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是构建良好关系的关键,我们应该注重提升沟通能力。写一篇完美的总结需要有清晰的逻辑和合理的条理。接下来,我们将分享一些关于总结的经典案例,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启示。
经济学论文要求篇一
计量经济学是一门集数学,经济学和统计学为一体的综合性经济学学科,是本科院校经济学基础核心课程之一。计量经济学实验是计量经济学从理论向实际应用转化的基础,因此计量经济学实验教学非常重要。然而当前独立学院计量经济学实验课程的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存在不少问题。本文根据独立学院的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对独立学院计量经济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从教学定位和目标、教学形式、教学内容和考核方式等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计量经济学是经济类专业本科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1998年7月被教育部定位经管类八大核心课程之一。开设此课程的目的在于让学生领会如何利用定量分析的方法去分析实际的经济问题。计量经济学中的实验教学可以增强学生对计量经济学思想和方法的理解,是培养学生运用计量经济学分析工具解决实际经济问题的重要手段。独立学院作为我国本科层次的院校,经济类各专业也陆续开设了这门课程并开展实验教学,然而当前独立学院计量经济学实验教学中普遍存在教学定位和目标不明确,教学形式简单,教学内容不合理,实验学时安排不合理等问题,同时独立学院的学生相比较一本层次的学生,学习的基础不够扎实,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较差。众多因素结合使得独立学院计量经济学实验的教学质量和效果不如人意。因此改善独立学院计量经济学实验的教学迫在眉睫。
一、独立学院计量经济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计量经济学实验教学是计量经济学理论教学的辅助部分,目的在于帮助学生通过上机实习,增强对计量经济理论知识的理解,掌握计量经济模型的构建、检验和应用。但是,在独立学院具体的实验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着以下一些问题:
(一)实验教学的定位和目标不够明确。
在计量经济学学科教学中,实验教学常常被当作理论教学的附属,作为理论教学的补充,两者在教学内容和时间衔接方面脱节,成为独立而不易协调的两个教学过程,软件运用的实际操作训练仍是薄弱环节,未能达到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相互促进的目的;同时实验教学的目标不明确,导致学生学完各种估计和检验的方法,依然不知道应该如何运用,或者对计算检验结果无法做出清楚、合理的解释,运用计量经济学思想和方法分析、解决实际经济问题的能力未能有效提高。
(二)实验教学形式设置不够合理。
计量经济学实验教学可分为验证性实验和探索性实验两种模式。验证性实验主要是验证某种理论认识或者假说是否合理、正确的一种实验。验证性实验的优点在于教学设计简化,学生通过实验掌握和理解所学的理论,缺点在于不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和独立思考能力。探索性实验主要是学生独立自主的利用所学的理论和方法开展实验。探索性实验教学优点在于能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提升学生自主研究能力,难点在于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理论基础和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现今独立学院计量经济学实验教学存在过度重视验证性实验,缺乏探索性实验的问题。这样造成学生学习完课程,依然不会独立的利用计量经济学的知识分析解决实际的经济问题,缺乏应用能力和分析能力。
(三)实验教学内容安排不够合理。
当前独立学院计量经济学实验教学存在的一个突出的问题是实验教学内容过多,范围过大。实验的内容即包括经典的回归分析的参数估计,多重共线性、自相关和异方差检验等内容,还包括非经典的时间序列分析内容。而非经典的时间序列分析理论内容比较复杂,深奥,独立学院学生由于数学基础薄弱,在学习理论内容的时候就已经存在很多理解不透的方面,实验课学习的时候更加是无从下手。同时,由于独立学院学生对计量经济软件是首次接触,而广泛使用的eviews、r语言等都是全英文操作界面,再加上本科学生的统计学专业英文词汇欠缺,造成学生读不懂软件分析过程和结果,甚至读不懂联机帮助内容。
(四)实验课程考核形式不够完善。
独立学院计量经济学实验的考核主要是课堂考勤和实验报告。这种考核形式存在不少问题,首先,教师在实验授课时主要讲解实验内容和软件操作技巧,没有足够的精力监控学生按时按质完成实验内容;其次由于实验教学的学时有限,有些实验报告在课堂时间内无法完成,需要在课后另花时间完成,这也给了部分学生投机取巧的机会,他们可以在课后抄袭学习较好的学生的实验报告,获得较好的实验成绩,因此实验报告不能充分评价学生的实验学习效果。
(五)实验学时设置不够充分。
当前独立学院计量经济学实验教学中存在学时不够的问题。一般计量经济学总共设置48个学时,理论教学学时40个,实验教学学时8个。这种学时的安排严重的影响了计量经济学实验的教学效果。由于学生个人能力的差别,学生完成一个实验操作所需要的时间是不相同,教师为了完成教学设计安排的内容,往往在不少学生还没有练习、掌握好一个操作就进入下个实验操作,这样造成不少基础薄弱,动手能力差的学生跟不上教学的节奏,使得这部分学生产生厌学情绪,降低了整体的教学效果。
二、独立学院计量计量经济学实验教学改进的建议。
(一)明确实验教学的定位和目标。
计量经济学实验是计量经济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将计量经济学理论应用于实践的重要环节,是理论教学的延续。计量经济学实验教学的目标在于通过实验使学生能够掌握一种计量经济分析软件,运用所学的计量经济学的理论方法,通过建立计量经济模型去分析实际的经济问题。实验过程中注重模型的建立,参数的估计,模型的检验等一系列的流程。
(二)合理设置实验教学形式。
根据独立学院的学生整体理论基础相对薄弱,学习能动性不足的特点,在计量经济学实验教学中,把验证性实验教学和探索性实验教学相结合。在学生通过验证性实验教学掌握了一定的理论基础知识,软件操作能力,模型的分析处理能力以后,拓展探索性实验教学,提高他们的独立自主研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合理安排实验教学内容。
根据计量经济学理论课程教学内容,并考虑独立学院学生的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合理安排实验教学内容。主要以经典的回归分析内容为主,包括模型的建立,模型参数的估计,多重共线性,自相关和异方差。软件的使用上,尽量选择简单易操作的eviews软件。
(四)完善实验课程的考核形式。
计量经济学实验成绩由实验报告、实验考勤和实验课堂作业三部分组成。学生完成一个实验后,根据上机操作结果写出相应的实验报告。实验报告结构要完整,包括四个部分模型的建立,模型参数估计,模型的检验,模型的应用分析。实验报告的内容丰富,实验的结果准确、合理。同时为了减少偷懒、抄袭的现象,对学生采取抽查考核的方式布置实验作业,随机抽出一部分学生,并随机抽出书本上的一条习题让学生在电脑上操作讲解整个实验流程,根据学生的表现进行考核。
(五)合理设置实验教学学时。
根据当前独立学院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一般比较合适的计量经济学教学学时为64个学时,其中理论学时48个,实验学时16个。这样实验学时较充分,教师有充足的时间详细的讲解实验内容和软件操作技巧,同时学生也有较充足的时间去学习每一个软件操作和实验项目,这样整体的实验教学效果将能有效提升。
经济学论文要求篇二
在计量经济学教学中,一个重要的任务是如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思辨的能力。在具体教学中,学生们往往盲从教师和教科书的话语,绝对相信教科书上的每一个基本原理和方法以及老师在上课时的表述,很少有学生对老师上课所讲的内容进行独立的思考和辨别,特别是,学生能否根据上课老师所讲的内容与现实经济现象和经济问题联系起来,通过比较和辨别,能否从中判断计量模型假设的合理性,以及能否从中提炼出可供研究的问题。比如,在建立经济增长的计量模型时,能否联想到中国不同阶段的经济增长的动力来源是什么,学生们能否以经济学的思维方式来观察现实中的经济增长,首先提出最近的经济增长下降究竟是由于什么原因引起的?是居民消费增长下滑,还是投资或出口下降?进一步,教师能否引导学生提出这一阶段的经济增长与之前的经济增长的背后原因是否相同?教师在讲授上述计量模型时,能否拓宽学生们的视野,通过引导学生举一反三,通过对产生不同经济现象背后原因的共性因素的分析,使得学生们加深对计量模型的现实背景的理解,以及引导学生对现实问题与所用计量模型之间适应性的思考,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辨能力的关键。
笔者在计量经济学教学中发现,学生往往习惯于分析教科书上已有的计量模型或者是成熟的模型,而对于相对陌生的计量模型和研究领域,学生的理解和驾驭能力明显要弱于对既定计量模型的分析能力。这里面关键的问题,教师在上课时是否能够积极鼓励和引导学生对现实问题进行探索性、尝试性分析。我们知道,对于同一种经济现象,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同的人会选择不同的解释变量,有着不尽相同的解释。问题的关键在于,能否立足于观察到的经济现象和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对实际的社会经济现象做出适当的抽象,选择相对重要的影响因素作为计量模型的解释变量。比如,在建立我国的经济增长模型时,要引导学生抓住能够代表中国经济增长典型事实的关键变量,进行批判性思考。我国是一个城镇和农村区别非常明显的国家,所以,在研究中国经济增长的问题时,农村劳动力流动就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变量,这与西方标准的教科书中所说的经济增长模型可能有所不同。再比如,贝克尔在研究一个地区有关犯罪的经济模型时,在分析现实问题的基础上,抽象出一些重要的影响因素和变量,如罪犯花在犯罪活动上的小时数、从事犯罪活动的小时工资、合法就业时的小时工资、其他收入(如财产继承)、被抓的概率、被抓后证明有罪的概率、证明有罪后预期的判刑以及年龄等,然后在此基础上,建立一个关于犯罪的合适的计量模型。教师在上课时,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尝试进行这样的思考和训练。
在计量经济学教学中,有一种能力特别重要,就是学习计量模型时需培养的比较和创新能力。学生是否能够在现有计量模型的基础上,作进一步的拓展和深化,发展出一个更能解释和贴近现实经济问题的计量模型。这就需要学生阅读大量的相关文献,对其产生的背景和运用的计量原理、方法有比较深刻的认识,并且要学会通过不断的比较和深化,来进一步修正和完善现有的模型,在此基础上,学生完成学习能力上的一种升华。比如,在计量经济学教学中,如何让学生理解不同时期的中国经济增长以及中国的经济增长是不是平稳,时间序列估计和面板模型估计的结果是否存在显著的差别等。要弄清上述问题,不能局限于教科书之中,而是根据数据特征和研究问题本身,选择和运用合适的计量理论和方法,以及扩展和创新的前沿方法,等等。
在前文分析的基础上,为了培养学生的科研和创新能力,进一步突出人才培养中的能力目标,笔者尝试提出以下几方面的教学模式改革:
在计量经济学教学中,教师要扮演好领航员和引导员的角色,在具体讲解计量经济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时,需要改变传统的上课方式,学会通过一个个生活中的实际例子作为引子,引导学生进入相关的概念学习中。在讲授参数估计方法和假设检验时,教师要善于提出各种问题,比如为什么需要采用这种假设检验方法?这种检验方法的优势和缺点是什么?让学生先尝试回答,然后教师再公布正确答案,让学生在回答或准备问题的过程中,尽快地进入角色,熟悉上课所讲的内容。其次,教师要能够有效地组织课堂,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的授课内容中,有效地集中注意力,不要让学生游离于课堂之外。比如,在讲解经典回归模型中的样本回归函数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从总体为200个家庭中随机选择20个家庭作为样本,然后根据不同的样本估计出不同的样本函数,并进行选择和比较。让学生自己随机选择样本,自己绘图,自己得到最后的估计结果,让学生亲身参与到这个过程之中,他就会切身的感受到什么是样本回归函数;为什么不同的选择会得到不同的样本参数估计值。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不断地引导学生,督促学生投入到整个课堂教学活动中去,并且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实施自己的做法,最后通过比较、鉴别,得到一个相对最优的结果。
由于计量经济学涉及大量的数学公式和数学推导,学生们学习和理解起来存在较大困难,在学习过程中往往感到枯燥乏味、毫无兴趣。因此,在计量教学过程中借助案例教学,可以生动形象地从案例分析中引导出计量经济学的一般原理和规律,将抽象的计量经济学理论和方法生动地呈现给学生,这样就能够做到深入浅出,水到渠成。在具体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从当前经济现象中的重点热点问题中出发,选择一些能够提炼出计量模型的案例,然后将计量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贯穿到一个具体案例的始末,从基本假定、参数估计到各种假设检验,如t检验和f检验。师通过结合一个具体的案例,完整地讲解上述计量经济学内容,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案例教学的同时,教师要引导和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比如,同样一个关于生产函数的计量模型,既能研究宏观层面的国家经济增长问题,同时,也可以研究产业层面的行业生产技术问题以及微观层面的企业生产函数问题,这种生产函数具有通用性和适用性,但是,在具体应用的时候,要引导学生关注模型的适用前提和假设条件,以及在不同场合下的不同经济学含义。
传统的笔试考试主要是让学生去背诵和记忆一些计量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但是这种机械式的背诵既不会激发学生的兴趣,也无法培养学生运用计量模型对现实经济问题的分析和理解能力。笔者在教授计量经济学时,期末考核经常采用课程论文的形式,且论文必须采用计量经济模型,这样一方面可以让学生系统、全面地掌握计量经济学的基本知识和方法,因为在课程论文中有一个完整的过程,需要学生完成从建立模型、数据收集、参数估计、假设检验到模型预测的整个过程,通过这个过程学生能够相对完整地掌握计量经济学的核心知识;另一方面,通过课程论文的方式还可以培养学生关注现实问题的意识以及培养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总之,通过课程论文的考核方式,能够达到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和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经济学论文要求篇三
计量经济学涵盖了数学、经济学和统计学等学科中的相关知识,不同于其他本科核心必修课程,它对实验和实践教学内容有更为突出的强调,也是经管类专业所有开设课程中学习和教学难度最大的一门课程之一。针对这些问题,笔者根据任教计量经济学课程所积累的经验,以甘肃政法学院为例,在深入分析本科生计量经济学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提高该校计量经济学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2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计量经济学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先修知识的衔接问题。
计量经济学家福瑞希指出,计量经济学可以看成是经济学、数学和统计学的结合。学生学习计量经济学之前,应该在先修知识的学习中打下良好基础,如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线性代数、微积分、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统计学等。然而,我校的国贸专业基本都是文科生源的学生,数学功底薄弱,对上述知识的掌握情况不是很好,导致学生对教材中出现的众多数学推导避之不及,出现畏难情绪。另有部分学生由于国际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等经济学基础课程中理解不够,掌握不深,导致对于计量经济学中模型的经济学原理不能很好领悟,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弱化了学生对于计量经济模型建立的理论基础的理解。另一方面,是与先修课程内容的衔接问题。由于该专业的微积分、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课程是由其他院系的教师来任教的,而计量经济学是由我院的教师任教,由于相关任课教师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导致一些先行课程讲授难度和讲授内容难以与计量经济学讲授内容很好的衔接。
2.2实验教学环节薄弱。
现在我校已经具备开展实验教学的硬件条件,有可以供学生使用的实验室及电脑相关设备,但软件建设不到位,目前尚缺乏可供计量经济学实验的相关软件。每次实验课时都需要学生自己从网上下载破解版的相关软件,临时安装的机子上进行相关的操作练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学习的效率。另一方面,教师对实验教学过程中实时可控性也得不到保证。教师需要对学生在实验室计算终端的操作进行实时指导,布置实验内容和任务,下达操作指令,提供必要的帮助与提示,同时,在实验室计算机保持联网的状态下,学生在浏览查找数据时可能因其他信息干扰而进行与课程无关的操作活动,所以教师也需要对学生在实验课期间的行动有所监控,而目前我校实验室还不具备实现实时可控的条件。
2.3课程考核方式不完善。
课程考核方式是课程学习的重要环节,是检验教与学的有效手段。我校的计量经济学考核方式为:平时成绩占10%、期中成绩占20%、期末考试成绩占70%。期末考试采用闭卷形式,不能很好地检验学生灵活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同时,考试毕竟受到时间的限制,而且考核相对不是很全面,例如不能锻炼学生的数据搜集能力、文献检索能力。
3.1夯实先行课的知识。
首先是进一步夯实学生的经济学理论知识,这有助于增强学生应用经济学理论分析实际经济问题的能力,可以为计量经济学模型的建立,以及模型结果的分析奠定坚实的基础。其次是夯实微积分分、线性代数、概率论和统计学等课程的知识。主要是通过与相关的授课教师进行有效的沟通,提高这些课程的讲授难度和扩大讲授范围,以满足计量经济学教学的需要。
3.2加强实验课环节。
完善实验室软硬件建设,提高实验室的完整性、配套性。在此基础上应该加强实验课教学环节,并结合实际的案例分析加以强化。课堂教学部分建议将2/3学时用于讲授理论和方法,剩余1/3学时讲授相关的方法在软件上的实现,即在课堂上同步完成软件教学,这样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对学生有“即学即用”的感觉,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理论学习效果更好。
3.3完善考核机制。
全部课堂内容讲授完毕后,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选题进行一次综合性的上机实习,结果形成课程论文,包括选题背景、理论依据、变量选择、数据的处理、模型的设定、模型的优化和估计,以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提升运用计量模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课程论文的水平作为学生最终课程成绩的重要组成部分。
经济学论文要求篇四
计量经济学是一门以经济理论和经济数据事实为依据,运用数学、统计学的方法,通过建立数学模型研究经济数量关系和规律的经济学科。计量经济学在1998年被教育部确定为高等院校经济学类各专业的核心课程,目前大多数高等院校将计量经济学作为经管类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
教学。
内容多,该课程教学难度比较大。综合实际教学效果,本专业需要针对具体情况制定合理的教学方案。
1.学生的数学基础薄弱,学习兴趣不高。
计量经济学存在教学定位不明确的问题,开设本门课程时,没有明确本门课程的教学目的。由于本专业学生大多是文科生,所以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过于简单,学生数理基础薄弱,间接增加了本门课程的教学难度。
3.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脱节。
计量经济学是一门“重思想、重方法、重应用”的课程,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本院财务管理系从20xx级学生开始开设计量经济学课程,总共48学时,师资力量薄弱,实验条件较差。针对20xx级、20xx级学生,本专业培养方案没有设置实验课程,导致最初本门课程的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严重脱节,教学效果不理想,学生的学习效果不好。因此,从20xx级开始开设实验课程,共16学时,经过一学期的教学,大多数学生比较喜欢实验课,但是由于总学时太少,理论课教学任务繁重,学生不能很好地消化理论知识,无法理解实验教学的内容,最后导致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脱节。
4.师资薄弱,学生创新能力差。
很多高校经济学教师由于数学功底薄弱,没有学过计量经济学,认为计量经济学和统计学是同一类学科,这种理解上的偏误和薄弱的基础导致大多数教师对这门课程望而生畏。以本院财务管理系为例,目前能讲授计量经济学课程的教师只有2人。但是每年需要学习计量经济学课程的学生大概有300名。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既要讲授理论知识,又要指导学生进行上机实验,课后还需要批改实验报告。教师的工作量较大,教学质量受到很大影响。
从学生方面来看,由于本校是独立学院,学生基础知识和软件的应用能力较差,在实验中,大多数学生领悟力差,需要教师手把手地教。学生普遍懒于钻研学术知识,不会主动地学习思考,创新能力较差,面对实际的经济问题,不能灵活地运用计量方法进行分析。
三、
教学改革的建议。
1.正确认识本学科,调整课程定位。
作为经济学的一个独立分支,计量经济学不同于经济理论,也不同于数学、概率论、统计学。如果要开设一门课程,那么我们必须明确本课程的定位。如果不明确课程定位,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就会感到迷茫,教师很难将学生的具体情况和实际的教学内容结合起来,整个教学过程就会变得更加困难。
2.坚持“课堂讲授、实验教学、课程论文”三结合的教学模式。
经管类学生应该注重计量分析思维的培养,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许多学生学习计量经济学后不知道怎么运用,对计算的结果难以做出合理解释。因此,课堂讲授时,教师应该降低难度,学生只需要理解基本思想、基本方法即可;实验教学时,学生必须熟练应用计量软件进行建模分析。为了培养学生应用计量经济学方法独立解决实际经济问题的能力和素质,教师可以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一篇课程论文,亲自体验计量经济学方法的实际应用,这样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计量分析的实际运用能力。
3.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研究。
针对经管类本科学生,我们的教学方法应该灵活多变,结合学生的特点进行教学,切不可以“一言堂”的方式死板地讲课,而应该大量使用案例教学,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进行研究。在课外,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应该多交流、多讨论,引导学生自觉地上机实践,结合实际经济环境,运用计量经济学方法进行课题研究。
经济学论文要求篇五
目前计量经济学课程在教学方法、教学资料、教学过程等方面更多地侧重于理论知识的传授,缺乏实践和应用的教学环节,这不仅仅让学生感觉该课程教学枯燥乏味,教学效果也很不理想,学生的实践应用潜力较差。
(一)课堂理论教学与实践应用相脱节。
作为一门方法论的学科,计量经济学相比其他课程的应用性更强,不但强调基础理论、实践操作和统计软件三者的结合,更注重对现实经济问题的分析与解决。但目前大多数计量经济学课程的授课主要以理论方法的讲授为重点,缺乏对实际应用和解决实际问题潜力的培养。例如,计量经济学的教学资料一般包括提出问题、收集数据、建立理论模型、参数估计、模型的检验及模型的应用,很多老师更多地将讲授的重点集中在参数估计与各种检验方法和理论论证上,但对如何提出经济问题、如何将实际的经济问题转化成计量经济学模型,估计出的参数如何应用和进行经济学解释等方面却讲授得较少,学生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也缺乏这方面的练习。因此,虽然学生学了很多模型检验和参数估计的理论方法,却无法灵活运用这些方法,或者只会使用计量经济学软件对模型做出估计而无法进行合理的经济学解释,尤其是运用计量经济学模型分析和解决实际经济问题的潜力有待加强。
(二)重理论模型的推导。
轻实际操作计量经济学课程是以数学、统计学和经济学为基础的学科,在教学过程中,会利用很多的数学方法,但又不完全等同于数学,加上目前很多高校经济管理类专业的本科生数学基础并不好,如果在教学过程中将超多的时间用在数学推导上,不但事倍功半还让学生对计量经济学充满恐惧,不像理科生,数学推导对这些学生来说比较困难,他们也对推导过程不感兴趣。比起数学推导过程,经济管理类的学生更加愿意理解现成的方法和思想及结论,因此,教学过程中如果一味地进行数学推导,只会降低学生学习的兴趣。当然,由于计量经济学是一门数学、经济学和统计学的交叉学科,必要的数学推导也是难免的,而数学公式的推导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掌握数学原理和方法基础,尽量避免课堂上只进行理论推导的枯燥乏味,打击学生的用心性。
(三)缺乏案例教学,实验实践教学不足。
目前各个大学使用的计量经济学教材,理论体系相对都比较完备,很多教材中也都引入了许多经济案例分析,但由于案例的设计和安排过于理论化而不易让学生理解,加上有些学生经济学基础相对薄弱,无法很好地理论联系实际,更难以运用所学计量经济学理论知识对实际的经济问题进行分析和解释,加上课时所限,实验课程不足,导致部分学生对计量经济学失去了兴趣,甚至怀疑计量经济学的作用。因此,应用型教学已成为培养适应潜力强的实用人才的重要手段。
(一)革新教学方法本科阶段的计量。
经济学课程应主要以案例教学和课堂讨论为主,理论主要以理解思路和原理,采用启发式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用心性。计量经济学课程理论难度较大,尤其是对数学的要求比较高,很多学生因为数学功底不好而没有学习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就应从现实的经济社会生活中搜集经济案例,以专业期刊为辅助参考,以问题为导向构建教学模型,引入学科解释,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计量经济学的学习方法和了解该模型的好处。了解学科的实际应用。同时,在课堂上就应展开讨论,同时根据相关问题进行提问、解答,找出解决办法。能够对学生进行分组,透过资料调查、思考,进行分组讨论。讨论过程中,教师要适当进行提示,并进行评价。这样能够将以人为本、以生为本的要求深入到教学中,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参与感。此外,能够组织专家开展讲座、报告等,运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方式。
(二)革新教学手段计算机的应用。
对计量经济学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尤其是非经典计量经济学。建立与应用计量经济的模型,需要超多的数据存取,并有繁杂运算过程,但如果使用传统的计算方式运算,既耗费时间和人力,又没有效率。很多模型的建立和运算都需要辅助于计算机来完成,在现实的教学过程中,网络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运用也是计量经济学教学手段革新的主要方面。在教学中知识的讲授与计算机应用相结合,让学生掌握一两个软件的应用就十分重要,除了理论课程以外,应合理安排学生的上机操作时间,熟练掌握应用软件,学生透过上机训练,能够更加清楚直观地了解各个模型与公式,领会运算结果的概念并决定运算结果是否合理。此外,还需利用便捷的网络,将教学的大纲、计划、应用软件等教学必需资料放于网上,将各个教师的联系方式放于网上,以便学生能够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地学习,并且有利于师生间的及时交流和互动,提高学科的教学效果。
(三)革新考核方式本科阶段的计量。
经济学课程就应以应用为主,传统的考试模式以测验和理论考试为主,很少进行案例分析、随堂讨论、上机实验等方式,这就削弱了学生学习的用心性和主动性,在实践教学中进行的案例教学、实验教学等需要透过考核方式的革新来进行测试,以便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应用潜力。根据计量经济学课程特点和教学模式,现将考核方式改为课堂测试,侧重于基本知识的掌握状况;上机实验,侧重于软件应用和模型参数估计;课程论文写作,侧重于理论与实践结合潜力;理论考试相结合,课堂测试应包括随堂讨论、问题探讨等,上机实验主要考核学生对软件的掌握和应用潜力,课程论文写作是计量经济学应用的核心部分,最终将测试定为平时测试、上机实验、课程论文和理论考试四部分,并进行加权综合评定。这样将课程评价的激励与引导作用真正激发出来,不仅仅能够检验学生对于基础知识的掌握状况,还能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同时,教师能够凭借课程评价中得到的学生的反馈资料来改善当前教学中的问题,用心优化教学方式与教学资料。
(四)革新学生学习途径。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不断增强,但同时也加大了信息筛选的成本,为了给学生带给一个有效便捷的学习途径,就需要针对计量经济学的课程特点建设相适应的案例集或案例库。其中有几方面需要引起关注:
(2)所选取的案例需体现出计量经济学科的含义、方法及原理;
(3)所选取的案例需具有时代前沿性和广泛性。选取不同类型的案例能够吸引不同的学生,同时还体现出了学科用途的广泛性;案例跟随时代经济不断变化,这也体现出了学科的适用性,更加调动起学生的情绪,培养其求索精神。教师需要培养学生对学科的兴趣,让学生主动探索,自发学习,将内在的无限创造力激发出来,将生硬难懂的理论转化为简单易懂的案例问题分析,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教师们透过实践不断地探索教学经验,吸取教训,对教学方法和教学工作进行改革。如增加启发式教学的比重,采用双向讨论的方法进行教学,透过列举事实来具体分析,启发学生开拓思维模式。建立多元化的教学体系,增加多媒体教学分析,增加实验比重,同时组织学生进行社会实践,以此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潜力,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
经济学论文要求篇六
论文最好能建立在平日比较注意探索的问题的基础上,写论文主要是反映学生对问题的思考,详细内容请看下文经济学论文要求。
1.本科毕业论文格式的重要性很多学生第一次写毕业论文往往有盲目性和轻视心理。不知道如何入手写论文,也不清楚格式要求。加之临近毕业都在忙着找工作或者到处找实习单位,而无暇顾及编写论文,最后往往导致论文不合格,重新答辩。
1.1本科毕业答辩强调是应用其实本科生毕业论文对内容要求并不高。毕业设计不是去研究一个新东西或者一个新课题,而是用大学四年学到的知识去完成一个工作或者一个项目。它属于应用型论文。既然是应用型论文,本科毕业论文的题目往往都是很多年前就有的,而且是很常见的。所以论文资料从各种途径获得是必然的,格式也是多样的。
1.2本科毕业答辩重视的是论文格式应用型论文就注定了这种论文对格式的要求特别突出。所以就本科的毕业论文来说,格式是重中之重,必须认真对待。在获取论文资料时,最常见的莫过于网络,网络上能搜索到很多有用的资料供编写论文使用,这也节省了大量工作,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网上资料的格式也是五花八门的,需要统一的整理和规范化。一个格式规范的毕业论文,答辩通过率大大超过格式不规范的毕业论文。
2.论文格式每个学校都有论文格式要求,但是大致都是一样的,都是参照国家论文标准制定的。东昌学院也有专门的论文模板文件: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参考模板。
在模板上有非常详细的格式要求,在这里不再做叙述,只指出一种格式的修改技巧,能让论文规范化事半功倍。这是以论文内容必须充实为前提的。在内容达标之后开始对整篇论文进行八步格式化。
第一步:新建一个空白word文档,按论文要求设置页边距和装订线距离。并选中应用于整篇文章点确定。
第二步,把编辑好的论文封面复制到空白文档内,并在结尾处插入分节符下一页。注意:论文封面必须严格按照模板格式(最好直接在模板上修改)。
第三步,在分节符后面的新页上生成目录:插入引用索引和目录选择目录选项卡,一般只选择生成到3级标题。点确定就可自动生成目录,然后再次插入分节符下一页。
这时候生成的目录还是空白。
第四步,把中文摘要和英文摘要复制到分节符后面的'新页上。修改好字体字号和段间距,并在摘要后面再次插入分节符下一页。
第五步,把论文正文粘贴到后面的新页内,包括结语、参考文献和致谢部分。
第六步,添加页眉页脚。视图页眉和页脚在里面输入指定内容设置好字体即可。需要注意的是,在每一个分节符后面页眉和页脚都可以重新设置。也就是说,在同一篇文章里允许设置不同的页眉和页脚内容和格式。比如有的学校要求摘要部分的页码要用罗马数字,而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还有的要求每个章节的页眉都是必须是章节名,等等都可以用插入分节符下一页的办法实现。
另外一点就是页码的输入问题。页码可以只输入第一页的数字,而后面的页码可以用页码选项断续前页来实现。
第七步,利用格式刷迅速格式化文章。修改好论文的一个二级标题(一级标题是论文题目)双击格式刷,然后把所有的二级标题都刷一遍;然后修改好一个三级标题,再双击格式刷把所有的三级标题都刷一遍;修改好一段正文内容格式,双击格式刷,把所有的正文内容都刷一遍(注意不要刷到标题)。到此为止论文正文格式应当相当规范了。
第八步,更新目录。返回论文目录,因为修改格式段落的原因,页码肯定会发生变化,所以必须在论文修改结束后更新目录。在目录正文上点右键,选择更新域新目录便会生成。
经济学论文要求篇七
计量经济学作为经济学科的核心课程之一,其重要性越来越得到重视和认可。但是,相对于其他经济学课程,由于其使用较多的高等数学、概率论和统计学知识,它的教学难度相对较大,尤其是对于数学基础比较差的学生更是如此。笔者结合自己学习和讲授计量经济学的经验,从教材选用、教学内容选择、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的关系处理、经济理论、经济数据和研究方法的关系处理、基本思路和数学过程的关系处理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了改善教学效果的建议。
一、教材的采用。
目前,在版本繁多的计量经济学教材中,可按编者的国籍分为两种:一种是翻译版的国外教材,作者主要为伍德里奇、格林、古扎拉蒂等;另一种是国内学者编着的教材,作者主要包括李子奈、赵卫亚、王维国、李长凤等。国外教材特别注重具体的商业或经济案例分析以及从具体到抽象的逻辑思维,大多案例生动有趣。教材强调计量经济学作为一门经济课程主要是解决经济管理问题的工具;针对具体案例,使用较大篇幅的文字进行解释和说明,较少使用数理统计学等数学知识,可读性强,适合入门学习。国外教材的结构与内容设置,适合数学基础较差的学生,同时有助于培养学生借助计量经济学解决现实经济问题的直觉,尤其有助于提高学生建立计量经济学模型的能力;但由于不够重视数学理论的教学,影响学生解释计量经济学结论的能力和进一步学习高级计量经济学的效果。
国内教材大多更重视数理统计学等数学理论的推导,逻辑性相对较强,数学公式繁多,但案例相对缺乏且关于案例的经济解释和说明较少,综合性较弱。国内教材的结构与内容设置,使得数学基础一般的学生由于看不懂数学公式导致学习难度偏大,进而产生厌学情绪;部分数学基础扎实的学生,即使较好地掌握了计量经济学理论,为进一步深入学习和进行经济研究打下了扎实的理论基础,但不一定具备敏感的经济直觉,无法很好地使用计量经济学来解释并解决现实经济问题。我国目前主要采用国内教材,难以一概而论认为哪一种教材更好。总体来说,对于初学者,作为入门教材,国外的教材更加合适;对于将计量经济学仅仅作为工具的研究人员,国外的教材更加实用;对于具备扎实的数学基础、侧重于理论研究的教学科研人员,国内的教材更加适用。总之,教材应该结合个人的实际情况和期望达到的目标进行选择,尽量避免盲目地选用名气大的计量经济学教材。
二、教学内容的筛选。
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以及研究生教育的迅猛发展,我国已经主要由硕士和博士研究生从事教学和科学研究。除了一小部分教学研究人员本科毕业生并且正在继续接受研究生教育以外,绝大部分都属于硕士博士,将直接进入工作岗位。鉴于中国目前的实际情况,在本科阶段,本文认为计量经济学应当定位于基本方法的教学,使学生具备运用这些方法解决实际经济问题的能力。鉴于这种情况,本科计量经济学的教学应该重基本思想、基本方法及基本应用;应该强调现实的经济背景,增加现实的经济案例,尽量简化繁琐的数学推导;对学生的考核也不应强调其数学推导,繁琐的数学推导可以安排在研究生阶段的计量经济学教学中,使学生更多感受到计量经济学是一门经济学课程,而不是数学课程;本科教学应以经典计量经济学为主,可以概括性地介绍一些新的发展方向。而更多的计量经济学新发展、新领域应放到研究生阶段的教学中。针对本科计量经济学教学的定位,一定要加强计量经济学师资的建设,大力培养既掌握数学和计量方法又熟悉经济学的教师队伍。为了提高学生运用计量经济方法的能力,可要求每一个学生针对某些具体经济问题,独立完成模型构建,编写研究报告,积极推行案例教学、项目教学、课程论文,并将这些定为考核学生的重要内容。
三、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相结合。
各层次的计量经济学教学都注重强调理论体系的完整性,而忽略理论方法的实际应用。计量经济学教学目前现状是十分注重参数估计和各种检验的理论和方法,而对应用模型分析现实经济问题的重视程度不够。经济数据通常是非实验数据,而且常常存在数据缺失的问题,如何根据已有数据去寻找相关的数据来替代缺失的数据是十分重要的。对这些问题的讲授对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具有很大的好处。同时,计量经济学软件(如tsp、eview)s的实际操作训练也是薄弱环节,学生不能熟练掌握软件的应用,或不能对结果作出合理的解释,从而限制了运用计量模型分析和解决实际经济问题的能力。所以,计量经济学教学应高度重视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相结合。在教学安排上,两者要统筹规划,根据理论教学来合理安排实验教学,结合案例讲授和加强软件操作训练,以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并使学生能够使用计量经济工具分析一些经济现实问题。
四、经济理论、经济数据和研究方法的关系处理。
运用计量经济学处理经济问题通常有6个步骤:理论或假说的陈述;经济数据的收集;计量经济模型的建立;经济模型参数的估计;经济模型的假设检验;运用模型进行预测。可以看出,任何一个计量经济模型赖以成功的要素有三个:经济理论、经济数据和研究方法。经济理论是经济现象的行为理论,是计量经济学研究的基础。经济数据是所研究对象活动水平、相互关系以及外部环境的数据反映,是计量经济学研究的原料。研究方法是计量经济学研究的工具和手段,是计量经济学区别于其他经济学科的主要特点。在计量经济学的学习和研究中,研究方法经常是重点。研究方法的水平往往是一项研究成果水平的主要衡量依据。同时方法的研究也是最难的,因为方法的研究均涉及高深的数学理论,而数学理论水平的提高是一个长期的积累过程而不是短期内能够实现的。
学习计量经济学同时要重视对经济学理论的掌握。缺乏经济学理论、不了解经济行为规律不可能建立合理的计量经济学模型和选取收集合适的数据样本。许多学生虽然数学水平比较高,但受经济理论的制约,而不能深刻领会计量经济学的精髓。经济数据同样重要。经济数据是决定研究成果的重要因素,目前数据的获取途径和数据质量已经成为制约计量经济学发展的瓶颈。虽然互联网为数据查找提供了很大便利,但许多数据是不公开或需要收费的;而在大量数据中找到对研究有用的数据则更为困难。所以,计量经济学的学习必须兼顾理论、方法与数据,任何一方面的缺失都会影响对计量经济学的掌握。
经济学论文要求篇八
鼓励与支持课程组成员进修学习,拓展研究视野、提升教学潜力。
(2)学习与借鉴国内外高校优秀教学经验与成果。
课程组一方面注重跟踪学科的发展,结合《计量经济学》国际国内的最新科研成果不断更新教学资料,另一方面跟踪国外、国家与省级精品课、精品资源共享课,获取有益的经验与方法。
(3)改革课程考核方式,增强课程教学效果。
课程的考试分为两部分:实验和课程论文。实验的考核主要是为了促进学生熟练掌握计量软件eviews的应用,能够熟练进行建模求解并对模型的参数进行检验,进一步为科学研究的实证分析奠定基础;而课程论文的考核主要是增强学生的科研写作潜力。
在理论教学资料方面,课程组要反复研讨并透过与学生的反馈交流,精心设计贴合我校研究生实际的教学资料,使课程教学适应和贴合培养经济管理创新型人才的需要。在教学实践方面,课程组要不断完善和更新教学案例,加强实践教学改革(个性是课程论文、课程实习等),注重培养学生在科研中应用本课程中相关知识与方法的潜力。在教学载体方面,课程组要做到全部教学资源上网共享,实现课程在时间和空间上的无障碍教学。由于我校管理类专业研究生需要运用计量经济方法分析和解决本专业领域的实际问题,而非侧重在研究计量方法本身,因此,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应是以培养学生的应用潜力为主,课程教学应当理论与应用并重,融基本理论方法与应用为一体。思考到本学科的研究生大部分在本科没有系统学过本课程,所以在教学中要根据大多数研究的实际状况以及本课程的体系,反复精选计量经济学的教学资料,使之更加贴合本专业教学的实际要求。本课程以经典计量经济学的资料为主,适当概要性地介绍“非经典”计量经济学的新发展与动态。课程个性注重基本思想、经济背景、基本方法和实际应用,透过教学使学生掌握现代经济学、管理学研究和分析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并能够应用计量经济学模型分析现实的经济和管理问题。在《计量经济学》教学过程中,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注重培养学生运用定量分析方法解决经济管理问题的潜力,以适应社会发展对创新型经济与管理人才的需要。《计量经济学》实验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潜力方面有显著成效。《计量经济学》实践性教学环节由案例分析、实验教学与课程论文三部分组成。
(1)案例教学。
为了引导学生体验计量经济学理论与方法的实际应用,基本上每节课都结合案例进行讲解。透过实际经济问题的提出和解决,了解理论方法实际应用中出现的问题,以及解决的办法。并结合案例分析介绍eviews软件的使用方法。这种教学方式使学生感到计量经济理论方法更加贴近经济管理实际,而且是从实际需要出发去学习计算机软件,比单纯讲授软件本身更引起学生的兴趣。
(2)实验教学。
实验教学是以通用的eviews软件为载体,为配合《计量经济学》课堂教学专门设计的辅助性教学环节。设计思想和目的是完成课堂讲授资料的计算机软件的实现,帮忙学生理解、消化、评价课堂所学的资料。具体做法是在工商管理实验室进行专门的上机实验教学,并要求学生课外另外安排不低于10小时的上机实践。上机实验课上,在教师的引导下,要求每个学生结合自己选定的作业和设计的模型,熟悉eviews软件的使用方法各个部分的具体操作。实践证明,经过8学时及以上的训练,学生都能掌握基本的计量经济分析的eviews软件操作,都具有了用计量经济软件作实证性经济分析的初步潜力。
(3)课程论文。
课程论文是要求研究生结合本专业所学基础理论和自身的研究兴趣,运用计量经济学的基本思路、方法和工具,解决一个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实际问题,并构成8000字左右的课程论文。这种方法能够使学生在学习了计量经济学理论方法以后,受到计量经济分析的实际训练,对运用计量经济方法解决实际经济问题方式有更深刻体会,从而提高学生处理实际经济问题的潜力和素质,提高其科研潜力。透过实践性教学,不仅仅能够增加学生对学习计量经济学的兴趣,而且使学生享受到了运用计量经济学分析实际问题的乐趣,培养了学生应用计量经济学的建模潜力。一方面能够参加相关的建模竞赛,更能够运用《计量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撰写科研论文进行发表,这几年研究生的科研成果论文能够充分说明这一点。
该课程采用课堂讲授与上机实验相结合、模型计算与问题分析相结合的授课模式,使学生探究、协作的学习过程中到达学好《计量经济学》课程的目的。具体而言,我们在课堂教学中采用了精讲、案例、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将课程教学延伸到实践环节之中。根据教学资料、教学环境、教学对象采用了相应的教学方法,形式灵活,效果良好。例如,对一些理论性很强的难点资料,如总体回归函数、总体回归模型概念的联系和区别,t检验法、p值对回归方程系数显著性检验的联系与区别,回归模型存在多重共线性时会出现的理论后果和实际后果,内生变量和外生变量、模型识别的阶条件和秩条件,采用精讲教学形式。对一些实践性很强的重点资料,如经济计量学的研究程序,运用包含虚拟变量的回归模型分析结构稳定性,多重共线性、异方差、自相关的各种诊断方法和补救措施,间接最小二乘法和两阶段最小二乘法,采用案例教学形式。对一些容易混淆难以理解的资料,如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与一元线性回归模型的不同点,对数线性模型、半对数模型、线性对数模型的设定和参数含义,采用比较、讨论教学形式。对有些难点资料,如内生变量和外生变量、模型识别的阶条件和秩条件,采用精讲、案例、讨论等多种教学形式。教学手段:
(1)多媒体教学。
透过多媒体教学讲授《计量经济学》,突破了传统教学手段的时空限制,节省了时间,增加了课堂教学的信息量,使课堂教学形象化、生动化。
(2)实验教学。
安排1/4的时间,开展实验教学,保证了教学效果。教学方式从传统的“灌输式”转变为精讲、案例、讨论等多种教学形式有机结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考试资料方面,适当减少死记硬背式的题目,增加案例分析等实际应用型的考题;题型设计多样化;增加题目覆盖的专业面。
经济学论文要求篇九
而影响最大的便是微观经济学,甚至可以说成为微观经济学的基础。
本文对博弈论的发展进行了历史回顾,并对博弈论为何能够融入主流经济学进行了探讨,力图理清博弈论与经济学的关系,从中把握经济学的发展。
本文的研究发现,博弈论的分析范式及其学科的精密性使博弈论能够与主流经济学结合,而博弈论在完全信息假设、完全竞争假设、利己理性等方面对新古典经济学的突破,使经济理论对现实问题的分析更加深刻,从而博弈论融入主流经济学也顺理成章。
自80年代中期开始,博弈论的广泛应用促使经济学经历了一次巨大变革,而且,目前这场变革还在加速进行。
博弈论是数学的一个分支,1951年纳什的文章和1953年夏普里的文章都是发表在数学杂志上。
但博弈论作为一种研究方法,在经济学上的应用却最为广泛成功。
经济学是研究资源如何有效配置以达到或实现既定目标的一门学科。
但从现代经济学的发展来看,这种观点将被另一观点所取代:经济学是研究人的行为,即研究理性人的行为。
博弈论在短短10余年对经济学产生的如此深刻的影响是史无前例的。
近年来,博弈论的思想和建模方法已渗透到了几乎所有的经济分析领域。
而影响最大的便是微观经济学,甚至可以说成为微观经济学的基础。
80年代以后博弈论迅速地成为微观经济学的基础。
其原因在于它建立起了一个内容丰富、体系健全、逻辑合理和更加贴近现实的经济学分析体系。
博弈论不但强化了经济分析的深度,而且拓宽了经济分析的广度,从而不但使经济分析以更加符合现实的方式揭示经济活动的内在规律,而且也使信息经济学得以迅速发展。
博弈论在经济学中的应用深深地影响了经济学家的思维方式,成为经济学家的必备分析工具之一,多位博弈论专家也因对博弈论的贡献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博弈论获得了经济学的中心地位,成为微观经济学的基础。
博弈论在经济学中熠熠生辉,引人注目。
博弈论在经济学中的应用十分广泛,如寡占理论、产业组织理论,并形成了经济学新的分支――信息经济学。
199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了对博弈论做出开拓性的三位博弈论专家纳什、泽尔腾和海萨尼。
相隔十年,2005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再度授予在博弈论领域做出杰出贡献的两位专家――托马斯・谢林(thomasing)和罗伯特・奥曼(robert)。
博弈论广泛而深刻地改变了经济学家的思维方式,为研究各种经济现象开拓了新视野,博弈论成为微观经济学的基础,取得了主流经济学的中心地位。
博弈论之所以被经济学家普遍使用,是与传统经济学的缺陷和经济学自身发展的要求分不开的。
传统经济学在谈到人(或其他经济主体)的决策时,往往是假定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条件下最大化自己的效用,个人的效用也只决定于自己的选择,其他所有人的行为都归结在价格这个参数中;市场是充分竞争的,垄断和寡头是特殊情况;信息是充分和对称的。
然而现实中这些条件都是很难成立的。
第一,充分竞争的市场是很少有的(例如,国内具有一定规模的钢铁生产厂家屈指可数,占据一定市场份额的彩电生产厂家也为数不多),由于存在产品差异、地域差异和信息差异,任何一个厂商总是处于某种垄断地位(正是这样他们才有利可图),所以与充分竞争相比,垄断和寡头倒很常见;第二,每一主体在做出自己的选择时不仅要受到其他主体的影响,而且自己的选择也往往影响到其他主体的选择(考虑一下1998年长虹大规模吸纳彩管的情形);第三,在市场竞争中信息几乎总是不充分、非对称的,获取信息经常是有成本的,有时成本还是相当大的。
如果不考虑以上这几方面因素,经济学所讨论的决策其实仅仅是规划问题,是在没有竞争对手时的决策,所解决的也只是资源分配问题。
现实世界中决策者要在面对有智能和充分理性的对手与之激烈竞争时做出选择。
在竞争对手日益明显、竞争越来越直接的情况下,博弈论为经济学研究提供了一种不可替代的工具。
另外,经济学现在已经越来越重视对经济个体的研究,而在各个经济个体之间,博弈是无时无处不在的。
博弈能够融入主流经济学,为主流经济学家所接受,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博弈论分析范式与新古典经济学不谋而合;二是博弈论符合了新古典经济学的科学化趋势。
1.分析范式的趋同。
即强调个人理性,也就是在给定的约束条件下经济利益主体各自追求效用最大化,最终达到一种稳定状态,实现均衡。
可以说博弈论与新古典经济学的关键链接就是理性人的假设。
任何一门学科都有一套有别于其他学科的独特体系,而经济学不同于物理、化学等学科就在有它的理性人假设。
对此,经济学家张五常曾举过一个很有趣的例子:如果我把一张百元钞票放到游行人的街道上,没有风吹,也没有警察,我敢打赌,这张钞票会不翼而飞,在人类发明的所有科学中,只有经济学可以推断,可以解释。
整个新古典经济学理论的大厦便基于这样一个假设之上,即人类在其经济选择行为中是绝对理性的。
这个假设意味着,每个人的所有行为,都是在局限条件约束下争取最大化报酬。
消费者根据自己的偏好和市场既定价格,在收入约束下最大化自己的效用;厂商根据外生的价格水平选择利润最大化产量。
各经济行为主体的趋利行为通过竞争,最终达到稳定状态,实现均衡,这包括从单个市场的局部均衡到所有市场的一般均衡。
而博弈论研究范式是给出个人的支付函数及战略空间,然后看当事人都选择其最优战略以最大化个人支付函数时将发生什么,这与经济学效用最大化的方式完全吻合。
博弈论从行为分析入手,坚持并突出了个人理性在经济分析中的重要作用。
不论冯・诺依曼和摩根斯坦因的“最小最大解”,还是后来的“纳什均衡”及其精炼,都是以个人理性为基础的,并对理性人的行为进行了深刻的剖析,揭示了理性人行为背后心理作用的过程,加深了对个人理性的信念。
博弈论通过研究拥有不同利益的主体在发生冲突时是如何进行理性决策的,并研究利益冲突的主体如何通过理性决策最终达到均衡,从纳什均衡到精炼纳什均衡再到贝叶斯纳什均衡和精炼贝叶斯均衡,博弈均衡概念的创立、精炼和完善及模型界的存在、性质与应用的研究是现代博弈论的主要内容。
正是由于分析范式的趋同,经济学家很容易用博弈论工具对经济问题进行研究,使博弈论在经济学有着广泛的应用领域。
2.符合了新古典经济学的科学化趋势。
对于经济学是否是一门科学这一话题,历来争论不休,本文作者也不想就此展开论述,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即西方学者一直致力于将数学、物理学等精密科学的分析方法应用于经济学,试图使经济学变成一门科学,他们把现有制度视为外在,只研究可以纯粹用目的和手段来刻画和判断的人类理性行为,强调将复杂社会现象简约成某种可以向物理学那样可以准确把握的东西进行研究,试图将经济学变成一门科学。
因此,经济学的分析和论证尽量仿效精密科学尤其是数学和物理学的做法,在研究方法上,除了无法回避的规范分析之外,主要是实证分析,大量采用了数学方法。
作为一种数学方法的博弈论,其创立之初就是为了是对经济行为的分析更加精密、科学,《博弈论与经济行为》本身就是用深奥的数学理论写成的,对博弈论发展起过奠基作用的论文最初都是发表在数学杂志上。
运用博弈论分析工具对存在利益冲突的理性人的选择行为进行定量分析,可以使经济学向科学化目标迈出一大步。
自从将博弈论引入经济学以后,经济学改变了传统经济分析地那种以个人孤立决策,其他经济活动者的行为影响则被典型地简化为价格信号为基础的分析方法,而侧重于经济活动中多个利益主体的行为所产生的相互作用和影响的分析,从而使经济分析更能反应经济系统的本质。
参考文献。
经济学论文要求篇十
本文分析了本科计量经济学课程的教学现状,指出计量经济学教学中存在重数学推导,轻经济直觉,重方法介绍,轻潜力培养,重理论体系,轻实际应用等问题;然后分析计量经济学开放性实践教学的必要性;最后提出了计量经济学开放性实践教学的基本要求、教学资料和考核评价方式。
计量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以及宏观经济学一齐构成了高校经济类本科生三门核心理论课程,是现代经济学教育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计量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与研究工具也在实证研究中被超多应用,因而在经济学界也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计量经济学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现代经济学研究和经济分析的基本理论与方法,能够建立和应用计量经济学模型分析现实经济问题。计量经济学开放性实践教学模式有助于提高计量经济学的教学效果和经济学人才培养的质量。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计量经济学的确是一门教学难度较大的课程,在教学的过程中,老师既要注重学生对计量经济学基本方法和理论的理解与掌握,又要着重培养学生运用计量经济学基本方法与理论来解决实际经济问题的潜力;该课程要求学生具有必须的经济学、统计学和数学基础,并且需要利用数理统计的相关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因此,计量经济学就成了经济类本科生最头疼的一门课程,构成了“教师难教,学生难学”同时并存的局面[1]。在计量经济学教学实践中,按照教学目标的要求,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可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但是在实施过程中确实存在一些问题,计量经济学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1.重数学推导,轻经济直觉。
计量经济学所使用的经典教材大多是从国外引进,国外的计量经济学教材资料比较复杂高深,对于一般本科生而言有较大难度。近年来,国内经济学者根据我国的实际状况编写了多本计量经济学教材,由于计量经济学的理论推导需要运用超多的数学和统计学知识,因而,绝大多数的计量经济学教材都侧重于数学推导,缺乏简明而实用的经济学案例,使学生望而却步;一些教师在讲授过程中,过于强调公式的推导和证明,学生在学习计量经济学时觉得像是一门数学课,从而望而生畏,且感觉学习计量经济学之后又不能解决多少实际的经济问题,颠倒了计量经济学是经济学的学科属性[2]。我国大多数院校的经管类专业本科生是文理兼收的,文科生源的学生数学基础普遍较差,因此,他们普遍认为计量经济学课程难度较大。
2.重方法介绍,轻潜力培养。
计量经济的实证分析就应包括经济问题的提出、理论模型的建构、参数的估计与检验、理论模型的经济解释等。在各层次的计量经济学教学中,都比较强调计量理论与方法的介绍,对如何从经济现象中提出经济问题,如何应用计量理论模型来分析解决实际经济问题,却很少讨论,学生在这些方面理解的训练也很不够,许多学生学习计量经济学仍采用死记硬背的方式,这样既不利于提高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潜力,更达不到培养学生实践潜力和创新思维潜力的目的。
3.重理论体系,轻实际应用。
计量经济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但在过去的教学中由于校园相关硬件建设落后等原因,许多校园都没有开展实践教学,教师主要讲授计量经济学的理论体系和逻辑推导,经济软件的实际操作训练仍然是薄弱环节,学生学了不少计量经济学的理论方法,但还是不明白就应如何在实际中运用它,不明白如何提出经济问题,不明白如何进行经济数据的收集与处理,理论和实际严重脱节,计量经济学课程作为培养学生实际应用潜力的作用就无从谈起。
计量经济学是一门应用性与综合性都较强的学科,要求学生既具有较强的经济理论知识,又具有良好的统计学与数学知识,同时还务必具有必须的计算机操作潜力,计量经济学理论教学已不适应经济学人才培养的教学要求;计量经济学的课程性质要求进行开放式实践教学,计量经济学是一门综合运用经济理论、数学和统计学,并借助计算机,从定量角度来分析经济现象与经济规律的学科,势必对实践教学提出更高的要求。开放性实践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效果。在理论教学的同时进行开放性实践教学,不但能够活跃课堂教学的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能够使学生从知识的被动理解者转变为知识主动寻求者,这对于提高计量经济学的教学效果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因此,进行计量经济学开放性实践教学模式改革是提高经济学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迫切需要。
1.开放性实践教学的目标和基本要求。
开放性实践教学不仅仅使学生透过实际操作来巩固书本知识,加深对相关概念和理论的理解,同时也是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用心性,提升学生社会实践潜力与创新思维潜力的有效途径[3]。开放性实践教学倡导以问题和课题为核心的教学模式,推广个性化培养与自主学习的教学方式,提升学生实践潜力和创新潜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透过开放性实践教学,使学生能够了解和掌握运用计量经济学建模的基本要求,并能够较熟练使用eviews与stata等计量分析软件进行相关数据的处理,模型参数的估计与检验,提升学生的研究潜力和实际工作潜力,从而到达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2.开放性实践教学资料的调整与选取。
从培养经济学应用型人才的实际需要出发,需要对计量经济学的教学资料加以适当地选取与调整,就务必以计量经济分析软件为工具,以经济理论教学为基础,对其教学资料进行合理的选取。根据理论教学资料的实际需要,结合计量经济分析软件学习的特点,合理制定教学资料;完善教学案例库,针对开放性实践教学设计相应的教学案例,结合专业特点展开案例教学,让学生学会运用计量经济学分析和解决实际经济问题;编写与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相适应的教材,教材资料实用即可,改变现行教材的呈现方式,以增强教材的可读性,让学生在使用计量经济学的过程中学习它[4]。以问题为导向,将课程资料项目化,学生在老师指导下进行相关数据的收集整理、设定计量模型并对参数进行估计与检验,透过项目的进行,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潜力,提高学生沟通合作潜力,同时还能够兼顾不同学习风格的学生,逐步构建使学生受益的开放性实践教学体系。
3.开放性实践教学的考核评价方式。
开放性实践教学的教学效果如何评价,在实际工作中是十分重要的问题。根据开放性实践教学的不同环节建立相应的考核评价机制,以多种形式、从不同角度全方位地评价开放性实践教学的教学效果,鼓励和引导学生主动参加开放性实践教学,透过各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潜力和综合素质。教师根据学生在社会实践过程中的表现,以及学生撰写实践报告或研究论文等,综合考核评价学生的实际应用潜力,给出相应的实践教学成绩,采用这种方式考核评价学生,不容易作弊,能够比较准确地评价学生的实际应用潜力,并以此作为优先推荐评审奖学金、优秀毕业生等的条件。在传统的理论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没有被充分地调动起来,大多处于知识被动理解状态,这不利于学生潜力的提高,就应鼓励和引导学生把课余时间用于研究性、探索性与创新性学习和实践。引导学生参与开放式实践教学,激励学生进行应用性和创新性研究,参加各类应用技能竞赛,并解决相关实际经济问题;鼓励学生发表学术论文,参加各种学术会议,对研究的资料与方法进行宣讲,并理解老师与同学的提问,这种考核评价方式有助于考查学生对计量理论与方法的理解程度和实际应用潜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潜力和沟通交流潜力。
以学生为中心的开放性实践教学模式是实践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从事计量经济学教学与研究工作的教师应不断探索计量经济学新的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以开放性实践教学来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潜力与创新精神,构建多元化、全方位的开放性实践教学体系,是广大经济学教师所应共同思考的问题。期望透过以上的几点推荐,能够对从事计量经济学教学与研究工作的教师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从而到达提升经济学人才培养质量的目的。
经济学论文要求篇十一
计量经济学是一门集数学,经济学和统计学为一体的综合性经济学学科,是本科院校经济学基础核心课程之一。然而当前独立学院《计量经济学》课程的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存在不少问题。本文以笔者一线《计量经济学》教学实践为基础,结合独立学院的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对独立学院《计量经济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从教材选取,教学资料、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等几个方面进行改善。
独立学院教学改革。
计量经济学是经济类专业本科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1998年7月被教育部定位经管类八大核心课程之一。开设此课程的目的在于让学生领会如何利用定量分析的方法去分析实际的经济问题。独立学院作为我国本科层次的院校,经济类各专业也陆续开设了这门课程,然而当前独立学院计量经济学教学中普遍存在教学计划安排不合理,教材选取不当,教学方法单一,教学资料过多等问题,同时独立学院的学生学习的基础不扎实,学习的主动性,用心性差。众多因素结合使得独立学院计量经济学的教学质量和效果差强人意。基于这种状况,改善独立学院计量经济学的教学迫在眉睫。
(一)课程体系安排不恰当。
计量经济学是一门集数学,经济学和统计学为一体的经济学课程。学习计量经济学,要求学生务必具备经济学,微积分,线性代数,概率论和数理统计学以及经济统计学的知识。因此在开设计量经济学课程之前,务必开设宏微观经济学,高等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学课程。但是因为教学体系安排的缘故,有些经济学专业在同一学期安排计量经济学和统计学课程的教学,这样使得学生在学习计量经济学课程时候并没有足够的统计学的理论知识做支撑。另外因为独立学院的学生数学知识较差,讲授高等数学和数理统计学的老师为了满足大部分学生的要求,讲解的知识资料过少以及过于简单。这样使得学生在学习计量经济学时,缺乏足够的数学和数理统计学的理论基础。
(二)教材选取不合理。
当前国内大部分的计量经济学教材强调理论方法和数学推导,课本资料注重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理论介绍,对如何利用计量经济学的理论知识分析实际的经济问题,说明甚少。另外虽然国外的计量经济学书籍资料体系完整,案例资料丰富,但是思考到独立学院计量经济学的课时较少,学生的理论知识相对缺乏,学习起来比较有难度,因此并不适合作为独立学院计量经济学课程的教材。
(三)教学资料设置不恰当。
计量经济学的资料包括经典计量学知识和现代计量经济学知识,经典的计量经济学知识主要以回归分析为主,现代计量经济学知识包括有时间序列计量经济学,空间计量经济学和非参数计量经济学等。独立学院教师上课时选取的教学资料偏少,只包含回归分析的一元线性回归模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以及多重共线性、异方差和自相关,不涉及任何现代计量经济学的知识。这种教学资料的选取使得学生对现代计量经济学的知识基本一无所知,不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计量经济学的发展。
(四)教学方法单一。
目前大部分独立学院计量经济学的讲授都是以教师讲,学生听这样的方式进行,教学方式简单,教学方法单一。在教学过程中,大部分教师结合多媒体课件进行理论知识的讲解,同时对一些理论进行板书推导。在这个过程中缺乏良性的师生互动,课堂的气氛沉闷乏味,学生的学习用心性差,学生开小差,玩手机的现象十分普遍,导致的后果就是教学的效果普遍较差。
(五)考核方式不全面。
目前独立学院教师对计量经济学课程的考核较为简单,期末最终成绩由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组成。平时成绩包括考勤和作业,占总评成绩的30%或者40%,期末考试占总评成绩的70%或者60%。这样的考核方式单一,不全面。同时期末考试的试题主要是对单一知识点的考察,很难综合考察学生利用计量经济学知识分析实际经济问题的潜力。因此最终得出的成绩很难综合评价学生对计量经济学整体知识的理解程度。
根据当前独立学院计量经济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几点对应的推荐:
(一)合理安排课程体系。
根据计量经济学课程资料的要求,合理安排课程体系。时间上,计量经济学适合在大二下学期或者大三上学期开设。课程上,提前安排微宏观经济学,微积分,线性代数,概率论数理统计学课程教学;资料上,讲授这些课程的教师在讲解这些基础理论课程时,既要强调理论性,也要强调应用性,以帮忙学生更快构成对经济学整体资料体系的认识,也为学生更好的学习计量计量经济学打下良好的经济学,统计学和数学基础。
(二)合理选取教材。
一本优秀的教材是学好计量经济学的基础。教材选取不恰当,会大幅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用心性。根据独立学院学生的综合状况,一般不适合于选取国外的经典的计量经济学书籍作为教材。一般来说选取一些国内的专家编写,逻辑结构比较完整,应用资料相对丰富的计量经济学书籍作为教材比较适宜。比如西南财经大学教授庞皓编写的《计量经济学》。该教材逻辑结构完整,资料丰富,案例详实,浅显易懂,很适合作为独立学院计量经济学课程的教材。
(三)合理设置教学资料。
计量经济学包含的资料十分的丰富,即包括经典计量经济学的知识,也包括现代计量经济学的知识。教师在选取的教学资料不能过少,结合独立学院学生数学基础薄弱,学习的独立自主性较差的状况,能够以经典的回归分析的知识资料为主,辅以时间序列分析。在讲授资料的时候,以基本的思想和方法为主,理论的证明推导为辅。讲授时,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在应用。
(四)创新教学方法。
在课程资料讲授中,多媒体课件与板书相结合。课件展示主体的教学资料,板书展示理论的演绎。为了活跃课堂气氛,多采取案例教学和提问教学。要选取与学生的生活贴近,学生关心的,并且了解的案例材料;讲解中注重透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帮忙学生构成一套完整的利用计量经济学方法解决实际经济问题的框架体系。同时能够增加小组课程论文,并要求每组学生上讲台把自己组所做的论文详细的讲解给学生听。在听的过程中,学生能够用心提问,并给与提问的学生适当的考核加分。
(五)创新考核方式。
独立学院是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的校园,那么计量经济学课程的考核也就应以这个大方向为基准,在平时作业,期末考试,出勤的基础上能够增加其他的考核方式,首先,增加随堂作业,并规定完成时间,增加学生的学习压力和用心性。第二,增加小组课程论文,要求学生用所学的计量经济学知识分析一个实际的经济问题,考核学生对应用计量经济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潜力。这样多种考核方式相结合,更有利于学生掌握和理解计量经济学的方法和理论。
[1]庞浩主编.计量经济学(第三版)[m].科学出版社,2014.
[2]李文洁.本科计量经济学教学改革的探讨[j].创新教育,2013(30).
[3]郭学能.关于“二本”院校计量经济学教学改革的若干思考[j].高校科技.
经济学论文要求篇十二
论文摘要:信息经济实践活动的发展要求建立信息经济学,而要建立和完善信息经济学,就要对信息经济学进行研究分析。
信息经济学可以同时作三种理解:信息的经济研究、信息经济的研究、信息(学)与经济(学)关系的研究。信息的经济研究可以囊括信息的费用与效用、价值与使用价值、信息资源的分配与管理、信息系统和信息网络的经济评价等研究;信息经济的研究可以囊括信息产业、信息市场、信息经济规模及其确定、信息技术对经济的影响、信息基础设施经济问题、国民经济信息化等研究,信息(学)与经济(学)的关系研究则可以囊括非信息对称条件下市场参加者的经济关系、信息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信息与经济的相互作用、信息学与经济学交叉结合等研究。
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有许多问题需要信息经济学去参与研究,并从中提高信息经济学的水平和加快信息经济学发展。信息经济学是一门新型的经济学科,它适应信息社会的需要,体现信息经济的发展,最能充分反映经济活动中信息及其交流的特征。
信息经济学研究目前正处于发展阶段,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阐明了信息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如马费成教授认为,信息经济学是把信息和信息活动当作普遍存在的社会经济现象来加以研究的学科。乌家培认为信息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信息活动的经济问题和经济活动的信息问题。陈禹认为信息经济学是一门研究经济活动中的信息现象及其规律的经济学。总之,学者们对信息经济学研究对象的认识是围绕信息活动中的经济问题及经济活动中的信息问题展开的。
任何一门学科,由于其研究领域中的矛盾特殊性所规定,都有自己独特的研究对象,并按照自己所研究的对象来建立不同于其他学科的理论体系。要学习、研究信息经济学,不了解信息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不知道信息经济学围绕什么内容来研究,不清楚信息经济学的学科体系和地位,就不可能进一步的学习和研究,就会降低研究效率,甚至会影响信息经济学的发展。在基本理论研究中,主要包括信息经济的涵义、信息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信息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学科体系、学科地位、学科性质以及其发展历史、现状和趋势。
2、信息资源的研究。
如果说物质资源是“第一资源”,那么信息资源可称为“第二资源”。随着社会经济结构的逐渐变革,信息资源完全可能成为“第一资源”。如果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好,不仅物质资源能充分发挥作用,信息资源本身也可以转化为强大的物质力量。在信息资源的研究中,主要包括信息资源的涵义、信息资源的类型与特征,信息资源提高经济决策水平、提高生产力、优化产业结构的功能,信息资源共享的前提——信息资源的有效配置及配置的机制,作为信息资源主体的信息产品的性质、生产过程、生产方式,信息生产力的相关内容。
3、信息市场的研究。
信息市场是作为信息形态独立存在的商品,在流通领域传递交流中形成的一种特殊流动方式,也是信息商品买卖双方进行交易或交流,使之扩散、应用、渗透到生产领域,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过程。在信息市场中我们主要研究信息市场形成的历史及其作用,信息市场的基本类型与功能,信息市场的基本特点及其运行机制,信息市场的'价格水平极其运动变化规律。
4、信息产业的研究。
信息产业被认为是信息经济学的核心内容。信息产业的研究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有巨大作用。这部分主要研究信息产业涵义、分类、产生过程与发展,信息产业的特征、作用,信息产业的历史、现状和发展前景,信息产业结构的涵义、形态、演进的特点和规律,信息产业结构优化的标准、基本思路和调节方式,信息产业的投入产出分析,信息产业与信息经济规模以及与信息产业发展相关的政策措施等。
5、信息化的研究。
信息化是当今社会的热门话题,什么是信息化,乌家培认为,信息化是信息活动(包括信息的生产、传播和利用等)的规模相对扩大及其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相对增大的过程,它是一种社会经济现象。从这个角度来讲,信息化一定要成为信息经济学的研究内容。信息化的直接作用在于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可见,研究信息化的意义重大。
6、信息系统的研究。
信息系统按信息种类的不同可以分为经济信息系统、科技信息系统、社会信息系统等。而经济信息系统无疑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他任何信息系统功能的发挥,都离不开经济信息系统的帮助。信息系统的研究主要也是侧重于经济信息系统,包括信息系统的产生与发展,国家、地区、企业信息系统的基本任务,信息系统的费用与效益的比较,对信息系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评价和评价方法,信息系统的运行、反馈、控制、监督等有关理论。
[1]娄策群,桂学文.信息经济学通论[m].北京:中国档案出版社,1998.
[2]陶长琪.信息经济学[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
经济学论文要求篇十三
计量经济学是经济理论、数学和统计学三者的有机结合。计量经济学是在对经济现象做出定性分析的基础上,根据经济学理论,探讨如何运用统计模型来定量描述经济变量关系的应用经济学分支。目前大部分高校在该课程的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学资源建设还存在着诸多问题,成为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
1.教材知识体系不当。
目前计量经济学教材存在着两种不良倾向,不利于本科计量经济学教学。一种是教材过于数理化,另一种是教材过于实用化。前者充满了大量的数学推导,但相关的案例分析不够,对案例的经济学背景阐述也不充分。后者以计量经济学软件应用为中心,对计量经济学相关理论涉及不多,理论知识前后联系不足。
2.网络资源数量不够。
网络资源包括网络资源库、网络教学平台和网络管理平台。其中最重要的是网络资源库,包括教学文件、教学辅导和多媒体课件等。教学文件包括教师介绍、课程描述、教学大纲、实施细则等参考文件;教学辅导包括学习指导、作业练习、历年试卷、答疑解惑及案例库等辅导资料。上述资料一般都有纸质版,但网络平台建设普遍缺乏导致资源不能及时上传网络,学生网络可利用资源偏少。
3.资源动态程度不高。
目前计量经济学在线远程教学平台提供的网上资源大多仍然是以文本教学材料(课程介绍、各章重难点、习题及期末复习、软件使用说明等)或是教师授课ppt为主,o2o资源较为缺乏。已有网络资源的更新程度也较低,不能满足学生多层次动态学习需求。
4.资源建设目的不突出。
网络资源教学平台的建设目标应该着重突出资源的层次性,资源建设应就不同的专业体现出资源的专业差异性。现有的计量经济学网络资源,没有从网络资源的丰富性出发来设计出团队学习、情境化教学、探究式学习、基于项目的学习等主要网络学习模式,缺乏根据学生的个性特征设置学习界面、学习进度、学习任务和学习内容的网络教学形式。
二、基于pbl混合教学模式的《计量经济学》网络教学资源构建思路。
pbl(problembasedleaning),意为基于问题的学习。这种教学模式以问题为起点,教师通过设置与现实问题相关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将书本知识与现实问题挂钩,通过小组分工协作来解决问题,并学习隐含在问题背后的知识,形成解决问题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1.确定pbl混合式课堂教学模式建设框架。
利用教育心理学原理以及科学哲学原理分析本科《计量经济学》课程教育中pbl教学的机制、目标和基本手段,从课程设置目标、学科基本特征等角度出发,构建本科《计量经济学》课程pbl混合式课堂教学模式理论构架。
2.构建pbl混合式课堂教学模式。
结合pbl课堂同步教学和网络异步教学两大教学形式的优势,从课堂教学时空一致性和网络教学资源的丰富性出发,构建pbl混合式教学模式,即实现pbl课堂同步教学和网络异步教学的有机统一。
3.设计和开发网络资源平台。
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等方法,将pbl混合式课堂教学模式所要解决的问题,所需要的数据、文献等资料进行数字化处理,构建pbl混合式课堂教学模式的网络资源支撑平台,为《计量经济学》pbl课堂自主探究学习提供丰富的导向性资源。
三、基于pbl混合教学模式的《计量经济学》教学模式流程。
从pbl教学模式过程可以看出pbl教学模式强调的是学生的主动学习,这与传统教学过程中以教师讲授为主有很大的不同;pbl教学模式是以问题为导向的,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pbl教学模式体现了高等教育经济管理专业学生分析问题的基本要求。第一,学生要对研究对象进行深入分析,提出研究问题。这一环节可以通过参考网络资源中的案例、教师的讲授来完成;第二,学生需要确定问题分析框架,从而区别于“就事论事”的非专业方式的训练,得到理论联系实际的目的;第三,问题研究是对宏观经济理论、原理在具体条件下的应用,也就不同于一般的漫谈,使学生体验到经济理论的现实指导意义;第四,问题研究是针对某个经济现象或问题进行全面的分析,而不是简单进行指标计算,可以提高学生综合分析能力。第五,问题研究结束之后,学生还要撰写研究报告,并制作ppt进行口头汇报,能够有效提高学生职业能力。
经济学论文要求篇十四
3. 中国农村人口变动趋势研究
4. 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和提高城镇化质量问题研究
5. 中国当代农民问题研究
6. 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研究
7. 我国民营经济的产业升级研究
8. 我国小微企业发展研究
9. 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协调发展研究
10. 农村新型合作经济发展研究
11. 农村金融改革与制度创新研究
12. 家庭承包责任制与农业现代化研究
13. 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研究
14. 人口老龄化对我国经济持久性影响研究
15. 加快发展民营金融机构研究
16. 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研究
17. 改革农村征地制度问题研究
18. 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与规模经营问题研究
19. 经济转型背景下我国就业和劳动力市场问题研究
20. 发展老龄服务产业研究
21. 统筹户籍制度改革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研究
22. 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问题研究
23.推动现代服务业发展壮大研究
24.增强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功能研究
25.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研究
26.城乡一体化背景下的社会稳定体系建设研究
27.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研究
28. 我国新型城镇化发展模式创新研究
29. 新型工农城乡关系统筹构建研究
城乡一体化背景下的社会稳定体系建设
课题将被具体化为五大子课题。在第一层次即现象层,设计子课题“中国城乡一体化:进程与实践”;
在第二层级即问题层(冲突分析层),设计子课题“城乡一体化过程中的土地利用与收益分配”、“城乡一体化过程中的新劳动力与劳动力再生产”、“城乡一体化过程中的社会变化与社会管理”;
在()第三层次即对策层,设计子课题“中国城乡一体化背景下的社会冲突有序化”。课题组期待,从制度重构、政策再造及方法创新等方面实现社会冲突的有序化。
经济学论文要求篇十五
信息经济学起源于20世纪40年代,发展于50~60年代,到70年代基本发展成熟。本文的内容是信息经济学论文,欢迎大家参阅。
论文摘要:信息经济实践活动的发展要求建立信息经济学,而要建立和完善信息经济学,就要对信息经济学进行研究分析。
论文关键词:信息经济学;研究分析。
一、信息经济学的研究任务和发展前景。
信息经济学可以同时作三种理解:信息的经济研究、信息经济的研究、信息(学)与经济(学)关系的研究。信息的经济研究可以囊括信息的费用与效用、价值与使用价值、信息资源的分配与管理、信息系统和信息网络的经济评价等研究;信息经济的研究可以囊括信息产业、信息市场、信息经济规模及其确定、信息技术对经济的影响、信息基础设施经济问题、国民经济信息化等研究,信息(学)与经济(学)的关系研究则可以囊括非信息对称条件下市场参加者的经济关系、信息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信息与经济的相互作用、信息学与经济学交叉结合等研究。
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有许多问题需要信息经济学去参与研究,并从中提高信息经济学的水平和加快信息经济学发展。信息经济学是一门新型的经济学科,它适应信息社会的需要,体现信息经济的发展,最能充分反映经济活动中信息及其交流的特征。
信息经济学研究目前正处于发展阶段,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阐明了信息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如马费成教授认为,信息经济学是把信息和信息活动当作普遍存在的社会经济现象来加以研究的学科。乌家培认为信息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信息活动的经济问题和经济活动的信息问题。陈禹认为信息经济学是一门研究经济活动中的信息现象及其规律的经济学。总之,学者们对信息经济学研究对象的认识是围绕信息活动中的经济问题及经济活动中的信息问题展开的。
任何一门学科,由于其研究领域中的矛盾特殊性所规定,都有自己独特的研究对象,并按照自己所研究的对象来建立不同于其他学科的理论体系。要学习、研究信息经济学,不了解信息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不知道信息经济学围绕什么内容来研究,不清楚信息经济学的学科体系和地位,就不可能进一步的学习和研究,就会降低研究效率,甚至会影响信息经济学的发展。在基本理论研究中,主要包括信息经济的涵义、信息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信息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学科体系、学科地位、学科性质以及其发展历史、现状和趋势。
2、信息资源的研究。
如果说物质资源是“第一资源”,那么信息资源可称为“第二资源”。随着社会经济结构的逐渐变革,信息资源完全可能成为“第一资源”。如果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好,不仅物质资源能充分发挥作用,信息资源本身也可以转化为强大的物质力量。在信息资源的研究中,主要包括信息资源的涵义、信息资源的类型与特征,信息资源提高经济决策水平、提高生产力、优化产业结构的功能,信息资源共享的前提――信息资源的有效配置及配置的机制,作为信息资源主体的信息产品的性质、生产过程、生产方式,信息生产力的相关内容。
3、信息市场的研究。
信息市场是作为信息形态独立存在的商品,在流通领域传递交流中形成的一种特殊流动方式,也是信息商品买卖双方进行交易或交流,使之扩散、应用、渗透到生产领域,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过程。在信息市场中我们主要研究信息市场形成的历史及其作用,信息市场的基本类型与功能,信息市场的基本特点及其运行机制,信息市场的价格水平极其运动变化规律。
4、信息产业的研究。
信息产业被认为是信息经济学的核心内容。信息产业的研究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有巨大作用。这部分主要研究信息产业涵义、分类、产生过程与发展,信息产业的特征、作用,信息产业的历史、现状和发展前景,信息产业结构的涵义、形态、演进的特点和规律,信息产业结构优化的标准、基本思路和调节方式,信息产业的投入产出分析,信息产业与信息经济规模以及与信息产业发展相关的政策措施等。
5、信息化的研究。
信息化是当今社会的热门话题,什么是信息化,乌家培认为,信息化是信息活动(包括信息的生产、传播和利用等)的规模相对扩大及其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相对增大的过程,它是一种社会经济现象。从这个角度来讲,信息化一定要成为信息经济学的研究内容。信息化的直接作用在于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可见,研究信息化的意义重大。
6、信息系统的研究。
信息系统按信息种类的不同可以分为经济信息系统、科技信息系统、社会信息系统等。而经济信息系统无疑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他任何信息系统功能的发挥,都离不开经济信息系统的帮助。信息系统的研究主要也是侧重于经济信息系统,包括信息系统的产生与发展,国家、地区、企业信息系统的基本任务,信息系统的费用与效益的比较,对信息系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评价和评价方法,信息系统的运行、反馈、控制、监督等有关理论。
参考文献。
[1]娄策群,桂学文.信息经济学通论[m].北京:中国档案出版社,1998.
[2]陶长琪.信息经济学[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
经济学论文要求篇十六
历史悠久,是吴文化的发源地,中国近代资本主义民族民工业的发源地,也是当代乡镇工业的发源地,是中国重要的经济中心城市,区域性交通枢纽和著名旅游胜地,是长江三角洲的特大城市之一。
一、**市的基本经济状况。
改革开放以来,经济持续快速发展。至*年底,全市gdp1901亿,在全大中城市中排列第九位,人均gdp5200美元。在全国大中城市中排第六位。财政收入265亿元,在全国大中城市中排第十位。全市协议注册外资50亿美元,到位注册资金27亿美元,在全国大中城市中排列第六。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城镇人均可支配收11647万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329万元,人均储蓄存款2.4万元。参照联合国粮农组织标准,**市民的生活水平总体已由小康向富裕迈进。当前,全市人民正在实施富民强市战略,规划到*年,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20xx年,gdp在*的基础上翻两翻,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3000美元,农民人均收入达到1000美元,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
二、**市的工业概况及乡镇经济、个体私营经济发展。
一是工业生产快速增长。*年全部工业实现增加值992.74亿元,增长18.3%。其中,国有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790.61亿元,增长24.1%。国有工业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70.36亿元,增长14%;股份制企业增加值245.46亿元,增长25.6%;集体企业增加值114.81亿元,增长24.9%;股份合作制企业增加值85.83亿元,增长17.1%;三资企业增加值210.77亿元,增长29.2%。
二是工业经济运行质量继续提高。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销售产值3208.2亿元,增长32.7%;工业产品产销率为97.67%;工业产品销售收入3206.76亿元,增长31.8%;实现利税263.24亿元,增长33.7%,其中利润161.32亿元,增长45%,增幅分别高于生产和销售20.9和13.2个百分点;亏损总额下降14.4%,亏损面下降1.2个百分点。工业经济综合效益指数达到157.4%,创历史最好水平,较上年提高14个百分点。
四是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加速农村工业化。是中国乡镇工业的发源地,乡镇工业是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对实现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现业,增加农民收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出了历史的贡献。根据20xx年资料统计,在全市的工业总量中,乡镇企业占71%,有120万个劳动力在乡镇企业中工作,占农村总劳动力的72%,农民收入中来自工业和第三产业的收入3443元,占农民纯收入的74%,上交财政占全市财政收入的60%。尤其是近几年来,一部分乡镇企业的规模有了很大的发展。*年,全市乡镇企业的上市公司达到12家,这些上市公司大部分集中在江阴市,形成了中国股市独具魅力的“江阴板块”,为本地区经济发民展融资近30亿。
五是大力发展个体私营经济。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几年来,私营个体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实力迅速壮大。全市把发展私营经济作为推动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实行外资、国资、民资三轮驱动战略,从市场准入、科技创新、融资担保、财税支持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并加快私营园区建设,培育骨干企业。市私营个体经济保持了快速增长的强劲态势,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年,全市私营个体企业共计达到15.92万户,从业人员73.26万人,注册资金651.26亿元,完成工业总产值2087.67亿元,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1.71亿元,上缴税金52.2亿元,分别占全市总量的31.2%、47.7%、39.5%和19.7%,全市销售收入超亿元私企150个,拥有自营进出口权私营企业358个。
三、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及农村城镇化进程。
一是农业结构调整有突破,粮经比例为5:5。通过科技兴农、科技兴牧、科技兴菜、建设农业示范园,增强农业结构调整力度,吸引三资发展龙头企业,建立特色化、优质化、标准化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基本形成了以青梅、板栗、银杏及优质茶叶、笋用林为主的林特产业;以生猪、奶牛、肉鸭为主的优质畜禽产业;以中华绒螯蟹、甲鱼、青虾为主的特种水产业;以设施栽培为主的精细蔬菜产业等为五大主导产业。*年,农业和非农业产值达到3755亿元,其中农业总产值达到81.44亿元。
二是繁荣农村,积极推进城镇化。城镇化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年,**市的城市化率超过了60%,目前世界平均水平为42%,发达国家为78%,我国平均为40%。从实践证明,富裕农民要减少农民,加强农业大发展非农业,繁荣农村要大力推进城镇化。城镇化对农村的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城镇化促进了工业化,为工业发展提供了较高质量的人力资源、社会服务、市场环境等。
四、经济国际化进程。
**市在大力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同时,也着力加快了经济国际化进程。开放型经济已成为主体经济,坚持把发展外向型经济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年,全市新批超亿元项目就达15个,全年完成进出口总额143.8亿美元,增长了47.6%,协议注册外资50亿美元,增长了7)(2.6%,到位外资27亿美元,居全国大中城市第六位。全市重点开放园区共完成协议注册外资42.6亿美元,增长80%,占全市总量的85%;到位注册外资21.3亿美元,较上年增长58%,占全市总量的79%;自营出口44.4亿美元,较上年增长58%,占全市总量的60.6%;固定资产投资449亿元,较上年增长78%,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50%;实现国内生产总值630亿元,较上年增长51%,占全市gdp总量的33%;完成财政收入79.7亿元,较上年增长56.9%,占全市财政总收入的30%;完成税收74亿元,较上年增长65.5%,占全市税收总额的33.6%。至年底,全市累计批准超亿美元重大项目32个,有31个集中在园区,其中当年新批的15个超亿美元项目中有14个落户在园区。全市累计兴外办外资企业7000多家,世界500强企业中,有51家落户。
五、成功经验的几点体会。
辽阳,位于辽宁省中部,处于沈阳、鞍山、大连经济带的中心位置。东依辽东山地,西望辽河平原,北距沈阳70公里,哈大铁路,沈大高速公路纵贯南北,辽溪铁路横跨东西,南界钢都鞍山,北依省会沈阳,东临煤铁之城本溪,西与辽河油田接壤。距大连港332公里,距鲅鱼圈港162公里,距桃仙国际机场60公里。优越的地理位置及重要的战略价值决定了她在古代东北地区不可替代的中心地位,也今天辽阳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地域优势和资源优势。
当前,国际、国内经济形势都为我市加快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多年扩大投入、调整结构的效应逐渐显现,新型工业化、城市化和经济国际化相互促进,以投资为主拉动经济增长,以消费结构变化促进经济结构调整,使经济发展进入市场推动和政府调控良性互动的新阶段。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经济生活中的不确定因素增多,一些制约发展的困难和亟待解决的问题还比较突出。我们必须不断解放思想,把握机遇,趋利避害,努力开创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局面。今后要集中抓好以下工作:
一是进一步促进产业升级,推动增长方式根本转变。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优先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大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全面推进制造业信息化。,加快城乡工业向工业园区集中,加速中心城区工业企业易地搬迁,最大限度发挥资源的综合效益。切实提高固定资产投资效率,进一步优化投资结构,积极争取新的国债项目,落实项目配套资金,提高国债资金使用效益。规范政府性投资项目立项程序,加强建设资金管理和审计。积极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引导外资、民资扩大投入,支持企业通过资本市场募集资金,放大全社会投资总量。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重点产业、重大项目、重点企业的信贷支持,充分发挥金融信贷对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
经济学论文要求篇十七
出生年月:1987年8月。
工作经验:应届毕业生。
毕业年月:7月。
最高学历:研究生。
毕业学院:西安财经学院。
居住地: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
籍 贯:安徽省巢湖市庐江县。
求职概况/求职意向。
职位类型:全职。
期望月薪:面议。
期望地点:江苏省南京市,江苏省南京市,江苏省南京市。
期望职位:银行投资理财财务。
意向概述:期望从事经济金融类工作,能够学以致用。
教育经历。
时间院校专业学历。
9月-207月安徽理工大学金融学本科。
工作经历/社会实践经历。
时间工作单位职务。
3月-209月中西部经济发展规划研究院助理经济规划师。
年3月-2009年4月中铁四局二公司财务助理。
校内奖励。
获得时间获得奖项学校。
10月校三等奖学金经济管理学院。
12月资源环境研究生论坛征文三等奖经济学院。
校内职务。
担任时间职务名称学校。
202月-年12月宣传部部长经济管理学院。
2006年9月-6月英语俱乐部副部长外国语学院。
自我评价。
大学期间努力钻研掌握金融学科的基本理论知识,具备从事企业机关的投资和理财能力,具有良好的.写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具有调查研究、综合分析的能力,善于交际组织和协调。有很强的团队意识和创新精神,善于观察。在实习之中也总结了一些经验和教训,这些也是我以后不断进步的宝贵东西。
项目经历。
年3月-2011年6月,《陕西省利用世界银行贷款农业科技项目2011年第一季度监测评价报告》,主要在关中地区,铜川,杨凌,渭南,西安地区进行了实地调研,项目模式“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在每个项目上对基地进行考察,在每个项目上访问5名农户,广泛听取农户意见,汇总后向上级部分反馈。调研结束后,编写《陕西省利用世界银行贷款农业科技项目2011年第一季度监测评价报告》以及英文翻译部分。
联系方式。
电子邮箱:
手机:
qq/msn: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40242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