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总结可以帮助我们整理思绪,对过去的经验做一个回顾。提出建议是总结文章中对解决问题或改进现状的建议和措施。以下是一些优秀的总结范文,希望能对大家的写作提供一些参考和指导。
新课程美术教学论文篇一
结合新课程的教学理念,笔者经过多年的思考与探索,认为以下教学策略可以较好地应用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实践中:
1.营造气氛,进行探究式教学策略。
2.发挥主体作用,培养学生思维创新策略。
3.联系实际,发展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策略。
4.利用多媒体,变抽象为形象策略。
二、结论。
新课程美术教学论文篇二
学生开放、多样的思维与思维的准确性、完整性之间的矛盾如何解决?新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时间能力,而创新性思维是学生创新的基石。语文课堂教学中,老师们都很注意在课堂上激发学生创新性思维的火花,创设适合创新性思维的情境,鼓励学生展开想象,发散思维,学生的思维呈现出开放、多样的特征。这样难免会出现一些学生思维的怪异、独特,甚至不符合实际情况。这些可能对训练创造性思维,培养创新能力有好处,但在学生幼小时,老师还应该注意他们的思维的准确性、完整性,有些问题老师有责任引导其向正确的思维方向迈进,除此之外,在新课程教学中还出现了许多值得思考的问题。如,在新理念下如何体现学科的特点,课堂的实践活动如何开展才有效等,这些都需要在教学中不断探索,不断认识,及时总结反思,再到实践中去完善提高。
美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所以在课程讲授时理论联系实际是非常重要的。以前只在教室中讲授理论,最多再辅助一些模型示范教学,这样虽然也可以完成教学任务学生也可以学到一些知识,但总是积极性不高,课堂气氛调动不起来,理论和实践是两张皮,联系不起来。学了理论在实际中用不上。针对这样的问题,我在上课时教师在自然环境中讲解速写,在实践中教学,为学生设立情景,让学生体会大自然给人带来的视觉的艺术美感,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好。感受娱乐之中的快乐,陶冶了学生的情感。与学生一起互动,实践教学增强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情感。
在对风景的讲解中,使学生学到了运用速写的方法绘画风景画,学会了如何取景进行绘画。抓住了事物的结构特征进行描绘。本课,教师通过运用在真实景中绘画,提高学生的绘画兴趣,感受大自然的美,陶冶了学生的情操。
美术是一门特别的学科,它能让学生学到绘画与制作的本领;能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发挥学生在各个方面的才华;能使学生感受美;能使学生热爱学习。如今的美术课不再是以前那样,教师在上面画,学生在下面画;素质教育已进入美术教学,在课堂中以发展学生为本,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在作业过程中,更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探究,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快乐。美术课堂就好像一个乐园,让学生乐在其中。
美术课要想上好,还真不是那么容易,课前的精心准备,课堂的情景创设、环节安排、个性辅导、多样评价以及课后的反思等等一样都不可少,都需要美术老师下工夫来思考、推敲。
一、美术课前的`准备。
美术课的准备绝不仅仅是教具的准备,它要有更广泛的内容。比如在《节日的装饰》这一课里,教具是制作好的各种各样的手工装饰品,为了让课堂更有氛围,我试着准备了一些《快乐的节日》等一些有节日气愤的歌曲,这些歌曲在课堂气氛的烘托上起了很大的作用。除了有形的课堂资源的准备之外,更要准备的是老师多方面的知识、深厚的文化底蕴。这得靠老师长期的积累。
课堂教学是重点,很多问题都值得深入探讨。这里我想谈我一直在思考的一个问题:课堂教学的有组织性和引导儿童自由创作可能会出现的无序性的矛盾。课堂教学的有组织性是上好课的保证,这是大多数教师认可的原则。但有些类型的美术课往往不需要孩子规规矩矩端端正正地作业,比如一些手工课,需要几个儿童合作完成,小朋友凑在一起难免会各抒己见,不会像成人那样有克制力,这样势必造成纪律不好。还有一些绘画课为了更好地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加入了游戏、舞蹈等活泼的形式,课堂也会显得杂乱,问题是这样形式上的“乱”并非无效。国外的老师在上美术课不需要孩子坐得端端正正,他们给孩子足够的空间创作,可以画在桌子上,可以“乱涂乱画”。德国纽伦堡丢勒中学的谢尔先生曾说,在丢勒中学,学生作画时可以戴耳机听音乐,边听自己喜欢的音乐边作画。我想这在国内肯定是禁止的。学校要求课堂必须有秩序,但一味的整齐往往会抹杀孩子的个性,限制孩子的创造性。怎样兼顾呢?那要求教师在组织教学上的收放自如,既不放纵,也不压制。例如:可以采用开放的教学内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走向自然、走向社会,投身于五彩缤纷、五光十色的校外生活,把公园、田野、村庄等作为学习美术的大课堂,在大自然中学美术,感受生活中的红、黄、蓝。如手工制作课不妨带领学生去放飞风筝,去迎风玩一玩小风车,用制作的彩练、挂饰。窗花美化周围的环境;结合绘画课,可自办一个课堂小画展,组织学生参观发言,潜移默化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和学生生活相结合的能力。
三、美术作业的评价。
有时候,大人在看孩子的画时,往往摇头说:“画的是什么呀,乱七八糟!”
殊不知,儿童绘画贵在无序、天然童真,去雕饰的浪漫稚拙,而且个性鲜明,想象力丰富。有的孩子喜欢色彩,有的孩子画画喜欢用线条。还有的孩子只喜欢画抽象的形状。所以对于儿童画的批改、评价应该有多重的标准,要善于发现儿童画中闪光的东西。
以上所述,为我个人的一些心得体会。
通过美术教学活动去唤醒他们对生活的感受,引导他们用基础的艺术形式去表现他们内心的情感,陶冶情操,提高审美能力,达到认识、操作、情感、创造的整合的道路中,我还有很多的不足,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会不断提高美术素质以外,不断的改进教学方法,上好美术课。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绘画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法,培养学生具有一定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构图能力和辨别、调色能力的同时,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快,有趣味的学习环境和气氛,消除学生心中的心理障碍,使学生感到学习没有负担,是一种享受,一种娱乐。
新课程美术教学论文篇三
摘要:在新课程实施中,面对全新的实验教材,如何去把握教材,设计教学方案与教学活动?怎样才能达到新课程下培养学生能力的要求?怎样用好用活教材,真正实现教学功能的转变等,是当前新课改下教师必须面对的问题。笔者在此简述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的几个策略,与同行共商榷。
关键词:新课程新课标三维目标课堂教学学案探究。
一、以课标为依据,全面落实课标。
高中生物新课程为适应时代的需要,与时俱进,在许多方面都作了很大的调整与改观,更贴近社会实际和学生的生活经验,更多地反映生物科学和技术新进展,更重视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更强调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知识、发展能力、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过程。
新课程必须要在新课标中实施。教师应把新课标中的基本理念渗入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才能达到课程要求,因此教师应先学习课标,时刻以课标为准则,做到备课、课堂教学、教学评价等方面到位,达到在每个模块下学好用好生物知识,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在每节课中由于内容不同,课标的要求也不同。新课标要求在知识、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上要做到三维一体,在课堂内容的难度与深度上也应与课标为依据。每个章节内容、范围上都较多,信息量大,因此教师必须处理好每一节课的知识内容,新课标就能发挥很好的指导作用了。根据新课标要求的不同,在备课和课堂教学时就能把握核心知识内容,把握这节课的难度和深度了。新课标在每节课的要求上都有两栏,一栏是“具体内容标准”,他体现的是该节课规定要完成的项目;一栏是“活动建议”,他只是一个建议性的,可用其他方法活动达到,相关的实验也可以不做。在“具体内容标准”一栏中对相关规定性的内容,要求的标准又不同,例如某些动词“分析”“研究”“说明”“解释”“阐明”“概述”的内容,要求是理解并加以应用的,一些“简述”“举例”“描述”这些字词,是要求基本了解,可以通过直接阅读课文就能达到的,“观察”“探究”“尝试”字词要求的是一些实验技能方面的,因此要把每节课的众多信息处理把握好,课前必须理解和把握课标。
二、学习钻研新教材,提升教法理念理论。
在新实验教材中,内容丰富,图文并茂,资料多,信息量大,如何把每一节这么多的内容完成处理好呢?在新的教学理念下如何去把握重点,设计教学活动呢?这些都要求教师深入钻研教材,认真去分析每个知识点和目标要求,加以有层次有侧重点的教学;另外新教材是分模块进行编排的,有的内容概念可能要到后面的某章节中或选修模块中才能学到,这些都必修先吃透教材。
理解钻研教材,必须要以新课标的四条基本理念加以落实,要深入领会每个模块的设计思路,准确把握每一节涉及到的各方面内容的拓展程度与知识体系的理解程度,这些都要求教师不断去学习现代教学理念理论,尝试不同的教学设计方法,提升和拓展原有的专业知识范围,掌握更多的与教学相关的.知识及其他学科的有关知识,才能真正做到在课堂上灵活自信的发挥自己的教学水平。
三、加强集体备课,充分准备学案。
实施新课程目标,教师需要构建与新课程理念相适应的备课策略,尤其需要加强集体备课,充分准备每一节课的学案。从新课程的教学目标多样化、教学过程探究化、教学内容问题化及知识结构网络化等方面要求上看,备课单独凭一人之力在很多方面难以考虑周全,在某些环节上不够紧密,缺乏知识的联系;或者在不同问题上侧重点不一致,难以较好把握,而集体备课是多人的力量的整合,通过几个教师共同探讨这节课的目标、方法、设计过程、问题的提出、知识深入的难度和拓展的宽度、知识结构体系、习题的筛选等方面来确定合理的教学设计程序,会使每节课能尽量达到新的教学目标,从而能激发学生创新探究能力、协作学习能力。
在集体备课前提下必须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准确理解教材内涵。对每一节课的教材内容,要准确地理解,反复地盘熟盘活教材,课程标准对该节课教学的要求是什么,有怎样的三维目标,在教学活动中是着重于哪个方面内容的能力培养,较难的知识怎样去理解加以突破,与原教学大纲下的教材相比,新教材发生了怎样的转变,体现了怎样的教学意图,如何体现该模块的设计思路,如何合理安排课堂教学的时间等等。
2、合理确定教学目标。合理确定教学目标,既要考虑目标的全面性、具体性、可检测性,又要考虑目标的生成性。教学目标原则上应当包括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但就一节课而言,在三个维度目标之间可能会侧重某一维度,有的很难找出明确的能力目标或情感目标,则可把他当作隐性目标处理,避免牵强附会。
3、追求科学的教学艺术。通过采用问题串,步步深入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构建知识的问题式教学,达到突破中心问题的目的;运用较恰当的教学手段,如多媒体、模型、板书板画、资料介绍等信息渠道,达到直观理解知识的目的;通过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如实验、模型构建、资料分析、思考与讨论、技能训练、调查、制作等合作方式,教师去合理组织学生,让学生进行观察、验证、推理判断、分析、交流等活动,达到培养自主创新,激发情感的目的。
四、合理组织探究活动。
新教材有许多让学生用类似于生物科学家的研究方法去处理信息,重在强调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将观察、实验、提出假设、探讨假设、建立模型及验证构成探究活动的支柱,强调学生积极参与的教学过程,以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的目的。
教材中科学探究活动的类型很多,教师在教学中应当以建构知识、发展能力为主要目标,通过训练学生的思维、实践活动达到理解课堂知识,培养科学精神和能力的目的;其次在活动过程中,要重点学习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以实验的方法为例,如何选择材料,如何设置对照,如何控制实验条件(可变因素),如何减少误差,如何设置重复组,如何记录和分析实验数据等,都要精心设计相应的活动来引导学生学习和领悟。
探究活动的基本组织形式是小组合作,教师必须精心组织。要有能切实负责的小组长,不同能力的成员合为一个小组,小组内要有明确的分工。一个小组共同商定探究计划,有人负责操作,有人协助操作,有人负责观察和记录,有人负责汇报交流。小组成员角色可在不同活动中转换,这样使每个成员都有锻炼的机会。
在探究活动前,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是探究教学成功的前提,这就需要教师有意识地创设问题情景。其基本思路是活生生的现象,与学生已有的知识或经验产生一种认知冲突,或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即可办到。在作出假设和预期时,引导学生调动已有的知识经验,不要凭空猜想。在制定计划时。在材料选择、实验设计等方面要给予适当的提示,要做一个善于指导学生的时机和方法的教师。
新课程美术教学论文篇四
摘要:美术是九年义务教育中不可或缺的教学内容。新课程改革下的美术教学不是要培养出伟大的画家,而是要通过美术教学,在初级阶段引导学生发现美、感受美、表现美,增强学生的审美感受力,并用这种独特的审美情感去审视生活,在生活中寻找美的存在,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新的时代里,教师应该创新教学模式,使美术教学成为对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具有潜在指导意义的课程。面对现今学生比较发散、活跃的思维现状,美术教师应该多角度审视学生的美术作品,更关注学生心灵的变化和成长,使美术教育成为文化教育的重要补充。
新课程美术教学论文篇五
1.坚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学观念。
美术课程教学改革首先强调转变教学观念,传统美术教学已经习惯于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组织课堂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已经脱离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忽视了他们的自我发展需求,例如:美术课堂最常见的就是老师带领学生一味地临摹。但在新时期的新课改下还能行吗?这不是抹杀学生的美术天性吗?因此美术新课改要求我们立足于学生的生活经验组织课堂教学,注重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调动他们积极的情感体验,使学生内在的发展与美术教学相吻合,实现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发展。
2.构建超越美术的动态知识结构。
大部分美术教师都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教学经验,对美术知识的常规教学不成问题。而美术新课程却突出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强调美术学科和社会生活的联系,强调培养学生人文精神和审美能力的提高,这就要求我们紧随新课改的步伐,学习和美术课程相关的其他新知识,学习促进学生美术综合素养发展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构建开放的动态知识结构,真正实现师生与新课改共同成长。
3.掌握教师和学生共同提高的互动教学方式。
在新课改下,美术教学由于贯彻了新的教学理念,特别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因此给美术课堂带来了形式多样的互动教学。为了让学生学得更主动、更轻松,我们要根据实际积极创设宽松、愉悦的教学情境,营造适合学生学习的课堂氛围,满足他们自身发展的需求。同时,互动教学活动将有效促使教师更新教学方式。在美术新课改中,教师将是探究者和开拓者。新课改要求美术教师在教学中积极完善自己,不断提高专业素质和业务能力,为更好地落实新课改提供有力保障。
1.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一直扮演着“知识传授者”的角色。课堂教学中,重视对知识的讲解,主观上注重课堂结果,在教学方法上强调讲授法、讲解法,师生之间缺乏有效的交流互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和学生一起打破课堂死气沉沉的局面,利用学生生活中的美术资源,与他们共同观察、讨论和体验,共同建立民主、和谐、互动的师生关系。
2.在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素质教育提出要面向全体学生,让他们全面发展。这并不是让每一个学生平均发展,而是立足于学生的差异性,找出因材施教的依据,找到适合他们的教学方法。美术新课程标准中有一个重要理念,保证每一位学生接受美术教育的权利,因此我们要让全体学生参与美术学习,使他们都能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和进步。
三、改变教学方法。
1.注重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21世纪是创新的世纪,需要更多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由于传统课堂教学方式的局限性,教学手段需要有效更新,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已成为必然。多媒体技术能够立体地、直观地、动态地、生动地、形象地反映美术教学过程,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美术课堂教学已越发显得重要。它能够通过多媒体技术图、文、声、像并茂,表现手法形式多种多样,并富于变化的优越性等优势,达到优化课堂教学和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
2.创建符合新课程要求的课堂教学模式。
示范—模仿教学模式是传统美术教学中经常使用的。但是由于这种教学模式缺少学生参与,暴露出课堂教学中学生认知活动的不完整性,并不利于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在新课改下的美术教学中,我们要先让学生自主尝试学习绘画方法,指导要贯穿他们尝试学习的课堂活动之中。让学生边学习课本、边尝试绘画、边思考、边探究方法。在此基础上,经过绘画活动完善绘画技能和获得体验,实现培养学生探究创新能力的目的。
3.正确对待学生的差异性。
适应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特点,采用适时适当的方式对他们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在安排美术活动及课堂教学环节中,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差异,让不同学生都有机会展现各自特长和优势的机会,并给予有效评价,使他们树立自信。
总之,新时期美术教育教学,要让美术新课程真正体现出课程的“新”,让课堂教学不断创“新”,我们不仅要做专业型教师,更要做创新型教师,勇于实施新课程,探究新课程。
新课程美术教学论文篇六
美术的教学在中学教学活动中至关重要,通过不断的总结和反思,探讨和研究,美术教学能变得更好更顺利,增加学生学习美术的动力,那么就一起来欣赏下面三篇美术教学论文吧!
“写意”造型对中国画教学问题的探讨【1】。
在中国画多年来的教学实践中反映出这样的问题:其一,把对中国画的“教”和“学”局限在单纯的技法训练与照本临摹之中,去枝存叶,去本求末,让学生只在“笔法”与“墨海”中绕圈子;其二,缺乏对学生进行思维方式的正确引导与培养,从而无法把握中国画造型法则的实践和应用;其三,对中国画概念的误导和忽视,造成学生对中国画的本质与内涵的模糊,从而使教学目的得不到良好的贯彻落实。
这些问题的继续存在,必将使中国画教育与教学的发展受到严重影响。
为此,对这一问题进行认真的研究和探讨,是非常必要的。
探讨之一:中国画的概念及其本质的再认识。
中国画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遗产之一,经数千年的发展与演变,已形成自己独特的精神面貌与艺术风采,具体表现为传统文化熏陶下成就的“意象”思维方式与“写意”的造型观。
这种思维方式与造型观,是中国画及其技法形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源泉。
纵观数千年的中国绘画史,从战国帛画到敦煌壁画;从唐代的鞍马人物到宋元的山水花鸟;从徐渭、石涛到现代的齐白石与张大千,众多作品不单纯显露了“笔墨”技法的熟练与高超,更重要的是无一不闪烁着“意象”思维的智慧之光和对“写意”艺术性的创造。
这些突破客观物象的明暗、体积和写实手法的作品,将人对事物的认识提到“神会意通”的理念高度,从而使中国画创立了自己“意在笔先”“不求形似”“以形写神”的特殊画风。
这种更富于“情”“理”“性”以及艺术愿望的表现法则,构成中国画以“写意”为核心的独特与伟大。
探讨之二:对“意象”思维方式和“写意”造型观的基础性思考。
作为民族艺术的中国画,与中国文明的形成与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渊源关系。
“意象”思维正是中华民族经过长期思考与实践所创建的一种了解世界、创造文明的认识观与方法论,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思维大观。
这种思维是以我国古代老庄哲学思想为核心建立的一种辩证思维观。
它不同于西方的“具象”思维,又有别于“抽象”思维,是处于二者之间的独特思维方式。
“意象”思维把“意”(即人的意识,意志、意念、主观)与“象”(即客观物象,宇宙万物)看成是一个互通共识的有机体,将“事物”“人格”化,寻求人与事物“感应”式的认识法则。
“黑白成象”“阴阳相生”,倡导人的主观意识与客观存在的共存性和可知性,视认识的完美为“天人合一”的境界。
这种思维方式与认识观特别强调了人的主观能动作用,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式的理想认识观,也突出了中国文化强调主观意识的特性。
这种“特性”是孕育“创造”性的先决条件。
中国画的“写意”式造型观正是依此而创立的。
以“写意”为宗旨的中国画在选择其“达意”的表现形式时,是以重“神”轻“形”为原则的,它不注重物象的明暗体积;不追寻物象的写实关系,而是确立了“墨线”———这一古老又纯朴的“意象”符号,并赋予它更加丰富的情感内涵,形成中国画与西洋画从形式到本质的区别。
不同的思维方式,造就着不同的艺术表现;不同的艺术表现,又体现了不同的思维观念。
中国画受特定思维影响所造就的“写意”式造型表现,正是中华民族的理想、愿望以及“民族精神”的真实写照。
探讨之三:培养“意象”思维,掌握“写意”造型,是贯彻实施中国画教学目的之关键。
在此倡导中国画教学以引导学生的“意象”思维及“写意”造型为主,并不是不学技法、脱离技法,而是依此指导技法的正确运用。
技法作为中国画学习的基础之一,有其不可轻视的价值。
但技法形式如脱离了思维观的指导及其造型的功用,则如同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因此,在中国画这一特定性的教学活动中,正确引导和培养学生的“意象”思维,让学生掌握“写意”的'造型观,并依此去指导技法,驾御技法,才能使中国画教学的目的得以正确的贯彻。
启美启智启德启信【2】。
一、启美启美,即是引导学生欣赏美、理解美,进而最终能够创造美。
对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传统绘画、雕塑作品的欣赏可以提高学生对美的鉴赏能力;对现代绘画艺术的欣赏可以增进学生对美的理解能力;美术教学中的技法训练则可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
因此,美术教学应与学生的实际学习生活联系起来。
如讲《生活与设计》这一节时,谈到服装设计,我特别联系了中学生的服装设计——“衣服是无声的语言,它随时向别人传递着你的身份、性格、爱好等方面的信息。
同学们正处在充满活力的学生时代,因此,服装应当能体现出生动活泼、蓬勃向上的精神风貌。
而耳环、戒指、美容化妆等成人的打扮暂时还不适合同学们。
不是有人说,青春就是最好的化妆吗?”同学们笑了起来,下课后,原来佩带饰物的同学悄悄把饰物摘了下来。
二、启智启智,即是指美术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形象思维能力和空间表现能力。
记忆画和想象画训练对于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起着重要的作用。
每逢新学期开学,我都要布置学生描绘假期生活。
几个学期坚持下来,学生在绘画语言的表达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
有的同学甚至把整个麦收场面画了下来,画面上有麦田、远山、道路、脱粒机、拖拉机、联合收割机、汽车和忙碌的人群等,内容丰富,形体正确,近大远小的透视规律也得到初步体现。
这么复杂的场面,若不具备一定的表现能力和观察能力是难以描述的。
三、启德德为立身之本。
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德”的教育,德育与美育是相辅相成的。
因此,在对学生进行美的陶冶之时,还要有意识地传输道德规范,强化学生的道德意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
如我在引导学生欣赏《珍惜我们的环境》这幅画时,不仅讲工业污染,还联系了生活垃圾的污染,教育学生珍惜生活环境,不乱扔废纸,不乱抹乱画等。
四、启信自信是一个人成功的前提。
对于身处紧张学习生活节奏之中的学生,美术课应当是一种精神体操,使学生紧张的心情得到放松。
因此,选择实施成功教育、快乐教育就应成为每节课的总体构思。
数年来,我一直坚持每节课结束前的好作业评点,只要是有可取之处的作业,都可以得到展示、表扬,使学生尽情品味收获的快乐。
儿童美术创造力的培养【3】。
指导儿童绘画创作,很重要的是要从儿童心理特征出发,教养儿童对美的感受能力,想象能力,创造能力和表达能力。
美术创作是形象思维。
应通过激发儿童对于美术的兴趣,培养儿童的形象思维,开发儿童智力,培养儿童观察、记忆、想象和创造能力。
这个过程,重要的是对儿童艺术创作的引路人,要善于了解儿童,启发儿童对美的兴趣和感受,培养儿童的想象力的创造力。
尊重孩子神奇的幻想。
童年是充满幻想的时代。
好奇和幻想是儿童思维的特征,也是儿童心灵纯洁天真的表现。
他们可以“异想天开”:弯弯的月亮挂在天上,孩子可以幻想在月亮上挂秋千摇荡;蝴蝶纷飞扑向孩子身上,说明我比花儿更美;不同国家的儿童可以用纸筒互相“打电话”。
在成人看来似乎“荒诞不经”,对儿童说来,正是奥妙所在。
因此,要指导儿童画,就要去发掘他们这种儿童审美的奥妙。
如老师要求孩子们创作一幅《救救大熊猫》的画。
一个孩子在画面上画出一只大熊猫在哭,一群小朋友围了过来,有的送苹果、有的送香蕉,有的送巧克力。
另一儿童异想天开,画了一个猪形的“扑满(储蓄罐)”,上面帖了红纸,与上“寄给大熊猫收”,还帖上一张邮票。
真使人意想不到。
发掘这种天真奇妙的创造力,首先要尊重孩子,尊重他们神奇的幻想,从孩子的角度去想问题、看问题,就会在他们心灵中挖掘不尽的美的宝藏。
画出生活中最美好的东西。
不可忽视,让孩子学会自己造型。
孩子画画,开始往往是画小孩,他们总是先画一个圆圈,这是一个头,再画上嘴巴,嘴巴很重要,它能吃糖、唱歌、讲故事,作用可大呢。
又点上两小点是眼睛,它不象嘴巴那样重要。
再刷刷几根头发。
这就是他脑子里有的印象。
至于耳朵、鼻子他们往往疏忽了的。
如一竖是身体,二横是手臂,手掌不清楚,但五个手指头是不会弄错的,两腿和脚就只有两竖和两个小圈儿了。
看到这里,我们首先要夸奖:“画得好!”鼓励他这样画下去。
千万不能说:画得一点也不象,这样会扼杀孩子的兴趣。
孩子的幼小心灵总希望得到老师和家长的鼓励和支持。
而儿童认识形象,不会超出自己的理解能力。
孩子不能理解的东西,大人不能操之过急,强迫接受,这样就会引起儿童的厌烦,减退画画的兴趣。
在启发儿童创作热爱祖国为主题的绘画时,教师启示以爱国旗为题。
这时,孩子纷纷举手,说要画国旗。
一个孩子提问:“能不能画降旗?”教师问:“为什么?”原来他记忆起去年学校中曾发生的一件事:一天突然下大雨,几个红领巾看见操场上国旗还没降下来,他们冒雨下了国旗。
他想画这个场面。
这是很好的设想,教师鼓励他进一步构想,这个孩子画了三个红领巾冒雨降旗,并将教学楼,操场上的篮球架、双杠、单杠等都画了进去。
教师提示:这样画太庞杂了,主题不突出,绘画就是要画出生活中最美的东西。
象教学楼、篮球架、双单杠和降国旗爱祖国有什么关系呢?孩子接受了意见,画面只剩下三个小朋友在呼叫,奔跑,解旗杆绳索,天上正下着大雨,并题名《下雨了》。
画面集中,形象单纯,主题突出。
接触大自然,接触社会生活。
为了开拓孩子们的眼界,教师要求家长在休息天、假期里多带孩子出外写生,到公园儿童游乐场、动物园、马路、风景优美的地方写生,让孩子多接触大自然,接触社会生活,丰富孩子的创作。
一次我带着孩子参观盲童学校,那儿环境清静,一尘不染,绿树成荫,真如到了一座大花园,看到盲童在这里的学习生活,处处有人照料,健康愉快地成长。
更使孩子们惊奇的是他们还能以手代目,进行雕塑,刺绣等艺术创作,甚至还能学习推拿医疗技术为人民服务,充分体现在祖国的怀抱里,残废人生活幸福,使孩子们很爱感动。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新课程美术教学论文篇七
新课程给教师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也带来展示自己的机遇。每一位教师都将在这次改革中实现“蜕变”。
作为一名美术教师唯有不断提升自身的素质,才能完善自己的教学。在一阶段的美术教学中,我深切体会到身为美术教师在美术教学中要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善于营造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喜爱。美术是一个包容性非常广泛的学科。这要求教师的知识面要广,要涉及多方面的领域。同时要具备着创设情境,培养审美意识。教师是创设情境的主导者和调节控者,通过设置一定的情境,让学生感知对美术内容尽快了解,产生探究欲望。明确学习的目标,培养审美意识要从学生的心理特征、知识、社会环境、自然环境等方面出发引导他们张开想象的翅膀,理解自己所学习的内容。以此形成自己的审美个性。我的主要做法是结合教学内容讲一些趣事或故事。如:《美术鉴赏》(人教版)第二课《玉石之分——古代玉石艺术》这一课我是以《红楼梦》导入这一个关于玉的传说;贾宝玉的前世就是一块玉石,而林黛玉是玉石下的一棵仙草,而且贾宝玉转世为人时口里还含着一块玉的趣事和《完璧归赵》“君子比德于玉的”故事来激励同学们去探研文学知识,认识人品道德的精神。再如:第三课《泥土的生命——古代陶器和瓷器》我自带了四个教具:陶器、瓷器、石膏、玻璃、鼓励学生发挥自己辨别事物的兴趣,提高鉴赏能力展示自己风采,学生对此颇欢迎。另外:在学生做作业时,总是没东西可画,我的另一个做法是:我让每一个学生都来教师,我要求学生互相交换作业,看看在对方的作业中你还能添画些什么?给他提些建议,或帮助他修改一下,学生都有善于表现的一面,他批改别人的作业比自己画的都认真,这样通过几个回合的补充,完善,学生的作业都丰富起来了,用些办法来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美术兴趣和审美能力,不但帮助了别人同时也提高了自身素质。
新课程美术教学论文篇八
摘要: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发挥自己的引导作用,让学生不由自主地欣赏语文、表达语文、聆听语文、感悟语文。让听、说、读、写等融入到学生的实际生活中,日积月累,真正形成习惯,从而提高语文素养。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生活化;新课程改革。
在高中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应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向生活开放,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发现文章中蕴含的生活情理,并在生活中去实践、运用、验证,能从生活的高度理解文章这样写的原因,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的有效性、科学性,并在学习中发展能力、健全人格、提升境界,为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如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把积累词汇和语言生活化。建立一套合理的奖惩机制,以实现积累的有效性,使其逐渐成为学生的一种生活习惯,并让学生在积累中自觉地学习、做事。另外,教师还要定期检测字词,批改学生的周记,对表现优秀的学习进行表扬,找后进生谈心等。
一、积累词汇。
在小学阶段和初中阶段,学生应重视对词汇的积累和运用,到了高中,也应该如此。高中阶段,学生的心理趋向于成熟,具备了一定的理解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这对学生词汇积累有很大的好处。这个环节,教师应这样做:生字、生词要让学生通过查字典自己去解决,这是他们自己能做到的事情。学生应该具备自觉和习惯,要让这种学习方法成为一种习惯。这就需要每一个学生应准备必要的工具书,不管是在学习的过程中还是在生活中,只要遇到不认识或者不理解的字词就要主动向字典请教。字典就是一个满腹学问的教师,而且态度非常好,只要你伸出援助之手,它就是随叫随到,高高兴兴地去帮助你解决困难。为了真正落实这一要求,每一篇文章的生词,教师都不给学生解释,让学生自主勾画,自主利用课文注释,或者联系上下文意,或者利用工具书自主整理、理解。只有学生通过努力也解决不了的问题,教师才帮助他们。时间一长,学生就能形成主动查阅工具书的习惯。
二、积累素材。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让学生积累素材主要是指积累精彩的语言或者段落。那么,什么样的语段才是精彩的呢?笔者认为:一方面思想内容好;另一方面语言有艺术性。让学生夯实语文基础知识固然重要,但是词汇、文字并不等于语言。要想提高写作水平,达到下笔如有神的境界,学生需要读书破万卷,这里的书不但指文字作品,还指生活这本大书。学生要通过广泛阅读借鉴别人文章中的精彩语句。教师要让学生学习别人的语言或者生活中的语言,然后形成自己的语言风格,变成自己的语言素养,写好自己的文章。比如,《读者》《青年文摘》《意林》这都是适合高中生阅读的优秀书刊,学生要彼此借阅。教师要专门给学生一节课的时间让他们进行摘抄,每次不低于600字。事实表明,学生摘抄的时候他们是奋笔疾书,如饥似渴。他们认真完成这项作业,而且效果非常好。如果遇到特殊情况,没有上这一节课,学生还会要求教师把这节课补上。学期末,教师挑选出优秀的文摘并装订成册,每个学生手中一本,让他们取长补短,分享成果。
试想,如果每一个学生都能坚持摘抄,长年累月,学生就会摘抄大量的高质量的文摘,这对他们的心理、人格、思想、语文素养等会有多大的影响力。如果学生坚持高中三年,每个学生大概能摘抄10万字,并且还是养成自觉文摘的好习惯。这不但提高了学生的语言素养,还促进了他们身心健康和人格发展。其实,学生积累语言的过程,就是提升境界的过程,只要每一个语文教师教学观念真正解放,勇于创新,给学生充裕的时间,他们一定能把这项工作做好。这样,学生的作文水平不提高都难,语言文字不优美也难,这样的教学真正落实了素质教育的要求。
三、灵动鲜活的课堂教学。
在以往的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往往以教材为中心,除了一本课本以外,就是让学生大量练习。语文教师要敢于突破应试教育的瓶颈,积极探索和研究新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全面发展。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对教材进行了延伸、整合,并注重教材和学生生活实际、社会实践有机结合,同时,鼓励学生大胆对教材进行质疑。就语文而言,课堂的延伸就是生活的延伸,学生要在教师的引导下进入“大语文”的天地。
新课程下的教学活动灵活多变,不拘一格,它不再是一个封闭的体系,更没有一种亘古不变的教学模式,而是强调预设的教案在课堂教学中开放式地接纳课堂生成和始料未及的体验,鼓励师生互动中的即兴创造,进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超越目标预定的要求。新课程改革下的语文课堂变得延展开放,它改变了封闭式的教学模式,打破了眼界限于书本的藩篱。语文课堂要突破只在教室内上课的'传统教学模式,让学生的语文学习延伸到广阔的空间内,拓宽到学生生活和社会的各个领域。新课程改革的语文教学鼓励学生走出教室,到大自然、社会中去实践和学习;学生知识的获取也不再单单靠语文课本,而是延伸到社会这部“活”的无字书。如教师可以让学生研究一个课题,有的学生把清洁工作为课题进行研究,他早晨早早起床就去马路上观察清洁工工作的场景,逐渐地,他也喜欢上了这份职业,热爱劳动,并且主动和清洁工去交流,和他们一起劳动,一起谈心,并拍了很多照片。学生在研究课题的过程中走向社会,并在社会这个大课堂上学习和实践,使自己的知识和情感得到有效提高。
总而言之,新课程改革只有起点,没有终点。语文教师应领悟新课程改革的精神,把握正确的新课程改革方向,把学生当作课堂学习的主人,保证他们有足够的自主活动时间,设计多种教学方式,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营造良好的教学情境,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在加强学生语文知识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塑造学生的人文精神。我们作为语文新课程改革的实践者,要勇于创新,推动新课程改革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刘伟.高中语文教学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意义[j].语文教育,2008(6).
[2]孟晓庆.活化语文课堂,激发个性飞扬——高中语文个性化教学之我见[j].阅读与鉴赏:中旬,2011(6).
[3]罗德辉.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的探索及实践[j].文学教育:下,2012(5).
[4]房丽.坚守有效教学,成就无限精彩——新理念下高中语文有效教学追求[j].语文天地,2011(21).
[5]阮朝辉.高校图书馆服务于大学精神文化——以贵阳学院图书馆为例建设转型的策略[j].经济师,2013(6).
新课程美术教学论文篇九
新课程标准以全面提高每一个学生的科学素养为科学课程的核心理念。在此理念的指导下,我们应树立一种崭新的教育理念:我们的教学应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倡导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教学中加强科学知识与技能教育的同时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科学态度,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倡导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究,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重视教学与科学、技术、社会的联系,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奠定基础。
对于任何一门自然学科来说,没有实验活动作为基础,理论知识就会成为空中楼阁。生物作为一门自然学科,那么其教育教学的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实验活动。因此,生物实验教学是生物教学中的一块尤其重要的阵地。如何搞好这块阵地的建设是我们作为生物教师面临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课题,笔者就此发表以下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重视本门学科,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长期以来,由于初中生物不参加毕业考试,更不参加升学考试,在一味追求升学率的应试教育的环境下,就造成老师不重视教学,学生不重视学习,在偏远落后的地区尤其严重,于是生物这门课就成了课程里的“豆芽”。但是,作为自然学科的生物所蕴涵的科学知识是其他学科无法涵盖的。初中生物里介绍了我们生活的自然环境,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通过生物学习能够达到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的目的.因此,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着想,我们应当重视这门学科,搞好生物教学。
二、重视实验教学,培养学生正确运用科学方法的能力。
生物实验是学习生物的重要工具,是生物理论知识的来源,是生物的重要基础,通过它我们不仅仅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理论知识,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分析能力,学会实验的科学方法,如:观察法、推理法、归纳法等。
三、打破陈规,创新教学,是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前提。
传统的实验教学,教师在课堂上根据教学目的,把实验用品、文秘站-中国最强免费!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实验操作以及注意事项等全盘教与学生,然后学生按部就班地完成就行了。整个过程学生处于被动接收的地位,没有他们自由发挥创新的机会,受到压抑,学生的兴趣不浓、热情不高。长此以往学生就会逐渐失去新鲜感,失去学习兴趣,丧失学习的热情,科学素养的培养就更别谈了。因此,我们必须改变这种局面,打破陈规,创新教学,与新的教学理念保持一致,积极倡导科学探究的教学方式。
在教学设计和安排上,应体现科学认识的一般过程,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活动,让学生在实验活动中体验并学会科学方法的应用。在课堂上,我们应该转变角色:从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习知识的组织者、引导者和促进者,精心组织教学,让学生在我们的引导下,应用正确的科学方法,通过自己的努力或与同学合作交流,达到实验目的,品尝成功的甜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学生主动学习,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教学目的。
例如,在学习植物类群这一节时,我把这节理论课改为了一节实验探究活动课:我来当“小林奈”――制作植物检索表。我先让学生自己阅读一面教材,然后把学生带到河边,选定一片植物种类丰富的区域。我把学生分为了八个小组,要求让每个小组的学生相互分工合作,根据教材所讲授的知识对所选区域内的植物进行分类,同时观察相同种类的植物有什么相同点;在二十分钟内完成并交一张植物检索表;评选“小林奈”。作好布置后,我就让他们自己去完成任务。他们在那里兴致勃勃,热火朝天地为自己的“事业”奋斗。二十分钟后,他们完成了。我把大家聚在一起,相互交流自己的结果,由大家来根据结果评选“小林奈”。这堂课结束后,学生们的心思还停留在这个活动里,思考自己有哪些不足,其原因是什么。有的认为自己没有安排好,有的认为是自己观察不够细心……整个过程,我所做的就是在一旁采取一些他们采不到的标本和照顾他们的安全,打破了空间的限制,也没有了枯燥的说教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非常高,其学习的效果也不错,他们还期待着下一节生物课。
四、走进生活,培养学以致用的科学意识。
初中生物的很多的知识来源于我们的自然生活,因此,我们应利用好我们周围的现有素材,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让学生把知识带出课堂,走进生活,让学生感到“处处留心皆学问”。让学生了解科学知识对人类带来的益处,从而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科学意识。
例如,在学习动物的的学习行为这一节时,由于教材上的涡虫在我们的学生来说比较陌生,于是我就把这个实验活动改为一个生物课外活动并提前两周布置:学做“训兽师”――让学生自己在家里训练自己喜欢的动物。要求设计一个“训兽计划”,按照计划施行操作,看谁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把自己训练的动物驯服,并向同学介绍自己的经验。两周后,在这一节学习时,很多的同学由于有了此次活动的经验作基础,都踊跃发言,学习的热情很高,其学习效果就不言而喻了。
总之,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应努力尝试不同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正所谓“教必有法,教无定法”,只要以培养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人才为目的就行。
新课程美术教学论文篇十
摘要:高效课堂一个被广大教育工作者广泛讨论的话题,它不仅可以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化学知识,而且,对提高学生的素质水平和能力水平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教师要更新教育教学观念,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促使学生获得全面而健康的发展。
关键词:高中化学;新课程;教学目标;教学方法;评价;反思。
高中化学课程是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作为化学教师的我们要充分发挥化学的价值,要坚持贯彻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获得更好的发展。
一、优化教学目标,做好实现高效课堂的前提工作。
课堂教学目标是指教学活动预期达到的结果,教学目标的优化是教师进行授课的前提,也是高效课堂的基础。因此,新课程背景下的化学课堂的目标应该是多元化的,有人曾说:“知识与技能维度的目标立足于让学生学会;过程与方法维度的目标立足于让学生会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难度的目标立足于让学生乐学。”所以,在新课程改革下,教师不能将三者分割开来,否则将不利于学生获得健全的发展。
例如,在教学《生命的基础――蛋白质》时,为了充分发挥化学教材的价值,也为了促使学生获得健康全面的发展,在授课的时候,我对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进行了如下设计:
知识与技能:说明氨基酸、蛋白质的结构和性质特点;掌握氨基酸的组成和性质,会写出三种基本氨基酸的结构简式;理解蛋白质的组成和形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合理摄入营养物质的重要性,认识营养均衡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实验探究;多媒体辅助教学。
在教学目标的设计中,三者是缺一不可的,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基本的化学知识,而且,对化学教学价值的体现和学生健全的发展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做好实现高效课堂的.中心工作。
教学方法的选择是高效课堂实现的中心工作,也是关键的一项内容,更对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我们要更新教育教学观念,要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例如,在教学《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时,由于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促进学生逐渐形成正确的科学社会观,提高学生社会责任感。()在授课的时候,我选择与生活实际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首先,我借助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了生活中与硅有关的应用,如,高纯的单晶硅是重要的半导体材料;金属陶瓷、宇宙航行的重要材料;光导纤维通信,最新的现代通信手段等。这些都是硅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而且,多媒体形象的展示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对提高化学的应用意识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又如,在教学有关“氨”的相关知识时,为了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也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授课的时候,我选择了自主讨论的教学方法,首先,我引导学生思考了以下几个问题:(1)在一些卫生不好的厕所里,我们经常会闻到一些气味特别刺鼻,请问这种气体是什么气体?(2)为什么液氨会感觉寒气逼人?(3)你都知道氨的哪些性质?……简单的几个问题的思考不仅可以将学生迅速地引入到课堂活动当中,而且对学生健康全面的发展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在化学教学中,教师要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分析问题、思考问题的过程中轻松地感受到学习化学的价值,进而为高效课堂的实现打下坚实的基础。
以上教学方法并不是唯一的模式,教师要从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学习特点出发,采用恰当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获得健康全面的发展。
三、完善评价模式,做好实现高效课堂的基本工作。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指出:“积极倡导学生自我评价、活动表现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关注学生个性的发展,激励每一个学生走向成功。”所以,在课程改革下,教师要完善评价模式,将师生评价与生生评价相结合,以帮助学生能够正确地认识自我,重新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
还以上述《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的教学为例,除了借助多媒体向学生展示硅的实际应用之外,我还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对硅在生活中的应用范围进行了简单介绍。虽然,在这个过程中有些学生说出来的例子不是很贴切,但我还是在肯定的基础上给予了引导,这样的评价不仅可以保持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也有助于学生自主性的发挥,进而为高效课堂的实现做好基本工作。
四、及时进行反思,做好实现高效课堂的后续工作。
反思过后才可以说是一堂课真正的结束,否则,就像我们平时所说的,学生拿到试卷之后,看看分数,随手放在书包里一样,教师的教学,学生的练习都没有什么意义。所以,不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要学会反思,以确保课堂的高效进行。
作为教师,在一节课40分钟结束之后,首先要明确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否完成;教学方法的选择是否恰当;学生是否真正发挥了自身的主体性;课堂价值是否得到了体现等,这些都是作为教师需要明确的,这也为下一节高效课堂的实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作为学生,要反思每节课自己哪些知识点掌握了,哪些知识点没有掌握,哪些需要做些练习进行巩固等,这些都是学生进行反思的。
所以,在反思过程中,只有教师和学生两方面进行反思,才能做好教与学的后续工作,才能确保高效课堂的顺利实施。
总之,在新课程改革下,教师要优化化学课堂结构,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在促使高效课堂实现的同时,学生的综合水平也能得到大幅度提高。
参考文献:
[1]白谢p。对于打造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化学高效课堂的探索[j]。新课程学习:中,(03)。
[2]刘红梅。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化学教学中的高效课堂构建方法探讨[j]。新课程研究:下旬,2011(11)。
(作者单位西藏自治区山南地区第二高级中学)。
新课程美术教学论文篇十一
摘要: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发挥自己的引导作用,让学生不由自主地欣赏语文、表达语文、聆听语文、感悟语文。让听、说、读、写等融入到学生的实际生活中,日积月累,真正形成习惯,从而提高语文素养。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生活化;新课程改革。
在高中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应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向生活开放,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发现文章中蕴含的生活情理,并在生活中去实践、运用、验证,能从生活的高度理解文章这样写的原因,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的有效性、科学性,并在学习中发展能力、健全人格、提升境界,为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如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把积累词汇和语言生活化。建立一套合理的奖惩机制,以实现积累的有效性,使其逐渐成为学生的一种生活习惯,并让学生在积累中自觉地学习、做事。另外,教师还要定期检测字词,批改学生的周记,对表现优秀的学习进行表扬,找后进生谈心等。
一、积累词汇。
在小学阶段和初中阶段,学生应重视对词汇的积累和运用,到了高中,也应该如此。高中阶段,学生的心理趋向于成熟,具备了一定的理解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这对学生词汇积累有很大的好处。这个环节,教师应这样做:生字、生词要让学生通过查字典自己去解决,这是他们自己能做到的事情。学生应该具备自觉和习惯,要让这种学习方法成为一种习惯。这就需要每一个学生应准备必要的工具书,不管是在学习的过程中还是在生活中,只要遇到不认识或者不理解的字词就要主动向字典请教。字典就是一个满腹学问的教师,而且态度非常好,只要你伸出援助之手,它就是随叫随到,高高兴兴地去帮助你解决困难。为了真正落实这一要求,每一篇文章的生词,教师都不给学生解释,让学生自主勾画,自主利用课文注释,或者联系上下文意,或者利用工具书自主整理、理解。只有学生通过努力也解决不了的问题,教师才帮助他们。时间一长,学生就能形成主动查阅工具书的习惯。
二、积累素材。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让学生积累素材主要是指积累精彩的语言或者段落。那么,什么样的语段才是精彩的呢?笔者认为:一方面思想内容好;另一方面语言有艺术性。让学生夯实语文基础知识固然重要,但是词汇、文字并不等于语言。要想提高写作水平,达到下笔如有神的境界,学生需要读书破万卷,这里的书不但指文字作品,还指生活这本大书。学生要通过广泛阅读借鉴别人文章中的精彩语句。教师要让学生学习别人的语言或者生活中的语言,然后形成自己的语言风格,变成自己的语言素养,写好自己的文章。比如,《读者》《青年文摘》《意林》这都是适合高中生阅读的优秀书刊,学生要彼此借阅。教师要专门给学生一节课的时间让他们进行摘抄,每次不低于600字。事实表明,学生摘抄的时候他们是奋笔疾书,如饥似渴。他们认真完成这项作业,而且效果非常好。如果遇到特殊情况,没有上这一节课,学生还会要求教师把这节课补上。学期末,教师挑选出优秀的文摘并装订成册,每个学生手中一本,让他们取长补短,分享成果。
试想,如果每一个学生都能坚持摘抄,长年累月,学生就会摘抄大量的高质量的文摘,这对他们的心理、人格、思想、语文素养等会有多大的影响力。如果学生坚持高中三年,每个学生大概能摘抄10万字,并且还是养成自觉文摘的好习惯。这不但提高了学生的语言素养,还促进了他们身心健康和人格发展。其实,学生积累语言的过程,就是提升境界的过程,只要每一个语文教师教学观念真正解放,勇于创新,给学生充裕的时间,他们一定能把这项工作做好。这样,学生的作文水平不提高都难,语言文字不优美也难,这样的教学真正落实了素质教育的要求。
三、灵动鲜活的课堂教学。
在以往的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往往以教材为中心,除了一本课本以外,就是让学生大量练习。语文教师要敢于突破应试教育的瓶颈,积极探索和研究新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全面发展。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对教材进行了延伸、整合,并注重教材和学生生活实际、社会实践有机结合,同时,鼓励学生大胆对教材进行质疑。就语文而言,课堂的延伸就是生活的延伸,学生要在教师的引导下进入“大语文”的天地。
新课程下的教学活动灵活多变,不拘一格,它不再是一个封闭的体系,更没有一种亘古不变的教学模式,而是强调预设的教案在课堂教学中开放式地接纳课堂生成和始料未及的体验,鼓励师生互动中的即兴创造,进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超越目标预定的要求。新课程改革下的语文课堂变得延展开放,它改变了封闭式的教学模式,打破了眼界限于书本的藩篱。语文课堂要突破只在教室内上课的传统教学模式,让学生的语文学习延伸到广阔的空间内,拓宽到学生生活和社会的各个领域。新课程改革的语文教学鼓励学生走出教室,到大自然、社会中去实践和学习;学生知识的获取也不再单单靠语文课本,而是延伸到社会这部“活”的无字书。如教师可以让学生研究一个课题,有的学生把清洁工作为课题进行研究,他早晨早早起床就去马路上观察清洁工工作的场景,逐渐地,他也喜欢上了这份职业,热爱劳动,并且主动和清洁工去交流,和他们一起劳动,一起谈心,并拍了很多照片。学生在研究课题的过程中走向社会,并在社会这个大课堂上学习和实践,使自己的知识和情感得到有效提高。
总而言之,新课程改革只有起点,没有终点。语文教师应领悟新课程改革的精神,把握正确的新课程改革方向,把学生当作课堂学习的主人,保证他们有足够的自主活动时间,设计多种教学方式,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营造良好的教学情境,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在加强学生语文知识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塑造学生的人文精神。我们作为语文新课程改革的实践者,要勇于创新,推动新课程改革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刘伟.高中语文教学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意义[j].语文教育,(6).
[2]孟晓庆.活化语文课堂,激发个性飞扬——高中语文个性化教学之我见[j].阅读与鉴赏:中旬,(6).
[3]罗德辉.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的探索及实践[j].文学教育:下,(5).
[4]房丽.坚守有效教学,成就无限精彩——新理念下高中语文有效教学追求[j].语文天地,2011(21).
[5]阮朝辉.高校图书馆服务于大学精神文化——以贵阳学院图书馆为例建设转型的策略[j].经济师,(6).
新课程美术教学论文篇十二
摘要:传统的化学实验教学,往往是“教师演示化学实验――学生记结论”的模式。初中化学课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实验教学不但是学生获取化学知识、认识化学规律、形成化学概念、提高各种能力的最好途径,而且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新课改下的教学目标要求我们对学生展开“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搞好合作探究实验教学。
关键词:初中化学素质能力。
新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是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学习新知识、技能和方法,帮助学生学会运用观察、实验、调查等方法广泛获取信息。这种教育模式尤其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独特的功效。我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做了以下几点探讨和探究。
一、要选择合适的内容。
初中化学教学内容并非都能进行探究,在实施探究式教学时,要根据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学生自身的水平和教学环境等因素来选择探究的内容。就初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而言,有关物质的性质、组成、物质间的相互转化关系等内容大都可以采用探究式教学,而物质的制备原理原则上不要求探究;表示物质组成的一些抽象概念如分子、原子、元素等就没有必要采用探究式教学;再者有些内容由于受实验条件、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准备情况等因素的限制,也不能进行探究式教学;另外对于学生已有经验基础,或者已在学生中达成共识的内容,也没有必要再进行探究。
因此,教师在组织探究式教学时,要精心选择探究的内容,确实让学生经历过程、掌握方法、体验乐趣、获得知识与技能。避免对教学内容不加筛选,随意让学生进行探究,使探究式失去应有意义。
二、要实施恰当的指导。
初中化学中的科学探究内容,不同于科学家们所进行的科学探究,基本上属于定向探究。这种探究活动,由于受学生已积累的知识经验、信息搜集和处理能力、实验操作能力、科学探究的方法和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等因素的制约,不可能由学生独立完成,必须由教师进行适时而恰当的指导。而这种指导不应是命令学生如何去做,而是要善于捕捉教学中的各种时机,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始终成为学生探究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
如:在学生提出问题和假设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提出的问题和假设是否合理?有无探究的价值?学生制定好实验方案后,要引导学生分析该方案有无安全隐患?是否对环境造成污染?方案是否简约可行?现有条件能否满足实验要求?尤其在学生的探究活动遇到困难和挫折时,教师要帮助学生查找原因,树立必胜的信心,保证探究活动顺利开展。坚决杜绝上课时只交待探究问题,随后一切由学生自行探究,教师不指导、不参与,当甩手掌柜的探究式教学。
新课程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使学生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这就要求我们改变过去实验教学依附于理论教学,只注重理论知识的验证及基本实验方法与技能训练的'培养模式。依照新课标理念,我们在教学过程中特别要注意纠正一些学生不爱动手、喜欢背实验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使实验教学成为他们质疑、信息收集和处理、探究的实践活动。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将学生的发展放在首位,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科学探究。
2.加强实验的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现行人教版初中化学教材中有些实验本身就具有探究性,但由于探究性不十分强,达不到很好的效果。例如:讲“分子的性质”时将盛浓氨水的小烧杯和盛酚酞溶液的小烧杯用一个大烧杯罩住一会儿,酚酞溶液为什么会变红?会提出多种猜想,教师应先让学生提出猜想的方法,再通过实验验证:(1)将蒸馏水和浓氨水分别加入酚酞溶液中;(2)将酚酞溶液敞口放在空气中。后经过学生观察、交流、讨论、分析。得出氨水能使酚酞溶液变红,说明氨水中有一种肉眼看不到的微粒逸出,进入酚酞溶液中,使其变红了。这样结合实验引导学生探究,不仅能完成所规定的教学任务,而且有利于加强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科学探究精神的培养。
3.培养实验教学中的化学科学素质。
在基础教育中,化学科学知识是学生认识世界、面向生活和自身发展不可缺少的知识,这些知识涉及面广,但难度适中或倾向简单。化学实验教学既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有利于学习学生形成概念,获得化学知识。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观察能力,获得比较熟悉的实验技能,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课标语)。
总之,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指导学生学习新知识、技能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使探究式教学同其它教学方式相互融合,取长补短,促进教学方式多样化。
新课程美术教学论文篇十三
广东省高中新课程改革的实施,信息技术也踏上了新的征程。《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试验)》(以下简称《标准》)指出:“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总目标是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在此前提下,《标准》还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与价值观三个方面阐述了目标的具体要求:
(1)强调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突出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的培养;
(2)注重被动学习的过程成为主动学习的过程;
(3)注意引导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突出情感的意义与价值。
在此背景下,作为信息技术教师的我们应该更。
多地去思考和创新,让新课程的教学理念真正在我们的教学中得到出来。现在,本人以自己的研究课题《word综合运用——制作电子板报》为例,谈谈在信息技术教学上的认识。
1.教学方法的探索。
通过总结以往教学经验,结合《标准》的目标和内容,明确要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为主线,同时兼顾学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来设计教学,这一教学理念希望在《word综合运用——制作电子板报》的教学中得到体现。在实施过程中,要求充分体现学生的个体发展,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性,让学生能自主开发知识,真正成为驾驭知识的主人。
1.1创设情境,激情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所以老师应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课程的要求,精心设计好导入,让课程一开始就充满趣味性,让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而使学生在愉悦的情境中跨入知识大门。因此,在导入这节课的教学时,我首先结合当前的社会热点,展示北京奥运会吉祥物——福娃的主题网站。其中介绍了福娃的产生过程、相关评论、以及福娃宣传动画片,还展示了前几届奥运会吉祥物等等。马上引发学生积极的讨论,学生纷纷发表自己的评论,认识到奥运会吉祥物浓缩了本国的历史,人文等精髓。此教学环节设计目的在于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利用学生对美好事物的向往,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
1.2灵活使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调动起学生学习积极性后,采取任务驱动教学法,让学生明确学习任务和目标。教师根据创设的情景,给学生安排任务,驱动学生积极寻找、搜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及步骤,在实践中掌握知识的学习,同时增强协同工作的能力。新课导入后,教师适时抓住时机提出任务:在网上搜索并下载关于北京2008奥运会吉祥物的文字和图片等相关信息,然后使用word文档进行编辑和制作。学生根据给出的任务,开始设计自己关于“北京2008奥运福娃”的电子板报。学生因在情景中主动、积极地接受任务,从而能乐于学习,极大的提高学习的效率。
1.3与其它课程整合,增加趣味性和实用性。信息技术课程并不仅是简单地让学生掌握信息技术,还应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按照课程整合的理念,把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工具,整合到实际任务中进行学习。这节课设计要达到的目标是word文档学习的延伸和拓展,是学生上网搜索和word文档操作的综合练习。学生制作关于“北京2008奥运福娃”的电子板报,目的在于让学生进一步掌握上网搜索、文字和图形的混排等技能,同时培养学生的自我创新能力,进而唤起学生的创作灵感,激发其情感,拓展其思维,让学生明白正因为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化历史,博大精深,所以才能创造出这么可爱,富有中华民族文化特点的吉祥物,从而使学生受到美的教育。因此,这节课是整合美育教育、信息技术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为一体的综合课。
1.4分层教学,鼓励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新课程中特别指出,对学生要“关注基础水平和认知特点差异,鼓励个性化发展”。学生在信息技术方面的起点水平参差不齐,而且在信息技术学习过程中能力层次的.分化也很快。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的信息技术水平,关注学生的学习特点、个性发展等方面的差异,灵活设计与组织教学活动。在组织教学上,我采用分层次教学。例如:上网下载关于北京2008奥运会吉祥物的相关资料,这是每一位学生必须完成的任务,而对word文档的排版,则依据个人具体情况而定。操作能力弱的学生在板报中能体现图文混排即可,而操作能力强的学生除了在板报中体现图文混排外,还要求对图形进行重组,文字色彩进行搭配等方面提出更高的要求。一节课下来,通过几次分层,水平不同的学生,都能够学到自己应该掌握的知识。
1.5及时评价,鼓励学生不断进步。新课程大纲中对学生的评价有这样的建议:“评价是信息技术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对学生的学习具有较强的导向作用。”在教学中,恰当的评价会让学生获取知识的欲望更加强烈,更能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也会让我们的课堂教学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因此,在这节课中就使用了网络课件中的“自我评价”和“活动论坛”两个网页,对学生的练习适时给予评价。学生通过自评和发表言论形成立体反馈,强化评价的客观性和全面性。学生还可以将自己做好的作品上传到论坛中,让其他同学或更多的网上读者来评价,以此鼓励学生不断进步和进行大胆创新。
2.学生学业的认定。
信息技术虽作为普通高中新课程的必修课程,但没有高考支撑,那么如果学生不学该怎么办?这是每一位任课老师担心的问题。我认为吸引学生学习,教师的教法固然重要,学生的学业认定也不能忽视。虽然没有统一的学业评价方式,但这反而给我们更大的自主权,为此我制定了信息技术必修课程学生学分认定方案:
结合《信息技术》的课程特点,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我对《信息技术基础》必修课程的学分认定设计了一组方案。整个模块共40学时,2学分。在设计中将2学分转化为100分进行评估,按比例进行转换。
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评定,平时作业和学习态度(30%),出勤情况(5%),电子作品评价(25%),模块测试(40%),上述四项成绩合计达到60分以上为合格,学生可获得2个学分。否则不予认定学分,拿不到学分的学生必须重修。参加各类创新比赛可作为奖励,给予不同程度的加分。本课程知识类内容要求通过书面测试,这样能较好地保证评价的覆盖面和掌握程度,其中书面试卷课内知识占60%,课外知识占40%,新得成绩基本上能体现学生综合运用技术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明确了评价方式,就会积极主动地配合我们的教学,实现我们的教学目标,完成我们的教学任务。
总之,广东省高中新课程改革的实施,作为一线教师的我们,如果能够多思考,善创新,在课堂教学上有新的理念,在实施过程中有新的思路,我相信我们的课堂会变得更加精彩、更具有人文气息,学生的信息素养也会得到更快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陶增乐,《信息技术基础》,浙江教育出版社。
[2]钱晓菁,马云娟,试论“任务驱动”,中国电化教育,.9。
[3]马宁,余胜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层次》,《中国电化教育》,2002.1。
[4]章剑卫,基于课程整合的新型信息技术课程模式,浙江教学研究,.2。
新课程美术教学论文篇十四
现代社会科学的迅速发展,需要人的丰富而高尚的情感与之平衡。美术课程是陶冶学生高尚情操,提高学生审美,增强学生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的一门重要课程。美术新课程标准提出:“通过学习美术,丰富学生的视觉、触觉;发展学生的空间思维和动手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以及美术的实践能力,达到能用美术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完善人格。
美术课堂是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通过各种工具、材料进行制作、练习而获取知识的。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对美术产生较浓厚的兴趣;使学生乐学、善学;激活美术课堂是教学的根本任务。
一: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兴趣是学生学习美术的基本动力之一。教师要充分发挥美术教学的特有魅力,利用现代的多媒体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例如:投影从视觉上激发;课堂上配上古筝、笛子之类的音乐,从听觉上激发。教学时,还要根据学生的年龄阶段、教材的内容以及教学的环境等因素进行协调统一,激发学生的兴趣,并使这种兴趣转化成持久的情感态度。譬如说,叫二年级的小朋友画透视或写生,是不符合逻辑的。美术教学也同于其它科目一样,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这样才能让学生感受学习美术是一种乐趣,并在这乐趣中学习掌握美术的'基本能力。
二: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掌握美术基本表现手法。
美术课程大致可以分成欣赏和表现这两大块。如何激发学生用掌握的美术知识来表现自己对事物、生活、对美的感知。在新课程标准里,各个年级都有明确的规定。不管是色彩、线描、手工制作、黑白画等,只要学生乐于动手、动脑、放胆地去表现,在这个表现的过程中就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审美能力,发展了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教师的语言表达,从而使学生和教师在心灵上产生共鸣,达到人文、情感、精神上的沟通。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表现欲,驱使学生带着多方面情感去完成一幅美术作品。
三:树立创新意识,开拓广阔的课堂教学空间,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
美术是用来表现丰富的生活、情感、事物的一种手法。事物、情感、是时时推陈出新的,创新精神也是社会成员最重要的心理品质之一。所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教学的根本任务。通过美术课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将会对学生的未来的工作和生活产生积极的影响。同时,也给教师的课堂有了更广阔的空间,在传承古今文化的同时也有了时代的产物。这对促进学生个性的形成和全面的发展是有独特的作用的。
四:明确课堂课题的学习领域,注意课堂量化的比例。
新课程标准根据美术学习的活动方式分成四个学习领域,即“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教师要明确把握课堂教学的学习领域,这样才能使学生在课堂中有目标、有计划地完成一节课的教学任务。教学内容和学习方式具有可选择性,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实施教学活动,促进学生向目标发展。总之,目标、内容、学习方式、和评价四方面构成美术教学过程的比例要恰当,这样才能很好地完成一节课的教学任务,使学生在轻松、愉悦中学习美术,掌握用美术表达自己情感、思想和对生活理解的方法。
总而言之,美术课堂要贯彻新课程标准的思想,把美术课上“新”上“活”。
新课程美术教学论文篇十五
通过对《美术新课程的学生观》这门课的学习,使我对促进学生在美术学科中素质发展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和认识,《美术新课程的学生观》中指出: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在新课程中,学生的发展成为了核心思想,为了学生的发展,依据新的学生观,构筑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有论者将新课程的学生观概括为如下几个方面: 1. 把学生当作学生; 2. 把学生当作朋友; 3. 把学生当作老师; 4. 把学生当作同学; 5. 把学生当作儿童; 6. 把学生当作教育的主体; 7. 把学生当作教育资源。当然,这仅仅是一家之言,每个人对新课程的学生观都有自己的理解,但有些要点需要我们把握:这就是将学生当人而不是当物看,尊重学生作为人所应该具有的'人格、情感、个性,尊重他们作为学习主体、思维主体、创作主体、行为主体的地位。
情感态度、知识经验和发展阶段的差异。因此,需要谨慎、动态地看待学生。
我们作为美术教师都清楚的明白:视觉性是美术存在、表现和发生作用的基本特征,因而美术又被称为“视觉艺术”。 所以,美术课程应该充分体现视觉性,让学生多观察、多感受,学会观察的方法,形成较强的视觉意识,用眼睛感受事物的整体和细节,对视觉现象感兴趣。很多人在小的时候,还非常重视视觉感受,对五颜六色的事物可以做出热烈的反应,但进入学校后由于长期的符号阅读和逻辑训练,视觉意识处于退化状态,对许多视觉现象无动于衷,麻木不仁。事实上,视觉是我们获取信息的主要通道,心理学家承认,人类知识的 80% 以上是通过视觉获得,所以,离开了视觉观察,我们的思维就会陷于一种贫血的状态,难以获得新的有价值的思维素材,从而也很难获得创新。不仅如此,视觉也是我们获得心理愉悦的主要通道,对美好的视觉现象视而不见,无法泛起情感的涟漪,我们就少了很多快乐。
我们也看到,许多学生都喜欢参与美术活动,享受其中的过程。美术课程对愉悦性的强调,旨在体现艺术学习活动的感性、愉悦的特征。因此对学生进行美感训练极其重要。因为美感能够给人带来精神的愉悦和身体的舒畅,还能给人带来道德、智力和身体的和谐发展。美感训练的目标在于帮助我们最大限度地发现美、享受美,甚至创造美。
儿童与生俱来就懂得审美,这种活动在他们对世界还只有初步认
识的时候就开始了,一个发育正常的孩子,无论处于怎样的环境,都会下意识的去感知周围事物的色彩、形状、花纹等等,而周围的情境是否具有美的特点也会自然而然的引起学生的欣赏与评价,甚至影响到他们在整节课中的审美表现。
因此,在每一节课之前,教师都可以根据本课的教学内容,提前对教室进行一个简单的布置,或准备一些视频、音频课件,教师的着装、打扮、整体形象根据本课教学的内容设计,创设出一种“美”的教学情境,会收到好的教学效果。例如:我在上《二方连续》时,教室里挂了一些二方连续纹样的拉花,课室的墙报栏也用二方连续纹样装饰,我穿上有二方连续纹样装饰的、极具民族特色的服饰,这样学生一进入教室就被周围的环境所吸引了,加上优美的民族乐曲伴奏和教师的语言引导,学生立刻就被这美的教学情境深深吸引了,整节课学生得到了美的享受,获得了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总之,在美术教育中,促进学生在美术学科中素质发展的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这个过程是漫长的,对我们每一位教师来说都是任重而道远的。
新课程美术教学论文篇十六
logo美术新课程培训感受美术新课程培训感受2020年7月11号普通高中课改美术教师远程培训在一中拉开了序幕,在2020年秋学段开始之前,先要对教师进行培训,培训坚持“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的原则,说明了这次课改培训的重要性。
此次的培训,我们这些老师被编为济源美术一班,成员有十个,这就意味着,在接下来的几天里,我们将一起学习,一起参加研讨。
高中课程改革是个新的开始,美术课程改革更是新的开始,教材由原来的美术欣赏,改为美术鉴赏,并且除了开设这一个模块外,还有四个模块,总共五个模块包括了九个系列,可谓是“多样性”,学生在选择上也具有了多样性。
通过几天的观看,我是大开眼界,课例中的实验区在高中美术新课改的实践中,给了我们很多经验,在开课方面,基本上五个模块,九个系列,都开设了各自的工作室。有的学校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推广,还有了自己的特色。
这里我们先借鉴和学习一下深圳中学的构想设置,深圳中学早在2016年就开始把艺术课作为课程改革的试验点,进行分项。
教学。
创建专业的教师工作室这样教师就有了一个很好的工作平台更好的积累资源积累经验对教师的成长也非常有利非常快。
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选课,然后进行分项上课,选择自己的模块课程上课,而这些模块课程可以和学生的兴趣爱好结合起来,这样学生学习的热情特别高,特别积极,当然学习的成效也特别明显。
他们的特色是“小”,一些小的油画,小的黑白画等,很有创意,学生通过老师教的一些技能,自己动手创作一些小作品,这些作品中融入了他们的情感,他们的思想,虽然不是很专业,但是作业的效果是明显的。
高中美术新课改,让美术课有了彻底的改变,对教师来说,也是很大的挑战,如果学校条件达不到,是很难开设成功的。但是在现阶段的高中,在部分学校的条件还是达不到要求的,不可能为每一个模块开设一个工作室,只能在教室进行,每节课的时间是有限的,下一节可能是别的科目的课。所以有些内容是完不成的。
我认为可以分开上,也就是课堂上完成一部分,课余完成另一部分。在高中开设美术教学模块,可以是1+1的形式,或者是1+2的形式。前面的1指的是美术鉴赏模块,这一个模块各个学校都能开设的,关键是后面的1或2。如果选择1+1的形式,可以选择书法,除鉴赏之处,其他模块都要占用一定的场地和一些工具,而书法课相比之下,只需要毛笔、墨、纸张,对学生来说还是很经济的。
如果是1+2的形式,除了书法外还可以选择设计工艺,具体开课时以自己的条件,以平面设计为主,比如二方连续、单独纹样、小海报、平面构成等等。总之,根据学校条件,积极开设适合学生的教学模块。
高中美术新课改的培训,让我开阔了视野,增长了知识,对课改有了一个深刻的认识,同时对自己也有了一个新的要求,那就是为了适应新课程,要更加努力的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在课改的道路上也创办出自己的特色。
新课程美术教学论文篇十七
作为一名美术教师要想有一个好的教学教学效果,那么就必须有一个强有力的理论进行支撑。因此我们就必须在闲暇之余不断研究《美术新课程标准》。自从研究课题以来我就不断潜心研读《美术新课程标准》,从中也是受益匪浅,让我的课堂教学有了一个质的飞越。
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必须坚信每个学生都具有学习美术的潜能,能在他们不同的潜质上获得不同成都的发展。美术课程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面向全体学生。选择基础的、有利于学生发展的美术知识和技能,结合过程和方法,组成课程的基本内容,并通过有效地学习方式,帮助学生逐步体会美术学习的特征,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美术新课程标准》中指出了一些具体的学习活动建议,但是同时也明确地指出“不同地区的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和条件,选择和采纳这些活动建议,也可以向学生提出其他学习活动建议,从而使教师的教学活动更加灵活,更具主动性和创造性。”因此我们在实施美术教育的时候就应该实实在在地站在学生和教师自身的角度精心地去分析、设计每一次的教学活动,根据情况来采纳或者重新设计课堂作业,从而达到学生发展的目的。
兴趣是学习美术的基本动力之一。美术课程强调通过发挥美术教学特有的魅力,使课程内容与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的情意和认知特征相适应,以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美术各个领域的学习过程中,《美术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不仅关注学生美术学习的.结果,还要重视学生在活动重参与和探究的过程”。因此,我们设计教学活动时也应该把血生的“学”考虑进去,在教学设计中要明确地体现出学生在本节课中将如何学习本节课的知识,要从以前的教师“满堂灌”的模式中走出来,让学生很好地参与到课堂中来,体验学习、快乐学习。
现代社会需要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因此,美术课程特别重视对学生个性和创造性精神的培养,采取多种方法,帮助学生学会运用美术的方法,将创意转化为具体成果。新课标紧密结合生活创设情境教育,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新课标让学生们从生活经验和客观实际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过程中学习、理解、发展。使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有了全面健康的发展。
总之,要想上好一堂美术课,我们就必须勤下功夫多做研究,不仅要研究学生,还要研究自身,只有这样我们的美术课才能让大多数孩子喜爱,我们的美术教育才能取得成功!
新课程美术教学论文篇十八
早在1854年英国心理学家斯宾塞就提出了“愉快教学”。他主张“教育要使人愉快,让一切教育带有乐趣,富有情感色彩”。这种愉快教学的原则其实质就是情感教学,以充分发挥人的主体性,使学生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愉快教育是素质教育对教育者提出的新要求,素质教育的核心是使学生从被动地接受知识向主动地吸收和应用知识转化,进而建立自己的知识结构。愉快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下面就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谈谈科学课中的愉快教学。
一、“愉快教学”是认识和顺应学习心理规律的必然趋势。
心理规律,简单地讲是能影响学生认识活动发展的意识倾向性。有利的学习心理能促使学生热爱学习,增强信心。要搞活课堂教学,教师必须充分了解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生理特征,根据具体的教学任务、要求,采用一系列符合学生心理规律的方法进行愉快教学,以求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利用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规律,我在一次小结练习中,分别让四个小组学生完成一组题目。第一组回答顺利,第二组出现“僵局”,第一、三、四组学生就在笑了,原因是连续提问第二组多个学生均不能对问题进行正确地解答。此时第一学生在“沾沾自喜”,第二组学生觉得“颜面无光”,再看第三、四组学生,看书、找笔记的正忙个不停。为何如此投入呢?因为谁都想在“竞争”中取胜。
二、“愉快教学”是充分利用学科优势,发挥实验功能的重要手段。
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科学每一个原理和定律的发现,均来自坚实的实验基础。现行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共安排了六个学生实验和五个研究性学习课题,在各章节教材中,还安排了更多的演示实验。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实验的本身就是愉快教学,教师利用形象、直观、鲜明、生动的实验能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为学生创设了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如在学习牛顿第一定律时,我先设计一个演示实验:玻璃杯中放一张塑料板,板上放一个鸡蛋,用力横向猛击塑料板使其弹出,塑料板上鸡蛋则落在杯中,这是为什么?课堂气氛顿时就活跃起来,学习新课的兴趣就油然而生。又如在“升华和凝华”的教学时,为了进一步理解升华和凝华的概念,我补充做了如下实验:把卫生球碾碎后放进插有树枝的烧瓶中,在酒精灯火焰上摇动烧瓶,微微加热,出现萘的升华;停止加热,烧瓶内树枝上出现了洁白、晶莹剔透的人造雪景。通过这样的'教学,教师讲得得心应手,学生学得轻松愉快。
三、“愉快教学”创设教学情趣,是寓教于乐的具体体现。
进行愉快教学就得努力创设课堂情趣。所谓课堂情趣,是指一堂课的思维情境及趣味因素的总和。正确创设教学情趣,可以使课堂高潮迭起,妙趣横生,活跃课堂气氛,扩大学生思维的自由度,让学生在愉快和谐的情感氛围中轻松地理解、消化知识。在科学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发掘教材,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思维特点,运用诸如故事法、悬念法、趣题法、设疑法、惊异欣喜法等方法进行愉快教学,如讲“大气压”时,我向学生讲述这样的故事:“1940年,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制造一台抽水机,可是无论如何也抽不出10m深以下矿井的水,这是为什么?”又如在“液化”教学时,为学生设计如下的趣味题:“夏天从冰箱里拿出来的水果为什么会出‘汗’?”同时,还借助自身恰当的衣着,抑扬顿挫的语言,优美流畅的板书,富于鼓励的评价,不失恰当的幽默等等,强化愉快教学的效果。如在讲凸透镜成像规律时,由于物距的变化而引起像距的变化是学生难理解的知识,我采用“物追像跑,物跑像追”形象化的语言予以概括总结,这样,凸透镜物像变化的问题也就能较为顺利地解决。
四、“愉快教学”是拓展教学空间和学生视野的强大动力。
成立科学课外兴趣小组,开展趣味小实验、小发明、小制作及自编科学学习园地,举办科学晚会和科学知识讲座等活动,将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紧密联系起来,相互促进,为扩大学生视野,挖掘他们学习科学的潜力服务,为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及关心自然,关心社会的情感服务,是开展愉快教学的重要内容,例如,在“测量”一节教学中,我布置学生每个人制作一个长1m的厘米刻度尺,不少同学自制的刻度尺,简单实用,刻度也较准确,通过制作,学生对1cm和1m有多长有了深刻的认识。又如在“量筒”一节教学中,我要求学生准备一个内径较小的瓶子或杯子,利用实验室里的量筒,测出容积,在粗细均匀部分贴上刻度,制成量筒。
另外在教学中我还根据教学内容定期安排课外活动。如组织学生用三种不同方法测校园花坛周长;师生共同测平均速度;用水龙头喷水观察人造彩虹;用秤和水“秤”桶的容积;用密度知识,估测一堆沙的质量;举办照相机原理及知识讲座等,使学生手、脑并用,个性充分得以发挥,拓展学习视野,巩固和提高学习成果。
总之,愉快教学方法是一种新的教学思想和模式,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实践新课程理念,应发挥愉快教学方法的强大作用。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42311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