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项目结题报告(模板15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3 03:48:42
研究项目结题报告(模板15篇)
时间:2023-11-23 03:48:42     小编:雨中梧

不论是学术界还是商业领域,报告都被广泛应用于向决策者传达关键信息。对于报告的写作,要培养良好的时间管理能力,确保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你可以通过阅读以下报告实例,了解真实案例中的报告撰写方式和技巧。

研究项目结题报告篇一

古诗词作文优秀历史文化的载体,在现行各类小学语文教材中均占相当的比例。古诗词教学对小学生的文化熏陶是无可替代的。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古诗词教学一直存在许多困惑和盲点;对古诗词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定位不明确;对古诗词教学在各学段所要达到的目标不够明确;各学段的教学方法没有明显的区分。这些因素导致古诗词教学目标不统一,教学方法单一。

我们认为,古诗词教学方法各学段的目标应该有所不同,那么,各学段的教学方法也应有所区别。另外,即使同一学段,古诗类别不同,所采用的教法也不应雷同。根据这种情况,我们将小学古诗词教学方法作为我们的研究课题,力求通过学习和实践,总结出若干各高效的教学方法。

二、理论依据及意义。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指出,要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收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小学古诗词教学不仅要对学生进行古典文化的熏陶,还要促进他们的语言的`发展,以及他们学习能力的提高。所以,我们在教法研究上要本着实用、高效、发展的原则,一切从学生出发,使我们的古诗词教学课堂充满语文味,方法简便,效果明显,学生从文化上得到浸润,能力上得到提高,达到能借助工具书自学古诗词的程度。

我们提倡高效的语文课堂。这一方面依赖于教师素质的全面提升,另一方面还要辅之于高效率的教学方法。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小学古诗词教法研究有其现实作用,课题的设置体现了教师成长的几个步骤:学习、反思、行动、总结。

三、研究的过程与方法。

研究项目结题报告篇二

2、项目主办单位简介。

3、主办单位之合作意想及尽职调查结论。

4、可行性研究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1、项目所在地概况及经济发展基本情况。

2、项目所在地房地产发展及市场的基本情况。

a、房地产开发企业发展概况。

b、房地产开发工作量增加概况。

c、商品房的销售概况。

d、房地产开发企业经济收益概况。

e、项目所在地房地产市场的展望。

三、项目所在地周边高层、多层住宅、商场的开发、出售、出租经营情况。

1、供应情况。

2、需求情况。

3、物业出租情况。

4、项目所在地房地产开发的总体评价。

5、对本项目开发的功能、规模、标准及营销的建议。

6、项目开发及技术设计方案的分析及比较。

四、地块及周围环境、建筑开发条件。

1、地理位置及道路交通。

2、地形、地质。

3、附近商业及生活配套;市政基础及公建配套设施。

4、综合评述。

五、地块撤迁安置情况。

六、地场三通一平的安排。

七、项目开发建设及经营的组织与实施计划。

八、项目投资构成、总投资估算、资金筹措计划。

1、基本参数。

2、土地成本。

3、建安工程成本。

4、前期费用。

5、红线内外工程及公建配套。

6、不可预见费。

7、开发期税费。

8、资金筹措计划及财务费用。

a、资金筹措。

b、财务费用。

九、可行性研究财务数据的选定和预测。

(一)售楼收入的测定。

1、住宅销售单价的测定。

2、商铺销售单价的测定。

3、单位销售单价的测定。

4、建议销售价。

5、实际销售总收入。

(二)项目经营管理费用收入与支出。

(三)经营税费及所得税的缴交。

(四)土地增值税。

(五)所得税。

十、项目经济效益分析。

十一、项目盈亏能力分析。

1、内部收益率(irr)。

2、净现值(npv)。

3、净现值率(npvr)。

十二、项目的不确定性分析。

1、项目盈亏平衡分析。

3、概念分析。

十三、公司对项目控制方式及人力资源配置。

1、项目的控制方式及组织机构设想与建议。

2、项目对人力资源的要求及现有人力资源状况分析。

3、公司可用于项目的人力资源。

4、拟派人员与项目的适应性。

5、拟新聘人员的要求。

十四、可行性研究结论与建议。

十五、项目综合经济评价。

十六、有关说明及建议。

十七、项目主要经济数据、指标综合付表、付图。

1、项目综合效益表。

2、项目动态、综合表。

3、项目投资利息估算表。

4、土地增值税计算表。

5、项目敏感性分析表。

6、概率分析表。

7、项目盈亏平衡分析曲线图。

8、项目敏感性分析图。

研究项目结题报告篇三

(编写提纲)。

一、基本状况。

1.项目单位基本状况:单位名称、地址及邮编、联系电话、法人代表姓名、人员、资产规模、财务收支、上级单位及所隶属的市级部门名称等状况。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单位的基本状况:单位名称、地址及邮编、联系电话、法人代表姓名、资质等级等。

合作单位的基本状况:单位名称、地址及邮编、联系电话、法人代表姓名等。

2.项目负责人基本状况:姓名、职务、职称、专业、联系电话、与项目相关的主要业绩。

3.项目基本状况:项目名称、项目类型、项目属性、主要工作资料、预期总目标及阶段性目标状况;主要预期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指标;项目总投入状况(包括人、财、物等方面)。

二、必要性与可行性。

1.项目背景状况。项目受益范围分析;国家(含部门、地区)需求分析;项目单位需求分析;项目是否贴合国家政策,是否属于国家政策优先支持的领域和范围。

2.项目实施的必要性。项目实施对促进事业发展或完成行政工作任务的好处与作用。

3.项目实施的可行性。项目的主要工作思路与设想;项目预算的合理性及可靠性分析;项目预期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分析;与同类项目的比较分析;项目预期效益的持久性分析。

4.项目风险与不确定性。项目实施存在的主要风险与不确定分析;对风险的应对措施分析。

三、实施条件。

1.人员条件。项目负责人的组织管理潜力;项目主要参加人员的姓名、职务、职称、专业、对项目的熟悉状况。

2.资金条件。项目资金投入总额及投入计划;对财政预算资金的需求额;其他渠道资金的来源及其落实状况。

3.基础条件。项目单位及合作单位完成项目已经具备的基础条件(重点说明项目单位及合作单位具备的设施条件,需要增加的关键设施)。

4.其他相关条件。

四、进度与计划安排。

五、主要结论。

研究项目结题报告篇四

(一)。

系(部):电气工程系。

专业班级: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2)班。

姓名学号:

指导教师:

职称:**。

课题名称:项目管理系统设计。

一、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和意义:随着社会分工日益细化,专业化程度日益提高,一项工程将涉及复杂的多方位的行为活动,这些活动组成一条主线流程和多条支线流程,最终实现工程的目标。但在实现的过程,除了材料、人员的管理,还有大量的计划进度以及资料、表单。这些工作虽然不需要太多的技术,却也同样地繁琐和重要。本课题的目标是利用信息化技术开发项目管理软件系统,就是创造一个能有效控制项目成本,包括对人员、材料、工作任务、进度的管理,协助项目经理掌握项目情况、指导项目成员完成任务、辅助项目成员交流意见的应用软件系统。

二、文献综述(国内外研究情况及其发展):

我们从山的这一边开始挖掘您和您的伙伴从山的那一边挖掘。当我们中途相遇时我们将会完成一个隧道。而如果我们没有相遇我们将完成两个隧道不能简单地把项目管理理解为把工作任务分派给人们然后幻想他们将会取得一个预期结果。事实上许多本来可以很成功的项目往往因为这类想当然的方法而导致失败。人们要靠扎实的知识和过硬的本领成功地在项目环境中工作并实现目标。

项目管理是指把各种系统、方法和人员结合在一起在规定的时间、预算和质量目标范围内完成项目的各项工作。即从项目的投资决策开始到项目结束的全过程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和评价以实现项目的目标。在项目管理方法论上主要有阶段化管理、量化管理和优化管理三个方面。

企业总在不断地实施各种项目。但是企业实施项目的决策是否总是从经营实际出发企业的高层是否经常对拟定中的项目进行审批管理人员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是否不断监督项目的目标、方向与进度管理层是否经常自问“当初我们为什么要实施这一项目”对于上述问题企业的回答可能分别是“很少”“有时”“偶尔”以及“这个项目当时看起来是个好主意”。事实上许多企业在把经营创意转化为现实的时候都遇到不少困难。传统上衡量一个项目是否成功实施的标准是“按时、不超预算和准确”。现在这种标准已经太局限了。新的标准除了这些还包括“实现预期收益、赢得股东的支持和企业的采纳”等。这些标准说起来简单但做起来绝非易事。在项目管理中时限、预算与切合目标等标准都是一些从属性变量。例如一旦决定减少项目预算会使完成项目的时限提前。而时间紧迫就有可能对工作的质量产生影响。反之提高项目实施质量的决策会增加实施项目所需的成本与时间。不过现在那些衡量项目实施的“新”标准同样也是从属性的。企业管理人员应在这些标准中确定一些关键性的指标并据此对项目实施进行相应的管理。为避免将来的各种困难管理者必须采取最可行并最有把握成功的方法对项目进行设计与管理。企业很多实施了的项目都是从业务需要出发的。实际上应该是只有能推动本企业经营目标的项目才能实施。很多企业都会对其经营目标进行定期总结并出于种种原因对目标进行不断调整。因此对项目的审批也必须因那些调整而调整。

项目管理的历史最早起源于美国二战期间美国研制原子弹的曼哈顿计划和20世纪60年代的阿波罗登月计划最早采用了项目管理方法并取得了成功由此而风靡全球。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项目管理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目前在美国白宫的行政办公室、世界银行、ibm、abb、摩托罗拉、诺基亚等核心部门都采用项目管理。

我国项目管理的实践起步较晚20世纪70年代通过13套大化肥的引进我们对西方公司的项目管理特别是设计管理模式有了初步的认识80年代通过世界银行贷款项目如1984年的鲁布革水电站项目开始实行项目管理到90年代初开始倡导创建国际型工程公司直到后来推行项目法人负责制、建设监理制和招标制等对项目管理的发展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但与国际先进的项目管理水平相比差距仍然很大比如:项目管理作为管理科学的一个分支在我国教委新修订的学科目录中还没有列入。

随着项目管理方法的应用和发展对项目管理本身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根据项目管理的发展历史和研究成果项目管理专家们把项目管理划分为两个阶段:20世纪80年代之前称为传统的项目管理阶段80年代以后称之为现代项目管理阶段。

目前国际上研究项目管理的机构主要有两大体系:一个是以欧洲为首的“国际项目管理协会”另一个是以美国为首的“美国项目管理学会”。他们为推动国际项目管理的现代化都做了卓有成效的工作。

国际项目管理协会internationalprojectmanagementassociation缩写为ipma于1965年在瑞士注册属非盈利性组织。1967年由其主持在维也纳召开第一届国际会议项目管理从那时起即作为一门学科而不断发展。其主要成员是各国的项目管理协会目前有28个国家组织为其正式成员代表着世界2万多名会员正式成员组织中的个人成员可自动地成为该协会的个人会员。ipma负责协调国际间具有共性的项目管理的需求并提供范围广泛的产品和服务包括研究与发展、培训和教育、标准和认证以及举办各种研讨会。

美国项目管理学会projectmanagementinstitute缩写为pmi成立于1969年是国际项目管理领域处于领先地位的非盈利性专业协会。负责建立项目管理标准、提供学术交流、教育程序和专业认证等服务。它的成员主要以企业、大学和研究机构的专家为主现有会员已超过7万。

中国项目管理协会作为我国唯一的全国性、跨行业的非盈利性学会组织在1991年才成立。其全名为“中国优选法统筹法与经济数学研究会项目管理委员”简称“项目管理学会”英文名称“projectmanagementresearchcommitteechina缩写pmrc或pmrcc挂靠在西北工业大学。其主管部门是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教授创建的中国优选法统筹法与经济数学研究会挂靠在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pmrc目前会员已遍布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其主要从事项目管理的推广应用、项目管理学科的建设与发展以及国内、国际间的沟通与交流。其编有内部刊物《项目管理》。pmrc是ipma的成员组织。

另外国内的研究机构还有北京中科项目管理研究所其与国家经贸委经济干部培训中心联合在in2ternet上建有“中国项目管理网”集中科院、有关大学的项目管理专家、教授和成绩卓越的项目管理高级工程师一起旨在推动中国项目管理水平的迅速提高。

当前发达国家的'项目管理已初步形成学科和行业。由于项目管理的普遍规律和许多项目的跨国性质各国专家都在探讨项目管理学科的国际通用体系包括通用术语。国际性学术会议也十分频繁几乎年年都有。

美国管理技术大学北京办事处主任王琨说在美国项目管理教育的热度大有超过mba之势。美国学者davidcleland称:在应对全球化的市场变动中战略管理和项目管理将起到关键的作用。

目前在西方发达国家由于项目管理受到广泛重视所以掌握项目管理专业知识已经成为晋升高级管理人员的必要条件。项目管理专业人才供不应求取得项目管理专业学位已经成为继mba之后的又一热点。美国著名的《财富》杂志断言:项目经理将成为21世纪的最佳职业。

由此可见项目管理在21世纪必将继续飞速发展21世纪的项目经理们必将大有作为。

三、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提纲)和成果形式:

研究内容:

(2)对项目中各组成模块进行可视化管理,包括增、删、改、查;

(3)对模块参与人员进行可视化管理,包括增、删、改、查;

成果形式:代码及论文一份。

四、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缺乏项目管理系统培训。

在软件企业中,以前几乎没有专门招收项目管理专业的人员来担任项目经理,被任命的项目经理主要是因为他们能够在技术上独当一面,而管理方面特别是项目管理方面的知识比较缺乏。

(2)项目计划意识问题。

项目经理对总体计划、阶段计划的作用认识不足,因此制定总体计划时比较随意,不少事情没有仔细考虑;阶段计划因工作忙等理由经常拖延,造成计划与控制管理脱节,无法进行有效的进度控制管理。

(3)管理意识问题。

部分项目经理不能从总体上把握整个项目,而是埋头于具体的技术工作,造成项目组成员之间忙的忙、闲的闲,计划不周、任务不均、资源浪费。有些项目经理没有很好的管理方法,不好安排的工作只好自己做,使项目任务无法有效、合理地分配给相关成员,以达到“负载均衡”。

(4)沟通意识问题。

在项目中一些重要信息没有进行充分和有效的沟通。在制定计划、意见反馈、情况通报、技术问题或成果等方面与相关人员的沟通不足,造成各做各事、重复劳动,甚至造成不必要的损失;有些人没有每天定时收邮件的习惯,以至于无法及时接收最新的信息。

(5)风险管理意识问题。

(6)项目干系人问题。

在范围识别阶段,项目组对客户的整体组织结构、有关人员及其关系、工作职责等没有足够了解以至于无法得到完整需求或最终经权威用户代表确认的需求;或者是多个用户代表各说各话、昨是今非,但同时又要求项目尽早交付;项目后期需求变化随意,造成项目范围的蔓延,进度的拖延,成本的扩大。

(7)项目团队内分工协作问题。

项目团队内部有时由于各阶段不同角色或同阶段不同角色之间的责任分工不够清晰而造成工作互相推诿、责任互相推卸的现象;有时各阶段不同角色或同阶段不同角色之间的责任分工比较清晰,但是各项目成员只顾完成自己那部分任务,不愿意与他人协作。这些现象都将造成项目组内部资源的损耗,从而影响项目进展。

五、研究思路、方法和步骤:

(1)项目经理接受系统的项目管理知识培训是非常必要的,有了专业领域的知识与实践,再加上项目管理知识与实践和一般管理的知识和经验的有机结合,必能大大提高项目经理的项目管理水平。

(2)计划的制定需要在一定条件的限制和假设之下采用渐近明细的方式进行不断完善。提高项目经理的计划意识,采用项目计划制定相关知识、技术、工具,加强对开发计划、阶段计划的有效性进行事前事后的评估。

(3)加强项目管理方面的培训,并通过对考核指标的合理设定和宣传引导项目经理更好地做好项目管理工作。技术骨干在担任项目经理之前,最好能经过系统的项目管理知识,特别是其中的人力资源管理、沟通管理的学习,并且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提高自己的管理素质,丰富项目管理经验,提高项目管理意识。

(4)制定有效的沟通制度和沟通机制,提高沟通意识;采取多种沟通方式,提高沟通的有效性。通过制度规定对由于未及时收取邮件而造成损失的责任归属;对于特别重要的内容要采用多种方式进行有效沟通以确保传达到位,例如:除发送邮件外还要电话提醒、回执等,重要的内容还要通过举行各种会议进行传达。

(5)通过学习项目管理知识掌握风险识别、量化、对策研究、反应控制的工具和方法,掌握项目风险管理所必备的知识。通过加强对项目规划中风险管理计划的审核提高项目组的风险管理意识。总结本行业项目中常见的风险及其对策作为风险管理计划中必要的风险内容,并切实评估相应对策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6)项目的目的就是实现项目干系人的需求和愿望。项目干系人管理应当从项目的启动开始,项目经理及其项目成员就要分清项目干系人包含哪些人和组织,通过沟通协调对他们施加影响,驱动他们对项目的支持,调查并明确他们的需求和愿望,减小其对项目的阻力,以确保项目获得成功。

(7)项目经理应当对项目成员的责任进行合理的分配并清楚地说明,同时应强调不同分工、不同环节的成员应当相互协作,共同完善六、本六、课题的进度安排:

2.24-2.28。

课题介绍,发放任务书。

3.1-3.14。

查阅资料,研究课题方案,完成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外文翻译。

3.15-3.21。

学习软件开发基础知识,学会开发工具的使用方法。

3.22-4.4。

完成毕业作品系统设计、数据库设计。

4.5-4.18。

完成系统初步构架,开始撰写论文。

4.19-5.9。

完成界面、功能基本开发,根据进度撰写论文。

5.10-5.22。

系统功能完善,完成论文。

5.23-5.31。

论文定稿,答辩。

七、参考文献:

[2]飞思科技产品研发中心。oracle企业管理器详解.电子工业出版社。

[4]夏普著,周靖译,visualc#从入门到精通,清华大学出版社。

[5]richardker.高智勇,赵,唐华平。com+技术大全.机械工业出版社。

八、指导老师意见:

指导老师(签名):

**年**月**日。

九、系(部)意见:

系(部)主任(签名):

**年**月**日。

研究项目结题报告篇五

院、系:机电工程系。

专业名称:机电一体化技术。

姓名:张祥祥。

学号:***。

班级:机电***。

毕业项目题目:棒料切割机的设计。

1、选题依据(选题意义、准备和基础等)。

机电一体化产品广泛应用各种加工业,切割技术也有了飞速的发展,手工切割已经适应不了现代工业发展的要求。如今已进入以通用机械时代。几十年来,切割技术的研究和发展一直比较活跃,设计在不断的修改,品种也在不断的增加,应用领域也在不断的扩大。而目前市面上有很多型号的棒料切割机结构复杂,调节,维修不方便,生产效率低,智能化低等不足。

2、内容综述(目标、主要内容、拟解决的重点问题等)。

1.对于板材切割机切割过程,如:上料-压紧-切割-调整-再切割-切割完毕-松开板材这一系列工作流程的plc半自动控制。让对于操作人员人数的要求变得最小,并且可以使操作人员不用一直守在机器旁边。这里主要研究的就是plc的控制过程,以及程序的书写。2.实现在板材切割过程中,根据不同的材质,不同厚度的材料实现主电动机以及平台拖动电机的变频调速。一方面延长机器的使用寿命:另一方面提高切割质量。这里涉及到的研究项目包括厚度传感器的使用和变频调速器的应用研究。3.对于板材切割机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控制。在操作人员不能完全顾及的情况下,保证机器的安全稳定的半自动运行。

3、方法和思路(研究方法或工作方案)。

1.与指导老师沟通,确定课题的研究方向和主要内容;

2.根据研究内容及方向开始对原始材料进行收集;收集对象包括图书,期刊,论文,网络文献等;收集范围包括图书馆,网络,书店等。

3.对于所收集材料进行分析,并根据材料的不同做好分类,留下好的有用的材料;

4.根据已有材料,完成基于plc控制板材切割机的设计初步构思;

5.结合研究方向和材料的收集情况,在初步构思的基础上完成对于方案的初步设计。

6.对初步设计进行实际应用讨论,根据设计的可实施性以及可能出现的特殊情况,完成对于初步设计的修改和加工。

7.最后,对已修改的设计进行再一次的实际应用论证,结合生产实际,完成对于设计的定型处理。其中对于材料的收集要以对板材切割机的实际运行为主,结合实际生产,查找相关的实体内容和参考文献。

4、毕业项目提纲。

当今时代正是中国发展的黄金时代,中国又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要想谋求更大的发展,行业的转型是一定的,所以轻工业的转型,重工业与机械制造的行业的重视是必然的。就这一点来看,让我们清晰看到机械行业的发展前景有着如此大的潜力。它与其他行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越来越多的产品智能化、自动化、网络化,单纯的机械已经不能适应行业发展的需要,渐渐地就出现了机电一体化,现代机械的机电一体化的目标是综合利用机、电、信息、控制等各方面的相关技术的优势,扬长避短以达到系统优化的效果,取得显著地社会效益和技术经济效益。

主要参考文献。

[1]梁景凯,盖玉先。机电一体化技术与系统[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

[2]徐灏。机械设计手册[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1.

[3]陆鑫盛,周洪。气动自动化系统的优化设计[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5.

[4]刘鸿文。材料力学[m].4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5.

[5]孙恒。机械原理[m].8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5.

[6]陈建明。电气控制与plc应用练习与实践[m].4版。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

指导教师:李**。

研究项目结题报告篇六

总论作为可行性报告的首要部分,要综合叙述研究报告中各部分的主要问题和研究结论,并对项目的可行与否提出最终建议,为可行性研究的审批提供方便。

第三部分软件项目项目市场需求分析。

市场分析在可行性研究中的重要地位在于,任何一个项目,其生产规模的确定、技术的选择、软件项目估算甚至厂址的选择,都必须在对市场需求情况有了充分了解以后才能决定。

而且市场分析的结果,还可以决定产品的价格、销售收入,最终影响到项目的盈利性和可行性。

在可行性报告中,要详细研究当前市场现状,以此作为后期决策的依据。

第四部分软件项目项目产品规划方案。

第五部分软件项目项目软件项目地与土建总规。

第六部分软件项目项目环保、节能与劳动安全方案。

在项目软件项目中,必须贯彻执行国家有关环境保护、能源节约和职业安全方面的法规、法律,对项目可能造成周边环境影响或劳动者健康和安全的因素,必须在可行性研究阶段进行论证分析,提出防治措施,并对其进行评价,推荐技术可行、经济,且布局合理,对环境有害影响较小的最佳方案。

按照国家现行规定,凡从事对环境有影响的软件项目项目都必须执行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审批制度,同时,在可行性报告中,对环境保护和劳动安全要有专门论述。

第七部分软件项目项目组织和劳动定员。

在可行性报告中,根据项目规模、项目组成和工艺流程,研究提出相应的企业组织机构,劳动定员总数及劳动力来源及相应的人员培训计划。

第八部分软件项目项目实施进度安排。

项目实施时期的进度安排是可行性报告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项目实施时期亦称软件项目时间,是指从正式确定软件项目项目到项目达到正常生产这段时期,这一时期包括项目实施准备,资金筹集安排,勘察设计和设备订货,施工准备,施工和生产准备,试运转直到竣工验收和交付使用等各个工作阶段。

这些阶段的各项软件项目活动和各个工作环节,有些是相互影响的,前后紧密衔接的,也有同时开展,相互交叉进行的。

因此,在可行性研究阶段,需将项目实施时期每个阶段的工作环节进行统一规划,综合平衡,作出合理又切实可行的安排。

第九部分软件项目项目财务评价分析。

第十部分软件项目项目财务效益。

第十一部分软件项目项目风险分析及风险防控。

研究项目结题报告篇七

论文最好能建立在平日比较注意探索的问题的基础上,写论文主要是反映学生对问题的思考,详细内容请看下文。

科研课题开题报告(研究设计)就是课题研究方案的设计、规划和制定。换言之,就是当课题方向确定之后,课题负责人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撰写的报请上级批准的选题计划。开题报告主要说明这个课题有价值进行研究,自己有条件进行研究以及准备如何开展研究等问题,也可以说是对课题的论证和设计。

撰写科研课题开题报告是提高选题质量和水平的重要环节,是创新新知,不是可有可无的。正如学者文翁说过,“搞好开题报告的主要目的是促使大家理清研究思路,完善研究设计”。制定课题研究计划和安排,是为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提供探索的途径。科研课题开报告,它初步规定了课题研究各方面的具体内容和步骤,对整个研究工作的顺利开展起着关键的作用。对于科研经验较少的人来讲,一个好的方案,可以使他们明确课题研究的方向,避免发生进行一段时间后不知道下一步干什么的情况,保证整个研究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可以说,课题开题报告水平的高低,是一个课题质量与水平的重要反映。没有科学的开题报告(研究设计),就没有科学而有价值的成果。随着教育科研管理工作规范化不断加强,开题论证问题越来越受到教育科研管理部门的重视。

研究项目结题报告篇八

教师课题研究结题报告的撰写提要:结题报告的撰写,在某种意义上而言,重形式更重与内容,一份行文规范的研究报告可以显现研究者良好的研究态度与研究水平。

20__年度—20__年度尚有部分立项课题没有结题,按照学校规定,这些课题必须在6月底前整理好现有资料,撰写好课题研究结题报告。为便于教师撰写,将课题结题报告的撰写方法和格式简单整理如下,希望对课题研究者有所帮助。

结题报告的撰写,在某种意义上而言,重形式更重与内容,一份行文规范的研究报告可以显现研究者良好的研究态度与研究水平。

结题报告应该包含三大块的内容:标题部分、正文部分、附录部分。

一、标题部分。

标题:题目中看内容,要求简练、体现报告的主观点。

署名:一般不超过三个,以对课题研究的贡献大小排列。

摘要:中文摘要300字以内,常用200字以内。内容为“为什么做?”、“怎么样做?”、“得到了哪些肯定或否定的结论”。英文摘要50个单词左右,用第三人称描述,时态是过去时。

二、正文部分。

包含“引言”、“方法”、“结果分析”、“讨论”、“结论”五大部分。当然在文字在表述上不需要一定按照五类的说法。

“引言”:即前言、问题的提出,必须和课题研究的内容相对应。

“方法”:即课题的对象与方法,

如果是实验报告,需要阐述实验研究的仪器、设备、材料、量表工具,使用的数据分析软件等等。

现在我们教师大都采用的叙事方式的阐述,写明课题研究的设计程序、整个研究过程的客观描述。

“结果分析”:文字表述和数据描述相结合,即定性描述和定量描述。

在数据描述时,可以采用饼图、曲线图、条形图等图形帮助说明,在表格形式进行描述时,可以采用三线表格形式。

“讨论”,讨论包含以下内容:

讨论预期与结果的一致性,判断为什么一致。

讨论本研究与其他的同类研究的异同,说明本研究的前瞻性与科学性。

讨论还有哪些可以进一步研究的内容。

“结论”:简单、明了。

三、附录部分。

包含“参考文献”、“附件”两个内容。

“参考文献”:即时性强,不要引用许多年前的杂志或专着。格式如下:

专着的引用:作者.书名.出版社,版本及年代.

杂志上文章的引用:作者.文章名.杂志名,__年第_期。

“附件”:非必要,有就附上。

一般格式的标题序号撰写方式如下:

“一、”“二、”……。

“(一)”“(二)”…..

“1.”“2.”……。

“(1)”“(2)”……。

科技项目格式的标题序号撰写方式如下:

“1”“2”……。

“1.1”“1.2”……。

“1.1.1”“1.1.2”……。

“1.1.1.1”“1.1.1.2”……。

研究项目结题报告篇九

一、项目研究背景1.教育发展背景。

在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中,提升学生语文素养已被抬到了空前的高度。《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应让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接触到了程少堂老师的教育理论:“上有语文味的语文课”。这一理论让我怦然心动并且心有戚戚焉。是啊,语文课就要上出语文味。从此,我认真学习程老师的教育教育理论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语文课堂进行改革,努力营造富有“语文味”的课堂,构建充满语文味的教学课堂,使语文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成为具有语感、情感、美感的特色课堂,实现语文课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目标。

其实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各个地区都推出了适应新世纪挑战的课程改革举措,呈现出的共同趋势是倡导课堂走向共情,追求在课堂中注重学生地倾听能力的培养。

东海县李埝中学是一所偏远的乡镇学校。近几年生源不足,学生素质良莠不齐,发展极不均衡。尤其是课堂的倾听能力急需培养。学校的办学宗旨,就以“办适合学生的教育”为办学指导思想,“适合”不仅是我们学校的教学精髓,也是教育教学核心。在“适合”的指引下,我们不断优化育人环境,提升育人水平。学校充分关注了学生自身的发展,结合学校的特点,确定了语文组课题——《初中语文“语文味”回归课堂教学研究》。

二、课题的界定。

“语文味”是指在一定的教育理论、教育思想的指导下,按照特定的目标和规格对学生进行培训,使学生养成某种良好的行为习惯。“初中”指国家义务教育阶段七至九年级的在校学生。“语文课堂”是指在课程标准的规定下进行的语文教学活动。“倾听回归”就是凭助听觉器官接受言语信息,进而通过思维活动达到认知、理解的全过程。我们所说的语文课堂上的学生的倾听能力主要是指学生要注意倾听老师或者其他同学的谈话并能进行信息反馈的能力。

“语文“语文味”回归课堂教学”要使课堂焕发出语文味,教师应该自身就有语文味。“腹有诗书气自华”,试想,一个自身语言都贫瘠干涸,安于就事论事,墨守陈规照本宣科的教师是无论如何也难把课堂变得有滋有味的。但是不少教师对“语文味”回归的概念和内涵理解不够清晰,对探究这一观念在教学中的价值理解存在偏颇,对它的应用还存在着一些误解。那么,“回归语文味”就成为课题的关键所在了。我们在实施过程中关注了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进行学生倾听现状与需求调研,确立课题研究的依据与原则。研究启动之初,学校课题组根据需要设计了一套学生问卷,确定了学生的倾听行为应包括学生能否认真倾听教师、学生能否倾听伙伴、学生能否倾听家长,理解、沟通家长三个方面。其正向指标是注视对方,边听边想,听而评价,听而补充调整;负向指标:不注视倾听,听候无反应,走神作小动作,做自己的事;拟分析、研究学生倾听现状,形成后续研究的主要思路和具体计划并以学校为主,整合家庭资源,培养学生倾听意识与习惯。

其次,在课题研究中我们的首要任务就是让学生明白倾听,不是一个简单的动作,而是一种能力,一种素养,一种品质。在活跃的课堂里,学生光有表达是不够的,如何倾听别人的意见也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技能,也是学生综合素养的体现。学生在课堂上要能认真倾听——倾听老师的讲课、倾听同学的发言,才能积极有效地参与教学活动过程,开启思维的火花,获取知识,培养能力,才能保证课堂活动有效地进行。

接下来,就是探讨学生良好倾听习惯的养成方法与规律,优化教师的指导。这里包含两个方面,一个是倾听环境的建设,比如“课桌环境”和“周边环境”,一个是倾听的标准与要求的制定。

三、解决的问题。

2.学生能否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进行有效的学习训练后,从而使倾听能力得到发展呢?

四、研究的主要内容。

1.搜集语文课堂中学生不会倾听的案例;2.分析语文课堂中学生不倾听的原因;3.如何在语文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

五、项目实施的过程与方案。

(一)准备阶段(2014年3月20日——2014年5月28日)1.深入分析学校现状、存在的突出问题、发现学校的优势、劣势,确定学校课题研究方案,进行前期调研工作。

2.建立学校课题小组,制订具体实施步骤,健全管理网络。3.组织课题组成员外出参观、学习理论知识;4.围绕《李埝中学和谐教育科研项目实施方案》制订实施细则,做到切实可行;此阶段采取的研究方法主要是调查法。

(二)实施阶段(2014年6月1日——2014年7月30日)根据第一阶段的探讨和研究,结合学校实际情况提出具体实施方案,付诸实践。此阶段采取的研究方法主要是行动研究法。

1.全面的分析,形成初步意向,收集整理课题资源,确定有代表性的学习基地(学校各个班集体)和语文学习形式(如进行课堂教学或和老师、专家进行交流探讨关于“倾听话题”的活动)。

2.根据收集的资源,研究其课题的特点来进行分类提炼,结合学校不同年级特点引入课堂实践,从而使学生对“倾听行为”有更深刻和更明确的认识。

3.根据平时的教学以及实践活动所产生的一些问题进行及时总结、反思、调整、整理出能使语文课堂更加高效的校本教材。

(三)总结阶段(2014年8月1日——2014年9月28日)根据第二阶段的研究成果,创立学生有倾听能力的和谐课堂并进行推广。本阶段主要采取教育经验总结的方法。

1.鼓励教师在教学不断总结经验,加强交流,多谈心得体会,收集整理案例、反思,编辑校本论文集。2.撰写研究报告。

3.以“初中语文“语文味”回归课堂教学研究”为主题的校本教研成果展示活动(如校本语文教材、课例、论文、实验报告等),对研究成果进行系统整和理全面总结,不断反思创建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查找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提升课题研究的内涵。

六、研究的成效。

1.初步探索了提高学生倾听能力指导方法。

教师的指导方法包括任务驱动、情境诱导、评价反思、视听相融、节奏调节、评价引导。

任务驱动——在充分认识学生的主体教学行为,教师的辅助教学行为和管理教学行为的同时,引导学生主动看、主动听,如:教师提醒学生:“他的发言正确吗?”注重引导全体学生倾听。

情境诱导——除了要引导学生带着任务倾听,还要创设符合学生的生活情趣的动觉情境,刺激学生来倾听。

评价反思——引导学生倾听伙伴。教师可多运用措施,找些方法,研究教师自行设计课堂教学评价标,以此检验学生倾听的有效度。视听相融——采用口形提示法,用手势动作引起学生注意,促进学生视觉器官与听觉器官的相互配合,综合运用。

节奏调节——当学生不太专心,教师可通过调节语速或停止讲述,提高学生注意力,从而促使学生关注倾听。

通过观察了解,我们发现学生在现在的学习过程中,不再是被动地听,机械地练,而是主动参与学习,获取知识,并掌握倾听要求,懂得听什么、怎么听、听得怎么样。通过两年的训练,测试记录反映班级学生倾听习惯有大幅度提高,能保持较长时间的有效倾听。

学生在主动参与倾听的过程中,渐渐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堂上不仅敢于发表见解,有时还对教师提出不同意见,甚至评价教师的示范。课堂上经常可以听到学生这样说“我认为”、“我还有一种想法”、“我们小组讨论后觉得”、“我是这样来学的”等等。课堂上学生在老师创设的民主、平等、和谐、宽松的氛围中被认可、被欣赏,孩子们积极思考、乐于倾听,要动手、动脑、要竞争,不断尝试自主、合作、探究的高效学习方式。有一位孩子的家长说:“以前大人讲话的时候,孩子总是插嘴,现在就能安静地倾听了,孩子说,老师告诉他倾听是一种礼貌。”

3.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科研水平得到一定发展。

第一个方面课题研究使教师的观念得到进一步更新,教学行为发生变化。在课题实践研究中,教师的思想观念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首先,教师们意识到教育的过程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相互倾听与应答的过程。其实,教师是学生鲜活的榜样,老师耐心、认真倾听的良好习惯,能对学生产生根深蒂固的影响。教师倾听本身就是一种教育,优秀的教师无一例外都是耐心的倾听者。教师有效的倾听,能让学生感受到一种尊重;教师有效的倾听,能给予学生激励和帮助;教师有效的倾听,更是师生间心灵的沟通。无须过多的对学生说倾听有如何重要,你的行为就是最好的示范。过去以教代学、先教后学的教学框架被打破了,代之以积极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倾听兴趣、寻求多形式、多途径方式提高学生倾听能力。第二个方面在课题实践研究中,老师们学会了反思。在教学前、教学时、教学后都能及时对自己的教学观念、教学设计、教学行为、教学效果进行反思,在不断的反思中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水平。课题实验教师都深切地感受到:课题研究对促进教师自身专业成长起着重要作用,特别是对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教学水平的提高有着深刻的影响。两年来,课题组老师们在各级各类的比赛中(如说课比赛、优质课竞赛、优秀教案评比、录像课比赛)硕果累累,完成教育叙事、观察日记、教学札记百余篇,在国家级、省级、市级的教育刊物上都有发表,我们还编辑出版了校本教材,得到了学生和家长的一致好评。辅导的学生在各级各类比赛中也是得到了很多的荣誉。

七、总结与思考。

1.通过研究,我们基本上解决了研究之初提出的问题。比如说学生学生“听”的能力有了明显提高,“听”的习惯也在逐渐形成。学生对语文课堂中的学习产生兴趣明显提高,大多数学生转变了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的学习方式。

2.通过研究,我们及时总结了一些有效的指导倾听策略:比如教学准备阶段策略、任务驱动策略、情境诱导策略、评价反思策略等。我们虽然提炼出这些有效的教学策略,进行了及时总结,但是推广还不够,希望通过再实践运用,融入课堂,从而创新出更多的有效策略,让我们的课题研究更具有实效性!

3.通过研究,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比如说我们对于科研理论及科研方法的学习还不够,以后要加强学习;由于课题组的成员都是一线老师,研究的氛围还不够浓厚,我们要让自己成为研究型的教师。这些都等待着我们在接下来的研究中好好完善。

4.由于学生自身资质的参差不齐,他们的倾听能力和倾听状态也会有很大差异。据心理学分析,学生的倾听效果是由学生对学科的兴趣和其倾听目的来决定的。听课过程中,学生往往以自身具备的倾听能力和自身养成的倾听习惯来决定听什么,什么时候听。有时候因为能力问题(如听不懂)或心理问题(如对老师反感),他们会自动关闭接收口语信息的通道,故意听不见老师的讲解,这样便产生了心理学所讲的“选择性失聪”现象。面对这种状况,教师应如何应对,值得进一步研究。

研究项目结题报告篇十

一、结题是课题研究重要且必要的环节。

课题研究的主要环节包括:课题立项、开题、实施、结题、后续工作。后续工作包括:鉴定、表彰、宣传推广等。

二、结题要拿成果说话。

什么是成果呢?

1、研究报告是成果的主件。应体现我们课题研究所取得的主要成果。

2、工作报告(即:研究工作总结)是成果的附件。应体现我们课题研究的足迹。可同时附带:学习的文件、学习体会、论文案例集、课件、活动录象等原始资料。研究成果分为显性成果和隐性成果、理论成果和实践成果。

显性成果看得见,摸得着,可以数字、图片、表格等形式出现;隐性成果是可以感知的,可以以个案的形式出现;理论成果即学术论文或专著,它阐明的是主张或观点,所以应坐而论道,以正面阐述为主,不做过多的描述,但也需要一些事例为依托;实践成果体现了学生的发展,因此可用事例表述,但也需要理论说明,说明实践操作的价值是什么,蕴涵了什么道理。

三、总结什么成果(以“德育实效性课题”为例)。

1、要扣住课题。也就是研究什么,总结什么。

需要回答的问题:

a、什么是德育实效性?

在这里回答什么是德育实效性,并不是回答概念问题,而是通过实践要提出与众不同的观点与自己独特的认识。实效,最基本的表现就是“接受”,学生对我们的德育不接受,就是无效;接受了,并且主动地化为知、情、意、行,就是实效。

b、中小学为什么要研究德育的实效?

c、哪些途径与方法是有效的?

(可结合身边的人所接受的教育以及个人的自醒)。

3、成果的质量要求。

a、要有理论高度;。

b、实践上要有亮点,让人看了耳目一新;。

c、有特色:独特性、地域性。

撰写课题报告有一般性的共同要求。但不同类型的课题报告由于其结构的不同,表现出不同的风格和特色。研究者撰写课题报告,首先必须把握各类报告的特征。教育调查报告是对某种教育现象的调查,经过整理分析后的文字材料。一般由题目、引言、正文、讨论或建议、结论等几部分组成。

教育实验报告是教育实验之后,对教育实验全过程及其结果进行客观、概括地反映的书面材料。一般由题目、引言、实验方法、实验结果、结论、分析与讨论、参考文献和附录等几部分组成。教育经验总结报告是对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经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积极探索而积累起来的经验的系统化、理论化的书面材料。由题目、引言、正文、结尾等几部分组成。

至此可见,课题报告的写作形式是不尽相同的,但可以归结为前言,正文、结论这种三段式的基本格局。一篇完整的教育课题报告。除了上述几个组成部分外,还应有署名和参考资科两个部分。其目的是表示对报告负责并表明对报告的所有权。

附录和参考资料是必须向读者交代的一些重要材料,参考文献是指在课题报告中参考和引用别人的材料和论述。应注明出处、作者、文献标题、书名或刊名、卷期、页码、出版机构及出版时间。

五、撰写课题报告的基本要求。

1.引言。

引言是课题报告的开场白。引言部分必须说明进行这项课题研究工作的缘由和重要性;前人在这一方面的研究进展情况,存在什么问题;本研究的目的,采用什么方法,计划解决什么问题,在学术上有什么意义等。要求简明扼要,直截了当。

应该指出的是,有的人在文章中对前人的工作随意否定,或轻易断言此问题前人没有研究过,属于历史空白,这是不妥当的。怎样开头为好,应根据课题报告的内容、各人的写作风格等因素全面考虑后确定。但必须注意防止面面俱到,不着边际,文不对题;或一步登天,言尽意止,不留余地等毛病。

2.正文。

正文是课题报告的主体,占报告的绝大部分篇幅;是课题报告的关键部分,体现着报告的质量和水平。所以,必须重视正文部分的撰写。各种不同类型的课题报告在正文部分叙述的内容不尽相同。但要写好正文部分,都必须掌握充分的材料,然后对材料进行分析、综合、整理,经过概念、判断、推理的逻辑过程,最后得出正确的观点。并以观点为轴心,贯穿全文,用材料说明观点。做到材料与观点的统一,这是基本的要求。对初学者来说。

往往易出现两种毛病:一种是只限于表述自己的论点,而缺乏科学的论证;只有论点,没有材料,缺乏说服力。另一种毛病是罗列大量材料,平铺直叙,看不出其主要论点是什么。出现上述毛病的原因就在于没有能以确凿的论据来说明论点,做到论点与论据的统一。

为了科学、准确、生动形象地表达研究成果,提高说服力和可信性还应减少不必要的文字叙述,而采用图、表、照片来集中反映数据和关键的情节。当然,选用的图、表、照片也要注意少而精,准确无误。

3.结论。

课题报告的结论部分是作者经过反复研究后形成的总体论点,它是整篇报告的归宿。结论必须指出哪些问题已经解决了,还有什么问题尚待研究。有的报告可以不写结论,但应作一简单的总结或对结果开展一番讨论;有的报告可以提出若干建议;有的报告不专门写一段结论性的文字,而是把论点分散到整篇文章的各个部分。

不论是哪种类型的科学研究报告。都必须总结全文,深化主题,揭示规律。而不是正文部分内容的简单重复,更不是谈几点体会,喊几个口号。写结论必须十分谨慎,措词严谨,逻辑严密,文字简明具体,不能模棱两可,含糊其辞。

六、撰写课题报告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重点应放在介绍研究方法和研究结果方面。课题报告的价值是以方法的科学性和可靠性为条件的,而这两者又有内在的联系,因为只有研究方法是科学的,才能保证研究结果是可靠的。人们阅读或审查课题报告,主要关心的是如何开展研究,在研究中发现了什么问题,这些问题解决了没有,是如何解决的。

研究结果在现阶段达到什么程度,还有什么问题需要继续解决等。因此,写作课题报告,主要精力应花在方法和结果部分,把研究方法交代清楚,使人感到该项研究在方法上无懈可击,从而不得不承认结果的可靠性。

2.理论观点的阐述要与材料相结合。在课题报告中怎样使自己的观点得到有力的论证,是应该关心的重要问题。论点的证实除了必须依靠逻辑的力量外,还需要依靠科学事实的支撑,做到论点与事实相结合。

课题报告一定要有具体材料,尊重事实,从事实中列出观点。首先在论述过程中要处理好论点与事实的关系,要求研究者首先选好事实。除了要注意事实的典型性、科学性以外,还要善于用正反两方面的事实来说明问题,揭示普遍规律。其次是恰当地配置事实,用事实论证,主要是用来帮助人们理解不熟悉的论点。

3.分析讨论要实事求是,不夸大,不缩小。在下结论时要注意前提和条件,不要绝对化,也不要以偏概全,把局部经验说成是普遍规律。

研究项目结题报告篇十一

项目背景:

传统电视作为文化消费的重要渠道和载体,仍具有其他收看终端无法比拟的大屏幕、高清晰、家庭化的特性。为同时满足消费者对于电视屏的'用户体验和互联网海量视听内容的要求,互联网电视作为一种跨界产品应需而生,成为兼具传统电视和网络视频优势的多媒体交互形式,具有非常广阔的市场发展前景,并将推动电视屏幕成为视频消费者的主要观看渠道,从而有效应对网络海量资源对传统电视使用时间和收视率的冲击。

公司的整体发展战略是充分利用数字化的“跨网络、跨应用、跨终端、跨媒体”的创新技术,从传统的“网络为王”向“网络、内容并重,用户和服务为王”转型,以互动电视,互联网电视,手机流媒体为发展主线,基于三网融合的理念,发展全国性新媒体业务,成为国内真正的多网多屏、以视频业务为核心的多种内容服务提供商。互联网电视作为公司重点发展的战略性业务,通过抢占市场终端入口先机,培育“数字tv”活跃用户群体,将为公司有效应对不断变化的市场竞争格局建立核心优势。

项目内容:

为了加强公司传媒内容产品核心竞争力,建立公司差异化的内容服务特色,拓展新媒体用户,公司拟投资140,000.00万元用于优质视频内容版权的扩充。同时,为降低运营成本、集约资源利用,整合各后台服务系统,公司拟投资11,500.00万元购买服务器等设备及软件,升级改造现有媒资生产中心系统。

项目结论:

本项目投资金额为人民币111,000.00万元,项目预计可实现总收入为199,471.41万元,合计利润总额为63,376.15万元,税后投资回收期为5.66年,内部收益率(税后)为18.36%。

研究项目结题报告篇十二

重庆市忠县三汇中学生物教研组。

学科分类:基础教育。

课题负责人:

潘体华(忠县三汇中学党支部书记、校长,中学高级教师)。

主研究人员:

杨宗福方林铭黄国权王术雄。

申緒斌张琦。

参研人员:

申华蓉岳浩叶国军刘俊国刘立帮。

一、课题的提出。

(一)研究的背景。

往,而无学生个体与学生个体之间自由的直接交往,更无学生群体与学生群体之间的直接交往。在强调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时,只是把学生作为一个孤立的个体对象看待,恰恰忽视了学生与学生之间蕴藏着巨大的学习资源。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学习是学生主动地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不是把知识从外搬到记忆中,而是以已有经验为基础,通过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建构新的理解。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与周围环境的交互作用,对于学习内容的理解起着关键作用。互动主义教育观认为,有意义学习是通过人际互动产生的。由此可见,充分的有效的互动是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

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是课堂教学互动的两种主要形式。现代合作教学理论也非常重视课堂学习中的互动状态,主张课堂上把大量的时间留给学生,使他们有机会相互切磋,相互沟通,从而起到一种“共振”作用,这就是美国著名物理学家温伯特所谓学习中的“共生效应”,这种效应能使学生之间相互交流、仿效和矫正,共同发展。

综上所述,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互动是长期被忽视的资源,但一定是今后必将充分开发的宝贵资源,故研究本课题。

(二)概念界定。

互动,也叫交互(interaction),是指相互作用的意思。互动是学习环境的灵魂。缺乏互动,各种学习环境要素的力量或“给养”就难以发挥。

互动教学按活动对象分,可分为学习者与信息资源环境、学习者与学习者以及学习者与教师之间等三种互动学习活动。

1.学习者与信息资源环境的互动:指学习者利用各种网络资源来进行学习。这种方式可以极大地满足个别化的学习需求,适用于学习者个体进行自主探究性学习。

2.学习者与学习者之间的互动:指多个学习者之间借助同步、异步通讯工具的方式进行的互动学习活动,有利于交流、协作学习,凝聚集体智慧,适用于主题、问题研讨或协作、合作学习。

3.学习者与教师之间的互动:包括教师与单个学生之间、教师与群体学生之间的互动,前者常适用于个别辅导,后者适用于讲授式教学,并通过交互界面向许多学生提出同一问题,通过交流空间,师生展开讨论与协商,达成共识。

二、理论依据。

(一)教育的协同原理。

协同学理论认为,在任何复杂系统内的各子系统既有独立的运动,又有相互影响的整体运动。当各子系统相互协调、相互影响,整体运动占主导地位时,系统则呈现有规律的运动状态,这就是系统的协同作用。教学作为一种复杂系统,其各子系统之间同样是既有独立的运动,又有相互影响的整体运动。通过各子系统,使相互影响的整体运动占主导地位,便可以产生协同效应,从而优化教学结构。遵从协同原理需要,要正确处理教学中的人际关系,形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这是情感沟通的过程,是心灵碰撞的过程。正确处理人际关系,从而形成一个欢乐友好的集体,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素质教育理论。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具有主体地位。因此,他们的学习活动不能由教师代替解决。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条件让学生去探索,去发现。首先,只有将学生的主体地位落实到课堂教学活动之中,教学中真正意义上的互动才能真正实现。其次,互动是人活动的基本方式,是人的精神需要,教学中的互动其根本意义不在于使学生获得认识论意义上的对主体间性的理解,而在于让学生发现、展示和发展自我,在互动中获得个人完整和全面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成为生物学习的主人。

(三)心理学依据。

心理学研究表明,互动交往的一般心理过程是:收入语音(即将作为第二信号系统的语音通过听觉神经末梢集拢并传导到听觉中枢)—理解语意(即通过大脑的分析和综合,理解这些语音所包括的含义)—储存信息(即将经过加工后的信息存储在大脑的记忆中心)—做出反应(即根据接受到的指令、采取相应的行为进行应对)。这种应对过程是思维发生发展、思维方式方法的运用、思维成果的形成及向外部语言转换等一系列心理操作的过程。问题是思维的开始,讨论是思维的交锋,互动是展示思维的过程。提出问题,发动讨论激起思维的活动。组织讨论是学生合作学习的一种主要形式。让学生相互合作,展开讨论,学生能彼此之间相互交流,发表各自的看法,没有心理障碍的互动,自然能以最佳的状态投入学习讨论中,思维也就活跃起来。

三、国内外相关课题的研究现状述评。

动主义教学观。其中“互动方式”观认为,生生互动的方式主要有竞争与合作两种形态。d·约翰逊与r·约翰逊把竞争与合作看成是社交中的相互依赖。合作是基于积极的相互依赖,竞争是基于消极的相互依赖。合作优于竞争,但竞争又是不可避免的。

北京教科院基础教育科学研究所陶文中同志自1996年9月以来,致力于“建构式互动教学模式”的研究,提出了基本理念和基本框架。此外,还有许多专家学者和研究者对“师生互动”做了大量的研究,但都没有详细论及课堂互动的策略。

四、研究的目标、对象、方法。

(一)研究的目标。

(二)研究的对象。

1.新课程实施中师生互动方式的理论研究。

通过对文献研究,比较新课程与传统课程中师生互动的不同要求,探索新课程背景下师生互动方式的内涵,提炼、概括出与实施新课程相匹配、相一致的师生互动方式的要素和特征。

2.本校教师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方式存在问题的现状研究。

通过观测和调查,对本校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互动方式所呈现的问题进行研究,探索改善现状的方式和途径。

3.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方式呈现的案例研究。

分析选择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方式有效性较高的课堂教学案例,研究从中呈现的特征和规律,总结推广成功经验。

4.促进教师对课堂管理进行变革的研究。

针对新课程实施中课堂教学管理中的问题,更新观念,变革管理行为,为师生互动的方式的研究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三)研究的方法。

1.研究法。

通过对各种渠道的有关文献的研究,了解相关的理论、研究的进展情况等内容,通过这些研究,可以更清晰地明确本课题的研究目的、方法、路线等。

2.实验研究法。

通过对高中新课程标准的研究,在生物科教学中具体实验、探索的教学组织新模式,形成符合学校实际、符合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组织形式。

3.案例比较研究法。

在高中新课程的不同模块之间,不同的具体案例之间进行比较研究,在同年段不同班级、同类群体之间进行横向对比,探究有科学依据的教学组织形式新理论。

4.问卷调查法。

通过对教师、家长和学生的问卷调查,形成研究成果的验证证据。

5.行动研究法。

在课题实施研究过程中,通过学习、实践、反思、评价分析,寻找得失原因,不断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实践的过程中,对随时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地修改、补充。

6.经验总结法。

在教学实践和研究的基础上,根据课题研究重点,随时积累素材,探索有效措施,总结得失,寻找有效的教学互动方法和原则。

五、研究过程。

(一)课程研究准备阶段(2012.1.20~2012.3.28)。

1.撰写课题研究方案,做好申报、立项及论证工作。2.组建课题组,落实课题研究网络。3.进行资料收集,整理并编撰成册。

4.加强理论学习,组织课题研究人员培训,增强对本课题研究意义的认识,进一步明确研究目的,掌握相关研究方法。

5.通过问卷调查以及课堂教学随机抽查等形式,对生物课堂教学的现状予以分析、教师及学生相关素质及其它制约因素情况作详细调查,撰写调研报告。

6.召开课题组成员参与的课题论证会,对课题实施方案进行评审和修订。7.通过集体研究,确定互动式课堂教学模式构建的切入点和基本思想,初步构建出适合新课程和现代教育思想的互动式课堂教学模式,并确定研究实施方案。

(二)课程研究实施阶段(2012.3.29~2013.5.30)。

1.邀请了有关教育行政领导、专家、学者莅临指导,对课题进行论证,提高全体课题组成员研究的有效性,扩大课题的影响力。

2.学习了理论、进行了问卷调查、应用研究,探索提高生物课堂教学水平的方法。

3.案例研究,每学期开展课题研讨活动,结合教学案例,开展了听课、说课、评课,探讨在实践中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

4.举行了一次中期研究成果报告会。

(三)课程研究总结阶段(2013.6.1----2013.6.20)。

1.收集整理课题研究的数据资料,进行分析、总结,并在全校加以推广,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3.进行研究结论的最终论证,组织专家鉴定。4.做好课题研究成果的宣传推广工作。

六、研究成果。

(一)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必须转变教师的角色。

现代教学要求教师退出往日的课堂的权威性的角色,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整个教学中,教师在不同情境中扮演不同角色,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和促进者,学习活动的指导者和合作者,学习评价的参与者。教师要努力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的地位,发挥其主体作用。为此,要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就必须转换传统的教师角色,树立如下的教育观念:

1.树立为学生终身发展服务的发展观。

学校教育的宗旨应该是开发多种智能并帮助学生发现适合其智能特点的职业和业余爱好,应该让学生在接受学校教育的同时,发现自己至少有一个方面的长处,学生就会热切地追求自身内在的兴趣。在生物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认识到自己在生物学科某一方面或者综合能力上存在的优势和特长,并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在师生合作学习过程中有效提高学生的生物学科应用能力。

2.树立学生为主的教学观。

时,教会学生如何学习。教学中要面对全体学生,发展学生的个性,尊重个体差异。教师要关心每一名学生,始终把学生的发展作为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要根据学生的独特的认知发展过程和教学内容,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因材施教,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创造力。

3.树立人人均可成才的学生观。

每个学生都有其独特的个性、智力结构和学习方法,是有独立人格的主体,教师要相信学生每个人都能通过学习和教师的指导成才,对每个学生都采取同样的教材和教法是不合理的。在教学中,教师要形成要积极乐观的学生观,即每个学生都有闪光点和可取之处,教师应从多方面去了解学生的特长,激励学生积极活动、主动思考,使其能力得到锻炼,使其特长得到充分的发挥。

4.树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观。

在传统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控制课堂,学生只是被动接受知识,很少参与教学过程。而很多学生都是希望能够参与教学过程,希望教师能够和学生一起共同学习和探究。教师要努力促进师生情感和谐发展,把生物教学与情感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创设各种合作学习的活动,促使师生、生生互动学习,体验学习的快乐感,发展彼此的合作精神。增强师生、生生间的交流与合作,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对提高教学效率和增强教学效果有着重要作用。

(二)转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建立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主的课堂。

1.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课堂的基本特征。

(1)民主、和谐、互动的课堂。要改变传统的教师的统治地位和权威性,增强师生间的亲切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愉快的学习情感。

(2)学生生动活泼的课堂。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得到充分体现,教师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教师精心设计学习活动和任务,学生充分运用多种感官,采取不同的方式去学习。在探究互动中构建新的知识结构,增强自主学习意识和学习能力。

(3)开放并充满和谐氛围的课堂。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学习的需要,创设多种学习情境,在民主、和谐、愉悦的环境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中充分利用现代化技术整合教学资源,拓宽学生的学习渠道,优化教学过程,形成多层次、多角度开放式的教学。

(4)学习效率高效的课堂。教师合理整合学习内容,有效组织学习活动,积极进行学习指导,及时组织交流评价,使学生体验到学习的成功,课堂教学效率高,学生学习效果好。

2.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课堂的教学策略。

(1)创设和谐情境,鼓励学生合作学习。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学生主动参与的氛围和环境。通过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和学习活动,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拓展学生的发展空间,引导学生挖掘出自己的潜能,培养自己的实践能力。(3)注意个别差异,尊重学生的个性和才能。

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生活体验、不同的知识能力和不同的思维方式。要进行自主、互动合作、探究的课堂教学,关注学生的学习体验,通过学生自我选择、自我调控逐步形成自主学习能力。

(4)培养学生自我调控能力,鼓励学生大胆创新。

良好的思维品质,挖掘学生的创新能力,创造条件使学生经常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和创新的快乐,促使学生不断发现自我的创造潜能,逐步形成独特的创造能力。(5)创设自我表现机会,使学生不断获得成功体验。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学习的需要,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设计不同的教学活动和任务,为每个学生参与教学过程提供机会,并在交流过程中充分展示自己,在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中,学会倾听,学会交流,学会表达,学会合作,获得成功的体验。

(三)提出了互动式教学模式。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其教学模式为“教师教授---学生接受”。随着师生民主、和谐关系的确立,课堂教学的中心已经逐步转移为以学生为主体,以活动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已不再是课堂教学模式的主流。教师的教学设计、实施和评价等课堂教学活动都围绕这个中心,并积极探讨以培养学生互动交际能力、自学能力为主的“教师导学——学生自学——合作探究——互动交流——评价反馈”的互动教学模式。

1.教师导学。

教师通过创设学习情景,在教材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制造一种不协调,把学生引入一种与学习有关的情景过程。教师通过合理的构想,选用适当的学习材料,把学习内容呈现给学生,以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和动机。

2.学生自学。

引导学生根据学习目标,结合自身体验和思维方式,自主地观察思考、语言实践、收集和记录与探究问题有关的各种信息材料,让学生在互动探究活动的过程中获得充分的感性材料和生活体验,为自主建构新的知识结构奠定坚实的基础。在获取知识同时,丰富情感,习得方法。

3.合作探究。

作学习,培养合作意识,分享探究成果,反思自身缺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正确估价探究学习效果和教师点拨释疑提供了可靠的依据。教师对学生的讨论和学习肯定和评价,学生从教师的评价中获得动力,从其他同学的成果中获得经验,彼此形成友好协作学习的氛围。

4.互动交流。

课堂教学应成为师生共同参与、相互作用、创造性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师生、生生进行动态信息交流,这种信息包括知识、情感、态度、需要、兴趣、价值观、生活经验等方面,通过这种广泛的信息交流实现师生、生生互动,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相互补充,使学习过程更多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通过生生的互动学习,师生的双向互动,丰富课堂教学过程,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5.评价反馈。

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评价,包括学习态度,参与课堂状况,与他人合作完成任务情况以及课堂纪律等。采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取得的点滴进步,使评价学生学习的过程成为激励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过程。通过评价,反馈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要根据合作交流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因势利导,突出重点,实破难点,对普遍存在的问题要精讲精析,务求学生理解掌握,使学生形成清晰完整的知识结构,为知识应用和能力的提升铺平道路,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四)和谐师生关系基础上的评价策略。

传统的生物课堂教学,教师只注重对学生的学习结果的评价,学生也只关注学习的结果,而不关注学习的过程,造成学习的学习方法、学习策略、情感态度等方面都不能得到正确的评价,而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在新型的师生关系条件下,教师要改变原有的评价方式,采用终结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结合的方式,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综合评价,调动所有学生的学习兴趣,师生间形成良好的学习环境。根据课题研究过程的经验,我们认为在互动教学模式的课堂教学中,评价应采用如下的策略:

1.体现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评价应有益于学生认识自我、树立自信;应有助于学生反思和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从而促进自主学习能力的不断发展。教师应使学生认识到自我评价对于学习能力发展的意义,并学会自我评价的方法。在评价活动中,学生都应是积极的参与者和合作者。

2.注重形成性评价对学生发展的作用。

形成性评价的任务是对学生日常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所取得的成绩以及所反映出的情感、态度、策略等方面的发展做出评价。其目的是激励学生学习,帮助学生有效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培养合作精神。形成性评价有利于学生从被动接受评价转变成为评价的主体和积极参与者。为了使评价有机地融入教学过程,应建立开放、宽松的评价氛围,鼓励学生、同伴、教师和家长共同参与评价,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3.注意评价方法的多样性和灵活性。

教师应注意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学习风格的差异采取适当的评价方式。在日常的形成性评价中,应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或优势选择适合自己的评价方式,如学生对自己某次课堂测验成绩不满意,可以与教师协商,暂不记录成绩,学生在经过更充分的准备之后,可再次参加评价。

4.注重评价结果对教学效果的反馈作用。

教师要时刻关注评价对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反馈作用,能让学生随时了解自己的生物学习状况和生物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进程,以便寻求适当的帮助,做出适时调控。教师也能较快较全面地了解掌握学情,根据评价的反馈信息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法,适时调整教学目标,科学高效地进行教学。

5.注意评价对师生关系的促进作用。

学习能力交际的目的,使学生在课堂真正完成对生物自主学习的实践;提升生物教学品质,发展学生的生物素质。使教学过程成为师生共同开发课程、丰富课程的过程。从而使课程具有动态的、发展的特点,使教学真正成为师生富有个性化的创造过程。

(五)研究成果。

1.课题参与教师素质显著提高。

(1)课题研究教师理论水平显著提高。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课题组组织全体实验教师认真学习相关的教育教学理论,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上形成了对教学本质及其特征的一般性规律性的认识,多数教师已放弃原来单一讲授式的教学方式,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和互动的教学模式在逐渐成为课堂学习和教学的主旋律,使学生在宽松的氛围中愉快获取知识,培养能力,发展特长。其中杨宗福、黄国权、岳浩、申绪斌、方林明、张琦、王术雄等七名教师利用暑假期间参加了网上课程远程教育培训,并获得了合格证书。

(2)提高了课题研究教师的教学科研能力。

参与课题研究过程中,研究教师在县、校优质课赛课、说课中有多次获奖,被评为县、校级教育科研骨干,优秀课题试验教师。

2、学生的学习品德和学习成绩显著提高。

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显著提高,学生敢于提问、勤于思考、乐于探究、善于交流等优秀的学习品德逐步形成,并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的学习成绩与对比班的学习成绩差距较为明显。

七、研究影响及效果。

(一)理论成果得到推广。

课题组的《新课程理念互动式课堂教学策略的研究》被学校作为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成果推广。课题组骨干成员被邀请在学校就生物教学进行讲座辅导,听讲教师达200多人次。

(二)实践成果及其影响。

1.促进了我校教师队伍专业素质的发展,推动了我校新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

开展本课题研究,促进了课题组成员尽快掌握新课程理念,积极反思传统教学行为,认真实践新课程标准。带动了全校教师主动适用新课程改革要求,加强学习,大胆实践创新,大力推动了我校新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同时,课题组成员设计的课堂教学“4122策略”被本校各年级参考运用,骨干成员被邀请在全校进行辅导讲座、上示范课,有效推动了全校新课程的顺利实施。

2.促进了我校生物教学质量大幅度提高。

二、高三生物成绩人均分、优生率、及格率都是位于全县同级同类学校第一;2013年春季,高三生物在重庆市举行第二次考前模拟考试中人均分、优生率、及格率都是位于全县同级同类学校第一。

3.实践成果也得到初步推广。

实施课题研究近一年来,课题组成员举办业务讲座近十多场,上公开课、示范课过三十多节,其中,王术雄、方林明、申华蓉、黄国权、岳浩、张琦等教师参加校、片区、县讲课比赛均取得等级奖;高级教师申绪斌201年秋季上示范课六节,全校各门学科教师听课达200多人次;高级教师杨宗福2013年春季为全校举办业务讲座五次,参与交流的教师达190多人次。

八、研究结论及分析。

历时近一年,我们通过对新课程理下互动式课堂教学教学策略的研究,从目标、特性、原则、途径、方法要求等角度进行调查、体验、探讨、总结、归纳,初步构建了贯彻新课程理念且能有效落实高中生物教学“4122策略”理论体系。同时通过研究北师大版高中生物教学内容的特点与要求,设计了大量认真贯彻新课程理念且有效落生物课程目标的教学实施范例。我们的新课程理念下的互动式课堂教学“4122策略”即高中生物教学要“把握四个特性”、“明确一个目标”、“坚持两项原则”、“采用二种途径”。

1、课程理念的前瞻性。

“面对社会发展的需要”,生物课程应使学生“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分析思考能力、实践动手能力、互动探究能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分析思考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培养学生善于分析、思考”,“实践动手能力就是培养学生能够独立的、自主的动手操作”,“互动探究能力就是培养学生集体协作、共同探讨、多角度地开发思路”。这些都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先快条件。而“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这是着眼于开放的现代社会生活中人们交流和沟通之重要的现实需要,更是根植于现实而“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为培养高素质的未来公民着力。

2、教学目标的全面性。

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学生的个性爱好、性格特征、学习基础、思维能力等方面是不同的,所以我们在教学中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针对性地教学为。要达到此目的,而有效的课堂教学方法之一就是采用课堂互动,即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以此来带动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课堂上的有效思考,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教学内容的开放性。

新的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综旨是:生物课程应该是开放而有创造活力的,应尽可能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需求,并能根据社会的需要不断自我调节、更新发展。生物教学应“努力选择贴近生活生产实际的话题、采用灵活的形式组织教学。”因此,我们广大教师在生物课堂教学中,应深入学生,了解学生,体验学生生活,积极开动脑筋,大胆地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采用形式多样的方式进行互动式教学,以便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达到相应的学习目标。

4、学习方式的实践性。

生物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能只是教会学生的理论知识,更主要的是要教会学生的思考方法,教会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所以,通过课堂互动,教师引领学生动脑思考、动手操作,互助探讨,这是新课程理念教学的核心。

(二)“明确一个目标”即新课程理念下生物教学要明确以“提高学生创新能力”为目标。

新课程理念的一个核心就是要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如何在有效的课堂教学中实现这一目标,科学的课堂教学策略就显得尤为重要。而互动式课堂教学是达到这一目标的有效方式之一。通过师生互动,教师引导,学生积极主动思考;生生互动,发挥学生充分的想象力,集体互助探索,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1、注重学生的思维训练。

我们在听课时发现,一些老师在教学时,往往追求课堂形式的花样,气氛的热烈,表面上热热闹闹,实际上毫无收获。事实上,根据新课标要求,生物课堂教学应在具体的课堂教学情境中培养学生思考、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轻松愉快地获取知识。我们认为要做到这一点,应该特别注重学生的思维训练,包括形象思维训练、逻辑思维训练和操作思维训练,通过选角度、举例子、打比方、设反问等形式,引导学生思考,课堂互动讨论,来提高学生的思维训练。

2、尊重学生的表达意愿和认知规律。

学生都有自己的思维,对周围事物有自己的看法,老师如果能尊重他们自己的意愿,让他们自由自在地谈,他们就会讲得头头是道,否则就会吞吞吐吐,不知所云。在生物课堂教学中,有些新的知识学生从未结触过,不敢表述。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面对,不要怕出错误,通过学生之间的互动探讨,大胆提出自己的观点,然后教师再引导学生共同分析,得出结论。有时遇到一些学生认为较难的问题,教师可将难的问题形象化、简单化,帮助学生逐步认知事物的规律。

1、生物课内强化训练。

在生物课上进行训练。要让学生获得完整的系统的生物学习能力,就必须在生物课内安排一定数量的课时,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进行专题训练,从从口头表述到体态语言,从教师引导的集体训练到定时训练,按部就班,逐步推进。这是学生获取生物知识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学生交际解题能力的重要途径。

2、课外实践拓展训练。

为了提高学生的生物学能力,适当的课外训练还是必要的。一是可根据学生的平时生活实际,给学生设置一些生产生活相关的一些生物知识问题,通过学生的观察、联系、思考、分析,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二是充分利用学校生物实验室对学生开放一些生物实验,来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巩固学生的课堂所学知识;三是指导学生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九、讨论与思考。

通过近一年的课题研究,本课题取得了一定积极的成果。但由于教学的系统性和学习过程的复杂性,加之研究者本身认识的局限性,课题研究还存在诸多待深入探究问题。

1、用先进教育理念武装起来的教师,理论才能付诸实践。教师的素质是实验成效的关键。提高理论修养,转变教育理念,强化教学素质,创新教学实践,仍是当前教师队伍建设的主要任务,也是开展教育科研的前提条件,更是推进课程改革的保证。但是我们教师在此方面还是有一定的不足。

2、进一步加强课题的管理,尤其是加强课题研究过程的管理,注重原始资料的积累和经验的总结,以便不断对研究取得的成果进行提炼、反思、总结,更好地促进深化课题的研究成效。

3、课堂师生互动具有双向性、教师主导性、情感性和同质性等特点。因此,教师首先要树立课堂师生互动观,要形成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师主动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参与学习活动;对待学生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同时不能忽视学生对教师的影响,达到教学相长。

4、教师要及时总结课堂教学经验,反思课堂教学的不足之处,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对于新课程理念下生物教学与师生互动关系的研究,我们仅有了良好的开端,取得了初步成果,以后还要在此基础上做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我们一定会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努力提升自己的教育科研水平,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十、参考文献。

1、《课堂教学方法与艺术实用丛书(11)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与方法》(于明主编)。

2、《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与教学实施(二)》(北京师联教育科学研究所编)。

3、曾俞《新课程视野下生物教学组织形式的思考》(现代教育科学2008年第3期)。

4、金绍荣《略论新课改下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的变革》(教育艺术2006年09期)。

5、《新课程与评价改革》(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组织编写)。

研究项目结题报告篇十三

张爱红。

一、研究背景。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思想品德课要“注重与学生生活经验和社会实践的联系,通过学生自主参与的、丰富多样的活动,扩展知识技能,完善知识结构,提升生活经验,促进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开展思想品德的活动课教学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我国新课程改革以来,初中思想品德活动课教学,虽然取得一定的成效,但总体不容乐观,初中思想品德活动课堂结构不尽合理,过程管理不严密,教学评价单一化,再加上教师的观念尚未彻底转变,许多教师仍然把活动课当成是体育课或者是综合实践课,导致活动课上课的随意性很大,同时应试教育的潜在压力,使得教师对活动课的课堂结构、过程管理、教学评价等方面缺乏深入的分析和认真的研究,只着眼于教学任务的完成,不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或者是教师越俎代庖,代替学生学习,把学生牢牢地套在框框里,既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更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这样的活动课就像在演戏,教师和学生都按照剧本已定的角色表演,或者是教师完全放手,不加指点,让学生自己去搞,学生无法从活动课结构上来把握活动课的上课要领,只能根据自己的想法去做,这样的活动课从表面上看气氛活泼热烈,但实际教学效果却是低效的。

马和穆托夫认为:课的结构是作为一种有益的组织知识,作为一种指示和标准理论而被人们理解和运用的,然而由于人们过多的强调教无定法,忽视了教学应当有法的一面,忽视了对这种组织知识更新和标准理论的研究,在冲破了赫尔巴特和凯洛夫的模式之后,并没有真正建立起科学的课堂教学结构体系,课堂教学的随意性很大,尤其是思想品德活动课,不少教师对四十五分钟缺乏通盘的考虑,导致活动课结构松散,教学指标不能落到实处。这与思品活动课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提升学生的精神世界,与初三中考的要求是格格不入的。为此,我们课题组的老师将教研目标锁定在活动课课堂教学结构上,寻求优化思想品德活动课课堂教学结构的途径、方法、原则、评价等,以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希望通过本课题的研究,积累思想品德活动课的课程资源,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务,也希望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能提高本组教师的教科研水平,促进教师自身的专业化发展。

二、课题的界定。

思想品德活动课是在遵循青少年学生身心发展和认知规律的基础上,以思想品德课课程标准为指导,在教师的引导下,按照常规的教学内容和进度,以学生的主体活动为基本特征,让学生通过自主活动、自主思考、自主探究、自主实践,使学生能够在活动中去体验,在活动中发展的一种教学形式。

所谓课堂教学结构,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的指导下,为完成一定的教学目标,对构成教学的诸因素在时间、空间方面所设计的比较稳定的、简化的组合方式及其活动程序。课堂教学结构优化问题,是前苏联教学法专家巴班斯基提出的,最近几年国内专家也引用这一提法。同时,我们的教师也在着力争取课堂教学结构的优化。因此,我们有必要弄清优化的基本含义:“在课堂教学中,用比较少的时间,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课堂教学结构是否优化,直接关系到一节课的教学目标能否完成以及能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当然,课堂教学结构也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教学目标、教学策略学习评价的不同而变化的。

三、研究目标。

1、帮助教师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思想品德活动课堂焕发出生命的色彩。

2、探索思想品德活动课的结构设计、教学方法、教学原则以及有效的活动评价体系,以更好地优化思想品德活动课教学。

3、初步构建思想品德活动课清晰有效的课堂教学结构。

4、通过思想品德活动课课堂结构的研究,提高教师设计活动、组织活动、指导学生活动的能力,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四、理论依据。

1、系统论告诉我们,整体大于个孤立部分的总和,总体功能都不能组合的各个要素的简单相加,而是一种新的特定的功能。因此,我们在研究课堂教学的时候,不能只重视局部的优化,而应当着眼于整体的优化,从整体目标出发,研究课的各个组成部分的相互联系、相互结合和相互制约的规律,使课的各个要素相互协调,相得益彰。而形成这样一个“整体”的关键便是结构。

2、认知心理学理论:认知心理学理论是初中思想品德活动课教学的支柱。杰出的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认识起源于活动”,前苏联心理学家阿尼•列昂捷夫则极重视活动的作用,并撰文强调他的“活动中心论”。

3、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完善的智育的一个非常重要条件,就是教学方法、课堂的结构以及课的所有组织因素和教育因素,都应当与教材的教学目标和教育相适应,与学生的全面发展的任务相适应。事实上,系统的结构决定指系统的性质和功能,结构和功能总是相互制约的,只有当教学处于合理的课堂结构之中,才能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条件。

五、应用价值。

1、优化思想品德活动课的课堂教学结构有利于教师转变教育教学观念,确立起以生为本的思想。

2、优化思想品德活动课的课堂教学结构有利于教师教学的方式的转变。在思想品德活动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教师注重的是学生独立性和自主性的培养,教师的角色是引导者、促进者。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这一切都有利于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

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向自主的、合作的、探究性的学习方式转变,学生在活动课学习的过程中,亲自参与丰富、生动的思维活动,经历了一个由实践到创新的过程。

4、优化思想品德活动课的课堂教学结构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与综合能力的提高。思想品德活动课从课的内容、结构到组织形式,符合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心理特点,活动课中体现出学生是教育的主体和自我发展的主体,重视学生的个体生活和社会生活的需要。活动课的目的是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5、抓住了课堂教学结构的优化,也就抓住了教学改革的“牛鼻子”。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需要。改革的目的是为了“自我完善”,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本身就是一项重大的改革,课堂结构的优化必须以先进的教育思想、科学的教学原则、正确的教学方法为前提的。因此,优化课堂结构必然会推动教育思想、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各个教学因素的变革。

6、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能帮助我们积累思想品德活动课的课程资源,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务,也能提高本组教师的教科研水平,促进教师自身的专业化发展。

六、研究方法和途径。

(一)研究途径。

本课题研究的是活动课的课堂教学结构,是政治教师每天的日常工作,因此,工作即研究:课题组成员将首先进行调查研究,了解思想品德活动课的教学现状,分析原因寻找对策,接着从教案入手,加强对活动课课堂结构的设计研究,然后以课堂为载体开展研究课、示范课活动,通过开课活动来分析归纳优化思想品德活动课的教学方法、教学原则、活动评价体系以及教学结构策略,最后形成我校思想品德活动课的课堂教学结构模式,形成我校的校本教学资源,最终目的是提高我组政治教师的教科研水平、上课能力和教学质量。

(二)研究方法。

(1)行动研究法。本课题研究的是活动课的课堂教学结构,是政治教师每天的日常工作,因此,工作即研究,每一堂课的实践都是一次探索和研究。

(2)问卷调查法。任何理论都离不开实践的指导,因此该课题的研究需要深入学生的实践,进行广泛的调查,获取第一手资料。

(3)文献查阅法。课题研究离不开理论的指导,因而本课题的研究将大量查阅文献资料,以便于使研究更深入,更有力度。

(4)案例分析法。纷繁复杂的现象让人眼花缭乱,可能会影响研究的进度和方向,因此课题研究要善于抓住个案,抓住典型,由表及里,由此及彼,进行案例分析,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5)经验总结法。“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收集、学习习近平两年来有关的理论与实践文章,学习、借鉴他人的经验,从他人的经验学习中得到启发,形成思路、方案或采取行动。

七、研究过程。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10.2——2010.6)整理资料、研究成果汇总、结题报告、经验推广。研究成果:研究报告、论文集、教学案例集、教学设计集。

八、研究内容。

1、研究思想品德活动课的教学现状,探究思想品德活动课教学现状的成因与对策。

2、研究思想品德活动课的课堂教学结构优化设计问题。

3、研究思想品德活动课的教学方法、教学原则以及活动评价体系建设的问题。

九、保障措施。

新北区实验中学新北区乃至江苏省的重点示范初中学校,教学设施齐全,设备比较先进,拥有包括多媒体教室、演播厅在内的校园网络,特别是学校的图书馆阅览室拥有四万多册藏书,为我们课题组进行课题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料和先进的技术保障。

学校领导非常重视和关心课题研究,早就确定了科研兴校方针,制定并完善了教科研奖励条例,为课题研究提供了物质保障。

我们政治组有一群能吃苦、勤钻研、敢创新、肯奉献的政治教师,他们个个勤勤恳恳、脚踏实地,自觉履行教师职责,并在教育教学上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黄小燕、刘亚琴老师已经是常州市教学骨干教师,张爱红是新北区学科带头人,一批年轻的教师正在成长,如朱晓新老师在市的青年教师评优课中获得过一等奖,区的骏马杯比赛中获得一等奖;何姝勤老师获区的骏马杯比赛二等奖,还有黄淑娟、陈彩霞、樊丽艳等都在学校的“春蕾杯”中获过奖,特别是在课题研究方面,黄晓燕、张爱红两位老师都曾经参加过常州市级的课题研究,黄晓燕、张爱红老师都独立主持过区级的课题研究,积累了一定的经验,这为本课题的实施提供了专业保障。

十、研究成果。

通过课题研究,老师们的教育教学水平和教科研水平都得到了很大提高,撰写了许多高质量的教育教学论文。

1、张爱红:论文《善待构建教育的和谐之美》获市教育学会二等奖;论文《善待学生的艺术》获省师陶杯三等奖;论文《多媒体技术在思品课中的应用与研究》获省蓝天杯三等奖;论文《开放让政治课活起来》发表于市教育报;论文《激发学生探究性学习方式的策略研究》获区一等奖,发表于市教育报;教学设计《学校与家庭的呵护》获区一等奖。

10、08——09获校优秀班主任。

4、黄淑娟:获第七届校“春蕾杯”一等奖;获第八届校“春蕾杯”二等奖;

7、黄小燕:论文《思想政治课研究性教学模式中学生收集材料处理材料能力的培养》获江苏省教育学会论文评比三等奖;《一次特别的失物招领仪式》获新北区教育故事评比一等奖;2008.11《由一堂市评优课谈政治课情景创设中的一材多用问题》获省师陶杯三等奖、市年会二等奖。

8、耿瑛辉:《初中思想政治课课堂讨论中存在的问题、原因与策略》获省三等奖、市一等奖;《思想政治课须营造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在江苏大学学报发表。

十一、研究反思。

我们的课题研究的虽然是教学结构的优化,但涉及的方面颇多,它要涉及到广大教师的教学观念、知识水平、专业素养、调控能力、教学智慧、教学方式等多种因素,它不仅要改变教师的教育观念,还要改变他们每天都在进行着的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教学行为,这等于要改变教师习惯了的生活方式,其艰难性就不言而喻了。同时它还要涉及到广大的学生,而学生是一个个正在发展的、富于个性的、变化着的个体,他们的知识基础、能力水平、学习习惯、学习方式等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这在课题的实践阶段中越发明显地显示出来。随着课题的深入,难度越来越大。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所要做的工作是千头万绪,从课前到课中到课后一贯始终,因此我们只能从几个教学环节入手进行具体的操作实践,我们更多的是凭经验,而不是靠科学的测定来调控。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尚处在边摸索边实践边总结的阶段,但是不管怎么说,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我们坚信:困难与希望同在,挑战与机遇并存。虽然该课题没有现成的固定的模式可以照搬照抄,但只要我们课题组成员齐心合力,大胆实践,勇于探索,勤于思考,敢于创新,我们一定能走出一条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适合我校师生实际的课堂教学的新路子!我们将为此而不懈努力!

2010年6月。

研究项目结题报告篇十四

一、课题研究的现实背景。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越来越觉得只注重一本教科书是封闭的教学,牺牲的是个性、是创造、是自学的能力,是对学习语文兴趣的扼杀,很多教师也已清醒地认识到: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固然以课内学习为主,但光靠课内学习这一条腿走路显然是不行的。课外阅读正好在以上方面可以弥补课内阅读之不足。综观课外阅读现状,形势不容乐观,突出表现为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阅读兴趣比较单一:休闲性阅读占据学生课外阅读的大部分时间;

(3)课外阅读的时间的比重减少:越来越多的时间被无聊的电视节目占据着;

(4)阅读消费较少:用于娱乐的消费远远高于购买书刊的费用。

(5)学生独立思考能力、阅读能力正在退化:学生缺乏阅读课外读物的习惯,缺乏独立思考、独立阅读的能力。阅读的退化不仅会使人的思维迟钝,智力功能萎缩,导致学生品德弱化,人文精神失落,更会危及民族基础素质,造成民族文化的退化。

二、要解决问题。

1、探索低段学生课外阅读实践活动的实施途径及策略。

2、构建科学、规范、有效的低段语文阅读指导课的活动模式。

3、初步形成切合本班学生实际和教师特点的课外阅读实践活动课程。

4、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促进书香班级特色的形成。

三、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主要以行动研究法为主,辅之以实验研究、行为观察、文献研究、问卷调查、师生访谈、家长反馈等多种方法。

四、课题研究计划。

1、准备阶段(2009.3—2009.4)。

(1)、整理课题申报相关资料,完成课题申报、立项。

(2)收集国内外有关小学语文课外阅读实践活动的探索与研究论文献及实践资料。

(3)制定研究方案及研究计划,做好实验准备。

2、研究的实施阶段(2009.5----2009.10)。

(1)进一步加强理论学习,并深入实践研究。

(2)收集优秀读书心得。

(3)开展“阅读汇报课”、教学设计、撰写经验论文活动,完成教学设计、论文或案例。

(4)完成阶段研究报告,进行阶段成果评估。

3、实验的总结阶段(2009.11—2009.12)。

(2)进行总结提炼和实验成果的综合评估,撰写结题报告。

(3)推广研究成果。阅读成长记录袋、读书心得。

五、课题研究进程。

(一)前期准备工作。

1.以理论学习为先导,强化科研意识。

我们认为,深入而充分的理论准备并贯穿于始终,对于顺利完成课题研究任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开题后仍要认真地系统地学习教育理论专著和相关的理论以及新的科研成果经验。理论专著主要来源于教育书库以及计算机网络中的精彩资源。在此基础上,掌握原理,积极研讨,改变教育理念,强化科研意识。

2.以课程改革为契机,推进研究性学习。

《课标》对学生的课外阅读量提出了从量到质的要求。课程改革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了理论的依据,使我们在研究中更能放手大胆地去做。因地制宜,因班制宜,充分开发学生的潜能,利用学校的现有资源,达到推进学生课外阅读的研究性学习,要求每个教师最好每月上好一节研究课,每学期写好一篇研究论文。

3.以全面调查为辅助,改进研究方法。

学习资料为多。大多数父母认为课外阅读就是为了提高写作能力,低年级没开始写作,这课外阅读有没有无关紧要。在家长的心里,课外书就是闲书,会影响学习,只要读好语文书数学书就好了。这使我们认识到家长的观念亟待更新,应该尽快列一些适合学生的书目提供给学生以让他们能走上课外阅读的阳光大道。

(二)具体操作。

阅读习惯的养成是一件持之以恒的事情,需要我们教师的帮扶监督。要使活动去得成效,需要我们用心去研究,我们从以下方面着手:

1、立足课堂,向课外无限延伸。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课外阅读习惯的培养同样不可忽视课堂教学的力量。苏教版新课标的语文课本所选的课文文质兼美,课文留有相当多的空白。给我们教师留下广阔的对教材二度开发的天地,课堂的外延天高地阔。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我们从课内抓起,在课堂教学中我们有意识地引入和课文相关的资料,布置学生查阅并交流资料,推荐和课文有关联的文章和书籍。以课堂为点,向课外有目的延伸,使教材真正成为“例子”,师生凭借教材,所学到的远远超出了教材。

2、授之以渔,从鱼目中挑拣珍珠。

研究项目结题报告篇十五

现代科技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既为广大学生开拓视野、培养技能提供了宽广的平台,也使个别学生产生道德观念模糊,道德自律能力下降,享乐主义、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消极现象给青少年带来负面影响。另外交通事故、溺水意外、食物中毒等威胁青少年学生人生安全因素的频繁出现也影响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有资料表明,中国每年有20万人以自杀的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自杀成为15?35岁人群死亡的第一位原因,近两年,呈现出明显的低龄化趋势。这些触目惊心的事实,使我们认识到了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迫切性。《人民日报》曾刊登过“时代热评:呼唤‘生命教育’”。文章指出20世纪90年代以来,意外伤害已成为威胁我国14岁以下未成年人生命安全的“第一杀手”,每年因意外伤害丧生的孩子有四五十万,占这个年龄段总死亡人数的31.3%,是发达国家的3至11倍!多年来,我们的传统教育,多是对不畏强暴、见义勇为的宣传,少有避险技能、自救知识的传授。

在中小学大力开展生命教育,有利于提高广大青少年学生的生存技能和生命质量,激发他们树立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努力学习,奋发成才的志向;有利于将中华民族坚韧不拔的意志融入在青少年学生的精神中,培养他们勇敢、自信、坚强的品格;有利于提高广大青少年学生的国际竞争意识,增强他们在国际化开放环境中的应对能力。

近几年来国内部分学校开始关注青少年的生命教育,但总体上集中在高校学者的理论分析层面,缺乏广大一线学校、教师的实践探索。如今我们更迫切需要广大中小学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实践中结合二期课改的“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实施生命教育。然而,如何以新的课程改革理念为指导,站在全面开发学生生命潜能为其终身生活负责的高度,系统地开展生命教育活动,拓展生命教育资源,激活课堂,构建合理的生命教育校本课程以及教学评价体系,探索与之相适应的学校管理体系,目前,在国内的中学教育中尚不多见。

生命教育。

生命教育旨在帮助学生认识生命、珍惜生命、敬畏生命、欣赏生命,提高生存技能,提升生命质量的一种教育活动。

以高中学生以及影响他们生命发展的教职工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德育主题活动、学科教学渗透、校本课程构建、校园环境建设、校本研修和构建学习型学校等途径开展实践研究,尊重师生主体,为其创设生动活泼、充实丰富的环境和条件,以促进师生全面、和谐、主动、健康发展的教育。

三.研究目标。

通过生命教育的实践研究,探索高中实施生命教育的途径和方法,形成系统的生命教育主题活动系列,构建中学生命教育校本拓展课程和研究型课程,探索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模式,及与之相配套的教与学评价体系,创设生命教育校园环境,开展校本研修,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构建学习型学校管理体制,帮助师生认识生命、珍惜生命、敬畏生命、欣赏生命,提高生存技能,提升生命质量,为学生将来实现人生价值,获得圆满人生打下基础,以教师充满激情的生命影响学生生命,使校园真正成为师生共同的精神家园。

四.理论价值。

1.开展生命教育真正落实和完善二期课改理念的内涵。

“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是二期课改的重要理念。要深刻地理解“以人为本”

必须关注人的生命世界。人是以生命的方式存在的,没有生命的存在也就没有人的存在。生命是人智慧、力量和一切情感的唯一载体。因此,教育的“以人为本”,首先应当是以人的生命为本。生命是人成长与发展的力量本源,是教育的元基点。确立以人的生命为本的教育理念,才能使我们从知识课程观狭隘的视界中走出来,使学生的学习不仅是知识技能的掌握,更应当是生命的整体生成,换言之,以“生命为本”的教学,才可能让学生的认知、情感、意志、态度等都参与到学习中来,使学生在理解和掌握知识的同时,获得精神的丰富和完整生命的成长。生命教育真正落实和丰富了二期课改理念。

2.开展生命教育,丰富生命教育的内涵、途径、研究方法和教育理论。

高中生命教育的实践研究,将对中学生命教育的内涵、目标、内容、途径和方法进行研究,并从德育、教学、学校管理、学校文化和教师队伍专业化发展等诸多方面开展实践研究,为实施素质教育和生命教育探索一种新的实践途径,从而丰富生命教育的研究方法及其教育理论。

六.研究过程与主要研究方法。

(一)研究过程。

第一阶段前期准备。

查阅相关文献资料,撰写生命教育研究综述,确立课题,成立课题研究组,制定研究方案,向上级有关部门申报课题研究项目,聘请专家对课题进行论证,撰写课题开题报告。培训课题组成员。各子课题确立,并开题论证。总课题组拟定研究重点,各学科教师选择、确立、申报研究课题。与现有校园网整合,构建有生命教育特色的校园网。

第二阶段实施研究。

实施研究方案,全面开展生命教育,总课题组提供研究策略、调控研究过程,子课题组实施生命教育的研究与实践。教科室负责进行高中生命教育的内涵、目标、内容、途径、方法和评价的研究,德育处开展高中生命教育主题活动的实践研究,构建分年级生命教育主题活动目标体系,构建生命教育主题活动的分层评价体系。教导处负责对高中生命教育校本课程、研究型课程的构建与实施策略进行研究,构建利于生命成长的课程框架体系,充分利用本地区和学校的教育资源,开发生命教育特色校本拓展课程和研究型课程,完善日常教学管理,构建促进学生发展的学分制评价体系。开展生命教育融入中学各科基础型课程教学的实践研究。探索培训、教研、科研三位一体的校本研修良性运行机制打造充满活力的专业化师资队伍。开展构建学习型学校管理体系的实践研究。校长室、教科室负责统筹、协调各课题组的研究。不断完善生命教育特色校园网。

第三阶段课题总结。

对高中生命教育的实践研究进行反思,各子课题研究组撰写研究报告,汇总子课题研究成果,撰写研究总报告,成果鉴定,汇编成册,出有关生命教育专题的《天山雪莲》。

(二)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研究准备阶段,通过查阅文献资料,收集、整理国内外有关生命教育方面的资料,写出有关生命教育的研究综述。

2.调查法:课题研究初期运用调查法,了解高中师生的生命观现状。

3.观察法:观察开设生命教育相关课程以后,学生在认识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等方面的变化。

4.行动研究法:运用于整个生命教育的实践研究过程中,使课题研究更具操作性。根据课题研究进展情况作及时的修正、完善。

5.运用叙事研究法、个案研究法,对学生在生命教育前后的变化进行比较研究。

七.研究内容。

本课题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中学实施生命教育的途径、方法与策略的实践研究。

1.开展高中生命教育主题活动的实践研究(子课题,由政教处负责,分层落实到各年级组。)。

构建分年级生命教育主题活动目标体系,高一至高三教育目标、内容的分层递进,有效开展生命教育,培养学生的生命意识。

将生命教育贯穿于学生的理想品德教育、行为规范教育、自主管理、科技教育、环境教育、艺术与体育教育、劳动教育、心理卫生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实践之中,开展学生学习准备系列活动、学生党团校系列活动、生存训练体验系列活动、学生毕业准备系列活动、学生校内实践系列活动、学生社区服务系列活动、学生社会考察系列活动、学生生活自理系列活动,形成中学生命教育系列校本课程,以及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生命教育系统主题活动。

构建生命教育主题活动的分层评价体系。

2.对高中生命教育校本学科拓展课程、研究型课程的构建与实施策略进行研究(子课题,由教导处负责,教科室协助,落实到各教研组。)。

构建利于生命成长的课程框架体系,充分利用本地区和学校的教育资源,开发生命教育特色校本拓展课程和研究型课程,完善日常教学管理,构建促进学生发展的学分制评价体系。

3.开展生命教育融入中学各科基础型课程教学的实践研究(子课题,由教导处负责,落实到各教研组。)。

在高中各科基础型课程的教学中,增强生命教育意识,挖掘显性和隐含的生命教育内容,切实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

进一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激活课堂,探索体现二期课改理念、让师生焕发生命活力的课堂教学模式,研究生生、师生良性互动的课堂教学策略等。

4.探索培训、教研、科研三位一体的校本研修良性运行机制(子课题,由教科室、教导处负责。)。

全员参与校本研修,教育教学问题课题化,人人都有课题,教研与科研有效对接,课堂、班级成为研究室,教师成为研究者。坚持集体备课、研讨教育问题的制度,建立“集体备课、资源共享、个人加减、课后反思”的备课制度,并形成共享的校本备课资源。落实课堂开放制度,“推门听课制度”。引导教师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进行自主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以“课例”为载体,开展教育、教学叙事研究,注意行为的连环改(跟)进,增强教师的自主发展意识、课程意识、反思意识,提高他们的适应能力、合作能力、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打造充满活力的专业化师资队伍。

5.开展构建学习型学校管理体系的实践研究(子课题,由校长室负责)。

确立基于生命教育的现代学校管理理念,学校组织机构扁平化;改善“心智模式”,构建共同愿景;构建学习型组织的基本学习框架以及“点、线、面”管理网络体系;建立生命教育运作的管理体系和评价体系,构建学习型学校。

6.开展创设生命教育校园环境的实践研究(子课题,由政教处、总务处负责)。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创建生命教育的校园环境,规划布置学校自然环境、人文环境。通校绿篱,亭园相依,四季飘香,景色怡人,随处都有体现人文精神的雕塑、画像和景观,生命教育理念体现在学校的每一个角落,整个校园环境充满生机。

八.研究成果。

2.子课题研究报告数篇;

3.高中生命教育分年级德育活动、主题教育案例;

4.学科教学的渗透生命教育的教案及教学案例;

5.编制《高中生命教育校本教材》及相关校本课程教材;

6.《高中生命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论文;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4252848.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