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需要根据学生的年龄、智力、兴趣和实际情况进行灵活调整。编写教案要注意教学目标的设定,要明确学生需要达到何种水平。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案范例,供大家参考学习。
小蝌蚪教案篇一
1、播放欢乐好听的音乐,老师带领幼儿跟着音乐自由做出舞蹈动作回位置坐好。
2、教师提问引入:“小朋友,你们刚去春游回来,一路上都看见了那些好看的、好玩的美丽景色啊?说给老师听一听!”引出小蝌蚪。
3、教师“今天,老师请来了一些可爱的小动物来我们教室里玩,请小朋友们接掉毛巾,看一看,是谁来了?”“小蝌蚪。”“小蝌蚪想和小朋友门一起玩,它们现在要请小朋友仔细的看看,它们长的是什么样子?请能干的娃娃用好听的语言表达出来。”等幼儿说完,教师小结:“小蝌蚪长着大大的脑袋,黑黑的身子,甩着长长的大尾巴。”同时启发幼儿蝌蚪的头圆圆的像幼儿的小手指头。
4、教师“小蝌蚪参观完我门的教室要回家了,我们把它们画下来,以后想它们了就拿出来看好吗?”教师示范讲解蝌蚪的画法:
伸出右手食指,蘸上颜料点在纸上,当小蝌蚪的脑袋。每两个小黑点之间要留足够的空隙。
用毛巾擦掉小手上的颜料。
拿出黑色的彩色笔,给小蝌蚪添画上尾巴。
引导幼儿给小蝌蚪画上漂亮的家――各种各样的水草。
5、教师发放材料,幼儿自由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6、教师评价,幼儿互相参观。
播放歌曲《小蝌蚪》。
幼儿跟随老师一起做游戏,学小蝌蚪在水里游来游去的样子。
小蝌蚪教案篇二
1.认识15个生字,掌握“养,成,呢,怎,压,淡,甩”7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七自然段。
3.体会孩子们对蝌蚪的喜爱,指导青蛙是益虫。教育学生要保护益虫。
重点难点:
掌握生字的音,形,义。朗读,背诵课文。
了解孩子对小蝌蚪的喜爱表现在什么地方?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青蛙,小蝌蚪图片。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学生借助拼音默读课文,在不认识的字下面画上记号,并自觉拼读。
2.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
3.读给老师听听.
4.学生听录音朗读课文,帮助正音。
二.生自学生字。
1.学生独立识字,想清楚用什么方法记住字形。
2.前后同学互相交流识字乐趣。
3.师归纳学生感觉困难的字书写在黑板上,大家讨论识记。
三.写写。
1.生独立在田字格本上写生字,师巡回指导。
2.师巡回批改陆续完成的学生的作业。
机动:熟读课文。
小蝌蚪教案篇三
活动目标:
1、自主探索用手指压印和添画尾巴的画法画出各种姿态的蝌蚪。
2、能够自主表现蝌蚪的动态,体验美术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1、课前欣赏过水墨动画《小蝌蚪找妈妈》,活动ppt。
2、每组一盘黑颜料、抹布、水彩笔。
3、分别画有螃蟹、乌龟、金鱼、鲶鱼大展板。
4、画纸人手一份、青蛙妈妈胸饰、轻音乐。
活动过程:
1、视频导入,激发绘画兴趣。
师:
(1)青蛙妈妈可着急了,它的宝宝哪去了?幼儿(变成小蝌蚪了)。
(2)出示ppt蝌蚪,引导幼儿观察,发现蝌蚪的变化过程。
2、生长变化,演示作画过程。
师:小蝌蚪不见了,青蛙妈妈可着急了,我们一起来帮帮它吧!
(1)出示手指印画“小蝌蚪”。
师:看ppt2,这是老师画的青蛙宝宝,你们猜猜是怎么画的呢?
(2)这样是小蝌蚪吗?“小蝌蚪的尾巴是什么样的?”
3、情节贯穿、自主绘画表现。
师:手指蘸颜料点画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
师: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还遇到了好多小动物,看看你的小蝌蚪会遇到谁?
幼儿自主分组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4、组合欣赏,情节引导点评。
师:请画好的小朋友把蝌蚪分组贴在展板上。并和小朋友一起欣赏幼儿的作品说说你的。
小蝌蚪遇到了谁,它们在做什么?
5、活动延伸,故事表演游戏。
小蝌蚪教案篇四
1、引导幼儿用多种形式来表现小蝌蚪的生长过程,感受春天的到来。
2、能大胆、主动地参与活动,初步获得合作的体验。
3、激发幼儿探索大自然的兴趣以及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1、带幼儿去捉来小蝌蚪放到自然角,鼓励幼儿观察小蝌蚪的生长过程。
2、故事磁带,动物的头饰,各种白纸、皱纸、蜡光纸供幼儿选择。
3、油画棒、颜料、蜡笔、毛笔等供幼儿选择。
一、说说蝌蚪。
2、让幼儿大胆地猜测。
3、小蝌蚪的心里比小朋友还要着急,它迫不及待地想要找妈妈。结果怎么样呢?我们一起来听故事《小蝌蚪找妈妈》(播放“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磁带)。
5、请幼儿自由选择头饰,大胆地在集体面前分角色表演。
1、请幼儿根据小蝌蚪的生长过程,自己创编歌词。以《春天》的旋律作为曲子,请幼儿分组创作。(放“春天”的音乐)。
1)幼儿可以先讨论,再把歌词编进去,由每位组长负责。
2)鼓励幼儿创造出与别人不同的歌词。
3)教师巡视,可适当作一些指导,也可参与到一个组中,成为幼儿的一员来完成音乐作品。
2、每组幼儿一起唱自己创编的词,教师加以评价,指出其可取之处与不足之处。
3、把自己创作的歌曲教给同伴,让幼儿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幼儿自编歌词1:春天的阳光多温暖,小小的蝌蚪出来了,大脑袋,长尾巴,啦啦啦啦啦啦啦,一眨眼就变成了一直小青蛙。
幼儿自编歌词2:小蝌蚪呀慢慢长大了,先长出两条后退,再长出两条前腿,就变成了一只小青蛙,呱呱呱呱呱呱呱,忙跟着妈妈捉害虫。
1、导入:春天来了,小蝌蚪也在池塘里快乐地游着,今天,老师为你们提供了许多材料(介绍材料。我们一起动手把小蝌蚪或是它的妈妈——青蛙搬到我们的画纸上,并提醒幼儿先画春天的背景图。
2、组织讨论:怎样才能完成得又快又好。
3、鼓励幼儿自由组合,大胆想象,两个人共同完成一幅作品,引导幼儿运用多种方法完成作品。
4、把幼儿完成的图画依次贴好,分别请幼儿用连贯、完整的语言来介绍一下他们所完成的作品。
这是一次根据季节的变化而进行的中班主题活动。每一个活动子课题都是由语言、艺术、科学、实践等几方面交叉、综合地来完成教学目标的'。主题网络图中的每一个小圆都表示我们已涉及或正待涉及的内容。在主题实施的整个过程中,我们主动地让幼儿去寻找春天。让他们和爸爸妈妈用照相机拍下春天的景象或是春天里的小朋友。主题网络中的小圆都是根据幼儿的意愿而安排的教学内容。如果孩子在主题的开展过程中有更新、更感兴趣的内容,教师就不断地来丰富活动内容。上面设计的《小蝌蚪》这一子课题是通过说说小蝌蚪、唱唱小蝌蚪、画画小蝌蚪等来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当《小蝌蚪》这一主题的认识活动结束后,活动的延伸部分才刚开始——饲养小蝌蚪,在每天的观察中去发现、去探索,获取更多的经验。
小蝌蚪教案篇五
一、教学目标:
(1)认识了解小蝌蚪的外形特征,运用绘画形式进行创造表现;初步掌握相似形组合的基本知识,能作到将简单的相似形排列组合成具有一定形式美的画面,湘教版小学二年级美术小蝌蚪教案课件。
(2)初步认识了解四格绘画形式。
(3)德育渗透:懂得遵守纪律,团结协助及安全在学习生活中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难点:
(1)相似形的组合与绘画。
(2)四格绘画的再创作。
三、内容分析:教材以“旅行途中小蝌蚪们可能遇到的种种情况”为发散点,引导学生思考“还会有什么样的情况发生并将自己的想法画下来”,让学生在看似随意的创作中体会小蝌蚪旅行在形式发展方面的多种可能性。针对低年级学情,教材从儿童的绘画心理出发,借以小蝌蚪旅行为引子,让学生在情境故事中对蝌蚪这一点状物的组合形成感性认识和再创作。
四、学情分析:对于小学二年级的学生来说,本课是学生初次接触以相似形的组合为主要表现元素的的表现性绘画课,通过教学能让学生在活动中对相似形组合的形式美形成认识、理解并进行绘画创作。但更根据其理解和接受能力,巧妙地向学生渗透了相似形的组合随意而有趣、多样和多变的绘画基本知识,柔化处理知识问题,使得学生在充满童趣的学习活动中,表达源自故事和绘画带来的快乐。
五、设计思路:在本课教学中应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夸张表现、自主创作。在两个教学活动的设计中,既要考虑学生感情的投入,又要考虑学习兴趣的保持和发展。活动一的教学,教师应充分引导学生了解、认识小蝌蚪的外形特征和组合的趣味性,鼓励学生对故事情节大胆表现,教案《湘教版小学二年级美术小蝌蚪教案课件》。每一个教学环节的`设置都应发挥情趣性强的特点,让学生能在充满童话的意趣中愉快地参与学习。
六、教学流程:自主学习、激发联想、初步感知――创设情境、拓展思维――畅谈构想、引发创新――自主绘画、巡回辅导――学生小结、老师归纳。
七、教学过程:
(1)猜谜语游戏导入,提示课题。小小黑豆水中游,细长尾巴圆圆头。(打一动物)(板书:小蝌蚪)。
(2)学生自主学习,预习新课。提问:同学们,能告诉我,这节新课要学些什么吗?肯定学生的想象,提问:你觉得我们今天学习的绘画跟以往的有什么不同吗?引出四格绘画的概念。拓展欣赏两组四格绘画作品,让学生加深对这类画种的印象及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再引入新课。
(3)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与想象。通过出示多媒体课件,出现《小蝌蚪》精彩的动画,让学生边欣赏片中的形象,并引导学生进入蝌蚪形象的想象之中,并伴随故事情节的发展而展开联想。
(4)音乐情境中的创造表现。学生在歌曲旋律《小蝌蚪》的轻声伴奏下,自由自在地用画笔来描绘小蝌蚪,学生伴随欢快的节奏而展开联想,在轻松愉快的气氛围中发挥自己的创造力。
小蝌蚪教案篇六
1、综合运用搓、团、拉长等技能。
2、基本了解蝌蚪的外形特征。
3、培养幼儿爱护小动物的情感。
4、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
5、学习客观的评价自己或别人的作品,从而获得愉快的情绪体验。
小蝌蚪图片、不粘土、小蝌蚪作品。
1、教师出示制作好的小蝌蚪的作品让幼儿欣赏,激发幼儿对捏泥的兴趣。
2、教师出示小蝌蚪图片,一起了解小蝌蚪外形特点。
3、教师讲解示范做小蝌蚪的过程。
a、一只手在下另一只手在上,掌握搓、团等技能。让幼儿空手练习。
b、在团圆的部分用食指与拇指轻轻捏拉长出一条小尾巴。
4、教师与幼儿一起学习搓团等技能,教师巡回指导幼儿,帮助幼儿掌握搓、团、拉长等技能,并提醒幼儿在尾巴部分要注意力度。及时表扬掌握好的幼儿,激发其他幼儿对搓团拉等技能的掌握的兴趣。
5、一起欣赏作品成功,并评价总结。
孩子们学习积极性高。但在开始作画时,相当一部分孩子不敢下笔,在老师的鼓励和引领后才纷纷动笔画。分析原因,平时锻炼机会不足,缺乏自信心所致,大家认为,活动时间太长,在这次活动中,教师的活动程序清晰有序,过程生动、有趣,方法得当。富于启发性、探究性,更重要的是教师的教态、语言、语气始终充满感染力,深深吸引着孩子们情绪愉快地积极、主动参与到活动中,因此,整个活动过程气氛活跃,效果理想。
小蝌蚪教案篇七
1、欣赏童话故事,感受"妈妈们"的热情和关怀。
2、了解小蝌蚪变成小青蛙的生长过程和各种动物的基本特征。
3、学习根据自己对故事的理解表演故事的基本情节,提高语言的表现力。
学习包书;
各种"妈妈们"的头饰、小青蛙的头饰;教学挂图。
1、教师边出示画面边配乐朗读全文,通过提问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
2、指导幼儿复述人物对话,要启发幼儿通过不同语调、速度、音色和节奏表表现妈妈们的不同形象。
3、组织幼儿分组讨论(可边拿手中的小图画书边讨论):
(1)故事中的小蝌蚪和妈妈们对话时使用了哪些礼貌用语?这有什么好处?
(2)动物妈妈们的外形特征各有哪些不同?
(3)小青蛙的生长变化的过程是怎么样的?(可让幼儿边找材料边求得答案。)
(4)最后请各组派一人来分别回答这些问题。
4、引导幼儿自由组合成几个表演组,自己创设场景表演故事情节,教师当"妈妈"的角色,参与表演,有目的地指导幼儿表演。
5、让幼儿自己选择故事某个情节的画面作画。展示幼儿的画,让幼儿画好的作品与其他人分享。
教学反思:
这是一节语言活动,讲了一则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故事内容简单,容易让幼儿理解,易懂,采用的是鼓励,引导学习方式。
在过程中大部分幼儿基本上理解了故事内容,并很积极的回答了老师提出的问题,大胆的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对故事的兴趣也很高,在回答问题时老师不光让举手的幼儿回答,还向没有举手,表达能力不太好的幼儿提出了一些很简单的问题,只要说对一半也进行了鼓励。
如果让我再一次上的话,我会加关于故事的动画片,光盘上只讲了故事 ,没有画面。
小蝌蚪教案篇八
1、学习用手指点画小蝌蚪的方法。
2、发展观察力以及大胆作画能力。
3、提高参与美术活动的兴趣。
4、能展开丰富的想象,大胆自信地向同伴介绍自己的作品。
5、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
乐意参与美术活动中,体验手指点画的无穷乐趣。
学习手指点画的技巧,自由表现春天可爱的小蝌蚪的形象。
1、多媒体课件、明胶片、彩色照相透明水彩和记号笔。
2、黑色水粉颜料、餐巾纸、图画纸、青蛙图案、头饰。
1、导入活动,引起幼儿的兴趣。教师边用语言描述边用手指在胶片上点画。
(1)教师:小朋友,春天来了,小动物们都出来呼吸新鲜空气了。你们猜猜是谁坐在荷叶上?咦!青蛙妈妈坐在荷叶上做什么呢?青蛙妈妈正坐在荷叶上看它的宝宝小蝌蚪游泳呢!你们喜欢青蛙妈妈和小蝌蚪吗?我们今天就先来学画小蝌蚪。
(教师边用优美的话语进行描述边画,既把幼儿引入了一种情境,又在不知不觉中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
(2)教师:小朋友,老师刚才是用什么画出小蝌蚪的呀?(引导幼儿说出“手指”)好,老师告诉你们:用手指画出的画就叫手指画。
(很自然地引出了“手指画”的概念,让示范与语言的叙述结合起来,使幼儿很容易就理解了“手指画”的概念。)。
2、引导幼儿观察小蝌蚪的基本形态。
教师:“小蝌蚪们快活在水里游来游去。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一下,它们游得一样吗?哪里不一样?”(课件里出现小蝌蚪往不同方向游动的画面)用提问法,明确的把“观察”和“比较”这两个任务交待给幼儿。(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往不同方向)。
3、教师示范讲解小蝌蚪的画法。
(1)教师示范:“先用食指的指腹在颜料中轻轻蘸一下,然后把指腹按在纸上,再用水彩笔画上弯弯曲曲的尾巴,一条可爱的小蝌蚪就在游动了。”幼儿先徒手在桌上练习,让幼儿在纸上作画时增加一次就成功的几率。“小朋友我们画小蝌蚪的时候可以一次多压印几个小蝌蚪的身体,然后在不同的位置添画细尾巴。这样,这群小蝌蚪就会朝不同的方向游动了。如果能变换不同的方向压印就更好了!”
(2)讲解尾巴的画法。请幼儿来添画尾巴。(这一环节的设计给幼儿提供了尝试、探索的机会,满足了幼儿主体需求。)教师用指侧画尾巴,引导幼儿观察比较出怎样画出小蝌蚪细细的尾巴。(在幼儿尝试的基础上教师再示范画,这样更容易加深幼儿的印象。)幼儿练习画尾巴,教师巡回指导,提醒幼儿画好后用餐巾纸擦一下手指。(幼儿充分练习,解决了活动难点并注意到幼儿良好作业习惯的培养。)。
4、交代要求,幼儿作业,教师指导。
孩子们学习积极性高。但在开始作画时,相当一部分孩子不敢下笔,在老师的鼓励和引领后才纷纷动笔画。分析原因,平时锻炼机会不足,缺乏自信心所致,大家认为,活动时间太长,在这次活动中,教师的活动程序清晰有序,过程生动、有趣,方法得当。富于启发性、探究性,更重要的是教师的教态、语言、语气始终充满感染力,深深吸引着孩子们情绪愉快地积极、主动参与到活动中,因此,整个活动过程气氛活跃,效果理想。
小蝌蚪教案篇九
1、在看看、说说的过程中,尝试用手指压印和曲线添画的方法画出各种动态的蝌蚪。
2、尝试画从左往右画短横线,添画出清清的小河水。
3、引导幼儿用不同的作画工具作画,并培养他们对绘画活动的兴趣。
4、鼓励幼儿与同伴合作绘画,体验合作绘画的乐趣。
5、会用它们大胆地进行艺术表现与创造,喜欢装饰。
1、每组一盘黑色颜料及抹布、黑色勾线笔、课件。
2、在自然角内提供小蝌蚪,供幼儿观察,了解故事《小蝌蚪找妈妈》。
幼儿尝试手指压印和曲线添画的方法画出各种方向的小蝌蚪。
一、导入活动——观察小蝌蚪的样子。
1、春天到了,你看到了绿色家园里有哪些变化?
2、春天来了,老师也用相机拍到了一个好朋友。
观看flash小蝌蚪,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小蝌蚪。
3、提问:
1)它们在水里干什么?
2)小蝌蚪长得什么样子?引导幼儿说出“大脑袋、细尾巴”。
二、演示讨论——用手指压印和曲线添画的方法画出各种方向的小蝌蚪。
1、教师示范:(手指压印),咦?它的尾巴应该在哪边的呢?(引导幼儿说出几种不同的方向,并尝试用曲线表示尾巴。)
2、请一名幼儿上前示范,教师指导。
重点指导:假如小蝌蚪要想不同方向游,那它小尾巴的方向应该怎样画?可以从不同的方向添画小蝌蚪的尾巴。
3、小蝌蚪很喜欢游水,我们在小蝌蚪的身边从左往右画一些清清的小河水(示范画短横线)。河里的水很多,所以要画许多许多的短横线。
4、小蝌蚪在水里游呀游,游得真高兴。
三、幼儿动手作画,教师巡回指导。——创作表现小蝌蚪的各种动态。
四、作品展示——欣赏作品,并一起看看讲讲。
教师预备贴有青蛙的大展板,请画好的小朋友送自己的小蝌蚪到青蛙妈妈的怀抱,并和小朋友们一起欣赏幼儿作品。
孩子们学习积极性高。但在开始作画时,相当一部分孩子不敢下笔,在老师的鼓励和引领后才纷纷动笔画。分析原因,平时锻炼机会不足,缺乏自信心所致,大家认为,活动时间太长,在这次活动中,教师的活动程序清晰有序,过程生动、有趣,方法得当。富于启发性、探究性,更重要的是教师的教态、语言、语气始终充满感染力,深深吸引着孩子们情绪愉快地积极、主动参与到活动中,因此,整个活动过程气氛活跃,效果理想。
小蝌蚪教案篇十
1.使学生养成自主学习、仔细观察、虚心求教的习惯,培养热爱自然、观察动物的兴趣,具有热爱生命的情操。
2.学会本课11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别”;理解16个新词的意思,能在句子中找出“发现、孤独、确实”的近义词。
3.能仿照例句,根据规定的内容,用“原来怪不得”写一句话。
4.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5.能有条理地写出青蛙蝌蚪和蛤蟆蝌蚪的不同。
1.重点:
继续练习用正确的方法读懂日记;懂得获得知识的科学态度。
2.难点:
从课文内容理解什么是获得知识的科学态度。
课文录音朗读。
1.初步培养学生仔细观察、虚心请教的求知态度,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研究自然的情感。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读准本课的多音字,能用“原来怪不得”说话。
3.初步训练学生研读词句的能力。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不合群的小蝌蚪》,请同学们看课文:课题下为什么写着如期?这是哪一天写的日记?如果今天写日记该怎么写第一行?请学生试着写一写。
(1)定向。这篇小同学的日记告诉我们什么事?请你自由地读一遍课文,可以大声读、轻声读或默读,然后向同学们介绍。
(2)自学。自由读课文。
(3)反馈。告诉大家日记说了什么事?先自由说,然后用句式说:不合群的小蝌蚪是。目的是让学生谈第一感受,训练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课文内容的能力。
(1)课文里说的“不合群”是什么意思?
小蝌蚪教案篇十一
1.学习用手指压印和曲线添画的画法画出各种动态的蝌蚪。
2.训练学生细致的观察力。
3.提高学生对美术活动的兴趣及大胆作画的能力,体验美术活动的快乐。
1.在自然角饲养小蝌蚪,供学生观察。
2.将学生分成若干组,每组供给一盘黑色颜料及抹布、黑色彩笔。
3.范画:在水中向各种方向游动的小蝌蚪。
(1)从自然角的小蝌蚪,引导学生观察:“你们看看,小蝌蚪长得什么样子?它们是什么颜色?它们在水中是怎样游泳的?”引导学生讨论说出小蝌蚪有圆圆的身体,细细长长的尾巴,在水中能向各个方向游动。
(2)教师和学生边念儿歌边在规定的场地学小蝌蚪游泳。
小蝌蚪,游呀游,摇摇尾巴点点头。小蝌蚪,真快乐,边找妈妈边唱歌。
(1)教师:“每组小朋友的桌上都放有一盘黑颜料和水彩笔,请小朋友想想,你可以怎么做,能画出可爱的小蝌蚪呢?”让学生自己探索着画,老师在旁边指导。
(2)请画的好的学生到前面画一画。
(3)教师祟范画,并讲解小蝌蚪的画法:
先用食指的指腹在颜料中轻轻蘸一下,然后把指腹按在纸上,再用彩色画上弯弯曲曲的尾巴,这样一条可爱的小蝌蚪就在游动了,想画向不同方向游,只需变换不同的方向压印。
(4)学生再次作画:教师指导。
a 注意点画方法,画出不同方向游的蝌蚪。
b 每次蘸颜料压印后,需在抹布上擦干净手指,再拿笔添画。
c 蝌蚪尾巴不宜太长。
d 大胆作画,仔细操作,保持画面干净。
学生头戴小蝌蚪头饰,作《小蝌蚪找妈妈》的游戏。
小蝌蚪教案篇十二
1、认识14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教”。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3、结合课文内容,借助课文图片,按顺序说清楚小蝌蚪成长的变化过程,感受小蝌蚪遇事主动探索的精神,增强阅读科学童话的兴趣。
4、知道青蛙是捕捉害虫的能手,是庄稼的好朋友,树立保护青蛙的意识。
1、借助图片、表示时间变化的句子、表示动作的词语,了解课文内容,说清楚蝌蚪成长的过程。
2、看图讲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
2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14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教”。(重点)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3、借助图片、表示时间变化的句子、表示动作的词语,了解课文内容。
一、激趣导入
1、猜谜语。
(1)小黑鱼,滑溜溜,圆圆脑袋长尾巴,池塘里面游啊游。(小蝌蚪)
(2)绿衣小英雄,田里捉害虫,冬天它休息,夏天它捉虫。(青蛙)
2、谈话引入。
同学们,你们觉得他们是一家人吗?为什么长相相差这么大呢?难怪小蝌蚪连自己的妈妈都不认识了。今天我们就跟随小蝌蚪一起去找他们的妈妈吧!
3、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自由读课文,把不认识的字圈出来。对照课文注音,把生字读准确。
2、同桌互读字词,共同识字。
3、集体交流识字方法。
(1)加一加,学生字:土+唐=塘代+衣=袋扌+甫=捕女+夷=姨
(2)比一比:披——波
(3)组词识记。
4、教师指导学生掌握多音字“教”。
5、出示生字卡片,玩生字游戏,检查识字情况。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
2、同桌练习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把课文读正确、流利,标出自然段序号。
3、指名分段读课文,师生共同正音。
4、小组学习:先观察图画,再读读课文,找出与每幅图画相对应的自然段。
5、同桌讨论:小蝌蚪为什么找妈妈?怎样找妈妈?找到妈妈了吗?在文中做上记号。
四、指导书写
1、学生先认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然后练习写字。
2、教师出示生字课件,讲解难写字的笔画、笔顺。
3、学生描红,教师巡视,个别辅导,纠正学生错误的写字姿势和执笔方法。
4、学生练习给生字组词,了解字义。
[课时目标]
1、结合课文内容,借助课文图片,按顺序说清楚蝌蚪成长的变化过程,能看图讲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难点)
2、通过分角色朗读和讲述故事,感受小蝌蚪遇事主动探索的精神,增强阅读科学童话的兴趣。
一、复习生字词
课文里的生字宝宝想跟同学们玩一个捉迷藏的游戏,同学们愿意吗?它们一个个都躲到词语和句子里去了,同学们还能叫出它们的名字吗?(出示含有生字的词语、句子的课件)
二、朗读感悟,理解课文
1、课件出示课文第1自然段及配图。
(1)看,池塘里的水草边,生活着一群小蝌蚪。小蝌蚪长什么样?
第1自然段先介绍了小蝌蚪脑袋的样子,接着介绍了小蝌蚪的——生答:身子,最后介绍了小蝌蚪的尾巴。
(2)你觉得这是一群怎样的小蝌蚪?(快活)
(3)指名朗读第1自然段,读出快乐的语气。
2、课件出示课文第1幅插图,学生观察、讨论。
(1)思考:小蝌蚪发生了什么变化?他们遇见了谁?(小蝌蚪长出了两条后腿。他们遇见了鲤鱼妈妈。)
(2)分角色朗读第2自然段,讨论:看见鲤鱼妈妈在教小鲤鱼捕食,小蝌蚪会想些什么呢?(小蝌蚪会想:小鲤鱼多幸福啊,有妈妈陪着他们,教他们捕食,我们的妈妈在哪里呢?我们也要找到妈妈,让妈妈教我们捕食。)
(3)指导朗读对话,小蝌蚪的话要读出主动、热情、有礼貌的语气(理解“迎”字),鲤鱼妈妈的话要读出慈爱的语气。
(4)教师范读,学生练读,思考:鲤鱼妈妈告诉小蝌蚪,他们的妈妈是什么样子的?(四条腿,宽嘴巴。)
3、课件出示课文第2幅插图,观察图片。
(1)图片上小蝌蚪碰到了谁?小蝌蚪又发生了什么变化?(小蝌蚪遇见了乌龟。他们的两条前腿长出来了。)
(2)找出与图片对应的自然段,读一读。
思考:看见乌龟,小蝌蚪是怎么做的?(连忙追上去,叫着:“妈妈,妈妈!”)他们为什么会把乌龟当成自己的妈妈?(鲤鱼妈妈告诉他们,他们的妈妈有四条腿、宽嘴巴。)
(3)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这一自然段,提醒学生注意朗读语气。(小蝌蚪:急切、喜悦乌龟:和蔼可亲)
(4)想一想:小蝌蚪没有找到妈妈,心情会怎样?(引导学生结合自身体验说一说)
(5)指名读对话,思考:乌龟告诉小蝌蚪,他们的妈妈长什么样?(头顶上有两只大眼睛,披着绿衣裳。)
(6)小蝌蚪知道了妈妈的头顶上有两只大眼睛,披着绿衣裳,你们猜小蝌蚪能找到妈妈吗?(学生自由讨论)
4、课件出示课文第3幅插图。
(1)从图中你们看到了什么?(青蛙妈妈。)青蛙妈妈长什么样子?(让学生找出课文中对应的自然段,画出描写青蛙妈妈的句子。)
(2)小蝌蚪在哪里找到了妈妈?(荷花旁边,荷叶上。)这时候小蝌蚪有什么变化?(尾巴变短了。)
(3)课件出示第4自然段,让一名学生读一读。
5、指导学生分角色读第5、6自然段。
(1)找到妈妈后,小蝌蚪是怎么做的?(游过去,叫着:“妈妈,妈妈!”)(引导学生体会小蝌蚪找到妈妈时的高兴心情。)
(2)青蛙妈妈对他们说了什么?(让学生找出相关的句子,指名读一读。)
(3)找到青蛙妈妈后,小青蛙们跟着妈妈做了什么?(天天去捉害虫。)
(4)齐读第6自然段,想一想:小青蛙又有了什么变化?(尾巴已经不见了。)
三、课堂总结
1、分角色朗读课文。
2、课件出示课文图片,指名看图讲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师生互评。
3、师生共同总结:小蝌蚪是如何找到妈妈的?在找妈妈的过程中,小蝌蚪有了哪些变化?是怎样变化的呢?(出示图片)
学生交流,教师小结:长出后腿——长出前腿——尾巴变短——尾巴不见了
4、教师对学生进行保护青蛙的教育:小青蛙跟着妈妈,天天去捉害虫,他们为人们保护田地,保护庄稼,是我们的好朋友,我们应该爱护他们。
四、拓展延伸
小蝌蚪找妈妈找得好辛苦,是因为他们不知道妈妈的特征。大家知道自己妈妈的特征吗?请你们画一画或写一写,回家后给妈妈看看自己的记忆是不是正确的。回家后,还可以把今天学的课文讲给爸爸妈妈听。
阅读教学中,教师要以多种形式为学生创造朗读的机会,让他们享受朗读的快乐。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个别朗读、分角色朗读,通过朗读理解课文内容。朗读是学好课文的前提,而读好课文必须是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之上才能完成的。这样一来,读中感悟,悟中激趣,这些生动、活泼的形式令学生们兴致盎然。
小蝌蚪教案篇十三
1.学习画故事连环画,并在画面上写数字以表示阅读顺序。
2.感受故事连环画与其他绘画形式的不同的风格效果。
1.幼儿用书人手一册,彩色笔人手一盒。
2.鸭、鱼、鹅、青蛙的图片各一张。
1.引导幼儿打开幼儿用书,师生共同看图讲述故事《小蝌蚪找妈妈》内容。
2.今天我们也来做一本故事连环画。
引导幼儿观察画面,找出主要角色,理解画面内容。幼儿在幼儿用书画面中的池塘里,进行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3.幼儿交流作品,师生进行阅读和评价。
1.在美术区域中,提供白纸和笔,让幼儿自主地进行创作。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43038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