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医学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论文(汇总23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1 04:01:27
法医学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论文(汇总23篇)
时间:2023-11-21 04:01:27     小编:笔砚

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享受追求梦想的过程。总结应当具备客观性和公正性,避免夸大和歪曲事实。以下是一些相关数据和统计结果,可以为您做出决策提供依据。

法医学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论文篇一

摘要: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它有很强的规律性、系统性。为了使学生更加全面地掌握所学的知识,并在不同的“题境”下加以应用、形成技能,我认为转变中职数学教育思想、改革中职数学教学体系就显得非常重要。

中职数学是中职院校专业教学中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是培养学生基本素质和进一步学习专业知识的重要工具。几年来,通过对我校教学的深入调查、分析比较,我们尝试了一些中职数学教学的改革方法。实践证明,这些改革方法对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数学应用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以下谈谈几点具体的做法。

一、转变中职数学教育思想,改革中职数学教学体系。

针对中职学生的基础文化程度和以能力培养为主线的人才培养要求,我们认真转变中职数学教育思想,积极改革中职数学教学体系,坚持走“实用型”的路子,培养学生思维的开放性、解决实际问题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从专业实际需要出发,在中职数学内容深度上,本着“必需、够用”的基本原则;在中职数学内容构架体系上,坚持以实用性和针对性为出发点,以立足于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把中职数学教学的侧重点定位在对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培养上;在中职数学教学方法上,侧重于对实际问题的分析,建立数学模型,力争把学生从复杂证明和繁杂的运算过程中解脱出来,培养和训练学生应用数学思想和利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二、构建中职数学教学模块,强化学生对“够用”知识的掌握。

我们在中职数学教学过程中树立了“淡化形式,加强基础,降低起点,更新内容”的新观念。淡化形式就是把现有中职数学教材中过于严密化和形式化的部分进行淡化处理;加强基础就是要立足现实、着眼未来,把相对稳定的、重要简约的数学知识充实到中职数学教学中去,使它们得到应有的位置,并让这些重要的基础知识尽量与实际问题相联系,达到最终应用中职数学的目标;降低起点,就是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在中职数学教学过程中适当补充所需要的数学基础知识,使学生能顺利学习后续课程;更新内容就要让一些现代数学知识及一些现实生活中急需使用的数学知识尽快渗透到中职数学教学中去,将繁杂的计算和在实际中应用不多的内容删除,构建“活模块”的中职数学教学模式。

三、优化中职数学课程内容。

中职数学课程作为成熟的数学分支,具有典型的抽象性和严密性。

然而我们的教学对象是基础相对薄弱的中职学生,一方面抽象化往往成为他们理解的障碍,另一方面过度严密并非他们的知识结构所必需。我们的教学目的在于让学生了解中职数学课程的主脉络,掌握中职数学知识的运用方法,引导他们运用中职数学知识进行思维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使他们在适度的数学环境中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在中职数学教学内容的安排上,要尽可能地减少抽象性,突出操作性,改革传统的教材组织顺序,强化生动的数学思维方式,着重实用的科学算法特征,使中职数学课程成为培养学生数学思想素质、训练数学应用技术的平台。

四、改革中职数学教学方法。

随着课程教学内容的改革和教学手段的现代化,传统的中职数学教学方法也必须改革。为此我们进行了一些教学方法的研究工作,总结出了一些中职数学教学方法,并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显著的.效果。理论教学中主要采用了以下两种方法:

1、采用单元教学,学、练结合。要通过自学、讨论、精讲、小结、作业等教学环节,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体现“学为主体、教为主导”的教学原则。优选参考资料、拟定自学思考题、组织课堂讨论是进行这一教学方法的重要环节。这一方法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收到了理想的教学效果。

2、采用对比教学法。要突出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区别,充分揭示问题的本质。讲授时可引导学生进行新旧知识的对比、概念与概念的对比,以便加深理解、增强记忆。为了理解一些重要概念、便于对比,教师可以打破教材中的次序,将不同章节中的相关概念集中起来“变序”讲授。在每章结束时,要求学生用对比的方法写出本章的内容总结,并对学生的总结进行讲评、补充和提高。

五、树立科学的中职数学教育评价观,改革中职数学考核方式。

在传统作业的基础上,我们增加了能体现学生对所学中职数学知识的理解程度和对中职数学方法进行整理的学习报告这项作业。所布置的学习报告给学生几天准备的时间,下次上课由学生自愿上讲台作出分析,报告其研究结果,教师当场点评,给出成绩。学生成绩的最终评定采用过程考核成绩与期末考试成绩相结合的方法,提高学生重视学习过程的自觉性。本着考查能力、形式多样、富有弹性、合理配置和易于测试的目的,我们实行了形成性(过程)评价与终结性(目标)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实现了考试内容、考试形式和成绩评定的统一,实现了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的统一、学生所学理论知识和实际能力的统一,实现了考核的公平性、合理性、科学性和有效性。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在现实世界中寻找数学题材,让教学贴近生活,使学生感受到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一个充满数学的世界,从而更加热爱生活,热爱数学。

法医学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论文篇二

首先要强调语文学科的重要性。语文是进入社会以后,人际沟通必不可少的工具学科,学不好语文今后的生活将会出现“步履维艰”的困境。要强调课前预习,坚持每节课前引导学生先思考所学内容,提出思考性的问题,坚持“不预习不讲课”。第二,课堂上,鼓励学生多围绕课文相关内容进行提问,让学生树立文本思想,觉得有思路可循,有话可说,随时随地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同时引导学生多读、多看、多理解语言文字,提高语言感悟能力和语文素养。教师要坚持每节课布置作业并及时检查、讲评。要求学生在完成作业的同时,夯实基础知识。第三,作文始终是教学的重头戏。因此,不仅要注重语言的输入能力也要注重语言的输出能力,要求学生坚持记课堂笔记,注意语言基础知识的积累。另外,在平时要加强仿写训练,从长句到语段到短文,采取逐步推进的方法,不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在班级中开展“阅读小组”的视野拓展活动,在班级形成你追我赶的活跃的学习氛围。

语文教学改革就是要使学生在教师的督促下形成重视语文、重视积累、按时完成作业的良好习惯。教师还要设法使学生养成朗读的习惯,为语文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形成良好的语文学习氛围,同时开拓学生的视野。训练要降低对学生的要求,从仿写入手,循序渐进。教师在批改学生作业时应采取“针对文意,倾心相谈”的面批方式,鼓励学生敢说敢写,这样学生的写作水平才会逐步提高。学生还应养成记课堂笔记的习惯,经过日积月累的沉淀,扎实学生的语文功底。

总之,教师要摒弃以往“满堂灌”的教学方法,树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敢于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习。如,在作文苦于无材料这一问题上,鼓励学生多阅读,学会观察生活,再结合相关写作知识,恰当使用写作方法,一定会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大语文”教学观要求教师要积极与学生交流,关注学生德智体各方面的新动态,既要保证学习内容牢固掌握,又要及时反思、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教师要严谨教学、科学教学,注重教学研究和教学反思,以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作者:张振波单位:山东省寿光市第一中学。

法医学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论文篇三

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因为受到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部分教师教学方法陈旧,不能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不注重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导致语文课堂死气沉沉,缺乏活力,学生缺乏学习兴趣。要想转变这种局面,教师就要努力挣脱传统教育的束缚,运用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让高中语文课堂真正鲜活起来。首先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树立新的教学观和学生观,在教学中积极贯彻“教是为了不教”的新理念,大胆放手,给学生提供一个开放的学习空间,让他们自主去探索学习,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教师传授给学生的知识毕竟是有限的,因此教师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让学生学会学习,从而掌握更多的知识。其次,教师要认真研究教材,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要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去组织教材,选择适合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要既要尊重教材,又要大胆创新教材,整合教材,做到适应教学要求,符合学生的心理需求和发展。再次,教师要与时俱进,掌握现实科技技术。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发挥了独特的优势,因此,教师要合理运用,真正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二)不注重学生知识吸收的教学。

学生在课堂上获取的知识容量是有限的,课堂教学并不是唯一获取知识的途径,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走出课堂,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变为研究性学习,拓宽学生学习的渠道,让学生进入更广阔的学习空间。一是开展研究性学习。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可以教材为依托,将知识进行延伸。教材的内容只是一个教学范例,其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有效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比如学生学习一篇文章以后,所掌握的学法并不只适合这一篇文章,而是适合这一类的文章,因此要以教材为出发点,积极向课外拓展,从而实现在教师的引导下,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目的。教师在教学中要把新课程改革理念渗透到语文教学中,使课堂教学得到进一步的完善;要积极转变教育思想,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培养,深入推进素质教育。二是实施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由于高中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思维能力,能够独立思考,所以,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开展合作探究学习很有必要。首先要合理科学地进行分组,将4-8个学生根据成绩、性格等不同分成一个学习小组,保证各个小组的实力均衡,便于小组之间的公平竞争。其次,在上课之前,教师要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和学习任务,让学生学有方向,围绕问题展开激烈的讨论和探究。教师要深入到小组中间,做他们的合作者和引导者,及时对他们进行指导,鼓励学生大胆想象、积极思考、踊跃发言,把讨论的结果进行汇报交流,教师要帮助学生对知识进行梳理。网络蕴含着大量的知识,它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学生可以通过网络搜索到丰富的知识,也可以通过网络进行阅读,从而有效拓宽了知识面。

(三)不注重实际的形式主义教学。

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启迪学生的智慧。作为教师,不能一味地追求教学的形式,不注重实效,否则就会限制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要认真研究教材,钻研教法。课堂不是教师的舞台,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这个舞台上自由展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创造性的设计教学。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去创新教材,对教材进行加工,创造性地设计教学活动,使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合作、探究的学习内容,在此过程中,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教师要认真研究教材的编写思路,根据课文的不同特点设计不同的教学过程,做到灵活地运用教材进行教学设计。

(二)重视课堂互动。

在传统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是课堂上的主角,占据着课堂上的宝贵时间,学生在下面只是被动地接受教师讲解的知识,课堂气氛死气沉沉,学生无精打采、昏昏欲睡,课堂上教师和学生没有互动交流,各自沉醉在孤单的角色里,课堂教学效率低下。教师要把课堂作为师生互动的舞台,积极开展讨论主,引导学生思考、分析,鼓励学生积极发言,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去。

(三)重视课堂实践。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上夸夸其谈,学生掌握的可能只是理论知识,只有让学生亲身体验和实践,才能领悟到文章的内涵。所以,教师要多开展一些时间性比较强的课堂互动,比如,定期举行阅读心得交流会,要求学生对阅读书籍进行交流和分享。

(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已成为了一种习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显得很有必要。自主能力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也是将知识内化的一个重要渠道,所以,应让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利用多种资源去搜集相关的辅导资料,逐渐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总而言之,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到达到教与学的统一。教师要千方百计地调动学生的主体性和积极性,鼓励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课堂效率。所以,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改进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语文教师任重而道远,我们还应继续努力。

作者:刘俊丽单位: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二中学。

法医学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论文篇四

摘要:初中物理传统课堂教学环境下,学生的自主能力得不到培养。学生长期在教师的强迫下开展学习活动,养成了被动接受的学习习惯。学生的自主性被逐渐的扼杀在一次次的教学实践中。长期以来初中物理教学中存在的这种现状让从事初中物理教学的广大教师所困扰。根据新课标理念,从教学的根本出发摒弃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运用新课程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实施课堂教学的创新和积极的尝试。

一、实施初中物理新课程改革的核心因素。

新课程理念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得以实施的最核心因素就是新课程理念的落实,也就是实现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化和学生学习行为方式的转变。在这方面对于初中物理教师来说需要经历一个艰难的转化过程。其中的原因在于初中学生的学习基础比较差,学生的知识面比较窄,反应能力低,甚至存在着严重的厌学情绪等特征。这些因素影响着教师的教学改革实践。不仅如此,现在的初中学生都是在传统教学理念和教学环境下成长起来的。传统的教学理念和学习方式已经在学生的.心中根深蒂固。要在这样情况下有效的扭转学生的学习行为和习惯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这需要大力落实新课程教学理念,采取教学创新,让新课程教学理念在教学实践中落地生根。

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传统的师生关系是关系紧张的、不融洽的。原因是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总是采取强迫学生的方法,强迫学生被动的接受。长期这样就造成了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关系紧张的局面。良好的、正常的师生关系是顺利进行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有效性的保证,对师生双方形成良好的品质起着重要的作用。要改变初中物理教学的现状,我们必须要从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入手。新形势下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是每一位教师,必须面对的课题,也是新课程目标所要求的。因此这就要求我们初中物理教师必须运用新课程理念建立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

引导学生实施自主探究新课程改革的实施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需要教师要加强学生的实践活动。教师要结合初中物理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组织和引导学生把物理知识和生活场景结合到一起,让学生在情境的感召下,产生体探究竟的冲动。从而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自主探究活动。这样的学习过程有别于传统的知识学习,而是要让学生经历知识与技能形成的整个过程,从而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经历应用物理知识能力解决问题的过程。从而形成积极的物理情感与态度。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对知识的了解和掌握需要一定的过程。并且这个过程是需要一个循序渐进认识过程。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过程从本质上说是把前人的经验转化为自己的知识的过程。这样的转化过程需要时间,所以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应有意识地设置一定的情景,让学生在情境中逐渐的地感受知识的有效形成,让学生亲身经历某些物理规律的发现探索过程。这样既符合了学生认知规律又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才能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物理来源于生活、生产实际,学习物理又为了更好地解决实际问题,服务于生产、生活。所以在学习过程中,尽量用一些贴近生产生活的例子引入新课,尽可能与现实原型相联系。

法医学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论文篇五

摘要:文章对高等院校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环节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本文重点阐述了高等院校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活动中的特点,提出了通过深化实践教学改革,优化教学育人环境,提高教学服务水平,达到校企合作和谐共赢的观点。

关键词:实践教学教学改革环节和谐发展。

高等教育中大学的理念则是为国家培养人才,面向科学研究,为社会服务。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进入到一个崭新的阶段,高等教育已经由过去的精英教育逐步转化成为大众型的广泛教育。

在这种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背景之下,继承和发扬传统办学优势,积极探索知识经济时代高等教育培养创新人才模式,着力培育学生综合素质及能力,加强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环节建设,革新现有的人才培养目标中不能适应社会发展和服务等方面的弊端。

1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环节中目前存在的问题。

(1)传统教育在教育观念上一直只重视学生理论知识的学习,在教学理念上固执地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如何将理论知识传授给学生。

学生在学习期间的主要任务就是掌握所授课程上的基本理论及内容。

(2)在客观上教育管理部门对高等教育的教学评估、专业教学考评内容,评估标准及方式方法上大多只注重学生应掌握专业理论知识的程度,初步具备科学研究的能力。

在学生的综合能力、学生适应实际工作能力、是否适应社会需求等方面缺乏或者没有具体的标准、考评细则、实质性的评估操作方法。

(3)在主观上学生对实践教学的认识程度不够、理解不深刻。

部分学生没有体会到实践教学是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和锻炼自己工程实践能力的良好机会。

一部分学生虽然认识到了,但是到了工地,现场工作条件的艰苦性令其望而却步,只是走走过场,没有勇气继续坚持下去。

还有一部分学生虽然坚持了下来,但看到工程实践中的一些表面浮躁现象及不正之风,在心里和思想上产生了疑问、疑惑、甚至动摇。

(4)国家在校企合作机制上的支持力度和保障政策不够也不完善。

一方面企业以市场经济为载体,企业经济效益为主导,学生的实践活动会在一定程度上干扰了其正常的生产活动和生产秩序;另一方面,建设企业的安全生产责任制一票否决也决定了接受单位担心学生的安全问题,都不愿意或者拒绝接受学生的参观、实习。

第三方面,指导老师在思想方面也有较大的顾虑。

学生在建筑工地和现场的实践教学活动中出了安全问题或者事故,相关教师也要承担教学事故、教学差错等方面的责任,甚至会影响到今后的工资、职称、晋级等等。

(5)实践教学环节的经费落实不到位,财务管理不方便报账、支付和使用。

由于高校教育管理部门不重视实践教学环节工作,实习经费的划拨恪守几年一贯制定式,造成实践教学环节费用与实际市场涨价因素差距愈大,有时只能象征性地给予实习单位或建筑企业很低的或者没有管理服务费用,这样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企校合作的热情和层次。

在经济上缺乏合作双赢的基础,校方指导老师被迫缩短实践教学时间,教学目的和要求及效果难以得到保证。

2探索实践教学环节中培养目标的新思路。

(1)大力加强宣传教育工作,营造一个良好的重视实践教学活动的氛围,提高学生对专业技能实践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摒弃个别学生认为实践教学活动不属于独立的专业课,学与不学都不重要的错误想法。

(2)树立科学发展观的教育理念。

指导教师通过辅导和讲座等形式,把培养目标与实践教学活动相结合,有针对性地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健康生活,学会创业、创新”。

通过采取一系列的教学措施向学生传授中华美德,扩展知识及视野,学会为人处事,塑造健全的心理和人格。

(3)建立校企共赢的合作机制,共同建设实践教学活动基地。

根据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双方共赢的原则,积极探索切实可行的合作方式,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形成学生实践教学环节与企业经济效益共同发展的良性循环。

(4)利用现有的教学平台,开展相关技能竞赛活动。

2010年湖南文理学院土木建筑工程学院主办力学竞赛,2011年由湖南文理学院土木建筑工程学院与学院教务处联合主办湖南省第一届浩宇杯力学竞赛,参赛学生达200多名。

通过我院成功举办的二次专业技能大赛,在学生中起到了很好的效果,经过这些有益的实践教学活动,充分地调动了学生学习专业的兴趣和主观能动性,培养了学生搜集资料、校外调研、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等综合能力。

(5)强化实践教学环节的管理,加强专业教师师资队伍的建设。

注重专业教师中“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培养,鼓励专职教师到企业兼职,通过校企联合培养,提高专业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

教学管理部门根据专业教师在实践教学环节中对教学内容、实践与实习环节等方面的落实情况、实训效果、科研论文的质量和数量进行量化考核与评价。

(6)在经费投入、资金管理方面加大实质性倾斜与扶持力度。

为了吸引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在经济方面予以一定的扶持和投入。

高等院校应秉着服务社会,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立足培养,着眼长远,让利于企业的宗旨;让企业能看到实实在在的效果和利益。

达到双方相互投资、风险共同承担,资源与利益共享的和谐双赢局面。

3结语。

高等教育中大学的任务为国家培养人才,着力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专业技能,动手能力。

为国家提高和培养创新人才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社会赋予高等院校教师的历史使命。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我们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谢建军.推进实验教学改革培养创新能力人才[j].科技信息,2006(6):120.

[4]谢建军.浅谈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改革[j].中国科技信息,2012(7):209.

职高土木工程专业实验教学【2】。

可显著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增强学生的综合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法医学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论文篇六

高职数学是教育中的重点内容,在实际教学中,线性代数是教学的难点,由于线性代数的内容较为复杂零散,且对学生的逻辑连贯性要求极强,因此学生往往感觉学习起来非常吃力。线性代数与中学数学知识联系不大,且高等数学的教学任务紧迫,课时安排有限,在众多因素的限制下,线性代数的教学必须要进行全面的创新和改革,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将零散的知识有效贯穿,整体性掌握,提升数学学习成绩。基于此,本文对高职院校中线性代数的教学方法改革进行探究。

1.在教学中应用现代信息技术。

高等数学中的线性代数是教学的难点,且由于高职数学课时安排有限,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那么应该在传统教学方式的基础上加以创新,通过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以及教学辅助工具的支持进行线性代数教学[1]。例如matlab软件的应用,能够有效解决数学教育中的难题。matlab是应用于工程计算中的高性能的编程软件,能够在复杂的计算中发挥有效功能,在现实中该软件常用于工程计算,但现今已经在数理统计、概率论以及线性代数等数学教育课程中应用,并且实践证明应用中能够取得较好的效果。

2.案例教学法的应用。

案例教学法是线性代数教学中的一种重要方式,在实际生活中,案例教学法通常应用于财务、会计、法律等专业的.教学中,但对于高职数学而言,线性代数的教学中案例教学法的应用也具有较大的优势[2]。在高职数学教学过程中,案例教学法的应用前提是适宜的案例导入,因此要求教师寻找专业知识与数学知识中的最佳交叉点,将专业性的应用案例转化为数学教学的一种方式,将专业知识融入数学知识中,并且通过一些工具的辅助对学生进行教学。通过贴近生活、与专业相契合的案例导入,能够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并且能让学生认知到线性代数在实际的专业和生活中能够应用。案例教学法的应用能够简化线性代数的复杂概念,以抽象性方式促进学生学习,提升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3.提升线性代数的基础性教学。

线性代数的教学难点在于概念、性质的复杂性和零散性,因此明确线性代数的重难点之后,采取有效的方式进行教学,能够促进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升。学好线性代数的前提在于基础性的学习,基础概念,知识掌握熟练就会使学生在练习中能够更灵活的应用这些知识,从而提升基本运算能力。因此要求教师在进行线性代数教学时,将应用作为教学的核心,以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为目标展开教学,让学生能够全面掌握线性代数的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运用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不能过分注重线性代数的理论性,要注重线性代数和其它专业的关联性,并且注重生活实际中线性代数能够应用的领域,在课堂中讲授在实际岗位中能够应用的知识,让学生认知到线性代数的实用性和有效性,从而深入掌握理解基本概念,提升线性代数的基本计算能力。只有基础性知识的掌握较为熟练,并且在学生的脑海中形成基础知识理论框架,才能促进学生进行更深入的学习,帮助学生解决更为困难的数学难题,促进学生的进一步发展。

4.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职教学中对于教学内容的改革和更新是十分必要的,有助于推进学校教育质量的提升,促进学校的进一步发展,同时为社会培养出实用型、应用型的高级专门技术人才。在高职教学中,不仅要应用新式的教学手段,将线性代数的复杂过程简化分解,同时还要应用全新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线性代数与其它专业的关联性和实际应用性,强化应用性重要知识点的学习,提升学生的基础知识储备,提升学生的基础运算能力,如此才能让学生体验学习的乐趣,帮助学生学好线性代数。

参考文献:

[2]杨朝晖.以学生为主体提高教学质量———谈高职线性代数教与学的和谐发展[j].科教文汇(下旬刊),,10:102+104.

法医学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论文篇七

针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工作中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对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考核等方面做了一些改进工作,有效地提高了课程的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计算机已经成为人们工作、学习、生活中的重要工具。求职者计算机的应用水平如何已经成为用人单位的用人依据之一。因此,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已成为高职教育的重要任务。目前,高职学生来自不同地区,也带来了计算机应用水平参差不齐的问题,边讲边做的传统教学模式也会导致部分学生觉得学习内容简单、枯燥,极易犯上“眼高手低”的毛病。这给“计算机应用”课程的教学工作带来了很大困难。合理地对课程教学进行改革以适应现代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是我们面前急需解决的难题。为此,我们课程组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课程考核等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采用项目化、任务式以及案例教学法,将基本知识和基本功能融合到实际应用中,通过云平台共享教学资源和学习交流,将职业素养考核融入其中,突出能力考核。这些措施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了课程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1精选教学内容,精编教学案例,突出应用能力。

我们从实际问题出发,以现代办公应用中常用的电脑选购与操作系统安装、操作系统使用、文字编辑与排版、数据分析处理、演示文稿的综合应用为教学内容主线,在当今流行的office办公平台下,通过“相关知识、任务实施、任务实训”三步走的模式来编写教学讲义,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和素质,以满足高职学生的需要,并为每个实例和实训任务都配有教学微视频讲解。

为了更好地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意识,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打好基础的原则,我们在教学中精心筛选了针对学生在校期间和今后工作时大多数企事业单位的实际需求而选定的具有代表性的典型案例,如“会议通知发布”、“求职简历制作”、“毕业论文排版”等等。让学生每学完一个实例,就可以立即将其应用到实际中,并具备解决以后工作中所遇到的类似问题的能力。

任务实训是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是帮助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理解,培养学生计算机操作技能的一项重要内容。我们精心设计了每个项目和任务的实训内容。按照以突出应用、强调技能为目的',以实践性、实用性的原则,通过任务实训使学生快速学习和掌握这些操作技能,以提高其动手能力和应用能力。

2借助大学城空间云平台进行课程资源共享与学习交流。

世界大学城空间是一个丰富的教学资源平台和学习交流平台,每个教师和学生都有自己的空间账号。教师利用大学城空间,把每次上课的讲义、课件、微视频等教学资源上传到自建的计算机应用课程的展示空间。学生利用课堂外的时间通过pc或数字终端登录大学城空间,进入教师空间进行课程自主学习,尤其是基础较薄弱的学生通过空间学习可以很好地查漏补缺。

课后教师通过在云空间的管理空间模块布置课后作业,学生通过完成课后作业并提交给教师批阅。教师把作业批阅结果也公布在教师空间,学生可以随时查看,获得学习的成就感。此外师生之间、同学之间还可以通过空间微信、空间微博、空间留言、班级圈子等空间工具进行交流互动,共同学习进步。

3将学习过程纳入课程考核,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我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考核改变了以往由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组成的模式,降低了期末成绩的比重,加入了空间学习成绩。课程考核包括课堂学习、空间学习和上机考试几个方面,把学习过程纳入课程考核有利于引导学生学习,提高其学习的积极性。

学生的职业素养主要通过课堂学习和空间学习过程来考核。通过遵守课堂纪律让学生形成守时、爱护公物和规范操作的意识;参与课堂与空间讨论、积极回答课堂与空间提问,小组合作,按时保质完成课堂作业和空间作业等培养学生的沟通、互助、协作、主动学习、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能力和品质。期末考试采用上机考试的方式进行,把考试内容分为word、excel和powerpoint三个模块,每个模块都有具体的能力要求和评分标准。考核突出在具体的情境中综合运用平时所掌握的知识、操作技能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方面,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自学能力和创意能力的目的。

4结语。

两年来针对计算机操作基础课程教学难的问题,我院课程组通过精选教学内容、采用课堂教学与空间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采用注重学生学习过程和应用能力的课程考核。这些措施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思维,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法医学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论文篇八

传统教学的典型结构是:讲―听―读―记―练。进入20世纪,世界先进国家纷纷出台了不少新的教学模式,而我国半个多世纪以来一直遵循的是凯洛夫的五环节教学模式,其教学程序是:组织教学―复习旧课―讲授新课―巩固新知识―布置作业。社会发展到了今天,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阵地,以书本为内容的传统课堂教学就显得十分落后了。以教师讲、学生听为基本特征的教学模式显得太不适宜了。打破传统教学格局,建立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能够培养创造型人才的新型教学模式,是多么的迫切和需要。对如何实现教育教学改革与实践,也谈一下我对该问题的想法。

首先,从学校角度方面:

(1)以培养创新能力为目标的原则。实践性教学改革必须以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为背景,以培养学生合理的智能结构和创新能力为目标。

(2)以教学基地建设为前提的原则。实践性教学改革必须以教学基地建设为前提,通过建立与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相适应的教学基地及运行模式,实现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现在很多中学、尤其是农村中学新办的教学实验、实习基地,没有更好或充分的运用到教学实践中,教学实验基地与教学相脱勾,使得教学基地形同虚设。

(3)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原则。实践性教学改革应围绕提高教学质量这个核心,强化师生的质量意识,加强教学过程中的质量管理与监控,建立科学的考核体系,确保人才培养的质量。

(4)以现代教育技术为平台的原则。实践性教学改革应立足现代教育技术平台,在实践性教学的内容、方法、手段等方面加快引入发展迅猛的现代教育技术,以提高实践性教学的效果。教学方法、手段对实现教学目的、提高教学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1]。

(5)以产学研合作为支撑的原则。实践性教学改革应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为目的,努力探索学校与企事业单位合作培养的教育模式,实现产学研的深层次合作。学校对学生创造的成果或教师科研成果,应考虑其成果的价值或是在与企事业单位合作的基础上体现出来。

其次,从学生角度方面:

(1)个性化原则。教学方法改革应把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作为最基本的'要求,从而使具体的教学方法适合教师和学生的基本特点,为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教学方法改革要注意适应学生理性因素的发展,因而促进其思维能力的发展就成了教学方法改革的着力点。

(2)自主活动性原则。学生的个性是在自主活动中形成和发展的,教学是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的过程。教学方法改革的基本要求就是要留给学生足够的自主活动空间。

(3)合作性原则。合作精神与合作能力是2l世纪对人才素质的基本要求,它们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要具备与他人合作共事的愿望和精神:二是要具备与他人合作过程中的协调、组织能力。学生的合作精神与合作能力,要通过充满合作精神和合作氛围的教育方法养成。合作精神与合作能力培养的前提是民主平等的教学关系,包括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和谐的人际关系。

首先,实现教育教学改革与实践必先构建新型教学模式,这是实现教育教学改革与实践的提升阶段。

面对教学改革的需要,我们要构建新型教学模式,全面推动素质教育开展。那么,如何去实现呢?下面提几点看法。

(1)要端正教育思想,使教学模式建立在可靠的理论基础之上。因为教学模式都是受一定教育思想支配的。因此,所构建的教学模式能否正确地发挥作用,关键在于教师们对教学的研究是否深入,是否科学[2]。

(2)要根据需要来构建模式。教学要完成的任务和内容很丰富,过程也非常复杂,不能只构建一种模式来适应各种教学的需要。不同的教学目标,应该有不同的教学策略,不同的学科,应该构建适应自身特点的模式,即使同一个学科。课时内容不同,也应该有不同的教学结构,不能什么课都套用一种模式,那样只会使模式僵化,失去构建模式的本来意义。

(3)构建模式要着眼于课堂,重在优化教学过程。精心策划好课堂教学,不能只着眼于某一个因素,必须把教育思想、教学目标、原则、方法、内容、手段等诸多因素联系起来通盘考虑,使教材、教师、学生的相互协调,达到教学结构科学化和程序化程度,还要把掌握知识目标、操作应用目标、情感交流目标列入课堂教学的结构,然后通过具体的教学活动为学生所接受[3]。

其次,实现教育教学改革与实践,最终实现无模教育,这是实现教育教学改革的升华阶段。

构建教学模式是教学改革的需要,从发展的眼光看,突破教学模式,实现无模教学,也是未来教学发展的需要。因为人的认识总是由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发展的,一个教师只有在拥有一定量的教学模式的基础上,才能向质的方面发展,成为“自由王国”的主人,由此实现教学改革的第二步跨越,也即是教育教学由有模到无模的跨越。

(1)变有模教学为无模教学是教学改革的必然结果。现在构建新型教学模式,并非教学改革的最终目的,它只是教学改革的一种过渡形式,只是用一种新的教学形式去代替已经过时的教学模式,为当前的教学改革寻找一条相对宽广的发展道路。当新的教学模式构建起来,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必然要向更高境界发展,根据未来社会发展预测,那时的教学必然走向无模教学。

(2)实现无模教学是以学生高度自治为前提条件的。实现学生高度自治,是现在构建新型教学模式要培养的目标,也是实现未来无模教学的前提条件。

(3)实现第二步跨越,变有模教学为无模教学,最终是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充足的机会和条件。教学改革的最终目的是解放学生,使学生成为真正自主学习的主人[4]。

总之,现在的一切改革,包括构建新型教学模式,不管教学改革的力度有多大,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利仍然控制在教师手中,仍然没有摆脱教师的主宰。从有模教学变为无模教学,学生自主学习将进入一个很高的境地。未来的社会是一个共同协作的社会,未来的无模教学是以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相互交流、共同探讨和解决问题为特征的,拥有这方面知识和能力的人,则是创造型人才的重要标志。未来的学生一旦进入了无模教学的境界,人的个性的全面充分自由发展也就实现了。

参考文献。

[1]李方:《课程与教学基本理论》.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2]叶澜:《中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文化使命》.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3]任长松:《走向新课程》.广东教育出版社.2002。

[4]李定仁:《教学论研究》.甘肃教育出版社,2002。

法医学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论文篇九

摘要: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通过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引入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加强学生学习技巧的指导、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等方面入手采取相应措施,达到最终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的目的。

大家都知道语文的学习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不是靠短时间内突击就能学好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采取科学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以及教学手段,使学生的语文学习效率提高,从而获得较理想的语文成绩,为高考奠定良好的基础。

1.1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仍然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

不少学校的高中语文教学并没有像新课程改革中要求的那样,出现较大的变化,这是由当前高考的指挥棒决定的。到了高中阶段,学生们的时间非常紧张,很多教师认为在课堂上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去参与讨论解决问题太浪费时间了,因此,更多的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在语文教学活动中采取满堂灌输的方式,这样,学生和教师之间互动少,课堂密度大,看起来是讲了很多的知识点,但实际上效果并不好。教师讲的多,学生听的多,但同时学生的思考也少了,真正记住的也许并不多,而且,学生成了学习中的被动者,教学中没有主动性,教学效率不会提高。

1.2教师不积极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现代化教学手段、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为教师的课堂教学提供了更多的素材和内容,对提高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有很大的作用。可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一些教师并不看重这种方式,认为这种方式徒有其表,在教学中作用不大,因此,在实际中并不经常采用,即使偶尔用一下,也是作为教学活动的一种点缀而已。教师并没有深入地去研究使用的时机、频率、作用,仍然是依靠一支粉笔一张嘴在黑板上讲解,在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上不积极、不努力、不研究,也严重影响着教学成效地提高。

1.3学生缺乏必要的学习技巧。

任何一门学科的学习都有技巧,语文的学习也不例外。学生如果掌握了语文学习的更多技巧,那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定能事半功倍;反之,如果学生学不得法,缺乏相应的技巧,学习起来会很吃力,效果会差很多。这就是有的学生说我学习语文很用功的,老师让记住的内容我也记了,让掌握的内容我也看了,可最后考试时还是成绩不理想。学习技巧的匮乏、学习主动性差等会直接影响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成绩自然也不会好到那。

1.4教师忽视了对学生积极情感的培养。

学习知识靠的是学生的一种积极的学习态度,到了高中阶段,很多的学生都有了自己的学习习惯,而且语文是从小学一直学到高中的,因此,兴趣和积极的态度是学好的关键,而不少语文教师正是忽略这一方面,在教学过程中并没有将情感因素考虑在内,忽视了学生的内在动因,殊不知这是教师最大的失误。古语有云:亲其师而信其道,抓不住学生的情感必将使学生失去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也影响了语文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势必影响教学效率。

2.1改革传统教学模式推进新课标的教法。

新课程标准强调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学生不再是知识的被动获得者,而是要求学生去探求、去体验知识的产生和发现的过程,也就是说让学生不仅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因此,教师单纯的一言堂的教学方式已不再适应高中语文教学的要求了,教师必须要改变现有的教学观念,践行新课标的教学理念。高中学生已有了自己的思想,有了参与学习活动的愿望,他们思维活跃学习热情高,教师只要稍加引导他们就会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去,所以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情况开展相应的教学活动,尽量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角,让学生在探索、讨论的过程中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增强他们分析问题的能力。在语文课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的提高很慢,而且很多的学生在考试时也是阅读理解方面失分较多,很多学生想学好但是总是不得法,不知道怎样去提高自己的阅读分析能力。其实,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不是一时就能提高的,它有一个逐步的过程,教师在平时讲解过程中只有发挥学生的主动学习精神,才能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独立分析的能力;教师在适当的时机及时的对学生进行点拨和引导,使其在理解的基础进行交流、讨论,以加深其对问题的理解,最终达到分析阅读能力的提高。

2.2将现代化教学手段引入教学当中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教学作为一种辅助的教学工具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语文教学涉及到朗读、分析、理解等,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再辅之以图片、声音或是优美的文字来进行,那么课堂教学的吸引力是可想而知的,因此,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多媒体教学的作用。任何一种教学方法或手段,只要教师用心去做,定会起到相应的作用。有些教师认为多媒体教学是花架子,可有可无,我认为这种看法是错误的,多媒体教学在营造氛围、活跃课堂气氛方面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并且多媒体教学以其课堂容量大,在复习总结时所起的作用也是其他的教学方法所不可比的。因此,将现代化教学手段引入课堂教学中一定会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

2.3加强学生学习技巧的指点。

任何一门课程,在谈到学习技巧时,不外乎抓好课前预习、课堂学习以及课后小结这三个方面,在这三个方面中课前预习是基础,课堂学习是保证,课后小结是提高。说到课前预习并不是泛泛地要求学生去看看课本、看看生词,而是通过预习找出自己不明白的问题,做好标记,以期在听课时有针对性;实际上课堂学习的保证是听课,学生只有会听课学习效率才会高,学习效果才会好,而且很多优秀的学生都是在老师讲课专心听课,以期能发现问题从而解决自己不懂的问题,有所提高;课后小结是将知识系统化、脉络化,前后连贯运用自如,这样,学生的学习能力才会提高。

2.4注重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

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积极的情感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语文课的很多内容注重情感交流,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对于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闪光点要及时发现及时表扬,让学生能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关注,感受到语文学习活动中的快乐,从而提高学习语文的信心和兴趣。

总的说来,在高中语文课的学习过程中教师要通过改变教学模式、引入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加强学生学习技巧的指点和注重学习情感培养四个方面下功夫,活跃语文课堂教学,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提高语文学习的效率。

参考文献。

[1]王万元.浅谈语文教学的个性化[j].新课程学习(基础教育),(8).

法医学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论文篇十

摘要:在,我国在天津召开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拟定大会,教育部联合行业协会以及相关部门一同拟定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下简称“卓越计划”)。卓越计划的拟定目的是促进我国从工程教育大学转化为工程教育强国,进而培养出大量社会和企业需要的符合经济发展需求并且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的综合性人才,进而为建设创新性国家服务,走人才强国以及新型工业化的道路。为社会培养出符合行业需求面向整个社会的人才,对于各学校的人才培养有着一定的指导和示范作用。

关键词: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建筑工程管理。

随着我国行业的不断完善已经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施工企业以及建设行业对于高素质工程管理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强烈,因此,建筑工程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水平也需要和社会广大需求同步。所以,推广全新的教学体制、改进当前的教学模式,完善和充实专业教学的'内容、加快教学方法革新、转变教学思路是当前教学改革以及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本文探讨了当前学校在工程管理人员培养方面的改革策略,希望为相关人士提供有益借鉴。

1落实校企共建的模式。

在卓越计划下,对于建筑工程管理人才的培养需要充分联系工程的实际情况,并且关注当前建筑行业对于人才的需求,突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特征,充分结合实践能力和理论知识培养。学校采用的培养方案需要借助校企合作的平台来进行实践教学,利用企业和学校在不同方面的资源优势以及环境优势来提升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在校企共建模式下,要邀请企业全面参与到人才培养计划以及专业教学大纲拟定中。学校需要保证学生在企业进行生产实习、认识实习以及毕业实习,学生甚至可以在完成毕业设计。同时,学校可以建设并且应用各种教学平台(比如科研平台、实践平台以及中外合作平台),进而为学生提供具有实际应用价值和操作性强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和工程人员、教师共同开展对于工程技术问题的创新和研究,让学生最终掌握实用、专业和系统的建筑工程管理知识内容,发展成优秀人才[1]。在卓越计划下,不仅需要通过校企合作来培养工程师,学校还需要充分利用校企合作的平台来提升教师的水平,让教师也得到一定的锻炼。比如,企业和学校可以共同开创教师挂职锻炼体系,让教师能够获得在企业挂职锻炼的机会。学校还可以在职称评定以及岗位考核中强调教师企业挂职培训的重要性,例如在职称晋升条件中加入企业工程实践的要求,对于具备丰富工程经验的教师,学习需要给予一定的鼓励[2]。

2关注土木工程技术课堂的核心地位。

对于建筑工程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来说,需要明确以下目标:“培养具有土木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学、经济学的能力,掌握现代科学管理的手段、方法以及理论,可以参与工程建设行业项目的投资和决策,同时具备全过程管理能力的高级复合型人才。在这个人才培养目标下,建筑工程管理专业的教学内容可以分为四个平台类型:工程法律课程、工程管理课程、工程经济课程以及工程技术类课程。依据“卓越计划”中培养工程师的要求和目标以及当前学生的实际就业情况,需要突出技术类课程的核心地位,相应的教学计划和目标制定需要倾向于技术类课程,对于技术类课程课时以及数量的内容需要合理安排[3]。

3培养复合型的人才。

在当前人才竞争激烈的年代,对于人才的培养需要具有更高的目标,关注学生全面的发展,学生不仅需要掌握一定的创业基础,还需要具备创新精神并且可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在实际教学中,学校需要加强土木工程、经济学和管理学方面的基础知识教学,让学生了解科学的管理手段、方法和理论,使其熟悉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学校需要培养可以在众多的建筑工程建设项目中负责全过程管理、项目咨询以及决策的人才。需要培养具备项目监理师、注册造价师以及注册建造师能力素质的、实践能力较强的复合型人才。4结语综上所述,各学校需要加快建设完善的建筑工程管理教育体制,进而形成符合行业需求并且适应经济需求的建筑工程管理培养制度、知识层次以及教学体系,进而满足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对于土木专业工程师的需求。

参考文献:。

法医学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论文篇十一

(一)学生层面。

第一,对医学理解不深、认识不足、缺乏信心和兴趣。现行医学教育偏重自然科学的成分更多些,大多教得晦涩难懂,学得自然无味无趣。殊不知,医学还广泛涉及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社科领域,适应社会、知法懂法、人文修养、人际沟通等也是医学生应知应会的本领。否则,就会更多地出现“白眼狼”“、只见病,不见人”等现象。第二,医学生前期准备不够,学习方法不当,法律意识薄弱,与患者的交际沟通能力不足,学生与医生转换角色不及时、不充分、不到位,均导致实践机会失去,或实践效果不佳。第三,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欠缺。现在的医学生不再把医生作为今后职业的唯一选择,很多毕业生进入相关医疗领域、甚至改行。因此,他们在早期的理论学习和后期的临床实践中均要求较低,以过关为原则,学习没有动力。

(二)教学组织、管理层面。

第一,相关实践教学激励政策缺乏、资金投入不够。在很多医疗机构,依然是“重医疗、轻教学”,认为两者是“产出与付出”的逻辑关系。重视教学不够、支持力度及措施不尽人意。第二,教学管理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不当。大多医院教学管理机构设置均为兼职,如医教科、护理部兼管医生护士的实践教学。人员水平参差不齐,有的非医疗专业毕业,多为年老体衰人员或护理等专业转行。没有正规的`教学管理学习培训,教学管理只是应付,何谈发展创新提高!第三,没有建立和完善临床实践教学管理体系。一是缺乏科学的临床实践教学模式;二是还没有建立针对实践教学研究室、带教老师、学生规范化的考核评价体系。

二、临床医学教学反思。

(一)临床医学教学理念和模式的转变。

临床医学教学应该把实践教学的目标和内涵贯穿于教学全过程,使学生的综合素质、职业素养得到提高。不能把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截然割裂开来。医学生在前期的基础医学知识、医学专业基础的学习中,很多就应该与临床实践教学挂上钩,如病理生理、组织解剖、诊断学等,这些基础知识今后必将于应用临床。涉及临床诊断思维程序构建,询问病史、体格检查、综合分析、诊治措施决策及实施等动手能力的培养和应用。另外,在前期的学习中,还应该溶入相关医疗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制度的了解、熟悉或掌握,以明了当前医疗环境,强化医疗纠纷防范、法律意识、自我保护意识及能力的养成。还要训练人际沟通、医患沟通的技能技巧。只有这样,让学生明确早期基础知识与今后专业课程、将来职业要求是密切相关联的,明白其中的利害关系,他们才会对比较枯涩难懂的医学理论知识有学习的兴趣和动力,有目的、有目标的学习才能有效果。同时,这也对老师提出更高的要求,一是要强化理论知识、形成体系;二是实践经验也要善于归纳、整理、提炼、提高,使理论和实践互相融通,有针对性的、有关联性的课程讲授更生动、更有趣、更能吸引学生听课和思考。这就形成了临床医学的教学模式:理论知识传授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贯穿于临床医学教学全过程。基础理论知识的传授与专业、实践相结合符合认识论规律,学生学得明白、目标明确,学得有趣,学有所获,能在临床实践运用。临床实践的教学、训练也是不间断的,贯穿于医学教学全过程,它有别于传统的临床实践教学模式。基于就医流程、临床诊治过程,进行人际交流和沟通的训练、法律法规的学习,融合医患关系、明确医患法律关系;进行病史询问、体格检查、提出辅检意见、综合分析信息资料、应用临床诊断思维程序提出疾病诊断依据和鉴别诊断、提出治疗方案或实施“诊断性治疗”。这种“理论联系实践—实践验证理论”、“理论—实践—再理论—再实践,实践—认知—再实践—再认知”双循环进程的真实临床过程训练加深了学生对医学理论和实践操作、实际工作能力要求的直观理解,减少了学生对临床工作的陌生感、盲目感和不熟练,尽量避免了“生手”、“学徒”所引起的患者的反感、拒绝检查配合和医患纠纷的发生。

(二)建立科学规范的教学考核评价体系。

前述基于临床过程的临床医学教学(双循环进程)模式,也对教学考核评价体系提出新的思路和要求。这种体系的建立应该是全过程、全方位、全员性。即从基础理论学习到见习实习实践的全教学过程;从人文科学到自然科学的各知识、技能领域;从临床科室各研究室到教师、学生全体相关人员,均纳入教学考核评价体系。形成制度上有保证、指标上有重点、程序上严格执行,结果能挂钩兑现。各司其职、履职尽责、具体明确、考评到位到人。

(三)创造条件,改善实践教学环境,满足实践教学要求。

我国的医学教育改革和医疗卫生事业改革正如火如荼,眼前的问题和困难都是暂时的。只有想方设法,争取各级各类资金投入,改善教学医院基础条件、强化教学实训实习基地建设,让学生早期接触社会、体验临床,增加学生实践机会,遵循认识论规律,在学中做、在做中学、教学做一体化,保证生产实习实践效果。

(四)政策配套和倾斜。

新型临床教学(实践)模式及其教学(实践)考核评价体系必须有政策支持和制度保证,才能强力推进。第一,医疗相关法律法规出台后,应有教学医院相应的教学实习见习的配套法规文件,以便实践中有遵循执行的依据。第二,医学既是精英教育,也涉及职业教育问题,国家的政府部门投入理所当然,还应该有政策鼓励行业、企业、及其他资本的介入、投资。第三,就业政策的导向。

作者:曾智勇单位:襄阳职业技术学院。

法医学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论文篇十二

钢琴集体课与传统的教学方式不同,钢琴集体课是在传统的教学方法基础上,将现代一些比较先进的科学技术运用到钢琴教学当中,从而提高了钢琴教学效果的教学方式。通常情况下,钢琴的造价非常高,因此,钢琴教学的成本也是比较高的,如果学习钢琴的学生比较多,那么就会导致学生们的训练时间比较有限,从而使钢琴教学达不到预期目标。然而,如果借助于高科技的手段,将键盘学习方法引入到钢琴教学当中,那么就能在降低钢琴课堂成本的基础上,提高钢琴教学的效果。

(一)钢琴集体课主要被用于新生教学中。

对于音乐系的学生来说,通常情况下,新生在钢琴键盘的运用方面存在着很大的不足,这就需要对音乐新生进行键盘基础方面的教学,提高新生们运用键盘的能力。在键盘练习过程中,音乐学生需要将通过理论学习到的知识通过键盘练习得到应用,从而提高音乐学生运用键盘的能力。值得注意的'是,学生们在键盘学习当中,还应该注重对钢琴的性能进行必要的了解,并且对其中一些最基本的弹奏方法进行掌握,从而提高学生们在读谱以及视奏等方面的能力水平。因此,通过钢琴集体课,学生们可以对键盘弹奏的了解更加深刻,并且也能够将键盘弹奏中一些比较显著的特征清晰地体现出来。

(二)坚持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

钢琴课对学生们在音乐方面的专业性有着非常高的要求,而且不同学生的音乐天赋和音乐造诣也具有很大的差别,这就需要在钢琴集体课教学当中采取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首先,老师应该对不同学生的音乐天赋能力以及音乐掌握水平知识进行一些必要的了解。其次,老师应该根据学生们的不同的特点制定出适合不同学生的教学方法,从而在提高整体学生钢琴掌握程度的基础上,促进不同学生钢琴演奏能力的提高。

(一)坚持综合发展的教学改革观念。

对于音乐学生的教学来说,老师除了需要注重培养学生们的钢琴弹奏水平之外,还应该坚持综合的教学观念,对学生们的身心素质也应该给予适当的关注。首先,老师需要通过讲课来教授学生们一些钢琴弹奏技巧,提升钢琴教学水平。其次,对于学生们来说,心理素质对钢琴的学习也发挥着重要作用,良好的心理素质有助于学生们钢琴弹奏水平的提高。与此同时,钢琴演奏者有时候还需要登台演奏,这就需要钢琴演奏者能够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保证钢琴演奏水平得到正常发挥,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钢琴老师也对学生们的心理素质培养进行关注,从而增强学生们的心理素质,提高钢琴演奏水平。最后,老师还应该对学生们的道德素质进行培养,使学生们能够树立一种良好的人格修养,提高学生们的综合能力。值得注意的是,钢琴老师在钢琴集体课教学中还应该保证学生们的钢琴基础教育,使学生都拥有扎实的钢琴演奏水平。除此之外,老师还应该注重培养钢琴演奏和其他乐器之间的配合,从而提高钢琴的演奏水平。

(二)将学生们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

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是将老师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在钢琴课堂上往往只是钢琴老师进行讲解,而学生们则负责听讲,跟着老师进行练习,因此,学生们在传统的钢琴学习中往往处于被动的局面,学习钢琴的积极性不能够得到调动。钢琴集体课教学应该改变这种被动的教学方法,将学生们作为教学的主体,使学生们能够在完成教学目标的前提下,可以进行自己的创作,完成自己的创作作品,从而提高学生们学习钢琴的积极性。

(三)将传授学习方法成为教学的主要方式。

“授之以渔”往往比“授之以鱼”更加重要,在钢琴集体课教学中,老师应该更加侧重于将学习方法传授给学生,让同学们在掌握到学习方法的基础上,自己主动去探索知识,从而将被动的学习变成为主动学习。例如,在培养学生掌握儿歌的演奏方法时,老师先将一些最基本的演奏方式教给学生,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们自己对演奏方法进行总结,最后,老师再对同学们提出的好的方法进行点评,使学生们能够牢固掌握钢琴学习方法。

(四)对备课的方式进行改革。

对于钢琴集体课教学来说,老师的备课效果直接会影响到钢琴集体课的课堂效果。传统的备课方式比较注重理论性的教学,受此影响,传统的钢琴教学则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不利于提高学生们的钢琴能力,这就需要老师在备课的时候,改变传统的备课方式,建立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共同发展的教学模式。随着我国教育水平的不断提升,我国对钢琴教学越来越重视,然而传统的钢琴教学方法存在着很大的问题,这就需要在钢琴教学中引入集体钢琴教学模式,提高钢琴教学的效果和质量。

法医学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论文篇十三

摘要:在教学过程中融入素质教育的理念已经成为了一项最基本的教学目标,这一点在高校的钢琴教学中也得到了充分体现。但从实际情况来看,在钢琴教学中并没有充分融入这一理念,因为许多高校的钢琴教学仍然局限于弹奏技巧的练习上,从而使得学生难以深刻地把握音乐的内涵。因此,教师必须在此基础上进行调整,充分理解素质教育的理念,并将其融入到钢琴教学中,本文就详细探讨了这一问题,并提供了一些有效的建议,可将其运用到教学过程中。

音乐本身就是一门艺术,而艺术往往是抽象的,其不会将音乐的内涵直观地传达给听者,而是需要听者从内心出发,去深刻地感知音乐的本质。但在高校钢琴教学中,却没有达到这样的效果,学生更多进行的是一种机械化的练习,因此必须对此进行调整,本文就此提供了一些具有可行性的建议。

一、教学背景。

近年来,许多高校钢琴教课程设置的种类日渐增多,呈现出一种多样化的发展趋势,使传统的、单一的教学模式逐渐被打破。但从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高校在进行钢琴教学中依然存在许多问题,其中的主要原因在于其对理论知识过分轻视,而将实践放在了重要位置,因此,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多练习的是钢琴弹奏的技巧,而音乐是艺术的一种表现形式,是一种能够给人以丰富的想象空间和更多感悟的艺术形式[1],如果仅仅局限于技巧的练习,则会使学生无法深入音乐的内涵和最为核心的部分。尽管许多高校都倡导要提升学生的素质,但在实践中并没有将素质理念落到实处。因此,当前高校最重要的是让学生感受音乐的灵魂和其最本质的东西,而不是一味让学生局限在钢琴弹奏技巧的练习上,这样只会使学生的学习变得更加机械化,从而使素质教育理念无法充分的体现在教学当中。

(一)激发兴趣。

要想使素质教育的理念更好地融合在钢琴教学的过程中,首先要做的就是使学生对音乐真正的产生兴趣,要达到这样的效果,教师首先必须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确立起来,改变以往单方面向学生灌输知识的落后教学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而教师在其中主要起引导和启发的作用。另外,由于多媒体教学的生动性和灵活性,在教学中就可充分利用这一技术,教师在进行钢琴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利用多媒体进行更加细致的讲解,使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另外,教师还可给学生布置一定的教学任务,为学生提供一些音乐资源,让学生独立分析曲子的结构以及情感,从而使学生能更加深入的理解音乐所要表达的内容[2]。通过这样的方式,便能够加深学生对音乐的感悟,而不会仅仅停留在技巧的练习上。同时,也使学生能够将音乐与生活联系起来,更好地把握音乐的艺术性。

(二)多学科教学。

为了帮助学生更加深入的解读音乐的内涵,必须进行跨学科的教育,打破其之间的隔阂,有效提升学生对其它文化的感知力。由此便能够使学生充分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从而使其能够以一种更加全面和多元化的方式来理解作品。通常创作者在作曲的过程中,往往会受到其所处的历史环境及主流风格的影响,因而其作品是具有一定的历史特性的。另外,创作者在作曲过程中同时也是对其内心世界的一种充分表达,在其中是融入了作者对生活的理解的。因此学生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必须首先了解作品的历史背景及作者的个人经历[3],这样不仅能够深入的理解作品的内涵,同时也能增强学生其他方面的知识。另外,学生在理解作品的过程中,还必须充分了解音乐的旋律、音符的构成以及演奏方式等。这样能够使学生从多个角度去深层次地解读作品。同时,这也能够对学生个人的演奏起到很大的帮助。

(三)内在感知。

使学生学会从内心深处真正感知音乐对钢琴教学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在学习钢琴这门艺术的过程中,听者主要利用的是听觉,进而引起其内在的共鸣。同时,在听者感受深入钢琴曲目的过程中也能够对其创作起到促进的作用。因此,高校必须加强对学生内心感知能力的培养。首先,要让学生对声音的质量进行判断,使其变得更加敏锐。其次,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教学资源,尽量使学生多听一些名家经典的钢琴演奏曲目,使学生能够感受更多高品质的音乐。最后是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去更好地理解曲子的旋律及和声的特点,并鼓励学生在把握这些特点的基础上自己进行创作。通过这样一系列的调整措施,便能够使学生对音乐有更加敏锐的感知,使其学会真正从内心深处去感觉音乐,同时,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还能使学生的创造能力和想象能力得到有效增强。

(四)融合性。

尽管钢琴较为适合独立演奏,但这也不能说明钢琴不能和其他的乐器进行结合。如果仅以单独演奏的方式进行钢琴教学,会影响学生对音乐的整体感知能力,从而使学生的个人素养得不到有效提升。当前,许多高校在进行钢琴教学的过程中,通常都会将钢琴与其他乐器进行结合,这在提升学生音乐感知能力的同时还能有效加强学生之间的合作能力,因为,音乐必须在各种乐器和谐演奏的状态下才能达到最佳的效果[4]。另外,由于在舞蹈教学中通常会以音乐作为背景,因此在进行钢琴教学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为舞蹈练习者进行伴奏,从而使学生的综合素养得到有效提升。

三、结语。

总而言之,为了促进钢琴教学的进一步发展,培养学生更丰富的音乐感知能力,必须在其中融入素质教育的理念,本文就此提供了一些实践的方法。

[参考文献]。

法医学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论文篇十四

高校钢琴教学是培养学生钢琴演奏技巧、激发学生音乐潜能、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但是,高校钢琴教学改革还是存在了一些问题,因此,在素质教育理念的引领下,更应该加大对高校钢琴的改革力度,加快改革的脚步,以此来实现高校钢琴教学的目标。

素质教育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学生在具有较高的钢琴演奏技巧之外,还应该具备一定的艺术素质,当然这对高校钢琴教学改革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现阶段,高校钢琴教学中出现了以下问题:

1.师资力量薄弱,教育理念滞后。在高校钢琴教学中,一些老师由于缺乏专业的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造成在教学内容上枯燥乏味,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还有一些老师可能就会将学习重点放在理论知识上,而忽视了对学生乐感的培养,影响学生主动性的发挥,学习热情大大削减;还有一些教师对钢琴教学存在一些偏差,教学观念落后,具有较大的功利性,只关注利益,而忽视了学生的真实体验和需求。

2.教学方式单一。当前高校的钢琴教学存在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不平衡的问题,教师侧重于培养了学生的演奏技术而忽视了对学生乐感、理解作品的能力上,造成学生空有其表,另外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学方式多采用实际演练这种单一的方式,而没有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将学生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厌倦感和疲惫感,打击了学生对学习钢琴的兴趣。3.教师指导存在问题。钢琴演奏的提高除了教师的教学之外,还需要教师的辅导。辅导的方法如果得当,时间及时,会让学生有很大的进步,但是,现在在高校钢琴教学中,教师的辅导还是不能够充分发挥出相应的作用。一方面,学生由于对老师辅导有依赖作用,不能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在演奏中缺乏自己的思想,难以发挥出自己的个性;另一方面,教师的态度也会影响学生,由于一些教师比较严厉,会让学生产生畏惧心理,不能够通过辅导解决问题。

1.提高钢琴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高校钢琴教师的专业素质和综合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校钢琴教学质量的高低,也是高校钢琴教学改革成功的重要因素。一方面,教师要着重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专业素质要求教师要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较高的专业技能,首先,专业的基础知识要求教师在对学生进行钢琴教学时,要知道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以及独立解决教学问题的能力,有针对性的对学生实施教学;其次,专业技能要求教师转变教学观念,不断提高自身的钢琴教学水平,开展一些相关的学习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教学形式;另一方面,教师除了要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外,还要提高自身的职业素质,在钢琴教学中要对学生认真负责,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给学生创建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2.教学方式多样化。首先,要创新教学内容,教师应根据素质教育的目标来开展教学设计,有效地将技巧与情感充分结合,对知识结构进行总结整理;其次,教师还要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让学生自己被音乐的魅力所折服,提高音乐鉴赏能力;最后,教师应该加强钢琴在其他学科的应用,虽然钢琴是一门独奏性强的乐器,但是这也会对学生的学习带来局限,因此,教师可以采用合作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例如,让学生为声乐或者是舞蹈进行伴奏,提高个人的实践能力和合作意识。

3.开展多媒体教学。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高校钢琴教学也应该将多媒体技术融入到课堂中。因为,钢琴教学由于乐器本身而会有一定的局限性,如果有效地利用多媒体技术就可以避免这些问题。一方面,多媒体教学可以丰富学生的音乐知识,例如在教授《天空之城》这首钢琴曲时,教师可以结合宫崎骏的动画《天空之城》,让学生能够感受到课本之外的东西,与演奏者产生共鸣;另外,多媒体教学还可以解决一些教学难题,例如,教师在给学生们让学生进行指法练习时,可以播放相应的视频向学生展示演奏乐曲的指法,因为多媒体可以反复播放、调节速度,让学生更为清晰直观的看到每个作品的不同的演奏方式,让学生对音乐的感知由抽象变得具体。

4.结合其他科目进行教学。大学生的思维活跃,在钢琴教学中,高校教师应该对知识进行相应的扩充。因为,每门学科都是与其他学科有联系的,只有融合了生活的教学,才是有情感的教学。例如,在学习《蓝色多瑙河》时,教师就应该让学生对作曲家施特劳斯的生活经历或音乐思想告诉学生,让学生对其创作背景有了解,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在演奏的时候,理解作曲家当时的心境或是社会环境,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其中的思想感情。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素质教育理念下的高校钢琴教学改革实践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教师应该从思想上做出转变,通过多种方式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和教学水平,以适应素质教育理念所提出的更高的要求,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提升高校钢琴教学的质量,推动我国的素质教育又好又快的发展。

参考文献:

法医学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论文篇十五

自16世纪开始,当我们翻看当前高校钢琴教学的教材时会发现,适合四手联弹的歌曲只有一小部分。究其原因,我国传统“一对一”的钢琴教学形式限制了四手联弹的发展,这对于钢琴教学无疑是一种损失。本文针对四手联弹的历史发展及特征进行简单介绍,进而探究其对于高校钢琴基础课教学的意义所在。

当前高校钢琴基础教学正处于逐步完善的阶段。作为高校艺术专业的基础课程,钢琴基础课的设立已经成为必须。随着高校的扩招,学生人数增加,对于钢琴教学而言,尽管各高校仍然竭力保持着“一对一”教学的传统,但面对大量的生源压力,也不得不一步步做出调整,逐渐向集体授课模式转变。这些转变,看似顺应时代发展,但其中隐藏的弊端也逐渐暴露出来。因此,在钢琴基础课教学中,如何避免大班授课的弊端,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将四手联弹的演奏形式引入课堂,能够为课堂带来新的生机。四手联弹在注重个性化的同时也追求合作精神,能为教学带来更多转变。

二、四手联弹的发展及特点。

四手联弹开始于16世纪,略早于双钢琴,却与双钢琴的发展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如果说双钢琴的发展归功于莫扎特,那么莫扎特为四手联弹特意谱写的六首曲子也顺理成章地成为推动四手联弹发展的动力。随着双钢琴被观众接受及认可,众多二重奏乐曲相继出现,贝多芬、博拉姆、舒曼等都投入其中,创作出一批精彩的钢琴二重奏曲。19世纪是钢琴二重奏发展的鼎盛时期,已经与协奏、独奏形成鼎足之势,成为钢琴演奏的重要形式。本文所要探索的,是如何将四手联弹运用于现代钢琴教学中,使这一古老的演奏形式散发出别样光彩。论及四手联弹的特点,最为突出的就是合作性。这不仅体现于两者的合作,还更多体现于深层次的配合。钢琴演奏并不是单纯弹出乐曲,而是要投入感情,实现演奏者与欣赏者心灵的共鸣。要想四手联弹达到完美的演奏效果,就需要演奏者之间形成默契,并深切投入感情。四手联弹的另一特点是对听觉的高要求。在演奏过程中,只有敏锐捕捉到每一个音节的变化,才能进行弹奏,尤其是当一首曲子是由两个人共同完成的时候,每一处细微的变化,都有可能会影响整体效果。当一个人的演奏出现了细小变化时,正常情况下另外一个人就要马上进行弥补,因此对听觉有了更高的要求。

三、四手联弹运用于高校钢琴基础课的意义。

四、结语。

四手联弹是钢琴二重奏的重要形式之一。如果将钢琴演奏形式进行细分,可以分为伴奏、协奏、重奏、独奏,其中伴奏与重奏作为合奏的形式,不仅考查演奏者对音乐、钢琴艺术的把握,还考查其合作能力——这对于当前钢琴的运用是极为重要的。本文探索了四手联弹运用于高校钢琴教学基础课中的意义,有许多问题及展开策略,仍然需要在教学实践中进行探索。

参考文献:

法医学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论文篇十六

现在大部分高校的钢琴教学方式都非常传统单一,我们都清楚,每一个学生的基础,能力以及接受领悟能力都是不同的,我们需要利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但是,现在许多高校都是在使用单一的教学方式来进行教学,无论怎样的教学体制,专业建设,不管是怎样的学生基础,老师都只是用一种教学方式进行教学,这样的教学注定是失败的。这样的教学方式只会导致学生之间越来越拉开距离,也会是很多学生都对钢琴学习失去了兴趣。

(一)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

首先,高校在招聘老师的时候就应该严格按照标准进行招聘,切不能让没有能力没有资历没有能力的人进来鱼龙混杂,影响教育。其次,学校应该定期老师进行培训,培训他们专业的知识和技巧,培训他们关于钢琴教育改革的教学模式,让老师能够积极参与到钢琴教育的改革工作当中去。但是,最重要的是高校要定期对老师进行审查考核,鼓励激励老师能够不断的对钢琴课程进行学习研究,以提升资历的专业水平。高校也可以派遣有资历有能力的老师去其他有资历的模范学校进行交流学习,借鉴人家有优势的方面,以弥补自己的不足,从而提升自我,并且带领学校的其他老师共同努力对钢琴教育工作进行有效的改革。

(二)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情感。

音乐学习是钢琴学习的`基础,老师要想教好学生的钢琴,首先必须加强对学生的音乐教学,老师在教音乐的过程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情感,让学生能够真切的理解和感受到音乐本身的情感,这样,在弹奏钢琴时学生就可以渐渐的带入自己的情感,这样演奏出来的音乐将会有更好的效果。此外,老师也应该给学生创造适合音乐学习的良好环境,让学生能够在适当环境中,能够真正的体会到音乐的情感。

(三)努力提高学生的音乐技巧。

老师应该根据每个学生不同的性格、心理、基础、能力、以及领悟能力等等,制定适合学生学习发展的方案对学生进行教学,因材施教,循序渐进,层层深入,从而给学生打下扎实的音乐钢琴底功,并且在培养他们扎实的音乐底功时能提升他们的弹奏技巧,提高学生的钢琴演奏能力。

三、结束语。

总之,高校的钢琴教学是音乐教学中的重要成分之一,相关的教育工作者一定要做好教学改革的工作,结合时代发展对钢琴的要求,以及学生的学习现状有效地提高高校钢琴教学的教学质量。因此,在高校钢琴教学的过程中,我们要直视一切挑战,并乐观对待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在确保钢琴教学的师资质量的前提下,为学生提供最适合他们的教学方式,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在音谱、钢琴的弹奏上严格要求他们,尽可能地为他们创造实践锻炼的机会,达到熟能生巧、事半功倍的效果,促进他们在社会更加稳固地立足,从而创造更大的社会效益。

法医学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论文篇十七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加快落实,教学理念的创新和整改引起了高度重视。在高校钢琴教学中,传统教学手段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化教学需求,为此,本文以高校钢琴教学作为出发点,说明了高校钢琴教学改革的积极意义,分析了我国高校钢琴教学存在的不足之处,并就如何提高钢琴教学质量给出相关建议。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水平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教育行业也得到了迅速发展的契机,越来越多的学生致力于音乐事业的发展,从而投身到钢琴领域之中。虽然我国钢琴教育在改革道路上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是就整体而言,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因此,提高教学成效、保证教学质量,继续深化创新机制构建,是每一位钢琴教师需要解决的问题。

钢琴教学包含两大类———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为实现预期计划,让学生深入了解钢琴并学会演奏,一套完整、科学的教学体系是必不可少的。同时,基于钢琴教育的复杂性、特殊性、专业性,还需要师生不断完善自身素质水平,特别是任课教师不仅要熟知理论内容,还要让学生了解钢琴演奏的要点、难点,如坐姿、神态、肢体动作等。除此之外,钢琴教学难度较大,尤其对新生来说更是如此,因此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其音乐情操是整个教学过程中的重中之重。通过对学生进行耐心答疑解惑,可以培养学生戒骄戒躁、坚强不屈的学习精神,在音乐长河中体会钢琴的优雅与魅力,最终实现钢琴技能的掌握。由此可知,良好的钢琴教学不仅能帮助学生尽快形成音乐素养,也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关键所在。

从教师角度来说,教师的职业任务就是全心全意让学生掌握钢琴技能,完善教学体系,使学生能力实现质的飞跃。就高校钢琴教学现状分析,钢琴教学在诸多高校均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导致当前的教学改革实质性不强,成效不尽如人意。时代在变更,社会在发展,“复合型、综合型、跨行业”这三点是今后人才培养体制建立的主要方向。因此在高校钢琴教学中,无论是专业课还是选修课,教学改革的意义和作用都是非凡的,它不仅是未来社会、国家发展的需要,也是素质教育的一种体现。除此之外,教学改革也是高校钢琴教学良性发展的重中之重。众所周知,就教学模式来看高校与中学还是不太相同的,中学通常都以灌输知识为主,高校一般采取引导式教学法进行教学。这种教学方式没有太多的强制性,但是也并不像常人所说的那样简单,一方面要确保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另一方面要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提高学习水平,往往与教师的综合素质直接相关。对钢琴教学来讲,最好的条件就是“一个老师、一名学生”,或者是一个教师带少数几人,然而近年来随着高校扩招,艺术生数量与日俱增,教学资源也会越来越紧张,不仅对教师是一种挑战,也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成绩。从这个角度来看,钢琴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一)没有满足学生的差异性需求。

钢琴教学的专业性较强,缺乏音乐素质的学生是很难真正掌握这门学科的。随着扩招的不断进行,生源的增多,学生的音乐素养呈现出参差不齐的状态。这一点在新生身上反映得更为明显,上大学之前缺乏系统性训练,步入大学后才开始接触钢琴,这个年龄已经不是学习钢琴的最佳时机,手指僵硬、动作不灵,整体效果并不理想。而且多数钢琴教学并没有考虑到学生的个性化需求,缺乏针对性建议和指导,有些学生有音乐底子,而有些同学是没有的,最终会影响到钢琴教学质量。

(二)教材内容有待补充。

教材是钢琴教学的关键所在,实际来看,由于传统模式根深蒂固,使钢琴教材也大受影响,学生往往会发现在校内学到的知识与社会需求不符,这样的学生是无法形成竞争优势的。我国大部分高校在设置教学内容时,偏重于一些浪漫作品和奏鸣曲,如柴可夫斯基、贝多芬、海顿等人的作品较多,缺乏新意,难以符合现代化教学标准。

(三)教学模式有待完善。

高校钢琴教学“问题多”的根源就在于教学模式太过传统,反映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通常重视理论教学和技能教学,但是对理念教学不够重视,许多学生有能力独自完成一首曲目,但是根本不知道该作品表达了什么思想、主旨以及作者意图,整个作品缺乏感情。此外通过调查发现,多数高校的钢琴已经呈现老化趋势,功能越来越弱,是阻碍钢琴教学工作开展的重要因素。

(四)对钢琴教育缺乏正确理解。

虽然近年来艺术学科所占的比重越来越高,但是相对理工学科来说,钢琴教学仍然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反映在实际工作上就容易出现以下问题,包括资金匮乏、设备功能不全、师资欠缺等,教学效率不能得到应有的保证。同时,课程安排不合理,实践课堂少,学生的技能应用水平还有待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专业素质都是成功亮相的关键因素,而且也关系到毕业后的从业、工作等问题,因此,钢琴教育的着力点应该放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上,而不是单一的知识、技能教学。

态度决定一切,重视钢琴教学才能在相关规则和措施上予以完善。在实际教学中,要求加强资金投入,更新教学器材,尽量让每个学生都拥有属于自己的钢琴,只有在物质方面做出保障,“上层建筑”才能得以体现。此外,钢琴教学中还要确保良好的教学环境,减少校外噪音,增设隔音设施,让学生在安静的环境中陶冶自己的性情,提升音乐素养,这样才能真正掌握钢琴技能,领悟艺术真谛。

(二)教学手段的创新改进。

其一,弹唱结合教学法的应用。弹唱结合教学法顾名思义就是让学生一边演奏一边唱歌,这种方式更能加强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感知和赏析。现如今教学创新是大势所趋,传统教学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学生的具体需求,而弹唱结合教学法是通过学生的五官、大脑、肢体协作完成的,长此以往不仅学生的演奏能力越来越强,而且还提高了自己的唱歌水平,是提高钢琴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其二,小班教学法的应用。小班教育手段通过以学生的受教程度来执行教学工作,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学生与教师就针对性问题进行有效探讨,是一种全方位提高钢琴教学水平的方法。小班教学法要求教师深入了解学生的性格特点和学习情况,然后再制订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案,其教学成效意义非凡。比如能力强的学生掌握了探究作品、深入艺术的能力,能力一般的学生也逐渐学会了难度较高的钢琴技能,那些先天条件较差的学生在教师循循善诱、耐心辅导的帮助下,也逐渐克服了自身困难,化“胆怯”为“胆量”,加强了师生情感的同时,也提高了教学成效。此外,高校钢琴教学更应该提倡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在这样的环境下,学生是教学主体,教师负责引导、指示,小班教学法就是人性化的一种表现,促进了师生之间良好的沟通与交流。其三,还可以将铃木教学法应用于钢琴教学之中。铃木教学法看重乐器的作用,认为乐器是激发学生兴趣的关键所在,能够让学生的最大价值开发出来。该内容不仅是学生提高钢琴水平的理论基础,也是完善学生品质的有效途径。

(三)培养学生的识谱能力。

识谱教学是钢琴教学的基础,它关乎到学生对钢琴技能的把握、演奏能力等重要环节。现如今钢琴教学存在这样一种现象,面对新作品时学生能够弹准音符,却对分句、节奏、指法等了解得不够细致,部分学生还缺乏对升降符号的辨析能力,识谱水平较低,作品效果也不尽如人意。在识谱教学中,首要问题就是辨音。辨音的正确流程应该是找音、找线、调号、谱号、记录音区等,这些环节都是正确认识音符的基础,然后演奏作品时判断音色是高还是低。其次就是辨别节奏。在钢琴教学中,如果学生掌握了节奏和音高,也就意味着掌握了作品的旋律。节奏其实就是作品的框架,可见熟悉节奏变化是学习钢琴的必经之路。在一首曲目当中,音符长短不一、动静结合是主要的节奏形式。“动”能够让“静”的作用更加明显,而“静”的存在,又是“动”瞬间爆发的根源。通过对动与静节奏变化的掌握,学生将逐渐意识到休止符的功能,从而提高个人识谱能力。

(四)加强现代化技术利用。

传统教学通常以理论传授、识谱、实践的方式进行,这种方式得以沿用至今自有其优势,但是我们正处于高科技时代,信息技术是引领各行各业发展的动力,高校钢琴教学为了与时俱进更要与信息技术接轨。比如多媒体教学就具有绘声绘色、图文并茂的教学特点,这种方式深受师生的喜爱,是传统教学所不具备的。众所周知,音乐教学的评价工作中有一项最为重要的环节,就是作品赏析,它是学生深入作品、了解作品、展现作品的重中之重。美中不足的就是作品赏析对教材资源的需求较大,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应用,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可以十分容易地获取教学资源。在具体教学中,任课教师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和学生学习情况,成立一个校内专有的钢琴曲目资源库,教师可以利用本班电脑下载教学所需的经典作品予以展示。学生也可以在移动设备上直接观看或是下载,让钢琴教学从此告别“白纸黑字”,真正展开信息化教学建设。并且当代大学生对网络依赖性很强,从这一点来看更有利于他们养成自我学习的习惯。

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对我国高校钢琴教育进行探讨,分析了钢琴教学的本质、作用、现状,并就如何提高高校钢琴教学质量给出几点建议。钢琴教学的改革并非一朝一夕之事,就当前教育环境来看,仍然需要高校教育人士给予足够重视,改善教学环境,完善教学体系,让学生学会钢琴、了解艺术。

[参考文献]。

[4]梁仲晖.高校钢琴教学创新模式的构建[j].青春岁月,2015(19).。

法医学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论文篇十八

摘要:随着高校扩招的不断加大,高校钢琴专业学生数量也在不断激增,这在一定程度上对现有的高校钢琴教学的教学开展形成了压力。由于钢琴教学的特殊性,不少高校一直采用“一对一”的教学方式,但是随着学生数量的增加,加大了这种教学方式的实施难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钢琴教学效率,阻碍了高校钢琴教学的快速发展。为了改变这一状况,不少高校的钢琴教师开始探索新的教学方式,积极的融入了分层教学模式。本文主要针对高校钢琴教学中的分层教学进行分析,从开展分层教学的必要性、实施分层教学的策略以及分层教学为高校钢琴教学发展带来的益处这三方面进行简要的论述,以期促进高校钢琴教学的快速发展。

法医学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论文篇十九

在高校钢琴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就是教师将重心放在训练学生钢琴技巧和知识上而忽略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这样培养出来的只是学会固定弹钢琴的模式而不是一个真正的钢琴家,一个真正的钢琴家可以将一种风格的作品演奏得截然不同。在演奏中缺乏情感缺乏自己的理解的作品注定千篇一律,有了对作品的感悟和对音乐的情感融入,演奏才能引发听众共鸣。

一、注重审美能力培养的必要性。

高校钢琴的学习或者是教育中,其本身就是一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技巧培养与艺术审美相融合的课程,最根本也是最基本的目标就是要让音乐陶冶人的情操、充实人的心灵。一个完整的学习过程应该也是一种艺术教育的形式,所以在教学中不能忽视审美层面,要积极地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形成一种美感的享受和传递的良性循环。优秀的、可传承的钢琴作品都是饱含情感的作品,其中包括的不仅有优秀的技艺也有丰富的情感,这些具有鲜明审美特征的作品才能给观众带来美感的享受的音乐的熏陶。学生在课堂学习中不重视审美能力的培养就难以发挥出高质量的演奏水准,之后的深度提升也难以为继。钢琴教学中培养审美能力主要分为感知能力的培养、想象能力的培养、鉴赏能力以及创造欣赏能力的培养,学会钢琴的技巧和技艺是基础,在良好的基础上将技巧与情感初度融合才达到“美育”的初衷。学生自身的审美能力不断提高和钢琴的基础技艺不断精炼才能更好地全面发展,在高校钢琴课堂上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已经是钢琴演奏质量提升的必要条件。

二、培养审美能力的原则。

在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同时也是教师进行素质教育的美育课,课堂上在教会学生专业技巧的同时,要有侧重地将重点转移到审美能力的培养上,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当一个引导者、参与者,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决策者和否定者,教师要引导学生自己主动积极地去感受音乐传递的情感和发觉音乐隐藏的含义。学生一旦形成了良好的自主学习发现能力,就可以全面地深入学习音乐、领悟音乐。在培养审美能力的过程中要注意两个原则,其一是注重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审美能力的提高是需要学生在实践认知中能够领悟音乐作为基础然后再进行理论上的知识传授,在学生懂得和音乐沟通作为保证的系统性知识培训才能真正意义上做到提升。其二是要注意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要协调一致,所谓的受教育者就是审美的主体,而审美的客体就是指具体采用的教学方法的形式,教师在培养的过程中,要根据具体进度阶段性地开展美育活动,根据具体学生的不同情况和心理发展情况来准备课堂,做到因材施教、普遍而不失针对性,这样才能达到良好的课堂培养效果。

三、培养审美能力的途径。

音乐的演奏者不光要做到自身可以演奏好作品,也要具备欣赏他人作品的能力,所以首先要做到不断地聆听和演奏,在聆听别人的作品时其本身会发现优点加以学习,发现缺点加以自省,在聆听他人演奏之后再自己进行演奏,有助于自身对音乐形式美的把控,也是对音乐感知能力的一种培养。比如教师可以随机打乱不同形式不同风格的班级,让初学者聆听他人的演奏,是对初学者钢琴欣赏能力的培养,也是激发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也可以让其他人指点初学者的演奏,这是对学生自身知识的巩固,也是对旧知识的回顾和梳理。其次教师在课堂上要带领学生深入分析作品,一部作品不只是表面的几张乐谱和几串音符,它是一个文化的集合体,也是一个时代的标志物,所以教师在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时候,要对作品全方位多角度地了解,只有带领学生真正深入分析作品后,才能理解作品背后的审美内涵。比如教师在讲《夕阳箫鼓》这首作品的时候,首先可以谈谈作者本身,包括所处的时代背景和作者一向的风格,在对作者和作品有粗略的了解后,学生自然形成自己对这首作品的感悟,带着这份感悟再去欣赏和品鉴,就会有个人化认识,在有个人化认识作为美感体验的基础上,可以进行实践与作品相对比,学生之间形成讨论小组,在自主讨论、自主发现的环境下,学生能更好地表现作品所体现的美学特征。现代高校的钢琴课堂上要注重审美能力的培养,教师的教学重心应该有侧重地放在审美教育上,在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前提下,促进学习技能的吸收和领悟,让理论和实践有机统一,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审美水平,让学生形成审美能力和专业技巧相配合相促进的良性循环。注重高校钢琴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让学生通过基本的专业技艺传达出丰富的音乐情感和高雅的艺术修养,真正引起观众共鸣。

参考文献:

法医学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论文篇二十

音乐是人类的精神家园,是人们的精神力量。音乐通过情感力量打动人,并潜移默化地影响听众。钢琴音乐有着动人心魄的力量,也正是如此,其在很多时候都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成为了当下高校当中培养学生审美情操的重要手段。在高校钢琴教学当中,通过情感体验教育,以情动人、以情感人,将教育当中的育人与育才相结合,培养学生对美的情感体验,以达到音乐怡情、陶冶情操的目的。

教育是培养人精神生活与提升人精神境界的重要手段。然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似乎沦为了一种技艺,事实上,教育是应该对人们的精神乃至情感世界有所影响的,它不应该仅仅是传授人们知识与技能的一种手段,因此,在高等教育不断改革的过程中,人们开始回归,开始呼唤情感教育,以及教育对人们精神世界的影响与塑造。

(一)顺应我国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

当前,随着我国教育的不断改革,人们越来越重视对精神乃至情感层面的培养,这不仅仅是精神层面的回归,更是当代世界各国教育的整体取向。虽然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知识,但是在学习当中,其精神生活、情感生活也是非常重要的,因此,除了要重视对学生知识的培养之外,还要重视对学生的道德、审美、价值观等各个方面的培养,只有将对知识的培养与对精神情感层面的培养相结合,才能够被称之为完整意义上的教育。但是,从当前我国教育情况来看,所涉及到的情感态度层面的教育,仅仅是促进学生发展的一个手段,并未将其作为一个目标,这就使得学生的情感教学并未得到应有的重视。音乐教学拥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在音乐教学当中将情感体验教育纳入其中,能够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以及审美方面的素质提升,有利于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达成,从而促进情感教育在教学目标中找到自己应有的位置。

(二)钢琴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实质与价值所在。

情感教育是教育整体当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关注的是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信念等层面,影响的是学生的精神世界,它不是一种独立存在的教育形态,而是陶冶学生情操、塑造学生品格、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一个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因此,我们不仅要尊重和培养学生的情感品质,发展其自我情感的调控能力,还要帮助其形成独立健全的人格,使之能够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具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有素质的建设者与接班人。情感教育是一种内在的驱动力,它能够从内在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的学习从兴趣出发,并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一步步深入发展自己的兴趣。从钢琴教学层面来看,首先,教学生对于音符、节奏、指法等方面的技能弹奏仅仅是教学的表面内容,实际上,从深层次来讲,要弹奏好一首曲子,需要学生能够积极深入地思考,了解这首曲子的相关内容,如这首曲子的创作背景、作曲家的故事、作曲家是基于什么样的情感需求来创作这首曲子的,这首曲子是要宣泄何种情绪的,这都需要学生能够从深层次进行理解,并结合自己的情感体验,获得情感上的融合,只有这样才能够形成共情心理,从而真正地将曲子发自内心地演奏出来。比如,当学生学习《d大调双钢琴奏鸣曲》的时候,要从了解作曲家的生平以及曲子的创作背景着手,了解莫扎特作为一个古典音乐家,其曲子透露出的对于世界、生活、自然的热爱。学生在学习的时候,要联系自己对生活与世界的热爱之情,努力去融合自己的感情,并将自己的情感与作曲家的情感进行融合,这样才能够在把握技巧的前提下,将情感发挥得既丰富又深刻。其次,在教学过程当中,教师还应该关注学生成功的情感体验。成就感是学生学习过程当中必不可少的一种情感体验,因此,教师应该保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拥有成就感。成就感能够促进学生不断学习,如果缺少这种情感体验,学生的挫折感就会增加,这不利于情感教育。最后,还要注意审美性。如果说在教育教学的过程当中,注重激发学生的内在兴趣与成就感,那么,情感教学就已经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知识的体验,其还是一种具有审美性的活动。也就是说,教学不再仅仅是一种教师教学的单边活动行为,而是一种上施下效并使学生有所觉悟的一种双边活动。这种双边活动最终能够帮助学生达到“情”“智”的和谐统一。钢琴教学是高校音乐教学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育人们情感的重要手段。情感教育能够帮助人们培养良好的性格品质,帮助人们以美的视角去观察客观事物,从而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情感价值观,进而培养学生良好的精神品质,最终帮助人们改造自身,使自己的精神与人格能够达到相统一、相融合的高度。这也是音乐教育中对人审美教育的功效。

教学与情感相互勾连,寓情于理,情理结合,这是教学的基本要求。钢琴教学作为高校设立的一门学科,在实施情感教育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它能够有效地丰富学生的情感生活,促进学生的情感与认知,陶冶学生的情操。因而,无论从哪方面来讲,都应该加强钢琴教学中的情感体验教学,提高钢琴教学的质量。首先,情感的特性决定了情感是以能否满足人的需要为准则的,从这个角度来讲,情感是一切主体的力量之源。只有有了对音乐、对钢琴的热爱之情,才能够坚持对钢琴的学习。情感有一种激励人心的力量。其次,钢琴教学奠定了情感发挥的基础。钢琴教学本身就是一种情感艺术的再现,是引领学生走进意境的一种过程,在这个过程当中,学生是主体,钢琴音乐是客体,这是一种客体主体化的过程,将主体与客体融合起来进行情感层面的交流,也就是说,在钢琴教学的过程当中,与其说是将钢琴音乐置入学生的头脑当中,不如说是学生的情感与音乐中的情感相交汇。学生通过演绎表达出作品的情感;作品反映了学生的思想内涵,激活了学生的审美。最后,情感本身具有某种感染的特质。这种特质能够使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产生某种纽带作用,为学生的情感交流提供了可能性。在教学过程中,不仅仅是音乐本身能够影响学生的情感,教师的情感也同样能够影响学生的情感。在学生与教师交流互动的同时,学生能够真切的感受到音乐作品当中情感的力量,这种力量具有感染性,能够帮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更好地理解作品,让学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作品当中的内涵,产生与作品相关的情感体验,从而使自己的精神与审美情操得到提升。

三、钢琴教学中情感体验教育的关键在于创造美。

当前,高校的钢琴教学应当更重视对学生素质与能力的培养,实现育人与育才并举的目的,因此,钢琴的审美教学必须能够影响学生的情感,从而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审美情操。尽管学生的演奏技能非常重要,但钢琴教学的目的不应该只是对学生技能层面的培训,应当是将学生置于钢琴音乐当中,使学生能够通过美好的钢琴音乐激发出对于美的热爱与向往;使其能够置身于音乐之中,接受音乐的熏陶与感染,从而激发学生感受美、热爱美,进而创造美的情感。因此,在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应该通过对各种作品的教授与演奏,通过作品以声传情、以情动人、以美感人,让学生在音乐的美的感受当中,激发对于生活的热爱,对于大自然和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同时,应该鼓励学生自由欣赏,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进入审美的境界。

四、钢琴教学中情感体验教育的途径。

(一)完善教学内容,促进学生的情感发展。

钢琴的艺术风格多种多样,非常有利于学生的情感体验与发展。乐曲的立意与意境美感染着学生,促使学生萌发美的因子,久而久之就能够在教学中形成“润物无声”的审美体验效果。传统的钢琴教学,很多都只强调学生的技能方面,让学生练习技巧性比较强的练习曲,很少对学生的情感体验有过多的关注,这就使学生在技巧的压抑之下很难主动体会到乐曲的美感,甚至排斥与抗拒乐曲,这非常不利于学生审美情操的发展。因此,应该完善教学内容,让学生感受到不同情感风格的乐曲,比如表现大自然美丽以及风土人情的乐曲《黄河》《波洛涅兹》等,还可以让学生演奏不同时期、不同题材的乐曲,如巴洛克时期、古典时期的进行曲、圆舞曲等,丰富学生对于钢琴乐曲内容的了解,提高学生对于音乐的审美情操。

(二)采取科学的教学方法。

情感体验是一种个性化的内在体验,它是按照不同的心理等级,由浅入深的一个过程。心理学家认为情感是阶段性递进、依次上升的,可以分为五个水平层次,即接受层级、反应层级、价值评价层级、组织层级以及个性化层级,这五个层级层层递进,使感情内容不断上升。因此,在钢琴教学的过程当中应该使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钢琴教学的实质是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力,从而帮助学生提高审美情操。因而,应当注重对学生听力的培养,让学生在课堂上聆听大量的不同种类的乐曲,运用不同的方式进行音乐欣赏,通过对音乐的欣赏来引导学生的情感与音乐表达的情感产生共鸣,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在教学的过程当中,教师不仅要播放音乐,还应该通过教师本身的示范行为来激发学生的音乐感知与欣赏的能力。学生通过对教师在演奏过程当中表情、心理层面的感知,进而引发本身的情感共鸣,全身心进入到音乐当中,从而丰富了情感,获得美的感受。在学生充分的感知之后,教师可以通过启发教学的方法,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然后对学生进行启发诱导,使学生在活跃愉快的课堂气氛中了解音乐的内容,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而指导自己演奏作品。

五、结语。

提高对音乐的热爱,使学生能够热爱美,创造美,同时,能够发现生活当中的美,丰富自己的情感体验,从而得到人格以及精神层面的提升。钢琴教学之所以能够诉诸于情感,不仅仅是因为其本身能够在演奏的过程当中调动人们的情感,从而促进人们情感在心理层面的调节,钢琴教学本身更是一种艺术,艺术是能够作用于人的精神与人格本身的,也就是说,在演奏乐曲的过程当中,人们的'精神与审美能够得到无意识的释放与提升,在心里不断得到情感的激发,从而使演奏者自然而然地发现音乐的美,丰富自己的情感。

法医学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论文篇二十一

心理是一面反映个人综合状态的镜子,也是高效学习的关键。钢琴演奏也不例外,拥有良好的心态可以帮助演奏者顺利地完成一场成功的钢琴表演。在当今拥有钢琴专业的高校中,学生已经接触到了许多钢琴演奏技术上的训练,然而这对于成为一名优秀的钢琴演奏家来说是远远不够的。有很多长期练习、技术娴熟的钢琴演奏者在舞台上总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焦虑、紧张,表演效果也会因此大打折扣。影响演奏者心理状态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要综合分析并采取科学的措施提高演奏者的心理素质,为演奏的完美进行保驾护航。

一、分析因素,把握学生心理特点。

影响大学生钢琴演奏心理的因素有内因和外因,内因是指学生自身的学习方式,外因则是指演奏的曲目、演奏环境等。

(一)学习方式。演奏钢琴曲是需要身体和大脑同时工作的,在反复的练习下,身体和大脑都可以进入自动化的状态,无需演奏者刻意地控制,便可以行云流水般完成一首曲子的弹奏。想要保持这种自动化的状态,就需要一个清醒的大脑,在有觉察的情况下,完成身体和心灵的相互配合。然而对于还没有熟练控制演奏自动化的学生来说,往往弹着弹着就串了谱子,音乐也比较死板,其中没有艺术情感的体现。

(二)演奏曲目。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想要成功完成一场演奏,需要不断刻苦练习。一开始练习曲目的学生非常容易产生紧张的心理,无法合理地将注意力分配在谱子和弹奏上,常常顾此失彼。经过大量的练习后,学生才能做到熟练掌握演奏技巧,有条不紊,达到和谐、稳定的演奏状态。但由于有的曲目难度比较大,学生在一开始练习时就很吃力,有时尽管经历了长期的训练也无法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因此,如果学生在实际演奏中遇到难度比较大的曲目,很可能产生紧张心理,影响自身真实水平的发挥。

二、激发兴趣,创造良好演奏氛围。

任何成功都需要持之以恒的练习,而日复一日的刻苦其动力来源于源源不断的兴趣,因此教师要帮助学生保持对钢琴的热爱以及对自己的信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在练习之余给学生们讲一些国内外有名的钢琴家的故事,让学生了解这些钢琴大家成名的心路历程,以及这些演奏家在出现紧急情况时是怎样面对和处理的。同时,教师还要注重引导学生欣赏钢琴之美,在弹奏时和作者想要体现的情感形成共鸣,在学习的过程中对钢琴产生新的认识,从而使学生不断地保持对钢琴的热情和兴趣。此外,教师还要注意钢琴教学中的劳逸结合,可以在练习之余为学生放一些著名的钢琴曲,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放松练习所带来的疲惫,还可以让学生在此过程中和曲目形成共鸣,在接下来的弹奏中加入新的认识。此外,教师不要吝惜自己的鼓励和称赞。尤其是那些练习有困难的学生,教师要根据学生特点选择最适合他们的教学方法,积极帮助他们缓解心理上的压力,让学生们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充分发挥自己对钢琴的热情。

三、开设课程,帮助学生端正态度。

拥有良好的演奏心理是成功进行钢琴弹奏的关键,对此,钢琴课程的任课教师要引起一定的重视,教学中可以通过开设心理课程来帮助学生们解压,更好地控制自己的弹奏心理。人的气质类型可以分为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和抑郁质,教师可以针对不同类型的人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比如对于多血质的学生,教师在发挥学生活泼热情的一面时也要注重培养他们细致、专一的品格,对于抑郁质的学生,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果敢以及通过音乐进行表达的能力。同时,教师还要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自己,在缺点面前不要自卑气馁,在优点面前不要盲目自信。此外,教师还应做到以下几点来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一)引导学生积极和身边的老师、同学进行交流,可以将自己练习的心得体会与大家分享,主动地帮自己排解压力。

(二)通过科学的练习帮助学生在演奏时集中自己的注意力。

(三)鼓励本班学生在课余多参加音乐会、音乐节等活动,在放松的同时也可以提高自己对钢琴的感知以及艺术鉴赏能力。在当今教育的发展下,高校钢琴教育也有了崭新的进展。如若要取得更理想的成效,教师不仅要教授学生演奏钢琴的技术,还应通过科学的方法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演奏心理,做到身体和心灵上的统一,完美地将自己的艺术情感通过娴熟而流畅的钢琴演奏传达给听众。

参考文献:

[3]李珊珊.心理训练在钢琴演奏及教学中的重要性[j].北方音乐,2016,(3):58.

法医学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论文篇二十二

专业音乐院校从很大程度上对高专钢琴教学的主导思想以及教授模式产生了影响,进而让同学们产生了“重技轻艺”的思想。若想培育出不但懂得理论,同时又拥有技能,不但会教而且有拥有较强组织能力的老师,那么其就必须要转变自身思维观念,便是,评判老师教授的成功与否,并非是看其同学们得到了什么大奖,而是要看他能不能成为合格的音乐老师;二,老师要积极钻研钢琴的教育规律,从教授实践与理论钻研的基础上,来探寻更加便于操纵与运用的教授方法从而来引导教学;三,应当重视对于同学们钢琴教授能力的培育,让同学们学会如何去学习,怎么去教授,从而更加突显出师范性的特点;四,小学音乐老师不仅要有十分好的钢琴弹奏技巧,同时他的伴奏能力也要十分强,这是一个合格的音乐老师必须要具备的技能课;五,设立多元音乐文化知识构造,培育同学们独立思考的能力与发散性的思维,让他们熟知最基础的教授形式,加强其实践能力,丰富多元化音乐知识构造,继而让他们变成弹奏技能与教授能力都十分强的音乐教授职员。

一、建立正确的基本功训练理念。

高专中的同学们大多数都是一些高考中三表的学生,他们在入学专业技能都非常差,有些同学根本没有经过专业正规的培训,而为了可以应付考试,都是集中练习了一段时间,突击了两首乐曲而已,而有的同学根本没有接触过钢琴,这便需要老师对于每个同学们的现实状况要进行严格认真的解析,进而循序渐进地进行课程安排。从最为基础的理论开始抓起,从最基本的弹奏方式开始着手,准确掌握手指技术能力的训练方式,进而让同学们的手指更为灵活,为以后的钢琴弹奏打下坚实的基本功,让同学们感受到弹钢琴是一种非常美好的感受。

二、注重钢琴即兴伴奏课程的教授及应用。

即兴伴奏是小学音乐老师必须要具备的基本技能。长期由于教材不相同、所教授内容不标准等许多因素,因此致使即兴伴奏并没得到相应的培育与提升。要想增强对于即兴伴奏课程的教授,那么就应当要注重下面几个层面:(一)对于即兴伴奏的特性一定要拥有充分的了解,即兴伴奏不但是感性的思维活动,其还是理性的,伴奏人要在十分短的时限中来对整体歌曲实行设计和解析,而这些都必须要从头脑当中来完成,并依靠内心听觉,从而经过高度省略方式来完成的一种无人察觉的创作经过,最后伴奏人员还需要和写作人员一同胸有成竹、精准、完好的演奏出来。即兴伴奏必须要拥有一定技巧,同时其对于和声肢体与伴奏也必须要事先拥有一定准备,而且还应当要拥有对于不同类型歌曲的处置能力[1]。(二)不断培育同学们对于音乐的感受能力以及理解能力,在即兴伴奏当中最能够展现出同学们的音乐表现力以及创造力,若想实现这点,那么针对正谱伴奏就要多进行解析,而且也要时常去听各个时代的配器以及和声织体。积极培育学生们的发散性思维,让同学们运用不同的织体与方案来针对同一个歌曲实行编配,而并非只是局限在老师所教授的`这一种上面。并且对于学生们的个性与艺术情趣也要积极进行引导,让学生们可以依照自身能力与其对音乐的感受,进而编制出更加拥有创造性的歌曲伴奏。(三)加强学生们的实践能力,丰富其音乐理论。一,经过钢琴教授,让学生们体会各种类别歌曲和声的效果和旋律转变的特点,并且还要让学生们学习怎样去分类与解析。区分普通性和特别性之间的差别,从而自己去进行创作。二,明晰时常会运用到的大小调音阶、和弦与琶音,加强同学们对转调和移调的练习,进而增强让他们运用不同调式实行编配的练习。三是下课之后一定要多多练习,让同学们树立信心,战胜害怕出错的心理,唯有不断增强训练,一步一个脚印稳扎稳打,才可以做到随机应变,进而从很大程度上提升自身编配与弹唱的能力。

三、建立多元化课程教学体系与丰富的文化知识结构。

(一)建立课程体系一,严格遵从教育规律原则。设立比较科学的课程系统,一定要充分重视所教授内容中致使构造的整体性与系统性,一定要合理设计与分配好对于课程教授的时长,同时对于理论、技能以及实践等方面的教授时长也一定要做到合理分配,进而展现出理论与实践联合的原则。二,严格遵从因材施教原则。依照学校的培育目标以及要求,依照社会进展过程中对于学科以及专业的需求,从而挑选出必须要拥有的教授内容,设立所需要的课程技术,消除比较落后及与教授目标没什么关联的内容;适应人才培育和个性进展的需求,依照学生们的喜好、特征和专业基础等,来增添选修课程的教授内容,充分挖掘同学们的潜能,进而让同学们的成材率得到提升。三,充分联合小学音乐课程内容的原则。高专是实行小学老师培育的办学主体,应该要充分熟知新《音乐课程标准》,明晰当中的核心观点,新形式与特征,针对教授内容应当要拥有针对性地进行整改。四是,大肆发掘与发扬民族文化,一定要做到充分熟知少数民族音乐的根源、进展经过和历史等不同文化特点,然后再通过修改、提取,从而和新课标中内容结合成资源,进而让其变成高专音乐专业课程系统当中的一朵绚烂多彩的奇葩[2]。(二)改善教学方式教学方式是能够让所教授内容获得有效施行的关键形式。从高专钢琴教授经过中,通常会使用“二对一”、“一对一”、“电钢琴集体课”这三种形式来实行课程教授,它们与传统“一对一”形式在本质上并没什么差别,不能做到因个人的差别而有所不同,不能让同学们在现实演奏过程中所产生的具体问题得到解决。要想解决了解,并且还要对弹奏原理、要领与指法等拥有十分深入的领会,培育同学们的即兴伴奏能力,进而让同学们熟知在演奏时所要运用的技术需求,充分展现出自身能力。一、“二对一”授课形式,这个形式可以非常好的对两个专业基础差不多的同学实行重奏、轮奏等。共性的基本知识和需求集中,统一简洁,分别产生的问题因人而异,实行单独引导。这样不但可以让同学们多多沟通,促进彼此的学习,同时还可以对于弹奏过程中所产生的不同问题实行集中处置。二、电钢琴集体课,这个课程当中针对电钢琴教授中所拥有共性的基础理论知识进行讲授,这种形式可以非常好的培育学生们的即兴伴奏与乐曲配奏的能力。三、“一对一”教授形式,这种形式的运用不但可以让因材施教的效用充分展现出来,同时还可以让老师针对学生们的弹奏方式以及技巧等实行单独的引导与训练,具体的问题进行具体解决,进而让拥有非常好演奏素养的同学们的潜能和个性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掘与进展。(三)增强音乐实践钢琴是集理论知识、艺术技能与实践为一体的学科。经过实践,同学们所了解和熟知的知识、技能与演奏技巧等各个方面都可以获得提升。因此从示范钢琴教授中心当中演奏会就变成了不可或缺的一门课程。同学们积极参加学校举办的音乐实践活动,不但可以丰富他们的情感,培育他们的审美观念,同时还推进了他们个性的进展。从高专钢琴教授当中,应当通过进行理论钻研的专家们来针对作品实行解析与介绍,要多多开展一些不同类型的音乐会,比如教学班与同学汇报会等,同时还可以多去观看一些优秀老师的讲座,多参加一些舞台实践活动等。而且学校还要多设立一些和钢琴有关的课程,进而培育社会需要、全面进展的新型人才。

四、结语。

高职高专钢琴课程教学的主要目的便是为了培育合格的小学音乐老师,而钢琴老师有事钢琴课程教学改革中的主体,因此老师一定要顺应时代进展潮流,转变教育观念,提升思想认识,从同学们的现实状况开始着手,改变传统的教授模式,改进教授内容以及教授方法,并将实践性教学充分融入到钢琴课程教授当中,这样不但可以从很大程度上提升教授效果,同时对提升人才培育质量、培育出社会所需要的高素养人才也拥有非常关键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法医学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论文篇二十三

钢琴作为艺术形式的重要组成部分,钢琴主要是通过乐曲通过钢琴弹奏的展现形式净化倾听者的心灵、传达生活中的喜怒哀乐,充分的表达出表演者内心真实的感受和所要抒发的情感。钢琴教学和现实生活中的钢琴演奏技能存在本质上的区别,钢琴教学时高效音乐教育专业学生所必备的专业技能而钢琴表演主要就是将演奏者的舞台表演及钢琴本身的完美融合进行在创作。因此,学生在未来进行再创作时就需要教学中有一定的音乐审美能力,音乐中的审美水平对于钢琴教学是尤为关键的,音乐审美教育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钢琴教学必须要结合相应的音乐审美教育,高效钢琴教师在进行钢琴教学时要重视这一关键点。

一、钢琴教学过程中提高艺术渲染。

在任何一项课程教学中都需要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这是打开学生学习兴趣和接纳新鲜知识的一扇大门。从音乐教育的层面来讲,钢琴具有强烈的情感抒发的特点,其中包含着丰富的感情色彩。因此,应该充分的重视情感抒发在高效钢琴教学中的关键作用,从而达到提升学生的音乐审美水平。在平常的钢琴教学课堂中,教师们应该领会到音乐审美教育的重要性,使学生通过在赏析钢琴作品时首先关注演奏作品中所抒发的情感,这样能够有效的减轻课堂的紧张的气氛,营造自然和谐的课堂环境。钢琴教学中,教师们还可以运用教师示范弹奏或生动形象的讲解激发学生真实的内心情感体验,并通过这两种方式方法挖掘学生的钢琴学习兴趣。与此同时,教师们还应该多与学生沟通作品所表达的情感和自身的理解体验,这样不仅能促进师生之间的感情,同时还能使师生之间产生情感的共鸣,更快的让学生掌握教学内容和把握自身发展方向。总而言之,在日常的教学课堂上,要充分让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和主观创造性得到体现,师生间充分沟通交流,渗透审美教育,从而达到提升学生的审美水平的教学效果。

二、提升钢琴教师的音乐教育水平。

对于音乐审美观念的关注是伴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向前推进的,根据不同的时期背景学生将体现不同的审美观点。当前一些高校的钢琴教师音乐审美观念没有做到跟随时代的脚步与时俱进,在教学思维和技巧方面也没有很好的发展规划,这样必然导致教学效果低下,教学观念守旧。因此,高效钢琴教师要做到不断突破自己的专业技巧,提升自己的专业理论水平。同时,教师要积极参加各相关方面的培训组织和进修,让自己的钢琴技巧更加的熟练,专业的理论基础知识更加牢固,不断提升自己的弹奏水准。教师还要充分了解相关的琴键控制这一弹奏技能,运用灵活的琴键作为琴谱的载体生动的表达自我和乐曲之间的情感共融,让学生充分的领悟到乐曲之美。这样才能让乐曲所包含的内容和流露的情感表现的淋漓尽致,提高学生的乐曲审美观念,采用这种形式在钢琴教学中进行音乐审美教育的渗透。一个钢琴教师的教学水平代表着自身的审美水平,为此高校钢琴教师要不断加强自己的音乐教育水平和专业技能。

三、进行钢琴表演强化音乐审美教育。

钢琴表演活动能够真实的向听众展现学习成效。钢琴教学要想持续的发展主要的表现形式就是依靠钢琴表演形式。然而根据表演艺术的形式来看,教学本身重视的就是钢琴技巧和弹奏水平。音乐审美教育和实践弹奏水平的强弱和技巧的掌握程度是有着密切联系的,同时,音乐审美教育也要结合学生耳朵综合素质。为此教师在进行钢琴教育过程应加强结合实际应用,强化教学目的,进一步的使学生钢琴表演得到完善,强化音乐审美整体教育。例如,在钢琴教学课堂上,为强化音乐审美教育,教师可以进行钢琴表演前的详细指导,有效的帮助学生整理表演乐曲的各类信息,在进行钢琴表演时能够更真实的弹奏出音乐作品内在的情感。这不仅能都提升学生的音乐审美水平同时也能强化学生的曲目赏析能力。因此,要想完成这一教学目标,高效钢琴教师就要有效的开展一些对外开放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充分的接触乐曲作品,创造更好的渗透音乐审美教育的条件,让学生在体验美的同时向外界传播美,强化学生的自我审美水平。综上所述,钢琴教学作为音乐教育中必不可少的组成要素,它不仅仅能够完成音乐教学的同时还能够有效的推进音乐审美教育。高校钢琴教师要充分认识钢琴教学过程中渗透音乐审美教育的重要意义以及重要性,在钢琴教学过程中做到“不求其深,但求其正”,追随时代发展的脚步,不断相应教学改革的号召,把日常钢琴教学活动与音乐审美教育互相融合,拓宽学生的学习视野,让学生的精神世界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从而达到提升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音乐审美教育在现实生活以及日常工作中具有相通的现实意义,音乐审美教育的渗透有力的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推进了学生的全局性发展,在高效钢琴教学中应重点关注音乐审美教育二者之间的渗透。

参考文献:

[1]郭晓艳.高校声乐教学中审美教育的渗透[j].黄河之声,,(05):47.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3934927.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