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是读者在阅读一本书或一篇文章后的感受和思考。要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读后感,首先要全面而准确地理解书籍的主题和核心思想。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的几篇经典读后感范文,供大家参考。希望通过阅读这些范文,大家可以更好地掌握读后感的写作技巧和方法,也能够启发我们对于书中内容的更深层次的思考和理解。总之,读后感是我们读书的一种重要补充,可以在读书后促使我们思考和交流,希望大家都能够写出一篇精彩的读后感!
迟到的读后感篇一
今天,我怀着愧疚给您写下这份保证书,以向您表示我上课玩手木几的不良行为,深刻认识改正错误的决心!
我以后上课注意听讲记好笔记,下课钻研问题的勤奋精神.上课不搞小动作,不玩弄手木几.平时对这类事情认识不深.导致这类事情发生,在写这份保证书的同时,我真正觉悟到自己的错误.再次,我这种行为还在学校同学间造成了及其坏的影响,破坏了学校的形象。同学之间本应该互相学习,互相促进,而我这种表现,给同学们带了一个坏头,不利于学校和院系的学风建设老师是非常的关心我们,爱护我们,所以我今后要听老师的话,充分领会理解老师对我们的`要求,并保证不会在有类似的事情发生.望老师给我改过自新的机会.老师是希望我们成为社会的栋梁,通过这件事情我深刻的感受到老师对我们那种恨铁不成钢的心情,使我心理感到非常的愧疚,我太感谢老师对我的这次深刻的教育。
我真诚地接受批评,我保证以后上课不搞小动作.不玩手木几,认真上课!恳请老师相信我能够记取教训、改正错误。
保证人:
日期:[…]年[…]月[…]日
迟到的读后感篇二
《迟到》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主人公林海音小时候的故事。
林海音从小就有懒床的坏习惯,一次外面下大雨,林海音又赖在床上不起来,她父亲让她起床,她却怎么也不挪动一下,父亲火了,抄起鸡毛掸子打她,逼她去了学校。后来父亲又追到学校,给她送去了铜板和花夹袄。从此以后,林海音再也没有迟到,还成了第一个到校的学生。
读了这篇文章,我觉得文章中的父亲是一个好父亲,她帮助女儿改掉了赖在床上不起来的坏习惯,他很爱自己的孩子,我从“父亲给林海音送花夹袄和铜板”的情节体会到的。我觉得林海音懒床是不对的,应该上学不迟到才对,多亏你有一个好父亲,把这棵歪的小树扶正了。
我不会像林海音那样,我从未迟到过,我要做一棵没有坏习惯的挺直的小树,即使有坏习惯也要及时改正,因为它可能会影响我的一生!试想,如果那天林海音没有去学校,或许就没有今天着名的作家—林海音了。
我很喜欢《迟到》这篇文章,因为它告诉我们,坏习惯必须改掉;它还告诉我们,父母是爱我们的,不管他们批评我们或是打我们,他们都是为我们好,父母最终还是爱我们的。
今后我一定会在有了坏习惯时,自觉地、不用父母督促地去改正它,争做一名优秀的学生,将来争做一名优秀的、对社会有所作为的人。
迟到的读后感篇三
《迟到大王》是一个关于人与人之间要有信任的故事。全文的围绕师生之间的对话展开情节,小约翰在去上学的路上遇见了种种突发情况,导致他经常迟到。
小约翰步行去上学,整个插画的色彩以黑灰色为基调,太阳刚露出地平线,为了上学,说明他起的很早。接下来就遇见了野蛮的鳄鱼,它拼命的抢夺约翰的书包,机智的约翰丢出手套,转移了它的注意力,夺回了书包。可是,第一次的迟到就这样发生了。
到了学校,面对老师,小约翰和其他小朋友一样怕老师挨骂,胆战心惊的向老师诉说自己吃饭的原因。听完理由的老师,神情和面色都变了,显然是很生气。留下小约翰在那罚抄300遍的作业。
新的一天,小约翰依然向着阳光出发去上学。这一次来了一只凶狠的大狮子,它死死地咬着约翰裤子不松口,聪明的约翰赶紧爬到树上去了,直到狮子离开才下来。
回到学校,老师看见约翰又迟到了,都没等他说明理由,就已经露出不愉快的情绪了。等他说完,更是暴跳如雷,小约翰面对老师的反应惊呆了。
迟到的读后感篇四
《迟到大王》是被誉为最了解孩子想象力的英国画作家约翰·伯林罕的作品。主要讲了约翰派克罗门麦肯席,每天起早赶晚去上学,却每天奇遇不断,不是被鳄鱼吃了手套,就是被狮子咬破裤子,还险些被小河的巨浪冲走。赶到教室后都迟到了,而老师一直都认为他在说谎,每次都气得不可开交,并严厉地惩罚麦肯席。最后,老师也被大猩猩抓上屋顶。
对于《迟到大王》之上学奇遇记这堂课,其实最让我纠结的是习作教学内容的取舍,当我被《迟到大王》的画面与文字吸引并多次阅读后,要怎样用它来唤醒孩子们的习作欲望,发现并模仿绘本中的表达方式?我在自己的脑海中预演了一次又一次,慢慢习惯于把这本书叫做“我的迟到大王麦肯席”。一次又一次地纠结于习作教学内容的取舍,画作家的语言风格,表达方法,故事的篇章结构,画面中的背景处理与人物形象的凸显……这点我也想让孩子们关注,那点我也想让孩子们学会。但是,课堂就有四十分钟,孩子们注意力能集中的时间更是不多,课堂不是老师的秀场,而应是老师托举学生的练功场。我岂能把孩子们自我表达与习作的时间据为己用?怎样在最短的时间里把我的迟到大王介绍呈现给孩子们?于是,修改教学设计的过程对我来说是一个精简取舍的过程,“我的.迟到大王”从最初的“花花绿绿的麦肯席”逐步褪变为“黑白明了的麦肯席”。当我终于站上讲台时,我就安心了,就这样简单地教学生吧,就这样简单地让孩子们学吧,孩子们每堂课能真正学懂一点我就知足了,我也不用每天下午再去想着要怎么改变我的迟到大王了。
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课堂不可能尽善尽美。我喜欢这句话,它是化解我们教师课堂失误、心理压力的一剂良药。其实,我深知教师自身深厚的文化底蕴、过硬的教学基本功都可以减少教学的遗憾。而我在这堂课中的遗憾却是自己想避免但无法消除的,自己教学基本功不扎实,板书不漂亮,普通话不够标准,教学时不够严谨,自己的预设会被学生的生成偏离航线。如,展评学生的习作时,原本我在巡视指导时就挑选了三篇写得很有代表性的作文,但是我当时却被孩子们急于展示成果的欲望感染,脱口而出的是“想和同学们分享习作的上来”,结果上来的一大群孩子中我之前挑到的孩子一个没上来。就这样,六七个孩子站在讲台前,把他们写的并不是班级里最优秀的作品展示在大家面前。就这样,一直读到评到铃声响,我才发觉十多分钟已经过去。就这样,讲台前的孩子、下面的孩子和我一直在读着,看着,说着,我都没发觉让这群孩子站在这里是多么的不妥当。自己处理临场事件的能力有待加强,此时我太过于关注孩子们的表现欲和习作了,忽视了课堂中的诸多细节。真是预设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课结束了,我的《迟到大王》麦肯席也在挥手和我作别了。感谢这一次磨砺,教师的专业成长唯有与时俱进,课堂教学中师生才会产生麦肯席那样化险为夷的精彩奇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迟到的读后感篇五
自己读完这本书已经很长时间了,本来打算写篇心得的,可是由于各种原因自己到现在才能发表出来。首先是当初读完的时候自己所谓的没有时间,而后自己写完之后手机崩溃了。我想大概是想让我再次重温一下这本书,让自己有不同的心得吧。
在书的封面上面写着这样的一句话:用一年的时间去远足,世界没变,我变了。这句话虽然不长但是他即激励着我们这群有着远足想法的人去行动,同时也让我想到了我们现在所处的环境当中我们也在变着,只不过这个变是在无形中的,我们当中的一些人正在变得社会化,而渐渐的迷失了自我。
看着东子的行程路线,觉得他真的很牛本,对于这么长的时间、路线来说一本书绝不能完全的将其展示出来,但是这其中的一些话还是值得我们去思考的。而更深层次的感悟只有我们真正的踏上旅途我们才能体会到。
看着东子姐姐写的序,虽然忘记了上面具体的内容,但是还是能感受到其中的那份姐弟之情。虽然每个姐姐表达的方式不同,但是有个姐姐真的很幸福。
salina的:wedon‘tneedyourhelp,butyouneedtobehere.似乎道出了慈善的真正意义:慈善不是单方面的,慈善应该是再给别人帮助的时候自己也得到了提高,当然这个提高并不是给你的一个慈善证什么的,而是自己的心灵得到了净化、提高。我想慈善就是应该这样才是真正意义的慈善。
曼谷街头那只虽然腿残,但是有人给安装上了“义肢”、猫狗的那份和谐、化缘的僧旅......这些都折射着这里的和谐。在仁爱之家的第二条不成文的规定上面所说的不许给病人任何特殊的照顾,以免引起他人的嫉妒。这一条跟老子的无为而治一样。那个双目失明的男孩对东子的信任更是让人深有感触。
对于东子的远足的探索中,其中有对信仰的描述,在其中的一句话是:连我自己都欺骗的时候,没人能帮的了我,可是就是有好多的人明天都在做一件事,那就是欺骗自己,我们可以问下自己,今天你欺骗自己了吗?对于信仰的问题,东子认为所谓的神之类的东西是我们心理脆弱的时候需要一个祈祷的对象而已。我也是无神论者,我也相信我们人生中的大部分事情只要我们去努力就一定能够实现。要是没成功的话,就是自己努力不够。当然,我们努力并不是一味的用蛮力,而是应该思想与行动的共同努力。
现在的感触就是这么深了,或许下次再重新读的时候会有新的心得。现在似乎有点明白那句话了:我们必不可以停止探索,而一切探索的尽头便是我们重回起点,并且对起点有初次般的了解。
篇二:
昨天在回家的地铁上看完了最后一章,合上书,思绪良多。
相比较石田裕辅《不去会死》里在轻松诙谐谈笑风生中经历的人生沧桑世事万千,孙东纯在这个书里经过13个月经历6个国家体验到一切却更让我沉思和感同身受。东东不是在旅游,不是“游”,而是体验、感受、亲历以及融入当地的一切,并且经历了诸多的波折,与当地的人打交道,在经历中找寻他自己要在间隔年里找寻的东西。最后他心态改变了,重回正常人生活后价值观、世界观都有所改变,并且他在这个过程中找到了自己的真爱。结局是很完满的。但是并不是每个人都这样圆满不是么?像他遇到的那个norriko,旅行了13年依旧在行走,而且说在旅行中永远找不到答案;像家宝,这个皈依了上帝的女孩子也一直在行走,并且继续行走;还有他在西藏遇到的几个人,那个满口宣扬“儒家思想”,但却在一次喝酒后失声痛哭说对不住父母亲的男子……每个人都在寻找,都试图在旅行中寻找让自己内心平静并可以执着追求的东西,只是很多人不像东东这样幸福,对于他已经是完成式,而对于其他很多人这是个“ing”,而且不知道何时何日可以完成,可以让自己的人生完满。
对于大多数人,每日吃饭上班,下班睡觉,攒钱买车买楼,结婚生子,平平淡淡直到生老病死,这才是正常人眼中正常的生活轨迹。就像东东遇到的那个一直在巴基斯坦和伊朗做玉石生意的中国中年男人。找到又如何?找不到又如何?不如就随了大众,平淡正常的生活一辈子。这种不追求也是一种态度。怕的就是在两种之间。就像那众多旅人,就像我。
迷茫的人更想找寻,于是这世界多了很多旅人,多了很多佛教徒、道教徒、基督徒。藉着行走、找寻或者祈祷来达到内心的平静。
也是我现在的状态,即将开始我的信仰,亦或不久之后也即将踏上我找寻的旅程。
因为我不是那个中国商人,我也是和家宝、亚瞳一样的人,并且我也希望像东东一样幸运。
你有迷离的失落吗。
你有挣脱的欲望吗。
你有远走的梦想吗。
感慨那么多眼泪那么多喜悦那么多欣慰那么多。
一个人一个背包一张银行卡就这样即刻启程。
我想说这是我一直想要体验的生活方式在未来的日子。
因为在当下我感受不到乱世浮华间那种浩茫的大气。
因为在当下我体会不到灯红酒绿间那种纯净的唯美。
在路上我可以找寻陌生世界里更真的自己。
在路上我可以碰见陌生世界里更多的感动。
在路上我可以会面陌生世界里更纯的友谊。
我这么这么期待着自己的某一天也能够那样地走在路上。
书中东东在印度做义工的那段曾让我因为他有这样的经历而激动万分。
在“垂死之家”他感受着生命的如此轻薄的重量让我之为撼然。
因为对生命的辩证我一直保持着自己的看法。
我开始对印度有着极度的向往虽然不仅仅是源于这本书。
在印度这样的国家我想要去感受宗教的力量。
因为在我生命中一直未曾有过强烈的宗教思想冲撞。
篇四:
间隔年(gapyear)是西方社会通过近代世界青年旅行方式变迁总结出来的概念,是西方国家的青年在升学或者毕业之后工作之前,做一次长期的旅行,让学生在步入社会之前体验与自己生活的社会环境不同的生活方式。期间,学生在离开自己国家旅行,通常也适当做一些与自己专业相关的工作或者一些非政府组织的志愿者工作,他们相信,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国际观念和积极的人生态度,学习生存技能,增进学生的自我了解,从而让他们找到自己真正想要的工作或者找到更好的工作,以一种“间隔”当前社会生活的方式,达到更好地融入当前社会的目的。
因为以前看过一部电视剧《天涯侠医》,突然一股强烈的兴趣涌上心头。然后就使劲去找相关的资料,后来看到了《迟到的间隔年》一书,一口气就把它读完了。书像是一本游记,但读着更像是一本哲学书。因为读的过程中,除了跟着作者体验那特殊的旅行生活,更多的会让你反思自己,反思生活。
羡慕作者放弃美好工作和生活的勇气,羡慕作者追求理想的坚定信念,羡慕作者一路上的传奇际遇。读完最大的感慨就是羡慕。这样反思自己,羡慕别人就是自己做不到的或者不敢去做的事情。
有时,我们也应该会有出去流浪的念头。但是思来想去,更多的是被现实,不!应该说是被自己打败了。我们总是考虑的太多,意志不够坚定,借口总是会有的。不敢去冒险,不敢去放弃,所以我的生活始终风平浪静,感觉不到生命的意义,感觉不到生活的乐趣。
体验着作者那一幕幕的挫折和艰险,总是在内心深处责问自己是否也能做到。做不到就一遍一遍的给自己找理由开脱,感觉自己是个懦夫。
希望能有个多彩的人生,却又不敢去尝试;希望自己能有个美好的明天,却又不愿意去努力。人们的抱怨应该就是这样产生的吧。
“迟到的间隔年”,只要勇敢的用心的去做,我相信,我们的间隔年应该都不会算晚。少一点抱怨,多一点反思;少一点羡慕,多一点行动,相信我们会无怨无悔。
祝福作者,祝福有行动的人。
篇五:为青春寻找一个迟到的答案——读《迟到的间隔年》有感。
从很小的时候开始,我们就对这未知的世界充满了好奇心。我们的多数提问,在课堂上一一得到了解答;可有一些提问,却是没有标准答案的开放题。有的人得不到解答便渐渐把它抛之脑后,还有些人一直难以释怀,把它变成了对自己、对人生的心灵叩问,始终尝试解答,等待着一个柳暗花明的彻悟。
在语文老师的推荐下,我翻开了《迟到的间隔年》。这本书的作者东东,就是这样一个始终怀揣疑问的孩子。在工作了一年多后,他请了3个月的假,就这样踏上了他的心灵之旅。这个在姐姐眼里从小就爱提问的孩子,在青春的尾巴上,又倔犟了一次。
“我不是为了摒弃大众的生活,更不是在崇尚另类,我只是一个简简单单地准备出去寻找一些什么的人。”间隔年,原是一些欧美学生在升学后的一次体验社会的旅行。而对于东东来说,这个间隔年是迟到了的,也是必须的。
只为寻找一个信仰、一个答案,却收获了那么多意想不到的财富。在路上学习爱与理解,收获感动。一路走,一路困惑,却渐渐地不再执迷自己所寻找的纯粹的答案。
人生的意义,生命的真谛,这些问题或许太难解答,也太过抽象。但在这一次次抽象的思考背后,却有一个正日臻成熟的生命之果。随着百转千回的体验和一次次洗礼,我们看这个世界的视角也正在慢慢扩展。
“我在间隔年的路上学习了爱,而在我接下来的人生旅程中,我要将这份爱,带给我的妻子,我的家人,我的身边朋友。”我开始想象作者写下这段话时,一笔一画的认真和嘴角淡淡的微笑。
特立独行的东东与《麦田里的守望者》里那个戴着鸭舌帽的骂骂咧咧的霍尔顿似乎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霍尔顿是作家塞林格笔下的叛逆少年,也曾游离于成人世界的大门外。他也是那样纯粹,怀揣着一望无际的麦田梦。他也曾迷茫,逃学的他过了一段“疯狂”的间隔期。最终的结局虽然也是绕了个圈,又回到了日常生活的轨道中,但这期间有过挣扎,有过妥协,更有顿悟,都在为破茧成蝶积蓄着力量。他的青春所承载的重量非同一般。
东东和霍尔顿,不是他们的特立独行,而是这种直面人生困惑的勇气,让我肃然起敬。
也许,现在的我们不可能奢侈到拥有一个间隔年的时光,间隔月、间隔日也难以实现。可我们需要这样一个时间,可以静静地沉淀自我,反观自身,让你的灵魂跟上匆忙的脚步。
要怎样去生活?一叠叠作业无从解答。唯有思索可以让心灵明澈。
思索,就像是东东笔下的旅行一样,它会让你多了选择,甚至更加迷茫,但完全值得。
如果旅行是催人在路上思索,那思索则是在心灵上的一次旅行。
篇六:
看完了作者图文并茂的著作,文字虽平淡无奇,确久久不能平静……。
作者用心走了13个月,书中记录的不是游山玩水,不是异域趣闻,而是灵魂的洗涤,精神的砥砺。
作者真实的用心地通过旅行思索生命和人生的写照。有几名话很值得思考。
作者说:“旅行以及义工等等都不是为了逃避现实,而是为了更好地面对。”
nirriko说:“旅行是寻找不到答案的,它只会让你多了选择,甚至更加迷茫,但完全值得”
篇七:
08年,一个名为《迟到的间隔年》的帖子在磨房、天涯等论坛大热,两年后,它出了书,直接推动了“间隔年”概念在网上走红。有人追随作者孙东纯的足迹,也踏上了异国旅途,而且豪情万丈,“时间不是问题!学生有假期,我们有五一、有国庆、有春节,没有了我们有年假,没有年假了我们提要求,老板不同意我们辞职。金钱不是问题!在路上,一切的开支并没有我们想像中昂贵,只要你有节省的决心和执行的勇气,甚至,没有钱也可以上路。”当然,也有人有心无力,只能临渊羡鱼,为自己未曾拥有过的间隔年黯然神伤。
间隔年是英语gapyear的音译,本来是指学生毕业之后先不忙着找固定工作,而是做一次为期一年的长途旅行,途中以打零工、做志愿者等等方式换取食宿。在被社会塑造成螺丝钉之前,先把自己从熟悉的环境中移植到别处,感受不同的背景,不同的文化,不同的生活方式,也重新发现自己。
孙东纯的间隔年,是在毕业两年之后。他这时已经在广州谋了一份不错的工作,每天对着电脑上班,工作强度不算大,上司为人很好,收入尚佳,在单位得到重用,周末跟朋友兜风爬山吃饭唱k,回家弹吉他听音乐看碟上网……多么安定滋润的状态。但他想去旅行兼做义工。于是他请了3个月的假,带着一张存有21000元人民币的国际银行卡,出发了。
因为许多始料未及,3个月的假期变成了13个月的长途旅行,辞职也成为必然。走过了泰国、老挝、缅甸、印度、巴基斯坦和尼泊尔。他没多少钱,没什么规划,一点小计划也总是被突发状况改变,走一步看一步,边走边怀疑这场旅行有何意义。这怀疑与追问几乎贯穿他的整个间隔年。大部分时间,他乐于孤身上路。
为了省钱,有时候过得像苦行僧,住便宜的多人间,或者借助在别人家里。旁人这样描述他,“他乱发披肩,胡须垂胸,身着一件肮脏的t恤衫,还扛着一把吉他!”那是因为在印度被小偷光顾过,警察抓到小偷的时候,钱已经被小偷买了吉他,要不回钱来,他也就只好带着吉他上路。
旅途中,欣赏自然风光、旅游名胜,都不是最重要的。在泰国泰姬陵,他甚至因为票价太高根本没有进去。这会让大多数旅游者愤愤吧:浪费资源,都到了门口还不进去,这算什么旅游。
本来就不是旅游,是旅行。逃离喧嚣,寻找意义。
在恒河边上,这个80后的年轻人终于肯定了自己的间隔年是有意义的,“虽然放弃了很多东西,身上的钱已经少得可怜,可是比起在广州工作有收入时大吃大喝的日子,我此刻的心情却踏实平静许多。”
旅途中,他遇到各种各样的人。让人印象最深的是3个女人。
第一个,是跟孙东纯一起在特蕾莎修女创办的“仁爱之家”当义工的日本女孩沙弥香,间隔年结束的时候,女孩成了他的妻子。
第二位,是个修女。那是孙东纯参加义工面试时,一直微笑的修女收起了笑容,问他最后一个问题:“whydoyoucomehere?”他很坦然地回答“iwannahelppeople”,修女却笑了,对他说:“wedon’tneedyourhelp,butyouneedtobehere.”
别给自己贴金了。你不是为了帮助别人而来,是为了自我救赎。需要帮助的不是别人,恰恰是你自己。
第三位,是已经旅行了15年的老驴友,日本女人norriko。15年间只回过日本三次,每次不超过一个月。她热爱的是老挝北部临近越南一个在旅游指南上都找不到的村庄,那里的农民依然用水牛农耕劳作,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对于人生的问题,这个看似柔弱的女人说:旅行是寻找不到答案的,它只会让你多了选择,甚至更加迷茫,但完全值得。
旅行归来的孙东纯的确多了选择。他没有回到广州谋生,而是去了日本静冈县的一个海滨小城,跟新婚妻子沙弥香一起生活。职业是在一家语言机构担任中文老师,也为国内的一些杂志撰稿。
他的旅行本来很容易被常识质疑:辞职旅行13个月,除了徒耗时间和金钱,有什么明显用处和收益吗?辞职去读mba充电,就是常识中“很有用”的选项,而辞职去旅行?会被指责说“不成熟”,“不现实”,“不负责任”。
间隔年是一次连根拔起的移植,结果会有三个:一是找到新的土壤,健康成长;二是找不到归属,最终还是回到出发的地方,回到初始状态;更有第三种,找不到也回不去,像沙漠中随风滚动的草,在新与旧之间进退失据,更加迷茫。
不过,就像norriko说的,比起懵懵懂懂的笃定,这份迷茫完全值得。
迟到的读后感篇六
今天看完了《迟到的间隔年》,多看上买的电子书,断断续续看了一个星期,其实静下心来看的话可能一天就能看完了,内容不多,读着也轻松。看完了需要写写读后感,但我仍在纠结于一个读后感视角的问题。我写读后感写来写去还是写自己的`笔墨最多,基本上真的是“感”,通过书中阐述的道理来对照自己,感悟自己应该如何如何。这种视角我姑且称之为对照视角。还有一类视角是上帝视角,上帝眼中当然事件的一切都是图样图森破了。采取上帝视角的话可以尽情的剖析作者的身世背景,写作意图,架构手法和局限等等,常为文学评论家所采用。我认为自己写这样的东西阅历和知识积累还是不足的,虽然已经以这样的手法写过很多次了,写完之后看看总是觉得漏洞百出不值一驳。还有一种视角就是代入的视角,采用这个视角来写读后感的时候你仿佛就是书中的主人翁,但你又是现世界中的一个人,所以两个身份的结合使你可以用不同的风格和架构将书中的内容再复述一遍。如果想要更好的理解一本书的话,三种视角的读后感都采取一下,而且顺序应该是3——1——2、只是对于我这种笔墨贫乏的人来说,倒完全可以将三种类型的读后感合在一篇里面。
作者孙东纯从性情根子上来说就是属于那种云游四方的人,工作后他总是和一些五湖四海的背包客们混在一起,而且总是会问自己生命的意义。这种人就是属于杨绛所说的那种想得太多而读书不多的人吧。孙东纯对于工作并不是特别地上心,当发现自己有两万多块钱存款的时候第一个念头居然是:可以走了。也就是说,可以实现自己的间隔年梦想了,虽然他一开始计划的间隔年时间只有三个月,并且由于老板的信任和理解,还答应他给他保留工作职位三个月,等到他三个月回来后可以继续工作。孙东纯本来也是这么打算的,只是他的间隔年旅游快到三个月的时候他意识到三个月的时间只够他从正常人的那种工作生活中走出来,并且真正意义上的间隔年才刚开始。他在间隔年刚开始的三个月里基本都待在东南亚,作者本来的打算是途径东南亚诸国走马观花,然后到印度去做义工的,根本没计划在东南亚滞留那么长时间。所谓义工就是志愿者之类,去帮忙照顾生老病死的人。后来作者在西藏也以此为目标,但是中国人的西藏找不到提供这类志愿者劳动的场所。后来他去了尼泊尔才找到的。我其实比较难理解义工的价值在哪里,跑那么老远的路去照顾几个快死的外国人,爱心泛滥了还是猪油蒙了眼?如果从为社会贡献爱心的角度去理解显然不成立,这和跑到山东去品尝正宗的上海本帮菜差不多一个调调。但是这却显然可以成为一个远行的理由,人做事情要是没什么目的的话就会觉得难受。而且这个目的得有价值,在作者看来,这份义工的价值就是教会了他“爱”的意义。我承认这可能是真的,帮小区里的老头老太们义务洗衣遛狗,中间会夹杂很多复杂的社会成分,可能会让自己觉得不舒服。而且语言上太相通了也不好,很多感悟和思想还没来得及在自己的脑海里酝酿成型便已经在和周围人或主动或被动的交流中变形了。
作者在东南亚那些闷热的国家里历经了各种磨难艰辛,见识了很多形形色色的旅行者。这些旅行者和他的共同特征就是穷游,绝不是仅为了旅游而来,更多的是行走、经历和感受,所以钱多钱少是个比较次要的问题。作者一路上住最便宜的旅馆,控制每天的吃喝花销,两万块钱居然让他撑了13个月。作者英语并不好,不过到旅行到6、7个月的时候他已经可以非常流利地用英语和各个国家的人交流了。以上两点足以让我敬佩。生活并不缺乏精彩,但是我们却常常缺乏勇气。缺乏勇气所以才做过多的准备,准备是无止境的,越是准备越是觉得准备不足,等到发现自己其实不用准备那么多的时候也同时发现自己已经老了,或者心境已经变了。作者在旅途中结识的很多人都属于那种follow·heart类型,想走就走,想到了就去做,似乎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有些他旅途中碰到的人连英语都不会说,却已经周游世界了;有些人洗个脸的功夫就消失去远方了,然后忽然又觉得背包太重不想走了。换言之,都是一帮不靠谱青年。也幸亏这是在发达的现代文明社会,要是搁100年前,这样做的后果很可能有生命危险。
从整本书的文字看来作者孙东纯是个比较真诚的人,他忠实的记录了自己的行程,没有过多记录自己的感想,也没有怎么渲染自己的经历,甚至和日*女人沙弥香的恋情笔墨也不多,这可比那些旅游泡妞的精子过剩男强多了。他在旅游途中有很长一段时间(有两个月)是和一个叫家宝的东北女人在一起的,睡一个帐篷,在一块吃饭、逛街,一起游历和倾吐心事。不过好像什么也没发生,这很难想象。虽然作者没有在书中放上家宝的照片,但我想八成的原因是那个叫家宝的长得不好看。或者是发生了什么,但是作者没写出来,毕竟背着沙弥香和其他女人搞一块不是什么光彩的事。
间隔年的意义作者到最后也没说明白。或许间隔年这种经历也不用去追寻什么意义,至少用不着在间隔年结束的时候去得出意义。秦始皇那书同文车同轨的意义也是经历了两千年才为大家所意识到的,一个人年轻时的经历和决定的意义要在人生余下的日子里才能彰显出来。所以,任何经历的意义我认为不是一种照耀人生余下日子的纲领,而是一种和人生剩下的经历混合发酵后的总结提炼。
总体来讲这本书不错,讲了一个好故事,起码可以使读者见识一种不一样的人生。我们经常需要改变,因为单调的生活会扼杀一个人的生命。也许这种改变并非一定得需要通过间隔年这种极端方式来实现。再者大多数人都是有妻儿老小的,需要养家糊口,脱离职场一年两年不太现实。但是生活负担却不应该成为一种拒绝改变的理由,因为没那么难。
迟到的读后感篇七
今天,我怀着愧疚给您写下这份保证书,以向您表示我上课玩手木几的不良行为,深刻认识改正错误的决心!
我以后上课注意听讲记好笔记,下课钻研问题的勤奋精神.上课不搞小动作,不玩弄手木几.平时对这类事情认识不深.导致这类事情发生,在写这份保证书的同时,我真正觉悟到自己的错误.再次,我这种行为还在学校同学间造成了及其坏的影响,破坏了学校的形象。同学之间本应该互相学习,互相促进,而我这种表现,给同学们带了一个坏头,不利于学校和院系的学风建设老师是非常的关心我们,爱护我们,所以我今后要听老师的话,充分领会理解老师对我们的`要求,并保证不会在有类似的事情发生.望老师给我改过自新的机会.老师是希望我们成为社会的栋梁,通过这件事情我深刻的感受到老师对我们那种恨铁不成钢的心情,使我心理感到非常的愧疚,我太感谢老师对我的这次深刻的教育。
我真诚地接受批评,我保证以后上课不搞小动作.不玩手木几,认真上课!恳请老师相信我能够记取教训、改正错误。
保证人:
日期:[…]年[…]月[…]日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迟到的读后感篇八
学完《迟到》这一课,文章朴实的语言一直让我难以忘怀。它写的是作者林海音小时候有赖床的坏毛病,父亲在一次天气不好的情况下鞭打并催促她上学,过后又给她送铜板和花夹袄,从此她决心改掉这个毛病,并永远成为学校门口第一个等候开校门的人。
一直让我感到不太舒服的是,我觉得父亲虽然是个好父亲,可是他却用鞭打孩子的方法来让作者改掉毛病,我并不赞同,这也许在以前还可以,但现在或许就不行了,为什么父亲不用讲道理的方式来教育孩子呢?或许是那时的家庭教育方式人们还都不太重视吧!
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写了作者是怎样对待错误的。经过这件事,她吸取了一个永远也忘不了的教训,也改掉了这个毛病,并且每天都起得很早,每天都认真的学习。这时,我的脑海里此时出现了一句名言:“错误是不可避免的,但重要的是不要重复错误”。对呀,错误是永远不会避免的,可是重复错误,就是一生中最大的错误。当我们犯错误时,只要虚心接受并认真改正,把缺点变成优点,这才是最重要的。
同学们,让我们每个人都正确对待自己的错误,学会理解父母教育我们的良苦用心。
迟到的读后感篇九
我读过一篇文章,名叫《迟到大王》。它使我明白了要珍惜时间,不要“起个大早,赶个晚集”,拖不得的道理。时间是怎么没的'?时间是拖没的。
文章讲的是有些人总爱拖,像有钱却拖着不还债、心想反正迟了干脆破罐子破摔、总觉得时间宽裕而拖......最后总是因为拖这个坏毛病而失去机会和宝贵的光阴。不能拖,拖就会搞砸事情,总给自己找个理由去拖,即使起个大早,也只能赶个晚集。凡事都赶在时间前面,就能有充足的时间去干好所有事。如果心想不着急,今天赶不上还有明天、后天、大后天,那永远也没法成功喽。
我认为,什么忘了、懒得做、还早呢都是拖的借口。拖不得,不能拖!时间不等人,生命也有限。古话说得好:“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总想时间很宽裕,不去做而一直拖,什么事也干不成。
有一次,我上书法班起床晚了,心里想到:“哎呦,反正晚了,再拖一小下又有什么关系嘛。”于是拖了又拖,慢吞吞地收拾,结果当我到班上时都已经十点了,马上要下课了。还有一次,我为了上早市“淘宝”而五点多就兴奋不已地起了床,心想时间还早,就这儿玩玩,那儿看看,左瞧瞧右瞅瞅,去逛市场时集都快散了。嘿,可憎的拖拉!
拖拉真是个烦人精,是个讨厌的习惯,不拖,相反要效率高点,勤快一点。永别了,拖拉!
迟到的读后感篇十
《迟到》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主人公林海音小时候的故事。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林海音迟到读后感,希望大家喜欢!
学完《迟到》这一课,文章朴实的语言一直让我难以忘怀。它写的是作者林海音小时候有赖床的坏毛病,父亲在一次天气不好的情况下鞭打并催促她上学,过后又给她送铜板和花夹袄,从此她决心改掉这个毛病,并永远成为学校门口第一个等候开校门的人。
一直让我感到不太舒服的是,我觉得父亲虽然是个好父亲,可是他却用鞭打孩子的方法来让作者改掉毛病,我并不赞同,这也许在以前还可以,但现在或许就不行了,为什么父亲不用讲道理的方式来教育孩子呢?或许是那时的家庭教育方式人们还都不太重视吧!
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写了作者是怎样对待错误的。经过这件事,她吸取了一个永远也忘不了的教训,也改掉了这个毛病,并且每天都起得很早,每天都认真的学习。这时,我的脑海里此时出现了一句。
名言。
:“错误是不可避免的,但重要的是不要重复错误”。对呀,错误是永远不会避免的,可是重复错误,就是一生中最大的错误。当我们犯错误时,只要虚心接受并认真改正,把缺点变成优点,这才是最重要的。
同学们,让我们每个人都正确对待自己的错误,学会理解父母教育我们的良苦用心。
今天,我饱含深情地读了《迟到》这篇文章。读完后,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下来,林海音父亲高大的身影不停地在我眼前浮现。
这篇文章主要写了因为我上学迟到了,不愿意起床而受到父亲的训斥与严打,并且从父亲的与教育中变成了一个爱学习、不迟到的孩子。高度赞扬了这种深沉的父爱。
文章里林海音父亲的爱深深地打动了我,特别是当我读到“爸爸把我从床头打到床尾,外面的雨声混合着我的哭声……”和“爸爸没说什么,打开了手中的包袱,拿出的是我的花夹袄,他递给我,看着我床上……”的时候,泪水模糊了我的双眼,我被林海音这种伟大的父爱深深的感动了。父亲严中有爱,爱中有严。并不是一种溺爱,而是一种严厉的爱,一种伟大的爱,一种让人佩服的爱。正是因为父亲的这种爱,林海音才改掉了早上不起来的坏毛病。父亲不愿看见林海音一错再错,如果今天父亲不教训林海音的话,就没有林海音辉煌的明天。父亲的爱不光有严厉,还有关心,父爱是无私的,是伟大的。
我和文中的林海音一样,我也有一个好父亲。有一次,我因为贪玩没写作业,父亲严厉地打了我一顿,我很不理解父亲,荒唐地认为我不是父亲亲生的,父亲对我一点读不好。以后好几天,我都没有和父亲讲话。今天我读了这篇文章后,我才明白那是爱地表现,父亲不希望我一错再错,是让我吸取教训。
读了文章后,我才知道爱有不同的表达方式的,父亲的严厉也是一种爱,我以后要理解父亲。
《迟到》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主人公林海音小时候的故事。
林海音从小就有懒床的坏习惯,一次外面下大雨,林海音又赖在床上不起来,她父亲让她起床,她却怎么也不挪动一下,父亲火了,抄起鸡毛掸子打她,逼她去了学校。后来父亲又追到学校,给她送去了铜板和花夹袄。从此以后,林海音再也没有迟到,还成了第一个到校的学生。
读了这篇文章,我觉得文章中的父亲是一个好父亲,她帮助女儿改掉了赖在床上不起来的坏习惯,他很爱自己的孩子,我从“父亲给林海音送花夹袄和铜板”的情节体会到的。我觉得林海音懒床是不对的,应该上学不迟到才对,多亏你有一个好父亲,把这棵歪的小树扶正了。
我不会像林海音那样,我从未迟到过,我要做一棵没有坏习惯的挺直的小树,即使有坏习惯也要及时改正,因为它可能会影响我的一生!试想,如果那天林海音没有去学校,或许就没有今天着名的作家—林海音了。
我很喜欢《迟到》这篇文章,因为它告诉我们,坏习惯必须改掉;它还告诉我们,父母是爱我们的,不管他们批评我们或是打我们,他们都是为我们好,父母最终还是爱我们的。
今后我一定会在有了坏习惯时,自觉地、不用父母督促地去改正它,争做一名优秀的学生,将来争做一名优秀的、对社会有所作为的人。
迟到的读后感篇十一
《迟到》是作家林海音写的她小时候的故事。
一次,她因赖床而迟到,不想去上学,被父亲揍了一顿,结果还是乖乖去上学了。林海音后来因为体会到了父亲对她深深的爱而改掉了她迟到的坏习惯。
这本是一件极其平常的事情,却被作家把那深沉的,用心良苦的你父爱写得淋漓尽致!
这让我联想起自己的爸爸妈妈。我的父母十分称职。错了,他们训斥责备;对了,他们褒奖鼓励。他们既严厉,也很疼爱我。
记得有一次,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周末。我在家无聊至极,心里总想出去玩,看着坐在电脑前故事的爸爸,忐忑不安地走到他面前对他说:"爸爸,我能出去一会儿吗?""可以,但你不能跑得太远,就在家附近玩!"爸爸用和蔼的眼光回答。"好的,我就去打弹子球,不远,就在附近。"我心花怒放地满口答应。走出家门,我像一只快乐的小鸟边哼边唱手舞足蹈,东看看,本瞧瞧。太阳公公对我招手,大树哥仿佛在对我说:"你好,你好,我是大树。"树上的鸟儿也唱起了歌谣……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我也没理会。先去打弹球,后来又去游乐场。天渐渐地暗下来,玩得忘形的我才知道已经很晚了,我心急如焚地跑回家。
一回到家,爸爸眉头紧锁,双手插腰大声吼叫:"你到底跑到那里去了?这周边每一个旮旯我都找过,根本没有看到你的踪影!""我……我到游乐场那儿了。"我支支吾吾地回答。"我不是叫你在家附近玩吗?怎么跑那么远?"爸爸认真而又耐心地教育我,"街上那么多的坏人,你不害怕吗?……"。
这一件事过了很久,但让我记忆犹新,因为它让我懂得了爸爸妈妈对我的爱!
迟到的读后感篇十二
迟到2个字,你和我都不喜欢,但《谢谢你迟到》这本书的作者托马斯.弗里德曼以另类的角度做了与众不同的诠释,很不错。其代表作是《世界是平的》。
随着时代的发展加速工作人们已经越来越接受了,但是托马斯.弗莱德曼确认为在加速时代要学会快与慢,不要把工作日程安排满满的就认为是好的,要学会给自己适当的留一些空白,这样你才可能成为加速时代的宠儿。
本书说得最多的是美国的全球化,但是作为中国人,我觉得还是要以自己国家为主,从实际情况出发,能够更容易理解全球及全球化带来的变化,雪花也肤浅的说一下中国的经济全球化。
加速时代第一力量是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改变了中国,中国的改变也改变了世界。
中国是经济全球化最大的受益者之一,20世纪90年代,大量的农民进入城市使大量外资流入了中国,积累了3万亿元甚至达到了4万亿美元。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全面对外开放,当时正是经济全球化如火如荼的时代。在这种背景情况下,中国成功地融入了经济全球化。国际贸易由传统的产业间贸易转化为产业内贸易,也就是说中国想要参加国际贸易,不在是用10亿条裤子换欧盟一架飞机,而是在任何一个全球产业链上中国都能找到一个切入点,一旦打开切口,中国企业则在全球产业链上扩充了自己的利益。
所以,要想成为全球化的人才,不仅要在语言上还要在文化上互通互融。因为文化连接比语言连接会更困难。我们不仅要在国际的舞台上用语言沟通,还要在文化上沟通客户,在文化的沟通上把握住黄金时期,以此成为全球化人才。
有人会这么认为,前进就是要勇往直前的走,实际上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在前进中踌躇着,徘徊着,其实也在前进。当你驻足下来的时候,你会觉得周围的世界很美丽,给自己一些留白,这样才能够走得更快,即将快与慢二者完美结合,让自己有充足的时间去思考、去休憩。调整好步伐后才能走得更好。
迟到的读后感篇十三
哇!睡得好舒服啊!我伸伸懒腰,从温暖的棉被中爬起来,太阳从窗外照进,照亮了我睡眼惺忪的脸庞,正想好整以暇的刷牙洗脸,一瞥到墙上的时钟,天啊!怎么这么晚了!我迟到了啦!”
我真想向全世界大叫:“怎么办?怎么办?”我走右边又走左边,搔搔头又搔搔屁股,真不到该如何是好?怎么会睡过头啊?我可不要再度成为学校的迟到大王纪录保持人!管他三七二一,我匆匆忙忙的刷牙洗脸,七手八脚的换好衣服,就拿着书包往外冲,我三步并作两步的往外冲,平常懒懒散散、跑步不快的我,现在冲的比高铁还快,加足马力,踩着油门,全力冲刺的往学校大门冲。
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连红绿灯都要捉弄我,每次来学校都一路畅通无比,偏偏今天却一路红灯!红灯!红灯!而且又哪么多车闯红灯,害得我过马路时都要眼观四面,耳听八方,捏一把冷汗。
终于踏进校门的第一步,我顿时松了一口气!说也奇怪,我观望了四周,到处都静悄悄,一点儿声息也没有,我暗自偷笑,原来不是只有我睡过头,而且我还算早呢!我兴高采烈的和警卫伯伯借钥使开门,在教室左等又等,都不见同学的踪影。我的肚子“咕噜!咕噜!”的叫着,哎呀!早餐也忘了吃,真是迷糊蛋,自作自受啊!同学怎么还不来啊?我开始显得烦躁!我走来走去,又看了看时钟,走来走去,又看了看时钟……天哪!是我眼睛花了,还是时钟坏了,我揉揉眼睛,瞧个清楚,都八点了,同学怎么还没来啊?我突然灵光一闪,才恍然大悟,今天是星期天,学校放假啊!
我漫不经心的踏着脚步和饿扁扁的肚子,往回家的路走去。一边回想着自己怎么那么粗心,真是越想越可笑。一回到家,打开冰箱,一阵狼吞虎咽后,一进房,瞌睡虫又出来了!我才躺上床,周公就来找我,引我进入美好的梦乡。
迟到的读后感篇十四
读了这篇文章后,我深深地感受到父亲对作者如此地严厉,作者因为窗外下起了雨而耽误了上学,父亲又不准乘车去学校,所以作者心里肯定没了底气。此时我非常理解作者的心情,赞同作者的做法,又不是有意不上学,而是赶不到了,这样的特殊情况总会遇到一次吧,当看到作者和父亲对话的时候我在心里想作者的父亲就不能宽容一点,体谅一下作者,作者也是迫不得已才这样做。
看着作者被宋妈抱上汽车心中才好受些,最起码作者不会带着伤痕顶着倾盆大雨走着去学校,作者在文中形容他(她)的伤痕时,我都有点吃惊因为作者身上有多少条伤痕啊!作者心里应该充满了不情愿和伤心被这样毒打过谁心里能好受。看了之后,我都为作者感到伤心哪!
在作者到学校时老师让我们闭上眼睛静静的思考时,作者的父亲来了,我心里很担心怕父亲把今天早晨他和作者发生的事情给老师再说一遍,告诉老师他(她)不想上学了,就因为下了场大雨,不想来了,此时我心里砰砰直跳怕老师是不是听到父亲说的话就要把作者罚站,抄课文等等。太不可思议了!父亲竟然给了作者一件花夹袄和两个铜板。
我被父亲的所作所为感动了,我明白了我一开始的理解就是错误的,原来父亲鸡毛掸子打下的都是深深的爱,父亲对作者的感情可是深厚的,他每打一下不光作者感到痛,父亲的心里也重重地挨了一击,打着自己的孩子父亲的心里肯定比谁都难受。父亲打作者是爱,父亲给作者送衣服和两个铜板也是爱。作者明白了只有父亲的管教才能使自己在成长中更加出色,我也明白了父亲做得这件事是对的,有时候我们多理解一下父亲,想一想父亲的话有没有道理,这会在我们的成长中是一大关键。
迟到的读后感篇十五
在人生的道路上,难免会有一些错误,但是如果我们不会正确面对错误,迎难而上,知错就改,那么成功就会不断向我们招手。每当我上学迟到后,脑海中就会想起林海音的文章《迟到》。
课文中,作者林海音从经常迟到到改掉错误,经历了父亲的鞭打、送花夹袄和铜板两件事,也正是这两件事,让作者认识到父亲是一个既严厉又和蔼的人,明白了父亲的良苦用心,才使她彻彻底底的改正了错误,并且每天都到校很早。这不禁让我想起了我迟到的时候。
有一次,早上我一睁开眼已经是7点15左右了,爸爸正拿着手机懒洋洋地看时间,这一看不要紧,之后的一秒钟,他变得严肃起来,迅速从床上爬起来,“快点起!赶紧,快点!”每当这时候总是最令人恐惧了,起吧,又嫌太晚,到了学校得挨骂,不起吧,又说服不了爸爸,还耽误了课程,所以,我经常磨磨蹭蹭地在爸爸的骂声中穿好衣服,忍受着到学校继续被老师批评的尴尬,真烦!
到了教室,老师经常会用“严厉”的眼光瞪着我们这些迟到的人,同学们也一个个向你投过来异样的眼光,有的冷笑,有的诅咒……我已经几次下决心改掉迟到的毛病,但总是半途而废,知难而退。
学了《迟到》后,我开始佩服课文中的主人公,敬佩他那坚强的意志和勇于改正错误的决心,如果还有迟到坏毛病的同学,一定要向林海音学习,尽快地改掉,包括我自己!
迟到的读后感篇十六
暑假里我读了一本书叫《迟到的理由》,里面有一只贪睡的小猪被闹钟吵醒了,然后急急忙忙跑到学校,还是迟到了,就在楼道里编了一个又一个的“迟到理由”,它想了想老师该相信哪个呢?最后终于鼓起勇气推开教室的门,老师问它:“你怎么迟到了呢?”它说:“我起晚了。”老师说:“下次要注意哦!赶快回到座位上听课吧。”它长长的舒了一口气,哦,原来这才是最好的理由啊!
我从书中学到了无论做错什么事都不要用各种理由,要做一个诚实的孩子。文/赵梓茜。
迟到的读后感篇十七
文章说一次她在一年级的时候,她有了赖床的毛病,每天早晨该起床的时候犯愁,因为她知道自己起床之后就不早了,走到教室被罚站在门边,心情非常恐惧。
有一次,外面下起了大雨,她早上自己醒来已经很晚了,心里愁的不得了,但是她却勇敢的赖在床上不起。她向妈妈请求不去上学,但是转眼间爸爸来了,听了我的话,生气极了,抄起一把鸡毛掸子,狠打了好几下,但最后还是去上学了。
老师叫我们静默5分钟,说了一些关于爸妈和功课的话,自己听了鼻子酸了一下。
但是在静默当中,有人碰我睁开了眼睛,原来是老师来暗示我向窗外看,我看见了爸爸的身影。我征求了老师的意见,去爸爸身边。爸爸什么话都没说,给我一个花夹袄和两个铜板。
从今以后,我来的特别早,是全校第一个进校学生。
在“抄起鸡毛掸子狠打了几下”能看出爸爸很凶。在“给我一个花夹袄和两个铜板”能看出父亲对我的爱。
在这件事情上让我懂得:做错了事马上改正才是一个好学生,不能屡教不改。
曹澜蓝。
读了这篇文章后,我深深地感受到父亲对作者如此地严厉,作者因为窗外下起了雨而耽误了上学,父亲又不准乘车去学校,所以作者心里肯定没了底气。此时我非常理解作者的心情,赞同作者的做法,又不是有意不上学,而是赶不到了,这样的特殊情况总会遇到一次吧,当看到作者和父亲对话的`时候我在心里想作者的父亲就不能宽容一点,体谅一下作者,作者也是迫不得已才这样做。
看着作者被宋妈抱上汽车心中才好受些,最起码作者不会带着伤痕顶着倾盆大雨走着去学校,作者在文中形容他(她)的伤痕时,我都有点吃惊因为作者身上有多少条伤痕啊!作者心里应该充满了不情愿和伤心被这样毒打过谁心里能好受。看了之后,我都为作者感到伤心哪!
在作者到学校时老师让我们闭上眼睛静静的思考时,作者的父亲来了,我心里很担心怕父亲把今天早晨他和作者发生的事情给老师再说一遍,告诉老师他(她)不想上学了,就因为下了场大雨,不想来了,此时我心里砰砰直跳怕老师是不是听到父亲说的话就要把作者罚站,抄课文等等。()太不可思议了!父亲竟然给了作者一件花夹袄和两个铜板。
我被父亲的所作所为感动了,我明白了我一开始的理解就是错误的,原来父亲鸡毛掸子打下的都是深深的爱,父亲对作者的感情可是深厚的,他每打一下不光作者感到痛,父亲的心里也重重地挨了一击,打着自己的孩子父亲的心里肯定比谁都难受。父亲打作者是爱,父亲给作者送衣服和两个铜板也是爱。作者明白了只有父亲的管教才能使自己在成长中更加出色,我也明白了父亲做得这件事是对的,有时候我们多理解一下父亲,想一想父亲的话有没有道理,这会在我们的成长中是一大关键。
迟到的读后感篇十八
昨天在回家的地铁上看完了最后一章,合上书,思绪良多。
相比较石田裕辅《不去会死》里在轻松诙谐谈笑风生中经历的人生沧桑世事万千,孙东纯在这个书里经过13个月经历6个国家体验到一切却更让我沉思和感同身受。东东不是在旅游,不是“游”,而是体验、感受、亲历以及融入当地的一切,并且经历了诸多的波折,与当地的人打交道,在经历中找寻他自己要在间隔年里找寻的东西。最后他心态改变了,重回正常人生活后价值观、世界观都有所改变,并且他在这个过程中找到了自己的真爱。结局是很完满的。但是并不是每个人都这样圆满不是么?像他遇到的那个norriko,旅行了依旧在行走,而且说在旅行中永远找不到答案;像家宝,这个皈依了上帝的女孩子也一直在行走,并且继续行走;还有他在西藏遇到的几个人,那个满口宣扬“儒家思想”,但却在一次喝酒后失声痛哭说对不住父母亲的男子……每个人都在寻找,都试图在旅行中寻找让自己内心平静并可以执着追求的东西,只是很多人不像东东这样幸福,对于他已经是完成式,而对于其他很多人这是个“ing”,而且不知道何时何日可以完成,可以让自己的人生完满。
对于大多数人,每日吃饭上班,下班睡觉,攒钱买车买楼,结婚生子,平平淡淡直到生老病死,这才是正常人眼中正常的生活轨迹。就像东东遇到的那个一直在巴基斯坦和伊朗做玉石生意的中国中年男人。找到又如何?找不到又如何?不如就随了大众,平淡正常的生活一辈子。这种不追求也是一种态度。怕的就是在两种之间。就像那众多旅人,就像我。
迷茫的人更想找寻,于是这世界多了很多旅人,多了很多佛教徒、道教徒、基督徒。藉着行走、找寻或者祈祷来达到内心的平静。
这也是我现在的状态,即将开始我的信仰,亦或不久之后也即将踏上我找寻的旅程。
因为我不是那个中国商人,我也是和家宝、亚瞳一样的人,并且我也希望像东东一样幸运。
迟到的读后感篇十九
我今天读了《迟到大王》这本书我知道了约翰派克罗门麦肯席迟到的三次原因:第一次遇到了鳄鱼,咬住了他,他丢了一只手套给鳄鱼,它才放了他的书包。老师不相信他迟到的原因,罚他写300遍“我不可以说有鳄鱼的谎,也不可以把手套能丢”。第二次因为路上有一只狮子,咬破了他的裤子,他爬到树上,等它走开,他迟到了,老师不相信,罚他到墙角大声说400遍“我不可以说有狮子的慌,也不可以把裤子弄破”。第三次在过桥时一个巨浪打来,他抓住了桥上的栏杆,等到巨浪平息,水也退了,他迟到了,老师不相信他,罚他写300遍“我不可以说有巨浪的谎,也不可以把衣服弄湿”。第四次他急急忙忙地去上学,路上没有遇到什么事,这下可以不迟到了。可他遇到了老师。老师说:“我被一只毛茸茸的大猩猩抓住了快救我”,他也没有相信老师的话,说:“不可以这样说”。读完这本书以后,我体会到了不可以不相信别人的话,这样别人也就不会相信你了。平时我也有不相信妈妈说的话。比如有一次我要做牙手术,大夫说打上麻药就不疼了,可我不相信,在妈妈的劝说下我决定试一次。结果是真的不疼。所以我们以后一定要相信别人。
迟到的读后感篇二十
在人生的道路上,难免会有一些错误,但是如果我们不会正确面对错误,迎难而上,知错就改,那么成功就会不断向我们招手。每当我上学迟到后,脑海中就会想起林海音的文章《迟到》。
课文中,作者林海音从经常迟到到改掉错误,经历了父亲的鞭打、送花夹袄和铜板两件事,也正是这两件事,让作者认识到父亲是一个既严厉又和蔼的人,明白了父亲的良苦用心,才使她彻彻底底的改正了错误,并且每天都到校很早。这不禁让我想起了我迟到的时候。
有一次,早上我一睁开眼已经是7点15左右了,爸爸正拿着手机懒洋洋地看时间,这一看不要紧,之后的一秒钟,他变得严肃起来,迅速从床上爬起来,“快点起!赶紧,快点!”每当这时候总是最令人恐惧了,起吧,又嫌太晚,到了学校得挨骂,不起吧,又说服不了爸爸,还耽误了课程,所以,我经常磨磨蹭蹭地在爸爸的骂声中穿好衣服,忍受着到学校继续被老师批评的尴尬,真烦!
到了教室,老师经常会用“严厉”的眼光瞪着我们这些迟到的人,同学们也一个个向你投过来异样的眼光,有的冷笑,有的诅咒……我已经几次下决心改掉迟到的毛病,但总是半途而废,知难而退。
学了《迟到》后,我开始佩服课文中的主人公,敬佩他那坚强的意志和勇于改正错误的决心,如果还有迟到坏毛病的同学,一定要向林海音学习,尽快地改掉,包括我自己!
6.课文《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读后感。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41644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