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探成本管理中的成本意识论文(通用15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0 20:20:09
初探成本管理中的成本意识论文(通用15篇)
时间:2023-11-20 20:20:09     小编:书香墨

通过总结,我们可以发现问题并找到解决的方法。总结要注重结构和逻辑,要有一个明确的开头、中间和结尾。总结范文中的经验和教训,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总结自己的经历和成长。

初探成本管理中的成本意识论文篇一

现阶段,国外的市场经济体制已经慢慢成型,很多企业都了解到对于企业的生存发展来说,对成本进行有效控制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而且现阶段有很多的施工企业都将控制施工项目成本作为推进企业发展的重要措施,在项目的经营活动中,如何对成本进行有效的控制是需要重点分析的内容。

1国外工程建设项目成本控制中所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国外工程建设项目存在很多成本控制上的问题,也正是这些问题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工程建设发展,下面我们来重点了解。

1.1市场因素变动过快。

在市场经济中,市场快速变动是一个重要的特征。尤其是现阶段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不管是施工工人的工资标准、施工队伍还是原材料上都在进行不断的变化,甚至有些连工程项目和施工条件也在不断的进行改变[1]。因为目前市场上各种因素的不断改变,给企业发展造成了不少难题,也在一定程度上使控制成本的难度大大增大。所以要求项目成本控制也能随着市场因素的改变而进行相应的变化。

1.2成本控制方法选择不当。

在建设企业成本控制过程中,成本控制方法的选择是个很大的难题。因为现阶段有很多建设企业所选用的成本控制方法不当,造成成本控制的效果不是很好,而如何正确的'选择成本控制方法,首先必须要对围绕盈利进行选择,不要仅对工程建设项目进行考虑,这样选择出来的成本控制方法在一定成本上会造成成本控制难度的大大增加,最后有可能造成成本控制工作失败[2]。

1.3成本控制标准不当。

在现阶段,一般国外工程建设项目基本都通过市场行为对建设施工队伍进行选择,而市场行为也就是常说的招投标。因为一般的竞标价将企业的经济效益已经压的非常低,如果在制定成本控制制度时把竞标价作为成本控制的标准,那么建设企业就会因此形成较大压力,甚至有时还会因成本的原因导致很多机会白白丧失掉,在一定程度上使成本大幅度增加,进一步加大了建设企业的压力。

初探成本管理中的成本意识论文篇二

(一)将作业成本管理应用到客户盈利能力分析上的意义。

由于客户的行为习惯是存在一定差异的,因此不同的客户对于企业资源的消耗量也是有所不同的。在制造企业拥有的所有客户资源中,只有一部分能够为企业经济效益的增长带来帮助;而另一部分客户则不能起到这样的效用。[1]而将作业成本管理法应用到制造业的客户盈利分析中的最大优势在于,作业成本管理法能够对不同客户对企业盈利的贡献率进行分析与揭示,从而为企业服务的侧重与各种决策的下达提供必要的参考。作为一种成本分析工具,作业成本分析方法可以对制造企业的作业水平进行灵活的定义,并最终计算出企业的计量成本,从而为制造企业提供各种产品、客户以及企业资源等方面的相关信息。通常来说,作业成本管理法通过对企业利润表中的各种期间费用,如采购费用、销售费用等进行精确计量,之后再根据企业用户资源消耗量比例的大小来将这些成本分配给客户,从而为制造企业提供更加有价值的客户信息。[2]通过对客户信息进行分析,最终控制制造企业的生产成本。

(1)区分不同服务成本客户特征。要想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就应该对企业的不同客户提供不同的服务,以满足客户的不同服务需求。而企业许多活动作业的最终实现也是以满足企业客户需求为动力的。例如,制造企业常常会采取配送、促销等方式来吸引和留住客户。而企业的一些客户往往对产品包装、交货方式、售后服务等有着比较独特的需求。因此,不同客户之间对企业资源成本消耗的程度是不一致的。[3]甚至在很多情况下,即使是销售同一种制造产品,客户的盈利能力也是存在一定差异的。

(2)对不同服务客户成本的盈利进行分析。作业成本系统提供了服务于不同客户的成本。制造企业的相关人员可以通过将企业客户划分为高成本客户与低成本客户的方式,来分别计算他们的盈利性与亏损信息。在以后的服务中根据客户盈利性的不同来为其提供不同的服务,从而保障企业的盈利。并且企业还需要不断对客户进行分析,努力将低盈利客户转变为高盈利客户。

(一)制造业在产品开发过程中应用作业成本管理方法的意义。

(二)制造业产品开发成本的计算与控制。

在企业产品设计开发阶段,产品项目的费用成本一般包括两大方面,即直接费用与间接费用。而作业成本管理方法能够很好地对产品项目的间接费用进行系统的归集与合理的分配,然后根据分析与计算将各个项目的.作业中心费用进行汇总,并通过各种产品之间的关联程度,将成本费用科学的分配到产品中去。并且,制造成本法还可以对制造业产品设计与开发阶段的产品项目作业是否能够盈利进行分析与预测,从而判断出该项目能否增值。若增值则可以继续研发,而若不能增值则需要对其进行优化或直接否定这一产品设计。从企业的生产源头控制好企业的成本。

(一)制造业在环境成本管理中应用作业成本管理方法的意义。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的社会经济水平与科学技术水平都获得了飞速的发展。然而随之而来的人口增长问题以及能源危机问题和环境污染问题也因此显现,并呈持续恶化的趋势,这不仅会阻碍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而且还会危害人们的健康。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环境成本这一概念应运而生。该方法主要将研究的重点放在环境成本核算与环境成本控制这两大方面。而企业自动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使得环境成本因素在产品结构中所占的比重也越来越高。而作为决定企业环境污染治理决策投资多少的重要影响因素,准确的环境成本归集成为了制约企业发展的一大难题。而将作业成本管理方法应用到企业的环境成本控制中则能够较好的解决这一问题,提高企业环境成本归集计算的准确性,为企业环境污染治理正确投资决策的制定与下达提供良好的信息依据。

(1)基于作业成本法的企业环境成本核算。环境成本是指企业为满足国家环境质量标准而在生产、运营中发生的与环境相关的支出,包括环保设备处理污染物而需要的运营和维护成本、废弃物处置成本、报告监测成本等。[5]一般情况下,人们可以笼统的将环境成本分为两类,即直接环境成本与间接环境成本。制造企业传统的环境成本核算方式将企业的环境成本全部归为制造费用,根据运作工时的多少来对制造企业各个机组的环境成本费用进行分配。而这种分配方式极易出现误差,将一些环境效益较低机组的环境治理成本低估,将一些环境效益较高机组的环境治理成本高估,从而扰乱制造企业相关环境成本决策的制定与下达。而利用作业成本管理方法对制造企业的环境成本费用进行分配则能够很好地避免这一问题,企业可以根据造成环境成本的作业的情况来对企业的环境成本资金进行分配,从而有效减少影响企业环境预防污染以及环境治理等决策的因素,提高各种环境污染治理决策下达的准确性。

(2)作业成本管理方法在环境成本分析中的应用。企业将环境成本分析的重点放在对环境成本效益的分析上,而这主要是通过相关考核来实现的。利用作业成本分析法,企业能够清晰的对环境与成本之间的联系进行揭示,从而准确的分析出环境成本所能带来的利润效益。

四、结束语。

本文主要对作业成本管理在制造业中的应用分三方面进行了分析研究,希望能够进一步推进制造企业成本管理的水平、提高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2]王广宇,丁华明。作业成本管理——内部改进与价值评估的企业方略[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3]曹晓雪。流程作业成本管理理论与应用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4]徐风菊。基于abcm的企业成本管理集成系统研究[m].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10.

初探成本管理中的成本意识论文篇三

(三)目标成本法的核心工作。

(一)原理上。

(二)定价方式。

(三)核算方式。

(四)实施程序。

(一)制定管理方法,加强成本意识。

(二)精化核算单位,制定控制措施。

(三)模拟市场,实现利润最大化。

(四)全面推行成本控制管理。

初探成本管理中的成本意识论文篇四

金融危机以后,制造业成为了世界各国竞争的焦点,我国也面临着制造业的变革。2015年5月8日国务院公布了《中国制造2025》,力争用短时间进入制造业的强国行列。一直以来,制造业都在我国的经济市场中占据重要地位,但是因为成本管理不善的原因而导致的资源浪费,阻碍了制造业的发展。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越来越多的制造业企业开始采用“目标成本法”,它能够帮助企业在保证实现预期利润的前提下,加大产品研发、设计阶段的投入,保证产出的产品质量,而不是一味的试图降低制造产品的成本。

“目标成本法”最初是由日本制造业提出的,它是以市场为导向设定目标的成本,一种全过程、全人员、全方位的成本管理方法,涉及到了制造业整个运行体系中的多种运行成本,包括设计成本、制造成本和营销成本等。目标成本法的可以避免制造业在成本规划和企业规划之间造成的成本膨胀,满足制造业的战略发展。在我国,由于受到技术、法律以及管理人员等因素的限制,目标成本法并没有在制造业的各个环节进行应用,只是在局部采用作业成本法,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随着《中国制造2025》的公布,越来越多的制造企业会选择目标成本法,来不断完善、改进自身的制造技术和管理体制,以便跟上中国的制造业的发展和企业自身的发展。

二、制造业目标成本制定与完成的步骤。

(一)以市场为导向确立目标成本。

对于制造业的企业来说,应该依照目标成本法先预定产品的目标成本。在预定目标成本时要依据企业的实际情况,结合市场调研确定企业应该研发制造的新品,每种新品都要以开发经理为中心,编制新品的开发提案,包括新品的规格样式、目标售价和预计销量等。在制定目标成本阶段,需要跨职能部门,结合包括生产、采购、业务、会计等部门人员,分解成本,把降低成本目标分解到产品的各个构件上,在满足产品性能的同时,运用价值工程降低成本。目标成本管理法与一般的预期利润不同,它是通过自身分析来确定产品的价格,不考虑社会价值。可是由于市场的多变,企业要想精准的计算出产品的销售价,进而确定产品的目标成本还是有一定难度的。

(二)确定预期目标利润。

利润是企业的根本,任何企业发展的最终目标都是把利润最大化。制造业企业应首先规划和确定一个合理的目标利润,我国企业现阶段通常的做法是统计历年的利润数据,然后运用加权平均法得到企业想要的利润结果。制造业产品的目标利润是随着产品的市场价格确定的,一种产品的市场价格一经确立,随之也确定了产品的`目标利润。确定好目标利润也就等同于帮助企业制定好了未来发展规划工作,确定目标利润的步骤主要包括:第一,结合历年的获得情况。企业在制定目标利润之前,应该收集和整理企业历年的获得情况,结合相关的销售信息进行整理,从中筛选出有用的信息;第二,了解竞争对手的情况,做到知已知彼。企业想要确立目标利润首先要认清自身产品的长处,同时对比竞争对手的产品,依据市场行情从而确定预估的销售量,只有这样才会使预定的目标利润相对合理;第三,结合预期销售价格。排除市场之间的竞争,销售价格的高低决定了销售量的多少,所以企业还要结合预期的销售价和销售量来确定目标利润。

三、制造业目标成本管理的控制流程。

(一)目标成本事前控制。

目标成本执行前的控制就是对目标成本进行的前期规划工作,明确企业的成本目标,用于指导成本目标管理的执行。事前控制有利于企业明确管理和执行的方向,为企业成本目标的达成提供保障,并以此为前提,确定好各项业务的工作安排和任务目标,做到责权利的界限清晰,实现企业效益和利润的最大化。

(二)目标成本事中控制。

目标成本的事中控制对于企业目标成本控制管理来说,是其最重要的环节。在成本实际执行过程中会与目标成本出现偏差,这就需要企业及时应对,根据实际情况对成本实施有效控制和调整,让企业成本回归目标成本范围内的轨道上,紧紧围绕目标成本进行生产经营,使企业成本能够合理控制,利润水平得以有效保障和实现。

(三)目标成本事后控制。

企业要持续的稳定发展,就需要不断盈利和稳定客源,目标成本控制管理也要及时进行修订和适应。事后控制就是在企业销售产品实现利润后,要积极收集销售信息和客户意见,以满足客户的需求为出发点,生产适时的产品,保持产品的市场需求和竞争力,进行事后成本差异分析,并合理修订企业目标成本,使其更具可执行性。

四、制造业目标成本法的完善措施。

(一)施行以激励机制为目标的目标成本法。

为使目标成本法在企业成本管理中得以有效实施,企业既要根据实际情况对目标成本进行测算和预估外,更要充分发挥企业员工的积极性,为目标成本管理的控制和实施提供动力。想让企业员工发挥积极性必须通过合理的激励机制建设来实现,将员工利益与成本管理目标进行紧密联系,这样既能提高员工主观能动性,又能提升企业目标管理效果。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激励机制更多的还是采用绩效考核管理,合理的绩效考核,可以让企业针对员工的自身贡献和工作业绩对工资进行适当调整,保证员工公平合理的享受待遇。

(二)完善实践运用中的目标成本法。

企业目标成本法的实施是依据当时企业的自身实际和市场状况进行的,一旦确立和实施也只能说仅适应当时的条件,并合理有效,但是在实施和运用一段时间后,随着实际环境的变化原有的目标成本法将不再适合或适应性降低,无法为制造业成本管理合理规划和设计,这就要求企业要不断调整、优化和完善。制造行业是以生产制造为主体的产业,生产运行的每个环节都要进行成本控制和管理,利用目标成本的实现保证企业利润目标的完成。目前,我国制造企业的成本管理仍是一项复杂而繁琐的工作,加强目标成本法的应用是企业提高成本管理水平的重要途径,同时在实践运用过程中的不断优化,将降低企业人、财、物各项资源的浪费,实现利润最大化。只有这样才能使企业盈利发展,也只能这样才能使社会稳定进步,为制造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便利。

参考文献:。

作者:周海燕单位:江西杰浩硬质合金工具有限公司。

初探成本管理中的成本意识论文篇五

现阶段国内房地产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国家房地产政策深入改革,给房地产企业都带来较大挑战。通过控制成本就成为房地产企业占领市场制高点的关键环节,房地产企业利润是销售收入与成本费用的差额。

我国正通过多种手段来控制市场房价,房地产企业不能通过销售收入来实现经济效益,成本控制就成为了最有效的选择途径,有效的成本控制可以为企业减少费用支出,为企业实现经济效益提供重要保证。

2.1房地产实行成本控制保证其生存和发展。

房地产首先要在充满竞争的市场中生存下去,然后才能谋求发展,这是任何企业要解决的首要问题,企业的“收”和“支”大体平衡,支出可由收入弥补。支出得到节约,企业积累相应增加,这是房地产企业实行现代成本控制要达到的新要求,它能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

2.2房地产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取胜的关键是成本控制。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房地产企业想要取胜,其重要武器是低成本,而企业降低成本的最有效途径是实行成本控制。

2.3可以促进房地产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髙。

在企业管理中,成本控制能保障有效控制企业的成本,对改进和提髙企业其它方面的管理工作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3.1对成本控制存在错误的认识。

我们只有极少数的房地产企业实行全员、全要素、全过程和全方位的全面成本控制,其它大部分企业都还没有实行。很多房地产企业存在错误的认识,有些房地产企业认为设计阶段是成本控制的重点,其它阶段对成本控制的影响不大;有些房地产企业认为提供材料和设备是最重要的成本构成。

3.2缺乏先进的成本控制方法。

根据财务部门的决算报告,这是传统的房地产企业成本控制,由于业务人员提出报告的时效性相对滞后,这种核算体制不能充分发挥成本控制的作用。事前预测和过程控制在企业成本控制中相对缺乏,成本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不能及时准确地发现,不能对症下药,应采取有效的措施控制企业成本。

3.3没有完善的成本控制制度体系。

很多房地产企业在成本控制上处于粗放状态,完善的成本控制制度体系十分有限。有些房地产企业虽然建立了比较完整的成本控制制度,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却形同虚设,一些房地产企业没有相对应的部门岗位职责与权利,即使兑现了也是受奖不公,受罚不服。有关人员的积极性受到严重的挫伤,给以后的成本控制工作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房地产企业的责任权利相结合是否有力是职工所关心的。

初探成本管理中的成本意识论文篇六

摘要:当前,工业制造业在政府政策的支持下,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工业制造业的管理方式仍稍有落后,这致使制造业企业出现了资源配置不合理的现象。尤其是在当前经济新常态的环境下,工业制造业成本较高,利润较低。制造业企业要想在经济浪潮中立足,须利用好管理会计这一工具,完善其在企业中的推广及运用。

随着经济发展与科技进步,企业生存面临两大问题,即发展与竞争。企业要想长远生存下去,实现可持续发展,则应完善其内部管理,提升自身的竞争能力。而做到这两点的关键则在于企业所掌握的信息。传统会计有两大分支: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财务会计主要负责为企业外部利益相关者提供有利于决策的信息,而管理会计则主要为企业内部利益相关者提供有利于决策的信息。当前,工业制造业作为我国企业的主体,在政府政策的支持下,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工业制造业的管理方式仍稍有落后,这致使制造业企业出现了资源配置不合理的现象。尤其是在经济新常态的环境下,制造业成本较高,利润较低,甚至还产生了产能过剩的问题。因而,制造业企业要想在经济浪潮中立足,必须利用好管理会计这一工具,为企业管理者提供有利于各项决策的信息,以完善企业内部管理,提升企业的经营绩效。20世纪70年代,我国从西方发达国家引入了管理会计的概念。自此之后,管理会计开始在我国企业中得以运用,在企业内部管理中充当了极其重要的角色。随着工业制造业技术的精深以及生产程序的复杂化,管理会计在其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且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简单概括,管理会计在工业制造业企业中的作用主要包括以下两点:第一,管理会计有利于提高工业制造业企业的成本管理水平。管理会计主要运用作业成本法这一工具来提高制造业企业的成本管理水平,这一管理会计工具的运用在企业进行成本控制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可以较好地避免企业资源利用不合理的现象发生。第二,管理会计有利于改善工业制造业企业的资源利用效率。管理会计主要通过全面预算管理的方法来改善制造业企业的资源利用效率,这与作业成本法一样都是管理会计所运用的重要工具。在全面预算管理下,制造业企业的各部门乃至各人员都会涉及其中,以便于管理会计对企业的各环节进行预算,对制造业企业的各项资源进行更为合理的调配,改善企业的资源利用率。

(一)经济体制环境不够完善。

当前,我国处于市场经济体制下,该体制在一定程度上也表现出法制经济的特点。在这一经济体制下,企业的行为要受到法律法规的约束。管理会计要想为企业内部利益相关者提供确实、可靠的信息,则需保证其市场条件是公平、灵敏的。当前,我国已经出台了一些与经济相关的法律法规,如《税法》、《证券法》等。但是,从完整程度来看,我国与经济相关的法律体系还不是很健全,仍需进一步的完善。正是由于法律体系的不健全,使得我国管理会计应用的经济体制环境不够完善,而这在较大程度上影响了管理会计作用的发挥。

(二)缺少管理会计信息系统。

在科技进步与信息化高速发展的背景下,会计信息系统在企业中的运用越来越广泛。无论是大型企业还是中小型企业,都逐渐摆脱了手工会计的时代,转而向高效率的信息系统发展。然而,目前我国工业制造业企业中所应用的会计信息系统,大多仍是针对财务会计的特点进行设计的。尽管管理会计在工业制造业中发挥着越来越关键的作用,但会计信息系统中缺乏与之相关的信息系统模块,或者说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管理会计信息系统,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管理会计作用的发挥。

(三)管理会计人员的整体素质不高。

无论是从事财务会计还是管理会计,都是比较考验人的能力的。特别是进行管理会计工作,对人的实践能力的要求会更高。然而,由于管理会计在我国应用的时间不长,实质上还没有形成完整的属于管理会计师的队伍,大部分管理会计工作仍由财务会计师来承担。但反观西方国家,管理会计人员的整体素质都较高。在当前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下,身为一名管理会计人员,除了要掌握充足的会计理论方面的知识,而且还应具备管理头脑。换言之,管理会计人员的整体素质是高于财务会计人员的,管理会计人员要有战略思维,要懂得抓住机遇,要能够创造性地去分析、解决问题。

(四)管理会计工具的实际应用与理论脱节。

20世纪70年代,我国才从西方国家引入了管理会计的概念。自此之后,管理会计开始在我国企业中得以运用。但至今为止,我国所推广的管理会计理论仍大部分是借鉴西方国家的,并没有立足于我国的基本国情、结合我国实际的政治、经济与社会环境,制定出符合我国企业发展特点的管理会计理论体系。正是因为管理会计工具在西方国家与我国的具体应用环境不同,导致管理会计工具在制造业企业的成本控制方面没有发挥出应有的效果。企业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仅仅是停留在管理会计理论的表面,而没有去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运用恰当的管理会计工具。

(一)完善经济体制环境。

要改善管理会计在我国工业制造业企业中的运用现状,首先应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应用环境。通过前文可以知道,当前我国处于市场经济体制下,该体制在一定程度上也表现出法制经济的特点。在这一体制下,企业的行为要受到法律法规的约束。管理会计要想为企业内部利益相关者提供确实可靠的信息,则需保证其市场条件是公平、灵敏的。因此,我国应健全现有的与经济相关的法律体系,使得企业能够做到有法可依,以此来保证市场信息的真实可靠。市场信息真实可靠,管理会计人员对这些信息进行分析时制定的报告才能更具有应用价值。

(二)完善管理会计信息系统。

当前我们处于一个信息化的时代,我们工作生活也因此更加便利起来。信息化在企业中的运用也越来越普遍,例如会计电算化的运用。但目前制造业企业中会计电算化的运用仍主要集中于财务会计层面,涉及管理会计的系统模块较为缺乏。这一现象导致制造业企业重核算而轻管理,管理会计工具应有的作用无法充分发挥。因此,本文认为,制造业企业应完善管理会计信息系统,依托信息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的优势,更好地发挥管理会计工具的效果。并且,企业还应及时更新与管理会计信息系统有关的软件,使其适应企业经营活动的`变化,提高信息系统的运行效率。

(三)加强管理会计人员的整体素质。

在知识经济时代,掌握了高端的人才,企业便抓住了发展的先机。因此,企业要想充分实现管理会计工具的效用,就要拥有足够的高素质人才。管理会计工具只有在这些高素质人才的手中,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然而,当前我国拥有注册管理会计师的人员较少,影响了管理会计工具效果的发挥。对此,国家应该制定相应的政策来鼓励、支持培养高素质的管理会计人员。而对于有能力的大型制造业企业,应从国外或国内积极引进高素质的管理会计人才。对于中小型制造业企业,管理层也应鼓励财务人员去学习与管理会计有关的知识,掌握相应的技能,根据企业自身的情况建立起恰当的管理会计模式。

(四)管理会计工具的理论应与实际应用相结合。

制造业企业在实际运用管理会计工具时,不能一味地注重于理论层面,要将理论与企业的具体情况相结合。在运用管理会计工具时,应注意总结实践经验,同时结合西方的理论与实践经验,创造出适合自身企业发展的管理会计模式与体制。对于较为复杂的管理会计工具,在企业的实际运用过程中可以进行简化,以增强管理会计工具的可操作性。与此同时,制造业企业还应根据其具体的生产过程的特点,来选择恰当的管理会计工具。最后,制造业企业在运用管理会计工具时,应将其普及到各个部门,并且明确各个部门的职责,而不仅仅将管理会计看作是财务部门的专属工具。究其原因,管理会计人员进行分析、报告所需的资料是涉及各个部门的,需要各个部门来提供。

参考文献:

[1]田倩,刘洪凯,胡仿迪.管理会计工具在制造业企业成本控制中的应用研究[j].齐齐哈尔工程学院学报,2016(02):82–85.

[2]管程程.管理会计在制造业管理中的应用现状及对策分析[j].财会学习,2017(14):125–126.

初探成本管理中的成本意识论文篇七

1、建筑经济成本管理的概念。所谓建筑经济成本管理就是指在建筑企业的整体运营过程中做好建筑工程的成本预算、施工规划、成本控制以及各项投入的分析审核等工作以达到降低建筑施工的整体成本并提高管理效率的一种管理措施或制度。唯有全面了解并掌握这些成本管理的各项内容才能做到对建筑工程投入的方方面面了然于胸,实现建筑资源、资金的合理配置,实现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的提高。2、建筑经济成本管理的原则。建筑经济成本管理主要遵循以下三个原则:一是可控性原则,是指要对建筑工程所涉及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能够进行有效地调配和控制;二是权责分明原则,是指在建筑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的权利与责任划分明确,根据其成效进行奖惩的原则;三是开源节流原则,这是指要在成本管理中引入新技术新设备以达到降低投入、减少损耗的目的,最终实现企业的经济效益。

近年来,我国的建筑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人工和原材料的成本越来越高,企业建筑资金的支出越来越大,严重影响到企业的经济效益的提升,没有好的经济效益也就难以带来技术、设备上的更新,最终会导致企业的整体竞争力日益下滑。因此,注重建筑经济成本管理,改善一些落后的管理制度,提高企业整体成本控制的理念和意识有利于企业实现在建筑施工过程中节约资源、减少浪费,从而达到企业利润的最大化,为企业和社会创造更大的经济价值。

当前建筑经济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只着眼于施工过程中的原料及能源控制而忽视了在施工设计中新材料的使用规划以及原料、设备采购的成本控制,从而造成前期准备资源上的浪费现象层出不穷,严重影响着建筑资金的有效利用;二是建筑经济成本管理制度不完善,传统“粗放式”的建筑企业管理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建筑经济成本管理的现代化,所以其在管理内容及制度上往往会存在着漏洞和缺陷,不能完全符合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从而无法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及核心竞争力。

(一)在企业员工中全面普及强化成本控制意识。

当前,建筑经济成本管理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和缺陷其根源在于企业员工的成本控制意识不强,不能够有效地在企业成本管理中实现建筑资源、资金的合理配置,造成了各种各样的浪费现象,严重影响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因此,必须要重视企业员工成本控制意识的普及与强化,为此在建筑企业内部要首先建立起良好的成本管理体系,让企业员工在成本控制上有章可循,并且对于任何一个企业来说,良好的成本管理体系是促进企业发展壮大的重要因素。其次,企业要做好高管、施工管理及施工人员整体成本控制意识的培训工作,提高其成本控制意识就要从实际工作中出发,同时要建立起成本控制奖励机制,鼓励员工积极参与到企业成本管理工作当中来,在企业内形成一种良好的氛围,从而可以实现企业的“节流”。

(二)加强施工过程中的.成本管理。

建筑施工过程的成本管理是整个建筑经济成本管理中最为关键的一个环节,其中涉及到施工人员的选择、建筑材料的使用及设备的采购与管理等方面,这些方面所产生的费用都是建筑资金的最直接的支出。对于一个建筑企业来说,如果在施工阶段没能做好成本控制,施工的效率就会大大降低,施工过程中各种不合理的支出与浪费现象就难以杜绝,最终影响到的就是企业建筑资金使用的效率。因此,建筑经济成本管理必须要重视做好施工过程中的成本管理,要在施工的各个过程中都严格控制资金的使用,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这样才能实现企业的经济效益的提高。

(三)加强建筑工程质量管理。

质量管理是成本管理中要重视的另一个问题,不能为了降低成本而忽视了质量,企业发展的社会名片就是其工程的质量,而且,做不好质量管理造成的各种“返工”还是会在整体上增加了建筑企业的成本投入,是得不偿失的。因此,建筑经济成本管理中加强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是必不可少的一环,要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去做好成本管理工作。

(四)加大材料管理力度,降低损耗。

建筑是一个耗费各种材料设备的巨大工程,有效地材料管理能够降低损耗,这对于成本管理相当重要。材料管理不仅要包括建筑材料的采购、存储及使用,还要包括相关建筑工程设备的采购、管理及使用。因此,事先的采购计划、中期的管理措施及后期的使用原则等都需要进行合理的规划,保证建筑资金在这些方面上的投入做到科学、高效。

三、结语。

企业要发展就必须具备较强的经济实力才能在技术等各方面遥遥领先于同行业的其他企业,建筑行业领域内的成本管理是提高企业效益的一个关键之所在,但成本管理并不意味着盲目地缩减开支,而是要合理地进行各项建筑工程的投资以达到保证工程质量安全及企业经济效益的双赢。因此,建筑经济成本管理必须要提高企业员工的成本控制意识及其成本管理能力,在建立健全完善的成本管理制度的前提下来控制施工成本,做好质量管理,有效地促进建筑企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3]程四云.《基于市场经济的建筑经济成本管理分析》.科技经济市场.20第01期.

初探成本管理中的成本意识论文篇八

近年来随着综合国力和军力的不断提升,军工科研单位承研的科研项目急剧增多,而与此相对应的是各军工科研单位面临的成本管理压力也在逐渐增大,主要表现为“增产”与“增收”不匹配、繁重的科研压力和现有的成本管理模式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本文在分析军工科研单位得自身特点基础上,对研发、生产流程中的关键环节进行梳理,并提出合理建议和思考,以期对军工科研单位的成本管理有所参考。

一、军工科研单位的业务特点。

(三)军工科研单位的客户主要为各武器装备使用部门,保密性强,按计划指令进行研制生产,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先有客户再有产品的经营模式,不存在市场风险。而也正是因为其这一特点,导致军工科研单位的产品没有公允市场价格,目前常见的定价模式是招投标时客户直接定价,或者先签订暂定价,待研制成功后通过审价的模式确定最终成交价格,这也与一般企业的经营模式显著不同。

(一)成本意识淡薄。军工科研单位是伴随着我党、我国一起建立和成长的单位,其发展速度和领域也与同期的综合国力和基本政策息息相关,这就造成了经营过程中的“政治因素”重于“市场因素”,无论管理者还是技术人员都以“保质、保量、按时”完成科研任务为首要目标,甚至不惜一切代价来进行研发,这一思维导向直接导致管理者和技术人员成本意识淡薄,重项目研发而轻成本管理。即使在市场经济的今天,这一理念仍根深蒂固。

(二)习惯性高耗费决策。指令性任务的最大特点是对产品质量和交付时间有严格规定,在这种压力下管理者和技术人员习惯于高耗费决策,主要表现在:1、论证和方案设计阶段,在新研技术和继承性技术的划分过程中,为刻意突出研发项目的创新性,存在过度设计和过度研发的现象,同时在继承性技术的选用方面,直接选用已有的高配置技术积累满足低参数指标需求的现象也比较普遍;另外,在自研和外包外协的划分过程中,为保证项目进度,部分单位存在将不需要或者不允许外包外协的模块或者设备外包外协给其他单位,这在增加了科研成本的同时,也造成了本单位技术空心化,无意中培养了竞争对手,价格也会受制于人;同时据不完全统计,在后续的联试、测试及交付使用过程中,50%以上的质量问题都出现在外包外协部分,造成了较高的售后服务成本和质量成本;2、研发过程中元器件选型时,由于军工科研单位对新型元器件的选用和采购流程比较复杂,审批手续也比较繁琐,而已经使用过的元器件审批手续相对简单,所以科研人员在元器件选型时,会优先选用已经使用过的或者常用的元器件,而这些元器的性能和规格往往高于本次研制项目所需,造成科研成本的浪费;3、验证阶段的联试、测试和交付使用保障环节,科研单位往往派驻技术人员全程参与,以便随时解决使用过程中的问题,这在提高保军能力的同时也会带来科研单位人力成本的增加,所以选用合适的技术人员来平衡保障需求和人力成本之间的矛盾至关重要,科研单位目前的'常用做法是“谁设计谁保障”,或者派驻级别较高的技术人员参与保障服务或者问题归零,而售后人员的技术能力有限或者参与度较小,这在一定程度上大大增加了人力成本,也带来了人力资源的浪费。

(三)预算编制流程有待优化。军工科研单位种类多、批量小、技术复杂的产品特点,使得各项目之间的成本构成和同一项目不同研发阶段的成本构成差异较大,加之新研项目的研制风险和影响因素的不确定性使得未来支出预测的准确性较差,这都给基于历史数据的项目预算带来很大障碍;另外在预算编制过程中,预算编制人员对科研项目的技术特点和经费构成缺乏深入、全面的了解,对业务部门提交的预算数据的准确性甄别能力不足,往往只能在总体数据的层面进行宏观的把控,执行过程中实际支出与预算金额差异较大。导致基于成本预算的成本控制难以实现或者流于形式。

(四)新形势下军工科研单位的成本压力持续增大。目前大多军工科研单位都属于事业单位,享受国家财政补贴、住房补贴及各项税收优惠政策,改制完成后上述补贴收入和优惠政策很可能会取消,在单位经营模式和管理水平不变的情况下,相当于减少了净利润,若要保持目前的业绩指标,则需要提高管理效率和成本管理水平;另外根据出台的《关于进一步推进军品价格工作改革的指导意见》,将对军品价格的定价模式从“事后定价”向“事前控制”转变,从“单一定价模式”向“多种定价模式”转变、从“个别成本计价”向“社会平均成本计价”的思路转变,对企业尤其是竞争性采购范围的企业而言,未来面临的竞争压力会越来越大,如果本单位的成本管理水平低于同行业平均水平,如研发过程中出现较多人、财、物的浪费或者研发失败,就意味着本单位承担了额外的管理成本,市场竞争中无疑会处于不利地位。

本文所提及的关键控制点是指研发、试生产过程中该环节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成本或者该环节不涉及大量的人力、物力的投入但是影响或者决定了后续人力、物力投入的环节。对这些关键控制点的梳理和分解,有助于我们理清成本的构成和影响因素,为后续成本管理提供依据和参考。

(一)积极与客户沟通,确保外部输入的准确性。

在项目的论证和方案设计阶段,工作重点在于搜集市场信息,并对搜集到的信息进行分析判断,明确主要技术指标的同时,制定总体技术方案并测算项目全生命周期成本支出。该阶段对项目总体成本影响较大的环节有两个:一是准确搜集客户需求信息并持续跟踪,确保项目外部输入更改时能够及时反馈到项目组。这是现阶段军工科研项目的特点决定的,军工行业的快速发展反映到科研单位就是军工科研项目技术指标的更新调整,甚至同一项目不同批次产品之间的功能性能和技术指标都有较大差异,这就要求市场人员及时获取客户需求的调整信息,减少方案更改带来的成本损失;二是准确分解分配客户需求,制定满足客户需求的最优方案,据美军相关统计,方案阶段发生的成本只占10%-20%,其内容却决定了项目90%以上的生命周期成本,这一数据也基本反映了我国军工行业的成本特点,所以在项目总体技术方案评审的基础上,建立项目方案经济性评审制度,对总体方案技术路径的经济性、成本与收入的匹配性进行评价,并作为总体方案选择的重要条件。具体而言:用测算成本控制项目产品的规格设计,区分继承性技术和新研技术,并分类细化成本测算,若技术方案、研制标的等内容发生变更,应根据影响程度重新进行方案经济性评价。

(二)加强采购环节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外购元器件、外购成品和外包外协基本占据了型号项目60%-80%成本,该部分支出不可避免,但合理筹划和优化采购流程可以压缩该部分支出,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首先遵循标准化、模块化、通用化和产品化的设计原则,在不拔高选购材料标准的基础上,优先选用成熟技术、成熟选材,减少非标项目的比重;其次,外购元器件和外购成品的采购环节,除战略供应商之外,积极引导和培育供应商之间的竞争,消除独家供货,同时开展精细化采购管理,依据科研生产计划,科学确定经济库存量和经济采购量,合理组织采购时间和采购批次。对由于科研任务取消或者变更导致的已采购元器件的积压,积极采取应对措施,如与供应商协商处理解决,协商无果的情况下尽量在不同项目间进行比对,符合指标要求的优选推介使用,尽量避免元器件长期闲置或者报废的情况;再者,严格控制外包外协的内容,实行外包外协合同评审制度,对外包外协进行充分的技术论证和经济可行性论证,对不能外包外协的核心产品、核心技术、核心软件等,再难也要自己公关解决,防止科研产品技术成果空心化,也可以规避采购价格受制于人的风险,有效监督和控制外包外协成本。

(三)优化人岗匹配,降低人力成本。

对军工科研单位而言,技术人员是其最宝贵的财富,合适的人做合适的事情,合适的事情配备合适级别和数量人,可以提高人力资源的使用效率,降低人工成本。这在研制阶段和售后保障阶段尤为重要。

研制阶段不仅仅是技术方案的执行阶段,更是研制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完善技术方案的过程,这一阶段需要技术人员极大地人力投入。在目前的研发体制下,尤其在重点项目的研发过程中,各军工科研单位为保证项目质量和进度,往往不计成本的投入人力资源,在保证项目进度的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程度的人力资源浪费;另外在联试、测试、交付保障及售后服务环节也是一样,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成本意识不足和缺乏标准规范造成的。

建立人力资源分级制度,明确标准研发项目的岗位配置,将人员投入流程形成标准规范,可以有效地减少高配人员投入,降低人工成本;同时在交付保障和售后服务环节,提高售后保障人员的技术水平,减少错误发生,也可以降低研发人员在保障性工作方面的投入。具体而言:加强对售后人员的培训,使售后人员在生产环节就开始介入,有助于提高其服务水平,节约维修成本;另外建立良好的信息沟通机制,在充分了解外场情况的基础上,选派合适的人到场,可以避免维修保障服务劳而无功,对于客户较为集中或者产品使用量比较大的重点工程项目,可以设立相对固定的服务工作点,派驻技术人员常住外场服务,节约外场服务差旅成本的同时,也提高了售后服务的及时有效性。

(四)建立成本管理监督考核和激励机制。

成本意识淡薄的主要原因是缺乏监督考核和激励机制,在保质、保量、按时完成项目研制任务的前提下,军工科研单位的管理者往往弱化了对项目成本的关注和管理。要改善这一状况,本文认为,在加强对技术人员成本理念培训的基础上,以项目或者项目组为单位对每个项目的收入、成本情况进行精细化核算,并对核算结果进行考核和奖惩是改善这一状况的有效措施,也是军工科研单位开展精细化成本管理的趋势。

初探成本管理中的成本意识论文篇九

(1)市政道路工程施工的区域很广,且区域内的环境比较多样多变。一个市政道路工程项目施工区域可能会有交通拥堵的市区主干道,人来人往的商业步行街,热闹喧嚣的菜市场,以及居民众多的小区;甚至还有可能会是比较偏远的郊区和村庄,或者城市内河等等不一样的环境.(2)在项目施工的过程中有许多不同的需要进行沟通交流的人,市政道路工程项目在施工的过程会和很多政府的部门,个人,企业等有不同交际,比如说政府的建设委员会、市政局、交管局、公路管理局、以及各级乡政府和居委会,而还有一些个体就是政府的领导干部、专业的教授,课还有就是城市的居民、农民、甚至有一些素质很低的人。这些人的素质都不同,沟通不好的话可能会影响项目的推进。(3)市政道路工程在施工中会遭遇许多突发的天气情况,而且这些恶劣的天气严重影响了施工进度。比如突发的暴雨,夏日的连续高温天气,以及冬天的冰冻雨雪灾害天气等等。(4)市政道路工程的施工具有一定的风险。如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错综复杂的城市网管设施,复杂的道路交通、材料的装卸运输等这些环节如稍不控制好就会引发安全事故,甚至重大事故。

初探成本管理中的成本意识论文篇十

施工项目成本管理系统的具体工作内容主要为:成本预测、成本决策、成本计划、成本控制、成本核算、成本分析和成本考核等,在施工项目成本管理系统中每一个环节都是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成本预测是成本决策的前提,成本计划是成本决策所确定目标的具体化。成本控制则是对成本计划的实施进行监督,保证决策的成本目标实现,而成本核算又是成本计划是否实现的最后检验,它所提供的成本信息又对下一个施工项目成本预测和决策提供基础资料。成本考核是实现成本目标责任制的保证和实现决策目标的重要手段。从上述成本管理的各个环节的相互关系看,成本预测和成本控制在成本管理中显得尤其重要,是成本管理中应着重抓好的两个关键环节。

2.1成本预测的概念及其作用。

通过项目施工成本预测,可为施工企业经营决策和项目管理部编制成本计划等提供依据。

成本预测是投标决策的依据:成本预测是编制成本计划的基础;成本预测是成本管理的重要环节。

成本预测在实际工作中虽然不常提到,而实际上人们往往不知不觉中会用到。例如,建筑施工企业在工程投标时或中标施工时都往往根据过去的经验对工程成本进行估计,这种估计实际上是一种预测,其发挥的作用是不能低估的。但是,如果想要更加准确而有效的预测施工项目成本,仅靠经验的估计是很难做到,必须运用科学的系统的预测方法,才能使其在工程经营和管理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在项目成本预测中常用回归预测法、量本利分析法等方法进行预测,下面结合实例简述回归预测法的应用。

对客观存在的现象之间相互依存关系进行分析研究,测定两个或两个以上变量之间的关系,寻求其发展变化的规律性,从而进行推算和预测,称为回归分析。利用回归分析法进行预测,称之为回归预测。

一元线性回归法适用于物价波动不大时期内的成本预测,对于价格波动大的,要进行价格口径换算。具体应用如下。

2.2.1案例。

a公司在某市投标承建某开发区的一条新建道路(以下简称k工程),主体是沥青混凝土路面,道路面积为26400平方米,工期为2月至197月。在投标之前,公司应用一元线性回归法对该工程项目进行施工成本的预测和分析。

初探成本管理中的成本意识论文篇十一

受到许多外部因素的变化,以往的建筑经济管理模式没有办法有效适应现今建筑企业发展,对建筑企业的发展造成了阻碍。经济管理模式落后表现在建筑企业对于员工缺乏相应的培训,因此,建筑经济管理有关人员的专业知识有待提升。建筑资金管理的水平,不仅影响企业自身的经济效益,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的发展。现今,一些建筑企业在施工的时候,存在重复建设和过度浪费的情况,降低了企业工作效率,增加了企业的负担。

1.2建筑企业的资金筹集能力不足。

一些建筑施工企业,其施工项目工期比较长,在施工的过程中,要不断注入巨额的资金,才可以确保建筑工程在规定时间内保质保量的完成,因此,倘若建筑企业没有良好的资金筹集能力,会造成建筑施工各个环节出现脱节的情况,建筑工程施工没有办法按时完成,不利于建筑企业自身的经济效益。许多企业很难在短期内进行建设资金的筹集工作,因此,资金建设的有效管理存在难度。

1.3正式施工前需提前支付建设资金。

由于建筑工程施工的规模比较大,施工工期比较长,在正式施工前,需提前支付建设的资金,因此,建筑企业在施工的过程中,可能出现资金不足或资金短缺的情况。在建筑施工的全过程中,建筑企业都需要有效管理建设资金,减轻企业的资金压力。

2.1完善成本控制的`组织保证体系。

首先,建立科学的成本决策机制体系是合理制定成本控制政策并有效执行成本控制措施的重要基础。企业成本控制的决策人员构成应由企业内部技术人员和行业内的著名专家共同组成,除此之外,决策小组成员要有能够识别判断出施工项目成本的主要影响因素,然后经过科学的分析以及合理的预测,制定出可以有效控制成本的科学的规章制度和操作指南的能力。其次,要健全建筑施工企业成本控制的管理体系,由项目经理负责统筹全局,协调财务、人事等各部门人员共同参与、有条不紊地完成好各自的职责。整个管理体系不仅应根据规定的要求,有效控制事前及事中的项目成本,还要依据成本控制目标,制定出具体可行的计划方案,这不仅仅是一份详细的书面材料,更是企业内部各职能部门能够据此落实执行计划的行动指南,需将各项指标分解开来,使之与各部门的职能分工相对应。最后,再合理的机制如果得不到切实有效地执行都是没有意义的,这就需要成本控制的执行主体,包括现场负责人、施工人员以及负责领取材料的工作人员等,都能够从实际情况出发,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以实现成本的相对节约为目标,将成本投入、支出的控制执行工作严格负责到位。

设计阶段的经济成本控制是经济成本控制的第一环节,项目设计的技术手段和经济效果对项目成本影响最大。每个部分的设计都与项目规模的设计、施工复杂性、施工过程等有关,这些是影响项目成本的重要因素,因此,设计经济是决定项目成本的关键。另外,采购和施工阶段的造价控制将在很大程度上由设计人员控制,当工程造价满足工程质量、进度和时间约束时,应优化设计成本,降低工程造价。良好的设计不仅体现在功能和技术的设计上,而且还应反映经济管理的成本,在满足建筑设计技术和功能的基础上,实现最低的设计成本。

采购成本的控制是建筑经济成本管理的起点,因此,必须严格控制材料的采购管理,建筑企业是否建立良好的采购管理制度是影响企业经济成本以及总承包商利益的基础。采购部门需根据监测施工现场的材料消耗情况,综合分析市场供求趋势,考虑建筑工地和材料库存的具体情况,准确科学计划最佳采购数量、最佳采购时间和最佳采购方式,最大程度减少资本占用限度。制定适当的采购计划,选择合适的供应商,保证适当的价格,购买必要数量的建筑材料,确保整个企业获得材料供应总成本最小化。

当前,一些建筑企业为了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往往过分注重成本控制而忽视工程质量,从而增加由于质量未达标付出的高额费用,不仅降低了企业的经济效益,还会降低企业的社会效益。如为降低成本而采取偷工减料、以次充好等降低质量的行为,不仅会降低企业的经济收益,还有可能影响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只有在确保工程质量的前提下,想方设法地降低工程成本,尽可能地实现一步到位,且在发展过程中紧密关注新的工艺和新材料,加强对新工艺材料的应用,能有效提高工程质量和企业的成本控制水平。在市场经济中,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因此在建设项目过程中,必须不断监测施工的进度,以确保每项工作都能安全进行,采取有效的施工方案,以避免延误施工进度。另一方面还需要采取安全措施,提高安全控制的水平,明确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防止不必要的安全事故带来的经济损失。

2.5新技术的应用。

(1)bim技术在建筑施工成本造价的控制中起的应用价值。它在建筑施工项目中能有效地增强工程造价的准确性,并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工程造价管理中存在的各种问题。该技术的价值主要表现在下面几个方面:bim技术本身对数据具有高效的处理能力,准确且快速。它还可以把工程的造价人员从传统的、繁琐的计算工作中解放出来,进而促使施工企业对人员进行合理的配置和调整。bim技术具有的多维度建筑模型,在建筑施工方面实现了动态监控,使得对建筑施工成本造价的控制更具精细化。(2)bim技术的智能化在建筑施工成本造价的控制方面起的作用。bim技术具有的数据资料库能根据工程量计算出施工工期。建筑企业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能依据bim技术所提供的相关的数据资料做科学化施工。这样不但能及时对建筑施工的成本造价进行分析,提高其施工的效率。而且有利于缩短施工工期,更科学合理地对建筑施工的成本造价进行控制。(3)bim技术可利用相关数据库的人工、材料、机械用量信息,为施工过程提供资源安排计划,对施工进度所需的人工、材料、机械用量合理使用,有效进行调配,从而增加经济效益。总而言之,近年来,建筑行业发展愈加迅速,我国建筑施工企业也随之面临严峻的挑战。加强成本管理与控制,是企业能够在机遇和危机并存的新形势下取得关键竞争优势,在建筑行业脱颖而出,保证效率和效益的重要途径。因此,如何在新形势下有效进行成本控制是越来越多建筑施工企业所关心的焦点,这就要求我们在以后的实际工作中必须对其实现进一步研究探讨。

参考文献:。

[1]刘兆仁.建筑工程管理中的成本控制要点和对策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01:160.

[3]王鑫.民用建筑工程经济成本控制要点分析[j].门窗,2014,05:333.

[5]候建军.成本管理在建筑经济中的重要性分析[j].江西建材,,04:241+244.

初探成本管理中的成本意识论文篇十二

本文全面的介绍了电网经济运行的经济效益,系统的论证了电网经济运行的措施,希望能让读者从中得到一些参考。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全社会的用电量和用电强度都达到了历史的最高程度,当然,由于其中不合理的电网结构、电网调度、变压器运行、电网配置、电容补偿等因素,导致了电网运行中出现了电力的大量损耗,对于社会经济和人民生活都带来的不利的影响对。所以,电力经济运行这一实用性强、技术难度大的节能技术越来越受到重视。

初探成本管理中的成本意识论文篇十三

如何在不动人的情况下,打造企业的核心团队?这是一个很难解决的问题,也是困扰许多企业多年的心病。然而,在泽亚企管辅导过的一些企业中,我们却真实的看到,这绝不是个无法解决的问题,而且也确实非常成功的解决了这个问题。在这里我们所谈的“人”是指在企业整个管理中起着关键作用但又不利于企业核心团队打造的人。这些人一般是企业的中高层管理人员及核心技术人员。“不动人”与打造核心团队是一对矛盾。“不动人”就有可能给核心团队的打造形成阻力,甚至造成非常严重的影响;“动人”又会引起动荡,动摇军心。泽亚企管了服务过的企业在团队打造方面的经验,觉得可以尝试从以下几点寻求突破:

一、统一认识,形成强而有力的企业文化。

思想认识、方向不统一,管理人员再有执行力,再有创新,也很难成功。有个著名的实验,把四头强壮无比的牛用绳子绑在一个瓶子上,然后用鲜美的青草诱引它们分别朝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前进,四头牛使尽所有的力气,最后直至筋疲力尽,瓶子都没离开过原来的位置。这个例子说明了统一认识、统一方向的重要性。国内著名企业海尔就非常注重统一认识,如在收购安徽黄山电视机厂时,为了统一认识,专门组织员工停产讨论了三天,思想统一了才开始生产。只有统一认识,统一方向,各相关部门所形成的“合力”才会达到最大化,才能取得最佳效果。

二、抓住每个人的需求。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每个人都有心理需求,只是需求层次不同而已,有的需求侧重于物质层面,有的则侧重于精神层面。因此,老板、管理者要分析下属的心理需求,对症下药。对于管理变革中的“刺头”,既要打压更要安抚。对管理变革影响较大的“刺头”可通过换岗、削权等方式减小其不利影响,同时也要注意通过其他方式满足其心理需求。在泽亚企管负责的一个项目中,有这样的“刺头”,其因能力有限,被公司从计划部调往生产车间,虽为平调,但有情绪,在企业的管理变革中有意唱反调、消极应付。后经了解,此人之所以有情绪主要原因是觉得面子上过不去。抓住这个心理需求后,项目组老师对症下药,正好“5s”工作刚开始,多年未处理过的呆滞物料急需处理,于是马上成立呆滞物料处理小组,并在大会上宣布任命此人担任组长,给足其面子。经过这样一个动作,此人一反常态,不仅从之前的低迷状态中解脱出来,还以前所未有的积极心态投入到工作中去。诸如这样的例子,在泽亚企管服务的项目中十分常见,就是这些巧妙的方式,他完成了企业核心团队的调整,并为之后成功打造企业核心团队扫清了障碍,奠定了基础。

三、借力打力,充分利用部门、工序相互制约这把利剑。

在泽亚企管项目运作中多次用到“借力打力”这个词,必不可少的强调部门、工序相互制约这个名词,并会抓住尽可能多的机会不厌其烦的讲解这个问题,直到大家都懂为止。这是一把利剑,因为我们每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古人也告诫我们“力要用在刀刃上”,所以只有部门、工序间相互制约起来,相互监督起来,才会充分暴露问题,才能打破“一团和气”、重人情的企业文化,同时,老板、管理者才能有的放矢,把精力重点放在问题的解决上。

四、重奖轻罚,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在所有的'激励手段中,奖励是一个重要的手段,尤其是对中基层管理人员来说。它通过对比形成反差,能调动员工朝我们希望营造的方向努力。如果在奖励方面加大筹码,如奖金是罚款的两倍,就大大增强了奖金的正面激励作用。在这样的巨大反差中,企业通过奖与罚,形成一个鲜明的行为导向。这一招在很多中小私企中极为见效,泽亚企管认为有以下原因:

1.中小私企老板因各种原因往往只注重罚款,而忽视了奖励。只罚不奖,不但没有起到警示作用,员工反而更为反感,不愿去改正或改进,甚至会故意重犯,形成恶性循环,企业、管理者进入了罚款管理恶性循环的怪圈。

2.企业缺乏一个合理、操作性强的奖罚机制,没有统一、公平的标准。一方面,管理高层,尤其是老板,奖罚的随意性很大,想罚就罚,想奖就奖,没有一个明确的奖罚机制。中国人做事崇尚师出有名,不论国事还是家事,都要名正言顺,如战争,打战前都要先发表檄文或者打个旗号,以示正义。同样,奖罚也是一样的道理,若随意性很强,就很难做到名正言顺。另一方面,奖罚完全凭感觉,凭主管想象,没有依据和标准。没有标准,没有依据,就会降低奖励的公平性,甚至可能与期望效果相反。

3.老板、管理者不讲信用,开“空头支票”,只许诺,不兑现。这也是奖惩措施难以见效的原因。事前,老板、管理者会给属下、员工承诺,完成目标、办好事情会给什么奖励,而事后,员工完成了目标,办好了事情,此时老板、管理者早把承诺给忘了,员工的积极性严重收到伤害。这样的事情多了,老板、管理者以后的安排、承诺,自然就没人相信,没人去努力了。

以上几点是泽亚企管在管理咨询中打造企业核心团队的过程中得到的一些体会,但始终觉得打造稳定高效的核心团队绝不止这些,“打造团队无定法,取得成效才是真”。

初探成本管理中的成本意识论文篇十四

建筑经济成本管理属于建筑企业项目管理一部分,其涉及范围较广,包括建筑工程中的人、财、物等多个方面,其中,成本核算、分析、控制、决策等均属于成本管理。

一个完善的建筑企业体系,除了要确保建筑工程项目的质量之外,还追求项目利益最大化,此时成本管理成为核算建筑经济综合效益的重要方面[1]。

随着建筑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化,为了促进建筑企业健康有序的发展,提高建筑企业管理水平,追求经济利益合理化、最大化,应努力加强建筑经济中的成本管理。

目前,国内建筑经济迅猛发展,占据了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但不可否认的是,我国建筑经济中仍然存在很多突出问题,尤其是成本管理方面,有待改进。

接下来,笔者从自身工作经验出发,总结一下当前我国建筑经济中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

(1)成本管理理念落后。

国内绝大多数建筑企业不重视建筑经济中的成本管理,即便是企业内部的成本管理,也仅仅关注整个建筑工程中能源消耗较大的部分,没有对整个工程项目进行专门的评估研究,比如整个建筑工程系统中供应链各个环节的成本支出等。

这种忽视成本管理的理念在国内建筑市场极为普遍,这也是制约国内建筑企业,乃至建筑经济发展的重要方面。

(2)对成本管理认识模糊。

一些建筑企业管理者管理方法存在问题,他们大部分认为成本管理是成本管理部门的分内事,与其他部门无关,这些企业管理者常常着重关注企业盈利,忽视成本管理,这种认识不仅不能有效控制一个建筑项目的成本问题,同时也会不利于建筑经济成本管理,最终影响建筑企业健康发展[2]。

(3)没有一套健全的成本管理考核制度。

现有的成本管理考核制度没有科学的理论依据,不仅造成现有的成本管理工作无章可循,同时也很大程度制约了工作效率,这样一个形同虚设的成本管理考核制度不能指导建筑成本管理工作的进行,同时也无法有效控制成本问题。

(4)没有科学、完善的成本管理目标。

国内一些建筑企业开始将成本管理运用在自己建筑项目中,但没有更多的指导性案例,或者因为经验不足,他们往往没有清晰完善的成本管理目标,取而代之的是控制降低工程投资即可,这样的成本管理目标也会严重阻碍企业后续正常有序的发展。

深入认识建筑经济中成本管理的重要性,不仅有助于企业控制建筑项目成本以及经济收益,同时也有利于企业后续的正常发展。

建筑项目中的成本管理和企业经营生产活动紧密相关,建筑使用的原材料是否合格、劳动生产率是否高效等,均可以通过建筑工程中使用的产品质量反映出来,这也就有效地反映了成本管理对建筑企业乃至建筑经济带来的效果,有助于推动建筑企业的发展[3]。

(2)成本是确定产品价格的主要因素。

确定建筑产品价格前,要对建筑企业成本进行计算评估,在这个基础上,再综合考虑市场因素,可最终确定建筑企业产品的价格。

目前,国内建筑市场经济蓬勃发展,与此同时,市场竞争也越演越烈,市场竞争表现为产品质量和价格的竞争,归根到底也可表现为企业产品成本竞争。

(4)成本管理与企业经营和决策有着重要的关系。

绝大多数企业的经济决策和管理决策上依托在企业成本核算基础上,企业投资回报率与投入成本有着直接的关系,从这个意义上说,成本管理关乎着企业经营和决策。

建筑经济中的成本管理直接影响着企业经济效益,为了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提高企业综合效益,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实现建筑经济中的成本管理。

(1)提升企业管理者整体素质及责任意识。

企业人事管理部门要把好人才关,提高筛选人才、监督人才的管理力度,确保企业从业人员有较高的从业素质和强烈的责任感。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初探成本管理中的成本意识论文篇十五

新农村建设项目是重要载体,能否实现项目建设科学有效管理,关系到新农村建设的成败。项目管理好了,人心所向、利国利民,项目管理不好就会弱化民生改善,对社会产生负面影响,给国家造成严重损失。新农村建设省补项目设立以来,梅河口市能够按照省办的要求,积极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办法,抓住节点,严格把关,务求实效,对新农村省补项目进行规范管理,操作过程中在抓法上突出以下几个方面。

一、抓住选村申报节点,把好项目准入关。

根据《吉林省新农村建设重点村选定工作方案》精神,我市省级重点村按照点面结合、集中连片原则选点布局,重点向国省公路沿线和旅游线路的行政村倾斜;向村屯内基础设施相对完善,便民服务设施建设基础较好的行政村倾斜;向村三委班子团结,战斗力强,能带领村民发家致富的行政村倾斜;向农民自主投入、自主建设、自主管理积极性高、意愿强烈的行政村倾斜。省级重点村的确定,严格履行村例会、乡镇预报、市新农村办核实、省办审批四项程序。在申报过程中,坚持“三会、一公开、两核验”工作法。先由村党支部会、村民委员会和村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并将决议在村里公示7天,确定无异议后上报所属乡镇。所属乡镇通过实地查验确定切实可行后报送市新农村办;市新农村办会同市财政局进行实地复验合格后,报送省新农村办待批。这种方法,既避免了重点村选定不合民意、不切实际的盲目性,也为省补项目顺利启动和有序实施奠定了基础。

二、抓住施工建设节点,把好工程质量关。

质量是工程项目的生命,项目是新农村建设的有力支撑。为全面做好新农村项目建设工作,我市建立了项目建设预决算、招投标、工程监理、跟踪检查等制度。建设项目开工前,由重点村聘请资质部门做出项目预算,报请市财政局进行评审;工程完成后,由施工单位聘请资质部门做出项目决算。重点村所有项目全部履行招投标手续。由重点村出具预算评审报告及相关材料到市政府采购办或选定的招投标公司统一招标,竞标公司中标后要在网上公示三周后确定无异议,方可开工建设。项目建设过程中,采取多种监督方式。市新农村办定期和不定期对项目建设进展情况进行督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重点村村民代表组织成立工程质量监督小组,对建设项目进行全程监督。项目建设的.受益农户对工程质量进行主动监督;有条件的乡镇还聘请了有资质的单位或部门对项目实施第三方监督。以上方式,有效封堵了工程质量方面容易出现的漏洞,使新农村省补项目真正成为老百姓的放心工程和满意工程。

三、抓住检查验收节点,把好建设规模关。

新农村建设省补项目实行村、乡(镇)、市、省办四级验收制度。建设项目完工后,施工单位做出项目决算,报请市财政局进行决算评审,评审完成后,村项目建设监督小组按照施工方和村里签订的工程合同或协议对项目的工期、质量、特别是建设规模等完成情况首先进行自验,如实填写村级项目验收单,自验合格后,由村委会向乡镇政府提出复验申请,所在乡镇验收合格后,形成项目验收报告,向市新农村办和市财政局提请总体验收,市新农办、市财政局组成联合验收组对工程进行全面验收。验收时,在对工程进行实地认定和测量的基础上,查验项目建设的相关材料。包括项目预决算报告,招标书、投标书、项目实施期间的工程监理记录,施工前、施工中和施工后的影像资料等。验收完成后,重点村要将项目建设的所有资料归档立卷,同时上报市新农村办备份。市新农村办出具验收报告,报请省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对项目建设现场核查。通过采取“四级”联动的验收办法,保证了工程项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杜绝了串项、改项、建设数量不足、异地建设等现象。

四、抓住资金运作节点,把好拨付使用关。

五、抓住建后管理节点,把好设施维护关。

市委、市政府把省级重点村基础设施建后维护作为新农村建设一项常规工作来抓,每年春秋两季环境整治动员会上,市领导都对这项工作进行重点强调。要求对破损的围墙、大门、边沟、道路、广场等基础设施进行修缮,对歪斜的路灯杆进行扶正,对掉漆脱落的墙栏进行喷涂,对设施上的小广告和污渍进行彻底清除。各乡镇都安排专人主抓和落实这项工作。通过强化基础设施维护,既美化了环境,又确保了公共服务设施持续发挥效益,同时还避免了一些重复建设。

梅河口市通过项目的科学管理、资金的规范使用等措施办法,实现了省补项目100%开工建设,100%保证工程质量,100%按期完成,100%拨付建设资金,100%交付使用的五个100%预期目标,强力推动了新农村建设的全面开展。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3800788.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