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的思维方式决定了我们对世界的认识,那么总结就是对这种认识进行概括的手段之一。避免总结过于主观和片面,要全面考虑各种因素和角度。接下来是一些优秀作文的摘录,请大家欣赏。
浅析中国的司法独立论文篇一
如何处理好舆论监督与司法公正的关系,是一个棘手的问题。在西方法律界,不论是海洋法系还是大陆法系的国家都排斥“舆论监督司法”这样的概念,担心造成公众对司法的不信任,从而损害法律的权威性;而新闻界,则习惯于担当与主流政治制度对抗的角色,司法便是主流政治制度的替身。但是,由于传媒和司法至少在形式上都宣布其价值追求是“公正”,因而各法治国家均将新闻自由和司法独立作为基本价值予以肯定。同时我们还应注意,司法追求的是法律公正,而传媒体现的是自身或受众观念上的道德意义的公正。这两者的差异正是本文企图厘清的。
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媒介与司法都是在党的领导下,都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不应处于根本对立的态势。但是在具体的操作中,也确实出现过媒介不大正确的意见压力,影响司法公正的事件;出现过司法压制正确舆论监督的事件。矛盾在于二者社会职能和工作性质的差异。差异在于:
第一,媒介的职业特征就是报道动态的东西、超常的事情;而司法对待纠纷的态度是消极的,按照法律规定的管辖权限和程序去消弭纠纷。
第二,媒介要求尽可能在第一时间内以最快的速度完成报道,而司法审判的时效要宽松得多,以经得起时间考验。
第三,新闻语言力求标新立异,扣人心弦;司法讲求用词严谨,要求前后的一致性。
第四,新闻事实是记者的所见所闻或采访所得,而司法事实是指以法律为准绳,有确凿的证据的事实。
第五,舆论监督缺乏明确的法律定位,而司法代表着国家强制力与终局裁量权。
出现传媒与司法之间的矛盾是正常的,问题在于需要找寻两者之间的平衡点。
二
现在,我国的舆论监督和司法公正都存职业化程度不高的问题。某些司法部门一方面未完全履行职责,另一方面又不断地越权和扩张权力。有些媒介也在利益驱动下,以舆论监督司法的名义进行炒作,这种非规范行为对司法的损害是很大的。这里开的是传播学界的研讨会,所以特别就传媒关于司法报道的炒作态势多讲几句。
我国传统的犯罪案件报道,本来有“声讨、公审、枪毙”的模式,忽视司法独立,实行舆论审判的积习较深厚。现在又多了一层对经济利益的追求,出现干扰司法审判的情形增多。例如在报道蒋艳萍经济犯罪案件时,各媒体的报道一边倒,难以看到或听到不同的、客观的评说。法庭还没有庭审调查,报道中就说起诉书“言之凿凿”(那么何必还要法院审判呢?);审理过程中,又把律师和蒋的申辩斥责为“强行狡辩”、“百般抵赖”(那么何必还要设置辩护制度呢?)。再如张君抢劫杀人案审理时,某家全国性报纸发表《重庆满街声讨“魔头”》的通讯,抢在法庭判决前,做了大量的渲染,诸如“张君该千刀万剐”、“杀一儆百”、“用张君人头祭奠亡灵”等等极端的语句,缺乏基本的'文明。这种“文革”式的对案件报道的热心,显然会妨碍司法的公正审判。
针对这类情况,可以考虑一些解决问题的应景措施(作为道德性质的要求,它们尚是相当软弱的)。例如,媒介对于司法的监督需要做好以下几点:
首先,报道中绝不能有意炒作,要表现出尊重事实的严肃态度。
第二,遵循新闻职业道德,只宜评论已有的审判结果,而不是在未判决前对审判施加影响。
第三,媒介的评论文章,限于意见范畴,不能追求耸人听闻的情节,不带有民意审判意味。
第四,要于与上级司法和纪检部门保持联系,以得到支持,这可以保障监督的分寸适当,以较高的职业化操作面对那些明显非职业化操作的司法行为。
三
现在司法腐败方面的问题较多,舆论监督是必要的。但还要考虑到,司法是解决社会纠纷的基本的、最后的合法手段。所以,在任何情况下,一个国家的司法要给人以希望、安全感和信赖感。如果当事人规模化地找寻记者解决各种纠纷,这是很不正常的,说明司法和行政功能的某些缺失。鉴于这方面的担心,出于平衡报道的考虑,要考虑以某种形式,有系统地报道一些司法公正的正面事例,说明什么是法,司法如何保障社会公正,给媒介受众指出一条通过司法正确解决纠纷的路子,给他们以信心。
司法方面也要致力于树立自身的良好形象与权威,加快法制体制的改革,以保障司法公正和司法独立,同时必须提高司法人员的素质和专业化水平。现在传媒介入司法越位较多,除了传媒自身的原因外,也与司法体制上出现较多纰漏,以及人员素质较差有关。重建司法救济手段在公众中的威信,会有助于减少传媒监督司法中较多的越位现象。
四
从长远考虑,这个问题仅凭介绍几个做得较好的舆论监督司法的媒介栏目是不够的,不可能根本解决问题。这需要在三方面形成媒介与司法关系的法律框架:
一,界定媒介的地位和基本权利与义务。这方面的基本内容应当包括:新闻自由不能侵犯到司法独立,不能违背“无罪推论”的原则;在此前提下,传媒有权利报道和评论庭审活动。如果报道失误,传媒应承担后果的责任。
二,明确舆论监督权与公正审判权相互冲突与协调的制度空间。这需要考虑规范传媒介入司法的程序和范围、传媒评论司法的职业道德方面的限定(不能诽谤、侮辱和有失公正与平衡的原则)、健全监督的外部环境等问题。
三,改革司法,减少司法公正对外部因素的依赖。在改革司法方面,同样有传媒监督的广阔天地,可以像监督一般人一样,监督司法人员的非职务行为、职业行为中违法行为;同时应监督各种干预司法独立的司法外部的行为。
在这些法律框架还没有成形之前,法学界和新闻学界要有经常的学术交流,首先要在职业道德方面达成共识,什么是可以做的,什么是不可以做的;然后,争取形成较明确的法律框架,最后形成法律或法规。
总之,活跃而健康的舆论监督,不是司法独立的障碍。恰恰相反,它在更大程度上保障了司法公正。司法公正主要由司法独立来保证,舆论监督则通过客观地展示和评论司法过程,协助实现这种公正。
(作者:陈力丹(1951―),江苏南通人。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著有《精神交往论》、《舆论学》、《世界新闻传播史》等8本书,已发表论文约300篇。)。
(完)。
浅析中国的司法独立论文篇二
中国与欧盟分别是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区域经济集团,是当今世界舞台上促进全球经济发展的两支重要力量,详细内容请看下文浅谈试论中国与欧盟经济。
中国与欧盟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以来,在全球化和国际格局快速变化的背景下,中欧经贸合作关系得到长足的发展,并且已经超越了双边范畴,具有日益重要的全球战略意义。
中欧经贸合作呈现互补性。
从中欧双边贸易的增长率考察,近来,特别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的大多数年份里,中国对欧盟的出口增长率都高于中国对世界的同一指标。与此相反的是,同期中国从欧盟的进口增长率普遍低于中国与世界的这一指标;与此同时,中国出口产品对欧盟市场的依赖程度远远高于欧盟出口产品对中国市场的依赖程度。这表明中国与欧盟经贸关系的发展存在着高度的不对称性;从中欧双方在彼此市场所占份额看,中国出口到欧盟的贸易额约占中国出口总额的20%,而欧盟出口到中国的贸易额约占欧盟出口总额的7%左右,这同样说明了欧盟市场对中国的重要程度高于中国市场对欧盟的重要程度。
虽然双方在政治和经济领域的许多问题上仍然存在分歧,但总体的发展前景仍然是积极的。
浅析中国的司法独立论文篇三
金融监管体制是指金融监管的职责和权利分配的方式和组织制度,其要解决的是由谁来对金融机构、金融市场和金融业务进行监管、按照何种方式进行监管以及由谁来对监管效果负责和如何负责的问题。由于历史发展、政治经济体制、法律与民族文化等各方面的差异,各国在金融监管体制上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别。
二、中国金融监管体制的现状。
金融监管是指一国金融监管当局以法律法规为依据,对金融业的经营进行监督管理的行为。目前,世界各国及地区的金融监管体制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模式。为适应金融业的发展,我国政府一直在摸索符合国情的金融监管模式。目前,我国实行的是以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即所谓的“一行三会”)为主的金融业分立监管体制,并建立了银、证、保三方的“监管联席会议机制”。国务院是金融监管的主体,它和三大金融监管部门实际上是一种委托代理关系,金融监管部门在国务院的授权下发挥监管的职能,发挥着核心作用。10月,经修订的《中国人民银行法》保留了中国人民银行为履行其央行职责所必要的金融监管权力。至此,形成了我国目前的金融监管体制。目前,我国实行金融分业经营体制,并依据人民银行法、商业银行法、证券法、保险法和银行业监管法的规定实施具体的金融监管。从体制上看,我国的金融监管体制应属于“一元多头”,即金融监管权力集中于中央政府,由中央政府设立的金融主管机关和相关机关分别履行金融监管职能,即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分别监管银行、证券、保险机构及市场,中国人民银行、审计机关、税务机关等分别履行部分国家职能。在这种分业监管体制中,中国人民银行处于核心地位,是全国金融业的最高主管机关,它不仅负责银行业和信托业的监管,还要从宏观上对证券业和保险业的监管予以指导,以保证整个金融业的健康发展;银监会负责对银行业的监管,证监会作为国务院证券监督机构对全国证券市场实行集中统一的监督管理;保监会负责对全国保险业和保险市场的统一监管。同时,我国法律还规定有有金融业的自律监管和社会监管作为辅助监管。自律监管包括金融机构自我监管和行业自律监管,社会监管主要是指中介机构的监管。
三、现在监管制度存在的问题。
(一)监管的协调性不够。
监管协调性差是分业监管体制的固有弊端,加之我国特有的行政体制和行政文化,导致三家监管部门之间以及监管机构和中央银行等宏观调控部门之间的协调难度大,效果差。这些部门均为独立的正部级单位,自成系统,各司其职,条块分割,易形成部门利益,造成监管真空和磨擦,给跨业违规以可乘之机。此外,当发现问题时,由谁牵头,由谁做出最终决定等,都有一定难度。随着金融创新和综合经营的进一步发展,这些问题将更为突出,并严重影响监管效率的提高。
(二)监管目标不够明确。
在市场经济发达国家,金融监管目标与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目标是不同的。货币政策目标是宏观目标,借助货币政策工具调节货币供应量,以保持币值稳定。而金融监管的目标较为具体,突出强调保护存款人利益和维护金融体系的安全与稳定。从《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管理暂行条例》(1986)、《金融机构管理规定》(1994)和《商业银行法》(1995)的内容看,我国的金融监管目标具有多重性和综合性。金融监管既要保障国家货币政策和宏观调控措施的有效实施,又要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保护存款人利益,保障平等竞争和金融机构合法权益,维护金融体系的安全。
(三)没有形成统一规范、连续和系统性的监管。
目前我国的金融监管体系主要是行政监管,并且在具体的运作中大多数是一次性的、分散的和孤立的,没有形成一个有效的全方位的金融风险监测、评价、预警和防范金融监管体系,缺乏早期预警和早期控制,往往是忙于事后救火。非现场监管和现场检查的结合效率不高。信息的不对称,没有建立集中统一的`监管信息库和信息网络,缺乏金融监管体系数据的收集、整理、加工、分析系统,社会中介机构会计审计等社会监督作用没有充分发挥。信息披露制度不完善,市场约束力薄弱,金融监管信息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
(四)金融业开放缺乏整体战略,单纯的分业监管无法对外资金融机构实施有效监管。
首先,我国实行“一行三会”模式下的分业监管体制,在该体制下,以证监会、保监会、银监会为主,与其他一些监管部门如主要管理国债市场的财政部、管理企业债券市场的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管理外汇的国家外汇管理局等一起.在分业监管的基础上,共同实现对我国金融市场的监管。在当前我国金融监管协调机制尚未完全有效建立,金融监管机构之间的协同配合仍需加强的情况下,行业监管区隔和多头监管的并存,往往导致金融监管真空和监管重复的难以避免,在金融混业经营环境中尤其如此。其次,在金融机构产权监护人功能缺失的情况下,国内金融机构的自律监管作用相对薄弱,自我约束、自我发展、自担风险的内控机制难以形成,金融监管当局的风险监管要求未能转化为金融机构自身的风险管理需求,从而使金融监管部门承担了过多的责任,提高了金融监管成本,降低了金融监管效率。
浅析中国的司法独立论文篇四
摘要:在多年的不懈努力及坚持发展之中,我国行政法学体系日臻完善和成熟。但迄今为止,我国行政法学体系尚缺乏健全完善的理论体系,导致这一问题的原因有很多,具体行政行为在法律层面被赋予法律概念,并得到科学全面的诠释,在行政法体系之中,其中并不包含具备统领性特征的抽象概念,而原有法学概念已不适应当前法学发展形势,致使当前行政政策与原来的法学框架存在冲突。本文将围绕着导致中国行政法学体系化困境的主要原因,探讨推进我国行政法学体系化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中国行政大学系统法学行政关联领域。
纵观我国行政法学的内容,涉及到大量的学术任务,如自身理论系统构建以及针对其他行政领域的理论归纳。就我国行政法学而言,任何一种任务均具有重要地位,需要有效解决。就我国行政法学理论体系构建这一问题,在学界引起了广泛关注,并备受争议,在具体落实上存在诸多挑战。鉴于这一实际情况,为推动我国行政法学体系发展,必须立足实际情况,找出问题的症结,完善相应的法学体系。本文将简要论述当前我国行政法学体系所面临的困境,为完善建设我国行政法学体系提出建议。
一、在统领下抽象概念上有所欠缺。
(一)关于抽象的行政行为要素。
从发展形态及发展根源这两要素来看,我国行政法学与德国行政法学相比,存在一些相似之处。根据德国行政法学的发展,行政行为由行政法学确立,将行政行为作为德国行政法学的核心所在,并以此为基础逐步建立起德国的行政法学体系。纵观德国行政法学理论体系,从概念上来看,行政行为具有极高的抽象性,在概念上并不具体,受这一抽象化概念的影响,使得行政法偏于形式,在法律形式要件判断方面予以高度关注,符合法制国家落实宪政的发展目标。在德国行政法学体系中,概念及体系相对明确具体、清楚明晰,故而所发挥的作用更为显著。从德国行政活动上来看,行政活动规范性较高,逐渐实现行政司法化。对比德国行政法学,我国在行政法学理论与其具有相似之处,其中我国行政行为这—概念,在内容上等同于得多行政法学理论中所阐述的内容,均以学理概念的形式产生,并不归属于实定法的范畴。因此,在我国行政法体系构建方面,德国行政法学体系对其产生了深远影响,具有不可忽视的意义。
(二)关于具体的行政行为要素。
在20世纪80年代,我国开始致力于行政法学体系构建,这一建设行为和存在于德国法学之中的行政行为存在较为相似,在性质上属于统合行政活动,从内部属性上来看,具有极高的逻辑性和学术性。尽管具体行政行为这一概念属于核心内容,直接关系到法学体系的构建情况,但根据我国具体行政行为的发展情况,这一概念仍归属于半抽象法学概念的范畴。根据我国《行政诉讼法》以及其他有关法律文件、条款及理论,具体行政行为被视为法学概念中的一种,被当做对象概念得到阐明,以一种明确的实定法律概念而不是抽象性质的法学概念出现。在法学解释以及演技之中,具体行政行为作为具体法学概念得到有效应用。然而,就具体行政行为而言,具体实定法律概念中并不包含这部分内容,仅在一些法律适用范畴中,以基本特征概念的形式出现,这种情况又使得具体行为具备了抽象概念这—特点,被作为法学概念。如此一来,具体行政行为一方面能够作为实定法律概念得以总结,一方面可以被作为具备抽象性的法学概念得到有效应用,在属性上具有双重性,这种表现形式会对我国行政法学理论体系构建造成负面影响。根据具体行政行为在当前行政法学教科书中所呈现出的地位,尚不能满足法学逻辑体系的构建要求,和行政行为具有一定相似之处,相较于德国法学中的行政行为,在功能上不能同等而论。
二、已具备的概念与新问题存在矛盾。
(一)原有法学方法延长线出现变动。
就行政法学理论体系而言,传统的行政法学理论体系是以立宪主义作为理论基础的,核心目的是为了彰显自由民主治国诉求,针对国家高权性行为形式予以高度关注。然而,当前行政法学体系得到了调整和变化,将权力和非权力当做纵向坐标,并将法律行为以及非法律行为当做横向坐标,让纵向坐标及横向坐标共同形成完整的框架体系,以在框架约束范围内得以运行。根据我国行政法律制度的发展情况,具体行政行为与当前发展要求存在一定出入。
第一,新制度的产生,使得概念也得以优化。在多年的发展过程中,行政法逐步得到确立,并在发展过程中,产生了许多与之紧密联系、息息相关的概念。然而,这些概念并未归属到具体行政行为的范畴之中,且根据具体行政行为的性质,当前持续繁琐的行政活并不归属于这一范畴,在让其变得简短、片段上存在极大的难度,更不要说将其归属到具体行政行为的行列,故而将这种行政活动划分到权利与非权力以及法律行为与非法律行为的框架内容之中存在极大的难度。
第二,在新形态发展背景下,产生的响应的新作业。根据欧美国家的行政发展情况,以逐步由秩序行政过渡到福利行政的范畴之中,并由福利行政向保障行政以及担保行政发展。这一行政发展阶段,展现了法治国家所采用的治理观念,与之相匹配的便是诸如自由这列权利,当发展到保障行政阶段,福利行政阶段便告一段落。纵观我国具体行政行为这一概念,其中也包含了以上两方面内容,但根据当前制度运行状况,在理论层面,担保行政与福利行政这两者未得到准确明确的区分,未能有效区分两者的差异。另外,受我国国情的影响,当前行政方式在运行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复杂性,增加了具体行政行为的复杂性,原有的概念属性已不能有效适应所能负担的范畴。
(二)关于研究策略及角度的变化。
根據我国行政法学体系的构建情况,具体行政行为作为建设行政法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基础性地位,并在司法审查措施的辅助下,确保国家法律的合法性,以有效落实依法治国的发展理念。近些年来,关于行政本身的实效作用及对法律、规制方式等因素的学术研究越来越多,但在关于具体行政行为的'司法审查方面的学术研究略显薄弱,导致研究重点发生偏移,对行政活动的目的予以高度关注,忽略了原本以行政法律要件为重点的研究。这样一来,之前法学属性会受到影响。此外,在行政领域日愈复杂的当下,不少研究活动已超出了法学方法体系的架构之中,在其他具体行政领域范畴内得到体现,这一发展情况无疑也给我国行政法学理论体系建设带来了困扰。
三、政策目的与形式框架的协调性有待加强。
(一)体系在政策目的中缺乏准确定位。
推进行政法学体系化建设,有助于完善基于行政法学总论的体系构建。然而,在落实行政法学体系化的各个阶段,关于具体行政领域中的不少法律问题尚未被有效解决,故而对行政法学体系化造成了负面影响和干扰。根据我国行政法学体系化的发展进程,在具体行政领域,如何妥善处理法制度与抽象化总论之间的关联,是有效处理这一问题的关键所在。在当前行政活动中,行政法学体系构建趋于复杂化和多样化,但行政目的这一发展核心并未发生改变。
(二)受我国发展现状的影响。
在我国行政法体系化过程中,存在多种多样的构建方式,但各自构建方式均将政策目的作为工作重心,以此开展构建工作。然而,我国政策目的在具体化及类型化方面不够明确具体,需要进一步清晰明确,且我国关于行政法学论的教材以研究相对较少,在关于构建的学术研究之中,基于行政行为以及具体心行政行为的抽象方法被视为是特定领域行政活动的整合,如此构成的行政法学总论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只能视为是行政行为形式的调整。
四、论中国行政法的体系化突破的建议。
(一)明确关联领域和交互影响之间的关联。
纵观我国行政法学理论体系的建设环节,相关学者要考虑到以往针对法学的思考方式,明确中国行政学所处地位及价值,知晓社会大众对我国行政学的认识,并结合具体情况,将其纳入到关于政策目的的研究之中。针对我国行政法学理论体系的构建,在法解释功能和承担政策目的这两方面内容需要在制度设计功能方面得到落实,在推进我国行政法学体系建设的过程中,针对具体行政领域之中所包含的法制度关系,以交互影响的形式得到诠释,在动态的交互影响关系之中,让行政法学体系得以体现。在我国行政法学体系建设的初始阶段,这种交互关系所发挥的作用有限,但在后续发展过程中,势必成为影响行政法学理论体系的关键要素,关系到行政法总理论结构的改革创新,与其所发挥的作用息息相关。与此同时,交互影响关系有助于规避缺少实定法为支撑的理论,有助于构建适应的框架,从而优化自身建设。
(二)完善核心概念与关联领域部分。
在我国行政法学理论体系的建设过程中,明确与行政领域相关的关联领域是其中极为重要的环节,并要清楚相关基本概念。在德国行政法中,其中包含了关于关联领域的内容,我国在推进行政法学理论体系建设的过程中,可以借鉴其中包含的相关领域,根据存在与相关领域之中的交互影响,开展理论体系构建工作。在我国行政法之中,关于结构性问题尚待解决,故而在导入行政任务概念这—环节,要准确知晓关于行政任务这一概念的目标定位,从自身发展经验之中,总结经验教训,以完善行政结构,符合法治主义的相关要求,确保行政法治建设与我国构建法治国家的建设理念协调一致。
五、总结。
相较于其他发达国家,我国行政法学发展的时间相对较短,就我国行政法学理论体系建设而言,尚处于初级环节,与德国、美國这类发达国家存在一定的差距。在数十年的发展过程中,我国行政法学体系处于逐步完善和进步的过程中,针对存在的问题及发展现状,我国予以高度关注,并深入此课题的研究,正视当前发展中存在的不足,以逐步完善建设策略及发展方向。在推进我国行政法学体系化建设的过程中,相关知识体系日趋成熟和完善,关于行政法学的理论框架也将越来越规范和健全。
浅析中国的司法独立论文篇五
煤炭作为我国的主要能源之一,对我国的经济发展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随着环境保护理念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可持续发展政策才是经济发展正确的方向。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人民对于能源也提出了更好的需求量。传统的开采方式,不仅会对环境造成极大污染并造成资源高度浪费,也无法满足我国经济发展的需求,严重制约着我国煤炭企业的发展。这几年来,我国煤炭企业将循环经济背景下的经济管理研究都集中在发展途径和效果测评等方面。笔者将从企业经营战略、核算形式、科技体系和制度体制,这几方面对我国煤炭企业在循环经济背景下的经济管理方式进行探讨分析。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人民对于能源也提出了更好的需求量,煤炭企业作为我国能源产业的重要企业代表,传统的高开采、高成本、低利用发展方式不仅会对环境造成极大污染并造成资源高度浪费,也无法满足我国经济发展的需求,这严重制约着我国煤炭企业的发展。
通过对产品机构和产业结构进行调整,不但能够提升企业经济效益,还能实现低耗费、高产出、低排放的可持续发展目的。循环经济发展方式是煤矿企业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循环经济发展能够有效提升煤炭企业经济发展质量,对于生态保护和资源节约也有着重要意义,因此是我国工业化发展的重要方向,更是我国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实现社会、经济、环境三者和谐稳定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
一、循环经济的内涵。
循环经济的本质就是封闭循环内进行物资流动,主要是指资源循环和经济循环两者之间的平衡发展,其主要以资源化、再利用、减量化作为基本发展原则,将能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再利用作为发展目标,并在生态环境内进行物质和能量的流动循环。循环经济发展在充分开采利用资源的同时,还将生态环境因素考虑在内,有效促进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在提倡物质与资源适度消耗的同时,充分考虑到二次利用并树立循环生产理念。
1.开发洁净煤技术。
加快对低排放、低耗能高新技术与服务产业的开发进程,通过使用先进的高新技术来改变传统模式的煤炭产业,淘汰落后工艺、技术以及工作器械,进而将煤炭资源的利用率最大化。利用可循环经济理论引导煤炭企业进行产业转型、区域发展以及工业区改革,使得煤炭区域产业的发展更加科学合理。煤矿企业按照循环经济的指导模式进行规划、改造,充分利用煤炭产业内生态效应,以与煤炭相关的资源为中心进行产业发展,进而形成可循环使用能源的产业链,不断推动煤炭企业的持续化、集团化发展。
由于产业链是产业集聚化的具体表现,因此煤炭企业需要将区域化发展作为基础,不断拓展煤炭企业产业链。集聚化是目前区域经济发展的一种特殊现象,主要是指在产业集聚内部,下游企业通过回收利用上游企业遗留的废气资源进行回收再利用,使得经济系统内的资源、能源等物质能够得到最大化利用,有效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从而提高煤炭使用效率。因此,要想拓展煤炭行业产业链,就需要以煤炭资源洗选作为基础,以煤炭的资源优化作为最终目的并围绕煤炭资源洁净燃烧的原则,对煤炭行业产业链进行严格控制,不断推动产业链发展,进而促使煤炭资源的高效、少污染利用。
3.落实环保职责。
基于循环经济背景下,煤炭企业需要真正将环保职责落到实处,坚守自身环保职能,并不断采用高效经济的措施进行环境保护。企业可以通过创建一个责任机制,将城市按照区域进行划分,并将各个区域的环保职责落到具体岗位上,使得每个层次都能够真正承担起环保职责。此外,煤炭企业应当向当地矿区支付一定的环境补偿费用,建立相应资源开发与环境补偿机制,同时完善相应的环境保护政策,在开发过程中严格遵守相关规章与原则。企业在现有煤炭企业环保政策的基础上,需要对煤炭资源开发所需耗费的环保费用以及生态治理费用进行深入分析,通过价格和市场调控使得煤炭资源达到最优化配置。
4.制定循环经济法律法规。
煤炭企业可以通过制定相关的可循环经济政策来不断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主要可以利用煤炭资源产业标准,通过对重点资环能耗进行节约设计以及煤炭的循环再利用来不断促进煤炭企业可循环经济发展。同时加强煤炭企业的环保监管与检查力度,不断使循环经济进入法制化发展。此外,煤炭企业还可利用相关改革措施,建立一些有利于推动企业循环发展的机制或是环保机制,从而使得企业能够自觉形成循环经济、环境保护意识。
1.建立绿色会计制度。
绿色会计就是指将相关法律法规作为参照标准,并以货币作为计量单位,将生态环境与会计这两项进行有机结合的一种会计方式。绿色会计通过对资源消耗、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这三方面之间的联系进行根系,对煤炭企业对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进行会计模式下的处理,有效为企业内管理人员进行重要觉得提供可靠的环境理论依据。绿色会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煤炭企业循环经济下发展水平和管理水平,是促使煤炭企业实行绿色管理的重要举措。
2.构建绿色审计机制。
传统会计处理方式下,核算很容易出现不真实的情况,由于资源、环境的等方面并没有归入核算范围内,因此很容易造成虚假会计信息。绿色审计就是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而形成的一种高效环保手段,其必须遵守公正性、真实性与合法性。煤炭企业实行绿色审计机制,主要就是内部审计按照环保资料及其经济行为进行监管与检查,并提出一些意见或建议,以对煤炭企业的真实性与合法性进行检查。通过实行绿色审计制度,能够使煤炭企业准确判断循环经济投入,并实时掌握市场中出现的新机遇。
循环经济的科技体系主要是要发展生态环境友好型科技,因此煤炭企业想要发展循环经济,就需要以环境学理论为指导和基本原则引导煤矿产业的不断发展,着力构建一个低排放、高效能的科技体系。这种科技体系主要包括煤炭开采和加工这两个过程中的清洁问题,煤炭企业应当大力加强清洁型产品的研发,尽量保证煤炭开采、加工过程中能够实现少污染甚至无污染。
1.制定循环经济规划制度。
煤炭企业,尤其是大型煤炭企业,应当组织专业人员进行循环经济发展设计,将循环经济发展融入到整个企业各项发展战略中去,使其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准则。同时使用全面系统的工程理论及方法进行循环经济背景下煤炭企业的发展,进而持续推动企业循环经济发展。
2.构建循环经济教育培训制度。
我国煤炭企业所有先要加强循环经济发展的宣传力度,着力提升企业内部员工推动循环经济背景下煤炭企业发展的积极主动性。此外,企业还需将十二五煤炭产业发展作为企业发展方向,并将循环经济发展作为策略,同时结合企业内部综合发展需求,有效不断推动循环经济发展。
3.建立质量、环境管理体系。
质量管理体系is09000和环境管理体系is014000这两项是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方式。通过在企业内部贯彻这些管理体系来实现企业管理水平的提升并减少环境污染。is09000是国际通用的管理体系,已经得到全世界的认可。is09000和is014000不仅能够不断促使煤炭企业的管理方式与国际接轨,还能有效提高产品质量、废弃资源,并有效提高环保力度,促使煤炭企业能够更进一步实现循环经济发展。
六、结语。
综上所述,煤炭企业要想实现更大的发展,就应当尽量维持与保护生态环境,有计划的逐步处理好现有环境问题,并最大化的恢复矿区原本的生态环境。基于循环经济背景下,煤炭企业能够从经营战略、核算方式、科技体系和制度体制这几个方面来不断促使企业经济管理方式创新,以此来实现节约型绿色矿区。
作为我国主要能源的煤炭业,在较长时间内仍然会是我国的主要能源产业。未来几年甚至更长一段时间,煤炭产品仍将保持强劲的需求态势.煤炭市场依旧看好。然而由于各种原因,煤炭企业的发展大多不尽如人意,往往存在着经济结构转型不畅、环境污染严重等种种问题。为加快煤炭企业的发展,必须从战略高度出发,深入研究煤炭企业发展的新路子,提高煤炭企业的产品质量和社会效益。
(一)国家宏观政策的影响。
煤炭企业远离城市,属于特殊行业,开采条件难,技术含量低,这就要求国家对煤炭行业给予一定的支持。但是当前,国家的宏观经济环境和经济政策对煤炭行业的健康发展支持不够。尽管我国已经进入了市场经济,但还不完善,对于电力、铁路、电信行业还是垄断经营,价格也由国家统一制定。煤炭作为基础产业,主要面对的是电力用户、铁路运输等垄断行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极不公平的地位,加之行业自身比较分散,很难形成联合竞争优势。
(二)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影响。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对于调整经济结构、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健康发展,具有极其重要而深远的意义。煤炭企业长期来形成的高消耗、高污染、高投入、低产出、低附加值、低效益的发展模式已很难适应当前低碳经济发展的要求。在我国大力提倡发展低碳经济的环境下,煤炭企业要想发展就必须转变原先那种粗放型生产方式,调整产业结构,向集约型、可持续增长转变。
当前,在很多煤矿,尤其是小煤矿中,技术装备总体水平低、机械化、半机械化和手工作业并存,综合开发利用技术落后。同时,那些科技含量较高、附加值较高的清洁能源产品和技术基本停留在初级阶段。对于型煤、洗煤等煤炭深度加工转化和资源综合利用方面,绝大多数企业还没有达到规模.抗市场风险能力较差。
(四)生存环境、价格下滑以及资金回转困难问题都制约了煤炭企业的发展。
由于历史原因,煤炭企业的生存环境逐渐恶化。一方面,煤炭企业冗员和离退休人员负担沉重,同时,还有大量下岗职工等待再就业,继续精简人员已经相当困难;另一方面,同大多数非国有企业相比,企业冗员和离退休人员仍然是导致煤炭企业亏损的重要原因。最后,企业办社会现象依然严重,许多事情地方政府没有能力接管,企业办社会的职能不但需要投入巨大的.资金,而且极大地分散了企业的精力,使企业产生众多的富余人员,严重影响了企业的效益和竞争力。
此外,近几年,煤炭产量增速下降的同时,煤炭的价格也有所下滑。煤炭价格持续下降,对煤炭企业的发展带来了不利的影响。同时,很多煤炭企业资金回转困难,大幅度的资金不能及时收回,资金周转不畅就会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企业发展,影响设备的更新等。
(一)注重技术创新。
技术创新的基本思路是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产品为龙头,以技术开发应用为手段,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增强企业竞争力和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为目标,重视市场机会与技术机会的结合,通过新技术的开发应用带动整个企业或整个行业上一个新的台阶。煤炭作为一次性能源,具有不可再生性,更应依靠科技创新,合理开发煤炭资源。在科技创新过程中,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推广应用先进的综合机械化掘进技术和综合机械化开采技术,加强煤尘、瓦斯的防治技术研究,加快对洁净煤技术和煤炭液化,气化的研究和应用工作,实施煤电一体化、煤化一体化,延长企业的价值链的可持续发展。在充分利用自身资源的基础上,提高竞争能力,实现资源性企业。
(二)加大对低碳技术的研发力度。
为了能够适应环境友好型社会对环境保护的要求,煤炭企业应当加大低碳技术研究力度,增加资金投入,大力发展洁净煤技术,积极推进煤基多联产。结合国家产业导向和企业结构调整实际,加强在矿井水、瓦斯、地热等伴生资源综合利用技术研发力度,开发绿色生产、清洁生产等低碳经济项目,抢占发展制高点,培育新的竞争优势和经济增长点,促进企业发展方式转变。
(三)制定有效市场策略,同时加大产业结构调整。
随着市场经济情况的不断变化,煤炭企业所面临的市场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煤炭生产企业要树立正确的产销观念,结合市场需求制定生产方案,确保企业的生产规模、产品类型符合市场要求,增强市场对企业生产的导向作用,以达到企业利润的最大化。一方面,企业要调整产业结构,做好煤炭市场的调研和分析工作,生产出多样化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以保障产品的销量,避免出现大量库存积压的状况。另一方面,煤炭企业要转变传统的成本控制观念,转变管理模式,提高技术水平,进而实现战略成本的管理。同时,煤炭企业还要制定灵活的价格机制,灵活调整煤炭产品的价格,提高煤炭企业对市场变化的应变能力,与煤炭用户建立更加长期、稳定的关系。
由于我国煤炭企业长期形成了计划经济管理体制下的人才理念至今仍未彻底改变,人力资源未得到很好的开发利用。而当今社会,是知识经济为主导的时代,企业的发展环境更趋复杂,企业间的竞争条件发生了深刻变化,人力资本作为重要的生产要素,已成为决定经济发展、企业竞胜的稀缺资源,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因此,煤炭企业要想持续发展就必须重视对人才的培养,重视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三、结束语。
在当今的市场经济环境下,煤炭企业只有不断的认识到自身存在的不足,做好产业结构的调整,加大设备技术的更新和人才的培养,才能在市场竞争中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沈富中.提升煤炭企业竞争力加速煤炭企业经济发展[j].科学时代,,(8)。
[2]武相龙.煤炭企业经济发展障碍与应对策略[j].内蒙古煤炭经济,,(2)。
浅析中国的司法独立论文篇六
搞革新新年新气象求完美美业美蓝图。
认认真真工作丰丰满满结果辛辛苦苦赚钱平平安安过年。
瑞雪铺煤城春雷阵阵祝模范寒梅映矿井捷报频频传喜音。
龙煤贺龙年再描如画开拓景鹤矿馈鹤岗续谱如歌掘进篇。
兔回广寒报矿工平安美满龙腾盛世舞煤业发展和谐。
喜报方传庆功美酒香飘万里春风又至创业宏图福溢八方。
鹊唱枝头春又归锦途再望龙腾煤海福齐至祥瑞频来。
旧岁除井区一派向荣美景佳节至矿工万般甜蜜幸福。
采向山林夸富足取来木石得精华。
雪中送炭家家暖锦上添花户户春。
气化云烟,顿添春意雪中送炭,足感盛情。
运黑藕上门,为千家送暖有乌金遍地,供百业所需。
拔灰燃不尽,用作火食家家旺。
送雪感无穷,便是财源日日来。
产销对路处处汇来定款。
质量优先频频推出名牌。
钢水奔流化作千程喜报。
油河翻滚谱成万首凯歌。
攻技术难关为神州创业。
创名牌产品给华夏争光。
守信誉经营财源通四海。
保优良生产商品达三江。
爱厂如家钻研技术争奉献。
以勤为乐振奋精神唱战歌。
按社会需求生产供销通畅。
取众人之智治厂事业兴隆。
产销对路多产多销多积累。
质量达标保质保量保安全。
责任重于泰山科学决策以人为本。
幸福赖以安全遵章守纪向你致敬。
横批:安全为天。
瑞雪兆丰年家家畅饮幸福酒。
东风引紫气户户欢唱平安歌。
横批:锦上添花。
真抓实抓抓安全年年安全。
联保互保保平安岁岁平安。
横批:贵在坚持。
铁面制度创铁面无私严管理。
安全道德谱安全文化新篇章。
横批:继往开来。
安全生产安全效益双丰收。
环境保护环境健康两和谐。
横批:锦绣前程。
安全文化培育优秀道德员工。
严细管理打造本质安全矿井。
横批:以人为本。
全员培训普及安全知识。
自主管理提升创新能力。
横批:科教兴国。
张灯结彩喜庆安全年。
和谐矿山笑迎锦绣春。
横批:大展宏图。
沃野披锦绣。
煤海送春风。
横批:万象更新。
披荆斩棘开一路荒野。
翻泥踏浪拓满园春色。
横批:气贯斗牛。
春为一岁首。
煤占百业先。
横批:四季如春。
沉睡万年木石聚精华。
兴隆百业能源赖煤炭。
横批:雪中送炭。
太平喜讯传万户。
安全春风绽百花。
横批:普天同庆。
安全矿井春常在。
幸福人家庆有余。
横批:岁岁平安。
第一联:
反“三违”惠及家家户户;查隐患确保平平安安。
第二联:
原煤一吨,万遍安全诀;春色十分,满门幸福人。
第三联:
煤乡焕彩常富庶;岁月流金永平安。
第四联:
珍惜生命,科学决策民作本;关爱矿工,周密运筹法为天。
第五联:
煤海弄潮,须思生命诚可贵;警钟入耳,牢记安全首当先。
第六联:
煤海情深,效益与安全并重;矿山春满,乌金共日月争辉。
责任重于泰山科学决策以人为本。
幸福赖以安全遵章守纪向你致敬。
横批:安全为天。
瑞雪兆丰年家家畅饮幸福酒。
东风引紫气户户欢唱平安歌。
横批:锦上添花。
真抓实抓抓安全年年安全。
联保互保保平安岁岁平安。
横批:贵在坚持。
玉兔回宫添瑞气。
金龙出海降祥云。
兔送春光添百福。
龙迎秀色纳千祺。
倍惜良辰抒壮志。
常怀夙愿绘宏图。
永沐春风千里绿。
丰收岁月万花红。
大展宏图歌盛世。
喜迎瑞气赞华年。
浅析中国的司法独立论文篇七
公司:
您好!厦门大学经济学院“赤子丹心”实践队的所有实践活动至今已经基本结束了,感谢贵公司对我们实践活动的理解、支持和配合!
暑期社会实践是厦门大学传统的暑期活动,旨在让我们走出校园,走进社会,体验生活,了解生产。“赤子丹心”实践队积极响应了学校的号召,经过课题筛选,我们最后选择了调研赤峰市的煤炭循环经济,走访了赤峰市内主要煤炭企业及能代表煤炭上下游产业的企业,收获颇丰,对草原煤炭产业链、草原城市、草原人民留下了非常好的印象,这是让人流连忘返的豪放、壮观和辽阔!
初次了解到贵公司是在网上(通过政府),这同时体现了贵公司的实力和名气,在电话或邮件的联系中,我们感受到了贵公司的热情,能够取得联系并最后走访成功让我们很欣喜;“赤子丹心”实践队在8月n号成行,走访参观了贵公司的生产车间、工作内容,第一次近距离接触实际生产让我们兴奋又紧张,得益于人的耐心讲解,我们看到了现代化、机械化的生产方式,循环环保后期处理、环保节能的材料运用;在座谈会上,我们畅所欲言,问所疑,贵公司答所问,管理层为我们或幼稚或书面的问题都给出了贴近实际、便于理解的解释,真正的丰富了我们的知识储备,开阔了我们的视野,在所有疑惑被解答之后我们真正的体会到了暑期实践走进生产的意义。
特别还要感谢贵公司给我们意想不到的“贵宾级”待遇,车接车送、聚餐等等,我们在实践之余也品尝了草原美味,感受了草原人民的热情,加深了我们对少数民族的了解,这是我们之前未曾预料的收获。
浅析中国的司法独立论文篇八
中心工会在公司工会的正确领导下迎难而上努力拼搏重新梳理了工会组织结构;结合企务(厂务)公开重点开展了班组建设工作;认真落实了困难职工摸底建档以及帮扶慰问工作;主动担当维护稳定的责任。积极参加了公司工会组织的各项文体活动;有序推动了工会工作向制度化、规范化发展较好的完成了中心各项工会工作。现将具体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完善组织机构,逐步健全制度建设。
一是按照平朔煤炭工业公司工会要求,结合自身实际情况,重新梳理了中心工会组织结构,对空缺工会委员进行了重新选举任命,完善了中心工会组织构架,二是根据平朔煤炭工业公司出台的相关工会制度,重新修订了《车辆管理中心企务公开管理办法》、《车辆管理中心企务公开实施细则》、《车辆管理中心工会经费审查制度》等5项制度,逐步规范了中心工会各项工作,使其有章可循。
二、坚持企务(厂务)公开,不断加强班组建设。
一是结合企务(厂务)公开实施细则,通过开展月度成本考核工作,对单车燃油、维修、运营进行费用考核并公开考核结果,对超标者严格按章处罚并公示。二是通过多角度、多形式加强班组培训工作,中心14个班组共开展各类培训120余次,充分调动了员工学习的积极性,确实有效的达到了培训效果,加强了驾驶员安全意识,为优质高效的车勤服务提供了可靠保障,三是按季度更新班组图书角图书,培养了职工阅读兴趣,提高了员工整体素质,加强了中心文化建设。四是通过开展座谈会以及各类文体活动,了解员工思想动态,加强心理疏导,体现人文关怀,充分调动了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坚持以人为本,做好扶贫解困工作。
按照公司工会要求,中心工会对困难职工进行了摸底建档,目前,中心共有8名困难职工。中心工会共慰问困难职工15人次,慰问金额19500元,真正的把组织的温暖送到每位职工的心坎上,尽力为广大职工解除后顾之忧,使其得以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
四、保护女工权益,积极开展女工工作。
一是落实女工专项劳动保护,关爱女工身体健康,组织女工进行妇科专项检查,通过体检帮助女职工掌握身体信息,如若发现健康隐患,能够及时治疗,保证身体健康。二是积极组织女工参加各类文体活动,除参加公司举办的各项女工活动以外,中心工会还在“三.八”妇女节时组织女职工开展了烘焙培训课,不但丰富了女工们的生活,还为女工们提供了交流平台,增进了女工间的感情,为和谐单位的创建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五、积极开展文体活动,推进企业文化建设。
中心工会紧紧围绕企业文化建设,充分发挥工会在活跃企业文化生活中的主体作用。积极配合行政开展“安全生产月”和“百日安全”的活动,举行了“我爱我家”征文比赛,金秋文艺晚会等活动。,中心工会举办了拔河比赛、知识竞赛、演讲比赛等6项活动,另外还选拔出优秀选手参加了公司的羽毛球比赛、乒乓球比赛和职工篮球赛。通过参加和开展这一系列活动,进一步激发了职工的热情,提升了职工的幸福指数,使职工以更好的状态投入到工作中。
浅析中国的司法独立论文篇九
2014年我国对外投资首次超过利用外资,我国将形成高水平“引进来”,大规模“走出去”的对外开放格局,有利于进一步推进实施“走出去”战略,加快国内企业对外直接投资进程。我国对外投资起步晚发展慢,2003年对外直接投资的流量仅有29亿美元,占全球对外直接投资流量的0.45%,之后的对外直接投资以年均约45%的速度增长,到2013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规模为1078.4亿美元,是2003年的37.2倍,2013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与利用外商直接投资之比为1∶0.92,基本呈现进出持平格局。这一比例虽然低于发达国家1∶1.4,但已经高于发展中国家1∶0.5的平均水平,可见近年来实施“走出去”战略的步伐不断加快,成效显著,我国也由此首次跻身世界三大对外直接投资国之一。2014年对外投资约1200亿美元,超过利用外资水平,未来10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将达到1.25万亿美元。今后将向着对外开放的“大进大出”格局转变,这将意味着我国今后应继续促进“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通过对外直接投资更大程度上参与到全球经济竞争之中。我国对外直接投资规模的不断扩大有利于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研究对外直接投资给我国带来的影响作用,不仅可以进一步丰富和实践对外直接投资理论,还可以带动推进更多的企业“走出去”。目前伴随着对外直接投资规模不断扩大,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作用也在不断显现。具体而言,其主要的影响作用表现为:一是对外直接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对外直接投资给投资国经济带来的最直接效应就是,伴随着对外直接投资规模的增加而形成经济增长效应。二是对外直接投资对技术进步影响。我国进行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动因就是直接学习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投资主体的技术水平,形成逆向技术溢出效应。三是对外直接投资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对外直接投资通过转移国内剩余生产能力,延长产业生命周期,一方面获取更多收益,另一方面有利于腾出发展新产业的空间,促进新型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与升级。四是对外直接投资的贸易促进效应。对外直接投资可以规避贸易壁垒,使企业更方便的进行产品出口贸易,带来正的出口贸易效应。可以预期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扩大,对外直接投资规模的不断扩大,对外直接投资会不断发挥其加快经济增长、技术水平的提高、产业结构升级以及扩大出口贸易的影响作用。因此不断扩大对外直接投资,鼓励更多企业走出国门已经成为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所以要想使我国经济更广泛深入融入世界经济,最大程度的享受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好处,获取更高的国际地位,就必须积极推动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推进“走出去”进程,提高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那么,伴随着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不断发展,其对外直接投资到底对我国带来怎样的影响,其影响作用程度如何,近年来成为关注的热点问题。而跟踪研究的目的在于进一步加快我国对外直接投资进程,提高“走出去”的质量,为提升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二、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经济效应的研究状况。
关于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经济效应研究,主要还是从对外直接投资对经济增长、产业结构、技术进步等方面的影响状况进行跟踪分析。
(一)对外直接投资的经济增长效应探讨。
对外直接投资的经济增长效应,国内外大部分研究持肯定态度,比如国外学者通过实证研究认为一国对外直接投资会同时增加投资国和东道国的国民收入,是一个双赢的投资行为。因为发达国家向高度工业化国家迈进时期,对外直接投资为发达国家的资本和产品过剩提供进一步获取高额利益的途径,并且同时也有利于促进东道国的经济发展,因此,旺盛的投资供需形成了当时的双赢发展态势。而关于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经济增长效应探讨,是伴随着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不断增加而开始被跟踪研究的。国内研究认为,对外直接投资不仅推动了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而且改变着中国经济增长的方式,提高了中国经济增长的质量。对外直接投资通过技术溢出效应带动了我国国内经济的产出增长。由于我国区域差异较大,进一步分析各区域对外投资的效应也具有现实意义,比如认为我国东、中和西部经济发展水平直接影响其对外直接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效应,同时东、西部地区的gdp增长差异也由对外直接投资的差异引起。可见从不同层面说明对外直接投资与经济增长具有互相促进关系,一方面对外直接投资能够促进本国经济增长,另一方面经济增长又能为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提供资金支持,但这种增长效应由于我国对外投资规模较小而处于较低水平。也有认为对外直接投资的经济增长效应主要体现在资源配置效应、资本积累效应、技术进步效应三个方面。肖怡楠认为对外直接投资对经济的贡献体现在平衡国际收支上,对外直接投资能够加快资金流出,从而适当平衡国际收支顺差。吴建军等认为对外直接投资的技术溢出效应能够促进我国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但也有研究认为对外直接投资给投资国带来的增长效应不明显,表现为对外投资不是gdp增长的granger原因,并且从短期来看对外直接投资对gdp的影响并不显著,但长期则呈稳定的正相关关系。可见,多数国内学者认为对外直接投资对经济增长有影响,但是影响不显著,这一方面说明我国当前对外直接投资的规模较小,影响力较弱;另一方面我国当前对外投资流向主要是资源类行业,可能对我国当期经济增长存在一定的时滞。所以,持续跟踪研究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具有一定现实意义。
(二)对外直接投资的技术效应研究。
目前关于对外直接投资的技术效应主要从两方面展开:一方面是通过衡量生产率的变动,体现技术溢出效应的大小;另一方面是关于对外直接投资对国内技术创新活动的影响分析。从对生产率影响看,国内学者主要是通过实证研究检验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对于技术溢出效应的存在性。研究发现对外直接投资对中国全要素生产率(tfp)的提升存在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并且生产率的提升在我国存在明显的地域差异,资本存量较高的东部地区的逆向技术溢出效果明显高于中部和西部。但也有认为这种促进作用小于国内研发资金存量对技术进步的促进作用,所以,自主研发才是提高技术水平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同时,还有得出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对生产率的促进作用并不显著的观点。从对技术创新活动的影响看,研究普遍认为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对国内的技术创新活动具有正的影响作用。白洁实证检验了1985年到2006年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对于我国r&d投入和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发现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对发明专利和外观设计表征的技术创新能力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对研发投入作用不显著。也有学者加入技术吸收能力与国外研发资本存量溢出等指标,得出2003-2010年间的对外直接投资对我国技术创新具有显著提升作用。并说明对外直接投资的逆向技术溢出对国内创新能力的影响呈现出显著的地区差异,但是持续对外投资会获得更高的生产率及技术溢价。多数成果也论证了对外直接投资正技术溢出效应,而持不同观点的认为目前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总量还较小,产业和地区分布不够均衡,导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对技术进步的推动作用未能充分体现出来。可见,学者对于对外直接投资技术溢出效应的研究,多集中于以技术创新能力作为被解释变量,对外直接投资规模作为解释变量,没有考虑到国外研发资本存量对提升母国技术创新能力的关键影响。在验证逆向溢出效应存在性时,忽略了之后效应。而且,多数实证研究忽视了技术吸收能力的作用,而吸收能力对于能否消化吸收外来技术至关重要。因此,继续探究对外直接投资的技术获取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对外直接投资的产业结构效应分析。
有关对外直接投资的母国产业调整效应也存在观点不同的研究,关于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产业调整效应的验证,认为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未能明显提升我国产业结构,并分析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比例变化,仅与第二产业有正相关性。对我国对外直接投资进行宏观绩效分析,发现2009年以来的对外投资并未发挥出应有的效应,主要是由于2009年以后我国自身产业结构优化的进程也在加快。多数文献的实证结果表明对外直接投资对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具有升级效应,实际上随着我国对外直接投资规模的不断扩大,其优化效应影响会不断增加。有的研究从分产业角度研究对外投资对产业结构的影响,得出的相似结论是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对第二产业具有明显的升级效应,但对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实证结果有差异,也有认为我国第二、第三产业与对外直接投资呈正相关,第一产业与对外直接投资呈负相关[。但普遍认为对外投资与产业结构优化存在长期的稳定关系。可见,实证研究表明对外直接投资对我国产业结构有影响,但其影响大小、方向(正相关还是负相关)有不同。多数研究表明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产业升级效应存在,但由于数据的可获得性不佳,影响了对实证分析产业升级效果的全面认识。相信随着研究方法的不断规范,逐渐引入长期和短期影响,会使研究结果更客观。
(四)对外直接投资的贸易效应研究。
关于对外直接投资的国际贸易效应研究观点主要表现为,对外直接投资具有替代作用、互补作用,或同时存在替代效应和互补效应,也有认为不存在替代作用和互补作用,可见其研究结果的不确定。认为对外直接投资具有替代效应的最早始于蒙代尔,认为资本越自由流动,替代国际贸易的作用就越明显。随后国内外学者对这一观点进行了延伸拓展,并不断进行论证。实践检验表明发达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具有显著的替代作用,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贸易替代效应则相对较小。进一步表明我国对外直接投资规模的大小决定其贸易替代的影响作用程度。比如,项本武认为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促进了我国出口贸易规模的扩大,但对外直接投资对从东道国的进口也形成了替代效应。也有从长期关系来看,我国的对外直接投资对初级产品出口和制成品进口产生替代,对初级产品进口和制成品出口产生补充。可见,在研究替代效应上并没有得出明确结论,多数观点认为在短期内存在替代效应,但长期则是互补效应,或者局部是替代效应,但整体不是替代效应。总之,得出具有替代效应的研究成果不多。支持对外直接投资存在贸易互补效应的分析认为,多数对外直接投资具有创造和扩大对外贸易的作用。以发达国家为研究对象的成果支持对外直接投资对投资国出口具有补充和促进作用。国外学者一般认为对外投资和贸易在发展中国家为互补关系,在工业化国家则不明显。大量的实证结果也证实了上述结论,通过不同的计量模型得出的相似结论是我国的对外直接投资与出口贸易之间存在长期的协整关系,对出口贸易存在显著的促进作用。但也有认为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尽管对出口贸易产生一定程度的刺激效应,但由于对外直接投资规模仍处于较低阶段,这种刺激效应还较为有限。而柴庆春引入时间因素后发现,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贸易效应在短期和长期中的表现不同,短期内直接投资的流量对出口贸易的影响不显著,从长期来看,对外直接投资能够促进出口贸易的发展。可见,目前研究对外直接投资的贸易互补效应有着相似的研究结果。关于对外直接投资过程中产生的替代效应和互补效应。从实证研究结果来看,多数认为互补效应处于主要地位,对外直接投资对出口贸易起到创造作用,对进口贸易起到抑制作用。周昕通过引力模型对投资与贸易的关系研究,表明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与贸易既存在互补关系也存在替代关系,并且对零部件贸易的影响非常明显。但总体而言,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与进出口贸易均表现明显的互补关系。也有认为对外直接投资对我国的替代效应和互补效应都不明显。显然是否存在贸易效应与对外投资规模密切相关,实际上到2010年之后我国对外直接投资规模开始大幅增长,今后对外投资的贸易效应会日益显著。可见,以后的研究会以更长远、更全面、更系统的视角探究对外直接投资的贸易效应。
(五)对外直接投资的就业效应。
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就业效应研究成果不多而且观点各异。有的认为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对我国就业存在替代关系,并且资本替代劳动的现象较明显,但同时认为对外直接投资有利于促进高新技术行业的就业,一定程度上可以优化就业结构。与此相反,也有认为总体上对外直接投资的就业刺激效应大于替代效应,对就业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其效果较小。比较包括中国在内的东亚国的对外直接投资就业效应发现,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总体就业效应不明显,但增加了我国建筑业的就业岗位。从对外投资对我国三次产业的就业影响程度看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对第二、三产业的就业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但效应程度较小,随着投资规模的扩大会提高相应的影响程度。也有研究发现在短期内,我国对外投资对就业的替代效应大于刺激效应,表现出在当期对外投资会减少就业,从长期看对外投资与就业表现出长期正相关,有利于增加就业。
三、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效应研究的展望。
综上所述,国外研究仍然是以发达国家为研究对象,判研其对外直接投资的动机、条件和作用,很少看到以我国为研究对象的研究成果。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还处于发展阶段。因此,跟踪研究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经济效应,具有丰富发展中国家对外投资理论和实践的意义。总体来看,从不同层面跟踪体现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效应,为我国继续推行“走出去”战略,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撑和实践总结。但由于分析框架的差异,选取的数据、研究方法的差异以及论证角度的不同,导致研究结果存在差异性。所以,应不断跟踪关注科学分析研究我国对外投资的影响效应。虽然目前的研究经历了从定性研究向定量研究的转变,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一是未系统梳理对外直接投资影响作用的形成机理,使现有研究成果在实证其经济效应时所选用指标和方法上存在差异,使研究结论也存在差异;二是需要进一步对不同层面定性分析和梳理对外投资效应存在的现实性和影响因素;三是我国对外直接投资起步较晚,投资规模小直接影响其作用的发挥,所以强调在今后加快对外投资规模的扩大,预计其形成的影响效应将不断提高。如何更加系统、全面、客观考察和判研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带来的影响作用,以得到更客观、更有价值的结论是进一步研究的价值所在。
浅析中国的司法独立论文篇十
地主制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经济制度。它是“普照的光”。给商品经济的发展打上深刻的烙印。下面从消费需求、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等几个层次,对中国封建社会商品经济发展的阶段性及其特征,作点探讨。
贡赋和地租为需求基础的商品经济。
消费和有效需求是形成市场的经济基础。在秦汉至唐中叶以前,君主是国内剩余产品的主要所有者。巨额的贡赋收入形成庞大的有效需求。贵族地主和官僚地主是当时地主阶级的主要部分。他们的地租收入量仅次于封建国家的贡赋收入量,也形成巨大的有效需求。君主、各级官吏、贵族地主、官僚地主大都居住在城市中,用他们的收入与工农业生产者相交换。各地的土特产品、奢侈品通过贩运贸易流向城市,形成繁荣的城市商业。当时的商业主要是满足以城市家庭为支柱的消费需求,坊市制的发展正与此相适应。人数众多的农民只是在地方小市场上互通有无,调剂余缺。
唐宋以后,地主制经济发展,到明清时期,庶民地主、中小地主在土地占有上已占显然的优势。贡赋收入和地租收入仍然是国内有效需求的主要来源,但地租收入已向上位移,提升居首要地位。试以清代乾隆年间情况为例作粗略说明。
清代乾隆间,全国耕地约达8亿亩(折亩后的税亩)。如地主占有一半,是为4亿亩。每亩租谷按一石计,合米5升,全国地租总量为2亿石米。石米按银一两计,地租收入形成的有效需求约为银2亿两。
乾隆间,封建国家的各项赋税收入每年约为银4千万两。另有漕粮400万石,石米按银一两计,国家整个财政收入为银4400万两。赋税收入仅为地租收入的1/4左右。
但值得指出的是,乾隆末,全国人口已达3亿。农民按90%计,是2.7亿人口,农户一家按三口计,是为9千万户。当时农民商品生产发展,商品消费增加。如从高每个农户年消费银一两计,约共为银9千万两。已超过国家财政收入所形成的有效需求,却不到地租收入所形成的有效需求的一半。
唐宋以后,城居地主逐渐增多,但大量中小地主们仍居住在农村。直到明清时期,商业虽然仍主要是满足以城市家庭为支柱的消费需求,但满足乡居地主与广大农民农村家庭为支柱的消费需求已日显重要。这正是宋代以来草市发展,明清时期市镇发展的重要原因。
总之,自秦汉以来,商品经济的发展,以至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主要是贡赋和地租所形成的消费需求所拉动的。明中叶以后,特别是清代,广大工农群众的消费需求拉动经济的作用,始日益显露。市场的经济基础走向坚实。
个体农民为生产基础的商品经济。
秦汉至唐中叶,农产品和部分手工业品主要由地主与商人组织生产来满足社会的商品需求。这在《史记货殖列传》中即有反映。晋人江统也说:“秦汉以来,风俗转薄,公侯之尊,莫不殖园圃之田,而收市井之利”。
唐宋以后,特别是明清时期,农民的商品生产发展。农民的商品生产成本低,具有竞争优势,遂逐渐排挤商人和地主的商品生产而占领市场,成为第一市场主体,成为农产品和某些重要的手工业品(如棉布)等商品的主要供应者。农民经营是地主制经济的一个基本特征,农民成为社会商品的主要供应者,正是这到特征贯彻的必然结果,他们在維持我国众多人口的生活和开拓商品市场上,发挥了重大的历史作用。
中国封建社会的商品经济比西欧中世纪发达,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广大农民在市场中具有不同的经济地位,在西欧,一直到14世纪英国资本主义开始发生的时候,市场交换活动还主要是由封建领主所进行的`。
明清时期,手工业品中除棉布和丝绸等产品仍由个体农民和个体手工业者所生产之外,其他如油、酒、糖、烟、纸、铁冶铸、铜、铅、煤矿、井盐等产品的生产,也出现了沿着马克思所指出的“生产者变成商人和资本家”,与“商人直接支配生产”的两条道路发展,从小生产向大生产演进。
小生产、大市场的商品经济。
地主制经济下的农民,经营规模小,生产能力低,其产品既要满足自己消費需要,如要交纳租赋,产品自给量在其产品总量中比重很大。从一家一户农民来说,商品率低,商品量少。但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人口众多,每个农户种植不多商品性农作物和生产不多的商品性手工业品,集中起来就可以构成巨大的商品堆积,不但能形成稠密的集市贸易,也可以形成具有很大商品流通量的集散市场和大规模长距离的贩运贸易。清代人口巨增,农户数量大量增加,加之地区分工发展,其情况更会如此。粮、豆、棉、棉布、丝绸、果、茶等都已成为大宗贩运商品,形成许多重要的区域间贸易。
长途贩运贸易的发展,是市场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清代农产品和手工业品流向城市,与皇室、官吏和地主的租赋相交换,仍在继续发展,同时,与前述农民有效需求的增长相适应,粮食产区、手工业品产区和原料作物区之间,农民与农民之间、农民与手工业者之间,即生产者之间的交换扩大,发展了长距离贩运贸易,这是国内市场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发展。
在国内贸易特别是长距离贩运贸易发展的基础上,从东南沿海直至广大内地,形成了以城市为中心,以市镇为骨干,与墟集相串联的多层次市场网络,小生产形成了大市场,为以后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市场条件。
但是,广大农民的生产仍局限在家庭需要和租赋需要的格局内,自给衣食和交纳租赋之后,剩余不多,他们的有效供给和有效需求,只能是缓慢地增长,因之进入长途贩运的商品量比重不大,并难以有大的增加。中国幅员辽阔,地区之间经济发展不平衡,特别是广大西北、西南等西部地区,闭塞的地方小市场广泛存在,由相同地理条件和生活习惯所形成的社会分工不发达的区域市场突出地存在。地区之间,供求关系失衡,物价变动不同步和差价过大,也严重存在。这都说明,从整个国内市场来说,市场一体化程度,也就是市场整合程度,仍然是比较低的。
浅析中国的司法独立论文篇十一
摘要:由于动漫产业在我国的发展迟缓、经验不足,动漫教育无可厚非的成为我国教育改革的核心。我国教育的历史和现实问题导致我国在动漫教育中培养的人才存在很多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我国动画产业的发展,作为一名艺术教育工作者,应当站在理性的高度客观分析制约我国动漫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寻找阻碍我国动漫产业的发展的根源,希望对我国动漫教育的特殊性问题进行一些新的探索,从中找出对我国动漫教育改革有借鉴意义的几点建议。
日本是最早将动画艺术教育纳入基础教育体系之中的国家,将动漫教育作为全民教育的基础课程之一,十分重视动漫教育的普及教育。因此,日本的动漫产业在各发达国家中都遥遥领先,受日本动画发展的影响,“动漫热”在我国得到快速的发展,随之而来带动的中国动漫教育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起来,中国动漫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也逐渐凸显。
从以前的2所动漫专业院校增加到现在的400余所,每年毕业的学生就高达10万余人。但是,近两年来整个动漫教育行业却出现了一种令人尴尬的现象:一方面,由于我国动漫产业兴起较晚,发展速度较快,市场需求大,各大媒体企业的用人需求供不应求,国内的动漫创作型人才十分缺乏。
动漫专业是一个跨学科、跨媒体、技术与艺术有机结合的一个新型学科,其涉及领域和知识面非常广泛。因此,动漫教育不仅是简单的教会学生学习动漫相关理论知识,熟悉掌握各种软件的运用,而是站在一个全新的高度,从基础的人才培养目标开始按照科学合理的培养模式,全方位的整合教育教学资源,结合动漫产业实际需求与产业链的紧密联系,才能从根本上分析、解决我国动漫教育存在的问题。
动漫教育培养的目标不明确直接导致毕业生的`发展方向盲目、就业困难,而动漫产业的丰富性决定了动漫教育必须要做到科学、健全的教育规划,明确其培养对象的发展目标。
目前,我国各大动漫院校的动画专业在建立前都比较盲目,受市场的利益的驱动有跟风的现象。从教育本身来讲,并没有对学科进行严格详细的定位思考,没有将该学科教学的宗旨和思路理顺,比如学生、教师以及毕业生就业方向的定位等等,如果将自己学院的课程设置优势与动画本身有机的结合起来开办动画专业,将会充分运用和理解动漫专业交叉型的特点,将其与市场需求紧密相连,做到专精相交,目标培养明确。
面临当前各大院校动漫专业的火热招生,学院是否已经建立好动漫专业的培养计划,如何合理的针对专业特性选择适合学科发展的培养模式显得尤为重要,因为这直接决定培养的动漫人才的水准。首先,在课程体系设置上,应当形成科学、完整、合理的动漫教育体系,分清各个专业分支的存在必要性,弄清楚每个专业可以下设的就业方向,要做到从课程设置开始就要有应对市场不同需求的把握。因为,动画教育不是一门独立的教育体系,应当根据动漫教育的特殊性加设动画编剧、动画导演、动画制片管理以及动画营销等相关专业,这对完善动漫专业课程具有重大意义。
其次,在授课内容上,要求学生掌握科学、艺术、人文三大块知识点。动漫虽然作为一门独立的艺术门类,也不能过分强调软件掌握的使用技术,而忽视美术基础与文化底蕴的培养,不能把高等院校的学生培养成只会软件操作而没有思想内涵的技术人员,要做到艺术境界的培养与软件技巧使用两不误,相互结合,合二为一。
作为中国艺术教育本身,应当多鼓励学生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了解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这一点是尤其不能忽视的。我们应当将动漫教育的责任高度上升为不仅仅是简单的动漫制作与完成,更多的是如何通过我们的反思,将我国独特的文化经典反映在作品中,我们不能再将《花木兰》和《功夫熊猫》这样具有浓郁中国特色的古典典故精华,白白的让给发达国家领先制作表现,这不能不说是中国动漫的悲哀,中国动漫教育的失败,甚至是中国教育的失败。
动漫教育的终极目标是为新兴的媒体市场所服务的,但是通过调研我们不难发现,大部分高校并没有意识到动漫产业链的潜在存在及其重要性,而是停留在动画教育本身,这样的结果直接造成了动漫教育与产业链的需求不平。我们必须认识到,动漫教育不仅仅是简单的视觉媒体影视艺术,对于当前单一的动画教育模式,我们必须要紧密的与市场联系,帮助动漫教育根据动漫产业的发展需要进行新的规划布局,使其具备最初商业性质的同时,将中国动漫教育更好的服务动漫产业,发挥动漫教育的主导作用。当前我国的动漫市场利益巨大,潜在的商机又引发了中国动漫的一次新的热潮,我们只有对原创的动画人才进行多层次、多方位的培养,才能将动漫教育本身及其周边连带产业结合好,这也能从根源上解决动漫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动漫是现代数字媒体艺术下产生的一个新兴产业,而动漫教育作为动漫产业中及其重要的一个环节,其价值和作用是不能被忽视的。如何能使动漫教育在高校普及的基础之上提升其针对性,已经成为整个教育界共同关注的焦点。
我们要大胆尝试,除了改变过去单一的教育教学方式,积极探索培养高层次的复合型动漫人才的教育教学方式,为动漫产业培养有创意的人、用创意的思维培养人,培育具有创新能力的动漫设计人员,还要加强动画与数字媒体艺术动漫人才的培养,改进动漫课程与教材的建设,动漫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动漫产业与创意教育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和体现,为进一步挖掘动漫文化、推动实施动漫教育与人才战略打好坚实的基础。我们应该认识到:中国的动漫教育应该是具有强烈中国特色的教育,艺术与技术的统一的教育。
参考文献:。
[2]陈少波.中国动漫游戏产业[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3]盛欣,蒋小洪.基于动漫产业的衍生产品探析[j].科教文汇,2008(10)。
浅析中国的司法独立论文篇十二
:中国画多以水墨构成,其色彩简单却不失意境,黑白交替间人物、风景和山水跳跃到宣纸上。如果说水墨勾勒展现中国画主体视觉的冲击,那么留白则给中国画更多的想象空间。本文主要分析中国画的留白及其渊源。
中国画;留白;渊源
中国画是一门艺术,那么留白则是体现这种艺术的手段。中国画的发展历史悠久,造成中国画深入人们喜爱的原因不仅包括其素描淡写的优雅,更包括其留白给予人们无限的想象空间。
留白顾名思义是留出空白的意思,同样中国画留白就是画家在作画的过程中留出空白的地方,有人把这种留白称为“留天、留地、留四方”。留白是中国画艺的独一无二的表现形式,欣赏中国画时如果发现有些地方没有进行笔墨的描绘不要惊讶,因为那无墨之处正是画家留给欣赏者想象空间,也是画中景物的构成部分。中国道家似仙非仙的思想影响着中国的一些学者,这些学者包括中国的一些画家,这些画家把道家的思想融入到绘画过程中,所以有人说中国画具有一股仙气,具有一缕道风。中国画家把道家的虚实相容的思想运用到作画过程中,其中留白就是道家虚实相生思想的体现。留白通过作家的巧妙安排可以成为一片海、一阵风或者一缕青烟等。艺术形象、艺术语言、艺术手法都是人们给予留白的定义。
(一)中国画留白的雏形 :追溯留白的发展历史应该先要了解中国画的发展历史。虽然历史上对中国画出现时间没有明确的记载,但据出土的文物可以看出,我国中国画出现的年代应该在远古时代,那时候的人类用绘画的方式记载一些事物,虽然当时的绘画算不上艺术,但毕竟是中国画的开端。留白的发展历史比中国画的发展历史相对于短一些,留白的历史可以追随到原始社会。原始社会出现了中国画留白的雏形,一些出土的文物向人类证实了这个说法。例如,内蒙古的岩画就运用了留白手法,简单的人物动作和捕捉猎物的场面是整个岩画的内容,但岩画中留着相应的空白位置和画中的图案相互回映,空白部分有可能是森林,也有可能是草地。也许中国画的留白史从这幅画开始拉开了序幕。
(二)中国画留白的萌芽: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文化艺术发展的繁荣时期,也是中国画发展的一种较高境界。不同风格、不同形式的中国画在这个时期诞生,这些作品中都大量运用了留白的绘画手法。例如,东晋著名画家顾恺之的《洛神赋图》,《洛神赋图》中运用了大量留白的手法,通过留白的手法画家给予人们视野被开阔的意境,让人感受到画面中的人物犹如在地上自由的活动。时隔百年,隋代的展子虔的《游春图》也巧妙的运用了留白的手法,展子虔通过留白的手法把画中出游的景象距离拉远,给人一种空旷的视觉感受。
(三)中国画留白的发展:中国画的发展在宋代出现了一个发展小高峰时期,尤其是中国的人文画在那个时期非常流行,人文画中会运用大量的留白手法,所以在宋代中国画的留白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宋代道家思想盛行,道家思想的发展对于中国画留白的运用也起到了推动作用。
(一)视觉渊源:中国画在绘画过程中对于颜色的运用极为简单,一坛青墨即可勾勒出整个世界,画家为了让整个画面显得丰富多彩,所以运用留白的方式突出画面的主体,分出画面的'层次感。画家运用留白替代画面中次要的事物,留白代替这些事物存在于画面中但并不显得单调或者突兀,因为画家运用绘画技巧把留白部分和主体部分巧妙的连接和融合,这样画面的主体突出,让人们一眼就能看清绘画的主要内容,然后用留白代替陪衬,人们通过留白联想到丰富多彩的内容。
(二)情感渊源:中国画的表现形式更为感性和含蓄,西方画的表现形式过于理性和之间,这是中西方绘画的不同,想必这也是中国画比西方化更具深远意义的原因之一。中国画在绘画过程中画家往往把自己的主观情感和意识注入其中,让人们通过画面感受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但有些思想画家不能通过人物或者事物的描绘表达出来,这时聪明的中国画画家会通过留白的方式含蓄的表达自己的思想。中国画画家通过作画寻找自己精神和情感上志同道合的朋友,真正能看懂留白部分的欣赏者是和画家心灵相通的,是可以真正领略到作品真正含有的人。
(三)美学渊源;中国画具有流动之美,让中国画具有流动之美的是或粗或细的线条,是或深或浅的涂描,更是没有任何勾勒痕迹的留白。中国画留白的运用可以让人物活起来,让花儿起来,让小河流起来,总之留白是中国画恰到好处的运用,通过中国画的留白可以感受画中流动的美。
中国画的留白不是简单的省略或者舍弃,每一处留白都是画家巧妙的安排。通过留白我们可以想象出不一样的画面,感受出画家不一样的情感。
浅析中国的司法独立论文篇十三
据统计,中国目前规范运营的酒店约有上11000多家,其中三星级以上的占80%,随着国内外旅游、商务活动的快速增长,尤其是奥运会落地中国,中国酒店迎来了蓬勃发展的大好时机。然而,这种机遇可谓是三星级以上酒店所享有的,普通酒店则被置于淘汰边缘。
那么,原因何在?中小型酒店要如何才能摆脱泥沼、迎来飞速发展呢?
同方数字城市软件技术负责人徐珍喜认为,目前中小型酒店要做的是尽快实现信息化的酒店管理。
实际上,“酒店管理智能化”已经成为酒店提高管理水平、提供个性化住宿服务,最终实现“开源节流”的有效途径。但是,三星级以下的中小型酒店目前基本还没有涉足。
一方面原因是传统的酒店信息化系统建设成本高,令低星级酒店无法接受。一般来讲,酒店安装信息化系统都得有专门的电脑房,电脑房的人员配备至少两个,按一个三星级酒店薪水来记,一年的费用少算就得5万元,还得购买昂贵的服务器。而花巨资购买的计算机设备,不到4年又得淘汰,重新购买,酒店陷入年复一年的软硬件更新的泥潭中。小酒店大都没有专门的电脑房和信息化负责人,在这方面的投入也非常有限,他们购买软件的承受价位一般在1万元以内。
另一方面原因是信息化厂商对中小型酒店市场尚未看好,因而没有投入人力物力来开发满足这一市场需求的信息化管理软件。目前国内的酒店管理系统,绝大多数采用c/s结构,面向三星级以上的单体饭店使用,并不是为经济型连锁酒店和中小型酒店的需求而开发的。目前采用c/s结构的主要原因是:
同方:你理解的很对,b/s架构的酒店软件成本低、适合中小酒店信息化需求。至于原因,首先要大体介绍一下b/s架构与c/s架构的区别。
c/s结构,即client/server(客户机/服务器)结构,是大家熟知的软件系统体系结构,虽然采用的是开放模式,但这只是系统开发一级的开放性,在特定的应用中无论是client端还是server端都还需要特定的软件,没能提供用户真正期望的开放环境;b/s结构,即browser/server(浏览器/服务器)结构,是随着internet技术的兴起,对c/s结构的一种变化或者改进的结构。
它的前端是以tcp/ip协议为基础的,企业内的www服务器可以接受安装有web浏览程序的internet终端的访问,作为最终用户,只要通过web浏览器,各种处理任务都可以调用系统资源来完成,这样大大简化了客户端,减轻了系统维护与升级的成本和工作量,降低了用户的总体拥有成本(tco)。
记者:同方在中小型酒店信息化领域是否有什么准备呢?
同方:同方凭借多年的行业积累,掌握了中小酒店用户的需求及行业发展方向,通过一年多的封闭式开发,推出了行业领先的新一代酒店管理系统:基于b/s架构的酒店软件。
基于现今saas的发展,同方突破了酒店传统开发和销售的老路,把软件销售变成为酒店提供信息服务,而不是卖产品给酒店。同方将建立一个数据中心,每个酒店使用一个独立空间,用户不用再为软件无休止的升级而花费,也不需要为昂贵的计算机维护人员支付大量薪水。同方专业的技术团队确保了酒店软件不断升级,对于酒店营业数据的保密性进行专业控制。同时用户可之间以互相学到新的管理经验,互相交流管理心得,不断提高自身的管理和服务水平,跻身高速发展酒店行列。
浅析中国的司法独立论文篇十四
从十九世纪中期开始西方社会全面进入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的突飞猛进以及科学技术的运用,使得启蒙思想家借以理性主义为思想武器勾勒出人类发展的美好蓝图。同时,资本主义的兴起也是现代化的开端,学者唐晓峰总结美国文化地理学家戴维・哈维《巴黎城记:现代性之都的诞生》时指出“资本的登场和运行,是现代性造就的总根源。”[1]启蒙的现代思想家们认为以理性为核心的现代性的改造,会为人类带来繁荣、平等、发展以及美好的未来。然而,启蒙的理想家却未曾想到资本主义的现代进程并没有预想的那般美好,相反,理性化带来的经济的、政治的、竞争性、战争危险等非理性因素给人类带来了更深重的奴役。二十世纪中叶,人们开始对空间问题思考正是对现代性困境的一种回应,西方文艺批评界“空间转向”潮流、“空间批评”的兴起正是这种生存境遇的回应,同时,也是对资本主义本身的最新的批判、质疑和反思。
一、现代性的兴起。
以上一些论述显示出“现代性”的双重维度。首先,作为一个时间概念,“现代性”是与西方社会中世纪相区别的社会时间阶段。现代性经历过最初的萌发、稳定的过程和迸发的突显,此为时间气质的现代性思想。其次,作为“现代”与“过去”的不同,或者说现代化的改变(改造)。这种不同并非是在突然之间的转变,戴维・哈维所说的“创造性的破坏”反过来一样是可行的――破坏性的创造,在这个资本主义破坏性的创造和创造性的破坏巨大的改造力量中,我们看到得是一种循环往复的过程――一种作为历史实践过程的现代性,展示了自己的主要特征和内容,具体看来可归纳为以下几点:第一,政治层面上的现代性。资本主义现代国家的确立正是一种政治概念的现代性的体现,现代国家讲求的是秩序而非上帝的法则,人是自由的,而非中世纪的神学观念,即是一种制度的现代性。第二,经济层面上的现代性。资本主义强调的是生产和市场的自由发展,工业经济、商品经济规模也越来越大,封建的自足经济和庄园经济遭到了毁灭性的破坏,资本主义主导的工业化的大都市在形成。第三,启蒙理性主义的现代性。启蒙思想家们的理性规划,通过科学的观念、合理的形式、理性的思维去发展、追求一种人类的解放。“合理的社会组织形式和理性的思维方式的发展,确保了从神话、宗教、迷信的非理性中解放出来,从专横地利用权力和为我们自己的人类本性黑暗的一面中解放出来。”[6]理性主义是现代性的一个核心的、重要的观念,一切事物和理念都必须受到它的审判。第四,人的现代性的体验。在现代的历史社会中,人类既作为主体进行着现代性的规划,同时,又是作为客体接受现代性所带来的全部经验,这意味着我们要根据自己的内在世界的体验来解释这个世界,经由这种体验所表达出来的态度,就是作为文化表征的现代主义。
资本主义现代化进程表现为一种物质实践的过程,现代性不可避免同时也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资本主义在发展过程中除了要将时间纳入到自己的体系之外,“各种独特的生产方式或者社会构成方式都将体现出一系列独特的时间与空间的实践活动和概念”。[7]资本按照自身的逻辑进行空间实践,都市成为现代性的标志。
二、现代化都市和空间实践。
现代性问题与空间性的问题联系密切,造成断裂不仅是表现在时间方面,空间的分离更是其显著的标志。都市的现代化或者说城市化主导了空间的裂变,“1848年之后,现代主义看来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一种都市现象”,[8]资本主义的城市化的过程不在只是单一的生产的空间,“空间作为一个整体,进入了现代资本主义的生产模式:它被利用来生产剩余价值”,并且,“成为生产工具的一部分。”[9]都市建设和管理成为现代经济规划的主要形式,城市空间本身按照资本的志趣和生产逻辑而创造出来的现实,也是资本主义空间实践的必然结果。列斐伏尔认为随着资本主义的兴起和发展,资本不断变换的生产方式必然带来资本主义矛盾的改变,晚期资本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存在于空间实践过程中,“空间的主要矛盾源自私人财产造成的空间粉碎化(pulverizationofspace)、对可以互相交换之片段(fragments)的需求,以及在前所未有的巨大尺度上处理空间的科学与技术(资讯)能力”[10]资本主义要求对空间“巨大”化的追求空间的生产以及资本在空间中利用、收益的最优化,这种整体上的要求却是与单体个人对空间诉求之间产生矛盾与冲突,并且,随着空间实践过程的加快这种矛盾也会愈演愈烈更加尖锐。
理解这一过程最需要我们抓住的的是空间的改变对处于空间内的各种关系的影响,空间生产这一实践过程对人类生存境遇和文化语言产生着持续性的影响。在现代性与空间问题的关联中,面对晚期资本主义新一轮的空间生产方式以及灵活转换的积累,西方当代知识分子以空间为重要平台张开了对资本主义的批犯和反思,继承着自由人类的理想,对人类生存和发展展开丰富性的思考。其中,正是对启蒙主义运动尤其是马克思主义批判精神的延续。
三、空间批评和文艺批评的“空间转向”
资本主义积累方式的转变以及生产方式和生产关系的转型,带来了不同以往的现代性的体验,对社会历史、文化生活、文学艺术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空间生产(按资本的逻辑)塑造出不同的城市面貌,对都市大众的内心体验和情感体验产生着深刻的冲击和影响。此时的语境中,时间的表达显然已经不能成为一种至高无上的话语理论,人们在全新时空体系中寻找生存的表达话语,空间批评成为人们对自我生存体验的最新解读。
20世纪中后期以来西方学术界“空间转向”成为当代只是分子关注的焦点,不同的思想家带着不同的规划以空间联系在一起,“正在出现的跨学科格局把中心放到了‘空间’、场所’和‘文化地理学’的问题之上”,[11]对空间的这种关注,已经在很多方面和多种角度地进入了文学研究,呈现为一种互动的关系:跨学科互动。“空间转向”和文艺批评之间的这种互动关系中,文艺理论中空间问题得以重新把握。文学作为话语实践的重要方式,是人类重要的实践活动。从空间的角度注视文学成,同时,文学的空间批评本身也是空间理论中最具美学意义的表达。通过对空间的关注表现为对空间性的思考以及文本的空间批评,文学“揭示现代性空间重组的文化政治内涵及其社会历史意义,从而揭示出文学生产与社会生产的内在关联”[12]西方学术界这种空间理论和文学批评相互交融的情景不仅有助于上述两个方面理论的展开、交互和建构。
在当代空间的理论视野下,政治、消费、民族、阶级、国家、性别、意识形态等在空间实践中都扮演了不同但是重要的角色,文艺实践的过程与这种异质性的场所交汇,作为话语实践的重要方式,承载着人类关注自我生存、参与改造世界的理想。从空间的角度以马克思主义批评传统理论平台注视文学与文化成为当代人类关注自身的理论方式,人们在诗人的心灵之中也进行着空间形态的文学体验。文学艺术不仅是诗意的表达,文艺实践和空间实践是同步一体的,并且,这两种表征资本主义现代化进程的批评形态都在实践中展现了马克思主义的批评传统,文学的体验空间以展开对深层资本城市化进程的描述使空间实践和文学表达辩证统一,方能全方位、深层次理解资本主义的现代化。
在现代化资本的空间生产带来了城市化的问题,同时,空间则作为一个整体而纳入到了资本主义的生产逻辑之中,“创造性的破坏”成为都市空间生产的标志,空g由此成为人类生存境遇中一个不得不面对和思考的问题。“空间转向”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语境中产生,并且,整合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资源之后迅速成为西方当代知识分子反思社会的尖锐武器。文艺批评也正是在于“空间”问题的交互融合中形成新的批评理念,同时,也是对经典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回归。
参考文献:
[1]唐晓峰.巴黎城记・序言:创造性的破坏:巴黎的现代性空间[m].(美)戴维・哈维著,黄煜文译.广西: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4](英)雷蒙・威廉斯.关键词:文化与社会的词汇[m].刘建基译,北京:三联书店.,364、365.
[3]汪民安:文化研究关键词[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393.
[5]、[6]、[7]、[8](美)戴维・哈维.巴黎城记:现代性之都的诞生[m].黄煜文译,广西: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1、20、255、38.
[9]、[10]亨利・列斐伏尔.空间:社会产物与使用价值.包亚明主编.现代性与空间的生产[c].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49、51.
[11]菲利普・韦格纳.空间批评:批评的地理、空间、场所与文本性.阎嘉主编,文化理论精粹读本[c].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137、136.
[12]谢纳.空间生产与文化表征[m].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40.
浅析中国的司法独立论文篇十五
在新时期,电视节目面临重大改革,使得少儿电视节目在编排时也发生了一定变化,传统少儿电视节目主要以儿童为受众群体,但根据最新调查结果显示,成年受众群体数量不断增加,现在越来越多的家长注重家庭教育,通过观看电视节目可以与儿童进行沟通,并向儿童传输一定价值观,该种教育方法远比道德说教效果更为显著,因此,工作人员在对节目进行编排时,要从多个角度进行考虑,使电视节目内容更为丰富,以此提高节目质量。
(一)公益定位原则。
根据调查结果表明儿童阶段正是一个人形成良好习惯的重要时期,一些家长工作较为忙碌,希望自己的孩子通过电视媒介来获取新知识,其中少儿电视节目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既可以满足少儿娱乐的需求,还能让少儿获取新的知识,对少儿价值观进行培养。因此,在编排节目时,工作人员要遵循公益定位这一原则,在对受众人群进行定位时,要对核心价值观进行积极传递,在确保电视节目具有公益性的基础上把积极健康内容作为整个编排的重点,这样当少儿观看电视节目后能够受到一定启发,让少儿了解更多的正面形象,从而使电视节目整体质量得到提高。
(二)寓教于乐原则。
电视作为大众媒介的一种,具有一定娱乐属性,因此,在编排节目时,工作人员要对这一特性进行考虑,为更多少儿带来欢乐,促进其健康成长。工作人员可以在节目中设置游戏环节,展示有趣、好玩的事情,这样既能提高少儿对于节目的观看兴趣,还能让少儿在娱乐中学习知识,以此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例如,某个节目设有拔河比赛这一游戏,儿童在看这一节目时能够对团结意识有一定了解,提高儿童团队合作能力,从而对儿童竞争意识进行有效培养。
(一)明确主体性地位。
目前新媒体快速发展,给传统电视节目带来一定冲击,因此,工作人员做好电视节目编排工作,明确受众主体,这样才能根据受众人群来策划、编排节目,使节目具有较高的收视率。与其他电视节目相比,少儿电视节目受众群体较为明显,主要以儿童为主,这就需要工作人员对儿童需求进行充分考虑,确保电视节目编排与儿童心理需求相契合。由于儿童年龄较小,主持人很难在现场对儿童语言进行控制,使得节目录制现场经常出现突发现象,也就导致主持人很少让儿童讲话,在节目中儿童拥有的话语权相对较少。在新时期,这一思想观念已经无法契合儿童的`需求,所以,工作人员要积极转变思想观念,对儿童给予一定重视,充分尊重儿童在节目中的主体性地位,让儿童勇敢表达自己的想法,这样不仅可以让电视机前的儿童感同身受,还能拉近受众与电视节目间的距离,从而使节目收视率得到提高。比如,电视节目编导可以邀请不同年龄的儿童来参加节目,包括3~5岁的幼儿,7~9岁的儿童,10~12岁的少年等,这样可以对受众人群进行覆盖,使得观看电视节目的受众逐渐增多。在节目中,这些儿童可以担任主持工作,打破传统由成人担任主持的观念,一方面可以对儿童语言表达能力、应变能力进行有效锻炼,另一方面可以增强受众对小主持人的认同感,使儿童产生较强的敬佩感。再如,节目可以设置有奖答题这一环节,儿童答对问题会获得相应的奖励,这样可以增强儿童的求知欲,使其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
(二)做好细节编排工作。
儿童年龄不大,心智不够完全成熟,对于新事物有着较强的好奇心,容易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现象,因此,工作人员要对这一特点进行考虑,避免一个节目时间较长,如果节目设置的时间较长,会使得儿童对节目产生疲劳感,也就无法对节目保持较高的注意力。在编排时,编导要做好细节工作,把抽象概念进行具体化,通过生活情境方式进行展示,这样不仅便于儿童对于内容的理解,还能避免节目时间较长。在播放节目时,每个节目间要有一定时间间隔,让儿童对节目产生一定遐想时,有效激发儿童对于事物的好奇心,这对于节目发展有着积极推动作用。比如,某节目益智类游戏较多,在编排节目过程中,编导要把每个玩具拼接过程慢速播放,对细节内容进行全面展示,让儿童掌握玩具拼接过程,确保儿童在观看时能够有所收获。并且编导要对节目播放时间进行考虑,可以在晚间8点和下午4点来播放节目,这样不仅可以使观看电视节目的人群大大增加,有效开发儿童智力,还能增强家长的满意度,使节目获得良好的口碑。
(三)主辅相结合。
很多电视台在播放少儿节目时间段大致相同,主要以动画片为主,在新形势下,编导在编排节目时可以对亲子类节目进行有效展现,把其作为少儿电视节目的重要内容,例如,湖南卫视的《爸爸去哪儿》,在同一时间段获得收视率冠军,而且节目中几对爸爸的教育观引起了家长、受众的讨论,不仅儿童在观看时可以有所收获,还能让家长受到启发,加强与孩子间的交流,从而更好地教育孩子,促进儿童茁壮成长。在该节目中设置了很多爸爸与孩子共同参与的游戏,通过游戏可以拉近爸爸与孩子间的距离,让孩子对爸爸有更深的了解,同时,爸爸可以对孩子思想进行掌握,从而使孩子与家长更加亲密。传统儿童电视节目受众群体主要是儿童,但《爸爸去哪儿》这一节目受到了更多成年人的关注,通过主辅相结合的编排方法激起了人们的热烈谈论,其中“陪伴就是最长情的告白”更是成为很多人的座右铭。因此,编导要对这一方法进行有效应用,不断创新思维,打造出有质量、高收视的节目。
(四)加大创新力度。
目前电视节目百花齐放,节目样式越来越多,使得电视工作人员压力逐渐加大,要想确保少儿节目收视长虹,工作者必须大胆创新,对节目形式、内容进行改变,以新颖的形式、高质量内容吸引儿童注意力。例如,在动画片播放结束后,向儿童播放益智类节目,与动画片相比,该节目具有一定深度,可以让儿童掌握更多知识,这样儿童在娱乐之后还能达到学习的目的,对于家长、儿童来说是双赢的。此外,编导可以加强对翻转形式的重视,对该种形式进行有效应用,一旦儿童错过喜欢的节目,可以进行二次观看,这样既能紧紧抓住受众需求,还能提高整个时间段的节目收视率。与此同时,需要编导进行受众调查,掌握受众对于节目的喜爱度,这样才能对节目进行翻转,以此达到预期目的。
四、结语。
在新形势下,受众需求发生了较大改变,因此,在对少儿电视节目进行编排时,工作人员要不断创新思维,并且工作人员要对当地文化特点进行考虑,对文化特色进行充分挖掘,从而使节目具有较强的特色。
参考文献:
[2]胡那尔白力汗.少儿电视节目设计的建议[j].西部广播电视,2016,5(07):65.
[5]代美子.新时期少儿电视节目策划及编排探究[j].新闻传播,2017,6(12):75+77.
[6]孙文笑.浅析少儿电视节目主持人的主持风格[j].新闻研究导刊,2017,8(21):139.
浅析中国的司法独立论文篇十六
农业是一个国家的基础产业,是国民经济的不可动摇的基础。而农业的基础则是种植业,因此,种植业是关系国民经济社会安全和国家粮食与食物安全大计的头等大事。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的种植业也正处于传统型向现代型种植业转变的快速发展时期,因此,积极调整种植业结构使种植业保持科学、全面、健康的可持续发展,这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促进国民经济又快又好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1.种植业结构调整的主要存在问题及制约因素。
1.1种植业服务体系不完善,基础设施薄弱[1]。
在新世纪提出结构调整的口号后,全国各地都积极地实施小流域治理、农业综合开发、植树造林以及退耕还林等有效措施,这些举措的大力执行进一步加强了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明显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使综合生产能力得到大幅提高。但是,就全国范围而言,种植业生产水利灌溉设施滞后的情况仍然存在,种植业生产仍然受到倒春寒、冰雹、秋风冷霜、春旱、洪涝灾害等自然灾害的严重威胁,表现出对自然灾害的很弱的抗御能力,依然未能摆脱靠天吃饭的尴尬局面。
目前,经济结构呈现多元化发展的趋势,种植物生产者和企业经营者自主经营,但是由于市场主体导向的缺乏,种植业结构调整布局的不完善,这些都使得市场发育不完全,专业批发市场少。不仅如此,新型农产品市场形态,如超市、直销、连锁经营等发育较慢,市场信息流、物流不畅,阻碍了市场对结构调整的调控作用。
1.2不够重视种植业产品品质改善,农产品安全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
在我国的种植业发展中[2],用于种植业的化学品的数量呈现急剧增长的趋势,激素、化学剂的毒害作用和农药、化肥的残留也越来越严重,这些已极大地影响了农产品的安全性。在产品生产和加工过程中,化学添加剂的滥用,重金属的污染,尤其是少量化学污染长期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并蓄积造成的慢性健康危害也逐渐引起人们高度重视。近年来,由于食品问题被媒体屡屡曝光,我国民众对农产品消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消费者不仅期望更优质的品质和更丰富的营养,更关注的是产品是否有金属污染、农药残留等问题。这些都是种植业结构调整面临的巨大挑战。
1.3产品供给结构与需求结构失衡[3]。
在大力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今天,对种植业产品的消费结构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已由温饱型消费向小康型消费转变,不仅如此,富裕型消费也开始出现,因此人们并不满足于目前的产品种类和质量。如今人们经常谈论的“生产过剩”也只是低水平的相对过剩,这些都是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结构性矛盾。可见,产品需求结构和供应结构的失衡成为了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新的挑战。
1.4种植业现代化水平较低。
我国种植业有如下特点[4]:土地经营分散、农户经营规模不大、农业机械化水平和标准化生产较低。同时,由于近年来的大力农村青壮年进程打工,造成了从事种植业生产的农村劳动力素质呈现结构性下降。种植业专业合作机构发展比较缓慢,相关的产业化企业带动农民增产增收的能力也非常的有限。
改革开放以来,虽然我国的种植业科技事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就总体水平而言还与发达国家有较大的差距。我国缺乏核心技术、科技自主创新实力薄弱,农业科技原始性创新不足,重大技术装备仍然主要依赖进口。这些都是我国种植业结构调整必须面临和必须解决的大问题。
2.进一步优化种植业结构调整的措施。
2.1更加注重市场导向[5]。
种植业结构调整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使农民生产出的农产品能以最快的速度、较高的价格销售出去,使其相信生产活动是有利可图的,这也是调整农村种植业结构的能给予农民的最直接动力。在当前条件下,决定这个目标能否实现的最关键的因素就是市场。所以,对种植业进行结构调整,必须紧紧围绕市场做文章,发展什么,发展多少,都必须面向市场,做到“生产围绕市场转,结构随着市场调”。
首先,进一步建设好、完善好农产品市场。市场作为农民销售农产品的销售场所,不仅具有为其提供经济收益的功用,更重要的是市场还能为农民传递各种信息,引导农民及时掌握市场需求变化,进而根据市场调整生产,同时还能意识到自己的生产状况从而改进技术提高质量、降低成本。其次,做好信息服务工作。作为指导农民调整结构的有效形式,信息引导是在政府有关职能部门主动承担下进行运营,其主要职责包括相应的.信息收集、分析和发布,使农民能够及时的得知实用以及准确地信息。最后,要加强市场组织的培育。利用合作组织和公司为农户提供多种服务。
2.2加强种植业科技创新及推广能力。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个被证明了无数次的哲理也同样适用于种植业。在研究领域[6],大力发展工程技术中心,加大对种植业重点实验室的投资,完善科技基础条件平台的建设,积极发展种植业产学研联盟,努力培养种植业科技领军人才。在农村基层,坚决执行富民强技术计划,努力实施农村科技创新培养计划,对科普惠农政策也要做到最大最广泛的宣传。
对品种结构的改良同样离不开科技的创新。比如在世界上获得广泛好评的袁隆平先生的水稻品种。可见,种植业科学技术的发展同样有着巨大的经济效益。
2.3改变小农观念,做到与时俱进。
如果做不到解放思想和更新观念,前面所谈到的市场导向和科技创新都将是一句空话,农民也会因此失去发展的机遇。要想改变小农观念,首先就要求基层干部做到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其次是抓好对群众的宣传教育。
干部通过不断学习提高认识,而后通过自己的认知向群众做详细的讲解,其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一些困难,因此可以将这一条作为对基层干部的考核标准之一,制定完整的奖惩制度。只有大力的执行才能从根本上使小农观念得到改变,才能真正实现种植业结构的调整,才能真正做到有利于农民,才能最终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3.结论。
本文从实际情况出发,分析了近年来我国种植业结构调整所面临的一些问题,其中有一些是历史遗留问题,比如基础建设过于薄弱,更多的则是新近突出的问题,比如产品品质受到质疑以及供需结构失衡。针对这些问题,文中针对性的提出了一些建议,如注意市场的导向,加大科技创新的投入,改变小农观念。其中,改变小农观念是中国农村种植业结构调整得到进一步优化的关键所在。
浅析中国的司法独立论文篇十七
在美国《商业周刊》评选的全球最具创新的50家企业中,有三家中国企业入围:比亚迪第8位,海尔第10位,联想第30位,与此同时,20华为获得了英国《经济学人》杂志的公司创新大奖。这四家中国企业在创新上赢得全球尊敬与荣誉并非偶然,它们的竞争情报工作在国内都堪称标杆。
海尔:技术与市场并重。
海尔早期的竞争情报工作从手工卡片时代就开始。1988年海尔就建立了简便易查、全面实用的检索专利卡片系统,该系统搜集了自1974年至1986年世界25个主要工业国家有关冰箱的1.4万条专利文献题录。1990年,海尔订购了三种中国专利公报和制冷领域的专利说明书。1995年,海尔建立了中国家电行业专利信息库,定期提供最新的专利信息,跟踪研究发达国家和国内同行的技术水平、发展状况和市场需求,紧紧抓住了进入欧美市场的切入点、时机、销售方式和海外销售商。
专利情报如何增强产品和技术研发能力?海尔的秘诀是重视专利情报分析。
海尔对已有产品项目进行国内外技术动态信息监控,从相关专利和技术领域对国内外目标公司从不同角度进行专利跟踪,形成强大的综合专利情报资料库,做到随查随用。海尔的专利情报分析报告在产品创新决策中起着决定性作用。在对某个技术领域有一个基本认识后,科研人员利用专利情报分析进一步评估技术热点和前景,寻找某些领域内的技术空隙,并在研发项目的实施中进行技术创新和回避设计,通过专利组合分析方法辅助确定研发方向。专利组合分析方法有助于企业确立专利技术所处技术生命周期的具体阶段,以及是否有继续大规模投入开发的价值。
海尔情报系统的一大特点是技术情报与市场情报并重。
海尔有一个核心理念:市场是创新的起点。这一理念明确了竞争情报工作的方向,专利情报不能只追求技术,更要为市场服务。因此,专利技术的发展方向与市场结合成为海尔创新的核心动力。正是基于大量对专利和市场情报的分析,海尔开发出了适合美国大学宿舍使用的冰箱、可以清洗农作物根茎的洗衣机、韩式双动力洗衣机、酒柜、便携式洗衣机和可当工作台的洗碗机等产品。
海尔中央研究院是最重要的情报中心,伴随着海尔的国际化战略,公司在洛杉矶、东京、悉尼、里昂和香港都设立信息站,及时搜集国内外的科技和市场情报,监测竞争对手的发展趋势和变化。海尔中央研究院的核心工作包括:(1)动态跟踪、采集、分析全球经济、市场和技术动态,为集团决策提供依据;(2)为集团在全球制造、采购和服务部门提供研发能力和技术支持;(3)整合全球科技资源,实现超前技术项目的商品化,为公司国际化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技术支持。
同时,海尔还在国内构建了深入到县级市场的情报网络,情报站点将搜集到的国内外市场需求和情报快速反馈到总部,技术转化部负责对专利情报的分析,并快速将情报分析结果以专项报告、情报课题的形式呈送给高层管理者,同时反馈给彩电和冰箱事业部负责人,中层管理者也能收到行业内最新信息和重要的情报分析。海尔竞争情报工作以情报分析和情报分享为重点,大大提升了情报价值的利用。
此外,海尔还与国际知名企业进行合作,通过双方技术优势获得一种“增值效应”。海尔已与多个企业建立了不同的技术联盟,如从日本引进三菱重工空调技术,从意大利梅洛尼公司引进滚筒洗衣机技术。海尔与国内外知名企业以项目牵头的形式成立了若干研究中心进行联合研究,这些对海尔的情报网络都是难得的延伸机会。
华为:以专利为核心,注重反情报。
随着华为研发能力与创新能力的不断增强,华为的反竞争情报及商业秘密保护工作做得也非常出色。这些研发成果绝大部分以商业机密的形式存在,华为公司的信息安全部门有近200人,主要工作内容就是商业机密的保护。据华为高管介绍,其商业机密保护制度比美国企业严格得多。
华为的商业机密和信息安全保护有三层:一是制度设计,二是管理授权设计,三是技术设计。在制度设计上,华为有一整套管理文件,并赋予该管理文件以最高权力,如果有工程师触犯相应的管理规定,就要承担非常严重的后果。在管理授权方面,华为建立了基于国际信息安全体系架构的流程和制度规范。举例来说,在“进驻安全”和授权的控制上,华为采取“相关性”原则和“最小接触”原则,所有的文档和技术根据其保密的分级分层来进行不同的授权,只有一个完全必要的人才能接触相关技术,而且接触是在相应的控制和监督的情况下进行的。为此,华为的《信息安全白皮书》对该过程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和约束。在技术设计的手段方面,华为的研发网络与互联网是断开的。在全球化异域同步开发体系中,研究人员开发的成果并不在本地的计算机上,而是在一个设控状态的服务器上,任何从该服务器发出的信息都有备份,如果有问题可以回溯和检查。
华为还设立了强大的知识产权部门,不但囊括了国内知识产权界的精英,而且其从业人数的比例达到甚至超过了国际企业对法务人员要求的比例,足见企业对知识产权的重视。华为除了严格保护企业的核心知识产权,也尽最大努力将其软件发明硬件化,通过这种方式实现知识产权的价值,提高竞争对手模仿、复制和可能偷窃的成本。华为认为,软件只有跟硬件捆绑才能生存。因此,虽然华为70%的研发成果都是软件,但华为就是靠专用设备跟硬件捆绑,提高了侵权门槛。
联想:一切围绕“复盘”
企业建立竞争情报系统还有一项重要的功能是战略反馈。也就是说,对已经搜集到的情报、决策和执行过程进行事后反思。
柳传志多次谈到将“复盘”作为联想的核心方法论,并认为“复盘”是联想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所谓复盘,就像下围棋或象棋之后,无论输赢都要重摆一遍的方法。联想之所以这样做,是为了搞清楚在企业整个行动过程中,导致成功或失败的真正原因是什么,是由于幸运,还是因为自身能力?复盘会让你发现很多事情夹杂着偶然因素,下次再这样操作未必行得通,也就是要发现真正具有规律性的东西。
在联想控股,复盘工作包括三个环节:第一,要不断检验和校正目标是否正确;第二,在每一个小的里程碑节点中,检验当初决定的正确与否和执行情况;第三则是在过程中总结规律。
在联想文化中,复盘有一套规范的流程。公司成立了一个复盘项目小组,根据公司的项目前后梳理;复盘一开始就有详细的文档,小组会根据所有项目的历史情况、现在的结果以及小组对事情的反思和总结写出复盘报告。在十年时间里,联想已经总结出复盘文档达240多个。
复盘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1)找到假设中对因果关系的认知偏差、决策失误和行动缺陷,发现问题并改变行为。在竞争情报工作中,复盘有助于确认情报的哪些来源是更准确和更真实的,它对鉴别不同情报的价值是非常重要的工具;(2)复盘过程是行动的直接参与者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过程,由亲自参与实践的人提出关键性的建议,并让参与复盘的人们把经验教训带回到实践中,知识转移的距离最短,效率更高;(3)在单一情景下所获得的经验或教训并不一定正确,复盘可以不断修正或减小在认知和行动中的错误,在知识与行动者之间高度关联;(4)组织之间阅历的分享,复盘把失败或试错当做最有价值的老师,避免类似的错误重犯。虽然复盘是一种“秋后算账”,但它有利于竞争情报系统的调节、修正和改进,尤其是情报人员纠错意识的强化。
比亚迪:“对标”与“反求工程”
“对标”是企业竞争情报能够有效落地的一种重要做法。比亚迪的对标是从早期进入门槛较低的二次充电电池入手的。由于当时企业资金匮乏,只能自己动手做一些关键设备,然后把生产线分解成若干工人完成的工序,以尽可能地代替机器。当时由王传福亲自配料,公司高管亲自生产、亲自制作安装设备、挨家挨户推销,最后获得客户广泛认可。没想到以工人为核心的工作流程对标与日本企业靠数千万资金引进生产线显现出独特的优势。为了进一步推进对标工作,,比亚迪请来丰田公司的咨询顾问,推行品质文化。王传福认为,比亚迪的管理模式更接近丰田这样的日资企业,强调造物先造人,强调在所有体系的关键节点都要靠人来执行。
比亚迪通过并购秦川汽车进入汽车业对于一个一直以手机电池为核心业务的企业来说如何才能快速有效地进入全新的行业?比亚迪采用“反求工程”的做法向国际领先的汽车制造企业学习。“反求工程”是指从已知事物中(如硬件、软件、照片、流程、服务等)反推寻求事物的本质、组成和发展规律这项最先从施乐开始的竞争情报分析方法被很多企业采用是向竞争对手学习的最直接方法。比亚迪把先进的汽车样车买来拆开加以测量、分解、检测研究其结构试验其性能分析其零部件没有专利的照着做有专利的根据情况进行修改规避。虽然比亚迪的反求工程在国际上还有各种争议但比亚迪真正的核心技术是高度组合与复杂的它的集成创新能力远不限于此。
浅析中国的司法独立论文篇十八
国内许多电视机构全年都在运作一张节目单,有的甚至几年都在执行同一套节目编排方案,这样不仅会使整体电视频道失去活力,使受众产生收视疲劳,同时也会对电视节目的收视效果和电视频道的整体形象塑造产生消极的影响。7月12日,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暑期特别编排清新亮相,这标志着中央电视台在电视节目编排上又一次新的尝试与创新。在当今媒介融合的语境中,只有对受众深入研究,并结合频道自身定位与播出规律,进行科学的电视节目编排,打造出专业化、全方位的信息娱乐平台,才能在激烈的电视媒介竞争中脱颖而出,赢得更多电视受众的青睐。
早在,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就已经做过电视节目“编播季”的尝试,随后重庆卫视和湖南卫视也在省级卫视中率先进行节目的按“季”生产与编排。但本次20央视综合频道的暑期应季编排与之前的电视媒介“季播”实践相对比,又呈现出了自身新的特征,以下对央视综合频道的暑期特别编排做进一步论述。
一、央视综合频道暑期特别编排的理论依据。
上文中提到的“编播季”的概念,就是央视本次暑期特别编排的理论依据。“编播季”是一个舶来品,是源于美国的电视节目编排手段――电视季(tvseason)。其建立在对电视受众的收视习惯和收视心理充分研究的基础上,将电视媒介全年的播出时段划分出两大时期:9月到次年4月的“关键编排期”;5月到8月的“重播期”(也叫季外期)。“关键编排期”由于人们收看电视的时间增加,美国的各个电视机构便推出自己最新制作的电视节目,大部分是电视系列剧和电视娱乐节目;而在“重播期”,由于人们外出度假,收看电视的时间减少,大部分电视机构安排重播“关键期”的精彩节目,这种编排方式符合美国人们的收视习惯,得到了电视受众的'认可。
而中国与美国的实际情况不同,在寒暑假人们收看电视节目的时间是在增加,尤其是青年人群。这就要求中国电视节目的按“季”编排要有自己的特色,符合国内的实际情况,所以,央视综合频道在7月份推出的暑期特别编排,是符合中国电视受众收视规律的。
二、央视综合频道暑期特别编排基本概况。
年7月12日,央视综合频道暑期特别编排清新亮相,打出“缤纷暑假、特别奉献”的口号,并由李瑞英、康辉、董卿、朱军、鞠萍等央视15位著名主持人录制暑期特别编排的宣传片,整体宣传片以白色调为主,确实带给人清凉、淡雅的感觉。
在此之前,央视也做过一些节目的暑期编排,但本次却是下足了功夫,全力打造具有央视特色的暑期应季编排。在保持原有新闻节目的基础上,整体节目做了大幅度的调整,横向打通频道全天播出时段,围绕中央一套的“第一”设置了七大节目,分别是:第一“动画乐园”、第一“精选剧场”、第一“情感剧场”、第一“夏日剧场”、第一精彩、第一精品、第一夜场。从节目内容和播出时间的设置上,足以见出央视的独具匠心:第一“动画乐园”设置了两个播出时段:分别是9时和16时20分,这样一方面使少儿观众过足了连续收看动画片的瘾,另一方面也不会影响儿童的晚间休息,赢得了家长们的好评;四大剧场为电视受众提供了电视剧的“饕餮盛宴”,分别播出经典剧、热播剧和新剧;“第一精彩”则设置了不同主题的经典综艺节目的串排,让观众回味无穷;“第一精品”分别在不同时段提供《动物世界》《军事纪实》《人与自然》的播出。可见本次央视综合频道的特别编排分别涵盖了影视、动画、军事、自然、人文、综艺等各类精品节目,从收视习惯、收视心理、年龄层次和收视喜好等多方面对电视受众予以全方位观照。
据收视数据显示,7月12日至18日cctv-1的市场份额达9.19%,增幅高达48.39%,可见央视综合频道由常规节目和七个“第一”命名的节目组成的暑期特别编排为其自身赢得了很好的收视效果。
三、央视综合频道暑期应季编排的主要特征。
其他电视媒体的编播季尝试都是建立在单个节目基础之上的、针对一个星期7天电视节目某个收视时段的节目编排,节目与节目之间是相互独立的。本次央视的暑期特别编排,是电视媒体又一次电视节目编排的尝试,呈现出了三大特征:
(一)季节性。
从“暑期特别编排”这个名称中,可以看出央视此次电视节目的创新编排有很明显的应季性,即根据不同季节人们的生活状态和收视习惯,安排电视节目的播出。《新闻联播》在对此次特别编排的报道中强调:“七个以‘第一’命名的板块将陪您度过清凉一夏”,由此可见央视本次暑期特别编排的季节特征和电视媒体对受众的人文关怀。
(二)主题化。
“七个第一”,紧紧围绕央视一套的外在特性与深层次内涵设置节目主题,同时在节目内容的设置上,全面网罗央视历年经典热门影视剧集,军事、人文、自然、综艺节目精品,充分符合“第一”的名分,为各个年龄层次的电视受众送上暑期电视盛宴。
(三)整体性。
正常播出季节,央视的各个节目之间相互独立,各自呈现出自身的特征,频道整体上缺乏统一性。此次暑期特别编排则采用“横向打通全频道”的原则,统一包装、编排、制作和宣传,这不仅使节目的整体编排具有连贯性,而且使频道具备了清凉、淡雅的风格和特征。
以上三个特征相互作用的结果将是提升频道整体收视效果,在受众头脑中营造完善的媒介印象,最重要的是著名节目主持人的加入和精品节目的编排会帮助央视进一步打造国际大型媒介品牌的形象。
四、央视综合频道暑期特别编排的问题与对策。
央视综合频道的电视节目应季编排还处在初步尝试阶段,目前主要呈现出以下三点问题:
首先,初次尝试,受众约会意识尚未形成。
“编播季”的一个典型特征就是与电视受众形成收视约会,即到每年的特定时间,电视机构与受众都会像老朋友一样相约在电视荧屏前。央视的暑期特别编排是初步的尝试,没有上一年度的支撑,而且下一年的编排还是未知数,所以,受众的约会意识还没有形成。“编播季”的方式符合电视受众的收视规律和媒介内部的竞争法则,为电视节目提供试水与“休养”的时间,应当长时间坚持下去。受众收视约会形成后,则更加有利于稳定电视自身的收视群体,为电视机构的运营提供受众保障。
其次,应季生产的电视产品少,期待价值不高。
电视节目应季编排中一个最重要的内容,就是电视节目的应季生产。只编排,不生产,则会使“编播季”失去实际意义。从目前央视的暑期编排来看,除将要播出的新的电视连续剧外,多数为电视精品的回放,虽然“经典是不怕重复的”,但全盘的重复经典会使电视媒介的节目制作活力下降,受众的收视兴趣减少;另外,网络高速发展的今天和数字互动电视的推进,“重复经典”对于受众来说已经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所以,电视机构应把握媒介与社会动向,研发出拥有自身特色的应季新节目,以提高竞争能力,满足更多受众的收视需求。
第三,节目联动效应差。
节目的联动效应也可称为电视节目的连锁效应,即节目之间的关联性。央视暑期的特别编排,节目的名称虽然均以“第一”命名,但内容上的关联性还是微不足道。比如在播放经典影视剧集时,可以设置其他栏目邀请相应的演员做几期谈话类节目,围绕某些主题节目与电视受众开展互动,这样才有利于构建符合媒介融合形势的全媒体信息平台,为电视受众的收视提供便捷、增加乐趣。
虽然存在一些问题,但央视综合频道暑期特别编排的收视成绩还是很理想的,在此基础上,中央电视台综艺频道在7月26日也开始了为期35天的暑期特别策划。若央视的电视节目应季编排能继续下去,建议在“日常播出期”时加强对上一播出季的经验总结,并进一步深入研究受众;在每一季中设置符合时代话语的主题和与之配合的节目板块,加强节目间的联动关系。相信在中央电视台这样国际大型品牌媒体的带动与实践下,具有中国特色的电视节目“编播季”会不断的发展、普及和完善,进而在电视媒体提升自身品牌形象的过程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浅析中国的司法独立论文篇十九
我们将分析企业专业化成长期三个阶段上的:企业的竞争力和市场进入阻力、市场反弹力、利润以及专业化独占的延续性和扩展性等特征。进而探讨专业化企业的竞争优势。
如果把某一行业作为一整体,一个企业进入一个行业所要考虑的主要问题就是该行业的进入阻力。行业的市场阻力是行业内企业相互作用而对外来者形成的排斥,他由行业内企业综合竞争力水平决定,随着行业内企业专业水平的提高,行业的进入阻力将明显的增强,由于在专业化初级阶段和中级阶段,进入阻力和企业的竞争力两者与专业化有几乎相同的关系,所以除补充说明以下两点外,此处将不再重述。
1.从图上比较来看,在专业化的高级阶段,随着专业化水平的提高,市场进入阻力的水平将比企业竞争力水平有较高的增长,原因是对于整个的市场而言,企业的专业化过程也是市场的结构化过程,而这种结构化过程又为置身于其中的企业形成了一道无形的进入屏障,我们称其为专业化屏蔽保护。
2.企业发展到专业化的高级阶段形成的专业化独占不是通常意义的垄断,虽然两者都具有很强的市场进入障碍,但两者至少有以下区别:
2.1.垄断是市场结构的一种,是企业的规模、综合实力发展到一定阶段而取得的市场地位,他是以市场份额为标志;而专业化是企业核心产品、服务的技术发展趋势,专业化高级阶段是企业技术或产品、服务成熟的标志。2.2垄断的形成可能有很多外部因素,包括通过行政手段达到对市场的独占,而专业化高级阶段所具有的对市场的独占是以其相对于同业企业所具有的技术、产品的独特性和先进性而获得的。
2.3.垄断以规模成型,并以规模实现其利润,垄断可能是对专业化全程的独占;而专业化是追求独特性、先进性,并以对细分市场(专业化高级阶段的细分市场)的独占为利润的突破口。小企业不能形成垄断,但可以形成对细分市场的独占。从这方面说,专业化是对垄断的强有力的挑战。
二.市场反弹力与企业专业化。
市场反弹力是企业生存环境的一个重要参数,它与企业的竞争力有某种特定的关系,在此之所以放弃市场的竞争力而引用市场反弹力的概念是基于以下两个原因:首先,竞争力一般用来描述企业的市场活动能力,所以此处回避用竞争力来描述市场,另外在市场这个系统中,企业的行为是主动的,而外部市场对企业的作用是企业竞争力的一种反作用,所以我们引用反弹力的概念。另外这两个力在专业化的不同阶段也不是完全相等的关系。
基于企业专业化的不同成长阶段,我们用以下的曲线来形象的表示企业所受到的市场反弹力和企业专业化之间的关系。
1.在企业专业化的初期,企业所受到的市场反弹力。
较小,而且随着企业专业化程度的加大,市场反弹力的增加也不是很大,在这个阶段企业可以快速的增长,在很短的时间内企业可以走完专业化的初级阶段。在这一阶段,企业易于进入,易于成长。顺便说明一下,近几年来我国的经济处在转轨与跟进的时期,这一阶段新的商业机会层出不穷,使得我国新生的企业多如牛毛,由于处在专业化的初级阶段,市场的反弹力很小,这些小企业会在很短的时间内变成中小企业或中型企业,这就是近几年我国出现的一种经济现象的原因:民营企业象麦浪一样此起比伏。
2.在专业化的中期,随着企业的市场竞争力的加强,企业所受的市场反弹力也逐渐增大,此时企业所受的反弹力和企业的竞争力几乎是作用和反作用的关系,另外随着企业专业化程度的加大,市场反弹力以更大的幅度增加,市场反弹力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
a.由于和处于在专业化初级阶段的企业没有拉开明显的专业化的距离,后者的低质量、低成本、低价格对前者产生了很大的压力。
手都有一定的实力,而且企业的竞争是有目标的、有目的的。
c.市场的专业化高级阶段的企业以专业化的优势阻碍了中级阶段的企业的发展,同时专业化高级阶段的结构化市场也给处在中级阶段的企业施加了很大的反弹力。
尽管承受很大的市场反弹力,在这一阶段企业必须以专业化来拉开和竞争对手的距离,通过专业化以追求自己的细分市场,从而回避和强有力的竞争对手的竞争。进入这一阶段的企业可能很多,但发展、生存下去的'企业却很少。
3.当企业进入专业化的高级阶段时,企业所受到的市场反弹力的会奇迹般的变小。这就是我们前面所说,市场反弹力有别于企业竞争力的原因,专业化的增强,企业的竞争力也必然增强,但另一方面,由于在专业化的中期幸存的企业采取的专业化竞争策略和市场的优化组合,进入该阶段的企业都拥有自己的细分市场,独特的专业。整个市场形成一个结构合理的格局,这就是专业化的屏蔽保护,他能大大减弱市场对企业的反弹力,顺便说一下,企业只有进入专业化的高级阶段,才从生存问题的主要矛盾中解脱出来。
三.利润和专业化。
1.在专业化的初级阶段,企业的专业化差距不明显,企业的产品和服务除了形式上的差别外没有实质的不同,市场表现为无序竞争,单位产品的毛利润没有多大的差异的,企业的利润和企业的市场份额有直接的关系,在这一阶段,随着专业化程度的增加,利润有所增加,但增加的幅度很小。
2.如前所述,专业化的中期是企业面临市场反弹力。
最强的阶段,虽然这一阶段随着企业专业化的增强,单位产品的毛利润有所提高,企业的市场份额也有所加大;但另一方面,由于必须应付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必然要牺牲很多的利润,所以总体上来说,企业的利润在这一阶段很低,有的甚至比在专业化初级阶段还有低,主要有以下原因:a.明显化的对手竞争抑制了企业的单位产品的价格。
b.为了应付竞争必须增加营销成本。成长期。
c.为了追求专业化、扩大差异化,必须增加科研、管理的投入。
从利润的角度来说,这一阶段是企业的最困难时期。很多发展势头比较好的企业都可能在这一阶段走向破产。所以处在这一阶段的企业应早早的对自己进行市场定位确定自己的细分市场,加速专业化进程,尽可能快的回避市场反弹力的最大期,从而使企业尽快进入专业化的高级阶段。
3.基于以下原因,我们认为进入专业化高级阶段的企业,其获取的利润会大幅度的增加;拥有专业化优势的企业,会获取超额利润:a.企业能够左右自己专业化产品的市场价格,以获取很高的毛利润。
b.企业可以在全球范围内,在低阻力下扩展自己的市场,使其销售额大幅度上升。
c.如前所述,由于此阶段市场作用在企业身上的反弹力特别小,所以企业节省下来的巨大的竞争力潜力将最终转化为企业的利润------企业的管理费用、营销费用将大幅度下降。
四.专业化独占的延续性和扩展性。
企业一旦进入专业化的高级阶段,他会很容易保持其独占地位,由于专业化的优势和结构化的市场模式,企业所受到的威胁非常小,又由于专业化高级阶段的丰厚的利润,企业有能力推进自身的r§d的发展,使企业持续的保持该行业的竞争优势,所谓”一招领先,招招领先”。另外,基于很高的专业化水平,企业可以轻松的进入相关领域的专业化高级阶段,进行高质量的“多元化”战略,享有专业化的超额利润。如英特尔通过对pii、piii等产品的专业化独占,从而实现对cpu市场的独占;微软通过windows支持平台的专业化升级,从而实现对大部分软件市场的独占,所以说:
1.进入专业化高级阶段是企业成熟的标志。
2.“多元化”战略的最佳时机应该是企业进入专业化高级阶段以后。
说中国的企业长不大,这没有道理,我们的确有创造企业神话的社会环境,层出不穷的商业机会会使一些企业一夜成名;说我们没有大企业也没有道理,我们有很多行业垄断企业,有时一个企业就是一个社会。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和国外同等规模的企业相比,我们的企业没有竞争优势,其专业化水平很低。我们要么是小作坊式的企业,靠钻市场的空子,靠打“擦边球”而生存;要么就是昙花一现、高台跳水式来去匆匆。要么就象我很多的国有企业一样,大而空、大而全。可以说对企业专业化的长期不重视是这些企业的共同的弊病,致使我们能够跨入企业专业化高级阶段的企业寥寥无几。
一.为什么在最须要专业化的时候放弃。
专业化战略。
市场。
1.市场反弹力和利润匮乏的共同作用。
随着企业进入专业化的中级阶段,市场作用在企业的反弹力迅速的增大,企业面临着巨大的市场反弹力。另一方面,在专业化的中期,企业的利润将由于激烈的竞争而变得很小,同时企业的各经营费用将趋于最大化,企业在这一阶段将面临着巨大的资金压力。如果企业没有长期的规划,如果经营者(或所有者)对现代企业专业化成长期认识不够,单从企业的短期盈利角度来说,很容易主动的或被动的退出市场。如图所示,我们把这一阶段称为企业经营信心的瓶颈区。
2.对于一些在短期内完成专业化初期而进入专业化中级阶段的企业,往往会遇到管理的脱节,企业的原有管理平台只能支持企业到某一专业层次,进一步发展须要“二次创业”,我国的很多民营企业都遇到这样的问题:如果企业的管理平台无法升级,那只有放弃专业化的升级。
3.太看重市场的麻木扩展,而忽视市场的扩展。
和专业化水平之间的必然联系,我们谈到竞争优势就很自然的想到市场规模,似乎市场规模全面的反映了企业的竞争优势,在这种思想指导下,我们的很多企业往往把太多的精力投入到市场扩展上,而忽视了对企业专业化水平的发展。其实市场的扩展和专业化水平之间有着必然的联系,他们必须同步发展,企业才能获得最大利润率,见图-企业利润/成本最大曲线。在追求利润的过程中,放弃对专业化的重视,而以销售额的膨胀来弥补太多毛利润的不足,这种“粉饰太平”的方法是很危险的。
二.为什么会麻木的进入其他领域。
1.期望过高、困难低估(见进入阻力曲线和利润曲线)。
对其他行业的利润的预测以业内处于专业化高级阶段的企业为基准,如前所述,我们认为任何行业内处于专业化高级阶段的企业都会得到该行业的超额利润,而待进入的企业往往看中的就是这些超额利润,比如说it行业的华为的效益好,人们就认为it行业有利可图,所以进军it行业就成了时下最时髦的话题。然而他们却忽视了多年来华为所积累的几千名专业硕士、博士员工,忽视华为在长期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基本法》以及华为每年投入销售额10%的r&d费用。另一方面对市场反弹力的预测是以业内处于专业化初级阶段的企业为标准,企业往往从专业化初期进入该行业,其所受的市场反弹力也就是此时的进入阻力,而这些永远不是企业在以后发展过程中所受到的市场反弹力,企业如果要想在某一行业中发展,也必然遇到在自己行业中同样的专业化问题,那种在自己行业中都无法立足,却想到其他行业去碰碰运气的企业,其结果必然是失败的。
2.担心自己日后发展的空间。
在我国的今天,这种想法虽然有些可笑,但的确是一些企业进行横向扩展的理由,有些企业在自己的专业化进程中有很好的发展前景,由于认为自己的领域不足以提供企业日后发展的空间,从而过早的进入其他领域,放弃或削弱其专业化战略。目前在中国,不仅是中小企业,一些被国人抱以很大希望的知名大企业也有这种动向。相信他们在进入其他行业时都会经过深思熟虑。但从专业化的角度和世界上一些大企业的发展经验来看,这的确是一个值得怀疑的做法:专业化很强的公司,你可以在全球范围内无限制的扩展,而专业化水平低下的公司你将不得不将自己拥有的国内市场让给别人。
3.把机体的膨胀作为追求的目标。
对企业机体膨胀的麻木追求是我们企业经营的又一误区,很多国内大企业都把进入世界五百强作为企业的长期的经营目标,企业的规模固然重要,但如果在追求规模时而忽视专业化,就会对企业长远利益造成损伤:在强烈的膨胀欲支配下,当在自己的行业领域内继续膨胀受到限制时(来至专业化的压力),企业只能在别的领域低阻力下扩展。企业通过资产兼并、资本运营可能在短期内使自己的资产成倍增加,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和世界五百强的距离在缩短。恰恰相反,如果没有专业化作为基础,企业的这种膨胀将给企业进一步发展带来包袱、埋下隐患。
4.认为“多角化”经营能够分散风险。
笔者以为:“多角化能够分散经营风险”的提法只是一个借口,企业每进入一个行业都必然接受这一行业的市场反弹力的作用,从前面的分析我们知道,如果企业在每一个领域都把自己置于专业化的最低级阶段,他才会接受很小的市场反弹力。所以从专业化的成长期的角度看,多角化经营实际上是在制造风险后又逃避竞争,尽而回避风险。这样我们的企业将永远长不大,我们的市场将永远被国外企业所控制。从专业化的角度,我们的很多所谓大企业目前的根本问题不是进入世界五百强的问题,而是生存问题。
建议:
1.企业应该认真的研究自己行业的企业专业化成长期。明确本企业所处的具体的阶段,从而制定相应的发展战略,不要为其他的诸如资产、年销售额、年利润等不太可靠的因素左右,而对自己企业的市场地位作出不切合实际的判断。对于一个大企业或一个意在进入国际市场的企业,在企业的营销和科研的高层结合部增加一专业化战略研究职能是非常必要的。
2.企业的中长期目标应充分考虑企业的专业化水平的提高,企业规模的扩大应建立在企业专业化水平增强的基础之上,充分研究并促成企业规模和企业专业化水平的合理关系。
3.面向国际市场,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踏踏实实的经营,着重将企业的专业化水平向纵深方向发展,以谋求企业的专业化的国际地位。
4.政府应加大鼓励企业知识创新的力度,引导高新技术向生产力的转化,鼓励并培育风险投资,在资源配置时考虑专业化这一重要因素。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38198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