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汉传奇读后感(优秀14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3 10:46:04
楚汉传奇读后感(优秀14篇)
时间:2023-11-23 10:46:04     小编:字海

读后感是读完一本书或一篇文章后所产生的感悟和思考,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领悟和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和精神内核。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读后感要突出书中的亮点和感人之处。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几篇读后感范文,希望它们能够激发大家的写作灵感。

楚汉传奇读后感篇一

项羽两次杀俘虏,第一次是为了提高军威,说是听到项家军擂鼓着不降,则杀!第二次是为了楚军生存大计,则杀了投降的20万俘虏,还一把鼻涕一把泪说,为那些死去的楚国兄弟报仇了!

项羽义正词严地告诉章邯,将军应该战死在沙场,而不是退缩。

刘邦从痞子出生,天生会搞女人,当然还有点小阴谋,小技巧,又带点仁爱之心。顺利打入咸阳,当然第一件事情就是搞搞秦朝的那些遗留下来的宫女。

而那个后来以残暴闻名于后世的吕后,却在家里用稀泥砌灶台,为了刘家老小,采野菜,甚至还杀了一个逃难讨水喝,又起歹心的士兵。

秦朝被赵高玩弄了,无回天之力。纵观秦始皇、刘邦、项羽又怎么评价呢?

以史为鉴,我们又能从这些历史中鉴定出什么来?

生存、阴谋、阳谋、私心、野心、民心!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民,有多大?国,则有多大。

楚汉传奇读后感篇二

刘邦的胜利,与韩信的军事才能密切相关,他入汉中后,明修栈道,暗渡陈仓,还定三秦,奇袭彭城,背水一战,十面埋伏……都是中国历史上的经典战例,让后人羡慕而又崇拜。刘邦的胜利,同样是谋士的杰作。特别是依了张良、陈平之计,离间亚夫,合围项羽,让霸王别姬,四面楚歌,最终自刎。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萧何是韩信的恩人,同时害了韩信一生,是刘邦的左膀右臂,所谓的第一功臣,他与樊哙、周勃、曹参、卢绾、夏候婴等一样,都是为刘而生,刘因他们得了天下,他们也因刘才有了前途。凡事都是缘,一切都是命。后来的隋唐英雄,梁山好汉,都是一个道理。

夏商周秦西东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又十国,辽宋夏金元明清。历史在延续,每段历史皆如歌,恩爱情仇是音符。

愿你我都有一段传奇!

楚汉传奇读后感篇三

如果说楚汉传奇最后的结果以刘邦为胜利结束,以我自己的看法,项羽刘邦双方都取得了胜利,甚至项羽的胜利更胜于刘邦。

从项羽的个性、性格和自身的追求观察,他的一生,内心所追求的一切都得到了;为楚雪耻战胜暴秦,与章邯以少胜多在巨鹿获得巨大的胜利,他用自己的勇武精神战胜了诸侯国,他具有统一国家的能力和机会,然而他的人生追求里没有这一项,放弃了最大的该得到的利益,用张良的话说这是愚蠢的行为,我并不赞同张良的这句话。人各有志,并不都以追求世人所供认的辉煌为最终追求,项羽最终选择了自己内心的需要只做自己的西楚霸王。对他而言我认为这是最明智的选择。

垓下他选择了自行解决自己的生命,这是我为他落泪的最根本原因,他是深刻思考过的,有生的希望,然而他放弃,在临死之前说的话,不知这话是不是编导给编剧的,无论是不是,以他的性格特点和对英雄的理解,他一定是想到了这些问题最终选择自己的走向,他的令人销魂的魅力就是“走入悲壮”是他最美好的追随。

好长时间沉浸在这一段历史长河里,很久很久不能平静,古人的人生追求令我回味,带着深沉的心情。

如果有和古人对话的机会,我觉得我可能第一要找的就是项羽,虽然他对于出身低微的人(韩信)不屑一顾,虽然他自傲不凡。

楚汉传奇读后感篇四

几个星期前,我看了《楚汉传奇》这部电视剧。

《楚汉传奇》主要讲了在秦朝末年时,天下大乱。诸侯们纷纷起兵,准备推翻暴秦的统治。项羽率领的楚军也不例外。刘邦那时还在项羽的手下效力。之后,秦朝被灭了。刘邦和项羽分成了两个势力。韩信明修栈道,暗渡陈仓,把项羽打了个措手不及。项羽惨败。最后,他在垓下。

我看完《楚汉传奇》,想:为什么项羽没有赢呢?项羽可是“力拔山兮气盖世”的人啊!

后来想想,项羽每攻下一个秦军的城池,就要“屠城”;韩信原本是项羽麾下的执戟郎中,因为项羽屡屡轻视他的才华,所以他才投靠了刘邦;当秦朝的将领章邯投降后,他把章邯手下二十万秦军统统坑杀,当他去攻打齐国时,齐军无一人投降……所以说,项羽不是没有能力,而是他已经失了民心。

希特勒和项羽几乎一样:他屠杀犹太人;不听将士们的劝阻:早点攻占莫斯科;连士卒都是抓来的——说明他已经失了民心——虽然他很会演讲。

刘邦,他虽然是草根,但是他知道民间疾苦。所以要成大业,要顺应民心。

楚汉传奇读后感篇五

刘邦能打败不可一世的项羽,为什么?历史上刘邦有过一段自我:“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克,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吾擒也。”

项羽虽败,却丝毫不影响他在之后的两千多年时间里获得应有的尊重和赞誉:其24岁起兵反秦,27岁成为西楚霸王,30岁自刎乌江,是一位当之无愧的英雄豪杰;其勇略,中华数千年无出其右者;其铁血柔情,比之刘邦的政治权谋,更有一番令人可爱处。他是一个能让勇士誓死追随的统帅,是一个让美女虞姬自刎以随的男子汉;项羽自刎乌江,成就了一个举世无双、悲壮英雄的绚丽形象,使他获得了更多同情。

应该这么说,从政治的角度来讲,刘邦必胜、项羽必败,刘邦是天生的统帅、项羽是天生的将军,两人高下有别;而从人性的角度来讲,我们更亲近项羽,也更喜欢他。刘邦以其雄才伟略,驱驰天下豪杰,措天下于衽席之上,打下汉帝国4基业之基础,可谓千古一帝――但他没有原则,不讲规矩,不守诺言,不讲信义,不重爱恨,精擅权术,真是“三百步以内,无人愿近前与之为友”;项羽不同,他敢爱、敢恨,豪气干云,信义为先,犯其怒者、虽远必诛,受其恩者、虽微必报,哭笑由心、决不虚伪做作,更像是我们出门遇到的敢于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英雄好汉!

楚汉传奇读后感篇六

这段时间我读了《楚汉传奇》,让我对项羽又有了新的认识和了解。

每个人都有英雄情结,我们残疾人也不例外。项羽是古往今来无数人心中的英雄。对于项羽的真正了解,是从老师给我们讲《史记》开始的。老师说司马迁在刘邦和项羽之间也是更喜爱项羽的,从他把项羽归为帝王本纪就可以看出来了,也正因为此我们才能了解如此鲜活的项羽。项羽小时候就是力大无穷的大力士,嫉恶如仇、为人正直、有勇有谋,是一个有志青年,在项羽年轻的时代,秦朝对人民实行残暴的统治,全国爆发了大规模的反对秦朝统治的`起义,项羽和他的叔父项梁也在江东起兵。项羽从起兵开始一直打仗从未输过,但最后一次打仗他输了,是他唯一一次,而后也再也没有机会了。关于项羽的战役,我最喜欢的还是彭城之战。项羽以三万军战胜了刘邦四十万大军,从老师有声有色的讲述里我不禁为项羽以少胜多的一仗叫好,老师给我们准备的视频也看得人热血沸腾。

前天我们学习了议论文《失败是个未知数》,课文以威灵顿将军失败后重整旗鼓打垮拿破仑的历史故事为例,印证失败不是最终结果,而是岔道口,激励我们失败后要勇于找到通向成功之路。上这节课的时候,我突然想到了楚霸王项羽:如果项羽在垓下战失败后,能够像威灵顿将军一样,毫不气馁、卧薪尝胆、重振旗鼓,那么说不定也能打败刘邦了。

不过我还是认为“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是项羽的精神和气节,是一种“士可杀不可屈辱”的英雄豪气。他为中国的历史掀起了一场风云,他是中华数千年历史上最为勇猛的将领。他的英雄气概是历史的骄傲,是我们宿人的骄傲,也是我心中的英雄!我们永远怀念你。

楚汉传奇读后感篇七

既然号称史上最贵电视剧,高达2.4亿的巨额预算当然有理由让《楚汉传奇》呈现出不同凡响的古战争奇观,千军万马的鏖战,盘根错节的枭雄博弈,场面上的功夫在国内荧屏无出左右。同样在意料之中,不只有钱而且有才的高希希导演给观众打造了一条通向历史的捷径,用细腻得近乎暧昧的手法,揭开了核心人物刘邦既传奇又通俗的一生,上马可以纵横四海平天下,下马可以游戏人间耍无赖,大事不虚、小事不拘的`人物描写,加之陈道明的传神演绎,一举突破了以往历史剧非正史即戏说的处理方式,打造出这部远可瞻观近可亵玩的历史传奇剧。

楚汉题材近两年来在国内影视圈热得发烫,一般都是在比较成形的经典段落上做文章,对缺少细节考证的刘项联手灭秦一段鲜有触及,《楚汉传奇》则以连绵80集的浩大篇章,非常完整的把这一段历史都搬上了荧屏。当故事从楚将项燕自刎开启,他的孙子项羽只是二十岁刚出头的初生牛犊,狂野有余,心智未足,刘邦则只是大秦治下一名泗水亭长,整日拉帮结伙,胡闹乡里,他们如何能在乱世中迅速崛起,在短短几年内从一文不名发展成顶级军阀,一边是高富帅的复兴路,一边是平民的发迹史,剧中都有详尽的演义。

《楚汉传奇》的开局便极为迷人,第一集中刘邦误打官差使出美人计,在地方官萧何、一众死党、官差之间的左右逢源,与开酒馆的寡妇曹氏的情感纠葛,陈道明表演得游刃有余且极富谐趣,充分挖掘出了历史剧的另一种魅力。随着视野逐渐扩大至整个秦末乱世,该剧在第三集之后风格越来越大气,战争场面越演越烈,却仍然紧扣人物的情感起伏,刘邦在爱情与婚姻、信义与天下之间的取舍和平衡,始终如现代情感剧一般能让即便不熟悉历史的观众也能感同身受,心生共鸣。

剧中另一位核心人物项羽则明显有偶像剧的特质,作为已经被历史定型的一代豪强,何润东版项羽虽没有太多微妙的变化,但他的热血、神勇和自命不凡,都很对青年级别粉丝观众的胃口。除此之外,无论吕后、曹氏、戚夫人、虞姬等女角,韩信、萧何、张良、范增等楚汉群杰,还是秦二世、赵高、李斯等重要角色,一律性格清晰、作用明确。

人物活了,历史也就活了,关于人物与历史的关系,《楚汉传奇》处理得极为恰当,也由此表现出了独树一帜的创作风格,剧中的历史时空、战争风云,都只是华丽的布景,人物才是历史的主角,而不是被符号化的木偶。通过对人物的事件和情感的相互推进,剧中出现了许多精彩的桥段,特别是刘邦娶吕后、弃曹氏,与夏侯婴殴斗,等等鲜为人知的历史细节,给人物赋予了丰沛的生命力,反之,鲜活的人物也激活了尘封的历史。

因此说,《楚汉传奇》最大的成功就是真正把历史落实到了人物上,从而大大提升了历史剧的娱乐性。历史本身已经是如此沉重,再摆出一副老学究的姿态谁能爱看?影视剧的根本功能就是娱乐,只要不篡改历史事实,又何必一定要之乎者也、照本宣科,从《新三国》到这部《楚汉传奇》,总是求新求变的高希希又一次走在了绝大多数同行的前面。

楚汉传奇读后感篇八

汉朝有一段时期是楚汉交战的鼎盛时期。出现了两位著名的人物,一位是汉高祖刘邦,另一位是他的仇人西楚霸王项羽。

汉高祖刘邦本是一位平民老百姓,名叫刘季,一点文化也没有。但在一次起义中,在朋友的帮助下成为了“刘邦”。在朋友为他编的这个“刘邦斩白蛇起兵”的故事影响下召来了许多门客为他服务。

西楚霸王项羽是一位反秦首领。在我心里,他是位英雄。最后,他兵败无可奈何之下,自刎身亡。他是败在他自己的性格下。

刘邦有“三不如”。第一个“不如”是萧何,萧何是负责汉朝当时后勤管理的,他的计划总是那么的深谋远虑,所有的粮草都掌握在他的手中。

第二个“不如”是为刘邦出主意的`军师——张良。他的眼睛真是明察秋毫呀!他出的办法没有一次是失败的,真是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第三个“不如”就是百战百胜的大将军——韩信了,韩信点兵,多多益善。我很佩服他的计划。他每次打仗都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刘邦有这“三不如”辅佐他,可真是厉害,怪不得他赢了!

我认为我应该向刘邦学习,你听了,一定会很吃惊吧!虽然刘邦只是一位没有文化的平民百姓,但刘邦很有情商,他把他的这三个“不如”都利用上了,他多厉害啊!要知道他的这“三不如”都比刘邦强,都能独自称王的。

我希望我也能把比自己强的人利用上来,对付自己的对手。希望自己能再接再励!加油!

楚汉传奇读后感篇九

满汉全席是烧、涮、扒、炸、炒、熘、烤等都不可缺,据说上菜起码一百单八种,分三天吃完。看《楚汉传奇》,想起这道大菜,八十集的史诗跨度,英雄美人的大气设置,让这道千古盛宴显得既细皮嫩肉又恢宏磅礴。

掌勺的是高希希和沈严。高大厨有《新三国》做“抵押”,此番出手,自然不凡。事实也证明了这点,老夫有幸在开播前提早看了,无论文臣武将的场面戏,还是美女美女美女美女的养眼戏,皆是部水准之上的作品。即便很多画面类似《新三国》,我想除了多是时代相差不远的缘故,更多还是有一半主演都来自《新三国》。看来高大厨还是蛮念旧的。送杯叫做兄弟的酒,cheers。据说因为陈道明同志的原因,高大厨又找来了另一个技术精湛的沈严沈大厨。沈大厨经过《我们无处安放的青春》和《手机》等剧历练,如今已是一线电视剧导演,这回在片中加入的各种调料,无不跟他以往作品接地气的特点有延续。这么算起来,俩大厨配合地还蛮相得益彰,菜香不香,其实已经差不多闻到味了。

我其实真不是“交口”,看完后发自内心觉得蛮好,还跟同行的兄弟论及导演手法、演员表演等等问题,大家不约而同,对这部剧提出了真心的看法:这是部不丢份的戏,是道硬菜,美味又饱肚子。

自然说到了最大的`主角陈道明。他是镇得住场子的。话说当下中国演员里,能演这个角色的,从小混混时期到帝国霸业,从头到尾下来不怯场的,有几个呢?陈道明估计是最合适的。他没有辜负期待。即便开场表现刘邦流氓混混的状态有些刻意,有些过,但一旦进入他的“频道”,那还真是觉得陈道明就是刘邦。一个打着陈道明标签的刘邦,一个高希希电视剧里的刘邦。他不再是各种鸿门宴电影里的片段式的呈现,不再呓语着回忆年轻过往,他是义气的市井无赖大哥,他又为达目的连喜欢的人都可抛却,他还在地痞的岁月里就表露出了对权力的无限迷恋,这样一个刘邦和陈道明的结合体,是这道“满汉全席”的主菜,来馆子里吃的,有一半冲着这道菜,嚼一口,干脆,有味道,那再大口嚼,热上一壶酒,对着只能从史书中追寻还原的茫茫英雄一饮而尽,爽快啊。

然而陈道明还是太有气场,举手投足间就有着王者之风。我猜测那会儿的刘邦应该没这样的气度。而让跟高希希合作过的何润东来演项羽,其实是一次冒险。因为这样的期待,看到后,反而觉得还行。何润东的肌肉真是太有范儿了,估计姑娘们爱死了吧。就像跟着最大主菜的,一定还有辅助的主菜,无数不同情调的人,就喜欢挑这样的菜,你没办法,萝卜白菜各有所爱嘛。还有秦岚演的吕雉,其实我并没多少感觉,可能看过《王的盛宴》里她扮丑的妆容过于深刻了。我对李依晓演的虞姬倒是蛮深刻,那回眸一笑,那梨花带雨,那柔弱腰肢,真真的“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美人是楚汉相争必须的话题,他们是下酒菜。没有下酒菜,只有主菜,没劲。这酒好喝,这酒喝的时间长,跟下酒菜好,有太大关系。

配乐有点过,幸亏台词接地气,转移了些许转移力。接地气的台词配上这些花椒大料,就成了属于咱老百姓的满汉全席。按一下遥控器,就沉浸在任我评说的楚河汉界了。

楚汉传奇读后感篇十

早就知道项羽会四面楚歌乌江自刎,早就知道虞姬会从一而终不负霸王,早就知道刘邦会一统天下千秋万代……喜欢历史的人看历史剧,总归会少许多悬念和乐趣。如果你知道一段历史,或者对这一时期的文化背景有所了解,难免会处处看门道无法看热闹。尽管如此,我还是不喜欢看现代剧。看古代电视剧,与其说是为了逃避现实,倒不如说是为了寻找共鸣。可贵的共鸣,导演高希希在新版《三国演义》中,用磅礴大气的场面和细腻精准的故事情节呈现给我了。虽然避免不了瑕疵,但至少拍出了我心中的曹操、刘备、曹丕、孙权。所以,听说高希希在拍《楚汉传奇》,而且主演还是陈道明,我委实期盼了很久。即便早就知道结局。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我是喜欢项羽的,尽管他坑杀秦俘虏20万人,又曾火烧阿房宫。史书的记载终归不够具体,而在这部电视剧里,高希希导演就对人物性格的形成做了详细的描述和探讨。我现在看到第30集,有些场面镜头确实拖慢了故事节奏,但是这部剧对故事情节的把握和细节的刻画非常精准出彩。

印象特别深的第一集的开头,众人追打淫贼的那出戏。樊哙和曹寡妇一路叫骂喊打、穷追不舍。最后那个黑衣人藏到了刘邦家的草垛里。这时陈道明饰演的刘邦出场了,带着疑惑谨慎的目光,悄无声息地向草垛走去,然后轻轻拿起木棍又准确利落地猛击下去。于是淫贼被捉被审被虐。虽然只是一个细节,但是刘邦骨子里的狡猾机敏透露无遗。再后来,众人知道淫贼是大秦密使。刘邦的表现就更戏剧化了。导演用侧面手法,通过拍樊哙等人的猜测和不安来反衬刘邦的圆滑世故。没人知道刘邦的密使说了什么,反正刘邦和密使称兄道弟地出来了。而且好酒好肉伺候着,甚至让自己的女人曹寡妇去服侍密使。被责骂“你还要不要脸啊,我可是你的女人”,刘邦说的那句“我要脸干什么啊?!我要命!”真让人无言以对。最后曹寡妇身体不适没有伺候成,密使被萧何暗杀了。

短短的一部分看似荒诞无聊,实则是内涵璇玑的。不仅刘邦无赖世故的痞子性格暴露无遗,而萧何的深谋远虑也通过对比体现出来了。危难当前,刘邦选择的是牺牲自己的女人和豁出自己的脸面,而萧何则甘愿自己冒了更大的危险去保护村子。看到这儿,知道结局的人应会心一笑。因为有这一出铺垫,后面的故事都能迎刃而解合情合理。刘邦在逃难时把自己骨肉和发妻推下车,当项羽把吕雉和他父亲绑在城楼上威胁他时,他会说出“分我一杯羹”、“咱俩是义兄,我爹就是你爹”这种无赖话也在意料之中。

我觉得高希希导演一直在用对比的手法,刻画项羽和刘邦两个人。没有任何人天生就是残暴的。比如项羽,他不是乡里的小混混。他是楚国的贵族。他所受的贵族式教育不允许他做一些令人不齿的行为。而他的残暴也多是针对秦人。这个也可以理解。史书上的聊聊数语,涵盖不了他内心的亡国之痛。就像电视剧里讲的那样,一个天生高人一等的贵族,要到处逃亡像罪犯一样东躲西藏、忍气吞声。他在坑俘之后,自己也很痛苦。但他说的是,“大楚的兄弟,我拿秦人的血给你们报仇了”。他自己也跟虞姬哭着说,我从小被灌输的是仇恨。而且还是亡国之痛。试想,他的父亲和祖父都被秦人杀了,他的国家被秦人所灭,他能不恨吗?他的国仇家恨是刘邦不具备的。所以他比刘邦残暴。

陆川《王的盛宴》中有一句话,”这就是贵族,永远只能看到自己的光环,但不到别人的欲望。“我觉得项羽不是看不到,而是他选择了宽容。我很同意陆川和高希希对鸿门宴的理解。不是项羽刚愎自用、有勇无谋,他心里比谁都清楚。只是不愿意违背自己的原则和底线。世界上就是有这样一种人,傻得幼稚正直得愚蠢,宁可光明正大地输,也不屑于卑鄙无耻地赢。项羽就是这样的人。剧中还有这样一处刻画,项羽让章光明正大地跟自己打一场,像一个将军一样死。万念俱灰的章拒绝了。历史上,章被他眼中的鼠辈刘邦打败拔剑自刎,真可谓讽刺凄凉。

至于后来项羽多疑逼走范增英布等人嘛!我觉得,他可能是被结义兄弟刘邦伤的。一个理想主义者最悲哀的地方,就是他永远会以为别人跟他一样高尚。本能地接受不了一切低俗和背叛。性格决定命运。也许在他眼里,正义勇猛比天下重要。他适合驰骋疆场,不适合谋取天下。可能在这一层面上,他的野心或者说他的胸怀没有刘邦高远吧!自古忠孝难两全,鱼和熊掌不可兼得。要做一个好人,就不能做好君王。看你要什么!

最后,我想说说吕雉。这是第二次看秦岚演吕雉,觉得比她之前的角色都令人印象深刻。我一直有疑问,为什么吕雉这样的女子豪杰会愿意嫁给刘邦。高希希导演的“解释”,我接受。刘邦无意中帮他赶走逼婚者,还是用泼皮无赖的新奇手段,她是一时新鲜和感动吧!有一幕,她自己也说:“当初我嫁给你,我娘是一千个一万个不愿意。因为人家觉得你不是正经人……我觉得,我嫁给你终于不用被别人欺负了。”一个女人,若是嫁给不爱自己的男人该有多苦!嫁给刘邦,她没过过几天好日子,没有侍婢要亲自做家务带孩子不说,甚至连从娘家带来的漂亮衣服都不能穿。总的来说,刘邦对她不坏,婚后特意跟曹寡妇划清界限了。但仅仅是不坏而已。在外打仗的时候,吕雉留在家乡照顾亲人抵御逃兵,甚至自卫杀人。而刘邦却有戚夫人常伴左右,进入秦王宫之后甚至要了胡亥的宠妃。

写到这儿,不由想起了前几天在市图书馆看到一本吕雉的传记。书里面把吕雉写成了趁刘邦在外打仗红杏出墙、甚至迷惑项羽的坏女人。当然了,这本书的作者是男性。所以在他笔下,吕雉天生是个蛇蝎女。男人,总是羞于承认自己的始乱终弃。于是就把错误都推到女人身上。

刘邦死后,吕雉对待戚夫人的手段确实阴狠至极,但也是戚夫人和刘邦咎由自取。所以我才说,女人若是嫁给不爱自己的男人,真是最大的悲剧。其实一个皇后的殊荣,完全弥补不了吕雉这些年的苦闷与惊恐。当戚夫人要刘邦立如意为太子的时候,刘邦同意。他只考虑戚夫人的身后事和如意的幸福,忘了另一个为他付出一切的糟糠之妻。记得《美人心计》里面的吕雉,面对不理解自己的儿子有这样一对独白:“娘没嫁人的时候,连一只鸡都不敢杀。当年你父皇要废了你这个太子,是我跪在大臣面前求他们,求他们救救我们母子。”人之初性本善,有几人天生阴狠毒辣?我觉得《楚汉传奇》最成功的地方,就在于对历史相对客观态度。他没有站在任何人的立场上去褒贬,而是试图去找成败的根源以及人物性格形成的原因。

我一向推崇虞姬的从一而终。不过对《楚汉传奇》里的虞姬比较无感,觉得她对项羽的态度有点像历史学家对项羽的态度。在我心中,愿意为项羽死的人,应该是无比崇拜项羽的。哪怕项羽做了那么多错事。胡亥被逼死的那场戏很不错,尤其是那句“慢,朕现在感慨万千,要吟诗一首。”被催了半响之后,痛哭流涕。“没想到朕现在连一首诗都做不出来。”几次拔剑,都没勇气自刎。最后还是请唯一一个没逃命的太监代劳送他一程,真是可悲可怜可叹。至于子婴、晨曦公主等人,也各自有出彩之处。这是这部剧很难能可贵的地方。因为这点历史太广为人知,与其纠结于事实的真伪,不如让历史人物大放异彩。

喜欢这部剧,不过我目前不忍心接着看下去。不忍心看项羽四面楚歌、乌江自刎。也不忍心看到刘邦一统天下之后,疑杀功臣。尽管这就是历史,尽管早就知道结局。

楚汉传奇读后感篇十一

已经很少看电视剧了,之前看的一个电视剧是《大秦帝国》,个人认为还算是一部不错的电视剧。最起码引起了我对历史剧的兴趣。但是楚汉传奇真的让人没少失望。

海报上的陈道明,那是被ps磨皮多少次才变成那样的,看着年轻深邃有王者之气。但是事实是道明老矣,看电视剧的时候我就有种感觉,就是刘邦是个病秧子,又老又弱,下一秒就有可能要倒下。再说秦始皇,那种有病的感觉就更明显了,虽然我们都知道嬴政当时真的是有病的,但是好歹是一个统一了六国的霸主,怎么可以这个样子嘛。

虞姬,虞姬……虞姬出场那点,你既然是先给个背影,大家都该想到,下一秒应该回头一笑百媚生嘛,但是她转头,我的希望哗啦啦掉了一地,那个妹子,真的,哪里有虞姬的感觉,哪里是霸王的虞姬。不过话说回来,既然霸王都是那样不出彩,虞姬太出彩也不好,何润东,我其实挺喜欢的,但是你个香肠嘴实在是不合适演霸王啊,演出来的那就是个莽夫嘛,虽然这也许是编剧的错,但是何润东真的不合适演项羽。大概这样的霸王也只配得上找那样的虞姬了。

楚汉传奇读后感篇十二

刘邦最开始是为了保命,不得不反抗,都是一步一步被逼出来的,就算是到最后,也是因为他知道项羽总有一天不会放过他,所以才自己主动进攻的。他的目标是不断变化,并不断扩大的`。而项羽,从最开始他的目标就是为了复楚,从没有要统一天下的目标。当实现了他的目标后,便以为一切就结束了。甚至后来刘邦提出一分为二各不相干的条件时,他也没有任何的疑心,所以才有了最终的失败。项羽太单纯,想的太简单,他不知道,有些事一旦做了,便没有了回头路,只能一条路走到底。在这一点上刘邦一直都很明确,所以他的目标很坚定,就是要一统天下,否则战争便永远没有尽头。

刘邦和项羽是不同的人,项羽原则性强,是那种刚正不阿的人,而刘邦有的时候却特别的小人;刘邦很注重民心,而项羽却只考虑自己;项羽单纯简单,刘邦老奸巨猾……谁好谁坏,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看法。

楚汉传奇读后感篇十三

用了好长的时间,终于把80节电视连续剧《楚汉传奇》看完,对楚汉历史有了些了解,对一些历史人物,有了充分的认识。胸怀大志、力拔山兮的西楚霸王项羽浑身本领,但宁为义死,不为利活,做事中规中矩,有勇无谋,推翻了暴秦,得到了天下却又分于诸侯,最后被韩信逼得走投无路,自刎于乌江边上,年逾四十,书写了一段可歌可泣英雄悲歌。集草根与光棍于一身,40多岁还游手好闲,不谙劳作,其父骂其无赖的刘邦,却巧取胜利成果,建立大汉王朝。

刘邦的胜利,与韩信的军事才能密切相关,他入汉中后,明修栈道,暗渡陈仓,还定三秦,奇袭彭城,背水一战,十面埋伏……都是中国历史上的经典战例,让后人羡慕而又崇拜。刘邦的胜利,同样是谋士的杰作。特别是依了张良、陈平之计,离间亚夫,合围项羽,让霸王别姬,四面楚歌,最终自刎。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萧何是韩信的恩人,同时害了韩信一生,是刘邦的左膀右臂,所谓的第一功臣,他与樊哙、周勃、曹参、卢绾、夏候婴等一样,都是为刘而生,刘因他们得了天下,他们也因刘才有了前途。凡事都是缘,一切都是命。后来的隋唐英雄,梁山好汉,都是一个道理。

夏商周秦西东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又十国,辽宋夏金元明清。历史在延续,每段历史皆如歌,恩爱情仇是音符。

愿你我都有一段传奇!

楚汉传奇读后感篇十四

随着《楚汉传奇》这部连续剧的热播,人们对于历史题材影视作品的评价又重新燃起了激情,或者这种热情根本从来没有冷却过。网络上已经出现了好几篇文章,说现在热播的《楚汉传奇》电视剧中存在很多文史错误,批评编剧没有历史常识,比如某官职或某称谓在秦末已经不存在,或者是后世才出现的,某成语以及《三字经》是后世朝代出现的等等。批评之声非常苛刻,除非这是故意炒作。

对于影视剧,特别是历史题材的影视剧,不排除某些观众就是抱着“补课”,补历史常识的意图来观看的。而编剧一旦不尊重史实,则会让这些人大失所望。然而,一方面我们确实应当强调影视剧对历史常识的遵守,另一方面,观众不应该过度的苛责,因为这毕竟是艺术作品,而不是确凿的历史教科书(当然,即使是历史教科书,也有学者认为是胡编乱造)。艺术有艺术的规则,史实有史实的承当载体。艺术来源于现实,必须遵守起码的常识。但是艺术作品也需要一定的高度,需要有独特的价值体现,或博得观众一乐,或激励一代人奋斗,或教会人如何生活。艺术应该有概括性,反映某个主旨,为了确切的反映这个主旨,可以不太拘泥于某些冷僻的常识,只要尊重明显的历史常识和事件即可。

比如楚汉传奇这部剧,《三字经》确实晚于秦朝,焚书坑儒的场景或许真不是影视剧中所反映的那样。但是,对于观众来说,这些儒生当时读什么书,秦始皇是如何焚书如何坑杀那些儒生的,可能并不是很重要,重要的是当时确实存在一些文化经典之作,被始皇帝焚烧,当时确实有儒生被坑杀。

这部剧我也在追着看,不仅因为它是“最贵”的电视剧,而且我觉得该剧对刘邦项羽等人物性格的刻画比较有特色。作为普通观众,我可以从该剧对两位历史人物的刻画中获得为人处世、待人接物的道理,于我而言,这就是该剧的价值所在,是娱乐带来的额外收获。我从来不会把影视作品或者其他文学作品与历史教科书或者学术作品混为一谈,尽管两种通过常识的桥梁作用而有某些联系,但界限也是分明的。

刘邦能打败不可一世的项羽,为什么?历史上刘邦有过一段自我总结:“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克,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吾擒也。”

项羽虽败,却丝毫不影响他在之后的两千多年时间里获得应有的尊重和赞誉:其24岁起兵反秦,27岁成为西楚霸王,30岁自刎乌江,是一位当之无愧的英雄豪杰;其勇略,中华数千年无出其右者;其铁血柔情,比之刘邦的政治权谋,更有一番令人可爱处。他是一个能让勇士誓死追随的统帅,是一个让美女虞姬自刎以随的男子汉;项羽自刎乌江,成就了一个举世无双、悲壮英雄的绚丽形象,使他获得了更多同情。

应该这么说,从政治的角度来讲,刘邦必胜、项羽必败,刘邦是天生的统帅、项羽是天生的将军,两人高下有别;而从人性的角度来讲,我们更亲近项羽,也更喜欢他。刘邦以其雄才伟略,驱驰天下豪杰,措天下于衽席之上,打下汉帝国400年基业之基础,可谓千古一帝——但他没有原则,不讲规矩,不守诺言,不讲信义,不重爱恨,精擅权术,真是“三百步以内,无人愿近前与之为友”;项羽不同,他敢爱、敢恨,豪气干云,信义为先,犯其怒者、虽远必诛,受其恩者、虽微必报,哭笑由心、决不虚伪做作,更像是我们出门遇到的敢于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英雄好汉!

有些戏一看就知道必定将成为一出大戏。比如这部踩着20年底的开年大戏楚汉传奇。只要摆出2。4亿人民币总投资、80集超长篇幅、众星云集的演员阵容、2600天用于筹备、260天用于拍摄、200天用于后期这些数据,便足以令广大观众为之一振。有这样传奇一般的幕后投入,自然有底气给作品挂上“传奇”的名号。看过前几集后,我们发现这些巨额的人力、物力、财力,以及时间上的投入都是值得的。这是一部从一开始就奔着成就“传奇”大戏而去的古装巨制。

想做史诗,先做人物。对于楚汉传奇这类聚焦秦末汉初这段历史的所有影视作品而言,最先摆在面前,决定成败的便是塑造刘邦、项羽两位历史争议人物的角度和态度。一旦角度跑偏,即便是在细节上做到极致考究如王的盛宴,也会被主流观众所抛弃。已有史诗大戏三国拍摄经验的高希希,自然明白稳中求胜的道理。在他的导筒下,刘邦、项羽、韩信等楚汉风云人物,都剔除掉了被民间传说或其它娱乐产品所衍生出的臆想元素。尤其是把主角戏广泛地安排进群戏中,利用这些名人与他们的兄弟、下属、宿敌的大量对手戏来塑造角色,令本片中的这些楚汉人物,各个有血有肉有心有灵起来。

最近热播剧楚汉传奇已经看到52集了,越看越是生气,虽然不是很喜欢刘邦那帮人,但是想成大事者必须要有谋士和勇士相助,想称霸天下必须爱戴臣民,救人民与水深火热之中,才能行天道,而后赢天下。

西楚霸王项羽内心被仇恨所冲击,一直杀戮,没有远见,不进善言,不招揽谋臣,不t恤百姓,可称之为一介匹夫。攻一城,屠一城,民间的仇恨矛头全部指向他,这也是后来死于乱世,留有骂名的原因。

项伯就是一个吃里扒外的东西,身在项羽帐下,还一直为刘邦和张良办事简直就是连狗都不如,项羽的下场与他的行为有很大关系。

历史过去了,留下的都是后人的评判,也许当时并不是这样,只是电视演绎的就是这样,不管怎么样,历史告诫我们,做事一定要有远见,想成功就得需要有人协助,不能靠自己的微薄之力,扭转乾坤,还要审时度势,不信谗言,自己保持清醒头脑,果断执行,善于用人,善于察人,此乃功成名就。

几个星期前,我看了《楚汉传奇》这部电视剧。

《楚汉传奇》主要讲了在秦朝末年时,天下大乱。诸侯们纷纷起兵,准备推翻暴秦的统治。项羽率领的楚军也不例外。刘邦那时还在项羽的手下效力。之后,秦朝被灭了。刘邦和项羽分成了两个势力。韩信明修栈道,暗渡陈仓,把项羽打了个措手不及。项羽惨败。最后,他在垓下。

我看完《楚汉传奇》,想:为什么项羽没有赢呢?项羽可是“力拔山兮气盖世”的人啊!

后来想想,项羽每攻下一个秦军的城池,就要“屠城”;韩信原本是项羽麾下的执戟郎中,因为项羽屡屡轻视他的才华,所以他才投靠了刘邦;当秦朝的将领章邯投降后,他把章邯手下二十万秦军统统坑杀,当他去攻打齐国时,齐军无一人投降……所以说,项羽不是没有能力,而是他已经失了民心。

希特勒和项羽几乎一样:他屠杀犹太人;不听将士们的劝阻:早点攻占莫斯科;连士卒都是抓来的——说明他已经失了民心——虽然他很会演讲。

刘邦,他虽然是草根,但是他知道民间疾苦。所以要成大业,要顺应民心。

精彩的历史剧《楚汉传奇》是我寒假里最爱看的节目,它不仅演绎出了历史的精彩,而且反映出了人与人之间的尔虞我诈,和许多必不可少的战争古树。《楚汉传奇》就是我的最爱之一。

这部电视剧中让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汉王——刘邦。他的出身只不过是一介布衣,相当于市井流氓,后来他在当地干了一个小小的亭长,他既没有金钱,也没有什么地位,但他手底下,有一群忠诚的兄弟。刘邦善于用人,他对待手下亲如兄弟,朋友有难了,刘邦第一个带头帮忙,把家里值钱的东西都捐出来帮助他人渡过难关,所以他结交了许多的朋友。

他和这帮出生入死的兄弟一起灭暴秦、平诸侯,最后终于迎来了和西楚霸王项羽决一雌雄的时刻,他审时度势,避其锋芒,使项羽的大军粮草以绝,又命韩信、周勃等几位大将分别包围住了项羽,不停的攻击,使其项羽的部队溃不成军,被汉军四面包围,最后项羽图为,被逼乌江,这时,刘邦用计,在乌江四周传出了悦耳的楚歌,使楚军士气涣散,土崩瓦解,不攻自破,最后,一代军事奇才项羽在乌江自刎,刘邦终于靠自己的雄才伟略得到了天下。看到这些,我不仅扼腕而叹,刘邦真乃一世枭雄啊!

看了《楚汉传奇》这部电视剧让我深刻感受到干一件大事只有及时的审时度势、看清事态变化,能够知人善用、运筹帷幄才能成功。

项羽两次杀俘虏,第一次是为了提高军威,说是听到项家军擂鼓着不降,则杀!第二次是为了楚军生存大计,则杀了投降的20万俘虏,还一把鼻涕一把泪说,为那些死去的楚国兄弟报仇了!

项羽义正词严地告诉章邯,将军应该战死在沙场,而不是退缩。

刘邦从痞子出生,天生会搞女人,当然还有点小阴谋,小技巧,又带点仁爱之心。顺利打入咸阳,当然第一件事情就是搞搞秦朝的那些遗留下来的宫女。

而那个后来以残暴闻名于后世的吕后,却在家里用稀泥砌灶台,为了刘家老小,采野菜,甚至还杀了一个逃难讨水喝,又起歹心的士兵。

秦朝被赵高玩弄了,无回天之力。纵观秦始皇、刘邦、项羽又怎么评价呢?

以史为鉴,我们又能从这些历史中鉴定出什么来?

生存、阴谋、阳谋、私心、野心、民心!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民,有多大?国,则有多大。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4354736.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