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工作总结(热门15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2 05:47:24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工作总结(热门15篇)
时间:2023-11-22 05:47:24     小编:笔舞

总结是一种自我认知和自我评价的方式,可以促进个人的成长和进步。总结要紧扣主题,突出重点,避免在文字中过多涉及琐碎的细节。接下来是一些优秀总结的范例,供大家参考借鉴。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工作总结篇一

武川县位于内蒙古高原的南缘,北纬为40°47'~41°23',东径110°31'~111°53'.东西长约110公里,南北宽约60公里,土地总面积为4885平方公里.东与卓资县相连:南与呼和浩特市交界;两与固阳县接壤:北和达茂旗、四子王旗毗邻,是典型的农牧交错带.

作者:殷继艳作者单位:中国武警警种指挥学院,北京,102202刊名:活力英文刊名:huoli年,卷(期):“”(4)分类号:f3关键词: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工作总结篇二

在省农业厅、xx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xx县农业局全面加强农资市场、农产品市场的监管力度,坚决打击高剧毒农药,采取了一系列具体措施确保农资市场、农产品质量的安全,确保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确保xx农业示范县建设的顺利进行。现将相关的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问题,成立了县农产品安全领导协调小组,由分管农业的张国东副县长任组长,协调各职能部门联合打击防范。县政府还和各农业行政职能部门、各镇政府签订了农产品安全生产责任状,明确了各职能部门及镇政府的职责和任务,并对工作不负责任的人员实行问责。九所镇塘丰村书记陈利清同志对农产品质量监管存在过失,该镇镇委已作出停职检查决定。到目前,从组织重视方面来说,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实行一票否决制,是各部职能部门和乡镇的一项重要的中心工作。

xx县农业局认真听取上级各部门的相关意见及会议精神,认真贯彻落实省农业厅、县委县政府的各项方针政策,召集农业综合执法大队精心组织拟定《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工作方案》、《打击高毒农药工作方案》、《瓜菜田间调查及检测方案》等各种相关工作方案及紧急预案,以防止农产品质量安全隐患发生,更好地完成农资市场与农产品市场的监管工作。加大打击违法销售高毒农药行为的力度,力求做到农资市场无高毒禁用农药,农产品市场安全无害,要求各部门严防死守各自岗位,不辱使命。

一是我局在要求我县农业综合执法大队对农资市场加强常规执法检查同时,还派遣相关干部工作人员配合我县各农业行政职能部门举办开放型会议活动,与农民群众进行沟通。仅在20xx年冬季农产品种植期间我们就举办了三次较大型的综合开放性会议,分别是:“农药经营者学习班”、“放心农资下乡进村活动”、“农产品质量安全农资打假活动”。其中在各镇市墟组织的开放性现场会议接受了近百名农户的询问,耐心与现场农户进行交流,讲解禁止销售使用禁用农药的法规和使用禁用农药的危害性。农业综合执法大队还现场受理举报投诉假劣农产品,帮助农户维权解决问题,得到了广大农户的支持。会议现场我局发放相关法律及农产品安全宣传单千余份,现场帮助农户解决维权问题10余件。

二是对于农药经营销售点,我局与其负责人签订了《农药销售责任保证书》,督促农药销售商守法诚信销售农药。并发放相关农资产品质量安全宣传单至各家农药店,除了对其进行宣传教育之外,还要求店主配合工作,将宣传单分发至买药的农户手中。

三是发动各镇政府、村委会干部将安全农资、安全农产品及相关法律法规资料传达到各村委会,让农户切身感受到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性,在这期间我局发送各种宣传教育资料3000多份,张挂横幅20余幅,各镇各村张贴发放的.宣传标语亦达到2万余份。农资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已经做到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我局把深入各镇各村田间调查作为执法检查中的重点来执行。与各村委会干部配合,深入田间调查农户的农资产品使用情况。与田间耕作农户交谈,了解农户田间用药情况和做相关法律宣传,鼓励农户举报假的农资产品和销售使用高毒农药的农药店和个人。今年到目前为止我局发动组织各到镇农村田间调查共30余次,调查了百余户农户农作物种植田地,出动人次达到上百人。

我局在冬季豇豆投入种植季节派出两个执法小组采取驻点式、分片区不定时对重点地区农资经营销售点及其仓库进行执法检查。责任落实到片区负责人,确保接到举报电话或者相关任务就能第一时间赶到现场,稳住局面占据主动权。

同时,为了增强执法效果,20xx年10月以来,我们与各镇工商所联合执法检查达10余次,与三亚农业综合执法支队联合执法检查3次与xx县农业综合执法大队联合执法检查2次,参与由县政府组织牵头多个部门联合执法检查4次,省厅牵头联合执法检查1次。出动上百人次,检查农药店132家,取缔无证销售农药窝点20余家,查获不合格农药约1500公斤。组织多个部门进行联合执法检查取得很好的成效,各部门发挥各自职能既能够很好顺利地完成相关的检查工作,部门联动对提高执法工作效率,尤为对打击分布在各个村落的无证私营农药窝点效果更为显著,对稳定和规范xx县整个农资市场秩序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工作总结篇三

按语:全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会议以后,xx县委、政府,及时于2004年10月23日,召开了全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会议,会议全面传达了全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会议精神,县长xxx作了题为《全面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经营步伐大力提升农业整体素质和效益》的主题报告。县委、县政府及时安排组织调研组,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农业投融资体制、产业培植(包括木材精深加工、茶叶、烤烟、晾晒烟、干果、香料、药材、香菇、雪鸡)、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情况、农业和农村工作政策研究等6个方面分13个专题开展调研后形成调研报告。调研报告立足于研究解决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具普遍性的问题和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今后工作的指导思想、原则思路、目标任务和主要措施,并于5月12日与这项工作的责任人签定了目标考核责任书,这项工作的责任单位是农业局、林业局、扶贫办、地税局等单位,责任人为单位的局长或主任。二、当前我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从总体上看,我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确迈出了新的步伐,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绩。但农业基础设施脆弱、城镇化程度低、农村经济结构不合理、农产品流通不畅、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和劳动者素质不高等,仍然制约着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在新形势下,腾冲同全国、全省一样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面临加入世贸组织、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与挑战,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处于重要的转型时期:农业生产目标已从主要追求农产品数量向稳定总量、优化品种质量转变,但“资源型、原料型、趋同性”的状况还未根本改变;生产方式已从小农生产向产业化生产转变,但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生产经营格局还未根本改变;增长方式已从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逐步转变,但农业综合素质低、总体效益差的状况还未根本改变;资源开发方式已从掠夺型逐步向开发与保护并重的可持续发展转变,但农业基础设施脆弱、生态环境仍不容乐观、人口增长对经济和环境的压力继续增大的状况还未根本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问题仍然存在,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滞后的状况还未根本改变。造成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二、今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对策和措施(一)工作思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以十六大精神为指导,坚持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的机遇,充分发挥区位、资源、侨乡、品牌优势,走“农业稳县”之路,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源为依托,以发展农村经济和技术创新为动力,以调优、调特、调名、调强为突破口,以工业化的理念、产业化的思路、市场化的思维、科技化的手段、城镇化的战略为出发点,积极推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及产业化发展。进一步巩固粮、油两大基础产业,提升烟、林(果)两大支柱产业,拓宽畜牧、茶叶两大骨干产业,培植药材、香料、野菜等新兴后续产业。扶优扶强一批专业批发市场,突破加工业,打造品牌,完善服务体系,增加投入,努力把腾冲建成绿色农业经济强县,确保农民增收、农村稳定,加快小康社会建设步伐。(二)工作原则:一是坚持解放思想先行,在全县树立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观念,把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与发展工业、旅游业、实施城镇化战略等结合起来。二是坚持市场引导,结构调整要做到市场需要什么就生产什么,不能盲目调整,造成新的积压和卖难。三是坚持因地制宜,把市场需要和本地的优势结合起来,注重发展有竞争力的优势产业和拳头产品,突出特色,发挥优势。四是坚持品质第一,从种子开始一直到加工、销售,层层严格把关,确保我县生产出优质农业产品。五是充分尊重农民群众的自主权,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尊重并切实保障农民的土地承包权和生产经营自主权,用政策和市场信息引导农民自主调整农业结构。在培植新兴产业上,坚持走示范带动的路子。(三)工作要点:围绕加快小康社会建设步伐这一目标,实现农业总产值年均递增3%左右,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递增5%以上,到2007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050元。抓好六个新突破。一是在农业生产方式从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上要有新的突破。二是农业产业化经营中对农业企业和龙头企业的扶持、促农业企业+生产基地+农民形成利益共同体、建设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开展无公害农产品品牌申报认证管理、建立无公害农产品专柜、发展订单农业等方面有新的突破。三是在产业结构调整中建立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和监督管理体系,确保食品安全,体现优质优价;抓好烤烟生产,加快发展茶叶、畜牧、经济林果和渔业,扩大农民增收领域;调整农业布局发挥区域比较优势,优化农产品区域布局,把优势产业做强做大,调整农产品结构,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满足市场优质化,多样化的需求等方面有新的突破。四是市场体系建设要有新的突破,完善建成县城高标准的现代化农产品专业市场的同时,完善、规范固东、芒棒、中和等农产品批发市场。五是劳动力就业有新突破。要加大调整农村就业结构力度,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推动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变,向城镇转移,拓展农民就业和增收空间。六是在全面实施科技兴农上有新的突破,即进一步开发电脑农业专家系统,坚持平衡施肥,完善和提高我县的旱作节水农业、立体农业、现代设施农业的空间,在现代农业的高新技术运用上开创新的局面。巩固建设优质农产品基地。一是我县是全省第二大油菜生产县,且优质“双低”油菜所占比例大,年产近2000万公斤。全县现有毛油加工厂250多个,精炼油加工厂一个,精加工能力不足,难以实现再次加工升值。我县拟扶持创建一个日处理油菜籽50吨、年产值上亿元的龙头企业,以带动我县油菜产业的发展壮大。二是我县种植优质稻具有一定优势,但由于缺乏龙头企业带动,难以形成特色产业。我县拟在中和、荷花等乡镇建设5万亩优质稻生产基地,扶持一户龙头企业来带动发展。三是茶叶是我县南部乡镇的生命性产业,目前新华、蒲川、团田片在清凉山茶叶有限责任公司的带动下,发展具备一定的规模,龙江片的高黎贡山茶厂由于刚起步,带动作用还不明显。我县拟扶持两个龙头企业提高产品质量,拓宽市场,扩大产业辐射面,做大做强茶叶产业。四是畜牧业是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最具竞争优势的.产业。我县准备在积极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加大草山建设的同时,大力推广大田种草养畜,利用5-10年的时间,把我县建成大牲畜年存栏30万头、年出栏5至10万头的畜牧业生产大县,并在特色养殖、畜产品加工方面取得突破,促使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50%。实现省委、市委提出的目标。五是饵丝加工和果脯加工是我县的特色加工业,近几年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由于体制上的原因,龙头带动作用不明显。下步一是加快果品厂改革改制,二是加大饵丝加工企业扶持,培植壮大龙头企业,带动饵丝专用米和水(干)果生产发展壮大。六是优质中药材、香料基地,大力培植以草果为主的香料作物6万亩,新植以茯苓、重楼、厚朴、山楂、柯子为主的中药材;七是特色农产品基地,2005年种植木薯2000亩,山葵300亩;同时巩固和培植蔬菜(开发高黎贡山野菜)、干(水)果、花卉、甘蔗和水产业。建立和完善八大体系。即良种推广、农产品安全监测检验、农村市场信息服务、农业科研教育、农业机械化服务,农业综合行政执法保障、农作物病虫害及畜禽疫病防治服务、人才培养服务等八大体系。(三)、农业结构调整主抓的措施1、进一步解放思想,树立正确的产业结构调整观。在全县组织开展一次以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为主题的解放思想大讨论。一是使全县各级干部对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性有更深刻的认识,树立起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这种意识,克服急躁冒进,一哄而起,盲目调整的倾向。二是使全县各级干部和广大农民深刻认识到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必须走产业化经营路子,必须以龙头企业带动产业化经营。三是提高全县各级干部和广大农民的市场经济意识,明白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就是增收致富这个道理。四是营造出一种尊重科学的良好氛围。使全县干部群众真正认识到产业结构调整必须依靠科技进步,从而自觉地把科学技术应用到农业生产、加工和农产品流通的各个环节中。2、加大对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投资力度。从今年起,县财政每年加大对农业产业化经营资金扶持的力度,并做好项目前期工作,争取上级更多的农业扶持资金。用于扶持良种引进、种苗基地、示范基地建设;扶持改善生产条件、产业技术攻关、项目前期工作等重要环节;对产业规模大、辐射面广、带动农民增收作用明显的龙头企业给予重点扶持及获得市、省、国家级农产品品牌的奖励;对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奖励;扶持建设市场信息网络体系、农产品检测、检疫、检验及农产品营销服务体系。3、完善农产品市场体系,搞活农产品流通。一是在农产品市场建设方面。龙头企业从事农产品经营和重点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建设用地,优先安排审批,其征地费用按下限标准执行,地价按征收成本价(征地费+税费)执行。龙头企业用于建设大棚、非永久性畜禽饲养场、水产养殖场及农产品收购场所用地,均视为农业用地。通过深化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解决好农产品生产与市场脱节的问题,把市场需要和本地的优势结合起来,注重发展有竞争力的优势产业和拳头产品。积极培育农业经纪人队伍,发挥运销大户在搞活农产品流通中的带动作用,引导农民发展订单农业,以市场定规模,以销促产。二是在市场信息体系建设方面。加大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力度,逐步建立健全农村经济综合信息服务体系,进一步扩大和完善农产品市场信息网络;制定农产品市场信息采集标准和规范,加强对市场信息的分析和预测,及时、准确地向农民提供价格信息、生产信息、库存信息以及气象气候信息,提供中长期的市场预测分析,帮助农民按照市场需求安排生产和经营。三是在农产品质量标准和检测检验体系建设方面。抓紧制定完善农业行业标准和主要农产品质量标准,强化农产品质量标准的实施,进一步完善检测手段,加强对农产品的质量检测。进一步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消除各种关卡和乱收费、乱罚款现象,消除地区壁垒,严厉打击假冒伪劣行为,为农产品的流通开创“绿色通道”。4、积极推广良种良法,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加大动植物良种繁育体系和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力度,把良种良法作为关键环节来抓。提高农产品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改变当前许多农产品出现“卖难”的状况。5、坚持因地制宜,发挥区域优势。针对土地宽广,地貌、资源、气候和生产习惯差异很大的实际,坚持因地制宜,在确保粮食安全的情况下,宜林则林,宜牧则牧,宜渔则渔,通过优化布局和区域分工,形成具有区域竞争优势、有规模的主导产品和支柱产业。从产量最大化到效益最大化。6、发展食品加工,实现多次增值。尽快制定食品加工业规划和支持政策、建立食品加工专项资金,鼓励多种所有制和多元投资主体共同参与,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挖掘乡镇企业的潜力,使其在食品加工业中挑大梁。7、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和人才培训步伐。一是尽快调整农业科研与开发工作方向。二是加大农业科技推广和无公害农产品推广力度,促进农业增长方式的转变。三是创新人才激励机制和培养机制。在稳定农业科技推广队伍的同时,鼓励农业技术推广机构,通过技术报务、技术承包、技术入股、技术转让等方式、领办创办、协办农业企业和农产品加工业;凡自愿从事农产品生产、加工、营销、领办、创办龙头企业的农科人员,经主管部门批准,可保留职称,带薪五年,经本人要求,可回原单位工作,也可以办理辞职手续。鼓励和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和干部职工以资金、技术入投等方式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取得合法化收入,着力培植一批新技术农业龙头企业。8、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一是抓好河流治理,加大水利工程和灌区建设力度。二是抓好植树造林,实施好退耕还林工程。三是切实加强乡村道路、供水、供电、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四是坚持农业综合开发。五是坚持开发式扶贫。9、要高度重视贫困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工作。按照国家“省负总责、县抓落实、项目进村、扶持到户”的扶贫原则,集中适度的资金、项目,重点解决贫困人口较为集中的边境民族聚居区、高黎贡山沿线地区、南部深山区在交通、水利、集镇、农网改造、人畜饮水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推动这些地方产业结构调整。10、落实党在农村的经济政策,扎实抓好依法治农工作。一是加快农村税费改革进程,加强农业承包合同管理。抓紧农业承包合同审验完善扫尾工作,依法颁发《农村土地承包经营证书》,筹建县级农村土地承包仲裁机构,履行农村土地承包纠纷仲裁职能。二是加强农民负担监督执法管理,全面减轻农民负担。三是努力抓好集体财务和集体资产管理。搞好农村财务人员培训,全面实行农村集体财务“双代管”,逐步实现电算化管理。四是一手抓种子(畜、苗)、化肥、农药、兽药、饲料、饲料添加剂、农机监理等有关法律、法规的宣传;一手加强市场清理整顿,坚持农资生产、经营上岗培训和持证上岗制度,整顿农资生产、经营秩序,保证合法经营,认真开展打假、护农、护牧、护渔、促增收活动。为抓好上述工作,县委、政府成立由县长任组长的农业生产领导小组,落实具体负责的领导和人员,确保工作项项有人抓,件件有落实。继续实行主要措施和目标任务考核责任制。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工作总结篇四

xx县总面积1580平方公里,总人口36.4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9.6万,占全县总人口80以上,是个传统的农业县。近年来,我县注重用工业理念谋划农业发展,始终把培育高附加值、强牵动力的龙头企业作为农业经济结构调整的重点,全力扶持,常抓不懈。全县现有农业龙头企业34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1家、市级龙头企业2家、县级龙头企业6家,基本形成了年糕、米粉、罐头、风味食品、竹制品五大系列的生产格局。今年1—10月,全县农业龙头企业销售收入2.5亿元,上缴税金1460余万元,出口创汇570万美元,带动农户近2万户,增加农民收入900余万元。我们的做法主要是:

xx农业资源丰富,有耕地31.7万亩,年产粮食近20万吨,是我国百个商品粮基地县之一;木竹资源优势突出,有毛竹林14万亩,毛竹蓄积总量2100万株,居全市第二;食品工业基础扎实,曾是全国食品百强县之一;地方特产众多,年糕、扣肉等传统食品在周边省市有一定的知名度。在农业结构调整上,我县以市场和经济效益为导向,坚持因地制宜、发挥优势的原则,提出“依托资源建龙头、建好龙头促调整”的思路,重点发展粮食深加工、传统食品开发、罐头及木竹加工企业,目标是实现“三个万吨”,即万吨米粉、万吨年糕、万吨罐头。经过几年的努力与发展,以上目标已基本实现。我县米粉年生产能力现已接近万吨规模,其中大型米粉生产企业有紫文、双明两家,产品全部出口;一定生产规模的年糕企业有二十余家,其中大禾食品公司为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年产量在4000吨左右;罐头生产企业柏林、顺源公司年产值分列省内同行业第一和第三,产品以水果、竹笋罐头为主,全部出口,我县已成为华东地区继浙江黄岩之后的第二大罐头出口基地县。此外,竹制品、扣肉、风味食品等加工企业发展势头也十分看好。

稳固的生产基地和充足原料保障,是龙头企业持续发展的强力支撑。策应龙头企业发展的需要,我县结合实际,经过充分论证,于20xx年提出重点建设20万亩优质稻、10万亩毛竹丰产林、100万羽鹅鸭、80万只中华草龟、5万亩优质果品“五大基地”。目前,“五大基地”发展目标已全面实现,其中优质稻基地达43.7万亩、中华草龟养殖规模已突破100万只,在此基础上,我县新建了芦笋、肉牛、蘑菇、生猪等基地。在基地建设中,我们注重把握好三个原则。一是因地制宜原则。根据农产品生长特点和生产现状的不同,扬优成势,合理布局。如葛溪、漆工、中畈、湾里、朱坑等乡镇为重点的优质稻种植区;以南岩、弋江、花亭、龟峰等乡镇为重点的果蔬种植区;以沿江乡镇清湖朱坑为主的鹅鸭养殖区;以山区乡镇叠山、旭光、三县岭、漆工、港口等为重点的笋竹两用林和食用菌种植区等。二是市场导向原则。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县在发展壮大原有“五大基地”的同时,不断为基地建设增添新的内容。如20xx年,我县在xx、南岩、朱坑等乡镇新建了100余亩芦笋示范基地,在港口镇扩建了万余平方米蘑菇种植基地,扶持壮大了葛溪乡福林良种牛调拨养殖基地,目前该基地拥有良种种牛、肉牛200余头,发展农户散养肉牛100余头。三是民企双赢原则。我县通过“企业基地农户”的模式,实行订单化生产,强化企业与农户的利益联结,较好的解决了“农产品卖难”和“企业原料供应难”的双重矛盾,实现了企业和基地农户的“双赢”。今年,我县大禾公司与葛溪、漆工、南岩等乡镇农民签订了2万亩大禾谷生产合同;柏林、顺源罐头厂与圭峰等乡镇农户签订了4000吨水果、1200吨竹笋和100吨荞头的生产合同。

我县坚持市场带动战略,突出“搭建销售平台、创新营销手段、激活民间流通”三大举措,实现了龙头企业与市场的有效对接。

一是搭建销售平台。一方面,内建市场。引资5000万建设了城北综合贸易大市场,使之成为我县农产品聚散中心;引资8000万筹建赣东北贸易广场,着力培育农产品等专业批发市场;为展示、销售xx农特产品,我县还在县城建立了一批土特产专营经销点。另一方面,外组网络。帮助企业在国内各大中城市设立营销网点,并积极拓展国际市场。如我县大禾公司在国内14个省市建立了销售网络,产品出口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欧盟、东南亚等地。

二是发展会展经济。县里每年拿出一定的经费,组织龙头企业参加各种展示会、展评会、博览会,帮助企业树品牌、扩影响。仅20xx年,政府牵头组织龙头企业参加会展和考察培训就有9次。同时,在县内举办农产品展示展销会,宣传、推介我县名优特产品。在去年成功举办“xx县第一届春季农产品展示展销会”的基础上,我县今年又举办了“江西·xx首届农副产品展示展销会”。

三是激活民间流通。我县成立了年糕、竹业、畜禽、药材、花卉等流通协会13个,组建民间流通组织40多家,并鼓励单位和个人投身流通领域,为企业提供科技、信息和销售服务。

农业结构调整和龙头企业培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政府包办不行,企业单干也不行,只有各级领导干部实实在在地关心支持、各部门通力配合,才能取得成效。从我县来看,主要是做好了以下几项服务:

(1)加强组织领导。县领导每人负责联系一家龙头企业,建立“一个项目、一支队伍、一抓到底”的工作机制,企业在生产经营中遇到问题,可向县主要领导直接反映。

(2)政策资金倾斜。强调“谁有能力谁牵头,谁能牵头扶持谁”,通过财政贴息贷款,扶持壮大农业龙头企业。如支持柏林罐头厂扩建,使其生产能力达到万吨;帮助紫文米粉厂争取到国家农业开发资金扶持,新建现代化标准厂房,引进先进生产设备。

(3)加大技改力度。为促进企业更新设备,改进工艺,提高产品品质,增加产品品种,近年来我县共投入了技改资金5000多万元。如协助大禾年糕与上海淀粉研究所、南昌大学等单位合作,联合攻克低温短时杀菌等工艺技术,解决了年糕生产、储存上的一系列难题,实现了xx年糕“由手工制作向机械加工、由季节性生产向常年生产”的转变;协助金龟王公司攻克了《乌龟繁养技术开发》项目,该项目获得了国家科技部农业科技成果奖和江西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工作总结篇五

(基本情况略)xx乡纯属于农业乡镇。优化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农业结构调整是经济发展的永恒主题,是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组成部份,是经济发展中一项长期而重要的任务,是释放结构能量,促进农业生产持续稳定发展和提高农村经济运行质量的重要保证。几年来,我乡农业结构取得了重要进展,农业结构调整对我乡经济结构地位和作用主要表现如下:

(一)调整农业结构是xx乡发展经济的需要。xx乡是一个农业乡镇,农村经济发展状况一直决定着我乡经济发展的全局。据调查20xx年我乡农村经济总收3655万之中,农业收入占68%以上。我乡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取决于农业结构的改变。

(二)农业结构调整是实现农民增收奔小康的关键。通过几年的农业结构调整,我乡20xx年粮经比例为35:65。乡党委、政府积极引进经济作物,如种植甘蔗1200亩,甘桔20xx亩,葡萄500亩,蔬菜5000亩,滇屯502优质稻1500亩,冬季玉米制种6000亩。大大地增加了农民收入。仅20xx年度冬季玉米制种收入600多万元。平均每户收入20xx元,人均500元收入,占人均纯收入(1906元)的三分之一。保证农民收入稳定增长。

(三)农业结构调整是二十一世纪农村经济的内在要求。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村经济发展的宏观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对农业结构调整提出了新的要求,机遇和挑战并存,一是我乡经济生活己进入温饱型向小康型转变的阶段,农业结构调整顺应消费结构的变化而变化。二是市场供求关系正发生变化,卖方市场已经转向买方市场,消费者对产品的质量及品种的要求越来越高,农村大量的传统产业必须相应调整。

农业结构调整从一九九二年至今的十二年,九二年党中央提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农业结构开始进入发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满足市场要求为目标的新阶段,市场销路好的农产品和经济效益高的经济作物迅速发展。如我乡的皱皮菜辣的种植在农业结构中起到主导作用,由政府引导产品推向市场,农民收入可观,但未持续几年以失败告终。从九八年起纯属农业乡镇的xx乡,农业结构中经济作物主要是烤烟,甘蔗两大产业,但由烤烟政策的变化,实行“双控”政策,面积大大缩减,由原来的1500亩降到现在的300亩;甘蔗由于价格低,成本升高,致使种植面积由原来的3000亩下降到现在的1200亩。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乡农业结构调整是势在必行,积极引进公司,采劝政府+公司+农民”的形式,进行产品结构调整。1998年在试验178亩冬季玉米制种成功后,逐年进行推广种植,到20xx年发展到6000亩,每亩收入1000元左右,纯收入每亩800元,给农民带来实惠,也是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结果。

几年来农业结构的调整,对发展农业生产,增加农民收入,保证市场供给发挥重要作用。但是,从目前看,农业结构长期积累的矛盾并未根本解决,农业结构与市场消费、农民增收的要求还很不适应,农业发展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

一是劳动者素质低,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全局利益。现我乡冬季玉米制种实施五年时间,但农民不遵守合同,没有信任,出现一些违反公司合同的现象。

二是农产品质量不完全适应消费多样化的需求,品种单一;

三是农民不能有效地进入市场,农产品销售不畅,价格低迷;

四是农产品加工转化滞后,农业比较效益低,农民收入增幅减缓;

五是自然资源利用不合理,一些生态环境受到破坏;

六是农村第三产业发展缓慢。

我乡20xx年第三产业总收入只470万元,占全乡农村经济总收入3655万元的12.8%,特别向外输出劳动力收入只有3万元。总之,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还是农业结构不合理。

笔者通过调查全乡农业结构调整的情况,认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必须走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道路。因为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的一体化经营。实行农业产业化经营以后,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也就是农产品生产基地的生产结构的.调整。在这个过程中,农产品生产基地通过调整结构,这龙头企业提供所需的农产品。龙头企业为了实现自己的需求,这农业结构调整提供市尝技术、资金支持,提升农业结构调整的水平,优化农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必须采取以下措施:

(一)大力培育和扶持龙头企业。

农业产业化经营带动农业结构调整功能的强弱,关键在于龙头企业实力的强弱。龙头企业经济实力强,对农业结构调整的带动作用就大。因此,要采取有效措施,加强龙头企业建设。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龙头企业要在税收、信贷、出口等方面给以扶持。要有计划、有重点地培育一批大型龙头企业,不断增强它们对农业结构调整的带动、支持能力。应选择一些经济实力强的大型农产品加工企业和以农产品加工、营销为主的企业,进入农业产业化经营行列,充当龙头企业,发挥它们在农业结构调整中的引导和支持作用。要鼓励多种所有制形式、多种经营类型的龙头企业的发展,防止重复建设,以合理的龙头企业结构带动农业结构的组合和优化。龙头企业和农产品生产基地要统筹规划,合理布局,以利于农业各部门、各产业均衡发展,形成科学的农业区域结构。

(二)采劝公司加农户”、“订单农业”等多种形式,带动农业结构调整。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工作总结篇六

陕西省渭南市在长期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传统农业结构模式,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同时受到国内、外农产品市场两个方面的巨大冲击.在严峻形势面前,渭南农业结构调整优化的紧迫性已愈来愈引起广大农民、农业科技人员和各级政府的极大关注,积极探索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适合渭南农业实际的现代农业结构模式,对推动和优化渭南市的农业结构,促进渭南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有积极意义.但从渭南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来讲,要实现渭南农业结构的根本变革,无疑还是有很大的差距.作者根据长期的农业科研和农技推广工作实践,就渭南市农业结构调整的思路提出几点看法,愿同农业科技同行进行商榷.

作者:刘敏营张倩香刘琛卜巨仓师建林作者单位:陕西省渭南农业学校,陕西,蒲城,715501刊名:陕西农业科学istic英文刊名:shanxijournalofagriculturalsciences年,卷(期):2003“”(3)分类号:f3关键词: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工作总结篇七

东城镇位于望城区北端,南邻铜官窑,北抵湘阴,西临湘水,全镇呈半丘陵区半垸区(苏蓼垸)分布,是八百里洞庭的边缘区,总面积56平方公里,距市区只有22公里,现辖7个村、1个社区居委会,5593户,总人口19624人,农民人均纯收入11360元,有水田1490公顷,旱土260公顷,林地1551公顷,水面面积1733.33公顷。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镇紧紧围绕东城镇发展的长远目标,努力提升东城农业整体水平,致力于建设“高效、生态、服务性”的现代农业。20__年,全镇完成水稻种植面积近42000亩,优质稻34000亩,实现水产养殖4800亩。

一、现代农业发展现状。

1.农业规模化经营形势喜人。我镇农业规模化经营紧紧围绕政府工作思路中的“四基地”(精品粮油基地、名特水产基地、花卉苗木基地、无公害蔬菜基地)建设,突出高档优质稻、名特水产、休闲农业、蔬菜四大主导产业,着力推进百里水产走廊建设,致力于打造农业休闲品牌,通过大力实施办企业、建基地、树品牌、带农户的战略,引进了东城生态农业、高家庄特种水产养殖、绿辰科技及泽伟农家乐为典型的规模化经营农业企业,家庭农场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纷纷涌现,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截止20__年底,共有家庭农场总数55个,其中50亩以下的只有一个,家庭农场经营耕地总面积1.3万亩,占全镇耕地总面积31%,全年家庭农场经营总收入为1952万元,共吸纳劳动力总数206人。截止目前,我镇已有农业专业合作社24家,农业公司4家,带动农户20__余户。

2.生态农业品牌不断彰显。围绕主导产业和优势特色产业,我镇注重农业品牌化经营,重点打造东城“花园式村庄、农业特色产业基地”,发展了以“生态稻、生态油、生态椒”为特色的生态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培育出了享誉三湘的东城生态椒等省内知名品牌,走出了一条产品质量与品牌包装相结合的成功之路。做活“稻”字文章,着力建立苏蓼垸的万亩优质稻生产基地,与金霞米业等粮食企业结盟,建立了自己的品牌,灯文大米进入省农博会。做活“山”字文章,与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基地共建万亩油茶基地,并成功引进雪峰山油茶,雪峰山油茶嫁接新技术获林业部科技司认证。做活“水”字文章,突出特种水产养殖等主导产业,重点培育了黄龙河、夹河、铁炉湖等几个特色鲜明、品种多样、竞争力强的特种水产养殖基地,提高产品的质量。如今,东成生态、金丰科技、湘立农业、群英蔬菜、隆平粮社等一批代表性的生态休闲农业品牌成了东城现代农业的新亮点。

3.科技支农成效显著。我镇通过积极开展科普示范创建工作,充分发挥科技服务平台功能,配合区农业局、科技局开展了一系列科技支农活动,让农民在助农专家和企业的指导下,发展特色种养殖业,走上了增收致富的快车道。东城生态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在镇农技站的帮助下,利用科技助农直通车专家讲座和“科技下乡、服务企业”活动,引进了“无公害早熟辣椒”栽培技术,并采用了“公司+合作社+农户”的运营模式,规模不断扩大,效益有了较大提高。20__年,我镇早熟辣椒栽培达1000多亩,仅通过农户掌握早熟辣椒栽培一项技术,全年解决相关劳动力就业1000余人,栽培示范户每亩增收达4000元,户增收达2万元。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1.农业基础设施比较落后。我镇农业的投入总量虽然有所增加,但由于镇域经济尚不发达、财力有限,农业基础设施投入与农民对政府的期望以及现代农业发展的还有一定差距。尤其在水利设施方面,东城粮渔主产区为湘江环绕,常年面临洪涝灾害,水利基础设施和物资技术储备的不完善,增大了扩大投入增加生产的风险,制约了现代规模农业的进一步发展。同时,全镇路网建设还也欠完善,交通区位优势不明显,拉大了与主流消费人群的距离感,不利于现代乡村休闲旅游农业的推广与发展。

2.农业产业化进程比较缓慢。从产业规模上看,全镇家庭农庄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统计情况显示,1000亩以上规模的家庭农场和合作社分别只有1家,500亩以下占绝大多数,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利益连接关系不够紧密,尚未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从产业结构上看,农业规模化以从事种、养殖业等初级原料生产为主,农产品精深加工业不具规模,全镇农业产业化整体规模不大、层次不高。在产业化带动农民增收方面,各家庭农场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收入大多在10—50万元之间,整体效益不高。

3.龙头企业带动作用不强。一是组织程度高、生产规模大、产品质量好的骨干企业还为数不多,全镇1000亩以上的产业基地只有1个,除“雪峰山油茶”“东城生态椒”等少部分规模化农业企业(合作社)形成了品牌外,绝大部分农业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还停留在本村本组的小打小闹阶段,知名度不高,辐射力不够;二是生产技术先进、转化力强、附加值高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规模不大、带动力不强,全镇的隆平高科种粮专业合作社参与农户仅200户左右,还没有真正起到龙头带动作用。

4.农民综合素质相对偏低,存在思维误区。东城属长沙市区近郊,全镇青壮年劳动力大多在长沙市区经商打工,留守在家的多为老人、妇女和儿童,对于发展规模化农业存在着劳力、管理及科技因素的制约,全镇农业生产者尤其是农业技术人才严重欠缺。加上受传统思维误区的影响,群众普遍存在重进场务工、轻在乡农耕的思想,个别农户甚至直接将土地抛荒,发展现代农业的社会氛围和思想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

三、主要措施及建议意见。

1.建立现代农业管理服务机制。突出农业的基础地位和首要地位,对各规模化经营家庭农庄和合作社在政策扶持、财政支持上予以倾斜,建立健全政府管理服务机制。一是改善行政管理职能,增强服务功能,加强行政公共服务,积极倡导“一线工作法”,努力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水平。二是强化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与服务,着力推动农产品的市场推广,农产品的市场体系建设,逐步完善农产品物流配套系统。三是推动农业信息服务网络体系建设与服务,着力建成上下贯通、左右相连、渠道广泛的信息网络体系,规范信息传递制度,确保有质量的信息能准确、快速传递,尽快在农业生产及流通中发挥作用。

2.优化现代农业产业结构。加强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的建设,重点建设好四个基地,即油茶基地、蔬菜基地、特种水产养殖基地、优质稻生产基地,重点推进“三品”的开发,一类是以鱼、蟹、虾等为主的特色产品,重点抓好苏蓼垸中各村发展此项产业,使高家庄等水产养殖基地的辐射作用不断加强,争取健康养殖达到5000亩以上。二类是以有机无公害蔬菜为主的绿色产品,把东城生态椒、东城红薯粉、浅池莲藕等品牌打出去,争创特色产品注册品牌3个以上,1个以上省级品牌。三是以优质稻米、良种油茶、有机蔬菜为主的高附加值产品,力争成为全省一个知名度较高的优质稻生产基地,创建一个规模较大的良种油茶种苗基地,建成无公害蔬菜基地4000亩。

3.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利用望城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平台,积极与湖南农大、中南林科大等高等院校开展对口技术合作,建立建强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进一步延长产业链,例如对东城生态椒除进行鲜椒出售、整椒包装外,同时制作辣椒红素、辣味素、辣子油、以及辣椒营养粉等深层次产品。重点扶持雪峰山油茶基地,加大油茶种苗研究、开发及生产力度,争取在三至五年内建成一个500亩左右的油茶种苗基地,一个10000亩的油茶种植基地,建设好一个油茶加工厂,形成毛油提炼、茶壳、茶粕综合利用的油茶深加工体系。

4.鼓励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围绕我镇的主导产业和优势特色产业,积极争取财政资金扶持和社会资金投入,提升农业规模化经营水平。推动现代农业的进一步发展,通过“技术上重点扶持、政策上重点倾斜、人才上重点照顾”等优惠措施,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大力推广“公司+合作社+农户”相结合的经营模式,推动农业适度规模经营,降低农民农业生产风险,增加农业收入,提高农业规模化、产业化、集约化水平。

5.加快发展乡村生态休闲旅游。充分利用我镇“山”、“水”资源优势,建设好苏蓼垸的“五纵十二横”水利景观建设,加大对黄龙河、铁炉湖、夹河的开发力度,逐步实施以“广种树、多栽花、不露黄”为主要内容的“百千万绿色愿景工程”(绿化百条乡村公路、千里河港堤岸、万户农家庭院),加大宣传推介力度,精心打造省会长沙旅游度假的新亮点,将东城打造为“人在林中、房在绿中”的河东绿色明珠。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工作总结篇八

一、xx乡基本情况(基本情况略)。

xx乡纯属于农业乡镇。优化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农业结构调整是经济发展的永恒主题,是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组成部份,是经济发展中一项长期而重要的任务,是释放结构能量,促进农业生产持续稳定发展和提高农村经济运行质量的重要保证。几年来,我乡农业结构取得了重要进展,农业结构调整对我乡经济结构地位和作用主要表现如下:

(一)调整农业结构是xx乡发展经济的需要。xx乡是一个农业乡镇,农村经济发展状况一直决定着我乡经济发展的全局。据调查二00三年我乡农村经济总收3655万之中,农业收入占68%以上。我乡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取决于农业结构的改变。

(二)农业结构调整是实现农民增收奔小康的关键。通过几年的农业结构调整,我乡二00三年粮经比例为35:65。乡党委、政府积极引进经济作物,如种植甘蔗1200亩,甘桔亩,葡萄500亩,蔬菜5000亩,滇屯502优质稻1500亩,冬季玉米制种6000亩。大大地增加了农民收入。仅冬季玉米制种收入600多万元。平均每户收入2000元,人均500元收入,占人均纯收入(1906元)的三分之一。保证农民收入稳定增长。

(三)农业结构调整是二十一世纪农村经济的内在要求。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村经济发展的宏观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对农业结构调整提出了新的要求,机遇和挑战并存,一是我乡经济生活己进入温饱型向小康型转变的阶段,农业结构调整顺应消费结构的变化而变化。二是市场供求关系正发生变化,卖方市场已经转向买方市场,消费者对产品的质量及品种的`要求越来越高,农村大量的传统产业必须相应调整。

农业结构调整从一九九二年至今的十二年,九二年党中央提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农业结构开始进入发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满足市场要求为目标的新阶段,市场销路好的农产品和经济效益高的经济作物迅速发展。如我乡的皱皮菜辣的种植在农业结构中起到主导作用,由政府引导产品推向市场,农民收入可观,但未持续几年以失败告终。从九八年起纯属农业乡镇的xx乡,农业结构中经济作物主要是烤烟,甘蔗两大产业,但由烤烟政策的变化,实行“双控”政策,面积大大缩减,由原来的1500亩降到现在的300亩;甘蔗由于价格低,成本升高,致使种植面积由原来的3000亩下降到现在的1200亩。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乡农业结构调整是势在必行,积极引进公司,采取“政府+公司+农民”的形式,进行产品结构调整。在试验178亩冬季玉米制种成功后,逐年进行推广种植,到发展到6000亩,每亩收入1000元左右,纯收入每亩800元,给农民带来实惠,也是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结果。

几年来农业结构的调整,对发展农业生产,增加农民收入,保证市场供给发挥重要作用。但是,从目前看,农业结构长期积累的矛盾并未根本解决,农业结构与市场消费、农民增收的要求还很不适应,农业发展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一是劳动者素质低,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全局利益。现我乡冬季玉米制种实施五年时间,但农民不遵守合同,没有信任,出现一些违反公司合同的现象。二是农产品质量不完全适应消费多样化的需求,品种单一;三是农民不能有效地进入市场,农产品销售不畅,价格低迷;四是农产品加工转化滞后,农业比较效益低,农民收入增幅减缓;五是自然资源利用不合理,一些生态环境受到破坏;六是农村第三产业发展缓慢。我乡20第三产业总收入只470万元,占全乡农村经济总收入3655万元的12.8%,特别向外输出劳动力收入只有3万元。总之,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还是农业结构不合理。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工作总结篇九

我村自开展产业结构调整工作以来,党支部高度重视,起到引领作用,认真组织党员村组干部参加的产业结构工作会,认真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真讨论研究我村农业产业调整工作,领会上级产业结构调整精神和安排部署,成立了xx村产业结构工作领导小组,并作了分工,每个组由两个专职化干部负责该组产业结构调整工作,党员干部带头落实产业结构调整,会后村支两委认真落实,真抓实干,到每家每户家中发放宣传资料,组织各组召开村民小组会议,耐心细致给村民做工作,并讲解产业结构调整的相关事宜,通过村两委努力工作,我村有百分之九十五的农户已入了合作社,有1700多亩土地已和合作社签了合同,由合作社统一管理,现有1500多亩已种植了茶叶,剩余土地种植蔬菜20亩、玉米3亩、秧地0.5亩,水果30亩。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工作总结篇十

(xx乡副乡长罗xx)。

一、xx乡基本情况。

(基本情况略)xx乡纯属于农业乡镇。优化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农业结构调整是经济发展的永恒主题,是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组成部份,是经济发展中一项长期而重要的任务,是释放结构能量,促进农业生产持续稳定发展和提高农村经济运行质量的重要保证。几年来,我乡农业结构取得了重要进展,农业结构调整对我乡经济结构地位和作用主要表现如下:

(一)调整农业结构是xx乡发展经济的需要。xx乡是一个农业乡镇,农村经济发展状况一直决定着我乡经济发展的全局。据调查二00三年我乡农村经济总收3655万之中,农业收入占68%以上。我乡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取决于农业结构的改变。

(二)农业结构调整是实现农民增收奔小康的关键。通过几年的农业结构调整,我乡二00三年粮经比例为35:65。乡党委、政府积极引进经济作物,如种植甘蔗1200亩,甘桔2000亩,葡萄500亩,蔬菜5000亩,滇屯502优质稻1500亩,冬季玉米制种6000亩。大大地增加了农民收入。仅2003年度冬季玉米制种收入600多万元。平均每户收入2000元,人均500元收入,占人均纯收入(1906元)的三分之一。保证农民收入稳定增长。

(三)农业结构调整是二十一世纪农村经济的内在要求。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村经济发展的宏观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对农业结构调整提出了新的要求,机遇和挑战并存,一是我乡经济生活己进入温饱型向小康型转变的阶段,农业结构调整顺应消费结构的变化而变化。二是市场供求关系正发生变化,卖方市场已经转向买方市场,消费者对产品的质量及品种的要求越来越高,农村大量的传统产业必须相应调整。

三、农业结构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农业结构调整从一九九二年至今的十二年,九二年党中央提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农业结构开始进入发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满足市场要求为目标的新阶段,市场销路好的农产品和经济效益高的经济作物迅速发展。如我乡的皱皮菜辣的种植在农业结构中起到主导作用,由政府引导产品推向市场,农民收入可观,但未持续几年以失败告终。从九八年起纯属农业乡镇的xx乡,农业结构中经济作物主要是烤烟,甘蔗两大产业,但由烤烟政策的变化,实行“双控”政策,面积大大缩减,由原来的1500亩降到现在的300亩;甘蔗由于价格低,成本升高,致使种植面积由原来的3000亩下降到现在的1200亩。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乡农业结构调整是势在必行,积极引进公司,采取“政府+公司+农民”的形式,进行产品结构调整。1998年在试验178亩冬季玉米制种成功后,逐年进行推广种植,到2003年发展到6000亩,每亩收入1000元左右,纯收入每亩800元,给农民带来实惠,也是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结果。

几年来农业结构的调整,对发展农业生产,增加农民收入,保证市场供给发挥重要作用。但是,从目前看,农业结构长期积累的矛盾并未根本解决,农业结构与市场消费、农民增收的要求还很不适应,农业发展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一是劳动者素质低,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全局利益。现我乡冬季玉米制种实施五年时间,但农民不遵守。

合同。

没有信任出现一些违反公司合同的现象。二是农产品质量不完全适应消费多样化的需求品种单一;三是农民不能有效地进入市场农产品销售不畅价格低迷;四是农产品加工转化滞后农业比较效益低农民收入增幅减缓;五是自然资源利用不合理一些生态环境受到破坏;六是农村第三产业发展缓慢。我乡2003年第三产业总收入只470万元占全乡农村经济总收入3655万元的12.8%特别向外输出劳动力收入只有3万元。总之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还是农业结构不合理。

笔者通过调查全乡农业结构调整的情况,认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必须走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道路。因为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的一体化经营。实行农业产业化经营以后,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也就是农产品生产基地的生产结构的调整。在这个过程中,农产品生产基地通过调整结构,这龙头企业提供所需的农产品。龙头企业为了实现自己的需求,这农业结构调整提供市场、技术、资金支持,提升农业结构调整的水平,优化农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必须采取以下措施:

(一)大力培育和扶持龙头企业。

农业产业化经营带动农业结构调整功能的强弱,关键在于龙头企业实力的强弱。龙头企业经济实力强,对农业结构调整的带动作用就大。因此,要采取有效措施,加强龙头企业建设。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龙头企业要在税收、信贷、出口等方面给以扶持。要有计划、有重点地培育一批大型龙头企业,不断增强它们对农业结构调整的带动、支持能力。应选择一些经济实力强的大型农产品加工企业和以农产品加工、营销为主的企业,进入农业产业化经营行列,充当龙头企业,发挥它们在农业结构调整中的引导和支持作用。要鼓励多种所有制形式、多种经营类型的龙头企业的发展,防止重复建设,以合理的龙头企业结构带动农业结构的组合和优化。龙头企业和农产品生产基地要统筹规划,合理布局,以利于农业各部门、各产业均衡发展,形成科学的农业区域结构。

(二)采取“公司加农户”、“订单农业”等多种形式,带动农业结构调整。

发展订单农业,实行“公司加农户”,进一步完善农业产业化经营机制,增强农业产业化经营对农业结构调整的带动作用。提倡龙头企业和农产品加工企业同农户签定订单,这样可以将市场多层次、多样化的需求表现为对农产品数量、质量、品种、规模等的具体要求,为农业结构调整提供信息和导向。农民按照订单的约定来安排农产品生产,可以使生产结构更适应市场需求结构,从而带动农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发挥比较优势,合理配置农业资源。加强“合同”和订单的管理,进一步规范化、制度化,提高履约率。

(三)合理确定主导产业,优化农产品基地生产结构。

农产品生产基地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第一车间”。实行农业产业化经营后,要发挥市场和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搞好农产品生产基地的结构调整,要根据市场和龙头企业需要,合理确定主导产业,优化品种结构。要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发挥龙头企业在农业科技推广中的作用,促进农业科技在农产品基地的普及和推广。要采用先进农业技术,提高农产品生产基地的科技水平,依靠科技带动品种结构、品质结构调整。要加强农产品基地的农田水利建设,推广节水灌溉技术,搞好储藏、保鲜、运输、供电、通讯等设施建设,以保证农业结构调整和优化的需要。农产品生产基地要健全市场网络,开辟农产品市场,创造良好的外部销售环境。

(四)运用利益机制调动农户调整农业结构的积极性。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工作总结篇十一

“坚持把结构调整作为主线”是我国“十五”期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经济工作的主要着力点.可以看出,优化产业结构,已是我国新一轮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必然选择.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商业银行作为金融体系的主体,如何在产业结构调整中发挥金融支持作用,不断促进各产业间的协调、健康发展,尽快形成新的产业优势和经济增长点,是当前我们必须正确认识、注意研究的问题.本文拟就此作一探讨.

作者:张宏作者单位:武汉大学金融学硕士研究生刊名:西安金融英文刊名:xi'anfinance年,卷(期):2001“”(10)分类号:f8关键词: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工作总结篇十二

农业是国民经济最重要的基础产业,受自然社会和市场环境的制约,是社会效益高而自身效益低的弱质产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加快农业发展的步伐和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使农业这一弱质产业得到有效保护,是农业经济发展的一个战略性问题.经过的改革开放和发展,乌兰县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有了新的提高,农业经济步入新的发展阶段.但是,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根本问题并没有得到彻底解决,农业生产结构与市场要求不相适应,结构调整仍处于低水平的调整阶段,内容上主要局限于农产品产量和面积的简单增减,与农业发展阶段的要求极不相适应,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农业比较效益下降,农民增收十分缓慢,不利于农业生产的长远发展.所以,如何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把农业的发展切实转移到以提高质量和效益的轨道上来,是乌兰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亟待解决的问题.现结合乌兰县实际,提出以下浅见:。

作者:李广社liguangshe作者单位:817100,乌兰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刊名:青海农技推广英文刊名:qinghaiagro-technologyextension年,卷(期):2002“”(1)分类号:f3关键词: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工作总结篇十三

座落在××县××镇畈中村蘑菇畈的“九宫农庄”总面积450亩,系全国劳动模范陈志远于创办,当年开发建成农业观光园300亩,经过、两年的续建,目前已建成集水果自选采摘、特色餐饮、垂钓、休闲为一体的生态农业庄园。2005接待游客3万多人(次),综合收入200万元,纯利40万元;消化农村劳动力50多人,为农民提供劳务收入30多万元。预计可接待游客4万多人(次),实现综合收入250万元、纯利50万元。该农庄已经成为我镇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示范样板工程、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示范样板工程、农民增收致富的示范样板工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示范样板工程。

一、因势利导,建设生态农庄。

“九宫农庄”所在地蘑菇畈,位于106国道旁,距××镇人民政府1公里,是前往××风景名胜区必经之路,区位条件十分优越。历年来,该畈一直种植水稻、玉米、红薯等传统农作物,效益不高。针对该畈特定的区位条件,镇委、镇政府经过认真的调查研究,决定把这片土地开发成生态农业观光园,进而向生态农业庄园方向发展。一是实行科学规划。,镇政府把这片土地从农民手中返租过来,每亩年租金300元,租期。同时聘请武汉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的专家对其进行整体规划,规划坚持高起点、高标准的原则,突出“绿色农业”,依托××风景名胜区,定位为“生态、观光、旅游”。二是招聘能人创办。规划制订好后,该镇以优惠条件向社会公开招聘能人创办,最后敲定由全国劳动模范、大路乡青年农民陈志远牵头创办。三是实行分步实施。从20初开始,陈志远着手庄园的建设,当年建成“生态农业观光园”300亩,主要种植大棚葡萄,有20多个品种,主要品种有:维多利亚、奥古丽特、亚都蜜、红地球、无核白鸡心、美人指等。葡萄产量10万斤,收入10万多元;葡萄产量18万斤,收入80多万元;预计20葡萄产量25万斤,收入110多万元。同时,园内还种植了少量的礼品西瓜、草莓、石榴、甜柿等水果,确保每季有果供游客采摘。“农业观光园”建成后,来园观光、采摘的游客不断增多。为了解决游客采摘后的餐饮和休闲问题,在镇委、镇政府大力支持和鼓励下,陈志远乘势而上,采取股份合作的方式筹措资金60余万元,在观光园旁建起一座占地面积450m2的小院,全部采用当地的楠竹作为建筑材料,具有十分浓郁农家风格,可同时为150名游客提供特色农家菜服务。同时还建起了占地650m2的音乐茶座,开挖了一个10亩的鱼池,为游客提供垂钓、休闲娱乐服务。农家小院、垂钓池塘,音乐茶座的修建,实现了“生态农业观光园”向“生态农业庄园”的转变。如今“九宫农庄”的综合效益已经显现,今夏以来,到园观光、采摘、休闲、垂钓、餐饮的游客不断,目前已达3.1万人(次),其中,90%的游客是到××旅游的武汉、南昌等城里人。今年以来,游客最多的一天达1000多人,光葡萄采摘收入就达7万多元,该园90%的葡萄可以通过游客采摘的方式销售。预计年观光园收入可达120万元,餐饮、休闲、垂钓收入可达130万元。九宫农庄在自身不断发展、不断壮大,效益不断提高的同时,也发挥了很好的社会效益,3年多来,共为贫困农户无偿提供优质葡萄苗1500多株,帮助30多户贫困户摘掉了贫困帽子、走上了致富之路,也带动了周边许多群众扩大种植规模,发展水果生产,为构建和谐九宫,为推进我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二、注重科技,支撑生态农庄。

300亩“生态农业观光园”是“九宫农庄”的基础,是“九宫农庄”的命根子,园内种植的葡萄大都是在江南地区难以生长的名贵品种,对技术的要求很高。为了解决技术难题,农庄业主陈志远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一是每年组织园内管理人员到华中农业大学、湖北省农科院等大专院校、科研机构进修一次,学习葡萄种植、管理技术。二是每年邀请全国葡萄学会秘书长、著名教授晁无疾先生来园实地指导。三是长年聘请河南省商丘市高级农艺师于有良先生为技术员,并按20%的技术股参与葡萄园的收益分成,同时签订技术管理目标,实行风险抵押。四是分片承包管理。将300亩“农业观光园”分成12个组,以组为单位采取承包方式管理,管理费按产量计算,有效地促进了管理人员严格按技术规程操作。五是坚持无公害生产。葡萄园全部采用避雨栽培,利用天然山泉水滴灌,实行配方施肥。经过3年多的`实践,该园突破了多种生产技术难关,较好地解决了土壤、气候、雨水、施肥、用药等影响葡萄生长的难题,生产出的葡萄形、色、味俱佳,深受游客青睐。经国家葡萄科研专家认定,该园是鄂、湘、赣三省周边地区成功生产国外高档葡萄品种的唯一基地。而且该园还培育出了葡萄盆景、葡萄门庭室内装饰、阳台庭院绿化等栽植模式,吸引了大量游客争相购买。

三、部门联动,服务生态农庄。

“九宫农庄”是农业农村经济发展进程中冒出来的新鲜事物,为了确保其健康发展,镇委、镇政府加大了服务力度。一是加强组织领导。镇里明确了一名班子成员负责联系“九宫农庄”,切实帮助解决农庄发展进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镇委书记、镇长乐建舜同志每季度到农庄调研一次,了解农庄存在的困难,能当场解决的当场解决,不能当场解决的限期解决。3年多来,我镇共为“九宫农庄”解决了许多实际困难和问题,有力地推动了其快速、健康发展。二是强化部门服务。镇委、镇政府每年召开一次专题会议,安排部署服务“九宫农庄”工作,会上对有关职能部门的职责进行明确,要求工商、税务、财政等部门在税费上给予优惠,在办证上予以支持,实行“放水养鱼”,切忌“杀鸡取卵”。要求农技部门在技术服务上切实加强。要求公安派出所切实维护农庄的合法权益,严厉打击“红眼病”和违法犯罪行为,为农庄的发展保驾护航。要求各部门减少办事程序,提高工作效率,坚决杜绝“吃、拿、卡、要”现象。三是加大推介力度。镇政府通过网上推介、报刊推介、会议推介等方式,大力宣传“九宫农庄”,不断提升其知名度和影响力。

“九宫农庄”仅仅是我镇新农村建设进程中冒出来的一叶小舟,我们坚信,在“九宫农庄”的带动下,我镇将出现许多形式各异的生态农业庄园,我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宏伟目标一定能够早日实现。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工作总结篇十四

(基本情况略)xx乡纯属于农业乡镇。优化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农业结构调整是经济发展的永恒主题,是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组成部份,是经济发展中一项长期而重要的任务,是释放结构能量,促进农业生产持续稳定发展和提高农村经济运行质量的重要保证。几年来,我乡农业结构取得了重要进展,农业结构调整对我乡经济结构地位和作用主要表现如下:

(一)调整农业结构是xx乡发展经济的需要。xx乡是一个农业乡镇,农村经济发展状况一直决定着我乡经济发展的全局。据调查二00三年我乡农村经济总收3655万之中,农业收入占68%以上。我乡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取决于农业结构的改变。

(二)农业结构调整是实现农民增收奔小康的关键。通过几年的农业结构调整,我乡二00三年粮经比例为35:65。乡党委、政府积极引进经济作物,如种植甘蔗1200亩,甘桔2000亩,葡萄500亩,蔬菜5000亩,滇屯502优质稻1500亩,冬季玉米制种6000亩。大大地增加了农民收入。仅2003年度冬季玉米制种收入600多万元。平均每户收入2000元,人均500元收入,占人均纯收入(1906元)的三分之一。保证农民收入稳定增长。

(三)农业结构调整是二十一世纪农村经济的内在要求。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村经济发展的宏观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对农业结构调整提出了新的要求,机遇和挑战并存,一是我乡经济生活己进入温饱型向小康型转变的阶段,农业结构调整顺应消费结构的变化而变化。二是市场供求关系正发生变化,卖方市场已经转向买方市场,消费者对产品的质量及品种的.要求越来越高,农村大量的传统产业必须相应调整。

三、农业结构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农业结构调整从一九九二年至今的十二年,九二年党中央提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农业结构开始进入发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满足市场要求为目标的新阶段,市场销路好的农产品和经济效益高的经济作物迅速发展。如我乡的皱皮菜辣的种植在农业结构中起到主导作用,由政府引导产品推向市场,农民收入可观,但未持续几年以失败告终。从九八年起纯属农业乡镇的xx乡,农业结构中经济作物主要是烤烟,甘蔗两大产业,但由烤烟政策的变化,实行“双控”政策,面积大大缩减,由原来的1500亩降到现在的300亩;甘蔗由于价格低,成本升高,致使种植面积由原来的3000亩下降到现在的1200亩。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乡农业结构调整是势在必行,积极引进公司,采取“政府+公司+农民”的形式,进行产品结构调整。1998年在试验178亩冬季玉米制种成功后,逐年进行推广种植,到2003年发展到6000亩,每亩收入1000元左右,纯收入每亩800元,给农民带来实惠,也是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结果。

几年来农业结构的调整,对发展农业生产,增加农民收入,保证市场供给发挥重要作用。但是,从目前看,农业结构长期积累的矛盾并未根本解决,农业结构与市场消费、农民增收的要求还很不适应,农业发展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一是劳动者素质低,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全局利益。现我乡冬季玉米制种实施五年时间,但农民不遵守合同,没有信任,出现一些违反公司合同的现象。二是农产品质量不完全适应消费多样化的需求,品种单一;三是农民不能有效地进入市场,农产品销售不畅,价格低迷;四是农产品加工转化滞后,农业比较效益低,农民收入增幅减缓;五是自然资源利用不合理,一些生态环境受到破坏;六是农村第三产业发展缓慢。我乡2003年第三产业总收入只470万元,占全乡农村经济总收入3655万元的12.8%,特别向外输出劳动力收入只有3万元。总之,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还是农业结构不合理。

笔者通过调查全乡农业结构调整的情况,认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必须走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道路。因为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的一体化经营。实行农业产业化经营以后,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也就是农产品生产基地的生产结构的调整。在这个过程中,农产品生产基地通过调整结构,这龙头企业提供所需的农产品。龙头企业为了实现自己的需求,这农业结构调整提供市场、技术、资金支持,提升农业结构调整的水平,优化农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必须采取以下措施:

(一)大力培育和扶持龙头企业。

农业产业化经营带动农业结构调整功能的强弱,关键在于龙头企业实力的强弱。龙头企业经济实力强,对农业结构调整的带动作用就大。因此,要采取有效措施,加强龙头企业建设。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龙头企业要在税收、信贷、出口等方面给以扶持。要有计划、有重点地培育一批大型龙头企业,不断增强它们对农业结构调整的带动、支持能力。应选择一些经济实力强的大型农产品加工企业和以农产品加工、营销为主的企业,进入农业产业化经营行列,充当龙头企业,发挥它们在农业结构调整中的引导和支持作用。要鼓励多种所有制形式、多种经营类型的龙头企业的发展,防止重复建设,以合理的龙头企业结构带动农业结构的组合和优化。龙头企业和农产品生产基地要统筹规划,合理布局,以利于农业各部门、各产业均衡发展,形成科学的农业区域结构。

(二)采取“公司加农户”、“订单农业”等多种形式,带动农业结构调整。

发展订单农业,实行“公司加农户”,进一步完善农业产业化经营机制,增强农业产业化经营对农业结构调整的带动作用。提倡龙头企业和农产品加工企业同农户签定订单,这样可以将市场多层次、多样化的需求表现为对农产品数量、质量、品种、规模等的具体要求,为农业结构调整提供信息和导向。农民按照订单的约定来安排农产品生产,可以使生产结构更适应市场需求结构,从而带动农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发挥比较优势,合理配置农业资源。加强“合同”和订单的管理,进一步规范化、制度化,提高履约率。

(三)合理确定主导产业,优化农产品基地生产结构。

农产品生产基地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第一车间”。实行农业产业化经营后,要发挥市场和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搞好农产品生产基地的结构调整,要根据市场和龙头企业需要,合理确定主导产业,优化品种结构。要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发挥龙头企业在农业科技推广中的作用,促进农业科技在农产品基地的普及和推广。要采用先进农业技术,提高农产品生产基地的科技水平,依靠科技带动品种结构、品质结构调整。要加强农产品基地的农田水利建设,推广节水灌溉技术,搞好储藏、保鲜、运输、供电、通讯等设施建设,以保证农业结构调整和优化的需要。农产品生产基地要健全市场网络,开辟农产品市场,创造良好的外部销售环境。

(四)运用利益机制调动农户调整农业结构的积极性。

农户是农产品生产基地的主体,也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第一车间”的经营主体。只有正确处理农户与龙头企业间的利益关系,形成利益共同体,农户才能按照市场和龙头企业的要求,积极搞好农业结构调整。公司带农户,重要的是要靠利益纽带去带动。因此,龙头企业要逐步与农户建立“利益均沾、风险共担”的利益机制,保护农民利益,调动农民调整农业结构的积极性。一是对农户生产的农产品,要按订单或“合同”收购,合理定价,以质论价,决不要压级压价,限收拒收。二是要让利于农民,反哺农业。要把农产品加工、销售环节的利润拿出一部分,返还给农民和农业。这样,农民才能把龙头企业当成自己的企业,安排好农产品生产,支持龙头企业发展。三是龙头企业对“合同”订购的农产品要制定合理的保护价格。对于由于市场变化和不测的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龙头企业应与农民共同承担,以稳定农产品基地的结构和布局。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工作总结篇十五

农业经济中的农作物产量往往是各类自然因素以及社会经济因素一起产生作用之结果。极端气候灾害当前依然是影响我国粮食生产的重要因素之一。为此深入研究极端气候灾害是怎样影响我国农业经济显得极为迫切。我国由于各类极端气候灾害而导致的'粮食减产数量非常惊人。依据统计,我国1983年至19之间的时间里,因为粮食损失而造成的总产量损失大约达到了10%之多,这就意味着,我国每一年至少有400亿公斤的粮食为极端气候灾害所吞没。依据一项统计,我国农业经济由于极端气候灾害而减产的峰值年份主要有1961年至1963年、1966年至1968年、1974年至1976年、1982年至1984年、1988年、1994年、至年、至等。从1961年至1972年是由于极端气候灾害造成农业作物损失的第一个高峰期,每一年的平均农作物损失达到了790万吨之多,从1978年至1988年则是我国粮食损失逐步上升的时期,每一年的平均农作物损失达到了1800万吨之多。从1994至1998年则是我国农作物损失的又一个高峰时期,每一年的平均粮食损失达到了3400万吨之多。从20至20则是近年来我国农作物损失的峰值期,每一年的平均粮食损失达到了3900万吨之多。也就是说,自从1985年以来,我国由于极端气候灾害而导致的粮食减产数量一直处于高位震荡的状态,而粮食减产的数量则在持续提升,这样一来,就对我国农业经济的整体发展造成了非常不利的影响。

4我国农业经济易受极端气候灾害影响的原因。

中国一直处于全世界季风性气候最为明显、自然灾害发生得最为频繁的区域之中,而农业产业始终是我国国民经济体系之中的首要产业,其所具备的先天脆弱性很容易导致受到极端气候灾害的巨大影响。一是我国的农业经济是运用生物有机生长性机能将自然界物质与能量切切实实地转化成为人类基本生活资料以及原材料的部门。我国农业生产的一大特征是以经济再生产、自然再生产为前提,我国农业生产的最重要特点是以动物和植物为主要对象,而以土地则是最基本的生产性资料,运用露天作业等形式来取得各类农产品并且产生相应的经济效应。这就意味着我国的农业生产过程主要是对自然过程之中的自然环境以及自然因素具备了非常大的依赖性,而我国的农业生产则会受到自然条件之影响,极易受到各类自然灾害之影响,其生产效能之优劣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决定于自然因素特别是气象因素,有鉴于此,我国农业经济具备了不稳定性的特点。二是由于我国的地理条件非常复杂,生态环境的基础相当薄弱,因为气候条件往往是多变的,各类计算灾害频频出现,成为全球最易受极端气候灾害影响的一个国家。

5我国农业经济应对极端气候的对策。

就当前我国所实施的重大水利工程来考虑,为了能够切实保障水利领域的安全,应着力强化水利工程建设资金的投入工作,不断拓展我国的水利设施建设,从而确保我国的水利基础抗水、抗旱以及防洪等功能能够得到落实。要运用健全水利设施来持续提升我国农业抗灾方面的能力。鉴于我国的地理条件较为复杂这一特点,除了需要选择与培育抗涝灾、抗旱灾的相应农产品品种之外,还应当依据本地气候的具体状况来健全我国农作物的分布结果,选择最为适合于当地农业经济实际的农产品加以培育,或是由当地的农业经济、农业科技专家来选用最为合适的农作物,有目的、有计划地加以培育。在当前的极端气候之中,洪涝灾害和干旱灾害是影响区域最为广泛与普遍的两种灾害类别,尽管以后的气候变化具备了极大的不确定性,但提升气候变化以及评估机制,落实防灾举措还是具有非常大的作用。比如,可以立足于农业保险以及农业再保险,更好地防范极端气候对于我国农业经济所产生的各类风险。在此基础上,还应当积极争取政府部门的财政资金投入,从而把农业生产能够集中于某些区域之中,努力落实到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从而实现有效防控极端气象灾害与恢复农业经济发展的目的。

6结语。

总的来说,我国的农业经济属于弱质性产业,十分容易受到全球气候变化尤其是极端气候这一因素的影响。鉴于我国一直以来自然灾害频繁发生。为了能够更好地应对极端气候造成的各种不良影响。我们一定要依据极端气候对于农业经济造成影响之成因,从多个不同方面逐步健全应对之策,从而推动我国农业经济真正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4132417.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