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岳阳楼记》读后感400字 《岳阳楼记》读后感1000字(4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2-25 10:20:06
2023年《岳阳楼记》读后感400字 《岳阳楼记》读后感1000字(4篇)
时间:2023-02-25 10:20:06     小编:zdfb

写读后感绝不是对原文的抄录或简单地复述,不能脱离原文任意发挥,应以写“体会”为主。读后感书写有哪些格式要求呢?怎样才能写一篇优秀的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读后感优秀范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

《岳阳楼记》读后感400字 《岳阳楼记》读后感1000字篇一

范仲淹当时提出这一观点,正如他自己所解释的那样,就是无论“居庙堂之高”或“处江湖之远”,无论得与失,都要时刻为国家和人民着想。这是古代的仁人志士包括一些开明君主的进步思想的概括。一个人如果真正具有这种思想,便可以作出许许多多对国家和人民有益的事情来。

唐太宗是我国历史上较开明的君主,他以隋亡为教训,认识到如果统治者荒淫无道,沉迷于声色犬马,把自己的欢乐建立在天下人痛苦的基础上,那么,一时的快乐会导致天下的灭亡。所以。李世民登上王位之后,比较关心老百姓的生活,实行了对老百姓有益的政策,他自己也力求不过度奢华,终于促成“贞观之治”的繁荣局面,使我国的封建社会达到了鼎盛时期。

当然,我们应当看到李世民、范仲淹等人的思想具有的历史局限性:在他们的身上虽然都具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但做皇帝的,是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做大臣的,终究是为封建制度服务,因此,他们的言行不能从根本上说是为了天下百姓。

当前,我们仍然传颂着这句名言,赋予了它新的含义:既体现“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意思,也包含了为广大人民谋利益的意思。就是以天下人乐后我方乐,以天下人的欢乐作为自己的欢乐。

《岳阳楼记》读后感400字 《岳阳楼记》读后感1000字篇二

读了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我被他“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深深打动。

在《岳阳楼记》一文中,范仲淹因记述重修岳阳楼一事,向人们倾诉了他的政治抱负。他批评那些因环境的好坏而悲喜的人,批评了他们悲观消极的生活态度。相比之下,范仲淹的朋友滕子京却是一个积极面对生活的人。他受贬后还积极从政,短时间内就是巴陵郡“百废俱兴”。就范仲淹本人来说,他的一生是忧天下的一生,不论是日食两餐冷粥,还是做参知政事,他都做到以天下为己任,“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就《岳阳楼记》这篇文章来说,尽管带有一定的阶级局限性,但文章的主旨却是很值得后人继续发扬光大的。文章中表露出的吃苦在前,享乐在后;严于律己,关心人民疾苦的思想主张在今天仍是很值得借鉴的。想来,在当时的社会中,范仲淹能够提出那些见解,是在是难能可贵!

由此,我想到现在,一个人不论其岗位如何,不论是“居庙堂之高”,还是“处江湖之远”,都应关心国家大事,具有主人翁精神,积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以那些“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时时刻刻关心国家和人民的人为榜样。作为青少年,我们更应从小树立为祖国,为人民贡献自己的'志向。好好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不断磨炼自己的意志,把自己培养成社会主义建设的有用之才。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一流传了千百年的中华民族优良传统,而今我们要赋予它更新的时代意义,继承发扬广大!

《岳阳楼记》读后感400字 《岳阳楼记》读后感1000字篇三

今日的世博,是世界瞩目的中国现代文化。而我们是不是应该回想古代的文化呢?没有这些古代精髓,怎么可能会有现代的科技文化呢?之所以有了古代的'文学,才换来了今日世博的佳话呀!

我今天看了宋代文学家范仲淹写的散文《岳阳楼记》,这篇文章生动地描写了作者被贬到邓州(今河南邓县),和想起一年前友人滕子京也被诬陷浪费工钱被贬岳州(今湖南岳阳),修建岳阳楼的场面。

我不禁读了起来:“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

如果没有了这篇短文,我们这些孩子真是生在福中不知福呀。腾子京受了那么多的苦,一点都没有,而我们这些小皇帝、小公主挑食的挑食,连羽毛轻重的活都不肯干,真是太娇惯了!

实情为1046年9月15日,应好友在日陵郡守腾子京之邀有感而写,《岳阳楼记》能够成为传世名篇,并非对其岳阳楼风景的描述,而是范仲淹借《岳阳楼记》一文抒发先忧后乐、忧国忧民的情怀,这便是我喜欢这篇散文的原因。

之所以有了这些古文,才造出了今天的世博、今天的辉煌!

《岳阳楼记》读后感400字 《岳阳楼记》读后感1000字篇四

今读《岳阳楼记》,对作者的人品、人格敬仰之情犹然而生、有感如下。

作者于1045年因改革弊政失败,被罢去副相官职,贬至邓州(今河南邓县),遭受了严重的政治打击。虽被罢官降职,作者却没有失去志向,仍然在新的岗位上勤恳工作。相比我们有些同志,在工作中遇到困难、遭受挫折、偶感仕途无望,从此就一蹶不振。对人生的理想、信仰瞬间发生颠倒的看法,工作中出现消极怠工,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显然经受不起人生的挫折和失败的考验。就此比较,作者身为封建时期的`官吏,在三年县太爷,十万雪花银的时期,具有“不以物喜,不以已悲”的仁人思想,值得我们认真很好的学习。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此句不泛体现了作者浓厚的封建忠君意识,但它更能体现作者的忧国忧民思想,做官时要想到民众,为民众多做事、做好事,不做官时也要想到国家,关心国家的发展壮大,把国家的命运与个人的命运紧密联系起来。

当今,我们一些同志当官时,不是忧其民,而是高高在上,把公仆变为主人,甚至腐化堕落。不当官时也不忧其国,对国家发展壮大漠不关心,置若罔闻。我们共产党是领导建设和谐社会的核心力量,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共产党人就更应具有忧国忧民的思想,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国家的发展壮大多做贡献。

范仲淹的告诫我们的是世人应有大公无私的精神。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436847.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