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工文化调研报告(优质15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3 11:58:11
职工文化调研报告(优质15篇)
时间:2023-11-23 11:58:11     小编:薇儿

我整理了一些关于新产品销售情况的数据,并将其包括在了报告中。报告的写作应从明确报告的目的和受众入手,明确自己的写作目标和传达信息的需求。以下报告范文有助于拓宽视野,丰富专业知识,为你写作报告提供更多思路和借鉴。

职工文化调研报告篇一

近年来,在师市、场党委的领导下,全场在文化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日趋完善,广播、数字电视、农家书屋、基层文化站建设等重点项目有序推进。但从总体上看,基层文化建设与快速发展的经济相比,明显滞后;与日益繁盛的城市文化建设相比,城乡差距不断扩大,基层连队文化建设与新农村建设的目标还不相适应,与职工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不相适应,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进程不相适应。

1、一线职工文化生活单调贫乏。在日益富裕起来的连队,人们的物质生活得到了改善,但是由于基层文化建设的滞后,职工的业余文化生活十分单调。调研结果显示:在基层连队职工文娱活动看电视占80%,玩麻将占10%,打牌占10%,可见,当前农民在劳动之余的文化生活是以看电视、玩麻将、打牌的娱乐文化为主,基层文体活动不足,广大职工对文化生活的选择还很有限。

实际上已名存实亡。在走访和调查过程中,我深切感受到基层文化建设过程中值得注意的一些现象:一是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明显滞后。尽管建起了较为现代化的文化活动场所,但文化设施建设投入得不到保证,无娱乐设备。不少文化站的活动厅室、必要设备等均难以令人满意;大多数文化站条件简陋,有的站只有一块牌子、一张办公桌。二是重建设轻使用的现象不同程度地存在。在调查中我看到,不少文化站、活动室、文化室、图书室等基本上符合基础设施建设的硬件要求,但缺少软件设施,没有固定的管理人员,没有相应的管理制度,没有很好地开发,文化阵地使用率不高。不少活动室都是大门紧锁,桌上布满灰尘,几乎没有使用过。三是重形式轻实效的现象。在调研中发现,基层的文化活动多注重形式,但内容陈旧,很少给农民真正带来精神上的愉悦。即使是开展的送文化下乡活动,往往也是形式上热热闹闹,没有真正送到农民心里,收效甚微。

作缺少人手,组织开展的活动少,对群众自发的活动又扶持引导不力,导致基层文化活动基本处于随意、自发状态。文化站管理人员不能集中精力从事文化工作的现象非常突出,各基层连队名义上都配备了文化站管理人员,但只作为兼职,连队事务繁杂,无暇从事文化工作,一年到头,开展不了几次文体活动。只是在春节前后,组织开展一些简单的文化活动,如扭秧歌,唱唱歌等,没有形成规模;有时搞一些象棋比赛、篮球比赛,但也不经常,也不是很正规。职工在农闲时间文化活动十分单一,集体的文化娱乐活动非常缺乏。除了看电视,就是打麻将、很少从事其他文化活动。

4、对于一线职工而言,存在以下问题:

1)年龄大。现在一线职工队伍的平均年龄在45周岁左右,由于身体和工作等原因的限制,进行文化活动的自身条件不足,由于年龄等原因,参加文化活动不积极,基层组织文体活动组织人员困难。

2)素质低。一线职工基本初中毕业,小学毕业大有人在,无任何文艺专长,极个别会唱歌的都是靠自悟形成,仅停留在自娱自乐的层面上。这就是基层不能很好参与上级组织的一些大型文体活动的原因所在。

的必由之路。在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我们要进一步加深对“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重要思想的理解,真正将农村文化建设纳入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纳入到城乡建设规划,纳入到精神文明建设总体规划,纳入到领导干部目标责任考核之中,从而使农村文化建设得到强有力的组织保证。要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关键是各级领导干部要提高认识。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进程中,抓好文化建设与抓好经济建设同等重要,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与提高农民的致富能力同等重要。小康建设是个综合的概念,既包括政治、经济、社会建设,也包括文化建设,“四位一体”,不可或缺。文化建设不仅是手段,也是目标。在文化发展与建设中,必须把文化与经济相互融合起来,才能形成新的强大的发展优势。现在许多基层干部在观念上面临的突出问题是,对农村文化建设与发展内涵缺乏深刻把握,只重视抓经济工作,忽视或狭隘地理解农村文化建设。事实上,文化是经济的导向,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保障。今天的文化就是明天的经济,没有文化支撑的经济往往是难以为继的。在新农村建设中,我们一定要保障文化建设的统筹发展和长效运转,把握住基层经济社会文化一体化的发展趋势,按照城乡统筹发展、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要求,抓发展必须抓文化、抓文化就是抓发展的观念,真正把基层文化建设这项重要工作抓好、抓实、抓出成效。

2、强对基层文化人才建设的组织领导。各级党委和政府及领导干部要充分认识到基层文化人才建设的重要意义,要把基层文化人才建设纳入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要把文化人才培训工作同其他社会经济工作共同部署,共同推进。健全文化组织机构,配足专业人员,落实编制,形成文化有专人管,专人抓的工作格局。

3、不断地创新载体,丰富职工文化生活,最大限度地满足广大职工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引导和推动职工民自演自赏、自娱自乐的文化骨干队伍的形成,营造祟尚科学、文明向上的文化氛围。文艺工作者要把新农村建设中的新人新事创作编排成职工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作品,深入基层巡回演出,以激发广大职工自娱自乐的积极性。要以文化下基层为载体,改进服务方式,深入基层连队,流动服务,变文化“下”乡为文化“留”乡,变“送”文化为“种”文化。抓好兵团文化、连队文化、家庭文化,推进基层文化普及工作,提高一线职工群众文化活动质量。

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职工的“文化温饱”问题。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送下乡的文化产品往往不符合职工的胃口,结果是无法消化或者消化不良,产生的文化效益就非常有限。所以,在基层文化建设中,我们要充分考虑职工的实际需要,考虑职工的接受度。从建设主体看,基层文化建设的主力军应该是一线棉农,而不是城市文化人。仅仅靠一两次文艺演出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关键是要遵循农民主体的原则,鼓励农民主动参与,让农民群众得到实惠。如果在文化的创造上,一线职工成为旁观的局外人、简单的劳动者,就不仅会造成一线职工对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冷漠,而且会使民族传统文化的发展失去源头活水。因此,基层文化建设必须解决好一个根本问题,即人的问题,要以人为本,激发活力,充分发挥一线大田职工的主观能动性,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基层文化建设还是要让广大基层职工当主角,要重视培养和扶持各类职工文化队伍,培养一批文化示范户,通过他们带动广大职工参与文化活动,从而活跃基层文化气氛,推动基层文化事业的发展。从基层文化建设干部队伍看,他们应该集领导者、组织者、参与者、活动“专家”于一身。有这样的身份和本领,在基层文化建设中才能得心应手。为改变目前一些基层文化队伍不稳定的状况,应真正让懂文化、会管理、擅经营的新人、能人脱颖而出,努力发现和培养业务骨干,帮助他们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和组织能力,真正形成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的文化队伍,不断适应日益发展的文化工作需要,实现基层文化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总之,目前基层文化工作的开展,要紧紧围绕当前实际工作的各项具体任务,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提高领导屯垦戍边事业的能力,做好各项具体工作、以建设和谐兵团为最高的价值追求、价值目标,坚定不移地朝着更加和谐的方向前进,尽最大努力消除兵团所存在的不和谐的因素,创造和谐兵团的社会文化氛围,培养和谐的兵团精神,在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长期过程中,陶冶兵团精神,提高兵团职工文化素质,为兵团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职工文化调研报告篇二

去年以来,省教育科技工会高校部对我省部分高校教职工身体健康状况进行了调查,期间共发放问卷6000份,有效回收5184份。这次大规模的问卷调查,拟定了50个问题,涵盖了教职工的自然情况、身体状况、心理品质、工作环境、生活质量、建议诉求等方面的内容,其目的在于切实了解和掌握我省高校广大教职工的身体健康状况,及时向有关部门汇报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在接受健康调查的人员中,男教职工:2664人,占调查总数的51%,女教职工2520人,占调查总数的49%。其中30岁以下25%,30-39岁30%,40-49岁30%,50岁以上15%。在被调查的教职工中,博士11%,硕士26%,本科41%,大专15%,专科以下人员7%;在职务分布上,科级以下39%,科级38%,处级21%,校级2%;在工资收入情况方面,调查显示,1200-3000元占58%,3001—5000占35%,5000以上占7%。被调查人员绝大部分为一线教职工,切实体现广大普通教职工的生活工作健康状况。

我们在调查中按不同性别,年龄段,岗位,学历,工作环境等多方面进行了统计和分析,对数据处理后我们发现,在不断深化高教体制改革的形势下,广大教职工在承担着创新理论,传播知识,教书育人的特殊职责,同时面临更大的挑战,在社会环境的影响,精神和心理的负担,工作的压力等因素下,致使许多教职工身体和心理都处于亚健康状况态,需要很好地去疏导和调理。

(一)身体状况让人堪忧。

从数据中反映出:教职工中自我感觉身体健康的只有11%,感觉良好33.8%,感觉一般27.4%,也有9.8%的教职工认为身体较差。患有职业病的情况:颈椎和腰椎病占34%,咽炎、鼻炎占26%,精神紧张占13%,头昏、失眠占13%,静脉曲张占8%,其他占6%(表一)。教职工的常见病主要有:胃病、颈椎病、肩周炎、高血压四种。另外,高血脂、高血糖、高胆固醇的教职工的占57%。从感冒的周期上看,一年只感冒一至二次的教职工占35%,一年感冒好几次的教职工占46%。

被调查的教职工中,处亚健康状态占有一定数量。突出表现在浑身酸痛无力和精神衰弱失眠两个方面,比例高达50%,经常感到疲惫的教职工占26%,时常烦躁易怒的占19%;在工作中感到精力一般的占45%,精力较差的占15%,精力很差的占2%。近40%教职工认为自己属于肥胖,并导致很多疾病的发生。以上这些疾病的产生,都是与教师职业的特点相关联,由于坐立的工作时间较长,讲课时间长,吃饭不规律,休息没钟点,加上长期精神压力大,又缺乏劳逸结合和适当锻炼,造成高校一部分教职工,特别是一线的教师身体严重透支,不仅给自己和家人带来痛苦,也给教学科研等工作带来一定负面影响。

(二)工作学习生活压力大。

在高等教育改革不断深化和社会激烈竞争中,教职工面临着发展的机遇和挑战的压力。通过调查显示出,90%以上的教职工从不同程度上认为工作压力大。压力主要来源:29%的来源于科研课题的压力,24%来源于发表论文晋升职称的压力,11%来源于教学科研成果考核的压力,还有16%来源于教学科研行政管理的压力,家庭负担的压力占11%。从休息时间表上看,晚上11点前休息的教职工占38%,晚上12点后休息的占40%,凌晨一至二点休息的占22%;从业余时间的主要用处看,做实验、钻研业务的.教职工占19%,备课、完成论文的占21%,电脑前浏览信息的占26%,用于第二职业的占8%,用于其他休闲的占26%;从每周参加体育锻炼的次数看,每周参加体育锻炼5至6次的教职工占7%,每周参加体育锻炼3至4次的占16%,每周参加体育锻炼1至2次的占45%,不参加体育锻炼的占32%。

从心理症状的调查中看,有46%的教职工平时会感到紧张,有10%的教职工会感到恐慌,有12%的教职工感到终日心神不宁,还有12%有教职工常感到有不幸的事要发生。这些教职工经常会出现头晕、失眠、多梦、注意力不集中、精神萎靡等等现象,还有的教职工出现头痛、耳呜、口干、胸闷、便秘、多汗等症状。

以上的数据显示,高校教职工在工作学习上压力不断增大,许多教职工缺乏科学地安徘工作、学习和生活,压力造成的心理紧张与心理障碍,不会自我调整,不好意思或不会去求助他人,又不愿意上医院或找心理医生,不知道该如何为自己排忧解难,帮助自己走出困境。他们需要有一个减压的环境和措施,需要组织上的关心和帮助。

(三)对健康的期望值很高。

随着工作环境和生活质量的提高,高校广大教职工对健康的期望值越来越高,从调查表上反映出,教职工对健康教育很感兴趣,喜欢专家做健康报告和知识讲座的占48%,喜欢板报和校园网上宣传健康知识的占25%,喜欢专家来校进行义诊的占18%,喜欢组织交流保健知识的占9%。广大教职工非常喜爱工会组织的各项活动,主要有春秋游,运动会,各种球类,气功,登山和文娱活动等等(表三)。有许多教职工还喜欢参加公益活动。调查显示,有46%的教职工对爱生助学,关心特困生的公益活动比较热心,有13%的教职工愿意帮助孤寡老人,有13%的教职工愿意参加政府组织的募捐活动。

以上的调查和数据反映出,广大教职工对校园文化建设有较高的期盼。需要营造一个宽松祥和、政通人和、互助亲和、内谐外和的氛围,让广大教职工在这种环境中工作、学习感到安心、放心、悦心。广大教职工对学校工会组织有较高的需求。工会要精心组织开展各种文体活动,吸引和凝聚教职工积极投入到活动中来,在活动中释放压力,愉快身心。广大教职工有提高防病治病能力的迫切愿望。工会组织要配合行政和校医院组织健康讲座,利用工会的系统宣传健康知识,防病治病知识,组织好交流活动,提高广大教职工健康保健意识。

中国工会“十五”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不断提高职工队伍整体素质,努力满足职工文化需求。”我们认为,在提高职工队伍整体素质中首先要提高职工的身体素质。特别是高校的知识分子群体,具有高学历、高职称、高技能,更需要有健康的体魄和昂扬向上的精神面貌,才能激发出工作热情和创造活力,更好地投入到教学和科研中去。工会组织在维护广大教职工合法权益中,首先要关注教职工的生存权,维护好教职工的根本利益,不断提高教职工健康水平,用科学发展观来引领和谐校园建设。针对当前高校教职工身体状况,以及结合当前工会组织工作的性质、特点,我们提出以下建议与措施。

1、建立健全教职工的医疗保障机制。

针对高校教职工,特别是一线的教师在教学、科研、职称评定方面压力大,精神长期处于紧张状态,又缺乏平时身体保健措施,学校应坚持一年一次定期为广大教职工进行健康检查,并对高级知识分子、女教职工增加针对性体检项目。

成立学校大病医疗互助会,建立大病医疗互助基金。在发扬社会主义团结友爱,互助互惠的基础上,帮助学校以病至贫的教职工切实解决经济上存在的困难,同时也是对高校现有的医疗保障制度的补充。三年来,在省教科工会积极推动下,我省的部分高校已成立了大病医疗互助会,收到了很好的成效,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这项工作受到了高校党政领导的充分肯定和支持,也得到广大教职工的积极参与和协助,各高校都是在教职工自愿的基础上,每年每人自交120元,学校行政给入会的教职工每年每人120元。由学校工会牵头成立大病医疗互助基金管理机构,根据学校教职工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切实可行的使用条款,再拿到教代会上讨论通过,最后在全校公示。目前南京大学、东南大学、河海大学、xx大学、苏州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等高校都已经成立大病医疗互助会,并已运行二至三年。大病医疗互助会受到了广大教职工的一致好评,教职工反映,这项工作是以人为本,服务于教职工,真正能帮助困难教职工解决问题,同时又促进了和谐校园建设。

2、加强对健康教育的宣传和引导工作。

学校工会要正确引导教职工科学地生活、学习和工作。从调查中反映出:很少参加锻炼、没时间锻炼、不想锻炼的教职工占44%;很少参加休闲活动、不喜欢没兴趣的教职工占41%;饮食不注意、不太注意的教职工占87%。这说明有相当部分的教职工对科学地饮食,正确地锻炼和休闲这些方面的知识是很缺乏的,需要教育引导他们提高健康意识,帮助他们克服不良的习惯。校工会要定期开展健康、防治疾病讲座,充分利用工会的各类活动和网络、宣传栏等阵地宣传健康保健知识,从各方面、各角度来提高广大教职工健康水平。

省教科工会要继续开展“健康教育进高校”活动。这项活动是我会与省医学会联合举办的。每年都组织有关大医院专家到学校为广大教职工义诊、讲座。通过零距离与专家接触,帮助教职工解决一些疑难杂症,同时提高了自我保健的能力和水平。

3、积极组织开展有利于教职工身心健康的文体活动。

组织开展文体活动是工会组织特有的职能,也是广大教职工所期盼的。从调查中看出,广大教职工对工会组织开展的各项活动都很喜欢,都能积极参加。校工会要组织好各类文体协会,开展群众性、多层面、寓教于乐、自娱自乐的文体活动。吸引并激励广大教职工积极参加各类活动,在活动中增强体质,愉悦身心,陶冶情操,升华气质;在活动中,加强沟通和交流,增进理解和信任,促进和谐与合作。

4、加大对教职工之家设施建设和投入。

职工文化调研报告篇三

建设提出的一个新课题。我们必须看到,目前烟草商业企业的文化建设仍处于起步阶段或初级阶段。如何使建设有序、全面实施,真正实现文化管理的科学、精细、有效,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作者认为,是时候建立具有烟草行业特色的商业企业文化建设评价体系了。本文基于系统建设过程中的若干问题,讨论了一些点。

企业文化又称企业文化(corporateculture),作为一种新兴的管理理论和管理模式,我们可以将其定义为企业员工普遍认可和自觉遵循的一系列概念和行为模式的总和,通常表现为企业的使命、愿景、价值观、行为准则、道德规范和传统习惯。所谓烟草商业企业文化建设评价体系,是一种多样化、动态、全面、开放的评价体系,可以反映烟草商业企业的基本情况,以企业文化建设为平台,以企业内外评价指标为参数,贯穿管理活动的整个过程。该系统的建设有其必然性和实际需要。

(一)这是实现从传统企业向现代企业转型的必然要求。

目前,整个行业正处于从快速发展到稳定发展的关键时期,增长模式从扩展到内涵增长,管理模式从广泛到精细的关键时期。《烟草控制框架公约》也将于今年年底或明年年初生效。可以预见,作为一家烟草商业企业,它将面临更激烈的市场竞争。在这种情况下,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努力建立和完善企业文化,提高服务水平是保持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企业文化作为现代企业管理的灵魂,是应对这一变化和挑战的必然产物。从这个角度来看,科学评价企业文化建设,跟踪和掌握企业文化变化规律及其内外部影子。

(二)这是建设先进企业文化的内在要求。

企业文化作为一种新的意识形态已逐渐被人们所认识,并正在融入以企业为主体的现代经济观念之中。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优秀的企业文化将对烟草企业组织结构调整、产品结构调整、发展方向、发展水平和发展速度等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建设先进的企业文化,已成为现代企业改革、发展、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但是,企业文化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科学,如何把握其发展规律和变化趋势?如何实现在烟草商业企业的正确定位?这些都是需要我们在思想观念及实践上重视和面对的课题。事实上在企业文化建设方面相对于工业企业而言,烟草商业企业既缺乏一套科学的评价方法,也缺乏统一的评价标准,仅局限于主观考察判断企业文化现状,而非从动态的角度、从量的要领上考察把握企业文化的变化趋势。因此构建具有烟草行业特色的企业文化建设评价体系,将有利于烟草商业企业文化的规范科学发展,是建设先进企业文化的内在要求。

(三)这是解决当前企业文化建设中一些问题的迫切要求。

烟草商业企业自组建以来,也逐步探索建立了自己独特的企业文化,但由于受专卖体制以及各种因素影响,总体来说企业文化发展相对滞后,而且发展也不平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烟草商业企业缺乏对企业文化建设的战略规划。特别近年来烟草商业企业在自身取得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在企业文化建设方面重视程度不够,缺乏中长期的长远规划,明显滞后于经济建设。

(2)烟草商业企业缺乏对企业文化建设的系统规划。一些烟草商业企业尽管也进行了企业形象策划,但基本上是视觉上的文化策划较多,意识形态上的文化建设较少,缺乏系统全面的规范要求。

(3)烟草商业企业缺乏对企业文化建设的科学评估。即在思想观念上对企业文化建设认识不足不深,把其简单化、口号化,表现在企业内部,开展一些文娱活动;在对外宣传方面,通过一些文化交流活动、社会赞助等,再利用媒体报道达到宣传目的等等。但具体到工作效果、工作效益等则另当别论,当然更谈不上对企业文化建设的评估、反馈、完善和提升了。另外随着工商企业的分离,商业企业要保持自身的市场优势和发展力就必须建立起区别与工业企业品牌文化的服务文化。

上述问题的存在证明,在当前行业发展形势下,构建一套具有烟草特色的商业企业文化建设评价体系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也是推进行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现实需要。相信这一体系的研究和实践对我们嘉兴烟草正在进行企业文化建设试点也将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构建烟草商业企业文化建设评价体系是一项系统工程,它的构建必须要立足实际,力求实效,遵循以下六项原则:

(一)导向性原则。企业文化建设是一个改造现实企业文化状况、构建目标文化模式的过程,而构建烟草商业企业文化建设评价体系将有助于这一过程的实现,但由于其内容较为复杂,如不加以引导,往往起不到应有的作用,甚至背道而驰。因此烟草商业企业文化建设评价体系应以企业理念系统的构建为重点,通过思想和精神的传递和引导,进而全面提升烟草企业的工作面貌。可以说导向性原则是一条首要的构建原则。

(二)系统性原则。文化建设评价体系是一个由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的部分和层次构成的有机整体,它的构建要涉及到企业的各个方面,因此在这一体系的构建中要保持其完整性和协调性,从企业文化的功能、与环境的关系、内部结构以及相互联系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和分析。

(三)独特性原则。烟草商业企业文化建设评价体系的特殊性是由烟草行业发展的特殊性所决定的。由于我国烟草行业实行专卖体制,各地烟草专卖局(公司)都是“两栖”单位,他们一方面要代表政府行业行政管理部门去管理市场,另一方面又要作为企业来经营市场,这一特殊性体现在烟草商业企业文化建设评价体系中就是要紧密结合烟草行业特点、地域特点和企业自身的特点进行构建。

(四)落地性原则。企业文化建设最重要的原则就是要落到实处。在企业文化建设评价体系的构建过程中,必须与烟草企业的各项具体的工作流程和内容等融合起来,要注意避免脱离企业的经营活动、脱离企业管理的全过程、脱离员工的实际思想行为方式等。

(五)效能性原则。在构建烟草商业企业文化建设评价体系中要杜绝求大求全,而是要根据烟草企业的实际和企业文化建设的需要,以争取投入最少的资源获取最大的实际效果。

(六)长期性原则。建设优秀的企业文化,不是一朝一夕之功,而是需要长期不懈的努力。这种特点是由其本质决定的,这也同时决定着企业文化建设评价体系构建必须贯彻长期性原则。即将其纳入企业总体工作的范畴,从组织落实、人员安排、财务投入等方面给予充分保证,使烟草商业企业文化建设评价体系发展能够长期坚持下去并逐步完善,持续不断地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一)烟草商业企业文化建设评价体系架构。评价企业文化建设应从企业文化要素构成的整体性和相关性等方面把握企业文化的现状与发展趋势。从我们烟草商业企业实际情况出发,对企业文化建设评价体系的基本架构作出如下描述:核心层面的理念文化;中层面的制度文化;幔层面的行为文化;表层面的物质文化。这四者的关系是物质文化是企业文化的外在表现和载体,是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和理念文化的物质基础;制度文化是理念文化的载体,制度文化又规范着行为文化;理念文化是形成行为文化和制度文化的思想基础,也是核心所在。同时在这四个基本层面下面包含若干个参数指标,构成评价体系的基本架构。

(二)烟草商业企业文化建设评价体系参数构成。评价指标参数实际上是综合评价企业文化建设的基础和依据。根据烟草商业企业的实际运作状况,具体列出如下指标体系:

(1)理念文化层面构成。在整个评价体系中它处于核心的地位,涵盖要素包括企业精神(企业价值观、企业使命、企业愿景)、企业凝聚力(烟草员工对企业的认同度和工作积极性,以及内部关系的和谐度)、企业经营方针的执行度、卷烟质量保证度、守法经营度等等。

(2)制度文化层面构成。制度文化是得到企业广大员工认同并自觉遵从的由企业的领导体制、组织形态和经营管理形态构成的外显文化,是一种约束企业员工行为的`规范性文化。在这个层面涵盖的要素有烟草员工岗位行为规范、岗位管理标准、岗位操作规程、治理结构完善度(有健全有效的程序化机制)、组织结构合理度(设置合理、职责明确、运作高效)、信息处理效率、领导决策机制的执行度和民主化程度、员工管理企业的参与度等等。

(3)行为文化层面构成。包括领导素质指标(员工认同度、领导能力、个人品质)、员工素质指标(思想素质、业务素质、文化素质)、管理素质指标(企业管理手段的科学性和实用性)、设备素质指标(相关软硬件设备的完备和使用率)、员工行为指标(政策执行度、工作效率、员工离职率)、经烟户满意度、消费者满意度、社会美誉度等等。

(4)物质文化层面构成。物质文化层面在评价体系中处于表层位置,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参数指标:市场净化率、市场占有率、销售额增长率、利税增长率、利润增长率、市场培育指标、企业内部环境指标(安全的工作环境、卫生的生活环境、丰富的文娱环境)、企业形象指标等等。

在一个四层整体构建的评价体系框架下,通过一些参数指标的选取,并导入一个统一的计算公式,就可以对企业在单位时间内的文化建设状况作出科学的评价。但具体如何操作以及应在其中注意哪些问题,这些是在具体构建评价体系过程中需要我们正视和解决的。

(一)重视参数指标选取的针对性。要对企业文化建设进行综合评价首先就要选取相关的指标,由于在上述文化建设评价体系中涵盖着多项评价指标,各指标又有定性和定量之分,因此在评价指标的选取上要突出针对性,即要对每一项指标进行分析,确定指标与企业文化建设状况的相关程度,并运用分析方法理论选取与企业文化建设关联度大的指标作为评价指标,进而进行计算评估。

(二)重视计算方法的科学性。必须看到在烟草商业企业文化建设评价体系中定性参数指标占有一定的比重。定性指标其性质决定了其易受各种主观因素影响,所以为增加定性参数指标的准确性,就必须做到把定性参数指标进行量化处理。而对定量参数指标为便于核算,也需要进行分类,统一计算口径。最后就是其中相关计算数学模式的导入问题,结合我们嘉兴烟草商业企业的实际,我建议应把构建烟草商业企业文化建设评价体系纳入企业文化建设试点工作的范畴,在具体构建中要进行充分调研,并邀请相关学科的专家学者开展研讨,制订统一的具有可操作性和实效性的体系方案,其中包括统一的计算模型。然后选择一两个单位进行试点,逐步进行修订完善。

(三)重视参数指标收集数据的准确性。构建烟草商业企业文化建设评价体系的目的是正确掌握烟草企业文化建设现状,推进企业和谐发展。而实现正确的评估前提是评价体系中相关参数指标的准确性,如何做到这一点?这就牵涉到一个文化调研的问题。首先必须明确文化调研是企业对文化建设进行梳理和评估的主要依据,它是一项专业性较强的工作,要求做到客观性和规范性。在具体操作上有如下设想,一是在市局企业文化建设领导小组的统筹下,在各县局选定一至两个调研员,按要求开展相关专题的文化调研,并负责具体数据的上报汇总等基础性工作。二是在具体调研方法上建议灵活运用如下方法:

4、问卷调查法,可用来收集参与者的主观性情况,也适用于客观数据的分析,便于进行量化统计。

在当前行业改革和发展的大背景下,构建文化建设评价体系对我们烟草商业企业来说正逢其时,这需要我们在工作中不断为之去探索去实践。信随着这一体系的建立,必将有力推动我们烟草商业企业在新时期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职工文化调研报告篇四

职工培训以提高人的素质为根本目的,安全文化遵循的是“以人为本”,其主要对象是人的因素,强调人的承诺,实现“不愿”犯错的目的。职工培训在安全文化建设中总的作用是通过培训改变人的态度、行为、价值观,提升人的技能和安全行为能力,推动和促进安全文化的建设,实现全局安全生产的目标,具体作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基础性作用。

所谓基础就是从事某项工作必须具备的专业知识、操作技能和基本的安全行为能力,这也是安全文化建设的重点。就目前太原铁路职工培训基地的工作来分析,2013年培训员工2万多人次,占到一线职工的20%以上。其中,新职员工2760人,新职员工入路的第一次培训尤为重要,传授知识的重点放在了铁路安全知识,专业基础技能,以及铁路企业规章制度、企业文化、职业道德、法律法规等方面,目的就是实现新职员工角色的转换,基本安全技能知识的掌握和增加对铁路认知度、信赖感、归属感。高铁储备人才和工班长等职工培训是对既有职工新的技能和管理知识的培训,目的是让职工适应铁路发展需求,把握铁路技术发展动态,掌握新形势下安全管理的要求,熟练应用新的技能标准,在太原铁路局的高铁安全开通中发挥基础性作用。

1.2系统性作用。

职工培训基地的培训工作具有较强的系统性,它可以把职工拥有零散的、点滴的知识串联起来,我们知道,在路局建立的三级教育网络中有路局级、站段级和车间级。站段和车间的培训以应知应会、应急处理演练、救援演练为根本,路局级培训基地则强调理论和实践并重,可以说是站段、车间职工培训的延伸和提高,更注重系统性,从原理、条例到实际操作是一个较为完整的知识体系。同时,融入了企业文化、职业道德、法律法规、责任心、工作态度等非技术科目,从人的全面塑造出发,达到综合素质的提升,实现安全文化建设中“以人为本”的根本目的。

1.3宣传性作用。

安全文化要深入人心,要成为人的自觉行为,没有固定的宣传阵地是难以实现的。培训基地每年要接纳2万多人次的培训任务,而且是来自于全局各个系统、各个工种,这就形成了强有力的安全文化的宣传阵地。安全文化的营造,安全教育基地的建立,安全的案例警示教育,安全文化建设大家谈活动的开展,全局安全文化建设的方法,目标的宣传,都会在职工心中产生共鸣,潜移默化发挥作用,使职工的行为有所改变,态度有所转变,铁路共有的价值观会逐步形成,有力地促进全局安全文化建设工作深入扎实地开展。

1.4长期性作用。

职工培训的对象是人,对人的改变绝不是一朝一夕,一次培训就能实现的。而是需要不断的重复,反复的教育培训逐步改变的。众所周知,人是影响安全因素中最不稳定的因素,同时又是决定性因素。铁路要保障长治久安,就要在职工培训上加大力度。尤其近几年来新职员工的来源大部分是复员退伍军人,相对而言其文化素质、学习习惯、行为习惯都明显不足,要彻底改变现状,必须有长久的持之以恒的教育培训做支撑。可喜的是这几年来,我们始终把职工培训作为长期的战略任务来抓,使职工培训在转变人的思想、行为,提高人的技能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培训基地软硬件的增强,随着站段、车间培训工作的不断创新和提高,职工培训的长期性作用将得到进一步发挥,职工在创建安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将越来越明显。

如上所述,职工培训在安全文化建设中具有不可替代性,但要更好地发挥作用,则应在以下几个方面有所改进。

2.1培训的定位要高。

培训基地的培训工作绝不是简单地完成技能传授和安全知识的培训,而应定位于企业安全发展,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企业效率提高的高度,因此培训工作的整体标准要高。从培训流程的设定,到培训的组织实施方案制定,再到培训过程的监督与管理都要高标准,都要从铁路安全发展的需求出发,设计和开发与生产过程相一致的精品课程,和企业文化内涵相一致的培训目标,让职工学员从踏进培训基地的第一步开始就强烈地感受到培训的氛围和环境,通过教学实施,让职工学员强烈地感受到培训对自己的重要,逐步改变职工的心理安全状态,把要我安全变为我要安全。

2.2培训的内容要拓。

培训基地培训内容不能是单一的专业知识、安全知识,而应帮助职工学员构架起安全防护的整体框架,提高其综合素质,把把握安全的钥匙交给职工自己。在培训的实践中我们知道,来自繁忙一线的职工在日常的工作中大部分是知道工作标准的,操作规程也清楚,只是干的时候凭经验,减步骤,忽视和忘记了安全的危害,是责任心问题。他们每天听到的是安全的提醒,受到的是安全的监督,但除此之外,一些个人必须具备的人文知识却很难有机会听到,这就客观上为培训基地提出了要求,一定要丰富他们的内心世界,一定要让他们听到职业道德,法律法规,企业文化等高层次讲授,让职工内心强大起来,武装起来,提高他们判断事物是非的标准,克服“无知者无畏”的片面认识,使他们能够成为自觉维护铁路安全的守护神。

2.3培训的方法要新。

培训方法就是传授知识技能的技巧,方法直接关系效果。方法的创新在于体现学员为主体,在于采用科技手段让学员受到视觉、心灵的冲击。以学员为主体就是让来自一线的职工学员主动参与到讲课的过程中,针对主题展开讨论,事故案例当堂分析,学员登台讲结果,教师提炼讲标准,实现模拟现场,场景教学,加深学员对知识的理解和把握。应用科技手段就要尽可能建立安全教育基地,通过事故案例展示,让学员体会到自我的责任;通过铁路发展历史展览,让学员感受到铁路发展的光荣历史,增强认同感、归属感和自豪感;通过声光电模拟事故现场,让学员身临其境,使其身心受到冲击,认识到安全事故的危害,增强学习知识的积极性,提高按标作业的自觉性。

2.4培训的师资要优。

实现培训目标的首要前提是建设并拥有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从职工培训的现状和发展的角度看,培训基地的师资队伍结构应做相应的调整和补充。首先要根据培训的整体定位和思路做好框架构建,把教师按培训内容的重点模块进行重组,可以分为专业类、管理类和企业文化类,各类别下进行细分。不同组别的教师根据教学计划,现场调研分析,确定“攻关”课题,使教学的深度有进一步提高。其次要组织教师多深入现场,广泛收集职工的基本信息,包括生产技术、文化素质、作业情况、培训情况、管理基础、心理状态等,并进行梳理和分析,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第三是要规范地建立兼职教师师资库,把技术能手、高级技师聘请为培训基地的兼职教师,使培训更适用、更有效。

职工文化调研报告篇五

职工文化阵地建设是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今社会,任何一个企业都越来越重视职工文化阵地的建设,职工文化阵地建设的重要性也越来越明显,它是职工学习和提高综合素养的最好平台,是职工聪明才智的表现,能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凝心聚力,彰显良好的企业文化和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一)广大职工来自一线,文化生活较少,日常生活枯燥乏味,应有的文化建设跟不上,不能很好地满足职工的文化需求,职工凝聚力不强,没有统一的行为准则及奋斗目标,容易出现不和谐的局面,甚至出现不稳定状况。

(二)一线职工人数众多,覆盖面广,广大职工富含创造性和积极性,如果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为他们提供创作的平台和机会,往往会形成具有凝聚力的职工文化,树立良好的价值观、理想信念,确立奋斗目标,形成你追我赶的良性发展态式,助推企业和谐、健康发展。

如何做好职工文化阵地建设,需要先说说职工队伍与职工文化阵地建设二者之间的关系。职工文化作为企业文化的一种前沿文化,是最能直接体现职工思想信念、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的意识形态。职工文化作为一种以人为本和以团队人为本的管理文化理论,延伸了文化的内涵,把职工队伍建设放到了重要的位置,通过挖掘和开发人力资源提升职工的整体竞争力和综合素质。因此,重视职工文化建设就是重视职工队伍建设,开展职工文化建设就是深化职工队伍建设,用职工文化建设推动职工队伍建设,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人才当量密度,为企业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文化就是导向,她能明明白白、清清楚楚地告诉职工什么是大力倡导的,什么是大力反对的,什么是企业道德所不允许的,什么是需要我们弘扬和践行的,简单一句话,就是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大家都知道,现在的职工队伍建设中,职工思想较活跃、个性很强、自我约束能较差、随意性较大,如果没有一种统一的企业文化核心价值观、宗旨来引导,没有企业文化准则来规范行为,没有树立统一的奋斗目标,那职工就是一盘散沙,难以将职工的力量聚积在一起,就形不成一种合力,展现不出企业的凝聚力。所以,任何一个企业她都需要“文化”来牵引和引导职工,用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把职工聚积在一起,形成富有特色的企业文化和品牌效应。

文化的真正内涵在于对人具有塑造心路历程、培养共同的价值观和理想信念,从根本上达到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作用。通过职工文化阵地建设,让广大的职工之间树立起统一的价值理念和奋斗目标,培养出一批精于管理、专业技术过硬、吃苦耐劳、团结协作、奋勇争先的人才队伍,激发职工个人价值得以实现、职业生涯得以规划、自身能力得以提升、才能得以展现,与他人形成相互支持、密切协作、目标一致、精诚团结的优秀团队,让职工队伍的凝聚力通过职工文化阵地建设得以增强。

职工文化建设能够使职工感受到强大的精神力量源泉,具有对职工队伍建设融合的作用。职工文化阵地建设好了,职工队伍建设也同步推进了,企业的发展壮大也就跟上了,企业的文化建设也能充分彰显了。职工文化的建设基于在所有职工长期共同的生活和工作上的,在职工文化的作用下,职工间的交流变得轻松、频繁,能够使职工潜移默化的自然融入到集体中去,让他们有一种归属感和自豪感,觉得自己是企业的真正主人,有了发挥特长的平台,从而激励他们更好地为企业工作,形成一支优秀的团队。

(一)明确职工文化建设的方向。任何一个企业都应有企业文化,职工文化的形成,使得广大职工能够有一个明确的价值观来引导,使其明白在做什么,为谁而做,最终的目标是什么。通过统一的行为准则、共同的奋斗目标来统领职工的文化理念、价值观念、工作目标,并围绕共同的奋斗目标而努力工作,形成一种积极向上、团结和谐、具有合力的企业氛围。

(二)引导职工队伍建设,坚持职工文化与党建、群众工作相结合,促进职工积极培育职工文化的新理念,推动职工队伍建设。将党群工作融入职工文化建设日常工作中,通过开展党群活动不断丰富职工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增强职工凝聚力,提升职工队伍建设水平和企业软实力水平。

(三)加强企业文化执行能力建设,坚决贯彻落实企业的决策部署,认真学习、宣讲、实践统一的企业文化。推进制度标准建设,贯彻执行企业统一的制度标准体系,实现标准化管理。推进行为规范建设,认真贯彻企业道德规范,引导职工养成共同的行为方式和工作习惯,自觉维护企业利益。

(四)丰富宣传载体,充分利用网络、宣传栏等平台,大力弘扬企业文化,推进职工文化建设;通过创先争优选树先进,开展丰富多彩的职工文化活动,调动员工积极性和参与性,增强主人翁意识和企业归属感。

职工文化阵地建设,要始终贯彻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坚持全面可持续发展,促进职工的进步和企业的全面发展,创建学习型团队,争做知识型员工,提升职工队伍整体素养,推进企业健康、科学发展。

在新形势面前,工会组织要深刻认识意识形态工作的复杂性、艰巨性和长期性,把“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作为职工文化建设的根本原则,积极占领职工群众思想教育主阵地,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作为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职工群众利益的代表者和维护者,工会组织必须勇敢担当教育和引导职工群众的职能,探索富有时代特征、提炼传统精髓、符合企业特色的职工文化建设,坚定职工群众理想,凝聚职工群众力量,为“中国梦”提供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

随着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动和利益结构的深刻调整,职工队伍状况也发生深刻变化,思想观念、利益诉求价值取向都呈现多样化、差异性特点。在新形势面前,工会组织要深刻认识意识形态工作的复杂性、艰巨性和长期性,把“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作为职工文化建设的根本原则,积极占领职工群众思想教育主阵地,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让职工群众重温“信念坚定、立场鲜明、艰苦奋斗、勇敢奉献、胸怀大局、纪律严明、开拓创新、自强不息”的伟大品格和劳模精神,也要增强职工群众对“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制;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通过劳模事迹巡回演讲、寻找最美职工、我为善行点个赞、企业精神宣讲等活动,牢牢把握主流舆论的主导权、主动权和话语权,进一步引领职工群众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激发职工群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的积极性,努力成为具有共同理想信念、秉持高尚道德情操、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高素质劳动者。

职工文化建设能否取得实效,关键是能否抓住职工群众的特点诉求,用职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让职工群众真正感受到职工文化的好处。在新形势面前,工会组织要以职工需求为导向,加强顶层设计,着力在职工文化的内容和形式上探索创新,努力拓展职工文化建设的新空间。围绕提升职工综合素质,把职工文化建设与职工素质提升相结合,通过开展绝技绝活展示、技能擂台赛、趣味劳动竞赛等活动,使职工群众在活动中体会劳动光荣、奉献快乐的幸福;围绕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把职工文化建设与“共建共享”相结合,通过开展法律知识普及、职工代表听证会、职工意见卡等活动,及时掌握职工思想动态,畅通职工信息反映渠道,稳定职工思想情绪;围绕提升职工幸福感,把职工文化建设与心理健康关爱相结合,通过建立心理咨询师志愿者队伍、建设心灵驿站等方式,引导职工群众树立良好心态,合理表达诉求,实现理性维权;围绕提升职工文化工作水平,把职工文化建设与打造“工”字文化品牌结合起来,通过加强职工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职工文化艺术节等途径,吸引广大职工参加各类文化体育活动,鼓励职工自我表现、自我教育、自我服务。

“文以载道,以文化人”,工会组织在职工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必须与时俱进、勇于创新,找准传统文化建设与新时期职工群众需求的契合点,增强职工群众的思想认同、情感认同和文化认同。随着时代发展和科技进步,以互联网和手机为代表的新兴媒体成为职工文化建设的新领域,网络舆论的影响力日益增强。在新形势面前,工会组织要健全完善职工文化建设的工作载体和工作机制,充分运用网络媒体的广泛性和影响力,大力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宣传国家改革发展与保障民生的新成就,宣传企业改革发展中的职工先进典型,形成正面积极、健康向上的网络舆论导向;要紧密结合实际加强工会网站建设,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网络职工文化活动,通过开设主席信箱、维权热线、班建园地等栏目,着力打造职工群众与企业党政、与工会组织和职工群众之间的交流平台,着力打造职工群众通过网络实现综合素质的提升平台;要主动利用微信微博发布工会工作信息,用职工听得明白、看得信服的语言和方式,牢牢掌握网络舆论宣传的主动权,促进先进职工文化成果的快速传播,从而形成正面积极、健康向上的舆论导向。

职工文化建设说到底还是为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职工群众的权益服务,要积极发挥职工文化建设团结职工、激励职工、鼓舞职工、凝聚职工的特殊作用。在新形势面前,尤其要密切关注职工群众所思、所想、所虑、所盼,研判和把握职工群众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在职工文化建设领域实现“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根本宗旨。要加强帮扶维权体系建设,不断扩展帮扶领域、充实帮扶内容、提高帮扶实效,通过建立职工帮困基金、育才助学、工会干部与困难职工结对帮扶等活动,推动工会帮扶维权工作的常态化、长效化;要坚持工会组织“去行政化”,以问题导向和需求导向的工作原则,把职工群众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作为职工文化建设课题,探索建立企业领导层与职工代表对话会等活动,在平等交流中为职工释疑解惑,在排忧解难中让职工感受关爱,通过“面对面、心贴心、实打实服务职工在基层”,让一线职工群众得到工会组织实实在在的服务和帮助。

职工文化调研报告篇六

业文化是指企业和企业员工在生产管理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具有自身特点的群体意识,是一种新型的管理理论,近年来,国内外众多研究和大量实践表明,企业文化与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显得十分迫切和重要。为了解和掌握乳山市企业文化建设情况,我们对全市不同所有制企业进行了抽样调研,旨在推动我市企业文化建设,提升企业文化力,增强企业竞争力。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市企业文化建设已取得了很大的进步,许多企业确立了自己的经营理念和发展战略,各项管理制度日臻完善,企业凝聚力进一步增强,尤其是成立比较早、规模比较大、发展比较好的企业,更加注重企业形象和品位,企业的发展在我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从调研看,我市企业文化建设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企业对文化建设的认识在加深。

我市企业在发展中已经充分认识到,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它不仅是培养企业精神的需要,也是塑造企业形象的需要,更是提高企业整体素质的需要。企业要走出一条发展较快、效益较好、整体素质不断提高的路子,就必须把企业文化建设纳入经营管理之中,并从自身发展的实际需要出发,高度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如金洲矿业集团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确立了“用文化凝魂、靠学习聚力”的理念,并聘请专家对企业多年的基本理念、经营思想、发展战略进行总结提炼,形成了“金洲企业文化纲要”,并创作了企业歌曲《金洲人》,其文化建设在山东企业文化年会上多次获奖;自2002年以来,该企业又率先引进了学习型组织理论,聘请山东学习型组织推进小组刘大星教授定期到企业讲座,指导学习型企业的创建工作,编写了30多万字的职工教材,开展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实践活动,2004年被宣传部等6部门授予“创建学习型组织示范企业”荣誉称号,在获得荣誉的同时,文化建设对企业发展影响也显现出来:该企业在黄金产量基本稳定的情况下,经济效益却以15的速度在增长,职工人均产值20多万元,居同行业之首。

(二)企业文化建设的投入在增加。

各企业都能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不断加大文化建设的投入,建设各具特色的企业文化,使我市企业文化建设呈现加快发展的态势。如电业总公司,在做好内部精细化管理的基础上,经常性地开展职工运动会、篮球赛、演讲比赛、技术技能比武、有奖征文等文化活动,同时,为丰富职工业余生活,该公司于2003年投资60多万元,成立了职工俱乐部,更新图书30多万元,购置健身器材100台多(套);自2015年起又连续两年每年投资30多万元,聘请“橄榄枝”现代人训练营对员工进行“魔鬼训练”,内部报刊《图曼报》跟踪报道训练情况,有效地增强了员工的团队意识和拼搏精神,公司凝聚力进一步增强,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进一步提高,社会形象也进一步提升。工艺品公司在每年对员工进行为期两周文化培训的基础上,2004年又投资30万元,新上了职工阅览室、开设了文化长廊,不仅为职工学习提供了便利条件,也为各分公司提供了展示文化形象、开展文化评比的平台,同时还在职工阅览室和餐厅等公共场所安装了内部广播和闭路电视,用于内部宣传。据初步统计,2015年全市各企业用于文化建设的投资在900万元以上,增长比例超过12。

(三)企业的整体素质在提高。

公司根据施工工地多在外省、人员比较分散这一实际,推行了“一岗双责”制,公司各部门、各分公司的一把手,既是行政负责人,又是文化建设的负责人,“围绕生产抓文化,抓好文化促生产”,因地制宜、灵活多样地开展文化建设,不仅增强了文化建设的针对性和时效性,也增强了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产生了“人才聚集效应”——在人才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他们公司的人才队伍不减反增,各类工程技术人员90多人,占员工总数30以上,成为一支比较典型的技术密集型施工队伍;同时企业的整体素质也在稳步提高,先后获得iso9001国际质量体系认证、山东省信誉评级委员会“aaa特级信誉企业”、银行“aaa资信企业”、山东省工商行政管理局“重合同、守信用”、威海市“百佳诚信单位”等证书,2015年7月,又被交通部和建设部批准成为威海市惟一一家具有公路路基、路面一级承包资质的施工企业,进一步拓展了企业的发展空间。

(四)企业的社会形象在提升。

我市大多数企业开始重视企业形象建设,对外,继去年选送两个企业参加省政府组织的“山东名牌万里行”后,经贸局又牵头组织20多个企业到西部各省进行企业形象展示和产品展销,明显提高了我市企业和产品对外的知名度;对内,大多数企业统一了职工服装,提出了“进门是主人、出门是代表”的要求,对职工在社会上的言行也做了明确的规范。另外,多数文化建设较好的企业都能将社会文化融入企业文化之中,不仅注重企业效益,也开始注重社会效益,我们走访的企业都有这样一个共识,那就是企业不但是自己的更是社会的,基于这样的认识,这些企业都开始注重对社会的回报,对内,成立了救助基金,加大了对贫困职工的救助力度;对外,积极参与“扶贫助学”、“慈心一日捐”、“抗震救灾”等社会公益活动,据统计自2002年以来,全市共有40多家企业出资140多万元扶助了110多名贫困大学生,部分企业经营者还自己出钱资助贫困大学生,在这些企业的影响和带动下,其他企业也纷纷行动起来,企业的社会形象得到很大提升。社会形象的提升,不仅成为鼓励、引导企业员工为自己和企业发展努力工作的精神动力,而且也为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和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对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我市企业文化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对企业生产、经营和健康发展以及对客户、员工乃至整个社会都有着积极的影响。但是,从整体上看,我市企业文化建设还处在初始阶段,与生产经营相比,企业文化建设处于相对滞后的状态,尚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

一是部分企业缺乏推进企业文化建设的意识。尤其是规模比较小、成立时间比较晚的企业对文化建设的意义认识不足,其经营者对企业文化的认识朦朦胧胧,有的根本不知道什么是企业文化,认为企业文化与企业发展没有什么关系;个别经营者只关注眼前利益,不关注社会效益和企业的长远发展,认为只要赚钱就行,有没有企业文化无所谓,没有认识到企业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文化的竞争。

二是形式与内容之间存在脱节现象。有的企业认为企业文化就是简单的几句口号、几副标语,缺乏实质性内容;有的虽然注重文化建设,但企业文化表现形式往往不能突出主题,显得杂乱无章,缺乏系统性;也有少数企业的企业文化格调和品位不高,存在一些消极的内容,像“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这样的宣传口号,员工接受起来难免有抵触情绪。

三是注重实际操作而缺乏理性提炼。由于缺少相关的专业人员,相当一部分企业在文化建设过程中,只是为了解决当前遇到的问题,临时性出台一些规范,功利性、目的性比较强,而对企业的发展前景、企业文化与员工的关系、企业文化的发展方向没有足够的认识,缺少理性的总结、提炼,企业文化缺乏延续性。

四是企业文化与员工的共识还有一定距离。存在这一问题的原因有三方面,一方面与企业急功近利、贪大求全有关,提出的要求高于企业的现有水平,或者是嫁接、照搬其他企业的文化内容,不符合自己企业的实际情况;另一方面与员工思想认识和文化素质有关,半数以上的员工文化程度在高中以下,认识水平和接受能力相对较弱;再就是与员工的流动性较强有关,很多企业没有为员工办理各种保险,员工对企业的认可度较低,特别是部分小型企业,由于用工紧张,员工大部分是从外地招聘的,在企业工作一般也就是三两年时间,很难与企业融为一体,影响了企业文化的推广与延续。

五是思想政治工作有所放松。不少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未能有效开展,导致企业文化建设缺乏思想基础。部分私营企业虽然建立了党组织和群团组织,但在实际工作中,缺乏制度保障和有效载体,难以发挥作用;改制企业因投资主体变化大,思想政治工作运行机制也发生很大变化,机构和人员也有所减少,这样的结果导致文化建设明显滞后于经济发展。

鉴于我市企业文化建设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我们要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宣传发动工作,引导企业积极营造健康向上的企业文化氛围,逐步实现由经验管理、科学管理到文化管理的转变,从而不断提高企业的自身素质和综合势力,增强市场竞争能力,使企业尽快走上和谐健康快速发展的`道路。重点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提高企业经营者的认识和素质是推进企业文化建设的关键。由于企业经营者在企业内部有极强的主导作用,他们的思想认识和综合素质对企业和企业员工的影响至关重要,因此,提高企业经营者的认识必然成为企业文化建设的关键。首先要引导企业经营者提高对企业文化的认识。通过工会、工商联等单位组织企业经营者定期开展座谈讨论、典型交流、参观学习等方式,让经营者认识到任何企业无论其所有制如何、规模大小,都有一定的企业文化,而好的企业文化是一种无形资本、是一种隐形生产力,在企业经营生产过程中有非常积极的作用。只有经营者的认识上去了,企业的文化建设才能有一个较大的突破;二要引导经营者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企业的文化建设与其生产经营一样,能否健康发展,除了外部条件以外,起决定作用的还有经营者的自身素质,这就需要引导企业经营者不断地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包括遵纪守法的要求、道德规范的要求等等,并自觉执行企业文化,以自己的身体力行去影响和带动企业员工,提高企业文化的执行力;三要引导企业经营者完善企业的经营管理制度,牢固树立法制观念,使企业的管理活动纳入法制化轨道,最主要的是通过加快《劳动法》的实施,加快“劳动关系和谐企业”的创建步伐,保障员工的合法权益,努力增强企业对员工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保持一个相对稳定的员工队伍,使企业文化有承载和延续的主体。

(二)创建学习型企业是推进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手段。员工是企业的主体,也是文化建设的主体,是企业中最具有活力的因素,现代企业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是员工素质的竞争,是文化优势的竞争。要提高员工素质,建设积极健康的企业文化,目前最有效的手段就是创建学习型企业。因此,要引导企业坚持“以人为本”,通过创建学习型企业,为职工搭建多元化的学习的平台,建立一种人人学习、共同进步的文化氛围,营造有助于职工终身学习的氛围,倡导“创建学习型企业、争做知识型职工”活动,为职工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机会,使学习成为企业的一种文化和机制。引导企业不断加强对员工的培训,逐步提高员工的团队意识、创新意识和上进意识,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使企业与员工形成利益共同体和事业共同体,企业才有凝聚力,企业文化才有感召力和影响力,才能调动员工参与企业文化建设的热情和积极性,文化建设才能取得新的发展。

(三)开展各类文化活动是推动企业文化建设的有效载体。在全市范围内,要结合企业发展情况和企业文化建设的现状,适时组织学术研讨会、经验交流会、现场观摩会等活动,及时对企业文化建设情况进行调研和分析,对企业文化的特点、内涵、作用以及在不同时期的发展趋势等问题进行探讨研究,指导企业制定企业文化建设的发展目标、工作计划和具体措施,以推动企业文化建设健康、深入发展,及时合理地吸收其他企业的成熟经验,创立出内容丰富、形式独特、有自身特点的企业文化。在企业内部,要引导企业积极开展各类健康向上的征文比赛、演讲比赛、文体活动、技术技能竞赛、班组比赛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提高班组和车间以及企业凝聚力的同时,也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提高企业文化的执行力。

(四)适当的投入是推进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保障。根据成功企业的统计资料看,文化建设的投入产出比最高可达1:22,由此可以看出,文化建设的投入对企业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要引导企业经营者认识到,既然企业文化也是一种生产力、是隐型资本,那么在文化建设上进行适当投入是应该的,也是必需的。投入包括人力和物力两方面,适当的物力投入可以保证文化建设有必需的基础设施,适当的人力投入则是企业文化总结提炼、推广延续和继续创新的主要依靠。

企业文化建设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发展,也关系到我市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是一项长期的细致的工作,更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我们一定要从“三个文明”建设的大局出发,探索和改进工作方法,积极推进我市企业的企业文化的建设,促进经济快速健康发展,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贡献力量。

职工文化调研报告篇七

你不要觉得农村就没文化,有时候看似很浅显的一句话却透着有的人一辈子都悟不出的大道理,不过还是得普遍实行农村文化建设计划,下面是由资料站为您准备的农村文化调研报告两篇,希望这些对您有所帮助!

一、两地社区文化建设蓬勃发展,为落实国办发〔20xx〕7号文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我们在调研中感到,当前社区建设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和全社会的高度重视,社区文化建设作为社区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在人们日益关注文化生活质量的今天,也得到了广泛关注,获得了长足发展,社区文化建设面临着非常好的形势,落实国办发〔20xx〕7号文件有了一个很好的基础。

(一)各级党委、政府对社区文化建设高度重视,普遍建立了社区文化领导与协调机构,健全了社区文化的工作机制。

北京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社区文化工作,专门成立了由主管领导牵头的社区建设领导小组,文化局是成员单位,社区文化建设成为社区整体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唐山市成立了由市委书记任组长、市长任常务副组长和市委、市政府30多个有关单位为成员单位的社区建设领导小组。他们还探索了1+5社区建设模式,即建立一套社区组织管理体系,建立健全包括文体活动站在内的5个社区工作站,初步构筑起以区为中心、以街道为依托、以社区居委会为基础的社会文化活动网络,发展了一批集教育、卫生、文体、娱乐、休闲等为一体的功能齐全的新型社区服务中心,受到了老百姓的欢迎。唐山市路南区成立了以区主管领导为组长,各乡街主管副书记及文体局、民政局、教育局、老干部局等部门负责同志为成员的社区文化活动领导小组,各街道和居委会也组建了相应的领导机构,为社区文化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二)城市社区文化设施建设力度加大,建设了一批设备先进、功能齐全的社区文化服务设施。

在考察中,我们注意到,两地基层文化设施在数量、质量、水平、设备等方面均有较大提高,为基层文化工作的开展以及广大社区居民参与文化活动提供了良好的硬件条件,在一定程度上改变社区文化设施建设落后的面貌。北京市近几年文化馆、站的建设力度较大,除宣武区正在筹建过程中外,23个群艺馆、文化馆都建成了新馆。街道文化站总面积5.6万多平方米,比九五之初翻了一番多。基层文化站软硬件设施整体水平有了较大程度的提高,全市各区还投资兴建或开辟了贴近社区百姓,为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露天文化广场,2001年全市新建、改建、扩建了百余个高标准的文化广场。唐山市以政府投入为主,鼓励多元投入,推动了社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首先确定了国办文化以政府投入为主的原则,将社区文化站的建设纳入各级党委政府的职责,纳入社区建设规划,集中体现在社区建设的1+5模式中,社区文化站是五站之一的必达要求。同时以项目吸引资金,形成多元化投入格局,提倡社会文化社会办,鼓励群众集资兴办文化设施,出现了社区居民自发投资兴建社区文化活动站和露天文艺舞台的现象,在全国产生一定影响。对新建小区在规划审批中,市、县两级政府严格把关,新建小区如果没有配套建设社区文化设施、场所,方案就不能通过。北京市崇文区也有类似的规定,而且文化部门在新建社区文化设施的规划与建设上有审核和验收权。

(三)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不断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

北京市充分发挥首都的特点与优势,一年中文化活动连绵不断,高潮迭起,春季有五月的鲜花群众歌咏活动,夏季有娱乐纳凉的广场文化年活动,秋季有围绕国庆、重阳等节庆纪念日开展的金秋系列文化活动,冬季有元旦、春节期间的文化庙会和拜年、联欢活动等,每年都吸引了上百万群众参加。河北省在城市持续地创造性地开展彩色周末这一特色工程,以此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社区文化、广场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老年文化等基层文化建设的发展。这些广泛开展的社区文化活动,不但丰富了社区群众的文化生活,也提高了社区居民的素质,促进了社区文明程度的提高。

通过调研,我们深深感到,当前城市社区文化建设从起步到现在,在很短的时间内获得了长足发展。加强社区文化建设符合我国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群众的需要,应该说,国办发〔20xx〕7号文件的出台正当其时,抓住机遇,狠抓落实,推动社区文化建设在原有的良好基础上再上一个新的台阶,确实至关重要。

二、两地落实文件精神的措施。

国办转发三部委文件的通知出台后,在各地引起了较大的反响两地在很短的时间内,制定了贯彻落实的具体规划和措施。他们均表示要抓住这次机会,推动社区文化建设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一)认真学习,统一认识的重要性。

文件下发后,河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省政府。

充分认识社区文化建设办公厅立即提出贯彻落实意见,将文件送省委、省政府、省人大、省政协领导传阅,并将文件翻印到全省县级以上政府和有关部门,要求认真抓好贯彻和落实,要求省文化厅会同计委、财政厅、人事厅、民政厅、建设厅等有关部门研究制定贯彻落实的具体意见,意见正在起草过程之中,出台后拟以省政府名义批转下发。河北省已确定今年上半年以省政府名义召开河北省基层文化工作会议,以进一步落实文件精神,推动基层文化建设,目前会议的各项筹备工作正在加紧进行。北京市在文件出台之前已经制定了《关于加强北京市社区文化建设的意见》,计划以社区意见为基础,补充农村文化建设的内容,按照三部委文件的要求,结合北京市基层文化建设的具体情况,制定和下发《北京市关于加强基层文化建设的意见》,作为全市基层文化建设的指导性文件。

(二)突出重点,抓好规划,扎实推进社区文化建设。

北京市对社区建设一直给予了高度重视,对20xx年乃至今后更长一段时间的社区建设工作做了详细规划。2001年6月出台的《北京市十五时期社区建设规划》明确规定了繁荣社区文化是社区建设的六大任务之一,对十五期间的社区文化建设做出了规划部署,明确了文化建设在整个社区建设中的重要地位。20xx年北京市还制定了《北京市20xx年社区建设工作要点》和《北京市20xx年社区建设工作任务指标分解书》,规划了今年的社区工作重点,并将社区建设的任务详细分解到市直40多个单位,文化部分也有非常具体的规划。河北省也依照文件精神,对基层文化建设规划作了进一步调整和完善,明确了社区文化建设的主要目标是,以四基建设为根本,以加强基层文化设施建设为重点,进一步加大文化基础设施的投入,将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城镇社区建设总体规划中,与城镇社区建设规模相适应。

(三)积极推进社区文化设施建设。

北京市对20xx年的社区文化设施建设作了详细规划。提出要加强街道、社区文化站室和文化广场建设,建设100个社区示范文化室。办好市政府为市民办的60件实事之一的在区、县图书馆中全部建成电子阅览室,实现网络服务,建立城近郊区公共图书馆信息网络,实现联合检索,馆际互借,/zt/nongcundiaoyanbaogao/资源共享。发展街道社区图书馆,将图书馆的网络服务延伸到30至50个社区。河北省在两馆建设方面,与省计委联合制定了《河北省十五县级两馆建设规划》,提出到十五期末实现县县有图书馆、文化馆,重点完成对61个面积在0至300平方米的县文化馆、图书馆的新建、改造和扩建,并制定了切实可行的保障措施。唐山市政府为落实文件精神,明确提出20xx年市级财政要设立基层文化建设启动基金,专项补助城市社区文化和农村文化站基础设施建设。唐山市文化局近期要组织全市文化系统,对市中心区和各县区基层文化设施、社区文化场点等硬件建设进行普查,在普查的基础上提出整改意见,加强对现有文化设施的管理与使用。

(四)建立一支专兼结合的社区文化队伍。

北京市提出要在全市建立社区文化指导员志愿者队伍,采取文化部门委派和街道或社区居委会聘请的方式,鼓励居住在社区内的名人、学者或具备文艺专长的居民担任本社区的文化指导员,力争在明年内建起一支400人的社区文化指导员队伍,五年内实现每个社区有1至2名文化指导员的目标,今年要开始试点工作。扶持业余群众文化团队,培养业余骨干,全市在两三年内要建立起万余支业余文艺团队,今年内要使业余文艺演出团队达到5000支。每个街道文化站要设专职干部3人以上,两年内解决全市文化站的编制问题。

(五)加大文化法规建设力度,为基层文化建设提供法律保障。

两地都把文化法规建设放到了重要位置来抓。《北京市图书馆条例》今年上半年有望出台;河北省也要修订《河北省文化先进县标准》,规范省级文化先进县评选活动,争取起草出台《河北省公共图书馆条例》、《河北省文化馆条例》和《河北省社会文化活动管理办法》等法规性文件,修改《河北省电影发行放映管理办法》。

三、文件落实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一些地方领导对社区文化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基层党委政府对文化工作认识程度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基层文化工作的发展。有些基层领导对文化建设不够重视,有的领导重专业,轻业余,这些做法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基层文化工作的开展。

(二)社区文化建设的政策法规不健全,缺乏必要的保障措施。目前社区文化活动经费和人员编制都无法可依,工作存在着很大的随意性。社区文化指导员队伍的建立缺乏法规指导。

(三)投入不足依然困扰社区文化建设的发展。由于各地经济状况的差异,对基层文化事业的投入也有很大差异。在一些经济困难的地区,社区文化建设经费没有保障,文化基础设施不健全,有的图书馆藏书不足,缺乏购书经费,设备老化,影响了事业的发展。

(四)社区文化发展不平衡。当前社区文化设施建设不平衡,活动开展也不平衡。领导重视,经济条件好的地区,设施建设好,活动开展也好;经济条件差的地区,发展比较慢。城市建设中新区与旧区的发展也不平衡,有的地区注意了新城建设和新建小区的设施建设,忽略了旧城中的文化设施的改造和提高,更加大了旧区与新区在设施建设方面的差距。

(五)对社区的资源共享缺乏配套的扶持政策。社区内单位的内部资源对社区群众开放,实现资源共享,是满足广大人民需求,完善社区功能,推进社区建设的重要举措。北京市去年已经以政府令的形式规定了社区内单位的内部资源,能开放的都要向社区居民开放。目前,在这方面还缺乏资金补偿、税收优惠等配套的扶持政策,以进一步调动辖区内各单位的积极性。

(六)基层文化工作队伍不能完全适应现代社区文化建设的需要。社区文化工作者普遍存在着年龄老化,知识水平偏低的问题,整体素质亟待提高。

四、有关落实文件的对策和建议。

(一)在全国基层文化工作会议前后,应当出台贯彻执行文件的实施细则,增强可操作性,确保将文件的要求不折不扣地落到实处。

(二)要切实加大政府资金投入力度,确保文化事业经费的投入的增幅不低于当年财政收入的增长幅度。在实施细则中明确投入问题,增加具有可操作性的条目。出台优惠政策,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社区文化建设。文化市场费改税后,应确定适当比例返还文化部门。

(三)加强政策法规建设力度,为社区文化建设提供法律保障。制定建立社区文化指导员队伍的具体办法,包括资格认定和确定等级等,应参照社区体育指导员队伍的建立制定相关标准。

(四)文化先进县的评选应实行动态管理。一些已经评上文化先进县的地区有松劲现象,实行动态管理,可进一步调动地方的积极性。

(五)利用社区辖区内各单位在资金、人才、设备、管理上的优势,制定优惠政策,采取有效措施,动员辖区内单位参与社区文化建设,促进资源共享。

五、几点体会。

(一)明确社区文化服务的主体,不断探索新的文化活动形式,以适合不同人群的要求。我们在调研中发现,在社区进行文化活动的,老年人和儿童占了很大比例。社区文化建设要适应这样的现实,适应这些人群的要求,使老年人能够在社区内参加适合自己的文化活动,丰富晚年生活,保持身心健康,/zt/nongcundiaoyanbaogao/这对于我国建设健康的老龄化社会也是非常重要的;少年儿童也要能在社区中找到课外活动场所,这也是学校教育的一种延伸。与此同时,还要不断创造新的文化活动方式,吸引越来越多的青年人和中年人参与到社区文化活动中来。

(二)充分发挥文化馆、站的辅导、培训功能。当前在社区文化建设中,群众业余文艺演出队发挥了很大作用,而且这些队伍的数量也很惊人。这些业余文艺演出团队普遍存在着需要加强管理,提高水平的问题,文化馆、站今后应将对这些业余文艺演出团队的辅导与培训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帮助他们不断提高水平。

(三)社区文化事业是一项公益性事业,各级政府要不断加大对社区文化建设的投入。但在当前政府投入不足的情况下,社区文化设施对市民开放,本着低偿的原则,收取一定费用,可以更好地维持自身的运行,为市民服务。

(四)树立大文化的观念。社区文化建设关系方方面面,明确政府各有关部门在社区文化建设方面的职责,充分调动辖区内各机关、团体、部队、企事业单位建设社区文化的积极性,打破条条框框,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对于进一步加强社区文化建设至关重要。文化部门在这方面要牵好头,发挥应有的作用。

通过调研一是掌握了引起群众上访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

二是进一步摸清了全办农村文化设施建设的基本情况。

三是进一步加强了对级组织工作的领导。下面主要对**办事处农村文化建设谈几点意见:

一、农村文化建设的现状。

**办事处是**区的东大门,位于城乡结合部,经济文化比较繁荣,辖区内有个行政村,口人,亩耕地。

总体来看,基础设施有所改善,文化生活有所体现,乡村优秀文化有所弘扬,人才队伍相对稳定,文化产业有所发展,具体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文化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农村文化活动的范围较大,文化设施较齐全。各村都配备体育健身器材、投影仪、卡拉ok、图书室,有黑板专栏进行文化宣传,定期开展文化教育活动,促进了农村文化建设。

2、两委干部文化意识有所增强。各村两委干部农村文化建设意识有所增强,摆在农村工作议事日程,比较重视,财力物力有所投资。

3、部分民间文化得到了传承弘扬。村里在重大节目时常举办文艺表演,村民都积极参与。保持当地习俗,定期开办庙会、开放集市,在热闹非凡的活动中继承发扬当地文化传统。

4、文化下乡活动深受欢迎。区文化局、电影公司送图书下乡、一月免费演一场电影,普通收到广大群众的欢迎,条件较好的村,自筹资金唱大戏,较好地满足了农村群众这一文化需求。

5、自发性文化活动较为丰富。各村自发组织各类中老年艺术团、演唱团队,文艺表演队伍个,都能利用重大节日、配合中心工作组织一些文体活动。农民自娱自乐、自发性的文化活动较活跃,农闲时大家聚在文化活动中心利用卡拉ok扭秧歌、跳舞、舞龙、跑马、唱戏、唱歌等,或自发组织学习练书法、绘画。各村都常年活跃着一只宣传队,逢年过节都自发举办文艺演出活动。

二、农村文化设施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农村文化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实效,但对群众文化的需求,差距较大,问题不少,现状确实不容乐观。

1、农村文化经济政策落实不够,农村文化资金投入严重不足。农村对经济文化贯彻不够,与村经济增长的幅度相比,有一定的差距。

2、农村文化建设的意识不强,思想认识不到位。不少村干部对农村文化建设极易淡薄、甚至缺失,不知道农村文化建设如何抓,抓什么,以至不想抓、不愿抓,也有的村干部勉为其难、虚于应付。

3、村级文化建设引领作用不强,农民文化参与积极性不高。不少村农村文化生活单调贫乏,两委干部缺乏先进文化的影响力、号召力和凝聚力,以致封建迷信沉渣泛起,赌博打麻将之风盛行。但主要原因还是两委干部宣传力度不够,工作方法不对路,以致不能调动农民群众参与文化建设的积极性。

4、文化阵地建设滞后,村级文化设施奇缺。村村都有文化活动中心,但部分村文化设施不够齐全,不能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三、建议和对策。

1、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全面落实各项农村文化经济政策。

近年来,有关农村文化经济政策也颁发了不少,村支部、村委要不折不扣地执行和兑现,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扶持村级文化的发展,完善文化基础设施建设。

2、提高认识,切实加强对农村文化建设的组织领导。农村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级干部要增强农村文化建设主体意识,建立长效机制,积极推进农村文化事业向深层次发展,并纳入议事日程,制定发展目标,形成文化建设有专人管、专人抓的工作格局,加大对文化建设的重视程度。

3、加强阵地建设,充分发挥农村文化设施作用。要充分运用国家相关的文化扶持政策,广泛吸引社会资金投入农村文化体育事业,发挥好文化阵地和文化设施的功能和作用,加强管理,真正让其用于文化,发展文化事业,开展农村文化活动,满足广大农民日益增长的各类需求。

4、发展文化产业,着力打造农村特色文化。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必须继承并弘扬传统文化,打造特色文化。对部分村一些颇有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应积极挖掘、整理,并加以继承、弘扬,并加以创新,让其承载更多更丰富的新内容,推陈出新。利用特色的农民艺术、食品和农产品,实施特色文化品牌战略,为农村文化建设增添后劲。

5、整合文化资源,积极开展农村文化活动新路。随着新农村建设加快,农村文化资源和文艺载体日趋丰富,我们应充分开发和利用,加以引领和疏导。加强村级组织的文化影响力、号召力、凝聚力,整合电视、广播、通信网络等文化资源,使广大农民了解掌握更多的文化、科技信息,以促进农业生产、丰富农民生活,满足广大农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同事组织好农民书画展、文艺汇演和农村群众文化、体育活动,让先进文化占领、覆盖广大农村,以科学发展观引导和推动农民营造自演自赏、自娱自乐和强身健体,崇尚科学文明文化的氛围。

以上这篇关于农村文化调研报告为您介绍到这里,希望它对您有帮助。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分享给您的好友。

职工文化调研报告篇八

为深入了解xx镇女性职工的生活生产状况及实际需求,充分拓展与发挥妇联组织的职能与责任,近期,xx镇妇联联合镇工会、劳动部门,选取镇内10家企业,通过听取企业负责人汇报、查看资料、召开女职工座谈会等形式,全面开展女职工权益调研活动。现就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xx镇以建设“东海新型工业重镇”为目标,以项目为抓手,以新型工业集中区为载体,认准新型工业,加大项目招引力度,推进项目建设,优化企业服务,多措并举推进工业经济发展,形成了汽车部件,新型电子原材料、服装织造、石英加工等支柱产业。这些支柱产业给xx镇女性就业带来了机遇,大大增加了女性再就业人数。

从调研情况看,大部分企业都能正常发放女职工资与保证正常休假,并为女职工缴纳了医疗、养老、工伤、失业等保险。有些特殊行业,如石英业,还与女职工签订了专项保护合同。女职工劳动权利、经济权益基本得到保障。

另外像xx服装厂,xx食品厂、xx花卉种业公司等大企业还建立了女性组织与兴趣小组,经常组织开展以《妇女权益保障法》、《劳动法》、《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等为主要内容的普法宣传活动。

通过调研总结,我们发现,这些成果的取得主要得益于以下做法:

1、各项法律法规日渐成熟。近年来《劳动法》、《妇女权益保障法》、《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企业职工生育保障暂行办法》等与女职工合法权益相关的法律法规的出台,为女职工维权提供了法律依据,增强了女职工的自我保护意识。

2、各种维权渠道日渐畅通。在镇妇联的努力下,全镇15个行政村妇女维权站全部建立。并与镇工会、劳动部门联合,将维权服务进行拓展,在镇12家已建工会企业,设立妇女维权窗口,由企业专职人员进行管理。这种“一站式”服务的建立,不仅使妇联、工会、劳动保障等部门,履行好管理、监督职能,更能对女职工问题,做到及时了解,及时对接,及时解决,从而遏制侵犯女职工劳动权益行为的发生,使女职工权益保护的整体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

3、各项政策资金大力支持。近年来,国家为企业出台了一系列资金扶持政策,大开信贷之门,为企业的正常运转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企业正常运转,利润得以保障,使得他们能够有更多的资金与精力应用于职工利益的保障,如女职工婚假、产假、年假等,越来越多的企业都能充分保证这些带薪假期的执行。

1、少数小企业未能为女职工缴纳医疗、养老等保险。尤其是工艺品加工型企业,因为职工工作时间较为灵活,且多数是兼职行为,职工流动性比较大,从而使管理较为混乱,企业难以保障她们应有的保险利益。

2、女职工特有假期保护仍有不到位。虽然有相关政策法规的制约,但仍有企业对国家的法律法规熟视无睹,如在女职工产假前,以“耽误工作”、“影响企业利益”等借口,想法设法“鼓励”女职工辞职或无薪休假,使得女职工产假工资无保障,生育费用得不到报销。

3、残疾女性就业难。我镇现有残疾人(持证)842人,女性277人,但真正在企业上班的人,却只有180人,其中女性为63人。作为特殊群体,他们在求职中常被企业以身体欠佳,不能适应工作要求的借口而拒绝,甚至有些企业,直接说出“我们不招残疾人,这里又不是慈善机构”的话语伤人拒绝。企业的这种做法,不仅使她们失去了自食其力的机会,更易造成她们心理上的.自卑与悲观。

1、企业思想认识不到位,法律意识淡薄,不重视妇女工作,企业老板一味的追求利益最大化,本着只要不违背国家政策法规就行,男女同工不同酬,女职工权益没能得到维护。

2、女职工自身法律意识淡薄。受农村妇女文化素质影响,她们缺乏一定的法律维权意识。在她们心里,只要有班上又能兼顾家庭就行,即使受到不平等待遇也是忍气吞声,本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想法,实在不行这家干不好就换家干,从而导致部分侵权事件的恶性循环。

3、维权组织的“空白”。不少小企业既没有成立妇女组织也没有成立维权部门,即使有些企业虽然成立了,却空有其表,如同虚设,并不真正作为,从而使妇女工作基本没有开展,妇女维权“无人管”。

完善妇女维权组织的建立。一方面各极妇联组织、工会、劳动保障部门等,应鼓励和督促企业建立妇女维权组织,并加大监管力度,制定相关规定与措施,切实发挥好这些组织的基本职能与作用,听好女职工的心声,维护好女职工的合法利益;另一方面要鼓励与引导企业在女职工中积极创办兴趣小组,进一步提升女职工素质,活跃女职工生活,从而激发广大女职工的智慧、力量和热情。

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维权氛围。以舆论宣传为先导,借力各项重大节日,如“三八节”,“124”普法宣传日等。

职工文化调研报告篇九

潮州方言,即潮州话、潮语,是汉语闽南区的次方言,分布于广东省东部的潮汕地区以及海外华人地区。英文称为teochew或者chiuchow。语言学上潮州话源于古闽南语,潮州人的先祖多为中原汉人,在公元9世纪至15世纪期间为躲避战乱,移民南迁经由福建莆田进入广东东部即今潮州地区。由于身处封闭式的地理环境,移民们一直较好地保留着中古和上古时期的华夏文化传统,所使用的语言逐渐发展为今天这种古朴典雅,生动幽默的独立方言。

历史上古代潮州府包括现今潮州、潮安、饶平、汕头、潮阳、澄海、揭阳、揭东、普宁、惠来等地以及客家话地区大埔和丰顺,“潮州话”的称谓便来自于此,沿用至今已一千多年,受到海内外潮人普遍认同。

潮州话语音复杂,词汇丰富,语法特殊,古语义多,并且拥有众多自己的语言研究专著,是现今全国最古远、最特殊的方言之一,被语言学家誉为“古汉语的活化石”。对于广大潮人来说,潮州话是维系感情的纽带,有着巨大的凝聚力和影响力,尤其是当身处异域他乡,每逢亲切潮音,便是“自己人”了。

即潮州话,属汉语方言八大语系之一的闽南语系。它的词汇丰富,幽默生动,富有极强的表现力,并保存着很多古汉语的成份,因而为越来越多的语言学家所重视。潮州方言有自己的字典《潮州字典》,以及《潮语十五音》等研究地方语言的专著。

职工文化调研报告篇十

现将我们调研的具体情况据实汇报如下:

全镇在职教职工的平均年龄38.32岁,其中小学教职工(含幼儿教师)平均年龄40.00岁,初中教职工平均年龄35.37岁。从年龄上看,全镇教职工正处于年富力强的鼎盛时期,这与我们调查前的预测相去甚远。

之所以出现这种状况,一是该镇实行男55岁,女50岁内退政策(这种现象普遍存在)。二是相当一部分教职工呈现出生物年龄未老,而心理年龄早衰的景象。三是教职工年龄差距较大,全镇45岁以上的教职工就有99人,而80后出生的仅37人,教职工老龄化的趋势已初露端倪。

该镇教职工的身体状况令人堪忧。据不完全统计,有明显疾病的教职工就有29人,占全体教职工的8.2%。其中患颈腰椎病的'8人,患心血管病的4人,有残疾证的6人,其它各种疾病患者11人。患病者多发生在年龄较大的原民办教师群体。工作的压力,农活的繁重,子女的困扰,使他(她)们劳心劳力,疲惫不堪,以至心力交瘁,积劳成疾。

另一方面,农村教师条件艰苦,生活负担沉重,舍不得自掏腰包定期查体。进入新世纪以来,该镇教师只有20xx年组织过一次免费查体。在这种状况下,教职工不能提前发现病情,防患于未然。结果积小病为大患,以至于疾病缠身。就在我们撰写这份调研报告期间,又有一位被查出患心脑血管病的张姓教师,拿着县中心医院的诊断书,到中心校找领导请病假住院治疗。

我们之所以看重第一学历,是因为教师通过函授、自学助考,甚至民师考师范(恢复高考制度头10年除外)后取得的学历,实在不敢恭维。说白了通过上述途径取得的学历就是拿钱买学历。此种现象不独教育部门仅有,业内人士早就指出了这种“注水学历”、“泡沫学历”的弊端。在这种氛围的异化下,教师拿学历,本意并非为了增长学识,而是为了与工资密切相关的晋职晋级。因此,曾一度出现过一种怪现象,同一年龄段的教师,第一学历是专科毕业的不如中专毕业的来得实惠,后者可以边教学,边领工资,边拿钱买更高的学历,即增加了教龄,又获得了提前晋职晋级的机会。

从民师考师范这件事来看,1987年以后考入师范的教师,并不是全日制的,真正在师范学习的时间少得可怜,两年的学制,在校时间充其量不过一个月左右,甚至只是考取后缴费的时候和毕业拿文凭的时候去过两次师范学校。其余时间,却照常在原单位上班,致使这部分教师因被扣去两年的教龄而愤愤不平!

要想改变这种把取得高学历当买卖做,自欺欺人的局面,教育主管部门必须加大成人高考的管理力度,加强自学、面授的过程性管理,严把每门功课的毕业考试关,努力提高毕业生的学业质量水平,使他们真正获得真才实学,做到学有所成,名实相符。

职工文化调研报告篇十一

潮州工艺琳琅满目,光彩照人,是优秀的潮州文化的一部份,是潮州人民智慧的结晶。潮州的陶瓷,自晋以来,已有深厚的根基,至宋代的笔架山窑,更是名震遐迩。笔架山宋窑有百窑村之称,其瓷器有“白如玉,薄如纸,明如镜,声如磬”的美誉。产品源源不断地远销海外,使潮州成为广东宋代海上陶瓷之路的重要一环。前些年,新西兰学者露易.艾黎访问,当他在博物管的陈列室见到笔架山宋窑出土的瓷器时,高兴得叫起来:“啊,它的故乡原来在这里!”近年,日本福冈市的一批学者组团携带当地出土瓷器的照片,寻根访祖来到潮州,印证了他们出土的瓷器正是笔架山窑的产品。解放后,潮州的陶瓷业得到继承和发展,并不断推陈出新。盛产瓷器的枫溪被誉为“南国瓷乡”。1978年,将枫溪陶瓷工人创制的1.3米高,三层《友谊》通花瓶,作为国礼品赠送朝鲜的金日成,更使潮州陶瓷声誉鹊起,身价百倍。

潮州木雕。

潮州木雕是工艺美术的佼佼者,说来有趣,在卷帙浩瀚的《辞海》中,要查出“木雕”一词,必须贯以“潮”字方可查到。“潮州木雕”成为专有名词,可见其艺术性、专访性之强,影响面之广。潮州木雕在唐宋时已初具规模。至明清而日臻完美,如今仍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潮州木雕形成了鲜明的风格。其形式有圆雕、沉雕、浮雕、多层次的镂空雕,而外形色彩上,可分为黑漆装金、五彩装金、本色素雕三类。在应用上则大致分为建筑装饰,家具装饰,神器装饰和案头陈设等四类。在潮州,不管是“居庙堂之高”,还是处民居之陋,人们随处都可以见到木雕艺术的存在。所以,潮州有“木雕城”之誉称。

潮绣。

潮绣是我国四大名绣之一——粤绣的一大支系,早在唐代已出现,明、清两代更趋成熟。《潮州府志》云:“潮州妇女多勤纺织”,“织任刺绣之功,虽富家不废也”。清末,潮州还出现过二十四名“绣花状元”,并赴南京参加全国刺绣比赛。潮绣讲究构图均称,色彩浓烈,富丽堂皇,其品种大致可分为日用品、欣赏品和剧服三种,形式有绒绣、纱绣、金银线绣、珠绣四大类。针法千变万化,主要有“过桥”、“銮乾”、“历艮”、“二针锁”、“三针锁”、“三山起”,以及“打只”、“化针”、乱针”、“点绣”等六十多种。潮绣因其瑰丽多彩,技法精巧而著称,产品行销世界各地,深受青睐。

此外,还有巧夺天工的潮州抽纱,多姿多彩的潮州花灯,潮州剪纸,潮州银饰,潮州嵌瓷等等,真是琳琅满目,美不胜收。

潮州饮食。

潮州饮食文化别具一格,潮州饮食最为出名的是潮州菜和潮州工夫茶。潮州菜在国内外享有盛名,是由潮汕原来独有的菜式与按潮汕味加工改造了的菜式所构成的一个开放的体系。潮州工夫茶是中国古老的茶文化之一,在粤东当地更是把茶做为了待客的最佳礼仪并加以完善,这不仅是因为茶在许多方面有着养生的作用更因为自古以来茶就有“待君子,清心身”的意境。

在中古以前潮州地区因地处蛮荒而不发达。自宋代以来,随着城市手工业的逐步繁荣和城镇人口的增多,加之接受中原文化影响等因素,潮州地区逐渐开始发展,并且具有特殊的地方特点。但总体上说水平不是很高,也谈不上对中外饮食文化有什么影响力。

到了近代,由于潮属地区人口剧增,商品交换意识增强,逐渐有潮人外出谋生而居于诸如广州、香港、上海等都市,更有不少潮人移居东南亚等各国。在这些有一定数量潮人居住的城市和国家,也就开始有潮式饮食的店铺开张经营,但早期还多是平常小食和中低档次的饮食店。

而在潮州本土,由于19世纪60年代汕头开埠,各国在汕头开办洋行,商业的发展,商埠的形成,流动人口的增多,相应的饮食业也就随之而有较大的发展,出现了专业厨师。所谓“舟车云集,商旅辐辏”,消费能力很快攀升。当时汕头埠有永平、陶芳、擎天、等30多家著名酒楼,还有四五十家饭店酒馆。其中,也有外地经营者开设的酒家,这样,各著名酒家在交流、融会、竞争中竞相推出名牌菜、特色菜和改善环境设施。当时流行有“陶芳好鱼翅,好空气,永平好布置”等口头语。在这个时期,潮菜悄然地走出粤东。在国内各大城市和港澳地区、东南亚各国,差不多都有潮菜的菜馆酒家出现,形成了一定的影响力,这是潮菜第一个飞跃发展时期。

职工文化调研报告篇十二

随着公司薪酬改革的不断深入,岗少人多的矛盾日益突出,使得工会女工工作出现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为了努力实现我厂女职工工作的创新与发展,充分发挥女职工在构建和谐企业中的积极作用,结合我厂女职工工作实际,对我厂五年来的女职工工作进行调查,现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厂在职女职工有111人。女职工委员会4个,建立女职工组织4个,兼职女工主任1人,兼职计生委员1人。女职工参加建功立业工程73人,占职工总人数的66%,参与素质提升工程80人,占女职工总数的72%。

五年来,我厂女工委在公司工会组织和公司女工委的重视和领导下,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中心,突出特色,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在深入开展女职工建功立业和提升女职工素质工程,加强女职工组织建设和完善女职工维权工作机制,增强女职工组织吸引力和凝聚力方面取得了新的成绩,为构建和谐企业,促进公司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女职工队伍的新变化和主要特点。

五年来,随着外部经济危机的不断蔓延,失业人群迅速扩大,引起家庭不稳,离婚率升高,公司内部薪酬改革的实施,我厂女职工队伍出现了新变化、新特点。我厂女职工中,单亲女职工家庭占10%左右,另有83%的女职工上有老,下有小,感到生活经济压力特别大,作为企业基层工作的她们,多数处于文化水平低、生活底子薄,缺技术、缺经验,思想抵触情绪较大。为了更好地关心关爱广大女职工的生产、生活,厂工会做了大量的工作,不断加大业务、技能培训力度,让广大女职工学以致用,累计培训女工371人次,此举极大地提高了广大女职工的业务技能。为了更好地发挥工会的职能作用,解决广大女职工的工作和生活问题,针对我厂女工工作和生活问题,我们做了一些粗略的调查了解工作。

1、培训后女职工工作情况。

经过培训后的广大女工,她们中文化较高些的,先后在公司公开招聘中脱颖而出,成为公司其他部门的管理人员、财务人员、或是文职人员,她们收入稳定,工作环境较好,占参加培训女工人数的15%左右,80%的女工经过培训能够轻松地胜任自己的本职工作;有5%的女工,她们文化水平低,原业务技能基础差,在工会的帮助下,放下思想压力,到行保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

现在,大部分女工生活基本都处于稳定状态,生活较为安逸,心境较为平和。一些生活上,还处于较为困难的女工,在自食其力的同时,工会每年还为其发放救助金,帮助其解决生活困难。广大女工,已不再是刚刚薪酬改革之初时的颓废、一筹莫展的失落,而是有了对未来生活的新憧憬与新向往。维持现状已不再是这些女工们的要求和希望,她们有着更高精神追求与生活标准。她们在自己进步的同时,也纷纷伸出援助之手,帮助那些与自己有着相同经历的那些姐妹们,并带领她们走向幸福。她们中的代表人物有,运行车间赵晓华同志、张艳丽同志;行保科的侯兰萍同志、苏卫同志、刘金梅同志,调度室的刘杰同志,赵芳同志,化验室的安文同志、田恩光同志,她们都是培训后女工中涌现的模范人物。

(二)女职工建功立业活动取得新成果。

我厂工会女职工组织结合工作实际,进一步加强了对建功立业活动的指导,切实采取措施,推动活动向广度和深度发展。随各级女职工组织将建功立业系列活动融入到“当好主力军、建功‘十一五’、‘十二五’、和谐奔小康”主题活动和“工人先锋号”活动中,以开展适合女职工特点的劳动竞赛和技能竞赛为载体,充分发挥女职工组织在经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其中,我厂化验室女职工、调度室女职工、运行车间女职工发挥“半边天”作用,“巾帼不让须眉”,以“自尊、自爱、自强、自立”的精神为动力,发挥自身优势,围绕企业生产重点和项目广泛开展爱岗敬业、岗位立功、岗位奉献和技术比武、提合理化建议等竞赛活动,发挥女职工在企业管理、安全生产、技术创新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团结动员广大女职工积极参加“我为企业献计献策”和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连续多年获得公司标杆班组。五年来,女职工提合理化建议达128条,被采纳65条,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我厂张明慧等15名女工代表郑州市城市管理局参加市妇联主办的第五届“百万妇女健身活动”的太极拳比赛喜获二等奖;20柿园水厂李伟等15名女工代表郑州市城市管理局参加郑州市第五届直属机关运动会太极拳项目比赛喜获一等奖;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年,我厂刘杰代表河南省参加全国人口和计划生育知识大赛,获得全国二等奖,个人喜获郑州市人口和计生工作先进个人。

为弘扬先进,发挥典型示范作用,推动女职工组织创新发展,激励广大工会女职工工作者和女职工认真贯彻公司提出的“开源节流,兴利除弊,实事求是,稳中求变”的工作理念,围绕“安全优质供水”工作,不断强化责任意识,自主加压,深挖潜能,实现公司早日脱困的战略目标建功立业。近几年,市、公司总工会多次开展了各种形式的表彰活动。在争创活动中,厂快滤班、化验班、调度班分别多次荣获公司总工会命名表彰的先进女职工建功立业标兵岗荣誉称号,在广大女职工中产生了较大反响,起到了很强的示范带动和引领作用。

(三)女职工素质提升工程取得新成效。

全厂、公司开展的竞赛活动项目不断增加,带动力进一步增强。共举办岗位练兵、技术比武100多场(次),许多优秀女职工脱颖而出,成为行业、岗位的先锋和模范。争创市级行业女状元1名(李冰洁),市级先进女职工1名(刘杰),局级先进女职工4名(侯兰萍、马伶俐、韩海燕)。2015年,我厂女工刘双双、刘婷在公司“党员的风采“演讲比赛中分别荣获一等奖、优秀奖;2015年“安康杯”竞赛活动中我厂女工宋丽娟获得公司安全征文比赛一等奖,2015年刘婷、刘双双分获公司安全征文比赛一等奖、二等奖、张璇获三等奖的好成绩;2015年,公司工会在东周水厂举行了主题为“提高技能、激发活力、展示风采、健康饮食”的.职工食堂白案技术比武,柿园水厂代表队女工苏卫等技高一筹,获得评委一致好评,荣获团体第一名佳绩;女工黄海咏2015年获得郑州市自由泳比赛第一名,蛙泳第二名的好成绩。

我厂工会女职工组织结合“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职工”活动,引导广大女职工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坚持用争做知识型女性价值体系引领女职工,以提高业务技能、提升女职工职业化理念、审美情趣及身体素质,我们以幸福加油站讲堂、在岗培训为依托,大力开展女职工素质主题教育和素质达标活动,促进了女职工思想道德、文化知识、职业技能、疾病预防、心理素质等方面的全面提高。几年来,共开办各类培训班50多期,通过实施女职工素质提升工程,女职工业务技能上了一个档次,生活品味上了一个等级,8名女职工走上中层领导岗位,5名女职工当上了班长,8名女职工进入管理岗位。

(四)女职工合法权益维护工作取得新突破。

厂工会女职工组织认真贯彻执行《劳动法》、《工会法》、《妇女权益保护法》、《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等法律法规,把维护女职工合法权益和特殊利益当作工作重点来抓。

职工文化调研报告篇十三

按照红河州总工会关于开展工会女职工组织建设状况调研的工作要求,弥勒县总工会深入个基层工会,包括卫生、教育等个系统及其个基层工会,弥阳等个乡镇,以及个女职工人数相对较多的部分企事业单位工会(包括个困难企业、个非公有制企业、个新建企业),通过发放调查表、走访、座谈等方式对工会女职工组织的组建、作用发挥以及当前工会女职工工作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开展调查研究。弥勒县总工会通过开展工会女职工组织建设状况的调研工作,对基层工会女职工的改造情况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和掌握,对当前女职工工作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进行了更加深入的分析,并针对当前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提出了对策和建议,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工会女职工工作的目标,对弥勒县工会女职工工作的全面发展将会是一个有力的促进。

截止到20xx年xx月,全县女职工委员会(小组)应建个,已建个,组建率达;全县女职工有人,女会员有人。难点和空白点主要是新建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未建工会女职工组织的个。未建的原因主要是:有的企业规模小,没有女职工;有的企业工作不稳定,职工流动性大,女职工人数太少,不利于组建女职工组织。目前,县辖区内已经建会且女职工人数在人以上的组建了工会女职工组织的有,已经形成覆盖全县各行业、系统的组织网络。

(一)女职工劳动权益保障取得成效。女职工的劳动就业权利,是其生存和发展的基本需求,是最基本的权利。弥勒县的工会女职工组织始终把保障女职工的劳动权益尤其是下岗再就业工作放在重要位置。多年来,女职工组织积极协助政府有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下岗女职工再就业及基本生活保障政策,把工会送温暖工程与政府实施再就业工程结合起来,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一是通过调查研究,为县委政府的政策制定提供依据。

二是通过政策参与,加强源头维护。

三是通过参与执法和监督,促进法律法规的落实,

四是通过加强服务,为促进下岗女职工再就业办实事,

五是通过典型示范作用,引导女职工走自强之路。

(二)女职工保护进一步加强。全县各级工会女职工组织以《妇女权益保障法》、《劳动法》、《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为依据,狠抓法律法规的贯彻落实,加强女职工特殊权益的维护,使女职工权益保护的整体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

一是加强源头参与,推动有关法律法规的落实和完善。

二是加强调查研究,反映女职工的呼声。

三是加强基层工会女职工组织的制度建设,促进法律法规的落实。

(三)依法维权工作不断加强。随着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和分配方式的日益多样化,经济关系和劳动关系发生了复杂深刻的变化,维护女职工合法权益和特殊利益工作难度加大,任务加重。弥勒县总工会从实际出发,建立了困难职工援助机构和网络,通过开通援助热线、法律咨询服务、法律宣传活动、信访接待、困难救助等方式,为女职工,特别是为困难女职工提供帮助。

(一)下岗女职工再就业中的问题仍然突出。由于产业结构的调整、一些用工单位在招工时对女性的不合理要求、社会保障制度的.不完善及一些下岗女职工技术文化素质不适应需求等方面原因,给下岗女职工再就业带来了很大困难。特别是一些年龄偏大、文化程度偏低、技能单一的下岗事业女职工成为再就业中的困难群体。一些下岗失业女职工的有关政策落实困难,部分企业下岗失业女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得不到落实,部分女职工的经济补偿无法兑现,社会保险的接续得不到解决。有的企业在招工中存在性别和年龄歧视现象,用男不用女,用小不用大,使下岗失业女职工的劳动权益受到侵害。

(二)女职工劳动保护问题较多。原有的部分国有企业女职工劳动保护出现滑坡,劳动保护水平下降。出现了降低女职工劳动保护费用、劳动保护用品不能按时发放、卫生设施条件差且得不到改善、女职工生育待遇不能落实的现象;非公有制企业问题尤为突出,主要表现在:一是劳动用工制度不规范。企业不与职工,特别是女职工签订劳动合同,有的企业虽然与职工签订了劳动合同,但合同极不规范,没有女职工特殊保护及社会保险内容。二是女职工“四期”保护得不到落实。女职工仍经期从事高空、低温、冷水作业和三级体力的劳动。孕期、产期、哺乳期保护待遇不落实,不按照规定对女职工进行妇科检查。三是女职工休息休假权利得不到保障,加班加点超工时现象普遍存在且不能按规定支付加班工资。四是劳动卫生、职业安全状况差。一些企业的女职工长期在有毒有害的环境中工作,作业场所尘、毒、噪音严重超标。部分劳动密集性和规模较小的企业设备陈旧、工艺落后、作业环境差,存在严重的事故隐患。

(一)进一步加强女职工组织自身建设,尤其是新建企业包括非公有制企业工会女职工组织的组建步伐。

要按照《工会法》的规定继续做好企事业和机关工会女职工组织的组建以及改制企业工会女职工组织的整顿和重建工作,特别是要着重抓好已建会的新建企业包括非公有制企业的女职工组织的组建工作,坚持“那里有女职工,哪里就要建立工会女职工组织”的原则,在组建工会组织的同时组建工会女职工组织,最大限度地把女职工吸引到工会组织中来,为维护女职工的合法权益提供组织保障。各级工会女职工干部要牢记“两个务必”,切实转变作风,始终保持与女职工的密切联系,按照全总“重实际、说实话、办实事、求实效”的要求,加强理论学习,深入调查研究,不断提高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满腔热情地为女职工服务,不断增强女职工组织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二)加大法律宣传和执法监督力度,营造全社会关心和重视女职工劳动保护的舆论和氛围。

要继续把《妇女权益保障法》、《劳动法》、《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作为工会系统普法宣传教育的重要内容,形成尊重、关心女职工,自觉维护女职工权益的良好氛围。加强对企业经验者的法制宣传教育,提高他们依法经营的自觉性。在经营、管理、决策中自觉保障女职工的权益和特殊利益。同时加大对广大女职工的宣传教育工作,增她们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要通过各种形式的广泛宣传,增强社会成员的法制观念和遵纪守法的自觉性。积极配合各级政府、人大等加大执法力度,完善处罚措施,特别应加强对非公有制企业的执法监督力度。

(三)继续加强对女职工合法权益的维护,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女职工为经济建设作贡献。

维护女职工合法权益,必须在建立机制上狠下功夫。工会女职工组织要积极参与维权机制的建设,依法维护女职工合法权益和特殊利益。要加大宏观维护的力度,积极参与涉及女职工权益的法律法规的制订、修改工作和执法检查活动;在建立健全劳动关系三方协商机制、工会与政府(行政)联席会议、集体合同制度和厂务公开制度等过程中,着力解决涉及女职工特殊利益的突出问题;要通过职工代表大会和其他形式的民主管理形式,进一步维护女职工民主决策、民主参与、民主监督的权利。要积极参与女职工劳动争议调解和仲裁工作,认真参与查处严重损害女职工合法痊愈和特殊利益的侵权行为,努力做好女职工的法律援助、法律服务工作。

(四)进一步推动女职工保护的法律法规的落实,促进女职工合法权益和特殊利益工作不断实现新突破。重视和研究解决困难企业女职工工作中遇到的问题,特别要加强非公有制企业女职工工作。积极配合政府加大劳动用工和劳动保护的执法监察力度。继续加强新建企业,包括非公有制企业的组建工作,把建制建会结合起来,建立健全职代会制度和劳动合同、集体合同制度,从机制上解决维护女职工合法权益的问题。

(五)关心困难女职工生活,努力为广大女职工办实事。各级女职工组织要深入基层了解女职工的困难,关系她们的疾苦,倾听她们的呼声,反映她们的意愿和要求。协助政府把再就业的各项政策和措施落到实处,扎扎实实维护女职工合法权益,切实解决女职工,特别是困难女职工、劳动权益法律法规的监督。切实为下岗女职工办实事,通过各种有效途径和方法,帮助女职工,特别是下岗失业女职工提高素质,增强竞争能力;积极配合政府部门开展再就业援助行动,特别加强对特困亲下岗失业女职工的帮扶活动,努力为她们排忧解难。

当前,工会女职工工作既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又面临新的挑战。在新世纪新阶段,工会女职工组织要突出“组织起来、切实维权”的工作方针,围绕工会工作全局,体现工会女职工工作特色,夯实工会女职工组织自身建设基础,通过打尖女职工建功立业的平台,建立女职工建功立业的激励机制,打造工会女职工组织的工作品牌;通过加大源头参与、整体维护的工作力度,促进女职工权益保障和劳动关系协调与稳定,实现女职工维权工作的发展目标,开创工会女职工工作的新局面。

职工文化调研报告篇十四

为了实现女职工工作的创新与发展,发挥女职工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积极作用,按照xx市女工委[]3号文件要求,对我县五年来的女职工工作进行了调查。现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县共有企业391家,已建工会组织239家,建立女职工组织42家,专职女工主任2人,能享受同级副主席待遇的0人,女职工参加建功立业工程4580人,占职工总人数的63.9%,参与素质提升工程4770人,占女职工总数的66.5%。

五年来,xx县各级工会女职工组织在上级工会组织和市总女工委的重视和领导下,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中心,突出特色,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在深入开展女职工建功立业和提升女职工素质工程,加强女职工组织建设和完善女职工维权工作机制,增强女职工组织吸引力和凝聚力等方面取得了新的成绩,为构建和谐xx促进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一)女职工建功立业活动取得新成果。

我县工会女职工组织结合工作实际,进一步加强了对建功立业活动的指导,切实采取措施,推动活动向广度和深度发展。各级女职工组织将建功立业系列活动融入到“当好主力军、建功‘十一五’、和谐奔小康”主题活动和“工人先锋号”活动中,以开展适合女职工特点的劳动竞赛和技能竞赛为载体,充分发挥女职工组织在经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电业、网通、烟草、书店等女职工组织发挥自身优势,围绕企业生产重点和项目广泛开展爱岗敬业、岗位立功、岗位奉献和技术比武、提合理化建议等竞赛活动,发挥女职工在企业管理、安全生产、技术创新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团结动员广大女职工积极参加“我为企业献计献策”和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女职工提合理化建议550条,被采纳210条,创造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为弘扬先进,发挥典型示范作用,推动女职工组织创新发展,激励广大工会女职工工作者和女职工为实现“以工兴县”战略目标建功立业,县总工会授予电业局工会、烟草局工会等35个单位“全县工会先进女职工组织”称号,授予魏xx、xxx等35名同志“全县工会先进女职工工作者”称号,授予,xxx、xxx等100名同志“全县先进女职工”称号。

(二)女职工素质提升工程取得新成效。

为提高女职工技术素质和业务素质,适应新形势的发展,县工会每年举办一次培训班,对女工干部进行业务培训,提高她们的工作能力,并动员广大女职工积极参加省、市工会开展的劳动竞赛,并取得好成绩。在广大女职工中产生了较大反响,起到了很强的示范带动和引领作用。各级层女职工组织以开展“创争”活动为载体,大力开展“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技能型职工”和技术练兵、技能竞赛活动。教育、卫生、公路等女职工组织不断创新活动,在竞赛内容上,凡是适合女职工的工种均纳入竞赛的范围;在竞赛形式上,将系列竞赛与单项竞赛、长项竞赛与阶段性竞赛结合起来,开展灵活多样的职工技术比武、岗位练兵、岗位培训、职业技能竞赛等活动。其中县教委女职工组织配合行政举办优质课公开赛320场(次),参与女职工1000多人(次)。根据统计:全县90%以上的企业开展了“创争”活动和岗位大练兵,技能竞赛活动,职工参与面达95%以上,其中女职工参赛比例超过40%。极大地提高了女职工的技能素质。

为激发广大女职工“学习成才”的热情,增强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紧迫感和自觉性。各级女职工组织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开展学历教育、专业知识、技术等级等不同类型的培训班,其中就有300多名女职工参加了培训,有80多名女职工获得了大专以上学历,100多名女职工在技术上提高了一个等级,推动女职工素质提升工程向广度和深度发展。激发了广大女职工学习钻研技术的积极性和参与企业技术进步的创造热情,有效地提高了女职工队伍整体素质。

(三)女职工合法权益维护工作取得新突破。

全县各级工会女职工组织认真贯彻执行《劳动法》、《工会法》、《妇女权益保护法》、《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等法律法规,把维护女职工合法权益和特殊利益当作工作重点来抓。一是加大工作力度,推进女职工权益保护专项集体合同签订。目前,此项工作已在全县国有、集体、非公有制企业中铺开并取得显著成效。烟草局、公路局、电业局等国有企业工会与企业签订了《女职工特殊权益保护专项集体合同》,工会主席配备齐全的7个乡(镇)签订了区域性女职工专项集体合同,涵盖企业50多家。成为女职工组织主动维权、依法维权、科学维权的载体,促进了国家有关女职工合法权益的法律法规和政策的贯彻落实,推进了协调劳动关系机制建设,有效维护了女职工的合法权益和特殊利益。二是大力开展女职工妇科病普查工作,切实为女职工办实事、办好事。各级女职工组织和女职工干部想方设法,积极争取党政领导的重视和支持,争取广大女职工的共识,组织动员广大女职工参加普查,有效地防预了女职工妇科大病的发生,提高了女职工身体素质。目前,全县90%的单位开展了此项工作,并形成了每年一查或两年必查的贯例。三是切实开展困难帮扶工作。各级层女职工组织把帮扶困难女职工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将困难女职工纳入工会帮扶重点,建立健全困难女职工档案,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努力解决困难女职工在生产生活中的困难。积极开展金秋助学活动,加强与有关部门的协调配合,坚持以建档困难女职工子女为资助对象的原则,努力解决困难女职工子女入学问题。四是努力推动《中国妇女发展纲要》实施方案的贯彻落实,加大依法维护的力度。全县女职工“四期保护”基本得到落实,女职工休息、休假及生育待遇方面权利基本得到保障,妇科病普查工作坚持制度化经常化,大多数企业女职工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女性健康知识讲座等活动。

(四)女职工组织自身建设取得新进展。

各级工会女职工组织认真贯彻“组织起来、切实维权”的工作方针,积极探索企业工会女职工组织建设工作的有效方法。通过扎实工作,不断增强了凝聚力;工作作风进一步转变,为女职工服务意识不断强化;重点工作形成上下联动;制度建设、运行机制、信息宣传等各项基础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不少企业开展了达标升级竞赛等活动,不断创新企业工会女职工工作载体,丰富活动内容,改进活动方式,推进群众化、民主化建设和作用的发挥。女职工干部理论水平有新提高。针对工会女职工工作薄弱环节及存在的问题,加强了女职工工作理论的研究。各级女职工组织开展了各种类型的理论研讨和征文活动,以理论创新推进工作创新,为开展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各级工会进一步加强了对女职工工作的领导,特别是改制企业工会,本着原有女职工阵地不能丢,组织不能撤的原则,坚持女职工组织与改制企业工会同步建立,女职工干部配备一步到位。大多数企业工会十分注重对女职工干部的培训,通过举办学习班、读书、自学等形式,组织、督促广大女职工干部以学科学、学理论、学法律,提高自身素质,努力适应新时期女工工作的需要。

五年来,全县各级女职工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有的工作取得了创新和突破,这是上级工会正确领导的结果,也是企业党政工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各级女职工组织和女职工干部共同努力的结果;是广大女职工支持、信赖、积极参与的结果。

在总结女职工工作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女职工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各基层工会女职工工作发展不平衡;组织、制度建设不够完善,女职工队伍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部分领导干部对女职工工作重视不够,个别女工干部文化程度较底,责任心不强,不能胜任本职工作等,这些都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认真研究和解决。

二、今后五年工会女职工工作的总体目标任务。

今后五年,各级工会女职工工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实施女职工建功立业工程和素质提升工程为重点,以发展和谐劳动关系、维护女职工合法权益为主线,以贯彻实施《劳动合同法》为契机,以加强女职工组织建设为保障,团结动员广大女职工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创造新业绩。

(一)深入贯彻落实党的精神,不断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

各级工会女职工组织要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精神不断引向深入,找准女职工工作在党和政府工作大局、工会工作全局中的着力点、切入点和结合点,发挥好组织、引导、服务女职工和维护女职工合法权益的作用。女职工工作是工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级工会和女职工组织要充分认识做好新形势下女职工工作的重要性,增强工作责任感和使命感,把女职工工作摆在重要位置抓紧抓好。要珍惜当前大好机遇,以崭新的精神面貌,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为维护社会性别平等和女职工特殊权益作出新的贡献。

(二)最大限度激发女职工创造活力,为实现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建功立业??

职工文化调研报告篇十五

摘要:如今,茶饮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不仅是因为茶有提神消疲等功效,而且喝茶已经成为普通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习惯。针对人们喜欢喝茶的习惯和功效,就以英德红茶为例,就英德红茶的历史,现状,发展,特征,文化内涵,传承与利用等方面,希望通过此种方式更好的宣传英德红茶及传承英德红茶文化。

关键词:英德红茶;宣传;传承;文化。

前言红茶的干茶色泽与冲泡的茶汤以红色为主调,所以称为红茶。以适宜制作本品的茶树新芽叶为原料,经萎凋、揉捻、发酵、干燥等典型工艺过程精制而成。红茶按制造方法的不同,又分为小种红茶、工夫红茶和红碎茶。红茶有健康保健的作用,而且还有预防疾病的功效,有益于心脏健康。

英德红茶产于广东英德市,属叶型红茶。茶色乌黑雪亮。身披金毫,冲泡后汤色格外鲜红,味醇清爽,回味无穷。英德红茶产于广东的英德市的英山区,这里在19世纪前半叶就曾是红茶的产地。“英德红茶”是与“祁门红茶”“云南滇红”齐名的三大红茶之一。

主体一.英德红茶的历史与现状:

英德茶历史悠久,可上溯到1200多年前的唐代;英德茶文化源远流长,早在茶圣陆羽的《茶经》中,就有“岭南英德产茶”的记载。英德红茶创造制于1959年,品质优异,除了具有优越的自然环境外,与选用适制红茶的云南大叶种为主体,搭配凤凰水仙和推广成功高香、优质大叶红茶新品种有关。1963年英国女王的盛大宴会上,英德红茶就被用于招待贵宾,并受到一致推崇,英德红茶此后作为高级红茶被英国指定为王室用茶。英德红茶中以英红九号最为出名。英红九号产自英德市的英红镇,英红镇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生产出了高香型的英红九号,广受英德人民的喜爱。英德红茶还出口到世界各地,与国内被誉为“茶中明星”的滇红(云南红茶)和“茶中英豪”的祁红(祁门红茶)一起被认定为中国三大著名出口红茶。

英德红茶英德红茶花色品种齐全,品质特点突出,规格分明:

叶茶:条索紧直,匀齐,色泽乌润、芽尖肥壮,金黄色毫尖显露,无梗杂;汤色红亮,香气清高、滋味鲜爽醇厚;叶底嫩匀红亮,抖筛8~9孔,长度1~1.5厘米。

碎茶一号:颗粒紧结重实,芽尖金黄显露,色泽油润;汤色红亮,香气高爽持久,花香明显,滋味鲜爽浓醇,叶底嫩匀明亮,圆筛8~10孔。

碎茶2~5号:颗粒紧结、匀齐,色泽油润,不含毫尖;汤色红浓明亮,香气鲜爽浓郁而持久,滋味浓强鲜爽,富有刺激性,叶底红匀明亮,圆筛12~28孔。

碎茶6号:较细嫩的茎子茶,色泽乌褐尚润;汤色尚明亮,香气纯正,滋味醇和,叶底红匀,圆筛9~12孔。

片茶:叶片皱褶,大小匀齐,色泽尚润,汤色红亮,香尚鲜纯,味醇尚浓厚;叶低红匀明亮,圆筛12~28孔之轻身茶。

末茶:手感重实呈砂粒状,色泽润,不含粉灰及泥砂;汤色浓红、香气纯正,滋味厚,叶底红匀尚亮,圆筛28~60孔。

金毫茶:外形条索圆紧,金毫满披,色泽金黄润亮;汤色红亮,香气毫香或花香,浓郁持久,滋味浓爽甜润;叶底芽叶完整,肥嫩红亮。成为红茶名茶的新花色,填补国内大叶种红茶类高档名茶的空白。

英德红茶在以往与现在都受到人们的喜爱,20__年12月广州国际茶业博览会上,英德红茶和英红九号以其独特的韵味征服了大多数人。英德红茶的发展带动的茶文化的发展,并以其独特的魅力一如既往的影响人们的生活,带给人们茶的享受。

在英德人民的眼中,英德红茶文化是与英石文化同等重要的,它们不仅展现了英德人民热情好客的一面,更是代表了英德人民的文化内涵。通过英德红茶那种苦中带涩,反映了英德人民刚毅又有温柔的一面,与英德人民的性情结合在一起了。虽然英德人民不像其他城市的人民那样具有很高的科学文化,又不及潮汕人民的好客,但是,他们有自己的独特之处,就是通过英德红茶来诉说自己的独特的山区文化。英德红茶带动了英德茶文化的发展,喝茶已经成为了英德人民的“家常饭”。

1.客来敬茶成为英德人寻常礼节。

凡是有客人来作客,人们总是先敬上一杯热乎乎的茶,让客人有种在家的感觉,然后宾主啜饮交谈。通过茶这种媒介,沟通宾主双方的心,让客人令客人有宾至如归之感,让主人心感温暖。“来客不敬茶,不是好人家”这已经成为英德人民约定俗成的规矩,一种为人豪放的美德。不管客人是否需要,主人都会敬上热茶,英德茶乡人民把“客来敬茶”当作一种崇高的礼仪对待。英德人民通过茶体现了英德人民的好客,以茶会友是英德人民的待客之道。

2.以茶馈赠,以茶交友。

以茶交友是中国人民自古以来喜爱的交友方式,茶不仅作为待客之物,更是朋友间礼尚往来的酬赠佳品。“茶山滴绿翠,处处有佳茗”。茶作为一种礼物,是英德人民探亲访友的必备之品,体现了茶乡人民的一种情怀,一番美意。在英德,喝茶是最容易交友的方式之一,无论相识与否,一杯茶之后就会有一种“遇知音”的感觉。以茶交友被称为“君子之交”,与那种被斥为酒肉朋友的“小人之交”不同。“君子之交”是通过相互的品茗而谈茶艺,“茶经”,是一种和谐知音而高雅的交往。以茶交友常在挚友和志趣相投朋友之间,发展到高层领导和知识界层之中,且愈有发展之趋势。

3.茶店林立、茶叶芬芳、琳琅满目。

在英德的大街上,处处可见大大小小的茶庄与茶室。“陆羽茶庄”等茶庄更是人民喜爱的名字。兼营茶叶的专柜顾客盈门,各个茶类,各种茶叶,花色品种,各种包装一应俱全,俨然是茶的世界,处处是茶的芬芳。英德还有一条长长3.3公里,宽30公尺的茶园路,以及以喜欢喝茶的诗人杨万里为名的杨万里大道。

4.英德独特的“擂茶粥”

吃擂茶粥的习惯是英德人的传统习惯,不但从历史上保留了下来,而且变得富有新意,并被推而广之。擂茶粥不仅在普通百姓家里有,而且在一些的餐馆也提供擂茶粥,可以说是擂茶粥的一大推广。擂茶粥不但清香可口,四季皆宜,而且生津止渴,健胃提神,而且人们一有小病就会吃擂茶粥用以治病。

三.英德茶文化的发展,保护和利用。

由于英德盛产茶,所以英德人民把茶花定位英德的茶花,不仅表达全市人民的心愿,更加反映了英德人民爱茶的浓厚情怀和精神风貌以及热情好客的美德。大力鼓励人民经营茶类的商品经营,把英德红茶继续的推向全国及全世界。英德还开辟了旅游观光茶园枣茶趣园。茶趣园离市区3公里,有茶园面积20公顷,在美丽的茶园中,设有大茶壶笑迎客人,茶寮观景、采茶区、制茶坊、品茶轩等景点,还喜食“擂茶粥”。游客在欣赏茶园大自然风光之余还可实践采茶、制茶、识茶、品茶的技艺。英德市政府还对英德茶区拟进行第二次创业,其重点是大力发展高香型名茶3000公顷,推动英德茶业经济的发展步伐及弘扬英德红茶文化。英德还建设“茶叶博物馆”、“旅游茶馆”、“茶苑”、“茶庄”和“百茶园”,成为广东的茶城,鼓励人民继续发展茶类事业,学习泡茶的技术,推广茶艺。茶城的兴建反映了英德人民为推动茶文化的奉献精神,是英德茶文化的新起点。为弘扬茶文化,英德还拟建茶叶一条街,拟建建成具有展览、贸易、信息交流等多功能的大型茶叶市场,集齐全国各地的名茶,在此处交流与发展。在这方面来说,从茶文化的发展角度来说,是汲取各地茶文化之营养;切磋交流发展茶文化之经验;融合贯通各地茶文化之精华,推动茶文化的发展。这不仅发展了英德茶文化,而且还发展了英德的商业,做到了文化反哺经济。英德还拟建一座塑像“茶花女”,作为英德茶的象征。英德市政府及英德市民都极力的发扬发展英德茶文化,通过茶经济推动茶文化的发展,通过茶文化的发展反哺英德的经济。

英德红茶是英德茶的代表,更是英德茶文化的重要弘扬途径,通过英德红茶的推广与发展,英德红茶把英德推向全国,让全国都知道英德,知道英德人民的热情好客及精神风貌。希望通过此次的报告,可以更好的把英德红茶宣传出去,让英德红茶走进更多人的视线里,让更多的人知道英德红茶。这更是一种发扬英德茶文化的一种途径,希望借此机会更好的传承英德茶文化,也希望政府更加的重视英德的茶文化,不仅把茶作为一种文化事业来建设,还要更好的把茶文化当做是文化产业来宣传和发展冀传承下去。茶,不仅是一种日常生活的食品,更是一种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可以建立博物馆或者纪念馆来弘扬茶文化,更是把茶作为广东的一个特色,广东的文化事业和广东的文化产业来发展,不要只靠一个小县城来发展茶文化,如果把茶文化放在全省的文化事业来发展,相信茶文化一定会更快更好的发展和传承下去的。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4373814.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