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弟子规有感弟子规读后感(优质14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3 07:59:18
读弟子规有感弟子规读后感(优质14篇)
时间:2023-11-23 07:59:18     小编:字海

读后感是读完一本书之后所产生的个人感受和思考,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书中的情节和主题。读后感应以客观、全面的态度对待作品,尽可能多地引用确凿的证据或例子来支持自己的观点。以下是我为大家准备的一些读后感范文,供大家参考。希望这些范文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启示和思路,激发大家对于读书的兴趣和热情。读后感是一种对书籍的致敬和尊重,通过写作能够将自己的思考和感悟与他人分享,希望大家都能够享受这个过程,收获思想的财富。

读弟子规有感弟子规读后感篇一

暑假我认真看了《弟子规》的视频和读本,其中《弟子规》这本书让我懂得了做人的最基本的道理,人要爱国首先要孝敬父母,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当我们“呱呱”坠地的那一刻,父母就为这个新的生命而忙碌,不管爸爸妈妈工作多么辛苦,回到家后,为我洗衣做饭,辅导我功课。我们要学会体贴父母,关心别人,也可以为父母分担一些家务,减轻父母的负担。长大后会更加孝顺父母,做一个孝敬父母的好孩子。我们要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并一代一代传下去。

人与人之间都要和睦相处,互相关爱,别人做错了,就要以理服人,尽量与品德高尚的人在一起,学习他们的优点,帮助自己改正坏习惯。学习要用功,只要功夫到了,不懂得地方自然就明白了。遇见不明白的事情一定要问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些人生中最基本的事情,也最需要努力。只要明白了这些,我们的生活就会更完美。

通过视频和读本的学习,使我受益匪浅,在这本书中,我自认为学到了许多,懂得了许多做人的道理,今后在学习中一定会努力按照书中的。

读弟子规有感弟子规读后感篇二

《弟子规》中首先写到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做到孝顺父母,与兄弟姐妹们友好相处。其次在所有生活中的行为举止要小心谨慎,要信守承诺。以公正平等的心态对待任何人,并且亲近有仁德之心的人,向他学习,这些都是很重要的事。

入则孝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父母呼唤我们的时候,应及时回答,不要慢吞吞的很久才应答,父母有命令时,我们要马上行动,不能偷懒,父母悉心教导时应该恭敬地听从,父母责怪时,我们要顺从且虚心接受。

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丧三年常悲咽居处变酒肉绝丧尽礼祭尽诚事死者如事生:父母生病时,儿女应尽力照顾,如果病情加重,应日夜守在他们床边。如果父母去世了,要守丧三年,经常悼念着他们。自己的住所也应变更,不饮酒吃肉,守丧时讲求礼节,祭拜时要真心诚意。虽然父母去世了,却也要当作他们仍在身边时一样恭敬地对待。

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衣贵洁不贵华上循份下称家对饮食勿拣择食适可勿过则:衣冠要整洁正统,纽扣必须扣好,袜子穿平整,鞋带应系紧,以免走路时被绊倒。回到家要把帽子、外套、鞋子放到规定的地方。不要造成脏乱,导致满地污秽。衣服贵在整洁,不一定要穿华贵的服饰而浪费钱财。穿着要考虑到自己的地位、身份,也要顾及家中的经济状况。对于日常饮食,不要挑三拣四,吃的食物要搭配得当、营养均衡,切勿暴饮暴食。

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但凡说出的话,要讲信用为先,如果不能对自己讲过的话负责,就不要答应人家。至于欺骗,这是万万不能做的事。

《弟子规》中的这些教诫对于我们来说会是受用无穷的,古代才人智慧的结晶能够得以传承到现在实在是不容易。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修养着我们这一代,就如同《弟子规》对我的影响一样。所以中华文化是我们中华民族团结奋进的无穷动力。

读弟子规有感弟子规读后感篇三

弟子规。

》规范了人的行为,每句话都有一个道理,每句话都发扬着一种思想,整篇下来值得人们好好深入思考。今天小编在这分享一些弟子规读后感给大家,欢迎大家阅读!

读了《弟子规》后,我明白了什么叫尊老爱幼,什么叫孝敬父母,什么叫勤俭节约,什么叫宽容大量……这一切一切,都是读《弟子规》给我带来的收获。

《弟子规》给我带来的实在太多了,它就像是我的一面镜子,使我看到了我在生活中的缺点,也使我下定了决心,指明了我追求的方向!

珍惜时间。

诚实守信认真学习的人!

《弟子规》这本书是人们的生活规范,依据至圣先师孔子的教诲编写而成,教导学生为人处世的规范,做到与经典同行为友。“弟子”是指一切圣贤人的弟子,“规”“夫见”意思是大丈夫的见解。所以是每个人,每一个学习圣贤经典,效仿圣贤的人都应该学的。《弟子规》是儒家的基础,人性的基础。仔细阅读《弟子规》就会发现从中得到的东西会使我们受益一生。

首先是“入则孝”,这里主要是教育我们要孝顺父母、亲人。他们所说的,所做的都是为了我们好,所以无论如何,我们都应当听从他们的教诲。还有就是,不管他们爱不爱我们,我们都要用自己的真心去爱他们。因为,毕竟是他们生下了我们,养大了我们,我们总不能忘记养育之恩吧?更何况弟子规里面也有写到“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它的意思是:不管父母、亲人爱不爱你,你都要尽你做人的孝道,尊敬父母、亲人。

其次是“出则悌”,它是教我们怎么和别人相处的。比如“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意思是:兄弟朋友要互相尊敬,要和睦,如果不和睦,父母就要为你们操心,和睦,就少了父母亲的一份担忧,就等于是孝敬父母了。所以,我们一定要和兄弟姐妹们和谐相处,这样我们的父母看了才会从心里面为我们感到高兴,我们也会因此更快乐的。

“谨”,我们生活中做什么事,时时刻刻都要谨慎。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穿衣服要系钮扣,要整洁,还要符合自己的身份;喝酒要适量,不要喝醉了,否则容易被别人“说闲话”。尤其是不应该在背后谈论人家的长短,这样是不好的,也是不道德的。人不要自私,要大方,不计较小事,这样人也会变得很快乐。

“信”即诚信待人,答应他人的事情,一定要遵守承诺,没有能力做到的事不能随便答应,至于欺骗或花言巧语,更不能使用。另外任何事情在没有看到真相之前,不要轻易发表意见。看见他人的优点或善行义举,要立刻想到学习看齐,纵然目前能力相差很多,也要下定决心,逐渐赶上。看见别人的缺点或不良的行为,要反躬自省,检讨自己是否也有这些缺失,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每一个人都应当重视自己的品德、学问、和才能技艺的培养,如果感觉到有不如人的地方,应当自我惕励奋发图强。至于外表穿著,或者饮食不如他人,则不必放在心上,更没有必要忧虑自卑。

“泛爱众”即众人平等,不分族群、人种、宗教信仰,皆须相亲相爱。当他人有困难时,应尽自己的全力去帮助他,不要自私自利。另外要尊重他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要设身处地为别人著想。

“亲仁”,代表仁慈、亲仁。对外人仁慈,对亲人仁慈,对朋友仁慈,对同事仁慈…现在什么人都有,但有几个是做到“仁”的?俗话说的好,人无完人吗!只要我们尽量做好自己应做的,至于别人怎么说,那就是他们的事情了!

最后是“余力学文”,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它值得我们全心全力去研读,读书的时候要注重三到,眼到、口到、心到。还要不耻下问,要心平气和,要温故知新,如此才能读好书并从中取得最大收益。

读完《弟子规》后,再衡量一下自己的品行,确实有一定的差距。单在孝方面就觉得做的远远不够,虽然没有做过对父母不住的大事,但对他们也没有尽过多少孝心,反而他们对我千衣百顺,照顾到家,我想得到的东西,想方设法地满足我。父母为自己所做的一切都觉得应该的,有时,父母过于关心自己,哆嗦了几句,反而责骂他们,讨厌他们,那多不应该啊!作为子女,应按《弟子规》所讲的“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最起码做到这些,才能对得住苦养自己成人的父母。

我想,一个人活着就要讲点道德,有点品位,这才赢得别人的赏识。而《弟子规》中所讲的道理,正是教人伦理纲常的最基本的常识。《弟子规》的实质是孝在先,友爱兄弟姐妹,对己谨信,对人仁爱,有能力在学习知识。至于其中的实际做法,我们能做的,去做,不适应现在社会的方式,我们不求表面,但求心安。因此,《弟子规》的精髓不是多么的让我们一般人望尘莫及,而是时时刻刻在我们周围,时时刻刻在我们日常生活当中,你不按照这个方式做事做人,一定寸步难行。因为这是我们中国人的精神文化,是我们传统道德观。

我想,一个人活着就要讲点道德有点品位,这才赢得别人的赏识。而《弟子规》中所讲的道理,正是教人伦理纲常的最基本的常识。

“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字文。”最近我读了一本为弟子规,书中一个个孝敬父母,关心朋友的故事深深的迷住了我。

弟子规中有很多意味深长的故事,书中没写一段都会有一段注解,接着就是意味深长的故事,有教人尊敬师长的故事;有教人怎样孝敬父母的故事;有教人改正自身缺点的故事……等等一些耐人寻味的故事。

下面我说两个故事给大家听听吧。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勿行赖。”这句话的意思是:父母叫你,应该及时答应,不要拖;父母要求你做的事,要认真去做,不要拖拉偷懒。这一句话有两个因孝敬父母而千古留名的故事。

第一个故事叫做孝心感天。话说古时候,有一个叫王祥的人,他的生母很早就死了,他爸爸又给他找了一个后妈,王祥的后妈对他很不好,一天,她的继母想吃鱼,可现在是大雪纷飞的冬天,于是,他跑到满是冰的湖面上打了一个洞,忽然,两条小鲤鱼从冰洞中窜了出来,直接跳入了他的网中。之后继母为了刁难他,又说想吃烤熟的黄雀,王祥立马抓了一只烤熟给他后妈吃,可他后妈吃完还想吃,,王祥又拿着网子出去了,刚一出门一大堆黄雀飞入了王祥的网子,乡亲们纷纷议论,说:孝心感天啊!

第二个故事:有一个叫孟宗的人,她的母亲生了一场大病,非常可怜,经过医生检查之后发现没病,原来是想吃竹笋了冰天冻地的冬天哪里有竹笋,孟宗急得大哭,眼泪滴在地上,一棵棵竹笋从土中钻出,孟宗的孝心感天动地了啊!

“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字文……”

读弟子规有感弟子规读后感篇四

暑假期间我来到了图书馆看了《弟子规》一书,这本书每句话都很短,只有十二个字,但里面的含义非常丰富,深刻的影响着我。

《弟子规》是教我们学生在家孝敬父母,外出和别人友好相处,在学校尊敬师长的行为规范。从古代到现在,小学生们都在学习这本书。

《弟子规》一开头就教我们首孝悌,次谨信,这句话的意思是:在日常生活中首先要做到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姐妹;其次一切言行要谨慎、讲信用。接着就教我们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我和姐姐,哥哥平时基本上都做到了,除了有时我看书入迷了听不到父母叫我的声音。

父母养大了我们,我们小学生该怎样孝敬他们呢?《弟子规》是这样教我们的:冬则温,夏则清;晨则省,昏则定。这句话的意思是:子女侍奉父母冬天要让他们感到暖和;夏天要让他们感到凉爽。早晨起床,要先向他们请安问好;傍晚回来了,要向父母报平安。

《弟子规》中的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这段话我不太理解,读了更让我感动的故事卧冰求鲤,我知道了如果父母疼爱我,我孝顺父母,并不是一件难事;如果父母讨厌我,我却还能用心尽孝,那才算得上难能可贵。

王祥是西晋时临沂人,他的母亲很早就去世了,他的父亲给他娶了后妈。后妈经常虐待他,可是王祥觉得她是长辈,一直都很孝顺她。

一年冬天,后妈想吃鲜鱼,可到处都买不到。王祥只好跑到河边,他就用自己的体温融化坚冰。最终把鱼带回了家,后妈被王祥的孝心感动了。

王祥是一个孝顺的好孩子!我也要做一个孝顺父母的好孩子,父母累了,我就给他们捶捶背捏捏肩;妈妈胳膊疼了,我就给她揉一揉;有好吃的东西就先让父母尝一尝。当父母老了的时候,我也要天天给他们讲故事,做家务;他们提出的问题我都会认真地回答。

《弟子规》教会了我很多很多,今后要做一个孝敬父母的好学生。

读弟子规有感弟子规读后感篇五

读完《弟子规》后,我感觉它主要是规范了人的行为,每句话都有一个道理,每句话都发扬着一种思想,《弟子规》用最简短的文字,把一个人如何孝敬父母、友爱兄弟、立身处事、待人接物、修身治学等等的态度和礼仪概括的形象全面。

通俗易懂的文字里揭示着许多做人的道理,对于我们在生活、工作、家庭等方面也有着重要的意义,将是我们终身受益的良师益友。

在此我简单的写一下它给我在工作中的启示。

例如“事勿忙,忙多错,勿畏难,勿轻略。

是指在工作中做事情不要慌张,忙乱就容易出错;不要害怕困难,应该知难而进,也不要马虎草率,要认真对待。

“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

见人恶,即内省,有则改,无加警。

意思是指看见别人有好的品德,就要向他看齐,哪怕同他相差很远,只要坚持下去,慢慢地总会赶上,看见别人坏的行为,就要自我反省,有就马上改正,没有也要引起警惕。

“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後”,是教人不断形成恭敬之心,尊老爱幼。

“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是讲要有责任心,养成有条理的做事方法。

“房室清,墙壁净,几案洁,笔砚正。

列典籍,有定处,读看毕,还原处。

虽有急,卷束齐,有缺坏,就补之。

讲的就是要养成良好的日常生活及工作习惯。

有句话叫“细节决定成败”,而在《弟子规》中就是教导我们要重视生活行为的各个细节,我们都是普通人,大量的时间,都是在做一些普通的事,如果每个人都认真对待自己所在岗位的每一件小事,都注重细节,把小事做细、做好,这些事就是大事。

《弟子规》是我国古代幼儿传统礼教经典,在以前《弟子规》就相当于现在《中小学生行为规范》但其的价值要远远超过后者。

现在的人在阅读之后不难发现《弟子规》从里到外都渗透着儒家的气息,在通读之后净是德行两字贯穿了全文。

儒家就是在强调通过对先贤的学习提升个人的德行。

且可发现《弟子规》中的大多数句子就是有《论语》中直接简化过来的。

在儒家哲学体系中强调了社会等级与身份象征,正所谓其云;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长幼有序尊卑各异。

在森严的等级框架下通过仁爱等德治思想使社会和谐发展。

而《弟子规》则是儒家治国中治民的初级教程。

通过日常的行为规范,初步的构建等级框架,在这个框架下正常的发展后会形成一个较和谐较礼貌的社会风气,正如邻国日、韩。

有些历史常识的人会发现中国的历史发展一直处于儒法并举的兼容式发展下几度出现民富国强的大盛事。

在倡导法治社会与国门大开的今天,在受到外来文化的侵袭中,国人的素质在逐渐的下降不仅80、90年代的人饱受骂名倚老卖老者不胜数。

一系列社会为题不断的暴漏出来昔日的礼遇之邦无颜再谈礼法。

反而效法我们的岛国却搜获名誉。

正是因为我们在发展经济的时候忽略的文化的传承,渐渐地我们的价值体制开始发生变化拜金,趋权附势等不良风气渐长。

儒家思想左右华人2000余年,当我们重新捡起他时会重骨子里透出一股子亲和力。

不够让大学生来背诵《弟子规》实属多余,对经典的背诵给该是自发的背诵能引起自己共鸣的。

这次的《弟子规》品读活动最大的意义应是同学们在拜读之后会自发的去阅读其他传统作品。

通过对古代先贤的品读与自身环境的辨别形成自己的一套价值体系,而对于《弟子规。

》中的一些观点,因为我们和作者处于不同的时代故我们只要领会其中的精神就好,不必一步一手的尊崇,正如鲁迅言:取其精华,去其糟糠。

弟子规这本书是少儿诵读经典之一,是古代圣贤的智慧结晶,它以无尽的思想光辉指引人们在茫茫的历史长河中前进,是教育子弟养成忠厚家风的最佳读物。

若能认真地阅读《弟子规》,真正了解《弟子规》中的含义,它将会使你受益非浅。

人生在世,品行不是天生的,它须在幼小的时候开始培养。

《弟子规》中要求我们先端正品德。

其中包括孝、悌、礼、仁、忠等。

在做到这些后,它又教了我们一些学习方法,不但要认真学,还要实践,这样才能真正地读好书,成为有用之才。

我读完《弟子规》后,再衡量一下自己的品行,确实有一定的差距。

在孝方面,现在想起自己的过去,虽然没有做过对父母不住的大事,但对他们也没有尽过多少孝心,反而他们对我千衣百顺,照顾到家,我想得到的`东西,想方设法地满足我。

父母为自己所做的一切都觉得应该的,有时,父母过于关心自己,哆嗦了几句,反而责骂他们,讨厌他们,那多不应该啊!我的兄弟姊妹较多,经常不顾及父母的感受,因为一些小问题而争执,在一旁的父母看见了,多难过呀。

现在自己既为人子女,又为人父母,该做些什么呢?一方面,作为子女,应按《弟子规》所讲的“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最起码做到这些,才能对得住苦养自己成人的父母。

另一方面,自己作为孩子的母亲,应正确引导子女诵读《弟子规》,让他们慢慢品出其中的真谛,潜移默化,从小养成良好的品行,为日后健康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这也是作为父母最大的收益。

我想,一个人活着就要讲点道德,有点品位,这才赢得别人的赏识。

而《弟子规》中所讲的道理,正是教人伦理纲常的最基本的常识。

今后,我还会深入内心地反复读诵《弟子规》,从中学会做人处事的道理,真正孕育出正人君子的品行。

这样既可打造健康、和谐社会,也可提升自己的修养,何乐而不为?

读弟子规有感弟子规读后感篇六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儒家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儒家思想提倡的孝、悌、谨、信、泛爱众、亲仁、学文等思想都在《弟子规》中有明确的行为规范。那么,这些行为规范对于现代人会有什么作用呢?我是带着疑问、好奇的心去拜读的这本书。

《弟子规》那本金色的小书,短小而精悍。传承着中华五千多年的传统文化,凝聚着一辈辈人。

入则孝,这里主要是教育我们要孝顺父母、亲人。他们所说的,所做的都是为了我们好,所以无论如何,我们都应当听从他们的教诲。还有就是,不管他们爱不爱我们,我们都要用自己的真心去爱他们。因为,毕竟是他们生下了我们,养大了我们,我们总不能忘记养育之恩吧?更何况弟子规里面也有写到:“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它的意思是:不管父母、亲人爱不爱你,你都要尽你做人的孝道,尊敬父母、亲人。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冬则温,夏泽凊。晨则省,昏则定。

我读它、品它,学会了许多为人处事的道理,也意识到自己的不足。《弟子规》中的《入则孝》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俗话说得好:百善孝为先,读了弟子规中的的《入则孝》后,让我感到十分惭愧。原以为为父母做几件家务事就是“孝”了,现在才发现其实什么是“孝”我一点都不懂。反而,父母对我百依百顺,照顾到家,我想要的东西想方设法的满足我,还反倒觉得父母为自己做的是理所当然,甚至有时候他们对自己过于担心还觉得他们很烦,讨厌他们。我实在是太不应该了。

当父母呼唤我们的时候,应当立即答应,不能迟缓,执行父母命令时应当立即行动起来,不能拖延偷懒。

当我读到“父母呼,应勿缓”时,我检讨了自己,发现我们不一样了,玩电脑、打游戏??很忙,父母喊好几声我根本就不听,边打游戏还边说:“你烦不烦,叫一声好了,还连续叫五声,真讨厌!!!”大人过来拍我肩膀,我很恼火地说:“你好烦人哦,你看你看,我这一关没过去,又被别人打死了,就是你。”如果爸爸妈妈说去楼下买个什么东西,我会很不耐烦的,不情愿的去,心里还会有所怨言,弟子规,让我深刻醒悟到自己的错误,我会在今后加以改正。

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不误正业,很严厉的批评了我,我当时特别不服,没有悔改,和他大吵了一架,现在想想自己真的很过分,说的话一点也不像晚辈,没有礼貌,弟子规让我再一次得到了升华,从此以后,我对待家长的教诲认真听取。

孝顺孝顺,首先要从孝顺自己的父母开始。

孝是没有条件的。

冬则温,夏泽凊。晨则省,昏则定。

冬天寒冷的时候要伺候父母,使其温暖,夏天炎热的时候则让父母凉快。早上向父母请安,晚上要伺候父母安眠。由此,我想到了一个故事:东汉年间的黄香,早年丧母,与父亲相依为命,冬天黄香首先睡在席子上,用自己的体温把席子弄暖和。然后,再让父亲去睡。夏天,黄香用扇子把席子扇的凉快一些。这样父亲就能安然入睡了。

“卧冰求鲤”同样讲的是孝是没有条件的这个道理的。西晋时期的王祥,母亲早亡,他一直和父亲及继母生活在一起。而继母总喜欢在父亲面前挑弄是非欺负王祥。所以,王祥从小也就失去了父爱。即便是在这种情况下,王祥仍然拼命满足继母的要求。有一次,继母病了想吃鲤鱼。可大冬天的,河里的水都结冰了,怎么办?于是王祥脱下衣服,趴在厚厚的冰上,用自己的体温去融化冰。我深深的被王祥的这种孝心感动了。回想自己平时跟妈妈说话时,经常用命令的口气说:“妈,你快去给我倒杯水”、“妈,你给我点零花钱”??学了《弟子规》之后,我发现我用“您”来称呼父母了。学着用商量的、请求的语气和父母说话了。

感恩父母,他们只需要你以后过得好就好,他们只需要你在他们工作劳累时在他们耳边轻轻说的那一声:我爱你们。他们或许也不需要这种温馨的话语,或许他们所需要的是我们的一个轻轻问候,一个关怀,一个懂事的行为,一个好的成绩,对于那些成家立业的孩子,家中父母需要的是他们的常回家看看。

无闻的爱的奉献,他们为我们付出了汗水,青春,付出了一切,需要的就是我们的开心,我们的幸福。没有任何人能与他们相比较,我们得懂得一个人的根本,就是去孝敬父母,尊敬父母,可有些孩子连基本的自理能力都没有,整天只知道读书,成了高分低能的人。父母过分的溺爱孩子,把孩子培养成温室的花朵,他们往往经不住风吹雨打;还有些孩子不尊敬父母、长辈,认为父母、长辈所做的一切是理所当然的,他们体会不到父母、长辈的良苦用心,这都是不可取的。尊老爱幼是我国的传统美德,作为新时代的我们也应该具备这种美德。

《弟子规》给我最大的教诲就是“孝”,这也是给我感触最深的,让我今后更加的懂得去孝敬父母,让我不再刁蛮任性,不再做家中的公主,让我学会了作为一个乖巧女儿所应该做的事情,从此以后,我要以《弟子规》来时时刻刻检讨自己,端正自己。

读弟子规有感弟子规读后感篇七

弟子规。

》是一本。

国学。

经典,是一本针对孩子的儒家教育书籍,让人们从中受益匪浅,是一本指导孩子行为举止的好书。今天小编在这分享一些弟子规读后感给大家,欢迎大家阅读!

如果说你要读儒家的经典,除了《论语》等大家耳熟能详的经典外,还有《弟子规》也是一本很好的书。如果说《论语》等是面向所有人的,那么《弟子规》就是针对孩子的。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原作者李毓秀,是清朝康熙年间的秀才。以《论语》“学而篇”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为中心。分为五个部分,具体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后来清朝贾存仁修订改编《训蒙文》,并改名《弟子规》,是启蒙养正,教育子弟敦伦尽份防邪存诚,养成忠厚家风的最佳读物。

因此,我非常赞成以道德为基础的教育方式。因为你做人首先得讲道理,要文明要有修养,这样才是一个真正的人。在这个基础上,努力学习,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学识素养,若是你能掌握得很好很深,那么你就是一个优秀的人了。

毕竟人的智商,人的接受能力等总是会有差异的,这样导致人的成绩有高低,但是,道德这方面,就拿《弟子规》来说,你想做就一定能做到,但每时每刻都做到,那需要时间,需要毅力。古时候,孩子们都学习儒家思想,做一个有道德的人,那才会受人尊重与敬爱。那时,除了贫穷和不爱学习的孩子,大多数孩子们都努力学习,特别是隋朝开始了科举制度,“学而优则仕”,有志之士就通过科举,考取进士后就可以做官,为百姓造福。因此,历史上自从儒家思想占据统治地位的时期,除战争时期外,神州大地都很先进,很繁荣。但是现在,中国都没有一个接受中国教育的人获得诺贝尔奖;还有人均经济水平实在是太低了!而中国,作为一个有着五千年历史的大国,人民的素质却是越来越低,导致很多人去日韩和东南亚等地旅游时,被当地人骂!

我认为,要让中国成为真正的大国,那么就应该从孩子们的教育抓起,而孩子们的教育,应是以道德为基础的。《弟子规》应该重新回到教育的基础中来,让未成年人懵懂之时,就开始习读了《弟子规》,践行《弟子规》,做有素质的国人,民众素质高,不愁国不强。

浙江省长兴县第一中学初二:倪川。

每个人是否都想做到礼貌文明有修养呢?是的,我也想。《弟子规》就具体的告诉我们应该做什么。

弟子,就是学生;规,就是规范;合在一起就是:学生的规范。中国古籍《礼记?学记》有云:“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因为教育是国富民强的基础,所以要想使国家繁荣富强,就要先教学。所谓年龄越小的儿童越容易教好,基本不会走上邪道,所以教育应该先从儿童着手。

《弟子规》教了我:坐的时候不要叉开大腿,也不要跷二郎腿,更不要摇晃大腿,否则,就会显得自己很没有教养。

我以前坐的时候,喜欢跷二郎腿,而读、背了《弟子规》以后,我不再那样,而是并紧双腿,显得我极为端庄。

我还知道,走进没人的房间要想走进有人的房间一样谨慎,不可以乱走乱动,否则会显得你没有礼貌;我还了解到做什么事情,要小心、谨慎、认真对待,不要匆匆忙忙,更不能马虎草率、应付差事。

从《弟子规》中,我还学到了一条为人处事的道理:凡是自己说出去的话,首先要讲真实不虚假、不是损害他人利益的话;其次要讲信用;还有,用谎话骗人、倒弄是非,胡言乱语是没有人愿意与他成为朋友的;而且下流肮脏、不健康的话,千万不能讲;阿谀奉承、贿赂、拍马屁等社会俗流风气,一定不能有!!!

……。

总而言之,言而总之,《弟子规》既能提高一个人自身的修养,又能不断完善自己,所以我认为,这本书很好,健康有益于自己,不错不错!(烽火六)。

这本书大概是说了:我们要关心自己的兄弟姐妹,要关心自己的长辈,还要懂得该怎样做人。

我读了《弟子规》最令我深刻的部分是:“不离床丧三年居处变酒肉绝。”这句话使我感受到了:古人原来对自己父母的丧礼是这样重视的,父母死了之后要三年不能喝酒,吃肉,这三年里他们要把屋子变得简朴,朴素,不能有一点儿富贵的东西出现。但换回我们现代人能这样做吗?绝对不行!他们只能丧一个星期,过了一个星期,他们就到处去玩,喝酒吃肉类。现代人也不会把屋子变得朴素。

“冠必正,纽必结,袜必履,俱紧切”这句训示教育我们外出时衣冠齐整。例如上学吧,一个人衣冠齐整,让别人看上去就觉得这学校的校风一定很好,但如果一个人头发不整齐、校服的纽扣没扣好,让别人看了就误认为这学校的校风很差。所以一个人的形象很重要。现在的社会,你的形象也可能决定你的前途。假若两个人同时去面试,学历一样,其他条件差不多,但一个衣冠整齐,讲求衣服的卫生;一个不注重自己的衣着,穿起衣服歪歪斜斜。你说老板会选谁呢?当你找工作面试时,别人不但看你的学历、能力,还要看你的形象呀。我们校园里也提倡过讲究衣着整齐,形象要做好。所以我们从小讲求衣着整齐,衣着的卫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对我们以后的发展是有很大的好处的。

读弟子规有感弟子规读后感篇八

弟子规。

》被称为我国的。

国学。

是我国清代非常流行的一种启蒙课本用三字一句的方式进行伦理道德的教育下面是本站小编给大家整理的100字弟子规读后感希望能帮到大家!

读《弟子规》,它教育我们要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友爱兄弟姐妹。读《弟子规》,它让我们学会做人言行要谦虚,做人要诚实守信。要求自己做一个讲文明,懂礼貌的好孩子。学习弟子规,可以帮助我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当我读到“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见人恶,即内省,有则改,无加警。”的时候,老师解释句子的意思是学习他人的优良品质,同时注意改正自己的缺点。

今天,我读了《弟子规》中的一句话:置官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我知道了回家后衣帽、鞋袜都要放到固定位置,避免造成脏乱或穿时找不到它们。

记得有一次妈妈让我上床睡觉,我脱了衣服,把衣服扔到地上,起床时找不到衣服了,妈妈说:“在地上。”我到了学校已经迟到了。从此以后,我立志要做个规范整洁的孩子。

最近读了一本叫做弟子规的书,使我渐渐感悟了《弟子规》的意思。我这才发现,原来做人也有许多规则,因此,想做一个受人敬重的人就得有规有矩,有礼貌,尊老爱幼,守信用。我就说一说我读后的感受吧!

首先是〈入则孝〉,这里主要是教育我们要孝顺父母、亲人。他们所说的,所做的都是为了我们好,所以无论如何,我们都应当听从他们的教诲。还有就是,不管他们爱不爱我们,我们都要用自己的真心去爱他们。因为,毕竟是他们生下了我们,养大了我们,我们总不能忘记养育之恩吧?更何况弟子规里面也有写到!

我读了《弟子规》前五课,主要讲怎样孝敬父母和如何做人的道理。

从我读了“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也就是说人生下来它的本性是善良的。然而他们后来巨大的不同与差异是后天所形成的。没有那个人生来是坏人。只是因为个人的贪图享乐,经不住世俗的诱惑才迷失了方向。

我非常喜欢这本书。

最近,我读了一本书叫《弟子规》,《弟子规》被称为我国的国学,是我国清代非常流行的一种启蒙课本,用三字一句的方式进行伦理道德的教育,其中有几句是这样写的:

“父母教、需敬听、父母责、须顺承。”这句话的意思是:父母的教诲要恭敬认真地听个明白;父母的责备、批评,应该虚心、顺从地接受。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很多同龄孩子学习不肯用功,非常贪玩,老师布置的作业不及时完成,甚至不听老师和父母的话,学习成绩就不能提高。

“奸巧语、秽污词、市井气、切戒之。”这句话的意思是:尖酸刻薄的话,下流不干净的话,千万不要说。粗俗无赖的不良习气,要坚决戒除掉。经常有许多小朋友喜欢说脏话,既不文明也不礼貌,俗话说:习惯成自然。要是老说脏话,长大了就改不了这个坏习惯。

“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这句话的意思是:无论什么人都必须互相关心爱护,因为我们生活在同一片天空下,生活在同一片土地上。我们小学生不管成绩好坏、家庭条件如何,从小就要养成谦虚谨慎、互相关心、互相爱护的优秀品格,团结一致,长大了才能为国家做贡献。

《弟子规》这本书上的好句很多,意义也非常深刻,值得我学习一辈子。

读弟子规有感弟子规读后感篇九

《弟子规》起源于清朝民间,它的作者李毓秀先生并不算很闻名,也不是当代大学者,他一生最高的学位只是“秀才”。在当时,秀才只能在私塾里当老师,只能当“孩子王”,一般没有多大的成就。可是,这位李毓秀先生,他在教孩子的过程中,汇集他大部分的精力,引用《论语》、《资治通鉴》、《世说新语》等书中的故事、句子,汇成了他一生中最著名的一本书--《训蒙文》。现在,说起《训蒙文》是鲜为人知的,可是一讲到《弟子规》,那可就众所周知了。《训蒙文》是如何变成《弟子规》的.呢?这不得不归功于最后校订的,也是《弟子规》的大功臣—贾存仁先生。《弟子规》经过这两位先生之手后,便开始在民间流传了。

现在大多孩子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就被父母宠习惯了,成了“小公主”、“小皇帝”,他们更应该学一学《弟子规》。只有读懂、背过《弟子规》,我们才能从小树立起一种规矩,才能懂得要孝顺父母、讲悌道,尽到做儿女的本份!

《弟子规》让我懂得了孩子应该对父母孝顺;对兄弟姐妹要互相关爱,对同学、同事、朋友都要讲求“悌”道;还让我懂得了小孩子做事要谨慎,一旦说出口的承诺,就一定要办到,即一诺千金;对任何人都要关爱;要有仁慈之心……使我印象最深的是《弟子规》最后强调的“余力学文”,这也纠正了同学、家长的一个错误观点,现在不少人总以为好孩子是多才多艺,能说会道的那一种,当然,有才艺固然很好,可是,家长们忽略的往往是最重要的—对品质、道德的培养。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道德是生命之本”,现在,家长们让孩子考一百分,学钢琴、学画画,就是不注意孩子的品质道德,如果孩子品质不好,还不如什么都不会,笨头笨脑,至少这样对社会的危害少一点儿。

我们不应该只拿成绩、才艺、获奖证书来评判一个人,这些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人的品质!

我呼吁大家学习《弟子规》,学习怎样做人,怎样做“真人”!

读弟子规有感弟子规读后感篇十

《弟子规》是一本告诉我们怎么做一个好学生的好书。它从思想上、从品德上、从学习上、以及各个方面来告诉我们应该如何做一个出色的好学生。

在思想上,我感触最深的是:“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每当我和朋友们在一起玩耍产生矛盾时,我就会想起这句话,使我的心胸变得博大,从而原谅了对方。这使我有了更多的.朋友在学习上,我感触最深的是:“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每当我学习不专心的时候,我就会想起这句话,专心致志的学下去。

在品德上,我感触最深的是:“凡是人,皆需爱。”每当我和小朋友打交道时,就会想起这句话,以友好的语气和同学打交道。现在,我读了《弟子规》以后,从一个调皮不懂礼貌的男孩,变成了一个尊老爱幼的男孩。

《弟子规》这本书使我受益匪浅。它是我童年时的一个不说话的“小老师”。

读弟子规有感弟子规读后感篇十一

译文:只要是人,就应该不分族群,人种、宗教信仰,互相尊重和爱护。同样生存在天地之间,就应该不分你我。

妈妈:乐乐,这首弟子规是最短的了,看我们俩几分钟背会。

儿子:行,我一定先背会的。

母子异口同声:我背会了(一分钟后)。

妈妈:那我们来给对方背一遍吧,看谁背的最熟。

儿子:我先来,“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

妈妈:很棒啊乐乐,背的又对又快。

我同样也和儿子一样熟练的背下来了。

妈妈:乐乐,下面你把译文熟悉一遍,理解会句中的意思,把译文背会了,最后把译文不看书给我复述一遍,乐乐肯定很棒的!

儿子:(还是差不多一分钟)妈妈,我已经理解了弟子规的意思,也背会了,我开始给您复述吧,听着啊!“只要是人,就应该不分民族和族群、人种还有宗教信仰,互相尊重和爱护。同样生存在天地之间,就应该不分你我。

妈妈:乐乐复述的真不错,那我们下面就开始读启蒙小故事:

忍饥助人。

江西有一位姓舒的教书先生,一天,他在返乡途中,登岸散步时,听到一个妇人在啼哭。舒先生便问:“你为什么哭呢?”妇人回答说;“我丈夫要用我偿还欠官府的银子,可是,我走了以后,幼小的孩子没人喂养,肯定要死去的。”说完她又大哭不止。舒先生说:“与我同船的人很多,我们每人出一银子,就可以帮你渡过难关的。”舒先生把遇到的事情告诉了同行的人,可这些人都不肯捐银子。舒先生便把自己挣来的钱全部捐给那位妇人。

舒先生回到家后,妻子告诉他家&%ww&里已经欠了别人很多粮食,舒先生就把捐钱的事情如实地跟妻子说了。妻子平静地说:“既然这样,咱们就找一些野菜来充饥吧!”此后,他们每天都用野菜充饥度日。忽然有一天,舒先生听到窗外有人说:“今宵吃苦菜,明年生状元!”他当时有点不解。到了第二年,妻子生了一个孩子,而这个孩子长大后,果然考中了状元。

启蒙小故事读完了,乐乐咱们还是一点点来理解小故事的意思吧!

妈妈:乐乐你先说一说这是发生在哪里的事呢?有一个什么人遇到了什么事情呢?

儿子:在江西有一位姓舒的教书先生,他在回乡的途中,上岸散步遇到一位妇人,并知道了这位妇人的丈夫欠了官府很多银子,要把她卖了抵钱,可这位妇人有个年幼的孩子,她怕孩子没人喂养会饿死,所以很伤心。

妈妈:那这位姓舒的教书先生他听了妇人的诉说又是怎么做的呢?

儿子:教书先生希望和船上的其他人一人捐一两银子就够妇人度过难关,可别人不想捐,教书先生就把自己全部的银子捐给了这位妇人,这位教书先生真是个大好人,他根本没想到回去该怎么给他的妇人解释!

妈妈:那教书先生回到家以后又是怎么给妻子说的呢?妻子又是如何说的呢?

儿子:舒先生回到家,妻子给他说家里欠了别人很多粮食,舒先生就把在路上捐别人的事给妻子如实说了,让人感到意外的事,他的妻子根本没和他吵,反而很平静地说挖野菜来每日充饥度日。

妈妈:乐乐,你感动吗?你觉得舒先生和他的妻子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儿子:妈妈,这样的夫妻俩真的很少见,而且两个人都是个乐于助人的人,舒先生是个爱帮助人的人,他的妻子也是个心肠极好的人,知道丈夫把钱捐给了别人,而自己家里也是很穷,欠了别人很多粮食,她不但没和丈夫吵,反而很平静,他的妻子很伟大!

妈妈:是啊,向他们夫妻俩心肠这么好的人,真的是两颗金子般的心啊!

俗话说:“好人有好报,我觉得这话一点儿也不假!舒先生听到别人说了一句‘今宵吃苦菜,明年生状元’他们偏偏就应了这句话,他的妻子第二年果真生了一个孩子,而且孩子长大了果然考中了状元,真是可喜可贺啊!

儿子:妈妈,我觉得也是,好人积德行善了,就会有好事、喜事,这是给好人“发红包”呢!

儿子:当然会了,做一个乐于助人的人多好,心灵美的人人人喜欢!

读弟子规有感弟子规读后感篇十二

近日有幸拜读了《弟子规》,感触良多。《弟子规》具体列举出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学应有的礼仪与规范,特别讲求家庭教育与生活教育。承载了古人先贤对于人在社会中为人处事的标准:孝顺、友悌、严谨、诚信、爱心、仁义和好学。我从身边的实际出发,写下了这篇读后感。

首孝弟,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这是对弟子规的总述。

入则孝,这是弟子规对我们的第一个要求。百善孝为先,行孝是为人子的本分。圣贤教导我们,要从内心深爱、恭敬、感恩我们的父母,因为对我们恩德最大的,莫过于自己的父母,怀胎的辛劳,生育、教育的付出。父母的恩德,我们一生都无法报的了。我们今天能够有幸认识到这些圣贤人的教诲,就应该首先尽心尽力做好我们为人子之道,好好的孝顺我们的父母。对于我们这种长期出门在外的打工仔,虽然不能呆在父母身边以尽孝道,但我们可以进自己的努力,多打电话回家和爸爸妈妈聊聊天,每到过年时能按时回到家中与他们团圆就是对他们最基本的孝道。

出则悌是圣贤教导我们,首先要友爱兄弟姐妹,兄弟团结,多照顾帮助兄弟姐妹,对长辈要尊敬,其次出外要友爱朋友以及一切和我们身边相处的人。出门在外,朋友是必不可少的。我们要多团结朋友,多关心身边的人。就像现在我们酒店一样,大家聚在一起上班,这是一种缘分,大家都是出门在外,都不容易,我们要互相帮助,相互团结。大家应该团结一致,共同把工作做好。同时作为下属,我们对我们的上司、领导要尊敬,见面要主动让行、打招呼,处处要谦虚礼让,要恭敬礼貌,见到长辈要恭敬问候。这是我们能否在一个公司、集体站稳脚跟,有所发展的基本条件。我们必须要做到,而且要做到最好。

谨,我们要时时刻刻关照自己的起心动念,言语造作。这会帮助我们免掉许多坏的习惯,并逐步养成好的行为习惯。圣人们告诉我们这个“谨”,就是让我们在日常的工作生活中要时刻保持严谨的态度。在酒店的工作上要做到对待工作认真严谨,要小心行事,在做工作时先想想该怎么做,怎样做才不会犯错误。俗话说的好:先思而后行。要做到以严谨的态度对待每一位顾客,做到让每一位顾客满意。在生活上也一样,同样要保持严谨的态度。自己的起居饮食要有规律,对自己的日常行为多进行检点,逐渐改掉自己的不良习惯,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争取做个优秀员工。

信。俗话说的:人无信不立。一个没有信用的人很难在社会立足。在现在这个普遍没有信用的社会,我们要立志做圣贤,做他人的榜样,去掉以往的虚伪、不诚实,以诚实守信,仁义道德来处世,来感化周围的人。在生活中要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要言而有信,言而必行。不骗别人,与他人坦诚相处。

泛爱众,其实就是前面说到了的要与他人和睦相处,团结一致。在现实生活中处处以恭敬、谦卑为原则,做到不自私自利。不去巴结富人,不看不起穷人,以平等心待人接物。同时在工作生活过程中,不说人是非,不揭人短处,要尊重同事朋友。我要努力学会去从真心里爱别人。我要不断历事炼心、不断努力。仁慈、悲悯一切众生,是圣人、菩萨的境界,我要从弟子规的基础开始,从做一个标准的好人开始,立志向、学圣贤,做菩萨。尽可能的去帮助别人,关心别人,让我们这个集体更加团结、和谐。打造优秀集体,从我做起。

最后《弟子规》中还写到“余力学文”。意思就是告诉我们要多学习。尽管我们不是学生,但并不代表我们就不用学习。活到老学到老,这是古人告诉我们的。余力学文告诫我们要利用好自己的多余时间精力,尽可能的多去学习,增长自己的知识。就比如我现在在咱们酒店一样,刚开始我对餐饮业一概不知,但随着我的不断学习,我已经掌握了很多关于酒店管理、酒的种类的相关知识。这对我的帮助很大。所以我现在是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去学习。在下班后或者休息时去上网查查资料,或者看看书,尽可能的学习。我觉得这不仅为了我自己,而且也为了能更好地工作。

通过这段时间学习《弟子规》,使我感触很深,树立了自己正确的人生知见,才知道自己具体的差距在那里,明确了做人的本份。知道了自己应该从认真学习力行《弟子规》的教诲以及种种准则去扎稳根基,在生活中孝敬友爱、慎言慎行、诚信仁爱,并身体力行,加强自己的道德素质修养。我也下决心坚决祛除自己以前的不良习气。我要以弟子规中的准则来严格要求自己,争取做到最好。我要做一个优秀的员工,更好的为我们酒店的发展做贡献;同时我也要号召身边的同事来共同学习弟子规,提高我们酒店员工的综合素质,共同努力打造拥有最好工作团队的酒店。我相信我和我的同事们是最棒的,我们一定行的。

读弟子规有感弟子规读后感篇十三

《弟子规》这本书讲了许多关于孝的语句,书的主要内容是:古代圣人教育学生的一些发法。学生首先要孝敬父母,服从兄长,其次对自己要严格要求,对人要讲究信用。对他人要有爱心,要亲近和崇拜那些德才兼备的人,做好了这些之外,如果还有精力和时间,就应该多学文化知识。

当读到“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时,我不禁想了想我自己,有这样做到吗?父母叫你的时候,就应该立即答应;父母有什么事情要你去做的时候,千万不要拖拖拉拉,更不能偷懒。记得有一次,妈妈叫我帮她做一下家务。我心想:我才不要,做家务这么累。于是我便找了个借口说:“不行,老师今天布置的作业太多了!”妈妈听了,摇了摇头,继续开始辛苦地洗衣服。看着太阳高挂在天空,温度持续上升,妈妈在烈日当空下洗着衣服,汗水不断往下流。看到这里,我不禁脸红了,心里感到了愧疚。父母每次让我做点小事,我都拖拖拉拉,总喜欢说:“马上我就去,看完这一集就行了。”是啊,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我学着记住这句话,把它深深地刻在脑海里。每当父母让我做什么事情时,如有偷懒或有什么地方做得不好时,我便会用这句话来警告自己,做事情千万不能再这样马虎对待。

当读到“亲爱我,孝何难?亲恶我,孝方贤”的时候,我想到了古代的孝子王祥。她的母亲去世了,继母对他很坏。一天继母病了想吃鲜活的鲤鱼。于是王祥便为继母捉鱼,但河水已经结冰了王祥变脱掉自己的衣服卧在冰上,用自己的体温融化冰层捕鱼。对啊!虽然继母不喜欢他,但王祥依然孝敬继母,父母喜欢我,我孝敬父母不是一件困难的事;父母亲不喜欢我,我能很好地孝敬他们,那才是一种孝顺。

孟宗泣不管母亲说什么他总是照着去做。孔融四岁能让梨,这都是孝。孝无处不在,《弟子规》让我明白了孝。

读弟子规有感弟子规读后感篇十四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弟子规》读后感作文600字。”读一本好书,不仅能让我们增知识,更重要的是我们真真正正能从中收益。初读《弟子规》由于受年龄的限制,不能领悟其中的奥秘。在定岗实习学校,开展以《弟子规》为核心的新八德教育,我再次接触到《弟子规》,对它进行了全面的解读。

《弟子规》,作者李毓秀,字子潜,山西绛州人。清康熙年间秀才,以教书为生。李毓秀根据当地童蒙教育需要,结合教书实践,写成《训蒙文》。后经清贾存仁修订,改名《弟子规》。全书列举了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学等礼仪,三字一句,浅显易懂,音韵谐美,知识丰赡,是目前社会大众开展道德教育、规范言行、防邪存诚,培育忠厚家风的德育读物。

在迫切需要加强道德建设的今天,《弟子规》对帮助现代人传承中国文化,养正人格品行具有重要价值。不可忽视的是,在教孩子如何立身做人的同时,也要求家长必须按《弟子规》的要求,身教在前,率先垂范,成为子女效仿的楷模,读后感《《弟子规》读后感作文600字》。所以,《弟子规》是一本全民道德教育的经典读本。在学习《弟子规》中,让我的心灵得到三次进化。

第一次净化:“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昨晚接到通知,明天去三中,由教育局王宝寨局长为我们做讲座。在讲座上,王局长赠送了每一个实习生一本《弟子规》。我拿到手里如获至宝,当局长讲到“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我终于发现我做错了什么,当即用手机给父亲发了一条认错短信。以前父母责斥我们,我都会去反驳,让亲心伤,可是这本书告诉我们父母的话,不管对错都不应该去顶撞,不可以让父母伤心,就才是孝道!

第二次净化:“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

许多孩子在课上管不住自己,这时教师用体罚,用责骂是不起丝毫作用的。不但不能使孩子改正缺点,还会让孩子有逆反心理,任何惩罚不如去给孩子讲道理,重德才是教育的根本!所以在课上我尝试着用这种办法教导学生,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第三次净化:“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

这句话本意是教导孩子不能让父母担心,出门回家都要和父母打招呼。同样是教导学生,出教室一定也要告诉学生,回学校也要和老师见一面,这样才不会让老师担心。

许多事情,可以用经典给大家讲明白,不需要老师批评指责或当面惩罚。用真心去感化学生,才会以德服人,才能真正为国家培育人才。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4314178.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