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真备课优化数学课堂教学的论文(实用1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0 19:18:09
认真备课优化数学课堂教学的论文(实用18篇)
时间:2023-11-20 19:18:09     小编:温柔雨

总结是一种高效的学习工具,它能够帮助我们节省时间和精力。总结具有回顾过去、反思经验、提炼规律的功能。希望以下小编为大家准备的总结范文能给大家一些写作的灵感。

认真备课优化数学课堂教学的论文篇一

1.1创设教学情境可以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数学是一门来源于生活的学科,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在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中,创设贴近生活的教学场景,可以让学生对数学产生亲近感。这种教学方式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自主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例如,在学习“分数”这一章节时,教师可以创设这样一个教学情景:乌龟和兔子进行赛跑,在一分钟内,兔子跑了200米,乌龟爬了10米,试问乌龟爬的距离是兔子的几分之几?通过情景创设,把枯燥的分数运算变得生动、活泼,学生的参与度也大大提高。

1.2创设教学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小学是数学学习的入门阶段,小学生的心智发育不成熟,学习思维能力较弱,对知识的理解和接受能力不强。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概念性的知识让小学生感觉无从下手,课堂教学的情境创设就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使学生从学习的困惑中走出来,学生面对的不再是冰冷的课本,而是充满活力和趣味的数学知识。学生能够轻松地接触和了解数学知识,大大增强了学生的求知欲。

1.3创设情境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生活中处处都渗透着数学思想,教师在课堂上进行有效地情境创设,把生活和数学结合起来,长期以往,学生就养成了将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的好习惯,在日常生活中,不自觉地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1.4创设情境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数学是一门开放性的学科,解题思路灵活多变、解题方法多种多样是它的显著特征。在进行课堂情境创设时,教师要注重探究性情境的选择,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使学生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迸发出创新灵感。

2.3情境创设要以数学知识为依托创设情境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同学们更好地进行数学学习,因此,教师必须谨记:情境创设要以数学知识为依托,试问,如果脱离了数学知识,那么情境的创设还有什么意义呢?如果教师将这样的教学情境引入课堂:小明在公交车上主动给老奶奶让座,这一举动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同。这样的教学情境在数学教学中就完全没有意义。

教学情境的创设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完成的,教师需要经过慎重地考虑,以便选择合适的、恰当的教学情境。具体来说,在进行情境创设时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情境的创设要将学生已掌握的知识纳入考虑范围,在进行教学情境创设时,一定要充分考虑学生已掌握的知识,保证所创设情境中的知识能被学生理解和接受;其次,情境创设要为数学教学服务,在进行教学情境创设时,要保证将数学知识融入到情境中,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下进行数学学习;再次,情境创设的目标就是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之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教师创设教学情境,可以有效地改变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把枯燥乏味的课堂教学变得活泼、生动起来,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后,要注重所创设情境的趣味性和针对性,使学生在生动的教学情境中真正学习到数学知识。

4.总结。

总之,情境创设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常用手段,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数学的学习中来。有效的教学情境,可以让小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符合小学生的身心特点。教学情境的创设不仅有效地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成绩、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也改进了教师教学的手段和方法,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有效地促进了小学数学教育的发展。

认真备课优化数学课堂教学的论文篇二

1.1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条件。德国心理学家格式塔心理学代表人物奇勒认为:学习取决于整个情境结构的突然知觉,学习是知觉经验中原有结构的豁然改组或新结构的豁然生成。这一理论虽然带有严重的唯心主义和神秘主义色彩,但它强调整个环境对学习的作用,显然是有积极意义的。学生创造力的开发,离不开良好情境的创设。课堂教学中,教师博大的胸怀、民主开放的教学观念,常常会让学生思维海洋里卷起美丽浪花。

1.2在教学过程中“教”“学”并重。唯物辩证法认为:“内因是根本,外因是条件,外因影响内因。”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意识到:学生虽然是内因。教师只是外因,但是外因对内因的影响不容忽视。教师不能一味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却忽视了“学”是“教”主导下的主体,“教”是以“学”为主体的主导原则。

1.3在自主学习中渗透和指导学习方法。良好的学习方法是学好知识的前提和保证,并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在教学是应以身示范,明确要求,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获得学习方法。

1.4在自主学习的同时,鼓励学生创新。教师在重视学生自主学习时,应鼓励学生敢于奇想和怪问,敢于发现和创造,而不应在学生提出与自己设计的教学方案相异的问题加以制止,应当适当地加以鼓励,促使学生消除胆怯和依赖心理,让他们无拘无束地充分表现自己,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

2.合作探究是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的关键环节之一。

在课改实践掌握一定的探究教学策略,有利于转变教师角色,使探究学习能顺利进行.通过长时间的课堂观察,有较大触动和感想,进行了尝试性的实践研究,积累了一些有效的策略与方法:

2.1积极地旁观和倾听。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促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探究之中关键在于转化教师的角色,要改变教师传统的'“传授者”角色,改变教学过程中“同學一问一答”这种被动听课的局面,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努力为每个学生的主动参与提供广泛的可能性,因此,在探究教学中,教师首先必须让学生的内在能量释放出来,让他们在课堂中“活”起来,从原有的静听模式中走出来,如果没有学生的主动参与,就谈不上探究教学,而学生能不能“活”起来,则取决于教师愿不愿,敢不敢“放”和变不变自己习惯的教学方式,因此,教师可以采取旁观和倾听的策略,让学生“动”起来。如前所述,作为旁观者,要积极地看,积极地听,设身处地地感受学生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随时掌握学生探究的进程,考虑下一步如何指导学生学习,一个好的旁观者是积极地旁观,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不直接参与所观察的事件之中,鼓励学生在探究中的奇思异想.探究教学的一个重要阶段就是交流,探究教学非常重视学生自己对各种现象的理解和学生的个人知识,因此教师首先要倾听他们现在的想法,洞察他们这些想法的由来,并鼓励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和质疑,了解彼此的想法,以此为根据,引导学生彼此丰富和调整自己的理解,在倾听学生发言的过程中,一位好的教师能敏锐地发现学生理解上的偏差,学生的疑惑,学生经验背景中已经拥有和仍然缺乏的东西,从而判断学生理解到的深度,并决定需要由教师补充哪些有关知识的背景性介绍,通过倾听学生,一位好的教师能准确地判断学生们是否已基本充分交流完他们所能想到和理解到的一切,从而果断地决定在何时介入讨论以何种方式介入。

2.2掌握提问策略。探究通常是由问题引起并贯穿整个探究过程,问题由学生自己提出固然好,但也不能等学生提出问题才去探究,实际上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引起学生探究的欲望,激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调动学习的主动性,教师提问要注意一定的策略。

(1)问在有疑之处,这样的问题才能引起学生探究的兴趣,而问题一旦得到解决,他们就会“柳暗花明又一村”获得一种“自我奖赏”的感觉从而激起进一步探究的欲望。

(2)问题难易适度。即问题既有一定的难度,又是学生经过努力可以解决的,也就是在学生“最近发展区”问题,过难,使学生感到力所不及,问题过易,不能激发学生探究兴趣,不能使学生积极思维。

(3)问题要具有启发性。问题要能启发学生的思路,能引起学生认识中的矛盾,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如当问题的答案不是一个,而是多个时,这类问题要求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不同方法去解决问题从而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课改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同样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成为一个组织者和引导者,正确、适时地引导学生的自主学习、有效的进行合作探究,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不再只是学生单方面的事情,而是成为教师与学生互动的桥梁与纽带。

认真备课优化数学课堂教学的论文篇三

何克抗教授在《纵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提出:“信息化时代教师的主导作用应发挥在情景创设、信息资源提供、合作学习的组织和探究性学习的指导以及自主学习策略的设计等方面。”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恰当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融入学科教学,以形象具体的“图、文、声、像”来创造教学的人文情景,使抽象的教学内容具体化、清晰化,使学生的思维活跃地参与教学活动,使其重视实践操作,科学地记忆知识,并且有助于学生发挥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思考,使教师以教为主变成学生以学为主,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优化教学过程,增强教学效果。数学教师应该从自己学科的角度来研究如何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把现代信息技术融入到小学数学科教学中。

一、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为导入新课创设学习情景,激发学生兴趣。

小孩子一旦对某种事物产生好奇,便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在新课教学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学生乐学、爱学的学习情景,把学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到课堂教学的内容上去,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使学生的学习状态由被动变为主动,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掌握知识。

我听了本校老师上的《分数的基本性质》一课,她利用课件播放了一段“啊凡提分金条”的动画故事,先把一金条平均分成2份,让啊凡提取1份,但啊凡提不要,他觉得拿1份太少了:又把金条平均分成4份,啊凡提还是不要;最后,把金条平均分成12份,这一次啊凡提开心的拿了6份。啊……学生大笑了。老师问:啊凡提现在为什么这样开心?……像这样,播放一段精彩的故事,引入课题,就会使整个课堂顿时活跃,不仅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唤醒学生注意力,而且使学生的心一直被教师吸引着,轻松愉快,过渡自然,使教学过程顺利进行,还提高了教学效率。

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能有效地实现精讲,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多媒体与网络技术充分体现了现代信息技术的形象具体、动静结合、声情拼茂的特点。所以恰当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变抽象为具体,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协同作用,解决教师难以讲清,学生难以听懂的内容,从而有效地实现精讲,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例如,在讲解“圆的面积”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圆面积计算公式推导过程这一重难点,我利用课件形象生动的剪、拼动画,把圆分割成相等的两部分共16份,然后通过动画把这两部分交错拼好,这样就可以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学生从视觉上体会到把一个圆转化成一个长方形的过程,再让学生自己亲手剪拼,最后体会到这个近似的长方形面积与原来的圆的面积是完全相等的。引导学生观察,怎样才能使这个圆转化成最近似的长方形?然后再以剪拼动画32份、64份……形像生动的活动过程展现眼前。再问学生还发现了什么?这个近似的长方形的长、宽与圆的什么有关?从而导出求圆的面积公式。使得这课的重难点轻易地突破。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三、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调整学习情绪,激发学习兴趣。

心理学表明,小学生课堂上有意注意持续的时间很短,一般在8---10分钟时间,加上课堂思维活动比较紧张,时间一长,学生极易感到疲倦,就很容易出现注意力分散,学习效率下降等,这时适当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优越性刺激学生,吸引学生,创设新的兴奋点,激发学生思维动力,以使学生继续保持最佳学习状态。如教“比的意义”一课,电教室的屏幕上出现一面鲜艳的红旗,长3米,宽2米。通过两种量的比较,同学们都学会什么叫做“比”了,并掌握了比的各部分名称很快就学会求比值,如果进行反复的练习,学生好象有点厌倦了。这时,我马上打开“天安门的国旗”的网页,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广场上飘扬。这是一面特种型号的国旗,谁能找出它的长和宽是多少米?同学们一听,兴趣来了,争着上网查阅……。最后让学生查出长5米,宽3.33米。这时,学生好奇极了,有的学生在说这面国旗的长和宽的比,有的求出长和宽的比的比值,有的在议论和比较我们学校的国旗……。下课了,还在议论。

四、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让生活走进数学课堂。

数学本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为了让学生学有用的数学。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瞄准与学生生活经验的最佳联结点,并架起桥梁,使数学知识因贴近生活而变得生动有趣,让学生感受生活化的数学,用数学眼光看待周围的生活,增强学生的数学意识,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和素养,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设计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贴近他们实际的生活素材。例如,我听了一节五年级“数学活动课”,录像播放师游“广州东方乐园”的情景。参加这次活动的学生有980人,教师38人。门票价格为成人票每张10元,学生票每张5元,30人以上可以购买团体票,团体票每张6元。请你设计一种最为省钱的购票方案。同学们展开热烈的讨论,各自提出自己的设计方案。

创设生活情景,突出主体地位。把教材内容与生活情景有机结合起来,使数学知识成为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听得到的现实,让数学贴近生活,使学生真正体会到生活中充满了数学。例如,我听过一年级教师在教学“几和第几”时,让学生模拟人们排队买票的情景,把静止的画面变成生动的场景,在生动有趣的生活中学生加深了对基数与序数的认识,学会了处理生活中的问题。将信息技术融合到小学数学科教学中来,充分运用各种信息资源,让生活走进数学课堂。

总之,把现代信息技术融入到小学数学教学中去,发挥其主导作用,创设生动形象的生活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让学生从繁琐的学习中解脱出来,形成合作交流、主动探索的学习氛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素质教育实施,达到优化课堂教学,增强教学效果。从而有效地培养更多的跨世纪的创造性人才。

本文参考文献:

1.何克抗教授《综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2.李克东教授〈学科“四结合”试验研究的内容、任务和管理〉。

认真备课优化数学课堂教学的论文篇四

何谓课堂教学?就是指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实现有效学习的活动过程。不同的教学理念,会带来不同的教学活动,不同的学习效果。教师作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对学习效果、课堂教学的行为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人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认为建构教学上的认知张力对课堂教学的促进及其优化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主客互动是建构认知张力的条件。

教学中的认知,是主体获取客体,也即学生获取学习材料的知识和内在联系的基本能力。作为学习的主人――学生,是认知活动中的主体因素,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影响下、引导下,获取数学知识与技能,形成相应的能力,发展智力。这是主体活动中的“合目的性”。学生在整个认知活动中,并不是被动的,而是主动的,能动的。这种主动性、能动性,使其认知活动中可以充分展开自己的想象并借助于已有的知识经验,主动扩展思维空间,积极深入到学习材料的意义、结构及本质特征的探索中去,不断获得认知成果,进而形成新的认知结构。这种“展开”、“探究”的过程,正是认知张力的过程。因此,主体性是认知张力的决定性因素。

认识的客体――学习材料,则是认知张力的必要条件,它以“合规律性”的原则呈现。新的教材改变了过去教材重结论轻过程,重知识传递轻学生参与的滞后模式,增加了动手操作与思维探究的材料,增加了知识回顾与思考,这种材料的增加无疑使学生的经验知识与逻辑数理知识得以增强,使主体认知客体所获得的经验知识处于一种有序、渐进的状态,使其同化、顺应的能力大大提高,从而促使学习材料大大地张开了认知的空间。

例如:在《去括号》一节教学时,为了让学生体会到去括号的必要性并掌握去括号的方法和依据,我给出了如下的学习材料:

提出问题:

(2)这些结果形式不一样,其实质一样吗?都为3x+1吗?你能解决吗?

通过上述材料的使用,既有学生外显的认知活动,又有学生以观念形态进行着的内在的思维活动,同进又带动主体以积极的情感、意志,主动地探索,科学地认知,从而使认知的张力在主客互动中形成。

二、师生互动是建构认知张力的源动力。

新的课程认为,教学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是教与学的统一,其实质是师生间的交往互动及其共同发展,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例如,在《中位数、众数》的教学时,为了让学生体会中位数在现实中的应用性,我出示了如下的问题:

首先我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然后提出用什么数来确定比较好呢?

s1:我觉得用平均数来确定。

t:你计算的平均数是多少?

s1:10.5。用10.5确定的话,可以使工人生产更多的产品,管理者就可以赚更多的钱。

t:如果大家都是工人,你们愿意干吗?

s2:不愿意,因为用10.5作标准,那么只有5个工人能够完成任务,绝大多数工人是不能完成的,这样会影响大多数人的积极性。我认为应该用众数8来制订标准,这样,尽管只有3个工人不能完成任务,但他们只要努力一点还是可以完成的。

s3:不好,这样的话,作为管理者肯定不高兴的;制订的标准太低,效率就提不上去。

t:用平均数,工人不高兴;用众数,管理者不高兴。怎样做到两全其美呢?

s4:用中位数9比较好,这个标准不高不低,既能促进生产,又能保护大多数工人的积极性。

t:通过分析,大家认为用什么数比较好呢?

s:中位数。

实践表明,师生的这种互动,保持了积极的认知状态,使认知的空间得以张开。教师的职能不再仅仅是传递、训导、教育,而是更多地去激励、帮助、参谋,师生之间的关系不再是是以知识的传递为纽带,而是以情感交流为纽带,教师的作用不是去填满仓库,而是去点燃认知的火炬。从而驱动了学生打开其认知的通道,获得丰富的认知成果,使教学的过程成为一个开放的'学习系统。

三、增加含熵信息,是建构认知张力的重要手段。

如果信息本身一部分已被认知,还有一部分不确定性(熵)不能消除,这类信息就称为“含熵信息”。有效学习的过程,其实就是接收信息,消除不确定性的过程。如果教师在课堂上处处“讲深讲透”,学生得不到“生疑――解疑――省悟”的一波三折,那么充斥这节课的便是“饱和信息”,就无法激起学生学习热情,使其产生内驱力,学生的思维就得不到发展,难以构成思维的立体网络。因此要使认知具有充分的张力,教师就必须有计划、有目的地传递含熵信息。例如:在《正多边形和圆》的教学中当学生证明完了“各角相等的圆外切五边形是正五边形”后,我又出示了3个对定理条件变式:(1)把各角相等改成各边相等,同时把五改成四(2)把外切五边形改成内接四边形(3)把全部条件改成各边相等的圆内接多边形。

通过教学,学生学得兴味盎然,充分体会到数学的内在美,促成学生认知内驱力的提高。

四、探究与表述是建构认知张力的载体。

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指出,学生的学习过程,不仅是一个接受知识的过程,而且也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这个过程一方面是暴露学生产生的各种疑问、困难、障碍和矛盾的过程,另一方面是展示学生发展聪明才智、形成独特个性与创新成果的过程。正因为如此,新课程强调过程、强调学生探究新知的经历和获得新知的体验,正因为有了探究,才有认知的存在,探究的过程,从而使认知的张力变得直观、清晰。当然,探究需要在一定的时空范围内展开。它既张开这种时空范围又占领这种时空范围,从而使学生的认知活动在逐步探究中深入、拓展,不断成长,这样认知张力便成为探究活动的载体,探究活动便成了认知张力的存在方式。不仅如此,本人还认为表述也是认知张力的的重要存在方式,这是因为主客互动,师生互动,已使学生产生了大量的思维语言,只有充分地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思维语言,说出自己的所思所想所得,这样认知张力的全貌才能真正展现,从而使认知张力成为可视可听,实实在在的东西,教师在学生张开的认知活动中发现问题,了解情况,调整方法,从而达到优化课堂教学的目的。

总之,只要我们发掘,以主客互动为条件,以师生互动为动力,以增加含熵信息为手段,以探究与表述为载体,就一定会使我们的课堂成为学生乐学、爱学、善学并使生命为之悸动的天堂。

参考文献:

1、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的对话。

2、袁金华课堂教学论。

认真备课优化数学课堂教学的论文篇五

摘要:课堂教学作为教师进行知识传授和学生学习知识的重要途径,作为学校进行有效教育教学的主阵地。本文从优化课堂教学方面,对实现初中数学新课改有效推进进行了初步论述。

当前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全面实施,更新教育思想、转变教育观念、实施教育改革、提升学生能力,已经成为学校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和任务,也成为国家人才培养、科技强国的需要。要想实现初中数学新课标所提出的各项要求,就必须做好开展优化数学教学的研究,把数学课堂教学作为一个有机的,环环相扣的整体,把师生之间相互作用的动态过程进行有效贯穿。而长期以来,课堂教学基本就是一种“注重知识传授忽视能力培养,注重知识教学忽视学法指导”单一性教学模式,这就对初中数学教师提出了要“授人以鱼”,还要“授人心渔”,更要“与之同渔”的教学要求和任务,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使学生乐学、好学、善学。本人根据自己的粗浅尝试,谈谈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做法:

一、抓住学生主体特性,优化教学目标,实现学生学习效能长足发展。

教学实践证明,教学目标的制定要依据教学大纲、教材体系和学生主体的实际,既要能够实现学生基础素质的培养,又要实现学生能力的提升。但由于教学内容的不同,教学对象的不同和教学环境的不同,导致教师在教学目标的制定时也会有所差异。因此,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制定的“三维特性”要求,抓住学生的能动特性和教学活动的多样性等方面,制定切合教学实际的目标任务。如在“全等三角形判定”知识教学时,教师不仅要让学生理解进行全等三角形判定的基本方法和类型,更要让学生了解到能够通过知识迁移和转化思想,将全等三角形判定知识,在四边形、函数抛物线知识解答中,通过有效的穿插和运用,逐渐渗透数学知识学习研究的方法,使学生懂得数学知识之间的有机联系,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数学思想发展和进步。

二、抓住数学知识特性,优化教学内容,实现学生学习知识有效掌握。

初中数学新材它与生活的密切关系、章节知识的内在关联、问题类型的变化特性,展示了数学教材的创新、实用、开放,具有基础性,探索性、发展性、趣味性等特点。教材是教学的基本依据,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根本和要求。教师在教学时要根据教材的特点,“既要遵循教材,又要超越教材”,能够对教学内容进行有机的充实和调整,挖掘教材的内在因素,调动自身的知识积累,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把握教材、使用教材,优化教学内容,促使教学内容现代化。如在“统计初步”知识讲解时,内容抽象,平淡无味,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会得到有效激发,这时,教师可以在基础知识和统计方法讲解过程中,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进行初步统计,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学习,这样学生不仅对统计知识有了一定的掌握,还对简单统计的方法、步骤有了很好的掌握,激发起学生的兴趣,提高了授课效果,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三、抓住教学要素特性,优化教学过程,实现学生学习能力有效提升。

学生、教师、课堂作为教学过程的三要素,三者之间相互融合,相互协调,是一个整体推进的有机体。著名教育家周林虎曾经指出:教学过程的本质是“对话”是“交流”是“沟通,这一过程实际上是师生以教学资源为中介,课堂为载体所进行的交互影响的一种人际交往活动过程。”因此,教师要抓住教学过程的历史性、周期性、整体性等特点,根据学生知识水平、身体素质、心理特征等实际,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正确处理知识、方法、能力之间的辩证关系,要设计具有生活型、探索性、启发性、创造性的`教学情景,让学生自然而然的进入到整个教学过程,实现教学质效的双提升。如在在不等式知识复习课教学时,教师可以改变过去教师提问、学生解答,教师讲解、学生听讲,学生练习,教师点评的旧模式,采用先让学生组成学习小组,进行错题剖析;然后让学生总结解答不等式的注意事项和方法,最后教师出示拓展性生活问题,让学生进行探究活动。这样,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展现,学生学习能动性、探究性就能得到充分激发。

四、抓住个体差异特性,优化教学方法,实现学生学习成绩整体进步。

新课程的标准指出:“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而学生之间存在差异性是客观事实,新课程教育改革纲要提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由此可见,教师要及时了解教学方法的新变化,熟悉各种有效的教学方法,采用问题法、情境法、递进法、游戏法、合作法、探究法、练习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同时,借助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幻灯投影、实物投影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增大课堂教学内容密度,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总之,优化课堂教学是一项系统工程,我们只有认真借鉴与汲取他人的成功做法和经验,善于创新,善于思考,善于总结,形成适合学生的新的教学模式,推动教学效率和学习效果的双进步。

认真备课优化数学课堂教学的论文篇六

充分体现素质教育(-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

湖南省长沙市芙蓉区育才小学程翊。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的主渠道”,把握好40分钟对学生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教师要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所收获,必须考虑影响学习的激励因素。根据教育(-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心理学的研究:影响学习的因素可充分为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而外部因素中尤为重要的一点就是教学的媒介。黑板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辅助工具之一,它最适合临时性的板书以及在班级学生面前进行数学运算或类似的练习。但黑板的短处之一是难读难写,而且教师不得不背对学生,从而失去了对班级的控制和与学生的目光交流。投影仪、录音机等先进教学仪器的引入,曾经给课堂带来了生机,但仍因其不能将声、像,动态与静态完美地结合起来而缺乏生命力。于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计算机辅助教学极为有效地弥补了这一空白,成为教育(-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且正显示出它无以伦比的`优势。以下几点,是我在教学实践中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课堂教学所取得的可喜教学效果。

一、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教学活动的主体是学生,因此教师设计教学过程和每个教学环节都必须充分考虑儿童的心理特点和需要。小学生年龄小,有意注意时间短,持久性差,对学生的直接兴趣始终是小学生学习动机的稳定组成部分。如果教师善于用色彩鲜明适度的画面吸引学生、点燃学生的好奇之火,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将极大程度地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

如我在教学《比较分数的大小》时,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运用多媒体进行导入教学收到良好的效果。其做法是:编制“唐僧师徒分西瓜”的故事。上课伊始,教师将屏幕打开,唐僧师徒四人出现在一荒草丛的大路上,被太阳晒得口干舌燥。悟空便蹦蹦跳跳地来到师傅面前说:“师傅,口太喝了,我去找点解渴的东西来!”并吩咐八戒和沙僧看好师傅。不一会儿悟空抱着一个又大又圆的西瓜回来了。悟空道:“师傅和沙僧吃西瓜的1/4,八戒吃西瓜的1/3,我吃西瓜的1/6。八戒一听瞪在眼睛,很不高兴地说:“猴哥,明知我的肚皮大,吃得多,却分给我的最少,你吃得最多。”语音刚落,悟空便哈哈大笑道:“好一个呆子、呆子、呆子……”到此,教师抓住时机提出问题:“悟空为什么叫八戒呆子?”由于小学生特别喜欢《西游记》,课一开始,同学们便被生动的画面、富有个性的人物对话所吸引,每个情节历历在目,问题一提出,同学们争着回答:“八戒不知道自己分得最多。”“他真呆!”等等。教师紧接着追问:“八戒为什么不知道自己分得最多呢?”此时学生跃跃欲试,欲言不能,教师趁疑而入,因势利导,揭示课题。这样就达到了“一石击起千层浪”的效果。新颖有趣的引入课题,唤起了学生的求知欲望,点燃了学生思维的火花,为学习新的知识铺设了一条平坦的大道。

二、运用多媒体,化静为动、突破重难点。

形象生动的图是获取知识的跳板。在小学教学中,大量的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插图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插图是静止的插图借助多媒体,创设动态情境,以鲜明的色彩,活动的画面把活动过程全面展现出来,那么既可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化抽象为具体,又可促进思维导向由模糊变清晰。

“相遇问题”历来就是小学数学教学中有相当难度的一类应用题,在教材中既是重点,又是。

[1][2][3]。

认真备课优化数学课堂教学的论文篇七

小学生对于任何一件事情都充满了好奇和欲望,还有一定的表现欲,因此,数学课堂既是发展学生逻辑性思维、促进学生发散性思维的主要时机,也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主阵地.对于学生来说,生动感人、形象的生活情境能唤醒他们的思维,激发他们表达的欲望.在教学中,教师创设特定的语言情境尤为重要.如教学“认识钟表”时,我在课始就用猜谜语的情境直接导入,让学生猜出谜底,并说说“闹钟”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什么用途.此时,学生的表达欲望非常强烈,因为这是他们熟悉的生活用品,每个小朋友家里都有各不相同的时钟,因此,回答这个问题时,小朋友们都能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很有条理地说出闹钟在自己生活中的一些用途.在练习巩固阶段,为了保持学生表达的高涨情绪,还可以为他们设计一些实践操作的机会:拨一个自己喜欢的时间,和同桌交流一下,要求表述完整.学生表达了“我晚上8时开始睡觉”“我早上7时背着书包去上学”“晚上6时我在家看动画片”等.孩子们拨出各自喜欢的时间,并能用完整的语言表述出喜欢该时间的`原因.在这样的语言交流情境中,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再一次得到了提高.

二、亲近生活,让学生乐说。

数学来源于现实、高于现实,也能应用于现实.小学数学教学就要充分利用生活中的数学教学资源,使学生有更多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探索数学、理解数学.首先,注重以现实生活为背景探索数学.教师要善于唤醒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因为小学生虽然年龄很小,但他们的生活经验也有着充满数学因素的内容.教师也要善于模拟简洁化的生活情景,使学生学得兴致盎然.例如,教学“加减法的一些速算法”例题264+98时,老师请学生模仿会计发给教师加班费,使探索过程轻松有趣.其次,注重以现实生活为题材应用数学.学用结合是小学数学教学必不可少的方法.学生分析、思考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能更好地体会数学的价值,可以联系实际说一说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议一议某些数学开放性问题的合理解答、解一解一些贴近生活的问题.

三、学会倾听,培养学生语言的科学性。

由于表达能力的差异,学生在表述时容易漏掉某些关键性的细节或不能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因此,教师在倾听时要认真揣摩和分析,推断出学生的“言外之意”“未达之意”.一位教师执教五年级(下册)“找规律”时,通过操作引领学生探究规律.在板书分别框出2个数、3个数、4个数,平移次数和得到几个不同的和之后,教师突然问学生:如果每次框7个数,结果又怎样呢?一般学生都从“总个数、框中的个数和平移的次数”之间的规律入手进行思考.就在答案出来后,有一个学生举手发言了:框中的个数是2时,平移了8次,得到9个不同的和;如果框中3个,平移的次数就是7,得到8个不同的和……现在框中7个,平移的次数就是3,那么就应该得到4个不同的和.虽然这位学生的发言比较啰嗦,表达也不十分清楚,但教师用心琢磨学生的思路:“我明白你的意思了,你是从上向下看,框中的个数依次增加1,平移的次数就依次少1,不同和的个数也依次减少1,是吗?”学生高兴地连连点头.教师用简洁的语言帮助学生表达了难以表述的意思,这不仅有利于师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另一位教师教学这一内容,一个学生表达规律时说:“如果拿2张连号的,就有9种拿法,算式是10-1;如果拿3张连号的,就有10-2种拿法;如果……”“你能说说你的想法吗?”教师进一步追问.学生解释说:“因为拿2张的时候,可能有1和2、2和3、3和4……一共只有9种情况,10不能在前面,所以要减去1.”教师用一句非常形象的语言表述了学生的想法:“我知道了,你的意思是如果拿2张,只有10不能打头,如果拿3张,9和10不能打头……”学生连连点头.可见,教师的倾听既能让发言的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也能激发其他学生的创新愿望.

四、形成习惯,让语言训练成常态。

数学教学应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发言和自我表现的机会.

1.小组交流,大胆说。

成功的数学课堂应该为学生创设一个宽松、和谐的交流氛围,小组讨论交流便是最好的形式.采取这种形式进行探究、交流,能使学生更加主动地倾听、思考,大胆地述说,思维进行交锋.小组中,每个成员既能拥有倾听的机会,还能自由发表自己的见解,又能全身心地投入到积极学习的状态中,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同桌交流,主动说。

同桌交流能够触发思维灵感,并获得同伴的支持、评价与修正.与小组交流相比,同桌交流更为快捷,不失为数学教学中让学生发表见解、培养语言能力的一条捷径.如教学“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时,我首先让学生在小组中说出自己的口算方法,交流这种方法是否有道理,最好的方法是什么,达成共识,再用这个方法进行练习.练习后,同桌再次交流算法并评价结果.班级中的“学困生”也能在同桌的引领下逐步掌握叙述方法,正确地解答问题.

3.全班交流,示范说。

在数学教学中,经常会用到小组讨论、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但往往会忽视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那就是分组活动后的全班交流.这种交流不仅是小组智慧的展示、交流内容的总结提高,还是锻炼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绝好时机.教学一年级“认识人民币”一课时,我安排学生利用手中的人民币进行购物活动.在小组实践活动后,我要求各个小组将本组的购物情境面向全班同学用数学语言进行描述,即谁买了什么物品,用了几张什么面值的人民币,结果是多少等.通过全班交流示范,既巩固了认识人民币的有关知识,又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

五、结语。

总之,教师在教学中要把握时机,适时为学生提供语言表达的机会,循循善诱,导之以法,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运用能力,使学生养成科学使用数学语言的良好习惯.

认真备课优化数学课堂教学的论文篇八

想要实现数学教学的“可持续”,在我看来,就是要让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从而以兴趣作为驱动力,使得学生愿意持续不断地进行数学学习。在这里,就需要教师转变教学方式,打造灵动课堂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五年级下册“圆”中,我使用了灵活的方式教学生与圆相关的知识。首先,我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了一小段使用圆规画圆的视频并对重点步骤进行慢放,以保证每个学生都能看清楚。看到大家跃跃欲试,我要求大家画一个r=2cm的圆,并找到半径r与直径d之间的关系。学生通过测量发现,r=2cm是恒定的,且当r=2cm时,d=4cm;当r=3cm时,d=6cm。从而得出了d=2r的正确结论。在上述实例中,我采用了多媒体与互动相结合的方式,实现了数学课堂的灵动活泼。学生在这种课堂氛围中,思维十分活跃,积极参与,学习效率得到了明显提升。

二、强化实践,鼓励学生自己学。

“自主”是构建生态课堂所追求的终极目标。由教师带领学习、提供知识,这都只是暂时的。离开了教师,离开了课堂,仍然能够通过自己的力量自主学习,才是学生永恒的财富,也是需要我们着重对学生培养的能力。

1.分组讨论,自主启发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很多独自难以解决的问题。正所谓,众人拾柴火焰高,借助集体的力量,集思广益,往往可以收获更多。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多多引导学生的分组讨论意识。例如,在二年级下册教学两、三位数的加法时,其中一个教学难点在于加法中的进位。我先由浅入深地要求学生计算如下算式:51+32=?121+63=?每次计算时,我都要求学生同时使用竖式与计数器两种方法分别进行计算。然后,我将学生5-6人分为一组,要求大家计算出137+58的结果。很多学生都被难住了,不知道如何处理进位。由于前面的方法铺垫,渐渐有学生提出用计数器拨珠子一个个数一下。原来,个位超过了10,就直接在十位上体现了。于是有学生说,在十位相加的结果上+1不就行了吗?在小组成员之间的互相启发下,学生最后总结出了进位相加的要点:从低位开始算,超过10的,就在下一个高位上+1。通过简单的分组讨论,每个学生都在自由的交流氛围当中充分表达,并且不断被他人的思维方式所启发,思想火花不断迸发。合作讨论,不仅比单独思考增加了更多思路方法的可能性,更比教师讲解多了更多自由,使自主拓展成为了可能。

2.重视实践,自主提高数学知识不是只停留在书面理论之上的。尤其是小学数学学习,与实际相联系并不断进行实践应用,对于知识的理解和提高是大有好处的。这也是我们需要教给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方法之一。例如,在四年级上册“了解我们自己”的教学过程中,我没有给学生过多提示,只是要求大家利用所学知识,用自己认为合理的方式反映出班里同学哪几个月份生日的最多。大多数学生都反应出,应当使用刚刚学过的统计方法。大家纷纷做起了表格,开始调查每个同学的生日月份。但是,在建立条形统计图时,有的学生犯难了。到底怎么确定横竖坐标呢?我进一步启发大家:以你需要体现的内容为横竖坐标。学生马上以“月”为单位,在横坐标上依次标出1,2,3,4……12,再以“人”为单位,在纵坐标上依次标出5,10,15……,最后顺利画出了标准的条形统计图,并表示,原来统计方法就是这样用的呀。通过实践应用所学知识,课本中的知识在学生头脑中“活”起来了。同时,通过实践,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更加全面透彻了,遇到新知识,也树立起了以实践带学习的意识,打开了自主学习的一条新路。

三、总结。

综上所述,打造生态课堂,为小学数学教学提供了一个新方法、新思路。通过转变教学意识与教学方式,可以促使师生关系更加融洽,激发学生“想学习”的积极性,并使其掌握“会学习”的方式方法。一个和谐的课堂,是小学数学高效教学的前提和有力保障.

认真备课优化数学课堂教学的论文篇九

职业英语教学的目的是通过听、说、读、写的训练,使学生获得英语基础知识和为交际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课堂教学无疑是学生获取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运用英语进行交际能力的主要途径。课堂教学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英语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努力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注重对课堂教与学以及对主体与客体关系的研究,将是十分重要的。在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怎样及时地对师生双边活动进行有效地反馈与控制,是教师取得最佳教学效果的主要手段。

所谓教学的反馈,就是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发出知识信息,并回收知识信息被利用和传播效果的活动。教学的控制,一方面是根据反馈使教案在实施过程中及时修正,在反复修正中逐步完善;另一方面是针对阻碍甚至干扰教案实施的现象不时地加以排除和转化,对有利与教案实施的积极因素加以调动。在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通常根据学生的目光、声响、问答等反馈的各种信息进行有效的控制,以便取得最佳教学效果。

1、目光的反馈与控制。

教师必须注意对象目光的研究,加强对学生目光信息的反馈的控制。绝不能不顾教学对象的实际情况,口若悬河,自我陶醉。比如当教师讲授一个新的语法项目时,学生能全神贯注的听讲,他们的目光与教师的目光呈交换凝视状,说明学生能听懂教师讲授的内容,这样教师可以深入浅出,继续讲解。但当发现不少学生的目光狐疑呆视,说明产生了认识障碍,教师不应该引进和展开新概念,而应该多举些简单的例子和重复讲解,直到学生明白为止。

如果教师忽视对学生的目光的观察和根据目光的不同情况对讲授方法进行调整,就会失去对学生的引导、控制,课堂教学就变成硬灌输。这样会使部分学生渐渐失去英语学习兴趣,达不到教学目的之要求。

2、声响的反馈与控制。

人体发出声响是一种情绪、感情、态度的表现或对心理平衡的自我调节。作为教学对象,他们在课堂上因听不懂老师讲授的知识而处境不自然时,也会发出这样或那样的声响的办法来调整自己的心理。许多教学经验证明,当学生听讲听的入神时,课堂内或是鸦雀无声,或是一片轻松的笑声。当有几个学生听不懂或听的不耐烦时,常会有耳语,摆弄书包、纸笔或碰撞移动桌椅的各种声响出现。遇到这类情况,教师不能点名、突然提问、训斥简单外在的手段来勉强维持秩序,而是靠如俩俩对话、集中识词、卡片教学、分组教学、实物教学、实地会话、游戏表演、兴趣小组等活动来唤起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的再次主动。这是由现代教学论中高度重视学生主体作用的理论所决定的。体现课堂教学的多样性原贝q,能使学生在轻松、和谐和愉快中学到知识,培养能力。因为,教学实践的根本目的是在于塑造构建学习主体,贯彻主体参与原则。

3、问答的反馈与控制。

问答的反馈与控制采用问答的反馈方式来纠正学生发生的错误,是英语课堂教学的重要一环。问答时要以提问教学内容或教学内容有关的问题为主,提问要照顾学生的实际水平。对基础好的学生可以问一些较难的问题,基础差一点的学生可以让他们回答些简单、容易的问题,以鼓励他们的学习勇气,且不可一刀切。通过学生回答问题所反馈的信息,弄明白教学症结所在,从而作出及时的调整。在教学中除及时反馈,教师还应注意对学生给予及时的表扬和鼓励,对及个别学习成绩较差学生课堂内外要进行分类指导、补缺补漏、以优带’差、互结互助,减少差生的自卑感。此外,对差生的作业应全批全改,经常面批,找出他们学习困难的结症,帮助他们做好错题的纠正。

4、提高教师的.自我反馈和监控能力。

教学监控能力是在长期的教学活动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以教研活动为载体,采取多项干预是提高教师课堂教学监控能力的有效途径。在实践中对教师较不效且易开展的干预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种:诊断性干预,即通过听课,对教师在教学行为上所表现出来的弊病进行分析归因与诊断;反馈生干预,即借助录音录像等反馈技术开展教师自我反思性反馈,或开展教师间相互听课,进行同行探讨性反馈,或邀请师范大学、教研室专家进课堂听课,进行专家论断性反馈,或运用公开课课后讨论进行会诊性反馈;指导性干预,即教务科、教研室成员进课堂听课,有针对性地进行课堂指导,或利用公开课教师间相互听,进行同行指导;示范性干预,即通过外出观摩学习,邀请名师示范讲课,观摩特级教师课堂教学录像等活动,激励教师学习内化、移植应用;迁移性干预,即开展听课学习班,促使教师逐步把他人监控能力强、教学效果佳的成功教学行为和方式迁移到自己的教学活动中去,或开展借班上课,外出学习,教师上汇报课等,激励教师将具体的教学情境迁移到相同或类似的其他教学情境中。通过教师自我反馈、专家反馈、学生反馈和同行反馈等反馈干预,能培养教师的自觉意识和教师对教学活动的自我评估的习惯和能力。通过运用教研活动中的同行指导和专家指导等指导性干预,能逐步培养教师对自己教学过程的校正和控制的方法、技能。通过运用公开课、示范课等示范性干预能帮助教师将以往的、他人的教学监控经验有效的移植应用于自己所从事的教学活动中去,能培养教师的迁移能力。随着教师的教学监控能力逐步提高,必然会提升教师对自身教学工作状态的敏感,提高教师的反思能力。

在英语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努力摆脱师道尊严的传统观念的束缚,适应教学对象身心发展的要求、素质教育的要求以及文化差异在语言表达上的影响,在教学相长的过程中完成教学活动。这一点即具有明显的社会现实性,又符合现代英语教学活动发展的大趋势。

认真备课优化数学课堂教学的论文篇十

摘要:经常有老师抱怨自己辛辛苦苦讲了一节课,口干舌燥,可学生却没掌握多少内容,因此如何优化课堂教学一直是我们教师努力的方向。本文拟从课堂检测和课堂反馈两方面提出一些简单的教学策略以优化课堂教学。

在以往一贯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往往重视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认为如果教师能够在课堂上讲得天花乱坠,才能够让学生佩服得五体投地,进而也就以为学生的学习有了效果。殊不知,教学的任务是要调动学生的内驱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才能够做到事半功倍,提高学习效果。我们应把时间留给学生,加大上课练习的力度,缩短教师的讲授活动时间,通过各种形式的练习,集中学生的注意力,通过及时反馈,加深印象,查漏补缺。所以如何设计好课堂检测及反馈,是优化课堂教学的手段之一,也是当务之急。

二、优化课堂教学,通过课堂检测设计不同层次练习。

三种层次的练习活动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是实现课程大纲教学目的的重要步骤,在英语课堂上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在新形势下,教师应逐渐形成重视学生练习的意识,加大练习的力度,彻底改变过去重教轻学、重讲轻练的习惯。

(二)三种层次的练习特征。

按照新课程大纲的要求,英语课堂练习一般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机械性操练熟悉语言形式控制式跟读、回答、链式回答、替换、练习活动的形式既包含听说读写几方面的内容,也涉及到全班、分组、配对、个别等灵活多变的方式。能否设计有效和合理的练习,是衡量教师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

1。控制式的机械性练习。所谓控制式,是指在活动方式上由教师牢牢掌握学生的回答,因为此种练习答案选择不多,学生无需过多思考便可回答,教师是可以预计到的。

第一层次的练习旨在帮助学生熟悉新语言项目的书面和口头形式,结合视觉、听觉和口头表达,使学生初步形成新的语言习惯。为此,安排的时间应紧凑、短促,一般以不超过8分钟为宜。另外,练习内容最好有1―2项,教师要有充分的准备,如各种提示词、教具等。组织活动时,教师应示范准确、指令清楚。此外,应注意集体与个体的反应,适时检查全班或个别学生对新语言项目的熟悉情况,如拼写、句子结构和语音语调等。一旦发现学生的错误,应立即纠正。控制方面,难度要适中,节奏要快,密度宜大,频率宜高,使学生处在紧张热烈的气氛中,为下一层次的练习作好准备。

2。半控制式的意义性练习。所谓半控制式,是指教师在掌握学生的回答上给予较宽的选择余地,因为学生需要理解和思考才能作答。

第二层次的练习目的是帮助学生加深对新语言的理解,巩固新语言习惯,为在实际中进一步自如运用作好准备。只有语言形式与语言意义有机地联系起来,练习才具有趣味性。为此,设计时应利用一些生动有趣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仿照表达,时间可稍长些,约10分钟。练习项目最好有3~4项,以配对练习为主。组织时,教师应提供例句,使学生能很快地理解要求。学生两人一组练习时教师要巡视监听,练习结束后抽查几组以了解练习情况。一旦发现错误,不必马上纠正,而是提问其他学生,让学生相互更正,在此基础上给出正确答案。这一层次的练习节奏应放慢,频率也应放低,但密度广度应加大,使学生处在较为活跃和热烈的气氛中,为下一层次的练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课堂教学中的评估应根据教学目标,对语言知识以及听、说、读、写语言技能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达成度进行全面的评估。评估时既要评估学生的学习参与程度和掌握学习方法的情况,也要注重对教学方法、过程和效果的评估,评估时要定量和定性相结合。评估的指标要明确具体,语句表达力求精练、准确,既简单易行、便于操作,又能反映出学生的学习水平。总之,教学评估与反馈必须有利于调动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课堂反馈要及时。

反馈要根据学生在课堂中语言活动的内容而定。在进行英语技能训练时,不要轻易打断学生,要在其训练完毕再提出要求。这样就消除了学生怕错的心理负担,从而使其能主动积极思考问题,参与课堂活动。具体做法是:当学生复述课文、造句或会话中偏离主题、忘记下文或难以继续完成时,要及时提醒或引导性地告诉他们,以免他们难堪,拖延课堂时间;当学生在朗读课文或对话练习中出现一些语音上的失误,在不妨碍意思、不影响整体时,教师要避免打断学生思路,可放在操练完毕后进行,以免加重学生心理负担,使其产生紧张畏难情绪,影响对课堂内容的学习。

(二)反馈要有激励性。

教师在课堂中要通过表情、眼神、语言与学生产生共鸣,多一些热情的鼓励,少一些指责批评。对差生及缺乏自信心的.学生更应做到这一点。这样及时帮助学生消除紧张情绪,使其以良好的心态继续参加后面的课堂活动。

(三)反馈要有针对性。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针对学生的特点与个性作出反溃对差的学生要多提供语言实践的机会,提问内容要难易适度。特别是对于那些在外语学习中有畏难心态的学生,哪怕其有一点进步都要及时表扬。对好的学生我向他们提一些较难的问题,让他们积极思维,向知识的深度、广度探索。对于中等学生,我让他们“跳起来摘桃子”,体验成功后的喜悦与满足。

(四)反馈要有启发性。

当学生在课堂实践中遇到难题或尚不能对已学知识举一反三时,教师要作启发性的诱导。要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巧妙点拨,使学生积极思维,逐步认识到,知识的掌握重在能力,进而思考更深刻,学习更钻研,从而对自己提出高标准的要求,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课堂检测及教学反馈既是要考查教师教学的效果,也是督促学生学习的一种手段;是促使师生共同进步的良方妙药。教育教学是一门深奥的学问,有待我们进一步的探讨研究。

参考文献:

[2]江坤才。教育模式研究资料汇编[g]云南教育科学出版社,。

认真备课优化数学课堂教学的论文篇十一

优化课堂教学是减轻学生负担、提高教学效率的主渠道,应是在耗费师生时间最少的情况下,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而注意信息的反馈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在教学过程中,只有准确、及时地把握大量的课堂教学信息反馈,才可能做到合理地调节教学程序组织教学,使教学处于动态的平衡之中,从而实现课堂教学最优化的目的。

课堂教学反馈,是特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与学双方各种信息的相互传递和相互作用;它的输出和回授、增强和减弱、顺应和调节都始终贯穿于课堂教学的整个过程;教与学主体双方的信息传递和回授都是有选择、有差异、有能动作用的。

课堂教学反馈,应主要包括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操作领域等几方面的信息;传递的要素可以是语言表达、书面作业、学具操作乃至肢体语言、情绪以及课堂气氛等;涉及的时空主要是当堂的,有时拓展到课外,如回家作业的讲评、课后实践操作的指导等。

毫无疑义,重视课堂教学反馈是优化课堂教学的重要一环,也是真正成为指导学法的杠杆,也是真正把“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落到实处。

从哲学观点看,教与学、输出与回授是对立统一的矛盾运动的结果;从皮亚杰、桑代克的教育理论看,刺激和反应之间形成联结,即学习;从信息论的观点看,整个课堂教学就是信息场,师生均处在教学信息场之中,整个过程就是信息流,信息的输出、传递、反馈、调节和再输出,不断交替上升。

一、抓住关键,重视反馈。

数学知识的前后联系密切,每个新知识都是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此,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从已知到未知,抓住问题的关键,在旧知识的基础上使学生通过推理,达到理解和掌握新知识的目的。例如,在教学比的基本性质时,首先让学生抓住问题的`关键,也就是比的前项相当于分数的分子、比的后项相当于分母、比值相当于分数值,然后抓住分数的基本性质这一旧知识推理、归纳。学生凭借自己已有的知识获取了比的基本性质这一新知识,沟通了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使新知识纳入了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中。这样还培养了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在今后的学习中,就会由此及彼、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真正达到会学,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二、操作观察,注意反馈。

有时一部分知识或一个知识点要弄清关键所在,还得靠具体的操作、观察、实验来完成。

例如,教学长方体的表面积,通过操作观察,使学生直观地弄清了一个长方体有哪3组相对的长方形面,根据长方体的长、宽、高确定长方形面的长、宽各是多少,丰富了学生的感性知识。在这基础上,再把感性知识抽象概括,提高到理性认识,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使学生的思维得到了不断的发展。又如教学体积这一概念,教师让学生亲自动手把一铁块或石块投入一个装水的容器里,只见水面上升了。这个实验,让学生建立了物体要占据一定的空间的表象,再以表象为支柱,为形成概念打下了基础。

三、当堂作业,及时反馈。

心理学实践表明,反馈的准确、及时与否,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的好坏。反馈越准确及时,学生对学习的知识记忆越清晰;教师越能抓住重点讲解,教学效果就越好。要准确及时得到信息反馈,就要让学生尽量当堂完成课堂作业,并尽量做到当堂批改、当堂解决问题。如:苏教版七年级中有理数的减法,学生易错,教师在讲解后,可让4名学生上黑板做,其余的在下面做,教师同时不断地巡视,有错及时订正。在完成教学内容后,布置相关课堂作业,教师同样不断地巡视,先完成的可当堂批改。

四、学生互评,调控反馈。

在教学信息中信息反馈是网状的,它不但是师生间的信息交往,同时也是学生间的信息交流。通过教师讲评、学生互查的反馈形式,学生把自己的学习信息,通过互评传输给教师,从教师那里得到讲评的信息,学生可以控制自己的学习,这样既减轻了教师的工作量,同时又使各种教学信息得到了准确及时的反馈。由于学生互评互查格外认真,只要别人有一点差错,他都会勇敢地提出来;再则学生存在着基础的优劣、智力的差异,对问题的理解也是不平衡的,智商高的学生输出的信息对其他学生会有一定的激励启迪作用;同时,智商低的学生又可输出不同的反馈信息,使学生了解到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效果,以利于教学的调整与控制,这样学生之间也可相互订正、相互补充、共同提高。

五、运用电教,准确反馈。

电化教学具有鲜明、高效、及时、多问、多角度等特点,在教学中,要合理运用电教手段进行信息反馈,以便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如教学相遇问题时,可设计投影片:在a、b两地之间,甲乙两人同时相向而行,求相遇时间(最好让学生动手演示)。

这样学生对全过程的活动情况一目了然,既完善了师生之间的信息交流过程,又调控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启发了学生的思维。与此同时,为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还可设计相遇问题的多种条件和问题进行演示,达到耗费时间少、教学效率高的效果。

总之,信息反馈是多方面的,只要我们把握住每个知识的关键,利用各种教学媒体恰到好处地进行教学信息反馈,同时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重视指导学生学习,引导学生做学习的主人,就一定能达到课堂教学最优化的目的。

认真备课优化数学课堂教学的论文篇十二

背景分析:《什么是面积》一课是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认识平面图形,了解平面图形的特征,并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一维空间向二维空间转化的开始。也是整个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部分的基础内容,更是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重要内容。学生掌握好这部分知识,能为他们进一步学习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打下良好的基础,作为“空间与图形”领域的概念教学,新《课标》明确指出:应注重学生所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更应注重学生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获得对平面图形的直观感受。这样才能帮助学生建立其表象,从而深刻理解概念的含义。为了让学生能深刻地理解面积的含义,我在教学中安排了三个不同层次的实践活动:一是结合具体实例,通过“比一比”的活动,让学生初步感受面积的含义;二是通过让学生比较两个封闭图形大小的实践操作,让学生体验到比较面积大小策略的多样性;三是在方格纸上画图,让学生进一步认识面积的含义,并体验到面积相同的图形,可以有不同的形状。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面积的含义,教学难点是让学生体验比较面积大小策略的多样性。因此我节选了以下两个片段作为本次的案例分析。

一、在有序的操作活动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这就要求学生在数学课堂上“动”起来,但这种“动”是有目的的,是为了让学生在“动”中体验并提高感性认识。在教学中,我们就应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给学生提供广阔的操作时间与空间,引导学生有序地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让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因此,在本节教学的活动前,我让学生明确活动的目的,在活动中,我首先给学生提供了充足的研究材料(两张不能直观比较大小的长方形与正方形纸片、透明方格纸、小正方体、五角硬币、剪刀等),再给学生提供了充分的操作时间以及自由的活动空间,由学生自己动脑想、动手做,我还不失时机的`加以个别点拨、指导,活动后又及时引导学生进行交流和反思活动过程。整个活动显得井井有条。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找出了比较两个封闭图形面积大小的各种方法,他们的思维在这种有序却带有开放性的活动中被激活,并达到了活动的两个目的:一是帮助学生从已经建立的面积概念出发,用演绎的思想方法,进一步加深他们对面积概念的理解与认识;二是让学生在这些动脑又动手的活动中获得多方面的经验和方法,并能体验到比较面积大小策略的多样性,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这不仅仅是简单地解决了知识上的问题,更让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体会到人与人之间合作的快乐,同时享受到积极思考获得成功而带来的喜悦。

二、在有趣的游戏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孔企平老师曾说过:数学活动不仅仅是探究性具体化、游戏化的活动,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进行数学思考、数学探究、数学学习的活动,所以数学活动的本质是数学思考。有了思考,才能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这就要求我们数学教师首先必须对整个数学知识体系有一个较全面的把握,对所授内容在相应体系中的作用和地位有一个清晰地了解。然后还需要我们数学老师在设计数学活动时,不能为了使课堂气氛活跃而盲目地设计与授课内容不相关的数学活动,关键要在活动中抓住数学的本质,引发学生思考,才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当学生经历直观比较、重叠比较和数方格比较三个层次后,深刻体验到数格子比较的便捷、准确。这已经让学生的思维层面得到提升。但我并没有因此而停止激发学生思维的脚步。在课的结尾,我设计了“猜猜谁的面积大?”这一有趣的游戏活动,让学生在游戏中产生疑问:为什么两个图形中的格子数量不一样,图形的面积却相等呢?通过思考学生才明白:比较两个封闭图形的大小用数格子的方法虽然便捷,当格子的大小不一样时,测量的结果也是不准确的。整个的课堂气氛在此达到了高潮,并让学生深刻体会到统一度量单位的必要性,激发了学生强烈地学习欲望,为后面进一步学习“面积单位”等知识做好了铺垫,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在有效的活动过程中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操作、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这就要求我们数学老师在课堂上准确地把握“放”与“收”的关系,正确处理好“自由”与“自主”的关系,只有在活动中密切关注学生操作活动的过程,才能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我们的活动才能达到有效。因此,在本片段中,我充分地相信学生,给予学生最大的发言权,使课堂变得生机勃勃,呈现出“万紫千红春满园”的景象。学生在比较的活动中我不仅仅是组织者,还是及时的引导者,亲密的合作者,学生在汇报的活动中我和其余同学是认真的倾听者,我还及时结合课件的演绎帮助其他同学对此方法进行深入的了解。整个课堂气氛活而不乱,动中有静。这样既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同时又关注了学生学习的过程,正确把握了教学手段与教学目的的关系,在每一次活动中都关注了学生的数学思考,真正让学生把外在的操作活动和内在的思维活动有机结合起来,让操作活动落到实处,提升了数学活动的价值。

当我们由一个课程的被动执行者转变为一个课程开发者的时候,我们需要智慧,需要创造,需要理性,更需要我们静下心来解读课标、研读教材、读懂学生,只要我们数学课的活动在有序、有趣中给学生带来思考,有效的促进学生的发展,我们的数学课堂就能真正地走向有效!

认真备课优化数学课堂教学的论文篇十三

论文摘要:教学反馈既是教学过程的必要环节,也是实施教学活动和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手段。

控制论的创始人维纳说过:“一个有效的行为必须通过某种反馈过程来取得信息,从而了解目的是否已经达到。”

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过程就是教师不断把学什么与怎么学的信息传递给学生,学生接受了这些信息,通过大脑,进行分析思考,形成记忆,从而获得知识,再通过讨论、作答、操作、考试等形式从同学、教师中吸收反馈信息,调节学法,发展思维。同时,教师又不断从学生那里搜集反馈信息,有效地调整自己教学方法,改进课堂教学。这种师生多边的信息传递和相互反馈即为教学反馈。

课堂教学反馈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教师对学生学的反馈,教师根据这种反馈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二是学生对老师教的反馈,学生根据这种反馈信息调整自己的学习活动;三是学生之间互相反馈,这种反馈有利于合作交流、培养情感。

教师作为课堂教学活动的主导,通过教学反馈可以了解学生知识掌握、方法获得的情况,可以检验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从而根据反馈信息随时调整教学进程,促使教学恰到好处地适合学生的学习水平,使学生对知识的好奇心理和探求欲望能够在自己设置的情境中被激发出来,顺利地按照目标要求形成学生的思维活动,从而呈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与学的最佳状态。

学生作为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通过教学反馈可以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一方面,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看到了自己的成绩,从而进一步激发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可以及时发现自己的不足,调整自己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及时弥补不足,改进自己的学习。

《教育心理研究》一书中曾介绍过罗西与亨利的实验:把一班学生分成三组,每天学习后进行测验。教师对第一组每日告知其学习结果,对第二组每周告知其学习结果,对第三周则不告知,即不给予任何评价信息。如此进行八周,学习成绩明显不同。第一组最好,第二组中等,第三组最差。八周以后,改变方法,使一、三组对换,如此进行八周,则成绩也随之改变,第一组由最好变为最差,第三组由最差变为最好。

因此,课堂教学反馈是检查教学效果、调整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式、组织后续教学的重要方法和主要依据。把握课堂教学反馈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在课堂教学中哈当地运用教学反馈对提高课堂效率有着重要的实用价值。

现在的课堂教学反馈大多都是滞后的。当教师获取来自学生的反馈信息时,一些错误的认知已经在学生脑中根深蒂固,再要将这些错误改正过来,不但要花大工夫,而且效果也不好。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果能够找到有效的方法及时获取学生的反馈信息,发现学生学习中出现的偏差、错误,从而调整教师的教学,及时进行矫正和补救,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能大大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有效的课堂教学反馈应当是全面真实的。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反馈也应当关注全体学生。课堂教学反馈不能只针对个别学生展开,应当涵盖各个不同层次的学生。量大面广的反馈,才能全面真实的反映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

有效的课堂教学反馈应当是及时准确的。课堂教学反馈不同于课后作业、阶段测验,应当及时准确反映出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学习状态和对教授知识的掌握程度。学习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反馈必须及时,才能最大程度地发挥反馈的积极功能。

在目前传统的教学方式下实现全面真实、及时准确的课堂教学反馈是十分困难的。有经验的老教师无力在短短的教学时段内全面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常常根据经验以个别学生的学习情况来设计整个教学过程。学生的个体学习信息更是不能及时反馈给学生,常以个别典型学生的信息反馈给所有学生;新教师对课堂教学反馈掌握更差,仅仅依靠平时作业和考试片面信息,教与学经常在盲目的情况下进行;平时作业和考试少的学科想全面真实、及时准确地了解学生学习情况更是天方夜谭。教学设计的偏差、学生理解的偏差在教学实践中随处可见,这就是现在的课堂教学现状。

三、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以改变教学反馈的'落后现状。

现代教育技术或许可以改变目前落后的教学现状。尤其对于课堂教学反馈的改变也许是革命性的。

本人作为信息技术教师,利用计算机网络教室,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反馈中做过一些尝试,特别是在考试前的复习课中效果突出。开始青岛市在初中进行计算机学业水平考试,其中三年计入中考成绩,其他年以“等级”的形式进人学生档案,作为高中录取的参考。我在考试前的复习课中利用考试系统编制了6套可以自动批阅windows操作、word操作、excel操作等的练习题,学生每节课做1套。每一套练习题都几乎覆盖计算机操作的所有考点,学生完成练习后,程序可以自动批阅,学生和教师都可以了解练习题每个考点的完成情况,学生可以在教师和同学的帮助下,针对错误的操作进行修改,直到全部正确为止。大多数学生在完成前三套题时需要在教师和同学的帮助下达到满分,后三套题则大部分学生可以独立完成直至满分。由于这6套反馈练习程序的应用,绝大部分学生考试成绩可以提高10分以上。

我考虑利用计算机网络教室进行教学反馈是否也可以应用于其他学科。目前现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特别是计算机网络技术日趋成熟,无线网络技术已经广泛应用,计算机硬件设备价格越来越低,教师和学生使用信息技术的水平越来越高,在普通教室内建立以笔记本电脑或掌上电脑为工作站的无线网络教室已经可能。在批量购买情况下,整个无线网络教室的价格可以控制在15万元以内,这对青岛市高中学校也许是可以承受的价格。

利用计算机无线网络进行教学还需要一个班级用的网络教学平台,在这个平台上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学案、组织学生网上讨论、随堂教学内容的反馈、学生自主学习资料的查阅、学生间的互评以及选择题、判断题、填空题的考试等等,并且可以对教学内容反馈和考试进行简单分析,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科学的统计,这些信息可以反馈给教师和学生本人,同时网络教学平台还可以对网络中不利于教学的因素进行控制。

认真备课优化数学课堂教学的论文篇十四

我国在新课改之后,教学的理念也发生了改变。现在的教学理念是“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这个学习理念已经被广泛运用在各个学校中。同时,这个学习理念也适用于物理学科。物理学科是一门逻辑十分严密的学科,在制定教学计划时也要有十分严密的逻辑性。现在的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讲求的就是以传授物理理论知识为主,以积累生活中的物理经验为辅。也就是说,只有把物理理论知识和实际物理经验相结合,才能真正有效地提高物理课堂的有效性。而物理课堂上的主要学习方式就是强调理论知识和课后习题相结合,就是说,既要学习物理理论知识,又要多做物理练习题。物理练习题已经成为物理课堂上必须学习的内容。但是实际上这种用物理习题堆砌出来的物理课堂的有效作用其实不大。虽然做物理习题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和消化物理知识,但是这不是从根本上让学生学会物理知识的实际运用。如果把物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那么学生依然不会。所以,现在就需要对物理课堂进行改革,以符合物理运用于实际生活的标准。

要做到初中物理课堂的有效性,主要还是分学生、教师和学校三方面来进行改革,具体策略如下。

(一)学生培养正确的学习观念。

学生在进行物理学习的过程中,要培养正确的物理学习观念,不要光以学习物理理论知识和做物理习题为主,还要多进行实践。在实际生活中探究哪些地方具有物理规律,提出物理问题,找到相关的物理理论知识来解答,这样就能够将物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这就要求学生要具有自主学习的观念,不用家长或教师督促,就能独立自主地完成学习内容,是每一个学生都必须要具备的能力。现在的学生普遍缺少正确的学习观念,其实,只要学生有了自主学习的能力,就能发现,其实学习是一件很有乐趣并且很有意义的事情。古人说过,“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只要真正地用心学习,就能发现学习的奇妙之处。而且物理学科更是一个充满趣味的学科,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可以接触各种各样的实验,使用各种各样的道具。因此,不管怎样都是要学习的,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学习效果将更好。

尽管物理课堂上充满各种实验,但是其实还是枯燥的物理规律和物理概念居多。所以教师应该改变现有的物理课堂的教学方式,以新颖的教学方式来吸引学生的眼球,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教师不应该再把物理练习题的教学搬入课堂,而是应该用大量的有趣的实验来代替内容繁琐、枯燥无味的物理习题。物理学科的精髓就在于实验,许多物理规律,比如力学、电学等等物理知识都是需要通过实验才能理解的。因此物理课堂应该以实验为主,不光是教师在讲台上做实验,还要让学生参与到实验中来。让每个学生都有做实验的机会,在试验中学习物理规律和物理知识,可以有效地提高物理课堂的教学质量,努力个人提高学生的物理学习成绩。

提高物理课堂的有效性离不开学校对物理学科的重视,学校也要对物理学科中的实验足够重视起来。因为毕竟物理学科的知识是以实验为主体的,物理规律和物理概念也是以试验为基础的。所以这就要求学校完善物理学科的实验设备,让学生能够拥有自己进行实验的机会,这才能从根本上让学生学习物理学科。同时,学校还要制定有效的`教学目标,为学生贮备物理实验的测验,这样能够约束学生,更加能够提高物理课堂上的而效率。

总之,物理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科,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不应该以物理学科的成绩作为衡量物理学科学习情况的标准,应该更多地以实验为衡量物理学科学习成果的标。这样才能提高物理课堂的有效性。

初中生学习的物理学科对于以后要学习的物理学科和真正的物理学科知识相比,只是冰山一角。初中物理学科学习的物理知识还是比较简单的,所以教师应该充分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试验中学习物理,那么初中物理课堂的有效性将会不断地提高,物理课堂将会成为高效率、高标准、高质量的学习殿堂。

认真备课优化数学课堂教学的论文篇十五

目前国内的监理工作的人才较为缺失,而在岗工作人员的素质又普遍不高,所以政府应当加强对这方面人才的培养,提升员工素质的工作也应当放在首位考虑。首先,监理人员的入职门槛必须要提高,目前国内的监理人员大多是从设计单位或者施工单位转行而来的,对监理的工作并非十分了解,不太符合行业要求。其次,加强对入职人员的素质教育。监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要过硬,要充分了解每一个步骤中自己的工作内容是什么,另一方面,在思想上监理人员应该要有责任观与工作的神圣使命感,要严谨负责自己的工作,并且不能做出欺骗监理部门、欺骗建设单位的情况。最后,定期进行员工考核,优胜劣汰[3]。

3.2健全完善相关的监理法规。

每一个行业都有其制度法规,好的制度法规可以提升企业形象,促进行业发展,反之,则会使整个行业的气象低糜,造成不好的影响。监理单位要深刻地贯彻政府的行业规范,禁止员工出现扰乱行业工作的现象。另外,政府要健全相应的法律法规,对违反职业道德的行为加大惩罚力度,监理单位可以指定一定的奖惩方案,激励员工的工作热情和工作效率,开发他们的积极性与主观能动性。

3.3加大工程监理力度。

第一,要加大对设计阶段的监理,对图纸以及建筑材料的合理性进行深入分析,避免施工过程中带来一些不必要的麻烦,也防止出现紧急情况后大家手忙脚乱。第二,加强对质量控制的监管,要对建筑材料的质量进行严格审查,避免一些施工单位为了牟取利益掺杂劣质材料的行为。施工过程中,对于每一个环节的验收,要严谨负责,特别是细节方面,一定要监管到位,确保没有问题后,才能够进行下一个环节的施工。最后,在整个工程竣工后,监理人员要根据相关的材料对工程进行严格验收,出现问题是要进行复检,并在监督下完成收尾工作。

4结语。

总之,建筑工程监理在建筑工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从一个项目的设计初期、施工中期以及竣工后期起到了必不可少的作用,监理工作的进行情况直接影响到建筑的质量问题以及户主与施工单位的融洽程度。通过加强人才培养,提升员工素质,健全完善相关的监理法规,加大工程的监理力度等一系列的优化措施,相信我国的建筑业和建筑工程监理行业的明天会更好!

参考文献:。

[2]杨龙.建筑工程监理的难点及有效应对策略研究[j].门窗,(02):75.。

认真备课优化数学课堂教学的论文篇十六

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应用题不仅是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始终贯穿于该学科整个教学活动中,其对小学生综合数学能力要求较高,不仅需要学生掌握单个数学知识,还需要将多个知识点进行综合应用、融会贯通。研究表明,应用题教学实践中,应用高校教学模式可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进一步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帮助小学生树立学习应用题的自信心,因此,教师应结合应用题教学实际,加以合理运用。

第一,应用题自身方面,在小学数学课程教学中,应用题与其他教学内容相比,难度较大,涉及语言文字的转换,有一定的逻辑性,在解答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分析数字与数字之间的关系以及短句或转折的深层含义,难度相对较大。第二,教学模式方面,小学数学教师在应用题教学的过程中,由于教学内容较为复杂,并要求小学生掌握一定的运算基础和概念、公式等知识,为提高他们的正确率,不少教师要求学生死记硬背部分数学知识,从而导致他们在实际运用中不够灵活。第三,小学生方面,学生作为学习应用题知识,掌握解决技巧和方法的主体,他们受限于年龄特点和知识积累,特别是对于低年级小学生,更是难以理解应用题中的一些语法和转折,逻辑思维较弱,难以真正把握应用题的主旨。

1.生活选材,增强知识运用能力。

小学生具有好奇心强、注意力不易集中和形象思维活跃等特点,数学教师在应用题教学的过程中为实现高效教学,可以充分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认知规律,与他们的实际生活紧密联系,选取一些小学生容易理解、熟悉而又感兴趣的材料设计应用题,以此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并使用已经学习与掌握的数学知识解答数学应用题,从而提高小学生处理实际问题的水平与能力。例如,在进行《有余数的除法》教学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个生活化应用题:某人携带50元,购买单价为6元一支的钢笔,最多可以购买多少支?还能剩余多少元?由于这样的应用题比较贴近小学生的实际生活,他们在解答应用题的过程中可以灵活运用自己的思维能力对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很快得出计算式:50÷6=8,余2。

2.注重层次,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受先天因素及生活环境影响,不同学生在理解事物上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在教学实践中,为提高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效率,教师应正确理解这一差异,明确不同学生认识所处的层次,设计出难度层次不同的应用题,以更好地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以此促进小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而且是对因材施教理念的落实与实施,更好地培养小学生在解答应用题过程中思维逻辑性、合理性和有序性。例如,在讲解“路程=速度×时间”时,教师可以设计这样一个应用题:甲地距乙地600千米,坐汽车需要5个小时,求汽车的时速为多少?对于一些接受能力不强的小学生来说,只需理解题意正确得出答案即可,而对于一些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则可以通过换题、变题、该题等方式增强数学知识的灵活性。

3.拓展思路,构建高效数学课堂。

思维能力高低是影响学生解题水平的主要因素,因此,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活动中,教师应采取相关措施,积极构建高效课堂,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为提高学生的数学解题能力奠定基础。实践表明,拓展学生的解题思路是构建高效课堂的有效途径,也是培养和提高小学生数学应用题解题能力的关键,因此,教师可以通过设计一些开放性的应用题拓展他们的解题思路。例如,在高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题目:为举办元旦晚会,班内使用三种颜色的气球进行装饰,其中红气球有28个,蓝气球比红色气球少15个,黄气球是蓝色气球的4倍,根据已知条件设计多个问题,包括蓝气球有几个?红气球有几个?一共有多少个气球?等等,以此拓展小学生的解题思路。

4.注重评价,综合评价解题情况。

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注重对学生学习应用题情况的评价,及时了解学生学习中的不足,尤其应注重评价的综合性,确保评价的全面性与客观性。为此,教师应重点做好以下两方面:一方面,注重学生解题过程的评价。以往教师对小学数学应用题的评价局限在结果上,而不关注学生的解题过程,学生很难及时确定错误所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评价的有效性。因此,教师评价过程中既要考虑学生解答结果的正确性与否,又要分析学生的解答过程,了解学生的解题思路,使学生明白错在哪里;另一方面,注重学生应用题练习题的评价。练习题可加深学生对应用题的深层次理解、提升学生应用题解题技能。因此,教师应注重对学生应用题练习题的评价,评价尤其应以鼓励为主,有时即便学生得出的结果不正确,但思路正确时,教师仍应给予肯定,帮助学生树立学习应用题的自信心。

三、结语。

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认真分析学生学习应用题时存在的问题,不断对教学环节加以反思,加强与其他教师的沟通交流,积极寻找应用题高效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攻克这一学习的难点,为更深层次数学知识的学习奠定基础。

作者:魏务平单位:章丘市辛寨镇胡家小学。

认真备课优化数学课堂教学的论文篇十七

摘要:在当今迅猛发展的建筑行业中,因为建筑工程质量控制达不到标准而产生的事故时有发生。如何把握建筑工程的质量建设,成为了建设者必须面对的问题。规范建筑工程质量检测工作,推进与之相关的检测标准、规范的建立和完善是当务之急。文章阐述了建筑工程检测对工程质量的重要性和现状,并对如何加强建筑工程检测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工程检测;建筑工程;质量控制;微破损检测;破损检测;无损检测方法。

1概述。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建筑行业得以蓬勃发展,数量巨大、各式各样的建筑拔地而起,接踵而至的便是建筑工程质量的问题。工程检测在建筑工程进行中的地位渐渐凸显出来,除了给建筑带来质量带来安全隐患,甚至可能威胁到施工人员的自身安全。研究建筑工程工程检测首先需要掌握其基本方法和原则,从中找出核心内容,并施以重点控制,进而保证建筑工程能够按照标准准确实施。

2工程检测的重要性及影响因素和常用方法。

2.1工程检测的重要性。

目前,建筑工程通常有着规模大、范围广、周期长、投资力度以及涉及领域广等多种特征。假如不能对施工质量进行保证,就会加大后期维护维修的工作量,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给用户带来了极大的安全隐患。检测的功能不仅在于对工程的施工质量进行保障,并且还有利于施工进度的有效加快,对工程变更以及支出缩减等都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良好高效的检测是保障工程施工质量的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只有当工程检测行业整体的质量有所提升时,建筑业才能具备更为强劲的后续发展力量。

2.2影响工程检测的因素。

2.2.1建筑工程在施工的过程中,组织者和管理者以及施工技术人员都会对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产生影响。

2.2.2作为建筑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筑材料质量的优劣也会间接地影响到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

2.2.3现代机械化水平的高低会对建筑工程质量有影响。

2.2.4环境因素会对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造成一定的影响。

2.3常用的工程检测方法。

微破损检测、破损检测和无损检测方法是建筑施工过程中常用的三种工程检测方式,具体如下:

2.3.1微破损检测法:检测试样的子样。通过对被检测对象进行微量的损害而获取。相较于无损检测,该方法获取的结果更为清晰明了,但也会微量的对检测对象产生破坏。

2.3.2破损检测法:可以直接对检测对象进行检测,试验基至能够具有一定的破坏性,以达到检测目的。

2.3.3无损检测法:检测采用物理量进行,并采用间接量测方式对质量检测使所需的参数数据进行计算,作为判断依据,观察工程的施工质量是否与设计相符。该方法的亮点在于对被检测对象不会产生损害,也较为精确,所以无损检测技术的应用最为普遍。检测方法多种多样并各具特点,因此在实务中,必须结合实际情况,挑选最具针对性的检测方式。

3建筑工程检测的对象。

建筑工程在对质量进行检测时,通常在建筑施工现场所搭建的试验室或直接在现场进行,这样既保证了建筑试块、施工材料以及建筑结构等质量检测的及时、精准与经济性,也利于施工过程中质量管理。当然也存在部分试样相对特殊的情况,质量检测必须在专业试验室进行。建筑工程检测能够对新型材料、新兴工艺或新兴技术的安全性以及稳定性提供有效的质量判别依据,从而推动了上述新材料或新技术的应用与推广,对于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提升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并且,对施工过程中应用的原材料、成品及半成品材料进行工程检测,可以为工程设计人员提供可靠的设计依据,并通过施工设计方案的科学与完善促进施工质量的有效提高。

3.1建筑材料的检测。

施工材料是建筑工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材料的好坏对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建筑过程中所应用的半成品及成品材料(如土壤的干密度及压实系数,砂、混凝土石及水泥配比,混凝土试块,钢筋及焊接,砌体砖等)等建筑施工材料,都必须有专业权威的检测单位进行抽样,并进行规范严格的检测。只有在检测达标后才能进入施工现场。如:如果某种钢材想要在建筑施工中投入使用,就必须有专业的检测单位对该批钢材进行抽样并检测,检测合格后方可进入现场(见图1)。此种方式能够在对钢材质量进行保障的同时,又能避免偷工减料的行为。建筑工程应当严谨假冒伪劣产品的使用,以免给建筑工程带来潜在的安全隐患。

3.2地基的检测。

地基相当于建筑整体的基础,具体是指支承建筑物下方基础的岩体或土体。如果没有打好基础,建筑的质量也就不能得到保证。桩基检测与基坑检测是最为常用量地基工程检测方法,主是对其材料、结构应力、振动进行检测,以保障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良好的地基工程检测工作有利于地基的纠偏与补强,对后期建筑的上层建筑有着积极的意义。

3.3建筑结构的检测。

建筑结构具体是指建筑物中,由建筑材料所构成,目的在于承受各种作用或荷载,以实现骨架的空间作用受力体系目的。我国建筑中常用的框架结构中,荷载承受的对象需要严格检测工程施工的全过程,如:对结构中钢筋保护层的薄厚进行严格检测监管,如果厚度不够,则易致使与混凝土的黏着力削弱,导致最终承重能力削弱等结果。对砌体填充墙实测实量见图2。此外检测方法还有构件的尺寸结构、实体混凝土强度及植筋拉拔等。如果钢筋的保护层过薄,不但易导致钢筋在受力时表层混凝土脱落而出现裂缝以及钢筋露筋后锈蚀现象,并由于混凝土龄期的逐渐增长,钢筋外表面对混凝土钢筋的保护性能会被大大削弱,表层混凝土的碳化情况也会不断加重,造成混凝土与钢筋与间的黏结力大幅度减小,耐久性降低,混凝土内部钢筋锈蚀,截面尺寸缩小,结构强度削弱,结构体系整体破坏,降低构件整体性,从而表明隐蔽性构件工程质量检测的重要性。

3.4建筑施工工艺的检测。

检测建筑施工工艺重点在于市场施工所使用的钢筋混凝土工艺的工程检测,避免因工艺质量差而导致内部出现裂缝等情况,对工程质量产生威胁。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必须对施工工艺进行严格执行。如:部分建筑项目不适合在冬季开工,但某些施工单位为了追赶施工进度,而忽视施工工艺的规范准则,强行施工,严重威胁着工程质量安全。

3.5建筑施工节能的检测。

建筑施工节能的检测,应当从工程设计工作初期做好,依照相关节能设计标准,对施工中使用的节能产品与材料进行挑选;在建筑节能工程在进行施工时,必须把握好对节能产品及材料的施工工艺,这样才能很好地保障工程完工时的建筑节能性。但是,实际施工中,设计人员大多对于建筑节能知识缺乏了解,不能熟练掌握建筑节能标准规范;由于施工节能环节较多,工程建造周期较长。施工开发商以及施工单位忽视建筑节能工作的重要性,实际施工过程中往往会偏离节能设计要求。还由于和社会不良风气影响以及利益的诱惑,施工中偷工减料行为时有发生。针对上述情况,必须通过严格工程检测,保障建筑节能工程的'节能施工质量。

4工程检测的监管。

4.1建筑施工现场检测监管。

结合建筑施工项目具体特征,对施工现场的主体结构、地基基础及钢结构等进行严格的检测监管,进行工程项目检测备案并将计划上报。简单来说,就是指检测机构在对现场进行检测前,需要首先登录工程检测监管系统,上交检测计划,检测计划需对检测的施工地点、工程名称以及计划检测内容和时间进行详细填写。相关监管部门依照检测机构上报的工程检测计划不定期地对工程进行抽查,严格地对监理人员的工作履行情况、工程检测机构的检测过程及行为等进行监管。

4.2参建各方主体共同参与的全方位监管。

监管检测系统不但为监督机构提供新型监管方法,并且也为建设单位、工程监理等相关负责机构了查询检测报告的具体方法,使建设工程各负责部门能够对质量工程的检测状态进行实时的跟踪与掌握,建立多个单位共同参与、共同负责的全方位监督管理体制。还需在总系统中加入监理单位在检测时与规范不符,结果不达标时的处理系统,所有工程监理人员对其所进行监理的建筑工程的工程检测结果负责,对其中不达标的建筑构配件以及材料进行实时监督处理,并对系统检测中构配件、不合格材料处理情况进行详细填写,其中包括时间、方法、状态以及人员的相关处理等多种内容。对监管人员的监理工作的履行情况进行严格督促,对材料不达标的情况做到早发现、早处理,实时跟进、适当处理。

5结语。

总而言之,建筑工程的质量与工程检测有着十分密切的关联,不仅是在建筑工程的施工前期、施工中期或者在建筑物竣工后,对每个操作步骤以及施工细节都需要进行细致的检测,以确保建筑工程的每道工序的施工质量。当前,人们对建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建筑企业保障施工人员的施工工艺,保障建筑质量,延长建筑寿命,离不开严格建筑工程检测。在施工实践中,不断发现故障并进行处理,积累经验,对工程检测方法进行不断完善与改进,在保障建筑工程平稳高效进行的同时,也保障着建筑使用者及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

参考文献:

认真备课优化数学课堂教学的论文篇十八

科学性是对一节课的起码要求,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传播的知识应当是准确无误的;二是知识观点应当是全面而不是片面的。

例如:有的老师讲到“积极的心理作用决定着在比赛场上的胜负”,这句话本身就存在知识性的错误。我认为在比赛中决定胜负的主要是实力,心理因素有重要的影响,但是不一定是起到决定性的因素。

高效性是指课的密度与容量。对于一节好课而言,要使学生的知识得到丰富和更新,使学生的能力得到提高,使情感得到巩固和提升;即通过课堂老师的设计与调动,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使已有的知识和新知识融会贯通,从而生成新的知识。

二、教师的角色定位与学生课堂积极性是优化课堂的重要尺度。

我们都知道,在新课改的理念下,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主导,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那么对于教师的角色而言,是否是一个“主导”就能概括的?所以我认为教师的角色应当是多维的,而不是单一的。在新的课程改革下,教师至少应该担当以下角色: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和参与者、引导者,学生闪光点的发现者、向学生学习者。

我们老师经常注意的是老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在这一过程中要防止两种片面:一是学生主体的扩大化,导致教师主导的缺失,从而淡化了教师的使命;另一个是教师主导的极端化,即学生的任何活动都逃不脱老师的手掌心。这两种极端都是与新课改相违背的。

同时,在教师的角色中,我要特别强调老师作为学生闪光点的发现者,包括学生搜集的时事信息、学生在某一问题上的独到见解、学生的创新思维等等。通过发现学生的闪光点,鼓励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意识,从而达到保护学生创新思维的目的。教师作为向学生学习者从古有之,古人云“三人行,必有吾师焉”,充分说明了这个道理,何况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多元化,学生获取的知识,我们老师可能不知道,因此,老师要学会向学生学习,达到“教学相长”。另外,教师的参与应当包括知识参与、思维参与、情感参与、行为参与。其中思维参与比知识参与更为重要,因为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三、知识的预设与生成融为一体是优化课堂的重要产物。

知识的预设即我们所说的备课、备学生,也就是我们的教学设计。在知识的预设过程中,我们应当注意以下几点:首先是要把握教材的特点:教材是情感型的课还是道理型的课,或者是活动型的课。这要求我们进行准确的定位。其次是预设要贴近学生的生活,课的最后落脚点要准确,比如要达到什么样的目的、情感要提升到什么程度等等。最后,课的预设一定要体现教材观,要落实三维目标的要求。

知识的生成即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通过师生共同完成预设活动所达到的效果、所形成的新的知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都可能设计活动并让学生参与活动,注意学生的互动,包括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但是我们的互动必须与知识的生成相结合,如果不能生成新的知识,互动就失去了意义。例如一位老师设计的活动:“假如你明天送给父母生日礼物,你准备送什么?”学生回答非常积极,当学生展示完之后,老师说:同学们都展示了自己给父母的生日礼物,下面老师也向大家展示一下我送给父母的生日礼物。在这一活动中,学生展示了很多有创新思维的礼物,达到了知识生成的目的,同时老师展示自己的礼物,达到了师生互动,这种互动是思维、情感互动,是最高层次的互动。

四、重视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是优化课堂的落脚点。

在整个课堂教学中要防止走极端,即:要么只注重过程,活动很丰富,但是学生学习的结果很差;要么只是强调学习的结果,而忽视了学生的学习过程。因此一节课既要注重知识的掌握,又要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曾经有一节公开课,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充分参与。课后,评委组突然提出要求,对学生进行现场测试,结果,出乎所有人的意料,成绩很不理想。由此可见,我们既要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又要注重学生的学习结果。

五、音像资源、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整合是优化课堂教学的要求。

随着信息技术革命的发展,多媒体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在教学中的辅助作用日趋明显。通过多媒体可以为学生提供音、像、文本等多种信息,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一定要注意把握三性:一是必要性,可用可不用的不用;二是创新性;三是实效性,我们对同一个课件要从不同的角度挖掘内容,不一定要太多,但利用要充分。只有注意这些问题,我们才能避免从一个极端——“人灌”到另一个极端——“机灌”,才能真正起到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作用。

此外,在新课程的理念下,要求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等。这些能力的培养都离不开教师教学的预设。对多数老师来说,教学中设计学生互动是必然的,但是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不仅仅是知识互动,还包括情感互动、思维互动、心灵互动。在这些互动中,知识的互动是基础,情感、思维和心灵的互动才是更高层次的要求。

每位教师对优化课堂的评判标准各有不同。传统评课中教师的基本素质非常重要,是基础,不能丢,但随着时代的发展,评课的标准也在与时俱进,不断被赋予了新的内涵。以上是本人在学习、实践新课改的理念后的点滴体会,抛砖引玉,希望思想品德老师资源共享,共同为构建优化和谐的课堂教学而努力。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3784212.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