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小学的教学(通用15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3 08:55:03
谈小学的教学(通用15篇)
时间:2023-11-23 08:55:03     小编:碧墨

做好总结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规划和安排未来的学习和工作。总结应当具备客观性和公正性,避免夸大和歪曲事实。总结是一个整理思绪、明确目标、展望未来的过程。

谈小学的教学篇一

教师作为学生的引导者和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教师的引导作用对教学质量的好坏至关重要。因此,教师要积极发挥自己的引导作用,对学生进行巧妙疏导,带动学生学习的情绪,使学生自发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来。

例如,在学习“比的应用”时,由于学生事先已经学习过分数应用题,因此,教师可以先给学生出一道可以用多种方法解决的应用题,既可以用分数方法解答,也可以用比的知识解答,放手让学生独立解答,然后让学生互相传阅解题步骤,通过对比,找出自己的不足和优点,扬长避短,从而找到一种更简单的解题方法。这时教师再及时对学生进行引导启发“:同学们,你们在解题过程中有没有遇到什么困难哪?”经过短暂的思考,有的学生就提出了疑问:“利用分数的方法在某些地方会比较麻烦,也有的题目运用分数的方法解答不出来。”教师可以让学生再次进行讨论探究,尝试从别的思路入手,结合预期的效果,很快就能找到比分数方法更合理的解题方法———比的方法,那之后的学习就能顺利开展了。这样一来,不但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比的概念,掌握比的应用技巧,同时又能让学生享受探究活动带来的乐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和兴趣。

二、梳理相关的知识链,形成系统知识体系。

传统的课堂练习注重巩固新知识,强调课堂对教学效果的反馈,形式上讲究练习和设计的层次性与多样性,呈现的是独立的教学环节。而有效的课堂教学注重学生自主构建知识体系,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每个教学环节都环环相扣、息息相关。因此,在教学设计上更加注重知识链之间的衔接,而形式上则注重分散到各个教学环节中。例如,在教学“平行与垂直”时,在分类得出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平行或相交)后,可以设计一组判断题,最后呈现一组异面关系,引发学生讨论,最终得出完整的平行线的定义,实现知识之间的有序链接,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

三、鼓励学生动手操作,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所谓动手操作,并不是简单的身体动作,而是与大脑紧密相连的实践活动。在具体的操纵中,学生不但要仔细观察、分析比较,还要对知识进行抽象概括,这样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而且可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例如,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时,可以让学生动手触摸、用眼观察,并数一数长方体有几个面。学生用自己的方法数出长方体有6个面时,教师可以“逼”学生思考:长方体有几组相对应的面?当学生认识相对面之后,再引导学生观察这些相对面具有怎样的特点,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接着让学生动手拼一拼、摆一摆、摸一摸,使知识在动手过程中内化为学生自身的知识体系,拓展学生的多种思维能力。

四、总结。

总之,教师要在教学中变学生的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学习,引导他们自发地参与知识获取的整个过程,并在数学知识的探究学习中深刻感受到数学学习所带来的无穷乐趣,实现数学学习和综合能力的全面提高,为他们的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谈小学的教学篇二

内容提要本文分析了技校数学教学与初中数学教学的一些差异,从数学知识与技能、学习心态、心理素质、学习方法等几方面探讨了技校数学教学与初中数学教学的一些衔接措施,对保障技校数学教学的起始效益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和推广价值。

刚从初中进入技校学习的学生,无论在很多方面都面临着一些新的变化,这些变化会对学生的数学学习带来一定的影响,本文将从技校数学教学与初中衔接的视角去探讨这些变化的特点以及解决问题的办法。

技校的数学课程内容与初中的数学课程内容相比,有几个明显的差异:前者牵涉变量、连续量的内容较多,后者牵涉常量、离散量的内容较多;前者结论成立的条件较复杂,要考虑多种可能性,后者结论成立的条件较简单,一般只考虑单一的情况;前者的抽象性较后者更强,等等。

另外,进入技校学习的学生,数学基础一般不够扎实,遗忘的知识较多,很多运算和推理缺乏熟练的技能。

因此,在刚开始的数学教学中,最好有以下几个措施:

1.教学前先对学生进行摸底测试,掌握学生在哪些方面存在数学知识和技能的缺陷,然后针对这些缺陷进行补偿复习。

2.向学生简介以上一些技校数学课程内容与初中数学课程内容的区别,引起学生的高度注意,并时刻结合所学的具体内容,提醒学生关注新的思考方式,逐步形成新的思考习惯。

3.对学生薄弱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在新课教学的过程中也要不断回顾和重现,并结合新课内容进行“旧”技能的训练。

学生考完中考后,在思想上、学习上都有松懈的势头,而且,进入技校学习的学生大多会认为他们主要是学习职业技能的,对数学的学习不大重视。有的学生则在初中时已经对数学产生畏难情绪,甚至厌学数学。而刚进入技校所学的数学知识则偏偏是最重要、最基础的部分,这些内容学不好,会严重影响后续内容的学习。

因此,老师首先要摸清学生的心态,对于不同类型心态的学生进行分别对待,对不重视数学科学习的学生,要跟他们讲清楚道理,让他们认识到数学作为基础学科、工具学科的重要性。对怕学、厌学数学的学生,选择一些很简单、很显浅的内容,并设计成起点低、梯度小的题目,让他们感觉数学并非所有内容都难,有些内容他们是可以掌握的,从而树立他们学习数学的信心,并不断通过起点低、梯度小的练习,逐步让他们在学数学、做数学中尝到成功感,从而恢复学习数学的兴趣。

老师要帮助学生正确认识数学在技校各门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正确认识数学在工农业生产、乃至各行各业中的工具作用,从而形成正确的学习数学的态度。

三、为学生做好心理素质的衔接。

要求学生在学习上摒弃过去的依赖心理,在数学学习上主动、积极地参与和经历,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求。多与学生沟通,教育他们学习时要专注,不受外界的干扰;要耐心仔细,独立思考,不抄袭他人作业,要学会分析学习的困难,克服自卑感和骄傲情绪。培养学生良好的非智力因素,包括学生学习需要、动机、兴趣、毅力、情绪等。

(1)创设适当的数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初步动机;设置适当的学习步子,让学生不断获得学习数学的成功感,以巩固学生学习数学的动机。

(2)通过数学美、数学史、数学趣题等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注重联系实际,加强数学知识的应用,以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和态度,树立学生对数学的正确的价值观。

(4)通过刻苦的、不懈的数学技能训练,培养学生顽强的.意志和毅力。

2.在课外活动中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开辟数学第二课堂活动,如数学测量、数学实验、数学游戏、阅读数学趣味读物等,吸引更多的学生学习数学,拓展学生学习数学的视野。

进入技校学习的学生,绝大多数在初中阶段不是学习最好的学生,他们的学习方法、学习策略和学习习惯都会存在一定的缺陷。为了让学生在技校的数学学习中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指导和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

1.制订周密可行的学习计划。

指导和帮助学生根据自己的基础实际和学习需要,确定努力目标,制订达到目标的计划,包括作息时间的安排、阅读什么数学书籍(包括课本)、选取什么数学习题册进行训练、看书与练习的时间分配如何、各个内容的学习进度和自查时间等等。

2.做好课前预习。

指导学生做好课前预习,认真阅读数学课本,对难理解的数学概念和结论,最好通过特例加以思考;对数学公式和结论,最好自己尝试推导;以课本例题为范例,先自己思考、动笔做,然后再对照例题解答过程与自己解答过程的异同,从中反馈和领会知识运用的过程;记录好预习中不懂的问题,带着问题进入课堂学习。

3.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

要求学生上课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做好笔记,特别关注自己在预习中不懂的问题,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做,对堂上还弄不懂的问题,应及时向老师和同学请教,尽量不留下疑难尾巴。

4.做好课后的复习和巩固训练。

指导学生课后对遗留的疑难问题进一步攻关,归纳梳理本课所学内容,并与之前的相关内容进行比较,把新学内容整合到原有知识体系中。加强数学技能训练,勤动脑、勤动笔,基础练习要做到熟练程度,中档练习要注意总结归纳解题技巧,综合练习要学会分解难点、拓宽知识的联想。数形结合、特殊值法、不完全归纳法等常常是解题过程中寻找思路的行之有效的办法。经常进行一题多解、多题一解的训练,有意识进行限时训练。

5.形成多思、多问的习惯。

学问、学问,就要边学边问,要学习怎样去问,思与问是密切相关的,有思考才能产生问题,有思考才能解决问题;有问题就会激发思考。多思、多问,才能不断反馈、不断调整,才能把新知识正确地建构到自己原有的认知结构之中。

参考文献:

1.石志群,高一教学学习障碍分析及教学对策,中学数学教学参考,12月。

2.徐德雄,高中数学学业负担的调查及对策,中学数学参考,193月。

3.王少华,论数学学法指导,中学数学参考,年7月。

谈小学的教学篇三

搞好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降低初高中物理的学习台阶,是一个需要多方合作、统筹安排的`系统工程.本文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从注重初高中物理知识的同化和顺应:加强实验和模型教学,激发兴趣搭建“阶梯”;始终遵守循序渐进的原则组织教学;加强解题方法和技巧的指导,培养自学能力等方面探讨了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的有关问题.

作者:林茂青作者单位:台州市黄岩区院桥中学,浙江,台州,318020刊名:考试周刊英文刊名:kaoshizhoukan年,卷(期):“”(23)分类号:g63关键词:初高中物理教学时性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

谈小学的教学篇四

常听初一的一些学生说“这题怎么这么难啊”这类的话,而且原本在小学数学成绩不错的同学纷纷“马失前蹄”不幸落于马下,而且一落就再也起不来了。因此同学们学习数学的热情似乎减了几分,对数学几乎是躲之不及,更别提什么兴趣了。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是同学们没有做好初中数学与小学数学的过渡,许多同学没有抓住这一点,结果就导致了对知识不理解、成绩下滑、学习热情不高等情况频频出现。

初中数学与小学数学的侧重点是不同的。小学数学侧重是打下数学的基础。因此,其内容主要是数、数与数之间的关系;各种量与计量的方法;各种基本运算、基本的数量关系;基本的图形认识及简单的周长、面积与体积计算;以及简单的代数知识等。初中数学则侧重于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包括计算能力、自学能力、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抽象逻辑思维的能力等。在内容上增加了复杂的平面几何知识,系统学习代数知识,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数扩展到有理数、实数;还有简单的一次函数与二次函数。

初中数学和小学数学有着许多大的差别。简单总结了以下三点:

一、从“自然数与分数”到“实数”

小学数学中,只涉及了关于自然数和分数的知识,也就是正有理数。而升入初中后,在代数方面遇到的第一个难题就是“负数”。负数是一个新学的抽象的概念,完全靠理解性的知识,而负数的计算、正负号的变化想必会让同学们吃尽了苦头,而接踵而至的就是绝对值、相反数、数轴等一些问题,遇到一些难题时更是无从下手。

例如:从小学的“自然数、分数”直接到初中的“有理数、无理数”,对于刚进入中学校园的同学们来说无异于一条深深的鸿沟。因此,同学们需要认真理解概念、多做习题,才能将这条鸿沟一点点填满,因为这可以说是初中代数的基础,基础不打好的话,学习后面的内容完全是一头雾水,到了那时再回过头来学习就太晚了。

二、从“数”到“式”

小学生在六年中学习的主要是具体的数以及具体的数之间的运算,而到了初一接触到的是用字母表示数,建立起了代数概念。在我们看来,“代数”,就是用字母来表示一个数,但实际上绝非如此。初一的数学先是讲了“用字母表示数”,然后就开始深入到了“方程”,再由此展开了“包含字母的式子”这一概念,然后又开始了关于“函数”的学习。

找出“数”与“式”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区别,在知识间架起衔接的桥梁,也为后面的更多内容打下坚实的基础,这样才能在众多的'考试面前不乱阵脚,游刃有余。

三、从“算术法”到“方程”

小学的应用题大多都可以用算术法来解题,所谓“算术法”就是指一个全部由数字和符号构成的式子,因为计算简便,成了小学六年来学生们解题的“主菜”,即使小学里学习了方程,但也只能算是“配菜”而已。可进入初中后就不同了:自从初一上学期详细的学习了一元一次方程后,渐渐的,凡是应用题第一反应就是设未知数列方程,而对原先的“算术法”没什么印象了。这是因为,用算术法来解应用题大多要用逆向思维,而方程所用的大多是正向思维,两者孰轻孰重一目了然。下题就是个很好的例子:

由以上三点看来,初中数学与小学数学的不同之处主要体现在知识范围与思维方式两个方面,要学好初中数学,一定要让自己的思维更富逻辑性,要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学生从小学升入到初中是一重要转折点,多数学生都会不适应。进入初中后,最大的变化就是科目增多,老师增加,他们习惯小学班主任一个人管理,如今面对七、八位任课教师,他们感到不知所措,少数心理承受力差的学生由自负变为自卑,由积极变为消极。从而导致有些学生不能尽快适应初中学习,成绩不稳定,甚至过去成绩比较好的学生下降很厉害。如何使刚进入初中的学生能很好地接受初中数学教学,是个比较重要的问题,下面浅谈一下自己的几点看法,希望对今后的教学有所帮助。

一、搞好入学教育,这是搞好衔接的基础工作,也是首要工作。

通过入学教育,提高学生对小学与初中衔接重要性的认识,增强紧迫感,消除松懈情绪,初步了解初中数学学习的特点。这里主要做好三项工作:一是给学生讲清初一数学在整个中学数学中所占的位置和作用;二是结合实例,给学生讲清初中数学内容的体系特点和课堂教学特点;三是结合实例给学生讲明初中数学的学法。开学初,一是通过进行摸底测试了解学生的基础,二是认真学习和比较小学与初中课标和教材,以全面了解小学与初中数学知识体系,找出知识的衔接点、区别点和需要铺路搭桥的知识点,以使备课和讲课更具有针对性。

二、优化课堂教学环节,实行分层教学。

实。同时还要重视以下几点:(1)重视新旧知识的联系与区别,建立知识网络。在讲授新知识时,我们有意引导联系旧知识,特别注意对那些易错易混的知识加以分析、比较和区别,这样可达到温故知新、温故探新的效果。(2)要重视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和方法探索过程,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初中数学抽象性强,应用灵活,这就要求学生对知识理解要透,应用要活。不能只停留在对知识结论的死记硬套上,教师应向学生展示新知识和新解法的产生背景、形成和探索过程,不仅使学生掌握知识和方法的本质,提高应用的灵活性,而且还使学生学会如何质疑和解疑的思想方法,促进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提高。(3)重视培养学生自我反思自我总结的良好习惯,初中数学概括性强,题目灵活多变,只靠课上听懂是不够的,需要课后进行认真消化,认真总结归纳。这就要求学生应具备善于自我反思和自我总结。为此,我们在教学中,抓住时机积极培养。在单元结束时,帮助学生自我章节小结,在解题后,积极引导学生反思:反思解题思路和步骤,反思一题多解和一题多变,反思解题方法和解题规律的总结。由此培养学生善于进行自我反思的习惯,扩大知识和方法的应用范围,提高学习效率。

三、引导学生保持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

小学生刚升入初中,小学里的许多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应该继续保持。如上课坐姿端正,答题踊跃,声音响亮,积极举手发言等,这些都是初中学生健康、全面发展所不可缺少的,对于数学课而言同样很重要。一个思维活跃、善于动脑、踊跃发言的学生,学起数学来定会得心应手,游刃有余,通过多年初中教学,我认为进入初中的学生应养成几个习惯。(1)养成提前预习、主动自学的习惯。预习是自学的开始,小学阶段往往不那么重视。因此,到了初中大多数学生不会预习,即使预习了也是将教材内容走马观花地看一遍。因此,我们应多激发学生预习的兴趣,待学生有了一定的预习习惯和预习能力后,再布置一些数学概念、法则的题目,再过渡到不布置预习提纲学生便能自觉预习,主动提出难以理解的问题,为学习新课知识打下基础。(2)养成专心听讲,乐于思考的习惯。我们在抓好学生专心听讲的同时,重视教会学生思考。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要符合学生实际,要有一定的思考价值,要从启迪学生思维这一基点出发,要教会学生养成一边听讲、一边看书、一边思考的习惯,使学生多种感官都参与教学活动,无论课前、课内还是课后,都要指导学生去字斟句酌地研究课本,多问几个为什么,从而加深对定义、公理、定理和法则的理解。(3)规范作业,强化训练。就书面练习来看小学生往往重结果而轻过程,进入初中后,虽然独立意识日趋提高,但并未成熟,突出表现在部分学生的作业不能独立思考、解题格式不规范、步骤混乱等不良现象。为此,必须强化以下两点:一是要以身作则,即教师在解题规范上做好示范;二是要严格要求,让学生从思想上认识规范作业的重要性,对那些不规范的现象及时予以纠正,养成自觉订正的好习惯。(4)教会学生记笔记,也不失为培养学生复习能力的一种办法。笔记包括三方面:记问题。记课上未听懂的问题,便于课后请教同学或老师,把问题弄懂。记疑点。对老师的讲解有疑问,及时记下,便于课后与老师商讨。记思路和方法。勤记老师解题思路和方法,这对于启迪思维、开阔视野、开发智力、培养能力,并对提高解题思路大有好处。

总之,中小学数学衔接工作执势在必行,我们要重视中小数学教学的衔接,尽快让学生适应中学的学习,摆脱依赖性,增强自觉性,为以后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谈小学的教学篇五

开放式的体育课堂教学是实施课堂改革的新型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唤起学生的自主意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自主学练的过程中,树立正确的体育与健康意识,掌握科学的体育锻炼方法,促进学生充分、和谐、全面发展。

一、“皮筋”策略

小学的体育活动场所限制,体育课又受到器材、场所、环境、气候的干扰。课堂纪律是保证教学的顺利实施,又能阻防止各种运动损伤,但小学生天性活泼好动,课堂纪律太严会影响体育课气氛。采用“皮筋”策略就是要解放学生过多的束缚。通过松紧结合,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1、教师应让学生明确体育课堂纪律的特殊本性。多运用实例提示学生养成遵守纪律的习惯。2、要营造宽松和谐的氛围。课堂语言应言简意赅,多运用幽默的语言调节气氛,应宽待学生的违纪,以正确的心态对待学生。3、应体现教学民主,要为学生创设练习的时间和空间,教学过程多鼓励学生自由质疑问难。

二、“超市”策略

小学生个体差异较大,教学中如采用统一的教学模式,会造成学生“吃不了”、“吃不饱”的现象,实施“超市”策略就是在体育课中开展自由选择式的学习方法。老师根据学生差异设计开放式教学内容,编写不同的教学方案,充分准备好场地、器材,学生可根据自己的身体条件、兴趣爱好和运动特长,选择练习器材,自主地开展课堂练习。练习中,学生可以对老师提供练习方案,进行创新,随时调节练习方法,更换练习器材和场地,选择性的学习活动,给学生更多自主发展空间,能充分挖掘学生的运动潜能。

三、“展示”策略

爱表现是学生的天性,他们可在自我表现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自信心与勇气。实施“展示”策略就是正确处理教师教与学生学的关系,既重视教师的指导作用,又体现学生学习主体地位,将学习自主权交给学生。在教学中,教师为学生构建多层面的学习的平台,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提高学生的想象力与表演艺术性,进一步领悟所学的知识技能。

四、“踢球”策略

小学生依赖性较强,遇到学习困难往往通过提问、打“小报告”的方式寻求教师的帮助,实施“踢球”策略,就是教师不直接回答学生的学习疑问,而是将问题“踢”还给学生,引导学生探索性学习,培养学生独立个性。课堂上常常发现这样提问,“老师,我可以多跳几次吗?”、“我为什么老是投不准”、“老师,我垫球老是垫到手的一边?”、“小明没有钻圈子”等等。这些问题反映了学生学习的疑问,体现了学生自信心、自觉性不足的学习心理问题,教师通过“你觉得自己怎样钻圈子最快?”“单手垫球和双手垫球有何不一样?”等启发式语言来处理学生的提问,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尝试实践,培养学生自我分析、判断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模糊”策略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也是教学评价的主体,实施“模糊”的策略是教师对学生的课堂表现不做评判,而是通过启发性、鼓励性引导学生自我评价、自我反思。如当学生的练习顺利时,教师可以用“ok”,“你真棒”、“就这样练”等肯定性的语言。当学生遇到困难时,老师用“不怕,再勇敢”、“不急,多练几遍”等鼓励性、提示性语言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当学生练习出错时,教师可以用“你应该试试其他办法”、“借同伴的练习方法用”等启发式的语言转换学生的练习思维。当学生学习有创造性,教师用“你能带大家用你的方法练习吗?”等激励性的语言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一、与时俱进 开放教学观念

小学数学开放性教学不是对各种具体教学方法的修修补补,而是教学观念、指导原则上的一场革命、一次更新、一个嬗变。因此,开放数学教学首先应与时俱进,开放教学观念:突出体现数学课程的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核心理念,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学习上有不同的发展。不仅要把课堂教学看成为学生所作的付出,而且更是教师自身业务发展的组成、自身生命价值的体现、自身创造魅力的张扬。要树立“数学教学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的观念,应跳出传统课堂教学框架的束缚,以全新的教育观念去面对每一个学生,以一个合作者、组织者、引导者的身份与学生共同参与教学,让学生真正成为知识的主动建构者,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人,把课堂演绎成生活的“交际场”,让学生学会生存,学会交际,体验挫折,获取成功。通过数学教学使学生在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谈小学开放式教学的三大策略》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谈小学的教学篇六

摘要:本文就多媒体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运用的契机谈谈体会。在激发学习兴趣和调动注意力时、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时、化解教学难点时、揭示数形关系时运用多媒体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初中数学教学;合理运用。

借助信息教育技术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形象生动直观地展示教学内容,使所呈现的数学问题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实现教学空间的渲染,有效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促使学生轻松掌握数学原理,拓宽数学知识视野,开阔思维空间。应用多媒体教育技术可以清晰地隐性地把数学过程鲜明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实现数学教学效果的最优化。但是,笔者通过数学教学实践体会到:多媒体的运用不是堂堂课都用,也不是每个教学环节都得用。是否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要看教学实际的需要,也要看学生的需要,只有恰到好处地运用,才会充分发挥其辅助教学的作用。笔者在此就多媒体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运用的契机谈谈体会。

一、在激发学习兴趣和调动注意力时借助多媒体。

只有具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学生才会主动、积极地学习,其学习效率才会高。正因为如此,应当注重借助多媒体在教学中创设科学的教学情境,从而促进学生有效融入情境,通过教学情境的创设,感染学生,才会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授《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这一节内容时,大屏幕播放“海上日出”的慢镜头:伴随着悦耳的音乐,火红的太阳渐渐露出地平线,慢慢升起来。老师抓住这一美景,通过圆圆的太阳露出地平线时,形似直线与圆相交的状态;圆圆的太阳将要离开地平线的一刹那,形似直线与圆相切;火红的太阳升高后,离开地平线的状态就是直线与圆相离的状态。在有了直线与圆的三种状态的基础上,学生对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就一清二楚了。这时,我们引导学生用圆规和直尺画出直线与圆相交、直线与圆相切、直线与圆相离的三种位置关系,从而非常顺利地掌握这一节课的知识。在宏观的直线与圆的三种位置关系后,学生通过画图也轻松地掌握直线和圆相交有两个公共点;直线和圆相切的时候,只有一个公共点;直线与圆相离的时候,没有公共点。运用多媒体创设学生喜欢的教学情境会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时运用多媒体。

数学概念一般都是比较抽象的,所以数学概念的学习对学生来说常常是最憷头的事。教学时,借助多媒体丰富的演示功能,搜集、整理、播放学生熟悉的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教学案例辅助数学学习,会收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例如,在讲授《平行线》这节内容时,为了列举大量的身边的平行线的案例,通过大屏幕展示我们日常生活中身边常见的有关实例,丰富教学内容。如播放笔直的高速公路,广场上并排矗立的彩旗旗杆,大理石瓷砖铺满的会议室的地面上一条条笔直的缝隙,以及教室的黑板同一走向的边框,五线谱里面的横线,等等。这样借助多媒体将学生非常熟悉又常见的画面搬上大屏幕,既加深了对平行线的理解,又巩固了所学内容。如此,就可以使得每节课的时间得到充分利用,教学和学习效率均得到有效提高。像这样,教师将多媒体巧妙运用到数学教学中,就可以完成从抽象的数学知识教学到形象具体的形象思维到转变,避免了传统教学中的死板和枯燥,教学效果自然随之增强。借助信息教育技术教授学生,可以通过教学课件呈现学习内容,从而逐步掌握数学知识和原理。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数学概念,还可以通过比较和分析,增进学习的主动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但激发学生的探究欲,而且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培养探究的兴趣,拓宽数学知识视野,开阔的思维空间,从而培养学生勤于思维、善于思考、积极思维的良好数学学习习惯。

三、化解教学难点时运用多媒体。

多媒体的运用,较生动形象地呈现抽象、枯燥的数学问题,对数学知识的形成能够清晰地还原其形成过程,使本来抽象、枯燥的数学概念直观、形象,同时还会增强其趣味性。这样在大屏幕的演示引导下,学生的各种感官都会被调动起来,难以理解的数学知识也变得清晰简单明了,所以,在化解教学难点时运用多媒体能辅助学生轻松自如地学习和掌握教学难点。例如,《正负数的认识》这一节内容中,虽然知识简单,但是学生对正负数的认识和理解很费劲,教学时用大屏幕呈现用温度计测量室外的气温和冷库的温度的情景,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的特写镜头画面,使学生很容易地理解正负数的概念和含义,同时也加深学生的理解过程,印象极为深刻。在数学教学中,常常会遇到这样抽象的数学概念,恰当巧妙地运用多媒体,都会给学生带来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轻而易举地化解教学难点,帮助学生顺利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四、揭示数形关系时运用多媒体。

在数学教学中,为了达到直观形象的教学目的,我们常常会用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数学问题。数形结合即把较抽象的数学定理、数量关系等用比较直观的图形来展现。也就是把抽象的数学问题变得直观形象,用生动具体的图形理解数学问题。数学教学中应用数形思想有助于挖掘数学问题的实质,使难以理解的数学问题得以解决。例如,在教学《反比例函数的图像》这一节内容时,学生通过多媒体画图软件,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自变量变换不同的数值后,生成双曲线的图像。学生在直观形象的图形中很容易发现并归纳出反比例函数的性质。这比老师干巴巴地讲,以及在黑板上画图讲解效果要好得多。诸如此类如集合问题、线性规划问题、方程的解与不等式的解的问题等,通过运用多媒体揭示数形关系使学生轻松掌握这一类问题的解决方法。总之,多媒体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要把握好运用的时机,是否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要看教学的需要,要看学生的需要。只有恰到好处地把握多媒体运用的时机,才能充分发挥其辅助教学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付丽丽。多媒体技术在中学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及探讨[j]。中学教学,2011(11)。

[2]孟园园。多媒体技术辅助初中数学教学的体会[j]。中小学电教,2011(1)。

[3]李刚。计算机辅助教学与数学多媒体课件的制作[j]。数学教育,1999(01)。

[4]赵云。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价值浅析[j]。河北教育,2002(03)。

[5]胡萍。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j]。吉林教育,2002(02)。

[6]栗裕。郭红梅。多媒体技术在数学教学应用中的反思[j]。教师,2010(09)。

[7]连銮英。浅谈信息技术与中学数学教学整合的条件[j]。广东教育,2005(05)。

谈小学的教学篇七

摘要:小学音乐课堂的合唱教学在教学方法以及理念方面都需要提升,以消除学生的顾虑,使其投入到合唱学习中。因此实施正确的教学策略是非常重要的,本文对具体的教学策略进行了分析研究。

关键词:小学音乐课堂;合唱;策略。

学生音乐能力的培养要从小抓起,因此要高度重视小学音乐的课堂教学,特别是合唱教学,这对于提高小学生的审美能力以及音乐鉴赏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小学音乐课堂的合唱教学在教学方法以及理念方面都需要提升,以消除学生的顾虑,使其投入到合唱学习当中来,因此实施正确的教学策略是非常重要的,下面就对具体的教学策略进行分析研究。

一、兴趣引导,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学生学习的潜在动力。在开展合唱教学的过程中,首先要让学生产生兴趣,这样才能提高积极性。小学生的年龄比较小,对于自身感兴趣的.事物投入的注意力会多一些,因此要进行正确的兴趣引导,让小学生对合唱产生兴趣。具体的方法还需要教师进行合理的规划,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引导方法。首先从自身方面进行引导,教师对小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具有启蒙意义,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学生,在合唱教学中也是一样,教师可以先加强综合素质,以自己独特的`魅力吸引学生,展现人格魅力,让学生感受到合唱学习的魅力。小学生的兴趣点和成人不太一样,可能对于某一学科的喜欢只是出于对这一学科教师的喜爱,因此,教师应该加强综合素质的培养,让小学生喜欢自己,然后在自己的带领下逐渐喜欢上合唱。另外就是选择一些学生比较喜欢的合唱歌曲,作为兴趣的切入点,让学生愿意参与到合唱练习中来,比如,《在希望的田野上》是一首比较轻快的歌曲,可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一般来说是受学生喜爱的,因此教师可以让学生以这样的歌曲作为合唱曲目来练习,让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进来,培养学生的音乐学习和鉴赏能力,逐渐对合唱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技巧指导,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合唱并不是简单的唱歌,需要多个声部的配合才能演绎出完美的歌曲,各个声部之间要互相协调,达到平衡统一才能完美演绎歌曲。合唱也是讲究方法技巧的,不论是气息的控制还是各声部之间的配合、音准都需要一定的技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合唱技巧,让每个学生都能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合唱技巧,提高学习的自信心和积极性。先要让学生控制好自己的呼吸,调整气息,掌握好呼吸的节奏才能使演唱更加平稳,通过一些吸气呼气的训练加强学生的气息控制技巧,教师在教学中就要让学生不断训练这一技巧,通过有效的示范让学生学会正确的呼吸方法,让学生保持身体直立,面部放松,自然呼吸,反复练习,最终让学生能够有意识地控制自己的呼吸。另外在换气的时候,也要采取平和的方式,尽量均匀平和,避免出现大幅度的换气影响合唱的效果。还有就是节奏的把握,对于学生音准以及节奏把握还需要加强练习,如果音准达不到理想的要求,就会严重影响整体的和谐,即使是一个学生的音准没有把控好,也会严重影响这个合唱团队的水平,因此一定要加强音阶以及音准的练习,循序渐进,让学生逐渐掌握演唱的技巧,把握好音准和节奏。比如,在学习《爱我中华》这首歌曲的时候,可以先让学生分声部合唱练习一下,互相找一下存在的音准问题,并且指出,改正明显存在的问题。教师在这一过程中也要寻找问题,将出现的问题罗列出来,一一进行指导,按照教师的指挥演唱正确的音阶。一般来说,通过交流讨论,存在的问题都能得到解决。解决合唱中出现的音准问题,掌握合唱技巧,能够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三、调整教学,符合学生的认知度。

在合唱教学中,声部的划分要按照一定的原则,根据每个学生音质音色分成不同的声部,但是在演唱过程中各个声部之间的配合存在一定的难度,不同声部的学生要唱好不同音高的声音,否则很容易出现相似声部之间弄混或是串音的现象。如果歌曲演唱的难度确实比较大,小学生对于各个声部的把握比较困难,就可以适当调整教学难度,选择降低声部或者是改变声部的方式让学生适应,调整到符合学生认知的难度。不能用难度太大的歌曲要求学生,以免小学生产生畏惧和消极的心理,对合唱学习失去信心,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降低难度,让学生可以更加轻松地学习,从而感受到合唱带来的乐趣。比如,《我相信》中,可能副歌部分的音比较高,教师可以适当降一两个音阶,降低难度,让学生更容易把握。总而言之,小学音乐教学对于学生的影响是非常大的,要让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教师需要采取正确的方法进行引导,让学生对合唱感兴趣,从而积极参与。另外,合唱技巧的教学是非常必要的,包括气息控制以及节奏把握,让学生能够有技巧地演唱歌曲,做到各声部之间互相配合,协调演唱,在适当的时候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降低一些难度,以达到轻松学习的目的。

参考文献:

[1]乔苏吉.小学合唱教学初探——合唱和畅和谐[j].才智,2011,(7).

[2]尚广平.浅议“唱法”[j].黄河之声,2007,(5).

谈小学的教学篇八

(扬州育才实验学校,江苏扬州225000)。

摘要:从幼儿园进入小学学习的阶段,对于孩子来说是一个重要的转型期,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学习领域。笔者从分析学习能力、学习方法、知识状况等学生的特点与面临的问题入手,再探讨在习惯、内容、方法、学法和教法方面的对策及引发的一点点思考。

谈小学的教学篇九

时光飞逝,转眼间腊八节又到了,今年的`腊八节,母亲买了红豆、绿豆、桂圆、银耳等,筹备做腊八粥。母亲说大家可以一起筹备做腊八粥的材料,太好了!放学回家的路上,母亲给我讲了腊八节的来历,还一起推荐了有关腊八节的小常识。

吃过午饭,大家开始筹备做腊八粥的材料。母亲筹备了红豆、绿豆、黄豆和黑豆四种豆子,每种豆子各抓一小把,洗清洁放在小碗里先泡着;父亲负责敲4个核桃、剥12颗桂圆;我负责泡花生米和洗银耳,共八种配料;主料是大米、白糖、红枣。看着颜色各异的豆子,嫩红的花生米,黄白色的银耳,土黄色的核桃仁。

忙碌了一下午,不禁让我感叹,吃上一碗美美的腊八粥原来需要这么多筹备啊!不过想着晚上就可以吃上自身亲手筹备的腊八粥,心里还是非常高兴的!

谈小学的教学篇十

小学阶段和中学阶段这十二年是孩子一生很重要的受教育阶段,很多家长心情急切,望子成龙。但更多的是从众学习,没有做好整个小学、中学期间的习惯和能力培养规划,错过习惯和能力培养的最值时间,等发现问题的时候已经很难改正。个人认为习惯和能力培养的最佳时间:小学一到四年级培养学习习惯,初一、初二培养思维能力,初三、高一培养自学能力。

小学一到四年级是培养学习习惯最好的阶段,这个阶段学业负担不重,也更容易进行塑造。(初中开始就不太听家长指挥了)另外可以根据孩子的兴趣学习下画画、钢琴、乐器之类的,不指望他(她)能有多大的成就,主要是让孩子能坐得住,学会倾听。

学习习惯的培养。

1、按时完成老师部署的各种作业。

这个要在每天及时将作业完成,效率很重要!不能一边做一边玩,要高效率学习高效率的玩!初中学业任务加重,效率很重要。

2、做题书写整洁、清晰。

开始要重点要求步骤,对题目解答交待清楚通过步骤反应思维过程,不能出现跳步现象。在步骤清楚时再要求板书整齐(尤其男孩板书可能会马虎些)初中对步骤要求很严格,孩子们不知道哪些该写哪些不该写,要么写很多,要么跳步。到初中等意识到问题时,很难停下来去改正。

3、让孩子逐渐养成自学习惯,自己学会整理和查找资料。

开始你可以操作让他(她)看,逐渐让他(她)自己整理你给予指导,到最后让他(她)自己整理。

比如:老师经常会要求整理作家的'生平事迹,开始我上网帮助她,后来就是她自己查自己整理。

另外孩子喜欢玩魔方,就让她自己上网查资料整理相关资料,现在已经会玩四阶魔方了。(各种三阶魔方都是她自己查资料玩会的,玩魔方有助于培养孩子空间想象与动手能力)高中需要很好的自学能力,有意识做这方面培养,才能慢慢放手。

4、家长装傻让孩子把题目讲给你听。

有时候家长要傻点,题目的解答你看懂装没看懂或根本不看就说你看不懂,让孩子把过程讲给你听,把你讲明白,过程还装傻提些问题。

既提高了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又能让他(她)对题目理解更深一层!(题目解答能看懂和能讲清楚的理解程度是不一样的)还有就是让孩子有成就感,爸爸妈妈都不明白的题,是我讲给他们讲明白的。听懂不意味着会做,会做不一定能做对。讲题会加深进一步对题目的理解,对能力提高大有好处。

5、让他(她)学会总结,做读书笔记交流体会。

学会一个章节或一册,让他(她)给你总结下知识,开始你可以帮助他(她),让他(她)养成总结归纳的习惯最重要。

会总结和归纳,才能让学习更高效,才能做到举一反三一。

生活习惯的培养。

1、生活要能自理。

据我所知六年级了部分孩子还要家长帮助穿衣服,我们从四岁开始就自己睡觉、穿衣。

2、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

比如:洗袜子、扫地、整理自己的书桌、拖地、洗碗、煎鸡蛋等。

3、给有限的零花钱。

现在生活富裕了,总是怕孩子亏着了,零花钱给得多多的,孩子从小就养成了乱花钱与攀比的习惯。

给他(她)有限的零花钱,让他(她)学会取舍与节约,适当的时候你再给帮助,不能欲取欲求!

4、家长学会示弱,让孩子来帮助你。

学会关心别人,让孩子感受帮助他人的快乐。

谈小学的教学篇十一

实践活动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索性解决问题的活动.数学新课程标准要求“数学教育要注意联系实际,加强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操作观察”.同样,实施素质教育也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在数学教学中,为什么要加强实践活动,其重要性何在呢?下面谈几点体会.

作者:蒋丽萍作者单位:酒泉市西大街小学刊名:新课程(教师版)英文刊名:xinkecheng年,卷(期):“”(7)分类号:关键词:

谈小学的教学篇十二

多年的高年级作文教学,我逐渐发现,学生写作面临着这样的困难:一是无话可写,不知写什么。二是平铺直叙,不知怎样写,尽管老师在课堂上费尽大量的心血指导作文,花了大量的精力批改作文,可还是收效甚微。那么怎样才能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让学生写出真情、写出个性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做了一些尝试。

一、激发兴趣,让学生喜欢作文。

叶圣陶先生说:“写作文就为的是写出自己想要说的话。”这里的“动机”、“内驱力”就是“想说”,就是一种“表达的欲望”,有了内部动力的驱使,学生对表达才有兴趣。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如果对写作不怵、不怕,喜欢写,自觉愿意地写,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那么作文教学就成功了一半。我在作文教学中把激发学生情趣放在首位,使作文贴近学生的生活,让习作成为学生自我表现、自我发展、自我愉悦、自我锻炼的机会,把作文当作自己的伙伴,当作贴心的朋友,对它哭,对它笑,对它诉说心事,对它畅想未来。只有这样,才能彻底放松学生的手脚,才能真正的让学生喜欢作文。/xdth/jxfs/谢谢您的支持和鼓励!

二、积累素材,使学生有话写。

学生写作兴趣被激发出来了,也有了强烈的表达欲望,但一提起笔,却又无从下手,原因就在于学生缺乏材料的积累。因此,在平常的教学实践中,我教给学生积累材料的方法。

1.通过游戏积累写作素材。

2.通过阅读积累写作素材。

[1][2]下一页。

谈小学的教学篇十三

荥阳市第三小学,河南荥阳450100。

小学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难点和重点,也是小学生感到头疼的一个问题。如何教作文,如何写作文,一直困扰着众多的教师和学生。新的课程理念为改进作文教学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思路。笔者认为,教师要把学生活动放在首位,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新课标理念下的小学作文教学,应引导学生变被动写作为有创意地写作,使作文富有生命意义;要让学生有发展的思维,鼓励学生积极创新;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作文变成学生快乐的事情。

一、尊重学生,让作文尽显生命原色。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在作文教学中,要充分尊重和相信每一位学生,让他们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写什么就写什么。在学生遇到困难的时候,老师给予明确、具体而有效的指导和帮助,或者组织引导学生互相帮助,引导学生在生活实践中探究体验,用心灵观察人、事、景、物,用心灵感悟人生,学会将自己的真情实感倾注于作文的字里行间,变被动写作为自主探究、创意写作,尽显作文生命的原色。传统的作文教学,通常是老师讲得多,等老师作文指导结束,学生已经失去了写作的兴趣。随着新课程的实施和语文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作文教学应该有新的思路和方向,这就是要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表达自己的意思。

二、注重积累和发现。

生活中并不缺乏美,而是我们不善于发现。需要积累和发现。如何培养学生“发现美的眼睛”,养成用心灵去发现感悟的习惯,在看似平常的生活和学习中发现和积累知识素材呢?我们给同学们打了个比方――找米下锅,就像我们平时要做饭一样。“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为达到目标,我们科学利用两条途径: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吃透文本,注意培养学生的比较、吸收、借鉴的能力;在课堂外,我们充分利用课外这个“大市场”,帮助学生向生活要素材。例如我们利用循环日记的方式,促进学生们讨论、借鉴,共同提高。作为教师,点拨引导的同时应对学生加以适时鼓励,为同学们的积累学习不断增添动力,让他们真正体会到学习和创造的乐趣。

三、先放后收,鼓励学生积极创新。

教师在作文指导时不应该怕学生奇思怪想、异想天开,而是要鼓励学生标新立异、敢为人先。要从学生的年龄、经历、兴趣、爱好等特点出发,调动学生情感、思维等方面的因素,创设写作情境,激发写作欲望,调动写作兴趣,使学生主动活泼地参加到教学活动中来。目标驱动、任务驱动、兴趣驱动、情感驱动等方面注意“先放后收”。(语文教学论文)“放”,即放开心灵,放开手脚,放开笔墨,放胆为文。“收”,即对文字的考究,对文面的讲求,对文体的留意,对主题的牵引等。“先放后收”使思维在文章形成中处于核心地位,让学生有充分的思维活动,把写作和张扬个性、表现自我很好地结合起来。鼓励学生创新,就要在作文教学中做到关注差异,在凸显个性中以人为本,在感悟体验中互动提高,体现出让不同学生有不同发展的面向全体学生的新理念。指导时,教师要留给学生更大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在参与作文各个环节的过程中重获主观体验,建构语言知识,形成表达技能。

文章是写出来的,也是改出来的。“文似看山不喜平”“文章不厌百回改”,这些都是我们帮助学生的重要标准,同时我们也力求帮扶效益最大化。例如最近的一次征文活动,丁茹同学选的'素材有一定的代表性:父母不舍得吃鸡蛋,自己不愿意吃鸡蛋。我们组织同学们共同分析,找出亮点,讨论出最佳的角度,最后确定了从争论到引出“劳动创造财富,智慧开启人生”的作文主线。在帮扶研究的同时,帮助同学们找到一条正确的路子,真正实现从我想写、我要写到我会写、我要写出精彩的转变。学生心中蕴含的智慧是非常巨大的,我们只要把它们引导出来,提高作文水平就不再是一句空话。

五、联系生活,让写作成为快乐的事情。

作文是表情达意的工具,不应该是痛苦的事,而应该是快乐的事。心中不快,通过作文宣泄出来,达到心平气和;心中欢喜,通过作文诉说出来,心情恢复平静。怎样才能让作文成为快乐的事情呢?作文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这是解决“写什么”的根本性措施,也是让学生体会作文之乐的情感源泉。生活中缤纷的色彩,交织的音响,多彩的图画,都应涌上学生的笔端。要创设条件让学生走进社会,投入生活,拥抱自然,深入社区,走进农村,参观学习,调查研究,收集材料,采访人物。对生活有了独到的发现,有了深刻的领悟,学生才可能写出多姿多彩的好文章来,也才能感受到作文的快乐。教师在批改作文时,应注意发现学生的点滴进步,哪怕是微小的突破,都要给予充分的肯定,让评语尽量具有语言表达形式上的美感,具有语言传情方面的亲切感、幽默感,让学生从鼓励中“享受”作文的快乐。

总之,小学作文教学需要厚积而薄发,更需要切中肯綮。学生要从写作中不断地收获快乐,走可持续发展的写作之路。

谈小学的教学篇十四

中小学教师应树立有效教学的观念。现代研究表明,有效教学是建立在儿童原有经验基础上的,没有儿童的积极参与和原来经验的建构,脱离儿童主动参与的灌输,都是低效学习。可见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是学好书本知识的关键。因此,教师必须精心组织教学过程,激发学生创新思维,努力增强教学过程环节对学生的吸引力,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只有这样,学生的聪明才智才能得到充分发挥,学习潜能才能得到开发,从而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创造条件。下面对“如何才能使学生参与教学,使教学成为有效教学”谈谈个人的几点体会:

一、克服“命令主义”的传统观念,增强师生之间的交流。

长期以来,教师照本宣科,教师说怎样,学生就照着怎样做。这些观念影响了学生,使他们的思想受到限制,严重阻碍思维的发展。因此,无论在生活还是在教学中,教师应摆正自己的位置,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作用”,尊重学生,爱护学生,鼓励学生阐述自己的观点,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还要虚心地听取学生提出的建议,这样,师生之间会增强信任,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此外,还要允许学生出错。在课堂上,要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其主动性,大胆思考,积极发言,说错了不要紧,从而解决了学生的后顾之忧。这样,学生就会大胆想象,积极思考,敢于发表观点,既活跃课堂气氛,又让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学习知识。

二、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

要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就必须精心创设情境,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促使学生产生浓厚的探究意识,使他们的思维处于异常活跃状态。

教师要精心组织新授过程,提供参与机会。努力诱发学生积极思维,促使学生利用原来的知识结构来学会新的知识。例如教学“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时,为什么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乘以宽?长、宽与面积之间有什么联系?这些都是教学中必须突破的`难点,可以让学生动手操作。用12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一个任意的长方形有几种拼法?拼好后思考以下问题:这些图形的面积各是多少平方厘米?这些图形的长、宽各是多少厘米?每个图形的长、宽与面积之间有什么关系?随着操作,学生的思维也随之展开。他们通过动手、动脑,小组讨论,很快发现长方形的长是多少厘米,沿着它的边就可以摆几个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长方形的宽有几厘米,在这个长方形里就可以摆几排这样的长方形。在通过有关演示和共同讨论,发现每个长方形的面积都刚好等于长和宽所含厘米数的乘积,于是推导出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学生由于思考的时间不足,无法对问题进行深入的探究:有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设计了很多问题,但只是一问一答地解决,达不到激发悟性的目的,其间虽然也给学生参与提供一定的机会,但没有给学生留足时间,这样就达不到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的目的,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低效教学。因此,多给学生时间和机会,尽可能激发他们的自我投入意识,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总之,要实现有效教学,提高小学教学效果,就必须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教师不仅要研究教学方法,还要研究学生的学习方法。凡是学生自己能学会的,就应该创造条件让学生自己学;凡是学生能自己动手做的,就应该创造条件让学生自己做,尽量给学生提供表现自我能力的机会。

谈小学的教学篇十五

数学教育家斯托利亚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思维活动的教学)。数学活动教学所关心的不是活动的结果,而是活动的过程,让不同思维水平的儿童去研究不同水平的问题,从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开发智力。一节数学实践活动课,如果老师动得多,那么学生就只能是一个听众,失去了操作活动的机会。学生的主体地位很难显现出来。我在教学“拿红、绿铅笔”这课时,一改以前的做法,老师做学生看。而是通过三个活动层次,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第一在红绿铅笔支数相等的情况下理解平衡关系;第二在红绿铅笔支数不相等的情况下理解多与少的关系;第三是通过对试验的结果进行猜想。结果表明,将老师的先操作改为学生的先操作,同学之间进行交流合作,最后通过老师的补充,学生对于初步的概率知识学得比以前都好。由此看来,教师的动不等于学生的动,课堂上只有让学生适时多动,才能激活他们思维,才能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和学习效率。

二、突出一个“活”字。新的小学课程标准十分强调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注重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课堂是引发学生思维的源头,在数学活动化教学中,我们要突出一个“活”字。既思维活,思路活、做法活。鼓励学生求异思维,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学活知识,用活知识。在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后,我布置了这样的课后作业:让学生进行课外观察,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经常计算那些物体的用料面积,并与学生共同讨论了这个话题。学生举了很多例子:做物体的包装箱,楼房上的水箱,工厂的烟囱,火柴盒,老师办公桌的抽屉等。在计算这些物体的实际用料面积时,是不是就照书上的表面积公式计算呢?学生马上说不是的。因为教室的柱子在进行粉刷时,它的上下地面不必要粉刷。教室也只要粉刷四周的墙壁和顶面,另外还要减去窗户和门等。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由于教室的柱子比较高不宜于测量,我就让学生带来火柴盒进行试验。通过操作,学生知道,火柴盒有内外两层,在计算外层时只要计算四个面,而内层呢,却要计算五个面。他们在通过实际计算时,又发现在忽略火柴盒的厚度时,把内层五个面的面积和上盖的面积加起来,就等于火柴盒的表面积。再通过观察,学生还发现计算工厂的烟囱、落水管和通风管的用料面积都和教室外的柱子一样,在实际计算时都只有四个面。因此在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实际用料面积时,要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学生通过出去看一看、想一想,课堂上议一议、算一算,把数学知识与平时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觉得学了数学非常有用,增强了学习的动力感和自信心。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4326860.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