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不仅可以用于指导教学过程,还可以用于教学研究和教学改进,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教案要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关注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在这些教案范例中,教师充分利用了教材和教学资源。
二册教案Theyre篇一
单元学习目标:
1、让学生经历数数的过程,体会数的产生和发展;会正确的数出数量在100以内的物体个数,会一个一个,十个十个,五个五个地数数;初步理解十、百的含义,知道数位和数位顺序。
2、让学生通过操作实践活动,初步理解百以内各个数的含义,初步体会十进制计数法;会读、写100以内的数,会用学具表示这些数,会比较它们的大小;会口算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整十数加一位数以及相应的减法;知道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3、让学生初步学习用具体的数据描述生活中的事物,并与他人交流,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培养用数学的观念看周围事物和看日常生活的意识,培养同学之间相互合作、交流的态度。
重点、难点。
1、重点。
(1)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
(2)初步理解十百的含义。知道数位和数位顺序。
2、难点。
数100以内的数。
课时划分:(10课时)。
认识整十数1课时;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1课时;
认识几十几1课时;
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1课时;
数的顺序、单双数1课时;
比较数的大小1课时;
多些、少些、多的多、少得多1课时;
一、认数。
单元学习目标:
1、让学生经历数数的过程,体会数的产生和发展;会正确的数出数量在100以内的物体个数,会一个一个,十个十个,五个五个地数数;初步理解十、百的含义,知道数位和数位顺序。
2、让学生通过操作实践活动,初步理解百以内各个数的含义,初步体会十进制计数法;会读、写100以内的数,会用学具表示这些数,会比较它们的大小;会口算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整十数加一位数以及相应的减法;知道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3、让学生初步学习用具体的数据描述生活中的事物,并与他人交流,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培养用数学的观念看周围事物和看日常生活的意识,培养同学之间相互合作、交流的态度。
重点、难点。
1、重点。
(1)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
(2)初步理解十百的含义。知道数位和数位顺序。
2、难点。
数100以内的数。
课时划分:(10课时)。
认识整十数1课时;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1课时;
认识几十几1课时;
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1课时;
数的顺序、单双数1课时;
比较数的大小1课时;
多些、少些、多的多、少得多1课时;
一、教材分析。本单元为“元宵节”,主要结合正月十五这一中国的传统节日而安排。在寒假,小朋友们刚刚度过了欢乐、热闹的新年。虽然已经开学了,大部分孩......
二册教案Theyre篇二
1、播放《小燕子》,边唱边学小燕子飞进教室,飞到座位。
2、春天来了,原本冷冷清清的大森林里又开始变得热闹起来了,杜鹃鸟也站在枝头跳舞呢。
1、整聆听全曲,初步感受乐曲情绪,说说音乐中的杜鹃鸟是怎么样在跳舞的?
2、细聆听第一段,把你听到的杜鹃鸟的叫声学学给大家听听。3、感受三拍子的'特点,用碰铃给第一段音乐伴奏。
4、在游戏中再次感受音乐。做一只欢快的杜鹃鸟,和着三拍子的音乐节奏做杜鹃鸟飞的动作,听到轻快活泼的音乐时站起来飞,听到优美的音乐时坐下做杜鹃鸟飞的动作。比一比哪只小杜鹃的舞跳的最好看。
熟悉《布谷》的旋律,唱会第一段歌词。
1、初次完整聆听歌曲。森林里呀真热闹,这边杜鹃鸟刚跳完舞,听那边又有谁在歌唱了?竖起耳朵仔细听。2、再次聆听歌曲,说说这首歌曲给你什么感觉?你能把布谷鸟的叫声学学给同学听吗?3、继续聆听歌曲,你能找出与《杜鹃圆舞曲》旋律相似的地方吗?4、跟着歌曲录音,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拍一拍。5、听歌曲录音,编一个布谷鸟飞的动作,合着音乐节拍,在第一段时站着做,第二段时坐着做,第三段时蹲着做。6、听老师范唱歌曲,仔细看歌词,说说哪些字唱的时间长?7、跟琴学唱第一段歌词。通过听老师范唱和比较,说说自己是怎样唱准节奏的。8、分组比赛。
2、在老师的启发带领下一齐创遍节奏。
3、练习用碰铃为歌曲伴奏。
4、分组展示。
二册教案Theyre篇三
目标:
知识: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认识“犀黛,沼等字、正确书写10个生字。
能力目标:引导学生品味文章对大自然之美的细致描绘。在反复朗读中体会作者的描写方法。
情感目标: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和对大自然无比热爱的思想感情,使学生的审美情感得到陶冶。
重点:品味文章细腻的语言,想象文章所描绘的美丽景象。
难点:学习作者对景物细致观察与生动描写的方法。
教具:自然美景图片。
教法:朗读法学法:自主探究。
流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寻美兴趣。
学生展示搜集的自然美景的图片。
师:今天,让我们随着作家宗白华去体会不同时期他对大自然的种种感受。二、初读课文,初建对大自然美景的印象。
1.让学生读通顺、读流利,并可以把自己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
2.有些比较长的句子,要多读一读,断句要合理,教师适当指导。
3.想一想:作者不同时期描写的自然美景在你脑海里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三、深入精读,寻访作者笔下云、风、山、湖之美。
1.在作者小时候、少年时、青年时究竟以什么自然风景吸引了作者?你从中哪些词或哪些句子体会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读一读,品一品。
2.找出相关语句后,即可引导学生练习上下文,边读边谈边想。
(1)先请学生读,紧扣关键词语,然后谈感受。
(2)在把感受带到课文深入地朗读,读出赞美之情。
3.再读全文,颂大自然之美。
1).带着赏美景、品美文的感受朗读全文。
2).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对作者对这些美景所引发的感受和怎样的想象.
第二课时。
积累内化:
1.由感情地朗读全文,背诵文章自己喜欢的一个自然段。
2.在笔记本上摘录文章中最能吸引你想象的句子。
迁移练习:
1.识字写字。
2.读句子,体会引号的作用(小黑板出示)。
3.在括号里填写恰当的词句,体会这些词语运用的妙处。
我喜欢一个人坐在水边石头上看天上白云的变幻,心里浮动着幼稚的。天上的流云,一会变成,一会变成。
有一天我根据云的各种境界,分出云、云、云云,等等,真想做一个“云谱”﹗。
实践活动:
1.课文文字优美,配上合适的音乐尝试配乐朗诵。
2.课外再搜集一些描写自然美景的优美句段。
板书:
小时候 大自然 引起幼稚的幻。
大自然少年时 奇异的情感。
心中最美的诗 青年时 微妙的音符。
华灯一城梦明月百年心《大自然,心中最美的诗》读后。
每个人,从他呱呱坠地的那时起,就无可回避地面对三种客观环境,一是家庭;一是社会;再一就是大自然。
对襁褓期的婴儿来说,社会是遥远的,大自然是未知的,他朝夕可见的是妈妈甜蜜的乳头,轻柔的双手和满含笑意的眼神。
等到懂事的童年来临时,会觉得家庭是温暖的,社会是生疏的,大自然则是无比神秘的。
《大自然,心中最美的诗》,就是作者从一个世纪前的亲身经历中精心切取的从童年到少年到青年接触大自然的纵断面。在短短的7段文字中,作者自述了童年对大自然的幻想,少年对大自然的梦想,青年对大自然的遐想。
读者对作者的喜爱与痴迷,肯定会感同身受;但是不会注意到作者在文章中竟然写到足有40余处声情并茂的自然景色。诸如,在描写客观的自然界时有:白云、晓雾、雾色、海、海岛、沙洲、湖沼、莫愁湖、湖光、水边、地气、森林、山色、峰峦、峦影、清凉山、石头……在描写自然界的装饰与建筑时有:小城、垂柳、华灯、扫叶楼、雨花台、远寺、白帆……在描写时间与季节时有:初春、星期日、清晨、黄昏、晚霞、落日、落照、月光、月下、夜……在描写空间与地域时有:天空、郊外、桥畔……除了这些有目可以共睹的景象之外,还回响着有耳可以同听的钟声和箫笛声。
作者几乎是在不经意间把读者领入出神入化的自然景色里,他一方面给我们展示大自然无与伦比的精美画卷,另一方面还以神来之笔,或贬抑或张扬地撼动着读者的心灵。
课文的1、2段,写的是作者充满幻想的童年。他不喜欢读书,不知道诗,却偏爱上天上的流云、地上的垂柳;爱上风烟的清寂、湖山的秀丽;爱上落日的余晖和远远的钟声与箫笛声。他竟然幻想“做一个‘云谱’”,幻想“和那窗外的月光、雾色融合为一体,飘浮在树林间,随着箫声、笛声远去……”
课文的第3段,写的是作者充满梦想的少年。他基本没读什么书,也没听过诗,只是坐着幻想的魔毯,继续做着奇异的梦。
课文的第4、5、6、7段,写的是作者充满遐想的青年。他大病初愈,已然开始读书深造,不仅自己喜爱读诗,而且喜欢给别人读诗。他的思想转向辽阔的海、远去的白帆,化入湖光峦影,绘出诗情画意,在他的生命中“结成一个长期的微妙的音符”。此刻,大自然是心中最美的诗,作者也成为讴歌大自然的最美的诗人。
作者宗白华生于1897年,他的7岁至17岁,应是在1904—19xx年期间。作为距离一个世纪后的今天的小学生,去理解他们祖辈都没有赶上的时代,显然是勉为其难的。而且,今日的小学生已远非昔比,科技进步到影视时代和数字时代,他们已能较早地接触形象中的社会,甚至很小就有机缘跟随大人去游历名山大川,从而有了辨别是非区分美丑的实感,甚至形成价值观念的雏形。
据此,教师应该看清当代小学生认知中的长短,组织实地观察或运用影视资料,让学生走进大自然中,让大自然走进学生的心里,在进行爱的教育的同时,生动活泼地进行美的教育。
大自然是作者心中最美的诗,也是广大读者心中最美的诗。美感的特征不但具有直觉性,而且具有愉悦性和超越性。当作者“独自躺在床上,最爱听那远远的箫笛声,心中有一缕说不出的深切的凄凉的感觉,同说不出的幸福的感觉结合在一起,奇妙地搅动我的心。我仿佛和那窗外的月光、雾色融合为一体,飘浮在树林间,随着箫声、笛声远去……"他直言不讳地说:“这时我的心最快乐。”作者从悟到“海是世界和生命的象征”,到“充满诗情画意”,到“结成微妙音符”,到“灵犀一点,脉脉相通”,不仅是认识上的飞跃,同时也恰恰是美感的超越。
在指导学生阅读和理解本课时,自然不能忽略学生的心理要素。从文字的感知到生活的感知,都离不开丰富的联想与想象。联想与想象是一对孪生姊妹,是创作之母。德国著名作家歌德曾说过:“幻想是诗人的翅膀,假设是科学家的天梯。”学习《大自然,心中最美的诗》,须要找出那些展现联想与想象的语句,并从语境反观作者的心境与再创读者的心境。
在本课,联想与想象的例子俯拾皆是。“天上的流云,一会儿变成海岛沙洲,一会儿变成峰峦湖沼。”这种云龙苍狗的变幻,属于相似联想。“一种遥远的情思吸引着我,让我在森林里、在落日的晚霞里、在远寺的钟声里有所追寻。”这种似远如近的映像,属于接近联想。“夜里,独自躺在床上,最爱听那远远的箫笛声,心中有一缕说不出的深切的凄凉的感觉,同说不出的幸福的感觉结合在一起,奇妙地搅动我的心。”又是凄凉,又是幸福,与远远的箫笛声融合在一起,则属于对比联想。
这些联想与想象,自然植根于对自然美的基本形态的细心观察和持久积累,但同时它也发酵于审美者的情趣与体验。在《大自然,心中最美的诗》中,作者描述的自然美千姿百态。“天上的流云,一会儿变成海岛沙洲,一会儿变成峰峦湖沼”“清晨晓雾弥漫的海,落照里白帆掩映的海,都充满了诗情画意”,显示着美的壮丽;“那四周的山色浓丽清奇,似梦如烟;初春的地气,在山水里蒸发得较早,举目都是浅蓝深黛;湖光峦影笼罩得人仿佛也成了一个透明体”,体现着美的幽静。
大自然是如诗如画般的优美,它需要优美的人以优美的心境去激赏。人们在柔媚、和谐、宁静与秀雅中,去领略心旷神怡的愉悦,去陶冶高尚隽美的情操。作者历数了童年到青年的“华灯一城梦”,其用意正是为了表达自己和力图感染读者的“明月百年心。”
教学内容:向往绿色。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认识本课4个生字,能力目标:体会作者对绿色的描写方法。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重点:体会绿色所带来的生机及其美。
难点:感悟绿色的美妙。
教法:读中感悟。学法:自主探究。
教具:搜集有关描写绿色的语句。
流程: 第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阅读,激发兴趣 直接板书向往绿色,齐读课题,简介、顺势引入课文。
三、初读课文,读顺课文。
自由轻声读课文,要求做到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画出生字新词,画出课文中不理解的词语和句子。
四、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些什么?每段文字分别写了什么?
2.默读课文,课文是怎样具体介绍绿色的美妙的?
五、精读课文,领悟绿色的美妙。
1.站在作者的角度看,绿色的哪些“妙处”引起了作者的喜爱?
2.站在自己的角度,你心中对绿色是怎样的感受?
3.读了课文,你也更喜欢绿色了吧?为什么?
六、领悟写法,学习表达。
作者在表现绿色的美妙时,运用的是什么写法?明白作者运用引用与抒情的方法。
第二课时。
一、组织教学:
二、积累内化: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
三、迁移练习:
1.识字写字,认识本课中的4个生字。
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一缕缕阳光透过,给清新的树干投下的光影,给绿荫添几道光线。我抬头望去,天空,阳光明媚。
3.造句:
不是……也不是……但是……。
四、实践活动:
请你选择一种春景,用自己话描绘它。
板书:
我喜欢绿色、迷恋绿色。
向往绿色。
绿色生命的音符“我”心中的一首诗。
教学内容:古诗四首。
目标:知识: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认识4个生字。
能力:背诵四首古诗。
情感:体会诗中蕴含的思想感情,想象诗中描绘的优美诗境。
重点:朗读背诵四首古诗。
难点:想象诗中描绘的自然美景。
教法:读中领悟。学法:自主探究。
教具:挂图、课件、资料。
流程:第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二、读熟诗句:1.读准字音。 2.把诗句读通顺,读流利。
3.让学生体会怎样才是读诗,为下一步诵诗奠定基础。
三、读懂诗意:
1.让学生自己对照时候的注释,想一想每句诗的大概意思,在想想哪些词语的意思还不理解。
2.小组学习,向同学和老师请教。
3.教师对学生的提问予以点拨后,要求学生把各句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
四、体会诗境:
1.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学习。
2.在读的基础上,展开丰富的想象,并把想象到的景象用语言描绘出来。
第二课时。
一、组织教学。
二、朗读抒情:
1.指导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用自己的朗读把诗人的感情表达出来。
2.配乐朗读,在朗读中加深体会,获得审美感受。
3.在朗读中自然成熟。
三、欣赏解读:请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一首古诗,从诗的感情、意境、语言等方面谈自己的理解。
四、拓展诵读。
五、积累内化:
1.认读文中的生字词,背诵四首古诗。
2.阅读其他描绘自然风光的古诗。
板书:
晚日。
晚春江 情寄友人 远山晚景 绮丽。
春草怀恋家乡。
望乡。
作文教学内容:作文我爱大自然。
目标:
知识:能选择自己喜欢的自然美景,通过自己观察,了解它的它的特征,然后把观察到的写出来。
能力:练习抓住景物的特点写具体,受到美的熏陶。
情感:通过观察与描写自然景色,受到美的熏陶。
重难点:能把观察到的写具体,并有一定的顺序。
教具:例文 教法:指导法学法:自主探究。
课时安排:3课时。
流程:
一、组织教学。
二、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三、同学互动,激活思维。
1.准备:自由介绍自己喜欢的自然景色,初步说说从哪些方面展开?
2.分组:喜欢同类景色的同学分为一组,小组内交流,选择表达方式。
3.互助:有困难的小组可向其他小组或教师求助。
四、交流展示,互评互长。
1.请各小组派代表交流自己观察的景物的奇特,介绍其特点。2.分小组展示,评议。
3.提示写法。(1)注意介绍景色的奇特。要抒发你对大自然的赞美。
(2)可尝试运用比喻,拟人等多种修辞手法。写自己亲近的自然往事。
(3)可以写珍惜自然、保护自然的倡议与措施。(4)注意拟一个恰当的题目。
4.学生动手写作。
5.引导评改:
(1)请学生说说自己是如何修改作文的,推荐修改方法。(2)请学生用推荐的方法修改本次习作。
(3)评改示范:
a.让学生先自己朗读,自己修改,疏通语句。 b.同桌互相修改。 c.开展美文赏读活动。
板书:
把你喜欢的自然美景奇特写具体。
我爱大自然把自己和所写的自然景色联系起来,表达你对大自然的情感。
根据自己的描写的景色,自命题目。
二册教案Theyre篇四
教学目标:
1、认识“懂”、“貌”等14个字,会写“洗、认”等6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节奏地朗读儿歌,初步感受语言的韵律美。
3、有尊重长辈、孝敬父母的愿望和行动。
课前准备:一张全家福的照片、生字卡片。
预设教学过程:
1、照片导入,唤醒情感。
指名说,说出自己的感受。(照片最好是班级某位学生的全家福)。
(3)出示三字经片段: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融四岁,能让梨;悌于长,宜先知。
教师读,讲诉黄香温席,孔融让梨的故事。——带学生读。
2、初读儿歌,合作识字写字。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儿歌,遇到生字,多读几遍。
(2)分小组合作学习生字。
互相当小老师提醒字音,如:认、错、扫、事。
看看谁的方法好,能帮助大家记住字形。
(3)小组汇报学习成果。(可推选代表,也可小组共同汇报)。
(4)进行“识字比赛”,以小组或个人形式进行。
(5)组词比赛。
(6)相机指导写字“认真”。
看见大家合作学习中的表现,老师送大家两个字——认真(板书)。
你会写这两个字吗?看书本,说说应该注意的笔画,描一描。
独立写字,学生作业展示、评价。
(7)出示其他几个要写的字,指导写字。
3、读懂儿歌,懂得道理。
(1)分小组轮读。
(2)合作学习,小组交流:读了儿歌,你知道了什么?
(3)全班交流,教师相机指导朗读。
(4)师生比赛朗读;男女生比赛朗读;同桌轮读……。
4、实践活动:
(1)把儿歌背给小伙伴听,背给爸爸妈妈听。
(2)每天帮父母做一件事,做下简单纪录,一个星期后全班交流。
第五课看电视。
一、教学目标:
1、认识“全”“奇”等14个生字,会写“爸”“全”等六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家庭成员之间的亲情。
3、初步感知诗歌的韵律美,喜爱读诗歌。
二、课前准备:
学生:留心观察家人喜欢看什么电视;教师:生字卡片。
第一课时。
一、猜谜语引入:
1、小小一间房,只有一扇窗,唱歌又演戏,天天翻花样。(电视)。
2、交流课前的调查:说说自己喜欢看什么电视,爸爸妈妈喜欢看什么电视?
二、初步感知课文:
1、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标自然段的序号,遇到不认识的自和不理解的地方划下来。
2、小组内互相请教,解决疑难。
3、全班交流:说说自己学会了什么,谁教会自己什么,小组内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
三、自主识字:
1、借助拼音自己读。
2、自愿试读,正音。
3、识记生字交流,说说自己的识记方法。
4、检查识记,开火车认读。
四、再读课文:
1、自由练读。
2、个别读,评议。(重点评议生字念得准不准)。
3、全班齐读课文。
五、写字:全部是上下结构,指导写“家”。
二册教案Theyre篇五
一、教学内容:
《画家介绍》—美术欣赏。
二、教学目的:
通过作品欣赏和画家生平简略介绍,使学生从作品欣赏中了解中国画的艺术特点、审美情趣和表现方法,学习画家为艺术事业刻苦学习、热爱祖国的精神。
三、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了解中国画的艺术特点、审美情趣和中国画的表现方法。
四、教学难点:
了解中国画的艺术特点、审美情趣和中国画的表现方法。
五、课的类型:
欣赏课。
六、教学方法和教具:
讲解法、引导法、范画、幻灯片。
七、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板书课题。
二、利用幻灯、挂图指导学生欣赏:
1、指导学生欣赏中国画,教师讲解。
《祖国万岁》—齐白石。
这幅画是著名画家齐白石为国庆十周年而作。画面上盛开着红花的“万年青”傲然挺立,象征逢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蒸蒸日上,祖国繁荣昌盛。画上的题款“祖国万岁”与“万年青”花组成独特的构图,像三支利箭,劲冲霄汉,用笔简练,含义深远,主题材突出。这幅画运用了中国画传统的“借物抒情”的独特表现手法。
《奔马》—徐悲鸿。
《奔马》画面上两匹奔驰着的骏马雄健有力,寄寓祖国建设一日千里的情思。豪放的笔调,饱满多彩的墨色,精确在刻画出奔驰中的骏马,是对力量的赞美、歌颂。是徐悲鸿的得意之作,深为人民群众喜爱。
《秋色有香》—齐白石。
《秋色有香》是画家齐白石的作品,荷花吐艳,幽香四溢,数支莲蓬,象征累累硕果,在茂密的荷叶衬托下,一派生意盎然的荷塘景色,跃然纸上。运笔简练,笔墨沉实,色彩润泽。用枝节放洒脱的`大写意笔调画荷花,点上精工细描的蜻蜓,是一强烈对比。
《双鸭》是画家李铁夫暮年所画的作品,从画面可看出他善于发现捕捉日常平凡生活中的美,把“动与静”的一对矛盾,组成一个直辖市的画面,构思别开生面,充满生活情趣。虽是西洋画法,却明显流露出传统绘画的韵味。正是画家爱国心、民族魂的体现。
让学生自已欣赏《南瓜》、《田横五百士》等绘画作品。
2、向学生画家介绍:
齐白石—名璜,小名阿芝,字萍生,号白石、白石翁、志白,又号寄萍、志萍生、三百石印富翁。湖南湘潭人。家本贫农,为生活计,12岁学木工,善雕花。少年时从芥子园画谱开始习画,至27岁才学画,进而学诗、篆刻、兼画肖像等。40岁后多次游历南北各地,近60岁定居北京,因受陈师曾影响,由工笔和小写意转为大写意,近师吴昌硕等,自创一体。其花卉鱼虫、山水、人物,俱生动传神。治印善用直刀,挺劲奇肆,自成一派。诗质朴清新,感情真挚,堪称一家。
介绍画家徐悲鸿、高剑父、李铁夫等画家。
3、教师介绍中国花鸟画的特点及表现手法:
中国花鸟画多以少胜多、借物抒情、虚实藏露、笔墨技法。
教师阐明如何欣赏中国画,启发学生表述自己对每幅画的欣赏体会及评价。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二册教案Theyre篇六
二 教学目的 。
1.教育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培养探究兴趣。 。
3.背诵《水乡歌》,熟读《小山村》回答课后的问题。 。
4.自学故事、自读短文,理解内容。 。
5.培养爱问的好学习习惯。 。
三 教学重难点:没有拼音辅助认字是训练重点;记忆30个识记生字 。
四 课前准备:自制课件、卡片等。 。
六 课时安排 。
课时分配共6课时 课题 课时 。
《小山村》 2课时 。
《水乡歌》 2课时 。
语文天地 2课时 。
《小山村》第一课时 。
师:今天,我们来学一首小诗,看看别的小朋友怎样夸自己的家乡的。 。
二 初读课文,感知大意,学习认读生字词。 。
2 自主识字。 。
2) 齐读生字词,请读得好的同学当小老师给大家领读。 。
5) 把生字从词里面抽出来,再进行认读。用游戏“摘蘑菇”。 。
6) 用“ ”组词。 。
3 再读课文,说说自己有什么进步。快速标出自然段。 。
三 再读,理解课文,感受家园的美和语言文字的美。 。
新房子呢?河水是什么样的?新修的公路又是什么样的?看屏幕上放大的插图。 。
4说说,你好像看到了什么?大屏幕出示填空: 。
五 复习巩固生字。快速认读字、词。 。
《小山村》 第 二 课 时 。
一 复习生字词。开火车轮读、指名读(主要针对那些学习稍困难的学生) 。
三 指导书写生字。 。
1 比较分析那些的字的字形、笔画、笔顺。 。
2 观察每个字的部件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
3 范写,边指导学生在田字格中写字。 。
四 作业 :1 练写生字。 。
2 整理识字卡,把“イ ミ 提手旁 ”的字归类,看看自己能人多少个。 。
《水乡歌》第一课时 。
四. 读课文,体会诗的意境美,学习语言。 。
1. 自己把课文读两遍,读通顺,遇到不流利的句子反复读一读。 。
2. 齐读课文,想想水乡什么多。读完后,用笔标出关键词。 。
3. 师生接读课文,在读中体会意境。 。
师:水乡什么多?生:水多。 。
师:什么样? 生:“千条渠、万条河……” 。
师: 水乡什么多?生:桥多 。
…… 。
六. 背诵课文。 七 质疑。 八 快速认读生字卡片。 。
九 作业 :“咱们的家乡什么多。”收集有关家乡的资料,夸一夸家乡的变化。 。
《水乡歌》第二课时 。
一 复习。认读生字卡片。指名认生字组词。 。
二 练习。说话练习:“我爱江南,因为……” 。
三 指导学生写生字。 。
3 根据自己的理解或者参考相关资料画一幅江南水乡的风光画(选作) 。
二册教案Theyre篇七
1.使同学们学会数、认、读、写100以内的数。
2.掌握100以内的数的顺序。
3.培养同学们的观察能力。
借助实物操作和互助交流数数的方法,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
一、创景激疑
1.谈话:
新学期开学,明明的好朋友都来帮他整理书房,看,其它都弄好了,就剩下铅笔还零乱的`摆在桌子上呢!
问:一共有多少枝铅笔呢?
你能帮他数一数吗?
2.板书课题:
数铅笔
二、互动解疑
1.观察图:
(1)生说一说数数的方法
(2)交流汇报
(3)问:你喜欢用什么方式数呢?
(4)请大家动手数一数。
(5)同桌互说
2.出示笑脸图
(1)观察数数。
问:图上一共有多少张小男孩的笑脸?
(圈一圈,数一数)
(2)谁能来说一说你是用什么方法数的?
3.出示点子图。
提问:这幅图又有多少点子?
圈一圈、数一数
指导:(10个一圈)
说明自己画圈与数数的方法。
三、实践运用:
1.出示计数器
认识:个位、十位、百位
动手拨数:43 57
生读数
2.按要求
二人合作,一人拨数,一人读写数。
3.练习:
数方格图;
在下面各数的后面,连续数出五个数。
二十三、五十六、七十七、八十九、九十五
4.数一数教室内的桌椅。
四、总结评价
数数方法;
数100以内的数。
二册教案Theyre篇八
设计理念:
“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所以识字教学应该依据儿童的年龄和认知特点“适应天性,回归生活”,让学生在游戏、活动、比赛中眼、耳、口、手、脑等一齐动起来,活起来,让课堂成为充满生命活力的大舞台。
学习语言的过程,应该是学生积极参与、主动获取的过程。这篇谚语的内容较深,学生不易理解,所以在学习这篇课文中,我以学生合作者的身份,和学生一起去感悟、去探索、去发现。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和富有童趣的活动,让学生在画中理解词语;在议中感悟句意;在读中积累语言、感悟语境;在说中训练语言;在评价中激活思维。创设一种言、色、声有机结合的`教学情境,使全体学生主动、有效地参与教学的全过程。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及认知水平,运用“画一画、议一议、读一读”等学习方法,让学生在乐于参与的活动中主动探究,自主学习,学习合作。学生不仅领悟谚语的意思,学会读懂句子的方法,而且会对科学产生浓厚的兴趣,产生探索发现的欲望。
学习目标。
1.认识“初、眉”等10个生字,会写“北、南”等5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感受和了解谚语的美。
3.有主动积累谚语的愿望,能在积累谚语的同时增长知识。
教学重点。
认识本课10个生字,会写本课5个生字。
教学难点。
了解谚语、懂得自然常识。留心生活,热爱科学。
教学准备。
1.学生用识字卡。
2.教师用识字卡。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认识生字词。正确规范的书写生字)。
一、激趣导入。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并介绍谚语的作用。使学生对谚语有初步认识。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小声地读课文,把课文中的生字勾画出来,再把生字多读几遍,注意读准字音。
2.同桌互读互听。
3.学生说说自己的记字方法。
设计意图:教师注意指导学生运用以前学过的识字方法,并总结推广学生中好的识字方法,如,“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自编谜语等。培养自主识字的能力。
4.教师出示字卡,指名学生读、齐读、抢读。
做找字游戏:将本课的识字卡摆在桌上,教师发字音,请小朋友赶快找出来。(也可以小组做这个游戏)最后,开火车读字。
5.再读课文,要求认准课文中的生字,读通课文。
设计意图:通过多种形式,调动学生的识字兴趣,检查学生的识字情况,并对课文再次全面了解。
三、写字教学。
1.请仔细观察田字格里的生字,看看该怎样写才好看。
如,“北”字,谁来提醒小朋友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你觉得这个字的哪部分最容易写错?(注意里面不是“羊”)。
2.北的反义词是什么?(南)你会写吗?你能给他组词吗?
3.学生描红,书写。
4.学生写字,教师巡视,个别指导。(其它字用类似的方法学习。)。
5.总结、表扬写得好和进步大的孩子,并展示。
二册教案Theyre篇九
本册教材由2个单元的“识字”和6个单元的“课文”组成,每个单元后面安排了一个综合练习。本册教材继续坚持把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放在重要地位,识字教学的安排兼收了分散识字、集中识字、字族文识字等各家之长,采用识写分流的办法安排生字,在不增加学生负担的情况下多识一些字,从而缓解识字与读写之间的矛盾。所选课文26篇,题材广泛,富有现代意识,内容贴近儿童生活,分为六个单元,各单元内容相对集中,有的描绘了无限美好的祖国春光;有的意在使学生懂得:刻苦努力,从小打好基础,是做人、成材的根本;有的赞美了真挚感人的各种亲情;有的给学生以的“劳动光荣,懒惰可耻”的教育;有的意在对学生进行益智教育;有的意在反映科技发展和社会文明。语言文字规范生动,适应学生的认知水平,有利于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有利于让学生从从多种角度,潜移默化地接受思想品德教育,接受中华传统美德的熏陶,帮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学习做人。每单元后面的综合练习内容包括字词句练习、写字、成语和古今诗文的朗读背诵、口语交际等,既相对独立,又各自形成系列,这样既能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又能促使其语文能力的发展,还能让学生学得生动有趣,激发他们热爱祖国语文的情感。
重点:识字、写字、朗读、背诵。
难点:理解课文内容,积累并运用课文中的一些语句。
本册教学目标。
1、继续掌握正确的读书姿势,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2、培养专心倾听、勇于发言的良好习惯。
3、继续掌握正确的写字姿势和握笔方法,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4、巩固汉语拼音,能利用汉语拼音帮助识字和学习普通话。
5、能正确抄写声母、韵母和音节,在四线格上写得正确、工整。
6、准确认读483个生字。
7、掌握本册课本安排的76个常用偏旁。
8、能按笔顺正确书写、默写生字298个,做到书写正确、规范、姿势端正,卷面整洁。
9、能听懂别人说的一段话和一件简单的事。能听懂老师提问和同学的回答。
10、能看图说一句完整的话或几句连贯的话。
11、能按照要求用几句连贯的话讲一件简单的事情。
12、能联系课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常用词语和句子的意思。
13、认识句号、问号、感叹号,能读出陈述、疑问、感叹等不同的语气。能正确读出长句子中的停顿。
14、朗读、背诵指定的课文。会分角色朗读对话。
15、正确地复述课文,语句连贯。
16、能想像课文所描绘的情境,知道课文的大意。
本册教学措施。
1、根据学生的特点,认真钻研教材,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备好课、上好课,做好教学的六认真工作。
2、加强非智力因素的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在平时的教学中,加强朗读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语感,从而提高他们的语文理解能力。
根据当前教改形势,结合班级实际,努力进行课堂教学的推陈出新,屏弃以往不利于发展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培养的做法,把轻松愉快的气氛带入课堂,让学生乐学、会学、会用。
4、加强读写训练,平时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启发督促学生多读课外书,读好课外书,和好书交朋友,养成读课外书的习惯。
5、注重学生书写的指导和训练,养成良好的坐,写姿势,并且培养学生能专注做事的好习惯,同时也使他们受到书法艺术美的熏陶。
6、关注班级中学习落后的同学,给他们以实实在在的、平等的鼓励和帮助。
二册教案Theyre篇十
识字2。
教学目标:
1、认识“懂”、“貌”等14个字,会写“洗、认”等6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节奏地朗读儿歌,初步感受语言的韵律美。
3、有尊重长辈、孝敬父母的愿望和行动。
课前准备:一张全家福的照片、生字卡片。
预设教学过程:
1、照片导入,唤醒情感。
指名说,说出自己的感受。(照片最好是班级某位学生的全家福)。
(3)出示三字经片段: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融四岁,能让梨;悌于长,宜先知。
教师读,讲诉黄香温席,孔融让梨的故事。――带学生读。
2、初读儿歌,合作识字写字。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儿歌,遇到生字,多读几遍。
(2)分小组合作学习生字。
互相当小老师提醒字音,如:认、错、扫、事。
看看谁的方法好,能帮助大家记住字形。
(3)小组汇报学习成果。(可推选代表,也可小组共同汇报)。
(4)进行“识字比赛”,以小组或个人形式进行。
(5)组词比赛。
(6)相机指导写字“认真”。
看见大家合作学习中的表现,老师送大家两个字――认真(板书)。
你会写这两个字吗?看书本,说说应该注意的笔画,描一描。
独立写字,学生作业展示、评价。
(7)出示其他几个要写的字,指导写字。
3、读懂儿歌,懂得道理。
(1)分小组轮读。
(2)合作学习,小组交流:读了儿歌,你知道了什么?
(3)全班交流,教师相机指导朗读。
(4)师生比赛朗读;男女生比赛朗读;同桌轮读……。
4、实践活动:
(1)把儿歌背给小伙伴听,背给爸爸妈妈听。
(2)每天帮父母做一件事,做下简单纪录,一个星期后全班交流。
第五课看电视。
一、教学目标:
1、认识“全”“奇”等14个生字,会写“爸”“全”等六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家庭成员之间的亲情。
3、初步感知诗歌的韵律美,喜爱读诗歌。
二、课前准备:
学生:留心观察家人喜欢看什么电视;教师:生字卡片。
第一课时。
一、猜谜语引入:
1、小小一间房,只有一扇窗,唱歌又演戏,天天翻花样。(电视)。
2、交流课前的调查:说说自己喜欢看什么电视,爸爸妈妈喜欢看什么电视?
二、初步感知课文:
1、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标自然段的序号,遇到不认识的自和不理解的地方划下来。
2、小组内互相请教,解决疑难。
3、全班交流:说说自己学会了什么,谁教会自己什么,小组内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
三、自主识字:
1、借助拼音自己读。
2、自愿试读,正音。
3、识记生字交流,说说自己的识记方法。
4、检查识记,开火车认读。
四、再读课文:
1、自由练读。
2、个别读,评议。(重点评议生字念得准不准)。
3、全班齐读课文。
五、写字:全部是上下结构,指导写“家”。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认读生字卡片。
二、看图说话;这是谁的家?他家有哪些人?他们在干什么?
三、学习第一节:1、指名朗读。
2、“奇妙”是什么意思?我家有什么奇妙的事呢?
学习第二、三、四节:1、先大声地读读诗歌!
2、想一想、画一画、说一说:我家有什么奇妙的事呢?
(身为球迷的爸爸爱看球赛,却关掉球赛,换成京剧。)。
(奶奶放弃了自己爱看的京剧,换成了足球频道,奶奶不看电视却看我们,和我们一齐拍手欢笑。)。
(我们不再看球赛,而是听音乐,看舞蹈。)。
学习第五节:读一读,想一想:每个人的心中都装着什么?(读出老人对儿孙的浓浓爱意。)。
四、说话训练:
1、齐读第2―5节诗。小组讨论:用“因为……所以……”说话。
例:因为爸爸爱奶奶,想让奶奶……所以……。
因为奶奶爱我们,想让我们……所以……。
五、巩固生字:1、听字标序2、听字举卡片3、找朋友。
六、作业:1、扩词:关、写、完、全。
2、朗读诗歌,最好能把诗歌背出来。
第6课胖乎乎的小手。
一、教学目标:
1、认识“胖”等13个生字,写“看”等6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积累语言,感受阅读的乐趣。
3、激发学生帮助长辈的愿望和行为。
二、教学过程:
(一)谜语激趣,引入课文:
1、谜语激趣:
小朋友,你们喜欢猜谜语吗?我出一则谜语考考你们。“两棵小树十个杈,不长叶子不开花,能写会画还会算,天天干活不说话。”
2、引入课文:
人的手多么灵巧,今天我们要认识一双胖乎乎的小手。(揭示课题)这双小手帮谁做过什么事?我们来读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借助拼音读通课文。用熟悉的符号把难读的生字词划出,多读几遍。
学生提出难读的生字词,如后鼻音的生字:情。
做“小小播音员”带读带拼音的字词。
游戏帮助记忆。(开火车、找朋友)。
2、再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过渡:小朋友,别忘了把这些生字宝宝送回家。
检查读长句子:
出示四个句子:
全家人都喜欢兰兰画的这张画。
这胖乎乎的小手替我拿过拖鞋呢!
这胖乎乎的小手给我洗过手绢啊!
这胖乎乎的小手替我挠过痒痒啊!
指读句子,引导学生先说优点,再评不足。
会读这四句,你发现了什么?
完成26页“说说做做”
过渡:兰兰的'手很能干,你们的手一定也很能干,为大家做过很多事。做练习。
3、再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课文中人物说话时的动作和表情。
(三)自主识字,指导写字:
1、自主识字:
过渡:小朋友,你们通过读课文,认识了许多生字朋友,下面,我们进一步来了解它们!
学习小组一起讨论: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生字?
交流讨论结果。(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
3、指导写字:
第二课时。
一、游戏巩固生字:
多媒体.课件出示一座山峰,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认读不带音节的生字,如有同学读错,小组其他同学帮助,读准一个生字往上登一步。读准全部才算胜利者。
二、感悟积累:
过渡:小朋友学得真棒,老师请小朋友看一幅画,比比谁是细心的孩子。
1、指导看图:图上画了什么?他们在干什么?
2、学习小组合作学习,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朗读课文,可以加上动作。
3、全班交流: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展示学习成果。老师引导评价。(先夸一夸,再帮一帮)。
4、引导想一想:平时奶奶、爸爸、妈妈是怎样和自己说话的?
5、交流:奶奶、爸爸、妈妈的语气和蔼可亲,充满关爱和赞美。
蓝蓝的语气天真活泼、有礼貌。
6、学生表演读。
7、创作画《我有一双勤劳的手》,并写上自己想说的话。
三、看看、记记、写字指导。
1、先看“画”“笑”“兴”“会”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记一记。
2、老师范写。
“画”下面的凶字框不能写得太高,“笑”的第七笔式平撇,“会”的人字头要写得开一些。
3、学生练习书写。
7.棉鞋里的阳光。
教学目标:
1.认识“棉”、“照”等13个生字。会写“妈”、“奶”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有关心长辈的愿望,学会体贴长辈。
教学重点:认记生字。
教学难点:有感情朗读课文,学会体贴长辈的思想品质。
课前准备:生字卡片、课文插图。用小黑板写好课文中人物的语言以及难读的长句。
课时:2。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棉”等13个生字。
2.了解课文内容,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看图说话,导入新课。
1.你们喜欢看图讲故事吗?仔细看土,根据图中的内容想一想,说一说。
2.出示课文插图。
3.学生看图,自由练说后,指名说故事。
4.我们能不能给这个故事取个名字?
5.板书课题,随机认读课题中的生字。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3.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边读边画出难读的字词。
4.小组同学互读互听。
5.各小组挑选一名同学按自然段接读课文。
6.其他同学边听边划:课文中有哪几个人物?哪些字音读时要提醒大家注意?
(三)互相交流,认读生字。
1.小组交流:课文中有哪几个人物?哪些字音读时要提醒大家注意?
2.各小组派代表指出读音要注意的字词。
3.老师相应出示学生指出的字词。
4.请小老师范读、领读,多种形式读。
5.学生自读自纠,互读互纠。
6.师生共做识字游戏。
(四)读顺课文,发现感知。
1.生字回到课文中能不能读好?课文中哪句话最难读?一边读课文一边找一找。
2.读了课文,你们发现了什么或知道了什么?
3.根据学生回答,出示课文人物的语言。
4.分角色练读,朗读妈妈、奶奶、小峰的话。
5.边读边想,说说:读了他们的话,你想说什么。
(五)提出问题,自读自悟。
1.读了课文,自己。
二册教案Theyre篇十一
风流潇洒:风度优雅大方,气度超脱非凡。
气宇轩昂:形容人精力充沛,风度不凡。
温文尔雅:形容人态度温和,举动斯文。现有时也指缺乏斗争性,做事不大胆泼辣,没有闯劲。
仪态万方:形容容貌、姿态各方面都很美。
神采奕奕:奕奕:精神焕发的样子。形容精神饱满,容光焕发。
满面红光:满面:整个面部。形容心情舒畅,精神健旺的样子。
威风凛凛:形容声势或气派使人敬畏。
相貌堂堂:形容长相端正,身材魁梧。
风度翩翩:风度:美好的举止姿态;翩翩:文雅的样子。举止文雅优美。
落落大方:落落:坦率,开朗的样子。形容言谈举止自然大方。
处之泰然:若无其事的样子。形容自理事情沉着镇定。也指对待问题毫不在意。
习以为常:指某种事情经常去做,或某种现象经常看到,也就觉得很平常了。
第二单元。
一元复始:指新的一年的开始。并常以下句“万象更新”合成春联。
万象更新:事物或景象改换了样子,出现了一番新气象。
汗流浃背:汗流得江背都是。形容非常恐惧或非常害怕。现也形容出汗很多,背上的衣服都湿透了。
烁石流金:烁,通“铄”。铄、流:熔化。石头被熔化,金属变成了水。形容天气很热。
秋高气爽:形容秋季晴空万里,天气清爽。
万里无云:天空晴朗。
风雪交加:暴风雪一齐袭来。形容天气十分恶劣。
滴水成冰:水滴下去就结成冰。形容天气十分寒冷。
岁月如流:岁:时光。比喻时光像流水一样飞快地过去。
尺璧寸阴:阴:日影,光阴;寸阴:指极断的时间。日影移动一寸的时间价值比径尺的璧玉还要珍贵。极言时间可贵。
第三单元。
汹涌澎湃:形容声势浩大。
水中捞月:到水中去捞月亮。比喻去做根本做不到的事情,只能白费力气。
排山倒海:推开高山,翻倒大海。形容力量强盛,声势浩大。
气象万千:气象:情景。形容景象或事物壮丽而多变化。
一泻千里:形容江河奔流直下,流得又快又远。也比喻文笔或乐曲气势奔放也形容价格猛跌不止。
人定胜天:人定:指人谋。指人力能够战胜自然。
无边无垠:垠:边缘处。形容范围极为广阔。
波光粼粼:波光:阳光或月光照在水波上反射过来的光。粼粼:形容水石明净。波光明净。
海底捞针:在大海里捞一根针。形容很难找到。
雷霆万钧:霆:急雷;钧:古代重量单位,三十斤为一钧。形容威力极大,无法阻挡。
桀骜不驯:性情强暴不驯顺。
旋乾转坤:扭转天地。比喻从根本上改变社会面貌或已成的局面。也指人魄力极大。
第四单元。
多才多艺:具有多方面的才能和技艺。
琴棋书画:弹琴下棋书法绘画。泛指各种文艺特长。
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乐曲高妙。
棋逢对手:比喻争斗的双方本领不相上下。
笔走龙蛇:形容书法生动而有气势。
生花妙笔:比喻杰出的.写作才能。
巧夺天工:夺:胜过。人工的精巧胜过天然。形容技艺十分巧妙。
无所不通:通:知道。没有什么不知道的。
炉火纯青:道士炼丹,认为炼到炉里发出纯青色的火焰就算成功了。后用来比喻功夫达到了纯熟完美的境界。
虎斗龙争:形容斗争或竞赛很激烈。
一气呵成:一口气做成。形容文章结构紧凑,文气连贯。也比喻做一件事安排紧凑,迅速不间断地完成。
栩栩如生:指艺术形象非常逼真,如同活的一样。
第五单元。
头头是道:形容说话做事很有条理。
娓娓而谈:连续不倦地谈论着。
信口开河:比喻随口乱说一气。
夸夸其谈:形容说话浮夸不切实际。
理直气壮:理由充分,说话气势就壮。
侃侃而谈:理直气壮、从容不迫地说话。
胡言乱语:指没有根据,不符实际的瞎说,或说胡话。
无稽之谈:没有根据的说法。
海阔天空:象大海一样辽阔,象天空一样无边无际。形容大自然的广阔。比喻言谈议论等漫无边际,没有中心。
无所不谈:没有什么不被谈。形容谈的东西非常多。
拾人牙慧:拾:捡取;牙慧:指别人说过的话。比喻拾取别人的一言半语当作自己的话。
老生常谈:老书生经常说的话。比喻人们听惯了的没有新鲜意思的`话。
第六单元。
高朋满座:形容宾客很多。
宾客盈门:指来客很多。
一见如故:初次见面就象老朋友一样合得来。
一见倾心:初次见面就十分爱幕。
情投意合:形容双方思想感情融洽,合得来。
心心相印:彼此的心意不用说出,就可以互相了解。形容彼此思想感情完全一致。
相见恨晚:只恨相见得太晚。形容一见如故,意气极其相投。
交浅言深:跟交情浅的人谈心里话。
形影不离:象形体和它的影子那样分不开。形容彼此关系亲密,经常在一起。
难舍难分:形容关系密切,感情融洽,难以取舍。
情同骨肉:形容关系密切如一家人。
十指连心:十个指头连着心。表示身体的每个小部分都跟心有不可分的关系。比喻亲人跟自身休戚相关。
第七单元。
一望而知:一看就明白。
一目了然:一眼就看得很清楚。
得新应手:心里怎么想,手就能怎么做。比喻技艺纯熟或做事情非常顺利。
左右逢源:比喻做事得心应手,非常顺利。
言简意赅:话不多,但意思都有了。形容说话写文章简明扼要。
要言不烦:指说话或写文章简单扼要,不烦琐。
开宗明义:指说话、写文章一开始就讲明主要意思。
开门见山:比喻说话或写文章直截了当谈本题,不拐弯抹角。
胸有成竹:原指画竹子要在心里有一幅竹子的形象。后比喻在做事之前已经拿定主意。
意在笔先:指写字画画,先构思成熟,然后下笔。
浮想联翩:比喻连续不断。指许许多多的想象不断涌现出来。
文思如泉:才思犹如喷出的泉水。形容人的才思敏捷,才力充沛。
苏教版第十二册语文全册成语理解由本站会员分享,,请注明出处!
二册教案Theyre篇十二
教材分析:
教材包括十九个课题。教学安排考虑幼小衔接的内部实质意义,同时,紧密联合小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兴趣与需要。
教材凸起艺术学习的价值;隐含学科知识技能,在低班级学段更注重感性的积累和体验;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出发点,注重艺术能力发展和审美情趣的培养过程。在课程设计中充分开采单位正题的人文精力内涵,从和小学生密切相关的生活中选择人文正题,并注意单位正题的延伸与拓展。教材内部实质意义凸起趣味性、游戏性、注重过程与参与。
教学重点、重点:
在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主体性和参与性,正视适合小学生的心理和熟悉发展规律,激发少年儿童的活泼、朝气和对艺术的向往与憧憬。
不盲目的把艺术学科简单的叠加,而是强调学科之间的连接与互渗。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
通过不雅赏和各类美术作品的形与色,能用简单的话语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感受;启发学生感受并表现生活中的美功德物,从中体验生活的乐趣;帮忙学生熟悉和使用常用色和点、线、面;了解基本美术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培养学生表达自己感受或意愿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知觉能力、形象记忆能力、形象记忆能力和创造能力。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欣赏、绘画、绘画创作等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以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方式丰富学生的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在美术活动过程当中强调趣味性的美术学习,教学内部实质意义和活动方式要充分考虑开放性、立体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力与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
情感态度价值不雅:
在美术活动的过程当中,通过参与美术实践活动获患上身心愉悦和持久兴趣;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获患上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可以兴许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美化环境与生活。在美术学习的过程当中激发创造精力,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
全册教学进度。
周次。
第一周欣赏《冬日戏婴图》。
第二周《画自己》《长呀长》。
第三周《太阳》《漂亮的瓶子》。
第四周《洗澡》《船》。
第五周《手形的联想》《兽王大王》。
第六周《可爱的动物》《介绍我喜欢的玩具》。
第七周《春天的色彩》《用春天的色彩装扮自己》。
第八周《我们身边的线条》《下雨了》。
第九周《童话城堡》《钓鱼》。
第十周《好吃的水果》《伙伴》。
第十一周《花的世界》。
第十二周--第十七周补充22工程内部实质意义。
第十二周--第十四周剪纸系列。
第十五周--第十七周卡通画。
第十八周考试。
第十九周评卷登分。
欣赏封内作品:《冬日戏婴图》。
「冬日戏婴图」是北宋末的苏汉臣所绘,苏汉臣是北宋末的汴梁人,靖康之难后,追随宋室,迁居钱塘。详细生卒年已经不可考,大致的活动时间为十一世纪末叶至十二世纪中期。他多年以前曾当过民间画功,宣和年间被征入徽宗画院。擅长画佛像及人士,其中尤以童婴题材最为人所赞赏。画画的人最知道人士是最难画,苏汉臣会被艺术家皇帝宋徽宗所心爱的缘故原由就在于苏汉臣的人士非常唯妙唯肖,连最难画的小孩童粉嫩透红的皮肤都画的无懈可击,真正使人赞叹不已,怪不患上故宫每次外展,岂论到哪里都带着冬日戏婴图展出,实在不愧是馆藏精品。
画中毛绒绒可爱的小猫,正让一对小姐弟玩患上不亦乐乎,小猫亦跳跃于其间!庭院里,梅花、山茶正开患上缤纷,姐姐拿着漂亮的彩色的旗帜,弟弟拿着红线绑着的孔雀羽毛,似乎正在比赛看谁的东西能吸引小猫的注意。这下可让小猫伤透脑筋了,真不知该选谁才好?而全画铺陈,无论山石皴法,婴儿口、眼、与手皆表现的活灵活现,让驻足画前的您,x那间,彷佛听见自己往日童婴时期嬉戏的欢愉喜悦。本画虽无款印,然不雅本幅笔墨,与苏汉臣秋庭戏婴图及其接近;无论山石皴法,婴儿口、眼、与手,皆无一不神似;而画幅尺寸大小二者亦复相若。种种的风格表现o应可认为是出自于同一位画家手笔,也可归为苏汉臣另一幅卓越出色的作品,今载于故宫书画录第三册。
《画自己》。
学习领域:(造型・表现)。
课业类型:绘画。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新学期的第一堂课,学生在假期中可能会画画,可能就没有拿过画笔。因此,这节课的导入非常重要,首先要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学习的方式可以生动活泼,不必拘泥于一定的情势。在表现方法上可适当作一些有关发型和五官的指导,最后让学生以不雅察和回忆为主,自由地表现自己。
这节课,我是从激趣、不雅察、探索追究、评说、描绘、欣赏入手进行教学的,旨在鼓励学生通过游戏找出同学的相貌特点;通过镜子不雅察自己的相貌特征;通过交流和表演进一步感受人士表情变化规律;通过教师的示范发现自画像的表现伎俩;通过自我表现体会成功的乐趣。
教学目标:
显性目标:通过欣赏、不雅察与交流,使学生了解自画像的基本特点及其表现方法,并能在不雅察和回忆的根蒂根基上捉住人士的形象特点,用比较自由的`方法进行表现活动。
隐性目标:通过不雅察、讨论交流与表现活动,提高学生的审美表现力,增进同学间的友谊和自我的决定信念,让学生通过作品的表现进一步加深对自己的熟悉,并提高审美的不雅察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本课的重点和难点在于启发学生不雅察和捕捉人士形象的主要特点并进行。
表现,教学时要注意不雅察方法的引导,加强学习的交互性。
教学评价:
1,是否对自画像感兴趣?能否表现出自己的形象特点和表情?
2,能否通过镜子不雅察并说出自己的脸部特征,能比较别人脸部的不同之处。
3,作品的构图是否基本合理?表现是否肯定、自傲和流畅,较少或没有反复涂。
改的征象?
4,能否参与同学间的相互不雅察和交流,倾听别人对自己相貌特征的描写?是否能向别人介绍自己的画,并发表对别人作品的观念。
教学具准备:教师:大画纸、课件。
学生:小镜子、彩色自来水笔、油画棒。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游戏“猜猜我是谁?”
课前请几位学生用硬纸遮住脸部,由教员领导依次进入教室。请学生猜猜他们是谁?你凭什么判断患上恁地准?(身材、个头、衣服…)。
儿童参与游戏活动,心情轻松愉快,可以充分调动学习踊跃性。
二、发表质疑。
1,请表演的学生下移纸板,露出头发,请学生仔细比较他们的头发有何不同之处?(长短、发型、颜色…)。
2,继续露出眉、眼、耳,请学生再仔细不雅察比较其各自的特点。(大小、形态、位置…)。
3,再露出鼻、嘴至整张脸,请学生比较每个人鼻、嘴的特点。(长短、大小、肥瘦、形态…)。
4,比较脸型。(胖、瘦、长、短、方、圆…)。
5,请学生谈谈:刚才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谁的特征最明显?为何?
运用发现法,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眼、脑去发现物象的特征。凸起学生的主体职位地方,培养他们的自力思考能力。
让学生分段、分步寻找脸部特征,符合儿童注意力的广度与深度发展的规律。
三、深切探索追究。
1,看一看:用小镜子不雅察自己的脸部特征。(发型、五官、脸型…)。
2,说一说:请同桌同学互相说说自己的脸部特征。(喜、怒、哀、乐时的五官变化)。
3,演一演:请几位特征明显的学生上台表演喜怒哀乐的表情。
通过看、说、演进一步捕捉人士形象的主要特点及人士表情的无穷变化。
四、感受实践。
1,讲解演习作画方法:
请学生说说教员的脸部特征,根据学生发言,教师在大画纸上分步画自己。边画边讲作画方法:a.根据脸型勾勒轮廓;b.添画头发和五官(抓特点、添表情);c.上色(可线描);d.可用夸张伎俩画自己(教师示范几个被夸张的自画像)。
3,作画要求:再仔细不雅察自己面部的特征,大胆地画出自己的相貌。(对有能力的学生鼓励他们画出自己的喜、怒、哀、乐的表情)。
由学生先找出教员的面部特征,教员再根据学生的提示,画出自画像。通过这样的示范,无疑给学生的描绘提供了“拐杖”,进一步帮忙学生将脑中已有的感性熟悉具象化。
五、巡视指导。
1,鼓励学生大胆作画,只要能描绘出自己的某一个特征,就是好的。
2,让学生避免面面俱到,也就是眉毛、胡子样样都描绘患上太纤巧,反而增加了难度。
学生放假后的第一幅画,难免缩手缩脚,教师的鼓励在此时最管用。
进行个别针对性教导,帮忙有困难的学生。
六、欣赏评价。
1,作业展示:请大家一路欣赏“大合影”。
2,自评互评:从“大合影”中你能找到谁?谁的脸部特征最明显?
互相评价可以促进学生自我熟悉和自我教育能力的提高。通过欣赏名家名作,增加美术文化含量,提高修养。
七、课后延伸。
1,教员打算将这张“大合影”扫描进电脑,作为你们教室电脑的桌面违景,你们同意吗?
2,这张“大合影”是由许多长相不一,个性不同,但都伶俐、可爱、充满自傲的你们组成,教员希望你们是一个团结的集体、一个向上的集体、一个互助的集体。
进一步提高学生对学习美术的兴趣,培养集体主张识。
板书设计:
画自己。
课后记:这节课在领导学生分析完后我在黑板大将几种常见小孩的发型画出来,让同学们找找哪个像自己,先在作业纸上画下来,再添画有个性特征的五官。这就避免了学生只着眼于五官的特征,而不群体不雅察的征象。
课题:长呀长。
教材分析:
二册教案Theyre篇十三
本单元共有课文四篇,其中《走,我们去植树》是一首诗歌,易于让学生熟读成诵,此诗歌内容旨在学生中间提起一股植树造林的风气,让他们初步认识到植树造林的好处;《燕子》一文使学生借助燕子的归来感受春天的美好,从而激发他们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沙漠中的绿洲》一文介绍了阿联酋人民如何克服困难在沙漠中植树种草的,从而在学生心中形成绿化、美化环境和环保意识;《古诗两首》属于自读课文,让学生领略祖国古文化的美。
作文写一篇《我的.建议》,主要是关于春游方面的内容,要求学生能够按照作业。
要求写出文通字顺的作文来。练习重在基础知识的训练,使学生强化对祖国语言文字的应用。
单元教学要求:
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熟练背诵指写的课文;
2、学会本单元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指写词语造句;
4、通过朗读、观察和想象,感受燕子的可爱和春天的美丽,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5、懂得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单元教学重点、难点:
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熟练背诵指写的课文;
2、学会本单元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指写词语造句;
3、懂得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单元课时划分:
走,我们去植树。
2教时。
燕子。
2教时。
沙漠中的绿洲。
2教时。
古诗两首。
1教时。
习作2。
2教时。
练习2。
3教时。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二册教案Theyre篇十四
《杜鹃圆舞曲布谷》是义务教育九年一贯制音乐教科书第二册第一单元《春天》中的内容。通过聆听手风琴独奏曲《杜鹃圆舞曲》和演唱德国儿歌《布谷》,让学生充分感受音乐所表现的浓浓的春意,引导学生细心观察美丽的大自然,从而抒发对春天到来充满欢乐的喜悦之情。
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安静聆听《杜鹃圆舞曲》,熟悉作品的旋律并展开想象,用线条或图画表现自己听到的音乐。在整个音乐实践活动中引导学生感受乐曲的情绪,让学生展开丰富的音乐想象,用美妙的声音歌唱《布谷》,歌唱春天,同时鼓励学生进行积极地音乐评价,体验音乐活动的乐趣,并与同伴共享音乐的快乐。
[人文素养]。
1、鼓励学生在音乐活动中大胆表现,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能与同伴共同分享音乐的快乐。
2、在音乐实践活动中,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启发学生的音乐思维,激发学生的音乐创意,展示自己的艺术才能。
[音乐素养]。
1、安静聆听《杜鹃圆舞曲》,使学生熟悉作品的旋律后展开想象,能用线条或图画表现自己听到的春天到来的音乐。
2、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活动,能用愉快、优美的声音歌唱《布谷》,歌唱美丽的春天。
一、听春天。
开完整聆听手风琴独奏曲《杜鹃圆舞曲》。
提问:
1、你喜欢这首乐曲吗?
2、你在乐曲中仿佛听到了什么声音?你能告诉大家吗?
二、找春天。
[教师可以播放有关春天的或录音,启发学生找春天]。
生:花红了,草绿了,燕子飞回来了。。。。。。
三、唱春天。
1、师:刚才我们听到的《杜鹃圆舞曲》里的杜鹃都飞来了,瞧:它们在森林里叫着、唱着,多么高兴啊!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杜鹃又名布谷)。
[开欣赏德国儿歌《布谷》,完整感受歌曲的旋律。]。
2、请同学们模仿布谷鸟在森林里自由快乐地飞翔。
3、随着音乐用噜哼唱歌曲。
4、有感情地朗读歌词,教师用钢琴轻声伴奏。
5、跟音乐演唱《布谷》,可以加上自己即兴创编的动作。教师及时给予评价,以鼓励为主。
四、画春天。
2、展示学生作品,教师和学生共同点评。
本课教学以听春天——找春天——唱春天——画春天为主线,引导学生感受春天的美好,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在教学过程中,我坚持让学生安静充分地聆听《杜鹃圆舞曲》的每个乐段,用优美、流畅的声音歌唱《布谷》,歌唱春天,全身心投入到音乐中,启发他们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表现自己听到的音乐形象,并指导他们以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大胆的音乐想象与集体创作,保护和鼓励学生在音乐体验中的独立见解,和他们一起进行以即兴式自由发挥为主要特点的探究与创造活动,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在群体中的协调能力,获得了好教学效果。
新人音版新人音版新人音版小学音乐教案篇一:第一课春天教学目标:一、通过聆听歌(乐)曲,感受音乐所表现的春天。二、通过演唱《春晓》、《......
二册教案Theyre篇十五
教学内容:。
教科书采用主题单元的编排方式,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学习心理和发展需要出发,十六个单元。每个单元大致包括两篇主体课文和一个“语文天地”。课文下面依次列出要求会认的字和要求会写的字,最下面是共学生思考讨论的问题。“语文天地”包括本单元基础知识的巩固练习和各种语文实践活动。本册生字分为三类,要求会写238字,要求会认441字,其余生字进行渗透性学习,允许学生识字数量有差异。
学习目的:
1.会读声母、韵母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2.要求会认会写238个生字,要求会认441个,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使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
3.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喜爱图书,爱护图书,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
4.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景,关心自然和生命.
5.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
6.通过读浅近的儿歌、童话、古诗,鼓励学生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感情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韵律美。
7.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展开想象,感受语言的优美。
8.通过读浅近的儿歌、童话、古诗,鼓励学生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感情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韵律美。
9.认识应用符号,在阅读中,体会句号,问号、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
11.对写话有兴趣,有表达自信心,写自己想说的话,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
12.学习使用“,。?!”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学讲普通话,逐步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
13.听故事,看音像,能复述精彩处的大意,能较完整的讲述小故事,能简扼的讲述自己感兴趣的见闻,有表达自信心和积极参加讨论,对感兴趣的话题发表自己的意见。
14.对周围事物有好奇心,结合感兴趣的事情提出问题。
15.通过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能用口头与图文方式表达自己的见闻和见解。
16.热心参加校园和社区活动,通过活动用口头或图文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见闻和见解。
第一单元元宵节。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为“元宵节”,主要结合正月十五这一中国的传统节日而安排。在寒假,小朋友们刚刚度过了欢乐、热闹的'新年。虽然已经开学了,大部分孩子还沉浸在过年祥和、高兴的气氛中。这一单元就是要小朋友们能够在“正月十五”元宵节到来之时,在教师的引导下既了解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又感受到节日的欢乐,感受到生活与学习的联系,增加学习的兴趣、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本单元中有两篇课文和一个语文天地。两篇课文:《元宵节》和《看花灯》,以儿歌的方式呈现,朗朗上口、生动形象,与孩子的生活紧密联系。语文天地中安排了“描一描,写一写”、“抄一抄”、“组词”、“照例子说一说”、“读一读”等练习,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便于学生复习上一学期的拼音生字等知识,也对本单元的知识进行练习、延伸。
二.教学目的。
知识与能力1.使学生了解祖国的传统节日。体会其中的乐趣,在增长知识的同时受到良好的爱国主义教育。
2.学习25个生字,巩固学过的字。会书写单韵母,并且逐步复习和练习组词,逐步会组词,掌握识字的方法。
3.理解课文的意思,会组词。背诵课文;自读短文。
情感态度:1使学生了解祖国的传统节日。体会其中的乐趣,在增长知识的同时受到良好的爱国主义教育。
2养成阅读的好习惯以及勤于复习、练习的好习惯。
过程和方法:1基本掌握听读识字的方法,培养学生自检的习惯。
3学习搜集整理资料,参与班级活动。
三.重难点:培养学生学习热情和习惯是重点。难点是使学生能够熟练、有感情的朗读《元宵节》、《看花灯》两篇课文,并且要能有感情的背诵《元宵节》这一篇。认识本单元的25个生字,会写16个生字,并且逐步复习和练习组词,逐步会组词,掌握识字的方法。
四.教学准备。卡片、录音机、磁带等。
五.课时安排:
课时分配课题。
共7课时综合实践活动课余时间一个半小时课时。
六学生情况分析:学生拼音、拼读掌握较好,能借助拼音自学生字,儿歌中有的生字学生已经认识。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识字。由于本地没有相应的社会活动,学生缺乏感性认识。
教学设计。
《元宵节》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设计方案。
一目的及意义。
1结合学习第一课《元宵节》,使学生在活动中轻松完成识字任务。
二册教案Theyre篇十六
课题一十几减九课型:新授课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12页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十几减九的退位减法。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3、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教学重点:掌握十几减九的算法。教学难点:掌握十几减九的算法。教具、学具准备:教师:第9、10页主题图、课件;学生:小棒教学方法:观察法、练习法教学过程:一、复习:出示口算卡片学生口算。9+4=9+8=9+6=9+2=9+9=9+5=9+3=9+7=二、学习新知:1、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到公园玩吗?有一些小朋友也喜欢到公园来玩,他们在干什么?(课件出示公园情景图,先突出气球部分)2、你能不能根据气球部分提个问题?风车部分呢?3、气球图列式:15-9=风车图列式:16-9=小结:刚才同学们通过仔细观察,提出了问题,并列出了算式。4、公园另一角的小朋友在干什么?(猜谜、套圈)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列式:13-9=14-9=5、观察所列出的算式,引导学生说一说发现了什么?揭题: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十几减9(板书课题)6、(1)15-9用手中的学具(小棒)摆一摆怎样计算?还有没有其它方法?(2)小组交流自己的方法。(3)学生汇报,教师把各种方法板书在黑板上,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这些方法,选出自己最喜欢的,在小组众说一说为什么?(4)小结:小朋友们都选出了自己最喜欢的计算方法,那你能不能用自己最喜欢的方法计算一下剩下的式题,并说一说你的想法。(5)你还知道那些十几减九的算式吗?(6)教师板书算式,指名口算,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7)小结:刚才小朋友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了这些题。下面我们来做分水果的游戏。三、练习:1、做一做第2题;练习第2题。2、课件练习:跳木桩比赛(用树桩上的数减小白兔身上的数)。3、课件练习:帮小蚂蚁回家。四、总结:这节课学习了什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板书设计:十几减915-9=616-9=713-9=414-9=511-9=218-9=917-9=812-9=3课后反思:本节课在教学十几减九时,学生用多种方法计算。如看减法想加法,破十法,数数法等。但通过比较发现“破十法”学起来比较快,学生也很喜欢,这与我备课时有出入,教参中也重点介绍了看减法想加法。我个人觉得只要能使学生算得既快又准确就是好方法,只要能使学生明白算理,相信什么方法都是好方法,学无止境。看来教参教参,真的是要参考着用啊!学着用,用着学,教学方可相长。课题二练习课型:练习课教学内容:练习二1~6题。教学目标:熟练掌握十几减九的内容。教学重点:注意对学困生的辅导。教学难点:掌握十几减九的'算法。教具、学具准备:口算卡片投影教学方法:练习法教学过程:一、复习:小朋友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二、练习:1、第1题:这是一道用数学的题。(1)学生自己看图,同位两个说说图意,并提出数学问题。(2)根据数学问题列出算式,口算得数。(3)在书上填写。2、第2题:这是一道计算题。(1)教师读要求:得数是几就圈上几个。(2)根据算示圈相应的水果。(3)根据自己圈的写出得数。3、第3题:这是一道游戏形式的计算题。(1)看图,明确图意:帮小鸟回家。(2)快速口算得数,说给同位听。(3)连线,小组订正。4、第4题:这是一道口算十几减九的题。学生独立口算,订正。5、第5题:这是一道计算题。(1)明确要求:根据两个图形口算得数。(2)同位两个互相检查,看谁算得又对又快。(3)学生在课堂作业本上写算式。(4)教师面批面改。6、第6题:这是一道用数学的题。(1)学生自己看图,明确图意。(2)同位两个互相说说图意并提出数学问题。(3)根据数学问题列出算式写在书上。(4)全班一起订正。三、小结:小朋友们,今天我们一起复习了有关十几减九的内容,做了很多练习。下面请谈一谈你的收获。板书设计:十几减几的练习课后小记:本节课练习安排,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思维特性,由形象思维逐渐向抽象思维发展,使抽象的思维在学生头脑里形成定势。学生乐于接受,学得轻松,比较容易掌握。课题三练习课型:练习课教学内容:练习二7、8题,课堂巩固练习。教学目标:巩固所学十几减九的内容。熟练掌握十几减九的内容。教学重点:学生能根据第8题提出多个问题。教具、学具准备:口算卡片教学方法:练习法教学过程:一、复习:想一想,填一填。9+()=129+()=189+()=159+()=119+()=139+()=169+()=149+()=179+()=19二、课堂巩固练习:快速写出得数,比一比谁写得又对又快又好(写在课堂作业本上)。9+4=12-9=13-10=14-9=18-9=15-9=17-9=11-9=16-9=三、练习二7、8题。1、第7题。(1)明确要求:快速写出得数,看谁算得又对又快。(2)学生自己练习。(3)全班一起订正。2、第8题。(1)引导学生看图,明确图意。(2)学生自己根据图意提出数学问题。(3)学生根据自己提出的数学问题列算式解答(口头)。(4)学生在书上填写。(5)全班一起订正答案。四、小结:小朋友们,今天我们一起复习了有关十几减九的内容,做了很多练习。下面请谈一谈你的收获。板书设计:十几减912-9=36、16-9=7(个)15-9=6课后小记:本节课通过游戏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进行学习。在第8题的学习中,学生对提问题有点不懂,以为提问题就是列算式,不会用语言来表述。课题四十几减几课型:新授课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5页例2,练习三第1、2题。教学目标:1、理解“十几减几”的算理,学会“十几减几”的口算方法,正确计算“十几减几”的题目。2、能根据自己的情况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较熟练地计算“十几减几”的题目。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和探索学习的乐趣。教学重点:掌握“十几减几”的算法。教学准备:根据例2制作的“小猫观鱼”动画课件;口算卡片。教学过程:一、复习(卡片出示):8+5=7+8=7+6=15-9=6+8=5+7=5+9=13-9=18-9=14-9=17-9=16-9=二、自主探索,学习新知识。1、出示“鱼缸内金鱼游动、鱼缸外两只小猫走动观看金鱼”的画面。首先请学生说明看到了什么,让学生描述这一生动景象,调动学生的兴趣。2、多媒体发出声音,同时在左边小猫嘴边出现“13条金鱼,花的8条,黑的有几条“的文字。然后,多媒体再次发出声音,同时在右边小猫的嘴边出现“有13条金鱼,黑的5条,花的有几条?”的文字。3、引导学生讲述两只小猫对话的意思,明确要解决的问题。4、启发学生根据图意和要解决的问题,想象自己准备用什么方法解决。5、组织小组讨论,广泛发表自己意见。小组内可能出现如下意见。(1)两只小猫的对话中,已说出了花金鱼8条,黑金鱼5条。(2)求黑金鱼的条数,10-8=2,2+3=5,5条黑金鱼。求花金鱼的条数,10-5=5,5+3=8,8条花金鱼。(3)我一条一条仔细数的,花金鱼8条,黑金鱼5条。(4)这样算得快,8+5=13,13-8=5,13-5=8,5条黑金鱼,8条花金鱼。……6、组织全班同学交流,对各种方法进行评议。在各组讨论的基础上,广泛反映出各种方法。教师要表扬同学想的方法多,能独立发表自己的意见。然后,请同学们说出自己在解决问题时喜欢那种方法,并说明理由。7、教师有导向性的小结。教师以参与者的语言,表明自己根据大家的发言很受启发,乐意运用“想加算减”的方法,但也要肯定“破十减”等方法的合理性。三、巩固计算方法。1、先在书上完成“做一做”第1题,先请同学讲一讲上下两题有什么关系,并举几个例子口头考考其它同学。一方面扩大练习量,另一方面提高兴趣。2、为变化方式,课把“做一做”第2题做成卡片,以二人“找朋友”的方式,先说加法题后说减法题,互相练习,活跃气氛,提高练习的速度。四、联系实际,解决问题。练习三第1、2题完全放给学生独立完成。完成后,分别说说解题时自己的想法。也可以分小组,由组长组织同学们交流,交流时要照顾到每一个同学,特别是差一点的同学。教师应加强巡视,主动参与一些小组的交流,了解情况,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板书设计:十几减几13-8=513-5=8课后小记:虽然想加算减方法比较简便,但对于进位加法不是很熟练的学生来说无疑是比较难的。为了照顾大多数学生的实际情况我还是着重讲了破十法。课题五练习课型:练习课教学内容:课堂练习。教学目标:巩固本单元所学十几减几的知识教学重点:通过练习,口算达到一定熟练程度。教学准备:口算卡片教学过程:一、揭题:今天我们来做课堂练习,比一比谁算得又对又快,书写工整。二、复习:1、出示
二册教案Theyre篇十七
1、简单介绍西洋木管乐器,使学生对其有个初步的认识和了解。
2、通过聆听《单簧管波尔卡》,感受音乐快速跳跃的情绪特点。并指导学生能用图形式或线条表示自己听到的音乐。
3、感受波尔卡舞蹈欢快流畅的风格。
感受单簧管的音色特点,乐曲所表现的"波尔卡"的跳跃情绪特点。
及乐曲曲式结构的特点。
一、学一学。
导入新课:
1、师:孩子们,今天木管家族邀请我们去做客,让我们一起坐上心爱的小马车出发吧。
2、木管乐器的自我介绍:
a、长笛:是木管乐器中的高音乐器,音乐宽广,音色清澈柔美,常把它比作乐队中的“花腔女高音”。
抒情或华彩性的乐曲。
c、大管:又称“巴松”,是木管组中的低音乐器。管身较长,音色丰满浑厚,善于表现诙谐、滑稽的形象。
e、单簧管:又称“黑管”,直吹。低音浑厚响亮,中音区圆润柔和,富于表情,高音区则较尖锐。单簧管音色丰富而明朗,表现力极为丰富,是木管乐器中音域最宽的乐器。
3、单簧管为大家演奏一曲《单簧管波尔卡》。
二、听一听。
欣赏《单簧管波尔卡》。
1、初听:完整的欣赏,出示图形谱。
2、小组讨论分析:在图形谱中发现了哪些相同点与不同点?(目的:运用直观的图形帮助学生了解乐曲的结构,注意主题出现了几次。)。
3、复听:学生以小组形式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乐曲旋律相同的乐段与不同的乐段。(可以用线条,动作,手势等等,此环节为后面学生创作图形谱打基础)。
4、学生创作图形谱。
5、演示图形谱。
三、跳一跳。
1、简单介绍波尔卡。
波尔卡:捷克的一种民间舞蹈。以男女对舞为主。于十九世纪中叶风行全欧。一般为二拍子,节奏活泼。
2.师生共跳波尔卡。
四、想一想,说一说。
师:孩子们,你们今天高兴吗,是什么让我们这么高兴?(音乐)是的,音乐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极大的乐趣!它可以表达我们心底最深的情感和最美好的祝愿。
五、最后,让我们在单簧管优美动听的演奏声中坐上小马车回家吧!
(下课)。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39628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