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的认识教案人教版倍的认识教案板书设计(优质24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2 07:06:25
倍的认识教案人教版倍的认识教案板书设计(优质24篇)
时间:2023-11-22 07:06:25     小编:文轩

教案有助于教师对教学目标、内容、方法和评价进行系统性的规划和安排。教师在编写教案时,要注意教学步骤的合理性和连贯性,确保学生能够循序渐进地完成学习任务。希望大家能够通过学习这些教案范例,提高教学效果,实现教学目标。

倍的认识教案人教版倍的认识教案板书设计篇一

教学内容:巩固除法的含义及各部分名称。(教科书第21~22页练习四的第710题。)。

教学目标:巩固除法的含义,及除法的各部分名称。为后面学习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打基础。

教学过程设计:

一、完成教科书第21页练习四第7题。

先让学生独立写出除法算式,然后再全班讲评。

(1)6除以3等于2。63=2(复习除法的读法)。

(2)被除数是15,除数是3,商是5。153=5(复习除法的各部分名称)。

(3)把20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4。205=4(复习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

(4)9个苹果,每3个一份,分成了3份。93=3(复习把二个数量按照每几个分成一份,求能分成多少份也可以用除法来计算)。

二、完成完成教科书第21页练习四第8题。

看图写算式。呈现给学生实物图,请学生写出乘法算式和除法算式。练习时,先借助画面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再让学生根据实物图写出乘法算式和除法算式。之后,让学生展示自己写出的算式,说一说每个算式表示的意思,使乘法、除法的内在联系自然渗透。

三、找朋友:完成教科书第22页练习四第9题。

一部分的同学拿口诀,一部分的同学拿乘法算式。先由拿乘法算式的同学读算式,然后问我的朋友在哪里,拿口诀的同学就说你的朋友在这里。也可交换着玩。

四、完成教科书第22页练习四第10题。

要学生自己独立完成,然后全班讲评。重点要问学生为什么这样列式?

教学反思:

倍的认识教案人教版倍的认识教案板书设计篇二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认识图形》中的第一课时《认识角》设计理念:。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新课程要求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认识角”一课意在让学生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整节课将观察、操作、演示、讨论等方法有机地贯穿于教学各环节中,让学生通过找一找、摸一摸、玩一玩、比一比、等实践活动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掌握知识、形成技能。教学目标:

1、经历从现实中发现角、认识角的过程,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2、通过找一找、做一做、比一比等活动让学生直观地认识角,感受角有大小。

3、结合生活情境,感受生活中处处有角,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点:

初步地认识角。

教学难点:

探索角的大小与张口有关,与边的长短无关。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三角板、活动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些图形朋友,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它们都是谁?(教师出示课件)。

生: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

师:如果我们要将这些图形分成两类,你会怎样分呢?

生: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是一类,圆是一类。

师:说说你的理由,为什么这样分呢?

生: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这三个图形都有角,圆没有角。

师:下面,让我们一起来认识角。(板书课题:认识角)。

二、联系生活,探索新知。

(一)找角――直观感知角。

生:数学书上有角,黑板上有角,桌子上有角、三角板的上面有角等。

倍的认识教案人教版倍的认识教案板书设计篇三

一、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第九册第二单元《倒数的认识》。

二、教材分析:

“倒数的认识”是在学生掌握了整数乘法、分数加法和减法计算、分数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分数乘法应用题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数学教案-倒数的认识。“倒数的认识”是分数的基本知识,学好倒数不仅可以解决有关实际问题,而且还是后面学习分数除法、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和应用题的重要基础。

三、教学目标:

1.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2.能熟练地写出一个数的倒数。

3.结合教学实际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四、教学重点:

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五、教学难点:

熟练写出一个数的倒数。

六、教学过程:

(一)、谈话。

1.交流。

师:我们的黑板是什么颜色?

生:黑色。

师:教室的墙面又是什么颜色?

生:黑色。

师:黑与白在语文上是什么关系?

生:黑是白的反义词。

生:白是黑的反义词。

师:能说黑是反义词或白是反义词吗?

生:不能,因为黑与白是相互依存的关系。必须说清楚谁是谁的反义词。

师:那么,数学上有没有相互依存关系的现象呢?

生:约数和倍数。

师:你能举例说明约数和倍数的相互依存关系吗?

生:例如8是4的倍数,4是8的约数。不能说成8是倍数或4是约数。因为8和4是相互依存的。

2.导入今天,我们继续来研究数学中具有相互依存关系的现象的有关知识。

(二)、学习新知。

对数游戏。

1.学习倒数的意义。

师:4是3的4/3,

生:3是4的3/4。

师:7是15的7/15;生:15是7的15/7。

提问;看我们做游戏的结果,你们有没有发现什么?

生1:第一个分数的分子就是第二个分数的分母,第一个分数的分母就是第二个分数的分子。

生2:两个分数的分子、分母相互调换了位置。

生2:两个分数的乘积是1。

提问:那么怎样的两个数才是互为倒数呢?指导看书。

思考:

(1)什么是倒数?满足什么条件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2)你能找出互为倒数的两个数吗。请举例。

评析:回答问题。

理解“互为”的意义。怎样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找朋友游戏(课前每位同学发一张数字卡片)。

练习。

(1)出示卡片(六位同学举着卡片依次站在黑板前)。

7/911/41/5086/599。

(2)规则:如果下面的同学拿到的数是以上这些数字的倒数就到相应的同学前面排队。

提问:下面的同学你们找到自己的朋友了吗?那么你们能找到自己的朋友吗?

3教学求一个数倒数的方法。

出示例题:找出下列各数的倒数。

2/37/41/591/7/80.4。

小组讨论指名板演。

提问:1.你是怎么找出2/3的倒数的?

生1:因为2/3与3/2乘积是1,所以2/3的倒数是2/3。

生2:因为互为倒数的两个数的分子与分母正好调换位置,小学数学教案《数学教案-倒数的认识》。2/3的分子与分母调换位置后是3/2,所以2/3的倒数是3/2。

2.你是怎么找出7/4的倒数的?

提问:我们怎样才能很快地找到一个数的倒数?为什么?

4.练习请剩下的没有找到朋友的同学继续找倒数。

5.讨论:1的倒数是谁?0的倒数呢?

生:1的倒数是1。

师:能说明一下理由吗?

生1:因为1与1的乘积还是1。

生2:因为1可以化成1/1,1/2的分子与分母调换位置后还是1/1,即1,所以1的'倒数是1。

师:0的倒数呢?

生1:0的倒数是0。因为1的倒数是1,所以0的倒数是0。

生2:因为0与任何数相乘都得0,所以0的倒数是任何数。

生3:0的倒数是没有的。因为乘积是1的两个数才互为倒数,而0乘任何数都得0,说明0乘任何数都不得1,所以0没有倒数。

生4:0可以写成0/1,0/1的倒数是1/0。

生5:不对,1/0分母是0,没有意义,所以0是没有倒数的。

6.完善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

三、巩固练习。

(一)填空。

1.因为5/3*3/5=1,所以和()互为();

2.因为15*1/15=1,所以()和()互为();

3.4/7与()互为倒数;

4.()的倒数是6/11。

5.()的倒数是2。

6.1/8的倒数是()。

7.1/2/7的倒数是()。

8.0.3的倒数是()。

(二)判断。

1.得数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2.互为倒数的两个数乘积一定是1。()。

3.1的倒数是1,所以0的倒数是0。()。

4.分数的倒数都大于1。()。

(四)思考。

4/5*()=()*8。

四、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吗?

五、布置作业。

简评:

一、自主学习中让学生勇于创新。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应相信学生、大胆放手,引导学生主动地进行自学、思考、讨论、合作交流等活动,发现规律,掌握知识,提高能力。让学生在讨论交流中力图创新,学习创新。本案里例中“你有没有发现什么?”“怎样求一个数的倒数”“1的倒数是几,0的倒数呢?”等处的交流促进了学生对知识的感悟与理解。特别是对“0的倒数呢?”一问的回答,学生各抒几见,有的用推理的方法解释0的倒数是谁;有的用旧知识来解决新问题;也有的用反证法来阐述理由。虽然有对也有错,但用不同的方式或不同的角度来思考问题,无疑体现了学生学习方法上的创新,进而实现知识上的统一。

二、在游戏活动中实现新知的推进。

游戏是小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方式。游戏可以使学生的注意力更持久,积极性更高。可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到知识。这节课设计的两个游戏贯穿了新授内容的始终。第一个对数游戏让学生通过听一听,想一想,说一说来感受倒数的特征,即互为倒数的两个数分子与分母调换了位置。为后面学习“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打下基础。第二个找朋友游戏,首先,让学生通过找朋友巩固了怎样的两个数互为倒数这一知识点;其次,在剩下的数中选取典型让学生通过讨论想办法找到朋友。并概括出求一个数的倒数的一般方法。这样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新知;再次,在剩下的数中继续找朋友,起到了“做一做”的效果;最后,想办法找1和0的朋友,完善找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本节课上设计的游戏不仅在教学上实现了合理、自然的过度,而且让学生学到了知识,还使学生品尝到游戏带来的快乐。

倍的认识教案人教版倍的认识教案板书设计篇四

(二)使学生认识“-”号,会读减法算式.。

(三)初步渗透应用题的基本结构.。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初步建立减法的概念.。

难点:理解减法的含义.。

课前准备。

(一)教具:小女孩拿气球图、小鸡、小燕子图.2本画册、3支铅笔、2个皮球.。

(二)学具:小圆片、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1.复习2,3的组成:

出示小黑板:

2.看卡片口算,并说计算方法:

1+1=2+1=1+2=。

(二)学习新课。

导入新课:老师演示,学生回答.。

老师手里拿着几本画册?(2本)。

老师送给同学几本?(1本)。

还剩几本?(1本)。

(1)出示小女孩拿气球图:

引导学生看第一图,提问:

图上画的是什么?

小女孩手里拿着几个气球?(2个)。

再看第二图,提问:

想一想,这幅图是什么意思?(1个气球从手中飞起,女孩手里还剩1个气球)。

请2~3名同学把两幅图完整地说一遍.(女孩手里有2个气球,飞走了1个,还剩1个)。

(2)认识减号,会读减法算式:

师边指图边说:从2个里面去掉1个,求还剩几个?就是要从2里面减去1,用算式表示是2-l-1.(板书)。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减法的初步认识”.老师板书课题.。

师指算式中的减号说:这个符号叫减号(板书一减号)。

这个算式读作:2减1等于1.(齐读)。

(3)讲减法的含义:

提问:2,1和1在算式里各表示什么?这个算式表示什么?(表示原来有2个气球,飞走了1个,还剩1个)。

提问:这1个气球是从哪个数里飞出的?

表示有2个气球,飞走了1个,还剩1个.。

指名(2~3人)把算式的意义说一说.。

2.教学3-1=2.。

(1)出示小鸡图:

提问:图上有几只小鸡?(有3只)。

老师在1只小鸡外面画上虚线圈.。

提问:这叫虚线圈,它表示什么?(表示去掉的意思)3只小鸡,跑了1只,还剩几只?

(2)练习说图意:

师说:谁能把这幅图的意思用三句话表达出来.(有3只小鸡,跑了1只,还剩2只)。

自己小声练习说、两人一组说、指名说.。

(3)用算式表示;

师说:大家能用三句话把图意说清楚.那用算式怎么表示呢?

指名说算式,老师板书:

3-1=2。

提问:为什么用减法计算?

师说:你们说得对!有3只小鸡,跑了1只,求还剩几只,就要从3只里面减去1只,(边说边指板书)所以用减法计算.还剩几只呢?(还剩2只)。

指虚线圈问:这个虚线圈表示什么?(表示去掉的意思)。

3.教学3-2=1.。

(1)出示小燕子图:

引导学生观察图意,然后启发学生看图列算式.。

师问:你们能看图列一道算式吗?

指名说算式,老师板书:3-2=1.。

师问:你为什么这么列?你是怎么想的?

老师要多叫几个学生说,对说得好的要给予表扬.。

师问:原来有3只小燕子,飞走了2只,要求还剩几只?用什么方法计算?(用减法)。

提问:我们不看图,能求出2-1=3-1=3-2=这几道题的得数吗?

老师引导看数的组成:

指名说,怎么想的?

(三)巩固反馈。

1.摆一摆,算一算.。

(1)摆出3朵花,拿走2朵,还剩几朵?

指名说算式:3-2=1.。

(2)摆出3个圆片,拿走1个,还剩几个?

指名说为什么用减法计算?

2.老师用实物演示,学生用数字卡片摆算式.。

(1)老师拿出3支铅笔,发给同学1支,还剩几支?学生摆出:3-1=2.。

(2)老师手拿2个皮球,送给同学1个,还剩几个?学生摆出:2-1=1.。

3.看图说图意.。

提问:图中的虚线圈表示什么?

5.做拍手游戏:

老师口述算式,全班拍手表示得数.。

2+1=2-1=3-2=。

3-1=1+1=。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这节课是学生学习减法的开始,在本单元起着重要的作用,为以后学习10以内的减法打下基础.课堂设计的安排是:

板书设计。

倍的认识教案人教版倍的认识教案板书设计篇五

师:前面我们学习了分数乘法,请同学们拿出听算本,我们听算几道题。

生:笑……。

师:有些同学在下面偷偷地笑了!你们笑什么呀?

生:(齐)太简单了!乘积都是1!……。

师:对,今天我们要研究的就是乘积是1的两个数。你们还能写出乘积是1的两个数吗?

生:(齐)能!

师:那好,我们就进行一个小小的比赛。请大家准备好课堂练习本,我给大家一分钟的时间,请你写出乘积是1的任意两个数,看谁写得多,而且能写出不同的类型。

准备好了吗?开始……。

师:一分钟到,停!谁愿意把你写的念出来,和大家共同分享?

师有选择的板书在黑板上。

师:这么短的时间内就能写出这么多乘积是1的两个数,还是几种不同的类型,不错。

生:(抢着说)我还有更多的……。

1/5×5=1,1/6×6=1,1/7×7=1,1/8×8=1,1/9×9=1。

师:太厉害了!如果给你们充足的时间,你们还能写多少个这样的乘法算式?(无数个)。

学生在下面窃窃私语。有说我也会的,也有说不信的……。

师:你要能猜出来,也可以来试一试呀。

生1:老师,我请你猜。

师:好。

生1:我写的第一个数是4。

师:那你写的第二个数是1/4。

生1:不对,我写的是0.25。

师:是吗,1/4和0.25相等呀。

生2:老师,我也请你猜。

师:都来为难我了!

生2:我写的第一个数是10/8。

师:那你写的第二个数是8/10或是0.8。

生2:老师,你没化成最简分数呀!

师:你的也不是最简分数呀。

师:你们也能猜吗?

生(齐说):能。

师:为什么能猜到?

生:因为这两个数的乘积是1。

师:对,你们所写的这两个数的乘积都是1。像这样的乘积是1的两个数,我们把它称之为互为倒数。

教师板书:乘积是1的两个数叫做互为倒数。生齐读。

师:黑板上所写的两个数的积都是1,所以他们互为倒数。比如2/9和9/2和乘积是1,我们就说2/9和9/2互为倒数。(师板书2/9和9/2互为倒数)。

生1:“互为”是指两个数的关系。

生2:“互为”说明这两个数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的。

生3:我举个例子来说,比如“2/9和9/2互为倒数”就是说2/9是9/2的倒数,9/2是2/9的倒数。

生:学过,约数和倍数。比如:15是3的倍数,3是15的约数。

师:对,我们今天学习的倒数与约数、倍数一样都是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关系,必须是相互依存,而不能独立地存在。

师:5和1/5的积是1,我们就说……(生齐说)。

师:0.25×4=1,这两个数的关系可以怎么说?

生1:0.25的倒数是4,4的倒数是0.25。

生2:这两个数不是分数,好像不可以说它们互为倒数?

师:可以吗?

生:可以,因为乘积是1的两个数叫做互为倒数,这两个数的乘积也是1。

师强调只要是乘积是1的两个数都是互为倒数。

师:看来同学们学得不错。现在老师要考考大家,是不是真正理解了倒数的意义。

1、判断:

(1)得数是1的两个数叫做互为倒数。

(2)因为10×1/10=1,所以10是倒数,1/10是倒数。

(3)因为1/4+3/4=1,所以1/4是3/4的倒数。

2、展台出示练习十t1、t2,口答。

(t1:3/4×()=17×()=1。

t2:下面哪两个数互为倒数?

4/37/686/73/41/8)。

倍的认识教案人教版倍的认识教案板书设计篇六

教学目标1.通过一些实例的探究,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倒数的意义。在合作探究中掌握求倒数的方法,会求一个数的倒数。

2.使学生经历倒数意义的概括过程,提高观察、比较、概括和归纳的能力以及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学生亲身参与探究活动,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激发他们积极的学习情感,养成合作探究问题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倒数的意义,学会求倒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发现倒数的一些特征。

教具准备课件。

设计意图。

教学过程。

特色设计。

通过观察,使学生发现一个分数的倒数就是把它的分子与分母的位置颠倒,进而使学生体会到“倒数”这一概念中“倒”的含义,很自然的得出求一个分数的倒数的方法。

一、猜字游戏引入新课。

找找下面文字的构成规律。

呆―――杏土―――干吞―――吴。

按照上面的规律填数。

――()――()――()。

能根据分之和分母的位置关系,给这三组数取个名吗?揭示课题:倒数。

二、新知探究。

(一)探究讨论,理解倒数的意义。

1.课件出示算式。

开展小组活动:算一算,找一找,这组算式有什么特点?

小组汇报交流。

我发现了每组算式两个分数的分子与分母正好颠倒了位置,所以我们把这样的两个分数叫做“倒数”。

2.出示倒数的意义: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3.你是怎样理解互为倒数的呢?能举例吗?

(二)深化理解。

1.乘积是1的两个数存在着怎样的倒数关系呢?

2.互为倒数的两个数有什么特点?

3.想一想:1的倒数是多少?0有倒数吗?为什么?怎么理解?

因为1×1=1,根据“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所以1的倒数是1。

又因为0与任何数相乘都不等于1,所以0没有倒数。)。

(三)运用概念。

1.讨论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

出示例2:写出其中3/5、7/2两个分数的倒数。

学生试做讨论后,教师将过程。

小结:求一个数(0除外)的倒数,只要把这个数的分子、分母调换位置。)。

2.怎样求整数(除外)的倒数?请求示6的倒数是几?(出示课件)。

三、巩固练习。

(一)完成教材第28页的“做一做”

(二)完成教材第29页练习六的第1-5题。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有关倒数的哪些新知识?板书设计。

倍的认识教案人教版倍的认识教案板书设计篇七

师:非常好!我们知道了倒数的意义,那么互为倒数的两个数有什么特点呢?我们一起来观察一下刚才的这些例子。

生1:互为倒数的两个数分子和分母调换了位置。

师:同意吗?

生:同意。

生:如果把0.25化成分数就是1/4,4就可以看成4/1,分子和分母也调换了位置。

生:老师,如果分子是0的话,怎么办?

师:这个问题我们记着,待会解答好吗?

生:好。

师:根据这一特点你能写出一个数的倒数吗?

生:能。

师:试一试!

师在黑板上出示3/57/2,写出它们的倒数。

生汇报,并汇报写的方法。

师生一起小结:求一个数的倒数,只要把分子分母调换位置。(板书)。

师:那18的倒数是什么?它可是没有分子和分母呀?

生:把18看成是分母是1的分数,再把分子分母调换位置。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及时板书。

师:那1又2/7的倒数呢?

生思考。

生1:1又2/7的倒数是1又7/2。

生2:不对,要先把1又2/7化成假分数9/7,再交换位置。1又2/7的倒数是7/9。

师:哪个答案才是正确的呢?

我们一起来检验检验。

怎么检验呢?(生齐说看它们的乘积是不是1。)。

师板书乘法算式,计算带分数乘法时,要先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

生1:老师,两个带分数相乘我们不用去计算,因为带分数大于1,两个带分数相乘的积肯定要大于1。

师:你分析得很透彻,不错,同学们,给她掌声。

师生一起算1又2/7×7/9=1,得出1又2/7的倒数是7/9。然后小结求带分数的倒数的方法。

师:再来一题:0.2的倒数是()。

生1:把0.2先化成分数是1/5,所以它的倒数是5。

生2:我还可以想:0.2和几相乘的乘积是1?0.2×5=1,所以0.2的倒数是5。

师:你根据倒数的意义来求它的倒数,这种方法也不错。

那0.3的倒数呢?

一学生很快举起了手:我就想0.3和几相乘的乘积是1?……哦,不行,还是要把0.3化成分数来求它的倒数。0.3的倒数是10/3。

师:看来我们求小数的倒数一般方法要……(学生齐说)。

师:那1的倒数是几呢?(学生很快就说出来了,并说明了理由)。

0的倒数呢?

生1:0。

生2:不对,没有。

师:为什么?

生1:因为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不可能得1。

师:刚才一个同学提出分子是0的分数,实际上就等于0,0可以看成是0/2、0/3、……把这此分数的分子分母调换位置后。。。。。。(生齐:分母就为0了,而分母不可以为0。)。

师:我们求了这么多数的倒数,谁来总结一下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

生1:求一个数的倒数,只要把分子分母调换位置。

生2:如果是求一个带分数的倒数要先化成假分数;是求一个小数的倒数要先化成分数(师补充,而且是一个最简分数);如果是求一个整数的倒数,可以把这个整数看成是分母是1的分数,然后再调换分子分母的位置。

师:如果是一个真分数或假分数呢?

生:只要把分子分母调换位置就行了。

师:看看我们的板书还要加上什么?

生:0除外,因为0没有倒数。

生齐读求一个数倒数的方法。

倍的认识教案人教版倍的认识教案板书设计篇八

(二)认识乘号,会读、写乘法算式.。

(三)会口述乘法算式所表示的意思.。

(四)培养学生观察比较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知道乘法的含义,了解到“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

难点:乘法算式所表示的意思.。

教具和学具。

教具:小红花、正方形、小圆片等实物图.。

学具:学具袋中上述实物图.。

教学设计过程。

(一)复习准备。

口算两组题(要求读出算式,说出得数).。

第一组第二组。

7+83+3。

6+4+35+5+5。

7+2+6+14+4+4+4。

1+3+4+5+22+2+2+2+2。

学生按要求口答后,教师引导学生观察:

提问:

1.这两组题都是加法,但是它们有什么不同的地方?(第一组每道题的加数不相同,第二组的每道题的加数都相同)。

2.像第二组这样,加数都相同的加法,我们叫它“求相同加数的和”.。

第1题3+3,相同加数是几,有几个3相加,这就是2个3.。

第2题5+5+5,相同加数是几,有几个5相加,这就是3个5.。

第3题4+4+4+4,相同加数是几,有几个4相加,由学生说出4个4.。

第4题2+2+2+2+2,相同加数是几,有几个2相加,由学生说出5个2.。

(二)学习新课。

1.启发性谈话。

2.出示例1摆一摆,算一算。

教师边演示边提问:

(1)教师是怎样摆的?

(教师先摆2朵,再摆2朵,最后又摆2朵)摆了几个2,(3个2)教师板书:3个2.。

(2)要求一共摆了多少朵?用加法算式怎样表示?(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用加法算:2+2+2=6。

(3)你写出的加法算式有什么特点?相同加数是几,几个2连加.。

教师叙述:像这样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除了用加法计算外,还有一种比较简便的方法叫做乘法.(板书课题:乘法初步认识)。

介绍乘号及算式写法和读法:

3.由学生摆正方形。

教师指导学生操作:

拿出3个正方形,摆成一竖行,这是1个3;第二竖行再摆3个正方形,这是几个3;第三竖行再摆3个正方形,这是几个3,第四竖行再摆3个正方形,这是几个3?(4个3)。

教师启发提问:

(1)求4个3是多少.用加法算式怎样表示?(3+3+3+3=12)。

(2)这个加法算式有什么特点?用乘法算式怎样表示?(3×4=12)。

(3)这个乘法算式表示什么意思,怎样读?

4.学生独立操作,小组合作学习。

教师提出要求:

(1)每堆摆4个圆片,摆5堆,这是几个几?

归纳小结:

(1)上面这几道题用加法算的时候,这些加法算式都有什么特点?

(2)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除了用加法算以外,还可以用什么法算?

(三)巩固反馈。

1.基本练习。

3+33×2;5+5+55×3;4+4+4+44×4;2+2+2+2+22×5。

2.游戏。

(1)拍手游戏.老师每次拍4下,拍3次.(由学生说出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

(2)拍臂游戏.老师每次拍5下,拍4次.(由学生说出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

(3)找朋友(把意思相同的题用线连起来).。

7+7+76+6+6。

6×31×5。

1+1+1+1+19+9+9+9+9。

9×57×3。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倍的认识教案人教版倍的认识教案板书设计篇九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比较、概括、抽象,从本质上理解倒数的意义,并能正确地求一个数的倒数。

2、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教学重点:理解倒数的意义,求一个数的倒数。

教学难点:从本质上理解倒数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呈现数据,先计算,再观察发现。

1、出示:3/8×8/37/15×15/75×1/50。25×42、

计算后,这些数据你发现有什么规律?(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组内交流)。

二、交流思辨,抽象概念。

1、汇报。乘积都是1。

2、你能根据上面的观察写出乘积是1的另一个数吗?

3/4×()=1()×9/7=1。

说说你是怎样写得,有什么窍门?

如0。5、1。73、抽象概念,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可以说谁和谁是互为倒数,也可以说谁是谁的'倒数。

4、让学生说说上面的数(用两种说法)。

5、是互为倒数的它们的积是1,这两个数有特点吗?仔细观察这些数。

学生讨论:分数的分子分母调了一下位置;

师:那么5×1/50。2×5乘积也是1哟!怎么?把整数和小数也化成分数。

6、沟通:分子分母倒一下跟乘积是1有联系吗?

7、现在你对倒数有了怎样的认识?

三、求一个数的倒数。

1、找一个数的倒数。

5/11的倒数是(),()的倒数是4/7,()和15是互为倒数。

你是怎样找一个数的倒数的?说说你的方法。(从倒数的意义和现象)。

2、会找了吗?你能找到下列数的倒数吗?

3/54/967/211.251。20。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交流。

倍的认识教案人教版倍的认识教案板书设计篇十

教法建议。

认识重量单位“克”与“千克”,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的知识.虽然在生活中他们接触过重量问题,但对重量单位还缺乏认识,重量单位不像长度单位那样直观、具体,不能靠观察得到,所以在让学生学习这部分知识时,安排了以下三个层次:

3.在巩固反馈过程中,重视用多种多样的练习,区分克与千克.。

课题一:克的初步认识。

教学目的。

使学生初步认识重量单位克,初步建立1克的重量观念.。

教具准备。

教学过程。

1.新课。

教师让学生拿出一个苹果和一个梨(或播放视频"谁重谁轻"下载),掂一掂.再提问:“哪个重一些?”(学生意见不一.)。

教师指出:天平还可以用来称东西的重量.拿出一个2分币,提问:

“这个2分币有多重?”说明表示比较轻的物品的重量的大小一般用克做单位.。

板书:克.。

“1克有多重?”

倍的认识教案人教版倍的认识教案板书设计篇十一

教学重点。

理解掌握圆柱的特征.。

教学难点。

1.建立空间观念.。

2.弄清圆柱侧面是一个长方形(正方形),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圆柱底面周长和高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投影出示长方体、正方体.。

使学生明确:长方体、正方体.。

2.投影出示圆柱.。

使学生明确:圆柱.。

3.导入、揭示课题.。

板书:圆柱的认识。

二、新授教学。

(一)圆柱的认识。

1.教师提问:在日常生活中,你见过哪些物体是圆柱体?

2.教师出示实物.。

3.出示投影,展示实物图.。

4.揭示实物图,出现圆柱几何图形.。

教师说明:我们所学的圆柱都是直直的,上下粗细相同的直圆柱,我们叫它圆柱.。

(二)圆柱的面.。

1.分组活动,每人拿一个圆柱,摸一摸它的面.。

2.互相交流,什么感觉.启发学生动手实验:

(1)用手平摸上下底,有什么特点.。

(2)用笔画一画,上下底面积有什么特点.。

(3)用双手摸侧面.。

3.教师明确:

圆柱的上、下两个面叫做底面.它们是两个完全相同的两个圆.。

圆柱的侧面,是一个曲面.。

(三)圆柱的高.。

出示高、低不同的两个圆柱.。

1.用直尺和三角板演示圆柱的高.。

使学生明确: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

(四)操作实验。

使学生明确: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底面的周长,宽等于圆柱的高.。

三、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圆柱体有哪些特征?

四、巩固练习。

1.指出下面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

2.指出下面图形中哪些是圆柱.。

五、实践作业。

用硬纸做一个圆柱,再量出它的底面直径和高各是多少厘米?

六、板书设计。

倍的认识教案人教版倍的认识教案板书设计篇十二

2.初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比较能力和初步的概括能力.。

3.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初步掌握圆柱和球的特征,会辨认这两种图形.。

教学难点。

正确认识球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分别出示长方体、正方体的实物(牙膏盒、魔方)学生说出是什么形状的.。

师:今天我们继续认识新的图形.。

二、探索新知.。

1.认识圆柱.。

(1)直观感知.。

分别出示实物:罐头桶、笛子,学生说出它是什么形状的.老师贴图板书:圆柱.。

(2)认识特征.。

师:你发现圆柱有什么特点?(上下两个面形状和大小完全相同,把圆柱放倒,它可以滚动.)。

(3)举例.。

师: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形状是圆柱的?

学生举例.。

为什么超市里的大家宝薯片要立着放?(避免滚动)。

2.认识球.。

(1)直观感知.。

(2)认识特征:

师:球上有平平的面吗?你把它放在桌上或地上,它会怎么样?(滚动)。

(3)举例.。

师: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是球状的?

学生举例.。

3.区分圆柱和球.。

师:圆柱和球有什么不同?(圆柱上面有平平的面、球面上没有,圆柱只有放倒才会滚动,球能向四周任一方向滚动)。

三、巩固练习.。

1.完成书上做一做(图片“做一做2”)。

2.出示图片“练习”,学生独立完成后订正.。

3.给图形分类.。

学生以组为单位给图形分类,然后全班进行交流.(学具颜色不同,学过的四种形状都有,可以按颜色分,也可以按形状分)。

4.摸图形(辨认四种图形)。

(1)请一名同学到盒子里摸老师指定的图形,其他同学判断他摸得对不对.。

(2)小组进行摸图形游戏.。

5.捏图形.。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又一起认识了什么图形?圆柱和球有什么特点?(带学生说一说)。

板书设计。

探究活动。

搭积木。

游戏目的。

1.通过学生接触不同形状的积木,熟悉各立体图形的特征.。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游戏准备。

有正方体、长方体、球、圆柱等形状的积木.。

游戏过程。

1.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组发给一副积木.。

4.全体学生评判出最优作品.。

捏图形。

游戏目的。

通过捏图形使学生切实地了解各图形的特征.。

游戏准备。

每位学生准备一盒橡皮泥.。

游戏过程。

2.每个小组评出一个优秀作品参加全班的评选.。

3.全班评出一、二、三等奖.。

倍的认识教案人教版倍的认识教案板书设计篇十三

学习目标:

1、初步认识钟面,认识时针,分针及钟面的数字。

2、结合生活经验学会看整时,并知道整时的两种表示方法。

3、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4、初步建立时间观念,能用所学知识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做时间的小主人。

学习重难点:认识钟表,区别钟表上的时针和分针,会看整时。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仔细听,这是什么声音?

2、欣赏钟表:这么有节奏的声音小朋友一下子就听出来了,真聪明!生活有各种各样的钟表,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吧。(课件演示)。

3、你知道这些钟表有什么作用吗?对呀,钟表的作用可大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认识钟表。

二、认识钟面。

1、请小朋友仔细观察,钟面上都有什么?然后在小组里交流一下。

(1)钟面上有12个数。

12个数字在钟面上是怎么排列的?怎么记住每个数字的位置?(钟面最上面是数字几?下面对着几?)。

(2)钟面上有12大格。

把数字12到1看作一大格,1到2也看作一大格,钟面共有几大格?生:12格(伸出小手数一数)12大格刚好围成了一圈。

(3)钟面上有时针和分针。

仔细观察,钟面上还有什么?(学具钟)。

你是怎么认出它们的?(板书:时针分针)。

谁来指指课件上的时针和分针?(为什么说它是时针?怎么知道它是分针?)。

对!我们把这根长又细的针叫做--分针,把这根短又粗的针叫做--时针。

3、小结:时针、分针、12个数字、12个大格组成了一个漂亮的钟面。钟面上的分针和时针还会运动呢,仔细看!(课件演示6时到7时)。

三、认识整时。

1、(课件7时)这是什么时刻?(生:7点)。

是的,7点数学上也叫做7时。(课件显示:7时)这个“时”就是时间的“时”。(教师板书:7时)。

2、你怎么知道是7时的?

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7就是7时。

谁能再说一说这是几时?你也想说吗?说给你的同桌听一听。

我们一起来说一说,全班说。(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7就是7时)。

师:看来要想知道时间两根针都得看。

3、同时贴出8时、3时、6时:那这三个钟面的时间你还会认吗?你又是怎么看出来的?把你的想法和同桌小朋友说一说。

仔细观察这三个钟面,你发现了什么?(分针都指着12)。

4、引导:像这样分针都指着12,时针指着7就是7时。

学生跟说:时针指着8就是8时。

时针指着3就是3时。

时针指着6就是6时。

想象一下:如果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5就是几时;指着3呢?

小结:也就是说,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这也是我们常说的整时。(板书:整时)生活中叫做整点。

5、书写整时。

(1)8时除了这样表示,还可以写成“8:00”,这是整时的第二种表示法,叫电子表示法。

(2)问:你见过这种时间吗?在哪里见过?(欣赏生活中各种电子表示法)。

(3)你们能把上面的时刻改写成电子表的形式吗?(学生改写,教师巡视。)。

四、巩固练习。

1、认识“小明的一天”

小朋友已经会认识钟表了,其实我们的生活中时时处处都要和它们交朋友,作伙伴。瞧!这是小明一天的时间安排。这也是我们书本85页的内容。打开书本!请小朋友帮他完成他的作息时间表。

生在书上写,师巡视指导2种写法.

指名反馈:7时起床;9时上课;10时课间休息.(大屏幕演示)12时吃午饭;6时看动画片;9时睡觉。

小结:6时的时候,时针和分针在一条直线上,12时的时候,时针和分针重合,

同样是9时,为什么小明做的事情却不一样呢?(加两幅图同时出现)。

师:说得真棒,这就是说一天里有几个9时?时针在钟面上要走2圈,所以一天当中有2个9时,一个9时在上午,一个9时在晚上,表示的时间是不一样的。因此要准确地表达时刻,还得会用上午、中午、下午等这些时间词语。

这就是小明快乐的一天,你能用一句完整的话说说图中的小朋友在什么时刻干什么吗?

问:他的一天安排得合理吗?对,我们应向小明学习,不睡懒觉,合理安排,珍惜时间,做个健康、聪明的好孩子。

2、拨钟游戏。

(1)师说分针时针的位置,生猜时间。

(2)师说时间,生拨钟面。举起来给老师看,比比谁拨的快又准。(请一名同学上台拨钟)。

(3)过1小时是几时,请你拨一拨。

(4)同桌互说互拨时间:同桌一起玩,一个说时间,另一个拨时间,请说的同学检查拨得对不对,再交换角色玩游戏。

3、选择题。

(1)这里有三个钟面,有些数字藏起来了,请选择几号钟是4时?你是怎么看的?

(2)看这个钟面上一个数也没有,你会认吗?

五、概括总结。

1、今天你学得快乐吗?

六、课外小知识。

课件:钟表的演变。

倍的认识教案人教版倍的认识教案板书设计篇十四

教学目标:

1、学生进一步熟练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会用刻度尺画线段。

2、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的名称,会画角和直角。

3、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及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知道角的各部分的名称,会画角和直角。

2、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及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准备:图,尺子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角与直角。

1、角及各部分的名称。

(1)、角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是,请你在小组内说一说你在教室里看到的角。

(2)、学生小组交流。

(3)、汇报发现的角。

2、直角。

(1)、在角当中有一种角叫直角,你们是怎么判断的呢?

学生汇报并演示判断直角的方法。

(2)、角的各部分名称你还记得吗?

学生回忆角的各部分名称。教师板书。

(3)、请你画一个角。

学生用三角板画直角。

(4)、出示第6题梯形图。

这个图中有几个角?其中有几个是直角?

你能在图里面画一条线段使这个图增加3个直角吗?

学生观察思考回答。

独立探究,在书上尝试画线段并上台演示自己的画法。

(5)、组织全班交流订正。

[设计意图]:紧密联系学生生活中的角,加深对角的认识。

二、综合练习。

1、组织完成106页第7、8题。

教师巡视,对画法不规范的学生及时个别指导。

2、小组合作完成第9题。

3、随堂练习。

四、课堂总结。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倍的认识教案人教版倍的认识教案板书设计篇十五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境认识直角,通过折折、拼拼、比比等活动加深学生对直角的认识。

2.使学生学会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会用已知的直角比一比的方法判断直角。

3.使学生在认识角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数学学习的兴趣,发展数学思考。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出示:

老师这里有这样一些图形,你们认识吗?叫什么?

2.角有什么特点?

3.今天我们就来继续研究角。

二、观察思考,探究新知。

(一)初步认识直角。

1.出示一张正方形纸。

这是一个特殊的角叫做直角。(板:直角)。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下直角。

通常我们会在直角上标上一个这样的符号“”,这就是直角符号。

请大家在找到的这个直角上标上直角符号。

2.出示纸工袋。

纸工袋是什么形状的?上面有几个角?

请你找到这个角?将这个角与正方形纸上的这个直角重叠,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

两个角一样大,说明纸工袋上的这个角是什么角?请你也标上直角符号。

3.请你拿出这样的三角尺。

看看三角尺上的角,你能找到直角吗?

谁能上台指一指。

这三个角都是直角。

4.猜猜看,这三个直角的大小会怎样?可以怎样来验证呢?学生动手试一试。

6.我这儿有一个大的三角尺,你们尺上的直角和它一样大吗?点名上台比一比。

7.刚才我们比较了那么多的直角,你有何发现?把你的发现在小组里说说。

指出:所有的直角都是一样大的。

(二)折一折。

出示一张不规则的纸。

每人按要求折纸,并在折出的直角上标上直角符号。

小组4人比一比折出直角的大小怎样?

指出:所有的直角都是一样大的。

(三)找一找,比一比。

1.判断是否是直角。

请各组组长将自己的数学书放在小组中间。

用什么方法能找出数学书封面上的直角?你准备借助怎样的工具呢?

(1)独立思考。

(2)小组交流(先说方法,再动手试试。)。

比一比哪组想的方法多?汇报,展示。

2.刚上课时,我们在正方形纸上找到一个直角,那其他三个角是怎样的呢?

请组长将你的正方形纸放在中间,每个人比比*你最近的角,然后把结果告诉组长。

谁来说说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怎样的?

那长方形呢?纸工袋放中间,再进行比较,组员把结果告诉组长。

3.那你能在教室里用“比一比”的方法找找哪些物体的表面上有直角吗?学生活动,汇报。

(四)做直角。

1.你能用两个同样的三角尺拼出一个直角吗?

学生拼,看看哪组想的方法多?要求用“比一比”的方法验证拼出的是否是直角。

3.同桌拨完,互相验证,汇报。

(五)画直角。

1.我们可以用三角尺上的直角来画。

要求:在点子图上任选一点作为直角的顶点,把三角尺上的直角顶点对准这一点,然后沿着三角尺直角的两边画去,这就是一个直角。

2.请组长拿出点子图,大家动手画。展示各组图。

指出:直角的位置不同,但都是直角。

三、认识锐角、钝角。

指出:第2个角比直角小,叫锐角。第3个比直角大,叫钝角。

2.出示活动角,转一个直角,这是什么角?请你用活动角也转一个直角。

用活动角转一个锐角,锐角比直角怎样?

回到直角,转一个钝角,钝角比直角怎样?

说说怎样的角是锐角,怎样的角是钝角?

3.想想做做4。

先看看,看不出来,就用三角尺上的角去比一比。

四、巩固练习,深化理解。

1.想想做做5。

你能看出第一副图中哪个是直角吗?标上直角符号,你能照样标出其他各图形中的直角吗?

你能看出图形中哪些角是锐角,哪些是钝角吗?

2.想想做做6。

下面的四边形中,哪几个图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给四个角都是直角的图形打勾。

3.想想做做7。

在右边的图形中,你能找到几个直角,几个锐角,几个钝角?

各组1号找直角,2号找锐角,3号找钝角,4号当裁判。全班汇报。

五、总结回顾。

通过今天一节课的学习活动,你有哪些收获?

倍的认识教案人教版倍的认识教案板书设计篇十六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43~45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认识东、南、西、北的基础上认识东北、东南、西北和西南,并能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来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

2.让学生在观察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教学过程。

教室里学生的座位排列如下图,每组都有醒目的标记。

讲台。

第一组第四组第六组。

第二组第五组第七组。

第三组第八组。

一、引入。

通过对“四面八方”这个成语中“四面”的讨论,引导学生明确“东、南、西、北”这四个方向,并在教室的四个墙面分别贴出东、南、西、北四个字。

出示例1图,其中超市、体育场、人民桥和公园图片暂不出现。要求学生说出怎样在地图或者平面图上表示这四个方向,然后要求说出学校的东、南、西、北面各有些什么。

引导学生说说对“四面八方”这个成语中“八方”的理解,引入新课。(板书:认识方向)。

二、展开。

1.提出问题,小组讨论。

(1)提问:在学校的这一面有一个超市,你知道超市在学校的哪一面吗?小组讨论一下,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学生讨论汇报。

(2)指出:通常,我们把东面和北面的中间称做东北,超市在学校的东北面。

(3)提问:这里有一个公园,这里是体育场,这里还有一座人民桥,它们又分别在学校的哪一面呢?小组同学讨论一下。

学生讨论汇报。

2.归纳小结。

上学期我们认识了东、南、西、北,今天我们又认识了东北、东南、西北和西南。我们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能很快记住图上的东、南、西、北这四个方向,那么怎样才能很快记住今天学习的东北、东南、西北和西南这四个方向呢?请大家在小组里讨论一下,说说你想怎样记。

学生汇报记忆方法。

三、解决问题。

1.指导完成“试一试”。

(出示“试一试”中指南针的图)。

提出要求:这是一个指南针,红色箭头指向北面。你能把指南针上的八个方向填写完整吗?先想一想怎样填得快,再在书上填一填。

学生在书上填完之后汇报结果。

2.指导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出示“想想做做”第1题图)。

(1)谈话:小动物在体育场参加运动会后要回家了,你能帮助它们找到各自的家吗?

(2)播放题中四个小动物所说的话,并在图中呈现相应的文字。

让学生根据要求在书上连线。

(3)出示正确答案,反馈、订正。

3.指导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出示一些成熟水果的实景照片)。

说明:青山乡是一个美丽的水果之乡,在水库周围一共种植了8种水果。

(出示水库及8种水果的图片,水库在中间已贴好,8种水果依次排列在一边)。

提出要求:水果先后成熟了,有许多游客来游览水果之乡。你愿意为来游览的游客制作一张水果种植的示意图吗?每个小组同学合作完成。小组在活动时,首先要听清楚老师讲的是什么水果,并找到应该摆放的位置,然后把图片贴上去。

说明:桃园在水库的北面,葡萄园在水库的东面,梨园在水库的东北面;水库的西南面是苹果园,水库的西北面是西瓜园,水库的西面是山楂园;橘子园在水库的南面,樱桃园在水库的东南面。

根据教师提供的信息,学生制作平面图。完成后进行展示。

四、应用。

1.游戏。

(2)示范:伸出右手指向北面,伸出左手指向西面,两手同时向中间拍一下,这时手就指向西北面。

要求学生用这样的方法,找到西南、东南和东北这三个方向。

学生讨论汇报。

启发思考:都是和第五组比,为什么每个组说的都不一样呢?

自由活动:在小组里说说你们组和其他组的位置,看看黑板上贴的方向,想想说对了没有。

2.制作方向板。

谈话:找到了一个方向,怎样才能很快找到另外的七个方向呢?我们可以自己来制作一个方向板。

教师提示制作方向板的基本方法。学生制作方向板,并写出八个方向。

使用方向板:把方向板中的“北”对着北面,指一指,东北在哪里?东南呢?西北和西南呢?(教师说,让学生指方向)。

3.小结。

布置课外活动:现在我们许多住房都有朝南的阳台和朝南的窗户。回家在你的房间里先找到北面,再用方向板看看其他几个方向各有什么。也可以在你家的客厅里先找到北面,再用方向板看看其他几个方向各有什么。明天来说给同学听一听。

4.跳棋游戏。

说明:甲乙双方各派一名代表,甲方代表提出跳法,乙方代表在方格中移动棋子,玩一次后,甲乙双方交换角色。组长做裁判,每次移动符合要求的得1分。

学生自由活动。

五、全课总结。

通过今天这一堂课的学习,我们又认识了东北、东南、西北和西南这四个方向,对“四面八方”里的“八方”有了进一步的理解。

我们在电视里、报纸上经常看到、听到开发大西北。今天回去后,找一张中国地图,看看我国西北有哪些省,再看看我国的东北有哪些省。找一找南京大约在上海的哪一个方向,上海大约在北京的哪一个方向。

倍的认识教案人教版倍的认识教案板书设计篇十七

2.了解4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4以内数的大小,掌握4的组成.。

3.初步建立“序数”概念,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

4.培养学生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理解4的含义,掌握4的组成.。

教学难点。

掌握4的组成.。

教学过程。

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认识了三个数字娃娃,你们看,谁来了?

演示动画“3的组成”

生:1来了.。

问:1的后面应该是几?

继续演示动画“3的组成”

师:对!现在2也来了.谁说说2是由几和几组成的?

继续演示动画“3的组成”

问:2的后面是谁呢?

师:对!是3,看3也来了.。

继续演示动画“3的组成”

问:几和几组成3?

继续演示动画“3的组成”

问:你们知道3的后面是谁吗?

师:对!就是数字4,今天我们就来学习“4的认识”.(板书课题)。

探索新知。

1.建立4的概念。

出示图片“4的主题图”

问:你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有3辆拖拉机在收割,后来又开来1辆,一共是4辆.。

我还看到有4位农民伯伯.。

师:4台拖拉机、4位农民等,它们的数量都是4,都可以用4来表示.(出示“4”)。

师:这就是印刷体的“4”.你能用4根小棒摆出一个正方形吗?请你试一试.。

请你用掌声表示4.。

问:谁愿意模仿小动物叫4声?

4里面有几个1?几个1是4?

2.了解4以内的数序。

演示:先拨3颗珠子,再拨1颗珠子,现在一共拨了几颗珠子?

问:3添上1是几?4去掉1是几?(再拨去1颗珠子)。

出示图片:点子图.。

问:3的后面是几?4的前面是几?

让学生从1数到4,再从4数到1.。

3.比较大小。

出示图片:方块图。

问:左边的图可以用几来表示?右边的呢?

比较3和4的大小用怎样的符号连接?为什么?(板书:3<4=)。

问:由“3<4”你能想到什么?(板书:4>3)。

4.教学4的组成。

学生摆学具:将4个小圆片分成两堆,有几种分法?同桌互相说一说.。

学生汇报,总结出:

师生对口令,练习4的组成.。

5.建立“序数”概念。

演示动画“序数”

问:这些人在干什么?

师:他们多有秩序啊!

问:谁排在第一个?小朋友排在了第几个?

师:听口令:这一行第4个同学起立,前4个同学起立……。

6.指导书写。

演示动画“4的写法”:学生练习描红,然后独立写一行4.。

巩固练习。

1.填空。

2.按顺序摆出1、2、3、4的数字卡片.。

3.划掉任意4个圆。

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

课堂小结。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倍的认识教案人教版倍的认识教案板书设计篇十八

《认识线段》是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的一个内容。可能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较抽象,学生不太好理解。对此我将教学过程大体分四个层次来进行。第一个层次,想办法将一根毛线拉直,两手之间的这段就是一条线段。引入线段,使学生感知“线段是直的,有两个端点”这两个特征;进而呈现线段的图形,使学生初步建立线段的直观表象。第二个层次,结合学生熟悉的物体,让学生明白直尺、黑板、课本的边以及纸的折痕等都可以看成线段,在此基础上,通过让学生折出不同长短的'折痕,引导学生体会“线段是有长短的”,从而既使学生丰富了对线段的感知,又使学生进一步完善了对线段的认识。第三个层次,教学用直尺或其它合适的工具画线段。第四个层次,用学生感兴趣的方式来完成课后“想想做做”,进一步巩固对线段的认识。

这节课讲完,我感觉比较成功,学生掌握的较好,并且每个在课堂上表现非常踊跃,思维不止一次达到升华。

我认为本节课有三个亮点,(1)想办法拉直毛线,体现线段的“直”和“有两个端点”的特征,(2)画线段,用合适的工具画线段,比比谁画得对、画得多。体现线段的特征,还告诉学生线段可以横着画、竖着画、斜着画;(3)数线段,这个环节是由课堂中的一个“小错误”引出的,在比赛完画线段以后,进行反馈。我发现×××在一条线段中间点了一个点,我就和同学一起数他画的线段,并且了解该同学是不是真的这样想的,当他说出是自己出错了,我在表扬他诚实的基础上,也感谢他给了我们一次探讨数线段的机会。即在一条线段上点两个点、三个点……一共有几条线段?接着继续探讨平面上的三点、四点、五点,每两个点连起来,一共有几条线段?这时学生兴趣积极性高涨,很轻易地得出数线段的规律——一个奥数中问题。

倍的认识教案人教版倍的认识教案板书设计篇十九

(二)使学生正确掌握4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的比较,掌握4的组成.。

(三)使学生初步理解“第几”和“几个”的含义.。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4的认识及组成.。

难点:区分“第几”和“几个”的含义.。

课前准备。

(一)教具:计数器、主题图、点子图、方块图和小棒4根.。

(二)学具:小红花图片4个、小棒4根.。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1.填空:

2.看卡片口答:

(二)学习新课。

启发谈话:老师指黑板上的桃子图提问:

3个桃子再添上1个是几个?(4个)。

师说:对,3个添上1个就是4个,今天我们来学“4的认识”.(老师板书课题)小明他们班的同学到电视机厂参观,看见工人们在生产电视机.过了几天,老师又带他们到农村参观,他们来到农村,看见了什么?(出示主题图)。

1.认数4.。

(1)出示主题图,学生观察,说一说他们来到农村,看到了什么.。

师问:这幅图上画的是什么?

数一数:有几个农民?几台拖拉机?

师问:原来有几台拖拉机?又开来几台?一共有几台?

指名把三句话连起来说.。

(2)用小棒摆四边形:(出示磁铁小黑板)。

老师在磁铁板上摆出一个四边形.。

师问:你们看,老师摆了一个什么图形?(老师摆了一个四边形)或(正方形)。

师问:这个图形是用几根小棒摆成的?

师说:你们愿意摆吗?好!请你们拿出4根小棒,也摆一个四边形.。

师说:刚才我们数了4个农民、4台拖拉机、4根小棒,这些人和物的数量都是4,我们就可以用4来表示.(用红笔描写课题4)。

(3)你们还看到哪些东西的数量是4个4个的?

提示:想想在教室里、校园里、家里、马路上……(桌子、椅子都有4条腿、汽车有4个轮子、黑板有4个角、4条边等等)。

2.教学4以内数的顺序.。

(1)指名上前在计数器上先拨3个珠子,再拨1个.。

师问:3个珠子再添1个是几个?(用完整话回答)。

(2)出示点子图:

师问:每个点子图下面应该用数字几表示?

学生回答,老师板书1234.。

请同学按照数的顺序说说3的后面是几?4的前面是几?

齐读:1234321。

3.比较3和4的大小.。

(1)出示方块图:

齐读:3小于4.。

指名说:3比4小.。

(2)出示方块图:

师问:这是几和几比大小?中间用什么符号连接?学生说,老师板书:4>3.。

指名读:4大于3.。

指名说:表示4比3大.。

4.教学4的组成.。

指名说:你是怎么摆的?学生说一组,老师板书:

指名读4的组成,齐读.。

5.初步认识“第几”和“几个”.。

指导看书上排队上车图,然后回答问题:

师问:他们在做什么?(排队上车)。

数一数:一共有几个人?

师问:

(1)谁排第一?

(2)小朋友排第几?

(3)解放军叔叔排第几?

(4)大姐姐的后面有几个人?

(5)解放军叔叔的前面有几个人?

(6)从后面数,小朋友排第几?

6.指导书写数字4.。

(三)巩固反馈。

1.游戏:

(1)排排座:

(2)找朋友:

拿卡片的同学上前来问:谁是我的好朋友?拿3的卡片上前来说:我是你的好朋友.两人一起说:1和3组成4,4可以分成1和3,对不对?(下同)。

(3)做拍手游戏:师生拍手,对4的组成.。

2.看图填数:

3.填空: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板书设计。

倍的认识教案人教版倍的认识教案板书设计篇二十

2.初步掌握用货币购物的基本常识;。

3.教育幼儿爱护人民币,养成不乱花钱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

1.每人一个学具盒,内有元、角、分的人民币若干。

2.实物投影仪。

活动过程。

1.以谈话方式导入课题,激发幼儿的兴趣。

教师出示一些学习用品:小朋友你们用的这些东西是谁给你买?你们想不想自己学着到商店里去买呢?想自己去买,就必须认识钱,现在我们来一起认识钱。

2.幼儿分类操作,区分硬币和纸币。

(1)请小朋友摸摸、捏捏、看看这些钱有什么不一样?

(2)幼儿操作回答,教师总结:圆圆的、硬硬的叫硬币。长方形的,像纸一样的叫纸币。

(3)请幼儿把纸币和硬币分开。

3.认识钱币的面值。

(1)观察硬币的不同。

请幼儿观察1元、5角、……的硬币,说说它们有什么不同?

教师小结:这些硬币的大小不一样、颜色不一样、图案不一样、数字不一样。

(2)认识硬币的面值。

幼儿认识硬币的面值,每个硬币上都有一个数字,数字后面有个字。教师取一枚硬币放在投影仪上,请幼儿观察。这里有数字“1”,后面有一字“元”,这枚硬币是1元,用同样的方法认识其它面值硬币。

(3)认识纸币的面值。

通过玩《纸币找朋友》的游戏来认识纸币的面值。

玩游戏《看谁拿得对》:教师说出1元内的某种人民币的名称,幼儿迅速从学具盒中取出相应的硬币和纸币。

4.玩购物游戏,学习基本的购物常识。

玩法:一名教师扮银行工作人员,一名教师扮商店营业员,幼儿扮顾客,幼儿去银行取钱(不超过1元),再去商店买物品,想好买什么。游戏可变换角色进行。可请能力强的幼儿扮演银行工作人员和商店营业员。

5.教师讲评。

(1)请幼儿讨论:你用多少钱买了什么东西?

(2)买东西剩的钱该怎么办?

(3)教育幼儿要爱护人民币,不要乱花钱。

下一页更多精彩“《认识人民币》教学反思”

倍的认识教案人教版倍的认识教案板书设计篇二十一

课题乘法的初步认识课型任课教师黄传钢。

教学内容课本p44~46页,例1。

教学目标过动手操作等实践活动,使学生能够正确理解乘法的含义。

2、认识乘号、因数、会读写乘法算式。

难点。

教具学具及多媒体应用小棒、练习本、题卡课时1第几课时第1课时。

教学环节教师教学设计学生活动备注。

一、激趣引入。

二、认识乘法建立概念。

三、尝试练习。

1、出示插图数一数:摩天轮上共有几人。

2、分小组讨论一下:怎样数?怎样算?

3、请分组汇报说说你们是怎样算的?

20个1相加。

3)2+2+2+2+2+2+2+2+2+2=20。

10个2相加。

4)6+6+6+6+6+6=36。

6个6相加。

4、师小结:像上面算法来算,你觉得怎样?

板书:“乘法”

5、同学来观察一下黑板上面的加法算式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1)1+1+……+1+1=20×1或1×20。

2)4+4+4+4+4+4=5×4或4×5。

3)2+2+2+2+2+2+2+2+2+2=2×10或10×2。

4)6+6+6+6+6+6=6×6。

即:几个几相加写作:几×几。

读作:几乘几。

6、小组活动,集体评价乘法算式和乘号的写、读。

刚才学习了写、读乘法算式,学到这里,你还想知道什么?

1、看游乐园过山车上共有几人?

加法算式:

算式中有()个()相加。

乘法算式:或。

小火车上共有几人?

加法算式:

算式中有()个()相加。

乘法算式:或。

荡秋千共有几人?

加法算式:

算式中有()个()相加。

乘法算式:或。

学生板演:

刚才拼图游戏中的4号同学摆的房子和树用了几根小棒?14+6这与其他算式有什不同?是呀,像这样只有出现相同数连加的时候,可以把加法算式简写成乘法算式,但加数不相同时就只能用加法算,不能用乘法算。

3、归纳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乘法,具体学了些什么?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

充分利用教科书的教学资源,让学生在这些情景中感受生活中大量相同加数求和的事例,从而感受乘法意义。

利用正、反例子增强对概念的辨析,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对每个环节有针对性的小结,加深了对乘法的认识。

作业布置随堂练习: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倍的认识教案人教版倍的认识教案板书设计篇二十二

活动目标:

1、初步认识人民币,知道人民币,1角,2角,5角,1元的币值并进行简单的兑换。

2、学习看钱币上的数字,说出它们的单位名称。

活动准备:

1、教具:一圆以内的人民币各一,贴有价钱的水果图片若干。

2、学具:各种面值人民币,幼儿人手一套10枚一角,5枚2角,2枚5角和1元币。

活动过程:

一、律动游戏,稳定幼儿的情绪。

“今天老师和你们来玩一个数字游戏。”

二、集体活动。

1、以谈话方式导入,激发幼儿的兴趣。

老师出示一件物品,吸引学生的注意。

引导幼儿说说,这件商品是怎么来的(商店买来的)那你们猜猜看用了多少钱?

2、出示一元以内的货币,说出他们的单位名称。

这些都是什么?你们知道他们各自表示多少钱吗?(一元、一角、五分、二分、和一分钱)这些钱都是中国的钱,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人民币。

3、引导幼儿一起说一遍它们叫什么?

4、幼儿分类操作,区分硬币和纸币。

请小朋友摸摸、捏捏看这些钱有什么不一样?引导幼儿举手告诉老师。

教师小结:圆圆的、硬硬的叫硬币,长方形的像纸一样的叫纸币。请幼儿把纸币和硬币区分开来。

5、认识钱币的面值。

请幼儿观察一元、五角、……的硬币,说说它们的不同?

教师小结:这些硬币的颜色不一样,大小不一样,图案不一样,数字不一样。

游戏:纸币找朋友。

老师拿出张纸币说出名称,请幼儿拿出相应的纸币,并说出名称,看谁那的对又快。

6、学习用分币兑换五分和一角。

请小朋友想想五分的硬币可以换几个一分?可以换几个二分?二分的可以换几个一分的?请小朋友拿出自己准备的钱兑换一下,再用一分,两分,五分的合成一角,需要多少?摆出后请幼儿说说自己是如何摆的。然后再兑换一次,兑换的方法要和前面兑换的不同。

三、幼儿操作活动——买水果。

1、小朋友看看老师这里有些什么水果?它们分别卖多少钱呢?

2、让幼儿看水果的价格,出示相应的钱币,有几种拿法?(让幼儿自由探索)。

四、评价幼儿的操作结果。

五、收拾用具后结束本次活动。

倍的认识教案人教版倍的认识教案板书设计篇二十三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观察,初步认识线段,知道线段的特征,会用直尺画不定长的线段。

2、在观察、操作中逐步培养思考、探究的意识和能力,并发展空间观念。

3、在生动活泼的情境中乐于学习,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感受生活里的数学事实。

教学重点:掌握线段的特征。

教学难点:线段表象的建立。

教学准备:1、弯曲的线。

2、每个学生两张白纸。

3、配套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曲直对比。

美丽的城堡里住了一位小公主,公主给咱们班每位同学带来了一份礼物,想不想知道是什么?(答对问题才可)。

1.师:出示两根吸管(一直、一弯)你发现它们有什么不同?

2.师:图上的两组小朋友在玩什么?(一组跳绳、一组拔河)。

两组同学手中的绳子有什么不同?

3.师:揭示礼物(毛线)。

观察你桌上的毛线,你发现什么?(弯的)。

二、动手操作,认识线段。

1.变曲为“直”,初步认识线段。

(1)师:你能想办法把这根弯的毛线变直吗?试一试。

(2)请生汇报演示:你是怎样做的?

若出现:a用手捏住绳子的两头,拉紧绳子。

b只捏住毛线的一端,另一端让毛线自然下垂。

讨论:哪一种作法使毛线更直?

(3)将毛线“请”到黑板上,并尝试画出,这就叫做线段。(板书)。

(4)师引导:线段有什么特点。(板书“直、两个端点)。

(5)判断下面哪些是线段?

三、实物感知,强化线段特征。

1.过渡:生活中有没有一些物体的边是直的,也有两个端点的情况存在呢?

(1)师示范:拿起一把直尺,摸一摸直尺的边,你有什么感觉?

再用两手去捏住边的两边,你有什么感觉?

小结:直尺的边是直的,也有两个端点,我们就可以把这条边看作是一条线段。

(2)师:你还能在教室中找到线段吗?

总结:书桌、课本、黑板的每条边都可以看成是线段。

(3)将以前学过的图形与线段相联系,数数图形有几条线段围成。

2.折线段。

(1)你能折一条比它长的线段吗?(生操作)。

(2)你能折一条比它长的线段吗?

展示学生的作品,说一说这些线段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小结:线段是有长短的。

3.根据特征,自建线段模型。

(1)师:你能根据感受到的线段的特点,把它画在纸上吗?试一试。

(2)全班交流:你是怎样画线段的?为什么这样画?

部分作品实物展台下展示对比,让学生根据线段特点进行判断。

(4)师适时示范线段画法。

(5)依据线段模型练习。

四、联系应用,拓展认识。

1、公主回城堡的路有三条,一条直的,两条条弯的。你想走哪条?为什么?

2、你能用直尺把这两点连成一条线段吗?(想想做做第3题)。

3、连接三点可以画几条线段,是什么图形?(想想做做第4题。)。

4、如果有四个点呢?你能画出几条线段?(想想做做第5题。)。

(1)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2)教师提供第二种方法。(按点的顺序)。

五、扩展思维,奠定基础。

比一比谁长谁短(其实一样长)。

下节课学习测量线段。

倍的认识教案人教版倍的认识教案板书设计篇二十四

教学目标:

2.知道元、角、分之间的十进制关系,懂得1元=10角、1角=10分,学会兑换人民币,知道人民币的功用。

3.培养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和推理能力及合作精神。

4.对学生进行爱护人民币和节约用钱教育。

教学重点认识各种面额的人民币。

教学难点元、角、分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今天我为你们大家带来了一位新朋友,看看它是谁?(演示:点击出现蓝猫图像)你们认识它们吗?今天是蓝猫文具店开业的日子,它邀请我们全班去参观文具店,你们想去吗?一起来吧!

二、探究新知。

1.参观文具店回答问题(cai演示)。

(1)师:谁能说说文具店有什么文具?价钱是多少?(学生回答)。

(2)师:你们喜欢这些文具吗?可是用什么买呢?(学生回答)。

(1)师:中国的钱币叫人民币,你们认识人民币吗?

(2)操作初认人民币。

师:将桌面上的人民币拿出,先自己认一认,再在小组内交流,看誰认得多(学生活动)。

a:汇报认识情况(学生回答,师板贴人民币:硬、纸币)。

问:观察这人民币,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回答)。

师:纸做的钱币是纸币,金属做的人民币叫硬币。

师:(指纸币)你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的纸币,把你的想法在小组内交流。

师:像100元、50元、20元、10元、5元、2元、、1元在读时有一个相同处是什么?所以它们的单位是元,那你能说说看5角、2角、1角、5分、2分、1分的单位是什么?(学生口答)。

师:人民币的单位有元、角、分。纸币我们会认了,那么硬币你会辨认吗?

师:国徽代表我们伟大的祖国,而且是中国制造的,所以我们要爱护人民币,不能在上面乱写乱画。

小游戏:

(1)我指人民币,你举起与我相同的人民币。

(2)我说面值,你举起起相应的面值。

(3)我说颜色,你来回答。

3.元、角、分的关系。

师:蓝猫想让大家看一个小片段,看完后说说你学到了什么知识?

师:看完了这个片段,你知道了什么?

(学生回答,老师板书:1元=10角1角=10分)。

问:你知道1元=()分吗?

想一想:

1元可以换几个5角,几个2角?

2元可以换几个1元,几个5角,几个2角,几个1角?

三、巩固练习。

1.电脑出示第53页的第一题。

(1)学生独立操作,订正(学生上台操作)。

(2)说凑成的钱数。

师:说说每一张人民币的面值,再算一算一共是多少?你是怎样想的?

2.师:蓝猫要文具店等急了,我们回去吧!

(课件出示第48页的做一做的第二题和第49页的做一做)。

师:1元钱能买什么学习用品?10元呢?(学生先在小组里说,然后指名说)。

3.游戏:模拟购物。

四、全课总结。

板书设计:

1元=10角1角=10分。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4153394.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