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可以帮助我们理清思绪,提高工作效率。在总结中可以适度运用修辞手法,提升文章的艺术性和吸引力。通过参考他人的总结经验,我们可以更好地总结自己的工作和生活。
人间草木读书心得篇一
书面的手感很好,翻开即是汪曾祺先生亲笔画的6幅水彩画插图,夹着明信片书签,看着亲切淡雅。汪曾祺是老派士大夫式的玩家,用他儿子汪朗的话说,就是"老头子是个杂家,肚子里有不少东西,能画两笔画,能写两笔字,新诗旧词也都能写上两句,还会唱几段昆曲。"当然,最受读者喜爱的还是他的散文。
5月25日是王世襄先生诞辰之日,《三联生活周刊》于先生百年诞辰时做了一期专题《王世襄和他的朋友们》,汪曾祺是王世襄朋友中较年少的,长者有张伯驹、陈梦家、朱家溍。这群人有几个共同的特点,学问是玩出来的,在跌宕起伏的社会环境中保持着自己的精神标准,对生活的态度是不冤不乐。何为"不冤不乐"?王世襄先生的解释是,大凡天下事,必有冤,始有乐。历尽艰辛,人人笑其冤之过程,亦即心花怒放,欢喜无状,感受最高享乐之过程。倘得来容易,俯拾皆是,又有何乐而言。
《人间草木》的序是汪朗写的,很接汪曾祺的文气。两代人能这样互相调侃,不戴高帽不为亲者讳,更是难得。如果不是这篇序,读者可能不知道,汪曾祺很多写草木虫鱼、写花花草草的文章,冲淡平和,有闲适之气,是在___戴着"右派"帽子,被整被审查写完交代材料,甚至是在农场下放改造时写的。他写《葡萄月令》的那篇,开篇即是:"一月,下大雪。雪静静地下着。果园一片白。听不到一点声音。葡萄睡在铺着白雪的窖里。"这是汪曾祺发配到张家口的一家农科所改造时,写的在葡萄园劳动时的感受。文中丝毫没有怨气和悲惨的调子,一切都是那么美。那是一种在劳作中的充实和暖意。
汪朗说,这个老头儿,即便是在倒霉的情况下,写出来的东西还是很放松,很有味儿,还带着一点幽默,真是不可救药。他写菊花,"我不赞成搞菊山菊海,让菊花都按部就班,排排坐,或挤成一堆,闹闹嚷嚷。菊花还是得一棵一棵看,一朵一朵地看。更不赞成把菊花缚扎成龙、成狮子,这简直是糟蹋了菊花。"他写螃蟹,"螃蟹为什么要横着走呢?螃蟹的样子很凶恶,很奇怪,也很滑稽。凶恶和滑稽往往很相似。"带着点哲理的冷幽默。他写西南联大时《跑警报》,"跑警报是谈恋爱的机会。联大同学跑警报时,成双作对的很多。空袭警报一响,男的就在新校舍的路边等着,有时还提着一袋点心吃食,宝珠梨、花生米……他等的女同学来了,嗨!于是欣然并肩走出新校舍的后门。"恐怖的战时气氛,却被他写得生趣盎然。
玩家得有趣,对生活、对自然、对知识和美有天然的亲近和情趣,还要有心,有情。
有心是对生活中的无用之事也能熟练掌握和撷取。在《三联生活周刊》的那期专题中,汪朗写了一篇回忆长文《"老头儿"三杂》。汪曾祺是个杂家,在写《西南联大中文系》时亦提到。看杂书的习惯,在大学时就有了。当时西南联大中文系开的课,他喜欢的就上,不喜欢的就不上。像闻一多先生、沈从文先生的课,他是听得很认真的,朱自清先生的课,有时就溜号,觉得朱先生上课一板一眼,不太适应。汪曾祺虽然白天上课溜号,晚上却没闲着,总泡在中文系的资料室里看书,有时一直看到天亮,然后回宿舍睡觉,接着逃课。汪朗说,老头儿虽然是搞文学创作的,家里的文学书却很少。"___"之前,家里的书满打满算不到一书柜。别说什么孤本善本,就是人们熟知的中外名著、大师文集,都和他嘴里的牙一样,残缺不全。
家里虽然没有像样的书,但老头儿书却读了不少。剧团的同事说,团里的书都让他翻遍了。"当时北京京剧团在虎坊桥,离琉璃厂很近,他没事常到那儿的中国书店翻腾旧书,一次找到了一本清代状元吴其睿写的《植物名实图考》,他不知用什么理由,居然动员剧团资料室把这样一本书买了下来,认真研读了好几遍。这样的书,整个剧团恐怕不会有二个人感兴趣,纯粹就是给他买的,简直是岂有此理。"(汪朗序)因此,汪曾祺写草木时也会引经据典,说道颇多。写《紫薇》那篇,有一段长长的细节考证:
从《韵语阳秋》的记载,我们可以知道两件事。一是"爪其本则枝叶俱动".紫薇的树干的外皮易脱落,露出里面的"嫩肤",嫩肤上留下外皮脱落后的一片一片的青色和白色的云斑。用指甲搔搔树干的嫩肤,确实是枝叶俱动的。宋朝人叫它"不耐痒花",现在很多地方叫它"怕痒痒树"或"痒痒树".这到底是什么道理,好像没有人解释过。二是花期甚长。这是夏天的花。胡文恭说它"繁极曝衣天",白居易说它"独占芳菲当夏景,不将颜色托春风".但是它"花至七夕犹繁".我甚至在飘着小雪的天气,还看见一棵紫薇依然开着仅有的一穗红花!
这样的文字,真需要有心的杂家,平时的生活积累才能写出来。
《人间草木》分五章,但五章里面真正谈到草木的只有第一和第四章,谈《人间草木》和《记忆的味道》。第二章是谈草木鱼虫的,第三章是游记,第五章是师友故人。
有情的文字在最后一章,相比较汪曾祺写花草、写游记、写鱼虫的文章,我更喜欢写人的这一章。尤其是回忆老师沈从文的两篇,叶开在编《这才是最好的语文书》时,散文卷首先就收入了沈从文和汪曾祺回忆沈从文的文章。
"他常流鼻血。血液凝聚力差,一流起来不易止住,很怕人。有时夜间写作,竟至晕倒,伏在自己的一滩鼻血里,第二天才被人发现。""他常常在学生的作业后面写很长的读后感,有时会比原作还长。""多年以来,沈先生就干着给别人的作品找地方发表这种事。经他手介绍出去的稿子,可以说是不计其数了。我在一九四六年前写的作品,几乎都是沈先生寄出去的。他这辈子为别人寄稿子用去的邮费也是一个相当可观的数目了。"……点点滴滴,还原出大先生为人处世修业的赤子情怀。写和沈先生最后的告别,汪曾祺的文字也是极淡的。"沈先生面色如生,很安详地躺着。我走进他身边,看着他,久久不能离开。这样一个人,就这样地去了。我看他一眼,又看一眼,我哭了。"隐忍的悲痛,让人更觉心酸。
心中有情,无论是写人,写草木,亦处处含情。汪曾祺写过一首诗:"我有一好处,平生不整人。写作颇勤快,人间送小温。"最后一句真好,人间送小温,文字传达出的,都是人间的暖意。
人间草木读书心得篇二
《人间词话》是王国维所著的一部文学批评著作。《人间词话》作于1908~19,最初发表于《国粹学报》。该作是作者接受了西洋美学思想之洗礼后,以崭新的眼光对中国旧文学所作的评论。
表面上看,《人间词话》与中国相袭已久之诗话,词话一类作品之体例,格式,并无显著的差别,实际上,它已初具理论体系,在旧日诗词论著中,称得上一部屈指可数的作品。甚至在以往词论界里,许多人把它奉为圭臬,把它的论点作为词学,美学的根据,影响深远。王国维的《人间词话》是晚清以来最有影响的著作之一。王国维以“温飞卿之词,句秀也;韦端己之词,骨秀也;李重光之词,神秀也”高度评价了李煜的词,说它“神秀”,韦庄的词被称为“骨秀”,温庭筠的词称作“句秀”。
人间草木读书心得篇三
《人间草木读书》是一本大家非常熟悉的书,由郑愁予先生所写,被誉为“人生必读经典”。自从读了这本书之后,我深刻地感受到,人间的草木虽然不如人类那样智慧,但是它们却能够给我们带来很多美好和启示。在这里,我要分享我读完这本书后的感受和体会。
第二段:生命的奥秘。
在读过《人间草木读书》之后,我对生命的奥秘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虽然我们和树木一样都是生命的形式,但是我们之间却有很大的不同。树木通过根系吸收水分,通过光合作用制造自己的食物,它能够帮助我们保持空气的清新,储存水分,也为人类造福。而我们人类则拥有思想、语言、行动的能力,这让我们更加灵活地在社会中生存。我们虽然生命的方式不同,但是我们都有一样的自我保护和自我繁衍的本能,这种本能是生命存在的基础。
第三段:环境的重要性。
当我们走进大自然的摇篮时,就能发现身边的所有事物都是相互关联的整体。草木、花卉、水流、山峦、石头,每一件事物都在构建着一个视野壮观的生态系统。石头上的青苔,是由水和气息中的微生物组成的。它们的存在,有助于使岩石不受侵蚀,也有助于我们保持身体的健康。在这样的大自然中,每一种生命都有着自己的角色和责任,在它们的互动中形成一个平衡的生态系统。所以,我们要认识到环境的重要性,珍惜我们生存的环境,共同保护它,与自然和谐共处。
第四段:人生的价值。
在读完《人间草木读书》后,我深刻领悟到,人生是短暂而有限的,我们应该好好珍惜一切时光。只有在生命中做出有意义的事情,才能体验到人生的真正价值。树木可以在百年甚至千年之内,一直肆意生长,却只有很少的时间享受生命的美好。我们应该学习树木的智慧,努力地投入到生活中,做出有意义的事情,为我们的短暂人生赋予充满意义的生命。
第五段:结语。
总而言之,《人间草木读书》这本书虽然往往都被一类人认为是枯燥的文化书籍,但是实际上在它行文自然的文字背后,传递了人与自然的关系,让我们在家庭、工作、休闲的生活中能够更好地把握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希望我们都能够认真地读一读这本书,从中领悟到自然万物间的奥秘,把握生命的价值,为创造美好而努力奋斗!
人间草木读书心得篇四
“如果你来访我,我不在,请和我门外的花坐一会儿,它们很温暖,我注视他们很多很多日子了。”这句话是汪老写在人间草木前的一个题记,虽然我没能有幸看到那些花儿,但也能感受到温暖。一果一蔬,皆是人间至宝;季节供养了人间万物;游遍东南西北,写下七篇小记,包含人间百景;西南联大虽小,却也有着数不胜数的师友与汪先生的九页趣闻;从从容容的面对衰老与死亡,平平静静,无喜无忧,无欲无求而终。
走过昆明、四川、福建,游过泰山、桃花源、岳阳楼,再了解一下美国,四方游记就写完了。七载云烟,亲身经历一遍联大的生活,感受金、沈、吴、闻几位联大名师的课堂,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就散了。
人间草木读书心得篇五
《人间草木》是汪曾祺先生的经典小品文集,他用极简的笔,极淡的墨写出了草木山川、花鸟虫鱼的人味,写出了乡情民俗、凡人小事温润的乡土味;以一颗从容豁达的心写出了世间的美好与灵动。他的笔尖下总是有着一连串的惊喜:清晨薄雾里带着露珠的洁白的缅桂花,明亮、丰满而使人丰满的昆明的雨,饱涨着花骨朵的木香,自得其乐的栀子花,巷子里卖杨梅的苗族女子柔柔的声音,联大那些令人难以忘却的师友,抑或是没有大喜大忧、没有烦恼、无欲望亦无追求、天然恬淡、抱膝闲看一切的“活庄子”般的闹市闲民。汪曾祺先生一生都对生活投入真情,那水洗般的文字有种洗涤一切红尘世俗的力量,赋予了作品无限的生命力。
人间草木读书心得篇六
出的散淡、精致,就连青石板的苔藓都滑爽地让人想念。
《人间草木》从大量散文中精选而成,最早的写于40年代,大部分写于后半生,风格依然朴实,技巧臻于至境,很多文章我第一次读到。分别写了花草景致、各地风物、故乡美食、游记采风、难忘岁月、故人师长、平淡人生,篇篇都是精品。
写景是汪曾祺的长项,不枯燥、不艰涩,伴随着时代的印迹,老宅的每个角落都有奇特的故事。虽然过去了半个世纪,其声音、颜色、气味都已归于平静,但我们仍从字里行间看到从手心里滑过的岁月,想得起来都是温暖,怀旧的调子不可阻挡的在陷逸的老房子里漫延。汪曾祺写景怀旧的文章节奏缓慢,情景交融,叙事方法有点像旧小说。由于他熟读古文,文中比喻、怀旧、信手拈来,时不时跳出一些奇句、古句、拗句,风格如《梦溪笔谈》、《容斋随笔》。
写人的文章却情绪活跃、调子轻快,是一种极简的水墨摹写人物传统模式。一个个至亲人物出场,链接了他背诗、临贴、品茶、作画、写文的成长足迹,并理解其淳厚文学功底的源泉。
最喜欢他写美食和各地小吃的章节。偏偏他好象知道女性读者的爱好,只要提到美食,一定要细细介绍味道和制作过程,然后将成品认真形容一番,不但色彩斑斓还有立体感。
汪曾祺曾自谦地说写不了像伏尔泰、叔本华那样闪烁智慧的论著,也写不了蒙田那样渊博的长篇散文。他也不写抒情散文,觉得这个岁数感情过于洋溢,有点像老年人写情书,“不好意思”,所以他的散文都不长,“歪打正着”适应这个“快餐年代”的阅读习惯。短短的,散淡的小美文,读着不累,尤其适合春日午后散淡的阳光洒在身上,多数时候读着读着睡着了,在梦中体验“字字矶珠,句句灼灼”的意境。
人间草木读书心得篇七
看草,看虫,看鸟,看人。既看也品。做一个寻常的品茶客那样,不用精细,也尚不是个门外汉。知道茶香需人静,端坐着,让檀木的盅口里的线香袅袅地生出些烟。乍一看,一只狻猊正俯卧在盅肚子上,狰狞着面目却自是闭目养神。偷得浮生半日闲。
这个六角的闲亭,从檐柱上的大斗拱看来,就知道是个宋代以来的建筑。但从那如水般潋滟的漆胶,还有如誊写炮制似的几副柱身上的馆阁体楹联金字来看。不难想见得到是现代能工巧匠为能再现古厝而刻意修葺的。飞檐的六角各刻上一只螭吻,鱼口向外张开。遇到下雨,水从斜斜的椽子上流下经由鱼口吐出。这种式样并不少见,较古人划时空存在的我们,早在村里的祠堂上司空见惯。
龙生九子,除了上面两位。还有在琴首处的囚牛,刀柄上的睚眦,房梁四角的嘲风,钟环上的蒲牢,石碑下的霸下,服役衙门做门环处的狴犴,砚台碑文上方戏珠的负屃。说来陌生,见得亲切。中国人行文从简,也运用在这图腾上。琴棋书画,笔墨纸砚。一应俱全,点出几个重点,而少罗唣之声。做老师的,善留余意。做学生的,则要能举一隅而反三隅。比如说讲树吧!当然,象由心生,山水植物,假的也罢!真的也好!亭外的花木扶疏之中,你也要挑得一个代表。再借由此展开来去,尚不说全,不讲究从上到下,不讲究王公贵族的那套,要左右贵贱,等级分明。要像做古文字的人,认得一个,便认出一切带所有这偏旁部首的。一托一大批。
我说,紫穗槐吧!乱石拼砌而成的甬道旁,少不得这些防风固沙的乔木科树木。出了围墙之外,或是在公路旁,或是远在新疆戈壁滩上,都有它们的.身影。可我总不能十分确定每次都认得出它,那些神兽的胞兄胞弟亦是。鹅耳栎、梧桐,各种栎树混在一起,你也就蒙圈了。那是从构造上说的,我接下来说,椴树、桤木也都不为过了。但从功效上来看,紧接着,我就又会想到,常在沙漠上可见的芨芨草、梭梭、红柳。这一类又是一方的代表,虽大致相同,而已颇具归类上的不同。我以为的,这是一隅。另一隅,当论性质上的不一样。这种不一样,是从一个大的领域跳到另一个大的领域上的。死物说到活物,或是活物说到了死物上。蒺藜,就是个很好的例子。都带了草字头,前面加了个铁字——铁蒺藜。便完全不是一个样了。那是在监狱的围墙上,通了电的铁闸门上,或是同街垒一道镇压暴乱或反暴行为的障碍物之一。铁蒺藜可以扎进树皮里,树木照常生长,它也就被永远地留在树身里。它们一圈一圈地箍起来,在以战争为题材的影片中并不乏其存在。德国人的集中营或是前苏联时期的“古拉格群岛”都有它们留下过的痕迹。
最后,再来看看这诸位。坐着品茶的先生小姐。他们的人事档案封在黄皮的纸笺里,他们的品行你也大可以从同他们接触过的人那里听说得来。那做书的先生,写得一手好字,就是常听人说的。善于各种皴法的他,有一枝常带在身的“鼠须笔。”来人请教写字,都一贯写在那种冷金笺上,字也是规规矩矩,漂漂亮亮的。做诗钟,嵌字格,正格或别格。写字的时候,身子直挺挺,一处动而全身动。由此,我要用竹子来形容他。竹子不弯,一节一节,是他的脚和手。竹子里更有一种苦竹,长在山石的背面,常年照不到阳光。因此每长一寸,都付出了比其他竹类更艰辛的历程,也因此,它的竹身更加坚韧。我想,这当可算作第三隅了吧!以物思人,这是对付人的本领,看来不坏!
人间草木读书心得篇八
《人间草木》还描写了作者在联大上大学的一些岁月,他和几个朋友总是爱泡茶馆,而且一泡就是大半天,作者的一些优秀小说,散文,都是在泡茶馆时写下的。啊!作者真是不同凡响。
在联大那时人们穿的衣服也是风格迥异。但大多数衣服都是非常破旧,还有人穿的鞋露着脚趾,后跟烂了。虽然那时联大的师生破衣烂衫,但每天孜孜不倦的作学问,穷且益坚。这种精神,值得我们现在的青少年学习。
在联大的那段岁月中,对于作者来说,还有一些激动人心的事情—跑警报。抗战时期,一有警报就要往外跑,真是激动人心啊!那时自然也死了一些人,毁了一些房屋,意在吓唬昆明人,施加威胁,使人产生恐惧,但是昆明人是不会被威胁到的,中国人都是坚强的,我们青少年也是坚强不屈的。
沈从文、金岳霖先生、闻一多先生都是作者在联大对作者有深远影响得人。事隔多年,作者回想起来,仍历历在目,真是耐人寻味。
人间草木读书心得篇九
今年暑假,闲来无事读了汪曾祺先生写的《人间草木》这本书,这本书分为7辑分别是人间草木、四方食事、脚底烟云、联大岁月、师友相册、平淡人生、文章杂事。可买来之后这本书就真的被收藏了,因为自己总有很多理由说自己没有时间来读,真是“书非借不能读也!”上周终于拿出时间拜读这本书,一读便不舍得放下!里面没有空泛的好为人师的大道理,也没有宏大的人生题材,流淌在字里行间的都是文人的雅趣和爱好,弥漫着文人的情调。读他写的植物我感受到的是闲情逸致,读他写的人物我享受的则是诗情画意......
让我感触特别深刻的是汪曾祺先生笔下描写的那些植物,仔细读来真是一种享受,如流水般净化着浮躁的`内心,联想现在的生活、工作,我们是不是过于匆忙,忽略了生活乐趣了呢?热爱自然,热爱植物草木,这是一种人生可遇而不可求的精神寄托,古往今来,从来如此。工作的时候积极努力,休息的时候,就需要有如本书一样的发现的眼睛和心情,煮的面条如果幸运的话还能加上一盘醋溜白菜,再回忆便能想起红烧肉,小时候家里比较困难很少吃肉,所以现在如果别人问我最喜欢吃什么菜我可能会回答红烧肉的。如果让我回忆各种吃食的美好滋味我根本就回答不上来,我是对生活不用心的人,所以很多事情在我身边发生了又在我记忆中消失了。
散文集中最让我喜欢的是对西南联大的回忆,其中对西南联大老师学生还有抗战间生活状态的回忆让我着迷,由书中我得知为什么那时候的学生比现在的学生要优秀何止千倍万倍,谁能冒着生命危险穿越大半个中国到达昆明仅为了考取西南联大求得学问。西南联大为什么会在八年的时间里比北京大学三十年时间出的人才都多,原因就是汪曾祺先生说的那句话“自由”。他也在文中说之所以考西南联大是因为那里的学生“潇洒”。
人间草木读书心得篇十
世界上,一草一木都有爱。春花秋果,万物生长,秋收冬储,哪怕只是落叶,也蕴含着浓浓的情愫,让人感叹大自然的神奇与美丽。然而,这些感受是经历了很多,赋予了世间万物的人才体会到的。所以,爱草木就是爱人。
诗人张九龄说:“草木自有心,何必求美。”汪曾祺先生应该是最明白这句话的人了。正因如此,他笔下的一草一木,才显得那么的人文和精神,这是其他散文所没有的美。
汪曾祺在散文集《草和世界上的树木”。
文章中对葡萄的描述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王先生以自己的经历和细腻的感悟写出了葡萄的前世今生。葡萄在他的笔下有了鲜活的生命。我仿佛听到了,葡萄喝水的声音,甘泉在葡萄藤间流淌的'声音,是那么美妙,那么沁人心脾。一串串的葡萄丰满诱人,水润惹人喜爱。
每当读到汪曾祺先生的《人间草木》,我都会有这样的感受:一个老人陪你坐在满是冬日阳光的小花园里,时而指着腊梅树,跟你讲趣事关于他的过去,有时会开玩笑地告诉你,“塔罗斯可以从煤里长出来”。
汪曾祺先生正是对这些“人间草木”的一种纯粹的爱,一种寄托着自己的感情却又不想据为己有的爱。或许对于汪曾祺先生来说,一株植物就是一段往事,一段深情。
散文后半部分,王先生回忆了自己的人生经历。在《一路走好》中,他将自己的右派经历视为人生之幸,如此洒脱,令人羡慕。王老的文笔总是平淡朴素,却充满了他的人生智慧。
人间草木读书心得篇十一
一花一世界印象中汪曾祺先生的文字是平实亲切有生活滋味儿的。而我呢,在十几岁的时候,总盼望着被什么醍醐灌顶,一语惊醒。一心想看更壮烈的、跌宕的、发人深省的经典大部头,所以对这样一位被以平实称道的作家,并不上心。是老师推荐,才去拜读了《人间草木》,书里头,他写院子、写花卉、写昆明的雨天,写枸杞子写葡萄写北京人遛鸟,不疾不徐地。像是一位在山间闲庭信步的老农,把昨晚上赶路的马车不小心抖露出的零碎细软一一拾起来那样。
院子里的杂草、野花,雨后冒出来的菌菇,路边姑娘叫卖的栀子花……这些都是最平常的事物,是今天的我们不太会去停下来关心的事物。大多数时候,我们更向往“深刻”,借由“深刻”带来成长的满足。“平凡”、“平常”,这是我们有意去避讳的字眼。其实成长并不就意味着走向成熟深刻,而是我们越来越关注生活,热爱生活。以前的我行走在校园里总是脚步匆匆,总想着快些到班,快些到宿舍,挤出那么一点时间来学习。却往往忽略了许多身边的景色。记得有一亲戚曾说:你们八中门口那个爱的雕像还挺好看的,我上次去办事看见了。我的心里一惊,我在八中也快有一年了,怎从来没注意到那雕像有爱这个字呢,亲戚路过一次便几下了,实在是惭愧,我只得应和道:是,是挺好看的。我总是觉得在学校的生活单调,却突然发现自己甚至没有好好去观察我的生活,学校的树我叫不出来名字,学校的小书屋我从来没进去过,住在一层楼里的同学我叫不上来名字。
而汪曾祺写《人间草木》,从花草讲到食物,再到各地风俗,然后是他在西南联大的大学生活及对老师的回忆,最后是自己的家人及写作。这其中,我感觉到他对生活的热爱,细致的观察,真正融入生活感受生活创造生活。他并不像许多作家一般在作品中抒发自己的悲凉孤独之感,而是喜欢描写自己简单的快乐,让每一个读者都感受到他的乐观与豁达。然而,我们都知道,汪老吃过的苦不比任何人少。
《人间草木》少有华丽的辞藻,少有大段的抒情,少有内心的悲伤,取而代之的是平实的描写,淡淡的热爱和豁达的心境。书毕,再走在路上,不免放慢了脚步,上扬了嘴角,用心去看周围的一切,属于我的生活。
人间草木读书心得篇十二
其中还有许多不惟人知的奇妙趣事,美丽动人的景物。雨季是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情的。花儿呢?更是艳丽夺目。有缅桂花,芳香扑鼻,香的像兰花。夏天有珠兰、牵牛,牵牛花是短命的,还有薄命的秋葵,美丽的凤仙,真是数不胜数。还有一种奇妙的野草“万把钩”它结的果实上有许多小钩,碰到它就会挂在衣服上,很难清除。
这些东西都很有趣吧!看了这之后,我深深的陶醉并沉迷在此,其中的乐趣还无穷呢!
山丹丹一种很漂亮的花,可以入药,还有紫红诱人的葡萄,沁人心脾,还有香甜的槐花,弥漫在整个春天。啊,真美!我仿佛亲眼看见如此优美的景色。
作者把这些优美的景色刻画的栩栩如生,他细微的观察深刻的描写,都使人仿拂置身其中,给人一种视觉的享受。《人间草木》刻画的如此醉人、优美,仿佛只有融入大自然才能真切体会。
说到生活,肯定少不了美食,文中对于食品的描写更是让人垂涎三尺,那美味简直是人间极品。
高邮的咸鸭蛋可是不同凡响。那特点是:质细而油多,蛋白柔嫩,蛋黄发红,散发诱人的香味。不似别处发干发粉,入口如嚼石灰。说到美味自然少不了作者钟爱的咸菜茨菇汤、气锅鸡、火腿,还有昆明的牛肉等祖国各地的特色佳肴。气锅鸡特别鲜嫩,汤清如水,而且鸡想扑鼻,看着这生动的描写,我不禁口水潜溢。
作者有这么渊博的知识,如此独特的见解,一定游历过许多名山大川,而且了解的风土人情也相当之多。作者了解到各地区的人们口味迥异。山西人爱吃醋,爱吃酸。无锡人爱吃甜。四川人爱吃辣,等等的异域风情。作者竟能对各地的风土人情知之甚详,看来作者是一个喜欢游历,善于观察的人。
人间草木读书心得篇十三
今日重拾汪曾祺先生的《人间草木》,经过时间淘洗的好文字,在读者心中总能达成共识,无论是初读还是重读,这一笔笔草木都应了“序言”中汪朗先生所言:干净通透,不牙碜。
你何时放下,几时再拿起,都是最好,尽可畅然。
单就第一部分“人间草木”,就足可使你在这立秋时节,悠悠的在桌前小憩,发丝接着蛐蛐儿守夜的清凉。
秋菊堪餐,春兰可佩。生前的草木是打定了主意要让自己极富个性的走一遭。
就这样,草木,在汪曾祺的笔下,各有各的时髦。煤堆里摇曳生姿的芋头,石头下坚挺而立的豆芽,入冬不凋的桂花,风致楚楚的秋葵,白得耀眼的槐花,礼花似的枸杞子,红白相间的木芙蓉,记得自己岁数的山丹丹,有着童话情趣的车前子,将北京秋意染浓的爬山虎,老舍先生家长势姣好的菊花,黏着母亲回忆的伶仃瘦弱的秋海棠……这是草木的本性本心,也是先生的乐心慧眼。
无论处于何种境遇,先生从不曾冷落那个反射到人间、呼应在心里的草木世界。
成了“右派分子”后,汪曾祺被发到西山种紫穗槐。种花,在我们想来总不会累到哪里去。然而,天天一早上山,两个干馒头,一块大腌萝卜,在玩了命的刨树坑后,每日的午饭就只有这。苦的时候怎么办?找点乐吧。摘点儿山上酸枣,烧些蝈蝈充饥。紫槐花赏过了,一棵一棵地看,只不过是在他的心里,请风来做摇漾,姗姗可爱。当时刨的树坑,究竟种没种上那槐,他,无从知晓。
还有草原上的老曹,他个人最偏爱的正是紫穗槐。可我见老曹却联想不到紫穗槐。我掉进的是老曹的“红火”里,他的有趣、健谈、豪爽,都让我想着他就是那草原上的阿格头子与灰背青。老曹从小家贫,吃过很多苦,就像那两种草几乎是贴着地来长的。他在大青山打过游击,却亦逃不过在浩劫中被“捆押吊打”,甚而被打断了踝骨。然而他好了,能一拐一拐走路后,却还是那样“红火”,就像肥厚多汁的阿格头子,不曾让人见了他无端的枯萎。汪曾祺先生问“为什么要整他,要打断他的踝骨?为什么?”这是他以笔掷下的疑问,也该是万千读者以声投出的响音。疑问是恻隐与知觉的前兆,有疑问总比全盘接受要好。
年华向晚后,人归草木间。人与草木皆是同等,上承日月光华,下陷凡尘泥淖,都是顺着自然所赋予的,在其中立自我,求发展。人要不烦忧,先要有一颗在平等中欣赏草木的内心,正如朱光潜先生所说“我把自己看作草木虫鱼的侪辈……在它们说,生活自身就是方法,生活自身也就是目的。”
我是那草木。
我正在完成今天的生长。
天边,轰隆隆的,似有暴风雨来。
那就请你看我在这暴雨中。
怎样地生长……。
人间草木读书心得篇十四
《人间草木》这篇文章的取材,是三种植物:山丹丹、枸杞和槐花。表面上,汪老在写植物,但更深层的,无疑是在展示他的人生价值观。
例如写山丹丹部分,他通过老堡户之口讲出:山丹丹每长一年,便多开一朵花,这多么像人,一年多添一岁!还有这种植物皮实,容易养活。人要活得随遇而安些,不能太娇生惯养了。这部分结尾处,引出流行歌曲的创作者和舞台上的歌星,未必知道山丹丹的这些特性,反而像老堡户这样的农民才懂!
第二部分写的是枸杞。枸杞一生是宝,春天的时候,枸杞头可以当野菜。夏末秋初,开花,可以观赏。随后,便结出果实,可以吃。这么看,有发现乐趣的眼睛,人生才丰富许多啊!
最后部分写的是槐花,莫名其妙的是,关于槐花的,却只有开头与结尾两句。大部分内容都在讲养蜂人的生活故事。其中,讲了花与蜜蜂的关系,养蜂人与蜜蜂的关系,养蜂人与女人的关系,以及女人与家中晚辈的关系。他们的关系只能用微妙来形容。给予与受赠的感觉,很暧昧的,读原文才能体会很深。
人间草木啊人间草木,人间就如草木,好多道理都摆在那里的。去发现它们吧,然后活得通透些,处理好身边的各种关系,这便是人间草木的含义吧!
人间草木读书心得篇十五
书是必不可少的。今天,我就来说说汪曾祺的《人间草木》。
我经常听老师提到汪曾祺的文章,却一直未曾读过。一次老师将这本《人间草木》借给了我,甚是惊喜。
书中写的却是些生活的小事或很平常的景物。第一大章《人间草木》写的是作者童年的花园、儿时的风景与美轮美奂的四季轮回。“巴根草,绿茵茵。唱个唱,把狗听。”在作者笔下,小到一只是天牛,大到一朵冰心蜡梅,都是那么柔美,那么可爱。真没想到,原来作者的童年也是那么自由、快乐。这让我不禁想到写《呼兰河传》的萧红,在两个不同的作者笔下,有同样幸福的孩提时代、快乐的童年时光,更同样有着浓浓的思乡情。
《联大岁月》、《师友相册》则写了他在西南联大生活的七年。作者曾在西南联大被日军的飞机轰炸过,失去过一个母亲、一个继母。面对这一切,作者用生动、朴实的笔调写下《平淡人生》这一章,他没有用多少华丽的词藻,只是做了一个讲述者,将他波澜起伏的人生说得“平平淡淡”,这一从容的品格值得我们学习。
《四方食事》,则收集了作者所品尝过的各地美食中的上品,读了让人不禁垂涎三尺。
值得一提的还有汪曾祺的文笔。他的文笔很“奇”,奇在他总是很细腻地描写一件事,却并不怎么写自己的感受。整篇文章几乎没用过“激动”、“高兴”这一类词,可作者的感情却不由自主地流露出来。
这,就是汪曾祺写的《人间草木》,一本触人心弦的散文集。
:必须要赞美一下。
人间草木读书心得篇十六
曾经听过很多人的推荐,但我向来不喜跟风,总特意和别人错开来,于是别人读完之后说“嗯,好啊好啊,真好!”我就嗤之以鼻,转过头去读别人的书。再后来,心性成熟了些,也不再管别人的评价,只要对我眼缘的书,我都搜来看看。于是,我就打开了这本书。我本以为标题已是足够清晰明了,大致内容就讲些草啊花啊,对于我这种平时毫无雅兴去观察花鸟鱼虫的人来说兴许还会很无聊。但是,翻开书之后,我还是惊呆了。
人间草木啊,一草一木,处处都是家的气息。
记忆是个很神奇的东西,对于人来说,它是相通的。别人回忆的时候,你的记忆点也会被触发。于是,我就像刚出生的小孩,重新又成长了一次。我看见自己的童年里的夏天,看见自己的家乡的板栗,看见带有温度的花草与景观。我并不是作家或是评论家,亦无法衡量文字的水平,但是真正的好作家,我想,就是能带给你触动,能给你共鸣的文字玩弄者吧。
从开始对草草木木的叙述,到后来的一些玩物或食物,最后以人物结尾,正好,世界一切全部齐活了。你会发现原来山丹丹过一年开花的时候会多开出一朵,枸杞头也可以作为野菜,葡萄原来也能开出花朵,而北京的许多人都对养鸟情有独钟。罗汉嘛,昆明筇竹寺的大气粗犷而苏州紫金庵的则是秀气书生。我做摘抄时,在书里抄了不少菜谱,韵味十足,每一笔每一画都那么亲切。改天也要亲手试一试,汪曾祺老先生在吃与制作上面颇有心得。到后来写人时,汪先生回忆了在西南联大的日子。那是一段动荡但又愉悦的日子,物质上并不富足但却拥有充盈的生活。无事下下茶馆,跑跑警报,闲时读读书,西南联大的自由民主校风已是不言而喻,这与当时培养出那么多人才是分不开的。作者写到沈从文先生的时候,就好像沈先生坐在你的对面教授课,字如珠玑,你不能不感叹“妙”。同时,汪先生也在书中指出了沈从文先生的写作要理,例如,小说的对话要接近人物,要“朴素”。当然金岳霖老师也是有趣得很,终生未娶的他养了一只大公鸡,吃饭时可与他并桌。
生活是有哲理的,人物是美妙的。这大概就是《人间草木》最美的地方了。
木心说“有时人生真不如一句陶渊明”。古有归田园的陶渊明,今有生活中城市里的汪曾祺。人生啊,还是要自己活出乐趣,才可以感染他人。
下面是些摘抄。
昆明的雨季是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情的。城春草木深,孟夏草木长。昆明的雨季,是浓绿的。草木的枝叶里的水分都到了饱和状态,显示出过分的`,近于夸张的旺盛。(昆明好多人家用仙人掌辟邪)。
秋葵命也薄。瓣淡黄,白心,心外有紫晕。风吹薄瓣,楚楚可怜。(短短几句,已是清楚明了秋葵的花朵了)。
一月,下大雪。雪静静地下着。果园一片白。听不到一点声音。葡萄睡在铺着白雪的窖里。
都是梨花像雪,其实苹果花才像雪。雪是厚重的,不是透明的。梨花像什么呢?梨花的瓣子是月亮做的。(最后一句话真像梦)。
真正的狮峰龙井雨前新芽,每蕾皆一旗一枪,泡在玻璃杯里,茶叶皆直立不倒,载浮载沉,茶色颇淡,但入口香浓,直透肺腑,真是好茶!
那是一个污浊而混乱的时代,学生生活又穷困得近乎潦倒,但是很多人却能自诩清高,鄙视庸俗,并能保持绿意葱茏的幽默感,用来对付恶浊和穷困,并不颓丧灰心,这和泡茶馆是有些关系的。
有个姓马的同学最善于跑警报。他早起看天,只要是万里无云,不管有无警报,他就背了一壶水,带点吃的,夹着一卷温飞卿或李商隐的诗,向郊外走去。直到太阳偏西,估计日本飞机不会来了,才慢慢地回来。(太可爱了,马同学)。
我们这个民族,长期以来,生于忧患,已经很“皮实”了,对于任何猝然而来的灾难,都用一种“儒道互补”的精神对待之。这种“儒道互补”的真髓,即“不在乎”。这种“不在乎”精神,是永远征不服的。(我们中国人是打不倒的!)。
他(金岳霖)谈到兴浓处,忽然停下来,说“对不起,我这里有个小动物!”说着把右手从后脖领伸进去,捉出了一只跳瘙,甚为得意。(金老师真是个可爱的老头)。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43405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