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说孩子才肯学读后感大全(20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1 15:00:15
如何说孩子才肯学读后感大全(20篇)
时间:2023-11-21 15:00:15     小编:QJ墨客

读后感是我们对书籍中的价值观和观点的思考和评价。7.作为一篇读后感,我们应该如何充分发挥自己的思考和创造能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优秀的读后感范文,供大家参考。希望通过阅读这些范文,能够给大家在写读后感时带来一些启发和帮助。当然,每个人的阅读体验都是独一无二的,所以在写读后感时,也要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独特的思考方式。欢迎大家一同分享自己的读后感,让我们一起在阅读的世界里探索、思考和成长。

如何说孩子才肯学读后感篇一

五年级语文组郭海英。

最初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我很是不屑一顾。一看书名就是一本只知道站在理论高度高谈阔论的书。这种书往往都在写老师美好的愿望,有很多东西听进来很有道理,可是根本没有可操作性。于是随手放到了床头的抽屉里。

一次偶然难以入睡,就拿起来随意翻动。没想到第一章节就深深吸引了我。这一章是围绕如何处理干扰学习的情绪写的。书中提到,孩子的情绪直接影响到他们的行为,当他们情绪良好的时候,他们的表现也好,如何帮助他们获得良好的情绪?那就是接纳他们的情绪。看到这里,我一下子想到了我自己。“我是否考虑到了学生的情绪?”我这样问我自己,眼前立刻出现了几段我与学生的对话。

对话一:

“作文怎么没有写?”

“我不会写。”

“我讲的时候你听什么了?为什么上课不听讲?”

“„„”

对话二:

“你怎么不动笔?”

“我钢笔丢了。”

“你怎么回事呀?你怎么没把自己丢掉呢?”

“„„”

“你为什么不动笔?”

“我钢笔丢了。”

“那真为你惋惜,丢了钢笔你一定很难过吧?可是因为丢了钢笔错过了写作业的时间,你的损失会不会更大呀?”

“嗯„„是,那我得借同学钢笔赶快写。”

看吧,同样的事情,处理方法不同,结果也不同。从这之后,我和孩子之间的对话变了。

“你的书呢?”

“忘记带了。”

“大家都有书,你没有,你是不是感觉不自在呀?”

“是呀,我以后再也不想忘带书了。”

“希望你以后能记住这种感觉。”

我们教学,不就是为了让孩子学会吗?他们如果愿意和你合作。用良好的情绪来接纳你的任务。师生目标一致,那教与学又何尝不是一件乐事呢?在平时的工作中,我自己的情绪有时候很容易被学生的一些小错误一下子点燃。自己有时会失控,会说出过激的话。如果我们能先接纳学生的情绪,那自然自己的情绪也不会被那些小问题影响,这样我们的工作和教学也会愉悦很多。

现在,这本书已经成了我的床头书,每天睡觉之前,总要翻看几页,每天的教学,也总会有新的收获。

如何说孩子才肯学读后感篇二

这学期,在钟老师的推荐下,我们认真拜读了《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这本全球最畅销的家教书,这本书帮助我们学会一种让孩子听话的神奇语言,这种爱的语言使孩子很容易接受你的要求和忠告。许多父母用自身的亲身实践证明了书中提供的方法非常有效。两位作者,不仅是作家.国际著名的亲子沟通专家,更都是三个孩子的母亲,她们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摸索出的这套语言是这样行之有效,的的确确能缓解所有年龄段的孩子与父母的紧张关系,结束父母与孩子的冲突对抗,带来父母和孩子的亲密合作。

这本书不仅用文字,还用了一些图画,结合生活中的一些实例,给了家长读者一个很好的指导。读来不觉费力,不觉枯燥艰涩,一些小故事也是我身边在同样发生的事情;书中的卡通漫画,生动展现每个技巧,可以让我们更容易地模仿、操作。阅读这本书带给了我们走进孩子内心世界的钥匙,指引我们切身体会孩子内心的感受。通过一系列实用有效的方法,帮助家长和孩子建立起一个能够快乐交流的平台,使孩子变得不同寻常地愿意与父母配合。

为了建立这个快乐沟通的平台,围绕“如何说”“怎么听”,作者从六个方面进行了探讨和实践:

1、帮助孩子面对他们的感受;

2、鼓励孩子与我们合作;

3、代替惩罚的方法;

4、鼓励孩子自立;

5、恰当地赞赏孩子;

6、让孩子从角色中释放。

尤为可贵的是作者清晰简洁地创造了一套操作方法,给出了实现这六个方面的30种技巧,辅以大量的常见场景和问题加以说明,并配有相应的练习题,让父母可以把这些技巧烂熟于心,灵活运用,随时应付各种情况,做到游刃有余。

现实中我们教育孩子的时候,会忍不住掺杂发泄的情绪,想到哪,说到哪,自己痛快了再说。在与孩子交流时,一定要控制情绪,如果觉的要发火了,赶紧走出去,缓和情绪。书中多次提到要关注孩子的感受,从孩子的角度去体验他们的感觉,去体验家长用不同态度说的一些话,对孩子心理感受的影响。孩子虽小,但他们是有喜怒哀乐、独立思想、独立人格的人。只有真正地把孩子当作一个独立的个体,与他们交流,才能真正做到尊重。

看了这本书,我们知道自己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彻底改变教育观念,今后还要不断地学习书中给出的很好的理念和方法,学会如何和孩子更好的建立有效沟通,陪伴孩子在快乐中成长,帮助孩子们最终成为独立、自强、充满爱心和具有责任感的人。

如何说孩子才肯学读后感篇三

作为新教师我有很多东西要学习,尤其第一次接触一年级的孩子时,有更多的东西要去适应。面对那么多一年级的孩子,刚开始是那么的手足无措,焦头烂额。有时因为孩子们的表现没有达到要求而急躁,在看了很多前辈老师对待孩子的态度后,我更清楚的明白了作为低年级的教师要有更多的爱心、更多的耐心以及学会等待,最重要的是心平气和。机缘巧合下,我发现了一本书--《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这本书就是一本带给我惊喜、让我觉得像是拣了宝的书。

对此我深有感触,尊重、接纳孩子的感受,非常利于我有效的沟通。强烈的认同感让我对这本书产生了极好的第一印象。这本书讨论了如何鼓励孩子与我们合作、代替惩罚的方法、鼓励孩子自立、学会赞赏孩子、让孩子从角色中释放。最后一部分叫做“融会贯通”,讲这些技巧的综合运用。也许这些办法不会立刻改变孩子,但在心灵上留下的痕迹会慢慢的感化他,让师生在心灵的碰撞中得到发展。在书里学的,这几个月以来,我结合了在二班和四班的实际情况,我明白,要达到好的效果,我一定要有耐心并且要学会等待。面对懵懂未知的孩童,老师耐心的讲解会引导他们,会让他们内心充满安全感,会让他们树立自信心。什么事情都不是一蹴而就的,是需要时间的历练和过程的培养。想一下子见到效果,有些着急、有些焦躁,这样对孩子们是不公平的,想一想自己小时候不也是得慢慢来吗?自己现在是小学教师就要找准自己的位置,对事情的思考、实施都要符合儿童的现状,不能用对待成人的方式去要求孩子们。

这本书,我已经看了3遍了。放在床头边上,经常还是会翻开学习学习。我以后要做的第一件事不是急躁,而是想一想这些孩子们现在最需要什么样的引导,什么样的方法适合他,而且这些方法和做法不能一下子给的太多,一点一点地给,让孩子的心理和行为在我们一点一点的给方法的过程中,一次一次心平气和的交流过程中孩子的心理和行为得到有效的发展。我要做的就是改变自己的心态。因为一切源于心平气和。

后来,又买了本新出版的《怎么说孩子才肯学》,感觉是《怎么说孩子才会听》的衍生。我又像发现了宝物一样啊,里面教如何帮助孩子面对每天在学习上出现的问题。吸引孩子合作的七个技巧等等。

通过这几个月的学习,加上这两本书,我慢慢的感觉到,要让每一位孩子受到关爱。即便是学习再不好的孩子,即便是习惯再不好的孩子,都要帮助他找到自信,这样他才有可能成功。

如何说孩子才肯学读后感篇四

我们要学会倾听和认同孩子的感受,当他觉得自己被理解被接受时,那么在亲子谈话中就不会有争吵和责骂,他就会讲出许多事情,使你更好的去理解孩子,如果孩子的感觉被否定,他就会觉得你不理解他,他就对你没什么好说的,同时他也会怀疑自己的感觉是否正确。孩子对大人的责骂、命令、说教、警告、比较等等都是很反感的。出了事要教会孩子如何去补救,而不是一个劲的埋怨,那样于事无补,还惹得孩子烦。()什么事情做错了就说什么事情,不要把往事全部拿出来说。鼓励孩子要独立自主,不要什么事情都帮孩子做好,那样他永远长不大。平时孩子要多称赞他,当他听到这些称赞,才会更有信心向前迈,同事孩子也会觉得自己的努力没有白费。

书中有所列的方法和技巧,我觉得非常实用,就在日常生活中随时可以用。最重要的是家长要改变自己对孩子的态度和看法,如果是用欣赏的眼光去看自己的孩子,那孩子的优点就会越找越多,如果不欣赏用指责、抱怨、比较来看他,那他的缺点就越挖越多。最艰难的是家长的改变,习以为常的语言和心态会让我们在生气的时候故态复萌,用最伤害的语言对孩子发泄自己的怨气和不满。

如何说孩子才肯学读后感篇五

暑假里我拜读了美国著名的亲子沟通专家----阿戴尔.费伯与伊莱恩.梅兹立希两位享誉国际的成人与儿童交流沟通问题专家共同撰写的《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的教育书籍。书中用了多种丰富而又有趣的形式,去帮助读者建立教育观念。有很多实例,除了文字,还有的以漫画形式出现,每段内容之后还安排了各种练习题,让你在实际运用中自然而然地学会与孩子相处的技巧,每章节末尾作者还总结了常见问题、注意事项以及一些小故事,另外还配有作业题,让人读起来很生动,不知不觉就融入其中。作为一名家长同时作为一名一线教师,我对书中提到的一些章节有一定的感受,同时也受到了一定的启发。

“帮助孩子面对他们的感受。”全神贯注地倾听,学会了解、体会并且接受孩子的感受,不要想当然的否定它。如果孩子的感受不断地被否定时,会感到困惑和愤怒。当我们在难过或者受到伤害时,如果有人能真正愿意倾听,认同我内心的伤痛,我会感觉没那么郁闷,也更能处理好自己的情绪和面临的问题。这个过程对我们的孩子也同样适用。如果我们也能倾听孩子,与他产生共鸣,那么也能有助于孩子自己解决问题;我们能理解孩子的感受,对孩子来说是很大的帮助。深入到孩子的内心,帮助他们了解自己最真实的想法。孩子一旦清楚了自己内心的想法,他们就能集中精力来应对出现的问题。有时,我们总会不可避免地去否定孩子的感受,那完全是站在成人的角度去看待问题的结果,我们忽视了一个最基本的事情,就是让孩子自己成长。

“父母要把握说话语气。”我想,作为一个老师,“恰到好处”的语气同样重要。所谓语气“恰到好处”就是说,老师要将商量、鼓励、信任的语气用在最合适的地方。因为即使是同样的话,用不同的语气说,会带来不同的效果。比如,孩子没考好时,如果老师用质问指责的语气说:“怎么就考这么点成绩!”会让孩子觉得潜台词就是“你怎么这么笨!”被人贴上了“笨”的标签,什么自信心都会受挫。如果换上一种柔和、鼓励的语气:“怎么就考了这么点成绩呢?”

如何说孩子才肯学读后感篇六

这是一本难得的好书,很多种原因可以令一本书成为好书,文字优美、立论新颖、哲理深刻……而它却得益于很强的操作性,并且图文并茂,通俗易懂。它是美国两位亲子沟通专家所着,其中一位还是专业的画家,因此在书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她的卡通表达形式。这本书分“如何处理干扰学习的情绪”、“吸引孩子合作的技巧”、“惩罚的隐患与替代惩罚培养自律的方法”等七个方面,但我觉得贯穿这几个方面的是一个清晰的观点,那就是“认同孩子的感受,接纳孩子的情感”。

书中每个章节都有很多例子,其中最具特征的是书中配以有趣而又生动的漫画,这些例子和真是和学习生活非常贴近,它提供了一种以孩子为核心的语言,通过这本书,我渐渐明白了现代的新的'教育方法,不再是老师主导一切的旧的教学制度了。曾经看过一本书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发展心理学》,这本书中在小学儿童的社会交往中说道:老师的期望能够很积极的影响到孩子的学习和生活,改善孩子落后的行为习惯,里面讲到有研究发现:老师对学生有高期望时,他们就表现出更和蔼,更愉快的态度,更经常表现有好的行动,微笑,点头,注视学生,与学生的谈话更多,给学生给予密切关注,更善于赞扬学生等等。可见老师的情绪,身体语言,口头语言等多种传地方式等多种传递方法上都应该更多的关注孩子,多给孩子鼓励,真正的倾听孩子说话,相信孩子会悄悄地变化,慢慢的健康自信的成长!

书中还轻松地将我们平时惯用的生硬的命令变得柔和却赋教育意义呢!我们在课堂中经常能听到这些词“停下!”“站起来”“走开”“坐下”等等。但当它是个名词时,你会发现它的魅力不小,“xxx,你的座位!”孩子自然就会想到“我的座位怎么了?”“哦,我得坐在座位上!”“我最好坐下!”如此简单的词性转变,产生的效果却可想而知了!

通过书中的漫画可以看到,同样的场景,仅仅是沟通方法不一样,结果就差别这么大,这样的事情在孩子身边随时都有可能发生,一念之间,就可能会引导孩子走向两条截然不同的未来。

如何说孩子才肯学读后感篇七

通常,我们的做法是:

一、拒绝信息类或者解决方案类的信息。

1、批评、评判、责备类:

你更应该懂事一点。

你这样是非常不礼貌的。

你是我知道最不体谅别人的孩子。

2、嘲笑、羞辱。

我为你感到羞耻、你是个被宠坏的孩子。

3、解释、诊断、心理分析。

你是想把我激怒。

4、教导、说教。

打断别人说话是不好的行为。

好孩子不会那么做的;。

如果我对你做这件事情,你会怎么想。

你为什么不能听话一点。

总结:所有这些,都是你如何如何,这些都是排斥孩子的性格、轻视他个人,粉碎他的自尊,强调他的不足,判断一个人的个性。

二、解决方案类。

1、命令、指挥、指示:你把音乐关掉、你赶快去做功课。

2、警告、训诫:如果你不把这儿收拾干净,晚饭你别吃了;。

3、劝告、布道:别人说话的时候,不要打断;。

4、建议或者提出意见:你用完每件东西后,能不能放回原处。

结果:孩子拒绝按照你说的做,你的需求比孩子更加重要,必须服从。这些都是你信息。

那什么是我信息呢?定义是:一个父母告诉孩子他们对一些不可接受的行为感受时,这些信息称为“我信息”。

场景一:工作了一天,你非常疲劳。你需要坐下来休息一会。你希望用这段时间来看会新闻。但是你五岁的儿子缠着你跟他玩。他不断的拽着你胳膊,爬到你的膝头,挡住电视。可是,陪他玩是你现在最不想做的事情。

大家写一下,你通常会对孩子说什么话?如果换成今天分享的我信息,你会如何说,效果如何?模拟练习一下。

我解释一下:行为是一个孩子所做的事情或者所说的话。那么,我信息是对这个孩子不可接受行为一个简单描述:他做了什么让你烦恼,而不是你对这种行为所贴的标签或者评判。

思考:我信息和你信息的对比。

1)父母对这种行为的感受。

分析:你信息的时候,他们无需确认孩子的不可接受的行为使他产生什么样的感受,只是随口一个命令、威胁、你如何如何等等。但是当你送出我信息的时候,他们需要了解我的感受。

例如:当你没有按时从学校回家,又没有打电话说你要晚回来的事,我特别感到担心,这让我如何如何(无法安心做事)。

结论:一个人的行为决定他成为什么样的人。

总结:我信息,能够帮助一个孩子的成长,帮助她学会为自己的行为承担责任,一条我信息能够孩子,你把责任留给了他,信任他能够用建设性的方法处理当前的情况,信息他会尊重你的需求,给他一个机会做出建设性的行为。

补充:不仅仅在父母和孩子。领导对员工也是如此。同事之间等等。

其他应用:还可以用在哪些方面呢?比如赞美。

除了用在孩子做出不可接受的行为时,与其对抗的有效方法外。还可以传达你的正面情绪或者赞扬。

通常我们的做法是什么呢?大家说一下。

例如:你真是个好孩子!

你干的真棒!

你在餐厅里表现真好!

这样的表扬短期有效,可是不具体,对方不一定能一直感受到。

如果你具体一些呢,用我—信息的方式:

我真的很感谢你去主动丢了垃圾,这虽然是我的工作,我非常的高兴,帮我节省了很多的时间。

谢谢你去机场接我的朋友,省的我跑一趟,我真的很感激。

你让我知道你什么时间回家,这让我松了一口气,因为这样,我就不用担心了。

2)第二栏写下相应的行为之后自己的感受;。

3)然后用我们今天学习到的句式,尝试沟通一下。

比如:对方做了什么,不符合你的心愿,不符合你的做事风格,不符合你的要求等等。或者感谢的话语。每人写2条。

你信息—我信息,是一个人表达方式的改变,背后是责任的改变。是表达方式的改变。学会句型:行为----感受----行为带来的结果。

如何说孩子才肯学读后感篇八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是美国作家阿黛尔法伯与伊莱恩玛兹丽施合作编著。旨在通过实用的技巧与事例练习,教会广大的父母如何与孩子正确的沟通,解决亲子之间的冲突问题。

本书包过两大板块:第一板块是技巧篇,包含如何感受、寻求合作、替代惩罚、如何赞赏与愤怒管理五个方面的内容。第二板块是案例解答,包含了众多的读者来信以及作者的解答方案。

看完本书,最大的感受就是,这本书非常适合新手父母,以及迫切想要解决亲子相处中的各种问题,但苦于不知采取何种方式的父母。相较于《孩子,你的情绪我在乎》,这本书更加通俗易懂,没有太多的理论知识,只有简单明了的观点,漫画版的`技巧演示,由浅入深的事例练习。如果照着此书去练习,成为情绪管理型的父母,便不再是难事。

在此,和大家分享一些书中的观点和技巧:

1、当孩子不开心的感受遭到否认或忽略时,通常会变得更加难过,即使父母此时提供一个合理的解决方案,也不会有什么效果。

技巧:倾听孩子的感受,并帮助他们表达出来,让他们知道自己的感受被理解,在共同协商解决方案。

2、父母们指责、辱骂、威胁、命令的时候,孩子通常很难合作。

技巧:描述当时的事情,描述自己的感受,指出自己希望对方做的事情。

3、评价式的赞赏,如聪明、漂亮、完美之类的词,不仅不会让孩子关注到自己失误的地方,更会让他们灰心丧气,不再继续努力尝试。

技巧:夸孩子聪明,不如夸孩子努力,描述你看到的和你的感受就能带来不可思议的结果。

4、如果我们告诉自己,不要理会自己的感受,只能增添愤怒和绝望,我们所面临的挑战在于:要明白如何适当的表达我们无法遏制的愤怒来释放自己,同时又不伤害到孩子。

技巧:愤怒时,对孩子说我非常生气,非常非常生气,我要打人了,所以快跑快去逃命。情绪冷静下来之后,在和孩子进行情绪管理训练(描述事情,描述自己的感受,指出希望对方做出的改变)。

如何说孩子才肯学读后感篇九

本学期,政教处推荐我们班主任研读美国教育畅销书――《如何说,孩子才肯学》。读完本书,我感受最强烈的一点就是,这是一本实用性非常强的书,书中列举了很多切实可行的沟通技巧,尤其是创设的实用对话场景和令人耳目一新的的漫画插图,为我们提供了面对孩子出现的具体问题所应采取的正确方法。这本书让我联想到自己当班主任时遇到的种种具体困难。以前,当我的学生犯了错误的时候,我总是不假思索地用自己惯有的方式去批评、指责他们,而且往往深陷其中,难以反思、自拔。当我接触了《如何说,孩子才肯学》这本书,我才发现我是多么愚蠢,我总是陷入自己处理方法的思维定势中,难得站在超越事件的高度做出理性地分析与解决。于是从《如何说,孩子才肯学》这本书中,我找到了很多解决棘手问题的方法,我迫不及待地将它应用于我的教育实践中,真的,我发现书中推荐的新方法往往既实用又灵验,我还体会到了跟孩子沟通的重要性。这本书让我收获了很多和孩子沟通的小技巧,我的班主任工作开展得更加得心应手了。

首先,我认识到孩子情绪的重要性。以前我虽然知道孩子是有情绪的,但我从未体谅过他们的情绪,只知道你错了,就要接受批评,还必须得虚心,否则我就一直说教,直到你“虚心”接受为止。其实现在想来,孩子未必就是真正的接受,也许是不胜其烦妥协罢了,所谓的“口服心不服”而已。当我读了本书,我觉得非常对不住孩子,我更觉得羞愧,因为我根本不是一名有教育智慧和能力的`老师。所以现在,当我面对学生的消极情绪时,我总是身同感受地说出他们的感受,并且表示我的理解和接纳,同时我坚决杜绝了随意的批评和忠告,而是等孩子们的情绪缓和下来的时候,再和他们交流,给出一些适当的建议。每当这时,我发现原来孩子们改正错误一点儿都不难,而且他们往往能凭借自己的力量容易地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且心甘情愿地去实践。

其次,我十分赞同“惩罚的隐患与替代惩罚培养自律的方法”。事实就是这样:当孩子遭受惩罚时,他会暗下决心以后做坏事时要更加小心,而不是要诚实和负责。现在的孩子,个个都是家庭中的“宠儿”,个性都特别强,自尊心也强,是不太服管的。对于调皮难管的孩子,教师仍需采用一些“惩罚”的手段对学生进行教育,以免影响到其他的学生,然而,这样不痛不痒的“惩罚”往往起不了根本性的作用,不能有效地管理学生。所以,要想真正的管理好学生,还是应该培养孩子自律。现在,我正试着用书中介绍的方法努力唤醒孩子的自律意识,并督促他们逐渐形成能力。

再者,我们要吸引孩子们跟我们合作。这就需要使用一些技巧来引导孩子与我们合作,创建民主和谐的班级氛围。当出现问题时,我们要用客观的语言描述问题,这样便于孩子们认清自己行为的不当,以便他们及时改正,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当我们用提示来帮助孩子们找到他们的问题所在,而不是狂风暴雨似的“批评指责”时,孩子们往往更愿意改变自己的行为。注意的是,我们在表达自己的感受时要做到:不攻击、不取笑,这样学生更容易倾听,并为自己的行为负责。有必要时我们可以给学生写纸条,这样会让他们感受到老师的尊重和信任,并回报以尊重和信任。有时还可以配合游戏或比赛的方式请孩子们合作,这种方法非常有效。

最后,我们还要经常真诚地表扬鼓励孩子,也就是赏识教育。教师要多用赞美的语言去评价学生,这样能提升学生的自信,达到鼓舞人心的效果。最明显的例子是我班上一位叫欣雨的学生,她是一名学困生,以前教她的老师天天课下留她,而她留下后,并没有用心学习,而是一直哭,带着情绪磨到老师们下班的时间,她就可以回家了,所以她的成绩可想而知。当初我接班时,因为是新面孔,开始留她,她还挺配合,可留的次数多了,就又故伎重演了,开始哭,开始闹情绪,而且一不留神她就溜了,留下来不但于事无补,反而加重了她的心理负担。正好,这时我读了《如何说,孩子才肯学》,我决定改变策略,对她要学会宽容和赞美。有一天放学,看到她又想溜,我微笑着说:“小胖,(这是老师们对她的昵称,因为她长得白白胖胖的,除了学习落后外,并不讨人厌。)别忘了留下来写作业哦!”她本来一愣,但当她看到我的笑脸时,也笑了起来。这次,她破天荒的没有哭,不会的题也大大方方地过来问我。有的很简单的问题,她也问,我笑着给她讲解一遍,还笑着唠叨几句诸如“应该好好听课”“再不听课就更坏了”之类的“批评”话,她居然也欣然接受了。第二天放学,我回到办公室时,嘿!她居然早来了,看见我还腼腆地一笑。后来,我多次在全班面前表扬她,做操的时候,她认真踏步,我摸摸她的头,竖起大拇指表扬她;上课的时候,她抬头认真听讲,我大张旗鼓地表扬她,让同学们看到她的变化与进步。她一天天快活起来,虽然学习还是不如人意,但她由于“好心情”变成了“好孩子”,再也不闹情绪了。相信,假以时日,她会有大的进步。

如何说孩子才肯学读后感篇十

首次接触这本书,我脑海中浮现的是在组织活动时,我在前面讲,孩子在后面讲的场景。我一直在探索让孩子愿意听我讲话,能够专心听我讲话,并积极回应的方法。工作中也在不断地尝试各种方法,但是一直没有收到很好的效果。也许这本书对我会有一些帮助吧?也许书里无非是“尊重、理解、接受、包容、平等、站在孩子的角度”等等……这些个词吧?带着这两种想法,我开始翻阅这本书。浏览中,案例分析、专家支招深深的吸引了我。不仅因为每次我的处理方式都和错误的范例不谋而合,而且还有那些正确的引导方式让我佩服。细读下去,又有了其他的收获,让我受益匪浅。

教育是一门学问,你千万不要把孩子当花花草草来养,喜欢叫他怎样就怎样。尊重也是必须的,跟她说话时,请蹲下,和他平视不要命令式的,而是要看着他的眼睛说话,同样要求他也看着我的眼睛;孩子表现好,或者受伤了,不要吝啬你的拥抱。当老师要爱孩子,作父母要爱子女。常常给孩子一个个亲切的拥抱,一个个浅浅的微笑,一次次循循善诱的开导,一件件小小的礼物。这会使孩子很自然地感受到爱,也增强了他的信任感。所以说爱心可以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

我在评价幼儿的作品或行为时不经意间往往用“你做的很棒”,“这幅画很漂亮”。有时甚至不知道从哪里评价。评价语言通常存在着用词单一、内容空洞贫乏。这样一来评价语言成了纯粹的形式语言,对幼儿语言表达、情感提升的帮助几乎为零。书中对于如何夸奖孩子提出以下方法:描述你所见的事物,描述你的感受,用一个词来概括孩子值得表扬的行为。在评价时,可以先描述一下眼睛中看到的事物,说出自己的感受,也引导孩子来说说自己的感受。

老师和父母光会察言观色还是不够的,你还必须用心的倾听孩子心中的话。即使那段话又臭又长又难理解,对你来说或许很幼稚或一点意思都没有。但是你也必须洗耳恭听,那样孩子才有被“接纳的”感觉,才会把你当知己朋友,以后也才能跟你一五一十的。打开天窗说亮话。心里有什么事才会主动找你排忧解难。也才会听取你所说的话。

希望得到别人尊重和得到别人欣赏,是我们每一个人人性中最本质的追求。尊重、欣赏的最大奥秘就在于时时、处处、事事在心灵深处坚信孩子行,承认差异,允许错误和失败。让每一个孩子时时都能感到自己能行,自己是一个好孩子,让他们在成长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老师和父母与孩子谈话的失败,往往不是缺乏对孩子的爱,而是缺乏对孩子的耐心与尊重。

总之,要让孩子愿意听,就必须学会如何爱孩子,如何尊重孩子,如何赏识孩子。本准备简单的看看,却越看越觉得有滋有味,受益匪浅,感触良多。如何说孩子才会听,这是每一个做父母和做老师的都迫切想解决的问题。老师要能说会听,及时沟通,消除隔阂,清扫孩子内心的尘埃,帮助孩子营造一片晴朗的天空。

如何说孩子才肯学读后感篇十一

事实上,企业招聘选人的问题不应该是一道难解的题,反而是一个特别有趣的过程。人生可选择的空间和范围都太少了:孩提时,不能选择自己的父母、兄弟姐妹;求学时,不能选择自己的老师、同学或室友;求职时,企业倒是可选的,合作的同事却不大可能由自己决定……几乎都是被动选择的结果。在招聘中,企业管理者可以与如此多的陌生人进行讨论和交流,主动选择志同道合、互相欣赏的人作为以后合作的伙伴,该是一件多么美妙的事情。

由此可见,对企业的招聘问题,大可以一种“慧眼识千里马”的心态对待之。如何识别真正的千里马?关键在于三大步骤――定义人才、选拔人才、留住人才。

定义人才。

不少企业管理者在招聘的时候都遇到过这样的情况:有一些人的确是“千里马”,其能力比岗位要求或组织的期望高出许多,便如获至宝马上聘用,给予极高期望,但这些应聘者,却成为日后最容易流失的人群。问题的根源在于企业对“千里马”的定位不清。

何谓“千里马”?有两种定义,一种是很有能力的速度型选手,可“日行千里,夜行八百,渡水登山,如履平地”;另一种是耐力型选手,可“风餐露宿,垒沙成塔,聚水为池,后来者居上”。到底选哪一型?松下幸之助对此有深刻的见解:70分的人才,有时会更好。水准过高的人(尤其是在企业占比多数的中层),会认为在这种地方工作埋没了自己。70分左右的人,大多会以感激的心态持续成长下去。因此,招聘人才以“适当”为准,能力过高,未必就好。宝洁公司内部对“质量”的定义为:qualityisfittouse.(质量就是适用)。这亦是对人才的精妙理解:人才,适用于岗位即可。

核心在于两点。首要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人才与企业的文化和价值观是否存在明显冲突。在不同行业、不同发展阶段的公司,对成功的定义存在很大的分歧,专注于个人社交平台的facebook与专注于为企业提供一体化管理模型的ibm,前者以创新为成功的标签,后者往往更注重规则的建立与维护。个人在不同的组织中对成功的理解就不一样。尤其对于中层以上的管理人员,个人追求如与公司的愿景、文化和价值观无法契合,道不同不相为谋,不可避免会有分道扬镳的一天。

宝洁公司把对职业经理人的要求提炼成八项基本的管理素养,以下三项尤为重要:

责任心与使命感。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能表现出很强的责任心和勇气,坚持到底;有强烈的主人翁精神与使命感,敢于接受挑战。

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对问题能够进行有效的思考和分析,做出独立的判断和决策。

领导才能。优秀的领导能够为下属设置清晰的工作目标,辅导和培养下属,并能适当地激励团队,使团队有比较好的向心力和比较强的执行力。

此外,职业经理人还需要有良好的沟通能力、计划能力、优先级设置能力、团队精神和创新能力,方能承担管理者的责任。再次强调,并非以上各方面出类拔萃的人才算优秀,只要高于自身企业(管理层)的平均水平即可。正如《基业长青》的作者吉姆?科林斯(jimcollins)所说,人力不是公司最重要的财富,合适的雇员才是。

选拔人才。

当企业确实知道自己需要的人才是什么之后,如何选拔人才就是方法的问题了。很多企业在面试应聘者的时候通常会用几个常用句型,比较典型的一种是:“如果……,你会怎么做……?”往往在问这些假设性的问题时,得到的也是假设式的答案,难以区分其中实际操作与想象的成分;也有人倾向于对应聘者进行不断追问、质疑,以求通过压力之下挖掘应聘者的某些闪光点或隐藏的缺点。这些方法各有利弊,共性的问题就是缺乏针对性与衡量标准,往往凭直觉、感性判断的因素较多。事实上,大多数国际公司常使用一种较为科学的方法,称为结构化行为面试法。

结构化的面试有两大特点,一是根据明确的目的设计面试问题的结构,二是评价的标准较为系统化,从而保证获取的应聘者信息与岗位期望之间的匹配度达到最大化。从心理学的角度而言,一个人过去的行为是其未来行为的最佳预测。

行为面试法是采用通过挖掘应聘者过去的经历,来预测其未来是否能达到企业的期望。期望应如何定义呢?如前文所述,通过评估人才的价值观取向与管理潜质,判断千里马到底适不适合企业的跑道,并且能够跑多远。

在这一阶段,企业必须关注雇佣双方的匹配度。往往外表优秀的千里马,却在这家企业的跑道上提不起速,责任更多是在伯乐身上。伯乐仔细阅读和选拔人才,是对双方的负责。

留住人才。

有了明确的选人标准,以科学的方法寻找适应跑道的良驹,基本上就能成为合格的“伯乐”。剩下就是要如何吸引这匹千里马,让他为己所用。有些企业认为高薪就足够吸引人才,事实上薪资只是应聘者考虑的其中一个因素,要想真正打动应聘者,还需要了解和评估他的真实需求,换句话说,就是隐藏在心底的动机(motivation)。途径可以是从他的职业描述中了解,从过去经历了解,或从他过去的上司处进一步验证。雅虎的人力资源高级副总裁利比?萨坦(libbysartain)女士曾说,如果物质奖励不伴有精神满足,那么物质奖励将变得空洞,很快失去作用。不过,笔者在这里卖个关子,关于留人的详细叙述请参阅下篇《三步教你栽培“千里马”》。

总而言之,“伯乐相千里马”的过程中,企业必须清晰什么是所需要的人才,依靠科学的测评方法,和具备栽培人才的诚意。只有做到这三点,才能成为合格的“伯乐”。

如何说孩子才肯学读后感篇十二

俗话说:一句话能把人说跳,一句话能把人说笑。说明说话是一门艺术,非常重要。但同时,你说话的态度和这些话本身一样重要。在园中我们要和幼儿交流,和家长交流,和同伴交流良好的沟通可以让我们之间的合作事半功倍,反之会产生不小的误会。因此我选择了一本关于成人与幼儿交流沟通的书,作为暑期学习的内容。读了《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并结合工作这几个月以来的实践,主要有以下几点想法:

学会倾听,学会了解、体会幼儿的感受,让幼儿诉说自己的感受,表达自己的情感。试想当你难受或者有一件想要和好朋友分享的事情时,没有人愿意听你说阻止了你的话语权,那该是多么的。郁闷,多么的难受。孩子们亦是如此,肯定孩子的情绪,对他们的情绪予以正确的鼓励。这样,孩子们才能集中精神面对后面的事情。

知道了要倾听幼儿的心声,我们要如何说呢!这一点书中写的十分好,他对于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指出了明确的要求:

1、全神贯注的倾听;

2、用正面的语句回应幼儿“恩”、“哦”“这样啊”;

3、说出他们的感受;

4、用幻想的方式实现他们的愿望。

作为一名一线教师,我们经常会碰到小朋友扔玩具的情况,都有可能是因为生气,可能因为习惯了,也可能是在探索玩具。碰到这种这种情况,作为教师我们应及时制止,但不是疾声厉色。可以先描述孩子的状态,你在扔积木,你为什么要扔积木呢,然后再告诉幼儿你这样做不到,为什么不对。即使是同样的话,用不同的语气说,会带来不同的效果。所以老师要把鼓励、关心、批评等用在不一样的地方。

选择了教师,就意味着要面临很多挑战,这些方面都需要老师从不同的角度考虑问题,解决问题。与孩子交流关键是要用心,并将掌握的技巧积极运用到现实生活。交流无疑是了解孩子陪伴孩子成长最重要的方法,对孩子来讲蹲下来倾听他们的心声是最重要的。最后,这本书指引我在今后的生活中如何更好地和自己的孩子沟通,在工作中更好地走进学生的内心,成为孩子们的良师益友。

如何说孩子才肯学读后感篇十三

当我一看到书名,我便觉得这本书会在我困惑的时候帮助我。走上教师的岗位已经第十个年头了,一轮已经完成,当我把一个班级从初一带到初三,很多学生已经产生厌学情绪。为什么孩子渐渐会变得不肯学习,我的教学模式没有产生很大的变化。这是一直困扰我的问题。

翻开这本书,首先在第一章“如何处理干扰学习的情绪”中的关注学生的情绪,让我思绪万千。学生有自己的想法,而我总是以命令的口吻让他们做什么事情。你们应该干什么,不应该干什么,必须要怎么样,必须不能怎么样。发火也是家常便饭。设身处地想一想,假如别人这样命令我做什么,我肯定也是极不情愿的。也许这这种方式在初一还能适用,但是到了初三是起不到任何作用甚至是反作用。

我要随时提醒自己:认同孩子的感受,用语气或语言接纳孩子的感情。当然首先不要否定孩子的情绪,在接纳、认同的同时,最好能说出孩子的感受,即便“哦”、“恩”、“啊”或“我明白”等简单的语言,也要以一种关心的态度回应孩子的沮丧,偶尔点头或理解的回应一声,使孩子将注意力集中在问题上,这样孩子有可能自己解决问题。为何认同接纳孩子的情绪,会有如此的效果呢?原因很简单,仔细想想,即便是大人,当负面情绪得到认同和接受时,都会觉得受到鼓舞,会继续努力。

书中还提到不要否定孩子的情绪。哲学家詹姆士曾说过:人类本质中最殷切要求的就是被肯定,而学生更是如此。如果给与学生太多的否定,久而久之,学生对学习便产生了一种挫折感,丧失了对学习的信心。

此时,我不禁想起:教育不是知识的灌输,而是彼此心灵的交换。

如何说孩子才肯学读后感篇十四

以前上学的时候,我总是不敢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害怕不能准确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后来,不喜欢跟陌生人聊天,害怕不能引起别人的兴趣导致冷场。“说话”变成了我的负担,成了我不自信的来源。我用网上查到的“血型论”、“星座论”来支持自己的想法——我是个天生不善言论的人。

师范毕业,我成了一名教师,成了一名每天都要用嘴巴说来工作的人。经过这么多年的积累,每一节课上我都能讲清楚要教给孩子们的知识重点,我都能讲明白孩子们遇到的知识难点。但是,每节课维持课堂纪律占据了课堂的不少时间。我认为,低年级的孩子注意力不持久必须时不时地来提醒;我认为,我有责任在看到他们没有认真听的时候进行提醒……总之,我认为,我是一个称不上很优秀,但也算得上差不多优秀的教师!

可是,看到那本《怎么说孩子才会听》这本书的时候,我又变回了那个不自信的我。这并不是一本启发教师如何在课堂讲课的书。它在书中讲了很多家长和孩子间发生的小故事和小例子,确切地说它就是一本帮助妈妈爸爸教育孩子的教科书。

那天中午为了帮助我快速午睡,我才第一次翻开了它。刚开始看,我觉得挺有意思:看着书中画得小漫画就想起了小时候看得小人书;看着画中小孩子的无理取闹和野蛮行径就想着自己小时候有没有这样折腾自己的爸妈。可是,每个反面故事之后的解决版故事中,那些父母简单的几句话就能让孩子转变无力取闹的行为,成了听话、理解父母的好孩子。这让我觉得非常神奇。原来,适时适事的语言策略既能避免孩子与成人之间的隔阂又能轻松有效的解决那些看似繁琐复杂的问题。

虽然我还没有孩子,但是我的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和一大群各样习性的孩子们渡过。静思我的课堂,我也曾像原始版父母那样用命令的语气要求学生认真听讲,也曾用反问的语气近似讽刺的指责孩子不懂得动脑筋思考。静思我的课堂,我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维持课堂的纪律,提醒学生不良的课堂行为。静思我的课堂,每当我训斥学生之后,他们静默的眼神应对着我满腔的怒火和略略后悔自责的心。倘若我能学会“如何说”,孩子“才会听”,那么我的课堂将是多么的民主高效!

虽然我还没有孩子,但是所有的人就像不同阶段的“大孩子”。静思我的生活,我想和同事开心快乐的相处。静思我的生活,我想和朋友永远坦诚相待。静思我的生活,我想和我的爱人永远甜蜜无间。倘若我能学会“如何说”,我的生活将是多么的幸福美满。

虽然我还没有孩子,但是总有一天我会待上“妈妈”的光环。在陪伴我的孩子成长的岁月中,我和我的孩子可能也会出现各种矛盾和烦恼。倘若我能学会“如何说”,那么也许我在“妈妈”这条道路上会走得更加轻松通畅。

我承认我不善于“说”,但是,我不惧怕说。我要学会“如何说”,说出课堂上爱戴的我,说出生活中朋友同事喜欢的我,说出家庭里游刃有余的我。说吧!让我们都学会“如何说”,别人才会听!

如何说孩子才肯学读后感篇十五

大家好,我是明明妈妈,今天我和大家分享一本书《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样听孩子才会说》。我是一个喜欢学习育儿知识的妈妈,平时也会看各种育儿书籍,曾经在我刚有宝贝时信心满满地认为自己一定能教育好自己的孩子,但是随着孩子长大遇到过各种问题使自己一度感到焦虑,想要教育好孩子并不是自己想象的那么简单,有时候耐心和孩子沟通了,他也会不听,任性哭闹,这时候学习的一些方法偶尔管用,用的久了又回到老路子上了,孩子总记不住你对他的提醒。我是一个人不主张体罚的人,体罚会引起孩子叛逆,而队友看不到我的教育效果,认为棍棒底下出孝子,都是我的教育方式把孩子惯坏了。在教育孩子上我们出现了很大的分歧,常常因此不开心,这样让我觉得很无奈,有时也怀疑自己,孩子为什么不听话,为什么不能理解自己,自己做的对不对?通过共读这本书我对与孩子“沟通”有了新的认识,也给了我说服“棍棒底下出孝子”的理由。如果妈妈们也遇到过和我类似的问题,通过这本书你也会有所收获。这本书的两位作者阿黛尔·法伯和伊莱恩·玛兹丽施都是三个孩子的母亲,在教育方面颇有经验,对家庭教育也做出了突出贡献。还被录取美国名人录。他们所写的《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样听孩子才会说》关于与孩子沟通的方法和技巧被20多万个儿童教育团体使用,而且成为近30年来家长们的“育儿宝典”,全美销售量超过300万册,同时被翻译成30多种语言,风靡全球。

这本书为什么如此受欢迎呢?今天我们主要从帮助孩子面对他们的感受,鼓励孩子与我们合作,代替惩罚的方法,鼓励孩子自立,学会赞赏孩子几个方面进行分享。

举个例子,老板早上给你安排了一个额外的工作,你因为太忙,把这件事忘了。下班时,老板把你大骂了一顿,这时你向朋友倾诉,他却说没什么,这不值得你这么郁闷,你可能只是累了,或者别这么矫情,本来就是你做错了,下次不要再忘了就行,听完这样的大道理,你可能不想再继续说下去。如果这时有个人对你说今天对你来说真糟糕,承受了这么多压力,又在同事面前挨训,心里一定不好受。这时有人真正愿意倾听和认同你,你一定会觉得自己被理解了,心情也有所缓解,这时你可能会冷静下来对自己说:老板平时还不错……自己没完成任务也有错……下次要认真对待。

每个人都需要倾听和理解,我们的孩子也一样渴望倾听和理解,引导孩子表达自己感受,首先要安静专心的倾听孩子。当然倾听过程中态度是非常重要的。有一次我家孩子高兴的从外面回来向爸爸介绍自己去哪里玩了,看见了什么好玩的。爸爸正在看手机,看一眼孩子说真的啊,然后低头继续玩,孩子很不开心的说:爸爸就知道玩手机。从那以后孩子总是偷偷的把爸爸的手机藏起来。所以敷衍地倾听,孩子能够感受到,孩子需要我们共情,只有真正认真倾听,我们才能走进孩子的内心。在倾听过程中,不要提问和责怪孩子,这样会打断孩子,孩子会不想继续诉说,从而陷入自责或反抗当中,不再关注问题本身。此时我们可以关心地使用“嗯”“哦”“是这样啊”这样的词来回应孩子,这样孩子才能在叙述的过程中,整理自己的思路和感受,从而可能自己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然后当孩子不能充分表达自己的感情时,我们可以帮助他们说出自己的感受,这样他们会觉得自己被理解。比如孩子说我真的打迈克尔一巴掌,我们可以说你看起来很生气。孩子说珍妮搬家了,她是我最好的朋友,你说好朋友搬家了是挺难过的,这样的叙述方式,孩子能感受到安慰,能帮助他们从情绪中走出来,真正面对问题。当然所有的感受都应被接纳,但某些行为必须要限制,我们不能满足孩子所有的要求,这时我们可以用幻想的方式实现他们的愿望,比如孩子说我要吃冰激凌,妈妈回答我真希望咱家能有。孩子的心情一旦得到理解,他们就能比较容易接受现实。

以上方法很简单,但在实践中我们可能还会遇到一些问题需要注意,比如完全重复孩子的话,会让孩子不耐烦。父母冷淡的回应,尽管是正确的也会激怒孩子,让孩子觉得不被重视。还有父母对孩子反应过度,孩子可能会觉得有负担,从而感到反感。重复孩子对自己的负面评价,当孩子说自己丑时,父母最好不要说:你觉得自己丑啊。我们只需接受他们对自己负面评价时的感受。

了解了怎样帮助孩子面对他们的感受,那么父母如何面对自己的负面情绪呢?我们怎么鼓励孩子合作?在生活中我们父母扮演着监督和教导者得角色,我们希望孩子懂礼貌、讲秩序、爱整洁,可是孩子不在意这些,为了让孩子行为符合规范,父母平时对孩子会说:洗手去……小声点……睡觉去……刷牙了……把衣服穿上……别爬上去……别乱扔东西!结果孩子把我们当做敌人一样去反抗,究其原因是当我们对孩子说这些话的时候,忽视了孩子的感受,书中把成人希望孩子配和的方法归纳出了10种:责备和问罪,谩骂,威胁,命令,说教,警告,控诉,比较,讽刺挖苦,预言。这样的词语容易让孩子感到自己不被认可,最后可能觉得自己就是父母说的那样,从而反叛。我们通过这些词语能够理解到当时孩子的心情。只有让孩子感受好,才能做的好,我们要让孩子感受到我们是平等的,可以共同面对问题。在这里书中给出了五个技巧帮助我们和孩子建立互相尊重的平台。

1.描述你所看到的或者描述问题,床上有一块湿毛巾,不断的指责往往让孩子产生抵触心里,如果只描述问题,孩子就能关注问题的本身。

2.提示孩子应该怎么做,毛巾把我的毯子弄湿了。孩子就会马上把毛巾拿走。

3.用简单的词语表达。孩子不喜欢父母们长篇大论,有时候用简单的词语代替强迫的命令,孩子更愿意主动去做。比如我家孩子上课时,脚总是动来动去,我轻声提示“脚”,他很快就明白自己上课要做好,把脚放在地上。

4.说出你的感受。有一位妈妈经常因为觉得孩子没有耐心而沮丧,后来她决定以孩子接受的方式对孩子说:我现在的耐心和西瓜一样大。过了一会说我现在的耐心和葡萄一样大,到最后她宣布现在我的耐心只有豌豆那么大了……后来孩子主动问妈妈:你现在耐心有多大了?可不可以给我们讲个故事?可见孩子的感受得到尊重后,他们也会尊重大人的感受。

5.写便条。写便条会让孩子觉得自己被重视,更愿意接受建议。

综上所述,尊重孩子,建立平等的关系是与孩子合作的基础。孩子出现问题时,首先不可以职责谩骂孩子,更不能体罚孩子。

孩子犯错不能惩罚,那么怎么让孩子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呢?书中给出了七个代替惩罚的技巧:

1.请孩子来帮忙。在幼儿园总会遇到一些好动的小朋友,我会请这样的小朋友帮忙做事情,小朋友也很愿意去做,这样避免了孩子犯错。

2.明确表达强烈不同意的立场。

(但不攻击孩子的任何)当孩子犯错时,我们要明确表达自己的立场,但不能进行人格攻击。比如我现在很生气,你不可以吃冰激凌,但不能说你怎么这么不听话啊,在这里有个小窍门,就是在对孩子说话时尽量少说“你”进行评价,要用“我”表达观点。这会让人感觉你在针对他本人,而而不是问题。

3.提供选择。比如孩子在外面玩的太投入不想回家,你可以说:天快黑了,你现在回还是五分钟后再回家。孩子知道太晚了天会黑,现在走自己还想玩,就会选择五分钟后再回家。不会一拖再拖。

4.表明你的期望,如果孩子犯错误了,惩罚孩子,会引起孩子反叛和报复心理,我们可以向孩子表明我们的期望,孩子会愿意去改正错误。

5.采取行动。如果在多次提醒孩子,孩子还是犯错误,我们可以采取行动,比如爸爸多次提醒后,孩子孩子忘了把工具送回来,爸爸把工具箱锁起来告诉孩子,自己希望工具不用时还在箱子里。

6.告诉孩子怎么弥补自己的失误。如果错误发生了,不要指责谩骂孩子,惩罚不会起到正面作用,这样让孩子产生反叛心理,告诉孩子怎么弥补自己的失误,要把注意力集中到解决问题上来。

7.让孩子体验错误行为的自然后果。当错误的行为再次出现时,我们需要采取行动,让孩子知道犯错后需要自己承担后果,这不同于惩罚,惩罚是为了教训孩子,故意剥夺他们的时间或者追加他们的痛苦,承受自然后果是让孩子承受自己行为所产生的自然后果,这种后果是没有大人干预的。比如一位小学生比利经常忘记带午饭,他的妈妈每天都要在繁忙的工作中,开车给他送午饭,后妈妈和他商量,告诉他如果忘记了,她不会再送饭,后来比利不得不想办法和同学分着吃午饭,体验了几次忘记带午饭的自然后果后,比利就很少忘带饭了。

当问题一再出现,情况就会变得更加复杂,那我们该怎么办呢?复杂问题需要复杂的技巧。和孩子讨论说出自己的感受,找到大家都同意的解决方法,把所有的想法都写在纸上,讨论找出大家都能接受的建议,并付诸行动。

随着孩子在不断的独立自主,孩子会对周围的事物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孩子喜欢探索和尝试,在此过程中孩子难免会遇到失败,这就需要我们多鼓励孩子,我们都知道经常赞美孩子,会让孩子拥有面对问题的信心,然而赞美也是需要技巧的,这也是我们赞美孩子,孩子生气的原因。当你说你真是个好孩子,让孩子觉得你不关心孩子,有点敷衍。我们脱口而出的好棒,可能是发自内心的,但可能会让孩子很生气,我们还要用赞赏的语气加上你所看到的或感受,比如你太棒了,我看到屋子被你收拾的真干净。还有一个方法就是将孩子的做法总结成一个赞赏的词语。例如虽然捡豆子很麻烦,但是你捡了一大碗,这叫做有耐心。这样的夸奖容易让孩子觉得自己的努力被看的见,他愿意保持这种品质,并坚持做类似的事情。

关于赞美还有一些需要我们注意的事。

1.夸奖孩子时要注意孩子的年龄,当我们表扬一个小孩“我看到你每天都刷牙,他会很开心”,但对一个十几岁的孩子说,她可能会觉得羞辱。

2.避免触及过去的弱点和失误。比如我从来没想到你考试能及格,你居然及格了。这样的话我们听了都会感到难过,尽管你是无心的,对方此时激动的心情也会瞬间烟消云散。

3.过度的赞美可能会扰乱孩子自己完成事情的积极性。有时过度的赞美会让孩子感到压力,试想有人对你说“你真是个天才啊,你应该去卡耐基音乐厅去演奏”,你可能会觉得对方对自己的期望太高。

关于如何与孩子高效沟通以及注意事项还有许多内容,由于时间关系,不再一一赘述,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通过书本进行更深的了解。说了这么多,书中的内容通俗易懂,但关键是实际操作,要运用于生活,需要我们付出更多爱心和恒心,希望今天的分享大家今天都有所收获。

如何说孩子才肯学读后感篇十六

在这本书中,作者强调了情感是人对现实世界各种事物所抱的不同态度和不同体验。情感对个性心理特征和行为动机都有较大影响,是影响学习者行为和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师生间的情感交流以及由此产生的心理氛围是促进师生积极互动的必要条件。“亲其师,信其道”,教师把对学生的爱化为一个温柔的眼神、一个会意的微笑、一句暖心的话语、一个赞许的姿态、一个体贴入微的动作,都会使学生感到教师的关心、赏识,心理上就会产生一种说不出的愉悦与满足,这就无疑能促进他们积极上进,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增添他们的勇气,鼓起他们的自信。反之,师生之间的关系紧张,学生会由厌恶教师进而厌恶学习,即使是难度不大或者很有趣味的教育内容,也不能引起他们的兴趣。

现在班级人数较多,教师忙于教学,比较注重那些思维活跃、性格较外向的学生或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而对于那些性格内向的学生或学习后进生关注较少,这个情况应引起教师的注意。对性格内向、不善于表达的学生,教师要付出更多的关爱和鼓励,多给他们具体的指导和帮助。课堂上多给他们开口的机会,提高他们说英语的勇气。对因心理障碍造成口语表达较差的学生,可以适当降低要求,让他们从简单的英语说起,由易到难;对他们的点滴进步应及时肯定和表扬,使他们获得成就感,产生上进的动力。

教师对一些学习上比较困难、从不或很少提问的学生,要充分予以关注,分析和了解其原因,不能漠视。如果漠视这些后进生,不仅会打击他们的主动性和进取心,还会引起他们对教师的不满和对优秀学生的排斥,他们变得既不愿意与教师交流,也不愿和别的同学交流。教育心理学认为,学习后进生同样有进取心,让他们获得某一种成功,设法满足他们的成功欲,不仅可以使他们看到自己的潜力,增强进步的信心和勇气,还可以激起他们对更大成功的追求,并由此引发战胜困难的决心和毅力。这种积极肯定的态度,会对学生产生良好的心理暗示,使学生减少胆怯心理,充满自信地投入到各种教学活动中去。

制约课堂教学质量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方法和途径也是多种多样的,但是在课堂教学中,如果我们重视并善于构建有效的师生互动,那么就能充分发挥这一教学策略的有效作用,就有利于我们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

如何说孩子才肯学读后感篇十七

在《教你如何赏识孩子》这本书中我认识了一位伟大的父亲——周弘。他将赏识教育中蕴藏的巨大能量发挥的淋漓尽致,把聋哑女儿周婷婷培养成为我国第一位聋哑人大学生。

他首次在本书中提出了赏识教育的概念。赏识教育是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运用欣赏、鼓励的态度去看待、评价受教育者的一言一行;它承认差异,允许失败,符合生命成长的规律,它能重塑孩子的健康自信,发现和发挥学生的长处和潜能,使其最终走向成功。看完这本书之后我深受启发。

回忆我在十多年的求学历程中,遇到过许多老师他们兢兢业业、讲课技术精湛,让我很佩服很尊重,但说实话他们都不是我最喜欢的老师。我最喜欢的老师是那些最喜欢我的、对我看好、给予我很多赞赏和鼓励的老师。在我的学习过程中,我不是最聪明的那一个、不是最拔尖的那一个也不是最踏实的那一个,好像没有什么特别突出的特点,也没有特别高远的目标,但却也是在一直进步着的那一个。

所以大多数的老师对我都不是特别在意,甚至有一些老师对我不看好,但有那几个为数不多的老师他们能够发现我的闪光点,对我给予很多关心和鼓励,会看到我一点点的进步也能看到我内心的火苗。他们都是我生命中的贵人,是我非常感激的人,也是我最喜欢、最难忘的恩师。

今年是我毕业参加工作的第一年,也是真正踏上三尺讲台的第一次经历,结合自己的学习生涯我深知一位老师对于一个学生的鼓励、赏识的重要性,于是在教学过程中我便不断提醒自己,一定一定要多和学生交流,争取发现每一名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在和学生相处的过程中多鼓励、多赏识,每一名学生都是可爱的,都有无限的潜力。

在《教你如何赏识孩子》一书中,有一个片段令我印象深刻,周弘老师描述:当他的女儿在七岁刚接触应用题时,有一次十道题只做对了一道题,他非常激动地对女儿说:“简直不可思议!你这么小的年龄做这么难的题,第一次居然就做对了一道。”女儿露出了欣喜的表情,问爸爸:“爸爸,你小时侯会不会做?”爸爸说:“在你这个年龄,这么难的应用题,爸爸连碰都不敢碰。”女儿顿时信心倍增,对于知识充满了热情与信心,仅用三年时间学完了小学六年的课程。如果是有些家长劈头盖脸对孩子一顿骂:“你居然才做对了一道题!”,恐怕周婷婷也不会有之后的进步和成功。所以赞赏与赏识孩子是一门艺术也是一种责任。

在对于孩子们科学课的教学中,我认为这种赏识更是非常必要与珍贵的。在问一年级小朋友长大要做什么的时候,会有很多孩子回答:“科学家!”就像我们小时候说的一样。这说明他们对科学是非常有兴趣的,也认为科学是非常神秘的,做一名科学家是非常伟大和值得骄傲的,所以我深知自己的一言一行对于孩子的意义。在我带的一年级与四年级学生中,实验课是最能吸引学生、放飞学生思维、为学生插上科学的翅膀的,所以我尤为重视。

每一次实验课学生的学习氛围、课堂参与度都要比平常高很多,这个时候学生的思维也是最活跃的,他们的小脑袋里会冒出许许多多的为什么,他们在你抛出一个问题后会争先恐后地说出五花八门的答案,这个时候我对于他们的回答绝大多数都是给予肯定的,并且对于很多同学新奇的想法、结合科学知识的回答以及联系日常生活举出的生动的例子都会给予大大的表扬,赞赏他们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善于学习和总结科学知识、能够将科学联系、运用于生活等等。

对于回答可能不那么好,或者出现偏差、出现问题的学生,我也会给予适当肯定,哪怕是回答错了也要感谢他帮大家把这些容易混淆、容易理解错的问题指出来。我希望在我的课堂上每一个孩子都是能够积极参与的、不怕出错的孩子,并且鼓励他们说出不一样的观点、更新奇的想法。

在这本书中我还明白了“教育的最终目的是教会孩子热爱生命,热爱生命最直接的体现便是孩子快乐地成长”。因此不论是在课堂知识的设置还是实验操作的讲解中,我都非常注重课堂的趣味性,会找一些夸张的、震撼的图片做成课件,加深孩子的印象与理解,也会找一些非常有趣的科学视频为孩子们补充课外知识。

记得有一次实验课时,要教孩子们使用酒精灯的操作,其实酒精灯对于四年级的孩子来说是比较危险的,因此一定要让他们牢记酒精灯的规范操作。我首先播放了一个可爱的动画视频来讲解酒精灯的操作要领,在视频中会有一些夸张的场面,例如:小朋友用一个已经点燃的酒精灯直接点燃另一个酒精灯,这个时候发生了严重的爆炸将小朋友炸飞,每一次看到这里孩子们都会哄堂大笑,但是每一个人也都记住了不可以这样点燃酒精灯也明白了不当操作会带来的危险后果。

接下来我还会请同学上台来讲解或示范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的问题,如酒精应该装多少、酒精灯如何点燃、如何加热、如何熄灭等等,并且让大家来发现并指出做的规范的和不规范的地方。此外,在实验过程中我也会关注孩子们的实验操作,在课堂总结时对于操作规范的孩子提出表扬。可能有的孩子他们的反应能力比较慢,思维不够敏捷,可是他们会认真听老师讲并且规范操作,这就是他们身上非常闪光和值得大家学习的地方,这些孩子闪光点我都不想错过。

读完这本书后我还明白了“对于一个孩子来说,从小培养他能坚持的品行,是非常重要的”,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在课堂上能够集中精力的时间大约只有二十分钟,他们在做实验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麻烦,会有一部分人坚持不下来,实验做了一半就放弃了、实验做完了却不好好写实验报告、实验失败一次后就不想再做了而是随便编一个实验结果交差等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也要格外关注这些孩子,可以给他们讲爱迪生为什么能成功,九百九十九次的失败才换来了成功;可以在同学中给他们寻找榜样;也要在这些孩子做实验的过程中不断鼓励他们:“你已经成功了一半了!很厉害!再坚持一下就成功了!”“你这次的实验虽然失败了,但这只是第一次实验,你能做成这样已经很好了,况且可能只是其中的一小步出现了偏差,不要放弃,再细心一点你一定可以成功”。当孩子的潜意识已经具备了“坚持,再坚持”这一思想的时候,他的一生必然是辉煌的。

美国心理学家威谱·詹姆斯说:“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的加以赏识。”他还发现:一个没有受过激励的人仅能发挥其能力的20%—30%,而当他受过激励后,其能力是激励前的3—4倍。因而在学习过程中,激励的存在至关重要,任何孩子都需要不断的激励,要抓住了孩子渴望被关注、被重视的心理,让孩子在“我能行”“我是好孩子”“你真棒!”“你很出色!”“这办法真妙!”“我真为你骄傲!”的感觉中走向成功。同时也要防止走入误区,不能把赏识的目标定位于狭隘的成功,如第一名、考重点大学等,而要把孩子培养成为一个有爱心,充满自信,全面发展的人。

如何说孩子才肯学读后感篇十八

在翻开这本书之前,我一直以为这只是一本“育儿经”,我对它的期待也只是在看完之后或许会更理解孩子的世界,更容易与孩子沟通,或许对平时与学生们的接触中有些帮助。但看完这本书后,我发现了这本书的价值远不仅于此。这是一本能够给我们许多与人交往的沟通技巧,因为它在对待孩子时是将孩子们放在一个与我们平等的位置上。

书中给我们提供了很多沟通的技巧,如在面对孩子的感受时,用说出孩子的感受代替否定感受,在我们无法满足孩子的愿望时,用幻想的方式实现他们的愿望代替逻辑上的解释,或者是用描述自己看到的和自己的感受来代替评论等,在孩子和我们的成年朋友或同事身上都同样适用。在平时和同事的相处中,需要我们与对方产生像书中所说的共情,也就是站在对方的立场上替对方考虑,但有时生活中我们总是会偶尔忘记那么一两次,以致产生同事们间的不愉快。这本书提醒了我,不管面对的是谁,我们在交往时都需考虑对方的感受,彼此间态度真诚,才能收获真正的情谊。

当然,我们在与成年朋友相处时,自然会将对方放在和我们同等的位置上。但当我们面对孩子时,我们总是会忘了,其实她们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也会有自己的想法,自己的感受,我们总是倾向于认为孩子们还小,还不足以产生一些类似我们大人有的一些感受。于是,我们总是走不进孩子的世界。还好,这本书适时出现了。它纠正了我以前的一些对孩子们的错误的看法。它在如何赞赏孩子,如何鼓励孩子自立,如何让孩子和我们合作等方面给我提供了许多中肯的建议。比如说,我们可以用描述自己看到的或自己的感受来代替对孩子的行为的评论。例如,我们看到一学生很自觉的把教室的卫生打扫干净了,为了表扬他,我们可以描述一下自己看的或自己的感受:今天教室打扫得非常干净,让我一走进来心情就非常好,我非常感谢xx同学。这样可能比简单的说:xx同学做得很好的效果来得更好!又如,在我们面对孩子们的负面情绪时,有时坦然的接受比通过否定以让他们摆脱感受更有效果,因为当我们越想让孩子摆脱不愉快的感受,孩子们可能会越沉浸其中,相反,你越能坦然的接受他们不好的感受,让他们知道自己可以有这种感受时,他们越容易摆脱烦恼。

这本书中有很多实用的建议以及一些来自家长们的故事,每个故事都透出一些与孩子甚至是人际交往中的哲理,让人受益匪浅,是一本值得我们每个人细细品味的一本书。

如何说孩子才肯学读后感篇十九

这是一本没有华丽封面的孩子教育类书籍。放在家里已经尘封很久了。以为它就是市面上最普通的那种说教类的书籍,所以也没很重视。当偶然翻起这本书时,才感到这部书跟别的书大不一样。这是一本畅销30年的书。

一个教育孩子的书籍能流行30年,从这一点就足以引人震撼了并对他产生想看看的欲望。再看看里面的内容,除了文字以外,每隔几页就会以漫画的形式描述我们孩子之间经常遇到的场景。以正确的方式和错误的方式来对比演示。既形象又直观,还有通俗易懂。

我刚拿到书时就是先看里边的漫画。感觉那里面的孩子就是我自己的孩子,我就是里边的家长。然后让我老婆看了,俺老婆看的也是津津有味。们还分别扮演了其中的角色。体会错误和正确之间的差别。这本书内容方可以分为四大类:

我们虽然跟孩子日夜相处,但他的感受我们真正重视了没有?我们往往采取了忽略或给建议的方式,这都是不对的。正确的方式是:

1、要认真倾听;

2、如果可能,把他的感受用描述出来;

3、认同他的感受。

在我跟孩子相处的时候,这一部分我做的是非常不好的。因为我是一个喜欢用脑而不擅长于用心感受别人情绪变化的人。所以对孩子的感受,往往采取的是忽略。他妈妈恰恰相反,他是一个情感非常丰富的人,对孩子也特别疼爱。对孩子有了什么问题,或者发现什么苗头会积极关注,但往往直接给出建议。这两种方法都是不对的。

1、说话语气要有坚定,要用短语,不要啰嗦。

2、描述你看到的东西,比方说我看到地下有个香蕉皮。

3、给出提示。

4、给出选择。

5、描述自己的感受。

6、最后一招,可以把你看到的事实和对他的要求写张便条放在他能看到的合适的位置。

看到这一节,我就想起了正面教育里的观点,跟孩子相处要和善而坚定。告诉孩子的边界在哪里,寻求他的合作。不能用强迫的方式,就挖掘孩子内心的良心和良知。这样才能真正对孩子产生作用。

惩罚是往往孩子不听话或者不按大家的家长的意思办,最后没办法时采用的措施。应不应该对孩子进行惩罚呢?我想世界上不会只有阳光,没有暴风雨的地方。所以适度的惩罚是也是必要的。但要用直接后果来惩罚,不可用间接后果。比方说他不好好吃饭就不让他看电视,这就是间接后果来惩罚。因为不好好吃饭和看电视之间没有什么必然联系。不当的惩罚会让孩子自我评价降低,这是对孩子影响最大的。当孩子做了错事,我们应该:

1、要做的要倾听并回应。倾听时要接纳孩子的感受,不做评论。

2、将孩子的话做个总结。

3、说出自己的感受。

4、和孩子一起寻找解决方案并写下来。

除了让孩子为他的行为承担责任外,还要让他感受到家里人对他的爱。这里有一段话说得非常好。当孩子做错事时是建立和孩子情感的机会,当孩子做对事时,是塑造孩子行为的机会。我们虽然有时改变不了他的思维,但是可以改变她的情绪。

我们家长往往有个毛病,眼里的孩子都是缺点,恨铁不成钢,而对优点视而不见。这个时候怎么办呢?我们对孩子做不到位的事情,也要看他有没有进步的部分,对他进步的部分提出表扬。比方说孩子以前经常迟到半个小时,这一次只迟到了十分钟,可以表扬孩子比以前有进步。表扬赞美要用二级反馈法。先描述事情后赞扬行为,并一个词来总结。

如果说给这本书列几个关键词。第一个认同感受。感受是真实的,认同感受不一定意味着认可他的做法。第二个参与感。不要给建议,让孩子参与一起制定解决方案。把我们的焦虑放进口袋,要充分发扬孩子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很多问题孩子是自己能够解决的,我们所做的就是倾听和引导。

如何说孩子才肯学读后感篇二十

无论我们生活在地球的哪一个角落,都对孩子拥有同一样的爱。我们都愿意把最好的奉献给孩子,我们更希望传承给孩子一种方法,让他们学会面对现实,创造未来!

阅读本书的经历,将是一次学习爱的技巧与接受爱的训练的过程,它给了你走进孩子内心世界的钥匙,指引你切身体会孩子内心的感受。通过一系列实用有效的方法,帮助你和孩子建立起一个能够快乐交流的平台,使孩子变得不同寻常地愿意与父母配合。掌握了“如何说?”“怎么听?”的技巧,就能开启孩子的心灵世界,与孩子达成美妙的交流沟通,让孩子在您的引导下身心健康发展。

1、帮助孩子面对他们的感受;

2、鼓励孩子与我们合作;

3、代替惩罚的方法;

4、鼓励孩子自立;

无论我们生活在地球的哪一个角落,都对孩子拥有同一样的爱。我们都愿意把最好的奉献给孩子,我们更希望传承给孩子一种方法,让他们学会面对现实,创造未来!

阅读本书的经历,将是一次学习爱的技巧与接受爱的训练的过程,它给了你走进孩子内心世界的钥匙,指引你切身体会孩子内心的感受。通过一系列实用有效的方法,帮助你和孩子建立起一个能够快乐交流的平台,使孩子变得不同寻常地愿意与父母配合。掌握了“如何说?”“怎么听?”的技巧,就能开启孩子的心灵世界,与孩子达成美妙的交流沟通,让孩子在您的引导下身心健康发展。

1、帮助孩子面对他们的感受;

2、鼓励孩子与我们合作;

3、代替惩罚的方法;

4、鼓励孩子自立;

5、恰当地赞赏孩子;

6、让孩子从角色中释放。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4036043.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