析民法论文(精选14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1 06:00:19
析民法论文(精选14篇)
时间:2023-11-21 06:00:19     小编:QJ墨客

没有汇总和总结,我们很难衡量我们的成就和进步。总结的内容应该符合事实,尽量不夸大和夸张。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总结范文,希望能给你一些启示。

析民法论文篇一

民法是一门关于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权益和义务的法律规范。作为法学专业的学生,我在过去的学习中接触了大量的民法理论和相关案例,并在撰写论文的过程中进行了更深入的探讨。通过这次学习和论文写作的经历,我深刻地认识到了民法的重要性以及其中的一些关键问题。在下面的文章中,我将分享我对民法的一些心得体会和思考。

首先,在阅读民法的过程中,我对合同法的理解有了很大的提升。合同是人们在市场经济活动中进行交易的基本形式,也是民法中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学习民法,我了解到合同的要素和成立,以及当事人的权益和义务。例如,在论文中我研究了合同的解释和履行问题,揭示了合同解释的原则以及当事人应遵守的义务。这使我意识到在现实生活中签订和执行合同时需要充分考虑到各方的权益,以避免纠纷的发生。此外,我还了解到了民法中对于合同无效和违约问题的规定,这为我们处理日常生活中的纠纷提供了依据和参考。

其次,在研究民法的过程中,我认识到了私权制度的重要性。民法确立了人身、财产等多种个人权益,并规定了如何行使和保护这些权益。在论文中,我研究了人身权的保护以及财产权的转让和保护问题。这使我意识到了民法对于个人自由和财产安全的重要性,也深刻领悟到了如何依法保护自己的利益。在实际中,我以一个消费者的身份购买商品时,会更加关注合同条款是否合理,以避免权益受损。

再次,读民法让我认识到了法律的实效性和灵活性。民法的基本原则和规定是对社会实践的总结,它们是根据人们的需求和社会发展的变化不断调整和完善的。在论文中,我研究了一些关于法律解释和法官裁量权的问题,发现了法律适用过程中存在的一些灰色地带和难题。这让我认识到,在实际应用中,我们需要灵活运用法律,注重创新和实践,以达到法律目的的最佳效果。同时,我们也需要关注法律改革和制度的完善,使民法更加符合社会发展和需求的要求。

最后,读民法也让我明白了法律不能完全解决所有问题。虽然民法可以提供法律解释和规范,但在现实中,依靠法律保护个人权益的方式并没有那么简单。在论文中,我研究了民法中的救济制度和司法实践中的一些问题,意识到法律仅仅是一种保护权益的手段,它需要和其他力量和机制相结合才能实现最佳的效果和公正。因此,我们不能完全依赖法律,还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和自身的主动权益保护。

综上所述,通过阅读民法以及进行论文写作的过程,我对民法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合同法的理解、私权制度的重要性、法律的实效性和灵活性以及法律的局限性等问题,都对我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我认为,这些体会和思考不仅仅对法学专业的学生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对每个人在日常生活中也具有实际的指导作用。因此,深入学习和研究民法是一个值得推荐的学习方式,它将为我们提供更好的法律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析民法论文篇二

第一段:引言(200字)。

在我读完《民法》这门课程后,我深深体会到了民法作为我国法律体系中的重要部分,对法律的基础建设和社会秩序的维护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对《民法》的研究和学习,我不仅对法律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还从中获得了一些宝贵的心得体会。下面我将结合自身学习经验,谈谈我在读《民法》这门课程中的心得和体会。

第二段:理论知识的积累(200字)。

在学习《民法》的过程中,我首先需要掌握并理解其中的理论知识。通过对国内外经典案例的分析、对相关法律条款的解读以及对理论书籍的研究,我逐渐积累了一定的理论知识。通过这些学习,我发现民法的基本原则和基本知识是我学习的基础,只有了解了这些基本知识,才能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法律。同时,理论知识的积累也为我后续的学习和实践活动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

第三段:实践案例的分析(300字)。

除了掌握理论知识,我还通过对实践案例的深入分析,进一步理解了《民法》中的具体规定。通过解剖实际案例,我不仅学会了判断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还深入了解了法律的实际运用和相关规定的应用范围。我发现,在处理实践案例的过程中,灵活运用已学知识、善于分析问题,并能够从多个角度去思考问题的能力是至关重要的。通过这些实践案例的分析,我不仅提高了自己的实践能力,还培养了自己的法律思维能力。

第四段:与同学的讨论与交流(300字)。

在读《民法》这门课程时,我还与同学进行了许多讨论和交流活动。通过与同学的讨论和交流,我发现不同人在掌握和理解法律知识方面会有不同的角度和理解。在与同学的讨论过程中,我不仅汲取了他们的经验和见解,还从中得到了启发和反思,拓宽了自己的思维和认识。与此同时,讨论和交流也加深了我对民法的理解和对相关问题的思考。通过与同学的交流,我不断充实和完善自己的学识,提高了自己对《民法》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第五段:心灵碰撞与启迪(200字)。

《民法》这门课程教给我的不仅仅是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更是一种心灵碰撞和启迪。在学习过程中,我深刻感受到法律对于社会稳定与公平的重要性,对于个人权益的保护和社会秩序的维护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同时,也明白了法律的制定是为了公正、公平地调整社会关系,为人们提供一个公平交易的环境。在读完《民法》后,我对法律的认识和对社会的责任感进一步提升。我希望自己将来能够做出自己的贡献,通过学习与实践,推动法律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总结:回顾整个学习过程,我深刻认识到学习《民法》不仅仅是为了取得高分,更是为了能够在社会中有所作为,为社会的进步和公平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通过对理论知识的积累、实践案例的分析、与同学的讨论与交流、心灵碰撞与启发,我不仅获得了丰富的知识和经验,也提高了自己的素质和能力。通过努力学习和实践,我相信我可以成为一个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人,为社会的繁荣和法治建设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析民法论文篇三

摘要:现代民法的人文精神是全面主体性与严格自由主义的统一。具体而言,现代民法的人文精神表现为对实质正义、个别正义的追求,对人格权的关注以及对所有权绝对、契约自由和过失责任等三大近代民法原则的修正与限制。现代民法的人文精神是对近代民法的人文精神的扬弃,是人类朝着纯粹的理想的人文精神前进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反映了我们这个时代的时代精神,是对近代民法人文精神中二律背反的克服,具有辩证法的色彩,必将极大推动人的解放和人的全面自由发展。

自罗马法复兴、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以来,民法以其自身逻辑获得发展。总的来说,依据一些学者的看法可以划分为两个阶段,即近代民法和现代民法。近代民法,即指经过16、17、18世纪的发展,于19世纪西欧各国编纂民法典而获得定型化的一整套民法的概念、原则、制度、理论和思想的体系,在范围上包括法、德、奥、日本及旧中国民法等大陆法系民法和英美法系民法。现代民法,是指近代民法在20世纪的发展与修正,与近代民法并无本质上的差别,是在近代民法的法律结构基础之上,对近代民法的原理、原则进行修正、发展的结果。[1]本文阐述现代民法的人文精神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过程,并力争指出这一发展背后的力量和启示。

析民法论文篇四

选题最好能建立在平日比较注意探索的问题的基础上,写论文主要是反映学生对问题的思考,详细内容请看下文。

1、论无权处分行为。

2、论不动产善意取得制度。

3、论居住权。

4、商品房预售。

合同。

中买受人利益的保护。

5、论保证期限。

6、物的担保与人的担保关系论。

7、论债权人代位权。

8、学生伤害事故中侵权责任研究。

9、论建筑物区分所有权。

10、  论物权法基本原则(之一)。

析民法论文篇五

本人在学习民法的过程中,深刻体会到民法对于每一个公民都是至关重要的,它不仅是一部国家法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每个人日常生活和行为的指导和约束。作为一名法律专业学生,我进一步认为,民法不仅仅是一部法律条文的归纳和总结,它更是蕴含着国家制度、道德规范、和谐共处的理念。在我的学习过程中,我从五个方面得到了一些关于民法的心得体会,现在将这些体会分享于此。

第一,法律意识的培养。民法对于我们的提高法律意识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法律作为一种社会文明的进化成果,给予了我们准确判断和处理问题的方法和思路,是保证个人和社会权益不受侵害的基石。在学习民法的过程中,我们不仅仅是学习法律条文,更是要建立起一种自觉、自发、自律的法律思想和法律道德。只有通过不断学习、实践和反思,我们才能在生活中不断提升自己的法律意识,更好地保护自己的人身和财产权利。

第二,公民权利的保护。作为每一个公民,我们在生活中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例如合同违约、侵权行为、家庭纠纷等等。在这些问题中,我们常常感到无助和无从下手。而民法对于公民权利的保护和维护提供了一个清晰的法律框架。通过民法的学习,我们能够更加清晰地了解自己的权利,更加明确地知道如何展开维权行动。例如,通过了解民法中的“合同自由原则”,我们就能够更加清晰地了解合同的相关法律规定,从而在签署合同时加强自我保护;通过了解民法中的侵权行为法律规定,我们就能够更加明确地知道如何进行侵权行为的起诉,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第三,法律思维的培养。民法不仅要求我们掌握大量的法律条文,更要求我们具有一定的法律思维能力。在学习民法的过程中,我们不仅要遵循法律条文的规定,更要注重运用法律条文,合理应用到各个案件中去。例如,在解决家庭纠纷案件时,我们不仅要深刻理解各个条文的意义,还要通过合理的逻辑思维,深入分析案情,并结合法律条文和前例进行合理的判决决策。这种法律思维的培养,不仅有利于我们在实践中取得成功,更有利于提高我们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

第四,合理协商和解决纠纷的能力。民法中的许多条文,都涉及到如何合理协商和解决民事纠纷的问题。例如,在婚姻家庭领域,我们可以通过协商解决诸如财产分配、抚养费等问题;在租赁合同中,我们也可以通过合理协商解决租金、装修问题等。这种合理协商和解决纠纷的能力,不仅有利于我们解决实际问题,更有利于社会和谐发展。

第五,提高学习能力和素养。在学习民法的过程中,我们需要阅读大量的法律条文、判例和相关文献资料。学习民法不仅要求我们具有良好的学习能力,更要求我们具有高度的学习素养。通过学习民法,我们可以不断提高我们的学习能力和素养。例如,通过精读法律条文和相关案例,我们可以提高我们的理解和分析能力;通过写民法论文和参加讨论,我们可以提高我们的论证和表达能力;通过参加模拟法庭的活动,我们可以提高我们的司法实践能力。

综上所述,学习民法不只是为了能够通过法律考试,更是培养了我们的法律意识、维护了我们的公民权利、强化了我们的法律思维能力、提高了我们的合理协商和纠纷解决能力,以及提高我们的学习能力和素养。这些都是我们在今后的法律工作和生活中所需要的核心素质和竞争力。因此,我们应该珍惜民法学习的机会,不断提高我们的法律意识和素质,更好地为社会和谐和个人幸福做出贡献。

析民法论文篇六

作为一门与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法律学科,民法在维护公民权益、促进社会和谐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民法,我阅读了大量的相关文献和案例研究,并撰写了一篇关于民法的论文。在这个过程中,我深入研究了民法的基本理念和原则,探讨了其在实践中的应用,对此我有了一些深刻的体会和心得。

段落二:对民法理念的思考。

在研究过程中,我对民法的理念进行了深入思考。民法的核心理念是保护私权,并通过规范各种民事关系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同时,民法也注重平衡不同权益之间的关系,减少权益冲突,促进社会和谐。通过对历史和现实案例的研究,我认识到保护私权和维护公共利益之间的紧密关系,必须在平衡二者的基础上推进民事法律的发展。

段落三:民法实践中的挑战与对策。

实践是检验理论正确性和适用性的关键。在撰写论文的过程中,我进一步深入了解了民法在实践中面临的挑战以及应对策略。首先,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全球化的进程,民事关系越来越复杂,民事纠纷的数量和种类也日益增多,这给民法的实践带来了新的挑战。为此,我们需要加强司法体系和专业人才建设,提高民事纠纷的解决效率和质量。其次,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给民法带来了新的问题,例如网络购物纠纷和个人信息保护等,我们应及时跟进并加以解决。此外,还需要不断完善民法的立法和司法解释,确保其在实践中的适用性和公正性。

段落四:法学研究的价值与影响。

通过阅读大量的文献和案例,我深刻认识到法学研究对社会的价值和影响。法学研究不仅可以提供理论支持和指导,还可以为法律实践提供经验总结和借鉴。通过对各种法律问题的研究,我们可以进一步完善和发展民法,为社会提供更好的法律环境。此外,法学研究也可以促进法律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和素养,推动社会的法治进程。因此,我们应当重视法学研究的重要性,不断深化法学理论的研究和实践应用。

段落五:个人的成长与展望。

在撰写论文的过程中,我不仅学到了很多有关民法的专业知识,也提高了自己的研究和写作能力。通过文献研究和案例分析,我提高了对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培养了批判性思维和逻辑思维。同时,我也意识到自己在研究方法和文献筛选上还有提升空间,需要不断学习和进步。未来,我将继续深入研究法学理论,扩大研究领域,为法学研究和法律实践做出更大的贡献。

总结:

通过对民法的学习和研究,我深入了解了民法的理念、挑战和法学研究的价值与影响。民法在维护公民权益和促进社会和谐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同时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问题。通过不断深化研究和学习,我们可以推动民法的发展和完善,为社会提供更好的法律环境。我将继续努力学习,以期为法学研究和法律实践做出更大的贡献。

析民法论文篇七

而平等的观念是一个富有争议的法哲学命题。

本文旨在对民法平等原则的一些基本问题进行探讨。

平等观念源于古希腊的自然法思想,并且是在与特权的斗争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公元前5世纪的希腊政治家伯里克利在雅典阵亡国葬典礼的演讲中,第一次响亮地提出了“在公民私权方面,人人平等”的口号。

在古罗马商品经济的发展过程中,罗马法深受希腊自然法思想的影响。

公元2,卡拉卡拉帝颁布了著名的“安东尼亚那敕令”,正式废除了市民与臣民的区别,从而使罗马帝国境内的居民一般都取得了市民权,使平等观念成为罗马法和法学发展的根本性支柱,并使罗马法获得世界性意义。

恩格斯曾明确指出,平等是民法产生和发展的基础,“这样,至少对自由民来说产生了私人的平等。在这种平等的基础上,罗马法发展起来了,它是我们知道的以私有制为基础的法律的最完备形式。”在封建的中世纪,农奴制下的人身关系是依附性的,不存在主体之间的平等,民法亦随之衰落。

当社会发展到资本主义阶段,“大规模的贸易,特别是国际贸易,尤其是世界贸易,要求有自由的、在行动上不受限制的商品所有者,他们作为商品生产者来说是有平等权利的,他们根据对他们来说全都平等的(至少在各该当地是平等的)权利进行交换”。

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为此提出了“人人生而平等”的主张。

法国资产阶级取得政权后,便在《人权和公民权利宣言》中提出了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

《法国民法典》第八条将这一原则具体化规定为“一切法国人均享有民事权利”,并于第七条规定:“民事权利的行使,不以按照宪法与选举法所取得的政治权利为条件。”其他西方国家的法律也作了类似的规定。

无产阶级建立了社会主义国家之后,民法之平等原则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

平等原则作为一个民法原则,当然地具备基本原则的一般功能,包括立法准则,行为准则和司法准则,补充立法不足创造司法解释等诸种功能。

同时,平等原则又具有独特的功能。

第一,平等原则是民法基本原则体现的基石。

正如上文分析,其他基本原则都是平等原则的具体体现,是平等原则外化的结果。

第二,平等原则是私法自治的基石。

“市民法”包含了“私法”“、私权法”、“市民社会的法”等诸多信息,成为一个特殊的理念。

私法与公法之分野,其中一个标准即为“主体平等”,民法中的平等原则是私法自治的基础。

“私法自治尊重人,关心人,视人为终极关怀,这极大地唤发了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这种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必将给社会创造极大的财富。”在这个层面上,平等原则的功能已经跃出了民法的.基本原则体系,而成为统率民事法律的立足点。

(一)相同事务相同对待。

相同的事物相同地对待,是随着社会环境的变迁、市场经济的发展、历史传统观念的改变、人们信仰的转换、社会道德判断标准的变化而被赋予了不同的含义。

正如哈特所说的,其“有两部分组成:一致的或不变的特征,概括在‘相同的事物相同地对待’的格言之中;流动的或可变的标准,就任何既定的目标来说,它们是在确定有关情况是相同或者是不同所使用的标准。

”这就像什么是真、高、暖的观念一样,这些观念都隐含地参照着一个随着不同事物进行分类而变化地标准。

一个高个子的男孩可能与一个矮个子的成人的身高一样,一个温暖的冬天可能与一个冷凉的夏天的气温一样,一个伪造的金刚石则可能是一个真正的古董。

可是,平等的观念却比这些观念更为的复杂。

因为高矮、冷暖、大小有具体的可计量的数字作为依据。

可是,作为价值观念的平等却是无法用具体的数字作为判断依据,人们必须根据具体的情况不断地检验各种法律原则包含地判断标准的有效性。

在判断影响人们生活的法律规范的适用结果是否符合法律规范本身所追求的目标,即公平、正义。

为此,我们只能用自己的双眼仔细地、认真地观察人们的生活。

也只有站在生活的基础上,才能知道法律规范到底产生了什么样的作用。

(二)所有权平等保护。

1、个体公平。

过去我们一直有一种错误的观念,认为只有社会整体利益的实现的前提下才会有个人利益的实现,并将社会整体的利益就等同于个人的利益,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相冲突的时候,个人利益必须给社会利益让路、个人利益必须为社会利益做出牺牲。

这种观念的危害性是巨大的,我国早期的“生产大跃进”、“公社化运动”无不以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为旗号,可是其结果不仅国家利益、集体利益没能够得到很好的维护和发展,对个人利益更是造成了严重侵害。

可见,社会整体利益并不等于个人利益,有些时候还会与个人利益相对抗。

2、私有财产的平等保护。

私有财产一经产生,对它进行指责的声音也就从未间断过。

人们总是批评私有财产制度的建立,仅仅是为了保护拥有社会大多数财富的富人的权益,只是富有阶级统治非富有阶级的工具。

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私有制在人类发展过程中的重大作用。

当今,虽然所有权的行使已经受到相当大的限制――即所有权的社会义务理论,但是人们依然像信仰上帝一样坚持“私有财产非经法律规定不得侵犯”的信念。

这是因为,所有权的保护有其特殊意义:不因所有者的阶级、性别、宗教信仰、种族、社会地位、肤色、年龄以及财产价值的大小,都受到同等的保护。

这样,人与人之间的差异就在所有权这一概念之中消失了。

人与人之间只有“你的”与“我的”区别;而没有贵贱之分没有特权阶级。

所谓的“从身份社会向契约社会的转变”,其实就是从“身份”向“所有权”的转变。

(三)法律的形式合理性。

民法上的平等原则还要求法律必具备形式上的合理性。

何为“形式合理性”呢?法律是明确的、自成一体的独立体系,只要有确定的事实,就一定能确定应适用的法律,就一定能得出一个正确的判决。

这种观点被称为“法律形式主义”或“规则主义”。

它坚持法律的确定性和结果的惟一性。

连接这两者之间的纽带则是形式逻辑推理。

整个法律运作就如同一台加工机床,只要提供一定的材料,就一定会产生确定的产品。

这种法律观曾在现代法制形成过程中占据主流地位。

马克思・韦伯认为欧洲特别是大陆法系的国家的法律具备逻辑形式理性的特征。

d・m特鲁伯克把这个含义解释为:“法律思维的理性建立在超越具体问题的合理性之上,形式上达到那么一种程度,法律的内在因素是决定性尺度;其逻辑性也达到那么一种程度,法律具体规范和原则被有意识地建造在法学思维的特殊模式上,那种思维富于及高的逻辑系统,因而只有从预先设定的法律规范或原则里的特定逻辑程序里,才能得出具体问题的判断。”

韦伯认为只有“法律上的形式主义才能使法律制度如同技术上理性的机械一样地运作,也才能担保个人和团体在该制度内,拥有最大的自由空间,及增进他们对行为之法律效果的预测可能性”,主张以逻辑形式理性的法律,排除政治力或经济力介入法律,以求法律运作的形式公平与可预测性,担保个人的经济活动,促进资本主义经济的形成与发展。

昂格尔也曾说过,在现代西方法治的历史上,有一个压倒一切并包容一切的问题,即法律的形式问题。

可以说,平等是人类追求的永恒价值。

平等原则集中地体现了民法所调整的社会关系的本质特征,构成了民法的灵魂。

同时,平等原则来源于商品经济条件,它不仅肯定交换主体的独立性和意志自由,更重要的在于它适应价值规律的要求,维护交易双方公正的利益,实行等价有偿的原则。

【参考文献】。

[1]梁慧星民法总论法律出版社。

[2]徐国栋.民法基本原则的解释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析民法论文篇八

概括起来说,民法原则是民法规则能够形成的基础,如果没有民法原则也就没有民法规则,民法原则的存在在适当的时候可以弥补民法规则的缺陷,有些系争案件,裁判者可以直接放弃使用民法规则,而使用民法原则。

民法原则以及民法规则是日常生活中我们最经常运用的法律规范,两种之间有着一定的联系,即都适用于民法领域,但是两种之间更多的是差异。

民法原则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民法基本原则,这一类原则民法涉及到的所有领域,比如上述提及的诚实信用原则等,另一类是民法具体原则,这类原则主要是应用在具体的领域,比如上述提及的适当履行原则就属于具体原则。

两者之间有着一定的区别,首先,基本原则应该是根本准则,其所做出的规定,使用与整个民法,范围非常广,而具体原则只适用于民法中的特定领域,其适用范围比较窄,而且在制定具体原则时,不能违背基本原则;其次,民法中涉及到的基本原则,是民法自身价值的一种体现,其对执法以及手法都是一种指导,而民法中涉及到的具体原则,尽管能够体现民法的基本价值。

但是在生活中,其直接反映的确是普通价值,其指导的意义也仅限于特定的领域;最后,民法基本原则能够反映出现阶段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而且其体现的是统计阶级的意志,而民法具体原则则难以体现出上述两点,即使体现是间接体现。

民法规则与民法原则相比,更加具体,其主要反映在法律规则中,两者之间的差别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首先,内容方面,民法规则更显具体,其形成的要素有两点,一是构成要件,二是法律后果,执法人员在进行裁定时,只能依靠这两点,几乎不能进行自由裁量,而明民法原则更显抽象,不仅没有构成要件,也没有相应的法律后果,这就需要执法人员依据所遇到的.问题进行裁量,有时还需要对其价值进行适当的补充。

其次,范围方面,民法规则因为所规定的内容非常具体,因此其主要应用在具体的民事案件中,而民法原则所规定的内容属于概括形式,因此其使用的范围比较广;再次,适用方法方面,民法规则的适用方法主要是全有或者全无,其主要应用在特定的案件中,而民法原则的适用方法则不如此,这主要依据民法原则所具有强度而定,有些民法原则强度大,因此可以作为案件的指导,而有些原则强度不大,则其指导意义不强。

最后,作用方面,民法规则从某方面来说,作用要大于民法原则,因为民法规则中规定详细,执法者不容易出现错误。

总结起来说,民法规则与民法原则都是民法制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如果没有民法规则,则民法制度将会失去其该有的强制力,也就是一种硬度,而民法制度中如果缺少民法原则,否则民法规则也就失去了支撑的基础。

二、放弃民法规则而改用民法原则裁判系争案件。

目前我国对民法规则所具有的规定就是既要具备构成要件,也需要具备法律后果,这样的规定使得民法规则完全可以应用在系争案件中。

但是有些系争案件如果使用民法规则,不仅不利于问题的解决,甚至会造成更为严重不公正的后果,这时就需要裁判者放弃使用民法规则,而应该使用民法原则。

放弃民法规则而改用民法原则处理系争案件。

在我国确有实例。

在改革开放初期,房地产开发商取得国有土地使用权,但根本无力开发,就以该国有土地使用权设立抵押权,从银行贷款;同时或稍后将期房预售给民众,而后卷款潜逃。

待还本付息的期限届满,作为抵押权人的银行援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和转让暂行条例》(以下简称为《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和转让暂行条例》)第36条第1款关于“抵押人到期未能履行债务或者在抵押合同期间宣告解散、破产的,抵押权人有权依照国家法律、法规和抵押合同的规定处分抵押财产”的规定,行使抵押权,似乎无可非议。

但是,大量购房业主则会钱房两空,会酿成严重的社会问题。

于此场合,有些主审法院放弃《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和转让暂行条例》第36条第1款的适用,不支持抵押权人关于行使抵押权的诉求。

例如,海南省是由政府与抵押权人协商处理,由政府取代潜逃的开发商地位。

从民法规则与民法原则之间关系的层面分析,这可能是运用几种民法原则解决系争案件的表现。

三、结语。

综上所述,可知作为维护社会的主要法律规范,无论是民法原则,还是民法规则都不能缺少,两者之间尽管差异比较大,但是互相之间的联系也十分紧密,在具体的案件裁判时,裁判者更多的是依照民法规则,如果出现实质性的不公平之后,才会使用民法原则,因此现实生活中,民法规则所起到的作用更大,而民法原则的作用则稍逊色,但是作为民法规则的基础,裁判者应该将两者有效的融合,这样才能更加公平。

[参考文献]。

[1]石艾英.民法是市民社会的基本法[j].晋中学院学报,(02).

[2]方印.论民法生态化的概念及基本特征[j].湖北社会科学,(02).

析民法论文篇九

2. 论民法对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的意义。

3. 论民法对人身权的保护。

4. 论民法对财产权的保护。

5. 论我国人身权制度的完善。

6. 论我国物权法制定的原则。

7. 论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要意义。

8. 论民法与商法的关系。

9. 论民法与经济法的关系。

10. 论民事法律关系的制度意义。

析民法论文篇十

1、下列选项中,属于民法调整对象的有:

a、自然人甲与自然人乙之间订立的电脑买卖合同关系。

b、中国公民甲与中国公民乙之间缔结的婚姻关系。

c、甲税务机关和自然人乙之间订立的旧家具买卖合同关系。

d、甲税务机关和自然人乙之间的税收征收关系。

a、自愿原则。

b、等价有偿原则。

c、保护公民、法人的合法民事权益原则。

d、诚实信用原则。

3、下列领域内发生的民事关系应使用我国民法调整的是:

a、中国驻法国大使馆。

b、中国开往蒙古的国际列车。

c、中国开往纽约的中国籍轮船。

d、中国飞往伦敦的中国籍飞机。

4、张某的原户籍所在地在杨村,1994年张某开出迁移证迁往李村。但在李村登记前,张某得病住院,在县城城关医院住院14个月。出院后,张某前往北京打工,并在海淀区办理了暂住证,居住期限为6个月,居住地点为海淀区某街道某号。张某的住所为:

a、杨村。

b、李村。

c、县城城关医院。

d、海淀区某街道某号。

公民由其户籍所在地迁出后至迁入另一地之前,无经常居住地的,仍以其原户籍所在地为住所。

a、王某,理由是王某提出了宣告失踪的申请。

b、王某,理由是王某是第一顺序的财产代管人。

c、邢某的父母,理由是若指定王某则不利于保护邢某的财产。

d、王某和邢某的父母,理由是他们均为法律规定的财产代管人。

宣告失踪的主要效力就是解决失踪人的财产管理问题。人民法院指定代管人的时候,在通常情况下应当考虑失踪人与代管人的生活紧密程度,一般指定配偶。但是如果存在对失踪人财产管理明显不利的情况时,则应该从其后顺序的亲属中指定财产代管人,所以本题答案为c。

感情不合且离婚未果而分居,分居期间王峰盖有楼房6间。王峰遇台风后被救,因为不想再见刘青而未与家中联系,独自在南方某市打工。1997年王峰与陈莹相识,并在该市教堂举行婚礼,生有一子王丽。陈莹为王峰介绍了一份收入不错的工作。1998年5月5日王峰因买彩票中奖30万。1998年6月6日王峰与陈莹各出资10万购买了张明的3间私房,但没有办理过户手续。1999年4月8日,王峰因为心脏病发作死亡,临终前告诉陈莹自身身世,并口头遗嘱将自己原有的6间房屋由其母谢兰继承(有2名医生在场)。请回答:

(1)刘青向法院申请宣告王峰死亡,法院应予受理的最高申请日期是?

a、1998年7月5日。

b、1998年7月6日。

c、1996年7月5日。

d、1996年7月6日。

在意外事故的情况下,自然人下落不明申请宣告死亡的'时间要求是2年,且从事故发生之日起开始计算。民通意见第28条规定,下落不明满2年申请宣告失踪,满4年申请宣告死亡,从从公民音讯消失之次日起算。

a、其中3间房屋归刘青所有;3间房屋属王峰遗产,由王峰的继承人继承。

b、6间房屋由刘青、谢兰、王达和王峰之父继承。

c、3间房屋由刘青、王达、谢兰继承。

d、6间房屋由刘青、谢兰、王达继承。

(3)王峰彩票中奖所得30万元,应由谁继承?

a、谢兰、王达、王丽。

b、谢兰、刘青、王达、王丽。

c、谢兰、刘青、陈莹、王达、王丽。

d、谢兰、陈莹、王达、王丽。

刘青与王峰的婚姻关系因为宣告死亡而自行消灭且没有恢复。《民事诉讼法》168条人民法院受理宣告失踪、宣告死亡案件后,应当发出寻找下落不明人的公告。宣告失踪的公告期间为三个月,宣告死亡的公告期间为一年。因意外事故下落不明,经有关机关证明该公民不可能生存的,宣告死亡的公告期间为三个月。但《民法通则意见》第34条规定人民法院应当发出寻找失踪人的公告。公告期间为半年。按新法优于旧法的原则,即失踪公告期为三个月。《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六十三条人民法院适用特别程序审理的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三十日内或者公告期满后三十日内审结。即法院受理后最迟在1年2个月内宣告死亡,其时才约97年11-12月,王峰于98年5月获时的奖项因而不再是与刘青的夫妻共同财产。

(4)对王峰与陈莹共同购买张明私房3间的定性表达中,正确的是:

a、王峰、陈莹与张明之间买卖房屋合同无效,因为未办理过户登记手续。

b、王峰、陈莹与张明之间的买卖房屋合同有效。

c、王峰与陈莹取得了该3间房屋的所有权,因为张明已经交付。

d、王峰与陈莹没有取得该3间房屋的所有权。

房屋买卖合同的效力不以登记为要件,房屋所有权的转移以登记为要件。所以答案为bd。

a、王峰与陈莹之间形成合伙关系b、王峰与陈莹之间形成共同共有关系。

c、王峰与陈莹之间形成按份共有关系d、王峰与陈莹之间形成债权债务关系。

7、甲、乙、丙各出资5万开办一家餐馆。经营期间,丙提出退伙,甲、乙同意,三方约定丙放弃一切合伙权利,也不承担合伙债务。下列选项正确的有:

a、丙退伙后对原合伙的债务不承担责任。

b、丙退伙后对原合伙的债务仍承当连带清偿责任。

c、丙退货后对原合伙的债务承担补充责任。

d、丙退伙后仍应以出资额为限对原合伙债务承担清偿责任。

8、住所地在长春的四海公司在北京设立一家分公司。该分公司以自己的名义与北京实达公司签订了一份房屋租赁合同,租赁实达公司的楼房一层,年租金30万。现在该分公司因拖欠租金而与实达公司发生纠纷。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房屋租赁合同有效,法律责任由合同的当事人独立承担。

b、该分公司不具有民事主体资格,又没有四海公司的授权,租赁合同无效。

c、合同有效,依照该合同产生的法律责任由四海公司承担。

d、合同有效,依照该合同产生的法律责任由四海公司及其分公司承担连带责任。

分公司是经过登记设立的,有营业执照,能以自己名义对外签订合同,具有缔约能力和诉讼能力,因此,房屋租赁合同有效。但是分公司不是法人,不是独立的责任主体,其所负债务应首先由自己承担,不足部分由其法人承担。但由于分公司不具有独立法人地位,其财产本身就是四海公司的财产。

9、我国刑法中规定的罪刑法定原则包含的内容有:

a、适用刑法平等。

b、刑法修正案具有无条件溯及既往的效力。

c、法律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依照法律定罪处罚。

d、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的,不得定罪处罚。

a、聚众淫*罪b、组织淫秽表演罪。

c、寻衅滋事罪d、无罪。

11、下列那种情形可适用属地原则确定我国刑法的管辖?

a、甲劫持一架美国航空公司的飞机在我国南京机场迫降。

c、我国的一列国际列车在俄罗斯境内,外国人甲盗窃外国人乙的较大数额财物。

d、甲潜入泰国驻华使馆盗窃了数额较大的财物。

12、外国人甲在公海上带领乙、丙等5人在公海上抢劫过往商船,但未曾抢劫过中国商船。甲的船只停靠在中国港口。我国依法可以对甲等人采取那些措施:

a、实行逮捕b、立即驱逐出境。

c、由我国司法机关审判d、应有关国家的请求实行引渡。

解析:本题考查普遍管辖原则,根据《刑法》第9条规定,对于中国缔结或者参加的国际条约所规定的罪行,中国在所承担条约义务的范围内行使刑事管辖权的,适用中国刑法。

13、我国船舶长城号停靠在巴西港口,中国船员甲乙打架,甲致乙死亡。巴西法院判处甲故意伤害罪,处4年有期徒刑。甲释放回国后:

a、我国法院依法有权对甲该项罪行再次审判。

b、我国法院对甲某可以免除或减轻处罚。

c、我国法院不能对甲该项罪行再次审判,因为这违反“一事不再罚”的原则。

d、我国法院对甲再次审判,不需考虑甲已经受到处罚的事实。

解析:根据《刑法》第10条的规定,凡在中国领域外犯罪,虽然经过外国审判,依照本法应当负刑事责任的,我国保留再行审判的权力,但是在外国已经受过刑罚处罚的,可以免除或者减轻处罚。

14、李某因倒卖外汇于1995年9月被法院以投机倒把罪判处有期徒刑5年。修改后的刑法实施后,李某提出申诉,理由是现行刑法没有这个罪名,要求改判无罪。法院正确的处理方法是:

a、撤销原判,改判无罪b、释放并给予国家赔偿。

c、驳回申诉,维持原判d、考虑到李某已经服刑2年,改判为有期徒刑2年并予释放。

“从旧兼从轻”原则只适用于未决案,即法律生效前发生的未经审判或者判决尚未确定的案件,而不适用于已决案。

15、犯罪的核心要素是:

a、行为人b、行为c、结果d、恶意。

16、甲酒后结帐,要求女招待打折遭到拒绝,甲觉得在许多朋友面前遭到拒绝很没有面子,老羞成怒,一般掀翻餐桌,还给女招待一个耳光。甲打碎碗筷价值80余元,女招待面部红肿,休息2天后才上班。甲的行为:

a、构成寻衅滋事罪b、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

c、构成治安违法行为d、构成侵权行为。

17、关于过失犯罪,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a、犯罪过失分为疏忽大意过失和过于自信过失。

b、认定过失犯罪的前提是对于该行为行为人不具有犯罪的故意。

d、过失犯罪,法律有规定的才负刑事责任。

解析:根据刑法第15条的规定,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至发生这种结果的,是过失犯罪。过失犯罪,法律有规定的才负刑事责任。

18、甲深夜在山林盗伐树木,巡夜的守林人乙听到砍伐声,为了不惊动盗伐者悄悄接近。甲砍伐的树木倒下时,正好砸在乙的头上,砸死了乙。甲的行为:

a、与乙死亡结果有因果关系b、不构成犯罪。

c、不负刑事责任d、构成过失犯罪。

主客观相统一、无罪过无犯罪。

a、直接故意b、间接故意c、过于自信的过失d、疏忽大意的过失。

在公共场所私设电线,毫不顾及众人安危并造成人身伤亡的场合,较多被认定为间接故意。但是,如果采取了确实、可靠的防范措施的,往往认定过于自信过失。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析民法论文篇十一

民法学是研究民事法律制度、民事法律现象和民法所反映的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学习民法学的基本原理,掌握民法学的科学精神和丰富的知识体系,对于正确制定民事立法,指导司法审判实践,提高人们的法治思想水平,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

民事权利能力,是民事法律赋予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从而享受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资格。

特点。

主体的平等性;内容的统一性;实现的现实可能性。

公民民事权利能力的开始。

《民法通则》第九条规定,公民从出生时起到死亡时止,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依法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

出生的时间以户籍证明为准,没有户籍证明的,以医院出具的出生证明为准。

遗产分割时,应当保留胎儿的继承份额。胎儿出生时为死体的,保留的份额按法定继承办理。

各国对胎儿的法律地位均作出特别规定,大致有以下三种:

1、胎儿只要出生时尚生存,出生前就具有民事权利能力。

2、不承认胎儿有民事权利能力,但在某些事项上视胎儿为已出生。

3、不承认胎儿有民事权利能力,也不认为在某些事项上视胎儿为出生,仅是在某些事项上对胎儿的利益予以保护。――我国现行立法采取的是第三种体例。

自然人民事权利能力的终止。

依《民法通则》第九条规定,至自然人死亡时其自然人民事权利能力终止,因此死亡是自然人民事权利终止的法律事实。民法上的死亡包括自然死亡和宣告死亡。

自然死亡又称生理死亡,是指自然人生命的终结。

宣告死亡又称推定死亡,是指自然人下落不明满一定期间后经厉害关系人申请,由法院宣告该自然人为死亡。法院宣告死亡的判决宣告之日为被宣告死亡人死亡的日期。

依最高人民法院的解释,相互有继承关系的几个人在同一事件中死亡,如不能确定死亡先后时间的,推定没有继承人的先死亡。死亡人各自都有继承人的,如几个死亡人辈分不同,推定长辈先死亡;几个死亡人辈分相同,推定同时死亡,彼此不发生继承,由他们各自继承人分别继承。

[考研:法律硕士民法学复习]。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析民法论文篇十二

物权的社会化运动导致了社会性物权的出现,即出现了“将公法的支配与公法的义务,摄入物权概念内容之中”的物权。但这种社会性物权所指的公法义务,在没有环境保护意识的条件下,仅指对社会的义务,并不包含对环境的义务。在此意义上,可以说,社会性物权还不是生态性物权。但是,这种观念却为生态性物权的产生提供了基本思路。现代民法上所称之物,主要是指有经济价值的物。在物的范围中,有相当部分属于环境资源的范畴。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物权与环境权所指向的客体是同一的,但是,这个同一客体的形式与内容是根本不同的。作为环境权客体的环境资源以生态价值和其它非经济价值为内容,物质形式只不过是它的价值载体;而作为物权客体的环境资源以其物质形式为内容,其经济价值蕴涵于物质形式之中。物权法是关于物的经济价值的归属、利用所进行的权利配置,其目的在于充分发挥物的经济功能,环境功能是没有纳入其视野的。但是,物权法所设定的各种权利使得人们在利用物的经济价值时必然会对其环境价值产生影响。现在,如果要将两种价值加以协调,并且将物的生态价值纳入物权法的调整范围,就必须解决物本身所具有的双重功能、也就是其物质表现形式与生态价值内容的冲突。构建生态性物权,就是要解决这种利益冲突以及由此而引发的相关问题。

环境作为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条件的总和,其物质性不容质疑。人们通常将对于人类有一定利用价值的物质称之为资源。环境因其对人类的有用性而成为资源也是没有异义的。但是,在不同的条件下,环境的资源属性与人们传统观念所认识的资源属性的差异性或物质形态的双重性却很少为人们所认识。我认为,从对环境的资源属性全面把握的角度,深入剖析环境资源物质形态(在此我将其简称为物)的不同表现形式,是确认生态性物权的一个关键所在。第一,经济形态的物。通常,我们将对于人类经济发展有用的环境要素称为自然资源,其表现形式为资源性的物。在此,物是经济资源,我们对自然资源的理解具有经济学上的意义,森林可以提供木材、水流可以航行、矿藏可以开采加工……,并且这种意义上的资源还存在着稀缺性和多用性。正是由于资源在数量和品种上是有限的,资源在用途上是多方面的,才存在将有限资源如何在不同用途上进行最优分配的问题。如果资源不是有限的,人类在任何时候都可以向大自然任意索取,那么就不必研究配置资源问题,任何一种生产过程的投入需求都可以随意获得和得到完全满足。如果资源不具有多用性,每一种资源只能作为某一种生产过程的投入而不能同时作为其它生产过程的投入,那么也不会存在配置问题,因为这时由于资源用途上的单一性已经固定了资源的投入方向,配置的前提已不存在了。因此,由于资源的有限性和多用性产生了多种利益的冲突,需要通过一定的规则定分止争,这种“以使互不相侵而保障物质之安全利用”的规则就是物权法。

第二,生态形态的物。从生态学的角度,环境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必不可少的条件,它与人类通过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构成共生共荣的生态系统,其表现形式为环境资源性的物,其价值表现为资源对于人类生存和发展而言的效用。在此,物是生态资源,我们对其理解具有生态学上的意义,森林、水流、矿藏都是生物圈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森林可以净化空气、涵养水源、改善局部气候;水流则为水生生物提供生境、参与生态系统的水循环;矿藏是生态系统中岩石圈的组成部分、也是物质和能量的储存库,它的存在对于生态平衡极为重要。作为生态性物的自然环境,具有整体性和自我调节性。首先它的各个组成部分构成一个完整的系统,任何人不能独占,也不能进行排他性消费;其次,环境资源系统是一个具有自我更新、自我恢复功能的结构系统,在一定的范围和程度内,这一系统具有一定的调节能力,对来自外界比较小的冲击能够进行补偿和缓冲,从而维持其稳定性。环境资源对于人类生存的重要意义使得人们必须考虑它的生态属性,通过建立一定的规则使其得到保护,否则,人类的生存将受到直接威胁。这种以保护环境资源的整体性、自我调节性为目的的行为规则系统就是环境资源法。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资源性物的双重形态导致了其对于人类的双重功能,并且其价值形态及其构成是有很大的差别的。民法上的物权与环境法上的环境权分别对资源性物的不同功能及其价值予以承认并提供了保护,民法保护的是其经济属性,环境法保护的是其生态属性。过去由于没有认识到环境资源的生态属性以及保护的重要意义,物权法没有涉及保护环境资源的生态属性的问题,而是由后来建立的环境法弥补了这一不足。但是,环境资源的双重属性在理论上的分类可能成立,而在现实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却是密不可分的,传统民法注重环境资源的经济形态而忽视其生态形态是造成环境问题的直接原因之一,现在虽有专门的环境立法解决对环境资源的生态功能保护问题,但它的目的实现,却必须有赖于两个前提:一是法律对环境资源双重形态的承认,二是对两种相互冲突的利益的协调机制。因此,仅有环境法的实施是不够的,还必须有环境法与民法的协调与沟通;也还必须有物权法对环境资源的生态价值承认。目前,物权法社会化已为环境资源的生态价值的承认建立了通道,并且在物权社会化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客观上有利于环境保护的制度,但目前在立法上表现为限制所有权行使的消极承认。除此之外,还可以建立对环境资源的生态属性承认的积极方式。

析民法论文篇十三

论文的选定不是一下子就能够确定的.若选择的毕业论文题目范围较大,则写出来的毕业论文内容比较空洞,下面是编辑老师为各位同学准备的4000字民法论文。

通俗意义上理解,夫妻一旦离婚,彼此之间的权利义务也随即消灭,不存在相互扶养的义务内容,但从传统社会生活的角度考虑,女性养育子女、照料老人、打理家务等等,其重心往往倾向于家庭而疏于事业,部分女性全职持家,从社会价值来讲,女性回归家庭对于老人、子女来说具有相当的积极意义,丈夫一方也会因为后方稳定从而创造更多的社会价值,但这一切仅存在于持续、健康的婚姻关系当中,一旦婚姻关系终止,就会暴露出更大的问题。

广州某媒体一则新闻,事业有成的阿军要和结发妻子离婚。妻子全身心照顾家庭,丈夫则在不断进修中成就一番事业,阿军先后三次到法院打官司要求离婚,妻子不同意离婚,还请求法院判令阿军履行每天2个小时照料家庭的.义务,对以前未履行的家庭义务以每天2小时计付代偿家庭劳务费,至共计15年,10950个小时,以其时薪的1/5计,每小时200元,共计219万元。

一、我国现行婚姻立法关于夫妻离婚后扶养救济制度的相关规定。

新的《婚姻法》颁布之后,在立法的层面增加了离婚后的帮助和救济制度,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家务劳动补偿制度、离婚损害赔偿制度和经济帮助制度。我国《婚姻法》第40条规定:家务劳动补偿是指夫妻书面约定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归各自所有,一方因抚育子女、照料老人、协助另一方工作等付出较多义务的,离婚时有权向另一方请求补偿,另一方应当予以补偿。

离婚损害赔偿指的是因一方有法定过错而引起的离婚案件,财产分割时,对于无过错一方,应适当多分的制度,《婚姻法》规定了四种法定情形。

二、我国现行婚姻立法中夫妻离婚扶养制度存在的不足。

(一)扶养的概念。

法律意义上的扶养也有区分,广义的扶养泛指一定范围的内的亲属之间根据法律的规定而存在的经济上互相供养、生活上相互照料的权利义务关系,囊括了长辈亲属对晚辈亲属的抚养,平辈亲属之间的扶养和晚辈亲属对长辈亲属的赡养三种形态。狭义的扶养专指平辈亲属之间尤其是夫妻之间依法发生的经济供养和生活扶助权力义务内容。

我国《婚姻法》第20条规定:夫妻有相互扶养的义务。一方不履行扶养义务时,需要扶养的一方,有要求对方给付扶养费的权利。这里的夫妻扶养制度主要是婚姻存续期间内的扶养而不包括婚姻关系之外,对于离婚时存在生活困难的一方,只能请求适当经济帮助作为救济,对于全职家庭妇女来说,一旦婚姻关系终止,夫妻间的扶养义务消灭,离婚后必然陷入生活困难的境地,还可能因此丧失子女抚养权,不利于体现法律的公平、正义原则。

(二)虽然规定了家务补偿制度,但在实际操作中存在一定问题。

根据《婚姻法》第40条的规定家务劳动的补偿限于夫妻婚前约定婚后财产归各自所有即夫妻分别财产制的范畴,但受传统思维的影响,本着长久共同生活的目的鲜有夫妻会约定婚后财产的所有形式,目前我国绝大多数夫妻采用共同财产制,也就是说这个范围的夫妻不适用家务劳动补偿,像案例里的情形,妻子全职家务,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未采用分别财产制,婚姻关系一旦消灭,无法获得家务劳动补偿,妻子的生存技能仅仅是抚育子女、照料老人,也无法保证自己的基本生活。其次,家务劳动补偿标准不够明确,如何确定付出义务较多,按照何种标准计算都没有明确规定,这些问题全由法官自由裁量,显然缺乏合理性。

析民法论文篇十四

甲方(出售方):身份证号码:

乙方(买售方):身份证号码:

丙方(居间方):

甲、乙、丙三方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及*市相关规定,本着自愿、公平、平等、诚实信用原则,经协商一致订立本合同。

第一部分关于房屋买卖。

第一条成交房屋基本情况。

房屋登记地址:

房屋权属证号:土地使用证号:房屋用途:

登记所有人房屋抵押情况:

1.1经协商,甲方愿将上述房屋出售给乙方,甲方对上述房屋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负责,并保证房屋交付乙方时的状况与乙方实地看房时的状况保持一致,否则愿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赔偿乙方因此而受到的一切损失。

1.2乙方确认,对该房屋已作了充分了解并实地查看过房屋,对房屋现状没有异议,愿意购买该房屋。

第二条成交价格。

甲乙双方协商后确定的成交价格为:人民币*元,(大写:)。

第三条付款方式。

3.1现金或贷款支付。

如甲方认可乙方贷款方式付款时:甲方有义务配合一方办理贷款手续;乙方提出终止贷款行为或因乙方原因不能取得贷款机构贷款的,乙方应于前以现金方式补齐房款。

3.2资金监管服务。

*房地产中介有限公司可以为本次交易提供免费的资金监管服务,双方自愿选择该项服务,并于签订本协议当日签订《资金监管委托协议》。双方自愿将本次交易所涉及的全部款项暂存于指定的银行监管帐户中,并按本合同及《资金监管委托协议》所约定的程序及方式办理。尽管上述款项存于指定帐户,但甲乙双方同意:视为乙方已向甲方实际支付。如甲乙双方协商一致,可不选择资金监管服务,但由此带来的一切风险由双方自行承担。

第四条税、费的承担。

4.1甲乙双方保证,按国家及地方相关规定、交易习惯各自缴纳与本次交易相关的各项税费。

4.2尽管有上述约定,双方同意:甲方承担;乙方承担。

第五条权属过户及房屋交付。

5.1双方承诺,在本合同签订之日后,于**年**月**日前共同到房屋所在地房产管理部门办理房产过户手续。

5.2甲乙双方应于本合同签订之日起日内将房屋权属过户所需的全部真实、有效的合法手续、材料(包括但不限于房证、契证等)交予丙方保管,丙方协助双方办理过户手续。

5.3双方同意,甲方于腾空房屋并将房屋钥匙交于乙方。

5.4双方在房屋交接前,应办理有关物业的交接,包括但不限于水、电、煤气、采暖、有线电视、电话、物业费、户口等相关手续,并结清费用。房屋毁损、灭失等风险,自房屋钥匙交于乙方时转移至乙方。

5.5丙方应甲乙双方的要求协助双方办理上述物业交接事宜,并由双方在《房屋交接单》上签字确认。

第六条违约责任。

6.1甲方保证所售房屋不存在任何权属争议,债务纠纷或其他瑕疵。甲方保证有权出售该房屋,并已得到房屋共有人或其他权利人的同意,保证全面履行合同义务。否则,乙方有权要求甲方支付本合同成交价格10%的违约金,并赔偿因此受到的其他损失。

6.2乙方保证所提供的资料真实、有效。具备订立合同的资格,并保证全面履行合同义务。否则,甲方有权要求乙方支付本合同成交价格10%的违约金,并赔偿因此受到的其他损失。

6.3因甲乙任何一方原因导致本合同不生效、无效、被解除、被撤销或任何一方发生违约等,丙方不承担任何责任。

第七条免责条款。

如因不可抗力致使本合同不能全面履行,三方互不承担责任。

第八条争议的解决。

甲乙双方在本合同履行过程中发生任何纠纷,应首先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任何一方均有权向人民法院起诉。

第九条其他约定。

第二部分关于居间服务。

第十条丙方责任。

9.1依本合同约定为甲乙双方提供房屋买卖居间服务;

9.2免费为甲乙双方提供房地产买卖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咨询。

第十一条居间服务费及支付。

10.1甲乙双方确认,双方达成本次房屋交易是基于丙方所提供的居间服务;但该交易是双方独立、自愿做出的决定。

10.2丙方一次性收取居间服务费人民币**元,大写:*元,由方承担。

10.3该服务费于本合同签订时以现金形式一次性支付给丙方。

第十二条特别声明。

11.1甲乙双方同意:因甲乙任何一方的过错导致本合同无效、交易不成功或买卖合同不能全面履行,丙方所收取的居间服务费均不予退还。

11.2如甲乙任何一方或双方在履行本合同过程中发生违约或其他争议,双方一致同意:在双方就违约责任及其承担达成协议之前或人民法院做出生效法律文书之前,丙方有权将暂存在指定帐户中的款项予以保留,不向任何一方返还或支付。

第十三条合同生效及其他。

12.1本合同于三方签字或盖章后生效。

12.2本合同一式三份,甲方双方各执一份,丙方执一份。

甲方:乙方:丙方:

代理人:代理人:

签约日期: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3968711.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