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好的教案应该具有明确的目标、清晰的步骤和引导性的问题,能够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和思考。在编写教案时,教师应该注意学习活动和评价方式的合理搭配,以确保教学目标的达成。通过阅读这些教案范文,希望能够激发教师的创新思维和教学热情。
心连心教案反思篇一
1、学习用简单纹样进行对称装饰。
2、知道什么是左右对称,即左边的图形、在大小、形状和排列上与右边的图形的大小、形状和排列上与右边的图形的大小、形状和排列一一对应、完全一样。
3、启发幼儿大胆想象、创造,运用多种图形、颜色、线条、装饰手套面。
4、会用它们大胆地进行艺术表现与创造,喜欢装饰。
5、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1、手套三双
2、范画6张
3、供幼儿作画的手套形画纸
一:引起兴趣(教师出示手套直接进入主题)
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一件礼物,我们一起来看看是什么?(教出示手套)
二:引导幼儿感受这双手套的对称美(通过让幼儿观察来知道什么是左右对称
师:请小朋友看看,这双手套你发现了什么?(左边的手套和右边的手套一样在哪里?引导幼儿说出右边手套图形的大小、颜色、形状和边手套图形的大小、颜色、形状都是一样的。而且两个图案能重叠在一起,这样的就称为左右对称)
三:幼儿讨论什么是对称(让幼儿通过尝试错误来再次强调左右对称)
请一位小朋友上前来戴上一双手套(颜色、图形不同的手套让幼儿观察)大家看这位小朋友戴的一双手套,你们发现了什么?左手手套的颜色、图形与右手手套的颜色、图形不一样,这样的一双手套我们能称为左右对称吗?(不能)让这位小朋友换上左右对称的手套,再请小朋友观察,并说出左右对称的手套美。
四:幼儿讨论如何装饰手套(教师示范并启发幼儿大胆想象、创造)
师:(1)首先把一双手套摆放好,拇指相对。想好要画的图形,再开始动手画。在一只手套上画图形,在另外一只手套上也要画上相同的图形,这样才是对称的手套。
(2)老师出示设计好的手套,流畅的波浪线也能装饰出漂亮的手套。看!连我们学的数字宝宝都能装饰出美丽的手套。简单的折线、圆点也能装饰出漂亮的手套,图形宝宝装饰的手套也漂亮。美丽的枫叶装饰出的手套别有一番风味。(让幼儿自己观察一一说出来,感受对称美)
五:幼儿装饰手套(幼儿发挥想象,亲自体验装饰手套)
“请小朋友当设计师,用自己喜欢的颜色、漂亮的图形把自己的一双手套装饰的最漂亮。”发给小朋友手套形的白纸两张。
六:展示、评价(让幼儿互相欣赏,加强对左右对称的理解)
(1)请个别幼儿将自己设计的画展示给其他幼儿,并说出自己是怎么设计的,有什么图案,教师加以点评。
(2)对全体幼儿点评:我看见小朋友们设计的手套各种各样,特别漂亮,有花草的、有动物的、还有图形宝宝等。现在请小朋友把自己装饰好的一双手套贴在墙上开个展览会,比一比谁的手套最漂亮。
美术教育历来是幼儿园教育活动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为幼儿提供发现美、认识美、展现美和创造美的机会,教师应充分激发幼儿美术兴趣。作为幼儿教师,教孩子绘画重要的是如何引导他们在绘画中找到自己的乐趣,激发幼儿绘画的积极性,提高绘画技能,这就需要教师用完美语言去引导。慢慢地孩子就有可能拥有自己认识世界的独特视角。
这次我讲的是《我的小手套》,目标是学习用简单纹样进行对称装饰。活动开始时,我让幼儿欣赏自己的小手套,感受美丽的手套。让幼儿在欣赏和讨论的同时,了解线条与点的不同组合,学习设计图案的方法。当老师进行创造和示范时,孩子们的创意欲望都被激发出来了,都想参与到活动中去。在接下来的第一次尝试中,孩子们都快乐的将自己融入在活动中。学习用简单的点和线条组合设计图案。
多数孩子都能用我为他们提供的材料进行设计,通过平面创意对手套进行创意,在做做玩玩中自然提升审美趣味和创造能力。也有少数幼儿缺乏创意能力,需多进行锻炼。
最后我组织孩子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语言表述,使孩子从细心聆听别人的讲述的同时也吸收和学习别人的创作优点,有利于孩子日后进行相关的创造活动。其中也有少部分孩子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表述能力比较欠缺,需今后加强口语表达能力和同伴一起分享的快乐。
心连心教案反思篇二
这天,是星期一,开晨会。我们都静静地坐在教室里听广播。这天的广播与往常不同——广播里传来一个不幸的消息:以前的同学,我的'好朋友吴雅倩患了白血病!校长呼吁全校同学为她捐款献爱心。听了这个广播,我的思绪回到了一年级。那时,我在班里担任班长,吴雅倩担任劳动委员。她那时成绩不错,而且工作认真,负责,把教室打扫得干干净净。那时,我们不仅都是班干部,还是一对形影不离的好朋友,就坐前后排。可是,二年级时,要从每个班抽取一些学上组建八班,吴雅倩被抽走了,我与他依依不舍地分开。此后,我们虽然不在一个班,但这丝毫不影响我们的友谊。
能握笔,脚趾疼得不能弯曲,但她躺在病床上也坚持自学。而且,她刚查出患有白血病时,奥英比赛就要开始了,父母都劝她放弃,但在比赛那天,吴雅倩让父亲把她背到了考场比赛,并获得了全国一等奖。她的毅力感动了我,我更下决心,要帮助她。学校的号召很快得到了响应,当天下午,同学们就争先恐后的把自己的零花钱或父母给的钱拿了出来,我也加入了捐款的行列。人间处处有真情,真情时时暖人心。虽然,同学们只是尽了自己的微薄之力,但会给吴雅倩带去精神支柱,点燃她心中生命的圣火。
心连心教案反思篇三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虽然我们生活在不同的国家,我们的肤色不一样,但我们共同在同一个地球上,充分感受全世界儿童是一家的情感。
2、尝试跟着音乐有表情的.演唱歌曲。
活动准备:
歌曲磁带、编排节奏的图片及记录卡每组一套。
活动过程:
一、考考你:
1、地球有几大洲?几大洋?
2、世界上的人肤色都一样吗?
3、他们都生活在地球的哪里?
二、欣赏歌曲:《各国儿童心连心》。
1、幼儿完整欣赏歌曲《各国儿童心连心》。
(1)歌曲的名称是什么?
(2)歌曲里有些什么?
2、边听歌曲,边打节奏:
(1)幼儿自己打节奏。
(2)分组,边打节奏,边用自己的方式记录。
(3)各组展示自己的节奏谱和节奏方式。
三、学唱歌曲《各国儿童心连心》:
1、跟着音乐有节奏地念歌词:
(1)集体。
(2)分组。
2、幼儿跟随音乐歌唱数次。
(1)集体。
(2)分组。
(3)集体。
3、幼儿自己创编动作,跟着音乐组曲舞蹈。
四、复习舞蹈《欢乐舞》。
要求:幼儿发挥自己的想象力邀请一个朋友跳舞。
附歌词:
东半球,西半球,连一起啦啦啦啦啦。
海洋和陆地,连一起啦啦啦啦啦。
友谊呀花朵,歌舞呀欢笑。
全世界儿童的心。
连一起啦啦啦啦啦。
心连心教案反思篇四
此次活动是为了丰富幼儿的经验,帮助幼儿了解各民族风貌习俗,有意识地引导他们观察民族服装的特色,了解各民族的习性。从中宣扬中华民族的民族文化。了解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56个民族灿烂悠久的历史构成了中华民族璀璨的文化,通过对我国民族情况的了解,更加热爱祖国,增进民族团结。从而培养了幼儿热爱祖国的文化的思想感情。活动达到目标,完成活动内容,活动效果好。
总之,活动需要从多种途径、利用多种手段,创设丰富的游戏环境,有效开展幼儿社会活动,促进幼儿健康、和谐的发展。活动中不足和进步都会或多或少的出现的,在以后的教学中,应尽量避免不足,使不足达到最小化,让进步一次比一次更明显。
教案。
活动目标:
1、我国是多民族国家,各族人民都是亲兄弟。
2、了解不同民族风貌,用特有舞蹈动作表示相应民族。
活动准备:
1、各族人民在天安门前欢庆国庆的宣传画。
2、各民族跳舞的录象和著名艺术家演唱歌曲的录象。
3、各种幼儿较为熟悉的民族服饰(见操作材料包“民族娃娃”)。
活动重点:
初步了解几个不同民族的风貌。
活动难点:
用特有的舞蹈动作表示相应的民族。
活动过程:
一、观察讨论。
1、观察天安门前的人们,分辨他们不同的服饰。
提问:天安门前的人们有些什么不同的地方?为什么他们的服饰都很不同,很特别呢?
小结:他们和我们一样都是中国人,从不同的地方来到首都,共同欢庆国庆。
2、找一找自己熟悉的民族,说说各自对他们的了解。
提问:你没有你知道的民族?他们居住的地方在哪里,有什么风土人情?
小结:
二、欣赏表现。
1、欣赏藏族女歌手演唱歌曲的录象。谈论藏族人民的生活,学学藏族人民献哈达的礼节动作。
2、欣赏蒙古族歌手演唱的《吉祥三宝》。谈论有关大草原牧民的生活。跟着小演员哼唱歌曲,学学蒙古族少年骑马的姿势。
3、欣赏傣族姑娘的孔雀舞。谈论我国西部大森林里的珍稀动物,模仿孔雀的肢体动作。
4、欣赏山西少年敲打锣鼓。谈论少年强身健体的`帅气,学学锣鼓队击鼓的动作。
三、分组讨论,帮助幼儿树立民族平等的观念。
1.不同民族的生活环境不一样,有不同的生活习惯,如回族不吃猪肉,我们该怎么办?(引导幼儿说出尊重少数民族的生活习惯)。
2.老师介绍我国的民族政策。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有56个民族。为促进少数民族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民族政策。
政府的民族政策主要有:
1、坚持民族平等团结;。
2、民族区域自治;
3、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事业。
四、装扮体验。
1、选择简单的道具和服饰扮演不同民族的小朋友。
2、随着不同音乐的出现,轮换地用简单的模仿动作表现各民族人民欢度国庆的场面。
活动延伸:
介绍自己喜欢的民族节日和生活习惯。
心连心教案反思篇五
1、建立初步的分工意识,尝试事情分着做。
2、知道自己在游戏中的角色,会在游戏中做一些和角色相匹配的事。
“肯德基餐厅”的游戏材料。
1、组织幼儿到角色游戏区“肯德基”。
2、启发幼儿想一想:我们马上要玩“肯德基”游戏了,请你和朋友商量你们准备怎么玩?
从幼儿的回答中教师梳理出:角色分工。
3、教师以角色身份参与幼儿的讨论:肯德基餐厅里有谁?他们会做哪些事?
经过讨论得出:肯德基餐厅里有收银员、服务员、顾客等。游戏时大家把事情分着做,有的收钱,有的服务,有的去买食物,这样很有意思。我们喜欢做什么就一定要认认真真去做好。
4、幼儿自由选择,并挂上相应的挂牌。教师帮助幼儿挂牌时提醒:想一想,你要做些什么?帮助幼儿形成游戏目的。
5、幼儿自主展开游戏。教师以“服务员”的身份参与游戏,一边观察幼儿游戏情况,同时指导幼儿准确、热情地当好“服务员”,使用“欢迎光临”、“你要什么?”、“再见”等礼貌用语;注意顾客在餐厅吃“肯德基”的情况,鼓励他们大方地说出所需要的“食物”,建议他们相互交流,互相分享各自的“食物”,会使用“谢谢、再见”等。
6、简单评价:你做了什么?你怎么做的.?
在制订角色游戏《肯德基》计划前,我就考虑到我班孩子有初步的游戏经验,但只是因为肯德基餐厅是他们去过的、感兴趣的地方,那些吸引人的食物是他们的最爱,而愿意去参与的。虽然从表面上看他们几乎都会沉浸在游戏中,但实质上大部分孩子都是独自在游戏,有时也交流,但尚未建立真正的协商合作关系。所以,我就把这学期的角色游戏目标定位在“建立初步的协商分工意识上”,这主要基于幼儿游戏发展的需要,对帮助他们由平行游戏向高一层次水平的发展做过渡很有必要。
游戏开始时,我没有象往常一样让他们自由挑选。为避免“一窝蜂”现象,我采用集体讨论的方式引导他们商量“肯德基”里的角色分工,然后再自由选择角色。在帮助他们挂牌时又再次强调:事情分着做很有意思,但要认真去做相应的事,明确各个角色的一些主要职责。我觉得有目的的引导幼儿去回忆生活已有经验,然后确定自己喜欢做什么,就去当什么角色,对游戏的开展无疑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当然,孩子游戏时的观察更重要,我在这一点上没有全程坚持。虽然有参与扮演“服务员”这一角色,但也只是引导扮演同一角色的幼儿使用一些“欢迎光临”这些礼貌用语,并没有实质性的观察到孩子们在游戏中的交流、交往情况。其实对孩子们来说,能够和同伴(角色与角色之间)“交流”,这就是“创举”,教师要用“极其欣赏的”的心态和眼光来观察游戏中的孩子们,并给予他们一些具体的指导和帮助,使孩子们在游戏中能真正的去创造性的反映生活。
心连心教案反思篇六
大家好!经过精心策划,“沟通你我他,成长心连心”活动今天在这里如期举行。首先请允许我代表开原二高中全体师生和学生家长,向关心学生健康成长的房殿哲等各地企业老总,表示衷心的感谢!感谢你们致富不忘助人,发财不忘国家,热心公益事业,关心学生成长。
你们的义举、你们的善心会铭刻在我们心里。成长心连心活动是美国斯坦福大学创立的一种体验式教学活动,教学对象是初中和高一、高二年级学生,目的是让学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促进沟通,培养能力。
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需要全社会的关心,更需要家长、老师和学生的有效沟通,但随着年龄的增长青少年学生的自我意识逐渐增强,逆反心理逐渐加重,导致一些家长与孩子、老师与学生沟通不畅,甚至阻抗;还有一些家长只注意孩子的物质需要,而忽视了孩子的情感需要,不注意和孩子进行情感沟通,这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今天的成长心连心活动会让我们真正体验到沟通在活动、感情在互动、亲情在心动。通过活动、互动、心动,一定会增进家长、老师和学生之间更深层次的了解、理解和谅解!一天的活动下来,大家会发现,原来我们的孩子、我们的学生还有很多优点、很多潜力,他们真的很优秀、很可爱!
这次活动由房殿哲等沈阳企业老总精心策划,投资2万多元,多次往返于沈阳和开原,做了大量工作,我们来参加活动的家长、老师和学生,一定要珍惜这次难得的学习机会,认真按照要求去做、积极参加活动,力争达到活动目的。
最后,预祝活动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心连心教案反思篇七
1.通过感知特定场面所展示的景物特征来感受夏天的特点。
2.学习课文优美、生动的语言。
3.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1.学习课文抓住特征写景的方法。
2.体会作者对于夏天的独特感受。
朗读法、讨论法、启发法
欣赏过朱自清先生笔下充满生机与希望的`春天,领略过老舍先生笔下温晴的济南的冬天,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中国当代著名作家梁衡的《夏》。
1.自由朗读课文,找一找作者笔下的夏有何特点?
生机、活力、金色、紧张、热烈、急促等
(一)、课文选取了哪几个特定场面来表现夏天的特点,请为每个场面拟小标题,以“……图”的形式。
板书:草木蓬勃图、太阳烘烤图、麦浪翻滚图、
热风浮动图、农作物勃发图、农民劳作图
(二)、请小组合作,选择一到两幅你喜爱的场面,读一读,赏一赏
提示:赏一赏可以从词语、修辞、色彩、多感官、动静、正侧、虚实等方面进行
小组讨论
1.草木蓬勃图
动词:泛泡、冒气、沸腾、长成、凝成、不见、换来、潜
(春景色彩:淡淡绿烟――黛色长墙(春到夏,树荫渐浓,颜色渐深)
与夏景)修辞:比喻,准确生动地表现出从春天到夏天的变化过程
个人读女生读男生读
齐读:读出春天的柔嫩,夏天的蓬勃浓郁,读出变化的过程
这个变化的过程体现了夏天的什么特点?(生命的勃发、磅礴的生命力)
2.太阳烘烤图
烘烤:温度高、火红、金黄
3.麦浪翻滚图
翻滚、扑打;比喻,表现出汽车在翻滚的麦浪中忽隐忽现的优美动人的画面
4.热风浮动图
动词:浮动、飘过、吹送;颜色:金色;香:麦子的香味
色、形、味
2、3、4连起来读小组读齐读
以上几幅图展现了夏天什么特点?(生命的力度)
板书:生命
5.农民劳作图
这一段抓住了什么特点来写:紧张、急促
多用短句,读起来节奏快,表现夏天的急促
反复,读起来有节奏,表现紧张、急促
动词:挥、弯、流,表现农民劳作的辛苦
思考:为什么要“快割,快割,快打,快打”?
因为起风了,乌云要来了,天要下雨了,表现出农民的心理:紧张、担心农作物
创读(体会农忙的紧张感):夏天的旋律是紧张的,人们的每一根神经都被绷紧。你看田间那些挥镰的农民,弯着腰,流着汗,只是想着(乌云来了),快割,快割;麦子上场了,又想着(要下雨了),快打,快打。他们早起晚睡亦够苦了,半夜醒来还要听听窗纸,可是起了风;看看窗外,天空可是遮上了云。麦子打完了,该松一口气了,又得赶快去给秋苗追肥、浇水。“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他们的肩上挑着夏秋两季。
提问:农民们如此忙碌,他们的内心是怎样的呢?
明确:内心是喜悦的。
追问:为什么喜悦?
明确:因为挥镰是在丰收,追肥、浇水是在迎接新的收获,是为了创造美好生活而忙碌,所以是喜悦的。农民作为生命个体,在播种新的生命,创造新的生命。
板书:创造
6.农作物勃发图
棉苗、高粱、玉米、瓜秧
拟人的修辞手法:挑、举、匍匐(热烈生长,表现热烈的特点)
换读:如果把这三个动词换一换,有何不同?
那长着七八片绿叶的棉苗,那背着喇叭筒的高粱、玉米,那在地上生长着的瓜秧。
在换读中体会到农作物所表现出的精气神。
这幅图体现夏天什么特点?(旺盛的活力)为什么?(挑、举、匍匐都是力争向上、向前的动作,表现出生命的活力)
板书:活力
写一写:“挑、举、匍匐”表现出植物怎样的情态呢?请同学们发挥想象。
那在地上匍匐前进的瓜秧,更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同学们交流。
补白读:那挑着七八片绿叶的棉苗,如同举着旗帜高高飘扬;
那朝天举着喇叭筒的高粱、玉米,似乎在田野里放情歌唱;
那在地上匍匐前进的瓜秧,更像日夜兼程的士兵,只朝着明亮前行。
7.作者以他对夏天的独特感受写了这些特定场面,他想要表达什么情感?
明确:赞美夏天
作者为什么要赞美夏天?
补句:我却要大声赞美这个春与秋之间的黄金的夏季,因为这是一个生命勃发的夏季,这是一个活力充沛的夏季,这是一个创造美好新生活的夏季。
草木蓬勃图生命
太阳烘烤图
麦浪翻滚图
热风浮动图
农作物勃发图活力
农民劳作图创造
《夏》是苏教版七年级语文教材上册第四单元“多彩四季”中的一篇散文。作者梁衡以他的独特感受展现了一个别样的夏天。这篇散文通过选取的夏天特定场面的描写来展现夏的特点,语言生动、富有表现力。因此,我把这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1.通过感知特定场面所展示的景物特征来感受夏天的特点;2.学习课文优美、生动的语言;3.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把教学重难点确立为:1.抓住特征写景的方法;2.体会作者对于夏天的独特感受。围绕这两点来展开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我先让学生自由朗读,找一找文中体现出哪些夏天的特点,此时学生回答往往是从课文中找出单一、独立的词语,这一环节注重培养的是学生对课文的整体感知能力。接下来采用师徒合作的形式,请同学们归纳概括文中的几个特定场面,对文章有一个更为具体的把握。再层层深入,以具体的场面的分析带动学生对于文本的解析和情感的把握,深入理解作者在文中展现的对于夏季的独特感受。同时采取小组合作讨论的形式,一方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力求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感,另一方面,在交流讨论中活跃学生的思维。
起初我对于夏的特点的体会仍表面地停留在“紧张、热烈、急促”上,没能深入挖掘散文内涵,后来在师父的指导和帮助下,逐渐体会到文章通过特定场面所呈现出的对于“生命、活力、创造”的感悟。因此在课堂的主要环节中,重点引导学生在分析场面的过程中,体会到夏天的生命所表现出来的生命的磅礴、力度,旺盛的活力,夏天里的人――生命,又创造出新的生命,如此蓬勃向上,生生不息。同时,以创读、补白读、对比读、齐读等多种读书形式加深学生对于课文的体会,以发挥想象、造句的形式调动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在读写之中现出对这篇散文的深层理解。
遗憾的是,在文本解读方面,第三小节的“挑、举、匍匐”没有讲透,学生对于田间的棉苗、高粱、玉米、瓜秧等农作物是比较陌生的,一时无法体会三个动词所表现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态,我在分析过程中急于想要让学生了解夏天的“旺盛的活力”,而为什么这些农作物表现的是一种“旺盛的活力”,并没有让学生理解透彻。这里实际上三个动词都表现了夏天里农作物向上、向前、奋力生长的态势,由此体现出活力。再者,在朗读方面,第二小节开头,从春到夏的过程,怎么来读出这种变化,指导学生朗读时没有到位,春天草木的柔嫩仍然体现得不够;第二节麦浪翻滚图几个动词的使用,生动地表现出麦浪翻涌的壮观,表现出生命的力度,在朗读时要注意重音,读出这种力度。最后,在教学语言方面,语言不够简洁,问题的指向性不够明确,这是我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力求改正的一点。
通过这节课,在师父和各位老师的帮助下,我更深刻地认识到文本解读的重要性,进一步学习了散文教学的方法,更加领略到了苏氏语文课堂所应该展现的语文味儿。
心连心教案反思篇八
本课是一篇散文,讲爸爸昨天上夜班,工作到天亮才回家。“我”和妈妈轻轻地穿衣、走路、开门、说话,怕影响爸爸的休息。课文用多个“轻轻地”营造出一个恬静、幸福的家庭生活氛围,课文内容贴近生活,感情真实,渗透亲情教育,学生阅读后能产生潜移默化的效果。
二、设计理念。
根据儿童心理特点,力求创设情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情感,在教学过程中,尽量设置悬念疑团,诱发学生的求知欲。重视儿童的语言积累,训练及培养生活体验和独特的情感。加强学生的朗读训练,在引导学生朗读课文的过程中,注意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读中有所感,读中有所悟。
三、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巩固5个生字,会用“轻轻地”说一句话。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引导学生读出课文中“轻轻地”一词特有的感情。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做一个懂得关心、爱护他人的人。
重点: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让学生懂得要关心父母的道理。
难点: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妈妈看着我,我看着妈妈,轻轻地笑了)。
四、学情分析。
本课教学对象是刚入学十四周的学生,年龄刚满6周岁,刚形成较有序的课堂常规,但在听讲习惯上,在坐姿上要加强。学生在第一课时,已经利用多种方法记忆了生字、词,学写了生字,能读通课文。
五、教学资源准备。
1、小学一年级语文s版第一册教材。
2、多媒体课件。
3、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创新探索试验小学语文阅读教材。
六、教学过程(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巩固识字。
认读生字、词。(课件出示不带拼音的生字、词)。
(二)初读感知,了解文意。
1、学生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通读顺。
2、谁能说说课文中出现的最多的词语是什么?用“—”画出来。
3、反馈交流:谁轻轻地做事情?什么时候?
“我”和妈妈轻轻地干了些什么?用“——-”画出来。
4、体会省略号的用法。
5、指导朗读:范读,练读,赛读,评读。
过渡:妈妈和“我”为什么要这样轻轻地做事情呢?
(三)精读品悟,体验情感。
a、精读第三自然段,体验、交流。
1、爸爸昨天上夜班是什么时候回家的?说明什么?
2、说说自己的爸爸妈妈工作情况,体会父母工作的辛苦。
3、指导朗读:练读,赛读,评读。
b、精读第四自然段,体验、交流。
2、“我”和妈妈为什么轻轻地笑了?“我”和妈妈此时内心是什么感觉?
3、有感情地朗读文段。
(四)拓展延伸,提高素养。
1、生自由阅读《阅读材料》第46至48页。
2、说说自己为家人做过哪些事情?
3、把自己说的用几句话写下来,不会写的字可用拼音代替。
(五)归纳总结。
我们人与人之间需要互相关心和照顾,我们要时时刻刻为他人着想,关心、体贴他人,尽量为父母及家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六)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回家后做一些关心、体贴家人的事,然后选一件写下来。
心连心教案反思篇九
活动意图:
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多民族国家,我国一共是由56个民族的兄弟姐妹组成了“中国”这个大家庭。开展此次活动《各族人民心连心》是让幼儿了解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都是我们的亲兄弟,初步了解我国几个不同民族及风貌,用特有的舞蹈动作表示相应的民族。感受各民族的特点,开阔眼界,拓展知识。在了解中华民族的同时会为自己是一个中国人而自豪。
活动目标:
1、我国是多民族国家,各族人民都是亲兄弟。
2、了解不同民族风貌,用特有舞蹈动作表示相应民族。
3、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4、探索与实验,激发幼儿主动探索的积极性。
5、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活动准备:
1、各族人民在天安门前欢庆国庆的宣传画。
2、各民族跳舞的录象和著名艺术家演唱歌曲的录象。
3、各种幼儿较为熟悉的民族服饰(见操作材料包“民族娃娃”)。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
初步了解几个不同民族的风貌。
活动难点:
用特有的舞蹈动作表示相应的民族。
活动过程:
一、观察讨论。
1、观察天安门前的人们,分辨他们不同的服饰。
提问:天安门前的人们有些什么不同的地方?为什么他们的'服饰都很不同,很特别呢?
小结:他们和我们一样都是中国人,从不同的地方来到首都,共同欢庆国庆。
2、找一找自己熟悉的民族,说说各自对他们的了解。
提问:你没有你知道的民族?他们居住的地方在哪里,有什么风土人情?
二、欣赏表现。
1、欣赏藏族女歌手演唱歌曲的录象。谈论藏族人民的生活,学学藏族人民献哈达的礼节动作。
2、欣赏蒙古族歌手演唱的《吉祥三宝》。谈论有关大草原牧民的生活。跟着小演员哼唱歌曲,学学蒙古族少年骑马的姿势。
3、欣赏傣族姑娘的孔雀舞。谈论我国西部大森林里的珍稀动物,模仿孔雀的肢体动作。
4、欣赏山西少年敲打锣鼓。谈论少年强身健体的帅气,学学锣鼓队击鼓的动作。
三、分组讨论,帮助幼儿树立民族平等的观念。
1。不同民族的生活环境不一样,有不同的生活习惯,如回族不吃猪肉,我们该怎么办?(引导幼儿说出尊重少数民族的生活习惯)。
2。老师介绍我国的民族政策。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有56个民族。为促进少数民族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中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民族政策。
中国政府的民族政策主要有:
1、坚持民族平等团结;
2、民族区域自治;
3、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事业。
四、装扮体验。
1、选择简单的道具和服饰扮演不同民族的小朋友。
2、随着不同音乐的出现,轮换地用简单的模仿动作表现各民族人民欢度国庆的场面。
活动延伸:
介绍自己喜欢的民族节日和生活习惯。
此次活动是为了丰富幼儿的经验,帮助幼儿了解各民族风貌习俗,有意识地引导他们观察民族服装的特色,了解各民族的习性。从中宣扬中华民族的民族文化。了解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56个民族灿烂悠久的历史构成了中华民族璀璨的文化,通过对我国民族情况的了解,更加热爱祖国,增进民族团结。从而培养了幼儿热爱祖国的文化的思想感情。活动达到目标,完成活动内容,活动效果好。
总之,活动需要从多种途径、利用多种手段,创设丰富的游戏环境,有效开展幼儿社会活动,促进幼儿健康、和谐的发展。活动中不足和进步都会或多或少的出现的,在以后的教学中,应尽量避免不足,使不足达到最小化,让进步一次比一次更明显。
心连心教案反思篇十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正如这首歌中所唱,中国是一个拥有五十六个民族的泱泱大国,民族团结是一条重要的发展大计。
新疆更是一个多民族的聚集区,在这里民族团结显得非常重要。7·5事件之后,三个离不开成了这里的发展之大计。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相互离不开。
是啊,只有各民族团结一心,祖国才会有今天的辉煌!只有民族团结了,经济才能更迅速的发展;只有民族团结了,才不会发生昨天的悲剧;只有民族团结了,人民才会安居乐业。我们中华民族才能真正地,走向社会主义的伟大复兴。
纵观千百年来的民族发展史,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共有56个兄弟民族,生活在这片辽阔而富饶的土地上。各民族都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各有自己的文化传统、语言文字、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尽管各民族之间,在历史上曾经存在着矛盾与不和,发生过冲突和战争,但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一直是历史的主流。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融合成为团结的整体,并经历几千年的变故与动荡而永不分离,正是因为我们的祖辈们如此团结,如此有凝聚力。
昭君出塞,文成公主和亲入藏,土尔跋扈族在渥多锡带领还乡……这些事例虽然来自离我们非常遥远的古代,但至今仍然广为流传。
不光在古代,在今天也有很多这样的事例:
人们不会忘记,为了挽救尿毒症晚期的维吾尔族学生毛兰·吾买尔,23岁的王燕娜姐姐,把自己的一颗肾,无偿捐赠给了素不相识的维吾尔族“弟弟”。
人们不会忘记,在天山深处偏僻的库车县栏杆村,维吾尔族老人卡德尔,用40年时间写下了1000多篇日记,记载了解放军与当地村民之间拥军爱民的故事。这位老人说,我的.眼睛不行了,但要把写日记的任务交给儿子,这日记不会停,一定会一代代写下去。
手握手、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维护民族团结是刻不容缓的,这不是一句口号,而是要真正落实到行动中去的,让我们每个人从身边做起,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滴水可以汇成江河,不传谣,不信谣,不参与违法犯罪活动,不利于民族团结的话不说;不利于民族团结的事不做,共同筑起一道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的铜墙铁壁。
一堆沙子是松散的,可是它和水泥,水,沙子混合以后,比花岗岩还坚硬。我们要团结,不要分裂,让我们民汉一家亲,永远这样相亲相爱吧,如果我们分裂了,别的国家就有机可乘,必将会让我们走向灭亡,如果我们心连心,手握手,筑起铜墙铁壁,那么,就算有再强大的敌人,我们也不会害怕!我们中华民族必将象巨人一样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心连心教案反思篇十一
有些学生家长认为:孩子上学了,孩子的教育就全交给学校了。还有些家长望子成龙心切,把自己的思想完全地强加于孩子。教师是孩子学校生活的教育者,而父母是孩子家庭生活的教育者,为了孩子,教师要与家长相互沟通思想,共同寻求教育孩子的最佳方法,共同承担起教育孩子的重任。
怎样才能与家长沟通思想共同探讨教育孩子的最佳方法呢?那就是做好家访。怎样才能做好家访、怎样让家长、学生欢迎你家访呢?我认为:
一、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教师挨家挨户的`上门访问已变得越来越难以实现。因此,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而选择适当的形式进行家访,如登门家访、电话家访、书信家访(包括发电子邮件)等,让家长感到与教师的沟通亲切、自然。
二、教师家访的目的,是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让家长了解孩子在校的学习、生活情况,同时,教师也通过与家长的交谈,更进一步了解学生在家的学习、生活情况,使教师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教育。但是,教师家访时更要抓住时机,讲究交谈的艺术性,避免让家长或学生误认为老师的家访是向家长告状,那将会适得其反。因此,教师的家访要选择合适的时间,如在学生生病、受伤或家中遇到困难时,教师的出现,关爱的眼神,亲切的问候,一定能起到用言语所不能及的效果,教育的目的也会在不知不觉中达到了。
三、每个孩子都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或鼓励,因此,当孩子有了进步或在某一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时,教师都要发自内心地进行赞扬,由衷地表示祝贺,并通过家访的形式告诉家长,使学生感受到自身的成就感,那么,他的学习会更加努力,他的思想会更加进步。同时,家长也会分享孩子的快乐,会更加关注孩子,关注学校。
四、“问题学生”的确有很多缺点,怎样做好这部分学生的家访呢?我认为要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而区别对待。
有一部分学生天资聪明,家庭条件比较优越,在家里受到家长的特别溺爱,在学校又因学生成绩优异而受到老师的特别青睐。这一切都会使他们养成骄傲、自负、任性的个性,在与同学相处时,表现为遇事不肯帮助别人,学习上自私,不关心集体,不爱参加劳动,不喜欢听批评的话,经不住挫折的打击。像这样的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挫折也会越来越多,因此,帮助他们学会与人合作、学会理解别人、学会感激别人是当务之急。做好这部分学生的家访,要充分肯定学生的优点,把老师的想法告诉家长,与家长达成共识,找出原因并制定相应的措施,从学生生活中的小事入手,逐步改变学生的思想,使他们能够健康地成长。
对于一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或所谓“调皮”学生的家访,教师更要谨慎行事,避免让家长感到:“学生又犯了什么错?”从而对老师的到来产生抵触情绪。这些学生虽然由于种种原因造成学习有困难或不遵守学校纪律,但他们的身上总是存在一些闪光点(哪怕是一点点),教师要捧着一颗爱心,了解孩子的心灵需要,并帮助孩子满足这种心灵需要。不仅仅是在孩子“犯错误”的时候纠正他们的错误,更重要的是要善于发现孩子身上的积极品质,并细心地培育他们。每个孩子都希望老师看到自己的长处,看到自己的进步,更希望老师把自己的进步告诉同学,告诉家长。而做家长的又有谁不想听到老师对自己孩子的肯定呢?在肯定中委婉要求,在要求中透着赏识。这样的家访,一定能激发学生潜在的智能,让学生自尊自信,增强战胜困难的能力。学生的家长也能更全面地了解孩子,主动与老师共同商讨教育孩子的方法,密切配合学校的工作。
学生的成长需要家长、老师不断提供使他们成功的机会。只要我们热爱教育,善待每一个孩子,学生会喜欢我们,家长也会欢迎我们。
心连心教案反思篇十二
活动目标:
1.步加强对机动车、非机动车特点的了解。
2.认识机动车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和其排放废气对人们生活环境造成的影响。
3.愿意向大家宣传环保知识,培养爱护环境的习惯。
4.感知故事中象声词运用的趣味性。
5.帮助幼儿体验和理解故事内容,尝试讲清简单的事情。
活动准备:
1.图片3张。
2.自行车、卡车、轿车、摩托车、公共汽车、三轮车、拖拉机的卡片。
活动过程:
(一)出示背景图,引导幼儿观察小狐狸车店。
师:小狐狸车店里有什么车?
(三)完整讲述故事,引导幼儿了解机动车的危害(四)出示车辆图卡,引导幼儿分析、比较机动车、非机动车的优点和不足总结:与幼儿一起总结非机动车的优点是没有污染,缺陷是费时费力;机动车的优点是便利、快捷,缺陷是排放到大气中的废气污染较大。通过电动车的导入,激发幼儿的科学兴趣及探索欲、求知欲。
活动延伸:
请幼儿在家长的帮助下,设计几种减轻机动车污染问题的方法,上课时与大家一起分享。
故事:森林车店 在美丽的森林里,小狐狸开了一家车店。车店里的车可多了,有自行车、摩托车,还有最新产品:小狐狸牌省力机动车。
一天,聪明的小狐狸在树林里贴了一张广告:“小狐狸牌省力机动车体积小,速度快,省时、省力、省油,价格便宜”。消息传开,乌龟爷爷驮着小乌龟赶来了,袋鼠妈妈抱着小袋鼠赶来了,胖胖的熊猫奶奶和年迈的山羊公公也拄着拐杖来了。大家争着购买小狐狸牌省力机动车,它们觉得有了机动车方便极了。
从这以后,森林里到处回响着机动车“突突突”的声音,弥漫着机动车冒出的一股股黑烟。
没多久,奇怪的事情发生了:树林里的树叶没以前那么绿了,天空也总是灰蒙蒙的。生病的动物也越来越多,咳嗽的,流鼻涕的,喉咙痛的,严重的还住进了医院。狮王很着急,命令黑猫警长进行调查。
黑猫警长经过几天几夜的奋战,仍未查出原因。小朋友,你们能帮助黑猫警长查出原因吗?
活动反思:
本活动虽然是一堂探险课,但在探险的过程中体现了极大地趣味性。自设的场景和装备既使用又简单,如过河用的桥墩(塑料垫)这些简单的道具,给我们整堂课带来很大的趣味性,所以课堂氛围和学生积极性得到充分的展示。 虽然在创新和趣味性方面做得不错,但通过实际教学,发现了不少的问题。因为本课,模拟的是一次野外探险活动,所以在组织上有很大的挑战,实际反映出许多的问题。在教学教法上,语言指导和激励方面还不够准确,我的表情和情绪不是完完全全地和学生能打为一片。评价时,语言不够简练,不能一点到位,缺乏激励性评价。
通过本次课的教学,我得到很大的启发,及在课的内容、教法、组织、情感、目标、评价、运动量等诸多方面得到启发。(通过课堂教学,我要考虑所选的内容到底适不适合大班幼儿练习,能不能达到锻炼的效果,同时在规定了课堂内容后,我应该采取哪些方法、手段和组织形式来引导孩子们参与到活动中来,通过积极有效的评价以及合理的运动量,来达到孩子们在认知、技能和情感上的发展目标)。
最后写一下这次活动我的一个很深的感悟就是:一堂成功的体育教学游戏就必须给孩子们提供一个发展的平台,即:给孩子们一个探索、合作、创新、表演发展的空间和时间。
心连心教案反思篇十三
故事是幼儿最爱的一种文学形式.经过故事教学,能培养幼儿良好的品德,帮忙幼儿发展语言的方法。对于小班的幼儿来说,是以教师讲述故事为重要部分。
对于幼儿来说,教师在讲述故事时,咬字要清楚,速度要适当,咬字清楚是为了让幼儿字字听的清楚,节奏要比平时谈话稍慢,使他们一边听一边想;讲述故事时,面部表情,眼神和手势都要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而有所变化,这样对小班的的语言表达起辅助的作用。
在故事中的提问,对于、幼儿的心理发展水平,只能是一些简单,细小的问题。而不能提出一连串的问题,让他们连贯的回答,作为教师要引导幼儿去回答,我们说答案虽然长些,但不要求一个幼儿连贯的回答,教师自我或智力较高的幼儿示范,再让幼儿按顺序联系连贯的讲述,这样的效果会要幼儿跟容易理解、理解。在这个过程中对于回答不出的或回答错的了的幼儿,教师不应当表示厌烦,而要肯定他们愿意回答。教师应当是启发和提示,尽量帮忙幼儿自我找到正确的答案,总之,要让全体幼儿都回答问题的机会,以提高语言本事。
心连心教案反思篇十四
《荡秋千》是四年级数学综合实践课,要求让学生通过实验进行分析和推理,得出“在相同时间内荡秋千的次数与质量无关,与绳长有关”的结论。
由于是实验课,课前我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首先是工具的准备,我在实验室借来了铁架台、钩码,为实验的进行打好了基础。在实验前我还有些顾虑,因为实验肯定有误差,所以在第一个环节,我本看来是想让两个同学和我一起来荡钩码,结果由于用力不一样,实验失败。于是我调整为自己荡,把绳子抬高,轻轻撒手,这样力度一样,所以第一步成功,但在数荡的次数时,由于绳子摆的幅度不一样,有些同学数错,但大部分同学数的还可以,因此第一个实验绳长15厘米,钩码为10克、20克、30克,荡的次数都是16次左右,都相同。
第二个实验是钩码相同,绳长不同,经过试验,绳子最长的荡的次数最少,绳子最短的'荡的次数最少最多。为了保证实验的有效性,这两次试验,都是进行了六次,通过两个实验得出了结论:在相同时间内,荡秋千的次数与质量无关,与绳长有关,绳子越长,荡起的次数越少,绳子越短,荡起的次数越多。
通过这节课,我知道了,只有老师的准备,才会有学生对课堂的精彩发现。
心连心教案反思篇十五
1.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2.能分角色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的重点句。
3.初步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能学习作者由落花生领悟到做人的道理的写法,试着选择一种事物写一写。
心连心教案反思篇十六
上完《春江花月夜》,笔者感慨良多。这是一篇经典诗文,很多教学前辈讲过,思来想去,笔者认为经典的东西上出新意是有难度的,但通过努力同样能够展现自身特色。
本堂课的设计理念为:突出朗读吟诵。加强朗读训练,使学生通过吟诵感受春江花月夜的美景,通过朗读再创意境,理解这首诗的思想感情和艺术特点,通过品读诗歌中的意象和语言,深刻领悟作者在诗中抒发的游子思妇的相思之情及诗中体现的宇宙与人生的哲理。
回顾本堂课的教学过程,有如下几个要点:
一、重视先学,培养自学能力。
高中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因而可以放心地把先学的任务布置给他们,进一步培养自学能力。针对这一目的,笔者设计了导学案。导学案主要有作者及该诗歌的简介,预习的步骤和两个核心问题(一是怎样通过读来表达自己对文本的理解,二是诗中体现了怎样的景、情、理),当然还有“质疑”.两个核心问题的设计,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找到本诗的核心内容,可以避开繁琐的分层,又能使学生思路清晰,对全诗的脉络把握到位,从而避免僵化的按顺序讲解。
从教以来,笔者一直铭记叶圣陶先生的教导,学生的学习必须经历三个阶段: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只有这样的学习,才是真正的学习。而要想让学生发现问题,必须先预习,诗歌的预习就是读与思。只有在认真的读中,才能有自己的思考,才可能质疑。笔者还要求学生质疑后小组内互看,小组成员的问题尽量互相帮忙解决。小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才最终提交到班级讨论,这也大大提高了质疑的质量。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对于诗歌学习是很有其道理的。
如果能经常这样训练,学生们以后看到陌生的诗歌,也就不至于雾里看花了。
二、重视朗读,培养感悟能力。
诗歌的朗读,更多的是一种情感体悟的外在表现,因为“诗言志”.但这首长诗景、情、理都有,虽可分开解读,但又交错相融,所以处理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学生只有真正体悟了语言背后的情感,才能很好地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在朗读的处理上,笔者先给学生听配乐的朗诵,然后让学生试着模仿,在模仿中体会情感的起伏变化。然后,进行理性的分析,一部分一部分的读,或者几句几句的读,鼓励学生大胆地读出自己有感悟的语句,并适当分析。
这是本堂课的主体部分,也是本课的特色所在——让学生依据自己的理解朗读、分析本诗中的`景、情、理。这一环节上,学生不是简单读了诗歌的语言,而是在用心品味诗歌的情感,再通过自己对语言的表现能力读出诗歌,这给了他们很大的成就感。当然,这一部分内容并不是按部就班,而是学生读到哪里老师相机引导到哪里,因而随机性较大,老师的课堂驾驭是核心。
其实,诗歌教学,无非就是通过知人论世的方式,同时透过诗歌的语言来欣赏其中蕴含的“志”.笔者认为这样的教学方式,所追求的教学效果是直指诗歌本质的。
三、重视写作,培养表达能力。
语文,口头为语,书面为文。诗歌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一部分,当然也得注重练笔。更何况是这样一篇“孤篇盖全唐”的美文。笔者选择了月夜美景要求学生用散文化的语言再现情境。诗歌的语言和散文的语言是不一样的,诗歌的语言美,但太精炼。散文的语言更形象,直观。作为生活阅历不丰富的高中生,散文更适合他们。其实这项内容也是课前准备的,但是课上依然给时间修改。因为课上学生经过进一步的讨论交流,对诗歌的理解感悟提升了很多,课堂修改时,笔者发现有学生竟然改掉了一大半的文字!笔者想,这就是课堂的成果吧。自然,最后推荐出来的小散文语段也就出色了很多。
如果说,朗诵是一个学生对语言把握的展现,那么写作,则是一个学生感悟、表达等语文素养最综合最直观的展现,同时也是我们语文学习的重中之重。而它又不是能立竿见影的项目,所以要因势利导,见缝插针。只有始终把写作放在心头,时常练笔,才能更好地驾驭这千年来的方块字,更好地利用它们来抒发内心的情感。
四、重视作业,培养拓展能力。
笔者教学中一直坚持“学生一望而知”的内容不讲,放到诗歌教学中,就是简单的读和简单意象的呈现不需要学生在课堂上再花功夫,但深层次的意象哲理,该讨论的还是要讨论。所以在课后作业的设计上,笔者安排了意象的寓意的分析及其普遍寓意的探寻。一来,学生回家后收集资料比较方便;二来,这些意象在文中的难度不大,就学生的学习经验而言,是可以自行解决的,但仅看到本诗歌中的意象的寓意又是不够的,需要举一反三,所以布置他们探寻这些意象的普遍寓意。从课后反馈的效果来看,学生不仅积累了这几个意象,在收集资料时很多同学还积累其它一些意象,比如:鸿雁、砧声、柳……可见,只要引导到位,学生的潜能比我们预期的还要大!这便是孔子所言“温故而知新”的含义吧。
当然,此节课也存在着一些不足,比如课堂的控制,节奏的把握,对学生朗读的点评……俗话说,教学是门有缺憾的艺术,我相信,只要多注重反思与修正,在这条路上,我会让缺憾越来越少。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心连心教案反思篇十七
1、引导幼儿步入神奇的数学领域。
2、帮助幼儿理解物体轻重所具有的相对性,掌握正确的比较方法。
3、幼儿能够正确比较物体的轻重。
4、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与同伴共游戏的快乐,乐意与同伴一起游戏。
5、体会数学的生活化,体验数学游戏的乐趣。
图片两幅;小筐子一个;铁球、皮球、棉团各一个;绒毛玩具小猫、小鸡、小老鼠、狮子各两个。场地画有迷宫图。
首先请幼儿画一画,把第一幅图中重的物体下面画标记。
比一比,比较第二幅图中桶和袋子谁重,谁轻?
试一试,完成以上任务后,幼儿在筐中用自己的方法比较铁球、皮球和棉团的重量,将最重的给爸爸,比较重的给妈妈,最轻的给自己。
玩一玩,三人快速来到迷宫前,放下手中的物品。手持重物者(爸爸)走蓝线,手持最轻物品者走红线(孩子),妈妈作裁判。爸爸和孩子分别从起点出发,依次比较两动物的重量,取重量重的动物前行,沿线走到终点,又快又正确者为胜。
1、在整个活动中我极力引导孩子运用数学语言合乎逻辑地进行讨论质疑,激发孩子学习数学的兴趣。幼儿正处在好奇又好动的年龄,课中我极力鼓励他们多动手,多表达,多思考,引导幼儿利用生活和游戏的实际情景感知和理解事物的轻重特征,并用相应的词语描述。我认为本次活动的不足是活动时间较长,下次活动各环节应更紧凑。
2、小班数学活动教案:比较轻重教案(附教学反思)。
1、引导幼儿步入神奇的数学领域。
2、帮助幼儿理解物体轻重所具有的相对性,掌握正确的比较方法。
3、幼儿能够正确比较物体的轻重。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图片两幅;小筐子一个;铁球、皮球、棉团各一个;绒毛玩具小猫、小鸡、小老鼠、狮子各两个。场地画有迷宫图。
活动指导:
首先请幼儿画一画,把第一幅图中重的物体下面画。
比一比,比较第二幅图中桶和袋子谁重,谁轻?
试一试,完成以上任务后,幼儿在筐中用自己的方法比较铁球、皮球和棉团的重量,将最重的给爸爸,比较重的给妈妈,最轻的.给自己。
玩一玩,三人快速来到迷宫前,放下手中的物品。手持重物者(爸爸)走蓝线,手持最轻物品者走红线(孩子),妈妈作裁判。爸爸和孩子分别从起点出发,依次比较两动物的重量,取重量重的动物前行,沿线走到终点,又快又正确者为胜。
以前,孩子们总认为大的物体就重小的物体就轻。他们是从外在感官上去判断物体的轻重,却不知物体的轻重可以测量。所以我设计的这节课以幼儿操作为主探索比较物体轻重的方法。
心连心教案反思篇十八
活动目标:
1、建立初步的分工意识,尝试事情分着做。
2、知道自己在游戏中的角色,会在游戏中做一些和角色相匹配的事。
活动准备:
“肯德基餐厅”的游戏材料。
活动过程:
1、组织幼儿到角色游戏区“肯德基”。
2、启发幼儿想一想:我们马上要玩“肯德基”游戏了,请你和朋友商量你们准备怎么玩?
从幼儿的回答中教师梳理出:角色分工。
3、教师以角色身份参与幼儿的讨论:肯德基餐厅里有谁?他们会做哪些事?
经过讨论得出:肯德基餐厅里有收银员、服务员、顾客等。游戏时大家把事情分着做,有的收钱,有的服务,有的去买食物,这样很有意思。我们喜欢做什么就一定要认认真真去做好。
4、幼儿自由选择,并挂上相应的挂牌。教师帮助幼儿挂牌时提醒:想一想,你要做些什么?帮助幼儿形成游戏目的。
5、幼儿自主展开游戏。教师以“服务员”的身份参与游戏,一边观察幼儿游戏情况,同时指导幼儿准确、热情地当好“服务员”,使用“欢迎光临”、“你要什么?”、“再见”等礼貌用语;注意顾客在餐厅吃“肯德基”的情况,鼓励他们大方地说出所需要的“食物”,建议他们相互交流,互相分享各自的“食物”,会使用“谢谢、再见”等。
6、简单评价:你做了什么?你怎么做的?
在制订角色游戏《肯德基》计划前,我就考虑到我班孩子有初步的游戏经验,但只是因为肯德基餐厅是他们去过的、感兴趣的地方,那些吸引人的食物是他们的最爱,而愿意去参与的。虽然从表面上看他们几乎都会沉浸在游戏中,但实质上大部分孩子都是独自在游戏,有时也交流,但尚未建立真正的协商合作关系。所以,我就把这学期的角色游戏目标定位在“建立初步的协商分工意识上”,这主要基于幼儿游戏发展的需要,对帮助他们由平行游戏向高一层次水平的发展做过渡很有必要。
游戏开始时,我没有象往常一样让他们自由挑选。为避免“一窝蜂”现象,我采用集体讨论的方式引导他们商量“肯德基”里的角色分工,然后再自由选择角色。在帮助他们挂牌时又再次强调:事情分着做很有意思,但要认真去做相应的事,明确各个角色的一些主要职责。我觉得有目的的引导幼儿去回忆生活已有经验,然后确定自己喜欢做什么,就去当什么角色,对游戏的开展无疑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当然,孩子游戏时的观察更重要,我在这一点上没有全程坚持。虽然有参与扮演“服务员”这一角色,但也只是引导扮演同一角色的幼儿使用一些“欢迎光临”这些礼貌用语,并没有实质性的观察到孩子们在游戏中的交流、交往情况。其实对孩子们来说,能够和同伴(角色与角色之间)“交流”,这就是“创举”,教师要用“极其欣赏的”的心态和眼光来观察游戏中的孩子们,并给予他们一些具体的指导和帮助,使孩子们在游戏中能真正的去创造性的反映生活。
心连心教案反思篇十九
上完《春江花月夜》,笔者感慨良多。这是一篇经典诗文,很多教学前辈讲过,思来想去,笔者认为经典的东西上出新意是有难度的,但通过努力同样能够展现自身特色。
本堂课的设计理念为:突出朗读吟诵。加强朗读训练,使学生通过吟诵感受春江花月夜的美景,通过朗读再创意境,理解这首诗的思想感情和艺术特点,通过品读诗歌中的意象和语言,深刻领悟作者在诗中抒发的游子思妇的相思之情及诗中体现的宇宙与人生的哲理。
回顾本堂课的教学过程,有如下几个要点:
一、重视先学,培养自学能力。
高中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因而可以放心地把先学的任务布置给他们,进一步培养自学能力。针对这一目的,笔者设计了导学案。导学案主要有作者及该诗歌的简介,预习的步骤和两个核心问题(一是怎样通过读来表达自己对文本的理解,二是诗中体现了怎样的景、情、理),当然还有“质疑”.两个核心问题的设计,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找到本诗的核心内容,可以避开繁琐的分层,又能使学生思路清晰,对全诗的脉络把握到位,从而避免僵化的按顺序讲解。
从教以来,笔者一直铭记叶圣陶先生的教导,学生的学习必须经历三个阶段: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只有这样的学习,才是真正的学习。而要想让学生发现问题,必须先预习,诗歌的预习就是读与思。只有在认真的读中,才能有自己的思考,才可能质疑。笔者还要求学生质疑后小组内互看,小组成员的问题尽量互相帮忙解决。小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才最终提交到班级讨论,这也大大提高了质疑的质量。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对于诗歌学习是很有其道理的。
如果能经常这样训练,学生们以后看到陌生的诗歌,也就不至于雾里看花了。
二、重视朗读,培养感悟能力。
诗歌的朗读,更多的是一种情感体悟的外在表现,因为“诗言志”.但这首长诗景、情、理都有,虽可分开解读,但又交错相融,所以处理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学生只有真正体悟了语言背后的情感,才能很好地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在朗读的处理上,笔者先给学生听配乐的朗诵,然后让学生试着模仿,在模仿中体会情感的起伏变化。然后,进行理性的分析,一部分一部分的读,或者几句几句的读,鼓励学生大胆地读出自己有感悟的语句,并适当分析。
这是本堂课的主体部分,也是本课的特色所在——让学生依据自己的理解朗读、分析本诗中的`景、情、理。这一环节上,学生不是简单读了诗歌的语言,而是在用心品味诗歌的情感,再通过自己对语言的表现能力读出诗歌,这给了他们很大的成就感。当然,这一部分内容并不是按部就班,而是学生读到哪里老师相机引导到哪里,因而随机性较大,老师的课堂驾驭是核心。
其实,诗歌教学,无非就是通过知人论世的方式,同时透过诗歌的语言来欣赏其中蕴含的“志”.笔者认为这样的教学方式,所追求的教学效果是直指诗歌本质的。
三、重视写作,培养表达能力。
语文,口头为语,书面为文。诗歌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一部分,当然也得注重练笔。更何况是这样一篇“孤篇盖全唐”的美文。笔者选择了月夜美景要求学生用散文化的语言再现情境。诗歌的语言和散文的语言是不一样的,诗歌的语言美,但太精炼。散文的语言更形象,直观。作为生活阅历不丰富的高中生,散文更适合他们。其实这项内容也是课前准备的,但是课上依然给时间修改。因为课上学生经过进一步的讨论交流,对诗歌的理解感悟提升了很多,课堂修改时,笔者发现有学生竟然改掉了一大半的文字!笔者想,这就是课堂的成果吧。自然,最后推荐出来的小散文语段也就出色了很多。
如果说,朗诵是一个学生对语言把握的展现,那么写作,则是一个学生感悟、表达等语文素养最综合最直观的展现,同时也是我们语文学习的重中之重。而它又不是能立竿见影的项目,所以要因势利导,见缝插针。只有始终把写作放在心头,时常练笔,才能更好地驾驭这千年来的方块字,更好地利用它们来抒发内心的情感。
四、重视作业,培养拓展能力。
笔者教学中一直坚持“学生一望而知”的内容不讲,放到诗歌教学中,就是简单的读和简单意象的呈现不需要学生在课堂上再花功夫,但深层次的意象哲理,该讨论的还是要讨论。所以在课后作业的设计上,笔者安排了意象的寓意的分析及其普遍寓意的探寻。一来,学生回家后收集资料比较方便;二来,这些意象在文中的难度不大,就学生的学习经验而言,是可以自行解决的,但仅看到本诗歌中的意象的寓意又是不够的,需要举一反三,所以布置他们探寻这些意象的普遍寓意。从课后反馈的效果来看,学生不仅积累了这几个意象,在收集资料时很多同学还积累其它一些意象,比如:鸿雁、砧声、柳……可见,只要引导到位,学生的潜能比我们预期的还要大!这便是孔子所言“温故而知新”的含义吧。
当然,此节课也存在着一些不足,比如课堂的控制,节奏的把握,对学生朗读的点评……俗话说,教学是门有缺憾的艺术,我相信,只要多注重反思与修正,在这条路上,我会让缺憾越来越少。
心连心教案反思篇二十
猜拳跨步。
1、锻炼幼儿下肢力量及灵活性,培养幼儿合作精神。
2、教会幼儿跨大步的传统玩法,培养幼儿竞争意识。
3、让幼儿懂得简单的.数学道理。
4、让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题目。
50米场地、起跑线、终点线。
一、带幼儿入场地。
二、讲解游戏玩法,认识起跑线、终点线。
三、教师与幼儿做示范。
1、两个幼儿猜拳分胜负,胜者同伴向前跨越(步数提前讲好)。
2、哪组幼儿提前到终点为获胜方。
3、以后依次进行,直到幼儿全部跨越完毕。
四、幼儿游戏、教师随场指导。
五、游戏结束,整理场地。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38166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