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一本好书后,写一篇读后感有助于加深对书中内容的理解和记忆。如何写一篇语言通顺、结构合理,给人以启发和思考的读后感是我们应该追求的目标。感谢作者以独特的视角和深入的思考,给我们带来了一篇精彩的读后感。
是教出来的读后感篇一
最近我读了这本书,《优秀是教出来的,创造教育奇迹的55个细节》。从书中我了解到了教授学生的一些启示,尤其是在怎样为学生塑造一种学习和生活的环境氛围,那种期望之中、意料之外的欣喜,那种如沐春风的感觉让我对教育进取的决心更加坚定。
克拉克所著的这本书,里面的内容覆盖了青少年成长的方方面面,它告诉我们,每个孩子都具有极强的可塑性,让他们成长在我们精心为他们塑造的环境氛围中,让他们感觉学习是快乐的,学习生活是轻松愉快充实的,与人交往是被人需要,被人爱着的,他们就会改掉不好的习惯,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优秀青少年。
读完这本书之后,我有强烈的感觉,想要将这55条细节应用于实践之中。
是教出来的读后感篇二
初次听到宋老师推荐的这本书时,一时间还有些困惑,从自己的教育和成长经历来说,我所理解的优秀应该是靠自己的勤奋和努力争取而来的,何来教出来之说。
翻开扉页慢慢细读,我的想法开始有所改变了。传统意义上说,老师始终扮演者传道、授业、解惑的角色,但本书完全从另外一个角度展现了一个教师的形象,那是一个真诚、执著与睿智,让我们感到他并不陌生,尤其是他对学生的奉献精神,更让我们肃然起敬。他走出“三尺讲台”,从生活细节,从日常习惯上入手,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一位学生素养的点播者。在崇尚素质教育的今天,为我们开启了光明的大门。
更值得借鉴的是,55个细节也完全适用于家庭教育,譬如《说话先要将礼貌》《打喷嚏时捂住嘴》《做事应该有条理》《进门出门懂礼节》等等,确实让我和女儿都受益匪浅。
女儿自小乖巧懂事,因此在品行教育方面没有特别花精力,但可能因为是和长辈同住的关系,女儿的`自理能力相对较差。最简单的,譬如一进门,换好拖鞋,从不转身将脱下的鞋子放到鞋架上,因为爷爷早就先她一步把鞋子放好了。该洗澡了,奶奶也帮她准备好所有洗澡必备的毛巾和换洗衣物。玩过的玩具,看过的书,也就随手一放,因为我会收拾整理。在这样的环境中,很多地方自然就成为了她的“习惯”。
看了此书,我恍然大悟,我们必须帮她建立一个独立成长的环境。进门换鞋,必须将鞋子放回鞋架上,一开始女儿总是忘记,但慢慢在我们的提醒下,只是顺手的一件事,她已经做得很好了,而且变成了习惯。最有趣的就是洗澡的时候,一开始老忘记东西,不是忘了拿毛巾,就是忘了拿换洗衣物,老在浴室里面叫奶奶帮她拿这个那个。一开始,我们还帮她拿拿,后来我们也一狠心,不再理她,她没办法只能穿好衣服,再跑出浴室来拿。有了教训,就记住了,慢慢下来也就养成了习惯。自己整理房间,收拾书和玩具,开始总是觉得别扭,一回生二回熟,习惯也就这么养成了。
简简单单的生活细节,自然而然就变成习以为常的生活惯例,不需要在他人的提醒下,孩子也能很顺利的完成,可见孩子的可塑性是多么的强,关键在于我们是否已经创造了这样的一个环境,是否给与孩子一个正确的引导,帮助他们从生活小事做起。
同样,在教育女儿的同时,我也更深层次的理解细节的重要性,工作中更是如此,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好高骛远,只注重结果,不注重工作中的过程和细节,在办事效果办事能力上差强人意。我已经将此书推荐给了我的同事,作为工作中的借鉴。
是教出来的读后感篇三
在看了《喂——出来!》这个标题后,还以为是一篇讲述关于道德礼貌方面的文章。但看了这篇文章的内容之后,不禁大吃一惊,这是一篇科幻小说,讲述一个不可思议的黑洞。不过,文章透出来的一个中心思想,依然是一个道德问题,一个人对自然的道德问题。
你可能会说,大自然又不是人,它凭什么向人类报复呢?大自然就在我们身边,我们周围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都是大自然的一部分,它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它要对人类报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比如1998年的特大洪灾,就是大自然报复的计划之一!但,是什么导致洪灾发生的呢?无容置疑,是人类本身!国家环保局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人士这样解释:生态环境的恶化导致了1998年的特大洪水,而生态环境的恶化又源于3个方面的“人祸”:植被的破坏、江河湖泊容量的萎缩和城市化的影响。据1970年调查统计,长江流域森林覆盖率为22%,水土流失面积为36.38万平方公里,占流域总面积的20.2%。仅仅30年之后,2000年,森林覆盖率就减少了一半多,仅剩10%,水土流失面积却猛增了一倍,达739.4万平方公里,占流域总面积的41%。这可是多么令人恐惧的数字啊!此时此刻,我已被这些数字惊得想不出任何事情!只好用梅水溪的一句话代表我自己:“没有自然,便没有人类,这是世界一大朴素的真理。一味地掠夺自然,征服自然,只会破坏生态系统,咎由自取,使人类濒于困境!”
觉悟吧!身为人类的我们!不要再不自量力地征服自然了。送给你们一句话:“爱护自然,人人有责!”
是教出来的读后感篇四
第一次听说这个传奇老师“克拉克“是他带着他的学生参加“天天向上”节目。节目现场他的激情表演和学生们的儒雅得体以及热情似火的表演,一下子就吸引了我。第二次接触,则是袁校长给老师们推荐的根据他的故事改编的《热血教师》的电影。此后《优秀是教出来的》就成了我校老师人手一本的必读书目了。
翻开这本书,读着克拉克老师的55条班规。脑海中,不由浮现出他和学生们激情的表演和他和学生们眼里闪烁的盈盈的光。读完感触良多,面对他的传奇,我不禁想起了一句话“心在哪里,哪里就是无边的海”。记得心理学中对“皮格马利翁效应”中描述:当怀着对某件事十分强烈期望时,我们所期望的事物就会出现。只要充满自信的期待,事情一定会顺利进行,这就是是积极期望的态度,也就是是赢家的态度。关于“皮格马利翁效应”的理论自不必赘述,而无论是他亦或是他培养的成功学生和成功案例,无不说明这一点。
翻阅克拉克先生的从教经历,从选择教育专业到周游世界,到被迫从教到全身心投入教育事业。一切转折源于某个男孩清澈的眼神,天真的问题。这偶然的遇见触动了克拉克,让他感受到了被需要、被期望……而正是男孩眼中的渴望成为他职业生涯的原动力。于是,克拉克开始了一段辉煌的经历。我想,我们国人所说的“心想事成”也是这个道理吧。
而同样,翻看克拉克诸多成功的教育教学案例,更让我体会到了“皮格马利翁效应”的魔力所在。作为教师的我们如果一味机械地灌输知识,结果可能是完全无效的。为什么机械刻板的.教学效果不佳?其实无论何种学习,主体都来自自身,而任何知识的习得都是都是源于自身的努力。作为教师的我们要做的是真诚的关爱以及科学合理的激励。如此,我们会发现看似与学科无关的思想意志品质的教育,往往更有利于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个性等方面的顺利成长。正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无论学校教育以及家庭教育,作为教师和家长的我们正确的方法是善于激励,让学生通过语言、表情、动作、声音、眼神里看到老师的关注和期待。这一切都是“磨一把好刃”老师的合理激励。必然使学生产生内驱力,这种良性的激励作用,必然使得学习加倍努力,因而取得进步和成长。此时,学生学习犹如“利刃出鞘”自然能攻克一个个学习难关。
其实,这样的成功的教育案例,不甚枚举。又岂止是一个克拉克,我们细想,古往今来很多成功人士回想对感激的老师时,不是某个知识点的详尽的分析,更多的是这位老师关爱的话语,肯定的眼神,或者是某个激励的小举动。其实,大人的成功靠自信,学生的成长更需要自信。而教育的核心在我看来,就是是保护孩子的自信,激发孩子的学习动力。
反之,试想一下,我们日常繁琐的工作,难免急躁。也许,某个负面的小举动,就可能就伤害了孩子幼小的心。面对后进生,我们教师的歧视、冷漠、嫌弃,更会导致学生产生“习得性无助”。这样的学生在我们周围常常看见。其实,这正是他们陷于丧失自信的心理状态中。这种心理让学生产生绝望,放弃继续尝试的勇气和信心。破罐子破摔。
细想想,我们老师的工作看似平淡,却意义重大,面对每个孩子每一天,我们都应该精心呵护孩子的心灵,关注每个细节,给予良性正面的引导。看着克拉克的55条班规,正恰恰说明了这一点。纵观全书,其实对于学科教学的策略其实并不多,更多的是给予人格的培养。正如孔子所说“子欲为事,先为人圣”,“德才兼备,以德为首”。
面对学生,我们要给予爱,此爱源于真心,全情投入。同时是此爱是艺术的严谨的有策略的。训斥、打骂、“恨铁不成钢”的不是师爱。袒护、迁就、姑息亦非师爱。
为师之道,必要“源于心,成于行“!
是教出来的读后感篇五
《喂——出来》是日本科幻小说作家星新一的微型小说代表作之一,里面讲述了关于一个深不可测的洞的故事。
起先,一场台风袭来。过后,一座古庙被刮跑,显现出一个黑洞。不久,人们发现了这个洞,并且议论纷纷。很快,各路人马争先恐后地赶来了,其中有学者、科学家、新闻记者等,他们尝试测出洞的真实深度,最终都失败了,可谁也不想当众出丑,反而摆出更加无所不知的丑态,带着命令的口吻吩咐道:“填洞!”这场闹剧的最后,一个商人买下了洞的专利权,并成立了一个所谓的“填洞公司”。“填洞公司”发现这个慷慨大方的洞可以容纳一切,于是便打下了广告。自此,各种各样的垃圾全运来了,这个黑洞也是一视同仁地照收不误。城市变得越来越干净,天空清澈如洗,人们唱着“胜利的赞歌”。可是殊不知,大自然的.惩罚也逼近了。一天,一个工人正在小憩,突然,不知从何处飞来一个小石头,正好砸到了他的脑袋,可这根本没引起他的注意。故事就此搁笔,但可以引发读者的想象,原来,那块小石头正是用来探洞的“先行者”,接下来,不论是人们丢进洞里的什么东西,洞都会一样不少地全部还给人类。
通读全文可知,文中的“洞”就是指的地球,表面上无限,实际上是有限的,而且现在已经不堪重负。如果人们还是毫无节制的污染环境,那么迟早有一天地球会垮台的。就像小说中的“人类”,一味地追求经济建设,却忽视了环境的最大承受限额,导致最终自食恶果。
而我们现在的社会又何尝不是这样呢?不也是像小说情节中那样在发展吗?君不见,不管身在何处,找到一片没有被污染的湖泊都非常困难;更不要说空气污染了,雾霾漫布全城,严重影响着居民的出行;生活垃圾成堆摆放,散发着难闻的气味,摧残着人们的身心健康。可这也是人类一手造成的啊!人们的出行根本不讲究绿色环保,随手乱扔垃圾,一点环保意识也没有!不爱惜环境的现象还有很多,令人痛惜的是人类似乎根本没想到这一点。如果再这样下去,不仅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会消失,人类也可能灭亡!
愿君不再乱扔垃圾,共筑绿色长城,还我们一片蓝天!
是教出来的读后感篇六
一拿到这本书,我就迫不及待地翻阅起来,结果出乎意料的是我没有那种“眼前一亮”的感觉,相反觉得作者罗恩克拉克先生所描述的教育场景,所提的要求都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说话先要讲礼貌、主动询问表关心、乘坐公车不吵闹、见到老师问声好,完成作业不拖延等这些不都是我们老师平时经常强调的吗?书中没有长篇累牍的大道理,有的只是些微不足道的小细节。但是再次拜读第二遍的时候,我不得不佩服作者的这种对事业执著追求的精神。对于一个小学老师来讲,《优秀是教出来的》确实是一本不可不读的好书,让我对教育又有了一层新的认知。作者抓住教育过程中容易被人们忽视的细节,既对孩子严格施教,又用爱心和热忱赢得了他们的爱戴和尊敬。克拉克老师不仅仅将注意力放在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上,而且更加注重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和教养。
在日常的工作中,罗恩克拉克的几点做法给了我不少启示。例如:一个“问题”学生已经很多天没有交作业了,罗恩克拉克和他家长联系了多次都没有联系到。有一次总算联系到了,克拉克就把这个不好的消息直截了当地告诉了这位学生的家长,想得到这位家长的支持。没有想到的是这个家长听完了竟然说:“我孩子在家里也一向如此,你就将就一下吧”。这个回答真是让克拉克哭笑不得。也许是克拉克他自己认识到了自己的这种和家长的交流方式有待改善,所以在另外一个学生犯错误的时候,他改变了策略。他首先是耐着性子给这个家长拨通了电话,与第一个学生的处理方法不同的是他没有直接向这位家长“告状”,而是向这位家长违心地说他的孩子这段时间表现如何如何好,这位家长听了以后自然非常高兴,表示要老师对他的孩子一定继续严格要求,家长会极力配合。过了两天,克拉克再次拨通这位家长的电话,这一次向这位家长陈述了孩子这两天的不好的表现,家长当然非常气愤,当即表态,积极配合老师的工作,回家一定批评教育自己的孩子。看完罗恩克拉克的处理方法,真是佩服他的别具匠心。事在人为,同样一件事情,不同的处理方法就会有不同的结果。所以今后我们在工作中一定要有所创新,在对待后进生问题上一定要赏识和批评相结合,多渠道地转变后进生。优秀是教出来的,一般的人对于这个教育都有一种狭隘的理解:那就是学校教育。其实不是这样的。家庭和学校的共同努力才会使我们的孩子变得优秀。总之这位老师的做法让我更深切的感受到教育的魅力,教育的机智和教育的挑战。
是教出来的读后感篇七
看着我们周边的环境不断在更换,从前是清新的绿色,被植被覆盖,人人都能够呼吸新鲜的空气,河水与天浑然一体,是纯洁的蓝色;而现在的环境却是那么的昏黑,植被被无肆地破坏了,变成一撞撞的高楼,清新的空气消失了,被无良的厂家排出的废气给覆盖了,黑色的烟雾笼罩着天空,河水被那污浊恶臭的废气给吞噬了。
我怀着沉痛的心情看了这篇关于环保的文章——《喂—出来》,心感余愧。这篇科幻小说讲的是台风吹倒了一座古庙,庙底露出一个无底洞,于是冻成了藏污纳垢之所,最后有一天,最先喊出的那一句“喂,出来”的声音,从无底洞里传了出来,还有那一块毫不起眼的小石头从天上掉下来。小说揭示了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批评了人类的自私与肮脏,警示世人正视城市环境污染的问题。
看到这篇文章我思绪万千,人类贪恋、无知、愚昧地破坏大自然,只是在无限制地破坏自然的和谐,而不知道保护自然的重要性。人们所认为的“无底洞”无所不能,“填洞公司”大肆宣传,招徕生意,以致人们将整个城市所有难以处理的垃圾废物都填入洞中。
最后叫声和小石头都从哪个深不可测的黑洞里来,最后,原先往洞里丢进什么,什么都将从洞里出来,接下来原子能反应堆的废料将要飞出来,动物尸体、污水、日记本等垃圾都会飞出来,飞到这座城市居民的头顶上,嚷嚷们包场自己酿成的苦果。
回过头来,现代的人类又岂不是这样,人们想到的都是个人利益和眼前利益,不顾后果,缺乏后患意识,没有长远的眼光。人们对大自然的破换总要遭到大自然的惩罚,这就是所谓的“因果循环”。
人类无私的砍伐树木,破坏森林,导致严重的水土流失;人们无知的把天空当做“保护神”“无底洞”,把汽车排放的废气,工厂的废气排放到空气中,种种的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的大自然问题相继出现,但最终受苦受难的还是人类自己。
让我们崛起到户自然的爱心,维护打字人的和谐,保护我们美好的、共同的家园吧。
是教出来的读后感篇八
曾国潘曾说,“天不事有所激有所逼而成着居其半。”想要成功没有动力是不行的,在做一些事的时候如若有人在身后逼你一把或自己逼自己一把你成功的希望会更大些。
生活其实无时无刻不在逼着你,就像书中所说:“人一生下来就要大声啼哭,逼迫肺泡接受新鲜氧气,接着世界上的一切都逼这你去适应、去争取。”可如果没有逼迫,没有动力,社会必然是一片死寂,其实在当代社会逼是一种福,一种极大的福。
在阅读时我就想起了大作曲家贝多芬他的一生,由于贫穷没能上大学、十七岁患了伤寒和天花病、二十六岁不幸先去了听觉,,在爱情上也是屡受性折,可他从未向命运低头,他要与命运斗争到底。在乐曲创作事业上,他的生命是精彩的,除此之外,还有美国著名作家海伦·凯勒,尽管她从小失去视觉和听觉,但她从没有自暴自弃,写出了许多著作,激励了成千上万的人们。而且我们要知道,现在的中国其实是被美国逼出来的。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人都会成功。从小身子底弱的我在医院里也见过不少因为患上什么严重疾病而整天郁郁寡欢死气沉沉的人而去世。也碰见过有许多人因为童年有什么挫折,而不停的否认自己认为自己不好向挫折而屈服的人。而这本书在提醒我提醒大家:生活求不得安稳,它需要挫折。
我上小学的时候总想一步登天,不劳而获,妄想要成为优秀的人,却烦躁着语文老师“逼”着我们背课文,数学老师“逼”着我们做题,英语老师“逼”着我们背单词。我好像从未付出,所以回报我的都是很平常的成绩。那时很普通的我,很平淡的读了这本书。然而进入初中后,会感到初中的压力会比小学要大,使我不得不逼自己一把。之后想过偷懒的我却从不能停下脚步,不然我只能看着别人的背影追随在别人的身后。
成功是逼出来的,一个人如果你不逼自己一把,永远也不知道自己有多优秀。在这个过程中永远也不能害怕失败,失败是家常,成功却是侥幸。我们应该付出,但也应该知道回报只是一时。
这本书会让我永远记住,一个人要成为优秀的人必须要狠心的逼自己。不要去享受安逸的生活,现在的舒适会让以后的每一天都很艰难,虽然逼迫的生活会感到很辛苦,但也会有着快乐与幸福。(武梅芳)。
是教出来的读后感篇九
人们经常说,“时势造英雄”、“乱世出英雄”,可有多少人能真正参透其中的原因?我以往对此也是疑惑不解,直到现在看了《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之后,顿时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受:原来英雄豪杰是逼出来的,而所谓的时势、乱世只不过是把英雄激活的道具罢了。
我们的林教头dd林冲,的确是一块当英雄的料,他精通武艺,人称“豹子头”,有远大的理想抱负,怀揣着一颗赤诚的报国心、责任心,然而,这些只不过是成为英雄的必要条件。林冲也有他致命的弱点,那就是他的傲气。虽然不管在书上还是在电视剧上,作者与导演都极力的想掩盖他的缺点,但却在细节中不经意地流露了出来:林冲即使沦为阶下囚亦自诩“八十万禁军教头”,想挽回自己的颜面;练枪时也时不时的对自己武艺称赞一番;与别人喝酒常以辉煌往事自夸。这份傲气,阻碍着林冲成为真正的英雄,即使他与英雄仅有一纸之隔,但凭他自身的力量实在难以捅破。
就在这时,看似残酷的事情发生了:太尉儿子调戏了他如花似玉的妻子,他却是遭受牢狱之苦,他的朋友更是背信弃义,想谋害林冲。这其中的每一件事都能使人绝望乃至崩溃,但它们却击不垮林冲这条真汉子,林冲几经内心痛苦挣扎后,反而变得成熟,淡泊与稳重,归顺梁山,辅佐宋江率军征战。最终成了为后人称道的“梁山108英雄”之一。这不能不说是他那份不幸经历褪去了他的狂躁与傲气,真正意义上成就了一位盖世英雄。
人们都说:“水浒的英雄都是被逼上梁山的,是不得已而为之。”此话似乎带有同情、怜悯的语气。我并不赞同此种说法,他们如不是被逼上梁山,何以称之为英雄?或许“青面兽”杨志仍会在集市上卖刀;阮氏三兄弟仍会以打鱼为生碌碌无为;“鼓上蚤”时迁仍是人人喊打的梁上君子;而林冲也许会在草料场虚度一生。正是由于他们都有着被逼的经历,在霎那间迸发出自己的潜能,在梁山更是有的放矢,成为了各有所长,个性鲜明却志同道合的108英雄。
俯瞰历史的长河,再一次验证了这条定则:不管是陈胜、吴广的农民起义,还是洪秀全的“太平天国运动”;不管是勾践卧薪尝胆后东山再起,还是诸葛亮六出岐山未果写下的.悲壮诗篇,他们却有一个共同点,便是都被时势所逼而不屈,对他们来说形势的艰险反而成就了他们成为英雄的助推剂。
由此似乎可以明白,为什么优秀运动员的教练都是那么严厉、不讲情面;为什么神童的童年并不幸福;仕途达到顶峰就容易腐化、堕落。有些事,光靠自身努力的确无法办到,但能力往往是被外界压力逼出来,它让你完成看试不可能的任务,然而一旦松懈,常常又会被打回原形,人格中丑陋的本性便又暴露出来。
是教出来的读后感篇十
举个简单的例子论证一下:
假如你是你们小镇上唯一的一家米店,那么你会怎么卖米。
很简单:坐着等人家买。
但是如果在你不远的地方又新开了一家老马米店。这时候你会怎么卖?
最开始的时候可能动用原始的手段:价格战。这就进入到竞争最原始的阶段:对抗性的,你死我活、两败俱伤的竞争,双方是杀敌1000自损800,都想通过强制性手段致对方于死地,从而垄断市场。
但结果事与愿违,双方都假想对手会做出让步,撤离市场,没想到双方都玩死磕,互不相让。
这时候就进入竞争的第二个阶段:宽容的、允许对方存在的竞争。
2)雇几个伙计,免费送货上门(服务营销);。
3)雇几个廉价的大妈晚上挑砂子(全面质量管理,提升产品品质);[next]。
5)卖一大包送一小包(促销);。
6)跟卖油的勾搭上,买一袋米赠送一小桶油,买一桶油,赠送一小袋米(联合促销);。
8)送米给本地贫困考生家庭,得到媒体报道(事件营销加口碑营销);。
但竞争到后来,二者该用的手段都用了之后,竞争又日益白日化,
双方拚质量、杀价格、拼服务、比广告、搞促销等等手段日益同质化,而且,小镇在此阶段又多个好几个竞争者。这时候何老大和老马之间的竞争又上升到一个阶段:合作的竞争。双方为抵御外敌,进入到合作竞争、协同竞争的阶段。双方客户资料共享、优势互补,齐心合力去争夺市场。建立和稳定自己的优势地位、避免没有赢家的对抗、实现竞争当中的合作。
这样就实现共赢的体系,竞争由我与他的竞争上升到我们与他们的竞争,即一个集团同另外一个集团的竞争,最终又上升到一条链和另外一条链的竞争。
也就是随着竞争的加剧,企业通过缔结联盟来获得更大的社会资源去快速实现顾客的价值,从而获取更大的利益。
总之,自从开了另外一家米店后,本镇的何大和后来者老马就你来我往,卖米的花样层出不断,各种营销手段和思想也就应运而生。后来又随着多个竞争者进入导致竞争加剧,合作中的竞争产生了。营销的层次不断地凸现出来。
镇上的百姓甚为高兴,品尝到竞争带给他们的甜头,他们也逐渐找到消费者就是上帝这种感觉。
于是有人说是因为营销,才让企业把消费者惯坏了。殊不知事实的本源却是竞争,毕竟营销也是竞争逼出来的学问。
是教出来的读后感篇十一
最近读了这本书,虽然没有读完,但收获已经颇多。
“熬”是一种心态,是一种坚持,我们所遇到的所有困难都是一种历练,所以改变不了现状的时候,我们所需要的就是改变自己。我们都知道人的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的,所以当我们的事情多到自己的精力无法分配到自己的工作当中的时候,我们所需要的就是静下心来去等待,去沉淀自己。让自己在忙碌的工作中能够合理的去分配时间,然后把工作细化,分时间来做。这样,我们每天的时间就能够合理去分配,去利用。班主任工作是繁忙而且紧张的,要每一刻把安全放在心上而且要培养孩子的独立学习的习惯,抓孩子的成绩。尽量把每一个孩子的成绩提上来,把更多的时间留给那些学困生。利用好课堂,精化每一节课,抓好基础。堂堂清这样孩子的学习效果就会很明显。所以我会去等待,等待那么学困生开出绚丽的花朵,相信,这样的等待也是一种幸福。
伟大还是管理自己,不是领导他人。古人云,“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管好自己便是最大的伟大。伟大的人不是能够管理统治多少人,而是在于自己是一个怎样严以利己的对待自己的。当一个人走向伟大的时候,首先要把自己管理好,这样便会取得别人的信任,并且有说服力。所以领导都是首先做好了自己,才能够让人信服,更有说服力,所以,伟大不是管理他人,而是管理自己。
是教出来的读后感篇十二
阅读了《优秀是教出来的》一书后,我的第一感觉是它确实是一本百读不厌的好书,主人公是美国最佳老师奖获得者罗恩·克拉克。以他的成长经验,以及和孩子们相处的过程,作为老师的他除了教学生学习书本上的知识,更教会他们如何为人处事,如何待人接物。这一点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
这本书主要讲述了一位风趣幽默的“麻辣教师”,不仅“征服”了一群又一群调皮捣蛋的“问题学生”,而且还在短时间内把他们调教成了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克拉克先生的“创造教育奇迹的55个细节”中不仅包括了“眼神沟通很重要”、“全神贯注来读书”“回答问题要完整”、“完成作业不拖延”等学习上细小之事,还包括“乘坐公车不吵闹”、“搭乘扶梯靠右边”“记人名,需用心”等看似和学习无关、很小的事情。这位教师不但想到了每一个细节,而且想得周全细致、奖惩得当、张弛有度。既对孩子严格施教,又用爱心和热忱赢得了他们的爱戴和尊敬。克拉克老师不仅重视如何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上,而且更加注重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读完这本书后,我感触颇多。
我们经常说“有什么样的老师就有什么样的学生”,尤其是一个班的班主任,他的言行可以创建良好的班风,也有可能一些极小的细节就毁了自己的形象。书中的礼仪不仅是教师在教育学生时用得上,对教师自身的礼仪教育也受益匪浅。它不断的提示与鞭策我们如何在生活中给学生树立良好的典范。身教重于言教!因为其身正,不令也从啊!
仔细读读这本书,会发现,它的书名是《优秀是教出来的》,但作者这里的“优秀”已不是我们想法中的“优秀”。在我们眼里,优秀的孩子成绩首先是最重要的,因为它关于优秀率,名次等其实与教育本身并无多大关联的东西,然后才是其他方面的一些培养。而在克拉克先生的这本书中,绝大部分说的都是如何做人。书中着重提到了涉及良好道德、修养等方面的生活细节,这也反映出克拉克先生自己的品德修为。在这些生活细节中,不仅包括简单的待人接物,如:“热情接待来访者”,“彬彬有礼打电话”。而且还细化到了“坐”、“立”、“行”,让学生学着尊重他们身边的每一个人,包括食堂的师傅们;让学生学习为人处事的技巧,包括对掌声的要求。克拉克先生虽然看上去花费了更多的时间去培养孩子们的生活习惯,但从故事中我们当孩子们达理时,也开始了知书。事实证明,他所教育的孩子成绩不是直线上升吗?我们常说:“教学生学知识,先要教会学生做人。”
阅读了《优秀是教出来的》,学习了美国优秀教师的成功经验。克拉克先生的真诚、执着与睿智,爱心、热忱与威严——“教育的智慧”将成为我们最好的“燃料”,使我们不忘记最初的热情,不忘记肩负的责任,它将使我们在不断反思中更加积极进取!
是教出来的读后感篇十三
拿着《优秀是教出来的》这本书,我就被封面上的一段话吸引住了:优秀,是一种伟大的力量……只有优秀的教师,才能教出优秀的学生。读后,我的心里产生了很多想法,也有很多共鸣。
作为一名老师,当然会喜欢优秀的学生,因为优秀的孩子不会让你太操心,优秀的孩子会让你减少许多麻烦。“优秀是教出来的吗?”带着这个疑问,我翻开书,开始寻找答案。
书的第一章:做一流的教学能手,就让我得到了了很多的收获。
每一位教师都希望自己的学生能成为最优秀的人,希望自己的知识、技能都被学生学会;每一位有理想的教师都希望自己的民族文化、精神得到传承,但大家都在思考如何让学生学会,如何让文化得到更好的诠释和传承。我也是一名老师,但是在教学上还太年轻,每当站在讲台总是紧张自己的教学目标能否达成,学生是不是全都学会了等等。总觉得自己像一叶小舟在大海不断的沉浮。可是当我读完于漪、窦桂梅、余映潮、孙维刚、魏书生这几位大师的事迹后,忽有“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
于漪老师的备课方式让我对自己的.备课有了深刻的反思。“一篇文章,三次备课,两次反思”让我惊诧不已:这样备课难度太大了!我也是一名语文老师,几篇文章我可以做到这样备课,但是每一篇文章都这备课我自问可是做不到。但于漪老师做到了,而且是数十年如一日。因此,这一惊诧让我找到了提升教学能力的钥匙。
窦桂梅老师的“设计课堂就是设计人生”让我惊艳不已,感受到了课堂设计的重要意义。走近窦老师的课堂设计,就像走进了一个美妙的世界,而这源于精心的课堂设计。作为一名老师能让学生喜欢你的课并能从中学到各种知识技能是必须的,但能像窦老师这样研究每一节课的设计,还真是少。因此,从窦老师的身上让我深切的感受到怎样才能都好语文课。
读了余映潮老师的故事后,让我深深的感受到与大师的距离,更找到了提升的方法。我深切的感受到自己的不足,业务水平的欠缺。要想成为大师,首先就是要不断的学习,学习,再学习,一刻也不能停留。要真心的去热爱自己的工作,用心的去工作。
有了想法就要付诸行动,我可能不会成为大师,但我会努力做一名用心的老师。
是教出来的读后感篇十四
清明将至,天雨绵绵,笼罩着小书店外宁静的街道,趁着躲雨之际,浏览着“新鲜”的课外读物,《优秀是教出来的》夺入眼球,“优秀怎么是教出来的”如此“歧义”的句子,身为一名教师的我,老毛病起犯(见到病句必挑),好奇心和好胜心让我“弱水三千,独取一瓢”。
绝无生搬硬套先贤哲人的陈词滥调,作者罗恩?克拉克的序言犹如一股清泉涌入我心(不可随风逝去):“我感到很幸运,因为我能为孩子们工作,能直接获取第一手资料,从而把这55条规矩发展成今天这个样子。他们是我儿时成长经历的一种延伸,同时加进了我对生活的体会,以及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我认为有必要添加的内容。”平实、自然、流畅的笔调道出了作者的独特见解,我仿佛遇见一位老朋友,或者是一名可以解读彼此的知己。
尊重孩子,让孩子从尊重中学会关心——“与大人应对,要有礼貌,有分寸”、“与人互动,眼睛要看着对方的眼睛”、“见到每个老师,都要说某某老师好”、“尊重别人的发言与想法”……联想起平日自己的学生们,班主任的我真的不难发现,学生若是本班的`,孩子们会主动打招呼,而非本班的学生跟我打招呼的几乎很少,见了都像“耗子见猫”——能躲绝不遇上,即使遇上也飞快溜过,学生对老师尚且如此,对学校的后勤工作人员主动打招呼的画面就更少见到,更何况对校外的陌生长辈们了!这正反应了我们对孩子们观察的疏忽,如果我们能对孩子们给予更多的细心,了解他们的习性,及时教育他们“中国历代都是礼仪之邦”,教育他们不单书本上作业本上写着,更要有生活中的“赴之于行动”,教育他们相互尊重,彼此关爱,那么相信这些孩子们能体会到有礼貌所带来的愉悦,校园也会充满更多欢声笑语。
宽容孩子,让孩子从宽容中学会自爱——“同学受罚的时候,不要看着他”“别人碰到你,不管有没有错,都要说声对不起”、“要乐观,要享受人生”、“从错误中学习,继续向前迈进”……记得书上有这样一个例子,“就说亚龙吧,他破坏了记录以后……好,那我就让全班同学重重地刺激他,我看见他们用眼睛瞪他,在午餐的时候责备他……”,“无论是批评还是表扬学生,我都尽量采用简洁的方法。我不愿意为了批评或表扬学生而去画表格、贴小旗、挂五星等,这只会弄得手忙脚乱……”这真实地解决了教育学生时遇到的难题,特别在现今新制度的实施中,我们往往被许多东西所牵制,对犯错的学生不敢惩罚了,生怕伤及他们的自尊心,甚至几句严厉的批评也不允许,而对每个学生攒写一大摞评价档案。老师费时费力,写鉴定,搞评语,而往往对孩子们还是缺乏实际性的关爱,以后我要真正做到关爱班中的每一位学生,在最需要的时候轻拍他们的肩膀,在最快乐的时候和他们分享,见证他们的点滴成长,赢得他们的更多信任,走进他们的情感世界,把教育根植于爱。
赏识孩子,让孩子从赏识中学会行动——“用小小的贴心,为别人制造惊喜”、“做什么事都要有条理”、“自己的理想自己要坚持”……既对孩子严格施教,又适时给予鼓励和肯定。想到了我班上经常不写作业的学生,他们时常令我火冒三丈,对比罗恩先生,我在工作上还是缺乏创新。记得书中罗恩先生介绍他曾经对待一个“问题”学生欠交作业,他尝试了两种方式寻求学生家长的配合。第一次他直截了当地告诉那学生家长情况,结果家长见怪不怪地讽刺了老师;于是第二次罗恩先生先赞扬孩子一向表现不错,可最近有点松懈不完成作业了,家长听完了高兴地要求老师一定要继续严格要求孩子,并承诺自己也会积极配合老师的工作。罗恩先生改善了与家长的交流方式,使同样一件事情,不同的处理方法有了不同的结果。除了佩服罗恩先生的别具匠心,更让我领悟到在对待懒散学生问题上一定要赏识和批评相结合,多渠道地转变后进生。
是教出来的读后感篇十五
读完一本名著以后,相信大家都增长了不少见闻,让我们好好写份读后感,把你的收获和感想记录下来吧。为了让您不再为写读后感头疼,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秀是教出来的读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第一次听到《优秀是教出来的》这本书的名字时感觉怪怪的,优秀当然是培养出来的,这本书到底想要说明什么呢于是冥冥之中就对这本书充满了渴望。
书中没有长篇累牍的大道理,有的只是些微不足道的小细节。可是再次拜读第二遍的时候,我不得不佩服作者的这种对事业执著追求的精神。对于一个小学教师来讲,《优秀是教出来的》确实是一本不可不读的好书,让我对教育又有了一层新的.认知。
作者抓住教育过程中容易被人们忽视的细节,既对孩子严格施教,又用爱心和热忱赢得了他们的爱戴和尊敬。克拉克教师不仅仅将注意力放在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上,并且更加注重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和教养。作为成功的教育者,作者在书中没有谈及如何教书、如何分析教材、如何准备教案,而更像是在谈论如何为人处事、待人接物。一个个活生生的例子生动形象,作为读者丝毫没有感觉枯燥乏味,相反感觉作者所描述的就在我们身边,亲切自然。
在日常的工作中,罗恩克拉克的几点做法给了我不少启示。例如:一个“问题”学生已经很多天没有交作业了,罗恩克拉克和他家长联系了多次都没有联系到。有一次总算联系到了,克拉克就把这个不好的消息直截了当地告诉了这位学生的家长,想得到这位家长的支持。
没有想到的是这个家长听完了竟然说:“我孩子在家里也一向如此,你就将就一下吧。”这个回答真是让克拉克哭笑不得。也许是克拉克他自我认识到了自我的这种和家长的交流方式有待改善,所以在另外一个学生犯错误的时候,他改变了策略。他首先是耐着性子给这个家长拨通了电话,与第一个学生的处理方法不一样的是他没有直接向这位家长“告状”,而是向这位家长违心地说他的孩子这段时间表现如何如何好,这位家长听了以后自然十分高兴,表示要教师对他的孩子必须继续严格要求,家长会极力配合。
过了两天,克拉克再次拨通这位家长的电话,这一次向这位家长陈述了孩子这两天的不好的表现,家长当然十分气愤,当即表态,进取配合教师的工作,回家必须批评教育自我的孩子。看完罗恩克拉克的处理方法,真是佩服他的别具匠心。
事在人为,同样一件事情,不一样的处理方法就会有不一样的结果。所以今后我们在工作中必须要有所创新,在对待后进生问题上必须要赏识和批评相结合,多渠道地转变后进生。优秀是教出来的,一般的人对于这个教育都有一种狭隘的理解:那就是学校教育。其实不是这样的。家庭和学校的共同努力才会使我们的孩子变得优秀。
总之这位教师的做法让我更深切的感受到教育的魅力,教育的机智和教育的挑战。
是教出来的读后感篇十六
优秀,是一种伟大的力量。一个优秀的教师,不仅要具备优秀的素养,更要具有最基本最重要的能力,那就是让每一个孩子都优秀起来:让不优秀的孩子变优秀,让优秀的孩子更优秀。
赵国忠主编的这本《优秀是教出来的》,收录了24位优秀教师的教学故事,他们对自己严格要求,在教学中勇于创新,深受学生的喜爱和崇敬,他们教出了众多优秀的学生。
优秀是一种宽广。功崇惟志业广惟勤,教师的宽广,在于自身的实力,包括知识量、基本功、学习观念、学习方法等,就是拥有多少,才能教给学生多少。优秀的教师,几十年如一日地认真投入、融入生活,变成习惯,在学生眼中,这些教师如同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汪洋,赋予他们知识和知识之外的许许多多。
优秀是一种深邃。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要让学生喜欢你的课,先让学生接受你的人。教师得走进学生的心灵,所以蹲下来跟学生平视,看着他们的眼睛,用真诚交换信任,用真心交换童心。优秀的教师总是在追寻,从一张张稚嫩的面庞上寻找线索,从一声声老师的呼唤中寻求突破,这样的追寻不会停止,因为每一个学生都会带来新的宝藏,追求的是适合每一位学生的教学。教学如凿井,起于三寸之坎,以就万仞之深。优秀,就是拥有这份深邃的力量。
优秀是一种自信。优秀的教师总是尽力不让任何一个学生失望,我们要满腔激情,充满活力,用爱,用智慧,用执著,用自信,让学生都能赢,挺立的姿势,好好的存在,好好的生活。教师的自信源于优秀,学生的自信源于教师,孙中山说:“教之有道,则人才济济,风俗丕丕,而国以强。”优秀的教师,应该教会学生自信和乐观,让他们有勇气有准备,面对未来的困难和挑战。优秀具有传递性,自信会从一个教师传递到每一个学生,传递到每一个人,传递到一个民族,形成我们民族特有的自信和力量。
优秀是教出来的,中国需要更多优秀的教师,需要培育出更多优秀的学生。让每一个孩子都优秀起来,首先自己要变得优秀。优秀是上课上出来的,让我们从现在开始,从自身做起,从我们的教学做起。
是教出来的读后感篇十七
儿童的心田是一块神奇的土地,播种了思想,便会有行为的收获,播种了行为,便会有习惯的收获,播种了习惯便会有品德的收获,播种了品德便会有命运的收获。所以,我们这些小学教师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将习惯的培养放在了首要的位置,读了克拉克先生的《优秀是教出来的》之后更深深地体会到了这一点。细细品位他的教育方法,可以发现,教育存在于每一个行动,每一个词语,每一次交流之中。在赞同之余我也想提一提自己对孩子细节教育中的一些想法:
写好每个字的习惯。
人们都说一个人的字代表了一个人的形象,而练字要从儿童开始。心理学研究表明,孩子智力的差异是有限的,因此,只要孩子有个认真的态度,那就一定能把字写好。作为学生,认真完成作业和写好字都是自己的责任,如果一个对待自己的事情都不能认真去做的人,将来对待别人的事情又怎么能够认真负责呢!塑造一个人,就在我们平时点点滴滴之中。
聆听的习惯。
在学习中,一些孩子对很多知识点的掌握欠牢固或对老师提出的要求做得不到位,这些情况的发生往往是因为孩子不懂得聆听。在平时的教育中,我们要求孩子不仅能认真听老师说话,还要认真听其他小朋友和家人的说话,做文明的“小听众”。让他们能真正成为聆听到世界一切美好声音的人。
自己动手的习惯。
我们教育上有一种说法叫做“教是为了不教”。也就是要求我们在教孩子知识的同时,更重要地是教会学习知识的方法。而学习中的独立创新,正来源于生活中对孩子独立思考能力,动手能力的培养。我们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多给孩子一点自己思考的空间,多让孩子自己尝试去做。我们会惊喜地发现,孩子比我们想象中的要能干很多。
做一个大度的人。
一个心胸开阔的人绝对会比心胸狭窄的人活得快乐,因为他会拥有更多的朋友和更多的机会。宽容品质的形成来自于平时孩子处人待物的习惯。我们成人(包括家长和老师)要以实际行动作为榜样,让他学着我们的样子成为一个宽容理智的人。从而享受更多的生活乐趣。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39725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