空白表现的,中国画并不同西方绘画那样用颜色把所有的空间都填满,而是在画面中留有足够的空白。以下就是。
所谓的这些空白,并不是一无所有,而是有象征性地指某些事物,它可以指水面、天空、烟霞、云雾等等,只是没有用笔墨将它们的形状具体地描绘出来。画面中虽然缺少了这些实景的描绘,但那种云烟缭绕、雾霭蒙蒙的虚幻美却带给了人们更加强烈地心灵震撼。由此可见,留有空白,对构图和情景塑造来说是必不可少的。
南宋著名画家马远最善长截景式构图,他在画面中常对一些复杂的自然景象进行高度概括,剪裁大胆,取舍也非常得当。他在画面上常表现出山之一角或水之一涯的局部,其他的自然景物大多都省略不画。明代曹昭在《格古要论》中提到:“全境不多,其小幅或峭峰直上而不见其顶,或绝望直下而不见其脚,或孤舟泛月而一人独坐。此边角之景也。”在这种边角之景的画面中,留有大面积的空白来凸显他所描绘的实景,实景与空白处的对比使画面的意境也更为深远。正如他的代表作:《寒江独钓图》,由于画家的精心安排,画面中空白的运用恰到好处地突出了老翁的孤独与寂寞,使整幅画面笼罩在萧条、孤冷的氛围中,使画面的意境与题目达到合二为一的境界。这幅作品恰到好处地说明了空白的存在可以更好地突出你所要表达的主体。
回想一下我们欣赏过的西洋画,它也在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但是它所呈现给我们的最大的特点莫过于写实,西洋画的整幅画面都被色彩填满,描绘的景物也是所取范围之内的实景,西方绘画的这一特点与他们思想理念的认识是一致的,他们对“虚”和“实”的理解就是:“虚”就是虚,是完完全全的虚;“实”就是实,是实实在在的实。而中国太极思想认识的“实”不是绝对的实,“虚”也不是绝对的虚,而是“虚中有实”“实中有虚”,从这一理念认识的不同就可看出,中西绘画完全属于两种不同的绘画体系。中国画注重画面要有虚实,这样才有意境,这也是受我们传统文化与哲学思想的影响。画面中的实处与虚处相互呼应相互结合,方显笔墨的婉转与灵动,此时的虚处早已不是单纯的空白,而是实处。画面中有被遮挡的部分虽然没有显现出来但并不是说不存在,而是跟显现出的部分一样内容丰富,与实处的笔墨共同构成一个整体。由于受传统文化的影响,中国绘画艺术一直都在追求意境的传达,而最能体现画面意境的应当就是虚实在绘画作品中的体现。
浅谈艺术的来源论文篇四
论文摘要:文明,时代的标志,人的思想、行为、精神与灵魂之凝聚,而文化则是文明进步的基石。于是,滁州公路人有了“筑路先育人。育人先塑魂”的行业之训。
论文关键词:公路文化;内涵;作用;主要途径。
公路行业多数单位是编制,然而单位无论是称谓还是机构性质在西方国家都是没有的,单位是计划经济下的产物,作为机关的附属物存在。随着市场化进程的不段加快和单位改革的日益深入,单位市场化运作势在必行,而公路文化建设作为市场经济条件下生存发展必不可少的要素也将日益凸显。
与国外文化的迅猛发展相比,中国的公路文化研究显得滞后而薄弱,而对即将面临市场化改制的公路行业来讲,文化将是以个新的课题。公路行业文化,亦可称之为公路文化,是指行业内为维护生产,生活,学习持续而共同遵守的非制度化的行为规范和工作生活中表现出来的忠于职守的价值观念。
一、公路企业文化的内涵。
(一)流动性文化。
公路文化是流动性文化由公路所具有的连接四通八达的地域空间和公路的发展史所决定。近年来公路的大量新建,特别是以来国家应对金融危机扩内需,公路迎来了大建设大发展的黄金期,增强了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和科技流的流动性,充分发挥了公路传播动态文化的作用。
(二)环境文化。
环境性是由公路沿线景观设计、生态状况决定的。现阶段的公路建设,在提供高质量的公路实物和服务质量的同时,在公路的建、管、养中要有强烈的环境意识;在创造一道风景线的同时,要尽量做到不对周边自然环境造成损坏。
(三)服务文化。
公路行业目前正处在向“以人为本,打造和谐交通”的服务型时代转变,保证行人和车辆的“安全”和“畅通”是公路行业向服务型转变的首要任务。公路行业要在建、管、养、执法等每个环节都建立起安全服务的意识,以向社会提供“安全、畅通”的公路服务为宗旨,建立“以人为本”的特色文化。
(四)社会公益文化。
社会公益性是由公路的社会公共产品属性决定的。公路作为交通基础设施之一,理应由政府无偿提供。虽然目前国家财力不足,公路建设实行贷款修路,收费还贷的政策,但公路从本质上讲属于公共产品或准公共产品的属性不变。
二、公路文化的作用。
公路作为我国的单位组成部分,公路文化同样在公路发展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在激发公路员工的凝聚力和创造力,提升公路的竞争力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与其他单位文化不同,公路不仅要追求经济利益的最大化,而且还担负着实现社会效益的使命。因此,在构建公路文化时,必须根据公路的特点,塑造富有时代特征、凸显公路特色,能为员工理解和接受、能容纳全体员工利益和要求的全新价值观。
三、建设公路文化的主要途径。
(一)积极宣传营造氛围。
文化的推广,通过宣传被人们所认知和接受。公路文化的建立在初始阶段必须加大宣传力度,同时更要讲究宣传、教育的方式,使之生动活泼、富有情趣,达到使员工乐于接受的目的。使公路文化从实践中来,推广应用于实践中,营造出良好的文化氛围。
(二)领导作则全员参与。
单位领导者在真正深刻理解公路文化的功能和意义的基础上,还必须有坚决施行和培育文化的决心和手段,必须身体力行,做一名名副其实的文化建设带头人。在文化建设中,必须发挥每位员工的力量,形成联系群众、深入群众、团结群众、全员参与、全员进取的良好局面,使员工全身心投入工作,为实现单位的目标竭尽全力。
(三)树立榜样典型引导。
榜样人物使公路文化的价值观“人格化”,使舆论引导具体化,使广大干部、职工的行为规范化。榜样的行为被员工仿效的过程中,在过程中就形成了“崇尚先进、学习先进、争当先进”的良好风气。在选树过程中,只有将真正先进人物、具有群众威信的人物选出来作为榜样,选树榜样工作才能与公路文化建设、员工思想观念的转变结合起来,才能达到选树榜样的目的是要学习榜样。
(四)完善机制制度引导。
公路制度文化所包括的法规、经营制度、管理制度等是不同员工实现共同目标的行为操守。制度的.落实过程,也就是文化建设的过程。在文化建设过程中按照文化的精神,建立、健全、完善必要的规章制度,促使不同文化朝着个陛化的方向发展,使员工既有价值观的导向,又有制度化的规范。
四、建设科学合理的公路新文化。
文化的宗旨就是为社会服务,为员工创造和谐的生活、工作和发展的环境和条件。在建设公路文化时应按照“人文”思想,尊重人、关心人,做到以人为本,营造有利于出精品、出人才出效益的环境。一方面,公路单位要对自己的员工做到以人为本;另一方面,公路单位要对自己的产品和服务做到以人为本。
(二)建设具有“独特个性”的公路文化。
文化虽然都体现着以人为本的核心,但它在各个单位所采取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的单位从创立、生存到发展的道路各不相同,采用的推动经营与管理的手段和方法也不同。所以,在建设公路文化时,都必须以自身的特点为立足点,充分利用自己已有的条件,发挥自身优势,培育富有时代特征、凸显公路特色、具有鲜明个性的公路文化。有选择地学习有益的理论、方法和经验,避免盲目追赶或照搬,积极探索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文化思潮的有效途径,主动做好意识形态工作,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建立和发展具有本单位特色的企业文化。
(三)建设体现“公路人”特点的文化。
单位精神是单位价值观的核心,是在生产和经营活动中形成的,用以指导实践的各种行为规范、群体意识和价值观念,是生存和发展的思想成果和精神力量。因此,公路要注意培养和提炼具有时代特色又符合实际的“公路人”精神。一方面,要有坚定不移的信念追求,上下一致的共同目标;另一方面,要有人人自律的行为规范,同甘共苦的和谐氛围。
(四)建设鲜明的公路“服务”文化。
公路行业的产品就是服务,由于是替政府实施管理与收费,单位一直把自己定位为交通行业或服务行业。而事实上,单位所从事的工作是向过往车户提供可以顺利通过的公路设施、通行条件及相关服务,并以收取一定的服务费用。因此,公路完成收费任务是责任,提高服务水平是根本。在构筑公路服务文化时要着重体现优质、文明、高效的原则,不断增强员工的服务意识,时刻以“服务人民、奉献社会”和“便民、利民、为民”为宗旨,将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做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统一,把文明服务真正融人到一言一行中,力争使优质服务体现在公路运营管理的方方面面,为广大司乘人员提供文明、优质、高效、全程的服务。
五、结束语。
当前建设公路和谐文化,是创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和时代的召唤,公路单位作为社会最重要的主体,容纳了数以亿计的劳动者,对创建和谐社会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人心齐、泰山移”,管理的灵魂在于凝聚人心,人心齐在于有全员耳濡目染、行业带头人身体力行、率先垂范,能统驭全局、与时俱进的现代公路文化,它应该赋予公路员工职业精神与文化传统之神韵,蕴含高科技时代管理精神的精髓。总之,加强现代公路文化建设,建设科学合理的公路新文化,才能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才能使公路单位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浅谈艺术的来源论文篇五
书法是中国特有的一种传统艺术。中国汉字是劳动人民创造的,开始以图画记事,经过几千年的发展,演变成了当今的文字,又因祖先发明了用毛笔书写,便产生了书法,古往今来,均以毛笔书写汉字为主,至于其他书写形式,如硬笔、指书等,其书写规律与毛笔书写规律相比,并非迥然不同,而是基本相通。基于索本求源(指甲骨文之后),这里重点介绍毛笔书写汉字的规律。只要我们对书法有了“狭义”的.理解,那么对领会“广义的书法”也会大有裨益。
从狭义讲,书法是指用毛笔书写汉字的方法和规律。包括执笔、运笔、点画、结构、布局(分布、行次、章法)等内容。例如,执笔指实掌虚,五指齐力;运笔中锋铺毫;点画意到笔随,润峭相同;结构以字立形,相安呼应;分布错综复杂,疏密得宜,虚实相生,全章贯气;款识字古款今,字大款小,宁高勿低等。
从广义讲,书法是指语言符号的书写法则。换言之,书法是指按照文字特点及其涵义,以其书体笔法、结构和章法写字,使之成为富有美感的艺术作品,随着文化事业的发展,书法己不仅仅限于使用毛笔和书写汉字,其内涵己大大增加。例如,从使用工具上讲,仅笔这一项就五花八门,毛笔、硬笔、电脑仪器、喷枪烙具等种类繁多。颜料也不单是使用黑墨块,墨汁、粘合剂、化学剂、喷漆釉彩等五彩缤纷,无奇不有。过去的文房四宝—笔、墨、纸、砚,其涵义也大有扩展,品种之多,不胜枚举;从执笔方式上看,有的用手执笔,有的用脚执笔,就是用其他器官执笔的也不乏其人,甚至有的人写字根本就不用笔,如“指书”“挤漏书”等;从书写文种上说,并非汉字一种,有的少数民族文字也登上了书法艺坛,蒙文就是一例;从书体和章法上看,除了正宗的传统书派以外,在我国又出现了曲直(线)相同、动静结合的“意向”派,即所谓现代书法。它是在传统书法基础上,加以创新,突出“变”字,融诗书画为一体,力求形式和内容统一,使作品成为“意美、音美、形美”的三美佳作。在日本不少书家摒弃文字的语言性,树立文字的“形象性”,出现了“墨象”派,以用笔的轻重和徐疾、笔锋的开合及落笔位置的变化等,写出各种形象的文字。这一书派,虽突出“意象”,其字赏之也新颖,但汉字并非都是“形象”字,因此步履艰难,发展受到限制。所有这些,可以看出书法和其他事物一样,也是在不断地发展和变化着。这一点必须引起书法界人士的高度重视。
浅谈艺术的来源论文篇六
[摘要]发展声乐艺术,提高演唱技术水平,是声乐教学工作者一个重要的任务。好的歌唱应当是声音优美悦耳,感情真挚动人,只有声情并茂才能使歌唱达到感人的境界,产生极富感染力、沁人肺腑的艺术效果。
[关键词]声乐情感韵律呼吸艺术处理。
声乐教学中常常出现这样的情况,有些学生只重视追求声音的技术,而忽略了歌曲的情感、艺术形象等深层次内容的表现,返回了以前一度“声、声、声,第四个还是声”的纯技术追求。这是与声乐教学规律相违背的。有许多人,练起声来呆呆板板,死气沉沉。练声只练声,唱歌只唱歌,毫无生气与朝气,缺乏奋进的激情。声与情,技与艺,从来都是歌唱艺术中的血肉相连的两个部分。好的歌唱不仅技巧好,更重要的是内容表达的好。歌曲写的好,还要靠歌者唱的好,才能激发观众的强烈共鸣;好的歌唱应当是声情并茂、技艺结合,才能达到感人的境界,产生极富感染力、沁人肺腑的艺术效果。这就要求我们声乐教师在教好声乐技巧的同时,应努力揭示歌曲的艺术形象,达到“形”似“神”似。而不能浅尝辄止。德国著名女高音歌唱家汉姆波尔也曾说过:“歌唱艺术的含义不仅是声音的技巧,乃是感动听众的才能,如果歌唱者仅仅是把声音唱出来,那么充其量不过是技工匠人而已。”俄国男低音歌唱家夏里亚宾也说:“你知道什么是歌唱吗?你脑子里怎么想,心里怎么感觉,你用感情唱出来,这就是歌唱。”因此,我们在声乐教学中必须注重歌曲的情感艺术处理。
一、全面分析歌曲,领会深刻内涵。
以演唱歌曲《黄河怨》为例,这是一首女高音独唱歌曲。音调悲愤缠绵,感情深沉强烈。它通过沦陷区一个妇女的悲惨遭遇和痛不欲生的控诉,揭露了日本侵略者的残暴,哭诉了我们民族的深重灾难!是用血和泪在唤起人们拿起武器,投入神圣的抗日救亡战争。歌曲的情感基调是悲惨、怨恨,但所表现的不仅仅是单纯的悲哀、苦痛,歌曲历经悲、惨、怨、恨、愤几度强烈的情感波澜,演绎出鲜明的艺术形象。因此在演唱中能否准确地把握住角色的情感发展脉络,是演唱成败的关键。在教学实践中,许多学生会只注意凄惨、悲绝的情绪表达,以至于自己热泪滚滚,却始终难以让听者为之动容。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学生没有仔细的对作品进行细致的分析,表现的情感不贴切不合逻辑,没有表现出主人翁细腻的情感变化,从而影响了歌唱艺术效果。
这首歌全曲由多乐段组成。运用大小调交替的手法、多变的节奏很有层次地表达了一位受迫害受侮辱的妇女极为痛苦和悲愤的情感。曲调吸取了陕北民间哭腔的某些特点,委婉悲凉,痛切感人。乐曲在引子部分连续两句下行旋律引导下进入特定情景。“风啊,你不要叫喊!云啊,你不要躲闪!黄河啊,你不要呜咽!”声音应当相当的徐缓、平稳,音色苍白,尽可能减少嗓音波动,音量轻而强弱变化细腻,不能有丝毫的激动。因为这里所要表现的是一位遭受了人生惨烈巨变,精神蒙受重创,情绪极度悲哀,以至于对生活完全绝望的人在临死前的内心道白。我们看到这位妇女衣衫褴褛早已是哭不出声音,流不出泪水,面部表情僵硬,两眼发直,思维迟钝、麻木,行动迟缓,步履维艰地跪在黄河岸边,。因此这里应当用一种表面上的冷漠,来展示主人公因内心极度痛苦而导致丧失外界情绪反应能力的强烈情感。接下去情绪逐渐开始产生波动,抽泣、悲惨,痛苦欲绝的声音中掺进了适度的变化,哭诉着命运的不公。“命啊,这样苦!生活啊,这样难!鬼子啊,你这样没心肝!”音乐中加上了附点,强调了控诉的语气。“宝贝啊,你死的这样惨!”则是撕心裂肺的,肝胆俱碎的极致悲哀,声音伴有强烈的震颤。“我和你无仇又无怨,偏让我偷生在人间!”是呼天抢地的哭喊,用重音唱出“偏”和“偷”字以加强语气,突出一个强烈的怨和恨,同时也透出了深深的无奈,无法与命运抗争的无奈。“狂风啊,你不要叫喊------”,一路渐强,情绪越来越激动,如同仰天高呼,悲叹命运。恨不得要把满腔的悲愤一口气说完。“今晚我要投在你的怀中------”,转而趋向冷静,音区有所提高,声音不再虚弱无力,表明主人翁已抱定必死的信念,怨恨替代了悲哀,这虽然是无力的抗争,但却表现了这位善良柔弱的女性柔中带刚的贞烈个性,令人肃然为之动容。“你要替我把血债清还!”是全曲的高潮,这是主人公决绝人世前用全部力量呼唤出的生命最强音,表现出对敌人的无比强烈的憎恨。整首歌曲在激烈的情感冲突下跌宕起伏令听者惊心动魄。
通过对乐句具体、细致的分析,进而要求学生根据分析来处理各乐句的演唱情绪,学生就不难体会到歌曲的内涵从而增加了对整首歌曲音乐形象的理解力、想象力,在“唱声”里融合进“唱情”,从而较好地达到教学目的。
二、准确把握歌曲中的韵律表现。
地。而韵律的体现、韵味感人的深度,又常与演唱者的音乐素养、对歌曲理解的深刻程度密切相关。因此,演唱前对歌词的默读、朗诵实属必不可少。如我们朗诵一下在《希望的田野上》这首歌词:我们的/家乡(x-iang),在希望的/田野上(sh-ang);炊烟/在新建的/住房上/飘荡(d-ang),小河/在美丽的村旁/流淌(t-ang)。啊,一片/冬麦,一片/高粱(l-iang),十里/河塘,十里/果香(x-iang),我们/世世代代/在这田野上/生活,为她/富裕,为她/兴旺(w-ang)。我们的理想(x-ang),在希望的/田野上(sh-ang);禾苗/在农民的/汗水里/抽穗,牛羊/在牧人的/笛声中/成长(zhang)。啊,西村/纺花,东港/撒网(w-ang),北疆/播种,南国/打场(zh-ang)。我们/世世代代/在这田野上/劳动,为她/打扮,为她/梳妆(zh-uang)。我们的/未来,在希望的/田野上(sh-ang),人们/在明媚的/阳光下/生活,生活/在人们的/劳动中/变样(y-iang)。啊,老人/举杯,孩子/欢笑,小伙/弹琴,姑娘/歌唱(chang)。我们/世世代代/在这田野上/奋斗,为她/幸福,为她/增光(g-uang)。读完歌词,首先使我们感到它和谐好听,有动人的声韵,这是因为通过押韵,使同样韵脚——“ang”这个后鼻音韵母在有规律的顿歇中反复出现,基本上是首句起韵,然后双句押韵,造成了有规则的韵律运动。同时,这种有规律的韵律运动,还表现在句式结构上有相同节奏的回旋反复,长短句式的有机交错。开始是5字句的3-2与七字句的4-3式的音组节拍;紧接着拉宽节奏,以两组11字句的2-4-3-2的长句式反复回旋;之后以4个4字句的2-2式的紧缩型排比重叠回旋;最后以13字的2-4-5-2式的舒缓节拍与两个4字句2-2式的音组在长短音型对比中结束全曲。紧接着第二、三段歌词又照样循环反复一次。这样在统一的整体中有变化,在变化的局部里又有统一,往返回旋就造成了长短交错、匀整分明、鲜明强烈的韵律感。由于这首歌曲的歌词语言生动,充满了韵律美,加上曲调新颖、健康向上,因而给人以鼓舞和力量。在对歌曲正确理解的基础上,预先作好情绪上的准备,演唱歌曲时通过歌词的韵律作用的发挥,能够更好的把歌曲演唱得有声有色,感奋人心。从而把歌曲的音乐形象更完善地体现出来。
三、为歌曲演唱的呼吸准确分句。
歌曲演唱呼吸的准确分句和停顿,会给音乐旋律的发展带来内在的活力,也是塑造音乐形象的重要手段之一。呼吸的.分句必然形成旋律的停顿。准确的分句和必要的停顿,会使旋律显得更自然、更生动流畅,更富有音乐的流动感。歌曲每个乐句语势的形成、层次的展开、旋律的发展相当大的程度是借助于巧妙的呼吸分句和停顿来实现的。因为它不只是形式上的停顿或间断,还是一个没有声息的无形的纽带,把曲中各乐句有机的联成一体,成为一支完整的富有生机的曲子。因此,演唱歌曲之前,要将全曲的旋律予以正确的呼吸分句。一般的说,歌曲呼吸的分句和歌词分句是一致的,因此,借助歌词的句法对旋律呼吸进行分句常常是比较可靠的。
呼吸分句的类型大致有以下几种:。
1、较从容的分句:这种分句形式是词曲。
均需停顿的自然分句法。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由休止符形成的分句法,如歌曲《歌唱祖国》中部的“越过高山,越过平原”;另一种是由延长音形成的分句法,如“玛依拉”开头的两句。
2、较急促的呼吸分句:旋律的进行并无分句之意,但因歌词分句的需要形成停顿短暂急促,因此称作急促的呼吸分句。这是一种容易被人们忽视的分句方法,因而需要特别加以注意。以太湖美为例,“水上有白帆哪,水下有红菱哪”两句,是太湖美丽景色的写照。乐句中的休止符对太湖美景起到进一步的渲染作用,表达了太湖人民的自豪之情经过呼吸分句的处理乐曲更为生动感人。此处演唱时切不可把“哪”字唱长,使休止符的时值变成了切分音影响分句而失去了感人的力量。
综上所述,在声乐演唱中要强调歌曲的情感内容,通过不同力度、不同重点,生动灵活地去表达千变万化的情感。真正的歌唱是善于扣动心弦,打动心灵,从而激发听众情感的,将自己心灵中流出来的东西,流入到别人的心灵中去,才是艺术上最大的成功。引用周小燕先生的一句话:“我们永远都不要忘记,唱歌就是唱情。”
参考文献:。
[1]邹长海.声乐艺术心理学.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
[2]沈湘.沈湘声乐教学艺术.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
[3]赵梅伯.歌唱的艺术.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
[4]汤雪耕.怎样练习歌唱.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
[5]徐小懿.声乐演唱与教学.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
浅谈艺术的来源论文篇七
摘要:本文将对中职生的现状进行分析,指出人文关怀在中职班主任工作中的作用,并对如何在班主任工作中渗透人文关怀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人文关怀;中职;班主任。
随着全国各大高中的不断扩招,中职生的生源质量不断下降。中职学生基于在初中阶段学习不断受挫,甚至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歧视,自卑感强,加上一些社会、家庭等原因,他们的行为习惯不佳,大多数中职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普遍较低。同时,他们缺乏社会及家庭、朋友的关爱,自控能力差。解决中职学生的教育问题,班主任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就要求班主任用人文关怀的理念去指导班主任工作,要针对其心理和行为特点,开展人性化的教育和管理工作。
一、中职学生的心理行为特点分析。
者,班主任有责任也有义务阻止和改善这种状况。班主任要在日常管理中充分体现人文关怀的精神,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帮助中职生认清自我,找到适合自己的道路。
二、人文关怀在中职班主任工作中的作用。
班主任是中职学校学生管理以及教育工作中的主要力量,班主任往往自身拥有较好的知识储备,专业知识丰富,在教导学生学习、就业方向方面有着自己的见解和经验。但是,中职班主任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也要关注学生的精神世界。由于中职生在初中的学习阶段受挫,对学习往往没有浓厚的兴趣,针对这种现状,班主任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通过积极的引导和教育让他们形成自己的学习方式。再者,班主任作为中职生的领路人,要注重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完善学生的人格,帮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与学生形成良好的`亦师亦友的关系,这就要求班主任在教学以及日常工作中重视人文精神,更好地引导中职生学习、规划。此外,基于中职生的心里行为特点,人文关怀在班主任的工作中是非常重要的。针对中职生自信不够、缺乏勇气和自制力差的情况,人文关怀能够让班主任和学生很好地相处。中职班主任要掌握中职生的心理变化,给予适时的鼓励,关心他们的学习生活,关注他们的思想变化,切实做好对学生的服务工作,只有将人文关怀融入平时的管理教学中才能转变中职生的现状,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逐步形成适应社会发展的生活环境。
三、如何在班主任工作中渗透人文关怀。
在中职学校班主任工作中体现人文关怀,构建适合中职生学习、生活、就业的工作模式需要大量的实践和总结,本文主要从以下三方面加以论述分析。
1.进行爱的教育。现实中,大多数中职学校普遍使用“高压式”的教学方式,但是效果却不明显。这也是对人文关爱的回避,容易导致学生的精神紧张,并不能很好地接受认可班主任。再者,对学生充满爱心,是教育成功的前提。要时常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对于事物的处理要以理服人,对于有叛逆心理的中职生要充分注重保护他们的自尊心,以情感人。经常找学生谈心,慢慢改变他们的自卑心理,让他们重新对生活和学习充满期望,意识到这是属于他们的青春,不能虚度。
2.要尊重学生,发扬民主精神。很多教师往往以学生听不听话来界定他们是不是好学生,但这是错误的,学生都有自己的想法。班主任要创造一个相对宽松民主的环境,很多时候学生接触到新知识的途径要比教师多,所以很多时候教师要多听学生的意见,和学生达成共识,这样对班级工作的开展以及教学都有很大的帮助。集体的力量不能忽视,“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无论学生对错,班主任都要进行人性化的引导,同时适时召开班会,集中民意,这样才能形成积极向上的班级氛围。
加热爱学习和生活。这一过程要求班主任要有一定的耐心,中职生不同于高中生,他们有时会有些偏激,所以要耐心地开导和帮助。中职生这一学生群体需要班主任的正确引导和帮助,而人文关怀在日常班主任工作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班主任在工作中的人文关怀不仅关系到中职生个体的全面发展,更关系到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友军.用“心”做好中职班主任工作[j].中等职业教育(理论),,(02).
[2]谭洪波.对中职班主任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索与思考[j].中等职业教育(理论),,(04).
[3]陈华.浅谈如何做好中职班主任工作[j].中国校外教育,2011,(03).
浅谈艺术的来源论文篇八
在马克思研究领域,有大量著述讨论马克思是否有伦理学的问题。马克思本人推动了这一争论,或者说,起码预见到了这一争论的可能性。在《资本论》第1卷德文第1版的序言中,他希望能够避免读者对他描述资本家和地主的方式可能产生的误解。他说,他决不希望用“玫瑰色”来描绘他们。但是,在这部著作中,他继续指出,“这里涉及到的人,只是经济范畴的人格化……不管个人在主观上怎样超脱各种关系,他在社会意义上总是这些关系的产物。我的观点是更不能要个人对这些关系负责时。
二、马克思论现代世界的“恶”:《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和《资本论》。
马克思去世后出版的早期作品《18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最著名的概念是“异化劳动”(en-tfremdetearbeit)。“异化劳动”所描绘的是现代工人与其劳动产品、生命活动、其他劳动者和整个人类相异化的状况。马克思在这里谈到的异化是一种深度形式,而不只是黑格尔思想中辩证自我发展过程中的永恒特征“外化”(entaiisserung)。在这些手稿中,马克思的分析充满着强烈的道德色彩,这是在他后期作品特别是《资本论》中所罕见的,当然此后并非绝对没有出现过。马克思在此毫不留情地谴责了当时产业工人的极度堕落,直率地引用了几位法国作家和其他人用生动细节表达的类似观点。他还用好几页的篇幅详细论述了资产阶级社会中金钱的力量,并且结合歌德《浮士德》和莎士比亚《雅典的泰门》中的段落,阐述了自己的观点:金钱颠倒了人类正常的价值观,将美德变成罪恶,罪恶变成美德,等等。与关注工人堕落的论述相比,这些引文更能表明马克思保持着对世界中恶的强烈感受,而不只是表达对现实的不满。
三、马克思与基督教传统:对话与差异。
虽然马克思非常鄙视利用基督教为大规模剥削正名的极端伪善做法,更不齿一些“成功”资本家自称基督徒的行为,但他还是尊重基督教传统的某些要素,这从他引用托马斯·莫尔和马丁·路德的作品可以看出来。不过,如果说马克思对恶的理解有着隐藏的、不为人知的理论基础的话,应该归于他受到的古典学训练,特别是他对亚里士多德思想的崇拜—在上述引文的前面几行他称其为“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以及亚里士多德对过度的谴责。这一主题贯穿于亚里士多德的著作中,并且在《政治学》中尤为突出。在柏拉图哲学中,这也是重要的内容。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中公开指责高利货极其违反人性,因而是不道德的。众所周知,这种对高利货—即对货款任意收取利息,这种利息远不及当今的高额利息—的强烈否定态度,也是中世纪教会以及托马斯·阿奎那等教会哲学家的.观点。这也导致了在前资本主义时期和资本主义早期的欧洲,富有的犹太人往往是放货者,因为他们不受教会规定的限制。
四、结语。
在我看来,马克思在思考罪恶的历史中作出的最大贡献,是他以不可思议的直觉,抓住了他那个时代以及当今时代仍居于主流经济制度核心位置那个恶的原则的种种含义。这一原则就是追求个人的物质利益凌驾于其他一切目标之上,并且,归根到底是最道德的。虽然有人会认为马克思熟悉的资本主义形式是简单而粗糙的,而非如今的复杂形式,但这一看法只是在有限范围内成立。例如,马克思熟悉当时叫做“股份公司”的现象,并预见了其扩张和演变;他预知了我们所说的“全球化”,在《资本论》第3卷开篇把它看作是阻止利润率下降趋势的主要因素之一;在《资本论》第1卷结尾部分他非常激动地预测了英国政府在爱尔兰犯下的骇人罪行,美利坚共和国的诞生以及爱尔兰人移民美国。马克思去世后的130多年里,关于“资本主义的最后阶段”(列宁)和“晚期资本主义”(哈贝马斯和其他人)的讨论盛行,以马克思之名发动了最为剧烈的政治变革,20世纪以前资本主义从未涉足的大片地区完全融入资本主义结构,当然还有马克思从未想到的技术进步—至少就我们目前所能知道的马克思想法而言;但是资本主义制度意识形态基础的核心原则本质上并没有变化。马克思在其大量脚注中提到的他那个时代经济学家的观点与现存资本主义制度的拥护者给出的口号并无二致。因此,尽管尘世与天国的很多事物超过马克思哲学想象的范围,这不足为奇,但是,他揭露了处在早期现代生活核心位置的堕落和“颠倒混乱”状况,今天仍旧如此。
浅谈艺术的来源论文篇九
摘要:工程造价总是受到设计意图的制约。本文通过对施工图内容不同角度的分析,阐述了全面理解施工图与准确做好工程造价工作的关系。
关键词:施工图;设计;造价。
1前言。
设计文件是造价工作的基础。但是设计人员在进行施工图设计时,一般是根据功能构成来命名和组合图纸,施工方式的同异、材料的归类计算并不是其考虑的重点。这就要求造价人员在解读施工图时既要从自己专业的角度来分析和综合,又要从设计的角度来推敲,理解设计的意图,科学地研究分析工程消耗的人工、材料和机械等,以使工程的预期目标能以最为经济的人力、物力、财力来实现。
2构配件名称的歧义。
施工图中同样功能的构配件会有同样的名称,例如外墙门窗顶处外伸板均注明为“雨蓬”,室外台阶和室内楼梯地面高差段均注明为“踏步”。我们在进行施工图预算时往往是按照施工图中标准的构配件的名称,进行定性分类计算。但是由于构配件的多样性,使得名称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外延伸缩性相当大的概念,从而有可能产生内涵上的模糊。
2.1名称的多重含义。
同一个名称的多重含义与名称的不明确性有关。例如平板,可以是楼板的延伸,也可以是仅起装饰作用的构件,其受力与施工是明显不同的。再如办公楼门厅人口外有柱的顶板,施工图上也常常标注为“雨棚”。所谓雨棚,顾名思义,就是悬挑于门、窗顶部起挡雨遮阳作用的一种薄板,因其外挑长度受一定限制,总荷载比较小,故板较薄,体积相对较小。而门厅外有柱的大雨蓬板,其功能虽然是挡雨遮阳的作用,但从结构上分析,其跨度较大,有主次梁的设置,板的投影面积大,总体积也较大,这样的板只能属于有梁板的范畴。雨棚相对于有梁板,体积较小,而模板接触面大,故模板连接件、支撑件的'摊销量比梁板摊销量大,因此在计算分析时应考虑名称的实际意义。
2.2名称与含义的交叉。
这与设计的定义界限不严格有关。例如铝合金玻璃窗与铝合金玻璃幕墙,这两者的用材与构造有很大的区别,但是铝合金窗通过连接件拼装也可以做得相当大,而在较小的面积上做玻璃幕墙并不经济。这样施工图上所注的玻璃幕墙有可能在构造和用材上只需要普通窗的做法就能满足要求,其实际含义就是玻璃窗:相反,有些需要较严格的防水、防火、抗风、节能要求的大玻璃墙部分虽注为“c-xx窗”,还是需要玻璃幕墙的做法才能达到设计的目的。
3计算规则、定额与设计的协调。
3.1计算规则、定额的范围无法囊括设计的多样性。
有些构造分层做法计算规则,定额中没有,例如楼板的混凝土后浇带,定额上并没有明确的规定,究竟是按平板还是按零星项目考虑。还有些构造分层做法是根据实际情况对标准图进行了修改,也超出了定额的范围。在屋面工程中,我们常常要考虑到不同部分材料和构造的统一,如上人和不上人的屋面中防水层和绝热层做法要求一致,设计根据所选标准图做法重新组合,绝热层采用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板替代施工时容易积水的水泥膨胀珍珠岩层,这就需要造价人员对定额结合具体设计进行分析和调整。
3.2同样的材料、做法和构配件因位置不同而产生差异。
工程各部分总是相关联的,因此也就不可能有绝对的同一。例如玻璃是常用的建筑材料,其在外围护结构部分时要考虑不同朝向节能的具体要求;建筑物外开窗的玻璃在七层和七层以上时还要满足安全性要求,易遭受撞击、冲击而造成人体伤害部位的玻璃也必须采用安全玻璃。根据玻璃种类的不同,相应的门窗幕墙隔断等的构造节点就有相应的特殊做法。这些会在设计文件中不同部分有体现,造价人员应全面结合说明、门窗表和标准图集来看图纸,否则就可能产生偏差。
再如在框架结构楼梯间处的转角平台处往往会增加几根构造柱,图纸中一般标注为gz(构造柱),这个构造柱的施工顺序是先砌墙后浇柱,还是先浇柱后砌填充墙?就设计的角度而言,此处的构造柱实际需要考虑施工期间不可预见的瞬间作用,应按结构柱考虑,其对于周转材料的消耗,远大于一般的构造柱。因此确定一个构件的准确名称,既要看图中的标注,又要认真体会其实际所起的作用。
3.3定额中所注的材料品种、规格可能会与设计有所不同。施工过程中所供应的材料品种、规格及质量也可能与定额规定的有差异,这都需要造价人员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换算,同时还要注意在结算签证时的调整。
4设计说明和相关施工知识。
在施工图说明中,最后一句话往往是“本图未详尽处,请按现行相关施工操作规范施工”。另外,根据制图深度要求,某些部位可以不处处注明;可只标明大面积材料做法,不标细部做法;只标总体尺寸,不标具体尺寸。这就要求我们造价人员在学习本专业知识的同时,还要熟悉一定建筑构造和施工操作规范方面的知识。
例如洗涤间、卫生间的板底及墙身防水抹灰,设计上没有注明时,我们就不要漏了抹防水砂浆一项。再如墙面干粘石,按其工艺要求,其阳角要用水泥砂浆抹角线、抹门窗套,计算时就不要漏了。水泥砂浆装饰线条一项:为保证墙面无接槎,整体一致,墙面要在门窗下口或1.5m高处分格或压条,也不要漏了压条。分格一项:干粘石墙面不耐污染,为防止地面污染墙面,在室外地面至室内地面或0.3m高度范围设水泥砂浆墙裙,干粘石不应该一算到底,而要分开列项计算。
5施工图中其它不确定因素。
施工和安装方法往往不在施工图中注明,但有时在套用定额时会有问题。这时候也需要造价人员从设计的意图方向来加以把握,与设计人员进行必要的沟通。
例如某走廊吊顶为铝合金龙骨包铝合金条板。安装有嵌入、无缝、留缝等几种做法,这在定额上价格相差很大。而无论施工图还是所选用标准集图都没有安装的说明。造价人员可以根据设计效果考虑经济因素向设计人员提出合理的建议。
装修方面,由于装修材料的丰富多样,装修方法的千变万化,施工图在构造方面经常会留有非常大的余地。总的来说,无论业主还是设计者都会希望在较为经济的前提下实现自己的意图,因此造价保同应该在面层材料与骨架材料之间寻求最为经济的平衡点。
6结语。
工程造价工作,所涉及的专业和内容十分复杂,需要仔细深入的态度和全面的知识。一份造价的准确程度,不仅直接影响到一个单位的经济效益,而且也直接反映了一个单位的整体技术素质。因此,在考虑专业的独立性的同时,我们更应该把造价看作一个工程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在设计、造价、施工的过程中力求最佳的效益和整体目标的实现,这才是完成一份工程造价工作的意义所在。
浅谈艺术的来源论文篇十
小学班主任管理语言艺术的运用,需要讲求一定的方法,以保证语言运用的有效性与真实性。
1.语言要真实幽默,保持课堂气氛的活跃性。
小学班主任在对待学生的时候,最主要的就是真诚,争取能够与学生成为彼此信赖的朋友。要拉近学生与教师之间心与心的距离,首先教师就要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在这一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要保持幽默风趣,始终让课堂气氛保持着活跃,让学生觉得教师很平易近人,和蔼可亲,这样学生才愿意与教师沟通,班级管理才能够取得最佳的效果。例如,课堂上两个学生发生了争执,班主任看着这两个学生没有说话,当时的气氛非常紧张,过了一小会,班主任说了一句:“不玩拉倒,没你更好。”这句话一出,课堂上所有学生都笑了,课堂气氛瞬间的和谐,之后班主任与这两个学生进行了交谈,并通过协调,很好地处理了他们两个之间的矛盾。
2.注重差异。
班主任在管理的过程中需要注意言之有别,由于每位学生的兴趣与自身的特点不同,就需要教师要采用不同的管理语言与学生进行沟通,以保证有效性。例如,对于那些性格比较内向的学生,班主任要了解学生,要明白,这样的学生很难接受班主任的批评,尤其在众多的学生面前进行批评。那么班主任就要平静地与学生沟通,并且要保持和气的语言,注意语言的婉转,这样内向的学生才能够更容易接受班主任话语,并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而对于那些比较外向的、性格刚烈的学生,班主任一定不要用过激的语言去刺激学生,避免这样的学生从内心反感班主任的讲话,并对班主任产生抵触的心理。另外,还有一些学生自卑感比较强,对待这样的学生,班主任要少一些批评,给予他们更多的鼓励与表扬,让他们在班主任的肯定之下,树立起自信心,从而得到更好的发展。也有一些小学生自以为是,觉得自己很强,目中无人,那么对这样的学生教师要直接点出他们的缺点,用激烈的'言辞去激发他们,让他们通过自我反省清醒地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并在教师的引导之下进行改正。总而言之,班主任在对班级进行管理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管理的语言艺术,提高自己的语言运用水平,以免在管理的过程中伤害到学生。
二、结束语。
随着课改的深入发展,不仅对教师教学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对班主任语言运用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班主任语言运用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班级管理的正常水平,为此,教师要高度重视管理语言艺术的运用。运用的过程中,需要在与学生沟通方面注意以学生为话题的中心,真正的让学生感受到老师一直都在关注着他们,增加学生的学习动力,从而最大限度地实现管理语言艺术的作用。
浅谈艺术的来源论文篇十一
摘要:水利水电建设具有一定的政治及社会意义。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在国民经济的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是党和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基础。水利工程的兴建具有规模大、工期长、投资多、建筑物独特性和施工复杂性等特点,与生态文明建设及环境保护相结合而形成国民经济命脉。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政治意义;社会意义;生态环境;协调发展。
水利水电工程自古以来便与国民经济的发展息息相关,古有大禹治水,因势利导、科学治水,在中华文明发展史上描上重重的一笔;今有三峡大坝、南水北调工程,在防洪、发电、灌溉、航运等方面为国民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基础保障。但三峡工程的建设在水利界和其余各界中掀起了轩然大波,部分专业人士认为三峡大坝的建成将会使国民经济步上一大层台阶,而生态专家多认为三峡大坝的建设对周边山体边坡、植被以及河床的演变均有不利影响,严重破坏了生态平衡。所以我们在大力兴建水利工程的同时,须全面协调生态环境保护和国民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两相权衡以达利益最大化。
1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政治意义。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进入农业社会的国家之一,古往今来,中华先祖均以治水为治国安邦之本。水利关乎到农业的稳定及发展,而农业是立国之本,关系国计民生。中国是世界人口第一大国,粮食问题尤为突出,而水利设施的完善在一定程度上给农业丰收情况提供了安全保障。“十二五”期间,在国务院批准的重点基础项目中,水利水电工程用地达23.3万公顷,占比近30%。由中央对水利水电建设的政治支持态度,可见党和国家对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重视程度以及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带来的经济效益绝对是可观的。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匀的情况因我国的大陆性气候特点和地理条件而长期存在,而就本国国情而言人均占有量及667平方米平均占有量极少的问题也是不可避免的,除此以外,兴水利除水害的任务依旧十分艰巨,是振兴中华、建设精神文明的.一部分,是党和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基础。
2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社会意义。
自古以来,水在人民心中的地位都是相当高的,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最好的是水,只对万物有利而不求回报。随着社会需求的改变,水利水电建设工程也正如火如荼地开展,水利水电工程的建成在防洪、发电、航运、灌溉、旅游业发展等方面均有重要作用,能有效拉动国民经济增长。历史上的防洪治河可分为五阶段:避洪、限洪、防洪、调洪和用洪。古时运河上修建水柜用以蓄洪济运,后演变为现今的水库,利用一系列的水工建筑物以完成防洪、调洪和用洪的一条龙任务,从而达到消洪灾、兴洪利的作用。在发电方面,水力发电相比较于火力发电等其他传统发电模式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水力发电直接利用水能,几乎没有任何污染物的排放,并且水力发电成本低,虽然水电站建设初期投资较多,但相较于火力发电后期燃料费用及污染处理费用而言,能够在资金和环境效益方面具有绝对的优势;除此以外,水力发电操作灵活,投入运行速度快、效率高,能在几秒钟之内完成增减负荷的任务,适应电力负荷的需求而不造成能源损失。水利建设的发展同时带动了农田水利和航运工程的发展,农田水利建设从最初的用其所长而兴利,到后来的补其所短以除害,紧接着是变短为长、变害为利,发展成用有余补不足,到现今的全面平衡发展,都是水利事业进步与发展的产物。人工渠的开挖和渠化水平的提高,将内河航运与海运相连接,逐渐形成一个即将遍及全国的水运网。总而言之,水利事业的战略规划由简而繁,由粗而精,由点及面而扩至全局;战术上科技水平由低而高,由粗而全到分而细以至精而专。大大小小的水利工程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各地区农业生产持续稳定地发展,有效地避免了用电紧张的局面,进一步降低了自然灾害对农业以及人民生活造成的伤害。
3协调水利工程建设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
虽然水利建设带来了众多效益,但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是不可忽略的,从三峡建设之路的崎岖便可见一斑。水利工程的建设对一个地区的微气候、土壤环境、水质水温、森林、植被均有一定的影响。土壤沼泽化、地下水位下降致使土壤沙化,水质污染程度加深,生态系统原有的平衡被打破等等这些影响都是水利建设中不可避免的考虑因素。同时由于水利工程的规模一般较大,占地面积大、工程量大,那么库区附近的居民搬迁以及文物古迹的损坏均是不可避免的,所以评议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并且就这些影响全面协调水利工程建设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刻不容缓。我们必须总结施工过程中的教训和不足,扬长避短,在完善水利工程建设体制的同时,自省解决管理体制上的不足,全面协调水利建设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充分落实中央的各项方针政策,切实保护生态环境,调动一切可调动因素支持水利事业的发展,使环境保护和水利事业共同健康发展,从而到达国民经济又快又好发展的终极目标。
参考文献:
[1]姚汉源.中国水利发展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21.
浅谈艺术的来源论文篇十二
东汉许慎著《说文解字》,以“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等所谓“六艺”解说汉字的字形字义,充分证明了汉字形体的有理性(rationality)。汉字的有理性为汉字教学提供了解释能力,既便于教者,又便于学者,这是汉字创造者的一大功绩。但是,从另一角度看,笔画繁难,记认不便,即属汉字弊端。为减低这一弊端的程度,我国历史上先贤多次对汉字进行简化。不待说,简化的工作须受汉字形体有理性特点的制约,以维持汉字的传统体系。
无论古今、繁简,人们在认识汉字甚至理解汉字字义时都力图从它的有理性方面得到启发。许氏《说文解字》凡九千三百五十三文,未能作出诠注的所谓“盖阙”的字只在寥寥,他的解说“博采通人,至于小大,信而有证,稽撰其说”,是异常严谨的。自然,因为许氏所在的年代“去造字之古已远”,释语洋洋,是否都符合“造字之本”,恐怕也不能一概而论。譬如《说文解字》对“王”字的解说是这样的:
王,天下所归往也。董仲舒曰:古之造文者,三画而连其中谓之王。三者,天地人也,而参通之者,王也。孔子曰:一贯三为王。照此解说,“王”字的造字取义实非简单之事。然而,再早的不详,至甲骨文,其中的“王”字“既非必三画,又无关一贯”,可以断定许说与“王”字的“造字之本”根本没有关系,而只是当时的一种有德有位为王的政治哲学思想的反映。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不仅汉字造字源于一种有理性,而且对于某些在经历了长期的发展变化之后,其形体的造字理据已趋隐晦甚或归于消变的汉字,后人仍能参酌今古,赋予它们以新的“解释”。这种解释固然可能有背于“造字之本”,不合于嬗演之迹,但所以能作出此种解释,实则也根源于汉字形体的有理性。从实质说来,这是一种“创造性”的解释;而这种创造性的解释往往也给我们带来有益的启发:用于非考证性即非文字学专门研究的意义上,譬如用于儿童识字或一般成人的正字教学,解说汉字就不妨采取多种渠道、多种办法,而大可不必泥守一条宜乎古而戾于今的学究之路。
近读《调谑编》,内中载一则王安石释“坡”为“土之皮”因此遭讽驳的故事。王氏时代,“坡”、“皮”两字读音已经不谐,从文字使用的立场,即如用于识字、正字教学的意义也是一样,把“坡”字释为“从土,皮声”的形声字未必比按会意字释“坡为土之皮”高明多少。不过,有一点必须注意:解说文字必须照应到文字本身的体系性,不可顾此失彼。前面说过,以今天的认识看来,“坡为土之皮”倒也差可得会其意,而接下来回驳王安石的“滑为水骨”,则于理大为不通。可以说,王氏对“坡”字作会意字解释有一定合理性,但在照应文字的体系性方面存在不足,因此不可避免地引出后面的矛盾枝节,体系性是类(type)而不是例(token)。许氏《说文解字》这部书的伟大的.学术价值,说到底,就在于他不仅对大部分汉字的解说根据了汉字形体的有理性,说明了这种有理性,而且照顾了汉字总体上的体系性,虽然在他的解说中包含了许多“创造性”的成分。
把汉字的有理性用于教学活动,是要我们的解说工作为汉字的书写、记认和规范形体等项目标服务,汉字是历时符号(diachronicsymbols),随着语言的进化、发展,汉字本身经历多次复杂的改革和简化的过程,从而也给我们的解说工作平添困难。譬如,简化后才归为同一部首的“田”与“备”、“口”与“后”等字,还有由于字形演化的结果其中部首与字义的关系已无从稽考的字,如“八六具寸”等,解说字义时就不宜穿凿附会,强作解人。考虑记认方便的教学目标,有些产生于民间实践、极便于诵记的解说方法,倒是都很有实用意义。诸如“步不加点,武不带刀”单从字形易错部分作解,“躁从足,言顿足急躁;燥从火,言因火干燥”,纯就易错形符作解,等等,作为辅助记认的一种方法,都是行之有效的;而更重要的是,这些看似俚俗的解说方法,其实也并没有冲突汉字字的体系性。一味寻求许氏《说文解字》那种力图追索“造字之本”的解说方法,有时不免事倍功半,甚至有时是不可能的。譬如“纭弊旨蚧为“灭”,对“灭”字作解如果反过来求助于它的本体,则真是徒增繁复而无益于解说,倒不如采用著名小学特级教师斯霞的解法:“火上加盖,火就‘灭’了”。字形字义跃然纸上,甚便于学者记认、理解。
值得注意的是,汉字形体的有理性有时也会从反面为写错别字的人提供某种所谓“理据”,就是说,他们认定自己的写法是可以从字形字义的关系方面自圆其说的,譬如“包”写作“饱子”,“粉碎”写作“w碎”等。“包”对比“饺子”、“饼子”等“从食”的一类字实际应当写作“饱子”,只是因为“饱”字先得“食量满足”义,而只好采取同音假借的办法例外用一个“包”字敷衍,“粉碎”除“w碎”之外亦有写作“粉粹”者,由“碎”在生“w”由“粉”而得“粹”,似乎也有一定程度上出于汉字的有理性,并非全然不合逻辑。这种书写上的错误产生于不正确的类推。我们分析汉字的有理性并用来进行有效的解说,有时可以加进一点创造性的成分,这点前面已经提到;但同时必须考虑到,汉字是历时符号,是成体系的东西,我们不能不把尊重和沿袭这一传统放在首位。
汉字简化带来汉字解说上的复杂性,还表现在读书证史需要繁简体参照时,简体字不能正确地回归本体。河北省承德市外,佛宇林立,今人为古寺撰史,常见有把“某经云”写作“某经”的例子。“”、“云”非古今体。古文只作“云”,小篆加“雨”于上,遂为半体会意、半体象形之字。古籍凡举人云诗云之类,皆作“云”,可知今天统一两体于一形的“云”字,系同音简化而得,在需要古今体参酌时不能不加分析地一并回归为“”字。大陆文坛有古今繁简参照之用,港、澳、台等地乃至日、韩等使用汉字的国家则一直使用繁体汉字,因此也有一个同音分辨和简体归繁的问题。这个问题出现在教学中时,尤需格外审辨,以免误人。
开始我们说过,汉字除有理性之外,尚有笔画繁难、记认不便之弊端。中国人自从南北朝翻译佛经时就知道世界上另有拼音文字,然而我们的祖先只改进汉字而不取消汉字。这是因为他们知道唯有汉字才与汉语相适应,才能与主要靠意合(parataxis)而非形合(hypotaxis)法表意的汉语形成珠联璧合的和谐关系。著名瑞典汉字家高本汉曾颇有见地地指出:“中国人不废除自己的特殊文字而采取我们的拼音文字,这并非出于任何愚蠢或顽固的保守性。中国的文字和中国的话言情形非常适合,所以它是必不可少的。”自然,我们使用汉字,不得不以难记难认作为代价,而在付出这代价的同时,我们也要不断地研究和改进汉字教学,以减少这代价的沉重程度。
说到使用汉字的弊端,有必要指出,别以为使用拼音文字就不需要付出任何代价。现代的英国人已不能识得6前的英语,仅此一项,代价已相当沉重。再从发展看,随着语言的进化,新词新词越来越多,同音混淆成为语言之大敌。使用拼音文字的语言除增加音节外别无良策,而汉语又多出一个途径,就是利用字形的区别作用来加以解决,如“肃静”与“素净”、“著名”与“注明”等。此外为了丰富汉语的词语。汉字的一音一义一字的特点为之提供了有效而经济的办法,譬如“美丽”、“秀丽”、“俏丽”、“艳丽”、“富丽”、“绚丽”、“华丽”等,只要变动其中一字,而词义中的细微差别立见;又如“牛奶”与“奶牛”、“色彩”与“彩色”、“人工”与“工人”、“女子”与“子女”、“为人”与“人为”、“义演”与“演义”等例,只要次序变换,词义立即不同。现今科学技术大发展时代,一有新义,便得新词,汉语则不必另造新字,如近数年才见的“激光”、“热点”、“大款”、“立交桥”等皆是。词汇大增而组成元素――汉字――却表现稳定(实则有所削减),这正是汉字有理性发挥威力的结果;相对于西方语言,如英语,为了适应新生事物而大量创造新词致使词汇量高达数十万、学习和使用者负担沉重的事实,自又见出汉字作为记录汉语的符号之光明前途。
注释:
[1]《说文》:坡,从土皮声。为形声。解“坡为土之皮”则“坡”为会意。
[2]躁从足,燥从火,皆噪声,而义不同,今分别用于“急躁”、“干燥”。但说“急躁”为“火性子”、“急脾气”,写作“急燥”似也不能算错。躁、燥之分,今人时有异议;此中矛盾,源出造字之始也。
[3]《说文》:云、山川气也。从雨,云象回转之形。凡云之属皆从云。古文省云。
[4]类似的还有“余”与“馀”,“范”与“”,“征”与“徵”等多字。不尽举。
[5]中华古籍浩如烟海,全部简体再制以利今人,怕不好做到。且又港、澳、台以至韩、日两国今仍通行繁体,求统一于简,似也非短时间可行。由此可见,繁简之分,疑给之在,尚须教学者重视也。
浅谈艺术的来源论文篇十三
摘要:本文将对中职生的现状进行分析,指出人文关怀在中职班主任工作中的作用,并对如何在班主任工作中渗透人文关怀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人文关怀;中职;班主任。
随着全国各大高中的不断扩招,中职生的生源质量不断下降。中职学生基于在初中阶段学习不断受挫,甚至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歧视,自卑感强,加上一些社会、家庭等原因,他们的行为习惯不佳,大多数中职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普遍较低。同时,他们缺乏社会及家庭、朋友的关爱,自控能力差。解决中职学生的教育问题,班主任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就要求班主任用人文关怀的理念去指导班主任工作,要针对其心理和行为特点,开展人性化的教育和管理工作。
一、中职学生的心理行为特点分析。
者,班主任有责任也有义务阻止和改善这种状况。班主任要在日常管理中充分体现人文关怀的精神,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帮助中职生认清自我,找到适合自己的道路。
二、人文关怀在中职班主任工作中的作用。
班主任是中职学校学生管理以及教育工作中的主要力量,班主任往往自身拥有较好的知识储备,专业知识丰富,在教导学生学习、就业方向方面有着自己的见解和经验。但是,中职班主任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也要关注学生的精神世界。由于中职生在初中的学习阶段受挫,对学习往往没有浓厚的兴趣,针对这种现状,班主任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通过积极的引导和教育让他们形成自己的学习方式。再者,班主任作为中职生的领路人,要注重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完善学生的人格,帮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与学生形成良好的`亦师亦友的关系,这就要求班主任在教学以及日常工作中重视人文精神,更好地引导中职生学习、规划。此外,基于中职生的心里行为特点,人文关怀在班主任的工作中是非常重要的。针对中职生自信不够、缺乏勇气和自制力差的情况,人文关怀能够让班主任和学生很好地相处。中职班主任要掌握中职生的心理变化,给予适时的鼓励,关心他们的学习生活,关注他们的思想变化,切实做好对学生的服务工作,只有将人文关怀融入平时的管理教学中才能转变中职生的现状,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逐步形成适应社会发展的生活环境。
三、如何在班主任工作中渗透人文关怀。
在中职学校班主任工作中体现人文关怀,构建适合中职生学习、生活、就业的工作模式需要大量的实践和总结,本文主要从以下三方面加以论述分析。
1.进行爱的教育。现实中,大多数中职学校普遍使用“高压式”的教学方式,但是效果却不明显。这也是对人文关爱的回避,容易导致学生的精神紧张,并不能很好地接受认可班主任。再者,对学生充满爱心,是教育成功的前提。要时常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对于事物的处理要以理服人,对于有叛逆心理的中职生要充分注重保护他们的自尊心,以情感人。经常找学生谈心,慢慢改变他们的自卑心理,让他们重新对生活和学习充满期望,意识到这是属于他们的青春,不能虚度。
2.要尊重学生,发扬民主精神。很多教师往往以学生听不听话来界定他们是不是好学生,但这是错误的,学生都有自己的想法。班主任要创造一个相对宽松民主的环境,很多时候学生接触到新知识的途径要比教师多,所以很多时候教师要多听学生的意见,和学生达成共识,这样对班级工作的开展以及教学都有很大的帮助。集体的力量不能忽视,“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无论学生对错,班主任都要进行人性化的引导,同时适时召开班会,集中民意,这样才能形成积极向上的班级氛围。
加热爱学习和生活。这一过程要求班主任要有一定的耐心,中职生不同于高中生,他们有时会有些偏激,所以要耐心地开导和帮助。中职生这一学生群体需要班主任的正确引导和帮助,而人文关怀在日常班主任工作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班主任在工作中的人文关怀不仅关系到中职生个体的全面发展,更关系到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友军.用“心”做好中职班主任工作[j].中等职业教育(理论),2010,(02).
[2]谭洪波.对中职班主任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索与思考[j].中等职业教育(理论),2011,(04).
[3]陈华.浅谈如何做好中职班主任工作[j].中国校外教育,2011,(03).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浅谈艺术的来源论文篇十四
1.1人文素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新世纪的体育人才不仅要求要有较强的专业技能,更重要的是要有高尚道德情操,较高的人文素质,这是新时期优秀人才必备的素质。加强体育学院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可以促进学生完善人格修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与世界观,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与开拓进取的精神,还可以更好的培养学生健康积极的审美情趣、提高审美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这都是当前素质教育中所极力倡导的。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目标实现的重要途径。
1.2促进学生价值观的形成通过调查发现,当前体育院校的学生缺乏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学生抽烟、酿酒、旷课、打架、不文明性行为等现象比较普遍。产生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学生的文化素质低,没有正确的价值观,学生除了对体育项目之外的文化知识学习能力较差,学生文学水平不高,缺乏正确的学习目标,认为大学生活就是“混”,拿到毕业证就可以,对自己的行为不负责任,缺乏远大的理想。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可以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人生观,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培养抵抗挫折的能力。同时,通过人文教育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应变能力,使学生明辨别事非,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2.体育艺术教育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2.1加强教师的艺术文化修养体育教师是体育教学的传播者,对学生的人文素质提高有着重要的作用,教师的艺术文化修养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着体育教学中艺术教育的实施,大学教师的文化素养,是大学教师在师德、学识水平、人格魅力、教学艺术诸方面的综合反映,是教师综合能力的体现。高素质的教师不仅要有较高的学历、较强的科研能力,更取决于教师的艺术文化修养。在体育院校的教师队伍当中,很多教师都是专业队出身,专业技能特别强,但是在教学和艺术文化方面比较欠缺。要不断加强体育教师艺术文化修养的提高,使老师真正成为学生人生道路上的引路人,切实的做到教书育人。
2.2加强教学中对学生渗透艺术教育体育院校的教学目标应该多元化,不能仅仅以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为唯一的教学目标,应该加强对学生艺术欣赏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发现体育美、创新美、展现美的能力。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加入对学生的艺术教育,使体育教学有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这样也可以丰富体育的教学目标,促进学生人文素质的提高,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使学生毕业后成为复合型人才,更好的适应社会的需求。
2.3加强学生艺术修养的培养为了更好的实现艺术教育的目标,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应该不断加强学生艺术修养的培养,提高学生的艺术能力。在教学中可以播放一些精彩的比赛片断,教师进行讲解引导,使学生通过体会体育艺术的魅力,来提高自我的艺术修养,进而使人文素质有一个质的飞跃。
3.小结:
体育艺术教育对体育院校的学生有着重要的作用,可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提高学习的审美能力,促进学生人生素质的提升。在体育教学中只有重视体育艺术教育的作用,在教学中逐渐对学生进行艺术教育的渗透,体育教育才有可能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最终教育目标,为社会培养出优秀的体育人才。
浅谈艺术的来源论文篇十五
1.1优化培养方案,确定培养目标在培养体育院校艺术人才方面,院校管理人员要想真正培养艺术类人才,就首先要从院校的培养方案入手。培养方案主要包括艺术类人才的培养目标、培养要求以及课程设置和就业方向等,其中人才培养目标的设置要从社会和项目发展的角度出发,结合体育艺术专业的特点,制定符合实际的人才培养目标,例如北京体育大学中的表演专业在培养目标的设置上的内容包括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扎实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熟悉体育理论和表演学理论,熟练掌握当代体育表演知识和技能,具备从事体育表演和形象塑造设计组织和编导能力。从这一培养目标中可以看出,体育院校在进行艺术类人才培养目标设置时应该考虑到其复合型知识结构问题,注重突出体育艺术专业的实用性。在课程当中也可以增加实践性教学课程,以便培养学生实际技能能力,像是武汉音乐学院在舞蹈主修方向的培养目标当中就有增加艺术实践的内容。因此,体育院校在设置艺术类人才培养目标时,应该将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强能力、宽口径、厚基础和从事艺术体育工作作为目标定位,从这几个方面对培养目标进行设置。
1.2加强课程体系建设,突出教学特色在课程体系建设方面,体育艺术课程体系应该充分体现体育艺术特点,符合体育艺术的知识结构,坚持体育和艺术相融合的原则,从而能够构建出符合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体育艺术课程体系。体育院校在课设体育、艺术欣赏课、艺术概论等基本课程的同时还应该增加艺术体验和艺术实践的课程,通过这些实践性的课程活动来提高学生的艺术创新能力和审美素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意把握好学生能力和知识传授之间的关系,将各个学科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实现各学科教学资源之间的共享,提高人文社科知识在整个体育艺术课程中的地位。同时,体育院校在建设相应课程体系过程中,还应该注重突出自己院校的特色,将学习、应用、总结和创新这几个环节的内容一一做好,并增加自己院校的特色,从而形成符合院校实际的体育艺术课程体系。
1.3加强课程改革,创新教学策略例如可以减少部分运动专业的课程,增加突出艺术特色的课程,例如体育美学、艺术概论和音乐欣赏等课程。也可以增加操作性较强的课程,像是体育绘画、课件制作等来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不断加深原有课程体系的改革,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突破以往以理论知识为教学核心的教学模式,不断进行创新,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发掘。另外,在教材的编制上,应该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对教学内容进行补充删减,组织人员进行新的教学大纲和课程方案的制定,编写相应教材,同时改变原有的教学模式,适度增加综合性的实践教学内容,以满足学生们的求知欲,积极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不断提高学生自身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从而为社会培养高素质体育艺术人才。
1.4借鉴教学经验,完善人才培养模式体育院校中的体育艺术人才培养是社会和经济发展的要求,是体育和艺术相互融合的要求,因而体育院校的管理人员应该更加重视体育艺术类的课程方案设计,认真研究艺术类专业在体育院校发展的方向性和现实性,做到既与同类艺术院校专业有区别,又能够积极吸取和借鉴艺术院校的教学经验,从自身体育院校的教学条件出发,制定符合自身院校发展情况的人才培养方案。当前,体育院校中的艺术专业发展还处在一个初级阶段,对人才培养的方案、模式等都还在摸索当中,不同的院校在层次和教学条件上不同,因而在人才培养上也不能按照一个标准进行培养,这就要求各院校从自身情况出发,并由相关管理部门牵头,将体育类专业人才和体育院校中的艺术类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区别,并可通过研讨会的形式,相互进行借鉴,以不断提高自身院校的办学水平,更好地突出体育院校中艺术类人才的培养特点。
1.5结合市场需求,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学校培养人才需要依据市场的角度,从市场的需求出发,不断满足市场对于体育艺术类人才的需要,从而使得体育艺术类人才更好地发挥出自己的优势,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从而实现体育艺术类人才的社会价值与人生价值。从发展的眼光看,高素质的人才与健全的市场经济机制将会相得益彰。社会实践是培养人才的重要环节,在教育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手段及实践环节上不断改革创新,教学训练效果良好,培养出了大量优秀人材。如在教学方式上,改被动实践教学为主动实践教学;改变单一的实践形式,适度增加设计性、综合性实践内容,满足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锻炼和培养学生独立操作能力;结合媒体,建设人才培养的品牌。
2结语。
综上所述,体育院校中的艺术类专业是应社会发展需要出现的,是体育和艺术融合的表现,是艺术和体育教育内在联合的结果,因而为了推动体育艺术的发展,促进体育院校的不断前进,在培养体育艺术人才过程中,一定要注重体育院校中艺术类专业发展的方向性和现实性,制订更加符合社会和自身发展的人才培养计划和目标,从而不断为社会和国家培养高素质体育艺术人才。因此,深入研究体育院校体育艺术人才培养存在问题,创新体育艺术人才培养策略,是今后体育院校在体育艺术人才培养方面的重大目标与课题。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36800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