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是人类向前发展的引擎,我们需要时刻总结和概括自己的学习和工作生活经验。散文的写作需要情感的流露和对生活的独特感悟。如果你正要写一篇总结,以下是一些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村居教学设计篇一
一、创设情境,构建阅读话题。
1、引导学生谈谈春天的美景。
2、学生交流描写春天的古诗。
3、引出诗题,介绍作者。
二、初读全诗,读准读通。
1、学生自读。
2、教师检查,正音。
3、出示生字,要求读准字音、记住字形。
4、指导书写。
你认为其中的哪个字最难写?应注意什么?
教师范写,学生描红、临写。
5、反复朗读,正确连贯认读。
三、自学全诗,解词释句。
1、分小组讨论。
2、汇报,你弄懂了哪些词语的意思?
重点理解:草长莺飞、拂、堤、醉春烟、纸鸢。
3、同桌互说诗句的意思。
4、集体交流。
5、再读全诗,读出感情。
四、深化理解,领悟诗情。
1、自读诗句,再现画面,练说。
2、读了这首诗,你想到了什么?
3、你是否有过类似的经历?当时你是怎么想、怎么做的?
4、背诵全诗。
五、拓展练习。
把《村居》这首诗描写的内容改编成一个小故事,添加到自己的成长档案袋里。
村居教学设计篇二
《清平乐·村居》描写的是古代儿童有趣的生活,表达了孩子无忧无虑、天真烂漫的天性。读着这首词,顿觉清新的乡土气息扑面而来,浓郁的生活情趣洋溢在字里行间。从那充满灵气的诗句里,我们可以窥见古代儿童的生活场景,一经诗人的生花妙笔,就变得生动、鲜活起来,虽然事隔千年,却犹如发生在我们的身边,一种亲切感,也油然而生。
1、通过学习,理解诗词的意思,体会童年生活的纯真与美好;
2、通过背诵、默写古诗词,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
3、进一步激发学生热爱中华传统文化的感情。
理解诗词的意思,背诵、默写诗词,体会童年生活的无邪和美好。
一、揭题入课,粗知宋词
师:亲爱的同学们,宋词是我国古代灿烂文化中一颗闪亮的明珠,一朵艳丽的奇葩。每一首宋词都仿佛是一副色彩明丽、清新的水墨画,是一曲婉转动听的歌曲,也是一段绵长悠远的内心独白。今天我们一起徜徉于乡间溪畔,去看看爱国词人辛弃疾笔下描绘了怎样的画面。(师:板书课题)
师:根据课前查找的资料,谁来说一说古代的“词”?(备注:词是我国诗歌中的一种特殊的文学体裁,是隋唐时期兴起的一种合乐可歌、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又称“曲子词”或者“长短句”“诗余”等,盛行于宋代。特点是每首词都有有词牌。词牌与内容没有必然的联系,所以有些在词牌下另有标题或者小序,表明主题或写作的缘由。在音韵上,词和音乐紧密结合。清平乐原为唐教坊曲名,取用汉乐府“清乐”、“平乐”这两个乐调而命名。又名《清平乐令》、《醉东风》、《忆萝月》。)
师:请同学们看黑板,根据自己的理解,说一说“村居”中“居”字的含义(课件出示:《论语》子曰:居之无倦,行之以忠。居字,古注有居家、居官、居心三种讲法。家有家政,居家以孝友治家,不能懈倦。居在官位,所得的俸禄,都是由人民纳税而来,更不可懈倦。就居心而言,无论治家治国,心都要公正而无倦。只有立志为民,才能居之无倦;只有诚意正心,才能行之以忠。)
二、自主初读,吟品词韵
1、自由朗读,读通读顺
师:请同学首先自由读词,要求看清字形,读准字音
师:词一般分为上阙和下阙,朗读时,上、下阙之间要停顿。另外,古人写词,是把感情、内容和节奏结合在一起,推敲出来的。所以,读词还要讲究平仄。平,就是第一、第二声,读得舒缓。仄就是第三、四声,读得短促。请同桌之间两个人分为上、下阙再练习读读。
2、出示词语:茅檐、相媚好、锄豆、剥莲蓬、亡赖、翁媪
学生自由认读、指名读并齐读
3、师:古人颂诗时往往还会加上动作,比如摇头、用手击掌,脚还会打着节拍,我们再来读一读。(指名读,评议)
4、师:回忆一下,原来我们理解诗意时有几种方法?(生:借助工具书、借助字典、根据生活体验理解、借助书下注释、可以问同学或老师等)同学们,选择你喜欢的方式理解这首词的含义。
5、比较发现,初品词意
吴音:指吴地的地方话。作者写这首词时,是在江西上饶,此地在春秋时期属于吴国。
翁媪:老翁、老妇
相媚好:这里指互相逗趣、取乐。目及太平盛世景,胸怀报国壮志心。
师:谁醉了?(课件出示问题)
师:词中的“翁媪”是什么意思?他们是怎样“相媚好”的?(同桌之间扮演翁媪逗趣)
师:指名读上阙,边读边想象,有怎样的一幅画面映入脑海?
6、指名读下阙,用自己的话说说词意。
重点理解亡赖:同“无赖”,亡,这里指顽皮、淘气。
师:“无赖”是贬意词的,为什么在这里作者却用“最喜”呢?
师:你们在家淘气时,父母是怎样说你的?
生:叫我淘气包,烦人精,说家快让我给拆了。
师:是啊,当父母唤你为“淘气包”时,这看似批评的话语,实则是在喜爱啊!所以诗中运用反语,表达了最喜欢这个淘气剥莲蓬的孩子。让我们带着这种喜欢读词的下阙。
三、品读赏析,感悟意象
1、师:俗话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不知不觉读了这么多遍。你仿佛都看见什么了?(指名交流,并放课件溪水之声,再读此诗)
2、如此美好的家园,如此“安居乐业”的生活,真的让人留恋忘返。于是,辛弃疾一时兴起,信笔写下这首词。让我们随着音乐,一齐朗读吧!(课件音乐)
(课件出示词: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4、师:《破阵子》是我们曾经在课外积累时背诵过的词,我们首先一起来复习一下。(齐读)指名回答:通过读,你体会出这首词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怀?(精忠报国、奋战杀场、豪放不羁)
课件出示:师配乐朗诵
丑奴儿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得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备注: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齐之历城人(今济南),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居士。与苏轼齐名,并称苏辛。历城(今山东济南)人,生于北宋灭亡十三年之后的金人统治地区。他从小就受到民族意识与爱国思想的教育,立志恢复失地,报效祖国。绍兴三十一年(1161)率两千民众参加北方抗金义军,次年奉表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史。一生坚决主张抗击金兵,收复失地。在各地任上他认真革除积弊,积极整军备战,又累遭投降派掣肘,甚至受到革职处分,曾在江西上饶一带长期闲居。光复故国的大志雄才得不到施展。辛弃疾68岁那年,当宋帝想请辛弃疾出山声援,而当命令到达铅山的时候,辛弃疾病已沉重。九月十日,辛弃疾怀抱着他那始终不能实现的政治抱负与世长辞了。)
师:读过了诗人的两首词之后,你体会到辛弃疾胸中的仅仅是对和平生活、安居乐业的向往吗?(学生交流)是啊,期盼着抗击金兵、收复中原、统一祖国的“居安思危”的情怀充满了诗人的胸膛。
师:带着对“安居乐业”美好生活的向往,我们来背诵《清平乐·村居》。
师:带着对词人爱国执着精神的敬佩,我们再背《清平乐·村居》。
板书:
清平乐·村居
(南宋)辛弃疾
居家:家居乐业
居官:居安思危
居心:精忠报国
村居教学设计篇三
一、情景渲染。
1、导语引入,播放cai课件,让学生感受春天的美,唤起感知。
2、生说说自己看到的景象,说说感受。
3、在这么美丽、这么可爱的春天里你最想干什么?
4、听老师的范读,说说古代的小朋友在春天里最想干什么。
二、目标展示。
1、简单介绍作者和释题。
2、这节课我们就来读读、背背、说说这首古诗。
三、初读古诗。
1、自由读古诗,要求读准生字。
2、检测读音。(多种形式检测)。
3、自由读、同位读正音。
4、汇报、检测。
四、悟读古诗。
1、这是一首描写春天美景的古诗。你会用怎么样的心情来读呢?(配乐)自己在座位上练读。
2、汇报。(在学生的汇报中,教师说说自己仿佛看到的景象,鼓励学生说自己的感受)。
3、生生交流。(鼓励学生离开座位找别人读,交流感受)。
4、汇报。
5、这么美的一幅春景图、这么美的一首诗,能把它背下来吗?
五、扩展。(时间不允许的话,留到下节课)。
1、同学们休息日的时候到大自然去观察了我们身边的春天,请你把自己的收获拿出来吧。
2、教师拿一位学生的画打出大屏幕,即席作诗。鼓励学生也进行创作。
(因为是低年级的学生,因此只要学生能抒发自己的感受就行,不作诗体、压韵等各方面的要求,能写一行的写一行、能写一句的就写一句,不作限制。)。
村居教学设计篇四
教学要求:
1.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激发想象,引导学生了解诗句的意思。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春季)那你在春天里都看到了些什么呢?(指名学生发言)你觉得春天的景色怎么样?(很美)。
是啊!春天的景色真美呀!清朝诗人高鼎也被春天的美景吸引住了,他不禁诗兴大发,写下了一首诗名叫《村居》。(板书课题)现在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诗。
(二)以读为主,借助课件,感受诗意。
1.学生借助拼音自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
2.同学之间互相提醒古诗中易读错的字音。
3.教师范读,提醒学生听清难读的字音。
4.学生练读,读正确、读流利。
5.指名读。(2-3人随机指导,读得好给以鼓励)。
6.齐读。
7.学生质疑,教师借助课件解疑或者学生之间自己解决。
本首古诗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和处理方法如下:
“莺飞”可利用“莺”的字形解决。
“拂堤杨柳”借助课件解决。
“醉春烟”中的“醉”利用组词解决;“春烟”借助课件解决。
“纸鸢”“二月天”“忙趁”等一些简单的词可让学生自己解决。
(三)听配乐范读,激发想象,深化诗意。
1.学生听配乐范读,边听边想象诗中描绘了什么样的情景。
2.指名学生简单说自己脑海中出现的景物。
3.再听配乐范读,扩展想象内容。
4.同桌互相说一说想象的内容。
5.指名说。(3-4人)。
6.利用课件展现学生想象到的画面,看画面听配乐范读,欣赏这首诗。
(四)感情朗读,指导背诵。
(引导学生知道要用赞美的语气读)。
(1)指名读。(2-3人,老师随机指导)。
(2)齐读。
(引导学生要用稍快的语速读,略显跳跃。)。
(1)指名读。(2-3人,老师随机指导)。
(2)齐读。
3.激发学生的配乐朗读兴趣,配乐朗读。
4.指名配乐朗读。
5.师:“这么美的诗,如果能背诵下来就更好了,谁会背了?自己先试一试。”
6.指名背诵。(2-3人)。
7.会背的请站起来一起背诵。
(五)渗透口语交际,熟悉背诵。
1.“放学回到家,谁愿意把这首诗背给妈妈听呢?现在老师当妈妈,想象一下见到妈妈应该怎么说?谁愿意跟老师合作?”(师生合作,根据具体情况发挥)。
2.“谁愿意背给姐姐听呢?老师当姐姐,想想见到姐姐又该怎么说?”(师生合作)。
(六)巩固练习。
抢答题内容:
1.诗中哪些词句说明了本诗写的是春天的景色?
2.哪两行诗写的是孩子们的活动?
哪两行诗写的是春天的景色?
3.“村居”的意思是()。
(1)在城市居住。
(2)在农村居住。
(七)课外练习。
1.画:学了这首诗,把你想象到的画面画下来。
2.唱:把这首诗当作歌曲唱一唱,想怎么唱就怎么唱,只要自己觉得好听。
3.编:按古诗的意思,把这首诗编成一个故事讲一讲。
(学生根据自己的喜爱可任意选作)。
村居。
风筝。
柳黄莺。
小孩子。
树小草。
村居教学设计篇五
教学要求:
1.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激发想象,引导学生了解诗句的意思。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春季)那你在春天里都看到了些什么呢?(指名学生发言)你觉得春天的景色怎么样?(很美)。
是啊!春天的景色真美呀!清朝诗人高鼎也被春天的美景吸引住了,他不禁诗兴大发,写下了一首诗名叫《村居》。(板书课题)现在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诗。
(二)以读为主,借助课件,感受诗意。
1.学生借助拼音自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
2.同学之间互相提醒古诗中易读错的字音。
3.教师范读,提醒学生听清难读的字音。
4.学生练读,读正确、读流利。
5.指名读。(2-3人随机指导,读得好给以鼓励)。
6.齐读。
7.学生质疑,教师借助课件解疑或者学生之间自己解决。
本首古诗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和处理方法如下:
“莺飞”可利用“莺”的字形解决。
“拂堤杨柳”借助课件解决。
“醉春烟”中的“醉”利用组词解决;“春烟”借助课件解决。
“纸鸢”“二月天”“忙趁”等一些简单的词可让学生自己解决。
(三)听配乐范读,激发想象,深化诗意。
1.学生听配乐范读,边听边想象诗中描绘了什么样的情景。
2.指名学生简单说自己脑海中出现的景物。
3.再听配乐范读,扩展想象内容。
4.同桌互相说一说想象的内容。
5.指名说。(3-4人)。
6.利用课件展现学生想象到的画面,看画面听配乐范读,欣赏这首诗。
(四)感情朗读,指导背诵。
(引导学生知道要用赞美的语气读)。
(1)指名读。(2-3人,老师随机指导)。
(2)齐读。
(引导学生要用稍快的语速读,略显跳跃。)。
(1)指名读。(2-3人,老师随机指导)。
(2)齐读。
3.激发学生的配乐朗读兴趣,配乐朗读。
4.指名配乐朗读。
5.师:“这么美的诗,如果能背诵下来就更好了,谁会背了?自己先试一试。”
6.指名背诵。(2-3人)。
7.会背的请站起来一起背诵。
(五)渗透口语交际,熟悉背诵。
1.“放学回到家,谁愿意把这首诗背给妈妈听呢?现在老师当妈妈,想象一下见到妈妈应该怎么说?谁愿意跟老师合作?”(师生合作,根据具体情况发挥)。
2.“谁愿意背给姐姐听呢?老师当姐姐,想想见到姐姐又该怎么说?”(师生合作)。
(六)巩固练习。
抢答题内容:
1.诗中哪些词句说明了本诗写的是春天的景色?
2.哪两行诗写的是孩子们的活动?
哪两行诗写的是春天的景色?
3.“村居”的意思是()。
(1)在城市居住。
(2)在农村居住。
(七)课外练习。
1.画:学了这首诗,把你想象到的画面画下来。
2.唱:把这首诗当作歌曲唱一唱,想怎么唱就怎么唱,只要自己觉得好听。
3.编:按古诗的意思,把这首诗编成一个故事讲一讲。
(学生根据自己的喜爱可任意选作)。
村居。
风筝。
柳黄莺。
小孩子。
树小草。
村居教学设计篇六
1、知识与能力: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词,想象这首词所描绘的情景,并能背诵和默写。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热爱生活,善于发现美、感受美、欣赏美、。
1、给文配画感悟词中田园生活的意境。
2、给词配乐吟诵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一教时。
(生自由读,师指名读。)
师:读了课题,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这首诗有两个题目。
生:我对刘丹同学的回答有意见,没有两个题目,宋词是一种可以配曲子唱的词,前面的那个“清平乐”是词牌,后面的“村居”才是词的题目。
师:你懂得真多!能告诉老师你怎么知道的吗?
生:我昨天预习时也不明白,后来上网查阅资料,才明白。老师,词牌还有很多呢:“醉花阴”、“浣溪纱”、“虞美人”也是的,对了,还有李白“明月几时有”的那个叫“水调歌头”!
师:谁愿意大胆站起来读读?
师:读得真响亮,同学想给你提点小意见,接受吗?
生:翁媪(wengao)读错了!
生:我觉得词和诗一样,要读出节奏来,郭洋的节奏不清楚。
师:你来示范一下好吗?
生: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师:真好,诗词只有把节奏读正确,才有独特的音韵美,我们一起来读读好吗?
师:人们常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读了这首词,你的脑海里有了怎样的几幅画面?
生:我看到了低低的茅檐下,有老爷爷、老奶奶在聊天。
生:我看到那户人家的大儿子在田里锄豆。
生:还有一幅画面,二儿子在全神贯注地编织鸡笼。
师:“全神贯注”用得好!
生:最有意思的是小儿子趴在溪头剥莲蓬。
师:能展示一下你们的学习成果吗?
生:老师,我最喜欢“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我用画画的方法表现:夏天的乡村,草木丰茂。一条小溪在青翠的小草间蜿蜒而过,溪水淙淙流着,好象唱歌给出溪边的小草听。溪边有一座茅屋,屋檐低低的,还晒着几个大红辣椒。(众人笑)是的,我去过农村,见过的。
生:老师,我和同桌合作,想演演那对翁媪。(“老伴啊,今天我喝多了!高兴啊,你看豆子眼见一天天大起来,到秋天我们就要准备大袋子喽!”“老头子,我也开心,我们就喝个痛快……”
师:真不错,演戏有天赋,老师仿佛走进了乡村,听到了老人间朴实无华的对话。
师:你的想象真丰富,语言真美,将来也是个大词人!
生:我喜欢“剥莲图”,我用朗读欣赏法学的。
(生声情并茂朗读后,评点:我觉得“卧”用得最好,把小孩子的天真烂漫、自由自在游戏的情景写出来了。)
村居教学设计篇七
教材分析:
这首古诗是清代文人高鼎所作,从题目可知许的内容为诗人在乡村的所见所感,是一首风筝诗,描写了春光明媚,丽日和风,儿童沐浴着春光呼吸着新鲜空气,快乐的放风筝的情景,诗歌就像一幅画美丽的通俗画。
教学理念:
以读为主,以评价促发展,在读与评价相结合中感悟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从而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在全面提高语文素养中发展学生的个性。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了解生字组成词语的大意。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能力目标: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诗句的大意,在朗读、感悟中想像。
诗中描绘的情景。
情感目标:
借助课文的语言材料,感受田野春光的美好和农村儿童生活的情趣,激发热爱大自然,珍惜童年的美好感情。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通过朗读感受诗篇的语言美,情景美,达到熟读成诵,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播放课件,初识意境。
师:今天老师先请同学们欣赏一段优美的乐曲,同时观赏老师为你们作的画,好吗?
(师放古筝乐,按诗句描绘的景物顺序展现画面)。
1、整幅诗课文插图。
2、草长莺飞。
3、拂堤杨柳。
4、水泽散发的雾气。
5、儿童欢乐放风筝。
6、回归整幅诗文插图。
师: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景致?
生:我看见了翠绿的草地。
生:我看见了黄莺在飞舞。
生:我看见柳条在随风飞舞(摆动)。
生:我看烟雾,不是水雾。
生:我看小朋友在放风筝。
生:……。
师: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我国清朝诗人,高鼎坐在他居住的草堂内看到此情此景,仅用了四句话就写下了这千古传颂的《村居》课件演示古诗内容,板书课题。
二、初读诗文,感知意境。
1、释题:在乡村居住,作者高鼎,清朝人,善于描写自然景物。
2、听录音读。
3、自由读,要读准生字的音,读通句子,读后检查。
4、出示生字卡片。
师:怎样记住这些生字宝宝。
生:旧字加偏旁,寸加木字旁变成乡村的村。
生:顺口溜,一木一寸交朋友合在一起叫山村。
生:……。
5、指导书写,生描红、临写。
6、指导朗读、正音。
三、细读诗文,感受意境。
1、师:请同学边读边观看画面,哪些词的意思自己理解,还有哪些不懂的词语,分别做上记号。
2、师:请同学们分小组交流,在组内提不懂之处,依靠大家的力量解决问题。
春烟:春天水泽草木蒸发的雾气,拂堤:柳枝很长,下垂着,像抚摸着堤岸。
纸莺:风筝。
3、师:根据你对诗文的理解,能说一说诗文的大意吗?
生:叙述诗意(大概诗意)。
(早春二月,正是青草生长,黄莺飞舞的时候,拂堤岸的杨柳,就像陶醉在迷人的春色里一样,孩子们放学后,早早地回到家里,赶忙趁着春风放起风筝来)。
四、吟诵诗文,品评意境。
师:请同学们带着自己对这首诗的理解同桌间互读诗文。
生:练读,相互纠正。
师:请你推荐一名同学到前面来读给大家听。
生:吟诵诗文。
师:谁能再评一评,通过他的吟诵,你感受到了什么?有什么建议吗?
生:评价。
(1)他晃着头,我感受到柳树在风中摇摆很美、
(2)他的笑得再开心些,就更能体现孩子们放风筝时的兴奋心情。
师:那你能来试着读一读吗?
生:有感情的吟诵。
师:谁来给他评一评。
生:他读的声音很响亮,要是把醉春烟读得慢一些会更好。
师:你的意思是把醉春烟这几个字读的声音再拉长一些(师范读前两行话)是这样吗?
生:是的。
师:从老师的读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我感受到柳树在飞舞,整座山村到处是雾气……。
师:谁愿意来试着再来读一读。
生:试读,同桌比读、男女赛读。
五、赏读诗文,进入意境。
师:放古筝乐曲,吟诵古诗,生闭眼想像画面。
师:同学们此时此刻,在你的头脑中呈现出了怎样的画面。
生:我看见风筝飞得很高,美极了。
生:我仿佛听见黄莺在歌唱。
生:我听见小朋友在欢笑。
生:……。
六、欣赏画画,升华意境。
1、回放课件,生齐诵诗文。
2、诗人写出了我们儿童生活的乐趣,你喜欢这首诗吗?
看画面,练背诵。
七、拓展作业,张扬个性。
1、把《村居》这首诗描写的内容编成一个小故事,讲给同学听。
2、为古诗配画。
3、吟唱诗。
以上任选一题。
板书:
村居。
草莺飞醉春烟儿童学。
拂堤杨柳早春竟放纸莺。
村居教学设计篇八
1、采用古诗配画、赏画吟诗的形式把幼儿带入诗情画意的境界,激发孩子对古诗的兴趣。
2、通过古诗新唱的方法,让幼儿加深对古诗内涵的理解。
1、画:咏柳、惠崇春江晚景。2、简笔画,毛笔,字卡。3、背景音乐。4、课件。
一、欣赏图片,理解古诗内容,学习有感情地朗诵古诗:
咏柳、惠崇春江晚景。
1、边出示图画边让幼儿猜猜这是画的哪一首古诗。
2、集体有感情地朗诵古诗:咏柳、惠崇春江晚景。
1、图文并貌地理解诗句: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1)边画边念儿歌,把孩子带入诗情画意地境界。“早春的二月,田野里长满了绿幽幽的青草,小黄莺在天空中自由的飞翔。嫩绿的柳条轻轻地拍打着堤坝,啊!春天陶醉啦!”“你们知道我画的是什么季节吗?”
3)“春天真是太美了,还有一句好听的诗句呢,我们一起听: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老师有感情地朗诵加动作)“你听到了什么?情用刚才的话来说说?”
4)仔细听第二遍: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边朗诵边出示字卡。
5)游戏:字图配对。“谁能把字卡放在相应的图片下面?”“找找、圈圈。草、莺、柳、堤。”
6)我们一起把这句好听的诗句演一演,说一说。练习2~3遍。
2、图文并貌地理解诗句: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1)“那么优美的春景中还会有谁呢?请你们仔细看”边画边放背景音乐。“小朋友又称之为儿童。”
2)“这些儿童在忙些什么呢?”学学:放学,放风筝。
3)“那么秀丽的春景加上儿童在放风筝真是令人陶醉,我又有两句诗句送给它: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好听吗?你听到了什么?请用刚才的话来说?”
4)第二遍: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出示字卡。
5)游戏:字图配对。“谁能把字卡放在相应的图片下面?”“圈圈,谁来找找纸鸢在哪里?”
6)“我们一起把带有儿童的诗句演演,说说。”
7)“有景有情才是最美的,我们一起把早春的景色和儿童放风筝和在一起朗诵行吗?”(完整朗诵诗歌)。
8)“加上音乐加上感情就更优美了,我们一起来试试。”
9)一半幼儿演,一半幼儿朗诵。
3、揭示古诗。“你们知道我们刚才朗诵的诗句和起来是一首什么吗?”“古诗的名字是村居,是浙江杭州诗人高鼎老爷爷写的。”“为什么要取一个村居这个名字呢?”
1、“我们一起就来欣赏这位高鼎老爷爷给大家带来的《村居》”(放课件)。
2、”听了看了之后你有什么感觉?”
3、“我们一起跟着音乐来朗诵一遍,把你们刚才的感情加进去。”
4、“你们朗诵得真好,有的儿童还用了动作了,现在一起吟诵给后面得老师听好吗?”
四、活动延伸。
1、“刚才你们朗诵得真有感情,但是古诗还可以变换节奏地朗诵呢!我们一起来听一听。”(放磁带让幼儿学一学)。
村居教学设计篇九
知识与技能: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背诵这两首古诗。
2、了解古诗的大概内容,理解一些字的含义,体会诗中的韵律美。
3、正确认读本课的10个生字,会写6个。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反复朗读,借助插图,展开想象来理解古诗的意思。感悟其中的意境美、韵律美。
2、展开小组讨论,对古诗描绘的美丽场景进行描述。
3、引导学生学习课外古诗,进行相关类别古诗的整理,扩大学生的阅读量。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体会祖国语言文字的韵律美,意境美。
教学重点:
学会本课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指导学生通过朗读、背诵,感受诗篇的语言美和情境美,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
课前准备:
多媒体创设的动画,或图片。
一、沟通文本与生活,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春天已经悄悄的来到了我们的身边,那么春天在哪里呢?谁愿意说说你的发现?(生自由说如生1:春天来了柳树姑娘穿上了新衣服,小草从地下钻出来了。小朋友们在放风筝。生2:春天来了,燕子从南方飞回来了,青蛙醒了。)老师也到野外去找春天了,你们想不想看一看?(播放课件感知春天)。
师:草青了,树绿了,花儿开了小鸟在唱着欢快的歌。多么美好的春光啊!人们为此写下了许多精彩美妙的诗篇,《村居》就是其中的一首。
释题:分别让学生用组词方式解释村和居,知道村居的意思就是在农村居住。
[设计意图]通过动情的语言,借助优美的画面、音乐等,把春天的种种意象变成一首“立体的交响乐”,为学生奠定了学习课文的情感基础和知识基础。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己借助拼音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流畅。在文中画出生字,多读几遍;把不懂得字词勾出来。
2、用课件检查生字、指导识字。
a、我能读:莺、堤、拂、趁、村、童、散、归。
b、我能找:下面的字和我们学过的哪些字最象。
村、童、堤、散、归。
c、我能说:用字组词,并说一句话。
3、检查指导读课文,指导读流畅。
[设计意图]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帮助弱势学生识字,让学生学会互相帮助,通力合作。给学生更多的展现自我,实现自我,体验成功的机会。
三、理解词句,深入感知。
1、课文中你哪些词不懂?学生质疑,小组学习,师生共同解决。
2、下面我们就来共同欣赏一下诗中美丽的画面。同桌互相为一组,说说诗中描写了哪些美丽的景色,你是通过哪句话知道的。
汇报自学情况。
预设:
1、儿童散学归来早(课件播放:钟声、孩子们的喊叫声)听,听到了什么?(“放学了—”,“放风筝了—”)师:村里的孩子们多高兴啊!我们也高高兴兴地读读第三句。(指名读,强调“归来早”这三个字要重读,“早”字带拖腔)。
2、忙趁东风放纸鸢。
3、谁再来看着课件说说你看到了?学生看课件自由说。这么让人如痴如醉的景色,我们该怎么读好?指名反复读。老师指导。(河堤/杨柳/醉/春烟。)。
4、草长莺飞二月天:早春二月,小草长出了嫩绿的芽儿,黄莺在天上飞着,欢快地歌唱。
[设计意图]善于调动学生的个人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储备,并在关键处点拨。这样才能让学生在愉快的状态下接受信息。
四、放飞想象,发散思维。
生:我好像看见了,放学的钟声响了,孩子们放学回来得早,趁着刮起的东风,赶忙放起了风筝。
生:我仿佛看见了烟雾里,柳树舒展枝条轻轻拂着长堤。
生:我好像也在那放风筝。
师:这是春的气息,这是春的脚步。让我们在美美的读一读。
[设计意图]巧妙运用“入情通文”,打通了“人”与“语言”的通道,学生入了情,就通了文,于是“情”与“文”就“接触”,就对话了,“人”就获得了“语言”,语言也获得了“人”
五、注重拓宽教学内容。
生:“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线。不知细对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生: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生: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生: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师出示课件,展示其他关于春天的古诗,拓展教学资源。
[设计意图]引进课外学习资源,充实和完善课堂学习内容,拓展是联系的拓展,延伸是明了基础上的延伸。
六、注重读写结合。
师:春天的景色如此令人陶醉,就让我们以《村居》为題把春天早晨的景象写下来或画下来吧(生有的写话,有的画画,忙得不亦乐乎。)。
师: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春天在我们的笔下诞生了。让我们一起欣赏。
学生展示作品。
[设计意图]由说到编再到创,激起学生的创作激情。使学生充分体验的成功。
七、写字指导。
1、认读要求会写的生字。
2、分析字型,指导重点字。
八、采蜜集。
1、练习填古诗(课件出示)。
2、把《村居》中的描写春天的好词好句说一说。写在采蜜集中。
[设计意图]通过多种形式帮助学生记忆古诗,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九、扩展活动。
1、把《村居》这首诗描写的内容编成一个小故事,讲给同学们听。
2、有条件的班级可小组合作制作风筝,开展放风筝活动。
[设计意图]丰富学生的生活,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体验诗人的情感。
板书:
村居。
草长莺飞儿童散学。
醉春烟。
杨柳拂堤早春竞放风筝。
学生绘画作品展示。
村居教学设计篇十
1.学会本课3个生字,认识4个生字。了解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想象诗中描绘的情景,练习口头表达。
教学重点:学会本课生字,熟读、背诵课文。
一、复习导入。
1.你们学过很多古诗了,能想想哪些是写春天的吗?请你背给大家听。
2.今天我们又要来学习一篇写春天的古诗。(板书课题)。
3.这首诗是高鼎写的,这是诗人居住在乡村写下的一首诗,所以题目是《村居》。
二、图文结合、初知大意。
1.出示插图,说说你看到了什么?(草儿萌芽,柳树被风轻拂,孩子们正在放风筝。)。
2.这首古诗写的就是这美丽的景色。请大家自己去读读吧。
三、学习生字。
1.正字音。注意“趁”是翘舌音,前鼻音,“纸”是翘舌音。
2.指导书写。
趁:走字底,最后三撇要写得短而倾斜。
纸:右边是“氏”不要加一点,易和“低”字相混。
3.学生自由练习,老师巡视指导。
4.出示要求认读的四个字。开火车读。
四、感情朗读,了解诗意。
学习一、二句。
1.指名读第一句。其他同学想想这句诗写了些什么?
2.指名说,老师补充。(二月,青草茁壮的成长,黄莺飞来飞去)。
3.齐读第一句。指导停顿:草长/莺飞/二月天,
4.春天的乡村还有什么迷人的景色呢。我们继续读。
5.全班读第二句。
6.看课件师配音说:看,河堤上的杨柳,在茫茫的春烟中像喝醉了一样吹拂摇荡着。
7.谁再来看着课件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8.学生看课件自由说。
9.这么让人如痴如醉的景色,我们该怎么读好?
10.指名反复读。老师指导。(河堤/杨柳/醉/春烟。)。
11.全班齐读一二句。
学习三、四句。
1.指名读。
2.老师解释“纸鸢”就是指风筝。
3.四人一小组去读这两句,读完后互相讨论:读了这两句后,你好像看到了什么。
4.指名朗读。老师相机指导。(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5.男女比赛读。
6.小组派代表说说,读了这两句,你好像看到了什么。
五、背诗练说。
1.自由背诵。
2.小组比赛背诵。
3.我们学完了这首古诗,你好像看到什么情景呢?请你说给同桌听。
4.指名上台说。
5.小结:诗人短短的几句诗就写出了乡村春天的美丽景色。他写得好,你们也说得很好。
4村居。
草长/鸟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
教案点评:
《村居》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居住农村亲眼看到的景象。全诗字里行间透出诗人对春天来临的喜悦和赞美。教学中,从旧知导入,即复习了所学知识,又点明本课又是一篇写春天的诗。结合图片让学生初步理解诗意,为有感情朗读做准备。
加强课堂训练意识,重视读与说的结合,突破难点。传统的语文教学注重教师的传授,对课文的重、难点往往是一而再,再而三的反复讲解,但教学效果却未必令人满意。本教案设计是通过想象诗中描绘的情景,练习口头表达,进行说话训练,从而突破难点。
村居教学设计篇十一
《村居》是人教实验版小学语文第二册第4课的两首古诗之一,是一首描写春天景色的古诗。它描写的是花草繁盛,千里莺啼,春风杨柳,令人陶醉。儿童放学归来,三五成群,迎着春风,放飞着风筝,放飞着快乐,放飞着希望。良辰美景配上快乐的生活,多么富有情趣;大好春光配上风华少年,意境多么悠远。
村居教学设计篇十二
1.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激发想象,引导学生了解诗句的意思。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春季)那你在春天里都看到了些什么呢?(指名学生发言)你觉得春天的景色怎么样?(很美)。
是啊!春天的景色真美呀!清朝诗人高鼎也被春天的美景吸引住了,他不禁诗兴大发,写下了一首诗名叫《村居》。(板书课题)现在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诗。
(二)以读为主,借助课件,感受诗意。
1.学生借助拼音自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
2.同学之间互相提醒古诗中易读错的字音。
3.教师范读,提醒学生听清难读的字音。
4.学生练读,读正确、读流利。
5.指名读。(2-3人随机指导,读得好给以鼓励)。
6.齐读。
7.学生质疑,教师借助课件解疑或者学生之间自己解决。
本首古诗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和处理方法如下:
"莺飞"可利用"莺"的字形解决。
"拂堤杨柳"借助课件解决。
"醉春烟"中的"醉"利用组词解决;"春烟"借助课件解决。
"纸鸢""二月天""忙趁"等一些简单的词可让学生自己解决。
(三)听配乐范读,激发想象,深化诗意。
1.学生听配乐范读,边听边想象诗中描绘了什么样的情景。
2.指名学生简单说自己脑海中出现的景物。
3.再听配乐范读,扩展想象内容。
4.同桌互相说一说想象的内容。
5.指名说。(3-4人)。
6.利用课件展现学生想象到的画面,看画面听配乐范读,欣赏这首诗。
(四)感情朗读,指导背诵。
(引导学生知道要用赞美的语气读)。
(1)指名读。(2-3人,老师随机指导)。
(2)齐读。
(引导学生要用稍快的语速读,略显跳跃。)。
(1)指名读。(2-3人,老师随机指导)。
(2)齐读。
3.激发学生的配乐朗读兴趣,配乐朗读。
4.指名配乐朗读。
5.师:"这么美的诗,如果能背诵下来就更好了,谁会背了?自己先试一试。"。
6.指名背诵。(2-3人)。
7.会背的请站起来一起背诵。
(五)渗透口语交际,熟悉背诵。
1."放学回到家,谁愿意把这首诗背给妈妈听呢?现在老师当妈妈,想象一下见到妈妈应该怎么说?谁愿意跟老师合作?"(师生合作,根据具体情况发挥)。
2."谁愿意背给姐姐听呢?老师当姐姐,想想见到姐姐又该怎么说?"(师生合作)。
(六)巩固练习。
抢答题内容:
1.诗中哪些词句说明了本诗写的是春天的景色?
2.哪两行诗写的是孩子们的活动?
哪两行诗写的是春天的景色?
3."村居"的意思是()。
(1)在城市居住。
(2)在农村居住。
(七)课外练习。
1.画:学了这首诗,把你想象到的画面画下来。
2.唱:把这首诗当作歌曲唱一唱,想怎么唱就怎么唱,只要自己觉得好听。
3.编:按古诗的意思,把这首诗编成一个故事讲一讲。
(学生根据自己的喜爱可任意选作)。
村居。
风筝。
柳黄莺。
小孩子。
树小草。
村居教学设计篇十三
1、初步感知“词”的特点。
2、学会本课5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在读中感悟田园生活的意。
境,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背诵。
课前准备:多媒体出示插图,伴着悠扬的古琴曲,给学生创设一份恬静的田园氛。
围,形成了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良好课堂氛围。关于辛弃疾的背景资料。
一、初读词题,试想画面:
我们中国历来被称为“诗的国度”。从小到大我们学了许多诗。谁来背一背曾经学过的古诗。(课前)。
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与古诗相似的作品:词板书:词。
出示全词:
1、快速浏览这首词,与学过的古诗相比,你发现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相机介绍词的别称:长短句、填词、上下阕。
师:乍眼一看,这首词是不是有两个题目呢?
词牌名!题目读,停顿乐(正音)。
师:看到村居,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什么画面?
(交流)我们的想象让题目有了意义。一起读课题。
二、疏通文本,感知画面:
师:我们来读这首词,要求八个字:字字响亮,字正腔圆。
(一)师:你觉得哪些字的读音需要注意一下。
媚,剥(bao),翁媪(理解,生领读)。
(二)师:谁来把课文读一读。(强调停顿,齐读)。
(三)师: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村居呢,我们再来读,轻轻地读,缓缓地读,看谁能把村居的情景想象读出来。
交流:锄豆图,联系《锄禾》“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织笼图,想象鸡鸭成群,联系《四时田园杂兴》。
卧剥图,想象荷花景,诗句。抓住“卧”(换躺、趴比较),想象小脚丫的动作,想象顽皮的样子。“送给他哪个词?”
师:听着老爷爷的话,老奶奶怎么说呢?
师:我们一起读。师:多么温馨的情景,我们再读。
(重点感受卧剥图,相媚图,感情练读)。
师:那我们就把这幅美景留在我们的心中。
师:吟着吟着就产生了感慨,给这幅画送一个字,一句话。
交流,引导“醉”——谁醉了?为什么醉?(老夫妇,诗人,我们)。
师:真好!来,让我们再一次把这首词读一读,能背的背,把我们的对这和美乡村生活的陶醉,沉醉,迷醉读出来!
(播放,感情朗诵。)。
三、拓展建构,丰孕画面。
(一)介绍辛弃疾生平,了解其心境——安居乐业。
村居教学设计篇十四
1.采用古诗配画、赏画吟诗的形式把幼儿带入诗情画意的境界,激发孩子对古诗的兴趣。
2.通过古诗新唱的方法,让幼儿加深对古诗内涵的理解。
1.画:咏柳、惠崇春江晚景。
2.简笔画,毛笔,字卡。
3.背景音乐、课件。
一、欣赏图片,理解古诗内容,学习有感情地朗诵古诗:
咏柳、惠崇春江晚景。
1.边出示图画边让幼儿猜猜这是画的哪一首古诗。
2.集体有感情地朗诵古诗:咏柳、惠崇春江晚景。
1.图文并貌地理解诗句: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2.边画边念儿歌,把孩子带入诗情画意地境界。“早春的二月,田野里长满了绿幽幽的青草,小黄莺在天空中自由的飞翔。嫩绿的柳条轻轻地拍打着堤坝,啊!春天陶醉啦!”“你们知道我画的是什么季节吗?”
4.“春天真是太美了,还有一句好听的诗句呢,我们一起听: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老师有感情地朗诵加动作)“你听到了什么?情用刚才的话来说说?”
5.仔细听第二遍: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边朗诵边出示字卡。
1.谁能把字卡放在相应的图片下面?找找、圈圈。草、莺、柳、堤。
2.我们一起把这句好听的诗句演一演,说一说。练习2~3遍。
3.图文并貌地理解诗句: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5.那么秀丽的春景加上儿童在放风筝真是令人陶醉,我又有两句诗句送给它: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1.我们一起就来欣赏这位高鼎老爷爷给大家带来的《村居》。
2.我们一起跟着音乐来朗诵一遍,把你们刚才的感情加进去。
3.你们朗诵得真好,有的儿童还用了动作了,现在一起吟诵给后面得老师听好吗?
活动反思:
《村居》这首诗是清代诗人高鼎写的,诗句以极简炼、形象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一幅色彩明丽、动静相宜的春景图,诗中的色彩美、画面美、意境美与艺术美融为一体,有着特殊的审美功能。
我在教学中首先从古诗的题目入手,让幼儿理解《村居》的含意,知道这首诗描写的是诗人在农村居住时亲眼看到的春天的情景。那么诗人看到了什么呢?通过欣赏与古诗相关的图片如:小草、黄莺、杨柳、儿童、纸鸢等画面,借助这些画面来学习诗句,想一想作者是怎样描写所看到的景物的呢?在教学活动中重点不是要让幼儿学会背诵古诗,而是利用幼儿与诗歌之间的共鸣点,唤起幼儿对诗歌意境的感受。整首诗歌中最能引起幼儿共鸣的是最后两句,由于诗句描写的是幼儿的游戏和生活场景,由于贴近幼儿现实生活就能使幼儿产生共鸣感,它所传达出的欢快与喜悦也是最能打动孩子。孩子在喜欢上这首古诗的前提下再来理解、朗诵古诗就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村居教学设计篇十五
1.学会本课3个生字,认识4个生字。了解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想象诗中描绘的情景,练习口头表达。
:学会本课生字,熟读、背诵课文。
1.你们学过很多古诗了,能想想哪些是写春天的吗?请你背给大家听。
2.今天我们又要来学习一篇写春天的古诗。(板书课题)。
3.这首诗是高鼎写的,这是诗人居住在乡村写下的一首诗,所以题目是《村居》。
1.出示插图,说说你看到了什么?(草儿萌芽,柳树被风轻拂,孩子们正在放风筝。)。
2.这首古诗写的就是这美丽的景色。请大家自己去读读吧。
1.正字音。注意“趁”是翘舌音,前鼻音,“纸”是翘舌音。
2.指导书写。
趁:走字底,最后三撇要写得短而倾斜。
纸:右边是“氏”不要加一点,易和“低”字相混。
3.学生自由练习,老师巡视指导。
4.出示要求认读的四个字。开火车读。
学习一、二句。
1.指名读第一句。其他同学想想这句诗写了些什么?
2.指名说,老师补充。(二月,青草茁壮的成长,黄莺飞来飞去)。
3.齐读第一句。指导停顿:草长/莺飞/二月天,
4.春天的乡村还有什么迷人的景色呢。我们继续读。
5.全班读第二句。
6.看课件师配音说:看,河堤上的杨柳,在茫茫的卷烟中像喝醉了一样吹拂摇荡着。
7.谁再来看着课件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8.学生看课件自由说。
9.这么让人如痴如醉的景色,我们该怎么读好?
10.指名反复该。老师指导。(河堤/杨柳/醉/春烟。)。
11.全班齐读一二句。
学习三、四句。
1.指名读。
2.老师解释“纸鸢”就是指风筝。
3.四人一小组去读这两句,读完后互相讨论:读了这两句后,你好像看到了什么。
4.指名朗读。老师相机指导。(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5.男女比赛读。
6.小组派代表说说,读了这两句,你好像看到了什么。
1.自由背诵。
2.小组比赛背诵。
3.我们学完了这首古诗,你好像看到什么情景呢?请你说给同桌听。
4.指名上台说。
5.小结:诗人短短的几句诗就写出了乡村春天的美丽景色。他写得好,你们也说得很好。
村居教学设计篇十六
1、学会本课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想象诗中描绘的情景,练习口头表达。
读准生字的字音,朗读、背诵古诗。
通过朗读感悟想象诗中描绘的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
cai课件、版画。
学生画自己观察到的春天美景。
一、情景渲染。
1、导语引入,播放cai课件,让学生感受春天的美,唤起感知。
2、生说说自己看到的.景象,说说感受。
3、在这么美丽、这么可爱的春天里你最想干什么?
4、听老师的范读,说说古代的小朋友在春天里最想干什么。
二、目标展示。
1、简单介绍作者和释题。
2、这节课我们就来读读、背背、说说这首古诗。
三、初读古诗。
1、自由读古诗,要求读准生字。
2、检测读音。(多种形式检测)。
3、自由读、同位读正音。
4、汇报、检测。
四、悟读古诗。
1、这是一首描写春天美景的古诗。你会用怎么样的心情来读呢?(配乐)自己在座位上练读。
2、汇报。(在学生的汇报中,教师说说自己仿佛看到的景象,鼓励学生说自己的感受)。
3、生生交流。(鼓励学生离开座位找别人读,交流感受)。
4、汇报。
5、这么美的一幅春景图、这么美的一首诗,能把它背下来吗?
五、扩展。(时间不允许的话,留到下节课)。
1、同学们休息日的时候到大自然去观察了我们身边的春天,请你把自己的收获拿出来吧。
2、教师拿一位学生的画打出大屏幕,即席作诗。鼓励学生也进行创作。
(因为是低年级的学生,因此只要学生能抒发自己的感受就行,不作诗体、压韵等各方面的要求,能写一行的写一行、能写一句的就写一句,不作限制。)。
村居教学设计篇十七
1、学会本课3个生字,认识4个生字。了解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想象诗中描绘的情景,练习口头表达。
学会本课生字,熟读、背诵课文。
一、复习导入。
1、你们学过很多古诗了,能想想哪些是写春天的吗?请你背给大家听。
2、今天我们又要来学习一篇写春天的古诗。
3、这首诗是高鼎写的,这是诗人居住在乡村写下的一首诗,所以题目是《村居》。
二、图文结合、初知大意。
1、出示插图,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2、这首古诗写的就是这美丽的景色。请大家自己去读读吧。
三、学习生字。
1、正字音。注意趁是翘舌音,前鼻音,纸是翘舌音。
2、指导书写。
趁:走字底,最后三撇要写得短而倾斜。
纸:右边是氏不要加一点,易和低字相混。
3、学生自由练习,老师巡视指导。
4、出示要求认读的四个字,开火车读。
四、感情朗读,了解诗意。
学习一、二句。
1、指名读第一句。其他同学想想这句诗写了些什么?
2、指名说,老师补充。
3、齐读第一句。指导停顿:草长/莺飞/二月天,
4、春天的乡村还有什么迷人的景色呢。我们继续读。
5、全班读第二句。
6、看课件师配音说:看,河堤上的杨柳,在茫茫的卷烟中像喝醉了一样吹拂摇荡着。
7、谁再来看着课件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8、学生看课件自由说。
9、这么让人如痴如醉的景色,我们该怎么读好?
10、指名反复该,老师指导。
11、全班齐读一二句。
学习三、四句。
1、指名读。
2、老师解释纸鸢就是指风筝。
3、四人一小组去读这两句,读完后互相讨论:读了这两句后,你好像看到了什么。
4、指名朗读。老师相机指导。
5、男女比赛读。
6、小组派代表说说,读了这两句,你好像看到了什么。
五、背诗练说。
1、自由背诵。
2、小组比赛背诵。
3、我们学完了这首古诗,你好像看到什么情景呢?请你说给同桌听。
4、指名上台说。
5、小结:诗人短短的几句诗就写出了乡村春天的美丽景色。他写得好,你们也说得很好。
村居教学设计篇十八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理解诗句。
2.通过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人喜悦的心情。
3.有感情朗读、背诵这首诗。
4.培养学生运用方法理解诗句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感情。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题、释题、了解作者。
1.同学们想一想,你以前会背哪些古诗?谁想起来,就请你站起来背给大家听。(学生起来背。)。
2.真好!看来大家非常爱学古诗。今天我们再学一首,这首古诗啊,内容和春天有关系。你们喜欢春天吗?(喜欢)清朝有位诗人高鼎特别喜爱春天,他用写诗的形式来表达对春天的喜爱。这首诗是诗人居住在乡村写下的一首诗,所以题目叫《村居》。
二、图文结合、初知大意。
2.这首古诗写的就是这美丽的景色。请大家自己再去读读吧。
(1)学生练读。
(2)指名读。正字音。注意“趁”是翘舌音,前鼻音,“烟”前鼻音,“醉”“散”是平舌音,“忙”“童”后鼻韵母。
三、导读古诗,感受诗意。
(一)现在你们看看图,再读这首诗,读一句,想一想,你猜猜这首诗是什么意思?把每句诗的意思猜出来。猜出来后告诉周围的同学,再听听其他同学怎么说。大家互相帮助,把这首诗学好。(学生自学)。
(二)学习一、二句。
1、(多媒体出示第一、二句诗的画面)谁来说第一句?指名说,大家补充。(二月,青草茁壮成长,黄莺飞来飞去。)。
3、齐读第一句,指导停顿。草长/莺飞/二月天,
5、指导读。(拂堤/杨柳/醉/春烟。)。
6、老师配乐读一、二句,学生闭上眼睛边听边想象,自己看到了什么?听了有什么感受?(美)(让学生充分地说)。
7、这么让人如痴如醉的景色,我们该怎么读好?
8、指名反复读。老师指导。
9、配乐全班齐读一二句。
(三)学习三、四句。
1、指名读三、四句,读后,你好象看到了什么?
2、指名说诗意,理解“纸鸢”,指导写“忙”字。
3、请你谈谈自己放风筝时的心情,把自己想象成图中那几个刚散学归来的小孩,请你欢快地读三、四句,读出心中的喜悦。
4.指名朗读。老师相机指导。(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四)放飞想象,发散思维。
生:我好像看见了,放学的钟声响了,孩子们放学回来得早,趁着刮起的东风,赶忙放起了风筝。
生:我仿佛看见了烟雾里,柳树舒展枝条轻轻拂着长堤。
生:我好像也在那放风筝。
师:这是春的气息,这是春的脚步。让我们在美美的读一读。
四、感情朗读,背诵古诗。
1、自由练习朗读全诗,然后每组选出一名同学,准备比赛读。
2、比赛读。其余同学当评委。
3、背诵,边背边想象在美丽的春天里快乐的生活。
生:“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线。不知细对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生: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生: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生: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六、注重读写结合 。
师:春天的景色如此令人陶醉,就让我们以《村居》为題把春天早晨的景象写下来或画下来吧(生有的写话,有的画画,忙得不亦乐乎。)。
师: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春天在我们的笔下诞生了。让我们一起欣赏。
村居教学设计篇十九
1.学会本课3个生字,认识4个生字。了解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想象诗中描绘的情景,练习口头表达。
教学重点:学会本课生字,熟读、背诵课文。
一、复习导入。
1.你们学过很多古诗了,能想想哪些是写春天的吗?请你背给大家听。
2.今天我们又要来学习一篇写春天的古诗。(板书课题)。
3.这首诗是高鼎写的,这是诗人居住在乡村写下的一首诗,所以题目是《村居》。
二、图文结合、初知大意。
1.出示插图,说说你看到了什么?(草儿萌芽,柳树被风轻拂,孩子们正在放风筝。)。
2.这首古诗写的就是这美丽的景色。请大家自己去读读吧。
三、学习生字。
1.正字音。注意“趁”是翘舌音,前鼻音,“纸”是翘舌音。
2.指导书写。
趁:走字底,最后三撇要写得短而倾斜。
纸:右边是“氏”不要加一点,易和“低”字相混。
3.学生自由练习,老师巡视指导。
4.出示要求认读的四个字。开火车读。
四、感情朗读,了解诗意。
学习一、二句。
1.指名读第一句。其他同学想想这句诗写了些什么?
2.指名说,老师补充。(二月,青草茁壮的成长,黄莺飞来飞去)。
3.齐读第一句。指导停顿:草长/莺飞/二月天,
4.春天的乡村还有什么迷人的景色呢。我们继续读。
5.全班读第二句。
6.看。课件师配音说:看,河堤上的杨柳,在茫茫的春烟中像喝醉了一样吹拂摇荡着。
7.谁再来看着。课件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8.学生看。课件自由说。
9.这么让人如痴如醉的景色,我们该怎么读好?
10.指名反复读。老师指导。(河堤/杨柳/醉/春烟。)。
11.全班齐读一二句。
学习三、四句。
1.指名读。
2.老师解释“纸鸢”就是指风筝。
3.四人一小组去读这两句,读完后互相讨论:读了这两句后,你好像看到了什么。
4.指名朗读。老师相机指导。(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5.男女比赛读。
6.小组派代表说说,读了这两句,你好像看到了什么。
五、背诗练说。
1.自由背诵。
2.小组比赛背诵。
3.我们学完了这首古诗,你好像看到什么情景呢?请你说给同桌听。
4.指名上台说。
5.小结:诗人短短的几句诗就写出了乡村春天的美丽景色。他写得好,你们也说得很好。
4村居。
草长/鸟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
《村居》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居住农村亲眼看到的景象。全诗字里行间透出诗人对春天来临的喜悦和赞美。教学中,从旧知导入,即复习了所学知识,又点明本课又是一篇写春天的诗。结合图片让学生初步理解诗意,为有感情朗读做准备。
加强课堂训练意识,重视读与说的结合,突破难点。传统的语文教学注重教师的传授,对课文的重、难点往往是一而再,再而三的反复讲解,但教学效果却未必令人满意。本。教案设计是通过想象诗中描绘的情景,练习口头表达,进行说话训练,从而突破难点。
教案示例二。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3个生字,会认4个新字。
2.了解诗意,体会诗中描绘的情景。
3.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难点学会生字、背诵课文是重点。难点是体会诗中描绘的情景。
课前准备生字卡片、挂图(或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读背自己知道的描写春天景象的古诗。
教学时数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春天,万物复苏,景色优美,许多诗人都曾留下过赞美的诗篇。谁愿意背几首给大家听听?
今天我们学的这首《村居》就是诗人高鼎描写春天农村景致的佳作。
二、创设情景,整体感知。
出示挂图(绿草、飞鸟、河堤、杨柳、农房、炊烟、儿童、纸鸢等)或多媒体。课件。
三、自学古诗,读准字音。
1.请同学们自己轻声读读这首诗。要求读准字音,对照拼音把生字多读几遍,并记下来。
2.检查3个生字和4个要求会认的新字的读音。提示:
平舌音的字:散、醉。
翘舌音的字:趁、纸。
后鼻音的字:莺。
3.同学之间相互听读古诗,纠正读音。
4.指名读古诗,全班听评是否读得正确。
5.全班齐读古诗。
四、进入情境,指导朗读。
1.请同学读古诗,提出你想问的问题。
2.引导看图,体会诗境、质疑,指导朗读。
“草长莺飞”——小草吐绿,莺儿飞翔,形容春天的景象。
“二月天”——指春天。
“拂”——轻轻地擦过。
“春烟”——春天里农家的炊烟。
“醉”——沉迷,陶醉。
指名说说从这两行诗中好像看到了什么情景?
指导朗读:(“——”表示轻读)。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草长莺飞,杨柳拂堤,春烟袅袅,春天的农村真美呀!小孩子们可不愿错过这大好春光,他们正忙着干什么呢?(他们放学后早早回家,忙着在春风中放风筝呢)。
“纸鸢”——风筝。
“东风”——春风。
“趁”——利用(时间、机会等)。
指导朗读:(“·”表示重读)。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五、想象画面,朗读背诵。
1.分组练习朗读。让我们设身处地,边读边想象诗中描绘的情景,自己反复朗读,再在小组内轮读,相互评议。
2.自由背诵这首诗。
3.指名背、齐背。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回忆诗中描写了春天农村什么样的情景,并说一说。
2.朗读课文。
二、指导认字形,并写字。
1.指名读生字(开火车读。抽卡片读等多种形式)。
烟趁纸。
2.师生共同讨论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生字。
烟:左右结构,左边是“火”,右边是“因为”的“因”。
趁:与“珍”比较,用换偏旁的方法识记。
纸:左右结构,左边是“纟”,右边是“氏”,下面不能多写一点。
3.鼓励学生用生字组词语,尽量多组几个。
4.指导写字。
烟、纸,左窄右宽。趁,“走”字最后一笔捺画要写得平、长一些,“”的下面三撇要写正。
三、完成课后练习第2题。
(教师巡视,及时肯定或纠正学生的书写)。
四、背诵课文。
五、完成课后练习第3题(说完后可以试着写下来)。
六、扩展练习。
春天的农村还有哪些景象?请同学们利用星期天到农村去走一走、看一看、画一画、写一写,办一份手抄小报。
板书参考。
4村居。
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
探究活动。
举行一个诗歌朗诵比赛。先在小组里比,再在全班里比。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41666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